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是我們提升自我認識和提高工作效率的有力工具。在寫總結時,要注意語言簡練、準確,避免冗長的敘述和復雜的詞匯。在閱讀這些范文的過程中,我們可以思考自己的要點和觀點與范文中的差異和相似之處。
前段時間我上了《清平樂·村居》一詞,這是南宋愛國詞人辛棄疾寫的一首描寫農村生活的著名詞作。
作者用過對農村清新秀麗、樸素恬靜的環境描寫以及對翁媼及其三個兒子形象的刻畫,抒發了對鄉村田園生活的熱愛和向往之情。
在描寫手法上,這首小令,只是用純粹的白描手法,描繪了農村一個五口之家的環境和生活畫面。作者能夠把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態,描寫得維妙維肖,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如若不是大手筆,是難能達到此等藝術意境的。
在寫景方面,詞人通過“茅檐、小溪、青草”這寥寥幾筆就勾畫出一幅清新秀麗、樸素恬靜的農村景象,而在寫人方面,則通過“醉”寫出了“翁媼”生活的愜意與溫馨,而一個“臥”則寫出了“小兒”的天真與可愛。
在備課時我就在想,我要教給學生什么?是會都會背嗎?是理解詞意嗎?不,對于五年級的學生來說,這首詞的意思很簡單,背誦更不是難事。那我要教的是什么?是意境,是詞人通過詞向人們傳達的思想。于是我將“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作為全課的主線,學生通過對詞的'學習,從總體上明白了詞的意思,然后引導學生去說“翁媼”談論的內容,去談自己的現在與未來。而這恰恰是詞沒有直接表達的,這是什么?這就是詞人對生活的理解,這也是辛棄疾所向我們傳達的沒有言明的東西。只有理解到這一步,我覺得這才能算完整的學完這首詞。
白居易曾說過“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這既是古訓,也是這位文豪自己的切生感受。既然這樣,我們讀詩詞就必須把握時代的脈搏,停住自己的腳步,用自己的心去迎合那時代的節奏,去感悟時代,去理解時代,與時代產生共鳴。
辛棄疾二十一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順南宋,他一生堅決主張抗金。但是他的抗金主張并不僅沒有得到南宋政權的認可,而且遭到主和派的打擊,曾長期落職閑居江西上饒、鉛山一帶。這首次就創作與這段時間。對于一個終生主張抗擊外敵入侵的將領來說,百姓的幸福安定就是他畢生的追求,同時這也就是他對生活的向往。因此,在設計是我們有拘泥于文章的教學,而是讓學生有所思,用自己的思想去填補那一個個空白。真正的走進文章走進作者。
但是我在教學時沒有適當的拔高,沒有進一步的去理解作者,走進歷史,這就使我的教學出現了失誤,沒有讓感情得到深華。在教學時我脫離了課文也是我教學時的一個錯誤,在教學時我的教學語言不規范也是我今后要注意的。
我想,經過這樣的學習與討論,我們新教師一定能很快的成長起來的。
上周五,我教了《清平樂·村居》這一課。我在教學中深深地體會到,引導學生從古詩詞中受到美的熏陶,培養學生感受美和創造美的能力,是古詩詞教學的一個十分重要而又艱巨的任務。所以在設計教案及上課時,我都努力抓住古詩詞的幾個特點來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教學中,我首先引導學生結合拼音把這首詞讀正確,讀流利,在此基礎上,從整體上對詩詞的內容有個大概的了解;然后結合注釋,采用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理解每句詩句的意思,進而理解整首詞的意思,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然后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詞,背誦這首詞。在學生對全詞大意有所理解的基礎上,結合課后練習第3題,我又引導學生深入讀悟,結合自己的感悟和課文中的插圖,想象詞中呈現的情景,體會詞中描述的孩子們童年生活的有趣。在感受到趣的時候,鼓勵學生把這首詞改編成一個小故事寫下來。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經驗積累,鼓勵他們大膽地想象,揣摩人物的.心理,恰當地描寫人物的動作和語言,表達人物的思想感情。從而喚起學生豐富的聯想,引導學生深入體會了這首詞的意境之美。
在設計教案時我把朗讀作為一根主線貫穿始終。起始階段齊聲讀,個別讀;深入學習階段邊理解邊朗讀;學完全詞后讓學生反復朗讀,或一唱三嘆地吟讀,或搖頭晃腦式地自由讀??傊?,要讓學生讀得瑯瑯上口,滾瓜爛熟,聲情并茂,方肯罷休。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在古詩詞教學中給學生適當地創設意境,給他們提供閱讀的背景,能有助于學生對詩詞內容的深入了解,有助于學生很好地體會作者的寫作意圖。因此,在教學每一首古詩詞前,都要充分準備與之相適應的意境,讓學生在各種特定的環境中反復誦讀古詩詞,既是一種欣賞,又自然而然地悟出了作者的情感,陶冶了情操。
讓學生需要我,讓學生可以離開我。
1.誦讀一首詞:了解“詞”這一文學樣式,按節奏韻律誦讀。
2.想象一幅畫:結合詞意,展開想象,豐富意境。
3.走近一個人:嘗試評注,拓展閱讀,了解詞人,體悟情感。
六年級。
(一)初知為基,正確誦讀。
1.師生對話,隨機滲透“詞”的相關訊息。
2.質疑解惑,初知此詞大意。
3.練習誦讀這首詞。
(二)想象畫面,感悟意境。
1.選擇一個角度,想象畫面。
2.分享交流各自的`想象。
3.感悟意境,再次誦讀。
(三)嘗試評注,體悟情感。
1.引導學生嘗試評注。
2.拓展閱讀學者的評注。
3.交流評注:
(1)說說自己與學者英雄所見略同之處。
(2)說說學者沒有關注的,而你有感覺的地方。
(3)說說你沒有想到的,而學者關注到的地方。
4.結合評注,引導學生關注“醉”這個字,結合詞人經歷深入理解這個“醉”幷有感情誦讀。
(四)回望課堂,延展課外。
讓學生自己給自己留下作業。
《清平樂村居》是南宋詞人辛棄疾寫的一首表現農村生活的詞作。全詞不用”人在圖畫中“的詠嘆來直接抒發主觀感受,而是置身局外,靜處閑看,移步換景,客觀摹狀,攝取了特具畫意詩情的人物活動鏡頭。詞中以“溪”縈回映帶,意脈連綿,情思不斷,組合成了江南農村的清秋風景畫和勞動風俗畫,字里行間表達了詞人對安寧平靜的農村田園生活的喜愛,抒發了對安居樂業的生活的陶醉之情。
語文教學的根本目標是促進兒童的語言發展,而語言的發展又只能通過言語實踐活動來激發。所以在教學中,我在言語情境中引導學生運用課文中的語言進行表達,創設了多處的語言實踐活動,從而實現課文語言向學生自身語言的內化,同時注重引導學生讀圖,讓學生在原有能力的基礎上,向課文的更深處行進,受到美的熏陶,獲得思想的啟迪。
《清平樂·村居》是一首澹語清新、充滿詩情畫意的小令。全詞把一家老小村居生活的不同面貌和表現情態描繪得惟妙惟肖,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讓人感受到一種清新秀麗的自然美景和一種和諧溫馨愜意的農村幸福生活。
我在教學這首詞的時候,先出示了幾幅農村生活的畫面,營造出了一種氣氛,再開門見山地指明了本節課所學內容,從課題《清平樂·村居》入手,讓學生從《村居》二字展開聯想,再很自然地切入詞的內容的學習,并通過形式多樣的“讀”、圖文結合的“想”、自由開放的“議”、生動活潑的“演”、自主自創的“寫”,深入淺出地讓學生把握了整首詞的意思,層層推進地引領學生走向了詞的意境。
幾點感覺成功之處:
第一,誦讀,是詩詞學習的“敲門磚”。要讓學生讀出意境,讀出畫面,讀出詩人的心聲。詩詞這種文學形式,很多東西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只有靠自己邊讀邊體會,方能理解得深刻。我在這堂課上,重視了學生的讀,采用了自由讀,指名讀,齊讀,;品讀等方式,并不厭其煩地糾正學生在讀的過程中出現的錯誤,引導其讀正確,如指導學生讀正確“亡賴”、“剝”,在指導讀的過程中,很自然地就突破了個別字詞的理解,并在談談自己感受和理解的基礎上,再讓學生讀一讀,讀正確了,讀出詞的獨有的節奏與意韻了,也就開始打開“詞”的大門了。
第二,想象,是詩詞學習的“回魂丹”。我在引導學生學習這首詞的時候,不時地提示學生想象,并創設了不少情景、運用了技術手段讓學生自由想象。如,當學生讀到“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這句時,在理解了大意的基礎上,不失時機地提示學生:想象一下,小兒躺在地上很頑皮到底是個什么樣子。在學生想象的基礎上,又讓學生誦讀,無疑加深了理解。在讀到“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這句時,又讓學生想象一下,老頭與老太到底在說些什么。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一下進入了情境。
第三,摹寫,是詩詞學習的“再生丸”。古詩詞的文字凝練,往往言有盡而意無窮,具有很大的擴展空間。把詩詞中的空白點、模糊點、朦朧點一一地進行現代文的補充,既是很好的想象思維訓練,也是一種很好的文字訓練,還能加深對詩詞意境的體悟。我深知這一點,便設計一個練筆環節:讓學生選擇一幅畫面來進行描寫。通過學生的作品來看,學生確實又一次加深了詞的理解。摹寫,是對細節的補白,有了“摹寫”這?!霸偕琛?,詩詞中的形象會顯得更加細膩,有血有肉;詩詞意境也會很更加豐饒,氣蘊飽滿。
第四,演練,是詩詞學習的“潤滑劑”。我抓住詩詞中的可擴展處、有價值的地方,來演一演,會很容易激起學生的思維熱情,點燃學生的情趣之火。便設計了演繹老翁老媼對話的環節。學生通過聯系詞的前后意境,進行了生動活潑的二次創作。
通過這一演,學生的興趣馬上調動起來了。這一演,既是對詩意理解的一次反芻,又是意境體會的一次提升。
不足之處:
一、沒能重視調動學生個人“情”的介入。要先調動學生的這種熱愛之情,才能進而體會到詩人的情感。接通了讀者與詩人之間的情感,詩詞才會“活”起來,文本的意義才會體現。
二、引導學生學會抓“詩(詞)眼”的方法不夠。如這首詞,我們很容易就能抓住它的“眼睛”,就一個字:“喜”。喜什么?喜的是“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喜的是“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喜的是“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的是“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一種喜的情感貫穿詞始終,融合在了人、物、事之中。如果學生從“喜”這個詩眼出發,詩意的理解和詩境的體會,可能就會兼顧了整體性和有機融合性。
《清平樂村居》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第二組以“永遠的童年”為專題編排的單元教材中的第一篇課文《古詩詞三首》中的第三首詞。在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曾在三年級上冊第一組課文以“多彩的生活”為主題編排了內容,令我們感受了兒童生活的豐富多彩,學生對描寫童年生活的文章有了一定的情感基礎。本次再次將童年的主題編進教材,一是讓學生通過讀書,體會作者對童年的眷念,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童年時光的珍貴,豐富情感體驗,更深切地感受正在經歷著的童年生活;二是通過對比閱讀,領悟文章的一些表達方式;三是豐富語言積累;四是交流和描繪自己的童年生活。
《清平樂村居》是南宋愛國詞人辛棄疾寫的描寫農村生活的著名詞作。作者通過對農村清新秀麗、樸素恬靜的環境描寫以及對翁媼及其三個兒子形象的刻畫,抒發了作者對鄉村田園生活的熱愛和向往之情。
在描寫手法上,這首小令,沒有一句使用濃墨重彩,只是用純粹的白描手法,描繪了農村一個五口之家的環境和生活畫面。作者能夠將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態描寫得惟妙惟肖,活靈活現,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如若不是大手筆是難能達到此等藝術境界的。
在寫景方面,此人通過“茅檐”“小溪”“青草”這寥寥幾筆就勾畫出一副清新秀麗、樸素恬靜的農村景象,而在寫人方面,則通過“醉”寫出了“翁媼”生活的愜意與溫馨,而一個“臥”則寫出了“小兒”的天真與可愛。
備課時我就一直在想,我要教給學生什么?是會背嗎?是理解詞義嗎?明顯不對,對于五年級學生來說,這首詞的意思很簡單,背誦更不是難事。那我要教的是什么?是意境,是用現代語言再現詞文描繪的意境,這是教學的重難點。
教學中,我以詞語教學為抓手,通過借助注釋和插圖,聯系上下文,疏通理解詞的表面意思,以小溪為線索,展現溪上、溪東和溪頭的畫面,引導學生走入詞境。
前段時間我上了語文蘇教版五上第26課《清平樂·村居》,這是南宋愛國詞人辛棄疾寫的一首描寫農村生活的著名詞作。作者用過對農村清新秀麗、樸素恬靜的環境描寫以及對翁媼及其三個兒子形象的刻畫,抒發了對鄉村田園生活的熱愛和向往之情。
在描寫手法上,這首小令,沒有一句使用濃筆艷墨,只是用純粹的白描手法,描繪了農村一個五口之家的環境和生活畫面。作者能夠把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態,描寫得維妙維肖,活靈活現,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如若不是大手筆,是難能達到此等藝術意境的。
在寫景方面,詞人通過“茅檐、小溪、青草”這寥寥幾筆就勾畫出一幅清新秀麗、樸素恬靜的農村景象,而在寫人方面,則通過“醉”寫出了“翁媼”生活的愜意與溫馨,而一個“臥”則寫出了“小兒”的天真與可愛。
