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荏苒,歲月如梭,在不經意間我們已經走過了很遠的路。寫一封建議信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希望大家可以從這些范文中學到一些寫好總結的技巧和方法,提升自己的寫作水平。
隨著社會發展,教育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得到關注,關于教育的問題層出不窮,關于教育的爭論也是眾說紛紜。捧讀劉鐵芳教授《守望教育》,讓我們能在泥沙俱下的`現實中保留一份清醒,也讓我們在一個喧囂的時代里堅持一份難得的執著守望教育理想,心中不由得涌起一種久違的感動。
在這里,有一種安靜的狀態。劉鐵芳,從貧困的鄉村走出,在泥土筑起來的小學就讀,師范三年畢業后到鄉村教書,幾年后進入大學,攻讀教育學碩士、哲學博士,現為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他的人生經歷跟教育結下了不解之緣,學習成為他的人生常態。在《守望教育》一書他說道:“我所夢想的境界就是能在四壁書櫥之中做一個純粹一些的問學之人,與此同時,又能時刻把心靈的觸角伸向人間社會的冷暖,不忘記自己作為普通個體的良知與社會一員的責任?!边@樣的狀態能夠讓他保持一份清醒和安靜,能夠在泥沙俱下的時代保持一份獨立的思考??v觀我們的教育現狀,應試教育的痕跡依然濃重,依然打著素質教育的旗幟開設補習班、興趣班,依然以愛的名義綁架著學生的快樂和童真,我們的教育不少還滿足于灌輸,滿足于齊步走。在浮躁的社會里,教育需要一種安靜的狀態,在安靜中深刻反思,生成思想,這樣才不會盲從,不會搖擺?!半m然我并不知道路途的終點將在何方,但無論何時,無論何地,我都將執著地前行?!?/p>
在這里,有一種真摯的情感?,F在,許多理論層出不窮,許多人口頭掛著時髦用語,各種場合滔滔不絕,總認為自己掌握了教育的規律。于是,教育領域也有了“造星運動”,有了你方唱罷我登場的熱鬧,也逃脫不了各領風騷三五年的尷尬。名校所謂的辦學模式和名師教案成為模仿和學習的重點,不少老師就此成了流水線上的“熟練工”,執行著各種規則、程序,而自我的思想卻在教育世界中缺席。也許我們仔細品味一下劉鐵芳教授這段話:“凡把自己的教育理論、方案、謀略說得天花亂墜者,皆不可信;凡動輒稱“學習的革命”“教育的革命”“……的革命”者,皆不可信;凡動輒宣稱教育的真理在握,非如此不可者,皆不可信;凡把教育的奧義說得伸手可及者,皆不可信;凡把教育的改革發展說得易如反掌者,皆不可信?!?/p>
在這里,有一種詩意的情懷。在作者的筆下,教育不是枯燥的,教育理論不是灰色的,而是充滿了生機,沸騰著生活的氣息,洋溢著詩意的情懷。在《行走在理想與現實的邊緣》一輯的篇前語中,作者寫道:“且讓我們一道在樹下坐一會兒,讓我們共同享受此刻的寧靜與自由,傾聽心靈深處細微的震顫。讓我們心系教育生活的同時,多一點平凡和樸實,多一點清醒和自覺,讓教育生活成為師生心靈自由徜徉、共同依戀之鄉?!苯逃歉挥性娨夂屠硐氲氖聵I,教育工作者都應該有一種教育情懷,有一種“烏托邦”情結。教育事業之所以富有詩意,就在于它不是一種技術,而是“一個靈魂推動另一個靈魂”的過程,是“一個生命點燃另一個生命”的過程。也許,這種“好教育”永遠不可能實現,但只要我們相信它們‘在’,我們就能一直走在路上,就有抵達的可能。
守望教育,僅僅是大學教授的事情嗎?不是,教育跟我們息息相關,跟我們的民族復興休戚與共。只要我們愿意接近教育,對教育心生敬畏并滿懷詩意,我們都可以,而且應該做一個守望者——用自己的眼睛、頭腦去關注教育,去反思和審視日常教育生活,去批判不合理的教育現實,比如: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什么是好的教育?我們究竟為什么教?正如劉教授所說的,“讓我們在心系教育生活的同時,多一點平凡和樸實,多一點清醒和自覺,讓教育生活成為師生心靈自由徜徉、共同依戀之鄉?!?/p>
教育是創新之基,人才之要,和諧之源。教育的率先基本現代化,是全市基本現代化的前提。我們深感自豪的是,我市堅定不移地實施“科教興市”戰略,高度重視并優先發展教育,全力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戰略舉措,形成了辦學條件明顯改善、素質教育強力推進、教育惠民加快提速、品牌效應日益彰顯的良好發展態勢;我們也堅信,雖然個人的力量都是渺小的,但教育的發展與進步需要的正是眾多的細小的努力,只要我們堅守理想,守望教育,一定會把真正的教育引向充實、和諧與高貴。
一說到課堂,既可能讓人想起凝神屏氣的緊張,也可能使人想起亂哄哄的吵鬧,還可令人想起豁然醒悟的欣喜。課堂,一個平常、普通而又神秘莫測的地方;課堂,一個充滿了眾多生靈喜怒哀樂的地方;課堂,一些人一心向往而另一些人又惟恐避之不及的地方;課堂,一個既嚴肅又活潑的地方;課堂,一個既可遠觀欣賞又可近觀理解,但就是“不可褻玩”的地方。
課堂既可以說是“周圍受敵,四面楚歌”(來自社會各方面的壓力),也可以說是“八面玲瓏,援助多多”(各種壓力變成支持力量)。壓力和助力無非是在表明:課堂是賦予沒有生命的知識以生命活力,給予不太成熟之人以成熟魅力,讓不動動起來,讓不活活起來,讓不靈靈起來的生命放光彩的場所。課堂里有苦惱、無奈,有希望與絕望,有奮進和退縮,有歡欣與惆悵??傊?,課堂,乃人之生命精華展現的小舞臺。
理想的課堂總是以理服人、以志激人、以情動人的。
說起課堂可以說是賦予沒有生命活力的知識以生命活力,讓不活的活起來的場所。教學中有種種困惑需要解決,需要我們不斷去探索和研究。(透視課堂)一書是對一些教學問題,尤其是現代教學課堂,包括信息加工、決策、學生對一般知識及其課堂教學理論的闡述。閱讀此書,使我了解了各種各樣的方法,可以說增強和提高自己思考問題的能力,用于進行課堂決策。
很多教師最感困惑的一個問題,大概就是學生不完成作業的問題。讀了此書,使我有了新的認識。處理這類問題,我們應該先搞清楚,學生為什么沒有完成作業。許多時候,由于學校的課程教滿,學生既要完成語文、數學,又要完成英語之類的,因為教師之間缺少必要的聯系,而導致學生的課外作業負荷過重。教師如果在這種情況下強迫學生交作業,又怎么能使教師稱心如意。所以此時我們不能夠要求交,否則會經常令人生氣。
一些孩子是因為他們沒有能力去完成作業。這不是他們的動機問題,而是教師的教學問題。遇到此類情況我們可以通過補課的辦法來解決問題。我們也需要正視一些反應慢的學生,需要拿出自己的耐心和決心。這些孩子往往有較大的惰性,往往堅持不了多久,又會出現懶散的現象。此時,我們對孩子的鼓勵和支持就是他們前進的動力。盡量提出他們的點滴進步。
處理能夠做而不做作業的學生所出現的問題則不一樣,我們知道萬事開頭最重要,一出現此類情況,我們應立馬禁止,斷絕他的這種行為。并明確強調自己對課堂作業和家庭作業的要求,講述做作業的重要性。當他們完成每一次作業時就及時反潰但是針對我班一個心理并不健康的孩子,我們就需要看場合處理,在適時(也就是他心平氣和)的時候談心。否則他就會以強硬的態度對待你的教育。因為他的家長也無能為力,這種孩子如果逼著他完成容易走上極端。
如果在班級中老是出現不完成作業的現象,就需要反思自己的作業布置有何問題,并及時調整作業的難易和改變檢查和批改的方式。作為教師需要隨時針對出現的問題進行調整處理,如果一味地鉆死胡同,強制學生必須在規定時間內交出要求完成的作業,那么痛苦的就只是自己了。
其次,此書也向我們提供了解決注意力不集中和孩子多動癥的問題。我們常感嘆現在的孩子缺乏靜心和良好的生活習慣。這里它建議“不要讓這些學生把你引開以便你開始不恰當地對待他們”否則他們會覺得是老師誤解自己。關鍵讓他們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對老師和同學造成的影響,讓他們產生一種比較強的自我控制力的印象。通過作出提醒來幫助他們自我控制,改進要講究循序漸進。而且對他們的進步要及時表揚和鼓勵。以上,只是我印象最深刻的問題。而(透視課堂)一書向我們介紹的遠遠不止這些。它還從課堂生活、課堂觀察、教師期望和課堂管理等一系列問題做了科學,合理的解釋。完全值得你我細細琢磨。
教師教書育人,需要不斷地從實踐中獲得經驗,更好的教書育人。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酒弧渴罴僖?.....
我們教師在教育學生的時候也需要不斷充實自己,下面是小編搜集整理的教育專著教師。
歡迎閱讀希望對你能夠提供幫助。更多資訊盡在讀書筆記欄目!
最近讀了《教師行為的50個細節》,通過讀書讓我覺得,讀書是一種幸福,一種樂趣,更是一種享受。讀這些教育專著時,我邊看邊與自己平時的教育實際相比較,不禁有了感觸,有了共鳴。這些書在教我將來如何成為一個好老師的同時,也教會了我們如何做人。以下是我的一些體會:
育人是教師工作的重要內容。教師的教育行為要發揮理想的效果,必須擺脫枯燥與乏味的單一說教,關注自身行為的細節,從細小之處來影響學生。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的教育片段,常常源自與不經意間的一個細節。一句平常不過的話,一個細小不過的動作,都有可能給學生的心靈烙下痕跡。一次無意的非言語行為失誤,一句脫口而出的傷人之語,則有可能疏遠師生之間的關系,使教育產生的真實影響與預期的目標背道而馳。
課堂是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主陣地,課堂教學是教師的基本教學工作。教師在課堂中的教學行為,能夠對學生產生教育影響,這些行為也體現了教師個人的基本素養。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表現出來的行為細節,不管是言語行為,還是非言語行為,不管是有意表現出來的行為,還是無意流露出來的行為,都可能對學生的課堂學習,乃至日常生活產生直接或間接的影響。以教師在課堂上的言語行為為例,假如教師表現出得當的言語行為,那么就能夠感染學生,引導學生的情緒變化,激發學生學習知識的興趣和熱情;假如教師表現出失當的言語行為,那么就有可能打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疏遠師生之間的情感,影響課堂教學的質量。
在學校教育世界里,教師經常承擔著管理者的角色。在課堂教學中,要進行課堂管理或者教學管理;在課余與學生的互動中,要進行學生管理。教師在管理課堂、管理學生的過程中,也要注意自己的行為細節,努力從細節之處做好管理工作。教師與學生打交道比較多,尤其要注意管理自己的管理行為細節。
古人云,“活到老,學到老”。在社會生活節奏加快,知識激增的當代,作為以“傳道、授業、解惑”為己任的教師,需要抓住各種學習的機會,不斷充實自己的知識,提高自己的素養,促進自己的專業發展。因而,不管參加有組織的學習活動還是自我學習,教師都要管理好自己的行為細節,提高學習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做到為人師表,在校園之中的日常行為,也要時時注意細節,以免給學生傳遞不良信息。在很多時候,教師日常的行為細節,就是對學生的一次次“身教”,而且這種教育比“”言教更具影響力。
最近我讀了這樣的教育著作因其避免了過多“博大精深”的理論闡述和學術語匯的堆砌而能直指教育實踐本質,引起了一線教師的共鳴,成為廣受歡迎的教育學著作。
書中提到的新教育實驗六大行動:營造書香校園、師生共寫隨筆、聆聽窗外聲音、熟練運用雙語、創建數碼校園、構筑理想課堂,使我們這些一線教師眼睛一亮。讀完此書,我一下子被書中那句“中小學搞教育科研,就是應該從記錄自己教育現象,記錄自己的感受,記錄自己的思考開始的,把這一串的‘珍珠’串起來,那就是一條非常美麗的項鏈?!睒銓嵉脑捝钌畹母腥九c震撼了,我們平時不是一直在講科研先導、科研興課嗎?如果我能從教育隨筆,教育。
日記。
開始,那不是最真實的科研嗎?從那時起,我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一定要堅持從關注學生心靈開始,記下自己教育中的點點滴滴,不斷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和學生一起成長!
