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是一次探索,它讓我們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和他人。人生就像一面鏡子,我們能夠看到的只是自己的投射,與他人友好相處很重要。如果對總結寫作有困惑的話,不妨參考以下范文,或許會有所幫助。
摘要:共同富裕是馬克思在對共產主義的設想中提出來的。社會主義的“富?!笔窃诮⒃谏a資料公有制基礎上的按勞分配的“富?!?,但是社會主義的共同富裕依然存在部分差距,按勞分配依舊存在缺陷,只有共產主義按需分配的分配方式才是真正沒有差距的分配方式,共產主義的富裕才是真正的共同富裕。
工人階級打破資產階級的統治,建立無產階級的政權是實現自身利益的基礎,只有在生產資料國家所有的基礎上才能夠擺脫經濟上的一切不平等,這是實現共同富裕的政治前提,是實現共同富裕的保證,同時,共同富裕的實現還需要生產力的高度發展作為基礎。
1馬克思對共同富裕的理解。
生產資料的私有制以及與其相適應的不平等的分配方式直接導致了資本主義社會貧富差距的產生,馬克思在對資本主義社會進行仔細的剖析后發現:貧富差距產生的直接來源于資本主義狹隘的生產關系。資本主義的貧富差距反映出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之間激烈的階級斗爭,對資本主義的批判同時是對共產主義的期盼。在馬克思看來,無產階級要擺脫資產階級的壓迫首先要通過無產階級革命取得國家政權,將剝削階級變為勞動者階級,將舊的生產關系進行徹底的變革,使生產力在新的生產關系下得到發展。一方面,這種新的生產關系使社會生產按照全體社會成員的需求進行,同時這種社會生產力也能夠滿足社會成員的需要,另一方面,剝削和壓迫在新的社會形態下也被徹底的消滅,工人階級和資產階級的對抗消失了,不平等的所有制關系和分配關系消失了,社會財富占有上的差距也就會隨著社會的發展逐漸消失。
共同富裕的提出體現了社會主義的生產關系的特征,“共同”規定了“富?!钡闹黧w是全體社會成員,共同性是共同富裕的一個重要屬性,這種共同性使共同富裕與資本主義貧富差距區別開來。共同性是建立在生產資料國家所有基礎之上的,只有國家占有生產資料,只有全社會成員共同通過勞動參與生產,富裕才是共同的富裕。同時,共同性意味著階級壓迫的終結,意味著通過階級統治占有他人勞動產品的時代的終結,在生產資料國家有制的基礎上,全體社會成員都是勞動者階級,也就不存在階級壓迫。
共同富裕的提出體現了社會發展在生產力層面的要求,體現出社會主義在生產力方面的特征?!案辉!币幎松鐣蓡T占有物質財富的程度,體現出社會成員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案辉!笔且陨鐣a力的發展和社會產品的豐富作為基礎的,富裕是物質生活領域的富裕。物質生活資料的豐富是富裕的內涵,物質生活資料的豐富需要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在馬克思看來,在生產資料社會國家所有的條件下,生產力的高度發展是物質財富的豐富和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前提,高度發展的社會生產力能夠給社會提供巨大的物質財富,生產力的發展和機器的普遍采用能夠使勞動者從生產過程中解脫出來,從而能夠使勞動者獲得在其他領域發展的機會。另外,生產力的發展是解決社會矛盾的手段,生產力的高度發展能夠解決社會成員在物質生活領域的一切矛盾,同樣,生產力的高度發展能夠解決社會成員在社會財富占有差距上的矛盾。
共同富裕有不同的發展階段,在有不同的發展階段有不同的特征和分配方式。馬克思將共產主義的第一階段定義為社會主義,在社會主義階段上生產資料的社會占有已經實現,但是在這個階段上不平等的因素還是存在的,參與生產過程的勞動量是進行分配的唯一根據,在按勞分配中社會成員更容易表現為勞動者,從而社會成員參與生產的勞動強度和勞動量的差異會導致社會成員財富占有的差距,這種分配方式忽略了社會成員在身體素質和家庭狀況上的差異,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人的主體性,但是在社會主義的階段社會成員的這種差距僅僅表現為社會成員在生理層面的差距,對資本主義生產資料私有制以及巨大貧富差距來說是一大進步。馬克思對這種分配方式的批判是從共產主義社會中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和人的全面的需要出發的,在共產主義社會中勞動者各盡所能,按需分配,在按需分配下社會成員更容易表現為“真正的人”。同時,共產主義按需分配繼承了社會主義按勞分配的原則,勞動依舊是社會成員參與分配的前提,但是與社會主義不同的是,在共產主義社會中勞動是自覺自主的勞動,是作為“第一需要”的勞動。
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是目標,同時也是過程。共同富裕實現的過程是收入貧富差距不斷解決的過程,收入貧富差距需要在生產力的不斷發展中得到解決,共同富裕需要在推動生產力的發展和生產關系的變革中得到實現,這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同時,貧富差距的出現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決定的,并將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長期存在,會隨著社會主義不斷向前發展得到解決。但是,收入貧富差距的出現并不是對共同富裕的否定,首先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共同富裕在“共同性”上得到了充分體現,改革開放以來的發展成果由全體人民共享,人民群眾生活水平顯著普遍提高,其次,共同富裕不是社會成員在社會財富占有量上的完全相同,也不是各個地區在發展水平中的完全同步,我國的基本國情和地域優勢決定了東南沿海的發展要先與西部,城區發展要先與鄉村。要求發展水平上的完全同步是不符合基本國情不符合實際情況的。
共同富裕的實現需要政府與個人共同發揮作用。政府在促進地區協調發展、收入調節、消除絕對貧困、社會保障方面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同時個人的努力對解決收入差距、實現個人價值方面也起到決定性作用,因此共同富裕的實現需要政府與個人共同發揮作用。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選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作者簡介:趙自文(1995-),男,湖北人,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摘要:堅持在共同富裕背景下推進鄉村旅游開發有助于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縮小鄉村收入差距、創新鄉村旅游開發方式、推進共同富裕階段性目標實現。安徽省廣德市鄉村旅游開發存在區域發展不平衡、同質化嚴重、開發層級初級等問題。在鄉村旅游開發過程中堅持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創新開發模式、融入文化內涵、完善融資體系等策略,為中部地區鄉村旅游開發提供了模式借鑒,有助于共同富裕階段性目標如期實現。
根據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中國文化和旅游大數據研究院研究報告可以得知:中國文旅產業總體發展水平在不斷提升,文旅融合發展成為主態勢。鄉村旅游指的是旅游主體在鄉村地區進行,以獲得旅游產品或旅游服務為目的的短暫居留活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并最終實現共同富裕的時代新起點上,以推動鄉村旅游、開發旅游產業、促進文旅融合為核心的鄉村旅游開發顯露出獨特的歷史地位和時代價值。
1安徽省廣德市鄉村旅游開發的優勢。
1.1旅游資源豐富。
安徽省廣德市的旅游資源從宏觀層面出發可分為“一核兩區三圈”,其中一核指的是以盧湖、甘溪溝為主體的盧湖旅游度假區;兩區指的是太極洞旅游區和茅田山旅游區;三圈指的是北部生態農業旅游圈、中部特色文化旅游圈、南部山野風光旅游圈;從微觀層面而言,其可劃分為景區園林、山峰寺廟、人文遺址三類。其中較為著名的有太極洞風景區、英烈山紀念館、603探空火箭基地等。安徽省廣德市的旅游資源在空間分布上相對平均,旅游資源組合利用率高,能夠最大限度釋放旅游產業潛力。區域內各鄉鎮特色分明,構成了廣德市整體旅游資源的豐富種類與多樣層次,為廣德市開展全域旅游奠定了資源基礎。
1.2歷史底蘊深厚。
安徽省廣德市有著1800多年的歷史,歷史底蘊深厚。廣德因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地質條件在中國歷史上占據著極高的戰略地位。比如在淞滬會戰時期,于此地爆發了廣德保衛戰,遲滯了日軍對南京的進攻,保存了中國軍隊的有生力量,為持續抗戰創造了條件;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由于中蘇交惡以及美國在東南沿海動作頻繁,我國開展了全國范圍內的“三線”建設,在這一國家戰略中,安徽廣德承接了中線的軍事生產任務,為我國的國防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在新中國成立之初,國家時刻面臨著西方世界的核壟斷和核訛詐風險,國家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在廣德市誓節鎮建成我國第一個火箭發射基地并于1964年成功發射了第一枚內載小白鼠的生物探空火箭,為我國的核導彈事業作出了基礎性貢獻。從歷史縱向出發不難看出:廣德在中國近現代重大歷史進程中始終占據著一席之地,具有厚重的歷史底蘊。
1.3區位條件優越。
區位條件對于發展鄉村旅游經濟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直接關系到開發可行性和實施難度。安徽省廣德市位于蘇浙皖三省交界處,是安徽省承接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的縣域排頭兵,旅游產業營商環境優越,生產要素流動順暢,讓旅游開發企業能夠“引得來,留得住”?!笆濉逼陂g,廣德依托區位優勢,建成了“兩山”理論轉化樣板區、文化旅游休閑康養基地、“生態綠+文化紅”精美旅游畫廊等旅游范例,讓鄉村旅游融入生產生活的各個領域,并分別于2020年和2021年獲評長三角最佳文旅融合城市、中國最美縣域。廣德市為長三角地區鄉村旅游提供了多樣選項,有著廣闊的開發前景。區位條件優越,開發前景廣闊。
1.4產業融合基礎好。
產業融合是鄉村經濟發展的新趨勢和時代選擇,從產業創新和產業發展的角度,倡導實行相互滲透、交叉和重組的產業發展模式。隨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第一百年目標”的實現,人民物質生活得到了基本滿足,在面臨非剛性消費時,人們更傾向于獲得非物質性、精神層面上的滿足。這一消費傾向是產業融合的根本動因和最終目的。安徽省廣德市毗鄰宜興、長興、安吉、杭州,這些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均較高,具有良好的鄉村旅游開發基礎和巨大的潛在市場。此外,這些地區開發歷史較長,產業布局模式相對固定,難以進行產業二次融合,旅游產業發展進入相對停滯階段。安徽省廣德市在2018年發布的《廣德縣全域旅游規劃》中首次提出發展全域旅游這一開發戰略,現廣德市鄉村旅游產業布局仍處于探索謀劃階段,整個地區的旅游產業融合模式還未定型,可塑性較強,發展潛力巨大。
2安徽省v德市鄉村旅游開發的劣勢。
2.1區域發展不平衡。
安徽省廣德市于2019年和2021年被評為中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整體經濟實力強勁,但不容忽視的是:廣德市區域內經濟發展極度不平衡,南北差異顯著。例如,南部鄉鎮柏墊鎮因基本農田占土地總量比例高,無法進行大規模工業生產而只能以農業、竹制品加工業作為支柱產業,2019年全年的財政收入為3492萬元。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北部鄉鎮新杭鎮,其支柱產業為采礦業與重工業,2019年僅1―10月的財政收入達到12.18億元,兩者相差接近35倍。不同鄉鎮間財政收入存在巨大差異,其直接后果是財政收入情況較好的鄉鎮有足夠的預算規劃、建設與維護基礎設施,而財政收入較差的鄉鎮在基礎設施建設的全過程中因資金問題畏手畏腳、舉步維艱。
2.2同質化嚴重。
無論是何種旅游開發方式,其核心要義都在于人為制造一種資源感知上的差異并借此讓自身旅游產業和產品的獨特屬性與別樣價值得到突顯,最終目的都是吸引規?;挠慰腿后w前來游玩,實現開發――游玩――二次開發這一正反饋循環。這里的同質化所特指的是旅游產品開發方式的單一化、模式化與固定化。安徽省廣德市雖然擁有著豐富的旅游資源,但開發模式較為單一,其開發類型始終離不開農家樂、紀念館、采摘園等,此類開發方式都極易被復制,具有極強的可替代性,導致其無法讓廣德市的旅游產業同周邊地區形成顯著差異,最終讓廣德市的鄉村旅游始終是江浙旅游的“備選項”。
[摘要]共同富裕致力于讓改革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這既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也是我國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的應有之義。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創造更加豐富的物質財富與精神財富,成為實現共同富裕的必然戰略選擇。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區探索出的高水平創新、生態文明建設、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等為我國其他地方實現共同富裕提供了有益借鑒。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創新驅動、綠色低碳、高水平對外開放、數字技術賦能、公平分配等是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所在,也是推動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徑。
袁藝清碩士研究生西南財經大學經濟學院成都611130。
黨的十九大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站在“兩個一百年”歷史交匯點,把握“兩個大局”是新時代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遵循。2020年,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連續兩年超過1萬美元,國內生產總值突破100萬億元;中等收入群體規模達到4億人,約占我國總人口數的30%。與此同時,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仍然突出,需要通過經濟高質量發展來促進發展的平衡性、包容性和協調性,進而推動實現共同富裕。
學界圍繞高質量發展與共同富裕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厘清內涵、彰顯意義、實現路徑等方面。王一鳴(2020)認為高質量發展階段的主要特征是質量追趕、結構升級、創新驅動、共同富裕和綠色發展1”。高培勇等(2020)指出高質量發展體現出高度現代性,報酬遞增、可持續是其重要特征,強調構建技術競爭優勢2)。張軍擴等(2019)認為高質量發展階段的目標是高效、公平和可持續,需警惕發展質量不高引致的中等收入陷阱,強調推動高質量發展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必然要求,是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根本途徑,是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搶占戰略制高點的重要途徑3)。曾憲奎(2019)認為高質量發展實質是高速增長方式的轉換升級,是由粗放型經濟增長模式向集約型經濟增長模式轉變[”。也有學者指出科學認識經濟發展的客觀進程和滿足融入世界經濟的需要也助推我國加快了實現高質量發展的腳步5),強調高質量發展需要注入新動力,創新引領在供給側發力,人民向往在需求側翹首6)。在共同富裕方面,改革開放初期,我國倡導并實行了允許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先富帶動后富的政策,但由于產權制度的缺陷,我國財富與收入差距不斷擴大。為此,學者們提出應推動構建以勞資共享為核心的現代產權制度,以制度創新推進共同富?!?。于政治層面,共同富裕代表了國強民富的社會主義社會契約,是我們黨的莊嚴承諾與奮斗旗幟。于經濟層面,共同富裕表明了由全體人民共創共享物質與精神成果,實現人的全面發展,迎接多維幸福生活。于社會層面,共同富裕意味著中等收入階層在數量上的主體地位,形成和諧穩定的橄欖型社會結構。實現共同富裕應積極致力于“提低、擴中、調高”,在高質量發展進程中持續提高人均收入水平,縮小人群、地區和城鄉差距8)。劉洋(2019)認為實現共享需要牢牢抓住兩個方面,一是以創新驅動發展“做大蛋糕”,二是以優化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分好蛋糕9)。還有學者指出我國消除絕對貧困,脫貧攻堅不是終點,脫貧成果還需進一步筑牢。對于形成橄欖型收入分配格局,我國也仍有較長的距離。
經濟高質量發展和共同富裕是緊密聯系的兩個命題,經濟高質量發展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更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保障。經濟高質量發展以五大新發展理念為基本遵循,探討共同富裕也不能脫離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現實語境。如何以經濟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共同富裕?依托于既有研究,本文從創造財富、共享發展、經濟運行這三個方面分析經濟高質量發展促進共同富裕的邏輯鏈條,探究經濟高質量發展對于實現共同富裕的理論邏輯。據此,本文提出既要充分學習借鑒先行示范區的成功經驗,還應全力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以扎實推進共同富裕,這是一個持續尋求最優解的過程。值得引起注意的是,現實地看,實現共同富裕的道路依舊充滿挑戰與驚險,需要各方長久努力。
1.經濟高質量發展是創造更多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前提。
共同富裕中的“富?!卑瑑删S度,一是物質層面的富足,二是精神層面的豐裕。人民渴望獲得物質財富以安穩生活,也希冀收獲精神財富以充實自我,這是人民對實現自身全面發展的訴求,也是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里蘊藏著多樣化、個性化的需求,美好生活具有多維內涵,環境質量、社會治理、公共服務等都是新時代人民更加注重的生活特質。因此,隨著人民收入水平不斷提高、物質財富的積累,人民對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生態等方面的需求日益高漲,這對社會產品的供給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物質層面、數量層面來評判,這一類型的產品供給在如今看來似乎已不存在什么挑戰,而精神層面、質量層面的產品供給則存在一定的缺口。經濟高質量發展應秉持數量和質量并行、更加注重質量的理念,意欲提供數量更多、質量更優的物質產品和精神文化產品。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于供給端發力,以提高供給質量為突破口。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構建新發展格局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二者的加持加快了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步伐,有利于助推高質量發展為人民創造出更多優質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在生態環境、資源能源制約不斷強化的形勢下,生產要素的成本變得愈發高昂。與此同時,作為市場微觀主體的企業在自主創新方面存在一定短板,這意味著過去那種粗放型的“三高”發展模式難再有立足之地,綠色發展和創新發展是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眼于提高供給質量,推動淘汰低端產業過剩產能,合理配置資源以增加中高端產業的有效供給,從而提升社會生產力。因而,高質量產品和服務供給的涌現擴大了有效供給,有助于滿足人民多樣化的需求,有利于推動實現共同富裕。
每一個人都有一份屬于自己的責任,需要自己去擔當,去完成.只有當我們擔當起了自己的責任時,才能夠把事情做好.就像我們學生的責任主要是抓好學習,教師的責任主要是給學生傳授知識。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關于,歡迎大家前來參考查閱!
[提要]發展鄉村全域旅游是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手段。本文選擇浙江省松陽縣為案例研究,從全域視角出發,總結分析鄉村旅游發展面臨著規模偏小、層次較低、特色不明、效益不高等問題。并提出加強政府主導規劃、突出特色主題、打造智慧平臺、完善交通系統等四個方面策略,以便統籌鄉村旅游健康發展,增加農民創收,助推松陽鄉村振興。
關鍵詞:鄉村振興;全域旅游;農民創收。
本文為2018年12月5日麗水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2018年麗水市社會科學研究課題:“打造全域旅游,推進“三旅”融合——以松陽縣為例”(項目編號:lc201823)。
中圖分類號:f59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20年2月4日
鄉村振興的高質量發展順應廣大農民美好生活需要,是做好新時期“三農”工作的總抓手。發展旅游業是鄉村振興的必由之路,是解決農村貧困問題的重要方法。全域旅游是以旅游業為優勢產業促進區域資源有機整合、產業融合發展、社會共建共享,帶動地方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全新理念和模式。發展全域旅游為助推鄉村振興提供有效載體,帶動農村三產融合,將成為鄉村振興的一種新型模式和路徑。
松陽縣是麗水市建制最早的縣,是浙江省首批歷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蘊深厚,自然環境優美,具有豐富的旅游資源。當前松陽已在全力發展全域旅游,根據“全民共建,全民共享”目標要求,舉全縣之力創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以全域視角探索松陽鄉村旅游業發展一方面可推動當地產業融合升級,增加農民創收,另一方面也希望為其他地區鄉村旅游發展提供參考,同時為麗水建設大花園,把握創建浙江(麗水)綠色發展綜合改革創新區機遇,實現“綠色發展、科學趕超、生態惠民”提供助力。
(一)松陽鄉村旅游發展取得的成效。近年來,松陽縣積極響應鄉村振興戰略要求,立足超優生態優勢和古村人文特色,大力發展高品質生態農業、旅游業和創意文化產業,以做強百億茶業、復活百座古村、建設百里綠道、辦好百場節會、打造百個藝術家工作室的“五個百”工程,努力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鄉村振興發展取得了階段性成效。全縣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4年的12,039元增加到2018年的17,546元,年均增長9.9%,其中2018年增幅居全省第三位。鄉村旅游業發展在促進農民增收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松陽依托傳統村落特色優勢打造高端精品民宿,目前全縣共建成民宿(農家樂)500余家,2018年接待游客252.3萬人次,經營收入1.6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3%、26%,鄉村休閑旅游發展迎來春天。
(二)松陽鄉村旅游存在的問題。松陽的鄉村旅游業發展依然尚未成熟,還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
1、從頂層設計看,缺乏鄉村旅游統一規劃,以家庭為單位經營占大多數,投入少、規模小、分布散、品牌效應差,整體呈現出“小、亂、散”的發展局面。
2、從產品內容看,旅游產品單一,形式簡單,同質化競爭嚴重,民宿發展仍停留在農家樂水平上,未能充分發揮鄉村超優生態和地域文化底蘊優勢,打造特色鮮明的產業優勢。
3、從產業配套看,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依然有待強化和提升,接待能力低。農村交通條件差,民宿客房數量少且檔次不高,衛生設施簡陋,極大影響了游客體驗感。休閑娛樂服務項目缺乏,內容較為單一,趣味性不高,沒有形成完善的養、吃、住、行、游、購、娛產業鏈。
4、從人才支撐看,松陽鄉村地處偏遠,經濟落后,對旅游創意設計、規劃管理、宣傳營銷等各方面專業人才吸引力較弱,同時鄉村人口流失嚴重,當地農民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缺乏系統有效的培訓和鍛煉,服務和管理專業水準都有待提升。
(三)小結。松陽鄉村旅游在村景數量、地域分布和農民創收上都有了較大的增長,但普遍存在著規模偏小、層次較低、特色不明、效益不高的問題,鄉村旅游發展面臨瓶頸制約。在此背景下,發展全域旅游將會為鄉村旅游發展提供新的出路,把鄉村列入全域旅游的范疇,從全域的視角統籌鄉村以及城鄉發展,最終實現助推鄉村振興的目的。
(一)政府主導,構建鄉村全域旅游規劃體系。要充分發揮政府在全域旅游發展中的主導作用,著力構建鄉村全域空間規劃體系,實施差異化的鄉村旅游規劃導向,完善全域旅游的規劃和實施機制,推廣基于新技術的鄉村規劃管理模式。
1、政府部門應從全局的角度出發,根據各個村莊自己的特色和優勢,準確定位鄉村的發展方向和旅游主題,科學制定鄉村旅游業發展總體規劃,既不盲目開發又不浪費資源,合理布局旅游要素,做到“處處皆是景”,實現景點全域化。
2、加大力度增加財政投入,設立鄉村旅游發展專項資金,建立健全向鄉村旅游發展傾斜的配套優惠政策,比如加大對農民自主創業建設經營民宿、種植農產品等的財政補貼;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比如全域建設鄉村公共廁所、公共停車場等旅游配套設施,實現資源全域化。
3、強化政府在鄉村旅游品牌營銷、宣傳推廣等專業人才培養方面的主導作用,為鄉村旅游從業者提供學習和交流的平臺,指導制定科學、先進、有效的營銷策略,提高“千年古縣,田園松陽”的城市知名度和影響力;建立有效的旅游人才管理機制,加強管理和服務人才的培養和培訓,提高服務水準,為鄉村全域旅游保證人才輸入,實現人才全域化。
(二)因地制宜,完善特色主題旅游產品體系。因地制宜是發展鄉村旅游的基本原則。松陽田園風光資源豐富、民俗傳統保存完整、生態環境優良,要著力發展農業觀光旅游、民俗體驗旅游、休閑度假旅游和綠色健康旅游等。作為名副其實的留存完整的“古典中國”縣域樣板、“最后的江南秘境”,松陽超優生態環境和獨領風騷的農耕文明吸引了來自全國乃至全世界的游客,其境域內各個鄉村因其地理位置、生態資源、傳統文化和風俗習慣等方面的差異,特色不一,大體分為景村共生型、景區依托型、資源活化型、潛力挖掘型四種類型村莊,要分類施策,科學整合,形成特色主題系列產品。景村共生型村莊資源豐富且周邊有景區,鄉村旅游相對成熟,但同質化競爭嚴重,景觀條件下降,這類村莊要突出產品特色,避免同質,提高娛樂休閑體驗,著力打造旅游精品景區。景區依托型村莊自身無明顯特色資源但周邊有景區,基礎設施相對完善但對景區依賴性強,這類村莊要加強與景區的溝通聯系,完善交通設施,實現“村景貫通”,努力發展新業態。資源活化型村莊自身特色明顯但周邊無景區,這類村莊要堅持保護自身特色,根據實際情況適度、有規劃地開發,同時基礎設施建設也要跟上。潛力挖掘型村莊自身缺乏特色資源且周邊無景區,這類村莊可以從文化產品培育角度入手,深度挖掘文化資源內涵,打造文創產品特色品牌,促進文旅融合。
(三)協同推進,打造全域旅游智慧平臺體系。松陽智慧旅游發展取得了較好成效。政府高度重視旅游信息化建設,將智慧旅游作為全縣重點推進的旅游工作列入“十三五”規劃。一要打造全媒體傳播矩陣,充實全縣門戶網站上的旅游專題網站,結合兩微一博公眾號平臺,完善全方位宣傳體系。二要加強旅游大數據平臺建設,通過后臺實時監控統計客流量、游客咨詢、酒店民宿入住率及旅游收入等數據,整合鄉村旅游吃、住、行、游、購、娛等要素資源并科學調整分配。三要構建全域旅游智慧平臺,以微信公眾號(小程序)為端口,向游客開放景區介紹及門票購買、周邊餐飲及預定、實時交通、醫療配套等旅游管理服務,構建集個性定制和金融支付于一體的全域化、綜合性旅游交易服務平臺。四要探索鄉村旅游線上營銷模式,構建鄉村旅游電子商務平臺,建立全域民宿線上預定及管理平臺、農產品銷售平臺等,為游客提供旅游oto服務。
(四)內外連接,完善全域交通網絡系統。交通網絡是全域旅游的基礎和先決條件,發達的全域交通網絡將為全域旅游打通發展的血脈。近年來雖然金麗溫鐵路、高速公路以及在建的衢麗鐵路都進一步完善了松陽交通網絡系統,但復雜的山區地形仍制約著鄉村旅游點的交通條件。一要構建四通八達的對外交通網絡,爭取早日開通高鐵、機場等大型交通系統,全面完善大路網格局。二要完善農村公路網建設,加強鄉村與城市、鄉村與鄉村之間的道路交通銜接,設立交通樞紐,建起全域旅游的“微循環”。三要依托當地生態資源,完善旅游交通專線、自駕風景道、慢行休閑綠道等綜合旅游交通體系,形成覆蓋全域的“慢行交通體系”。松陽大木山騎行茶園是中國首個騎行茶園景區,目前已建有休閑健身騎行環線8.3公里,專業越野賽道7公里,有效串聯中國綠茶第一鎮——新興鎮和卯山國家森林公園、松陰溪景觀帶等旅游資源??山梃b大木山騎行綠道成功案例,結合自然資源條件,打造“松陽全域旅游發展的新走廊”——特色綠道觀光系統。
主要參考文獻:
[1]項曉艷.全域旅游驅動鄉村振興:內在機理與實踐路徑[j].江南論壇,2019(11).
[2]李漢勤.松陽:以“五個百”工程助推鄉村振興[j].政策瞭望,2019(2).
[3]莫艷愷.麗水市鄉村旅游轉型提升發展研究[j].開發研究,2011(2).
[4]楊冬琳.全域旅游背景下的鄉村振興發展研究[a].共享與品質——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論文集(18鄉村規劃)[c].2018.
[5]何躍武.東部落后地區智慧旅游發展研究——以浙江麗水為例[j].延邊黨校學報,2018.34(2).
[提要]發展鄉村全域旅游是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手段。本文選擇浙江省松陽縣為案例研究,從全域視角出發,總結分析鄉村旅游發展面臨著規模偏小、層次較低、特色不明、效益不高等問題。并提出加強政府主導規劃、突出特色主題、打造智慧平臺、完善交通系統等四個方面策略,以便統籌鄉村旅游健康發展,增加農民創收,助推松陽鄉村振興。
關鍵詞:鄉村振興;全域旅游;農民創收。
本文為2018年12月5日麗水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2018年麗水市社會科學研究課題:“打造全域旅游,推進“三旅”融合——以松陽縣為例”(項目編號:lc201823)。
中圖分類號:f59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20年2月4日
鄉村振興的高質量發展順應廣大農民美好生活需要,是做好新時期“三農”工作的總抓手。發展旅游業是鄉村振興的必由之路,是解決農村貧困問題的重要方法。全域旅游是以旅游業為優勢產業促進區域資源有機整合、產業融合發展、社會共建共享,帶動地方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全新理念和模式。發展全域旅游為助推鄉村振興提供有效載體,帶動農村三產融合,將成為鄉村振興的一種新型模式和路徑。
松陽縣是麗水市建制最早的縣,是浙江省首批歷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蘊深厚,自然環境優美,具有豐富的旅游資源。當前松陽已在全力發展全域旅游,根據“全民共建,全民共享”目標要求,舉全縣之力創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以全域視角探索松陽鄉村旅游業發展一方面可推動當地產業融合升級,增加農民創收,另一方面也希望為其他地區鄉村旅游發展提供參考,同時為麗水建設大花園,把握創建浙江(麗水)綠色發展綜合改革創新區機遇,實現“綠色發展、科學趕超、生態惠民”提供助力。
(一)松陽鄉村旅游發展取得的成效。近年來,松陽縣積極響應鄉村振興戰略要求,立足超優生態優勢和古村人文特色,大力發展高品質生態農業、旅游業和創意文化產業,以做強百億茶業、復活百座古村、建設百里綠道、辦好百場節會、打造百個藝術家工作室的“五個百”工程,努力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鄉村振興發展取得了階段性成效。全縣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4年的12,039元增加到2018年的17,546元,年均增長9.9%,其中2018年增幅居全省第三位。鄉村旅游業發展在促進農民增收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松陽依托傳統村落特色優勢打造高端精品民宿,目前全縣共建成民宿(農家樂)500余家,2018年接待游客252.3萬人次,經營收入1.6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3%、26%,鄉村休閑旅游發展迎來春天。
(二)松陽鄉村旅游存在的問題。松陽的鄉村旅游業發展依然尚未成熟,還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
1、從頂層設計看,缺乏鄉村旅游統一規劃,以家庭為單位經營占大多數,投入少、規模小、分布散、品牌效應差,整體呈現出“小、亂、散”的發展局面。
2、從產品內容看,旅游產品單一,形式簡單,同質化競爭嚴重,民宿發展仍停留在農家樂水平上,未能充分發揮鄉村超優生態和地域文化底蘊優勢,打造特色鮮明的產業優勢。
3、從產業配套看,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依然有待強化和提升,接待能力低。農村交通條件差,民宿客房數量少且檔次不高,衛生設施簡陋,極大影響了游客體驗感。休閑娛樂服務項目缺乏,內容較為單一,趣味性不高,沒有形成完善的養、吃、住、行、游、購、娛產業鏈。
4、從人才支撐看,松陽鄉村地處偏遠,經濟落后,對旅游創意設計、規劃管理、宣傳營銷等各方面專業人才吸引力較弱,同時鄉村人口流失嚴重,當地農民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缺乏系統有效的培訓和鍛煉,服務和管理專業水準都有待提升。
(三)小結。松陽鄉村旅游在村景數量、地域分布和農民創收上都有了較大的增長,但普遍存在著規模偏小、層次較低、特色不明、效益不高的問題,鄉村旅游發展面臨瓶頸制約。在此背景下,發展全域旅游將會為鄉村旅游發展提供新的出路,把鄉村列入全域旅游的范疇,從全域的視角統籌鄉村以及城鄉發展,最終實現助推鄉村振興的目的。
(一)政府主導,構建鄉村全域旅游規劃體系。要充分發揮政府在全域旅游發展中的主導作用,著力構建鄉村全域空間規劃體系,實施差異化的鄉村旅游規劃導向,完善全域旅游的規劃和實施機制,推廣基于新技術的鄉村規劃管理模式。
1、政府部門應從全局的角度出發,根據各個村莊自己的特色和優勢,準確定位鄉村的發展方向和旅游主題,科學制定鄉村旅游業發展總體規劃,既不盲目開發又不浪費資源,合理布局旅游要素,做到“處處皆是景”,實現景點全域化。
2、加大力度增加財政投入,設立鄉村旅游發展專項資金,建立健全向鄉村旅游發展傾斜的配套優惠政策,比如加大對農民自主創業建設經營民宿、種植農產品等的財政補貼;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比如全域建設鄉村公共廁所、公共停車場等旅游配套設施,實現資源全域化。
3、強化政府在鄉村旅游品牌營銷、宣傳推廣等專業人才培養方面的主導作用,為鄉村旅游從業者提供學習和交流的平臺,指導制定科學、先進、有效的營銷策略,提高“千年古縣,田園松陽”的城市知名度和影響力;建立有效的旅游人才管理機制,加強管理和服務人才的培養和培訓,提高服務水準,為鄉村全域旅游保證人才輸入,實現人才全域化。
(二)因地制宜,完善特色主題旅游產品體系。因地制宜是發展鄉村旅游的基本原則。松陽田園風光資源豐富、民俗傳統保存完整、生態環境優良,要著力發展農業觀光旅游、民俗體驗旅游、休閑度假旅游和綠色健康旅游等。作為名副其實的留存完整的“古典中國”縣域樣板、“最后的江南秘境”,松陽超優生態環境和獨領風騷的農耕文明吸引了來自全國乃至全世界的游客,其境域內各個鄉村因其地理位置、生態資源、傳統文化和風俗習慣等方面的差異,特色不一,大體分為景村共生型、景區依托型、資源活化型、潛力挖掘型四種類型村莊,要分類施策,科學整合,形成特色主題系列產品。景村共生型村莊資源豐富且周邊有景區,鄉村旅游相對成熟,但同質化競爭嚴重,景觀條件下降,這類村莊要突出產品特色,避免同質,提高娛樂休閑體驗,著力打造旅游精品景區。景區依托型村莊自身無明顯特色資源但周邊有景區,基礎設施相對完善但對景區依賴性強,這類村莊要加強與景區的溝通聯系,完善交通設施,實現“村景貫通”,努力發展新業態。資源活化型村莊自身特色明顯但周邊無景區,這類村莊要堅持保護自身特色,根據實際情況適度、有規劃地開發,同時基礎設施建設也要跟上。潛力挖掘型村莊自身缺乏特色資源且周邊無景區,這類村莊可以從文化產品培育角度入手,深度挖掘文化資源內涵,打造文創產品特色品牌,促進文旅融合。
(三)協同推進,打造全域旅游智慧平臺體系。松陽智慧旅游發展取得了較好成效。政府高度重視旅游信息化建設,將智慧旅游作為全縣重點推進的旅游工作列入“十三五”規劃。一要打造全媒體傳播矩陣,充實全縣門戶網站上的旅游專題網站,結合兩微一博公眾號平臺,完善全方位宣傳體系。二要加強旅游大數據平臺建設,通過后臺實時監控統計客流量、游客咨詢、酒店民宿入住率及旅游收入等數據,整合鄉村旅游吃、住、行、游、購、娛等要素資源并科學調整分配。三要構建全域旅游智慧平臺,以微信公眾號(小程序)為端口,向游客開放景區介紹及門票購買、周邊餐飲及預定、實時交通、醫療配套等旅游管理服務,構建集個性定制和金融支付于一體的全域化、綜合性旅游交易服務平臺。四要探索鄉村旅游線上營銷模式,構建鄉村旅游電子商務平臺,建立全域民宿線上預定及管理平臺、農產品銷售平臺等,為游客提供旅游oto服務。
(四)內外連接,完善全域交通網絡系統。交通網絡是全域旅游的基礎和先決條件,發達的全域交通網絡將為全域旅游打通發展的血脈。近年來雖然金麗溫鐵路、高速公路以及在建的衢麗鐵路都進一步完善了松陽交通網絡系統,但復雜的山區地形仍制約著鄉村旅游點的交通條件。一要構建四通八達的對外交通網絡,爭取早日開通高鐵、機場等大型交通系統,全面完善大路網格局。二要完善農村公路網建設,加強鄉村與城市、鄉村與鄉村之間的道路交通銜接,設立交通樞紐,建起全域旅游的“微循環”。三要依托當地生態資源,完善旅游交通專線、自駕風景道、慢行休閑綠道等綜合旅游交通體系,形成覆蓋全域的“慢行交通體系”。松陽大木山騎行茶園是中國首個騎行茶園景區,目前已建有休閑健身騎行環線8.3公里,專業越野賽道7公里,有效串聯中國綠茶第一鎮——新興鎮和卯山國家森林公園、松陰溪景觀帶等旅游資源??山梃b大木山騎行綠道成功案例,結合自然資源條件,打造“松陽全域旅游發展的新走廊”——特色綠道觀光系統。
主要參考文獻:
[1]項曉艷.全域旅游驅動鄉村振興:內在機理與實踐路徑[j].江南論壇,2019(11).
[2]李漢勤.松陽:以“五個百”工程助推鄉村振興[j].政策瞭望,2019(2).
[3]莫艷愷.麗水市鄉村旅游轉型提升發展研究[j].開發研究,2011(2).
[4]楊冬琳.全域旅游背景下的鄉村振興發展研究[a].共享與品質——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論文集(18鄉村規劃)[c].2018.
