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論文是一種常見的寫作方式,需要我們給出明確的觀點并進行充分論證。學會拒絕和合理分配任務,可以減少時間浪費。抱著學習借鑒的態度,我們可以從他人的總結范文中發現自己不足之處,提升寫作水平。
大量的兒童文學作品被選進小學語文教材,如果小學語文教師對兒童文學作品的教學還停留在過去首先對“字”、“詞”、“句”“意”的理解,接著進一步教學生簡單地劃分段落層次,最后理解文章中心大意的話,學生就很難感受到兒童文學作品的文學內涵,體會不到文學作品的真正魅力。
以下是兩位教師教學“小蝌蚪找媽媽”的教學片段。
案例一:
師:小蝌蚪為什么認錯了媽媽?
生:小蝌蚪誤把鯉魚認作媽媽了。
師:好,請一位同學來讀小蝌蚪誤認鯉魚做媽媽的這一段,然后全班齊讀。
師:小蝌蚪又為何把烏龜當做了媽媽呢?請一位同學讀讀這一段,然后全班齊讀。
之后的每一個環節都和上面一樣。
最后:老師講解小蝌蚪變為青蛙的生長過程,概括本文的中心大意,復習生字、生詞,很輕松地完成了這節課的教學。
案例二:教師在多媒體上播放教學ppt,結合ppt課件,給同學們繪聲繪色地講起了故事,同學們都聽得很入神,強烈的好奇心得到了滿足。緊接著,教師帶領同學們復述故事,再現童話形象。在復述故事的故事中,讓同學們認讀生字、生詞,辨析字形、揣摩字的意義。
接著,老師讓同學們戴上事先準備好的動物的頭飾,進行角色表演,不知不覺地在表演中體會了文章的中心大意,達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
雖然兩位老師都完成了教學任務,案例一是采用傳統的教學手段,從字、詞、意出發,讓學生讀課文、了解課文,最后概括文章的中心大意。生硬的說教達不到文學審美的效果。相對案例二更為精彩,教師具有很高的文學素養,運用豐富的文學知識,結合自己的講述技巧,給同學們講了一個生動有趣的故事,還利用了童話中的“游戲”精神,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滿足學生的游戲的天性,讓學生和文本更接近,和文本正面交流,令同學們終身難忘,達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
通過案例我們應該反思,在教學兒童文學作品的時候,應當抓住文學作品本身的體裁特點,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例如在教學兒童詩時,聲情并茂地朗讀是關鍵,講解兒童故事時,需要一定的.講述技巧,把握好語音語調、節奏、表情、動作等是核心。對于童話故事,我們要利用它獨有的幻想性和游戲性來進行教學,更多地采用分角色表演。
除了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外,小學語文教師要想從根本上提高自身的文學作品的教學能力的話,還需要做到以下二點:
教師要想教好兒童文學作品,就必須了解兒童文學這門課,首先,小學語文教師應當系統地學習《兒童文學》這門課程。如果以前讀師范時,沒有學習過這門課程,現在應該通過網絡或繼續教育專門學習這門課程。其次小學語文教師應當對兒童文學有全面的認識和了解,知道兒童文學是獨立的文學門類,有自己的文學創作理論和審美特征。最后小學語文教師應以兒童文學發展史和現狀研究為指導,廣泛閱讀各個時期國內和國外優秀和經典的兒童文學作品,時常走訪有特色的兒童書店和兒童圖書館。
兒童文學鑒賞是人們在閱讀兒童文學作品的過程中的一種特殊的一種精神活動,是閱讀文學作品的對象所產生的藝術思維活動和審美活動。小學語文教師首先要具備美的鑒賞力。具體來說,小學語文教師根據原著作者的審美意識和審美指向,感受原著作者的思想情感,從原著作者那里挖掘作品的價值。對學生進行多角度分析,讓學生感同身受,身臨其境,從而更好地理解作品。此外小學語文教師還要具備兒童文學批判家的素質。小學語文教師不僅要看到兒童文學作品是否對學生感興趣,還要看到兒童文學作品是否對學生有益處,要對作品進行分析和評價,正確地評價作品的價值。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兒童文學作品的過程中,需要具備基本的兒童文學理論素養。需要具備一定的兒童文學作品審美鑒賞能力,彌補兒童文學作品存在的缺陷。我們的小學語文老師需要閱讀優秀和經典的文學作品。了解兒童文學批判的標準,以此來提高兒童文學作品的教學能力。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進行兒童文學作品的教學和指導兒童閱讀文學作品。要想成為一名合格、優秀的小學語文教師,就必須提升自己的文學素養。
[1]王青.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兒童文學作品選文研究--以滬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為例[m].江蘇:南京師范大學,2015.
[2]吳振塵.論小蝌蚪找媽媽及其改編[j].影視評論,2013(04).
[3]朱少先.論小學語文教材兒童文學化[m].長沙:湖南科技大學,2011.
教學反思能力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將教學活動本身作為監控的對象,不斷地對自我和教學進行積極、主動的檢查、評價、反饋和調節的能力。美國著名的教育學家波斯納提出了一個教師成長的公式:經驗+反思=成長。這個公式有一定的道理,因為有研究指出,許多專家型教師都有一個共性,即具有教學反思能力。記得有一位名教授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說:二十一世紀教師能力中最重要的成分是教師的教學反思能力。在新課程實施過程中,為了促進教師不斷發展,由教書匠向科研性教師轉變,盡快轉變教學觀念,改變教學方式,我認為關鍵是要提高教師的反思能力。
一、在教學活動中的反思。
教學反思使教師以自己的職業活動為思考對象,對自己在教學中所做出的行為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按教學的進程,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教學設計,即在課堂教學之前,明確所教課程的內容、學生的興趣和需要、學生的發展水平、教學目標、教學任務以及教學方法,并預測教學中可能出現的問題與可能的教學效果,經常反思,使教學成為一種自覺的積極的實踐;課堂的組織與管理,即在課堂上密切注視學生的反應努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隨時準備有效應付課堂上的偶發事件,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對自己的教學進程、教學方法、學生的參與等方面隨時保持有意識的反省,能使教學高質高效的進行;教師對學生的提問、回答交流、操作等學習行為進行及時評價,或指導學習主體或同伴對學習行為進行評價。在一堂課或一個階段后,教師可對自己已經上過的課的情況進行回顧和反思,讓自己的教學經驗理論化。從而促使自己的教學能力不斷增長。
二、個體反思與群體反思相融合。
教師自己可把教學過程中的主要問題,隨時記錄下來,通過不斷。
總結。
以便形成自己新的教學思路。但是單純的個體內省反思活動,通常帶有個人片面認識、難以形成規律性的教研信息。
反思活動不僅僅是個體行為,它需要群體的支持。教師要善于合作,將自己對某一個問題的思考與解決過程展現給小組的其他成員,在充分交流的基礎上,不僅可以加深自己反思能力的提高,還能促進教研組所有成員的教研能力,教學質量也就提高了。
三、經常寫反思教案。
備完了課,并不等于有好的教學效果。教案只是個教學思路,需要精心備學生后及教學過程中隨時調整。教師可以在教案旁邊設計一張反思表,內容包括以下方面:對學生的分析,學生對新學習內容的掌握情況,興趣情感。對教材分析,應刪減、調換、補充哪些內容?教材中呈現的排列順序能否直接作為教學順序?在教學重、難點上教學目標與學生實際是否有差異?對教學順序的安排是否合理,包括環節目標、問題預設、學生活動,板書設計等。對教學組織,包括提問設計、組織形式、反饋策略是否有藝術性,能否有助于學生的學習。對自己的教學設計來個總體評價,教學特色、教學效果、教學困惑與改進方案等細致的記下來。
我是一名幼師畢業的老師,工作十一年來,我嚴格要求自己,以“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為了孩子的可持續發展,盡心盡責的工作”為宗旨,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當中,得到了家長的好評和社會的認可?,F將工作總結如下:
認真學習幼兒園新《綱要》及《幼兒園管理規程》,全面了解幼兒教育新動態,思想緊緊跟上現代教育的步伐。認真鉆研教材,全面細致的了解每名幼兒的身心發展狀況,因人施教,使幼兒得到全面發展。在教學中,尊重幼兒,營造平等、和諧溫暖的班級氛圍。用眼睛關注每個幼兒,從幼兒身上汲取閃光點,去點亮他們自信自立的明燈,我們幫助幼兒發現自己的優勢智能,建立其自信和對集體的歸屬感。在課堂上利用各種生動形象的直觀教具,激發兒童的興趣。
注重學習環境的創設對幼兒的作用。為幼兒創設一間有特色、有意義的教室,是教師、幼兒共同的責任。我們根據幼兒年齡特點、動靜活動特征為幼兒設計活動區域,如語言角、美工區、表演區、操作區等,并為孩子們準備了豐富的材料,讓幼兒自主選擇,大膽使用和創作。讓幼兒成為環境主人,用自己的作品和創意去豐富環境,體現課程的進行、目標的變化,幼兒在平時發揮想象,大膽進行繪畫和手工創作等,他們的作品得了老師和同伴的肯定。
幼兒時期是兒童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幼兒園生活成為這一時期的主體。因此幼兒園生活必須是豐富多彩的,我們開展了各種各樣的活動,像智能訓練、英語表演等,不僅開發了兒童的智力,還培養幼兒多方面的興趣。
二、家園聯系方面。
教師與家長互動效果直接影響班級經營的成效,家園溝通,教師與家長協力解決教育問題,提升對幼兒的關心,共同分擔教育責任。孩子的快樂,是對我工作的鼓勵;家長的滿意,是對我工作的肯定。真誠的對待每一位家長,如實的和他們交流對孩子教育方面的看法,對家長提出的要求盡量去滿足,對家長提出的教育孩子方面的疑問幫著查資料解答,讓家長感到我不只是孩子的老師,也是家長的朋友,有困難大家一起解決。當問題出現,第一時間與家長聯絡很重要。讓家長知道老師對問題很重視,對幼兒發展很在意。利用多種媒介與通訊手段,做到經常性和簡潔性。我們認真辦好每一期家園小報,為彼此更容易交流。班主任教師將手機號碼留給每一位家長,以便家長更方便快捷地與老師進行聯絡,更好地關心孩子的成長。
召開家長會和向家長開放園內半日活動。家長會上我們向家長介紹了本學期目標,使他們了解了班內課程特點,并針對一些問題開展討論。園內半日活動中,家長看到了自己孩子的各方面的表現與進步,同時也看到了別的孩子的優點,有助于家長幫助孩子找出差距與不足,找到繼續教育引導的方向。
三、其他方面。
在珍惜幼兒園提供學習機會的同時,也努力吸收外界的信息和知識,瀏覽幼兒教育網站,翻閱幼兒教育雜志,看提升個人品味的書籍,利用業余時間進行學歷學習、電腦專業學習,讓自己永遠處于一灣活水、碧水之中。我還是一個教研組長,我進步了還要帶動全園的姐妹們共同進步,我把外出看到的回來講給他們聽,找些資料和她們一起學習,碰到問題和她們一起討論,讓她們永遠跟著時代的大潮一起前進。
幼兒園的生活總是那樣令人回味無窮:孩子的純真與質樸常會喚出我們的美好童心,使我們能用這顆心去理解他們,走進他們的世界。我們真誠的理解和支持又呼喚和保護了他們可貴的童心,使他們能在人生的道路上邁出堅實的第一步。讓我們與孩子們心相通,心相連,讓幼兒園這個小天地里充滿童心世界的真、善、美吧!
