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進步離不開道德和倫理的規范和引導。在寫總結之前,我們需要對過去的事情進行逐一回顧。如果你正在為寫總結而苦惱,不妨閱讀一下下面這些總結范文,或許能給你一些靈感。
翻轉課堂(flippedclassroom)也稱“顛倒課堂”,是指教師在時間和空間上對傳統教學過程進行翻轉或顛倒,學生課前自主學習,課中師生互動、內化吸收,課后鞏固加強的一種全新教學模式。翻轉課堂的應用價值在于借助網絡平臺突破傳統教學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有助于教師因材施教、分層施教,有利于學生自主化、碎片化學習。高校體育實施翻轉課堂教學,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場地不足、教練不夠、學訓矛盾等問題。
翻轉課堂基于互聯網技術支持,打破了傳統教學中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已經成為當前教學改革的熱點,翻轉課堂為體育課程教學改革帶來了機遇與挑戰。體育課程實施翻轉課堂存在如下困境:。
(1)體育教師實施翻轉課堂教學的信息素養有待提升。翻轉課堂的實施離不開視頻制作、課件開發和網絡教學等,對教師計算機應用能力有較高的要求。體育教師需要加強相關計算機軟件、硬件的學習,以便靈活應用各種信息化手段開發體育課程資源。
(2)體育專業學生通過網絡平臺學習的習慣尚未養成。長期以來,學生術科學習習慣了教師口傳身授的傳統方式,現有的體育專業網絡教學資源主要針對對理論課教學,而體育專業學生學習普遍存在“重術科、輕理論”現象,尚未養成利用網絡自主學習的習慣。
(3)體育院系對實施翻轉課堂的有關政策制度有待完善。實施翻轉課堂屬于信息化教學改革的內容之一,就實際情況而言,體育專業大多信息化課程建設(精品課程、網絡課程和視頻公開課等)都是在上級教育主管部門的政策驅動下被動建設的,存在一定的功利性因素。體育院系作為基層部門,是信息化教學實踐的前沿陣地,沒有想過政策制度的約束和鼓勵,翻轉課堂同樣會面臨“信息孤島”的厄運。
3.1提升體育專業教師的信息素養,確保體育翻轉課堂教學實施有人可為。
信息素養是指使用計算機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的能力,教師的信息素養主要指教師在教學中能夠使用信息化手段建設課程資源、開展教學活動和線上線下輔導答疑的能力。體育教師的信息素養是體育課程實施翻轉課堂的前提和關鍵。體育術科注重動作的傳授與掌握,動作的規范性與連續性至關重要。體育教師要通過學習和培訓,掌握相關計算機軟件和硬件,制作微課視頻。例如,田徑跨欄微課視頻可用cooleditpro軟件剪輯劉翔跨欄動作,籃球可以截取姚明的進攻、防守和投籃動作,保證體育翻轉課堂教學的實施有人可為之。
3.2培養體育專業學生的學習習慣,確保體育翻轉課堂教學實施有利可圖。
傳統體育教學中教師口傳身授、學生模仿練習已經成為一種習慣,教學效率低。翻轉課堂利用網絡平臺拓展了教學時空,體育術科教師可以通過設計教學活動,錄制微課視頻,督促學生隨時隨地觀看模仿,養成“互聯網+”時代的學習習慣。例如,體育舞蹈可以錄制一段單人、雙人或集體舞蹈視頻,并配上背景音樂和老師講解,要求學生在課前尋找舞伴進行練習、課堂上進行匯報展示,其他同學觀摩,并結合自身練習感受給與點評,教師最后結合學生的展示與評價情況進行指導、總結,將存在的問題在課內重點輔導,課后反饋到網站供學生復習鞏固。這樣的`學習習慣有助于學生通過網絡平臺主動探索,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學習效果大大提升,翻轉課堂優勢明顯。
3.3制定體育院系信息化教學制度,確保體育翻轉課堂教學管理有章可循。
體育院系作為高校的基層部門,是教學實踐的前沿陣地,相關教學制度直接影響到體育教師的教學活動和學生的日常管理。體育院系要制定政策,鼓勵教師拍攝微視頻借助網絡平臺實施翻轉課堂教學,引導學生合理使用信息化設備進行學習。例如,鼓勵武術教師通過翻轉課堂,將錄制的太極拳微課視頻共享給學生學習,同時,利用網站布置作業,讓學生通過手機、電腦進行觀摩、練習。教師可以通過網站論壇對學生答疑解惑,學生也可以錄制自己的武術動作上傳網站供老師和同學觀看、指導。在教師工作量計算時適當考慮其翻轉課堂教學實踐工作量,學生評優評先時將網絡學習成效作為一項參考指標,以此確保翻轉課堂的有效實施。
4結語。
翻轉課堂的內涵和應用價值決定著其在高校教學改革中的地位。高校體育實施翻轉課堂教學存在教師信息素養有待提升、學生網絡學習習慣尚未養成、體育院系有關政策制度有待完善等問題,可以通過提升體育專業教師的信息素養、培養體育專業學生的學習習慣、制定體育院系信息化教學制度來解決。
提高有效教學、為學習減負增效,一直是體育課堂教學不懈追求和努力探討的一個問題。正如修建一幢大廈前需對其進行詳盡的設計一樣,體育教師在課前也要對教學技能與課堂學習進行設計,將科學的理論和方法與教學經驗有機地結合起來,創設體育課堂教學既有共性的合作學習、又有個性的因材施教,實現教學普遍性與特殊性的有機統一。正如葉瀾老師所言:“一個真實的課堂教學過程是一個師生及多種因素動態的相互作用的推進過程?!北狙芯吭谌鼐判5某掷m教學實驗研究中發現:有以下五種課堂教學方法,適配教學技能與課堂教學設計的“時效”與“有效”的情境,助力廣大教師“建構意義學習”的課堂教學設計與策略。
教學實踐證明,合理組織與適配體育教學技能與課堂設計,會使教學獲得良好的效果。依據體育課堂教學特性,技能是在練習中成長的。據此認為,體育課堂教學設計的有效練習性原則:一是圍繞認知發生的順序性和邏輯性進行“同化、順應與平衡”的構建,準確把握好學生學習的“教學適配”。大腦科學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大腦中有三個學習區域(識別網絡、策略網絡和情感網絡)可燃犀學習愿望,形成學習能力;信息加工理論告訴我們,學習受認知變量(短時記憶、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的制約,對此掌握利用可提高體育學習活動的定向認知能量與認知功用。正如維果茨基所言,“學習的一個基本特征,那就是創造了一個最近發展區,喚醒內部的多種發展過程?!盵2]二是要立足于教為學的策略構建。在方法和手段的選擇上,體現出“為學習而設計”、“為理解時刻而教”、“學習自由度”的教學策略。要清醒地避免學生是原料,輸入―――輸出(產出)的傳統教學模式。恰如贊可夫指出,“不管你花費多少力氣給學生解釋掌握知識的意義,如果教學工作安排得不能激起學生對知識的渴求,那么這些解釋仍將落空?!盵3]三是教學方法的選擇,既要體現出教學的內容性、組織性和負荷性的三個螺旋上升遞進,又要掌握好學習發展由量變到質變的有效性飛躍的記憶規律。研究表明,學習程度越高,遺忘越少。過度學習達150%,保持效果最佳。實驗證明,有趣形象的材料比無意義的材料更能引起學習發生,多種類型、多種感官的協同記憶可取得最好的記憶效果。蘇霍姆斯基說:“建立學習跟知識之間的和諧,是學校面臨的最重要的實際和理論問題之一”。
圍繞上述原則,我們認為有效的課堂教學設計,應從以下五種練習進行構建。第一種練習―――著眼于理解的練習。
由于體育是一種習得性技能,重練習、重形態、重經驗,初始的學習易于枯燥。圍繞這一特點,該階段練習要立足為學習者提供“為學習而設計”、“為理解時刻而教”的教學策略,誘使學生在做的過程中領悟“收獲”,通過建立起一種感性的經驗收獲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正如行為主義學習理論指出,如何為學生的學習提供積極的刺激(環境),以使學生能夠在這一環境中作出正確的、教師期望的反應(行為),為此,教師對刺激(環境)的調控,就成為教學的一個重要內容,即避免或剔除消極泛化環境和建立積極的學習環境(包括物理環境、社會環境和心理環境)。[5]該階段的主要特征是生搬硬套、機械模仿的直觀頓悟與試錯發生,行為主義學習理論的桑代克三大定律(準備律、效果律和練習律)、認知主義學習理論的奧蘇伯爾同化理論等是其指導的理論基礎。該階段教學的形式,是教師配合示范動作,先講粗大的動作要領,然后在學習者建立感性后,再講精細的動作要領。通過加大練習密度與次數牢固動作技能,每次練習之后,教師應及時分析、評價和強化(如贊賞),反饋學生了解其練習的結果,使其減少錯誤,盡快形成正確知識技能的可循環。
此方法的應用包含兩個層面:
第一,給力知識的可理解性,如運用認知學習理論的“先行者組織策略”幫助學習者建立同化圖式。燃犀“為學習而設計”,“為理解時刻而教”的教學策略與方法。減少學習障礙,助力學習者為下一步學習循環增添動機。
第二,博懷銳識各種教學理論與適用,使學習者對所授技能有充分的感受,才能產生清晰的學習循環。
