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要強化人才資源智力支撐。發展新質生產力,關鍵靠“人”,特別是用好人才這個第一資源。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2024兩會新質生產力心得體會精選范文的內容,供大家參考,希望能夠給大家帶來借鑒或幫助。
讓發展新質生產力“第一資源”活起來
近日,總書記在湖南省長沙市,先后考察了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城南書院校區)和巴斯夫杉杉電池材料有限公司,了解學校用好紅色資源、堅持立德樹人和當地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等情況。人才資源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資源”,人才力量已經成為競相發展的核心力量。發展新質生產力,離不開人才這個“第一資源”。集中精力把該管的事管好、該做的事做好,真正讓發展新質生產力“第一資源”活起來,讓高水平人才創新創造活力得到最大限度釋放,為發展新質生產力集智獻力。
在人才引進上多下實功。各項事業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求賢若渴、廣納英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方能把新質生產力發展所需要的人才引進來。必須在人才引進上多下實功,不走形式、走過場,用實際行動念好“實”字訣,持續推進人才的對外開放,打破地域、領域、專業的限制,以海納百川的氣派、開放包容的風格,更加積極主動地吸引各方人才。加快建立集聚人才的體制機制,充分尊重社會發展規律,既兼顧大環境,又注重個體差異,還掌握流動規律,不斷完善人才發展平臺的軟硬件設施,使其更加符合新質生產力的特點,更加符合優秀人才的心理預期,用拴心留才的良好氛圍讓各類人才各得其所、各展所能。
在人才培育上多見真章。人才是創新的核心要素和第一動力。人才的能力素質,關系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直接影響到新質生產力發展。在人才培育上多見真章,才能讓發展新質生產力“第一資源”活起來。要注重加強校企合作,推行“訂單式培養”,精準對接企業需求,使得學校培養的實用性、針對性更強,能夠有的放矢地為企業“量身定制”人才,確保人才能夠適應企業所需、發展所需。要深入分析研判產業優勢和未來發展方向,秉持“缺什么學什么”原則,培養各方人才,使其能夠更好地融入科技創新一線,為發展新質生產力出一份力。要堅持使用是最好的培養,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把各類人才凝聚在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事業中,在實踐鍛煉中更好地開發和使用人才,讓高水平人才有為更有位。
在人才激勵上多想辦法。水不激不躍,人不激不奮。充分激發人才創新創造活力,對于發展新質生產力至關重要。在人才激勵上多想辦法,充分發揮精神激勵和物質激勵雙重效應,對使得人才沒有后顧之憂地創新創造頗有益處。因此,既要注重精神激勵,多用事業感召,把事業作為吸引、激勵、留住人才的關鍵,結合產業布局需要、企業發展實際,為人才搭建足夠廣闊且有發展空間的舞臺,多為其創造領銜項目、承擔課題的機會,讓英雄有用武之地。又要注重物質激勵,多用價值體現價值、財富回報財富,不僅從待遇上保障,推動科技創新成果轉化,使得利益分配更合理、股權分紅更誘人,關注各類人才的“關鍵小事”,做好做細衣食住行,確保人才引進來、留得住。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讓發展新質生產力“第一資源”活起來,就是要充分調動好“第一資源”的積極性、創造性,在引進上下實功、培育上見真章、激勵上想辦法,使其更有地位、更有榮譽、更有干勁,在新征程上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高質量發展。
以組織保證夯實“新質生產力”根基
新質生產力代表先進生產力的演進方向,是創新起主導作用,擺脫傳統經濟增長方式、生產力發展路徑的先進生產力。從總書記首次提出到全面系統闡釋基本內涵、方法論以及到湖南深入科技創新企業調研,生動闡釋了理論來源于實踐,并反過來指導實踐的發展理念。組織部門作為管黨治黨、培育干部人才的重要政治機關,要始終堅持組織路線服務政治路線,圍繞經濟發展中心、服務高質量發展大局,在筑牢思想根基、鍛造堪當重任高素質干部隊伍、培育高精尖人才上聚力用勁,不斷提高組織工作質量,為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提供堅強組織保證。