2.機關幼兒園教育教學工作總結。
3.2015幼兒園教師年度個人工作總結。
4.幼兒園教師個人總結會大班怎么講。
5.2016最新教師個人教學工作總結。
6.2014年春季學期幼兒園班級工作總結。
7.高中歷史教學工作總結。
8.2016年度教師個人總結。
9.幼兒園教師課件專題小結。
:反思性教學以解決教學問題為基本點,把師生共同發展作為教學的主要目標,通過教學反思和反思性教學的應用,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
反思性教學(reflectiveteaching)又稱反思性實踐(reflec-fivepractice),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在國際師范教育領域出現的一種新的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活動。它是培養教師專業素質的重要方式,也是提高教師教學能力的重要途徑。
1.1反思性教學的含義。
反思性教學作為一種思潮或運動,在其發展過程中,不同的倡導者根據自己的經驗和意圖從不同方面對其概念進行診釋,但多將界定重點放在促進教師專業能力發展方面?,F在較能得到認同的是我國學者熊川武對反思性教學的定義,他將反思性教學界定為:反思性教學主體借助行動研究,不斷探究與解決自身和教育目的以及教學工具等方面的問題,將“學會教學”一與“學會學習”結合起來,努力提升教學實踐合理性,使自己成為學者型教師的過程。這一界定說明了教師在反思的過程中既是教授者又是學習者,同時又突顯了教師反思的重要性。
1.2反思性教學的特點。
(1)反思性教學以解決教學問題為基本點,是一種可重復的反思。它旨在追求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這使得參與反思性教學的教師獲得了創造性思考及創造性解決問題的機會,它是一個螺旋式的提高過程。
(2)反思性教學以追求教學實踐合理性為動力,是一種對教學產生新的理解的過程。
(3)反思性教學是既全面促進學生發展、又全面提升教師能力的實踐活動,是把教學作為師生共同發展的實踐過程。
(4)反思性教學以增強教師的道德感為突破口,它讓教師感到自己有責任讓每位學生成功,而且認為自己的教學能力是學生成功的關鍵。
教學反思,是教師對自己的教學活動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是一種通過提高教師自我覺察水平來促進其能力發展的途徑。schon}指出,從業者結合親身經歷中的疑惑,通過一系列的反思、研究活動來尋求解決疑惑的方法,是從業者提高自身職業能力最有效的途徑。教師的教學反思包括以下步驟。
2.1.1課后小結養成每節課都要進行小結的習慣。小結是對課堂教學的一個反思過程,首先要反思學生,如學生的反應如何、接受程度怎樣等,然后要反思教學,如與學生互動如何,教法運用是否得當,是否突出了重點、難點,是否達到了教學大綱的要求等,以便為下次課積累經驗,改正不足,發揚優點。
2.1.2聽課與集體備課觀察和分析其他教師的教學活動,如課堂管理措施、教學方法、學生反應、師生關系、如何處理課堂教學中的突發問題等。通過聽課,取長補短,學習長處、反思不足。并在課后彼此交換意見,提出改進措施,以達到共同提高、共同發展的目的。在集體備課過程中,討論不同講授方法的優點和缺點,反思上一年在教授本節內容時出現的問題,積極改正。
2.1.3教師評價教師評價是比聽課更全面的一種評價方式,要求評價者不但要關注課堂教學的全過程,還要對被評價者的教學文件作出評判,即教學文件準備的各個環節是否得當等。這是一個反思、分析、綜合和實踐循環的過程,其目的是幫助教師提高教學水平。
2.1.4學生評教在某個學習階段結束時,讓學生評價教師的教學行為,以找出優點和不足,為下一階段的教學做好準備。
反思性教學以科學反思為基礎,是個體反思和群體反思相結合的教學,是以促進教師發展為直接目的的教學,是不斷追求教學實踐合理性的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以下方式來實施反思性教學。
3.1調查研究,了解學生需要。
反思性教學的主體還是學生,如果不知道學生需要什么、喜歡什么,而憑主觀臆斷實施教學,則無法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比如針對進人臨床實習的學生,帶教教師首先要求學生寫出詳細的人科實習計劃,再根據學生希望獲取什么知識來制訂相應的實習教學計劃。
3.2區分個體,結合集體講課與個別指導。
我們知道,雖是同類事物,但也有其共性和個性之分。比如由于《護理技能操作教程》相對規范、細化,護生進科實習后,很快就能掌握基本操作技能,而醫學生則不能。因此,在給醫學生講授技能輔導課時,應備齊所需用物,認真備課、示教,先以大班形式教學,再以小組形式教學,必要時一對一進行個別答疑。
3.3勤實踐、多提問,返學為敬。
學生牢固掌握了課堂所學知識不等于具備了運用知識的能力,還要引導學生動口、動手,進行實際操作練習。比如,要求護生學會初步分診、詢問病史,將跟隨醫生診病、跟隨教師模擬操作與實際操作相結合??梢灾付匙o生邊操作邊講解,其他護生找出不足之處,最后帶教教師給予指導,使其有效地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結合起來并轉換成技能、技巧,應用于實際工作中。
3.4定期祖織麥流活動,進行反思性總結。
要求學生學習一段時間后,將自己的想法、體會以日記的形式記錄下來,分析問題重點,進行自我反思。教師組織學生展開交流,以培養學生不斷反思、解決實際問題能力。
由上可見,反思性教學實際上就是一個教學反思一實施教學不斷循環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教學能力可得到不斷提高。
反思是教師以自身的教育教學活動為思考對象,對自己的決策、行為以及由此所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不再是一個每天重復性進行常規教學工作的機器,而是具有發展能力的個體。教師通過反思,不斷從工作中發現和學到新的東西、總結新的經驗、歸納新的教學實踐理論,切實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并使自身專業能力得到進一步發展。
摘要:導致教師教學反思倦怠的原因很多,但最根本的原因是反思不見成效。因此,學校應幫助教師從微觀問題入手進行反思,并配以行為跟進,讓教師能及時見到實效,從而提高教師的教學反思能力。
教學反思是增進教師教學實踐知識的重要方法,通過反思可以將經驗提升為理論,通過在反思中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可以生成知識。但是實踐中越來越多的教師出現教學反思倦怠,具體表現為反思心理疲倦、不愿反思、對待學校的反思要求持消極應付態度等。如果這種狀況不改變,那么剛剛建立起的這條教師專業發展之路將會變得越走越窄,為此,必須認真分析教師反思倦怠的原因并積極尋求對策,使教學反思真正在教師專業發展方面更好地發揮作用。
1.教師時間緊、工作壓力大是其中重要因素教師一天正常的工作包括上課、備課、批改作業、輔導、做學生思想工作等,這些工作讓教師感到非常疲倦,坐下來也就不愿再思考有關教學方面的問題了。
2教師對反思實效感覺不明顯。
新課程改革以來,反思作為校本教研的基本形式被學校制度化,多數學校要求教師“天天有反思,周周有札記,月月有案例,期期有論文”。然而,實踐中,許多教師工作一天后,即使沒有遺憾,沒有亮點,一般也就沒有反思,但是還得寫,于是,就出現了應付、敷衍了事現象,反思也就成了課堂教學的一個簡單回顧而已,成了應景式的反思。這種情況日復一日,最終導致反思形式化、表面化,內容平凡重復,反思無新意、空洞無物。這樣的反思,對教師的專業發展起不到什么作用,反思也就成了沒有效果的行為,教師對反思的認同感和新鮮感也就日益減退,對反思感到厭倦。讓反思制度化的出發點雖好,但要求過度,容易使教師疲于應付,也就不可避免地出現反思的形式化、表面化、無效化,從而導致教師對反思喪失興趣。
3.當前的唯成績論導致教師反思歸因不當,偏離專業發展方向。
大多數學校的考評制度以學生考試成績為重要指標,成績上升教師就很少去反思,成績下滑才引起教師反思,這種關于成績下滑的反思往往又歸因不當,教師常常歸因于作業布置得少了,對學生要求得不嚴了,而很少從專業發展的角度思考自己不當的教學行為或教學過程中的不足。不當的反思讓教師并不能意識到自己專業知識或專業技能的不足,而這給教師反饋的信號就是反思無成效,從而也就影響了教師的反思情緒。
4.反思自身的局限性。
對于新手教師來說,反思是很難形成的,是相當深奧的要求,他們認為反思對于他們掌握那些一般認為的教學技能和教學內容沒有什么作用。而一些老教師也認為反思對教學并沒有多大幫助,因為他們已經習慣于教學上的重復了。另外,反思一般是針對現實問題的,但只進行問題的反思而不關注對問題解決方法的思考是不能解決現實問題的,即便是關注現實問題的解決方法,如若反思后缺乏行動跟進,同樣不能解決現實問題,難以改變現狀和顯現實效,教師自然就沒有積極性,感到厭倦。
1.變強制性反思為鼓勵性反思。
教學反思不同于一般的教學思維,可以簡單地將教學反思理解為對過去的教學過程或教學經驗的再思考,所以,通常意義下教學反思不是當下發生的,也不是即時作出的。教學反思是教學行為作出之后,對行為過程及其結果或經驗的再審視和再思考。也就是說,教學行為發生之前,教師通過備課活動這類的教學思維對采取的教學行為進行了分析思考,并認為如此教學是可行的,教學之后,教師根據實際反應,又回頭審視當時做出如此行動的想法的不足或英明。它不是與教學實踐同時發生的,而是發生在教學實踐之后。對于一線教師來說,顯然這種理解更具有實踐意義。
在這種理解意義下,教學反思有兩種形式,一種是自覺的自我行為反思,這種反思屬于基于教師自覺性的一種反思;另一種是學校要求的反思,屬于學校行為,有學校督促檢查,這種反思屬于基于學校要求的反思。這兩種反思,一種出于自我,一種出于制度。反思只有轉化為教師個人的自我意識和自覺自愿的行為,才會產生真正的效果。也就是說,后一種反思必須轉化為前一種反思,才能產生實效,才能成為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要素。高壓下的反思多數是應付的反思,是沒有功效的反思。所以,學校應重新考慮對教師反思的具體要求,改強制為鼓勵。同時,教師還應清醒地認識到,對自己的職業生涯進行適當的反思是必要的,但過多的反思可能是虛偽的。
2.從微觀問題著手進行反思。
首先要幫助教師建立正確的反思作用觀,那就是反思功能不是立竿見影的。尤其是理論工作者常期望教師對自己的教學經驗進行反思、提煉,使之從感性經驗上升到理性經驗,形成理論,這種想法是好的,但教師如果僅僅對經驗進行反思,那就更難以感受到反思的實效性。其次,引導教師的反思方向。事實上,反思來自于自我意識的覺醒,而自我意識的覺醒產生于在舊有理念導向下的實踐的困惑和迷茫,可以說反思產生于以往教學過程中遭遇的“問題”或“無知境界”。所以,要將反思引導到對現實問題的反思上。當然,問題的內涵應該擴大化,凡是能引起自我信念的疑難或心理上的不適都應該看作是問題。如果教師沒有遇到現實問題,而經驗也沒有明顯增加,也就難以反思?!扒蓩D難做無米之炊”即使“好”教師也難做無反思對象的反思。這就要求教師要多從微觀層面和局部視角去分析日常教育教學過程,發現問題,從而進行反思。這類反思容易見到實效,容易激發教師反思的興趣和熱情。
3.反思后要有行動跟進。
教學反思不是為回顧而回顧,而是要在回顧中發現問題和不足,進而修正行動方案,進入新的行動嘗試。只有反思后進行行動跟進,教師才能獲得真正的改變和成長。許多教師感覺不到反思的效能,就是因為反思后缺少行動跟進。所以,根據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提出的教師的成長公式“成長二經驗+反思”,“成長、經驗、反思、行動跟進”構成教師專業成長一個小周期,如下圖。
每天都要求寫反思日記可能沒有多大意義,因為教學行為技能需要鞏固、熟練。意識到問題了,要認真反思;發現問題了,要深度反思。每次反思,都要調整改變教學行為,要有行動跟進。
4.反思定位要明確。
在對教師反思的目標要求上,往往是要求教師指向更新教學觀念,改造和提升教師的教學經驗,提高教學質量。但一開始就把教學反思定位在改變和重組教師的教學經驗,形成先進的教育觀念和個人化的教育哲學,要求有點高。剛開始應該把反思目標定位在改變教學行為上,這樣就更直接具體一些,更容易見到實效。因此,對教學反思應適度要求,讓教師慢慢養成習慣。
5.反思不等于寫反思日記。
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是教學后的反思活動,而不是寫反思日記,寫反思日記是反思成果外化的一種形式。要區分反思和寫反思的不同,只要反思之后認識提高了,行動跟進了,也未必要寫出來。寫反思日記、敘事寫作,會產生關于被評價的日記或敘事的真實性和倫理問題,而目前學??赡苓€沒有這樣一個呈現真實反思的環境,所以,反思日記一般都是寫些空泛的話,難以找到問題的真正根源。學校要創造真正有利于教師反思活動的機制和環境,促成教師經常反思的習慣,讓他們主動進行思想交流,而并不一定僅僅是每周都提交一份反思日記。
6.給予反思方法的指導。
反思需要方法的引導。當前,在教師心目中,好像反思就是寫反思日記。其實,反思的方法有許多,如教師間的交流討論活動就是一種有效的反思形式。同樣,反思的內容點也很多,可以對經驗進行反思,對各種現實問題進行反思,每次反思不一定面面俱到。對經驗的反思應該呈現階段性,即一個階段進行一次,而更多的是鼓勵教師對具體某堂課存在的實際問題進行反思,如反思教學行為是否達到教學目標,教學預設與課堂教學實際存在多少差距以及為什么會出現這種差距,是否創造性地使用了教材,教學過程是否適應學生的個性差異,教學過程中是否有“智慧的火花’護迸發以及處理是否得當,等等。剛開始時,反思可能只是點滴的,但慢慢地會逐漸深刻和豐富起來。
這次參加的90學時培訓是我工作以來級別最高的一次培訓,不但參訓的老師都是各個縣區的骨干教師,而且不管是講課還是上課都是全市乃至全國有名的教師。在這里看看聽聽專家學者的教育理論、優秀教師的經驗介紹,好好審視、反思自己,豐富自己的知識內涵。因為深知這是一次難得而寶貴的機會,所以在為期兩周的培訓期間,我非常認真積地對待著每次培訓活動,認真完成各項培訓作業,聆聽智者的教誨,參與伙伴們的探究努力不浪費這大好的培訓機會?,F在靜下心來好好想想,的確是收獲頗豐??!
