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師為開展教學活動而編寫的一種書面教學計劃。教案的編寫需要思考課堂教學的目標和教學方法,以及評估學生的學習成果。下面是一些精選的教案范本,供大家參考和借鑒。
活動目標:
1.能大膽地用半圓形和橢圓形畫出大小不同的蘑菇。
2.學習用多種顏色的圓點菇,顏色要涂得濃,增強美感。
3.培養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據所觀察到得現象大膽地在同伴之間交流。
4.能理解底色,會注意底色和紋樣之間的冷暖對比。
5.培養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活動準備:
1、小兔圖片、范畫。
2、畫紙、油畫棒。
活動過程:
3、噢,原來小白兔來到了蘑菇地里避雨,小兔喜歡吃蘑菇,大蘑菇還可以用來避雨、可以做小兔的蘑菇房,所以小兔子可喜歡蘑菇了??墒?,小兔子說最近很少下雨,森林里都很少蘑菇,它們都要餓肚子了,小朋友我們來幫幫它們吧,畫些蘑菇送給小兔子。
1、出示范畫:我們一起來看看蘑菇是什么樣子的?蘑菇怎么畫呢?(幼兒自由討論)。
2、教師示范畫幾個蘑菇:先畫半圓形或圓形的蘑菇頂,再畫細一些的蘑菇柄,在蘑菇頂上畫上不同顏色的小圓點,然后給蘑菇頂蘑菇柄上漂亮的顏色。
3、帶領幼兒邊說邊畫:請小朋友伸出右手食指,邊說畫蘑菇的方法邊一起來畫畫蘑菇。(書空練習)。
1.發放繪畫工具,鼓勵幼兒積極動手、大膽作畫:今天老師要看看那些小朋友畫得又快又好。
2、鼓勵幼兒大膽落筆,畫出大小不同的蘑菇,畫得多,并注意頂和柄的銜接。
2、會用多種顏色給蘑菇畫上漂亮的花紋。
3、幫助能力差的幼兒畫好蘑菇頂。
1、收拾作畫工具。
2、老師以小白兔的口吻表揚畫得多而漂亮的小朋友:小朋友,謝謝你們畫了這么多漂亮又美味的蘑菇送給我們。
活動反思:
根據小班孩子年齡特點,我選擇了涂色課,由于小班孩子剛開始接觸顏色,所以我并不要求他們認識顏色,先學會區分不同的顏色,知道變換顏色去涂。
目標:
1、初步學會按顏色、大小特征分類。
2、復習3以內手口一致點數。
3、樂意參與集體活動,體驗游戲活動的樂趣。
準備:
1、老爺爺手偶一個。盤子人手一個。
2、大的紅蘋果28個,小的紅蘋果28個,大的綠蘋果28個,小的綠蘋果28個。
3、蘋果樹三顆。
過程:
一、引題:
教師:今天我們來到了老爺爺的果園,看果園里有什么呀?
二、觀察比較,感知蘋果的顏色大小特征。
1、點數果園里的果樹:我們一起來數一數這里有幾棵果樹?
2、教師:樹上有什么?這些蘋果長得都一樣嗎?哪里不一樣?
3、請說出蘋果特征的幼兒上來摘一個相應特征的蘋果。
3、教師小結:樹上的蘋果有的是紅色的、有的是綠色的;有的大、有的小。
二、聽指令摘蘋果,教師要求逐步遞進。
1、區分顏色特征。
(1)教師:老爺爺很開心我們來到他的果園做客,他要請我們吃蘋果哦,不過要我們自己去摘,老爺爺請我們摘一個紅蘋果和一個綠蘋果。
(2)幼兒操作(要求要有秩序,不推不擠,找好了馬上回到座位)
(3)師幼共同驗證
教師:你摘的蘋果是什么顏色的?
(4)按顏色分類:教師出示紅綠顏色的籃子,引導幼兒按顏色特征分類。
2、區分大小
(1)教師:你們剛才表現的真棒!現在老爺爺自己要去摘蘋果了,我們一起去幫助老爺爺好不好?這一次老爺爺要摘1個大蘋果、2個小蘋果。
(2)幼兒操作:幼兒人手一個盤子,請幼兒把摘過來的蘋果一個一個擺在盤子里。
(3)師幼共同驗證
教師:我們一起來數一數我們摘了幾個蘋果?(請個別幼兒:你摘了幾個蘋果,有幾個大的,幾個小的)
(4)按大小特征分類:教師出示大小不同的兩個籃子,引導幼兒按大小特征分類。
三、結束活動:把蘋果送回去。
2、幼兒再次摘蘋果,摘過來的蘋果擺放在盤子里。(要求摘3個蘋果)
3、教師出示4個籃子(大的紅綠籃子和小的紅綠籃子。)
教師:老爺爺給你們準備了一些籃子,數數有幾個?看看這些籃子有什么不一樣?
要求:大的紅蘋果要放在大的紅顏色的籃子里,小的.紅蘋果要放在哪里?
3、分類送蘋果。
4、師幼一起檢查。
活動反思:
本活動為小班數學研討活動的第二次活動課,經過黃建雙老師的第一次活動后的探討、分析,形成了比較成熟的教案。整個活動下來,我是以情景“參觀老爺爺的果園”,貫穿始終,適合小班幼兒年齡特點,環節過度自然,層次分明?;顒又形以谟變翰僮髦暗囊恍┘毠潌栴}講得比較清楚,因此幼兒在操作的時候秩序較好,幼兒也能很好的完成操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顒雍蟠蠹业慕ㄗh及活動不足之處:
1、活動時間過長(35分鐘),建議在講解操作要求的時候語言簡練,不必反復強調。
2、目標二復習3以內手口一致點數,可以不去掉。
3、幼兒表述蘋果的不同時,教師應及時小結,幫助幼兒提升經驗。
設計思路:
隨著寒冷的冬天來臨,我們的主題活動“快樂的冬天”也正不斷地開展起來了,教室中的一面主題墻面上布置了幾個孩子在堆雪人的畫面,我們班級的寶寶都特別喜歡,說:“堆雪人真開心呀!”。有一個階段請寶寶們收集新年禮物,其中有一個寶寶從家中帶來了禮物,寶寶們大多都猜不出來,我告訴他們是雪花?,F在的天氣雖冷,但幾乎見不到下雪天,那種漫天飄雪的感覺對孩子們來說很難想像,因此我覺得在冬天的主題活動下開展這樣一節活動,能激起幼兒對冬天特別的感情。
活動目標:
1、嘗試在描畫的基礎上,運用線、圖形的組合,大膽表現冬天的雪景。
2、感受冬日里飄雪的美景,體驗成功的快樂。
活動準備:
幼兒繪畫紙人手一份、蠟筆、教師操作范例、背景音樂。
活動過程:
一、冬爺爺來啦。
1、師:寶寶們,現在是什么季節呀?(冬天)哇!冬天來了,有些什么感覺呀?(很冷的)。
2、出示冬爺爺請幼兒和冬爺爺打招呼!(您好、您好,冬爺爺)師:哇,你們都是有禮貌的好寶寶。
師:今天冬爺爺是給你們帶禮物來了,猜,能在天空中飄來飄去的,是花不是花,是什么呢?(雪花)。
二、雪花飄飄。
1、出示雪花師:一片、兩片……鼓勵幼兒一起數,一共有多少雪花呀?(三片)師:冬爺爺帶來的雪花長什么樣子呢?(十字形、象魚尾巴……)冬爺爺說,我要讓雪花飄得滿地都是,冬爺爺年紀大了,我們來幫幫他吧。(請幼兒說,冬爺爺您年紀大了,休息會吧,我們來幫你。)。
2、教師示范畫雪花師:橫一橫變成幾?豎一豎變成幾拉?一個十字!象什么?(小醫院里的標志,請寶寶一起做做十字。)再向上伸出兩只小手,朝兩邊畫開來,四個角上都站著一個寶寶,我們請他們的小手都伸開來,哇!雪花完成了!
