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是對過去經驗和成果的回顧,有利于我們更好地規劃未來的方向。在寫總結時,我們要從整體和細節兩個層面進行思考,做到有條不紊、層次清晰。以下是一些寫作總結的精選范文,供大家參考和學習。
各位游客:
清朝順治八年(1651年),因“全川未靖”,四川巡撫駐節閬中,四川監察御史也駐節閬中。當時大員們處理公事的所在地即“道臺衙門”,位于今閬中市學道街。順治十八年(1661年),四川臨時省會衙門遷至成都。
從1956年開始,道臺衙門被逐漸拆除,閬中稅務局、房管處、農機局等單位在道臺衙門故地建起職工宿舍。幸運的是,道臺衙門的二門現在還保留著,成為昔日威嚴的臨時省會辦公大樓的最后見證者,二門上方不知“高壽”的老門枋仍高高在上。閬中決定在舊址上修復道臺衙門。道臺衙門占地24畝,投資20萬元。20年10月設計方案定稿,年底動工。道臺衙門古城壓秤的珍品景觀。
專家指出:在中國現有的官衙遺存中,僅有縣衙,而沒有道臺衙門。如果閬中的道臺衙門一經修復,便在全國具有唯一性。
道臺衙門古城壓秤的珍品景觀。
“道臺衙門是彰顯閬中歷史地位的重要建筑群,急需盡快恢復!”早在4年前,省內外的一些重量級古建筑專家便發出了這樣的呼聲。在此基礎上,連續兩屆閬中市委、市政府都將恢復道臺衙門作為重點項目納入了重要議事日程,并著手將原道臺衙門舊址上的10000多平方米不協調建筑全部拆除。
道臺衙門,古城一個失落的驚嘆號。
閬中名城研究會副主任李文明告訴筆者:道臺衙門是明、清兩代界于省、府之間設置的一級重要行政機構,其長官稱“道員”或“道臺”。當時,四川全省共設置了川北、川南、川東、川西4處道臺衙門,它們成為鏈接省政府與各州、縣的橋梁,主要職責是負責考核轄區的吏治,審理大案,督導農桑,整肅稅源。從明洪武四年(1371)到崇禎十七年(1644),又從清順治八年(1651)至民國三年(1914),川北道臺衙門設在閬中長達536年,明代轄保寧、順慶、龍安、潼川三府一州共27縣,清代轄25州縣。明末清初,因成都戰亂,四川省會也設在川北道臺衙門內,在閬中行使省政府權利長達20年,并在閬中設貢院,連續4屆舉行鄉試。明代狀元楊瞻和清代名宦黎學錦等人,皆分別在閬中作過“道臺”。民國元年,改川北道臺衙門為川北宣慰署使,張瀾先生為首任川北宣慰使。國家一些古建筑專家論證說,如今,在全國遺存官署類文物遺跡中,只有縣衙,沒有道衙。閬中道臺衙門一經恢復后,在全國是唯一的一處。
由此可見,道臺衙門標志著閬中在當時的川北具有無法取代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各方面的重要歷史地位。楊林由等曾見證過閬中道臺衙門昔日輝煌的閬中老人介紹說:古城道臺衙門的古建筑,大部分毀于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不少有識之士說:閬中古城能夠彰顯個性和魅力的地方不多,除了“國寶”張飛廟、待完善的貢院和一批民居院落外,再無壓秤的精品景觀了,僅憑現有的這些家當是很難滿足多數游客的胃口的。道臺衙門的歷史價值很高,修復后在全國叫得響,屬于珍品極品,是不可多得的古城文化生態資源。省委書記張學忠到閬考察,參觀道臺衙門遺址時,對陪同的閬中市委領導說:“原先這里住的就是我這個級別的官呵!”
修舊如舊,還一座歷史文化殿堂。
去年以來,閬中名城研究會曾邀請省內外的專家們舉行過多次座談會,認為主色調要凸出明代建筑基調。在規模上,尤其要再現川北道臺衙門的宏大氣派、古樸自然;內部的局部結構由行政、兵備、糧秣、司法功能部門以及“思政堂”、“柏臺亭”、“思豫倉”、“道臺井”、“惜陰軒”、“補過亭”、“補拙軒”等既有文化含金量又有可視性的景觀構成。
在采訪中,筆者還驚喜地發現,早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閬中的鄉土畫家馬先達、陳文大等人曾將道臺衙門的整個輪廓布局及細微結構畫了下來,為如今的恢復提供了難得的依據。
老人們說,道臺衙門內的每一處景觀都有意味雋永的故事。諸如“思豫倉”,便由咸豐元年的川北道臺胡興仁修建,每年他自捐俸銀買谷二百擔,貯于倉內以備荒年賑災之用,堪稱一段佳話。
閬中一些文化人士還紛紛建言:恢復道臺衙門不單只是一幢古建筑外殼的再現。事實上名研會兩年前就呼吁社會賢達和搞收藏的研咳嗽庇興準備。他們謝絕外地客商高價收購閬中明代官用器物,如四川罕見的楠木幾案(為省級官衙用)、楠木二出頭官帽椅、書有“舉案齊眉”的呈裝訴訟公文盒和大量屬于明代的窗花、屏風、雕飾諸珍品,還有不可多得的如“風度端凝”、“明經炬典”等巨型匾額,專為提供道臺衙門修復后配套使用。
各位游客:
走進大殿,中間端坐一尊豎眉瞠目,狀貌威猛的張飛,卻怎么是頭戴王冠,身著錦袍,手捧玉笏的塑像呢?原來在清朝嘉慶年間,張飛被追封為“桓侯大帝”,殿上塑的是他的冠冕文身坐像。塑像兩邊是長子張苞執蛇矛、功曹馬齊捧丹書。左右兩壁是岳飛草書的諸葛亮“前后出師表”,將大殿烘托出一派威嚴而儒雅的氣氛。
后殿實為墓亭,古雅簡樸,肅然卓立。亭柱一副對聯:
隨先主逐鹿中原,北征南戰,地只西川稱帝業;
剩殘軀付諸荒冢,春去冬來,人猶千古吊忠魂。
上聯寫張飛追隨劉備一生征戰,但實現統一全國的壯志未酬,英魂仍存遺憾。下聯說他死后,此墓雖只埋了無頭之軀,但人們紀念其忠勇的情懷千古不衰。無頭之軀有一個民間傳說,據說張飛被殺后,兇手范強、張達二人割下頭顱,想拿到東吳獻給孫權,作為進身之階,他們乘船順長江東下時聽說孫權正向劉備求和,二人驚惶無措就把張飛的頭拋入江中,浮到云陽地界被一位漁翁撈起,葬在云陽鳳凰山麓。這就是張“頭葬云陽,身葬閬中”的悲壯故事。
墓亭下窩廬形約有拱穴內,端坐著張飛的武身像。請看,這像真是“豹頭環眼,燕頜虎須的猛張飛了吧!像前擺的盤龍石斗窩叫“長明燈”。據說,張飛駐守閬中時,曹魏大將張梆帶領5萬大軍進攻巴西首府閬中,當時張飛守卒不過萬人,在宕渠與張合相拒,前后50日,張飛依靠當地人民的支持,從梓潼山小路直取張合大本營——瓦口隘,大敗張合,取得保境安民的勝利,閬中人感戴他在他死后,特意選取最好的石頭精工雕成這座“長明燈”。千百年來,每到清明節,人們都要為張飛掃墓,給長明燈獻油。
四川,簡稱"川"或"蜀",省會成都,位于中國大陸西南腹地,自古就有"天府之國"之美譽,是中國西部門戶,大熊貓故鄉。下面是本站帶來的四川省景點的。
導游詞。
僅供參考。
各位朋友:歡迎大家游覽杜甫草堂。
成都杜甫草堂,是我國唐代大詩人杜甫流寓成都時的居所。公元759年冬天,杜甫為避“安史之亂”,攜家由隴右(今甘肅省南部)入蜀??坑H友的幫助,在成都西郊風景如畫的浣花溪畔修建茅屋居住。第二年春天,茅屋落成,稱“成都草堂”。
在這里,詩人先后居住了將近四年,所作詩歌流傳到現在的有240多首。由于成都遠離戰亂的中原,而草堂又地處郊野,因此詩人的生活比較安定,心緒也較為寧靜,這就使他在草堂的詩歌創作大都具有田園風味,如《堂成》、《江村》、《春夜喜雨》等篇章都是如此。然而杜甫畢竟是一位有遠大政治抱負的詩人,對國家前途和人民命運的關心與憂慮,使他始終不能忘懷現實。因此憂國憂民的詩歌作品,仍然是他創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一時期寫成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恨別》、《病桔》-、《枯棕》等著名詩篇都是感人至深的現實主義不朽之作。正因為杜甫在成都的詩歌創作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文學財富,所以,后世把成都杜甫草堂譽為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塊圣地。
1961年,國務院公布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我們看到仙女沐浴留下的胭脂所形成美艷奪目的五彩池。
我們現在走向則渣洼溝的最后一個景點,九寨溝內最大的海子--長海。長海海拔3060米,面積30萬平方米,最高處4450米,長約7.5公里,水深44.57米,最深處可達80米。
長海是遠古冰川的兒子,它沒有出水口,靠冰磧物阻塞成湖,長海的南邊冰川雪峰上的積雪是長海的水源,所以稱長海為“裝不滿,漏不干的寶葫蘆”,每當夏秋時節,長海水色湛藍,無污染液化石油氣船可載您在寬闊的長海中游弋,冬季長海水面上會結上厚度60厘米的冰層,這時長海又成了冰的海洋。
長海邊常年佇立著一棵“獨臂老人柏”,傳說長海中時有怪物,而老柏守護著長海,為長海增添了幾分神秘的色彩,“獨臂老人柏”實際上一棵樹,由于長年風化,所以奇特的是這棵樹橫向發展,左邊沒樹椏,右邊生長著許多虬枝,在美學上被稱為“旗樹”。
朋友們在長海站臺往回走,可看到長海形成的佐證“冰漂礫”,大家可以順著這條棧道走10分鐘左右,便到了五彩池。
峨眉山位于四川盆地西南部,距今約兩千萬年前地殼演變史上的喜馬拉雅運動,造就了地球上最年輕的喜馬拉雅山,同時也造就了雄偉的峨眉山。峨眉山核心景區面積154平方公里,最高峰萬佛頂海拔3099米,其地質地貌獨特,生物土壤氣候垂直帶明顯,形成繁多的動植物種類和豐富多樣的自然景觀,加之人文歷史悠久,宗教文化濃厚,內涵豐富,構成了峨眉山“雄、秀、神、奇、幽”的特色,素有“植物王國”、“動物樂園”、“地質博物館”、“仙山佛國”之稱,并有“峨眉天下秀”之贊譽,難怪明代詩人周洪謨在詩中贊嘆:三峨秀色甲天下,何須涉海尋蓬萊?!?/p>
峨眉山早在春秋戰國時,就開始聞名于世,被稱為“蒙山之首”。漢晉辭賦中開始出現峨眉之名,我國地理學奠基人之一北魏的酈道元在其著名的《水經注》中云:去成都千里,然秋日清澄,望兩山相峙如蛾眉焉?!薄蛾鶠榭ぶ尽访枥L得更加繪聲繪色:“此山云鬟凝翠,鬢黛遙妝,真如螓首如蛾眉,細而長,美而艷也?!币蛴糜谏矫?,故后世諧音為“山”字旁的“峨眉”,峨眉山的名稱大概就由此而來??h以山為名,隋開皇十三年(也就是公元593年)置縣時,稱峨眉山所在地為峨眉縣;1989年,峨眉縣撤縣建市。
峨眉山是我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以供奉普賢菩薩著稱。目前,全山有僧尼約300人,大小寺廟近30座,著名的有報國寺、伏虎寺、萬年寺、清音閣、華藏寺等,寺中常年香火不斷,香客不絕。秀美的自然風光、悠久的歷史遺存、神秘的佛門文化。
[峨眉山博物館]是全國首屈一指的名山綜合性博物館,今年申報“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經過為期三天的公開、公平、公正的評選和激烈的角逐,峨眉山博物館在60家參評單位中脫穎而出,榮登榜首。博物館占地2萬平方米,投資2千萬元,20xx年2月進入裝修布展階段,5月1日正式對外開放,它是峨眉山文化與自然遺產的縮影。
[圣積晚鐘](峨眉十景之一,也是唯一的一處人文景觀)“圣積晚鐘”可以用“堡上一亭,亭下一鐘”來概括。小山是鳳凰堡,它遙對鳳凰坪,左挽來鳳亭,右倚鳳凰湖,隱蔽在蒼楠、翠柏、香樟、古榕叢中,與周圍景色和-諧地融為一體。銅鐘最先是懸掛在峨眉縣城南的圣積寺內,后移于此,“巴蜀鐘王”重達12.5噸,通高2.6米,腹徑2.2米,唇厚10厘米,唇似荷葉形,有十二瓣,向外微張,每瓣上分別刻有十二地支,故此鐘又稱“蓮花鐘”或“八卦鐘”。鐘體內外密密麻麻刻的是自公元281年到1555年前1270多年間,曾經支持佛教發展的帝王、文武官員和資助鑄鐘的高僧名諱及善男信女的名字,以及《阿含經》文和鐘銘佛偈共約六萬余字,是研究中國佛教史的可貴物證。
各位朋友:大家好!
熱烈歡迎大家來雅安上里古鎮觀光。今天將由我來為大家提供導游服務,首先預祝大家在上里古鎮看得盡興、玩得開心,希望美麗的上里古鎮和我們的服務能成為各位永遠的回憶。
現在我先讓大家先簡單的了解一下上里古鎮,請大家隨我的腳步,共同走進這個歷史文化名鎮。
上里鎮是四川歷史文化名鎮,具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市級6處。1982年被四川省命名為“歷史文化名鎮”。這里是紅軍長征北上的過境地。也是昔日南方絲綢之路,臨邛古道進入雅安的重要驛站,小鎮依山傍水,田園小丘,木屋為舍,現仍保留著許多明清風貌的吊腳樓式建筑?,F在這里還是影視作品的外景地。
古鎮距雅安市區27公里,與名山、蘆山、邛崍縣相鄰,是古南方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現仍保留著許多明清風貌的吊腳樓式建筑。古鎮二水環繞,背面靠山,面向田園,木屋為舍,形成“井”字結構街道,地面石板鋪就,茂林、古樹裝點著小鎮民居,以二仙橋為代表的八座古石橋歷史悠久、風格各異,既是古鎮出入的通道又成為一道道獨特的風景。
1、風格各異的橋文化。上里四周有10余座古代和近代古橋。這些橋梁不僅是南來北往的通道,而且再現了古鎮歷史和匠師的技藝,其代表有:明清乾隆41年的“二仙橋”與清乾隆20_年的“立交橋”。
2、獨特的牌坊文化。古鎮內尚存有3座石牌坊,即省級保護單位“雙節孝”石牌坊;市級文化保護單位陳氏“九世同居”和陳氏“貞節”牌坊?!半p節孝”石牌坊:建于清代道光十九年,系楊韓氏婆媳兩代守節,遵詔而建的石牌坊。屬石質門樓式建筑,四柱三間,重檐五脊,坊高11.25米,基寬7.8米,出檐1.1米。牌坊上刻有戲曲故事20余組,人物100多個,雕工精細,人物形象生動,眉目傳神。牌坊前樹有全石雙斗桅桿一對,分別高11米,氣勢恢宏,是我國封建制度制度束縛婦女的見證,也是我國石雕藝術的精品。
3、罕見有趣的泉文化。白馬泉、噴珠泉是古鎮域內獨特的風景區,也是迄今為止四川省境內最為奇特的風景區之一。中央電視臺第二套節目曾經深上上里鎮采訪并報道了上里古鎮的奇泉,并與濟南市的“趵突泉”齊名。
4、栩栩如生的塔文化。上里的古塔分為文峰塔(又稱字庫)、建橋塔、藥王塔和舍利塔。
5、工藝精湛的建筑群。全鎮座落四處韓家大院,整個建筑物的門、窗、枋、檐皆以浮雕、鏤空雕和鑲嵌雕刻作裝飾。具有極高的價值和精湛的工藝。
我們的行程馬上就要結束了。我非常感謝大家對我們工作的支持與合作,如果大家有什么意見或是好的建議可以告訴我們,便于我們改進以的工作。希望此次的古鎮之行和我們的服務能夠在大家一生中留下一個非常難忘的回憶。最后就預祝大家一路順風、萬事如意,有空再來上里古鎮來做客!謝謝大家!
“被韓國”赤裸裸的文化爭奪背后。
一直以來,“被韓國”這個詞極度敏感地建構于中韓兩國脆弱的文化邊緣上。曾幾何時,可惡的“高麗棒子”向我們開炮了,我們值得驕傲的歷史文化名人,被韓國人厚顏豪掠奪過去,我們甚至沒有機會去做判斷,一場無硝煙的文化論戰就此展開了,沒有什么會有如此號召力,全民一起群情激憤,用最兇猛的文字攻勢回擊。
提起韓國,從世界地圖上乍一眼看去,這個比日本還小的國家很難讓人在世界地圖上發現它的所在。然而正是這個不起眼的小國家,誕生了三星,lg,現代,大宇等等一批世界著名企業?!癿adeinkorea”(韓國制造)也因此和“madeinjapan”一起而成為世界級品牌的標志,“madeinkorea”的愛情劇和影星也在中國以及其他東南亞地區引起了不小的震動,由此而被各大新聞媒體稱為“韓流”,并被廣泛傳播開來。然而,正是這個不平凡的小國家,最近卻頻頻向它的鄰居——中國發起文化侵略,先是將端午節申請為世界文化遺產,然后又憑一部熱銷大劇《大長今》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將中醫改為韓醫申遺。最近又有消息稱,韓國現在正積極籌備題為《漢字起源于韓國》的科學考古研究工作。據可靠消息稱,該項研究目前已取得初步進展。
國民的普遍立場,扭曲事實真相并進行炒作。這是否宣告,一直以來硝煙彌漫的文化爭奪就此終結,很難說,但回視這一路走來的“眼不見心狂跳”的民族保護姿態,卻發現,是那么的赤裸裸,那么的丑陋?!氨豁n國”一詞,起源于一段時間來,媒體接連刊載的諸如,“孔子、西施、道教鼻祖張道陵等是韓國人”,“朝鮮族發明漢字”,“詩人李白是韓國人”等逆天言論。這究竟是一場潛伏了數年的文化爭奪就此展開,還是純粹無厘頭的惡搞。筆者看來,這些都不重要,文化爭奪背后喧嘩的群情張揚更可怕。
各位貴賓,大家好!