在備課時我就在想,我要教給學生什么?是會都會背嗎?是理解詞意嗎?不,對于五年級的學生來說,這首詞的意思很簡單,背誦更不是難事。那我要教的是什么?是意境,是詞人通過詞向人們傳達的思想。于是我將“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作為全課的主線,學生通過對詞的學習,從總體上明白了詞的意思,然后引導學生去說“翁媼”談論的內容,去談自己的.現在與未來。而這恰恰是詞沒有直接表達的,這是什么?這就是詞人對生活的理解,這也是辛棄疾所向我們傳達的沒有言明的東西。只有理解到這一步,我覺得這才能算完整的學完這首詞。
白居易曾說過“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這既是古訓,也是這位文豪自己的切生感受。既然這樣,我們讀詩詞就必須把握時代的脈搏,停住自己的腳步,用自己的心去迎合那時代的節奏,去感悟時代,去理解時代,與時代產生共鳴。
辛棄疾二十一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順南宋,他一生堅決主張抗金。但是他的抗金主張并不僅沒有得到南宋政權的認可,而且遭到主和派的打擊,曾長期落職閑居江西上饒、鉛山一帶。這首次就創作與這段時間。對于一個終生主張抗擊外敵入侵的將領來說,百姓的幸福安定就是他畢生的追求,同時這也就是他對生活的向往。因此,在設計是我們有拘泥于文章的教學,而是讓學生有所思,用自己的思想去填補那一個個空白。真正的走進文章走進作者。
但是我在教學時沒有適當的拔高,沒有進一步的去理解作者,走進歷史,這就使我的教學出現了失誤,沒有讓感情得到深華。在教學時我脫離了課文也是我教學時的一個錯誤,在教學時我的教學語言不規范也是我今后要注意的。
《清平樂村居》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第二組以“永遠的童年”為專題編排的單元教材中的第一篇課文《古詩詞三首》中的第三首詞。在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曾在三年級上冊第一組課文以“多彩的生活”為主題編排了內容,令我們感受了兒童生活的豐富多彩,學生對描寫童年生活的文章有了一定的情感基礎。本次再次將童年的主題編進教材,一是讓學生通過讀書,體會作者對童年的眷念,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童年時光的珍貴,豐富情感體驗,更深切地感受正在經歷著的童年生活;二是通過對比閱讀,領悟文章的一些表達方式;三是豐富語言積累;四是交流和描繪自己的童年生活。
《清平樂村居》是南宋愛國詞人辛棄疾寫的描寫農村生活的著名詞作。作者通過對農村清新秀麗、樸素恬靜的環境描寫以及對翁媼及其三個兒子形象的刻畫,抒發了作者對鄉村田園生活的熱愛和向往之情。
在描寫手法上,這首小令,沒有一句使用濃墨重彩,只是用純粹的白描手法,描繪了農村一個五口之家的環境和生活畫面。作者能夠將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態描寫得惟妙惟肖,活靈活現,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如若不是大手筆是難能達到此等藝術境界的。
在寫景方面,此人通過“茅檐”“小溪”“青草”這寥寥幾筆就勾畫出一副清新秀麗、樸素恬靜的農村景象,而在寫人方面,則通過“醉”寫出了“翁媼”生活的愜意與溫馨,而一個“臥”則寫出了“小兒”的天真與可愛。
備課時我就一直在想,我要教給學生什么?是會背嗎?是理解詞義嗎?明顯不對,對于五年級學生來說,這首詞的意思很簡單,背誦更不是難事。那我要教的是什么?是意境,是用現代語言再現詞文描繪的意境,這是教學的重難點。
教學中,我以詞語教學為抓手,通過借助注釋和插圖,聯系上下文,疏通理解詞的表面意思,以小溪為線索,展現溪上、溪東和溪頭的畫面,引導學生走入詞境。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借助朗讀,想象感悟詞中田園生活的意境,使學生從中受到美的熏陶,正確地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初步了解詞的有關知識,激發學生對詞這一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理解詞的意思,感受田園生活的意境。
教學難點:體會詩人熱愛大自然,向往和平安寧的生活,希望國家太平人民安居樂業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初入課文。
1.同學們,中華民族歷來被稱為“詩詞國度”。宋詞是中國古代文學皇冠上光輝奪目的一顆巨鉆,她以姹紫嫣紅、千姿百態的風神,與唐詩爭奇,與元曲斗艷,歷來與唐詩并稱雙絕,都代表一代文學之盛。有人說每首宋詞都仿佛是一幅絢麗多彩的畫,一曲委宛動聽的歌,一段綿長不絕的情。
2.聽。放舒緩的田園音樂,學生體會音樂的意境。(板書:村居)。
3.音樂結束,談談看到“村居”二字會想到什么。
4.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題目為“村居”的宋詞。每首詞都有一個調名,叫做“詞牌”,今天我們學習的詞也有一個詞牌,通過我們的課前預習,它是——(學生齊答:清平樂)(師板書)。
3.齊讀課題,引入新課:我們看看辛棄疾筆下的村居生活到底是什么樣的。
二、初讀課文。
1.出示課件,自由讀文。
2.指名讀,及時正音。
3.出示生字詞,查字典,解釋部分詞義。
4.再次出示詞,齊讀。引導學生想象詞句所描繪了哪些美麗的畫面,并進行朗讀指導。
三、初解詩意。
1.會美景。
生自由討論交流。
師:“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狈路鹂吹搅耸裁??青青草和青草有什么不同,怎樣讀出這樣的感覺?把美好的感覺送到里面讀一讀。
想著剛剛所說的畫面,再讀課文。
2.析人物。
師:這首詞中有美景,還有不少人物,誰能說說有哪些人物?
生:有一對老夫妻、大兒子、二兒子還有小兒子。
師:你最喜歡哪一個人物呢?
生各抒己見。
師:作者辛棄疾最喜歡其中的誰呢?
生:小兒!
師:為什么?出示: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3.談“無賴”,品“臥剝”。
師:以前見過“無賴”這個詞嗎?是什么意思,在這里表示的意思一樣嗎?
生:不一樣。我覺得不是討厭的意思,是頑皮的意思。
師:為什么你這么想呢?
生:因為小兒沒有坐著剝蓮蓬,而是臥著的。
師:“臥”是怎樣的動作?送進去讀一讀,想怎么臥就怎么臥,想怎么剝,就怎么剝,真乃無賴也。我們送他一個成語。(自由自在,無憂無慮、無拘無束)一起讀出小兒的無賴。
四、入詩境。
1.抓詞眼,品味“相媚好”和“醉”。
生:美。
生:爽。
生:醉。
生:醉里吳音相媚好。
生:這對老夫妻帶著醉意,在親熱的聊天。
生:老爺爺在夸贊老奶奶呢!看看,我的老太婆多么能干??!給我生了三個兒子。
師:老頭子,你也一樣能干!
生:老太婆,你那雙手多靈巧??!你看起來一點也不像70歲的人。
師:老頭子,你就會夸我!你也不老!
生:老婆子,來!咱們再喝幾杯。
……。
師:這么大年齡了還親親熱熱的,難怪辛棄疾也不禁羨慕??!要把他們寫進詞里??!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看著他們如此的恩愛,詩人被這情感動了,于是更加的陶醉了,讓我也醉了。(唱: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變老……)。
2.研讀描寫三個孩子的話語。
師:老公公、老婆婆可沒光顧著夸對方,他們還看到了三個兒子呢。說不定他們此時正在夸贊三個兒子呢。大兒子正在干什么呢,書上是怎么說的,我們想象一下大兒子在怎樣鋤地,一邊鋤一邊在想什么吧!
生:大兒子在豆地里鋤草。
師:多么懂事的大兒子呀,難怪夫婦倆會那么安心地坐在門前樂享晚年女呢!
師:除了一個勤勞的大兒子還有——。
生:中兒正織雞籠。
師:用一個成語形容二兒子編雞籠的樣子。
生:專心致志、聚精會神、心靈手巧。
師:他一邊編雞籠肯定一邊在想,想什么呢?
生:我要多編幾個,拿到集市多賣幾個錢,讓父母高興。
師:多么孝順的孩子,老兩口會心的笑了。他們不止陶醉在美景中,陶醉在相媚好的恩愛中,更是陶醉在孩子們的孝順的表現中啊。(板書:安)。
師:小兒子在哪兒呢?讀出來。
生齊讀: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師:這個頑皮可愛的小無賴,難怪會最喜呦,不僅自己快樂,也讓老夫婦倆快樂,讓辛棄疾快樂,讓我們這群讀詞的人們也快樂?。ò鍟簶罚┻@最中可有醉呀。(師指板書醉字)。
五、悟詩情。
1.這是一個怎樣的家庭?
2.生:一個和諧、幸福、快樂的家庭。
師:這是一幅多么安樂的鄉村田園圖,詩人此時已經完全被陶醉了,忍不住走上前去“老公公,老婆婆,你們住在這么低矮、破舊的茅草屋里,怎么還會這么快樂呀?”
師模仿老爺爺的口吻:心安茅屋穩,家貧菜根香呀!一家人和和美美就是最大的幸福呀?。ò鍟喊簿訕窐I)。
3.介辛棄疾。
師:我們來看辛棄疾的一些簡介。
聽古戰場廝殺的音樂,體會破陣子所表現的氣魄。
出示《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讀《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體會詞的意境。
4.同是“醉里”,卻意義不同。當他征戰沙場,他最渴望的是什么?當他身在田園,他最渴望的是什么?同是醉里,雖然所處地點不同,但是所想的卻是是相同的,那就是國泰民安,安居樂業。(板書:居危思安)指導學生理解詩人的感受,希望所有人都能安居樂業。
六、內化情。
師:讓我們懷揣這份美好的情感再次走進《清平樂?村居》這首詞,走進辛棄疾的內心世界。
配樂朗讀。
七、延伸情。
村居的和諧與美好深深地印在我們每一個人心中,想把它變成我們筆下的作品嗎?我們可以根據詞的下闋描繪的景象,編成一個小故事,也可以拿起畫筆畫下這美好的村居生活。
醉
安居樂業 居危思安。
《清平樂村居》是辛棄疾筆下不多見的一首質樸、清新的田園詞。茅檐、小溪、青草、翁媼、孩童共同構成了一幅恬靜、祥和的田園生活圖景,表達了詞人對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教學這首詞,我主要采用“誦讀體悟”的方法,引領學生讀出音律,讀出畫面,讀出情韻。
課始,從背誦耳熟能詳的古詩入手,讓學生充分感受古詩的韻律和節奏,為學生首次接觸“詞”創造“古色古香”的文化氛圍,也為初讀“詞”提供借鑒的經驗。在和古詩的比較發現中認識“詞”之后,要求學生初讀課文,并提出要求:自由大聲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嘗試按照以往誦讀古詩的經驗讀出詞的節奏和韻律。在學生憑著自己的經驗和“感覺”朗讀之后,教師請同學交流朗讀,“集思廣益”,引導學生立足于文本整體,抓住關鍵詞句正音析義,讓學生沉入言語,一遍一遍地與言語“親密接觸”。借助圖畫,初步理解“相媚好”“無賴”的意思,借助字典聯系“剝香蕉”“剝花生”等生活用語辨別多音字“剝”的讀音,通過朗讀下闋發現“蓮蓬”的“蓬”在詞中不讀輕聲,是因為古詞講究押韻。在經歷了互相間的交流互補中,學生不斷改進和完善朗讀,不僅讀正確讀流利,還讀出了節奏、停頓和音律。
人們常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逼鋵嵲~也是一樣,“詞中有畫,畫中有詞?!边@首詞短短的46個字,卻展現了一幅幅鮮活生動的鄉村生活圖畫。教學中,幫助學生把文字轉換成圖畫,使文字有聲、有色、有形,從而初步而整體地把握詞的主要內容?!白x到‘村居’,你會想到那些農村生活的圖景呢?”學生經驗中的農村生活情景一下子被激活,通過交流,很快的,孩子們紛紛走近了鄉村綠野,走近了農家小院,走近了牧童短笛……“辛棄疾筆下的‘村居’又向我們描繪了怎樣的情景呢?咱們反復讀課文邊讀邊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學生的閱讀期待被激發,在一遍一遍的誦讀中,“村居”的圖畫由模糊到清晰,由單一到豐富,由無聲到有聲,由靜止到靈動,不斷地呈現、更迭、立體。學生顯得有些按捺不住,情不自禁地紛紛表達在朗讀“游歷”中的“耳聞目睹”:“我仿佛看到了一條清澈的小溪,潺潺地環繞著小村莊,小溪的兩邊,長滿了青青的草,荷葉挨挨擠擠的,像一個個大圓盤?!薄拔曳路鹂吹搅藵M頭白發的老奶奶和老爺爺正在說著悄悄話,他們是那樣親熱,那樣恩愛?!薄拔曳路鹂吹搅舜髢鹤釉谛∠叺奶镩g除草種豆,大兒子滿臉汗水也顧不得擦一擦?!薄x出畫面的過程就是學生初步理解的過程,在師生對話交流中,教師適時點撥、講解、指導、糾正、評價,學生不僅理解了這首詞的基本意思,而且將辛棄疾筆下恬靜、祥和的農村生活畫卷勾勒出來。
“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披文以入情?!毙翖壖彩侵暮婪排稍~人,這首婉約風格的《清平樂村居》,是他被貶居江西上饒農村時寫下的,抒發了他喜愛農村安寧平靜生活的思想感情,表達了他對和平美好生活的無限向往。如何讓五年級的學生能夠體察這份情感呢?教學時,緊緊圍繞一個“醉”字,通過誦讀品味,帶領學生走進“村居”,融入農家生活,引導學生充分將詞中圖畫通過體驗、想象轉化成語言文字,表“情”達“意”。
“剛才我們是遠遠地看,看到了很樸素、很簡單、很清新的農家生活畫面,其實每幅畫里面都濃縮著豐富的內容,讓我們走進‘村居’畫卷,反復讀用心品,你會體會到更多情趣,獲得更多理解?!惫徊怀鏊?,學生經過琢磨“深”思,獲得非常豐富而多元的理解,這些理解情意濃濃,是文本本身的,又是超越文本融入了更多的個人感受的,但卻是越來越緊地貼近詞作,貼近詞人的?!跋娜盏奈绾?,幾杯酒下肚,老夫妻倆打開了話匣子,正在用吳儂軟語說著悄悄話呢,你想他們會說些什么呢?”學生聯系詞作的上下闋內容,講到老夫妻親熱的互相打趣,互相夸獎,體會他們生活的快樂和自在;講到三個兒子帶給他們的滿足和欣慰,學生從大兒子“鋤‘豆’日當午”體會到他的勤勞和對老人的孝順,從“中兒”編織雞籠體會到他是那樣能干,特別是從“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币痪?,學生通過聯系生活,把靜止的插圖演繹成動畫,小兒“無賴”立即躍然紙上,小兒生活的無憂無慮、自由自在正是作者“最喜”的緣由。美好秀麗的村居環境,衣食無憂的農家生活,老夫妻滿足而安逸,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使他們陶醉,這是“酒不醉人自醉”!
