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總結,我們能夠更好地改進自己的行為和態度。如何實現經濟持續增長和社會公平發展呢?這是一些別人的總結范文,我們可以從中獲得靈感和啟發。
轉眼間,一學期的工作已近尾聲。本學期我擔任三年級的美術教學工作,經過一學期的默默耕耘,我收獲了很多,同時也有不少值得深入思考的地方,現將具體工作總結如下:
一、扎實開展教學工作,努力提高教學效率。
教育教學是教師工作的首要任務。本學期,我努力將所學的新課程理念應用到課堂教學實踐中,立足“用活新教材,實踐新理念?!绷η笞屛业拿佬g教學更具特色,形成獨具風格的教學模式,更好地體現素質教育的要求,提高美術教學質量。在日常教學中,我堅持切實做好課前準備,精心設計教案,精心制作課件并結合班級的實際,靈活上好每一堂課。課后仔細批改學生作業,做好批改記錄,認真講評,及時反饋信息,使學生對美術更有興趣,讓學生喜歡我的課,同時提高學生的美術水平。另外,授課后還寫些教育隨筆、教學反思,目的是為以后的教學積累經驗。同時,我還積極和班主任進行溝通,了解學生,改進教法,突破學法。
二、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興趣是學習美術的基本動力。教師應充分發揮美術教學特有魅力,使課程內容呈現形勢和教學方式都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使這種興趣轉化成持久的情感態度。同時將美術課程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緊密聯系在一起,強調了知識和技能在幫助學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領悟美術的獨特價值。
三、使學生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
在美術教學中,我注重面向全體學生,以學生發展為本,培養他們的人文精神和審美能力,為促進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進他們全面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因此,我選擇了基礎的、有利于學生發展的美術知識和技能,結合過程和方法,組成課程的基本內容。同時,要課程內容的層次性,適應不同素質的學生,使他們在美術學習過程中,逐步體會美術學習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和學習能力,為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三、教師自身素質的培養。
只有不斷充電,教學才能永久煥發青春和活力。所以,一直以來我都積極搞好自學和認真參加校本教研活動。學習新課程標準、美術教學理念、美術基本功及相關理論。一學期來,我認真參加學校組織的新課程教研活動。另外,我還利用書籍、網絡認真學習了美術新課程標準、以及相關的文章,寫讀書筆記。撰寫的教育教學論文、案例及教學反思??傊?,一學期來,工作上有收獲,也有需要改進的地方,今后我將繼續更新觀念,努力提高教學質量,爭取做到更好。
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我就今天我所講的《美麗的陶瓷》一課再進行一下說課?!睹利惖奶沾伞肥羌浇贪嫘W三年級上冊第七課內容。下面我重點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重難點、教學目標、教法學法、教程程序、課后反思幾個方面談談我對本課的設計。
根據《小學美術課程標準》所確立的階段《美麗的陶瓷》一課是屬造型、表現的學習領域,本學習領域在低年級階段強調感受、體驗和游戲性,看、畫、做、玩融為一體,本課內容無論從形式到內容在設計上都貫穿了很新的教學理念。由于是造型、表型課,因此很容易引起孩子們得興趣,可以為孩子們提供很大得想象與創作空間。能夠從學生得生理心理特點出發,達到教學內容與教學過程得完美統一。同時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使學生愛陶瓷,進而愛民族藝術、愛祖國。
三年級的學生正處于兒童繪畫發展的意象期,即喜歡畫自己意識中的表象形象。他們非常喜歡上美術課,喜歡新鮮事物,喜歡表現對新事物的感受,具有一定的觀察能力、欣賞能力和造型表現能力,把對事物的表現當作樂趣。他們喜歡以線造型,用筆肯定、有力,但有時缺少變化,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感受來學習用更豐富的線來表現陶瓷,表達自己對陶瓷的感受。
1、通過了解陶瓷的歷史、發展、種類,感受陶瓷的美,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2、認識線的美感,認識線具有豐富的表現力,練習用線造型表現陶瓷的外形及花紋,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創作能力。
3、通過學習,使學生體驗到是成功的喜悅和創作的樂趣,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美術興趣。
教學重點:了解陶瓷的歷史。欣賞、學習陶瓷的造型美、花紋美。
教學難點:用不同的線條組合出陶瓷上美麗的花紋。
在本課教學中,我遵循美育教育原則,循序漸進,按照欣賞美、感受美、創造美、評價美的程序,讓學生全面發展,各項能力得到提高。
(一)師生談話,引出課題。
在此環節中,主要使用談話法,讓學生感到:原來中國的陶瓷這么。引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激發學生愛國情緒。
(二)討論交流,了解陶瓷。
在這個環節使用了多媒體課件,讓學生直觀地欣賞、感受陶瓷的藝術魅力,積累學生的感性認識,為進一步表現陶瓷作品打下基礎。在學生感受過程中,我設計了三個步驟:
1、請同學們來說一說,對陶瓷做一個簡單的了解。(對學生課下收集的。相關知識加以肯定,以保持美術興趣。)。
2、欣賞陶瓷藝術精品,直觀地感受陶瓷的藝術魅力。(從教師帶領著欣賞到學生獨立欣賞,發展學生的審美能力。)。
3、欣賞線描陶瓷作品。(陶瓷作品和線描陶瓷作品做比較,感受線的使用,為繪畫創作表現做鋪墊。)。
(三)自由創作,表達感受。
這是學生自由發揮的環節,要張揚學生個性,鼓勵學生創作出有獨特風格的作品,發展學生的表現能力。
(四)作業展示,相互學習。
這是評價美的環節,在師生對話、生生對話中發展學生的評價能力。
通過一系列的學習活動,使學生觀察能力、審美能力、表現能力、評價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使學生享受到學習的樂趣,好學、樂學,并樹立終生學習的目標。
說課后反思:
陶瓷有著五千多年的悠久歷史,反映了人們的審美藝術追求,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學習中發現,學生非常喜歡精美的陶瓷,其靚麗典雅的色澤、造型優美的花紋,都緊緊吸引住學生的眼球,學生能夠對它進行細致地觀察,進而深入地描繪。教學過程清晰,使學生在民主平和的氣氛中積極主動地學習,掌握了本課內容,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以下是本站小編整理的三年級美術教師教學工作總結,歡迎大家瀏覽參考。更多相關信息請關注本站工作總結欄目。
三年級美術教師教學工作總結【一】
轉眼間,一學期的工作已近尾聲。本學期我擔任三年級的美術教學工作,經過一學期的默默耕耘,我收獲了很多,同時也有不少值得深入思考的地方,現將具體工作總結如下:
一、扎實開展教學工作,努力提高教學效率。
教育教學是教師工作的首要任務。本學期,我努力將所學的新課程理念應用到課堂教學實踐中,立足“用活新教材,實踐新理念?!绷η笞屛业拿佬g教學更具特色,形成獨具風格的教學模式,更好地體現素質教育的要求,提高美術教學質量。在日常教學中,我堅持切實做好課前準備,精心設計教案,精心制作課件并結合班級的實際,靈活上好每一堂課。課后仔細批改學生作業,做好批改記錄,認真講評,及時反饋信息,使學生對美術更有興趣,讓學生喜歡我的課,同時提高學生的美術水平。另外,授課后還寫些教育隨筆、教學反思,目的是為以后的教學積累經驗。同時,我還積極和班主任進行溝通,了解學生,改進教法,突破學法。
二、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興趣是學習美術的基本動力。教師應充分發揮美術教學特有魅力,使課程內容呈現形勢和教學方式都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使這種興趣轉化成持久的情感態度。同時將美術課程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緊密聯系在一起,強調了知識和技能在幫助學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領悟美術的獨特價值。
三、使學生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
在美術教學中,我注重面向全體學生,以學生發展為本,培養他們的人文精神和審美能力,為促進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進他們全面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因此,我選擇了基礎的、有利于學生發展的美術知識和技能,結合過程和方法,組成課程的基本內容。同時,要課程內容的層次性,適應不同素質的學生,使他們在美術學習過程中,逐步體會美術學習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和學習能力,為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三、教師自身素質的培養
