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的事情真的需要一個好的總結來梳理一下。學會拒絕和合理分配任務,可以減少時間浪費。范文是總結寫作的參考,但要注意保持自己的獨立思考和創新。
本課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文講的是抗日戰爭勝利以后,作者在臺灣的一所鄉村小學里看到老師在教孩子們學習祖國語言文字的動人情景,以及在禮堂里參觀中國歷代偉人像的場面,表達了臺灣人民熱愛祖國的深厚感情和強烈的民族精神。課堂主要從以下兩方面展開教學的:
抓住課文核心問題:“‘難忘的一課’指什么?為什么說是‘難忘的一課’?緊扣‘難忘’二字展開教學”。先讓學生自讀,探究作者為什么很“難忘”;勾畫有關語句作批注,然后全班交流研討,在此基礎上指導有感情地朗讀重點語段。注重不同方式的評價,以評促讀,提升朗讀的質量和水平。通過閱讀,了解文章所寫的主要內容,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情感,還不失時機地引導學生理解作者具體是怎樣寫,怎樣表達的。例如在理解文中的“好象每個字,每個音,都發自他們火熱的真摯的心”這句話時,我通過句子的對比,讓學生體會到這句話中的用詞,如:“火熱”“真摯”等詞語的精當之處。又如文章最后一個反問句,我讓學生改為陳述句后,通過朗讀來體會兩個句子所表達情感的不同。
《散步》的教學工作已完成,給我留下太多的思索,我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反思。
一、設計思路。
在研讀語文新課程標準和教材的基礎上,依據學生實際情況,緊扣單元主題和閱讀要求,設計出散文《散步》的教學思路:以“親情”為主線,關注文章的故事美和情感美,注重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并行發展;學生在閱讀的情境中進入文本的探究,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尋找美點;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聯系生活,將自己的獨特體驗表達出來。
因此,《散步》這節課的教學,我圍繞著“親情”展開:整體朗讀,感知親情;合作探究,品析親情;小結課文,升華親情;敞開心扉,抒寫親情。進而設計了“朗讀感知”、“品析情感”、“文章回顧”、“創新表達”四個環節,注重學生聽、說、讀、寫基本能力,文本理解能力,語言概括及表達能力的培養,同時讓學生在文本中感受濃濃的親情,體悟生命與責任。
(一)教學目標順利完成,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由于對教材的分析較為透徹,學生學情的定位比較準確,新課程改革的理念在本課的教學中得以很好地貫穿,實施得也較為理想,三維目標的達成還是令人滿意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完成較好,囿于學生現階段的生活體驗,學生對中年人的深沉情感和家庭責任能有所理解,但沒有親身感悟,因而在教學中注意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從珍愛親情,珍愛生命,明確自己現階段責任并力爭做有責任意識的人做起。
2、學生在本節課的朗讀較為到位,所有學生用心用情地朗讀課文,為感知故事內容做了很好的鋪墊。我深感到七年級學生的.純真和對知識的渴求,我有信心讓他們的朗讀水平日漸提高。
3、解讀文本歸根結底就是教師、學生、文本三者之間的對話過程,
尊重學生的主體意識,鼓勵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對文本進行個性化的解讀與思考。在問題探究的過程中,采用了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較大程度地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的發言積極、較為到位,加之理解后再朗讀感悟,學生對于文本的理解就更為深刻了。
4、學生在學習文章后能同教師一起對文章內容進行回顧,對文章思路的梳理完成得相當出色。
5、在“創新表達”環節,學生生成在預設之內,基本能按照“以小見大”的寫法完成仿寫練習,多數同學能圍繞主題,通過生活中的小場景的敘述,感受家庭中濃濃的親情。個別同學存在句式問題需教師加以點撥引導。
(二)我認為還有一些遺憾,需要在今后的教學中注意:
1、朗讀是一個長期堅持的教學工作,本節課學生集體朗讀情況較好,但缺少朗讀技法的指導。如果本節課選用范讀,學生朗讀技法的欠缺就會突顯出來。
2、在分組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學生都動起來了,分工也較為細致,但交流的氣氛不夠濃烈,小組對個別學生的關注度不夠。
3、“創新表達”環節大多數學生能按要求完成,缺少創新的仿寫。但不能就此否定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三、本節課教學引發的現階段語文教學的幾點思考。
1、語文教學要重視閱讀。
教學中要加強朗讀指導,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注重在多形式的閱讀中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營造朗讀氛圍,讓學生愿讀,樂讀,為不同層面的學生提供展示的平臺。同時努力做到“以讀促學,以讀促思”,讓學生在讀中有所學、有所思。
2、語文教學要關注課堂、關注文本、關注學生。
語文課堂的主導是教師,主體是學生,文本是聯系教師和學生的紐帶。作為主導者的教師,教學中“應引導學生鉆研文本,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3、語文教學要注重知識與素養并重,關注學生長足發展。
老師不斷豐盈內心知識與內心精神,就會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就會“潤物細無聲”地豐富學生文化知識,影響學生精神世界,進而讓學生有長足的發展。
下午第一節由我主演,我提前到教室做準備。孩子們一下子圍上來,嘰嘰喳喳亂成一團。
“老師,我們講哪一課?”
“老師,你會緊張嗎?我們數學老師緊張的滿臉通紅?!?/p>
“老師你講課的時候可不要叫我回答問題呀?!?/p>
“老師,叫我叫我?!?/p>
上課前,我已經了解到學生上公開課的狀態——既興奮又緊張。
本節課我精于設計,以“親情”貫穿整個課堂。設計了五個板塊:聽讀課文,感知親情。讀文分析,理解親情。美句賞讀,感悟親情。拓展延伸,抒寫親情。真誠行動,擁抱親情。
教學內容就顯得清晰有條理。
在講課的過程當中,充分訓練了學生聽說讀寫能力。首先聽讀課文整體感知,接著大聲朗讀,讓學生讀出感情。在品味語句中又讓學生默讀,在默讀中思考。在拓展延伸中,又讓學生寫對爸爸媽媽的心里話。在每個板塊中都有學生的展示,突出了說的能力。
在講課中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講課前事先與學生們約好:這節課誰如果回答問題積極,我就獎勵一個本兒。八九名同學一直爭著回答問題,避免了課堂上老師提問的冷場。特別是在聽讀寫的過程當中,每個同學都積極的參與到了活動當中來,面向了全體學生。讓學生都徜徉于親情的散步之旅。
當然。細細反思,課堂上有許多不足。首先,板書設計雖然重點突出,但沒有新意,也不美觀。其次,學生沒有形成學習小組,沒有進行激烈的討論。學生回答問題時沒有很好的鼓勵學生。第三,課堂上自己的語言不簡潔。有些啰嗦。引導和方法性的語言太少。第四是課堂臨結束時沒有對本課內容進行有效的小結,整個課堂的課堂氛圍不太活躍。
《散步》是七年級上冊的一篇體現著濃濃親情的課文,文章記敘了一家三代四口人在野外散步的“生活細節”,表現出一家人之間的互敬互愛的真摯感情,體現了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在傳統觀念逐漸淡化的今天,這一課更顯出他的教育性。七年級的學生正處于發展獨立思維的重要階段,他們的主動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歡被動地接受知識,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但同時缺乏良好的觀察生活的品質,對生活缺少體驗,而且由于受社會上許多不良因素影響和家庭的誤導,許多學生沒有形成正確的家庭道德倫理準則。因此,我想通過通過朗讀、小組討論、揣摩鑒賞引導學生去自讀自悟,運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學習,從中體會課文濃濃的親情,并從中感悟出正確的家庭倫理道德準則。
