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是對過去的回顧,可以幫助我們認識到自己的成長與不足。一個好的寫作思路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組織文章的結構和內容??偨Y是在一段時間內對學習和工作生活等表現加以總結和概括的一種書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們思考,我想我們需要寫一份總結了吧。如何提高學習效率,提升學習成績?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總結呢?以下是專家為大家整理的職場技能提升指南,歡迎大家閱讀。
摘要:本文從高中數學中存在的問題、有效教學的內涵、原則等入手。以提高數學教學有效性的途徑為主線,結合筆者從教多年的實踐。圍繞著行為常規養成、強化非智力因素的積極作用、實施差異教學、重視數學再創造過程、注重數學思想方法和觀念的滲透、精心設計和諧的師生對話這六個方面進行詳細論述,期間也簡單談談采取這些策略取得的成效。
關鍵詞:有效教學策略。
目前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存在著一些令人擔憂的現象:如學生對數學沒興趣,感覺數學是一堆枯燥的數字和煩瑣的公式,與生活聯系不大;又比如學生學習數學缺乏動力,許多同學只是為了高考能考好一點的成績,此外毫無動力,所以經常出現靠老師采取威逼利誘成績才會有所進步;最后即使學數學,又有很多同學方法認識不當,成天把自己潛伏于“題?!敝?,以為學數學就是作題目。為了改善這種現狀,老師應從根本上改變對數學學習的認識,從各方面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數學是一門基礎學科,它的內容和方法在社會生活中有極其廣泛的用途;數學更是一門藝術,一種確實的腦力的藝術。有效的教學除了讓學生掌握數學的知識結構外,更應注重學生思維方式和方法的培養,并有效促進數學思想與數學觀念的形成。同時應注意教育的方式和方法,應當讓學生越來越喜歡數學,把數學融入他們的生活、融入其它課程尤其是物理、化學等理科科目中,使學生能靈活應用它來思考生活和以數學的方式解決困難和問題。
一、有效教學的理論分析。
(一)有效教學的基本內涵。
有效教學指通過課堂教學使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獲得協調發展。說得通俗一點,課堂教學是否有效的標準:在一定的時段內,學生學到了什么?學到什么程度?怎樣學的?學完以后對數學的態度是更熱愛,未有變化,還是變討厭了?下面我以三角中兩角和與差的余弦公式教學為例來解釋一下有效教學的基本內涵。
如果通過一定時段的教學,(1)最后檢測到學生能正確應用公式在各種不同的情景下求兩角的和與差的余弦,則可以稱為有效果。(2)如果通過這時段的教學,學生除了能做到(1)以外,還能結合以前學的同角三角比的關系式、誘導公式等來求值,并且會逆向運用公式對三角代數式進行化簡,則可以稱之為有效率。要有效益,則應在關注學生學會了沒有,學了多少的同時;還應關注學生如何學的,學生的課堂主動性怎么樣?本課可以從引導探討怎么求?讓學生猜想、驗證否定以后;再提出可以以求代證。通過回顧前面幾節公式的推導讓學生醒悟到用單位圓這個好工具,然后一起討論如何構造兩角的差角?如何尋找等量?最后讓同學嘗試化簡等式。通過這一個過程,學生不但學會了知識與內容,而且掌握了研究問題的過程與方法,最有意義的是學生體會到了探究的魅力、數學的美,還發現自己的潛力。這些對學生長期學力的形成都起到積極的效應。
(二)有效教學的原則。
確保有效教學的原則,包括:
(1)互動的師生關系原則。
教學是教師教與學生學的統一,統一的實質是交流。因此現代教學觀認為教學過程是師生交流、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沒有互動就不存在真正的教學,只有教學的形式外衣而無實質性交流發生的“教學”是假教學。把師生關系定位為雙向、平等、理解的人際關系。
(2)啟發式教育原則。
教師引導而不牽著學生走,用有效的教學情境激發他們學而不推著他們走。讓學生在教師的啟發下開動腦筋解決問題,而不直接告訴他們結論。引而不發是啟發式的精髓,是有效教學的基礎。
二有效教學的途徑與策略。
實施有效教學,一是教師要有以學生為主體的意識,全部的教學是否合理有效的標準是學生是否獲得充分發展。二是教師要注重教學方式的選擇;精細化備課考慮各種細節如:板書設計、情境創設、舊知遷移等都應有助于學生開發潛能發展能力。三是要有良好的態度尤其是對學困生要多給他們機會,多鼓勵。四是精選課后練習,不給學生作對他們來說太難或太容易的題目。
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六個方面來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一)有效的常規養成策略培養良好習慣。
所謂常規,就是老師根據自己班級學生的具體情況,制定的長時間后不需要你檢查就會自覺的日常行為。我針對所在學生基礎較差,習慣不是很好,堅持從小處著手。如要求同學在上課前就把課本、筆記本、演算紙準備好;每周都要對本周內容作一次整理;要求同學都備好錯題本,將每次測驗中的錯誤都整理上去且作出分析;所有的同學必須按照預先制定的分層學案,做好預習工作。習題的格式要求在右邊空出一部分來畫圖和訂正錯誤及寫體會。
常規雖很細微,也不起眼,但細小的常規積累到一定的時候就會產生質的飛躍。如作筆記、周周檢測等能及時復習基礎,調控偏差,使學生基礎扎實;而錯題改正能幫學生及時查遺補漏;用學案指導預習一方面使學生上課聽課更主動、更深入,另一方面能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意識。實踐表明采取和執行這些常規以后學生感覺學習是很規范的行為,思路也比以前清晰快捷,學習的能力和自主的意識也不斷得到提高。
(二)重視非智力因素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策略。
通常我們都會非常細致地制定認知目標而且也很好地落實它們,但對動機、興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培養重視程度不夠。在教學中我們要把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有機的結合起來,加強對非智力因素目標的制定和落實。如精心創設數學情景,培養學生的動機;通過展示數學的美,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的樂趣;構建有效問題讓學生主動探究,培養他們的興趣;通過“問題解決過程”,培養他們的毅力;借助一題多解、一題多變、等培養學生反思的習慣和創新的精神。通過多年的實踐體會到有效地發揮非智力因素關鍵點在“情”上,老師一定要關注每一個學生,充分尊重每一個學生的人格,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以民主平等的對話為主。課堂教學提問一定要有層次,不可一味拔高要求,讓每一位同學都有跳一跳能取得成功的愉悅感。提問前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對不同的同學提出對他來說是恰當的問題。
如在等比數列的前n項和的教學中,我先創設國際象棋發明者與國王的對話引起同學極大的興趣來學習求和;接著我提出“把這個問題如何一般化?”給學生時間不但討論出本堂課的課題,而且讓他們體會數學理論與實際的關系;然后與同學一起探究求和的方法:如類比等差的方法等等讓他們不斷的碰釘子培養他們解決問題的毅力;經過一段時間后,才提出能否回歸定義最后一起探究出乘公比錯位相減相消法;最后給出一組變式練習,鞏固所學,發展能力。
(三)關注學生差別,采取差異教學策略。
“差異”指個體在社會生活表現出來的不同的各項品質,每一個學生都是有獨自內心精神世界的個體。每一個學生都是互不相同的,差異教學把學生的個體之間的差別當作資源,作為教學的的積極因素加以利用。
學生差異有幾大特征:(1)普遍性:學生在學習的速度,認識的方式,和學習的風格上存在巨大的差異。有的同學比較擅長抽象的邏輯推理;而有的同學則習慣形象的直觀解釋;(2)復雜性:人的智能由多種智力形式通過不同的組合而成,不同的學生在遺傳、環境及父母的熏陶下各種不同的智力形式擁有的量是有差別的。不同的學生差異主要在于智力的組合形式的差異;同一個學生不同的智力形式發展也不可能平衡;這種智能差異外在就表現為學生的個體差異性,當他們被考慮時這種教學才可能是有效的。教學的效果不在于學生有多聰明,而在于怎樣使學生聰明,哪些方面變得聰明。(3)發展性:學生的個中智力一直都處于發展變化中,這需要教師經常了解學生,隨時調整教學;(4)可塑性:學生的可塑性很強,我們一方面要重視不同的差異存在設計不同的教學,但也要重視潛能的開發,反對以照顧學生差異為由忽視開發潛能的作法,因為學生還在不斷地進步發展。
根據以上分析在班級授課制下,學生的差異是普遍存在且復雜多樣的。老師應選擇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內容要采取多樣化的處理方式;課堂的組織形式要靈活多變盡可能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在教學中可采取以下策略處理:
制定差異性、挑戰性的教學目標激發每個學生的學習動機;挑選不同程度的內容使優秀學生可以學得深一點,多一點,而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也能學、有所發展;實行“彈性學習小組”,按智力、知識水平、認知風格在學習活動中的綜合表現,考慮到差異中的共性把學生分為a、b、c三層。根據同組異質的原則,每個學習中由各層中的一個優秀、三個中等級、兩個較差的幾人組成。學生在這種小組中討論交流,優秀的學生可通過把自己的思維方法教給其他同學,提高表達能力,及鍛煉自己思維的靈活性,并通過組織小組活動、概括本小組的活動成果而提高自身的領導能力。中等學生在交流中,通過借鑒優秀生的方法,學會思考方法、通過對比可找到自身的差距。成績相對薄弱的學生在交流中通過學習別人的經驗、得到別人的幫助后,搞懂基礎知識,學會基本方法、使得以后學習、聽課的效率都能得到提高。對學生制定分層目標:基礎性目標、提高性目標、發展性目標。當然目標分層不是對號入座,而是動態的,任何學生都可從低到高的攀登。最后分層應具有“保密性”只要做到老師心里有數,方便老師對小組學習進行干預和調控,至于如何分成這樣的小組一定要對學生“保密”。
(四)重視數學“再創造”過程。
荷蘭數學教育家弗賴登塔爾提出再創造教學理論:反對把事先創造好的完整的體系硬塞給學生,反對純粹以數學內容為中心,強調要使學生體驗到數學再創造的過程。他認為數學是最古老的科學,同時也是最容易創造的.科學。數學本質是人們常識的系統化,數學的建立從觀察到猜想,再到證明或反駁,最后得到真理。數學不需要象物理、化學那樣搞實驗,且它的結論可以由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場所獨立獲得。至于符號、定義則是為了將發現的真理系統化或方便相互交流才引進的,它們并非數學的精髓。
利用“再創造”教學這一原則,教師必須把學生看作學習的主體,把數學作為一種活動來教,就像音樂、藝術老師指導學生進行藝術創作學習一樣。教學中讓學生有自由活動的機會,使他們處于積極的活躍狀態,有進行創造的欲望。課堂一開始教師提出一些實例或具體的“數學現實”作為起點,讓學生像數學家經歷創造的過程一樣,觀察、實驗、用直覺或推理(如:合情推理)提出猜想(性質、法則、公式)再加以證實,然后建立這些發現的結論之間的聯系形成體系得到類似于教科書的知識。
“再創造”教學除了在性質、規則等利于創造的內容可大顯身手以外,也可用于比較抽象的概念教學。如棱柱的概念按一般教材的處理順序是:先講多面體的概念,作為特殊情況引出棱柱的定義,再講性質和判定。我在實踐中“按創造”原則教學,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先給出一系列棱柱或實例(包括說明已知條件),告訴學生這就叫棱柱;接下去讓學生自己去進行比較、分析、研究、討論;學生經歷上述過程以后會發現棱柱的許多共同性質;鼓勵學生探究這些性質之間的關系,比如由一個性質推出另一個性質,且不同的學生會選擇不同的出發點去推其它的性質。通過這樣一個過程學生不僅掌握了棱柱的概念,而且自己的再發現活動學會了怎樣定義一個數學概念,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研究能力、及提高對數學學習的興趣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五)注重數學思想方法、數學觀念的策略。
要全面提高數學課堂效益,決不能只顧眼前或顯性的知識與技能目標的培養。要讓學生重視領會蘊含在其中的思想方法、逐步形成數學觀念。思想、觀念是對知識本質的認識,對學生的數學素養施加深刻、穩定、持久的影響。
雖然平常教學中,大多數老師越來越重視思想方法的教學,但也存在不少問題如:在教學目標中缺乏對數學思想方法的要求;在課堂實施中未抓住滲透數學思想的機會;在小結中不重視從數學思想方法上歸納概括;有一些老師對思想方法的教學缺乏從整體出發進行系統的實施,臨考前集中突擊。從教學有效性的角度出發,可通過以下幾個方面改善。
(1)把數學思想方法與知識有機結合起來。數學是知識原理與思想方法的有機統一體,其中思想方法是對概念原理的本質認識,是分析和處理數學問題所采用數學具體方法的指導原則。它的掌握與運用不是靠臨時突擊,而是靠反復理解和運用數學概念、定理、性質中逐步形成的。為此努力挖掘蘊含在知識中的思想方法,結合知識有意滲透才是數學思想方法教學的最佳途徑。比如數形結合在高中有兩個地方是培養的絕好時機:三角和解析幾何,在三角中抓住單位圓、三角函數的圖像、及三角比的定義不斷的進行數與形的互化;在解析幾何中圓錐曲線的研究中,結合常見的四大曲線的研究反復滲透:曲線的方程是什么?怎么求?從方程可研究出曲線的哪些性質。
(2)加強數學思想方法教學的系統性和有序性,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能一蹴而就。為了從整體上發揮最佳的教學效果要對各章節的內容要求系統深入的研究,制定各單元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目標和訓練序列。把握每種數學思想方法明確講授時機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這些目標和序列的制定要從學生的實際和本單元知識的特點出發,要選擇合適的方法、恰當的難度。如在函數關系的建立這一單元要明目標是確培養建模的思想,但起點要恰當,題目難度要適中,可以先選一次模型、二次模型,及簡單的分段模型中的較典型例題,關鍵是培養他們建模的思想和把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的意識。
(六)課堂組織采取對話的策略。
學習對學生來說是從已知世界到未知世界的旅行,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與新的世界相遇,與新的自我相遇。他們必須同新的世界、新的自我、新的其他人對話。鑒與此教師設計的教學環境一定是一種“對話”的環境。
教學中的對話以教師的指導為特征的,對應教學過程的階段而設計和展開的活動,具有引導學生發展的功能。不要搞“假對話”即只讓學生回答是或否,或讓他們只想老師所想,講老師所講,教師要多研究對化的設計策略。老師要作很好的引路人,但不能用繩子牽著學生走,這要求老師把一些概念、方法設計成合適的問題,讓學生在師生對話、生生對話中自己學會它。在此引用弗賴登塔爾的話來表達我對該策略的理解:“泄漏以可以由學生自己發現的秘密那是‘壞’的教學,甚至是‘罪惡’”。
如在對數的運算性質教學時,我設計了如下課例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1)請同學們算以算和并求。
(2)請同學們觀察一下與和的關系?