只有不斷充電,教學才能永久煥發青春和活力。所以,一直以來我都積極搞好自學和認真參加校本教研活動。學習新課程標準、美術教學理念、美術基本功及相關理論。一學期來,我認真參加學校組織的新課程教研活動。另外,我還利用書籍、網絡認真學習了美術新課程標準、以及相關的文章,寫讀書筆記。撰寫的教育教學論文、案例及教學反思。 總之,一學期來,工作上有收獲,也有需要改進的地方,今后我將繼續更新觀念,努力提高教學質量,爭取做到更好。
三年級美術教師教學工作總結【二】
一學期的美術教學即將結束,為了今后更好地進行美術課的教學,彌補不足、精益求精,現將這一學期的教學工作總結如下。
一 、課堂教學
堅持以審美教育為核心,注重培養學生對美術的興趣、愛好及情感。努力做到通過美術教育陶冶情操、啟迪智慧、激發學生對美的愛好與追求。注重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在愉快的美術實踐活動(做、畫、聯想、想象)中,主動地去發現、去探究,去感受美術、理解美術、表現美術,并在一定基礎上創造美術。美術欣賞課還加入了一項讓學生自己介紹美術,表達自己藝術見解的實踐活動,這也使學生的能力得到了鍛煉。不足之處是側重了情感、興趣的培養,稍微忽略了學生知識的傳授。畢竟三者是相互作用、相互促進的。掌握了知識才能更深層次地感受、理解美術。
二、課堂管理
為了使學生能輕松、愉快地上美術課,多用鼓勵的方式使學生表現出良好的品質。努力做到用好的設計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對于破壞課堂秩序的行為也進行了善意的批評與糾正。不足:對于學生的一些擾亂課堂的行為批評力度不夠??傄詾閷W生不是惡意,只是不成熟的表現。所以給他們的環境較為寬松。致使他們不能真正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而有恃無恐。因此,今后應特別注意賞罰分明、把握尺度。特別是對于坐在特殊結構的美術教室中的`一群群倍有優越感的學生。還有,幽默力量運用不夠。
三.使學生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
在美術教學中,我注重面向全體學生,以學生發展為本,培養他們的人文精神和審美能力,為促進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進他們全面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因此,我選擇了基礎的、有利于學生發展的美術知識和技能,結合過程和方法,組成課程的基本內容。同時,要課程內容的層次性,適應不同素質的學生,使他們在美術學習過程中,逐步體會美術學習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和學習能力,為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四.考試
為了使美術考試不流于老套、死板,使學生能更自然地表現美術,表達自己對美術的理解,也為了讓我對每位學生有個基本的了解,這學期的美術考試我采用了:以學生平時作業為主的評價方式,讓學生充分重視平時,結合特殊表現進行打分,大大提高了學生對美術的認識程度與重視力度。
五.其他
我經常利用休息時間去自費收集各種美術文化資料,以便讓學生能多聽、多看、多接觸優秀的作品,從而增長見識,并獲得更多美的感悟。要是條件允許的話,還可以讓學生適當地接觸一下電腦美術。此外,我還很注意自身的凡事都要有計劃,重要的得做詳細計劃。還有一個較重要的是,在交際方面,還應多學習。處理事情要靈活,各方面能力都有待提高。
一、學生現狀分析:
經過兩學年的學習,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活動形式中,充分發揮他們的個性,在積極的情感中提高了想象力和創造力。
術的興趣,開闊他們的視野,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審美能力以及創造美好生活的愿望。
二、本冊教材知識系統和結構:
本教材以促進學生人格全面發展為出發點,以學生必備的美術知識與技能為基礎,注意貼近學生的學校生活和社會生活,力圖做到富有情趣和啟發性。該學期的美術教學主要集中在三方面:
1,繼續強化學生對生活的體驗能力。通過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表現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豐富學生的感受。從中,還要引導學生對形和色的基本概念進行探索和總結。使學生能夠從感性認識慢慢向理性認識過渡。
2,繼續激發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我們嘗試通過一個由一定故事情節貫串的主題單元“森林”,來完成這個任務。
3,能夠體驗不同的材料,并根據其特性或情景主題進行造型和設計活動。設計能夠體驗一定的目的性和實用性。并能夠進行簡單的裝飾。
三、教學目標:
1、通過精美剪紙藝術和美術作品的欣賞,增加學生對美術作品的了解,增強學生熱愛家鄉的感情,同時獲得美術知識。
2、將二年級時學習的對線條的認識提高到線條的裝飾運用當中,進一步鞏固二年級學習內容的基礎上發揮學生的想象,繼而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3、將繪畫與手工相結合進行教學,打破美術教學中以繪畫為中心的單一教學,培養學生的美術興趣、愛好和創造能力。
4、繪畫方面側重于彩筆畫四、教學重、難點:考慮到三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運用一些水調的顏料不太適合他們的實際,因此繪畫的重點是彩筆畫。不過比起一、二年級來,在繪畫的構思、造型、著色和復雜程度都要大得多,它關系到學生繪畫基本功的進一步加強。因此在本學期教學當中要把彩筆畫放到重要的地位。將繪畫與手工相結合進行教學,兩者都是重要的部分,既要顧及學生手工的質量,同時制作過程的指導和時間的把握是教學的難點。
五、教學需要注意的問題:
1、注意課堂秩序,防止意外發生。美術課在操作過程中比較活躍是正常的,但不能因此影響教學秩序,影響其他班級上課。由于美術課經常要用刀和其它工具,小心誤傷自己和他人,一定要提醒學生注意安全,尤其要防止學生持刀玩耍。另外還要注意雜物的清掃,保持教室的衛生和整潔。
2、要求學生做好材料的準備工作。要做到課前布置,課時檢查,課后整理。材料的準備寧可充足有余,不可臨時不足,影響教學進程。
3、采用多種辦法,使學生思維的`流暢性、靈活性和獨特性得以發展,最大限度地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并重視實踐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具有將創新意識轉化為具體成果的能力。通過綜合學習和探究學習,引導學生在具體情境中探究與發現,找到不同知識之間的關聯,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4、教師的評價要體現多維性和多級性,適應不同個性和能力的學生的美術學習狀況。
三年級學生已經初步認識形、色與肌理等美術語言,學習使用各種工具,體驗不同媒材的效果,能通過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表現,有一定的色彩基礎,對美術也有著濃厚的興趣,但還缺乏想象力和創造精神。
教學目的任務。
1、欣賞優秀美術作品,能對自己喜愛的作品進行簡單的評價。
2、通過啟發聯想訓練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培養良好的觀察習慣和觀察能力。
3、學習簡單立體物的表現方法,學習色彩表現方法,進行和自己生活切近的設計與制作。
4、引導學生進一步體驗周圍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激發學生美術表現和美術創造的欲望。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進一步體驗周圍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激發學生美術表現和美術創造的欲望。
教學難點:通過啟發聯想訓練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培養良好的觀察習慣和觀察能力。
個人教研專題。
小組合作學習中學生學習習慣意識的培養。
完成任務的措施。
1、認真鉆研教材,進一步領會課標精神,制定切實可行的的教學計劃。
2、做好課前的各項準備活動。
3、拓展教學思路,做到以人為本,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以求達到教學效果。
課時安排。
出自 fANWen.chAzidIAN.CoM
第一周:原色和間色。
第二周:畫汗衫。
第三周:粉印版畫生活用品。
第四周:廚房家務活。
第五周:水墨游戲。
第六周:青花盤。
第七周:我設計的建筑(一、二)。
第八周:二方連續。
第九周:有趣的昆蟲(一、二)。
第十周:動物朋友(一、二)。
第十一周:我和動物朋友。
第十二周:親昵。
第十三周:動物面具。
第十四周:畫臉。
第十五周:看戲。
第十六周:吸引人的學?;顒?。
第十七周:會轉的玩具。
第十八周:泥板雕刻。
第十九周:中國民間玩具。
第二十周:復習考試。
本學期我擔任三年級四個班的美術課教學,高興之余,我也暗下決心,把美術這一科教好,讓美育開花結果。為了更好地開展本學期的教育教學工作,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做如下教學計劃:
一、教材分析。
教材體現了以學生全面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學生審美感受和視覺經驗的培養,強調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協調發展,以“接近社會,貼近學生,學以致用”為原則,選擇符合三年級小學生身心特點的教學內容設計課題,全冊共有13課。
二、教學目標。
1、掌握簡單的圖案的設計方法、步驟,提高自已的動手設計能力。
2、學習卡通的創作方法,能畫出簡單卡通的形象。
3、進行泥塑教學,培養造型能力,發展形象思維,培養創新意識。
4、進行自然美和藝術美的欣賞,提高欣賞應用能力。
