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的目的通常是為了解決某個問題或者提供決策依據,因此寫報告時需要有明確的目標和重點。報告的撰寫要注重文字的清晰和結構的合理,可以使用適當的標題和分段,突出重點,提高閱讀體驗。這些報告范文涵蓋了不同領域和主題,可以為你提供廣泛的寫作素材。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睆闹胁浑y看出,閱讀在學生的學習中的重要性。在閱讀中學生不僅可以學到豐富的知識,而且可以得到能力的培養。因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保ā墩Z文課程標準》)然而,課堂教學時間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教學時間中,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學效率呢?現就自己在教學中的實踐,談幾點看法。
一、以讀為本貫穿課堂教學。
“閱讀”,顧名思義,讀是其中的核心?!罢Z文課以讀書為目的,教師引導學生俾善于讀,則其功至偉?!边@是葉圣陶先生對讀在語文教學中的地位,所作出的精當評價。因此,在教學中,學生通過默讀、朗讀、復讀、賽讀、美讀、整體讀、部分讀、分角色讀等多種形式,理解課文內容,品析語言文字,感悟情感價值。在讀的過程中實現學生、教師、文本和作者之間的對話。如我在教學《少年閏土》這課時,首先,讓學生自由試讀課文,讀通課文,利用工具查找不認識、不理解的字詞,讓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生字詞。然后,讓學生帶著問題齊聲朗讀課文,弄清課文主要寫了哪些事?理清文章結構層次。再組織學生分角色有感情地品讀,感悟作者抓住閏土的外貌、語言、動作和神態描寫來表現人物特點的寫法。最后,抓重點語句“他們不知道一些事情,閏土在海邊時,他們都和我一樣,只看見院子里高墻上的'四角的天空?!薄拔宜夭恢捞煜掠羞@許多新鮮事:海邊有如許五色的貝殼;西瓜有這樣危險的經歷,我先前單知道它在水果店里賣罷了?!边M行研讀,再聯系上下文理解關鍵詞語“高墻上的四角的天空”、“素不知道”、“先前”、“如許”,體會“我”對閏土的羨慕、欽佩之情。這樣使讀層層推進,學生在讀中學到了知識,培養了能力。
二、以訓練為點細節與整體相結合。
“訓練”即語言文字訓練?,F在的語文課堂教學提倡把握整體,培養學生整體把握的能力,但整體需要細節的充實――抓重點語段進行語言文字訓練。每一個細節都是整體的基石,有了一個個精彩的細節,才會有完美的整體。例如在教學《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時,首先對課堂整體有一個宏觀地把握,伯父之所以受到那么多人的愛戴,“我”之所以對伯父無限的懷念和敬仰,()是因為“他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闭n文的第一部分是結果,后四部分是原因。這樣再通過對“談《水滸傳》”、“笑談‘碰壁’”、“救助車夫”、“關心女傭”等環節的品讀、研讀,對在這些環節中伯父的語言、動作、神態的細節的賞析,就不難理解課文,體會文章思想感情了。例如抓住伯父說的話“哈哈!還是我的記性好?!薄澳阆?,四周黑洞洞的,還不容易碰壁嗎?”進行賞析就可以體會到伯父的含蓄、幽默、風趣的性格特點和他當時所處的危險環境,以及他面對危險表現出的不怕挫折、不懼迫害的頑強斗爭精神和革命樂觀主義態度。再抓住他救助黃包車戶的一系列動作詞“扶、蹲、半跪、拿、夾、拿、洗、敷、扎”進行訓練,伯父那“俯首甘為孺子?!钡母腥诵蜗缶蛙S然紙上了。
三、以媒體資源為輔優化課堂教學。
1、在理解學生現實生活中無法看到、觸摸到的事物時運用。
如在教學《植物媽媽有辦法》一課時,“鎧甲”、“降落傘”、“豆莢”等圖片的出現,可以使學生形象生動地認識和理解到植物媽媽的外形,教師就不再去多費唇舌了,也節約了教學時間。
2、在朗讀、想象都無法達到的效果時運用。
如在教學《觀潮》時,學生通過有感情的朗讀、豐富的想象都無法感受潮來時壯觀、雄偉氣勢場面的時候,抓住時機插入多媒體課件,學生就很容易從視覺和聽覺上體會到錢塘江大潮的壯觀景象。
3、在學生一知半解,感到困惑時運用。
如《只有一個地球》,當學生讀完課文,知道地球資源遭到了破壞,還不明白嚴重后果時,可以大量出現破壞環境造成一系列生態環境惡變的圖片資料,從而使學生更深刻地領悟到了“只有一個地球,我們要精心保護地球,保護地球的生態環境”.
當然,還有很多地方都可以根據需要適時、合理地使用媒體資源,切不可毫無目的地濫用。
1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一句話:“在人的內心深處,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成為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求更為強烈?!庇蛇@句話我們可以看出,抓住學生的強烈需求,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對活躍學生的思維、誘發學生的情感,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靈活采用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上課的積極性,讓學生能夠主動地參與到閱讀教學中來。而且小學生年齡小,新鮮有趣的教學方式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這樣學生才會樂于學、喜歡學。比如,小學語文中很多課文可以運用表演的方式演示出來,因為具有趣味性,會強烈激發起學生的興趣,并且通過表演會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如,在學習二年級上冊《小獅子》這篇課文時,因為屬于對話形式,我們就可以讓學生分別扮演書中小獅子、大樹、獅子媽媽的角色,進行對話表演,這樣學生就會做到有感情的朗讀,而且在學生的表演過程中,加深了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在閱讀這篇課文時,學生就會表現出更大的興趣和熱情。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要使學生充分的讀,在讀中整體感悟,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彼?,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給予學生充足的閱讀時間,并給學生營造一種適合閱讀的'課堂氣氛,讓學生在閱讀時能夠做到入情入境,從而感受語言文字的神奇以及閱讀內容的豐富多彩。這樣,經過反復的閱讀練習,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了有效發展,而且想象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同時也因為這種閱讀方法的新穎性,能夠激發學生的閱讀熱情。比如,在學習三年級上冊《喜愛音樂的白鯨》這篇課文時,我們就可以借助多媒體為學生創設一種閱讀情境,因為文中提到白鯨喜歡聽《藍色的多瑙河》這首歌曲,這時我們就可以利用多媒體給學生播放這首歌,并當做背景音樂,讓學生在這首歌的渲染中閱讀本篇課文,這樣學生就會表現出極大的閱讀熱情,同時也能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該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钡欠从^現在的小學語文閱讀課堂,大部分都是由老師帶著讀,因為他們覺得小學生年齡太小,沒有過多的思想能力和思考能力,所以就剝奪了學生自主閱讀的權利,但是,很多體驗都是需要學生自己通過多樣化的閱讀才能體會到的,所以,我們應該把閱讀的權利還給學生,提倡個性化閱讀,以此來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比如六年級下冊《人生禮贊》這篇課文,因為是首禮贊人生的抒情詩,我們就可以采用學生自讀和互讀的方式,并讓學生彼此之間對這首詩進行討論和交流,讓學生真切認識到優秀品質對于成功的重要性,加深學生對人生的理解和感受。學生在閱讀的時候,也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運用不同的語氣去讀,仔細感悟這首詩中的文字,這樣的閱讀效果要比傳統的老師帶著讀的方式好得多。綜上所述,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是一項任重而道遠的教學任務,也是一項極其復雜的系統工程。身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們要不斷地對我們的閱讀教學方法進行改進和完善,把閱讀教學改革落到實處。然而,方法可以不斷變換,但是有一點是始終不能變的,即“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原則,把學生當做閱讀教學的中心。而且《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語文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币陨蟽H是我個人對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幾點建議和看法,在這里將我的這些想法與大家一起分享,旨在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如有不當之處,敬請各位同仁批評指正。
語文是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礎,是傳承本民族文化的途徑之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而閱讀作為中國語文學習中的重點,學生需增加傳統文化文獻的閱讀量,這樣有利于他們開闊視野,也有利于他們增加對傳統文化的認識深度。只有將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融會貫通于現今語文教學的課本與閱讀之中,才能便于當代學生對于傳統文化的理解,加強對學生傳統文化的教育熏陶與民族自豪感,從而汲取傳統文化中的精髓,使中國傳統文化能夠發揚光大。
1.增加學生對于古代詩詞的背誦與閱讀。
中國古代詩詞作為傳統文化的瑰寶之一,總結記錄了中國古時各個朝代的經濟、文化以及各方面的現象,且用詞優美,感情豐富,形式多樣。古詩詞朗誦起來朗朗上口,所以在中國小學課本中出現頻繁,也廣為流傳。在小學語文閱讀中增加比較容易記憶與理解的古詩詞是對傳統文化的靈活運用。
傳說與歷史故事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種形式,很多傳說用或簡單、或傳神、或詼諧的描寫讓其中的人物和情節栩栩如生,且具有一定的教育意義,能讓學生分明善惡。而歷史故事涵蓋了中國古代的史實,能進一步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宣言傳統的禮節與習俗,端正學生的思想。要想在小學語文閱讀中合理引用傳統文化就不能缺少對于這些傳統故事的閱讀。
古典名著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對于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具有重要的意義,名著的閱讀就仿佛是歷史的重現,能夠更加鮮活地展現當時的政治、經濟以及文化,能夠了解當時的風俗民情,能夠更深層次地激發學生對于傳統文化的興趣。
4.將傳統文化滲入閱讀之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
若想培養學生對于傳統文化自主閱讀的能力,就必須要激發學生對于傳統文化的興趣。興趣與閱讀是相輔相成、互相推動的關系,只要有了閱讀的興趣,教師教學的效果和學生對于傳統文化的接受能力才會事半功倍。對此,教師必須要與時俱進地改變自己的教學習慣和方式,在傳統文化閱讀的時候營造出一種意境與氣氛,增強學生對于傳統文化的理解。在小學語文閱讀中合理引用傳統文化,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弘揚與傳播,在一定程度上加強了學生對于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但傳統文化的引入不能生搬硬套,不能顧此失彼,應該在引用傳統文化的同時,正確地引導學生學習當下的外來文化,促進傳統與外來文化的共同發展,開創中國新時代的新文化。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關鍵點在于:讓書本的知識變得生動、活潑起來。學生一直以來都是學習的主體部分,教師一定要擅長使用各類教學的方法來刺激學生,最大限度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生活方面的感受,將課本死板的知識和學生的生活有機融合,更好地拓寬學生的知識深度,激發起學生的興趣并培養他們的想象能力。這樣,在激發起學生思維的同時還能最大限度促進語文閱讀教學的效率提高。通過適當、科學、合理的方法,對學生的閱讀進行指導,讓學生聯系生活來對文章進行理解,可充分調動起學生對生活的感受,讓學生可以在閱讀的過程當中得到更多的經驗。在閱讀的教學當中,教師還要掌握好讓課本“活”起來的辦法,讓學生可在閱讀教學中體會到課本中的真實場景,通過聯想掌握好文章的情感。
(二)構建延展性閱讀教學觀念。
在新課標中已明確指出了語文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科目,也是我們國家的國語教學課。在當前的語文教學資源中,實踐機會并不太多,因此作為小學的語文教師,要盡量去接觸語文的教學資源,通過實踐的活動讓學生掌握好語文的學習特點,多積累語文方面的素材,培養學生正確的語感并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為在閱讀教學中更好地體現這種觀點,新課標提出了關于延展性閱讀的一些具體要求,所以在進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當中,教師要構建起相應觀,讓學生閱讀量、閱讀范圍都得到延展??刹捎锰骄糠椒?,把學生需要學習的知識通過問題的方法提出,讓學生從知識接受者轉變成知識的探究者。學生通過閱讀去發現、分析并解決問題,實現了學習能力的巧妙遷移。
(三)閱讀教學需要抓住重點內容。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當中,教師要盡可能去幫助學生找到閱讀的關鍵內容,同時結合閱讀目標選擇有針對性的閱讀方法,對重點閱讀內容要與一般的內容有所區別。如果我們不事先對閱讀教材中的重點內容進行區別對待,那學生自己無法判斷哪些內容屬于學習中的難點、重點,這樣會導致浪費了學習時間,同時學生也無法掌握有用的知識點,閱讀教學效率就會大大降低。所以教師一定要對這些閱讀教材進行對比、分析,分清重點與普通點的內容,對知識進行詳細的劃分后再明確精確與廣泛閱讀的范圍,如此才可突出閱讀教學的重點內容。對閱讀重點確定必須結合教學大綱規定,教師要將這些重點內容學習價值作充分的講解,只有引導學生集中精力掌握好這些重點內容,學生才可容易掌握其他內容。
書沒有讀通是無法進行講課的,書沒有讀熟也是無法開始講課的。但是當前的實際情況是有很大一部分教師忽略了引導學生對閱讀課文做整體的掌握。我們看到學生一開始通讀文章,對課文還未完全熟悉,甚至對部分生詞、句子還無法流暢閱讀,教師就要求學生說出讀文章的感受。從表面上分析,這樣似乎可提高教學效率,加快課堂的教學節奏,但實際要想獲得效果就是一定不能急。如果教師不注意學生的整體感受,造成學生無法很好感受到作者的意思,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到學生的閱讀能力,不利于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因此在閱讀文章時,有重點段落和中心語句,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一定要從重點進行切入,由關鍵詞出發展開教學。例如在閱讀《富饒的西沙群島》這篇文章的時候,教師要圍繞西沙群島風景優美、物產豐富的特點,引入一些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可極大提升教學效果。
教學實踐表明,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從文章的整體性出發,找到關鍵詞句,最大程度激發學生的想象力,指導學生從文章中讀出自己的感情,通過互動合作學習方法提升閱讀教學有效性,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體現出自主創造性,以此促使學生語文能力的提升,同時也提高閱讀的教學效果。
摘要:進行英語教學可以鞏固和擴大學生的詞匯量,培養學生的語感,是學生學習語言和感受語言的重要途徑。在小學階段進行閱讀教學是應該針對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以年段劃分,分別開展拼讀、認讀、朗讀和初步的閱讀訓練。
