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短片里,所有的寶物都擬人化了,從這些寶物的話語中我不僅聽到了許多流浪在外國的寶物對家的思念,還從側面反映出制作人對寶物流入外國的怨恨和不甘。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逃出大英博物館觀后感的內容,供大家參考,希望能夠給大家帶來借鑒或幫助。
下午,我們全班一起看了《逃離大英博物館》這部紀錄片。他主要講了一個在英國博物館里的中國古文物化為了一個人,遇見了一個在英國的中國記者張永安張永安帶著她離開了英國,成功回到了祖國的懷抱中。
他們去了最近的博物館去報口信,雖然有很多不同的文物,但有一句話每個人都說了:家國永安,那些文物都希望自己的國家永遠平安,不再受欺負。
因為在英國博物館里的中國文物都是英國在八國聯軍火燒圓明園時一起搶走的。那時正是1860年,清朝政府腐敗,只有挨打的份,那段時間真是黑暗??!首先是鴉片戰爭,接著就是英法聯軍、八國聯軍來侵華,清政府被完全瓦解,分成了國民黨與共產黨兩軍之間打來打去打,打到日本侵華時才暫時合作,那個年代槍林彈雨、生靈涂炭、民不聊生,老百姓生活在戰火之中,那些文物就是在這種環境中被搶走的,所以他們才希望家國永安??!
在無數人民寶貴的生命獻出的情況下,我們終于打贏了抗日戰爭。如今的社會,百姓們安居樂業,幸福美滿在影片的最后,那位由文物幻化成的她說:“我相信我們在以后會正大光明地回來!”然后回到了英國博物館。是啊,以后中國在世界的地位,會變得越來越高,那些文物就自然而然地回到祖國的懷抱。
今天,我和媽媽一起看了《逃出大英博物館》。故事講的是一盞在大英博物館展出的玉壺,在一位中國記者的幫助下回到了祖國的懷抱,給故鄉的文物“親人”帶去了來自百年的來信,訴說著無盡的想念,乞盼有一天能家人團聚。最后,小玉壺還是回到了大英博物館,希望有一天能和祖國的其他文物一起堂堂正正地回國。
其中,最讓我驚嘆的是大英博物館居然收藏了2.3萬件中國文物。這些文物不是被偷盜的,就是掠奪的,讓我想起五年級學的課文《圓明園》,圓明園之前有金碧輝煌的殿堂,有玲瓏剔透的亭臺樓閣,還有象征著熱鬧街市的買賣街,更有數不清的寶貝。直到1860年秋天,英法聯軍侵入北京,燒殺搶掠,無惡不作。他們闖進圓明園,將能運走的文物打包運回國,運不走的文物則以棒擊毀,3000名士兵放了一把大火,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圓明園成了一片廢墟。
如今,我們在大英博物館看到的絕大部分文物都是通過這樣的方式獲取的。我還在前幾天的報紙上看到大英博物館近期丟失了2000多件文物,不禁對博物館安保做出了質疑!而且,我們的文物并沒有在博物館受到很好的保護,他們任由游客隨意觸摸,拍照,切割破壞了較大的文物。對此,我想說:“如果大英博物館不能很好的保護這些文物,那么就請將文物歸還給來源國!畢竟,這些文物是當年藝術創作的瑰寶?!?/p>
最后,愿祖國能更強大,愿歷史不再重演,愿大英博物館內所有中國文物有一天能平安回家!
