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好的計劃需要考慮到各種因素,如時間、成本、資源等。如何制定一個有效的計劃?首先,明確你想要實現的目標。計劃的不斷調整和改進是適應變化和提高效率的必要過程。
一、基本情景分析:
1、學生情景分析:
學生剛剛進入高中,對于歷史的學習還停留在初中的認識水平。在他們的概念里,歷史是副科,開卷考試,考試題的思維量不大,平時的學習時間就是給語數外理化。
2、教材分析:
高一歷史主要是學習歷史必修1。屬于中外古今政治發展史,采取的是模塊化設置,每一單元既有相對獨立性,又有必須聯系,再加上增加了古代世界政治史,學生和教師都相對生疏,更應當重點把握。
二、教學目的及任務:
按照課程標準的要求,經過對歷史課程學習,擴大掌握歷史知識的范圍,深入地了解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對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理論和方法有所了解,初步認識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學會運用科學的理論和方法認識歷史和現實問題,逐步構成科學的世界觀和歷史觀;樹立不斷完善自我、為祖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貢獻和關注民族與人類命運的人生夢想。高一上學期的主要教學任務是完成歷史必修1教學,讓學生學會高中歷史的基本學習方法,了解人類歷史發展規律,強化“忘記歷史就等于被判”的認識。
三、具體措施:
1、摸清學生情景,培養學生中的進取分子。讓學生改變初中對歷史學習的觀念,學會高中歷史的基本學習方法。
2、抓好課堂效率。上課力求精干、實在。上課要求每個人做好筆記,課后進行知識整理,定期檢查筆記情景,將做得很好的作為樣本展出。
3、抓好課前預習及課后及時鞏固。落實每個人的作業,昨夜實行輪流當面批改,做到每次當面批改三分之一以上。單元復習和考試落實到個人,完善課前檢查和評估。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本屆學生(新校區住校部)共18個教學班,為更好地分層次教學落實因材施教,學校根據學生情況分出三個教學層次,各班級學生均在50人左右。本屆高一學生由于入學成績總體偏低,故情況不容樂觀,初中基礎普遍不夠扎實,閱讀能力均令人擔憂,且有相當一部分學生不重視歷史。所以,在完成本學期必修1、2教學即對學生全面強化督促的同時,計劃主要做好初高中基礎銜接、閱讀教學和作文訓練,強化針對性,有的放矢,探索改進講與練的方法并努力提高效益,就成為這一學期教學的重中之重。
本學期要完成必修一、必修二兩個模塊的教學和對應測試評價分析。新編教材以實現不同能力層級目標而劃分單元,根據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與價值三個維度編排,注重歷史素養的整體提高。因此,使用教材時要注意教學單元的整體性、能力性以及讀寫結合的系統性。
大部分老師剛從高三下來,雖然有上屆的經驗,但落實到教學實際,仍然有許多需要適應學情和值得改進的地方。教師一定要加強個人教學探索和集體備課,充分保證教學進度的順利進行,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的先進得當,保證教學效果的良好落實。
1、加強個人教學探索和集體備課,充分保證教學進度的順利進行和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先進得當,保證教學效果的良好落實。
2、精講“教讀課”,指導“自讀課”,逐步形成個人探究式能力課型和小組合作探究提高課型。
每個單元精講1—2篇“教讀課”,以“課”為例,以知識點或能力點為綱,舉一反三或舉三反一,側重知識體系的初步構建和對應能力的逐級全程培養,突出“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新課改思想,努力改變教師教學方式,從而促進學生的學習方式轉變,以達“教,為了不教”之目的。
“自讀課”必以學生自學為主,強調自學課型的內在特點和學法指導,不可將“自讀”與“教讀”兩課型作簡單化“一刀切”的辦法處理。
3、加強教學常規的規范落實,特別是備課的充分和課堂效果的.改進,同時重構與新課改要求相適應的歷史“作業觀”。
4、引導學生盡快適應新課改要求下的高中歷史學習,“激活”潛伏太久的歷史學習興趣和激情,“復制”以往優秀的歷史學習習慣和方法,“創建”與新課改要求相適應的高中歷史學習習慣和方法,時時“刷新”新課改要求下的歷史全面素質培養和提升,順利完成每個模塊的測試評價。
5、教師積極探討與必修一相銜接的知識點梳理,知識版塊的整理,能力專題的層級訓練,具體包括:
6、全年級歷史老師齊心協力,統一要求督促學生善于利用零碎時間做好歷史學習不可缺少的基本能力配套訓練:
(1)堅持每天練字;
(2)做好每周新聞關注。
一、指導思想:
以高中歷史教學大綱和新課程標準為依據,以學校工作計劃為指針,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學習能力為主線,全面貫徹落實新課程改革的精神,針對我校高一學生堅持“夯實基礎,狠抓雙基,改進學法,激發興趣,提高能力”的指導思想。
二、教學目標:高一是個關鍵時期,學生剛進入高中學習,功課多,任務重,學生基礎差,學生不能很快適應高中階段的學習。且高一學習要為學考和高考做準備,所以我確立了如下幾個目標:。
1、落實雙基。加強基礎知識的閱讀、理解、分析、綜合、鞏固,定期組織知識過關。
2、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教學中指導學生閱讀課文的方法,做到快速閱讀,能提取有效歷史信息。
3、培養學生理解、綜合運用能力。在教學中加強對歷史概念的分析、判斷、歸納,使學生能正確把握歷史概念,加強材料題的分析訓練,以培養綜合運用能力。
4、培養學生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在教學中,將學生分成學習小組,課堂上可以分組討論,探究學習任務,互相交流信息,在合作探究學習中提高學習能力。
5、利用教材資源,進行愛國主義情感教育,道德教育等思想教育。
三、教材分析:
本學期主要任務是完成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歷史1必修》內容。本冊教科書講述的是人類政治文明發展史,共有八個專題。
政治活動是人類社會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社會經濟、文化活動密切相關,相互作用。了解中外歷史上重要政治制度、重大政治事件及重要歷史人物,探討其在人類歷史進程中的作用及其影響,汲取必要的歷史經驗教訓。
本模塊的學習要點:
1、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
2、古代希臘羅馬的政治制度;。
3、近代西方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確立與發展;。
4、近代中國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5、從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到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
6、現代中國的政治建設與祖國統一;。
7、現代中國的對外關系;。
8、當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
通過學習,了解人類歷史上重要政治制度、政治事件及其代表人物等基本史實,正確認識歷史上的階級、階級關系和階級斗爭,認識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學習搜集歷史上有關政治活動方面的資料,并能進行初步的歸納與分析;學會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待不同政治制度的產生、發展及其歷史影響,理解政治變革是社會歷史發展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并能對其進行科學的評價與解釋;理解從專制到民主、從人治到法治是人類社會一個漫長而艱難的歷史過程,樹立為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而奮斗的人生理想。
四、學情分析:
