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管理時間,合理安排學習和休息的時間。在總結中,可以采用排比句和比較句等修辭手法,增加表達的效果??偨Y是在一段時間內對學習和工作生活等表現加以總結和概括的一種書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們思考,我想我們需要寫一份總結了吧。如何克服困難,取得成功?讓我們一起探討這個問題。以下是一些優秀的案例,供大家學習和借鑒,希望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口算是數學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學生學習數學的基礎,也是學生應該具備的基本技能??谒隳芰Φ母叩?,對學生基本的運算能力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口算能力的訓練,有助于培養學生敏銳的觀察力、綜合的思維能力及快速反應能力。為了培養學生的口算能力,特開展此次口算比賽活動。
通過本次活動的組織、練習和實施,激發學生口算的興趣,同時提高學生的口算、估算能力,使學生具有必要的、扎實的口算基本功,從而落實課標所提出的“重視口算,加強估算,提倡算法多樣”的要求。從另一個側面展現學生的風采,對提高全體學生的計算能力和計算速度起到良好的推動作用。
一年級出20以內的加、減法口算。
二年級出100以內的口算與計算相結合,加減法口算和豎式計算。有余數的除法計算和口算。
一、二年級學生。
一、二年級第十四周各班教師隨堂考試。
本班教室。
一節課(40分鐘)。
一年級:于玲玉二年級:徐丹。
各班級從高分到低分評出一、二、三等獎。采取分班級提取名次(其中第一名為一等獎,共1名,第二名為二等獎,共2名,第三為三等獎,共3名。
國家教委制定的《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初級中學課程計劃(試行)》(以下簡稱《課程計劃》),已將活動課正式納入課程內容,把義務教育階段的課程(國家安排)設置為學科類和活動類兩部分,使得課堂內外、校園內外的教育和教學活動有機地結合起來,更加有利于學生的全面自由發展。這一開放式的素質教育課程模式,充分體現了現代教育的社會教育特征,是發展基礎教育、全面貫徹教育方針的重要舉措。
隨著義務教育的全面普及,初中畢業應成為每個公民人生旅途的中轉站,社會需要的分流點。數學教育不僅要給初中畢業生以“雙基”和能力的素質,還應使之獲得相應的特長(這特長是技能的提高、是專長的基礎),以切實幫助學生順利地步入新的人生旅程。這是義務教育及《課程計劃》的精神實質。既有素質又有特長的人,在下一世紀必定具備更強的生存能力,更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課程即課業(教學內容)的進程,是為達到教育目標而規劃出的學生與教學內容、教學資源及教學過程之間的相互關系。我們期望課程的學科和活動兩個系統合理設置,產生多種價值。筆者認為按“人人掌握有用的數學”的要求優化學科課程以培養素質,開設活動課程以發展特長,并進行有關學科和活動的全面考核,應該是一種可取的思路。我們應該樹立全面、科學的課程觀,讓學科和活動這兩個輪子一起旋轉,切實發揮它們的整體功能,并設置選修課程以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使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教育走上一條“愉快”教育與“成功”教育完美結合的道路。
義務教育階段盡管存在小學后的分流情況,但從教育戰略、課程策略及培養目標來說,義務教育階段有著鮮明的整體性,小學和初中不應該各自為政。本文擬出義務教育階段數學活動課程設計,并兼及數學選修課程的思考,以求拋磚引玉,促進《課程計劃》的順利實施。
(一)活動認識。
我們應該確認:活動課程是以學生發展、知識體系及社會需要等因素為依據,在教師指導下,通過學生的主動活動,以獲得直接經驗和實踐特長為主的`課程。通常稱謂的課外活動,是彈性極大的一種輔助性學科課程形式或思想品德教育活動。這里,“課外”指的是國家安排的正式課程之外,“活動”泛指各地安排的各種教育性非正式課,故課外活動與活動課程不可同語?;顒诱n程的開設意義不在于它與杜威當年搞的“活動課程”究竟有何異同,而在于它對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獨特功能及其有效、順利地實施。
“活動在實施全面發展教育中與學科相輔相成”,它們是同一促進學生發展過程的兩個不同方面。學科課程以培養素質、打好基礎為主旨,編排上側重知識本身的邏輯順序,其教學中間或進行的實驗、參觀、演示、練習等直觀性活動,是理性間接經驗習得過程中必要的感性認識;活動課程則以增長才干、發展特長為主旨,它強調學生認知發展的心理順序,注重學生的親身實踐,以直接的體驗、探究及發現為認識途徑。
[1][2][3][4]。
這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
解決問題、
表內除法(一)、
圖形與變化、
表內除(二)、
萬以內數的認識、
克和千克的認識、
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
統計、找規律、總復習等。
這冊教材的計算教學內容是萬以內的加、減法筆算和表內除法。這兩部分內容都是進一步學習計算的重要基礎。因此,表內除法同20以內的加、減法一樣,是小學數學的重要基礎知識,是小學生需要掌握的除法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解決問題時經常用到的數學知識與技能。因此,在這兩部分計算教學中,教材安排了運用這些知識解決問題的教學,使計算教學與解決問題教學有機的結合在一起。這不僅有助于學生了解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系,也有助于培養學生應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在量的計量方面,本冊教材出現克和千克的認識,讓學生通過各種自主探索的學習活動,理解使用統一的重量單位。建立1克和1千克的重量觀念。在空間與圖形方面,本冊教材安排了圖形和變化等教學內容,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初步認識平移、旋轉現象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
在統計知識方面,本冊教材安排的是簡單的數據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認識以一當五的條形統計圖,讓學生經歷用統計方法解決問題的過程。數學廣角介紹了簡單的組合思想和邏輯推理方法,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
本冊教材根據學生所學習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安排了兩個數學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探究活動或有現實背景的活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體會探索的樂趣和數學的實際應用,感受用數學的愉悅,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和實踐能力。
二、教學目標
這一冊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
1、認識認識計數單位百和千,知道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關系;掌握掌握萬以內的數位順序,會讀、寫萬以內的數;知道萬以內數的組成,會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能用符號和詞語描述萬以內數的大小;理解并認識萬以內的近似數。
2、會口算百以內的兩位數加、減兩位數,會口算整百、整千數加、減法,會進行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的計算,并能結合實際進行估計。
3、知道除法的含義,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乘法和除法的關系;能夠熟練地用乘法口訣求商。
4、初步理解數學問題的含義,經歷從生活中發現并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會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知道小括號的作用,會在解決問題中使用小括號。
5、會辨認銳角、鈍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轉現象,會在方格紙上將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或豎直方向平移。
6、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質量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統計的意義,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認識條形統計圖(1格表示5個單位)和簡單的復式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并能進行簡單的分析。
8、會探索給定圖形或數的排列中簡單規律;有發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有運用數學去創造美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0、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1、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口算的分階段要求初步擬訂如下:
單元結束時期末平均錯誤率速度平均錯誤率速度
表內除法6%絕大多數達到每分鐘做8題4%以內絕大多數達到每分鐘做10題
三、教材的編寫特點
這冊實驗教材的編寫,是以《標準》的基本理念和所規定的教學內容為依據,在總結現行九年義務教育小學數學教材研究和使用經驗的基礎上進行編排。對于教學內容的編排和處理,以整套實驗教材的編寫思想、編寫原則等為指導,力求使教材的結構符合教育學、心理學的原理和兒童的年齡特征,體現了前兩冊實驗教材同樣的風格與特點。所以本冊實驗教材仍然具有內容豐富、關注學生的經驗與體驗、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鼓勵算法多樣化、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體現開放性的教學方法等特點。同時,由于教學內容的不同,本實驗教材還具有下面幾個明顯的特點。
1、筆算教學與解決問題教學有機結合,使學生在學習計算的同時,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以便于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應用意識。
萬以內加、減法筆算是小學數學教學中要求使學生掌握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以往的教學重點放在使學生理解筆算的算理,掌握計算法則和方法上,并通過一定的訓練達到計算的熟練。此次教材的編排,突出的變化是不再孤立的教學筆算,而是將筆算放在解決實際問題的現實背景中,使學習筆算與學習用筆算解決問題有機地結合起來。例如,筆算加法中安排了參觀博物館的乘車問題,筆算減法中安排了北京申奧成功后得票多少的比較問題等。這里的編排順序是:在現實的情境中提出要解決的計算問題,使學習計算的必要性突出出來。接著通過操作、直觀探討計算的算理,展示計算的方法,在學生理解算理、獲得算法后,再看能否用計算解決前面提出的實際問題。這樣就使計算教學與解決問題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
例如,萬以內的加法筆算,教材先提供一個二年級學生要乘車去參觀博物館的情境。由小精靈提出哪兩個班合乘一輛車?的問題,使學生處于問題情境中。通過例1、例2、例3分別提出有關乘車的三個問題,都需要用計算來解決。進而引出了不進位加和進位加的三個計算式題,并引出筆算。在筆算方法的教學中,教材通過擺小棒直觀的展示算理并結合直觀圖出示算法。學生理解了算理和算法,就可以用之解決問題了。在例3中,每輛車限乘70人,通過計算結果知道一班和二班的人數是71,超出限乘人數,所以班長得出結論一班和二班不能合乘一輛車。使問題得到解決。這樣不僅讓學生經歷了筆算知識的形成過程,也讓學生經歷了應用筆算解決問題的全過程。學生在這種有目的的學習活動中主動建構知識,獲得用數學的成功體驗,逐步形成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數學應用的意識。
2、提供關于空間與圖形的豐富素材,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
對于學生來說,良好的空間觀念不僅是他們理解人類賴以生存的空間、認識現實世界的重要手段,也是他們進一步發展的重要基礎。因此,小學數學中空間與圖形的教學,主要的目的在于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讓小學生在觀察物體、認識方向、制作模型、圖案設計、實驗操作等各種活動中,獲得關于空間與圖形的知識,更好地從形狀上去認識周圍事物,把握事物的特征,描述事物間的關系,形成和發展良好的空間觀念。
根據上述教育理念和《標準》第一學段的具體教學目標,本冊實驗教材對于空間與圖形內容的編排采取這樣一些措施:首先,提供了豐富的關于空間與圖形的內容和素材。安排了圖形與變化、克與千克的認識單元的教學內容。單元中設計了豐富多樣的動手實踐活動,如觀察、拼擺、折紙、測量、作圖、制作等,通過活動讓學生對重量單位克和千克、平移、旋轉現象的概念進行感知、體驗和理解,對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物體所得圖形、以及對所獲圖形間關系進行體驗和理解等,使學生獲得豐富的空間與圖形的感性經驗。其次,教材設計了豐富多樣的探索性操作活動。例如,在認識重量單位之前,安排了關于用統一的重量單位進行測量必要性的探究;在認識克之前,安排了探索有效的測量黃豆重量的活動等。讓學生在各種探索性的操作活動中,通過觀察、猜測、操作、討論交流,感知、感受幾何概念的含義及所學圖形的特征,借助圖形表象進行推理,培養初步的空間觀念。