在教學方法上,我選用朗讀法,將朗讀作為主線貫穿整個課堂教學,讓學生在朗讀中進入課文,在理解課文的同時反復吟誦,最終用朗讀表達出自己對作品的感悟,對親情的感悟。在突破教學重難點時,我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結合的方法抓住關鍵語句、反復咀嚼,從而領悟平易樸實的文字下深長的意味。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聯系生活,運用課內外結合的方法,以外促內,以內促外深入理解文本體察生活,將自己的獨特體驗表達出來。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同學們自由選擇課文內容(可以是一個段落,也可以是一句話,只要讀出感情),選擇幾名同學讀,其他同學點評,教師在此基礎上適當指導,讓學生在活動中體味課文的語言沒和內涵美。例如:在品讀環節中,課文第三段中的語句“今年的春天來的太遲,太遲了,有些老人挺不住”。學生通過閱讀理解到第二個“太遲了”要重讀,以此表現作者對春天的渴望之情,其實這句話中還有對春天的埋怨之情;“有些老人挺不住”這句時,學生都重讀了“挺”字,像是在喊口號,我指出這句話的言外之意是有些老人去世了,所以朗讀時雖是重音,但應該輕讀。怎樣做才是重音輕讀,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困難,如果這時我示范朗讀一下,讀出重音輕讀的韻味,一字一句讀的緩慢而低沉,字字有聲,聲聲有情,這樣不但可以起到感染學生作用,更能激發了學生試讀的欲望,這時再讓學生試讀,最后再齊讀,這樣的取得的效果會更好。
在研讀過程中,語句“我蹲下來背起了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我和妻子都是慢慢的,穩穩的,走的`很仔細,好象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教學中我引導學生重讀“蹲”“背”“也”等詞以及“我和妻子都是慢慢的,穩穩的,走的很仔細”語句,突出我與妻子心甘情愿,主動承擔責任的使命感。并進行示范朗讀,以促進學生的理解,感悟,相信我的緩慢而低沉的一字一句的示范朗讀,以及停頓,輕重,緩急,語氣上的示范朗讀都會起到感染學生的作用,激發了學生試讀的欲望,這時再讓學生試讀,最后再齊讀。這樣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感悟很深,朗讀的效果也不錯。初二年級的學生的主動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歡被動地接受知識,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但同時缺乏良好的觀察生活的品質,對生活缺少體驗,對散文知識的了解更少,而且由于受社會上許多不良因素影響和家庭的誤導,許多學生沒有形成正確的家庭道德倫理準則。因此,我通過引導學生去自讀自悟,運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學習,通過朗讀、圈畫、小組討論、揣摩鑒賞從中對散文有初步的了解,體會課文濃濃的親情,并從中感悟出正確的家庭倫理道德準則。
有一位教育家說過:給學生多大的舞臺,他就能跳出多美麗的舞蹈。課堂是什么?課堂是激情燃燒的動感地帶,是他們求知創造、展示自我、體驗成功的舞臺,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地方。學生們潛力是無限的,關鍵在于教師是否給了學生足夠的舞臺。
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由于《難忘的一課》是一篇略讀課文,所以我力求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鼓勵學生創造性地學,以學生自學為主,強調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仡櫿n堂,我覺得比較滿意的幾點是:
一、激情導入,感受愛國之情。
由于本節課的內容和我們學生的實際相差甚遠,因此,我在教學時,我從介紹時代背景開始,從播放中日甲午戰爭的視頻到簽訂馬關條約,從臺灣離開祖國的懷抱到抗戰勝利后臺灣“光復”,再加上音樂的渲染,學生就很容易走進課文,進入主題,為全文的學習定下一個情感的基調。激發了孩子強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愛國情意,從而達到我的一個教學目標。
二、尊重個性,學生是課堂主人。
這節課中,我盡量做到師生平等對話,課堂上我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了學生的個性差異,課堂就會時時處處體現出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這篇課文,我主要是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學生自主提出問題,讓他們在自學的過程中解決,從而進一步深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本文的思想情感。從課堂表現來看,這個做法應該是成功的,孩子們都爭先恐后地想要來表現自己,而且都能到結合課本釋疑。
“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這句話在文章中三次出現,且都伴隨著相應的情節,所以它既是文章的線索,又是感情的主線。在教學時,我讓孩子們通過多種形式地朗讀,激勵孩子們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理解。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所以,我充分尊重學生的閱讀體驗,讓他們讀出自己不同的味道來。
三、豐富教學手段,創設開放課堂。
通過多種教學方式,極大地調動了學生主動探究的學習情緒。比如最后一部分,通過“移步換景”,讓孩子們走進臺灣,走進他們的課堂,身臨其境地感受了一番,使孩子們印象更加深刻,從而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最后一個小練筆,將孩子們的情緒推向高潮,孩子們都有很多話想說,貼近了“低碳作業”的主題,同時也提學生的語文素養。
當然,在這節課中我還有許多的遺憾。第一:評價語不夠豐富,并沒有以一種激勵的方式進行評價,有時只是在重復學生的話語;第二:當預設和生成發生沖突時,我并不能靈活的引導,比如孩子們寫完“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時,我問他們感到“吃力”嗎,孩子們意見不一,眼看偏離了我的預設,我的心有點著急,一味地在那里“自圓其說”。第三,語言還應再簡練一些,有時候感覺自己的語言有重復之嫌。
總之,上了這堂課,使我受益匪淺。當然我也意識到有些東西并不是一朝一夕能習得的,而是需要一個漫長的積累過程,王崧舟老師在《詩意語文》中有這樣一句話:“什么人離上帝最近?行動著的人?!笔堑?,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根據學校的要求上新課前要用導學案引導學生提前獨自學習。做導學案前,我對課文內容、理解的重點難點做了很全面的分析,花了兩個晚上才把導學案做出來了。導學案分兩部分:第一部分引導學生閱讀課文,第二部分質疑有聲,需要學生對課文進行深入的思考,并提出自己的問題。
老實說,我對學生沒有多大的把握,我不知道他們能不能達到我預設的教學目的。在檢查導學案時,我很驚喜,因為在質疑有聲這個部分,學生的問題基本上都是課文重點或者難點的地方:比如對兩段景物描寫的作用分析,對文章最后一段的分析(這是文章的中心)等等。
我對這些問題做了充分的準備,預備他們答不出來,親自出馬以顯示老師的地位。
可是沒有想到,在小組討論后他們把每一道題都探究的非常到位,并且不少學生的理解符合文本又很有自己的個性??梢哉f對問題的理解分析非常準確深刻。
比如譚小雨就談到對文句“整個世界”理解,她認為現在很多人的生活世界里只有金錢名譽地位,他們勾心斗角,沒有兄弟姐妹之情沒有孝順之心沒有夫妻之情更有甚者不撫養子女。而文中的我的世界里卻有這么和諧溫暖的家庭,他重視愛母親兒子妻子,他重視親情,所以“我”很了不起。還有同學質疑文中的孫子的行為,他認為孫子肯定應該知道奶奶生病了,他應該順從奶奶走大路。
討論后又有同學質疑文中“我”處理問題的方式,他覺得“在到底走大路還是走小路”的分歧前,“我”不應該擅作主張,我完全可以跟孫子溝通:奶奶生病了,我們應該照顧奶奶。而文中的“我”完全是一個大男子主義的典型,媽媽聽我的,妻子聽我的,兒子聽我的。所以解決分歧時,“我”一個人說了算。如果有了溝通就會更加和諧,而且這樣既是抓住了教育的一個契機,也告訴我們家庭出現了矛盾有了分歧,應該依靠相互的理解和溝通來解決,而不是家長一方的主觀愿望。這是文章的敗筆。
學生能夠這樣深入的理解文章,并大膽提出自己的個性化的創意的理解,這在我的意料之外。我第一次覺得上語文課做語文老師原來也可以這樣的常興奮和激動,當然我也感覺到了壓力。不過有壓力才有動力,有動力才會大踏步的前進。我時時刻刻提醒自己一定要認真認真的備好每一節課,否則就不會有進步,否則就要落在學生之后了。
開學第一天,開學第一單元的第一課一定要講好,給自己一個好的開始,也給學生一個好印象。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于四年級語文開學第一課《大地的話》。
教學反思。
希望大家喜歡!
