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保持適量的運動,有助于強身健體,提高學習和工作效率。怎樣使總結既能說到點子上又能表達出自己的個性和風格?閱讀是拓寬視野和擴展知識的有效途徑。
現出教師自主進行思考和批判分析的態度與方法。具體來說,教學反思有如下主要特征。
第一,追求地理教學實踐的合理性,也就是說,反思不是一般性地回顧教學過程,而是在教學中不斷發現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設計、調整教學方案,使教學向更合理的方向努力?!冻鞘谢芬还?,城市化的含義,城市化的進程,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城市化對比,內容簡單易懂。用講授法學生感到枯燥無味,我選擇本鎮城市規劃方案案例從城市人口數的變化、城市地域的變化等材料來說明城市化的含義。城市化過程:通過閱讀教材,自己畫圖的方法,從畫出的圖可直觀的分析出城市化各個階段的特征。(內容略)。整個教學過程重點引導學生分析發達國家逆城市化的原因和發展中國家城市化不合理的原因。學生處于動手動腦的狀態,學習效果明顯。
第二,具有較強的教學研究色彩。教學反思中的“反思”,從本質上來說,就是教師的一種經常的、貫穿始終的,對教學活動中的各種現象進行檢查、分析、反饋、調節,從而使整個教學活動、教學行為日趨優化的過程。這無疑會促進教師關注自己的教學行為,深入地開展教學研究活動。但它有別于純理論的教育學研究,它是針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各種情境性、具體性、個別性的問題展開的研究。它的研究成果不僅僅表現為研究文本的撰寫,還可以表現為研究過程的體驗,教學實際問題的解決,個人實踐知識的增長等。如新教師上課常用講授法,唱獨角戲,常常會出現課堂氣氛沉悶,教學效果差。針對這種情況我們開展了案例教學的實踐。首先我們學習有關案例教學的文獻,如對選擇案例的原則、方法。然后備課組布置任務,四位老師分頭準備材料集體備課。精選案例,選取與教材內容相關的材料,有貼近生活的、有近期發生國內外的重大事件或鄉土地理材料作為問題情景,引導學生去分析、判斷和推理,實踐證明教學效果明顯。通過案例教學的研究,對青年教師的教學觀念的更新,教學能力的提高都有較大的幫助。
第三,貫穿于地理教學活動的各個環節和層面。反思的作用是對教學活動的監察、評價、調控。從反思活動發生的時間看,它可以發生在教學活動前、中、后。課前反思主要在備課階段進行,它有助于發展教師的智慧技能。教師在備課時,先要對過去的經驗進行反思,使新的教學設計建立在對以往經驗與教訓進行思考的基礎上。教學實踐活動中的反思,直接指向課堂教學,主要解決課堂教學活動中出現的問題。課后反思主要是教師在課后對整個課堂教學行為過程進行思考性回憶,包括對自己的教學觀念和教學行為、學生的表現、教學的成功與失敗進行理性的分析等。
新課程理念下的地理教學反思不僅僅是對教學活動一般性的回顧或重復,而應是教師置身于整體的教育情境中,從更寬廣的社會、倫理及教育層面激發自我意識的覺醒,更重要的是指向未來的教學活動。
1.對教學觀念的反思。
教學觀念是教師教學行為的理論支點,對教學有重要影響。長期以來,教師的教學的新觀念往往是在被動條件下形成的,沒有教師主體的自我實踐反思意識和能力的增強,其效果是很不理想的。因此,在目前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師應進行新課程理念的系統學習,積極對自身的教學觀念進行反思,在較深層次上促進教育觀念的更新與轉變,并以此指導教學實踐。目前的課堂教學中我們應該樹立讓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善于合作、勇于創新的教學理念。如臺風對這一部分的教學,采用傳統展示錄象,分析臺風的成因、危害、防御從知識掌握方向也可以達到目標。對培養學習自主學習能力意識方向、合作交流表達等能力則較欠缺。我們采用研究性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方法,以整體設計的課程理念進行開放教學和延伸教學嘗試,先讓學生觀看或回顧臺風災害,然后鼓勵學生提出他們感興趣的學習問題,再引導他們充分利用教材、圖書、互聯網等多種渠道的自主探究,形成獨特見解,并將自己的認識與觀點進行整理后,大膽地與同學進行交流與分享,最終使自己建構起對臺風的全面認知。教學過程:(內容略)。
2.對教學設計的反思。
在實踐教學時,有時會發覺教學過程與預期的設計有較大差異,原因在于設計教學時忽視了對教學設計的實踐反思,因而也就難以使教學設計在實際應用時發揮出我們所預想的作用。因此,教師應積極反思教學設計與教學實踐是否合適,及時看到實踐過程中出現的誤差,不斷探求教學目的、教學工具、教學方法等方面的問題,積極改進,從而優化教學,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學習。
《農業的區位選擇》一節內容理論性較強,需要運用事例幫助學生理解。有些事例離學生生活太遠,學生理解不深刻。在第二次教學時我用了下列本地農業生產案例材料引導學生分析農業區位的影響因素。學習的效果比原來好些。(內容略)。
3.對教學過程的反思。
摘要:時代在發展,如果在教育教學中依舊不轉變觀念,勢必不能夠更好地展開教學。就初中美術教學而言,如何在教學中充分地進行個性化教學,也就成為初中美術教學中的一個而重要的課題。圍繞初中美術個性化教學的實踐與思考這一主題,重點從尊重學生的個性、個性化教學的實踐、對學生進行有效評價這三個層面展開論述,旨在提高初中美術教學的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關鍵詞:初中美術;個性化;實踐;思考;。
一、尊重學生的個性。
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個性特點,教育教學不應該在實踐中將學生的個性特點抹殺,應該充分地讓學生的這種個性特點得以張揚。但是由于傳統的教育教學觀念的影響,導致了我們的教學活動忽視了學生的這種個性化發展。在初中美術教學中毅然如此。為此,有必要在初中美術教育教學活動中,充分地尊重學生的個性,培養主體意識,放開對學生的個性思維、個性感覺的束縛,讓他們在其作品中充分地發揮出他們的個性特點,表達他們的自己的情感。相信只要這樣,一定會激發學生的創作欲望,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
二、個性化教學的實踐。
就傳統美術教學來說,在美術教育中關注的最多的是學生的`繪畫技巧,在教學中采用灌輸的模式進行教學活動,對于學生的創作思想的關注過少。原本美術的靈魂就在于培養學生對土木周邊等社會、自然環境的一種想法和感受,本質就是一種情懷的抒發。但是,在實際的教學實踐中,常常忽略了這一點。在新課標中,對美術教師提出了要求,要求教師應當根據教學的內容們積極設置有助于學生個性化發展的環境,讓學生進行創作活動。
1.應當在材料上呈現多樣性。
每一個人的身邊都有一些材料,為了讓學生能夠充分地表達他們的個性,在美術創作過程中創作出屬于自己的獨特作品,應當在材料上下功夫。比如可以選擇花、草,或者樹葉、蛋殼、玻璃等材料。在大自然中材料如此地豐富,這眾多的材料都可以根據需要,用他們來表達學生們的情感。畢竟采用這戲而具有個性化的材料進行美術創作,其美術作品也就具有了個性化特點。作為教師,不必要對學生的思維禁錮,只要能夠充分表達他們的思想、情感皆可以。
2.在表現技法上給學生更多的自由。
學生的心理世界是一個特別美好而又新奇的世界,不是成年人所能夠猜想的。如果在初中美術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始終按照自己的意志為轉移進行美術教學活動,勢必會影響到初中學生真實情感的表達。所以,在初中美術教學過程中,就美術的表現技法而言,應當給學生更多的自由。比如,放開對繪畫工具的選擇權利,讓學生在美術繪畫中選用他們自己喜愛的工具進行創作,讓學生的個性得以充分地展現出來。
3.關注學生的差異性特征。
作為初中美術教師,在美術教學過程中,必須具備一定的創作型的思維,關注學生的個性特征。比如,在色彩內容的教學過程中,由于學生個體存在著差異性,他們對于色彩的偏好不一樣,有的學生偏好暖色調,有的學生偏好冷色調,他們在創作過程中,會存在著差異性。有的學生在作品中更多的是暖色,有的學生則更多的是冷色。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關注學生的這種差異性。只要學生能夠充分地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就應該放開對學生的過多約束,畢竟過多的約束不利于學生的個性發展。
4.在表現效果上的創造性引導。
不可否認,初中學生的內心世界是豐富的,作為常年人用成年人的眼光評價學生的心理世界是不公平的。處于初中階段的學生,都存在著一種被關注的心理,他們會以標新立異的方式來體現這一心理,當然也存在一些新奇的想法,不論哪種狀況,作為教師應該對此進行正確地引導,對于不符合教師的想法的創作就否定學生,正確的要給予積極鼓勵,特別是學生的標新立異的東西中,有些東西具有創造性,且具有藝術的含量,教師要善于發現這一點,讓學生的個性特點得以張揚。
三、對學生進行有效評價,發展學生的個性。
初中美術教育中,對學生作品進行評價,應該積極進行有效評價,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黑格爾曾經說,繪畫的實際上就是繪畫者自我存在的一個主體性。在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過程中,其中重要的一個途徑就是對學生的作品進行有效評價。何為有效評價?就教育評價而言是所進行的評價有助于學生的成長。在初中美術評價中,應當從學生的作品中感受學生的思想,即有學生的思想內容者,我們應當給予肯定,而不能夠僅僅看學生的作品像還是不像來評判。在進行評價過程中,宜根據實際的情況而確定評價的標準,充分地關注學生的發展,積極展開評價。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美術教學中,展開個性化教學,應當在材料上呈現多樣性、在表現技法上給學生更多的自由、關注學生的差異性特征、在表現效果上的創造性引導,希望能夠提高美術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劉娟.淺談初中美術個性化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美術教育研究,2018,(08):93.
[2]羅蓉.初中美術個性化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黑龍江科學,2017,(18):102.