3、結合有關教學內容加強估計意識與能力的培養。
作為當今信息社會中的成員,對客觀世界變化的敏捷反應和對各種信息迅速作出判斷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在小學數學中要培養的估計能力正是上述能力的基礎之一。在以往的小學數學教學內容中對于估計能力培養涉及得很少,在現行九年義務教育教材中所安排的一些乘、除法估算也只作為選學內容。加強估算是當前計算教學改革的重要理念之一?!稑藴省分幸幎斯浪愕慕虒W內容和估計意識、技能的培養的要求。例如第一學段要求: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并解釋估算的過程。本套實驗教材把加強估計意識的培養作為改革的要點之一。不僅在計算教學中安排相應的估算教學內容,而且將估計作為一種重要的思想方法,結合其他數學知識的教學進行滲透與培養。
例如,本冊教材在萬以內加、減法筆算教學中,安排了加、減法估算一小節,這是估算正式教學的開始。教材結合實例,通過小組討論交流的情境,展示不同的估算方法。使學生了解估算也是解決問題的一種策略,估算也可以有不同的方法,我們可以用它簡潔、迅速地解決某些問題。從而逐步培養學生的估算思想。其次,教材還注意在有關的教學內容或練習中滲透估計意識培養的內容。例如,在重量單位教學中有一些觀察某種實物大約有多重、測量某一實物時只要求大約的重量等的練習。使學生了解到在解決實際問題時,有時并不需要準確的計算或精確的結果,而只需要一個粗略的數據就可以達到目的。在教給學生基本的估算方法后,教材還安排一些應用估算方法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練習,以便逐步提高學生的估算能力。
4、注重體現探索性的學習過程,培養學生探索和創新的意識。
新的數學教育理念認為,數學教學應該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向學生提供充分的數學活動和數學交流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基本的數學思想和方法,同時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根據這一理念,本冊實驗教材的編排,注意從學生的已有知識和經驗出發,利用各種學習內容為學生提供充分的數學探究活動以及交流的機會,讓學生在獲得豐富的數學活動經驗的同時,逐步形成探索數學問題的興趣和創新的意識。如前所述,在教學重量單位克和千克的認識之前,先組織學生進行探究性活動,通過實際操作、小組討論、歸納推理等活動,得出要用統一的重量單位進行測量才能得到一致的結果,才能彼此進行交流的結論。在學生認識了克、千克之后,并不是直接告訴學生還有比克大的長度單位千克,而是讓學生自己探索測量一袋鹽的重量的方法,使學生在活動中產生應該用比較大的重量單位的想法,從而引出千克。本冊實驗教材安排的兩個數學實踐活動剪一剪和有多重,都是開放式的對周圍事物或操作材料的數學內容進行探究的活動。在這些動手實踐的探索中,學生不僅可以獲得數學知識,還可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探索的欲望,產生對現實世界各種現象進行探究的好奇心,激勵學生主動地探索未知,進而逐步形成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這些也正是學生形成創新意識、發展數學思維所必需的過程。
五、課時安排:
(一)、解決問題4課時
(二)、表內除法13課時
1、除法的初步認識
平均分2課時左右
除法nb3課時左右
2、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7課時
整理和復習1課時
(三)、圖形和變換4課時
剪一剪1課時
(四)、表內除法(二)9課時
用7、8、9的乘法口訣求商3課時左右
解決問題4課時左右
整理和復習2課時
(五)、萬以內數的認識8課時
(六)、克與千克2課時
(七)、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1)7課時
(八)、統計3課時
(九)、找規律4課時
(十)、總復習4課時
一、引導學生從生活事件出發,感受生活中的數學現象。
新課標指出在教學空間與圖形時應注重所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應注重使學生在觀察、操作獲得對簡單幾何和平面圖形的直觀經驗。
讓學生都能舉出生活中許多有關平移、旋轉的現象。如:國旗冉冉升起時做上下平移運動;汽車在公路上行駛時做平移運動車輪卻在做旋轉運動;路上行駛的火車是在做平移運動……讓學生在數學活動中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二、讓學生不僅僅只動手,還運用了其他肢體語言。
平移、旋轉的現象在生活中雖隨處可見,但平移旋轉的特點要讓學生用語言表述很難。于是,我用動作的準確性(用手勢比劃、肢體演示)彌補語言表達的不足。解決了數學知識的高度抽象性和兒童思維發展具體形象性的矛盾,而且使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探究,對平移、旋轉現象有了深刻的理解。
三、讓學生自己去解決問題。
學習知識的最佳途徑是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墻面在方格中向哪個方向平移了幾格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為了突破這一難點,教師給學生提供了自主探究、自主思考的機會,并讓學生想辦法驗證得到正確的結果,先讓每個學生通過數一數、移一移,研究墻面平移的距離;再讓學生數一數、小組交流討論,得出確定圖形平移的距離以及確定的方法,教師適時結合多媒體課件隨機移動墻面的每一個特征點,在多次數墻面任意一點的平移結果后,學生感悟出平移的本質,我們以后數一個圖形平移了幾格,只要在這個圖形上找到一個點,看這個點平移了幾格,它所在的圖形就平移了幾格。
本節課的教學也存在不足的地方:突發事情上,教學機智還不夠;許多教學環節設計的比較好,但是沒有更好的落實。評價語言有些單調,教學語言還不是很精練、準確等。在小魚的平移上,我們的小朋友都是把魚轉了一個頭,我覺得這里我還解釋的不夠。本人將在以后的教學中盡量克服以上缺點,還要克服口頭禪,使我的數學課的教學能夠盡善盡美。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不久前屠呦呦女士獲諾貝爾獎更是向世界證明了我國綜合國力的提升,也展示了中國自主創新研究能力的不斷加強。作為一個人口大國和世界強國,可中國的學校教育歷來被詬病為應試教育,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和國外的學生天差地別。創新是素質教育的核心,是社會發展的活水源頭。而創新能力的培育在學生的幼少年則顯得至關重要,作為數學教師,創新教學的有效落實不僅需要教師與時俱進,摒棄傳統陳舊的教學觀念,更需要學生的積極配合。當今小學數學的創新教學至今仍面臨許多問題,需要引起每一位教師和學生的重視和注意,現筆者就小學數學創新教學這一問題提出了一些見解和觀點。
1、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使學生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學生知道用秤稱物體的方法。
3、在建立質量概念的基礎上,讓學生形成估量物體質量的意識。
重點:建立克和千克的概念,知道它們的關系。
難點:克和千克質量概念的建立。
課件,2分的硬幣,黃豆,天平,兩袋500克的鹽,臺秤,自己帶來的小物品等。
一、問題情境:
師:同學們,想知道今天在超市里發現了什么數學知識嗎?仔細看看。(課件出示:教材第100頁情景圖)。
生1:他們都在討論跟質量有關的話題。
生2:從圖中知道5個蘋果重1千克,一壺豆油重5千克,一包餅干重110克……。
師:生活中物體的質量經常用到,我們國家過去常用的質量單位是“斤”和“兩”,現在國際上通用的質量單位是“克”和“千克”,這也是今天我們要共同研究的問題。
設計意圖:從常見的生活場景中,引導學生發現物體的質量與生活聯系密切。
二、自主探究:
1、教學例1。
師:仔細觀察,說一說你發現了什么?(課件出示:教材第101頁例1)。
生1:我知道了一盒口香糖重3克,一袋菊花茶重12克,一包美味瓜子重100克。
生2:我發現這些比較輕的物品都是用“克”作單位的。
師:是啊,我們一般用“克”作單位來計量比較輕的物品?!翱恕笔菄H通用的質量單位,用字母“g”來表示。
學生在小組里測量較輕物品的質量,尋找重1克的物品,教師巡視了解情況。
組織學生交流,說一說小組測量的結果。
(1個2分的硬幣重約1克)。
師:估一估下面的物品哪些比1克輕?(課件出示:教材第101頁“做一做”)。
指定學生回答,并適時作出評價。
師:生活中還有哪些物品比1克輕?
生1:一塊小橡皮比1克輕。
生2:一根頭發比1克輕?!?。
2、教學例2。
師:其實生活中有更多物品的質量超過1克,甚至更重,那么對于比較重的物品,我們常用什么作單位呢?大家一看就知道了。(課件出示:教材第102頁例2上面的圖)。
生1:一桶洗衣液重5千克,我覺得應該是用“千克”作單位稱量比較重的物品。
生2:一箱蘋果重25千克,我也認為是用“千克”作單位計量比較重的物品。
師:“千克”也是國際上通用的質量單位,用字母“kg”來表示。
師:仔細看看,蘋果的箱子上寫的是“凈含量”,什么是“凈含量”呢?
生:“凈含量”是指這箱蘋果的質量,不包括箱子的質量。
師:對,生活中經常用到“凈含量”這個詞,它是指桶里、箱子里的物品的實際質量。
想一想,1000克有多重?舉例說一說。
生:生活中常用的食鹽一包重500克,兩包食鹽的質量就是1000克。
師:那你覺得“千克”和“克”之間有什么關系呢?
生:1千克=1000克。
師:誰知道在生活中用“千克”作單位的秤有哪幾種?
生1:我在超市里、菜攤上見過的有電子秤、臺秤。
生2:我在體檢的時候見過測體重的體重秤。
生3:我在實驗室里見過彈簧秤。
師:如果你是個有心人,就會發現生活中的秤太多了。仔細看看圖中這些指針分別指著幾,告訴大家所稱物品有多重。(課件出示第102頁例2下面的圖)。
生1:一袋洗衣粉重1千克。
生2:小朋友的體重是23千克。
師:請在小組里合作交流,稱出質量是1千克的物品,用手掂一掂,想想生活中哪些物品是重1千克的。
學生在小組里合作交流,教師巡視了解情況。
3、在里填上“”“”或“=”。
2千克20xx克5千克4900克。
800克1千克2500克3千克。
4、判斷對錯。
一個雞蛋約重50克。()。
小明今年7歲,約重20xx克。()。
1千克鐵比1千克棉花重。()。
一袋鹽500克,兩袋這樣的鹽重1千克。()。
三、總結提升:
師:同學們,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們知道了什么?
四、作業布置:
教材第105頁練習二十第3題和第106頁第8題。
為了提高全體數學教師的教材鉆研能力,培養教學骨干,更深入的開展課題(數學優質課堂中培養學生學習興趣與教學技藝運用的研究)研究,提高數學教學質量,使教師們能一展自己的風采,學校特舉行此次數學教學設計比賽。
1、參賽對象:以個人為單位,40歲以內青年教師參與。
2、比賽內容:為做到公平公正,參賽教師將抽取現任年級本冊教學內容作為參賽內容。內容由評委選擇確定,即從每個年級選擇五至六個教學內容,再由各年級備課組長抽簽確定本年級具體內容。
3、比賽時間定于第八周星期二下午2:00開始,地點階梯教室,比賽時間為一小時。
本次比賽設一等獎2名、二等獎3名、三等獎3名。
在具體的教學階段過程中,教師必須充分地利用電教媒體手段為學生創造出了較多的實踐機會,教師自身也可以從不同的方面和角度進行運用,擴大課堂容量,打開學生的思維和知識面,發散學生的思維。在具體設計練習題的時候,必須注意相關的基礎把握,從簡單到復雜,通過不斷的深入分析,加強學生的數學思維的磨煉,培養出學生較好的思維品質,使得學生受益匪淺,最終提升學生的解題能力。譬如學生在學習完《圓的周長》的計算方法之后,教師可以布置一些簡單的任務,讓學生根據已經掌握的圓周長的知識處理生活中的一些難題,由于很多學生在半圓周長時出了較多問題,覺得半圓周長是圓周長的一半,因此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手段將相關的聯系題進行直接客觀的展現。學生自己在觀看過程中,注重考量圓周長的一半同半圓周長相互之間的不同等相關問題,利用多媒體的充分展示,讓學生更加容易抓住問題的重點,也就從另外一方面可以體現出多媒體手段的作用。
1、利用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和類推能力,使學生自主經歷口訣的編制過程,了解7的乘法口訣的來源,理解7的乘法口訣的意義。
2、掌握7的乘法口訣的特征,熟記口訣,并逐步提高靈活運用口訣的能力。
3、通過多角度的練習,體會數學就在身邊,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
一、自主探索。
1、引入。
教師出示用七巧板拼成的圖。
教師:這是同學們用七巧板拼成的圖案,都拼成了什么?
教師:拼一個圖案要用幾塊拼板?是幾個7?怎樣列乘法算式?你能編一句乘法口訣嗎?
教師隨學生回答板書如下:
1個7是71×7=77×1=7一七得七。
教師:拼兩個圖案要用幾塊拼板?是幾個7?對應的乘法算式或乘法口訣是什么?
教師繼續完成相應板書。
教師:像這樣,同學們能根據這7個圖案試著編出其他的7的乘法口訣嗎?
2、編制口訣。
打開課本72頁,嘗試在書上填寫。
3、全班交流。
(1)匯報,并上黑板寫。
(2)根據學生匯報,課件出示7的乘法口訣。
(3)檢查學生學習情況。
說一說哪個算式可以表示拼4個圖案所用的拼板的塊數?相對應的乘法口訣是哪一句?
“五七三十五”這句口訣表示什么意思?
“七七四十九”這句口訣為什么只能計算一道乘法式題?
二、記憶口訣。
1、剛才經過我們共同的努力,大家編出了7的乘法口訣,下面請大家拍手齊讀口訣,讀后讓學生自己記憶口訣。
教師:你認為7的乘法口訣中哪句容易記?為什么?
教師講述動畫片中的情境,讓學生尋找7的乘法口訣,并運用聯想記憶口訣。
教師:看,這些故事和生活中的俗語也能幫助我們聯想到乘法口訣。
2、7的乘法口訣還有什么特點?
從上往下觀察,口訣中的第一個數依次多1,第二個數都是7,積依次多7。
教師:為什么積依次多7?