為實施好上述兩個層面,其具體的教學行為指針包括以下方面:
(1)教學內容、教學組織和教學負荷的流程步驟要與學生學習的心理認知性、生理活動性相符合。即:讓學生經由單一的直悟模仿的試錯練習一步步轉入有效能的歸納性學習。
(2)因材施教、關注“學習者自由度”,積極注意輔導學習困難的學生,不要讓其因困難而喪失學習的信心。
第二種練習―――歸納性練習。
該練習主要是讓學生由單一模仿練習歸納到組合或綜合練習的類化。通過一系列由簡入繁的動作技能類化,把低級感性認識上升為一種高級理性的圖式(結構)形成學習策略。即著眼于使學生思維從表象的感受抽象為類化的圖式,使其能將所學知識廣泛地應用于復雜學習情境的可循環之中。恰如類化理論認為,類化(即知識經驗的概括化)是動作技能遷移的基礎,對保持動作技能繼續深化起決定性的作用。[6]該階段是技能的動作分化期,教學形式主要特征是由感悟、體驗上形成能力。行為主義學習理論的“一個已形成的聯結不予使用(缺少練習或應用),這種聯結的力量便會減弱(知識)”,認知主義學習理論的奧蘇伯爾同化理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情境”、“協作”、“會話”和“意義建構”等范式是其理論依據。為此要求教師應由集體共性學習輔導轉向個性化學習輔導,促進學習者“有意義學習發生”,為學習發現更多的聯合因素,并特別要考慮如何維持學生學習動機的循環。
此階段包含兩個層面:
第一,將過去所習得知識與現在所教導的概念相連接。正如建構學習理論認為,學習的最重要條件是學習者原有的知識建構在新學習中的作用,它是有意義學習發生的基礎。
第二,提供多種情境或變式,引導學生觸類旁通。
如運用成功教學模式,通過低起點、小步子、快反饋;如運用快樂教學模式,通過挖掘教材內容的情趣美,幫助學習者補充豐富經驗發現學習的意義。
為實施好上述兩個層面,其具體的教學行為指標包括以下方面:
(1)設計有意義性的練習及作業,指導與提升學生的學習成就感。
(2)每節課結束時,應給學生提供回顧所學知識的要點與支架式的作業,助力學生加深印象,統整學習概念與技能。(開始學生不習慣,教學實踐證明,只要長期安排,就會收到顯著成效。)第三種練習―――運用性練習。
這種練習就是升級各種類化性練習的遷移,使學生領會知識,有意識地運用知識,形成策略圖式。記憶規律研究表明,學習程度越高,遺忘越少。過度學習達150%,保持效果最佳。[8]只有動作熟練掌握了才能運用自如。這就要求教師善于把握啟發與多練的運用。
最需要突出的是一個“悟”字,很多理解要讓學生在“習”中自然地領會,不需要刻意地多解釋、闡述。如運用領會式與啟發式教學模式幫助學習者意義建構(或稱認知圖式)的不斷改組和完善。
該階段是技能的動作組合期。教學形式主要特征,一是教學過程由單層次模仿逐步向多層次領會發展;二是由固定性練習逐漸到合作性練習、自由化練習、自主性練習展開;三是該階段注意練習的次數和時間的有效安排,過少達不到鞏固提高的目的,過多又會引起浪費、喪失學習進度。練習的趣味性仍是教學設計的核心,讓不同練習的刺激性與新穎性使學生遺忘學習過程的枯燥性,為促進體育認知和情感的培養等奠定基礎。行為主義學習理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人本主義學習理論、多元智能理論等是其指導的理論基礎。
該階段包含兩個層面:
第一,教學要活潑多樣、有趣,引起并維持學生學習動機。
第二,給予學生成功的經驗,維持學習動機。
為實施好上述兩個層面,其具體的教學行為指標包括以下方面:
(1)依據教材需要,應用多元的教學方法。即:經由單項練習到組合練習再到綜合練習,再到情境應用(如比賽)。
(2)活動變量,即經由個體學習到合作學習再到師生共同參與的學習。怡情施教,親其師信其道,增強學習動機。
(3)動作難度與強度呈現階梯式上升遞進。不斷挑起認知沖突,激勵學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
該階段推薦的教學用法與要求有以下方面:
(1)“固定比率強化”―――是指學習者達到了一個可以預知的、固定的反應此數后,即可以得到強化。如成功教學模式。
(2)“變化比率強化”―――是指學習者再達到一個不可預知的反應此數后即可以得到一次強化。如領會教學模式。強化技能的主要方式有:語言強化、活動強化、符號強化、體態強化等。
(3)創設情境、協作、對話、意義學習的建構,展開師生、生生共同參與。
(4)體現為樂學而設計,為成功而教的時機。
(5)教學最優化必須以個性學習為指針。
第四種練習―――遷移性練習。
該階段是技能的動作領會期。教學形式應運用的方法:領會教學法、合作教學法、游戲法、競賽法、成果展示法、伙伴交流法等。改變傳統演繹式的教學只有單一(模仿―――練習)的刺激―――強化的不足。一般而言較關注學生對動作要領的理解,只要學生學習的結果,不能令學生體察到學后應用的連接,享受到知識獲得的反饋體驗,是一種低層次的認知,只能說是一個粗糙的原則。如果運用遷移性教學則把感性具有的兩大形式:自我直接感知與外部間接感知聯系起來進行理解,更能強化學生的學習力,有助于幫助學習者加深對技能的理解。復現了知識的知、情、意、行的多維面孔,讓學生享有“懂、會、樂”的收獲與高峰體驗。
該階段包含兩個層面:
第一,聯系舊知識,鞏固新知識。
第二,鞏固新知識,拓展新知識。
為實施好上述兩個層面,其具體的教學行為指標包括以下方面:
(1)創設障礙性情境。即在學生原有知識技能儲備和經驗的基礎上,設計新的條件,形成新的認知沖突,喚起學生對新知識的挑戰和探索的渴望。
(2)創設發現性情境。即通過呈現一定背景的材料,引出新的問題,產生新的知識與技能。
(3)圍繞某一知識技能的應用。即通過一個應用情境的探究,產生新的理解,新的應用。
第五種練習―――鞏固性練習。
為此,最為有效的方法,就是圍繞各種“活動”給學習者提供不斷練習的機會,讓他們去實踐和運用這些技能,策略自然而然就得到發展。該階段是個體技能動作風格形成的特色期。學習的重點是發展個人的潛力、興趣和應用動作技能的能力。教學形式的主要特征是個性化練習與競賽性練習等相結合,與課內課外大小體育活動的多種方式相結合,促進學生收獲成功、成就、運動高峰體驗。鞏固完善、形成特色與強化行為。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人本主義學習理論、多元智能理論、后現代教育理論等是其指導的理論基礎。
該階段包含兩個層面:
第一,課內教學課外應用相連接。
第二,個人學習與集體活動相連接。
為實施好上述兩個層面,其具體的教學行為指標包括以下方面:
(1)設計開展有意義性的單項比賽,游戲性與競賽性相結合。
(2)設計開展組與組、班與班之間各種比賽,游戲性與競賽性相結合。
(3)個人學習與集體活動展示相連接。如個人成果與小組成果展示活動的各種單項的投籃比賽、運球上籃比賽。
3、結語。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教學過程是一個由教學技能和教學設計等諸要素組成的復雜系統,要使這個系統成為有機的系統,就必須保證各要素之間的有機聯系。因為任何一種因素作用的發揮,只能收到局部的效果,而不能取得教學的整體效果。要想取得最優化的整體效果,應力求使教學的各要素按照它們之間內在聯系的規律性合理地加以情境適配。因而教師如果能科學把握正確地處理上述五種方法之間的關系,并能根據實踐需要加以調整或改進,學生學習一定會取得積極的效果。這五種練習策略,雖不能絕對保證我們實現有效教學目標,但它確實有可能幫助并讓這些事情變得更加可能。正如夸美紐斯曾說,“教師不僅要精通語言和科學,還要懂得怎樣使學生最容易、最牢固地掌握?!?/p>
首先,創設情境,活躍課堂。有效教學需要良好的氛圍來助陣,多樣化的情境創設對于體育教學至關重要,給體育課堂注入活力讓其靈動起來。創設情境的教學方式是體育課堂“靈動”的鮮活劑。一是要形象導入,激趣話題。在體育教學過程中,也需要教師用話題吸引學生激發學生的思考,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中呈現出最佳狀態。二是利用游戲,引人入勝。游戲在體育教學中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游戲能讓青少年學到知識、明白諸多道理,同時也能引導他們提高辨別能力,而游戲也提高了教學效率。
其次,合作交流,主宰課堂。新時代素質教育要求教師和學生一同參與教學活動中,師生之間以及學生之間都要建立良好的合作交流關系,促進相互的進步。在教師的引導下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學會相互合作,在交流中成長。體育教學不是簡單的肢體運動,而是豐富青少年人文素養不可或缺的人生課堂,因此要合理利用體育教學課堂,用有效的教學方法助力青少年成為建設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而合作交流無疑是培養綜合素質過硬人才的有效體育教學方式,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主宰課堂。
