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政府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貫穿于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生態文明建設各方面,我們要堅持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以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系統性布局、協同性推進的思路與方法統籌制度、組織、人員、技術和數據等各種資源,協調一致地開展數字政府建設的各項工作。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數字政府建設工作情況匯報范文精選的內容,供大家參考,希望能夠給大家帶來借鑒或幫助。
在市審計局和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和精心指導下,我局把數字政府建設工作當做事關審計事業長遠發展和實現技術創新的根本,采取有效措施,積極適應信息化發展趨勢?,F將數字政府建設工作匯報如下:
一、工作舉措方面
(一)高度重視“金審工程”建設
“金審工程”三期建設項目,是今年我省審計系統“金審工程”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它的建設和應用有利于推動審計工作現代化、科學化和信息化發展,提高工作效率和業務管理水平,節約審計工作成本。為此,我局組織全體審計干部專門聽取市審計局組織“金審工程”的視頻學習培訓,根據會議精神,召開班子會,組建工作小組,積極配合省市做好“金審工程”三期建設項目工作。
(二)推進大數據審計新突破
深化“總體分析、發現疑點、分散核實”的數字化審計模式應用,加強同級審中的大數據審計方法運用,節約審計資源與審計時間,提高審計的廣度和深度,提升審計監督效率,通過“新常態”下的本級預算執行審計,不斷推動完善財政預算管理制度、規范預算分配行為、維護財政資金安全、提高財政資金使用績效、促進健全事權和支出責任相適應的財政體制。
(三)積極配合信息化建設工作
配合政府辦、醫保局等相關部門,做好贛政通、贛服通、電子社??ǖ刃畔⒒ぷ?,加強宣傳、時時調度,確保我局各項信息化工作落實到位。
二、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審計業務發展與審計能力不相適應。審計業務人員大部分財會專業出身,無計算機專業人員,無通過計算機二級人員,大數據審計應用能力欠缺。審計任務與審計業務人員不相適應。目前地方各級黨委、政府對審計工作非常重視,地方黨委、政府及紀檢部門交辦的臨時性任務日益增多。目前我局除固投股、辦公室外審計業務人員僅8人(含今年退休3人),其中長期派駐拆遷工作組1人,實際審計業務人員7人,除完成年初審計計劃外,面臨紀委巡視巡察、辦案抽調,省廳、市局大項目統一調配人員需要,上級審計后審計整改工作,擠占了正常審計計劃項目的人力、物力和時間,基層審計人員常年滿負荷運轉,疲于應付各項工作的局面已成常態,審計質量難以保證。
三、工作打算
進一步加大專業人才的引進力度,提高審計隊伍的綜合實力,引進專業人才,充實審計力量,壯大審計隊伍,解決好審計隊伍人員不足的問題。進一步加大培訓力度和深度,切實提高計算機應用水平。繼續加大教育培訓力度,不斷提高應用計算機審計軟件進行項目審計的能力,著力培養既熟悉審計業務又掌握宏觀經濟、計算機、法律等知識的復合型人才。
做好20xx年“數字政府”改革建設工作,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緊緊圍繞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解決形式主義突出問題為基層減負等工作部署,以讓群眾滿意、企業滿意、政府工作人員滿意為目標,以“數據上云、服務下沉”為主線,深度聚焦、破解難題,通過數據治理拉動應用提升,推動“數字政府”改革建設向縱深發展,為奮力實現“四個走在全國前列”、當好“兩個重要窗口”提供重要支撐。
一、加快政務服務向基層下沉
(一)大力推進基層減負便民專項工作。圍繞群眾辦事“三少一快”、基層干部“減負提效”,開展基層服務事項梳理優化、審批便利化改革,深化電子證照、數據共享服務的應用,推行基層證明網上開具服務,把大數據服務支撐能力延伸到基層,讓數據跑腿代替群眾和基層干部跑腿。實現基層辦事提交證明量降低90%,努力做到村民日常辦事不出村。(省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牽頭,省直有關部門、各地級以上市政府配合)
(二)推進政務服務一體機基層覆蓋。在全省市、縣兩級政務服務中心部署政務服務一體機,在每個縣(市、區)不少于10個鎮(街道)或行政村(居委會)黨群服務中心等基層場所部署政務服務一體機,基層服務事項入駐不少于100項,讓政務服務覆蓋基層群眾身邊的“最后一公里”。(省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牽頭,省公安廳、司法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農業農村廳、市場監管局,省稅務局,省殘聯,各地級以上市政府配合)