讓學生利用發現再次記憶口訣,之后再進行對口令的游戲。
三、靈活運用。
1、看算式說口訣。
7×3=7×5=7×6=3×7+7=。
7×4=7×7=7×2=7×1=7×7-7=。
2、想一想,在我們的身邊有哪些事物、現象和故事與7有關呢?
(1)算七星瓢蟲身上的點。
(2)算詩的字數。
絕句。
兩個黃鸝鳴翠柳,
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
門泊東吳萬里船。
這首詩是本周經典誦讀古詩,你們會背嗎?學生齊背。
這里有7嗎?你們知道詩中一共有多少個字嗎?怎么想的?
教師:每句7個字,所以又叫“七言詩”。
教師:加上題目一共有幾個字?怎樣列式?
(3)編一編。
1個矮人1頂帽,7個矮人7頂帽;。
1個矮人2件衣,7個矮人()件衣;。
1個矮人3條褲,7個矮人()條褲;。
1個矮人()雙鞋,7個矮人()雙鞋。
傳統的教學模式與新課改碰撞,產生了許多矛盾,這些矛盾導致教學的猶豫與模糊。有很多老師會把“有效”簡單地理解為“大題量訓練”,學生的作業負擔沉重;也有一些老師會忽視教學的本質,形式大于內容。這樣的教學方式實際上會傷害學生對數學的感情,影響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和數學素養的提高。
《7的乘法口訣》:。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72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利用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和類推能力,使學生自主經歷口訣的編制過程,了解7的乘法口訣的來源,理解7的乘法口訣的意義。
2、掌握7的乘法口訣的特征,熟記口訣,并逐步提高靈活運用口訣的能力。
3、通過多角度的練習,體會數學就在身邊,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自主探索。
1、引入。
教師出示用七巧板拼成的圖。
教師:這是同學們用七巧板拼成的圖案,都拼成了什么?
教師:拼一個圖案要用幾塊拼板?是幾個7?怎樣列乘法算式?你能編一句乘法口訣嗎?
教師隨學生回答板書如下:
1個7是71×7=77×1=7一七得七。
教師:拼兩個圖案要用幾塊拼板?是幾個7?對應的乘法算式或乘法口訣是什么?
教師繼續完成相應板書。
教師:像這樣,同學們能根據這7個圖案試著編出其他的7的乘法口訣嗎?
2、編制口訣。
打開課本72頁,嘗試在書上填寫。
3、全班交流。
(1)匯報,并上黑板寫。
(2)根據學生匯報,課件出示7的乘法口訣。
(3)檢查學生學習情況。
說一說哪個算式可以表示拼4個圖案所用的拼板的塊數?相對應的乘法口訣是哪一句?
“五七三十五”這句口訣表示什么意思?
“七七四十九”這句口訣為什么只能計算一道乘法式題?
二、記憶口訣。
1、剛才經過我們共同的努力,大家編出了7的乘法口訣,下面請大家拍手齊讀口訣,讀后讓學生自己記憶口訣。
教師:你認為7的乘法口訣中哪句容易記?為什么?
教師講述動畫片中的情境,讓學生尋找7的乘法口訣,并運用聯想記憶口訣。
教師:看,這些故事和生活中的俗語也能幫助我們聯想到乘法口訣。
2、7的乘法口訣還有什么特點?
從上往下觀察,口訣中的第一個數依次多1,第二個數都是7,積依次多7。
教師:為什么積依次多7?
讓學生利用發現再次記憶口訣,之后再進行對口令的游戲。
三、靈活運用。
1、看算式說口訣。
7×3=7×5=7×6=3×7+7=。
7×4=7×7=7×2=7×1=7×7-7=。
2、想一想,在我們的身邊有哪些事物、現象和故事與7有關呢?
(1)算七星瓢蟲身上的點。
(2)算詩的字數。
絕句。
兩個黃鸝鳴翠柳,
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
門泊東吳萬里船。
這首詩是本周經典誦讀古詩,你們會背嗎?學生齊背。
這里有7嗎?你們知道詩中一共有多少個字嗎?怎么想的?
教師:每句7個字,所以又叫“七言詩”。
教師:加上題目一共有幾個字?怎樣列式?
(3)編一編。
1個矮人1頂帽,7個矮人7頂帽;。
1個矮人2件衣,7個矮人()件衣;。
1個矮人3條褲,7個矮人()條褲;。
1個矮人()雙鞋,7個矮人()雙鞋。
緒論:初中數學教學大綱指出,初中數學的教學目的是使學生學好當代社會中每一個公民適應日常生活,參加生產和進一步學習所必需的代數、幾何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進一步培養運算能力,發展思維能力和空間觀念,使他們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并逐步形成教學創新意識,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品質和初步的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這些規定說明初中數學教學應該是“素質教育”,而不應該是“應試教育”。
當前有許多地方受中考的制約,出現考什么內容,就講授什么內容,分值多的內容重點學習,與考試內容無關的就舍去。在學習方法上,以通過練習題型多樣化和掌握相應的問題模式來達到使學生取得較高分的目的。不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使練習膨脹,學生沉溺于題海之中。另外,從“應試教育”出發,重復搞所謂“中考摸擬”練習,課余補課缺乏針對性,不僅增加學生的學習負擔,甚至使學生對學習數學產生逆反心理,嚴重影響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個別區縣、鎮中學放棄不升學的學生,分快慢班,導致學生厭學,甚至離校,失去應有的機會。這些做法顯然有悖于素質教育的規定,因為當前義務教育改革與發展的緊迫任務是實施素質教育,完成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
根據“素質教育”的要求,應當精選一個公民所必需的代數、幾何中最基本有用的部分作為初中數學的教學內容,這就是初中數學的課程問題。然后運用一定的教學手段將課程中的內容傳授給學生,學生對知識技能掌握得好與否,這即是教育教學的質量問題。筆者認為,安排好初中數學的課程,這是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基礎。
沒有一個好的數學課程,就不會有一個好的教學質量。初中數學課程的設計是教學的關鍵,而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是素質教育的需要。課程設計與教學質量是緊密相連、密不可分的。初中數學是義務教育的一門主要學科,常稱為語、數、外三大主科,它是學習物理、化學、計算機等學科以至參加社會生活、生產和進一步學習的基礎,對學生良好的個性品質和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的形成有積極作用。因此,使學生受到必要的數學教育,具有一定的數學素養,對于提高全民族素質,為培養社會主義建設人才奠定基礎是十分必要的?;谝陨系恼J識,筆者將從以下三方面談論初中課程設計與教學質量之間存在的必然的、內在的關系。
一、初中數學課程在初中數學教學中處于核心地位,合理的課程設計,可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初中數學課程問題是搞好數學教學的關鍵,它一直是數學教研教改的中心問題,也是數學教育科學研究的中心問題之一。本人從參加初中數學教育教學工作這些年的實踐中形成了關于數學課程發展的一些膚淺認識,認為影響、制約、決定數學課程發展的因素主要是三個方面:社會發展、數學發展和教育發展的要求。數學課程的發展決定于這三個方面需求的和諧統一。下文就這三個方面的要求探討這三者如何達到和諧統一以推動數學課程的發展和我國社會發展對數學課程的要求,一個好的初中數學課程設計直接關系著教學質量的提高。
(一)我國社會發展對數學課程的要求。
1、目的性。初中數學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服務。這就要求數學課程要有明確的目的性,即要為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培養各級人才奠定基礎,為提高廣大勞動者的素質做出貢獻。
2、實用性。初中數學課程的內容應具有應用的廣泛性,可以運用于解決社會生產、社會生活以及其他學科中的大量實際問題;運用于訓練人的思維,應該精選現代社會生產和生活中廣泛應用的數學知識作為課程內容。另外,還要考慮其他學科對數學的要求,數學課程還應滿足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的需要,加進其中廣泛應用的數學知識。
3、思想性和教育性。我們培養的人應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熱愛社會主義祖國和社會主義事業,具有為國家興旺發達而艱苦奮斗的精神,應當不斷追求新知。這就要求數學課程適當介紹中國教學史,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用辯證唯物主義觀點來闡述課程內容,有意識地體現數學來源于實踐又反過來作用于實踐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實驗教科書》用“精簡實用”的選材標準來滿足這些要求。
(二)數學的發展對數學課程的要求。
1、初中數學課程應是代數、幾何、分析和概率這四科的基礎部分恰當配合的整體。數學研究對象是現實世界的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A數學的對象是數、空間、函數,相應的是代數、幾何、分析等學科。它們是各成體系但又密切聯系的,現代數學中出現了許多綜合性數學分支,都是在它們的基礎上產生并發展起來的。代數、幾何、分析在相鄰學科和解決各科實際問題中都有廣泛應用,所以中學數學課程應當是它們恰當配合的整體。
2、適當增加應用數學的內容。應用數學近年來蓬勃發展,出現了許多新的分支和領域,應用范圍也在日益擴大,這種形勢也要求在數學課程中有所反映。從“新數運動”開始,到數學課程中增加概率統計和計算機的初步知識,說明了它們在生產和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同時也說明數學的發展擴大了它的基礎,對數學課程提出了新的要求。
1、系統性?;A數學包括代數、幾何、分析,到19世紀末都相繼奠定了嚴格的邏輯基礎。任何一個數學系統都可以歸結為代數結構,序結構和拓撲結構這三種結構的復合。經過用公理化方法的整理,使數學成為一個系統的整體結構。
2、突出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F代數學進行著不同領域的思想、方法的相互滲透。許多曾經認為沒有共同之處的數學分支,現已建立在共同的統一的思想基礎上。數學思想和方法把數學科學聯成了一個統一整體,所以我們應該體現突出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秾嶒灲炭茣芬浴胺磋睔w真”的指導思想來滿足數學發展的要求。
(三)教育、心理學發展對數學課程的要求。
教育、心理學的發展,對數學規律和學生的心理規律有了更深入的認識。數學課程的設計要符合學生認知發展規律,基于這種認識,對數學課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可接受性。初中數學教學內容、方法都要適合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數學課程內容要同學生已有的數學基礎有密切聯系,其抽象性與概括性不能過低或過高,要處于同級發展水平,這樣才能使數學課程內容被學生理解,被接受,才能產生新舊知識有意義的同化作用,改造和分化出新的數學認識結構。2、直觀性。初中學生在每個數學概念的學習過程中仍然要經歷從具體到抽象的轉化。他們在學習新的數學概念時仍采用具體或直觀的方式去探索新概念。因此,數學課程應向學習提供豐富的直觀前景材料,著重向學生展示抽象概念的來龍去脈和其本質,也就是要“反璞歸真“。
2、啟發性。數學課程的啟發性就在于激發、誘導那些正待成熟的心理機能的發展,不斷地使“最近發展區“的矛盾得到轉化,而進入更高一級的數學認識水平?!秾嶒灲炭茣酚谩绊樌沓烧?,深入淺出”的指導思想來體現啟發性的要求。
(四)三方面要求和諧統一。
上面論述了三個方面對數學課程提出的要求,它們有時互為前提,互相補充,而有時卻相互矛盾的,這導致數學課程設計的復雜性和艱巨性?!秾嶒灲炭茣烦鯇復ㄟ^之后的實驗中形成了16字指導數學課程設計的思想,比較恰當地統一了這三方面的要求。這16字就是“精簡實用,反璞歸真,順理成章,深入淺出”?!秾嶒灲炭茣返膶嶒炞C明,16字指導思想恰當地處理了理論和實際的關系,充分滿足了這三方面的要求。
二、初中數學教學質量是衡量初中數學教學的標準,提高教學質量,是課程設計的必然要求。
在有了一個好的課程內容之后,大面積提高初中數學教學質量就有了基礎。如何大面積地提高初中數學教學質量一直是初中數學教研中的一個極為重要的`課程。筆者幾年來一直在進行這方面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現以我擔任的二0一三級為例談一些具體的做法,以此與初中數學教育界的同行一起切磋。
(一)、教師應熟悉學生,以便于教學的運作。
學生是教師教學的對象,是教師教學的出發點,又是教師在課堂上需要配合默契的依靠力量,課堂教學是以學生為中心,是為學生服務的。按照教育學的理論,教學是師生雙邊的共同活動,教師在教學中起主導作用,學生起著主體作用,要得到好的教學效果,在熟悉教材的同時,一定要熟悉學生,了解學生和研究學生的實際情況的基礎上,才能使師生們教學活動圓滿地完成。我是通過和個別學生談心、接觸,定期召開班委會以及進行雙基摸底來了解學生情況的。當時進初中第一次期中考試,全年級七個班中,我們班有一個同學數學得滿分120分,這使在小學對數學失去興趣、對數學有畏難情緒的部分學生看到了希望,針對這種情況我對學生采取的第一步是繼續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開始的幾堂課我給學生簡要介紹了數學發展的歷史,有關中外數學家的一些光輝事跡等,尤其是給學生講了些趣味數學問題。例如:我讓學生任寫一個以5結尾的數字,我教能一口說出其平方的結果,學生都認為我是神算,我告訴學生,只要將5前的數字與其大1的數字相乘在其后補上25,即得結果,我還為學生講了數學家高斯的故事,1+2+3、、、、+100,如果蠻算,得花很長時間,但小高斯觀察了這個式子,很快得出了正確結果(1+100)×50=5050,并啟發學生,只要大家共同努力,定能將數學學好,這些為以后學生進一步學習數學起到了很大的引導作用。