最后,聯系生活,彌補課堂。在青少年體育教學中,也需要理論聯系實際,而不是一味地開展各項身體鍛煉活動。在這個充滿各種信息的社會里,體育教學也需要聯系生活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樂趣,讓學生暢游在學習的海洋里,而不是被狹小的課堂所束縛。因此,在學習課本知識的同時聯系實際生活,將課本上復雜、抽象、虛擬的知識簡單化,讓體育課堂靈活起來。
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常用的以語言傳遞信息為主的方法有講解法、問答法和討論法。
講解法:是指教師運用語言向學生說明教學目標、動作名稱、動作要領動作方法和要求,以指導學生學習和掌握體育的基本知識、技術和技能進行練習的一種方法。
討論法:在教師指導下,學生以全班或小組為單位,圍繞教材的中心問題各抒己見,通過討論或辯論活動,獲得體育知識或輔助運動技能學習的一種教學方法。
是指教師通過對實物或直觀教具的演示,使學生利用各種感官直接感知客觀事物或現象而獲得知識的方法。
以直接感知為主的方法有動作示范法、演示法、糾正錯誤動作法、保護與幫助法、視聽引導法等。
(2)示范法。
是教師(或指學生)以自身完成的動作為示范,用以指導學生進行學習的方法。它在使學生了解所學動作的表象、順序、技術要點和領會動作特征方面具有獨特的作用。體育教學中教師示范時,除注意示范面外還應考慮示范的速度和距離。
由于運動動作的多樣性,因此動作示范更要注意“示范面”的問題。示范面是指學生觀察示范的視角,也包括示范的速度和距離等要素。示范面有正面、背面、側面和鏡面。
1.正面示范:教師與學生相對站立所進行的示范是正面示范,正面示范有利于展示教師正面動作的要領,如球類運動的持球動作多用正面示范。
2.背面示范:教師背向學生站立所進行的示范是背面示范,背面示范有利于展示教師背面動作或左右移動的動作,以及動作的方向、路線變化較為復雜的動作,以利于教師的領做和學生的模仿,如武術的套路教學就常采用背面示范。
3.側面示范:教師側向學生站立所進行的示范是側面示范,側面示范有利于展示動作的側面和按前后方向完成的動作,如跑步中擺臂動作和腿的后蹬動作。
4.鏡面示范:教師面向學生站立進行的與同學同方向的示范是鏡面示范,鏡面示范的特點是學生和教師的動作兩相對應,適用于簡單動作的教學,便于教師領做,學生模仿。例如,做徒手操,開始時學生完成動作是左腳左移半步成開立,教師的示范動作與學生的動作相對應,則是右腳右移半步成開立。
語言法是指在體育教學過程中,運用各種形式的語言,指導學生學習掌握學習內容,進行練習的方法。
2具體方式。
體育教學中語言法運用的具體方式有:講解、口令與指示、口頭匯報、口頭評價、默念和自我暗示等。
(1)講解。
a、定義:
講解是教師給學生說明教學目標、動作名稱、動作要領、動作方法、規則與要求等,指導學生進行運動技能學習掌握運動技能的方法。
b、具體方式。
講解可分為直陳式、分段式、概要式、側重式、對比式、鼓動式、收斂式等。
c、運用講解時應注意:
a、要明確講解的目的。
b、講解的內容要正確,符合學生的接受能力。
c、講解要生動形象,精簡扼要。
d、講解要具有啟發性。
e、注意講解的時機與效果。
(2)口令和指示。
口令是指用最簡明的語言,以命令的方式,指揮與組織學生完成任何活動與練習的一種方法。運用口令時應準確、洪亮、節奏分明、富有力度。
指示是指運用比較簡明的語言,用比較平和的語氣,組織指導學生進行活動的一種方法。運用指示時應清晰、堅定、準確、及時。
(3)口頭評價。
口頭評價是指按教學標準,對學生的行為表現、練習完成的情況以口頭方式進行評價的一種方法。運用評價時應以正面鼓勵評價為主,要指明努力方向,提供改進提高的方法。
(4)口頭匯報。
口頭匯報是教師要求學生根據教學目標和自身的體驗,簡明扼要地說明自己的見解的語言方式。這種方式將有利于促進學生積極思維、提高學生自評能力、語言組織能力與表達能力、有利于教師及時了解反饋信息。
(5)默念和自我暗示。
默念是學生在實際練習之前通過無聲語言(思維)重現整個動作或運用的某個部分的過程、重點、時空特征,以提高練習效果的一種方法。自我暗示是學生在實際練習過程中,默誦某些具有指令性的詞句,自我調控練習過程的一種方法。
直觀法是指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實際的演示或外力幫助、借助學生的視覺、聽覺、觸覺、肌肉本體感覺器官來直接感知動作的方法。
2具體方式。
體育教學中常用的直觀法有:動作示范、教具和模型的演示、電影電視錄像、助力和阻力、定向和領先等。
(1)動作示范。
a、定義。
動作示范是教師或教師指定某一學生以具體的動作為范例,使學生了解動作形象、結構、要領的方法。
b、運用示范時應注意:
a、要有明確的目的。
b、示范要正確。
準確、熟練、輕松、優美。
c、正確選擇動作示范的位置與方向。
正面示范、側面示范、背面示范和鏡面示范。
d、示范與講解要有機結合。
先講解后示范、先示范后講解、邊講解邊示范。
(2)教具和模型的演示。
教具和模型的演示是利用掛圖、照片、模型等直觀手段,顯示練習動作的結構、過程、關鍵、時空特征,幫助學生正確感知練習、動作的方法。
(3)電影和電視錄像。
電影電視錄像是運用電化教學的視聽手段,顯示練習、動作過程、時空特征,幫助學生更好地感知理解練習、動作的直觀方式。
(4)助力和阻力。
助力和阻力是指借助于外力的幫助,使學生通過觸覺和肌肉本體感覺,體驗正確的用力時機、大小、方向、時空特征,從而正確掌握動作的一種直觀方法。
(5)定向和領先。
定向是以相對靜態的具體視覺標志,給學生指示動作方向、幅度、軌跡、用力點等的直觀方式。
領先是以相對動態的、超前的視聽信號,給學生以刺激與激勵,以利于他們完成動作的直觀方式。
1完整法。
(1)定義。
完整法是指從動作開始到結束,不分部分與段落,完整地傳授某種運動動作的方法。
其優點:有利于保持動作的完整結構,有利于學生完整地掌握動作。其缺點:學習難度較大,不利于掌握完整動作中難度較大的動作環節。
其適用于:簡單的動作或雖然較難但不能分解的動作。
(2)運用完整法的幾種常用方法:
(1)定義。
分解法是將一個完整的動作技術,合理地分解成幾個部分與段落,逐個進行教授,最后完整掌握動作技術的方法。
其優點:能降低難度,簡化教學過程,縮短教學時間,提高學習信心,較快地掌握動作技術。其缺點:容易割裂、破壞動作技術結構。
其適用于:比較復雜的、且能合理分解的動作。
(2)運用完整法的幾種常用方法:
(1)、根據動作技術的特點,采取合理的分解方式。
分解方式有:單獨(純粹)分段法、遞進分段法、順進分段法、逆進分段法和其它等。
(2)、劃分動作技術的段落與部分,應考慮各部分與段落之間的有機聯系,
不破壞動作的結構。
(3)、明確各部分與段落在完整動作中的地位與作用。
(4)、在建立完整動作概念的基礎上分解,并及時向完整法過渡。
預防與糾正錯誤法是在動作技能教授過程中,針對學生形成與掌握運動動作中產生錯誤動作及其原因,預先在教授中及時采取有效的手段措施,防止出現和糾正學生錯誤動作的方法。
2產生動作錯誤的原因。
(1)運動生物力學方面的原因。
(2)生理方面的原因。
(3)教育心理學方面的原因。
(4)教學的外部環境與條件的原因。
(5)教師的素質與組織教法因素。
3預防與糾正錯誤的方法。
(1)強化概念法(2)轉移法(3)降低難度法(4)信號提示法。
(5)外力幫助法。
4預防與糾正錯誤的過程。
預測可能產生的錯誤動作-觀察與發現錯誤動作-分析錯誤動作產生的原因-采取對應的措施-檢查與驗證矯正效果-總結教學經驗、提高教學水平。
1、游戲法。
(1)定義。
游戲法是指在規則許可的范圍內,充分發揮個人主動性和創造性,完成預定。
任務的一種方法。
(2)運用游戲法時應注意:
(1)、根據教學目標,選擇合適的活動內容與形式,采取相應的規則與要求。
(2)、在教育學生遵守規則的同時,鼓勵學生充分發揮主動性與創造性。
(3)、認真做好游戲的評判工作,要客觀公正評價游戲的結果。
(4)、布置好游戲的場地器材,加強游戲的組織工作。
(5)游戲結束后要做好講評,指出優缺點。
2、競賽法。
(1)定義。
競賽法是指在比賽的條件下,組織學生進行練習的方法。
(2)運用競賽法時應注意:
(1)、明確運用競賽法的目的。
(2)、合理配對、分組。
(3)、適時運用。
(4)在比賽中教師應加強組織管理工作,要求學生遵守比賽規則,防止傷害事故發生。
(5)賽后要及時進行總結。