5、學習生動表達自我生活情景的表現方法,認知生活美化與居室整理的基本方法。
6、認識、了解化及場景設計的基本知識。
7、造型表現能力、動手設計能力,空間想象力的進一步培養和提高。
三、學生情況分析。
1、三年級學生通過兩年的學習,在學習行為上已具有了一定的穩定性,已經養成了較好的繪畫習慣,在課堂常規等方面有較好的表現。
2、這個年齡的孩子具有豐富的想象力和敢于創造的潛意識,對想象畫、記憶畫,有較強烈表現欲望,色彩表現力強,同時對工藝制作非常喜歡,繪畫作業普遍水平較高。
3、學生已掌握了不少的美術知識,并有意識地在課余時間接觸有關美術的知識,能自覺地感悟生活中的美。
4、學生大部分對于美術知識的掌握差異較小,接受能力較強。敢表現自己想法,表現自己想表現的內容,學生學習興趣濃厚,上課課堂氣氛活躍。
四、教學措施。
1、重抓習慣養成教育,美術課堂是較為活潑,但所接觸的材料也較多,這就需要學生們養成很好的學習習慣,以便在以后的課堂教學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2、重視想像畫、主題畫的訓練,以開發學生豐富的想像力,并能把自己所想像的表現在美術作品中。
3、課堂作業中發現學生有創意的作品和有新意的思路要及時表揚,并引導、鼓勵學生把自己所看所想的一切在美術作品中表現出來,激發學生的創作欲望。
4、多采用“小組學習式”的學習方式。讓師生單向交流為同學之間多向交流,讓學生在智力上互相激蕩,情感上相互感染,操作上互相合作,評價上互相檢查,使每一個學生都有表現的機會,并從中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創作能力。
5、加強學生動手能力的訓練,把生活中的多種材料綜合到美術課堂中來,讓學生能應用多種材料表現美好的事物。
6、多給學生欣賞優秀美術作品,開闊視野,在平時教學中進行各種想象畫訓練,以提高學生作品的表現力。
7、開放式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課堂上大膽地表現。
8、本學期,要求學生在繪畫創作時盡量直接作畫,以提高繪畫進度及用線造型能力,培養學生大膽作畫的信心和決心。
9、采用各種生動有趣的現代化教學手段如幻燈片、錄音機、錄像、電視、多媒體、范畫,甚至故事、游戲、音樂等使同學們更直觀的感知客觀事物,身臨其境的效果增強對形象的感受能力,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以上就是小學三年級美術教學計劃,健康是生命的象征,是幸福的保證。美術課帶給我們的不只是愉悅,更是心靈的成長。
一、全冊教學理念目標:
(一)造型表現。
初步認識形、色與機理等美術語言,學習使用各種工具,體驗不同媒材的效果,通過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表現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激發豐富的想象力與創造愿望。
(二)設計應用。
學習對比與和諧、對稱與均衡等組合原理,了解一些簡易的設計和裝飾,感受設計制作與其他美術活動的區別。
(三)欣賞評述。
觀賞自然和各種美術作品的形、色與質感,能用口頭或書面語言對欣賞對象進行描述,說出其特色,表達自己的感受。
(四)綜合探索。
采用造型游戲的方式,結合語文、音樂等課程內容,進行美術創作、表演和展示,并發表自己的創作意圖。
二、全冊重難點:
(一)重點:
1、掌握簡單的圖案的設計方法,能根據自然形象進行團的設計。
2、能用豐富的表現手段,表現形式來表現自然景象,生活情境及自己的情感體驗。
3、學習漫畫的創作方法,能畫出簡單的漫畫形象。
4、進行泥塑教學,培養造型能力。
5、進行自然美和藝術美的欣賞,提高欣賞應用能力。
(二)難點:
1、圖案的設計(適度的夸張和概括),圖案具有美感。
2、繪畫及工藝作品具有較強的可看性及藝術感染力。
3、造型能力、動手能力,空間想象力的進一步培養和提高。
三、教學情況分析:
1、從學生學習習慣分析:
在這幾年的教學中,發現該年段學生的自力更生能力有所提高,但嬌生慣養的習性,還是養成了他們對事物的依賴感,遇到困難不敢挑戰自己,動不動就要請學生、老師、家長幫忙,自己就看著不做,甚至去玩或做其他事情,懶惰成性。
2、從學生分析:
班:班與班的美術成績相差很大,在班與班同等的優秀中,有可能這個班的優秀在那個班里是良好,班級的集體素質相差很大,很難拉的平均。
生:同一個班中,學生在幼兒園所授教育不同、家長管教不同,也產生不同素質的學生。普遍有這三種學生有的學生想象力豐富、大膽,敢表現自己想法,繪畫技能嫻熟,但在畫面組織上不夠理想,在這幾年的教學和有目的的興趣小組的培養,也已經脫離畫面的散亂,構圖不均,色彩不夠豐富等問題;有的學生敢表現自己想表現的內容,但苦于繪畫技能落后,在幾學年學習繪畫技能中,也有所提高;有的學生學習興趣濃厚,但在課堂氣氛中過與活躍,甚至不能自控,想學又不會就出現了愛講空話的情況。
3、從學生掌握知識情況分析:
由于有了大部分的以上三種學生學習情況,學生在知識掌握上也層次不均,有的繪畫技能好,有的工藝水平高,有的在欣賞能力上分析能力強,能說會道。
四、措施:
1、多給學生欣賞優秀美術作品,開闊視野,在平時教學中針對不同性質的學生進行的“玩”中各種想象畫訓練,各種不同美術知識技能滲透,以提高學生作品的表現力,對自己美術能力充滿信心。
2、學習時,要求學生在繪畫創作時直接作畫,不再使用黃色構圖,以提高繪畫進度,培養學生大膽作畫的能力和敢畫、敢做的決心。
2.指導學生模仿記者進行采訪活動,了解美術記者的工作內容和具體的工作流程。
3.引導學生通過簡單的策劃,采訪,編輯和展示活動,感受美術記者工作樂趣和成功的喜悅。
教學重、難點:
1.是否積極地參與教學活動的各個過程,敢于進行拍攝和采訪實踐,并樂于與他人合作。
2.是否能夠掌握照相機的基本_作方法,拍出符合采訪內容,有初步構圖意識的作品。
3.是否對資料整理,編輯,展示工作產生興趣,能在某一環節中發揮自己的作用。
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必要的攝影和采訪工具,圖片,文字展示的示范作品。
2.學生分組準備采訪的內容以及相應的器材。
教學活動過程:
第一節:
施教時間:12月20日——12月23日。
活動一:
做好分組采訪的組織工作。
導入此課的內容,傳授美術記者的工作過程和具體要求。
教師可先讓學生欣賞一些圖片文字展示的示范作品,激發學生強烈學習興趣。
活動二:
教師講述簡單的攝影知識,以清晰的演示說明怎樣進行攝影,怎樣進行采訪活動。要注意消除學生對攝影實踐的懼怕心理。
要講清照相機上常用部件的_作按鈕的名稱及功能,讓學生更清楚地了解和掌握??梢宰寣W生先模擬使用一下照相機。
活動三:
教師組織學生分組,組員共同擬訂采訪內容及活動計劃。
學生分組按計劃進行采訪和攝影活動。
札記:現在的孩子真是了不得,他們設計的問題很有深度,居然還有針對老師的“如果讓你重新選擇職業,你還會當老師嗎?”可見他們對生活和社會的認識已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不能再把他們當小孩子看了。
第二節。
施教時間:12月27日——12月29日。
活動一:
按照計劃內容對采訪記錄資料,照片資料進行整理編輯。鼓勵學生通過集體構思設計,選定喜愛的色彩和排版形式,利用各種材料工具,制作出一幅生動有趣的,圖文并茂的主題性展示作品。
活動二:
學生整理,教師指導。
在作業過程中要激勵學生大膽,自由地創意和制作。
作業完成后讓學生進行互相評價,欣賞其他同學的作品。
收拾與整理。
指導學生整理桌面,地面,保持教室環境整潔。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今天我參加了我校的賽講課,領導對我的課進行了評議。
反饋如下:
1、教學設計環節繁瑣,花樣較多,花而不實;
2、沒有必要講授風的形成(風從哪里來)的概念;
3、學生作畫時間不多,畫面效果不完整;
4、學生沒有必要去模擬感受風的存在。
5、語言表達欠缺。
領導針對以上問題提出一些建議:
1、教學設計環節要安排合理。
2、在美術教學中,講授時間要安排到(15)分鐘以內,學生作畫時間安排到20分鐘,評畫和小結5分鐘。
3、語言要精練。
我根據以上建議談談我對這節課的看法,有不對之處望多加諒解。
這是一節繪畫表現課,其對象“風”是我們身邊時時出現的一種自然現象,它看不見又摸不著,對它的表現只有從相關聯的其它事物上得到體現。風的形狀是看不見的,我們多次感受風來時的情景,才能進一步感受風的存在。怎樣通過繪畫形式表現風呢?這是教學解決的學習問題。
表現形式有三種:
第一種是線條。
第二種是事物發生變化。
第三種是人物的表情、動作、衣著發生變化。
這是這節課要完成的主要教學任務。
教學中,我讓學生以“聽風、分析風、繪風、評價風”為主線,從感官的直觀感受到記憶想象的挖掘,最后得以體現學生的自主意識,從中體驗風來了的場景,用繪畫的形式表現風的感覺。課堂上我充分利用了多媒體教學手段,為教學提供了有效的服務,體現了新式課堂的特點。
總之,我按照大綱要求,認真鉆研教材,分析教材的重難點,搜集各種有關風的資料,讓學生在我的課堂里學會運用美術語言表現風。讓學生感受體會生活的美好,藝術來源于生活,去生活中尋找美。
課后我感到真的很迷茫。講了十幾年的美術課,一步一步走來,經歷了風風雨雨。一次次的失敗,換回來的是課堂教學經驗的積累,就是這一次次的失敗,讓我的教學水平漸漸地提高上來。為什么這次賽講,我連美術教學模式都不知道了?我感到自己在教學中遇到了瓶頸。如今小學美術教學模式到底是什么樣子呢?晚上一直思索這個問題。
在我的教育理念里,美術教學模式我認為不能僅僅局限于繪畫技能一個方面。針對以往美術學科教學中過分強調技能技法的傳授而忽視對學生綜合知識和能力培養,過分強調學生掌握技能的結果而忽略學習過程的問題,失去了本身的意義。應該注重學科之間的聯系和整合,學生知識面達到一定高度,才能更準確的用繪畫語言表達自己的情感。
也許,我應該再進一步去探究新的美術教學模式,把陳舊的教育模式拋棄,學習新美術教學模式,打造高效的美術課堂。
文檔為doc格式。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通過簡單的策劃、采訪、編輯和展示活動,感受美術記者工作樂趣和成功的喜悅。
2、培養團結協作精神和良好的交際能力。
教學重難點:組織學生進行采訪活動并制作采訪結果。
教學準備:相機、話筒、鋼筆彩筆、紙、報紙等。
教學過程(第二課時):
一、導入:帶上相機、畫筆,小記者們上路吧!