小學四年級語文習作的訓練重點之一仍然是使學生“愿意寫、有的寫”,為了使學生愿意寫、有的寫,除了抓好寫。
日記。
讓寫作與生活緊密結合重視綜合性學習活動與寫作相結合使學生圍繞主題單元的內容有話可寫最重要的是利用好教材上主題單元中的主題文章訓練學生續寫、仿寫、補寫使閱讀與寫作緊密結合更好地提高寫作水平。
有位作家說:“兒童是天生的小詩人”。在教學《大地的話》時,我就充分利用教材中詩歌語言優美,結構基本相同的特點,使讀寫相結合,讓學生對寫作詩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體驗了一回當小詩人的感覺,享受到了自己也會寫詩的成就感。
《大地的話》是一首清新明快的現代詩。詩人采用擬人化的手法,把大地擬人化為母親,把它的默默奉獻精神化為詩的語言,娓娓到來,如訴心聲,抒發了大地母親博大的胸襟,母親般的寬容與慈愛,以及無私奉獻的情懷。從帶著問題“大地的話分別是說給誰聽?”初入文本的閱讀,到初探感悟“從大地的話中你感受到什么?”的到再入文本,深入角色,以讀悟情的讀,我都力求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使學生從一開始練讀,讀順、讀懂、有感情朗讀,到最后由讀來變成說。
而且要用心來說,激活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語文知識,以讀代講、以讀促思、讀中感悟、經讀促寫,以“說”促“寫”,貼近文本,理解詩歌的主要內容,從中感受大地母親的慈愛以及無私奉獻的情懷后,抓住學生通過閱讀文本激發出的情感,順勢引導學生思考:“大地這位慈祥的母親是多么深愛自己的孩子,她除了溫柔而耐心地給種子、飛鳥、游魚、小草說話外,她還會跟誰說呢?”
聽到這個問題孩子們爭先恐后地舉起了手,有的說雨滴,有的說蘑菇,有的說落葉,有的說沙?!?看著孩子們高漲的情緒,我接著問:“如果你就是大地母親,又會對她的這些孩子說些什么?”聽到這個問題,教室里更加熱鬧起來,聽著孩子們模仿大地母親的語氣說的話語,真是帶給了我很多驚喜,寬泛的思維、優美的語言,確實讓我有些意想不到,欣喜之余我隨機說道:“有人說‘兒童是天生的小詩人’你今天想來當一會詩人嗎?”孩子都異口同聲地答道:“想!”于是,我說:“現在你就是小詩人了,請你把大地母親想說的話寫下來,好嗎?”話音未落,孩子們迫不及待地握起筆在作業本上沙少地寫起來。
課后,我讀到孩子們寫在練筆本上的“小詩”,雖然這些小詩,無論是從遣詞或是韻律上講,都還非常稚嫩,但從他們詩里流露出的善良,真誠以及對未來美好的向往。深深地打動了我。詩人冰心曾寫道:小孩子,他細小的身軀里,包含著偉大的靈魂。他們內心蘊藏的“靈魂”讓我們驚喜,震撼,“好似一顆小石頭拋在水里,一聲清響,跳起水珠來;接著漾出無數重重疊疊的圈兒?!?/p>
當孩子們在自己寫的小詩后面落上“小詩人某某”,并把這些作品貼到墻壁上時,從他們眼里閃爍的光芒,使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兒童就是天生的小詩人”。
《大地的話》是一首現代詩,共分五節。以大地為第一人稱,通過大地對種子、飛鳥、游魚、小草的話語,展現了大地寬容、博大的思想感情。
同時也表達了大地這一主人公的本性:一切有生命的精靈都是她的寶貝,一切寶藏都在她的體內。詩人運用擬人的手法,把大地擬人化為母親,把它的默默奉獻精神化為詩的語言。
抒發了大地母親博大的胸襟,母親般的寬容與慈愛,以及無私奉獻的情節。從初入文本,初步閱讀,初探感悟到再入文本,深入角色,以讀悟情,我都力求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使學生從一開始練讀,讀順、讀懂、有感情朗讀,到最后由讀來變成說,而且要用心來說,激活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語文知識,以讀代講、以讀促思、讀中感悟、以“說”促“寫”,貼近文本,理解課文的中心,感悟大地對萬物的思想感情。
這就需要學生在與文本的每一次對話的時候都能有所收獲,使每一次閱讀都能及時有效。以讀代講、以讀促思、讀中感悟。
最后,學生仿寫。
《大地的話》是一首現代詩。詩人運用擬人的手法,把大地擬人化為母親,把它的默默奉獻精神化為詩的語言。抒發了大地母親博大的胸襟,母親般的寬容與慈愛,以及無私奉獻的情節。教學時,我通過以下兩條途徑,取得一定的教學效果。
一、注重朗讀。新課標指出,語言內化要多讀書,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洞蟮氐脑挕愤@首詩采用了重章疊句,回環往復的寫作手法,由淺入深,步步推進,強化了大地母親的形象。全詩韻味十足,一氣呵成,瑯瑯上口,加上意象重疊,形成一種清新明快的音樂節奏美,特別適合朗讀。為此,教學時,我讓學生進行充分有效地讀書。通過自由讀,指名讀,范讀,賽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在讀中悟出詩中所蘊涵的情感,從而培養了學生的語感。
二、讀寫結合。這首詩前四節的結構和語言風格基本相似。因此,我讓學生進行仿寫。有的學生寫到:假如你是落葉,我也不讓你心碎。這里有待哺的春泥,在等著你相會。你可以隨風飛揚,盡展你的豐姿,然后下墜。讓即將開墾的土壤,因你的飄落而增肥。通過讀寫結合,培養學生的寫話能力。
今天早晨我開始上本冊書的第一篇課文《散步》,這個單元的文章全是有關家庭親情的文章,作者用溫暖的筆融細致的描寫了家庭成員間和睦、互敬的親情關系及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優良傳統。在上課之前,我要求學生在課堂上一定要做到四件事,即“松、靜、勻、樂”。我給孩子們說:上課時要保持放松的心情,要有安靜的環境,要有均勻的氣息,要有快樂的情緒。只要上課時經常要求自己做到這四點,你離一個好學生的標準就不遠了。如果每天都用輕松悅快的情緒來對待學習,我們的學習和工作效率就會事半功倍。孩子們都十分認同我的想法,大家悅快的進入到了本節課的學習。
本節課是該篇課文的第一課時,我設計了三個教學目標。即:解決生字詞、梳理文章主要內容、引導學生分析文中能打動讀者的地方。先讓學生讀了兩遍課文,學生讀得十分投入,雖然不是聲情并茂,但是我感覺已經夠好了。因為他們讀得很用心,很仔細。在讀課文時,我要求學生思考這篇散文美在什么地方,我們要在文章里劃出相關的句子或段落。生字詞的教學完全由學生解決(到黑板上來做,然后再大家訂正),所花的時間不多,效果也相對較好。接著我就引導學生梳理文章的主要內容,按照什么時間,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的思路。讓學生用自己的話來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有幾個學生主動的舉手回答,說得一般,主要問題是語言組織能力較差,想說的話而不知道怎樣表達。心里想得有,而說不出來。于是我就引導學生們說,這就是平時讀書不夠和鍛煉較少的原因。只要大家積極閱讀,主動鍛煉,我們都回變成一個全新的自我。所以,當機會來臨的時候,不能放棄,要積極的去適應,克服心理的膽怯和恐懼。之后,我談到一個優秀的人,應該是健康的軀體和高尚的靈魂的有機組合。健康的身體一般情況下通過合理的飲食和積極的鍛煉可以得到。而高尚的靈魂則需要知識和文化的武裝,知識和文化就是從讀書所獲得的,主動的閱讀和求知是獲得知識和文化的主要途徑。用高尚的靈魂去指揮健康的身體,我們學習和工作的效率就會提高很多。在教學中順應課堂的流程我給孩子們講了三國演義》里董卓、呂布和貂蟬的”美人計“的故事,大家聽的很認真。