(3)這一關系推廣到一般應表達為什么形式?這個關系式恒成立嗎?
(4)請同學們用計算器用更一般的數值驗算,這能說明該式恒成立嗎應怎么辦?
(5)(在同學提出要證明時)問證明是什么意思?(用已知的真理來推導它)鼓勵同學展開聯想哪塊內容與對數有密切聯系,從而引導證明策略:化對為指。
(6)鼓勵同學類比猜想??并說以說猜想的理由,并嘗試證明。
經過多年的實踐,我所教的學生普遍反映數學有趣,有用,而且都說有章可尋,有法可依。我從不布置超過一小時的作業,但每屆畢業生的成績在同一層面學校一直位于中上游水平??傊處熞I會二期課改精神,更新學習觀念,全面關注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不能一味搞題海戰,精心呵護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斷地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而且要落在實處。
參考文獻:
1弗賴登塔爾《數學教育再探》(上海教育出版社,、2)。
2戴麗萍《中學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10)。
3g.波利亞《怎樣解題》(閻育蘇譯)。
4鐘啟泉、崔允t、張華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解讀》(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摘要:新課程教學改革為初中英語帶來新的教學理念,并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證實了它的巨大作用,然而,在實際英語教學過程中還是存在著諸多問題。如何才能提高英語課堂的有效性是當前教學過程的主要問題。以此為出發點簡要探討了如何提高初中英語教學的有效性。
1.從教師教學能力出發。
新課程教學課堂提出要將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而教師則從主導者轉換為引導者,引導學生通過自主探究不斷學習到更多的知識,而中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尚且沒有明確的學習方法和目標,這就需要教師的及時引導。因此,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首先要提高教師自身的教學能力,能夠積極了解掌握學生的學習動態,積極指導學生因材施教,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2.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初中是學生身心發展,樹立良好生活學習習慣的重要環節,因此,良好的學習氛圍對于初中生來說十分重要,教師要關注到這一點,從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著手。例如,在課堂上設計一定的教學環節,向學生提問,或者利用學生的探究心理,巧妙布置教學“陷阱”,讓學生自主探究,在學習過程中自主提升,在提高自身綜合能力的同時提高課堂有效性,兩者相輔相成、同時進步。例如,“where’syourpenpalfrom?”,常常為了提高學生的口語能力,設置一些具有生活情境特色的對話,讓學生在對話中提高自己的口語交際能力,而且通過這種對話,學生處在一個良好的口語對話氛圍中,可以相互學習,相互提升。
3.改善評價體系。
有效的課堂教學不單單要通過有效的評價體系來檢測,傳統的教學改革中,教師一味注重書面成績,通過成績評判一個學生的能力,這顯然是不公平、不科學的`。()因此,教師要改善自身的評價體系,將評價方式劃分為三段,除了成績,還要注重學生課堂表現和課后作業,對學生的整體表現有一個基本客觀的評價,借此來鼓勵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課堂上能夠更加積極地學習。
4.充分利用先進教學設備。
多媒體教學設施的引進是新課程教學改革開展的又一利器,通過多媒體,教師能夠將教學內容更為立體地展現給學生,讓學生能夠更深刻地接受、記憶和理解。多媒體設施的引進不僅能夠激發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興趣,擴展教學方式的多樣化,還能更好地提升課堂的有效性。在教學實踐的過程中,教師要認識到,盡管多媒體教學方式帶來的好處眾多,但多媒體作為輔助課堂的工具,不能過于依賴,課堂依舊要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主體,切勿本末倒置,最終得不償失。例如,在講解到關于食物喜好的章節“i’dlikesomenoodles.”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一些世界各地的美食圖片,讓學生猶如身臨其境,更好地參與到課堂中去。
二、總結。
有效課堂是當今教學改革中的重點發展對象,通過教師自身教學能力的提升和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給學生一個較為完善的學習環境,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以提高英語教學的有效性。主要從初中英語教學的現狀進行分析,提出了當前教學當中存在的問題,最后提出提高初中英語教學有效性的策略。通過合理的評價體系,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夠在課堂上更為活躍地表現,切實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提升課堂教學實踐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楊建。新課改背景下提高初中英語教學質量探析[j].校園英語,(12)。
[2]維軍。構建有效的英語課堂[j].甘肅教育,(03)。
[3]付瑜。掌控英語教學的源頭:新課改下對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探索[j].考試周刊,2011(21)。
[4]易梅娣。淺談新課程下提高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教育導刊,(02)。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根據課堂情況、學生的心理狀態和教學內容的不同,適時地提出經過精心設計、目的明確的問題,這對啟發學生的積極思維和學好數學有很大的作用.筆者在近幾年的教育教學研究活動中,聽過許多學科的課堂教學,經常會看到一些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能很快使學生帶著一種高漲的、激動的和欣悅的心情從事學習,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文就高中數學教學設疑談談自己的淺見.
一、教學要從矛盾開始。
教學從矛盾開始就是從問題開始.思維自疑問和驚奇開始,在教學中可設計一個學生不易回答的懸念或者一個有趣的故事,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起到啟示誘導的作用.如在教授等差數列求和公式時,有位教師先講了一個數學小故事:德國的“數學王子”高斯,在小學讀書時,老師出了一道算術題:1+2+3+……+100=?,老師剛讀完題目,高斯就在他的小黑板上寫出了答案:5050,其他同學還在一個數一個數的挨個相加呢.那么,高斯是用什么方法做得這么快呢?這時學生出現驚疑,產生一種強烈的探究反響.這就是今天要講的等差數列的求和方法--倒序相加法…….
二、設疑于重點和難點。
教材中有些內容是枯燥乏味,艱澀難懂的.如數列的極限概念及無窮等比數列各項和的概念比較抽象,是難點.如對于=1這一等式,有些同學學完了數列的極限這一節后仍表懷疑.
為此,一位教師在教學中插入了一段“關于分牛傳說的析疑”的故事:傳說古代印度有一位老人,臨終前留下遺囑,要把19頭牛分給三個兒子.老大分總數的1/2,老二分總數的1/4,老三分總數的1/5.按印度的教規,牛被視為神靈,不能宰殺,只能整頭分,先人的遺囑更必須無條件遵從.老人死后,三兄弟為分牛一事而絞盡腦汁,卻計無所出,最后決定訴諸官府.官府一籌莫展,便以“清官難斷家務事”為由,一推了之.
三、設疑于結尾。
一堂好課也應設“矛盾”而終,使其完而未完,意味無窮.在一堂課結束時,根據知識的系統,承上啟下地提出新的問題,這樣一方面可以使新舊知識有機地聯系起來,同時可以激發起學生新的求知欲望,為下一節課的教學作好充分的心理準備.我國章回小說就常用這種妙趣奪人的心理設計,每當故事發展到高潮,事物的矛盾沖突激化到頂點的時候,當讀者急切地盼望故事的結局時,作者便以“欲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結尾,迫使讀者不得不繼續讀下去!課堂何嘗不是如此,一堂好課不是講完了就完了,而是詞已盡意無窮.
當然,教師提出的問題必須轉化為學生自己思維的矛盾.只有把客觀矛盾轉化為學生自身的思維矛盾,才能產生激疑效應.
數形結合的思想在數學中的應用。
高中數學四大數學思想:函數與方程、分類討論、數形結合、轉化與化歸。數學中兩大研究對象“數”與“形”的矛盾統一是數學發展的內在因素,數形結合是貫穿于數學發展歷史長河中的一條主線,并且使數學在實踐中的應用更加廣泛和深入。華羅庚說:“數少形時不直觀,形少數時難入微”道出了數形結合的辯證關系,它包含“以形助數”和“以數解形”兩個方面。利用它可使復雜問題簡單化、抽象問題具體化,它兼有數的嚴謹與形的直觀之長,是優化解題過程的重要途徑之一,是一種基本的數學方法。
數形結合是中學數學中重要的思想方法,每年高考中都有一定量的考題采用此法解決,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數形結合的思想主要用于思路分析、化簡運算及推理的過程,以求快速準確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數形結合在解題中的運用。
作為解題方法,“數形結合”實際上包含兩方面的含義:一方面對“形”的問題,引入坐標系或尋找其數量關系式,用“數”的分析加以解決;另一方面對于數量間的關系問題,分析其幾何意義,借助形的直觀來解。
“數”中思“形”
畫圖不準確,忽視考慮圖形的整體性,如等價性原則中的例題所示。
在使用數形結合思想解題時,出現的問題不局限做草圖,所以在應用數形結合法解題時應注意三個問題:
1.要徹底明白一些概念和運算的幾何意義,以及曲線與方程的對應關系。
2.通過坐標系做好“數”與“形”之間的轉化。
3.正確確定變量的取值范圍。
通過以上幾個方面的探討,我們初步領略了數形結合在解題中的美妙所在了。數形結合思想在數學解題中的應用很廣泛,滲透在學習新知識和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之中,需要平時多注意數形結合的應用,有意識地加強這方面的訓練,提高數學思維水平。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理學院,浙江杭州310018)。
摘要:由于教學條件和教學資源的限制,諸多高校的數學基礎課難以全面實現多媒體教學、小班化教學以及差異化教學模式。盡管無法從根本上解決教育制度上存在的這些問題,但是作為高校老師有責任努力探索和不斷實踐,通過改善課堂教學有效性以及改進考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能夠做到學以致用。實現提升課程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培養高素質人才。
設計課堂提問是教師組織課堂教學活動最常用且必不可少的步驟之一。它是聯系教師、學生和教材的紐帶,是激發學生學習欲望、啟發學生深入思考、引導學生扎實訓練、檢驗學生學習效果的有效途徑。教學中的”問”,是啟發教學的集中表現,如果運用得當,可以鞏固學生知識、啟迪學生思維、開發學生潛能、培養學生素質。如果運用不當,整節課的有效性則大打折扣。
本人在高三多年教學中,發現很多老師在復習課課堂教學中不重視“提問”,如:一、“提問”缺乏問題情境,直接從課本知識中提出,提問方式單一,答案現成,求解的思路現成的,一問一答,僅要求課本知識的再現,引發學生思維倦怠,效率低下;二、課堂“提問”隨興而發,學生經過思考與討論后的答案與教學目標偏離或者無關,既浪費時間又讓學生著急;三、教師提出問題后,為節省時間,自問自答,使政治教學變得枯燥乏味。如何提高政治復習課堂“提問”效率?本人總結出以下幾點:
一、設置具有層次性、邏輯性的問題。
教師的提問是為了檢驗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學會學習?!度珖荚嚧缶V說明(廣東卷)》的考核目標中明確要求:“學生能用順暢的評議、清晰的層次、正確的邏輯關系,表達出論證、探究的過程和結果”。因此,要提高政治復習課堂提問的有效性,要求教師的“提問”應具有清晰性、層次性、邏輯性,這樣才能培養學生思維的層次性、邏輯性。今年有幸去觀摩東莞市優質課的決賽,我聽了三節關于《思想道德修養與科學文化修養》的比賽課。我發現三位老師的教學情境設置不約而同都涉及“老人摔倒該不該扶”的社會熱點問題,而三位老師問題設置都有共性,那就是注重層次性和邏輯性。如光明中學劉利玲老師的課堂設置的問題是:“關于老人跌倒,1、該不該扶?2、敢不敢扶?3、怎樣去扶?”三個問題簡潔明了,目的明確,第一第二個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判斷生活中的思想道德沖突,提高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第三個問題,幫助學生解決本節課的重難點知識:如何“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標”。層層遞進,學生在解決完這幾個問題后則可以把本節課的核心知識、結構體系理清楚,課堂教學高效率得以體現。我在自己的政治復習課堂教學中,也是遵循著這個原則,要求自己的問題精確而有層次。例如,講到《民族精神與先進文化》時,為構建知識體系,提了三個層次遞進的問題:“1、中華民族精神的內涵是什么?有什么時代性特征?2、為什么要弘揚中華民族精神?(必要性和重要性)3、怎么樣來弘揚中華民族精神?”然后通過主觀題訓練,重點突出結構中“為什么”、“怎么樣”的知識運用,把整個結構清晰理順。其他細節知識則通過一些選擇題加以突破。
重視問題設置的層次性、邏輯性,可以防止很多新教師常常出現的誤區,不是“滿堂灌”就是“滿堂問”,一節課設置了很多的情境,設置了很多的問題,但是學生繞了多個圈圈、多重難關解決了各種提問后,整節課要解決的重點問題是什么,卻摸不得頭腦,不得而知。
二、鼓勵學生自主提出問題。
根據《考試大綱》的要求,學生應具備“根據有關信息,調動和運用相關知識和技能,發現或者提出體現科學精神和創新意識的問題?!?政治教學論文)因此,我嘗試著采取另一種方法,提供情境,鼓勵學生自主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例如:在講解政治生活第四課《權力的行使:需要監督》這一框時,我先引用了一材料:“據報道,一輛運煤車行駛至山西嵐縣境內時被交警攔下,在收取了貨車司機100元人民幣后,交警未開任何單據便放行。當該運煤貨車行駛至山西盂縣境內時,同樣的情況再度發生。在沒有罰款理由、沒有收據、沒有罰單的情況下,交警收取了車主50元人民幣。針對呂梁嵐縣運煤車無故被罰、陽泉盂縣交警雙向攔車罰款不開票和高速交警執法不規范等問題,山西省公安交警系統開展為期一個月的紀律作風整改活動,對公路“三亂”實行零容忍。目前,嵐縣、盂縣公安局長等相關責任人已被免職?!睂W生看完材料后,我要求他們自己創設問題。由于之前先進行過一些提問技巧的訓練,學生很快就提出各種問題:“材料反映了什么政治現象?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權力被濫用的情況?怎樣對政府權力進行制約和監督?……”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我又要求學生根據課本知識,對題目進行規范解答。經過教師補充、糾錯后,最終進行結構小結:1、為什么要對政府權力進行制度和監督?2、怎樣對權力進行制約和監督?整節課下來,學生的積極性明顯較高,而且復習效果明顯較好。
引導學生自己設置問題,自主解決問題,既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又能提高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教學生怎么去設置問題的同時,本身就是在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
三、在對話式提問中引導學生自主解決問題。
《考試大綱》要求我們不僅要教會學生能準確地理解獲取的有關信息,而且能夠調動和運用自主學習過程中獲得的信息,分析、比較和解釋有關政治、經濟、文化等現象,認識事物的本質。這些運用知識的能力,必須在課堂教學中得以培訓和形成,在研究課堂“提問”效率的過程中,發現“對話式提問”在與學生的對話、思想交鋒的過程中,往往能激發學生的辯證思維、探究意識、創新精神,對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非常有效。
例如,在講解收入分配的“公平”概念時,我曾試過與學生對話:
師:“有人認為公平就是消滅差別,平均分配才是公平,你覺得呢?”