“‘醉’的僅僅是‘翁媼’嗎?”教師的追問,使學生恍然大悟:‘醉’的還有辛棄疾!于是教師適時介紹辛棄疾的生活經歷:“辛棄疾是一位偉大的詞人,更是一位有謀略、有才華、有膽識的英雄豪杰!他出生于被金人侵占的北方,親眼目睹了自己的人民妻離子散、家破人亡。他的整個生命的重心,是念念不忘的抗擊金兵,收復自己的故國故土,讓百姓能夠過上安寧的生活。然而他卻屢次遭受奸臣打擊而被貶官,一貶就是近二十年。這首詞是他被貶居住在遠離戰場的江西上饒寫下的?!睂W生閱讀了這段文字,感慨萬分,辛棄疾之所以“沉醉不知歸路”,就是因為他向往這種和平與安寧,他渴望結束戰亂,百姓得以安居樂業!至此,學生的理解走向深刻,學生的情,文本的情和詞人的情水到渠成地融為一體!
教材簡析:《清平樂村居》是豪放派詞人辛棄疾的一首田園小令,好似一幅有聲有色的農村風俗畫,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給人一種詩情畫意,賞心悅目的感覺,抒發了詞人對村居生活的喜愛和向往之情。描繪了農村一個五口之家的生活和勞動場景,勾勒出一幅充滿生活氣息的田園圖景,二老融洽,孩子孝順,老有所養,少有所事。在寫景方面,作者把茅檐、小溪、青草這些農村中司空見慣的事物組合成一幅清新的畫面,淳樸、自然;在寫人方面,作者把一家老小不同面貌和情態,描寫得維妙維肖,活靈活現:翁媼飲酒聊天,大兒鋤草,中兒編雞籠,小兒臥剝蓮蓬。通過這樣簡單的情節安排,把一片生機勃勃、和平寧靜、樸素安適的農村生活,真實地反映出來。開篇以素描之法,勾出“茅檐”、“溪上”、“青草”,只淡淡幾筆便形象地描畫出農村的特色,以景物襯托出人物生活寧靜、恬適的氛圍。畫面中的主要人物——翁媼“醉里吳音相媚好”,足見其生活的安詳,精神的愉悅,接著由遠及近勾畫出三個兒子的動作。詞人尤喜小兒,“無賴”、“臥剝蓮蓬‘等詞句形象地刻畫出真活潑的神態。
詞的上闋長短句相間,而下闋句式整齊,每句韻腳相同,節奏感強。詞的上片開篇寫景,構成了清新優美的農村環境,為人物出場作了巧妙的鋪墊。緊接著描寫了白發翁媼醉里歡容,談笑相悅,其樂融融的溫馨生活。詞的下片描寫老夫婦三個兒子的活動。
1、認識5個生字,會寫3個生字。初步了解詞的有關知識;理解詞意,想象詞中描繪的情景。
2、有感情讀詞,感悟田園生活的意境;背誦課文。
3、激發學生對田園生活的喜愛及受到美的熏陶。
1.指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感悟田園生活的意境;有感情朗讀課文,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
2、喜愛宋詞。能融入課文,感受村居生活的寧靜祥和之美。
這首詞由景見人,因人及事,以事傳情。作者將景、人、事、情融為一體,以明快、流暢的語言,向我們展現了一幅恬淡、愜意的田園美景。對于這樣意境幽美的詞,在教學中應積極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引導學生反復誦讀,指導學生注意詞的韻律、節奏和情感。重點抓住描寫小兒動作的關鍵字眼,勾起學生的生活體驗,調動多種感官體驗,充分感受其中的情味和韻味,輕松地理解詞意。
本首詞分上、下兩片,上片寫景,下片敘事。作者描繪了一幅寧靜清新、悠閑美好的鄉村家庭生活畫卷。在教學時,教者應盡可能地讓學生自主感知、感悟全詞。真切地領會詞的意境美、情感美。領會“醉”的深刻含義。
1.開門見山,了解宋詞。
2.初讀課文,感知詞韻。
3.精讀課文,品悟詞意。
4.賞讀課文,體驗詞境。
5.吟唱課文,追溯詞源。
6.拓展延伸,詞韻裊裊。
1、師板書“村居”。同學們,看到這兩個字你想到了什么?(預設)(就是“農村人家”的意思)生:(清)高鼎古詩《村居》以及田園生活畫面。
2、師小結:同學們能聯系生活浮想聯翩,老師真佩服你們。但今天我們學習的“村居”不是詩,而是一首描寫農村生活的“詞”。師板書“詞”。和“詩”一樣,“詞”也是一種文學體裁。說白了,“詞”就是興起于唐代、興盛于宋代配樂而唱的詩,因先有樂,后有詞,所以也稱“曲子詞”?!洞寰印肪褪沁@首詞的題目,而為“村居”所配的樂曲是…師板書“清平樂”,師:誰來讀一讀?生讀。師點撥樂的讀音?!扒迤綐贰币簿褪窃~牌名。詞牌名很多,也很美,比如“虞美人”、“滿江紅”等都屬于詞牌名。那么,認識了詞,再讓我們響亮地讀一讀這首詞的全稱吧!注意詞牌名和題目中間要略有停頓。生讀:《清平樂村居》。
3、師:了解了課題,接下來我們應該解決什么?生:作者。
師:我們先來認識一下這位偉大的詞人。(播放畫面)。
4、師:接下來,我們將輕松地走入課文,去用心品讀這首清詞麗句。
1、師:請自由朗讀課文,要求把每個字音讀準確、讀響亮。生放聲讀文。
2、師正音。一生讀文,其他生在心中跟讀。
師:誰再來展示讀一讀?生讀,注意上下兩片之間的停頓。請男女同學分別讀上、下兩片。生再齊讀。師板書剝。讀bao音是指去掉外皮或外殼。比如,去掉香蕉皮就叫剝香蕉;去掉大蒜皮則稱為剝大蒜;去掉桔子皮就稱為剝桔皮;去掉蓮蓬的外皮就叫生:剝蓮蓬。好,齊讀。生齊讀。生書寫“剝”字。
師:再請生讀課文,看著屏幕讀。一生讀。師強調“蓬”作為韻腳的讀音,這是古詩詞中和仄、押韻的需要。應該讀蓬音。如:“小、草、好、媼;東、籠”。
生齊讀“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p>
1、師:請同學們邊默讀課文邊觀察畫面邊思考每句話都寫了什么。生默讀。師:好,這首詞寫得樸素易懂,請聯系插圖說說哪些話你自己就讀懂了。生:無賴。師板書無賴。師:聯系生活,說說你對無賴的理解。(生:活潑可愛)再讀讀感受小兒子的天真可愛。
師:文章中哪句能看出小兒子的天真可愛?生:臥剝蓮蓬。
師:他剝蓮蓬時還會有哪些姿勢?生:躺著、趴著、打滾等。
師:這一個臥字真是神來之筆呀!那么詩人是怎樣點評這個小兒子的?生:最喜。
師:你知道這“最喜”是什么意思嗎?生:最喜就是最可愛,最討人喜歡。
2、師:還讀懂了哪些詩句?生:鋤豆就是在豆田中鋤草??棧河弥駰l編織雞籠。
師:請你讀一讀相關詞句。生:“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p>
師:請你點評一下這兩個兒子吧!生:這兩個兒子多么勤勞,多么懂事??!
3、師:誰還想說你讀懂了什么?生:翁媼(一個老公公,一個老婆婆)。師:現在,老師把兩位老人家請出茅屋。你來對照畫面,讀詞中的句子。生:“白發誰家翁媼?!睅煟糊R讀。生齊讀。
師:我們看看這對老夫妻在做什么?生:在聊天。
師:怎樣聊天?生:喝酒、帶著醉意,醉就是帶著醉意。師板書“醉”字。師:請你讀出文中的句子。生:醉里吳音相媚好。
師:播放詞句:請齊讀。
師:那你知道什么是吳音嗎?生:吳音(作者當時被貶居住在江蘇上饒,當地的方言就叫吳音,是一種溫柔綿軟,婉轉動聽的語言)。
師:哈哈,我們肯定聽不懂。
師:老夫婦不僅喝醉了,而且還被自己的幸福生活陶醉著。
師:“相媚好”是什么意思?生:相親相愛親親熱熱的樣子。師板書相媚好。師:老兩口操著吳音相媚好,那你知道他們在用當地方言聊什么嗎?生自由想象答。師:說不定看著兒子大了想給兒子說房媳婦呢,也說不定在回憶自己年輕時談戀愛說的悄悄話呢。
師:孩子們長大成人已經能幫父母耕田持家,老兩口喝點小酒,說說笑笑,享受著天倫之樂。多么溫馨幸福的畫面呀!雖然生活清貧,但一家五口其樂融融,沉醉其中,就連路過的作者也被深深陶醉。讓我們也帶著醉意,感受這醉人的生活畫面吧!師引讀“醉里吳音…”生齊讀。
3、師:還有誰讀懂了別人沒讀懂的?生:茅檐低小就是茅屋低矮小巧。生:溪上青青草就是溪邊綠草茵茵。
師:那么看著那一叢叢青翠的小草,你打算怎么讀這句話?生讀。
師:周圍綠草茵茵,那么你知道小溪什么樣嗎?生說:清澈、潺潺、淙淙。師:小溪里會有什么?生:有小魚、蓮花和蓮葉,并散發著清香。
師:屋矮檐低,門前溪流潺潺,岸邊碧草如茵,清水碧草相映生輝。這么美麗的居住環境多么令人陶醉??!我們來讀讀整首詞好嗎?生齊讀。
四、賞讀課文,體驗詞境。
1、師:讀著看著,看著想著,這首村居就是描寫一家五口生活的畫面。請默讀,想象畫面。生默讀。
2、師:假如你就是作者,路過這座小山村,請問,首先你看到了什么畫面?生:茅屋、小溪。師:書上是怎么寫的?生讀詩句。
師:接著你又看到了什么?生:兩位白發蒼蒼的老兩口在聊天。師:請你讀書上的詩句。生讀。
師:再接著走,你又看到了什么畫面?生說:大兒、中兒,小兒。師:請你讀讀詩句。生讀。
師:好哇同學們,我們隨著詞人的腳步走走停停,用想畫面說畫面的辦法就能記住整首詞。這種學習方法你喜歡嗎?生:喜歡。
3、師:那么細心的小朋友,你一定發現會這首詞中有個字被反復使用,是哪個字呢,誰知道?生:“溪”字。
師:仔細看書這三個“溪”字有什么不同?生說。師板書:溪上、溪東、溪頭。師:看到這幾個表示地點的詞,你想到什么?生:說明這里有一條清澈的小溪把周圍的景物串連起來。
師:你真是個有想象力的孩子。三個“溪”字串成了詞的脊梁。詞人沿“溪”而行,周邊的景物盡收眼底,心情陶陶然,腳步飄飄然,怎一個“醉”字了得。
師:那么同學們想不想寫好這個“溪”字?生想。生書寫“溪”及“奚”字。
師:村居生活多么安寧和諧!田園風光多么清新動人!用一個字來形容,村居生活怎么樣?生:美!師板書“美”。
師:是啊,村居生活人美、景美、情更美。讓我們吟出大詞人對村居生活的贊美與喜愛之情吧!《清平樂村居》起!生讀。
五、吟唱課文,追溯詞源。
師:一首詞就是一首歌。學習之初老師就介紹了,詞是配樂而唱的詩,那么古人配的是“清平樂”的韻律,而今人則為它配上了現代的樂曲,同學們想不想聽聽?喜歡的也可以跟著唱一唱。(播放歌曲)。
六、拓展延伸,詞韻裊裊。
師:感受了這首清新歡快的田園小令,再請同學們欣賞這位豪放派大詞人的另外兩首作品,請看屏幕:自讀后,齊讀。
師總結:可憐白發生!同學們,喜歡這位大詞人和他的作品嗎?生:喜歡!多美呀!詞中有畫,畫中融情,余韻裊裊,傳誦不息。唐詩宋詞既是我國古典文學的瑰寶,也是中華民族藝術寶庫中璀璨的明珠。希望同學們通過今天的學習更加熱愛祖國的傳統文化。記?。焊褂性姇?,生接:氣自華。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初步感受詞的韻律美。
2、正確理解文中詞語和句子的意思。
3、感受課文描繪的畫面,體會課文的感情。
教學過程。
一、詞圖對照,感受意境美。
2、學生自由說(教師相機點撥,總結學法:看來結合課文插圖加上自己合理的想象是我們理解古代作品一個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
3、還有哪些字、詞、句不明白的嗎?(“無賴”“相媚好”兩個詞語的教學)。
(1)、無賴:借助生活經驗來解決:無賴是什么意思呢?(不講道理,不聽話......有貶義之意)那一個無賴的孩子怎么會說最喜呢這不是很矛盾嗎?那你覺得在這里“無賴”是什么意思呢?(頑皮,調皮)在生活中其實我們的父母也經常會用這樣看似批評的話表達對我們的疼愛之情,你能想起來嗎?(讀出無賴)。
(設置情境引導學生合理想象)在一個低小的茅屋前有一條小溪,溪邊長滿了碧綠的小草。一對白發蒼蒼的老夫妻正親熱的坐在一起,正說著些什么?你聽......