最后,我引導孩子們分析文章之所能夠打動我們讀者的原因。有的孩子說:課文里的景物描寫非常優美,寫出了春天的特點和蘊含著的生命的不盡活力。有的孩子說文章除了景物和語言優美外,還有的就是情感美。文中親情的溫馨讓我們備受感動,一家人的互敬互愛,幾代人的寬容和理解,就是我們學習的榜樣。通過引導,孩子們懂得了家人和朋友間就應該相互寬容和理解。我想這不就是我這節課所想達到的目標嗎?這不是作者寫作這篇文章的初衷嗎!于是,我很認真的表揚和肯定了學生們的想法。激勵他們再接再厲,努力進取。一節課的學習在和諧、平等的氣氛中就這樣結束。我能看得出,學生很愉快,對我不反感,我想這就是一個好的開始。但是,從整個教學流程我也能感覺到自己存在的許多不足,比如有時和學生吹牛就漫無邊際,收不了邊。還有在講課時缺少激情,對學生的感染不夠。課前準備膚淺,不夠深入,層次不夠豐富。自我感覺最主要的問題是缺乏整堂課的整體形象構造,這節課要給學生講什么東西,課前思考不夠清晰。因此,課堂結構顯得有些混亂,沒有真正做到有的放矢。有時甚至用了大量的時間來與學生閑聊,用以提高他們學習的興趣。
所以,有時又感覺有些本末倒置,主題被沖淡了。但是,不論怎樣,我相信學習就會進步,不停的往前走就能看到更美的風景。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本課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文講的是抗日戰爭勝利以后,作者在臺灣的一所鄉村小學里看到老師在教孩子們學習祖國語言文字的動人情景,以及在禮堂里參觀中國歷代偉人像的場面,表達了臺灣人民熱愛祖國的深厚感情和強烈的民族精神。課堂主要從以下兩方面展開教學的:
抓住課文核心問題:“‘難忘的一課’指什么?為什么說是‘難忘的一課’?緊扣‘難忘’二字展開教學”。先讓學生自讀,探究作者為什么很“難忘”;勾畫有關語句作批注,然后全班交流研討,在此基礎上指導有感情地朗讀重點語段。注重不同方式的評價,以評促讀,提升朗讀的質量和水平。通過閱讀,了解文章所寫的主要內容,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情感,還不失時機地引導學生理解作者具體是怎樣寫,怎樣表達的。例如在理解文中的“好象每個字,每個音,都發自他們火熱的真摯的心”這句話時,我通過句子的對比,讓學生體會到這句話中的用詞,如:“火熱”“真摯”等詞語的精當之處。又如文章最后一個反問句,我讓學生改為陳述句后,通過朗讀來體會兩個句子所表達情感的不同。
抓住主要語句進行朗讀?!拔沂侵袊?,我愛中國!”在課文中三次出現,讓學生在讀中悟、在讀中思、在讀中賞。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在讀中獲得收獲——讀,使孩子們感受到了臺灣師生那嚴肅認真、富有感情、火熱而真摯的心;讀,讓孩子們明白了臺灣人民對祖國的深深而濃郁的愛;讀,更讓孩子體驗到了臺灣與祖國之間永遠也割舍不斷的親情;讀,還讓孩子們的那顆純樸的愛國之心沸騰了!讀,給語文增添了無窮的魅力;讀,讓語文課承載了生命的涌動;讀,使語文課升華了厚重的精神。讀,學生獲取的已經不僅僅是語文知識,更多的是對祖國的銘心之愛,這種體驗是任何說教都無法替代的。讀,使學生受到了最好的愛國主義教育。
《難忘的一課》是五年級的一篇略讀課。這篇課文講的是抗日戰爭勝利以后,作者在臺灣的一所鄉村小學里看到老師在教孩子們學習祖國語言文字的動人情景,以及在禮堂里參觀中國歷代偉人像的場面,表達了臺灣人民熱愛祖國的深厚感情和強烈的民族精神?;仡櫿n堂,我談談自己的感受:
一、激趣導入,可以激發學生情感。
由于特定的歷史與現實存在天然的溝壑,學生一時難以走進課文、進入主題。因此,我首先播放了臺灣的美麗風景,配以優美的解說,這樣調動學生視覺和聽覺感官,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情感,使學生感受到我們的祖國擁有如此美麗的`寶島臺灣,是多么的自豪。然后通過了解臺灣有關歷史,彌補了他們對臺灣感知的不足。這樣的課堂開端,可以調動學生的感情,為全文的學習定下一個感情的基調。從學生的反應來看,多媒體的合理、有效運用的確能幫助課堂確定感情基調。這種初感,也為下面的深悟做了鋪墊。
二、學生質疑,緊抓主問題。
略讀課文主要是培養學生自學的能力,跟精讀課文有截然不同的教法,一般安排一個課時。在這僅有的四十分鐘里,只有緊抓住課文的主問題,才能提高學習效率。因此,我課前讓學生先預習課文,由學生提出問題,老師幫助學生歸納整理,并拎出本課的主要問題“為什么說這是‘難忘’的一課?”供大家到課堂上來研究。課前學生還提出了很多問題,如:“誰上了這一堂難忘的課?”“難忘的一課上的內容是什么?”等等,這些問題都比較簡單,就讓學生的自學的過程中解決,并馬上反饋。
這篇課文中“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這句話貫穿全篇,前后三次出現,實際上是本文的抒情脈絡,一層進一層地叩擊讀者心扉,這是文章的主線,也是難忘的根本原因。因此,我在教學時抓住“難忘”,緊扣三次出現的同一句話,通過對三次出現這句話時的不同情感的理解,讓學生在讀中悟、在讀中思、在讀中賞、在讀中化,讓學生感受臺灣師生那嚴肅認真、富有感情、火熱而真摯的心;明白了臺灣人民對祖國的深厚而濃郁的愛;更讓孩子體驗到了臺灣與祖國之間永遠也割舍不斷的親情;學生自己也受到了愛國主義教育。同時這也是對他們進行課外閱讀的一種指導。
然而本節課在教學時,我沒有將課堂拉回到“為什么說這是‘難忘’的一課?”這個主問題上來,沒有讓學生來完整地說一說作者認為這節課難忘的原因,致使本節課的中心仍不夠突出。
三、課前收集資料,交流不是單一因素。
本課教學前請學生們收集了20世紀40年代臺灣“光復”有關資料,為理解課文做準備,以及孔子、鄭成功、孫中山、諸葛亮及其他一些中國歷史上偉人的資料。運用資料是為我們的教學服務的,是要激起學生內在的愛國情感的。但是本節課在學生交流之后,教師什么時候做補充把握不夠適時,人物介紹前后有重復,造成環節不緊密。教師對偉人的介紹語言情感也不夠充足,也致使學生的感情不到位,后面的寫話沒有水到渠成。我們在理解文字內容之外,還要注意語言表達的方式,當學生寫話完成進行交流時,還要對學生語言表達上有所評點,讓學生能有所提升。那么如何在課堂上合理利用資料,使其發揮最大的作用呢?這仍然是我困惑的問題。
四、略讀課文教學老師的位置。
《難忘的一課》是一篇略讀課文,本著自主學習的原則,讓學生依據閱讀提示中的問題自己讀懂課文。
文章淺顯易懂,所以課堂上盡量放手,讓學生充分自學,本以為很容易,但是一節課下來,感覺效果并沒有如設想的那樣,以下幾點不足:
