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不僅可以幫助我們發現問題,也能找到新的解決辦法;總結要注意邏輯性,內容之間要有明確的關聯。探索以下總結范文,或許能給你帶來一些寫作的靈感。
優秀作文推薦!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對人的要求不僅僅需要豐富的知識,更需要的是獲取信息的能力。顯然,數學教育的功能也隨之發生變化,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應注重對學習能力的培養,尤其是對學生質疑和解決問題能力、探索和創新意識的培養。在數學課程教學中,開展小課題研究無論是對課程教材的開發,還是對于學生的探索能力和創新意識的培養都具有積極意義。同時,它是改變當前數學教育被動局面的一種行之有效的途徑。數學課程小課題研究給學生提供了參與實踐體驗、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機會,在學習中鍛煉如何合作、如何探究,對學生的全面發展是極為必要的。
我認為,數學小課題研究用“綜合法解決問題”在小學是可行的,主要基于如下考慮:
1、數學新課程所展示的教材內容都具有現實性、靈活性和開放性,這為開展數學小課題研究提供了有利的素材內容和學習空間。
2、從學生身心發展年齡段來看,小學生正處于好奇心是這個年段的主要特征,數學課程小課題研究教學可以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同時也使學生的綜合實踐、自主探究能力得以和諧發展。
3、學科教師的系統指導,也使得學生的數學小課題研究在內容和方法的科學性等方面有了一定的智力支持和保障。長期以來,我們一直習慣于“知識本位”的教學觀,將學生作為一個知識的容器,忽視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從“書本”到“書本”,課程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社會現實聯系不緊密,沒有體現數學知識的背景和應用,沒有體現時代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學生缺乏應用意識,缺乏體驗性的學習。
這個學期我接手一(8)班,我發現我們班的學生課堂紀律較差,而且成績好的學生上課也不認真,不能圍繞老師的問題積極思考,更不會舉一反三。成績中等的學生就更不用說了,只是坐在教室里,只帶了耳朵在聽,不舉手也不發表自己的看法,甚至在我提問的時候莫不關系,就像自己只是一個旁觀者。而成績差的同學干脆就不聽課,懶洋洋的趴在桌子上,只有遇到我講笑話的時候才興奮一下,過后就又是老樣子。自從參加小課題研究后我就改變了教學方法,從“拓展知識”轉向“回歸生活”,還給學生一個充滿靈氣的數學空間,還學生以生活,還學生以快樂,交給他們思維的方法,為學生創設積極思維的氛圍,讓數學課堂成為學生的學習樂園。
讓學習背景活起來?!缎抡n程標準》指出:“解決問題教學必須從學生的生活情景和感興趣的事物中提供觀察和操作的機會,使他們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我遵循解決問題的步奏“找到數學信息,建立關聯、提出問題、列出算式”來設計數學教學活動。
(1)從生活情景中發現數學問題找到數學信息,數學教學要創設一定的生活情景,把干枯的數字、數學計算放到日常生活的事例中去,引起學生對新知的共鳴,從而緊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積極愉快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如果教師能在深刻領會教材編寫的意圖的前提出下,充分開發教材的潛在功能,結合實際用活例題、習題,給學生提供開放的、自主的、趣味性強的、參與度高的探索背景,捕捉貼近生活的素材,選取學生生活中熟悉的人、事、物,采擷數學生活實例,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的生動有趣與豐富多彩,以喚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數學學習過程成為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富有個性的過程,通過這樣的實踐,學生就會體驗到數學就在身邊,數學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滿著數學,學生就會逐漸在不知不覺中參與到數學課堂中來,也就達到了讓數學課堂“活”起來的目標,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從生活事例中尋找數學“原型”數學的許多概念、原理在現實中都能找到其原型,如果我們能把生活中的問題變為數學研究的對象,學生就會在把現實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的過程中,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系,認識到把現實中的具體問題轉變成數學問題來研究,就能更清楚地認識事物的特征,更準確地找出數學信息,從而增加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如講授兩個信息的問題時,我提供了現代社會生活中的大量實例。從踢球、捉迷藏、丟手絹等方面尋找素材,也從學生的生活實際中提取了他們感興趣的問題,這樣的素材能引導學生更多地著眼于對實際問題的探索,理解數學概念的實際意義,在學習數學的同時能更準確地找出數學信息。
(3)讓學生在體驗中活躍思維心理學家皮亞杰指出:“只有要兒童作用于環境,其認識發展才能順利進行。只有當兒童對環境中的刺激進行同化和順應時,其認識結構的發展才能得到保障?!边@就是說,從學生生活出發,從學生平時看得見、摸得著的周圍事物開始,在具體、形象的感知中,學生才能真正認識數學知識。才能準確地分析信息如在講授兩個信息的問題時,我既讓學生動眼觀察,動手操作,又讓學生動腦思考,動口敘述,多種感官參加活動,在活動中分析信息,發現關聯,以動促思,體現了“動中有學”、“玩中有學”的思想。
(4)精心設計課堂的每一環節、每一道例題和練習,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抓住學生的特點,激活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感受數學,知道怎么樣做?為什么這樣做?用活生生的身邊的數學事實,引導學生去發現、掌握生活中的數學,這樣長期潛移默化地訓練,培養了學生對現實生活中規律的關注和發現的興趣,提高了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
(5)“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是一個平等者中的首席”。這就是說,一方面教師與學生在人格和權利上是平等的;另一方面,教師又肩負著把學生培養成材的重任。在傳統教育中,教師是知識的權威,學生的主宰,學生是知識的需要者和接受者,教師控制和操縱學生的學習活動。這樣的教學過程是單向的,無平等互助可言。要做到充分尊重學生人格,關心學生的發展,營造一個民主、平等、和諧的氛圍,在認知和情感兩個領域的有機結合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要告訴學生:“我非常愿意做同學們的朋友,我愿意幫助你們解決學習上的、生活中的任何問題和困難”。教師和學生不只是在教和學,他們還在感受課堂中生命的涌動和成長,只有這樣的課堂,學生才能獲得多方面的發展,教師的勞動才會閃現出創造的光輝和人性的魅力。