關鍵詞:教學目的;教學模式;教學策略;教學渠道。
根據英語新課程標準,小學階段開設英語課程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情感,形成初步的英語語感,為其打好語音、語調基礎,最終使學生具備初步的用所學英語進行交流的能力。在多年的英語教學工作中,我認為,在小學階段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應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符合小學生學習語言的認知規律,以年段劃分,分別進行拼讀、認讀、朗讀和初步的閱讀訓練。下面我就談談在閱讀教學中的一些做法和體會:
一、閱讀教學的教學目的。
小學階段只要求學生讀懂一些簡易的讀物,難度不大,但作為起始階段,方法的掌握、習慣的形成卻是非常重要的。依據小學生學習語言的規律,首先,培養拼讀能力十分重要。在日常教學中我發現,許多學生,尤其是中低段學生對掌握單詞的拼讀感到困難,因此教師應注意培養學生養成正確的學習方法,如在實際教學中我就采用了江蘇溧陽實驗小學推行的“直接拼音法”。這是一種按字母或字母組合的讀音規則拼讀和拼寫單詞的方法,它既可以內化學生的認知結構,又可以培養學生見詞能讀音和聽音能寫詞的能力,同時還可以防止學生死記硬背等壞習慣的形成。其次,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朗讀方法和閱讀習慣也是非常重要的。中高段的學生對語音是比較敏感的,一旦讀得不準,形成習慣,改起來是有一定困難的。因此,應在實際教學中盡量使用標準的錄音,讓學生模仿,以培養學生形成標準地道的語音、語調。然后教師可以再輔以朗讀技巧的講解,讓學生在有意義的語流中掌握標準的語音、語調、重音、意群與節奏。再次,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和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許多高段的學生都有一些不良的閱讀習慣和閱讀方法,如:閱讀時唇動和低聲讀、用手指著所讀內容、不斷回讀、腦袋擺動等,這些都直接影響閱讀速度,進而影響閱讀效果。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首先通過題目、圖示、上下文以及構詞法等,培養學生猜測生詞的能力。其次幫助學生掌握抓關鍵詞的能力,如在閱讀時,注意事物(what)、地點(where)、人物(who)、時間(when)、怎樣(how)、原因(why)等關鍵詞。只有這樣,才能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和閱讀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二、閱讀教學的教學模式。
目前小學階段“讀”的要求一般相當于基礎教學階段英語課程標準一、二級的要求。根據教育部頒布的小學英語教學基本要求,一級中的語言技能對讀的要求是:(1)能看圖識字;(2)能在指認物體的前提下認讀所學的詞語;(3)能在圖片的幫助下讀懂小故事。二級中的語言技能對讀的要求是:(1)能認讀所學詞語;(2)能根據拼讀規律讀出簡單的單詞;(3)能讀懂教材中簡短的要求或指令;(4)能讀懂問候卡等中的簡單信息;(5)能借助圖片讀懂簡單的故事和小短文,養成按意群閱讀的習慣;(6)能正確朗讀所學故事或短文。因此根據課標和日常教學我認為:小學英語閱讀教學應分階段實施。(1)小學低段的閱讀應以聽、說為主線,在圖片、簡筆畫和教師的幫助下學生能從總體上理解閱讀內容,從聽到說,循序漸進。(2)小學中段的閱讀應首先聽錄音看范文,大體理解文章人物、事件和內容,然后在教師的指導下,閱讀講解文章,對文章內容有更詳細的認識,再分組或分角色誦讀文章。在進一步理解文章后,完成課后練習并能復述或表演所學內容。(3)小學高段的閱讀應首先通讀短文,對短文有一個初步總的印象。在通讀文章之后,能根據圖片或上下文解決短文中新的單詞,短語,為語言的輸出作準備。在解決課文中的單詞、短語、句子之后,回到課文對整篇文章作進一步的理解。再讓學生提筆續寫或改寫短文,作為語言的輸出。聽、說、讀、寫是一個有機的互相聯系的整體,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應根據學生的實際,合理地結合聽、說、寫,來提高教學的效果。
三、閱讀教學的教學策略。
在教學中,我們還應根據不同年齡段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策略:(1)針對中低段學生所采取的師生互動型策略。這種策略有助于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師生共同積極參與,關系融洽。教師首先可以通過自己繪生繪色地講述故事、運用實物、播放錄音、多媒體展示等多種手段引出閱讀材料,使學生初步感知,并產生要閱讀的興趣。接著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在學生的交流、老師的講解下理解一些單詞、詞組的含義與用法。還可以設計一些yes/no的問題或簡單的選擇題,讓學生反復閱讀,仔細體會。還可以讓學生根據閱讀材料的特點進行表演、復述等,憑借互動共振的效應,促進語言材料的內化。(2)針對中高段學生采取主動參與型策略。這種策略有助于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自主性。教師可以首先讓學生自己閱讀理解,因為現今的閱讀教材與孩子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這極有利于將知識化難為易。但在學生開始閱讀之前,教師應提出一兩個指導性問題,要求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帶著問題快速閱讀,其目的是給學生的第一次閱讀確定一個目標或任務,實現對閱讀過程的監控。接著再拋出一些細化的問題,要求學生細讀課文后,生生間或師生間展開交流、討論,來梳理全文信息。然后要求學生跟讀錄音,掌握正確的語音、語調,培養語感,加深對課文的進一步理解。最后閱讀的最終目的是開闊學生的眼界,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活躍學生的思維,進而提高學生的英語素質和能力。為達到這個目的,在學生對篇章的結構、內容及融合的知識點有了較好的掌握后,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整體吸收和運用,引導學生利用篇章所提供的信息進行交際活動。如改寫、續寫,角色扮演,或運用所學重點詞、重點句型設置場景進行說話、寫話,或結合短文話題及提供的圖片開展說寫等活動,讓學生靈活地運用所學語言,實現知識的正遷移作用。
英語閱讀教學發生在課內與課外兩個場所。通過實際教學我認為,英語閱讀教學的主渠道應該是在課堂,因為課堂中的課文教學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方式。在教學中,教師能引導學生如何從文字信息中獲取事實、觀點和信息;如何理解不同的觀點和態度;如何欣賞;如何評價等等。同時,教師還能指導學生如何使用工具書等。這些閱讀技能的訓練對中低段孩子的閱讀學習是十分必要和可行的。但緊緊依靠課堂上的閱讀教學是不能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和獲得較強的閱讀能力的。于是,課外閱讀就成了課內閱讀的有效補充。因此我們要鼓勵高段學生定期地閱讀課外英語報刊和英語書籍,同時他們可以利用網絡進行網上閱讀。只有這樣,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獲取的閱讀技巧才會在課外閱讀中得到鞏固,他們的閱讀能力才會得到進一步地提高。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是一個漸進的復雜過程,切忌操之過急。興趣是動力,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是前提,必要的閱讀技巧指導是關鍵。我們教師應訓練學生從讀字母、讀單詞、讀句子入手,過渡到讀故事、讀短文;從拼讀、認讀到朗讀、閱讀,循序漸進,并要與聽、說有機結合,才會極大地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
教無定法,”特別是閱讀教學的方法可以說是百家爭鳴,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談點個人看法。
語文閱讀教學是具有藝術性的。這種藝術的首要本質在于:依據學科自身的特點和學生學習語文的心理特征,從各個不同的角度,想方設法引導學生學習語文的愿望和動機,這是獲取高質量教學效果的決定因素。
語文閱讀的本質特征決定了教學內容的情感性、閱讀思維的情境性、知識技能的實踐性、教學方法的多樣性和教學語言的示范性。閱讀教學必須達到以下五個要求:
這是閱讀內容的情感性決定的。語言是一種工具,這是人們的共識。但是我們更應該強調語言工具的功能本質,即表情達意。以語言文字為表達形式的各類文章,特別是詩、詞、歌、賦、小說、劇本等文學作品,其中無不蘊含著作者對人、事、物的強烈的思想感情和主觀態度,無不以情動人,以情寓理,這是語文閱讀教學在教學內容上與數理化等其他學科教學的顯著區別。欲使語文閱讀教學生動活潑,富有感染力,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愿望,從而產生學習語文的內在動力,必須在閱讀教學中突出情感因素,以情動人,教出情味。不論是教寫人的還是記事的文章,擬或是教說明文或議論文,都應該引導學生領會、體驗課文的語言形式所傳達的作者的憎愛之情,褒貶之義,使學生在情感體驗過程中理解字詞句篇的含義和作者運用語言的技巧。
這是閱讀思維的情境性所決定的。閱讀教學過程中思維訓練的規律與其他學科有根本的不同。其他學科的思維訓練只是把語言作為媒介,通過對本學科的概念、公式、定理或理論、觀點的分析、比較、綜合、歸納、抽象、概括等活動來實現的,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思維訓練則是直接通過語言訓練來實現的。用語言教語言是語文閱讀教學的基本表現形式,語言本身不只是傳授知識的媒介或憑借,更主要的又是教學內容。學生接受、理解課文語言所傳達的`情感信息,不論是感性的還是理性的,首先需要通過感知、體驗、聯想、想象等思維活動方式,進入情境,才能真正領會和理解。閱讀教學的這一特殊規律要求閱讀教學,尤其是記敘文和文學作品的閱讀教學,必須貫徹情境熏陶,激勵思維的原則,同時也賦予了閱讀教學過程中思維訓練的特定內容和形式,即以具體可感的形象、畫面、聲色、情態、情節、場面等,引導學生進入課文情境,激勵學生思維,使其產生思維樂趣。
當然,閱讀教學也離不開抽象思維,也不應忽視培養學生比較、分析、歸納等抽象思維的能力。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實際教學中,一般教師往往只注意課文中的理智因素,而忽視了蘊含于字詞句篇中的情感因素,其結果是:本來極其生動、情感強烈的作品,經過肢解、剖析,只剩了干巴巴的幾條筋。這種單調枯燥的情緒體驗,又怎能不使學生產生厭學情緒,乃至最終喪失學習語文的動力呢?以引導學生進入課文情境的方式激勵學生思維,使其產生思維樂趣,主動自覺地去獲取知識,鍛煉思維能力,這既是閱讀教學的主要目標之一,也是閱讀教學藝術的生動體現。只要這樣才能將“要我學”變為“我要學”,將“不會學”變為“善學”。所以,有經驗的語文教師總是根據教學內容、目的和學生實際,想方設法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進入情境,開啟學生思維,象導游一樣,一步步將學生引向柳暗花明之處。
作為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的合稱的語文,是聽說讀寫的工具,以語言文字為表現形式的課文是現實生活的反映。因此,語文知識和語文技能與人們交際的需要密切地聯系著。所以,閱讀教學藝術的根本目的和出發點也應該是不斷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需要,使其產生學習語文的內在動力。
閱讀教學不能為教課文而教課文,為教知識而教知識,必須緊密聯系日常生活實踐,特別是讀寫聽說活動,把課文中蘊含的語文知識和語文技能活化為呈現在學生面前的一盤盤美食甘味,使學生真正認識到“學屬所需”、“學有所用”,從而產生學習語文的濃厚興趣,主動自覺地去獲取知識,并積極運用所學知識,發展自己的語文能力。如一位教師講《落花生》一課,針對學生普遍感到作文選材難這個問題,自始至終圍繞作文選材進行講讀,使學生認識平時留心觀察和勤于積累是獲得寫作素材的重要來源,一堂課講得生動活潑,學生學得津津有味。
這是閱讀教學語言的示范性對語文教師的起碼要求。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說:“同樣的教學方法,因為語言不同,就可能相差十二倍”。蘇霍姆林斯基也曾強調:教學語言“在較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腦力勞動的效率”。語文教學的基本手段是教師以自己活的語言向學生傳授知識,培養語文能力,進行思想教育和審美教育。即使在現代化教學手段普遍應用的時代,語文教學這一基本方式和特點也是不會改變的。從這個意義上說,語文教學,尤其是閱讀教學,永遠都是語言運用的藝術。
閱讀內容的情感性和閱讀思維的情境性要求閱讀教學中教師的教學語言必須準確、鮮明、生動、形象,富有感染力,同時又具有清晰嚴密的邏輯性,能夠再現作品中的形象和畫面,成為作品中的語言文字所敘述、描寫的形象、畫面的藝術再創造,從而能夠引起學生的聯想和想象,幫助學生理解作品。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不論是講解還是描述,還是復述,其語言都應當活潑新穎,富有情感和魅力??偠灾?,都應當對學生是一種新異的刺激,易于引起學生的注意,并能給學生以美的享受,美的熏陶,引起學生的模仿和學習。
法國雕塑家羅丹說:“在藝術中,有風格的作品才是真的?!睋?,我們可以說:“在閱讀教學中,有風格的教學語言才是真正的藝術?!闭Z文閱讀教學藝術化要求教師的教學語言必須有獨特的風格?;蛏朴跅l分縷析,準確嚴密地闡明事理;或善于形象生動、繪聲繪色地描述事物;或善于簡明扼要、冷靜客觀地敘述;或詼諧幽默、富有情趣,善于誘發學生學習的濃厚興趣等等。無數事實證明,一個語言表達頗富特色的語文教師,對學生在語言修養方面的影響是不可估量的,甚至使某些學生終生難忘,終身受用。所以,欲實現閱讀教學藝術化,教師必須著意學習和訓練教學語言,講究口語藝術,使自己的教學語言本身就成為學生學習的典范。
總之,情感、思維、需要、方法、語言是構成閱讀教學藝術的五個基本要素,它們互相聯系,相互作用,交叉滲透,缺一不可。在整個閱讀教學過程中,學生由語言感知課文傳達的情和意,引起大腦神經系統的思維活動,理解知識和獲取知識,并不斷產生學習新知的需要,進而推動其更加自覺積極地學習。
對閱讀有濃厚興趣,閱讀程度適合的文章,能理解主要內容,體會思想感情,領悟表達的一些方法,是語文的教學重點,小編整理了相關內容,希望能幫助到您。
低年級(一、二年級)。
學習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詞句的意思。學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默讀課文不出聲,不指讀,一邊讀一邊想。每學年背誦30篇以上優秀詩文。閱讀淺顯的兒童讀物,能大致了解內容。認識常用的標點符號。二年級課外閱讀不少于5萬字。
中年級(三、四年級)。
能聯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詞句的意思。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揣摩文章的敘述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作者的一些表達方法。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默讀有一定速度。每學年背誦30篇左右優秀詩文。能借助字典或有關資料獨立閱讀程度適合的讀物,了解主要內容。逐步養成課前預習、課后復習、課外閱讀的習慣。課外閱讀三年級不少于15萬字,四年級不少于30萬字。
高年級(五、六年級)。
閱讀程度適合的文章,能理解主要內容,領會有一定的詞句,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并有自己的見解,能領悟作者的一些表達方法。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閱讀其他文章,稍作準備能正確流利地朗讀。默讀速度每分鐘不少于300字。每學年背誦20篇以上的優秀詩文。學習瀏覽,能根據需要收集有關材料。課外閱讀每學年不少于50萬字。逐步培養讀書記筆記的習慣。
1.小學各個年級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中高年級要重視默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2.提倡在學生讀書思考的基礎上,通過教師的指點,圍繞重點展開討論和交流,鼓勵學生發表獨立見解。讓學生在閱讀實踐中逐步學會獨立思考,學會讀書。