(三)要抓住時機,對學生進行循序漸進做到精講精練。
在學生對數學逐漸產生興趣的基礎上,老師的任務之一便是保持學生學習的興趣,可以說,一個教師教學成功的關鍵在于是否能培養起學生對該學科的興趣并使之能長久地保持下去。
我在給學生上新課的同時也在對學生以往所學知識彌補、加深、拓寬和復習鞏固。這方面必須對學生進行循序漸時地訓練不至于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教學過程精選例題,精選練習、避免機械重復、浪費時間。首先對學生進行訓練的基礎性要強、難度宜小,因為學生本身對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俗話說:幾何幾何想破腦殼。要使學生相信他們并不是學得很差,并在第一次讓他們獲得較為滿意的分數,然后在訓練上逐漸加深難度。在訓練過程中,及時地完成較好的給予表揚、多表揚、少批評,哪怕學生有絲毫的進步,之后都給學生一些學習的方法和技巧,鼓勵他們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為繼續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既重視基本能力的培養,又重視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在教學中,要突出重點,抓住關鍵,解決難點,要引導學生在學好概念的基礎掌握數學的規律,進行基本技能的訓練,并著重培養他們的能力,在對學生進行循序漸時地精講精練的基礎上,我指導每個學生都建立“錯題集”,對學習和作業訓練中做錯的題目進行分析,歸納,培養他們認真、細心、嚴謹的學習習慣和作風。
在教學中要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過獨立思考,不斷追求新知,發現、提出、分析并創造性地解決問題,使數學學習成為再發現、再創造的過程。在具體教學運作中,我讓學生自己進行章節小結,培養學生的歸納、綜合以及語言表達能力。讓學生自編測試題及給出詳盡解答、培養學生全面復習、歸納有關知識的能力,讓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情況進行小結可使學生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找出差距,并制定出相應的改進措施。此外,我在教學中還通過學生的多題同一解法,一題多種解法等方式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使學生的分析、綜合、歸納等能力得到協同發展。
(五)因材施教,做好轉差防差和培尖診跛工作。
由于各種不同的因素,學生在數學知識技能、能力方面和志趣上存在差異,教學中要求承認這種差異,區別對待,因材施教,因勢利導。應根據基本要求和通過選學內容,適應學生的各種不同需要。對學生有困難的學生,需特別予以關心,及時采取有效措施,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指導他們改進學習方法,幫助他們解決學習中的困難,他們經過努力,能夠達到大綱中規定的基本要求。對于學有余力的學生要通過講授選學內容和組織課外活動等多種形式、滿足他們的學習愿望,發展他們的數學才能,在教學中,我是這樣進行的。對尖子生的輔導通過講授和提供較難的資料,組織參加各種數學競賽,布置一些綜合性較強的試題,讓學生作練習等。在轉差防差方面,主要是對其進行個別輔導,如當面批改作業,指出并分析出現錯誤的原因,特別是在思想上讓差生樹立學數學的信心,對差生的點滴進行表揚予以肯定,這樣便能大大提高和激發差生的興趣和積極性。同時時刻注意那些數學成績一般的學生的學習情況,防止他們轉變成差生。我所帶的二0一三級的學生,一年多的實踐證明,通過以上做法,對提高初中數學教學質量是切實可行的,并且成效較為顯著。
經全國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審查通過的,初審通過的數學教科書,每修訂一次,課程就越優化,知識就越實用,20初審通過教科書內容包括“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實踐與綜合應用”四個領域,這種設計反映了這些內容之間的聯系與綜合,使他們成為一個有機整體。其中對于“實踐與綜合應用”領域的內容,以“課題學習”和“數學活動”等形式分散地編排于各章之中,這些有一定綜合性、實踐性、開放性的“教學活動”學生可以綜合相關知識的學習或全章的復習有選擇性地進行活動,不同的學習可以達到自己理想的成績。筆者認為一個好的課程設計更加有利于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更加有利于對青少年進行素質教育,更加有利于初中學生的全面發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三、初中數學課程設計與教學質量提高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兩個重要方面。
面對21世紀對人才的要求,我們應冷靜地對我們的教育進行反思,總結經驗,吸取教訓,分析社會現實的要求,研究課程標準普遍實施的成果,確定了以培養學生能力,提高學生素質,利于學生全面健康發展的教學目標,為了實現這一目標,為了幫助學生順利地渡過這一教育觀念的轉化,為了適應當今的教育實際,扎實地開展課改,本人進行了認真的分析與研究得出一些膚淺的認識,初中數學課程設計與提高教育質量是課改的兩個重要方面,它們有著密切不可分的關系。
1、初中數學課程設計中知識的基礎性和綜合性是提高數學質量的基礎。
整個初中數學課本的知識要基礎,不遺漏一個知識點,對每個知識點進行一對一的剖析,點點相應例題,題題揭示數學規律,真正體現信息量大,內容豐富,真正地突出九年義務教育的基礎性。
科學技術發展的趨勢,給了我們好的啟迪,某一科學技術領域的發展,必須依靠相關學科的支持,在這種科技發展的背景下,人才的綜合素質已成為科學發展的至關重要的條件,因此必須跳出單一學科課程體系的局限,借鑒國外綜合課程改革的經驗,在初中數學課程設計中適當滲透與數學相關的知識,為培養實用性,綜合性高的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
2、初中數學課程設計中的體例設置的靈活性是提高教育質量的靈魂。
初中課程設計體例的設置需要改變難、繁、偏舊的現狀,進一步滿足學生發展的需要,翻開初中教材,不難看出其中所溢出的學術理性主義課程觀念,一幅幅遠離學生生活和現實的模式化的圖景,缺乏生活意義的課程體例迫使不家務事在課程運作中被動學習,學生沒有真實生活的愉快體驗,這種體例充斥著單調、枯燥、乏味甚至無聊的機械重復練習,更沒有生活的激性,喪失對未來生活的憧憬。眾所周知,中國學生通過這種體例的學習,基本知識,基本技能、解題技巧等方面可能具有很強的優勢、但中國學生的實踐能力,創造力不強,缺乏情感體驗,自尊、自信不足,為了適應科技的飛速發展,參與世界各國的政治經濟競爭,必須徹底改變這種落后體例,才能真正地提高教育質量。
在初中數學課程體例安排上要注意創設互動情景,現代教學論指出,教學過程中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通過對話與交往,建造一種人道的,和諧的、民主的,平等的師生關系,教學不是教師教,學生學的機械相加,而是彼此形成的一個共同體。初中數學課程設計應貫徹新的教育理念,引導學生不斷創設問題情境,激勵學生帶著自己的知識、經驗、思考、靈感、興致參與課堂活動,使其成為課堂教學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否則只能死記硬背。教師的職責不僅在于引導學生認識和積累事實,更重要的是使學生有總結、歸納、推理等方法的學習和運用的機會,這就需要創設互動情景,只有這樣才能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使學生具有充分的動力,主動學習,善于學習,才能真正提高教育質量。
3、初中數學課程設計要面向全體學生,這是提高教學質量重要保證。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目標是為了中華民族的復興,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因此初中數學課程設計要面向初中學生全體。初中數學課程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主要依據,并且課程是評估數學質量優劣的主要依據和標準。為了每一個學生,課程設計一定要考慮不同學生之間的差異,精心設計,合理安排,促使全體學生全面發展。一方面它應為學生的身心發展提供必要的基礎知識,形成基本能力。另一方面它應為他們的身心發展創設一定的條件,讓他們主動探索、體驗、學會適應社會生活,形成創造能力,促進情感、興趣和愛好的發展。
時代是在不斷進步的,教育是在發展變化的,教育理念是在不斷更新的,新的課程標準和實驗才剛剛啟動,廣大一線教師同仁的認知并創造出有價值的實驗才剛剛啟動,廣大的一線教師同仁的認知并創造出有價值的實驗成果學有一個過程。筆者在此膚淺地談論初中數學課程設計與提高教學質量的關系還不夠深刻,但我愿與初中數學屆的同仁一起運用新的教育理念,關注學生的知識的形式,但更關注學生的品德審美意識,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養和發展,關注知識的科學傳授,但也關注學生信息的收集和篩選能力的培養;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更注法學生的興趣激發,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
總而言之,設計一個好的課程內容,更有利于提高不同層次學生的成績,從而提高學生的素質,一切設計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而設計,設計為了學生的一切。
一年多來,我在學校領導和有經驗的教師的指導幫助支持下以及課題組成員的通力合作下,對研究課題進行的非常順利,同時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自己重點進行了閱讀、研討、備課、示范、總結、撰寫等活動。對學生重點進行了搜集、調查、統計、測量、繪畫、制作、設計等實踐操作活動?,F將研究工作中的實施情況總結匯報如下:
(一)作業設計興趣化。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不用老師多講,學生也會自覺認真地完成作業。要讓學生有興趣,教師設計的作業就應該形式新穎,充滿情趣,吸引學生。例如:制作物品可以與傳統的節日相結合,制作的物品除了受到老師和同學的賞識和贊同外,最終可以寫上祝福的語言送給父母或親人,讓他們的能力得到家長的認可,讓學生的內心更興致。
(二)作業設計層次化。
學習能力先天有差異,為避免有的學生“吃不飽”,有的學生“吃不了”的現象,對不同水平學生的要求應該有所側重。同時還要根據學生的年齡段進行層次化作業設計。例如:根據學生個體的能力設計“階梯式”作業,讓“吃不了”的同學做簡易的,讓“吃不飽”的同學做復雜一點的。
(三)作業設計多樣化。
實際生活是豐富多彩的,教師要善于開發活動資源,博采眾長,設計靈活多樣的作業內容。新的作業設計應讓學生動手、動腦,動口,讓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實踐,參與學習。例如:周日的調查統計與“數學周記”同時進行。
(四)作業設計綜合化。
1.課內外聯系。
小學教材的內容雖然豐富,但是知識相對固定。因此,課內必須與課外相結合,讓學生在課內、課外通過豐富多彩的作業形式,理解、應用和趣化所學的知識,促進知識向能力的轉化。
2.校內外溝通。
在布置作業時,有計劃、有目的地讓學生操作體驗,培養學生做生活的主人;讓學生通過廣播、電視、網洛等現代視聽手段擴展數學學習的.渠道,讓他們豐富數學生活,讓每一個學生都成為實踐者、設計者。當今社會各種信息發達,小學生應從這里入手,收集資料,組織材料,寫“數學周記”、“小論文”,去設計有利于自我發展的“大作業”,去開發應用廣泛的“大數學”。
1.以數學實踐性作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數學實踐性作業由于沒有基本的模式約束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集體智慧自由地完成作業,為學生提供了積極參與和自主探究的實踐過程。豐富的實踐過程中,蘊藏著眾多的創新因素,學生必須創造性地進行探索實踐,這樣就使學生的創新意識得到提高,創新潛能得以挖掘。
2.以實踐性作業為學生開發自由探索的空間。
實踐性作業因其形式的多樣、內容的廣泛和可伸縮性,給學生提供了自由發展的空間。每位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知識能力與生活經驗,結合自身的條件選擇練習的內容。在靈活、自主的氛圍中,他們的潛能得到開發,個性特長得到發展。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培養學生勤于實踐、善于生活的能力。
3.以數學實踐性作業發展學生綜合能力。
傳統的作業往往只注重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的訓練,而實踐性作業需要進行觀察、操作、制作、調查、估算、分析、歸納和整理等等,在此過程中,學生的多種能力得到訓練和提高。同時,數學實踐性作業具有很強的綜合性,一次數學實踐活動可能要涉及許多數學以外的知識,并需要合理地運用這些知識實現實踐活動的目標。另外,由于數學實踐性作業已經跨出了課堂,僅僅依靠思維能力是無法完成作業的,還必須通過與人交流、尋求合作等活動方式來完成,因此,能夠促使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