二、組織采訪活動:
1、師強調活動中應該注意的問題:文明、團結。
2、各組按原計劃進行采訪活動。
三、指導學生整理采訪結果:
1、用文字形式表達。
2、照片(待沖洗)。美術小記者。
3、用繪畫或綜合方法。
四、引導欣賞報紙,簡要指導編輯報紙。
五、展示采訪結果,引導學生互相觀摩交流做小記者的感受。
六、匯總編輯成一張大報紙。
提起美術課,學生們都會說:美術用具太多了;準備材料太麻煩;總是忘了帶用具。老師們會說:不帶用具的學生多;美術課難組織;有些學生怕花錢不買材料影響教學等問題。因為美術課的材料不是統一配備的,學生自己購買準備,所以會有這樣的問題出現。如何解決這些煩惱,讓美術課上的輕松,筆者在教學中進行了一些嘗試,在這里同各位進行交流。
心理學研究證明:"最大最持久的學習動機,是學生對學科內容的內在興趣",只有這種"內在興趣"才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激發學生興趣的方法很多,從以下幾個方面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1、運用實物導入。實物是最直觀的,也是最有效的教學工具之一。有時,千言萬語的,不如一覽實物,它可以使任何繁瑣復雜的事物變得簡單明了,把實物運用到課堂上,不僅可以使內容變得通俗易懂,也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加深他們的印象。我在上《標志設計》這一課時,我取出學生常見的標志給學生看,發現他們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起來,變得非常興,課堂氣氛立即活躍起來。
2、運用謎語導入。生活中沒幽默是乏味的,同樣美術課上沒有幽默則是枯燥的。美國保羅韋地博士曾對9萬名學生進行過調查,從中得出結論:學生最喜歡具有幽默感的老師。在美術課教學中,如能運用詼諧幽默的語言,教學過程會更輕松、更有效。一下子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使師生形成心理上的相容,共同投入新的教學情境之中。
3、運用故事導入。學生喜歡聽故事,他們一聽故事,會興致勃勃,注意力高度集中,引述與上課內容有關的故事導入新課,將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每當有人問我,你是教什么學科的,我說自己是教美術的,一聽說是教美術的,便會接著說:"好??!美術課輕松,好上,隨便臨摹一張畫,一節課也就過去了。"是啊,回憶以前,我小時候教我們美術的老師,的確有這樣的感覺。
認真鉆研美術教材,明確教學目標,把握教材的重難點。在以往的美術教學大綱指導下編寫的教材相對而言比較封閉,教師只是消極和被動的忠實執行者,連對教科書的自主選擇和重組是不可能的,更不用說對校內外多種課程資源的自覺廣泛的開發和對課程發展的創造性研究。如今的《美術課程標準》中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美術教育要讓全體學生參與美術學習,使每個學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有所發展。
因此,《美術新課標》沒有沿襲羅列具體知識點的方法,而是制訂導向性的內容標準,并提出一些具體的教學活動建議,幫助教師引導學生向內容標準要求的方向發展。不同地區的教師可根據實際情況和條件,選擇和采納這些教學活動建議,甚至還可以自己創造新的教學活動方式,從而使教師的教學活動更加靈活,更具主動性和創造性。于是認真鉆研教材明確教學目標是教師課前必做的功課。教師可以對美術教科書作適當的"裁剪",不過究竟是取是舍,教師還要根據教學目的及本班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個性選擇。
教學設計要充分體現新課標新理念。鉆研教材把握重難點后,要富有創造力的進行教學設計。傳統教育下的美術課課程綜合性和多樣性不足;過于強調學科中心,過于關注美術專業知識和技能;在一定程度上脫離學生的生活經驗,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即偏重于以教師為主導的知識技能的傳輸與訓練,學習內容單一、高深、繁多,以培養專業化人才為傾向。教師以成人的要求、專業的標準要求學生,老師教1學生不敢2,把學生淪為學習的奴隸,使學生不趕輕易出手,加重了學生的自卑感,導致學生對美術望而卻步,學習興趣蕩然無存。新課標確認美術課程是學生以個人或集體合作的方式參與各種美術活動,嘗試各種工具、材料和制作過程。
于是要求我們每一位美術教育工作者在美術教學方法上力求創新,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激發創造精神,發展美術實踐能力,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陶冶高尚的審美情操,完善人格為總目標。
聽了一節美術課,我感觸很大,不由得想起了臺灣的一位女畫家、詩人關于美術教育的真知卓見。
席慕容的散文不僅用細膩的筆法描寫愛情、友情、親情;用清新淡雅的語言品味生活,而且還在她的教學領域有更深入的思考和見解。她在許多文章中,都以自己多年從事美學教育的實踐為題材,闡述了"全面發展"和"個性化學習"的教學理念。在幾十年后的今天,仍然有很強的說服力和影響力。
比如,在《幾何驚夢》中,她寫自己總是因為害怕理科類考試,幾度從夢中驚醒。在夢中,老師叫她回答問題時,她緊張地張口結舌,無法出聲,所有的同學都轉過頭來,用一種冷漠、不屑的眼光看著她,使她在夢里直發抖。哪個時候,理科成績好,才能成為同學羨慕的好學生,而文科再好,在班上也抬不起頭來。記得一次她得了全初三國文閱讀檢測第一名,老師用一種很惋惜的口吻說:"可惜呀!國文那么通,怎么物理就那么不通呢?"。
席慕榮中學時代的美術繪畫就達到了令同學們嘆為觀止的地步,二十年后還有人能因為她的畫而記得她的名字,記得她畫滿畫兒的數學課本,她這些親身經歷和深刻的體驗使我認識到,每個學生都有各自的特長,教育工作者不應該用一種尺度來衡量學生,不能用一個模子來塑造學生,應該允許學生們有自己的個性發展空間,為每一個學生的成長提供寬松地學習環境,培養學生廣泛的學習興趣,良好的學習習慣和頑強的學習品質。
席慕榮還在《美術教育》一文中,明確地指出"其實美并不是一幅單純的畫畫兒,上美術課也不是只是畫畫兒這么一種單調的方法,美術教育的真正目標是讓孩子擁有一顆柔軟而敏感的心,透過這顆心她才能充滿自信地走進這個世界,領略和欣賞生活中種種奇妙有趣和美麗的現象,美術課的真正內容,其實應該是如何在老師的引導下,讓孩子通過創作或欣賞的過程在內心產生歡愉和自由的感受,而最重要的一點是,全班孩子中沒有一個是犧牲者。因為,讓身體健康的活著,和心理健康是每個孩子應有的權利。
席慕榮在這篇散文中反復強調,教師要端正教育的出發點,方向和運用正確的方法,使教育能夠真正面向全體,她在美術教育方面的理念,在今天的其他任何課程教育中都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
羅曼·羅蘭曾說過:"藝術的偉大意義,基本上在于它能顯示人的真正感情、內心生活的奧秘和熱情的世界。"北師范大學的楊景芝教授曾說過:"兒童時期的繪畫活動是他們進行的游戲,也是用來進行交流、表達認知、抒發情感的工具。"面對低年級孩子,這時候的美術課對于他們是新鮮的,而在我的美術課堂教學過程該如何引導他們,讓孩子們的情感得到充分的發揮而不是像以往的美術教學中在條條綱鋼的規則中抑制了他們的細想感情成了我思索和考慮的問題。
千篇一律的課堂環境令學生有些環境疲勞,學生對于只要是能走出教室的課堂都十分興奮,比如音樂課,體育課,計算機課等,因此我想,如果給美術課堂也換個氣氛,是否課堂效果會更理想呢?于是在《森林王國》這一課中,我請幾位學生幫我畫上許多的大樹,在上課前我把它們貼在了教室周圍,孩子們看著周圍的大樹,感到異常的新鮮和興奮,紛紛猜測今天的課堂內容到底是些什么并有些迫不及待,上課之余,我留了較多的時間給孩子繪畫,請他們將自己畫好的小動物貼在墻壁上大樹邊或大樹上,當孩子們都將自己的畫貼上以后,活脫脫一片繁榮的森林景象便出現了,這樣不僅讓課堂生動有趣,也趁機展示講評了他們的作業。當然,這一課,我收到了甚好的教學效果,孩子們開始期待下一堂的美術課了。
"興趣是求知的源泉,學習的動力"。濃厚的學習興趣是學習、掌握知識和技能的重要條件。孩子的求知欲望一般都很強,除了書本外知識外,他們更想了解的是課外知識,對于大千世界他們總是充滿了好奇,利用孩子的這個特性,在課堂中,我通過互聯網,讓學生看到更多相關的知識,讓他們了解更多的知識層面,使課堂不至于因為課本的局限而過于沉悶,在第一冊的《船》中,由于低年級孩子受年齡的限制,所認識的僅止于生活中常見的幾種船,其實船的類型很多,也為了讓學生生動地畫出船的狀態,我搜索了各個年代的船,將其運動時的狀態展示于學生欣賞,并配上每艘船的解說,一下激發了他們的興趣,整個課堂的積極性便調動了起來。但是雖然如此,電腦多媒體在美術教學中的運用也要有分寸,它不能包含美術教學的全部,因為我們知道美術課包括的內容很多,如:手工制作、寫生繪畫、欣賞等等,這些電腦都代替不了,我們更不能因為多媒體而忽視了學生基本功的訓練。因此,我們作為美術老師應該正確地利用電腦多媒體,揚長避短,讓電腦多媒體為我們的教學服務,從而提高我們的教學質量。
對于年幼的孩子,游戲對他們的影響力是極大的,游戲是一種能夠使幼兒將內部精神自然而然地轉化為外部表現的活動,所以游戲是幼兒美術創造活動的重要形式,我們應當充分地利用游戲,為幼兒的藝術創造提供條件,激發幼兒的創作靈感。從兒童的生理發展及心理發展的規律來看,小學生的注意仍是以無意注意為主的,特別是低年級,注意力不能長時間集中。游戲教學順應了兒童的身心發展規律,使孩子在玩中得知,樂中求真。在第一冊的《手的聯想》一課中,我首先告訴孩子,森林里有一個大聚會,請全體的小動物們去參加,并擺出了各種手形告訴他們有這些動物都去參加了,讓孩子想象除了老師剛才說的那些小動物外還有哪些動物也去參加了,孩子們基本都玩過影子的游戲,他們懂得把手變成小狗,螃蟹,蝴蝶,斑馬形狀,我便指導他們通過用顏料上色,達到不僅神像還形像的地步,最后,選出各種各樣的小動物在講臺上演出了一場木偶戲,最終一堂課便以木偶戲收場,給這堂課畫上完美句號,孩子們在玩樂的同時也完成了今天的課堂內容。
新課標中強調學生是課堂的主人,課堂上應該把主動權還給學生,這不只是說課堂上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自由創作,更多的應該是在教師啟發引導時學生充分自由地表達觀點,抒發創作欲望,但課堂上時間有限,師生的交流往往只能停留在小面積學生上,而美術的創作往往需要創作者有比較強烈的表達,交流和個性展現的欲望,特別是中低年級的孩子。