(三)拓展“粵省事”基層應用范圍。開通少數民族、三農等特色專區,推動地市特色服務入駐,加大對水、電、煤氣、天氣、交通等公共服務的集成,實現進駐“粵省事”的基層服務事項超過400項,“粵省事”實名用戶總數達1500萬、日訪問量達1000萬。(省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牽頭,省直有關部門、各地級以上市政府配合)
(四)提高“一網通辦”服務能力。升級廣東政務服務網,與國家平臺對接聯通,提高跨省、省內業務“一網通辦”服務能力,實現省級政務服務事項網上可辦率不低于90%,市縣級政務服務事項網上可辦率不低于70%,鎮村級政務服務事項網上可辦率不低于50%,市縣級100個高頻事項“最多跑一次”。(省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牽頭,省直各部門、各地級以上市政府配合)
(五)提升基層窗口服務水平。推行“一窗通辦”模式,實現市縣級70%以上政務服務事項“一窗”受理,讓群眾取一個號、找一個窗。重點推進鎮、村實體辦事窗口標準化建設,提升基層窗口服務水平,不斷優化綜合窗口設置。(各地級以上市政府負責)
二、促進粵港澳大灣區服務互通
(六)提升可信身份認證服務能力。進一步完善“互聯網+可信身份認證”服務平臺,整合出入境證件身份認證信息,推進港澳居民在政務服務、企業開辦、住宿登記、婚姻登記、社保領取、公共交通等領域的可信身份認證,覆蓋至少50個事項,日服務量達5000人次。(省公安廳牽頭,省港澳辦、省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廣州市政府配合)
(七)推進財政電子票據服務應用。依托“粵省事”平臺,接入財政電子票據服務,推進教育、醫療、公安、檢察、法院、水利等6個重點民生領域不少于200家財政用票單位服務接入,提供包括電子票據開具、繳費、取票、查驗等“一站式”服務。積極推進10條政府還貸高速公路車輛通行費電子票據服務應用,加快推廣至港珠澳大橋,提高車輛通行“無感度”,為灣區企業群眾提供方便、準確、實時的電子票據服務。(省財政廳、交通運輸廳牽頭)
(八)提升市場準入便利化水平。在廣東自貿試驗區試點“證照分離”改革事項全覆蓋,推進“照后減證”。加快“證照分離”一窗通、“多證合一”備案信息采集系統、“開辦企業一窗受理系統”的升級完善,實現對涉企審批事項全覆蓋,統籌推進“證照分離”改革和“多證合一”改革,將企業開辦全流程壓縮至3個工作日內。(省市場監管局牽頭,省商務廳、廣州、深圳、珠海市政府配合)
(九)創新港澳口岸通關便利化模式。加快建設推廣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建設粵港澳跨界車輛信息管理綜合服務平臺,簡化粵港澳跨界車輛審批和備案流程,實現在珠海青茂口岸、橫琴口岸旅檢通道“合作查驗、一次放行”的管理模式和深圳蓮塘口岸車輛通道客、貨車輛“一站式”通關模式。(省商務廳、公安廳,海關總署廣東分署牽頭,各有關地級以上市政府配合)
(十)推動粵港澳大灣區數據流通。依托“開放廣東”平臺,建立粵港澳大灣區專題,推動政府數據向灣區企業群眾開放,力爭開放100個數據集。進一步改善數據開放的數量與質量,引導粵港澳大灣區政府部門及企業利用已開放數據資源進行挖掘分析和應用開發,為社會提供增值服務。(省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牽頭)
三、推動營商環境提擋加速
(十一)努力破解中小微企業貸款難題。整合騰訊、平安等企業優勢資源,完善風控模型和中小微企業征信體系,推進投融資一體化平臺建設,與在粵銀行建立中小微企業信貸數據共享機制,為不少于5萬家中小微企業提供貸款服務,實現全省市場主體貸款覆蓋率、中小微企業貸款數量、貸款規模顯著提升。(省地方金融監管局牽頭,省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中國人民銀行廣州分行配合)
(十二)深入推進“互聯網+監管”。加快推進“互聯網+監管”系統建設,推動省市縣三級市場監管業務一體化,實現與國家“互聯網+監管”系統聯通對接和數據共享。編制監管事項目錄清單,匯聚各類監管數據,建立監管數據中心,實現行業監管事項清單梳理完成率達100%,監管信息歸集率達100%,投訴舉報處理率達100%,協同監管響應率達100%,為實現規范監管、精準監管、聯合監管、對“監管”的監管提供支撐。(省生態環境廳、衛生健康委、應急管理廳、市場監管局牽頭,省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配合)
(十三)大力推廣“信用+”應用。匯聚各渠道信用數據,構建全省信用信息庫。試點推出“信用+投標擔?!?,實現守信企業投標“網上辦”“零跑腿”。探索推出“信用+商品條碼”,加強對食品、藥品、嬰幼兒用品等領域企業監管。繼續深化“紅黑名單”在聯合獎懲中的應用,讓失信者寸步難行、守信者處處受益。(省發展改革委、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市場監管局牽頭)