通過這一個學期的努力,現在8班的學生明顯的對數學有很大的興趣,從被逼學習到自覺學習,有了很大的轉變。我將繼續改進我的教學方法,爭取讓更多的學生愛上數學。
摘要: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要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本,是指包括全體學生的發展,各方面素質的協調發展,在適應社會發展總需求的前提下的個性發展和不同學生在各自原有不同基礎上的有所發展。學生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們主體意識的形式和主體參與能力的培養。因此,我們對人的發展的特點有了新的認識:發展的主動性、整體性、多樣性和創造性,是現代人的發展的基本特點。
關鍵詞:激發、導向、選擇、調節。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要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本,是指包括全體學生的發展,各方面素質的協調發展,在適應社會發展總需求的前提下的個性發展和不同學生在各自原有不同基礎上的有所發展。學生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們主體意識的形式和主體參與能力的培養。因此,我們對人的發展的特點有了新的認識:發展的主動性、整體性、多樣性和創造性,是現代人的發展的基本特點。
在教學活動中,我們應以學生為主體,以師生合作為基礎。教師的教是以學生的學習為前提,以學生的主體發展為條件和歸宿。學生要在數學活動中獲取數學基礎知識,形成基本技能,轉化成數學能力,發展自己的能力。盡管由于學生的年齡小,他們的有所選擇,有所棄舍的能力還處于啟蒙與培養階段,但是,數學概念、公式、法則、定律等在學生認知結構中的形成也不是消極被動的,仍然是一個能動加工過程。學生對于課堂上各種信息的接收,并不是照相一樣復印下來,而是一個主動構建認知結構的過程。又由于學生年齡心理特點的局限性,不僅要考慮教具、學具、教學軟件所提示的數學道理的科學性,也要考慮其直觀形象性、趣味性,以利于學生主動地學習。
學生要主動地學習小學數學,需要形成自己的良好的學習方法。學習方法不僅是學生獲取知識的手段,也應是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內容。如在課后,自己會主動復習本節課的知識,哪些是重點,哪兒易錯,哪兒易混,從自己的情況出發,該記的記一記,該弄明白的弄明白,該琢磨其中道理和奧妙的要去琢磨,再來做一些練習題。還可以預習第二天要講的知識,預習的目的不僅在于自己明白什么,更在于自己不明白、不太理解的是哪些,以便來日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習。在課堂上,要會聽,對老師講的要聽得出過程,聽得出重點,聽得出結論。實踐證明:學生一旦掌握了學習數學的方法,就減少了學習數學的障礙,就會自覺地、主動地在頭腦中建立起由數學知識結構轉化而來的其它認知結構,把所學知識變為“我的知識”。所以,對于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需要從學生入學時做起,堅持不懈,抓緊抓好。
過去人們把數學的基點始終僅放在研究教師如何教,而忽視了學生如何學。如今伴隨學生認知活動的發生與發展,學生的需要與興趣、動機與目的,習慣與意志等各種非智力心理因素,與學習活動中的智力活動相互聯系與作用,起著激發、導向、選擇與調節的`作用,構成了復雜的心智活動。教師要隨時注意挖掘教材和教學中的“發現”因素,盡量地發展學生的潛能,能讓學生通過努力自己解決的問題,應盡可能多地留給學生自己解決。在探討問題的過程中,要循序漸進,幫助學生找到正在探討的問題,鼓勵和相信學生能夠解決問題,以促成學生的主動發現。同時要注意學生學習方法的研究,重視學生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和實際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例如讓學生先作課前準備,上課時可由學生登臺闡述自己的觀點和解題思路,讓所有的學生都經過“一聽一講,互相議論”的過程,最后再由教師結合所學內容,對學生提出的種種觀點和方法加以講評,肯定成績,糾正錯誤,聯系課程,歸納結論。這樣學生既學到了活的數學知識,又具備運用和駕馭知識的能力。使知識與能力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發揮應有的作用,增強了學生走向社會生活的積極參與意識與適應能力??傊?,是學生的知識與技能、智力與能力、思想品德與良好習慣的協調與充分發展。
在今天,單純的一塊黑板一支粉筆已成過去,三機一幕也在還未普及的時候便又被先進的計算機輔助教學所更新,接下去更吸引人的是網絡教學。如此多的教育技術的日益成熟與更新,使教師們在課堂教學中具有廣闊的關于教學技術的選擇空間。隨著人們對教育科學研究的不斷深入,同一個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內容,不同的學生,施以不同的教學策略,從而更好地在集體教學中注意到個別發展,真正實現因材施教。由于學生的學習活動成為教學過程的中心,老師比以往任何時候更需了解學生的狀況,使師生之間的交流變得更為必要。因為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同時承認知識的學習與能力的形式有快有慢,水平有高有低,就一個學生來說,學習這部分與那部分知識,這段時間與那段時間,學習的效果也有高低快慢之別。要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有所提高,需要了解不同層次的學生理解與運用知識的狀態,平等地看待每個學生,運用得當的教學方法,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整個學習活動中去。同時,又要注意學生個性發展,這是在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的前提。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教學形式的多樣性正是教無定法的體現,也是學生個性與發展的差異性所必需的。所以,要減輕負擔,提高質量,關鍵是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益。教師只有抓住教學中的本質問題,分析學生學習中的差距,才能使學生學得主動,學得活潑,促使學生得到較好的發展。