高一年級共四個班(147、148、149、150班),272個學生,學生基礎差,學習興趣大部分學生沒有。在教學中要想提高成績,是相當難的,但我要迎難而上,少講困難,多想方法。教學上要分層次進行,要求不宜過高,按照學業水平的要求進行教學。針對一些成績較好的學生,在課堂上要充分調動其主動性,拔高要求,并要進行一定量的較難的作業布置。
五、主要措施:
1、深入鉆研新課程教材,依據歷史課程目標,針對學校和學生的實際,精心設計歷史教學課堂。在集體研究的基礎上備大綱、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
2、認真教好每一堂課。上課是整個教學的中心環節,靈活安排教學順序,把創新教育和素質教育引入課堂,采用問題教學法和討論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活學生思維。同時重視基礎知識,搞好學科內專題研究。在教學過程中,構建知識體系,注重知識遷移,培養對歷史事實的分析、綜合、比較、歸納、概括等能力和歷史思維能力。
3、采用“情境教學”,精心設計多媒體課件,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在愉快中學到知識。
4、關愛學生,以情動人,耐心輔導每一個學生,認真批閱學生的每一次作業。搞好對學生的學習評價,及時反饋到教學中,同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六、教研教改:
1、加強集體備課,與同組的老師共同商討教學教法。
2、鉆研歷史教學大綱,探索新課改,堅持用啟發式教學,在教學中摸索行之有效的創新教法。
3、在教學中,把握好教師的主導地位和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重在導,學生是學習的主要角色,平時加強摸索,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課堂變為高效課堂。
第1周。
學習準備:介紹本學期學習內容及學習要求。
《第一單元。
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第1課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第2周。
第2課。
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第3課。
從漢至元政治制度的演變第4課。
明清君主專制的加強第3周。
第一單元復習《第二單元。
古代希臘羅馬的政治制度》第5課。
古代希臘的民主政治。
第6課。
羅馬法的起源與發展第4周。
第二單元復習。
活動課。
黑暗的西歐中世紀第5周。
《第三單元。
近代西方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確立與發展》。
第7課。
英國君主立憲制的建立。
第8課。
美國聯邦政府的建立。
第9課。
資本主義政治制度在歐洲大陸的擴展第6周。
第三單元復習。
《第四單元。
近代中國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0課。
鴉片戰爭。
第11課。
太平天國運動。
第7周。
第12課。
甲午中日戰爭和八國聯軍侵華第8周。
第13課。
來自 FANwEn.ChaZidiAN.COM
辛亥革命。
第9周。
第14課。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崛起。
第10周。
第15課。
國共的十年對峙。
第16課。
抗日戰爭。
第11周。
第17課解放戰爭。
期中復習。
第12周。
期中考試及試卷分析第13周。
《第五單元從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到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
第18課。
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第19課。
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
第五單元復習。
第14周。
《第六單元。
現代中國的政治建設與祖國統一》第20課。
新中國的民主政治建設。
第21課。
民主政治建設的曲折發展。
第15周。
第22課。
祖國統一大業。
歷史學科成績將會有一個整體的提高。
1、知識與能力目標:在義務教育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歷史發展進程中的重大歷史問題,包括重要的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歷史現象和歷史發展的基本脈絡。在掌握基本歷史知識的過程中,進一步提高閱讀和通過多種途徑獲取歷史信息的能力;通過對歷史事實的分析、綜合、比較、歸納、概括等認知活動,培養歷史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進一步認識歷史學習的一般過程。感知歷史、積累歷史、理解歷史與現實和主動參與的過程。掌握歷史學習的基本方法。學習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和方法,論從史出,史論結合;注重探究學習,善于從不同的角度發現問題,積極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養成獨立思考的學習習慣,能對所學內容進行較為全面的比較、概括和闡釋;學會同他人合作學習和交流。
認識人類社會發展的統一性和多樣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區、各國、各民族的文化傳統,汲取人類創造的優秀文明成果,進一步形成開放的世界意識。
在教學過程中,實現上述三維課程目標是一個不可分割、相互交融、相互滲透的連續過程和有機整體。
2、認真教好每一堂課。上課是整個教學的中心環節,靈活安排必修課和選修課的教學順序,把創新教育和素質教育引入課堂,采用問題教學法和討論法,激勵學生的學習,激活學生思維。同時重視基礎知識,搞好學科內專題研究。在教學過程中,構建知識體系,注重知識遷移,培養對歷史事實的分析、綜合、比較、歸納、概括等能力和歷史思維能力。
5、結合實際,開辟第二課堂。本學期要求學生進行適量的課外閱讀和歷史調查活動,收集相關史料,撰寫歷史習作和制作歷史課件等。重點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語言文字表達能力、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同時培養學生的動手和動腦的綜合能力,逐步形成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本學期主要任務是完成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歷史1必修》內容。本冊教科書講述的是人類政治文明發展史,共有八個專題。
政治活動是人類社會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社會經濟、文化活動密切相關,相互作用。了解中外歷史上重要政治制度、重大政治事件及重要歷史人物,探討其在人類歷史進程中的作用及其影響,汲取必要的歷史經驗教訓。
新學期開始,為了更好的配合和完成本學年的歷史教學任務,如何制定高一歷史教學計劃?下面是本站小編收集整理關于高一歷史教學計劃以供大家參考學習,希望大家喜歡。
高一歷史必修(i)是政治文明歷程。著重反映人類社會政治領域發展進程中的重要內容。
二、指導思想:
新高中課程計劃在明確高中培養目標、優化課程結構、確保教學內容、促進教學方式轉變等方面作了積索。所以教學中應緊跟高中課程改革的步伐前進,為了適應這一形勢,確保高考的順利推進,確保高中教育質量的穩步前進,教學中要切實有利于廣大學生的自主發展。
三、教材分析:
人類社會政治領域中的問題是極其復雜的。
歷史必修(i)的8個學習專題,共27課。主要是了解人類歷史上重要的政治制度、政治事件及其代表等基本史實,正確認識歷史上的階級、階級關系和階級斗爭,認識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學習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待不同政治制度的產生、發展及其歷史影響,理解政治變革是社會歷史發站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并能對其進行科學的評價與解釋、理解從專制到民主、從人治到法治市人類社會一個漫長而艱難的歷史過程,從而樹立為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而奮斗的人生理想。