摘要:新課程標準指出“學校階段的體育教育應為學生打好體育鍛煉的基礎,培養學生體育鍛煉的興趣和習慣,使學生能夠終身進行體育鍛煉?!庇纱丝梢?從小學開始就應對體育引起重視,應針對班級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采用分層教學的方式方法,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關鍵詞:分層教學;終身體育理念;方式探尋;。
一、分層教學和終身體育理念認知。
分層教學法最早定義的特點就是根據技術水平將學生分出層次,在教學過程中使用各種方法讓下層學生向上層進步,讓上層的學生更加優秀,也使各個層面的學生都能共同進步。分層教學也是教師實施素質教育中探索出來的一種新的教學方法,要根據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興趣愛好、能力層次把學生分出不同的組別,注重學生的主體作用,而后因材施教,從而達到最終的教學目的的一種方法。
體育新課標強調“終身體育”理念。終身體育,與終身教育同時衍生,即是指一個人終身進行身體鍛煉和接受體育教育。終身體育是在體育的改革、發展中提出的一個新概念。小學體育教學是終身體育的基礎。小學里,學生處在6~12歲年齡段,是從學齡兒童進入青春發育期的關鍵時期,也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地全面鍛煉身體,促進身心健康,掌握體育的知識、技術、技能,養成鍛煉身體的習慣,培養體育意識的重要時期。這個時期,身體生長發育得如何,直接影響著人的一生。如果少年時期身體發育得不好,如脊柱側彎、駝背、呼吸機能差等,到了成年以后往往無法彌補,而成為終身的缺陷。所以,學校體育教學在整體的教育體系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也是終身體育的重要一環,是人們奠定終身體育基礎的關鍵時期。
小學生初步接觸系統的體育教學體系,對于體育的概念是模糊的,不清楚體育課應該學什么,做什么。這個時候,就需要教師進行正確的引導,推廣正確的體育理念,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體育價值觀。
1.教學目標分層。
有目標才會有動力,目標分層,合理、明確的制定,是體育工作開展的第一步。而體育是很特殊的一門課程,它是多元化的,在體育教學中不僅可以增強學生身體素質,更可以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人際交往能力,培養學生的優良品質,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進一步的提高。體育教學目標的制定,應隨著社會不斷的進步而不斷的改革更新,因此,有較大的波動性。
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應與各層次學生的能力水平相應,根據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方法,讓每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都有所得,才能確保整個體育活動的協調發展,有效實施。目標的分層確立可從以下幾步出發。
(1)目標預設。
在課程開始前,應進行教學目標的預設,這樣有助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選擇和運用合理的教學方法、教學組織形式。根據體育課程標準,提前理清各個單元的教學目標,理清課程的內容體系,也可避免盲目的制定目標造成資源、時間浪費,導致課程內容重復而沒有意義。
目標的預設對于學生而言,可以有效的引起學生的.注意力。有目標的課程,會讓學生有努力的方向,促使學生開動腦筋,在遇到困難時,鼓勵學生開拓新思路,應用新方法,以便更好的實現目標。
(2)目標細化。
在制定教學目標時,目標內容要明了,要把體育行為進行細化,明確的規定出這節課要完成什么,要達到什么要求,需要學習什么內容等,要面面俱到,避免出現疏漏。
如可細化分為理念目標、認知目標、技能目標、情感目標等幾個層次。結合教學內容,讓學生對課程的理念有一個完全的認知,在體育活動過程中,鼓勵學生進行團隊協作、合作競爭,共同的進步發展。在教學中,讓學生能夠掌握基本的體育技能,使學生在體育學習中能夠有一個良好的心態,感受到體育中的情感,從而輕松快樂的學習。
(3)目標具體化。
目標統領教材,教材為實現目標服務。教材不僅要面向全體學生,更要考慮到學生所處階段的身心特點,興趣愛好、基本活動能力等因素,進行教材的整合,根據實際的情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具體到每一個學生的身上,才能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使學生能夠圍繞目標學習,達到預期的教學效率。
(4)目標評價。
沒有評價的目標教學,是不完整的教學,評價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教學手段。教學評價就是對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學習過程、教學效果等要素的評價,它是促進課程目標實現與課程建設的重要手段,具有導向、鑒定以及激勵的功能。由于班級學生個體、體質差異大,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很難解決學生存在的問題,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評價應采用多種方式方法結合的機制,實施分層、針對性的有效評價,才能使學生認識到自己目標的完成情況,認識到自己的長處和不足,也能讓每個學生都能發現自己的價值,能夠對自己有個精確的定位。并鼓動學生,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提出建議,幫助學生進行改進,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1)根據學生身體素質進行分層教學。
小學時期,正是打好身體基礎的黃金時期,對學生的身體發展有著重要意義。體育課程是一項運動項目,在體育運動中,每個學生的身體素質都不一樣,身體素質較好的學生運動能力較強,而身體素質較差的學生運動能力較差,在完成體育運動項目時會顯得比較吃力。為了避免學生因為項目完成情況產生不良情緒,要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進行分層,尊重學生個體差異,制定不同的任務標準,計劃性的把學生的身體素質進行逐步提高,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2)根據學生興趣愛好進行分層教學。
興趣是成功的先決條件,一個人只有對所學事物感興趣,在學習過程中,才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使體育課能較好的進行,讓學生學有所獲,在體育課上教師教學時就應該注意抓住學生的興趣,即學生的個體表現于外在的心理傾向,針對某些學生對體育興趣淡薄的和沒有興趣的,教師要培養其興趣,讓學生可以自主自發的進行體育學習和鍛煉,享受體育,愛上體育,這也是分層教學在小學體育課中運用時重要原則的體現之一。
(3)根據課程內容進行分層教學。
每個學生所擅長的科目是不一樣的,而小學生處于一個活潑好動的階段,可塑性強??筛鶕涮匦院兔抗澱n所要學習的主要內容,把擅長科目和不擅長科目的分為一組,起到“以優帶差,互幫互助,共同進步”的作用,也可避免教師因個人精力有限,不能面面俱到的弊端。進行目的性的分組,能夠使學生之間有更深刻的交流,讓學生通過相互的學習,達到更高的層次,提高自身能力。
分層教學是小學體育教學的一個重要手段,分層教學法有利于處理好尊重個體與面向全部之間的矛盾,能夠將學生從沒有針對性傳統教學中解救出來,真正幫助學生確定其主體地位。所以,我們要不斷地實踐并完善分層教學法,更好地運用分層教學法來實現體育課程的教學目標。在實施過程中,注意各個層次的連續性,不能機械的分開,保證各個層次的銜接,保持其持續、連貫性。讓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明確自己的目標和學習內容。作為教師,要正面的鼓勵學生,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從根本上改變學生的態度,讓學習明白課程學習的重要性,授之以漁,積極督促,為學生終身體育的實現打好基礎。
參考文獻:
[1]陳文利.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學體育分層教學實驗分析[j].新校園旬刊,2014.