在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對教學內容進行有趣及生動的講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教學效果。為了提升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綜合水平,教學內容的正確導入是教學過程中一個重要的環節,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小學生來說,枯燥單調的數字游戲并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因此教師應結合一定的信息技術設備開展合理有效的教學課程。對于數學中難點教學的知識內容,教師可以采用多媒體信息技術設備對教學內容進行一定的展示,為學生提供一個形象、具體的教學效果。通過對教學內容進行直觀的認識與了解,可以加深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例如,數學教師在教學數字相加、相減的內容時,為了使學生更好地掌握數學知識的規律,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的良好功能,采用卡通人物的個數來表示數字,相加即運用動畫效果加入卡通人物,相減即卡通人物消失。在教學內容上引入卡通人物,即使教學內容更加生動、具體,又能使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對小學生數學知識的學習有著積極的作用與影響。
來到__學院兩年了,一直想著有機會去感受陜北的紅色文化,這次以“重走轉戰路、服務黃土地”為主題的社會實踐活動終于使我的愿望得以實現。此次為期一周的紅色之旅既讓我領悟了革命時代的艱苦奮斗精神,又深刻感受到老一輩革命黨員對理想信念的堅定和對黨的無私奉獻。
暑期社會服務團共有26位師生,分為五個小組,我所在的是第五小組,指導老師是__學院校友辦的王__老師。本次“重走轉戰路、服務黃土地”實踐活動我們主要考察和學習了延安、清澗、綏德、佳縣等地的紅色革命舊址,活動形式主要分為參觀紀念館或革命舊址、拍攝照片和收集資料、慰問和走訪老黨員、開展校友座談會等,活動中看到的那一件件革命歷史文物,一張張彌足珍貴的歷史照片,都在向我們講述著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這些不僅讓我們增長了見識、開闊了胸懷,更明確了自己的信仰。
在重走轉戰路的過程中,我們了解到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在轉戰陜北時的坎坷和艱辛,也看到了陜北人民,尤其是榆林人民在轉戰時期所做出的巨大貢獻。
毛主席轉戰陜北的精神是一筆寶貴的財富,持久地影響著生活在這片黃土地上的一代又一代人,這讓我情不自禁想起了給我印象最深的清澗歷史革命紀念館年過七旬的黃光金老人。
清澗歷史革命紀念館曾名為清澗革命烈士陵園,這位古稀老人在這里守陵。通過與老人談話我們得知他年輕時畢業于延安農校,后來響應毛主席“農村是一塊廣闊的土地”的號召回農村鍛煉,而且在生產隊當了十幾年干部,之后在鄉鎮上班,他的晚年在鄉黨委書記的崗位上退下來之后就來到清澗革命烈士陵園,成了烈士陵園唯一的守陵人,而且一守就是17年,他還為陵園寫了副對聯:“滿園翠柏守忠魂、遍地春風悼英烈”。
當說起毛主席的時候,老人的眼眶里多了幾絲亮光,他聲情并茂地向我們講述了毛主席在清澗的生活、戰斗的情境和對他的深刻影響,并說他永遠不能忘記是黨和毛主席把我們窮苦人從火坑里解救出來,所以他選擇了在這里度過自己的晚年,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貢獻。
在愛國主義的教育下,我們知道革命先輩是最光榮的,沒有他們的流血犧牲就不會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老人堅持每天為烈士打掃陵墓,不僅是對革命先烈的緬懷和對革命前輩的瞻仰,更是在啟迪我們這些后來人。最后,老爺爺還說他一輩子心中從沒忘記過黨和毛主席,因為這個信仰他甘愿數十年如一日地守護在這里。他還期望我們這些后來人以及更多的年青人不要虛度年華、半途而廢,要弘揚革命烈士死而忘我、自力更生、大無畏的革命精神。作為學生一定要銘記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苦不苦,想想紅軍二萬五;累不累,看看革命老前輩”。
“中國夢”對于每一個中國人來說都不陌生,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老爺爺也不例外。黃光金老人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他現在的夢想就是在烈士陵園這片小天地里發揮自己的余熱,退休之后保持自己的身體健康,他想將自己的晚年獻給長眠于地下的先烈英靈。雖然一把年紀,可是老爺爺非常關注時事新聞,關注中國的每一步發展。他對我們說,“如果人人都能懂得我們的革命來之不易,我們的國家就一定會強大、復興起來,就像__說的,‘我們有夢想,我們的夢想就會實現’但有些人就安于現狀,認為該怎樣就怎樣,那他的夢想就是空想?!辈⒏嬲]我們青年大學生一定要揚起理想的風帆,乘風破浪。
聽完老人的一席話,我突然意識到當代青年人的理想目標是那么模糊不清,隨著近幾年社會不良道德現象的增多,信仰教育的缺失儼然成為熱門話題。黨內的“脫離群眾、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奢靡之風以及消極腐敗現象在相當程度上危害著社會主義機體;在一定程度上,也對思想領域構成了一定的沖擊,有些現象令人觸目驚心。實踐證明加強思想教育迫在眉睫,黨性教育、道德教育、宗旨教育、法制教育勢在必行。
很多青年大學生從沒有考慮過什么是信仰,也很少有人能清楚地描述自己的人生信仰,更談不上正確、科學的信仰。在生活安逸的今天,很多大學生都習慣于安于現狀、坐享其成,只圖索取、不求奉獻,寧愿做個“啃老族”也不愿確立理想目標,奮發上進,一步一步腳踏實地去實現自己的夢想。他們相信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可卻不知宿命論是那些缺乏意志力的弱者的借口,要想過上有理想的生活就必須生活得有理想。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首先家庭環境影響著大學生信仰的形成,俗話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要想學生有良好的道德修養和理想目標,父母就該言傳身教、樹立好的榜樣。其次,老師和學校與大學生信仰的形成是分不開的。隨著改革開放步伐的加快,大量的信息的涌入,在我們當代大學生來不及分清這些信息是好是壞之前,就已經形成了生活的一部分,尤其在網絡化時代,大學生對新鮮事物存有好奇心可能導致迷失自我,找不到正確方向。這時,老師的正確引導就顯得尤為重要。
另外,學校應該加強教育,更多教給學生在處處潛規則的社會中該如何謀生,到底該如何做人,如何實現自我價值。當然,社會這個大舞臺上形形色色的人和事也對當代大學生的信仰形成有著重要影響。從“范跑跑”到“女神判”再到馬加爵,我們身邊負面的社會現象逐年增多,為大學生信仰教育敲響警鐘。許多大學生終日虛度光陰、燈紅酒綠,還口口聲聲說珍惜生活,做一個有理想的人,這些心靈的荒漠讓人感覺更加蒼涼!
在革命戰爭年代里,老一輩革命家和前輩們熱情飽滿、旗幟鮮明、立場堅定,在漫長的白色恐怖年代里,在硝煙彌漫的火光戰場,為了解放全國勞苦大眾,推翻三座大山,建設新中國,他們沖在戰場的前線、為了革命甘愿奉獻自己的一生、為了解放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踩著戰友的尸體,他們前赴后繼,為理想而沖鋒陷陣。
此時此刻,想到那些大學生拿著父母的錢花天酒地、想到他們終日碌碌無為、想到他們沉醉于游戲網吧,我更多的是為他們感到羞愧。毛主席說過:“這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終歸到底還是你們的”,如果我們一直像無頭蒼蠅一樣漫無目的地亂飛亂撞,那再多的理想也只是空想。黨旗是成千上萬烈士的獻血染成的,因此我們要倍加珍惜自己的青春年華,團結在以主席為首的黨中央周圍,以人為本、與時俱進、堅持科學發展觀。在黨中央的正確領導下,我們當代青年大學生更應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努力學習、奮發圖強。
漫漫人生,唯有激流勇進、不畏艱險、奮力拼搏、方能中流砥柱,抵達光明的彼岸?,F在正是我們當代大學生乘風破浪、搏擊滄海的時候,堅定的理想信念就是我們前進的燈塔和不竭的力量之源。
這次“重走轉戰路、服務黃土地”實踐活動,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老一輩革命者對信仰的堅定和持之以恒,同時也在不斷汲取他們的正能量。在接下來的日子里我決心努力學習,用豐富的知識武裝自己的頭腦;經常重溫昔日的革命精神,警醒自己不斷去提高和進步。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為實現十八大制定的目標和我們共同的中國夢而奉獻自己的力量!
我是xx師范學院初等教育系學生劉蘭英,從3月到5月30日在xx市第四小學進行了為期三個月的社會實踐。在社會實踐期間承蒙校領導的照顧和關懷,并在指導老師的帶領下,認真負責做好各項社會實踐工作,完成任務要求。在社會實踐過程中,認真備課講課并積極參與各項活動,指導老師和校領導給予了幫助和指導,指出問題和不足總結出學習經驗。
光陰似箭,歲月如梭。
一晃幾個月的社會實踐生活已經過去了,在幾個月的社會實踐過程中,我有著許多收獲和歡樂,但也有著苦澀和教訓。這些成功的經歷將激勵著我在以后的人生路上取得更大成績,失敗的經歷將使我努力去改變自己不完美的地方,讓自己在以后的日子里做好,這一切將成為我生命中最寶貴的財富。
我的社會實踐生活是從3月1日開始,到4月中旬,我所在班級的班主任老師,由于個人原因請假一個月,這使我有機會在剛進入學校的初期基本了解學生的情況及學校的管理模式外,能進一步接觸班主任的班級管理工作,能更多地走進教學的課堂,豐富了我的社會實踐工作。
剛開始我所講的課都是指導老師給安排的,語文講解一些比較簡單的古詩、詞及說理、寫景的文章,數學講講基礎課和一些練習課。由于是進入了一所較好的小學,老師都有著豐富的教學經驗,剛進去有些不悅,壓力好大,備課感覺不知如何更好的安排教學環節,為了保證第二天上課的質量,學課到10點。在一開始的幾周內,備課都要到10點,真的很辛苦。
就這樣通過近兩周緊張而充實的適應,我逐漸學習和適應了學校工作的節奏,熟悉了學校的作息時間。另外,通過大量的與學生接觸,逐漸地認識了他們,了解了他們的學習情況以及家庭狀況,使自己的工作效率和上保質量也提高了,也使自己在指導老師的心目中的地位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得到指導老師的肯定與認可,自己非常開心。這一切讓我深深體會到做任何事情都必須盡自己最大的努力,也只有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才能將工作做好,做扎實,才會收獲成功的喜悅。
在整個社會實踐過程中,讓我走到了教學的第一線,深刻體會到教學工作的不易。
通過觀模課的學習以及自己親自走到教學第一線,使我認識到:
1、課前一定要認識到進行扎實的備課和精心準備的必要性,這樣上課才會得心應手,有條不紊,不緊張。
2、課堂上要注意教學秩序和教學效率,如果課堂秩序很亂,將會直接導致學生接受效率不高,最重要的是影響成績。
出處 FanweN.CHazIdiAN.Com
3、上課時態度要從容大方鎮靜,采取恰當的姿態語言幫助說話,從而使教者更加具有激情,調動課堂氣氛,使學生在快樂的輕松氛圍中學習。
4、注意運用啟發式教學和鞏固性原則,在教學過程中,啟發和引導學生去探究和思索,從而完成本節課的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而不是以往的“注入式”和“填鴨式”的教學方式。
5、在課后要主動虛心地征求指導老師的意見,以及重視學生的信息反饋,認真地做好自我分析、評價和總結,對指導教師的意見進行改進,為下一節課做好準備。
6、每一節課后,都精心選擇份量適當的、難度適中的習題,并著眼于鞏固學生知識培養技能,尤應注意發展學生的智力和創造才能的布置作業,對布置的作業及時檢查,認真批改并分析研究學生完成作業的優缺點,批改作業時要給學生寫批語,態度要慎重,保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在整個社會實踐過程中,認真聽取班主任介紹班主任工作在學校工作中的地位、作用和重要意義,盡快熟悉班主任的具體職責,掌握班主任工作的具體內容和特點,學習運用教育理論職業道德,和獨立從事班主任工作能力,認真學習班主任的工作方法和經驗。
1、維持日常秩序,保證課間的秩序,以及放午學和晚學的學生下樓的秩序,保證同學安全出校門。
2、開展主體班會,每周都要開展主體班會,對上周工作的總結和對上周工作不到位的地方的檢討,以及下周的工作安排,每周都要進行評比,都有標兵班、掛小紅旗。
3、個別學生的教育工作,個別學生不寫作業,家長又沒時間檢查或沒有在家鄉身邊的長托生,對他們進行正確的教育及感情思想交流,找明不寫作業的原因,勸其改正、進行說服教育。
我原本是一個比較內向的人,不是很善于和別人交流溝通,總是喜歡獨來獨往,這種生活習慣也許在學校生活中不會產生太多的負面影響,但是在學校工作中,不是所有的工作都是自己處理就會把工作做好的。由于自己性格的原因吧,不能全面了解學生,總結教學經驗,然而,與人交流溝通正是你全面了解學生,總結經驗的良好途徑,也是你總結班級管理與如何講解知識的重要途徑,也許我習慣了一個人獨來獨往的生活方式,用更多的自我思維代替相互交流。但是現代社會要求我們每個人學會相互交流和深入溝通,交流、溝通是一種智慧,養成一種良好處事的生活方式,我會慢慢地改變自己,讓自己擁有交流的智慧,養成良好的處事方式,這一切不但是個人發展的需要,也是時代和社會發展的趨勢。
三個月的社會實踐讓我體會到做一名老師的樂趣與辛苦,同時,他使我在課堂上學習的理論變為實踐,使虛擬教學變為真正的面對教學。真是“實踐出真知”啊!社會實踐就像進了社會大熔爐一般,千淘萬漉雖辛苦,就算被磨煉得遍體鱗傷,也要摩拳擦掌,在社會實踐中逐漸變得有能力、有信心。
社會實踐陪伴我經受了挫折,也感受到了快樂!