政治活動是人類社會生活的主要組成部分。人類的政治活動既受制于經濟和社會其他方面的發展,又發作用于經濟及其他活動,給社會發展以巨大的影響。因此,我們學習歷史,了解人類社會政治領域中的活動,是非常有必要的。
四、學情分析:
高一年級共5個班,每個班將近50個學生,生源質量高低不一,因此,我在教學當中一定要進行分層次分階段地鞏固和提高。針對一些成績較好的學生則要進行一定較難的作業布置和試卷的布置。針對學情和特點略講某些章節教學中一定要重點突出詳略得當,并以基礎知識為主。
五、教學方法:
綜合考點內容,突出學科內的知識銜接,注重學科間的貫通,拓寬學生知識面,提高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基礎訓練,重在運用;拓展訓練,重在提高;綜合訓練,重在發展。使學生既從“點”上拓展,有能對所學知識點結合,融會貫通。
高中歷史教材的主體結構按“學習專題”購建。共八個學習專題,包括導語、學習建議、主要介紹專題的歷史發展線索或學習重點,并提出一些學習方法上的建議。正文后輻射自我測評、材料閱讀與思考,以拓展我們的知識面,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歷史上的政治活動是豐富多彩、極其復雜的,他與經濟活動、文化活動一起構成料人類歷史上多彩的生活活動。只要同學們潛心學習,細心探究,就一定會有許多預料不到的收獲,感悟許多歷史的真諦。
一、指導思想:。
新高中課程標準在明確高中培養目標、優化課程結構、確保教學內容、促進教學方式轉變等方面作了積極的改革探索,在教學中我們應緊跟高中課程改革的步伐前進。為適應這一新形勢,確保高中教育質量的穩步前進,我們的教學要切實有利于廣大學生的自主發展;針對這一新形勢,我們提出了“培養具有中國靈魂、世界眼光的現代人”這一。
口號。
要培養這樣的跨世紀人才,首先要求教師自身應該胸懷祖國,放眼世界。
高中歷史新課程這一高中歷史教育的實驗田,對我們教師來講既是一個挑戰,也是一個機遇。只有認真研究,深入思考,努力實踐才能贏得主動,取得事業和人生的雙重進步。在接下來的教學實踐中,我們要本著拓展教學思路、創新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技能、放寬教學視野的指導精神,積極摸索和總結教學規律,盡快提升學生在歷史學習中的認知能力和求知興趣,實現望亭中學歷史教學的新突破。
二、學生情況分析:。
高一年級共六個班近三百四十個學生,重點班生源質量相對較好,普通班生源質量相對差一些,高一新生一方面由于初次來到一個新環境,心理和作息習慣都有一個適應的過程,另一方面由于初中的歷史基礎知識都比較薄弱,所以高一歷史教學應注重基礎的培養和興趣的培育。此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穿插一些與歷史教學相關的歷史典故,盡量多地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將歷史知識與歷史發展脈絡通過生動活波和直觀淺顯的方式呈現給學生。
綜合考點內容,突出學科內的知識銜接,注重學科間的貫通,拓寬學生知識面,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基礎訓練,重在運用;拓展訓練,重在提高;綜合訓練,重在發展。使學生既從“點”上拓展,又能對所學知識點結合,融會貫通。
高中歷史教材的主體結構按“學習專題”構建。歷史上的政治活動是豐富多彩、極其復雜的,他與經濟活動、文化活動一起構成了人類歷史上多彩的生活活動。只要同學們潛心學習,細心探究,就一定會有許多意想不到的收獲,感悟許多歷史的真諦。
四、重點工作及具體措施:。
(一)、重點工作:。
(1)明確教學任務、抓好教學常規、注重基礎知識、培養學生興趣。
(2)精心備課,把每一堂課當成優質課來準備,注重教學設計的探索。
(3)注意教學方法的改進,讓學生掌握知識的同時,更能掌握學習知識的方法。
(二)、具體措施:。
1、增加歷史教學的趣味性,活躍課堂氣氛。
高中學生的思想認識水平相較于初中生來說,已經開始發生重大轉變,理性思維的能力大幅提升。但是由于畢竟高一年級的學生還沒有完全過渡到成熟的理性思維,完全枯燥和單一的理性分析還不完全適合他們的認知層次。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既要培養他們對于事件本質和事件規律的認識和分析,也要糅合趣味性較強的歷史典故和歷史逸聞,輔助學生對當時歷史環境和歷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
2、轉變教學方式,力求做到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
(1)每堂課均采取1+2+1的模式。前3—5分鐘復習上一節內容;30分鐘講課;最后3—5分鐘檢測本節課學習情況。做到日日清。
(2)每兩周一次小考,把兩周內所學主要內容以提問形式或試卷形式考察一遍。做到周周清。
(3)每月一次月考,查漏補缺,讓學生做到心中有數。做到月月清。
3、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和研究能力。
(1)每學完一個單元引導學生概括本單元的知識體系,培養他們的概括總結能力。
(2)課堂教學過程中適當穿插一些高考典型例題的演練,培養他們的應考意識。
(3)在時間允許的范圍內會組織學生擴大歷史閱讀領域,拓寬知識面,培養他們的聯系能力。
共
2
頁,當前第。
1
頁
1
2
深入貫徹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精神,優化教師的.教育理念,僅著眼于高中歷史的五大核心素質,即——唯物史觀、時空觀、史料論證、歷史解讀和家國情懷,結合高中歷史教學實踐,能有效促進學生深入學習,提高教學效果。
1、高一共有10個班,分為三個層次,其中創新實驗班2個,實驗班4個,省招班4個。學生層次豐富,但整體素質相對較高。
2、教師方面,高一有兩個歷史老師,兩人都兼任高二歷史考級的教學工作,課時任務繁重。
3、隨著近年來歷史考試難度的增加,以及適應新一輪高考的需要,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迫在眉睫,高一年級的重要性顯而易見。
1、“對學習歷史感興趣的教師”,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踐行少教多學的教學理念,充分發揮學生的課堂主體性。
2、鞏固學生高中歷史學習基礎,制定合理的教學和復習計劃,提高學生學業成績。
3、參與城市教研活動,積極開展組內聽課和評課交流,增強集體備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措施:針對高一三個班的現狀,分層教學要有針對性。創新實驗班和實驗班除了常規教學外,更應該注重綜合能力素養的培養,省招班更應該注重常規教學,進而努力提高學科能力。
措施:提前做好計劃,安排好相關人員和具體任務。11月,他被分配到每個班進行劇本編排和排練。
措施:提前聯系確認講座專家。此項目待定。
本學期主要涉及到經濟史4個專題,文化史8個專題的授新課,教材內容多,學生學習相對來說比較緊張,每個必修教材都涉及到古今中外,但教材編排不夠系統,學習上沒有貫穿始終的一條主題線。所以教材需要自己整合與聯系。
本學期最重要的是必修1、2、3的會考復習,無論是政治史、經濟史還是文化史都比較重要,在復習過程中要注意綜合聯系。
絕大多數學生目標明確,學習態度端正,但基礎參差不齊,歷史綜合運用能力較為薄弱,學習方法也較為單一,需要教師進一步引導。
1、要求掌握歷史新課程要求的各專題的重難點及基礎知識。
2、復習掌握3本必修教材的會考內容
3、加強基礎題訓練,以適應會考的要求,力求在會考中取得較好的成績。
1.通過集體備課,凝聚團隊力量,提高課堂效率。
2.注重過程評價,進行歷史必修2、3的模塊測試,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信心。
3.加強指導,優化學生的歷史學習方法,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充分利用學生的課余時間進行課后輔導。關注后進生的學習,發現問題及時輔導。
周次
課、章、節
教學內容
備注
1
必修2專題5
走向世界的資本主義市場
2
必修2專題6、7
羅斯福新政與當代資本主義,
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與教訓
3
必修2專題7、8
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與教訓
當今世界的全球化趨勢
4
必修3專題1
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
5
必修3專題1、2
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