綜合實踐活動課是以學生的興趣和直接經驗為基礎,以學生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密切相關的各類現實性、綜合性、實踐性問題為內容,以研究性學習為主導學習方式,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及體現對知識綜合運用為主要目的的課程。
在當前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中,綜合實踐活動課被列為小學主要的國家課程之一,這既為語文作文教學工作帶來機遇,同時也帶來了挑戰。帶著綜合實踐活動這一課程理念審視當前作文教學,我們發現現行作文教學的癥結在于封閉。整個寫作過程都在課堂內進行:教師命題,學生閉門造車。綜合實踐活動恰恰可以糾正作文教學封閉的弊端,彌補作前素材搜集與情感體驗的不足,有助于作文教學質量的提高。
如何將兩者有機結合起來?這是值得每位語文教師思考的課題。
1.教育目標相同。
綜合實踐活動課的總目標是:獲得親身參與實踐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的經驗;形成對自然、社會、自我之間內在聯系的整體認識,發展對自然的關愛和對社會、自我的責任感;形成從自己周邊生活中主動地發現問題并獨立地解決問題的態度和能力;發展對知識的綜合運用和創新能力;養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品質。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要求學生說真話、實話,不說假話、空話、套話。
由此可見,兩者的教育目標都是圍繞著知識的獲得、態度的形成、能力的具備、行為的影響四個方面提出的。
2.教育內容相近。
異以及學生的個性差異而不同,但是其主要內容除包括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信息技術教育、勞動與技術教育等指定領域外,還包括大量非指定領域,如班隊活動、校傳統活動(科技節、體育節、藝術節等)、學生同伴間的交往活動等。
而作文寫作則是以本來面目——源于生活,反映生活。葉圣陶曾說:“作文這件事離不開生活,生活充實到什么程度,才會作出什么樣的文字,否則就會陷入不切實際的唯技巧論?!薄皩φJ真練習寫作是有妨礙的?!睂W生寫作的過程,是從客觀外界汲取必要的素材,經過頭腦中的加工制作,再運用文字符號表達出來的過程。離開了“生活”這個最基本的素材源,所有作文便只是空中樓閣、海市蜃樓。
不難看出,兩者在研究領域都不是按照既定內容去生搬硬套,都圍繞學生生活實際展開,都具有開放性。
3.教育理念相通。
綜合實踐活動課是一種基于學習者的直接體驗,密切聯系兒童、生活和社會,以綜合教育思想、實踐教育思想、主體教育思想為教育理念。
從作文教學的主體上來看,寫作中所反映的真情實感必須是少年兒童親身去積極參與的,才會有所體會。寫作的目的旨在實踐中認識事物,體驗與實踐密不可分。
這樣看來,它們的教育理念也是吻合的。此外還有都注重創新、注重培養學生的問題性,都注重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等。
綜合實踐活動介入作文教學,雖然很好地解決了材料問題,在引導學生關注現實,提高思維品質等方面具有一定優勢,但是對學生要求較高,一些語文學困生較難適應,而且學生選擇主題的情況更加繁雜,作文專題指導顯得尤為不易??梢?,綜合實踐活動課與作文既有相通之處,又存在一些不利因素。因此,如何科學合理進行整合將是重中之重。我們認為不妨從以下方面著手:
首先是提高認識,找準切入點。
全面領會綜合實踐活動的理論精髓,認真學習新課程中的相關內容,在新課程的改革過程中找準切入點,使綜合實踐活動融入作文教學工作中。
其次是積極開發課程資源。
主要從學生的需要出發,體現以生為本,在物資資源、人力資源、文化資源上做好調研。
為了讓學生有話可說,有感而發,我們可以開展豐富多彩的綜合實踐活動,給作文的命題注入源頭活水。比如:要訓練學生寫一次有意義的活動。我們可以在寫作之前,甚至提前一個月開展各種形式活潑的實踐活動。如:尋訪家鄉文明、尋找身邊“雷峰”、走進傳統節日等。這些實踐活動可以在學校里舉行,也可以在校外舉行,可以由班主任組織,也可以由同學自己組織,當學生有了豐富的實踐經驗時,再讓學生寫一次有意義的活動。我想對于中高年級的同學來說,老師不必再加以指導,大部分學生都會妙筆生花,源源道來了。對于低年級小朋友,可以讓他們先說再寫,進行交流,我想他們也一定能寫出一點東西來。再如請學生、隊員關注街頭、電視、報紙上的廣告,然后組織學習,一節很好的綜合實踐活動課《我與廣告親密接觸》也可讓學生受益匪淺。
當然,為了培養學生寫作的興趣,我們不能要求每次活動都要寫作文,不能只為了寫作文而開展活動,而應在平時積極地,有目的地開展學生有興趣的實踐活動?;顒拥娜找尕S富,學生的生活也就多彩起來,那么在眾多的活動中選擇一次自己喜歡的也并非難事了,所謂水到渠成,在這種情況下學生是不會沒有話寫的。
最后,評價多元化。
葉圣陶曾經一針見血地指出傳統式作文批改的弊?。骸皩W生作文教師改,跟教師命題學生作文一樣,學生都處于被動地位?!?/p>
作文批改一直在改革,從老師的精批細改,到老師批,學生改,發展到同學之間互批,互改,和自批自改,以及以上幾種方法同時使用,這一連串的改革,很明顯地體現了作文批改要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但是這種改革,步子太小,速度太慢,并且過多的修改容易搓傷學生的作文積極性。
那么有沒有既能提高作文能力,又能激發學生作文興趣的方法呢?有!那就是通過開展綜合實踐活動來進行,把講評作文,批改作文演變成作文欣賞,展示學生才華的綜合實踐活動。如:可以讓學生分小組從本次作文中選出若干優美詞句,并感情朗讀,分小組進行比賽;也可以分小組尋找別組的錯別字、病句,爭做啄木鳥醫生;還可以把本組的佳作配樂朗誦,編成作文選。如果是童話、幻想故事,那就開展一次自編自演的短劇比賽,可以個人,也可以小組合作,學生在演自己的故事,講自己的故事中學會了修改,鍛煉了能力,達到一舉兩得的目的。
命題、指導、評講、批改是作文教學的四個環節,但這四個環節不是孤立的分割的,而是一個相互聯系、緊密結合的整體。
把作文教學的四個環節通過綜合實踐活動來進行,使教學環節有機結合,使學生變被動為主動,快速提高作文效率,讓學生融入社會,走向社會,作文教學的春天一定會萬紫千紅!這樣才能真正做到了作文教學以體驗教育為途徑、以綜合實踐活動課為載體,最大限度的實現我們的教育目標。
摘要:當前初中政治教育存在很多問題,本文首先剖析了當下政治教學存在的問題與其發生根源,并針對性的提出解決方案,就如何提高初中政治教學質量及新時期下政治教學改革進行了深入的探討。
關鍵詞:初中政治;時政教學;對策;。
一、初中政治教學存在問題。
(一)對政治教學重視程度不夠。
很多的教師和學生依然認為像是語文、數學、英語之類的主課才需要重視,并主觀愿意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采取題海戰術提高成績,而對政治這門課程明顯輕視,自認為在考試前臨時抱佛腳死記硬背,生搬硬套就可以蒙混過關,這使得學生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那么教學質量與學生的學習效果可想而知。
(二)教學觀念陳舊轉變不足。
目前部分政治教師的教學觀念依然守舊并且固步自封。課堂教學已然脫離學生的思想和生活,脫離社會實踐。在新時代的今天,在教育改革大背景下還抓住“應試”不放,對政治教學目的與動機認識不純,感悟偏頗。
(三)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落后。
由于政治學科理論性較強,教師仍主要采用講課的方式進行政治理論灌輸,還不全面使用多媒體教學,容易導致學生對政治學習興趣不高,不能輕松應對靈活自我發揮題目;在教學時,部分政治課教師有意地縮減課堂內容,讓學生以自學為主,但并未發揮好學生主觀能動性,學生不理解重、難點,談何知識內容的掌握;還有的教師為了營造輕松活躍的課堂氛圍有意提供或分享了課外的熱度新聞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并開展探討占用課堂時間,導致課堂教學效率降低。以上行為都未能很好地實現新教學大綱改革下的教學目的。
綜上所述,我們能夠清楚地看到,當前的初中政治教學問題頗多,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較差,究其根源主要在于教師的教學手法和手段沒有跟進時代的步伐。政治教學現狀與未來發展,何去何從實在不容樂觀,必須提升政治教學質量才是長久之計。
二、初中政治教學提升思考。
教師應當始終明確政治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而不能只看重“分數”,不能把學生培養成為“會考試”的工具。
(一)轉變觀念樹立初中政治教學新理念。
首先,教師應當轉變僅以學生成績來評判學生好壞的觀念,用科學的評價方法與手段全面衡量學生,著重對學生創新能力及綜合素質的培養,培育愛國主義情懷、為人處事的情商情感等方面。教師在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轉變自己的教學觀,正確進行自身與學生的角色定位,充分發揮雙向互動的對話交流過程,加強與學生的思想、知識與情感溝通融合。
(二)在教學過程中滲透德育教育。
教師為人師表當以身作則,在日常教學及與學生相處中點滴滲透德育教育,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地影響學生的思維態度和言行習慣,從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和情感態度。教師也應當不斷加強自身學習,修正完善自身價值觀、人生觀的歷練與升華,才能用自身的楷模形象影響學生,為提高教學效率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精心設計政治教學導入環節。
教師提高政治教學的質量應該結合學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要求教師在開展政治教學時精心設計導入環節,充分考慮教學內容與學生自身特點相結合的方式,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提高學生的求知渴望,進一步采用互動的方式加強師生之間交流融合,提高初中政治教學效率并有效實現教學目標。
(四)采用互動、多媒體等多元化的教學方法。
提升初中政治教學質量與教學方法,需要與時俱進不斷更新完善,結合當今多元化的資訊平臺和信息媒介手段,合理采用互動、多媒體等多平臺多元化的教學方法與手段是發展之大趨勢??梢酝ㄟ^微信、微博、網絡問卷等等生動有趣的方式,吸引學生對政治學習的參與程度,充分發揮教學方式的積極作用,有效激發學生學習政治的興趣與動手動腦能力,更好地培養學生參與政治探索實踐的能力。
(五)因材施教關注分層教學。
教師在充分了解學生的基礎之上,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應當因材施教分層教學。分層次教學能夠更加明確教學目標,幫助教師對學生精準定位,有的放矢??梢酝ㄟ^建立學習小組的方式,實施不同難易層次的教學與探討,重點幫助基礎較差的學生,強化學生的思維訓練,鼓勵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初中政治教師培養之我見。
(一)政治教師必須首先提高自身道德建設。
政治教師應當具有更高的道德要求,成為社會上道德水平較高的群體,才能在教育中發揮道德示范作用。應首先提升自己的道德修養與教化,才能實現“以德服人”、“以德育人”的教學目的。在學生思想建設和精神文明的領域里樹立典范,對教育事業滿懷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用偉大的人格的力量感召學生,相信教師崇高的道德品德將永駐學生心中。
(二)學校應大力培養初中政治教師骨干。
在新教改的.當下學校更應該重視政治教師骨干隊伍的培養,重點培養政治教師與時俱進的開闊思維與遠見卓識,加強教師職業道德素養的提升與業務能力的綜合全面考核,才能在初中政治教學中起到關鍵性的作用。面對新課程改革提出的新要求,需要學校、教師一起共同努力。
結束語。
政治教師要不斷學習提升自身素質修養的同時,還要引領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結合教改體制的新要求,在教學中轉變理念與教學方法,注重課堂教學氛圍,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手段,將理論聯系實際,注意新舊知識的聯結,精心設計并上好每一堂課,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提升政治學習的興趣和參與度,幫助初中政治教學邁上新臺階。
參考文獻。
[1]李卿.初中政治教學質量提升的對策探討[j].中華少年,2017.
[2]盧文婷.初中政治教學中有效導入的策略分析[j].考試周刊,2016.
[3]呂燕如.初中政治教學質量提升的對策探討[j].中華少年,2016.
