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學生在教案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參與到課堂活動中,能夠更有效地實現教學目標。教案應當遵循教學反轉的原則和評價的多樣性。教案范文中的教學步驟和活動安排可以為教師提供借鑒和啟發。
1、舉例說明化學能與電能的轉化關系及其應用。
2、會應用生活中的材料制作簡易原電池。
生活在現代社會,學生對“電”有著豐富而強烈的感性認識。當學生了解了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轉化的原因,并感受了探究化學能與熱能的相互轉化過程后,會對化學能與電能之間的轉化問題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能量轉換角度看,本節課程內容是對前一節課中“一種能量可以轉化為另一種能量,能量是守恒的;化學能是能量的一種形式,它同樣可以轉化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熱能和電能等”論述的補充和完善。從反應物之間電子轉移角度看,原電池概念的形成是氧化還原反應本質的拓展和應用。從思維角度看,“將化學能直接轉化為電能”的思想,是對“化學能——熱能——機械能——電能”思維方式的反思和突破。
中學生對“電”的內容的認識不僅來源于生活經驗,而且來源于學科學習。在生活經驗方面,不僅接觸了火力發電(或水利發電),而且接觸了干電池等化學電源;在學科學習方面,學生不僅接觸了摩擦起電,而且還從能量轉化的角度認識了電能,此外還學習了關于電的初步知識(如電源的正負極、電壓和電流等內容),因此對電并不陌生。此外,高中《化學1》已較為系統的學習了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也學習了鈉、鎂、鋁、鐵等有關的金屬知識,以及電解質溶液的內容。這些經驗基礎為本課的教學提供了必要的基礎。為本節的學習做了知識、能力上的準備。
同時原電池是高中化學學科體系的核心知識之一,它的教學是氧化還原反應原理的延伸與應用,也是后續電化學知識的基礎。原電池的'教學是體現學科交叉,科學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好素材。學生在第一節學習了化學能與熱能的轉化關系,本節課則學習化學能轉化為另外一種能量即電能,由于電化學知識是學生首次接觸的新領域,存在著強烈的好奇心和陌生感,因此一個好的開端十分重要。
1、知識與技能。
(1)理解原電池的概念、工作原理和構成條件,同時掌握原電池正負極的判斷方法。
(2)通過學生設計完成原電池構成條件的實驗,學習實驗研究的方法。
(3)能舉例說明化學能與電能的轉化關系及其運用。
2、過程與方法。
(2)通過實驗和科學探究,對比、歸納,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精神和分析、歸納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教學重點初步認識原電池的概念、工作原理及形成條件。
1、舉例說明化學能與電能的轉化關系及其應用。
2、會應用生活中的材料制作簡易原電池。
生活在現代社會,學生對“電”有著豐富而強烈的感性認識。當學生了解了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轉化的原因,并感受了探究化學能與熱能的相互轉化過程后,會對化學能與電能之間的轉化問題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能量轉換角度看,本節課程內容是對前一節課中“一種能量可以轉化為另一種能量,能量是守恒的;化學能是能量的一種形式,它同樣可以轉化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熱能和電能等”論述的補充和完善。從反應物之間電子轉移角度看,原電池概念的形成是氧化還原反應本質的拓展和應用。從思維角度看,“將化學能直接轉化為電能”的思想,是對“化學能——熱能——機械能——電能”思維方式的反思和突破。
中學生對“電”的內容的認識不僅來源于生活經驗,而且來源于學科學習。在生活經驗方面,不僅接觸了火力發電(或水利發電),而且接觸了干電池等化學電源;在學科學習方面,學生不僅接觸了摩擦起電,而且還從能量轉化的角度認識了電能,此外還學習了關于電的初步知識(如電源的正負極、電壓和電流等內容),因此對電并不陌生。此外,高中《化學1》已較為系統的學習了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也學習了鈉、鎂、鋁、鐵等有關的金屬知識,以及電解質溶液的內容。這些經驗基礎為本課的教學提供了必要的基礎。為本節的學習做了知識、能力上的準備。
同時原電池是高中化學學科體系的核心知識之一,它的教學是氧化還原反應原理的延伸與應用,也是后續電化學知識的基礎。原電池的教學是體現學科交叉,科學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好素材。學生在第一節學習了化學能與熱能的轉化關系,本節課則學習化學能轉化為另外一種能量即電能,由于電化學知識是學生首次接觸的新領域,存在著強烈的好奇心和陌生感,因此一個好的'開端十分重要。
1、知識與技能。
(1)理解原電池的概念、工作原理和構成條件,同時掌握原電池正負極的判斷方法。
(2)通過學生設計完成原電池構成條件的實驗,學習實驗研究的方法。
(3)能舉例說明化學能與電能的轉化關系及其運用。
2、過程與方法。
(1)分析火力發電的原理及利弊,建立“將化學能直接轉化為電能”的新思路,通過對氧。
(2)通過實驗和科學探究,對比、歸納,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精神和分析、歸納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化學能與電能轉化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化學能轉化為電能對現代化的重大意義,
(2)通過原電池形成條件的探究,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科學態度和方法,體會實驗在化學。
教學重點初步認識原電池的概念、工作原理及形成條件。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知識與技能掌握蒸餾、萃取來對混合物進行分離提純的操作。
過程與方法通過過實際操作,來學會對混合物分離和提純的操作。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能發現學習和生產、生活中有意義的化學問題,并進行實驗探究。
理解蒸餾、萃取的原理,學會用蒸餾、萃取對混合物進行分離提純。
根據常見物質的性質設計分離和提純物質的方案。
預習案。
一、使用說明:閱讀課本7頁—9頁,認真分析填下列表格,并獨立完成以下預習內容。
二、蒸餾---實驗室制取蒸餾水。
(1)原理:利用混合物中各組分的不同,通過加熱到使沸點低的組分先汽化并隨蒸汽通過冷凝下來,從而實現與沸點高的組分分離開來。用蒸餾的方法可除去、或的.雜質。
(2)主要儀器:
(3)實驗過程及現象:
實驗。
現象。
1、在試管中加入少量自來水,滴入幾滴稀硝酸和幾滴agno3(硝酸銀)溶液。
2、在燒瓶中加入約1/3體積的自來水,再加入幾粒沸石,按圖1-4連接好裝置,向冷凝管中通入冷卻水。加熱燒瓶,棄去開始餾出的部分液體,用錐形瓶收集約10ml液體,停止加熱。
3、取少量蒸餾出的液體加入試管中,然后加入幾滴agno3溶液和幾滴稀硝酸。(得到的液體中含有cl-嗎?)。
(4)注意事項:。
三、萃?。?/p>
(1)概念:萃取是利用物質在溶劑里的不同,用一種溶劑把物質從它與另一種溶劑所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來的方法。分液是將萃取后液體分離開的操作。
(2)主要儀器:
(3)完成課本第9頁探究實驗4-1:用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的碘。
探究案。
1、冷凝管有何作用?2.、你知道該怎樣檢驗溶液中是否含有cl-嗎?