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要筑牢創新理論思想根基。思想是行動的先導,解放思想是解決一切問題的總開關。新質生產力作為經濟發展的新起點,其在實際中發揮動能效用,關鍵還在于我們要能夠把新發展理念貫穿工作全過程。這就要各級組織部門要聚焦新質生產力、創新驅動發展等前沿理論陣地,鞏固拓展主題教育成果,分領域分專題舉辦實踐性和操作性強的培訓班次,引導黨員干部樹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思維,跳出“舒適”圈,敢于突破舊有的思維定式和工作模式,積極擁抱新技術、新理念。不斷培育黨員干部大局意識、創新思維和系統觀念,探索適應新形勢的工作機制和模式,為新質生產力發展注入活力。以理論實踐和實踐鍛煉推動黨員干部把主題教育中激發出來的學習工作熱情轉化為促進事業發展的強大動力。
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要強化人才資源智力支撐。發展新質生產力,關鍵靠“人”,特別是用好人才這個第一資源。組織部門作為黨管人才的核心部門,要牢牢聚焦高水平創新型人才這個第一資源,在引進和培育人才方面發揮積極作用,吸引各類優秀人才投身到新質生產力的發展事業中。要以打通束縛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堵點卡點為目標,不斷完善人才工作體制機制,推動形成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環生態,筑牢人才發展頂層設計“支柱”。創新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招才引智平臺,在優化培養方式上推陳出新,既要抓好傳統領域人才培養,更要圍繞高新科技、綠色發展等新興領域加大人才培養力度,做到在新產業中培養人、在新模式中鍛煉人。同時,要健全人才保障機制,完善職稱和薪酬制度,堅持物質獎勵和精神激勵相結合,解決好人才住房、子女教育、交通出行等問題,營造良好創新創業環境。
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要凝聚干事創業磅礴力量。藍圖催人奮進,逐夢惟有篤行。干事創業的出發點是推動發展,落腳點則在干部身上,沒有一支能擔重任的高素質專業化干部隊伍,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將舉步維艱,難以順利到達成功彼岸。各級組織部門應將提升干部能力素質、提振干事創業精神氣和干部作風能力建設列為“置頂工程”,從新錄用公務員“入口關”著手,把干部放到關鍵崗位、重要節點去磨礪,增長才干、加速成長。針對干部隊伍專業本領不強、跟不上發展要求以及專業結構不合理等問題,大力實施“干部能力素質提升工程”,組織干部到改革發展穩定一線、艱苦復雜環境、關鍵吃勁崗位磨煉,在加強理論訓練和實踐鍛煉中強肌增智。要鮮明樹立重實干、重實績、重擔當的選人用人導向,注重從重大任務、重大斗爭中選拔使用干部,常態化推進領導干部能上能下,著力鍛造一支忠誠履職、擔當盡責,鉚足干勁、奮勇爭先高素質干部隊伍。
讓高水平人才引領新質生產力
日前,總書記在湖南省長沙市,考察了巴斯夫杉杉電池材料有限公司,了解當地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等情況。從2023年在地方考察時提出,到今年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和全國兩會上的深入闡釋,再到這次地方考察再次聚焦,總書記對發展新質生產力提出明確要求、作出有力指導。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高水平人才是關鍵力量。必須在完善機制、優化培養、健全保障上下功夫,讓高水平人才引領新質生產力,充分發揮人才在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過程中的引領作用。
完善工作機制,讓一切創新源泉充分涌流。高水平人才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根基,也是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越是想通過科技創新推動產業發展,越應高度重視人才工作,越應不斷完善工作機制,力爭真正實現創新驅動、人才引領。要聚焦發展新質生產力要求,始終以打通束縛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堵點卡點為目標,深化人才體制改革,對現有人才培養、引進、使用、合理流動的工作機制進行不斷完善,推動形成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環。想方設法全方位引進、培育、留住、用好人才,既健全人才政策體系,又搭建載體平臺,還優化服務機制,最大限度調動高水平人才投身到發展新質生產力中的主動性、積極性,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人才支撐。