(十四)大幅壓縮不動產登記時間。全面開展不動產登記“一窗受理、集成服務”,推進“互聯網+不動產登記”,為企業群眾提供線上線下一體化辦理體驗,將不動產登記服務窗口延伸至4家以上銀行網點,實現抵押登記3個工作日內辦結、其他登記類型(非公證的繼承不動產登記除外)5個工作日內辦結。(省自然資源廳牽頭,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稅務局、省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中國人民銀行廣州分行配合)
(十五)進一步壓縮工程項目審批時限。推動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全方位覆蓋,加快建設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管理系統,通過流程優化、系統整合、數據共享、統一配套服務等舉措,實現全省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時間壓縮至100個工作日以內,社會投資項目審批時間控制在60個工作日以內。(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自然資源廳、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配合)
四、深化行業部門重點應用
(十六)推進粵企政策通建設。依托省政府網站集約化平臺,搭建省級跨部門涉企政策“一站式”網上發布平臺,為廣大企業提供政策發布解讀、精準推送、咨詢反饋和政策評估等服務。平臺實現匯集國家、省、市涉企政策10000條以上,累計訪問量30萬次以上。(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政府辦公廳牽頭)
(十七)提升社會治理智慧化水平。通過具備可信身份認證能力的“智慧新民生”平臺,為5000家以上網吧、10000棟以上出租屋等提供實名認證能力,強化實名寄遞、實名上網、實名租住出租屋、實名二手交易、特種行業從業人員管理等。通過“智慧新警務”的移動應用,為基層民警、輔警和治保力量開展社區網格化管理和服務提供支撐。(省公安廳牽頭)
(十八)加強在線行政執法能力建設。積極推進行政執法信息平臺和行政執法監督網絡平臺建設,實現行政執法案件網上辦理、執法信息網上查詢、執法活動網上監督,年底前在珠三角九市各級政府推廣應用,不斷提升行政執法效率和透明度。(省司法廳牽頭)
(十九)建設立體化環境監測體系。利用衛星遙感、無人機、無人船、物聯網等新技術,探索建立天地人一體化遙感監測體系,整合環境質量、污染源等環境數據,逐步建成環境大數據分析決策支持平臺、生態環境監測物聯網集成與綜合管理平臺,實現各類環境要素監測結果質量可控。(省生態環境廳牽頭)
(二十)創新“互聯網+河長”管理模式。共享整合河湖信息資源,推進河長制應用支撐服務和河湖數據服務平臺建設,實現河道亂采、亂堆、亂占、亂建行為的識別,河湖健康與河長履職的分析與監管響應時間低于5秒,為全省15萬名用戶提供高效、便捷的政務服務。(省水利廳牽頭)
(二十一)提升退役軍人工作信息化水平。構建退役軍人綜合業務管理系統,推動建立省市縣鎮村五級全覆蓋的退役軍人服務保障管理平臺。推進全省退役軍人數據庫建設,實現“一人一檔”。加快退役軍人就業創業平臺建設,提升服務退役軍人就業創業能力和水平。(省退役軍人事務廳牽頭)
(二十二)構建綜合應急管理指揮體系。整合交通、水系、地理、人口、氣象等數據,統籌建設應急指揮“一張圖”信息資源庫,提升對各類災害、事故的主動監測預警能力,構建扁平化的綜合應急管理指揮體系,提高應急災害或事故狀態下指揮、調度、救援的綜合響應和處置水平。(省應急管理廳牽頭)
(二十三)促進醫療保障信息共享協同。推動醫療、醫保、醫藥數據互聯互通、實時共享,完善全省統一參保、征繳、藥品集中采購等數據源采集機制,實現對醫院全民健康檔案庫、電子病歷庫、藥品庫、醫用耗材庫以及定點藥店“進銷存”等數據源全口徑采集。逐步建成標準統一、數據匯集、規范協同的一體化醫療保障信息化支撐體系,促進醫療保障信息共享共用和業務流程優化協同。(省醫保局牽頭)
五、提高政府內部行政效能
(二十四)加快推進跨部門跨層級辦公協同。加快協同辦公平臺在全省的推廣應用,分批推廣至42個省直部門和21個地級以上市,逐步接入各地、各部門自建的辦公系統,實現部門橫向協同、省市縱向互通。(省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牽頭,省直各部門、各地級以上市政府配合)
(二十五)全面提升審計數字化水平。推進“金審三期”項目廣東省部分建設,實現國家、省、市審計機關的互聯互通。推動36類預算執行審計數據、37類社會保險審計數據、29類住房公積金審計數據、26類環保審計數據、46類企業審計數據的匯聚共享,提升審計指揮決策、質量管理能力。(省審計廳負責)
(二十六)不斷強化空間地理信息支撐決策能力。打造全省通用的空間地理公共支撐和綜合應用平臺“粵政圖”,加強與國家遙感數據服務對接,提供65種地圖產品、20個地圖工具、19種個性制圖模板和及時、高精度的遙感影像服務,實現空間地理數據管理“倉庫化”,平臺應用“超市化”。推動“粵政圖”在區域空間生態環境評價、水政執法、應急指揮、河湖監管等工作中的運用,充分發揮空間地理信息支撐政府決策作用。(省自然資源廳、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牽頭,省生態環境廳、水利廳、應急管理廳配合)
