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總是不經意間流逝,總結讓我們記住成長的足跡??偨Y還可以加入自己的感悟和反思,使其更具個人特色。在這里,我們為大家精心準備了一些總結的樣例,希望能夠給大家提供一些寫作的思路。
1、了解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經過,體會他所具有的卓越的才華和對勞動人民的同情。
2、繼續學習圍繞課題說說課文主要內容。
3、在理解課文內容的過程中,初步學習分辯事物和聯想。
1、分辨課文中哪些是實在的事物,哪些是由實在的事物引起的聯想。
2、體會貝多芬在即興創作《月光曲》的過程中思想感情的變化。
多媒體課件。
練習組詞(見課件)。
貝多芬是什么人?
你怎么知道他著名?
對了,是他譜寫的樂曲很著名,當然他也就著名了。這篇文章說的是他的什么曲子?
好請大家大聲朗讀全文,圍繞題目說說課文主要內容。
1、出示:句子1、一天夜晚——彈的正是他的曲子。
生讀。
師:從“幽靜”一詞能想像到什么?當時這是怎樣的一種環境。(光線不明亮,只有淡淡的月光,周圍很安靜。)。
(很驚訝,很好奇),這么一個小鎮上有人在彈我的曲子,他是誰呀?這琴聲是怎樣的,從(斷斷續續)的琴聲中你聽出什么?(說明盲姑娘喜歡彈貝多芬的曲,但彈得不熟煉。)。
你覺得此時貝多芬心理會怎么想?
師:體會得好,所以他就——。
過渡:貝多芬走近茅屋,又聽到了什么?
2、出示:“哥哥,你別難過,我不過隨便說說罷了?!?/p>
讀讀從兄妺倆的對話中你能體會到什么?
師:貝多芬說“我的音樂只應當為窮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這一點該是多么幸福!”姑娘善良的品質和她對音樂的熱愛,讓貝多芬為之激動,正你們所想,他推門進去要為這位盲姑娘彈奏一曲,滿足她的心愿。請同學們輕輕地讀課文第四、五、六三個小節。
生讀。
過渡:貝多芬面對純潔、善良、酷愛音樂的盲姑娘,思緒萬千,心情激。
蕩,決定再給她彈一首曲子。這時,一陣風把蠟燭吹滅,月光照進窗子來,屋里顯得格外清幽,這些描寫的都是實實在在的事物。
看到這些是實在的事物,貝多芬此時彈起的是什么曲子?他彈的《月光曲》內容是什么?
4、出示《月光曲》內容……貝多芬此時彈起的《月光曲》,正是從實實在在的事物引起的音樂聯想。
板書:聯想。
請看圖,這正是課文中描寫的哪句話。
5、朗讀指導。
練習說話:貝多芬不僅(),而且()。
不僅是一個著名的音樂家,而且是一個關心熱愛勞動人民音樂家。
板書:
海面升明月(輕柔、舒緩)。
聯想:海面灑銀光(逐漸增強語氣)。
海面刮大風(急促、高昂)。
海面卷巨浪。
《月光曲》是義教版第十冊第六單元第二篇精讀課文,講述了著名音樂家貝多芬同情盲姑娘而為他們彈琴,有感于盲姑娘對音樂的癡迷而即使創作了《月光曲》的傳說。重點是《月光曲》的創作過程,體會貝多芬在即興創作《月光曲》的過程中思想感情的變化。我就引導學生抓住重點部分,抓住貝多芬音樂創作情感這一條線閱讀課文,并在此基礎分清課文中的現實事物與聯想,我的板書重點突出皮鞋匠的音樂聯想,也是月光曲的內容,引領學生通過欣賞音樂、觀看圖片以及朗讀皮鞋匠的聯想感受月光曲所賦予的情感。從而讓學生進一步了解貝多芬,體會他所具有的卓越的才(敬請期待好文網更好文章)華和對勞動人民的同情。
在教學過程中我體會到有許多不足:
1、指導朗讀還不到位,學生朗讀面太窄、朗讀指導太機械。雖然學生欣賞音樂、觀看圖片后,正處于情境中,本來是有助于學生的理解。但在指導朗讀時,我只是機械地問學生:“你認為這部分該用什么樣的語氣來讀?”學生只會說“平靜的、緩慢、激動”等字樣。這樣機械地指導,只會讓學生僅僅停留在朗讀的最低層,根本無法達到聲情并茂,抑揚頓挫的程度?,F在,我回想起來,覺得當時如果我能范讀,也許會更好。因為,有了教師的范讀,學生就有了模仿、學習的榜樣。
2、因為一節課按排內容較多,急于完成教學任務我不自覺地過多關注優等生,教師跟中等生的互動有所局限。
說說月光曲是怎樣譜成的。
貝多芬為何推門而入。
他是怎么想——于是推門而入。
邊聽邊讀,體會月光曲曲調的變化。
感情朗讀,嘗試背誦。
聽《百鳥朝鳳》,將聯想到的情景寫成一段話,用上“幽靜、陶醉”等課文中的詞語。
于永正《月光曲》。
一、認識“事物和聯想”
1、讀第9自然段,哪些寫事物,哪些是聯想。
2、去掉了這些聯想的句子,那這段文字就失去了99%的美。
3、小結:讀文章時分辨事物和聯想的作用。
二、拓展延伸,實踐操練。
2、修改短文,荷花。
3、修改后交流。
教學要求: 了解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經過,體會他所具有的卓越才華和善良愛心。
在理解課文內容的過程中,初步學習分辨事物和聯想。
學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理解重點詞句含著的意思,體會貝多芬在即興創作《月光曲》
過程中思想感情的變化。
分辨課文中哪些是實在事物,哪些是由實在的事物引起的聯想。
板書設計
6. 月光曲
琴聲
散步時 同情
談話
一曲
走進時 激動
又一曲
一夜
譜寫記錄 激情
創作
教學過程
復習檢查
聽寫詞語
著名傳說幽靜入場券純熟陶醉
(1)神態()(2)動作()(3)內心()
2、“彈得多純熟啊!”這是盲姑娘對貝多芬的()?!案星槎嗌钅?”說明()。
3、這段話主要寫()。
講讀課文
講讀第一段
齊讀第一段。
簡介貝多芬的創作傾向:貝多芬畢生追求“自由、平等、博愛”的理想。他出身貧苦,十分同情窮苦的勞動人民,他說:“我應該努力為窮苦人干點什么?!彼牟簧僮髌贩从沉水敃r資產階級反封建、爭取民主的革命熱情。
思考:
“傳說是這樣譜成的”什么意思?(說明不一定是事實,只是傳說而已。)
概括段意。
寫貝多芬譜寫《月光曲》的傳說。
講讀第二段。
(1)自由輕聲讀第二段,畫出以下有關內容。
貝多芬在什么時候、什么環境中散步?(秋天 夜晚 河邊幽靜 聽到琴聲)
鋼琴聲為什么會使貝多芬走近茅屋?(斷斷續續彈的正是他的曲子)
兄妹對話的主要內容是什么?(要是能聽一聽貝多芬自己是怎么彈的,那有多好啊!
請兩位同學分角色朗讀兄妹的對話,教師引導學生體會感情,讀出感情。
(2)貝多芬聽到兄妹倆的談話,心里會怎樣想?(兄妹互相關心體貼,妹妹懂事,其實她非常想聽到我的演奏。只是因為窮,買不起入場券。我何不為他們彈上一曲?)
(3)貝多芬走進茅屋,他看到了什么?
貝多芬彈完曲子,盲姑娘說的話,表現了她的什么思想 ?
(“多純熟啊”,是發自內心的贊美;“感情多深哪”,表現她對曲子產生了共鳴;“您,您就是貝多芬吧!”表現她內心的激動)
(5)指導學生用“純熟”造句。
貝多芬聽到盲姑娘的話后會樣想?(這盲姑娘不但喜歡音樂,而且懂音樂,她能從琴聲里判斷出彈琴的人是誰。我真是遇到了知音,我要為她再彈一首。)
概括段意。
貝多芬聽了兄妹倆的談話后,走進屋子,為盲姑娘彈了一首曲子。
教學要求: 1了解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經過,體會他所具有的卓越才華和善良愛心。
2在理解課文內容的過程中,初步學習分辨事物和聯想。
3學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1通過理解重點詞句含著的意思,體會貝多芬在即興創作《月光曲》過程中思想感情的變化。
2分辨課文中哪些是實在事物,哪些是由實在的事物引起的聯想。
板書設計
(所聞)(所見)(所感)
兄妹談話盲姑娘彈一曲
貝多芬
親切贊嘆月光兄妹彈兩曲
皮鞋匠優美樂曲妹妹神態波濤洶涌
復習檢查
聽寫詞語。
指名讀課文片斷。
講讀課文
講讀第一段。
(1)“傳說”這個詞告訴我們什么?
(2)概括段意:貝多芬譜寫《月光曲》的傳說。
講讀第二段。
一天夜晚貝多芬在一個什么樣的環境里散步?(明月高照的秋夜,周圍幽靜,傳來琴聲。)
這琴聲怎么會引起貝多芬的注意?(因為彈的是他自己譜寫的曲子。)
貝多芬走進茅屋,這時琴聲突然停了,屋里傳出了什么?(兄妹倆的對話)
請兩三個同學分別讀兄妹人對話。引導學生重點理解“隨便說說”的含義。
(4)“隨便”是什么意思?盲姑娘是真的“隨便說說”嗎?這她為什么要這樣說?
貝多芬聽了兄妹的對話后可能會怎么想?
貝多芬推開門,輕輕地走了進去,他看到了什么?(引讀)貝多芬座在鋼琴前彈了一曲,聽到盲姑娘說什么?(引讀)盲姑娘的這句話,反映了她怎樣的思想感情?(“多么純熟啊”是贊美;“感情多深哪”說明她理解這曲子的感情;“您,您就是貝多芬吧!”這是激動。)
貝多芬聽了盲姑娘的話后會怎么想呢?