1、略讀課不是簡單地讀,仍然需要教師認真備課,鉆研教材。學生的預習不夠充分,知識面太窄。本課教學前請學生們收集了20世紀40年代臺灣“光復”有關資料,為理解課文做準備,但對于孔子、鄭成功、孫中山、諸葛亮這一類偉人的豐功偉績不甚了解。作為曲阜人,就連孔子的事跡有的學生都說不上來,這讓我感覺到學生的程度參差不齊,部分人知識面太窄了,他們需要不斷地閱讀積累,廣泛獲取知識。這方面,老師要注意引導,加強學生的閱讀量。
2、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不強,教學中,想著讓學生主持課堂,但是學生能力欠缺,多次出現冷場,只好自己參與、引領。說明平時教學雖然總強調自主合作,但是訓練不扎實,學生的鍛煉、教師的指導都不到位。
3、下課的時間拖延了。主要原因就是雖把注意力都放到了對學生感情的激發上了,卻又沒把握好學生的感情的'發展的程度,以至于沒有見好就收,耽誤了時間。這其實也折射了自己的不足;教學藝術缺乏“自然”,缺乏堅實的思想支撐。
1、抓住單元主題“方法”導入課文,“方法”入眼,更入心:方法很重要,有時比任何知識都重要。在初讀課文過后,了解課題中的“他”指的是惠特尼,發明了一種組織管理方法——“標準化”。我讀課題,同學們回答課題之問,一問一答,一呼一應,課文主要內容的概括方法盡在其中。
2、采用了半提示的方法,培養學生寫提綱。在學生不能確定哪一個自然段主要寫惠特尼造槍過程,我讓學生沉入課文再抓住關鍵詞提煉八、九自然段的主要內容,學生通過讀,找到關鍵詞“好處”明確第九自然段主要講惠特尼這樣制槍的'好處。
3、通過朗讀首尾兩段,找到相對應的部分,同學們立刻會意這是一種寫作方法——首尾呼應。
1、最后一個自然段的背誦有點強制,如果在一呼一應分角色等多種讀中,學生也能無痕地背誦,這會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也能體現教師的教學藝術。同時輕松解決課后習題第一個。
2、在檢測生詞讀音時,理解詞語的意思不夠深入,忘了讓學生自己記字形,交流易寫錯的地方。
3、在指名讀時,沒有指導讀的有情。
1、我對教材理解得不夠透徹,也不自信,導致教學順序有點亂,浮在表面,只是詞讀正確,句讀流利,沒有沉入文本所創造的情境中。一句話沒有深度。教學目標過多,沒有重點。
2、依賴名師教案,沒有自己的思想。
《走遍天下書為侶》是一篇散文,用比較的手法向我們闡明了作者的觀點——走遍天下書為侶。文章以細膩獨特的筆觸,精練而準確的語言,具體寫出了讀書給作者帶來的樂趣,穿插介紹了讀書的方法,抒發了作者對精神世界的追求。
在教讀課文時,我采取了和學生聊天的方式作為開頭:“如果現在有一個機會讓同學們去環游世界,請想想,你會帶些什么?”學生們抱著這一問題興趣盎然地對課文進行自主學習與探究,同時,在熱烈的討論中,了解了在作者心中,讀書如品味一道精美的菜肴,就如與朋友交談、與親人見面,使人回味無窮,使學生感悟到了作者以書為伴的道理,領悟到了作者帶書旅行的快樂。這時我再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觀點,讓學生暢談感受,喚醒學生心靈上的共鳴。
從文中找到,作者說讀一本書就可能會讀上一百遍。學生又不能理解了,又的甚至說,早厭煩了。那到底會不會這樣?文章后來又把書打了兩個比方。反復讀一本書,如老友重逢,每日回家,谷底重游,總會有新的發現,新的收獲,新的驚喜。慢慢學生似乎接受了作者的觀點。還讓學生設身處地地想想自己對和朋友的每一次見面有沒有不一樣的感受,每天回家有沒有發現家帶給你的不一樣。
有了體會之后就該學習作者的讀書方法了。文中介紹了很多種讀同一本書的方法。讀過后,學生驚奇地在那說著自己以前怎么從來不知道讀書還可以這么讀。
1、有朗讀古詩的興趣,能從詩中感受到夏天的情趣。
2、認識"所、牧"等12個生字,會寫"詩、林"等6個字。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兩首古詩。
1、學習生字詞。
2、能有感情地朗讀古詩,通過朗讀能初步感悟詩歌的韻味和夏天美好的意境。
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生字詞卡片、背誦一首自己最喜歡的古詩、課件、音樂。
兩課時。
學習古詩《所見》。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通過朗讀,感受詩中牧童的機靈活潑,天真可愛。
一、激趣導入??。
1、沈老師知道,咱們班的很多同學學過很多的古詩,也會背很多的古詩,誰愿意把自己最喜歡的一首詩背給大家聽?(指名背誦)。
--展示學生平時的古詩積累。
2、揭題,釋題。
齊讀課題。"所見"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嗎?(指名說說)。
小結:所見--所看見的事物(東西)。
3、出示課文插圖投影:
二、初讀課文。
1、出示小黑板:預習"三讀"法:
一讀:讀準讀通課文。(大聲朗讀)。
二讀:劃出生字,記住字形(不出聲音默讀)。
三讀:讀懂句子,學會提問。(輕聲讀)。
2、請同學們用我們學古詩的"預習三讀法"來預習一下課文。
把不懂的字、詞、句子用橫線加上"?"劃下來。如:?
3、學習生字。
(1)、預習好了,你能把古詩中的生字讀出來嗎?(出示帶拼音的生字)。
自己練讀、指名讀、開火車讀。
(2)、老師相信你們不用看拼音也能讀出來。(出示不帶拼音的生字)。
自己練讀、指名讀、齊讀。
(3)同桌對讀,檢查。
三、精讀課文。
1、你能把這首詩流利地讀出來嗎?指名讀(兩名)。
2、播放音樂,教師范讀。
學生閉上眼睛聽,初次感悟、體會詩句的意思。
3、學生練讀全詩。(4人組內合作朗讀)指名1號做朗讀匯報。
4、在4人組內交流:古詩寫了畫中的哪些景物?有不明白的地方嗎?
5、全班交流。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教師相機解決問題)。
預設問題:什么叫"振林樾"?(傳遍了樹林)。
"意欲"是什么意思?(想要做什么事情)。
6、理解詩意。
(1)出示課文插圖。
a師指"牛與牧童"圖問:這是怎樣的一個情景?(牧童騎黃牛)。
b放錄音(牧童歌唱的聲音)聽!牧童高興地唱起了歌,他的歌聲怎么樣?
牧童騎在黃牛背上,歌聲在樹林里回蕩。出示詩句: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c齊讀詩句。
(2)、演示"牧童捕蟬"的動作及"蟬叫聲"。說說第二句話的意思。
心想捕捉鳴叫的知了,馬上站在樹下一聲不響。出示詩句: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齊讀詩句。
(3)、你能把這首詩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嗎?(小組合作完成)。
牧童騎在黃牛背上,歌聲在樹林里回蕩。心想捕捉樹上鳴叫的知了,馬上站在樹下一聲不響。
(4)挑一句自己最喜歡的讀一讀。(指名讀)。
(5)多美的一首詩??!讓我們一起再來讀一讀(配上音樂)。
齊讀--指名讀--男女生讀。
四、讀詩想畫面。
1、教師配樂朗誦,學生想象古詩描繪的畫面。
2、教師引導學生根據畫面背誦。(引背同桌對背齊背)。
3、從"林樾"、"蟬鳴"可以看出這首詩寫的是什么季節?