六、完善“數字政府”基礎支撐能力
(二十七)“全省一盤棋”推進政務云、網建設。統一規劃全省政務云,統籌推進欠發達地市政務云平臺建設,實現資源總量滿足不少于1000個業務系統上云需求,省級節點初步具備兩地三中心容災服務能力,對欠發達地市已上線節點集中納管。統一規劃全省政務外網,推進欠發達地市政務外網示范點建設。提升省級政務外網承載能力,連通不少于250個政務單位。(省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牽頭)
(二十八)全面推進大數據中心建設。以業務應用為導向,集中開展數據治理專項攻關,建設省市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基本實現對全省統一數據資源目錄規范管理,實現省市兩級政務信息資源共享平臺對接聯通,建立面向全省的省政務大數據中心門戶,打造一站式數據資源服務體驗,發布300個以上通用數據服務接口,并實現對不少于100個高頻應用的有效支撐。(省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牽頭)
(二十九)強化安全管理保障。建立健全“數字政府”網絡安全工作協調、關鍵信息基礎設備保護和網絡安全通報預警與應急響應工作機制。建設“數字政府”云平臺密碼服務資源池、內容安全監管平臺、政務網絡安全態勢監測平臺,加強“數字政府”政務網絡重點部位保密技術監管,提升“數字政府”網絡安全運營保障能力和安全監測監管能力。(省直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別負責)
(三十)完善制度標準建設。加快推進“數字政府”立法,充分發揮專家委員會的智力支持作用,不斷完善“數字政府”建設配套制度。建立健全“數字政府”標準規范編制和應用工作機制,實現數據格式標準、程序接口標準、運行維護規范覆蓋90%以上的新建系統,50%以上的已建或在建系統。(省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牽頭)
(三十一)提高建設運營支撐能力。進一步規范“數字政府”建設運營中心內部建設,不斷提升運營人員政治意識、廉政意識和保密意識。充分發揮基礎電信運營商、互聯網企業以及其他優秀企業在“數字政府”建設中的作用,加強優勢資源整合,不斷提高“數字政府”建設運營支撐能力。(省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數字政府”建設運營中心牽頭)
(三十二)加強培訓宣貫。分層次分類別開展“數字政府”建設相關培訓、研討活動,以簡報、會議等多種形式開展案例分析、經驗交流,總結推廣“數字政府”成功經驗。通過新媒體、新聞發布會等多種方式加強宣傳推介,提升我省“數字政府”的社會影響力和品牌效應。(省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南方報業傳媒集團牽頭)
各地、各部門要高度重視本要點部署的各項任務,結合實際提出具體措施,細化任務目標和進度安排,認真抓好落實。省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要加強督促檢查,定期通報任務落實情況,適時組織開展第三方評估。
數字政府建設工作情況匯報 3
為進一步加快我市“數字政府”改革建設,通過理順機制體制和完善平臺建設,推動政務數據共享開放和信息資源開發利用,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工作要點。
一、做好“數字政府”建設統籌管理
(一)編制“數字政府”建設三年規劃。以購買服務方式聘請專業機構編制全市“數字政府”建設三年規劃,制訂詳細的建設目標任務和實施路徑,為全市“數字政府”改革建設提供規劃指引。[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牽頭,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和市各相關部門配合,完成時間:20xx年12月底前]
(二)設立“數字政府”改革建設專家庫。專家庫成員為我市“數字政府”改革建設提供決策咨詢、技術支撐。專家庫成員從機關事業單位、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電信運營商、互聯網企業等選聘。(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牽頭,市各相關部門配合,完成時間:20xx年6月底前)
(三)建立健全“數字政府”建設制度規范。
⒈出臺《梅州市市級政務信息化服務項目管理辦法》《梅州市政務數據資源共享管理辦法》《梅州市政務服務數據安全管理暫行辦法》《梅州市深入推進審批服務便民化工作方案》《梅州市網上中介服務超市管理暫行辦法》等制度以及相關實施細則。(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牽頭,市各相關部門配合,完成時間:20xx年10月底前)