概括段意:貝多芬聽了兄妹的話,走屋子為盲姑娘彈了一首曲子。
作業 。
讀課文。
教學要求: 1了解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經過,體會他所具有的卓越才華和善良愛心。
2在理解課文內容的過程中,初步學習分辨事物和聯想。
3學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1通過理解重點詞句含著的意思,體會貝多芬在即興創作《月光曲》過程中思想感情的變化。
2分辨課文中哪些是實在事物,哪些是由實在的事物引起的聯想。
板書設計
6月光曲
貝多芬 盲姑娘 知音
彈奏 想聽 感動
再彈 入神 動情
記錄本 陶醉 激情
教學過程
復習舊課
用生字卡檢查生字讀音。
指名朗讀課文一至七自然段。
貝多芬為什么彈完了一曲又彈了一曲?
深入學習貝多芬即興創作《月光曲》的部分。
指名朗讀八至十自然段,糾正讀得不正確的地方。
貝多芬看到了什么?(月光從窗戶照進黑暗的屋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銀紗,顯得格外凄清、幽靜,就在這樣的氣氛中,窮兄妹倆站在他的身旁。)貝多芬彈的是什么?他彈的和他看到的有什么關系?皮鞋匠聽著琴聲,好像看到了什么?他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覺?(他好像看到了在大海的水天相接處,月亮升起來了。海面上灑滿了銀色的月光。月亮越升越高,穿過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風,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個連一個朝著岸邊涌過來。他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感覺,是因為樂曲使他產生了聯想。開始,音樂可能是徐緩的,使人聯想到月亮升高,穿過微云。再后來,音樂可能高昂激越,使人聯想到月光下風起浪涌。)
皮鞋匠看到妹妹臉上的表情想到了什么?為什么說盲姑娘“仿佛也看到了?”為什么兄妹倆沒有及時發現貝多芬的離去?(他們完全沉浸在音樂中了。)貝多芬悄然而來,悄然而去,給兄妹倆帶來一片溫馨的人間之愛和一次美妙的藝術享受,也給自己帶來了一次意外的創作收獲。
學習分辨事物和聯想
在“一陣風把蠟燭吹滅了……按起琴鍵來”這一段中,哪些是實在的事物,哪些是引起的聯想?在“皮鞋匠靜靜地聽著……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濤洶涌的大?!边@一段中,哪些是實在的事物,哪些是引起的聯想。盲姑娘臉上的表情是看到的實在事物,“他仿佛也看到了……”是他看到妹妹臉上的表情產生的聯想。)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朗讀指導。
指名朗讀。
請學生試背最后三個自然段。
指導學生識記生字。
作業
背誦課文最后三個自然段。
預習《小音樂家揚科》。
1、了解貝多芬及其創作《月光曲》的經過,體會貝多芬對窮苦人民寄予的深厚感情。
2、品讀課文,從字里行間揣摩真摯的感情是藝術家創作的源泉,初步受到音樂藝術的熏陶。
3、感情朗讀課文,學習生字新詞,積累語言。
感受音樂與語言的內在相通之處,感知真摯的感情是藝術的源泉。
《月光曲》音樂磁帶,ppt投影片。
就讓我們再次走進音樂的圣殿,用心靈傾聽,乘著音樂的翅膀,用想象把音符變成文字,將旋律轉化成畫面。
播放《月光曲》,請學生靜靜地欣賞。然后交流聽音樂所想象到的情景。
預設1:學生自由發表聽音想象到的畫面,可以一個詞,可以是一句話,也可是幾句話。
預設2:如果學生缺乏對音樂的感受力,老師事先準備一段特別美妙的語言描述音樂呈現的畫面,為學生做示范,讓學生享受語言與音樂的薈萃。
【設計意圖】本單元的主為“藝術的魅力“,把音樂引進語文課堂,一是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受能力,一是乘著音樂的翅膀,展開豐富的想象中,用比較準確的語言描述想象的畫面,讓音樂與語言沒有界限,把音樂的感受與語言的發展結合起來,避免把語文課上成音樂欣賞課,使語文學科產生錯位,甚至丟失自我。
第一部分,出示第9自然段文字。
教材解讀。
皮鞋匠靜靜地聽著。他好像面對著大海,月亮正從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來?!疽魳肥鞘婢彽摹课⒉贼缘暮C嫔?,霎時間灑滿了銀光?!旧杂凶兓?,總體是輕柔的】月亮越升越高,穿過一縷一縷輕紗似的微云?!拘墒翘S的,曲調上有反復之處】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風,卷起了巨浪?!厩涌焖俣辛Α勘辉鹿庹盏醚┝恋睦嘶?,一個連一個朝著岸邊涌過來……【高昂、激蕩,節奏感特別強?!科じ锝晨纯疵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靜的臉上,照著她睜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從來沒有看到過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濤洶涌的大海。
天高云淡,月朗星稀,海在輕微地呼吸,一切都那么幽靜,那么美好!漸漸地,月光照亮海面,喚醒了海水,海開始奔騰洶涌,縱情地舞蹈。一切都是那么光明而美好,這是一個自由寬闊的世界!
【設計意圖】本單元的主題是“藝術的魅力”,所以教學本課時用音樂作為熏染的載體,創設情境,在唯美的音樂旋律中展開學習,用最智慧的語言——音樂開啟學生想象的天窗,推開學生思維的大門。直奔本課用語言再現《月光曲》的第九自然段,使單元主題與語文學習實現零距離。
(一)品味語言。
1、學生自由朗讀第9自然段??偨Y寫了什么?皮鞋匠聽貝多芬彈奏曲子的聯想。
2、用四字詞語概括畫面:水平如鏡(風平浪靜)——微波粼粼——朗月穿云(月明星?。蘩颂咸欤ê椴ㄓ科穑龥坝浚@濤拍岸)。
3、用感情朗讀表現景象的變化,用聲音創設情境。
【設計意圖】語文學習的根是研究語言,任何時候都是不二的法門。學習的啟程從讀到思,明白內容層面的指向,首先弄懂寫了什么,才可能進一步學習怎么表達的,步步為營,方符合學生學習語言的規律。
穿插用精煉的語言概括內容,即運用自己的語言庫存進行具有表現力的表達和概括,這也是在有效的訓練是培養能力,在運用中實現能力的發展。
心中對語言有了感覺,用繪聲繪色地朗讀個性化塑造文本的內容,再現文本的情境,是語言學習獨有的魅力。其實,學生的讀的過程,就是再創造的過程,就是內化語言的過程,就是積淀語感的過程。
(二)用想象架設語言與音樂的橋梁,讓優美的旋律流淌在心間。
1、借助皮鞋匠的想象,把每幅畫面轉化成自己能夠感受的音樂,讓音樂像小溪一樣在心間流淌起來。(見第9自然段的括號內容)。
2、連盲姑娘也仿佛乘著音樂的翅膀見到了她從來不曾見到過的美好的景象,更說明這是一首()的樂曲。(表現力極強,極具感染力,令人震撼,終生難忘,余音繞梁,美妙絕倫……)。
3、欣賞《月光曲》,沉浸于音樂的意境之中,提升藝術品味。
【設計意圖】隨著學習的深入,讓語言與音樂在高層面上相通相諧,應當是本文最大的優勢。而連接二者的橋梁就是自由的想象。通過豐富而自由地想象,把文字轉化為畫面,進而把畫面轉化為旋律,這是藝術的提升,是語言的提升。
滲透襯托的寫法,用雙目失明的盲姑娘能夠看見自己生平從未見過的大海的景象來有力地說明《月光曲》的表現力,這是作者寫作的匠心。是讀寫不著痕跡的結合。
帶著交流感悟再次欣賞這首世界名曲,相信每個孩子的感覺都會有所不同,這可能是音樂的啟蒙,這可能是音樂的頓悟,這可能是音樂的引領,無論怎樣,都是一次用音樂的靈泉對孩子們的洗禮。
(三)了解貝多芬,加深對音樂家藝術才能與人格魅力地雙重折服之情。
1、自由匯報對貝多芬的了解。
2、出示(課后資料袋)貝多芬資料,提取信息。
貝多芬是德國最偉大的音樂家之一,對世界音樂的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被尊稱為“樂圣”。貝多芬生活道路非??部?,26歲時聽力開始減弱,晚年失聰,只能通過書寫跟人交談。他以堅強的意志克服了重重困難,一生創作了許多不朽的作品,如廣為流傳的交響樂《恐龍》《命運》《田園》《合唱》。
【設計意圖】課后的資料袋中的內容應當巧妙地為學習語文服務,為加深感悟服務。這里,在充分感受《月光曲》的震人心魄的魅力之后,進行作者簡介,既是對學生音樂知識的石室,更是對貝多芬這位偉大音樂家的人格魅力的仰視,這樣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是從文本中生長出來的,而不是老師強加的,更容易入腦入心。
有效的拓展鏈接是語文學習開放性的需要,我們要為語文學習減肥,但是適當的豐滿與裝飾必不可少,這是語文學習的特質。
第二部分,回溯上文,了解創作《月光曲》的經過。
這樣一曲世界著名的鋼琴曲背后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可以說,是這個傳說,讓《月光曲》更加如夢似幻,是《月光曲》以及他的創作者貝多芬先生,使這個傳說更加耐人尋味。
課文講述了德國著名音樂家貝多芬因同情窮鞋匠兄妹而為他們彈琴,有感于盲姑娘對音樂的癡迷而即興創作出《月光曲》的傳奇故事。文中所流露出的兄妹之間的手足親情、盲姑娘對音樂的熱情和音樂家博大高尚的情懷讓讀者感動。課文以生動的文字,借皮鞋匠的聯想表達出聽鋼琴曲時的感受,為學生學習現實與聯想相結合的寫作方法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嘗試背誦第九個自然段。
2.了解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經過,體會他在創作過程中情感的變化,感受他對兄妹倆的同情和關愛。
3.想象課文描繪的畫面,感受樂曲的美妙。
想象課文描繪的畫面,感受聯想的表達作用,初步嘗試在音樂中聯想并進行練筆。
想象課文描繪的畫面,感受樂曲的美妙。
(一)談話簡介,情境導入。
孩子們,你們喜歡聽音樂嗎?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段音樂,請大家靜下心來,閉上眼睛,默默欣賞(放音樂)。音樂是聲音的藝術,音樂是情感的藝術,音樂是空間的藝術。聽了這段音樂,你覺得音樂讓你感受到了什么?(請生回答)是啊,音樂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有一位作曲家關心民眾生活,感受人間疾苦,創作了很多膾炙人口的音樂。他就是德國著名音樂家、作曲家貝多芬。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世界名曲《月光曲》的創作歷程,請大家齊讀課題。
(二)自讀課文,感知傳說。
1.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看到同學們輕輕地放下課本,相信這些詞語難不倒大家了,我們來讀一讀吧。
3.誰能試著用簡潔的語言說一說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請生答)。
(三)研讀課文,體會感動。
1.貝多芬是在什么樣的環境下創作月光曲的呢?請大家快速瀏覽課文,找到相關句子。
抓住幽靜一詞,讓學生體會當時的情景,想象畫面。
2.在這樣幽靜的夜晚,正是這斷斷續續的琴音引起了他的好奇心,促使他走進茅屋,請同學們默讀課文3-7自然段,找出茅屋里的三次對話,用橫線畫出來。
(1)第一次對話是發生在誰和誰之間的?(盲兄妹倆)從第一次對話里你讀懂了什么?