生:“我覺得平均分配并不公平?!?/p>
師:“為什么呢?”
生:“因為平均分配就是多干少干一個樣,干與不干一個樣,這樣會打擊勞動者的積極性,”
生:“不贊成吧?”
師:“為什么呢?”
生:“如果收入差距太大了,也是不合理的,這樣很多人可能連基本的生活需要都滿足不了,會影響社會的安定。
師:“很好。所以,公平不在于沒有差別,而在于差別是否合理。如果讓你給公平下定義,收入分配怎樣才算公平?”
生:……。
在政治課堂教學中,比起很多老師常用的“是不是”、“對不對”“能不能”的這種單一的問題,對話式提問則更有思想交鋒性,在與學生的對話、交流中能形成知識與情感的共鳴,使課堂精彩而高效。在講解哲學概念,如“世界的物質性”、“意識”、“規律”等,通過對話式提問,引導學生對概念加以分析、推導,比單純的灌輸、背誦知識的效率要高得多。
提問是一種技巧,更是一門藝術。它駕馭著參差不齊、瞬息萬變的學情,引導著學生思維的發展,也是對教師知識和能力的展示。在高三政治課堂中注重“提問“的有效性,既可以提高學生的復習效率,又可以助長學生的能力,又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理論與認識,既讓學生有所悟、有所獲,又使學生感受到一種身心上的愉悅和享受。
(作者單位:廣東省東莞市第四高級中學)。
摘要:尋求教學效率,提高教學質量是每個中學教師教學活動中的根本目標,有效教學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重要途徑,而讓學生有興趣是課堂有效性的前提,有收獲是課堂有效性的體現。
關鍵詞:有效性教學目標有效教學互動興趣效率。
老師的抱怨:“這類問題明明已經講過許多遍,還是很多人不懂,更談不上運用。略加條件改變,就束手無策,真讓人難以理解?!?/p>
學生的抱怨:“老師講的時候聽得明白,上課也認真做了筆記,但到自己做題時還是不會正確分析,找不到突破口,該怎么辦?”
常規的課堂教學在目前的教學中存在嚴重的效率不高的問題。因此對于在一線教學的我們來說,如何改變課堂教學激情不高、課堂教學氣氛不濃的局面,是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應該思考并在實踐的層面上必須解決的問題。而首先要解決的是:向課堂教學要效益、要成效。
現代教學論認為,教學就是教師有效地組織學生學習的學習活動。所謂“有效教學”是指在有限時間和空間內,采取恰當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參與學習過程,獲取較大容量的有效知識,同時,充分培養和鍛煉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正確的態度和價值觀,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必須關注課堂,采用各種方式和手段,用有限的時間、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大的教學效果,努力構建有效的課堂教學。
本文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一、確立有效的教學目標。
一堂課、一道題到底能教給學生一些什么東西,什么才是這堂課、這道題的真正重心所在。
比如在教學中,我們看到學生的運算能力很差,其原因就在于學生以前和平時的練習較少。針對這一情況,在備課和課堂練習時要突出對這一點的訓練,主要是讓學生親自動手做題,杜絕計算器一類的計算工具的使用。剛開始的時候,學生由于以前的習慣,覺得運算起來較難,同一道題學生會運算出不同的結果,可謂是五花八門。這時候讓他們反復算,最后大部分同學達到結果一致,然后教師再評講。這樣第一次就算對的同學會很有成就感,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學生的運算能力明顯提高了,在拿到題目運算時也不怕了,在考試中由于運算出錯而丟分的現象明顯減少了,學生的能力也相對提高了許多,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也逐漸高漲了,主動學習數學的同學也多了,從而數學學習的效率就明顯提高了。由此觀之,教學目標的設計應該以學生的實際情況與學生的`需要來定,設計恰當的教學目標有利于提高學生數學課堂學習的有效性。
二、找準學生的興奮點與興趣點。
俗話說得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碑斠粋€人對這件事情真正感興趣的時候,你無須擔心他不會去做。同樣,當一個學生對某門學科或某堂課感興趣的時候,你也無須擔心他會不聽。
當學生真正聽進去了老師所講的東西,那他一定能學得好,這堂課當然也就是有效的。
比如在講解一些數學知識理論時,可以把握學生的興趣愛好,結合實際講解,讓學生知道學數學能用到實際應用中去,去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從而讓他們從中體會到學習數學的趣味性和實用性,讓他們從心里真正想學、要學,以求更好的提高效率。
三、確立有效的教學方法。
同樣的知識點同樣的目標,不同的方法肯定會有不同的效果。相比之下,我們都知道,死氣沉沉的課堂肯定沒有活躍融洽的課堂效果好,創設新穎的課堂肯定要比平凡單調的課堂效果要好。而且根據學生情況的不同,有的學生希望聽到知識容量大的課,而有的學生就喜歡老師“吹?!?,將知識貫穿在輕松幽默的語言中。不管怎樣,我們應該根據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
四、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良好的師生關系是體現在整個教學生活中的,特別體現在教師對學生上。無論是優秀學生,還是學習成績、行為習慣差的學生,他們都希望自己學好。而且,學生在學校里面對最多的就是同學與老師。而身為長輩或者教育者的老師,學生更希望能得到我們的承認以及關心。
與學生建立良好的關系,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樂于聽課,愿意積極配合。有一次,我在班上表揚了一個平時表現一般的學生,自此以后,他就非常愿意學數學,其他科都不學,就只學數學。后來我又適時點撥他一下,慢慢地,雖然成績依然很差,可是行為習慣好得多了。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我們能聽到更多學生真實的意見或者真誠的心聲。我平時與學生的主要交流方式就是與學生的信件交流。因為我堅持每封必回的原則,越來越多的學生愿意把他們的困惑與心事和我交流。從他們身上,我了解到了很多學生的真實感受,我也學習到了很多他們真誠的優點,對我的教學是一個直接的促進。很多感人的東西都從我與學生良好的師生關系中釋放發掘出來,這種良好關系也讓他們的數學成績有了較大提高,而我的數學課堂也因為有這么真實的感情聯動而提高了效率。
五、加強學生學習策略教學。
學習策略種類繁多,其主要內容包括理解和保持知識的復述策略、應用知識解題的問題表征策略、具體求解策略和思維總結階段的反思策略。在教學中,教師應結合學科實際,通過分解練習和綜合實踐相結合等方式加強對學生的學習策略教學,以提高學生學習活動的效率和質量。反思不光是教師教學工作的事兒,要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和效果,學生同樣需要反思。事實證明,會反思的學生學習進步快,反思能力強的學生,他們會對自己檢討,會發現哪些知識不熟練,哪些知識還不懂,并想辦法去贏得學習的機會。通過反思,可以幫助學生深化對問題的理解,優化思維過程,揭示問題本質,探索一般規律;通過反思,可以溝通知識間的相互聯系,從而促進知識的同化和遷移,產生新的發現。學生的學習離開了反思,是無法實現對知識的真正理解的。
我們所說的課外就是指“課前、課后”,當然還有“雙休”。怎么利用“課前、課后”呢?要先在思想和意識上轉變觀念,重視“課前、課后”時間在學習中的作用。要創造良好的“課前、課后”環境和場所,這是保證課外有效的重要前提。無論在什么時間、什么地點學,都要有良好的環境、安靜的場所。這樣才能保證“有效”的可能。正所謂“學習無處不在,無時不在”?,F在很多學生認為:課堂上是學習的。下課了,就是就是我們的自由時間,想玩就玩。玩是可以的,那為什么不在玩中促學呢?在課前課后的玩樂中把學習也輕松地加進來,這樣不就能更好的提高學習效率了嗎?因此我們要重視課前“預習”,為課上的學習做準備,以及課后“復習”對課上學習的內容進行補充、鞏固、完善。還有就是為學生提供空間,促進學生向多方向、多角度發展。關于“課外”的問題,各方面討論的都不多,可能是由于“減負”的關系。所以我的經驗和理論就更不足了?!罢n外”問題是絕不能忽視的,往往學生的很多問題就是在“課外”發生的。
參考文獻。
1、新思考網“課堂教學論壇”。
2、燕國才著《素質教育論》.江蘇教育出版社。
3、張璐《略論有效教學標準》.教育理論與實踐,.(11)37--4d。
(四川省廣安友誼中學)。
摘要:伴隨著新課標的不斷深入開展實施,教師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成為各個學校及教師密切關注的重點問題之一。教師不禁思考,什么樣的課堂教學才是真正有效的課堂?構建有效的初中歷史課堂成為現階段所有初中歷史教師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初中歷史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更新自身的教學理念,摒棄傳統教學觀念的弊端,創新教學方法,切實把學生放在教學的主體地位,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地提高初中歷史課堂的教學質量和課堂效率。
關鍵詞:初中歷史;有效性;備課。
教學的有效性問題能夠日益引起人們的重視,這是課程改革逐漸深入的一個表現。新課程改革對歷史教師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要求和挑戰,如何以高質量教學迎接挑戰,是每一位教師面臨的共同問題。筆者結合自己教學實踐淺談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幾點意見。
檢驗一堂初中歷史課堂是否有效,不僅僅要注重歷史教師在課堂的教學效果,還要注重教師在課前的備課工作。教師要保證自身的備課達到最優化,這樣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課堂的教學質量。教師要想切實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首先就要對自己的備課工作進行優化改革,切實地保證自身的`備課能夠在課堂教學中落實,不做無用功。
1.教師可以集體備課,集中校園內歷史教師的備課優點,讓歷史教師互相學習。
學??梢宰寶v史備課組長組織所有的歷史教師每周進行一次集體備課,讓集體備課工作能夠落實,讓每一位歷史教師都參與到集體備課活動當中。集體備課過程中,教師可以對教學大綱進行透徹的研究,抓住歷史教學的重點與難點,確定好教學目標。讓每一位歷史教師發言,講一講自身的備課方案,讓其他的歷史教師自由提問,最后一起商量修改備課的教學方案。教師每周這樣做,不斷地進行總結和完善,能夠很好地保證備課的質量,也能夠不斷地吸收其他教師的備課優點,完善自身的課堂教學方案。
2.初中歷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及時地反思自身的備課。
備課就是教學方案,教學方案對課堂教學來說是很重要的引導索,只有把初步的教學方案完善,在課堂中才能夠有效地進行教學。新課標的實施使教師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都有著很大的改變,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與自身的實際教學水平及時地反思自身的備課教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不斷地總結自身備課的不足之處并且及時地加以改正,能夠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地完善自身的教學方案,這樣教師才能保證課堂的教學質量。
二、有效的初中歷史課堂關鍵是教師的課堂教學。
再好的教案最終都要落實到課堂上,因此,教師除了要重視課前的備課工作,更應該將工作重點放在歷史課堂上的教學實踐。離開課堂教學實踐,空談備課教案,也只是紙上談兵,沒有實際的意義。所以,教師要注重課堂教學方法的多樣化,切實地落實教案內容。
1.教師在課堂上可以創建有效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教師創建的教學情境下學習。
教師在課堂上如果能夠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興趣,那么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和課堂的有效性。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可以創建有意思的教學情境,讓學生能夠從教師創建的教學情境中體會到歷史文化的樂趣,縮小學生所生活的時代和歷史課本中的時代的差距。讓學生從被動的位置轉變到主動、積極的位置。教師這樣做能夠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對歷史問題進行思考,在課堂上營造輕松、活潑的學習氛圍。例如,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用詩詞歌賦、歌曲、歷史故事、圖片和影視資料等引出課堂教學內容,教師這樣導課,能夠在課堂開始前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就能夠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保障課堂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
2.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角色扮演。
歷史教師讓學生在課堂上扮演歷史人物,這樣不僅能夠讓學生深入地感受歷史文化,體會歷史人物的情感變化,還能夠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增加學生課堂的參與度。只有學生設身處地地置身于歷史環境中,才能夠更好地體會人物內心世界,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例如,在學習有關“紅軍長征”這一課時,找幾個學生來扮演紅軍的角色,甚至老師也可以參與其中,這樣能夠增加學生的積極性,在這一過程中能夠讓學生與老師平等相處,學生在扮演紅軍角色的時候可以自己根據課本上的知識點來創建長征的路線,老師隨后可以做補充完善,學生在創建路線的時候就能夠對有關的知識點進行掌握,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初中歷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學會利用多媒體技術教學。
通過多媒體,教師不僅僅能夠展示課堂教學課件,節約課堂板書書寫時間,還能夠向學生展示影視資料,讓學生在影視資料中更直觀地感受到歷史文化的熏陶,教師還可以運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更多的歷史文化圖片。教師這樣做能讓學生直觀地感受有關歷史的影視圖片資料,能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沉悶的課堂變得活躍起來。
構建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是需要教師長時間地在教學過程中進行不斷的探索。所以,初中歷史教師應該不斷地更新自身的教學理念、創新自身的教學方法,這樣才能夠切實地提高初中歷史課堂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蔣元年。初中歷史教學有效性的探究[d]。山東師范大學,.