氣體摩爾體積是在學習物質的量的基礎上學習的,它將氣體的體積和氣體的物質的量聯系起來,為以后學習氣體參加反應的計算奠定了基礎。
(一)知識與技能:
1、理解決定物質體積大小的因素;
2、理解氣體摩爾體積的概念;
3、掌握氣體體積與物質的量之間的轉換關系。
(二)過程與方法:
從分析決定物質體積大小的因素入手,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意識,通過設置問題調動學生的求知欲望,引導學生進行歸納,體驗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對結論的影響。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決定物質體積大小的因素和氣體摩爾體積的學習,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的能力和團結合作的精神,感受科學的魅力。
教學重點:氣體摩爾體積。
教學難點:決定物質體積大小的因素、氣體摩爾體積。
【引入】在科學研究和實際生產中,常常用到氣體,而測量氣體的體積往往比稱量質量更方便。那么氣體體積與它的物質的量之間有什么聯系呢?我們今天就來學習氣體體積與其物質的量之間的橋梁——氣體摩爾體積。
氣體摩爾體積。
【教師活動】播放電解水的實驗視頻。
【學生活動】觀察、討論、思考并回答問題。
1、閱讀教材p13—p14科學探究的內容,并填空。
(1)實驗中的現象:兩極均產生氣體,其中一極為氫氣,另一極為氧氣,且二者體積比約為。
(2)。
質量(g)物質的'量(mol)氫氣和氧氣的物質的量之比氫氣氧氣從中你會得出結論:在相同溫度和壓強下,1molo2和h2的體積。
物質物質的量(mol)質量(g)密度(g·l-1)體積(l)o211.429h210.0899結論:在標準狀況下,1mol任何氣體的體積都約是。
【過渡】1mol任何氣體在同溫、同壓條件下體積幾乎相等,1mol固體或液體是否也類似的關系呢?【問題】下表列出了20℃時幾種固體和液體的密度,請計算出1mol這幾種物質的體積。
結論:在相同條件下,1mol固體或液體的體積。
當今世界,科技迅猛發展,社會飛速進步,給教育的發展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和機遇。新課程改革方案把課程的綜合開發研究與實驗提到了首要位置。通過教學實踐,我認為,只有注重探究方法、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的綜合培養,才能造就適應當今社會所需人才,為學生終身學習打好基礎。特別是讓學生體驗科學探究過程,嘗試成功的喜悅。因此,作為一線教師,我深知責任重大。上課前,要認真剖析學生的認知,鉆研課標要求,挖掘教材深度。
通過幾輪的高中化學教學,每當學到元素化合物時,需要通過演示實驗才能讓學生更明了。在必修1第三章“幾種重要的金屬化合物*鐵的重要化合物”實驗3-9中,我在以往的教學經驗的基礎上,事先精心準備了實驗。用煮沸的蒸餾水新配制feso溶液和naoh溶4液,在feso溶液中放入小鐵釘以防氧化。
實驗3-9取少量fecl和feso,然后滴加naoh溶液,讓學34生觀察現象。
做完fecl中加入naoh溶液,準備做feso與naoh的反應,34當做到把吸有naoh溶液的膠頭滴管伸入試管準備慢慢伸入液面以下,并強調讓學生仔細觀察會出現什么現象,發現同學們低頭耳語,有大膽的學生提出:初中講膠頭滴管的使用時,它必須在容器(試管)的上方,不讓伸入容器中,是不是老師的演示動作錯誤?我本想就實驗目的給學生做出口頭解釋,但忽又喜悅:學生在課堂上積極發現疑點,勇于質疑,這是特別好的現象啊,應該尊重學生的疑問,讓他們通過對比實驗得出更加準確而深刻的答案。于是,我把滴管放在試管口進行實驗,讓學生觀察描述實驗現象:生成了灰色絮狀沉淀,迅速變成了灰綠色,最后變成了紅褐色。此時,學生們用驚疑的眼光看看教材,再看看實驗結果,紛紛議論:為什么實驗現象與教材不符?面對這種在意料中的情況,我讓學生們分組討論形成此種現象的原因并提出改進措施。學生們積極思考,認真分析,踴躍發言,歸納出如下幾條原因:
(2)在滴加naoh溶液過程中引入了氧氣。
(3)盛放naoh溶液的試劑瓶沒有用橡皮塞,沒有與空氣隔絕。
(4)兩種溶液中溶有氧氣。
學生們提出制取氫氧化亞鐵關鍵應該是保證氫氧化亞鐵不與氧氣接觸。改進方案有:
(1)加熱氯化亞鐵溶液和氫氧化鈉溶液趕出溶液中的氧氣,并趁熱滴定。
(2)長頸膠頭滴管應伸入試管,最好伸入feso溶液中,并慢4慢擠出。
(3)把feso溶液表面加保護層,如煤油、植物油等。4面對學生們積極探究的熱情,面對熱烈的課堂氣氛,我對學生們大膽設計,勇于探究和敢于創新的精神進行了表揚和肯定,同時對他們的方案進行了評析,給予了合理的建議,幫助他們尋找出最佳方案,并重新進行了實驗。
把盛有feso溶液的試管加入少量的植物油以隔絕空氣,再加4將用煮沸的蒸餾水配制好的naoh溶液,用長頸膠頭滴管伸入feso4溶液面下,慢慢擠出naoh溶液,實驗現象出現了:先看到了白色絮狀沉淀,而后變成灰綠色,最后變成紅褐色。與教材描述完全相符。
此時,我與學生都露出了喜悅而輕松的神情,好似我們共同完成了一項艱巨的任務。本節課達到了高潮,師生之間產生了共鳴,更讓人高興的是,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讓學生認識到了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學到了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展示學生個性,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批判意識和懷疑精神,鼓勵學生的質疑和對教師教材的超越,贊賞學生富有個性的理解和表達。
這種教學片斷很多。如金屬鋁與酸的反應,噴泉實驗等。若教師在平時教學過程中能夠隨時記錄這些點滴教學片斷,學生將會受益匪淺,教師也會有批判地在行動結束后進行反思,這種反思使教學經驗理論化。不斷地增強駕馭和開發新課程的能力。
案例反思:
一節課在激情中開始,在興奮中結束。雖然下課了,但我仿佛還處在學生有條理的發言和熱烈的討論甚至爭論中,當然這節課帶給我深刻的思考:
新課程改革要求“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就是要讓學生發揮他們主觀能動性,自主學習、勇于質疑、敢于探究,相信學生的能力。以前,雖然也探究,但只是對課文中有探究活動時才進行,大多數是以講習互動為主,通過這節課,我深刻地認識到:學生的能力很強,是很有潛能的,一定要讓他們每節課都動起來,在增長知識的同時,也可以培養能力。
學生的探究、討論、歸納,給我很大啟示,學生的潛能和可塑性。
很強,對其能量的培養,主要不是學生能不能做到,更重要的是教師能不能正確引導,能不能給予學生發揮潛能的機會。在長期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占著課堂的絕對主動權,很少給予學生發揮的機會,總認為學生只能通過教師講析,才能很好地掌握知識和技能?,F代教育教學研究認為,所有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發展的學習,都一定是自主學習,只有自主學習才能幫助學生確立自己的尊嚴和獲得可持續發展的能力,所以,我們作為教師,一定要讓學生動起來,去思考、去掌握、去討論、去歸納,給學生創造一切可能與機會,幫助學生通過自主性的探索和實踐,獲得知識的構建和能力的提高。
】掌握硫及其氧化物的性質,so2的檢驗方法。認識so2作為污染物的危害。
】so2的化學性質及其檢驗方法。
(二)化學性質:;。
二氧化碳co2二氧化硅sio2。
物理性質。
與酸反應。
與naoh溶液。
與cao反應。
請同學們觀察演示實驗4-7,驗證自己的想法。
(教學設計)。
1.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2.還原性:
(2)so2可使___________溶液、____________溶液褪色(觀察補充演示實驗現象)。
有關的.化學方程式:
4.漂白性:
漂白性物質的比較:
漂白原理氧化還原反應作用化合作用吸附作用。
變化類型化學變化。
漂白效應永久漂白。
二氧化硫so2二氧化碳co2。
物理性質。
與酸反應。
與naoh溶液。
與cao反應。
氧化性。
還原性。
漂白性。
請你根據“性質決定用途”歸納出so2的用途。
請你結合自己在課外收集的資料來談談空氣污染的現狀及處理措施。
使學生在了解氣體的體積與溫度和壓強有密切關系的基礎上,理解氣體摩爾體積的概念。
通過氣體摩爾體積的概念和有關計算的教學,培養學生分析、推理、歸納、總結的能力。
通過本節的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
通過教學過程中的設問,引導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
氣體摩爾體積的概念。
相同溫度和壓強下,相同物質的量的任何氣體所占的體積大約相同的原因。
設疑、導思、歸納、應用。
多媒體輔助。
[復習提問]。
1.1mol物質含有的粒子數約是多少?