一路辛苦了,歡迎到四川來觀光旅游,我姓x,是大家這次旅行的全程導游,有著多年山區行車經驗的x師付是我們的全程駕駛員。相識是我們共同的榮幸,從現在起,車上的大朋友小朋友,就是我的朋友,你們在四川遇到什么問題,有什么困難,一定告訴我,我會盡我的全力幫助大家,同時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我的工作。
今天是200x年的x月x日,在坐的你也開始了四川之旅。四川簡稱蜀,三國時,蜀國被司馬昭滅亡以后,后主劉禪被安置在魏國首都洛陽,過著豪華的生活。一天司馬昭在歌舞宴上問他還想不想蜀國,他回答說:“此間樂,不思蜀?!睒凡凰际?,樂不思蜀,后來泛指在新的環境中得到了樂趣,而不在想回到原有的環境中去了。各位朋友來自_省,_省簡稱x,所以也希望大家通過在四川的幾天時間里,發出“樂不思x”的感嘆。當然這并不是貶意,只是希望大家乘興而來,滿意而歸。
在這里,我先將行程作一下簡要的說明~~~~行程大致就是這樣。
--李白來了,他說“九天開出一成都,萬戶千門入畫中?!背啥枷癞嬕话愕拿利?杜甫來了,他說“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边@是一座花的城市;陸游來了,他說:“二十里路香不斷,青羊宮到浣花溪?!被ㄏ闼囊?,二十里不斷。怎么樣?這就是答案!
不過首先值得一提的是成都是中國乃至這個世界上最悠閑的城市。在北京,時間就是機遇;在上海,時間就是時尚;在廣州,時間就是金錢;而在成都,時間就是生活。中國的大城市,數成都人活得最另類,最沒有壓力感。成都就是成都,上天賦予“水旱從人,不知饑饉,時無荒年”的天府之利。比別的城市更懂得享受生活。因為富足,所以悠閑??梢耘e一個簡單的例子,一位四川的作家說,在全國各大城市,成都人的平均起床時間可能是最晚的,在街巷中步行的速度是最慢的,而茶館的營業時間卻是最長的?!疤焐锨缣焐?,地上茶館多”,凡是到過成都的外地人,無不為成都茶館之多,成都人的飲茶風氣之盛而感到新奇。據說,成都現在已成為一座每天有20多萬人泡在茶館里的盛大的名副其實的休閑場所。泡茶館,看川劇變臉,滾燈,吐火,相信每位團友這次都是有機會的。
雜言幾句我們還是來談談成都的概況。中國歷史文化名城,首批中男優秀旅游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雙擁模范城。近幾年,又以城市建設和生態環境方面的成就,先后榮獲聯合國頒發的人居獎和最佳范例獎兩項殊譽。成都又是一座融古代文明與現代都市文明于一體的特大城市,它是稀世珍寶大熊貓的故鄉,也是天府之國的中心和窗口。以歷史悠久,文化底蘊厚重,風光絢麗多姿和名勝古跡眾多而文明于世?!板\城”和“蓉城”是成都的別名,芙蓉和銀杏是成都的市花和市樹。
成都位于四川省中部,四川盆地西,境內平原廣袤,西高東低,平均海拔500米左右,氣候溫和,雨水充沛,年平均氣溫16攝氏度上下,降水度1000毫米,素有“冬無嚴寒、夏無酷暑”之譽。加以土地肥沃,水利先進,物產十分富饒,歷來被稱為“水旱從人,不知饑饉”的天府明珠。
成都早在一萬多年前就已成為蜀族先民活動的中心和舞臺。在市區和廣漢三星堆出土的文物表明,至少在四千年以前,古蜀族先民們就用自已辛勤勞動的雙手,在這里創造了具有鮮明地域特征的古蜀文明。大約2500年前,古蜀國開明王朝把國都從樊鄉迀到此處,取周太王迀歧“一年成邑,兩年成郡,三年成都”這一典故,定名“成都”。這時成都已經成為一個初具規模的城市。公元前316年,秦國把四川納入版圖,成都是蜀郡的首府。自此以后,成都一直是四川地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歷代皆為郡、州、省一級行政區治所和軍事重鎮。其間,曾有7個割據政權的都城設在成都,它們是西漢末年的公孫述“大成政權”,公元二世紀時“三國”的蜀漢王朝,三世紀的“成漢”政權。九世紀前后的“前蜀”和“后蜀”政權,北宋時期農民起義的“大蜀”政權和明末張獻忠建立的“大西”政權。
成都杜甫草堂,是我國唐代大詩人杜甫流寓成都時的居所。
公元759年冬天,杜甫為避“安史之亂,攜家由隴右(今甘肅省南部)入蜀。
靠親友的幫助,在成都西郊風景如畫的浣花溪畔修建茅屋居住。
第二年春天,茅屋落成,稱“成都草堂。
在這里,詩人先后居住了將近四年,所作詩歌流傳到現在的有240多首。
由于成都遠離戰亂的中原,而草堂又地處郊野,因此詩人的生活比較安定,心緒也較為寧靜,這就使他在草堂的詩歌創作大都具有田園風味,如《堂成》、《江村》、《春夜喜雨》等篇章都是如此。
然而杜甫畢竟是一位有遠大政治抱負的詩人,對國家前途和人民命運的關心與憂慮,使他始終不能忘懷現實。
因此憂國憂民的詩歌作品,仍然是他創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這一時期寫成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恨別》、《病桔》-、《枯棕》等著名詩篇都是感人至深的現實主義不朽之作。
正因為杜甫在成都的詩歌創作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文學財富,所以,后世把成都杜甫草堂譽為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塊圣地。
1961年,國務院公布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正門我們來到草堂的正門,就看見一條波光翻翻的河流從門前環流而過,這就是杜甫詩中多次提到的浣花溪。
說到“浣花溪這個充滿詩意的名字的由來,還有一段動人的故事呢。
相傳唐時溪邊住著一位姓任的姑娘,貌美而心善。
一天,她正在溪畔洗衣,走來一位渾身瘡疥的和尚,行人都躲得遠遠的,唯有這位任姑娘不避讓。
于是那和尚脫下沾滿膿血的架裟求她浣洗,任姑娘欣然接受。
哪知架裟一入水,霎時滿溪泛起蓮花朵朵,再看那和尚,卻早已不知去向。
人們十分驚異,就把這條河命名為浣花溪了。
比較可信的說法是,因為當時沿溪居住者多以造紙為業,他們取溪水來制十色彩箋,“其色如花,溪因此而得名。
浣花溪在唐代江闊水深,能行大舟,溪畔風光秀麗,杜甫的一首《絕句》作了生動的描繪:“兩個黃鵬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成都西面為岷山山脈,古代空氣澄凈,能遠眺雪山),門泊東吳萬里船(浣花溪屬長江水系,由此乘船出府河可直下東吳)。
正門匾額“草堂二字,是清代康熙皇帝的第十七子、雍正皇帝的弟弟果親王所書。
“萬里橋西宅,百花潭北莊這副對聯,是杜甫《懷錦水居止》詩中的句子,它點明了草堂的地理方位:“萬里橋就在現在的南門大橋,史載三國時蜀相諸葛亮送費韋出使東吳,在此設宴餞別,諸葛亮深感費韋此行路途遙遠,聯吳抗魏任務艱巨,故說道:“萬里之行始于此。
橋因此而得名。
草堂正在橋的西邊;“百花潭是浣花溪上游現名“龍爪堰的地方,它的得名有人說是因為這里水淺灘急,翻涌起一片浪花好似百花開放;又有人說是因當時浣花溪畔花樹繁茂,“二十里路香不斷,青羊宮到浣花溪。
(陸游詩)花飛花謝,滿潭溢香。
所以,草堂正在潭的北面。
而不是成都現在的百花潭公園,現在的百花潭是清人黃云鵠尋訪古百花潭舊址時,聽信當地人隨口所言而樹碑誤定的。
步入正門,我們看到整個庭園竹樹成蔭,綠水縈回,一派自然天成的清幽景色,這正體現出杜甫的詩意:“浣花溪水水西頭,主人為卜林塘幽。
大廨“廨是官署,古代官吏辦公的地方。
由于杜甫曾做過左拾遺和檢校工部員外郎,后人出于尊崇,就把這處建筑作了如此命名。
這尊銅像呈跪姿,身材精瘦,以較為抽象和夸張的藝術造型,來表現詩人飽經憂患的一生和他憂國憂民的情懷。
我們在此駐足凝視,似乎感到時光已經倒流回一千二百多年前,詩人正漂泊在江河之上,他跪立船頭,手撫詩卷,頭部微仰,雙眉緊蹙,仿佛正向蒼天發出“乾坤含瘡痍,憂虞何時畢的沉重慨嘆。
杜甫,字子美,號少陵,公元712年出生于河南鞏縣,770年因貧病交困,死于湖南湘江的一條船上。
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轉折時期,經歷了玄宗、肅宗、代宗王朝。
由于他具有“致君堯舜上的遠大政治抱負,卻始終得不到重用,一生顛沛流離,飽經憂患,因此,能更深刻地認識到當時社會存在的種種矛盾和弊端,體驗到下層百姓生活的艱辛和困苦,并用詩歌把這一切反映了出來。
他傳世的1400多首詩,大都是這種反映現實、憂國憂民的不朽作品。
如“三吏三別、《兵車行》、《麗人行》、《自京赴奉先縣詠懷》等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名篇。
因為杜甫有著深沉而博大的思君、憂國、愛民的情懷,還因為他的詩歌代表著中國古典詩歌創作的最高成就,所以后世把他尊為“詩圣。
葉劍英元帥曾撰書對聯評價說杜甫寫詩,筆鋒直指社會弊端與逆臣賊子,他的愛國憂民情懷與日月同輝而長存天地間。
這正是對杜甫的思想及其詩歌創作的極高評價。
大廨東西兩壁還懸掛有一副清代學者顧復初的名聯。
上聯“異代不同時,問如此江山龍蜷虎臥幾詩客。
意思是:我(作者)與你(杜甫)生活在不同的朝代,試問這人杰地靈的神州河山,古往今來,在眾多詩人墨客中,能有幾個像你我這樣才華橫溢、立志報國?但卻不能為世所重,只能如蜷龍臥虎,不得伸展凌云壯志!下聯“先生亦流寓,有長留天地月白風清一草堂。
是說:您杜少陵先生和我一樣,也是流寓作客在蜀中,但您卻留下了這座伴隨著明月清風而流芳千古的草堂,與天地共存。
言外之意是同為流寓,我的命運更為不幸,什么也沒留給后人,身后只能是形銷而跡滅了。
可是作者卻沒有想到,正是因為撰寫了這副對聯,所以他的名字竟得與草堂共存。
這副對聯寫得非常含蓄婉致而耐人尋味。
1958年毛澤東同志游覽草堂時在這里仔細觀賞,久久沉思。
郭沫若稱贊它是“句麗詞清,格高調永。
您能品出它的獨特韻味來嗎?大廨內還可以看到杜甫草堂全景圖。
杜甫于公元765年春天離開成都,順長江向東飄泊。
詩人離去不久,草堂便毀損頹敗。
北宋元豐年間(11世紀),成都知府呂大防再次重修,并把杜甫像畫在墻壁上,使草堂具有了紀念祠堂的性質。
以后歷代,草堂多次重修,其中最大的兩次,是在明代弘治十三年(公元1500年)和清代嘉慶十六年(公元1811年),基本上奠定了今日草堂的規模和布局。
經過一千多年的演變,杜甫當年“誅茅初一畝的草堂故居,已成為今天供人們瞻仰、憑吊“詩圣的紀念性建筑群,面積也擴展到240多畝(包括建國后擴建的梅苑與原草堂寺)。
由于它既是詩人的故居舊址,又具有紀念祠堂的性質,因此整個園林與建筑便有機地融匯了這兩者的特點:建筑風格古樸典雅,不作雕梁畫棟的處理,也不很高大,而是接近于民居;建筑格局則以一條中軸線貫穿始終,主體建筑從正門、大廨、詩史堂、柴門到工部祠都在這條線上,兩旁以對稱的附屬建筑相配,其間又有溪流索回,小橋相連,竹樹掩映,顯得既莊重肅穆,又清幽雅潔;漫步其中,我們不僅可以瞻仰憑吊詩圣,表達心中的敬意,還可以返璞歸真,發思古之幽情。
所以說,草堂是紀念性建筑與園林景觀相結合的成功典范。
現在站在各位面前的這個帥小伙(美麗大方的姑娘)便是大家今后幾天旅程中的導游,那就是我,我姓*,大家叫我小*就可以了。
為我們開車的司機姓*,*師傅將會和我一起,謁誠的為大家服務,希望能與大家合作的愉快。
如果我有什么做的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大家盡可提出寶貴的意見,以便我能回去后認真。
總結。
爭取將來做的更好。
最后,祝愿大家在即將到來的幾天旅途中能玩的愉快,游的盡興。
用我們四川話說就是耍得安逸,玩的巴拾。
記得剛才歡迎大家時我提到一個詞——蓉城。
為什么我不是歡迎大家來成都,而是說蓉城呢,因為蓉城是成都市的一個別名。
那么,這個別名是怎么得來的呢?先不要急,讓我們從四川省的概況一步步來了解吧。
四川省面積近48.5萬平方公里,占全國總面積的百分之五,居全國第5位。
其中耕地面積約6萬平方公里,占土地總面積的百分之十二,居全國第4位。
四川不僅是祖國西南的大糧倉,還是全國四大林區之一,四大藥材生產基地之一,五大畜牧區之一。
農副產品中,蠶繭,柑桔,油菜和中藥材的產量居全國首位。
四川人口8329萬,占全國總人口的近十分之一,是中國人口最多的省。
四川還是一個多民族的省份,除漢族外,還有藏、彝、羌、苗、回、壯、白、滿、土家、納西、布依等14個少數民族。
四川地處內陸腹地,地勢險要,西邊是青藏高原,北邊有秦嶺和大巴山,南面是云貴高原,惟有長江水將西邊的巫山沖開一道缺口。
四川由東部的盆地和西面的高原山區組成,成都處于盆地中心,盆地面積約17萬平方面軍公里,是我國四大盆地之一。
四川西部的高原山地平均海拔4000米,是我國第一級階梯的組成部份,其最高峰貢嘎山達7556米,是我國第二高峰,世界第八高峰。
四川盆地的氣候特征可以用12個字來形容:氣溫高,雨水多,濕度大,日照少。
年平均氣溫17度左右,夏季一般為35度,七八月最高時可達39度。
夏季雨水較多,年降雨量在1100毫米左右。
四川盆地是全國日照最少的地區之一,全年日照數1000——1400小時,平均每天只有3小時左右。
綜上所述,四川自古被稱為“天府之國。
那么,天府之國的名稱是怎么得來的呢?據史書《華陽國志》記載,“天府一詞最早本是一種官名,其職責是專門管理國家的珍寶、寶藏,由于天府一詞有了上述一層含義,后人便借來比喻土地肥沃、物產豐富的地域。
歷史上最早稱四川為天府出自諸葛亮的隆中對,當年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時,諸葛亮曾說“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
在這段話中,諸葛亮分析指出,四川雖然地勢險要,但盆地內部卻全是肥沃的土地,是一塊好地方,假如劉備能占領此地,便能促成帝業。
在這之后,“天府一詞便成了歷代文人學者筆下四川盆地的代名詞,進而譽稱四川為“天府之國。
另外四川還被稱為“蜀,關于蜀的來歷,史料中記載:蜀就是蠶,因為傳說中蜀國最早稱王的人叫蠶從,再聯系到四川養蠶業發展最早,所以,現在也稱四川為“蜀。
那么“四川這個名字又是從哪兒來的呢,它又是什么時候開始用的呢?在宋朝時,宋真宗對行政區作調整,將川陜路一分為四: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和夔州路,合稱為“川陜四路,簡稱“四川路,這就是“四川一名的由來。
成都,作為四川省的省會,是全省政治經濟文化和科技交通的中心。
成都位于四川盆地中西部的岷江中游,面積12.39萬平方公里,城區面積近50平方公里,人口1100多萬,轄8區12市縣。
至今為止,在史料中有所記載的成都,已是一座具有2300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城。
據史書記載,最早在成都建城的是春秋戰國前期的開明王朝,當時的開明氏九世將國都由樊鄉(雙流)遷到還只是一片荒地的成都,并借用西周建都的經過,以“周太王從梁山到岐山,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而定名為成都。
秦惠王改蜀國為郡,命張若為蜀郡守,并在此建城.據《華陽國志》記載,當時張若、張儀所筑的秦城,周圍十二里,高七丈,城下修有倉庫,城墻上筑有哨所、箭樓,城內建有街坊和府衙。
秦城分太城和少城兩部分,太城在東,少城在西。
秦城又有龜城的別稱,最早源于揚雄的《蜀本記》,本中記載:“秦相張公子所筑成都,屢有頹壞,有龜行于此,巫師言依龜行跡筑之,而城果就。
然而,宋代時趙汴做出了科學的解釋,指出張若所筑城墻亦順江之勢,因成都地勢偏東北,所以所修建筑都為順勢而建。
從今天的成都也可以看出,大部分街道還是偏向東北方的。
西漢時,成都織綿業相當發達,成為官府稅收中的重要來源,為了便于管理,漢王朝特在此設立官員專門管理織綿,所以成都又被稱之為“錦官城,簡稱“錦城。