(學生先自己互相說,教師點撥后指名說)。
4、多么恩愛的老兩口,多么悠閑自得的田園生活??!同學們,讓我們拿起手中的筆,一起去描繪如詩如畫、清新恬靜的鄉村生活,把你最感興趣的一個小畫面寫下來?(學生寫后交流,教師相機點撥評價:多么好的環境、多么樸素的一家人)。
5、再讀全文,整體感受。
二、咬文嚼字,體會情感美。
1、你能用一個字說說你讀了課文后的感受嗎?引出“醉”
a、“醉”字好啊,沉醉不知歸路,那咱們就不回去了,咱們一起去和這家的公公、婆婆、還有三個孩子聊天吧。
b、你最想和誰聊天呢?聊些什么?自由說話(同桌進行)。
4、設置問題:“你家這么多人就住在這小茅屋里?你們為什么還總是笑容滿面呢?”
(學生自由表達)。
心安茅屋穩,家貧菜根香,難怪二老的臉上總是笑容滿面呢!這樣的生活真好真好!老師幾次都被文章深深的吸引,于是情不自禁地寫下了一首小詩歌!
5、“文章不是無情物”,作者辛棄疾想表達怎樣的情感呢?(作者背景介紹)。
(學生自由說,教師注意提升)。
6、在那個戰爭不斷兵荒馬亂的時期,這樣一家人的生活誰不向往,這樣的生活誰不沉醉呢?讓我們一起再讀課文。板書(醉)。
四、課堂小結:
同學們,宋詞是我國古代燦爛文化中一顆閃亮的明珠,一朵艷麗的奇葩,每首宋詞都仿佛是一幅絢麗多彩的畫,一曲委宛動聽的歌,一段綿長不絕的情。希望同學們通過今天的學習,課后多讀一些宋詞,在宋詞中盡情遨游,感受我國古代文學的藝術魅力。
《清平樂村居》是南宋詞人辛棄疾寫的一首表現農村生活的詞作。全詞不用”人在圖畫中“的詠嘆來直接抒發主觀感受,而是置身局外,靜處閑看,移步換景,客觀摹狀,攝取了特具畫意詩情的人物活動鏡頭。詞中以“溪”縈回映帶,意脈連綿,情思不斷,組合成了江南農村的清秋風景畫和勞動風俗畫,字里行間表達了詞人對安寧平靜的農村田園生活的喜愛,抒發了對安居樂業的生活的陶醉之情。
語文教學的根本目標是促進兒童的'語言發展,而語言的發展又只能通過言語實踐活動來激發。所以在教學中,我在言語情境中引導學生運用課文中的語言進行表達,創設了多處的語言實踐活動,從而實現課文語言向學生自身語言的內化,同時注重引導學生讀圖,讓學生在原有能力的基礎上,向課文的更深處行進,受到美的熏陶,獲得思想的啟迪。
1、知識與能力: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詞,想象這首詞所描繪的情景,并能背誦和默寫。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熱愛生活,善于發現美、感受美、欣賞美、。
1、給文配畫感悟詞中田園生活的意境。
2、給詞配樂吟誦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教時。
(生自由讀,師指名讀。)。
師:讀了課題,你發現了什么?
生:我發現這首詩有兩個題目。
生:我對劉丹同學的回答有意見,沒有兩個題目,宋詞是一種可以配曲子唱的詞,前面的那個“清平樂”是詞牌,后面的“村居”才是詞的題目。
師:你懂得真多!能告訴老師你怎么知道的嗎?
生:我昨天預習時也不明白,后來上網查閱資料,才明白。老師,詞牌還有很多呢:“醉花陰”、“浣溪紗”、“虞美人”也是的,對了,還有李白“明月幾時有”的那個叫“水調歌頭”!
師:誰愿意大膽站起來讀讀?
師:讀得真響亮,同學想給你提點小意見,接受嗎?
生:翁媼(wengao)讀錯了!
生:我覺得詞和詩一樣,要讀出節奏來,郭洋的節奏不清楚。
師:你來示范一下好嗎?
生: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師:真好,詩詞只有把節奏讀正確,才有獨特的音韻美,我們一起來讀讀好嗎?
師:人們常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讀了這首詞,你的腦海里有了怎樣的.幾幅畫面?
生:我看到了低低的茅檐下,有老爺爺、老奶奶在聊天。
生:我看到那戶人家的大兒子在田里鋤豆。
生:還有一幅畫面,二兒子在全神貫注地編織雞籠。
師:“全神貫注”用得好!
生:最有意思的是小兒子趴在溪頭剝蓮蓬。
師:能展示一下你們的學習成果嗎?
生:老師,我最喜歡“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蔽矣卯嫯嫷姆椒ū憩F:夏天的鄉村,草木豐茂。一條小溪在青翠的小草間蜿蜒而過,溪水淙淙流著,好象唱歌給出溪邊的小草聽。溪邊有一座茅屋,屋檐低低的,還曬著幾個大紅辣椒。(眾人笑)是的,我去過農村,見過的。
生:老師,我和同桌合作,想演演那對翁媼。(“老伴啊,今天我喝多了!高興啊,你看豆子眼見一天天大起來,到秋天我們就要準備大袋子嘍!”“老頭子,我也開心,我們就喝個痛快……”
師:真不錯,演戲有天賦,老師仿佛走進了鄉村,聽到了老人間樸實無華的對話。
師:你的想象真豐富,語言真美,將來也是個大詞人!
生:我喜歡“剝蓮圖”,我用朗讀欣賞法學的。
(生聲情并茂朗讀后,評點:我覺得“臥”用得最好,把小孩子的天真爛漫、自由自在游戲的情景寫出來了。)。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1、學習生字新詞,理解“相媚好、無賴、臥剝”,借助畫面與注釋,了解詞的大意。
2、了解詞的一般特征。
3、在多層次的誦讀、想象、拓展中,感受鄉村生活的和諧美好,體悟詞人對這種安寧生活的向往。
一、古詩導入,初識宋詞。
1、知道今天我們學什么嗎?(請一生回答)它是一首——詞(學生接著說)。是的,自古以來,中國就是一個“詩詞”國度,唐詩宋詞是我國文學史上的瑰寶。相信同學們平時一定積累了不少古詩詞,老師想考考大家,老師說前半句,你們一起說出下半句。
2、屏幕出示:教師提供前半句,讓學生接著說。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把這些詩詞連起來讀一遍。
3、這都是描寫農村生活的詩詞。古往今來,許許多多的文人墨客駐足于農村,寄情于田園,用詩詞表達自己對農村那份濃濃的情感。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描寫農村生活的詞。板書:清平樂村居?!皹贰边@個字讀yue,一起讀課題。
4、清平樂,是詞牌名。什么是詞牌名呢?出示小資料:清平樂,詞牌名。中國古代,詩人寫成了一首詞,按一定的旋律來吟唱,這旋律的名稱,就是詞牌名,它表示的是一種曲調,一種節奏。
清平樂,是詞牌名,那么“村居”呢?——是這首詞的真正的題目。所以在書寫課題的時候中間空一格或者用間隔號,朗讀的時候要注意詞牌名和題目中間要略有停頓。一起再讀課題。
二、自主初讀,感知詞韻。
1、辛棄疾筆下的“村居”是怎樣的情景呢?請大家拿起課文,放開聲音來讀讀這首詞,爭取在最短的時間里,把它讀正確,讀流利。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預設:大家有沒有發現在這首詞的最后一句中,有一個多音字——剝bao、bo(板書)。
誰來讀一讀這個“剝”字?請把這個詞放到句子中讀一讀。這里的“剝”是指把東西的外殼或皮去掉。那么,把香蕉的皮去掉叫——把花生的皮去掉叫——把蓮蓬的皮去掉叫——。一起再讀這個句子。
注意:“蓮蓬”的“蓬”。
還有一個生字,誰來讀一讀——媼。連著前面的“翁”一起讀。請你領著大家讀一讀。
4、注意了這些字音,誰來把這首詞連起來讀一讀。這次要求看著屏幕讀。(屏幕出示)。
5、指名讀。教師指導:讀通、讀正確并不難,但是,同學們,讀詞跟讀詩一樣要慢點,如果能稍加停頓,那就能讀出節奏來,讀出味道來了,比如說吧,“茅檐/低小”,哪里停頓了,注意“檐”字的聲音——稍微的延長,這就叫綿音,讀詩詞就要這樣讀得停而不斷。來,在位置上自己再練一練。大家一起讀。
6、讀著,讀著,你有沒有發現除了題目外,詩和詞還有什么不同之處?為了便于比較,我把這首詞,變了個樣。(屏幕出示)白發誰家翁媼和大兒鋤豆溪東之間有一空行,說明它有兩個部分,前一部分,詞中叫上片,后一部分叫下片,朗讀時兩片之間的停頓要長一點。詩的每句話對仗都很工整,字數一樣,而詞的每句話字數可以不一樣。因此,詞還有一個小名叫長短句。
7、分男女同學讀,女同學讀上片,男同學讀下片。
三、品讀賞析,感悟詞境。
(一)想象畫面,把握詞意。
2、交流、反饋。
3、隨機朗讀、理解。(理解:吳音,他們是用什么語言聊天的)。
4、連起來說說,你看到了什么?