摘要:
美術新課程標準將美術課程以美術學習方式劃分為“造型表現”、“設計應用”、“欣賞評述”和“綜合探索”四個學習領域?!霸煨捅憩F”是美術學習的基礎,這一學習領域的活動方式強調自由表現,大膽創造,外化自己的情感和認識;“設計應用”領域的活動方式既強調創意的形成,又注意活動的功能目的;“欣賞評述”領域則注重通過感受、欣賞、領悟、理解和表達等活動方式,內化知識,形成審美心理結構;綜合性學習是世界教育發展的一個新特點,美術“綜合探索”領域是指通過綜合性的美術活動,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研究、創造以及綜合解決問題的美術學習領域。關鍵詞:
美術新課標、綜合探索、造型表現、設計應用、欣賞評述。
美術新課程標準將美術課程以美術學習方式劃分為“造型表現”、“設計應用”、“欣賞評述”和“綜合探索”四個學習領域?!霸煨捅憩F”是美術學習的基礎,這一學習領域的活動方式強調自由表現,大膽創造,外化自己的情感和認識;“設計應用”領域的活動方式既強調創意的形成,又注意活動的功能目的;“欣賞評述”領域則注重通過感受、欣賞、領悟、理解和表達等活動方式,內化知識,形成審美心理結構;綜合性學習是世界教育發展的一個新特點,美術“綜合探索”領域是指通過綜合性的美術活動,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研究、創造以及綜合解決問題的美術學習領域,它分為三個層次:一是融美術各學習領域(“造型表現”、“設計應用”和“欣賞評述”)為一體;二是美術與其他學科相綜合;三是美術與現實社會相聯系,三個層次之間又有著不同程度的交替或重疊。美術新課程加強了美術學習活動的綜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術課程與學生生活經驗的聯系,使學生在積極的情感體驗中提高想象力和創造力,提高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增強對大自然和人類社會的熱愛及責任感,發展創造美好生活的愿望與能力。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也強調學生通過實踐,增強探究和創新意識,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發展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增進學校與社會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與美術新課程強調要加強學生美術學習活動的綜合性和探究性等理念相一致。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一種基于學習者的直接體驗,密切聯系學生、生活、社會,在以學生自主活動為特征的實踐操作中體現對知識的綜合運用和實踐科學結論、發現新知識的課程形態,在美術課程的四大學習領域中可以很好的加以遷移、延伸和整合。學生通過美術綜合實踐活動,增強探究與創新意識,學習科學研究方法,發展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更有利于加強學生對自然的了解、對社會的了解與參與,密切學生與社會生活的聯系,建立新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多方面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發展,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利用信息的能力;從而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審美素養和創造能力。
美術“造型表現”領域強調自由表現,大膽創造,外化自己的情感和認識。通過對各種美術媒材、技巧和制作過程的探索及實驗,發展藝術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現能力;體驗造型活動的樂趣,產生對美術學習的持久興趣。美術課堂是學生以個人或集體合作的方式參與,通過各種工具、材料進行制作、練習而獲取知識的。在美術教學過程中,如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對美術產生較濃厚的興趣;使學生樂學、善學;激活美術課堂是美術教學的根本任務。興趣是學生學習美術的基本動力之一,教師要充分發揮美術教學的特有魅力,利用美術課堂綜合實踐活動激發學生對美術的興趣。在進行美術課堂寫生教學活動中,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創作實踐的全過程。首先,要為學生創設分析、理解、寫生對象的學習過程。如寫生蔬菜時,引導學生親自掰下菜葉,了解菜葉的排列規律和造型特征;親自切開菜心,了解菜心結構。學生們看清了寫生的對象,并產生了寫生的興趣。其次,美術教師引導學生自己擺放靜物,組合靜物,讓學生主動探索疏密、節奏等形式美的規律。在寫生蘋果一課時,先是讓學生摸蘋果、削蘋果、聞蘋果、嘗蘋果、用放大鏡看蘋果。然后,讓學生分組擺一組以蘋果為主體的靜物。通過激烈的爭論、小組之間的比較以及優秀作品的欣賞后,雖然教師沒有做任何示范,但學生對構圖的方式卻有了基本的了解,同時也提高了鑒賞的水平。再則,教師分階段給學生安排一些創作課,鼓勵學生將自己的寫生作品用其他的形式表現出來。引導學生自己選擇兩種以上表現形式進行創作,學生學習用版畫、國畫、刮畫等多種方法記錄自己的觀察,表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學生在學習新的表現方法的同時,探究能力、美術創作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孔子云:“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美術綜合實踐活動特別強調要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合作調查研究。合作的教學過程是教與學統一的相互影響、相互依靠、共同激勵、競爭提高的過程。美術活動教學組織形式可采用“同桌合作”、“前后四人合作”,以及“男女生多人合作”等形式,加強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互活動的自由空間,允許竊竊私語,允許尋求教師、同學幫助。因為我們常會發現這樣一些情況:有的同學想象力很豐富,但動手能力較差;有的同學制作精細,但思路狹窄,如果讓這兩者有機結合,取長補短,則是最佳的組合了。即使兩者水平相當,在合作中也能得到啟發,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同時有些活動題材、內容,需要搜集大量的材料,可組織以小組為單位完成。如“插花”、“版面設計”、“畫臉”等創作,可以以小組為單位合作收集材料:你準備花泥,我準備鮮花,我們一起來完成一束藝術插花;嘗試四個人合作設計一塊別致的版面;相互給對方裝飾一個有趣的臉面等。在愉快的合作氛圍中,在友情濃郁的氛圍中,消除表現的顧慮,快樂主動參與美術學習的過程,給學生帶來愉悅的審美情趣,使每個學生都體會到集體的智慧勝過于個人,從而培養學生團結互助、合作的好品德。
美術“綜合探索”領域要求學生了解美術與其他學科的差異和聯系,學習靈活運用各學科的知識設計探究性活動的方案,進行探究性、綜合性的美術活動;認識美術與生活的密切關系,發展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開闊視野,拓展想象的空間,激發探索未知領域的欲望,體驗探究的愉悅與成就感。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極大的改變了人們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也改變著我們的教育方式、學習方式。美術課程應積極利用和開發網絡資源,促進美術各領域的學習。如在教學《鼓兒響咚咚》,課前可以下載爵士鼓的軟件,使學生在導入的嘗試練習中激發創作欲。網絡資源為學生的自主探究拓展了新空間,如利用網絡進行“中國建筑游”的美術教學、中國民間美術——剪紙、農民畫的欣賞、和大師(達芬奇、畢加索、米羅、凡高等)的零距離接觸、網上參觀——徐悲鴻紀念館、法國盧浮館等。這些網絡美術教學活動更能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在主動檢索,獲取、處理信息中提高能力,增強在美術學習過程中學生主動,教師主導的師生互動性的發揮。學生可以根據對教學內容,不同理解,不同喜好,不同難度,進行深入學習,完成探究性練習,實現“因材施教”和學生個性化學習,如西方繪畫的欣賞,學生對畫家凡高作品的收集、制作電子小報、網頁等,展評時就以不同的內容呈現,體現了學生審美的個性差異。
美術綜合實踐活動要求學生進行美術課題的研究,結合美術的特點開展如《民間美術調查》的課題研究,指導學生制定出課題計劃和課題研究實施方案,課題小組成員通過調查訪問、上網、去圖書館、文化館查找資料、深入農村拜訪老藝人等形式進行美術課題研究活動。通過調查研究使學生了解到傳統民間美術悠久的歷史,出自民間藝人之手的“灶頭畫”、“箱柜畫”、“藍印花布”、“刺繡”、“剪紙”至今仍引人注目、招人喜歡。如農民畫承傳著中華民族原始的審美觀念,留著人類童年時代的奔放、自由和發自肺腑的審美天性,它融會剪紙、刺繡等民間藝術技巧,表現人們新的生活和新的審美情趣,是具有獨特藝術風格的現代民間繪畫。農村的灶頭,是農家一日三餐做飯過日子的主要飲具,在江南農村每戶人家都少不了有一座,就是在現代農民住宅不斷更新、煤氣灶具漸進農家的今天,農家仍少不了要打上一座灶頭,灶的形狀很多,有小方灶、花籃灶、還有兩眼灶、三眼灶等,請灶畫師傅繪上好看的圖案,灶畫篇幅多,內容豐富,一般在灶肚、灶身、煙箱均畫上花卉、動物、人物等圖案,圖文并茂,既體現了實用性,又洋溢著濃郁的審美情趣,蘊含著深厚的稻作文化,是水鄉民間藝術奇葩。通過這次美術綜合實踐調查活動使學生感受到民間藝術是寶貴的文化遺產,是我們的文化資源和精神營養,同時也看到了一些優秀的傳統民間藝術正在消失,民間藝人面臨消亡,學生們心急如焚,呼吁有關方面應予以積極搶救和保護。
美術“設計應用”領域要求學生運用設計和工藝的基本知識和方法,進行有目的的創意、設計和制作活動,發展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了解藝術形式美感及其與設計功能的統一,提高對生活物品和自己周邊環境的審美評價能力,激發美化生活的愿望。引導學生從課堂走向社會,不僅僅是形式上的變化,而是一次美術綜合實踐活動。在某銀行向全社會公開征集信用卡標志活動中,美術教師積極鼓勵學生參與這項活動,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查閱資料,畫樣稿,不斷設計修整,對標志的思考也越來越深刻。經過一段時間的設計和制作,學生們拿出很多具有創意的、適合銀行的標志。其中大部分學生采用了摹仿法,如:有的摹仿中國工商銀行標志,從文字方面進行設計;有的通過幾何形體的搭配進行設計,構思都非常巧妙。學生們設計的這些標志最后雖然沒有被采用,但從學生們的設計中閃現出的一些智慧火花是非常珍貴的,這次美術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了解了社會對美術的實際需求,鍛煉了學生的美術實踐能力。
開展美術綜合實踐活動旨在讓學生聯系社會實際,通過親身體驗進行學習,積累和豐富直接經驗,培養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終身學習的能力。如在《標志設計》課上讓學生設計學校的運動會會徽、班級的班標,每個人都想為自己的學校、班級做一點貢獻,激發了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并能應用于生活實際,通過美術實踐活動提高審美能力和創新能力。又如《布置我的書桌》,美術教師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去準備各種廢舊掛歷,硬紙,易拉罐等,學做幾種不同造型的小像框、課程表框、筆筒等案頭工藝品,讓學生在動手制作同時,提高審美能力和創造力,使學生看到自己成績,享受成功的歡樂,增強上進的信心,激發學生的美術創作熱情,使所學的知識在生活中充分結合和利用起來,使學生從小學會美化家庭和生活環境,把美術教育延伸到日常生活中去,從而達到鍛煉創造性思維能力的目的。在美術設計應用領域中還可以結合實際開展多種形式的設計活動,如學習設計基礎知識,做色彩的對比、調和及聯想等練習;為自己喜愛的書籍、影集、紀念冊等設計封面;為校運動會或文藝活動設計招貼畫;為商品做包裝裝潢設計;了解鐘表、汽車、計算機等工業產品的造型設計知識,并練習繪制簡單的效果圖;用計算機或其他手段進行圖案的制作練習,為家長會設計制作請柬,并對會場進行裝飾美化設計;用計算機或其他手段進行童裝、學生裝或校服繪制設計效果圖;學習立體構成知識,用各種線材、面材、塊材進行立體構成制作練習;對竹木、廢導線、廢金屬箔(如易拉罐)等材料進行加工,設計制作小裝飾品和實用工藝品裝飾自己的學習、生活空間或饋贈他人;集體討論校園或附近社區的環境美化方案,并進行設計練習等等。