《新教育之夢》對于“理想的教師”提出了八點要求。這些要求為我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同時也讓我對自己的職業有了更深入的認識?!袄硐氲慕處?,應該是一個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師”這句話給我的印象最為深刻。任何一個崗位都充滿著競爭,教師間的競爭往往又是多于合作的。目前,教師這個行業的職業特點,工作制度,評價方式都需要競爭。但是作者在書中說,一個不善于合作的教師走不了太遠,因為這個社會是需要合作的社會,社會如此,教師職業也是這樣。從書中,可以看到作者對教師間合作的渴望和信心?!爸挥须p贏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競爭”這句話說得多好啊!當今社會除了競爭,合作也是非常重要。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就呼喚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社會需要合作,教師也要學會合作。教師要成為受歡迎的教師,作者提出了三點建議:一換位,二尊重,三互惠。這三點建議同樣也在告知人們怎樣學會合作。
《新教育之夢》告訴我,智育不能獨領風騷,也不只是一串阿拉伯數字,或是一紙文憑,一張入學通知書,它“應該超越知識,走向智慧,激發創造,健全人格,為學生將來擁有終生幸福的精神生活打下堅實的知識能力基礎”;德育不再是空中樓閣,它還應讓學生“自警、自誡、逢勵”在“陶冶情操、磨礪意志的過程中形成‘不教之教’的自律習慣”,讓學生在“自然的活動中養成德性,在游戲和豐富多彩的自主活動中體驗和感悟道德的境界”;體育不只是追求四肢發達,它應“體現奧林匹克精神,培養學生在人生路途上追求‘更快、更高、更強’,并能完善自我,體現人性之崇高”;美育不只是提供休閑消遣,它“應該引導和教育學生熱愛生命,珍惜生命,享受生命,優化生命,激揚生命”。
作為一名新時期的教師,在自己還很迷茫的時候我讀了這本可讀性很強的書。是朱永新先生的《新教育之夢》讓我審視自己所做一切的意義,讓我尋找到一條自我突破自我發展的道路。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興趣是學習的內在動力,如果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習效果一定會有所提高,而這也恰恰一直是我們小學英語教學設計中的重要內容。
首先,我們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可以根據小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運用多種教學方法與手段,比如說組織課堂游戲、小組競賽、角色扮演、木偶配音、圖片、簡筆畫、實物、投影、電腦。
課件。
等等,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孩子們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讓學生在教師營造的寬松課堂環境中,得到多一些思考的情境,多一點活動的余地,多一點自我表現的機會。充分感受參與學習的樂趣,體會成功的喜悅,消除課堂學習的厭倦,緊張或疲勞的心理,增強學習的信心。
其次,教師的教學策略與方法也應靈活,并有所創新。在練習、作業設計方面可以盡量減少機械重復的抄寫,提倡一些活動性、實踐性、合作性的作業,比如制作英語賀卡、制作。
手抄報。
收集英文包裝自我錄音積累感興趣的課外單詞等作業。也可以把較枯燥的練習形式改為游戲智力競賽等進行。比如,設計bingo游戲,既考驗了學生的觀察力記憶力,也增強了學習的趣味性和練習的效果,一舉兩得。學生只要有興趣主動地學,學習就不會是負擔。
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可以減輕學生學習過程的壓力。師生良好地溝通,減少消極,不愉快的情緒情感,這有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態度與學習動機.如果經常訓斥、批評批評孩子,他們肯定會厭惡感老師,甚至討厭上英語課,這就會造成不良后果。
在日常的教學中,應該多聽聽孩子們的心聲,要善于發掘他們的優點,并給予及時表揚、鼓勵,這對于克服學生自卑,虛榮,利己等消極心理與情緒有重要作用。一些學生學英語過程中,會遇到一些困難,因此,我們應多關心、幫助他們,哪怕只有一個小小的改變,我們也應當給予表揚、鼓勵,在課堂上或作業本上,給學生欣賞的表情、眼神和話語,”“excellent”
job”……有時給他們貼一個小貼畫,而且我還將自己的郵箱號碼告訴了學生,一些學生就把自己遇到的困難、想法通過e-mail告訴了我,我也及時鼓勵他們,一學期下來,孩子們進步很大。
為了減負之后,學生能全面發展,并有所成,我們還要在課堂教學上下功夫。要運用多種課堂教學形式,增強學習興趣。與此同時,教學中“授之以漁”,使學生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一定的能力。教給學生一些學習方法,組織學生互相交流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1大愛陶子,大德陶子。
在作者的心中,陶行知最令人尊敬的地方是他的大愛之心。所謂大愛,即對國家、民族、社會的熱愛之心以及由此衍生的強烈責任心和使命感。
大愛陶子。
給作者印象極為深刻鮮明的是陶先生對兒童的了解和愛心。作者在學校倡導“愛心教育”,呼吁教育者要了解每一個學生,相信每一個學生,尊重每一個學生,學習每一個學生,友愛每一個學生,教好每一個學生,依靠每一個學生。
大德陶子。
“辦學和改造社會是一件事,不是兩件事。改造社會而不從辦學入手,便不能改造人的內心;不能改造人的內心,便不是徹骨的改造社會?!?/p>
“用生活的力量改造生活?!薄暗赖率亲鋈说母??!睂ψ髡叩挠绊懸仓链笾辽?。
2他從故鄉走來。
人類精神的高地。
為了迎接烏克蘭蘇霍姆林斯基實驗學校的校長哈依魯蓮娜女士和烏克蘭蘇霍姆林斯基研究會學術訪問團團長薩芙琴卡女士這兩位蘇氏親人的到來和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講習班這一活動,作者為全校師生作了一場題目是《做一個真正的人》的輔導報告。作者提出,解讀蘇霍姆林斯基全面和諧發展這一偉大教育思想,解讀帕夫雷什中學“培養真正的人”的偉大教育實踐,應抓住如下要點:
1.做一個精神高尚的人。2.做一個具有精神力量的人。3.做一個信仰神圣的人。4.做一個誠實可信的人。5.做一個富有同情心的人。6.做一個酷愛讀書的人。7.做一個懂得合作的人。8.做一個孝敬父母的人。9.做一個尊敬老師的人。10.做一個知道羞恥的人。10.做一個熱愛科學的人。
陶先生的“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边@句。
名言。
是我們“教書育人”的永恒主題。在市場經濟、競爭的年代及世界風云突變的情況下“教人求真”更具有現實意義。
第一,“知行統一”。我們的教育歸根結底要培養什么樣的人?教育的根本目的和實施素質教育的首要任務是什么?這是揭示了教育目的的真諦問題。這里要強調的是,我們在注重知行(德、智)統一的同時,不可忽視學生的心理體驗,即如何使學生知行達到和諧統一,真正使學生達到“學做真人”,成為真、善、美的人。我們知道,從知到行是一個復雜的品德的心理過程,當今學生思維活躍,面對紛繁復雜的世界,就會思考“我活著是為了什么?”于是,人生觀的問題便隨之產生。對于他們來說要把人生發展近景和遠景正確結合起來思考,形成成熟的心理是十分困難的。因此,作為教育工作者就應擔負起應盡的職責,幫助、教育和引導他們樹立以愛國主義、社會主義、集體主義為核心的人生觀,以及在這種人生觀指導下所建立起來的道德、品質、意志。
第二,探索真理。我們所處的時代是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學生所接觸的信息及更新的知識,瞬息萬變。面對這些,學生既感興趣,又難以招架。興趣是對真理探索的鑰匙,但在探索真理的過程中,學生往往被各種難以解決的問題所困惑,被各種非本質的自然現象所纏繞。這種困惑需要我們教育工作者的正確的引導和正面的鼓勵,當學生經過艱苦的學習,解決了各種難題,認識了事物的本質,就會產生興奮感和成就感,這種興奮感和成就感是學生對困惑感的否定和對學習探索活動的肯定,由此帶來的喜悅和歡樂體驗可以釀造一個人的自信心和尊嚴感,進一步強化其探索行為,從而激勵自己繼續進行新的創造。攀登新的高峰,取得一次又一次的勝利。
陶先生留給我們的教育理論是一筆巨大的精神財富,我們要把這筆財富投入到平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中,為教出求真的學生,為了讓學生學做真人,我們永不止步,用我們堅定的步伐引領孩子走向成功!
一說到課堂,既可能讓人想起凝神屏氣的緊張,也可能使人想起亂哄哄的吵鬧,還可令人想起豁然醒悟的欣喜。課堂,一個平常、普通而又神秘莫測的地方;課堂,一個充滿了眾多生靈喜怒哀樂的地方;課堂,一些人一心向往而另一些人又惟恐避之不及的地方;課堂,一個既嚴肅又活潑的地方;課堂,一個既可遠觀欣賞又可近觀理解,但就是“不可褻玩”的地方。
課堂既可以說是“周圍受敵,四面楚歌”(來自社會各方面的壓力),也可以說是“八面玲瓏,援助多多”(各種壓力變成支持力量)。壓力和助力無非是在表明:課堂是賦予沒有生命的知識以生命活力,給予不太成熟之人以成熟魅力,讓不動動起來,讓不活活起來,讓不靈靈起來的生命放光彩的場所。課堂里有苦惱、無奈,有希望與絕望,有奮進和退縮,有歡欣與惆悵??傊?,課堂,乃人之生命精華展現的小舞臺。
理想的課堂總是以理服人、以志激人、以情動人的。
說起課堂可以說是賦予沒有生命活力的知識以生命活力,讓不活的活起來的場所。教學中有種種困惑需要解決,需要我們不斷去探索和研究。(透視課堂)一書是對一些教學問題,尤其是現代教學課堂,包括信息加工、決策、學生對一般知識及其課堂教學理論的闡述。閱讀此書,使我了解了各種各樣的方法,可以說增強和提高自己思考問題的能力,用于進行課堂決策。
很多教師最感困惑的一個問題,大概就是學生不完成作業的'問題。讀了此書,使我有了新的認識。處理這類問題,我們應該先搞清楚,學生為什么沒有完成作業。許多時候,由于學校的課程教滿,學生既要完成語文、數學,又要完成英語之類的,因為教師之間缺少必要的聯系,而導致學生的課外作業負荷過重。教師如果在這種情況下強迫學生交作業,又怎么能使教師稱心如意。所以此時我們不能夠要求交,否則會經常令人生氣。
一些孩子是因為他們沒有能力去完成作業。這不是他們的動機問題,而是教師的教學問題。遇到此類情況我們可以通過補課的辦法來解決問題。我們也需要正視一些反應慢的學生,需要拿出自己的耐心和決心。這些孩子往往有較大的惰性,往往堅持不了多久,又會出現懶散的現象。此時,我們對孩子的鼓勵和支持就是他們前進的動力。盡量提出他們的點滴進步。
處理能夠做而不做作業的學生所出現的問題則不一樣,我們知道萬事開頭最重要,一出現此類情況,我們應立馬禁止,斷絕他的這種行為。并明確強調自己對課堂作業和家庭作業的要求,講述做作業的重要性。當他們完成每一次作業時就及時反潰但是針對我班一個心理并不健康的孩子,我們就需要看場合處理,在適時(也就是他心平氣和)的時候談心。否則他就會以強硬的態度對待你的教育。因為他的家長也無能為力,這種孩子如果逼著他完成容易走上極端。
如果在班級中老是出現不完成作業的現象,就需要反思自己的作業布置有何問題,并及時調整作業的難易和改變檢查和批改的方式。作為教師需要隨時針對出現的問題進行調整處理,如果一味地鉆死胡同,強制學生必須在規定時間內交出要求完成的作業,那么痛苦的就只是自己了。
其次,此書也向我們提供了解決注意力不集中和孩子多動癥的問題。我們常感嘆現在的孩子缺乏靜心和良好的生活習慣。這里它建議“不要讓這些學生把你引開以便你開始不恰當地對待他們”否則他們會覺得是老師誤解自己。關鍵讓他們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對老師和同學造成的影響,讓他們產生一種比較強的自我控制力的印象。通過作出提醒來幫助他們自我控制,改進要講究循序漸進。而且對他們的進步要及時表揚和鼓勵。以上,只是我印象最深刻的問題。而(透視課堂)一書向我們介紹的遠遠不止這些。它還從課堂生活、課堂觀察、教師期望和課堂管理等一系列問題做了科學,合理的解釋。完全值得你我細細琢磨。
1我們是教師,都是些普通人,但我們從事著神圣的事業。我們每天面對的是人,我們的學生,他們天真、可愛、充滿生命的活力和幻想,他們對我......