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與文化
6
必修3專題2、3
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與文化
近代中國思想解放的潮流
必修2模塊考試(適當時間)
7
必修3專題4
20世紀以來中國重大思想理論成果
8
必修3專題5
現代中國的文化與科技
9
必修3專題6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與發展
10
期中復習、迎考
11
必修3專題7
試卷分析,近代以來科學技術的輝煌
12
必修3專題8
19世紀以來的文學藝術
13
會考復習
必修3復習
14
會考復習
必修3模塊考試(適當時間)
15
會考復習
16
會考復習
17
會考復習
經過一個學期的學習,大多學生已適應了高中學習的難度與強度。同時也對我的教學風格適應了。但是大多同學的學習自覺性不夠,不重視平常對知識的記憶,而只是在考試之前才看書。結果導致考試只能取得五六十分左右的成績而難以得高分,因此這學期的教學中一定要做得分層教學,因材施教。
1、使學生掌握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現象,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把握不同歷史時期的基本特征及其發展趨勢,認識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和基本規律。
2、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學習的能力、自主學習的能力、運用歷史資料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對學生進行國情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使學生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樹立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國際意識,增強積極參與國際活動和國際競爭的意識。
1、增加歷史教學的趣味性,活躍課堂氣氛。
高中學生的思想認識水平相較于初中生來說,已經開始發生重大轉變,理性思維的能力大幅提升。但是由于畢竟高一年級的學生還沒有完全過渡到成熟的理性思維,完全枯燥和單一的理性分析還不完全適合他們的認知層次。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既要培養他們對于事件本質和事件規律的認識和分析,也要糅合趣味性較強的歷史典故和歷史逸聞,輔助學生對當時歷史環境和歷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
2、轉變教學方式,力求做到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
(1)每堂課均采取1+2+1的模式。前3—5分鐘復習上一節內容;30分鐘講課;最后3—5分鐘檢測本節課學習情況。做到日日清。
(2)每兩周一次總結測查,把兩周內所學主要內容以提問形式或試卷形式考察一遍。做到周周清。
(3)每月一次月考,查漏補缺,讓學生做到心中有數。做到月月清。
3、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和研究能力。
(1)每學完一個單元引導學生概括本單元的知識體系,培養他們的概括總結能力。
(2)課堂教學過程中適當穿插一些高考典型例題的演練,培養他們的應考意識。
(3)在時間允許的范圍內會組織學生擴大歷史閱讀領域,拓寬知識面,培養他們的聯系能力。
4、注意歷史與其它學科的聯系,適時補充一些有關歷史事件、人物的小知識,拓寬學生知識面,引發學生學習興趣,力爭使課上得生動活潑,能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5、在教學中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使學生在學習中學會認知、學會做人、學會合作。
6、充分發揮個人自身優勢在學習生活各方面都力所能及地關心幫助學生做學生的良師益友,讓學生在溫暖安定的環境中健康地成長。
略
20xx年下學期,我擔任高一歷史科教學。學生基礎差,底子薄,且各科成績發展不平衡。但是經過分科以后,學生明確了學習目的,端正了學習態度,學習的主動性大為增強,學習風氣較好。80%以上的同學對歷史學習興趣濃厚,能積極主動的復習和研究課本,參與探求和討論相關的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正在逐步形成。相信經過本學期師生的共同努力,學生的歷史學科成績將會有一個整體的提高。
1、知識與能力目標:在義務教育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歷史發展進程中的重大歷史問題,包括重要的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歷史現象和歷史發展的基本脈絡。在掌握基本歷史知識的過程中,進一步提高閱讀和通過多種途徑獲取歷史信息的能力;通過對歷史事實的分析、綜合、比較、歸納、概括等認知活動,培養歷史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進一步認識歷史學習的一般過程。感知歷史、積累歷史、理解歷史與現實和主動參與的過程。掌握歷史學習的基本方法。學習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和方法,論從史出,史論結合;注重探究學習,善于從不同的角度發現問題,積極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養成獨立思考的學習習慣,能對所學內容進行較為全面的比較、概括和闡釋;學會同他人合作學習和交流。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歷史學習,進一步了解中國國情,熱愛和繼承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激發對祖國歷史與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對國家、民族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培養愛國主義情感,樹立為祖國現代化建設、人類和平與進步事業做貢獻的人生理想。
加深對歷史上以人為本、善待生命、關注人類命運的個人主義精神的理解。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確立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養堅強的意志和團結合作的精神,增強經受挫折、適應生存環境的能力。進一步樹立崇尚科學精神,堅定求真、求實和創新的科學態度。
認識人類社會發展的統一性和多樣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區、各國、各民族的文化傳統,汲取人類創造的優秀文明成果,進一步形成開放的世界意識。
在教學過程中,實現上述三維課程目標是一個不可分割、相互交融、相互滲透的連續過程和有機整體。
1、深入鉆研新課程教材,依據歷史課程目標,針對學校和學生的實際,精心地設計歷史教學課堂。在集體研究的基礎上備大綱、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
2、認真教好每一堂課。上課是整個教學的中心環節,靈活安排必修課和選修課的教學順序,把創新教育和素質教育引入課堂,采用問題教學法和討論法,激勵學生的學習,激活學生思維。同時重視基礎知識,搞好學科內專題研究。在教學過程中,構建知識體系,注重知識遷移,培養對歷史事實的分析、綜合、比較、歸納、概括等能力和歷史思維能力。
3、關愛學生,以情動人,耐心輔導每一個學生,認真批閱學生的每一次作業。搞好對學生的學習評價,及時反饋教學,同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4、采用“情境教學”,精心設計多媒體課件,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在愉快中學到知識。相互配合學校進行綜合知識競賽,開辟第二課堂,拓寬學生視野,培養學生能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以應對高考的挑戰。