2.什么叫摩爾質量?
[引入新課]前面我們學習的物質的量,它把宏觀上可稱量的物質與微觀粒子聯系起來,宏觀上可感知的除了物質的.質量,還有物質所占的體積上節課我們研究了1mol物質所具有的質量,這節課我們來討論1mol物質所占的體積。
[板書]一、氣體摩爾體積。
1.1mol固、液態物質的體積。
[提問]已知物質的質量和密度,怎樣求體積?
學生回答:v=。
物質。
粒子數。
1mol物質質量(g)。
20℃密度(g/cm3)。
體積(cm3)。
fe。
6.02×1023。
56。
7.8。
al。
6.02×1023。
27。
2.7。
pb。
6.02×1023。
207。
11.3。
h2o。
6.02×1023。
18。
1(4℃)。
h2so4。
6.02×1023。
98。
1.83。
[]1mol物質的體積。
[]1mol固、液態物質的體積不相同。
2.1mol氣態物質的體積。
[]影響氣體體積的因素。
指導學生注意觀察分子間平均距離的變化。
[]比較一定質量氣體的體積,必須在相同溫度和壓強條件下。
[]標準狀況:0℃,101kpa。
[]計算標準狀況下,1molh2、o2、co2氣體的體積,并填表:
氣體。
粒子數。
1mol物質質量(g)。
密度(g/l)。
體積(l)。
h2。
6.02×1023。
2.016。
0.0899。
o2。
6.02×1023。
32.00。
1.429。
co2。
6.02×1023。
44.01。
1.977。
[]在標準狀況下,1mol任何氣體所占的體積都約是22.4l。
[]22.4l體積的實物模型。
[]單位物質的量氣體所占的體積叫做氣體摩爾體積。
vm=單位:l/mol。
[]22.4l/mol只是在特定條件下的氣體摩爾體積。氣體摩爾體積是在任意溫度、壓強下,氣體體積與氣體物質的量之比。
[]為什么在一定溫度、壓強下,1mol固、液態物質體積不同,而1mol氣體體積都大致相同呢?讓我們從物質的組成和結構上找找原因。
[]決定物質體積的主要因素。
[]影響物質體積的因素。
2.為什么體積由18ml變為3.06×104ml,體積擴大了1700倍。
[]在粒子數相同的條件下,固、液態物質的體積主要決定于構成物質的粒子的大小,由于構成不同物質的粒子的大小不同,所以1mol固、液態物質的體積不相同;氣體的體積主要決定于粒子間的距離,不同氣體分子間的平均距離大約相等,所以1mol氣體的體積大致相同。
[](投影)下列說法是否正確?如不正確,指出錯誤的原因。
1.1mol任何氣體的體積都是22.4l。
2.1molh2的質量是1g,它所占的體積是22.4l/mol。
3.1mol任何物質在標準狀況時所占的體積都約為22.4l。
4.22.4lo2一定含有6.02×1023個o2。
5.在同溫同壓下,32go2與2gh2所占的體積相同。
6.在同溫同壓下,20mlnh3與60mlo2所含的分子個數比為1:3。
(答案:正確的是5.6.)。
第二節氣體摩爾體積。
一、氣體摩爾體積。
1.1mol固、液態物質的體積。
1mol固、液態物質的體積不相同。
2.1mol氣態物質的體積。
標準狀況:0℃,101kpa。
在標準狀況下,1mol任何氣體所占的體積都約是22.4l。
單位物質的量氣體所占的體積叫做氣體摩爾體積。
vm=單位:l/mol。
(1)通過介紹各種碳單質,使學生了解同素異形體的概念,知道碳有三種同素異形體,它們的物理性質有較大的差別,導致物理性質相異的主要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2)知道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種類繁多,一般分為含碳的無機化合物和有機化合物兩大類,通過活動探究認識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主要性質,初步體會它們性質的差異。
2、能力目標。
(1)通過探究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主要性質,進一步熟悉研究物質性質的基本程序,培養學生利用實驗科學探究的能力。
(2)體會將自然界中的轉化與實驗室中的轉化統一起來的科學思維方法。
3、情感目標。
(1)通過實驗探究激發學生探究化學的興趣,發揚合作學習的精神,養成嚴謹科學的學習習慣。
(2)了解人們經常利用科學知識實現碳元素的轉化,為人們服務的案例,體會化學科學的`偉大,增強求知的欲望。
(3)通過介紹人類的活動破壞了自然界中碳轉化的平衡所造成的后果,激發學生應用化學知識,維護生態平衡的熱情和責任。
重點:碳元素之間的轉化,碳酸鈉與碳酸氫鈉的性質。
難點:碳元素之間的轉化,碳酸鈉與碳酸氫鈉的性質。
實驗探究、自主歸納,多媒體教學。
(1)了解常見酸堿指示劑及其變色的情況。
(2)了解幾種常見的酸及酸的通性。
(3)認識濃硫酸的'腐蝕性。
2、過程與方法。
(1)進一步認識和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
(2)運用實驗的方法獲取信息,運用比較概括的方法對獲取的信息進行加工。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增強對化學現象的探究欲,培養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學精神。
【教學重點】。
1、運用酸堿指示劑檢驗溶液的酸堿性。
2、濃硫酸的腐蝕性。
3、酸的化學性質。
【教學難點】。
1、酸堿指示劑的變色的情況。
2、酸的化學性質。
教學工具。
【教具準備】白醋、蘋果汁、石灰水、鹽酸、氫氧化鈉溶液、酚酞溶液、石蕊溶液、試管(若干)、牽?;?、萬壽菊、蝴蝶蘭花、玫瑰、月季、紫甘藍、硫酸、玻璃棒等。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在日常生活中,你聽說過、接觸過酸和堿嗎?
【交流回答】。
接觸過的酸有:碳酸、醋酸、鹽酸、硫酸;堿有:氨水、石灰水、燒堿。
【提出問題】。
用什么較簡單的方法區分酸和堿呢?