5、同學們,你們都看到了,這首詩的意思就明白了。咱們把自己的感覺、體會放到詩當中去,我們再來讀一讀這首詞。
(二)品讀詞句,進入詞境。
1、我們通過想象,基本讀懂了這首詞的意思。但是,還不夠。有人說,一首好詞就好像一壺好茶,越讀越品就越覺得香氣縈繞,韻味深長。所以,我們讀詞就要讀到詞人的內心深處去。那就讓我們一起細細品味吧。來,再讀課題?!迤綐反寰?。
2、村居的“景”是怎樣的?——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讀著這句詞,你看到了哪些景物?首先看到的是——低小的茅檐。你還看到了什么?——青青草。讀著“青草”我們就想到綠色的小草,那么讀著“青青草”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看,多一個字我們的理解就更豐富了。誰來讀讀第一句。評價:你的朗讀讓我們看到了這如茵的綠草。
同學們,你們還看到了一條怎樣的小溪?——聯系最后一句話,你看到了一條怎樣的小溪?是啊,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一陣清風吹來還讓人聞到一股——清香。
是啊,多美的畫面啊,那藍藍的天,白白的云,淙淙的水,青青的草。我們一起讀。
預設一、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
誰來讀讀這句詞?說說看,你為什么最喜歡小兒?那就把你的喜歡之情讀出來。
這句話中的“亡賴”在生活中聽說過嗎?那么在這句話里,你覺得“無賴”是這個意思嗎?請你們再去讀讀這句話,你覺得哪個字寫出了小兒的“無賴”呢?——臥。
請你們看屏幕,看看他的小腳丫在干什么?再想象一下,小兒剝蓮蓬時的表情?臉上笑嘻嘻的,也許嘴里還嘀咕著什么?嘀咕著什么呢?看著他的晃動的小腳丫,看著他剝蓮蓬的模樣,送他一個成語?小兒真是——(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無憂無慮)。是啊,想怎么臥就怎么臥,想怎么剝就怎么剝??梢?,此小兒真乃——無賴。是啊,多么活潑、可愛、頑皮的小兒,誰能把小孩子臥剝蓮蓬的童趣讀出來。注意表情笑著讀。
預設二、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
小兒是那么調皮可愛,那么他的兩個哥哥呢?誰來讀一讀。大兒子是那么勤勞、二兒子那么懂事、心靈手巧。
預設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
除了這三個兒子,還有哪兩個人讓你們覺得很美?老爺爺、老奶奶。也就是滿頭白發的老年夫妻。
為什么老兩口讓你們覺得很美,你看都滿頭白發了,也許牙齒都掉光了,還美?美在何處——(老爺爺、老奶奶年紀都這么大了,但他們還互相逗趣、說笑,就像年輕人一樣),用書上詞說——相媚好。好一個相媚好,年紀都這么大了好這么相親相愛的,是不是,有些驚訝,來,把你的理解送到句子中,讀?!處熤笇ёx,不僅你驚訝,辛棄疾也很驚訝,你看他都禁不住走進茅屋去問了。哪個詞在問?(誰家)白發誰家翁媼?注意這個“誰家”,讀出問的語氣。
是啊,年紀都這么大了,還這么恩恩愛愛,親密無間。真是人老心不老哦。一起讀這句詞。
兩位老人就這么坐著,笑著,聊著,心里那個美喲,你瞧,老兩口幾杯酒下了肚,話就多了起來,老爺爺望了望老奶奶,捋著胡子笑著說:老伴呀,;聽著老爺爺的話,老奶奶也樂得笑開了花,說:老頭子呀,(屏幕出示)。自己在座位上說說。
教師引導:同學們,老兩口那個高興呀,老爺爺笑著說:想當初咱們認識的時候,往事——歷歷在目,一晃就是——幾十年了,現在咱們老了,雖然老了,可是孩子們卻讓我們——放心那,高興那。正應了那句恩恩愛愛,白頭偕老。帶著這樣的感受,一起再讀這句話。
(三)提煉詞眼,沉醉詞境。
1、哎,這里的“醉”僅僅是指老兩口喝醉了嗎?——他們都陶醉了。
2、是啊,陶醉了??墒亲x書要聯系上下文,從詞的上片那句“茅檐低小”,你讀出了什么?——他們家生活條件并不好,很貧困。是啊,生活并不富裕,可為什么老兩口還那么樂乎乎的,還陶醉了呢?老兩口到底“醉”在哪兒——請把你的想法簡要地寫在紙上。
3、是啊,生活貧困不算什么,重要的是心里的快樂、幸福,心里有多美,日子就有多美。怪不得,老兩口都陶醉了,陶醉的只是老爺爺、老奶奶一家人嗎?陶醉的還有誰?——作者。是啊,詩人辛棄疾,也深深地陶醉了,來,我們讀出詩人那醉醉的感覺來。讀“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讀這首詞的時候,還有誰陶醉了?——我們。來,讓我們一起陶醉在村居的情景中。
4、配樂朗讀整首詞。
5、同學們,讀到這里,你們覺得這是一個怎樣的村居生活?
四、拓展背景,體驗詞情。
1、同學們,一份溫馨和諧、自在的鄉村生活為什么讓詞人那么向往,那么沉醉呢?(板書:心醉田園);他在陶醉之余又會想些什么呢?老師相信讀了這段文字,你會有深刻的感悟:
辛棄疾是南宋愛國詞派的領袖和旗幟。他出生于被金人侵占的北方,親眼目睹了漢人妻離子散、家破人亡。他渴望收復失地,渴望讓百姓過上安居樂業的生活,所以一生都在為抗金而不懈努力。42歲時遭受投降派的打擊,被貶到遠離戰火的江西農村,一住就是18年。壯志難酬、報國無路是悲憤的,但他仍不忘收復中原的大業。
3、同學們,你們都說出了辛棄疾當時的心聲。那就讓我們把這份心聲融入我們的筆尖,把這首詞端正美觀地書寫在字帖上。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新詞,理解“相媚好、無賴、臥剝”,借助畫面與注釋,了解詞的大意。
2、了解詞的一般特征。
受詞中田園生活的情景,鄉村生活的和諧美好,體悟詞人對這種安寧生活的向往。
重點難點:讀中悟情,讀中悟境。
教學資源:多媒體課件。
教學流程:
一、對詩導入。
1、屏幕出示:教師說詩歌上句,學生對下句。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把這些詩詞連起來讀一遍。
2、這都是描寫農村生活的詩詞。古往今來,許許多多的文人墨客駐足于農村,寄情于田園,用詩詞表達自己對農村那份濃濃的情感。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描寫農村生活的詞。
3、板書:清平樂﹒村居?!皹贰边@個字讀yue?!鼻迤綐贰笔窃~牌名。出示小資料了解詞牌名?!按寰印笔沁@首詞的題目。
二、初讀感知。
1、教師范讀。
2、學生齊讀。
3、通過朗讀,你仿佛看到了怎樣的畫面?
三、合作學習。
如果在理解詩歌意思的時候遇到困難我們該怎么辦?
(1、看注釋?2、查閱工具書?3、聯系上下文?4借助插圖?……)。
學生小組合作學習。
四、全班交流。
通過剛才的自學嗎,你理解了那一句詞的意思,跟大家說一說。
1、“大兒鋤豆溪東”,是說大兒子在溪東的豆地里除草。
2、“中兒正織雞籠”,是說二兒子正在編制雞籠。
師:從這兩句詞可以看出兩個兒子怎樣?(勤勞、懂事、做事認真、能干……)。
3、交流理解“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的意思。
對比理解“無賴”一詞的用法:
(1)他是這一帶出了名的地痞無賴,人人見了怒不敢言。
(2)“你這個小無賴!”媽媽瓜了小弟弟的鼻子一下,親昵地說。
4、理解“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的意思。
師:除了三個兒子,詞中還提到了兩個人物,他們是誰呢?(翁、媼)。
翁和媼在做什么?(喝酒、聊天)。
“醉”怎么理解?(喝了酒,有些醉意。)。
“相媚好”是什么意思?你來猜一猜。(親密的樣子;相親相愛;逗趣取樂……)。
你能說說這兩句詞的意思嗎?(不知誰家的白發蒼蒼的老公公和老婆婆,操著悅耳的吳音,在醉里閑談取樂。)。
放飛想象:猜一猜這對親密的老夫妻可能在談些什么?(談他們的三個兒子。)。
情景模擬游戲:選擇扮演翁或媼向老伴夸一夸三個可愛的兒子。
5、還有那兩句詩我們沒有說到?交流“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的意思。
將“青青草”換成“青草”行嗎?(不好,“青青草”寫出了小溪邊的青草茂盛的樣子。)。
透過文字,你仿佛看到了一條怎樣的小溪?
出示:我仿佛看到了???????????的小溪。(潺潺的;清澈的;碧綠的;嘩嘩流淌的;開滿荷花的;游動著小魚的;彎彎曲曲伸向遠方的……)。
6、齊讀全詞,邊讀邊想像詞中的畫面。
7游戲:我說你對。找同學按順序說一說你看到了怎樣的畫面,其他同學馬上對出這名同學描述的是那一句詞。
師:你先看到了什么畫面?
一生:一座茅屋又低又矮,小溪邊上長滿了青青的小草。
其他: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師:你還看到了什么畫面?
……。
8、出示:這是???????????????的村居生活。(幸福美好;親親熱熱;甜甜蜜蜜;無憂無慮;自由自在;詩情畫意;安居樂業……)。
9、出示辛棄疾資料,了解詩歌創作背景。
10、感情朗讀全詞。
11、文中的“醉”僅僅指喝醉酒嗎?
五、擴展閱讀。
對比欣賞《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語以寄》。
建議閱讀:《青玉案》、《菩薩蠻》、《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這篇課文是長春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三版塊的第二篇課文,馬克思曾說過:勞動創造了生活創造了美,整個板塊圍繞勞動這一主題安排三篇文章,其中《鄉村四月》《清平樂村居》同屬詩詞,《父親的菜園》是一篇敘事文章。有的描寫江南農村繁忙的插秧蠶桑的場面,有的描寫農家的其樂融融,有的記敘了父親開荒種田之事。盡管作者不同、體裁不同和視覺感受不同,但同樣升華了勞動這一主題,使孩子們感受著勞動的快樂的,是崇高而偉大的。
這首詞在藝術上頗有特色。首先就畫面的營造來說,顯得極為勻稱和諧、清新自然。作者將這一條腹滿荷葉蓮蓬的清溪縱貫畫面的中心,如西洋畫中的焦點透視,其他景物都從這“溪上”溪東溪頭鋪展開去。低下的茅屋、如茵的青草、漲勢喜人的豆田和諧排列兩旁,普通的農家老小在他的兩岸修養生息,平安度日。老人閑適的晚年,青年的勤勞耕作、少年的頑皮淘氣都顯示出農村生活的淳樸寧靜。清新的景致、寧靜的心境、一如這緩緩流淌的一彎溪水,任務的心境與自然的景象交織成一片和諧自然的村居美景,此時此刻作者的心境無疑置身其間陶醉其中了。
《清平樂·村居》是南宋詞人辛棄疾寫的一首描寫農村生活的詞作。作者通過對農村清新秀麗、樸素恬靜的環境的描寫,對翁媼及其三個兒子形象的刻畫,抒發了他喜愛農村安寧平靜生活的思想感情。詞的開頭兩句是環境描寫,接下去便寫人。6個短句,共描寫了5個人。先寫老倆口,接下去以輕快的筆鋒,勾勒了大兒、二兒的勞動情景,最后是一個生動的農家小兒的特寫鏡頭。全詞雖然只有短短幾句,卻把一家農戶的環境氣氛和全家老少勤儉淳樸的勞動生活風貌都鮮明地勾勒出來,向讀者展示出一幅栩栩如生、有聲有色的農家生活畫面。
整首詞以白描的藝術手法,融敘事、寫景、抒情于一體,語言淺顯易懂,可供開發的文本資源非常豐富。由于辛棄疾始終堅持愛國抗金的政治主張,南歸以后,他一直遭受當權投降派的排斥和打擊。從四十三歲起,他長期未得任用,以致在江西信州(今江西上饒市)閑居達二十年之久。作者長期居住農村,對農村生活有了更多的了解,對農民也有較多的接觸。所以在《稼軒詞》中有一部分作品是反映農村生活的。其中,有風景畫,也有農村的風俗畫。這首《清平樂》,就是一幅著色的農村風俗畫。
這篇文章處于第三單元的第二篇在教材中有著承前啟后的作用。編者把這首詞安排在這里的原因我想是通過本首詞了解“詞”這種題材,通過和前一篇《鄉村四月》的比較,進而明確詩詞的不同點。讓孩子在品詞析句朗讀背誦中感悟詞的寫作特點,積累語言,感受到勞動的快樂,從而培養學生的勞動熱情,調動學生的勞動興致。
根據教材編寫意圖,新課標的教學要求,結合學生思維情感、認知發展的需要和教學實際情況,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這三個維度進行考慮,確定了以下知識、能力、情感目標。知識目標:認識5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初步了解詞的有關知識;理解這首詞的.內容,想象這首詞所描繪的情景。能力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田園生活的意境;背誦課文。情感目標:激發學生對田園生活的喜愛,及受到美育的熏陶。