[2]彭輝。初中歷史有效性教學設計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
摘要:數學是一門富有創新內涵的學科,要實現創新教學,教師必須注重在解讀教材中培養創新、教學方法的創新、學生學習方法的創新以及積極評價中鼓勵創新。
由于高中學習任務較重,學生學習壓力很大,加之自身學習能力較差,常常在數學學習上力不從心。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作為知識的傳播者,在課前要準備把握數學知識,形成數學知識體系,充分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要做數學學習能力差的學生的知心朋友,讓這部分學生真正感受到教師對他們的尊重和重視,并用有效的方法積極引導他們,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但是,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做到這些還是不夠的,對于課堂生成問題和更多的實際問題仍然需要我們從學生實際出發,實現教和學的和諧統一。
二、教學中師生角色的改變。
首先,作為新時代的教師,要積極接受和更新教學理念,樹立全新的教學觀和服務觀,要貫徹以人為本的新理念,改變課堂教學中單純傳授學生知識的教學模式。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努力讓學生動起來,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引領學生自主獲取知識,充分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其次,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從實際問題中發現數學問題,并用數學知識去解決這些問題。所以,教師不但要搞好數學教學活動,把傳統的數學課堂變成學生實踐活動的場所,還要把教學內容和生活實踐有機結合在一起,讓學生在活動中發現和運用數學知識,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其實在我們生活的周圍有無數的數學問題,只要學生善于觀察,教師積極引導,學生就能形成數學問題的初步印象。此外,要想法設法讓學生認識到學習數學知識的重大意義,使他們對數學學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教師必須讓學生自己去探究,不能只是被動地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這樣才能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他們真正體驗學習和探究數學知識的樂趣。
三、新課程改革對高中數學教師提出的要求。
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實施者,應具備整體把握新課程標準的教學能力。作為學生的引領者,教師自身要深入研究教材,準確領悟新課程標準精神,并以新課程標準思想為指導,貫徹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讓學生親自去實踐、去探索、去創新,提供把數學問題轉化為數學模型并運用的機會,讓學生在解釋和理解數學問題的同時,提高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這樣教師才能在實際教學中做到有的`放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有利保障。要想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教師要在教學中靈活運用教材。在高中階段,教材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就需要教師要有很強的理解和領會能力。在此基礎上,實現新舊教材的有效銜接,明白新舊教材的變化的地方,了解教材改革的要求,進而采用新的教學方法,整合和創新教材。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學會分析教材,運用教材,提高探索和創新能力。教師要經常進行教學反思,并具備反思能力。課堂教學目標有沒有完成、教學方法是否有效、學生有沒有掌握教學內容、學生的能力是否得到培養、是否還有遺留問題等。只有不斷總結教學的成功之處和不足之處,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找到有效解決方法,才能不斷充實自己,提升教學水平。
四、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
首先,確并樹立教育目標。教師是課堂教學的實施者,因此,教師先要明確課堂教學目標,在課前做到認真研究教材,并形成知識框架,總結出教學重難點,選擇和設計最佳的教學方案,預設好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錯誤以及掌握不靈活的內容,并設想好為學生疏導知識的有效方法。另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要根據不同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實施不同的教學手段,制定不同的教學階段。例如,在實際教學中,了解每一個學生的實際水平,根據教學內容設計難度適宜的習題讓學生討論思考并熟練掌握。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基礎上,可以做一些有針對性的難題,促進深層次的理解和掌握,最后再通過階段性的測驗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發現問題及時對癥下藥。其次,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學生能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解決實際問題中去,是教學的目標之一。要想達到這種學習境界,需要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讓學生構建不同的問題所產生的模型,并把這種模型和生活實際聯系在一起,使抽象的知識生活化、形象化,便于學生理解,并利用數學知識進行求解。再次,樹立數學學習的信心。教師的職責不單單是教給學生知識,還要培養學生勇于克服困難的勇氣,面對難題能用積極的心態想辦法解決。對一些數學基礎薄弱、學習能力較差、自信心缺乏的學生,教師要積極引導并教給他們學習的方法,使其重拾學習數學的信心,能提出和其他學生不同的解題思路。只要學生有一定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哪怕是一種誤區也要給他們機會,然后給予指導和點撥,鼓勵學生改正錯誤,提高自我。最后,實際案例分析總結。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開展和應用新的教學方案能讓學生在遇到問題時馬上就能在自己的大腦中構建數學模型。比如,一位學生在遇到一把鑰匙只能開一把鎖,當手中有4把鑰匙和4把鎖時,他就不能準確地說出哪一把鑰匙開哪一把鎖,最多試幾次才能解決這個問題時大腦的構建過程:用其中一把鑰匙來試著開所有的鎖子,試四次就能產生結果了,然后在第二次的時候可以試三次,用這樣的計算方法,所有試的結果累加就是10次。這位學生沒有思考全面,教師可以對其進行點撥,助其重新找到思路:在此一次的時候,只用一把鑰匙試三次,如果這幾次都不行的話,那就是剩下的那把鎖就與之匹配了,這樣累加的結果就是6次。成功的課堂需要師生的共同努力,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要構建良性的互動教學模式,鼓勵學生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教師就要經常反思,及時發現教學中的不足,并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如此才能真正實現數學課堂的創新。
參考文獻:
[1]謝義華.關于新課程改革環境下高中數學教學的幾點思考[j].現代教育科學:教學研究,(5).
[2]楊要飛.高中數學新課程改革的幾點體會[j].東西南北:教育觀察,2012(2).
[3]吳佩效.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數學教學的思考[j].新校園旬刊,(7).
[4]覃月仙.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數學教學從“被教”到“我學”的轉變[j].讀寫算:教師版,(25).
當前,職校德育工作成效低下是由諸多原因造成的,主要包括外部環境原因與學校內部原因。外部環境原因主要是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相關負面影響也逐漸突顯,如利己主義、金錢主義泛濫。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期,社會矛盾激化,身邊常充斥著不少負面新聞,極易對職校生的心理造成不良影響。學校內部原因有以下幾點:一是德育工作未得到充分重視,很多職業院校只追求就業率,在教育中奉行實用主義,普遍存在重知識、重技能,輕德育的問題。二是德育目標過于理想化。長期以來學校設立的德育目標過高,不切實際,遠離職校生的發展需要,不能起到有效的激勵作用。三是德育內容剛性化,其教育內容多以剛性要求為主,要求學生遵守相關規章制度,而缺少對學生的人文關懷。這容易讓學生產生厭惡情緒,甚至產生逆反心理。四是教育方式過于單一。很多德育教師將德育僅僅理解為智育,采用智育的方法來開展德育工作。德育課堂上往往只重視對相關道德知識的講解與記憶,而忽視了學生個體的內心體驗。還有個別教師通過懲罰來代替德育,極可能產生反效果。五是德育評價機制滯后。通常采用統一、既定的道德標準來評價全體學生的思想品德,并且評價過于量化,忽視了學生個體的差異性。這無法得到科學的評價結果,也不能為下一步德育工作的開展提供參考依據。
(一)加強學風建設,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
學風是高校的立校之本,也是學校辦學理念的充分體現。職業院校學生的整體學風還是較好的,但在很多不利因素的影響下,仍存在一些令人擔憂的學風問題。學習目標模糊、學習態度不端正、逃課、遲到早退、考試作弊等問題較為常見。因此,學風建設一直是職業院校工作中的重要內容,必須常抓不懈。首先,要以制度促學風建設。結合職業院校學風現狀,制定一系列加強學風建設的制度。對于學習自覺性差、自制力差的問題,要進一步完善學生管理制度,規范學生行為。同時,要注意引導學生形成科學的學習理念,充分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鼓勵他們積極學習,從而促進優良學風的形成。其次,要以強化管理促進學風建設。為提高制度的執行力,應成立學生學風督察小組,由輔導員負總責,學生干部為組員,共同維護好班級學習紀律。由教務處、學生處、輔導員定期抽查學生上課情況,將抽查結果作為工作考核內容。另外,要對違紀違規的學生加大懲處力度,起到較強的震懾力。經常對學生進行誠信教育,引導他們要誠信應考,并健全考試制度,嚴格考風考紀。一旦發現考試舞弊行為,必將進行嚴懲。再次,要以校園文化促進學風建設。要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利用板報、條幅、校園廣播、校園網站、論壇活動、講座等途徑將德育教育滲透到校園內的每一處。定期開辦一些主題班會,讓學生們共同探討關于道德與學習方面的話題。另外,還可以社團為載體,經常舉辦一些文化活動、藝術節等,引導更多學生參加。
(二)創新思路,講求德育方法多元化。
德育工作者要轉變觀念,創新思路,豐富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突出教育的.實效性。要根據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以及職校生的身心特點,將簡單的行為管理轉變為深入細致的思想管理,將共性管理向差異化個性管理轉變,將老師管理為主的教育方式向學生自我管理的方向轉變。為此,德育教師必須牢記各項規章制度,以身作則,嚴格按制度辦事,并做到獎罰分明。在開展思想教育工作時,要少一些說教,多一些引導,要強調教育的針對性與時效性,讓學生學會自律與自我調節??筛鶕I特點與行業職業道德規范,制定更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案,運用角色扮演、情境模擬、挫折訓練、榜樣引導、人際交往訓練等教學方式,使德育課堂更加生動有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要用英雄楷模的先進事跡來感染學生;用教師的以身作則,身教重于言教的行為來感化學生;用學生中的先進代表與典型事跡來激勵學生。要多為學生創設各種情境,讓他們接受更多的考驗,增強抗挫能力。另外,可針對時下的熱點、焦點問題組織一場“辯論賽”或“討論課”。收集學生身邊發生的典型事例,將其作為案例分析素材,就其中的某個行為或思想觀點進行分析,糾正學生思想上的偏差,培養他們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與世界觀。
(三)重視心理健康教育。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面臨的壓力也越來越大,因此,不少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良好的心理素質是學生走進社會,適應社會,走向成功的重要保證。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形成良好的品德。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現代德育體系中能有效提高德育成效。職業院??赏ㄟ^下列方法開展心理德育:一是成立心理輔導中心,由副校長擔任中心主任,學生處(科)副處(科)任副主任,班主任與科任教師主要負責一些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活動的開展。比如,利用心理主題班會等活動將心理健康工作滲透到日常班級文化建設中來,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的心理素質。上述安排不僅能拓寬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范疇,還能獲得更多的行政支持,確保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到實處。二是加強心理輔導,建立心理咨詢室,并經常舉辦心理健康教育講座。比如,結合職校生身心特點,可開展青春期心理教育,幫助學生消除青春期的困惑。同時,指導學生如何釋放壓力,調控好自身情緒,克服心理障礙。針對學生打架、上網成癮等行為進行專門的心理教育。對職校新生、畢業生等不同學段的學生給予有針對性的心理輔導,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態,形成較強的心理素質。
(四)加強德育教師隊伍建設,提高德育工作水平。
