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有思想的教師》這本書的作者是肖川,內容分為七部分:理想的教育、受過教育的人、教師與知識分子、師生之間、讀書作文修身、快樂的工作、詩意的生活。所有章節的文章都是名家的作品。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成為有思想的教師》讀書心得范文的內容,供大家參考,希望能夠給大家帶來借鑒或幫助。
《成為有思想的教師》一書,就什么是理想的教育、什么是理想的學生、什么是理想的教師、什么是理想的教學、什么是理想的教育結果(對書、知識有著正確的認識,學會快樂的工作,能過詩意的生活)等幾個方面,或深刻揭示現實教育、教師、教學的缺陷、偏差、弊端,或語重心長表明什么是教育的本質、怎樣實現理想的教育,通過古今中外思想家、教育家的文章回答了怎樣"成為有思想的教師"這一話題,讀來令人感悟、警醒、沉思、反省。
"學校啊,當我把我的孩子交給你,你保證給他怎樣的教育?今天清晨,我交給你一個歡欣誠實又穎悟的小男孩,多年后,你將還我一個怎樣的青年?"本書的序言部分以一位母親,在四樓的陽臺上目送自己的孩子去上學后,向學校、向教師、向社會、向歷史,說出了這句所有母親都會發自內心的問話來開啟我們的思想之門,讓我們的教育工作者去思索:怎樣肩負教育重任,怎樣實現理想教育,怎樣成為有思想的教師。
我們教師應該認識到:"教育,是民族振興的基石;教師,是教育發展的根基。""教師是人類文明的傳承者,讀后感《《成為有思想的教師》讀后感-在平衡中尋求有思想的教育》。推動教育事業又好又快的發展,培養高素質人才,教師是關鍵。"--這一深刻又通俗的道理;同時,我們教師也應該深入反思過:為什么我們的教育"產品"又有那么多"瑕疵"?我們的'孩子在艱辛的付出之后,為什么沒有學習后勁、沒有發展后勁,甚至不知道怎樣去交流、怎樣去工作、怎樣去生活,一個身心健康的"人"的基本素養都缺失。--這一沉重又現實的問題?!冻蔀橛兴枷氲慕處煛芬粫鴰臀覀冞M一步認識到我們教育科學體系的缺陷、我們社會歷史的局限,我們對"教育"認識的偏差。--"教育迅速地從旨在使每一個人的內在稟賦在一套核心價值觀的指引下得到充分發展的過程蛻變為一個旨在賦予每一個人最適合于社會競爭的外在特征的過程";本書同時進一步提出"教育是一個價值引導過程,一個引領學生成為我們所希望成為德人的過程。""教育的過程就是一個不完美的人引領著另一個(或一群)不完美的人追求完美的過程。我們的教育者一直是在或主動、或被動思索、"思想"著!
對于我們基礎的教育者來說,認識什么是"有思想的教師"是一個課題,那么怎樣成為"有思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十分重要的課題。破題之術是我們在教學實踐中:堅持教育本質、直面現實環境,在平衡中實現有思想的教育,做"有思想的教師"!
不可否認現實世俗功利熏染我們的教育,我們的確迷失在一連串的教育指標、考評方法、大綱、考級、成績名次的迷宮之中。我們"有思想的教師"處在"兩難"的境地!--堅持理想的教育,必須面對升學、就業壓力不斷增大下,社會對教育所能帶來利益的越來越高的期望;堅持"世俗教育",一定程度喪失教育的本質,推卸作為教育者的歷史責任、歷史使命。但教育的"現實利益"與"長遠利益"兩者間不是一個非此即彼的"選擇",現狀給我們更多的是要"直面現實環境",再做好"堅持教育本質",在求得兩者的平衡間,踐行"理想的教育",做"有思想的教師"!
簡單來說,我理解"理想的教育"是讓我們的孩子有良好的發展后勁:起碼的行為規范、做人原則、社會公德,正常人格,能正確認識自己、尊重他人,懂得什么是"快樂的工作"、"詩意的生活";有良好的學習后勁: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強烈的求知欲望,主動學習的精神,正確的思維模式;有良好的學習成績:各科成績表現突出,成均衡發展的勢態,最大限度發揮學習潛力。這幾個方面是我們理想教育的理想目標,是否可以這樣講:我們的社會環境的局限、世俗功利的熏染等現實問題只是側重強調了教育后者目標--即良好的學習成績,但這也是我們理想教育的目標之一??!
所以說"直面現實環境",并不是多么"悲壯"、"沉重"的宣言,只是太多的教育者把"現實環境決定"作為自己不追求"理想教育"本應使孩子們具有"良好學習后勁、良好發展后勁"的借口,作為自己追求"功利教育"、教育的"眼前利益"的托詞而已!試想一個自己都不能主動適應教育環境、主動作為的教育者,怎能培養出適應社會、主動作為的受教育者?