當今世界科學技術日新月異,所以從低年級開始,就應該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行為,這已成為課堂教學的迫切任務,在學生的創新活動中,也要照顧各個水平的創新,不斷鼓勵他們進取。創造是學習的魅力所在,也是現代化課堂教學最顯著的特點之一,要使教學富于創造性,往往從問題開始,好的問題是創造的源頭。如何才能培養學生創造性能力,關鍵在于教師對學生的潛心啟迪和培養,充分挖掘教材中和學生身上點點“發散性思維”的火花,利用各種思維訓練的有機結合,將創造性的培養滲透到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之中,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精神才能得到充分的發展??偠灾?,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創造性能力,是課堂教學改革的方向。實踐證明,注重知識之間的正遷移,培養學生的正向思維,鼓勵學生反向質疑,訓練學生的逆向思維,注重問題的多向求解,發展學生的求異思維等,是培養學生創造性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因此,數學教學在重視發展學生創造能力的同時,還應該重視教給學生自行獲取數學知識的方法,以及主動參與數學實踐的本領。這樣,學生更能獲得終生受用的數學基礎能力和創造才能。
總之,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成功地應對社會生活的能力,為了更有效地培養學生發展的主動性、整體性、多樣性和創造性,讓我們的數學知識在課堂上進行實踐與探索,力爭在數學教學園地上有所收獲和提高。
作者簡介:李清萍?女?39歲?中共黨員?從事數學教學10余年,教學上取得了一些成績,深受學生和家長的喜愛,同事的好評。我喜歡跟孩子們一起走進數學課堂,享受著數學的神奇,我深愛這一職業。
小學數學課程改革實施過程中,一邊實踐,一邊成長,不斷地吸收了新的教學理念。體驗了一個學期的數學教學,我頗有感觸。在新課程的標準下,學生需要在自主探究中體驗“再創造”,在實踐操作中體驗“做數學”,在合作交流中體驗“說數學”,在聯系生活中體驗“用數學”。學生體驗學習,是用心去感悟的過程,在體驗中思考、創造,有利于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而傳統的數學教學是學生被動吸收、機械記憶、反復練習、強化儲存的過程,沒有主體的體驗。然而在新課程中,教師只不過是學生自我發展的引導者和促進者。而學生學習數學是以積極的心態調動原有的認知和經驗,嘗試解決新問題、理解新知識的有意義的過程。
數學教學應當有意識、有計劃地設計教學活動,引導學生體會數學與現實社會的聯系,加強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不斷豐富解決問題的策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結合有關的教學內容,培養學生如何進行初步的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對簡單的問題進行判斷、推理、逐步學會有條理、有根據地思考問題,同時注意培養思維的敏捷性和靈活性。在日常學習生活中能撇開事物的具體形象,抽取事物的本質屬性,從而獲取新的知識。在這幾年的時間里我得到了一些教訓,認識到自己有很多不足,并且對小學教學工作有了一些體會。
這種教學設計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對新的知識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性的作用,從而挖掘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探究問題的習慣和探索問題的能力。
1、在教學中既要根據自己的實際,又要聯系學生實際,進行合理的教學設計。注重開發學生的思維能力又把數學與生活實際聯在一起,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使教學設計具有形象性,給學生極大的吸引,抓住了學生認識的特點,形成開放式的教學模式,達到預先教學的效果。
2、給學生充分的思維空間,做到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相結合,重視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合理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注重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推動學生活動意識。
3、利用合理地提問與討論發揮課堂的群體作用,鍛煉學生語言表達能力。達成獨立、主動地學習、積極配合教師共同達成目標。
要想學生40分鐘內都會專心聽你的課那是不可能的,他們或多或少會開小差,他們有的可能連書本都不拿出來或不翻開,甚至還會說話打鬧。這時如果采用提問的方式的話,就會使學生的精神一下子緊張起來,并且去思考你所提出的問題,但是提問時,不能只提問一些選擇性的問題,因為這樣他們思考的空間就會很小,這樣不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另外,提問要有均勻性,不能反復提問某個學生,這樣會使其他學生回答問題的熱情消退的。
1、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作為鋪墊。
2、重視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相結合,充分發揮和利用學生的智慧能力,積極調動學生主動、積極地探究問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
3、在教學中提出質疑,讓學生通過檢驗,發展和培養學生思維能力,使學生積極主動尋找問題,主動獲取新的知識。
4、教學中應創設符合學生邏輯思維方式的問題情境,遵循創造學習的規律使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分析、比較、綜合。
總之,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展。教師要轉變思想,更新教育觀念,由居高臨下的權威轉向與學生平等對話,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教師要走出演講者的角色,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激勵者、引導者、協調者和合作者。教師在學生的學習討論交流過程中,只給予學生恰當的引導與幫助。要讓學生通過親身經歷、體驗數學知識的形成和應用過程來獲取知識,發展能力。
教學情境的創設既是教學設計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又是小學數學教學中經常使用的一種教學策略。它不但能激起數學題目的提出,也能為數學題目的提出和解決提供相應的信息和根據。通過這次的學習、研究、實踐、交換,使我熟悉到了情境創設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重要性。
避免熟悉上的片面性。如新課程標準中夸大的要提供豐富的現實背景,這個現實背景既可以來源于生活,也能夠來源于數學本身,情境的表現情勢應當是多種多樣的,如生活情境、題目情境、活動情境、故事情境、競爭情境等。