[5]何躍武.東部落后地區智慧旅游發展研究——以浙江麗水為例[j].延邊黨校學報,2018.34(2).
前言: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首次提出“鄉村振興戰略”,這是從根本上解決中國“三農”問題的創新性舉措,也是對“三農”工作做出的一個新的戰略部署。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響應黨中央關于深入開展調查研究的號召,推動農村統計調查工作更好地為鄉村振興戰略服務,按照上級統計部門統一安排部署,筆者通過對樟樹市張家山街道徐家堎村和中洲鄉西塘村兩個行政村和20份個人調查問卷的調查,嘗試淺析基層在實行“鄉村振興戰略”中存在的問題及思考。
徐家堎村委位于樟樹市張家山街道,距離市區有13公里,下轄4個自然村,戶籍戶數502戶,常住戶數485戶,常住人口2295人,耕地面積2827畝,主要以種植水稻和蔬菜為主。由于地處市郊,當地的農戶大都在家務農,閑暇之時去城里做零工,生活倒也安逸。最近幾年新農村建設,村容村貌大有改進,生活垃圾集中處理率達到100%,鄉風民俗純樸,尊師重教,九年義務教育普及率100%。全村上下大力推行村民自主自治,發展村級經濟,2019年全村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0034元。近年來,在干部群眾的共同努力下全村脫貧成果顯著:2015年底全村有建檔立卡貧困戶23戶75人,2019年年底只有1戶貧困戶,貧困人口1人。
西塘村委位于樟樹市中洲鄉,距離市區有55公里,下轄12個自然村,戶籍戶數478戶,戶籍人口2016人。全村耕地面積4420畝,山林地面積5800畝,2016年全村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4850元,是十三五規劃的省級貧困村。經過全村干部群眾齊心協力開展脫貧攻堅戰,2019年實現了整村脫貧的可喜成績。
通過召開座談會和發放調查問卷的形式,我們收集了20份不同年齡不同身份的人提交的問卷。大家一致認為:鄉村振興戰略提出后,感觸最深的就是生活富裕了,交通便利了,村里的泥巴路變成了水泥路而且變寬了,醫療保障更全了,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了。隨著經濟的發展,農村的攀比之風也漸長,特別是結婚彩禮這塊。徐家堎村的彩禮已高達20多萬,除了彩禮有的女方還要求男方在市里買房,有的還要買個10多萬的車,結婚費用高達七八十萬。再有一個請客送禮也是農戶生活中較大的開支。大家普遍反映影響鄉村振興的因素有資金、人才和技術,希望能有機會參加農業生產管理技術等方面的培訓。
首先,農村勞動力流失,空心化趨勢嚴重。目前農村中青壯年勞動力大量流向城市,形成農村人口在年齡結構上的極不合理分布。這種人口的單向不可逆流動,不僅使得一些生態條件脆弱、經濟欠發達的地區出現了大面積的鄉村凋敝景況;更使得山區村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時缺少了必要勞動力的支撐。像中洲鄉的西塘村,全村戶籍人口478戶2016人,其中整戶外出1250人,青壯年勞動力大部分外出務工謀生,加之地處偏僻,交通不便,生態環境脆弱,工農業發展基礎薄弱,使得人口流失無法逆轉,造成該村目前勞動力嚴重匱乏,呈現嚴重的老齡化和空心化。
其次,脆弱的生態條件制約了農業和農村的可持續發展。中洲西塘村由于山區村嚴酷的自然生態條件影響了人們的生存環境,更加劇了該村的人口流失,使得這里大片土地嚴重撂荒,土壤更加貧瘠,形成了惡性循環。
最后,農民思想觀念滯后、文化素質較低,鄉村振興的實施缺乏有效的人才支撐??陀^講,大部分農民的思想還停留在傳統農業的生產和經營上,這遠不能適應市場經濟條件下農村形式變化的需要,也制約了當地農村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部分農戶甚至缺乏改善生活質量的內生動力,具有普遍“圖安穩”的思想觀念。
一是要實現鄉村產業振興。以產業興旺帶動鄉村發展,以“一村一品”帶動鄉村形成產業發展的循環系統。像徐家堎村距市區較近,在政府大力支持下村民發展蔬菜種植和稻田養蝦產業,現已建好1000畝蔬菜大棚基地和600畝的稻蝦養殖基地。西塘村已建成130平米的平菇種植大棚12個,千畝枳殼基地也在緊鑼密鼓的籌劃中。深入進行農產品開發,引進農產品深加工企業,將特色食品產業化,打造綠色農產品產業基地。
二是實現鄉村人的振興。推動鄉村人的振興,要把人力資本開發放在首要位置,既要鼓勵下鄉發展、回鄉創業,也要帶動職業轉換,大力發展新型職業農民,加強職業培訓。要讓青年在鄉村找到實現人生出彩的機會和舞臺,重點是實現鄉村要素與城市要素的結合,將城市需求與鄉村的供給、鄉村的需求與城市的供給,通過青年人返鄉創業、城市居民下鄉創業、農村居民留鄉創業結合起來,實現全要素綜合配給。
三是實現鄉村文化振興。推動鄉村文化振興:一要在產業振興與人的振興帶動下,賦予傳統鄉村文化新的內涵,發展新鄉村文化;二開展農村度假休閑游,通過對環境、設施等的改善吸引游客,發展自然休閑娛樂、農家樂等;三要挖掘鄉土文化人才,提高鄉村社會文明程度,保護鄉土風情、傳統村落等,讓鄉土文明在新時代城鄉融合發展中綻放新的活力。
四實現鄉村生態振興。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實現鄉村生態振興,既要實現鄉村生活生態環境美,又要實現鄉村居住生態環境凈,如加強農村突出環境問題綜合治理,推進農村“廁所革命”和垃圾分類及無害化處理。
參考文獻:
[1]莊龍玉,龔春明.新時代鄉村治理的理念與路徑[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18(6).
[摘要]鄉村振興是黨中央重大戰略部署,是解決農村問題的關鍵措施。然而,由于農村區域廣闊,農村發展極不平衡,大部分農村公共設施和基礎條件落后,農村經濟發展動力嚴重不足,部分農村空心化現象突出,因此,鄉村振興面臨新的課題。本文對鄉村振興面臨的問題進行分析,提出了相關的治理措施,希望對于拓寬鄉村振興思路有所幫助。
[關鍵詞]鄉村振興基礎建設支柱產業。
中圖分類號:f327文獻標志碼:a。
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中央重大戰略部署,要走出現階段鄉村振興面臨的困境,必須加快鄉村經濟的發展,根據鄉村實際做好發展統籌規劃?,F階段,我國大部分鄉村經濟實力不足,鄉村基礎條件較差,鄉村公共服務水平不高,缺少吸引社會資本投入的硬件資源,鄉村建設資金不足,鄉村經濟發展緩慢,尤其是鄉村人員外流較多。部分鄉村出現“空心戶”“空心村”現象,因此,必須增強鄉村吸引力,重視鄉村人員外流問題。在這種背景下,研究鄉村振興具有重大意義。
第一,鄉村建設嚴重滯后,城鄉差距愈加明顯?,F階段,隨著城鎮化速度加快,城市擴張明顯,一些大中型城市建設表現突出,與廣大農村形成鮮明對比,建設資源和公共資源向城市聚集,鄉村建設嚴重滯后,城鄉差距愈加明顯,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一是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資金投入不足,大部分農村基礎設施與城市相差明顯?,F階段,雖然國家加大了對鄉村建設資金的投入力度,但由于鄉村范圍廣闊、受眾面廣,能夠改善的環境條件相對有限[1]。二是農村人居環境條件相對較差。農村與城市差異逐漸擴大,原因在于鄉村農業生產的特殊性,由于廣大農村條件千差萬別,大部分農村仍然依靠手工為主以戶為單元的家庭勞作方式,使改善農村的生產條件存在較大難度。鄉村人居環境因鄉村規劃滯后呈現無序狀態,鄉村環境狀況堪憂。三是農村公共服務能力較差。由于公共資源向城市傾斜,農村公共服務能力較差,如小學、中學撤并使部分農村孩子就近上學難;鄉村醫院醫療條件較差、待遇差,難以留住醫護人員,醫療資源向城市集中,農村居民就近就醫難。
第二,鄉村發展動力不足,大部分鄉村經濟缺少主體產業支撐。鄉村經濟是社會管理較為特殊的對象,它是以鄉村管理為主體的治理單元,由此導致鄉村經濟發展受到很大障礙,特別是許多鄉村沒有發展規劃,排除在統一的城鎮建設規劃之外,鄉村建設處于自發狀態。加上政策對于農村土地利用的限制,農村土地屬于集體性質,除了土地流轉之外,不能進行其他開發活動,影響農村利用土地發展經濟的步伐,導致大部分鄉村以農業經濟為主,缺少主體產業支撐,鄉村發展缺少必須的資金來源,鄉村發展后勁不足。以村為單元的大多數村級集體經濟空心化。承包制和農村稅費政策改革后,村集體缺少了以收取提留為主的收入來源,集體經濟呈現空心化。大部分鄉鎮經濟實力較差,投入建設改善基礎設施的能力不足,難以吸引到優勢項目和優勢企業入駐,經濟發展缺少動力[2]。
第三,鄉村吸引力功能弱化,鄉村人員外流現象嚴重。由于社會優勢資源向城市集中,農村吸引力明顯下降,鄉村人員外流現象十分明顯。部分家庭中青壯年勞動力外出務工,鄉村值守的人員只有老人和孩子,出現了留守老人和留守兒童。部分家庭舉家外遷,只留下空房子,成了“空心戶”,由此出現了部分“空心村”。在農村中從事農業勞動的青壯年勞動力缺乏,大部分鄉村中老年人成為農業勞動的主體,從事簡單的農事勞作,甚至部分出現了農田荒蕪現象。
主要原因包括如下幾個方面:一是農村家庭的田畝少,農業投入成本高,農業收益低,農村居民從事農業勞動不能滿足生活的需要,由此導致鄉村外出務工人員增多;二是新一代農村居民的鄉村觀念淡薄,缺少傳統鄉村文化價值觀念吸引,在城市環境熏陶下對鄉村依賴性減弱,選擇離開鄉村,而鄉村吸引力差,沒有可以補充的人力資源回流;三是現階段城鎮化與鄉村建設脫節導致鄉村人員外流增加,使鄉村發展缺少勞動力,而且有加劇趨勢。
我國鄉村范圍廣,地理形態差異較大,發展環境參差不齊,因此推行鄉村振興戰略必須結合各地發展實際,按因地制宜的原則,進行統籌規劃,選擇好鄉村振興路徑。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第一,加大鄉村基礎建設投入,提升農村公共服務水平?,F階段,要消除城鄉差別,必須增加對鄉村的投入,在政策和資金上向農村傾斜,針對各個區域內鄉村的實際情況,進行分類推進,有序進行鄉村治理。一是做好區域內鄉村建設規劃,促進鄉村建設有序開展。我國鄉村范圍廣,地理形態差異較大,因為發展狀況和區位差別形成的經濟條件懸殊,因此,推行鄉村振興戰略,必須結合實際情況有序開展。要充分重視大部分鄉村發展缺少規劃的問題,以縣域為單位編制鄉村發展規劃,納入全域發展范圍,統籌運行;要將城鎮化與鄉村建設結合起來,促進鄉村環境的整體改善。二是加大鄉村農業水利建設資金投入力度,改善農業生產狀況和農業生產條件,促進農業的穩定發展。三是加大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力度,重點進行鄉村道路規劃建設、鄉村人居環境建設,通過城鎮化改變鄉村分散難管的狀況,從而提高鄉村治理能力。四是做好鄉村公共配套服務措施。在教育資源、醫療資源方面增加對鄉村的投入,做好鄉村公共資源的合理配置,從而優化鄉村資源條件,提升鄉村宜居指數[3]。
第二,加快培育鄉村支柱經濟,促進農村支柱產業發展。鄉村經濟增長緩慢、發展后勁不足的根本原因在于缺少支柱經濟,因此,要加快培育鄉村支柱經濟,改變鄉村經濟狀況,促進鄉村支柱產業發展。一是加快推進現代鄉村農業建設,提升農業生產效率。各地要根據區位特點,尋找并培育具有區域特色的農業產品,集中開發農戶單個的土地,實行農業產業園管理,推廣“一村一品”或“一鄉一品”集中耕作模式,提升農業生產效率,壯大鄉村經濟實力,增加農村居民收入。二是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田園經濟。要提高農業生產效益,必須考慮農業經濟效益,對傳統的種糧種菜模式進行改革。比如,針對城市居民對鄉村旅游的向往需求,有條件的鄉村可以從發展休閑農業入手,做好相關配套服務,在滿足城市居民的旅游娛樂需求的同時,提升休閑農業的附加值。又比如,可以讓部分少地居民體驗田園生活,組織他們從事鄉村田園管理,從而增加農村居民收入。三是發展鄉村工商業。振興鄉村經濟,必須加大鄉村招商力度,做實鄉村發展基礎,壯大鄉村經濟實力,使鄉村發展有資金保障。
第三,重視鄉村人員外流現象,增強鄉村吸引能力。人是發展的決定因素,鄉村振興必須依靠鄉村人員發展,因此,鄉村人員外流問題,應引起社會各界高度重視?,F階段,在城市化加速發展和城鎮化推進過程中,必須針對鄉村實際,增強鄉村吸引力,使鄉村人員流動保持在合理范圍,優化村級結構,進行鄉村、村組間的合理布局,有效節約與利用農村土地資源,防止空心村的出現。一是要加強鄉村人文建設,培育本土鄉村文化,讓鄉土文化價值觀能夠吸引新一代的農村居民,使他們增加對鄉村的留戀,從而愿意投身到鄉村建設。二是加強鄉村組織建設,發揮鄉村各級組織的凝聚作用。要選用有號召力愿意投入鄉村建設的人士充實到鄉村各個崗位,發揮他們的影響作用,從而推動鄉村經濟發展,吸引更多的人回歸鄉村、熱愛鄉村,投入鄉村發展。三是加強鄉村社會管理,促進鄉村和諧發展。要在鄉村培育文明新風,改善鄉村公共衛生環境臟亂差的現象,豐富鄉村業余文化生活,提升鄉村生活幸福指數。
由于我國鄉村范圍廣,發展條件千差萬別,鄉村振興任重道遠。要改變鄉村落后面貌,防止人員外流,必須加快鄉村經濟發展。具體來說,應加強鄉村基本設施建設,提升鄉村公共服務水平,因地制宜做好鄉村規劃,培育鄉村支柱產業,做好鄉村社會治理,提升鄉村幸福指數,從而吸引鄉村人員回歸,促進鄉村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管程程.基于鄉村振興戰略視域下的農業面源污染治理體系建設研究[j].中國集體經濟,2019(1):6-7.
摘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指人們對社會主義價值的性質、構成、標準和評價的根本看法和態度,是人們從主體的需要和客體能否滿足主體的需要以及如何滿足主體需要的角度,考察和評價各種物質的、精神的現象及主體的行為對個人、無產階級和社會主義社會的意義。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一個國家和民族價值體系中最本質、最具決定作用的部分,它支撐和影響著所有價值判斷,是對整個人類發展歷史和未來走向的總概括。我們大學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各項事業的生力軍和接班人,承擔著推動我國走向世界強國之林的歷史使命,大學生踐行社會核心價值觀,對于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宏偉目標,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因此在接下來的文章中我將淺談我對當代大學生如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識。
關鍵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學生。
引言。
大學生是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各項事業的生力軍和接班人,承擔著推動我國走向世界強國之林的歷史使命。但隨著社會的轉型,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和目標追求也發生了重大變化,他們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意識之間存在一定的反差:既崇尚真善美的精神境界,又在利益問題上趨于急功近利;他們往往只注重專業學習,缺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理論的基本常識,也就不能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正確而遠大的理想。面對這些挑戰,大學生必須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正文。
大學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具有很強的可塑性。當代大學生所面臨的社會大環境需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其價值觀的塑造。在我國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價值理念中,只有那些以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為靈魂、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為主題、以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為精髓、以社會主義榮辱觀為基礎的價值觀,才能稱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因此,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需要以下幾個方面:
一、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思想,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武裝當代自己。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靈魂,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在大學生成長成才的過程中,馬克思主義為我們提供了正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大學生認識社會發展規律、把握未來方向的強大思想武器。只有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才能正確認識經濟社會發展大勢和社會思想意識中的主流與支流,才能在錯綜復雜的社會現象中看清本質,明確方向。當代大學生一定要認真學習、深刻領會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在內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在學習中正確認識社會發展趨勢,科學定位人生。
二、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凝聚力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主題。我們只有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才能切實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作為社會主義制度的靈魂、社會主義意識大廈基石的作用。作為一名大學生,我們應該從身邊做起,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改變我們現在經濟還不發達,科學技術還比較落后,人民的生活水平還比較低的現狀。要把握好社會理想和個人理想的關系,樹立正確的個人理想,為社會大理想做貢獻,用個人理想來促進社會大理想。同時,我們既要嚴格要求好自身,也要帶動周圍的同學朋友一起堅定這一偉大的理想。
三、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使大學生時刻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我們中華民族獲得獨立、贏得尊嚴的精神支柱;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是社會主義中國走向富強、文明、和諧的力量源泉。作為一名大學生,我們更是要知道如何去愛國,愛國不是要我們在發生中日矛盾時舉著旗幟到處游行,到處砸人家的豐田汽車;愛國也不是一大幫大學生在新浪網上叫囂著要愛國,卻發現自己的英語四級還沒有過;愛國更不是學校早上升國旗奏國歌的時候,操場上一片嘰嘰喳喳的聲音。我們可以從尊重國旗,尊重國歌做起,來體現我們的愛國之情;我們可以像周恩來那樣"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來表達我們的愛我之情。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需要我們這些時代的接班人來發揚光大。同時,大學生還應該積極主動的去了解社會動態,國際新聞,了解社會的發展方向,積極思考創新,對社會現象提出自己的觀點,提出自己有價值的意見和建議。
四、培養大學生的社會主義榮辱觀。社會主義榮辱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礎。只有知榮明恥,明辨善惡美丑,一個人才能形成正確的價值判斷,一個社會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風尚。我們大學生要接受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自覺遵守"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基本道德規范。把社會主義道德實踐融入大學生日常生活、衣食住行。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陶冶良情操。并且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勇于指證他人的錯誤、不規范行為,為創建良好的社會風氣而貢獻出一份自己的力量。
總結。
作為當代大學生我們一定要牢記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融入到我們生活的點點滴滴。以積極的心態和科學的方法,不斷陶冶人性,健全人格,提高素質和能力,發揚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緊跟時代、勇于創新的精神,為了中國夢的實現而努力奮斗。
摘要:國防教育是高校大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高校國防教育存在諸多問題,主要表現為政策偏向宏觀、師資力量薄弱、大學生國防意識不強。為此,需要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改進教學手段和方法、合理定位。營造濃厚的校園文化環境,以強化國防教育。
關鍵詞:大學生;國防教育。
國防教育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之一??鬃诱f“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成矣”,他認為對民眾進行軍事訓練可以提高他們的軍事技能。孟子說“善教得民心”,孟子在答梁惠王問時從仁義角度闡述國防中的國家主體意識[1]?,F代國防教育,泛指為捍衛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防御外來侵略、顛覆和威脅,維護國家和民族利益,國家對全體公民的品德、智力、體力等方面進行有組織、有計劃的各種教育活動[2]。從更廣泛、更精準的角度來看,現代國防早已超越軍事角度,而涉及政治、經濟、文化和法律等各個社會領域,并形成一種“超限戰”的國防思維及其各組成成分的多維結構關系。在當今新形勢下,大學生國防意識的加強,必須以此為基本著眼點,利用各種手段和方式進行多層次無縫式教育。
(一)增強大學生的國防觀念。
國防教育既是建設和鞏固國防的重要基礎,也是增強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素質的重要途徑。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同盟國在戰爭初期無一例外地遭到重大損失,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近代史上第二次和平思潮盛行,公民的國防觀念極度淡漠。因此,加強國防教育,必須讓大學生真正懂得珍視和平的重要道理,必須構筑強大的國防屏障,方能贏得和平與穩定,必須充分認識到“國無防不立、民無兵不安”的含義,并轉化為振興民族、建設國家的巨大精神力量。實際上,當代大學生的國防觀念意識淡薄已成為一項緊迫的課題。近年來,國防意識和民族精神的培養和研究已成為我國國防教育的重點和核心問題。
(二)增強大學生的憂患意識。
古人云:“天下雖安,忘戰必危?!币粋€沒有危機意識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民族。一個民族必須隨時認清國家安全利益所面臨的危機,自覺地在思想上、行動上做好應對危機、克服隱患的充分準備。隨著相對和平環境時間的延長,伴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很多大學生在享受和平生活、追逐經濟物質利益的時候,自覺不自覺地淡化憂患意識。面對當今我國嚴峻的安全形勢,國家安全問題的綜合性、復雜性、多變性進一步增強的態勢,大學生思想認識不清,對國家和民族缺乏足夠的危機意識。因此,加強大學生國防教育,喚起大學生的憂患意識和民族危機感,才能應付各種戰爭風浪的沖擊。
(三)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
實現國防現代化,人才是關鍵,教育是基礎。鄧小平指出:“我們國家,國力的強弱,經濟發展后勁的大小,越來越取決于勞動者的素質,取決于知識分子的數量和質量?!奔訌妵澜逃?,不僅能使大學生增強國防觀念,而且能學習和掌握必要的現代軍事知識,鍛煉強健體魄,成長為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國防人才,從而促進國防現代化乃至整個國家現代化建設。大學生的國防素質是大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通過國防教育,才能提高大學生的國防素質,才能培養適應未來戰爭要求、具有高素質的大批國防現代化建設人才。
(一)國防教育偏重于宏觀指導。
國家的教育方針政策非常重視高校的國防教育,2012年2月初,教育部提出要加強實踐育人工作,其中再次對軍事技能訓練進行重點強調。但是,這些法令文件在各地政府和高校并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從而影響到高校國防教育的實施效果。
(二)國防教育師資力量不強。
目前,我國高校國防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教師學歷層次普遍不高。全國僅有六所院校設有國防教育方向碩士點,隸屬于高等教育學專業。同時,教師教學任務偏重,部分高校專職軍事教師既從事教學,還要負責人民武裝行政工作,很難有精力和心力專門從事軍事教學活動,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國防教育的可持續發展。
(三)教育措施不完善,對國防教育重視程度不夠。
國防教育??钔度氩蛔?,表現在有些高校沒有專門的訓練實習基地,軍訓時學生全擁擠在一個體育場上,或校內馬路和廣場上,射擊、戰術課目難以實施。同時,技能訓練時間短、內容單一,與高校所設置專業聯系程度不夠、專業化國防后備力量培養與專業教育脫節,導致整個技能訓練質量不高、內涵缺乏,甚至有些高校為節省開支,未組建專門的國防教育機構,每年僅用一兩次國防教育講座來代替國防教育課程。這樣一來,所制訂的國防教育教學計劃根本無法完全實施。盡管近年來,部分省份開展軍事課課程建設檢查評估,也制定了檢查指標體系,但以評促建、以評促改、評建結合的作用并未有效發揮出來。
(四)教學形式單一,難以激發學生興趣。
由于國防教育課程所占學分比例少,僅為理論必修課和技能訓練課,各2學分,甚至部分高校未將課程列進課表,國防選修課大多處于滯后建設狀態。受上述因素影響,高校的國防教育和學生思想實際聯系不緊密,缺乏針對性,與學生所學專業聯系不夠,導致學生對軍事理論課不感興趣。
(一)正確認識開展國防教育的緊迫性。
胡錦濤主席強調:“在集中力量進行經濟建設的同時,必須切實加強國防建設”,使二者“相互促進”,要“形成全黨全國關心國防、支持國防、建設國防的濃厚氛圍”。國防教育是公民的終身教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教育法》明確指出:“學校國防教育是全民國防教育的基礎,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睆恼w上看,高校國防教育發展已經具備良好的外部條件,重視程度日益加大,部分省份走在全國國防教育前列。如四川省軍區2011年對全省本科高校進行軍事課課程評估,有效地提升了各普通本科高校的軍事課課程建設工作。作為教育工作者,不僅要認識到國防教育的重要性,而且要認識到大學生在國防上具有義不容辭的義務,提高其國防意識是當前強化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二)合理定位高校國防教育的地位。
國防教育并非是孤立的一門課,而是一個系統工程,不僅學校領導要重視,更離不開各部門的積極支持、配合、協作,要科學定位高校的國防教育。為加強高校國防教育工作,國家相關部委以及各省、自治區和直轄市主管部門,應建立由專家、教授組成的指導小組,加快改變教研室及教師編制、有教學無考核、教育質量欠評估等狀況,盡快促進高校國防教育邁向規范化、制度化[3]。國防教育的建設路徑主要有兩條:一是自上而下的建設路徑,也就是從國家到各省、市、自治區及以下單位,這條路徑主要靠行政力量推動;二是自下而上的建設路徑,即各基層單位、院校發揮自身主觀能動性,主動落實、分解和執行上級部門和國家的政策,這樣不失為一種行之有效的辦法。
(三)加強對口師資隊伍建設,改進教學手段。
要推進國防教育教師合理定編、職稱評定,并注重骨干教師培養,把現有教師隊伍努力建設好。此外,后備國防教育師資隊伍培養迫在眉睫,當前六所院校國防教育方向碩士點在職人員已于2011年停招,全日制國防教育方向研究生每年畢業人數僅有15人左右,不能滿足專業化的人才累積需要。因此,必須盡快探索長效培養機制。要重點解決國防教育碩士點和博士點的適度規模建設,在學科歸屬和建設上增加各類資源投入。同時要改革教學手段,充分利用網絡豐富資源,建立高校內部多層次國防教育體系,使國防教育及時跟上時代步伐。同時,邀請英模到校演講,利用“雙擁共建”活動等時機,有針對性地組織開展國防教育。
(四)營造濃厚的國防教育校園文化環境。
校園文化是校園內師生員工在學習和生活過程中所積累形成的、共同創造的、具有學校個性特點的“物質、制度、心理”模式[4]。校園文化的隱性教育功能不可疏忽,它有利于增強國防教育的滲透力和影響力。因此,在高校中應綜合運用各種有效資源,全力提高國防教育的層次和品位,有效延展國防教育的發展空間。組建各種體現國防精神的社團組織,結合本校實際,建立校本國防教育課程,立足現實,著眼長遠,以寓教于樂的形式使國防教育潛移默化、深入人心。有學者提出,要將軍事技能訓練融入全學制階段,而不應集中在兩周時間,這是建設良好校園國防文化環境的契機,與校園文化建設相得益彰。這種環境建設可以從學校歷史、學科和專業設置、學校內部結構等角度入手進行分析,以期構建一個系統冗余少、功能強大的國防教育耗散耦合體系。
高校國防教育既是貫徹落實國防教育法律、政策的基本要求,也是新軍事變革形勢下高技術戰爭時代國防后備力量建設的重要保證。因此,高校國防教育必須更新觀念,在新的高度上與時俱進,深入扎實推進國防教育,使大學生能從更廣、更深的層次去主動思考國家的安全問題,這是新的歷史發展時期加強高校國防教育的正確方向。
參考文獻:
[1]賈云生.新時期國防教育理論與實踐[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7:1-2.
[2]林杰.關于我國高校國防教育的研究[j].才智,2010,(11).
[3]張國英.對普通高校國防教育現狀的分析與探討[j].中國建設教育,2006,(2).
[4]于峰.普通高校國防教育實施策略的研究[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0,(1).
[摘要]認清國家安全新形勢,樹立憂患意識,強化國防觀念,深入開展國防教育是加強國防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堅持融合發展,注重結合實際,促進教育成果轉化,是保證國防教育取得實效的有力措施。要堅持把國防教育與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結合,促進黨委政府、企事業單位履行國防職能,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為建設強大國防,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做出更大貢獻。
[關鍵詞]國家安全;新形勢;國防教育。
“國無防不立,民無兵不安”。國防是國家生存與發展的安全保障。國家的生存發展,離不開國家的主權獨立、領土完整、安全統一和穩定。無論是確保國家的內政不被干涉、主權不被侵犯、領土不被分割,還是實現祖國統一,促進國家長治久安和人民安居樂業,都不能沒有強大的國防。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開展全民國防教育,是維護國家安全穩定,鞏固國防的重要內容。
當今世界風云變幻,世界軍事變革日新月異,雖然和平與發展已成為世界的主流,但各個國家和地區之間的矛盾、沖突仍然存在,各種勢力的斗爭日趨激烈,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通過各種不同形式影響著世界格局,世界并不安寧。隨著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步伐和全面深化改革進程的不斷加快,在不斷增強綜合國力的同時,面臨的國防壓力也不斷增大,一些西方大國、臨國不愿看到中國的強大,想方設法阻止中國的發展和前進。
這種政治經濟軍事格局,使我國的周邊環境更為復雜,也面臨著更多的安全威脅。我國鄰國眾多,政治格局多極化;陸海兼備,自然環境差異大;東強西弱,經濟發展不平衡;各國間矛盾交織,軍事沖突較多。而我國周邊安全形勢更面臨著祖國統一形勢嚴峻;與周邊國家海洋領土爭端有增多的趨勢,海洋權益存在復雜糾紛;邊界爭端尚未全部解決;少數分裂勢力影響邊疆安全穩定等等諸多挑戰。這些因素都對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提出了新的要求,迫切需要加大全民國防教育力度,使廣大干部群眾時刻保持居安思危、警鐘長鳴的憂患意識,營造關心支持國防和軍隊建設的良好氛圍。
當前,中國正經歷從“大國”走向“強國”的過程。處于“由大到強”階段的國家安全要適應新的國際國內形勢,既要重視傳統安全,又要重視非傳統安全,構建新的國家安全體系。要以人民安全為宗旨,以政治安全為根本,以經濟安全為基礎,以軍事、文化、社會安全為保障,以促進國際安全為依托,走出一條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為此,充分認識和準確把握國家安全新形勢,強化國防觀念,加強全民國防教育尤為重要。黨的對加強國防和軍隊建設做出了總體部署,提出了新要求。強調,各級黨委和政府,要關心支持國防和軍隊建設,加強國防教育,增強全民國防觀念,使關心國防,熱愛國防,建設國防,保衛國防成為全社會的思想共識和自覺行動。這是新形勢下加強國防教育的基本遵循。開展全民國防教育,增進全民國防意識、國防知識、國防技能和身體素質,是貫徹落實黨的精神,不斷強化國防觀念、國防能力,捍衛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防御外來侵略、顛覆和威脅的必然要求。
國防教育作為鞏固和加強國防而對公民進行的教育,是建設和鞏固國防的基礎,也是增強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素質的重要途徑。要進一步明確國防教育工作的總體要求、目標任務、方法途徑、保障措施等,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普及和加強全民國防教育奠定基礎。
黨的指出:堅持走中國特色軍民融合式發展路子,堅持富國和強軍相統一,加強軍民融合式發展戰略規劃、體制機制建設、法規建設。要抓住機遇,乘勢而上,圍繞促進軍民融合發展,搞好全民國防教育,教育引導廣大干部群眾,把愛國擁軍熱情轉化為推進經濟建設和國防后備力量建設協調發展的實際行動,不斷深化國防教育成果。
當前,我國正處在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國家安全形勢保持總體穩定,但國家安全問題的綜合性、復雜性、多變性趨勢不斷增強,對搞好國防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適應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安全新形勢的需要,不斷加強新形勢下國防教育是鞏固國防,促進國家安全的重要任務。加強新形勢下國防教育,必須圍繞時代主題和形勢任務,樹立與科學發展觀要求相適應的國防觀。要著眼推進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協調發展,大力宣傳黨和國家關于國防建設的方針政策,加強國家安全新形勢教育,普及和深化國防法規宣傳教育,引導廣大干部群眾牢固樹立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的觀念,樹立富國和強軍相統一的觀念,樹立軍民融合式發展的觀念,樹立依法履行國防義務的觀念,切實打牢建設和鞏固國防的思想根基。
把國防教育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開展“中國夢”宣傳教育與國防教育統一規劃、同步實施、共同推進。動員全社會共同參與國防教育,調動各層面、各類群體的積極性,依法開展國防理論、國防知識、國防歷史、國防法規、國防形勢教育,把國防教育成果轉化為企事業單位開展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員工素質、履行國防職能的實際成果,轉化為雙擁共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的實際行動,增強國防教育的系統性、針對性和實效性。
要堅持齊抓共管,按照《國防教育法》規定,健全黨委、政府統一領導,國防教育辦公室組織協調,軍地有關部門各負其責的工作機制,形成整體合力,認真開展宣傳教育,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熱愛國防、關心國防、獻身國防的積極性。統籌國防教育與城市文化傳播,把國防教育融入城市歷史文化宣傳活動,在弘揚城市文化的過程中,強化公民責任意識、危機意識和國防意識。
雖然我國安全形勢不容樂觀,但我國全面深化改革,經濟社會持續向好發展的總體趨勢不會改變。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正帶領全國人民攻艱克難,穩中求進,開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的偉大征程,全國人民對美好未來的信心更加堅定,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更加充滿期待,強國強軍、鞏固國防已成為全國人民的普遍共識。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形勢和人們精神文化生活的新需求,為強化國防觀念,加強國防教育提供了新的機遇。要豐富載體、更新手段、創新舉措,加強思想引導,開展輿論宣傳,注重實踐培養,突出工作重點,使國防教育與時代發展合力合拍、同頻共振,為建設強大國防奠定堅實的思想基礎。
通過對的學習,使我對國內外的形勢有了深刻的了解,學習使我們也學習到關注世界的重要。
日前,《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支持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意見》正式發布。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0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從全局和戰略高度出發,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全民奔赴小康社會、實現共同富裕的美好藍圖。
自古以來我國就有“天下大同”的思想,早期農家的“并耕而食”理想、道家的“小國寡民”理想、儒家的“大同”理想等,都是其集中體現,它主要反映的是人民群眾對于沒有束縛、壓迫、貧窮的美好生活的向往?!疤煜麓笸迸c共同富裕有相通之處。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人民群眾的共同期盼,通過允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先富帶后富,極大解放和發展了社會生產力,人民生活水平得以不斷提高。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在社會主義實踐中不斷探索實現共同富裕的道路,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一個都不能少”“一個都不能掉隊”深植于我們的腦海中。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運用科學系統的思維謀劃全局,促進人民群眾在共同富裕道路上不斷向前邁進。
實現共同富裕,就是讓人民群眾過上好日子。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上取得明顯實質性進展,40多年的努力,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實現了大跨越,在嚴峻復雜的國內外環境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嚴重沖擊下,2020年全年國內生產總值超過100萬億元,國民經濟運行穩定恢復,穩就業保民生成效顯著,我們有條件有能力在推動實現共同富裕上有更大作為。
“十四五”時期,我們要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堅定不移深化改革開放創新,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共同富裕方向,始終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同步,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
實現共同富裕具有復雜性和階段性,需要生產力的高度發展、自主創新力的大力提升、公共服務的一體化發展、文化建設的全面推進,既要立足于把“蛋糕”做大,又要著眼于把“蛋糕”分好,持續做大、做強、做優經濟發展。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戰略安排,分兩個階段,每個階段都設定了共同富裕的過程性目標。在第一個階段,從2020年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邁出堅實步伐”。在第二個階段,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全體人民共同富?;緦崿F”。這就要求我們在新時期要塑造產業競爭新優勢,提升經濟循環效率,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提高發展質量效益,推動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完善再分配制度,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財產性收入,加大稅收、社保、轉移支付等調節力度和精準性,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
藍圖已經繪就,奮進正當其時。中國共產黨始終與人民魚水情深,無論何時我們都不能忘卻人民情懷、忽略人民關切、背離人民期盼,我們必須腳踏實地、久久為功,向著人民事業更加積極有為地奔跑,凝聚起在新征程中實現共同富裕的強大力量。
近日,《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實施方案(20212025年)》(下稱《方案》)正式發布。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理念是實踐的指南。
新世紀之初,粗放的高增長、資源的高消耗、產業的"低散亂"各種體制性障礙、機制性梗阻,讓浙江遇到了"成長的煩惱",來到了歷史性關口。
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同志審時度勢、高瞻遠矚,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立足于對世情、國情、省情的深刻洞察,以馬克思主義政治家的戰略眼光、系統觀念和辯證思維,重新審視浙江的資源稟賦,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浙江具體實際緊密結合起來,把落實中央的要求和發揮浙江的主觀能動性統一起來,創造性地提出實施"八八戰略"。"八八戰略",針對的就是浙江富民強省中遇到的矛盾和問題,是從戰略層面對"形勢怎么看""路子怎么走""工作怎么干"作出的"世紀之答"。
如果要標注出"八八戰略"的內在價值邏輯的話,那么毫無疑問,共同富裕始終是貫穿其中的鮮明主旨和重要取向。
浙江深入實施"八八戰略"的實踐歷程,就是加快推動共同富裕的奮斗歷程。推動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提高對內對外開放水平,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就是要夯實共同富裕的物質基礎;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就是要破解共同富裕的城鄉差距難題;大力發展海洋經濟,推動欠發達地區跨越式發展,就是要破解共同富裕的地區差距難題;創建生態省,打造"綠色浙江",就是要擦亮共同富裕的靚麗生態底色;加強法治建設、信用建設和機關效能建設,就是要營造共同富裕的良好社會環境;推進科教興省、人才強省,建設文化大省,就是要滿足共同富裕的精神富有要求。
強調跳出"三農"抓"三農"、統籌城鄉興"三農"、"現代化建設不能留盲區死角,實現全面小康一個鄉鎮也不能掉隊",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大力推進城鄉一體化,推動實施"山海協作工程""欠發達鄉鎮奔小康工程""百億幫扶工程"等三大工程,全面實施"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不斷建立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在實施"八八戰略"過程中,習近平同志聚焦統籌群體、區域、城鄉發展,創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推動共同富裕的重大改革舉措。這些改革舉措,隨著時代的發展、改革的向前,歷久彌新且熠熠生輝。
在"八八戰略"指引下,浙江的體制機制更活、產業動能更勁、協調水平更高、生態紅利更豐、資源優勢更強、綜合環境更好、文化魅力更盛、黨建保障更有力,促進了欠發達地區和發達地區的協同發展、不同社會群體的共同發展、物質與精神的平衡發展、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為走好共同富裕之路奠定了扎實基礎。
歷史是最好的老師,實踐是最硬的標準。"八八戰略"在浙江的成功實踐昭示我們,唯有忠實踐行"八八戰略",才能實現共同富裕。
忠實踐行"八八戰略",就是要深刻把握和充分用好"八八戰略"蘊含的系統觀念和辯證思維,鍛長板、補短板、挖潛力、拓空間,圍繞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在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統籌城鄉區域發展、發展先進文化、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創新社會治理等方面先行示范。同時,在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中,進一步豐富和完善"八八戰略"的時代內涵和實踐價值,探索破解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的有效途徑,實現從傳承到創新的集成升華、從過程到結果的遞進躍升。
《形勢與政策》這本書依據教育部“形勢與政策”最新教學要點,結合高?!靶蝿菖c政策”課教學實際,在介紹當前國內外經濟政治形勢、國際關系以及國內外熱點事件的基礎上,闡明了我國政府的基本原則、基本立場與應對政策。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關于,歡迎大家前來參考查閱!