3.教師要發揮創造性,針對教材的實際和學生的年齡特征,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要引導學生聯系語言環境和生活實際理解詞語和句子,重視語言的積累。中高年級的閱讀教學,還要引導學生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揣摩文章的思路和表達方法。
4.要結合課文的閱讀,逐步引導學生學會朗讀、默讀和復述,學習精讀、略讀、瀏覽,學習利用閱覽室、圖書館、網絡等查閱資料,培養初步的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低年級。
低年級是學生閱讀的起步階段,該階段主要靠教師來教。除教學語言、知識、思想外,要以訓練學生的學習常規和培養學習習慣為主,為學生的獨立學習打下基礎。因為一年級的兒童剛剛開始識字,一些學習的基本規則尚未掌握,自我控制能力很低,就是到了二年級,雖然認識了一部分字,但是理解能力還較低。這個階段,聽說讀寫(寫字、寫話)都要從頭訓練,而且要靠教師去訓練。
(1)要訓練學習常規,如讀書時怎樣拿書、怎樣看書;寫字時怎樣握筆,眼與紙的距離;讀書寫字時坐的姿勢;提問和回答問題時舉手規則;學習用具如何放置,等等。從而使學生懂得學習的基本規則,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2)要訓練學生的朗讀能力,朗讀時的聲音高低、速度快慢都要訓練,要求吐字清楚,語句連貫。一年級要求讀得準確,二年級要求讀得流利和有感情。
(3)隨著識字量的增多,閱讀量的增大,到這個階段的后期,就可以增加學生的獨立閱讀因素。如教會學生按音序查字典,學習生字詞之前,可以先讓學生自己查字典,了解字音和字義;教學生按自然段閱讀,理解課文內容要點,讀完一課以后要求學生說說該課講的主要內容是什么。教師教,并不等于灌輸,教師教讀,要使學生練讀,在學生讀的過程中指導學生讀;教師可以多提出一些問題,啟發學生思考。這個階段,雖然以教師教為主,但是學生仍然處于教學過程的主體地位,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去學、去練,學與練結合,學一點,練一點。
中年級。
這個階段,學生的年齡小,知識面窄,學生的半獨立閱讀能力必須在教師的精心培養下,才能逐步形成,因此關鍵在于“培養”二字。學生由低年級教師教讀向半獨立閱讀轉化,教師的主導作用,要在培養上下功夫。
要教學生怎樣讀書。要訓練學生查字典的速度,查詞取義的方法;要教給學生理解語言和文章結構的方法;要培養學生善于質疑問難的習慣與方法;要教會學生讀懂一課書不是讀一兩遍就會明白的,一般要經過初讀—細讀—深讀—熟讀的過程。
初讀就是通讀課文,通過查字典解決生字生詞問題,初步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細讀就是從篇章結構入手,分段、分層次地去讀,從詞句上深入,逐字逐句去讀,通過重點段落、重點詞句深入理解文章內容及思想;深讀就是從作者思路、感情上理解文章的表達方法和審美情趣;熟讀就是要求讀的熟練,該背誦的要背下來,積累語言。在閱讀的全過程中,要教會學生畫重點、寫要點、記難點,訓練學生初步的記筆記的能力。學生掌握閱讀的步驟和方法不是輕而易舉的,要通過具體課文,邊讀邊教方法、步驟,通過重點訓練項目的訓練,逐步形成學生半獨立閱讀能力。以上閱讀步驟和方法的訓練,僅僅是初步的,為高年級的完全獨立閱讀奠定基礎。
高年級。
該階段以學生獨立閱讀為主,進一步提高閱讀能力。這個階段學生初步具備了獨立閱讀的條件,如學生比較鞏固地掌握了一般的學習常規及初步的閱讀方法和步驟,理解能力、自我控制能力有所提高,邏輯思維能力得到發展。在這個基礎上訓練學生獨立閱讀是完全可能的。學生獨立閱讀的基礎是經過低、中年級教師精心培養建立起來的,沒有前面培養的基礎,到高年級提出以獨立閱讀為主,那是行不通的。
高年級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由半獨立向獨立閱讀方面轉化,教師的主導作用,要在“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上下功夫,關鍵在于“提高”二字。要提高學生理解語言的能力,認真閱讀文章中的詞與句,并會提出重點詞句;對重點詞句不但要理解,而且要揣摩、體會、品評詞句的準確性及感情色彩,會分析簡單的句型和句群。要提高理解篇章結構的能力,要求運用已掌握的幾種分段方法分析新課文,對長課文也能分段,提高概括段意和中心思想的能力,能夠從文題和段的關系、文題和主要思想的關系理解文章內容;從重點詞句、文章要點理解中心思想;從作者思路理解文章結構。從語言與結構進一步理解思想內容及作者的情感,再從思想內容進一步理解語言和結構的表達方法。這樣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就會逐步提高。
這個階段學習的方式、方法,主要通過預習,根據學生提問和存在問題進行教學;中年級在教師啟發下去讀,高年級可先讓學生去思考、自己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尋求解決方法。中年級也預習,但是預習的問題往往由課本、教師提出,高年級就可以由學生提出預習問題。
一、以簡約的導入尋實效。
1.習舊引新,遷情入境。
例如在學習《普羅米修斯》這篇課文時,理解文章的前提是要了解古希臘神話。于是就可先問同學們誰知道咱們中國有哪些著名的神話故事中的人物?同學們對這個話題很感興趣,激烈的討論中不僅了解了中國古代著名的神話人物,而且開闊了視野。緊接著拋出關鍵問題:那今天我們來認識古希臘神話中的一個著名人物——普羅米修斯。就這樣把同學們引入了學習的殿堂。
2.嘗試體驗,比較入境。
例如講《窮人》這一課,當學生讀到漁夫聽到鄰居西蒙死了,“他的臉變得嚴肅,憂慮?!币龑W生想想:漁夫當時在想些什么?如此一來,同學們的想象被激活了,思維活躍起來了,他們馬上討論起來,在討論的過程中,同學們深刻地體會了漁夫“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的崇高品質,真鄭從人物的外表體會到了人物的內心世界。
3.解詞解題,激趣入境。
如教學《呼風喚雨的世紀》的導入:教師先板書課題,出示詞卡“呼風喚雨”,讓學生齊讀這個詞。啟發:“呼風喚雨”是什么意思?(要風得風,要雨得雨,神通廣大,無所不能)一個世紀是多少年?要想突出這個不同的世紀,該怎么讀?這篇文章的作者路甬祥爺爺主編了《科學改變人類生活的1個瞬間》,自出版以來深受廣大讀者的歡迎,供不應求,一連再版了7次?!逗麸L喚雨的世紀》這篇文章就選自這本書?,F在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呼風喚雨的世紀吧。(學生自讀課文)這種導入由解詞到解題,再引出作者,讓學生了解了這個世紀的與眾不同與課文的出處,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二、以簡明的初讀尋實效1.從課題拓展開去,引導學生把握文章主要內容。
如教學《月光曲》時,以貝多芬的《月光》作為背景音樂,聲情并茂地范讀課文中描寫《月光曲》的內容部分,之后引導:這是一首多么美妙的曲子!貝多芬是怎樣譜寫成的呢?在學生初讀課文入情后,教師需倍加珍視,把握學生情感活動的脈搏,使其隨著閱讀過程的推進得到強化。只要教師巧妙地牽住學生的情感紐帶,引導學生去感受,去體驗,學生情感的波紋必然會慚慚地涌動起來。
通過圖片、音樂引學生進入《月光曲》的意境,從而進行感悟、欣賞。再從貝多芬在幽靜的小路上散步——走進茅屋彈奏——即興創作的情感變化中找出貝多芬創作的靈感和激情,使學生仿佛看到了,也仿佛聽到了,用整個心靈去感受美妙的《月光曲》,馳而神往,激起孩子極大的興奮,撥動他們的心弦。推動感情。老師應從孩子的面部表情,從朗讀的聲調,從發言的措辭,敏銳地覺察到情感的浪花正在孩子心頭涌動,這是閱讀成功的契機,應及時把握,并順勢將閱讀過程推進課文精彩片斷詞句,使學生全神貫注地注意那些深浸著作者情感的詞句,讀出其神韻。當學生通過音樂和圖畫,對《月光曲》的內容有了深刻的感悟并陶醉其中時,水到渠成了,讓學生盡情地朗讀。學生在朗讀中,讀出了音樂的優雅、輕盈、熱情和不可遏制的沸騰,讀出理解,讀出情感,讀出韻味,使學生走進了貝多芬的情感世界。痛快抒發。學生的感受加深了,情感被激發起來了。及時引導兒童抒發內心的情感,不僅是閱讀的需要,而且也是兒童心理的需要。
2.從關鍵句、關鍵詞拓展開去,引導學生感全文。
如《盤古開天地》指導初讀:“老師知道你們愛讀書,但愛讀書更要會讀書。有位專家說‘會讀書的人能把一篇文章讀成一句話’,你們想不想成為會讀書的人?下面請默讀課文,想想這篇課文能用文中的哪句話概括出來?!睂W生找到中心句后教師進一步誘導:“還有一句話說,‘讀書更高的境界是把一句話讀成一個詞’,從這句話(中心句)里你能讀出哪個詞?”這樣引導學生從提煉中心句到提煉關鍵詞,既讓學生初步感受到了文章的主旨及精神,又教給了他們高效的讀書方法。
3.繪圖填表,理清文章脈絡。
在初讀時,讓學生邊讀文邊繪圖填表,是幫助他們把握主要內容,理清課文脈絡的好方法。如《七顆鉆石》的初讀引導:“你們讀讀課文,看看水罐有哪些神奇的變化,水罐的每一次變化又都有些什么原因,同桌互讀填表,把原因填在方框內?!庇秩缃虒W《美麗的小興安嶺》,讓學生在初讀中完成填表練習,并指導閱讀的方法:一守注寫作順序——課文按春、夏、秋、冬四季描寫小興安嶺景物的美;二是感受語言,從一個字、一個詞、一個句子里品味作者對美麗的小興安嶺的贊美,領悟作者表達的方法和藝術。教師還要明明白白告訴學生,中年級有很多這種由并列段構成的總——分——總的課文,都可以用填表的方式來概括理解。
三、以簡潔的過渡語尋實效。
簡潔的過渡語是簡化教學環節最見效果的一個程序。精心打磨過的過渡語簡短精辟,言簡意賅,既承上啟下又能引領學生由初讀過渡到精讀。
運用詞語創設情境巧妙過渡。
如教《桂林山水》時,由第一自然段“甲天下”引出“桂林的山、桂林的水”,在課堂上按學生的興趣自由組合成學習組,按大綱重點分別學習桂林水的特點:靜、清、綠。桂林山的特點:奇、秀、險。
介紹作者以及作品特色巧妙過渡。
如《和時間賽跑》一課的過渡:“有人說林清玄先生的散文是一杯甘美的山泉,山泉必須慢慢地、細細地用心去品味,其中的甘美才會由心而生,回味無窮。讓我們來靜靜地默讀課文,靜靜地品味《和時間賽跑》這杯山泉。你品出了什么,讀懂了什么,或者有什么地方一知半解,什么地方還有疑問,都請用筆做好記號。這叫做‘不動筆墨不讀書’?!?學生默讀課文)。
引導學生把握文章的核心基調巧妙過渡。
例如在教《索溪峪的“野”》時,嘗試采取小組討論合作學習的方式,把全班學生分成十個小組,每個小組由四個成員組成.在小組討論中我提出了各小組要解決的四個問題。學生明確了學習的目標,大家踴躍加入到小組的合作學習中,積極地進行討論,各抒己見,合作解決問題。在討論匯報中,有的還提出了學習中不明白的問題,也有對問題的不同看法進行激烈的爭論,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學生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學會了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提高了團體協作的能力。
四、以簡便的方法教起始段落或重點段落尋實效。
1.是要引導學生多讀課文,做到讀有要求,讀有層次,通過多種形式的讀來理解內化。
2.是要抓住關鍵詞和重點句的剖析來引導學生感悟理解,讓學生在語言精華處潛心揣摩,體味其中滋味。例如,在引導學生學習《我是一只小蟲子》一文中小蟲子的伙伴說做蟲子一點都不好時,我問學生為什么他的小伙伴會覺得做蟲子不好?可是為什么我卻覺得做蟲子有很多好處?結果發現學生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我便放手讓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來學習。學生立刻忙碌起來,有的有滋有味地讀;有的埋頭圈、點、寫;有的與小組同學小交流。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特長進行自主的學習。全班交流時,學生根據自己的感悟體驗,紛紛發表各自的獨特見解。
閱讀教學中,應該引領學生走進其中,去解讀、去品味、去領悟、去熏陶、去仰慕、去沉醉。在教法上少一些墨守成規,多一些不拘一格。在文本、教師、學生的相互對話中,讓學生充分說出他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所疑、所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問題讓學生去提,讓學生去議,答案讓學生去辯,結論讓學生去得。學生要品出自己的味,品出自己的情,還品出自己的疑……這時的讀已經不單純是對課文語言的忠實再現了,而是能夠表達自己情感與理解的“二度創作”了,達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讀書最高境界,使學生享受到學習的樂趣,獲得成功的喜悅。
摘要: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可謂是重中之重。小學階段,小學生開始接受正規的母語教育,增強小學生的文本閱讀能力是評判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重要標準。主要以《雷鋒叔叔,你在哪里》這篇課文為具體案例,講述在小學語文閱讀課堂教學中,語文教師如何應用各種先進合理的教學方式來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向來是教師關注的重點,閱讀教學貫穿于小學語文教學的全過程,并且教師通常會以閱讀教學為中心,銜接口語、寫作以及語文基礎知識的教學,因此,閱讀教學過程中采取的教學方法是否有效關乎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優劣,教師必須重視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并且在教學工作中,注意規劃好閱讀教學計劃和進程,引入先進有效的教學方法,激發小學生對閱讀教學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使閱讀課堂教學更加豐富多彩,新鮮有效。下面筆者將以《雷鋒叔叔,你在哪里》這篇課文為例,講述閱讀教學實踐中如何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1.通過文章的朗讀過程實施有效的情感教育。
語文教育中盛傳“書讀百遍,其義自現”,而有效的朗讀教學就要求教師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讓學生盡可能融入文章情境中,感受到課文表達的情感和思想,并且引導學生學習先進人物的事跡。教師要先為學生講解課文背景,然后帶領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之后便在朗讀過程中對學生實施相關的情感教育。通過文章的朗讀過程實施有效的情感教育,需要有一個合理的規劃和編排。以《雷鋒叔叔,你在哪里》為例,教師首先要讓學生了解雷鋒叔叔的先進事跡,然后讓學生先快速瀏覽課文,劃出重點或者自己感興趣的部分。接著教師就可以帶領學生朗讀文章了。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注意把握好朗讀的情感以及讀音和生字,要求學生在教師的帶領下,將比較陌生的讀音和生字都讀準,而句子則要讀通順,()嘗試在朗讀課文的過程中感受作者當時所處的`情境,想象作者是以一種怎樣的心情在書寫著這篇課文,它表達了作者的什么情感,又具有怎樣的深層意義等?!独卒h叔叔,你在哪里》中寫道:乘著溫暖的春風,我們四處尋覓。啊,終于找到了――哪里需要獻出愛心,雷鋒叔叔就出現在哪里。最后這幾句話體現了文章的主旨,它從總體上濃縮了之前雷鋒叔叔樂于助人的幾個案例,然后升華了主旨,講出了文章的中心――哪里需要獻出愛心,雷鋒叔叔就出現在哪里。
2.利用閱讀課堂教學強化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
小學語文的閱讀環節是語文基礎知識教學的重要時期,小學生對于語文基礎知識的學習和積累一般都來自于閱讀環節。教師要強化基礎知識教學效果,可以從課文朗讀和解讀環節入手。一方面,教師在帶學生朗讀之前,就可以指出課文的生字或者是生僻難辨的讀音,如“濘”實際上要讀第四聲,而不是讀成第二聲;“棘”這個字對于小學生來說比較生僻,它讀第二聲。如“需、邁、叔、鋒、濘”這些字有比較濃厚的字形特點,教師在指導學生記憶的時候最好從字體的部首結構入手,讓學生先分析它們的部首,然后記住它的另一半結構。另一方面,教師可以在解讀文章的同時,增加一些拓展性的閱讀內容,讓學生了解并積累更多的語文知識。比如說,教師可以讓學生搜集相關的名言名句,如雷鋒在日記上記載的那一句話:“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敝两窳鱾饔谑?。教師還可以搜集類似的好人好事,如“黨的好干部焦裕祿”,并且有選擇性地利用多媒體設備給學生播放如“年度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之類的視頻,讓學生開闊知識視野,了解更多的社會現實,增加課外知識積累。