研究表明,熟悉愛好與學生的知識基礎有密切關系。因此,課堂教學應先易后難、由淺入深、從簡到繁循序漸進地安排。依照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心理發展水平為基礎,安排教學進程。
假如是題目情境,提出的題目就要牢牢圍繞教學目標,盡可能做到小而具體、新而有趣,既有適當的難度,又富有啟發性。這樣學生才能理解題目的含義,才有可能去探索、思考和解決這些題目。這就要請教師一方面要在創設的情境中及時提煉出數學題目;另外一方面要充分發掘情境的作用,不能把情境的創設作為一種擺設,要應用到實踐中去。
低年級學生對聲音、動作更有吸引力,要多創設表現活潑、內容生動、情勢豐富的情境,如應用猜謎語、做游戲、編童謠、講故事、直觀演示、摹擬表演等情勢;對高年級學生,則要多創設有助于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情境,用數學本身內在的、隱性的美去吸引學生,盡可能讓他們由內心的成功體驗產生對情境的滿足,進而成為推動下一步學習的動力??傊?創設教學情境的情勢還需要老師根據自己的教學實際和教學環境做出相應的設計和改變。只有這樣,才能進步教學效果,到達有效課堂、高效課堂。
任何一種教學方法無論多么好,長期使用學生都會產生單調厭倦之感,因此,教師要從學生和教材的實際出發,在課堂上精當選擇?!缎抡n程理念下的創新教學設計》在課堂設計上就根據不同的內容來采用了多種多樣的、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不是讓教師以灌輸式的方式把所有的知識灌輸給學生,而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讓學生真正融入了課堂,做了課堂的主人。
從實際引入(也可以說是從直觀引入)。小學生認識事物、理解概念主要是憑借事物的具體形象和表像進行的。在概念的引入教學中,教師從比較熟悉的實際事物中,提供足夠的直觀感性材料,讓學生通過看、聽、摸、做等,豐富他們的感性認識,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從而引出概念,同時學生的思維能力也得到了發展。
任務型教學是以具體的任務為學習動力或動機以完成任務的過程為學習的過程,以展示成果的方式來體現教學的成就。通過閱讀,我明白了任務型教學是雙邊或多邊的交互式活動,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在今后的教學活動中,我將依據課程的總體目標并結合教學內容,盡量設計貼近學生實際的教學活動,吸引和組織他們積極參與。學生通過思考、調查、討論、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學習新知識,完成學習任務。
20__年4月21日至22日,我有幸在六枝影劇院參加了全國小學數學名師經典課堂觀摩研討會,此次會議由貴州師范學院繼續教育學院主辦。會上,我有幸聽到了陳大偉、仲廣群,錢守旺及六枝實驗小學的謝全碧老師的講座,感觸很深,現將本次活動的收獲小結如下:
在21日上午聽了謝全碧老師的《三角形的認識》這節課,謝老師首先利用多媒體展示建筑圖片,并提問:生活中還有那些三角形?學生積極回答后導入課題,通過學生與老師的互動交流歸納出三角形的特性,并讓學生動手試試四邊形與三角形的穩定性。讓學生畫三角形進而教學三角形的畫法,認識頂點和高的畫法,引導學生說出高的定義。謝老師的.這節課能大膽調整教材的順序,與學生的交火候掌握比較出色,核心明確,能較好運用生活中的例子,很貼近生活,學生能比較愉快的掌握知識點,多媒體運用比較熟練,這些都是以后的教學生活中我努力的方向。
后來又聽了幾個老師的講座,我印象比較深的是陳大偉教授的講座。他的講座題目是《觀課議課與小學數學教學》,他首先要求作為老師,在觀課議課的過程中要坐到學生當中去,要觀察學生的學習,有助于師生關系的改善,讓教學改進的意見更加真實。還要根據需要選擇觀課的位置,這種做法的好處是能在不干擾教學的前提下與學生建立信任關系。而且要提高觀課質量,要在觀課中發揮教學想象力,當好授課老師的助教。最后通過案例分析深入淺出的講清楚老師為什么教的問題和學生廣義和狹義的學生概念,最后提出了教學效率=同學們圍繞教學內容的比較緊張的智力活動和有價值的情意活動時間/教學時間的公式。
寫上輕車熟路的評語上交,便“大功告成”。造成這種現象發生的原因,除了制度貫徹不得力之外,教師也要承擔一定責任。有些教師把聽課評議不當一回事,甚至唱對臺戲,說這是在搞形式主義,他們是為了完成任務而被動地聽課,所以致使評議無法進行或干脆不評議?;蛘呤前崖犝n評議搞成了開表彰大會,大家都紛紛列出某某教師諸如備課充分、教學思路清晰、課堂組織合理、語言生動流暢、教學課堂氣氛活躍等優點,這些都是套話、空話而對缺點與不足出于礙于情面或擔心對自己不利,要么只字不提,要么輕描淡寫。這樣的聽課評議純粹是在應付形式、浪費時間。我認為不如回家吃飯還來得實在。鑒于以上原因及現象,我認為陳教授提出的觀課議課是審時度勢、與時俱進。新課程改革現已進入攻堅階段,實現這些目標關鍵還是在教師,教師要不斷學習、吸收新理念,并敢于嘗試,成為“反思型”教師。
對于中低年級兒童數學教學,主要任務是努力激發、培養學生的學習數學的興趣,讓學生享受到學習的樂趣?!皵祵W”是一門邏輯思維、形象思維、創造思維較強的學科。對與剛從幼兒園畢業的一年級學生學好這門課程并打好基礎是非常重要的。我這幾年來一直是擔任低年級的數學教學工作,通過這幾年的實踐與嘗試,也總結了一些成功的經驗:
首先,我覺得要培養中低年級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非常重要。在課堂上,要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新課標中指出:“數學教學應從學生實際出發,創設有助與學生自主學習的問題情境”。我在每節課上都盡可能的去創設教學情境,有效地調動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使他們學習的內部動機從好奇逐步升華為興趣、志趣、理想以及自我價值的實現。要鼓勵學生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利于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學生的學習只有通過自身的探索活動才可能是有效地,而有效的數學學習過程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應該讓學生充分地經歷探索事物的數量關系,變化規律的過程。要尊重學生個體差異,實施分層教學,開展積極評價。美國心理學家華萊士指出,學生顯著的個體差異、教師指導質量的個體差異,在教學中必將導致學生創造能力、創造性人格的顯著差異。因此,教師調控教學內容時必須在知識的深度和廣度上分層次教學,盡可能地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指導策略;在教學評價上要承認學生的個體差異,對不同程度、不同性格的學生提出不同的學習要求。
由于中低年級的學生具有喜新、好奇,學習目的性、自覺性和注意力穩定性差,具體形象思維占優勢等特點,因此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需要結合課題引入一定的故事情節,誘發學習興趣。如,在教“認識時間”這一課時,我在課的引入部分就加入了一個謎語:“我有一個好朋友,嘀噠嘀噠不停走,叫我學習和休息,真是我的好幫手。這是什么?”由于是謎語,所以滿足了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學生爭先恐后地要回答,課堂上的氣氛很活躍。