美術“欣賞評述”領域注重通過感受、欣賞、領悟、理解和表達等活動方式,內化知識,形成審美心理結構。美術教師在欣賞教學中將全班分為若干個合作學習組,分工協作,通過不同渠道(如:互聯網、圖書館、資料室、書店、走訪有關專家和老師等),搜集相關的圖片、文字及影視資料,并根據需要進行加工整理,這些都在課前進行。整理是非常重要的環節,也就是在搜集資料的基礎上進行加工組合,教師有必要進行適當的指導,這樣學生才能在課堂上充分發揮主動性。欣賞的目的在于有所啟發,有所感悟。如對印象派大師們的繪畫進行欣賞,欣賞他們鮮明的藝術個性,欣賞他們獨特的色彩語言,從而引發美術論文學生色彩表現興趣和愿望;對古今中外的各種典型美術作品的欣賞,通過欣賞了解繪畫色彩發展的概況,以及對色彩的配合、色彩的分類(如色彩的冷暖、輕重等)、色彩的民族性與情感性的表現等的認識和了解,從而啟發學生對色彩認識與表現。欣賞大師們的代表作品,是為了讓學生親近大師,也可用大師的筆法即興創作,以此激發學生自信心;欣賞古今中外的繪畫作品,則是讓學生開闊眼界,在色彩表現中更能夠自由發揮,從而更好的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美術欣賞活動非常重視綜合評述環節的教學,學生在評述中的體驗、收獲是美術新課程所追求的。美術課不僅是教會學生如何畫畫,更要讓學生懂得如何去欣賞,欣賞課教學活動中文學性的語言環境和理解能力對學生了解和掌握繪畫的背景、運用有很大的幫助。教師在平時應注意上欣賞課多引導學生學會表達,運用口頭表達的方式把心中所想的東西表達出來;還可以結合語文學科采取學生寫欣賞評述隨筆,字數不限,有感覺的可以多寫,沒感覺的可以少寫,文體不限,可以是詩歌、散文、小說,也可以是“記流水帳”的形式,時間久了學生就有了要表達的東西。通過與其它學科知識相結合的綜合欣賞評述活動來多方面提高學生的審美水平和欣賞能力。
校園文化是一所學校獨特精神風貌的體現,也是學生文明素養、道德情操的綜合反映。學校美術興趣小組在校園美術文化建設方面起到主力軍的作用,它不僅僅是培養美術特長生,還可結合綜合實踐活動組織成立形式多樣的美術興趣小組并開展一系列活動,調查、了解美術與校園文化及環境的關系,用美術的手段進行記錄、規劃與制作;通過跨學科學習,理解共同的主題和共通的原理。具體如配合班隊活動以及學校的藝術節、運動會等活動,策劃、設計、制作會標設計,并通過評選運用于該活動中;根據學?;蛏鐣臅r事新聞,創作有關漫畫、宣傳畫,布置專題展覽或開展討論;選擇語文、英語、歷史課本內容編寫劇本,設計、制作面具、服飾,布景場景,并表演故事??;結合數學、物理、化學等課程中的知識,用生活中的廢舊材料,設計、制作出有創意的立體造型或活動模型,裝飾自己的家庭,美化校園環境;調查、了解美術與人類生存環境的關系,按社區或村莊的功能,考慮環保、居住、休閑、健身和景觀等需要,設計未來發展規劃圖或制作模型;收集本班的各種資料,設計出主頁和學生個人的頁,組成班級網,參與網絡的交流等等。通過豐富多彩的美術小組活動,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同時,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學生們的美術知識和美術技能將得到充分發揮,如在布置綜合實踐活動成果展中,學生們親自設計制作展板,寫字、畫畫一展身手,為綜合實踐活動的成果展示錦上添花。美術比賽、美術作品既可以美化校園,營造藝術氛圍,豐富校園文化生活,也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與欣賞、評論藝術作品的能力。在校園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美術比賽活動,如校園藝術節硬筆書法比賽、卡通漫畫比賽、電腦繪畫比賽、校園現場寫生畫比賽、美術書法作品大獎賽、環保繪畫比賽、崇尚科學反對邪教美術作品比賽、世界無煙日小報比賽等等。把比賽獲獎的美術作品在校園建筑中的門廳、走廊、教室及校園網上進行展示,這些美術比賽活動都能夠大大激發學生的美術學習熱情,營造了濃厚的校園藝術氛圍。
通過綜合實踐活動與美術教學的整合一定會使學生學習到科學研究的方法,增強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探究精神,養成實事求是的態度;學生用繪畫、攝影等形式記錄、表達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方式,增強了綜合表達的能力;加強了人際交流,學習了合作方式。因此,在美術綜合實踐教學活動中,應以學生的研討和探索為重點,提倡采用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的方式。教師應引導學生主動地發現探究美術或美術相關的問題,指導學生圍繞自己選定的課題以個人或集體的方式進行活動籌劃,并綜合運用各學科的知識技能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從而達到綜合實踐活動與美術教學的有效整合。
【參考文獻】。
1、《美術新課程標準解讀》。
3、《美術新課程標準》。
學校:神池縣八角明德小學姓名:王榮芳。
聯系電話:***。
本學期科學領域教育教學實踐基地由南開2幼、6幼、31幼、37幼、保育院和x幼兒園六個園所骨干教師組成,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圍繞“聚焦問題、注重實踐、共同成長”的發展目標,初步形成一個務實崇真、平等合作、創新進取、和諧共生的團隊,現將本學期主要活動總結如下:
經歷了三年的基地活動,我們對每年加入的基地園老師的心理或多或少的了解:她們在初期似乎都對“科學”望而生畏,對科學領域活動組織存在畏難情緒,一方面認為自己的知識功底不足,另一方面認為目前的班額人數對于開展科學活動組織指導有難度等諸多此類的想法。那么建立這種學習型的基地教研組織,首要條件就是要聚焦問題、建立共同愿景,激發全體成員持續不斷學習的內在動力,不斷促進自己的成長和超越。
于是我們通過問題征集、參與式體驗、專家講座和書籍閱讀等方式不斷挖掘教師對于科學領域研究的共性困惑,問題中我們發現:“在日?;顒又腥绾我龑в變郝鋵嵖茖W探究目標”是老師們出現頻率最高的問題,然后依次為“大容量班額、觀察提問、科學記錄、生活化”等。之后我們通過深度分析,最終確立基地教研核心話題:即以科學項目研究為抓手,以科學興趣—科學方法—科學思維的層級漸進為目標,通過專家講座、問題討論、網絡觀摩、個例剖析、組際交流等多種方式,讓教師們聚焦問題、開展研究、形成方法、達成共識。
“觀念必須是教師主體在與周遭環境相互作用中,通過主體的實踐活動逐步樹立和轉變的'”,對于科學領域的認識也是如此,而科學領域基地恰好為教師提供了思維碰撞、理念實踐的場所。
本學期我們細化科學領域的年齡階段目標,從小班的多種感官活動入手,努力嘗試創設低結構高自主的游戲活動環境,讓幼兒在游戲活動中自然而然獲得多種感官體驗,促進其觀察能力發展,為后續開展中大班科學項目活動做好鋪墊。通過網絡個案剖析、視頻活動交流,加強教師對教學活動的研究和反思,使教師能在自己和他人的實踐中獲取感悟,在實際的教育情景中去分析、觀摩、反思,從而改變對“科學”狹義理解,領悟《指南》幼兒階段科學領域培養的核心價值和幼兒典型表現的認識,樹立幼兒終身發展奠基的長遠目標,從而能夠更加科學、客觀的正視每個幼兒的不同表現,給予適時幫助指導。
相互合作,平等溝通、大膽創新、敢于質疑的組際交流氛圍,極大地激發了基地園教師嘗試實踐的主動性,37幼“好吃的水果”、31幼“糖果真好吃”、6幼“黃瓜與西紅柿”、2幼“看一看、嘗一嘗”、第二保育院“糖寶寶與鹽寶寶”——一個個活動案例的呈現無不滲透著基地園教師對幼兒的細微觀察、對活動的巧妙組織和深入反思。雖然其中還有些需要完善和推敲之處,但畢竟老師們已經邁出實踐探索的第一步,有探索就會有改變,有改變就會用收獲,為科學、創造性地做好新學期基地活動及推動科學領域教育教學研究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不求完美,但求突破”的教研宗旨,“互相交流、分享碰撞”的教研方式,老師們從中受益匪淺,進一步的了解開展科學領域活動的步驟方法和要點;同時組際交流也讓大家看到了園所的發展差距和不足。借助于區學前科領導下的領域基地教研平臺上,我們將在新的學期以創新方式播撒更多的教研種子,讓基地研討活動更扎實、更有效,期待收獲更多的成長綠蔭。
鳳毛麟角。
教師d:我們總不能為了極個別學生,而放棄大多學生,所以習作前的詳細指導還是有必要的。尤其是對一些語言表達能力差的學生更是一種幫助。
(二)關于“放”
教師e:如果一開始就放手讓學生寫,文章雖然會出現語句不通、前后不能照應、選材牽強,甚至不合要求等諸多問題,但一定不會出現“千篇一律”的無奈。
教師f:這就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作文,進行有針對性的個別輔導。
教師g:這樣的輔導,大多學生還是很愿意接受的。因為針對性強,更具說服力,學生的作文會更“富有個性”“獨具魅力”。
教師h:有針對性的個別指導當然優點很多,但對于學生和教師來說,時間是相當成問題的。教師批改審閱需要時間,與學生個別交流需要時間,學生重新修改訂正需要時間,教師再次批閱需要時間……如果班級人數多,如果學生一次修改不成功,如果遇到個別做事拖沓的學生……時間就更成問題。
(三)討論結果。
現在的課堂習作指導,教師“牽”得過多,“放”得太少。
“放”更能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把學生從模式化作文中解放出來。但“放”得過松,同樣不利于學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恰當的“引導”還是必要的。
實踐探索篇:尋找“放”與“引”的結合點。
(一)觀念篇:“放”與“引”的認識基礎。
1、習作指導要切合學生實際。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如何解決幼兒師范教育與幼兒園幼兒教學有效銜接,使幼師學生能夠更好掌握幼兒專業知識與學習方法,為勝任幼兒園幼兒新課程的教學服務,做好與幼兒園幼兒教學有效銜接是幼師教學需要研究與解決的重點問題。當然,解決這個問題的前提,首先是要理解“教育銜接”是什么?從學理上來講,“教育銜接”是指將學校教育各階段相連接,使之成為一個有機、統一的整體。
1.幼兒教學理論層面上。
1.1當下幼兒園教育需求與學前教育課程教學體系的分裂。
從當下幼兒園實踐教學中可以發現,高校幼兒教育課程中存在諸多不如。首先表現為課程內容陳舊課程結構安排不合理上。當前,我國大部分學前教育專業課程的設置普遍重視學科專業課程設置而輕教育基礎課程設置,教學安排注重必修課,然而,對選修課程重視程度不高,幼兒專業課程所占比例明顯大于教學類課程比例。教育類課程課時過少,在幼兒課程中教育類課程所占課時比例小,不能凸顯出師范院校的特性。教育類課程是能夠集中體現“師范性”的課程,是幼師院校的特色,也是幼師院校培養師范生職業能力和職業意識主要途徑之一。其教學設置中實踐類選修課、跨學科選修課和教育基礎課都很少,這種課程結構安排讓教師缺乏自由度與靈活性,學生不能依照自己的興趣選修課程,對培養學生特長和個性的發展及其不利。
1.2目前幼兒教師群體對教學研究缺乏認識。
從當下,幼兒園教學群體來看,由于種種現實問題,大多數個體更加注重教學,而對教學深入研究不夠。其內在原因可能與當下幼兒教學院校的教學環境有直接關系。在某種程度上來講,我國幼師院校歷來注重理論課程教學、輕實踐課程教學,忽視了理論教學的價值?,F今人們對教師能力的要求也逐漸提高,除了應具備的組織管理能力、實踐教學能力外,在課程開發、教學研究、教學反思和學習實踐指導等方面也要具備相應的能力。學前教育課程又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專業,幼兒專業實踐課程雖然是以學科為中心來設計的,但當前幼兒教育課程設置卻而忽視了實踐課程建設而偏重于理論課程建設。幼兒園幼兒的現行課程經過不斷改革,對健康、心理、體力活動以及可持續發展等內容的不斷加強。
2.1幼師院校的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實踐實習機會過少。
作為一名幼兒專業的教學人員,深感到初到教學工作崗位上的種種困惑。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實習、實踐的知識儲備過少。從根本上來講,與幼兒院校的培養有著直接關聯。當下,幼師院校對師范學生學習實習、實踐關注相對較少,以及對幼兒園幼兒課堂教學結構和教學動態等銜接問題關注不夠。高校幼兒專業學生對幼兒學科認識不夠深刻,學習多有盲從心理缺乏與老師的溝通。幼兒師范的學生畢業是需要走上幼兒園工作崗位的,一味地灌輸大學知識,缺乏觀摩幼兒園課堂機會和與幼兒園課堂的聯系。對幼兒園幼兒課堂講授模式不熟悉,缺乏對幼兒園幼兒課堂的真實感受,對幼兒園幼兒課程改革就一無所知,高校沒有建立起與幼兒園幼兒教學相聯系的結合點,找不到自己努力的方向和目標。這樣不能及時排除學生的顧慮和對的幼兒教學的疑問,對于幼師學生幼兒知識知識的鞏固和教師幼兒教學方式的培養不能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對于一些野外實踐課幾乎不開,致使學生只是機械地記憶書本知識,不能對所學知識學深吃透,很難勝任在幼兒園開展幼兒第二課堂的職責需要。從培養幼兒園幼兒教師的角度看,與幼兒園幼兒教學脫節缺乏課程內容重組能力,不能適應幼兒園教學的要求。
2.1學前教育教材內容陳舊滯后與幼兒園教學內容脫節。
在與幼兒園幼兒教學內容所涉及的幼兒身心特點、幼兒新時期的特征、教學養成條件及區域幼兒與區域自然幼兒等課程的一些知識在新教材很少安排。對培養學生解決問題分析問題的實踐課安排偏少,理論課安排較多。學前教育專業所選用教材都是與社會經濟發展和我國改革開放聯系密切教材。但是伴隨學前教育課程調整和幼兒園幼兒課程教改,與之課程調整相配套的教材更新換代卻明顯滯后。知識更新相對較慢,新知識、新科技、新的教學方法不能及時被補充道幼師教材中來,現有的教材與幼兒園幼兒新課改內容相比,嚴重落后和脫離時代的'步伐,難以滿足當前學前教育教學的需要。幼師教學對幼兒園教學的熱門內容,如:區域自然幼兒、區域經濟幼兒與環境資源保護教學等內容重視不夠,有的幼師學校幼兒專業即使開設了資源保護、環境保護、區域幼兒等這些選修課程,也往往因為課時相對較少,缺乏實踐教學,只停留在基礎知識的講授上,很難與幼兒園幼兒教改進行有效銜接。
結語。
作為培養幼兒園幼兒教學人才的幼師院校,能否培養出適應幼兒園幼兒新課程的要求的畢業生,是學前教育教學改革成敗與否的關鍵的。鑒于當前多數學前教育教學改革滯后于幼兒園新課改的現實,如何加大高校幼兒課改力度,做好幼師與幼兒園幼兒改革的有效銜接是今后學前教育教改的重中之重。尤其是,要針對目前學前教育專業的課程內容大部分都側重于自身的系統性和完整性,但卻忽視了忽視專業課,同時,專業課時過多和課程內容之間的重復過多等銜接問題,以及學前教育教材在幼兒學、教育學等缺乏實際價值的理論課程上涉及過多等問題進行關注。
參考文獻:
[1]程秀蘭.幼兒教育本質的規定性及其意義[j].學前教育研究,,(09):3-13.