【展示交流】。
請同學們做教材p50實驗10—1,交流實驗結果。
【閱讀記憶】。
【閱讀回答】。
石蕊試液遇酸溶液變紅,遇堿溶液變藍;酚酞溶液遇酸溶液不變色,遇堿溶液變紅。
【提出問題】。
請同學討論白醋、石灰水、鹽酸、氫氧化鈉溶液這4種物質中,哪些可能是酸溶液,哪些可能是堿溶液。
【交流回答】。
白醋,鹽酸是酸溶液;石灰水,氫氧化鈉是堿溶液。
【歸納總結】。
檢驗溶液酸堿性的方法:取少量溶液,滴入幾滴石蕊試液,若溶液呈紅色,則說明該溶液為酸性溶液,若溶液呈藍色,則說明該溶液為堿性溶液。
課前練習:。
金屬鈉在空氣中長時間放置的最終產物是()。
2oohc.na2co32o2。
(請寫出有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鈉的是一種非?;顫姷慕饘?在自界沒有游離態的金屬鈉存在,通過上面的練習,我們知道,它在空氣中經過了復雜的反應,但最終產物是碳酸鈉,我們在初中也學過碳酸鈉的一些的性質,現在大家一起回憶一下碳酸有哪些化學性質呢?(可以與酸及某些鹽發生反應),碳酸鈉是鈉的一種重要化合物,除此之外鈉的化合物還有哪些?(氫氧化鈉.氧化鈉.過氧化鈉.硫酸鈉等),碳酸氫鈉是碳酸鈉的酸式鹽,那么它與碳酸鈉是否有類似的性質呢?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通過實驗來研究這兩種物質的有關性質.
[板書]:碳酸鈉與碳酸氫鈉。
[過渡]:我們這節課主要討論它們的化學性質。
[板書]:(1)與酸的反應。
[練習]寫出碳酸鈉.碳酸氫鈉與鹽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如果屬于離子反應,請寫出離子反應方程式.
[過渡]碳酸鈉和碳酸氫鈉都能與酸反應,現在讓我們再來研究一下碳酸鈉和碳酸氫鈉在熱穩性上是不是一樣,能否根據已有知識來判斷,如果它們受熱分解,產物可能是什么呢?如何證明有二氧化碳產生呢?讓我們先來做一個實驗,化學教案-堿金屬。
[演示實驗]分別加熱碳酸鈉碳酸氫鈉。
[板書](2)熱穩定性:。
2nahco3======na2co3+co2↑+h2o。
na2co3與nahco3熱穩定的差別可以用來鑒別na2co3和nahco3固體。
[板書](3)用途:
na2co3:制皂玻璃造紙紡織。
nahco3:發酵粉滅火器治胃酸過多。
鞏固練習:。
2.往碳酸鈉溶液加入下列物質,能反應但觀察不到明顯現象的是()。
(oh)2溶液2o2固體c.鹽酸2o固體。
1.掌握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性質及其性質之間的異同以及它們的主要用途。
2.通過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熱穩定性實驗使學生了解鑒別它們的方法,培養學生認真負責和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
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性質及其鑒別方法。
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性質差別的原因。
對比法、實驗探索法.
投影儀.實物演示實驗儀器。
我們過去學過泡沫滅火器,泡沫滅火器筒內裝的是飽和碳酸氫鈉溶液與發泡劑的混合液,玻璃瓶里裝的硫酸鋁的飽和溶液。
把滅火器倒轉時,筒內的兩種藥液相互混和后,發生如下的反應:
a12(so4)3+6nahco3=3na2so4+2al(oh)3+6co2↑。
大量的二氧化碳跟發泡劑形成泡沫,從噴嘴中噴射出來,覆蓋在燃燒物上,使燃燒物隔絕空氣和降低溫度,達到滅火的目的。最終是由于二氧化碳比空氣的密度大,滅火時,二氧化碳氣體可以排除空氣而包圍在燃燒物體的表面或分布于較密閉的空間中,降低可燃物周圍或防護空間內的氧濃度,產生窒息作用而滅火。其實泡沫滅火器是二氧化碳滅火器的一種,二氧化碳滅火器主要包括泡沫滅火器、干粉滅火器及液體二氧化碳滅火器。
在常壓下,液態的二氧化碳會立即汽化,一般1kg的液態二氧化碳可產生約0.5立方米的氣體。另外,二氧化碳從儲存容器中噴出時,會由液體迅速汽化成氣體,而從周圍吸引部分熱量,起到冷卻的作用。
清水滅火器中的滅火劑為清水,它主要依靠冷卻和窒息作用進行滅火。
簡易式滅火器簡易式滅火器適用于家庭使用,簡易式1211滅火器和簡易式干粉滅火器可以撲救液化石油氣灶及鋼瓶上角閥,或煤氣灶等處的初起火災,也能撲救火鍋起火和廢紙簍等固體可燃物燃燒的火災。簡易式空氣泡沫適用于油鍋、煤油爐、油燈和蠟燭等引起的初起火災,也能對固體可燃物燃燒的火進行撲救。
通過乙酸乙酯合成途徑的分析,了解簡單有機化合物合成的基本思路。
二、方法指引。
1.合成路線選取的原則。
要合成一種物質,通常采用“逆合成法”來尋找原料,設計可能的合成路線。
(1)反應過程合理、科學。
(2)步驟簡單,反應物的轉化率高。
2.合成的原則。
(1)合成原則:原料價廉,原理正確,途徑簡便,便于操作,條件適宜,易于分離。
(2)思路:將原料與產物的結構進行對比,一比碳干的變化,二比基團的差異。綜合分析,尋找并設計最佳方案。
(3)方法指導:找解題的“突破口”的一般方法是:
a.找已知條件最多的地方;。
b.尋找最特殊的——特殊物質、特殊的反應條件、特殊顏色等等;。
c.特殊的分子式,這種分子式只能有一種結構;。
d.如果不能直接推斷某物質,可以假設幾種可能,認真小心去論證,看是否完全符合題意。
三、歸納整理。
常見有機物的轉化途徑:
四、典型例題。
例題1。新型有機材料是近年來大量合成的一類新型化學材料。它具有密度小,強度高,彈性、可塑性、絕緣性和耐腐蝕性好等優點,因而被廣泛用于工農業生產、交通運輸、國防、醫療衛生、建筑以及日常生活。
新課標人教版高中化學必修2第二章化學反應與能量第一節化學能與熱能。
【課標分析】。
知道化學鍵的斷裂和形成是化學反應中能量變化的主要原因,通過生產、生活中的實例了解化學能與熱能的相互轉化。
【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教材從化學鍵入手,說明化學健與能量的密切聯系,揭示了化學反應中能量變化的本質原因,然后分析了化學反應過程中反應物和生成物的能量儲存與吸、放熱的關系,為后面“質量守恒、能量守恒”奠定基礎。第二部分,教材通過三個實驗說明化學反應中能量變化主要表現為熱量的形式,引出吸熱反應,放熱反應的術語。第三部分,教材為了開闊學生的科學視野,圖文并茂的說明了生物體內生命活動過程中的能量變化、能源與人類社會發展的密切關系,使學生在更廣闊的背景下認識能源與人類生存和發展的關系,認識化學技術在其中的重大,甚至關鍵的作用。
通過化學能與熱能的學習,學生將對化學在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和開發新能源中的作用與貢獻有初步認識;初步樹立起科學的能源觀;這將增進學生對化學科學的興趣與情感,體會化學學習的價值。
【學情分析】。
學習者是高中一年級學生,通過在初中的學習,他們對化學反應伴隨能量變化這一現象已經有了感性的認識,建立了初步的概念。在這堂課中他們要初步明確產生這一現象的本質原因什么,就是要求他們要從感性認識升級為較為理性的認識,這就要求他們要有化學鍵的概念,而在上一章他們剛剛學習過,所以接受本堂課的`內容對他們來說就顯得比較輕松。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化學鍵與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之間的關系;。
2、在實驗的基礎上,通過吸放熱反應的概念,理解化學反應中能量變化的主要原因。
過程與方法:
具有較強的問題意識,能夠發揮和提出有探究價值的化學問題,質疑、思考,逐步形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善于與人合作,具有團隊精神。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實驗教學,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初步培養學生合作交流、反思提高的能力;。
2、有參與化學活動的熱情,將化學能與熱能知識應用于生活實踐,樹立正確的能源觀;。
【教學重點】。
用化學鍵、物質總能量大小、物質穩定性來解釋和判斷吸、放熱反應。
【教學難點】。
實驗探究的基本過程和方法,理性思考化學反應能量變化的深層微觀本質。
文檔為doc格式。
學習目標:
1、使學生認識烷烴同系物在組成、結構式、化學性質上的共同點以及物理性質隨分子里碳原子數目得遞增而變化的規律性。
2、使學生掌握飽和鏈烴、烴基的概念和烷烴的同分異構體的寫法及命名方法。
3、通過同系物、同分異構現象的學習,進一步了解有機物的性質和結構間的關系。
4、通過烷烴分子通式的總結推導過程,學會用“通式思想”認識有機物的同系物的組成特征。
學習重點:
同分異構體的.寫法。
教學過程:
[復習]。
1、什么是同系物?同系物的特點有哪些?