3.開展實踐活動,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閱讀教學環節中,激發學生的自主思考是極為重要的。因為這樣可以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深刻理解文章的主旨,在自主思考中得到屬于自己的人生感悟。教師可以開展多種形式的實踐活動,在實踐中激發學生的自主思考,訓練各項語文能力,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比如說,教師可以帶頭組織班級內部的故事宣講會,先讓教師作為示范,為學生講述一個好人好事的實例或者是主題相同的故事,然后選擇幾個學生以接龍的方式繼續把故事講下去。這樣可以訓練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并且讓學生養成平時善于觀察的好習慣,對于提高小學生的寫作能力是極為有效的。而且很多教師會發現小學生的閱讀量有限,他們由于學習習慣或者是閱讀能力的限制,平時的閱讀局限于教科書,因此,對于教科書外的世界的了解不多,拓展閱讀顯得很必要。教師要通過實踐活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并且為他們選擇合適的書籍或者文學作品讓學生閱讀,使他們可以在課外的拓展閱讀過程中,逐步提高自己的閱讀理解能力,增加自己的閱讀量以及語文知識積累量。讀一本好書,就仿佛在和一位偉人對話。教師要在班級中營造良好的閱讀學習氛圍,通過設置班級的閱讀角或者是學習天地等途徑,讓學生捐獻圖書或者將自己的書籍共享到班級的小圖書角中,為學生提供閱讀的書籍和資料,豐富小學生的閱讀生活;平時教師也可以組織一些閱讀分享會活動,讓小學生談談自己最近讀了哪一些好書,從中得到了哪些感悟,讓他們在班級學生面前展示自己的閱讀成果,使班級的閱讀氛圍更加濃厚。
參考文獻:
(作者單位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興和縣新區小學)。
在探究閱讀教學的實施中,應遵循“先學后教”的原則,給學生充足的尋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時間,使學生在提出問題和討論問題中激發求知欲,調動主體性,培養思維能力。探究閱讀教學分四步進行:首先是感知材料。
教師通過讓學生朗讀、默讀和背誦等多種形式來感知課文;其次,學生在感知課文的基礎上圍繞教師設計的問題和學生提出的問題展開討論;再則,在討論問題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解決問題,使他們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得到鍛煉和提高,讓學生在自主學習,自主探究中完成教師的教學目標;最后教師根據探究活動情景,進一步歸納重點,遷移訓練,讓學生掌握方法,舉一反三,形成能力。
這種方法適用多種體裁的課文,可以有效提高小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和對課文知識的理解能力。
“有比較才有鑒別”,比較閱讀教學法就是把同類型的或相反類型的兩篇課文或段落放在一起講,使學生在學習中認真參照、反復比較,從中發現它們之間的異同。
例如,我們剛學過六年級語文上冊第七單元——“人與動物”這組課文,在總結單元課文的特點時,我讓學生回憶以前學過的有關動物的文章,然后以小組討論的方式,分別從內容與寫法兩方面進行比較。雖然不少同學對以前的課文記不清楚了,但是對剛學過的課文還是有印象的,經過引導以后,同學們不僅對新課文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同時對舊知與新知有了一個橫向的比較,明確了之間的聯系與區別。
這樣比較著學對知識的掌握會更加牢固。
體驗閱讀就是人們常說的“情景閱讀”,體驗閱讀教學要求教師要在課文中找訓練話題,為學生創設一種情景,讓學生進入角色,發表評論,進行辯論。體驗閱讀教學要讓學生體驗閱讀,體驗語感,體驗修辭的美妙和感情的真實。教學中,教師要對學生充滿信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而教師在課堂上該講的要言簡意賅,作好引導作用,盡量讓學生勤奮起來,在勤奮中思考,在勤奮中內化。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句話準確的闡述了讀與寫的關系。寫是閱讀教學的落腳點,它將學生在閱讀教學中所有收獲通過一種自由的具有個性的方式表現出來,完成讀的升華。語文閱讀教學的最終目的除了教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把握作者的寫作意圖和情感,最重要的目的是要學生在閱讀的基礎上,不斷積累寫作素材,學習寫作。
讀寫結合閱讀法,可結合課文或仿寫,或續寫,或改寫。學生在閱讀那些典范的篇目中,潛移默化地掌握了語言規則,積累了佳句和詞語,領會了修辭的效果,有利于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運用。
我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方法:如“早讀制度”、“圖書交換制度方法”“一幫一制度方法”等。這樣就能有序、有效的開展語文教學活動。當以上的制度、方法完善并實施一段時間以后,學生在學習上也就形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但有些習慣不是一天兩天能夠養成的,這就需要教師動腦筋、想辦法。
記得剛接手我現在任教的這個班時,在閱讀教學中,我就要求學生讀一篇課文必須先標上小節號,必須要了解主要內容。這就要求學生讀書時做到“眼到、口到、心到”,“不動筆墨不讀書”。
新課程標準中提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于教材的處理,應由過去的“教教材”轉變為“用教材教”,這就表明教材是“材料”是“例子”。在語文教學中,我將教材內容進行歸類。分為“寫人記事”、“寫景狀物”、“說明文”、“古詩”、“哲理性文章”等。在教學過程中將這些類型文章的學習方法教給學生。
例如:“寫人記事”的文章,我讓學生按這幾步去學習,第一步,讀課文,必須要了解課文寫的是什么人、什么事;第二步,讀課文,必須要了解課文敘述順序、理清課文的脈絡;第三步,抓住文中描寫人物有關外貌、動作、語言、神態、心理的語句,反復讀去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感情或文中人物的感情。
再例如:“寫景狀物”的文章,我讓學生按這幾步去學習,第一步,讀文章,了解寫了什么內容;第二步,了解寫作順序或觀察順序;第三步,讀,了解作者抓住了景物的什么特點寫的;第四步,抓住文中的重點詞、句、段反復朗讀去體味感情。這樣的教學,培養了學生的語感,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
在語文教學中,我認為教師應該營造一個有利于學生個性化活動的氛圍,把學習的主動權給學生。首先,主動權給學生,我認為要將讀書時間的主動權讓給學生,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去讀書,不能讓讀書成為閱讀課上的形式,走過場,草草了事。那樣的讀是起不了效果的。
其次,主動權給學生,我認為應當在學生學習方法掌握的情況下,讓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習。但是在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學習時教師應當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讓學生有目的地去學。特別是合作學習,除了明確學習目標外,還應當制定小組長職責。讓小組長真正成為合作的組織者、領導者、發言者。
使小組學習有序、有效的開展。小組長輪換制,調動每個學生參與。這樣,不但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還鍛煉了學生的能力。把主動權還給學生,是不是教師不聞不問了。教師應在巡視的過程中,主動去發現問題,提醒學生有必要時甚至要參與到學生的學習中去,聽取學生的不同見解。
這樣的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才有效果。最后,主動權給學生,在閱讀教學的匯報、交流時,往往一位學生答對了一個問題,這個問題也就解決了。一位學生答錯了,就請第二位、第三位,直至有一位答對了,于是,這個也就解決了。
一位學生答對了,就能代表全班學生都懂了嗎?顯然,這是重結論、輕過程,面向少數人的表現。同時,忽視學生的個性差異也較普遍,如:一些學生掌握了,另一些學生還沒有掌握,就會受到批評。提出把主動權給學生,面向全體,注重個性,就是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考慮學生的個性差異,為每一個學生個性的全面和諧發展創造條件。
課外閱讀是課內閱讀的擴展和延伸,是學生獲取“精神食糧”的重要途徑,小學生除了學好教材以外,再閱讀一些其他書籍,既可以豐富詞語,又可以廣泛的學習語言表達方法,提高讀寫能力,養成自學的習慣。那么,如何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呢?首先,在平時的閱讀教學中,我將一些淺顯易懂的課文當作故事課來上。
通過講故事的形式,調動學生的興趣。其次,組織讀書活動,檢查閱讀效果。組織生動活潑的讀書活動,有利于促進課外閱讀深入持久地開展。如:開展讀書競賽活動,看誰讀的書多;舉行故事會,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鞏固加深對課外讀物的理解;舉行讀書心得交流會,談體會,談收獲,相互啟發;還可以舉行詩歌朗誦會等活動。
通過這些檢查讀書效果。檢查后,認真總結,表揚認真閱讀的學生,鼓勵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
自從參加工作以來,我一直從事語文教學工作,深知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基本環節,它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從書面語言中獲取信息的過程,是學生與作者的交際過程,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交流過程,是一種聽、說、讀、寫的綜合訓練過程。通過閱讀教學,可以培養學生識字、看書、聽話、說話和寫作文的能力,使學生增長知識,發展智力,提高思想認識,并從中受到美的熏陶。然而閱讀教學作為教學難點之一,也常常使許多教師感到非常頭疼,不知從何下手。結合這些年執教小學中高年級語文的教學經驗,我把中高年級的語文閱讀教學的基本步驟歸納為以下幾個環節: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課伊始,教師可根據教材內容巧妙的創設情景導入新課,促使學生的情緒高漲,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導入的方法多種多樣,可以采用直接導入,如《七月的天山》這一課就是直接導入;歌曲導入,如學習《小英雄雨來》時,我就播放《二小放牛郎》的歌曲來引出小英雄雨來;故事導入,如學習《十六年前的回憶》一課時,我讓學生收集革命先烈的故事引出新課;謎語導入,如學習《落花生》一課,直接說出謎語“麻屋子,紅帳子,里面坐著白胖子”打一物,學生很快說出謎底是花生,引出課題;圖片導入,如《桂林山水》一課,直接出示桂林山水的圖片、談話導入,如《蝙蝠和雷達》等等,無論采用什么方法,都要因教材而定,誘導學生積極動腦思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之很快地進入角色。但導入內容都要簡單明了,不要時間過長。
由題目入手,讓學生對課題大膽質疑,孩子們會根據課題提出很多問題,他們迫切希望了解課文究竟寫了些什么內容。這時讓學生自主通讀課文,老師不失時機的出示精心設計的學習提綱,以克服學生初讀課文的盲目性、隨意性。讀完課文后,讓孩子試著概括敘述課文的主要內容,使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內容。開始可能感到困難,但經過一段時間訓練,是可以辦得到的。這一教學環節不但可以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而且還可以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
捕捉文章的主要內容之后,要進一步引導學生熟讀課文,來探究作者為了表達中心,選擇了哪些材料,按什么順序將這些材料有條理地組織安排的,也就是給課文分段,概括出段意。這樣學生就掌握了作者的行文思路。這一步驟的教學,老師不但要讓學生分清段落,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懂得為什么這樣分,也就是說讓學生逐步掌握不同類型課文的分段規律。比如敘事的文章一般按事情的發生、發展、結果分,如《十六年前的回憶》;描景的文章可按時間或地點的推移來劃分段落。如《祖父的園子》、《記金華的雙龍洞》等;說明文可按說明的內容分成幾個方面來寫,如《新型玻璃》??傊@一步驟,主要是引導學生理清作者行文思路,掌握分段方法,訓練學生思維的條理性。
要想深入透徹理解課文就要抓住關鍵的詞句進行剖析,而且要通過這些詞句的表面意思,挖掘出豐富的內涵,并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充分議論,爭辯,在適當的時候加以點撥,使學生既能深刻理解課文的各部分,又能掌握部分與部分,部分與整體之間的聯系。再如在《賣火柴的小女孩》一課中為了讓學生明白小女孩現實生活的悲慘及對幸福生活的渴望,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小女孩為什么接連不斷的擦燃火柴?一石激起千層浪,教室里頓時議論紛紛,孩子們討論的熱火朝天。這個問題也為升華中心做好了準備。在這一環節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教——扶——放的方式和讀——思——議的方法。如在《新型玻璃》一課中,作者共介紹了五種玻璃,都是介紹玻璃的特點和作用的,于是在學習第一種新型玻璃時老師和學生共同學習,而后面的四部分老師提出具體的學習方法,并出示圖表讓學生根據要求讀課文討論填表,來完成本節的學習任務。在教學順序上可因文而異,有的采用順序法,如講《北京的春節》這一課就采用順序法;有的可采用變序法,如講《賣火柴的小女孩》這一課我就先講了第一、三段,最后才講的第二段,效果很好。
這一環節是指導學生分段精讀之后,讓學生再次通篇品讀課文,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引導學生回顧、議論整篇文章的學習,談談自己從中受到了什么教育或明白了什么道理,對課文進行評賞,總結課文帶給我們哪些讀寫方面的知識,提高了哪些能力。這一環節可采用討論法、談話法等方法,這些方法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總結概括文章中心的能力。同時使學生從中受到道德情操的熏陶,寓思想教育與教學之中,升華了主題。
這一環節主要包括通過訓練,加強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夯實基礎。在加強字、詞、句的基礎訓練的同時,還要加強從“讀”到“寫”的訓練。主要指導學生模仿課文的選材形式和寫作方法進行習作片段練習。爭取每學習一篇課文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習作練習,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如學習《賣火柴的小女孩》后,我布置了這樣的作業:
1、閱讀《安徒生童話全集》。
2、善良而聰明的孩子,你想為小女孩設計一個什么樣的結局呢?再如學習《凡卡》后,讓孩子寫《凡卡夢醒時分》等。
總之,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這種語文閱讀教學步驟適用于中高年級的閱讀課文,是一種便于操作的教學方法。但這種教學步驟不是固定不變的,它隨著整體教學設計訓練的需要而有選擇地、創造性地運用。我想:只有靈活運用這種語文教學步驟才能取得最佳教學效果!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
2、認識生字,會寫方、半、巴。
3、通過課文的朗讀,知道雨水與植物之間的關系。
教學重點:
1、讓學生知道雨水與植物生長的關系。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理解課文的內容。
3、用不同的方法來認識生字。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示范讀課文,再讓學生借助拼音,把課文句子讀通順。
2、在讀的時候呢,可以看看課文一共有幾個自然段(5個自然段)3、小朋友你們讀得真好,看,老師手上有很多字寶寶,你們都認識嗎?出示生字卡片,檢查學生自讀的情況,讀準字音。
天上為什么會下雨呢?請同學們一起來看看吧。出示課件:水蒸發變為水蒸氣,水蒸氣遇冷結成小水滴,空氣托不住,落了下來,就變成了雨。你們明白了嗎?(學習第一句)。
1、我來找一個好聽的聲音讀一讀,誰愿意來讀?把你們的小手舉好。
哎呀呀,我要發芽。
1、認讀要求會認的字。
對了,就是生字寶寶,你們想它嗎?