心理學家蓋茲說過:沒有什么東西比成功更能增強滿足的感覺;也沒有什么東西比讓每個學生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更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使每個學生都不斷地享受成功的愉悅,進而強化、鞏固他們的學習興趣。
在一節美術課上,我讓同學們將桌子圍成一個圓,每人發一張白紙,用幾分鐘的時間在紙上畫上自己最喜歡的東西;然后站起來,圍著圓桌子轉半圈,停下來,在面前的紙上接著畫畫;然后再轉,再畫……幾次下來,紙上都畫滿了。接著請大家欣賞這些由很多同學共同完成的作品。大家看到這些畫是多么美好,自己畫的那部分與整幅作品是多么協調,心中的成就感就油然而生,從而體會到了合作的樂趣,也提高了自信心。
本課是第三階段“綜合、探索”領域的內容?!睹佬g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本領域使學生調查、了解美術與傳統文化及環境的關系,用美術的手段進行記錄、規劃與制作;通過跨學科學習,理解共同的主題和共通的原理。
房子是人類生活的產物,是人類社會文明、藝術審美與技術工藝的綜合體現。每個歷史時期,不同地域都有著獨特的建筑風格。
在日常生活中,學生們對老房子的關注比較少,通過本課的學習,可以引起學生對老房子的關注,從美術的角度去欣賞、去表現。
二、基于學生學習的目標制定。
為有效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在本課的欣賞、學習、評價和創作中實現美術課程的工具價值與發展價值,我將本課的學習目標確定為以下幾點:
1、學生通過觀察老房子,了解老房子的特色,感受老房子的內涵。
2、讓學生會表述自己的感受,會描述不同房子的建筑特色,學會通過觀察房子的特征使用線描的方法表現。
3、通過對老房子的描繪,讓學生更好的掌握線描畫的技法。
其中教學重點為:通過欣賞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多種風格的老房子,感悟不同歷史時期老房子的文化和藝術特點。教學難點為:了解不同種類房屋表現形式的特點及歷史;線描畫黑白、疏密的掌握。
三、基于教法、學法的活動設計。
根據教學內容及教學特點的需要,本課我采取了情境法、啟發式教學法、賞析教學法、討論法等教學方法。
根據了解到的學情,我主要引導學生通過欣賞圖片、充分想象、討論交流、教師講解、自主探索、動手實踐,交流展示、相互評價這些教學策略來達成以下目標。
在整個活動中,我根據課程標準的評價要求,從這幾個方面引導學生進行自評、互評,再加上教師富有激勵性的評價,更好地促進學生技術素養的形成和發展。該活動設計意在體現目標、教學、評價三位一體,讓學生在觀、思、學、議、行、評中手腦并用,親歷實踐。
四、基于體驗探究的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感知特點。
我是這樣導入新課的:
有喜歡攝影的同學嗎?能把你們在旅游的過程中拍到的老房子的照片分享給大家看看嘛?(并作簡單介紹,如:地理位置、房子的特點、自己的拍攝感受)。
我相機總結,并適時板書:在社會的發展下,這些老房子如今已日益衰落,但他們卻構成了獨特的地域文化,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去了解家鄉的老房子。
(二)欣賞評述作品賞析。
1、首先讓學生對比老房子跟我們現在居住的房子有什么區別,讓居住過的學生談談有什么特點?以了解老房子的居住特色。
2、緊接著我以圖片或視頻的形式讓學生進一步更確切的去了解我國具有代表性的故居圖片:1、北京四合院:讓學生了解北京四合院的布局結構。2、江南水鄉:通過水鄉的交通有什么特點?這里的老房子構成了什么樣的藝術美?這兩個問題讓學生了解江南水鄉構成的白墻、黑瓦、水道、小船、拱橋的美麗風光。3、福建客家土樓:讓學生去了解客家族的簡單歷史,土樓的由來及建筑特點。
3、通過欣賞我做總結并引出以老房子為素材創作的美術作品“這些老房子蘊含著深深地人類文化,散發著濃濃的藝術氣息,同樣也成為了畫家們描繪的對象。下面就讓我們一起欣賞畫家筆下的老房子......”
國畫作品:用毛筆沾墨在宣紙上表現出中國傳統的藝術風格。水墨的暈染效果更能體現出老房子的朦朧美。
油畫作品:油畫表現力強、色彩鮮艷,更能表現出老房子的`形式美。
剪紙作品:中國民間藝術,把江南水鄉的黑白對比表現的更為強烈。
線描:利用線條的曲直、長短、聚散等排列構成老房子的黑白對比。
(三)、學習技法總結步驟。
引出今天的主題:用線描的方法表現老房子。給學生講解線描畫的對比關系;我會在黑板上邊做簡單的示范,邊講解作畫的步驟,依據整體(勾畫出外輪廓行及比例)、局部(從主要部分入手;線條明確,有疏密變化)、整體(整體調整,黑白對比強調)的繪畫步驟。
(四)、學生作業教師輔導。
1、根據老師發的老房子的圖片,用線描的方法描繪。
2、遵循的原則:整體——局部——整體。
3、合理體現線描畫的黑白對比。
(五)、展示評價課后拓展。
在自主展示時,我引導學生從造型、技法、效果等方面來介紹;在互動評價時,我引導學生圍繞老房子的主要特點及繪畫效果進行。除了引導學生欣賞線描作品,我還鼓勵他們提出更好的繪畫方法。
課將盡,我用這樣的話來結束本節課的學習:
“同學們,我們欣賞了各具特色的老房子,發現了中國建筑的創造美。其實,在這些老房子中還有很多值得我們關注的藝術特色,如老房子中的木雕、磚雕,精湛的藝術手法是值得我們贊嘆的,課下同學們可以搜集一些木雕、磚雕的資料進行欣賞,研究?!?/p>
五、基于突出主題的板書設計。
在豐富多彩的民間美術作品中,我們發現保存有許多精美漂亮的花樣圖形,小學美術教案三年級上冊:09課花樣它們真實地記載了人類在成長發展過程中的情懷思緒,歌詠了對大自然的美好贊嘆和人類對幸福生活的激情向往;大都具有造型大方質樸、手法生動自如、形象逗人喜愛的藝術特點。經歷漫長歷史形成的民間美術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和收藏價值,是祖國民族文化的寶貴結晶?;幼鳛槊耖g美術中所特有的表現形式而存在,具有圖案的本原意義。通過欣賞民間美術作品和嘗試運用自己喜愛的花樣形式表現出自己的思想感情,在參與美術學習活動中體驗人類寶貴的藝術經驗和享受學習帶來的無比快樂,的確是一件有益又有趣的好事情。本課小學美術教案三年級上冊:09課花樣所引用的都是民間美術作品:
1、虎(剪紙)產地山西代縣。以窗花形式出現,造型生動活潑,樣式清新可愛,神態活靈活現,虎氣十足卻又使人有親近溫和的感覺。
2、春燕梅竹(印染)產地湖南。本圖為印染花布局部,選用春燕、梅、竹作為題材內容,體現溫馨適意的意愿,采用“纏枝花”的圖案組織形式,花樣清朗樸茂使得畫面活潑自然中洋溢著一種富有韻律的動感。
3、月亮花(織錦)產地湘西南。畫面為侗族繡錦背帶的局部圖案,花樣組織結構縝密,圖形變化豐富,色彩搭配和諧,圖形具有引人入勝的抽象意味。
4、蝴蝶牡丹(刺繡)產地不詳。此圖花樣造型雅致有趣,形象風神飽滿,色彩璀璨奪目,工藝精巧別致,不失為刺繡精品。
5、粉地褐菊花瓶(陶瓷)宋代衡山窯產品。造型特點為細頸、溜肩,上施白色化妝粉,描褐彩花紋,構圖飽滿,簡潔明快中顯古樸遺風。
1、本課的目標是讓學生了解民間美術的簡單知識和特點。體驗感受花樣形式的美麗。大膽描畫或剪貼圖案花紋。
2、本課的重點是欣賞民間美術中花樣的.美,感受中國民間藝術的魅力。并通過裝飾盤子的活動,自主展現個人喜好和對花樣的理解。
3、本課的難點是學習民間花樣的構圖特點與如何選擇裝飾材料進行裝飾活動。
1、本人在充分利用教材的同時,可以適當增加本地所特有的民間美術材料作為學習內容,使學生有熟悉、親切的感覺,更便于學生形成認識。
2、根據本班學生的學習具體情況,考慮將這次的學習活動一分為二,變成欣賞、表現兩個相對獨立的部分。訓練內容和學習材料的選擇視需要安排。
3、教學流程根據個人特長,做出新的想法和有價值的創意追求。如:欣賞導入——說花樣/欣賞——賞花樣/玩花樣/學花樣/創作花樣—欣賞、評價/展示。
1、本課擬將民間美術欣賞著重于花樣圖紋的賞析與在此基礎上開展的自主表現加以結合,以審美激活情趣,以體驗促進學生認識的自然增長,在表現活動中自主展現個人喜好和對花樣圖式的理解。
2、對于低年級學生而言,進入民間美術內容的學習,要考慮到學習心理上可能存在的距離,因此應充分利用教材所選圖例的優勢,采用適宜的方法,讓學生自覺地從識圖形、看花樣中輕松進入學習活動。在對花樣的基本組織法則和方法有所了解后,如何啟發學生更為積極地思考和投入表現活動,教師可靈活地結合演示、討論、糾錯、局部完成等多種教學方法,借用直觀性強、保真效果好、富于啟示的教學手段,制造一個氣氛濃烈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既學到了知識、發展了能力,又受到怡情陶冶。
3、教學流程以”欣賞導入——說花樣/欣賞——賞花樣/玩花樣/學花樣/創作花樣—欣賞、評價/展示”設置安排,在具體的課堂教學情景中,師生交互活動始終伴隨著教學事件的發生,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之中,以此促進學習活動有力的推進、有效的開展。
本節課是小學三年級美術教材的內容,是一節用中國畫的形式進行點、線的造型表現課,是一節集欣賞性、合作性、互動性等特點于一體的美術課。在第四冊教材中有一課《水墨游戲》的內容,讓學生對中國畫用具的使用方法及水墨的基本特點等知識有了一定接觸。本節課是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學習中國畫的筆墨技巧,而在本節課后安排了《我愛大熊貓》一課學習形體的筆墨造型。所以本節課在整體知識結構中起到了承上啟下的橋梁作用。
學生已經初步認識了中國畫的工具和材料,對不同的材料和工具的使用已有一定的掌。學生對中國畫的學習是十分感興趣的,但對繁雜的筆墨技法較為畏懼。所以要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樂趣是關鍵?!短璧狞c和線》就是抓住學生發展的特點讓學生在游戲中感悟"新發現",在不自覺中掌握中國畫的筆墨技巧,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無拘無束地表現自己的想法。
本節課的目標可分為兩課時來完成,第一課時重了解中國畫的簡單知識,欣賞及嘗試點、線的各種造型練習。第二課時則用點、線完成有節奏的造型練習。在這里我將以第一課時作為我的說課內容。