摘要:在共同富裕的背景下,民營企業家在企業高質量發展過程中,要做共同富裕的促進者,要做對利益相關者負責、可持續發展的好企業。員工就是企業的重要利益相關者,文章從人力資源管理角度出發,從識人、選人、用人、育人、留人五個方面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共同富裕民營企業行為事例法人才。
中圖分類號:f240;f276.3。
文獻標識碼:a。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中國千百年來就尊重人才,企業管理更是如此。隨著經濟的日益全球化,民營企業綜合實力的競爭往往表現為人才的競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人才是支撐民營企業大廈的支柱,是推動民營企業發展的力量源泉,是民營企業的未來。2021年8月17日,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次會議提出,必須把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作為為人民謀幸福的著力點。由此,共同富裕成為公眾關注的熱點話題,共同富裕的內涵是當前要更注重公平、更注重分配,重心是解決“三大差距”(收入差距、地區差距、城鄉差距)問題。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關鍵抓手,初次分配核心是勞動力、資本、土地等要素市場化改革,在勞動力要素方面,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健全勞動保障機制,進一步提升勞動報酬占比等,這些對民營企業選育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
民營企業家在企業高質量發展過程中,要做共同富裕的促進者,要做對利益相關者負責、可持續發展的好企業,這是民營企業對共同富裕的最大貢獻。民營企業的員工是企業的重要利益相關者,努力為員工創造更好的工作環境、讓員工的身心更加健康,得到全面發展,員工的成才和發展就能體現出共同富裕的原則。有的民營企業要想突破經營管理瓶頸,解決在實際經營中所遭遇的瓶頸以及諸多管理和市場難題,就必須在企業管理過程中引進留住高素質的經營管理人才。因此,筆者從人力資源管理角度出發,從識人、選人、用人、育人、留人五個方面進行分析,引進留住優秀的人才。
很多民營企業家一開始并不知道自己的真正需求是什么,這要從企業面臨的問題中找到出現問題的真正原因,尋求最佳解決方案,若是人才或技術方面的問題,要仔細深挖下去,提出人才需求或人才能解決的技術問題。若僅僅從表面反映的問題來看,可能只看到片面沒有發現實質問題,如公司產品的銷量和利潤都下降了,是市場管理出現問題了嗎?這看上去好像只要有一個好的營銷總監就可以。但其實不然,有可能是內部管理體系出現混亂引起的。因此,民營企業要做好人才需求分析,在企業的戰略發展過程中,對公司現有人員和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對需要配備培養的人員進行統計與預測。
選人方面是民營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的首要環節,是一項專業、系統和復雜的工程,只有選對了人,才能用好人,育好人,最終達到留住人的目的。行為的最佳預測因素是行為,而詢問行為信息的最佳方法是尋找行為事例stars,運用“stars”行為事例,去識別應聘者的能力。s,situation或t,task,代表應聘者當時面臨的情況或任務;a,action,代表應聘者采取的行動;r,result,代表行動造成的結果。搜集應聘者過去行為的事例越多、證據越多,越能做出有效的聘用決策。對于一個民營企業家來說,沒有什么比選拔人才更重要的了。因為選錯人的代價非常高,民營企業家的信譽和判斷能力會遭到質疑,還要花費精力和時間在解雇和重新招聘上,如果是i銷人員,直接與客戶打交道,還會影響客戶關系和企業品牌形象,另外,解雇員工還會面臨法律風險等等。因此,在人才選拔上,面試是關鍵的決策工具,這其中很重要的一項是用“行為事例法”,也就是說,先確認在這個崗位上取得最佳業績所需要的能力、知識和經驗,然后圍繞這些,去挖掘應聘者過去做過的一個個案例、事例,以此判斷應聘者的符合情況。比如,想知道應聘者是不是有客戶意識,可以問:“請舉一個你向客戶過度許諾的例子,結果怎么樣?!比绻肓私鈶刚咄苿庸ぷ鞯哪芰?,可以問:“請說說你過去完成的一項最有難度的工作,遇到了什么困難,你怎么完成的?!痹谶@個過程中,可以通過應聘者描述的“s-t-a-r-s”進行分析,可以從中辨別出應聘者所發揮的作用。如果是招聘專業技術人才,可以通過應聘者描述的“s-t-a-r-s”以及過往的專業能力和參與做過或自己承擔做出的成果來綜合判斷。當然,有的應聘者描述的行為事例可能不完整,這就需要更深入地追問細節,從中評估想要的結果。
民營企業家要管理好企業必須要打造一種執行文化,必須運用好戰略執行的三大基本元素:聚焦、評估、問責,來影響團隊的思想和行為,激發他們的戰斗力,充分發揮他們在工作成效的作用。聚焦就是找出最高優先級的任務,民營企業家可以在每個業務周期都和團隊一起研討,選出最多三項作為本階段最高優先級的任務。聚焦之后就是評估,跟蹤任務,評估結果。評估團隊的工作是否順利,與目標差距有多遠,以便及時制定改善措施。當然,若制定可量化、可操作的過程評估指標和績效評估指標來進行評估就更好??冃гu估指標是一種結果指標,用來評估最終是不是成功。過程評估指標則是為了完成績效評估指標而采取的一些重要舉措或者促進因素,用來評估做事的過程是否正確,有沒有偏離目標方向。評估指標確定后,還要定期收集指標完成情況的資料和信息,及時反饋給團隊成員,提醒他們關注。提升執行力的最后一個元素是問責,就是分配工作和責任。優先任務和評估指標都制定好了,那要有人來具體落實。對于每一項工作,即使是整個團隊一起努力,仍然必須落實一個主要責任人,擔起按期完成任務和保證工作質量這個責任。把每一項任務、每一個評估指標都落實到一個具體的責任人,避免責任不清、共同問責的情況。同時,與每一個責任人討論你的期望、他的責任、他完成目標后帶來的積極影響以及完不成目標帶來的消極后果。然后,再和他討論跟進工作的方式,并且鼓勵他遇到困難時要主動提出。最后告訴他,你會提供工作反饋和指導,保證他成功完成目標。通過問責這種方法,既展示了自己的責任,又明確了團隊成員或其他組織成員的職責和重要性,增加了實現目標的可能性。
這次形勢與政策的課程學習,學生與老師無法進行面對面的交流,我們只能在家中自行進行學習,是一次對學生自制力、學習方式的考驗。這次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讓我們有了更多思考的時間,也使了我們對中國治理、國家優勢、愛國力量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
在此次疫情中,我們感動于每一位勇往直前的逆行者,他們用生命幫助中國渡過難關,每次聽到逆行者的故事,我都熱淚盈眶;我們驚嘆于國家的反應速度,國家及時地對疫情做出反應,立即發布居家隔離命令以及各種治理措施,看到逐漸減少的確診人數、疑似人數,我都為我的祖國無比自豪;同時,我們憂心于野生動物的保護問題,思考人與自然該如何得到和諧共處,我相信,每個中國人都不會忘記此次疫情的傷害,不會繼續進行野生動物的販賣活動。
針對我們個人來說,在家中如何面對疫情帶來的各種心理應激反應至關重要。在課堂上老師為我們分析了疫情會產生的多種心理反應,生氣憤怒、悲傷泄氣或事不關己,有的甚至產生無助絕望的感覺,這些不良情緒雖然是自身的正常心理反應,但也需要進行調整,使自己能夠在疫情期間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能夠眾志成城抗擊疫情,共度難關。心理健康教育能告訴我們應該如何有效應對心理應激反應以及如何調節好自身情緒,因此學習心理健康至關重要。
對于如何面對不良心理情緒,老師教給我們許多方法,首先是注意觀察自身情況,及時進行自我的心理調節,而在我看來,只有自己最了解自己,因此,自我的調節是最簡單直接的調節方式;在調節自身的同時,要關注外界信息,適度關注疫情情況、了解防護知識,減少接受負面信息以及不信謠、傳謠,通過對疫情的了解來保持積極的心態;之后則是學會科學有效地防控,避免讓自己產生焦慮、害怕心理;保持與家人、朋友的聯系以維持順暢的人際關系,讓自己的負面情緒有一定的出口;最后是試著恢復自己原本的生活節奏,進行適當鍛煉或者發展一項技能,這是讓自己變得充實、忙碌起來的一種方法,使自己忘記負面的心理狀況,進而有效地幫助進行心理上的調節。不僅如此,在面對緊張情緒時,腹式呼吸法、漸進式肌肉放松技術和著陸技術等方法也可以幫助你有效放松。
疫情期間,國家與人民展現出中華民族團結一心的優良品質,體現出中華兒女攻堅克難的精神。我們要采用正確的方法調整好自己的心理狀況,眾志成城抗擊疫情,攜手共度此次難關。
發揮“三大戰略”優勢,服務鄉村振興。我行應充分發揮我行“普惠金融”戰略優勢,結合浙江城鄉發展階段和產業特征,對城鄉領域提供更加精準的服務,創新打好“裕農通”、善融商務等系列“組合拳”,做大消費扶貧,做好鄉村振興,充分運用善融商務等平臺,使城里資源下得去、農村產品上得來、外來產品接得住,運用科技和金融相結合,助力“智慧鄉村”建設,力促浙江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推動金融服務共同富裕實現新突破。
關于“共同富裕示范區”學習心得。
作為一名建行青年,我認為在實現共同富裕方面,建行將繼續堅持"三大戰略",順應國家戰略和經濟發展趨勢,落實普惠金融、住房租賃、金融科技三大戰略。以金融科技為載體,利用“互聯網+大數據”,與普惠金融和住房租賃雙輪驅動,互相支撐,共同發力。以數字化轉型帶動金融改革,發展以人為核心的全方位普惠金融目標,以金融擔當助力打開浙江實現共同富裕的實踐通道。
關于“共同富裕示范區”學習心得。
青少的我們充滿朝氣與活力,是初生的太陽,是五月的花海,是未來浙江省高質量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生力軍,要為譜寫浙江省更美好的明天而拼搏奮斗。青年的我們需要緊跟時代,砥礪前行。世界變化風云莫測,時代發展瞬息萬變,浙江省不斷向前發展的同時也面臨暗流沖擊,我們理應緊跟時代,勇往直前,保質保量,在2035年建設全國第一個共同富裕示范區!
關于“共同富裕示范區”學習心得。
在推動實現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建設銀行踐行新金融,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出發點,普惠金融項目,裕農通項目既扶持小微企業發展,也為廣大農村實現了村村通。另一方面,新金融與教育相融合,鋪開鄉村振興培訓渠道,引青年人才下鄉為“三農”賦能,結合數字化先進技術,打造出一條實現未來愿景的圓夢之路。
關于“共同富裕示范區”學習心得。
風至自靈動,策高當行遠。如此重大使命,既是機遇又是挑戰,中國建設銀行始終堅持黨的全面領導,貫徹落實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重大任務,立足新的社會發展階段、新的銀行經營理念。積極響應國家號召,迅速推出“共富貸”等產品,積極履行國有大行責任,發揮傳統優勢,推動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
日前,《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支持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意見》正式發布。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0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從全局和戰略高度出發,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全民奔赴小康社會、實現共同富裕的美好藍圖。
自古以來我國就有“天下大同”的思想,早期農家的“并耕而食”理想、道家的“小國寡民”理想、儒家的“大同”理想等,都是其集中體現,它主要反映的是人民群眾對于沒有束縛、壓迫、貧窮的美好生活的向往?!疤煜麓笸迸c共同富裕有相通之處。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人民群眾的共同期盼,通過允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先富帶后富,極大解放和發展了社會生產力,人民生活水平得以不斷提高。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在社會主義實踐中不斷探索實現共同富裕的道路,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一個都不能少”“一個都不能掉隊”深植于我們的腦海中。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運用科學系統的思維謀劃全局,促進人民群眾在共同富裕道路上不斷向前邁進。
實現共同富裕,就是讓人民群眾過上好日子。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上取得明顯實質性進展,40多年的努力,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實現了大跨越,在嚴峻復雜的國內外環境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嚴重沖擊下,2020年全年國內生產總值超過100萬億元,國民經濟運行穩定恢復,穩就業保民生成效顯著,我們有條件有能力在推動實現共同富裕上有更大作為。
“十四五”時期,我們要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堅定不移深化改革開放創新,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共同富裕方向,始終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同步,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
實現共同富裕具有復雜性和階段性,需要生產力的高度發展、自主創新力的大力提升、公共服務的一體化發展、文化建設的全面推進,既要立足于把“蛋糕”做大,又要著眼于把“蛋糕”分好,持續做大、做強、做優經濟發展。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戰略安排,分兩個階段,每個階段都設定了共同富裕的過程性目標。在第一個階段,從2020年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邁出堅實步伐”。在第二個階段,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全體人民共同富?;緦崿F”。這就要求我們在新時期要塑造產業競爭新優勢,提升經濟循環效率,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提高發展質量效益,推動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完善再分配制度,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財產性收入,加大稅收、社保、轉移支付等調節力度和精準性,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
藍圖已經繪就,奮進正當其時。中國共產黨始終與人民魚水情深,無論何時我們都不能忘卻人民情懷、忽略人民關切、背離人民期盼,我們必須腳踏實地、久久為功,向著人民事業更加積極有為地奔跑,凝聚起在新征程中實現共同富裕的強大力量。
關于“共同富裕示范區”學習心得。
建行溫嶺支行位于浙江省東南部,在探索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方面積累了一些經驗。溫嶺支行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目標,大力推廣裕農通業務,在不具備建行傳統物理網點建設條件的農村地區、城市郊區、開發區所轄村莊等地區,以與第三方合作為主,利用其在上述地區的自有渠道,為周邊農村客戶提供查詢、轉賬等金融服務以及反假幣和反洗錢宣傳,金融知識普及等綜合性普惠服務,打通了金融服務的最后“一公里”。
關于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區”學習心得。
實現共同富裕,鄉村振興是必經之路。為此,分行充分挖掘本省農村、農業、農民需求,依托裕農通、文明助農e貸、種糧大戶貸、共富貸、好家庭信用貸等多元化、多樣化的金融配套服務,積極搭建鄉村普惠服務平臺,讓金融活水精準滴灌到“三農”領域。全力推動金融扎根鄉村、融入鄉村、流入鄉村。
關于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區”學習心得。
建設銀行從始至終堅持“黨建引領作保障、融合發展創一流”的工作思路,為了幫助農村經濟發展,精準施策助力鄉村經濟建設,健全城鄉一體、區域協調發展體制機制,建設銀行在不斷地探索實現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的路徑,從實際問題出發,瞄準阻礙實現共同富裕的最薄弱環節,提出著力縮小城鄉區域發展和不同群體間收入分配差距的重點政策。
關于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區”學習心得。
緊繃“共同富?!边@根弦,推動鄉村振興不能放松?!懊撠氄辈皇墙K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比婷撠毷青l村振興的堅實基礎,我們要全力做好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在全面完成脫貧的基礎上,穩步推進鄉村振興。要以扶貧項目為契機,進一步鞏固壯大鄉村產業,逐步擴大受益人群,促進低收入人群增收致富。同時要充實鄉村振興人才隊伍,吸引更多人才投入鄉村沃土,以富帶動后富,最終實現共同富裕。建設銀行也是非常重視鄉村振興,除了拓展裕農通業務外,還專門設立鄉村振興卡,與其他銀行卡不同的是在各種費用上都給予極大優惠政策,做到真心實意為鄉村群眾送去溫暖和便利。
關于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區”學習心得。
當前,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城鄉區域發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較大,各地區推動共同富裕的基礎和條件不盡相同。在城鄉共同發展進程中,外出務工人員成為城鄉溝通的橋梁,在解決部分城市勞動力不足問題的同時也給鄉村發展轉型創造了更多可能性。為外出務工人員提供更便捷的個人金融服務,正是建行作為國有大行應承擔的社會責任。
關于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區”學習心得。
作為一名基層金融工作者,我所理解的“共同富?!笔敲裼兴?,“金融活水”有所供,優質服務能直達,是供需兩端立足各自優勢領域的一種雙向奔赴,是同心同向共同瞄擊互利共贏的高度契合,是各自需求得以滿足而實現的量的突破、質的轉換。近年來,建設銀行積極以解決關乎民生、經濟等領域的難痛點為導向,首創推行實施涵蓋普惠金融、住房租賃、金融科技的三大戰略,全面接力鄉村振興戰略深入布局“裕農通”服務點,創新開發個性化、差異化、普惠性的金融產品,在更廣范圍、更大規模上滿足各類經濟體的資金需求,實現金融精準滴管,助力經濟行穩致遠,為實現共同富裕而不懈努力。作為國有大行基層機構廣大員工中的一員,我們要積極踐行企業所承載的文化理念,立足自身崗位,弘揚務實作風,砥礪擔當精神,錘煉過硬本領,做好崗位“螺絲釘”,與建行這艘巨輪一起,投入到實現“共同富?!钡暮降乐?,劈波斬浪、行穩致遠!
關于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區”學習心得。
共同富裕是一場深刻社會變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后的一種更高級的社會形態。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工作時就高度重視,推動共同富裕,把堅持走共同富裕道路作為改革開放以來浙江發展的鮮明特色。中央專門出臺文件支持浙江建設示范區,這對浙江而言是重大光榮使命,是前所未有的重大機遇。
作為有擔當有奉獻的國有銀行,建行在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中一馬當先,義不容辭!鄉村振興卡為鄉村人民免除部分費用,減輕百姓負擔;裕農通把建行的金融服務送下鄉,送到老百姓的家門口;助農貸,為農村創業群體提供便利,加速推進新農村建設;電子醫保、住房租賃……等等一系列舉措接踵而至,積極為縮小城鄉差距、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添磚加瓦!
關于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區”學習心得。
隨著《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支持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意見》發布,我省被賦予了重要示范改革任務。這對我們行的發展也帶來了一定的契機??s小城鄉區域發展差距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一步。目前,我行推出了“文明貸”、“好家庭信用貸”、“農擔貸”、“裕農通”等產品和服務,隨著共同富裕示范區推出了“共富貸”。這些產品的推出,為農村村民的發展提供了巨大的幫助,使農村經濟跨越了一大步。以金融力量助推鄉村建設,讓金融植入鄉村大地,讓共同富裕的春風吹進千家萬戶。
關于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區”學習心得。
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人民群眾的共同期盼。作為國有大行,中國建設銀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緊跟中國共產黨的步伐。自成立以來,建設銀行便全情投身于祖國的建設和發展。本著哪兒有需要,哪兒有建行的服務熱忱,建設銀行始終勇擔社會責任,建行暖洋溢在社會的每一個角落,建行藍點綴在祖國的每一寸土地。
在三大戰略的指引下,建設銀行積極踐行新金融實踐,將活力因子引入金融血液。同時,借助裕農通等金融科技,助力鄉村振興,服務基層群眾。在新的歷史時期下,建行更是把黨和國家瞄準的共同富裕目標放在心上,抗在肩頭。唯青春和夢想不可辜負,作為建行青年員工,我們必將以青春之我奮力書寫閃耀在建行藍下我們無與倫比的筑夢華章。
關于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區”學習心得。
共同富裕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和中國特色,是全體人民通過辛勤勞動和相互幫助,普遍達到生活富裕富足、精神自信自強、環境宜居宜業、社會和諧和睦、公共服務普及普惠,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和幸福美好生活。
作為建行青年員工,我們將堅決落實上級行政策指導,結合自身發展,重點貫徹落實以下策略:1、積極推廣我行租房租賃業務,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2、大力發展綠色金融,加大對綠色信貸客戶的金融支持。3、以客戶為中心,簡化業務辦理流程,落實“最多跑一地”政策。
關于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區”學習心得。
為響應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省分行推出個人鄉村振興“共同富裕示范區”貸款。只要是在縣域鄉鎮或行政村從事或支持農業、農村建設、一二三產業融合、城鄉融合推進產業,從事或支行服務縣域經濟、特業農業、休閑農業、鄉村旅游、農村電商等領域的自然人,均可申請“共富貸”用于生產經營。實現共同富裕,鄉村振興是必經之路,建設銀行著力為農村經濟發展引入金融活水,精準施策助力鄉村經濟建設,目前已推出“文明貸”“農擔貸”“好家庭信用貸”“裕農通”等產品和服務,促進了浙江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推動金融服務共同富裕實現新突破。
關于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區”學習心得。
我認為,所謂“共同”,便是一個整體,一個全局觀念,不是單單某個人的能力,而是全體的進步;所謂“示范”,便是有先進的地方,干在實處,走在前列。作為一名建行青年黨員,不僅在思想上要認識到團隊協作的必要性,更要在實踐中深入建行三大戰略,真正把“金融富?!甭鋵嵉郊壹覒魬?。在現今大數智時代背景下,“互聯網+建行”模式已經走在前列,裕農通、建行到家、掌上網點、建行生活、建融家園……金融科技的力量在方方面面普惠客戶,這也是建行方式的共同富裕。
關于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區”學習心得。
實現共同富裕是一個艱苦而卓絕的過程,建立共同富裕示范區則是推進全國地區實現共同富裕的重大舉措,先富帶動后富的思想理念得到了完美的詮釋。
關于為建立共同富裕示范區實現經濟穩定快速增長貢獻建行力量,我建議:一是放開對小微企業的信貸融資業務,在審慎經營的基本原則下,根據不同企業的貢獻率來制定相應的利率和貸款額度,一個地區的貨幣流通程度的提升將促進地區經濟的發展。二是根據永康的實際情況,發展各個鄉鎮的產業特色,各個網點與附近鄉鎮緊密聯系,裕農通政策的實施應當更加深入人心。促進農民收入的提升,對農業,旅游業的發展提供資金支持。
關于“共同富裕示范區”學習心得。
五年成就鼓舞人心,開拓奮進書寫新篇。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高度評價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的決定性成就,對增進民生福祉、改善人民生活品質提出重要要求和重大舉措,明確“十四五”時期要扎實推動共同富裕。
“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薄读暯秸勚螄碚返谌?,與第一卷、第二卷的一個共同之處,就是“人民至上”這條紅線一以貫之,充分彰顯了“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這一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立場。在中國未來經濟社會發展藍圖中,“人民至上”仍將是最鮮明的底色。
生活過得好不好,人民群眾感受最直接,最有發言權?!笆濉睍r期黨和國家的各項工作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人民群眾享有了更多、更直接、更實在的發展成果。2019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30733元,比2015年增長39.9%,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社會保障體系。國家中心城市廣州緊緊圍繞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民生福祉穩步提升。2019年,全市公共財政民生支出1947.6億元,增長13.7%。
要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切實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讓群眾看到變化、得到實惠。
扎實推動共同富裕,著力改善人民生活品質。治國有常,利民為本。從孔子的“不患寡而患不均”,到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再到《禮記》描繪的“小康”,都體現了中國人民對共同富裕的期盼。如果說,“十三五”向共同富裕邁出了一大步,那么“十四五”站在了更高的起點,共同富裕將取得實質性進展。為此,要做好“提高人民收入水平”這篇大文章。必須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完善按要素分配的政策制度,發揮再分配、第三次分配的作用。
健全公共服務體系,助力改善人民生活品質。在現代社會,公共服務是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保障,努力使人人享有基本公共服務是政府的重要職責。進一步健全國家基本公共服務體系、不斷提高公共服務水平,是改善人民生活品質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保障。為此,必須完善各級各類基本公共服務標準、明確質量要求、合理劃分責任、創新實施機制。
創新基層社會治理,使每個社會細胞都健康活躍,將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將和諧穩定創建在基層。
強化新時代趕考意識,全力改善人民生活品質。
“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睆V大黨員干部走好新時代趕考之路,就要毫不動搖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毫不動搖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穩扎穩打、苦干實干、乘勢而上,努力在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上有更大作為,在增進民生福祉、改善人民生活品質上有更大作為。
站在歷史的重要關口,機遇前所未有,挑戰也前所未有。全市上下要提振士氣,迎難而上,努力改善人民生活品質。當前,要全力做好歲末年初各項工作,確?!笆濉币巹潏A滿收官,全力完成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為“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打下堅實基礎。
在《形勢與政策》的課上,我初步了解了中國在國際上的現況。中國展開全方位外交,活躍于世界舞臺,國際社會進一步把目光投向中國,中國國際地位和影響力穩定上升??晌矣X得,在中國快速崛起的同時,將要面臨的是更多的挑戰。一句話,中國還不夠強,中國還需要更多人付出更多的努力。
我們容易看到的是中國綜合國力的增強、國際地位提升。幾次金融危機中國始終以積極、負責的態度應對,不僅利于本國經濟,而且對區域經濟乃至世界經濟都有積極的影響。國際社會對此作出了高度的評價,可以說,中國讓世界有了戰勝危機的信心。僅從這一點,就足以看出,中國已深入國際,有著牽動世界格局的能力。
可是,看到下面的話,我有了更深層次的想法。溫總理在美國訪問時說:“中國國際地位和影響力顯著提升可以用一個乘除法解釋,一個小問題乘以13億就是一個大問題,一個大問題除以13億就是一個小問題?!敝袊鴊dp居世界第三,占世界經濟總量7.25%,接近美國的1/30;但人均gdp只有美國的1/16,仍然排在全球100多位?!爸袊圃臁睙o處不在,但中國有自主創新能力的企業僅為0.3%,中國自己的世界名牌屈指可數。另一方面,雖然中國一直堅持和諧社會的理念,世界對中國威脅的擔憂也已經有所減弱,但“中國強硬論”、“中國傲慢論”等新的論調仍不斷出現。
顯然,中國要走的路還很長,面對路上的風風雨雨,我相信中國能坦然度過。但我不想僅僅看著中國一路走過,我想我總能做到些什么,國家也許需要我!