預設一:從要是能聽一聽貝多芬自己是怎樣彈的,那有多好哇!我讀懂了盲姑娘對音樂的渴望。
(2)你的理解很深刻,走進了盲姑娘的內心。
預設二:從可是音樂會的入場券太貴了,咱們又太窮讀懂了哥哥因為不能讓妹妹去聽音樂會而感到內疚。
(3)你真是個會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的孩子。
預設三:從哥哥,你別難過,我不過隨便說說罷了讀懂了盲姑娘的善良。
(4)你的理解能力可真強,老師也同意你的觀點。
小結:兄妹倆的對話觸動了貝多芬的內心,貝多芬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我的音樂只應當為窮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這一點,該是多么幸福啊”貝多芬把為窮苦人造福當作一件幸福的事,所以聽了兄妹倆的對話,他毫不猶豫地走進茅屋。
3.分組讀第二次對話,體會人物內心。
4.貝多坐在鋼琴面前,彈起盲姑娘剛才彈的那首曲子,盲姑娘聽得入了神,激動地說(生讀盲姑娘的話)。
小結:當盲姑娘感覺到是在聽貝多芬本人彈奏的時候,貝多芬也如獲知音,知音難遇,所以貝多芬沒有回答,他只問盲姑娘(讀句子)。
(四)想象曲境,讀讀寫寫。
1.貝多芬不忍離去,他愿意為知音再談一曲。這時候一陣風把蠟燭吹滅了。月光照進了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一層銀紗,顯得格外清幽,這時候,貝多芬按起了琴鍵,你聽?。úシ乓魳罚?。
2.在優美的音樂聲中,每個人的頭腦中都徐徐打開了一幅畫面,兄妹倆身處這美妙的音樂聲中,更是心馳神往。他們仿佛看到了什么?(齊讀第九自然段)。
3.如果你是皮鞋匠,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預設一:他仿佛看到了月亮正從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來,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時間灑滿了銀光。
4.你找得真準確,這是皮鞋匠看到的月亮剛剛升起時候的畫面。
預設二:他仿佛看到了月亮越升越高,穿過一縷一縷輕紗似的微云。
5.這是皮鞋匠看到的月亮穿過微云的畫面。
預設三:他看到了海面上刮起了大風,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個連一個朝著岸邊涌過來......
6.這是皮鞋匠看到的波濤洶涌的大海。
7.如果你是盲姑娘,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月光照耀下的波濤洶涌的大海)。
8.此時,你們的腦海中一定也浮現出皮鞋匠看到的三幅畫面,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吧。
9.看到這三幅畫面,皮鞋匠的心情也在發生著變化。
10.月光曲一共分為三個樂章,老師分別節選了三個部分,請你們聽一聽,那一段音樂配那一段文字更合適?在朗讀的時候該怎樣讀。
預設一:第一段音樂節奏緩慢,仿佛月亮剛剛升起來,我覺得第一段音樂配第一段文字更合適,在讀的時候語速要慢一點(請生試著讀一讀)。
預設二:第二段音樂比較輕快,仿佛看到月亮越升越高的畫面,我覺得配第二段文字更合適,在讀的時候節奏加快(請生讀一讀)。
預設三:第三段音樂比較激昂,節奏較快,配第三段文字比較合適,在讀的時候節奏更快,讀出激動的感覺(請生試著讀一讀)。
10.黑板上呈現的三個畫面有一次定格在我們的腦海中,這些畫面是皮鞋匠親眼所見嗎?(不是)他是在音樂聲中想象出來的。根據音樂旋律的高低,節奏的快慢,皮鞋匠聯系生活實際想象到了大海。
總結:這是一種寫作方法,當我們看到美好事物的時候,也可以關聯生活實際,運用聯想和想象的方法把他們記錄下來。
11.欣賞音樂,想象畫面,并把畫面記錄下來。
五、作業布置。
選一首喜歡的歌曲,想象歌曲描繪的畫面,把這個畫面寫下來。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睘榱俗寣W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學習的主體,教師應努力創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所以,本節課我遵循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對文本進行自主理解、體驗和感悟,從而使學生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情趣,給學生以人美、景美、曲美、情更美的印象,同時以朗讀為載體、感悟為主線,引領學生對文本的深入探究。
本篇課文講述了德國著名音樂家貝多芬因同情窮兄妹而為他們彈琴,有感于盲姑娘對音樂的癡迷而即興創作出《月光曲》的傳奇故事。作者借這個美麗動人的故事,既表現了大音樂家貝多芬對窮苦人命的同情和熱愛,又表現了他豐富的想象力和卓越才華,同時也告訴人們,美好樂曲的產生不僅要依靠豐富的想象力,更要依靠高尚而真摯的情感。課文語言優美,感情豐富,意境優雅,適宜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是閱讀訓練的好材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結合自己的理解讀出人物內心的情感。
學會根據實在的事物展開適當的聯想,在想象,表達的訓練中,提高學生語言的運用能力。
2.理清課文線索,抓住貝多芬的感情變化,體會《月光曲》的創作過程及內容。
3.從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傳說中,讓學生體會貝多芬對勞苦人民的同情和愛,從而培養學生熱愛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對學生進行美的教育。
1.引導學生了解《月光曲》的創作過程,體會貝多芬的情感變化。
2.引導學生體會由實在事物展開的適當的聯想,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引導學生體會貝多芬彈奏第二首樂曲時的情和景。體會人物的心境和樂曲的意境的統一。
多媒體課件。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2.師簡介貝多芬并出示他的話“我的音樂只應當為窮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這一點,該是多么幸福?!?/p>
3.學生談感受,引出課題《月光曲》。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大家自由讀一讀課文,爭取讀準字音,將句子讀通順。
2.請大家再次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文中為我們講了一件什么事?
3.指名匯報,理解“傳說|。
三、深入研讀,體會情感。
1.《月光曲》是怎樣誕生的呢?課文中作者運用了大量的筆墨為我們記敘了月光曲的誕生過程?,F在就請大家再次細細地讀一讀課文第二自然段直至結尾段,找一找《月光曲》是怎樣誕生的。
2.學生自由讀文并勾畫。
4.學生匯報,預設:
對話一:一個姑娘說:“這首曲子多難彈呀!……說說罷了?!?/p>
(1)生匯報,師:他找的是兄妹倆的對話,這段對話正巧被站在茅屋外的貝多芬聽見了。(出示句子)。
(2)透過盲姑娘的這句話,你能感受到她在想什么嗎?(生:想聽貝多芬彈琴,喜愛音樂等)。
(3)請大家再來讀一讀盲姑娘的這句話,看看誰能打動貝多芬的心?(自由讀)。
(4)同學們,貝多芬不但是一個音樂家,他更是一個心思細密的人。他又會從姑娘的這番話中,他能聽出什么呢?(渴望)。
(5)是呀,貝多芬除了聽出盲姑姑內心的渴望,還聽出了什么?(喜歡音樂)。
(6)何止是喜歡,也許她已經達到了癡迷的程度。除此之外,在這句話中,你還聽出了什么?(家窮)。
(7)從哪些細節中讓你能感受到姑娘家很窮呢?(生匯報:找本段中的話,或文中的相關描寫)。
(8)生匯報,再次指導朗讀本次對話。
對話二:出示“彈得多純熟??!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吧?”
(1)生匯報,出示句子。
(2)大家看,此時盲姑娘已經十分激動,因為她猜出了這個人就是貝多芬,但貝多芬聽了盲姑姑的話,有什么反應?(沒有回答)。
(3)盲姑娘她看不見,可為什么一聽就知道是貝多芬?誰來說一說你的想法?
(4)看來,這位盲姑娘真是對音樂真是太癡迷了,難怪她聽了一曲之后,就猜到了這人就是貝多芬。的確有這樣出名的音樂大師親自為她彈奏,你想,她怎能不激動呢?來,自由讀一讀這句話,讀出你此刻的心情。(生自讀)。
1.這時候,一陣風把蠟燭吹滅了。月光從窗子照進來,茅屋里的一切好像都披上了銀紗,顯得格外清幽。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倆,借著這清幽的月光按起琴鍵來。
2.指名配樂朗讀第九自然段,生欣賞。
3.聽著這美妙的音樂,兄妹二人看到了什么?(大海)是真看到了嗎?這是什么?(聯想)。
4.透過兄妹二人的想象,你能看到哪些不同的畫面?
5.學生匯報,師相機指導朗讀。
6.既然大家已經從文字中感受到了這不同的意境,那現在誰能將整段文字再給大家讀一讀,(指名配樂讀)其他同學閉上眼睛,靜靜地感受這音樂和語言相融合的無窮魅力。
7.讀文就要熟讀成誦,語文學習也重在積累。這段文字作者描寫得那樣生動細膩,你們能將它記在心里嗎?來,自己先練一練。(生練習后,出示填空,師生齊背)。
五、升華情感,總結全文。
1.正當兄妹二人還陶醉在這美妙的琴聲中時,貝多芬呢?