五代后期,蜀國皇帝孟昶(chang)偏愛芙蓉,命百姓在城內遍植芙蓉,每年九月芙蓉花開之際,孟昶便率文武百官登城觀賞,有一年在賞花時曾感嘆地說:“自古以蜀為錦城,今日觀之,真錦城也。
因此,成都又留下了“芙蓉城的美名,簡稱“蓉城。
至今,芙蓉花仍是成都市花,市樹為植物三在活化石之一的銀杏樹。
除以上所說的龜城、錦城、蓉城外,成都歷史上還被稱為“車官城、羊馬城和羅城,這些別名都與成都當時的社會發展有所聯系。
而成都街道的命名也與行業有著緊密的聯系。
從街道的名字便可以看出在這條街上哪種行業居多。
比如:打金街、鑼鍋巷、金絲街、棉花街、署襪街、染房街、漿洗街、煙袋巷、石灰街、鹽市口、牛市口、羊市街、草市街、騾馬市等等。
像這樣的街產數不勝數。
這些盛會,物資交流,名小吃展銷和民間戲曲演出結合起來,充分體現了古老蜀文化的魅力。
成都,自古便商業繁華,二十一世紀到來后的今天,成都更是在國家的西部大開發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未來的成都,必將更加美麗,更加繁華。
公元759年冬天,杜甫為避“安史之亂,攜家由隴右(今甘肅省南部)入蜀。
靠親友的幫助,在成都西郊風景如畫的浣花溪畔修建茅屋居住。
第二年春天,茅屋落成,稱“成都草堂。
在這里,詩人先后居住了將近四年,所作詩歌流傳到現在的有240多首。
由于成都遠離戰亂的中原,而草堂又地處郊野,因此詩人的生活比較安定,心緒也較為寧靜,這就使他在草堂的詩歌創作大都具有田園風味,如《堂成》、《江村》、《春夜喜雨》等篇章都是如此。
然而杜甫畢竟是一位有遠大政治抱負的詩人,對國家前途和人民命運的關心與憂慮,使他始終不能忘懷現實。
因此憂國憂民的詩歌作品,仍然是他創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這一時期寫成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恨別》、《病桔》-、《枯棕》等著名詩篇都是感人至深的現實主義不朽之作。
正因為杜甫在成都的詩歌創作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文學財富,所以,后世把成都杜甫草堂譽為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塊圣地。
1961年,國務院公布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我們來到草堂的正門,就看見一條波光翻翻的河流從門前環流而過,這就是杜甫詩中多次提到的浣花溪。
相傳唐時溪邊住著一位姓任的姑娘,貌美而心善。
一天,她正在溪畔洗衣,走來一位渾身瘡疥的和尚,行人都躲得遠遠的,唯有這位任姑娘不避讓。
于是那和尚脫下沾滿膿血的架裟求她浣洗,任姑娘欣然接受。
哪知架裟一入水,霎時滿溪泛起蓮花朵朵,再看那和尚,卻早已不知去向。
人們十分驚異,就把這條河命名為浣花溪了。
其實,浣花溪的得名與任氏觀杜甫草堂,值得一游的地方還有紅墻夾道、修竹掩映的花徑,碎瓷鑲嵌、古雅別致的“草堂影壁以及風景秀麗、獨具魅力的梅苑。
妙境入目,各自都有體會,就不用我一一介紹了。
各位游客: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都江堰旅游,我是你們的導游小明。
城山位于都江堰市西南,東距成都市區68公里。青城山是世界文化遺產,中國四大道教名山之一。
青城山鎮鎮境有省道大三公路穿越,入青城山公路在鎮治地與其連接,公路總長29公里,其中水泥路面19公里。有村道6條,總長8.7公里,一般寬為5-6米。1999年,實現村村通電話目標。青城山鎮建立后,鎮境逐步建立起真正意義上的企業,鎮企業以生產旅游產品為主。至1999年末,有釀造、茶葉加工、制陶及食品與竹木加工等企業24個,其中個體私營7家。主要產品為老媽紅系列酒、老臘肉、青城泡菜、青城山老窖系列、紫砂制品等,年產值7002萬元,營銷收入6750萬元。
青城山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歷史悠久,聞名遐邇。1986年后,又先后自籌和引進資金十數億元,興建了月城湖、月城湖至四望觀的架空索道,開辟了青城后山風景區,建成了王小波、李順起義陳列館,恢復了泰安古鎮,開辟成了水晶溶洞、神仙洞、白云群洞、翠映湖、五龍溝、紅巖等景點,修建了泰安寺至又一村、又一村至白云寺的架空索道,興建了娛樂中心、味江漂流沖浪、旅游小火車等游樂設施,修建了別墅、度假村、賓館、會議中心等旅游服務設施。同時加強和不斷完善景區管理,青城山景區已連續多年被評為省級優秀旅游風景區。
青城山位于都江堰市西南,乘車前往大約需要20分鐘,我想就利用途中的時間,給諸位介紹一下青城山的概況。
青城山距離成都市區63公里,因景區青山環列,林木繁茂,終年幽靜清涼,歷來是川西著名的游覽和避暑的勝地。又因這里是中國道教的發源地之一,東漢以來歷經二千多年,一直是道教存在和發展的重要基地,影響廣及全國,所以青城山也是著名的道教名山。說到這里,大家可能已經聽出青城山的基本特點了;那就是離都市最近的、自然景色清幽和道教文化源遠流長的風景名勝地,而且還要加上六個字:保護相當完好。因此,1982年就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1999年青城山與都江堰景區聯名申報世界自然文化遺產,得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來的專家充分肯定。當然,“眼見為實”,一會兒大家親臨其境,就知道我所言非虛了。
青城山的得名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說青城山有陰陽36峰環狀排列,峰銳崖陡,林木蔥籠,宛如一座綠色的城郭,以形得名,叫做青城山;第二種說法是說青城山原名清城山,青字有三點水偏旁,因古代神話說“清都、紫微,天帝所居”,這里就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所以取名“清城山”。后來,道教創始人東漢的張陵張天師創立天師道以清城山為基地,道教主張“清虛自持”“返樸歸真”的教義,與清城仙都的意思相合,山名就無變化。
唐初佛教發展很快,清城山上發生了佛道間地盤之爭,官司打到皇帝那里,唐玄宗信道,親自下詔書判定“觀還道家,寺依山外”。道家勝利了??墒窃t書把清城山的清字寫成了沒有水旁的青了。道家既借助于皇帝親判的威力收回地盤,也就將清城山改稱青城山了。
青城山為中國道教發源地之一,屬道教名山。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古名“天倉山”,又名“丈人山”。東距成都市68公里,處于都江堰水利工程西南10公里處。主峰老霄頂海拔1600米。在四川名山中與劍門之險、峨嵋之秀、夔門之雄齊名,有“青城天下幽”之美譽。青城山是中國著名的歷史名山和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并于2000年同都江堰共同作為一項世界文化遺產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008年汶川地震中青城山受到比較大的影響。青城山在歷史上名稱很多,曾叫“汶山”、“天谷山”、瀆山、丈人山、赤城山、清城都、天國山等名。青城山被譽為“天下第五名山”。
青城山,世界文化遺產,世界自然遺產,中國四大道教名山之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青城山位于都江堰市西南,東距成都市區68公里。主峰老霄頂海拔1260米。青城山群峰環繞起伏、林木蔥蘢幽翠,享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謄。青城山歷史悠久,是中國道教發祥地之一,是全國道教十大洞天的第五洞天。
青城山分前、后山。前山是青城山風景名勝區的主體部分,約15平方千米,景色優美,文物古跡眾多,主要景點有建福宮、天然圖畫、天師洞、朝陽洞、祖師殿、上清宮等;后山總面積100平方公里,水秀、林幽、山雄,高不可攀,直上而去,冬天則寒氣逼人、夏天則涼爽無比,蔚為奇觀,主要景點有金壁天倉、圣母洞、山泉霧潭、白云群洞、天橋奇景等。
自古以來,人們以“幽”字來概括青城山的特色。青城山空翠四合,峰巒、溪谷、宮觀皆掩映于繁茂蒼翠的林木之中。道觀亭閣取材自然,不假雕飾,與山林巖泉融為一體,體現出道家崇尚樸素自然的風格??胺Q青城山特色的還有日出、云海、圣燈三大自然奇觀。其中圣燈(又稱神燈)尤為奇特。上清宮是觀賞圣燈的最佳觀景處。每逢雨后天晴的夏日,夜幕降臨后,在上清宮附近的圣燈亭內可見山中光亮點點,閃爍飄蕩,少時三、五盞,忽生忽滅,多時成百上千,山谷一時燦若星漢。傳說是"神仙都會"青城山的神仙朝賀張天師時點亮的燈籠,稱為圣燈。實際上,這只是山中磷氧化燃燒的自然景象。青城之幽素為歷代文人墨客所推崇,唐代“詩圣”杜甫來到青城山寫下了“自為青城客,不唾青城地。為愛丈人山,丹梯近幽意”的佳句。
1940年前后,當代國畫大師張大千舉家寓居青城山上清宮。他尋幽探勝,潑墨弄清彩,作品愈千幅,還篆刻圖章一方,自號"青城客"。六十年代,張大千在遠隔重洋的巴西圣保羅畫巨幅《青城山全圖》,供自己及家人臥游。晚年自云:“看山還故鄉青”,“而今能畫不能歸”,終身對故鄉青城仙山充滿著眷戀之情。在中國,這世外桃源是十分美麗的。
各位游客:
諾日朗瀑布海拔2365米,位于諾日朗游客中心附近。瀑布寬270米,高24.5米,是中國大型鈣化瀑布之一,也是中國最寬的瀑布,眾多的影視劇曾在這里取景,包括中央電視臺1986年版電視劇《西游記》的片尾就是在這里拍攝的。
諾日朗瀑布在藏語里面的意思是雄偉壯觀的瀑布。它呈多級下跌,寬達140米的水簾從兩山間飛出,直瀉百尺山崖,形成罕見的森林瀑布。瀑布對面建有一座觀景臺,站在臺上,瀑布全景盡收眼底,秋季時,瀑布的三百米飛流在秋色、云霧的襯托下,化成了一幕波瀾壯闊的畫面。
九寨溝諾日朗旅游服務中心位于九寨溝風景區”y“字形的中心位置,建筑面積1.2萬平方米。是集景區旅游管理、投訴、救護、治安、消防、旅游紀念品銷售、游客休息和餐飲于一體的溝內唯一的綜合性服務場所,及餐飲接待基地。
其中餐飲統一由九寨溝聯合經營公司管理,在景區外設有餐廳配送中心,景區內的餐廳達到了”零排放“零污染“的環保要求。
諾日朗旅游服務中心也是綠色環保觀光車的分流調度中心站。休息、就餐、咨詢、乘車方便快捷,從而使游客有更多的時間在景區進行游覽和觀光。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
大家好!
在這里,我謹代表成都旅游行業歡迎大家在這春暖花開的季節來到我們美麗的蓉城?,F在站在各位面前的這個帥小伙(美麗大方的`姑娘)便是大家今后幾天旅程中的導游,那就是我,我姓xx,大家叫我小xx就可以了。為我們開車的司機姓xx,xx師傅將會和我一起,謁誠的為大家服務,希望能與大家合作的愉快。如果我有什么做的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大家盡可提出寶貴的意見,以便我能回去后認真總結,爭取將來做的更好。后,祝愿大家在即將到來的幾天旅途中能玩的愉快,游的盡興。用我們四川話說就是耍得安逸,玩的巴拾。
相信在座的各位中大部份或全部人都是次來成都吧,那么你是否對現在所看到的一切感到陌生,對即將看到和聽到的一切充滿好奇呢?那么,首先讓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今后幾天的行程以及成都市的概況吧(行程略)。記得剛才歡迎大家時我提到一個詞——蓉城。為什么我不是歡迎大家來成都,而是說蓉城呢,因為蓉城是成都市的一個別名。那么,這個別名是怎么得來的呢?先不要急,讓我們從四川省的概況一步步來了解吧。
四川省面積近48.5萬平方公里,占全國總面積的百分之五,居全國第5位。其中耕地面積約6萬平方公里,占土地總面積的百分之十二,居全國第4位。四川不僅是祖國西南的大糧倉,還是全國四大林區之一,四大藥材生產基地之一,五大畜牧區之一。農副產品中,蠶繭,柑桔,油菜和中藥材的產量居全國首位。四川人口8329萬,占全國總人口的近十分之一,是中國人口多的省。四川還是一個多民族的省份,除漢族外,還有藏、彝、羌、苗、回、壯、白、滿、土家、納西、布依等14個少數民族。
四川地處內陸腹地,地勢險要,西邊是青藏高原,北邊有秦嶺和大巴山,南面是云貴高原,惟有長江水將西邊的巫山沖開一道缺口。四川由東部的盆地和西面的高原山區組成,成都處于盆地中心,盆地面積約17萬平方面軍公里,是我國四大盆地之一。四川西部的高原山地平均海拔4000米,是我國級階梯的組成部份,其峰貢嘎山達7556米,是我國第二高峰,世界第八高峰。
四川盆地的氣候特征可以用12個字來形容:氣溫高,雨水多,濕度大,日照少。年平均氣溫17度左右,夏季一般為35度,七八月時可達39度。夏季雨水較多,年降雨量在1100毫米左右。四川盆地是全國日照少的地區之一,全年日照數1000——1400小時,平均每天只有3小時左右。
四川由于它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條件,加上勞動人民的辛勤耕耘,使之自古便有了“水旱從人,不知饑謹”的美譽。
綜上所述,四川自古被稱為“天府之國”。那么,天府之國的名稱是怎么得來的呢?據史書《華陽國志》記載,“天府”一詞早本是一種官名,其職責是專門管理國家的珍寶、寶藏,由于天府一詞有了上述一層含義,后人便借來比喻土地肥沃、物產豐富的地域。歷史上早稱四川為天府出自諸葛亮的隆中對,當年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時,諸葛亮曾說“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在這段話中,諸葛亮分析指出,四川雖然地勢險要,但盆地內部卻全是肥沃的土地,是一塊好地方,假如劉備能占領此地,便能促成帝業。在這之后,“天府”一詞便成了歷代文人學者筆下四川盆地的代名詞,進而譽稱四川為“天府之國”。
另外四川還被稱為“蜀”,關于蜀的來歷,史料中記載:蜀就是蠶,因為傳說中蜀國早稱王的人叫蠶從,再聯系到四川養蠶業發展早,所以,現在也稱四川為“蜀”。那么“四川”這個名字又是從哪兒來的呢,它又是什么時候開始用的呢?在宋朝時,宋真宗對行政區作調整,將川陜路一分為四: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和夔州路,合稱為“川陜四路”,簡稱“四川路”,這就是“四川”一名的由來。
成都,作為四川省的省會,是全省政治經濟文化和科技交通的中心。成都位于四川盆地中西部的岷江中游,面積12.39萬平方公里,城區面積近50平方公里,人口1100多萬,轄8區12市縣。
至今為止,在史料中有所記載的成都,已是一座具有2300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城。據史書記載,早在成都建城的是春秋戰國前期的開明王朝,當時的開明氏九世將國都由樊鄉(雙流)遷到還只是一片荒地的成都,并借用西周建都的經過,以“周太王從梁山到岐山,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而定名為成都。
公元311年,秦國丞相張儀率大軍消滅了開明氏的蜀國。秦惠王改蜀國為郡,命張若為蜀郡守,并在此建城。據《華陽國志》記載,當時張若、張儀所筑的秦城,周圍十二里,高七丈,城下修有倉庫,城墻上筑有哨所、箭樓,城內建有街坊和府衙。秦城分太城和少城兩部分,太城在東,少城在西。秦城又有龜城的別稱,早源于揚雄的《蜀本記》,本中記載:“秦相張公子所筑成都,屢有頹壞,有龜行于此,巫師言依龜行跡筑之,而城果就”。然而,宋代時趙汴做出了科學的解釋,指出張若所筑城墻亦順江之勢,因成都地勢偏東北,所以所修建筑都為順勢而建。從今天的成都也可以看出,大部分街道還是偏向東北方的。