那些什么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的話我也不想說了,覺得太虛?,F在我是做不了什么,就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吧!路是要一步一步走的,把現在做好就行了吧!中國在穩步邁進,我也要一步一步往前走。
中國需要更強,我們需要更努力!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中國千百年來就尊重人才,企業管理更是如此。隨著經濟的日益全球化,民營企業綜合實力的競爭往往表現為人才的競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人才是支撐民營企業大廈的支柱,是推動民營企業發展的力量源泉,是民營企業的未來。2021年8月17日,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次會議提出,必須把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作為為人民謀幸福的著力點。由此,共同富裕成為公眾關注的熱點話題,共同富裕的內涵是當前要更注重公平、更注重分配,重心是解決“三大差距”(收入差距、地區差距、城鄉差距)問題。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關鍵抓手,初次分配核心是勞動力、資本、土地等要素市場化改革,在勞動力要素方面,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健全勞動保障機制,進一步提升勞動報酬占比等,這些對民營企業選育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
民營企業家在企業高質量發展過程中,要做共同富裕的促進者,要做對利益相關者負責、可持續發展的好企業,這是民營企業對共同富裕的最大貢獻。民營企業的員工是企業的重要利益相關者,努力為員工創造更好的工作環境、讓員工的身心更加健康,得到全面發展,員工的成才和發展就能體現出共同富裕的原則。有的民營企業要想突破經營管理瓶頸,解決在實際經營中所遭遇的瓶頸以及諸多管理和市場難題,就必須在企業管理過程中引進留住高素質的經營管理人才。因此,筆者從人力資源管理角度出發,從識人、選人、用人、育人、留人五個方面進行分析,引進留住優秀的人才。
很多民營企業家一開始并不知道自己的真正需求是什么,這要從企業面臨的問題中找到出現問題的真正原因,尋求最佳解決方案,若是人才或技術方面的問題,要仔細深挖下去,提出人才需求或人才能解決的技術問題。若僅僅從表面反映的問題來看,可能只看到片面沒有發現實質問題,如公司產品的銷量和利潤都下降了,是市場管理出現問題了嗎?這看上去好像只要有一個好的營銷總監就可以。但其實不然,有可能是內部管理體系出現混亂引起的。因此,民營企業要做好人才需求分析,在企業的戰略發展過程中,對公司現有人員和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對需要配備培養的人員進行統計與預測。
選人方面是民營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的首要環節,是一項專業、系統和復雜的工程,只有選對了人,才能用好人,育好人,最終達到留住人的目的。行為的最佳預測因素是行為,而詢問行為信息的最佳方法是尋找行為事例stars,運用“stars”行為事例,去識別應聘者的能力。s,situation或t,task,代表應聘者當時面臨的情況或任務;a,action,代表應聘者采取的行動;r,result,代表行動造成的結果。搜集應聘者過去行為的事例越多、證據越多,越能做出有效的聘用決策。對于一個民營企業家來說,沒有什么比選拔人才更重要的了。因為選錯人的代價非常高,民營企業家的信譽和判斷能力會遭到質疑,還要花費精力和時間在解雇和重新招聘上,如果是i銷人員,直接與客戶打交道,還會影響客戶關系和企業品牌形象,另外,解雇員工還會面臨法律風險等等。因此,在人才選拔上,面試是關鍵的決策工具,這其中很重要的一項是用“行為事例法”,也就是說,先確認在這個崗位上取得最佳業績所需要的能力、知識和經驗,然后圍繞這些,去挖掘應聘者過去做過的一個個案例、事例,以此判斷應聘者的符合情況。比如,想知道應聘者是不是有客戶意識,可以問:“請舉一個你向客戶過度許諾的例子,結果怎么樣?!比绻肓私鈶刚咄苿庸ぷ鞯哪芰?,可以問:“請說說你過去完成的一項最有難度的工作,遇到了什么困難,你怎么完成的?!痹谶@個過程中,可以通過應聘者描述的“s-t-a-r-s”進行分析,可以從中辨別出應聘者所發揮的作用。如果是招聘專業技術人才,可以通過應聘者描述的“s-t-a-r-s”以及過往的專業能力和參與做過或自己承擔做出的成果來綜合判斷。當然,有的應聘者描述的行為事例可能不完整,這就需要更深入地追問細節,從中評估想要的結果。
民營企業家要管理好企業必須要打造一種執行文化,必須運用好戰略執行的三大基本元素:聚焦、評估、問責,來影響團隊的思想和行為,激發他們的戰斗力,充分發揮他們在工作成效的作用。聚焦就是找出最高優先級的任務,民營企業家可以在每個業務周期都和團隊一起研討,選出最多三項作為本階段最高優先級的任務。聚焦之后就是評估,跟蹤任務,評估結果。評估團隊的工作是否順利,與目標差距有多遠,以便及時制定改善措施。當然,若制定可量化、可操作的過程評估指標和績效評估指標來進行評估就更好??冃гu估指標是一種結果指標,用來評估最終是不是成功。過程評估指標則是為了完成績效評估指標而采取的一些重要舉措或者促進因素,用來評估做事的過程是否正確,有沒有偏離目標方向。評估指標確定后,還要定期收集指標完成情況的資料和信息,及時反饋給團隊成員,提醒他們關注。提升執行力的最后一個元素是問責,就是分配工作和責任。優先任務和評估指標都制定好了,那要有人來具體落實。對于每一項工作,即使是整個團隊一起努力,仍然必須落實一個主要責任人,擔起按期完成任務和保證工作質量這個責任。把每一項任務、每一個評估指標都落實到一個具體的責任人,避免責任不清、共同問責的情況。同時,與每一個責任人討論你的期望、他的責任、他完成目標后帶來的積極影響以及完不成目標帶來的消極后果。然后,再和他討論跟進工作的方式,并且鼓勵他遇到困難時要主動提出。最后告訴他,你會提供工作反饋和指導,保證他成功完成目標。通過問責這種方法,既展示了自己的責任,又明確了團隊成員或其他組織成員的職責和重要性,增加了實現目標的可能性。
從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演進過程來看,“十三五”從根本上解決農村貧困問題的背景。
據筆者觀察,我國經濟發展政策的變化大概經歷了這樣一個發展演變的過程。
從1978年到2000年,雖然在這個階段有關社會公平和環境的問題也一直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內容,但這個階段嚴格上講還是以經濟發展為中心的。確保經濟的增長也一直是這個階段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內容,所以,從經濟、社會、環境和政治發展綜合的角度看,改革開放以后的二十幾年,基本遵循了“發展是硬道理”的邏輯。在此期間,由于資本的長期性短缺,同時經濟發展又需要大量的資金,所以無法為社會保障和環境保護提供足夠的資金。應該說對社會保障和扶貧在客觀上還做不到大面積的覆蓋。但隨著經濟的快速增長,城鄉差別開始逐漸擴大,貧富差別日益嚴重,農村的普遍性貧困逐漸開始轉化為地域性、群體性貧困。
從2001年到2013年,這個階段是從經濟發展為中心向可持續和包容性的發展為主的過渡性階段。進入21世紀以來,“三農”問題、城鄉差別問題、環境問題等比以往更加明顯地顯現出來。社會各界對于社會公平和城鄉差別為核心的經濟社會發展問題反映十分強烈。在此情況下,經濟社會發展的政策開始由以經濟發展為中心向更加包容的發展階段轉化。之所以能產生這個轉變,主要原因還在于經濟發展已經積累了相當多的財富,特別是中國加入wto以來,貿易紅利劇增,城市化迅速推進導致農業勞動力大量轉移,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份額下降。這個轉變最為明顯的標志是農村稅費改革、一系列農村社會保障政策的出臺,以及對資源和環境保護措施的切實重視。
大致從2013年至今,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開始步入到追求可持續發展和包容性發展為主的階段。在這個階段,人口結構、產業結構和社會結構出現了根本性的變化。福利分配的格局等問題已經演化成了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問題??沙掷m發展和包容性發展已經成為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五中全會所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標志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將全面進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五位一體的綜合發展階段。其中,“十三五”規劃建議提出的到2020年實現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的目標也標志著發展條件趨于成熟的情況下,困擾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農村貧困問題有望在較短的時間得以緩解。這也是中央決定從根本上解決農村貧困問題的背景。
目前農村的貧困主要是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由于收入分配機制不公平所造成的收入和總體福利的差異而呈現的絕對和相對的貧困狀態??傮w上來說,農村存在著兩種類型的貧困。
一種類型的貧困屬于所謂轉型性的貧困。我們也可以稱之為過渡性貧困或短期性貧困,主要是由于快速的工業化、城市化以及出現了不可預見的災害等導致經濟收入的損失,從而引發福利的缺失。隨著制約其收入因素的消失以及有利的經濟發展環境,其中很大一部分人可以走出貧困,當然這部分群體中還有一部分可能會因為各種因素而轉變為長期性貧困。
第二種類型的貧困屬于所謂長期性貧困。這部分群體是隨著經濟的發展不能在經濟活動中受益并長期處于很低收入水平,加之社會保障缺乏,從而逐漸被沉淀到收入和福利底層的群體。這部分貧困群體構成了貧困群體的存量部分,而每年由短期性貧困轉變為長期性貧困的群體構成了貧困群體的增量部分,兩者共同構成了所謂的長期性絕對貧困群體。這部分群體有的是完全沒有能力的群體,需要社會保障的支持;還有一部分則是雖有能力,但在結構性因素的影響下無法自己走出貧困。
所要指出的是,不僅相對貧困會長期存在,而且,只要社會保障做不到全覆蓋,絕對貧困也會長期存在。從福利角度看,只有當衣、食、住、教、醫的基本保障做到人人覆蓋,而且其標準能做到按照全社會的福利水平逐年調整,絕對貧困才有可能消除。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區分絕對貧困和相對貧困的意義并不很大,但是,界定短期性貧困和長期性貧困則會有很大的政策含義。雖然長期性絕對貧困人口在全國農村均有分布,但由于社會保障制度在不同地區落實的情況不同,發達地區的絕對貧困人口數量較少,且代際傳遞的趨勢基本消失,而大量的長期性絕對貧困人口主要分布在邊遠的山區和落后地區,而且有代際傳遞的傾向,這是扶貧工作的難點。
五中全會對扶貧工作提出了三個具體的目標:一是按照現行標準下的貧困人口脫貧,二是貧困縣全部脫帽,三是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問題。這應該是涉及到了農村貧困問題的幾個核心。中央之所以能提出這樣的系統目標,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到2020年,7000萬貧困人口的年純收入要高于現行扶貧標準的2300元。這個目標的實現應該沒有太大問題。因為這部分群體中不同人口的收入離2300元的距離是不同的,大部分人口的貧困距離并非很大。幾年之間收入超過貧困線是現實的。問題是,這7000萬人口大都是處于多元貧困狀態。他們的住房、醫療、教育、基礎設施等方面均十分落后。如果按照多元貧困的標準來監測,不是說脫貧不可能,可能難度就比較大。所以,中央在建議中提出了貧困人口資產增值的扶持問題,貧困家庭高中免除學雜費和困難學生資助全覆蓋,基本醫療制度城鄉全覆蓋和全面實施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制度等。從某種意義上說,這部分貧困人口的真正脫貧還取決于這些措施的落實和實施。而這些措施的落實和實施則是一個比較大的系統工程,需要對國家的治理體系進行改革。
其次,貧困縣的設置是特定條件下的產物,主要是基于改革開放初期由于地域自然條件不同等出現的地區間的發展差異而設定的、一個有限度的扶貧瞄準單元。經歷了幾十年的發展,貧困縣設置的問題越來越多。在資源博弈、進入退出等方面出現了很大的制度性異化。隨著包容性發展議程的實施,全國的每個縣均需要將本地區貧困人口的脫貧作為其發展工作的重要內容。通過五年的努力,將現有貧困縣的制度設置從貧困機制中全面退出,將有利于國家和地方扶貧資源的公平分配和改善精準扶貧的瞄準程度。
最后,通過基礎設施的投入、生態建設、環境補償機制、綠色經濟的創業創新等新的增長機制,特別是通過美麗鄉村建設和農業現代化的推進,可以有效改善區域性的整體貧困狀態。在我國貧困人口絕對數量很大的情況下,還不能夠過早地推進以工資轉移為主要內容的扶貧戰略,仍需要借助兩個大的經濟發展條件:一是國家宏觀經濟的發展;二是為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而設定的特殊的經濟發展扶持條件。這意味著,如果能把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美麗鄉村建設等與貧困地區的脫貧有機聯系在一起,將會加速區域性整體貧困的脫貧速度。這方面的工作目前在很多地方已經起步,但是如何增強資源整合仍然需要中央和地方加強協調機制的作用。
摘要:共同富裕是馬克思在對共產主義的設想中提出來的。社會主義的“富?!笔窃诮⒃谏a資料公有制基礎上的按勞分配的“富?!?,但是社會主義的共同富裕依然存在部分差距,按勞分配依舊存在缺陷,只有共產主義按需分配的分配方式才是真正沒有差距的分配方式,共產主義的富裕才是真正的共同富裕。
關鍵詞:共同富裕;社會主義;共產主義。
工人階級打破資產階級的統治,建立無產階級的政權是實現自身利益的基礎,只有在生產資料國家所有的基礎上才能夠擺脫經濟上的一切不平等,這是實現共同富裕的政治前提,是實現共同富裕的保證,同時,共同富裕的實現還需要生產力的高度發展作為基礎。
1馬克思對共同富裕的理解。
生產資料的私有制以及與其相適應的不平等的分配方式直接導致了資本主義社會貧富差距的產生,馬克思在對資本主義社會進行仔細的剖析后發現:貧富差距產生的直接來源于資本主義狹隘的生產關系。資本主義的貧富差距反映出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之間激烈的階級斗爭,對資本主義的批判同時是對共產主義的期盼。在馬克思看來,無產階級要擺脫資產階級的壓迫首先要通過無產階級革命取得國家政權,將剝削階級變為勞動者階級,將舊的生產關系進行徹底的變革,使生產力在新的生產關系下得到發展。一方面,這種新的生產關系使社會生產按照全體社會成員的需求進行,同時這種社會生產力也能夠滿足社會成員的需要,另一方面,剝削和壓迫在新的社會形態下也被徹底的消滅,工人階級和資產階級的對抗消失了,不平等的所有制關系和分配關系消失了,社會財富占有上的差距也就會隨著社會的發展逐漸消失。
共同富裕的提出體現了社會主義的生產關系的特征,“共同”規定了“富?!钡闹黧w是全體社會成員,共同性是共同富裕的一個重要屬性,這種共同性使共同富裕與資本主義貧富差距區別開來。共同性是建立在生產資料國家所有基礎之上的,只有國家占有生產資料,只有全社會成員共同通過勞動參與生產,富裕才是共同的富裕。同時,共同性意味著階級壓迫的終結,意味著通過階級統治占有他人勞動產品的時代的終結,在生產資料國家有制的基礎上,全體社會成員都是勞動者階級,也就不存在階級壓迫。
共同富裕的提出體現了社會發展在生產力層面的要求,體現出社會主義在生產力方面的特征?!案辉!币幎松鐣蓡T占有物質財富的程度,體現出社會成員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案辉!笔且陨鐣a力的發展和社會產品的豐富作為基礎的,富裕是物質生活領域的富裕。物質生活資料的豐富是富裕的內涵,物質生活資料的豐富需要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在馬克思看來,在生產資料社會國家所有的條件下,生產力的高度發展是物質財富的豐富和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前提,高度發展的社會生產力能夠給社會提供巨大的物質財富,生產力的發展和機器的普遍采用能夠使勞動者從生產過程中解脫出來,從而能夠使勞動者獲得在其他領域發展的機會。另外,生產力的發展是解決社會矛盾的手段,生產力的高度發展能夠解決社會成員在物質生活領域的一切矛盾,同樣,生產力的高度發展能夠解決社會成員在社會財富占有差距上的矛盾。
共同富裕有不同的發展階段,在有不同的發展階段有不同的特征和分配方式。馬克思將共產主義的第一階段定義為社會主義,在社會主義階段上生產資料的社會占有已經實現,但是在這個階段上不平等的因素還是存在的,參與生產過程的勞動量是進行分配的唯一根據,在按勞分配中社會成員更容易表現為勞動者,從而社會成員參與生產的勞動強度和勞動量的差異會導致社會成員財富占有的差距,這種分配方式忽略了社會成員在身體素質和家庭狀況上的差異,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人的主體性,但是在社會主義的階段社會成員的這種差距僅僅表現為社會成員在生理層面的差距,對資本主義生產資料私有制以及巨大貧富差距來說是一大進步。馬克思對這種分配方式的批判是從共產主義社會中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和人的全面的需要出發的,在共產主義社會中勞動者各盡所能,按需分配,在按需分配下社會成員更容易表現為“真正的人”。同時,共產主義按需分配繼承了社會主義按勞分配的原則,勞動依舊是社會成員參與分配的前提,但是與社會主義不同的是,在共產主義社會中勞動是自覺自主的勞動,是作為“第一需要”的勞動。
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是目標,同時也是過程。共同富裕實現的過程是收入貧富差距不斷解決的過程,收入貧富差距需要在生產力的不斷發展中得到解決,共同富裕需要在推動生產力的發展和生產關系的變革中得到實現,這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同時,貧富差距的出現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決定的,并將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長期存在,會隨著社會主義不斷向前發展得到解決。但是,收入貧富差距的出現并不是對共同富裕的否定,首先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共同富裕在“共同性”上得到了充分體現,改革開放以來的發展成果由全體人民共享,人民群眾生活水平顯著普遍提高,其次,共同富裕不是社會成員在社會財富占有量上的完全相同,也不是各個地區在發展水平中的完全同步,我國的基本國情和地域優勢決定了東南沿海的發展要先與西部,城區發展要先與鄉村。要求發展水平上的完全同步是不符合基本國情不符合實際情況的。
共同富裕的實現需要政府與個人共同發揮作用。政府在促進地區協調發展、收入調節、消除絕對貧困、社會保障方面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同時個人的努力對解決收入差距、實現個人價值方面也起到決定性作用,因此共同富裕的實現需要政府與個人共同發揮作用。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選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就了解學習******理論以來,我們初步了解了當今社會我國所實行的方針政策,所堅持走的道路為社會主義道路。要求把******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本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適合自己的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逐步實現工業、農業、國際和科學技術現代化,把中國建設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國家。即一方面要堅持******主義的基本原理,走社會主義道路,另一方面必須從實際出發,不照抄、照搬別國經驗模式,走自己的路,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立足基本國情,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全面的范文寫作網站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鞏固和完善社會主義制度,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由******提出的。
1992年初,鄧小一在南方談話中提出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經濟建設。。。所倡導的:改革開放、一國兩制、土地改革概念,改變了21世紀的中國,為實現社會主義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實現人民共同致富。
我印象最深的是******提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內容之一:共同富裕。即是全體人民通過辛勤勞動和相互幫助達到豐衣足食的生活水平,中國人多地廣,共同富裕并不是同時富裕,而是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先富的幫助后富的逐步實現共同富裕。
個人認為,要實現共同富?,F在應當首先解決了不正當手段導致的貧富收入差距。當今我們所處的社會,貧富差距是相當大的,這些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貧富差距是一個極為正常的現象,并不是說人有三六**等,但因為個人的關系,不愿工作,游手好閑的,你沒辦法使他富起來。中國人口眾多,暫時沒有辦法全面解決就業問題,勞動力大于勞動需求,工資水平比其他國家低很多,經濟的平衡,致使部分必須品價格高,如房價,心得體會百姓手中沒有積蓄,沒有資本,就自然沒有辦法讓家庭富裕起來,促使貧富差距的持續加大。
也有很大一部分勞動者,是通過自己的雙手誠實勞動獲得了財富,普普通通的例子:在我們公司附近來自福建的大姐,從90年代后期來到廣州,經營著一家60多平方米的士多店,通過多年的辛勤勞動,在家鄉買了套大的房子,小孩也十歲了,在番禺上小學,小日子過得有滋有味,考慮著回家鄉發展,等孩子長大一點,要上初中,家里也還有年長的父母親需要照顧。有一部分人付出了勞動卻得不到相應的回報,他們停留在在城市中的某一些地方,幾個人或十幾個人在一起,哪里有事做可以賺錢就往哪里走,即使知道會有危險,為了生活,還是硬著頭皮繼續,如為城市建設付出的進城務工人員,他們一年到頭辛苦辛苦,過年過年時反而為工資的發放發愁,這也是當今社會的一大問題。
也有一部分人通過不正當的手段獲得財富,如偷稅漏稅,權錢交易,有權,可以非法獲取更多的利潤,某些官員的********。打開新聞網頁,經??梢钥吹侥衬彻賳T因為被人舉報,涉嫌某起事件,引起有關部門介入調查。這些實實在在,真真切切發生在我們身邊的,思想匯報范文如近期廣州番禺查處的“房叔”蔡彬,身為正處級的官員,月薪一萬,家人及其名下的房產達21套,價值4000萬,其檔案被調出公布于網絡上,隨后有關部門立案調查,涉嫌利用職務之便收受他人****,有經濟問題,并對其實施****。這種通過不正當手段得到的財富,與中國共產黨的廉潔公正是相違背的,也不是我們社會主義實現共同富裕的方式,這種不透明的收入所得,是人民群眾痛恨的,在職官員,不謀其職,********,讓人民群眾心寒。這些行為都應該被禁止,為禁止不正當的競爭交易,需要國家制度的完善執行,才能杜絕此類非法手段,在一定程度上減少貧富差距。
大力發展教育事業與科教興國戰略,提升國民的綜合素質。期昐擁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能生活得更好,向全面實現小康生活邁進.
作為新時代的我們,對于共同富裕要有足夠的了解,不能只是片面。要加強自己的道德水準,做一個社會所接受的人,增強學識與能力,做一個服務于社會的人,加強自己的知識與修養,做一個不對社會造成危害的人。養成好的習慣,尊重他人,力所能及的伸出自己的雙手,貢獻自己微不足道的力量。
最近,通過對《形勢與政策》課的學習,我對國內外的形勢與政策有了更深刻、更全面、更真實的了解,使我受益匪淺,感觸良多。
形勢與政策對我們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史有“識時務者為俊杰”,今應為“適時務者為俊杰”。社會歷史的大發展已決定了個人發展的環境、上限,制約著可選擇度,決定著大學生成功的機率,影響很具體,也很深遠。因此,我們應學會認識和把握形勢與政策。形勢是制定政策的依據,政策影響形勢的發展。我們必須吃透政策的原意,懂得靈活變通,具備創新能力。與此同時,我們還應順應形勢與政策,發展自我:找準自己的發展目標,結合自己的優勢,定位自己的方向及發展地位;依據個人目標,制定切實可行的方案,努力奮斗,構建知識結構體系,拓展素質,不斷提高個人能力,打造出“誠、勤、信、行”的品牌大學生;利用形勢與政策,為我所用,形成對形勢與政策的敏銳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養超前的把握形勢與政策的意識,利用形勢與政策,實現自我大發展。
關注世界。當今世界飛速發展,“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時代過去了。地球村里的變化日新月異。生在當代,作為大學生的我們,豈能做那四角的書柜?拋掉陳舊的觀念,擁抱外面精彩的世界,才是我們應該做的。
當今國內外形勢風云變幻,進入21世紀的中國正面臨著難得的機遇和巨大的挑戰,當代大學生也面臨著深刻的國內外環境,所以,在高校大學生中廣泛開展形勢政策教育,對當代大學生如何在紛繁復雜的國內外形勢下,正視我國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堅定信念,振奮精神,努力學習,報效祖國,具有重大的現實價值,與深遠的歷史意義。
開設《形勢與政策》課非常必要。因為,高等學校形勢與政策教育是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是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開闊胸懷視野、增強責任感和大局觀十分重要的方面,它使我們更深刻地認識了世界,認識了中國,認識了我們與世界的差距,以及我們自身的不足,使我在思想上邁進了一大步。
形勢與政策心得體會2。
經過對《形勢與政策》課的學習,我對國內外的形勢與政策有了淺顯的認識。雖然只是短暫的幾節課,但卻使我受益匪淺。我平時很少看新聞,很少關注國家政策、社會形勢,因此對社會形勢政策基本不了解。而《形勢政策》這門課,正是對我們學生進行形勢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是每個大學生的必修課,幫我們了解和分析形勢與政策。
學習這門課,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關于十二五規劃的學習。學習十二五規劃,我有以下心得。
首先,我了解到了十二五規劃的背。
近日,《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實施方案(20xx—2025年)》(下稱《方案》)正式發布。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理念是實踐的指南。
新世紀之初,粗放的高增長、資源的高消耗、產業的"低散亂"各種體制性障礙、機制性梗阻,讓浙江遇到了"成長的煩惱",來到了歷史性關口。
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同志審時度勢、高瞻遠矚,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立足于對世情、國情、省情的深刻洞察,以馬克思主義政治家的戰略眼光、系統觀念和辯證思維,重新審視浙江的資源稟賦,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浙江具體實際緊密結合起來,把落實中央的要求和發揮浙江的主觀能動性統一起來,創造性地提出實施"八八戰略"。"八八戰略",針對的就是浙江富民強省中遇到的矛盾和問題,是從戰略層面對"形勢怎么看""路子怎么走""工作怎么干"作出的"世紀之答"。
如果要標注出"八八戰略"的內在價值邏輯的話,那么毫無疑問,共同富裕始終是貫穿其中的鮮明主旨和重要取向。
浙江深入實施"八八戰略"的實踐歷程,就是加快推動共同富裕的奮斗歷程。推動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提高對內對外開放水平,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就是要夯實共同富裕的物質基礎;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就是要破解共同富裕的城鄉差距難題;大力發展海洋經濟,推動欠發達地區跨越式發展,就是要破解共同富裕的地區差距難題;創建生態省,打造"綠色浙江",就是要擦亮共同富裕的靚麗生態底色;加強法治建設、信用建設和機關效能建設,就是要營造共同富裕的良好社會環境;推進科教興省、人才強省,建設文化大省,就是要滿足共同富裕的精神富有要求。
強調跳出"三農"抓"三農"、統籌城鄉興"三農"、"現代化建設不能留盲區死角,實現全面小康一個鄉鎮也不能掉隊",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大力推進城鄉一體化,推動實施"山海協作工程""欠發達鄉鎮奔小康工程""百億幫扶工程"等三大工程,全面實施"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不斷建立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在實施"八八戰略"過程中,習近平同志聚焦統籌群體、區域、城鄉發展,創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推動共同富裕的重大改革舉措。這些改革舉措,隨著時代的發展、改革的向前,歷久彌新且熠熠生輝。
在"八八戰略"指引下,浙江的體制機制更活、產業動能更勁、協調水平更高、生態紅利更豐、資源優勢更強、綜合環境更好、文化魅力更盛、黨建保障更有力,促進了欠發達地區和發達地區的協同發展、不同社會群體的共同發展、物質與精神的平衡發展、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為走好共同富裕之路奠定了扎實基礎。
歷史是最好的老師,實踐是最硬的標準。"八八戰略"在浙江的成功實踐昭示我們,唯有忠實踐行"八八戰略",才能實現共同富裕。
忠實踐行"八八戰略",就是要深刻把握和充分用好"八八戰略"蘊含的系統觀念和辯證思維,鍛長板、補短板、挖潛力、拓空間,圍繞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在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統籌城鄉區域發展、發展先進文化、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創新社會治理等方面先行示范。同時,在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中,進一步豐富和完善"八八戰略"的時代內涵和實踐價值,探索破解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的有效途徑,實現從傳承到創新的集成升華、從過程到結果的遞進躍升。
黨的xx大以來,習****總書記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戰略高度,把脫貧攻堅擺到治國理政突出位置,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作出一系列新決策新部署,推動中國減貧事業取得巨大成就,對世界減貧進程作出了重大貢獻?!读?***總書記扶貧論述摘編》共分8個專題:決勝脫貧攻堅,共享全面小康;堅持黨的領導,強化組織保證;堅持精準方略,提高脫貧實效;堅持加大投入,強化資金支持;堅持社會動員,凝聚各方力量;堅持從嚴要求,促進真抓實干;堅持群眾主體,激發內生動力;攜手消除貧困,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通過認真學習黨的******以來習****總書記對扶貧工作作出的一系列重要論述,讓我深刻認識到當下扶貧工作的重要**,也讓對扶貧工作的落實、監督、制度和總體目標有了深入的認識。
做好精準扶貧,首先,必須落實好“精準識別”?!胺鲐氶_發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在精準?!倍珳史鲐毜年P鍵又是能不能精準識貧。當前,各地脫貧攻堅的進度日新月異,脫貧人口與日俱增,如果不能精準識貧,不僅不能讓真正意義上的貧困人口脫貧,還會損害****的形象。要真正做到精準扶貧,就得精確摸底。其次,必須落實好“精準施策”。精準扶貧意味著精準施策,精準施策才能精準發力。因此,必須聚焦脫貧致富的瓶頸制約,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有針對**地制定扶持措施,解決關鍵問題。要從各地實際出發,按照“一村一策、一戶一法”原則,針對貧困村戶不同情況,確定扶貧項目,精準施策、精準發力。再者,必須落實好“精準管理”。管好、用好扶貧資金,既是黨和國家賦予監管部門的重大責任,也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關鍵所在。盡管國家三令五申對扶貧專項資金強化監督,但扶貧資金“跑”“冒”“滴”“漏”現象仍時有發生。究其原因,則在于監管乏力。因此,必須強化對扶貧政策措施落實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管理使用、扶貧項目實施管理、脫貧目標任務完成等方面的監管,把扶貧工作運行納入陽光、法治軌道。
精準扶貧是當前壓倒一切的重點工作,全鄉鎮黨員干部正如火如荼進行,那么,如何抓好精準扶貧工作,形成“齊抓共管、上行下效”的良好氛圍,作為一名基層干部我認為需要做好以下幾點:一要積極參與部門定點扶貧。要充分發揮所在單位和機關黨員干部的自身優勢,統籌幫扶資源、整合幫扶力量,因村施策,做好組織動員、進度安排、推動實施等工作,幫助定點聯系貧困村制定切實可行的幫扶措施,協調幫助聯系貧困村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困難問題。二要扎實開展結對幫扶。黨員干部要采取“一幫一”、“一幫幾”、“幾幫一”的方式,對所聯系的貧困戶實行定人、定責、定時幫扶,因戶制宜確定幫扶內容。三要深入基層,深入貧困村貧困群眾,幫助貧困村貧困戶制定扶貧規劃,做到項目規劃到戶、脫貧效果到戶,結合整村推進扶貧開發和民政救助政策,切實解決貧困戶吃飯、穿衣、教育、醫療、住房、養老等“兩不愁、四保障”方面的問題。四要幫助困難群眾出點子想法子,共同謀劃發展新思路新舉措,堅持以產業為支撐,因地制宜幫助貧困村、貧困戶發展特色增收致富產業,尤其要幫助發展一批周期短、效益大、可持續增收的產業。五要堅持扶貧先扶志,充分發揮貧困群眾的主體作用,引導他們堅定信心、不等不靠、苦干實干,依靠自身努力增加收入,改變落后面貌。
精準扶貧,責任重于泰山,黨員干部在精準扶貧工作中必須發揮表率作用,時刻保持知難而進、克難而上的豪情銳氣,在困難面前站得出、危難關頭豁得出,不計個人得失,事事想在前頭、處處趕在前頭,不遺余力做好精準扶貧工作。
[摘要]共同富裕致力于讓改革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這既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也是我國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的應有之義。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創造更加豐富的物質財富與精神財富,成為實現共同富裕的必然戰略選擇。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區探索出的高水平創新、生態文明建設、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等為我國其他地方實現共同富裕提供了有益借鑒。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創新驅動、綠色低碳、高水平對外開放、數字技術賦能、公平分配等是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所在,也是推動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徑。
袁藝清碩士研究生西南財經大學經濟學院成都611130。
黨的十九大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站在“兩個一百年”歷史交匯點,把握“兩個大局”是新時代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遵循。2020年,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連續兩年超過1萬美元,國內生產總值突破100萬億元;中等收入群體規模達到4億人,約占我國總人口數的30%。與此同時,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仍然突出,需要通過經濟高質量發展來促進發展的平衡性、包容性和協調性,進而推動實現共同富裕。
學界圍繞高質量發展與共同富裕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厘清內涵、彰顯意義、實現路徑等方面。王一鳴(2020)認為高質量發展階段的主要特征是質量追趕、結構升級、創新驅動、共同富裕和綠色發展1”。高培勇等(2020)指出高質量發展體現出高度現代性,報酬遞增、可持續是其重要特征,強調構建技術競爭優勢2)。張軍擴等(2019)認為高質量發展階段的目標是高效、公平和可持續,需警惕發展質量不高引致的中等收入陷阱,強調推動高質量發展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必然要求,是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根本途徑,是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搶占戰略制高點的重要途徑3)。曾憲奎(2019)認為高質量發展實質是高速增長方式的轉換升級,是由粗放型經濟增長模式向集約型經濟增長模式轉變[”。也有學者指出科學認識經濟發展的客觀進程和滿足融入世界經濟的需要也助推我國加快了實現高質量發展的腳步5),強調高質量發展需要注入新動力,創新引領在供給側發力,人民向往在需求側翹首6)。在共同富裕方面,改革開放初期,我國倡導并實行了允許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先富帶動后富的政策,但由于產權制度的缺陷,我國財富與收入差距不斷擴大。為此,學者們提出應推動構建以勞資共享為核心的現代產權制度,以制度創新推進共同富?!?。于政治層面,共同富裕代表了國強民富的社會主義社會契約,是我們黨的莊嚴承諾與奮斗旗幟。于經濟層面,共同富裕表明了由全體人民共創共享物質與精神成果,實現人的全面發展,迎接多維幸福生活。于社會層面,共同富裕意味著中等收入階層在數量上的主體地位,形成和諧穩定的橄欖型社會結構。實現共同富裕應積極致力于“提低、擴中、調高”,在高質量發展進程中持續提高人均收入水平,縮小人群、地區和城鄉差距8)。劉洋(2019)認為實現共享需要牢牢抓住兩個方面,一是以創新驅動發展“做大蛋糕”,二是以優化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分好蛋糕9)。還有學者指出我國消除絕對貧困,脫貧攻堅不是終點,脫貧成果還需進一步筑牢。對于形成橄欖型收入分配格局,我國也仍有較長的距離。
經濟高質量發展和共同富裕是緊密聯系的兩個命題,經濟高質量發展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更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保障。經濟高質量發展以五大新發展理念為基本遵循,探討共同富裕也不能脫離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現實語境。如何以經濟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共同富裕?依托于既有研究,本文從創造財富、共享發展、經濟運行這三個方面分析經濟高質量發展促進共同富裕的邏輯鏈條,探究經濟高質量發展對于實現共同富裕的理論邏輯。據此,本文提出既要充分學習借鑒先行示范區的成功經驗,還應全力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以扎實推進共同富裕,這是一個持續尋求最優解的過程。值得引起注意的是,現實地看,實現共同富裕的道路依舊充滿挑戰與驚險,需要各方長久努力。
1.經濟高質量發展是創造更多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前提。
共同富裕中的“富?!卑瑑删S度,一是物質層面的富足,二是精神層面的豐裕。人民渴望獲得物質財富以安穩生活,也希冀收獲精神財富以充實自我,這是人民對實現自身全面發展的訴求,也是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里蘊藏著多樣化、個性化的需求,美好生活具有多維內涵,環境質量、社會治理、公共服務等都是新時代人民更加注重的生活特質。因此,隨著人民收入水平不斷提高、物質財富的積累,人民對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生態等方面的需求日益高漲,這對社會產品的供給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物質層面、數量層面來評判,這一類型的產品供給在如今看來似乎已不存在什么挑戰,而精神層面、質量層面的產品供給則存在一定的缺口。經濟高質量發展應秉持數量和質量并行、更加注重質量的理念,意欲提供數量更多、質量更優的物質產品和精神文化產品。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于供給端發力,以提高供給質量為突破口。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構建新發展格局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二者的加持加快了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步伐,有利于助推高質量發展為人民創造出更多優質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在生態環境、資源能源制約不斷強化的形勢下,生產要素的成本變得愈發高昂。與此同時,作為市場微觀主體的企業在自主創新方面存在一定短板,這意味著過去那種粗放型的“三高”發展模式難再有立足之地,綠色發展和創新發展是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眼于提高供給質量,推動淘汰低端產業過剩產能,合理配置資源以增加中高端產業的有效供給,從而提升社會生產力。因而,高質量產品和服務供給的涌現擴大了有效供給,有助于滿足人民多樣化的需求,有利于推動實現共同富裕。
摘要:共同富裕是馬克思在對共產主義的設想中提出來的。社會主義的“富?!笔窃诮⒃谏a資料公有制基礎上的按勞分配的“富?!?,但是社會主義的共同富裕依然存在部分差距,按勞分配依舊存在缺陷,只有共產主義按需分配的分配方式才是真正沒有差距的分配方式,共產主義的富裕才是真正的共同富裕。
關鍵詞:共同富裕;社會主義;共產主義。
工人階級打破資產階級的統治,建立無產階級的政權是實現自身利益的基礎,只有在生產資料國家所有的基礎上才能夠擺脫經濟上的一切不平等,這是實現共同富裕的政治前提,是實現共同富裕的保證,同時,共同富裕的實現還需要生產力的高度發展作為基礎。
1馬克思對共同富裕的理解。
生產資料的私有制以及與其相適應的不平等的分配方式直接導致了資本主義社會貧富差距的產生,馬克思在對資本主義社會進行仔細的剖析后發現:貧富差距產生的直接來源于資本主義狹隘的生產關系。資本主義的貧富差距反映出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之間激烈的階級斗爭,對資本主義的批判同時是對共產主義的期盼。在馬克思看來,無產階級要擺脫資產階級的壓迫首先要通過無產階級革命取得國家政權,將剝削階級變為勞動者階級,將舊的生產關系進行徹底的變革,使生產力在新的生產關系下得到發展。一方面,這種新的生產關系使社會生產按照全體社會成員的需求進行,同時這種社會生產力也能夠滿足社會成員的需要,另一方面,剝削和壓迫在新的社會形態下也被徹底的消滅,工人階級和資產階級的對抗消失了,不平等的所有制關系和分配關系消失了,社會財富占有上的差距也就會隨著社會的發展逐漸消失。
共同富裕的提出體現了社會主義的生產關系的特征,“共同”規定了“富?!钡闹黧w是全體社會成員,共同性是共同富裕的一個重要屬性,這種共同性使共同富裕與資本主義貧富差距區別開來。共同性是建立在生產資料國家所有基礎之上的,只有國家占有生產資料,只有全社會成員共同通過勞動參與生產,富裕才是共同的富裕。同時,共同性意味著階級壓迫的終結,意味著通過階級統治占有他人勞動產品的時代的終結,在生產資料國家有制的基礎上,全體社會成員都是勞動者階級,也就不存在階級壓迫。
共同富裕的提出體現了社會發展在生產力層面的要求,體現出社會主義在生產力方面的特征?!案辉!币幎松鐣蓡T占有物質財富的程度,體現出社會成員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案辉!笔且陨鐣a力的發展和社會產品的豐富作為基礎的,富裕是物質生活領域的富裕。物質生活資料的豐富是富裕的內涵,物質生活資料的豐富需要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在馬克思看來,在生產資料社會國家所有的條件下,生產力的高度發展是物質財富的豐富和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前提,高度發展的社會生產力能夠給社會提供巨大的物質財富,生產力的發展和機器的普遍采用能夠使勞動者從生產過程中解脫出來,從而能夠使勞動者獲得在其他領域發展的機會。另外,生產力的發展是解決社會矛盾的手段,生產力的高度發展能夠解決社會成員在物質生活領域的一切矛盾,同樣,生產力的高度發展能夠解決社會成員在社會財富占有差距上的矛盾。
共同富裕有不同的發展階段,在有不同的發展階段有不同的特征和分配方式。馬克思將共產主義的第一階段定義為社會主義,在社會主義階段上生產資料的社會占有已經實現,但是在這個階段上不平等的因素還是存在的,參與生產過程的勞動量是進行分配的唯一根據,在按勞分配中社會成員更容易表現為勞動者,從而社會成員參與生產的勞動強度和勞動量的差異會導致社會成員財富占有的差距,這種分配方式忽略了社會成員在身體素質和家庭狀況上的差異,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人的主體性,但是在社會主義的階段社會成員的這種差距僅僅表現為社會成員在生理層面的差距,對資本主義生產資料私有制以及巨大貧富差距來說是一大進步。馬克思對這種分配方式的批判是從共產主義社會中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和人的全面的需要出發的,在共產主義社會中勞動者各盡所能,按需分配,在按需分配下社會成員更容易表現為“真正的人”。同時,共產主義按需分配繼承了社會主義按勞分配的原則,勞動依舊是社會成員參與分配的前提,但是與社會主義不同的是,在共產主義社會中勞動是自覺自主的勞動,是作為“第一需要”的勞動。
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是目標,同時也是過程。共同富裕實現的過程是收入貧富差距不斷解決的過程,收入貧富差距需要在生產力的不斷發展中得到解決,共同富裕需要在推動生產力的發展和生產關系的變革中得到實現,這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同時,貧富差距的出現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決定的,并將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長期存在,會隨著社會主義不斷向前發展得到解決。但是,收入貧富差距的出現并不是對共同富裕的否定,首先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共同富裕在“共同性”上得到了充分體現,改革開放以來的發展成果由全體人民共享,人民群眾生活水平顯著普遍提高,其次,共同富裕不是社會成員在社會財富占有量上的完全相同,也不是各個地區在發展水平中的完全同步,我國的基本國情和地域優勢決定了東南沿海的發展要先與西部,城區發展要先與鄉村。要求發展水平上的完全同步是不符合基本國情不符合實際情況的。
共同富裕的實現需要政府與個人共同發揮作用。政府在促進地區協調發展、收入調節、消除絕對貧困、社會保障方面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同時個人的努力對解決收入差距、實現個人價值方面也起到決定性作用,因此共同富裕的實現需要政府與個人共同發揮作用。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選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作者簡介:趙自文(1995-),男,湖北人,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摘要:堅持在共同富裕背景下推進鄉村旅游開發有助于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縮小鄉村收入差距、創新鄉村旅游開發方式、推進共同富裕階段性目標實現。安徽省廣德市鄉村旅游開發存在區域發展不平衡、同質化嚴重、開發層級初級等問題。在鄉村旅游開發過程中堅持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創新開發模式、融入文化內涵、完善融資體系等策略,為中部地區鄉村旅游開發提供了模式借鑒,有助于共同富裕階段性目標如期實現。
根據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中國文化和旅游大數據研究院研究報告可以得知:中國文旅產業總體發展水平在不斷提升,文旅融合發展成為主態勢。鄉村旅游指的是旅游主體在鄉村地區進行,以獲得旅游產品或旅游服務為目的的短暫居留活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并最終實現共同富裕的時代新起點上,以推動鄉村旅游、開發旅游產業、促進文旅融合為核心的鄉村旅游開發顯露出獨特的歷史地位和時代價值。
1安徽省廣德市鄉村旅游開發的優勢。
1.1旅游資源豐富。
安徽省廣德市的旅游資源從宏觀層面出發可分為“一核兩區三圈”,其中一核指的是以盧湖、甘溪溝為主體的盧湖旅游度假區;兩區指的是太極洞旅游區和茅田山旅游區;三圈指的是北部生態農業旅游圈、中部特色文化旅游圈、南部山野風光旅游圈;從微觀層面而言,其可劃分為景區園林、山峰寺廟、人文遺址三類。其中較為著名的有太極洞風景區、英烈山紀念館、603探空火箭基地等。安徽省廣德市的旅游資源在空間分布上相對平均,旅游資源組合利用率高,能夠最大限度釋放旅游產業潛力。區域內各鄉鎮特色分明,構成了廣德市整體旅游資源的豐富種類與多樣層次,為廣德市開展全域旅游奠定了資源基礎。
1.2歷史底蘊深厚。
安徽省廣德市有著1800多年的歷史,歷史底蘊深厚。廣德因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地質條件在中國歷史上占據著極高的戰略地位。比如在淞滬會戰時期,于此地爆發了廣德保衛戰,遲滯了日軍對南京的進攻,保存了中國軍隊的有生力量,為持續抗戰創造了條件;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由于中蘇交惡以及美國在東南沿海動作頻繁,我國開展了全國范圍內的“三線”建設,在這一國家戰略中,安徽廣德承接了中線的軍事生產任務,為我國的國防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在新中國成立之初,國家時刻面臨著西方世界的核壟斷和核訛詐風險,國家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在廣德市誓節鎮建成我國第一個火箭發射基地并于1964年成功發射了第一枚內載小白鼠的生物探空火箭,為我國的核導彈事業作出了基礎性貢獻。從歷史縱向出發不難看出:廣德在中國近現代重大歷史進程中始終占據著一席之地,具有厚重的歷史底蘊。
1.3區位條件優越。
區位條件對于發展鄉村旅游經濟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直接關系到開發可行性和實施難度。安徽省廣德市位于蘇浙皖三省交界處,是安徽省承接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的縣域排頭兵,旅游產業營商環境優越,生產要素流動順暢,讓旅游開發企業能夠“引得來,留得住”?!笆濉逼陂g,廣德依托區位優勢,建成了“兩山”理論轉化樣板區、文化旅游休閑康養基地、“生態綠+文化紅”精美旅游畫廊等旅游范例,讓鄉村旅游融入生產生活的各個領域,并分別于2020年和2021年獲評長三角最佳文旅融合城市、中國最美縣域。廣德市為長三角地區鄉村旅游提供了多樣選項,有著廣闊的開發前景。區位條件優越,開發前景廣闊。
1.4產業融合基礎好。
產業融合是鄉村經濟發展的新趨勢和時代選擇,從產業創新和產業發展的角度,倡導實行相互滲透、交叉和重組的產業發展模式。隨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第一百年目標”的實現,人民物質生活得到了基本滿足,在面臨非剛性消費時,人們更傾向于獲得非物質性、精神層面上的滿足。這一消費傾向是產業融合的根本動因和最終目的。安徽省廣德市毗鄰宜興、長興、安吉、杭州,這些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均較高,具有良好的鄉村旅游開發基礎和巨大的潛在市場。此外,這些地區開發歷史較長,產業布局模式相對固定,難以進行產業二次融合,旅游產業發展進入相對停滯階段。安徽省廣德市在2018年發布的《廣德縣全域旅游規劃》中首次提出發展全域旅游這一開發戰略,現廣德市鄉村旅游產業布局仍處于探索謀劃階段,整個地區的旅游產業融合模式還未定型,可塑性較強,發展潛力巨大。
2安徽省v德市鄉村旅游開發的劣勢。
2.1區域發展不平衡。
安徽省廣德市于2019年和2021年被評為中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整體經濟實力強勁,但不容忽視的是:廣德市區域內經濟發展極度不平衡,南北差異顯著。例如,南部鄉鎮柏墊鎮因基本農田占土地總量比例高,無法進行大規模工業生產而只能以農業、竹制品加工業作為支柱產業,2019年全年的財政收入為3492萬元。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北部鄉鎮新杭鎮,其支柱產業為采礦業與重工業,2019年僅1―10月的財政收入達到12.18億元,兩者相差接近35倍。不同鄉鎮間財政收入存在巨大差異,其直接后果是財政收入情況較好的鄉鎮有足夠的預算規劃、建設與維護基礎設施,而財政收入較差的鄉鎮在基礎設施建設的全過程中因資金問題畏手畏腳、舉步維艱。
2.2同質化嚴重。
無論是何種旅游開發方式,其核心要義都在于人為制造一種資源感知上的差異并借此讓自身旅游產業和產品的獨特屬性與別樣價值得到突顯,最終目的都是吸引規?;挠慰腿后w前來游玩,實現開發――游玩――二次開發這一正反饋循環。這里的同質化所特指的是旅游產品開發方式的單一化、模式化與固定化。安徽省廣德市雖然擁有著豐富的旅游資源,但開發模式較為單一,其開發類型始終離不開農家樂、紀念館、采摘園等,此類開發方式都極易被復制,具有極強的可替代性,導致其無法讓廣德市的旅游產業同周邊地區形成顯著差異,最終讓廣德市的鄉村旅游始終是江浙旅游的“備選項”。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了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其中首次提出”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面向這一清晰的美好藍圖,我們必須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采取更有力的舉措,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
實現共同富裕,反映了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我們黨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的重要體現。在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中,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為創造美好生活、實現共同富裕而不懈奮斗,在實踐中形成了先富帶動后富、逐步實現共同富裕的規律性認識,推動人民生活質量和社會共享水平顯著提升。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們意氣風發走上創造美好生活、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新征程。黨的十九大在未來30多年的戰略安排中,把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作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重要內容,分階段、分步驟進行了謀劃和部署。生逢美好時代,我們親眼見證著收入水平不斷提高、消費結構不斷升級、民生福祉不斷改善、兜底保障不斷夯實、貧困人口成功脫貧的歷史奇跡。在此基礎上,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的遠景目標,為我們腳踏實地一步一步邁向更加美好的未來,吹響了奮進的號角。
向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不斷邁進,就要進一步把”蛋糕做大。實現共同富裕,最終靠的是發展。發展是硬道理,唯有發展才能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新征途上,我們要堅持不懈抓發展,特別是要通過構建新發展格局持續推動高質量發展,不斷擴大經濟總量,不斷增強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不斷讓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物質基礎堅實起來,讓我們的”家底越來越厚實。
向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不斷邁進,還要進一步把”蛋糕分好。我們的發展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如果發展不能回應人民的期待,不能讓群眾得到實際利益,發展就失去了意義,也不可能持續。要在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漸進共享中,不斷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讓發展成果最大限度地惠及全體人民,讓老百姓的”錢袋子更鼓、過好日子的底氣更足。
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標需要一個較長的歷史過程,是由一個一個階段性目標逐步達成的。中國即將全面建成惠及14億多人口的小康社會,成功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重點研究”十四五規劃問題并提出建議,順應億萬民眾的期盼,對增進民生福祉、改善人民生活品質作出部署,扎實推動共同富裕。我們相信,當歷史的指針劃向21世紀第35個年頭,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必將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我們就是這樣一步一個腳印,積小勝為大勝,不斷朝著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標前進。
把藍圖變為現實,是一場新的長征。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廣大人民群眾拿出勇氣和智慧,用勤勞的雙手共同創造幸福生活和美好未來,共同富裕之路必將越走越寬廣。
摘要:堅持在共同富裕背景下推進鄉村旅游開發有助于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縮小鄉村收入差距、創新鄉村旅游開發方式、推進共同富裕階段性目標實現。安徽省廣德市鄉村旅游開發存在區域發展不平衡、同質化嚴重、開發層級初級等問題。在鄉村旅游開發過程中堅持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創新開發模式、融入文化內涵、完善融資體系等策略,為中部地區鄉村旅游開發提供了模式借鑒,有助于共同富裕階段性目標如期實現。
關鍵詞:共同富裕;鄉村旅游;旅游開發;開發策略;文旅融合。
本文索引:叢培斌.變量2[j].中國商論,2022(08):-165.