五、寫字指導。
1、出示生字卡片,用自己的方法記住字形。(指名說說)。
2、說說你認為最好記的字是什么?你是怎樣記住這些字的呢?
3、指導學生書寫生字。
林:左邊的木的捺改成點。
黃、童:中間一橫要寫長,其他的橫要寫短。
范寫"黃"、"童"。
六、編故事。
學完了這首詩,你覺得牧童捕到蟬了嗎?小小組里討論一下,試著編一個故事。
七、課后作業?。
1、有感情地背誦古詩。
2、把你最喜歡的句子用自己的話寫下來,或者畫下來。
學習古詩《小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通過朗讀,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想象出初夏荷塘的美景,激發學生熱愛美好事物的情趣。
一、看圖揭題,導入??。
1、出示課件(課文插圖)問:這是什么?
2、小池美嗎?美在哪里?(指導看圖,用自己的話說說)。
二、初讀感知。
1、自由讀古詩,要求:讀準字音,讀順詩句。
2、同桌合作,試讀課文。檢查字音,糾正讀錯了字音。
3、指名兩人組朗讀匯報。
三、圖文對照,理解感悟。
1、看課文插圖,說說你覺得池塘怎樣?詩中是怎么寫的?
引出詩句: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2.交流自學。課堂討論疑難詞句,通過投影重點講解"泉眼、晴柔"的意思。
(泉眼:泉水涌出的那個口子;晴:晴天;柔:柔和)。
3、仔細觀察圖畫,你看到了上面有什么?詩中是怎么寫的?
引出詩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3.學生提問自學不能解決的字詞,教師作簡要解答。
4、簡單講述詩意。
5、全班齊讀全詩。
四、啟發想象,感情朗讀。
1.教師范讀。
2.學生練讀。(4人組內,一人朗讀古詩,其余3人想象看到的畫面。組內交流)。
3.教師語言描述,激發學生想象。
4.引導學生帶著這種感覺朗讀。
5.朗讀反饋。
6.練習背誦。
五、學習生字。鞏固詞語。
1.出示帶音節生字認讀。
2.去掉音節認讀。
3.小組合作,創造性認記字形。
4、認讀課后我會讀的詞語。
六、總結全文。
七、課后拓展:
和伙伴們交流自己會背的古詩。
《走遍天下書為侶》是一篇散文,用比較的手法向我們闡明了作者的觀點――走遍天下書為侶。文章以細膩獨特的筆觸,精練而準確的語言,具體寫出了讀書給作者帶來的樂趣,穿插介紹了讀書的方法,抒發了作者對精神世界的追求。
在教讀課文時,我采取了和學生聊天的方式作為開頭:“如果現在有一個機會讓同學們去環游世界,請想想,你會帶些什么?”學生們抱著這一問題興趣盎然地對課文進行自主學習與探究,同時,在熱烈的討論中,了解了在作者心中,讀書如品味一道精美的菜肴,就如與朋友交談、與親人見面,使人回味無窮,使學生感悟到了作者以書為伴的道理,領悟到了作者帶書旅行的快樂。這時我再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觀點,讓學生暢談感受,喚醒學生心靈上的共鳴。
從文中找到,作者說讀一本書就可能會讀上一百遍。學生又不能理解了,又的甚至說,早厭煩了。那到底會不會這樣?文章后來又把書打了兩個比方。反復讀一本書,如老友重逢,每日回家,谷底重游,總會有新的發現,新的收獲,新的驚喜。慢慢學生似乎接受了作者的觀點。還讓學生設身處地地想想自己對和朋友的每一次見面有沒有不一樣的感受,每天回家有沒有發現家帶給你的不一樣。
有了體會之后就該學習作者的讀書方法了。文中介紹了很多種讀同一本書的方法。讀過后,學生驚奇地在那說著自己以前怎么從來不知道讀書還可以這么讀。都說自己以前不算讀書只算看書,只是看了一遍就算讀完書了。學了這篇課文對他們幫助很大,將來也能這么讀書了。
不足的是在引導學生模仿課文展開想象“書像什么”這個問題時,我的引導沒有很好地打開學生的思維,學生不知從何說起。要是能先引導學生在課文中尋找素材,通過反復地朗讀分析,讓學生理解這樣比喻的依據,找到二者之間聯系,學生再想像“書像什么”就會顯得簡單多了。
課講完了,但我要把學生求知的欲望和讀書的熱情化作他們的行動。對大部分只喜歡看電視而不愿多讀書的同學提出倡議:倡議全班同學從現在做起,從身邊做起,合理安排時間,減少一些看電視的時間,力爭利用空余時間多讀書養成“以書為侶”的`好習慣。。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我又充分發揮同學們做的書目的作用,讓同學們傳閱每人的書目,開展“互借互讀”的讀書活動,大大拓寬了學生讀書的空間。
這節課使我深刻認識到:課堂不是教師的舞臺,而是學生的園地。我是引領者、點撥者,應讓學生多談個性化的見解、感受,這樣的課堂真正是學生的樂園。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本學期,我擔任五年級的語文教學工作,光陰似箭,歲月如梭,轉眼一學期的教學工作即將結束,回首這一學期的教學工作,感觸頗深。
本學期,我十分重視思想品德教育。不同的課文有著不同的思想傾向,我把握其特點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根據大綱“加強綜合,突出重點,注重語言的感悟,積累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從整體上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钡木?。在教學中,注重結合課文的思想性和典范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要求學生先讀課文了解文章的內容,提出不懂的問題,查閱有關的資料,同位或小組合作自己試著解決,培養學生的自主合作的學習能力。重視學生的朗讀能力的訓練,使朗讀和理解緊基礎上通過朗讀準確表達課文的思想感情。提倡學生獨立思考,通過教師的指導,展開討論交流,鼓勵學生發表不同的見解,讓學生在閱讀的實踐中逐步學會獨立思考,學會讀書。學生已進入高年級自然而然的開始沉默寡言,變得保守起來。我盡量的鼓勵學生,并運用各種激勵手段:語言的肯定、贊許的眼神、表揚的手勢甚至是一朵小紅花。