西漢時,成都織綿業相當發達,成為官府稅收中的重要來源,為了便于管理,漢王朝特在此設立官員專門管理織綿,所以成都又被稱之為“錦官城”,簡稱“錦城”。
五代后期,蜀國皇帝孟昶(chang)偏愛芙蓉,命百姓在城內遍植芙蓉,每年九月芙蓉花開之際,孟昶便率文武百官登城觀賞,有一年在賞花時曾感嘆地說:“自古以蜀為錦城,今日觀之,真錦城也”。因此,成都又留下了“芙蓉城”的美名,簡稱“蓉城”。至今,芙蓉花仍是成都市花,市樹為植物三在活化石之一的銀杏樹。
除以上所說的龜城、錦城、蓉城外,成都歷史上還被稱為“車官城、羊馬城和羅城”,這些別名都與成都當時的社會發展有所聯系。而成都街道的命名也與行業有著緊密的聯系。從街道的名字便可以看出在這條街上哪種行業居多。比如:打金街、鑼鍋巷、金絲街、棉花街、署襪街、染房街、漿洗街、煙袋巷、石灰街、鹽市口、牛市口、羊市街、草市街、騾馬市等等。像這樣的街產數不勝數。
成都,自古民風淳樸,一年四季時節不斷,民間的傳統節日很多,如元宵節的燈會,二月的青羊宮花會,三月的龍泉桃花會,四月的彭洲牡丹會,八月的新都桂花會和十月的菊展等等。這些盛會,物資交流,名小吃展銷和民間戲曲演出結合起來,充分體現了古老蜀文化的魅力。成都,自古便商業繁華,二十一世紀到來后的今天,成都更是在國家的西部大開發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未來的成都,必將更加美麗,更加繁華。
各位游客: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成都旅游,我是你們的導游__。
西嶺雪山風景名勝區位于成都市西大邑縣境內,總面積483平方公里。景區內最高峰廟基嶺海拔5364米,矗立天際,終年積雪。唐代大詩人杜甫寓居成都草堂時就曾眺望此景,寫下了“窗含西嶺千秋雪”的名句。景區集林海雪原、高山氣象、險峰怪石、奇花異樹、珍禽稀獸、激流飛瀑等景觀于一體,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西嶺雪山風景名勝區景觀以原始森林為依托,四季可游:春看百花,夏觀群瀑,秋賞紅葉,冬弄冰雪。尤以高山垂直分布的四季風光最具吸引力。隨著游人攀登高度的變化,同一季節可覽四季風光帶。當海拔1300米到2100米的低中山區青山疊翠,繁花似錦的時候,而在3200米以上的高山區則是銀裝素裹,白雪皚皚。海拔3312米的紅石尖,是天然的觀景臺,西看綿延數百里的大雪山,每當旭日東升,可見“日照金山”的奇觀。東則可望成都平原一瀉千里。
白沙崗一帶,一邊是云蓋霧鎖,一邊是湛湛藍天,“陰陽”兩界分明,世所罕見。日月坪一帶,日出、云海、佛光、華光等氣象景觀常見。景區水源豐富,千水漂流。九瀑一線天、五彩瀑、豹嘯泉為最佳水景。原始植被保存完好,是珍稀植物的寶庫,內有數百畝成片的珙桐林,有綿延數十里的高山杜鵑花,千畝萬株的古桂花林。這里還是瀕臨絕滅的珍稀動物的保護所,大熊貓、金絲猴、紅腹角雉等國家一類保護動物達12種之多。景區距成都市區僅105公里,公路直達景區,交通方便。
西嶺雪山的地方特產有唐場豆腐、鶴鳴貢茶、雙河豆花、蔡山老窖、野豬肉、六二韭。
峨眉山位于四川盆地西南部,距今約兩千萬年前地殼演變史上的喜馬拉雅運動,造就了地球上年輕的喜馬拉雅山,同時也造就了雄偉的峨眉山。峨眉山核心景區面積154平方公里,峰萬佛頂海拔3099米,其地質地貌獨特,生物土壤氣候垂直帶明顯,形成繁多的動植物種類和豐富多樣的自然景觀,加之人文歷史悠久,宗教文化濃厚,豐富,構成了峨眉山“雄、秀、神、奇、幽”的特色,素有“植物王國”、“動物樂園”、“地質博物館”、“仙山佛國”之稱,并有“峨眉天下秀”之贊譽,難怪明代詩人周洪謨在詩中贊嘆:三峨秀色甲天下,何須涉海尋蓬萊?!?/p>
峨眉山早在春秋戰國時,就開始聞名于世,被稱為“蒙山之首”。漢晉辭賦中開始出現峨眉之名,我國地理學奠基人之一北魏的酈道元在其著名的《水經注》中云:去成都千里,然秋日清澄,望兩山相峙如蛾眉焉?!薄蛾鶠榭ぶ尽访枥L得更加繪聲繪色:“此山云鬟凝翠,鬢黛遙妝,真如螓首如蛾眉,細而長,美而艷也?!币蛴糜谏矫?,故后世諧音為“山”字旁的“峨眉”,峨眉山的名稱大概就由此而來??h以山為名,隋開皇十三年(也就是公元593年)置縣時,稱峨眉山所在地為峨眉縣;,峨眉縣撤縣建市。
峨眉山是我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以供奉普賢菩薩著稱。目前,全山有僧尼約300人,大小寺廟近30座,著名的有報國寺、伏虎寺、萬年寺、清音閣、華藏寺等,寺中常年香火不斷,香客不絕。秀美的自然風光、悠久的歷史遺存、神秘的佛門文化。
[峨眉山博物館]是全國首屈一指的名山綜合性博物館,今年申報“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經過為期三天的公開、公平、公正的評選和激烈的角逐,峨眉山博物館在60家參評單位中脫穎而出,榮登榜首。博物館占地2萬平方米,投資2千萬元,2001年2月進入裝修布展階段,5月1日正式對外開放,它是峨眉山文化與自然遺產的縮影。
[圣積晚鐘](峨眉十景之一,也是一的一處人文景觀)“圣積晚鐘”可以用“堡上一亭,亭下一鐘”來概括。小山是鳳凰堡,它遙對鳳凰坪,左挽來鳳亭,右倚鳳凰湖,隱蔽在蒼楠、翠柏、香樟、古榕叢中,與周圍景色和諧地融為一體。銅鐘先是懸掛在峨眉縣城南的圣積寺內,后移于此,“巴蜀鐘王”重達12.5噸,通高2.6米,腹徑2.2米,唇厚10厘米,唇似荷葉形,有十二瓣,向外微張,每瓣上分別刻有十二地支,故此鐘又稱“蓮花鐘”或“八卦鐘”。鐘體內外密密麻麻刻的是自公元281年到1555年前1270多年間,曾經支持佛教發展的帝王、文武官員和資助鑄鐘的高僧名諱及善男信女的名字,以及《阿含經》文和鐘銘佛偈共約六萬余字,是研究中國佛教史的可貴物證。
[報國寺]圍繞的寺廟便是被馮玉祥將軍稱為“名山起點”。建于明萬歷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它的歷史并不長,僅僅只有近400年,創建時不叫“報國寺”,報國寺旁有兩棵國家一級保護植物“桫欏”,是峨眉山古老的蕨類植物,距今約億八千多年前中生代侏羅紀留存下來一幸存的木本蕨類,是與恐龍同時代的植物,被人們稱之為“活化石”。
[珍稀動植物]峨眉山終年常綠,從山麓到山頂可分為亞熱帶、溫帶及亞寒帶氣候,素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說法,山頂與山腳的平均溫差為攝氏14度,加之低云、多霧、雨量充沛,它既是瓊花瑤草的王國,又是珍禽異獸的樂園,景區植被覆蓋率近達90%。全山有5000多種植物,高等植物就有3200多種,相當于歐洲植物種類的總和,占中國植物物種總數的1/10,占四川省植物物種的1/3,其中以“峨眉”為詞頭的物種多達100余種,是名符其實的“植物王國”。特別種屬有距今1億多年到7千萬年的孑遺植物,有著名的杪欏,大家都知道是與恐龍同時代的植物;珙桐,又名鴿子樹,每年四月花開的季節,遠望如群鴿棲樹,非常漂亮。
據說,美國白宮外的珙桐樹便是從峨眉山移栽的,所以它又是和平的使者。另外還有洪椿、銀杏、連香樹等珍稀樹種,大家可以在這園中找到它們的身影。這眾多的植物不僅給峨眉山染上了秀色,而且還給各類野生動物提供了繁衍生息的樂園,全山共有2300多種動物,其中珍稀特產物種和以峨眉山為模式產地的有157種,目前屬首批保護的有29種,占全國保護動物總數的12.08%,真是當之無愧的“動物樂園”。
[萬年寺]藏在的石梯盡頭,石梯108級,所謂108種煩惱,登上去我們便將種.種煩惱通通踩在腳下、拋于腦后。萬年寺來歷非凡,1600多年的歷史,前后經歷了五次更名,每一次更名都與一些歷史名人息息相關,次是東晉安帝隆安三年(公元399年),由慧持大師開建,因當時供普賢所以叫普光寺,此寺的建造有著重要的意義,因從此山中佛寺的興建應運而起,原有的道觀也逐步離道信佛,改觀為寺;第二次是唐玄宗時期,因敕建成都大慈寺的推進,普光寺得以復興,由于設置神壇塑建普賢之象,寺名得以改為“普賢寺”;第三者次是唐僖宗光啟三年(公元887年),慧通禪師來峨眉山,他觀天象,查地經,見峨眉山形像“火”,山中寺廟常毀于火,于是將“普賢寺”改為“白水寺”,即“三云二水抑壓火星”之說中的一水;第四次是宋太平興國五年(980年),宋太宗趙光義聽說峨眉山白水寺僧人茂真和尚是位高僧,便詔他入京,在景德寺中講經。
太宗見他涵養深厚,知識淵博,十分欣賞,賜詩贊譽。一天,舒王元珍把太宗夜晚做的夢托茂真說解,茂真說:“當有儲嗣”。太宗已有幾位公主,總是盼不到兒子,在茂真預言不久,當時已身懷六甲的皇后果然生了一個兒子,即后來的宋真宗趙恒。太宗大為高興,立即賜黃金三千兩,派遣內侍張仁贊攜金入蜀,于成都鑄造普賢銅像,運至萬年寺,又為普賢銅像建造雄偉的木閣大殿存放。至此,萬年寺由“白水寺”改為“白水普賢寺”。
后經通天和尚多年的努力,使萬年殿宇增為13重,常住僧人數百,在明代時成為山中的叢林。第五次,到了明萬歷二十七年(公元1599年),一場大火使存放普賢銅像的木閣大殿燒毀。當時萬歷皇帝明神宗朱翊鈞對峨眉山白水普賢寺特別垂青,第二年,便賜重金,福登和尚奉旨重修成今天具特色的無梁磚殿,御題“圣壽萬年寺”,至此,“白水普賢寺”改為“圣壽萬年寺”,簡稱“萬年寺”,一直沿用至今。萬年寺總占地面積2萬平方米,總建設面積約1萬平方米,寺廟布局三點一線,錯落有致。由山門、彌勒殿、毗盧殿、磚殿、巍峨殿和大雄殿組成,而且里面藏有許多寶物。
[華藏寺]全稱為永明華藏寺,從開建至今進行過三次更名,同時殿頂也經過幾更換。華藏寺開建于公元1世紀,當時稱普光殿,唐宋之際更名為光相寺,是木板屋。明洪武初(約為公元1377年),國師寶曇奉來山,換為鐵瓦,所以又俗稱鐵瓦殿。1433年,山西五臺山妙峰禪師攜朱元璋第二十一子朱模3000兩賜金來蜀,于寺后高處鑄造大峨山銅殿。銅殿于1483年造好。用了上百萬斤銅板、銅條、銅枋、銅皮焊接起來,殿頂滲以真金,太陽照耀之下,金光閃閃,極為壯觀,故俗稱金頂。
120年后,即明萬歷三十年(公元1602年),明神宗朱翊鈞在敕建萬年寺無梁磚殿的同時,為金頂舉行了隆重的剪彩儀式,并親題寺名,金頂的名氣也越來越大??上?,在清光緒十六年(公元1890)年毀于火災,兩年后,月照和尚重建改為磚木結構,大殿的脊梁上置以滲金金頂,仍不失金頂的稱善。1972年4月8日的一場大火,華藏寺被燒成一片灰燼,幸存的只有一塊“銅殿銅壁”和一塊銅碑?!般~殿銅壁”上刻小佛88尊,經文數百字,現存放于臥云庵。銅碑現存于華藏寺的彌勒殿?,F在的華藏寺是四川省人民政府撥款重建的,于1990年9月11日,舉行了盛大的落成開光典禮?,F在的建筑布局、風格與原來的華藏寺基本吻和,建筑面積1695平方米,較前擴大,有殿宇三重,分別為彌勒殿、大雄殿、普賢殿(金頂)。
華藏寺還值得一提的是,寺廟是面向而立。僧眾對峨眉山是情有獨鐘的,每年都有很多藏傳佛教徒來峨眉山朝拜。清康熙年間,宗教領袖第六世__倉央嘉措到峨眉山朝拜普賢(引自藏族學工作者尕藏加《峨眉山與藏傳佛教》)。從此,每年都有藏傳佛教徒來山朝拜普賢了。
女士們、先生們,大家好!
您們遠道來綿陽,辛苦了!西部"硅谷"綿陽市,礦產資源豐富,五谷豐盈,城市廣廈林立,花簇碧翠環繞,街道光潔凈美。是一座馳名的現代電子科學城,但它更是一座揚名古今中外的歷史文化名城,尤以三國歷史傳統文化著稱。一千八百年前,蜀漢政權的創始人劉備便在這座古稱涪城的東山,開始了他爭奪益州的戰斗歷程。
(注:這段話可在導游車上講解,也可在跨過芙蓉橋下車至富樂停車場講解。)。
眼前這座大型雕塑不用說大家都知道是三國時期劉關張桃園結義的視覺藝術形象。恰如其分的切入了富樂山傳統文化氛圍。桃園結義是一個家喻戶曉的感人故事。東漢末年,漢靈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黃巾起義爆發,家居河北涿州的劉備意欲救民扶危報效國家,奈力不從心,嘆息中偶遇同鄉屠戶張飛得其支持,又適逢仗義亡命的山西解良(今運城)人關羽相助,于是三人志同道合,便在張飛家的后院桃花園中飲血結盟,生死與共,結為手足之情。歷史上稱為《桃園結義》。
富樂山——綿州山。
呈現在你們眼前的這座長約10公里以上,高不過千米的山丘就叫富樂山,歷史上又稱為旗山、東山,被譽為"綿州山"。何以又稱為富樂山呢?據《方輿覽勝》記載,東漢建安16年,劉備入四川,劉璋在此迎接他,他望見四川險要和富饒十分高興,飲酒中不禁稱贊"富哉,今日之樂乎"。為紀念劉備即興之嘆,便將此山稱為富樂山,其名沿襲至今。
漢皇園。
"君不見乎富樂山,漢皇曾住此山間"。顧名思義,漢皇園,是為紀念劉備所更的名稱,這座倚山傍水的園林,遠望是浩浩涪江,近靠清沏的芙蓉溪流??邕^牌坊式的正門,登石階而上便來到了步云軒,一幅醒目的對聯躍入你的眼簾,"江山留勝跡,我輩復登臨"。大家請沿階緩緩而上,這里有12生肖的雕塑,這一片是具有現代設施的兒童游樂場,倚山勢傾斜的富樂山廣場是一片綠油油的草坪,請看這一群群天不怕地不怕的白鴿正在與人同歡同樂,如果你走進其間,它會馬上同你交上朋友,飛向你的頭頂肩上,無聲地問候你一聲:"遠道來的客人,祝你一生平安"。
緊倚湖水的典雅建筑菱香園是一所品茗休閑的好去處,靠百欄舉目是微波蕩漾的秀女湖,湖泊曲橋盡處立著一尊婷婷玉立的白玉雕塑,其名叫"蜀宮樂女",你看她微微低頭,正在思念著什么。當山風徐徐吹拂湖水微波之際,湖中的琴女倒影更顯得靚麗多姿。
富樂閣。
女士們,先生們,如果您們愿意,可以步行緩登,到富樂山頂上,人稱西蜀黃鶴樓的富樂閣。不走路也可以,為了便利游客觀賞,在這綠色廣場的右側修建有一條旅游滑道。上至富樂閣下至富樂山廣場,提升道長261米,下滑道長684米,垂直高度為50余米,大家不妨坐滑車旅游。
雄踞山頂的富樂閣,琉璃黃瓦古風綽綽,是富樂山風景區的標志,它高度為53.30米,共五層,總面積為6855平方米,48個凌空飛出的翹角下都綴有一個銅質風鈴,風起鈴響,會把你帶進一個空曠幽遠神思以往的情景之中。請看吧,外觀的閣樓四周圓柱上都有名人題寫的牌匾對聯。如正面兩塊:"星沉五丈原,鞠躬謀復漢,昔日顧廬真卓識;功蓋三分國,遺恨失吞吳,后來決策且深思"。上聯說劉備三顧茅廬敦請諸葛亮之正確,下聯講我行我素導致虢亭失敗。國勢衰微的教訓,對襯恰當,有褒有貶。
先生們,女士們,這幅大型油畫是描述當年劉璋與劉備在此會晤的情景,當時沒有照像機,這是一福想象畫,但可看出他倆是貌合神離各懷其志。請大家登樓。富樂閣內二至四層的展覽廳內展出了一堂精美的《三國雕苑》小型圓雕和浮雕,表現三國時期戰爭故事的作品共百余個。比如"桃園結義"、"三戰呂布"、"千里走單騎"......每幅附有解說。在這組雕苑中可以領略到一千八百年前三國割據,群雄紛爭的戰亂場景,也是當時謀略戰爭的生動寫照。這組雕塑歌頌推崇古代的英雄人物,贊美民族的智慧武勇,從而激發人民的愛國熱情。
倚欄眺望,綿陽勝景盡收眼底,真是江山如此多嬌。當夜幕降臨,富樂閣突然明亮起來,好像一顆巨大的夜明珠,耀眼的彩燈逗引得市民們翹首贊美,絢麗呵,輝煌呵!來賓們,請莫錯過,今晚看看。
此處稱為綿州碑林,是川西北書法藝術寶庫。為什么有這個美稱呢?因為這里是蜀漢皇帝劉備登臨之地,引得歷代許多文人才子來此吊古思今,抒發豪情壯志,因而留下了不少珍貴的懷古詩文,這些言辭優美的千古絕唱留存下來,凝聚成綿州碑林的精品文化之靈。我們請全國有名的書法家寫出來制作成碑,鑲嵌在高20多米長約500米的山崖上,其中有啟功、吳作人、尹瘦石等名家的佳作。請大家觀賞這塊巨型浮雕《涪城會》。它寬26米,高4米,用大約百平方米的黑色大理石雕鑿而成。它采用的是漢代畫像磚風格,形式端莊古樸。畫面內容分為三部分:右邊是劉備率軍入川,浩蕩千軍紀律嚴明和百姓擁戴的情景;左邊一幅圖案是描述當時西蜀的社會情況,山川秀麗,蜀錦生輝,不愧為天府之國;中間這一部分著重描繪劉璋劉備相會在富樂山的情景。兩旁則是雙方的文臣武將,劉備方有黃忠、魏延、龐統等,劉璋方有大將張任、劉貴、謀士法正等,真是一派古樂喧天,熱鬧極了。就在這個宴席上各自在想些什么,劉備正盤算著怎樣以四川為根據地,統一全國。而劉璋則怕走向滅亡,希望劉備能真正幫他抵御外敵,保住益州。大家都還沒想到后是一場兵刃相見的結局吧!