⒉完善我市《網絡安全管理制度》《信息和數據安全保密制度》等。(市委網信辦牽頭,市保密局等市各相關部門配合,完成時間:20xx年6月底前)
(四)強化安全管理保障。建立健全“數字政府”網絡安全工作協調、關鍵信息基礎設
備保護和網絡安全通報預警與應急響應工作機制。建設“數字政府”云平臺密碼服務資源池、內容安全監管平臺、政務網絡安全態勢監測平臺,加強“數字政府”政務網絡重點部位保密技術監管,提升“數字政府”網絡安全運營保障能力和安全監測監管能力。(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牽頭,市委網信辦、市保密局、市公安局等各相關部門配合,完成時間:20xx年12月底前)
二、夯實“數字政府”基礎設施
(一)推進政務外網建設。統籌推動全市政務外網升級改造,按統一標準完成“市—縣—鎮”縱向政務外網骨干網建設,推進各級政府部門與同級政務外網骨干網接入,實現市、縣、鎮、村四級政務外網全覆蓋。[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和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牽頭,市各相關部門配合,完成時間:20xx年12月底前]
(二)推進政務云服務應用。完成廣東“數字政府”政務云梅州節點掛牌運轉和與省級政務云對接。推進50個以上(含縣級15個)非涉密政務信息系統遷移上云。[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和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牽頭,市各相關部門配合,完成時間:20xx年12月底前]
(三)推進政務信息資源共享應用。統籌推動市政務信息資源共享平臺升級改造,聯通省政務大數據中心數據資源80個服務接口。各級各部門編制本部門政務數據資源目錄,并依托市政務信息資源共享平臺完成政務數據歸集、實時更新。[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和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牽頭,各級各部門配合,完成時間:20xx年12月底前]
三、提升“互聯網+政務服務”應用水平
(一)提升信息化應用實現減負便民。圍繞群眾辦事“三少一快”、基層干部“減負提效”,開展基層服務事項梳理優化、審批便利化改革,深化電子證照、數據共享服務的應用,推行基層證明網上開具服務,把大數據服務支撐能力延伸到基層,讓數據跑腿代替群眾和基層干部跑腿,實現基層辦事提交證明量大幅度降低。[市司法局、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牽頭,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和市各相關部門配合,完成時間:20xx年12月底前]
(二)提升自助終端服務覆蓋面。按照全省統一部署,在市、縣兩級政務服務中心部署政務服務一體機,在每個縣(市、區)不少于10個鎮(街道)或行政村(居委會)黨群服務中心等基層場所部署政務服務一體機,基層服務事項入駐不少于100項。[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牽頭,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和市各相關部門配合,完成時間:20xx年12月底前]
(三)提升梅州特色“粵省事”移動政務服務品牌。
⒈推進高頻政務服務事項上線應用。做好214項國家、省、市三級垂直業務系統事項接入上線工作。(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牽頭,市各相關部門配合,完成時間:12月底前)
⒉推動本地特色服務實現“指尖辦”。新增22項惠民補貼申辦服務事項進駐“粵省事”(梅州)移動政務服務平臺,實現189項梅州特色服務事項進駐。[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牽頭,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和市各相關部門配合,完成時間:20xx年12月底前]
⒊開設三農專題助力鄉村振興。推動涉農政策、特色鄉村旅游、特色農產品、現代農業產業園、扶貧項目和農技服務等鄉村振興發展服務事項在“粵省事”(梅州)移動政務服務平臺“指尖辦”。[市農業農村局牽頭,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和市扶貧開發局、市文化廣電旅游局等各相關部門配合,完成時間:20xx年12月底前]
⒋打造政企溝通平臺。建設政企溝通電子平臺,幫助企業協調解決生產經營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密切政企關系,助推企業發展。[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牽頭,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和梅州高新區管委會、蕉華工業園管委會等各相關