本次培訓分成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暑假里進行的理論學習。內容涵蓋師德修養、課堂教學能力、學科本體性知識等多個方面,每天都面對不同風格的名師,每天都能聽到不同類型的講座。有特級教師潘旭東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理念和要求》,錢金鐸的《數學課程標準解讀與實驗教材案例分析》。還有我們舟山市的好幾個市級數學教學帶頭人,他們從自己切身的經驗體會出發,暢談了他們對師德以及小學數學教學等教育教學各個領域的獨特見解。并用一個個生動的案例來詮釋深奧的理論,給了我具體的操作指導,讓我受益匪淺。在這里,我進一步掌握了新課改的發展方向和目標,充實提高了自己的理論水平,反思了自己以往工作中的不足。
第二階段是放在11月份的其中六天完成。在這六天里我們聆聽了沈家門一小、沈家門小學和定海小學6位有著不同教學風格的老師給我們展示的課堂教學。課后我們分成三組進行評課,每次的評課我都很好的做著聆聽著,因為我們定海參訓的都是學科帶頭人或是老骨干,他們有著豐富的理論和實踐經驗。結合他們的評課,看看自己是否有著和他們同樣的想法,有時候也偶爾發表一下自己不成熟的想法,都能得到各位老師的幫助,他們一起幫我分析我想法中的優缺點。
印象最深的是最后一堂的錄像課,錢金鐸老師邊看錄像邊給我們分析講解課堂中老師的教學機智以及教材的安排等方面的知識,真的讓我有很多收獲。讓我知道一節好的數學課,要做到兩個關注:一是:關注學生,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關注學生的情感需求和認知需求,關注學生的已有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是一節成功課堂的必要基礎。二是:關注數學:抓住數學的本質進行教學,注重數學思維方法的滲透,讓學生在觀察、操作、推理、驗證的過程中有機會經歷數學化的學習過程,使學生真正體驗到數學,樂學、愛學數學。此外,我認識到:一節好的數學課,不要有“做秀”情結,提倡“簡潔而深刻、清新而厚重”的教學風格,展現思維力度,關注數學方法,體現數學課的靈魂,使數學課上出“數學味”!而教師的“裝糊涂、留空間”也是一種教學的智慧和方法。
再精彩的報告,再有效的培訓,如果培訓者沒有自己的思考,沒有試圖去有所改變,那么一切的美好都是虛無的。葉瀾教授曾指出:“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可能成為名師,但一個教師寫三年教學反思就有可能成為名師?!蔽也桓疑萃约撼蔀槊麕?,但作為教師,我覺得如果只是讀書、教書、不寫作,不反思、不梳理自己的成敗得失,就不可能提升自己的教學理念。通過這次的培訓,從老師的講座中,從和參訓老師的聊天中知道了要使自己盡快地成長起來,只能忙里偷閑,抽空坐下來,思考自己除了這樣做教師,還可以怎樣做并做得更好。持之以恒,不斷反思,堅持寫教學后記或教學隨筆,這樣不僅能逐漸培養起隨時開展教學反思習慣,更能使我們逐漸向專家型教師靠攏。我會努力地這么去做,因為我知道我首先要改變的就是自己。
90學時集中培訓,給我們提供了一個肩膀,讓我們站得更高,看得更遠。培訓雖然結束了,但學習和思考并沒有停止!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將再接再勵,不斷完善自己,爭做一個優秀的教師。
新課程改革對教師素質提出了新要求,賦予了教師更多的課程自主權,這是對教師專業化水平的挑戰。課程能力在物理教師專業化發展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它是體現教師教學質量、滿足新課程改革需求、促進教師個性發展和提高教師整體素質的重要能力。物理教師課程能力的現狀如何,存在哪些問題,應如何進行改進,本文就此進行探討。
一、課程能力的內涵。
能力是指“順利完成某種活動所需的個性心理特征”,它是以人的一定的生理和心理素質為基礎。能力包括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適于多種活動要求,如各種認識和實踐活動;特殊能力適于某種專業活動要求。物理教師課程能力從根本上說,是教師在物理課程活動中逐漸形成、發展并體現出來的,直接影響物理課程活動及其成效的個性心理特征與生理特征的總和。順利完成任何活動都需要構成能力的諸要素相互協調配合,形成合理的能力結構,從而發揮更大的作用。物理教師的課程能力亦不例外,它具有自身的一個能力結構,這里嘗試將物理教師的課程能力結構細化為學科特質、能力類型、能力層次與時間維度。
1.學科特質。
中小學的課程設置多采用學科分類,物理就是其中的一門學科課程。課程能力結構中的學科特質,是指因學科不同導致教師課程能力的差異性。一方面,物理學不僅以其概念、規律和事實的知識揭示了自然界基本運動形式的諸多真理,還以在建立這種知識體系的過程中所凝結和升華提煉出的科學思想方法來推動科學的持續進步。與此同時,它的成就對人類活動的一切領域都具有重大影響,尤其是它的每一次重大變革和發展,都是人類思想、觀念的變更和進步的偉大階梯。也就是說,物理科學本身就是科學知識、科學過程和科學文化的和諧統一。但是,物理學并不等于學校內的物理課程,這就需要教師進行改造,結合學生的認知特點,遵循教育的.規律,將物理科學的靈魂,即知識、過程和文化統一改造為一門物理課程,而并不是簡單地將科學過程、文化“異化”為另一種“知識”灌輸給學生。物理課程的有效實施,需要教師具備與物理課程相適應的一些課程能力,以便教師將時代規劃的理想課程真正轉化為學生經驗的課程。
另一方面,時代的發展對中學物理教育提出了課程改革的必然要求,新物理課程在課程目標、課程結構、內容標準、課程實施、評價方式等方面均體現了現代物理教育的理念。物理新課程以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突破了學科本位的觀念,真正把學生作為學習的主人。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它的建立與發展,離不開實驗的支持與幫助。因此,就要求物理學科的教師在課程實施過程中,具備出色的演示實驗和指導學生實驗的能力。同時,課程實施過程中,要充分激發學生思維,尊重和滿足不同學生的需要,運用多種教學方式、方法,創造快樂氣氛,以學習方式的改變為突破口,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引導學生積極主動探究、合作學習,具備終身學習的意識與能力。
2.能力類型。
物理教師的課程能力類型主要包括課程理解能力、決策能力、設計能力、轉換能力、實施能力、協作能力、評價能力、研究能力和反思能力等。各能力類型之間不是絕對分離、完全對立的,而是交叉融合、相互影響的。只有各種能力類型都得到重視、培養和發展,物理教師課程能力才能發揮出更大的作用。
3.能力層次與時間維度。
能力層次與時間維度有著一定的相關性。能力層次體現物理教師課程能力發展的階段性,時間維度標明物理教師課程能力發展的可持續性。目前,可持續發展是我們倡導的一種理論,無論是生活實踐、科學技術或學生培養均提倡遵循可持續發展理念。從物理教師自身的成長、發展來看,教師的課程能力也體現出動態的、可持續的發展階段和變化過程。在具體的物理課程實踐活動中,隨著教師任教時間的增長,物理知識占有量、教學經驗的積累,以及溝通、交流、協作等能力的增強,教師的課程能力也會逐級發展提高。
二、物理教師課程能力現狀分析。
1.教師對課程能力的理解程度。
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所倡導的理念、制定的課程培養目標是與時俱進的,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思想。然而,某些教師“不太清楚”課程理念,有的教師認為目前的教學活動“基本不能”實現《物理課程標準》所規定的目標;多數教師認為自己在教學活動中,將各種教育文件進行深加工以便應用于教學活動的能力比較差;雖然大部分教師認為有必要對教材進行適當改編,但卻有半數教師認為這方面的能力欠缺,可見教師課程開發能力之不足。
3.教師對課程的實施情況。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實驗教學是物理課程的一個學科特色。新課程改革提倡采用科學探究方式教學,強調對學生動手實驗能力的培養。因此,在科學探究、實驗教學的過程中,均需要物理教師具有很強的監控、引導、動手實驗等課程實施能力。而一線教師的教學現狀不容樂觀,一些教師不能有效地開展sts教學和科學探究教學。
4.教師對課程的評價與反思能力。
課程評價與反思是對課程實施的過程、質量和水平所做出的價值判斷,對課程實施和教學操作具有重要的導向和監控作用。物理教師課程評價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課程功能的轉向和落實。目前,多數教師認為有必要對所教課程進行評價、質疑、建議和修正,但部分教師不具備良好的課程評價與反思能力。
三、物理教師課程能力現狀歸因。
1.自身因素。
物理教師對課程能力認識的清晰程度、自身對提升課程能力的動機水平,以及物理教師的心智品質,都是影響教師課程能力的形成與發展的重要因素。研究發現,教師的課程決策能力與選擇能力不足。新課程實施過程中,教師習慣于過去的教學方式,把教材看成最權威的東西,對教材內容的取舍感覺難度很大,多數教師都在盡心盡力地“教教材”,而并不是“用教材”。這就需要教師對教材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把握。
2.考試制度。
受應試教育傳統觀念的影響,目前我國中小學許多教師是在應試教育的體制和傳統的師范教育模式下培養出來的,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以中考、高考為指揮棒,已經習慣于講授式教學、搞題海戰術,物理教師幾乎變成了能力欠缺的“知識傳授型”教師??荚囍贫戎萍s了新課程實施、教師課程能力發展和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為了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更好地實施新課程改革,亟待調整目前的考試評價制度。
3.學校文化。
物理教師課程能力的形成與發展,不僅源自外力推動和自身反思,那種寓于文化之中的、由良好的文化氛圍所產生的隱性知識,更能夠潛移默化地影響教師的專業發展。近些年,教育理論界對“學校文化”的關注逐漸增多,包括校園文化和環境的營造及建設,教師之間良性的、團結合作的組織文化的構建等。其研究初衷可能是為了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個體性和主體性的發揮,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殊不知,學校作為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基地,是教師提升個人能力的主要場所,由于文化對個人和社會影響的潛在性和重要性,營造一種團結合作的教師文化、寬松民主的學校文化,對教師課程能力的形成與發展同樣是至關重要的。
摘要:人才的培養是我們工作的重要目標,如何培養有能力,并能夠充分適應社會發展的人才,是教育工作者們所需要重點研究了發展的。重點從教師的綜合教育素質的培養方面,對于教師的培養現狀,教師素質提高所要面對的問題,及如何提高教育素質等幾個方面進行探討,以期能夠更好的發揮教育工作者的作用,為今后的教學工作增加效率和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教育;素質,培養。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立和諧小康社會,是社會的重要發展目標,對于教育行業而言,完善的教育環境,良好的教育隊伍建設。不斷變化的教學方式、方法,等等都是整個教育行業面對的機遇與挑戰,為此本文從教育素質培養方面進行探討,以期能夠在未來的教學中得到更好的思路,不斷提高自身教育素質,更好的完成教學工作。
教育的發展對于教師的教學能力有著極高的要求,對于教師來講,知識的儲備量、與學生課堂教學的溝通方式,提高觀察和管理學生的能力,都是在教育發展過程中積累出來總結出來的,完善的教育素質要求教師在教學能力方面要具備不同的能力,組織教學及合理使用教材的教學技能。結合教育其他學科了解學生,管理學生的技能,以及正確運用語言教學及非語言方式使學生能夠理解教學內容,能夠針對學生的特點及專業特點合理安排教學內容,不斷變化發展的能力。
2.2學科知識、方化素質方面。