還記得三年級第一次將孩子的作文本收上來時的驚訝:這些孩子好像都不會寫作文,怎么辦?對,首先要讓學生喜歡上寫作。于是盡量創造輕松的習作氛圍,給予學生鼓勵性的評語等。這學期,我發現身邊的優秀更有激勵性,于是我經常讓學生欣賞班內的優秀習作,并將一些好的習作進行整理修改,然后讓孩子們輪流閱讀。有時我把孩子們的習作發到網上。有時我會將每一個學生的習作精心挑選,有的學生是整篇文章、有的學生只有只言片語,這樣一來使學生在習作方面很有成就感,從而更加的喜歡習作,習作水平也相應的提高很快。
當然,在教學的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在今后教學中要加強自己的業務水平,提高自己能力,不斷豐富自己,更好的干好自己的本職工作。
今天執教的課文是五年級第十冊第四單元的第三篇課文《橋》,這是一篇精讀課文。上的第一課時。
這是一篇條理清晰的文章,同時又是一篇感悟較深的文章。第一課時我的主要目標是引導學生體會洪水的肆虐,情況的危急與人們的慌亂、木橋的無奈,體會課文在表達上的特點。從兩條線入手,大雨和洪水的兇猛,人們的反應,再到引導學生說出人們心中的橋此時此刻是座生命橋。至此,課文也達到高潮。然而我在教學過程中,卻出現了一些問題,值得思考。
一開始,我用學生身邊的生活例子導入,讓學生交流世界有名橋的名稱,了解用途,再提升橋的意義。然而,原本想讓學生說的橋的種類和用途學生也說不清楚,更加沒有辦法提升橋的意義。我犯了主觀錯誤,農村的孩子對一些橋只有簡單的了解,課前搜集的資料不充分,因而,在教學后,我帶領孩子們上網搜集各種橋的資料及圖片,清楚明了,再讓學生提出問題,相互討論解決,學生對比之后對課文中的木橋有了更深刻的認識與感悟。
但是,在對句段的分析時,我又犯了指向性不明確的過失。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試著讓學生找出大雨和洪水的句子,然后,自己讀一讀這些句子,說一說自己的體會。我想讓學生通過找出洪水和大雨的句子,自主閱讀,感悟,體會洪水的肆虐和洶涌。學生學生紛紛舉了手。談了自己的體會。而這時,第一個學生說到了第一句,讀到了雨水的大,此時,應該是馬上將這句話吃透,而我卻問了句,誰還有想說的,學生說到了其他地方。同樣的過失出現在“人們瘋了似的往南跑”。其實,在解讀文本的時候,總是會讓學生通過朗讀體會,而學生在回答時就需要老師及時準確的引導,引導語必須簡潔準確,指向明確,如果不明確,就會犯走回頭路的錯誤。
文檔為doc格式。
1.出示課題,明確學習任務,交待學習方法。
2.掌握本課生字、新詞。
3.講讀第一首詩《早發白帝城》。
4.朗讀、背誦《早發白帝城》。
教具準備:?。
投影儀、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
24.古詩兩首。
二、故事導入??,簡介詩人?。
1、運用歷史故事導入??新課,介紹詩作背景。
唐朝中期,安祿山、史思明叛亂,使得人民流離失所,苦不堪言,這時有一位詩人出于平亂的志愿,參加了當時永王李璘的幕府(解釋幕府)。后來,唐李肅宗李恒與李璘爭奪王位,李璘失敗了,幫助他的詩人因此獲罪,被流放至夜郡。在行至白帝城時,忽然聽到皇帝傳來的赦書,驚喜交加,隨即乘船東下江陵。在從白帝城前往江陵的途中寫下了著名的詩作《早發白帝城》,表達了當時詩人獲罪初赦的喜悅心情。
2、介紹詩人。
李白是我國唐朝最杰出的詩人之一,他的詩想象豐富,富有浪漫主義色彩.
三、釋提、介紹學習方法?。
1、解釋題目意思。
1)、早:早晨。發:出發。白帝城:地名。
2)、早發白帝城:早晨從白帝城出發。
2、介紹學習方法:
今天我們學習《早發白帝城》這首詩,要用一種新的方法來學習五讀法。
出示投影片五讀法:a.讀通、b.讀懂、c.讀精、d.讀會、e.會讀。
四、學習古詩?。
(一)、讀通詞語。
1、指名朗讀、多音字選擇正確讀音(出示投影片)。
朝?(?zhao?chao?)辭。
一日還?(?huan?hai?)。
萬重?(?chong?zhong?)山。
白帝?(?ti?di?)城。
啼?(?ti?di?)不住。
2、齊讀。
(二)、讀懂每一句詩的意思。
a?、朝辭白帝彩云間。
1、第一句寫了詩人出發的時間、地點,從那些字詞中可以看出?
2、理解詞義:辭:辭別,離開。
3、作者早晨離開白帝城,看到的白帝城是怎樣的?
練說:______________的白帝城。
詩中怎樣說的?(彩云間)。
4、獨立練說這句詩的意思。
a.指名說:早晨離開仿佛在彩云間的白帝城。
b.練讀、練說:同桌一個讀詩句,一個說詩意。
b?、千里江陵一日還。
1、這句話講了詩人行船的路程、目的地、時間,分別從哪些詞語中看出?
2、這里用了一個還字,什么意思?(返回)。
3、練說句意。
1)互相說。
2)指名說。
4、白帝城到江陵路途遙遠,約有千里,可那么短的時間就到了,這是什么原因?
5、小結。
這兩句詩,第一句突出白帝城的高與壯麗,第二句反映了行船速度快,詩人心情愉快。
6、有感情朗讀。
1)指導朗讀。
2)練讀、練說。
c?、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1、出示投影片:作者在返回途中,在船上聽到、看到_______?
2、為什么作者會有啼不住的感覺?
3、兩岸的猿聲還沒停,乘的船就怎樣了呢?
表達出船的什么?因此稱之為輕舟。
4、合起來說說這兩句詩的意思。
5、指導朗讀。
1)指名朗讀。
2)一個有感情地讀詩句,一個說詩意。
d?、用自己的話說說整首詩的意思。
1)同桌互說。
2)指名說。
(三)、領會意境、體會感情。
1、老師范讀、講解。
當年李白獲罪被流放至夜郎,在行至白帝城時被赦免。在回江陵的途中心情喜悅,看到長江山峽壯麗奇特的景色。
2、體會詩中的思想感情。
1)這首詩描寫了哪里的景色?
2)抒發了作者歷經艱難歲月被赦免后歸鄉途中怎樣的心情?
3、在讀這首詩時,不但要從字面上理解詩意,還要進行想象,更好地體會出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
(四)、背誦:
1、有表情朗讀。
我們讀這首詩時仿佛隨著詩人的小船一起游覽了長江山峽兩岸的壯麗景色。把這些壯麗景色用你的聲音表現出來!把大家一起帶入詩的畫之中。
2、感情背誦:
1)指名背(其他人默背)。
2)齊背。
五、指導五讀學習方法?。
1、剛才我們是用五讀法學習這首詩的,那么我們是如何用五讀法學習的?