認知領域:了解中國畫的藝術要素、基本常識。增強對毛筆運行的輕重、緩急、提按、快慢等方面的體驗,以及感受由此產生的點、線的濃淡干濕的趣味變化。操作領域:對點、線的造型進行大膽的想象與表現,構成多樣式的彩墨畫作品。提高動手能力,進一步豐富學生的創造能力。
情感領域:通過中國畫形式的點、線欣賞研究與游戲式練習,感受中國畫的獨特魅力,激發學生由衷的民族自豪感。激發學生對祖國優秀傳統文化--中國畫的喜愛之情。
重點:引導學生在游戲中發現彩墨在生宣紙上產生的一種特殊變化,充分感受水墨、色彩濃淡干濕變化的趣味性。
難點:用水的多少與用力輕重緩急不同所產生的變化,啟發學生進行富有創造性的點、線、面構成探索。
在本課的學習中,應有意識地利用其在繪畫過程中已出現的自發性點、線、面傾向,因勢利導,運用多次的觀察、比較、總結、創作環節,幫助學生學會觀察,從而使學生能更為大膽自由的進行表現。
學生對水墨畫充滿了好奇心和表現的欲望,在本課中學生運用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通過一次次的欣賞、觀察研究出點和線不同的表現方式,再進行獨立的造型表現。
(我先請學生在宣紙上畫出一個點和一條線)"小朋友,你覺得這樣的點和線漂亮嗎?想讓你的點和線活起來、跳著舞和你見面嗎?"教師充滿誘惑的語言緊緊抓住了學生的好奇心,適時課件播放教材中的三幅彩墨中國畫吸引學生的視覺,同時也把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出來了。在欣賞的過程中讓他們自己去觀察三幅彩墨中國畫,直觀又生動,欣賞完畢,讓學生說說這三幅畫中的點和線為什么會跳舞?分析其中點、線、面構成的疏密、粗細、節奏等韻律變化之美。"原來普普通通的點和線竟然能組成這么多漂亮的水墨畫,你也想讓自己筆下的點和線會跳舞嗎?"接著揭示今天的學習主題--《跳舞的點和線》,從觀察欣賞到課題,從學生的興趣,到勾起學生主動學習的求知欲望,遵循了學生的心理特點,使學生保持對繪畫的興趣和著手表現的沖動。讓學生在欣賞的過程中帶著問題去觀察,再結合自己的觀察來說一說。雖然畫面色彩豐富,但學生卻能發現這些點和線都是有規律的。兒童的造型方法生動、變形、夸張,甚至抽象;讓小朋友對結構有所認識,以兒童所特有的天性,繪畫語言會更生動,更具表現力。
由于學生對中國畫的學習會存在一定畏懼心理,所以在認識繪畫工具后我讓學生用筆在宣紙上自由的揮灑,讓其在涂鴉游戲中體驗中國畫的筆與墨、色、宣紙的特性。這一環節既活躍了課堂氣氛,也為學生接下來的過程中將畫表現得更加生動打下了基礎。接著實物投影展示辨析,評述水墨的干濕濃淡變化規律。我將一邊示范一邊讓學生也試著畫一畫以此來認識用筆、用墨、染色的基本方式,從而讓學生直觀的掌握水墨的變化規律。
讓學生把自己繪制的美麗圖畫貼到黑板上。在此過程中繼續播放剛才欣賞過的圖片,循環的圖片欣賞,讓學生在充滿愉快感的藝術氛圍中進行創造,有所參考,拓寬視野,活躍思維,讓他們在無形中受到了美的熏陶。創作過程中鼓勵學生把多種方法結合使用,畫出和別人不同色彩、不同構圖的畫,展開比賽,這樣就激勵學生創新、提高了學生的創造能力。
師生共同欣賞黑板上學生創作的作品,先讓學生互評自評你覺得哪張畫最漂亮?引導學生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品評:色彩的搭配是否合適、點線的組合是否生動、然后師生互評,教師肯定學生的評價,優秀的作品及時給予表揚,不理想的作品加以鼓勵,提醒在以后的作業中要注意克服這些缺點,揚長避短。
最后教師總結談話:中國水墨畫是中華民族藝術中絢麗的瑰寶,那么作為新世紀的小主人你應該怎么去繼承和發揚呢?請小朋友在課后多去找一找、多去欣賞一下我們的國粹!讓學生感受中國畫的獨特魅力,激發學生由衷的民族自豪感,培養學生對祖國優秀傳統文化--中國畫的喜愛之情。
板書是一堂課的縮影,一個好的板書能為整堂課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有助于學生更好的掌握教學內容。
跳舞的點和線。
用筆:中鋒、側鋒等。
用墨:干濕濃淡。
染色:薄而透。
《吃蟲草》這一課在老人美版教材中已作用了十多年,在步入課程改革的今天,它仍然被青睞,仍占有一席之地,是有一定道理的?,F在我就對教材展開分析:
“吃蟲草”是以自然界中奇妙的吃蟲植物作為教材內容,對于許多學生來說,接觸的是一種新奇、有趣的事物,這個課題向學生提供了一個更大的探究、想象與創作的空間,雖然在信息化高度發展的今天,它仍然吸引著學生、教師的眼球,新教材把它的使用對象確定為三年級學生,我認為在新的美術課程標準的“綜合、探索”領域中使用該教材,將美術學科與科學學科自然融合,能綜合性地開發培養學生的能力素養,有利于學生的心理發展和視野開闊,使師生圍繞著對這種新奇小草的探究,去表現大自然中美與善的生態平衡,并同時在搜集信息資料的過程中進一步增強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該課趣味性強,符合學生的學習需要。
(一)教學目標。
我認為要讓學生綜合能力凸現于課堂,應從學生的興趣需要及差異的表現為基礎,將作業要求靈活劃分,用不同的形式表現,可以是異想紛呈的設計,以學生的求知需要來活用教材,使教學人本化,為創造性學習提供更充裕的空間,因此,我確立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認識吃蟲草的種類及捕蟲奧秘,啟發學生的創新表現。
2.技能目標:訓練學生搜集及運用信息資料的能力,學習用綜合技法進行設計與表現。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親近自然,熱愛科學的情感,在問題的情景中體驗探究的愉快。
4.創造目標:充分發揮想象,啟發學生的創新表現,圍繞創新設計神奇的“捕蟲器”進行創作。
(二)教學重點。
1.讓學生了解吃蟲草的種類、特點。
2.將美術與科學自然融合,充分發揮想象,運用多種方法表現吃蟲草。
(三)教學難點:利用審美情趣,創意的設計、綜合技法的運用和畫面的構圖。
我們常說“教有法而無定法”前邊這個“法”是一般的教學規律,不大變的,是個“定量”,而后邊這個“法”則是多樣、靈活的,它考驗著我們教師怎樣在有限的教學時空里發揮自己的教育智慧,是個無限量的“變量”。在該堂課中,我認為應立足于從美術學科的創造表現中延伸對科學以及現實社會的聯系。以下是我設計的教法:
1.故事引入。
“興趣是的老師?!痹谌粘I钪?,常見到蟲吃草,而現在蟲被草吃了,引導學生對故事產生興趣,由此引出自然中奇異的吃蟲草的話題。
2.賞析入境。
現代教育技術手段運用視頻將學生的'觀察視野延長了,學生的觀察雖然不及在真實的自然中得到的那么深刻靈動,但對于該課而言,運用幻燈片在短時間里了解吃蟲草的種類、捕蟲方式等直觀感受的建立仍有重要作用,這樣的引領入境能起到突破重點的關鍵作用。
3.師生互動,探索表現。
在對大自然奧秘的探解中,教師搜集的資料給課堂充實了大量的知識內容,不斷激發起每個人個性化的思考及強烈的學習動力,以各種形式展開藝術實踐嘗試,教師引領著學生分析用各類綜合性方法表達自己的創意,突出“獨特、個性、創新”。
教學最終落實于學生的“學”,它不僅僅是結果,更強調過程及獲取知識的方法。這節課,我作了以下指導:
1.組織教學:教師圍繞設計及表現奇異的吃蟲草及新型“捕蟲器”進行創作,并展示部分作品,喚起學生以往的生活及知識經驗,以先行者的姿態呈現。
2.明確學習的組織形式:以個人獨立制作的形式,讓學生確認自己已有的材料并通過分析吃蟲草的捕蟲器特點“芳香的氣味,奇特的外形,鮮艷的顏色”三大特點,緊接著從分析仿生設計案例賞析,將人類和生物的奧妙在造物過程中進行模仿、創新設計,讓學生進一步明確設計與表現的原則,保持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注意力。
3.加強認知與表現結構:學生對設計以及造型已經有了基本明確的認識,但還不夠鞏固,這就需要在過程中結合具體操作和對作品的分析評價、張揚,鼓勵新穎、奇特的設計作品,讓學生真正了解設計與表現的思維方式,更為理性地欣賞,評述自己及他人的作品,共同分享成功的愉悅。
體現“為促進學生發展而進行評價”的教學理念,對學生的評價以“設計思維活動”作為主軸綜合貫通,使評價作為教學活動的重要延伸,采用自評、互評、師生共評方式相結合,即重結果,又重過程,同時關注學生是否理解自然與藝術的相互關系以及融合。
我的說課內容是小學三年級美術下冊第10課《風鈴叮當》它屬于設計、應用學習領域,從課程的整合性來說,它更屬于綜合探索學習領域。下面我將從課程標準、教材和學生、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具和媒體、教法和學法、教學過程、課后反思八個方面對本節課進行分析說明。
本課是綜合實踐勞技教育手工制作課,新的課程標準要求:要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引導學生參與文化的傳承和交流;發展學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形成學生的創新精神和技術意識。促進學生的個性形成和全面發展。因此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的是:繼續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發展學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培養創新精神和綜合實踐能力;尤其是動手制作能力,在課堂教學中堅持“面向全體學生”的原則,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為促進學生的發展而進行評價。
學生分析:小學三年級學生對美術學科,尤其是勞技手工制作有著濃厚的興趣,并且具備了一定的觀察、思考能力,有一定的繪畫表現能力和手工制作能力。但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有的學生沒有為學生小組分擔任務的意識,也有的學生不愿意與他人分享制作材料和工具。因此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時,要有具體的要求和指導。
教材分析:《風鈴叮當》是小學三年級下冊美術(湘版)的教材內容,屬于綜合實踐手工制作課。本課將造型表現、設計應用、欣賞、評述綜合實踐融為一體,巧妙地利用身邊的玻璃瓶,塑料瓶、易拉罐等各種材料,運用捆邦、剪、貼、扎等基本方法制作風吹作響的各種工藝品風鈴。
因此,根據本課教材的特點和三年級學生的學習情況,我確定以下教學目標和教學的重難點。