部門配合,完成時間:20xx年6月底前]
⒌推進財政電子票據服務應用。按照全省統一部署,積極配合省財政廳推進我市電子票據管理改革試點工作,加快我市非稅收入解繳與省財政電子票據管理系統一體融合,促進教育收費電子票據運用,有序推進重點民生領域財政用票服務保障落地與拓展。(市財政局牽頭,市教育局等各相關部門配合,完成時間:20xx年12月底前)
(四)提升“一網通辦”服務能力。配合省升級廣東政務服務網,改造市統一申辦受理平臺,提高市內業務“一網通辦”服務能力,實現市縣級政務服務事項網上可辦率不低于70%,鎮村級政務服務事項網上可辦率不低于50%,市縣級100個高頻事項“最多跑一次”。[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牽頭,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和市各相關部門配合,完成時間:20xx年12月底前。]
(五)提升實體大廳服務水平。推動市級服務大廳擴容提質,全面落實“三集中、三到位”,實現市縣兩級70%以上的政務服務事項“一窗受理”;開發智能客服平臺預約系統,實現線上預約與大廳現場排隊叫號系統一體化;運用“互聯網+監督”手段,加強對審批服務的全過程監督,提高行政效能。[市級實體大廳由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牽頭,市各相關部門配合;縣級實體大廳由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牽頭,完成時間:20xx年12月底前]
(六)提升可信身份認證服務能力。進一步完善“互聯網+可信身份認證”服務平臺,整合出入境證件身份認證信息,推進居民在政務服務、企業開辦、住宿登記、婚姻登記、社保領取、公共交通等領域的可信身份認證。(市公安局牽頭,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市民政局、市社會保險基金管理局、市交通運輸局等各相關部門配合,完成時間:20xx年12
月底前)
(七)提升跨部門跨層級辦公協同水平。整合全市自建的辦公系統,建成全市統一的協同辦公平臺,逐步接入各縣(市、區)、各部門自建的辦公系統,并實現與省協同辦公平臺的對接,實現部門橫向協同、省市縣縱向互通。[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牽頭,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和市各相關部門配合,完成時間:20xx年12月底前]
(八)提升“12345”政府熱線服務品牌。拓展12345政府服務熱線服務功能,力爭即時解答率和轉辦準確率分別達到98%、95%;推動熱線與行政效能平臺整合,強化通報機制,力促作風效能大提升。[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牽頭,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和市各相關部門配合,完成時間:20xx年12月底前]
(九)提升審計數字化水平。配合建設“金審三期”項目,推動預算執行、社會保險、住房公積金、環保、企業等審計所需的數據匯聚共享至審計機關,提升審計服務決策、質量管理能力。(市審計局牽頭,市財政局、市社會保險基金管理局、市住房公積金中心、市生態環境局等各相關部門配合,完成時間:持續開展)
(十)提升空間地理信息支撐決策能力。對接全省通用的空間地理公共支撐和綜合應用平臺“粵政圖”,提供地圖產品、地圖工具、個性制圖模板和及時、高精度的遙感影像服務,實現空間地理數據管理“倉庫化”,平臺應用“超市化”。推動“粵政圖”在區域空間生態環境評價、水政執法、應急指揮、河湖監管等工作中的運用,充分發揮空間地理信息支撐政府決策作用。(市自然資源局牽頭,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市生態環境局、市水務局等各相關部門配合,完成時間:20xx年12月底前)
四、努力優化營商環境
(一)推動解決中小微企業貸款難問題。完善風控模型和中小微企業征信體系,推進投融資一體化平臺建設,與在梅州區域內的銀行建立中小微企業信貸數據共享機制,為中小微企業提供貸款服務,實現市場主體貸款覆蓋率、中小微企業貸款數量、貸款規模顯著提升。(市金融工作局牽頭,中國人民銀行梅州市中心支行等各相關部門配合,完成時間:20xx年12月底前)
(二)推動“互聯網+監管”全面實施。加快推進“互聯網+監管”系統建設,推動省市縣三級市場監管業務一體化,實現與國家“互聯網+監管”系統聯通對接和數據共享。編制監管事項目錄清單,匯聚各類監管數據。(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牽頭,市各相關部門配合,完成時間:20xx年12月底前)
(三)推動“信用+”應用。對接全省信用信息庫。探索推出“信用+投標擔?!?,實現守信企業投標“網上辦”“零跑腿”。探索推出“信用+商品條碼”,加強對食品、藥品、嬰幼兒用品等領域企業監管。繼續深化“紅黑名單”在聯合獎懲中的應用,讓失信者寸步難行、守信者處處受益。(市發展改革局牽頭,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市財政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等各相關部門配合,完成時間:20xx年12月底前)