數學教學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結合他們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設計富有情趣和意義的活動,使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因此,必須把數學和兒童的生活實際聯系起來,讓教學貼近生活?!笆顾麄凅w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對數學產生親切感”。
我在教學的20以內的進位加法時候設計了這樣一個數學游戲:小貓釣魚,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鞏固整理加法表,發現運算規律。準備的教具有:魚(寫滿20以內的進位加法的算式)魚簍(算式得數)小貓頭飾、池塘(情境)表格(整理算式)先讓孩子們從池塘里把自己算出來的算式(魚)送到魚簍里,再讓他們分組驗證各個魚簍的魚是否符合要求。最后把所有的算式根據規律排入表格自己整理出20以內進位加法表,說一說自己發現的規律,整節課,孩子們是學習的主角,他們興高采烈得參與游戲,參與學習,在游戲中積極地進行計算,不自覺地進行整理,非常有興趣地交流計算規律,輕松愉快地完成了本來枯燥的計算整理復習。
從教小學20多年,小學數學教學應當有意識、有計劃地設計教學活動,引導學生體會數學與現實社會的聯系,加強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不斷豐富解決問題的策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結合有關的教學內容,培養學生如何進行初步的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對簡單的問題進行判斷、推理、逐步學會有條理、有根據地思考問題,同時注意培養思維的敏捷性和靈活性。在這20多年的時間里我得到了一些教訓,認識到自己有很多不足,并且對小學教學工作有了一些體會。
這種教學設計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對新的知識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性的作用,從而挖掘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探究問題的習慣和探索問題的能力。
1、在教學中既要根據自己的實際,又要聯系學生實際,進行合理的教學設計。注重開發學生的思維能力又把數學與生活實際聯在一起,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使教學設計具有形象性,給學生極大的吸引,抓住了學生認識的特點,形成開放式的教學模式,達到預先教學的效果。
2、給學生充分的思維空間,做到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相結合,重視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合理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注重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推動學生活動意識。
3、利用合理地提問與討論發揮課堂的群體作用,鍛煉學生語言表達能力。達成獨立、主動地學習、積極配合教師共同達成目標。
要想學生40分鐘內都會專心聽你的課那是不可能的,他們或多或少會開小差,他們有的可能連書本都不拿出來或不翻開,甚至還會說話打鬧。這時如果采用提問的方式的話,就會使學生的精神一下子緊張起來,并且去思考你所提出的問題,但是提問時,不能只提問一些選擇性的問題,因為這樣他們思考的空間就會很小,這樣不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另外,提問要有均勻性,不能反復提問某個學生,這樣會使其他學生回答問題的熱情消退的。
1、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作為鋪墊。
2、重視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相結合,充分發揮和利用學生的智慧能力,積極調動學生主動、積極地探究問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
3、在教學中提出質疑,讓學生通過檢驗,發展和培養學生思維能力,使學生積極主動尋找問題,主動獲取新的知識。
4、教學中應創設符合學生邏輯思維方式的問題情境,遵循創造學習的規律使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分析、比較、綜合。
總之,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展。教師要轉變思想,更新教育觀念,由居高臨下的權威轉向與學生平等對話,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教師要走出演講者的角色,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激勵者、引導者、協調者和合作者。教師在學生的學習討論交流過程中,只給予學生恰當的引導與幫助。要讓學生通過親身經歷、體驗數學知識的形成和應用過程來獲取知識。
在學習“100以內的進位加法”時,學生由生活情境中找到數學問題后,課堂上絕大部分學生都知道29+4=33,但當我問他們“你是怎么想的”時,他們就說不出來了。這時我并不急于教給學生算法,而是將這一學習任務完全交給學生,我給他們提供了一個主動學習的工具――小棒,讓他們利用小棒自由、獨立地去探索,找到解題的方法,允許不同程度的學生有不同算法,此時此刻我讓學生充分地感受數學、體驗數學的過程。當學生匯報方法時我并沒有在黑板上板書抽象的算理,而是接著給出56+7=?繼續追問學生的想法。當學生再次匯報時,這時我才水到渠成板書算理。通過兩次擺小棒,對于已經知道得數的學生,培養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對于不知道得數的學生,他們也學會了如何計算進位加法。突出了“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一基本理念。通過我在課堂上給學生提供豐富的材料,把數學知識化難為易、化抽象為具體,并放手讓學生動手、動口、動腦,全方位參與學習活動,使學生在實踐中發現、認識、理解、掌握所學知識,發展自己的認識結構。也就是在教學的全過程中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這就要求教師精心設計教學結構,有意識地創設情境,展示知識的全過程,使呈現給學生的算理“活動”起來,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走進學生生活,讓學生感悟數學的價值。力求做到數學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讓學生感悟和體驗到數學就在自己身邊,生活中處處要用到數學,必須認真學好數學。