國內不少職業院校對德育工作存在認識上的偏差,認為德育課沒什么技術含量,隨便哪個老師都能上。這造成的一個現象就是從事德育工作的教師多數都是兼職老師。這些老師缺乏專業知識,常常是照本宣科,學生提不起興趣,課堂上昏昏欲睡,德育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校領導必須充分認識到德育工作在職業教育中的重要地位,狠抓德育教師隊伍建設工作。一方面要加強對德育教師的業務培訓,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等方式為德育教師提供更多的繼續深造、繼續成才的機會。另一方面,要改善薪資福利,公開招聘專業性人才,擴充到德育師資隊伍中,優化師資力量。同時,要成立德育工作小組,鼓勵教師開展德育專項課題研究,針對德育工作中的問題、經驗進行探討,不斷完善德育工作方式方法。
三、結語。
總之,德育工作是職業教育中的重要內容,對學生人格的健全、心理素質的提高均有著積極的影響。因此,職業院校必須高度重視德育工作,將其作為職業教育中的重中之重,創新德育教育模式,不斷提高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美術課是中小學義務教育中必修的一門課程,美術教學的一般任務是要促進學生的感官、觀察力的發展,使學生認識自然界和社會中的事物,從而達到育人的目的。?詳細內容請看下文。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美術課程發生了可喜的變化,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但同時在美術教學中還存在諸多問題和困惑,主要表現在:1)為了追求"人文性"目標,有些教師就偏離了美術課自身的特點。2)三維目標該如何設計?三維目標寫進。
教案。
但教學效果為何并不明顯也是一個突出的問題。3)教學活動生動活潑了、多媒體技術豐富多樣了,但美術或教育內涵卻變得有些淡薄了。4)課堂教學評價已成為常規,為何卻往往流于形式,那么我們又該如何發揮評價的作用呢。5)到底什么是好課、優質課(有效教學)的標準是什么?教師該如何打造自己的優質課呢?以上種種突顯出來的問題都值得我們深思。
以前總是有一些人認為美術課就是教師把范畫往黑板一掛,讓學生臨摹就行了。于是有些人把美術課稱為"圖畫課"。當然我們不可否認是有這么一些教師這么做,但我們不難想象長久這樣下去,呆板的教學方法怎能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呢?與之相對比,美。
國學。
生學習美術,老師往往不設樣板,不立模式,讓學生在現實生活到內心想象的過程中自由地"構圖"。其目的就是引導學生用"心"參與,真實地表現自我修改。使青少年學生的獵奇心理和自我表現心理得到滿足,學習美術的興趣就會很高。因此教師在教學內容上采取生動的教學方法(如用多媒體,開設手工制作。),使教學活動保持新穎性,從而持續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提高教學質量是教師共同追求,因此,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我們必須研究的問題。
教學有效性是指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采用多種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時間、最小的投入,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學習,實現課堂教學目標。
課堂教學包括多種因素,其中教師的教學行為、學生的學習行為和有效評價是實現有效教學的重要因素?,F將研究的幾點收獲與大家交流。
在我們周圍經常會發現一些老師課堂上講的多,布置的作業多,但教學效果不佳。還有一些老師,課堂上講的少,學生練的多,教學效果好。教師怎樣做才能使課堂教學收到實效,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1.精心備課。
教師要認真學習課程標準,研究教材,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備好課。
(1)科學安排課堂教學結構:課堂程序合理;思路清晰;內容適量,重點突出、難點突破;要保證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如定向示標、自學指導、自學督查、導學釋疑、合作探究、自主測評就是一種有效的課堂教學程序。
(2)靈活預設教法、學法:教學方法要體現教師主導作用,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所采用的教學方法要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
(3)面向全體學生,努力做到因材施教。教學活動面向全體學生,讓每一位學生參與學習活動。
2.精煉問題。
在課堂教學中創設一些問題情境是啟發學生思維的有效手段。
問題設計要有趣。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設計新穎有趣的問題,可以使學生處于一種積極興奮狀態,這樣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就能充分調動起來,并進一步主動地去探索尋求答案。
問題設計要精確。教師精心設計問題,在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處設疑。創設的問題要小而具體,具有可思性、層次性,提的問題要少而精。只有這樣,才能引導學生理解知識,把握重點,突破難點,有效激發學生的思維。
一個問題多種問法。課堂教學是變化的,課前預設的問題也應有變化,所以一個問題要設計多種提問方案,以適用多變的課堂。
3.精彩語言。
教師的教學語言講求生動、形象,這樣就能有效地激發學習動機。
教學語言的`生動性,要求教師表達時善于使用一些成語、典故等,要穿插一些風趣機敏的話,以增添語言的感染力。教學語言的形象性,要求教師表達時善于形容、比擬,繪聲繪色,充分發揮語言的直觀性,以喚起學生的表象,使學生容易理解學習的內容。生動形象的語言,最令人深思、最能開啟學生的智慧之門。
4.精通技能。
教師要精通教具演示技能、多媒體操作技能、組織教學活動技能、即時書畫技能等。
1.積極主動學習。
每一位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全過程,樂于動腦、動手、動口,樂于討論、爭論,思維積極。學生對教學內容興趣濃厚,信心足,樂于探索,刻苦鉆研,持之以恒,感受到成功的快樂。
2.自主合作學習。
在學生學習活動中要為學生創造自主合作學習的條件,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空間。小學教師上課時占用的時間不能超過15分鐘。教師單向傳授知識的做法要減少,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不斷形成知識體系,結論由學生自悟和發現,每一項實踐活動都由學生自己體驗,學生參與面廣。讓學生在合作學習小組中相互交流,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建立依存關系。
3.實踐探究學習。
實踐探究學習是以現行教材為基本探究內容,結合學生學習實際,為學生提供探究、體驗、討論問題的機會,通過個人、小組等多種嘗試活動,將自己所學知識應用于解決實際問題的一種學習形式。
學生作為實踐探究學習的主人,選用實踐探究學習方式,可以提高學生學習效果,使課堂教學煥發出勃勃生機,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全面發展。
摘要: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與教師教學方式的改變緊密聯系,學生學習的主要方式始終是在課堂上,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只有充分調動學生有效的學習情感,深鉆教材,才能更好地提高課堂效率。
關鍵詞:學習情感;有效性;學習過程;生活情境;教學質量。
一、重視情境創設,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情感。
在我們平時的教學中,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調動有效的學習情感是必不可少的。調動學生的學習情感,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的學習信心,調動學生的學習能動性,又可以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1.情境創設應目的明確。
在我們平時的教學中,每一節課都必須提前做好備課。教學情境的創設,要有利于學生課堂的學習,還要促進學生了解技能、數學思考、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的發展。
2.教學情境應具有一定的時代氣息。
作為教師,應該用動態的、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學生。在當今的信息社會里,學生可以通過多種渠道獲得大量信息,教師創設的情境也應具有一種時代氣息,讓他們學會關心社會,關心國家發展。
3.情境的內容和形式應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與年齡特征進行設計。
教學情境的形式有很多,如問題情境、故事情境、活動情境、實驗情境、競爭情境等。情境的創設要遵循不同年齡兒童的心理特征和認知規律,要根據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而設計。
二、深鉆教材,確保知識的有效性。
知識的有效性是保證課堂教學有效的一個十分重要的條件。對學生而言,教學知識的有效是指新觀點、新材料,他們不知不懂的,學后奏效的內容。教學內容是否有效和知識的屬性以及學生的狀態有關。第一,學生的知識增長取決于有效知識量。教學中學生知識的增長是教學成敗的關鍵。第二,學生的智慧發展取決于有效知識量。發展是教學的主要任務,知識不是智慧,知識的遷移才是智慧。
三、把現代化的教學方式融入課堂。
如今的社會在突飛猛進地發展,每天都會有新鮮的事物應運而生。然而現今社會不是書呆子人才就能滿足的,而是需要綜合的高素質人才。那么想要培養高素質人才,就要從小學開始。所以說,單靠課本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只有結合新事物、新思想才能讓學生更加開闊視野。
1.教師要勇于接受和學習新思想、新文化。
大多數教師還停留在上世紀的思想,對于新思想難免有些跟不上和不能理解。但是為了迎合學生的思想觀念,就必須積極地學習,適應新文化??梢詫⑸钪械男迈r事物和新潮詞匯運用在課堂上,打破傳統課堂的“填鴨式”教學。教師應該放棄對學生一味的教授,不注重學生的接受能力和運用能力。而應該鼓勵學生積極地向新社會靠攏,讓學生在接受課本知識的同時,也能夠接收到社會日新月異的變化,感受著作為新時代的'新力量,要不斷地充實自己,開闊自己的思想和視野。有了這些,才能在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同時,舉一反三,更快更好地接收到更多的新鮮事物。
2.學生要積極將課堂與生活結合起來。
現在的小學生懂得的東西越來越多,他們從小就開始接受社會的熏陶。學生經常在課余時間看一些有趣的讀物,在豐富視野的同時,還能夠活躍思維。在課堂和其他學生及教師進行交流的同時,各抒己見,實現個人價值。激發彼此之間的求勝心,彌補自身的不足。在課堂上也能夠和老師進行互動,積極和老師進行交流。將現代的新鮮元素結合到課本中去也能激發學習的興趣和欲望,進而提高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
實踐證明,參與與成功是兩個動力機制,統一于學習主體中,是缺一不可的。學生只有參與了,才能在教師的主導作用下去獲得新的知識,而讓學生在參與過程中感受到學習成功的樂趣,是學生進一步主動參與學習的內驅動力。參與與成功互為條件:參與是成功的前提和保證,而成功是參與的“助動劑”和追求。
(作者單位江蘇省濱??h韜奮希望小學)。
1、深入鉆研文本。
教師要熟悉文本,只有對文本有深入的研究,才有可能設計出有效的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中要重視課時目標的設置,因為課時目標是有效教學課堂實施的藍本。要根據所教學生年齡和所處學段的特點,準確了解學生的情況,認真思索編者的意圖,對課文重點進行甄選,以此來確立教學目標,細化到每一課時,落實到每一舉措上。例如,識字應包括字的音、形、義的識記。讀課文應包括讀正確、讀流利、讀出感情。有效課堂教學中“效”簡而言之是實效。我們對于一堂語文課是否有效衡量標準之一就是看是否達成了預設的目標要求、是采取何種方法達到這些預設標準的。只有這樣細化目標才有可行性、方便落實、便于考查。
2、課堂主動權留給學生。
新課程的改革,學生已經成為課堂的主體。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再是被動者,現在的課堂教學已經不再是“填鴨式”,要讓學生在趣味中進行學習,讓學習成為一種快樂的體驗探索。那么作為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的主動性,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帶領學生走進文本,親近文本,在充分考慮到學生特點、文本重點、學習難點等情況下進行預設。忽視學生的課堂不會是有效的課堂,同樣離開了文本的學習也是無效的學習。
二、有效的課堂互動和引導。
1、引導自主探究課堂教學。
新課程標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師作為課堂的引導者,要激發學生的認知興趣和學生認知的沖突,使學生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積極要求學習,自覺運用自己的學習方式,自主選擇,自主探究,自我構建。新大綱在教學目的方面要求語文教學培養學生“發現、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為其繼續學習和終身發展奠定堅實的根基。自主探究是在學生充分運用老師所提供的和學生自己在課堂外所搜集資料或者已有知識的基礎上展開,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具有創造性思維,不能讓學生束縛在課本內容之中,不能迷信老師,允許學生質疑,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對課文進行獨特的理解、評價和質疑,讓學生逐步養成求知、好問的習慣和獨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促進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2、善于評析歸納學生。
評析歸納是課堂教學的薄弱環節。學生個體間是有差異的,學生個體間的思維差異也很大,教師不能過于樂觀地認為通過討論與交流,所有學生對所學知識都有全面的認識,全面的掌握。因此,教師應針對學生的討論交流適時引導學生進行全面清晰地歸納,幫助學生在發散思維后進行必要的聚合思維,在共享團隊思維成果的基礎上能夠對所學知識有比較全面和正確的理解。讓學生在抓牢基礎知識的同時提高思維能力,整體優化諸要素,有序構建,在動態中不斷發展完善。教師要引導學生樹立科學的態度,學會評析、學會歸納。教師對于學生小組討論后的發言進行有針對性的點評,一方面幫助學生形成完整的知識結構體系;另一方面也能夠幫助學生整理思路,形成正確的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
三、有效教學反思。