教學的有效性,是教師工作中的重點課題,這就要求教師具有很強的專業學科知識和文化素質。對于所教授學科要有專業的系統的了解,并掌握專業學科的形成、專業重心、發展態勢等等專業知識,對于所修專業的講授技能及研究方法能夠運用自由,學科教師也同時應具有不斷增強專業知識的認知深度,加深專業知識的技術精確度,并能夠較好的把專業理論與實踐的現實前沿應用良好的結合起來的能力,努力拓寬知識的深度及廣度,強化學科知識體系,對于文化素質方面,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不斷更新,對于知識的了解已經由所專、所長向多元化發展,這同樣是教育發展的需要,專業的高度相關性及其他學科的發展性,使學科之間在高度專業化的同時,也具有了高度的綜合性,各學科之間有著各種不同的聯系。對于教師來說,能夠精確的講授所學的專業領域,必然要求教師對其他學科也有不同程度的研究。具備廣擴的文化素養是教師整體教育素質發展所具備的'必然條件。
1.3教師職業道德方面。
教師的教育素質在核心的表現方面應該就是教師的職業道德,即“師德”,優秀教師能夠在專業知識精深的基礎上努力完成本身職業操守的整合,良好教育行為是能夠在教育學生的基礎上得到學生的愛戴和認可,在很大程度上與教師的職業道德有關,教師的道德觀、價值觀、教學態度、治學精神、行為舉止等都會對學生構成一種自然的教學力量,對學生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力和感染力。對學生今后發展能夠給予道德方面良好榜樣,因此在教師的教育素質發展方面。對職業道德方面的全面發展是教師總體素質提高的最為重要的標準,我國的教育體系中教師的行業特點要求教師必須以發展的眼光看待本行業的職業發展動向,以發展的思路去完善教師的職業道德做到勤奮穩重,科學嚴謹。精益求精,以愛心為基礎教育學生,近而不斷提高本人的責任心,事業心和使命感。
1.4綜合素質提高方面。
現代的教育體制要求我們教師在綜合素質方面要有全方位的提高,才能適應不斷變化發展的學科知識,專業技能,社會實踐能力。因此教師教育素質的發展是一個綜合的發展,從本身開始,從專業知識開始,到專業教育技能,到社會實踐能力,最后到教師的創新教育思路的產生、發展、完善無一不體現了在教師總體素質發展中的全面提高。
2.1教學技能和教學方法變通不夠。
在教學過程中,教學經驗包括教學方法是每位老師的積累,是教師實際工作的結晶,經驗是知識構架的基礎,是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傳統的教學中經驗是教師教學的一大法寶,但是隨著教育體制的發展,對于過去的一些教學方式、方法到現在的學生課堂中使用,會有一些教師發現完全沒有了效果,在過去非常有用的案例與現在的經濟運行模式完全脫軌。過去的法寶到現在確沒有了用處,這使得一部分教師對于教學的技能和教學方法產生不理解,并且無技可施,造成教學效果顯著下降,學生對老師也有著不好的評論與態度,這些都直接影響了我們的教育質量,因此教師的教學技能與教學方法的變通,成為面對不同時期,特別是所處家庭、社會、經濟環境完全不同的新時代學生,如何變通教學方式方法,使學生,也同時使教師不斷的適應運動變化著的社會環境,是當今教育中存在的一個大的問題。
2.2教師自我完善,自我發展不夠積極主動。
知識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在不斷的變化更新的。教師在完成教學工作的同時,對于本專業知識的更新及時與否,則是教師工作中的一個主要內容,但是在現實的教育教學活動中,由于工作過于繁重。在忙于課堂教學工作的同時,還有很多其他非教學活動需要老師使用很多的工作和課余時間,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教師沒有時間,或對于專業知識和技能的更新所用時間很少,這是客觀原因造成的,在教的主觀方面,在經濟飛速發展的時代,信息量的更新可以說是電光石火,知識和技術的更新更是快速,在這種情況下對于新知識的更新需要大量的精力投入,于是對于這個方面就會出現了教師積極主動性的降低。對于教師的自我完善和發展產生很大的阻礙作用。
2.3教學管理與教學工作之間的協調性不夠完善。
教師教學與學校的教學管理可以說是兩個不同的運行方式,教師的教學主要依靠教師的教學能力和主觀能動性,而教學管理是一個完整的管理機制的運行,這要求教學管理機構能夠良好的運作整個教學機構,使學校能夠較好的運行下去,因此,以個人主觀性為主的教師教學與全局性發展為主的教學管理機構之間的溝通成了整個管理的重點?,F實中往往會出現因溝通協調不夠,造成教師積極性大幅度降低,無法完成學校的即定目標,直接影響學校的發展,同時也造成人力資源的不合理,甚至于人力資源浪費。
3.1完善課堂教學改革,培養教師教育素質。
面對社會的發展,對于教師來說,教育學生以學生的發展為基礎的著眼點和落腳點是教師改革教學方法的關鍵所在。教師必須大力適應新的發展要求,創新改革課堂教學效果,首先,在學生方面: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即發展學生的潛能,發展其個性,發展其特長,同時要據學生的基礎和程度不同使其分層發展,努力開發學生的潛在優勢,使學生能夠認識自己的優勢,并在將來提高社會競爭力。其次,在教師課堂教學方面:要做好“四個調整”,即調整課堂教學的目標,把所要講解的專業知識和技能與學生所學的專業特長結合起來,在講授的過程中做到授有所用,調整課堂教學中的師生關系,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以教師講授學生聽講為主,但在當今社會,培養學生的主觀性和能動性是更為重要的教學環節,因此,課堂教學改革中師生的關系是改革的一個重點,努力發展學生的主觀性、能動性就是從課堂中的師生關系開始,調整課堂教學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即根據課程性質的不同,從培養學生的不同能力點出發,靈活的調整教學方式,同時靈活的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能夠以參與者的形態溶入到課堂中來,調整課堂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調整專業教學計劃,創新教學方法,以多樣化的方式來吸引學生更加主動的學習知識。
由于教師行業的特殊性,他承擔了文化傳播的重要職能,教師對于學生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所以社會對于教師的職業道德有著相當高的要求標準。因此加強教師的職業道德的教師素質培養的重點。首先,加強對教師職道德的培訓和教育,特別是對新進教師進行職業思想,職業責任,職業紀律的教育,使教師具有本行業的責任心,樹立正確的教育人生觀的價值觀,其次,制定相關的教育管理制度,對于教師的職業道德產生良好的約束作用,實行公平合理的獎罰制度,對于好的教師給予宣傳表揚,對于職業操守出現問題的老師要給予嚴格的批評和處理。使職業道德規范化。
3.3完善學習方式,增強教師的業務素質和創新能力。
教師應該努的完善本職的工作,增加知識的儲備量,并能夠創新思想,創新思路。因此在完善教師業務素質方面,首先,在學校管理方面,應該不斷加大教師業務素質的培訓力度,定期讓教師能夠去學習新的知識的技能。其次,對于教師本人,應該努力增強學習意識,密切關注本專業的知識的發展方向和信息的更新,加強橫向聯系。通過學術的交流不斷將新的知識融入到個人的專業知識中來。創新發展實踐能力,活動發展思維方式,增強綜合能力。
3.4關注教師心理素質的發展。
教師的心理素質是教師所應具備的一項基本職業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質能夠活躍思維,提高影響力,發揮創新精神,教師良好的心理素質的標準是個體具有健康的心理特征,具有責任心,積極向上的態度,這是教學效果能夠保證的前提條件,現代社會,因為競爭壓力的增大,也會使教師產生壓感。因此教育素質培養中對于教師心理素質的發展研究也將是提高教師整體素質的重點,因此給予廣大教師一個友好的工作環境,和諧的工作氛圍,對于教師進行一定的教育心理學培訓,以及教師自我解壓的能力培養都能夠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
4結語。
教師教育素質的培養是一個很大的課題,他是一個要求教師能夠全面的完善自我和發展自我的過程,隨著教育被賦予新的解釋的同時,對教師的素質要求也將更加全面。這將使我們必將以一個學習的狀態完成知識的積累和更新。努力提高綜合能力。
導致教師教學反思倦怠的原因很多,但最根本的原因是反思不見成效。因此,學校應幫助教師從微觀問題入手進行反思,并配以行為跟進,讓教師能及時見到實效,從而。
教學反思是增進教師教學實踐知識的重要方法,通過反思可以將經驗提升為理論,通過在反思中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可以生成知識。但是實踐中越來越多的教師出現教學反思倦怠,具體表現為反思心理疲倦、不愿反思、對待學校的反思要求持消極應付態度等。如果這種狀況不改變,那么剛剛建立起的這條教師專業發展之路將會變得越走越窄,為此,必須認真分析教師反思倦怠的原因并積極尋求對策,使教學反思真正在教師專業發展方面更好地發揮作用。
1.教師時間緊、工作壓力大是其中重要因素教師一天正常的工作包括上課、備課、批改作業、輔導、做學生思想工作等,這些工作讓教師感到非常疲倦,坐下來也就不愿再思考有關教學方面的問題了。
新課程改革以來,反思作為校本教研的基本形式被學校制度化,多數學校要求教師“天天有反思,周周有札記,月月有案例,期期有論文”。然而,實踐中,許多教師工作一天后,即使沒有遺憾,沒有亮點,一般也就沒有反思,但是還得寫,于是,就出現了應付、敷衍了事現象,反思也就成了課堂教學的一個簡單回顧而已,成了應景式的反思。這種情況日復一日,最終導致反思形式化、表面化,內容平凡重復,反思無新意、空洞無物。這樣的反思,對教師的專業發展起不到什么作用,反思也就成了沒有效果的行為,教師對反思的認同感和新鮮感也就日益減退,對反思感到厭倦。讓反思制度化的出發點雖好,但要求過度,容易使教師疲于應付,也就不可避免地出現反思的形式化、表面化、無效化,從而導致教師對反思喪失興趣。
大多數學校的考評制度以學生考試成績為重要指標,成績上升教師就很少去反思,成績下滑才引起教師反思,這種關于成績下滑的反思往往又歸因不當,教師常常歸因于作業布置得少了,對學生要求得不嚴了,而很少從專業發展的角度思考自己不當的教學行為或教學過程中的不足。不當的.反思讓教師并不能意識到自己專業知識或專業技能的不足,而這給教師反饋的信號就是反思無成效,從而也就影響了教師的反思情緒。
對于新手教師來說,反思是很難形成的,是相當深奧的要求,他們認為反思對于他們掌握那些一般認為的教學技能和教學內容沒有什么作用。而一些老教師也認為反思對教學并沒有多大幫助,因為他們已經習慣于教學上的重復了。另外,反思一般是針對現實問題的,但只進行問題的反思而不關注對問題解決方法的思考是不能解決現實問題的,即便是關注現實問題的解決方法,如若反思后缺乏行動跟進,同樣不能解決現實問題,難以改變現狀和顯現實效,教師自然就沒有積極性,感到厭倦。
教學反思不同于一般的教學思維,可以簡單地將教學反思理解為對過去的教學過程或教學經驗的再思考,所以,通常意義下教學反思不是當下發生的,也不是即時作出的。教學反思是教學行為作出之后,對行為過程及其結果或經驗的再審視和再思考。也就是說,教學行為發生之前,教師通過備課活動這類的教學思維對采取的教學行為進行了分析思考,并認為如此教學是可行的,教學之后,教師根據實際反應,又回頭審視當時做出如此行動的想法的不足或英明。它不是與教學實踐同時發生的,而是發生在教學實踐之后。對于一線教師來說,顯然這種理解更具有實踐意義。
在這種理解意義下,教學反思有兩種形式,一種是自覺的自我行為反思,這種反思屬于基于教師自覺性的一種反思;另一種是學校要求的反思,屬于學校行為,有學校督促檢查,這種反思屬于基于學校要求的反思。這兩種反思,一種出于自我,一種出于制度。反思只有轉化為教師個人的自我意識和自覺自愿的行為,才會產生真正的效果。也就是說,后一種反思必須轉化為前一種反思,才能產生實效,才能成為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要素。高壓下的反思多數是應付的反思,是沒有功效的反思。所以,學校應重新考慮對教師反思的具體要求,改強制為鼓勵。同時,教師還應清醒地認識到,對自己的職業生涯進行適當的反思是必要的,但過多的反思可能是虛偽的。
首先要幫助教師建立正確的反思作用觀,那就是反思功能不是立竿見影的。尤其是理論工作者常期望教師對自己的教學經驗進行反思、提煉,使之從感性經驗上升到理性經驗,形成理論,這種想法是好的,但教師如果僅僅對經驗進行反思,那就更難以感受到反思的實效性。其次,引導教師的反思方向。事實上,反思來自于自我意識的覺醒,而自我意識的覺醒產生于在舊有理念導向下的實踐的困惑和迷茫,可以說反思產生于以往教學過程中遭遇的“問題”或“無知境界”。所以,要將反思引導到對現實問題的反思上。當然,問題的內涵應該擴大化,凡是能引起自我信念的疑難或心理上的不適都應該看作是問題。如果教師沒有遇到現實問題,而經驗也沒有明顯增加,也就難以反思?!扒蓩D難做無米之炊”即使“好”教師也難做無反思對象的反思。這就要求教師要多從微觀層面和局部視角去分析日常教育教學過程,發現問題,從而進行反思。這類反思容易見到實效,容易激發教師反思的興趣和熱情。
