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體現,通過建設文化強國,可以增強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建設文化強國的意義與內涵心得體會(精選3篇),希望大家閱讀之后有所收獲。
“文化是軟實力,增強文化軟實力則是硬任務?!备骷夵h委政府和黨員干部要凝心聚力,擔當作為,在守正創新中開創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局面。
做好傳承與創造結合的文章,煥發時代新生機?!爸腥A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就是按照時代特點和要求,對那些至今仍有借鑒價值的內涵和陳舊的表現形式加以改造,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和現代表達形式,激活其生命力?!蔽幕且粋€國家和民族的靈魂,是不能割裂的,沒有歷史延續的文化是不完整的文化,因此,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是新時代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具有深厚的歷史底蘊,優秀的傳統歷史文化是最硬核的文化軟實力。要秉持揚棄的態度,結合新時代要求深入挖掘中華傳統文化,把不適應時代發展要求的內容予以剔除,把適合新時代發展要求的內容發揚傳承,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和現代表達形式,在革故鼎新中激發文化發展活力。
做好文化與產業結合的文章,探索發展新路徑?!拔幕涂萍既诤?,既催生了新的文化業態、延伸了文化產業鏈,又集聚了大量創新人才,是朝陽產業,大有前途?!眰鹘y與現代、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有效融合一直是文化發展中討論的熱門話題,如何讓文化與產業融合發展,實現市場性和公益性的雙贏,也是文化發展中必須要考慮的問題。要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加強文化體系建設,建立健全相關制度;要實施文化產業數字化戰略,注重線上文化產業的發展,借助區塊鏈、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數字化手段拓展文化發展空間,增強優秀文化影響力,做好文化發展與互聯網的深度融合;要推動文化與旅游的深度融合,依托旅游資源,著力講好文化故事,走出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
做好傳播與制度結合的文章,完善傳承新機制?!皩崿F中國夢,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發展、相互促進的結果。沒有文明的繼承和發展,沒有文化的弘揚和繁榮,就沒有中國夢的實現?!眰鞒泻脙炐愕膫鹘y文化對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具有重要的支撐作用,能夠有力推動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要把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和發展現實文化有機結合起來,在繼承中發展,在發展中繼承,給傳統文化賦予新的時代內涵和時代精神;要努力從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和智慧,延續文化基因,萃取思想精華,以時代精神激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命力;要健全文化傳承機制和人民文化權益保障制度,堅持自覺運用制度力量傳承發展優秀傳統文化,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使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務于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要更好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注入強大精神力量。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我們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的重要文化使命。我們要堅定文化自信,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寶庫中汲取精華,凝聚文化“基石”,當好“文明施工員”,構筑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長城”。
凝聚文化“底蘊”之“基石”,構筑現代文明“長城”之“魂”。樹高千尺不忘根,水流萬里總思源。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中華文明植根于多民族文化沃土,五千多年的歷史煙云中,各族人民攜手并進、篳路藍縷,在人口流動和民族交流中互融,在經濟中互通有無,在文化中兼收并蓄,共同繪就了輝煌璀璨的中華文化,為我們留下了極其豐富的文化遺產,這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和魂,是中國軟實力的底氣所在。廣大青年干部要繼續深挖文化底蘊,堅持文化自信,堅定不移地學深悟透,增強文化自覺,用文化理論武裝自己,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寶庫中找到文化傳承和鄉村振興的結合點,在煙波浩渺的歷史長河中深挖“文化寶藏”,把文化學進去,學深入,悟透徹,真正將優秀歷史文化轉化為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強大力量,讓文化自信深深扎根在中華文明傳承的沃土中。