近年來,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教學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還存在實踐教學資源分散、閑置、浪費等問題,特別是地方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教學資源配置的問題尤為突出。
2.1活動資源缺乏,效果不理想。
一是實踐教學計劃方案落實不到位。根據教育部的有關文件精神,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應開設36個課時,其中實踐學時18個。但有的地方高校只開設了18個理論學時,而沒有制定相應的實踐教學計劃和方案,或者有計劃和方案但由于相應的保障不到位,使得實踐教學活動的開展不夠規范,實踐教學的計劃和方案不能有效落實,實踐教學全員、全過程、全方位斷層和落空。二是活動開展少,效果不佳。由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時比較緊張,加上多合班上課使班級規模過大,教學方式比較單一,體驗課、活動課等往往沒辦法開展,而各種課外校外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不僅開展次數少且多流于形式,整體效果不太理想。
2.2物質資源不足,使用率偏低。
目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教學的物質資源相對比較缺乏,且條塊分割、相互封閉,大量的物質資源或用于單一目的或為單一對象所使用。譬如,校外的心理服務機構、心理素質拓展訓練地等多為社會所有;校內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機構,有的只有幾小間用于心理咨詢的咨詢室,設施簡陋,圖書音像資料缺乏,心理訓練活動場地不足,且大多掛靠在學工處或校團委;學生能力培養基地大多分屬于各專業教學單位;校內的各種素質拓展設施也根據工作性質分布得較為零散。加上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隊伍和管理隊伍脫節,活動中往往缺乏統籌和協作,各自為政,資源重疊使原本稀缺的資源更加捉襟見肘,大大限制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性教學資源功能的發揮。
2.3人力資源分散,利用率不高。
一是現有人力資源沒有形成合力。目前,各高校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教學過程中普遍感覺師資數量不夠、質量不高,專職人員少、兼職人員多,且大多來源于德育工作者、行政管理和醫務人員,因其缺乏堅實的心理學理論功底使其工作實效受到影響;學校的其他人員如學科教師、各類管理人員、學生群體等參與心理健康教育的積極性不高、力度不夠;受過專業訓練的心理課程教師由于歸屬在教學院系,除了上課以外,較少參與實踐環節的工作;校外心理健康教育有關人力資源利用率不高,聯系不密切,即使是已經參與心理健康教育的人員之間也缺乏配合與協調。同時,校內以及校內與校外心理健康教育人力資源之間也沒有形成合力。二是現有人力資源利用存在誤區。如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德育化、醫學化;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程化、咨詢化、測驗化等現象比較嚴重,這直接影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效果,導致心理健康教育資源浪費和效率低下。
2.4信息資源龐雜,作用有限。
一是紙本資源種類有限。學校圖書館、院系圖書室等地可供借閱的有關心理學書籍、心理報刊雜志種類相對較少,其中有關大學生心理健康方面的書籍雜志刊物就更少;二是數字化資源龐雜,作用有限。信息網絡技術的發展拓展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空間和渠道,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教學不可缺少的重要資源。但當前網絡資源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比較薄弱,網絡資源或者沒有全覆蓋;或者專業學科知識的內容多,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少;又或者缺乏新意和針對性,效果不理想,對學生的影響十分有限。
2.5開發整合不足,優化程度低。
部分地方高校盲目追求高定位而不顧現實基礎和條件,重物力資源開發輕人力資源開發,重外部資源爭取而不注重內部資源的優化。地方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性教學存在資源配置問題,究其原因:一是客觀上實踐教學資源稀缺。地方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資源的形成具有歷史性,但各地方高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歷史都不長,自身資源積累有限,供給不足。資源“瓶頸”成為制約地方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教學的重要原因。二是主觀上資源意識淡漠,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教學及其資源整合的重要性認識不夠。部分地方高校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大而全”的心理以及“本位主義”的思維方式,影響著高校的管理者和高校的資源配置,致使現有的實踐教學資源得不到科學、統一的規劃建設和實施利用,這是制約地方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教學資源整合的`根本原因。
第一冊音樂教學工作遵循了新課程標準,滲透音樂素質教育,用音樂陶冶孩子們的情操,啟迪兒童心靈,讓孩子們熱愛音樂,感受音樂的美。在教學中注重挖掘教材內涵,用音樂的節奏、旋律打動孩子們的心。
一年級的孩子們熱愛生活、熱愛音樂,多數兒童有較強的樂感,有必須的審美本事,基本能跟著音樂的節奏邊舞邊唱,有較濃厚的學習興趣。
一、完成的教學任務。
第一冊音樂教材內涵豐富。分為“聆聽、表演、編創、活動”幾部分。包括“好朋友”、“歡樂的一天”、“祖國你好”、“可愛的動物”、“靜靜的夜”、“愛勞動”、“小精靈”等,共分十課。有名曲,有兒歌,有搖籃曲,歌唱歡樂的學校,有歌唱美洲民俗民風的歌曲等,還有部分少數民族的音樂。選材上,有兒歌,有外國名曲,有學校歌曲。有歡快的、有優美的、有抒情的、有各種風格的歌曲貼合兒童的情趣。本期按課程目標完成了全部教學資料。
二、思想教育。
教學中,注重對教材的運用,滲透素質教育和思想教育。教育學生學習熱愛生活,熱愛音樂,有高尚的情操。經過音樂教育,使孩子們享受美,熱愛美,愉快生活、愉快學習,主動理解,愛學、樂學。
三、教學方法。
進一步提高教學技巧,有良好的教學方法,進取滲透音樂思想,把現代教育的理論運用到教學中去,讓課堂活躍起來,讓孩子們跳起來,唱起來。在教學中,認真鉆研課標,精心設計教案,科學上課,力求到達課標的要求。運用了獨唱,表演唱,舞蹈,拍手等手段,讓課堂活起來,讓歡樂充滿整個課堂。
本期音樂每一周學習一課,復習一周。提前備課,有計劃,有反思,認真準備了教具,課后有反思,期末有鑒定。
管理溝通是管理類專業的專業選修課,是一門實用性強、操作性強、涉及領域廣泛而且影響力較大的課程。本課程主要介紹管理溝通的理論方法與應用模型,在加強理論教學的基礎上側重于實踐教學,將啟發式、討論式、互動式的教學方式作為主要授課方式,積極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提升學習的效果。課程中運用了情景模擬、實戰演練、角色扮演以及案例分析等多種教學方法,其中最主要的教學環節是案例教學。管理溝通案例教學流程如下:
第一,案例導入,教師把案例中的問題導入到課堂中。
第二,結合案例對課堂授課內容進行詳細的闡述,提出問題。
第三,組織學生對問題展開公開討論,教師把握控制整個討論環節。
第四,教師對討論結果進行匯總、總結。
第五,布置學生撰寫案例報告。
2.1實踐性特點。
管理溝通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體現在幾個方面:
二是從課堂內容設計上看,實踐教學占該課程總學時的60%以上;
三是從教學模式上,主要是實戰演練、角色扮演、情景模擬以及案例分析等。
“實踐教學模式”的采用,通過模擬管理環境、課堂分組討論、學生暢所欲言、闡述個人觀點提升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2藝術性特點。
管理溝通課程的藝術性可以從兩個層面來講:
一是課程類型的藝術性。
二是管理溝通工作的藝術性。作為管理類課程,它具有跨學科、跨專業性特點,既有科學性,又有藝術性。同時,管理溝通的工作對象包括物力資源和人力資源,其中人力資源是最活躍的因素,并不完全服從于自然規律,具有復雜性和多變性。與人打交道的工作需要一定的藝術性和技巧性,比如口頭溝通的技巧、傾聽的技巧及處理人際沖突的技巧等。
2.3互動性特點。
管理溝通課程性質決定了該課程的互動性。管理溝通課程包括溝通、管理溝通、組織溝通、人際溝通等。其中“人際溝通”是開展管理溝通課程的重要前提。管理溝通課程的授課主體是教師,客體是學生,做好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溝通是前提。要想達到理想的課堂授課效果,教師和學生都要充分備課。
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授課教師備課情況。教師在授課前不僅要備課充分,還要充分了解不同學生個體的專業背景、價值取向、學習興趣、學習目的等,為有針對性的進行教學做準備。
二是學生在學習前充分了解開設該課程的目的和意義,明確教學目標、授課模式及方法。
2.4適用性特點。
案例教學作為一種教學模式,有其適用的范圍。管理類的課程并不都適用于案例教學,要根據授課內容選擇。傳統的課堂講授方法對于簡單的專業基礎知識的傳授更直接、更簡單、更有效。案例教學更適用于比較復雜的'教學內容,單憑課堂講授的方法不易于學生對內容的理解和掌握,需要借助案例來幫助學生掌握。通過生動的案例介紹,把要知識嵌入到情境中去,減少了學生學習的難度。同時,通過討論分析案例,有利于學生溝通、交流、分享、成長,達到寓學于樂的效果。
3.1教學素材匱乏。
目前,案例教學已經在我國高等院校中廣泛應用,但是管理溝通課程在案例素材的選擇上存在一定的難度,案例素材的匱乏直接影響了課程案例教學的效果。管理溝通課程的開設是隨著經濟發展不斷深入,中國經濟與世界接軌,培養高等商業人才的需要而設置的。作為近幾年開設的新課程,尚沒有統一編寫的教學計劃、教學大綱及教學教案,在案例的選擇上往往帶有一定的隨意性。教師實施案例教學往往是根據教學需要自行設計,受個人精力和專業水平、教學能力的局限,所選或設計的案例往往質量不高,缺乏針對性、系統性、科學性、完整性和實用性。