請幼兒上前來示范,教師幫助幼兒一起完成。
師:瞧,這個雪人怎么樣?她的身體圓不圓?(都是斷開來的)怎么辦呢?
教師用連線的方法將雪人連成圓圓的,“連連連,連一個圓形寶寶,再連連連,連出一個圓形寶寶,雪人出來拉”
師:開始雪人臉上、身上還少了什么呀?(圓圓的臉蛋上少了圓圓的眼睛、長長尖尖的鼻子、彎彎的嘴巴,雪人說站在外面很冷的,給她衣服上扣上圓圓的紐扣吧,還少了兩只小手,教師添上雪人的小手,“小手象什么?字母寶寶幾呀?”,“y”,帶個帽子,“什么形狀呀?”,三角形)師:公園里雪花飄飄,紅紅和哥哥堆起了雪人,冬爺爺看見了,真開心呀!
四、幼兒繪畫師:現在請寶寶們,自己動動手,冬爺爺想看看你們的本領大不大!
教師指導幼兒進行繪畫,提醒幼兒別把雪花畫到雪人的小臉蛋上。
五、交流。
1、師:寶寶們,老師和冬爺爺一起來看看你們畫的雪花和雪人。
教師請個別幼兒說說畫的什么樣的雪花、雪人是怎么堆出來的。
師:寶寶們,冬天到了,雪花飄了,真漂亮,還可以堆雪人,真開心呀。
2、豐富幼兒語言師:雪花飄到樹上象什么?(一朵一朵雪花開滿了枝頭,象梨寶寶樹上開出的一朵朵白色的梨花,教師引導幼兒說說詩句“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活動反思:
美術是一門特別的學科,它能讓學生學到繪畫與制作的本領;能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發揮學生在各個方面的才華;能使學生感受美;能使學生熱愛學習。如今的美術課不再是以前那樣,教師在上面畫,學生在下面畫;素質教育已進入美術教學,在課堂中以發展學生為本,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在作業過程中,更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探究,讓學生學得輕松,學得快樂。美術課堂就好像一個樂園,讓學生樂在其中。
設計意圖:
瓶子在我們的生活中多處可見?!捌孔印币彩前踩牟牧?,能廢物利用也是幼兒園教育所提倡的。另外我們常??匆娪變罕孔?、滾瓶子、踢瓶子等,他們很喜歡用各種各樣的瓶子玩游戲。因此,我從幼兒的興趣出發、挖掘出瓶子對幼兒的教育價值和潛能,設計了本次活動??紤]到本班幼兒活潑好動,尤其對新的活動材料表現出強烈的好奇心,想觸摸、想玩。在活動中我有目的設計了熱身活動。熱身后讓幼兒自由探討、挖掘瓶子的各種玩法,并進行嘗試雙腳并攏跳過瓶子,使幼兒知道瓶子不僅可以玩、還可以鍛煉身體。
活動目標:
1、樂意探索瓶子的多種玩法,體驗瓶子帶來的活動樂趣。
2、嘗試跳過一定高度的瓶子。
3、樂意和同伴一起游戲、能大膽接受挑戰,體驗合作的樂趣。
4、培養幼兒的創新思維和的大膽嘗試的精神。
5、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
了解瓶子的各種玩法、嘗試跳過一定高度的瓶子。
活動難點:
樂意和同伴一起游戲、能大膽接受挑戰,體驗合作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具備一定的跳躍能力。
2、物質準備:塑料瓶子(幼兒自備每人2個)、自制門球若干活動背景音樂、提前做好場地準備。
活動過程:
1、播放歡快的音樂。教師帶領幼兒踏步入場。
2、熱身運動。
(1)師:來,小朋友們我們把胳膊伸平,向前跳一跳,后跳跳。來和小瓶子玩一會兒好不好?(幼兒跟老師做)把小瓶子放在脖子上夾一夾。前碰碰、后碰碰、舉過頭頂碰一碰、放在腿上碰一碰。把小瓶子放在面前站一站,兩手叉腰,把小腳放在小瓶子旁扭一扭。繞著小瓶子跑一跑。
(2)游戲:過小橋。
師:小朋友們我們把小瓶子拿起來玩過小橋的游戲好不好?現在我們請x老師來給我們搭個小橋。(橫放一個可樂瓶子)小朋友跳起來。小朋友們看現在多了一個小橋,想想辦法跳一跳。(橫放兩個可樂瓶子)。
師:小朋友們瓶子有很多很多的玩法,我們找個地方看看可以怎樣玩?幼兒自由嘗試玩瓶子(踢著玩、扔著玩、當啞鈴玩、做成障礙物跳著玩)。
師:看看這個小朋友是怎么玩的?(踢著玩)。
師:再看看這個小朋友是怎么玩的?(跳著玩)來,我們也學著他這樣玩一玩??纯慈~老師,雙腳并齊,跳。
1、找個好朋友把瓶子擺在一起跳一跳。
2、師:小朋友們你們這么喜歡玩跳瓶子我們把瓶子擺成一條小河跳一跳好嗎?
把小朋友分成兩隊。玩跳小河的游戲。將瓶子排成兩條直線。跳一跳。
教師示范跳、幼兒自由跳。教師根據幼兒跳的情況強調動作要點:雙腳并攏、雙腿彎曲,雙手甩動起來,跳起來。
3、自由找好朋友將小瓶子擺在一起。擺在指定的橫線上。幼兒練習跳躍瓶子。
4、將幼兒分成兩組。比賽運球。
師:小朋友們將瓶子擺好后到老師這邊排隊。
師:小朋友們想不想看看x老師和葉老師是怎么去運球的呀?