凝聚文化“發展”之“基石”,構筑現代文明“長城”之“魄”。制度如渠,行為如水。渠正道則水直流,渠失范則水泛濫。中華文明發展到今天,制度的建設與規劃將比以往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廣大青年干部要堅持歷史文化自信,善于發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寶庫中的“歷史價值”,堅持古為今用,讓輝煌絢爛、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激發全民族對文化創新的活力,讓文化制度化、程序化、持續化輸出,把文化資源優勢轉化成經濟發展優勢,反觀一些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歷史資源的景區,“養在深閨人未識”,明顯缺乏發展意識。要善用新媒體文化傳播方式,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開發建設傳統文化村落、“紅色村落”,加快推動文化與旅游資源深度結合,用好制度這條“韁繩”,馴服文化發展這匹“千里馬”,完善保護保障機制,提升保護管理規范化、科學化水平,進一步推動農文旅產業發展走深走實。
凝聚文化“創新”之“基石”,構筑現代文明“長城”之“神”。魚離不開水,瓜離不開藤。文化的發展離不開創新,缺少了創新,文化發展就失去了生命力和活力。無數的歷史證明,創新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希望所在。優秀傳統文化既要繼承也要創新,廣大青年干部要“喚醒”文化寶藏,讓歷史“活”起來。如《國家寶藏》IP使得文物“活”了起來,每一處歷史遺址的背后,都有一段崢嶸歲月,每一件歷史文物的背后,都有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典籍里的中國》IP讓我們透過一本本古書籍,穿越幾千年的浩渺煙云,看到曾經的巍巍大國;《唐宮夜宴》《只此青綠》等系列文化IP成功“出圈”,讓更多人看到不一樣的文化載體,原來藝術還可以這樣玩;“神獸雪糕”“文物雪糕”等文創的出現,讓諸多傳統文化和文物找到了穿越千年的當代表達,在新時代煥發光彩,也讓人們重新認識中華文明的燦爛,民族文化自豪感油然而生。
全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10月7日至8日在京召開。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事關黨的前途命運,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本次會議將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提升到了一個新高度,將文化發展規律的認識提升到了一個新境界,為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提供了根本遵循。
以“點”起筆,薪火傳承“文化魂”,賡續文化精髓的“基因根脈”。只有立足波瀾壯闊的中華五千多年文明史,才能真正理解中國道路的歷史必然、文化內涵與獨特優勢。中國文化源遠流長,中華文明博大精深。從天下大同的社會理想,到民為邦本的治理思想;從九州共貫的大一統,到興亡有責的家國情懷;從厚德載物的精神追求,到義利兼顧的經濟倫理;從萬物并育的生態理念,到知行合一的哲學思想;從守中致和的思維方法,到親仁善鄰的交往之道……這些元素共同塑造出中華文明突出特性。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傳承和發展的根本,如果丟掉了,就割斷了精神命脈。中國共產黨從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國先進文化的積極引領者和踐行者,又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傳承者和弘揚者。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只有堅持“兩個結合”,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展示中華民族的獨特精神標識,才能更好賡續文化精髓的“基因根脈”。
以“線”行筆,守正創新“文化力”,構筑文化自信的“精神高地”?!爸C髯冋呲A,守正創新者進?!蔽拿饔览m發展,既需要薪火相傳、代代守護,更需要順時應勢、推陳出新。世界文明歷史揭示了一個規律:任何一種文明都要與時偕行,不斷吸納時代精華。中華文明之所以歷經滄桑而不輟,成為世界上唯一沒有中斷的文明,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其所具有的創新性。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顛覆性錯誤,創新才能把握時代、引領時代。新時代新征程,我們要繼續秉持守正不守舊、尊古不復古的進取精神,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堅守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這一必由之路,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更加自覺地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堅持守正創新的正氣和銳氣,共同努力創造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新文化,努力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構筑文化自信的“精神高地”。