假期閑來無事,帶著孩子到新華書店看書。抽了本《愛的教育》隨意翻翻,沒想到就放不下了。這本書是意大利作家艾得蒙多·德·亞米契斯于1886年寫的一部兒童小說,是一部流傳世界各地的著作。它是以一個小孩的日記方式來寫的,雖然每篇的篇幅不長,但都有一個感人的故事。
整本書都是圍繞“愛”,這個如此閃亮,如此令人鐘愛的字眼來描述。這本書里想表達的重點是:人們追求愛,也希望能擁有愛;愛能使人與人之間變得更加美好;我們要完全的擁有它,就必須去充實它,只有我們攜手,才能共創出人世間最美好的愛。。
在這本書里其中我最喜歡的是《賣炭者與紳士》還有《義快的行為》這兩節?!顿u炭者與紳士》寫了一個父親對他兒子諾琵斯的愛,諾琵斯罵培諦的父親是個“叫花子”,諾琵斯的父親知道后,非要諾琵斯向培諦和他父親道歉,雖然培諦的父親一再拒絕,可諾琵斯的父親還是堅持要讓諾琵斯道歉,從這里可以知道,諾琵斯的父親是一個多么正直的人啊,他用他的愛來熏陶他的兒子,讓他的兒子也變成一個關心別人,不取笑他人的人?!读x快的行為》寫的是一個墨盒砸到老師的事件,原因是克洛西被人欺負,最后忍受不了了,就拿起墨盒向那些人扔去,沒想到扔到了剛從門外進來的老師,好朋友卡隆要幫他頂罪,但老師知道不是卡隆,讓肇事者站起來??∠蚶蠋熤v述了事情的起因后,老師不僅沒給克洛西處罰,而是把那些調皮的孩子批評了一頓。文章表現了卡隆關心他人的高尚精神,以及得饒人處且饒人的優良品質,這是一種難能可貴的為人處事方式。
讀到這里,我想在這個以經濟利益為主的社會上,使同學之間自私自利、以我為主、嫉妒打擊、怕得罪人、惡意競爭等不良作風日益生成,那種關愛他人的精神已經漸漸淡漠,在社會加強精神建設的同時,我們也應該在學校家庭上學習這關愛他人,讓自己以身作則,用自己的愛心來熏陶別人,讓愛在人們心中永駐。
《愛心與教育》是李鎮西老師1998年獻給走向21世紀中國教育的一本探索手記。以下是小編搜集整理的愛心與教育教師。
歡迎閱讀。
《愛心與教育》深入淺出、親切感人的教育,“愛學生,就必須善于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須把自己當做學生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我們對學生的愛,不應是居高臨下的‘平易近人’,而是發自肺腑的對朋友的愛?!边@是李鎮西老師教育事業永不言敗的最后一道防線。書中沒有什么轟轟烈烈的大事,有的都是李鎮西老師對學生的那種潛移默化的愛,這種愛充盈著整本書,也沖擊著我的個心靈世界。
李老師在書中提到:“愛是打開學生心靈之門的金鑰匙?!币虼宋覀儜摻o學生以愛,這種愛不是高高在上的平易近人,而是拿他們當朋友的朋友之愛。當看到李老師與“后進生”萬同的故事時,我是如此感動。作為一個老師,能夠對一個學生費如此大的心思,那么什么樣的學生不會被感化呢?反思我的工作,我要學習李老師善于鍛造"優秀學生"的卓越人格;實施民主科學與個性化教學,把更多的關注投向"后進生"。像李老師那樣,懷著強烈的人道主義情懷,給"后進生"們以心靈的呵護,幫助他們樹立起人的尊嚴,設法喚起他們向上的信心。我把李老師書上提到的馬特洛索夫的一句。
格言。
銘記于心,"讓人們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既要讓自己感覺到自己的存在是如此的偉大,對祖國、對社會、對學生是如此的重要。也要讓學生有這種感覺,幫助他們認識生命的偉大,找到生存的意義。指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在生命的舞臺中演繹好自己的角色!讓不同的人在不同的角落發射出不同顏色的光芒!
在新課程改革的今天,學生不僅要學會學習,還要在實踐中學會發現、創造。這就要求教師關注每個學生:不偏愛分析能力強的優等生,不歧視具有實踐創造能力的中等生和后進生。老師們,不同愛好的學生不可能都成為具有成功智力的人,但是,如果老師能針對學生的差異進行教學,“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就能充分體現,成功智力的學生也會大大增加,“個性+特長”的學生也會不斷涌現,社會所需要的成功智力的人才才會層出不窮。
愛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沒有愛的教育是蒼白的。但只要我們用心感受,愛就在我們身邊。作為一名教師,要用愛心滋潤童心,我們的愛則愛在平凡中,愛在點滴之處讀了《愛心與教育》,我深刻認識到,教育學生,需要的是羅森塔爾的期待效應;需要的是李鎮西老師的那份堅持。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要為學生打造一個精神家園式的班級,關注每一個學生,帶給學生希望、力量、光明、自信……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去創造自己燦爛美好的明天!
愛可以創造新的生命,愛能創造新的奇跡!愛能創造教育的輝煌!
近日讀了李鎮西老師的《愛心與教育》.我想,自己內心的感受可以用兩個字來概括,不是"感動",而是"震撼"!
托爾斯泰說過:"在這個世界上,常被別人關心,愛護,就能學會用自己的愛心去關心愛護別人","我們應該擴大內心的愛".所以我們當老師的一定不能讓自己的愛打折,在學生最需要關心愛護的時候充分體現自己的愛心和善舉,"投桃報李"不是我們耳熟能詳的老話嗎相信學生也會用同樣的愛心和善舉來回報這個世界的.
這是我一直在尋找的文字:沒有屠龍的玄虛,沒有弄巧的文筆,沒有油滑的高調,沒有剪切的痕跡……這是我所熟悉的文筆:樸素中閃爍著華美,流暢中滲透著憂慮,峻急中深藏著思考,舒展中流動著智慧……這樣的文字是生活之樹上最大的果,實踐的枝頭最美的花!一個教師,能夠做到書里面所寫的這些已經相當不易了,(我一直固執的認為,能夠做到這一點的人是相當少,怎樣悲觀的估計都不過分,而且到現在,愛心越來越成為教師身上的稀缺元素.)在做到這些的同時,又能夠有豐厚的理論素養,能夠以一種高度的自覺意識來從事教育教學工作,就更屬鳳毛麟角!
《愛心與教育》應該怎么讀我以為,應該帶著自己的心去讀,帶著自己的夢去讀,帶著自己的實踐去讀,帶著自己的思考去讀.時時反觀自身,反觀自己與鎮西師之間的差距,我們才能走出淺薄,走出自滿,走近學生,走進教育!感受很多,難以一一述及,這里選兩則印象最深的故事和一點思考,算是給自己交上的一份沉重羞愧的答卷.
如果說萬同勾起的,是我心中永遠的自責與痛,那么寧小燕,則給了我一份沉重的思考.寧小燕的故事讓我流淚.為什么我們的教育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結果這樣的慘劇在我眼里,寧小燕是一把刀子,劃開了我們的教育,特別是德育的"偽善"面孔!寧小燕以偽為真,活在一個虛幻的純凈的世界里,而這個世界注定要破滅的,這是寧小燕的悲劇,更是對教育的控訴.我們的教育,從來不乏善,不乏美,而唯獨缺少的是一份真!我們的德育不是教育人的,而只是負責對萬千現實進行議論,解釋,樹立無數無人瞅一眼的石像.而在今天,寧小燕們越來越少了!因為一個孩子,當他小學的時候,他可能就不會輕易相信什么了.這才是教育真正的悲劇,比寧小燕更讓人感覺到悲哀.
當正直被嘲笑,當美好毀滅,當真誠被欺騙,當高潔死亡,我們的社會會變成什么樣子武漢大學生賣淫案,藝校學生夜總會實習事件,已經讓我們看到了偽善的教育,如何導致道德的大規模塌方!讀李鎮鎮西老師的文章,讓人震撼也讓人憂慮!教育,不僅僅要從善開始,更要從真開始.
愛學生就要了解學生.了解了他們的愛好和才能,了解了他們的個性特征,了解他們的精神世界.蘇霍姆林斯基說得好: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發展,他的思想,興趣,愛好,才能,天賦,傾向,就談不上教育.李鎮西老師毫不掩飾自己對學生的愛,而這份愛總覺得與其他人愛有所不同.我看到過不同的老師表達過對學生的愛.有保姆式的愛,有恨鐵不成鋼式的愛,有施恩式的愛,無論哪種,總是在潛意識里把學生看成是教育的對象,這當年然也沒錯,但我們能夠非常明顯地感覺到這種居高臨下的態度,感覺到為人師者深藏骨髓的那一份道德優越感.而李老師卻不止一次地說過,學生的心靈往往要比教師純潔得多,學生在道德上也往往高出教師,這是整部書中我最以為然的結論!所以李老師的愛是建立在真正的民主的基礎之上的,是真正平等的愛,發自內心的愛,不含任何雜質的愛,而更重要的是,這份愛不是單向的灌輸,而是雙向的互動!"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而李老師時時都在收獲!當看到學生精心準備的生日禮物時,那一刻,難道不是為人師者最大的幸福嗎什么叫享受教育這就叫享受教育!而當一個教師能夠真正在與學生的交流中獲益,提升自己的時候,他收獲的是人生最大的幸福!這一點,李老師多年以前就意識到了.所以,在愛心的背后,是對學生的嚴格要求,甚至有對學生必要的懲罰.而李老師廣博的知識,深厚的學養,更使得李老師的思考超出一般成功教師,而進入到了對教育本質,特別是德育本質的思考,所有讀過這本書的同行,讓我們攜起手來,從李鎮西老師出發,傳送這份珍貴的薪火,走向真正的教育,充滿愛心,民主,真誠,人性的教育!
托爾斯泰說過:“在這個世界上,常被別人關心、愛護,就能學會用自己的愛心去關心愛護別人”,“我們應該擴大內心的愛”。愛可以創造新的生命,愛能創造新的奇跡!愛能創造教育的輝煌!所以我們當老師的一定不能讓自己的愛打折,在學生最需要關心愛護的時候要充分體現自己的愛心和善舉,“投桃報李”不是我們耳熟能詳的老話嗎?相信學生也會用同樣的愛心和善舉來回報這個世界的。
《愛心與教育》這篇文章不是流水線上下來的機械拼湊,不是坐在書齋里的玄妙之思,不是講席上的高聲布道,而是從血管里流出來的文字,是被汗水浸泡過的文字,是蘸著淚水與歡笑的文字,每一頁都寫著這樣的字眼:“愛心”、“良知”、“這是我一直在尋找的文字:沒有屠龍的玄虛,沒有弄巧的文筆,沒有油滑的高調,沒有剪切的痕跡……這是我所熟悉的文筆:樸素中閃爍著華美,流暢中滲透著憂慮,峻急中深藏著思考,舒展中流動著智慧……這樣的文字是生活之樹上最大的果,實踐枝頭上最美的花!一個教師,能夠做到書里面所寫的這些已經相當不易了,(我一直固執的認為,能夠做到這一點的人是相當少,怎樣悲觀的估計都不過分,而且到現在,愛心越來越成為教師身上的稀缺元素。)在做到這些的同時,又能夠有豐厚的理論素養,能夠以一種高度的自覺意識來從事教育教學工作,就更屬鳳毛麟角!