2.此刻,貝多芬的內心已不再平靜,他的心中完全是創作的激情,在有感于知音,寄情于月光中,即興創作出了這首曲、意、境都非常美妙的樂曲——(課題)月光曲。
3.整篇課文以事情發展的順序,也就是《月光曲》的誕生過程為主線,以人物情感的變化為副線,構思巧妙,故事情節環環相扣。你們覺得這篇文章寫得好不好呀?相信大家以后也能寫出這樣好的文章。
4.(出示貝多芬的圖及音樂直到結尾)也許,大家還不曾了解,貝多芬的內心除了飽含著對窮苦人民的同情與關愛外,更多的還是對音樂的那份癡迷?,F在我們就一起再次走進貝多芬那不平凡的一生吧。(放課件,師介紹)。
5.聽了這段介紹,你想對貝多芬說些什么?(生匯報)。
6.有人說,美妙的音樂可以陶冶我們的情操,愉悅我們的心靈,因為它不僅會給人以美的享受,更會使人產生無限的遐想,老師真心地希望大家能夠在閑暇之余,再去欣賞一下貝多芬其它的作品,用你的心去熱愛音樂,去感受蘊含于每首樂曲中的那份情和意。
設計意圖:。
將“認識貝多芬”作為研讀目標。在設計中努力體現“學科間融合、課內外聯系、校內外溝通”的大閱讀語文教學思想,力求“重文本”又“超文本”,將語文課堂變為生活的課堂。
1、將音樂融入語文課堂,借助音樂形象解讀語言文字。抓重點詞句,感受課文描繪的美好意境,觸發學生的情感體驗,進行美讀訓練。
2、嘗試探究性、創造性的閱讀,激發學生自讀自悟、自主學習的興趣。通過追尋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情感因素,努力喚醒學生的情感體驗。在教學處理上,采用變序閱讀法:先切入第9自然段,通過多種形式的讀去了解感受《月光曲》所描繪的美的意境;回讀全文,探究貝多芬的創作情感。
3、課內插入課外閱讀材料《不為侵略者演奏》,通過對比閱讀擴容閱讀信息,進一步認識音樂家的偉大之處。4、引導學生查找、搜集、拓展閱讀相關材料,通過“我所認識的貝多芬”這一研究性的學習,分析處理信息,積累語言,積淀情感,進行閱讀再創作。
教學流程:
1.談話激趣。
我們已經初讀了課文,初步了解了貝多芬譜寫月光曲這一傳說故事的內容,大家想不想聽一聽這首著名的樂曲呢?現在就讓我們一起進入美妙的音樂中。(播放月光曲的片段)。
能說說你的感受嗎?
2.選讀第九自然段,感受月光曲美好的意境。
(1)兄妹倆聽著貝多芬先生彈奏樂曲,他們感受到什么?課文是怎么樣描寫的?
(2)再讀,感受音樂的美、語言的美與課文所描繪的畫面的美。
(3)想像這些畫面,有感情地讀。
3.回讀全文,探究貝多芬的創作情感。
(1)擬定目標。貝多芬先生為什么會彈出這么美妙的琴聲?是什么情感促使他彈出如此美妙的樂曲呢?請大家再次回讀全文,從文中的重要語句中找尋原因。
(2)創造性地閱讀。
(3)交流。
(4)情境朗讀。
4、展閱讀,進一步認識貝多芬。
1.屏幕閱讀不為侵略者演奏提示學生在屏幕閱讀時注意速度,抓住要點。
2.讀了這個小故事這后,請你再聯系課文中所描述的事,說說你對貝多芬有了哪些新的認識?請寫幾句話。
3.有感情的朗讀自己寫的話。
4.延伸研究專題.
兩課時。
朗讀法,情境教學法,合作探究法。
1.導入(5分鐘)。
同學們,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是《月光曲》,這是樂圣貝多芬的的鋼琴曲。大家光看這個曲名,覺得它會演繹出什么樣的畫面?(學生各抒己見)這只是同學們的看法,那么事實到底是什么樣的呢?接下來讓我們一起學習課文《月光曲》,從文字中感受一下音樂的奇妙。
出自 FaNwEN.cHaziDiAN.CoM
2.貝多芬及《月光曲》簡介(5分鐘)。
3.生字詞預習檢查(8分鐘)。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遇到不懂的字詞可通過查閱字典、翻閱工具書、同桌討論等方式解決。用開火車的方式輪流讀ppt上的生字詞,最后齊讀鞏固。
4.初讀課文,整體感知(10分鐘)。
學生再次自由朗讀課文,邊讀邊思考幾個問題:
(1)理清課文思路(時間、地點、人物、情節)——兩百多年前的一個秋天的晚上,貝多芬在萊茵河邊的小鎮上演出,他在小路上散步時走進一間茅屋,給盲姑娘兄妹彈奏了兩首鋼琴曲,在此過程中創作了《月光曲》。
(2)貝多芬當時是什么身份?盲姑娘家呢?——貝多芬是當時著名的音樂家,有許多著名的樂曲,還會在各地旅游演出,可以說是家喻戶曉。盲姑娘家家境貧寒,買不起音樂會的票。因為盲姑娘渴望聽到貝多芬的演奏,所以進行了演奏。
(3)貝多芬是在什么情況下創作《月光曲》的?《月光曲》好聽嗎?——貝多芬在彈完一曲后,因著盲姑娘兄妹的反應和清幽的月光有感而發?!对鹿馇返难葑喽甲寖尚置锰兆砹?,足見其美妙動聽。
5.精品細讀,欣賞月光(15分鐘)。
同學們,我們已經知道貝多芬是在給盲姑娘演奏的過程中創作出《月光曲》的。這盲姑娘到底是何許人也呢?同學們再次閱讀課文,找一找關于盲姑娘的語句,試著從語言、神態等描寫中分析一下盲姑娘的人物形象,可以小組討論一下。預設學生成果:
a.家境貧寒——“音樂會的入場券太貴了,咱們又太窮?!闭Z言描寫,直接說明盲姑娘家的窮?!懊┪堇稂c著一支蠟燭”、“微弱的燭光”、“舊鋼琴”,環境描寫,揭露了她家條件不好。
b.善良體貼——“哥哥,你別難過,我不過隨便說說罷了?!睆男置弥g的對話可以看出兩人兄妹情深,雖然貧窮,但沒有因此而互相埋怨,而是互相理解體諒。
c.熱愛音樂——“這首曲子多難彈??!我只聽別人彈過好幾遍,總是記不住該怎樣彈。要是能聽一聽貝多芬自己是怎樣彈的,那有多好??!”語言描寫,盲姑娘雖然貧窮、看不見,但是她十分熱愛音樂,兩個感嘆句體現了她對音樂的渴望追求。
(同桌合作,分角色讀第3段。重讀“多難彈??!”,讀出怎么也學不會的懊惱,“那有多好??!”則是向往渴求的語氣。中間哥哥的話要讀出內疚自責的語氣,“是啊”可帶點嘆息,強調兩個“太”。最后一句姑娘的話又要有安慰的語氣,所以要語速放慢,聲調放緩。)“姑娘連忙站起來讓座?!边@個動作描寫體現了盲姑娘迫不及待想要聽到別人演奏的心情。
d.聰慧、懂音樂——盲姑娘聽得入了神,一曲彈完,她激動地說:“彈得多純熟??!感情多深??!您,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吧!”“聽得入了神”說明盲姑娘沉浸在音樂里,“激動”這個心理描寫直接體現了盲姑娘當時的心情,兩個“您”說明她當時太過激動導致說話都斷斷續續的,兩個感嘆句既表現了她的激動,又側面體現了她對音樂的理解很深刻到位,就像貝多芬音樂上的知音一樣。同時她雖看不見,但卻能通過音樂判斷出貝多芬的身份,可見她的聰慧。
(請同學讀一讀這句話,前半部分可讀的慢一些、舒緩一些,后面的話要讀得語速快、激動、激昂,兩個“您”要有停頓)。
6.課堂小結(5分鐘)。
這盲姑娘雖然眼睛看不見、家境貧寒,但卻有著一顆熱愛音樂、體貼善良的心,怪不得貝多芬愿意為她演奏兩曲。這節課我們認識了這位盲姑娘,下節課我們將來認識音樂天才貝多芬,同學們課后可以自己先品析一下貝多芬的形象。
貝多芬。
盲姑娘。
(德國著名音樂家)。
(家境貧寒、善良體貼、熱愛音樂)。
彈奏。
入神。
再彈。
記錄。
陶醉想聽。
1.導入(5分鐘)。
復習上節課內容。
2.精品細讀,欣賞月光(30分鐘)。
貝多芬當時為什么要給盲姑娘彈琴?為什么彈完一曲又彈一曲?