1、知識目標:
(1)學會運用繩線對物體進行捆邦、穿、扎等精細活動,使其養成耐心細致的工作作風。
(2)了解風鈴的結構和制作材料,學會設計風鈴草圖和制作風鈴。
2、能力目標:
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小組合作活動,促使他們養成動腦,動口、動手的好習慣,培養他們的感知、形象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動手制作能力、合作能力和創新能力。
3、情感目標。
(1)進一步提高學生對勞動手工課的學習熱情和興趣。
(2)通過本課的學習,培養學生團結合作,分工負責,學會和諧相處的品德。
(3)在制作的過程中,體驗創造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悅。
1、教學重點: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有兩個,一是認識風鈴的結構和名稱;二是風鈴的制作過程。
2、教學難點:本節課的教學難點有兩個,一是本身不能發聲的材料用來當作鈴鐺,需要考慮組合鈴鐺之間的距離,需要設計正確的風鈴草圖;二是尋找各種材料制作不同樣式的風鈴,如何使風鈴美觀、大方、有創意。
依據勞技美術教學的趣味性、直觀性、實踐性、藝術性的教學原則,結合合作學習和任務型教學的新理念,我利用多種多樣的材料制作了各種樣式的風鈴,作為直觀教具,還到風鈴店里拍攝了做工精美的工藝品風鈴,準備了直觀的多媒體教學課件,設計教學。學生準備了制作風鈴的工具和各種制作風鈴的材料。
教法:整堂課緊緊圍繞“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思想,通過聽風鈴、看風鈴、說風鈴、做風鈴、評風鈴、送風鈴展開教學活動。能運用多媒體課件在優美的風鈴音樂中欣賞了風鈴店里做工精美的風鈴。然后又欣賞了教師利用各種裝飾材料和廢舊材料制作的不同款式的風鈴,豐富了學生的視野和想象空間,調動了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通過說風鈴、做風鈴、評風鈴、送風鈴使學生的學習內容和生活相聯系,風鈴主要用來美化居室、裝點生活,使學生有所用。從而體驗到制作成功后的快樂。
具體采用以下幾種教學方法:
采用游戲觀察法引出課題,采用欣賞法激發調動學生制作風鈴的積極性;運用直觀課件風鈴結構圖和實物對照說明,使學生了解風鈴的結構和制作材料;完成了本節課的第一個教學重點。通過調動學生觀察風鈴設計稿并判斷正誤,引出正確的設計稿,教師加以總結說明。從而突破了本節課的第一個教學難點;運用課件演示教師制作風鈴的過程和裝飾方法,既直觀形象又節省了課堂時間,突破了本節課的第二個重點。運用引導法、談話法,引導學生充分利用小組成員身邊的各種材料,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制作不同樣式的風鈴,從而突破了本節課的第二個難點,怎樣使作品豐富多樣,有創意。
學法: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讓學生在聽一聽、看一看、說一說、做一做、評一評的學習氛圍中完成教學任務。
采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由小組長分工負責,共同完成一樣或幾樣作品,提高了課堂學習效率,培養了合作和創新意識。
各位領導,評委老師: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河北美術出版社小學三年級上冊第八課《用線造房子》。
1.教學內容:
房子是我們人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在兒童的世界里房子也是他們最熟悉和喜歡表現得內容。房屋建筑因時代、民族、宗教等多種因素呈現出不同的風格,歐洲式的,尖尖的房頂直插云端,顯得矯健挺拔;中國式的古建筑,不同顏色的墻壁上金黃色的琉璃瓦,莊重秀麗;也有現代化的高樓拔地而起直指青天。孩子們的現實生活中,城市人們已告別了火柴盒式的單調的建筑樣式。在農村的房屋雖說構造簡單,但那富有變化的窗欞、屋門以及屋頂密集排放的瓦片都給人以美感。
通過看一些有關房子的圖片,講解每一組房子的造型特點來引導學生嘗試用線的形式表現出各式各樣的房子,對線條更直觀的感受。從而激發學生描繪漂亮房子的欲望。
2.本節課在整體知識結構中的地位和作用:
《用線造房子》是一節注重“造型與線”的美術表現課。本冊課本中第六、七課安排了《形形色色的線》、《美麗的陶瓷》,與《用線造房子》構成了潛在單元。所以,這節課是在學生充分了解線的形態的基礎上,進一步感受和體驗線的魅力,起到了呈上的作用。通過利用不同形態的線在房子上進行排列組合,以體驗線條的純粹美感。
3.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引導學生欣賞、觀察各種風格的房子,感知房子的造型、體會建筑結構線和裝飾線給人帶來的視覺感受。利用房屋為載體進行練習,大膽的想象與創造,用線條設計出自己喜歡的房子,培養學生線條運用的能力和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學難點:不同風格房子造型的表現。(線條的組織和運用,線條的疏密安排)。
1.知識目標:進一步深刻理解線的表現力和美感,提高線的組織運用。
2.能力目標: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使學生學會深入細致描繪復雜對象的方法。
3.美育目標:激發學生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使學生懂得生活中處處都有美。
片都給人以美感。而且三年級學生天真、好動、活潑可愛,思維獨特,在教學中只有充分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創設一定的情境,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并讓他們體驗成功的樂趣,從而形成良好習慣。
1.創設情境,引入新知。
上課開始教師以《三只小豬蓋房子》的視頻導入,引出課題,把學生帶進房子的故事中,吸引學生的視覺、聽覺,使他們進入情境。
2.教師引導、賞析圖片。
(1)用課件展示一些不同風格、不同造型房子的照片,還有一些相應的效果圖,讓學生認真觀察生活中的房子,豐富學生對房子的認識和感受。
(2)欣賞教材中呈現的學生作品,造型各樣,風格各異,為學生設計練習提供范例,擴展學生的思路。
3.討論交流,啟發思維。
教師提出:“大家討論一下這些房子都有哪些特點?每組房子有什么不同?”學生們經過討論說出自己的想法,為下面的繪畫打下基礎。
4.創作實踐活動。
在實際創作中,可以要求學生對生活中的房屋進行摹寫,也可以臨摹照片,但不做寫生要求。教師要引導學生用幾何形概括房子的外觀,各部分的大小搭配要和諧,高低錯落有秩序,造型要別致新穎,做到與眾不同。同時循環播放房子的照片和音樂,給學生創造一個快樂寬松的情境,讓學生在創作中獲得一定的創作靈感和快樂。
5.展示欣賞,自評環節。
在學生創作基本完成時,我讓學生采用自評為主,互評與教師簡評為輔的方法進行評價,從而使學生參與到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信心,體驗成功的喜悅。
6.設置獎項。
設置多個獎項,看看誰設計的房子大家的歡迎,提高學生的積極性。(造型獎、線條組織獎、創意獎等)。
7.課堂小結。
在課堂即將結束時,問學生:“這節課你收獲了哪些知識?哪一點給你帶來了快樂?”學生學會從創作的快樂、成功的快樂,甚至從老師和同學的評價中體會到快樂。這一環節對快樂的回顧,既加深了對整個教學過程的印象和體驗,同時又是對這節課的總結和梳理。最后給學生留一個作業:根據這節課知識,用線表現自己家的一角。
第八課用線造房子。
不同風格房屋造型線的運用。
這樣的板書設計直觀明了既符合低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又體現了本課的教學內容,對教學起到了很好的鋪墊作用。
1.讓學生細心觀察生活中的房屋特點,用線表現房屋的美,達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造型表現能力,我采用了讓學生大膽想象創作為主的方法,從而打開學生的思維。
2.新的美術課程提出要特別注意對學生個性和創造精神的`培養,教師應該在充分相信并尊重每位受教育者的的基礎上培養良好的審美觀。因此我采用了討論法來找出房屋的不同點,房屋與學生的生活密切聯系,這樣就消除了學生的依賴心理,激發了學生主動參與。
3.為了讓學生增強自信心,體驗成功的喜悅,我采用了學生自評為主,互評與教師簡評為輔的方法。
“學”是主體,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采用以下主要學法:
1.欣賞、比較法: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欣賞不同風格的房屋造型。
2.交流、討論法:學生在教師的要求下,以小組討論發言,找出每組房屋的不同之處。
3.自評法:在學生創作基本完成時,采用自評為主,互評與教師簡評為輔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自信心,體驗成功的喜悅。
線是繪畫造型重要的表現手段,關于線的認知和感受以至能靈活運用,不應局限在40分鐘之內。為了加深對線的認識和線的美感體驗,教師應該在今后的繪畫造型課中,不斷地提示學生關注線條的運用。而且學生應該在生活實踐中,有意無意的積累著生活經驗,從而開拓自己的創作思維。這就是知識來源于生活,又運用于生活。
今天我要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美術教材三年級第五冊第3課《大人國與小人國》。
《大人國與小人國》是一節繪畫創作課,屬于造型表現領域。本課教學的重點是引導學生認識大與小的對比,而《大人國與小人國》的相關內容卻多次出現在孩子們喜歡的童話故事和動畫片中。如: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拇指姑娘、格列佛游記等等,因此,本課通過看動畫片、繪畫游戲直觀的讓學生感受大人國與小人國的差異,并讓學生認識大與小是通過對比得出的。通過對比的表現方法將兒童眼中的童話世界自由地呈現在我們眼前。通過繪畫活動,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創造能力、表現能力。