《愛心與教育》應該怎么讀?我以為,應該帶著自己的心去讀,帶著自己的夢去讀,帶著自己的實踐去讀,帶著自己的思考去讀。時時反觀自身,反觀自己與李鎮西老師之間的差距,我們才能走出淺薄,走出自滿,走近學生,走進教育!感受很多,難以一一述及,這里選兩則印象最深的故事和一點思考,算是給自己交上的一份沉重羞愧的答卷。
愛學生就要了解學生。了解他們的愛好和才能,了解他們的個性特征,了解他們的精神世界。蘇霍姆林斯基說得好: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發展,他的思想、興趣、愛好、才能、天賦、傾向,就談不上教育。李鎮西老師毫不掩飾自己對學生的愛,而這份愛總覺得與其他人的愛有所不同。我看到過不同的老師表達過對學生的愛。有保姆式的愛,有恨鐵不成鋼式的愛,有施恩式的愛,無論哪種,總是在潛意識里把學生看成是教育的對象,這當然也沒錯,但我們能夠非常明顯地感覺到這種居高臨下的態度,感覺到為人師者深藏骨髓的那一份道德優越感。而李老師卻不止一次地說過,學生的心靈往往要比教師純潔得多,學生在道德上也往往高出教師,這篇文章給我最以為然的結論!所以,在愛心的背后,是對學生的嚴格要求,甚至有對學生必要的懲罰。而李老師廣博的知識,深厚的學養,更使得李老師的思考超出一般成功教師,而進入到了對教育本質,特別是德育本質的思考。
假期里,我完整地通讀了李鎮西老師的這部己經打動過無數人的教育著作《愛心與教育》,書中的內容深深地吸引著我,自己內心的感受可以用兩個字來概括,不是“感動”,而是“震撼”。李老師運用許多學生的原話真實地寫出他怎樣地愛學生,學生又怎樣地愛他,真是讓人感動。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尤其是讀了李鎮西老師的《愛心與教育》的手記一,一個個感人肺腑的生動故事深深地吸引震撼著我。我更是對他萬分崇敬。
在“手記一”里,李老師所具有的一顆童心令我仰慕,李老師對學生的愛心更是令我震撼!學生生日時親手送上的一本書、一張賀卡、幾句誠心的祝福,為學生辦生日晚會,跟學生一起舉行篝火晚會,一直關注高考落榜學生寧瑋……令學生感動的同時,也折射出了師者崇高的師德風范,然而李老師卻把這一切說成是“在還學生的債”,這是何等的難能可貴!“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倍罾蠋煏r時都在收獲!當看到學生精心準備的生日禮物時,那一刻,難道不是為人師者最大的幸福嗎?什么叫享受教育?這就叫享受教育!而當一個教師能夠真正在與學生的交流中獲益,提升自己的時候,他收獲的是人生最大的幸福!李老師就是這樣的幸福者!
書中最震撼我的是李鎮西老師對教育的深思。對于工作多年的我來說,也想過該如何在課堂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想過該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力,也想過該如何讓學生喜歡我……但我從未想過,當我讀到李老師的教育就是要“每一個從他手中走出的人都能幸福地度過一生?!笔刮疑钌钫鸷沉?,這是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但這已深深融入到李老師的血液當中,成了李老師的教育追求。所以他不僅僅在學生在校期間盡職盡責,即使在學生離開學校后仍牽掛著他們——所以他會給高考落榜的學生寫信——“這個世界如同一個茂密的大森林:有高大的喬木,也有茂盛的灌木,有參天的巨樹,也有纏繞的藤蘿,有鮮艷的花朵,也有青翠的小草……但都在陽光下展現自己的勃勃生機?!彼褜W生比作“容器”,要向這個容器里面注入高尚的道德思想,美好的情操教育。讓自己的學生幸福地度過一生——這是一種多么廣闊的胸懷,多么博大的愛啊!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講的萬同的故事。萬同是書中的一個典型的后進生的形象,在李老師對他所寫的近五十頁的教育手記中,我深深地感到轉化一名后進生到底有多難,更看到了一個為人師者的愛心與耐心。教育不是神話,它給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是漸變的,甚至會經常周而復始地回到原點。在我看來,我們絕大多數的教師都是有愛心的,然而在這個急功近利的時代,稀缺的就是耐心與恒心了。在閱讀過程中,我不斷地被感動,不斷地在想,不斷反思自己:假如萬同是我的學生,我能有多少耐心來對待萬同這樣的學生,來對待他身上的這些讓人難以預料的反復?羞愧無比!我想我做不到,我會傷心、憤恨、絕望、無奈,會搬出孔夫子的“朽木不可雕也”來寬慰自己,理直氣壯地把萬同清除出我的心靈之外,因為教育不是萬能的……一個老師創造一個感人的場面并不難,但一個老師,能夠長期像李鎮西老師對待萬同那樣對待每一個學生,難!在萬同的身上,我們看到轉化一個后進生有多難。更看到了一個為人師者的愛心,耐心,信心。萬同的每一點變化,無論是朝著哪一個方向,都牽動著老師的心。而萬同身上所體現的反復,足以考驗最有耐心的老師,只有愛心的堅持才能創造這樣的奇跡。
李鎮西老師在《愛心與教育》一書中說“教師應把更多的關注、更多的感情投向那些極度缺愛的同學。弱勢群體是不幸的,因為他們長期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難以擁有健康、快樂、自信、向上的精神生活。如果我們能還他們以健康、快樂、自信、向上,那該是多好的教育!”是的,“愛”只一個字,但做起來談何容易,那需要真心地付出。
《愛心與教育》讓我受益匪淺,不僅知道了怎樣跟學生怎樣相處,怎樣教育學生,同時,也讓我深深地感受到,小學教師在教學工作中應該具備的“三心二意”。三心-------指愛心、信心、耐心;二意-------善意和誠意。我讀了這本書后,一定會好好反思,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時時不忘李老師的警句,把教育工作認認真真的做好!
再次捧起李鎮西老師的《愛心與教育》一書,帶給我的依舊是感動,是欽佩。還記得剛拿到書的時候,本想在孩子們午睡時打發一些時間,卻被書中樸素的語言、真摯的情感深深吸引,甚至潸然淚下。
沒有夸夸其談,李老師運用許多學生的原話真實地寫出他怎樣地愛學生,學生又是怎樣地愛他。言語之間,是一種幸福的味道,和諧的師生關系,快樂的。
校園生活。
“愛”,正是本書的主調“當一個好老師最基本的條件是什么?”“是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李老師如是回答愛學生,就必須善于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須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基礎教育階段的兒童處于生命中最主要的集中學習時期,他們缺乏社會經驗,各方面處于形成階段,有著多方面的需求和發展,充滿生命活力和潛力這段時期的教育影響遠遠越過該階段而擴展到終身因此最需要老師對學生的愛,懂得兒童時期對生命的獨特價值,并善于開發其生命潛力。
書中所描述的李老師和學生間的一個個故事都體現了他對學生的愛,而這些一般的老師恐怕難以做到。他從不忘記學生的生日,還在學生生日時給學生送上一份生日禮物;在課間經常和學生一起活動;在課余時間或假期中帶領學生一起走進大自然;對班級中的優生、中等生、差生堅持按號輪流家訪等等,讓我由衷地佩服、尊敬李老師!
書中寧瑋的經歷讓人有一絲遺憾,卻又佩服她的善良與勇敢;萬同的反反復復讓人揪心,最后的結果又讓人舒心;程樺、楊嵩、黃金濤、王銅勇于挑戰自我,克服了自己的弱勢,不僅學業有成,更是鍛造出了卓越人格。這些都和李老師的培養是分不開的。李老師是那么富有愛心、童心、真心,也正是因為是這樣的人,李老師與學生的交流總是充滿無限真情,也正是因為這樣,李老師以愛回報愛,從而使教育獲得最終成功!
從李老師的手記里,我們還可以得到的“最重要的啟示,首先是認清自己的教育活動的目標,不是一張張的成績單,不是一堆分數,不是高一級學校的錄取通知,而是活生生的人,是人才,是能夠在未來社會中站住腳跟、開創事業的人才。這樣的人才,不僅要在學校里讀書,通過讀書獲得一定的扎實的知識,更需要終生有讀書的興趣,求知的欲望,并且有能力自己學習,有能力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知識,有能力吸取這些知識。這樣的人才還要能夠正確地處理社會各種復雜的人際關系,經歷順利和艱難、成功和挫折的考驗。他們需要有知識,更需要有理想,有堅強的意志,有優良的品質?!?/p>
李老師的教育手段是特別的,教育成效是卓越的。李老師的愛是建立在真正的民主的基礎之上的,是真正平等的愛,發自內心的愛,不含任何雜質的愛,而更重要的是,這份愛不是單向的灌輸,而是雙向的互動!
《愛心與教育》這本書給我們一種領悟,一種發現!它啟發我們在日常的教育活動中,不要吝嗇自己動人的微笑,由衷的贊嘆,熱情的鼓勵,真誠的幫助和無私的愛心,它們是滋補孩子們心靈的靈丹妙藥。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像李鎮西老師那樣,用我們的真心、愛心和責任心,在每一位孩子的心田都播下希望的種子,以一顆智慧之心,仁愛之心,包容之心去擁抱我們的事業,擁抱我們的孩子!
讀完后給我的第一個感觸,那就是“愛”。
要知道世界上有多種愛,因親情而有的愛、因友情而有的愛、因愛情而有的愛等等。而看完這本書后他讓我懂得了人間真愛。那樣的真愛印證著人與人之間的真實情感,那樣的真實情感讓我感動不已。其實,在生活中,我們常會忽略自己身邊的愛,如兒子給爸爸捶背、老師對學生的關懷,同學與同學之間的互相幫助等等。這些好像都被我們看做理所當然,所以才不去認真品味、仔細體會、用心思考。如果你加以品味,我相信你會覺得得到愛是多么的美好;如果你仔細體會,我相信你會覺得奉獻愛是多么的美好;如果你用心思考,我相信你會覺得活著是多么的美好。有的時候,我們會遇上失敗和挫折,就經常怨天尤人,覺得世界上自己最孤獨,沒有人愛、沒有人關心。其實,只要我們靜一靜、想一想,就會覺得身邊有很多人是非常關心和支持自己,你頓時會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教育之所以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讓我們一起劃著“愛”的小船,去探索愛的人生吧!
暑假伊始在網上找到(給教師的建議)一書。起初只是隨便地瀏覽了一下,但就是這樣一看就我把給吸引住了,這讓我對現在我們的小學教學產生很大的感觸,蘇霍姆林斯基用他幾十年的經驗給我們極大的啟發,這使我不得不對從事多年的小學數學教學工作作重新的審視!印象中記得以前是叫做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的。經典始終是經典,以前零零散散的讀到一些,今日重新整理完整地閱讀一遍,又當是另一番不一樣的感觸。作為青年教師,讀讀這本書,是很有必要的,甚至可以說我們應該把它當作手邊書,工作之余時常翻翻,困惑的時候不妨再讀,或有新的理解和收獲。
作為教師,我們有著許多人不會有的繁瑣、苦惱,我們平凡而簡單,然而我們也有著許多人不會有的幸福,我們精彩而充實。
是我們閱讀書籍名著時所留下的痕跡,下面是小編搜集整理的教育教學教師讀書筆記,歡迎閱讀,希望對你能夠提供幫助。更多資訊盡在讀書筆記欄目!
說起陶行知,我們一定熟悉不過。他是近代著名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傳承了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作為一名愛看書的學生,為了更好的學習陶行知的各種精神,各種生活方法,我在寒暑假里認真閱讀了《走進陶行知》這一本書。從中,我受益匪淺。
是啊,我們學習不能像書呆子一樣,所以,我每天寫完作業后,都會拿出在學校借的課外書,或者做一些有用的習題。吃過晚飯后,我就會和鄰居家的同學一起玩數字游戲,這個游戲可好玩了,不僅能鍛煉我們的數學口算,還能放松我們的心情呢!
我們求學必須學會尋找知識的途徑和方法,這就是要拿到開發文化寶庫的金鑰匙,也就是這只點石成金的指頭。這樣,我們自己就可以一輩子永無境地去探求知識,我們就能超過老師,我們的國家就能一代跟比一代強。
開學初,翻看《做最好的老師》的書之后,我感覺這不愧是一線的老師,其中的案例非常吸引人,書中字里行間流露出老師對學生的真誠的情感是那么的自然,洋溢著李鎮西老師對教師這一職業的熱愛,我想:可能其他職業的人讀起這本書會是另一種心情,另一種感受,而作為與李鎮西老師同一職業的我卻更能體會書中老師對學生的情誼,實實在在的做法,其中李老師對教師這一職業從不喜歡到要“做最好的老師”的情感變化,以及自身的不斷的自我超越的境界都是值得我學習的地方。另外,書的序言部分也讓我頗有感受,雖然《序言》僅僅只有四頁,但也是書的精髓所在,其中李老師談到本學期他擔任著兩個班語文課,連早讀和輔導課在內,周課時二十一節,此外還擔負著校長的一些職務,他很坦率:“我現在感到累,的確累?!钡救藢τ凇白呗范荚趥湔n的狀態而感到高興,準確的說,感到內心的寧靜,因為這種狀態能夠讓他感到踏實,感到不浮躁,這是一種與學校與學生真正融合在一起才有的心態?!白鲎詈玫淖约骸闭缋铈偽骼蠋熤v的那樣,才有了:踏踏實實上好每一堂課,仔仔細細批改每一本作業,認認真真對待每一位學生。當遭到非議和誤解時,雖有過灰心但不氣餒。正因為這樣,李老師才會有今天的成就,而更難的可貴的是如今“碩果累累的他還依然保留著那份對學生對課堂的摯愛。
說到師生之間的感情,開學三周以來,讓我深有感受。它對于教學工作的開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開學之初,學校決定每天早上學生不能自行進入教室,須由班主任帶領進班。記得第一次出去帶他們,學生看到我就想看到陌生人一樣,無動于衷,直到我說:一一班同學站隊!才有孩子開始向我走來。第二天仍然沒有多大改善,這讓我有一些受挫,怎么從他們的眼睛里看不到親近感?終于,在兩天之后,學生們在見到我,能夠自覺站隊,而且站隊前,還能看到他們在互相提醒,到了第三周,我已經能夠在門口看到他們自覺站成隊,并且在看到我之后漏出興奮的表情,他們這時的表現也讓我從感情上感受到了我是他們的老師,他們是我的學生。學生之間也變得熟悉起來,不再是最初的冷漠相望。而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配合也變得默契了很多,我想這就是在這段時間里,師生之間建立起來的感情所產生的效果。
李鎮西老師的書里有這樣一段話:我可以非常自豪地說:‘從教25年來,風華正茂也罷,人到中年也罷,默默無聞也罷,暴得大名也罷,普通教師也罷,教育專家也罷……這一切都沒有改變我的生活狀態,那就是——我一直在一線,一直都在講臺,一直都和學生零距離!”