重點難點:學會剝在不同時候的讀法。理解課文內容,感悟田園生活的意境;感情朗讀課文,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
(一)在古樂中“走向村居”,恬淡走近詩詞。(讀對讀通)。
畫是一種含蓄深刻的語言,它能把人引入心馳神往的境界。教學伊始,在揭示課題前教師先出示了一幅鄉村生活的圖畫,讓學生在古箏樂曲的相伴中欣賞這幅畫面,然后談自己的感受。伴著悠揚的古琴曲,在一份恬靜的田園氛圍中,學生探究的欲望和閱讀的興趣得到了激起,形成了"未成曲調先有情"的良好課堂基調。新課標特別強調要加強朗讀訓練。揭示課題之后,指導學生進入“賞韻讀文”下的“美文誦讀”邊聽課文范讀邊借助課后的拼音,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全詞,運用自讀、默讀、齊讀等方式,將這首詞讀正確,讀通順。在學生讀書過程中,“剝”的讀音孩子們各持己見,于是講解這個字的讀法,落實這個教學難點。同時借機把課后的讀一讀中的詞語讀正確,把詞讀通。
(二)在吳音中“走入村居”,悠閑走進詩詞。(自己讀懂)。
在學生初步感知課文的內容之后,再次讓學生帶著感受,對照圖畫讀這首詞。這里采用“以圖畫為先導,以音樂作鋪墊,以語言描繪作引子”的方法,讓學生在想象中朗讀,朗讀中想象,使文中之境成為學生心中之境、口中之言。讓學生自由組合進行合作探究,借助“課下注釋”、“配樂演繹”來幫助理解本詞,感受田園的意境。通過這些動畫結合詞的內容,讓學生在讀中思考,在讀中討論,在讀中探究,在讀中感悟,維果茨基認為,學生是通過與教師和同伴的共同活動,通過觀察、模仿、體驗,在互動中學習。教師、學生、教材、媒體多邊互動,形成多維度的良性循環,有力的突破了重難點,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在欣賞中“走出村居”,自然外化詞意。(讀好讀出來)。
在學生能讀出意思的基礎上,又該如何使學生的身心與朗讀內容融為一體呢?一首詩詞不但要讀懂而且要讀好,這時要求學生把自己的心放進去,進入“誦讀嘗試”再讀這首詞,談自己的感受。使同學們感受到了這安寧、悠閑的鄉村田園生活,也充滿著對這種生活的向往。同學們通過字字到位的讀、讀出圖意、讀出韻味的螺旋上升的朗讀練習,理解了詞意,領悟了內蘊,在讀中獲得了情感的熏陶?!秾W記》中說:"能博喻然后能為師",學生在積累體驗中,進一步體會到田園的恬靜、和諧,受到了美的熏陶。
(四)在積累中“放眼村居”,漫步走進詞海。(讀寬讀下去)。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闭n前布置學生文字資料,課上指導進入“宋詞簡介”、“詞人介紹”、“田園佳句”等鏈接進行搜索查找有關江南、村居的詩詞,再縱向回憶低年段閱讀過的《江南》、《憶江南》、并在課堂上討論、交流、展示,學生通過這樣的拓展學習,能將課前搜集的資料、已有的知識經驗與課上自己有選擇的點擊媒體所得到知識的進行整合,外化成精練的語言表達出來,感受我國古代文化藝術的魅力。
1.初步了解詞的有關知識。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3.理解這首詞的意思。
4.想象這首詞所描繪的田園生活的情景。
感悟詞中田園生活的美好,讓學生受到美的熏陶。
1.板書課題,讀題。
2.解題:
“清平樂”是詞牌名,并不是題目。詞是詩歌的一個種類,因為句子長短不一,所以也稱“長短句”。古代的詞,都可以伴樂歌唱,詞的曲調名稱叫詞牌?!扒迤綐贰钡摹皹贰币x成“lue”清平樂本來是一種音樂歌曲,后來才用來當做詞牌。
“村居”才是這首詞的題目,意思是“農村閑居的人家”?!肚迤綐反寰印愤@首詞是南宋愛國詩人辛棄疾的描寫農村生活的著名作品。
1.自由讀詞,注意讀準字音。
2.難字正音,引導學生讀準:茅、檐、相、媚、翁、媼、亡賴、剝。
3.全班齊讀,男女生賽讀,同桌互讀。
4.且讀且點評,讀出韻律節奏。
1.自由讀文,自主理解詞語意思。
2.自由匯報自己第一次讀課文的收獲,老師引導學生解釋重點詞語:
茅檐:茅草搭的屋子。
醉里:喝了酒后,微微有點醉意。
吳音:吳地的方言。這里泛指南方方言。
相媚好:彼此之間很親密和睦的樣子。
翁媼:老翁、老婦人。
鋤豆:在豆田里鋤草。
無賴:音同“無賴”,這里指頑皮、可愛。
3.小組合作,結合插圖和注釋,疏通句子意思。
屋檐低,茅舍小。小溪潺潺,岸上長滿了茵茵綠草。一陣吳音,絮絮叨叨,還帶著幾分醉意,親切,美好!這是誰家,一對白發蒼蒼,公公,姥姥。
大兒子,在小溪東岸,豆地里鋤草。二兒子,正在編織雞籠,手藝可巧!小兒子,躺在溪邊剝蓮蓬,一個逗人喜愛的頑皮佬。
4.再讀全文,學生質難問疑。
(營造民主課堂,讓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有爭議之處,還可以展開討論)。
1.教師配樂范讀,學生閉目想象畫面。
2.請學生自由談所“看到”的畫面。
3.學生配樂自由讀,邊讀邊悟。
4.請學生自由談所悟到的思想感情。
安寧、悠閑、快樂、恬靜、幸福的平淡農村生活讓人陶醉使人向往。
1.小組內互讀,把所感通過朗讀表現出來。
2.全班朗讀,注意表達思想感情。
3.熟讀成誦。
轉載自 fAnweN.chAziDIAn.cOm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1.借助教材注釋,結合課外資料,通過****自主地學習,正確理解這首詞的大概意思。
2.咀嚼和體悟重點詩句的情味,在反復誦讀與融情想象中,感受詞的情緒和意象,受到心靈的熏陶和滋養。
3.通過詞的學習,感受借景抒情的表達方式,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樂。
1.各位朋友,敢和我對對暗號,搞搞默契嗎?自信的孩子最有魅力!何為暗號呢?咱們來對詩,我說前句,你們對后句。只要你們能說得上來,就是對上了暗號。
童孫未解供耕織—— 綠遍山原白滿川—— 草長鶯飛二月天——開軒面場圃——
3.美麗的田園風光和恬靜的田園生活是歷代文人墨客心中的最愛,在博大精深的中華經典詩文里,田園詩詞是一顆閃亮的明星。今天,熊老師要和大家一塊來學習南宋愛國詞人辛棄疾的一首田園詞??蠢蠋煱鍟?,字乃人的衣冠,要一筆一畫寫工整。
1.誰愿意把課題讀一遍?這“樂”字在這里讀作音樂的“樂”,老師想請教大家對“清平樂”的理解?你怎么知道的?你是個會學習的孩子。借助注釋是我們學習古詩詞的一種非常重要的方法,學習要學會方法,方法用得恰當了,你學起來就會事半功倍。請你把注釋1大聲地讀一遍?!扒迤綐贰笔窃~牌名,“村居”才是這首詞真正的題目。讀課題的時候,詞牌名和后面的“村居”中間要略有停頓,一起讀。
2.村居的意思就是鄉村人家,讀到村居,你想象到了什么?這是同學們想象中的村居。辛棄疾筆下的村居是什么樣的呢?請同學們打開書24頁,把這首詞自由朗讀四遍,前兩遍爭取讀準生字和多音字,要讀得字正腔圓;后兩遍爭取把詞讀通順,最好能讀出節奏。讀完后,還要請大家仔細看看書上的插圖和注釋,想想這首詞給你留下了怎樣的感覺。
1.讀的時候,你覺得哪些字的讀音需要提醒同學們一下呢?
2.經過大家的提醒,咱們再來讀這首詞,就簡單多了?,F在,誰愿意把這首詞讀一遍?其他的同學要認真聽,聽聽他是否讀準了字音。
3.他讀正確了嗎?你真勇敢!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是最值得稱贊的。同學們,把掌聲送給他。(大屏幕出示這首詞)詞一般分上闕和下闕兩部分,朗讀時,上、下闕之間要停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4.讀得正確,流利,有節奏?,F在哪位同學能告訴我這首詞給你留下了什么樣的感覺。
1.同學們,讀古詩詞,初讀的感覺是非常重要的,就像我們和詩人有了初步的溝通和交流。老師讀這首詞也有自己的感覺,不過我的感覺想通過我的朗讀表達出來,可以嗎?請同學們閉上眼睛,伴著優美的音樂,隨著老師的朗讀,一起走進辛棄疾的田園生活。
2.人們常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爆F在你的眼前出現了什么樣的畫面,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生答看到的畫面,教師就用視頻出示畫面,并要學生讀相應的句子。)
3.(把幾幅畫拼成一幅完整的畫面)同學們,你們再仔細看看,畫中缺少了什么?(放流水聲)小溪怎么流的呢?(緩緩地流著、叮咚地流著、潺潺地流著)
4.同學們想象得合情合理,大家都是會學習的孩子,因為想象也是學習古詩的方法之一。綠水村邊繞,這溪水把幾幅畫連起來,構成了一幅美好溫馨的村居圖。讓我們在這潺潺的溪水聲中再來讀這首詞。(放音樂,師生齊讀。)
2.“醉”就是這首詞的詞眼。辛棄疾喝酒了嗎?可是他醉了呀???這真是酒不醉人人自醉??!他醉在哪兒呢?他一醉田園風景美如畫。同學們,一起讀。(磊屏幕出示: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3.這句詞描寫了哪些景物?
4.草是怎樣的草,水是怎樣的水?同學們,閉上眼睛,讓音樂帶著我們走得更近些。此時,你就是辛棄疾。飯后,你慢步田園,面對著醉人的美景,你深深地吸上一口氣。田園的空氣怎么樣?小溪里的水——很清很清;溪邊的小草——很綠很綠;溪里的荷花——很美很美,真是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好一個世外桃園,真是人間仙境??!這何嘗不是一種動人心扉的美麗呢?辛棄疾,你醉了嗎?醉了,那就讀啊,輕輕的,慢慢的,讀出你的醉。
5.古人讀書講究吟詠,讀得入情后還要搖頭晃腦,甚至身子也跟著節奏晃動,自己試一試。
6.大家讀得真不錯,敢站起來晃一晃嗎?真是有板有眼,有滋有味。全班同學,咱們一起晃起來,搖起來。
7.酒不醉人人自醉,辛棄疾醉了,他一醉鄉村風景美如畫,那還有二醉,三醉,四醉呢?
8.讓我們一起來讀第二句。這句話你們讀懂了嗎?那我問幾個問題行嗎?
第一個問題:“吳音”是什么意思?當時辛棄疾被朝廷貶到江西上饒的帶湖,這個地方戰國時期稱為吳國,所以叫吳音。
9.第二個問題:“相媚好”是什么意思?老爺爺和老奶奶會說些什么呢?
(大屏幕出示:夏日的午后,幾杯酒下了肚,老兩口的話多了起來,老爺爺(老奶奶)望了望老伴,笑著說——”)
10.(大屏幕出示老兩口幸福生活的畫面)多么幸福的老兩口??!執子之手,與子攜老,這才是人生中最幸福的事啊。你醉了嗎?請你讀!同學們的掌聲就是對你的肯定。同學們一起讀!
11.酒不醉人人自醉,辛棄疾醉于景美,醉于人和,咱們再來和他一起醉,這三醉是醉于——誰愿意讀讀第三句。誰能講講這句詩的意思?誰愿意夸夸大兒子?12.引讀《鋤禾》??溥^了大兒,咱們再來夸夸中兒,要求用上一個四字成語。
13.看著勤勞能干的大兒和中兒,辛棄疾又醉了.可是,還有醉中之最呢!那就是——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無賴”是什么意思? 你有調皮的時候嗎?父母是怎么責備你的?看似責備,實則喜愛。所以說小孩很可愛,很淘氣,很活潑就是“無賴”。你們很可愛,很淘氣,很活潑,就是——再讀這一句,讀出小兒子的天真活潑。
1.詞讀到這兒,相信這一家子一定給大家留下了深深的印象,那么這是什么樣的一家子呢?你能用一個詞語概括嗎?對了,正如大家所說,這是溫馨的一家,美好的一家,令人陶醉的一家,概括大家的感覺,那就是和諧(板書:和諧)其實,和諧的生活不僅是古代人的向往,二十一世紀的我們,同樣也在追求著和諧,構建著和諧。
2.此時,辛棄疾已經深深地陶醉在這份和諧中。那么僅僅是辛棄疾醉了嗎?還有誰醉了?
3.這一家子生活富裕嗎?你從哪兒知道的?這么矮這么小的茅屋,到了冬天怎么遮風避雨呢?我得問一問詞中的老爺爺,老奶奶了:你家生活并不富裕??!你怎么會沉醉其中呢?唉,先別忙著回答,我希望大家思考一下,按照大屏幕上的提示來回答。會思考的人才是智者,就是我們說的聰明人。(大屏幕出示:雖然……但是…… ?)
4.老師問了詞中的翁媼,你想問詞中的誰?