根據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中國文化和旅游大數據研究院研究報告可以得知:中國文旅產業總體發展水平在不斷提升,文旅融合發展成為主態勢。鄉村旅游指的是旅游主體在鄉村地區進行,以獲得旅游產品或旅游服務為目的的短暫居留活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并最終實現共同富裕的時代新起點上,以推動鄉村旅游、開發旅游產業、促進文旅融合為核心的鄉村旅游開發顯露出獨特的歷史地位和時代價值。
1安徽省廣德市鄉村旅游開發的優勢。
1.1旅游資源豐富。
安徽省廣德市的旅游資源從宏觀層面出發可分為“一核兩區三圈”,其中一核指的是以盧湖、甘溪溝為主體的盧湖旅游度假區;兩區指的是太極洞旅游區和茅田山旅游區;三圈指的是北部生態農業旅游圈、中部特色文化旅游圈、南部山野風光旅游圈;從微觀層面而言,其可劃分為景區園林、山峰寺廟、人文遺址三類。其中較為著名的有太極洞風景區、英烈山紀念館、603探空火箭基地等。安徽省廣德市的旅游資源在空間分布上相對平均,旅游資源組合利用率高,能夠最大限度釋放旅游產業潛力。區域內各鄉鎮特色分明,構成了廣德市整體旅游資源的豐富種類與多樣層次,為廣德市開展全域旅游奠定了資源基礎。
1.2歷史底蘊深厚。
安徽省廣德市有著1800多年的歷史,歷史底蘊深厚。廣德因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地質條件在中國歷史上占據著極高的戰略地位。比如在淞滬會戰時期,于此地爆發了廣德保衛戰,遲滯了日軍對南京的進攻,保存了中國軍隊的有生力量,為持續抗戰創造了條件;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由于中蘇交惡以及美國在東南沿海動作頻繁,我國開展了全國范圍內的“三線”建設,在這一國家戰略中,安徽廣德承接了中線的軍事生產任務,為我國的國防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在新中國成立之初,國家時刻面臨著西方世界的核壟斷和核訛詐風險,國家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在廣德市誓節鎮建成我國第一個火箭發射基地并于1964年成功發射了第一枚內載小白鼠的生物探空火箭,為我國的核導彈事業作出了基礎性貢獻。從歷史縱向出發不難看出:廣德在中國近現代重大歷史進程中始終占據著一席之地,具有厚重的歷史底蘊。
1.3區位條件優越。
區位條件對于發展鄉村旅游經濟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直接關系到開發可行性和實施難度。安徽省廣德市位于蘇浙皖三省交界處,是安徽省承接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的縣域排頭兵,旅游產業營商環境優越,生產要素流動順暢,讓旅游開發企業能夠“引得來,留得住”?!笆濉逼陂g,廣德依托區位優勢,建成了“兩山”理論轉化樣板區、文化旅游休閑康養基地、“生態綠+文化紅”精美旅游畫廊等旅游范例,讓鄉村旅游融入生產生活的各個領域,并分別于2020年和2021年獲評長三角最佳文旅融合城市、中國最美縣域。廣德市為長三角地區鄉村旅游提供了多樣選項,有著廣闊的開發前景。區位條件優越,開發前景廣闊。
1.4產業融合基礎好。
產業融合是鄉村經濟發展的新趨勢和時代選擇,從產業創新和產業發展的角度,倡導實行相互滲透、交叉和重組的產業發展模式。隨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第一百年目標”的實現,人民物質生活得到了基本滿足,在面臨非剛性消費時,人們更傾向于獲得非物質性、精神層面上的滿足。這一消費傾向是產業融合的根本動因和最終目的。安徽省廣德市毗鄰宜興、長興、安吉、杭州,這些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均較高,具有良好的鄉村旅游開發基礎和巨大的潛在市場。此外,這些地區開發歷史較長,產業布局模式相對固定,難以進行產業二次融合,旅游產業發展進入相對停滯階段。安徽省廣德市在2018年發布的《廣德縣全域旅游規劃》中首次提出發展全域旅游這一開發戰略,現廣德市鄉村旅游產業布局仍處于探索謀劃階段,整個地區的旅游產業融合模式還未定型,可塑性較強,發展潛力巨大。
2安徽省v德市鄉村旅游開發的劣勢。
2.1區域發展不平衡。
安徽省廣德市于2019年和2021年被評為中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整體經濟實力強勁,但不容忽視的是:廣德市區域內經濟發展極度不平衡,南北差異顯著。例如,南部鄉鎮柏墊鎮因基本農田占土地總量比例高,無法進行大規模工業生產而只能以農業、竹制品加工業作為支柱產業,2019年全年的財政收入為3492萬元。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北部鄉鎮新杭鎮,其支柱產業為采礦業與重工業,2019年僅1―10月的財政收入達到12.18億元,兩者相差接近35倍。不同鄉鎮間財政收入存在巨大差異,其直接后果是財政收入情況較好的鄉鎮有足夠的預算規劃、建設與維護基礎設施,而財政收入較差的鄉鎮在基礎設施建設的全過程中因資金問題畏手畏腳、舉步維艱。
2.2同質化嚴重。
無論是何種旅游開發方式,其核心要義都在于人為制造一種資源感知上的差異并借此讓自身旅游產業和產品的獨特屬性與別樣價值得到突顯,最終目的都是吸引規?;挠慰腿后w前來游玩,實現開發――游玩――二次開發這一正反饋循環。這里的同質化所特指的是旅游產品開發方式的單一化、模式化與固定化。安徽省廣德市雖然擁有著豐富的旅游資源,但開發模式較為單一,其開發類型始終離不開農家樂、紀念館、采摘園等,此類開發方式都極易被復制,具有極強的可替代性,導致其無法讓廣德市的旅游產業同周邊地區形成顯著差異,最終讓廣德市的鄉村旅游始終是江浙旅游的“備選項”。
從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演進過程來看,“十三五”從根本上解決農村貧困問題的背景。
據筆者觀察,我國經濟發展政策的變化大概經歷了這樣一個發展演變的過程。
從1978年到2000年,雖然在這個階段有關社會公平和環境的問題也一直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內容,但這個階段嚴格上講還是以經濟發展為中心的。確保經濟的增長也一直是這個階段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內容,所以,從經濟、社會、環境和政治發展綜合的角度看,改革開放以后的二十幾年,基本遵循了“發展是硬道理”的邏輯。在此期間,由于資本的長期性短缺,同時經濟發展又需要大量的資金,所以無法為社會保障和環境保護提供足夠的資金。應該說對社會保障和扶貧在客觀上還做不到大面積的覆蓋。但隨著經濟的快速增長,城鄉差別開始逐漸擴大,貧富差別日益嚴重,農村的普遍性貧困逐漸開始轉化為地域性、群體性貧困。
從2001年到2013年,這個階段是從經濟發展為中心向可持續和包容性的發展為主的過渡性階段。進入21世紀以來,“三農”問題、城鄉差別問題、環境問題等比以往更加明顯地顯現出來。社會各界對于社會公平和城鄉差別為核心的經濟社會發展問題反映十分強烈。在此情況下,經濟社會發展的政策開始由以經濟發展為中心向更加包容的發展階段轉化。之所以能產生這個轉變,主要原因還在于經濟發展已經積累了相當多的財富,特別是中國加入wto以來,貿易紅利劇增,城市化迅速推進導致農業勞動力大量轉移,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份額下降。這個轉變最為明顯的標志是農村稅費改革、一系列農村社會保障政策的出臺,以及對資源和環境保護措施的切實重視。
大致從2013年至今,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開始步入到追求可持續發展和包容性發展為主的階段。在這個階段,人口結構、產業結構和社會結構出現了根本性的變化。福利分配的格局等問題已經演化成了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問題??沙掷m發展和包容性發展已經成為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五中全會所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標志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將全面進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五位一體的綜合發展階段。其中,“十三五”規劃建議提出的到2020年實現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的目標也標志著發展條件趨于成熟的情況下,困擾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農村貧困問題有望在較短的時間得以緩解。這也是中央決定從根本上解決農村貧困問題的背景。
當前農村的貧困狀況。
目前農村的貧困主要是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由于收入分配機制不公平所造成的收入和總體福利的差異而呈現的絕對和相對的貧困狀態??傮w上來說,農村存在著兩種類型的貧困。
一種類型的貧困屬于所謂轉型性的貧困。我們也可以稱之為過渡性貧困或短期性貧困,主要是由于快速的工業化、城市化以及出現了不可預見的災害等導致經濟收入的損失,從而引發福利的缺失。隨著制約其收入因素的消失以及有利的經濟發展環境,其中很大一部分人可以走出貧困,當然這部分群體中還有一部分可能會因為各種因素而轉變為長期性貧困。
第二種類型的貧困屬于所謂長期性貧困。這部分群體是隨著經濟的發展不能在經濟活動中受益并長期處于很低收入水平,加之社會保障缺乏,從而逐漸被沉淀到收入和福利底層的群體。這部分貧困群體構成了貧困群體的存量部分,而每年由短期性貧困轉變為長期性貧困的群體構成了貧困群體的增量部分,兩者共同構成了所謂的長期性絕對貧困群體。這部分群體有的是完全沒有能力的群體,需要社會保障的支持;還有一部分則是雖有能力,但在結構性因素的影響下無法自己走出貧困。
所要指出的是,不僅相對貧困會長期存在,而且,只要社會保障做不到全覆蓋,絕對貧困也會長期存在。從福利角度看,只有當衣、食、住、教、醫的基本保障做到人人覆蓋,而且其標準能做到按照全社會的福利水平逐年調整,絕對貧困才有可能消除。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區分絕對貧困和相對貧困的意義并不很大,但是,界定短期性貧困和長期性貧困則會有很大的政策含義。雖然長期性絕對貧困人口在全國農村均有分布,但由于社會保障制度在不同地區落實的情況不同,發達地區的絕對貧困人口數量較少,且代際傳遞的趨勢基本消失,而大量的長期性絕對貧困人口主要分布在邊遠的山區和落后地區,而且有代際傳遞的傾向,這是扶貧工作的難點。
精準扶貧需要綜合的措施配套。
五中全會對扶貧工作提出了三個具體的目標:一是按照現行標準下的貧困人口脫貧,二是貧困縣全部脫帽,三是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問題。這應該是涉及到了農村貧困問題的幾個核心。中央之所以能提出這樣的系統目標,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到2020年,7000萬貧困人口的年純收入要高于現行扶貧標準的2300元。這個目標的實現應該沒有太大問題。因為這部分群體中不同人口的收入離2300元的距離是不同的,大部分人口的貧困距離并非很大。幾年之間收入超過貧困線是現實的。問題是,這7000萬人口大都是處于多元貧困狀態。他們的住房、醫療、教育、基礎設施等方面均十分落后。如果按照多元貧困的標準來監測,不是說脫貧不可能,可能難度就比較大。所以,中央在建議中提出了貧困人口資產增值的扶持問題,貧困家庭高中免除學雜費和困難學生資助全覆蓋,基本醫療制度城鄉全覆蓋和全面實施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制度等。從某種意義上說,這部分貧困人口的真正脫貧還取決于這些措施的落實和實施。而這些措施的落實和實施則是一個比較大的系統工程,需要對國家的治理體系進行改革。
其次,貧困縣的設置是特定條件下的產物,主要是基于改革開放初期由于地域自然條件不同等出現的地區間的發展差異而設定的、一個有限度的扶貧瞄準單元。經歷了幾十年的發展,貧困縣設置的問題越來越多。在資源博弈、進入退出等方面出現了很大的制度性異化。隨著包容性發展議程的實施,全國的每個縣均需要將本地區貧困人口的脫貧作為其發展工作的重要內容。通過五年的努力,將現有貧困縣的制度設置從貧困機制中全面退出,將有利于國家和地方扶貧資源的公平分配和改善精準扶貧的瞄準程度。
最后,通過基礎設施的投入、生態建設、環境補償機制、綠色經濟的創業創新等新的增長機制,特別是通過美麗鄉村建設和農業現代化的推進,可以有效改善區域性的整體貧困狀態。在我國貧困人口絕對數量很大的情況下,還不能夠過早地推進以工資轉移為主要內容的扶貧戰略,仍需要借助兩個大的經濟發展條件:一是國家宏觀經濟的發展;二是為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而設定的特殊的經濟發展扶持條件。這意味著,如果能把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美麗鄉村建設等與貧困地區的脫貧有機聯系在一起,將會加速區域性整體貧困的脫貧速度。這方面的工作目前在很多地方已經起步,但是如何增強資源整合仍然需要中央和地方加強協調機制的作用。
什么是共同富裕?我認為包含兩個層面,既要物質上共同富裕,又要精神上共同富裕。
物質層面,關系到百姓的衣食住行用,讓生活有保障,是共同富裕的首要任務和基本內涵。而精神層面,則是讓生活有溫度,是共同富裕必不可少的有機組成部分。
作為一名基層民情民訪代辦站代辦員,我覺得精神層面更需要得到關注,精神富有比物質富有更重要。在我從事代辦員這些年,我發現,現在人們的生活基本都有保障了,但文化生活方面,特別是老年人,還有待進一步豐富。社會矛盾減少了,鄰里關系更和睦了,社區”一家親,相處有禮有節,走到哪都有家的溫暖,這是我理解的精神層面的共同富裕。
如何推進精神層面的共同富裕建設,我認為,首先要提高人的素養,加強思想道德建設。鄧小平在改革開放之初提出: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然后讓他們帶動大家一起致富,走共同富裕道路。這就要提升人們的社會責任感,積極主動幫助沒有富裕的人一起進步,一起提高生活水平。
其次要加強社會基層治理工作。凡事以”和為貴。和諧社會是共同富裕的政治保障。如今我所做的,就是每天接待需要化解矛盾糾紛的群眾,將社會不穩定因素阻止在萌芽狀態。在調解中,時間非常寶貴,在矛盾產生初期就想方設法去化解,避免小糾紛演變成大矛盾,進而導致悲劇出現。從事調解工作已經八年多,我希望更多人加入到這個隊伍,敢于面對矛盾糾紛,傳播好人好事的正能量,讓這社會充滿愛。
同時,要加大對老年人,特別是獨居老人的人文關懷,給予他們更多關愛?,F實中,我經常碰到有老人因為缺少子女的陪伴,被一些打著健康保健、外出旅游幌子的騙子鉆了空子,多年攢下的積蓄全被騙走。對子女來說,在外打拼不易,工作在繁忙也要多設身處地考慮老人的感受與現實困難,即便不能?;丶铱纯?,也經常打電話回家。對基層組織和社區來說,可以組織志愿者隊伍,多開展一些文藝活動,為老人送去歡樂,有條件的還可以建設一些活動中心與養老公寓。
摘要:共同富裕是馬克思在對共產主義的設想中提出來的。社會主義的“富?!笔窃诮⒃谏a資料公有制基礎上的按勞分配的“富?!?,但是社會主義的共同富裕依然存在部分差距,按勞分配依舊存在缺陷,只有共產主義按需分配的分配方式才是真正沒有差距的分配方式,共產主義的富裕才是真正的共同富裕。
工人階級打破資產階級的統治,建立無產階級的政權是實現自身利益的基礎,只有在生產資料國家所有的基礎上才能夠擺脫經濟上的一切不平等,這是實現共同富裕的政治前提,是實現共同富裕的保證,同時,共同富裕的實現還需要生產力的高度發展作為基礎。
1馬克思對共同富裕的理解。
生產資料的私有制以及與其相適應的不平等的分配方式直接導致了資本主義社會貧富差距的產生,馬克思在對資本主義社會進行仔細的剖析后發現:貧富差距產生的直接來源于資本主義狹隘的生產關系。資本主義的貧富差距反映出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之間激烈的階級斗爭,對資本主義的批判同時是對共產主義的期盼。在馬克思看來,無產階級要擺脫資產階級的壓迫首先要通過無產階級革命取得國家政權,將剝削階級變為勞動者階級,將舊的生產關系進行徹底的變革,使生產力在新的生產關系下得到發展。一方面,這種新的生產關系使社會生產按照全體社會成員的需求進行,同時這種社會生產力也能夠滿足社會成員的需要,另一方面,剝削和壓迫在新的社會形態下也被徹底的消滅,工人階級和資產階級的對抗消失了,不平等的所有制關系和分配關系消失了,社會財富占有上的差距也就會隨著社會的發展逐漸消失。
共同富裕的提出體現了社會主義的生產關系的特征,“共同”規定了“富?!钡闹黧w是全體社會成員,共同性是共同富裕的一個重要屬性,這種共同性使共同富裕與資本主義貧富差距區別開來。共同性是建立在生產資料國家所有基礎之上的,只有國家占有生產資料,只有全社會成員共同通過勞動參與生產,富裕才是共同的富裕。同時,共同性意味著階級壓迫的終結,意味著通過階級統治占有他人勞動產品的時代的終結,在生產資料國家有制的基礎上,全體社會成員都是勞動者階級,也就不存在階級壓迫。
共同富裕的提出體現了社會發展在生產力層面的要求,體現出社會主義在生產力方面的特征?!案辉!币幎松鐣蓡T占有物質財富的程度,體現出社會成員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案辉!笔且陨鐣a力的發展和社會產品的豐富作為基礎的,富裕是物質生活領域的富裕。物質生活資料的豐富是富裕的內涵,物質生活資料的豐富需要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在馬克思看來,在生產資料社會國家所有的條件下,生產力的高度發展是物質財富的豐富和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前提,高度發展的社會生產力能夠給社會提供巨大的物質財富,生產力的發展和機器的普遍采用能夠使勞動者從生產過程中解脫出來,從而能夠使勞動者獲得在其他領域發展的機會。另外,生產力的發展是解決社會矛盾的手段,生產力的高度發展能夠解決社會成員在物質生活領域的一切矛盾,同樣,生產力的高度發展能夠解決社會成員在社會財富占有差距上的矛盾。
共同富裕有不同的發展階段,在有不同的發展階段有不同的特征和分配方式。馬克思將共產主義的第一階段定義為社會主義,在社會主義階段上生產資料的社會占有已經實現,但是在這個階段上不平等的因素還是存在的,參與生產過程的勞動量是進行分配的唯一根據,在按勞分配中社會成員更容易表現為勞動者,從而社會成員參與生產的勞動強度和勞動量的差異會導致社會成員財富占有的差距,這種分配方式忽略了社會成員在身體素質和家庭狀況上的差異,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人的主體性,但是在社會主義的階段社會成員的這種差距僅僅表現為社會成員在生理層面的差距,對資本主義生產資料私有制以及巨大貧富差距來說是一大進步。馬克思對這種分配方式的批判是從共產主義社會中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和人的全面的需要出發的,在共產主義社會中勞動者各盡所能,按需分配,在按需分配下社會成員更容易表現為“真正的人”。同時,共產主義按需分配繼承了社會主義按勞分配的原則,勞動依舊是社會成員參與分配的前提,但是與社會主義不同的是,在共產主義社會中勞動是自覺自主的勞動,是作為“第一需要”的勞動。
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是目標,同時也是過程。共同富裕實現的過程是收入貧富差距不斷解決的過程,收入貧富差距需要在生產力的不斷發展中得到解決,共同富裕需要在推動生產力的發展和生產關系的變革中得到實現,這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同時,貧富差距的出現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決定的,并將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長期存在,會隨著社會主義不斷向前發展得到解決。但是,收入貧富差距的出現并不是對共同富裕的否定,首先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共同富裕在“共同性”上得到了充分體現,改革開放以來的發展成果由全體人民共享,人民群眾生活水平顯著普遍提高,其次,共同富裕不是社會成員在社會財富占有量上的完全相同,也不是各個地區在發展水平中的完全同步,我國的基本國情和地域優勢決定了東南沿海的發展要先與西部,城區發展要先與鄉村。要求發展水平上的完全同步是不符合基本國情不符合實際情況的。
共同富裕的實現需要政府與個人共同發揮作用。政府在促進地區協調發展、收入調節、消除絕對貧困、社會保障方面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同時個人的努力對解決收入差距、實現個人價值方面也起到決定性作用,因此共同富裕的實現需要政府與個人共同發揮作用。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選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作者簡介:趙自文(1995-),男,湖北人,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很榮幸今天能站在這里進行演講,我演講的題目為《不斷學習,提高能力、超越自我》。我認為只有不斷學習才能提升個人能力;只有不斷學習才能筑起發展的橋梁;只有不斷學習才能超越自我。當今社會,我們要加強學習,更要善于學習,科學統籌,學以致用。
列寧有一句名言:“只有用人類創造的全部知識來豐富自己的頭腦,才能成為共產主義者?!痹诋斀瘛爸R大爆炸”的年代,我們要建設富裕、民主、文明、和諧的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強國,以嶄新的面貌雄居于世,當務之急就是加強學習,學政治、學經濟、學專業、學文化……,但不管學習什么,都要記住毛主席的諍諍教誨:“學習要下苦功夫”,要定下鍥而不舍的決心,并科學安排好學習時間。同時還要耐得住寂寞?!安灰晕锵?,不以己悲”,掙脫名利的束縛,才能在知識的海洋里遨游。涉得深山獲珍寶,潛入大海擒蛟龍。
學習要“下苦功夫”,還要舍得吃苦?!皩W習是苦根上長出來的甜果”。吃得苦中苦,方得甜中甜。人與人之間的差別,很重要的一點就看你舍不舍得吃苦。古今中外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具有超出常人的吃苦的毅力。魯迅先生有一句肺腑之言:“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都用在工作上的”。知識無涯,人生苦短,即使“讀書破萬卷”也不過是從知識大海中采擷到的幾朵浪花。因此學習是一個永無止境的歷程。胡錦濤指出:不學習、不堅持學習,不刻苦學習,勢必落伍,勢必難以勝任我們所肩負的重大職責。要完成好省軍區擔負的八項使命任務,不加強學習,是不行的。
同樣是學習,有的學有所成,有的原地踏步,這最主要是悟性的差異。悟性主要來自于反思,每一個工作過程、每一項任務的完成,都有值得我們總結和反思的東西。反思是人對獲得觀念的反觀;反思是思想的反芻,是一種思考,一種意識,一種能力,一種習慣。反思是一個醞釀、發現、創新的過程;反思能夠不斷超越經驗,創造性的解決實際問題,促進創新能力的提高。
通過反思,能夠實現理論與實踐之間的良性循環,促進能力的提高,成為一個工作的勝任者;通過反思可以使我們養成了理性思維的習慣,具有理性思維的眼光,就可以從習以為常的現象中,發掘出別人難以發現的閃光點,也就為自己的武裝工作不斷注入了新的活力。
理論聯系實際是我們黨一貫倡導的優良學風,也是我們搞好學習的根本方法。胡錦濤概括為勤奮好學、學以致用。事物是發展變化的,道理又總是相對的。我們講“黃河東流去”,這沒有問題,坐上飛機從高處看,從青海發源地到山東入??谑怯晌飨驏|流入大海。但是在一些地段,比如山西的河曲保德境內,黃河是向西流的。所以說任何事物都是規律性與特殊性的統一。規律只是部分,只是一種靜態的把握,現象比規律更加豐富。
我們既不能因為黃河向東流是規律就否認某一段向西流的客觀存在,也不能因為有一段向西流的事實就否認向東流是規律。這就是我們學習理論要與實際操作融會貫通。美國新管理大師彼得。圣吉新曾提出警告:一個人學習過的知識,如果每年不更新7%的話,他就無法適應。這就要求我們,要與時俱進的處理學習與實際工作的關系。
領導、戰友們:我以前在xxxx工作過,也在xx工作過,相對于很多人來說我的經驗太少太少,因此我必須加強學習,向領導和身邊的戰友學習,并結合實際,努力提高自身素質,超越自我,努力做到讓領導和同志們放心。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據筆者觀察,我國經濟發展政策的變化大概經歷了這樣一個發展演變的過程。
從1978年到2000年,雖然在這個階段有關社會公平和環境的問題也一直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內容,但這個階段嚴格上講還是以經濟發展為中心的。確保經濟的增長也一直是這個階段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內容,所以,從經濟、社會、環境和政治發展綜合的角度看,改革開放以后的二十幾年,基本遵循了“發展是硬道理”的邏輯。在此期間,由于資本的長期性短缺,同時經濟發展又需要大量的資金,所以無法為社會保障和環境保護提供足夠的資金。應該說對社會保障和扶貧在客觀上還做不到大面積的覆蓋。但隨著經濟的快速增長,城鄉差別開始逐漸擴大,貧富差別日益嚴重,農村的普遍性貧困逐漸開始轉化為地域性、群體性貧困。
從2001年到2013年,這個階段是從經濟發展為中心向可持續和包容性的發展為主的過渡性階段。進入21世紀以來,“三農”問題、城鄉差別問題、環境問題等比以往更加明顯地顯現出來。社會各界對于社會公平和城鄉差別為核心的經濟社會發展問題反映十分強烈。在此情況下,經濟社會發展的政策開始由以經濟發展為中心向更加包容的發展階段轉化。之所以能產生這個轉變,主要原因還在于經濟發展已經積累了相當多的財富,特別是中國加入wto以來,貿易紅利劇增,城市化迅速推進導致農業勞動力大量轉移,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份額下降。這個轉變最為明顯的標志是農村稅費改革、一系列農村社會保障政策的出臺,以及對資源和環境保護措施的切實重視。
大致從2013年至今,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開始步入到追求可持續發展和包容性發展為主的階段。在這個階段,人口結構、產業結構和社會結構出現了根本性的變化。福利分配的格局等問題已經演化成了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問題??沙掷m發展和包容性發展已經成為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五中全會所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標志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將全面進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五位一體的綜合發展階段。其中,“十三五”規劃建議提出的到2020年實現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的目標也標志著發展條件趨于成熟的情況下,困擾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農村貧困問題有望在較短的時間得以緩解。這也是中央決定從根本上解決農村貧困問題的背景。
當前農村的貧困狀況。
目前農村的貧困主要是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由于收入分配機制不公平所造成的收入和總體福利的差異而呈現的絕對和相對的貧困狀態??傮w上來說,農村存在著兩種類型的貧困。
一種類型的貧困屬于所謂轉型性的貧困。我們也可以稱之為過渡性貧困或短期性貧困,主要是由于快速的工業化、城市化以及出現了不可預見的災害等導致經濟收入的損失,從而引發福利的缺失。隨著制約其收入因素的消失以及有利的經濟發展環境,其中很大一部分人可以走出貧困,當然這部分群體中還有一部分可能會因為各種因素而轉變為長期性貧困。
第二種類型的貧困屬于所謂長期性貧困。這部分群體是隨著經濟的發展不能在經濟活動中受益并長期處于很低收入水平,加之社會保障缺乏,從而逐漸被沉淀到收入和福利底層的群體。這部分貧困群體構成了貧困群體的存量部分,而每年由短期性貧困轉變為長期性貧困的群體構成了貧困群體的增量部分,兩者共同構成了所謂的長期性絕對貧困群體。這部分群體有的是完全沒有能力的群體,需要社會保障的支持;還有一部分則是雖有能力,但在結構性因素的影響下無法自己走出貧困。
所要指出的是,不僅相對貧困會長期存在,而且,只要社會保障做不到全覆蓋,絕對貧困也會長期存在。從福利角度看,只有當衣、食、住、教、醫的基本保障做到人人覆蓋,而且其標準能做到按照全社會的福利水平逐年調整,絕對貧困才有可能消除。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區分絕對貧困和相對貧困的意義并不很大,但是,界定短期性貧困和長期性貧困則會有很大的政策含義。雖然長期性絕對貧困人口在全國農村均有分布,但由于社會保障制度在不同地區落實的情況不同,發達地區的絕對貧困人口數量較少,且代際傳遞的趨勢基本消失,而大量的長期性絕對貧困人口主要分布在邊遠的山區和落后地區,而且有代際傳遞的傾向,這是扶貧工作的難點。
精準扶貧需要綜合的措施配套。
五中全會對扶貧工作提出了三個具體的目標:一是按照現行標準下的貧困人口脫貧,二是貧困縣全部脫帽,三是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問題。這應該是涉及到了農村貧困問題的幾個核心。中央之所以能提出這樣的系統目標,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到2020年,7000萬貧困人口的年純收入要高于現行扶貧標準的2300元。這個目標的實現應該沒有太大問題。因為這部分群體中不同人口的收入離2300元的距離是不同的,大部分人口的貧困距離并非很大。幾年之間收入超過貧困線是現實的。問題是,這7000萬人口大都是處于多元貧困狀態。他們的住房、醫療、教育、基礎設施等方面均十分落后。如果按照多元貧困的標準來監測,不是說脫貧不可能,可能難度就比較大。所以,中央在建議中提出了貧困人口資產增值的扶持問題,貧困家庭高中免除學雜費和困難學生資助全覆蓋,基本醫療制度城鄉全覆蓋和全面實施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制度等。從某種意義上說,這部分貧困人口的真正脫貧還取決于這些措施的落實和實施。而這些措施的落實和實施則是一個比較大的系統工程,需要對國家的治理體系進行改革。
其次,貧困縣的設置是特定條件下的產物,主要是基于改革開放初期由于地域自然條件不同等出現的地區間的發展差異而設定的、一個有限度的扶貧瞄準單元。經歷了幾十年的發展,貧困縣設置的問題越來越多。在資源博弈、進入退出等方面出現了很大的制度性異化。隨著包容性發展議程的實施,全國的每個縣均需要將本地區貧困人口的脫貧作為其發展工作的重要內容。通過五年的努力,將現有貧困縣的制度設置從貧困機制中全面退出,將有利于國家和地方扶貧資源的公平分配和改善精準扶貧的瞄準程度。
最后,通過基礎設施的投入、生態建設、環境補償機制、綠色經濟的創業創新等新的增長機制,特別是通過美麗鄉村建設和農業現代化的推進,可以有效改善區域性的整體貧困狀態。在我國貧困人口絕對數量很大的情況下,還不能夠過早地推進以工資轉移為主要內容的扶貧戰略,仍需要借助兩個大的經濟發展條件:一是國家宏觀經濟的發展;二是為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而設定的特殊的經濟發展扶持條件。這意味著,如果能把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美麗鄉村建設等與貧困地區的脫貧有機聯系在一起,將會加速區域性整體貧困的脫貧速度。這方面的工作目前在很多地方已經起步,但是如何增強資源整合仍然需要中央和地方加強協調機制的作用。
日前,《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支持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意見》正式發布。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0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從全局和戰略高度出發,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全民奔赴小康社會、實現共同富裕的美好藍圖。
自古以來我國就有“天下大同”的思想,早期農家的“并耕而食”理想、道家的“小國寡民”理想、儒家的“大同”理想等,都是其集中體現,它主要反映的是人民群眾對于沒有束縛、壓迫、貧窮的美好生活的向往?!疤煜麓笸迸c共同富裕有相通之處。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人民群眾的共同期盼,通過允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先富帶后富,極大解放和發展了社會生產力,人民生活水平得以不斷提高。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在社會主義實踐中不斷探索實現共同富裕的道路,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一個都不能少”“一個都不能掉隊”深植于我們的腦海中。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運用科學系統的思維謀劃全局,促進人民群眾在共同富裕道路上不斷向前邁進。
實現共同富裕,就是讓人民群眾過上好日子。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上取得明顯實質性進展,40多年的努力,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實現了大跨越,在嚴峻復雜的國內外環境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嚴重沖擊下,2020年全年國內生產總值超過100萬億元,國民經濟運行穩定恢復,穩就業保民生成效顯著,我們有條件有能力在推動實現共同富裕上有更大作為。
“十四五”時期,我們要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堅定不移深化改革開放創新,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共同富裕方向,始終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同步,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
實現共同富裕具有復雜性和階段性,需要生產力的高度發展、自主創新力的大力提升、公共服務的一體化發展、文化建設的全面推進,既要立足于把“蛋糕”做大,又要著眼于把“蛋糕”分好,持續做大、做強、做優經濟發展。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戰略安排,分兩個階段,每個階段都設定了共同富裕的過程性目標。在第一個階段,從2020年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邁出堅實步伐”。在第二個階段,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全體人民共同富?;緦崿F”。這就要求我們在新時期要塑造產業競爭新優勢,提升經濟循環效率,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提高發展質量效益,推動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完善再分配制度,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財產性收入,加大稅收、社保、轉移支付等調節力度和精準性,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
藍圖已經繪就,奮進正當其時。中國共產黨始終與人民魚水情深,無論何時我們都不能忘卻人民情懷、忽略人民關切、背離人民期盼,我們必須腳踏實地、久久為功,向著人民事業更加積極有為地奔跑,凝聚起在新征程中實現共同富裕的強大力量。
近日,《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實施方案(20212025年)》(下稱《方案》)正式發布。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理念是實踐的指南。
新世紀之初,粗放的高增長、資源的高消耗、產業的"低散亂各種體制性障礙、機制性梗阻,讓浙江遇到了"成長的煩惱,來到了歷史性關口。
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同志審時度勢、高瞻遠矚,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立足于對世情、國情、省情的深刻洞察,以馬克思主義政治家的戰略眼光、系統觀念和辯證思維,重新審視浙江的資源稟賦,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浙江具體實際緊密結合起來,把落實中央的要求和發揮浙江的主觀能動性統一起來,創造性地提出實施"八八戰略。"八八戰略,針對的就是浙江富民強省中遇到的矛盾和問題,是從戰略層面對"形勢怎么看"路子怎么走"工作怎么干作出的"世紀之答。
如果要標注出"八八戰略的內在價值邏輯的話,那么毫無疑問,共同富裕始終是貫穿其中的鮮明主旨和重要取向。
浙江深入實施"八八戰略的實踐歷程,就是加快推動共同富裕的奮斗歷程。推動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提高對內對外開放水平,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就是要夯實共同富裕的物質基礎;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就是要破解共同富裕的城鄉差距難題;大力發展海洋經濟,推動欠發達地區跨越式發展,就是要破解共同富裕的地區差距難題;創建生態省,打造"綠色浙江,就是要擦亮共同富裕的靚麗生態底色;加強法治建設、信用建設和機關效能建設,就是要營造共同富裕的良好社會環境;推進科教興省、人才強省,建設文化大省,就是要滿足共同富裕的精神富有要求。
強調跳出"三農抓"三農、統籌城鄉興"三農、"現代化建設不能留盲區死角,實現全面小康一個鄉鎮也不能掉隊,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大力推進城鄉一體化,推動實施"山海協作工程"欠發達鄉鎮奔小康工程"百億幫扶工程等三大工程,全面實施"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不斷建立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在實施"八八戰略過程中,習近平同志聚焦統籌群體、區域、城鄉發展,創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推動共同富裕的重大改革舉措。這些改革舉措,隨著時代的發展、改革的向前,歷久彌新且熠熠生輝。
在"八八戰略指引下,浙江的體制機制更活、產業動能更勁、協調水平更高、生態紅利更豐、資源優勢更強、綜合環境更好、文化魅力更盛、黨建保障更有力,促進了欠發達地區和發達地區的協同發展、不同社會群體的共同發展、物質與精神的平衡發展、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為走好共同富裕之路奠定了扎實基礎。
歷史是最好的老師,實踐是最硬的標準。"八八戰略在浙江的成功實踐昭示我們,唯有忠實踐行"八八戰略,才能實現共同富裕。
忠實踐行"八八戰略,就是要深刻把握和充分用好"八八戰略蘊含的系統觀念和辯證思維,鍛長板、補短板、挖潛力、拓空間,圍繞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在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統籌城鄉區域發展、發展先進文化、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創新社會治理等方面先行示范。同時,在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中,進一步豐富和完善"八八戰略的時代內涵和實踐價值,探索破解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的有效途徑,實現從傳承到創新的集成升華、從過程到結果的遞進躍升。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了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其中首次提出"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面向這一清晰的美好藍圖,我們必須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采取更有力的舉措,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