2、烷烴同系物的通式表示什么意義?
[新授]。
一、同分異構現象和同分異構體。
[觀察]表5—2,并寫出正丁烷和異丁烷的分子式、電子式、結構式和結構簡式。
[總結]正丁烷和異丁烷的異同點是。
1、同分異構現象與同分異構體。
同分異構現象。
同分異構體。
[自學]本p122第2—4自然段,寫出戊烷的三種同分異構體的結構式、結構簡式,注意命名方法,觀察其球棍模型。
[思考]。
1、戊烷的三種同分異構體是否為平面結構?試想象其構型?
2、寫出—ch3的電子式和結構式并分析其結構特點。
2、烴基。
叫做烴基。
烴基一般用xx表示,叫做烷基。例如,甲烷分子失去1個氫原子后剩余的部分叫甲基,乙烷分子失去一個氫原子后剩余的部分叫做乙基,等等。
[思考]。
2、“基”與“根”有何區別?
二、烷烴的命名。
1、習慣命名法。
[問題]。
出自 FANWeN.ChAzIdIaN.COm
(1)什么是習慣命名法?它有什么局限性?
(2)烷烴如何命名?碳原子數目用什么表示?
2、系統命名法。
可概括為五個字:“長、近、簡、多、小”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1.從得氧和失氧的分類標準認識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
2.從化合價變化的分類標準認識氧化還原反應的特征。
3.培養學生用概念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歸納能力、推理能力。
過程與方法。
1.重視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學探究的能力。
2.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3.探究與活動,氧化還原反應概念的發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對學生進行對立統一等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教育,使學生形成勇于創新的習慣、培養創新能力。
[教學重點]。
探究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及其發展。
[教學難點]。
氧化還原反應的特征。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投影儀。
[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
人類的衣、食、住、行,生物體的產生、發展和消亡,化工生產約50%以上的化學反應等等都涉及氧化還原反應。氧化還原反應與我們的生活、生命、生產有著十分重要的關系,例如,研究燃燒中的化學反應、能量變化、燃燒效率及產物對環境的影響等問題與本節知識有密切關系。下面我們就討論氧化還原反應這一問題。
師:初中學習的燃燒是指可燃物與空氣中氧氣發生的發光、放熱的氧化反應,現在我們來進一步研究。請同學們舉出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的實例。
[板書]第三節氧化還原反應。
新課推進。
師:引導學生思考交流(學生填寫此表)。
引導學生討論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的概念。
氧化還原反應。
一、氧化還原反應。
1.定義:根據反應中物質是否得到氧或失去氧,把化學反應分為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
2.兩類標準:
(1)得失氧的情況。
氧化反應:得到氧的反應。
還原反應:失去氧的反應。
(2)化合價升降情況。
所含元素的化合價升高的物質發生氧化反應;所含元素化合價降低的物質發生還原反應。
凡是有元素化合價升降的化學反應都是氧化還原反應。
[活動與探究]。
下列反應中哪些是氧化還原反應?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的各是什么物質?
2nabr+cl2====2nacl+br2。
2naoh+h2so4====na2so4+2h2o。
mno2+4hcl====mncl2+2h2o+cl2↑。
ca(clo)2+co2+h2o====caco3↓+2hclo。
[隨堂練習]。
1.下列各類反應中,全部是氧化還原反應的是()。
a.分解反應b.化合反應。
c.置換反應d.復分解反應。
2.下列各說法正確的是()。
a.在氧化還原反應中,某元素由化合態變為單質,此元素可能被還原,也可能被氧化。
b.在氧化還原反應中,元素化合價升高的反應是還原反應。
c.在氧化還原反應中,元素化合價降低的反應是氧化反應。
d.化合物分解的產物有單質,則該分解反應必屬于氧化還原反應。
3.下列反應中屬于氧化還原反應,但反應類型不屬于四個基本反應類型的是…()。
2o3+3co2====fe+3co2d.h2+s====h2s。
常溫下為氣體的有機物有:
分子中含有碳原子數小于或等于4的烴(新戊烷例外)、一氯甲烷、甲醛。
濃h2so4、加熱條件下發生的反應有:
苯及苯的同系物的硝化、磺化、醇的脫水反應、酯化反應、纖維素的水解。
需水浴加熱的反應有:
(1)、銀鏡反應(2)、乙酸乙酯的水解(3)苯的硝化(4)糖的水解。
凡是在不高于100℃的條件下反應,均可用水浴加熱。
解推斷題的特點是:抓住問題的突破口,即抓住特征條件(即特殊性質或特征反應),如苯酚與濃溴水的反應和顯色反應,醛基的氧化反應等。但有機物的特征條件不多,因此還應抓住題給的關系條件和類別條件。關系條件能告訴有機物間的聯系,如a氧化為b,b氧化為c,則a、b、c必為醇、醛,羧酸類;又如烯、醇、醛、酸、酯的有機物的衍變關系,能給你一個整體概念。
烯烴加成烷取代,衍生物看官能團。
去氫加氧叫氧化,去氧加氫叫還原。
醇類氧化變醛,醛類氧化變羧酸。
過程與方法通過過實際操作,來學會對混合物分離和提純的操作。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能發現學習和生產、生活中有意義的化學問題,并進行實驗探究。
【教學重點】。
理解蒸餾、萃取的原理,學會用蒸餾、萃取對混合物進行分離提純。
【教學難點】。
根據常見物質的性質設計分離和提純物質的方案。
預習案。
一、使用說明:閱讀課本7頁—9頁,認真分析填下列表格,并獨立完成以下預習內容。
二、蒸餾---實驗室制取蒸餾水。
(1)原理:利用混合物中各組分的不同,通過加熱到使沸點低的組分先汽化并隨蒸汽通過冷凝下來,從而實現與沸點高的組分分離開來。用蒸餾的方法可除去、或的雜質。
(2)主要儀器:
(3)實驗過程及現象:
實驗。
現象。
1、在試管中加入少量自來水,滴入幾滴稀硝酸和幾滴agno3(硝酸銀)溶液。
2、在燒瓶中加入約1/3體積的自來水,再加入幾粒沸石,按圖1-4連接好裝置,向冷凝管中通入冷卻水。加熱燒瓶,棄去開始餾出的部分液體,用錐形瓶收集約10ml液體,停止加熱。
3、取少量蒸餾出的液體加入試管中,然后加入幾滴agno3溶液和幾滴稀硝酸。(得到的液體中含有cl-嗎?)。
(4)注意事項:。
三、萃?。?/p>
(1)概念:萃取是利用物質在溶劑里的不同,用一種溶劑把物質從它與另一種溶劑所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來的方法。分液是將萃取后液體分離開的操作。
(2)主要儀器:
(3)完成課本第9頁探究實驗4-1:用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的碘。
探究案。
1、冷凝管有何作用?2.、你知道該怎樣檢驗溶液中是否含有cl-嗎?