教學反思不是為回顧而回顧,而是要在回顧中發現問題和不足,進而修正行動方案,進入新的行動嘗試。只有反思后進行行動跟進,教師才能獲得真正的改變和成長。許多教師感覺不到反思的效能,就是因為反思后缺少行動跟進。所以,根據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提出的教師的成長公式“成長二經驗+反思”,“成長、經驗、反思、行動跟進”構成教師專業成長一個小周期,如下圖。
每天都要求寫反思日記可能沒有多大意義,因為教學行為技能需要鞏固、熟練。意識到問題了,要認真反思;發現問題了,要深度反思。每次反思,都要調整改變教學行為,要有行動跟進。
在對教師反思的目標要求上,往往是要求教師指向更新教學觀念,改造和提升教師的教學經驗,提高教學質量。但一開始就把教學反思定位在改變和重組教師的教學經驗,形成先進的教育觀念和個人化的教育哲學,要求有點高。剛開始應該把反思目標定位在改變教學行為上,這樣就更直接具體一些,更容易見到實效。因此,對教學反思應適度要求,讓教師慢慢養成習慣。
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是教學后的反思活動,而不是寫反思日記,寫反思日記是反思成果外化的一種形式。要區分反思和寫反思的不同,只要反思之后認識提高了,行動跟進了,也未必要寫出來。寫反思日記、敘事寫作,會產生關于被評價的日記或敘事的真實性和倫理問題,而目前學??赡苓€沒有這樣一個呈現真實反思的環境,所以,反思日記一般都是寫些空泛的話,難以找到問題的真正根源。學校要創造真正有利于教師反思活動的機制和環境,促成教師經常反思的習慣,讓他們主動進行思想交流,而并不一定僅僅是每周都提交一份反思日記。
反思需要方法的引導。當前,在教師心目中,好像反思就是寫反思日記。其實,反思的方法有許多,如教師間的交流討論活動就是一種有效的反思形式。同樣,反思的內容點也很多,可以對經驗進行反思,對各種現實問題進行反思,每次反思不一定面面俱到。對經驗的反思應該呈現階段性,即一個階段進行一次,而更多的是鼓勵教師對具體某堂課存在的實際問題進行反思,如反思教學行為是否達到教學目標,教學預設與課堂教學實際存在多少差距以及為什么會出現這種差距,是否創造性地使用了教材,教學過程是否適應學生的個性差異,教學過程中是否有“智慧的火花’護迸發以及處理是否得當,等等。剛開始時,反思可能只是點滴的,但慢慢地會逐漸深刻和豐富起來。
(2)密度很大,很燒腦,很少反應時間;。
(3)只強調某些關鍵細節;。
(4)后期讓你主動輸出。
常見而實用的教育手段有哪些。
1、講授法。
講授法是教師通過口頭語言向學生傳授知識的方法。講授法包括講述法、講解法、講讀法和講演法。教師運用各種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時,大多都伴之以講授法。這是當前我國最經常使用的一種教學方法。
2、談論法。
談論法亦叫問答法。它是教師按一定的教學要求向學生提出問題,要求學生回答,并通過問答的形式來引導學生獲取或鞏固知識的方法。談論法特別有助于激發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培養他們獨立思考和語言表述的能力。初中,尤其是小學低年級常用談論法。
談論法可分復習談話和啟發談話兩種。復習談話是根據學生已學教材向學生提出一系列問題,通過師生問答形式以幫助學生復習、深化、系統化已學的知識。啟發談話則是通過向學生提出來思考過的問題,一步一步引導他們去深入思考和探取新知識。
3、練習法。
練習法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依靠自覺的控制和校正,反復地完成一定動作或活動方式,借以形成技能、技巧或行為習慣的教學方法。從生理機制上說,通過練習使學生在神經系統中形成一定的動力定型,以便順利地、成功地完成某種活動。練習在各科教學中得到廣泛的應用,尤其是工具性學科(如語文、外語、數學等)和技能性學科(如體育、音樂、美術等)。練習法對于鞏固知識,引導學生把知識應用于實際,發展學生的能力以及形成學生的道德品質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4、讀書指導法。
讀書指導法是教師指導學生通過閱讀教科書、參考書以獲取知識或鞏固知識的方法。學生掌握書本知識,固然有賴于教師的講授,但還必須靠他們自己去閱讀、領會,才能消化、鞏固和擴大知識。特別是只有通過學生獨立閱讀才能掌握讀書方法,提高自學能力,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5、課堂討論法。
課堂討論法是在教師的指導下,針對教材中的基礎理論或主要疑難問題,在學生獨立思考之后,共同進行討論、辯論的教學組織形式及教學方法,可以全班進行,也可分大組進行。
6、實驗法。
實驗法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使用一定的設備和材料,通過控制條件的操作過程,引起實驗對象的某些變化,從觀察這些現象的變化中獲取新知識或驗證知識的教學方法。在物理、化學、生物、地理和自然常識等學科的教學中,實驗是一種重要的方法。一般實驗是在實驗室、生物或農業實驗園地進行的。有的實驗也可以在教室里進行。實驗法是隨著近代自然科學的發展興起的?,F代科學技術和實驗手段的飛躍發展,使實驗法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通過實驗法,可以使學生把一定的直接知識同書本知識聯系起來,以獲得比較完全的知識,又能夠培養他們的獨立探索能力、實驗操作能力和科學研究興趣。它是提高自然科學有關學科教學質量不可缺少的條件。
7、啟發法。
啟發教學可以由一問一答、一講一練的形式來體現;也可以通過教師的生動講述使學生產生聯想,留下深刻印象而實現。所以說,啟發性是一種對各種教學方法和教學活動都具有的指導意義的教學思想,啟發式教學法就是貫徹啟發性教學思想的教學法。也就是說,無論什么教學方法,只要是貫徹了啟發教學思想的,都是啟發式教學法,反之,就不是啟發式教學法。
如何正確認識學生在教學中犯的錯誤。
學校教育的關鍵不在于杜絕學生“犯錯誤”,而在于如何針對“錯誤”進行有效的教育。兒童是發展中的人,因為幼小和不成熟,“犯錯誤”是兒童成長過程中的自然實在,正如一個學步的孩子在學會走路之前一定會摔跤一樣。
然而,將杜絕“錯誤”作為學校管理的出發點,以至采取各種嚴厲的懲戒手段,試圖使每個孩子成為守規矩的乖孩子,這種超越現實和成長規律的案例并不少見。如果真的能實現學生不犯“錯誤”的愿望,一群嚴守紀律、循規蹈矩的孩子在校園內出現,其結果不僅不使人驚喜,相反,會因為失去了孩子的真實和真實的教育而令人感到可怕。
只靠近乎軍事化的嚴格管理,杜絕學生“犯錯誤”,其實是學校教育缺乏自信的表現。犯錯的事與犯錯的人要分別對待,對事要嚴厲,對人要尊重,任何時候都不能傷害學生的尊嚴。
寬容是糾正學生各種錯誤的必要條件,教師要在開放的視野中超出要求學生必須服從教師的狹隘視界,要以熱愛待之,以寬容教之。與學生個體進行平等的交流、溝通以達到“視界融合”,這樣才能在“錯誤”中實施正確的教育。
以“完人”的標準要求學生,不允許學生犯一點錯,或者,犯了錯就給予懲罰,這本身是教育的“錯誤”。從目前中小學管理的現實來看,“求同”、“統一”、“標準”的心態,已成為教師難以割舍的文化情結和根深蒂固的傳統。事實上,接納學生之間的差異、保護學生的個性而不是將差異和個性當成錯誤,這才是與時代相契合的、真實的學校,“一個學校,多種聲音”,才能營造豐富多彩、日新月異的學校生活。
世界著名優秀教師在教學中會注意什么。
師愛是一種力量、一種品質、是教育成功的秘訣。如果沒有愛,教師的工作就失去了意義和價值。當然,教育之愛未必非得那樣轟烈。如果教師善于在日常教育中去播種這份愛,你就會發現,最偉大的愛其實往往產生在最平凡之處,最深的感動其實就在每一個平淡而平凡的教育細節中。
——布萊恩(美國優秀教師,教育學和心理學雙碩士)。
教師對學生的教育影響,重在身教。因此,我們教師必須言行一致。信守承諾、言而有信是一種品格,承諾一旦做出就必須兌現。作為教師,我深知“一諾千金”的重要性,因此,我一定要爬著去上班。
——路克(美國優秀小學教師、校長)。
時間就是生命,作為教師,管理好自己的時間,更是在為很多人“節約生命”。能否科學地管理好自己的時間,有效地利用時間是衡量每個管理者工作成效的基本標志之一。時間管理對于教師的工作、學習和生活具有非凡意義。
——班杰明(美國優秀教師、著名教育家)。
每個學生都具有自己的特點、個性,教育的真正的意義就是要發展人的個性。因此,教師需要尊重學生、發展其個性,最大限度地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激發其巨大的潛能,讓每個學生都閃爍著個性的光芒。
——多倫斯.斯萊頓(美國優秀教師,在一所小學教英語)。
轉載自 FANWEn.ChaZIdian.cOm
無論在哪些方面,教師都要盡量去挖掘學生身上的優點,鼓勵他們樹立信心,并給以肯定?!皟烖c單”記錄著每一位學生的優點,使每個學生看到了老師與身邊同學的評價,自己恍然大悟,原來自己還有這么多本事沒有發揮出來,我一定能行。
——海倫.康爾斯拉(美國優秀的數學教師)。
摘要:提高教學反思能力是幼兒教師不斷更新自身知識、提高專業化水平的重要途徑。本文提出了提高幼兒園教師教學反思能力的策略,具有指導意義,以供參考。
幼兒園階段是學生學習歷程中的關鍵時期。一名優秀的幼兒教師,應當不斷提升自身綜合素質,學會采用多種形式實現教學目的。經過研究分析,提高教學反思能力是幼兒教師不斷更新自身知識,提高專業化水平的重要途徑。
幼兒教師應當順應時代發展潮流,不斷學習最新的學前教育理論,從而開拓思維,提高反思能力,掌握反思方法。幼兒教師要充分利用自身優勢,抓住反思的契機,通過實踐經驗的積累,不斷提高反思的水平。要向經驗豐富的老教師學習,加強自身分析問題、處理問題的能力,從而實現在反思中成長。
二、營造輕松的探討氛圍。
每個教師都渴望成長與理解,都需要有同伴與之真誠交流。然而在大部分幼兒園,管理層習慣對教師進行命令式的指導,這樣的方式容易使教師情緒受到影響,不利于教師進行自我反思。因此,在與教師研討教學方案的過程中,幼兒園相關部門應當學會尊重并聆聽教師的心聲,引導教師說出自身的想法,鼓勵其挖掘自身潛能。指導者應當學會轉變觀念與角色,努力營造一種愉悅輕松的探討氛圍,幫助教師緩解情緒,對自身行為進行反思和改進。
三、重視教育記錄工作。
發現問題、收集問題、解決問題是反思的全過程。通過反思教育教學行為,從而制訂科學合理的教育計劃達成教育目的。對教育活動進行記錄有助于教師快速地發現問題并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若記錄不詳細,反思就沒有事實依據,無法指導實踐。因此,幼兒教師必須重視教育記錄工作。在幼兒園中,應當讓教師定期做教育記錄,使其對幼兒的狀況有一個清晰的了解,以便于日后研究。
教師能力有高有低,對反思的認識程度也不一致。通常情況下,只有少數的教師愿意進行自我反思。因此,幼兒園可以成立教學小組,定期進行研討,針對問題深入分析,提出解決策略并及時付諸行動。這種方式能夠對教師的內部動機形成沖擊,激發其自我成長的意愿,幫助其認識到反思對提高專業能力的作用,從而促使他們主動反思。
通過以上幾個步驟,教師逐步完成對一個失敗的教育活動的探討。這些內容可以讓教師認識到反思的重要性。當教師真正認識到反思是一種提高自身教學能力的重要方法時,就能夠對教學活動中存在的問題有一個深入的分析。遇到問題就要解決問題。當教育理論轉化為教育實踐時,幼兒園應當加大對教師的指導力度,協助教師解決難題。在日常指導工作中,幼兒園應引導教師對教學活動進行反思,對存在的教學問題提出可操作性建議。另外,應當鼓勵教師認真撰寫教學成果分析,并根據分析結果將幼兒的日常狀況與發展水平相結合,提高工作實效。
六、增強教師之間的合作。
幼兒園管理層應當創建合作式的情境,為培養教師的合作能力搭建平臺。要不斷提升教師的合作意識,提高教師的反思能力,通過合作研討等方式增進教師之間的了解;鼓勵教師說出自己的想法,并將其作為教學研討及反思的主題。在每周教研活動中,教師都可以對自己的見解進行充分闡述,并通過與其他教師的交流獲得新的收獲。
總之,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是教學的研究者,這就決定了教師應當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質,提高自身教學水平。在教育教學改革的潮流中,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與更新取決于教師教育技能的提升,而教育技能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反思與實踐的開展情況。作為幼兒園管理者,應當帶領教師學會反思,使其不斷提高自主反思的能力,成為研究型及反思型的教師,進而增強自身的專業技能。
參考文獻:
[1]張運顏.提高教師反思能力,提升幼兒表演游戲水平的有效策略[j].新課程·上旬,20xx(10):170-171.[2]蔡秋美.幼兒園備課審閱工作的調研與優化[j].新校園(理論版),20xx(4).[3]郭秋容.“城鄉師徒結對”模式下提升農村幼兒園教師反思能力的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xx,2(14):34-35.