[2]李靜亞.淺談分層教學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j].好家長,2017.
[3]陳順林.分層教學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初探[j].文理導航,2016.
為了真正將素質教育落到實處,就必須摒棄對體育課的偏見,要按照新課標的要求,以培養全面發展的學生為終極目標,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通過體育課真正達到強健體魄、陶冶情操的目的。
常見的體育課堂教學方法有:語言法(講解、口令、指導、提示、口頭評價等)、講解示范法、預防改正錯誤動作法、保護與幫助法、表揚鼓勵法、完整與分解法、電化教學法等。這些教學法對每一位體育教師來說已再熟悉不過了,本文介紹近年來涌現出來的一些新的教學方法。
(一)目標教學法。
目標教學法是圍繞所設立的學習目標而開展教學工作的一種教學方法?!墩n程標準》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設立三級目標體系,即課程目標、領域目標和水平目標。在體育課堂教學中,首先要設立學習目標,然后根據這個目標開展教學工作,即在目標的統領下,選擇教學內容,實施教學方法,以實現學習目標。
(二)主題教學法。
主題教學法就是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的身心特征,圍繞一個主題開展教學并實現課程學習目標的一種教學方法。例如,以“環境保護”為主題,通過活動中的跑動、跳躍、搬運、傳接、競賽等開展一系列的場地、周邊的環境保護活動,激發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培養相互協作的精神,加強對學生環保意識的教育,從小樹立良好的環保意識。又如,以“為孤寡老人獻愛心”為主題的教學活動,可以培養學生尊敬老人,關注社會的意識。
(三)分層教學法。
分層教學法是把同一個教學內容分成不同的難易程度,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分層次進行練習。在教學活動中,可讓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練習難度,在完成較容易的一個練習后,可進行高一層次難度的練習。這樣的教學方法,可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信心。但在分層教學中,教師應讓學生自主選擇練習難度,而不要硬性作出規定,否則會損傷學生的自尊心,失去分層教學的實際意義。
(四)信息教學法。
信息教學法是信息技術應用在體育教學中的一種教學方法。
學習目標:激發運動興趣,提高奔跑能力,培養見義勇為的精神。
學習內容:耐久跑。
學習過程:
1.教師向學生講解見義勇為抓小偷的動人故事,以故事導入練習。
2.扮演角色練習:把班級里耐力跑水平較高的學生分在一組,扮演“小偷”,其他同學扮演見義勇為者。
3.活動方法:“小偷”跑離20秒后,見義勇為的人開始“追捕”,路線不限。
4.活動要求:必須確保安全,不影響其他班級上課。
5.激勵方法:在10分鐘內將“小偷”全部抓獲為勝。
評析:
以上是一個耐力跑的教學片段。教師以創設“見義勇為抓小偷”為情景,開展耐力跑的游戲性活動,改變平時的計圈跑、定時跑的形式,克服單調枯燥的教學組織形式,從而激發了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并通過情景教學達到了對學生進行教育的目的。
由于新課程標準確立了體育與健康課程的目標體系,對于如何實現這些目標,課程標準并未作出詳細的規定,這意味著對每個學生來說,實現目標的途徑可以是多樣的。例如:提高力量這一目標,有條件的學生可以采用健身器械,無條件的學生可能采取俯臥撐、引體向上等練習方法。此外,由于不同的學生在體能、技能、興趣和愛好等方面存在差異,每個學生都有達到相同目標的最適宜方法,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應該給學生有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和學習方法的空間,不要給學生規定過分統一的要求。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也就是教學生學會針對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最佳的練習方法,通過自己的努力和教師的幫助與指導,最終實現學習目標。例如:在課堂上為學生準備各種體育器材(小皮球、短繩、呼拉圈等),學生可根據喜好選擇喜歡的鍛煉方法來完成教師提出練習任務。學生敢于到教師面前表現自己,教師也不因為學生做得不好而制止和取笑學生。
1.結合教學任務進行學法指導。教師在體育教學中對學生學法指導,必須從體育教育的任務出發,指導學生掌握全面鍛煉身體的方法,學習和掌握體育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同時培養學生的體育學習能力。
2.結合學生的年齡特征進行學法指導。學生處于不同年齡階段,具有不同的生理、心理特點,這些特點直接影響著學法指導的廣度和深度。學生的認識在不斷發展,知識經驗在不斷積累,不同年齡段的學生應有不同的體育學習方法。學法指導的選擇與安排應以指導學生全面鍛煉為主,以利于促進學生機能、素質和基本活動能力的發展。
3.結合學段的體育特點進行學法指導。在不同學段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教”和學生“學”的比例,也在不斷變化。學法指導應根據不同學段的教學特點,選擇相應的方法。例如,小學低年級階段,教師教的成份較大,許多教材都要在教師的直接指導下才能完成,學生的學習方法可以觀察法與模仿、練習法為主。小學高年級階段,學生的自學能力有所提高,此時可指導學生以合作學習和理解、思維學習為主。在中學階段,學生自學能力大大提高,可以指導學生以自主練習、創造學習為主。
4.結合教材內容進行學法指導。不同的教材有不同的學習方法。例如,武術、田徑、球類等不同的教材學生的學習方法也有很大的差別。田徑教材可選擇目標學習法、對比學習法等,武術教材宜采用評價學習法、模仿練習法等,球類教材則可采用合作學習法等。小學體育教學中很好地運用游戲教材,充分發揮游戲教材的教育因素,對完成體育教學任務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游戲具有趣味性和競爭性,對小學生有較大的吸引力,體育游戲是小學生喜愛的體育教材之一。體育教師應適當地采用游戲方法進行教學,在課的開始和結束階段,采用游戲法對集中學生注意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有利于課的順利進行。小學階段兒童的生理、心理特點是興奮占優勢,抑制能力差,注意力不易集中,單調的練習容易產生疲勞,因此,要采用變換游戲方法,加深形象化教學,使每一個游戲都能吸引住學生。通過游戲,提高小學生對體育教學的興趣,是小學生體育教學中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
5.結合學生個體差異進行學法指導。學法指導必須從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針對不同體育基礎的學習采用不同的學習方法。例如,對體育基礎較好的學生可用目標學習法、創造學習法等,對體育基礎較差的學生可用對比學習法、理解思維學習法等,讓他們看到自己的進步,體會成功的喜悅。
當然,學習方法要根據教學任務、教學內容、教學結構和個體差異來選擇,不能盲目地套用某種學習方法,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體育教學中各個環節的安排,要有利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教師要經常進行學法指導,使學生的學習能力逐步得到提高,學習方法不斷得到優化。
課前預習是學習的重要環節,預習可以掃除課堂學習的知識障礙,提高聽課效果;還能夠復習、鞏固已學的知識,最重要的是能發展學生的自學能力,減少對老師的依賴,增強獨立性;預習可以加強記課堂筆記的針對性,改變學習的被動局面。在預習時,要做到:了解教材的大概內容與前面已學的知識框架;找出本章或本課內容與前面已學知識的聯系,找出所需的舊知識,并補習此時的知識;找出本課的難點和重點(作為聽課的重點);對重點問題和自己不理解的問題,用筆劃或記入預習筆記。
二、專心聽課的習慣。
有相當多的學生認為,上課聽不懂沒有關系,反正有書,課下可以看書。抱有這種想法的學生,聽課時往往不求甚解,或者稍遇聽課障礙,就不想聽了,結果浪費了上課的寶貴時間,增加了課下的學習負擔,這大概正是一部分學生學習負擔的重要原因。心理學告訴我們注意是心理活動對一定對象的指向和集中,它是心理過程的動力特征。所以,注意具有選擇、保持以及對活動的調節和監督的功能。上課聽講一定要理清思路,要把老師在講課時運用的思維形式、思維規律和思維方法理解清楚。
三、及時復習的習慣。
明確做作業是為了及時檢查學習的效果,經過預習、上課、課后復習,知識究竟有沒有領會,有沒有記住,記到什么程度,知識能否應用,應用的能力有多強,這些學習效果問題,單憑自我感受是不準確的。真正懂沒懂,記住沒記住,會不會應用,要在做作業時通過對知識的應用才能得到及時的檢驗。
要使體育素質教育有效地實施,必須十分重視優化體育課堂教學。因此,必須按照課程標準,開足、開齊、上好教學計劃中規定的每一節課,把功夫花在優化課堂教學上。
一、優化備課。
1.“五有”