2、指名學生認讀生字。巧記生字。引導學生可用這樣的方法來記生字。
點:上面是“十”不要左邊那一橫,中間是“口”,下面是四點。組詞:雨點兒。
數:左右結構的字,左邊上面是個“米”,下面是個“女”,右邊是反文旁。組詞:數不清、數學。
清:左右結構的字,左邊是三點水,右邊是青山的“青”。組詞:清楚。
彩:左邊上面是爪子頭,下面是木字,但是捺要變點,右邊是三撇。組詞:彩色。
飄:左右結構,左上是“西”,左下是“示”,右邊是“風”。組詞:飄揚。
落:上下結構的字,上面是草字頭,下面,左邊是三點水,右邊是“各”。組詞:降落。
出自 faNwen.CHaziDian.cOm
空:工字上面加上穴寶蓋兒。組詞:天空。
問:“門”字里面一個“口”。組詞:問題。
回:大口包住小口。組詞:回家。
答:上面是竹字頭,下面是“合”。組詞:回答。
方:“房”上面的戶字旁去掉。組詞:方向。
1、這些生字寶寶已經和我們成為了好朋友了,但是剛剛有幾個生字寶寶偷偷的告訴老師,說是要到小朋友本子上的田字格里去玩玩。出示生字:方、半、巴。
2、方、半、巴它們都是獨體字。
方:“點”寫在上半格豎中線上,“橫”要從橫中線上起筆,再從田字格第三小格寫“撇”,在寫“橫折鉤”。
半:在田字格上半格豎中線左右各一點,再在橫中線上線各一“橫”上面橫。
由于學生有著不同的思想與見解,他們在閱讀時,根據自己認識問題的角度、方法、經驗,對課文中的事物進行再創造。因此,在讀課文時,投入的情感和想象可能不同,所以有必要在自由練讀的基礎上加強比較性朗讀。一是同一學生前后幾次的朗讀比較。讀得不好允許重讀,給予學生創造成功的機會。相信學生能讀得更好,激發學生的自信心。
還可以有針對性地測試學生在學習不同階段的朗讀情況,有進步的給予表揚。二是不同學生或不同小組同一段落的朗讀比較。教師通過具體的朗讀指導,使學生樹立競爭意識。一是鼓勵學生互相挑刺,二是誘導學生發現其他同學的長處,三是激勵學生勇于挑戰。在這種民主、平等又互相激勵的氛圍中進行朗讀訓練,學生的朗讀積極性空前高漲,對課文的理解逐漸進入了新的階段。如《魯班學藝》與《景陽岡》,同樣寫人,都是表現了“技藝高超”這一主題;魯班手藝高強,武松武藝高強,但體裁不同。學生帶著這些問題自讀、分析,便會得出結論:要反映相同的主題,可以選用不同的體裁?!遏敯鄬W藝》采用民間故事的形式,可以達到目的;而《景陽岡》則運用小說這一形式,同樣達到目的。
二、語文教學中的問題閱讀。
問題式教學的源泉是學生提出問題,問題的誕生需要有寬松、民主的氛圍。引導學生敢想、敢問,提了可笑的、膚淺的問題決不批評,引導他們換一個角度想問題,提了有思考價值的問題或是解決不了的問題也不躲閃回避,師生一道走出課堂,找資料、訪專家,努力解決。對大膽提問的學生,不論問題質量如何都給予鼓勵,這樣學生沒有壓力,沒有顧忌,自然就全身心思考提好問題。這種環境的創造者是教師,教師不能用自己預先編好的問題牽著學生的鼻子走,讓學生“猜”自己教案里的“謎底”。同時要在學生的學習方法、各種活動、提問技巧、提問方法等方面加以指導。
但是,讓學生提出問題,培養其自主能力不等于“放羊”,教師什么都不管,也不是讓學生亂用對自己對象過程支配和控制的權利。如提出嘩眾取寵無聊的問題、好表現的問題、假問題。這樣的自主步入了誤區,走入了歧途。教師要及時進行調控引導。如我在教學《觀潮》一課,揭題時就有學生質疑:什么是潮水?我就請其他學生為其解疑,但所有學生都只能描述其樣子,說不出個所以然。實際上潮水是海水或沿海地區海洋的水由于太陽或月亮的吸引定時漲落的一種自然現象。那么“一年中潮水的漲落時間、次數固定嗎?”“太陽、月亮是怎么吸引潮水的?”諸如此類的問題,學生若不明白潮水是怎么回事時是提不出來的。這些有價值的問題一經提出,便可引起學生課外查找、閱讀的興趣。
閱讀教學過程是師生的雙邊活動。其中,學生是認識和發展的主體,是內因。只有學生有了學習的愿望,希望積極主動地學習時,質疑才有了“用武之地”。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師在課堂上造成的生動活潑、樂觀愉快的氣氛。對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有著重大的意義?!币虼?,營造和諧、民主的課堂教學氛圍,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動機,是學生大膽質疑的基礎。
小學生經過幾年的啟蒙教育,已經走出了思維的沙漠和智能的荒原,不僅有了完全屬于自己的思維的綠洲、智能的園圃,而且具有一定的質疑問難的基本素質和判斷是非的能力。因此,每一位教師都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即想方設法提高學生質疑問難的能力。開始,學生可能不懂提問,教師可作示范性提問;當他們能提出一些問題時,應積極鼓勵,絕不能笑其膚淺、簡單,挫傷他們的自讀質疑的積極性。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能提出一些質量較高的問題時,就“水到渠成”了。
緊扣重難點設疑問難,分層次有坡度地設計教學過程,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還可以促使學生用聯系的觀點思考分析問題,形成正確的思維方法和讀書方法。如《富饒的西沙群島》第一段統領全篇課文,抓住這一句讓學生質疑,可引發這樣的思考:西沙群島的風景優美和物產豐富各表現在哪里?作者是怎樣進行描寫的?學生通過自讀課文、議議畫畫釋疑解難,對課文內容的領悟水到渠成。
又如,《鳥的天堂》一課中,作者和朋友們第一次經過鳥的天堂時,著重寫了大榕樹的長勢。講這部分時,我告訴學生,課文中對榕樹的位置、大小、形狀進行生動、形象的描寫,這是靜態的描寫,并讓學生在讀課文時注意作者是怎樣寫事物靜態的。閱讀課文后學生還不太明白,提出幾個問題:一是寫榕樹的這部分是靜態描寫,為什么用了“生根、垂到、伸進、臥”等動詞?二是課文中描寫榕樹靜態的順序是由遠及近,為什么寫到“我們的船漸漸逼近榕樹了”時又寫“從遠處看,就像一株大樹臥在水面上一般?!卑堰h景寫在近景中?解答這些問題的難度較大,我沒有急于讓學生回答,而是引導他們反復閱讀課文中具體描寫榕樹長勢的句子,先總結出榕樹大而美的特點,再品味作者怎樣通過語言文字更巧妙、形象地描繪出榕樹的千姿百態。
俗話說一篇好的文章,能激起讀者的閱讀興趣,就如遇到了一頓美餐,讓你垂延三尺,美美地享受一番。同樣的道理,一段好的導語,能引起學生閱讀的極大興趣。小學生對什么事物都懷有一種好奇心,有一種不達目的,誓不休的求知欲望,我就抓住他們的這種心理,精心設計閱讀課文的導語,積極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
如:我在教學“雨”這篇課文是,我引導學生說:“你們都見過'雨','雨'對我們大家是再熟悉不過的事物,它與我們的生活時時相伴,就象我們的好朋友,誰也離不開誰,可你們知道下雨時天氣怎樣?風怎樣?雨水是怎樣的?莊稼又是怎樣等這些情景嗎?你們想了解嗎?”同學們個個精神抖擻地回答:“想”。于是我就說:“好,今天我們學習一篇關于寫'雨'的課文,課文詳細地介紹了這些方面的知識,請你們用自己的能力去閱讀課文,并尋求答案好嗎?”話音剛落,學生就情緒高昂地朗讀起課文來。
學生的閱讀興趣被調動起來了,但光有興趣而毫無目的、不求方法地在茫茫書海中“瀟灑走一回”,我想收效是微乎其微的,閱讀也就失去了它的意義。因此,我們教師應教授學生閱讀的方法,讓他們不僅愛讀書,而且會讀書,從書中汲取所需的營養。
2.1指導精讀。就是說在每句閱讀時,先理解每字的意思,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這是傳統的三步精讀法。對于課外閱讀,教師可鼓勵學生將課上所學的方法加以運用,養成認真有效閱讀的好習慣。
2.2指導速讀。要求學生從文字材料中迅速接收有用信息,讓學生懂得,這是一種在注意力高度集中下的積極的、創造性的理解過程。閱讀結束后,要求學生復述大意、濃縮要點,編寫提綱,及時反饋,檢查有效閱讀的效果。
2.3指導寫讀書筆記。文章中富有教育意義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動的詞句、段落,可以摘錄下來,積存進自己設立的“詞庫”中,為以后的作文準備了豐富的語言積累。
2.4朗讀和默讀。朗讀,也叫誦讀,這是一個將無聲的文字化為有聲的言語的過程。朗讀把“目視”與“口讀”結合起來,聽讀并舉,聲情并茂,有利于理解、體驗和記憶,便于培養語感。默讀是不出聲的目視。文字符號通過視覺直映大腦,為大腦提供思維材料。
3、發揮網絡教學優勢。
在小語“四結合”教改實驗當中,多媒體計算機走進了課堂,優化了閱讀教學,將讀書由被動強化為學生主觀上的需要,學生對學習始終保持一份新鮮感,特別是低年級的小學生,在多媒體刺激下,會對課文產生濃厚的興趣,有助于閱讀能力和閱讀習慣的養成。
如:第三冊看圖學詞學句《祖國多么廣大》這一課中配有長江兩岸這一帶的風光圖片,課件設計如下:長江大橋巍然聳立,橫跨江面,柳枝吐綠,燕子鳴唱,江上漁舟往來穿梭,江面風平浪靜,還配有《春天在哪里》這首歌的音樂,于是一幅美麗的春景圖展現在學生面前,學生沉浸在怡人的春光中,使學生興趣盎然,教師再適時提問:“你能不能用更精彩的詞匯來描寫一下美景呢?”“隨著圖中你看到的景物,你能想象出此地還有哪些美麗的風光嗎?”一石激起千重浪,學生紛紛發表意見,不少好詞好句在此應運而生,最后教師又布置給學生一個作業,要求學生用想象繪一幅自己心中的春景圖。
這種思維方式的訓練,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學習的內在動機,同時還培養了學生的語言實踐、口語表達、說完整話及豐富的想象能力。如:在教學“器”這個字時,由四個口和一個犬字拼湊而成的動畫過程也使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性思維得到了延伸和發展,學生就此而編出了一個順口溜,熟練地記住了這個字:一只狗,四張口,原來是只機器狗。根據“熱”字的字形,學生又想象出“這是一個人正在用手拿滴著油的九子”?!懊馈弊值慕虒W更有樂趣:“八賢王,威力大,皇帝老子都不怕”,看、多么形象!此外,多媒體還以動態畫面、展示過程、符號提示、指導朗讀等優點,贏得廣人師生的喜愛??梢姵浞掷枚嗝襟w軟件對閱讀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還是大有益處的。
4、恰當評價,促學生多讀書。
朗讀評價形式有師評、生評、師生互評、生生互評等,主要導向通過讀對課文內容的感知、理解、感悟、體會,導向個人頭腦中的“放電影”,即談談自己眼前浮現了什么。
蘇霍姆林斯基說:“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愿望?!币洺U匍_讀書匯報會,如利用早會賞讀、交流所摘錄的好詞妙句;舉行班級賽詩會;評選“故事大王”;舉行“手抄報展評”、“讀書筆記展評”、“閱讀知識競賽”、“習作競賽”等活動為學生提供顯示自己才華的機會,體驗閱讀的成功,激發學生閱讀的積極性。
學生只要有了興趣,就有了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學習對他們來說就不是負擔,而是執著的追求。小學語文教材里,記敘文和文學作品占了大部分,這些課文寫人、記事、繪景、狀物,內容具體,形象生動。在學習課文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欣賞文章中精煉的語言,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使他們對文章里生動的記述和描寫產生強烈的感受,在腦子里喚起相應的形象,在情感上引起共鳴。這時,他們就會被形象的畫面所吸引,進入文章所描繪的境界;他們就越讀越想讀,越讀越愛讀,閱讀當中得到樂趣。如:講《海底世界》一課時,板書課題后,我先讓同學們說一說,海底將是怎樣的景象呢?同學們有的說:海底漆黑沒有一點光亮;有的說:海底很靜,沒有聲音。老師不急于糾正,啟發學生從課文里得到正確認識。這樣做的目的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他們會迫不及待地將課文讀下去。
閱讀教學當中教師導入新課這一環節也是十分重要的。如果一開頭就生動鮮明、引人入勝,就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引起學習興趣,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二、著力培養自學的能力以讀精講。
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關鍵在于教師教學思想的轉變,如果教師認為教學是以教師為中心,老師怎么講,學生就怎么聽,學生只要能把老師講的知識記住就行,這樣學生就會處于被動地位,學得死,知識面窄,更談不上獨立掌握知識的能力。實踐告訴我們,學生要想真正學到知識,只有自己動腦、動手、動口,老師是代替不了的。老師的主導作用只是外因,只有用外因去激發學生的內因,讓內因起作用,才能引起質的變化,一旦學習真正成了學生主觀上的需要,那他們就會有強烈的求知欲望,成為學習的主人。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既要改進教法,又要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如:《鵝》是一篇習作例文,屬于半獨立閱讀課文,教學時應當減少老師的講解,多讓學生動腦筋,自己讀懂課文,所以我一開始就讓學生看課文后邊的思考題,然后啟發學生帶著問題一步一步地讀懂課文?!儿Z》講完后,要求學生觀察一種小動物,啟發學生用學到的抓住事物特點介紹小動物的方法,寫出自己熟悉的小動物。這樣做體現了讀寫結合、學以致用,對學生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的提高大有益處。
三、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情景激讀。
良好的閱讀習慣對形成閱讀能力、提高閱讀效率,順利地達到目的有著重要的作用。這種閱讀,既在主動,愉悅的氣氛中進行,又能在遇到問題時,排除困難,堅持達到閱讀的目標。良好的閱讀習慣一旦養成,便會成為個人的寶貴財富,終生受用。在小學階段,就要下氣力培養學生認真預習的習慣;一邊讀,一邊想的習慣;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主動克服閱讀困難的習慣;使用工具書的習慣及勤于閱讀的習慣等等。學生養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就能自己去讀書并有所獲。
四、重視對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
比如,《十里長街送總理》一課,一是學生對周總理不太熟悉;二是人們自發地聚集到長安街送別總理的感人場面學生沒有親自經歷,這對他們理解課文內容有一定難度。我校一位老師在講讀課之前,讓學生從報刊上收集有關的資料和圖片,并在課堂上充分利用這些材料,課上得非常成功。學生也就是有了這種習慣,對于學習其他課文,就會主動查找相關資料,這不僅有利于學生學好課文,也為將來收集,整理信息打下基礎。
五、樹立教學的整體觀念。
語文教學是一個多因素的整體。就小學語文來說,是由識字、寫字、聽話和說話、閱讀和作文諸因素構成的,諸因素之間又有各自的體系。通過科學的排列組合,縱橫聯系,構成語文學科的整體。有些教師在教學課文時忽視了課文的整體,一篇課文,只注意其中某些詞句,或是只注意開頭結尾,或者只有目的地進行序列訓練。只要胸中有全局,分段把好關,層層打好基礎,處處圍繞主線訓練,就能促進學生語文能力的整體發展。