初中歷史教學建立在深入分析中學生心理特征、知識結構以及中考要求等各方面的基礎之上。新課程標準改革對學生的歷史素養的培養及歷史知識的積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就要求教師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要從初中歷史的學科思想出發,用科學的手段和方法引導學生全面、客觀地認識和了解歷史發展進程中的重大歷史問題,理清重要歷史現象、歷史人物、歷史發展、歷史事件的基本脈絡,并在此基礎上堅持以能力意志為指導,以學習學科知識為主要載體,通過章節訓練和課堂教學使學生們能夠全面把握重大歷史的發展過程、事件之間的相互關系及歷史發展規律,并清楚歷史發展的階段性特征。歷史的學科思想還表現在教師要緊密結合當前的社會發展現實,用歷史學和現代意識的相關理念作為教學的重要指導思想,深入挖掘和研究歷史發展的重點知識。教師要充分結合教材前言、思考問題、圖片、文字介紹等資料,引導學生全面、客觀地把握歷史主干知識的基本內涵和重要史實,以為學生歷史素養的培養和歷史知識的積累奠定扎實的基礎??傊?,從歷史學科思想的角度出發促進學生歷史素養的培養和歷史知識的積累,要求學生一方面掌握歷史主干知識外,還要學會用相關的歷史學理論去研究歷史發展的因果關系、歷史事件的本質,并最終促進自身歷史思維提高正確認識的能力。
2.1構建科學、合理的知識結構:初中歷史教學一定要在深入研究學生的認知水平、知識積累等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出發,采取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充分激發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以為培養他們的歷史思維打下堅實的基礎。例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結合教學內容設置相關的教學問題,并讓學生通過自主查詢、整理和閱讀相關史料的方式找出相應的答案。此外,還要為他們創造更多可以自主進行歷史敘述和論據的機會,通過多種形式的課堂訓練和教學促進學生應試思維的有效培養。教師要立足于學生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教學知識結構,通過全面把握歷史教學主干知識、研究考綱,科學分析學生情況等多種途徑逐步培養起學生的歷史素養,讓他們能夠正確地認識、分析歷史事件,解決的問題。
2.2注重學生的歷史時間觀念的培養:歷史時間觀是歷史學科思想的重要特征,也是培養學生歷史思維的重要基礎。學生只有樹立起了歷史時間觀,才能在著手處理歷史問題時,準確地解釋歷史因果關系、把握歷史事件之間的脈絡。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通過有針對性的教學和訓練,讓學生們在學習的過程中,充分地思考和動手實踐,逐步培養起按時間順序進行思維的能力,并引導他們站在歷史的層面上,結合當時的政治、經濟、文化、民族關系、對外關系等具體實際,來全面、深刻地把握具體歷史事件的現象及本質,從而促進歷史問題的剖析和解決。在此基礎上再逐步培養學生將總結出來的歷史經驗應用于現代問題的評價和處理。
2.3注重學生歷史事件閱讀能力培養:所謂歷史事件閱讀能力,就是指學生對歷史事件的領悟和認知能力,及學生對歷史材料的分析、歸納、整理的能力。如果學生缺乏足夠的歷史事件閱讀能力,則很容易導致他們在大量歷史資料面前困難重重。這就要求教師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各種圖像、視頻等多媒體資料,結合有效的分析和講解,讓學生在歷史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學會比較不同歷史階段的人物、思想、制度和事件,并在形象認識歷史資料的基礎上,學會用歷史的觀點來探究事件之間的因果關系。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對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培養和激發,引導他們通過對歷史材料的閱讀,學會分析事件中的現象和本質,歷史人物的意圖和動機。在學習和閱讀歷史資料時,一定要避免學生用現代的標準和觀點去評判歷史,要注意把握歷史事件的具體背景和前后關系。
2.4注重學生歷史探究能力的培養:注重學生歷史探究能力的培養和激發與歷史學科思想的特征是一致的。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特別是當對某一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的看法出現不同觀點時,教師應該引導學生用歷史探究的方法去解決,鼓勵學生通過搜查各種史料的途徑,研究證明某種觀點的可靠證據,進而深入地認識歷史事件的現象、本質及背景。在對歷史材料進行探究的過程中,學生們通過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可以更加全面的分析和記述歷史,并在學習的過程中,學會更加客觀地認識力守、評價歷史,闡釋歷史。在培養學生歷史探究能力的過程中,采取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方法是非常有效的。教師可以首先引導學生進入到歷史背景中,并向其提出具體問題讓學生回答。學生在回答問題時,一定要從歷史發生時的政治、經濟、文化、思想等各方面出發進行思考和分析,進而實現一方面加深對歷史事實的理解和記憶,另一方面促進自身認識歷史、評判歷史能力的提高??偠灾?,歷史學習并不單純的為了了解過去的歷史,而是要學生通過總結過去歷史的經驗和教訓,在提高歷史思維能力的基礎上,對現代問題的解決提出具體思路和方案,逐步培養起他們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因此,初中歷史教學必須從歷史學科思想的角度出發,通過構建科學合理的知識結構,以促進學生歷史時間觀的培養、歷史閱讀能力和歷史探究能力的進步和提高。
教學中如何使學生學得既輕松愉快,又高質量完成任務,從而減輕學生負擔是值得探索研究的問題。在全面落實減負精神的今天,“減負不減質”是落實減負精神的最根本的宗旨,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是一個關鍵。
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即課堂教學效率,是對數學課程教學活動進行合理性評價的重要內容,它在量上表現為數學課堂內實際的教學時間與有效的教學時間之比;在質上表現為單位時間內以師生必要的精力消耗,讓盡可能多的學生在數學知識與技能的掌握、數學策略的優化、數學思維的訓練等方面收到盡可能好的實際效果。課堂教學效率的高低,對于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從而提升數學課堂教學的質量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因此,每個高中數學教師都應當通過多種途徑來提升課堂教學的效果,并且能在不加重學生負擔的情況下使他們掌握的知識技能質高、量多,同時發展智力,培養能力,陶冶情操,鍛煉意志,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對于提高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途徑,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著手。
一、教學觀念現代化。
轉變教學觀念是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一個根本途徑,要實現教學觀念的現代化就需要做到:
1.從四個“轉化”來著手:(1)要實現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教學轉化為以學生為中心,使學生在課堂教學活動中通過不斷提升自主學習的能力來對知識進行理解和轉化,從而做到真正的掌握。在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離不開教師有規劃、有目的的指導,即:首先要做到掌控課堂教學秩序,使學生能擁有良好的學習環境,從而更好地投入到學習中去;其次,教師要做到因材施教,針對不同學生的學習特點進行分類指導,從而使學生從整體上得到全面提升;再次,及時接收學生的反饋信息,能在課堂教學中及時調整教學方案,從而使學生的學習效率獲得提高。(2)課堂教學應當將注重知識的傳授轉化為著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從而使學生的非智力因素與個性品質得到有效結合。()(3)在教學目標上應當從以全班為主的教學目標轉化為分層教學目標。(4)將追求題海戰術轉化為提升題目的質量。因此,這就要求教師能夠做到精選習題和資料,使學生能夠在“優選”中獲得舉一反三的效果,使在減輕學生負擔的同時又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2.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要做到“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的貫穿。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面向的是全體學生,因此,為了使全班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來,就需要教師精心設計教學目標和教學方式,使學生能夠不斷提升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二、數學概念習題化。
數學作為一種工具,在人們的'生產和生活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在數學教學中,就應當在幫助學生獲取數學知識的同時來對學生的數學能力進行培養。
三、問題解決智能化。
對問題進行解決是一種高級形式的學習活動,解決問題需要一定的知識和技能,二者之間呈現出的是一種因果的關系,解決問題需要以知識和技能為前提,問題的解決則是知識與技能學習后的結果。對于如何在課堂教學中落實問題解決的教學方式,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在教學活動中落實“問題解決”.就是將問題作為課堂教學的出發點,通過問題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得到提升。
2.在教學中凸顯知識的形成與發展過程。在教學中對于概念、法則、定理等概念性的知識,教師需要對其的發展和形成進行分析和說明,使學生能夠對這一概念有本質上的了解,從而實現使學生“會學”的目的。
四、訓練方法科學化。
教學需要科學化的方式,進行有計劃、有系統的訓練才能使教與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課堂訓練中需要我們注意以下問題:
1.需要以學生的認知能力和規律為基礎進行訓練,因此,教師在教學中需要對教學內容進行分階段教學,使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對知識的理解不斷加深,從而達到逐步提高基本技能與能力的要求。
2.在訓練時間的長短以及數量上,都應當做到以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出發點,盡量在不增加學生學習時間的情況下來達到較高的目標。
3.在習題的編排上需要體現出教育性原則,應當從低起點、小步子做起,從而在不斷增加節奏和容量的過程中不斷收獲成功的喜悅。
有效的數學課堂是一種理念,一種價值追求。有效課堂應該是“以學生為本”的課堂,是“人文關懷”的課堂,是“高效低耗”的課堂。只有學生積極參與的課堂,只有從學生實際出發的、重視過程、重視合作的課堂教學才是真正的教學。
根據我對課堂教學的觀察,我感到許多課堂是屬于低效或無效教學的范疇。其類型有:1、教學目標過多、過雜,不明確;2、教學重點不突出,難點不明確,條理性差;3、教師講解過多,完全操縱課堂,學生的主體地位不突出;4、教師學法指導不足,學生活動形式單一。5、課堂評價失范失當,難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6、以練代教,以問代教,“滿堂灌”變成“滿堂練”,“滿堂問”。通過對以上種種低效教學的理性反思,究其原因有:教師教學觀念陳舊,落后,缺乏先進科學理論指導;2、教學研究常流于表面,學科教研氛圍平淡,缺乏教學深度和力度,教研質量難以提高。3、教學方法滯后,許多教師雖然開展了教學改革,但方法較少,策略不清,特別是對學情估計不足,致使課改效果不佳。因此,進行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究就顯得十分必要了。
國外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開始于20世紀上半葉。早期的研究主要是回答這樣一個問題:什么樣的教學是有效的教學?什么樣的教師是有效教師(effectiveteacher)?研究主要在于鑒別可能影響教學有效性的教師特征和教師的課堂教學行為,如教師的特點、性別、年齡、知識水平及接受專業訓練的程度,課堂教學中教師提問的技巧及對學生的影響等。斯蒂文思(1912)做了一項教師課堂提問的研究,他發現他所研究的教師們課堂上所提的66%的問題屬于直接從教科書上提取的記憶型的問題。更有意思的是時隔54年以后,弗洛伊德(1966)的重復研究發現他所抽樣研究的教師們所提的問題中77%的答案要求的是具體的事實。[1]卡特爾(cattell,r.b.,1931)要求254名被調查對象(包括教育行政官員、師資培訓人員、學校教師和學生)“寫出優秀成熟教師身上10項最重要的顯著特征;優秀青年教師身上10個最重要的顯著特征;以及區分青年男教師和青年女教師品質的特征?!彼l現被調查者們使用頻率最高的描述好教師品質的詞依次為:個性與意志、才智、同情與機智、思想開放、幽默感。賴安(ryan,d.,1960)和他的同事們也做了一項觀察研究,辨別出影響有效教學的三個主要變量,用肯定和否定兩極相對的形式表述為:
1.熱情、理解與冷漠、無情。
2.有組織、有效率與散漫、草率。
3.有刺激、富于想象力與單調乏味、墨守成規。
我以為,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首先是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學實踐證明,教學過程中最活躍的因素是師生關系,教師與學生都是有情感、有思維的教學統一體。對教學而言,師生關系意味著對話,參與,相互構建,它不僅是一種教與學的活動方式,更是彌漫、充盈于師生之間的一種教育情景和精神氛圍。對學生而言,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意味著心態的開放,主體性的凸顯,個性的張揚;對教師而言,尊重學生,熱愛每一個學生意味著上課不僅是傳授知識,而且是分享理解,體驗著生命價值和自我實現的過程。這也是新課程目標十分期待的。尤其是對成績較差的'學生,教師更應投入更多的情感,更多的尊重。否則,長此以往,就會使成績差的學生對老師失去信任,對學習失去信心,會破罐子破摔,使教學效果大打折扣。只有讓學生感到他們是學習的主人,提高學生課堂的心理地位,使他們能夠積極主動的去探究,自覺的形成學習的能力,從思想上重視課堂,對課堂產生情感依賴,才能形成一個和諧的統一體。教育,轉變有缺點的學生,正是教師的基本職責,教師只有教育好每一個學生的義務,沒有厭惡嫌棄每一個學生的權利。羅素曾說:“凡是教師缺乏愛的地方,無論品格還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的發展”。