預設學生成果:這是由環境(“幽靜的小路”,很容易勾起人的情緒)、盲姑娘對音樂的熱情、兄妹間相互體諒的真情、貝多芬同情窮人、善良易感的胸懷多方面決定的。
而貝多芬彈完一曲后又彈一曲則是因為貝多芬佩服盲姑娘能夠通過一首曲子就分辨出其中的技藝和感情,他在小鎮遇到了知己,非常欣喜,所以愿意有感而發、多彈一曲。教師引導:貝多芬在聽到盲姑娘的贊美之后沒有回答,這時他在想什么呢?同學發揮想象力想一想,想好之后四人小組分享一下。
沒有想到,這次彈琴貝多芬創作出了不朽的《月光曲》,當時的環境如何?盲姑娘兄妹眼前浮現出了什么畫面?請同學再次閱讀8、9段,想象一下當時的畫面。預設學生成果:
創作環境:蠟燭被風吹滅,月光照亮茅屋,使得環境變得格外清幽。這種清幽靜謐的環境特別容易使人思緒萬千,于是性格本身就易感的音樂家貝多芬被這月光和清幽觸動。另一方面,旁邊站著的兄妹是他的聽眾,是他的崇拜者,是他的知音,知音難覓,真情動人,情與景交融,更容易觸發靈感。
第一幅畫面:月亮升起,海波粼粼?!拔⒉贼浴币辉~寫出了波光的形態,是微弱的、閃著光、有層次感的,“霎時間”則寫出了月亮升起一瞬間的迅速,具有動感,“灑滿”體現了月光照射范圍之廣,有種豁然開朗的驚喜感。
第二幅畫面:月亮升高,穿過微云?!按┻^”使得月亮升高這個現象動態化,“一縷一縷輕紗似的微云”則描寫了微云的形態,輕薄縹緲,在月光下顯得夢幻溫柔。
第三幅畫面:月光照耀,波濤洶涌?!昂鋈弧币辉~使情緒急轉直下,“刮”、“卷”、“涌”這三個動詞十分有力,“大”、“巨”、“雪亮的”這些形容詞則形象表現了風浪之大。教師伴樂范讀這部分描寫,學生閉上眼睛感受。學生自由朗讀,同桌互相評價。
聽完了這變化無窮、跌宕起伏的《月光曲》,兄妹倆有什么反應?貝多芬又做了什么?預設學生成果:“皮鞋匠靜靜地聽著,他好像面對著大?!薄霸鹿庹赵谒翘耢o的臉上,照著她睜得大大的眼睛”兄妹倆都聽呆了、聽醉了,陶醉在美妙的琴聲中,仿佛身臨其境。貝多芬則飛奔回客店,花了一夜的功夫記錄下這個靈感,十分迫切。
教師引導:貝多芬是個什么樣的人?(學生討論后明確:熱愛音樂,同情窮人,善良易感,音樂才華出眾)。
3.發揮想象,結束課堂(10分鐘)。
《月光曲》如此美妙,使兄妹倆如癡如醉,同學們又會從《月光曲》中聽出什么來呢?(播放《月光曲》,同學邊聽邊想象,四人小組交流討論)。
以齊讀第9段結束課堂。
月亮升起,海波粼粼月亮升高,穿過微云月光照耀,波濤洶涌。
1、了解《月光曲》是怎樣譜寫成的。從中體會音樂家貝多芬同情、熱愛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
2、分辨課文中哪些是實在的事物,哪些是由事物引起的聯想,體會兩者結合的作用。
3、給課文分段,概括段意。學會生字新詞,會用“陶醉”等詞語造句。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重點:理解課文內容,分辨課文中哪些是實在事物,哪些是由實在事物引起的聯想。
難點:引導學生體會《月光曲》的情境。
有關本課規定的掛圖、小黑板、幻燈片、錄音機。
教學時間:三課時
第二課時教學目標
1、能理解“恬靜”、“陶醉”等詞語的意思,并能用“陶醉”一詞造句。
2、了解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經過,體會他所具有的卓越才華和善良的心。
3、能按事情發展,體會貝多芬情感的變化。
4、出示目標(幻燈)在理解課文內容的過程中,初步學會分辨事物和聯想。
一、導入新課,帶入情境。
播放錄音《月光曲》
二、講授新課。
1、弄清彈奏第一首樂曲的經過。
(2)這琴聲為什么引起他的特別注意?(正是他的曲子)
(3)貝多芬靠近茅屋,又聽到了什么?(兄妹的對話)
(4)貝多芬為什么要走進茅屋?
(5)貝多芬走進茅屋干了什么?(彈琴)
(6)他為什么彈琴?聽到這話,看到這情形,這一切使貝多芬想到什么?激起貝多芬怎樣的感情?(激起同情心)讓學生在文中找到貝多芬是怎樣說的。貝多芬懷著這種感情,彈了一首曲子給盲姑娘聽。(板書:彈第一首)
(7)貝多芬彈完第一首曲子,盲姑娘有什么反應?
(8)為什么盲姑娘推測出陌生人是貝多芬呢?
(9)這時貝多芬用什么方式來回答盲姑娘的問話?(板書:月光曲)
2、理解彈奏第二首樂曲的經過。
(1)讓學生默讀,找出課文中哪些是描寫《月光曲》的內容。貝多芬是在怎樣的環境里彈奏《月光曲》的。在這茅屋里,此時能看到什么,聽到了什么?讓學生懂得什么是實實在在的事物。
(3)這是眼前看到的景色嗎?為什么他能想象出這樣的景色?指導學生認識什么是聯想,進而講述聯想和實在事物之間的關系。
(4)聽到這首樂曲,盲姑娘的神態怎樣?(“睜著不大的眼睛”。恬靜是什么意思)
(5)樂曲彈完了,貝多芬離開了茅屋,兄妹倆發覺了沒有?為什么沒能及時發覺貝多芬的離去?(他們被優美的琴聲陶醉了)“陶醉”是何意?指名造句。
(6)貝多芬飛奔回旅店干什么?
(7)記的是什么曲子?(《月光曲》)
(8)為什么要連夜把它記下來。(引導學生想一想,貝多芬在散步時,有沒有想到創作《月光曲》)
(9)是什么原因激起了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是茅屋的人和物、情和景激發了他創作的激情)
1、《月光曲》作者是誰,是在什么情況下創作的?
2、指名說說哪些是聯想部分,哪些是實實在在的景物。
3、朗讀課文,背誦規定句子。
(1)重點指導學生如何分辨實物和聯想。
(2)指導學生背誦的方法。
作業布置
1、熟讀、背誦全文。
2、片斷訓練。
提示:貝多芬回到客店記錄《月光曲》,當時他可能怎么寫?
(1)交待時間、地點、人物、事情。
(2)運用實實在在的景物和聯想。
這是一篇精讀課文。文中講述了著名音樂家貝多芬因同情窮鞋匠兄妹而為他們彈琴,有感于盲姑娘對音樂的癡迷而即興創作出《月光曲》的傳奇故事。作者借著這個美麗動人的故事,既表現了大音樂家貝多芬對貧苦人民的同情和熱愛,又表現了他的豐富的想象力;同時也告訴人們,美好樂曲的產生不僅要依靠豐富的想象力,更依靠高尚而真摯的情感。
本著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的思想,我是這樣設計的:本課14個生字。第一課時完成生字、詞語的教學,把課文讀通、讀順,了解課文的大意,并完成課后第四題的練習。第二課時圍繞課后思考題,抓住貝多芬的言行舉動及感情變化,體會《月光曲》的創作過程及內容。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聯想和想象能力。
a)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b)抓住貝多芬的言行舉動及感情變化,體會《月光曲》的創作過程及內容。培養聯想和想象能力。
c)感受貝多芬同情熱愛貧苦人民的思想感情。
四、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經過及感情變化。
2、培養學生的聯想和想象能力。
五、教學過程:第二課時。
(一)音樂導入。
1、同學們,請聽。(播放樂曲《月光曲》)。
2、師:同學們,聽過這首曲子嗎?它叫“月光曲”,是德國著名作曲家貝多芬即興創作的。貝多芬被公認為世界上最偉大的音樂家,被世人尊稱為“樂圣”。關于這首曲子還流傳著一個動人的故事呢。
(二)請快速瀏覽課文一遍,想一想:這個故事先講什么?接著講什么?最后講什么?(隨機板書:貝多芬、走近茅屋、彈奏一曲、即興創作)。
(三)談話激趣:
1、貝多芬作為大音樂家,到各地演出還到小鎮上演出,并且無償為窮苦人盲姑娘彈奏,彈了一曲,又彈一曲《月光曲》,這第二次彈奏的曲子是不是貝多芬早已譜寫好的?從哪些句子可以看出?(生:從“花了一夜功夫,把剛才彈的曲子??《月光曲》記錄了下來?!笨梢钥闯?,他不是早已譜寫好的。)。
(四)教學3——8自然段。
1、請默看3——8自然段,拿筆,看看你從哪些句子,哪些詞語,或者哪些標點符號讀懂了什么?在有關句子、詞語、標點符號旁寫上自己的感受。
2、小組內交流自己的感受。
3、抽生匯報,并及時指導感情朗讀。
生:我從姑娘說的話“這首曲子多難彈??!??那該多好??!”知道盲姑娘是多么喜愛音樂,多么想去聽音樂會呀!
師:你體會得好。那么,你能不能把盲姑娘當時那種迫切的心情通過朗讀表現出來呢?(抽讀、齊讀)。
生:我還從皮鞋匠說的話中的兩個“太”字,讀懂了皮鞋匠很愛妹妹,但他不能滿足妹妹的要求,心里難過。
師:體會得好!他當時的心里只是一些難過嗎?生:不是的,是很難過。
師:對,很難過。難過得??(師指自己的心)生:心里很痛。
(指導讀好皮鞋匠的話)生:我還從盲姑娘說:“哥哥,你別難過,我不過隨便說說罷了?!敝烂す媚镆埠軔鄹绺?,她很懂事。
師:你體會得好!看來,你也是一個懂事的孩子。
生1:我還從貝多芬說:“不,我是來彈一首曲子給這位姑娘聽的?!笨闯鲐惗喾液芡楦F兄妹倆,他是一個大音樂家,但他不拿架子,卻還那樣熱情地要為盲姑娘彈奏。
生2:我還從六自然段中盲姑娘激動地說:“彈得多純熟??!感情多深??!您,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吧?”知道盲姑娘發現彈琴的人是貝多芬本人的時候,她很驚喜,有些不相信。
生3:我要補充。從這里的兩個“!”可以看出盲姑娘確實很激動,她贊美貝多芬的鋼琴彈得好。
師:只是好嗎?
眾生:不只是好,是特別好。師:從哪個詞語能看出?
生1:從“純熟”可以看出貝多芬的鋼琴彈得特別好,他彈琴的技術很高超,可以說是出神入化。
生:盲姑娘雖然眼睛看不見,但是她用心去感受音樂,她懂音樂,她知道只有創作樂曲的本人才能彈得這么純熟,所以她斷定此人就是貝多芬。師:你們體會得都很好。那么你們能不能通過朗讀把盲姑娘當時那種贊美、驚喜表現出來呢?師:同學們,貝多芬聽了盲姑娘的話后,他作何反應?眾生:貝多芬沒有回答。
師:他怎么不回答?他當時怎么想的?