六、創設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
營造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有利于減輕學生學習上的精神負擔,使學生在教師的熱愛、尊重和期待中激起強烈的求知欲望,從而促使學生積極地學,主動地去探索。在閱讀教學中,師生應處于一個平等的地位進行讀書、討論、研究、爭論。教師應是一名與學生平等的參與者,并起著積極的引導作用。
摘要:朗讀是小學語文教學和學習的關鍵方法,對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朗讀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而且可以培養學生的情感,讓學生與作者產生共鳴,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雖然很多學校已經認識到語文課堂朗讀教學的重要性,但是從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現狀可以看出,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中還存在很多問題,語文教師必須詳細分析問題存在的原因,并針對存在的問題及時采取調整對策,實現有效教學。
小學生在朗讀過程中,是在進行語言實踐,無論文章的形式如何、內容如何,這些內容最終都會轉換成學生所掌握的知識。小學生正處于成長和發展的關鍵時期,小學是學生學習語言的關鍵時期,語文教師只有保證語文朗讀教學的有效性才能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但是,受到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很多學校在采用傳統的語文朗讀教學模式和理念,灌輸式的教學模式降低了學生朗讀的熱情和積極性,無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學效率低下。小學課堂朗讀教學的最終目的是提高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讓學生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培養小學生的情感,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促進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因此,語文教師不僅要注重課堂朗讀的數量,更要注重語文課堂朗讀教學的質量,教師要讓學生積極參與語文課堂朗讀教學,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讓學生從課堂閱讀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一些語文教師認為課堂朗讀只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插入環節,沒有認識到語文朗讀的重要性。通常情況下,語文教師會讓學生齊聲閱讀文章,閱讀結束后教師會對文章內容進行分析講解,學生無法參與朗讀教學,學生只能單一地記錄教師所講解的內容,學生根本無法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語文教師的專業水平和綜合素質對語文課堂朗讀教學成效有很大影響。但是,從很多小學教師結構看,學校缺乏專業的語文教師,現有的語文教師大部分是由其他專業轉向語文教學的,教師缺乏朗讀教學實踐經驗。除此之外,學校很多語文教師的年齡偏大,接受新知識和新事物的能力比較差,觀念陳舊。
(一)豐富朗讀教學內容。
要想保證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的有效性,語文教師必須充分根據每位學生的特點和實際情況,并結合學生的特點和實際情況合理制訂朗讀教學方案,明確教學目標,充分利用學校的教學資源,最大限度地為學生提供朗讀學習的空間。小學語文朗讀教學要在教材的基礎上不斷延伸。但是,語文教師需要注意的是朗讀教學內容必須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不能脫離學生實際,要體現出朗讀教學的趣味性,提高學生朗讀的熱情和積極性。新課標下,語文教師必須改變傳統的朗讀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豐富教學手段,優化教學內容,完善教學體系。
(二)引導學生感知朗讀內容。
在學生朗讀一篇文章時,只有多次閱讀才能理解文章所要表達的內容,才能體會到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在語文課堂朗讀教學中,學生的第一次閱讀是至關重要的,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進行朗讀,這樣才能讓學生深入感知朗讀內容。學生在朗讀文章時發音必須準確無誤,并能夠理解文章中詞語的含義,理清朗讀文章的脈絡。在開展語文課堂朗讀教學之前,教師必須做好教學準備,反復閱讀朗讀文章。在學生開始朗讀文章之前,語文教師需要結合朗讀內容為學生設置問題,這樣學生就可以帶著問題朗讀文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除此之外,語文教師必須合理控制文章朗讀的次數,朗讀的次數并不是越多越好,對于比較簡短的文章,教師可以讓學生朗讀三遍,對于內容比較多的文章,教師可以讓學生朗讀五遍。小學生的理解能力還比較弱,在朗讀文章的過程中必然會遇到很多問題,語文教師需要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解決朗讀中遇到的問題,提高語文課堂朗讀的有效性。教師可以讓學生把文章中不理解的問題標記出來,先采用分組討論的形式解決問題,這樣可以讓學生都參與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談論解決不了的問題,教師可以與學生一起分析問題的難點,解決問題。
(三)指導學生欣賞朗讀文章。
學生在第一次朗讀文章時必定會遇到很多問題,如果教師在學生第一次朗讀結束后就為學生解答朗讀中遇到的問題,那么學生的依賴性就會增強,學生的思維得不到鍛煉。因此,在學生第一次閱讀結束后,教師可以針對學生遇到的問題給出提示,讓學生再次朗讀文章,并根據教師的提示思考遇到的問題,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反復朗讀文章的過程中,教師要起到引導作用,幫助學生捋順文章脈絡,找出文章各段落之間的關系,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在學生朗讀學習中,語文教師要多鼓勵學生,減少批評性的語言,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教學評價是小學語文朗讀教學中必不可少的環節,語文教師必須認識到教學評價的重要性。語文教師要對學生的朗讀過程和學習結果展開合理的教學評價,教學評價不僅可以讓學生發現自身學習中存在的問題,而且可以讓教師發現自身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避免針對存在的問題及時采取調整對策,提高語文課堂朗讀教學效率,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
(四)體現學生的個性特點。
在語文朗讀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仔細品味朗讀內容,這樣才能真正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教師要在朗讀教學中多和學生進行溝通交流,并鼓勵學生提出問題,體現學生的個性特點。既然朗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必不可少的環節,教師必須合理分配教學時間,多留給學生朗讀的時間。朗讀不僅僅是依靠課內時間,教師還要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朗讀習慣,學生可以利用課余時間朗讀,豐富知識儲備。語文教師可以結合小學生的特點和實際情況為小學生推薦一些有意義的朗讀內容,開闊學生的眼界。新課標下,小學語文朗讀教學對語文教師的專業水平和綜合素質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教師必須定期參加專業化培訓,積累朗讀教學經驗,進而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和綜合素質,并提高自身接受新知識和新事物的能力,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結語。
小學課堂朗讀教學的最終目的是提高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讓學生把所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培養小學生的情感,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促進學生的成長和發展。但是,很多語文教師認為課堂朗讀只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插入環節,沒有認識到語文朗讀的重要性。朗讀教學內容必須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不能脫離學生實際,要體現出朗讀教學的趣味性。在學生開始朗讀文章之前,教師需要結合朗讀內容為學生設置問題,這樣學生就可以帶著問題朗讀文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朗讀教學中,學生可以根據教師的提示思考遇到的問題,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2]嚴琳.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探究[d].江西師范大學,.
[4]孟廣珍.淺析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北極光,,09:90.
[5]曾得財.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課堂朗讀教學[j].科普童話,2015,46:49.
朗讀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教師都非常重視朗讀教學。但是從教學實踐來看,大部分朗讀教學并沒有取得預期的效果,學生對朗讀的興趣并不高。所以,當下的小學語文教學需要改變朗讀教學的現狀,以切實提高教學質量。本文結合小學語文教學中朗讀教學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
一、朗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1.發音不標準。
對于教育入學初期的孩子,教學中的每一項任務都需要教師認真對待,但是真正實踐和理論豐富的教師并不多,造成小學語文教學中朗讀教學效果不佳。再加上教師教學任務繁重,一般的教師往往會忽略教學細節,在朗讀教學中,通常只是走走過場,更談不上有針對性的教學。這就造成小學生在朗讀過程中出現各種問題,甚至按照自己的習慣進行朗讀。比如筆者教過的一些小學生在朗讀三年級上冊《語文》的《陶罐和鐵罐》一文時,對于其中出現最多的“小孩子”這個詞,通常把“zi”讀成“zhi”,這屬于方言的發音,但對此情況,之前并未有教師去嚴格規范和糾正,這就使得學生連基本的字詞發音都不標準,也使得朗讀教學在一開始就失去了它應有的意義。
2.朗讀缺技巧。
許多小學語文教師對于朗讀技巧缺乏學習和研究,也缺少實踐和第三方評價,因此自身的朗讀水平并不高,這就極大地影響著朗讀教學的效果。因此,在朗讀教學中,教師通常無法指導小學生如何進行正確的朗讀。而學生在朗讀時,也通常是為了完成朗讀而朗讀,缺乏動力,應付了事,朗讀起來就猶如一架機器人在說話,沒有情感。因為缺乏朗讀技巧,許多小學生喜歡把字句連讀,不會正確斷句,由于僅僅是敷衍了事,讀起來也就做不到字正腔圓,導致朗讀完全達不到應有的效果。
3.不重視激趣。
小學生正處在一個愛玩的年齡段,而且缺乏自我控制力,因此需要適當的激勵方法提升他們的學習興趣。對于較為枯燥乏味的朗讀教學,如果教師不重視方式方法,不重視激發他們的興趣,小學生就根本不會注重朗讀的技巧與發音的準確,就喜歡比著聲音大小,胡鬧玩耍,最終使得朗讀教學徹底失敗。
二、提升朗讀教學效果的方法。
1.重視朗讀。
要提升朗讀教學的效果,首先教師要重視朗讀。教師必須空出相應的課堂時間進行朗讀訓練。在課堂上,教師可以隨機點名,讓學生朗讀,再對朗讀中出現的諸如讀音錯誤、情感把握不準、斷句不當等問題給予當場糾正,并提醒學生要多加注意這些問題,同時傳授給他們正確的朗讀技巧。教師還應該布置一些課后的朗讀作業,包括朗讀教材的課文以及課外讀物,以培養學生每天朗讀的習慣,鍛煉學生的朗讀能力。教師還要督促家長對于孩子的朗讀給予關注與重視,應常常要求孩子在自己面前朗讀,這也是一種很好的鍛煉機會,能有效提升學生的朗讀水平。教師還要鼓勵學生盡可能利用一切機會進行朗讀,同時注意結合教師傳授的朗讀技巧。高水平的朗讀有利于小學生語感和口語水平的培養,對小學生以后的人際交往也有利。因此,對于小學生的朗讀,一定要引起教師和家長的重視,因為這是與人溝通的重要橋梁。
2.準確發音。
小學生在朗讀課文時,應該在讀每個新字之前,把教師教學的內容回顧一下,再運用到朗讀中。這就要求小學生首先把每個字的讀音讀準確,只有把底子打好了,朗讀時吐出來的字才會既清晰又好聽。在學生進行朗讀時,教師或家長應該要在其旁邊進行指導,因為學生在朗讀時,自身缺乏評判標準,如果沒有人指出錯誤,學生會認為自己讀的是準確的,這樣就會造成一錯再錯,最后就是養成壞習慣。因此,在這些方面的糾正,就需要教師與家長在其中起著監督與指導的作用。
3.有感情的朗讀。
有感情的朗讀,就一定要做到發音該重的時候一定要重,該輕的時候一定要輕,并且讀出來的字一定要清晰悅耳,讀出來的句子一定要流利暢快。比如像《憫農》詩中的:“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边@句中的“鋤禾”“汗滴”這兩個合成詞是固定搭配,在朗讀時,一定要連貫,不能斷著讀。而“日”“禾”只是一個單詞,但卻在句子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發音時需要加強語氣,突出它們的重要性,只有這樣才能明確表示句子的含義。讀這樣的詩句時,該連貫的時候連貫,該重讀的時候重讀,產生抑揚頓挫的感覺,才會真正讀出詩的韻味和內涵,讓聽者產生共鳴。小學語文朗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環節,也是小學語文教學質量保證的前提,更是培養小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重要方法。所以,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高度重視朗讀教學,提升小學生的朗讀水平,進而提高他們的語文素養.