實現共同富裕,反映了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我們黨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的重要體現。在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中,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為創造美好生活、實現共同富裕而不懈奮斗,在實踐中形成了先富帶動后富、逐步實現共同富裕的規律性認識,推動人民生活質量和社會共享水平顯著提升。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們意氣風發走上創造美好生活、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新征程。黨的十九大在未來30多年的戰略安排中,把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作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重要內容,分階段、分步驟進行了謀劃和部署。生逢美好時代,我們親眼見證著收入水平不斷提高、消費結構不斷升級、民生福祉不斷改善、兜底保障不斷夯實、貧困人口成功脫貧的歷史奇跡。在此基礎上,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的遠景目標,為我們腳踏實地一步一步邁向更加美好的未來,吹響了奮進的號角。
向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不斷邁進,就要進一步把"蛋糕做大。實現共同富裕,最終靠的是發展。發展是硬道理,唯有發展才能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新征途上,我們要堅持不懈抓發展,特別是要通過構建新發展格局持續推動高質量發展,不斷擴大經濟總量,不斷增強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不斷讓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物質基礎堅實起來,讓我們的"家底越來越厚實。
向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不斷邁進,還要進一步把"蛋糕分好。我們的發展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如果發展不能回應人民的期待,不能讓群眾得到實際利益,發展就失去了意義,也不可能持續。要在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漸進共享中,不斷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讓發展成果最大限度地惠及全體人民,讓老百姓的"錢袋子更鼓、過好日子的底氣更足。
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標需要一個較長的歷史過程,是由一個一個階段性目標逐步達成的。中國即將全面建成惠及14億多人口的小康社會,成功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重點研究"十四五規劃問題并提出建議,順應億萬民眾的期盼,對增進民生福祉、改善人民生活品質作出部署,扎實推動共同富裕。我們相信,當歷史的指針劃向21世紀第35個年頭,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必將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我們就是這樣一步一個腳印,積小勝為大勝,不斷朝著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標前進。
把藍圖變為現實,是一場新的長征。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廣大人民群眾拿出勇氣和智慧,用勤勞的雙手共同創造幸福生活和美好未來,共同富裕之路必將越走越寬廣。
什么是共同富裕?我認為包含兩個層面,既要物質上共同富裕,又要精神上共同富裕。
物質層面,關系到百姓的衣食住行用,讓生活有保障,是共同富裕的首要任務和基本內涵。而精神層面,則是讓生活有溫度,是共同富裕必不可少的有機組成部分。
作為一名基層民情民訪代辦站代辦員,我覺得精神層面更需要得到關注,精神富有比物質富有更重要。在我從事代辦員這些年,我發現,現在人們的生活基本都有保障了,但文化生活方面,特別是老年人,還有待進一步豐富。社會矛盾減少了,鄰里關系更和睦了,社區"一家親,相處有禮有節,走到哪都有家的溫暖,這是我理解的精神層面的共同富裕。
如何推進精神層面的共同富裕建設,我認為,首先要提高人的素養,加強思想道德建設。鄧小平在改革開放之初提出: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然后讓他們帶動大家一起致富,走共同富裕道路。這就要提升人們的社會責任感,積極主動幫助沒有富裕的人一起進步,一起提高生活水平。
其次要加強社會基層治理工作。凡事以"和為貴。和諧社會是共同富裕的政治保障。如今我所做的,就是每天接待需要化解矛盾糾紛的群眾,將社會不穩定因素阻止在萌芽狀態。在調解中,時間非常寶貴,在矛盾產生初期就想方設法去化解,避免小糾紛演變成大矛盾,進而導致悲劇出現。從事調解工作已經八年多,我希望更多人加入到這個隊伍,敢于面對矛盾糾紛,傳播好人好事的正能量,讓這社會充滿愛。
同時,要加大對老年人,特別是獨居老人的人文關懷,給予他們更多關愛?,F實中,我經常碰到有老人因為缺少子女的陪伴,被一些打著健康保健、外出旅游幌子的騙子鉆了空子,多年攢下的積蓄全被騙走。對子女來說,在外打拼不易,工作在繁忙也要多設身處地考慮老人的感受與現實困難,即便不能?;丶铱纯?,也經常打電話回家。對基層組織和社區來說,可以組織志愿者隊伍,多開展一些文藝活動,為老人送去歡樂,有條件的還可以建設一些活動中心與養老公寓。
消除貧困,實現共同富裕,是黨的重要使命。今年實現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是黨中央向全國人民作出的鄭重承諾,必須如期實現,沒有任何退路和彈性。3月31日,廣西召開抓黨建促決戰決勝電視電話會議,為廣西今年如何全面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指明了方向,以習近平總書記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為指導,在“抓”上精準發力,在“促”上務求實效,充分發揮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和密切聯系群眾優勢,讓中央、自治區關于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各項決策部署在八桂大地上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要“抓”“促”并舉。抓堡壘打造,促優勢作用發揮?!端疂G傳》中有這樣一句話“蛇無頭而不行”,俗語有說“農村富不富,關鍵在支部”,打贏脫貧攻堅戰,需要發揮黨支部的引領作用,建強基層黨組織,切實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和密切聯系群眾優勢轉化為增收致富、脫貧攻堅的優勢。要選優配強黨組織書記,排查整頓軟弱渙散村黨組織,促進基層黨組織標準化、規范化建設發展,為決戰脫貧攻堅提供堅強組織保證。抓好干部隊伍建設,促真抓實干、擔當作為。俗語說“干部帶頭干,啥事都好辦”,打贏脫貧攻堅戰,需要干部宣傳、落實黨的各項惠民政策、需要干部用力、用心、用情幫助貧困戶脫貧致富,要抓好干部的嚴管厚愛,特別是駐村干部的日常管理,用好工作隊員專項考核,做好約談提醒,推動領導干部把責任扛在肩上,把任務抓在手上,把主要精力聚焦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上。要加大關心關愛力度,日常要多走進干部,傾聽干部心聲,了解干部思想動態,幫助解決實際困難;要用準用好表彰、表揚、提拔晉升等激勵政策,推動領導干部積極履職盡職、銳意進取、奮發有為。抓短板弱項,促成果鞏固。擴大農村黨員發展規模,提高農村發展黨員質量,改善黨員結構不合理問題,提升黨組織的凝聚力、戰斗力。統籌推進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充分利用農村資源、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做大做強扶貧產業,拓寬貧困群眾增收致富渠道,增強“造血”功能。加大農村地區人才培養力度,著力解決引人難、留人難的問題。調查摸底,充分挖掘本地人才能人,優化完善軟硬件設施,充分發揮人才政策,引進各類人才,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提供人才支撐。
抓黨建促脫貧攻堅是打贏攻堅戰的重要舉措,消除貧困,實現共同富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要在組織、干部、補短板上抓促并舉,全面發力,充分發揮黨組織的各項優勢,就一定能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
扶貧工作是一項解決民生實際的習題,聯系群眾最直接、最根本的工作。2013年11月習總書記到湖南湘西考察時首次做出了“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精準扶貧”的重要指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特別是在貧困地區。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小康不小康,關鍵在于貧困的老鄉能不能脫貧”。讓農村人口如期脫貧是最終判斷我國是否能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標志。
按照我們黨領導全國人民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的總體戰略部署,到2020年我國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這一宏偉的目標大約還有2年的時間,目前已處于決勝階段。我們應該清醒的認識到,其中農村還有幾千萬的貧困人則是最突出的短板,必須合理安排公共資源配制,動員全黨全社會齊心協力打贏這場脫貧攻堅戰。
實現扶貧不是一天一夜的事情,實現貧困人民的小康夢想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這就需要我們從頭腦中扎根,習近平總書記告誡我們,我們不應該喊出扶貧口號,也不應該設定好高騖遠的目標。我們必須腳踏實地,從層次從小事做起。
長期以來,扶貧亂象時有發生,扶貧對象常由基層干部推估、扶貧資金天女散花、貧困縣舍不得脫貧摘帽、人情扶貧、關系扶貧,造成應扶未扶、扶富不扶窮等現象的存在嚴重導致社會不公甚至滋生腐敗。這不僅反映的是干部的群眾觀念和執政理念的大問題,更是扶貧工作沒有走心的惡果,不可小覷。
精準扶貧要用真心從實抓。以調研走訪的實際數據定位哪兒最貧困,為什么貧困?實打實的派駐工作組,通過招商引資、引進項目等發展當地經濟;上級部門也應撥付資金、實行一幫一的政策,點對點扶貧幫困。
精準扶貧要清心從嚴管。扶貧資金和項目要從嚴管,防止進入小腰包,要實實在在的用在基礎設施修建或貧困老百姓身上;資料整理和匯報要從嚴核,防止為了驗收檢查而作假,杜絕書面匯報漂亮、群眾口碑差的以匯報奪政績觀;定貧脫貧要從嚴審,嚴厲打擊為了扶貧資金而定貧困村、為了脫帽而做形象工程的現象。
心系于民,冷暖在心是動力。扶貧干部應深入貧困,體會疾苦,讓心得以洗禮,發自內心的來打好打贏這場扶貧脫貧攻堅戰,要有一種歷史使命感、責任感、光榮感。必須以更大的決心、更明確的思路、更精準的舉措、超常規的力度,眾志成城實現脫貧攻堅目標。
黨的_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戰略高度,把脫貧攻堅擺到治國理政突出位置,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作出一系列新決策新部署,推動中國減貧事業取得巨大成就,對世界減貧進程作出了重大貢獻?!读暯椒鲐氄撌稣帯饭卜?個專題:決勝脫貧攻堅,共享全面小康;堅持黨的領導,強化組織保證;堅持精準方略,提高脫貧實效;堅持加大投入,強化資金支持;堅持社會動員,凝聚各方力量;堅持從嚴要求,促進真抓實干;堅持群眾主體,激發內生動力;攜手消除貧困,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通過認真學習黨的xx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扶貧工作作出的一系列重要論述,讓我深刻認識到當下扶貧工作的重要性,也讓對扶貧工作的落實、監督、制度和總體目標有了深入的認識。
做好精準扶貧,首先,必須落實好“精準識別”?!胺鲐氶_發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在精準?!倍珳史鲐毜年P鍵又是能不能精準識貧。當前,各地脫貧攻堅的進度日新月異,脫貧人口與日俱增,如果不能精準識貧,不僅不能讓真正意義上的貧困人口脫貧,還會損害政府的形象。要真正做到精準扶貧,就得精確摸底。其次,必須落實好“精準施策”。精準扶貧意味著精準施策,精準施策才能精準發力。因此,必須聚焦脫貧致富的瓶頸制約,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制定扶持措施,解決關鍵問題。要從各地實際出發,按照“一村一策、一戶一法”原則,針對貧困村戶不同情況,確定扶貧項目,精準施策、精準發力。再者,必須落實好“精準管理”。管好、用好扶貧資金,既是黨和國家賦予監管部門的重大責任,也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關鍵所在。盡管國家三令五申對扶貧專項資金強化監督,但扶貧資金“跑”“冒”“滴”“漏”現象仍時有發生。究其原因,則在于監管乏力。因此,必須強化對扶貧政策措施落實、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管理使用、扶貧項目實施管理、脫貧目標任務完成等方面的監管,把扶貧工作運行納入陽光、法治軌道。
精準扶貧是當前壓倒一切的重點工作,全鄉鎮黨員干部正如火如荼進行,那么,如何抓好精準扶貧工作,形成“齊抓共管、上行下效”的良好氛圍,作為一名基層干部我認為需要做好以下幾點:一要積極參與部門定點扶貧。要充分發揮所在單位和機關黨員干部的自身優勢,統籌幫扶資源、整合幫扶力量,因村施策,做好組織動員、進度安排、推動實施等工作,幫助定點聯系貧困村制定切實可行的幫扶措施,協調幫助聯系貧困村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困難問題。二要扎實開展結對幫扶。黨員干部要采取“一幫一”、“一幫幾”、“幾幫一”的方式,對所聯系的貧困戶實行定人、定責、定時幫扶,因戶制宜確定幫扶內容。三要深入基層,深入貧困村貧困群眾,幫助貧困村貧困戶制定扶貧規劃,做到項目規劃到戶、脫貧效果到戶,結合整村推進扶貧開發和民政救助政策,切實解決貧困戶吃飯、穿衣、教育、醫療、住房、養老等“兩不愁、四保障”方面的問題。四要幫助困難群眾出點子想法子,共同謀劃發展新思路新舉措,堅持以產業為支撐,因地制宜幫助貧困村、貧困戶發展特色增收致富產業,尤其要幫助發展一批周期短、效益大、可持續增收的產業。五要堅持扶貧先扶志,充分發揮貧困群眾的主體作用,引導他們堅定信心、不等不靠、苦干實干,依靠自身努力增加收入,改變落后面貌。
精準扶貧,責任重于泰山,黨員干部在精準扶貧工作中必須發揮表率作用,時刻保持知難而進、克難而上的豪情銳氣,在困難面前站得出、危難關頭豁得出,不計個人得失,事事想在前頭、處處趕在前頭,不遺余力做好精準扶貧工作。
消除貧困,實現共同富裕,是黨的重要使命。今年實現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是黨中央向全國人民作出的鄭重承諾,必須如期實現,沒有任何退路和彈性。3月31日,廣西召開抓黨建促決戰決勝脫貧攻堅電視電話會議,為廣西今年如何全面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指明了方向,以習近平總書記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為指導,在抓上精準發力,在促上務求實效,充分發揮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和密切聯系群眾優勢,讓中央、自治區關于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各項決策部署在八桂大地上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要抓促并舉。抓堡壘打造,促優勢作用發揮?!端疂G傳》中有這樣一句話蛇無頭而不行,俗語有說農村富不富,關鍵在支部,打贏脫貧攻堅戰,需要發揮黨支部的引領作用,建強基層黨組織,切實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和密切聯系群眾優勢轉化為增收致富、脫貧攻堅的優勢。要選優配強黨組織書記,排查整頓軟弱渙散村黨組織,促進基層黨組織標準化、規范化建設發展,為決戰脫貧攻堅提供堅強組織保證。抓好干部隊伍建設,促真抓實干、擔當作為。俗語說干部帶頭干,啥事都好辦,打贏脫貧攻堅戰,需要干部宣傳、落實黨的各項惠民政策、需要干部用力、用心、用情幫助貧困戶脫貧致富,要抓好干部的嚴管厚愛,特別是駐村干部的日常管理,用好工作隊員專項考核,做好約談提醒,推動領導干部把責任扛在肩上,把任務抓在手上,把主要精力聚焦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上。要加大關心關愛力度,日常要多走進干部,傾聽干部心聲,了解干部思想動態,幫助解決實際困難;要用準用好表彰、表揚、提拔晉升等激勵政策,推動領導干部積極履職盡職、銳意進取、奮發有為。抓短板弱項,促成果鞏固。擴大農村黨員發展規模,提高農村發展黨員質量,改善黨員結構不合理問題,提升黨組織的凝聚力、戰斗力。統籌推進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充分利用農村資源、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做大做強扶貧產業,拓寬貧困群眾增收致富渠道,增強造血功能。加大農村地區人才培養力度,著力解決引人難、留人難的問題。調查摸底,充分挖掘本地人才能人,優化完善軟硬件設施,充分發揮人才政策,引進各類人才,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提供人才支撐。
抓黨建促脫貧攻堅是打贏攻堅戰的重要舉措,消除貧困,實現共同富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要在組織、干部、補短板上抓促并舉,全面發力,充分發揮黨組織的各項優勢,就一定能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
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也是中國共產黨的重要使命。
從成立之日起,中國共產黨就團結帶領中國人民為創造美好生活開始進行艱辛奮斗。新中國成立為擺脫貧困、改善人民生活打下了堅實基礎。改革開放以來,黨團結帶領人民實施了大規模、有計劃、有組織的扶貧開發,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偉大成就。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脫貧攻堅擺在治國理政的突出位置,組織開展了聲勢浩大的脫貧攻堅人民戰爭。
脫貧攻堅補上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最大短板。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增強。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區域性整體貧困得到解決。脫貧地區整體面貌發生歷史性巨變,經濟社會發展大踏步趕上來。脫貧攻堅戰的全面勝利,標志著我們黨在團結帶領人民創造美好生活、實現共同富裕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一大步。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和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仍然任重道遠?!笆奈濉币巹澓?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十四五”時期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邁出堅實步伐,2035年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
征途漫漫,惟有奮斗?!笆奈濉币呀涢_局起步,我們要切實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各項工作,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持續縮小城鄉區域發展差距,讓低收入人口和欠發達地區共享發展成果,在現代化進程中不掉隊、趕上來。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我們要腳踏實地、久久為功,朝著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標砥礪奮進。
摘要:共同富裕是馬克思在對共產主義的設想中提出來的。社會主義的“富?!笔窃诮⒃谏a資料公有制基礎上的按勞分配的“富?!?,但是社會主義的共同富裕依然存在部分差距,按勞分配依舊存在缺陷,只有共產主義按需分配的分配方式才是真正沒有差距的分配方式,共產主義的富裕才是真正的共同富裕。
關鍵詞:共同富裕;社會主義;共產主義。
工人階級打破資產階級的統治,建立無產階級的政權是實現自身利益的基礎,只有在生產資料國家所有的基礎上才能夠擺脫經濟上的一切不平等,這是實現共同富裕的政治前提,是實現共同富裕的保證,同時,共同富裕的實現還需要生產力的高度發展作為基礎。
生產資料的私有制以及與其相適應的不平等的分配方式直接導致了資本主義社會貧富差距的產生,馬克思在對資本主義社會進行仔細的剖析后發現:貧富差距產生的直接來源于資本主義狹隘的生產關系。資本主義的貧富差距反映出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之間激烈的階級斗爭,對資本主義的批判同時是對共產主義的期盼。在馬克思看來,無產階級要擺脫資產階級的壓迫首先要通過無產階級革命取得國家政權,將剝削階級變為勞動者階級,將舊的生產關系進行徹底的變革,使生產力在新的生產關系下得到發展。一方面,這種新的生產關系使社會生產按照全體社會成員的需求進行,同時這種社會生產力也能夠滿足社會成員的需要,另一方面,剝削和壓迫在新的社會形態下也被徹底的消滅,工人階級和資產階級的對抗消失了,不平等的所有制關系和分配關系消失了,社會財富占有上的差距也就會隨著社會的發展逐漸消失。
共同富裕的提出體現了社會主義的生產關系的特征,“共同”規定了“富?!钡闹黧w是全體社會成員,共同性是共同富裕的一個重要屬性,這種共同性使共同富裕與資本主義貧富差距區別開來。共同性是建立在生產資料國家所有基礎之上的,只有國家占有生產資料,只有全社會成員共同通過勞動參與生產,富裕才是共同的富裕。同時,共同性意味著階級壓迫的終結,意味著通過階級統治占有他人勞動產品的時代的終結,在生產資料國家有制的基礎上,全體社會成員都是勞動者階級,也就不存在階級壓迫。
共同富裕的提出體現了社會發展在生產力層面的要求,體現出社會主義在生產力方面的特征?!案辉!币幎松鐣蓡T占有物質財富的程度,體現出社會成員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案辉!笔且陨鐣a力的發展和社會產品的豐富作為基礎的,富裕是物質生活領域的富裕。物質生活資料的豐富是富裕的內涵,物質生活資料的豐富需要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在馬克思看來,在生產資料社會國家所有的條件下,生產力的高度發展是物質財富的豐富和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前提,高度發展的社會生產力能夠給社會提供巨大的物質財富,生產力的發展和機器的普遍采用能夠使勞動者從生產過程中解脫出來,從而能夠使勞動者獲得在其他領域發展的機會。另外,生產力的發展是解決社會矛盾的手段,生產力的高度發展能夠解決社會成員在物質生活領域的一切矛盾,同樣,生產力的高度發展能夠解決社會成員在社會財富占有差距上的矛盾。
共同富裕有不同的發展階段,在有不同的發展階段有不同的特征和分配方式。馬克思將共產主義的第一階段定義為社會主義,在社會主義階段上生產資料的社會占有已經實現,但是在這個階段上不平等的因素還是存在的,參與生產過程的勞動量是進行分配的唯一根據,在按勞分配中社會成員更容易表現為勞動者,從而社會成員參與生產的勞動強度和勞動量的差異會導致社會成員財富占有的差距,這種分配方式忽略了社會成員在身體素質和家庭狀況上的差異,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人的主體性,但是在社會主義的階段社會成員的這種差距僅僅表現為社會成員在生理層面的差距,對資本主義生產資料私有制以及巨大貧富差距來說是一大進步。馬克思對這種分配方式的批判是從共產主義社會中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和人的全面的需要出發的,在共產主義社會中勞動者各盡所能,按需分配,在按需分配下社會成員更容易表現為“真正的人”。同時,共產主義按需分配繼承了社會主義按勞分配的原則,勞動依舊是社會成員參與分配的前提,但是與社會主義不同的是,在共產主義社會中勞動是自覺自主的勞動,是作為“第一需要”的勞動。
共同富裕是目標,同時也是過程。共同富裕實現的過程是收入貧富差距不斷解決的過程,收入貧富差距需要在生產力的不斷發展中得到解決,共同富裕需要在推動生產力的發展和生產關系的變革中得到實現,這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同時,貧富差距的出現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決定的,并將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長期存在,會隨著社會主義不斷向前發展得到解決。但是,收入貧富差距的出現并不是對共同富裕的否定,首先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共同富裕在“共同性”上得到了充分體現,改革開放以來的發展成果由全體人民共享,人民群眾生活水平顯著普遍提高,其次,共同富裕不是社會成員在社會財富占有量上的完全相同,也不是各個地區在發展水平中的完全同步,我國的基本國情和地域優勢決定了東南沿海的發展要先與西部,城區發展要先與鄉村。要求發展水平上的完全同步是不符合基本國情不符合實際情況的。
共同富裕的實現需要政府與個人共同發揮作用。政府在促進地區協調發展、收入調節、消除絕對貧困、社會保障方面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同時個人的努力對解決收入差距、實現個人價值方面也起到決定性作用,因此共同富裕的實現需要政府與個人共同發揮作用。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選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形勢與政策論文。
就了解學習鄧小平理論以來,我們初步了解了當今社會我國所實行的方針政策,所堅持走的道路為社會主義道路。要求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本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適合自己的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逐步實現工業、農業、國際和科學技術現代化,把中國建設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國家。即一方面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走社會主義道路,另一方面必須從實際出發,不照抄、照搬別國經驗模式,走自己的路,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立足基本國情,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鞏固和完善社會主義制度,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由鄧小平提出的。
1992年初,鄧小一在南方談話中提出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經濟建設所倡導的:改革開放、一國兩制、土地改革概念,改變了21世紀的中國,為實現社會主義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實現人民共同致富。
我印象最深的是鄧小平提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內容之一:共同富裕。即是全體人民通過辛勤勞動和相互幫助達到豐衣足食的生活水平,中國人多地廣,共同富裕并不是同時富裕,而是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先富的幫助后富的逐步實現共同富裕。
個人認為,要實現共同富?,F在應當首先解決了不正當手段導致的貧富收入差距。當今我們所處的社會,貧富差距是相當大的,這些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貧富差距是一個極為正常的現象,并不是說人有三六九等,但因為個人的關系,不愿工作,游手好閑的,你沒辦法使他富起來。中國人口眾多,暫時沒有辦法全面解決就業問題,勞動力大于勞動需求,工資水平比其他國家低很多,經濟的平衡,致使部分必須品價格高,如房價,百姓手中沒有積蓄,沒有資本,就自然沒有辦法讓家庭富裕起來,促使貧富差距的持續加大。
也有很大一部分勞動者,是通過自己的雙手誠實勞動獲得了財富,普普通通的例子:在我們公司附近來自福建的大姐,從90年代后期來到廣州,經營著一家60多平方米的士多店,通過多年的辛勤勞動,在家鄉買了套大的房子,小孩也十歲了,在番禺上小學,小日子過得有滋有味,考慮著回家鄉發展,等孩子長大一點,要上初中,家里也還有年長的父母親需要照顧。有一部分人付出了勞動卻得不到相應的回報,他們停留在在城市中的某一些地方,幾個人或十幾個人在一起,哪里有事做可以賺錢就往哪里走,即使知道會有危險,為了生活,還是硬著頭皮繼續,如為城市建設付出的進城務工人員,他們一年到頭辛苦辛苦,過年過年時反而為工資的發放發愁,這也是當今社會的一大問題。
也有一部分人通過不正當的手段獲得財富,如偷稅漏稅,權錢交易,有權,可以非法獲取更多的利潤,某些官員的政治腐敗。打開新聞網頁,經??梢钥吹侥衬彻賳T因為被人舉報,涉嫌某起事件,引起有關部門介入調查。這些實實在在,真真切切發生在我們身邊的,如近期廣州番禺查處的“房叔”蔡彬,身為正處級的官員,月薪一萬,家人及其名下的房產達21套,價值4000萬,其檔案被調出公布于網絡上,隨后有關部門立案調查,涉嫌利用職務之便收受他人賄賂,有經濟問題,并對其實施雙規。這種通過不正當手段得到的財富,與中國共產黨的廉潔公正是相違背的,也不是我們社會主義實現共同富裕的方式,這種不透明的收入所得,是人民群眾痛恨的,在職官員,不謀其職,貪污腐敗,讓人民群眾心寒。這些行為都應該被禁止,為禁止不正當的競爭交易,需要國家制度的完善執行,才能杜絕此類非法手段,在一定程度上減少貧富差距。
大力發展教育事業與科教興國戰略,提升國民的綜合素質。期昐擁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能生活得更好,向全面實現小康生活邁進.
作為新時代的我們,對于共同富裕要有足夠的了解,不能只是片面。要加強自己的道德水準,做一個社會所接受的人,增強學識與能力,做一個服務于社會的人,加強自己的知識與修養,做一個不對社會造成危害的人。養成好的習慣,尊重他人,力所能及的伸出自己的雙手,貢獻自己微不足道的力量。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理念是實踐的指南。
新世紀之初,粗放的高增長、資源的高消耗、產業的"低散亂"各種體制性障礙、機制性梗阻,讓浙江遇到了"成長的煩惱",來到了歷史性關口。
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同志審時度勢、高瞻遠矚,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立足于對世情、國情、省情的深刻洞察,以馬克思主義政治家的戰略眼光、系統觀念和辯證思維,重新審視浙江的資源稟賦,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浙江具體實際緊密結合起來,把落實中央的要求和發揮浙江的主觀能動性統一起來,創造性地提出實施"八八戰略"。"八八戰略",針對的就是浙江富民強省中遇到的矛盾和問題,是從戰略層面對"形勢怎么看""路子怎么走""工作怎么干"作出的"世紀之答"。
如果要標注出"八八戰略"的內在價值邏輯的話,那么毫無疑問,共同富裕始終是貫穿其中的鮮明主旨和重要取向。
浙江深入實施"八八戰略"的實踐歷程,就是加快推動共同富裕的奮斗歷程。推動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提高對內對外開放水平,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就是要夯實共同富裕的物質基礎;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就是要破解共同富裕的城鄉差距難題;大力發展海洋經濟,推動欠發達地區跨越式發展,就是要破解共同富裕的地區差距難題;創建生態省,打造"綠色浙江",就是要擦亮共同富裕的靚麗生態底色;加強法治建設、信用建設和機關效能建設,就是要營造共同富裕的良好社會環境;推進科教興省、人才強省,建設文化大省,就是要滿足共同富裕的精神富有要求。
強調跳出"三農"抓"三農"、統籌城鄉興"三農"、"現代化建設不能留盲區死角,實現全面小康一個鄉鎮也不能掉隊",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大力推進城鄉一體化,推動實施"山海協作工程""欠發達鄉鎮奔小康工程""百億幫扶工程"等三大工程,全面實施"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不斷建立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在實施"八八戰略"過程中,習近平同志聚焦統籌群體、區域、城鄉發展,創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推動共同富裕的重大改革舉措。這些改革舉措,隨著時代的發展、改革的向前,歷久彌新且熠熠生輝。
在"八八戰略"指引下,浙江的體制機制更活、產業動能更勁、協調水平更高、生態紅利更豐、資源優勢更強、綜合環境更好、文化魅力更盛、黨建保障更有力,促進了欠發達地區和發達地區的協同發展、不同社會群體的共同發展、物質與精神的平衡發展、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為走好共同富裕之路奠定了扎實基礎。
歷史是最好的老師,實踐是最硬的標準。"八八戰略"在浙江的成功實踐昭示我們,唯有忠實踐行"八八戰略",才能實現共同富裕。
忠實踐行"八八戰略",就是要深刻把握和充分用好"八八戰略"蘊含的系統觀念和辯證思維,鍛長板、補短板、挖潛力、拓空間,圍繞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在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統籌城鄉區域發展、發展先進文化、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創新社會治理等方面先行示范。同時,在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中,進一步豐富和完善"八八戰略"的時代內涵和實踐價值,探索破解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的有效途徑,實現從傳承到創新的集成升華、從過程到結果的遞進躍升。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了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其中首次提出"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面向這一清晰的美好藍圖,我們必須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采取更有力的舉措,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
實現共同富裕,反映了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我們黨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的重要體現。在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中,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為創造美好生活、實現共同富裕而不懈奮斗,在實踐中形成了先富帶動后富、逐步實現共同富裕的規律性認識,推動人民生活質量和社會共享水平顯著提升。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們意氣風發走上創造美好生活、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新征程。黨的十九大在未來30多年的戰略安排中,把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作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重要內容,分階段、分步驟進行了謀劃和部署。生逢美好時代,我們親眼見證著收入水平不斷提高、消費結構不斷升級、民生福祉不斷改善、兜底保障不斷夯實、貧困人口成功脫貧的歷史奇跡。在此基礎上,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的遠景目標,為我們腳踏實地一步一步邁向更加美好的未來,吹響了奮進的號角。
向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不斷邁進,就要進一步把"蛋糕"做大。實現共同富裕,最終靠的是發展。發展是硬道理,唯有發展才能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新征途上,我們要堅持不懈抓發展,特別是要通過構建新發展格局持續推動高質量發展,不斷擴大經濟總量,不斷增強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不斷讓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物質基礎堅實起來,讓我們的"家底"越來越厚實。
向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不斷邁進,還要進一步把"蛋糕"分好。我們的發展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如果發展不能回應人民的期待,不能讓群眾得到實際利益,發展就失去了意義,也不可能持續。要在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漸進共享中,不斷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讓發展成果最大限度地惠及全體人民,讓老百姓的"錢袋子"更鼓、過好日子的底氣更足。
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標需要一個較長的歷史過程,是由一個一個階段性目標逐步達成的。中國即將全面建成惠及14億多人口的小康社會,成功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重點研究"十四五"規劃問題并提出建議,順應億萬民眾的期盼,對增進民生福祉、改善人民生活品質作出部署,扎實推動共同富裕。我們相信,當歷史的指針劃向21世紀第35個年頭,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必將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我們就是這樣一步一個腳印,積小勝為大勝,不斷朝著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標前進。
把藍圖變為現實,是一場新的長征。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廣大人民群眾拿出勇氣和智慧,用勤勞的雙手共同創造幸福生活和美好未來,共同富裕之路必將越走越寬廣。
?
共同富裕是全體人民通過辛勤勞動和相互幫助最終達到豐衣足食的生活水平,也就是消除兩極分化和貧窮基礎上的普遍富裕。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關于,歡迎大家前來參考查閱!
