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與法治課程以“成長中的我”為原點,將學生不斷擴大的生活和交往范圍作為建構課程的基礎;遵循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成長規律,按照大中小學德育一體化的思路,依據我與自身,我與自然、家庭、他人、社會,我與國家和人類文明關系的邏輯,以螺旋上升的方式組織和呈現教育主題,強化課程設計的整體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2024年道德與法治教材培訓心得體會范文6篇的內容,供大家參考,希望能夠給大家帶來借鑒或幫助。
4月21日,義務教育課程方案(2022年版)及16學科課程標準正式發布。我第一時間對新的課程方案和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進行了通讀。新的課程方案優化了課程設置,將小學原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和初中原思想品德整合為“道德與法治”,進行一體化設計,完善了培養目標、細化了實施要求。新的課程標準,強化了課程育人導向,優化了課程內容結構,研制了學業質量標準,增強了指導性,加強了學段銜接。實施新修訂的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對推動義務教育高質量發展,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具有重要意義,同時對廣大教育工作者也有了新的要求和挑戰。
把握課程性質,培育時代新人
道德與法治課程旨在提升學生思想政治素質、道德修養和人格修養等,增強學生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為培養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的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打下牢固的思想根基。道德與法治教育基于社會發展和學生成長的需要,以正確的政治思想、道德規范和法治觀念對學生進行循序漸進的系統化教育,在道德教育中發揮法治對道德的促進作用,在法治教育中發揮道德對法治的滋養作用,使道德教育與法治教育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培養學生成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作為思政課教師,必須進一步強化責任意識,結合課程的政治性、思想性和綜合性、實踐性,正確解讀教材釋放的信息,充分發揮學校主導作用,與家庭、社會密切配合,拓寬教育途徑,創新教育方法,實現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教學內容要圍繞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法治精神,把“德”與“法”養成在學生的日常行為習慣中,從而助推國民素質全面提升的國家戰略。
強化課程理念,落實立德樹人
黨的十八大報告首先提出:“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黨的十九大報告再次強調:“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边@是黨中央在新時代對教育根本任務的新概括,是對學校德育地位和作用的新認識,是對學校教育的新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作為思政課教師要遵循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及成長規律,按照大中小學德育一體化的思路,強化課程設計的整體性,立足于發展學生核心素養,以社會發展和學生生活為基礎,建立校內與校外相結合的育人機制,綜合運用多種評價方式,促進學生的知行合一,充分發揮道德與法治課程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明確課程目標,實現核心素養
新課標指出,核心素養是課程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是學生通過課程學習逐步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道德與法治課程,明確強調要著力培養學生五個方面的核心素養:政治認同、道德修養、法治觀念、健全人格和責任意識。作為思政課教師,對于教材一定要正確的理解和把握,對于課程目標的建立需要緊緊圍繞核心素養,培養學生的政治認同感,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使學生形成健全的道德認知和道德情感,增強學生的法治觀念,形成法治信仰和維護公平正義的意識,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幫助學生塑造健全的人格,強化學生的責任意識,培養學生的擔當精神。
思政課是培養一代又一代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因此全體思政教師一定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六要”和“八統一”要求,積極修為,努力將課堂作為發揮自己作用的主要崗位陣地,切實承擔好鑄魂育人的時代重任。
在今后的教育教學工作中,道德與法治學科的名師工作室,首先要以新的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為指導思想,組織教師進行深入地學習,幫助教師準確理解和把握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新理念、新目標、新要求。其次加大教研力度,堅持“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教研工作方向,結合新課標要求重點開展教學過程方法探索、教法研究、教師專業培訓、教學評價研究、教學調研指導等教研工作,形成濃厚的教研氛圍,促進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高質量發展。最后作為學科帶頭人,要加強教師隊伍的建設和管理,發揮名師的示范引領作用,為打造出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的高素質教師隊伍助力。
2022版課程標準頒布后,我認真通讀了道德與法治新課標。最切身的體會就是教師教育理念要更新,教學方法要逐漸改革,教師與學生之間要和諧互動,共同探討、交流經驗、增加實踐。下面談一談自己的心得體會。
學習了2022版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后,我發現新課程標準與舊版課程標準相對照,新修訂的義務教育課程描繪了育人藍圖,增強了思想性,系統融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強調育人為本,依據“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培養要求,強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革命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等方面的教育;增強了科學性,遵循學生認知規律,注重與學生生活、社會實際的聯系;增強了時代性,注重體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反映經濟社會發展新變化、科學技術進步新成果;增強了整體性,注重學段縱向銜接、學科橫向配合;增強了指導性,加強了課程實施指導,做到好用管用。為義務教育優質均衡、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具體變化如下:
1、修訂后的課程標準,推進由學科邏輯向生活邏輯的轉變。
2、修訂后的課程標準,加強對學生進行價值觀教育。
3、修訂后的課程標準,加強了法治教育和生命教育。
4、修訂后的課程標準,強化公民意識教育。
5、修訂后的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具有共創共享家庭美德的能力。
6、修訂后的課程標準,要求學生知道在人格上是平等的。
7、修訂后的課程標準,要求學會享有自己的公民權利和義務。
8、修訂后的課程標準,更加強化情感體驗和道德實踐。
9、修訂后的課程標準,更加重視對教學理論和方法的革新。
0、修訂后的課程標準,更加注重雙向互動共同成長。
總之,2022版道德與法治新課標是一盞指路燈,它已經為我們指明了新的教學方向,我們教育工作者跟著新課標的方向前進,實現專業發展的遠航!