(一)尋求知識背景激起學生內需。
小學數學中的許多概念、算理、法則等都可通過追根尋源找到其知識背景,教師在教學中要努力把數學知識向前延伸,尋求它的源頭,讓學生明白數學知識從何處產生,為什么會產生。在此基礎上再來教學新知,學生就會產生一種內在的學習動力。
(二)利用生活原型幫助學生建構。
眾所周知,數學學科的抽象性與小學生以形象思維占優勢的心理特征之間的`矛盾,是造成許多學生被動學習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實,佷多抽象的數學知識,只要教師善于從學生生活中尋找并合理利用它的“原型”進行教學,就能變抽象為形象,學生的學習也就能變被動為主動,變怕學為樂學。
(三)用于現實生活領略數學風采。
在數學教學中,我們不僅要讓學生了解知識從哪里來,更要讓學生知道往何處去,并能靈活運用這些知識順利地解決“怎樣去”的問題,這也是學生學習數學的最終目的和歸宿。
20xx年11月12日至14日,我有幸到xx市參加了安徽省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觀摩研討會,這次會議由名師授課和專家點評、講座組成。
在沒參加工作之前,一直幼稚的認為,教小學數學是很簡單很輕松的事,現在想想真的錯了。因為太沒有工作的經驗,參加工作的二個多月以來,磕磕絆絆,諸多困難。參加了這次觀摩會,讓我受益良多:
教學改革,十分注重情境的創設,學情境中的數學,學生活中的數學。教學時,我們往往是從情境中提煉數學信息,從而構建數學模型,最后還要在實際中應用。特別是王銳老師執教的《旋轉》一課中,王老師創設學生玩“大炮打魚”的游戲情境,一個學生到講臺上遮住眼睛,王老師把魚的位置藏好,再找一個學生來指揮上面的學生怎么旋轉大炮一定打到魚。經過老師精心的設計,學生很自然地就知道了旋轉的三個要素—旋轉方向、旋轉角度、旋轉中心。這讓我印象深刻也讓我為之感動和敬佩。
如今信息社會中不斷創新才能讓一個企業一個民族得以生存和發展。作為育人工作者,要以發展的眼光,去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對于學習基礎知識的小學生而言,我們的教學不能生搬硬套,必須以學生已有的知識為起點。作為一名新教師,總認為因為知識“過于”簡單,所以認為這對于學生而言也很簡單。學生的認知結構和心理特點并不成熟,接受新事物復雜程度的能力是有限的,那些我們自認為簡單的事情,其實對他們來說并不是簡單的事。以我走上三尺講臺上的第一節課“秒的認識為例”,很有幸的是,觀摩課上,晁老師上了和我相似的課“分的認識”,晁老師處理時和分的關系上時,讓男生看分針,轉一圈就喊停;讓女生看時針,轉一大格就喊停。學生很快就知道了分和時的關系。那一刻,我覺得自己被震撼了,設計的很好,覺得自己要學習的東西還有太多太多。
這次的觀摩學習是短暫的,留給我的思考卻是長久的。名師們嫻熟的駕馭課堂的能力,以及對新理念純熟運用的能力,都將成為我今后奮斗的目標。
《搭配中的學問》是三年級上冊的一個實踐活動課,教材以配菜為素材,提供了3天菜譜供學生進行一葷一素的配菜活動,作為主例題,而將衣服的搭配(2件上衣和2件褲子及一件裙子)作為鞏固練習,試圖讓學生體會搭配中的規律,學會有序思考,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兩位老師根據本地學生的生活經驗,“反客為主”都以衣服的搭配作為主例題進行教學,創造性地使用了教材,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
回顧兩位老師的課堂,都以探索學習活動做保障,憑借有效學習支持學生的學習,有探索和練習可以讓學生的數學學習變得真實和扎實。下面具體回放兩位老師的教學過程,再次品味兩們老師的良苦用心。
數學教學與生活是密切聯系的,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的能力是新課程的教學目標。因此,兩位老師有意識地將數學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實踐聯系起來,寓數學知識于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之中,使抽象的數學知識以直觀豐富的客觀事物為載體,讓學生體驗到數學知識就在身邊,生活中充滿數學。用現實的生活情景激活了學生的記憶,以學生最常接觸的搭配衣服為情境,營造氛圍,用“猜一猜”活動,將現實和課堂、生活與數學有機聯系起來。
此環節兩位老師都通過簡單的情境將學生帶到本課的主例題,都以“猜一猜”(2件上衣和2件褲子有一件裙子,上裝下裝各選一件,一共有幾種不同的搭配方法?)學生憑借自己已有的經驗,能夠進行猜測和判斷,但此時更多學生的搭配是零散的、無序的。
搭配要按一定的順序,才能不重復、不遺漏。教學中力求做到問題的提出具體、明確、到位。有效的引導學生思維由具體逐步過渡到抽象?!皵[一擺”這一環節,教者抓住學生的認知起點,為學生提供了充分探索與交流的空間,讓學生掌握了搭配的規律并提升歸納了解決此類問題的策略。
最近我又在觀看了杜郎口中學的幾節教學視頻,我感受到杜郎口精神的實質就是充分激發了學生對學習的渴求欲望,實現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整個學校形成了一種濃厚的學習氛圍。
杜郎口的課堂活了,真正告別了傳統的課堂授課模式,學生當之無愧的成了學習的主人,走進課堂,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個渴望求知、渴望解惑的充滿激情的人,正像杜郎口人說的那樣“主動是學習之本,活躍是課堂之魂”。
在參加了多次關于新課堂教學改革的培訓后,把大腦徹底的洗刷了一遍,有人說“換的不只是教材,而是教法,也就是大的教育改革!”什么都是新鮮的:排了幾十年的課桌太死板了,要排成“圓周會議”形的,千篇一律的教室布置也太沉悶了,教室布置要有個性化,課堂是學生的……。校長教師在一起,聽講座、提問題,激昂的轉變觀念、互動、自主學習、探究“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很多以前看上去是不可動搖的,沒有絲毫懷疑的,顛撲不破的教育真理、教育信條就要重新審視和反思,要注入新的詮釋了。許多新鮮的詞句“自主、快樂、高效”如急風驟雨,容不得你半點猶豫就劈頭蓋臉而來,看著大家突然忙碌起來,我的壓力驟然而升:不學習,就要落后,不轉變觀念,就要被淘汰!容不得半點猶豫,帶著“自主、快樂、高效”的新理念用于課堂實踐,讓孩子們自主,讓孩子們快樂,讓孩子在自主快樂中實現課堂學習的高效。幾節課下來,看著孩子們亂哄哄,孩子們自主快樂了,一節課下來,體會只有一個字:亂!剛剛涌起的一點激情也逐漸冷卻下來。難道新課改就是亂,亂就是新課改?我疑惑了:難道這就是課堂教學改革?不,課改決不是這樣!是不是哪里做不到位呢?通過實踐,漸漸地,我的思維變得開闊了,對課改的理解逐漸撥云見日:我之所以茫然,是因為把課改想得過于神秘而無法企及;之所以感覺亂,是自己的思維還定格于傳統的教學模式之中,從心理上還沒有徹底的接受新課改的教學模式。其實,課堂教學改革只是一次契機,它就是我們一直在做,而且從未間斷過的追求,只是一些更富學識的人將它完整的歸納并積極推廣的教育理念。它并不清高,也不像我們想象中的那樣不可能,它是可行的,也是可信的,更是自主、快樂、高效的!