其次是創建民主和諧的教學環境,心理學家羅杰斯曾指出,一個人的創造力只有在其感覺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條件下才能獲得最大限度的表現和發展。教育研究也表明,學生在沒有精神壓力和心理負擔的、心情舒暢、情緒飽滿的情況下,大腦皮層容易形成興奮中心,激活神經系統,使感知、注意力、記憶、想象等心理活動處于積極狀態。教學過程應該成為學生的一種愉悅的情緒生活和積極的情感體驗,這是有效性的靈魂,學生越來越愛學習是學習有效性的內在保證。由此看來,課堂教學要實施有效教學,營造一個民主、寬松的教學環境必不可少。許多卓有成效的語文教師之所以取得教學的高效率,其訣竅之一正是貫徹教學民主原則,給學生充分的自由。全國著名特級教師魏書生就是典型代表。他不僅班級管理依靠民主,討論問題發揚民主,就連每節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也跟學生共同商量。這種民主作風將教師的意愿不知不覺化作了學生自己的意愿,給課堂帶來了活力與生機,大大提高了學習時間和利用率。因此,教學過程要充分發揚民主教學思想,讓學生始終擁有安全、自由、開放的心境,無拘無束,敢疑敢問,敢說敢為。從某種意義上說,教學的民主程度越高,學生自覺學習的熱情就越高,課堂教學的效益也就越高。
提高教學效率的實質是在單位時間內獲得最大的教學成效。為此,必須優化課堂教學時間管理,充分發揮教學時間的綜合效用。在教學過程中,無論知識的獲得,還是智力的開發和能力的發展,無論是情感、意志的培養,還是思想品德的提高,都必須通過學生的積極思考和實踐活動。教師無法代替學生讀書,也無法代替學生分析思考,教師既不能把知識生硬地灌輸到學生的頭腦里,也不能把思想觀點移植到學生的頭腦中。而傳統課堂教學是以固定的時間單位組織教學的制度化體系,在教學時間分配上存在著教師支配一切的單向性,學生缺乏自我選擇、自主學習的機會,從而影響了教學的效率和質量。因而,教師必須把制度化學習時間與自主性學習時間有機結合起來,只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獨立性,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才能促使學生知識、能力和思想方面取得進步,完成教學任務。蘇霍姆林斯說過:“教室里寂靜,學生集中思索,要珍惜這樣的時刻?!贝缶V中也指出教師要鼓勵學生獨立思考。但在實際工作中我發現許多教師在提問后就馬上叫學生回答,不給學生時間去思考。如回答不出,教師或是不斷重復問題,或是忙不迭地啟發(很多情況下是暗示),試想,在這極短的時間內學生的思考能進行多深呢?可學生為了迎合老師的心理匆忙尋找片言只語作答表面上氣氛活躍,實際上走進了繁瑣而膚淺的一問一答的圈子中去了。因此,必須變革單一的“制度化”教學時間結構,把制度化學習時間和學生自主學習時間、教學時間的統一性與學生學習的自主性相結合。
此外,提高課堂實用時間和學術學習時間比率,綜合達成各項課堂學習目標?,F代教學理論按照遞進嵌套的層級關系把課堂教學時間區分為分配時間、教學時間、實用時間和學術學習時間等不同類型,后一變量較之前一變量其時間范圍逐漸由寬變窄,其與學習結果間的關系也愈加密切。這就是說,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不能寄希望于大量額外增加學生的學習時間,而是要通過提高教學水平和知識有效性等措施,最大限度地減少課堂時間損耗,提高課堂學習的實用時間和學術學習時間。同時,由于實用時間、學術學習時間與課堂教學模式結構、教學目標間并不存在直接的聯系,同樣的實用時間和學術學習時間既可用于較低認知水平的“題海戰術”,也可用于較高認知水平的學習。因而,把課堂教學時間的分配與教學目標、內容等因素聯系起來,注意科學分配以不同教學組織形式完成各種認知的、情感的、技能的等課堂教學目標任務的實用和學術學習時間。這樣,課堂教學才能綜合、全面、高效地完成培育新人的各項任務。
第四、做反思型教師。
新課程理念要求教師的教學行為發生深刻的改變,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強調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提倡課程資源的開發,按照新課程要求,上好一節富有實效性的課不容易。有教師說,我是用我一輩子的積累、思索、感悟在備課。在新課程背景下,備課不再是一個短期的作為,而是一個長期積累,不斷發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反思應該是教師備課一個至關重要的教學環節和內容。深刻的教學反思將對教師行為產生積極的影響,作為教師應經常反思:1我的教學方法夠恰當嗎?2.我的教學設計有特色嗎?3.我的這節課的教學目標實實在在地達成了嗎……。記錄下自己教學過程中的得與失,并使自己的一些成功經驗上升到理論高度,使自己的不足之處得到及時的彌補。教師在反思中學習,在反思中匡正,在反思中成長。惟其如此,教師才能把教材鉆得深,從而挖掘出教材的精髓內涵,深入淺出,讓學生在課堂上“減耗增效。
華東師大許紀霖教授有一句豪言“我改變不了這個世界,但我可以改變我的課堂”。課堂40分鐘是學生擷取知識、提高能力的主要陣地,只有教師更新了教育觀念,改革了教學方法,優化了教學過程,使學生愿意學、主動學以及學會了怎么學,才能最終達到掌握知識的目的,從而大大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摘要:幼兒園教育見習是幼兒教師職業實踐性知識學習的重要途徑,是教育理論聯系教育實際的一個重要環節。而“區域活動”是幼兒自由選擇、自主探索、自我發現的活動,是目前幼兒園普遍采用的一種教育活動形式。從教育見習的角度出發,以幼師生為研究對象,立足于幼兒園的區域活動,通過“區域活動見習三階段”模式,提高區域活動見習的有效性,促進幼師生專業水平的提高,為其今后職業生涯的發展搭建舞臺。
1.興趣與需求適合于老師和幼兒的實際。
“區域活動”是幼兒自由選擇、自主探索、自我發現的活動,它注重幼兒的自我學習、自我探索、自我發現、自我完善,通過相對寬松的活動氣氛、靈活多樣的活動形式,滿足不同幼兒發展的需要,促進幼兒全面素質的形成、發展和提高,一直以來深受幼兒教師和幼兒的喜愛,也是目前幼兒園普遍采用的一種教育活動形式。
2.實現見習有效性,提升幼師生的整體素質。
幼兒園教育見習是幼兒教師職業實踐性知識學習的重要途徑,是教育理論聯系教育實際的一個重要環節。而提高區域活動見習的有效性,能促進幼師生專業水平的提高,為其今后職業生涯的發展提供條件。
在我們學校以往的見習中存在很多不足,特別是區域活動的見習。學生不知道區域活動與游戲的異同,把區域活動只是當作游戲或活動,把區域活動見習當作是孩子們的“玩玩”而已,見習大部分是“走過場”.一旦上崗,對區域活動的設計和組織依然是束手無策。
結合區域活動見習的特征,我們在屆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見習活動中,以提高區域活動見習有效性為目的,對見習模式進行研究,發現:“區域活動見習三階段”模式是提高見習活動有效性的'重要手段,明確三個階段的見習任務并適時測試評價是“區域活動見習三階段”模式的重要內容。
“區域活動見習三階段”模式具體為:一是相關理論學習。學校安排理論學習16課時,課程教師測試和評價學習效果;二是區域活動見習,()為期一周,教師評價并指導;三是區域創建設想,為期兩周,教師評價和指導。
1.理論學習,為見習籌備知識能量。
為了提高見習活動的有效性,我們在區域活動理論學習中,要求教師結合《幼兒園課程》(馮曉霞編著)的教學,組織學生重點學習其中的相關章節,向學生提出基本掌握區域活動對幼兒發展的意義、區域創設的意圖、要點及實施步驟等學習任務。在學習中,我們采用教師引領、學生討論、師生互動、測試評價和個別指導的方法,引導學生在見習前,掌握區域活動的理論知識。教師通過對學生學習效果的檢查如知識競賽、書面檢查等方式,對學生學習疑難問題作進一步的闡釋,以求學生能對區域活動的相關內容掌握得更全面、更扎實,為提高見習的有效性做好充分的知識儲備。
2.明確任務,為見習設定操作細則。
教育見習是教育實踐的一個重要環節。見習是以觀察為主,豐富感性認識,印證教育學、心理學、學科教育學的理論知識。在這個階段,我們組織學生進行了為期一周的區域活動見習,提出的見習任務是“一看二聽三感受”,通過收集活動方案的形式檢查學生見習的實效。
(1)“一看”是指在見習初仔細觀察區域活動場所的設置。
學生到幼兒園首先看各年齡班區域活動場所的創設。這對學生今后從事幼教工作幫助極大。
在觀察幼兒自主操作教玩具、自由地與同伴進行交流狀況的觀察中,尋找教師的應對措施,以提高區域活動創設的科學性和有效性。
3.模擬設計,為見習增加后期成效。
通過第二階段的見習,學生對區域活動有了比較好的了解,在此基礎上,教師要求學生2――3人為一個小組進行區域活動方案的模擬設計:
(1)創設活動區域。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入班級,每組由一名教學經驗較為豐富的幼兒園老師擔任指導教師。學生嚴格按照幼兒園指導教師要求搜集資料,創設區角,然后交由指導教師點評。
(2)設想活動方案。
學生設想1――2個比較規范的活動方案在小組內交流討論,由指導教師對學生進行方案設計、方案編寫和活動指導,為活動的模擬操作做好充分的準備。
(3)模擬活動過程。
學生依據創設的區域和編寫好的活動方案,在小組中模擬活動的開展。通過實際操作,有效學習區域創設的方法和技巧。
“區域活動見習三階段”模式推動了我們學?,F階段教育見習工作的開展,實踐效果明顯,達到了預期目標。我們將在今后的學生見習工作中繼續進行研究和總結,提高幼兒園教育見習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左文玲。幼兒園區域活動的新思考。江西教育科研,(05)。
[2]何瓊?;顒訁^活動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山東教育,(09)。
[3]李寧萍。關于改進教育見習的幾點思考。青海師專學報教育科學,2004.
[4]馮曉霞。幼兒園課程。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作者單位浙江省嘉興市秀水中等專業學校)。
對學生而言,其接觸歷史學科的時間相對較晚,在進入初中后才正式開始對歷史學科的學習。教師在課堂上向學生教授歷史的相關知識,是初中歷史教學的根本任務,但是由于歷史知識相互之間的時間跨度較大,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抓住學生對歷史的興趣點,借此來引導學生對歷史進行學習。
初中歷史;歷史教學;目標;興趣。
作為一名初中歷史教師,其首要任務就是做好對學生的歷史教學,順利地完成相應教學任務,并達到理想的教學目標。從淺層次上看,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教學效果的好壞在于其使用的教學方式方法是否被學生所接受,但是從深層次來看,初中歷史教學并非是一個單純的教學方式方法問題,其實涉及的是教師教學理念的問題。一般來說,如果教師不及時的學習了解新的教學成果,教學理念就得不到及時的更新,那么教師的教學方式方法就較為老套,無法提起學生對歷史學習的興趣,從而無法達到相應的教學效果。反之,如果教師能夠在對學生進行教學的同時,也保證不斷學習,對新的教學研究成果進行了解、學習,并及時地把新的教學理念融入日常的歷史教學之中,那么這個教師的教學方式就會推陳出新,從而能夠將學生的目光吸引過來,提起學生對歷史學習的興趣。
就當前新課程標準而言,學校教育對初中歷史的目標有所改變,教師在日常教學中不光是要讓學生通過對歷史的學習來學會相關的歷史知識;,還要讓學生通過對歷史的學習學會獲取歷史知識的方法;讓學生通過對歷史的學習學會積極自主地去進行歷史學習;讓學生通過對歷史的學習來明白做人的道理;讓學生通過對歷史的學習了解到社會發展的進程;進而讓學生通過對歷史的學習獲得一定的審美能力,等等。初中歷史教學中的內容雖然都是歷史上的事物,但是其同樣也肩負著對學生進行教育的重要使命,學生要能夠學會將歷史照進現實,將歷史和現實進行對比學習,從而了解到事物的本質。
同時,這樣一個學習過程需要教師持續不斷地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通過日常的歷史教學,掌握相關的歷史知識,從而去對人類社會的過去進行了解,這不僅有助于學生對歷史意識的形成,而且從根本上提高了學生的歷史素養和人文素養,讓學生的精神世界得到一定程度的豐富,從而使學生能夠以客觀辯證的唯物主義歷史觀來全面的認識整個人類社會,并站在歷史的角度來對今天的社會熱點問題進行分析,那么答案就會自然而然的呈現出來了。通過歷史學習,可以讓學生了解到事實的真相,讓學生能夠更為全面的來對問題進行分析,并能讓學生在看待問題時保持客觀、辯證、發展的眼光,從而讓學生能夠更為深入的了解到整個人類社會。
當然,要讓學生將歷史學習到這樣一種程度,就需要我們歷史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引導,讓教師在進行歷史教學時能夠跳出學科的局限,在教學中“扮演”好教師的角色,而不是僅“扮演”好歷史教師的角色。教師還要對自己進行重新定位,把對學生進行教育的目的放在對社會發展和人才培養的大背景中來,把歷史教育教學的觀念從注重學生的歷史知識學習轉到注重學生歷史綜合素養的培養與發展上,以將學生的基本素質進行全面提高為初中歷史教學的宗旨,著眼于對學生學習態度的培養,讓學生在歷史學習的過程中,獲得一定的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并通過不斷的學習將這些能力予以提升。初中歷史教師只有把這樣一種理念滲透進自己的內心深處,讓其成為自己的潛在意識,這樣才能保持自己所明確的教學方向不動搖。
學生是一個不斷變化的個體,其從小學到初中的過程中,心理、生理均產生了較為明顯的變化,且因為初中階段的教學同小學階段的教學大相徑庭,使得這一階段中學生的身心變化顯得尤為特殊。就學生而言,其在小學階段的思維方式和初中階段完全不同,在小學階段主要是對事物進行形象思維,這對能看得見、摸得著的物體有極強的理解和領悟能力。而到了初中階段,學生的思維逐漸走向成熟,這一時期中邏輯思維開始逐漸替代形象思維,在保留形象思維的前提下,以邏輯思維為主導。當然,還有一個較為特殊的群體,就是剛進入七年級(初一)的學生,因為才從小學進入到初中,所以思維的模式還沒有完成從形象到抽象的轉換。
學生雖然進行了比較系統的歷史知識學習,但是思維暫時還停留在事物的淺表。其具體表現為,對歷史課本中的歷史故事感興趣,特別是對一些大英雄的事跡特別感興趣,同時又對一些較為新奇的歷史知識感興趣,通常思考一些不著邊際的問題,過分的關心一些滑稽有趣的事物。正是基于這樣一種情況,初中歷史教師也要對學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維水平進行大致的了解,特別是處于七年級(初一)階段的學生,只有這樣才能確定歷史教學內容的安排起點如何、難易度如何,從而順利的達到應用的教學目的?!爸卟蝗绾弥?。好知之者不如樂之者”這句話正是向我們揭示興趣在學習中的作用,表明了興趣對于學生的歷史學習來講,有極為明顯的心理效應,能夠促使學生在對歷史知識進行學習的過程中進入到一種特殊的興奮狀態,并能在這種興奮的狀態下催生出對歷史學習的動力,并能夠強化學生對歷史學習的欲望。這樣就將興趣這樣的“非智力因素”成功的轉化成“智力因素”,從而為學生的歷史學習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前進動力。在接下來的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只要增加自己對知識的儲備,用幽默風趣的語言來進行教學,讓整個教學過程變得生動有趣,從而才能使學生對歷史學習的興趣持續保持下去即可。
同時,教師還要能夠在教學中做到將歷史知識化繁為簡,引導學生由淺入深的對歷史知識進行學習。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對歷史的學習興趣保持恒久,從而使整個初中的歷史教學能夠得以順利開展。在初中的歷史教學中,教師要以新課程標準為歷史教學的基本指導,明確教學的目標,引導好學生對歷史學習的興趣,進而把學生引入到歷史學習的殿堂中來,讓學生通過對歷史的不斷學習,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讓學生學會以全面、辯證、唯物的眼光來看待社會的發展,從而培養起學生良好的歷史綜合素養。
[1]樊雪飛。初中歷史教學策略研究[j]。課程教育探究,2014(1):54-54.