富樂堂。
與富樂山毗鄰的富樂堂,是富樂山公園中的一所皇家園林,它是沿著遠古富樂寺舊址重新復建的,曾經過幾建幾毀,直至改革開放后才實現了人們的愿望。園林順寶蓋峰中部一瀉而下直至芙蓉溪畔。這所歷史久遠的富樂寺即是劉備入川后寓居有年的地方,也是與成都劉璋相會的所在。舊址里遺留下不少寶貴的歷史珍品。我們首先看到的是這尊大型銅雕,蜀漢政權的開國元勛五虎上將,即關羽、張飛、趙云、馬超、黃忠,《三國志·蜀書》將五人合為一傳,表明他們都是劉蜀集團的重要將領。你看他們形象各異,個個威風凜凜,浩氣盎然,真是栩栩如生。他們屹立在這湖泊的中柱線上,更惹人注目。湖泊中的兩道拱橋,猶如湖中姐妹,牽手搭橋微笑著向大家招手致意。湖泊的周圍則是座落有致的游廊亭樹,被一片蔥郁修竹綠樹所擁抱。順右側通道而上便是復建的三通殿堂,尤以頂部正殿為醒目。殿中陳列著一組反映《涪城會》的大型雕塑圖,體現了當時二劉在東山百日宴中,相互舉杯敬酒的歷史畫卷。兩側有各事其主的群雕十二尊,再現了當時龐統計殺劉璋的情景。與正殿相對的千年古戲臺,又稱樂樓。每逢年節和劉備華誕之期戲臺上演出的三國戲和曲藝以及宣傳富樂風光的節目非?;鸨?,經久不衰,迎來了穿流不息的八方觀眾。走馬轉角樓的廂房墻壁也雕刻有川西的名貴壁畫??绯稣T的右側有一精致的小湖泊,名"玄德湖",相傳劉備寓居此處時沿山邊飛瀑而下有一古老的雷溪,溪水清澈,流水淙淙,氣候炎熱難當時,劉備曾在溪水中洗澡納涼。為此,就在這個雷溪邊上順地挖掘了一個紀念性的湖泊,即眼前的這個"玄德湖"(劉備字玄德故名)。
各位女士、先生們,富樂山之游到此告一段落。綿陽市的"三國遺蹤"較多,如果時間允許,我建議大家去游覽一下西山公園的蔣琬祠墓,蔣琬是諸葛亮之后的蜀漢名臣,游富樂山之后,再尋訪蔣琬祠墓,就基本上涵蓋了蜀漢的興衰史跡了。
蔣琬祠墓位于城西火車貨站處的西山風景區。景區占地面積400余畝,擁有文物古跡和庭園景觀30余處,除蔣琬祠墓外,還有雄偉壯麗"子云亭",秀美幽靜的玉女泉等。
蔣琬,字公琰,湖南湖鄉人,是諸葛亮的得力助手。諸葛亮北伐時具體處理求相府事,主持軍旅的糧餉和兵源供應,諸葛亮評價他"托志忠雅",十分器重。諸葛亮死后,蔣琬輔佐后主劉禪,官至大司馬,封為恭候。他治國勤謹,待人寬厚,能團結蜀漢群僚,繼續諸葛亮的未竟事業,很受后人的贊揚?,F在祠墓已經修葺,故跡保存完好,前往瞻仰憑吊者絡繹不絕。
清朝順治八年(1651年),因“全川未靖”,四川巡撫駐節閬中,四川監察御史也駐節閬中。當時大員們處理公事的所在地即“道臺衙門”,位于今閬中市學道街。順治十八年(1661年),四川臨時省會衙門遷至成都。
專家指出:在中國現有的官衙遺存中,僅有縣衙,而沒有道臺衙門。如果閬中的道臺衙門一經修復,便在全國具有唯一性。
道臺衙門古城壓秤的珍品景觀。
“道臺衙門是彰顯閬中歷史地位的重要建筑群,急需盡快恢復!”早在4年前,省內外的一些重量級古建筑專家便發出了這樣的呼聲。在此基礎上,連續兩屆閬中市委、市政府都將恢復道臺衙門作為重點項目納入了重要議事日程,并著手將原道臺衙門舊址上的10000多平方米不協調建筑全部拆除。
道臺衙門,古城一個失落的驚嘆號。
閬中名城研究會副主任李文明告訴筆者:道臺衙門是明、清兩代界于省、府之間設置的一級重要行政機構,其長官稱“道員”或“道臺”。當時,四川全省共設置了川北、川南、川東、川西4處道臺衙門,它們成為鏈接省政府與各州、縣的橋梁,主要職責是負責考核轄區的吏治,審理大案,督導農桑,整肅稅源。從明洪武四年(1371)到崇禎十七年(1644),又從清順治八年(1651)至民國三年(1914),川北道臺衙門設在閬中長達536年,明代轄保寧、順慶、龍安、潼川三府一州共27縣,清代轄25州縣。明末清初,因成都戰亂,四川省會也設在川北道臺衙門內,在閬中行使省政府權利長達20年,并在閬中設貢院,連續4屆舉行鄉試。明代狀元楊瞻和清代名宦黎學錦等人,皆分別在閬中作過“道臺”。民國元年,改川北道臺衙門為川北宣慰署使,張瀾先生為首任川北宣慰使。國家一些古建筑專家論證說,如今,在全國遺存官署類文物遺跡中,只有縣衙,沒有道衙。閬中道臺衙門一經恢復后,在全國是唯一的一處。
由此可見,道臺衙門標志著閬中在當時的川北具有無法取代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各方面的重要歷史地位。楊林由等曾見證過閬中道臺衙門昔日輝煌的閬中老人介紹說:古城道臺衙門的古建筑,大部分毀于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不少有識之士說:閬中古城能夠彰顯個性和魅力的地方不多,除了“國寶”張飛廟、待完善的貢院和一批民居院落外,再無壓秤的精品景觀了,僅憑現有的這些家當是很難滿足多數游客的胃口的。道臺衙門的歷史價值很高,修復后在全國叫得響,屬于珍品極品,是不可多得的古城文化生態資源。省委書記張學忠到閬考察,參觀道臺衙門遺址時,對陪同的閬中市委領導說:“原先這里住的就是我這個級別的官呵!”
修舊如舊,還一座歷史文化殿堂。
去年以來,閬中名城研究會曾邀請省內外的專家們舉行過多次座談會,認為主色調要凸出明代建筑基調。在規模上,尤其要再現川北道臺衙門的宏大氣派、古樸自然;內部的局部結構由行政、兵備、糧秣、司法功能部門以及“思政堂”、“柏臺亭”、“思豫倉”、“道臺井”、“惜陰軒”、“補過亭”、“補拙軒”等既有文化含金量又有可視性的景觀構成。
在采訪中,筆者還驚喜地發現,早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閬中的鄉土畫家馬先達、陳文大等人曾將道臺衙門的整個輪廓布局及細微結構畫了下來,為如今的恢復提供了難得的依據。
老人們說,道臺衙門內的每一處景觀都有意味雋永的故事。諸如“思豫倉”,便由咸豐元年的川北道臺胡興仁修建,每年他自捐俸銀買谷二百擔,貯于倉內以備荒年賑災之用,堪稱一段佳話。
閬中一些文化人士還紛紛建言:恢復道臺衙門不單只是一幢古建筑外殼的再現。事實上名研會兩年前就呼吁社會賢達和搞收藏的研咳嗽庇興準備。他們謝絕外地客商高價收購閬中明代官用器物,如四川罕見的楠木幾案(為省級官衙用)、楠木二出頭官帽椅、書有“舉案齊眉”的呈裝訴訟公文盒和大量屬于明代的窗花、屏風、雕飾諸珍品,還有不可多得的如“風度端凝”、“明經炬典”等巨型匾額,專為提供道臺衙門修復后配套使用。
四川景點導游詞大全怎么說?作為一個優秀的導游怎么可以不知道四川的名勝導游詞呢?請看下面的千里獨闖九寨溝景點導游詞、黃龍風景區導游詞和四川海螺溝冰川導游詞吧!
沒到黃龍之前,聽人說:“黃龍比九寨還要美?!币灿腥苏f:“黃龍不如九寨溝?!钡降渍l的對?我是一個說法也不相信,因為只相信自己的感覺。
車子抵達黃龍腳下,那里的海拔高度大約是3100米左右(具體高度有待確認),天依然是那樣陰沉的氣色,空中還彌散著濃重的水氣,為了以防萬一,在包里塞上了雨傘。
不少人在導游的建議之下,都背負了鼓鼓的氧氣袋。
對此,我輕輕一笑,不要什么豪言壯語,但就是打定了主意――一定要登上黃龍頂,不要什么氧氣包;如果這樣的惡劣就不能忍受的話,那以后就沒有資格去條件更艱苦,風景更美麗的地方,所以應該刻意地在旅行中鍛煉一下。
總以為九寨溝是適合靜靜坐在那里欣賞和品味的,似乎可以對著美麗的湖水,悠悠地望很久也不覺得疲倦,而黃龍則是不同的。
流水匆匆過,流經沙黃色凹陷的鈣化沉積地,盛滿一個池子,又繼續往下走,去填補下一個空缺,黃龍的特別是在于她流動的美。
好象是誰打開一大瓶好酒,從上傾倒而出,每一個池子就成了天然擺放在那里盛酒的碗。
更不可思議的是,每一個碗中美酒的顏色都不同,有些是淺綠色,有些是黃綠色,又有一些是藍綠色和晶亮的藍色,他們成扇型展開,像是排列成松針的造型,組成色彩和諧的畫面。
顏色不同表明他們是獨立的個體,而整體風格的統一,又證明他們亦是一個合作的團隊,而其共同點就是都令人陶醉不已。
“酒不醉人人自醉”,看看時間,我得加快腳步趕路了!
據說,黃龍是全世界僅有的幾處裸露的喀斯特地形之一,但黃龍是之中最美麗、壯觀的,也是最具有魅力的。
但是,我個人覺得黃龍是太濃縮的景致,小巧的彩池如梯田狀星羅棋布,讓人聯想到不同色彩的玻璃鑲嵌成的窗子,又好象是顏色各異的綠寶石隨手撒落在金色的綢緞上。
但是,我似乎更喜歡九寨溝里寬闊幽深的高山湖泊。
仁者愛山,智者愛水。
先祖俠客曾說過:“黃山歸來不看岳。
”作為他的后代的我,可以說“九寨歸來不看水”吧!
當沿著木板小徑一步步走向黃龍頂峰時,明顯感覺到氣溫的下降,我扛著鋁制的三腳架,幾乎每走上一段,就要放下歇一會兒,不是因為累,而是因為沒有戴手套。
這也是這次旅行總結出的經驗:在海拔高的地方(海拔4000米以下),寧可少帶一些衣服(這是對喜歡多帶衣服的驢友說的),但一定要戴上御寒的手套,特別是在需要攜帶三腳架等攝影器材的情況。
其實黃龍頂上并不是我們想象得那樣刺骨寒冷,只是覺得空氣很薄,空氣充滿了冰冷的水氣,最后200米的路程就因為這個原因,明顯放慢了進度。
終于到達了頂峰上的人間瑤池,真的太漂亮了。
我驚喜地為贊嘆這大自然的鬼斧神功。
你看,那不是仙境瑤池在翻滾的云彩堆里噴薄欲出嗎?!層層祥云千里飛,潭潭碧水萬年長!金黃色的巖坡就好象是那重重疊疊的彩云,千朵萬朵間捧出一個個精致、美麗、神奇的碧水池;那似乎是凡人所無法靠近的,那似乎是從未曾想象的,那似乎是可以看透過去與現在的地方,因為同樣的巖石走過多少年的風化和融蝕,依然懷著滿腔熱情來迎接流水賦予她新的歷史使命。
沒有她的執著,我們如何能在今天還能夠領略到“天光云影共徘徊”的奇妙景象;沒有她的堅強,如何義無返顧地駐守在高寒一方,鞠躬盡瘁;沒有她的靈秀,不會塑造出如此美倫美幻的精雕細琢。
沒有她的從容,不會讓這么多慕名而來的凡人得以靠近,雖然會感到寒氣逼人,但是你也會對自己說:“輕輕地,我走了,正如我輕輕得來,我揮了揮手,不帶走一片云彩?!?/p>
深深吸一口氣,所謂吐故納新,寒冷的感覺有助于讓人保持清新的頭腦。
看我扛著這么一個家伙的照相機,有人紛紛請我為他們拍照,我也欣然幫助他們達成愿望。
風乍起,煙霧嵐藹中,隱約可見,滿山遍野的樹木已經開始呈現繽紛美麗的色彩,沒想到這里比九寨溝更早得進入了深秋季節,是因為海拔教高,氣候寒冷的緣故吧。
沿著棧道,我踏上了離開黃龍的路。
沒想到,一路走來,還看到許多高大的常綠植物和色彩鮮艷的植被。
金黃的灌木站在高大的松柏膝下,任意拿手比劃一個方框,就能圈出一幅美麗的油畫,一點不夸張,簡直就是一個天然的圖片展覽館。
我就好象是一個在藝術圣殿門前的崇拜者,感悟自然創造的令人驚嘆的美,但是不愿意也不想去敲門打擾她安靜的創作,遠遠地離開一段距離去欣賞她的作品,會產生更多的美感和享受。
光線透過濃密的綠色的樹葉投射到低矮的灌木叢中,上面的綠葉是通向太陽的階梯,她總是昂起頭來追隨著太陽的腳步,如同夸父一般不遺余力,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下面,我想應該可以代表扎實努力、默默奮斗的一群人,他們中不是所有人都能享受到陽光的愛撫,但是高大的喬木需要他們的陪襯,這個也是自然自己的法則。
因此,這些灌木將更加依靠賴以生存的泥土,正如許多技術研究人員一樣。
而管理者則是為他們創造環境的大樹,但在阻擋風雨、承擔壓力的同時,也擋去陽光的照射的機會。
我喜歡在林子里游走的感覺,這樣漫無邊際的遐想和瞎想。
有人問我,“一個人旅行,會感到孤獨嗎?”我想,我能告訴他們的答案就是,“既要享受聚會時的歡愉,也應該留有獨處時的快樂。
這樣的人生更完整!”
在黃龍,有意思的是,同樣的水流過不同的池子,便呈現出不同的色彩。
這也仿佛告訴我們,“世界上沒有什么是一成不變的。
同樣的事情,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看法,但是只要能夠和平共處,又何須強求他人定要認同你的觀點呢?沒有必要吧!就象去辯論黃龍與九寨,孰美孰遜的問題,永遠沒有錯與對的絕對標準答案,因為不需要這樣的結論,更何況每個人的成長環境、經驗經歷、觀念觀點和思維定式都決定了個性化的判斷和選擇。
請記?。旱谝稽c,一千個人的心中有一千個福爾摩斯的形象;第二點,要改變他人之前請先檢查自己是否需要改變。
第三點,兩個人互相交換自己的一個蘋果,那么結果是每個人還是只有一個蘋果,但是如果交換兩個人的思想,那么每個人都有兩個甚至以上的不同的思想。
各位朋友:
大家好!歡迎你們來到黃龍。
現在由我為大家介紹黃龍。
黃龍,位于潘縣境內的岷山主峰雪寶頂山下,是國務院公布的全國第一批重點風景名勝區,1992年同九寨溝景區一道被列入聯合國世界自然遺產名錄。
黃龍溝長約7公里,景區段4.7公里,寬約1-2公里。
景區海拔3145米-3575米之間,縱坡平均降為8.7%。
黃龍景觀的形成與從溝頂端分水嶺處流出的一股泉水有直接關系。
泉水富含碳酸鈣類,它順坡漫流而下,沒有固定的河床。
溪水在順坡而下的過程中,碳酸鈣物質逐漸沉淀,形成了以乳白色和淡黃色為基調的鈣化景觀。
上段和下段因坡地較平緩,碳酸鈣流泉遇阻沉積而形成層層疊疊如玉石砌成的池子,地質學上稱為泉化臺。
黃龍溝的中段是一條約1.5公里長的坡狀乳黃色鈣化沉積帶,稱為“金沙鋪地”。
黃龍景觀以雪山和森林拱衛著無數形態各異的鈣化彩池為主要特色,人們無法用語言來形容這些彩池的艷麗奇巧,只好尊奉它人“人間瑤池”。
黃龍,過云人都稱之為黃龍寺,因為明朝時駐松潘兵馬使朝覲在溝內修建有改善龍前寺、中寺、后寺3座寺廟。
現前寺已蕩然無存,中寺僅剩鳳音殿,后寺也只有1座院落。
“黃龍”一名則是根據兩個古老的傳說而來:一是說大禹治水時,有一條黃龍負舟幫助大禹疏通岷江,到了松潘后留在了黃龍溝內。
《松潘縣志》記為:“禹治水至茂州,黃龍負舟助禹治水,自茂州而上,始有岷江……后黃龍修道而去,遺五色山水于世,世人建寺,歲歲朝祀?!绷硪徽f是古進修有位黃龍真人在此修道成仙而去。
后人為紀念黃龍真人,在溝內修建黃龍寺。
《松潘縣志》中也有類似的記載:“黃龍寺,明兵馬使馬朝覲所建,亦雪山寺。
相傳黃龍真人修道于此,故名。
有前中后三寺,殿閣相望,各距五里”。
兩條記載都源于傳說,當然也就沒有必要去探窟誰真誰假。
但可以肯定的是,這兒是先有黃龍溝,后有黃龍寺,,“黃龍”一名肯定與溝內景物有關。
所以本導游還是稱之為“黃龍”風景名勝區。
下面我們開始黃龍游覽。
黃龍溝口經過的這一條小河就是涪江的源頭。
過涪源橋,沿著林間小道進入溝口,迎接游人的第一組梯級水池,被命為“迎賓池”。
它由100多個以藍色為基調的彩池組成,池子大小不一,形態各異,山間石徑環繞著池子曲折盤旋,把游人迎進景區,又把游人送往景區深處。
池子周圍古樹參天,群花爭艷;池子的堤埂如玉石、瑪瑙鑄成,玲瓏剔透。
池中清水,湛藍透綠。
陽光透過樹隙照在湖面上,變幻著黃、綠、藍各種色調。
微風吹過,池中泛起陣陣彩色漣漪,格外清艷動人,這便是人們贊嘆不已的“黃龍彩池”的第一處景觀了。
告別迎賓池,踏上用木頭搭成的人行棧疲乏上,但見左前方一鋪碧水從密林中沖出,又從高約10米,寬約60米的崖沿上飛瀉而下,在起伏不定的崖壁上幾經跌宕,形成數十道梯級瀑布。
有的如簾瀑高掛,云蒸霧騰;有的似斷線珍珠,串串滾落。
水瀑后面的崖壁,透視出了金黃色為基調的鈣化結晶面,使瀑布更顯得富麗堂皇。
如遇朝陽中落日余輝的點染,瀑布還會變幻出不同的色彩,似道道彩霞鋪呈在我們眼前。
因此人們給它取了個富有詩情畫意的名字“飛瀑流輝”。
瀑布頂端的彩池,既是瀑布的水源,又是與瀑布迥然不同的景觀。
飛瀑是那樣的輝煌、奔放,彩池則顯得分外寧靜,恬靜。
它們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下,共同組成了一道動靜和諧而完美的風景線。
緩緩地走過“飛瀑流輝”斜坡,徜徉在五顏六色的彩池群畔,不知不覺到了黃龍溝第二級臺階前。
橫亙在游人面前的是一堵寬約40余米、高約10米的乳黃色崖壁,崖壁表面厚厚的鈣化層似圍幔、似懸瀑,十分壯美。
崖壁表面溪水漫 流,像一層薄薄的輕紗飄飄灑灑地鋪展在崖壁上,跌落在金黃色的池盆里。
巖壁下端有一溶洞,高級約1米,寬約1.5米,洞前簾瀑似串串珍珠懸垂,洞內景物隱約可見。
進洞1米處這密密麻麻的鐘乳石擋住了去路,還沒有人去探測此洞到底有多深。
據地質學者考證,該洞是古代冰川的一個出水口。
因其古老、神秘,于是當地藏民傳說它是古時候仙人們凈身的地方,因取名“洗身洞”。
傳說,凡人如想修行得道,必須先赤身裸體進洞凈身,就像漢族地區流行的齋戒前必須沐浴凈身一樣。
這“至圣至潔”的洗身洞,由鈣化物質結晶而成,足在洞內讓自然流淌下來的泉水洗滌,可以洗刷掉過去的罪孽和全身的疾病,獲得圣潔的身軀。
由于洗身洞富有神秘色彩,當地藏民中又傳說不育婦女進洞洗身后可喜得貴子。
此傳說頗富吸引力,因而進去嘗試者還大有人在,不僅有中國人,甚至還有外國人。
不過我奉勸各位,身體不壯實者千萬不要輕易進洞去試,因洞內雖然潔凈,但潮濕、陰冷、寒氣逼人,經不起此“考驗”者,不但達不到“凈身”的目的,反而會遭致疾病纏身。
翻越鈣化崖壁,眼前豁然開朗,展現在游人面前的是偌大一片坡狀鈣化景觀。
這就是被人們稱為“金沙鋪地”的鈣化流。
它長約1500米,寬100米左右,據有關專家認定:這是目前世界上發現的同類形態景觀中面積最大,色彩最豐富的一處。
坡面的.巖溶層凹凸不平,色調以金黃色為主,間或有乳白色、灰色、暗綠色板塊鑲嵌其中。
坡面上蕩漾著一層薄薄的清流。
由于 水流受坡面鱗狀的鈣化層而形成變幻莫測的銀色漣漪,好似金河瀉玉。
零零散散生活在鈣化坡地上的一簇簇水柳、灌木叢,以極其頑強的生命力與強風、勁流抗爭,訴說著景觀的古老歷史。
爬上金沙鋪地頂端,俯視整個鈣化坡面,竟是兩側低、中間一溜脊梁且表面呈鱗狀,宛如一條黃色的蛟龍俯臥在坡面。
到此,諸位一定已經想到,關于“黃龍”的傳說故事,不正是源于這條坡狀鈣化流嗎!