學習《小學道法新課標》收獲如下:
課程基本理念:課程應當引導兒童在體驗自身生活和參與社會生活的過程中,學會熱愛生活、創造生活;在服務自我、他人和集體的行動中,學會關心、學習做人;在與自然以及周圍環境的互動中,主動探究,發展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一)珍視童年生活的價值,尊重兒童的權利。
童年是一個蘊藏著巨大發展潛力的生命階段,童年生活具有不同于成人生活的需要和特點,他本身蘊藏著豐富的發展內涵與價值。學校生活是童年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參與并享受愉快、自信、有尊嚴的學校生活是每個兒童的權利。
(二)道德存在于兒童的生活中,德育離不開兒童的生活。
道德寓于兒童生活的方方面面,兒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們對生活的體驗、認識、感悟與行動。只有源于兒童實際生活和真實道德沖突的教育活動才能引發他們內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實而非虛擬的道德認知和道德行為。良好品德的培養必須在兒童的生活中進行。
(三)讓教與學植根于兒童的生活。
兒童的知識是通過其在生活與活動中的直接體驗、思考、積累而逐步建構起來的,兒童的發展是其懷著對生活的熱愛,通過參與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與外界環境積極互動而實現的。課程必須根植于兒童的生活才會對兒童有意義,教學必須與兒童的生活世界相聯系才能真正促進兒童的成長。
認真學習了郭華老師的講座《新課標:讓核心素養落地》,對新課標有了全面、系統的整體感知,對于新課標的重點、亮點有了進一步認識和理解。作為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師,結合學科特點,談一談自己的心得體會。
一、注重學段的銜接
義務教育階段的新課標,涵蓋了從一年級到九年級的學習內容,學生年齡跨度大,認知水平差異大。新課標從整體構建把握,注重學段之間的銜接。作為小學老師,格外關注幼小銜接和小初銜接。道德與法治學科,是一門與學生個人素養聯系緊密的學科,一年級時注意了解收集學生幼兒時期的已知能力和素養水平,從而在學生進入新的學習環境時,盡快適應、逐步轉變。同時,高年級的內容又要與初中知識相關聯,從個人行為習慣、道德認知順利過渡到社會道德與法治層面。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若能準確把握這兩個銜接點,便能很好地做到教育的連貫性和一體化。
二、注重素養的落地
郭華老師解讀道,新課標的重點和亮點是素養導向、素養落地。在講座中,郭老師也始終將“素養”二字貫穿在整個新課標的解讀當中。她指出,在教學、評價、反饋等各個環節,都要做到“目中有人”,不再是我要教授多少知識,而是要考慮我要培養什么樣的人,學生學習目標不再是掌握多少知識、技能,而是通過知識技能成長為什么樣的人,形成了什么素養。課標也從提供內容轉為提供過程。在前一版課標中,就在探索以學生為中心展開設計和教學,注重學生的主體意識。在新課標中,就將這一點深入拓展,以學生的終身發展為目標,以學生的核心素養達成為導向。真正將學生的主體性落實到位。
2022年5月11號下午,我傾聽了韓震教授就2022年版《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進行了解讀。坐在屏幕下的我,用心地聆聽著韓教授對《新課標》的解讀,咀嚼著韓教授說的每一句話,回憶著自己的課堂,思考著今后的教學走向,感受頗多。用新課標的理念,給我在小學道法教學上帶來了新的挑戰和機遇。
一、“指明方向”——學科核心素養的提出
小學道德與法治課作為立德樹人的關鍵課程,新課標提出的核心素養包括:政治認同、道德修養、法治觀念、健全人格、責任意識五個方面。
這五個方面的核心素養相互交融,但各有側重,不可相互替代,覆蓋了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全部課程內容,既突顯了課程在培養時代新人方面的獨特貢獻,符合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發展特征,又與初高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保持銜接,體現了育人方式的階梯式上升和培養目標上一致的一體化設計。
我們道法課教師圍繞核心素養開展教學,就是要確立核心素養在教學中的核心地位和統帥地位,使教學的一切要素、資源、環節、流程、活動都圍繞核心素養組織和展開,并最終指向核心素養的生成和發展。立足核心素養,教學目標制定就要彰顯鑄魂育人要求。教師要將核心素養的培養作為教學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確立教學目標時應該堅持三個導向:
(一)堅持鮮明的政治導向。
要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教育人,用黨的理想信念凝聚人,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人,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使命激勵人,培養造就大批堪當時代重任的接班人。
(二)堅持清晰的價值導向。
道德與法治課程是義務教育階段的思想政治課程。是提升學生思想政治素質、道德修養和法治素養,融合道德教育、國情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革命文化教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教育和法治育等為一體的綜合性課程,具有政治性、思想性和實踐性。道德與法治課程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即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指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
(三)堅持明確的知行要求。