優化培養方式,讓一切才智潛力充分迸發。發展新質生產力,關鍵靠“人”,特別是靠高水平人才。高水平人才的能力水平,直接關系到以新質生產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實際成效。必須在優化培養方式上多想辦法,從科技發展新趨勢、產業發展大形勢、經濟發展大背景出發,優化高等學校學科設置、人才培養模式,不僅抓好抓實傳統領域人才培養,堅持因地制宜、因人施教,使得培養方式更有針對性、更加接地氣,又放眼大局大勢,持續加大對新材料、航空產業、綠色發展等新興領域人才培養力度,在新產業中培養人、在新模式中鍛煉人,切實提升高水平人才能力水平,真正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培養好急需緊缺人才,讓廣大高水平人才放開手腳盡灑聰明才智,自身潛力得到充分迸發。
健全保障機制,讓一切夢想期待充分實現。水不激不躍,人不激不奮。對于高水平人才來說,身處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大潮中,心中難免會有這樣那樣的夢想與期待,有的是物質層面的、有的是精神層面的,歸根結底都與保障機制息息相關。因此,若想讓屬于高水平人才的每一個夢想都開花,必須在健全保障機制上多想辦法,投入時間與精力調研、研判、制定、執行,最大限度開展好物質激勵和精神激勵,確保高水平人才“名利雙收”。健全全要素參與收入分配機制,充分尊重高水平人才創新創造價值,使得分配制度更能體現創新能力、工作業績,確?!耙环重暙I一分收獲”,讓知識、技術、人才的市場價值得到充分彰顯,更好地激發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和數據等生產要素活力,營造出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良好氛圍。注重做好精神激勵,不僅在物質層面保障、生活上護航,還通過建立完善榮譽制度,各類評比宣傳活動等,讓高水平人才政治上受重視、社會上受尊重,引領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狀態更好、干勁更足。
向“興”發力為新質生產力“蓄勢賦能”
3月18日,總書記來到湖南長沙,走進巴斯夫杉杉電池材料有限公司,了解當地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等情況。2023年9月,總書記在黑龍江考察調研期間首次提到“新質生產力”,提出要整合科技創新資源,引領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
總書記在參加他所在的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為各地發展新質生產力給出重要方法論。因此,廣大黨員干部要深刻把握新質生產力的時代內涵、核心要義、本質要求,以更具前瞻的戰略眼光、更加有效的務實舉措、更為積極的主動作為,不斷向科技興、產業興、人才興發力,牢牢牽住科技創新的“牛鼻子”,緊緊握住產業創新的“助推器”,時時抓住人才創新的“原動力”,向“興”發力,為新質生產力“蓄勢賦能”。
向“科技興”發力,牢牢牽住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為新質生產力“增動能”。新質生產力有別于傳統生產力,涉及領域新、技術含量高,依靠創新驅動是其中關鍵??茖W技術是促進生產力發展的關鍵變量,進而不斷催生新興技術、新興產業,成為世界各國綜合國力競爭的硬核底氣。百舸爭流、大國競爭,關鍵要看科學技術的整體進步、生產能力水平的創新發展。向“科技興”發力,要注重加強原創性、顛覆性科技創新,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新動能。要堅持以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為主攻方向,牢牢牽住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不斷加強企業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著力解決“卡脖子”問題,使科技創新從“關鍵變量”轉化為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增量”。以科技創新打造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主引擎”,因地制宜,結合當地實際,及時將科技創新成果應用到具體產業上,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和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為形成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澎湃動能。