位于金沙鋪地下半段左側的盆景池,是一組由近100個彩池組成的彩池部落。
出自 faNwEn.CHaZIdIAN.CoM
彩池隨地勢的起伏層層疊置,形態多變。
但它們又是堤坎相連、碧水同源;池中有池,池外套池,宛如一串串割不斷。
理還亂的多胞治。
池畔翠柏挺撥,老干懸抓;池中灌木雜陳,花草伴生,又像一個個水中盆景。
綜景盆池群落,樹水相映、碧水漣漣,確有詩一般的意境。
位于金沙鋪地上半段左側的一組池群,有大小彩池80余個,被名為“明鏡倒映池”。
因為池群緊靠溝邊林區,由于水平如鏡,遠山近樹,艷陽明月等世間景物,皆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倒映池中,任憑游客賞玩。
因為有這樣特殊的環境,游人除在池邊盡情欣賞倒影美景外,還常常以水為鏡,對鏡梳理打扮一番,或用照相機鏡頭把水中景物和自己的尊容拍攝下來,對影成雙,別有一番情趣。
離開明鏡倒映池繼續上行,過“迎仙橋”可見左側又有一組彩色池群掩映在一片茂密的娑羅樹叢中,因此命名“娑羅映彩池”。
這里所產的娑羅就是杜鵑。
彩池邊的杜鵑品種據統計有20余種之多。
由于杜鵑品種不同,花期也盡相同,花形花色各異。
所以彩池邊的杜鵑花從春天開到夏天,綿延不斷,有的艷如桃紅,有的素如白絹,妖柔艷美,盡映池中。
秋天,經霜的紅葉好似滿天紅霞倒映池中;冬天水竭,如玉的冰花與銀裝素裹的彩池融為一休,寧靜而淡雅。
繼續上行,請看,游覽道右而又有一大片彩池群,不僅數量眾多,且色彩繽紛各逞艷麗,被命名為“爭艷池”。
池群計有大大小小的彩池500多個,可說是黃龍溝規模最大的一級彩池群,也是黃龍鈣化池景觀中色彩最豐富的池群之一。
為什么叫“爭艷池”呢?說的是群池中無論從形態大小、顏色、質地等不同角度去觀賞,每個池子都有各自的奇特和艷麗之處,真有爭奇斗艷的感覺。
從池子的大小看,有大至數畝者,波光瀲滟;有小如盆、碟者,玲瓏精巧。
從形態看,有的狀若荷花,有的形似柳葉,千有效期萬別,無一雷同。
從顏色看,有的水色淡綠,有的水色乳白,或顯出孔雀藍、翡翠綠、鵝黃、淡金等斑斕色彩,晶瑩剔透,艷麗動人。
從質地看,有的池堤狀如金盔,有的池埂亮如銀鱗,流光溢彩,美不勝收。
彩池中的水底世界更為豐富多彩,任游人去心馳神往地盡情欣賞這大自然造就的奇妙世界。
在爭艷彩池對面的樹叢中還有“琪樹流芳池”和“龍背鎦金瀑”等景觀,因處于溝邊偏僻處,離游覽道遠一些,所以游客很光光顧。
從爭艷池上行到黃龍中寺的一段是林莽灌叢,沒有彩池景觀。
游覽道上僅有宿云橋和接仙橋在迎送過往客人。
黃龍中寺距溝口約3.5公里,距后寺約有1公里。
這黃龍中寺原有彌勒、靈官、天王、大佛、觀音等5座殿宇,均為單檐歇式造型,現僅存觀音殿舊址1座,供上下游客休息之用。
離開黃龍中寺向黃龍后寺進發,可見路旁有兩個較小的小池,一名“簸箕?!?,與民間用的簸箕大小差多;一名“馬蹄?!?,比真馬蹄要大好多倍。
這兩個黃龍溝內惟一的“?!钡某刈?,其實應列入溝內最小的池子之列。
它憑什么卻得“?!绷祟^銜?大家認真的端詳一番便會發現個中秘密。
原來,這兩個池子雖然面積不大,卻深不可測。
按照民間的傳說,水深的地方一定是與龍宮相通,或許是哪王開的一道門亦未可知,當然就應該叫“?!绷?。
簸箕海的西邊林莽之中還有一群水池,取名叫“映月彩池”,因位于溝側林陰中,水面平靜,月影倒映,更顯清麗明亮。
但白天無月影可賞,所以游客多半是直上黃龍后寺游覽“石塔鎮?!背睾汀稗D花漱玉”池等景點。
來到黃龍后寺,眼一片開闊地,這兒應該算是黃龍溝最大一塊平坦地界了。
眼前的黃龍寺看上去已顯得十分簡陋,只寺門上方那條彩色巨龍十分醒目。
門楣上一塊古匾倒引的游人左看右看,不肯離去,似乎楊從中尋找些什么東西。
待近前一看才知道,原來這匾額經過了一番奇特的藝術加工:你從正面看是“黃龍古寺”四個大字;從左面看則變成了“飛閣流丹”四字;從右面看,又變成了“山空水碧”四字,且書法雄渾俊美,題詞寓意深刻。
寺前左側一片杜鵑花叢中一地洞口,外貌不揚,深入洞內,方知里面別有天地。
它便是有名的黃龍洞,又名佛爺洞。
黃龍洞的大小深淺目前尚不完全清楚,游人足跡所至約有100米左右,洞內有潺潺清泉,百態鐘乳。
進洞10米后,空間逐漸增大,并一間寬50余米、高20余米的大廳。
廳內套有無數小洞。
沿大廳右側天我石級而上,可見3尊高1.2米的坐佛;另人寶蓮燈一盞,以及勢欲騰空而起的數條白龍。
據考證,佛像建于明代,由于數百看碳酸泉水的浸淋,塑像表面已蒙上一層淡黃色鈣化晶體,不知情者,還會誤認為是大自然的杰作。
不過,像這種天人合作的藝術珍品,在世界上也確實少見。
溶洞頂部還有石幔、石瀑、石吊燈等玲瓏精致的石鐘乳,也有一定的觀賞價值。
每年深秋至次年初春,洞內泉水分別變成了冰筍、冰林、冰幔、冰瀑等自然奇觀,又成洞內冬景一絕。
黃龍寺后一大片灌木叢上方,還有一組艷麗奇絕的彩池群,計有大小彩池40余個,也是黃龍溝海拔最高的一組彩池,名為“石塔鎮?!背?,池群后人們稱之為邊石壩的臺地上,池壩形態各異:有弧形、有扇形,還有裙邊形等,參差錯落,層疊而上。
似一幅立體的畫,一首無言的詩。
池水的色調亦隨水底沉積物和池壩顏色有深淺而變得多姿多彩。
當陽光高照或白雪掩映的時候,池水會變得更加艷麗動人,勾起游人無限情思。
最叫人稱絕的是在兩個較大型的彩池中間,分別有兩尊石塔和石層露出水面,下半截已被鈣化沉淀物淹沒。
據考證,石塔和石屋都是黃龍寺遺物,說明這組彩池形成的年代并不長,但眼前場景卻給人一種神秘、久遠的印象和云霧仙宮的感覺。
可能是因此,人們稱黃龍彩池為“人間瑤池”,像天上的王母娘娘居住的地方。
正是:瑤池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處尋?可偏偏在黃龍這人跡罕至的地方找到了。
這便是黃龍景觀的圣潔迷人之處。
在石鎮海池上部約100米處還有一奇特的彩池。
池面約有2平方米左右,綠樹掩映,碧水漣漣。
池水自行旋流,水面泛起圈圈漣漪。
如向池中投以鮮花、樹葉,甚至硬幣,你們會隨著碧水旋轉不停,慢慢沉入池底。
這旋轉的水流是怎么形成的?大家仔細觀察就知:池底有一股泉水涌出,泉水沖出地面的方向正好與池壁成一定角度,泉水隨池壁旋轉,帶動池子里的水跟著旋轉,因引出現前述奇觀,“轉花漱玉池”的名稱亦因此而來。
黃龍溝景區的程就此結束。
各位如興致尚濃,可登上后面的玉翠峰頂鳥瞰黃龍全景,將“玉嶂參天一徑蒼松迎白雪;金沙鋪地千層碧水走黃龍”的奇特美景盡收眼底。
黃龍后寺左側高坡上建有一觀景臺,登臺暸望,黃龍后寺及石塔鎮海全景一覽無遺,是拍照留影的理想選擇。
下山時我們可從黃友溝左側森林中開出的游覽便道和棧橋下溝去,不僅可以換一個角度欣賞黃龍彩池美景,更可盡情地吮吸森林中富貪負氧離子的新鮮空氣。
它會給您疲憊的身軀注入新的活力,讓您帶著興奮與滿足離開這難以忘懷的“人間瑤池”。
各位朋友們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我們四川海螺溝 參觀游覽,海螺溝是亞洲最東低海拔現代冰川發現地,海拔2850米。
其大冰瀑布高1080米,寬0.5米-1100米,是我國至今發現的最高大冰瀑布。
溝內蘊藏有大流量沸熱溫冷礦泉,大面積原始森林和特高的冰蝕山峰,大量的珍稀動植物資源,金山、銀山交相輝映,蔚為壯觀。
貢嘎山主峰脊線以東為陡峻的高山峽谷,地勢起伏明顯,大渡河咆哮奔流,谷窄水深,崖陡壁立。
在水平距離不足30公里達6500余米的高差形成舉世罕見的大峽谷。
海螺溝景區就位于峽谷之間。
這里地形復雜,氣候類型特殊,山下長春無夏,郁郁蔥蔥。
氣候宜人,年平均氣溫在15攝氏度左右。
山頂終年積雪,年平均氣溫在-9攝氏度左右。
海螺溝發源于貢嘎山主峰東坡一條冰融河谷,有三大特色: 一是身處山腳,在陽光照耀下,遠望終年積雪不化的貢嘎雪山,氣勢恢宏,光芒萬丈,瑰麗輝煌。
二是海螺溝冰川在國內同緯度冰川中海拔最低,最低點為海拔2850米,冰川舌伸入原始森林6公里,冰川與森林共生。
海螺溝冰川是現代冰川,形成于1600年前。
溝內有一寬1000多米的大冰瀑布,直落1080米,舉世無雙。
冰雪崩時,藍光閃爍,雪霧漫天,傾瀉而下,聲動如雷,1-2公里外亦能聽見,一次崩塌量達數百萬立方米。
堪稱自然界一大奇觀。
三是在這冰天雪地的冰川世界里,有溫泉點數十處,游人可在冰川上洗溫泉浴。
水溫介于40攝氏度至80攝氏度之間,其中更有一股水溫高達90攝氏度的沸泉。
冷熱集于一地,甚為神奇。
海螺溝空氣純凈,是一塊尚未開發的處女地。
游覽海螺溝,一般需時5日。
游客來此,可打馬綏步在森林之中,感受回歸自然的樂趣。
各位佳賓,蒙山風景名勝區位于四川盆地西南邊緣,與成都相距100公里的名山縣境內。由蒙山、百丈湖、清漪湖等景區組成。1986年由四川省人民政府審定公布為批省級風景名勝區。
蒙山又名蒙頂山,因夏禹足跡所至而有"禹貢蒙山"之稱;以人貢"皇茶"千載不衰而有"仙茶故鄉"之名;以風景秀麗聞名遐邇而有游覽勝地之譽。分布于山下的百丈、清漪兩座人工湖,則以翡翠般的湖山水景,與清雅宜人的蒙山共同組合成全景區誘人的自然風光。真正是:水因山而增秀,山連水而更幽。我相信各位游覽中定會得出同樣的感受。
由于各位的時間寶貴,也還由于景區比較寬廣,一天之內很難處處游到,因此我們將選擇精華的景段游覽,其它一時不能前往的景點,只能在途中由我作一些口頭簡介來彌補了。特別要聲明一點,我們所說?"精華"是指景物集中,游覽順路的景段,也就是一路走去看的東西多的線路,絕不存在貶低其它景點的意思。事實上那些深山古寺、無限風光在險峰的景觀,也是十分迷人的。各位如有興致,留宿山中,然后一一觀賞,就知道我絕非虛言了。好了,現在我們已開始走進蒙山,讓我向大家先說一說蒙山景區的特色吧!
蒙山在名山縣城西15里處,山體長10公里,寬約4公里,峰海拔1456米,年平均氣溫攝氏13.5度。山上土層深厚,土壤肥沃,雨量充沛,氣候宜人,林木十分茂盛。這里的特點是雨多、霧多、云多。常年云霧茫茫、煙雨蒙蒙,蒙山之名就是因此而來,蒙山茶之品質優良也是因此而來。從旅游的角度來說蒙山有峨眉之秀,青城之幽,又以享譽千年的名茶之鄉展示了中華茶文化的高雅。人們來到蒙山,觀景、品茶,徜徉在千年茶文化故跡的游道上,處處感受到的是一片清新祥和,毫無粗鄙塵俗之氣。有人說"蒙山天下雅"。我認為不敢說天下,但這個雅字確乎是蒙山基本的旅游特色。
山之秀雅,在于滿山擁翠,爽目清心。蒙山森林覆蓋率高達95%,植物樹種有58科373種,其中珍稀樹種有珙桐,有千年銀杏,八人合抱的紅豆樹,700多年的野生古茶樹,植于明代的紅杜鵑、紅白玉蘭、七心茶花,......尤以"仙茶"、"仙菌"(又名千佛菌,學名灰樹花),"仙果"(無胚銀杏果)為獨特。
山之秀雅,還在于蒙峰三十八,各具秀姿。環列山巔的上清、甘露、玉女、靈泉、菱角五峰,像"五指參差比,真成一朵蓮。"當你登上山頂,臨風遠望,仰則天風高暢,萬象蕭瑟;俯則羌水環流,眾山羅繞,心胸頓感開闊,故稱:"曠覽"。蒙山分前后兩部分,前山有絕壑飛泉,寺藏翠靄,茶園片片,綠浪連連;后山則巨石嶙峋,藤索蔓繞,林蔭蔽日曲徑通幽。進入景區,十二條石板游道盤旋交錯,九千九百臺階勾連迂回,探迷峰,覽勝景,聽泉鳴,聞鳥聲,賞心悅目,幾疑置身世外。春天山花爛漫,茶畦擁翠;夏天云煙飄緲,蓊郁清涼;秋天層林盡染,姹紫嫣紅;冬天玉樹銀花,瑤峰瓊壑。真是"人夸峨眉天下秀,蒙山堪比更添幽。"。
山之古雅,在于文物古跡、歷史遺產頗多而且保留完好。為人矚目的有"七株甘露種,五頂碧云芽"的皇茶園遺址;"乳滴傾聽久,還防動雷雨"的蒙泉古井;"日月盤根轉,風雷入地含"的石筍;"百龍舞翩躚,倉頡有遺篇"的盤龍亭;"云來鐘杵濕,僧定石樓空"的永興寺;"奇人奇事光蒙頂,高古高才耀禪林"的禪惠之廬。還有古代分工專管種茶、采茶、制茶、評茶的廟宇千佛寺、靜居庵、智矩寺、天蓋寺。陰陽石麒麟,蒙頂石牌坊,工藝精湛,令人稱奇;還有近代作品大禹石像,蒙茶仙姑,因造型生動,位置適宜,也添雅致。
山之高雅,在于它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孕育出聲名遠播的蒙頂茶,并形成了獨特的蒙山茶文化。早在西漢甘露三年(公元前53年),當地一位農民即蒙茶祖師吳理真就開始在蒙頂栽培馴化野生茶樹,在五峰之中共植七株,后人稱為"仙茶",也就是現在皇茶園。蒙頂仙茶不斷發展,由于品質特佳,制作精細,自唐玄宗天寶元年(公元742年)被列為貢品,成為皇帝祭祖天地祖宗的專用品,一直沿襲到清末,歷經一千多年而不間斷。在民間,蒙頂茶被看作祛病除疾的神來之物。五代時期有個叫毛文錫的寫了一本《茶譜》更傳奇為"服一兩能祛宿疾,二兩眼前無疾,三兩故以換骨,四兩為地仙"。這未免說得過于神奇,但蒙山茶的保健價值確實是得到科學證明的。如華西科大學腫瘤研究所實驗結果就說,常喝蒙山綠茶"不失為一種簡便易行的防癌保健措施"。
各位游客: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都江堰旅游,我是你們的導游小明。
青城山鎮鎮境有省道大三公路穿越,入青城山公路在鎮治地與其連接,公路總長29公里,其中水泥路面19公里。有村道6條,總長8.7公里,一般寬為5-6米。1999年,實現村村通電話目標。青城山鎮建立后,鎮境逐步建立起真正意義上的企業,鎮企業以生產旅游產品為主。至1999年末,有釀造、茶葉加工、制陶及食品與竹木加工等企業24個,其中個體私營7家。主要產品為老媽紅系列酒、老臘肉、青城泡菜、青城山老窖系列、紫砂制品等,年產值7002萬元,營銷收入6750萬元。
青城山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歷史悠久,聞名遐邇。1986年后,又先后自籌和引進資金十數億元,興建了月城湖、月城湖至四望觀的架空索道,開辟了青城后山風景區,建成了王小波、李順起義陳列館,恢復了泰安古鎮,開辟成了水晶溶洞、神仙洞、白云群洞、翠映湖、五龍溝、紅巖等景點,修建了泰安寺至又一村、又一村至白云寺的架空索道,興建了娛樂中心、味江漂流沖浪、旅游小火車等游樂設施,修建了別墅、度假村、賓館、會議中心等旅游服務設施。同時加強和不斷完善景區管理,青城山景區已連續多年被評為省級優秀旅游風景區。
青城山位于都江堰市西南,乘車前往大約需要20分鐘,我想就利用途中的時間,給諸位介紹一下青城山的概況。
青城山距離成都市區63公里,因景區青山環列,林木繁茂,終年幽靜清涼,歷來是川西著名的游覽和避暑的勝地。又因這里是中國道教的發源地之一,東漢以來歷經二千多年,一直是道教存在和發展的重要基地,影響廣及全國,所以青城山也是著名的道教名山。說到這里,大家可能已經聽出青城山的基本特點了;那就是離都市最近的、自然景色清幽和道教文化源遠流長的風景名勝地,而且還要加上六個字:保護相當完好。因此,1982年就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1999年青城山與都江堰景區聯名申報世界自然文化遺產,得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來的專家充分肯定。當然,“眼見為實”,一會兒大家親臨其境,就知道我所言非虛了。
青城山的得名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說青城山有陰陽36峰環狀排列,峰銳崖陡,林木蔥籠,宛如一座綠色的城郭,以形得名,叫做青城山;第二種說法是說青城山原名清城山,青字有三點水偏旁,因古代神話說“清都、紫微,天帝所居”,這里就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所以取名“清城山”。后來,道教創始人東漢的張陵張天師創立天師道以清城山為基地,道教主張“清虛自持”“返樸歸真”的教義,與清城仙都的意思相合,山名就無變化。
唐初佛教發展很快,清城山上發生了佛道間地盤之爭,官司打到皇帝那里,唐玄宗信道,親自下詔書判定“觀還道家,寺依山外”。道家勝利了??墒窃t書把清城山的清字寫成了沒有水旁的青了。道家既借助于皇帝親判的威力收回地盤,也就將清城山改稱青城山了。