(四)推動企業登記注冊便利化。深化“證照分離”一窗通、“多證合一”備案信息采集系統、“開辦企業一窗受理系統”的應用,實現對涉企審批事項全覆蓋,統籌推進“證照分離”改革和“多證合一”改革,將企業開辦全流程壓縮至1個工作日內。(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牽頭,市各相關部門配合,完成時間:20xx年12月底前)
(五)推動不動產登記便利化。推進“互聯網+不動產登記”建設,全面開展不動產登記“一窗受理、集成服務”,為企業群眾提供線上線下一體化辦理體驗,將不動產登記服務窗口延伸至4家以上銀行網點,實現抵押登記3個工作日內辦結、一般登記類型(除歷史遺留問題、非公證的繼承不動產登記除外)5個工作日辦結。(市自然資源局牽頭,市
各相關部門等配合,完成時間:20xx年12月底前)
(六)推動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管理便利化。建設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管理系統,推動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全方位覆蓋,通過流程優化、系統整合、數據共享、統一配套服務等舉措,實現全市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時間政府投資項目壓縮至90個工作日以內,社會投資項目審批時間控制在60個工作日以內。其中,帶方案出讓土地及小型社會投資項目審批時間控制在45個工作日內。[市住房城鄉建設局牽頭,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和市各相關部門配合,完成時間:20xx年12月底前]
(七)推動網上中介超市高效應用。大力推動中介服務機構進駐,年底實現50家以上中介服務機構進駐;積極引導使用財政性資金購買服務的項目進入中介超市,服務項目交易完成率達100%,力爭走在粵東西北各地市前列;規范和公布中介服務事項及業務流程,強化中介監管及財政性資金在中介超市購買服務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牽頭,市各相關部門配合,完成時間:持續推進)
(八)推動公共資源交易規范化管理。整合我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停止縣級平臺運行,實現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的擴容提質;提高公共資源交易全流程電子化水平,完成第三方機構對交易系統國家檢測認證工作;推動公共資源交易信息化平臺與行政監督部門管理的電子政務系統聯通互認。[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牽頭,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和市各相關部門配合。完成時間:持續推進]
五、深化行業部門重點應用
(一)推進粵企政策通建設。依托省政府網站集約化平臺,搭建市級跨部門涉企政策“一站式”網上發布平臺,為廣大企業提供政策發布解讀、精準推送、咨詢反饋和政策評估等服務。(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政府辦公室牽頭,市各相關部門配合,完成時間:20xx年12月底前)
(二)提升社會治理智慧化水平。通過具備可信身份認證能力的“智慧新民生”平臺,對全市網吧、出租屋等提供實名認證能力,強化實名寄遞、實名上網、實名租住出租屋、實名二手交易、特種行業從業人員管理等。通過“智慧新警務”的移動應用,為基層民警、輔警和治保力量開展社區網格化管理和服務提供支撐。(市公安局牽頭,市各相關部
門配合,完成時間:20xx年12月底前)
(三)加強在線行政執法能力建設。積極推進行政執法信息平臺和行政執法監督網絡平臺建設,實現行政執法案件網上辦理、執法信息網上查詢、執法活動網上監督,不斷提升行政執法效率和透明度。(市司法局牽頭,市各相關部門配合,完成時間:20xx年12月底前)
(四)建設立體化環境監測體系。利用無人機、物聯網等新技術,探索建立天地人一體化遙感監測體系,整合環境質量、污染源等環境數據,逐步建成環境大數據分析決策支持平臺、生態環境監測物聯網集成與綜合管理平臺。20xx年重點建設梅州市機動車尾氣遙感監測系統、梅州市非道路移動機械環保管理系統、梅州市生態環境監測網絡綜合管理系統,升級改造梅州市機動車尾氣監控平臺,實現各類環境要素監測結果質量可控。(市生態環境局牽頭,市各相關部門配合,完成時間:20xx年12月底前)
(五)創新“互聯網+河長”管理模式。共享整合河湖信息資源,推進河長制應用支撐服務和河湖數據服務平臺建設,實現河道亂采、亂堆、亂占、亂建行為的識別,河湖健康與河長履職的分析與監管響應時間低于5秒,為用戶提供高效、便捷的政務服務。[市水務局牽頭,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和市各相關部門配合,完成時間:20xx年12月底前]