消除貧困,實現共同富裕,是黨的重要使命。今年實現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是黨中央向全國人民作出的鄭重承諾,必須如期實現,沒有任何退路和彈性。3月31日,廣西召開抓黨建促決戰決勝電視電話會議,為廣西今年如何全面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指明了方向,以習近平總書記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為指導,在“抓”上精準發力,在“促”上務求實效,充分發揮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和密切聯系群眾優勢,讓中央、自治區關于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各項決策部署在八桂大地上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要“抓”“促”并舉。抓堡壘打造,促優勢作用發揮?!端疂G傳》中有這樣一句話“蛇無頭而不行”,俗語有說“農村富不富,關鍵在支部”,打贏脫貧攻堅戰,需要發揮黨支部的引領作用,建強基層黨組織,切實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和密切聯系群眾優勢轉化為增收致富、脫貧攻堅的優勢。要選優配強黨組織書記,排查整頓軟弱渙散村黨組織,促進基層黨組織標準化、規范化建設發展,為決戰脫貧攻堅提供堅強組織保證。抓好干部隊伍建設,促真抓實干、擔當作為。俗語說“干部帶頭干,啥事都好辦”,打贏脫貧攻堅戰,需要干部宣傳、落實黨的各項惠民政策、需要干部用力、用心、用情幫助貧困戶脫貧致富,要抓好干部的嚴管厚愛,特別是駐村干部的日常管理,用好工作隊員專項考核,做好約談提醒,推動領導干部把責任扛在肩上,把任務抓在手上,把主要精力聚焦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上。要加大關心關愛力度,日常要多走進干部,傾聽干部心聲,了解干部思想動態,幫助解決實際困難;要用準用好表彰、表揚、提拔晉升等激勵政策,推動領導干部積極履職盡職、銳意進取、奮發有為。抓短板弱項,促成果鞏固。擴大農村黨員發展規模,提高農村發展黨員質量,改善黨員結構不合理問題,提升黨組織的凝聚力、戰斗力。統籌推進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充分利用農村資源、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做大做強扶貧產業,拓寬貧困群眾增收致富渠道,增強“造血”功能。加大農村地區人才培養力度,著力解決引人難、留人難的問題。調查摸底,充分挖掘本地人才能人,優化完善軟硬件設施,充分發揮人才政策,引進各類人才,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提供人才支撐。
抓黨建促脫貧攻堅是打贏攻堅戰的重要舉措,消除貧困,實現共同富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要在組織、干部、補短板上抓促并舉,全面發力,充分發揮黨組織的各項優勢,就一定能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
作為一名建行青年,我認為在實現共同富裕方面,建行將繼續堅持"三大戰略",順應國家戰略和經濟發展趨勢,落實普惠金融、住房租賃、金融科技三大戰略。以金融科技為載體,利用“互聯網+大數據”,與普惠金融和住房租賃雙輪驅動,互相支撐,共同發力。以數字化轉型帶動金融改革,發展以人為核心的全方位普惠金融目標,以金融擔當助力打開浙江實現共同富裕的實踐通道。
發揮“三大戰略”優勢,服務鄉村振興。我行應充分發揮我行“普惠金融”戰略優勢,結合浙江城鄉發展階段和產業特征,對城鄉領域提供更加精準的服務,創新打好“裕農通”、善融商務等系列“組合拳”,做大消費扶貧,做好鄉村振興,充分運用善融商務等平臺,使城里資源下得去、農村產品上得來、外來產品接得住,運用科技和金融相結合,助力“智慧鄉村”建設,力促浙江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推動金融服務共同富裕實現新突破。
青少的我們充滿朝氣與活力,是初生的太陽,是五月的花海,是未來浙江省高質量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生力軍,要為譜寫浙江省更美好的明天而拼搏奮斗。青年的我們需要緊跟時代,砥礪前行。世界變化風云莫測,時代發展瞬息萬變,浙江省不斷向前發展的同時也面臨暗流沖擊,我們理應緊跟時代,勇往直前,保質保量,在2035年建設全國第一個共同富裕示范區!
日前,《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支持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意見》正式發布。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0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從全局和戰略高度出發,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全民奔赴小康社會、實現共同富裕的美好藍圖。
自古以來我國就有“天下大同”的思想,早期農家的“并耕而食”理想、道家的“小國寡民”理想、儒家的“大同”理想等,都是其集中體現,它主要反映的是人民群眾對于沒有束縛、壓迫、貧窮的美好生活的向往?!疤煜麓笸迸c共同富裕有相通之處。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人民群眾的共同期盼,通過允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先富帶后富,極大解放和發展了社會生產力,人民生活水平得以不斷提高。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在社會主義實踐中不斷探索實現共同富裕的道路,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一個都不能少”“一個都不能掉隊”深植于我們的腦海中。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運用科學系統的思維謀劃全局,促進人民群眾在共同富裕道路上不斷向前邁進。
實現共同富裕,就是讓人民群眾過上好日子。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上取得明顯實質性進展,40多年的努力,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實現了大跨越,在嚴峻復雜的國內外環境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嚴重沖擊下,2020年全年國內生產總值超過100萬億元,國民經濟運行穩定恢復,穩就業保民生成效顯著,我們有條件有能力在推動實現共同富裕上有更大作為。
“十四五”時期,我們要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堅定不移深化改革開放創新,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共同富裕方向,始終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同步,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
實現共同富裕具有復雜性和階段性,需要生產力的高度發展、自主創新力的大力提升、公共服務的一體化發展、文化建設的全面推進,既要立足于把“蛋糕”做大,又要著眼于把“蛋糕”分好,持續做大、做強、做優經濟發展。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戰略安排,分兩個階段,每個階段都設定了共同富裕的過程性目標。在第一個階段,從2020年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邁出堅實步伐”。在第二個階段,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全體人民共同富?;緦崿F”。這就要求我們在新時期要塑造產業競爭新優勢,提升經濟循環效率,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提高發展質量效益,推動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完善再分配制度,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財產性收入,加大稅收、社保、轉移支付等調節力度和精準性,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
藍圖已經繪就,奮進正當其時。中國共產黨始終與人民魚水情深,無論何時我們都不能忘卻人民情懷、忽略人民關切、背離人民期盼,我們必須腳踏實地、久久為功,向著人民事業更加積極有為地奔跑,凝聚起在新征程中實現共同富裕的強大力量。
近日,《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實施方案(20212025年)》(下稱《方案》)正式發布。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理念是實踐的指南。
新世紀之初,粗放的高增長、資源的高消耗、產業的"低散亂各種體制性障礙、機制性梗阻,讓浙江遇到了"成長的煩惱,來到了歷史性關口。
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同志審時度勢、高瞻遠矚,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立足于對世情、國情、省情的深刻洞察,以馬克思主義政治家的戰略眼光、系統觀念和辯證思維,重新審視浙江的資源稟賦,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浙江具體實際緊密結合起來,把落實中央的要求和發揮浙江的主觀能動性統一起來,創造性地提出實施"八八戰略。"八八戰略,針對的就是浙江富民強省中遇到的矛盾和問題,是從戰略層面對"形勢怎么看"路子怎么走"工作怎么干作出的"世紀之答。
如果要標注出"八八戰略的內在價值邏輯的話,那么毫無疑問,共同富裕始終是貫穿其中的鮮明主旨和重要取向。
浙江深入實施"八八戰略的實踐歷程,就是加快推動共同富裕的奮斗歷程。推動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提高對內對外開放水平,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就是要夯實共同富裕的物質基礎;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就是要破解共同富裕的城鄉差距難題;大力發展海洋經濟,推動欠發達地區跨越式發展,就是要破解共同富裕的地區差距難題;創建生態省,打造"綠色浙江,就是要擦亮共同富裕的靚麗生態底色;加強法治建設、信用建設和機關效能建設,就是要營造共同富裕的良好社會環境;推進科教興省、人才強省,建設文化大省,就是要滿足共同富裕的精神富有要求。
強調跳出"三農抓"三農、統籌城鄉興"三農、"現代化建設不能留盲區死角,實現全面小康一個鄉鎮也不能掉隊,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大力推進城鄉一體化,推動實施"山海協作工程"欠發達鄉鎮奔小康工程"百億幫扶工程等三大工程,全面實施"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不斷建立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在實施"八八戰略過程中,習近平同志聚焦統籌群體、區域、城鄉發展,創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推動共同富裕的重大改革舉措。這些改革舉措,隨著時代的發展、改革的向前,歷久彌新且熠熠生輝。
在"八八戰略指引下,浙江的體制機制更活、產業動能更勁、協調水平更高、生態紅利更豐、資源優勢更強、綜合環境更好、文化魅力更盛、黨建保障更有力,促進了欠發達地區和發達地區的協同發展、不同社會群體的共同發展、物質與精神的平衡發展、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為走好共同富裕之路奠定了扎實基礎。
歷史是最好的老師,實踐是最硬的標準。"八八戰略在浙江的成功實踐昭示我們,唯有忠實踐行"八八戰略,才能實現共同富裕。
忠實踐行"八八戰略,就是要深刻把握和充分用好"八八戰略蘊含的系統觀念和辯證思維,鍛長板、補短板、挖潛力、拓空間,圍繞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在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統籌城鄉區域發展、發展先進文化、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創新社會治理等方面先行示范。同時,在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中,進一步豐富和完善"八八戰略的時代內涵和實踐價值,探索破解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的有效途徑,實現從傳承到創新的集成升華、從過程到結果的遞進躍升。
什么是共同富裕?我認為包含兩個層面,既要物質上共同富裕,又要精神上共同富裕。
物質層面,關系到百姓的衣食住行用,讓生活有保障,是共同富裕的首要任務和基本內涵。而精神層面,則是讓生活有溫度,是共同富裕必不可少的有機組成部分。
作為一名基層民情民訪代辦站代辦員,我覺得精神層面更需要得到關注,精神富有比物質富有更重要。在我從事代辦員這些年,我發現,現在人們的生活基本都有保障了,但文化生活方面,特別是老年人,還有待進一步豐富。社會矛盾減少了,鄰里關系更和睦了,社區"一家親,相處有禮有節,走到哪都有家的溫暖,這是我理解的精神層面的共同富裕。
如何推進精神層面的共同富裕建設,我認為,首先要提高人的素養,加強思想道德建設。鄧小平在改革開放之初提出: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然后讓他們帶動大家一起致富,走共同富裕道路。這就要提升人們的社會責任感,積極主動幫助沒有富裕的人一起進步,一起提高生活水平。
其次要加強社會基層治理工作。凡事以"和為貴。和諧社會是共同富裕的政治保障。如今我所做的,就是每天接待需要化解矛盾糾紛的群眾,將社會不穩定因素阻止在萌芽狀態。在調解中,時間非常寶貴,在矛盾產生初期就想方設法去化解,避免小糾紛演變成大矛盾,進而導致悲劇出現。從事調解工作已經八年多,我希望更多人加入到這個隊伍,敢于面對矛盾糾紛,傳播好人好事的正能量,讓這社會充滿愛。
同時,要加大對老年人,特別是獨居老人的人文關懷,給予他們更多關愛?,F實中,我經常碰到有老人因為缺少子女的陪伴,被一些打著健康保健、外出旅游幌子的騙子鉆了空子,多年攢下的積蓄全被騙走。對子女來說,在外打拼不易,工作在繁忙也要多設身處地考慮老人的感受與現實困難,即便不能?;丶铱纯?,也經常打電話回家。對基層組織和社區來說,可以組織志愿者隊伍,多開展一些文藝活動,為老人送去歡樂,有條件的還可以建設一些活動中心與養老公寓。
黨的xx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戰略高度,把脫貧攻堅擺到治國理政突出位置,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作出一系列新決策新部署,推動中國減貧事業取得巨大成就,對世界減貧進程作出了重大貢獻?!读暯娇倳浄鲐氄撌稣帯饭卜?個專題:決勝脫貧攻堅,共享全面小康;堅持黨的領導,強化組織保證;堅持精準方略,提高脫貧實效;堅持加大投入,強化資金支持;堅持社會動員,凝聚各方力量;堅持從嚴要求,促進真抓實干;堅持群眾主體,激發內生動力;攜手消除貧困,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通過認真學習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扶貧工作作出的一系列重要論述,讓我深刻認識到當下扶貧工作的重要性,也讓對扶貧工作的落實、監督、制度和總體目標有了深入的認識。
做好精準扶貧,首先,必須落實好“精準識別”?!胺鲐氶_發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在精準?!倍珳史鲐毜年P鍵又是能不能精準識貧。當前,各地脫貧攻堅的進度日新月異,脫貧人口與日俱增,如果不能精準識貧,不僅不能讓真正意義上的貧困人口脫貧,還會損害政府的形象。要真正做到精準扶貧,就得精確摸底。其次,必須落實好“精準施策”。精準扶貧意味著精準施策,精準施策才能精準發力。因此,必須聚焦脫貧致富的瓶頸制約,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制定扶持措施,解決關鍵問題。要從各地實際出發,按照“一村一策、一戶一法”原則,針對貧困村戶不同情況,確定扶貧項目,精準施策、精準發力。再者,必須落實好“精準管理”。管好、用好扶貧資金,既是黨和國家賦予監管部門的重大責任,也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關鍵所在。盡管國家三令五申對扶貧專項資金強化監督,但扶貧資金“跑”“冒”“滴”“漏”現象仍時有發生。究其原因,則在于監管乏力。因此,必須強化對扶貧政策措施落實、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管理使用、扶貧項目實施管理、脫貧目標任務完成等方面的監管,把扶貧工作運行納入陽光、法治軌道。
精準扶貧是當前壓倒一切的重點工作,全鄉鎮黨員干部正如火如荼進行,那么,如何抓好精準扶貧工作,形成“齊抓共管、上行下效”的良好氛圍,作為一名基層干部我認為需要做好以下幾點:一要積極參與部門定點扶貧。要充分發揮所在單位和機關黨員干部的自身優勢,統籌幫扶資源、整合幫扶力量,因村施策,做好組織動員、進度安排、推動實施等工作,幫助定點聯系貧困村制定切實可行的幫扶措施,協調幫助聯系貧困村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困難問題。二要扎實開展結對幫扶。黨員干部要采取“一幫一”、“一幫幾”、“幾幫一”的方式,對所聯系的貧困戶實行定人、定責、定時幫扶,因戶制宜確定幫扶內容。三要深入基層,深入貧困村貧困群眾,幫助貧困村貧困戶制定扶貧規劃,做到項目規劃到戶、脫貧效果到戶,結合整村推進扶貧開發和民政救助政策,切實解決貧困戶吃飯、穿衣、教育、醫療、住房、養老等“兩不愁、四保障”方面的問題。四要幫助困難群眾出點子想法子,共同謀劃發展新思路新舉措,堅持以產業為支撐,因地制宜幫助貧困村、貧困戶發展特色增收致富產業,尤其要幫助發展一批周期短、效益大、可持續增收的產業。五要堅持扶貧先扶志,充分發揮貧困群眾的主體作用,引導他們堅定信心、不等不靠、苦干實干,依靠自身努力增加收入,改變落后面貌。
精準扶貧,責任重于泰山,黨員干部在精準扶貧工作中必須發揮表率作用,時刻保持知難而進、克難而上的豪情銳氣,在困難面前站得出、危難關頭豁得出,不計個人得失,事事想在前頭、處處趕在前頭,不遺余力做好精準扶貧工作。
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也是中國共產黨的重要使命。
從成立之日起,中國共產黨就團結帶領中國人民為創造美好生活開始進行艱辛奮斗。新中國成立為擺脫貧困、改善人民生活打下了堅實基礎。改革開放以來,黨團結帶領人民實施了大規模、有計劃、有組織的扶貧開發,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偉大成就。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脫貧攻堅擺在治國理政的突出位置,組織開展了聲勢浩大的脫貧攻堅人民戰爭。
脫貧攻堅補上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最大短板。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增強。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區域性整體貧困得到解決。脫貧地區整體面貌發生歷史性巨變,經濟社會發展大踏步趕上來。脫貧攻堅戰的全面勝利,標志著我們黨在團結帶領人民創造美好生活、實現共同富裕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一大步。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和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仍然任重道遠?!笆奈濉币巹澓?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十四五”時期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邁出堅實步伐,2035年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
征途漫漫,惟有奮斗?!笆奈濉币呀涢_局起步,我們要切實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各項工作,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持續縮小城鄉區域發展差距,讓低收入人口和欠發達地區共享發展成果,在現代化進程中不掉隊、趕上來。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我們要腳踏實地、久久為功,朝著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標砥礪奮進。
消除貧困,實現共同富裕,是黨的重要使命。今年實現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是黨中央向全國人民作出的鄭重承諾,必須如期實現,沒有任何退路和彈性。3月31日,廣西召開抓黨建促決戰決勝脫貧攻堅電視電話會議,為廣西今年如何全面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指明了方向,以習近平總書記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為指導,在抓上精準發力,在促上務求實效,充分發揮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和密切聯系群眾優勢,讓中央、自治區關于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各項決策部署在八桂大地上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要抓促并舉。抓堡壘打造,促優勢作用發揮?!端疂G傳》中有這樣一句話蛇無頭而不行,俗語有說農村富不富,關鍵在支部,打贏脫貧攻堅戰,需要發揮黨支部的引領作用,建強基層黨組織,切實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和密切聯系群眾優勢轉化為增收致富、脫貧攻堅的優勢。要選優配強黨組織書記,排查整頓軟弱渙散村黨組織,促進基層黨組織標準化、規范化建設發展,為決戰脫貧攻堅提供堅強組織保證。抓好干部隊伍建設,促真抓實干、擔當作為。俗語說干部帶頭干,啥事都好辦,打贏脫貧攻堅戰,需要干部宣傳、落實黨的各項惠民政策、需要干部用力、用心、用情幫助貧困戶脫貧致富,要抓好干部的嚴管厚愛,特別是駐村干部的日常管理,用好工作隊員專項考核,做好約談提醒,推動領導干部把責任扛在肩上,把任務抓在手上,把主要精力聚焦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上。要加大關心關愛力度,日常要多走進干部,傾聽干部心聲,了解干部思想動態,幫助解決實際困難;要用準用好表彰、表揚、提拔晉升等激勵政策,推動領導干部積極履職盡職、銳意進取、奮發有為。抓短板弱項,促成果鞏固。擴大農村黨員發展規模,提高農村發展黨員質量,改善黨員結構不合理問題,提升黨組織的凝聚力、戰斗力。統籌推進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充分利用農村資源、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做大做強扶貧產業,拓寬貧困群眾增收致富渠道,增強造血功能。加大農村地區人才培養力度,著力解決引人難、留人難的問題。調查摸底,充分挖掘本地人才能人,優化完善軟硬件設施,充分發揮人才政策,引進各類人才,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提供人才支撐。
抓黨建促脫貧攻堅是打贏攻堅戰的重要舉措,消除貧困,實現共同富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要在組織、干部、補短板上抓促并舉,全面發力,充分發揮黨組織的各項優勢,就一定能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
黨的_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戰略高度,把脫貧攻堅擺到治國理政突出位置,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作出一系列新決策新部署,推動中國減貧事業取得巨大成就,對世界減貧進程作出了重大貢獻?!读暯椒鲐氄撌稣帯饭卜?個專題:決勝脫貧攻堅,共享全面小康;堅持黨的領導,強化組織保證;堅持精準方略,提高脫貧實效;堅持加大投入,強化資金支持;堅持社會動員,凝聚各方力量;堅持從嚴要求,促進真抓實干;堅持群眾主體,激發內生動力;攜手消除貧困,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通過認真學習黨的xx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扶貧工作作出的一系列重要論述,讓我深刻認識到當下扶貧工作的重要性,也讓對扶貧工作的落實、監督、制度和總體目標有了深入的認識。
做好精準扶貧,首先,必須落實好“精準識別”?!胺鲐氶_發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在精準?!倍珳史鲐毜年P鍵又是能不能精準識貧。當前,各地脫貧攻堅的進度日新月異,脫貧人口與日俱增,如果不能精準識貧,不僅不能讓真正意義上的貧困人口脫貧,還會損害政府的形象。要真正做到精準扶貧,就得精確摸底。其次,必須落實好“精準施策”。精準扶貧意味著精準施策,精準施策才能精準發力。因此,必須聚焦脫貧致富的瓶頸制約,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制定扶持措施,解決關鍵問題。要從各地實際出發,按照“一村一策、一戶一法”原則,針對貧困村戶不同情況,確定扶貧項目,精準施策、精準發力。再者,必須落實好“精準管理”。管好、用好扶貧資金,既是黨和國家賦予監管部門的重大責任,也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關鍵所在。盡管國家三令五申對扶貧專項資金強化監督,但扶貧資金“跑”“冒”“滴”“漏”現象仍時有發生。究其原因,則在于監管乏力。因此,必須強化對扶貧政策措施落實、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管理使用、扶貧項目實施管理、脫貧目標任務完成等方面的監管,把扶貧工作運行納入陽光、法治軌道。
精準扶貧是當前壓倒一切的重點工作,全鄉鎮黨員干部正如火如荼進行,那么,如何抓好精準扶貧工作,形成“齊抓共管、上行下效”的良好氛圍,作為一名基層干部我認為需要做好以下幾點:一要積極參與部門定點扶貧。要充分發揮所在單位和機關黨員干部的自身優勢,統籌幫扶資源、整合幫扶力量,因村施策,做好組織動員、進度安排、推動實施等工作,幫助定點聯系貧困村制定切實可行的幫扶措施,協調幫助聯系貧困村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困難問題。二要扎實開展結對幫扶。黨員干部要采取“一幫一”、“一幫幾”、“幾幫一”的方式,對所聯系的貧困戶實行定人、定責、定時幫扶,因戶制宜確定幫扶內容。三要深入基層,深入貧困村貧困群眾,幫助貧困村貧困戶制定扶貧規劃,做到項目規劃到戶、脫貧效果到戶,結合整村推進扶貧開發和民政救助政策,切實解決貧困戶吃飯、穿衣、教育、醫療、住房、養老等“兩不愁、四保障”方面的問題。四要幫助困難群眾出點子想法子,共同謀劃發展新思路新舉措,堅持以產業為支撐,因地制宜幫助貧困村、貧困戶發展特色增收致富產業,尤其要幫助發展一批周期短、效益大、可持續增收的產業。五要堅持扶貧先扶志,充分發揮貧困群眾的主體作用,引導他們堅定信心、不等不靠、苦干實干,依靠自身努力增加收入,改變落后面貌。
精準扶貧,責任重于泰山,黨員干部在精準扶貧工作中必須發揮表率作用,時刻保持知難而進、克難而上的豪情銳氣,在困難面前站得出、危難關頭豁得出,不計個人得失,事事想在前頭、處處趕在前頭,不遺余力做好精準扶貧工作。
扶貧工作是一項解決民生實際的習題,聯系群眾最直接、最根本的工作。2013年11月習總書記到湖南湘西考察時首次做出了“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精準扶貧”的重要指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特別是在貧困地區。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小康不小康,關鍵在于貧困的老鄉能不能脫貧”。讓農村人口如期脫貧是最終判斷我國是否能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標志。
按照我們黨領導全國人民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的總體戰略部署,到2020年我國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這一宏偉的目標大約還有2年的時間,目前已處于決勝階段。我們應該清醒的認識到,其中農村還有幾千萬的貧困人則是最突出的短板,必須合理安排公共資源配制,動員全黨全社會齊心協力打贏這場脫貧攻堅戰。
實現扶貧不是一天一夜的事情,實現貧困人民的小康夢想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這就需要我們從頭腦中扎根,習近平總書記告誡我們,我們不應該喊出扶貧口號,也不應該設定好高騖遠的目標。我們必須腳踏實地,從層次從小事做起。
長期以來,扶貧亂象時有發生,扶貧對象常由基層干部推估、扶貧資金天女散花、貧困縣舍不得脫貧摘帽、人情扶貧、關系扶貧,造成應扶未扶、扶富不扶窮等現象的存在嚴重導致社會不公甚至滋生腐敗。這不僅反映的是干部的群眾觀念和執政理念的大問題,更是扶貧工作沒有走心的惡果,不可小覷。
精準扶貧要用真心從實抓。以調研走訪的實際數據定位哪兒最貧困,為什么貧困?實打實的派駐工作組,通過招商引資、引進項目等發展當地經濟;上級部門也應撥付資金、實行一幫一的政策,點對點扶貧幫困。
精準扶貧要清心從嚴管。扶貧資金和項目要從嚴管,防止進入小腰包,要實實在在的用在基礎設施修建或貧困老百姓身上;資料整理和匯報要從嚴核,防止為了驗收檢查而作假,杜絕書面匯報漂亮、群眾口碑差的以匯報奪政績觀;定貧脫貧要從嚴審,嚴厲打擊為了扶貧資金而定貧困村、為了脫帽而做形象工程的現象。
心系于民,冷暖在心是動力。扶貧干部應深入貧困,體會疾苦,讓心得以洗禮,發自內心的來打好打贏這場扶貧脫貧攻堅戰,要有一種歷史使命感、責任感、光榮感。必須以更大的決心、更明確的思路、更精準的舉措、超常規的力度,眾志成城實現脫貧攻堅目標。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了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其中首次提出"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面向這一清晰的美好藍圖,我們必須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采取更有力的舉措,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
實現共同富裕,反映了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我們黨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的重要體現。在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中,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為創造美好生活、實現共同富裕而不懈奮斗,在實踐中形成了先富帶動后富、逐步實現共同富裕的規律性認識,推動人民生活質量和社會共享水平顯著提升。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們意氣風發走上創造美好生活、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新征程。黨的十九大在未來30多年的戰略安排中,把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作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重要內容,分階段、分步驟進行了謀劃和部署。生逢美好時代,我們親眼見證著收入水平不斷提高、消費結構不斷升級、民生福祉不斷改善、兜底保障不斷夯實、貧困人口成功脫貧的歷史奇跡。在此基礎上,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的遠景目標,為我們腳踏實地一步一步邁向更加美好的未來,吹響了奮進的號角。
向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不斷邁進,就要進一步把"蛋糕做大。實現共同富裕,最終靠的是發展。發展是硬道理,唯有發展才能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新征途上,我們要堅持不懈抓發展,特別是要通過構建新發展格局持續推動高質量發展,不斷擴大經濟總量,不斷增強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不斷讓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物質基礎堅實起來,讓我們的"家底越來越厚實。
向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不斷邁進,還要進一步把"蛋糕分好。我們的發展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如果發展不能回應人民的期待,不能讓群眾得到實際利益,發展就失去了意義,也不可能持續。要在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漸進共享中,不斷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讓發展成果最大限度地惠及全體人民,讓老百姓的"錢袋子更鼓、過好日子的底氣更足。
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標需要一個較長的歷史過程,是由一個一個階段性目標逐步達成的。中國即將全面建成惠及14億多人口的小康社會,成功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重點研究"十四五規劃問題并提出建議,順應億萬民眾的期盼,對增進民生福祉、改善人民生活品質作出部署,扎實推動共同富裕。我們相信,當歷史的指針劃向21世紀第35個年頭,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必將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我們就是這樣一步一個腳印,積小勝為大勝,不斷朝著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標前進。
把藍圖變為現實,是一場新的長征。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廣大人民群眾拿出勇氣和智慧,用勤勞的雙手共同創造幸福生活和美好未來,共同富裕之路必將越走越寬廣。
黨的xx大以來,習****總書記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戰略高度,把脫貧攻堅擺到治國理政突出位置,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作出一系列新決策新部署,推動中國減貧事業取得巨大成就,對世界減貧進程作出了重大貢獻?!读?***總書記扶貧論述摘編》共分8個專題:決勝脫貧攻堅,共享全面小康;堅持黨的領導,強化組織保證;堅持精準方略,提高脫貧實效;堅持加大投入,強化資金支持;堅持社會動員,凝聚各方力量;堅持從嚴要求,促進真抓實干;堅持群眾主體,激發內生動力;攜手消除貧困,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通過認真學習黨的******以來習****總書記對扶貧工作作出的一系列重要論述,讓我深刻認識到當下扶貧工作的重要**,也讓對扶貧工作的落實、監督、制度和總體目標有了深入的認識。
做好精準扶貧,首先,必須落實好“精準識別”?!胺鲐氶_發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在精準?!倍珳史鲐毜年P鍵又是能不能精準識貧。當前,各地脫貧攻堅的進度日新月異,脫貧人口與日俱增,如果不能精準識貧,不僅不能讓真正意義上的貧困人口脫貧,還會損害****的形象。要真正做到精準扶貧,就得精確摸底。其次,必須落實好“精準施策”。精準扶貧意味著精準施策,精準施策才能精準發力。因此,必須聚焦脫貧致富的瓶頸制約,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有針對**地制定扶持措施,解決關鍵問題。要從各地實際出發,按照“一村一策、一戶一法”原則,針對貧困村戶不同情況,確定扶貧項目,精準施策、精準發力。再者,必須落實好“精準管理”。管好、用好扶貧資金,既是黨和國家賦予監管部門的重大責任,也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關鍵所在。盡管國家三令五申對扶貧專項資金強化監督,但扶貧資金“跑”“冒”“滴”“漏”現象仍時有發生。究其原因,則在于監管乏力。因此,必須強化對扶貧政策措施落實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管理使用、扶貧項目實施管理、脫貧目標任務完成等方面的監管,把扶貧工作運行納入陽光、法治軌道。
精準扶貧是當前壓倒一切的重點工作,全鄉鎮黨員干部正如火如荼進行,那么,如何抓好精準扶貧工作,形成“齊抓共管、上行下效”的良好氛圍,作為一名基層干部我認為需要做好以下幾點:一要積極參與部門定點扶貧。要充分發揮所在單位和機關黨員干部的自身優勢,統籌幫扶資源、整合幫扶力量,因村施策,做好組織動員、進度安排、推動實施等工作,幫助定點聯系貧困村制定切實可行的幫扶措施,協調幫助聯系貧困村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困難問題。二要扎實開展結對幫扶。黨員干部要采取“一幫一”、“一幫幾”、“幾幫一”的方式,對所聯系的貧困戶實行定人、定責、定時幫扶,因戶制宜確定幫扶內容。三要深入基層,深入貧困村貧困群眾,幫助貧困村貧困戶制定扶貧規劃,做到項目規劃到戶、脫貧效果到戶,結合整村推進扶貧開發和民政救助政策,切實解決貧困戶吃飯、穿衣、教育、醫療、住房、養老等“兩不愁、四保障”方面的問題。四要幫助困難群眾出點子想法子,共同謀劃發展新思路新舉措,堅持以產業為支撐,因地制宜幫助貧困村、貧困戶發展特色增收致富產業,尤其要幫助發展一批周期短、效益大、可持續增收的產業。五要堅持扶貧先扶志,充分發揮貧困群眾的主體作用,引導他們堅定信心、不等不靠、苦干實干,依靠自身努力增加收入,改變落后面貌。
精準扶貧,責任重于泰山,黨員干部在精準扶貧工作中必須發揮表率作用,時刻保持知難而進、克難而上的豪情銳氣,在困難面前站得出、危難關頭豁得出,不計個人得失,事事想在前頭、處處趕在前頭,不遺余力做好精準扶貧工作。
適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須把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作為為人民謀幸福的著力點,不斷夯實黨長期執政基礎?!秉h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在闡述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時指出:“全體人民共同富?;緦崿F,我國人民將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在新時代新征程上,我們要把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作為為人民謀幸福的著力點、作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題中應有之義,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是我們黨矢志不渝的奮斗目標?!肮餐辉J侵袊厣鐣髁x的根本原則,實現共同富裕是我們黨的重要使命?!睘橹袊嗣裰\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我們黨自成立以來,始終團結帶領人民為創造美好生活而不懈奮斗。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同志提出我國發展富強的目標,強調“這個富,是共同的富,這個強,是共同的強,大家都有份”。進入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鄧小平同志多次強調共同富裕,指出“社會主義最大的優越性就是共同富裕,這是體現社會主義本質的一個東西”?!皩崿F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和本質特征,絕不能動搖?!?/p>
“使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使全體人民朝著共同富裕的方向穩步前進”。黨的十八大以來,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到2035年“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邁出堅實步伐”,到本世紀中葉“全體人民共同富?;緦崿F”。為了讓人民群眾過上更加幸福的日子,我們黨一刻也沒有停止過對共同富裕的追求與探索。
共同富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肮餐辉J巧鐣髁x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边@深刻闡明了共同富裕和中國式現代化的關系。共同富裕作為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凸顯了我國現代化的社會主義性質,體現了我們黨的性質宗旨、初心使命。富裕是各國現代化追求的目標,但和西方現代化不同,中國式現代化追求的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不是少數人的富裕。追求全體人民共同富裕,豐富了現代化的內涵,為解決貧富分化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走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就是要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城鄉區域發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較大等問題,正確處理效率和公平的關系,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基礎性制度安排,既不斷做大蛋糕,又分好蛋糕,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促進共同富裕進入新的歷史階段?!包h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握發展階段新變化,把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推動區域協調發展,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促進共同富裕創造了良好條件?,F在,已經到了扎實推動共同富裕的歷史階段?!痹诎倌陫^斗歷程中,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創造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成就、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偉大成就、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成就、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成就,書寫了中華民族幾千年歷史上最恢宏的史詩,為實現共同富裕奠定了堅實基礎。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持續奮斗,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我們黨著眼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在收入分配、就業、教育、社會保障、醫療衛生、住房保障等方面推出一系列重大舉措,注重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今天,我們已經有條件、有能力扎實推動共同富裕,讓全體人民共享發展成果。
堅持循序漸進分階段推動共同富裕?!肮餐辉J且粋€長遠目標,需要一個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共同富裕在時間上不可能同時,在空間上不可能同步,我們對其長期性、艱巨性、復雜性要有充分估計。只有一步一步走、一件事一件事辦,把短板補齊、把基礎打牢,共同富裕的成色才能更足。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程中,共同富裕要分階段、分步驟壓茬推進。從時間上看,到“十四五”末,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邁出堅實步伐,居民收入和實際消費水平差距逐步縮??;到2035年,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基本公共服務實現均等化;到本世紀中葉,全體人民共同富?;緦崿F,居民收入和實際消費水平差距縮小到合理區間。從空間上看,要鼓勵各地因地制宜探索有效路徑,總結經驗,逐步推開。只有把共同富裕作為久久為功、動態發展的過程來認識,才能不斷提升發展的平衡性、協調性、包容性,使全體人民共享發展成果。
共同富裕即全體人民通過辛勤勞動和相互幫助最終達到豐衣足食的水平。它是鄧小平建設中國特設社會主義理論的重要內容之一。同時,我們也必須知道共同富裕,不是指同等富裕,也不是指同時富裕,而是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通過誠實勞動、合法經營先富起來,先富的幫助后富的,逐步實現共同富裕。這里講到的共同富裕是普遍富裕,但這種普通富裕不是、也不可能靠現有財富的平均分配來實現。共同富裕顯然不是平等富裕,不是齊頭并進式富裕,人的指頭伸出來還有長短,要社會中的個體步調一致并排向前進顯然是不切實際的幻想。當兩個人約定共同去賺錢時,顯然是不能在沒有其它約定的情況下就草率理解為賺到的錢兩人需要平分,所以共同富裕的第一個內涵應該是“共同”中包含的個體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獲得自己財富的增加,既然是共同的物質增加,那么就為共同富裕設定了一個底線:一部分人的財富的增加,不能建立在另一部分人財富減少的基礎上.那么我們所了解的共同富裕是有可能實現的,這個的前提就是先富帶后富。
也許有人會說,社會主義社會的最高目標是實現共產主義,實現了共產主義也就實現了共同富裕。但是他們有沒有想過,共產主義到底能不能實現?人都是有私心的,也是有野心的,當你處在某一階層時你會想著要爬向更高的位置,這樣社會才會有進步。但是如果到了共產主義社會,無論你付出多大的努力,你得到的報酬和其他人的一樣,那你就沒了上進心,沒了積極性,蔓延下去,那么社會就會衰落,共產主義社會不會維持很久,盛極而衰,這是不變的規律。從目前的形勢來看,共產主義比共同富裕更難實現。
除了考慮物質需求外,還有一個條件是不能忽略的,那就是精神文明。從目前的狀況看,中國的經濟是飛速發展起來了,但貧富差距、兩極分化的趨勢越來越嚴重了,這已經成為了我國不安定的因數。要想實施先富帶后富的政策,那就要加強精神文明的建設,讓先富起來的人能夠自覺的去幫助貧困的人,帶動他們富裕起來,逐步實現共同富裕。如果精神文明跟不上物質文明,那么共同富裕就只能是口頭話題了。所以,要實現共同富裕,就要發展好精神文明,精神文明跟上了物質文明,那么共同富裕才有可能實現。
另一方面,就是時間問題。目前我國還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發展水平都未達到實現共同富裕的高度,兩級分化還很嚴重,現在共同富裕只是一個奮斗的目標,在當前難以實現,它的實現跨時極長。
總的來說,共同富裕是有可能實現的。
接下來我們就來談談是先國富后民富,還是先民富然后國富.一般意義上看,“國富優先”的主張符合標準的“滴流經濟學”原理。這一理論認為,在實現國家富裕的過程之中,財富會自上而下地流向普通百姓。也因此,“精明的政府會優先追求經濟整體上的快速增長,為持續減少貧困、提高人民福利創造條件?!?/p>
用最通俗話講,只有蛋糕做大了,人們才可能吃得到更多蛋糕。所以,這一理論也就是所謂的“做大蛋糕”論。按諾貝爾獎得主斯蒂格利茲后來在《全球化及其不滿》一書中的總結,“滴流經濟學”原理一開始在主流經濟學界是得到廣泛認可的,包括阿瑟劉易斯、華爾特羅斯托以及肯尼思阿羅等經濟學大家都為這一理論的論證與完善做出了貢獻。
對于后發國家來說,以“滴流理論”為基礎的“先國強后民富”路徑似乎更為重要。這是因為,與先發國家不同的是,后發國家為了能夠追趕先發國家,一般被迫采用“趕超戰略”?!摆s超戰略”的核心,就是以政府強大的動員與控制力量作為后盾,進行快速資本積累與投資,以爭取在最短時間內完成由二元經濟結構向現代經濟轉型。而要做到這一點,政府一方面必須掌控全社會更多資源,另一方面施行“高積累、低消費”政策。
這樣做的結果,自然是國富在先,甚至為了國富,不得不在一段時期內以“民貧”為代價;
等到國家完成經濟轉型,實現現代經濟增長之后,再反過來著力于提高民眾生活水平,即解決“民富”。
但是,進入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發展中國家的表現以及經濟全球化后的南北失衡,使得“滴流原理”受到越來越廣泛的質疑。從發展中國家的表現看,南亞與拉美地區國家實現了將近20年的經濟高速增長,某種程度上部分實現了“國富”,但經濟增長的成果卻很少“滴流”到人民身上,而是被腐敗的政府官員和買辦性質的資本所截留。
最終,貧富分化不僅嚴重威脅著社會與政治穩定,而且也反過來連累了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使得南亞與拉美地區國家出現了嚴重經濟危機與發展停滯。
經濟全球化通過促進全球范圍內商品與資本的流動,的確也因其提高了全球資源配置效率而增進了全球經濟發展速度,但全球化成果卻也大多被發達國家以及少數跨國公司所支配并把持,以至于曾在推進全球化過程中充當過急先鋒的斯蒂格利茲這樣的著名經濟學家都成了全球化的反對者。
正因此,不少經濟學家開始反思“滴流理論”,認為“滴流”的渠道不暢,可能導致即使國家富了但其成果分配無法惠及絕大多數普通百姓,此時,作為財富創造主體的百姓,可能不再愿意進行“生產性努力”即去努力做大蛋糕,轉而把努力的方向放在分配性即分蛋糕上,國家經濟增長最終也因“生產性努力”減少與“分配性沖突”增加而陷入停滯。此時,“國強民不富”,并進而妨礙國家進一步走向富裕。
“先國富后民富”這一思路,除了“滴流”的渠道可能不暢,有可能陷入“國富民貧”這一缺陷之外,從理論上看,還存在另外一個問題:即使“向下滴流”暢通,也會因為國家生產能力增長先于并快于民眾消費能力的增長,從而導致總需求不足問題。
而要解決這個問題,一般只能靠出口來消化過剩產能。其后果除了經濟對外依存度不斷高企,還可能因為強調出口產品競爭力而不得不壓低本國勞動力相對成本。此時,即使經濟增長了,國家富了,老百姓卻仍然富不起來,并又反過來影響經濟增長的可持續性。
也是從這個意義上看,即使是后發國家,為了趕超先發國家,不得不實施“先國富后民富”的政策,但經過一段時期后,也都必須進行政策調整。
民富優先。
此時政策調整的方向就應該是由“國富優先”轉向“民富優先”,或者說,用民富來進一步推進國富。具體路徑是這樣:人民富裕使得百姓消費能力提升,消費能力提升推動社會總需求擴大,社會總需求擴大帶動經濟繁榮,經濟繁榮促進國家富強。
而后一種“國富”則將預期在一國經濟已經成功實現起飛之后發揮作用,而且將真正使經濟發展建立在人民不斷增加的物質文化需求之上,這種以“民富”為前提的“國富”沒有實施時限。
新中國成立60年,在我看來,在追求“國富優先”上,改革前與改革后并沒有多少區別,而且都取得了公認的成績。
前30年,通過有目的有計劃的控制,充分利用政權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把有限的資本集中到中央計劃當局手中,實現了在最短的時間最為困難的條件下,中國由一個落后的傳統農業國變為以工業為主的國家。
出自 fanwen.chAZIDiAN.COM
另一方面,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更注重通過“分配激勵”,調動海外資本以及民間資本投資的積極性,經濟成功實現了起飛。
總之,利用國家與政府的力量完成資本積累與深化,優先追求“國富”,使得當世界上絕大多數后發國家仍然未能擺脫貧困泥淖的時候,中國成為20世紀以來少有的實現了現代經濟增長的國家。
更難得的是,中國在實現經濟高速增長即“國富”目標的同時,的確也使經濟增長成果惠及于民。新中國前30年,老百姓的生活為了實現工業化的目標做出了犧牲,但政府仍然通過建立起成本較低、覆蓋面較廣的社會保障網,使得中國人文指數至1978年就接近世界中等發達國家水平。
特別是中國近30年國家經濟高速增長,更是成就了世界范圍內最大規模的減少貧困運動。正因此,今天我們回過頭來審視新中國60年“國強民富”戰略,總體上是成功的。
但是,我們也要看到,“國富優先”戰略在中國的實施也造成了經濟社會發展中結構性失衡的矛盾不斷累積,尤其是導致兩個比重即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以及勞動報酬占社會總收入的比重過低,這種格局反過來造成內需不足無法支撐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即妨礙國家進一步富強。正因此,調整發展思路,轉而追求以民富優先,帶動國家進一步發展,正當其時。
這可能才是我們今天客觀看待“國富”還是“民富”應該有的態度。
?