這次社會實踐給予了我很多,今后我將保持認真負責的態度,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進一步完善和充實自己,爭取在今后的學習中更好的完善自己,在以后的社會實踐中、工作中更好的運用自己,做一名對社會有用的人。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版)在小學數學開設了“綜合與實踐”內容,明確了“綜合與實踐”的教學內涵與意義。盡管一線教師對它有了一定程度的重視,但仔細剖析實際教學還是存在著不少的問題:內容選擇無從下手、活動組織力不從心、教學重心有失偏頗等,加上主觀上將其簡單等同于“綜合練習”或者輕易看成“興趣活動”,導致了教學方向的偏離,降低了活動的效益。義務教育階段數學課程總目標之一就是幫助學生積累基本活動經驗,而“綜合與實踐”是積累基本活動經驗的重要載體。如何正確詮釋該課程的內涵,演繹“綜合”與“實踐”的精彩?筆者就此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突出學科特征,散發數學味。
整合各個獨立的學科,融合學科差別、建立大學科觀是國際上教材編寫時的共同趨勢。但“融合”不等于“溶合”,不可以上著數學課卻感覺是在搞社會活動,這樣張冠李戴就喪失了學科特點,數學課必須要堅持數學特色。
散發數學味首當其沖就是要簡約教學目標。數學課程標準提出數學課要落實四基,于是為了達成所謂的情感目標,那些貼著愛國主義、互助友愛、公益環保等的標簽都跑進數學課堂。由于數學“綜合與實踐”課不像“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和“統計與概率”那樣有鮮明的知識特點,它更多的是三部分知識的有機揉合和方法的靈活運用,一些教師就以為是沒有新知識,在教學內容輕松簡單的情況下增加思想價值來為自己的課堂加碼,這樣的想法是很膚淺的。如,蘇教版六年級數學下冊《旅游費用的計算》一節綜合實踐課,曾有教師在旅游景點的選擇環節就安排“看圖片”“說經歷”“談感受”“選景點”四個步驟,近十分鐘被強行擠占??上朐谫M用的理解、選擇和計算等的教學上會是怎樣的倉促,一節課就在學生涂涂畫畫中草草收兵。簡約教學目標就是要突現數學學科內容,那些數學所特有的知識、思想和方法是必須要“放在頭版頭條”的。數學不是一個筐,什么東西都往里裝,要用數學的魅力來吸引學生學數學才是最持久,也是最強大的動力。
二、整合數學知識,強調綜合性。
數學課程標準中對“綜合與實踐”的解釋之一就是“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思想、方法解決一些數學問題或現實問題的過程”.很明顯該注解的關鍵詞中有“綜合”,換句話理解就是我們的教學要培養學生能綜]合運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去學習綜合性的數學內容。正是借助這種綜合性強的課程載體才能更好地提升學生探索和解決數學實際問題的能力。
“綜合”不僅是數學內部各分支之間的聯系,也是數學與其他學科之間的遷移。如,蘇教版五年級數學上冊《面積是多少》一課,學習如何計算復雜的圖形面積,學生不僅需要綜合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梯形和三角形的面積計算方法,還要靈活選擇分割、拼接、旋轉等解決方法,在不規則的面積問題上還要將精算與估算有機結合,這里就很好地將數學知識和數學方法進行了有效綜合。實際教學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抓住圖形的特征,靈活運用不同的`方法將不規則轉化為規則,化腐朽為神奇。又如,學生在學習了統計知識后,可以創設《小鬼當家》的活動內容,在課余時間利用表格記錄一周里全家的日常開支,繪制成折線和扇形統計圖。一方面既讓學生親身經歷了收集、整理和分析數據的全過程,鞏固了統計的知識,另一方面也讓學生學習基本的理財常識,學會合理安排生活開支,從小培養理財意識,也與語文教科書中設置的“勤儉節約”主題單元教學相得益彰。
三、聯系實際生活,注重實踐性。
如果說綜合是一種思維方式,那么實踐就是一種探索精神,是可以享用一生的學習品質。教師在教學其他三個板塊的內容時是通過創設有趣的情境活動使學生獲得新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而“綜合與實踐”的教學則是引導學生運用以往的數學知識解決現實的問題,它需要學生動手、動口、動腦去開展各項具體的實踐活動,在活動過程中提升研究性學習能力,培養終身學習的意識。
實際教學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廣泛參與實踐,既要“全程”也要“全員”.如,蘇教版三年級數學下冊《生活中的軸對稱圖形》,活動流程是收集圖形、觀察特點、尋找并畫出對稱軸、創作軸對稱圖形?;顒忧敖處熞膭蠲恳粋€學生走進生活、走向大自然、走向社會,用自己極具個性的方式捕捉身邊的軸對稱圖形,比如拍照、繪畫、錄像、采集等。學生親自實踐了,他們的感官印象才深刻,沒有了實際的觀察,所謂的“數學來源于生活”就成了部分人的獨家發言。數學與生活的聯系不僅可以發生在課外,在課內也一樣可以生動模擬。如,蘇教版一年級數學下冊的《小小商店》就可以讓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在教室內開辦“小小文峰超市”.學生自己從家中帶來各種各樣的日用品,并事先向家長了解具體的價格,再準備一些仿真的紙幣?;顒訒r學生扮演顧客、導購員、收銀員等,自由購物、自行結算。在模擬實踐中積累“買”與“賣”的經驗,增強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四、完善課題過程,加強研究性。
“綜合與實踐”從本質上說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活動,如何選擇有現實意義而又富有挑戰性的問題是教師教學設計時的首要環節,接著是問題的展開、問題的解答和活動的總結。其實一次綜合實踐活動,就是讓學生經歷了選一選、問一問(選題),想一想、議一議、說一說(開題),試一試、做一做(做題),講一講、評一評(結題)。這樣的四個環節就和科學家做課題研究完全一樣,只不過他們的課題歷時較長、難度更大、綜合性更強而已。
在培養學生主動進行課題研究方面,國外有很多成功的經驗值得我們學習。一方面得益于他們的學科整合設置,從一年級起就開設《社會研究》《科學》,而《圖書館課程》則是從幼兒園一直貫穿到初中階段,前后一共歷時九年。這些課程都非常注重培養學生的文獻研究、信息采集與分析能力。另一方面數學自身的教學也重視課題的研究,一個星期的作業可能就是主動撰寫一份研究報告,而不像我們多以被動型的練習為主。發揚“拿來主義”的精神,我們可以開展形式多樣的研究活動,因人而異、因地制宜。高年級學生分組進行社區小調查,動手制作小模型,撰寫微型調研報告或數學日記等;低年級學生由于識字量不多,寫作能力有限,借助日記來表達自己的研究過程可能有些難度,教師可以開展繪畫日記的實踐活動,讓每一個學生都快樂地卷進數學學習的“漩渦”中。
總之,只有教師全身心地投入到“綜合與實踐”課程的開發和教學中,才能幫助學生更深地積淀活動的經驗,進而鋪設出多姿多彩的數學學習之道!
