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菊興是中國工程院院士,也是全國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國家“十四五”規劃102個重大工程之一)銅礦找礦首席科學家?!栋駱?》專題節目用短短十幾分鐘的視頻、一幅幅畫面向我們展現了唐菊興“奮戰高原 尋礦報國”的尋礦日常。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唐菊興事跡《榜樣8》觀后感范文精選的內容,供大家參考,希望能夠給大家帶來借鑒或幫助。
在2012年舉行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青藏高原地質理論創新與找礦重大突破”項目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這個項目也被國內外專家評價為“中國地質工作的重要里程碑”、“國際上10年來推動喜馬拉雅造山系研究做出的最重要貢獻”。
這一重大的成果背后,凝結著成百上千名地質工作者數十年在野外的心血汗水,其中,唐菊興是奮戰在青藏高原上時間最長的一個。從1995年第一次踏上西藏,從三江源頭到雅魯藏布江—岡底斯山脈再到阿里地區,他用腳步一寸寸丈量著高原。多吉院士感慨地說:“從上世紀90年代到現在,我每年都多次見到唐菊興,他對地質工作的執著、激情和熱情,在最艱苦、最危險、外部環境最差的地區做出這么大的貢獻,值得所有地質工作者學習?!?/p>
上世紀90年代初,甲瑪銅多金屬礦床就開始詳查工作,不過,由于當時將“海底噴流成礦”理論作為礦產勘查的理論指導,重點是對淺部的鉛鋅銅礦體進行勘查,因此先后探明銅鉛鋅資源量108萬噸后就再無大進展。2006年起,唐菊興開始主持甲瑪銅礦勘探評價工作,要想取得突破,首先需要突破的是淺成“海底噴流成礦”觀點,這無疑需要極大的勇氣,也需要開展大量基礎地質工作加以佐證。
唐菊興帶領研究團隊做了細致的基礎工作,認為甲瑪礦床存在斑巖成礦體系的勘查地球物理異常特征。隨后,在2008年,他開始組織團隊通過鉆探施工來初步驗證結論。
在青藏高原進行鉆孔施工,按照慣例,鉆孔深度達到地下三四百米時還沒有見礦就會放棄了,然而,當唐菊興到現場看了巖芯,并認真研究分析后,他提出,角巖型礦體下面肯定有矽卡巖型和斑巖型礦體,于是果斷決定繼續施工。在鉆孔深度達到500米時,終于發現厚度達到200多米的銅礦體,世界級大礦甲瑪銅多金屬礦從此揭開序幕。2010年,又在甲瑪銅山南坑發現了一處礦體,僅這一處提交的銅資源量就接近原來15年提交的銅資源量。到2013年9月,礦區新增的銅幾乎是原來15年提交量的14倍。
像這樣的奇跡隨后在雄村、鐵格隆南、尕爾窮等礦產勘探項目中不斷發生,對前人成果,繼承但不盲從、在繼承中創新,使唐菊興團隊找礦成果不斷。21年來,他帶領團隊創新找礦理論,采用產學研用一體化,在西藏探明并新增資源總量相當于18個大型銅礦、18個大型金礦、6.9個大型鉬礦、11個大型銀礦、2個大型鉛鋅礦。
唐菊興同志自1984年工作以來,愛崗敬業,勇于創新,竭誠奉獻。多年來,堅持在海拔45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高寒山區、生命禁區,開展野外地質工作每年大于100天,主持勘查評價或參與發現多個大型-超大型礦床,取得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近年來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一次(2011),獲部一等獎二次(2009、2011),省、部級科技獎二等獎(2003.2004)二次;獲中國地質學會十大找礦進展、十大科技成果2次,獲中國地質科學院十大科技進展3次。2012年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013年入選國土資源部第一批國土資源科技領軍人才開發和培養計劃、第一批國土資源科技創新團隊培育計劃。2013年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獲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稱號,2013年獲中央國家機關五一勞動獎章,2014年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等榮譽稱號。主要業績:
2006年至今,主持西藏甲瑪超大型銅多金屬礦的勘探評價工作,取得重大找礦突破。
截止2013年9月,完成近400個鉆孔的施工,完成鉆探工作量近18萬米,創造了青藏高原勘探的奇跡。項目突破前人海底成礦理論的認識,按照斑巖-矽卡巖成礦理論,開展了艱苦卓絕的科學研究和勘查評價工作,取得重大找礦突破,探明并新增資源量(331+332+333):Cu資源量700萬噸,Mo資源量69萬噸,Pb+Zn資源量105萬噸,伴生Au資源量152噸,伴生Ag資源量9995噸(評審文號:藏礦儲評字〔2013〕111號;備案文號:藏國土資儲備字〔2013〕28號)。該礦床2010年7月已經投產,年創造利稅近3億,雇傭藏族員工數百人。
在藏區工作,過河也是個技術活?!坝捎诟咴絽^幾乎沒有橋梁,因此我們過河很多時候都是靠越野車加足馬力然后一口氣沖過去。一旦汽車在湍急的大河中熄火或者被石頭卡住無法前進,就需要一個人下河去把鋼纜掛在被困車輛上,然后用另外一輛車把這輛車拉出來?!碧凭张d在給記者解釋著過河的“技術細節”,每次遇到這樣的情況,他總是不允許隊中的藏族工作人員和學生下河,而是自己淌著冰冷刺骨的雪水到河中央去把鋼纜掛好。
唐菊興說,藏族技術人員和學生的安全最重要,因為他們才是讓整個項目可以順利開展的保障。因此,多年來,他與很多藏族技術人員和學生都結下了患難與共的戰斗友誼。有一次,在藏東類烏齊開展土壤測量期間,由于洪水沖垮了連接縣城的大橋,收隊時全體隊員只能涉水過河。正當大家相互攙扶、舉著行李和樣品在洪水中摸索前進的道路時,藏族技術員古桑突然腳下一滑,倒進了洪水中。由于水性不好,古桑眼看著就要被洪水沖走,嘴中還喊了兩句“唐老師救我”。唐菊興顧不上多想,急忙扔下手中高舉的行李,游過去一把抓住古桑,硬是將他拖到了安全地帶。
唐菊興的另一個可貴之處在于,通過自己的言傳身教,為我國西藏的地質事業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地質人才。近幾年,他利用西藏甲瑪科學研究基地為西藏大學等高校開展礦產勘查技術方法教學培訓,為藏族地學英才的脫穎而出做出了努力。在實際工作中,他也十分注重培養藏族技術人員,有很多跟著他在野外干過的藏族同胞現在都已經成長為所在單位的技術骨干。按照中央部署,自2014年以來,他又連續為人社部組織的西藏高層次地質人才培訓2期學員共計120余人,為西藏地質六隊、西藏區域地質調查大隊、西藏地熱隊等地勘單位培訓技術人員200余人次。
“在藏區工作的地質工作者是促進民族友好團結的紐帶。因為我們扎根基層,每天都跟藏族同胞們同生活同勞動,這種情誼是最真摯也是最牢固的?!碧凭张d說,地質工作是連接藏漢同胞友愛互助的天然橋梁,而他自己心甘情愿做這座大橋上的一塊青磚。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qitafanwen/9301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