3、從碘水中提取碘時,能不能用酒精作萃取劑?為什么?分液時,上下層液體如何取出?
學習目標:
1、使學生認識烷烴同系物在組成、結構式、化學性質上的共同點以及物理性質隨分子里碳原子數目得遞增而變化的規律性。
2、使學生掌握飽和鏈烴、烴基的概念和烷烴的同分異構體的寫法及命名方法。
3、通過同系物、同分異構現象的學習,進一步了解有機物的性質和結構間的關系。
4、通過烷烴分子通式的總結推導過程,學會用“通式思想”認識有機物的同系物的組成特征。
學習重點:
同分異構體的.寫法。
教學過程:
[復習]。
1、什么是同系物?同系物的特點有哪些?
2、烷烴同系物的通式表示什么意義?
[新授]。
一、同分異構現象和同分異構體。
[觀察]表5—2,并寫出正丁烷和異丁烷的分子式、電子式、結構式和結構簡式。
[總結]正丁烷和異丁烷的異同點是。
1、同分異構現象與同分異構體。
同分異構現象。
同分異構體。
[自學]本p122第2—4自然段,寫出戊烷的三種同分異構體的結構式、結構簡式,注意命名方法,觀察其球棍模型。
[思考]。
1、戊烷的三種同分異構體是否為平面結構?試想象其構型?
2、寫出—ch3的電子式和結構式并分析其結構特點。
2、烴基。
叫做烴基。
烴基一般用xx表示,叫做烷基。例如,甲烷分子失去1個氫原子后剩余的部分叫甲基,乙烷分子失去一個氫原子后剩余的部分叫做乙基,等等。
[思考]。
2、“基”與“根”有何區別?
二、烷烴的命名。
1、習慣命名法。
[問題]。
出自 FANWeN.ChAzIdIaN.COm
(1)什么是習慣命名法?它有什么局限性?
(2)烷烴如何命名?碳原子數目用什么表示?
2、系統命名法。
可概括為五個字:“長、近、簡、多、小”
“化學計量在實驗中的應用”是以化學基本概念為基礎,與實驗緊密聯系,強調概念在實際中的應用,本節教學對整個高中化學的學習乃至今后繼續學習起著重要的指導作用。教材內容具有概念比較多,且抽象又難于理解的特點。教材首先從為什么學習這個物理量入手,指出它是聯系微觀粒子和宏觀物質的紐帶,認識引入物質的量在實際應用中的重要意義,即引入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然后介紹物質的量及其單位,物質的量與物質的粒子數之間、物質的量與質量之間的關系。應注意不要隨意拓寬和加深有關內容,加大學生學習的困難。
二、學情分析。
對于“物質的量”這個新的“量”和“摩爾”這個新的“單位”,學生是很陌生的,而且也很抽象,但通過學習和生活經驗的積累,他們已經知道了生活中常用的一些“量”和“單位”,如長度、質量、時間、溫度,米、千克等??刹捎妙惐确椒?,類比方法是根據兩個或兩類對象之間的某些屬性上相同,而推出它們在其他屬性也相同的一種科學方法。如物質的量與其他學生熟悉的量類比、摩爾與其他國際單位的類比、集合思想的類比等,運用類比思想闡釋物質的量及其單位摩爾的意義,能夠提高這兩個概念與其他概念之間的兼容性,有利于對這兩個陌生概念的深刻理解和掌握。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認識物質的量是描述微觀粒子集體的一個物理量,認識摩爾是物質的量的基本單位;了解阿伏加德羅常數的涵義,了解摩爾質量的概念。
(2)了解物質的量與微觀粒子數之間的換算關系;了解物質的量、物質的質量、摩爾質量之間的換算關系。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類比的思想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運用和鞏固概念。
(2)通過閱讀教材、參考資料和聯系生活實際,培養學生自學的習慣、探究的意識。
(3)體驗學習物質的量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使學生認識到微觀和宏觀的相互轉化是研究化學問題的科學方法之一,培養學生尊重科學的思想。
(2)調動學生參與概念的形成過程,體驗科學探究的艱辛和喜悅。
四、教學重點與難點。
1.教學重點。
(1)物質的量的概念;。
(2)物質的量和微粒數之間的相互轉化;。
(3)阿伏伽德羅常數的涵義;。
(4)通過物質的量、質量、摩爾質量計算實際問題。
2.教學難點。
物質的量的概念。
五、教學準備。
多媒體、黑板。
六、教學方法。
采用創設情境方式,通過故事(一粒米的稱量)和生活實例,以聚微成宏的科學思維方式,引出新的物理量—物質的量,搭建起宏觀與微觀的橋梁。通過學生列舉生活中的常用單位(箱、包、打等)與抽象概念類比、國際單位之間的類比、集合思想的類比教學,將抽象的概念形象化,讓學生感受概念的生成過程,初步形成物質的量的概念并理解其重要性。
教學設計:
本節課是學生進入高中的第一節化學課,旨在引導學生滿懷信心的認識高中化學,激發對化學學習的積極性,為后續學習打下堅實基礎。從兩個小實驗入手,讓學生體會高中化學的學習仍是以實驗為基礎,但將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更體會到初中到高中的學習思路和方法的不同。
教學目標:
1、讓學生了解學習初中化學與高中化學方法的不同。
2、讓學生了解高中化學學習內容。
3、讓學生了解高中化學學習方法。
教學內容:
2、高中化學課程設置。
教學方法:
實驗、多媒體輔助。
教學時間:
20分鐘。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第一環節:教師自我介紹。
通過一個小魔術“白紙變字”引入教師的自我介紹(師生共同完成)。
第二環節:初、高中化學學習的不同。
抽兩名學生演示(初高中對比實驗)。
實驗1:取一支試管加入約2mlnaoh溶液,再加入約3—5滴酚酞試液,振蕩后再觀察。
實驗2:取一支試管加入約2ml碘水,再加入約2mlccl4溶液,振蕩后觀察。
學生觀察得出:兩支試管的溶液中均出現了紅色。
教師講解:以上兩個小實驗均產生紅色,但產生的原因不同。由此,我們上高中后一定要學會不僅要仔細觀察實驗現象,而且更重要的是我們還要學會透過現象看本質。
教學目的:
1.使學生了解化學在人類進步中的作用。
2.使學生明確在高中階段為什么要繼續學習化學。
3.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了解高中化學的學習方法。
4.通過了解我國在化學方面的成就,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
教學過程:
[引言]在高中,化學仍是一門必修課?!盎瘜W——人類進步的關鍵”這句話引自美國著名化學家、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西博格教授的一次講話。也許我們對這句話的含意還知之甚少,相信學完本節課后一定會同意西博格教授的觀點,對化學有一個全新的認識。
早期的化學只是一門實用技術,在這一方面我國走在世界的前列。我國的四大發明有兩項是化學的成就。我國的燒瓷技術世界聞名。精美的青銅制品(見彩圖)世上罕見,以上這些科學技術在世界人類的進步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在對藥物化學和冶金化學的廣泛探究之下,產生了原子-分子學說,使化學從實用技術跨入了科學之門。在這一理論的指導下,人們發現了大量元素,同時揭示了物質世界的根本性規律——元素周期律?,F代物質結構理論的建立,使物質世界的秘密進一步揭開,合成物質大量出現。
我國的化學工作者也做出了突出貢獻。牛胰島素的合成是世界上第一次用人工方法合成具有生命活性的蛋白質,為人類探索生命的秘密邁出了第一步。
化學理論發展促進了合成化學發展?;瘜W與其他學科之間的滲透,促進了材料、能源等科學的發展。
[設問]除了合成材料外,人類社會還有哪些問題需要化學解決呢?