為了切實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精神,依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要求,結合我校實際,特制訂茶亭中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方案。
二、課程實施目標。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目的是讓學生聯系自然和社會實際,通過親身體驗和相關內容的學習,積累和豐富直接經驗,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和提高,培養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終身學習的能力。通過本課程學習,使學生獲得參與專題研究、社會實踐與社區服務的切身體驗,掌握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與實踐技能,培養服務意識與奉獻精神,學會合作與分享、尊重與欣賞,養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良好的生活態度,關注自然、關注社會、關注未來,形成良好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
三、課程的內容和實施辦法。
第一部分:研究性學習課程內容。
研究性課程在內容上要注重聯系學生的學習生活實際,聯系自然界、社會和人自身發展的實際問題,要有效地利用各種社會資源和自然資源,緊密結合各地區和學校的實際開展學習、研究。無論學生確立的探究課題是自然問題、社會問題還是自我問題,在研究性學習開展中都應對自然、社會、自我三者作整體關注,充分挖掘研究課題所具備的自然因素、社會因素和自我因素,努力實現自然、社會和自我的內在整合。大概分類如下:
(1)自然環境類:主要是從研究人與自然關系的角度提出的課題,如環境保護、生態建設、能源利用、農作物改良、動物保護、天文研究等方面與人人生活背景相關的課題。
(2)社會生活類:主要是從保護人與社會關系的角度提出的課題,如學校規章制度研究、社會關系研究、企業研究、社會管理、社團活動、人群心理、人口研究、城市規劃、交通建設、法制建設、政治制度、社會經濟發展、宗教研究、貿易與市場研究等與人生活背景相關的課題。
(3)歷史文化類:主要是從研究歷史與人的發展角度提出的課題,如鄉土文化研究、民俗文化研究、,歷史蹤跡研究、名人思想與文化研究、校園文化研究、傳統道德研究、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研究、東西文化比較研究、民間文學、藝術研究、影視文化研究、時尚研究等與個人生活背景相關的課題。
(4)個人發展類:主要是從關注個體成長的角度提出的課題,如學生社團研究、學生群體研究、學生消費研究、學校制度與學生成長、班級制度與文化、流行文化、時尚文化、行為方式研究、同學關系研究等與學生生活直接相關的課題。
(5)跨學科綜合類:主要是從科學技術與時代發展角度提出的,與中學的學科知識有一定的聯系,但主要是需要多學科參與的、有助于了解當代前沿科學的綜合學習課題,如遺傳與化學、納米技術、計算機與多媒體技術、基因工程與克隆技術、產權經濟、組織行為等與現代生活息息相關的新事物的研究課題。
2、課程特點。
(1)開放性。
實施主體開放(師生、專家、家長);。
活動時間開放(分散與集中課時雙結合);。
活動空間開放(教室、學校功能室、校外廠企、街道、景觀等);。
學習內容開放(學科、社會、生活、課題、活動設計……);。
學習手段開放(讀書、上網、社會調查、實地考察、討論等);。
研究方式開放(參觀、訪問、觀察、調查、實驗、資料收集);。
成果表達開放(論文、報告、方案、展品……)。
(2)自主性。
研究性學習活動應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的主動探索、主動發現和體驗。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幫助者、促進者,教師的教學應有利于學生自主活動的開展和深化。在學習方式上表現為:學生“自由結合、自主選題、自主探究、自我評價”。
(3)探索性。
研究性學習從研究范圍的確定、研究目標的定位、研究過程的安排、研究方法的采用、研究成果的表現,都由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探究”完成。
(4)實踐性。
“研究性學習”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板塊之一,說明它的特征是實踐性,而且在學習內容上看,研究性學習主要強調理論與社會實踐、科學和生活體驗的聯系。因此,要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生活,親身參與社會實踐活動。
研究學習的實施步驟。
1、培訓教育。特別是對于七年級學生,由于很多都是第一次進行研究性學習,學??赏ㄟ^講座,課堂教學,網站,板報等多種形式,就如何進行研究性學習進行培訓。在每次開展活動前進行安全、禮儀、法制等方面的教育。
2、選擇課題。由學生根據自身的興趣,在老師指導下,從自然、社會和學生自身生活中自主選擇和確定研究專題。提倡課題的綜合性、社會性、探究性、開放性、獨特性;強調課題的需求性、創造性、科學性、可行性。鼓勵課題形式的多樣性,可以是文獻研究、觀察報告、項目設計、科學實驗、社會調查、問題追蹤等。
3、制訂計劃。課題小組確實研究課題后要填寫課題實施方案表格,內容包括課題名稱、課題背景說明、課題的意義與價值、小組成員及分工、指導老師、研究目的與計劃、活動步驟、活動場地與器材申報、預期成果等。
4、搜索資料。根據計劃,各成員承擔自己的職責,通過圖書查詢、網絡搜索、參觀訪問、問卷調查、實驗記錄等多種途徑和渠道廣泛搜集資料,建議學生做好記錄,有條件的可進行錄像、攝像、錄音、下載等。
5、整理總結。對搜集到的各種資料,研究小組一定要進行討論和分析,各成員都要表達自己對問題的認識與理解,然后對資料做出處理,如發現缺少材料,可繼續進行搜集,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可通過不斷的整理、分析、驗證、提煉等,形成課題成果。課題成果的形式可以是研究報告、小論文、項目設計、實驗報告、科技作品等。
6、交流評價。
各班每個課題組把自己的成果以各種方式在班中進行展示,同時學生小組展開互評和指導老師進行評定,并推薦出優秀課題參加級的優秀成果展示。
活動實施的過程。
1、活動前教育。學校在活動前都安排一定時間進行安全、法制、禮儀教育。教育學生預防事故,注意自我保護;教育學生必須遵守法規,遵守實踐地和社區的規章制度;教育學生禮貌待人,體現中學生良好的精神風貌。
2、內容選擇與活動規劃。除軍訓項目外,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已有的知識水平,從生活實際出發,從熟悉和關注的社會中選取活動主題和內容,并形成社會實踐小組,聘請指導老師,聯系好將要前去實踐的地點或單位,制定小組活動計劃,并在小組活動計劃的基礎上制訂個人活動計劃。將小組活動計劃和個人活動計劃報告班主任和指導教師并征得他們的同意。
3、活動實施。新學期開學的第三周召開開題報告會,組成活動小組,確定活動主題,明確成員職責,制訂活動計劃。學生必須按計劃進行活動,服從實踐地負責人領導,班主任和指導老師要隨時關注活動的正常開展。在活動中組長要協調好小組成員及各方面的關系,各成員發揮團隊精神,相互協作,確?;顒拥捻樌M行。要記錄活動過程和活動心得。
4、總結交流?;顒咏Y束后,小組完成社會實踐的報告。個人寫出活動小結及活動過程中的體會、感受等,先在小組內交流,然后組織小組間的交流。形式由班級自定,可以是主題班會、班級網頁、墻報展覽等。每班推薦最好的一個活動小組參加級組的社會實踐活動成果匯報,評選出10個活動小組參加學校舉辦的社會實踐活動成果匯報交流大會,評選出優秀活動組一等獎2名,二等獎3名,三等獎5名。時間安排在初二第二學期期中考后(5月上旬)。
5、評價考核。小組和個人提供相應的材料,由班主任和指導老師進行初步評,然后由學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領導小組進行終評,學校學分認定委員會進行學分認定,教務處完成學分登記。
四、課程實施領導小組。
組長:葉清華校長。
組員:教務處、教研處、政教處、團委、總務處負責人及科組長、年級組長。
綜合實踐活動由下列部門和機構進行管理:教務處、教研處、政教處、團委、總務處、備課組、班主任、科任教師,由以上相關人員或代表組成的課程學習指導中心,對學生進行指導。各部門必須相互協調、相互配合,使課程實施規范化、科學化,使之具有可操作性,力求使課程順利進行。
五、教學的基本原則。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在實施中除應遵循一般的教學原則外,還應根據綜合實踐活動的特點和學生的身心發展的規律,遵循以下原則:
1、自主性原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應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的主動探索、主動發現和體驗。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幫助者、促進者,教師的教學應有利于學生自主活動的開展和深化。
2、開放性原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應創設十分寬松的學習環境,讓學生享有充分的心理安全,在時間的安排、主題的確定、方法的運用和成果的表達方面有相當大的靈活性,為學習者發揮個性特長和才能提供廣闊的空間,從而形成一個開放的學習過程。
3、實踐性原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強調有豐富材料和真實的情景,主張學生在”做中學”。學生在與環境的互動中獲得直接經驗和情感體驗,這些新經驗與原有的概念和技能相互作用,最終形成可應用的個性化理論、模型和技能。
4、綜合性原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應從學生身邊的事物或問題出發,形成跨越諸多學習領域的活動,以利于知識的融會貫通和多角度、多層面地思考問題能力的形成。通過親身的實踐,使學生了解和關心社會,了解和探索自然的奧秘并形成綜合看待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5、全員性原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并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和選擇,力求使每位學生都能得到發展。
1.借助故事創設問題情景。
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學生的心靈。在數學教學中,適時地給學生營造一個故事情境,不僅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且有利于學生發現問題,探索新知。
2.用猜想和驗證來創設問題情境。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的思維活動總是由問題開始的,在解決問題中得到發展。學生學習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不斷提出問題,又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創設問題情境,引起學生認識沖突,使學生處于一種“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狀態,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老師提供主動探索和發現問題的條件,使學生的思維在問題的猜想與驗證中得到促進和發展。
例如,在教學“年、月、日”時,我是這樣導課的:“同學們喜歡過生日嗎?”學生都高興地回答“喜歡!”接著又提問了幾個學生:“你幾歲了?過了幾個生日?”“同學們,一般的一個人有幾歲,就會過幾個生日,可是小強滿12歲的時候,只過了3個生日。這是為什么呢?你們想不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學生聽了,個個情緒高漲,一種強烈的求知欲望油然而生。這時老師抓住學生迫切求知的心情,及時地引導他們進入新課。
同時,教師放權給學生,給他們想、做、說的機會,讓他們討論、質疑、交流,圍繞某一個問題展開辯論。教師給學生時間和權利,讓學生充分進行思考,給學生充分表達自己思維的機會,讓學生放開說,并且讓盡可能多的學生說。條件具備了,學生自然就會興奮,參與的積極性就會高起來,參與度也會大大提高。只有積極、主動、興奮地參與學習過程,個體才能得到發展。
3.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問題情境。
數學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而學習知識后又將回到生活中去,因此,我們的數學應從生活實際出發,創設的問題情景也要從實際出發,這樣才符合學生的心理特征,才能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欲望;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來設計富有情趣和意義的活動,創設良好的教學情景,使學生切實體驗到身邊有數學,用數學可以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從而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增強了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應用意識,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解決問題的能力。
如教學應用題時,可以結合教學內容,引導學生深入生活,通過社會調查,收集、整理數據,提出數學問題。課堂上學生利用自己收集的素材提出問題并加以解決,學得很有興趣,掌握得也非常牢固。
4.利用問題創設問題情景。
好奇心和自我表現欲是學習的內部動機,小學生的好奇心和自我表現欲特別強烈。因此,有意識創設情景,讓學生主動提出問題,能激發和迎合他們的好奇心理和表現欲,為課堂教學創設良好的氛圍。
這樣,情景由教師創設,問題由學生提出,方法由學生去研究,課堂呈現出濃厚的探究氛圍。
5.利用游戲創設問題情境。
“關注學生的經驗和興趣,通過現實生活中的生動素材引入新知,使抽象的數學知識具有豐富的現實背景,努力為學生的數學學習提供生動活潑、主動求知的材料與環境”這是義務教育小學數學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編寫意圖之一,游戲中創設問題情景正是落實編寫意圖。
在課堂上,教師要當好"導演"和"教練",誘發學生"入境",使學生產生"入境始入親"的感受,從而激發學習興趣,增強學習效果。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若能善于結合教學實際,巧妙地創設問題情景,使學生產生好奇,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從而充分地調動學生的"知、情、意、行"協調地參與到教師所設定的"問題"解決過程中,在此基礎上再引導學生探索知識的發生、發展,規律的揭示、形成過程,必將進一步開闊學生的視野,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
6.通過設立疑點創設問題情景。
現代教學論認為,激疑是教學的重要策略。教師要善于激疑才能引起學生的積極思維,才能引發學生的好奇心,而好奇心常常會導致創造意識的萌發。因此,教師要依據教學內容,適當設置疑點,創設教學的最佳情境,引發學生的好奇心。
當學生聽老師說出得數后,感到驚奇不已,這是我趁機導入新課:學習了這節課之后你就會知道老師是怎樣很快算出得數的。這樣學生帶著疑問去學習,學習興趣特別濃厚,急于找到方法的心情也特別迫切。讓每個學生都處于驚奇、探索和發現的學習過程中,既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又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意識。
7.編擬童化故事創設問題情境。
童化故事是低年級兒童最感興趣的學習素材,以童化故事的形式創設問題情境,會激活學生的思維,引起學生的共鳴,且產生積極的情感,幫助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順利掌握新的學習內容。
例如,人教版低年級新教材中許多主題圖,都可以編成童化故事,讓學生在喜聞樂見的故事情境中,產生問題意識。在教學一年級上冊“比大小”時,可以編個“猴子比聰明”的童化故事。一天猴媽媽給兩個猴孩子帶來一些禮物,先讓猴孩子猜帶來的是什么禮物?多媒體展示帶來的梨、桃、香蕉。