6.引讀:辛棄疾向往著國家統一,人民安居樂業??!所以,看到這和諧的村居生活,他是酒不醉人人自醉,一醉——(學生讀第一句)二醉——(學生讀第二句)三醉——(學生讀第三句)四醉——(學生讀第四句)。
7.國泰民安的理想,報國無門的苦悶,就這樣交織在一起,化作了這首流傳千古的小令——清平樂·村居,此時此刻,你們能讀出愛國詞人對美好生活的那一份向往嗎?(學生齊讀全詩)
8.從你們的誦讀中老師聽到了世界上最美的語言,更感受到了和諧村居那醉人的魅力。此時此刻,咱們這課堂上又多了一醉,那就是在場的所有人都醉了。這首詞的韻律很美,可以有很多種不同的讀法。下面我們師生互動來個辛詞二重讀,好嗎?怎么讀呢,仔細聽好了,熊老師讀一句,你們接著把這一句的后面三個字重復讀一遍,聽明白了嗎?那好,咱們來試試。
9.此時此刻,這和諧美好的村居就像這首詞中的那條小溪緩緩地緩緩地流淌在每個人的心中,永遠永遠……這份和諧為什么能千古流傳呢?那是因為詞人的詞寫出了人民的心聲,他是懷著和人民同呼吸、共命運的情感來寫的,所以我們可以體會出感情是詩詞的生命。(大屏幕出示:
感情,詩詞的生命
愁極:拍手笑沙鷗,一身都是愁
怒極: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
憂極: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喜極: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在辛棄疾愁極的時候,可以寫出——在辛棄疾怒極的時候,可以寫出——
在辛棄疾憂極的時候,可以寫出——在辛棄疾喜極的時候,可以寫出——
10.同學們,辛棄疾的每首詞都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畫,都是一曲委婉動聽的歌,都是一段綿延不斷的情。古典詩詞是我國文學藝術中的瑰寶,是文學史上的一朵奇葩?!案褂性姇鴼庾匀A”,愿大家在經典詩文的熏陶中個個氣質如蘭!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初步了解詞的有關知識,激發學生對詞這一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詞的意思,感受田園生活的意境。
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1、同學們,中華民族歷來被稱為“詩詞國度”。唐詩宋詞是我國古典文化中的瑰寶。對于古詩我們已經不陌生,今天我們到文化的長河中采擷另一顆璀璨的珍珠“詞”。有人說每首宋詞都仿佛是一副絢麗多彩的畫,一曲委宛動聽的歌。一段綿長不絕的情。
2、出示〈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引導學生觀察題目與以前學的古詩有什么不同。講解詞的有關知識。
2、放音樂,體會破陣子所表現的氣魄。
1、放音樂,學生區別與前一首的不同。
2、出示“清平樂村居”引導讀題,并談談看到“村居”二字會想到什么。
3、引入新課:我們看看辛棄疾筆下的.村居生活是什么樣的。
1、自由讀文。
2、指名讀。
3、男女生分上、下闕對讀。
4、配樂讀。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狈路鹂吹搅耸裁??青青草和青草有什么不同,怎樣讀出這樣的感覺?把美好的感覺送到里面讀一讀。
在靜靜的溪流聲中讓我們在一起讀詞,感受村居生活的美好。
1、抓詞眼,品味“相媚好”和“醉”
師:這里有如畫的風景,有勞作的美好,有晚情的溫馨,讀著讀著就產生了感慨,我們給這幅畫送一個字,所有的景物都匯成了詩中的一個字(醉),我們都醉了,難怪辛棄疾會醉,在沉醉中,在陶醉中他又聽到了什么呢“醉里吳音相媚好”,誰在說話呢,說些什么,相媚好是什么意思?翁會對媼說些什么,媼又會對翁說些什么呢,這么大年齡了還親親熱熱的,難怪辛棄疾忍不住問了,白發誰家翁媼,這是誰家的老公公老婆婆呀?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看著他們如此的恩愛,詩人感動了,于是更加的陶醉了。讓我們帶著這樣的感覺來讀這句話。
2、研讀描寫三個孩子的話語。
師:老公公、老婆婆可沒光顧著夸對方,他們還看到了三個兒子呢。說不定他們此時正在夸贊三個兒子呢。大兒子正在干什么呢,書上是怎么說的,我們想象一下大兒子在怎樣鋤地,一邊鋤一邊在想什么?多么懂事的大兒子呀,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有如此勤勞的大兒子,難怪夫婦倆會那么開心呢!
除了一個勤勞的大兒子還有一個正在編雞籠的二兒子呀,書中怎么寫的,誰來讀讀,你看他編得(專心致志、聚精會神)。他一邊編雞籠肯定一邊在想,我要多編幾個,拿到集市多賣幾個錢,讓父母高興。多么孝順的孩子,老兩口更高興了。他們不止陶醉在美景中,陶醉在相媚好的恩愛中,更是陶醉在孩子們的表現中。俗話說的好呀“皇帝重長子,百姓愛小兒?!毙涸谀膬耗??一起讀,“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币郧耙娺^“無賴”這個詞嗎?是什么意思,在這里表示什么?小兒子是怎么剝蓮蓬呢?“臥”是怎樣的動作,還可以換成什么?送進去讀一讀,想怎么臥就怎么臥,想怎么剝,就怎么剝,真乃無賴也。我們送他一個詞語,送他一個成語。(自由自在,無憂無慮、無拘無束)一起讀出小兒的無賴。難怪會最喜呦,不但夫婦倆最喜,辛棄疾也是最喜呀,這最中可有醉呀。
這是怎樣的一幅村居畫面呀,詩人此時已經完全被陶醉了,忍不住走上前去“老公公,老婆,你們住在這么低矮、破舊的茅草屋里,怎么還會這么快樂呀?”是呀,心安茅屋穩,家貧菜根香呀!一家人和和美美就是最大的幸福呀!看著這溫馨、和諧的村居生活,詩人陶醉了。此時他醉在田園。陶醉的同時他又想到了些什么呢?我們來看辛棄疾的一些情況。學生理解詩人的感受,希望所有人都能安居樂業。當他征戰沙場,他醉渴望的是什么?醉里挑燈看劍,當身在田園,醉里吳音相媚好,同是醉里,雖然所處地點不同,但是所想的是相同的,那就是國泰民安,人民安居樂業。
師:讓我們懷揣這份美好的情感再次走進這首詞,走進辛棄疾的內心世界。聽著同學們用心的朗讀,老師仿佛感到和諧的村居生活就像文章中的小溪一樣在我們心中流淌,流淌、流淌…、、永遠地流淌。
村居的和諧與美好深深地印在我們每一個人心中,想把它變成我們筆下的作品?我們可以根據詞的下闋描繪的景象,編成一個小故事,也可以拿起畫筆畫下這美好的村居生活。
教材簡介:
《清平樂 村居》是南宋愛國詞人辛棄疾寫的一首描寫農村生活的著名詞作。全詞只有短短幾句,卻把一家農戶的環境氣氛和全家老少勤儉淳樸的勞動生活面貌都鮮明地勾勒出來,給讀者展示出一幅生動的農家生活畫面。
在描寫手法上,這首小令,沒有一句使用濃筆艷墨,只是用純粹的白描手法,描繪了農村一個五口之家的環境和生活畫面。作者把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態,描寫得維妙維肖,活靈活現,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
在藝術結構上,全詞緊緊圍繞著小溪,布置畫面,展開人物的活動。從詞的意境來看,茅檐是靠近小溪的。另外 ,“溪上青青草、”“大兒鋤豆溪東”,“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四句,連用了三個“溪”字,使得畫面的布局緊湊。所以,“溪”字的使用,在全詞結構上起著關鍵作用。
在寫景方面,茅檐、小溪、青草,這本來是農村中司空見慣的東西,然而作者把它們組合在一個畫面里,卻顯得格外清新優美。在寫人方面,翁媼飲酒聊天,大兒鋤草,中兒編雞籠,小兒臥剝蓮蓬。通過這樣簡單的情節安排,就把一片生機勃勃和平寧靜、樸素安適的農村生活,真實地反映出來了,給人一種詩情畫意 ,清新悅目的感覺。這樣的構思巧妙新穎,色彩和諧鮮明,給人留下了難忘的印象。
在表達感情方面,全詞抒發了詞人對農村安寧平靜生活的喜愛和向往,同時也隱隱透露出對自身現實的不滿和對淪陷區百姓的深深同情。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誦讀優秀詩文,展開想象,注意在誦讀過程中領悟內容,體驗情感,并能通過詩文的聲調、節奏等體味作品的內容和情感。對于古詩詞的教學,切忌教師詳盡地講解,破壞古詩文的優美意境,而應該引導學生樂此不疲地反復誦讀,在誦讀中展開想象、想象意境、感悟情感,品味古詩文的美,從而激發學生熱愛祖國文化的情感。
學生語文學習的過程就是通過閱讀使文本在學生頭腦中形成具體形象的畫面的過程。而實現這一過程的途徑應該是扎實有效的語文聽說讀寫等能力的訓練。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通過語文訓練,使詞的內容、情境、意境等在學生頭腦中再現出來;同時在這一過程中,積累語言,鍛煉學生的語文能力,提高語文素養。
文眼是文章的精華,作品的靈魂,集中表現了作者的寫作主旨。所以扣住文眼,就能使教學綱舉目張,通貫全篇。這首詞中的“醉”字就是全詞之眼?!白怼痹诒驹~中有三層意思:一是酒醉;二是陶醉、沉醉,即心醉;三是心碎的意思。特別是第三層意思,作者一生的志向就是收復失地、統一祖國,可是他屢遭投降派的排斥和打擊,志不得伸,國家統一更是遙遙無期??吹窖矍暗陌苍斵r家,更勾起了他對淪陷區百姓的同情,而自己雖有抱負才能,卻無從施展。這種痛苦的心情只有在酒醉中或夢里才會有些許的慰藉。教學中,引導學生重點品悟“醉”字,就可以讓學生充分感受到詞人憂國憂民的偉大情懷。
設計思路:
一、比較引入,簡介體裁; 二、初讀全詞,讀通讀順;
三、誦讀全詞,品味語言; 四、賞讀全詞,想象意境;
五、品讀詞眼,感受情懷; 六、熟讀成誦,積累語言。
1.學會本課的3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并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在理解重點詞的基礎上說一說這首詞所描繪的情景,抓住“醉”字研讀文本,展開想象,感悟田園生活的美好意境。
3.通過對詞的朗讀和感悟,體會作者對農村安寧平靜生活的向往,以及他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朗讀古詩,導入新課。
1.同學們,古典詩詞是我國文化史上的藝術瑰寶,閃耀著奪目的光彩。今天我們在學習新的課文之前,先來讀幾首古詩。(課件出示高鼎的《村居》、楊萬里的《宿新市徐公店》、袁枚的《所見》、范成大的《夏日田園雜興》,學生齊讀這幾首古詩)。
2.讀了這些古詩,同學們有什么發現呢?
(都是關于鄉村田園風光和兒童無憂無慮生活的詩。)。
3.南宋詞人辛棄疾有一次外出,也看到了一處美麗的田園風景,不禁感慨萬千,作了一首膾炙人口的詞《清平樂村居》。(出示詞)。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自由地讀一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
(在學生自由朗讀的基礎上,辨析“剝”的讀音,說一說“蓬”在這里為什么不讀輕聲,知道這首詞的上片和下片分別是哪幾個字押韻的。)。
2.古代的詞都是可以用來合樂歌唱的,因而在讀的時候除了押韻之外,還非常講究節奏和諧。我們一起讀一讀這首詞,讀出詞的節奏和韻味。(指導學生有節奏地朗讀)。
3.課文讀好了,但是知道這首詞寫的是什么意思嗎?請同學們一邊讀課文,一邊結合自己的預習嘗試著說一說每句話的意思。
4.要能準確地說出詞意,必須先了解一些詞語的意思。(師生共同討論“吳音”、“媚好”、“翁媼”、“無賴”等詞語的意思)。
5.誰來說說這首詞描寫的情景?
三、細讀課文,感悟內容。
1.同學們,讀一首好詞,就像品一杯香茶,只有用心品味,才能品出其中的芳香。面對這迷人的田園風光,面對這樣的一家人,你能用書中的一個字來表達自己的感受嗎?(板書:醉)。
3.結合學生的回答展開相應的討論。
(1)為鄉村美景所醉。
這里有什么樣的美景?課文中用了“茅檐、溪上、青青草”三個詞勾勒出了鄉間的田園風光,其實鄉村的景色遠遠不止這些,還有哪些呢?請同學們想象一下,用自己的話具體地講一講。
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2)為夫婦恩愛所醉。
兩位老人還會陶醉于什么呢?從哪個詞語看出來的?
兩位老人有可能在親熱地交談什么呢?
練習有感情地朗讀——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
(3)為兒子的勤勞孝敬而醉。
兩位老人還會陶醉于什么呢?從課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
兩個兒子一邊勞動一邊在想些什么?
正是孩子的勤勞孝敬才使老人陶醉于這幸福之中啊!
練習有感情地朗讀——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
(4)為小兒子的天真頑皮而醉。
兩位老人還會陶醉于什么呢?你是從哪里體會出來的?(抓住“臥”字想象小孩子一會兒躺臥,一會兒趴臥,一會兒睡臥的姿勢,體會其天真頑皮的特點)。
練習有感情地朗讀——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4.同學們,現在你能用一個詞語來說說這是怎樣的一家人嗎?
(和和美美、天倫之樂、幸福安康、和睦溫馨、其樂融融……)。
5.這么美好的環境,這么閑適的生活,這么甜蜜的親情,即使不喝酒,也肯定會被深深地陶醉的,因為“酒不醉人人自醉”啊。
讓我們再來讀一讀這首詞,和老人一起陶醉于眼前的一切。(學生有感情地齊讀整首詞)。
四、走近作者,體會情感。
1.此情此景,使老人陶醉了,更使在這里流連忘返的辛棄疾陶醉了,于是情不自禁地寫下了這首詞。不過,這首詞僅僅是表達對農村平靜安寧生活的贊美嗎?讓我們來走近辛棄疾。(出示辛棄疾資料讓學生閱讀)。
辛棄疾是我國宋朝的一位著名詞人。他21歲就參加了抗擊金人的義軍,參加過無數次戰斗,后來擔任過很多軍職。這期間他寫出了大量的詞作,詞中熱情洋溢,慷慨激昂,富有愛國熱情,表現出了極高的文學成就。他極力主張南宋王朝抗金北伐,并提出了很多的主張、政策,可惜都沒有被采納。到了他42歲的時候,卻因為讒言陷害被解除了職務,退居到現在的江西省上饒地區的農村。在這里,辛棄疾度過了他人生最為艱辛的20年?!肚迤綐反寰印肪蛯懹谶@一時期。
2.當時金兵南下,黃河以北的大片國土陷于金兵的鐵蹄蹂躪之下,征戰沙場二十多年的作者在前線看到的是百姓的流離失所,看到的是百姓的生命朝不保夕,看到的是百姓的血淚生活,如今看到眼前的安靜和諧的鄉村生活,他會想些什么呢?(學生在充分想象的基礎上展開討論)。
3.教師小結:。
是啊,要是沒有戰爭,祖國統一,全天下的老百姓都過著這樣安寧幸福的日子該有多好啊!這就是辛棄疾,一個一生都在憂國憂民的辛棄疾。
讓我們帶著辛棄疾的美好愿望再來讀一讀這首詞。
五、賞析辛詞,領略風格。
1.辛棄疾的詞以豪放著稱,與蘇軾同為宋代豪放詞派的代表人物,并稱為“蘇辛”。這首詞并不能代表他的創作風格,現在我們來讀一首代表他豪放詞風的詞。(師范讀)。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點秋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蓱z白發生!