教師示范運球方法。
來自 FAnweN.CHaZIdiAn.com
師:今天我們做了這么多的游戲,小朋友有些累了,請小朋友們將瓶子拿起來像葉老師這樣做。(播放音樂、幼兒隨著教師做一些輕松的運動,舒緩腿部肌肉)。
課后反思:
在活動中,我首先讓幼兒自由玩瓶子,來提取和激活他們原有的生活經驗,引發幼兒游戲的愿望。接著,采取了游戲的方法、讓幼兒在反復的親身體驗中,積極參與活動。從整個活動來看,大部分時間是孩子們在活動。在通過肢體的活動來提神自身的能力和經驗。在活動過程中幼兒的思維得到了鍛煉、經驗得到了提升。通過游戲《比賽運球》,幼兒體會到了成功的喜悅、合作的樂趣。
新的學期開始,很多幼兒一時還不是很適應幼兒園的生活,他們昨天在家里還是一個眾心捧月的寶貝,現在又要來幼兒園生活了??墒俏覀兌贾?,每個幼兒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要想在短短的時間里讓個性迥異的幼兒融入一體,確非易事。他們會面臨一系列的變化,需要學習獨立做事,和陌生人交往,集中注意聽講,安靜地坐一段時間等。讓我們營造-愛的環境,幫助他們愉快地再次走進幼兒園,說聲:“幼兒園真好”,讓幼兒園在幼兒心目中變得可親可愛。
我所上的《幼兒園也是我的家》運用手偶講訴一個簡單的故事,這個故事,比較簡短,文字很簡潔,中間有部分是重復的,講述的是一個名叫丁丁的小朋友非常喜歡幼兒園,而且也說明幼兒園比家里好玩的地方。這個故事比較貼近幼兒的生活,跟每個孩子心理想的是一樣的。故事平實的語言中透露著溫馨,在講述的時候,老師平和溫柔的語言,很容易幫助孩子理解故事內容。
在教學的過程中,孩子很喜歡我手中的手偶,始終是很安靜地傾聽故事。我在教學的過程中,避免了個別提問。而是采用讓孩子反復傾聽,多聽多感受,再引導幼兒跟老師一起說說故事中丁丁的話,從而理解故事,說說我們覺得幼兒園哪里好。讓孩子一起說,一方面讓能力強的孩子能夠比較完整的'說出故事的情節以及自己感覺幼兒園的好地方,幼兒都笑著告訴我:幼兒園也是我的家。
通過這個活動,我感覺不管是什么樣的教學內容,不管采用什么教學形式,關鍵是讓孩子對你的教學感興趣。有了興趣,孩子才會有需要。不要怕麻煩,不要怕重復,對孩子來說,重復是最好的老師,尤其是小年齡的孩子。他們往往是在重復的過程中把老師所教的東西內化成自己的東西。
活動目標:
1.初步學會兒歌,念兒歌時吐字清晰。
2.感知圓形物體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3.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4.鼓勵幼兒敢于大膽表述自己的見解。
5.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活動重點:
能用完整的話回答問題。
活動準備:
1.常見圓形物體的簡筆畫若干。
2.《圓圓圓》兒歌的符號圖例。
活動過程:
1.師:“今天,我們小二班來了一位客人,讓我們看看是誰吧?”
2.出示圖片。
師:“原來是圓圓國王來做客了,我們跟圓圓國王打個招呼吧!”
幼:“圓圓國王你好?!?/p>
師:“小朋友你們好,今天我給你們帶來一首好聽的兒歌,小朋友要聽仔細啊?!?/p>
1.師:“剛才圓圓國王給我們帶來了這么好聽的一首兒歌,讓我們謝謝圓圓國王?!?/p>
幼:“謝謝圓圓國王?!?/p>
1.出示圓的圖標,這是什么?(圓)。
2.師:“剛才圓圓國王給我們帶來的兒歌名字叫什么呢?”(圓圓圓)。
2.師:“那首兒歌里有哪些圓圓的物品呢?”
3.幼兒回憶兒歌內容,教師根據幼兒回憶的內容,出示相應的物品。
1.教師根據《圓圓圓》兒歌的符號圖譜,讓幼兒邊看圖邊朗誦。
2.請幼兒個別朗誦、分組朗誦。
師:“圓圓國王還給我們小朋友準備好許多禮物?!庇變赫f自己的禮物是圓圓的什么,請個別幼兒在回答。
師:“今天和圓圓國王玩游戲學本領開心嗎?我們一起跳個舞吧!”
1.一起唱《拉個圓圈走走》結束活動。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我先出示圓圓國王的頭,調動孩子興趣,然后以國王的口吻教孩子學習兒歌。再出示兒歌的圖譜,看上去簡潔明了,聽老師說完幾遍后,有的孩子就能自己看圖譜初步說出兒歌。最后用圓圓國王送禮物的形式,讓孩子了解更多我們生活中圓形的物體。過程中,老師是挨個讓幼兒去找蔬菜而不是一擁而上。
活動目標:
1.掌握身體各部分的名稱,并能準確指認。
2.能讀懂畫面內容,在猜測活動中感知故事情節。
3.體驗閱讀活動的快樂。
4.學習有序、仔細的觀察圖片,理解圖片,并用較清楚的語言描述圖片內容。
5.知道故事中象聲詞運用的趣味性。
活動準備:大書、蒼蠅活動過程:
一、歌曲導入,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1.師:寶寶們我們的小手啊可能干了,我們一起來唱《小手爬》吧!
二、逐頁講解故事,了解故事的情節發展1.師:小朋友們唱得可真好聽,有個動物朋友也來湊熱鬧了呢,看是誰呀?(小豬)2.第一頁(1)師:看看小豬在干什么呀?(吃東西)吃什么?(漢堡、飲料……)在哪里吃呢?(蘋果樹下)(2)師:小豬崽蘋果樹下吃著這么多的好東西,可是它開不開心呀?(不開心)為什么會不開心呢,吃這么多好吃的怎么會不開心呢?看看他在看什么呀?(蒼蠅)(3)師:小朋友你們喜歡蒼蠅嗎,所以看看小豬的眼鏡是怎么樣的呢?(一個眼睛上,一個眼睛下)這種表情啊說明小豬很討厭蒼蠅,那么小豬會對蒼蠅說什么呢?(蒼蠅,蒼蠅,快走開,不要落在耳朵上)(4)師:我們一起來學一學小豬是怎樣對蒼蠅說的吧!
3.第二頁(1)師:這還是剛才那只小豬嗎?那這是一只什么樣的豬呢,它在干什么?小豬在蘋果樹下彈琴。
三、整體講述故事1.師:今天我們學的故事就叫《蒼蠅,蒼蠅,快走開》。
2.師:小朋友們想一想蒼蠅都落在了哪些地方呢?
5.這個啊就是請小朋友們扮演故事里的小豬,老師做蒼蠅,我們一起來表演這個故事,好不好?那先請你們來一學小豬的動作吧!