讀完這段文字,頓時覺得真的好佩服李鎮西老師,更是崇拜。字里行間流露出的是作者對教育事業的一份執著,文字樸實無華,都是作者的真情流露,讓我感受到了什么才是好老師,更想努力地去做一名好老師。
一說到課堂,既可能讓人想起凝神屏氣的緊張,也可能使人想起亂哄哄的吵鬧,還可令人想起豁然醒悟的欣喜。課堂,一個平常、普通而又神秘莫測的地方;課堂,一個充滿了眾多生靈喜怒哀樂的地方;課堂,一些人一心向往而另一些人又惟恐避之不及的地方;課堂,一個既嚴肅又活潑的地方;課堂,一個既可遠觀欣賞又可近觀理解,但就是“不可褻玩”的地方。
課堂既可以說是“周圍受敵,四面楚歌”(來自社會各方面的壓力),也可以說是“八面玲瓏,援助多多”(各種壓力變成支持力量)。壓力和助力無非是在表明:課堂是賦予沒有生命的知識以生命活力,給予不太成熟之人以成熟魅力,讓不動動起來,讓不活活起來,讓不靈靈起來的生命放光彩的場所。課堂里有苦惱、無奈,有希望與絕望,有奮進和退縮,有歡欣與惆悵??傊?,課堂,乃人之生命精華展現的小舞臺。
理想的課堂總是以理服人、以志激人、以情動人的。
說起課堂可以說是賦予沒有生命活力的知識以生命活力,讓不活的活起來的場所。教學中有種種困惑需要解決,需要我們不斷去探索和研究。(透視課堂)一書是對一些教學問題,尤其是現代教學課堂,包括信息加工、決策、學生對一般知識及其課堂教學理論的闡述。閱讀此書,使我了解了各種各樣的方法,可以說增強和提高自己思考問題的能力,用于進行課堂決策。
很多教師最感困惑的一個問題,大概就是學生不完成作業的'問題。讀了此書,使我有了新的認識。處理這類問題,我們應該先搞清楚,學生為什么沒有完成作業。許多時候,由于學校的課程教滿,學生既要完成語文、數學,又要完成英語之類的,因為教師之間缺少必要的聯系,而導致學生的課外作業負荷過重。教師如果在這種情況下強迫學生交作業,又怎么能使教師稱心如意。所以此時我們不能夠要求交,否則會經常令人生氣。
一些孩子是因為他們沒有能力去完成作業。這不是他們的動機問題,而是教師的教學問題。遇到此類情況我們可以通過補課的辦法來解決問題。我們也需要正視一些反應慢的學生,需要拿出自己的耐心和決心。這些孩子往往有較大的惰性,往往堅持不了多久,又會出現懶散的現象。此時,我們對孩子的鼓勵和支持就是他們前進的動力。盡量提出他們的點滴進步。
處理能夠做而不做作業的學生所出現的問題則不一樣,我們知道萬事開頭最重要,一出現此類情況,我們應立馬禁止,斷絕他的這種行為。并明確強調自己對課堂作業和家庭作業的要求,講述做作業的重要性。當他們完成每一次作業時就及時反潰但是針對我班一個心理并不健康的孩子,我們就需要看場合處理,在適時(也就是他心平氣和)的時候談心。否則他就會以強硬的態度對待你的教育。因為他的家長也無能為力,這種孩子如果逼著他完成容易走上極端。
如果在班級中老是出現不完成作業的現象,就需要反思自己的作業布置有何問題,并及時調整作業的難易和改變檢查和批改的方式。作為教師需要隨時針對出現的問題進行調整處理,如果一味地鉆死胡同,強制學生必須在規定時間內交出要求完成的作業,那么痛苦的就只是自己了。
其次,此書也向我們提供了解決注意力不集中和孩子多動癥的問題。我們常感嘆現在的孩子缺乏靜心和良好的生活習慣。這里它建議“不要讓這些學生把你引開以便你開始不恰當地對待他們”否則他們會覺得是老師誤解自己。關鍵讓他們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對老師和同學造成的影響,讓他們產生一種比較強的自我控制力的印象。通過作出提醒來幫助他們自我控制,改進要講究循序漸進。而且對他們的進步要及時表揚和鼓勵。以上,只是我印象最深刻的問題。而(透視課堂)一書向我們介紹的遠遠不止這些。它還從課堂生活、課堂觀察、教師期望和課堂管理等一系列問題做了科學,合理的解釋。完全值得你我細細琢磨。
其實他的意義已經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愛,不說操勞奔波,單是往書架上新置一本孩子愛看的書,一有咳嗽,藥片就擺放在眼前,臨睡前不忘再看一眼孩子,就是我們需要張開雙臂才能擁抱的深深的愛。當我們陷入困境,沒人支持,是父母依然陪在身邊,晚上不忘叮囑一句:早點睡。讀了安利柯的故事,我認識到天下父母都有一顆深愛子女的心。安利柯有本與父母共同讀寫的日記,而現在很多學生的日記上還掛著一把小鎖。最簡單的東西卻最容易忽略,正如這博大的愛中深沉的親子之愛,很多人都無法感受到。如果說愛是一次旅游,也許有人會有異議。
但愛正是沒有盡頭的,愉快的旅游。就像生活,如果把生活看成一次服刑,人們為了某一天刑滿釋放,得到超脫而干沉重的活兒;那么這樣的生活必將使人痛苦厭倦。反之,把生活看成旅游,一路上邊走邊看,就會很輕松,每天也會有因對新東西的感悟、學習而充實起來,于是,就想繼續走下去,甚至投入熱情,不在乎它將持續多久。這時候,這種情懷已升華為一種愛,一種對于生活的愛。讀《愛的教育》,我走入安利柯的生活,目睹了他們是怎樣學習、生活,怎樣去愛。在感動中,我發現愛中包含著對于生活的追求。如果愛是奔騰的熱血,是跳躍的心靈,那么,我認為這就是對于國家的崇高的愛。也許它聽起來很“口號”,但作為一個有良知的人,這種愛應牢牢植入我們的心田。
當讀到安利柯描繪的一幅幅意大利人民為國炸斷了雙腿,淋彈死守家園的動人場面時,我不禁想到我們祖國大地上也曾浸透了中華兒女的血。同樣是為了自己國家的光明,同樣可以拋棄一切地廝拼,我被這至高無上的愛的境界折服。我不需為祖國拋頭顱了,但祖國需要我們的還有很多。愛之所以偉大,是因為它不僅僅對個人而言,更是以整個民族為榮的尊嚴與情緒。
《愛的教育》中,把愛比成很多東西,確是這樣又不僅僅是這些。我想,“愛是什么”不會有明確的答案,但我已經完成了對于愛的思考——愛是博大的,無窮的,偉大的力量。
讀一本好書,就像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借著4月23日世界世界讀書日到來的這個鍥機,再一次溫讀了《愛的教育》,這本書是透過一個四年級小學生在十個月中所寫的日記內容,講述了包含同學之間的愛,姐弟之間的愛,子女與父母間的愛,師生之間的愛,對祖國的愛所有圍繞在身邊的愛。故事沒有跌巖起伏的情節,簡單樸實的文字所描寫出的是極為平凡的人物。但是,其中流露出人與人之間的真摯情感,會讓人感受動不已。雖然沒有初次拜讀時的淚花,但心靈上卻受到了更深的撞擊。亞米契斯用他細膩的筆觸體現出來的是近乎完美的愛。字里行間,都抒發了作者本人對愛的理解。這種情感是普通的,也是不平凡的。散發出的一種深厚,濃郁的情感力量,使人猶如置身愛的海洋。
我讀了《愛的教育》后,最喜歡的是其中的一篇每月例話《少年筆耕》。
我覺得敘利亞非常愛他的父親,他第一次幫中蛤為了讓父親高興,免得父親認為自己老了,眼睛花了。后來,他認為這是他的義務,不做,就像偷了家進而的兩角錢似的。尤其是他成績不好,遭到父親責備,要是換了我,我一定會把真相說出來的??墒菙⒗麃喯胝f,卻說不出來。他仍然半夜情不自禁地起來抄寫,他真是一個懂事的孩子。
敘利亞對父親的愛,值得我們學習!
每個人的人生閱歷都有許多不同,所以會不禁會思考,到底什么是愛?愛會在哪里出現?但是讀了《愛的教育》后,愛其實無處不在,只正如水中的魚不會知道水的滋潤,空氣中的人不會感謝自然的恩賜。沐浴正如水中的魚不會知道水的滋潤,空氣中的人不會感謝自然的恩賜。沐浴愛的陽光的你也不會感到愛的存在。
人們總是會去在乎一些大恩大德,但是卻讓一些平凡溫馨的瞬間,在自己的心中偷偷地溜走了?!皭邸笔俏覀兠總€人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個字,可是,有時候,我們也常會忽略周圍的愛,這些往往都被我們視為理所當然,而沒有細細地加以體會?!稅鄣慕逃纷屛腋袆拥耐瑫r,也引發了我對于愛的一些思索。生活中的無處不在,只有心存感恩,才能感受到它的無處不在。
我覺得首先要感謝的是父母的愛,從嬰兒的“哇哇”墜地到哺育他長大成人,父母們花去了多少的心血與汗水,編織了多少個日日夜夜;他們的勞累和那漸漸長出的縷縷銀絲,那一絲一絲的皺紋。時間就這樣在指縫中消逝。都說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父母給予我們的何止是一滴水,是整個的汪洋,我們哪曾說過一個謝字??!