段有自然段和意義段。自然段也叫小段或小節。它是作者在表達內容時,圍繞一個意思說一句話或幾句連貫的話,是構成篇章的最小單位。意義段又叫邏輯段,它可以由一個自然段組成,也可以由幾個相關的自然段合并而成。自然段著重文字表達的需要,意義段著眼思想內容的劃分。
我們學習段,一是弄懂怎樣把話一句一句地連起來,表示一個主要意思;二是進行思維訓練,培養概括能力。
自然段如何分層和概括段意呢?
自然段劃分層次,就是通過對一段話的分析,看出這段在有個意思,這幾個意思又是怎樣一層一層有順序地寫下來的。
二、劃分文章段落、概括段意。
劃分文章段落,可以參考上述分層的幾種方法外,段落大意的概括,還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找中心句(有的在段首,即總起句;有的在段尾,即總結句;也有的在中間議論部分或人物語言中)。抓住這一段的主要意思,用自己的話概括段意。用小標題的方式進行概括。
分別舉列如下:
1、《夾竹桃》一文中第3、4自然段合并成的段意就是在段尾:“這一點韌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來,不是顯得非??少F嗎?”又如《秦兵馬俑》一文中第二段的段首就有中心句:“兵馬俑規模宏大”,就是這一段的段意。
2、《暖流》一文第二大段沒有中心句,可根據主要意思概括為:“江澤民同志來到南開大學閱覽室,與青年學生一起吟誦詩詞并談論古典文學常話?!?/p>
3、《碧螺春》各段則可以小標題形式概括各段內容。a、久負盛名;b、名稱來歷;c、采焙情形;d、品茶之趣;e、茶漾春光。
三、寫文章的主要內容。
抓住文章的主要內容,這是讀懂文章的主要內容,既不能太簡單,也不要太具體,要抓住文章的主要情節、主要事件或敘述的幾個要點簡要地寫出來。
抓主要內容的方法有:
1、把各段的段落大意連起來,稍加整理;。
2、按所敘述的問題來抓文章的主要內容;。
3、根據文章的標題,加以補充。
如《狼牙山五壯士》一文按事情發展順序可以分為五段:第一段寫了五壯士接受任務;第二段寫誘敵上山,痛擊敵人;第三段寫了把敵人引上絕路;第四段寫頂峰殲敵;第五段寫英勇跳崖。把這五段段意連起來,稍加整理,就是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這篇文章寫了五位壯士接受了上級交給的掩護群眾的任務,有計劃地誘敵上山,痛擊敵人,終于把敵人引上絕路,殲敵于頂峰,最后英勇跳崖的經過。
所謂“讀材料”,就是要閱讀試卷上的文字材料,粗讀全文內容,把握文章主題。了解材料的基本大意,理清材料的層次和段落。在瀏覽全文,了解全文的概貌之后,應記住文章的要點,重要的結論以及一些關鍵性的人名、地點、定義和數字,不同的人名、地點可用鉛筆在試卷上分別打上不同的記號,以便查找。
閱讀理解試題的文字材料主要用來測試學生的閱讀速度、理解能力和記憶能力。有的采用一個句子,有的采用一段文章或整篇文章。內容廣泛,題材各異。以題目的難易程度分析,人們常常把它們分為表層理解和深層理解。
所謂表層理解就是對文中的客觀事實的感知和記憶;所謂深層理解是根據文中的客觀事實,在認真思考后進行邏輯推理、總結或概括,得出結論。
通常閱讀試卷上的文字材料,第一遍需要速讀,首先要重點理解文章的體裁是記敘文還是說明文。答題時切忌文章都沒完整的閱讀過試卷上的文字材料,就匆匆忙忙地寫答案。最好先把文章從頭到尾通讀一遍,對文章有一個整體的認識和理解。其次要初步理清文章的思路。
一般來講,文章的每一段、每句話歸根到底都是為闡明中心服務的,都歸向文章的主旨。平時要學會為文章標段,歸納每段意思,歸納中心思想。它在要求概括段落大意一類的閱讀理解的解題中,往往是行之有效的一個辦法。
有的學生要用“順讀法”,就是先讀短文后讀題目,然后再讀短文尋找正確答案。有的學生采用“倒讀法”,就是先讀題目(四個選項不讀)后讀短文,最后尋找答案。我比較贊成“倒讀法”,因為這種閱讀方法是帶著問題閱讀,目的明確,容易集中,能及時抓住文中與解題關系密切的信息,從而節省了閱讀時間。
“倒讀法"對表層理解的題目(提問時間、地點、原因等)效果最好,對深層理解的題目,要從短文的整體內容出發,進行概括和總結,分析所提供選項,作出準確的判斷。
因此,解答這類題的中心步驟就是閱讀,既要閱讀短文,又要閱讀題目。閱讀時要注意閱讀技巧,提高閱讀效率。在做到以上幾點的基礎上,就可以對文章后面所給的問題,分別用“一次判斷”、“逐個分析”以及“排除法”等方式來進行判斷解答了。
二、找原話。
所謂“找原話”,就是要找到語文閱讀理解上要求的關鍵字、詞或句子所在段落,要求學生在閱讀文字材料時有重點地圈下來,然后再來重點理解與分析。當然找原話的目的是為了弄清題意,確定解決問題的閱讀空間和范圍。
在通讀全文的基礎上,將要回答的問題放到閱讀試卷上的文字材料中來,再去瀏覽所要回答的試題,經過初步的思考,確定解決問題的閱讀空間。
對短文進行理解,然后分析句子結構,確定該詞的詞性和在句子中的成分。同時利用句子提供的信息,這樣我們可以從文章中或文字材料中直接的提取有效信息。有些試題它要求用文中原話來回答,我們就可以用文中的原話來作答,這時就可以“從文章中直接提取信息”來回答問題。
如果它沒有明確要求用文中的原話來作答,我們也可以“從文章中直接提取信息”來回答問題。如若它指定必需要使用學生自己的話來回答的話,我們也可以讓學生將文中的原話加以翻譯,再換言之。力求挖掘原句子的隱含信息和深層含義。有些試題則需要結合全文內容,挖掘句子的隱含信息,經過縝密的思考,尋求完美的答案。
三、看要求。
所謂“看要求”,就是要求學生再審視語文閱讀理解所要求回答的問題要求,關鍵的關鍵字、詞或句子也要讓學生用筆圈下來,作為扣題作答的要點,也是學生回答問題的可能的得分點。要做到細讀文章的內容,機智從容答題。第二遍讀文章要求考生帶著問題細讀全文。在進行語文閱讀理解訓練時一般要做到如下幾點:
一要認準關鍵詞句,把握其基本意義,認清它們在句子中的具體含義,根據上下文琢磨它們的升華意義,學生特別是要學會在閱讀文字材料中發現有效信息,即是對回答閱讀材料要求所的提問題的文字和內容。
二要排除生詞的障礙,遇到生詞要通過上下文,大膽地對閱讀文字材料中的個別詞義、語義和句義進行推測、推理和推斷,還可以通過構詞常識大膽猜測。
三是原文中有明顯的準確答案,要善于利用閱讀文字材料中的“原文”材料,果斷作答。對于一般不影響句子或全文理解的生詞,可以放過去,不必務求理解。遇到重要生詞時,不要著急,也不要輕易放棄,我們可以采取根據上下文來猜詞或根據構詞法來猜詞等方法來猜出這個詞的大致意思。
解題時不要邊看閱讀理解的問題邊從閱讀理解的文中查找答案,因為用這種方法難以提高閱讀理解的效果,尤其是對于深層理解閱讀理解的文章。首先應瀏覽閱讀理解的全文,了解閱讀理解全文的概貌。
看完后,應記住閱讀理解文章的要點,閱讀理解重要的結論以及閱讀理解中的一些關鍵性的人名、地點、定義和數字(不同的人名、地點可用鉛筆在試卷上分別打上不同的記號,以便查找)。
同時我們一定要掌握好閱讀理解的解題速度,有效地控制閱讀理解的考試時間,先易后難是閱讀理解的考試時答題的一般方法。碰到閱讀理解的難題時,千萬不要鉆牛角尖,耽誤太多時間。一時做不出的閱讀理解的題,要果斷舍棄,以免影響解別的較有把握的閱讀理解題。待全部閱讀理解題解完后,如有剩余時間再回來做放棄的閱讀理解題。
四、答問題。
所謂“答問題”,就是要讓學生在根據語文閱讀理解問題的要求來回答相應的問題,回答問題力求做到以下諸點:
1、不可不答;不答則無分。學生只有回答閱讀材料要求所的提問題,才能得分。我們老師對學生進行語文閱讀理解訓練時,就必須向學生說明這一點,不可不答;不答則無分。
2、不亂答;亂答也不得分。學生不聯系語文閱讀理解問題的要求來回答,我們稱之為亂答題,亂答本質上是與學生不答題一樣,沒有成績。我們在語文閱讀理解訓練中強調學生要答滿線格,但并不是讓學生在語文閱讀理解訓練題線格胡說和亂說,因為學生亂答也不得分。
3、言之有據,持之有理。所謂“言之有據”就是要學生在閱讀試卷上的文字材料上找原話,找依據,不能憑空瞎說。
我向學生說語文閱讀理解的答案也是人定的參考答案,我們的學生不要害怕,任何問題的回答都不可能與教師的參考答案一模一樣。語文閱讀理解得分的主動權在我們同學們手中,關鍵是在于你有沒有“言之有據”地來作答。
語文教學少不了聽說讀寫,讀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方式,語法、拼音、重要的感讀認知都在這一時期形成?!白x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學生們通過朗讀不僅可以理解課文的深意,而且能夠提高自己的語言水平。然而過去的語文教學對朗讀并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沒有充分的朗讀訓練,許多學生也就沒有學會正確的朗讀方法,朗讀教學的有效性沒有被充分地發揮出來,小學語文的教學質量自然很難被提高。小學語文老師應該積極開展新的教學活動,研究朗讀教學的有效性,找到提高課堂朗讀教學的有效策略。
1.學生朗讀的目的性不強。小學生年齡小,獨立的知識結構和思維能力都沒有形成,學習知識主要靠老師的慢慢引導,朗讀不是簡單地讀一遍文字,也需要老師的細心引導。在引導學生們朗讀課文的時候,不能只要求朗讀的速度和數量,教師要更加重視朗讀的質量,不僅要教學生讀書,還要告訴他們為什么要讀一句、一段或一篇文章。有目標地朗讀,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思考,調動學生的思維能力,同時幫助學生真正地理解一篇課文。
2.朗讀時間不夠。一節課只有40分鐘,這需要老師合理地分配時間。許多老師由于上課時間沒有掌握好,基本的字詞講解、知識點的解說占用了大量的時間,留給朗讀的時間很少或者根本沒有。這就造成朗讀時間不夠,學生無法從朗讀中得到鍛煉,亦無法發揮課堂朗讀教學的優勢。
3.固定的課堂模式,朗讀枯燥。傳統的上課模式是老師寫,學生記;老師說,學生聽。朗讀教學也是如此,老師往往只把朗讀作為整節課正式內容的過渡,領著學生朗讀一句,翻譯一句,老師和學生就像完成一項無關緊要的任務一樣,機械地讀完,枯燥無趣,沒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體驗到朗讀的樂趣,容易造成學生上課易疲乏,課堂教學效率低。
1.明確朗讀目的。針對每篇課文的知識點,教師對文章重點和難點的把握不同,老師要根據不同的學習內容,制定相應的明確具體的朗讀目標,并要告訴學生一篇課文的朗讀目的是什么,第一次朗讀和第二次朗讀的目的有什么不同,有方向有針對性地思考,全面理解一篇文章。2.合理安排課堂時間分配,增加朗讀時間?!皶x百遍,其義自見”,一篇文章讀得多了,對學生來說自然大有益處。老師在課堂上要合理安排時間,在朗讀中學習字詞,學習文章的整體思路,注重朗讀的效果,提高朗讀的教學效率。
3.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學生是課堂的主體,也是朗讀的主體,老師要在課堂上提高學生朗讀的積極性。通過創設情境的方式,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例如《安塞腰鼓》一課,老師可以在學生朗讀時配上腰鼓的旋律,讓學生隨著音樂,感受到整篇文章的情感和美感。對于角色對話較多的文章,可以讓學生分角色朗讀,調動課堂氣氛,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個性,從中體會到不同人物的不同感情,從而把握作者的思想主旨。結合學生的特點使用多樣化的朗讀方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
4.提高朗讀技巧。初次朗讀的時候,主要指導學生整體感知文章的內容,對文章有初步認識,同時把握文章的思路。老師可以給學生布置簡單的朗讀任務,讓學生在朗讀中思考。一般一篇短文章需要讀五六遍,因為小學生的認知能力有限,讓學生自主朗讀時,老師要給予適當指導,如果學生朗讀出現錯誤,要及時糾正。朗讀中可以讓學生畫出不懂的地方,最后匯總,共同解決相關的問題。再讀過程中,學生要重點理清文章結構,分析文章各部分的作用和內在聯系,逐步深入。初讀文章之后,對于學生的疑問,老師不必將全部答案告知,應該引導學生在再讀的時候,自己探索答案,鼓勵學生從多角度分析問題,鼓勵學生發揮想象力,培養思考問題的能力,提高課堂朗讀的效率。品讀文章時要細讀,要深刻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老師需要引導學生注重領悟文章蘊含的情感,嘗試用自己的語言抒發情感,提高學生的感悟能力和閱讀理解能力。單一的學生朗讀不能充分地發揮課堂朗讀的有效性,老師可以選擇齊讀的方式。齊讀有利于老師發現整個班級的朗讀字詞或者語音問題,并集中糾正。同時解決了平時朗讀能力低的同學的膽怯心理,使他們在輕松的環境下積極朗讀,這有助于樹立學生朗讀的信心,增強他們對語言文字的感知能力,提高朗讀能力。
5.結合生活實際朗讀。好文章都是出自于生活,有時學生在朗讀課文后,不能準確地理解文章,體會文章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朗讀文章時,老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進行思考,如此一來就不難理解文章了。比如《少年閏土》這一課,學生可以結合自己故鄉的小伙伴來學習課文,回憶與作者不同的童年故事,相似的童年樂趣??傊?,老師應該重視課堂朗讀教學,不斷創新朗讀的教學手段,培養學生的朗讀興趣,發揮學生的個性自由,提高朗讀水平和技巧,針對不同類型的文章選擇不同的朗讀方式,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的有效性。
將拼音教學與識字教學有機的結合在一起,改變傳統單純的說教和死記硬背教學,把拼音教學帶入到學生喜愛的故事教學中,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識字教學。
創設有趣的課堂情境和小游戲,鼓勵每一個學生都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引導學生自主進行有趣的識字方法,自發的開展與教材相關的詞語積累,讓他們在愉快輕松的氣氛中學習。
在一般閱讀課文的教學中,采用“讀、思、議、導”相結合的方法,利用現成的教材教會學生閱讀方法,讓學生利用課堂中學到的閱讀方法延伸到課外,鼓勵學生通過各種途徑多讀、多看、多想。如在學習《丑小鴨》之后,同學們都能主動找來童話故事進行閱讀。這種教學方法不僅擴大了學生們的閱讀量,還大大拓寬了學生們的視野,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一個大幅度的提高。
進行此部分教學時要注重營造和諧、民主、互動的課堂氛圍,創設真實的生活化情境,激發學生對口語交際的興趣。
五、習作教學。
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要降低對他們的習作要求,鼓勵學生記錄下生活中發生的樂事、趣事,真實的表達自己的情感,記錄下遇到的困惑和迷茫,做到家校配合,明理導行。
教學過程中,最忌諱的就是以教師為主角的“教授-講授-教授”的死循環模式,課堂上學生沒有一點自主空間,這樣很容易導致學子們的逆反心理,使教學變得毫無意義。相反,在課堂上,若是把主體放在學生身上,而教師只充當引子,主要將理解文章的方法傳授給學生,指引學生對重點句的理解,從而讓學生自己去體會其重點句子所揭示的事理,以課文“玲玲的畫”中重點句“孩子,看到了吧,好多事情并不像我們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動腦筋,壞事往往能變成好事”為例。筆者通過設計如下三個問題供學生思考:其一,壞事和好事各指什么。