3.2課堂組織困難。
案例教學的主要授課環節是組織課堂討論,對案例進行分析總結。通過頭腦風暴式的討論,可以增加學生對案例的熟悉和了解,加深對管理相關知識的認識和理解;可以培養學生團結互助、協作分享的學習精神可以培養學生鉆研、思考、邏輯思維和表達的能力。案例課堂教學班級以30人左右為宜,分成幾個小組,每個小組7~8人,每組選一個小組長,負責組織、討論、整理、匯總討論結果。管理溝通課程是本科類的專業選修課,通常是大班上課,這種模式一般在90人左右,不利于進行分組教學,給學生課程討論造成一定的難度。
3.3對教師的管理組織能力要求較高。
在整個案例教學中,要進行案例導入,對問題進行討論、引導和控制,糾正偏差,歸納總結等。這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是要求教師具備較高的專業水平,能夠完整、系統地掌握管理學知識,精通管理案例;
三是要求教師具有較高的組織和管理能力,既要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活躍課堂,不出現“冷場”的局面,也要恰當掌控課堂活躍的尺度,不出現討論過分熱烈、“剎不住車”的局面。
4.1恰當選取案例。
案例選取要具備幾個原則:
一是要體現前瞻性。案例教學是管理溝通實踐性教學環節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案例題材的選取不僅要符合時代發展的需要,還要結合我國的國情和教育發展的需要來選取。過時、陳舊的案例,不具有時代性,同時也會使學生感到乏味和枯燥。
二是要體現啟發性。要選學生感興趣的、有說服力和感染力的、引起學生共鳴的案例。
三是要體現適應性。案例的選取是為實現培養目的而服務的,所以教學環節的設計、編排要和課程的教學培養目標相一致,緊扣培養目標。
4.2科學培訓教師。
案例教學實施的一個關鍵要素是培養高素質的授課教師,提高教師對案例教學方式的認可度,掌握案例教學的技巧性,培養教師邏輯分析、要點概括和駕馭課堂的能力。
培訓的方法:
三是鼓勵教師到企業學習,收集教學案例,提高教師遴選、編寫、組織教學案例的能力。
4.3建立案例教學保障制度。
案例教學與其它教學方式相比,具有教學難度大、備課時限長、教學手段復雜等特點,需要學校對案例教學給予制度上的保障。
一是時間保障,使教師有時間參加社會實踐,進入企業鍛煉,積累企業經營管理的經驗,優化知識能力結構,對企業管理溝通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研究,形成教學、科研良性循環。
二是物質保障。建立校企合作基地,為教師進行案例教學提供必要的財力、物力方面的支持。
三是案例配套教學設施的建設,包括案例素材的建設和教學設備的建設。
一、課題的提出:
杜威曾說過:“準備生活的唯一途徑就是進行社會生活,離開了任何直接的社會需要和動機、離開了任何現有的社會情境,要培養對社會有益的習慣,是不折不扣的在岸上通過做動作教兒童游泳?!?/p>
新課程要求課程整合,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植根于現實,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以真實的生活世界為寫作對象,以現實生活需要為寫作目標,從豐富學生的寫作內容入手,努力激發學生寫作的興趣,提高學生語言運用能力,同時發展學生思維,完善學生人格?!?/p>
1、在自主選題中,學會留心觀察。
倡導學生對課程的自主選擇和主動探究是實施綜合實踐活動的關鍵。教師要鼓勵學生在自己所處的自然、社會和學習生活、學校生活、家庭生活中留心觀察,從中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課題或問題進行探究,努力把學科知識和日常生活整合起來,這是綜合實踐活動的重要使命。具體實施中,在課內與課外有機結合的同時,應從課程目標、內容、活動過程等方面綜合權衡,有所側重,靈活地借鑒下列幾種便于操作的基本課型:。
(1)選題指導型?!皢栴}即課題?!苯處熞朴谝龑W生通過觀察與思考生活背景中的現象與問題,搜集與分析材料,通過討論與交流,逐步提出自己感興趣或關注的問題,然后由小組或班集體匯總、歸納、整理后確立活動主題。當然,在該課程的實施初期,也可教師提出,學生選擇,或學生提出,教師指導,通過多種途徑讓學生自主擬定出“有趣、新奇、富有研究性價值”的主題。老師在熱情參與全程中,要適時調控、合理引領。
(2)方案設計型。適當的方案是成功的一半,精明的設計本身就是創新。擬定方案應統籌兼顧活動資源分布與學生的愛好特長之間的關系。在結構上,一般包括活動名稱、目的、實施過程、條件準備、時間安排、預期效果等;在形式表達上,一般可采用填表式、過程記錄式、計劃書式等。具體的設計要充分發揚民主,形成集體合力,應從內容到形式力求方便操作,動態調整,使其能服務于活動,指導于活動。
(3)知識普及型。知識只有通過主體自主建構才可能轉化為能力。讓學生通過各種方式形成自主獲取知識的能力,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價值取向之一。引導學生對綜合知識自主建構和運用,應充分尊重學生的興趣和問題意向,然后以構建知識模塊的形式進行,在建構中一般應沿著“自主定向----自主搜集----自主整合----自主運用----自主評價”的方向循序推進。
(4)自我發展型。實踐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中心環節,“發展自我”也是該課程關注的一個焦點。在這個領域,一般可引導學生圍繞“學會做事、學會學習、學會溝通、學會尊重、學會合作”等公眾關注的活動主題,采取“個體、小組、班級活動”,“校內、校外活動”,“課內、課外活動”等基本形式,通過“事件評析、角色扮演、實踐體驗”等多種方式發展自我,成就自我。
(5)專題研討型。在一段時間內,學生群體會對生活、學習中某一傾向性的問題特別感興趣,經過獨立思考或小組合作討論,形成集體共同關注的主題后,就可以集中集體的智慧開展專題實踐性研究。在研究中還要切實考慮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最好能以小課題的面目出現,在專題研討活動中除了要利用好教師的特長外,還要突出發揮好家庭及校外輔導員的指導作用。
(6)設計制作型?!叭巳藙邮种谱?,個個動腦創造”也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價值取向之一。學生勞動體驗的獲得、技術素養的形成離不開課堂內外的反復演練,許多學生的綜合實踐活動是在科技小制作、小設計、小發明及文化、藝術等動手與動腦的創意實踐中度過的。在設計與制作過程中,我們要特別關注學生其中的個性張揚和深度的探索體驗。
(7)網絡探究型。信息時代讓人們在“地球村”里溝通無限,網絡探究也讓小學生樂此不疲。在開放的教學情境下,網絡探究活動在擴展實踐時空的同時,應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世界和情感世界,實現和外部世界、網絡世界的溝通,使學生能夠從多種渠道獲取知識和信息,從根本上改變教學方式,使個性化教育成為可能,但其必須“有基礎、有主題、有規則、有督檢”。
(8)家庭體驗型。有些綜合實踐活動的主要地點是在家庭中,對主題活動涉及到的某些知識和技術給學生講解后,要自覺尋求家長的配合與支持。家庭體驗型的主題活動經常以“小課題,長作業”等形式有機融入到家庭生活中,要通過教師的跟蹤指導、家長的熱情服務、學生的自主努力,讓學生體驗到成功。
(9)社區實踐型。以社會考察和社會參與為任務取向的實踐活動主要在學生熟悉的社區進行,在參觀、考察、訪問、生產勞動和社區服務等活動中,使學生關注社會,參與社會生活,豐富社會閱歷,積淀文化內涵,獲得對他人、對社會的價值實現感。該類活動一般沿著“在嘗試中實踐,在實踐中體驗,在體驗中深入實踐”這一軌跡進行。
出處 FAnwEN.cHAzidiAN.cOm
(10)成果交流型?!白兏飳W生的學習方式是該課程的中心任務?!本C合實踐活動課上,可以對前一階段的活動情況進行總結交流、成果展示。要有物化成果的交流,更要有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的交流。對學生的可持續發展來講,成功的經驗、失敗的教訓,是學生活動后所取得的比物化成果更重要的成果。
自己的發現能得到老師的肯定,這無疑也是對孩子最大的肯定。記得有一次,我和學生共同確定活動主題。我問他們對什么問題或什么現象感興趣。一學生說:老師,昨天我幫媽媽剝蠶豆,我看到有好多豆都被蟲吃了,我想知道被蟲吃過的豆能不能發芽呢?我一聽,立刻表揚了這位同學善于觀察,會發現、會思考,并且當即就決定把他的問題《胚受損的種子能不能發芽》作為綜合實踐活動的主題。當時,我清清楚楚地記得這位同學在全班學生羨慕的目光中露出了自豪的笑容。沒想到,從這以后,經常有孩子來到我面前,請求我也把他們的問題作為活動的主題。就這樣,《廣告知多少》《相約2008奧運》《對學校周邊“牛皮蘚”的調查》,一個個孩子們喜歡的課題產生了。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作文必須“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積累習作素材?!薄熬哂辛粜挠^察的好習慣,做生活的有心人”,這正是寫好作文的前提。也就是在確定活動主題的過程中,孩子們多了一份細心。
2、處理活動信息,指導作文選材。
培養學生學會收集資料,分析處理資料,學會發現問題、處理問題的能力也是綜合實踐活動的目標之一。在一個活動的開展過程中,學生圍繞一個問題進行調查研究時,會獲取大量的信息資料。面對一大堆的資料,如何正確取舍,準確地加以運用,這就要學生自己決定哪些證據是相關的,并能對證據的含義作出解釋。這樣做就有利于培養學生細心觀察和全面分析問題的能力。正如在學生習作中,圍繞一個中心要選擇哪些材料,也要經過認真仔細的篩選,在眾多的材料中尋找最能表達中心的,以使所選材料更好地服務于文章中心。也使文章中心更加突出,主題更為鮮明。
由此可見,無論是綜合實踐活動還是作文教學,都必須進行信息處理。我們認為,作文教學中的選材指導可以在綜合實踐活動的信息處理過程中得以完成。信息處理方法如下:
(1)判斷辨別。
要教給學生判斷資料價值的一般方法,讓學生會鑒別和評價資料,判斷資料的真偽優劣。尤其是網絡資料,它是寶藏與垃圾并存的信息源,培養學生的批判能力顯得尤為重要。判斷辨別資料主要讓學生判斷資料的準確度,資料的價值和資料對本主題研究的作用。教師不應只教給他們一些知識性的方法,而應通過具體例子或實際操作給學生提供可資效仿的范例,充分發揮集體智慧的力量以及計劃目標的導向功能,使學生逐步形成判斷辨別資料的能力。
(2)比較歸類對經過判斷辨別后的資料,要進行比較歸類。學生對搜集到的資料進行比較分析后,把具有共性的資料歸為一類,編好目錄;并根據歸類情況加以查看,資料是否足量,如果發現有資料缺漏或不完整,還要進一步充實。對一些整體性資料,就要對它進行分解,將它分成幾個方面,然后再進行歸類。歸類是一種系統化的過程,有助于學生對資料的再分析,深加工。
(3)剪裁取舍。
依據主題對歸類的資料進行考察,按照它對主題表達的作用進行排列,選取最能表達主題的資料,舍棄一些并不典型的資料,以提綱的形式進行說明。教師要提醒學生要有整體觀念,要有“壯士斷腕”決心和魄力,堅決把流離于主題之外的資料刪剪掉。我們通過教師深入小組進行選材指導,讓學生說選材思路,運用大量正反實例進行對比,讓學生逐步樹立主題意識,掌握選材技能。