(六)提升退役軍人工作信息化水平。對接省退役軍人綜合業務管理系統,推動建立省市縣鎮村五級全覆蓋的退役軍人服務保障管理平臺。助力全省退役軍人數據庫建設,實現“一人一檔”。加快退役軍人就業創業平臺建設,提升服務退役軍人就業創業能力和水平。[市退役軍人事務局牽頭,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和市各相關部門配合,完成時間:20xx年12月底前]
(七)構建綜合應急管理指揮體系。整合交通、水系、地理、人口、氣象等數據,統籌建設應急指揮“一張圖”信息資源庫,提升對各類災害、事故的主動監測預警能力,構建扁平化的綜合應急管理指揮體系,提高應急災害或事故狀態下指揮、調度、救援的綜合響應和處置水平。(市應急管理局牽頭,市交通運輸局、市水務局、市生態環境局、市氣象
局、市衛生健康局等各相關部門配合,完成時間:20xx年12月底前)
(八)促進醫療保障信息共享協同。推動全市醫療、醫保、醫藥數據互聯互通、實時共享,完善全市統一參保、征繳、藥品集中采購等數據源采集機制,實現對醫院全民健康檔案庫、電子病歷庫、藥品庫、醫用耗材庫以及定點藥店“進銷存”等數據源全口徑采集并完成對接省系統。逐步建成標準統一、數據匯集、規范協同的一體化醫療保障信息化支撐體系,促進醫療保障信息共享共用和業務流程優化協同。(市醫療保障局牽頭,市各相關部門配合,完成時間:20xx年12月底前)
六、強化“數字政府”改革建設保障
(一)做好組織保障。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和市直各相關單位要高度重視“數字政府”改革建設工作,要指定一名分管領導和一名負責同志具體負責對接落實。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要發揮統籌協調作用,督促和指導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直各相關單位按要求完成今年我市“數字政府”改革建設各項工作任務。[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牽頭,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和市各相關部門配合,完成時間:20xx年12月底前]
(二)做好資金保障。市、縣兩級財政部門要把“數字政府”建設專項經費納入同級政府預算;整合部門信息化項目年度預算,統籌資金管理使用;用好用活省支持原中央蘇區發展的政策,積極多渠道爭取國家或省專項資金支持。[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牽頭,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和市財政局等各相關部門配合,完成時間:20xx年6月底前]
(三)做好人才保障。加強“數字政府”人才隊伍建設,有計劃地引進專業技術人員,有目的地培養本地人才;加強交流學習,主動到先進地區學習取經;將“數字政府”改革建設列入領導干部和各級政府機關工作人員學習培訓內容。[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牽頭,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和市委組織部等各相關部門配合,完成時間:持續開展]
(四)加強建設運營支撐能力。加強資源整合,強化市政務大數據管理中心職能,選優配強專業技術人員。不斷提升運營人員政治意識、廉政意識和保密意識。充分發揮基礎電信運營商、互聯網企業以及其他優秀企業在“數字政府”建設中的作用,不斷提高“數字政府”建設運營支撐能力。(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牽頭,市各相關單位配合,完成時間:20xx年12月底前)
(五)加大輿論導向宣傳。充分利用電視、廣播、報刊、融媒體平臺等,廣泛宣傳“數字政府”建設、服務新理念、新做法,加強對“數字政府”建設的輿論引導;大力推廣“粵省事”(梅州),提高公眾認知度和平臺活躍度。[市委宣傳部、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牽頭,市廣播電視臺、梅州日報社等和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配合,完成時間:持續報道]
各級、各部門要高度重視本要點部署的各項任務,結合實際制訂實施方案,細化任務目標和進度安排,提出具體工作措施,認真抓好落實。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要加強督促檢查,定期向市委、市政府報告工作推進情況,適時組織開展工作落實情況評估。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qitafanwen/9314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