教學反思主要是指教師以自己的教學活動過程為思考對象,對自己所做出的某種教學行為、決策以及由此所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活動。教師的反思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手段和途徑。已有研究表明;對教師的教育教學效能提高,更為重要的是實踐性知識,即“教師在面臨實現有目的行為中所具有的課堂情境知識及與之相關的知識?!倍@類知識的獲得,教師只有通過自我實踐的反思和訓練才能得到和確認。
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提出了教師成長的公式:成長=經驗+反思。如果一個教師僅僅滿足于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的教學經驗,也許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復;除非……善于從經驗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則就不可能有什么改進?!彼肋h只能停留在一個新手型教師的水準上。如何提高教師的反思能力,筆者認為以主要應從以下幾方面人手。
一、正確看待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是教師自覺地對已有的教學事件進行的審視、梳理、再認識和再思考的過程。它需要教師的自覺堅持,主動維持,需要教師思想意識層面的認同,行為實踐層面的落實,而不只是口頭的宣講,或者是胡亂應付;它需要教師在思想觀念方面予以充分的重視,才不會將教學反思視為額外的負擔而敷衍了事,湊合完成;才不會使教學反思流于形式,浮于表層。每位教師都應該清醒認識到進行教學反思能夠充分激發自己的教學積極性和創造性,有助于教師逐步培養和發展自己對教學實踐的判斷、思考和分析能力,從而為進一步深化自己的實踐性知識,直至形成比較系統的教育教學理論提供機會和條件。教師明確有效的教學反思對于自身社會道德水準、精神品質和人文內涵的提升都是大有裨益的,是幫助教師從感性走向理性,從無序走向有序,從教書者走向教學者、研究者的階梯。
要做到反思意識的覺醒、能力的增強,教師在日常教學中,除了要愿意反思,主動思考外,還應多多學習和接受相關的理論思想來做指導。理論學習有助于提升教師的思想觀念、思維模式、理論和實踐水平,使教師登高遠望,高屋建瓴,時刻指導與反思自己的教育實踐,激發教師的思維活力和對教育問題的批判。教師也只有不斷學習汲取教育教學的理論源泉、勤于思考探索,才能夠從教學工作的低層次、淺水平、多重復的樊籠中走出來,才能有效克服職業倦怠所產生的負面影響。
教師只有將實踐中反映出來的問題上升到理論層面加以剖析,才能開闊視野、從“怎樣教”的小圈子里跳出來,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才能夠對自己的教育教學觀念、工作方式、教學策略、研究方法等諸多宏觀、微觀的問題進行探討;才能真正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知”“行”“思”三者一體化。這是一個漫長的和持續的修煉過程。因為任何新觀念的內化一般都要經歷接受、反應、評價、組織和個性化等五個由淺人深、由不穩定到穩定的過程。教師應把握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契機,加快學習和運用教育教學理論的步伐。努力用學術的眼光看教學,用學術的思維做教學,將教育教學視為科學和藝術。力求通過自身的學習和親身體驗,在教學實踐中將教學理論轉化為自己的品格和教學風格,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從而在實踐中提升教育理論和教學方法。
三、積極拓展反思的深度廣度。
教學反思過程從本質上來說是一種批判性思維的過程,需要通過對當前認識的審視、分析來洞察其本質。教學反思涉及到一系列相應的態度和德性,教師完成整個教學任務,實現教育目標,一方面需要以科學的理性態度和方法對教育教學的本質以深刻的理解,并在此基礎上建立起觀念理性和相應技術理性的結構體系,這自然必須對自己已有行為和習慣進行重新審視和考察,篩選并保持好的行為習慣,淘汰和改造壞的行為習慣。
另一方面,需要更寬泛的人的素質的提高。這要求教師認真地檢討自己的言行,在教學過程中是否表現了適當的謙恭、足夠的勇氣、公正的品質、豁達的胸懷、豐富的情愫,以及敏銳的判斷力和豐富的想象力,是否有耐心、自知之明、親切感和幽默感等等。在這諸多的品質風格之中體現著教師的教育教學觀,師生觀、知識觀、評價觀,也表達著教師的智慧素質。
調查發現,優秀教師的“教后感”則是包含著對這些問題的深刻思考,表明了他們在“教后”對“教中”反思修正的執著情懷和熱切愿望。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其言行中的不良表現會漸漸消失。隨著反思在深和廣度上的拓展,教師經驗的逐步積累和豐富,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會隨時對自己的教學實施有效的監控和調控,這正是專家型教師成長的途徑和標志。
四、為教師反思創設有利的環境。
學校管理應切實給教師提供、創設自我分析、自我反思的時間和機會,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有助于促進教師進行教學反思,獲得自身專業的發展。對教學反思的管理應該“人本化”。教學反思的內容重點可以不同,格式可以不拘一格,其檢查和管理也應該因人而異,一定要結合學校和教師的實際情況,應該以不讓教師作無用功為原則,以充分調動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為最終指向。
教學反思不應局限于個體反思,可嘗試使用校園網、教研組等方式,將教師的教學反思內容在網上公布,或在教研組內討論傳閱,使教學反思“公開化”。這樣一方面對每位教師是一個督促,無形中也是一種壓力,可促使教師努力將教學反思寫得更好。另一方面,對教師也是一件省時高效的事情,每個教師都能學習、借鑒和應用同行的心得體會。此外,學校領導也可以隨時檢查驗收,對學校評價管理工作的公正、合理、有效也是一個有效的監督和檢查。
總之,教師教學反思能力的提高既有賴于教師自己的認真努力,積極思維,長期堅持,同時也依賴于學校、教育主管部門等相關單位的切實支持和保障。只有這樣才能有效發揮教學反思的應有價值和作用,才能真正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
教師作為國家和社會的培養人才的中堅力量,擔負著重要的思政教育責任。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推進,提高教師思政能力已成為當前教育領域的重要課題。在這個背景下,我深入思考、實踐并總結了自己提高教師思政能力的心得體會。
第二段:加強理論學習,提升思政內涵。
思政是當前教育的核心,作為一名教師,要加強理論學習,提升自身的思政內涵。我通過參加各種思政培訓班、讀書研討會等形式,學習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加深了對黨和國家路線方針政策的理解。同時,不斷拓寬自己的知識面,豐富思想內涵,以更好地教育引導學生。只有理論水平提高了,思政工作才能更具深度和廣度。
第三段:情感投入,做學生的知心朋友。
思政工作需要教師與學生保持良好的互動關系。我認識到,只有真正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和獨立思考,才能更好地開展思政教育工作。所以,在與學生的交往中,我盡力營造公平公正的環境,關心他們的成長和發展。通過傾聽,凝聚他們的情感需求,使自己成為他們的知心朋友,幫助他們解決困惑和問題。
第四段:創新思政教育方法,激發學生的主動性。
傳統的思政教育方法已經不能滿足現代學生的需求。作為教師,我在教育過程中注重創新思政教育方法,激發學生的主動性。通過開展研討課、主題講座等形式,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討論和互動,提高他們的思辨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結合當前社會熱點問題,引導學生進行相關案例分析,拓展視野,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改善教師思政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過程,需要持續的反思和不斷的提升。在實踐中,我經常與同事進行教學經驗分享,從他們身上汲取思政教育的新思路和方法。同時,根據學生的反饋,我也不斷調整教學策略,為了更好地履行思政教育的職責,我常常參加專業培訓,與同行交流,不斷提高自己的綜合素養和能力。
總結:
提高教師思政能力需要全面發展,既要扎實的理論功底,又要關心學生的情感需求;既要創新教學方法,又要不斷反思和提升。只有通過不斷地努力,教師才能真正成為學生心中的楷模和引路人,并在這個過程中推動提高思政教育的質量。只有加強教師思政能力,才能更好地肩負起教育事業的使命。
教師的教育創新不是無源之水,也不是憑一腔熱情可做到的,必須以豐富的知識作為基礎。教師掌握的知識越豐富,知識結構越合理,就越能觀察和發現新問題,越能適應教育創新的需要。教育創新要求教師要有多方面的知識:不僅需要廣博的科學文化基礎知識,精深的專業知識,而且要有多學科的專業知識;不僅需要一般的教育科學知識,而且需要系統的方法-論知識。同時要注意不斷了解現代科學發展的最新成果,及時掌握現代化教育教學技術和手段,并把它們運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中,為教育創新服務。因此,面對知識更新周期日益縮短的時代特征,教師本身要學會學習,不斷地吸收新知識,擴展教育視野,以滿足教育創新的要求。
二、教師要加強教育科研,用教育科研帶動教育創新
教育科研能力是在教育實踐的基礎上,又超越和升華于教育實踐的創新能力。教師要想使自己真正成為教育教學的研究者,首先必須要對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活動不斷反思和探究,不斷創新自己的教育教學方法,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學風格和教育教學理論;其次,從創新的高度來看待傳統的教育教學理論和方法,及時研究和吸收新的教育教學理論和方法,尋找解決問題的新思路、新方法,做一個研究型的教師;再次,大膽開展教育教學創新研究,把研究的新成果及時運用到教育教學實踐中來,用實踐的結果再去檢驗自己的研究成果,并及時修正和完善自己的研究。通過“課堂”這所“實驗室”,能及時把教育教學創新研究付諸實踐,并能及時反饋信息,檢驗研究成果;最后,及時總結研究中的得失,歸納出符合規律性的東西,并把它推廣運用。這種教育科研的過程,實際上是一種教育創新的過程,是一種用教育科研帶動教育創新的過程。
三、教師要創新教學方案,從整體思路上提高教育創新能力
法,積極嘗試新的方法,因材施教。絕不能不顧學生的實際情況,照本宣科。對教育內容的安排更需要進行創新,要把教材內容創新性地進行“拆分”,然后再根據需要重新“組合”,使“課”真正成為蘊含審美價值、洋溢審美情趣的立體動態的藝術。使“上課”成為孩子們的“享受”。在具體的教育實踐中,教師通過引導、點撥、講授、討論等多種形式,采用現代化的教育教學手段,使學生從內心需求出發,忘我地參與到教育教學進程中來。由此可見,設計一個最佳的教育教學方案不僅能使教師的已有知識經驗得到綜合運用,更是教師創新能力的體現,教師要善于從整體設計教育教學方案中來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創新能力。
四、教師要創新教學方法,從課堂教學上提高教育創新能力
有的知識應用到具體問題中去。
五、教師要創新問題情境,從問題情境中提高教育創新能力
良好的問題情境設計,可以使學生產生一種心理上的期待感,形成對問題探究的強烈熱情,這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活動的重要條件。為此,教師先要營造寬松、民主、自由的教育氛圍。形成有利于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環境。其次,教師要根據不同學科的特點,運用提問、操作、演示或實驗等方法來創新問題情境。這種問題情境要有一定的難度,學生必須通過努力才能完成,整個思考的過程就是一個創新的過程。教師要善于創設難度適中的問題情境,來調動學生思維活動的'主動性和創新性。這樣,通過創新問題情境,也提高了教師的教育教學創新能力。
《教師如何提高創新能力》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余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政治能力對于每一個人都很重要,在教師這個職業中更是必不可少的素養之一。要求教師具有高素質、高能力、高道德,尤其是在新時代的背景下,要求我們的教師們具有更高的政治素養與思想品質。在這篇文章中,我將分享我在教學實踐中的心得體會,探討如何提高政治能力。
第二段:實踐中加強自我思考。
在日常的教學實踐中,為了更好的完成課程教學任務,教師需要思考許多事情,比如如何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如何把知識更好地傳授給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應該加強對自己的思考,特別是對一些政治問題的思考。通過分析與研究,從中發現自己的政治認識不足或存在問題,及時進行反思、調整和完善,從而提高自己的政治能力。
第三段:多向同事請教、交流。
教學實踐中,同事之間互相學習、交流是非常必要的。在交流中,我們可以得到新的思路和觀念,發掘自己的優缺點,并從中汲取營養。對于提高我們政治能力也是一樣。當我們遇到一些政治問題時,可以向同事請教,分享他們的看法及體驗。在許多情況下,我們發現相互交流、討論政治問題是非常有益的,它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政治現象、提高我們的政治思維。
第四段:加強學習,提升政治素養。
政治學學習是提高政治素養的根本途徑之一。在學習過程中,我們可以更好地了解跟隨危機處理政策,再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比對研究,更好的掌握政治領域的知識,提高政治能力。此外,我們也可以通過各種形式的閱讀,了解政治熱點,展開多樣化的思維與討論,形成更加完善的自我認識,提高對大政方針的把握能力。