青城山為中國道教發源地之一,屬道教名山。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古名“天倉山”,又名“丈人山”。東距成都市68公里,處于都江堰水利工程西南10公里處。主峰老霄頂海拔1600米。在四川名山中與劍門之險、峨嵋之秀、夔門之雄齊名,有“青城天下幽”之美譽。青城山是中國著名的歷史名山和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并于2000年同都江堰共同作為一項世界文化遺產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008年汶川地震中青城山受到比較大的影響。青城山在歷史上名稱很多,曾叫“汶山”、“天谷山”、瀆山、丈人山、赤城山、清城都、天國山等名。青城山被譽為“天下第五名山”。
青城山,世界文化遺產,世界自然遺產,中國四大道教名山之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青城山位于都江堰市西南,東距成都市區68公里。主峰老霄頂海拔1260米。青城山群峰環繞起伏、林木蔥蘢幽翠,享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謄。青城山歷史悠久,是中國道教發祥地之一,是全國道教十大洞天的第五洞天。
青城山分前、后山。前山是青城山風景名勝區的主體部分,約15平方千米,景色優美,文物古跡眾多,主要景點有建福宮、天然圖畫、天師洞、朝陽洞、祖師殿、上清宮等;后山總面積100平方公里,水秀、林幽、山雄,高不可攀,直上而去,冬天則寒氣逼人、夏天則涼爽無比,蔚為奇觀,主要景點有金壁天倉、圣母洞、山泉霧潭、白云群洞、天橋奇景等。
自古以來,人們以“幽”字來概括青城山的特色。青城山空翠四合,峰巒、溪谷、宮觀皆掩映于繁茂蒼翠的林木之中。道觀亭閣取材自然,不假雕飾,與山林巖泉融為一體,體現出道家崇尚樸素自然的風格??胺Q青城山特色的還有日出、云海、圣燈三大自然奇觀。其中圣燈(又稱神燈)尤為奇特。上清宮是觀賞圣燈的最佳觀景處。每逢雨后天晴的夏日,夜幕降臨后,在上清宮附近的圣燈亭內可見山中光亮點點,閃爍飄蕩,少時三、五盞,忽生忽滅,多時成百上千,山谷一時燦若星漢。傳說是"神仙都會"青城山的神仙朝賀張天師時點亮的燈籠,稱為圣燈。實際上,這只是山中磷氧化燃燒的自然景象。青城之幽素為歷代文人墨客所推崇,唐代“詩圣”杜甫來到青城山寫下了“自為青城客,不唾青城地。為愛丈人山,丹梯近幽意”的佳句。
1940年前后,當代國畫大師張大千舉家寓居青城山上清宮。他尋幽探勝,潑墨弄清彩,作品愈千幅,還篆刻圖章一方,自號"青城客"。六十年代,張大千在遠隔重洋的巴西圣保羅畫巨幅《青城山全圖》,供自己及家人臥游。晚年自云:“看山還故鄉青”,“而今能畫不能歸”,終身對故鄉青城仙山充滿著眷戀之情。在中國,這世外桃源是十分美麗的。
各位朋友,早上好!現在,我就帶大家去游覽位于南陽市西郊臥龍崗上的武侯詞。
南陽武侯祠,又名諸葛草廬,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躬耕于南陽”時留下的故址,當年劉皇叔三顧之處,也是歷代人們瞻仰和祭把諸葛亮的地方。
他幼年喪父,后隨叔父諸葛玄投奔荊州牧劉表。
諸葛玄去世后,諸葛亮便帶著弟弟諸葛均在南陽臥龍崗結廬躬耕,過著“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的布衣生活。
但他廣交天下名士,滿腹經綸,腹藏良謀,隱居求志,寧靜致遠。
當時的大名士龐德公把他比為一條待時騰飛的`“臥龍”。
漢建安十二年(207年),劉備、關羽、張飛三顧茅廬,拜請諸葛亮,自此,二十七歲的諸葛亮離開了躬耕十載的臥龍崗,參加了劉備的政治集團,后官拜蜀漢丞相,爵封武鄉侯,死后溢“忠武侯”,因此歷代諸葛亮祠廟均稱為“武侯祠”。
據清康熙《龍崗志》記載,武侯祠始建于魏晉后期,經歷代的不斷修繕和增建,形成了現在的規模,今天我們看到的武侯祠,共占地200余畝,殿房150多間,檢聯70多副,碑刻300余塊,是我國紀念諸葛亮最大的古建筑群。
今日的武侯祠保持的基本上是元明的布局風格,其木構建筑多為明、清重建或增建。
祠院依崗而建,南濱白河,北障紫山,地勢開闊,勢如臥龍。
院內叢竹視諷,松柏森森,潭水清碧,景色宜人,優美的自然風光與膾炙人口的人文景觀交相輝映,令人流連忘返。
好了,各位團友,現在我們已經來到了武侯祠的人口,大家看這座“千古人龍”石坊,高9米,面闊13.5米,三門四柱,遍體布滿雕飾。
“千古人龍”的意思是指諸葛亮是人中之龍,隱喻臥龍崗是藏龍臥虎之地。
大家看這第二道坊為“三顧坊”,清道光年間所立,兩面刻有“漢昭烈皇帝三顧處”和“真神人”,是為了紀念劉備三顧納賢而立。
“士為知己者死”,正是由于劉備這誠懇的三顧,才使得諸葛亮離開了隱居十年的臥龍崗,輔佐劉備,戎馬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劉備才能三分天下,成就帝業,諸葛亮因而功高蓋世,萬古流芳。
劉備在尊重知識,尊重人才方面是實實在在,沒有停留在口頭上,這個優點可真的值得我們當今的一些領導學習呀!“真神人”三個字,出自蘇軾《武候廟記》頌揚諸葛亮的一段話“人也,神也,仙也,吾不知之,真臥龍也?!?/p>
穿過三顧坊,走過仙人橋,這條甫道直通山門。
山門為武侯祠正門,古樸端莊,正中券門額上石匾鐫刻的“武侯祠”三個大字,系郭沫若先生所題。
過了山門,即進入武侯祠的第一進院落,庭院寬敞,古柏蔽日,青磚墁地,古樸自然。
院中甬道上“三代遺才”石坊與大拜殿相對應。
這里是贊揚諸葛亮的才能和品德可與三代的賢人伊尹、呂尚、傅說等相比。
我們轉過來再看“韜略宗師”四個大字,韜略原指中國古代兵書《六韜》和《三略》,后世用來指用兵的謀略,這里也是贊揚諸葛亮的文韜武略的。
四川成都平原土地肥沃,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特別是秦國時期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之后,成都平原成了“水旱從人,不知饑饉”的“天府之國”。下面是本站小編帶來的四川旅游景點。
導游詞。
希望大家喜歡。
游客朋友:歡迎大家游覽杜甫草堂。成都杜甫草堂,是我國唐代大詩人杜甫流寓成都時的居所。公元759年冬天,杜甫為避“安史之亂”,攜家由隴右(今甘肅省南部)入蜀??坑H友的幫助,在成都西郊風景如畫的浣花溪畔修建茅屋居住。第二年春天,茅屋落成,稱“成都草堂”。
在這里,詩人先后居住了將近四年,所作詩歌流傳到現在的有240多首。由于成都遠離戰亂的中原,而草堂又地處郊野,因此詩人的生活比較安定,心緒也較為寧靜,這就使他在草堂的詩歌創作大都具有田園風味,如《堂成》、《江村》、《春夜喜雨》等篇章都是如此。然而杜甫畢竟是一位有遠大政治抱負的詩人,對國家前途和人民命運的關心與憂慮,使他始終不能忘懷現實。因此憂國憂民的詩歌作品,仍然是他創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一時期寫成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恨別》、《病桔》-、《枯棕》等著名詩篇都是感人至深的現實主義不朽之作。正因為杜甫在成都的詩歌創作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文學財富,所以,后世把成都杜甫草堂譽為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塊圣地。
1961年,國務院公布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正門。
我們來到草堂的正門,就看見一條波光翻翻的河流從門前環流而過,這就是杜甫詩中多次提到的浣花溪。
說到“浣花溪”這個充滿詩意的名字的由來,還有一段動人的故事呢。相傳唐時溪邊住著一位姓任的姑娘,貌美而心善。一天,她正在溪畔洗衣,走來一位渾身瘡疥的和尚,行人都躲得遠遠的,唯有這位任姑娘不避讓。于是那和尚脫下沾滿膿血的架裟求她浣洗,任姑娘欣然接受。哪知架裟一入水,霎時滿溪泛起蓮花朵朵,再看那和尚,卻早已不知去向。人們十分驚異,就把這條河命名為浣花溪了。
其實,浣花溪的得名與任氏無關。比較可信的說法是,因為當時沿溪居住者多以造紙為業,他們取溪水來制十色彩箋,“其色如花”,溪因此而得名。浣花溪在唐代江闊水深,能行大舟,溪畔風光秀麗,杜甫的一首《絕句》作了生動的描繪:“兩個黃鵬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成都西面為岷山山脈,古代空氣澄凈,能遠眺雪山),門泊東吳萬里船(浣花溪屬長江水系,由此乘船出府河可直下東吳)。正門匾額“草堂”二字,是清代康熙皇帝的第十七子、雍正皇帝的弟弟果親王所書?!叭f里橋西宅,百花潭北莊”這副。
對聯。
是杜甫《懷錦水居止》詩中的句子它點明了草堂的地理方位:“萬里橋”就在現在的南門大橋史載三國時蜀相諸葛亮送費韋出使東吳在此設宴餞別諸葛亮深感費韋此行路途遙遠聯吳抗魏任務艱巨故說道:“萬里之行始于此。
”橋因此而得名。草堂正在橋的西邊;“百花潭”是浣花溪上游現名“龍爪堰”的地方,它的得名有人說是因為這里水淺灘急,翻涌起一片浪花好似百花開放;又有人說是因當時浣花溪畔花樹繁茂,“二十里路香不斷,青羊宮到浣花溪?!?陸游詩)花飛花謝,滿潭溢香。所以,草堂正在潭的北面。而不是成都現在的百花潭公園,現在的百花潭是清人黃云鵠尋訪古百花潭舊址時,聽信當地人隨口所言而樹碑誤定的。
步入正門,我們看到整個庭園竹樹成蔭,綠水縈回,一派自然天成的清幽景色,這正體現出杜甫的詩意:“浣花溪水水西頭,主人為卜林塘幽”。
大廨。
“廨”是官署,古代官吏辦公的地方。由于杜甫曾做過左拾遺和檢校工部員外郎,后人出于尊崇,就把這處建筑作了如此命名。
廳中的杜甫塑像,是中央美術學院著名雕塑家錢紹武先生的杰作。這尊銅像呈跪姿,身材精瘦,以較為抽象和夸張的藝術造型,來表現詩人飽經憂患的一生和他憂國憂民的情懷。我們在此駐足凝視,似乎感到時光已經倒流回一千二百多年前,詩人正漂泊在江河之上,他跪立船頭,手撫詩卷,頭部微仰,雙眉緊蹙,仿佛正向蒼天發出“乾坤含瘡痍,憂虞何時畢”的沉重慨嘆。
杜甫,字子美,號少陵,公元720xx年出生于河南鞏縣,770年因貧病交困,死于湖南湘江的一條船上。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轉折時期,經歷了玄宗、肅宗、代宗王朝。由于他具有“致君堯舜上”的遠大政治抱負,卻始終得不到重用,一生顛沛流離,飽經憂患,因此,能更深刻地認識到當時社會存在的種種矛盾和弊端,體驗到下層百姓生活的艱辛和困苦,并用詩歌把這一切反映了出來。他傳世的1400多首詩,大都是這種反映現實、憂國憂民的不朽作品。如“三吏三別”、《兵車行》、《麗人行》、《自京赴奉先縣詠懷》等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名篇。因為杜甫有著深沉而博大的思君、憂國、愛民的情懷,還因為他的詩歌代表著中國古典詩歌創作的最高成就,所以后世把他尊為“詩圣”。葉劍英元帥曾撰書對聯評價說杜甫寫詩,筆鋒直指社會弊端與逆臣賊子,他的愛國憂民情懷與日月同輝而長存天地間。這正是對杜甫的思想及其詩歌創作的極高評價。
大廨東西兩壁還懸掛有一副清代學者顧復初的名聯。上聯“異代不同時,問如此江山龍蜷虎臥幾詩客?!币馑际牵何?作者)與你(杜甫)生活在不同的朝代,試問這人杰地靈的神州河山,古往今來,在眾多詩人墨客中,能有幾個像你我這樣才華橫溢、立志報國?但卻不能為世所重,只能如蜷龍臥虎,不得伸展凌云壯志!下聯“先生亦流寓,有長留天地月白風清一草堂?!笔钦f:您杜少陵先生和我一樣,也是流寓作客在蜀中,但您卻留下了這座伴隨著明月清風而流芳千古的草堂,與天地共存。言外之意是同為流寓,我的命運更為不幸,什么也沒留給后人,身后只能是形銷而跡滅了??墒亲髡邊s沒有想到,正是因為撰寫了這副對聯,所以他的名字竟得與草堂共存。這副對聯寫得非常含蓄婉致而耐人尋味。1958年毛澤東同志游覽草堂時在這里仔細觀賞,久久沉思。郭沫若稱贊它是“句麗詞清,格高調永”。您能品出它的獨特韻味來嗎?”大廨內還可以看到杜甫草堂全景圖。杜甫于公元765年春天離開成都,順長江向東飄泊。詩人離去不久,草堂便毀損頹敗。
五代時,詩人韋莊在成都做前蜀政權的宰相,他尋找到“柱砥猶存”的草堂遺址,便“重結茅屋”來表達對杜甫的懷念之情。北宋元豐年間(11世紀),成都知府呂大防再次重修,并把杜甫像畫在墻壁上,使草堂具有了紀念祠堂的性質。以后歷代,草堂多次重修,其中最大的兩次,是在明代弘治十三年(公元1520xx年)和清代嘉慶十六年(公元1820xx年),基本上奠定了今日草堂的規模和布局。
經過一千多年的演變,杜甫當年“誅茅初一畝”的草堂故居,已成為今天供人們瞻仰、憑吊“詩圣”的紀念性建筑群,面積也擴展到240多畝(包括建國后擴建的梅苑與原草堂寺)。由于它既是詩人的故居舊址,又具有紀念祠堂的性質,因此整個園林與建筑便有機地融匯了這兩者的特點:建筑風格古樸典雅,不作雕梁畫棟的處理,也不很高大,而是接近于民居;建筑格局則以一條中軸線貫穿始終,主體建筑從正門、大廨、詩史堂、柴門到工部祠都在這條線上,兩旁以對稱的附屬建筑相配,其間又有溪流索回,小橋相連,竹樹掩映,顯得既莊重肅穆,又清幽雅潔;漫步其中,我們不僅可以瞻仰憑吊詩圣,表達心中的敬意,還可以返璞歸真,發思古之幽情。所以說,草堂是紀念性建筑與園林景觀相結合的成功典范。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大家好,
在這里,我謹代表成都旅行社歡迎大家在這春暖花開的季節來到我們美麗的蓉城?,F在站在各位面前的這個帥小伙(美麗大方的姑娘)便是大家今后幾天旅程中的導游,那就是我,我姓*,大家叫我小*就可以了。為我們開車的司機姓*,*師傅將會和我一起,謁誠的為大家服務,希望能與大家合作的愉快。如果我有什么做的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大家盡可提出寶貴的意見,以便我能回去后認真總結,爭取將來做的更好。最后,祝愿大家在即將到來的幾天旅途中能玩的愉快,游的盡興。用我們四川話說就是耍得安逸,玩的巴拾。
相信在座的各位中大部份或全部人都是第一次來成都吧,那么你是否對現在所看到的一切感到陌生,對即將看到和聽到的一切充滿好奇呢?那么,首先讓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今后幾天的行程以及成都市的概況吧(行程略)。記得剛才歡迎大家時我提到一個詞——蓉城。為什么我不是歡迎大家來成都,而是說蓉城呢,因為蓉城是成都市的一個別名。那么,這個別名是怎么得來的呢?先不要急,讓我們從四川省的概況一步步來了解吧。
四川省面積近48.5萬平方公里,占全國總面積的百分之五,居全國第5位。其中耕地面積約6萬平方公里,占土地總面積的百分之十二,居全國第4位。四川不僅是祖國西南的大糧倉,還是全國四大林區之一,四大藥材生產基地之一,五大畜牧區之一。農副產品中,蠶繭,柑桔,油菜和中藥材的產量居全國首位。四川人口8329萬,占全國總人口的近十分之一,是中國人口最多的省。四川還是一個多民族的省份,除漢族外,還有藏、彝、羌、苗、回、壯、白、滿、土家、納西、布依等14個少數民族。
四川地處內陸腹地,地勢險要,西邊是青藏高原,北邊有秦嶺和大巴山,南面是云貴高原,惟有長江水將西邊的巫山沖開一道缺口。四川由東部的盆地和西面的高原山區組成,成都處于盆地中心,盆地面積約17萬平方面軍公里,是我國四大盆地之一。四川西部的高原山地平均海拔4000米,是我國第一級階梯的組成部份,其最高峰貢嘎山達7556米,是我國第二高峰,世界第八高峰。
四川盆地的氣候特征可以用12個字來形容:氣溫高,雨水多,濕度大,日照少。年平均氣溫17度左右,夏季一般為35度,七八月最高時可達39度。夏季雨水較多,年降雨量在1100毫米左右。四川盆地是全國日照最少的地區之一,全年日照數1000——1400小時,平均每天只有3小時左右。
四川由于它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條件,加上勞動人民的辛勤耕耘,使之自古便有了“水旱從人,不知饑謹”的美譽。