理想教育的幾個目標是相互制約、相互促進、不可偏廢,要實現這一教育應有的"本分",為我們的教育者提出應有的要求。想"成為有思想的教師"是教育者的理想問題、知道什么是"有思想的教師"是教育者的認知問題、怎樣成為"有思想的教師"是教育者的能力問題。作為教育者應勿忘重托,面對紛紛擾擾的社會現實,我們要做的是堅持教育應有的責任、應有的尊嚴、應有的本質,同時努力主動適應現實的教育環境,求得兩者間更高層次的"平衡",而不是被動適應后的低層次的"平衡"。這是我對理想教育的現實思考的結果,也是讀《成為有思想的教師》的不斷"思想"的結果!
閑瑕時光,捧起這本“珍藏”,所謂“珍藏”是因為這本書買回來放在書架上的已是半年有余,卻一直沒有碰及,趁著寒假假期,趕緊尋出來品味一番。
《成為有思想的教師》一書系肖川主編收集了一系列中今中外教育大家的文章于一體,歸集了一個完整的精神大餐供做為教師的我們汲取養分。序言《乘著思想的翅膀》提及一位母親在目送自己孩子去上學后,向學校、向教師、向社會、向歷史,說出的一句發自內心的問話:“學校啊,當我把我的孩子交給你,你保證給他怎樣的教育?今天清晨,我交給你一個歡欣誠實又穎悟的小男孩,多年以后,你將還我一個怎樣的青年?”當我讀到這里,似乎看到了這位母親的眼神,滿懷希望,卻又充滿疑慮,這眼神追問我們每一位肩負教育重任的教師。我能理解這位母親的期望更能體諒這位母親的疑慮,因為在現實的教育生活里,的的確確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問題讓人產生種種疑慮。在今天,我國中小學教師普遍缺少一種文化精神、文化眼光,缺少一種自覺的價值追求,缺少一種堅定的教育理想和信念,概括言之就是缺少一種“思想”,怎樣成為一名有思想的教師?教師應該具備哪些思想?相信每一位老師在書中都能找到答案。
印象最深刻的一篇文章是周國平先生的《快樂工作的能力》,周先生說我們在這個世界上生活,快樂是人人都想要的東西。工作本身并不快樂,快樂只在工作之外。在這個節奏飛快、充滿競爭和壓力的年代,似乎快樂也成為一件不容易的事,而快樂的工作更是難上加難。人們為了工作、生活奔波忙碌,快樂成了一種缺乏的能力,怎不遺憾?周先生文中分析到學校里培養孩子快樂地學習能力就是為了日后快樂工作打基礎,然而如今的學校功利性太明顯,所有的孩子在應試教育的壓力下早已忘卻快樂為何物,“快樂學習”變成了紙上談兵,一個學生倘若在學校里從未曾體驗過學習獲得的快樂,在走出學校之后,怎么可能向工作要求這份快樂呢?
認真讀完《成為有思想的教師》一書,我明白了要成為一名有思想的教師必須明白“廣泛閱讀、仔細咀嚼”是教師成長的必要條件;“深入探索、自覺反思”是教師自身成長的主要途徑。只有做到這些,即使在當今這個極為功利化的教育中,對待每一個學生,要用堅定而又滿懷信念的目光去回應每一位母親那充滿疑慮的眼神!
初讀《成為有思想的教師》一書時,作者那妙趣橫生,感人肺腑的文字,讓人覺得是在與一位老友聊天兒。而且那謙和態度、親切的語言和博愛的熱情無不啟發著我的思維、拓寬了我的視野,為我解決了人生、教育教學中的很多疑惑。
書中的每一個文字,無不在表達這樣一個內容:“成為有思想的教師”,這不僅是教師專業成長的應有之義,也是高品質教育的當然要求。任何一位優秀的教師,必然是一位有思想、有見解、不人云亦云的人。
肖川教授在文章中說:有思想,會使得我們興趣廣泛,內心鮮活,積極地捕捉各種有意味的信息,會使我們的人際交流變得更有品位,使我們的生活,特別是精神生活變得豐富,從而使我們從瑣屑、無聊、單調、平庸的生存境遇中擺脫出來,有一種“一蓑煙雨任平生”的豪邁和超脫。正如有人所說:學習,使教師變得冷靜而辯證,他們不但對生活的態度發生了變化,心里的陽光也多了起來。我想,如果我們每一位老師都能這樣,至少在與學生的日常交往中我們會潛移默化地給予學生精神的滋養。
肖川教授還講道:做有思想的教師,會使我們變得更具有思想,能夠使我們更好地理解課程內容,還會對學生的心靈豐滿和精神充實有一種自覺而又自然的引領。我從中深深領悟,要做有思想的教師,首先要樂于接受思想。而接受思想最簡單的方法是閱讀別人的書籍,尤其是大師的書籍,讓閱讀成為每位教師的習慣,成為與別人進行心靈碰撞的自由領地,成為自己不斷進步的階梯。反之,沒有博覽群書,見識勢必淺陋,思想勢必貧乏,語言勢必枯燥,教學中也就不能旁征博引,信手拈來,只能就課文講課文,就內容講內容,就試題講試題,課堂會因此而單調乏味,死氣沉沉;沒有閱讀,就難有深層次的思考,不做精神世界的美食家,就無法構建豐富的精神世界,而自身思想的匱乏,展現于學生面前,就只能是面目枯槁,甚至容貌可憎。所以說,閱讀是教師獲取思想的源頭活水的最佳渠道。