其二,為什么說是壞事變成了好事;其三:從哪里可以看出爸爸和玲玲都有動腦筋;還有一點就是爸爸為什么不直接告訴玲玲該畫什么的原因。很顯然這些問題是一環扣一環緊奔核心思想,當然通過循循誘導,學生也很輕松的明白了課文所要表達的一個中心思想“遇到問題要勤于動腦”。以上是筆者教學過程中的成功事例之一。實踐證明這種通過教師設計問題,由學生自讀課文,而后一一解決問題,遇到難于解決的問題時,先讓學生互相討論后,教師再適當做下點破的教學模式對學生來說很有效,其不僅給足了學生在課堂上的自主空間,建立起了學生與課本材料之間的溝通,使得教學過程能夠松弛有度,有效避免了教師為完成教學進度而讓學生盲目跟隨其腳步向前趕的行為,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使教學任務能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完成。
1、構思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小學生的好奇心是最強的,對新鮮事物大都會產生濃厚的興趣,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的這個心理特性,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借助現代教學方式設立情境,既可以降低學習難度又可以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從而利于學習效率的提高。比如說:在教學生識字的過程中,可以將字通過圖片或是多媒體等形式跟具體的對象聯系在一起,讓學生深入到具體的情境中去,以課本中“狐貍與烏鴉的故事”的章節為例,可以讓學生想象具體生活中的其他動物并踴躍發言說出他們的名字,這種在學字的過程中將具體生活體驗和所見所聞結合在一起的教學方法,對帶動課堂學習氣氛有很好的效果。
2、互動式教學,活躍課堂氣氛。
所謂互動式教學,不僅包括了老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而且還包括了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這是提高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和技能的另一有效方法。在學習部分課文時,可以通過組織活動的形式來進行課程的教授,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同時選出一些學生來當評委,讓各組同學競賽朗讀,由評委就各組表現打分且給予點評,教師再最后做出總結。整個競賽過程中,先讓各組成員自由發揮朗讀課文的技巧,體會文章的內涵,同時也可以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在激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及熱情的同時,還能做到相互制約、相互影響,從而自我反省,發現自身的優缺點,揚長避短,獲得更佳的學習效果;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可以讓教師對學生想法的了解更透徹,有利于教師正確的指導學生的學習。
三、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
勤于提出、發現有價值的問題是教學中的關鍵,教學實際上是圍繞問題開展的,一個有價值的問題是激起學生思維的引子,能幫助學生開啟思維,開闊其思路,指引其對問題的探討,激勵其求知的欲望。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主要是通過教師情景的設置來指引學生或者教師直接提問。教師所設置的情境必須要遵循以下原則:形象真切、神韻相似,情真意切、意境廣遠、理寓其中。教師在直接提問時,所提問題要確切,不要為問而問,一定要有明確目的;且不要只針對一些出色學生提問,要把對象擴展到所有學生;應啟發學生而不是暗示,暗示會導致學生盲目隨從,而不能實現我們培養學生能力的初衷。
四、鼓勵學生加強課外閱讀練習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課外閱讀對增大學生閱讀資源,開闊學生眼界,拓展其思維以及積累豐富知識方面有很大影響。教師應該鼓勵學生課余時間多讀書,學會品味文中每個字,每句話的韻味,體會文章的道理或是其背后的寓意,從大量的練習中獲取經驗。教師可以給學生介紹一些利于學生學習的課外閱讀書籍,例如,寓言類、科普類、童話類等類型的書籍,像《伊索寓言》《科學小實驗》《安徒生童話》《西游記》等,關于這一點也可以跟家長進行溝通,先讓家長重視起來,適當給予學生一些鞭策,輔助學生養成經常閱讀的好習慣。教師也可以鼓勵家長與孩子一起參與課外閱讀,建議家長給孩子有計劃的多買好書,建立家長與孩子間的學習互動、互相鼓舞與監督的學習機制,使學生在家里也能輕松愉快的完成閱讀。在如何讀好某一類書的問題上,教師應該給予家長一定的意見,比如,在閱讀一篇名家著作時,可以建議家長讓學生精讀、重復讀,細細品味文中的深意,總結自己的感悟。
語文課好多時候,教師按自己的程序化上課,多年的教學習慣養成左右了自己的教學思維。閱讀課上照葫蘆畫瓢,就事論事,沒有使學生真正的掌握解決處理閱讀題的能力。常常是考查與課本相關知識的閱讀題時,學生能完成的情況稍好一些,而出現拓展性的課外閱讀題,學生就體現出茫然不知所措了。
好多老師只從信息角度知道新課程對閱讀課的一些思想,根本就沒有認真鉆研新課程對閱讀教學要求的內涵。零零星星的在教學中觸及到一些新課程理念而已。
2、大多時候的語文閱讀課缺少創新思維,表現出公式化機械地指導學生。
老師都知道閱讀要仔細地讀相關的閱讀材料,可是許多時候教師并沒有讓學生好好地讀,往往是為了節省教學時間,而讓學生粗略知曉,或者直接讓學生課后去閱讀。于是乎,教師就大講特講,學生呢,朦朧聽課,似懂非懂。更有甚者大多數學生根本就聽不懂老師所講述內容。
指導時,教師就事說事,沒有搞清楚出題用意,達到何種目的,考查什么能力。這樣的閱讀課堂指導可以說是課堂效率幾乎是零。
3、學生在做閱讀題時的答案沒有情感,語言干癟。
我們看到的學生閱讀題的答案,往往沒有情感,讀來生硬枯燥,缺少應有的文學語言表述技巧。為做題而做題,為完成任務而做題,硬著頭皮思考,答案中的語言毫無文采,道理分析地也不深刻,答案沒有體現創新思維,讀來無骨頭又無血肉。
1、在崗教師不注重教學理論的學習鉆研,接受新知識沒有激情。墨守成規,不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經常反思。力求揚他人之長補自己之短。
2、教師有時想走捷徑,貪多求快。只講完成教學任務,不指導學生的解答閱讀題的能力。公式化呆板套用某些現成答案。
3、平日很少讓學生讀美文,調動學生的情緒,沒有美的辭藻的熏陶,真的情感的影響,更沒有讓學生談體會,說收獲。
1、語文教師要很好的備課,備課要備社會,要備話題,要備學生,要備新教法。要在平時每一節課堂上,大膽設置情景,敢于推陳出新。這就要多學習,學習新教學理論,學習剛分配教師的教學法,學習網絡上出色教師的教學視頻,多和同年級同學科的老師交流,多參加教學研討會,多撰寫教學反思和點滴體會。
我們就不愁新的教學理念不會在我們的教學實際中凸顯出來的。我們千萬不要只考慮所謂的教學環節,也要注重對學生進行新的理論的指導。
2、在指導學生完成閱讀任務時,教師要不怕麻煩,從小事做起,從讓學生讀閱讀材料做起,要做到“細心、認真,從容”。審題時,要字斟句酌的給學生說透徹,只要方向選對了,才有可能達到目的地??傮w把握好了,心中有了全方位定位,再一道題一道題的各個擊破,“打了盤子說盤子,打了碗說碗”,緊緊圍繞該題思考,盡力完成答題任務。不要去套什么公式格式,用心答題是做閱讀題的關鍵。
3、多指導學生讀書,要讓學生有較廣的閱讀面,課內外搭配。緊跟時代的步伐,不可以只了解語文課本上的有限的內容。其實課文只是一個導向,相關的文章才是我們閱讀的范疇。要指導學生掌握多種閱讀方法,明曉每種閱讀方法的意義和作用。培養口語交際能力,練習好口語,提煉出精美的書面語言。
讓學生召開讀書會,舉辦演講賽,撰寫讀書筆記等,激發自己的生活熱情,與文本作者進行心靈對話。文學是人學,有情才會有感。
1、在教學課文時,隨時注重閱讀知識的指導和閱讀技巧的幫助。從課文中走出來,聯系古今中外相近或相仿的文章題材,在文學藝術和主題思想上比較,從而使學生開闊視野,豐富情感。
2、開設閱讀課,認真使用小學《語文閱讀》輔助教材。擠出教學時間給學生輔導。提倡學生訂閱一些適合小學生閱讀的報刊,如《中國少年報》、《少年月刊》、《民間故事》、《特別關注》等。想讓學生學到新的最鮮活的漢語。
3、上好閱讀知識講座課,把小學學生應該掌握的語文各種文體知識分門別類,條分縷析給學生講解,要聯系學生已學的課文舉例,尋找現實生活中的淺顯的實際例子來講述枯燥深奧的專業知識。讓學生覺得做閱讀題并不困難。
摘要:小學語文是一門基礎課程,小學語文教學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和語感,朗讀則是小學語文中不可避免的一種教學形式。在傳統的教育模式中,許多老師只是依據考試需要培養、訓練學生,忘記了語文的學習特點和輕松朗讀的必要性,朗讀是小學教學中重要的內容。探討一下為什么要進行朗讀,怎么樣朗讀才最有效。
一、小學朗讀的重要性。
1.朗讀可以加深理解和記憶。
首先,朗讀能力的培養有助于學生的理解和記憶。對于一篇課文,想要理解它的中心思想和內容,首先要做的就是朗讀,通過有感情的朗讀,使文章的內容在人的頭腦中產生印象,學生對課文有感情的朗讀,也能對文章中較深的內容和語句有進一步的了解。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書讀得多了,其中的意義也就顯現出來了,學生只有經過反復朗讀,方能理解其中的韻味,領悟文章的含義和所要表達的主旨。其次,朗讀可以加深學生的記憶,俗語說:“熟能生巧?!崩首x對加深學生的記憶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例如,小學課文中有一篇《小蝌蚪找媽媽》,老師單純講解的話學生很容易忘記,而學生通過朗讀,無論是集體朗讀還是個人朗讀,都可以把學生帶入情境,融入情境后對課文的理解也就更容易些。
2.朗讀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語文課程的教學應該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崩首x能做到的就是,使學生通過對語言文字的感悟、朗讀,在不知不覺中記住課文中比較優美的句子,從而運用到自己的寫作或者是平常的語言中,在無形中提高學生的整體素養。朗讀也可以讓學生感知作者寫作中所運用的技巧,從而運用到學生自己的寫作中,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讀得多了,學生自己的語言也會隨之發生一定的變化,會把課文中學到的技巧運用到自己平時的語言中。從這個角度來說,朗讀確實可以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使學生取得進步。例如,小學經常會有詩詞教學,就拿《詠柳》這篇詩詞來講,學生讀得多了,理解了,在遇到描述春天的景色時就可以把這幾句詩詞運用到寫作中,如,柳樹的葉子綠了,又細又長,像是被人用剪刀裁出的樣子,這樣的寫作一定會為小學生的寫作增加亮點,同時學生在看到柳樹時,就會應景地想到這幾句詩,這都是朗讀帶來的效果。
3.朗讀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鑒賞力。
小學語文教材中所編選的文章,大多都是經過精挑細選的,學生可以通過朗讀這樣優美的文字提高自己的鑒賞能力,例如,《火燒云》《美麗的大興安嶺》等,學生朗讀這些課文,或者是教師聲情并茂地帶領學生朗讀,可以把學生帶入文章的意境中,例如,《美麗的大興安嶺》文章中這樣描述四季:“春天,樹木抽出新的枝條,長出嫩綠的葉子……夏天,樹木長得蔥蔥蘢蘢……秋天,白樺和櫟樹的葉子都變黃了......冬天,雪花在空中飛舞,樹上積滿了白雪……”誘發學生融入課文中描述的情境,去想象、去感受文章中那些藝術美和文字美,在一次次的朗讀中,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也就慢慢提高了。
二、如何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
1.創設情境,調動學生的朗讀興趣。
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讀書心有境,入境始為親?!崩蠋熞胍饘W生朗讀的興趣,創設情境教學就是一種不錯的方法,例如,在教學《桂林山水》時,老師可以在多媒體上播放桂林山水的景色,然后讓學生在課文中找到對應的句子并進行朗讀,這樣更能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也能增加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使學生融入情境中,教學的難度也會隨之減輕。
2.明確朗讀的目標,朗讀會更有效果。
如何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那就是對學生的朗讀設定一定的目標,例如,第一遍朗讀是初讀課文,讓學生正確讀出文章,發音準確,大致了解文章的內容;第二遍朗讀時,就要對課文進行細讀,這個階段要求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一定的理解,理清文章的脈絡;第三遍朗讀時就要精讀全文,這一遍就要求學生對作者所運用的寫作手法有一定的理解,能描述作者在這篇文章中所要表達的含義,對課文的內容有更深層次的理解。讓學生帶著目標朗讀、帶著問題朗讀、帶著自己的理解讀,使學生的朗讀能力有所提高??傊?,朗讀是小學語文中必不可少的一種教學形式,朗讀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有著不可忽視的地位,語文的教學離不開朗讀。在語文教學中,恰當、充分地運用朗讀手段,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中心內容,理解作者的寫作手法。只有讓學生掌握了朗讀方法,帶著目標朗讀,學生的朗讀能力才能慢慢提高,只有學生的朗讀能力提高了,學生自己的語感以及寫作中所運用的技巧才會在無形中上升一個層次。所以,朗讀很重要,老師要給學生留出充分的時間讓學生朗讀,慢慢提升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旦智草.淺析朗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j].讀書文摘,(5).。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qitafanwen/9338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