我還要感謝的是我的老師們從上小學到初中,乃至大學,是他們嘔心瀝血,默默奉獻著光和熱,燃燒著自己,點亮著他人……著名的科學家居里夫人,曾兩次獲得諾貝爾獎,但她在會上看見自己的小學老師,用一束鮮花表達她的感激之情;自古以來的偉人無不有著一顆感恩的心,感激不需要驚天動地,只需要你的一句問候,一聲呼喚,一絲感慨。
我要感謝社會,人在旅途,從一個起點,到一個終點,而在旅程中,為你提供一切的,就是社會。它給了你家庭,給了你權利,給了你生活??倳腥擞羞@樣或那樣的不滿,只是人們缺少一顆感恩的心,才會沉淀出那么多的不滿。我覺得感恩的心是一劑正確調整心態的良藥。它告訴你:人們在感恩大自然的同時,也應該感激這個默默守在你身邊的社會。
還要感謝的是在生命中出現的所有人,人生道路,曲折坎坷,不知有多少艱難險阻,甚至遭遇挫折和失敗。在危困時刻,有人向你伸出溫暖的雙手,解除生活的困頓;有人為你指點迷津,讓你明確前進的方向;甚至有人用肩膀、身軀把你擎起來,讓你攀上人生的高峰,你最終戰勝了苦難,揚帆遠航,駛向光明幸福的彼岸。
我覺的“感恩”是尊重的基礎。是愛的充分體現。感恩是有意義的。愛讓這個世界不停旋轉。父母的付出遠遠比山高,比海深,而作為我們,只知飯來張口,衣來伸手。而似乎又有一條隔離帶,讓我們變得自私自利,忘記了曾經父母的付出,忘記了那一聲聲快樂,學會去感激別人是自己的一份良心,一份孝心,因為如此才會有和睦,有快樂,有彼此間的敬重。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去看待社會,看待父母,看待親朋,你將會發現自己是多么快樂,放開你的胸懷,讓霏霏細雨洗刷你心靈的污染。學會感恩,因為這會使世界更美好,使生活更加充實。
讀完了《愛的教育》走入安利柯的生活,目睹了他們是怎樣學習,生活,怎樣去愛。在感動中,我發現愛中包含著對于生活的追求,只有不斷的去發現,去感恩,才能讓人覺得得很溫暖。愛,比珍珠更寶貴,比糖果更甜蜜,比水晶更晶瑩,比群星更璀璨。愛是一種感覺,是一種令人快樂,是一種人人都想要而得到的感覺。愛能夠使你微笑地面對生活,使你倔強地反抗命運,它是還魂的仙草,給罪人新生,他是慈愛的母親,喚浪子回頭,它既是一種獲得,又是一種犧牲。但,一份耕耘一份收獲,命運不會讓你白白付出,它會用人間最珍貴的愛來回報你。大愛無形,大愛無疆。愛沒有國別、區域、種族、敵我、恩怨等時間或空間上區分。這種博大的愛正是以寬容的胸懷,去愛所有的人或物,希望世間沒有仇恨,沒有猜忌、沒有歧視、沒有冷漠。希望愛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
導言部分,源自教學心靈的教學,指出,教師應教導自己認識自我。
弗洛伊德說:“人分為本我、自我和超我”,當一個老師如此真實的了解自我是誰時,才會了解他的學生們是誰。其實,作為教師,我們做好工作的能力源自于對“我們自己是誰”的認識。(“我是誰”?我想做什么?我為什么去做?我如何去做?)好的老師,正如作者所說,具有聯合的能力,他們能夠將自己、所教學科和他們的學生編織成復雜的聯系網,以便學生能夠學會去編織一個他們自己的世界。這些編織者用的方法也不盡相同:講授法、蘇格拉底是的對話、實驗室實驗、協作解決問題、有創造性的小發明。好老師形成的聯合不在于他們的方法,而在于他們的心靈——即人類自身在整個智能、情感、精神和意志的所在?;谶@樣的前提,我懂得:真正好的教學不能降低到技術層面,真正好的教學來自于教師的自身認同與自身完整。
在書中,作者介紹了自己30年來在教學方面的探索,舉了這樣一個例子說明,他教過成千上萬的學生,參加過很多教學研討會,觀摩過其他老師的教學,閱讀了不少教學著作,反思了自己的經驗,也積累了一大堆實實在在的方法,但是每逢走進一個新的班級,好像一切又都重新開始。這些問題常常是他驚慌,而他對這些問題的反應,盡管隨著歲月的磨煉,表面上圓滑老練了,但實際上仍感力不從心,像一個初出茅廬的新手一樣摸索著。30年來,他努力探索教學技巧,但上的每一節課似乎都會遇到同樣的情況的:我的學生和我,面對面地進行一種古老精深的、被稱之為教育的交流。但他發現,教學技巧雖能應付,但是僅僅靠技巧是不夠的。當與學生面對面交流時,唯一能供我立即利用的資源是:我的自身認同、我的自我的個性、還有身為人師的“我”的意識——如果沒有這種意識,我就意識不到學習者“你”的存在。
由此,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清晰的了解自己對于教學是一件多么有益的一件事,當我們忘記了自己內心的多樣性,忘記了自己走向個性的漫長持續的過程,我對學生的期望是過分的,不真實的。任何真正可信的教學要求最終是來自教師內心的呼喚。這種呼喚使我尊重真實的自我。
讀完竇桂梅老師寫的《玫瑰與教育》,乍看題目,還以為是教育教學理論,其實不然,這是竇老師平時的一些雜感,有的是寫在網上的一些隨筆,書中的內容有的是與教育有關的,有的是她自己的讀后感。讀完這本書,好象更了解她了,書中對我最有益的莫過于她有關教學的感受,她的一些思維的火花也引起了我對自己工作中一些問題的思考。
《玫瑰與教育》記錄的就是竇桂梅老師教育生命一次次花開的軌跡。她為學生創設了廣闊的心靈和精神空間,同時以情動人,那些娓娓道來的文字,緩緩流淌出的是慈母對女兒的疼愛;老師對學生的關愛;領導對下屬的期待;智者對朋友的友愛。讀竇桂梅老師的《玫瑰與教育》,感覺就如同與一位親近的朋友談心,親切,自然,娓娓道來,引人入勝。
本書分為四輯:第一輯清淡與憂患,其中寫了作者的教學反思;第二輯在聽說讀寫的背后,主要寫了作者在語文教學的所做、所想;第三輯日本的教育管窺,寫了作者到日本參觀的所見、所感;第四輯在白紙黑字的沃野上,寫了作者的很多讀后感。
積極實踐,勤于積累。竇桂梅老師之所以能如此快速地成長起來,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不斷地創新實踐,并且善于積累總結。竇桂梅老師在不斷的探索中始終保持著自己敏銳的觸角,她努力突破在教育中談教育的弊端,勇于用自己的言語發聲,勇于上探索性的課。有實踐就要有反思,不斷地積累已成為竇桂梅老師的自覺行為。她的個人專著的出版向我們傳遞了一個信息——“我在成長,我在寫?!?/p>
有人說,教育是一門藝術。這話一點都不錯,我認為,這門藝術的關鍵就是能夠靈活地運用各種教育方法,而老師對學生真誠的愛是掌握這門藝術的訣竅,更重要的是掌握愛的藝術。
有些老師常抱怨,現在的學生不好教,好話聽不進去,好心不接受,真是沒良心;也有些老師總是常常以“我是恨鐵不成鋼”來寬容自己在教育方法上的簡單甚至粗暴,認為只要出發點對,是愛學生,是為學生好,方法上就可以不去計較。于是就出現了不問青紅皂白的斥責,甚至打罵學生的現象,其實我們有沒有靜下心來仔細想一想,我的話是否撥動了學生的心弦,我的“愛”是否能被學生欣然接受。其實,這是教師情感教育沒有真正落到實處,缺乏了“愛”,更缺乏了“愛”的藝術性。
也許我們都有過這樣的經歷,當學生調皮、不聽話時,我們就對他們嚴加管教,這也不準,那也不準,動輒批評,甚至有時大發雷霆。很快,學生確實“老實”了,也許我們還會暗暗自喜,但其實這有可能是一種假象,學生只是迫于你的權威,嘴巴不敢說,內心卻不服氣。所以,我們的教育必須從愛出發,從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從心底里關心愛護學生,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付出百倍的耐心、細心和同情心,這樣,許多問題也將迎刃而解。
作為老師,我認為,對學生要從心底里拿出全部的愛心,愛得質樸,愛得自然,但是,這還是不夠的,要想使愛獨具魅力,還必須順應童心,別具匠心,震撼人心,講求愛的藝術。我想,這才是我們畢生所追求的東西。
有這樣的名師,就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在欽佩竇桂梅老師的同時,我作為一個小學教師,就應該學習她的教學方法和精神,從她的身上得到對我的身心和教學工作有利的東西。
《玫瑰與教育》記錄的是“玫瑰”的教育生命一次次花開的軌跡,抒寫的是“玫瑰”對教育的一片真情,對生活的熱愛,對事業、家庭、愛情的體悟,因為真,所以愛。在她的眼里,教育本身就是開不敗的玫瑰花。
在教學中,能成為驕人玫瑰的畢竟是少數,但只要我們善于自我“澆灌”,善于自我“反思”,我相信我們也一樣能夠激情綻放,留一縷芬芳在教育的這片園地里!讓我們都來做一朵綻放在那校園里的玫瑰吧!
這本書里的一個個的問題,一個個的案例,一個個分析都是從教師教育上發生的實例,掌握解決這些問題是每個一線教師必須具備的教育技能。書中從教師與兒童、教師與家長、教師與社區等幾個方面進行了闡述。其中在教師與家長這一方面,這本書教會教師如何更好的去幫助家長轉變教育觀念,如何跟家長溝通使家園合作更有效。
家長是幼兒園重要的教育資源和合作伙伴。教師有責任幫助家長了解幼兒園的教育目標任務,以便雙方能達成教育共識,形成教育合力,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
家長工作難做,但是很重要。家長一直以為孩子在幼兒園只是在玩,有的家長自己早上想睡懶覺,便很晚才送孩子來園,不重視幼兒園的教育。教師在有時間跟家長個別交流的同時,還應經常召開家長學校的交流會,讓家長及時了解孩子在幼兒園的表現,教師也有更多的時間對家長進行教育引導,可以讓家長和教師保持一樣的教育觀念。家長可以親自參與孩子的活動中去,可以更快的轉變家長對幼兒教育的觀念。每個學期我們都會組織幾次親子類型的活動,以便家長參與到幼兒園孩子的活動中去。
作為從事教育職業的每一個教師,特別是我們幼兒教師,重在研究學校教育的同時,還要研究家庭教育,重視家教指導工作。因此,教師與家長的互動與溝通是十分重要的,將成為教育改革的必然趨勢。我們只有正確認識和處理教師和家長之間的關系,才能共同把兒童教育工作做好。對我們來說,在雙方溝通中怎樣善于抓住時機,在隨意交談中如何自然的`捕捉到家長的心聲。怎樣有藝術的向家長宣傳、指導保教知識,還存在著一定的難度。
如何解決與幼兒家長溝通中存在著的一些困難?我認為應該從教師與家長的溝通入手,不斷提高與家長溝通的方式、途徑與技巧。
是我們閱讀書籍名著時所留下的痕跡,下面是小編搜集整理的《愛心與教育》教師讀書筆記,歡迎閱讀,希望對你能夠提供幫助。更多資訊盡在讀書筆記欄目!
明燈作伴,盡管夜已深,我仍舊伏在書桌上不忍釋手地看著《愛心與教育》,一點倦意還沒有,被李鎮西老師“還債”的故事感動著。曾經為瓊瑤、岑凱倫筆下唯美的愛情而感動,為了躲避宿管老師的抽查,甘愿躲在被窩里電筒達旦,興致猶存。當了教師以后,為了充實專業教學知識,常要逼自己讀一些教育類書籍,卻經常翻不了三頁,接倒頭便去南柯赴那神往的約會。為什么此書在出版后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就成為一本無需炒作的暢銷書?究其原因,并不僅僅是因為書中那一個個感人肺腑的故事,喚起了千萬讀者塵封已久的情感,還因為李老師那一股從心底里流淌出來的對學生、對工作無比摯愛的清泉也同時滋潤了每一位讀者的心田。李老師對教育事業“衣帶漸寬終不悔”;用李老師的話說,就是“凡是用心靈寫出的作品必然會贏得讀者心靈”?!爸挥型哪軌騿拘褠坌?,只有愛心能夠滋潤童心”,我由衷地佩服李老師,他與學生的交流總是充滿無限真情,也正是因為這樣,李老師以愛回報愛,從而使教育獲得最終的“成功”。
看著看著,愧疚之心油然而生。我也是愛孩子的:我會為孩子生病而憂心忡忡,我會為孩子的退步而發愁,我會為孩子的一點進步而感到欣慰萬分……但是我的性子有些急燥,常常忍不住發火,而且繁瑣而平淡的工作,讓我漸漸地迷失、麻木并失去了往日的激情,李老師卻能始終如一,堅持不懈地播撒愛的種子,細心呵護著那一顆顆幼芽,讓他們不斷地成長,這一點無穎深深地震憾了我。是的,我們對學生充滿真摯的情感,無疑會使學生接近我們并樂于接受我們的教育,但僅止于此是遠遠不夠的。愛的教育,最終目的應該是使學生在感受到老師無私的愛后,再把這種愛自覺地傳播給周圍的人,進而愛我們的社會,愛我們的民族,愛我們的國家……這位真誠的教育者,以他的真誠贏得了眾多的心靈。
《黃金時代〉轉寄來的賀卡上赫然寫著:親愛的老師、朋友和父親,我們永遠愛戴您、尊敬您、感激您!——您的高95級(1)班的全體兒女。1993年6月“父親節”那天,李老師意外地收到《黃金時代》轉來的賀卡,上面寫著:“親愛的老師、朋友和父親:我們永遠愛戴您、尊敬您?!甭淇钍?“您的高95級1班全體‘兒女’?!泵磕昀铈偽鞯臍v屆“兒女”們,都要想盡辦法為他祝賀生日。足以讓人頓生妒忌之心!“因為我領了工資,要對得起這份報酬;因為我享受過學生的笑聲與淚水,我要對得起這份真情;因為有學生是通過各種‘勾兌’才編到我班的,我要對得起這份信任;因為學生把我當做他們的朋友,我要對得起我的‘哥兒們’!”“因為我承受了太多學生的愛?!薄拔沂菫榱诉€債!”看來,李老師真是債務累累。他還的,是一份情債!沒有付出,哪會有收獲?李老師說錯了。只有愛才能贏得愛!哪里是他還學生債,分明是學生在用自己的行動回報他的愛。
他帶著學生讀書,讀教科書,讀中外名著,也走進生活,讀社會大學這本厚厚的書。除了成績,他更看重的是學生的能力。不管你是聰明的、愚笨的、純樸的、頑劣的,都要發現你那獨一無二的創造性的源泉,幫助你打開眼界看到自己,從而成為一個精神上堅強的人,成為維護自己尊嚴的不可戰勝的戰士,成為能夠在未來社會中站住腳跟、開創事業的人才。發揮集體主義教育的功能,變“人治”為“法治”,只要違反了班規,“天子與蔗民同罪”,他,成了與學生在人格、尊嚴和情感上平等的朋友,成了和學生探求真理道路上志同道合的同志?!耙孕撵`贏得心靈,用人格塑造人格”,這就是李鎮西教育工作的寫照。于是,他從心底一瀉千里地噴涌出來的愛的故事,就能攫住我的心靈,賺取我的眼淚。
那么,我呢?我也是一個教育者,所不同的只是教育對象的不同,而大致相同的,卻太多了,但是結果,卻是大相徑庭!不是因為我的孩子幼稚,不是因為我的孩子木訥,不是因為我沒有睜開雙眼捕捉,不是因為我沒有提起筆,也許是我的心靈,還沒有毫無保留地打開。
讀完《愛心與教育》,我還進一步感悟到:教師應該善于把握那稍縱即逝的教育良機。每個孩子由于受各種因素的影響,他們的學習現狀和接受能力肯定是不一樣的,如同一棵棵正在生長的樹苗,需要我們小心地呵護扶持,才能茁壯成長。在教育實踐中,教師心中只有裝滿愛學生、愛事業的情感,才能閃現智慧的光芒,受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稅坌呐c教育》讓我明白了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們教育思想有所不同,教育風格各有千秋,但有一點是共同的,那就是“有愛才有教育”。
除此之外,他啟發我們在日常的教育活動中,不要吝嗇自己動人的微笑,由衷的贊嘆,熱情的鼓勵,真誠的幫助和無私的愛心,它們是清香宜人的玫瑰,它們是哺育萬物的陽光雨露,它們是滋補孩子們心靈的靈丹妙藥。老師啊,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像李鎮西老師那樣,用我們的真心、愛心和責任心,在每一位孩子的心田都播下希望的種子,以一顆智慧之心,仁愛之心,包容之心去擁抱我們的事業,擁抱我們的孩子!