5、結合實際,開辟第二課堂。本學期要求學生進行適量的課外閱讀和歷史調查活動,收集相關史料,撰寫歷史習作和制作歷史課件等。重點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語言文字表達能力、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同時培養學生的動手和動腦的綜合能力,逐步形成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本學期主要任務是完成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歷史1必修》內容。本冊教科書講述的是人類政治文明發展史,共有八個專題。
政治活動是人類社會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社會經濟、文化活動密切相關,相互作用。了解中外歷史上重要政治制度、重大政治事件及重要歷史人物,探討其在人類歷史進程中的作用及其影響,汲取必要的歷史經驗教訓。
本模塊的學習要點:
1、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
2、古代希臘羅馬的政治制度;
3、近代西方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確立與發展;
4、近代中國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5、從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到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
6、現代中國的政治建設與祖國統一;
7、現代中國的對外關系;
8、當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
是社會歷史發展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并能對其進行科學的評價與解釋;理解從專制到民主、從人治到法治是人類社會一個漫長而艱難的歷史過程,樹立為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而奮斗的人生理想。
周次。
內容。
課時。
《第一單元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
第1周。
第1課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1
第2課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
1
第2周。
第3課從漢至元政治制度的演變。
1
第4課明清君主專制的加強。
1
《第二單元古代希臘羅馬的政治制度》。
1
第3周。
第5課古代希臘的民主政治。
第6課羅馬法的起源與發展。
1
第4周。
活動課黑暗的西歐中世紀。
2
《第三單元近代西方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確立與發展》。
第5周。
第7課英國君主立憲制的建立。
1
第8課美國聯邦政府的建立。
第6周。
第9課資本主義政治制度在歐洲大陸的擴展。
1
《第四單元近代中國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0課鴉片戰爭。
1
第7周。
第11課太平天國運動。
1
第8周。
第12課甲午中日戰爭和八國聯軍侵華。
2
第8周。
第13課辛亥革命。
1
第9周。
第14課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崛起。
2
第10周。
第15課國共的十年對峙。
1
第16課抗日戰爭。
1
第11周。
第17課解放戰爭。
1
《第五單元從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到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
第18課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1
第12周。
第19課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
1
《第六單元現代中國的政治建設與祖國統一》。
第20課新中國的民主政治建設。
2
第13周。
第21課民主政治建設的曲折發展。
1
第22課祖國統一大業。
1
《第七單元現代中國的對外關系》。
第14周。
第23課新中國初期的外交。
1
第24課開創外交新局面。
1
《第八單元當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
第15周。
第25課兩極世界的形成。
1
第26課世界多極化趨勢的出現。
1
第16周。
第27課世紀之交的世界格局。
1
這節課的組織安排也同樣是在力求體現新課程的理念和要求,同時也照顧到了學生的實際情況和高考。但也同樣存在著時間安排的問題。
新學期又開始了。為了以后的工作更順利,特制定本工作方案,請領導多批評指導。
高一上學期把歷史作為政治文明的必修課來學習,主要體現了人類社會和政治發展過程中的重要內容。政治活動是人類社會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社會經濟和文化活動密切相關,相互作用。了解中外歷史上的重要政治制度、重大政治事件和重要人物,探索他們在人類歷史進程中的作用和影響,學習必要的歷史經驗和教訓。
3、情感、態度、價值觀:理解從到民主、從人治到法治是人類社會漫長而艱難的歷史進程,為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確立人生理想。
1、加強學生基礎知識質量,提高學生知識應用水平
要牢牢記住課程標準要求的基礎知識,準確理解。要注意如何把基礎知識的學習與復習中的特殊問題和熱點問題聯系起來;需要研究如何整合教材,如何加強三大必修模塊內容之間的嫁接與銜接,如何整合選修模塊與必修模塊之間的銜接;要研究讓學生腳踏實地地掌握主要歷史知識的方式方法,做到記憶牢固、理解準確、應用靈活。
2、加強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學習能力的培養
(1)研究如何實施問題意識教學,即如何在復習教學中滲透問題意識,將教材中的陳述性歷史事實轉化為問題性材料,將歷史轉化為質疑和質疑歷史,鼓勵學生發現歷史事實之間的因果轉化關系,將歷史知識序列轉化為歷史問題序列。
(2)研究如何提高學生的理論理解能力,即學會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來分析和解決問題,使學生把自己的理論觀點轉化為理解歷史的思維方法,從而全面、辯證地分析歷史問題。
(3)研究實施歷史思維能力的培養和訓練應該采取什么措施和方法,即如何將各種能力培養與具體的歷史知識和一定的方法技能相結合;如何將能力培養融入教學、測試等環節和各種教學活動中,使能力培養內容有針對性、有方法性、有規律,以期有效提高學生回答歷史問題的基本能力。
(4)研究培養學生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和答題能力的措施和方法,使學生正確理解材料信息的含義;能準確總結提取有效信息;用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
3、加強學生寫作答案的規范化
初步設想通過教師明確要求、樣本展示、個別指導、截止日期四個環節,開展強化學生寫作答案的規范性培訓。
通過采取各種有效措施實現三個教學目標:一是放慢腳步,夯實基礎;二是整理線索,搭建結構;第三,注重能力,符合高考。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應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為目標,全面整合教材,優化教學模式,幫助學生在提高綜合素質的基礎上,提高歷史學科的學習能力和綜合探究能力。
這學期我們繼續努力學習,廣泛涉獵學科、現代教育技術、教育理論、教學理論和學生管理理論,積極參加各種學習和培訓,對素質教育和高效課堂有了更清晰的認識,積極參與教學和科研改革,并將成果付諸教學實踐。
普通班生源質量相對差一些,高一新生一方面由于初次來到一個新環境,心理和作息習慣都有一個適應的過程,另一方面由于初中的歷史基礎知識都比較薄弱,所以高一歷史教學應注重基礎的培養和興趣的培育。此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穿插一些與歷史教學相關的歷史典故,盡量多地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將歷史知識與歷史發展脈絡通過生動活波和直觀淺顯的方式呈現給學生。