(4)安排詳略。
詳略安排一般不是問題,主要的詳寫,次要的略寫。關鍵在于要教會學生如何進行綜述。綜述相當于概括性介紹,因為有具體的材料,只要稍加引導,學生很容易掌握。
3、在親身實踐中,擁有真情實感。
綜合實踐活動以活動為主要形式,強調學生的親身經歷,要求學生積極參與到各項活動中去,在“做”“考察”“實驗”“探究”等一系列活動中發現和解決問題,體驗和感受生活。它關注學生在活動中所產生的豐富多彩的學習體驗。語文課程標準也指出,寫作要“感情真摯,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薄皼]有行動就沒有發言權”沒有親身經歷又怎會有真情實感??稍痉忾]的教室,封閉的課堂卻一再扼殺了孩子的童真。綜合實踐活動的蓬勃開展終于還給了孩子精彩的生活,真實的體驗。
4、倡導個性表達,物化活動成果。
每個學生的性格氣質、生活閱歷以及知識積累都是不相同的。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各人的體驗以及興趣的側重點也是各不相同的。這必然導致其表達方式也不盡相同。因而,必須解放文體樣式與主題表達的束縛,允許學生自由選擇自認為恰當的作文形式、作文素材及寫作角度來表達自我理解的主題,突破傳統作文的“三段論”和傳統的主題表達方式。由于我們倡導了個性化地表達,使無論作文還是活動,都呈現出一派多姿多彩的面貌。如“品味家鄉黃花梨”活動小組,學生作文《我愛家鄉的黃花梨》都別具特色:梁倩坤同學通過描繪梨花盛開時和黃花梨成熟時的美景,表達對家鄉的愛,繪景之中恰到好處地引用詩歌,融情于景,情趣盎然;羅盈同學記敘了冰糖燉黃花梨緩解了奶奶的氣喘病的事,表達了對黃花梨的愛,寄情于事,情真意切;小鵬同學著眼于黃花梨的栽培技術,通過對科學技術的敘寫表達“科技興農”的思想,現實性強;黃月冬由豐美的黃花梨聯想到培育黃花梨的吳耕民等鄉賢,不僅抒發對黃花梨的愛,還寄托了對鄉賢造福桑梓的感激之情。這些作文從不同的角度表達同一主題,體現了主題表達的個性化。
5、提供展示平臺,體驗成功快感。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請記住,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是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愿望?!倍總€學生都有成功的愿望和成功的需要。成功,作為目標,它是行為的動力;作為結果,它是新的更進一步的行為的動力。學生創造性的發展有賴于積極持久地從事創造活動,而這種活動需要他們創造成功的支持。反復的創造成功,能使他們形成積極進取的心態?!?/p>
成果展示,不僅僅是對學生活動的總結、評價,更重要的是讓學生看到自己勞動的價值,享受成功的喜悅,同時燃起繼續探索的興趣和信心的火花;成果展示也不僅僅是一個學生相互學習的過程,更是一個擴大影響,帶動、激發更多學生參與活動的過程。綜合實踐活動需要成果展示,作文教學同樣也需要成果展示。不僅是一種表達的需要,也具有交際的需要。當學生的作文被同學、家長、老師或者社會認可的時候,他們同樣會感到一種成就感,從而激發他們的寫作興趣。在這一點上,綜合實踐活動與作文教學也是不謀而合的。因此,我們在活動總結階段總是精心搭建學生展示成果的舞臺,使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快感。如,或舉辦展覽,向全校師生展示;或把優秀作品推薦到報刊上發表;具有現實性的創意向有關部門反映等等。
三、值得思考的幾個問題:
什么是作文?作文就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一直以來,我們都是這樣理解的,認為作文就是寫真事、說真話、抒真情,強調由內而外的傾吐。隨著時代的發展,尤其是信息時代的到來,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越來越被人們所重視,因而作文訓練的內容也應當包含對材料的搜集與整理、修改與重組,而不能僅僅局限于內心感情的發抒。撇開信息的搜集與處理是時代的要求這一點不論,就其功能而言,搜集、處理信息的過程也是學生認識自我、認識社會、認識世界的過程,這與作文的目的要求并不矛盾?;谶@樣的認識,我們認為傳統的作文訓練形式應該打破,對信息的搜集、處理能力的培養應該列入作文能力的培養目標當中。
綜合實踐活動與作文的有機整合教學,雖然很好地解決了材料問題,在引導學生關注現實,提高思維品質等方面具有一定優勢,但是對學生要求較高,一些語文后進生較難適應,而且學生選擇主題的情況更加繁雜,作文專題指導顯得尤為不易。如何改進專題指導的方法,提高后進生的活動質量,需要今后進一步探索。
四、結語。
綜合實踐活動是新課程的一道美麗風景,它讓孩子們養成了留心觀察的好習慣,學會了甄別和篩選,擁有了最真實的情感體驗,是它讓孩子們的作文一天天輕松起來,也一天天精彩起來。
而“綜合實踐活動與作文的有機整合”的課題剛剛起步,以上僅僅是本課題的階段性小結。我們相信,課程改革的日益深化,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研究的深入,一定會給本課題的研究提供更為廣闊的思路,從而使我們的研究取得更為豐碩的成果。
(一)數學教育偏向于反復機械訓練。
長期以來,受制于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的相關限制,一些教師認為數學教育教學需要通過反復訓練增進熟練度,來實現幼兒數學認知和能力的提高。導致一些幼兒未能有效理解和轉化所學習到的數學知識,缺乏真正的知識理解和分析能力的鍛煉。
(二)數學教育偏向于解決習題能力培養。
在很多的幼兒園中班數學課堂之上,數學教師對學生所采用的評價方式也是較為單一的,幼兒能否會解決習題是衡量幼兒成長的最主要指標。然而,幼兒時期正是很多想法形成和發展的關鍵時期,如果僅用會不會解決去衡量,會抹殺幼兒的一切創造性思維,這對幼兒創新意識的培養和幼兒今后的成長來說,無疑是一種摧殘。
而在很多情況下,忽視了幼兒數學應用能力培養,導致幼兒的數學知識被限定在課本或數學問題上,不能充分形成自主研究和學科探究方面的積極應用,限制了幼兒數學知識能力的發揮。
二、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一)《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
幼兒園深入實施課堂教育,而怎樣的數學課堂教育教學最大化使幼兒收益,使教育落實到實處,生活化和游戲化是實施課堂教育的重要途徑。
(二)新課程理論。
通過游戲化和生活化重點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三、課題研究的內容。
第一,幼兒園圍繞教育部相關課題實驗教材,開展中班級數學課堂教育教學的生活化和游戲化的組織和指導方法的研究。
第二,圍繞教師專業化成長,開展教師如何在幼兒園的教學中融入生活化、游戲化的數學教育教學研究。
四、課題研究的過程。
(一)數學認知游戲。
新型建構游戲“搭房子”是由正方體、長方體、圓柱體、球體四種材料構成。通過面與面的拼接等,發展了幼兒手腦結合進行拼接。在數學教學中,就可以采取游戲化的方式來教幼兒認識圖形,同時鍛煉了幼兒手部肌肉的力度、靈活性和協調性,拓展了幼兒手眼協調、手腦協調、空間思維、創意想像、合作互助的能力。下面我們就運用觀察法,以中一班數學教育教學為例,對教師在這項游戲中的指導現狀加以分析。
1.建構游戲的準備。
首先是各種材料的準備,教師把游戲材料分別擺放,并向教師們簡單介紹“建房子”游戲材料的特性。
2.建構過程的指導。
教師按幼兒能力進行搭配,分小組進行搭建。在建構的開始,教師提出自己的建構設想,并通過分組合作的方式分別搭建目標任務。不到半小時,就搭建出形形色色的房子,教師一一對作品作出評價,氛圍融洽。
3.游戲評價。
在最后的評價環節中,教師對各組的建構作品都一一作了評價,特別是對一些比較有特色的創意與發現,教師給予高度評價;對于構建活動中各組之間團結協作、共同努力的精神,教師更是著重提出表揚,活動中,我們看到幼兒們對建構活動產生極大的興趣。但在游戲的準備和建構的過程中也有不完善的地方。
比如,在準備中,教師應該指導幼兒研究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材料特性,在領悟到不同材料的用途后,教師指導幼兒自己確定主題,而不是一味地發表自己的意見,限制幼兒的思維拓展。
五、課題研究的成果。
(一)引進多元教學模式,促進幼兒主動性提升。
教學模式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進行變化,現在很多數學教師在教學中都采用單一的“滿堂灌”的教學模式。這就需要教師積極轉變觀念,將生活中的情景適當引進課堂中來,準備更充足的學具來給幼兒探究發現,使得幼兒學習數學不再單調乏味。
(二)創設生活問題情境,讓幼兒從學習中獲得樂趣。
問題情境的創設對于促進幼兒的學習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向幼兒提出問題,為學習創設一定的懸念,引導幼兒進行深入的思考與探究。比如,在學習《比大小》時,教師取出2個蘋果,向幼兒提出:看誰取的比我多,這樣一來,幼兒的.興趣被調動起來了,也能與教師進行很好的互動,學習的主動性也能夠被很好的激發出來。
(三)聯系生活實際,引導幼兒主動學習。
幼兒知識層面較淺,對于一些較為抽象的知識很難在較短的時間內掌握和理解,這個時候就需要將知識與生活實際緊密聯系起來,幼兒從實際的生活經驗出發,往往能夠更好的理解知識,比如,在幼兒學習認識人民幣時,可以讓幼兒分別扮演超市中顧客、老板,向幼兒展示一個日常生活中逛超市買東西的小場景。只要教師善于發現,加強引導,幼兒就能夠從中獲得更多的知識。
(四)游戲式教學充滿趣味性,提高學生興趣。
課堂上,趣味性的問題在課堂的各個環節都可以提出。
比如,《圖形拼組》一課,在引導幼兒學習圖形時,可以提出了“小熊的口袋破了,你能替小熊換個正方形的口袋嗎?”這樣一個充滿妙趣橫生的問題,它顯然比直接問“長方形可以變成正方形嗎?”要生動和有趣味得多!通過教師的循循善誘激發了幼兒自我摸索的動力,在不斷分析中圓滿地實現了教學目標。
(五)勇于打破常規,激發學生創新思維。
幼兒時期是學習習慣、學習興趣培養的關鍵時期,只有讓幼兒形成了學習數學的興趣才有可能讓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獲得根本的提升。因此,教師要不斷的改進教學方法,將知識教學生活化,游戲化,培養幼兒學習的興趣與樂趣,讓幼兒能夠形成自主探究,深入思考學習的意識。同時,還要盡可能多地鼓勵幼兒使用不同的方法來解答相關的實際問題。
剪紙是中國古老的傳統民間藝術.它歷史悠久,風格獨特,深受人們喜愛.開展剪紙活動教學能使學生的手部小肌肉得到鍛煉,提高手部動作的靈活性與精確性.同時,手指動作的訓練能對腦細胞產生良好的刺激作用,完善神經系統的.控制能力.從而使思維活動的水平愈來愈高,促進學生美感的形成.那么,如何教學剪紙?我認為要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水平,由淺入深.由易到難,有目的、有系統、循序漸進地不斷提出新的要求,讓學生在“玩、畫、剪、賞”中,掌握剪紙的技能,提高創作水平及審美能力.