(1)腦中有“綱”,既要熟悉所教年級的具體教學要求,又要了解相鄰年級大綱的要求,做到深淺適當且有全盤意識。
(2)胸中有“本”,對教材不僅要懂得,而且要很熟悉,能夠了如指掌、運用自如。
(3)目中有“人”,課堂教學中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學生身上,能駕馭課堂,隨機應變。
(4)心中有“數”,對學生的學習過程要有預見性。
(5)手中有“法”,因課制宜,制定出最佳的教法和練習法。
2.“五備”
(1)備目標。要根據教材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制定教學目標。
(2)備場地、器械。良好的場地器械布置直接影響著學生鍛煉的興趣、情感、信心、意志和運動能力。
(4)備教學方法。選擇正確的教學方法,可使學生準確地理解動作要領,掌握技術動作。
(5)備滲透。在體育教育過程中,可通過練習,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學習目的、頑強拼搏的堅強意志以及集體主義和愛國主義教育。
3.集體備課。
集體備課可以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和才能,從而使教師對每一節課都做好充分準備,有利于教學目標的實施。此外,集體備課對課的`結構、時間分配、運動量、密度,重點、難點的確定,場地、器械的協調,能起到積極的作用。
二、優化上課。
體育課堂教學是學生獲得“雙基”的主渠道,對體育教師提出了“四為”、“四求”的要求。
1.四為。
即: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訓練為主線,以能力為目標。
2.四求。
即:求新,教學內容、教學形式求新,使學生有一種新異感,大腦處于積極興奮狀態;求實,講解語言清晰、簡潔明了、生動有趣、富有幽默感,對學生具有較強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求活,教師要運用新穎、有趣、活潑多樣的教學方法,常給學生耳目一新之感;求樂,教師要努力為學生創設寬松、愉快的教學環境,使學生在課堂上學有所得、練有所獲。
三、優化說課。
1.“三重”
即:重說理,說課的性質、作用、特點,從教育教學理論、學生心理、教學實踐來闡述“理”,闡述依據;重實效,說課旨在探索“輕負增效”的措施方法,是為提高教學效益服務;重創新,說課者要有強烈的創新意識,要敢于創新、勇于創新。
2.“三突”
即:突出重點,說清課中哪是重點教材,教材中什么部分是重點;突出難點,每個項目都有難點,突破了難點,問題就會迎刃而解;突出特色,教學改革要勇于標新立異,要從實際出發,闖出自己的路。
3.“三簡”
即:大家都熟知的已形成常規的簡述;教學過程要簡,說課不是說教案,過程不要講得過細;語言要簡,教師要用簡潔、清晰、準確的語言,且要合乎邏輯。
4.“三講”
即:講普通話,用術語,不要生造字詞;講究說課藝術,說課在于說,切忌“讀”、“念”或“背”,要有表情、有風度,體現教師的內在素質和外在表現;講究使用現代化教學手段,使說課富于藝術性和感染力。
四、優化評課。
1.克服兩個“少數”,側重全體性評價。
對于少數尖子,不能過多地圍繞他們轉,也不能人為地壓抑他們的體育特長與個性發展;對于少數差生,也要看到他們的點滴進步,對他們學習成績的評定要側重評價自身提高幅度和努力的程度。
2.克服“片面性”,堅持全面性評價。
體育教學中對學生的評價應根據體育學科特點,從知識、技術的傳授到身體素質的訓練與情感教育等,應采取科學的方法進行教育,不僅要鍛煉學生的身體,還要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非智力水平;不僅要教會學生怎樣做人,還要教會學生如何生存。
3.克服評價方法的“單一性”,可采用多樣性。
教師評價:一般具有全面性、客觀性和權威性。
學生自我評價:這是培養學生自我認識、認識自我和自我教育的重要途徑。
學生相互評價:“互評”不僅能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更重要的是,在對他人的評價過程中,能促使他對同學的注意、對體育知識的理解,便于提高教學質量。
課堂教學活動作為小學數學教學活動的重要內容與形式之一,其有效性直接關系到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因此,優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逐步被人們提上重要的議事日程。實際上,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一直以來都是人們的追求。無論是現在還是今后一個時期,課堂教學有效性都將是課堂教學活動的主要內容。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作為一個復雜多元的有機整體,其影響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是,其不僅可以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與效率,而且可以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更是推行素質教育的關鍵所在。所以,優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必然成為了擺在人們面前的重要課題之一。筆者結合自身教學的實際,認真就優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進行了深入分析與探討,并提出了一些粗淺的看法與體會。
1結合日常生活教學。
結合學生日常生活開展教訓活動,是優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關鍵策略。過去,在傳統落后的教學模式和方式下,教師通常只關注小學數學教學目標和任務的傳授,從而忽視了把教學活動同學生的日常生活、實踐經驗有機結合起來。這樣,就必然造成了教學活動同學生學習生活出現了脫節現象,也直接影響到培養小學生的創新精神和提高其實踐能力。因此,要優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就需要教師盡量把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活動同小學生的日常生活緊密結合起來,進一步提高他們學習數學、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不斷實踐和體驗小學數學知識的應用與價值。比如,在教學蘇教版小學數學教材“確定位置”有關內容時,筆者就認真對教學內容進行了創造性教學與運用,并緊緊抓住教學內容及知識,同學生的日常生活緊密結合起來。在開展教學活動中,筆者設計了一個模擬家長會,然后讓學生自己為家長尋找座位。再請學生把自己在尋找位置中所運用的方法說出來。最后,又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讓學生仔細地把座位表畫出來,標出自己所找到的座位及具體位置,并使用所學過數學符號表達出來。經過這樣的模擬實踐和動手操作,給小學生充分創造了自主探究、自己動手的機會,也讓他們真正感受到了數學知識來源于自己的日常生活。同時,也讓他們真正明白學習數學的目的就是要更好地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困難與問題。此外,筆者還進一步要求學生,在學習數學時,必須結合自己的日常生活,要做到活學活用,讓學生體驗學習數學的喜悅,進而不斷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與激情。
2明確教學目標任務。
明確教學目標任務,是優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根本途徑。我們知道,開展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就是教學目標,這也是評價教學活動質量和效果的重要依據。一般而言,教學目標為教學活動的開展指明了方向,也決定著教學活動的內容、方法的選擇,對于提高教學活動的質量和效率至關重要??梢?,要優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不斷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就需要我們研究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與任務。筆者認為,在制定教學目標任務過程中,必須處理教材內容與學生實際、知識結構與學生認知能力等方面的關系,綜合權衡,具體分析,盡量做到目標具體、任務明確,具有可操作性。比如,在教學蘇教版小學數學“小統計”有關思維訓練內容時,筆者就采取了如下教學:制定了如下教學目標:即讓學生先搜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簡單數據,然后整理、分析所搜集到的數據,并簡單地敘述自己所運用的收集方法,進而體驗分類統計的目的與意義;然后引導學生根據所搜集的數據及分析,提出一些簡單的問題,進而自己進行分析、研究與思考。這樣,不斷培養了學生自己動手觀察、操作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讓他們感受到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系,不斷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熱愛數學和探究數學的激情。