6.蒼蠅落在你們身上要說什么?(蒼蠅蒼蠅快走開)對了,不說它可是趕不走的哦。
7.教師示范:嗡嗡嗡,嗡嗡嗡,一只小蒼蠅,飛到東來飛到西,看看他要落在哪?教師說完后,就將蒼蠅模型落在幼兒的某個身體部位上,然后請幼兒用文本中的語言說:蒼蠅,蒼蠅,快走開,不要落在xx上。
蔬菜印畫活動首先老師幫助幼兒認識菜名,激發幼兒印畫的興趣。在認識各種蔬菜時,個別幼兒不能準確的說出菜名,經過介紹,幼兒們掌握了這幾種菜名。蔬菜是人類生活中必需的食品,飯桌上少不了它。
幼兒對蔬菜并不陌生,常見的蔬菜在菜地或菜場里隨處可見,且取材方便,引出蔬菜還可以印畫,在這樣輕松的氛圍下,很自然地呼喚并激發幼兒印畫的積極性和想創造的愿望,從而自然過渡到第二環節。
作畫時,讓幼兒注意保持畫面的整潔。教師詳細清楚地講解示范,有助于幼兒操作時更自如。首先由老師示范用不同的蔬菜,不同的顏色印畫,使幼兒學得更輕松、更易掌握。
在運用蔬菜示范時,次數不宜太多,可減少到示范兩種,如藕和胡蘿卜,這樣幼兒聽講的興趣很濃。在具體操作活動中,幼兒表現得非常積極、興奮。一朵朵漂亮的花兒,就像一個開滿鮮花的大花園。
在《綱要》的指導下,老師抓住了教育鍥機,積極引導偶發事件中蘊含的教育價值,如示范印畫時,顏料流下來了,老師立即強調不能把畫好的畫豎起來,因為顏料沒干。
這些也可在一日活動中的各個環節中滲透,如區域游戲等,小組指導要比集體指導更為有效。技能水平提高了,在開展類似集體活動的過程中幼兒就可以充分發揮想象、創造力,充分體驗藝術活動帶來的各種樂趣了。
活動目的:
1、通過參觀肯德基,幼兒了解有關肯德基內食品的加工,初步感知服務員工作的辛苦。
2、在看看講講吃吃的過程中激發幼兒珍惜食物的情感。
活動準備:幼兒事先提出一些有關肯德基的想法和問題,并作好記錄。
活動過程:
1、小朋友,你們最愛吃什么?
2、那么你們知道肯德基里的薯條,漢堡包,土豆泥,雞翅都是怎么做成的?
1、肯德基的姐姐和幼兒做操。
2、互動游戲:通過幼兒和肯德基工作人員進行互動游戲,進一步激發幼兒的興趣。
1、參觀肯德基店,對其有一個初步的了解。
2、參觀買賣過程,了解如何正確購買。
活動反思:
少一半的幼兒對教師的提問能積極反應,大部分幼兒比較被動,需要鼓勵和再次引導。大多數幼兒能簡單自我介紹,在游戲互動環節里,幼兒都能參與活動,在旦表述時語句單一,缺完整、連貫說話的表達能力。所以,有勇氣在同伴面前大聲說話、用比較完整的句子表述還需要在不同的領域教學中滲透能力培養,多給幼兒表達的機會。
活動目標:
1、鍛煉幼兒行動的敏捷性和反響本領,學會躲閃。
2、通過幼兒對民間游戲的了解,培養幼兒團結合作的精神,弘揚我國民族文化。
3、培養幼兒對體育運動的興趣愛好。
4、通過活動幼兒學會游戲,感受游戲的樂趣。
5、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與同伴共游戲的快樂,樂意與同伴一起游戲。
活動準備:
寬敞平坦的活動區,雞媽媽、老鷹的頭飾;雞寶寶胸飾若干;錄有民間童謠的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狀,大吃一驚,張開了她的雙翅迅速擋住了老鷹的去路,機警地保護著自己的孩子們。而小雞們可聽話了,也一個拉著一個,左躲右閃,不讓”老鷹”抓住。
教師:孩子們,雞媽媽是不是很勇敢?小雞是不是很聽話?
現在我們出去做游戲,你們聽老師的話嗎?
幼兒:聽話。
(幼兒扮演小雞,一位老師扮演雞媽媽,另一位老師扮演老鷹)。
師:小雞寶寶們,雞媽媽我呀想帶你們出去玩玩,你們想去嗎?雞寶寶按順序排好隊,跟著媽媽出發吧。(幼兒在童謠音樂聲中,走進活動場地同時做準備活動并隊列訓練)。
幼兒:老鷹來了。
師:哎呀,誰來了?(老鷹來了)快到媽媽身后躲起來。
(師幼玩老鷹捉小雞游戲)。
游戲時應該遵守游戲規則,不推不擠,注意安全。
孩子們真棒,你們出汗了嗎?我們一起休息休息吧!
教學反思:
這節課孩子們積極投入、興趣高漲,完全沉浸在自己的角色中,表現出自主探索、樂意合作和挑戰自我的精神。通過游戲鍛煉了幼兒快速跑的本領,學會躲閃。還培養了幼兒遵守游戲規則意識和安全意識。在這節活動課中教師還充分利用背景音樂代替教師的語言,較好地刺激了幼兒的音樂感官和運動感官,使民間體育游戲活動成為培養兒童興趣、發展動作、表達情感、開拓創新的過程。
設計思路:
幼兒在日常生活中會經常接觸到一些帶蓋的瓶子和盒子,小班幼兒已有了打開常見蓋子的初步經驗,但他們的動手能力還比較欠缺,尤其對一些特殊的蓋子往往感到無從著手。
近階段我們正在開展《娃娃家》的主題活動,平時幼兒常常喜歡模仿爸爸媽媽做飯、喂寶寶吃東西等,在擺弄操作各種物品中自得其樂。小班幼兒一般是通過操作擺弄的方式來了解、探索周圍事物的,為此有意識地為幼兒提供了各種不同的瓶子和盒子,讓幼兒自主探索和嘗試。
為了幫助幼兒分享、交流開啟各種蓋子的經驗,以“收到一個大禮物盒”來引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和探究欲望,在游戲情景中引導幼兒認識、感知、討論、操作、了解瓶子和盒子的多種開啟方法,把如何打開蓋子的經驗積累融入在了寬松愉快的游戲活動中,寓教于樂,寓教于趣,使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不知不覺地分享和積累了打開各種蓋子的經驗,體驗成功的快樂,同時提高了幼兒的動手能力。
活動目標:
1.嘗試用各種方法打開蓋子,樂意用語言簡單表述。
2.通過活動體驗打開蓋子的快樂。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活動重點難點:
重點:
了解開蓋子的常用方法:擰、拔、解搭扣等。
難點:
引導幼兒自己動手嘗試打開蓋子。
活動準備:
1.各種不同的帶蓋瓶子和盒子,內裝“小禮物”(數量略多于幼兒人數)。
2.易拉罐的旺仔牛奶。
3.大禮物盒。
過程與指導:
(一)用各種方法打開“禮物”
1.引導語:“今天黃老師給每個小朋友都準備了一份禮物,就是你桌上的瓶子和盒子。它們有一個共同點!什么地方相同呢?(都有蓋子)老師在每個禮物里面都藏了一樣神秘的小東西!你來猜猜看里面會是什么?(幼兒猜想)你想不想得到它?(想)請你挑一個你喜歡的瓶子或盒子自己試試,打開它,看看里面到底藏的是什么?”