第五段:正視問題,及時完善提高生活質量。
在日常生活中,提升政治能力不只是一件專業問題,同時也是影響我們生活的重要因素之一。政治能力越高,我們則越能夠提高生活質量。我們還應該認真分析自己的狀況,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如治安問題、文化問題、法律問題等以及自身訴求等方面,形成一種積極的態度,組織大家共同解決和應對問題,提高我們的質量。
結論:
綜上所述,提升政治能力是我們教師必經之路,需要我們不斷地自主、自考、自學、自防等方法,通過實踐中加強思考,多向同事請教、交流,加強學習,提升政治素養與認知,并正視問題及時完善自身,提高生活質量。在未來的教學實踐中,我們會繼續努力,進一步提高政治能力,切實為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貢獻。
在平時的教學或練習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安排學生計算競賽,如:看誰算得又對又快等。一說起競賽,學生的好勝心就會馬上被調動起來:老師,出題吧!此時,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的相關內容,進行針對性的計算題訓練。學生都有好勝的心理,總是希望第一,得到老師和同學們的表揚,在這種興趣盎然的狀態下,學生的計算興趣被激發,計算的速度和準確率也會大大提高。即使有些學生計算錯誤,但他們也很容易理解和接受他們錯誤的原因,進而主動地糾正他們的錯誤,爭取下次做對能獲得老師的表揚!經過長期的訓練,學生的計算能力便能大大提高。
在教學工作中,我們知道學生的計算錯誤真的是五花八門,有粗心抄錯題的、寫錯數的、還有對錯數位的等等。教師故意將學生作業中的典型錯誤收集起來,定期上一節糾正錯誤課,讓學生當一回“錯題醫生”,對錯題進行會診。說起要當“醫生”,學生的'興趣也馬上被調動起來,他們會爭相舉手:我來當醫生,我來把脈……。學生在“當醫生”的樂趣中發現和洞悉他們作業中常犯的錯誤所在,就會對錯誤的原因記憶深刻,從而糾正了他們的錯誤因素,提高了計算的準確率。另一方面,學生為了表現他們有高超的“醫術”,往往也樂于去學習、去探究、去求知、去發現。
激發學生的計算興趣,可以設置趣味小游戲,用游戲的方法提高學生的計算興趣,讓學生更加的自愿去接受學習計算力。讓學生在參與游戲活動中不知不覺地發生改變和提高。例如教會學生玩24點小游戲,讓學生的計算能力在玩24點小游戲中迅速得到提高。又如在教學數的分與合時,可以采用以10為基點的分與合進行“拍手”的數學游戲等等。
在平時的教學當中,我們教師只要善于激發學生的計算興趣,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學生的計算能力定能大大提高。
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在于教師。教師專業水平程度如何,直接影響學生的發展。那么,怎樣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促進教師專業水平的提高呢?一是建立科學的激勵機制。一方面是從上層建筑層面而言,現在國家、省、市、縣各級政府建立了一定促進教師專業水平提高的機制,但力度還不夠,尤其是教師待遇與經濟快速的增長不協調,致使更多的教師處于“維生”階段。沒有建立真正促進教師創造性的工作與發展的欲望。二方面積極營造全社會尊師的氛圍。讓教師切身從心里感受到職業的尊嚴。三方面是讓教師職業成為全社會都羨慕、向往的職業。二是創建廣泛的成長平臺。學校要牢固樹立成就教師就是成就了學校,成就了幾代學生的理念。為教師的成長廣鋪路子,廣搭載體。一方面建立科學的培訓學習制度。每次培訓學習都讓教師帶著思考、疑惑、任務去參加培訓,訓后要帶著收獲回來,再把所得寫成心得感悟與教師交流,產生輻射的作用。切實保障培訓學習的有效性。二方面扎實開展校本研修,讓校本研修成為教師專業成長更有效的途徑。首先學校建立營造“研修場”;其次建立科學的研修管理制度;其三開展多項研修活動。如:專題研修,同伴研修,個體研修等。切實讓教師在研修中實踐、反思、改變、提高、成長。從而提高教師專業化水平,提高了課堂效率。
學校的發展,教學質量的提高,需要優秀的校長,更需要由他(她)帶出的具有生命自覺的老師。怎樣通過引領、激勵和鼓舞喚醒教師的生命自覺意識,保持陽光心態,締造陽光般生活,以培養積極陽光的下一代就成為當下校長首先應考慮的管理藝術。
一、觀念喚醒,引領教師生命自覺。1.通過專題交流,傳導關于生命自覺的觀念。2.引導教師讀書,啟迪教師自我解讀生命自覺。要鼓勵教師學習教育理論,通過學習達到視野有寬度、知識有厚度、思想有深度的境界。
二、制度喚醒,促進教師生命自覺。教師的師德修養、專業成長也需要一定的規章制度。1.健全以師為本的學校管理制度。學校每一項制度的出臺都應充分征求老師的意見,取得教師對學校制度的認可,只有基于學校發展需要的教師認可的制度才能成為每一位員工的行為準則。2.合理制定績效考核、崗位設置等方案,發揮其激勵作用。
三、
評價喚醒,實現教師生命價值。1.實施發展性動態評價。評價不公或評價不當,都會增加教師的受傷感,難以體會教師工作的快樂,進而影響教師工作的積極性。為此,我們必須改進過去單純以結果評價學生、評價老師的簡單辦法,實施發展性動態評價。2.提供充分的展示平臺。學校必須盡可能的為每一位教師提供充分的展示機會,讓教師在展示活動中分享研究成果,體驗成功,從而實現教師平凡而不平庸的生命價值。
四、生態喚醒,提升教師生命品質。所謂生態喚醒,是指學校通過按照教師成長規律,教師工作規律,給教師創造順心、幸福的工作環境,以喚醒教師生命自覺。學校是人才聚集的地方,當學校具有了安全的、健康的、精神富有的教師生態環境,才能吸引優秀教師,才有利于教師的健康成長,提升教師的生命品質。1.創建和樂校園,構建安全生態。2.提供鍛煉時空,確保健康生態。3.豐富活動內容,提升精神生態??傊?,只有具備生命自覺的教師,才能擁有積極、健康的心態,也才能以主人翁的態度投身到專業提升的活動當中,也才能使得自己的專業能力得以不斷提高。學校就是要不斷的優化管理,喚醒教師和學生的生命自覺。
淺析如何提高數學教師的專業素養。
一、抓培訓,促進隊伍專業成長。
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提高教學質量的迫切需要,更是教育可持續發展的基本保證。為此,要開展多種形式的培訓活動。1.組織理論學習,更新教學理念。
果考核等方面,完善學習制度,確保學習收到實效。充分利用教學光盤、教育網絡等媒體,與名校對話,與名家對話,與名著對話,學習名校、名師的成功經驗,更新教師的教學理念,自覺地把新的理念轉化為新的教學行為,以提高教師實施新課程的水平。2.加強整體培訓,促進專業成長。
初中數學教師的素質,不只是數學專業素質,還包括師德、師魂、師風、師品、師能等要素,教師的專業素養應該是這些要素的和諧統一,其中教書育人能力是數學教師專業素質的核心。所以對數學教師的培訓,應該在整體素質培訓的基礎上,突出教學能力、研究能力、現代教育技術能力的培訓。
(1)知識培訓。著重進行師德、師風、專業知識、育人能力、教研能力和現代教育技術等方面的培訓,從整體上提升教師的素質。
(2)專家引領。邀請數學教學專家、特級教師等做學術講座,執教觀摩課,給教師剖析教材、輔導教法、分析案例、答疑解惑。同時選派數學骨干教師參加新課程培訓,接受名家指導。通過專家引領,更新教學理念,提升教師的數學素養。
(3)跟蹤輔導。一是開學初,采取研讀教材、分析例題、解剖課例等形式,對數學教師進行全員輔導。二是施教中,采取觀摩研討、隨堂聽課、課例評析等形式,對數學教師進行面對面指導。3.開展學科活動,提供發展平臺。
名優教師上課、評課、講座等活動,促進廣大數學教師教學水平逐步提高。除此之外,還可以開展“數學高級教師研修班”、“數學文本解讀與教學方法大家談”、“同課異構異上”、“數學教學沙龍”等多種形式的活動。采取說課與上課相結合、教學與講座相結合、點評與對話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學習與應用相結合的形式,進行精細的教材分析、精心的教學設計、精彩的課堂展示、精當的課例評析、精辟的專題講座。通過這樣的活動,為教師搭建專家引領平臺、實踐研究平臺、同伴互助平臺、教學展示平臺、專業發展平臺,讓教師在活動中學習,在學習中提高,在提高中發展。
4.制定目標要求,實施發展計劃。
教師的成長和專業素質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有培養目標,要有發展計劃,要把目標要求分解到具體工作中去逐步實施,從而建設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良、開拓創新、充滿活力的數學教師隊伍。
(1)“五個有”要求。有較高的思想覺悟,有全新的教學理念,有精湛的業務技能,有一定的科研水平,有務實的工作熱情。
(2)“五個字”目標:加強一個“德”字(加強職業道德建設);突出一個“?!弊郑ㄌ岣邔I水平,具有專家精神);強化一個“能”字(強化教學技能,增強科研能力);講求一個“實”字(為人誠實,工作扎實,功底厚實);體現一個“績”字(教學成績顯著,工作業績突出)。
專著;每學期(年)確立一個專題進行研究;每學期至少寫一篇質量較高的教學論文或經驗總結。
二、抓研究,促進教師能力提高。
從調研的情況看,一些學校還存在著“花時多收效少”、“投入多產出少”的現象,除了師資力量薄弱以外,主要原因是教師缺乏研究,尤其缺乏對教材、教法、學法三位一體的研究。因此,為了提升數學教師的整體素質和教學能力,要狠抓教學研究,并瞄準研究方向,確立研究重點,改善研究方式,提高教研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1.健全教研網絡。
為使教學研究制度化、規范化,把研究工作落到實處,要建立三級教研網絡:以市為主的市級教研,以鎮為主的區域教研,立足學校的校本教研。市級教研,主要起研修、示范、引領作用;區域教研,主要開展全鎮或校際之間教師參與的教學研究活動,讓不同層次的教師上課、聽課、觀摩、研討,從而營造鎮村結合、校際聯動、教師廣泛參與的教研氛圍;校本教研,主要是立足本校,著眼課堂,研究和解決教學中遇到的具體問題。2.把握教研重點。
教學研究要圍繞“有效課堂”展開,而打造有效課堂的目的是提高教學質量,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因此,要認真研究怎樣為學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創設途徑、搭建平臺;研究如何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動手實踐、親歷過程;研究如何讓學生真正領悟基礎知識,形成基本技能,并運用基本的活動經驗和基本的思想方法解決有關問題。要以研究教材、改革教學方法為突破口,圍繞有效教、有效學展開研討。
(1)研究數學教材。要按照新課程的理念,加強對初中數學教材的研究,組織教師對教材的每個單元、每個板塊、每個例題、每組習題認真研讀,讓教師正確理解教學內容,全面把握教材要求,從細心研讀中找到教學的思路和方法,切實提高教師駕馭教材、使用教材的能力。
(2)研究課堂教學。在學習課程標準和借鑒先進的課堂教學經驗的基礎上,著重從教材意圖、教學設計、教學過程、教學方法、教學效果、教學評價和教學資源開發與利用等方面加強研究,不斷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水平。
(3)研究學習方式。要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凸顯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為學生創設學習情境,提供數學活動的時間和空間,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建構,讓學生全員參與課堂教學的全過程,使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4)研究評價策略。要從教師的教、學生的學、教學效果等方面尋求評價的策略,形成科學的評價方法。既要有教師的評價,也要有學生的互評和自我評價;不僅對學生的知識技能、學習結果進行評價,還要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學習方法、學習態度以及對數學的情感、價值認識進行評價。
3.加強校本教研。
組織研討,各抒己見,形成共識。對于教學方法的探討,要突出能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否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能否形成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正確的學習策略,能否培養學生積極、健康的情感態度。此外,也可以開展優秀課、優秀論文、優秀案例評比等活動。學校要對校本教研的活動內容、活動過程、活動效果進行跟蹤檢查和指導,確保每個數學教師在校本教研活動中有收獲、有提高。4.開展課題研究。
教研促進教學,科研強師興校,已成為廣大教師的共識。所以要使教師的專業水平上檔次、有品位,必須開展課題研究。
一要充分認識課題研究工作的重要性。要把課題研究作為深入推進課程改革的重要措施來抓,把課題研究作為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一種策略來抓,把課題研究作為培養名優教師和提升教師隊伍素質的有效途徑來抓。
二要緊密聯系教學實際開展課題研究。要樹立“問題就是課題,實踐就是研究,進步就是成果”的觀念,以解決教育教學中的現實問題為研究的切入點和著力點,把課題研究與課改實驗結合起來,與課堂教學結合起來,與教師的專業成長結合起來。
三要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課題研究的目的,是從科研的角度去實驗、分析和解決教學中的實際問題的。所以,課題研究要重過程、重質量、重實效、重發展,使課題研究真正為教學服務,為教師成長服務,為學校發展服務。
三、抓管理,促進教學行為規范。
要提升數學教師的專業素養,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規范教師教學行為是前提,強化教學過程管理是保障,細化管理措施是手段,提高管理效能是關鍵。為此,要抓好六個方面的管理。1.備課管理。