(一)、重點工作:
(1)明確教學任務、抓好教學常規、注重基礎知識、培養學生興趣。
(2)精心備課,把每一堂課當成優質課來準備,注重教學設計的探索。
(3)注意教學方法的改進,讓學生掌握知識的同時,更能掌握學習知識的方法。
(二)、具體措施:
2、轉變教學方式,力求做到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
(3)每月一次月考,查漏補缺,讓學生做到心中有數。做到月月清。
3、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和研究能力。
(1)每學完一個單元引導學生概括本單元的知識體系,培養他們的概括總結能力。
(2)課堂教學過程中適當穿插一些高考典型例題的演練,培養他們的應考意識。
(3)在時間允許的范圍內會組織學生擴大歷史閱讀領域,拓寬知識面,培養他們的聯系能力。
羅斯福新政與當代資本主義第三周。
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與教訓第四周。
當今世界經濟的全球化趨勢第五周。
單元測試。
復習第六周。
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第七周。
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與文化第八周。
近代中國思想文化的潮流第九周。
20世紀以來中國重大思想理論成果第十周。
期中考試十一周。
現代中國的文化與科技十二周。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與發展十三周。
近代以來科學技術的輝煌十四周。
19世紀以來的文學藝術十五―十九周。
會考復習。
1、知識和能力目標:在義務教育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歷史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歷史問題,包括重要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歷史現象和歷史發展的基本脈絡。在掌握基本歷史知識的過程中,進一步提高通過各種渠道閱讀和獲取歷史信息的能力;通過對歷史事實的分析、綜合、比較、歸納和概括,培養歷史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的:進一步了解歷史學習的一般過程。感知歷史,積累歷史,理解歷史與現實,積極參與的過程。掌握學習歷史的基本方法。學習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和方法,討論歷史的產生,歷史與理論相結合;注重探究性學習,善于從不同角度發現問題,積極探索解決問題的途徑,養成獨立思考的學習習慣,對所學內容進行全面的比較、概括和解讀;學會和別人合作學習交流。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通過歷史學習,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的國情,熱愛和繼承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喚起對祖國歷史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對國家和民族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培養愛國情懷,樹立為祖國現代化建設和人類和平進步事業做出貢獻的人生理想。
加深對以人為本、善待生命、關注人類命運的個人主義精神的理解。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努力追求真善美的境界。樹立積極的生活態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養堅強的意志和團結協作的精神,增強抵御挫折和適應生活環境的能力。進一步樹立崇尚科學精神、求真務實、求實創新的科學態度。
理解人類社會發展的統一性和多樣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區、國家和民族的文化傳統,借鑒人類創造文明的優秀成果,進一步形成開放的世界意識。
在教學過程中,上述三維課程目標的實現是一個密不可分、相互交融、相互滲透的連續過程和有機整體。
1、深入學習新課程教材,根據歷史課程目標和學校、學生的實際,精心設計歷史教學課堂。在集體研究的`基礎上,準備教學大綱、教材、學生和教學方法。
2、認真教每一節課。課堂是整個教學的中心環節。必修課和選修課的教學順序應靈活安排。創新教育和素質教育應引入課堂。應采用問題教學法和討論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活他們的思維。同時注意基礎知識,做好課題研究。在教學過程中,要構建知識體系,注重知識轉移,培養分析、綜合、比較、總結和概括史實的能力和歷史思維能力。
3、關心學生,用情感感動人,耐心輔導每個學生,認真復習每個學生的作業。做好學生學習評價,及時反饋教學,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4、利用“情境教學”和精心設計的多媒體課件,可以激發學生愉快地學習歷史和知識。配合學校開展綜合知識競賽,開辟第二課堂,開闊學生視野,培養學生能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迎接高考挑戰。
2、在教學過程中,盡量幫助學生努力學習,了解課程要求,夯實基礎。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的歷史創新思維能力和綜合應用能力,提高學生解決歷史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3、在教學方法上,學生應注重自學,在交流中相互幫助和促進,在小組合作中努力學習。
高一學生經過第一學期的熟悉,相對容易融入歷史老師的教學習慣。但一方面,由于這學期的重新安置,他們來到了一個新的環境,他們的心理和作息習慣都有一個適應的過程。另一方面,上學期的歷史教學表明學生的歷史基礎知識薄弱,所以下學期的歷史教學仍應注重基礎和興趣的培養。此外,學校實行學習計劃制度,但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更喜歡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因此,他們也在制定學習計劃的同時制作ppt,通過多媒體以直觀生動的方式向學生呈現歷史知識和歷史發展脈絡。
(一)工作重點:
1、總體要求:明確教學任務,把握教學套路,注重基礎知識,培養學生興趣。
2、注重教學設計的探索,認真備課,準備好教材、學生、學習條件、學習方法。
3、做好每一節課,40分鐘上課求質量。
4、注重教學方法的改進,讓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掌握學習知識的方法。
5、努力學習,加強理論學習和教學操作能力,提高教學水平。
(2)具體措施:
1、進一步深化課堂教學創新改革。
(1)優化課堂教學的各個方面
針對我校學習計劃制度的實施,教學的備課、說課、聽課、聽課、評課、反思等各個環節都得到了全面優化。課前做好充分準備,課堂上高效實施,平時公開聽課、評課,課后認真反思,提高質量。
(2)努力嘗試三種班級模式
結合其他優秀教師的經驗,努力建立自己的教學模式,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培養自己的教學習慣。
第一類,新教學。其基本環節:課程標準導航、制定學習計劃、創設情境、模式學習自主學習、自我測試實施知識、合作探究總結、提升和拓展反饋訓練、鞏固知識。
第三類是講課和評價?;经h節:測試情境展示人格矯正案例分析變體鞏固薪酬培訓。
(3)進一步完善學習計劃指導模式
針對我校學生基礎相對薄弱的情況,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為目標,充分發揮“學習計劃”的導向作用和“合作學習”的智慧共享作用,讓全體學生高效利用自主學習時間,完成基礎知識的學習,集中有限的課堂時間引導學生消化重點難點,解決思想方法問題。課前精心準備的學習計劃充分發揮了學習計劃在學生自主學習中的主導作用;在課堂上有效落實學習計劃的導向作用;充分發揮課外學習計劃指導的延伸功能。
(4)在鞏固環節上,盡量把每一節課,每一個單元都練好。