2.幼兒嘗試打開各種蓋子,觀察引導。
·引導語:“你可以告訴好朋友,你是用什么方法打開蓋子的?”
·觀察要點:幼兒的情緒狀態;幼兒打開蓋子的方法;是否愿意與同伴交流等。
3.交流分享:
·引導語:“你得到了一份什么禮物?禮物里面藏著什么?你是用什么辦法打開蓋子的?”
·小結:我們小朋友真聰明,會用拉、轉、抽、按、掰等辦法打開各種各樣的蓋子。(邊講邊通過手勢幫助幼兒理解)。
(二)拓展豐富經驗。
·請1-2位幼兒嘗試,并幫助幼兒總結:要把箱子兩邊的搭扣解開,才能打開蓋子。哇!蓋子打開了!里面有好多好多旺仔牛奶呀!小朋友想不想要啊?(想)。
2.引導語:“剛才我們嘗試了許多種打開蓋子的方法,可是呢,旺仔牛奶的蓋子很特別,有沒有小朋友打開過啊?”(請開過的小朋友演示),教師幫助總結:要先找到旺仔牛奶的小耳朵,然后拉住耳朵用力往上拉。
·引導語:“**真能干,小朋友們也一起試試吧!但是要注意了,開下來的蓋子一定要放到中間的點心盆里面,不要劃到手!”
·引導語:“我們一起來喝旺仔牛奶吧!跟你的好朋友的杯子輕輕的碰一下,一起來干杯!”
小結語:“今天我們小朋友真聰明!會打開各種各樣的蓋子,回家以后大家再去找找還有哪些有趣的蓋子,可以用什么辦法來打開,然后來告訴大家,好嗎?”
活動反思:
幼兒在日常生活中會經常接觸到一些帶蓋的瓶子和盒子,小班幼兒已有了打開常見蓋子的初步經驗,但他們的動手能力還比較欠缺,尤其對一些特殊的蓋子往往感到無從著手。針對這一特點我組織了這節科學活動。通過本次活動,幼兒基本掌握了多種蓋子的開法,但活動中實物刺激太多,幼兒的注意力被美食轉移了,忽略了自己是怎么打開蓋子的,致使語言表達不夠。在以后的教學活動中,我一定吸取本次活動的經驗,讓幼兒更好的吸取知識!
活動目標:
1.理解兒歌內容,學習有節奏地朗讀兒歌。
2.豐富詞匯:舉、轉、張開、握、藏。
3.感受拍手游戲的快樂。
4.引導幼兒在兒歌中學習,感悟生活。
5.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活動準備:
1.教學掛圖、音樂光碟。
2.日常生活中了解小手的作用,會玩小手游戲。
活動過程:
1.音樂游戲:小手在哪里。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2.完整地欣賞兒歌。
教師邊朗讀邊做動作,完整地朗讀兒歌。
提問:小手會做什么?
3.分段學習兒歌。
老師邊朗讀邊做動作,幼兒逐句模仿學習。
4.學習有感情地朗讀兒歌。
(1)用好聽的聲音跟著老師朗讀兒歌。
(2)進行個別朗讀和集體朗讀。
(3)兒歌表演。
提出要求:大家一起用好聽的聲音一邊朗讀兒歌,一邊做動作。
小班孩子年齡小,還處在口語發展的階段,這首朗朗上口的'兒歌很適合孩子的年齡特點。整個活動下來,幼兒的興致很濃厚,課堂的氛圍也很活躍。在這個活動的導入部分,我是以音樂游戲小手在哪里導入,加上前期的經驗作為鋪墊,幼兒在理解這首兒歌的內容時容易多了。再加上邊朗讀邊動作,幼兒更易于理解了兒歌內容,掌握詞匯:舉、轉、張開、握、藏等。
文檔為doc格式。
活動目標:
1、通過身體動作感受小姑娘、老爺爺和警察叔叔三個不同的音樂形象。
2、培養安靜傾聽音樂的習慣。
活動準備:
ppt,音樂,
活動過程:
師:瞧,這是什么?什么時候需要它?
師:馬路上有警察,每天都有許多人要過馬路,有小姑娘,還有老爺爺。
2、引導幼兒傾聽音樂,并用踮腳尖和捶捶背的動作表示小姑娘和老爺爺,用敬禮的動作表示警察叔叔。
3、幼兒討論,并用身體動作表演。
師:在音樂里,你聽見誰先來過馬路的呀?(幼兒討論,嘗試動作表現)。
小結:最先來過馬路的可能是一位小姑娘,他走起路來蹦蹦跳跳,很輕松。
師:接下來又是誰來過馬路了?(幼兒討論,嘗試動作表現)。
小結:接下來過馬路的可能是一位老爺爺,他走起路來慢慢悠悠,很吃力。
師:最后,是誰走過來了?(幼兒討論,嘗試動作表現)。
小結:最后可能是警察叔叔走過來了,他走起路來精神飽滿,步伐有力。
1、教師配樂講故事。
爺和小姑娘在警察叔叔的幫助下順利穿過馬路,他們對警察叔叔說:“謝謝您!”
2、師幼共同扮演角色,用動作表現小姑娘、老爺爺和警察叔叔的不同。
活動反思:
興趣是幼兒學習的原動力,幼兒只有有了興趣才能產生主動學習、主動探索的愿望。愛好音樂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樂活動能激起幼兒學習的欲望,使其產生愉快的情緒,充分發揮想象,表現出他們不同的感受和創造。
設計思路:
主題活動進入了《好聽的聲音》,其目標是喜歡聽辨周圍的各種聲音,區別不同聲音以及所代表的意義。作為本次主題活動的開始,我選擇運用歌曲《大鼓小鼓》作為引入部分,主要是因為本班幼兒對于音樂活動十分的喜歡,結合上一個主題《學本領》中幼兒對于各種動物的聲音的聽辨以及模仿十分感興趣,以此作為切入點較為適合。本次活動運用音樂這一幼兒喜歡的形式,通過猜聲音、運用瓶寶寶為音樂配樂,激發幼兒對周圍聲音產生初步的興趣,從而達到開心、開口、開竅的目的。
目標:
1、體驗歌曲中大鼓小鼓不同的音樂形象,嘗試用適宜的.聲音配樂。
2、初步探索聲音的輕響與力量、物體多少的關系。
3、準備:聲音ppt、大鼓、小鼓、裝有黃豆的瓶寶寶、歌曲音樂。
過程:
1、引入部分,猜猜聲音。
運用情節的方式,讓幼兒來猜猜生活中的聲音。
提問:聽聽這是什么聲音?