生1:我認為他不回答的原因是他不想張揚自己,他當時可能在想,還是不回答盲姑娘吧,她喜愛音樂,我就再給她彈一曲吧!
生2:我認為貝多芬當時聽了盲姑娘的話也很激動,他來不及回答,當時他很驚訝:啊,在這個偏僻的地方,竟然有人這么懂音樂,這個盲姑娘不簡單呀!
生:不是的,她是殘疾人,是盲人。
生齊答:“您愛聽嗎?我再給您彈一首吧?!保ǔ鍪静鍒D)。
生:我看到了那清幽的月光照進茅屋里來,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銀紗,是那么美麗。這時,貝多芬不由彈起了琴鍵,窮兄妹倆聽得是那樣認真。師:文中是怎樣描寫圖上的內容的?生:文中第八自然段描寫圖上的內容。
師:好,那我們就一起來輕輕地、美美的讀第八自然段吧,讓我們細細地體會這清幽的月光下的一切。
(生有感情地齊讀第八自然段的內容)。
(五)教學9——10自然段內容。(《月光曲》響起)。
d)師:同學們,你們聽見了什么?
生:我聽見音樂開始很慢,接著逐漸快起來,最后又快又強。
e)這段曲調是貝多芬用鋼琴彈奏出來的,文中是怎樣用文字來描述這段曲調的呢?找一找,找出來畫上“﹏﹏”。
f)抽生回答所勾的句子,師隨機出示句子:“他好像面對著大海??一個連一個朝著岸邊涌過來??”
請大家自由讀這幾句話,根據你對音樂的理解,體會《月光曲》的曲調可能是怎樣的?(出示選擇題)根據自己的理解,《月光曲》的曲調是(),請選出合理的答案,并說出理由。a:舒緩——明快——激昂b:明快——激昂——舒緩c:舒緩——激昂——明快(3)抽生選擇。
生:我選擇a。因為月亮開始升起,表明月光下的一切都很幽靜,這時,音樂應該是舒緩的;接著,月亮升高穿過微云,微云在月光的照耀下飄動著,音樂應該是明快的;最后,風起浪涌,月光下的海面上刮起了大風,卷起了巨浪,音樂應該是高昂激越的。
(4)下面請同學們閉上眼睛,再來聽聽《月光曲》,看看曲調同大家的理解是否一樣。(放音樂)。
(6)試讀、抽讀、范讀、再抽讀、配樂讀。
(六)引導學生聯想。
1、同學們,學到這兒,你們有問題問嗎?
生:為什么皮鞋匠聽了貝多芬的《月光曲》會看到這樣的景象呢?(抽生解答)。
2、引讀“皮鞋匠看看妹妹??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濤洶涌的大海?!?/p>
3、盲姑娘“仿佛也看到了”月光照耀下大海的變化,這說明了什么?(抽生解答)。
4、引讀10自然段。體會并讀好“陶醉”、“蘇醒”。
5、同樣的音樂,不同的人理解不一樣,產生的聯想也不一樣。黃老師相信我們。
五、三班的59位同學,你們聽了《月光曲》后產生的聯想也不一樣。(放樂曲)。
6、抽生談談聽了《月光曲》后產生的聯想。
(七)學完了課文,你還有什么不理解的嗎?
(八)總結擴展。
1、我們再來有感情地朗讀8——10自然段。
2、同學們,學完了課文,你有什么感受呢?或者是你想對圖中的哪一個人物說說心里話?(隨機板書:有才華、有愛心)。
3、同學們,老師還給你們帶來了一段樂曲,想聽嗎?不過,聽完以后要把聯想到的景象告訴大家。(放《苗嶺的早晨》)。
4、抽生談談聯想到的景象。
(九)布置作業:
1、背誦課文8——10自然段。
2、選一首自己喜歡的曲子,聽后把聯想到的景象寫下來。
3、上網或查資料進一步了解貝多芬。
板書:
走近茅屋。
貝多芬。
彈奏一曲。
有才華、有愛心。
即興創作。
六、媒體和資源:
錄音機或多媒體、鋼琴曲《月光曲》(三個樂章中最有代表的樂曲剪輯成一分鐘曲調)、笛子曲《苗嶺的早晨》片斷、cai一套(內含皮鞋匠聯想內容的句子、選擇題、家庭作業)。
七、教學評價:
整堂課學生思維活躍,發言面廣、想象豐富,教師引導得法。不足之處是在引導學生聯想時應該多抽幾名學生。
八、教學反思:教學完《月光曲》,我個人認為我在教學中注意到了以下幾點:1.重視預習。
上《月光曲》這課前,我提前要求學生把課文讀準、讀通,進行三查一想:一查生字表,看看生字出現在課文中的什么地方,組成哪些新詞;二查字典、詞典,弄懂自己不懂的詞語在文中的意思;三查有關資料初步了解貝多芬;一想是想想每個自然段主要講了什么內容,預習中把遇到的問題做上記號,課堂上與同學、老師一起討論。2.創設情境,以情激趣,張揚個性。
《月光曲》這課的情境教學,我主要采用語表情境和音樂幫助想象情境。第八自然段采用語表情境,學生才能把當時的情景通過朗讀表現出來;第九自然段采用音樂幫助想象情境,學生才能體會樂曲由舒緩到明快到激昂,從而才能把九自然段讀得有滋有味。3.以讀為主,重視熟讀成誦的指導,充分感悟語言。
教學中,不同形式的感情朗讀,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使學生在讀中與作者在情感上產生共鳴,在讀中進入美的意境,在讀中感悟美的語言,以至熟讀成誦,熟讀成背,達到積累語言的目的。
4.重視教師的主導地位。
在閱讀教學中,學生所產生的感悟、體驗并不全面、合理時,教師及時、積極地指出來,靈活地引導學生作出正確的回答。只有這樣,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才能得到發展,個性才能得到真正的飛揚。
5.體會聯想,拓展思維,創新教育。聯想在人的心理活動中占有重要地位,培養學生的聯想能力非常重要。教學中,引導學生對音樂進行深入、豐富多彩的聯想,既活躍了學生的思維,又訓練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還培養了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力,使學生對聯想的含義有了更深入地了解。教完全文后,問學生:“還有哪些地方不理解呢?”學生在學中思,在思中疑,鼓勵他們敢于超越課本,敢于超越教師,敢于用挑剔的眼光去思考并發現問題,這不僅無礙于對書本知識的掌握,還會在此基礎上有所發現,有所創新。
所以,鉆研教材,吃透文本是一切生成的基礎,也是教學創新的基礎。
《月光曲》是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教科書第十冊第三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課文講述了德國著名音樂家貝多芬在幽靜的萊茵河畔,不期聽到了盲姑娘的琴聲而受到觸動,不請而進的他看到窮兄妹倆又心生感動,便為其彈奏一曲,可他沒想到遇上了知音——一位對音樂癡迷且極富音樂理解力、有極高音樂素養的盲姑娘,因此內心激動不已以至不答而彈,在那個月光如水、情感如潮的時刻,即興創作出了《月光曲》的傳奇故事。
《月光曲》一文語言美、情感美、意境美,融傳說、美景、深情于一爐。它是一篇如《月光曲》一般時而輕柔徐緩、時而沉重剛健、時而高昂激越的情感豐富的文章。課文按故事情節的發展而展開全文,與此同時,窮兄妹的思想感情與貝多芬的內心創作情感也隨之跌宕起伏。雖然文章這一明兩暗三條線索相互滲透,交織并行,但文章有一條主線始終貫穿全文——那就是貝多芬創作《月光曲》過程中的情感起伏線。因此,引導學生抓住貝多芬的情感變化,體會《月光曲》的創作過程及內容便是本文教學的重點、難點之所在。
基于上述對教學內容的分析,結合學生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從新課程的理念出發,我確立了如下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幽靜、入場券、蠟燭、純熟、琴鍵”等詞語。
2、背誦課文的8、9、10三個自然段。
1、理清課文線索,抓住貝多芬的感情變化,體會《月光曲》的創作過程及內容。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根據實在的事物,展開適當的聯想,在讀寫結合訓練中,提高語言的運用能力。
1、從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傳說中,讓學生體會貝多芬對勞苦人民的同情和愛,從而培養學生熱愛人民的思想感情,并對學生進行美的教育。
1、重點:引導學生了解《月光曲》的創作過程,感悟貝多芬的情感變化。
2、難點:理解“人物的心境和樂曲的意境”的統一。
對于本課的教學,我確立了如下的設計理念,即:以情感為主線、以學生為主體、以讀書為根本。緊緊圍繞設計理念,我試圖實施以下三個方面的教學策略:
1、抓住“三不一謝”(“三不”即不期而聽動真情,不請而進遇知音,不答而彈醉知音;“一謝”即《月光曲》的創作究竟是兄妹倆要謝貝多芬,還是貝多芬謝兄妹倆)這一情感主線,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在自主閱讀中完成知識、能力、情感的主動建構。
2、學科間融合,將音樂引入語文課堂,借音樂形象解讀語言文字,抓住重點詞句讓學生在讀中入境,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升華。
3、課內外聯系,讀與寫結合,引導學生注意分辨事物和聯想,升華學生對《月光曲》的情感體驗,同時積累語言,提高語言的運用能力。
1、課件出示,營造氛圍
多媒體出示貝多芬畫像和他的名言:“我的音樂只應當為窮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這一點,該是多么幸福?!彪S后播放貝多芬的《月光曲》,并隨樂聲簡介貝多芬。
2、揭示課題,板書齊讀
(1)看來,同學們都沉浸在美妙的樂曲聲中了,你們知道這首鋼琴曲的名字嗎?
(生答:月光曲)板書課題,學生齊讀。
(2)關于《月光曲》的創作還有一段美麗的傳說呢,你們想了解嗎?