3科學運用教學方式。
科學運用教學方式,優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關鍵所在。這樣,可以實現教學目標與學生實際的有機結合。一般而言,教學方式的科學與否,直接關系到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質量與效率如何。但是,由于環境條件、教學內容、學生個體以及教學目標的不同,所選擇的教學方式就不盡相同。選擇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可以在傳授數學知識的同時,又培養了學生的數學能力;也能夠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比如在教學蘇教版小學數學“認識圖形”有關內容時,筆者就要求學生把一些教學用具(、三角板、直尺、圓形教具、方形教具等)進行分類,并提問學生應該怎樣分類、為什么這樣分類等問題,然后讓學生進行思考。最后,筆者利用制作的多媒體教案,向學生展現動態的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以及圓形等圖案,使學生對圖形有了初步的認識及體驗。如此,通過學生自己進行實踐與操作,在使他們感受到圖形知識的產生及特征的同時,也不斷培養了他們的創造思維和能力,并不斷增強了他們觀察、分析和處理問題的.能力,大大地激發了他們求知的欲望。
4師生關系民主和諧。
創設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優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重要舉措。通常而言,民主和諧的環境氛圍,可以消除學生學習的緊張心理,進而可以進入學習的最佳狀態。因此,在開展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需要我們即將創設民主和諧的教學環境與氛圍。一般情況下,教師的鼓勵、肯定,都可以讓學生充滿自信。比如,在具體教學活動中,要創設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就要求教師不能以權威、長者等身份自居,而必須積極通過自己的語言、動作、情感、形態等,盡量表現出來與學生關系的平等、親切、民主與和諧。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輕松愉快,進而更好地投入到學習中來。
結束語。
總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作為一個有機的整體,其優化過程必然存在諸多因素的影響。因此,在優化和實施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活動時,需要我們通盤考慮,綜合分析,積極采取各種有效措施和方法,盡量使其基本要素都能夠得到最大限度的優化,進而充分發揮出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整體效能,共同營造生動活潑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促進小學生全面健康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3]王淑娟,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優化的幾個策略[j],新課程學習,2011(06)。
(重慶市武隆縣火爐中學校)。
摘要:新課程強調體育教學需滿足學生的實際需要、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并注重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因此,學校體育教學可以采用適當的手段,激發和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以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時間過得好快,排球選修課已接近尾聲,轉眼這學期就快要結束了,而這學期初坐在電腦前選修體育課的那一情景都還歷歷在目。當初在選課的時候,有的同學就勸我不要選排球,說排球課要求很嚴,考墊球要墊很多個,而且每次墊球手都會墊腫。雖然之前聽聞了很多關于排球課的痛苦,但是可能沒有切身體會后來我還是抱著“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心態,毅然決然的選了排球。
在正式上第兩節排球課的時候,老師首先是教我們打排球的基本動作、姿勢,墊球時怎么迎球接球,比如墊球姿勢應是兩臂夾緊,提肩含胸,挺肘壓腕,前肩肌肉適度緊張,使兩前肩臂盡量靠攏,成為整體,形成有力控制面;墊球是從姿勢開始移動取位,兩臂前伸插到球下,兩臂夾緊,掌根互靠,手腕下壓,用蹬地抬臂,提肩頂肘動作去迎球,控制好擊球點(腹前高度)擊球部位(前臂肘關節以上10cm左右,兩小臂橈骨內側構成的平面擊球的后下部)以及擊球后身體重心繼續向抬臂方向伴送球構成等等。雖然還沒有親身接觸排球,但是練習了一節課的姿勢下來,覺得需要掌握的還是好多。
后面的課程就是拿著排球自己實際練習。一開始完全掌握不到打球的技術要領,球老是被手彈飛或向自己的身體方向反彈,那時候根本就不敢打球,看著球彈向自己時就膽怯,感覺是球在打我而不是我在墊球。整節課的感覺都在追著球跑,更不要說墊球的個數了,只能勉強的幾個。然而,一節課下來,心中卻充滿了悔恨,看著紅乎乎的雙手臂,在待它不紅了之后就開始發青形成淤血點,凄慘程度非同一般。
但是后來課后我就開始反思,覺得自己既然一開始選擇了排球,那么即使再困難也應該把這條對自己來說“無比艱難”的路走下去,于是我就開始分析造成排球對我來說艱難的原因,覺得大體應該是這些:
由于這學期上排球選修課以前從來都沒接觸過排球運動,再而排球教學課時數少,真正學習墊球的技術時數較少等,使我在墊球的學習過程中與球磨合得可謂辛苦。雖然老師之前講過許多關于墊球的要領,但是真正要理論應用于實踐自己具體操作時,就沒有只理解理論來得容易。一開始自己在練習墊球時,沒有形成正確的動力定型,又由于怕痛等原因,多數用腕來墊擊球,因而造成墊球不穩,球不是向外彈出,就是朝自己的臉部方向向自己的身子上貼。而兩前臂間隙過大,從而造成全身動作不夠協調。眼睛只顧注視來球,難以將這一系列連貫的正確墊球動作完成,因而又造成不能有效控制球的另一原因。
之前看到別的同學一般都能墊7。80個甚至100多個而眼看考試在即的時候,自己無比的急躁過,但是成績是急不來的,需要不斷的練習才會有提升。趁著老師有事放掉一節體育課的空隙,自己去操場借排球練習。在不斷地摸索練習中,終于有所提升?,F在墊球的個數較以前而言增進了不少,一節課下來手也沒有之前腫得厲害了。我一直相信有付出就會有回報,只要肯下功夫,就沒有做不好的事情。
文檔為doc格式。
內容摘要:體育與健康課程作為“增進學生健康為主要目的的必修基礎課程”,是實施素質教育和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徑,新課標特別強調教學方法的改革,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以高效地提高學生學會體育的能力,促進學生運動知識和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整體發展。
體育教學中,我們只有突破傳統思維方式,大膽進行體育教學改革,改進組織形式,改革教學方法,充分體現現代學校體育健身性、娛樂性、開放性等特征,才能創造適合兒童個性發展的教學環境,營造一種生動活潑的課堂教學氛圍,讓學生個性得到充分的發展,成為學生個性發展的搖籃。
關鍵詞:突破思維創設情景教學改革。
一、創設優化學習情景。
情景不僅是“一組刺激”,而是與教學目標相應,身體活動與情意活動相結合的一種符合大多數學生心理的人為優化場景。這種教學場景的創設有利于學生很快進入活動的角色,激發參與練習的動機,新課程的教學給予教師很大的發揮“個性課堂”的空間。在這個空間里,小到教師的個人語言,大到整個操場的布景,都可以找到“突圍”的口子。比如,教師的語言可以做到“軍令如山”般的鏗鏘有力以調動學生的“高度統一”;“細水長流”般的親和力能緩和學生的“羞澀和害怕”;“此時無聲勝有聲”般的肯定眼神等等都是一些不容忽視的情景細節。在語言與肢體語言的啟迪下,使學生置身于特定的心理場,如臨其境,可以感覺到客觀情景給角色的適應提供前奏,從而激發學生有感情的主動參與,引發學生主動自覺的學習活動。
“一切都是從感官開始的”(夸美紐斯)這種論述反映出《體育與健康》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認知的一個重要方面。運動場地與器材渴求能吸引學生的眼睛,線條與器材的組合在活動中也能進入“角色”,比如繩和球結合成“舞龍”,人與杠結合成“花轎”,體操凳與彎曲的線條組合成“小橋”,袋子與人組合成“袋鼠”,各種圖形與線條組合畫成“迷宮”,接力棒加小紅旗成“圣火”等等。只要教師能用心去思考與開發,一些器材不盡可以一物多用,而且可以成為教材走向活動劇情的“梯子”。學生已經具有強烈的個人傾向特征,為了在集體中有一定的地位,都希望通過一些活動、游戲、比賽來張揚個性、展現自我,以實現自我價值。在課堂中不時的加一些合理的故事情節,有時會達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一次創意體育課中,我運用紅軍長征中的爬雪山、過草地、飛奪瀘定橋等一系列熟悉的課本情節,借以器材障礙和“槍炮聲”的奮進音樂,將教材中的障礙跑和投擲輕物結合得天衣無縫。學生在課堂內對情景產生了極濃的興趣,角色的轉變自然而富于激情。整個過程,學生沒有意識到“跑”和“投”動作的枯燥與乏味,有的是各種“過障礙”和“投輕物”動作的創造。因此,教學中,情景的創設首先著眼與學生身心素質、運動基礎以及個性傾向的發展,全面地提出教學任務,而后優選教學方案,根據教學任務、學生特點以及教師長期以來形成的教學風格,選擇創設情景的途徑,如生活展現情景、課本組合情景、音樂渲染情景、媒體表象情景、肢體語言情景、語言描述情景等。