以“面”收筆,開放包容“文化運”,建設文化強國的“復興之夢”。文明因多樣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鑒,因互鑒而發展。中華文明自古就以開放包容聞名于世,在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鑒中不斷煥發新的生命力。中國式現代化植根于中華文明,又充分借鑒吸收人類優秀文明成果,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是民族性與世界性的有機統一。中華文化既是歷史的、也是當代的,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對待不同文明,我們需要比天空更寬闊的胸懷。我們要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就要以更加博大的胸懷,更加廣泛地開展同各國的文化交流,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借鑒世界一切優秀文明成果。新時代新征程,我們要秉持開放包容,立足中華民族偉大歷史實踐和當代實踐,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促進外來文化本土化,不斷培育和創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用中國道理總結好中國經驗,把中國經驗提升為中國理論,實現精神上的獨立自主,為民族復興立根鑄魂,不斷增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
“中華民族在幾千年歷史中創造和延續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深刻揭示了社會主義文化的本質,將中華傳統文化的地位作用提升到一個新高度,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提供了根本遵循。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牢牢守住“根和魂”,讓中華文化永葆生機與活力,綻放出“盎然春意”,是當代中華兒女義不容辭的使命責任,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文以“留史”,保護文化的源流根基。與文相會,與史為友。唐詩宋詞的不同風韻映射出截然不同的社會環境,文房四寶的雅致意趣蘊含著文人匠心??梢哉f,文化是與過去的“對話框”,既刻錄著歷史,也見證著時代的變遷。歷史文化是城市的靈魂,要像愛惜自己的生命一樣保護好城市歷史文化遺產?!币挥鹬p無以飛,一足之力無以至,五千多年的深厚歷史文化是祖輩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要妥帖地“收藏”好這些“家珍”,把文化的源流根基保護好。保護在心更在行,不忘本來方能開辟未來,讓保護傳統文化成為自身的生命自覺,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的重要使命。惟其如此,才能讓延展文化根系脈絡的土壤更加堅實,讓文所留史,永綻光芒。
文以“接力”,傳承文化的民族基因。文化是精神的寶庫,滋養著世世代代的中華兒女,也是民族自信與自豪感的源流。頑強拼搏、奮發圖強的足音接續著文化的民族基因,流淌在中華兒女血液中的民族基因是團結精神的構成部分,一脈相承著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和改革進程中創造的精神文明成果。硝煙遠去,精神永存。中華文化里的民族基因是接力“火炬”,而中華兒女是民族精神的“接力手”。防控新冠疫情期間,我們向世界展現了泱泱大國的民族凝聚力和“了不起的中國精神”,英雄故事不絕于耳,民族風采舉世矚目。我們的民族文化“可敬、可親、可學、可用”,把民族精神的“活教材”學好,才能把文化的民族基因傳承好,借文化之力鑄精神之魂,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注入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
文以“聚能”,發揮文化的資源優勢。文化的多樣性放射出巨大的魅力與能量。文化包括服飾、習俗、飲食等多個方面,不同地區的文化各具特色,比如蒙古人擅長騎馬射箭,新疆人擅長載歌載舞,福建人擅長飲茶之道,不同節日里更有迥然不同的紀念方式。利用好各地區鮮明的文化資源優勢,對于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當前,文化旅游業已然成為社會經濟活力的重要風向標。將文化資源與當地旅游業深度融合,能夠充分拓展旅游發展空間,讓文化成為拉動地區發展的強動能,迸發出更大的輻射能量,發展更多“小木耳”“小黃花”等特色產業,成為挑起“金扁擔”、滿載“幸福糧”的重要力量。同時,與其他領域的融合也是文化內涵的不斷豐富,是文化與時俱進的創新發展方式,聚合的也是自身的發展之能。
文以“載道”,豐富文化的實踐形式。實踐形式在文化傳播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生動載體,打造的是文化的亮麗“名片”。無論是展現中國美食文化的李子柒,還是《經典詠流傳》里的歌詠詩篇,亦或是以唱演秀來弘揚傳統文化的《國風美少年》,活潑有趣又多姿多彩的文化實踐形式如同“大珠小珠落玉盤”,視覺與聽覺的聲色交織,讓傳統文化更“火”的同時,也讓其更“活”。中華文化底蘊深厚、意蘊深遠,要以兼收并蓄的豐富實踐形式,把中國故事講得生動、說得細致,“老生常談”而新意常在,聲動華夏、道傳四海,老樹抽新枝,枝上結新花,讓中國的文化之“道”與時代活力并肩,走出“家門”,走得更遠。
在新的奮斗征程上,我們當繼續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發揚好中華傳統文化,致力于擴大中華文化影響力,讓文化的“盎然春意”舞動四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qitafanwen/936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