綜上所述,四川自古被稱為“天府之國”。那么,天府之國的名稱是怎么得來的呢?據史書《華陽國志》記載,“天府”一詞最早本是一種官名,其職責是專門管理國家的珍寶、寶藏,由于天府一詞有了上述一層含義,后人便借來比喻土地肥沃、物產豐富的地域。歷史上最早稱四川為天府出自諸葛亮的隆中對,當年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時,諸葛亮曾說“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在這段話中,諸葛亮分析指出,四川雖然地勢險要,但盆地內部卻全是肥沃的土地,是一塊好地方,假如劉備能占領此地,便能促成帝業。在這之后,“天府”一詞便成了歷代文人學者筆下四川盆地的代名詞,進而譽稱四川為“天府之國”。
另外四川還被稱為“蜀”,關于蜀的來歷,史料中記載:蜀就是蠶,因為傳說中蜀國最早稱王的人叫蠶從,再聯系到四川養蠶業發展最早,所以,現在也稱四川為“蜀”。那么“四川”這個名字又是從哪兒來的呢,它又是什么時候開始用的呢?在宋朝時,宋真宗對行政區作調整,將川陜路一分為四: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和夔州路,合稱為“川陜四路”,簡稱“四川路”,這就是“四川”一名的由來。
成都,作為四川省的省會,是全省政治經濟文化和科技交通的中心。成都位于四川盆地中西部的岷江中游,面積12.39萬平方公里,城區面積近50平方公里,人口1100多萬,轄8區12市縣。
至今為止,在史料中有所記載的成都,已是一座具有2300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城。據史書記載,最早在成都建城的是春秋戰國前期的開明王朝,當時的開明氏九世將國都由樊鄉(雙流)遷到還只是一片荒地的成都,并借用西周建都的經過,以“周太王從梁山到岐山,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而定名為成都。
公元320xx年,秦國丞相張儀率大軍消滅了開明氏的蜀國。秦惠王改蜀國為郡,命張若為蜀郡守,并在此建城.據《華陽國志》記載,當時張若、張儀所筑的秦城,周圍十二里,高七丈,城下修有倉庫,城墻上筑有哨所、箭樓,城內建有街坊和府衙。秦城分太城和少城兩部分,太城在東,少城在西。秦城又有龜城的別稱,最早源于揚雄的《蜀本記》,本中記載:“秦相張公子所筑成都,屢有頹壞,有龜行于此,巫師言依龜行跡筑之,而城果就”。然而,宋代時趙汴做出了科學的解釋,指出張若所筑城墻亦順江之勢,因成都地勢偏東北,所以所修建筑都為順勢而建。從今天的成都也可以看出,大部分街道還是偏向東北方的。
西漢時,成都織綿業相當發達,成為官府稅收中的重要來源,為了便于管理,漢王朝特在此設立官員專門管理織綿,所以成都又被稱之為“錦官城”,簡稱“錦城”。
五代后期,蜀國皇帝孟昶(chang)偏愛芙蓉,命百姓在城內遍植芙蓉,每年九月芙蓉花開之際,孟昶便率文武百官登城觀賞,有一年在賞花時曾感嘆地說:“自古以蜀為錦城,今日觀之,真錦城也”。因此,成都又留下了“芙蓉城”的美名,簡稱“蓉城”。至今,芙蓉花仍是成都市花,市樹為植物三在活化石之一的銀杏樹。
除以上所說的龜城、錦城、蓉城外,成都歷史上還被稱為“車官城、羊馬城和羅城”,這些別名都與成都當時的社會發展有所聯系。而成都街道的命名也與行業有著緊密的聯系。從街道的名字便可以看出在這條街上哪種行業居多。比如:打金街、鑼鍋巷、金絲街、棉花街、署襪街、染房街、漿洗街、煙袋巷、石灰街、鹽市口、牛市口、羊市街、草市街、騾馬市等等。像這樣的街產數不勝數。
成都,自古民風淳樸,一年四季時節不斷,民間的傳統節日很多,如元宵節的燈會,二月的青羊宮花會,三月的龍泉桃花會,四月的彭洲牡丹會,八月的新都桂花會和十月的菊展等等。這些盛會,物資交流,名小吃展銷和民間戲曲演出結合起來,充分體現了古老蜀文化的魅力。成都,自古便商業繁華,二十一世紀到來后的今天,成都更是在國家的西部大開發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未來的成都,必將更加美麗,更加繁華。
成都杜甫草堂,是我國唐代大詩人杜甫流寓成都時的居所。公元759年冬天,杜甫為避“安史之亂”,攜家由隴右(今甘肅省南部)入蜀??坑H友的幫助,在成都西郊風景如畫的浣花溪畔修建茅屋居住。第二年春天,茅屋落成,稱“成都草堂”。
在這里,詩人先后居住了將近四年,所作詩歌流傳到現在的有240多首。由于成都遠離戰亂的中原,而草堂又地處郊野,因此詩人的生活比較安定,心緒也較為寧靜,這就使他在草堂的詩歌創作大都具有田園風味,如《堂成》、《江村》、《春夜喜雨》等篇章都是如此。然而杜甫畢竟是一位有遠大政治抱負的詩人,對國家前途和人民命運的關心與憂慮,使他始終不能忘懷現實。因此憂國憂民的詩歌作品,仍然是他創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一時期寫成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恨別》、《病桔》-、《枯棕》等著名詩篇都是感人至深的現實主義不朽之作。正因為杜甫在成都的詩歌創作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文學財富,所以,后世把成都杜甫草堂譽為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塊圣地。1961年,國務院公布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我們來到草堂的正門,就看見一條波光翻翻的河流從門前環流而過,這就是杜甫詩中多次提到的浣花溪。
說”這個充滿詩意的名字的由來,還有一段動人的故事呢。相傳唐時溪邊住著一位姓任的姑娘,貌美而心善。一天,她正在溪畔洗衣,走來一位渾身瘡疥的和尚,行人都躲得遠遠的,唯有這位任姑娘不避讓。于是那和尚脫下沾滿膿血的架裟求她浣洗,任姑娘欣然接受。哪知架裟一入水,霎時滿溪泛起蓮花朵朵,再看那和尚,卻早已不知去向。人們十分驚異,就把這條河命名為浣花溪了。
其實,浣花溪的得名與任氏觀杜甫草堂,值得一游的地方還有紅墻夾道、修竹掩映的花徑,碎瓷鑲嵌、古雅別致的“草堂”影壁以及風景秀麗、獨具魅力的梅苑。妙境入目,各自都有體會,就不用我一一介紹了。
謝謝大家!
峨眉山雖是中國佛教的四大名山之一,豐富的佛教文化,是峨眉山文化的主要組成部分。但它早乃是道教盛行之地。因而在稱"佛地"之前曾被稱為"仙山"、"洞天福地",就是現在,人們還叫它"仙山佛國",認為峨眉山是神仙出沒的場所,是修仙煉道適宜的環境。因為學道者都追求返樸歸真,汲取大自然之靈氣,從而達到"幻?"與"物化"的境界。峨眉山秀甲天下,常有變幻莫測的云海、寶光、暮霞、山虹及散陳于山巒的奇洞、怪石、神水、野花,這就自然地成了古代仙家、方士和具有仙道思想的墨客騷人修持取靜和追蹤訪勝的理想境地。
遠在秦漢時期,就有方士在山上隱居,到了漢末三國之際,道教開始在峨眉山修建宮觀。峨眉山被道教列為第七洞天,相傳純陽殿旁的千人洞,即是第七洞天的洞府遺址,在洪椿坪寺外山腰處,現今尚有一木坊,上書"洞天首步"四字,意指凡人人山至此,即開始進入第七洞天。
公元6世紀后,世界佛教的發展中心,從印度轉向中國,與中國社會結合產生出多種派別,四川成為禪宗發展的主要區域,此時的峨眉山已是高僧云集,開始出現佛教興旺、道教衰退的景象,在宋朝太平興國五年(公元980年),皇帝拿出三千兩黃金,并派遣大臣張仁贊于成都鑄普賢銅像,運至白水寺供奉,又重建華嚴寺、中峰寺、黑水寺,開始與山西五臺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華山并稱為中國的四大菩薩(文殊、觀音、地藏、普賢)的道場,峨眉山已成為佛教名山,后在明清兩代的600多年之中,有二十多位帝王信仰佛教,先后在山上興建寺廟達170多座,并且還鑄造佛象、賜給法器,支持佛教的發展,道教基本撤退,峨眉山逐步成為佛教圣地。
峨眉武術也具有悠久的歷史,早產生于公元前3世紀的戰國時代末期,有個叫司徒玄空的,耕食山中,他摸擬猿猴的動作,在狩獵的基礎上,創編了攻防靈活的"峨眉通臂拳",廣收徒眾,后人尊之為白猿祖師。到了公元6世紀,河南高山僧人云縣,將北方的拳法功夫留傳山中,后結合本地武術的特點,取長補短,逐步形成剛柔相濟的"峨眉武術",從此,峨眉山從公元7世紀初至12世紀末的唐宋之際的500余年間,是"峨眉武術"盛行的時期。在這一期間不少僧人創造了許多不同的拳法和武功,便峨眉武術成為中國武術三大流派之一。
四、豐富的動植物資源。
各位朋友:現在距雷洞坪車場還有23公里的路程,大約需要40分鐘。目前這里海拔1300米,開始進入峨眉山高山區,不知您是否留意到窗外的景色己發生了明顯的變化,低山區的樹木茂盛蔥籠,高山區的灌木叢生,杉樹成林,景區植物的生長也反映著氣溫的垂直變化。古老而神奇的峨眉山終年常綠,從山腳到山頂景區氣候可分為亞熱帶、溫帶及亞寒帶氣候,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說法,山頂與山腳的平均溫差為攝氏14度,加之低云、多霧、雨量充沛,因而它既是瓊花瑤草的王國,又是珍禽異獸的樂園。因此峨眉山又有"天然動物樂園"、"植物王國"之稱。
景區植被覆蓋率達86%,已知的高等植物有3200多種,而具有藥用價值的有此1600多種,200多科,如天麻、峨參、川貝、黃連等。特有種屬中尚有距今1億多年到7千萬年的子遺植物,如桫欏、珙桐、洪椿、水杉、銀杏等30多種,屬世界著名的花卉杜鵑、報春、蘭花就有50多種。
這些植物不僅給峨眉山披上了秀色,而且還給各類動物創造了一個天然的樂園,在這山上有2300多種野生動物,其中有珍稀的大熊貓、小熊貓、短尾猴、白鴨雞、枯葉蝶、彈琴蛙、環毛大蚯蚓等。彈琴蛙是峨眉山中的珍稀動物,它發出的聲音就象彈奏古箏一樣,非常的優美動聽。傳說,唐代萬年寺住持廣浚大師琴藝超凡,李白邀游峨眉山時與之交往甚深,暮夜之際,二人常在寺外席地而坐,撫琴吟詩,琴聲一響,總有一位美貌的綠衣姑娘站在樹蔭下靜聽,后來廣浚圓寂,但手中僧人聽見每夜琴聲不絕,循聲找去,才發現聲音出自寺內白水池內青蛙之口,于是取?"彈琴蛙"。
大虹蚓:的體徑可達2厘米,體長80——100厘米,在地球上至今尚未發現比峨眉山環毛大蚯蚓還要大的蚯蚓。分布在海拔500——1200米的中山區,每到寒冬季節,能鉆到深達1一2米的土層中避冬御寒,當地人稱它為"透山龍"。
峨眉山有全國的自然生態猴區,分布在中山區的一線天和洪椿坪一帶。由于它們見人不驚,與人同樂,與人相親,成為山中獨具特色?"活景觀"而聞名中外。
峨眉山猴尾巴特別短,故稱短尾猴,它們的壽命一般為30歲左右。早在一千多年前,他們就和人類結下了親密的關系,由于它們長期生活在佛教名山,故稱"猴居士",又俗稱"山娃兒"說它們是峨眉山的兒子,道出了大自然和動物的本源關系。它們主要活動在海拔800——2100米的中山區,經常停在山道邊等游人拿東西來喂養它們,它們的主食是一些草木的葉、嫩枝、花和果等。
在全山約有猴子幾百只,它們各有自己的"陣地",各有自己的"大王"。因為環境的關系,每一個片區的猴子都有自身的"特色",比如清音閣一帶的那群猴子,比較起來就顯得文明點,因為那個地方去觀看野生猴的游人非常多,猴子吃的東西也就相應的比較多,肚子也基本處于溫飽狀態,所以它們傷害游人的可能性獻比較少,因此便稱它們為文明猴。而中山上段九老洞一帶的猴群,就顯得比較的野蠻,因為在那個地方,去的游人很少,是處于冷線,這群猴子可能就是肚子常常饑餓的原因,一見游人路過,就攔路索食,有包的搶包,有口袋的翻口袋,就好象強盜一樣,游客稱之?"強盜猴"。
各位朋友,現在已經到達我們行車的目的地雷洞坪停車場。從雷洞坪前行至接引殿,大家就坐纜車直上金頂觀光。我的講解和服務到此結束,希望給你們留下美好的回憶。祝您們玩得愉快,再見!來源:。
各位游客們:
大家好!
巴山蜀水,自古著稱于世的景色有:“峨眉山天下秀、青城天下幽、劍閣天下險、夔門天下雄”。今天,我們向大家介紹的事:“海螺溝天下奇”。
海螺溝位于瀘定縣以南偏西,距瀘定城70公里,系“蜀山之王”————貢嘎山主峰區東坡的冰蝕河谷,全長30.7公里。
海螺溝具有原始、古老、野性、神奇、獨特、驚險的風采,自然景觀千姿百態,奇特罕有,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當你置身其中之時,你無時不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贊嘆。
這里有:
廣袤神秘的原始森林;
種類繁多的“動物王國”;
名揚中外的“海螺杜鵑”;
多姿多彩的瀑布、溫泉”;
如情似夢的“人間瑤池”;
嘆為觀止的“海螺樹石戀”;
潑墨山下的“神話世界”;
心醉神迷的“日照金山”;
神秘莫測的“綠海冰川”;
凌空垂掛的“大冰瀑布”。
海螺溝的十大景觀向你展開她的無窮魅力。它是“蜀山之王”貢嘎山捧出的問鼎畫卷,它是康巴高原上的旅游瑰寶,是一顆閃爍著五彩神光的"科考"明珠。
朋友們,貴賓們:
這里是瀘定縣的磨西古鎮。
是海螺溝冰川森林公園的門戶。當年紅軍萬里長征曾途徑此地,主席夜宿磨西,今天舊址尚在。昔日小鎮的情景,可以用這幾個字概括:"偏僻、閉塞、貧窮、落后、不毛之地"。改革開放以來,小鎮辦旅游走上了富裕文明。欣欣向榮的道路。
小鎮上有法國人1920x年來此建的教堂,有曾問搶救松田宏也作過奉獻的醫院,有七人合圍。樹高30余丈的香杉樹,有唐蕃古道遺蹤,這些使磨西小鎮顯示出獨具的風情和魅力。
俗話說:"天上有瑤池,人間有仙泉"。人間仙泉何處見,天上瑤池何處尋?我說:踏破鐵鞋無覓處,今日海螺見真顏。你看,在這原始森林的青山翠屏之間,"仙泉"蒙霧騰空,"瑤池"碧波蕩漾。這泉,這池,海拔高度為2620米;水溫高達80多度,可沏茶,可煮蛋,日流量8900余噸;水質無色透明,屬碳酸氫鈣型中性泉水,無異味和有害成份,是優良的浴療礦泉水,這里就是二營地。
朋友們,快穿上泳裝,到溫泉游泳池中去揮臂搏擊吧!抬頭是湛藍的碧空,身旁是原始的森林,水溫適度,可洗去你一身的勞累,可換來你滿腔的熱情,這是大自然的恩賜,這是海螺溝真誠的奉獻。此情此景,使我們想起詩人賀敬之贊桂林山水的一首詩:"云中的神啊,霧中的仙,神姿仙態桂林的山;情樣深啊,夢樣的美,如情似夢漓江的水"。
傳說,古時候每逢重陽,天上仙姑便帶五彩神牛來泉邊淋浴。仙姑們迷戀這里的絕美景色,沉醉于野興山趣,再不愿回到天庭,留下來當了海螺女。后來,玉帝降旨召回仙姑。去時,留下神牛一頭,每到冬至,由神牛領頭,羚羊們結隊來到仙泉邊飲水。
公園開營前夕的一個夜晚,一頭小羚羊竟然不懂"規矩",闖入科考人員用木板樹皮搭成的臨時木棚內。聽到人呼叫,心慌退出,科考人員出棚用電筒一照,阿哈,溫泉邊聚集著黑壓壓一片羚羊在飲水??吹搅凉?,很快就撤退到原始森林中去了。
有人說,山有多高,瀑有多長。這話一點也不假,你看,這崇山峻嶺中,有的一瀑三迭,如銀蛇游弋下山;有的垂掛百丈,青山如綠袍,飛泉似銀帶;有的一山兩瀑,被稱為情侶瀑;有的相鄰一大一小,稱為姐妹泉;有的九彎十八拐;如玉簾隱現……詩人李白在蜀道難中寫道:"飛揣瀑流凈喧,崖轉石萬雷"。正是溝內水瀑的寫照。
海螺溝的水,冷。溫。熱。沸,四水俱全。這是大自然賜予海螺溝旅游業的寶貴財富。
親愛的朋友們,貴賓們:"瑤池"浴起,繼續前進,現在,我們正式進入原始森林了。
海螺溝原始大森林面積達70多平方公里。據專家考證,林區共有植物達4880余種,其中屬于珍貴的植物有28種,林中樹美。樹奇。樹怪;花多?;ㄆG?;ㄏ?。
這里,有如西雙版納生長的闊葉林,有如長白山地區偉岸高聳的針葉林,有像西北高原的樺樹林,更有珍惜的葉緣上綴"紅寶石"的紅豆杉,滿樹繁花報春來的木蘭。其中"康定木蘭",一樹有紅。紫。粉紅。白色四花,據說,全世界唯有海螺溝有此樹。還有渾身都是寶的江波樹,有被稱為"活化石"的石櫪樹。
海螺杜鵑,更是花樹中的主旋律。數量大,品種多,生長茂,花期長。據統計,杜鵑品種占世界杜鵑種類的8。5%,占全國的10。4%,共68種。在x,花開海螺,把景區打扮得萬紫千紅,光彩明媚。
大葉杜鵑,花朵碩大,紅白色為主,還有罕見得黃花杜鵑。
小葉杜鵑,善不勞而獲,寄生在高大得雜林。衫樹上,靠主人得供養,把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她是怎么上了樹得,誰知道?可能鳥知道。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qitafanwen/9428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