2、出示五法歌謠。
六、總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早發白帝城》這首古詩,知道詩的意思,了解了詩人所表述的思想感情。另外,我們還學到了一種學習古詩的新方法五讀法。同學們可要記牢,下次我們就用這種方法自學其他古詩。
七、布置作業?。
完成練習冊一、二部分。
《走遍天下書為侶》是英國著名作家尤安艾肯寫的一篇散文,全文以細膩而獨特的筆觸,精煉而準確的語言,在層層遞進的假定和選擇中,告訴我們以書為侶,其樂無窮;提出要常讀常新,必有所獲;設問、反問、比喻等寫作方法的靈活運用,更是讓文章魅力無窮。閱讀此文,我們仿佛與作者對話,感受著作者愛書如友、愛書如家的美好情懷。這篇課文分兩個課時進行教學,教學重、難點是理解課文主要內容,體會作者選擇一本書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及反復讀書的方法,并受到啟發,感受作者對閱讀的熱愛。教學是一門藝術,回顧整篇課文的教學,覺得有如下幾點值得總結、反思:
轉載自 FANwEN.chAzIDiaN.cOM
一、扎實地訓練了“雙基”
語文的“雙基”指的是“基本知識”及“基本技能”?!盎局R”包括了語文課所承載的“字、詞、句、段、篇”的教學任務?!盎炯寄堋笔侵刚Z文課所需培養的“聽、說、讀、寫”能力。許多公開課上,教師為了保持課堂氣氛的熱鬧,往往對生字詞語避而不教。這是對字詞教學的忽略。如何寫得正確,寫得工整美觀,這是教者必須傳授的。在第一課時教學中,我讓學生讀、認生字詞語之后,讓他們說說這些生字中最難寫的是哪一個,然后教師一邊范寫一邊指導他們應該注意的地方。接著我讓學生自己觀察并寫好其余生字,再組織全班同學進行評點。我相信,教師對寫字的重視必然會影響到學生,他們在教師的方法指導下,也會重視寫字,不斷地提高自己的寫字技巧,把字寫得越來越好。有許多老師執教課文第一課時時,只是讓學生讀了一遍課文后,就馬上拋出一連串的問題讓學生思考回答。而此時,學生還沒真正走進文本里,何來與文本進行深層次的對話呢?學生又如何將自己對文本的理解內化為自己的知識儲備呢?所以,我的第一課時教學內容,總是讓學生通過自己讀、檢查讀、同桌互讀等多種形式認認真真、扎扎實實地讀通文本。我覺得這個“讀”這是理解文本的前提。而第二課時教學中的“讀”,與第一課時的“讀”又是不同的。此時的讀,是在讀通課文的基礎上,為了體會文中所蘊含的感情而讀,更是為了內化語言而讀,要讀出自己的個性體驗,讀出作者所表達的情感。也是通過多種形式地讀,使學生更好地體會了假設、設問、反問、比喻等寫作手法的表達效果,習得了寫作的技巧。
二、聯系了學生的生活經驗。
“語文的外延就是生活”。本文應該重點引導學生理解好以下這些句子,如“你喜愛的書就像一個朋友,就像你的家?!薄澳憧偰軓囊槐緯邪l現新的東西,不管你看過多少遍?!薄耙槐灸阆矏鄣臅褪且晃慌笥?,也是一處你想去就去的故地?!钡谝淮卧囍v后,我覺得學生對這些句子理解得不深刻。評課時,有的老師指出,應該聯系學生的實際體驗來理解作者為什么把“書”比作“朋友”、比作“家”。再次試講時,我不再直接問學生“為什么作者把書比作‘朋友’、‘家’?”,而是提出了“你會在什么情況下捧讀自己心愛的書?”“‘家’給你什么感覺?”這兩個問題。通過讓學生聯系實際暢談,體會到書就像朋友一樣,在高興的時候分享快樂,在傷心時給自己一份心靈的寧靜,在孤單寂寞時給自己作伴;“家”給予自己的是一份溫馨,一份幸福,一份溫暖。這樣喚醒了學生心靈上的共鳴,從而理解了作者把書比作“朋友”、“家”的原因。在學習課文第7自然段時,我引導學生了解了作者的`讀書方法后,又讓學生聯系自己的實際交流讀書方法,并說說自己從作者的讀書方法中得到什么啟示。這樣將課本知識與學生實際結合起來,學生理解得更快,體會得更深刻。在理解“你總能從一本書中發現新的東西,不管你看過多少遍?!边@句話時,我也讓學生聯系實際說說自己多讀幾遍喜愛的書后會有什么新發現,學生分別聯系自己的實際來回答。這樣對文中的“你總能從一本書中發現新的東西,不管你看過多少遍?!边@句話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
三、注重了個性體驗及感悟。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睂W生都是極富個性的生命體,他們對教材的理解和詮釋也極富獨特性和創造性,由于理解的角度不同,自然讀出的味兒也就不同。在理解“你已經見過朋友一百次了,可第一百零一次再見面時,你還會說:‘真想不到你懂這個!’”“你每天都回家,可不管過了多少年,你還會說:‘我怎么沒注意過,燈光照著那個角落,光線怎么那么美!’”這兩個句子時,我問學生:“見到朋友,發現朋友居然還懂這個;回到家,突然發現燈光照著的那個角落,怎么那么美,你的心情怎樣呢?”學生有的說:“很高興?!庇械恼f:“很激動?!庇械恼f:“很驚訝?!蔽易寣W生帶著自己所體會到的心情去讀,并不斷變換讀的形式,將學生置身于角色體驗中,生動形象地演繹了“個性化朗讀”。對文中的“你總能從一本書中發現新的東西,不管你看過多少遍?!边@句話的理解也更加深刻。
四、今后應該努力的方向。
1、未能將教學內容與拓展閱讀、本單元的綜合活動結合起來。堂上可以讓學生交流一些有關書籍的名言、諺語、詩歌等,也可向同學介紹喜歡的一本書。
2、課堂靈活性不夠,沒有生成的精彩?!胺彩骂A則立,不預則廢?!闭n堂的精彩需要充分的預設,但缺乏生成的課堂欠缺的是一種靈動。整節課是按照課前設計的教學程序來完成,沒有出什么“岔子”。但作為教師,未能從學生發表的觀點、見解及提出的問題中篩選出有價值的動態生成資源作為教學契機,巧妙地運用到教學活動之中。
3、教師的語言藝術還需努力錘煉。作為課堂主導者的教師,特別是一名語文教師,如果想更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必須在語言方面更有親和力,更有感染力。但縱觀本文教學,我覺得自己的教學語言略顯平淡蒼白,有的地方過于重復嗦。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轉眼,五年級一個學期的教育教學工作已經結束了,回顧這一學期以來,學生的點滴進步讓我無比欣慰,但還存在著一些問題,今后還需努力解決?,F對自身一學期的教學工作總結如下:
由于我班學生基礎較差,為了扎實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我在充沛了解學生的基礎上對癥下藥,因材施教,不時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比方,在書寫方面,我大力強調規范,要求行款整齊,字跡工整,并努力克服錯別字。對生字新詞的理解運用,對近、反義詞的積累等,我都逐一進行講解或強調,以提高學生的基本技能和語文能力。
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功”。最重要的學習莫過于方法的學習。搞好了學習方法的指導,對提高學生學習成果是有很大的好處的。有的同學為什么老是玩,可成果卻不錯,這是為什么呢?首先,我們強調上課專心聽講,和時對知識進行鞏固,然后還要和時復習。有人說,聰明與否,在于是否考慮。這是很關鍵的,我們要著重指導學生學會考慮。睡前回顧當天所學,也是一種良好的學習方法。方法多,但要適用,易行,便于操作,還要督促學生堅持。
針對我們班差生較多的情況,我狠抓差生,給差生“開小灶”,每課跟進,要求生字詞語過關。既嚴格督促,又給與他們和時的鼓勵,使他們重拾學習的信心。
本學期的教學內容分為七個單元。在每個單元的教學任務完成之后,我都進行檢測,針對學生存在的知識點問題,和時解決。對確實困難的學生進行耐心細致的個別教育,使之掌握,并能運用。由于抓好了章節過關,本期學生的學習成果普遍有了提高。
語文教學必需重視積累運用,只有學生對知識有了一定積累之后才干運用。為了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我開展了一系列的語文活動。
1、優秀文段朗讀。通過學生自主搜尋優秀文段,使學生主動進行課外閱讀,學生的閱讀量增加的同時,學生必定收獲了許多東西。
2、好詞佳句的收集。在不時收集整理的過程中,學生的詞匯積累有了明顯的增多。
3、開展各種語文活動。
如爭辯、演講、出手抄報等等。學生在活動中增加了知識,訓練了動腦、動口、動手的能力。在這個學期中,學生們學習語文的興趣得到了極大的提高,這和經常開展語文活動是分不開的。
教材是五年級下冊,上課的學生是三年級,是一次新的嘗試,有不足,也有驚喜。
學校比較偏遠,孩子們的學習資源相對較少,所以,培養他們對英語的興趣,主動學英語,尤為關鍵。本節課中,以一首歡快的英語歌引出,讓孩子們在活躍的氣氛中開始說英語,學英語。課后認為可以平常多些英語歌的欣賞與學習,幫助孩子大膽說英語,盡情享受英語的魅力。本課的'知識點重點是學習名詞性物主代以及復習形容詞性物主代詞,稍有些枯燥,所以嘗試用情景教學法,帶入孩子的學習,用游戲的形式,進行鞏固練習。孩子的積極性很高,效果明顯。不足是孩子對英語的辨識度還需加強,所以在講課時,有些地方采用英語和漢語配合講解。
課后和孩子交流,他們挺喜歡這樣的教學形式學習,掌握得也比較好。這就是我前進的動力。我愿意,提高自己,讓孩子享受到更高質量的英語學習。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qitafanwen/9318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