2、感受鼓聲,進行伴奏。
老師范唱,感受大鼓小鼓的聲音不同。
提問:聽聽這又是什么聲音?
大鼓小鼓的聲音有什么不一樣?
老師小結:大鼓的聲音響,小鼓的聲音輕。
3、運用瓶寶寶表現大鼓小鼓。(幼兒分角色扮演大鼓小鼓)。
幼兒和老師一起為歌曲配樂:我們用瓶寶寶來做大鼓和小鼓。
交流分享:
提問:你是怎么發出大鼓小鼓的聲音的?
老師小結:力氣大聲音就響、力氣小聲音就輕。
再次來為歌曲配樂,(分角色)運用適宜的聲音為歌曲配樂。
發現問題,尋找原因。
提問:力氣很大可聲音還是很小,為什么?
小結:聲音大小還和裝的多少有關。
幼兒做大鼓老師做小鼓再次為歌曲伴奏。
3、引發思考。
老師將豆子裝滿后再來嘗試。
提問:我的黃豆裝了很多,為什么聲音很小。
老師小結:原來聲音的大小除了和力氣大小、東西多少有關系,還有其他的原因。
歌曲《搖啊搖》為第五冊第一單元《童年》中的一首搖籃曲體裁的流傳于上海地區的民間童謠,d宮調式。歌曲運用“xxx?!?/8拍節奏營造微微晃動的“搖啊搖”的感覺,三度、四度音程跳動構成的拋物線狀的旋律行進,好似一座座小橋出現在我們面前。旋律清新上口,節奏輕盈靈動,使人產生無限遐想。歌曲為帶補充的一段體,補充的樂句重復第一樂句的開頭并變化重復第二樂句的結尾,經反復后逐漸減弱,好似漸漸遠去的小船,又似在媽媽輕輕的搖動中漸漸入睡的寶寶。歌曲的前奏有八小節組成,營造濃濃的“家鄉水墨”。
6/8拍子在教材中是第一次出現,切忌表現成2拍子或者放慢成3拍子,導致缺失韻味,準確的律動把握是需要進行逐步訓練的。三年級是多聲部歌唱正式開始的重要過渡,我們在日常教學中需要明確并盡早進行簡易的多聲部練習,這又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稉u啊搖》這首歌曲比較簡短,在學唱中可以整體把握,歌曲立意淳樸,旋律主干音鮮明,在學習過程中進行相應音樂訓練,以達到能力的累積。
本課的教學設計主要遵循:
1·愉悅原則;
2·整體性學習原則;
3·注重過程原則。
本課分成四大塊:
1·聆聽律動。運用聆聽所產生的音樂直覺進行音樂學習,能夠有感覺的進行6/8拍子的律動并在律動中獲得音樂的整體形象。
2·模唱曲譜。借旋律線、圖示等方法,結合音樂直覺與產生的相應聯決進行更為精細的旋律學唱,并能形成簡易聲部合作。
3·歌唱表現。能夠運用良好積極的咬字吐字演唱歌曲,表現愉悅盈動的情緒。
4·綜合表演。多聲部歌唱在三年級正式開始,所以我們需要有意識地進行提前滲透,本課的綜合表現會采用打擊樂器伴奏、人聲模擬樂器為歌曲伴奏、以及采用旋1律主干音等方法進行綜合表現,形成多聲部的合作。
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律動、歌唱、聲部合作等獲得審美愉悅,擁有對于美好童年的積極價值觀。
知識技能:能夠擁有準確的6/8拍律動感覺,擁有準確靈敏感知前奏尾聲的能力,能夠用柔軟輕盈的歌唱表現歌曲,能夠用do、mi、sol的長音與歌曲進行多聲部合作。
運用積極的師生互動,調動學生的音樂合作與控制能力。
準確完整富于表現的歌唱。
歌唱中的6/8拍準確律動,能夠在準確拍點上進行聲部游戲。
打擊樂器:三角鐵。
一、六八拍子律動,歌曲整體風格把握[ppt2]。
1.師:同學們,快樂的音樂課開始了,你可以讓你的手拍出像歌唱一樣的節奏嗎?和老師一起來。
(1)跟老師拍2拍子節拍,用拍手表示強、拍大腿兩側表示弱。循環反復直到拍點穩定,不機械,每個拍點表現得有彈性、輕盈。
(2)師:下面讓我們的身體也像歌唱一樣輕輕擺動。
(帶領學生跟著拍手的節拍點左右擺動身體,注意動作小,拍點穩。)。
(3)師:老師帶來了一首非常好聽的歌曲,讓它為我們歌唱一樣的拍手律動伴奏,好嗎?
