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后》意蘊綿長,在這場跨越歷史時空的“對話”中,西南聯大師生“剛毅堅卓”的歷練,愛國、科學、民主的抱負,沸騰著更多新時代“九零后”“零零后”的青春熱血、雄心豪情。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九零后》電影觀后感范文精選8篇的內容,供大家參考,希望能夠給大家帶來借鑒或幫助。
九零后,在我的映像中,他們還是一群20多歲的年輕人,他們年輕、勇敢、自信、充滿朝氣,穿著潮流,發型時尚;但影片中的九零后,他們是平均年齡超過96歲的古稀老人,他們經歷了戰火紛爭的年代,他們是國寶級的大師,有諾貝爾獎獲得者、有“兩彈一星”之父、有院士、有人文大師;然而,在影片所呈現出的歲月中,他們正值青春年華,十八、九歲的年齡,同樣年輕、勇敢、自信、充滿朝氣,在時刻面臨死亡威脅、吃穿不齊全、戰火遍天的悲情歲月里,一群年輕人仍然沒有忘記學習,對學問的追求從未停止,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之下,一所了不起的大學“西南聯大”誕生了,《九零后》這部電影所講述的就是這所大學中的人和事,這是一部關于年輕人、關于青春的電影。
在民族存亡之際,西南聯大師生教書救國、讀書報國,保住了珍貴的文化命脈;今天我們年輕人所面臨的困惑,或許也可以透過讀書找到答案,作為一名基層黨員只有更加深入學習黨的歷史,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不斷練強專業本領,在自己的崗位上干好本職工作,才對得住先烈的犧牲和奉獻。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青春,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理想。
一個90后,觀看著“九零后”的青春故事。他們是平均年齡90多歲的國寶級長壽老人,是用一技之長終身報國的大師,是西南聯大輝煌歷史的經歷者與見證者。
這部紀錄片,是“九零后”與當今年輕的90后、00后在新時代的一次交流對話,把自強不息的成長經歷,為愛國而讀書的信念,呈現給當今的年輕人。在時刻面臨死亡威脅、吃穿不齊全、戰火遍天的困難歲月里,西南聯大卻大師云集、學術多元、精英薈萃、人才輩出,先輩們不負韶華、不負時代的精神深深打動了我,通過觀影我進一步加深了對學史增信的理解。
在戰火紛飛的年代里,聯大學子立志讀書、投筆從戎、許黨報國的光輝事跡,觸動我的內心,今天的一切美好生活都離不開先輩的努力和犧牲。他們在國外學業所成,本來可以選擇遠離這個飽受戰火摧殘的國家,但他們義無反顧回國報效,這種愛國精神深深感染著我。
我們作為新一代90后,不管時代如何變化,心里一定要裝著信仰,裝著國家。作為一名基層黨員,只有更加深入全面學習黨的歷史,更加牢固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為人民做更多的實事,為了國家的越來越好,貢獻我們自己的力量。
他們是1990年之后出生的年輕人,他們是年齡在90歲以上的長壽老人,他們就是參與西南聯大輝煌歷史“九零后”。時光流逝,精神永存!這部電影以紀錄片的形式講述他們熱血激蕩的青春往事,“九零后”們把母校西南聯大“剛毅堅卓”的歷練,把愛國、科學、民主的抱負,把自強不息的成長經歷,以這種特殊的對話方式,呈現給當今的年輕人。
西南聯大蘊含著剛毅堅卓的聯大精神,有著不可替代的社會價值和教育意義?!毒帕愫蟆分?,“九零后”們把“工業救國”、“科技救國”當成他們的時代使命,激勵著當代年輕人工作要認真負責、飽含熱情,生活要積極向上,要肩負起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使命。區農業農村局全體職工始終以鞏固和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為使命擔當,致力于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
通過觀影,我們與黨史、與革命前輩的距離又拉近了一步,對愛國主義精神的理解又深了一步,愛國主義精神指導著我們繼續邁向新時代、新征程。通過觀影更加牢固了黨組織戰斗堡壘的作用,確保在推進隊伍轉型強能中發揮更強大作用。今天的一切美好生活都離不開先輩的努力和犧牲。作為一名基層黨員只有更加深入全面學習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不斷增強自己的政治素養和業務能力,才能更好地完成本職工作。
在慢慢咀嚼這個如泣如訴的語言、靜靜地感受那些細膩悠長的語調時。眼前仍會浮現出那西南聯大的位位偉人,震撼于他們的求學經歷。
說來怪不好意思的,我最先從這部影片中品味出的并非愛國之崇高精神。王希季院士與其他幾位偉人都提到臭蟲這事,幾位的回憶都很幽默,“慢慢的就是,反正就你咬你的,我睡我的,是處于和平共處的狀態”,隨著王希季院士爽朗的笑聲,我也忍俊不禁,隨后泛上的是苦澀吧?這種樂觀的精神實在是太具感染力了,我想,這十幾位偉人的那種不可磨滅的向上的蓬勃朝氣,或許便是西南聯大精神的折射吧。在整部電影中,這種向上的精神一直貫徹在我心中,小點說是樂觀,大點說,不就是靠著這精神才有了支撐愛國的動力嗎?