一個玉壺化成人形跟隨張永安回到中國,為仍在國內的國寶們誦讀他們在大英博物館里的“朋友”們為他們寫的信,最終又回到大英博物館等待風風光光,堂堂正正地回家。張永安受此影響回國后成為了一名國寶記者。
短片中的一個鏡頭一直刻在我的腦海中,久久不能抹去:一幅非常大的四龍壁,上面的每一條龍都被鋸成了四段。當時英國的“土匪”們并不想花更多的錢運它回英國,于是便拿去鋸開,把它鋸成了四段?;氐讲┪镳^后又將它拼接起來,隨意地掛在墻上。我想,他們被鋸開的時候一定很憤怒吧。
還有一句小玉壺說的話也讓我難以忘懷,她剛到張永安在英國的居所時,說:“這么大個柜子,才住兩個人!”說明它在大英博物館里的位置并不寬敞,也許就像擺在碗柜里的碗一般,挨挨擠擠地擺在一起。也許英國人只是把中國的國寶當成非常有價值的金銀財寶,完全不明白她的人文歷史價值,毫不珍惜我們中國人眼中的無價之寶。然而在國內,一個小小的茶壺都會有一個大的展示柜子,大多還配有歷史故事。
英國人對國寶的不尊重不僅讓中國人氣憤,甚至連英國人都看不下去了。一位英國人拍下了他在大英博物館里看到的一切,英國的“土匪”們對中國的羞辱、對埃及的羞侮、對墨西哥的侮辱……緊接著他將這此照片發在了英國十分有影響力的網站上,從此,大英博物館引起了更多人的注意。
希望在大英博物館中的近2.3億件中國國寶能早日回國。
《逃出大英博物館》是一部由短視頻博主“煎餅果仔”和“夏天妹妹”制作的短劇,它講述了化為人形的中華纏枝紋薄胎玉壺從大英博物館逃出后,在中國記者的幫助下成功回到祖國的故事。這個短劇一經發布,便迅速引起了廣泛關注和熱議。
在這個故事中,一開始中國記者并不相信玉壺所講的話,直到他在網絡上看到了有關玉壺丟失的新聞后,記者才開始動搖,并相信了玉壺的話。這個細節表達了中國人民對于文化遺產的尊重和保護的情感,也展現了他們對于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的追求。
大英博物館中藏有大量中國文物,這些文物承載著我們民族的歷史和文化,也是我們民族的驕傲和自信。然而,這些文物如今被禁錮在大英博物館中,無法飛回祖國的懷抱。這讓我感到一絲憤懣,我們應該更加努力,爭取將這些寶貴的文物重新帶回中國,讓它們屬于我們自己,讓我們的子孫后代能夠親眼見證和感受祖先留下的文明成果。
正如短劇中的中國記者一樣,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責任和義務去發揚光大我們的傳統文化。無論是在國外還是在國內,我們都要保護和傳承好我們的文化遺產,讓世界認識和尊重中國的文化,讓更多的人了解我們的傳統,傳承我們的精神。
在這個全球化的時代,我們不僅要追求物質上的富裕,更要注重精神上的富饒。我們的文化遺產是我們的瑰寶,是我們民族的驕傲,它們是我們的根,給予我們力量和自信。因此,我們要加強文化底蘊的傳承和發展,讓我們的文化得到更加全面和深入的繼承和發展。
總之,《逃出大英博物館》這部短劇雖然只有短短的三集,卻給了我們很多啟示和思考。它讓我們更加明白了文化的重要性和自信的意義。讓我們一起努力,讓中國的文化在世界上展露出更加偉大的光芒!
最近觀看了爆火的網絡短劇——《逃出大英博物館》,雖然只有短短的二十分鐘,但是畫面卻牢牢地印在了我的腦海里。我的心情無比沉重,比起欺辱的歷史,更讓我憤怒的是英國官方對待文物保護的態度。
有人說,中國最好的文物不在故宮,而在大英博物館。館內有中國文物瑰寶2.3萬件,文物跨越中國整個歷史,數量之巨大,歷史之悠久足以讓我震驚。我曾經想:大英博物館應該很敬重這些文物吧?但是我想錯了。短視頻中,“唐小馬”寫信給“唐大馬”,說這個柜子跑一圈也用不上幾分鐘??梢姟疤菩●R”在大英博物館里存放的位置很小。
我通過查閱資料發現,在大英博物館中,中國文物都被放在一些狹小的柜子里。有些文物比如龍紋琉璃墻,一些佛像等,為了方便運輸,被切割了好多塊,雖然被運到英國后重新拼接,但是卻已經失去了原有的美感。甚至還有許多的文物就暴露在空氣中,沒有一丁點兒的保護措施,令人十分生氣。
在短視頻中,不畏艱難也要返回故鄉的“小玉壺”深深撼動著每一位中國人的心,最后的讀信中的一句“只是這具木鏤之軀,承得住偷盜者的歉意,卻載不動故人留連的目光”讓我淚流滿面。
《逃出大英博物館》的播出,讓更多人了解中國的歷史傳承、民族文化,讓大家更為廣泛地了解到我國流失海外的文物,更是警惕大家落后就要挨打的事實。我相信不久的將來,中國的文物一定會風風光光、堂堂正正地回家。
時光飛馳,歷經蒼桑的中國文物如今已流落海外多年,讓人扼腕嘆息。視頻中講到,張永安遇見了由小玉壺化身的人,他們一路艱難回國,卻只是拿出信來讀給那些文物聽,張永安很好奇她為什么還要回英回去,小玉壺說的話,讓不少觀眾熱淚盈眶,那就是:“我們中國人從不干這種偷雞摸狗的事,總有一天,祖國會把我們風風光光地接回家?!焙苊黠@,這句話是在反諷英國人從我國搶走文物,聽到這里,我不禁為之一震,英國就像一個無恥的強盜,帶不走的就肆意破壞,圓明園也是被英國人燒毀的——那日的圓明園成了一片火海,無數工匠嘔心瀝血創造的瑰寶毀于一旦。
視頻中有一句臺詞:“這么大個柜子就住兩個人呀?”讓我為之感動,說明在大英博物館里,中國文物的數量巨大,它們被成堆堆放,一個柜子里可能要放進好幾個文物,雕刻精美的大佛更是被草草放在角落,根本不受重視;俗話說得好孰可忍孰不可忍,在中國的博物館里,文物都被保護的很好,”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可真是說對了,相比之下,高低立見。
最后視頻里,成百上千的文物念道”家國永安”,是啊,祝愿國之瑰寶早日歸家,也祝愿中國,家國永安!