([ppt3]播放《搖啊搖》范唱片段,教師領學生一起表現。)。
2.師:我們再來一遍。這一遍要請三角鐵幫忙,老師會在前奏的時候用三角鐵演奏,當歌聲唱起的時候,大家就像剛才一樣輕輕地拍出來,準備——。(第二次在錄音范唱中律動。)。
3.師:三角鐵發出的聲音是怎樣的`?(指導學生用高位置的弱聲“?!眮肀憩F)有誰愿意來演奏三角鐵?(請有把握演奏準確的學生示范)雖然沒有很多三角鐵,但是我們可以模擬演奏(要求模仿演奏三角鐵的同學,同時嘴巴模擬三角鐵音色)。我們的演奏順序是:歌曲前奏由你們來演奏,歌聲開始的時候老師來表演,準備。(在學生演奏時及時提示,注意拍點準確。教師在律動中加進人聲“titi”,形成“拍手titi拍腿titi”的六拍子律動。[ppt3]歌曲完整播放。)。
4.師:誰發現老師剛才的表現有什么不一樣?(引導學生關注教師表現出來的弱聲“titi”,感受在拍手與拍腿之間加進弱聲“titi”形成的新的脈動)(再次完整表現歌曲:三角鐵演奏+6/8拍子律動。)。
二、感知旋律,細化音樂體驗。
1.[ppt4]師:(做兩次六拍子律動)很多音樂家在表現小船搖動或是輕快搖擺的時候,喜歡用這個節拍,這個節拍我們在以后還會學到,它的名字叫六八拍子。(一起再來拍一拍),今天輕輕搖擺的六八拍子將把我們帶回老師的童年,我的童年記憶中有一條小河,還有小小的船——([ppt5]課件出示do、mi、sol音符小船,分別唱唱每一只小船的“名字”,在唱的過程中關注音的穩定)。
2.師:讓我們搖著小船出發吧,你聽聽,我們搖船的聲音也是美妙的音樂。
(1)[ppt6]分別出示||||和||||,結合律動唱譜,注意在唱的過程中關注6/8拍的律動感與樂句音程穩定。
(2)播放歌曲范唱,指揮學生范唱第一樂句時疊加第一條旋律,第二樂句時疊加第二條旋律,與歌曲范唱形成二聲部。提醒學生看老師手勢,注意第三樂句是兩小節第一條旋律、兩小節第二旋律??梢跃毩晝杀?。)。
3.師:老師小時候就喜歡這首歌(哼唱歌曲),你哼哼看。(學生嘗試哼唱,檢測學生的音樂記憶能力,不要求學生表現很準確。)這首歌的題目叫《搖啊搖》[ppt7],每當唱起這首歌,老師就感覺是我坐著小船搖啊搖,搖到外婆家了,外婆就站在一個小村邊的小橋上在等我,可美了。
(1)你能唱第一句話嗎?([ppt8]出示第一樂句曲譜歌詞,教師彈奏單旋律,學生哼唱。)聽老師唱曲譜,看看老師的手勢,你看我的手劃出一個像什么的形狀?(教師先視唱曲譜第一小節,手上劃出旋律起伏線條,讓學生感知像“小小的石拱橋”,然后慢慢增加第二小節,明確兩句是重復的,再感知三、四小節組成的“大大的石拱橋”)。原來歌曲的旋律起伏就像是一座座橋,(旋律線出示,學生劃旋律線唱譜或用“u”模唱,關注學生的音準與音色,提醒注意準確的節拍脈動)。
(2)[ppt9][ppt10]同樣的方法學唱第二、三樂句。第三樂句學唱時,要求學生能夠找到與前面相同的地方。
4.[點擊ppt10]在鋼琴的伴奏下完整用“u”準確哼唱歌曲,要求音色統一、律動準確,教師及時指導并調整音色。
三、演唱歌曲,形成簡易的多聲部。
1.[ppt11]出示歌詞,指導學生用較高位置柔聲朗誦歌詞,體會“一只饅頭一塊糕”里包含的濃濃的愛意。
2.[ppt12]完整聆聽歌曲,對歌曲的把握由之前的感覺逐漸過渡到知覺。
3.師:讓我們用柔柔的歌聲演唱一下吧,注意我們是搖著小船出發的,小船是怎么搖的?(回憶身體輕輕的擺動,強調歌聲的輕柔,第一遍用鋼琴伴奏,之后用標準錄音伴奏)。
(1)要求學生演唱歌曲一遍,教師輕聲疊加之前練習“搖船的聲音”。唱完后請學生回答,并回憶復習這兩樂句。
(2)師:有誰可以和老師一起來唱搖船的聲音?(請一部分同學加入,并明確演唱順序,嘗試合作,演唱一遍歌詞。第二遍再加入一些同學,教師退出,學生自己合作。)。
5.師:三角鐵也要和大家一起來表現,有誰記得?(回憶三角鐵的演奏,請學生表現。)下面讓我們用更豐富的方法表現《搖啊搖》。(明確各組任務:主旋律聲部、副旋律聲部、三角鐵聲部、教師拍手titi拍腿titi聲部,完整表現。)。
四、總結課題,提升情感體驗。
1.師:《搖啊搖》這首歌曲是流傳于上海地區的一首童謠,很多媽媽也會把它當作搖籃曲搖著寶寶入睡,甜美的旋律陪伴我們度過美妙的童年,希望你們也可以記住這首歌曲,記住這段旋律,永遠記住美好的童年。
2.師:讓我們唱著歌下課吧?。ㄖ餍赏暾莩?。
不論是多么簡短的歌曲,教師都要關注細節的音樂性,運用教師敏銳的感知能力,充滿得將“音樂味”傳遞給學生。本課設計力求做到用音樂活動傳遞音樂、感知音樂、表現音樂。因為本課設計的音樂活動較多,所以要求教師在操作過程中不斷進行微調,以達到最佳效果,當學生能力暫時達不到或是表現地很有興致的時候,要及時地“再來一遍”,以滿足學生的體驗需求。
三年級的音樂教學同時需關注多聲能力的培養與訓練,設計的音樂活動、所做的歌唱練習,都可以潛移默化地滲透多聲部的合作,這樣,等到合唱真正到來的時候,學生就會像看見老朋友一樣去接受并喜愛它。
生成背景:
9月20日,戶外活動時,我和孩子們一起在玩球,忽然,只聽一聲尖叫,我過去一看,原來,孩子們在圍墻下面發現了一只螳螂。他們七嘴八舌地議論起來。
馮靜亭:“這是螞蚱?!?/p>
韓舒寧:“不對,這是蟋蟀?!?/p>
單泉:“我知道,我知道,這是螳螂?!?/p>
……。
小朋友都認為自己說得對,各有各的理由,他們你不服我,我不服你,差一點吵起來。
老師:這到底是螞蚱,是蟋蟀,還是螳螂呢?
韓業達:“這是螞蚱,因為它會跳?!?/p>
崔鵬:“這是蟋蟀,蟋蟀會叫?!?/p>
單泉:“這是螳螂,我在電視上看見過,它有兩把大刀?!?/p>
……。
幼兒非常喜歡小動物,特別是小班的幼兒興趣濃厚,更愿意到飼養角去研究。但他們又受生活經驗和年齡特點的限制,在傾聽討論的過程中,看問題片面,局限,缺乏全面的研究?!兑幊獭分幸裁鞔_指出要愛護小動物,培養幼兒的探索精神。老師也考慮到有研究價值。鑒于此,老師和幼兒一起共同生成了“螳螂”這一主題。
生成過程:
(一)了解已有經驗。
小朋友們把螳螂高高興興地帶回教室,在飼養角給它安了一個家。在觀察時,他們又展開了議論。
陳智超:“它喜歡吃什么?”
史麗媛:“它是好的還是壞的?
李璇:“它生活在什么地方?”
馬友成:“為什么它是綠色的呢?”
崔鵬:“它到底叫什么名字?”