在句句話語中,我感受到那種澎湃,個個偉人正值青春,滿腔熱血,不愿做亡國之徒?!杜芫瘓蟆返任恼轮?,我看到西南聯大那種對國家的情,學子們個個正值芳華,正在心中吶喊著、行動著,唱那松花江的歌時,我的心微顫著。理想與血氣方剛,正是現今我們所需要的。生于憂患,在民族存亡之際,這樣一群學子,文學救國、科學救國,“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只為文化知識,為救國,從劍橋去天津,徒步去西南聯大,只要祖國需要,他們便義不容辭,攜筆從戎。
這是一部紀錄片,這是一場精神的洗滌,堅毅的九零后留下了那種拼搏之氣、愛國之念。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便是西南聯大學生們真實的寫照。
“九零后”,這個名字讓我第一時間想到的是出生于20世紀90年代的年輕人,可是看過影片才發現這指的基本都是上了90歲的老人,他們并不年輕。
他們的故事須從“西南聯大”說起。
那個動蕩不安的年代,有的學生剛一畢業,第二天就盧溝橋事變,南開大學沒了。
那時,他們還年輕。
接著,西南聯大建立起了。不少青年,進了聯大校門。這里的學習條件十分艱苦,學生一邊就寢時與臭蟲做斗爭,一邊埋頭苦讀。盡管讀書時身處特殊時代,老人們仍有獨屬于自己的青澀的少年時光。百歲老人許淵沖還有著一種珍貴的孩子氣,提起同學巫寧坤,依然充滿孩子氣的勝負欲,“我法文99分,他才七十幾分……”多么熟悉的口吻……
那時,他們還年輕。
少年的心中,總是燃著一簇烈火??姾氡闶沁@樣的少年,他與哥哥繆中先是隱瞞父親的名字(其父繆斌為漢奸)考上西南聯大,隨后二人主動提出從軍抗日,不幸繆弘被敵彈擊中,就這樣,一個年輕的生命,悲壯而又悄然的隕落在荒野中,他用自己的青春和熱血祭奠了抗日的戰火……
那時,他們還年輕。
我終于明白,“九零后”處于戰亂年代中,卻仍堅守赤子之心的愛國情懷。我終于明白,西南聯大對于我們來說的塵封的歷史,卻是九零后們鮮活的青春回憶,他們不再青春,可青春還是青春,所以他們的回憶都與年輕人產生共鳴。
如今,西南聯大的學子變為了期頤之年的老人,此時的我們,就是“九零后”……
在抗戰時期,有一場以西南聯大數萬師生為首的、輾轉上萬里的一場“長征”,為中華民族文化之存續、為祖國強大之未來,保留下了堅韌的希望?!毒帕愫蟆肪椭v述了那個戰火紛飛、群星閃耀時代的故事。
偌大的中國,此時已經放不下一張平靜的書桌,但毅然前往昆明的師生不畏千里跋涉,只為了保障高等教育薪火相傳、弦歌不輟。師生們分三路遠赴昆明,其中有一路人是步行前往的,他們有一個響亮的名字,叫“湘黔滇步行團”,團隊中有年事已高的教授,也有尚且稚嫩的莘莘學子,大家頂烽煙戰火,行鄉間小路,住田間土房,一路風餐露宿??缮眢w的苦痛完全不是師生們積極樂觀精神的對手。影片中馮友蘭教授回憶,“可我們的精神生活非常充實,尤其是當唱起校歌的時候,仿佛危難的祖國在呼喚我們,要奮起,要戰斗,刻苦學習,枕戈報國?!碑斘覀兛吹竭@些片段時,我不僅為他們不畏艱苦、積極樂觀的精神所動容,更是被他們那崇高的信念,堅強的意志,熾熱的革命理想所震撼。
如今的中國,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如蘇醒的雄獅、騰空的飛龍,大國模樣。但我們不能忘了前輩所做出的貢獻,是他們流血流汗,合力撐起了大中華貧瘠而疲憊的身軀,因為他們的努力,我們才能有當今幸福安定的美好生活。
少年強則國強,歷史的接力棒,未來會傳遞到我們的手中,我們應以前輩為榜樣,在大國崛起的時代,聆聽祖國的每一次呼喚,在中國夢的實踐中放飛青春。我輩少年郎,曄曄如扶桑。少年的我們應當不懈奮斗,堅定如一,不斷追尋先輩們的步伐,這才是少年人應有之模樣。