要做有思想的教師,關鍵是要在反思中進步。當學生違紀時,我們是否采取了適當的教育方法;當學生上課打瞌睡時,是否由于我們的課上得不好……要做到這一點,需要的是何等的涵養、雅量、氣度、胸懷,以及對教育事業何等的熱愛!然而,一個可悲的事實是,包括自己在內,有時極少有教師會站出來勇敢地承認“我”做錯了什么。當你有勇氣直面自己時,你才會發現,其實自己做得還很不夠。
要做有思想的教師,還要敢于釋放思想。我們的教學工作不會是一條平坦的大道,肯定有坎坷,有曲折;肯定會碰到許多疑難困惑,碰到許多新的問題,因而更需要教師之間的互動與交流。敢于亮出自己的觀點,敢于爭辯,敢于碰撞,這樣才會冒出更多思想火花。反之,如果人云亦云,照本宣科的話,只能成為他人思想的奴隸。
教育之路,道路且長,惟有思想可以煥發光明,燭照生命意義。有思想,就有了教書育人的靈魂,才能讓自己的課堂扎實、厚重、高雅,才能讓自己的勞動避免低層次上的重復,才能讓自己的教育生涯快樂而豐富。
思想是什么,說白了就是一個人特有的觀念。一個好教師,一定是有思想的人,不僅自己有思想,而且他的思想要對他所帶的孩子產生良好的影響。
寫到這里,不禁自問,我是有思想的老師嗎?熱熱鬧鬧的幼兒園里,與孩子們在一起,我都在想些什么呢?
記得兩年前我參加在南京舉辦的《2008全國第四屆生活教育理論與實踐研修班》時成尚榮教授說過:“教師的最高職業是:認識兒童、發現兒童?!?/p>
一個班,30多個小朋友,就是30多片不同的葉子。今年,接到的小班,孩子們都很活潑,他們不停的追逐、打鬧;或者不停的哭泣,不適應幼兒園;還有一些則總是不停跟著我,不停的問我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當我表揚其他小朋友時候,他馬上就跳出來:“老師,你喜歡我嗎?我棒不棒?”有幾個根本就在小椅子上坐也做不住。就連一些家長都擔心地問我:孩子是不是有多動癥啊?吵吵鬧鬧的一天讓人無力,但是,我對自己說,這就是孩子啊,天性啊。
孩子本來就該如此,他們滿心歡喜的來到這個世界,充滿好奇的在人群中追逐,嬉戲。他們各有特點,有的喜歡安靜的看書、畫畫,有的則總是興奮的蹦上跳下?當我們真正認識他們、走近他們,我們就會發現,他們就是天生的自由者、探究者、游戲者。畢加索曾說:“我愿意花一生的時間向孩子學習怎么畫畫?!?/p>
曾經有一個真實的例子,一個孩子被懷疑有多動癥,一個母親,在跑了多家醫院無果的情況下,在一位教育者的建議下把他帶到了一個舞蹈房,在與舞蹈老師接觸了一會后,舞蹈老師對他的母親說:你的孩子根本沒有什么問題,他就是一個天生的舞蹈家。后來這個孩子成了美國眾多明星的編舞老師。
“乖”與“不乖”是相對而言的,《按天性培養孩子》中提到,孩子就是一顆顆不同的種子,他是桃樹種子,他是蘋果樹種子,你不能按種蘋果樹的方法種桃樹,也不能按種桃樹的方法種蘋果樹,在我們教育孩子的時候,首先要清楚地認識他們的本性,確定他們的不同狀況,然后施以不同的教育手段。
當我們真正認識了教育的這個特點的時候,我們會發現,每個孩子都可以被理解,被寬容被接受。
發現孩子的本性,發現孩子的需要,然后帶領他們快樂地成長。這不是我們教師的工作嗎?
在草地上打滾、做泥餅、玩面團、找螞蟻、撿樹葉……我一直認為教育應該是愉快的.事情,雖然所謂的“批評”在所難免,但是幼兒園教育的主色調應該是快樂。帶領著孩子們在盡興的玩耍中認識世界,學習必要的生活技能,啟迪情感,為孩子今后完善的人格建立準備。
突然想起了最近比較紅的“小周立波”,我們的周圍,很多孩子都被“教育”得那樣“頭頭是道”、“人小鬼大”,一個孩子連最起碼的天真都沒有了,那還會有什么?
尊重孩子的天性,向孩子學習。這是我的一點小小的觀點。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qitafanwen/9282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