契訶夫說過:“書知識如果沒有經過教師心靈的加溫,傳授越多,學生將變得越冷漠、越無知”。教學中,我深深地會到課堂教學改革會讓教師輕松,讓學生快樂;課堂教學改革改變了學生的學習生活,也改變教師的教學生活。課堂教學改革中學生可能會改變他們的一生,新課程中的教師也將煥發出新的生命。教師將與課堂教學改革同行,將與學生共同成長。
師生之間多多交流,會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也是課堂教學改革信息的反饋,多聽學生的心聲,更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對此,我深有感悟。
一次課上,一個學生怯生生地對我說:“老師,咱課上能不能換位呀,我喜歡和某某一起做作業?!痹纫灿泻芏嗤瑢W希望這樣,但我都沒允許過,怕他們在一起光知道玩耍,但看著他渴望的眼神以及新課堂教學改革對課堂教學要求就是讓學生自主,于是便微笑著點了點頭說:“老師滿足你的要求!”他聽后非常高興,2個人合作的非常愉快,作業做得非常優秀和成功。等課上了一半的時候,我表揚了他的進步。這下可不得了了,好幾個同學說都愿意自由組合,我一想這樣課堂不就亂套了呀,等換完座位就該下課了,我就沒答應他們的要求。等下課鈴聲一響,我剛走出教室,感覺一個“小尾巴”跟了上來,回頭一看,怯怯地問我“老師為什么同意他換座位,不同意我們換,老師是不是不喜歡我們呀?”一句話問的我語塞,我趕緊說“不是,不是,我怕換位耽誤大家的作業時間,下次上課之前可以提前換好就可以了,ok?”
這,給了我一個小小的啟發:如果在課堂上安排自己的合作伙伴一起創作,能激發孩子們的創作熱情,而且還能培養他們的團體合作意識,(而現在的孩子在生活中恰恰缺少的就是合作精神)為了能讓學生更好地更愉悅地把學習積極性參與到課堂中來,使他們成為課堂的主人,我便答應了所有學生們的要求。我又跟同學們說:“我滿足了大家的要求,也希望大家滿足老師的要求,做出讓老師最滿意的創作,而且還要注意課堂紀律,不要太"放肆"了,而影響別人?!痹偕险n時,我發現每一自由組合的同學都能積極主動地創作和學習。通過好的學生和相對弱一點的學生的搭配組合,對后進生的轉化起到一定的效果,每次面對他們的合作創作都滿意地點了點頭,說:“真不錯,繼續努力!”
每一個學生都有他自己獨特的想法,只要老師愿意去聽,細心去感受,就會深入到他們的心靈深處,探知他們的需求和渴望,由此,也就會在教學方面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課堂教學改革需要我們每一位教師不斷地探索、實踐、領悟。與此同時,不要忘了多和學生交流,多聽聽學生的心聲。
我在今后的教學中,要結合自身與學校實際,學其精髓,把握內涵,深刻領會,提高課堂效益。在教學中,我要嘗試讓學生自己來實踐知識的獲得過程,自己對照課本進行自學,并且在課堂上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互相交流,互相學習,讓學生在學習中找到樂趣,找到自我。學習是一種快樂,我們也“學著樂,樂著學”,使我們的課堂真正成為活動的課堂、自由的課堂、和諧的課堂、激情燃燒的課堂、回旋著生命旋律的課堂。
在教學中,要給學生一個足夠的空間,從而體現他們的主體地位。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要把課堂還給學生,讓他們在學習中獲得成功地快樂,進一步激發求知的欲望,從而提高教育教學效率。
以上是我對實施新課改的一點初淺體會,新課改讓教師原有的角色發生變化,新課改也為教師發展創造了一個新的機遇。相信我們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激發自身的活力,在教學中不斷反思、不斷創新,一定會使學生向“學會學習”這一最高目標邁進。相信自己也會在新課改理念的指導下不斷成長,只要我們不斷學習,在教學中努力貫徹新課程的理念,不斷進行教育教學上的創新。
博文教育20xx年度教學能手賽課活動已經圓滿落下帷幕。這次賽課活動在領導的大力支持下,在全體教師的努力配合下,在參賽教師積極參與、認真準備下,取得圓滿成功。參加本次比賽的教師都是青年教師,激烈角逐,一批優秀的青年教師脫穎而出:他們精心的教學設計、精煉的教學語言、精致的教學板書、精彩的教學藝術……無不彰顯出教師的聰明智慧與個人魅力,顯示了他們巨大的可塑性。
通過賽課,評出一等獎兩名,分別是歐陽英鷹、顧凱。下面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這次比賽帶給我的收獲及啟示:。
老師們在備課過程中,能深入鉆研教材,做了大量充分的準備。注重把知識和能力入淺出又扎扎實實的傳授給學生。善用多媒體課件,追求既生動形象又快捷高效的教學效果。語文張海燕老師在講授《香甜可口的水果》一課時,巧用實物教學將觀察物體的過程演繹的淋漓盡致,喚起了學生對舊知識的記憶,使學生印象深刻。
來自 FANwEN.CHaZidiaN.CoM