[2]徐波。歷史故事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1.
[3]李景華,劉洪輝。淺談初中歷史教學中的素質教育[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1999(3):105-106.
1、加強情感教育,誘導興趣教學既是一個認識過程,也是一種情感活動過程。要想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就要很好地進行學習情感調控。首先,教師是學生學習的領路人和指導者,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對學生投入相當的感情。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從細微之處對學生進行科學引導和熱情幫助,使學生切實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關愛。久而久之,師生之間就會產生情感共鳴,學生也會“親其師,信其道”,對英語學習產生興趣,由不好學轉為好學、愛學、樂學。
其次,師生之間建立的情感共鳴需要維護,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表揚和批評的藝術和技巧,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要維護他們的自尊心和尊嚴。即使在學生出現錯誤的時候,教師也不應一味地批評訓斥,而應在肯定學生成績的同時,指出他們錯誤的地方,幫助學生找出錯誤的原因并加以改正,使學生不至于在困難面前喪失學習的興趣。
2、創建語言環境,激發興趣學習語言需要有語言環境做背景,課堂上如果沒有英語氣氛,會使活潑好動的學生感到枯燥乏味,提不起興趣。教學手段要多種多樣,創建英語語言環境最有效的教學手段,是合理地運用多媒體。英語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精心設計每一堂課,把抽象的語言、單調的詞匯、語段具體化、生動化、形象化,以此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學習英語的能動性。例如,在教學生日常會話時,播放一段人們在某個場所活動的無聲視頻,要求學生根據場景給視頻配音??梢越o學生提供一些關鍵單詞或句式,使學生能夠在輕松、愉悅的狀況下完成練習。隨后,播放原聲視頻,要求學生找出自己配音與原聲的差異,并反復聽,進行內化。筆者在實踐中證明,學生在這樣的教學環境下,不但學習興趣盎然,學習效率也很高。
3、利用競爭比賽,培養興趣中學生都有一種不服輸的心理,根據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創設一種積極的、競爭的學習氛圍,會對學生的學習行為起到強化的作用,有利于充分發揮學生的競爭力和創造力。如一面優勝小紅旗,一句“perfect”等都會使學生分外高興和滿足。在學會話時,教師可以告訴學生,一段時間之后,要進行會話比賽,看哪組設置的場景新穎,語言得當,對于優勝的小組進行一定的獎勵。學生懷著競爭的心理努力學好每一課的對話,并逐漸培養了自己的學習興趣。
4、強化成功愉悅,鞏固興趣筆者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學生“成功越大,興趣越大,動力也越大”。當學生在某一方面獲得成功后,即使這種成功只是寫對了一個單詞,他們也會感到高興,繼而對英語產生親切感,并激發出巨大的內驅力,驅使他們向著下一次成功邁進,從而形成穩定而持久的興趣。因此,教師要時刻使學生能夠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如在教學過程中,提一些簡單的問題要求學生回答,回答正確給予表揚和掌聲。對于回答不正確或是回答不上來的,要多給他們回答問題的機會,一旦回答正確,立即進行表揚和鼓勵。學生有了成功的體驗,就會越發想要成功,在這一動力的驅動下,學生學習起來就會更加積極、主動,逐步鞏固學習英語的興趣,在學習中不斷地提高英語綜合素養。
5、創設活動空間,拓展興趣當今世界需要的是全能型人才,學生只對某一方面知識感興趣、并取得一定的成就是遠遠不能適應時代發展的,而學生的各種興趣之間又是相互聯系、協調發展的,因此,教師應努力為學生創設活動空間,拓展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各方面的能力都有所發展,有所提高。如,筆者在英語教學中,常常要求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不但要發音準確,還要聲情并茂,根據不同人物的特點,表現出語氣、聲調上的差別。這使得部分學生對播音產生了興趣,立志成為播音員或主持人。
來自 faNWEn.cHAZidiAn.CoM
二、如何增強英語課堂氣氛。
1、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許多學生都有這種思想,我喜歡這個學科的老師,就會努力學習這門功課;反之,就會厭倦這門學科。正所謂“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教師的情感是影響學生學習的眾多因素中最突出的因素。教師真誠對待學生,關心學生,公平對待學生,投注真誠的愛心,讓學生感到老師的關愛和溫情,學生從教師那里感受到真誠的關懷和摯愛后,他就會從內心得到鼓舞、激勵,并愉快地接受教誨。同時,教師應加強學習,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在師生交往中,充分展現個人教學魅力,使學生敬佩你,愛戴你,自然就會配合你。
2、運用多種直觀教具。
除了借助實物,我們也可以通過實物來達到我們要的效果,如在學習各種顏色的單詞時,我預先準備好各種顏色的圖片和實物、上課時,先拿出一個色彩鮮艷的紅色書包,馬上就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了,學生的思維隨之活躍起來,進而積極參加語言實踐活動。通過在課堂上的直觀教具,我們不僅鍛煉了學生的視聽說能力,也訓練了同學們的口語表達能力,同時也使所學內容印象更深刻,不易遺忘,將它們與實際結合起來。
3、精心組織和安排教學內容。
(1)創造各種情境教學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必須盡最大限度地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提供足夠的機會用英語進行對話,讓學生感受到運用所學語言成功地達到某種目的后的愉快。這是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英語學科的特殊性所決定的。要使小學生能夠在45分鐘的時間內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教師必須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創設各種情景,做到教學情景化。
(2)利用歌曲教字母或詞匯或日常用語,激發學習興趣歌曲留給人的印象是深刻的,每次教學新的日常用語后,便學唱相關英語歌曲,學生樂于唱樂于學,妙趣橫生,這有利于學生盡快掌握運用。從兒童心理特征來講,學生在唱歌時,隨著旋律的起伏變化,在感到松弛、愉快、滿足的同時,產生興奮情緒。因此,將唱歌這種形式運用到小學英語教學中去,能大大地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在英語教學中,很好地利用唱歌這種形式也就是將大腦的左半球的抽象思維功能與右半球的形象思維功能合二為一。
(3)游戲激趣法做游戲是孩子們的天性,相信游戲的開展對他們無疑是具有吸引力的,所以在課堂上適當有意識地添加一些趣味性的游戲,創設豐富的游戲情景,使學生們覺得好玩,從而延長注意的保持時間,更有效地參與教學活動。
(4)開展競賽激趣法將競爭機制引入英語課堂教學中來,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形式。它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有利競賽在英語教學起著重要的作用。教學中,我們應努力創設輕松、和諧的教學情境。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獲得學習成功的喜悅,從而培養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我們盡可能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樂趣,從而樹立學習的信心。
三、教師如何提高學生英語興趣。
l、在教學活動中,使學生始終處于積極活動的狀態,讓學生耳、手、嘴、腦同時并用,調動多種器官參與活動。有時我幫助學生布置場景、配樂,必要時也當“導演”,我把學生在課堂上的朗讀及回答問題的聲音錄下來,再放給他們聽,以此來調動學生活動的積極性,使其更認真地去說、去演。因為學生的自我意識強,他們怕別人把自己看成“弱者”,力圖在各種場合表現自己,樹立自己的威信,因此為使自己的錄音能給其他同學留下較好的印象人人都自覺地發揮出最高水平。久而久之,課堂問答及朗讀水平都有了明顯提高。開始時,學生把在家朗讀的聲音錄下來帶到課堂上,學生對此很感興趣,還互相檢查完成情況,為使口語交際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還可以組織學生在家自編故事,角色對話,課文小品等錄音。實踐證明,效果很好。
2、給學生提供成功的機會。學生初學英語感到新奇有趣,可難度大,困難多,我本著多鼓勵表揚,少批評的原則,根據學生學習水平的差異,把握活動的內容、所提問題的難度,以便給學生提供成功的機會,讓所有的學生嘗到成功的快樂,逐步培養學習興趣。如:將容易回答的問題讓學習較差的學生來回答,而讓學習較好的學生回答有一定難度的問題,表揚話語經常變換,根據實際情況應用verygood、excellent、clever等,這樣全體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樂趣。
3、形成寬松和諧平等的學習氣氛,教師的教態輕松活潑,語言生動有趣,教法多樣化,組織形式靈活,將游戲比賽、猜謎、表演等活動引入課堂,形成寬松和諧的氣氛,參與機會人人都有,給學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機會。
4、結合學校廣播站的節目安排,每周四定為英語日,學生輪流播出英語故事,謎語等,這樣既訓練了學生的口語,也開拓了學生的視野,增長了學生知識,定期舉辦英語競賽,在活動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自己出題,自己當評委,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把所學單詞,詞匯、句型等知識融會貫通,在給學生提供自主學習、自主發展的時間和空間的同時激發學生自主探求的欲望和興趣。通過這些活動,使學中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習英語,使他們感到學習是一種興趣,而不是一種沉重的負擔,又能提高教學效果,還可以起到教師在講課中起不到的作用。通過這些活動,使學中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習英語,使他們感到學習是一種興趣,而不是一種沉重的負擔,又能提高教學效果,還可以起到教師在講課中起不到的作用。
1、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布盧姆認為:“成功的外語課堂應當在課內創設更多的情境,讓學生有機會運用已學到的語言材料?!敝挥羞@樣,學生才能對所學的語言有進一步的認識,體會到它的用處,從而激發起他們對英語學習的更大熱情。創設情境,進行教學,可以使學生有如置身于英語學習的世界里,有比較真實的感覺?,F在很多的“英語角”活動,就是它的延伸、發展。在我們英語課堂教學中,其根本的教學目的就是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積極主動地學習,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而且可以大大加強語言信息的輸入,產生語言內化,做到學以致用,從而為進一步學習英語打下良好的基礎。
在課堂教學中要創設情境,有很多種方法。a.開展多種多樣的英語小游戲,為學生提供引人入勝的練習形式,并滿足他們旺盛的學習欲望。在游戲中,學生可以放松大膽地戰勝自我、體驗成功的快樂。b.角色扮演,讓學生體驗英語對話的樂趣,甚至可以讓他們運用所學的語言材料,進行對話自編,從而愛上英語。c.開展多種多樣的英語文娛活動,如英語演講、英語聚會、英語游戲、學英語歌等等。
2、精心設計導語,激發學生的說話欲望。
小學生們思維比較活躍,很樂于接受新鮮事物,只要教師在起步階段注意引導,努力創造說話氛圍,鼓勵學生多說,保護好他們的說話欲望,那么在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方面我們就邁向了成功的一步。首先,我在給學生上第一課時,要求學生說出自己知道的英語單詞,如hello(你好)、byebye(再見)、thankyou(謝謝)、wc(廁所)、sorry(對不起)——學生積極舉手發言,沒想到自己沒學過英語,居然還會說不少的英語單詞了,讓他們感覺學英語是件非常容易的事。
3、用故事教學,促進學生的閱讀能力。
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特定愛好,制定教學策略。本人根據孩子們愛聽故事這一特點,就以故事為切入點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學前我會根據不同年齡的學生選擇合適的故事給予閱讀。例如低年級學生喜歡情節簡單和以動物為主角的童話故事;而高年級學生喜歡情節復雜,充滿戲劇性、回味性的故事。確定故事的內容后教師再設計教學活動。在教學中為了能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可以用一些教具輔助教學,讓故事更生動、富有感染力。在教學中我會用不同的方法引導。比如,可以先講故事,之后提問故事講了什么;也可在講的時候停下來讓學生猜測將要發生什么,或問同學們的感受,或者換成想象它會怎么做,以此來強化學生對內容的理解。在教學后我要求學生先復述故事,可以用一組圖片讓學生串聯,讓學生說說對這個故事的看法和感受;再進行表演,可以要求學生用一些動作來使自己的表演更精彩更逼真;最后要求高年級學生寫下來,增加一些自己的想象,變成一個屬于自己的小故事。
4、開展多種游戲,提高學生的口語閱讀能力。
現在的孩子非常喜歡玩游戲,喜歡唱喜歡跳。在課堂教學中開展游戲活動,老師恰當地指揮,絕大多數學生會忘掉自我,全身心投入到游戲中去。他們會在輕松愉悅的環境里擺脫英語的生澀感,從而自然大方地講英語,逐漸提高語言組織的能力。例如,在教句型“whatisit?”時,我設計了一個游戲:拿出自己準備好的一個桔子、鋼筆、文具盒等,放進一個盒子里面,然后要學生猜盒子里的東西,猜對了有獎勵。在整個活動過程中,雙方的通用語言只能是英語,對于犯規的要予以一定的處罰。這樣,學生們積極投入,思維敏捷,極大程度地訓練了學生的口語,真正做到了“學中玩,玩中學”,學生加深了對句子的理解。
5、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多媒體課件能夠創設出扣人心弦的圖文并茂、聲色俱全、生動形象的教學環境,使學生懷著愉快的心情積極參加眼看、耳聽、口說、手寫、動腦等多種器官并用的學習活動,保持學生的注意力,極大地調動他們的學習熱情,激發學習動機,從而更自覺、更有趣地進行英語的語言交流。例如我在教學生認識各種動物的時候,從網絡上尋找了很多生活中的動物,利用多媒體課件,出示各種動物生活的環境、發出的聲音以及他們的食物。這樣更能讓學生理解這些動物的特點,增加了他們的課外知識。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qitafanwen/9373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