寫到這,我不禁想到一則寓言:智慧、成功和愛這三位天使來到人間,一位母親請他們到自己家中做客,天使對那位母親說:“我們三位只能去一位,你回家商量一下,看選擇我們中的哪一個?!蹦赣H和家人商量后決定把愛請進家里。母親問:“哪一位是愛?請進屋吧?!睈燮鹕硐蛭堇镒呷?,但智慧和成功也跟著進屋,母親很驚訝地問:“你們兩位怎么也進來了?”答曰:“我們兩個都是跟著愛的,哪里有愛哪里就有智慧和成功?!?/p>
就在《愛心與教育〉的故事感動著我時,“以心靈贏得心靈,用人格塑造人格”也鞭策著我,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然后不斷地地演繹有關“債”的故事!學生們的愛已不僅僅局限于對同學、對老師的愛,還擴展為對周圍陌生人的愛,對祖國的愛!在這篇文章的結尾,我想說:因為有愛,才使老師與學生的心貼得那么近!因為有愛,才使一位普通教師的形象顯得那么高大、魁偉!因為有愛,才讓平凡的工作和生活變得那么多姿多彩!讓我們每一位靈魂工程師都能以李鎮西為榜樣,實施愛的教育,用自己的愛心去澆灌祖國的花朵!
起了感情的良性循環——教師經常想:“這么好的學生,我怎么能不想方設法地把他們教好呢?”學生經常想:“這么好的老師,我怎么能不好好聽從他的教育呢?”——那么,我們的教育便現出了成功的曙光!
2、愛學生,就必須善于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須首先把自己當做學生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懊總€孩子都引起我的興趣,總想知道,他的主要精力傾注在什么上面,他最關心和最感興趣的是什么,他有哪些快樂和痛苦等等。我的小朋友圈子一天天擴大,并且像我以后才意識到的那樣,連我不曾教過課的那些孩子也成了我的朋友和受我教育的了?!薄斘业谝淮巫x到蘇霍姆林斯基這段真誠的話時,我竟感動得眼睛都濕潤了:一個享譽全球的大教育家竟然有這樣一顆愛孩子的童心!還是這位我敬重的教育家,曾在一個春天,和他的學生們共同買了一條小木船,然后劃到一個荒無人煙的小島上去探險。教育家寫道:
“可能有人會想,作者想借這些事例來炫耀自己特別關心孩子。不對,買船是出于我想給孩子們帶來快樂,而孩子們的快樂,對于我就是最大的幸福?!?蘇霍姆林斯基:《巴甫雷什中學》)。
3、教師真正的尊嚴,從某種意義上講,并不是我們個人的主觀感受,而是學生對我們的道德肯定、知識折服和感情依戀。當我們故作尊嚴,甚至以犧牲學生的尊嚴來換取自己的尊嚴時,學生根本不會買我們的賬,只會向我們投來冷漠的眼光;當我們“無視”自己的尊嚴,而努力追求高尚的品德、出色的教育、真誠的感情,并隨時注意維護、尊重學生的尊嚴時,學生會把他們全部的愛心和敬意奉獻給我們。這樣,我們便把自己尊嚴的豐碑建在了學生的心中!由此,我們可以得到一個樸素的真理——教育者的尊嚴是學生給的!
4、以前我們不少教育者談到教育,總是把學生當做空蕩蕩的容器,而所謂“教育”就是教師往這些“容器”里面裝“高尚的思想”,裝“美好的道德”。我在從教多年,和學生深入交往的過程中,深深地感到:其實在很多時候很多方面,學生的心靈倒比我們教育者純潔得多也高尚得多!“學歷”、“閱歷”、“經歷”等使我們“成熟”起來,也冷漠起來。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的確應該向學生學習!
那么,教育者真的就沒有什么事做了嗎?不,在有些時候,面對有些學生,教育的灌輸也是必需的;但面對多數學生,特別是像寧瑋這樣的學生,我們要做的是“保持”、“扶持”與“引導”:讓學生保持一顆童心,扶持學生美好道德的萌芽不斷健康生長,引導他們面對復雜甚至有時顯得比較陰暗的社會現實,讓“純真”更堅強也更機智!
很多人認為,上學就是為了讀書,讀書是為了升學,升了學還是讀書,最后的目的是找個好職業,過更好的生活。
人才,是能夠在未來社會中站住腳跟,開創事業的人才。這樣的人才,不僅要在學校里讀書,通過讀書獲得一定的扎實的知識。這樣的人才還要能夠正確的處理社會各種復雜的人際關系,經歷順利和艱難、成功和挫折的考驗。他們需要有知識,更需要有理想,有堅強的意志,有優良的品質。這一切都是需要在學校中奠定基礎的。
“素質教育”的大旗上,有一個大寫的“人”字:它是目中有“人”的教育,是充滿人性、人情和人道的教育,是為了一切人全面發展的教育!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著眼于每一個“人”的發展,而不是培養“考試機器”,因此,唯分數至上的的所謂“教育”,是目中無“人”的偽教育!
李鎮西說:“素質教育,首先是充滿感情的教育。一個受孩子衷心愛戴的老師,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童心能夠喚醒愛心,只有愛心能夠滋潤童心。離開了情感,一切教育都無從談起?!?/p>
但這種情感,不是裝模作樣的“平易近人”,也不是教師對學生居高臨下的“感情恩賜”,甚至不是為了達到某種教育目的而采取的“感情投資”,而是朋友般平等而真誠的感情。教師對學生真摯的愛是我們感染學生的情感魅力。
李鎮西教授對于“后進生”的轉化也提出了獨到的見解。
他說:“當我們自然而然地走進‘后進學生’的心靈,而他們也樂于主動向我們敞開心扉時,我們的教育之舟便已駛入了成功的港灣?!?/p>
愛,是教育的前提;而且這種“愛”應該是真誠的。換句話說,教育者對“后進學生”的愛,絕不應是為了追求某種教育效果而故作姿態的“平易近人”,而是教育者真誠的人道主義情懷的自然流露。教育者心目中“一無是處”、“不可救藥”的學生,其心靈深處或多或少也有著美好道德的萌芽。對“后進學生”的轉化,與其向他們“灌輸”,不如引導他們發現自己身上的善良之處、高尚之處,幫助他們樹立“我是一個有缺點的好人”的道德自信。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一個好的教師,就是在他責備學生、表現對學生的不滿、發泄自己的憤怒的時候,他也時刻記著:不能讓兒童那種‘成為一個好人’的愿望的火花熄滅?!痹谂u教育的問題上,師生同樣是平等的:教師當然可以批評學生,學生也可以批評老師;教師如果批評失誤,應該尊重學生申辯或解釋的權利;如果冤枉了學生,教師應該公開主動認錯。
作為真誠的民主教育,用心靈贏得心靈,不只是教育的條件,更是教育本身。
師,無疑是一個十分高尚的職業。每個老師都肩負著教書以及育人的雙重職責。所以,我們的教書必須要不斷地加強自身的潛力和素質。透過閱讀,透過不斷地反思來提高自己的各方面潛力。下面,就為各位分享來自學大網的一名教師的教育讀書筆記。
最近讀了《教師行為的50個細節》,透過讀書讓我覺得,讀書是一種幸福,一種樂趣,更是一種享受。讀這些教育專著時,我邊看邊與自己平時的教育實際相比較,不禁有了感觸,有了共鳴。這些書在教我將來如何成為一個好老師的同時,也教會了我們如何做人。以下是我的一些體會:
育人是教師工作的重要資料。教師的教育行為要發揮理想的效果,務必擺脫枯燥與乏味的單一說教,關注自身行為的細節,從細小之處來影響學生。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的教育片段,常常源自與不經意間的一個細節。一句平常但是的話,一個細小但是的動作,都有可能給學生的心靈烙下痕跡。一次無意的非言語行為失誤,一句脫口而出的傷人之語,則有可能疏遠師生之間的關系,使教育產生的真實影響與預期的目標背道而馳。
課堂是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主陣地,課堂教學是教師的基本教學工作。教師在課堂中的教學行為,能夠對學生產生教育影響,這些行為也體現了教師個人的基本素養。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表現出來的行為細節,不管是言語行為,還是非言語行為,不管是有意表現出來的行為,還是無意流露出來的行為,都可能對學生的課堂學習,乃至日常生活產生直接或間接的影響。以教師在課堂上的言語行為為例,假如教師表現出得當的言語行為,那么就能夠感染學生,引導學生的情緒變化,激發學生學習知識的興趣和熱情;假如教師表現出失當的言語行為,那么就有可能打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疏遠師生之間的情感,影響課堂教學的質量。
在學校教育世界里,教師經常承擔著管理者的主角。在課堂教學中,要進行課堂管理或者教學管理;在課余與學生的互動中,要進行學生管理。教師在管理課堂、管理學生的過程中,也要注意自己的行為細節,努力從細節之處做好管理工作。教師與學生打交道比較多,尤其要注意管理自己的管理行為細節。
古人云,“活到老,學到老”。在社會生活節奏加快,知識激增的當代,作為以“傳道、授業、解惑”為己任的教師,需要抓住各種學習的機會,不斷充實自己的知識,提高自己的素養,促進自己的專業發展。因而,不管參加有組織的學習活動還是自我學習,教師都要管理好自己的行為細節,提高學習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做到為人師表,在校園之中的日常行為,也要時時注意細節,以免給學生傳遞不良信息。在很多時候,教師日常的行為細節,就是對學生的一次次“身教”,而且這種教育比“”言教更具影響力。
教育讀書筆記是老師們提高自我的一個很好的方式,在閱讀相關的教育書籍之后,對教育以及自身的教學進行反思。能夠很好地幫忙我們自身去改善教學的方法,是一個好選取。
這個假期,我按照學校的讀書要求,認真閱讀了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之夢》,作者以輕松、流暢的筆調從“人文科學、現實生活、教育實踐”等幾個方面,對理想中的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育進行了極為深刻的闡述;以科學的態度對教師、校長、學校、學生、父母五種教育角色作了細致的分析和描繪。以誠懇的口吻對各種教育角色加以定位,并提出相應的要求。用心讀完后,掩卷遐思,不禁心潮澎湃,我領悟到了作為一名普通教師,我存在哪些不足,應該怎樣改進與提高,下面僅從幾點加以交流:
一、德育方面。
讀完此書,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了德育的重要性,也認識到了自己在以往德育教育中存在的不足,比如德育,德育目標過大,沒有持之以恒,導致德育工作,所以在以后的德育工作中我爭取做到以下幾點:
暑假里我閱讀了學校為老師贈送的《教師讀本》(人文卷),也記得初次翻閱這本書的時候,心里又覺得很苦悶。因為這不是一部小說,更不是什么故事,實在是不太喜歡看,也擔心看不懂而領會不了其中的涵義?但是一篇一篇地拜讀之后,多少領略到了一點(人文卷)的精彩。
欲立人則先立己,面對現代教育的挑戰,《現代教師讀本》的主編之一錢理群說,現代教師首先是有自由思想、獨立人格,具有批判與創造精神的人,"不跪著教書"是他們最基本的信條?,F代教育的基本任務,不僅要引導學生建構獨立的個體人格,而且要培育現代公民人格?!傲⑷恕钡慕逃徒^不是跪著的教育。代表著對教師職業的重新認識,對教師思想精神的重新塑造。