課堂上打破了一問一答強制、封閉式的傳統教學,基本能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年齡特點及認知的規律,創設問題情境,特別是設計有探索性和開放性問題,進行開放式教學。如顧凱老師、汪瑾林老師的數學課中,老師努力體現“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的教學原則,通過教師有序的引導、生動活潑的啟發教學,激發學生積極參與、合作交流,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沒有活動的課堂,是死氣沉沉的課堂,活動在課堂教學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教學效果評價標準之一,就是要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之中,通過巧妙的活動設計,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發現、實踐、探究。歐陽英鷹老師在英語課上創設貼近學生實際的活動,組織并開展活動教學,在一個個充滿趣味挑戰的活動中鍛煉了學生的聽說能力,提高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
參賽教師注重情感激勵教育,誘發創新情感,很好的體現和落實了人文的精神,成為這次賽課的又一亮點。王珊,凌瑾,劉琳等老師在教學中,做到自始至終關注學生的情感,營造寬松、民主、和諧的教學氣氛。尊重每個學生,積極鼓勵他們在學習中的嘗試,保護他們的自尊心和積極性。教師的鼓勵具有個性化,激勵性的語言常掛嘴邊,成為學生不斷學習、創新不可缺乏的精神動力。
通過這次比賽,我們欣喜地看到我校教師具備良好的教師基本素質。他們教態大方得體,語言清晰,具有較強的親和力和應變能力。鄧超,田璇等老師雖然是第一次參加比賽課,但他們在課堂上文雅得體的教態,豐富的肢體語言以及親切和藹的微笑,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深受學生的喜愛。
我作為博文的一名新教師,始終存在許多不足,需要向優秀老師學習的地方有很多。這次收獲頗多。首先,應學習鄧超老師的課堂活潑氣氛的營造;其次,學習懂得在教授不同的課程應用不同甚至多樣的教學方法或教學形式;最后也是同樣重要的是學會讓學生在快樂學習中高效掌握本節課知識。
20xx年4月21日至22日,我有幸在六枝影劇院參加了全國小學數學名師經典課堂觀摩研討會,此次會議由貴州師范學院繼續教育學院主辦。會上,我有幸聽到了陳大偉、仲廣群,錢守旺及六枝實驗小學的謝全碧老師的講座,感觸很深,現將本次活動的收獲小結如下:
在21日上午聽了謝全碧老師的《三角形的認識》這節課,謝老師首先利用多媒體展示建筑圖片,并提問:生活中還有那些三角形?學生積極回答后導入課題,通過學生與老師的互動交流歸納出三角形的特性,并讓學生動手試試四邊形與三角形的穩定性。讓學生畫三角形進而教學三角形的畫法,認識頂點和高的畫法,引導學生說出高的定義。謝老師的這節課能大膽調整教材的順序,與學生的交火候掌握比較出色,核心明確,能較好運用生活中的例子,很貼近生活,學生能比較愉快的掌握知識點,多媒體運用比較熟練,這些都是以后的教學生活中我努力的方向。
后來又聽了幾個老師的講座,我印象比較深的是陳大偉教授的講座。他的講座題目是《觀課議課與小學數學教學》,他首先要求作為老師,在觀課議課的過程中要坐到學生當中去,要觀察學生的學習,有助于師生關系的改善,讓教學改進的意見更加真實。還要根據需要選擇觀課的位置,這種做法的好處是能在不干擾教學的前提下與學生建立信任關系。而且要提高觀課質量,要在觀課中發揮教學想象力,當好授課老師的助教。最后通過案例分析深入淺出的講清楚老師為什么教的問題和學生廣義和狹義的學生概念,最后提出了教學效率=同學們圍繞教學內容的比較緊張的智力活動和有價值的情意活動時間/教學時間的公式。
寫上輕車熟路的評語上交,便“大功告成”。造成這種現象發生的原因,除了制度貫徹不得力之外,教師也要承擔一定責任。有些教師把聽課評議不當一回事,甚至唱對臺戲,說這是在搞形式主義,他們是為了完成任務而被動地聽課,所以致使評議無法進行或干脆不評議?;蛘呤前崖犝n評議搞成了開表彰大會,大家都紛紛列出某某教師諸如備課充分、教學思路清晰、課堂組織合理、語言生動流暢、教學課堂氣氛活躍等優點,這些都是套話、空話而對缺點與不足出于礙于情面或擔心對自己不利,要么只字不提,要么輕描淡寫。這樣的聽課評議純粹是在應付形式、浪費時間。我認為不如回家吃飯還來得實在。鑒于以上原因及現象,我認為陳教授提出的觀課議課是審時度勢、與時俱進。新課程改革現已進入攻堅階段,實現這些目標關鍵還是在教師,教師要不斷學習、吸收新理念,并敢于嘗試,成為“反思型”教師。
由于中低年級的學生具有喜新、好奇,學習目的性、自覺性和注意力穩定性差,具體形象思維占優勢等特點,因此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需要結合課題引入一定的故事情節,誘發學習興趣。如,在教“認識時間”這一課時,我在課的引入部分就加入了一個謎語:“我有一個好朋友,嘀噠嘀噠不停走,叫我學習和休息,真是我的好幫手。這是什么?”由于是謎語,所以滿足了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學生爭先恐后地要回答,課堂上的氣氛很活躍。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qitafanwen/9350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