向“產業興”發力,緊緊握住產業創新這個“助推器”,為新質生產力“提效能”??萍际堑谝簧a力,創新是第一動力,產業則是經濟發展的關鍵所在??萍紕撔屡c產業創新的關系日益緊密,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以產業創新反哺科技創新,可以實現科技創新的多產業應用、多場景賦能,形成促進生產力提升的乘數效應乃至指數效應。企業的發展過程是不斷創新的過程,因此企業天然的需要創新、善于創新,是產業科技創新的主力軍。要為企業創新“搭好臺子”“架好梯子”,推動政產學研協同,為企業提供更多優質創新資源,助力企業深入開展技術革命,在創新的舞臺上唱響一出出“好戲”。要與企業勠力同心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改造升級“老字號”,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為裝備制造等產業賦能增效。深度開發“原字號”,對冶金、石化等產業鏈補鏈、延鏈、強鏈,改變“煉”有余而“化”不足和原材料有余而增值鏈不足的狀況。培育壯大“新字號”,助力新興產業茁壯成長,為未來產業突破攀升積聚力量。
向“人才興”發力,時時抓住人才創新這個“原動力”,為新質生產力“蓄勢能”。千秋基業,人才為本。依靠人才,方能決勝未來。新時代新征程,要抓住“人”這個最活躍、最具決定意義的能動主體,傾心引才、悉心育才、真心愛才,進而實現新質生產力新的躍升,為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持續注入澎湃動能。點亮創新人才之燈,要摸清自身“人才底數”,立足“需求匹配”,因地制宜探索多元化柔性引才機制,緊盯地方特色產業、支柱產業、新興產業實際,實現靶向引才、以產引才,將最好的人才放在最適合的崗位。完善評價機制,重視行業評估,堅持以用為本,建立以信任為基礎的用人機制,把位子、平臺、待遇、榮譽給優秀人才,同時構建以創新價值、能力貢獻為導向的評價體系,激發創新活力、增添干事動力。要持續完善人才服務體系,為人才全方位做好人才安居落戶、醫療保健、子女就學等事項,以優質的人才服務為新質生產力的形成發展保駕護航。
打造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人才引擎”
創新驅動實質上是人才驅動。千秋基業,人才為先。必須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戰略,堅持高標準、實舉措,培養各方面、各領域優秀人才,倍增放大人才支撐作用,打造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人才引擎”。
優化人才布局,堅持系統推進“正向賦能”。人才是高質量發展的強勁支持,人才優勢是最有潛力的優勢。要牢固樹立人才引領發展的戰略地位,聚焦“需要什么人才”布局人才工作,強化人才發展戰略的統籌規劃,把人才開發作為戰略基點,提高人才和科技發展、實體經濟、產業需求的匹配度,圍繞數字經濟、現代農業、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領域,鍛強“人才鏈”。要繼續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從高校分類特色發展到建立分類評價機制,從建設面向國家和區域發展的創新高地到實施技能強企行動和技能根基工程,不斷完善統籌協調機制,確保體制優、機制活,形成協同發力、高效暢通、支撐發展的“生態體系”。人才的資金投入上優先保障,結構的調整上優先推進,政策的效益上優先釋放,下好“先手棋”,增強人才建設的適應和支撐能力。
釋放人才活力,瞄準成果落地“注入動能”。只有破除束縛人才作用發揮的“捆綁繩”,打破人才流動的“天花板”,才能促進人才活力的充分釋放。要結合具體實際,放手授權給用人主體,該下放的權力不能“攥緊在手”,該由用人單位決定的事不能“隨意拍板”,選什么樣的人、如何選人,用人單位最有發言權。要避免“用人的不評人”的“撓頭事”,避免“評人的不用人”的“燒腦事”,把用人主體的主觀能動性充分發揮出來,以“明白選”“明白評”激發人才活力。此外,要疏通人才評價的“堵點”,在人才評價上“破四唯”,根據創新能力、業績水平對人才進行分類評價,防止“一把尺子量到底”,同時創新激勵機制引導人才流動,提升人才供給的質量,推動成果的落地應用。
緊抓人才培養,確保人盡其才“撬動效能”。人才培養上要多維發力,持續抓好人才能力本領的培養,形成從“知”到“行”、從“用”到“會”的閉環。要緊盯時代發展變化,主動適應學科交叉、能力多面、知識融通的大趨勢,強化基礎研究和引領性創新,促進學科鏈與產業鏈、創新鏈的貫通,精心制定長周期、多方式的人才培養方案,加強國家急需高層次人才培養。要把握人才成長規律,樹立“唯才是舉、用人所長”的理念,為人才搭建干事創業舞臺,堅持在重點項目、重要任務和實踐一線“冶煉”人才,培厚創新的“豐沃土壤”,把選人視野拓寬,將用人思維打開,用好用活各類人才,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讓人才擁有實現抱負、施展才華的廣闊舞臺。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qitafanwen/9442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