……。
孩子們議論的內容越來越多。
老師:“那么它到底是什么呢,是好的還是壞的?今天回家你們想辦法找出答案,明天來告訴老師和小朋友,好嗎?孩子們開始商量了。有的說問爺爺、奶奶,有的說問爸爸、媽媽。有的說查《十萬個為什么》,查《百科全書》,有的.說用電腦上網查。
(二)探索發現。
1、問家長。
第二天,第三天,孩子們陸續帶回了答案。有的說是螳螂,是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告訴的,是益蟲。
2、查資料。
馬有成說雌螳螂在生小寶寶之后會把雄螳螂吃掉,是《十萬個為什么》上寫的。有的小朋友是請爸爸、媽媽用電腦上網查的,那上面介紹螳螂是益蟲,吃害蟲。韓業達還拿來了vcd,說可以讓小朋友一起看,上面的螳螂本領可大了,它身體的顏色是保護色。
3、喂養。
孩子們在吃午飯、加點時,也用面包、米飯、饅頭喂它,結果螳螂毫無興趣。孩子們又在散步時拔了一些草,發覺螳螂對草比較感興趣。張天啟的爸爸還抓了兩只螞蚱,我們一起放到小盒里,螳螂馬上用兩把大刀抓住了其中一只,津津有味地吃起來。孩子們高興地跳起來,嚷到:螳螂吃害蟲,它是益蟲。
4、自我保護。
李小朋和許多小朋友在一起討論起來:“螳螂遇到敵人怎么辦呢?”“我們試一試吧?!蹦懽虞^大的韓業達把手伸到盒子里,還沒等碰到螳螂,它的兩把大刀就舉了起來,韓業達嚇得連忙把手縮回去。
通過這個小實驗,小朋友們明白了:螳螂是用大刀來防御敵人,保護自己的。
5、讓幼兒了解自我保護方法并表征,同時進行知識的遷移。
我適時進行知識的遷移。:小動物都會保護自己,你們會怎么保護自己?
潘敦浩:打110。
戰海濤:大聲喊,救命啊。
臧元晟:不跟壞人走。
唐雯:趕快跑,找爸爸、媽媽。
馬佳奕:不單獨自己走。
潘紹文:不往耳朵里、鼻孔里塞東西。
……。
6、提出新的矛盾點。
過了幾天,孩子們陸續找到了答案,螳螂在秋天把卵產在向陽的山坡上、樹枝上,有一層硬膜包著,所以里面很暖和,而雌雄螳螂就凍死了。到了第二年春天天氣暖和了,卵就孵化成小螳螂了,它們又可以捉害蟲了。
7、表征。
馬佳奕把螳螂產卵的情景畫了下來。韓舒寧把螳螂捉害蟲的樣子畫了下來。戰海濤還畫了一只大螳螂帶著一群小螳螂。
8、經驗分享、交流。
孩子們把了解到的知識用各種形式告訴小伙伴。有的拿來了vcd;有的拿來了《十萬個為什么》講給小朋友聽;有的把螳螂吃害蟲的動作畫了下來;有的在“悄悄話”角談論著螳螂的秘密;有的在父母來接送時拉著父母看螳螂的各種圖片;有的在美工區粘貼、涂色螳螂,他們都在體驗著成功的喜悅。
體會與反思:
活動內容的產生來自幼兒,幼兒探索興趣很高。教師有機地引導幼兒在飼養角探索、發現,不斷豐富已有經驗,又根據幼兒的已有經驗和年齡特點,從螳螂的自我保護遷移到自身的自我保護。在此次活動中,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在建構新知識的同時,豐富了認知經驗,掌握了許多學習方法,而且能有順序地連貫描述螳螂的外形特征。對以后描述小動物奠定了基礎。
文檔為doc格式。
小班幼兒剛從家庭走向幼兒園,由于年齡小,手的動作不夠靈活,加上他們繪畫的目的不太明確,不清楚應該如何畫,怎樣涂色,畫面怎樣變得漂亮,他們只是把繪畫當成一中游戲,隨自己興趣任意涂抹,畫出的物體不太規范,因此,幫助幼兒提高繪畫技能,使幼兒學會繪畫的手段,表現他們內心意圖是十分必要的,在小班教學的繪畫過程中,我是這樣做的。
我發現問題是因為小班幼兒才來半個月,排隊意識不強,有的小朋友是第一次接觸油畫棒,第一次接觸畫畫,對油畫棒充滿好奇,喜歡擺弄油畫棒,而對于老師的指導卻似懂非懂,不能很好理會更不會按要求作畫了。他們的注意力不穩定,缺乏自控能力,手的動作不夠協調,還停留在涂鴉末期,所以畫畫效果可想而知.在組織這個活動的過程中,我覺得自己的教學手段不夠新穎,不夠游戲化,不能很好的激發幼兒的興趣。而興趣是美術活動的重要動力,小班幼兒作為繪畫教學的初始對象,興趣的培養是至關重要的,它會影響幼兒繪畫技能的提高速度,所以在以后的教學中,我要加強學習,使幼兒體會活動樂趣。
經過反思我發現種種問題,也由此知道了哪方面不足,需要改進,由此看來反思是尤為重要的環節。所以我們要對教學活動進行反思,用隨筆的形式記下教學過程中的成敗得失并分析原因,研究改進措施,進而不斷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學水平!
每次給孩子們發點心吃的時候,孩子們總是吵鬧爭執不休,所以決定通過一首兒歌,讓他們簡單感知分享謙讓的道理。
活動目標。
1,學習兒歌,理解并掌握兒歌內容。
2,通過學習,懂得謙讓分享,養成良好的常規習慣。
3,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教學重點、難點。
謙讓與分享的道理。
活動準備。
1,準備足夠孩子人手一個的水果。
2,孩子爭搶玩具大哭的圖片。
活動過程。
1,展示圖片,引發討論。
觀察圖片,討論圖片上的孩子們在干嘛?
這樣做對不對,為什么不對?
如果是你你會怎樣做?
2,學習兒歌。
老師朗誦兒歌,孩子認真聽。
回答問題,兒歌中說的什么意思?
兒歌中的小朋友和圖片中的小朋友誰做的好?
你會向誰學習?
跟讀兒歌,掌握兒歌內容。
3,表演兒歌,玩游戲。
做游戲,孩子們將凳子擺成一排,表演兒歌內容。表演結束孩子們親親抱抱。
4,分發水果,鞏固兒歌內容。
請個別幼兒為小朋友分發水果,邊發邊念兒歌。
孩子在分發的過程中,老師注意讓孩子坐好養成良好的常規習慣。
大家一起分享共同吃水果的樂趣。
5,小結。
爺爺奶奶爸媽分享。
教學反思。
在組織課時侯,就是因為孩子們在吃東西時候愛爭搶打鬧,為了讓他們養成良好的常規習慣和和睦相處共同分享,就選擇了這首兒歌,同時為了讓他們印象更深刻,特意從開始就是使用反面圖片教材,讓孩子在討論的過程中初步意識到應該怎樣做對怎樣做不對,為后面快速理解兒歌內容打下基礎。從而在理解掌握兒歌內容的基礎上達到我所期望的目標。但在組織這節課時,可能過于偏重常規培養,忽略了對孩子進行語言方面的比如發音的準確清晰等方面的鍛煉,以后在組織任何活動時,一定要做到面面俱到,要做到讓孩子全面發展全面進步。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qitafanwen/9386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