2.學生讀譯文(略)。
3.教師小結:。
同學們,讓我們記住這一偉大的愛國詞人,課后既要去讀他那溫柔甜美的《清平樂村居》,更要去聆聽他那充滿金戈鐵馬之聲的詞。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聽,多么悅耳的歌聲!看,如此歡樂的笑臉!教室里洋溢著歡樂和諧的氣氛。你相信嗎?這是我上的一堂語文課。
這堂課講的是南宋詞人辛棄疾寫的《清平樂村居》,這首詞展現了一幅恬靜悠閑的畫面:青草滴翠,綠樹如茵,溪水中,荷葉碧綠,荷花映日,景色令人心曠神怡。低檐茅屋下,兩位白發蒼蒼的老人略帶醉意地親熱地談著話。大兒子在辛勤耕地,憨厚的二兒子在院中專注地編織雞籠,可愛的小兒子自由自在地躺在溪邊剝著蓮蓬。整首詞景與人和諧交融、清靜閑適、令人向往。
學生在理解詞意的`基礎上感受到了田園景色的美,課后要求背誦這首詞,如果采用一般的背誦方法,學生也能夠快速準確地會背,使這一信息暫時的貯存于記憶中,但是能否保持長時記憶呢?我想很難保證學生能夠將這一信息長時、牢固、準確地記在腦海中。我想了想,為什么不改變一些教學方法呢?例如嘗試一下讓學生唱唱、畫畫來幫助學生長時記憶,效果應該強得多。聯想起小學時候學的歌至今我還清晰地記著,我想了一個好辦法,于是我微笑地說:“看得出來,同學們已經領略了《村居》的人美景美,就請同學們四人一組,來唱一唱這首詞。大家根據自己的感受來唱,可以自編曲調,也可以套用學過的曲子。表演時可以一個人唱,也可以幾個合唱,好嗎?”
學生們感到新鮮極了,立刻來了精神,興致盎然地編起歌來。我在桌間巡視,發現大多數孩子都很投入地自編樂曲,有的捂著嘴、紅著臉邊笑邊唱,有的旁若無人地大聲唱著沒有腔調的歌,有的兩三個人一起商量著唱,也有的打著拍子閉著眼睛自我陶醉……看到孩子們這樣快樂可愛,我也開心地笑了。也許他們還羞于大聲唱歌,也許他們的歌聲不是那么優美動聽,但是對學生本身而言,他們在不知不覺中愉快地背會了課文,并根據自己的理解創造性地又編又唱,既發展了個性,又鍛煉了思維,收獲多大??!
同學們盡情唱了幾分鐘后,我請同學個別表演。楊烈馳最先舉手,他唱之前,我對全班同學說:“大家盡量不要笑,楊烈馳能有勇氣站起來就很值得表揚!”楊烈馳唱起來了,聲音不大,腔調也不夠優美,但我仍為他大聲鼓掌,同學們也為他鼓掌。接著“皮大王”侯繼易高高地舉手也要表演一番,我看他笑嘻嘻的調皮樣,心里沒有把握他能唱到什么程度,結果他竟然一鳴驚人,不僅聲音響亮,表情豐富,而且曲調和諧、快慢適中。他剛一唱完,同學們便不由自主地為他喝彩,侯繼易又得意又自豪地坐下來,情緒很高漲,連眼睛里都流露出笑意。我又請了幾位同學唱了唱,效果不錯,無論是表演者,還是聽眾都是興致勃勃,笑容滿面。
這一堂課同學們在活潑輕松的氛圍中盡情發揮,輕而易舉背會了課文,不光陶冶了情操,也增強了美感。我覺得語文課上讓學生唱一唱,樂一樂,會使語文課更富有情趣,并進一步提高語文教學效率。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2、借助朗讀、想象、表演感悟詞中田園生活的意境,使學生從中受到美的熏陶。
3、理解這首詞的意思,想象這首詞所描繪的情景,并在說的基礎上寫下來。
1、給畫配文感悟詞中田園生活的意境。
2、給詞配樂吟誦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教時。
一、原型啟發,感知詞文。
1.同學們,畫是一種含蓄深刻的語言,它能把人引入心馳神往的境界。
2.請同學們看看這幅圖上畫的內容,如果請你給這幅起個名字,你打算起什么?
3.這幅畫是根據宋代詩人辛棄疾的詞《清平樂·村居》畫的。辛棄疾是我國宋代著名的愛國詩人,一生主張北伐抗金,可惜受到反對派的排斥,得不到朝庭重用,晚年隱居在江西信州(今天的江西上饒地區),在這期間他寫了許多恬靜安逸的田園的詩詞,我們今天學的這首詞就是哪時候寫的?!扒迤綐贰笔窃~牌名,“村居”是這首詞的真正題目,通過剛才的看圖,你知道“村居”是什么意思嗎?(那么,這首詞又是講述的什么呢?)。
4.請同學們打開書,自由練讀課文,特別注意生字的讀音,要求是讀準字音,通順課文。在不理解的地方做個小記號。
5.學生練讀。
6.檢查學生自讀情況,指名讀,男女生賽讀,齊讀。
(老師要鄭重糾正剛才的錯誤:我們班中男同學和女同學一樣棒。)。
二、分組互動,自悟詞意。
1.剛才讀詩的過程當中同學們有沒有發現自己不懂的地方?
2.我們先在小組中交流一下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每小組派一名代表說說小組中大家都不懂的地方。(老師把學生說的打在大屏幕上。)。
3.出現了這么多疑難之處我們應該怎么辦呢?(學生回答,)這么多解決問題的途徑,同學們真是會學習。
4.為了幫助同學們理解詞義,老師根據這首詞畫了幾幅連環畫。請同學認真看,可能會對大家理解詞有所幫助。(出示圖并范讀)。
5.看了這幾幅圖,同學們可能理解了這兒其中的幾個詞語,可能有幾個還不夠理解,
6、下面就請同學們通過你喜歡的途徑進行合作探究,來證實一下自己的理解,來探討一下自己還不理解的地方??梢圆樽值?,可以找資料,可以相互討論,也可以向后面的老師請教。
7.你又理解了什么?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的?
8.詞語都理解了,請同學們連起來說說整首詞是什么意思。(說得非常通順連貫,老師相信你能讀得和說的一樣好。)。
(太美了,他的朗讀仿佛讓老師和同學們親眼目睹了那充滿情趣的鄉村田園生活)。
三、朗讀成頌,領會詩情。
1.請同學再看看圖,再讀讀詞,你感覺到詞中、畫中哪幾處最有情趣呢?
2.指名學生說,并講為什么。你能用朗讀把詞中的情趣表現出來嗎?
3.老師也感覺到“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一句最有情趣,兩位老人會聊些什么呢?先展開想象,然后小組內討論一下,等一會請同學上臺表演。
4.指名學生表演,其它同學補充,并隨機板書。
(鄉村的田園生活是那么的恬靜、那么的安逸,難怪辛棄疾充滿了向往,我們就用連環畫的形式把它再現出來吧?。?。
四、再現詩境,啟發吟唱。
1、請同學們把連環畫拿出來,根據你對詞的理解、對詞中田園生活情趣的感悟和看圖后的想象,給連環畫配上文字說明。每組可以合成一本完整的連環畫,看看那一組完成得又快又好,寫好了到老師這兒來加上封面。
2.請最快的一組同學上來展示你們的作品,其它同學可以補充。
3.一幅幅精彩的畫面,一段段生動的語言,老師忍不住想放聲高歌。因為在古代每首詞都有固定的曲調,都可以用來吟唱,可惜許多曲子都失傳了,老師把這首詞填進了一首熟悉的曲子,同學們想不想聽聽。
4.還想不想聽,老師再換一個曲子來唱。這首曲子同學們可能比較熟悉,如果你想唱可以跟老師一起唱。
5.這么多同學想唱,那就把這首詞填進你熟悉的歌曲中唱一唱吧。
6.誰來來唱給大家聽一聽。
7.同學們,宋詞是我國古代燦爛文化中一顆閃亮的明珠,一朵艷麗的奇葩,每首宋詞都仿佛是一副絢麗多彩的畫,一曲委宛動聽的歌。一段綿長不絕的情。相信同學們通過今天的學習,今后一定會在宋詩中盡情遨游,來感受我國古代文學的藝術魅力。(下課)。
家作:回家把這首詞唱給爸爸、媽媽聽。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2、借助朗讀、想象、表演感悟詞中田園生活的意境,使學生從中受到美的熏陶。
3、理解這首詞的意思,想象這首詞所描繪的情景,并在說的基礎上寫下來。
重點難點:
1、給畫配文感悟詞中田園生活的意境。
2、給詞配樂吟誦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時間:
一教時。
教學步驟:
一、原型啟發,感知詞文。
1.同學們,畫是一種含蓄深刻的語言,它能把人引入心馳神往的境界。
2.請同學們看看這幅圖上畫的內容,如果請你給這幅起個名字,你打算起什么?
3.這幅畫是根據宋代詩人辛棄疾的詞《清平樂.村居》畫的。辛棄疾是我國宋代著名的愛國詩人,一生主張北伐抗金,可惜受到反對派的排斥,得不到朝庭重用,晚年隱居在江西信州(今天的江西上饒地區),在這期間他寫了許多恬靜安逸的田園的詩詞,我們今天學的這首詞就是哪時候寫的?!扒迤綐贰笔窃~牌名,“村居”是這首詞的真正題目,通過剛才的看圖,你知道“村居”是什么意思嗎?(那么,這首詞又是講述的什么呢?)。
4.請同學們打開書,自由練讀課文,特別注意生字的讀音,要求是讀準字音,通順課文。在不理解的地方做個小記號。
5.學生練讀。
6.檢查學生自讀情況,指名讀,男女生賽讀,齊讀。
(老師要鄭重糾正剛才的錯誤:我們班中男同學和女同學一樣棒。)。
二、分組互動,自悟詞意。
1.剛才讀詩的過程中同學們有沒有發現自己不懂的地方?
2.我們先在小組中交流一下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每小組派一名代表說說小組中大家都不懂的地方。(老師把學生說的打在大屏幕上。)。
3.出現了這么多疑難之處我們應該怎么辦呢?(學生回答,)這么多解決問題的途徑,同學們真是會學習。
4.為了幫助同學們理解詞義,老師根據這首詞畫了幾幅連環畫。請同學認真看,可能會對大家理解詞有所幫助。(出示圖并范讀)。
5.看了這幾幅圖,同學們可能理解了這兒其中的幾個詞語,可能有幾個還不夠理解,
6、下面就請同學們通過你喜歡的途徑進行合作探究,來證實一下自己的理解,來探討一下自己還不理解的地方??梢圆樽值?,可以找資料,可以相互討論,也可以向后面的老師請教。
7.你又理解了什么?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的?
8.詞語都理解了,請同學們連起來說說整首詞是什么意思。(說得非常通順連貫,老師相信你能讀得和說的一樣好。)。
(太美了,他的`朗讀仿佛讓老師和同學們親眼目睹了那充滿情趣的鄉村田園生活)。
三、朗讀成頌,領會詩情。
1.請同學再看看圖,再讀讀詞,你感覺到詞中、畫中哪幾處最有情趣呢?
2.指名學生說,并講為什么。你能用朗讀把詞中的情趣表現出來嗎?
3.老師也感覺到“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一句最有情趣,兩位老人會聊些什么呢?先展開想象,然后小組內討論一下,等一會請同學上臺表演。
4.指名學生表演,其它同學補充,并隨機板書。
(鄉村的田園生活是那么的恬靜、那么的安逸,難怪辛棄疾充滿了向往,我們就用連環畫的形式把它再現出來吧?。?。
四、再現詩境,啟發吟唱。
1、請同學們把連環畫拿出來,根據你對詞的理解、對詞中田園生活情趣的感悟和看圖后的想象,給連環畫配上文字說明。每組可以合成一本完整的連環畫,看看那一組完成得又快又好,寫好了到老師這兒來加上封面。
2.請最快的一組同學上來展示你們的作品,其它同學可以補充。
3.一幅幅精彩的畫面,一段段生動的語言,老師忍不住想放聲高歌。因為在古代每首詞都有固定的曲調,都可以用來吟唱,可惜許多曲子都失傳了,老師把這首詞填進了一首熟悉的曲子,同學們想不想聽聽。
4.還想不想聽,老師再換一個曲子來唱。這首曲子同學們可能比較熟悉,如果你想唱可以跟老師一起唱。
5.這么多同學想唱,那就把這首詞填進你熟悉的歌曲中唱一唱吧。
6.誰來來唱給大家聽一聽。
7.同學們,宋詞是我國古代燦爛文化中一顆閃亮的明珠,一朵艷麗的奇葩,每首宋詞都仿佛是一副絢麗多彩的畫,一曲委宛動聽的歌。一段綿長不絕的情。相信同學們通過今天的學習,今后一定會在宋詩中盡情遨游,來感受我國古代文學的藝術魅力。(下課)。
家作:回家把這首詞唱給爸爸、媽媽聽。
板書:
村居。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qitafanwen/9330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