備課是上好課的前提,也是數學教師業務能力的具體體現。所以,抓備課管理是促進數學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舉措。要以研究教材、教法、學法作為備課的切入點,從課程、單元、課時等層面整體把握學科教學要求,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全面把握教學目標。為了發揮教師的集體智慧,提高教學設計的整體水平,應開展集體備課。先由個人鉆研形成預設,然后集體研究教材,一起探討教學策略,共商優質高效的教學方案。在此基礎上,再結合教師自身的優勢、學生的實際和具體的教學條件,設計具有自己教學風格和教學特色的個性化教案。2.課堂管理。
上課是數學教師的專業素養、教學水平、教學風格、精神風貌的集中體現。課堂是落實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促進學生發展的主要渠道。因此,要花大力氣抓好課堂教學管理,促進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要求每個教師做到:教學目標明確,教學內容正確,教學過程有序,教學方法科學,教學結果高效。課堂上,要讓學生真正“動”起來,主動“學”起來,在數學活動中探索和建構知識,培養和鍛煉各種能力;要讓學生能聽得明白、說得有理、讀得流利、寫得規范、算得正確;要讓學生享受到學習的樂趣,體驗到成功的快樂,樹立起學習的信心。
初中數學教師既是新課程的實踐者,也是新課程的探索者。所以,為。
了把“三維目標”落到實處,要積極探索符合新課程理念、適合學生發展的課堂教學新思路、新方法、新模式。
課堂上要給學生三個權利:給學生發言交流的權利;給學生自主探究的權利,讓學生自我體驗、主動建構,經歷知識獲得的過程;給學生選擇的權利,讓學生按學習需要選擇學習方法,按自己意愿選擇學習伙伴,按實際水平選擇練習難度。
課堂上要實現“六個轉變”:
(1)課程理念的轉變——課程資源是現實的、多元的、開放的、生成的。
(2)課堂功能的轉變——課堂是科學知識探究、個性心理教育的殿堂,是彼此溝通、相互交往的場所,是合作交流、心靈對話的舞臺,是和諧發展、生命成長的樂園。
(3)教師角色的轉變——教師是學習內容、學習活動的組織者;是精神成長、心理成熟的引導者;是探索交流、自主建構的合作者;是張揚個性、全面發展的促進者。
(4)學習方式的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應該是接受、體驗、探究、發現、合作等多種方式的有機結合。
(5)交流方式的轉變——課堂上有師生間的交流,也有學生間的交流;有個體間的交流,也有群體間的交流;有知識、技能上的交流,也有過程、方法、情感、態度上的交流。
(6)評價方法的轉變——對學生的評價應該具有多元性、診斷性、矯正性、導向性、發展性和激勵性。通過評價,促進每一個學生全面發展,提升每一個學生的精神品質,張揚每一個學生的個性風采,凈化每一個學生的心靈空間,讓每個學生對數學學科都產生興趣,讓每個學生的每一課都充滿快樂,讓每個學生的每一天都感覺幸福。使評價真正為改善教學工作、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能力服務。
當然,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創新要積極穩妥,不要追求“時尚”;要科學探索,不要違背規律;要有機結合,不要生搬硬套;要求真務實,不要形式主義。3.作業管理。
做作業是學生學習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讓學生鞏固所學知識并形成技能,教師在安排作業時要做到:設計精心,數量適當,重點突出,難易適度,書寫認真,批改規范,反饋及時,指導到位。課堂作業盡量當堂完成,家庭作業要按規定布置,嚴禁布置懲罰性作業。組織學生練習要做到:課課練、堂堂清、人人會,既夯實基礎,又減輕負擔。4.輔導管理。
輔導是教學過程中的重要一環。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思維品質、學習方法、行為習慣上的差異性,從指導自學、引導探究、答疑解難、查補缺失、排除障礙、樹立自信等方面,有針對性地進行輔導。輔導要有計劃、有內容、有過程、有考核、有記錄、有檢查,把輔導工作落到實處,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都有所進步、有所提高。5.考試管理。
考試是評價學生學習效能、檢驗教師教學目標達成、實施教學質量監控的基本形式和有效途徑。因此,數學教師要按照教學質量管理的要求,認真做好各個層級的教學檢測和考核。(1)及時進行單元測試,確保每個單元都過關。(2)規范做好期末考試,確保每個學生都達標。(3)加強教學質量調研,確保成績達到要求。
提高質量不應以加重學生過重課業負擔為代價,要少一些加班加點,多一些輕松快樂,真正實現“負擔減下來,質量高上去”。
現在社會,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經濟水平的提高,越老越多的父母更加重視教育,而為了跟上父母的教育標準,老師也應該革新和提高自己的教學方法。以下是小編為各位帶來的相關內容。
(1)短時間接觸大量東西,不求精,只求廣;。
(2)密度很大,很燒腦,很少反應時間;。
(3)只強調某些關鍵細節;。
(4)后期讓你主動輸出。
1、講授法。
講授法是教師通過口頭語言向學生傳授知識的方法。講授法包括講述法、講解法、講讀法和講演法。教師運用各種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時,大多都伴之以講授法。這是當前我國最經常使用的一種教學方法。
2、談論法。
談論法亦叫問答法。它是教師按一定的教學要求向學生提出問題,要求學生回答,并通過問答的形式來引導學生獲取或鞏固知識的方法。談論法特別有助于激發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培養他們獨立思考和語言表述的能力。初中,尤其是小學低年級常用談論法。
談論法可分復習談話和啟發談話兩種。復習談話是根據學生已學教材向學生提出一系列問題,通過師生問答形式以幫助學生復習、深化、系統化已學的知識。啟發談話則是通過向學生提出來思考過的問題,一步一步引導他們去深入思考和探取新知識。
3、練習法。
練習法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依靠自覺的控制和校正,反復地完成一定動作或活動方式,借以形成技能、技巧或行為習慣的教學方法。從生理機制上說,通過練習使學生在神經系統中形成一定的動力定型,以便順利地、成功地完成某種活動。練習在各科教學中得到廣泛的應用,尤其是工具性學科(如語文、外語、數學等)和技能性學科(如體育、音樂、美術等)。練習法對于鞏固知識,引導學生把知識應用于實際,發展學生的能力以及形成學生的道德品質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4、讀書指導法。
讀書指導法是教師指導學生通過閱讀教科書、參考書以獲取知識或鞏固知識的方法。學生掌握書本知識,固然有賴于教師的講授,但還必須靠他們自己去閱讀、領會,才能消化、鞏固和擴大知識。特別是只有通過學生獨立閱讀才能掌握讀書方法,提高自學能力,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5、課堂討論法。
課堂討論法是在教師的指導下,針對教材中的基礎理論或主要疑難問題,在學生獨立思考之后,共同進行討論、辯論的教學組織形式及教學方法,可以全班進行,也可分大組進行。
6、實驗法。
實驗法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使用一定的設備和材料,通過控制條件的操作過程,引起實驗對象的某些變化,從觀察這些現象的變化中獲取新知識或驗證知識的教學方法。在物理、化學、生物、地理和自然常識等學科的教學中,實驗是一種重要的方法。一般實驗是在實驗室、生物或農業實驗園地進行的。有的實驗也可以在教室里進行。實驗法是隨著近代自然科學的發展興起的?,F代科學技術和實驗手段的飛躍發展,使實驗法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通過實驗法,可以使學生把一定的直接知識同書本知識聯系起來,以獲得比較完全的知識,又能夠培養他們的獨立探索能力、實驗操作能力和科學研究興趣。它是提高自然科學有關學科教學質量不可缺少的條件。
7、啟發法。
啟發教學可以由一問一答、一講一練的形式來體現;也可以通過教師的生動講述使學生產生聯想,留下深刻印象而實現。所以說,啟發性是一種對各種教學方法和教學活動都具有的指導意義的教學思想,啟發式教學法就是貫徹啟發性教學思想的教學法。也就是說,無論什么教學方法,只要是貫徹了啟發教學思想的,都是啟發式教學法,反之,就不是啟發式教學法。
學校教育的關鍵不在于杜絕學生“犯錯誤”,而在于如何針對“錯誤”進行有效的教育。兒童是發展中的人,因為幼小和不成熟,“犯錯誤”是兒童成長過程中的自然實在,正如一個學步的孩子在學會走路之前一定會摔跤一樣。
然而,將杜絕“錯誤”作為學校管理的出發點,以至采取各種嚴厲的懲戒手段,試圖使每個孩子成為守規矩的乖孩子,這種超越現實和成長規律的案例并不少見。如果真的能實現學生不犯“錯誤”的愿望,一群嚴守紀律、循規蹈矩的孩子在校園內出現,其結果不僅不使人驚喜,相反,會因為失去了孩子的真實和真實的教育而令人感到可怕。
只靠近乎軍事化的嚴格管理,杜絕學生“犯錯誤”,其實是學校教育缺乏自信的表現。犯錯的事與犯錯的人要分別對待,對事要嚴厲,對人要尊重,任何時候都不能傷害學生的尊嚴。
寬容是糾正學生各種錯誤的必要條件,教師要在開放的視野中超出要求學生必須服從教師的狹隘視界,要以熱愛待之,以寬容教之。與學生個體進行平等的交流、溝通以達到“視界融合”,這樣才能在“錯誤”中實施正確的教育。
以“完人”的標準要求學生,不允許學生犯一點錯,或者,犯了錯就給予懲罰,這本身是教育的“錯誤”。從目前中小學管理的現實來看,“求同”、“統一”、“標準”的心態,已成為教師難以割舍的文化情結和根深蒂固的傳統。事實上,接納學生之間的差異、保護學生的個性而不是將差異和個性當成錯誤,這才是與時代相契合的、真實的學校,“一個學校,多種聲音”,才能營造豐富多彩、日新月異的學校生活。
師愛是一種力量、一種品質、是教育成功的秘訣。如果沒有愛,教師的工作就失去了意義和價值。當然,教育之愛未必非得那樣轟烈。如果教師善于在日常教育中去播種這份愛,你就會發現,最偉大的愛其實往往產生在最平凡之處,最深的感動其實就在每一個平淡而平凡的教育細節中。
——布萊恩(美國優秀教師,教育學和心理學雙碩士)。
教師對學生的教育影響,重在身教。因此,我們教師必須言行一致。信守承諾、言而有信是一種品格,承諾一旦做出就必須兌現。作為教師,我深知“一諾千金”的重要性,因此,我一定要爬著去上班。
——路克(美國優秀小學教師、校長)。
時間就是生命,作為教師,管理好自己的時間,更是在為很多人“節約生命”。能否科學地管理好自己的時間,有效地利用時間是衡量每個管理者工作成效的基本標志之一。時間管理對于教師的工作、學習和生活具有非凡意義。
——班杰明(美國優秀教師、著名教育家)。
每個學生都具有自己的特點、個性,教育的真正的意義就是要發展人的個性。因此,教師需要尊重學生、發展其個性,最大限度地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激發其巨大的潛能,讓每個學生都閃爍著個性的光芒。
——多倫斯.斯萊頓(美國優秀教師,在一所小學教英語)。
轉載自 FANWEn.ChaZIdian.cOm
無論在哪些方面,教師都要盡量去挖掘學生身上的優點,鼓勵他們樹立信心,并給以肯定?!皟烖c單”記錄著每一位學生的優點,使每個學生看到了老師與身邊同學的評價,自己恍然大悟,原來自己還有這么多本事沒有發揮出來,我一定能行。
——海倫.康爾斯拉(美國優秀的數學教師)。
學校要整合條線管理和塊面管理的優勢,強化年級組在組織、協調、互動、研究等方面的功能,各年級分別建立年級管理領導小組,各小組均有一名校級領導、一名政教處領導、一名教務處領導、一名作為教師代表的年級組長?!八奈灰惑w”的管理模式,減少了管理層次,有利于上下級之間和政教、教務部門之間的緊密聯系和相互溝通,拉近了干群之間的距離,使上情下達,下情上達,政令暢通,從而極大提高了管理效能。
在評價標準上,不能僅以平時一次或幾次考試的數字作為單一的標準來衡量,要把教師的教學研究、教改實驗、創造性教學和校本課程開發以及師生關系引入評價的內容。在評價的'方式上,要加強學生評教的環節,通過師生雙方的評價,努力使評價過程成為引導教師學會反思、學會自我總結的過程。在評價結果的使用上,要客觀公正看待、動態發展觀察,并把它置于教師專業成長的全過程,從而促使教師全面了解自己,明確自己所處的成長階段和進一步努力的方向。
不同的課型有不同的常規要求,也有各自的教學環節,只有在遵循常規要求、抓住各個環節的基礎上發揮師生雙方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智慧,才能使教學要求得到落實,真正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益。新授課,教師要發揮主導地位,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及時幫助學生解決學習過程中的疑惑。復習課要做好知識的歸納整理,做好典型案例的分析,最后的落腳點是引導學生自己歸納總結知識體系。試卷講評課要統計學生答題情況,確定講評目標,設計講評思路。講評過程中要注意歸類講評、重點講評、過程評析和變式講評,要盡量創設條件,讓學生充分展現思維過程,然后針對學生思維缺陷,切實講清錯因,要注意跟蹤補償,確保二次過關。
課堂教學“有效”,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認不認真,主要是指教師通過教學之后,學生所獲得的具體的進步或發展,應該把“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作為教學有沒有效益的唯一指標。教師教學過程的每一個環節,都必須確立學生意識,關注學生成長。教學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在教學管理上沒有什么“捷徑”可走,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取得成效的,它需要的是科學、客觀、理性,扎扎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只要我們勇于探索,克難求進,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就一定能夠不斷躍上新的臺階。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qitafanwen/9288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