作者:程冬容作者單位:江西省德興市銀城鎮新營小學刊名:江西教育英文刊名:jiangxieducation年,卷(期):“”(12)分類號:g62關鍵詞:
2、通過活動的全過程,陶冶情操,激發愛國感情。
自主學習開展一次愛國主義教育活動的.內容闡釋
全文分為兩個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是理性闡述分析。這一段主要講了三層內容。
第一層(1-2句)
第二層(3-5句)
第三層(6)
第二部分,主要說明“訪問”的具體操作問題。
“訪問前準備”主要講了
“活動問題”是
“訪問小結”也從
具體操作:
1.請同學按照第二部分設計的程序逐項開展工作。
2.有些地方值得注意。比如,在準備工作中,先明確本活動的主題或者說終結性評價的中心工作是什么,增強本項活動的目的性。
3.專題匯報會的“中心”即“……在我心中”。 在全班交流。
五、學(教)后反思或收獲:
一、收獲之處:
1、加強理論學習,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結構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學生眼里的教師應當是一位聰明、博學、善于思考、熱愛知識的人,范文之教學反思:教育教學工作反思?!薄盀榱耸箤W生獲得一點知識的亮光,教師應吸進整個光的海洋?!睘榇?,自畢業以來我不斷進修學習,先后取得了??坪捅究茖W歷,豐富了自己的知識結構,同時加強專業理論學習,不斷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用新課程標準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使自己的業務水平和工作能力不斷提高。
2、對學生能傾注全心的愛
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對待每一位學生都傾注愛心,真誠對待每一位學生,用自己的真情感動學生,對學生用寬容的眼光看待,對學生盡心盡責,贏得了學生的信任和愛戴,因此學生也喜歡學習數學。
3、落實課堂常規,關心學困生的成長
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平時注重因材施教,努力提優輔差。在每學期初,就確定了班級里需要課后輔導的學困生,充分利用放學后的時間和家庭教育相結合進行輔導,使這些學生的生的成績都有不同程度的進步。我在抓教學質量的同時,又注重落實課堂教學常規,嚴格規范學生的作業格式和課堂學習方式,努力培養學生良好的作業習慣和學習習慣,促進課堂教學效益,提高了學生的成績。
4、更新教育觀念,活化課堂教學。
教學是教師最重要的工作,而主方向是課堂教學改革。學生喜歡民-主、平等型的課堂,期待得到老師的贊揚和鼓勵。新課程標準的一個新理念,就是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參與者、引導者、合作者。因此,營造民-主、平等,放得開、收得攏的課堂才能成為學生吸取知識,張揚個性的場所,課堂才會涌動出師生生命的活力。同樣,教師也就真實地走進了新課程。我為了提高教學效率,我總是堅持多渠道查閱跟學習內容相關的資料,做到胸有成竹地備課、上課。課堂上注重發展學生的個性,所以課堂氣氛活躍,學生也較喜歡上語文課。
5、增強科研意識,提高自身素質。
我深知,作為一名教師,必須要一種開放的心態全面理解、把握課程,以科學、民-主的精神組織實施課程,先進的教育理念指導、調整教育實踐,努力構建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教學模式,讓學生主動的富有個性的學習,讓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的發展,教學反思《教育教學工作反思》(http://)。只有繼續努力進行科學研究,用科學理論武裝自己,才能真正的勝任肩負的使命。平時里,我經常翻閱有關教育理論專著和報刊,上網了解教育動態和教育信息,使自己的研究水平不斷提升。
二、反思與措施
1、更新教育教學觀念
(1)重新反思課堂教學的本質。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必須始終關注著學生的發展。在教學設計和組織課堂教學時,要時時思考如何讓每個學生樂意學,學會學習,善于學習,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哪些困難,教師如何引導學生解決這些困難。
(2)要拓寬教育教學的視野。課堂教學是發展學生素質的主要場所,但它不是提高學生素質的惟一途徑。教育教學應當滲透在學生參與的各類活動中,滲透在社會、家庭、學校等學生成長的各個領域之中。
(3)要著眼于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在教學中讓學生學會探索未知比掌握現成的知識更為重要,讓學生了解自己的潛能比學會一門技能更為重要。因為今天的學生將要迎接未來可能發生的生態環境及社會變遷的挑戰。
(4)敢說一個“不”字
實施創新教育,要敢于對目前阻礙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教育教學現狀說一個“不”字。也就是說,要用質疑的目光、否定的態度、發展的思路對教學現狀經常進行反思,并進行不斷的創新。如教材里出現的東西是否都要教,是否可以對教材中的有關內容進行必要的增刪,再者,書本上、教參上說的是否都是“真理”。
2、精心備課,力爭舊教材體現新理念
如何用新課程標準指導自己的課堂教學,我需要在備課上下功夫。備課是一種個性化、創造性的勞動。備課要突出“以人為本”的理念,要備教材,更要備學生;要備教法,更要備學法;要備如何促進學生的全員參與,如何創設合適的教學情景;要備如何引發學生個性的綻放。備課是一個過程,它需要教師不斷思考,不斷收集資料,不斷創新。教師要有自己的知識儲備,要有自己的教學機智,要有自己的創新意識和能力。教學反思要詳細具體,在學習中,廣泛吸取教改的新鮮空氣,力爭解決課堂教學時間和教學任務之間的矛盾。
3、創設學生喜歡的民-主、平等型的課堂。
新課程標準的一個新理念,就是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參與者、引導者、合作者,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生成的過程。因此,營造民-主、平等,放得開、收得攏的課堂才能成為學生吸取知識,張揚個性的場所,課堂才會涌動出師生生命的活力。同樣,教師也就真實地走進了新課程。新課標要求教學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把講的機會、做的過程交給學生,使學生能充分發揮其主體作用,而教師的作用在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調控教學進程,引導學生去思考、去操作、去解決問題。因此要求在課堂教學中有大量的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很多時候我就這樣去做的,在學生方面,的確做到了注重學生的個性,但結果呢?不能完成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有時候為了完成教學任務不得不進行剎車,取消了學生的自主時間。如何更好地把握兩者之間的關系,值得進一步研究。
4、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我雖然在學生身上化了許多心思,很多學生的學習、習慣有所好轉,但還有個別同學良好的學習習慣還沒有徹底養成。有部分同學做題時審題還不夠仔細、嚴密,審題能力還須培養。有個別同學仍字跡潦草,盡管我反復教育他們,甚至讓他們重寫,作業的字跡沒多大好轉,只有老師坐在他們面旁邊,他寫一個我說一下,他們才會寫得稍端正些。有些學生的作業還不能按時完成,時而會不做或少做作業。我想也許他們對學習缺少了興趣才會不完成作業,因此如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對作業能樂此不疲,這是我需要探究解決的問題。
5、多讀有關教育教學方面的理論知識,提高自身的理論水平,提高駕馭課堂的能力。
書到用時方恨少。很多時候我總是想盡辦法、絞盡腦汁的來設計教案,但總覺得少了些什么。要想使教學得心應手,只能是有意識地多收集資料,多看報刊雜志,多與同事交流等,以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學及科研水平。
6、加強自我反思,自我成長
講究一個“思”字,就是要常常反思自己所采用的教學方法是否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反思應貫穿于教學的整個過程之中,就課堂教學而言,既有教學設計過程中的“行動前反思”,又有教學過程中的“行動中反思”,還要有教學后的“行動后反思”;反思的主要內容為:教學設計是還切合實際,行之有效;教學行為是否符合新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是否解決現實問題;教學效果是否達到預期目標等;反思的目的在于不斷更新教學觀念,改善教學行為,提升教學水平,同時養成教師對自己教學現象、教學問題的獨立思考和創新性見解,真正成為教學和教研的主人。反思自己教學行為,對自己的教學反思進行理論總結,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工作。
[摘要]在法學教學方法改革中,案例教學法越來越受到重視。案例教學法與傳統的教學法相比有著自己的特點,案例教學法如何組織,有哪些模式,實施中應遵循什么原則便是作者探討的核心內容。
[關鍵詞]法學;案例教學;組織過程;實施原則。
法學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綜合學科。法學教育(-雪風網絡xfhttp教育網)的根本目的之一,在于提高學生應用法律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案例教學法對實現這一目的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國不少專家學者強調在高校法學教學中采用案例教學法,對課堂教學方法的改革已成為共識,本文就對案例教學的有關問題作簡要的分析,與同行交流。
一、傳統教學法的優勢及缺陷。
教學方法是為完成教學任務而采用的方法。它包括教師教的方法和學生學的方法。是教師引導學生掌握知識技能,獲得身心發展共同活動的`方法。要有效地完成教學任務,培養高素質的人才,必須根據學科特點,正確選用教學方法。
(一)傳統教學方法主要是單向的理論灌輸式的教學方法。
傳統教學活動主要圍繞著教師講授某種專門理論知識而展開。教師對教學進程能給予較好的控制,能有條不紊地組織教學,幫助學生較好地理解法律概念、原理以及現行的法律條文。特別是由于法律規定具有相對的穩定性,教學內容以及教材也就具有了較好的穩定性,教師準備一門課程幾年內都可以保持基本結構上的穩定性,有利于教師熟練地系統地傳授法律知識。這種教學方法在象我國這種屬于成文法體系的國家中的確有其特定意義,也是其優點所在。但這種教學方法忽視了法律的應用性和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也有其固有的缺陷。由于課程設計是以講授理論為主要內容的,教學強調按計劃進行,講求傳授知識的系統性、邏輯性、條理性,因而教師囿于規范化教學的要求,很難充分調動學生積極主動性,盡管教學中也強調理論聯系實際,可實踐中往往偏離這一原則,忽視了知識如何運用環節和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造成理論與實踐相脫節的現象。
從教師方面來看,教學過程以教師滿堂灌為主,教師是整個教學過程的中心,是教學過程的組織者和控制者。從學生方面來看,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者,在課堂上很少甚至完全不能主動參與教學過程。教學是一種典型的“講―聽―記”模式,教師講授時津津樂道,可學生只是被動接受。教與學的互動關系很難有效地開展。久而久之,教與學自然形成“兩張皮”的現象。學生“身在曹營,心在漢”的“私學”現象嚴重,使得教師的積極性受到挫傷。
傳統教學方法顯露出許多難以適應新時期社會發展需求的弱點,亟需進行改革。在指導思想上,應進一步倡導以啟發式代替灌輸式,在功能上實現由教給學生法律知識向教會學生應用法律知識,分析解決問題方向轉變。在教學方法上,強調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獨立性、應用性等。在法學教學中,引入案例教學就是一種很好的嘗試。
二、案例教學法有別于判例教學。
為了改革傳統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增強教師課堂講授理論的可操作。
[1][2]。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qitafanwen/9369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