現在的教師接受的主要是專業教育,愛因斯坦說:“用專業知識教育人是不夠的。通過專業教育,他可以成為一種有用的機器,但是不能成為一個和諧發展的個人?!币虼?,現在的教師需要進行思想的再次塑型,重新在思維中樹立真、善、美的絕對維度。
作為教師的我們,作為知識分子的我們,應當是一個善于剖析、善于反思的思想者。做任何一件事情,不管是大事還是小事,事后要進行反思、提煉經驗、總結不足。就如我們平時上的每一節課,課后一定要進行分析,成功在哪里、失敗在哪里,應該如何調整,這樣才會使自己成為學習型、反思型的教師。
反思是一種有益的思維活動和再學習方式,每一位優秀教師的成長都離不開教學反思。如果一個教師僅僅滿足于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學經驗,也許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復;除非善于從經驗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則就不可能有什么改進”。他可能永遠只能停留在一個新手型教師的水準上。我國著名心理學家林崇德也提出“優秀教師=教學過程+反思”的成長模式。葉瀾教授說: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難以成為名師,但如果寫三年反思則有可能成為名師。教師如果不會反思,不能成為思想者,只能靠別人的思想指導自己的行動,他就喪失了教育的資格,他的教學行為就不可能具有創造性;同時,他也就不可能有所發現,也就不可能從教育中獲得愉快。因此,教師一定要成為思想者。
作為教師我們自己經常會有這樣的體驗:一天天在課堂、辦公室之間忙碌,幾經鈴聲大作,幾度疲乏無力。辛苦著,麻木著,無異于知識的'傳聲筒。教師要什么?有人說,教師工作穩定,待遇不錯,“教師也是人??!”這樣的教師一年年在年級間切換,豐富的是教齡,伴隨著這種辛苦和麻木的,是一種集體的沉默,是可怕的思想失語和獨立人格的淪落。周而復始的工作方式使很多教師忘記了自己的立場,負擔過重使他們失去了創造力,喪失了表達為教師尊嚴的話語。
現代教師讀本(人文卷)共有8個部分,“生命在于精神追求”這個部分是我最喜歡看的一個章節。生命的意義在于人能夠獲得精神的愉快,同時,生命的意義也在于人對社會的作用,一個人能為他所熱愛的事業付出血汗并甘之如飴,才是最有價值的人生。作者畢淑敏在她的《精神的三間小屋》中寫到,要為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間小屋。第一間,盛著我們的愛和恨,假若愛比恨多,小屋就光明溫暖,像一座金色池塘;假若恨比愛多,小屋就陰風慘慘,你的精神悲凄壓抑,行鎖骨立。第二間,盛放我們的事業。我們的事業,是我們的田野。規劃自己的事業生涯,使事業和人生,呈現繽紛和諧,相得益彰的局面,是第二間精神小屋堅固優雅的要決。第三間,安放我們的自身,這間精神小屋無論多么漂亮,多么富麗堂皇,一定要留一些空間給自己。
我們都是教師,都是教育者,從事教育,并不僅僅是為謀生,也未必僅僅是選擇了一項適合你的工作,重要的是,你能從這項工作中獲得身心的愉快,能從這份工作中發現生命的價值。
教育工作者是文化的傳承與引領者,讀書不僅是提升自我的需求,也是職業的要求。以下是小編搜集整理的幼兒教師教育類。
歡迎閱讀希望對你能夠提供幫助。
《玫瑰與教育》記錄的是“玫瑰”的教育生命一次次花開的軌跡,抒寫的是“玫瑰”對教育的一片真情,對生活的熱愛,對事業、家庭、愛情的體悟,記錄了她作為一名教師、作為一名家長、作為一名專家對教育顯現的種種反思,活生生的記錄她對教育的無奈與困惑,記錄了她對教育教學的積極的態度。這都讓我們覺得他是那么的貼近我們的生活呀。
走進《玫瑰與教育》,我感受到的不僅僅是她對教育事業的摯愛,對教育理想的追求,對教育人生的塑造,更多的則是感受到竇老師的獨立思考、獨家發現和獨特表達等個性特征的彰顯。這本書中我想提及最多的詞語就是“讀書”二字?!白x書-思考-實踐”是這個時代的老師應當靜下心來要做的一件事,這也是要成為一個有專業尊重的教師的必由之路,作為學生要讀書,作為教師更要讀書,我理解學生讀書貴在培養興趣,所以只要是健康的積極向上的即可。教師多讀專業書籍固然是應當的,但更應當多讀一些名著、專著等等,“修身養性、凈化心靈”不敢說!但多多少少可以豐富我們的知識,培養我們的愛好。從竇老師的這本書中我理解,教師應當是要培養讀書的習慣的。
從《玫瑰與教育》中我體會到讀書的重要,作為教師更應做好“讀書-思考-實踐”。竇老師是一名語文教師,書中寫的都是她教學生活中的隨筆和感想,從書中我看到了她那淳樸、自然的人格魅力,心中盛滿陽光,懷著一顆感恩心為人處事的竇老師。這本書中,竇桂梅并沒有講大道理,也沒有羅列出許多原則和規律,而是選擇了一個新的視角:從研究教學活動中的“細節”入手,從一些我們常常熟視無睹的“小事”入手,以小見大,見微知著,讓讀者自己去悟出“規律”。
出處 faNWeN.cHAZiDIaN.com
讀了《玫瑰與教育》后,我想至少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勤奮地閱讀成就了她的美麗和深刻。請看她是怎樣看待閱讀的:
“讀書,使精神高貴而豐富,亦使生命深刻而闊遠;讀書,讓我在有限的從教時間內,實現自身的無限?!?/p>
“讀書,是我心靈的振翅;讀書,是我精神的呼吸?!?/p>
“讀書雖不能改變人生的物象,但可以改變人生的氣象?!?/p>
“外在的形貌基于遺傳,是難于改變的,但人的精神卻可因讀書而蓬勃蔥蘢、氣象萬千?!?/p>
“讀書是最高檔的營養品、最名牌的抗衰老劑……一個人,只有在讀書中才能體驗生命的滋味。在讀書中身體自然得到運動,大腦自然得到運轉,心靈自然被酬勞?!?/p>
讀書讓我們有專業的知識,思考讓我們有了獨立的思維,實踐是將我們的思考實施于課堂教學之中,這樣的實踐我想一定是具有教師獨立特色的教學活動,竇老師強調教師應該具有一定的個性,教學活動應當有自己的特色,反思自己在每次外出聽課之時,所獲得的那些老師們表揚、鼓勵的技巧,調動情緒的方法?;貋硪院蟊阏蘸J畫瓢用到自己的課堂教學之中,現在想起來在課堂我們反而失去了自己。作為一名語文老師,我常常為自己語文課堂缺乏生動、靈性、激情、思想……而苦惱、煩憂、慚愧、自責?;蛟S這就是我不斷買書讀書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吧,是的,“唯有讀書”才能讓自己長“高”啊!人,讀書與不讀書肯定是不同的。身為教師,讀書與不讀書,就更不一樣了,這可以在你的學生那里得到驗證。就讓我們在這讀書的季節里,來開始我們自己的閱讀吧,相信在閱讀中,我們也一定會變得美麗、優雅。教師的一生或許就是一個不斷翻閱書籍,行走于學生中間以及文字之間的生命過程吧!
古人云:“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笨梢?,作為一名教師并不容易,而作為一名深受幼兒和家長親睞的教師更不容易,其肩負著是無數人的希望和重托。對新時代的教師也無疑是一次對知識、教養能力、綜合素養的考驗,其中教師對教學活動設計就是一個值得研討的問題。
做最好的老師中李鎮西老師的話說得富有智慧和哲理,道出了他的心聲,也說到了我的心坎上,它是我以后工作的航標燈,指明了我工作的目標和方向。
我以前只知道教育需要“愛”,卻不知道如何才能更好地表達這份愛。一直以來,我認為“嚴”才是真正的愛,因為有句俗話說得好:“嚴是愛,松是害?!彼?,在我的課堂中,我決不允許幼兒有絲毫的怠慢,哪怕回一下頭,摸一摸下巴……我都認為這是違反課堂紀律的,必須予以批評教育。在這樣的環境下,孩子們出奇的“乖”,成績也是有目共睹的。為此,我一度沾沾自喜,為自己的“高明”而“喝彩”。其實,在我的內心深處一直渴望能和孩子們一起玩、一起樂,但師道尊嚴令我望而卻步??戳死铈偽骼蠋煹摹巴氖菐煇鄣脑慈?,才喚醒了我心中尚未完全泯滅的童心。我才真正認識到那是因為我缺少一份童心。
一直以來,我一貫以成人的標準來衡量幼兒,以成人的眼光來看待幼兒,希望他們變成我想象中的幼兒——“小大人”,個個成為懂事、聽話、尊敬老師、孝敬父母、多學習少玩的完美類型。孩子們成了我制造的模具中的工具。孩子們需要的是什么?我了解嗎?不,我并不知道。而李老師呢?他能夠在教育幼兒時“向幼兒學習”,他能夠大聲疾呼并真誠的實踐著“請尊重幼兒的選舉權”,他努力追求著“成為幼兒最知心的朋友”“回答幼兒最關心的問題”,他勇于在幼兒面前承認自己的錯誤,他也諄諄教誨著年輕老師要“樂于請教”“勇于思考”“廣于閱讀”“善于積累”。李老師說得好:“教育是心靈的藝術。如果我們承認教育的對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過程便決不是一種技巧的施展,而應該充滿人情味;教育的每一個環節都應該充滿著對人的理解、尊重和感染,應該體現出民主與平等的現代意識。雖然就學科知識、專業能力、認識水平來說,教師遠在幼兒之上,但就人格而言,師生之間是天然平等的;教師和幼兒不但是在人格上、感情上平等的朋友,而且也是在求知道路上共同探索、前進的、平等的志同道合者”……讀著李老師的文字,感悟著他的心靈,回憶著自己的教學行為,我陷入了沉思:“親其師,信其道”,古人尚卻明白的道理,可我……實在汗顏。幼兒成了學習的機器,學習的樂趣又從何說起,幼兒的個性該如何發展?幼兒是有差異的,有的文靜、有的好動;有的乖巧、有的調皮……好玩是他們的天性,只有在玩中學、樂中學,才能真正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我們為什么不讓孩子學海無涯“樂”作舟呢?為什么一直讓他們徜徉在“苦?!敝心?我們有什么理由剝奪他們的天性呢?現在,我才明白把一個個天真活潑的小幼兒教成“小大人”式的幼兒,是教育的悲哀。因為我們剝奪了他們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童話般的童年。作為教師,在面對幼兒時要保持一顆童心,以自己的童心喚起幼兒的童心,以自己的愛心喚起幼兒的愛心。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走進幼兒的心靈,才能夠表達我們對他們的愛。也只有這樣我們才有資格談我們的教育。我們要創設平等、民主、和諧的教育氛圍,放下自己的架子,用愛心營造積極健康、生動活潑、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讓愛心成為照耀幼兒心靈的陽光,培養幼兒健康的人格,使幼兒的素質得到全面和諧的發展。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qitafanwen/9429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