化石能源是有限的,提高燃燒效率,開發新能源需要化學;保護人類居住的環境需要化學;提高農作物產量,解決吃飯問題需要化學;維護人體健康更離不開化學,我們不難看出在社會發展中,化學所起的作用是其他學科無法取代的。
[設問]怎樣才能運用化學知識研究和解決實際問題呢?
(請同學們看課本圖5,并討論)。
[一分鐘演講]:請學生根據本節課提供的素材和自己的體會,做一分鐘演講:“化學對社會發展的作用”
[過渡]化學對于人類社會的發展如此重要,應該如何學好化學呢?
[講解]除了要注重化學實驗,掌握有關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外,重視科學方法的訓練十分重要。在化學研究中常用的科學方法有實驗法、模型法、邏輯法等。
在化學學習中,我們要從實驗中獲取大量的感性知識;許多結論要通過實驗驗證;許多未知需要實驗去探索;作為研究化學必備的實驗技能需要通過做實驗去提高。
目前的實驗條件下,原子用眼睛不能直接看到,要研究化學規律必須了解原子的結構,這就需要建立原子的模型,通過模型去想象原子的真實結構。不僅原子需要,分子也需要,前面的牛胰島素分子模型,是許多科技工作者汗水的結晶。因此,模型法是學習化學的重要方法之一。
能被氧化的物質有:
含有碳碳雙鍵或碳碳叁鍵的不飽和化合物(kmno4)、苯的同系物、醇、醛、酚。大多數有機物都可以燃燒,燃燒都是被氧氣氧化。
顯酸性的有機物有:含有酚羥基和羧基的化合物。
能使蛋白質變性的物質有:強酸、強堿、重金屬鹽、甲醛、苯酚、強氧化劑、濃的酒精、雙氧水、碘酒、三氯乙酸等。
既能與酸又能與堿反應的有機物:具有酸、堿雙官能團的有機物(氨基酸、蛋白質等)。
能與naoh溶液發生反應的有機物:
(1)酚:
(2)羧酸:
(3)鹵代烴(水溶液:水解;醇溶液:消去)。
(4)酯:(水解,不加熱反應慢,加熱反應快)。
(5)蛋白質(水解)。
教學目的:
1.使學生了解化學在人類進步中的作用。
2.使學生明確在高中階段為什么要繼續學習化學。
3.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了解高中化學的學習方法。
4.通過了解我國在化學方面的成就,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
教學過程:
[引言]在高中,化學仍是一門必修課?!盎瘜W——人類進步的關鍵”這句話引自美國著名化學家、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西博格教授的一次講話。也許我們對這句話的含意還知之甚少,相信學完本節課后一定會同意西博格教授的觀點,對化學有一個全新的認識。
早期的化學只是一門實用技術,在這一方面我國走在世界的前列。我國的四大發明有兩項是化學的成就。我國的燒瓷技術世界聞名。精美的青銅制品世上罕見,以上這些科學技術在世界人類的進步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在對藥物化學和冶金化學的廣泛探究之下,產生了原子-分子學說,使化學從實用技術跨入了科學之門。在這一理論的指導下,人們發現了大量元素,同時揭示了物質世界的根本性規律——元素周期律?,F代物質結構理論的建立,使物質世界的秘密進一步揭開,合成物質大量出現。
我國的化學工作者也做出了突出貢獻。牛胰島素的合成是世界上第一次用人工方法合成具有生命活性的蛋白質,為人類探索生命的秘密邁出了第一步。
化學理論發展促進了合成化學發展?;瘜W與其他學科之間的滲透,促進了材料、能源等科學的發展。
[設問]除了合成材料外,人類社會還有哪些問題需要化學解決呢?
化石能源是有限的,提高燃燒效率,開發新能源需要化學;保護人類居住的環境需要化學;提高農作物產量,解決吃飯問題需要化學;維護人體健康更離不開化學,我們不難看出在社會發展中,化學所起的作用是其他學科無法取代的。
[設問]怎樣才能運用化學知識研究和解決實際問題呢?
[一分鐘演講]:請學生根據本節課提供的素材和自己的體會,做一分鐘演講:“化學對社會發展的作用”
[過渡]化學對于人類社會的發展如此重要,應該如何學好化學呢?
[講解]除了要注重化學實驗,掌握有關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外,重視科學方法的訓練十分重要。在化學研究中常用的科學方法有實驗法、模型法、邏輯法等。
在化學學習中,我們要從實驗中獲取大量的感性知識;許多結論要通過實驗驗證;許多未知需要實驗去探索;作為研究化學必備的實驗技能需要通過做實驗去提高。
目前的實驗條件下,原子用眼睛不能直接看到,要研究化學規律必須了解原子的結構,這就需要建立原子的模型,通過模型去想象原子的真實結構。不僅原子需要,分子也需要,前面的牛胰島素分子模型,是許多科技工作者汗水的結晶。因此,模型法是學習化學的重要方法之一。
-?教學目的。
1.使學生了解化學在人類進步中的作用。
2.使學生明確在高中階段為什么要繼續學習化學。
3.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了解高中化學的學習方法。
4.通過了解我國在化學方面的成就,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教學方法。
演講法、討論法、電化教學法。
教學媒體。
電視機、放像機、投影儀、實物。
教學過程。
[引言]在高中,化學仍是一門必修課?!盎瘜W——人類進步的關鍵”這句話引自美國著名化學家、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西博格教授的一次講話。也許我們對這句話的含意還知之甚少,相信學完本節課后一定會同意西博格教授的觀點,對化學有一個全新的認識。
[投影]運用納米技術拍出的照片。
m),這是目前世界上最小的漢字,說明人類已進入操縱原子的時代,目前只有中國等少數國家掌握。我們應該為此感到自豪。
[過渡]化學在人類進步的歷史上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播放錄像]化學發展史。
(如無錄像片可閱讀課文)。
[講解]化學經歷了史前的實用技術階段到以原子-分子論為代表的近代化學階段,以及以現代科學技術為基礎、物質結構理論為代表的現代化學階段。
[投影板書]。
實用技術近代化學現代化學。
(冶金、火藥、造紙)(原子-分子學說)(物質結構理論)。
[講解]早期的化學只是一門實用技術,在這一方面我國走在世界的前列。我國的四大發明有兩項是化學的成就。我國的燒瓷技術世界聞名。精美的青銅制品(見彩圖)世上罕見,以上這些科學技術在世界人類的進步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在對藥物化學和冶金化學的廣泛探究之下,產生了原子-分子學說,使化學從實用技術跨入了科學之門。在這一理論的指導下,人們發現了大量元素,同時揭示了物質世界的根本性規律——元素周期律?,F代物質結構理論的建立,使物質世界的秘密進一步揭開,合成物質大量出現。
我國的化學工作者也做出了突出貢獻。
[投影]牛胰島素結晶、葉綠素結構式。
[講解]牛胰島素的合成是世界上第一次用人工方法合成具有生命活性的蛋白質,為人類探索生命的秘密邁出了第一步。
化學理論發展促進了合成化學發展?;瘜W與其他學科之間的滲透,促進了材料、能源等科學的發展。
[展示]橡膠、合成纖維、半導體材料、光導纖維實物。
[講解]以上這些物質稱之為材料,材料的含義應包括為人類社會所需要并能用于制造有用器物兩層涵義。
[投影板書]。
[討論]以上這些材料對社會進步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設問]除了合成材料外,人類社會還有哪些問題需要化學解決呢?