(1)在每節課結束的時候留出一些時間來測試本節課的學習情況,以便每節課的練習。
(2)對各個單元進行總結測試,以試卷的形式對之前所學的主要內容進行考查,以此來練習各個單元。
(3)利用月考、期中考試和期末考試
根據課題組的安排,在教學結對活動中,我和夏培榮老師組成了教學伙伴,互相多講課多指導,在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都加入了相互學習,如備課、把握教學重點難點、表達課堂語言、設計教學黑板、批改作業、評卷等。從而促進我校歷史學科建設的發展。
3、充分利用系、組的教研活動進行高效溝通。
歷史學科數量少,高一歷史老師一個人。集體備課的實施只能在教研活動中或課后進行。集體備課過程中,充分發揮個人主觀能動性和創新精神,集體學習,課前一周認真備課,寫好教案;受益于課間40分鐘;課后反思成敗。
本學期高一歷史呈獻給學生的是人類政治文明發展史,內容包括中國和外國,涉及古代、近代和現代不同的歷史時期。全本書共計八個單元: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古代希臘羅馬的政治制度,近代西方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確立與發展,近代中國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從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到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現代中國的政治建設與祖國統一,現代中國的對外關系,當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
經濟決定政治,政治反作用于經濟,文化是經濟、社會在社會中的體現。在整個高中階段,高一學段的政治文明史具有先導性的作用。
本學期是高一年級新生從初中升入高中的第一學期,學生處于新的學習環境、面對新的師資面孔、手握新的教材,這一切絕定了高一新生必然有一個或短或長的心理適應期、心理調整轉軌期。在這一時期,學生可能存在這樣或那樣的排斥情緒。
高一新生在學習方式、學習方法上也面臨著調整,高一新生同時也面臨初、高中教材所述的知識點銜接問題。初中時強調記憶和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高中則更多地強調在記憶的基礎上的理解和運用。對歷史而言,則是形成正確的史觀,充分發掘教材及相關材料中的有效歷史信息,并運用正確的史觀和歷史信息分析解決歷史問題,形成能力。
高一新生來自于全縣不同的學校,原學校不同的文化氛圍,使學生在心理、生理、學習方式、學習態度和社會認知等方面存在著較多的差異性。應積極正視學生的差異性,努力推進學生差異性發展。
由此,“新”是高一學生的.一大特點,“新”也在某種程度上反映出學生具有更多的塑性。為此,作為高一年級任課教師,應該緊緊圍繞“新”,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做足“新”的文章,充分發掘學生潛能,在“塑才”的征程上打下堅實的基礎。
1、知識和能力:
在義務教育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歷史發展進程中重大歷史問題;在掌握歷史知識的過程中,進一步提高閱讀和通過多種途徑獲取歷史信息的能力。
2、過程和方法:
進一步認識歷史學習的一般過程,掌握歷史學習的基本方法。學習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的方法,努力做到論從史處、史論結合;注重探究學習,養成獨立思考的學習習慣,學會與他人尤其是不同見解人合作學習和交流。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歷史學習,進一步了解中國國情,熱愛和繼承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弘揚和培育愛國主義和民族精神;加深對歷史上以人為本、善待生命、關注人類命運的人文主義精神的理解。
在漫長的人類文明史中,政治活動是人類社會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學習本學期的課程,使學生了解人類歷史上重要的政治制度、政治事件,正確理解政治制度演變的必然性和對近代、現代的影響,進而正確把握人類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發展規律和發展特點,做到以史為鑒、面向未來。
1.課標為本
認真研讀和分析課程標準,了解我省普通高中學業水平測試歷史學科測試標準,深度挖掘教材,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做好課前課時設計。
2. 創新授課
創新課堂,上好每一節課。運用課前課時設計,采用問題教學法、學案導學法、討論法等。關注課中生成,及時調整教學思路,激活課堂,激發學生思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自我歸納的能力。
3. 改進教法
用好學校提供的課程資源,把“白板”引入歷史課堂,充分利用其容量大、易于營造新的教學情境等特點,創設快樂和諧課堂,拓展學生視野,拓寬學生知識面。
4. 及時總結
認真做好學生意見、建議的收集整理工作,及時調整工作,不斷修正教學方法和教育理念。把關注全面與關注學生個性有機結合,耐心輔導學生,促進學生全面、可持續發展。
經過一個學期的學習,大多學生已適應了高中學習的難度與強度。同時也對我的教學風格適應了。但是大多同學的學習自覺性不夠,不重視平常對知識的記憶,而只是在考試之前才看書。結果導致考試只能取得五六十分左右的成績而難以得高分,因此這學期的教學中一定要做得分層教學,因材施教。
1、使學生掌握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現象,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把握不同歷史時期的基本特征及其發展趨勢,認識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和基本規律。
2、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學習的能力、自主學習的能力、運用歷史資料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對學生進行國情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使學生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樹立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國際意識,增強積極參與國際活動和國際競爭的意識。
1、增加歷史教學的趣味性,活躍課堂氣氛。
高中學生的思想認識水平相較于初中生來說,已經開始發生重大轉變,理性思維的能力大幅提升。但是由于畢竟高一年級的學生還沒有完全過渡到成熟的理性思維,完全枯燥和單一的理性分析還不完全適合他們的認知層次。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既要培養他們對于事件本質和事件規律的認識和分析,也要糅合趣味性較強的歷史典故和歷史逸聞,輔助學生對當時歷史環境和歷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
2、轉變教學方式,力求做到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
(1)每堂課均采取1+2+1的模式。前3—5分鐘復習上一節內容;30分鐘講課;最后3—5分鐘檢測本節課學習情況。做到日日清。
(2)每兩周一次總結測查,把兩周內所學主要內容以提問形式或試卷形式考察一遍。做到周周清。
(3)每月一次月考,查漏補缺,讓學生做到心中有數。做到月月清。
3、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和研究能力。
(1)每學完一個單元引導學生概括本單元的知識體系,培養他們的概括總結能力。
(2)課堂教學過程中適當穿插一些高考典型例題的演練,培養他們的應考意識。
(3)在時間允許的范圍內會組織學生擴大歷史閱讀領域,拓寬知識面,培養他們的聯系能力。
4、注意歷史與其它學科的聯系,適時補充一些有關歷史事件、人物的小知識,拓寬學生知識面,引發學生學習興趣,力爭使課上得生動活潑,能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5、在教學中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使學生在學習中學會認知、學會做人、學會合作。