三年級學生對不同繪畫用具的使用已有一定的經驗,會用生動的線條和色彩來表現自己的想法?,F在的孩子接受信息的途徑很廣,思維活躍、想象豐富,愛表現自己,但他們都以自我為中心,喜歡按照自己的想法表現畫面。而本課就是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無拘無束地表現自己的想法,符合學生發展的特點。
基于對教材的理解和學生情況的把握,我制定本課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理解大小是通過對比體現出來的,并能夠運用對比的繪畫方法,表現“大人國與小人國”。
2、過程與方法:利用聯想與比較,培養學生想象能力、觀察能力和創造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引導學生體驗美術學習活動的樂趣,在創作中激發探索欲,培養個性。
教學重點:學會利用對比的方法來突顯主人公的“大”和“小”。
教學難點:學生對比方法的應用。人物與周圍環境的對比、色彩的對比。
本課在教法上我采用觀察比較的方法,使學生通過語言交流總結出對比的表現方法,通過故事和畫面聯想,引領學生走進豐富的幻想世界,分享想象帶來的無窮樂趣,通過語言交流激活學生的興奮點,聯想更有創意的構思。想象能力的培養也是本課教學的一個能力目標。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知。
“興趣是的'老師”本課我利用學生們非常喜愛的動畫片《格列佛游記》《白雪公主》等視頻片段來導入新知,激發興趣,引導學生從中觀察動畫片中的人物共同特點(動畫片中人物大與小的鮮明對比)由此引出新課“大人國與小人國”。
動畫視頻將學生的思緒引領到充滿幻想的童話世界,讓學生初步感知大與小的對比,使學生對新知產生濃厚的探究欲望。
(二)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1、首先,我找學生到黑板上畫一片樹葉,問同學們這片樹葉大還是小,這時有的學生會說“小”,有的會說“大”我提出質疑,“到底大還是小呢?”并找兩名同學畫出一個更大的和再小一些的。再問同學們,這樣學生會很輕松說出哪一個大、哪一個小,從繪畫游戲中學生直觀的理解大于小是通過相互對比得出來的。
本環節設計既解決了本課的重點,又讓學生在觀察中自主學習、自主發現,把課堂還給學生。
(三)激趣探究,想象創作。
2、接著我在大片樹葉上貼一個小人女孩,問同學們她是誰呀?他來自哪里?班級學生的照片出現在我的課件中,并將他變得很大,這時學生興趣盎然時我在將這位學生變小并放在另一名學生手中,這時學生將課堂氣氛推向一個活躍點。接著我引導學生設想在魔法世界會發生什么樣的故事呢?學生會說出自己的大膽想象。
3、教師引導學生想象將自己準備的物品變大或變小,你和它來到了哪里?會有什么樣的奇遇,發生什么樣的故事?(同桌互相說一說,并找學生講一講)。
4.欣賞同齡人的作品后,談談自己的想法和構思。
看到同齡人的作品,誰能說說你想去哪個國家,去干什么?用哪種對比方法來表現你的畫?
(三)分層作業,創作表現。
1、畫人與景的對比(c層)。
2、畫人與動物的對比(b層)。
3、畫人與人的對比(b、a層)。
4、可以把多種對比運用到一幅畫中。(a層學生)。
注意:構圖要飽滿,對比要明顯,想象的內容要有趣味。
分層設標和分層作業為不同學生提供鍛煉和發展的機會,學生通過本課學習都能感受到創作的樂趣。
(四)賞畫評畫,課后拓展。
本課采用學生自評、互評的評價方式,評出孩子們喜歡的畫面和故事,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獲得成功的體驗。最后教師對學生的表現及作品進行評價,并鼓勵學生課后用泥塑等形式,把生活中的東西放大或縮小。
設計意圖:鼓勵式的小結,留給學生更多的發展空間,延續了學生對作品創作的更大的欲望。
各位領導,評委老師下午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河北美術出版社小學三年級上冊第八課《用線造房子》。
1.教學內容:
房子是我們人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在兒童的世界里房子也是他們最熟悉和喜歡表現得內容。房屋建筑因時代、民族、宗教等多種因素呈現出不同的風格,歐洲式的,尖尖的房頂直插云端,顯得矯健挺拔;中國式的古建筑,不同顏色的墻壁上金黃色的琉璃瓦,莊重秀麗;也有現代化的高樓拔地而起直指青天。孩子們的現實生活中,城市人們已告別了火柴盒式的單調的建筑樣式。在農村的房屋雖說構造簡單,但那富有變化的窗欞、屋門以及屋頂密集排放的瓦片都給人以美感。
通過看一些有關房子的圖片,講解每一組房子的造型特點來引導學生嘗試用線的形式表現出各式各樣的房子,對線條更直觀的感受。從而激發學生描繪漂亮房子的欲望。
2.本節課在整體知識結構中的地位和作用:
《用線造房子》是一節注重“造型與線”的美術表現課。本冊課本中第六、七課安排了《形形色色的線》、《美麗的陶瓷》,與《用線造房子》構成了潛在單元。所以,這節課是在學生充分了解線的形態的基礎上,進一步感受和體驗線的魅力,起到了呈上的作用。通過利用不同形態的線在房子上進行排列組合,以體驗線條的純粹美感。
3.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引導學生欣賞、觀察各種風格的房子,感知房子的造型、體會建筑結構線和裝飾線給人帶來的視覺感受。利用房屋為載體進行練習,大膽的想象與創造,用線條設計出自己喜歡的房子,培養學生線條運用的能力和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學難點:不同風格房子造型的表現。(線條的組織和運用,線條的疏密安排)。
1.知識目標:進一步深刻理解線的表現力和美感,提高線的組織運用。
2.能力目標: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使學生學會深入細致描繪復雜對象的方法。
3.美育目標:激發學生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使學生懂得生活中處處都有美。
片都給人以美感。而且三年級學生天真、好動、活潑可愛,思維獨特,在教學中只有充分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創設一定的情境,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并讓他們體驗成功的樂趣,從而形成良好習慣。
1.創設情境,引入新知。
上課開始教師以《三只小豬蓋房子》的視頻導入,引出課題,把學生帶進房子的故事中,吸引學生的視覺、聽覺,使他們進入情境。
2.教師引導、賞析圖片。
(1)用課件展示一些不同風格、不同造型房子的照片,還有一些相應的效果圖,讓學生認真觀察生活中的房子,豐富學生對房子的認識和感受。
(2)欣賞教材中呈現的學生作品,造型各樣,風格各異,為學生設計練習提供范例,擴展學生的思路。
3.討論交流,啟發思維。
教師提出:“大家討論一下這些房子都有哪些特點?每組房子有什么不同?”學生們經過討論說出自己的想法,為下面的繪畫打下基礎。
4.創作實踐活動。
在實際創作中,可以要求學生對生活中的房屋進行摹寫,也可以臨摹照片,但不做寫生要求。教師要引導學生用幾何形概括房子的外觀,各部分的大小搭配要和諧,高低錯落有秩序,造型要別致新穎,做到與眾不同。同時循環播放房子的照片和音樂,給學生創造一個快樂寬松的情境,讓學生在創作中獲得一定的創作靈感和快樂。
5.展示欣賞,自評環節。
在學生創作基本完成時,我讓學生采用自評為主,互評與教師簡評為輔的方法進行評價,從而使學生參與到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信心,體驗成功的喜悅。
6.設置獎項。
設置多個獎項,看看誰設計的房子大家的歡迎,提高學生的積極性。(造型獎、線條組織獎、創意獎等)。
7.課堂小結。
在課堂即將結束時,問學生:“這節課你收獲了哪些知識?哪一點給你帶來了快樂?”學生學會從創作的快樂、成功的快樂,甚至從老師和同學的評價中體會到快樂。這一環節對快樂的回顧,既加深了對整個教學過程的印象和體驗,同時又是對這節課的總結和梳理。最后給學生留一個作業:根據這節課知識,用線表現自己家的一角。
第八課用線造房子。
不同風格房屋造型線的運用。
這樣的板書設計直觀明了既符合低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又體現了本課的教學內容,對教學起到了很好的鋪墊作用。
1.讓學生細心觀察生活中的房屋特點,用線表現房屋的美,達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造型表現能力,我采用了讓學生大膽想象創作為主的方法,從而打開學生的思維。
2.新的美術課程提出要特別注意對學生個性和創造精神的培養,教師應該在充分相信并尊重每位受教育者的的基礎上培養良好的審美觀。因此我采用了討論法來找出房屋的不同點,房屋與學生的生活密切聯系,這樣就消除了學生的依賴心理,激發了學生主動參與。
3.為了讓學生增強自信心,體驗成功的喜悅,我采用了學生自評為主,互評與教師簡評為輔的方法。
“學”是主體,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采用以下主要學法:
1.欣賞、比較法: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欣賞不同風格的房屋造型。
2.交流、討論法:學生在教師的要求下,以小組討論發言,找出每組房屋的不同之處。
3.自評法:在學生創作基本完成時,采用自評為主,互評與教師簡評為輔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自信心,體驗成功的喜悅。
線是繪畫造型重要的表現手段,關于線的認知和感受以至能靈活運用,不應局限在40分鐘之內。為了加深對線的認識和線的美感體驗,教師應該在今后的繪畫造型課中,不斷地提示學生關注線條的運用。而且學生應該在生活實踐中,有意無意的積累著生活經驗,從而開拓自己的創作思維。這就是知識來源于生活,又運用于生活。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qitafanwen/9360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