[播放錄像]化學與社會的關系。
[討論]通過觀看錄像,討論在現代社會的發展進程中,化學有哪些作用。
[小結]現代社會的發展,化學仍然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
化石能源是有限的,提高燃燒效率,開發新能源需要化學;保護人類居住的環境需要化學;提高農作物產量,解決吃飯問題需要化學;維護人體健康更離不開化學,我們不難看出在社會發展中,化學所起的作用是其他學科無法取代的。
[設問]怎樣才能運用化學知識研究和解決實際問題呢?
[講解]自然界存在下列的光能轉換關系:
我國已合成葉綠素,如果能模擬葉綠素的功能在自然光的條件下實現下列轉換:
地球將會變得更干凈,這一設想一定會成功。
[過渡]化學對于人類社會的發展如此重要,應該如何學好化學呢?
[講解]除了要注重化學實驗,掌握有關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外,重視科學方法的訓練十分重要。在化學研究中常用的科學方法有實驗法、模型法、邏輯法等。
在化學學習中,我們要從實驗中獲取大量的感性知識;許多結論要通過實驗驗證;許多未知需要實驗去探索;作為研究化學必備的實驗技能需要通過做實驗去提高,因此在今后化學學習中觀察好演示實驗,做好分組實驗、家庭實驗是十分重要的。
在目前的實驗條件下,原子用眼睛不能直接看到,要研究化學規律必須了解原子的結構,這就需要建立原子的模型,通過模型去想象原子的真實結構。不僅原子需要,分子也需要,前面的牛胰島素分子模型,是許多科技工作者汗水的結晶。因此,模型法是學習化學的重要方法之一。
邏輯法是科學研究普遍采用的方法。比如我們根據硫酸、鹽酸等酸的性質可用歸納的方法得到酸的通性,又可以用類比的方法推斷磷酸的性質。
綜上所述,在高中化學學習中要注意訓練科學方法,提高自己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此外,還要緊密聯系社會、生活實際,善于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要勤于思考,并多閱讀課外書籍,以獲取更多的知識。相信大家在新學年里一定會學好化學。
作業。
1.制做一件材料標本。
2.認真閱讀課后短文,寫一篇讀后感。
[內容結束]。
教學目的。
1.使學生了解化學在人類進步中的作用。
2.使學生明確在高中階段為什么要繼續學習化學。
3.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了解高中化學的學習方法。
4.通過了解我國在化學方面的成就,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
教學方法。
演講法、討論法、電化教學法。
教學媒體。
電視機、放像機、投影儀、實物。
教學過程()。
[引言]在高中,化學仍是一門必修課?!盎瘜W――人類進步的關鍵”這句話引自美國著名化學家、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西博格教授的一次講話。也許我們對這句話的含意還知之甚少,相信學完本節課后一定會同意西博格教授的觀點,對化學有一個全新的認識。
[投影]運用納米技術拍出的照片。
[講解]照片上的兩個字是在硅晶體表面,通過操縱硅原子“寫出”的?!爸袊眱蓚€字“筆畫”的寬度約兩納米(1nm=1×10-9m),這是目前世界上最小的漢字,說明人類已進入操縱原子的'時代,目前只有中國等少數國家掌握。我們應該為此感到自豪。
[過渡]化學在人類進步的歷史上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播放錄像]化學發展史。
(如無錄像片可閱讀課文)。
[講解]化學經歷了史前的實用技術階段到以原子-分子論為代表的近代化學階段,以及以現代科學技術為基礎、物質結構理論為代表的現代化學階段。
[投影板書]。
實用技術近代化學現代化學。
(冶金、火藥、造紙)(原子-分子學說)(物質結構理論)。
[講解]早期的化學只是一門實用技術,在這一方面我國走在世界的前列。我國的四大發明有兩項是化學的成就。我國的燒瓷技術世界聞名。精美的青銅制品(見彩圖)世上罕見,以上這些科學技術在世界人類的進步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在對藥物化學和冶金化學的廣泛探究之下,產生了原子-分子學說,使化學從實用技術跨入了科學之門。在這一理論的指導下,人們發現了大量元素,同時揭示了物質世界的根本性規律――元素周期律?,F代物質結構理論的建立,使物質世界的秘密進一步揭開,合成物質大量出現。
我國的化學工作者也做出了突出貢獻。
[投影]牛胰島素結晶、葉綠素結構式。
[講解]牛胰島素的合成是世界上第一次用人工方法合成具有生命活性的蛋白質,為人類探索生命的秘密邁出了第一步。
化學理論發展促進了合成化學發展?;瘜W與其他學科之間的滲透,促進了材料、能源等科學的發展。
[展示]橡膠、合成纖維、半導體材料、光導纖維實物。
[講解]以上這些物質稱之為材料,材料的含義應包括為人類社會所需要并能用于制造有用器物兩層涵義。
[投影板書]。
[討論]以上這些材料對社會進步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設問]除了合成材料外,人類社會還有哪些問題需要化學解決呢?
[播放錄像]化學與社會的關系。
[討論]通過觀看錄像,討論在現代社會的發展進程中,化學有哪些作用。
[小結]現代社會的發展,化學仍然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
化石能源是有限的,提高燃燒效率,開發新能源需要化學;保護人類居住的環境需要化學;提高農作物產量,解決吃飯問題需要化學;維護人體健康更離不開化學,我們不難看出在社會發展中,化學所起的作用是其他學科無法取代的。
[設問]怎樣才能運用化學知識研究和解決實際問題呢?
(請同學們看課本圖5,并討論)。
[講解]自然界存在下列的光能轉換關系:
我國已合成葉綠素,如果能模擬葉綠素的功能在自然光的條件下實現下列轉換:
地球將會變得更干凈,這一設想一定會成功。
[過渡]化學對于人類社會的發展如此重要,應該如何學好化學呢?
[講解]除了要注重化學實驗,掌握有關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外,重視科學方法的訓練十分重要。在化學研究中常用的科學方法有實驗法、模型法、邏輯法等。
在化學學習中,我們要從實驗中獲取大量的感性知識;許多結論要通過實驗驗證;許多未知需要實驗去探索;作為研究化學必備的實驗技能需要通過做實驗去提高,因此在今后化學學習中觀察好演示實驗,做好分組實驗、家庭實驗是十分重要的。
在目前的實驗條件下,原子用眼睛不能直接看到,要研究化學規律必須了解原子的結構,這就需要建立原子的模型,通過模型去想象原子的真實結構。不僅原子需要,分子也需要,前面的牛胰島素分子模型,是許多科技工作者汗水的結晶。因此,模型法是學習化學的重要方法之一。
邏輯法是科學研究普遍采用的方法。比如我們根據硫酸、鹽酸等酸的性質可用歸納的方法得到酸的通性,又可以用類比的方法推斷磷酸的性質。
綜上所述,在高中化學學習中要注意訓練科學方法,提高自己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此外,還要緊密聯系社會、生活實際,善于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要勤于思考,并多閱讀課外書籍,以獲取更多的知識。相信大家在新學年里一定會學好化學。
作業。
1.制做一件材料標本。
2.認真閱讀課后短文,寫一篇讀后感。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qitafanwen/9319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