聽到電影名稱時,我不禁疑惑:九零后?而當我看了電影后,也終于明白“九零后”的含義了,他們確確實實都是“九零后”:一位位九十多歲的大師們。
影片講述了抗日戰爭下的西南聯大??谷諔馉幈l后的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南開大學先遷至長沙,但長沙連日遭受到日軍轟炸,又被迫遷至昆明,改名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電影由一個個采訪與回憶構成,不乏真實與生動,包括一系列對名人,如楊苡、楊振寧、馬識途等人的采訪。他們的回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聞一多先生,聞一多先生的課十分吸引人,能把一些十分枯燥的中國古代神話講得惟妙惟肖,盡展才華,邏輯與思想的美,但它不僅在神話上才華出眾,同樣在唐詩上也是,汪曾祺曾經為其同學代寫一篇文章,而聞一多看后說,比汪曾祺寫的還好,引出一陣哄堂大笑。
至于汪曾祺,我的印象也是十分的深,他的《昆明的雨》寫出了他對昆明的向往和熱愛;而《跑警報》則表明了他的那種從容不迫、置生死于外的大無畏……與他同是校友的同學評價他散文造詣很高。
鄧稼先與楊振寧之間的友誼也令人記憶猶新。他們初識在圖書館,他們相識便為好友,他們志趣相投。雖然楊振寧比鄧稼先高兩個年級,且名聲也更大,但他們還是在樹下一起背誦古詩,這種友誼一直持續著,不曾間斷。鄧稼先為祖國的事業而貢獻生命后,楊振寧為其寫文悼念。
當看完這部電影后,我不僅是感慨西南聯大的偉大,為祖國培養如此多的人才,更是對那些偉人們充滿著敬佩。珍惜時光,不負韶華,不讓未來的自己后悔,以偉人為榜樣,向前進發。
《九零后》主要以紀錄片的形式給我們呈現了一群平均年齡90歲以上的老人們有關西南聯大的回憶。
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南開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在昆明組成了西南聯大,無數學子千里迢迢來到這里學習,為求報國。
影片中,這些偉人們敘述著在西南聯大的點點滴滴,恍惚間,我覺得他們也像普通的大學生一樣,鮮活有力,打破了我對偉人們的刻板的印象,拉近了我們與他們之間的距離。在一位位作家哽咽的回想起過去時,我也不禁淚目。我們看到的都是偉人們的榮譽,但是我們忽略了偉人們的付出??吹轿髂下摯笃D苦的環境,簡陋的羊腿桌,昏暗的教室,爬滿臭蟲的宿舍,再與我們現在的環境相比,我們不止應慶不幸我們身處的時代,也更應努力學習,更應感謝偉人們的付出。
在看到出國留學的偉人們紛紛回國時,我更感到了自豪。幾年內,兩千多位偉人相繼回國,更激發了我的愛國之情。在看到鄧稼先完成我國第一顆原子彈試爆成功,我也不禁激動起來,內心流露著對他們的欽佩。但在許淵沖,王希真等偉人對鄧稼先的回憶中,講述他是個愛笑愛聽故事的人,又不禁拉近了與他的距離。在看到有的作家數學不及格、法文很差時,我內心的復雜更難以表述,他們與我想象中大相徑庭,我們總把它擺在一個遙不可及,高不可攀的位置上,忽略了其實科學家們也是人,或許我們只要努力,也能成為他們。在看到那些偉人們時,內心偶爾也不再是崇敬而遙遠,流露出親切。
這部影片真實的主旨,或許不僅是要我們對偉人們心存感激,而是要我們看不到偉人們最真實的一面,讓我們更加對那個時代的了解,讓我們感受到偉人們不止是課本上的照片,更是有血有肉的人。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qitafanwen/9434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