二、構建“審美”――“立美”的教與學模式。
筆者在多年的觀察和教學實踐中總結出三個“審美”課堂教學模式:趣味模式、形象模式、和諧模式。
趣味模式的特點:激發熱情,愉快地學習。學生認可的教師,其中“教得很好,能引起學生的興趣”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原因。因此,教師一定要通過多種方法,引發學生興趣,激發學生熱情,讓學生不至于“喜歡體育而不喜歡上體育課”,能達到“如沐春風”的境地。趣味模式的基本教學過程是:引趣――激情――愉悅――如沐春風。比如,從游戲的角度出發,游戲避免落俗套和大眾化,我選擇野外探險(自救、搭帳篷、攀巖)情景游戲,在游戲中要有情節“沖突”和“阻撓”設置,讓學生在發現問題、探究解決方法、解決問題等過程中體驗運動的快樂。
形象模式的特點是:情景生動,形象地學。它的基本教育過程是:直觀――配樂――情節――創設情景。從影響學生的感觀入手,優美的場地線條,獨特的器材(自制器材),煽情的音樂節奏,合理而又不失“突?!钡那楣??;顒右巹t引起結果的不確定性等等都是形象模式教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因子。
和諧模式的特點是:誘導協作,和諧地學習,在教學中有高潮起落,這是和諧;進而富于直覺,這是表象。和諧模式的基本教學過程是:誘導――共鳴――圓融――指點迷津。這個過程往往相似于嘗試學習,比如籃球在進行間低手上籃的教學中,首先誘導學生進行“四對四斗?!?,對規則進行變式,投籃方式必須用三步低手上籃;對比賽成員進行差優組合,差者進球得高分,優者進球得低分,另加獎懲機制。學生為了本隊的榮譽,引起了精神上的共鳴,他們的目標是一致的,為了實現目標,基礎好的學生必然主動幫助差的學生,差的學生為了不拖集體的后腿,必然認真練習,樂意請教,從而達到共贏目標。教師適時地進行迷津指點有助于動作技能的加速鞏固。
三、引導學生體悟學習。
傳統體育教學中,教師習慣于對學生發號施令或對學生施以機械的灌輸,把學生當成被動的接受者和活動的知識容器。而課改新思想就是要求學生在學習中盡可能地表現主動性、能動性和創造性,其核心問題是學生的自主學習,主要培養其自主學習的動機和自主學習的能力。這就要求教師改變以往只注重教師主導,忽視學生需要和情感體驗的現狀。例如在《開火車》游戲教學中,傳統的教學就是教師告訴學生怎樣做,而新的課改思想只給學生條件:用單腳跳的形式自由組合到達終點。讓學生自己去發揮創造,通過實踐,體驗失敗,體會成功,教師適時加以引導,由2~3人的組合過渡到多人組合,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充分發揮主導作用的同時,特別要強調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
在新課程的教學中,教師要通過引導學生對教學情景的體驗,激發以前運動基礎上的快樂體驗,通過回憶、表象、聯想等暗示,發揮個體的主觀能動性。在教學實踐中,筆者發現,往往一個細小的籃球運球過人動作、足球正腳背射門動作,如果達到了過人和射門的效果,就會帶來快樂的運動體驗,從而獲得下次學習的動機和體驗,同時發現,在學生達成目標的過程中,如有同伴或教師的欣賞,則對他的體驗會更加深刻和持久。所以,在教學中,不斷地給予學生獲得成功體驗的同時,必須加上教師.學生互相鼓勵和欣賞。加深體悟的最好做法是:男女同學不要清一色的劃分界限,可以分在一個小組內,有時會產生獨到的效果,給學生一個充分展示才能的舞臺。在課內,教師必須讓學生的內在能量釋放出來,讓他們在課堂上“活”起來,在課堂上給學生“評議權”(包括自評與他評、發表感受、提出建議、表揚與欣賞);多種課堂教學組織形式下的表演,在全班學習的基礎上,更多地傾向于個別體驗、對組學習、小組學習、大組討論、游戲比賽、表演展示等有機學習組合。教師對一些典型的創意,要不失時機地進行鼓勵和贊揚。當然,體悟是主體的親歷,主體從體驗中獲得豐富的內心感受,不只是對運動體驗的快感,還包括和同伴之間合作的心靈和諧體驗,比賽扣人心弦的刺激與勝利的暢然等等,有的體驗是可以直接言說的,有的則只可意會而不可言傳。在教學過程中,有的體驗學生不可能獲得,這就需要個別對待,做到差異分層,使每一位學生在各個層次內都獲得成功的體驗,教師要創造條件盡量使每個學生都親歷,都能有所感悟。
四、合理選用教材內容,迎合學生運動興趣。
組織好體育教材,體育教材是要根據學校與學生的具體實際情況來組織;體育教材的組織直接影響每一節課的教學設計。而一節好的體育課主要是看課堂教學設計符不符合體育課程的性質與達成目標效果。體育教材的組織還要遵循體育教學規律,主要是人體生理機能活動變化的規律、運動技能形成的規律、身體鍛煉的規律、學習心理的規律及教與學的規律;體育課只有認真遵循上述規律組織上的教材來開展教學活動,學生才能真正學到應有的知識、技能,身心才能得到有效的鍛煉。體育課才使學生快速、高效地掌握所需的知識、技能和有效地進行身體鍛煉。
學校體育教材內容與學生運動學習興趣相關密切。據調查,從學生運動學習興趣內容看,前三項均為籃球、羽毛球、排球,這個結論反映了目前學生運動需要和興趣取向。我們認為,學生的`運動興趣和傾向與他們的身心發展特點有關。青少年對外界事物認知和傾向與他們的身心發展特點有關。青少年對外界事物認知和探索的“求變”特征,使他們在運動學習中,厭倦“封閉性”運動和個體活動形式,球類項目動作特點.表現形式恰好能滿足他們的開放性思維的特點。
運動學習能使大部分學生體驗到成功和體育活動過程的樂趣。心理學研究證明,成功體驗使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意志品質的添加劑。在缺乏一定社會經驗的青少年時期,成功體驗最能激發他們的熱情。獲得成功體驗的多元化途徑是激發學生運動興趣的關鍵,體、智、心的共同作用,平衡了學生間的某種差別,為大部分學生在某一方面獲得成功創造機會。另外,教材內容和動作學習難度要符合青少年心理發展特點。新課程教學中,要讓學生體驗到通過教材學習和運用有一定的拓展空間。教材的拓展性就是讓部分學有余力的學生有向更高要求、更難動作挑戰的機會。
五、開發豐富的體育與健康課程素材資源。
“健康第一”和“一切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是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宗旨。因此,體育課的教學內容應當是健身的知識和鍛煉身體的方法手段。人類的健康手段與方法是十分豐富的,而且還隨著社會的發展在不斷的更新。除競技體育外,社會上還有許多廣大青少年喜愛的新興體育項目、娛樂體育、休閑體育、民間和民族體育的內容,如各種時尚的健美操、健身舞、民族舞、街舞、軟式排球、氣排球、滑輪、攀巖以及有地方特色的高蹺、竹笙舞、舞龍燈、飛盤以及有特色的體育項目。體育課教學的開發還應包括對常見的競技體育項目的改造和利用,降低動作的要求和難度,改變競賽的規則,采用低于競賽標準的器材,突出其健身娛樂的功能,仍不失為好的教學內容。
對于大眾體育,學校體育課也應有一定的地位。方法的教學要適應新的課程標準。例如,太極拳教學,首先要根據教學內容,要求學生從基本上認識“什么是太極拳?”,在教學中都教會學生太極拳技術,在教學中讓學生體驗“太極拳”,學生要利用學習到的“太極拳”方法去健身練習這是關鍵,如何調動學生主動性和積極性,認真學習太極拳,并用“太極拳”進行健身,并師生間、學生間進行相互交流,這也是我們體育新課程體育教學中的目標。學生在學習這一教學內容的過程中,學會了“太極拳”,并用之鍛煉,養成了積極主動的健身習慣,這就是我們體育教學的目的,至于學生動作是否規范那就其次。
體育與健康課程要求教師制定切實可行的教改方案,極大限度地開發和調動教師創造積極性,在全新的環境中發揮主導作用,調動學生積極參與,培養發展學生各項能力。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這些一線教師在改革的新環境中要提高認識。跟上時代的發展的步伐,不斷探究創新,強化體育教學質量意識,勤奮努力,開拓創新,為教育事業作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出處 faNWen.ChAziDIan.cOm
1.郭思樂.《教育走向生本》.人民教育出版社.09月。
2.暉張.《新課程的教學改革》.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12月。
3.謝衛洲.關于高中體育開展研究性學習的思考..2期.《體育教學》。
5.吳萌.課程改革的難題及對策.《人民教育》.6期.
6.李松王蓉.淺談“六教”與“六導”的教學策略.《中國學校體育》.第3期。
7.蔡培陽.解讀我國初中科學課程改革的新理念.20.10期.《課程.教材.教法》。
8.《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7月.國家中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課題組。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qitafanwen/9399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