短片里面主要講述了一個記者在英國采訪時,突然大英博物館里一件文物,茶壺失蹤了,那位記者也碰到了一個流浪女孩無奈她太黏人,只好收留了她,之后的在英國幾天,他們兩個一起生活,每天在街上發傳單搞采訪,突然一天記者對女孩說:“我們回家吧!”下午他們便回了國,一回國,便去了博物館,那個女孩打開自己的包,從里面拿出一沓信,一一念給了博物館里每一個文物,半個月后,茶壺找到了,記者趕緊去進行解說,故事也就結束了。
這一篇文章讓我感受十分深刻,里面有許許多多細節,比如短劇中的那位小女孩,他就是那個茶壺,里面把一個文物比作了一個人,給讀者設了一個懸念,在快要結束的時候再公布。其中有一個細節讓我們所有中國人落淚,在19世紀末時,英國軍隊入侵中國,將很多中國的文物全部帶走,帶不走的全部燒毀、砸碎。所以在大英博物館很多文物都是被四分五裂過后重新拼在一起,像有一些畫,全都在帶離中國時被裁過,再用膠水粘起來去進行展覽,不做任何的修復手段,并且在中國的博物館許多文物都是被一個個大玻璃罩,保護著每一個文物,且都是被經過精細編號,還有很詳細的介紹,而在大英博物館,英國人對文物根本不尊重。像碗這種文物都是被一起疊放在一起,大一點的文物玻璃罩罩不下,英國人直接切割掉一塊,直到玻璃罩能罩下為止,更為殘忍的是,博物館的文物被人給偷走了,英國人也查也不查,直接讓人偷,這就是英國人的人性。
這部小短片,希望大家能喜歡,也去看一看。
今天我看了一部名為《逃離大英博物館》的短片,共有三集,每一集雖然都不到五分鐘,但是每一集都能讓觀者感同身受。
這一部片我覺得錄制的非常好。第一因為中國的許多珍貴文物被國外搶走,國人十分傷心,卻又對遺失文物非常思念,而這一部片正好契合了這一點。國人強烈得期盼著那些失去的文物早日回家,這在每一名中國人心中都激起了強大的波瀾。
第二是因為不顧一切返回家鄉的小玉壺的那一種強烈的愛國之心。小玉壺的形像特點是一個既天真又充滿好奇心的女孩,而這樣一個看似弱小的角色卻有如此大的愛國之心,真令人無比驚訝。從原來的離家女孩到適應人類生活與故宮中的各種寶物聊天的女孩有著強大的對比差距。
在這個短片里,所有的寶物都擬人化了,從這些寶物的話語中我不僅聽到了許多流浪在外國的寶物對家的思念,還從側面反映出制作人對寶物流入外國的怨恨和不甘。
看完這一部紀錄篇讓我更加了解了流失國外的文物。所有的文物都蘊含了歷史的痕跡,人們的智慧,而現在卻被侵略者拿走,又證明了落后就要挨打這一特點。只有我們不停前進才不會被別人瞧不起,所以我們現在更要好好學習才能為國家的進步做出貢獻!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qitafanwen/9342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