設計具體的教學目標時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生活實際,確保教學目標的適切性和可操作性。
二、“明確導向”——發展學生核心素養
道德與法治課程內容總體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遵循教育教學規律,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新課標聚焦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培養學生適應發展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引導學生明確人生發展方向,成長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新課標(2022中的核心素養要求以階梯化呈現。遵循學生成長規律和認知規律,與學生的認知水平相適應,核心素養要求具體在四個學段以階梯化呈現。
同時,課程內容設計要凸顯一體化的要求,這為我們小學道德與法治課教師也提出了新目標。
三、“注重策略”“教、學、評”一致
新課標(2022)提出要綜合運用觀察、訪談、作業、紙筆測試等方法全面獲取和掌握學生道與法治課程核心素養的相關信息,要加強紙筆測試與觀察、談話等方式的結合,關注不同情景中學生品行日常表現,避免僅憑考試分數判斷學生水平的傳統單一評價方式。要根據評價情況及時分析原因,調整教學方式。
我認為,學習的目標是為了學以致用,而不是單純地為了考試,為了升學,因此,作為教師確切有必要轉變一下本人的角色地位,把放飛心靈的空間和時間留給學生,營造寬松自由的課堂氛圍,在這種輕松的氛圍里真正地引導學生們積極、主動地學習,這樣一來,學生有了較自由的學習環境,有了與老師同等對話的機遇,變得越來越勇敢,在課堂上踴躍發言,積極地表現自我。
總之,道德與法治反映的是大社會,教學的最終目標就是讓學生學會做人,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上好道德與法治課,關鍵在教師。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和專業素養,以政治強、情懷深、思維新、視野廣、自律嚴、人格正的標準來要求自己。作為一名普通的小學道德與法治課教師,新課標存在的意義是指導我們道德與法治教師有效開展課堂教學,而精準、細致的研讀與解讀才是新課標發揮作用的關鍵?!奥仿湫捱h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弊屝抡n標有效地指引我每一次的備課、上課以及反思等教學行為,使其最大化地發揮指引作用。
時代賦予我們的不僅是機遇、更多的是挑戰。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我也會更加關注核心素養,結合生活實際進行補充說明、實踐,不斷創新活動方式、提升課堂效率,培養社會主義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隨著2022版各科新課程標準的實施,我們的教育即將步入一個新的時代。我們三年級三位帶《道德與法治》的老師一起研讀了新《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新課程標準呈現了下列亮點:
一、新課標強化了課程立德樹人的育人導向
習近平主席鼓勵廣大思政老師要“理直氣壯地開好思政課”,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立德樹人。新《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也旗幟鮮明地強調了課程性質: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道德與法治課程是義務教育階段的思政課,旨在提升學生思想政治素質、道德修養、法治素養和人格修養等,增強學生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為培養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的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打下牢固的思想根基。青少年階段是人生“拔節孕穗期”,道德與法治課程要精心引導和培育,扣好人生第一??圩?。
二、一體化設計中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
道德與法治課程以“成長中的我”為原點,將學生不斷擴大的生活和交往范圍作為建構課程的基礎;遵循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成長規律,按照大中小學德育一體化的思路,依據我與自身,我與自然、家庭、他人、社會,我與國家和人類文明關系的邏輯,以螺旋上升的方式組織和呈現教育主題,強化課程設計的整體性。
三、有機融合多種因素,構建全新德育課程體系
新課程改革將小學原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合為“道德與法治”,以道德與法治教育為框架,有機融入國家安全教育、生命安全與健康教育、勞動教育,以及信息素養教育、金融素養教育等相關主題,強化中華民族傳統美德、革命傳統和法治教育。
四、增強了操作性指導
中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針對“內容要求”提出“學業要求”“教學提示”,細化了評價與考試命題建議,注重實現“教一學——評”一致性,增加了教學、評價案例,不僅明確了“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而且強化了“怎么教”的具體指導,做到好用、管用。道德與法治是門有思想,有溫度、有深度、有寬度、有故事、有趣味有色彩的課程,我們要把握好這門課程的靈魂和實質,真正讓這門課照亮學生的心靈世界,促進學生成長為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qitafanwen/9433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