1、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2、質疑問難,以學定教
“為學患無疑,疑則進也?!蔽闹羞€有哪些地方沒讀懂?請提出來,同學幫你解決;同學不能解決的,老師幫你解決;老師也不能解決的,咱們再一塊討論。
學生可能會提出的問題:
a.彈得多純熟啊!感情多深啊!您,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吧!貝多芬為什么不回答姑娘的話,而卻要為她再彈一曲呢!
b.貝多芬為什么連招呼也不打,就飛奔回客店把剛才彈的曲子記錄下來?
c.貝多芬為什么能夠即興創作出《月光曲》?
……
3、相機板書,提煉問題
這些問題很有份量,都是大家認真思考后提出來的,并且都是圍繞《月光曲》的創作提出來的,那么,課文的哪一個地方是直接描述創作《月光曲》的?(8、9自然段)
4、直奔重點,體會意境
請大家自由地、深情地朗讀這兩段,把自己喜歡的句子多讀幾遍,也可以讀給同桌或老師聽。
(1)借著這清幽的月光,心情激動的貝多芬開始即興演奏了,當窮兄妹聽到這首曲子后,仿佛看到怎樣的畫面?請同學一邊讀課文一邊畫出有關的句子。
1、學會本課8個生字,正確讀寫"譜寫、幽靜、蠟燭、失明、純熟、陌生、清幽、琴鍵、陶醉、蘇醒、飛奔、記錄、萊茵河、霎時間、微波粼粼"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九自然段。
3、了解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經過,體會音樂的魅力,體會貝多芬對勞苦人民的同情和愛,從而培養學生熱愛人民的思想感情,并對學生進行美的教育。
4、體會寫實和聯想相結合的寫法,初步學習在寫實的過程中,展開適當的聯想,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和邏輯思維的能力。
重點:使學生了解貝多芬是怎樣創作出《月光曲》的,以及在創作過程中思想感情的變化。
難點:貝多芬的感情變化的原因。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板書課題
哪些同學能自己讀懂課文,讀好以后能回答兩個問題:《月光曲》是一首什么樣的曲子,是誰寫的?《月光曲》"
二、出示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8個生字,正確讀寫"譜寫、幽靜、蠟燭、失明、純熟、陌生、清幽、琴鍵、陶醉、蘇醒、飛奔、記錄、萊茵河、霎時間、微波粼粼"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九自然段。
3、了解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經過,體會音樂的魅力,體會貝多芬對勞苦人民的同情和愛,從而培養學生熱愛人民的思想感情,并對學生進行美的教育。
三、出示自學提示
1、自讀課文,學習生字詞語。不懂的詞語聯系上下文多讀幾遍,還可以和同桌交流交流。
2、這篇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3、默讀課文一自然段,說說你知道了什么?
4、默讀2——6自然段,弄清彈奏第一首樂曲的經過。
學生自學,全班交流。
師:《月光曲》是首什么曲子?
結合學生回答,課件出示貝多芬資料,以激起學生學習情緒。
貝多芬是世界上著名的音樂家。他對貧苦的人民非常同情,他曾經寫下過這樣的句子:我們的藝術應當只為貧苦的人造福?!龅竭@一點,我將是多么的幸福!
全班交流遇到容易出錯的生字,多分析一下字型結構,
給本課的生字組詞語辨析。(點擊字形結構,會顯示例詞。)能說說幽靜純熟陶醉這三個詞語的意思。會用這些詞語造句。(點擊課件出示解釋和例句。)
學生在練習本上寫生字詞。
辨析部分詞語的近義詞和反義詞。
交流第一自然段
1、齊讀
課文講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傳說。什么是“傳說”?(民間流傳的說法。)既然是傳說,也就說有可能是真的,也有可能不是真的。
2、理解"譜寫":
“歌譜”同學們是知道的,根據歌詞寫譜,叫"“譜寫”。如果沒有歌詞,單純作曲子,也叫“譜寫”,簡單的說法叫”譜曲子”。曲子寫好了,就叫什么?(”譜成”)
寫曲子叫"譜寫",寫出非常壯麗的詩,也可以說"譜寫了一首壯麗的詩篇""譜寫了一首扣人心弦的詩篇。
交流課文2—6自然段
一天夜晚,貝多芬在幽靜的小路上散步聽到什么?(斷斷續續的彈琴聲)
這琴聲為什么會引起他的特別注意?(彈的正是他的曲子。)貝多芬是人民喜愛的音樂家,他到各地旅行演出,甚至來到一個小鎮上,盲姑娘也在彈他的曲子。
啟發學生聯想:“同學們想一想,這幅畫上除了一輪明月、萊茵河、小路,還有在小路上散步的貝多芬外,根據故事的發展,畫面上還應該有什么?”(一間小茅屋,茅屋的墻壁上最好畫上窗口,而且從窗口里透出微弱的亮光,甚至有兩個人影。)
師:為什么那琴聲是斷斷續續?(她看不見樂譜,只是聽別人彈過幾遍,就能彈貝多芬的曲子,盡管斷斷續續,不大熟練,但是很不容易。)
指名分角色讀第五、六兩自然段的對話。教師示范;學生練習朗讀。
掌握本課8個生字,能掌握“譜寫、蠟燭、清幽”等生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經過;背誦第九自然段。
【過程與方法】
學生通過朗讀感悟、合作探究等方法,學習作者在寫實中融入想象的手法,品味文章關鍵的字、詞、句。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文中傳達出的貝多芬音樂的魅力,感受貝多芬對窮苦勞動人民的關懷,進而培養愛祖國愛人民的情感。
【重點】
品味文章的優美語言,理解文中關鍵詞句的含義。
【難點】
體會貝多芬對窮苦勞動人民的關懷,感受愛祖國愛人民的情感。
多媒體教學法,任務導向法,小組合作探究法。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在導入部分,通過多媒體設備播放貝多芬的名曲《月光曲》,讓學生沉浸在鋼琴曲美好的氛圍之中。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初讀課文,解決生字詞。(屏幕出示生字詞,指名學生讀,教師范讀,為同學正音)
2.學生朗讀課文用自己的話概括課文內容,思考:《月光曲》是如何譜成的?
明確:貝多芬為盲姑娘彈奏兩首曲子,第二首是在貝多芬有感于盲姑娘是自己的知音的情況下,即興創作的,遂成《月光曲》。
3.播放《月光曲》,讓學生結合課文談自己的感受。
明確:鼓勵學生大膽發言,自由談感受。
(三)以句帶篇,深入研讀
1.賞析重點句子
(1)一個姑娘說:“這首曲子多難彈啊!我只聽別人彈過幾遍,總是記不住該怎樣彈,要是能聽一聽貝多芬自己是怎樣彈的,那有多好啊!”一個男的說:“是啊,可是音樂會的入場券太貴了,咱們又太窮?!惫媚镎f:“哥哥,你別難過,我不過隨便說說罷了?!?/p>
明確:這段文字是語言描寫,用兄妹之間的對話,生動傳神地表現出兄妹倆相依為命的真情,同時,也表現了妹妹的善解人意以及對音樂的熱愛,為后文寫貝多芬兩次為她彈奏奠定了基礎。
(2)盲姑娘聽得入了神,一曲完了,她激動地說:“談得多純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吧?”貝多芬沒有回答,他問盲姑娘:“您愛聽嗎?我再給您談一首吧?!?/p>
明確:體現了盲姑娘不光愛音樂,更能夠懂音樂,并且懂得貝多芬的音樂,使得貝多芬引之為知音,因此而創作了《月光曲》。
2.學生分組討論:貝多芬為什么會譜成《月光曲》,他是以何種心情創作的這首曲子?
明確:曲為心聲,貝多芬在彈奏月光曲的時候,他的內心一定也是不平靜的。面對著眼前窮苦的兄妹倆,面對著自己真正的知音,貝多芬同情之中又有感動,更有得見知音的感慨與激動。
(四)拓展延伸,理解難點
提示:開放性問題,言之有理即可。
(五)小結作業
1.讀完本課對你有什么啟發?