6、充分發揮個人自身優勢在學習生活各方面都力所能及地關心幫助學生做學生的良師益友,讓學生在溫暖安定的環境中健康地成長。
四、教學進度:
略
深入貫徹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精神,優化教師的教育理念,僅著眼于高中歷史的五大核心素質,即——唯物史觀、時空觀、史料論證、歷史解讀和家國情懷,結合高中歷史教學實踐,能有效促進學生深入學習,提高教學效果。
1、高一共有10個班,分為三個層次,其中創新實驗班2個,實驗班4個,省招班4個。學生層次豐富,但整體素質相對較高。
2、教師方面,高一有兩個歷史老師,兩人都兼任高二歷史考級的教學工作,課時任務繁重。
3、隨著近年來歷史考試難度的增加,以及適應新一輪高考的需要,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迫在眉睫,高一年級的重要性顯而易見。
1、“對學習歷史感興趣的教師”,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踐行少教多學的教學理念,充分發揮學生的課堂主體性。
2、鞏固學生高中歷史學習基礎,制定合理的教學和復習計劃,提高學生學業成績。
3、參與城市教研活動,積極開展組內聽課和評課交流,增強集體備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措施:針對高一三個班的現狀,分層教學要有針對性。創新實驗班和實驗班除了常規教學外,更應該注重綜合能力素養的培養,省招班更應該注重常規教學,進而努力提高學科能力。
措施:提前做好計劃,安排好相關人員和具體任務。11月,他被分配到每個班進行劇本編排和排練。
措施:提前聯系確認講座專家。此項目待定。
觀教學三維目標的有機統一。注重提高學生的學史興趣,使歷史知識趣味化。突出學生學習歷史方法的培養,使歷史知識問題化。
本學期我繼續擔任七年級歷史課教師,為了更好的完成本學期的教學工作,特制定工作計劃如下:
歷史教學是貫徹德、智、體、全面發展方針,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手段之一。要求學生學習和掌握基礎的歷史知識,即了解中國古代史發展的基本線索,了解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和歷史現象,以及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把握不同歷史時期的基本特征及其發展趨勢。向學生進行初步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教育,尤其是以發展規律教育,教會初入中學的學生初步掌握記憶、分析、綜合比較、概括等方法,培養學生學習和表述歷史的能力,培養學生初步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觀察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識圖、讀史料的分析能力,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情感。
本冊教材以隋朝到清朝初期為主要的歷史發展線索。第一個單元“繁榮與開放的社會”,教科書內容的安排和教學活動的設計,無不緊扣隋唐時期的“繁榮”與“開放”?!胺睒s”與“開放”,是反映一個積極向上的社會的兩個側面,具有同一性。第二個單元“經濟重心的南移和民族關系的發展”,實際涉及“民族關系的發展”和“經濟重心的南移”兩個主題。這里“民族關系的發展”,既涉及民族融合的內容,也有反映民族政權并立與民族矛盾的一面,都對“經濟重心的南移”有影響。先概述民族政權并立時代的情況,后分析經濟重心南移的原因、列舉經濟重心南移的表現,然后再剖析宋代的`社會風貌、介紹元朝大一統的出現及民族大融合的發展情況。第三個單元“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社會危機”,教科書對課標有關明清時期的五條內容標準進行了歸納組合。講述明清兩朝加強專制統治的主要措施、鄭和下西洋的史實、戚繼光抗倭、鄭成功收復臺灣和雅克薩之戰等史實,使學生感受中國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爭精神。通過《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列舉清朝設置駐藏大臣和平定大小和卓叛亂等史實”,讓學生“了解清朝加強對邊疆地區管轄和維護國家統一的主要措施”,最后《明清經濟的發展與“閉關鎖國”》以“簡述‘閉關鎖國’的主要表現,分析其歷史影響。突出了明清時期中外的矛盾與沖突,也為學生學習中國近代史,理解近代中國為何被動挨打作好鋪墊。
七年級學生經過一個學期的學習對本學科知識產生了興趣,有一定的學習動力。但兩極分化現象比較嚴重,學生的學習習慣較差,跟不上教學進度的較多。同時由于教材內容比上學期繁多,對于理解、分析能力較弱的七年級學生來說,學習起來會有一定的難度。
1、注重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多樣化和現代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由要我學變為我要學。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確定教學目的、步驟,抓住教材的重點。課堂上體現因材施教,力爭使每個學生各盡所能、各有所獲,盡全力的開啟學生的思維火花,使學生能主動學習、參與教學。充分利用現代技術教育手段,制作多媒體課件,力求知識趣味化,使學生愛學習,提高45分鐘的利用效率。
2、在教學過程中,不增加學生負擔的前提下傳授知識。在講授過程中,注意引導學生縱橫比較,穿針引線,使整個歷史發展情況顯得脈絡清楚,思路清晰。同時,注意學習方法的傳授,著意培養和提高學生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在課堂上體現新的教育理念,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以學生為本,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轉變傳統的學習方式,為探究性學習創造條件。
3.加強素質教育理念和德育滲透,堅持“以學生終身發展為本”的原則,培養學生健康的生活態度,促進其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良好的心理品質。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使命感,發展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以及對社會的了解及適應能力。
4、關心、愛護學生,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特別是要進一步提高對學困生的關注。重視非智力因素對學生學習的影響和作用,加強對薄弱學生的檢查和督促工作。做到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問題。對“學困生”既要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習的自覺性,更要對他們進行學法指導。
周次具體計劃。
第1周第六學習主題第1—3課。
第2周第4課,第5課。
第3周第一單元復習檢測、第一單元講評。
第4周第七學習主題第6—7課。
第5周第8課第9課。
第6周第二單元復習檢測、第二單元講評。
第7周第八學習主題第10—12課。
第8周第13課第14課。
第9周第三單元復習檢測、第三單元講評。
第10周第九學習主題第15—18課。
第11周第19—21課。
第12周第四單元復習檢測、第四單元講評。
第13周從頭回顧課程第六—七學習主題。
第14周從頭回顧課程第八—九學習主題。
第15周期末復習。
第16周期末復習。
第17周期末復習。
第18z周期末測試。
注:該進度未計算“五一”等假期,進度順次向后推移。
本學期,我將繼續嚴格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嚴格執行自己的教學計劃,爭取在教育教學的工作上取得佳績。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qitafanwen/9380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