猴媽媽接著說:咱們分別數一件帶來的禮物,并用數字表示,看誰數得對,數字表示得正確,誰就是聰明的猴子,也請咱們班的同學們評判一下,看誰做得又對又快。多媒體展示猴子們是如何數的,用什么數字表示。猴媽媽接著問:我們有幾只呢?都數成了兩只,誰也沒有數對。這時教師及時問同學們,他們為什么沒有數對呢?請同學們幫幫猴子們。猴媽媽又問,我們每只猴吃1個梨、1個桃、1根香蕉夠不夠?誰能動腦筋想出來誰就最聰明。同時教師鼓勵引導同學們都來幫猴子們想一想。多媒體展示3只猴對3個桃子,3只猴對2根香蕉,3只猴對4個梨的圖。從而觀察比較出3等于3,3大于2,3小于4。
在猴子比聰明的過程中,通過猴媽媽提出的問題,猴子們的比一比,同學們的評判參與、幫助參與等,調動了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使學生置身于創設的問題情境中,積極探求問題的解決。
8.利用生動有趣的游戲創設問題情境。
小學生比較活潑好動,喜歡做游戲。利用游戲創設問題情境,有助于把探求新知和學生在游戲中體驗到的情感結合起來,啟發吸引學生喜歡學、樂于學,使學生在愉悅中盡情地學習。
例如,人教版新教材二年級上冊“5的乘法口訣”教學的過程中,在鞏固記憶5的乘法口訣時,可采用多形式對口令游戲,且師生共同打手勢判斷對否的方法,說5的乘法口訣。
練習時,可以使用不同的組合形式進行對口令。如師生對口令,先由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全體(或部分學生)說得數,然后讓學生全體(或部分學生)提出問題,教師說得數。也可采用男、女生互對,同桌互對,小組互對等。對口令的過程中,師生要評判對口令是否正確。這樣做,教師與學生的活動溶為一體,生生交流、師生交流與學生的全體參與相結合,使學生在多形式的互動中,訓練了思維,培養了學生提出問題,且根據所學的知識迅速準確地回答問題的能力。
9.通過動手實驗操作創設問題情境。
在課堂教學中,利用動手操作創設問題情境,會使學生的手腦達到有機結合,學生的思維將會更加活躍,學生在操作的過程中就會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例如,在教學六年級下冊“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時,讓學生拿出課前準備好的一個長方體和一個正方體紙盒,沿棱剪開,再展開,讓學生數一數各有幾個面?量一量每個面的大小有什么關系?每個面的長和寬與原來的長、寬、高有什么關系?想一想表面積如何算?這一系列的問題都可以在操作活動中得到解決。
又如:“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一節練習課,出示這樣一道題:有2個長方形木框,長都是4厘米,寬都是2厘米,拼成一個圖形,求它的周長。大家可以用實物操作一下,把周長指給同位看,再算一算。這樣的操作會牢牢地吸引同學們的注意力,課堂氣氛輕松熱烈,學生得到的結論既準確又全面。
10.設置懸念創設問題情境。
“懸念”是指課堂教學中,教師針對學生的求知欲強,好奇心切等特點,創設具有科學性、新穎性,足以引起學生探索活動的各種疑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皯夷睢痹谶@里就成為最直接、最有效的誘因。
在課堂中故設懸念這一情境,定會把學生引入到一種新的思維境界之中,利于引發每個學生對這一問題的深層次思考和研究。例如在教學“分數化成小數,即能化成有限小數的分數特征”時。首先教師直接告訴學生分數能否化成有限小數,這里面是有秘密的,老師已掌握這個秘密,不信你們可以出一些分數來考考老師,老師能很快地判斷出每個分數是否能化成有限小數,并請學生用計算器進行驗證,使學生明白分數能否化成有限小數的確是有秘密的。從而產生有什么秘密的問題“懸念”,來創設出問題情境。使學生產生了解決數學問題的迫切感。
又如:在教學“能被2、5整除數的特征”一課,教師布設了讓學生隨便說一個多位數,師不計算就能判斷這個數能否被2整除,當學生對老師的這一快速判斷持有疑問,利用計算機驗證又準確無誤時,定會被老師的敏捷反應充滿欽佩,定會沉入到一種思考當中,為能被2整除的數的特征研究奠定思維基礎。
11.巧設室外活動創設問題情境。
巧設數學課堂的室外活動情境,易于學生體會到“數學生活化”的本質內涵,利于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
例如,在教學“正反比例應用”一課時,我們把學生帶到操場上,請3名同學分別組織全班其余24名同學進行隊列訓練(不能重復),在這種活動中,學生發現,每行站的人數和行數成反比例關系,并利用這一關系快速解答了老師指令下的隊行每行人數。
緊接著老師又指著旗桿說:“若學校想要更換新的旗桿,你能幫助算一算旗桿應有多長嗎?”“以小組為單位先研究方案,在確立實施的方式方法?!睂W生很快利用桿高和影長成正比例這一知識設計出方案。
這種室外活動的情境引導學生把所學到的數學知識應用到解決具體的實際問題情境之中,與只讓學生坐在課堂上聽老師說教的效果,是不可比擬的。
12.利用新舊知識連接點創設問題情境。
古人云“溫故而知新?!蔽覀冊谛屡f知識密切聯系的關鍵處,創設情境,制造沖突,學生自然會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和方法來聯想和探索新知。
如教學“三角形面積計算”時,教師可創設這樣的情境:“過去我們運用轉化的方法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來推導出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方法。今天,大家能否推導出三角形的面積計算方法?請同學們試試?!?/p>
再如,當學生在學習筆算兩位數減兩位數的減法時(退位),可以啟發學生從筆算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加法時(進位)進行思考,通過這樣的情境,不僅能給學生指明了思考的方向,而且也激發了學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作為一種新的課程形態,以活動為主要形式,強調學生的親身經歷,要求學生積極參與到各項活動中去,在“做”、“考察”、“實驗”、“探究”、“體驗”等一系列活動中發現和解決問題,體驗和感受生活,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這學期,我校認真貫徹教研室以及學校綜合實踐課程計劃的有關精神,堅定不移地依照新課程理念,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推向深入,努力提高教師的課程實施能力,著重培養既有底氣又有靈氣且具有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的現代小學生,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教師從意識上重視起了這門課程,實施課程的能力從無到有,從初步體驗到有所感悟。學生在一次次活動中得到了鍛煉,并培養了興趣。在新學期中我校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做好工作:
1、轉變觀念,讓教師和學生一起成長。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必須讓教師的教育思想進行一次深刻的革命,要讓教師站在未來人才的需要和學生可持續發展的高度上來認識。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學生的自主選擇和主動實踐是關鍵,教師的作用是有效的指導,要大膽地讓學生去闖,失敗了也是一種體驗、一種收獲,要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體驗科學態度和科學規范,體現與人合作和分享成果的樂趣。通過設立新課程論壇,舉辦學習沙龍,開展與新課程一起成長的研討活動,讓教師深入新課程。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注重發揮教師群體力量,倡導教師之間的合作,成立綜合實踐活動“智囊團”。根據農村小學學生的實際情況,在充分尊重學生意愿的基礎上,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由2-3位教師分別指導,讓教師和學生在活動中一起成長。
2、拓展外部環境,營造有利于教學的氛圍。學校積極主動與周邊單位及相關行業進行聯系,探求綜合實踐活動開展的有利氛圍。同時,加大宣傳力度,綜合實踐活動不僅僅是學校、教育部門的事,而應當是學校、家庭、社會共同的責任。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全社會人人有責,為孩子們提供必要的學習環境。另外,學校把綜合實踐活動作為教學工作檢查的重點,以此推動綜合實踐的改革的不斷深入。
一.單元教學目標:
1.在觀察簡單物體的實踐活動中,體驗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發展空間觀念。
2.結合觀察簡單物體的過程,體會最多能看到物體的三個面,并能直觀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二.單元教學分析:
本單元的學習內容是一年級下冊“觀察物體”的發展,從兩個方向觀察簡單物體發展到從三個方向觀察簡單物體,進一步發展學生觀察物體的空間經驗和空間觀念。在這個單元學習中,學生將經歷觀察物體的過程,體驗到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物體形狀可能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物體的三個面;并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三.教學課時:
本單元課時安排:3課時。
題目看一看(一)備課人鄒艷華。
教學。
目標。
1、通過觀察活動,體驗站在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的形狀不一樣,最多能看到物體的三個面。
2、知道物體的正面、右面和上面,能辨認從正面、右面和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3、積極主動參與觀察活動,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
重難點1、最多能看到物體的三個面。
2、知道物體的正面、右面和上面,能辨認從正面、右面和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教學。
準備課件。
學具課時。
安排1。
教學過程。
片段一。
師:今天我們來觀察物體,你們猜一猜要觀察什么物體呢?
(有的學生說電視機,有的學生說房子,還有一位學生說外星人。全班同學笑了,課堂氣氛輕松活躍。)。
片段二。
師:下面我們分五個小組活動,請第一小組先到前面來觀察這張講臺。(學生安靜下來)你們各自選擇一個位置觀察,再交換位置觀察,說一說你發現了什么。
(師指導這個小組學生變換觀察的角度,進行有序的觀察,為其他小組的觀察活動起示范作用。)。
第三小組上來觀察時,班上最調皮的陽志江同學繞過桌子的右面,一下子就鉆進了講臺下層的格欄里躺下了。
師:你在干什么呀?
陽:老師您瞧,我在觀察講臺桌的下面。我躺在里面,只看見桌子的下面,其他面都看不見了。
(我贊許地對他點點頭,學生觀察的興致更高了。)。
師:剛才同學們從不同角度觀察了講臺,先在小組內交流。
師:哪一個小組先匯報?請說一說你們是站在哪個位置觀察的,看到了什么?
(學生的小手舉得高高的,急于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大家。)。
生1:我們小組的同學站在這里看(他指了指講臺桌的左右,一位同學插嘴說:這是旁邊。另一位學生又說:這是右面。)。
師:你們認為哪種說法好?
師:你們小組真能干,同學們還有補充的嗎?
師:你們觀察得真仔細,還有不同的嗎?
師:站在哪里可以看到5個面?你示范一下,行嗎?
(生站到桌子上)。
師:你敢于說出自己的想法,也不錯。通過實地觀察,發現了站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物體的形狀是不一樣的,對于長方體來說,最少可以看到它一個面,最多可以看到它三個面。
師:(打開書本第26頁)圖中老師、淘氣、笑笑分別看到講桌的哪一面,先想一想,再連一連,做完后把你的想法與同桌進行交流。
師:你真是一個善于觀察,勤于思考的孩子。
……。
片段三。
師:觀察長方體形狀的物體,不論它的大小,最多只能看到它的三個面?,F在每人都拿出一個自備的長方體,看看這個結論是不是正確的,然后,再打開書本第26頁,找一找怎么稱呼所看到的三個面。自己看書認識長方體的上面、右面和正面。
師:誰能幫他解決問題?
板書設計。
修改及補充內容。
題目看一看(二)備課人卓敬敏。
教學。
目標。
1、經歷用正方體搭簡單物體,并從正面、右面和上面觀察它的活動,辨認簡單物體的正面、右面和上面的形狀。
2、在搭擺和觀察物體的過程中,體驗從同一個方向看不同物體,它們的形狀可能相同;正面與一種形狀對應的物體不是唯一的。
3、培養動手實踐能力,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
重難點1、在搭擺和觀察物體的過程中,體驗從同一個方向看不同物體,它們的形狀可能相同;正面與一種形狀對應的物體不是唯一的。
2、培養動手實踐能力,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
準備課件。
學具課時。
安排1。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復習引入。
師:同學們平常喜歡玩什么?
生:積木、毽子等。
指導教師:
指導班主任:1037。
我們來到龍陵縣龍山中心學校受到了熱烈的歡迎。首先,我們和該校的領導及老師召開了座談會,他們向我們介紹了龍陵縣龍山中心學校的情況:它辦校至今已有百年歷史,始建于清光緒30年(公元19),坐落在縣城東南的老東坡下,背靠青山,側臨綠水,校內青杉挺拔,繁花似錦,綠草茵茵,是一個靜心求學的好地方。它占地總積13333平方米,校舍建筑總面積4737平方米,校園綠化面積3800多平方米,運動場面積1500平方米。這里共有教職工63人,教學班24個,學生1058人。它堅持以質量求生存,以教研教改促進發展,多年來一直承擔全縣小學教育研究和實驗示范任務,為龍陵縣基礎教育事業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保山地區重點學校之一,它也為龍陵縣的社會經濟發展做出了有目共睹的貢獻。
基情況如下:
課堂教學:完成教案數為8份,上課節數為16節(英語、語文、數學、品德、自然、音樂、美術7個科目)。
班主任工作:組織一次我做文明小公民的主題班會。
帶領學生出了一期黑板報。
到學生家里去家訪。
首先,我請班主任給我一份名單,因為我知道,記不住學生的名字,看似小事,其實它在學生眼中是很重要的,如果記不住學生的名字,學生就會覺得自己在老師心中沒有地位。覺得老師不關心自己,甚至會產生隔閡。而后我便找了個機會認識了全班同學,下課后同學們都圍著我唧唧喳喳地說:老師,你怎么才來就知道我們的名字呀?好多老師教了我們一年都沒記住我們的名字。這也使我明白了:溝通是一種重要的技巧和能力,時時都要巧妙運用。認識一個人,首先要記住對方的名字。了解一個人,則需要深入的交流。而這些,都要自己主動去做。
下課后,孩子們經過我時,都親切地喊一聲:范老師好!,我也帶著按捺不住的羞澀和歡喜應著,同時我也發現了快樂竟如此簡單,只因被一群天真的孩子們認可并充滿親切地問候一句。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興趣對于一個學生的學習來說是一個至關重要的條件。興趣是學習入門的階梯興趣孕育著愿望,興趣溢生動力。那么如何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呢?其實這不只是學生的問題,老師也要有激情與耐心,這是做位一名老師應該具備的。激情與耐心,就像火與冰,看似兩種完全不同的東西,卻能碰撞出最美麗的火花。其實,不管在哪個行業,激情和耐心都是不可或缺的。激情讓我們對工作充滿熱情,愿意為共同的目標奮斗;耐心又讓我們細致的對待工作,力求做好每個細節,精益求精。激情與耐心互補促進,才能碰撞出最美麗的火花,工作才能做到最好。
為了辦好這個班會,我努力為每一個同學創造展示自我的機會,提供展現自我的平臺,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夠體驗到成功的愉悅,感覺到自我的價值,品嘗到其中的樂趣。結果,在準備班會的過程中,同學們都很積極。班會的節目花樣繁多,唱歌、跳舞等應有盡有。每個學生的積極性都很濃烈、熱情也很高漲。最后一曲學生獨唱春天在哪里?把班會推向了高潮。當然,在開展班會活動過程中,我也發現了許多問題,并在方法上有待改進。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qitafanwen/9315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