適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須把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作為為人民謀幸福的著力點,不斷夯實黨長期執政基礎?!秉h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在闡述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時指出:“全體人民共同富?;緦崿F,我國人民將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在新時代新征程上,我們要把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作為為人民謀幸福的著力點、作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題中應有之義,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是我們黨矢志不渝的奮斗目標?!肮餐辉J侵袊厣鐣髁x的根本原則,實現共同富裕是我們黨的重要使命?!睘橹袊嗣裰\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我們黨自成立以來,始終團結帶領人民為創造美好生活而不懈奮斗。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同志提出我國發展富強的目標,強調“這個富,是共同的富,這個強,是共同的強,大家都有份”。進入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鄧小平同志多次強調共同富裕,指出“社會主義最大的優越性就是共同富裕,這是體現社會主義本質的一個東西”?!皩崿F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和本質特征,絕不能動搖?!?/p>
“使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使全體人民朝著共同富裕的方向穩步前進”。黨的十八大以來,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到2035年“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邁出堅實步伐”,到本世紀中葉“全體人民共同富?;緦崿F”。為了讓人民群眾過上更加幸福的日子,我們黨一刻也沒有停止過對共同富裕的追求與探索。
共同富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肮餐辉J巧鐣髁x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边@深刻闡明了共同富裕和中國式現代化的關系。共同富裕作為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凸顯了我國現代化的社會主義性質,體現了我們黨的性質宗旨、初心使命。富裕是各國現代化追求的目標,但和西方現代化不同,中國式現代化追求的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不是少數人的富裕。追求全體人民共同富裕,豐富了現代化的內涵,為解決貧富分化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走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就是要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城鄉區域發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較大等問題,正確處理效率和公平的關系,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基礎性制度安排,既不斷做大蛋糕,又分好蛋糕,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促進共同富裕進入新的歷史階段?!包h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握發展階段新變化,把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推動區域協調發展,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促進共同富裕創造了良好條件?,F在,已經到了扎實推動共同富裕的歷史階段?!痹诎倌陫^斗歷程中,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創造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成就、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偉大成就、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成就、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成就,書寫了中華民族幾千年歷史上最恢宏的史詩,為實現共同富裕奠定了堅實基礎。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持續奮斗,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我們黨著眼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在收入分配、就業、教育、社會保障、醫療衛生、住房保障等方面推出一系列重大舉措,注重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今天,我們已經有條件、有能力扎實推動共同富裕,讓全體人民共享發展成果。
堅持循序漸進分階段推動共同富裕?!肮餐辉J且粋€長遠目標,需要一個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共同富裕在時間上不可能同時,在空間上不可能同步,我們對其長期性、艱巨性、復雜性要有充分估計。只有一步一步走、一件事一件事辦,把短板補齊、把基礎打牢,共同富裕的成色才能更足。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程中,共同富裕要分階段、分步驟壓茬推進。從時間上看,到“十四五”末,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邁出堅實步伐,居民收入和實際消費水平差距逐步縮??;到2035年,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基本公共服務實現均等化;到本世紀中葉,全體人民共同富?;緦崿F,居民收入和實際消費水平差距縮小到合理區間。從空間上看,要鼓勵各地因地制宜探索有效路徑,總結經驗,逐步推開。只有把共同富裕作為久久為功、動態發展的過程來認識,才能不斷提升發展的平衡性、協調性、包容性,使全體人民共享發展成果。
摘要:共同富裕是馬克思在對共產主義的設想中提出來的。社會主義的“富?!笔窃诮⒃谏a資料公有制基礎上的按勞分配的“富?!?,但是社會主義的共同富裕依然存在部分差距,按勞分配依舊存在缺陷,只有共產主義按需分配的分配方式才是真正沒有差距的分配方式,共產主義的富裕才是真正的共同富裕。
關鍵詞:共同富裕;社會主義;共產主義。
工人階級打破資產階級的統治,建立無產階級的政權是實現自身利益的基礎,只有在生產資料國家所有的基礎上才能夠擺脫經濟上的一切不平等,這是實現共同富裕的政治前提,是實現共同富裕的保證,同時,共同富裕的實現還需要生產力的高度發展作為基礎。
1馬克思對共同富裕的理解。
生產資料的私有制以及與其相適應的不平等的分配方式直接導致了資本主義社會貧富差距的產生,馬克思在對資本主義社會進行仔細的剖析后發現:貧富差距產生的直接來源于資本主義狹隘的生產關系。資本主義的貧富差距反映出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之間激烈的階級斗爭,對資本主義的批判同時是對共產主義的期盼。在馬克思看來,無產階級要擺脫資產階級的壓迫首先要通過無產階級革命取得國家政權,將剝削階級變為勞動者階級,將舊的生產關系進行徹底的變革,使生產力在新的生產關系下得到發展。一方面,這種新的生產關系使社會生產按照全體社會成員的需求進行,同時這種社會生產力也能夠滿足社會成員的需要,另一方面,剝削和壓迫在新的社會形態下也被徹底的消滅,工人階級和資產階級的對抗消失了,不平等的所有制關系和分配關系消失了,社會財富占有上的差距也就會隨著社會的發展逐漸消失。
共同富裕的提出體現了社會主義的生產關系的特征,“共同”規定了“富?!钡闹黧w是全體社會成員,共同性是共同富裕的一個重要屬性,這種共同性使共同富裕與資本主義貧富差距區別開來。共同性是建立在生產資料國家所有基礎之上的,只有國家占有生產資料,只有全社會成員共同通過勞動參與生產,富裕才是共同的富裕。同時,共同性意味著階級壓迫的終結,意味著通過階級統治占有他人勞動產品的時代的終結,在生產資料國家有制的基礎上,全體社會成員都是勞動者階級,也就不存在階級壓迫。
共同富裕的提出體現了社會發展在生產力層面的要求,體現出社會主義在生產力方面的特征?!案辉!币幎松鐣蓡T占有物質財富的程度,體現出社會成員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案辉!笔且陨鐣a力的發展和社會產品的豐富作為基礎的,富裕是物質生活領域的富裕。物質生活資料的豐富是富裕的內涵,物質生活資料的豐富需要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在馬克思看來,在生產資料社會國家所有的條件下,生產力的高度發展是物質財富的豐富和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前提,高度發展的社會生產力能夠給社會提供巨大的物質財富,生產力的發展和機器的普遍采用能夠使勞動者從生產過程中解脫出來,從而能夠使勞動者獲得在其他領域發展的機會。另外,生產力的發展是解決社會矛盾的手段,生產力的高度發展能夠解決社會成員在物質生活領域的一切矛盾,同樣,生產力的高度發展能夠解決社會成員在社會財富占有差距上的矛盾。
共同富裕有不同的發展階段,在有不同的發展階段有不同的特征和分配方式。馬克思將共產主義的第一階段定義為社會主義,在社會主義階段上生產資料的社會占有已經實現,但是在這個階段上不平等的因素還是存在的,參與生產過程的勞動量是進行分配的唯一根據,在按勞分配中社會成員更容易表現為勞動者,從而社會成員參與生產的勞動強度和勞動量的差異會導致社會成員財富占有的差距,這種分配方式忽略了社會成員在身體素質和家庭狀況上的差異,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人的主體性,但是在社會主義的階段社會成員的這種差距僅僅表現為社會成員在生理層面的差距,對資本主義生產資料私有制以及巨大貧富差距來說是一大進步。馬克思對這種分配方式的批判是從共產主義社會中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和人的全面的需要出發的,在共產主義社會中勞動者各盡所能,按需分配,在按需分配下社會成員更容易表現為“真正的人”。同時,共產主義按需分配繼承了社會主義按勞分配的原則,勞動依舊是社會成員參與分配的前提,但是與社會主義不同的是,在共產主義社會中勞動是自覺自主的勞動,是作為“第一需要”的勞動。
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是目標,同時也是過程。共同富裕實現的過程是收入貧富差距不斷解決的過程,收入貧富差距需要在生產力的不斷發展中得到解決,共同富裕需要在推動生產力的發展和生產關系的變革中得到實現,這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同時,貧富差距的出現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決定的,并將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長期存在,會隨著社會主義不斷向前發展得到解決。但是,收入貧富差距的出現并不是對共同富裕的否定,首先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共同富裕在“共同性”上得到了充分體現,改革開放以來的發展成果由全體人民共享,人民群眾生活水平顯著普遍提高,其次,共同富裕不是社會成員在社會財富占有量上的完全相同,也不是各個地區在發展水平中的完全同步,我國的基本國情和地域優勢決定了東南沿海的發展要先與西部,城區發展要先與鄉村。要求發展水平上的完全同步是不符合基本國情不符合實際情況的。
共同富裕的實現需要政府與個人共同發揮作用。政府在促進地區協調發展、收入調節、消除絕對貧困、社會保障方面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同時個人的努力對解決收入差距、實現個人價值方面也起到決定性作用,因此共同富裕的實現需要政府與個人共同發揮作用。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選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作者簡介:趙自文(1995-),男,湖北人,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了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其中首次提出”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面向這一清晰的美好藍圖,我們必須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采取更有力的舉措,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
實現共同富裕,反映了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我們黨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的重要體現。在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中,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為創造美好生活、實現共同富裕而不懈奮斗,在實踐中形成了先富帶動后富、逐步實現共同富裕的規律性認識,推動人民生活質量和社會共享水平顯著提升。
向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不斷邁進,就要進一步把”蛋糕做大。實現共同富裕,最終靠的是發展。發展是硬道理,唯有發展才能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新征途上,我們要堅持不懈抓發展,特別是要通過構建新發展格局持續推動高質量發展,不斷擴大經濟總量,不斷增強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不斷讓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物質基礎堅實起來,讓我們的”家底越來越厚實。
向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不斷邁進,還要進一步把”蛋糕分好。我們的發展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如果發展不能回應人民的期待,不能讓群眾得到實際利益,發展就失去了意義,也不可能持續。要在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漸進共享中,不斷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讓發展成果最大限度地惠及全體人民,讓老百姓的”錢袋子更鼓、過好日子的底氣更足。
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標需要一個較長的歷史過程,是由一個一個階段性目標逐步達成的。中國即將全面建成惠及14億多人口的小康社會,成功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重點研究”十四五規劃問題并提出建議,順應億萬民眾的期盼,對增進民生福祉、改善人民生活品質作出部署,扎實推動共同富裕。我們相信,當歷史的指針劃向21世紀第35個年頭,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必將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我們就是這樣一步一個腳印,積小勝為大勝,不斷朝著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標前進。
把藍圖變為現實,是一場新的長征。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廣大人民群眾拿出勇氣和智慧,用勤勞的雙手共同創造幸福生活和美好未來,共同富裕之路必將越走越寬廣。
[摘要]共同富裕致力于讓改革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這既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也是我國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的應有之義。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創造更加豐富的物質財富與精神財富,成為實現共同富裕的必然戰略選擇。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區探索出的高水平創新、生態文明建設、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等為我國其他地方實現共同富裕提供了有益借鑒。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創新驅動、綠色低碳、高水平對外開放、數字技術賦能、公平分配等是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所在,也是推動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徑。
[關鍵詞]高質量發展;共同富裕;新發展理念。
[中圖分類號]f126。
[文獻標識碼]a。
[作者]韓文龍教授博士生導師西南財經大學經濟學院成都611130。
袁藝清碩士研究生西南財經大學經濟學院成都611130。
一、引言。
黨的十九大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站在“兩個一百年”歷史交匯點,把握“兩個大局”是新時代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遵循。2020年,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連續兩年超過1萬美元,國內生產總值突破100萬億元;中等收入群體規模達到4億人,約占我國總人口數的30%。與此同時,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仍然突出,需要通過經濟高質量發展來促進發展的平衡性、包容性和協調性,進而推動實現共同富裕。
學界圍繞高質量發展與共同富裕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厘清內涵、彰顯意義、實現路徑等方面。王一鳴(2020)認為高質量發展階段的主要特征是質量追趕、結構升級、創新驅動、共同富裕和綠色發展1”。高培勇等(2020)指出高質量發展體現出高度現代性,報酬遞增、可持續是其重要特征,強調構建技術競爭優勢2)。張軍擴等(2019)認為高質量發展階段的目標是高效、公平和可持續,需警惕發展質量不高引致的中等收入陷阱,強調推動高質量發展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必然要求,是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根本途徑,是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搶占戰略制高點的重要途徑3)。曾憲奎(2019)認為高質量發展實質是高速增長方式的轉換升級,是由粗放型經濟增長模式向集約型經濟增長模式轉變[”。也有學者指出科學認識經濟發展的客觀進程和滿足融入世界經濟的需要也助推我國加快了實現高質量發展的腳步5),強調高質量發展需要注入新動力,創新引領在供給側發力,人民向往在需求側翹首6)。在共同富裕方面,改革開放初期,我國倡導并實行了允許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先富帶動后富的政策,但由于產權制度的缺陷,我國財富與收入差距不斷擴大。為此,學者們提出應推動構建以勞資共享為核心的現代產權制度,以制度創新推進共同富?!?。于政治層面,共同富裕代表了國強民富的社會主義社會契約,是我們黨的莊嚴承諾與奮斗旗幟。于經濟層面,共同富裕表明了由全體人民共創共享物質與精神成果,實現人的全面發展,迎接多維幸福生活。于社會層面,共同富裕意味著中等收入階層在數量上的主體地位,形成和諧穩定的橄欖型社會結構。實現共同富裕應積極致力于“提低、擴中、調高”,在高質量發展進程中持續提高人均收入水平,縮小人群、地區和城鄉差距8)。劉洋(2019)認為實現共享需要牢牢抓住兩個方面,一是以創新驅動發展“做大蛋糕”,二是以優化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分好蛋糕9)。還有學者指出我國消除絕對貧困,脫貧攻堅不是終點,脫貧成果還需進一步筑牢。對于形成橄欖型收入分配格局,我國也仍有較長的距離。
經濟高質量發展和共同富裕是緊密聯系的兩個命題,經濟高質量發展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更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保障。經濟高質量發展以五大新發展理念為基本遵循,探討共同富裕也不能脫離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現實語境。如何以經濟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共同富裕?依托于既有研究,本文從創造財富、共享發展、經濟運行這三個方面分析經濟高質量發展促進共同富裕的邏輯鏈條,探究經濟高質量發展對于實現共同富裕的理論邏輯。據此,本文提出既要充分學習借鑒先行示范區的成功經驗,還應全力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以扎實推進共同富裕,這是一個持續尋求最優解的過程。值得引起注意的是,現實地看,實現共同富裕的道路依舊充滿挑戰與驚險,需要各方長久努力。
二、以經濟高質量發展促進共同富裕的理論邏輯。
1.經濟高質量發展是創造更多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前提。
共同富裕中的“富?!卑瑑删S度,一是物質層面的富足,二是精神層面的豐裕。人民渴望獲得物質財富以安穩生活,也希冀收獲精神財富以充實自我,這是人民對實現自身全面發展的訴求,也是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里蘊藏著多樣化、個性化的需求,美好生活具有多維內涵,環境質量、社會治理、公共服務等都是新時代人民更加注重的生活特質。因此,隨著人民收入水平不斷提高、物質財富的積累,人民對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生態等方面的需求日益高漲,這對社會產品的供給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物質層面、數量層面來評判,這一類型的產品供給在如今看來似乎已不存在什么挑戰,而精神層面、質量層面的產品供給則存在一定的缺口。經濟高質量發展應秉持數量和質量并行、更加注重質量的理念,意欲提供數量更多、質量更優的物質產品和精神文化產品。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于供給端發力,以提高供給質量為突破口。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構建新發展格局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二者的加持加快了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步伐,有利于助推高質量發展為人民創造出更多優質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在生態環境、資源能源制約不斷強化的形勢下,生產要素的成本變得愈發高昂。與此同時,作為市場微觀主體的企業在自主創新方面存在一定短板,這意味著過去那種粗放型的“三高”發展模式難再有立足之地,綠色發展和創新發展是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眼于提高供給質量,推動淘汰低端產業過剩產能,合理配置資源以增加中高端產業的有效供給,從而提升社會生產力。因而,高質量產品和服務供給的涌現擴大了有效供給,有助于滿足人民多樣化的需求,有利于推動實現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即全體人民通過辛勤勞動和相互幫助最終達到豐衣足食的水平。它是鄧小平建設中國特設社會主義理論的重要內容之一。同時,我們也必須知道共同富裕,不是指同等富裕,也不是指同時富裕,而是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通過誠實勞動、合法經營先富起來,先富的幫助后富的,逐步實現共同富裕。這里講到的共同富裕是普遍富裕,但這種普通富裕不是、也不可能靠現有財富的平均分配來實現。共同富裕顯然不是平等富裕,不是齊頭并進式富裕,人的指頭伸出來還有長短,要社會中的個體步調一致并排向前進顯然是不切實際的幻想。當兩個人約定共同去賺錢時,顯然是不能在沒有其它約定的情況下就草率理解為賺到的錢兩人需要平分,所以共同富裕的第一個內涵應該是“共同”中包含的個體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獲得自己財富的增加,既然是共同的物質增加,那么就為共同富裕設定了一個底線:一部分人的財富的增加,不能建立在另一部分人財富減少的基礎上。那么我們所了解的共同富裕是有可能實現的,這個的前提就是先富帶后富。
也許有人會說,社會主義社會的最高目標是實現共產主義,實現了共產主義也就實現了共同富裕。但是他們有沒有想過,共產主義到底能不能實現?人都是有私心的,也是有野心的,當你處在某一階層時你會想著要爬向更高的位置,這樣社會才會有進步。但是如果到了共產主義社會,無論你付出多大的努力,你得到的報酬和其他人的一樣,那你就沒了上進心,沒了積極性,蔓延下去,那么社會就會衰落,共產主義社會不會維持很久,盛極而衰,這是不變的規律。從目前的形勢來看,共產主義比共同富裕更難實現。
除了考慮物質需求外,還有一個條件是不能忽略的,那就是精神文明。從目前的狀況看,中國的經濟是飛速發展起來了,但貧富差距、兩極分化的趨勢越來越嚴重了,這已經成為了我國不安定的因數。要想實施先富帶后富的政策,那就要加強精神文明的建設,讓先富起來的人能夠自覺的去幫助貧困的人,帶動他們富裕起來,逐步實現共同富裕。如果精神文明跟不上物質文明,那么共同富裕就只能是口頭話題了。所以,要實現共同富裕,就要發展好精神文明,精神文明跟上了物質文明,那么共同富裕才有可能實現。
另一方面,就是時間問題。目前我國還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發展水平都未達到實現共同富裕的高度,兩級分化還很嚴重,現在共同富裕只是一個奮斗的目標,在當前難以實現,它的實現跨時極長。
總的來說,共同富裕是有可能實現的。
接下來我們就來談談是先國富后民富,還是先民富然后國富。一般意義上看,“國富優先”的主張符合標準的“滴流經濟學”原理。這一理論認為,在實現國家富裕的過程之中,財富會自上而下地流向普通百姓。也因此,“精明的政府會優先追求經濟整體上的快速增長,為持續減少貧困、提高人民福利創造條件?!?/p>
用最通俗話講,只有蛋糕做大了,人們才可能吃得到更多蛋糕。所以,這一理論也就是所謂的“做大蛋糕”論。按諾貝爾獎得主斯蒂格利茲后來在《全球化及其不滿》一書中的總結,“滴流經濟學”原理一開始在主流經濟學界是得到廣泛認可的,包括阿瑟劉易斯、華爾特羅斯托以及肯尼思阿羅等經濟學大家都為這一理論的論證與完善做出了貢獻。
對于后發國家來說,以“滴流理論”為基礎的“先國強后民富”路徑似乎更為重要。這是因為,與先發國家不同的是,后發國家為了能夠追趕先發國家,一般被迫采用“趕超戰略”?!摆s超戰略”的核心,就是以政府強大的動員與控制力量作為后盾,進行快速資本積累與投資,以爭取在最短時間內完成由二元經濟結構向現代經濟轉型。而要做到這一點,政府一方面必須掌控全社會更多資源,另一方面施行“高積累、低消費”政策。
等到國家完成經濟轉型,實現現代經濟增長之后,再反過來著力于提高民眾生活水平,即解決“民富”。
但是,進入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發展中國家的表現以及經濟全球化后的南北失衡,使得“滴流原理”受到越來越廣泛的質疑。從發展中國家的表現看,南亞與拉美地區國家實現了將近20年的經濟高速增長,某種程度上部分實現了“國富”,但經濟增長的成果卻很少“滴流”到人民身上,而是被腐敗的政府官員和買辦性質的資本所截留。
最終,貧富分化不僅嚴重威脅著社會與政治穩定,而且也反過來連累了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使得南亞與拉美地區國家出現了嚴重經濟危機與發展停滯。
經濟全球化通過促進全球范圍內商品與資本的流動,的確也因其提高了全球資源配置效率而增進了全球經濟發展速度,但全球化成果卻也大多被發達國家以及少數跨國公司所支配并把持,以至于曾在推進全球化過程中充當過急先鋒的斯蒂格利茲這樣的著名經濟學家都成了全球化的反對者。
正因此,不少經濟學家開始反思“滴流理論”,認為“滴流”的渠道不暢,可能導致即使國家富了但其成果分配無法惠及絕大多數普通百姓,此時,作為財富創造主體的百姓,可能不再愿意進行“生產性努力”即去努力做大蛋糕,轉而把努力的方向放在分配性即分蛋糕上,國家經濟增長最終也因“生產性努力”減少與“分配性沖突”增加而陷入停滯。此時,“國強民不富”,并進而妨礙國家進一步走向富裕。
“先國富后民富”這一思路,除了“滴流”的渠道可能不暢,有可能陷入“國富民貧”這一缺陷之外,從理論上看,還存在另外一個問題:即使“向下滴流”暢通,也會因為國家生產能力增長先于并快于民眾消費能力的增長,從而導致總需求不足問題。
而要解決這個問題,一般只能靠出口來消化過剩產能。其后果除了經濟對外依存度不斷高企,還可能因為強調出口產品競爭力而不得不壓低本國勞動力相對成本。此時,即使經濟增長了,國家富了,老百姓卻仍然富不起來,并又反過來影響經濟增長的可持續性。
也是從這個意義上看,即使是后發國家,為了趕超先發國家,不得不實施“先國富后民富”的政策,但經過一段時期后,也都必須進行政策調整。
民富優先。
此時政策調整的方向就應該是由“國富優先”轉向“民富優先”,或者說,用民富來進一步推進國富。具體路徑是這樣:人民富裕使得百姓消費能力提升,消費能力提升推動社會總需求擴大,社會總需求擴大帶動經濟繁榮,經濟繁榮促進國家富強。
而后一種“國富”則將預期在一國經濟已經成功實現起飛之后發揮作用,而且將真正使經濟發展建立在人民不斷增加的物質文化需求之上,這種以“民富”為前提的“國富”沒有實施時限。
新中國成立60年,在我看來,在追求“國富優先”上,改革前與改革后并沒有多少區別,而且都取得了公認的成績。
前30年,通過有目的有計劃的控制,充分利用政權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把有限的資本集中到中央計劃當局手中,實現了在最短的時間最為困難的條件下,中國由一個落后的傳統農業國變為以工業為主的國家。
出自 fanwen.chAZIDiAN.COM
另一方面,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更注重通過“分配激勵”,調動海外資本以及民間資本投資的積極性,經濟成功實現了起飛。
總之,利用國家與政府的力量完成資本積累與深化,優先追求“國富”,使得當世界上絕大多數后發國家仍然未能擺脫貧困泥淖的時候,中國成為20世紀以來少有的實現了現代經濟增長的國家。
更難得的是,中國在實現經濟高速增長即“國富”目標的同時,的確也使經濟增長成果惠及于民。新中國前30年,老百姓的生活為了實現工業化的目標做出了犧牲,但政府仍然通過建立起成本較低、覆蓋面較廣的社會保障網,使得中國人文指數至1978年就接近世界中等發達國家水平。
特別是中國近30年國家經濟高速增長,更是成就了世界范圍內最大規模的減少貧困運動。正因此,今天我們回過頭來審視新中國60年“國強民富”戰略,總體上是成功的。
但是,我們也要看到,“國富優先”戰略在中國的實施也造成了經濟社會發展中結構性失衡的矛盾不斷累積,尤其是導致兩個比重即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以及勞動報酬占社會總收入的比重過低,這種格局反過來造成內需不足無法支撐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即妨礙國家進一步富強。正因此,調整發展思路,轉而追求以民富優先,帶動國家進一步發展,正當其時。
這可能才是我們今天客觀看待“國富”還是“民富”應該有的態度。
摘要:堅持在共同富裕背景下推進鄉村旅游開發有助于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縮小鄉村收入差距、創新鄉村旅游開發方式、推進共同富裕階段性目標實現。安徽省廣德市鄉村旅游開發存在區域發展不平衡、同質化嚴重、開發層級初級等問題。在鄉村旅游開發過程中堅持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創新開發模式、融入文化內涵、完善融資體系等策略,為中部地區鄉村旅游開發提供了模式借鑒,有助于共同富裕階段性目標如期實現。
關鍵詞:共同富裕;鄉村旅游;旅游開發;開發策略;文旅融合。
本文索引:叢培斌.變量2[j].中國商論,2022(08):-165.
根據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中國文化和旅游大數據研究院研究報告可以得知:中國文旅產業總體發展水平在不斷提升,文旅融合發展成為主態勢。鄉村旅游指的是旅游主體在鄉村地區進行,以獲得旅游產品或旅游服務為目的的短暫居留活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并最終實現共同富裕的時代新起點上,以推動鄉村旅游、開發旅游產業、促進文旅融合為核心的鄉村旅游開發顯露出獨特的歷史地位和時代價值。
1安徽省廣德市鄉村旅游開發的優勢。
1.1旅游資源豐富。
安徽省廣德市的旅游資源從宏觀層面出發可分為“一核兩區三圈”,其中一核指的是以盧湖、甘溪溝為主體的盧湖旅游度假區;兩區指的是太極洞旅游區和茅田山旅游區;三圈指的是北部生態農業旅游圈、中部特色文化旅游圈、南部山野風光旅游圈;從微觀層面而言,其可劃分為景區園林、山峰寺廟、人文遺址三類。其中較為著名的有太極洞風景區、英烈山紀念館、603探空火箭基地等。安徽省廣德市的旅游資源在空間分布上相對平均,旅游資源組合利用率高,能夠最大限度釋放旅游產業潛力。區域內各鄉鎮特色分明,構成了廣德市整體旅游資源的豐富種類與多樣層次,為廣德市開展全域旅游奠定了資源基礎。
1.2歷史底蘊深厚。
安徽省廣德市有著1800多年的歷史,歷史底蘊深厚。廣德因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地質條件在中國歷史上占據著極高的戰略地位。比如在淞滬會戰時期,于此地爆發了廣德保衛戰,遲滯了日軍對南京的進攻,保存了中國軍隊的有生力量,為持續抗戰創造了條件;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由于中蘇交惡以及美國在東南沿海動作頻繁,我國開展了全國范圍內的“三線”建設,在這一國家戰略中,安徽廣德承接了中線的軍事生產任務,為我國的國防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在新中國成立之初,國家時刻面臨著西方世界的核壟斷和核訛詐風險,國家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在廣德市誓節鎮建成我國第一個火箭發射基地并于1964年成功發射了第一枚內載小白鼠的生物探空火箭,為我國的核導彈事業作出了基礎性貢獻。從歷史縱向出發不難看出:廣德在中國近現代重大歷史進程中始終占據著一席之地,具有厚重的歷史底蘊。
1.3區位條件優越。
區位條件對于發展鄉村旅游經濟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直接關系到開發可行性和實施難度。安徽省廣德市位于蘇浙皖三省交界處,是安徽省承接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的縣域排頭兵,旅游產業營商環境優越,生產要素流動順暢,讓旅游開發企業能夠“引得來,留得住”?!笆濉逼陂g,廣德依托區位優勢,建成了“兩山”理論轉化樣板區、文化旅游休閑康養基地、“生態綠+文化紅”精美旅游畫廊等旅游范例,讓鄉村旅游融入生產生活的各個領域,并分別于2020年和2021年獲評長三角最佳文旅融合城市、中國最美縣域。廣德市為長三角地區鄉村旅游提供了多樣選項,有著廣闊的開發前景。區位條件優越,開發前景廣闊。
1.4產業融合基礎好。
產業融合是鄉村經濟發展的新趨勢和時代選擇,從產業創新和產業發展的角度,倡導實行相互滲透、交叉和重組的產業發展模式。隨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第一百年目標”的實現,人民物質生活得到了基本滿足,在面臨非剛性消費時,人們更傾向于獲得非物質性、精神層面上的滿足。這一消費傾向是產業融合的根本動因和最終目的。安徽省廣德市毗鄰宜興、長興、安吉、杭州,這些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均較高,具有良好的鄉村旅游開發基礎和巨大的潛在市場。此外,這些地區開發歷史較長,產業布局模式相對固定,難以進行產業二次融合,旅游產業發展進入相對停滯階段。安徽省廣德市在2018年發布的《廣德縣全域旅游規劃》中首次提出發展全域旅游這一開發戰略,現廣德市鄉村旅游產業布局仍處于探索謀劃階段,整個地區的旅游產業融合模式還未定型,可塑性較強,發展潛力巨大。
2安徽省v德市鄉村旅游開發的劣勢。
2.1區域發展不平衡。
安徽省廣德市于2019年和2021年被評為中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整體經濟實力強勁,但不容忽視的是:廣德市區域內經濟發展極度不平衡,南北差異顯著。例如,南部鄉鎮柏墊鎮因基本農田占土地總量比例高,無法進行大規模工業生產而只能以農業、竹制品加工業作為支柱產業,2019年全年的財政收入為3492萬元。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北部鄉鎮新杭鎮,其支柱產業為采礦業與重工業,2019年僅1―10月的財政收入達到12.18億元,兩者相差接近35倍。不同鄉鎮間財政收入存在巨大差異,其直接后果是財政收入情況較好的鄉鎮有足夠的預算規劃、建設與維護基礎設施,而財政收入較差的鄉鎮在基礎設施建設的全過程中因資金問題畏手畏腳、舉步維艱。
2.2同質化嚴重。
無論是何種旅游開發方式,其核心要義都在于人為制造一種資源感知上的差異并借此讓自身旅游產業和產品的獨特屬性與別樣價值得到突顯,最終目的都是吸引規?;挠慰腿后w前來游玩,實現開發――游玩――二次開發這一正反饋循環。這里的同質化所特指的是旅游產品開發方式的單一化、模式化與固定化。安徽省廣德市雖然擁有著豐富的旅游資源,但開發模式較為單一,其開發類型始終離不開農家樂、紀念館、采摘園等,此類開發方式都極易被復制,具有極強的可替代性,導致其無法讓廣德市的旅游產業同周邊地區形成顯著差異,最終讓廣德市的鄉村旅游始終是江浙旅游的“備選項”。
確立促進共同富裕必須把握好的基本原則。必須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與此同時,還需堅持以下原則:一是鼓勵勤勞創新致富,把推動高質量發展放在首位,為人民提高受教育程度、增強發展能力創造更加普惠公平的條件,提升全社會人力資本和專業技能,提高就業創業能力,增強致富本領,暢通向上流動通道,給更多人創造致富機會;二是堅持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等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既有利于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又有利于促進效率和公平有機統一、不斷實現共同富裕;三是盡力而為量力而行,既要建立科學的公共政策體系,把“蛋糕”分好,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又要看到我國發展水平離發達國家還有較大差距,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建立在經濟發展和財力可持續的基礎之上;四是堅持循序漸進,要有戰略定力和耐心,從我國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的實際國情出發,穩扎穩打、步步為營,實打實地一件事一件事辦好。
確定扎實推動共同富裕的總的思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正確處理效率和公平的關系,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基礎性制度安排,加大稅收、社保、轉移支付等調節力度并提高精準性,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比重,增加低收入群體收入,合理調節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形成中間大、兩頭小的橄欖型分配結構,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使全體人民朝著共同富裕目標扎實邁進。這一總的思路闡明了推動共同富裕的根本立場、實踐要求、政策選擇、價值依歸等重大問題,為新階段扎實推動共同富裕提供了方向和路徑指引。
提出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的一系列重大舉措。包括提高發展的平衡性、協調性、包容性,著力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規模,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加強對高收入的規范和調節,促進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促進農民農村共同富裕等。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qitafanwen/9286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