明確:我們要向貝多芬學習,關愛別人,熱愛祖國,熱愛人民。
2.查找并欣賞貝多芬其他作品,向同學們介紹。
兩課時。
朗讀法,情境教學法,合作探究法。
第一課時。
1.導入(5分鐘)。
同學們,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是《月光曲》,這是樂圣貝多芬的的鋼琴曲。大家光看這個曲名,覺得它會演繹出什么樣的畫面?(學生各抒己見)這只是同學們的看法,那么事實到底是什么樣的呢?接下來讓我們一起學習課文《月光曲》,從文字中感受一下音樂的奇妙。
出自 FaNwEN.cHaziDiAN.CoM
2.貝多芬及《月光曲》簡介(5分鐘)3.生字詞預習檢查(8分鐘)。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遇到不懂的字詞可通過查閱字典、翻閱工具書、同桌討論等方式解決。用開火車的方式輪流讀ppt上的生字詞,最后齊讀鞏固。4.初讀課文,整體感知(10分鐘)。
學生再次自由朗讀課文,邊讀邊思考幾個問題:
(1)理清課文思路(時間、地點、人物、情節)——兩百多年前的一個秋天的晚上,貝多芬在萊茵河邊的小鎮上演出,他在小路上散步時走進一間茅屋,給盲姑娘兄妹彈奏了兩首鋼琴曲,在此過程中創作了《月光曲》。
(2)貝多芬當時是什么身份?盲姑娘家呢?——貝多芬是當時著名的音樂家,有許多著名的樂曲,還會在各地旅游演出,可以說是家喻戶曉。盲姑娘家家境貧寒,買不起音樂會的票。因為盲姑娘渴望聽到貝多芬的演奏,所以進行了演奏。
(3)貝多芬是在什么情況下創作《月光曲》的?《月光曲》好聽嗎?——貝多芬在彈完一曲后,因著盲姑娘兄妹的反應和清幽的月光有感而發?!对鹿馇返难葑喽甲寖尚置锰兆砹?,足見其美妙動聽。
5.精品細讀,欣賞月光(15分鐘)。
同學們,我們已經知道貝多芬是在給盲姑娘演奏的過程中創作出《月光曲》的。這盲姑娘到底是何許人也呢?同學們再次閱讀課文,找一找關于盲姑娘的語句,試著從語言、神態等描寫中分析一下盲姑娘的人物形象,可以小組討論一下。預設學生成果:
a.家境貧寒——“音樂會的'入場券太貴了,咱們又太窮?!闭Z言描寫,直接說明盲姑娘家的窮?!懊┪堇稂c著一支蠟燭”、“微弱的燭光”、“舊鋼琴”,環境描寫,揭露了她家條件不好。
b.善良體貼——“哥哥,你別難過,我不過隨便說說罷了?!睆男置弥g的對話可以看出兩人兄妹情深,雖然貧窮,但沒有因此而互相埋怨,而是互相理解體諒。
c.熱愛音樂——“這首曲子多難彈??!我只聽別人彈過好幾遍,總是記不住該怎樣彈。要是能聽一聽貝多芬自己是怎樣彈的,那有多好??!”語言描寫,盲姑娘雖然貧窮、看不見,但是她十分熱愛音樂,兩個感嘆句體現了她對音樂的渴望追求。
(同桌合作,分角色讀第3段。重讀“多難彈??!”,讀出怎么也學不會的懊惱,“那有多好??!”則是向往渴求的語氣。中間哥哥的話要讀出內疚自責的語氣,“是啊”可帶點嘆息,強調兩個“太”。最后一句姑娘的話又要有安慰的語氣,所以要語速放慢,聲調放緩。)“姑娘連忙站起來讓座?!边@個動作描寫體現了盲姑娘迫不及待想要聽到別人演奏的心情。d.聰慧、懂音樂——盲姑娘聽得入了神,一曲彈完,她激動地說:“彈得多純熟??!感情多深??!您,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吧!”“聽得入了神”說明盲姑娘沉浸在音樂里,“激動”這個心理描寫直接體現了盲姑娘當時的心情,兩個“您”說明她當時太過激動導致說話都斷斷續續的,兩個感嘆句既表現了她的激動,又側面體現了她對音樂的理解很深刻到位,就像貝多芬音樂上的知音一樣。同時她雖看不見,但卻能通過音樂判斷出貝多芬的身份,可見她的聰慧。
(請同學讀一讀這句話,前半部分可讀的慢一些、舒緩一些,后面的話要讀得語速快、激動、激昂,兩個“您”要有停頓)。
6.課堂小結(5分鐘)。
這盲姑娘雖然眼睛看不見、家境貧寒,但卻有著一顆熱愛音樂、體貼善良的心,怪不得貝多芬愿意為她演奏兩曲。這節課我們認識了這位盲姑娘,下節課我們將來認識音樂天才貝多芬,同學們課后可以自己先品析一下貝多芬的形象。
7.板書設計。
貝多芬。
盲姑娘。
(德國著名音樂家)。
(家境貧寒、善良體貼、熱愛音樂)。
彈奏。
入神。
再彈。
記錄。
陶醉想聽。
第二課時。
1.導入(5分鐘)。
復習上節課內容。
2.精品細讀,欣賞月光(30分鐘)。
貝多芬當時為什么要給盲姑娘彈琴?為什么彈完一曲又彈一曲?
預設學生成果:這是由環境(“幽靜的小路”,很容易勾起人的情緒)、盲姑娘對音樂的熱情、兄妹間相互體諒的真情、貝多芬同情窮人、善良易感的胸懷多方面決定的。
而貝多芬彈完一曲后又彈一曲則是因為貝多芬佩服盲姑娘能夠通過一首曲子就分辨出其中的技藝和感情,他在小鎮遇到了知己,非常欣喜,所以愿意有感而發、多彈一曲。教師引導:貝多芬在聽到盲姑娘的贊美之后沒有回答,這時他在想什么呢?同學發揮想象力想一想,想好之后四人小組分享一下。
8、9段,想象一下當時的畫面。預設學生成果:
創作環境:蠟燭被風吹滅,月光照亮茅屋,使得環境變得格外清幽。這種清幽靜謐的環境特別容易使人思緒萬千,于是性格本身就易感的音樂家貝多芬被這月光和清幽觸動。另一方面,旁邊站著的兄妹是他的聽眾,是他的崇拜者,是他的知音,知音難覓,真情動人,情與景交融,更容易觸發靈感。
第一幅畫面:月亮升起,海波粼粼?!拔⒉贼浴币辉~寫出了波光的形態,是微弱的、閃著光、有層次感的,“霎時間”則寫出了月亮升起一瞬間的迅速,具有動感,“灑滿”體現了月光照射范圍之廣,有種豁然開朗的驚喜感。
第二幅畫面:月亮升高,穿過微云?!按┻^”使得月亮升高這個現象動態化,“一縷一縷輕紗似的微云”則描寫了微云的形態,輕薄縹緲,在月光下顯得夢幻溫柔。
第三幅畫面:月光照耀,波濤洶涌?!昂鋈弧币辉~使情緒急轉直下,“刮”、“卷”、“涌”這三個動詞十分有力,“大”、“巨”、“雪亮的”這些形容詞則形象表現了風浪之大。教師伴樂范讀這部分描寫,學生閉上眼睛感受。學生自由朗讀,同桌互相評價。
聽完了這變化無窮、跌宕起伏的《月光曲》,兄妹倆有什么反應?貝多芬又做了什么?預設學生成果:“皮鞋匠靜靜地聽著,他好像面對著大?!薄霸鹿庹赵谒翘耢o的臉上,照著她睜得大大的眼睛”兄妹倆都聽呆了、聽醉了,陶醉在美妙的琴聲中,仿佛身臨其境。貝多芬則飛奔回客店,花了一夜的功夫記錄下這個靈感,十分迫切。
教師引導:貝多芬是個什么樣的人?(學生討論后明確:熱愛音樂,同情窮人,善良易感,音樂才華出眾)。
3.發揮想象,結束課堂(10分鐘)。
《月光曲》如此美妙,使兄妹倆如癡如醉,同學們又會從《月光曲》中聽出什么來呢?(播放《月光曲》,同學邊聽邊想象,四人小組交流討論)。
以齊讀第9段結束課堂4.板書設計。
月亮升起,海波粼粼月亮升高,穿過微云月光照耀,波濤洶涌。
語文教學注重學生的主體性,無論是在課內還是在課外,都應關注學生的自我發展。結合《月光曲》的教學,我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教師與學生共同是課程的開發者,教學更注重學生的自我建構。在導入部分,我請同學們想一想,我們學習這篇文章,要著重思考什么問題?于是學生紛紛提出不同的問題。讓學生自己創設問題情境,符合以學定教的新理念。教師角色的改變,激發了學生的主體意識,必定能促進了學生的自我發展。
在整體感知部分,我請學生讀一讀課文,一邊讀一邊用心體會,看看能體會到什么,有什么疑問?學生講了自己的不同感受還有不懂的地方。這就體現了教師對學生自我感受和體驗的尊重。學生對某一問題的感受與理解是多元的,多角度的,具有個性化的,教師要在情感上給予支持,精神上給予鼓舞。
又如在分節細讀部分,教師有一個“畫龍點睛”式的一問,這個問題就是從兄妺倆的對話中你能體會到什么?因此,如何引導學生正確的理解教材,挖掘教材的內涵,教師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關鍵是教師如何把問題呈現出來,教學的藝術就在于時機的把握,順其學生的心理需求,促進學生對文本的深入探究。
接著又有一問:假如你是貝多芬,聽了他們的對話你會有什么感受?你會為他們做些什么?教師采用了換位思考的方法,注重人文的情懷,生命的弘揚,同樣也促進了學生的自我發展。在體會月光曲內容部分,主要是要練習第九自然段的朗讀,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體會怎樣讀才能讀出景物的變化以及旋律的變化,隨著學生表情和動作的變化,他們用肢體語言很好地表達了貝多芬賦予樂曲的情感。
然后創設情景,讓學生表演。通過聯系上下文“蘇醒”讓學生理解“陶醉的意思。貝多芬的樂曲那么優美,兄妹倆被月光曲迷住了,忘記了周圍的一切,深深地被陶醉了。等他們醒來之后,兄妹倆會交談些什么?前后的同學一起討論討論,一會兒給大家表演表演。表演也是體驗的一種形式。學生把抽象的文字形象化,通過情態、動作把內心的感受流淌出來,達到了心智的升華。如果這種體驗是學生自發的行為就更好了。
最后布置的作業讓學生從課內走向了課外,密切聯系課文內容,促進學生的閱讀量,培養學生搜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總之,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的自我發展,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一直是我們每一位老師追求的目標。至于如何去把握,如何去引導,我想這個問題我還要繼續探究下去,以上只是我個人膚淺的見解。
教學目標:
1、理清課文線索,抓住貝多芬的感情變化,體會月光曲的創作過程以及內容,并從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傳說中,讓學生體會他對窮苦人民的同情和愛。
2、學會根據實在的事物,展開適當的聯想,在讀寫結合訓練中,提高語言的運用能力。
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了解月光曲的創作過程,體會貝多芬的情感變化。
2、理解人物的心境和樂曲意境的統一。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走進文本。
師:剛才我們欣賞欣賞了伯牙的《高山流水》,它充滿了我們東方的神韻。今天,我們再來欣賞一支充滿異國韻味的曲子――《月光曲》。
師:來讀一讀課文的題目。讀得響亮。
師:看到這個“曲”字,你想到了哪些詞語?
師:同學們,語文課可不是音樂課,音樂的旋律要到文字中去聽,輕快速瀏覽,找一找月光曲的旋律。
生:快速瀏覽,第九節。
師:那是大海和月光的變化,沒寫直接《月光曲》呀?
生:我覺得他是通過寫兄妹倆的想象,來寫出貝多芬彈的這首曲子非常好。
師:從哪個詞語可以看出這是兄妹倆的想象?-----“好像”
師:真好!這種用心讀文,抓住詞語……的學習方法很值得大家學習。
生:皮鞋匠和盲姑娘是一邊聽著樂曲,一邊聯想到了這個景色,所以我認為他在從側面來寫這個《月光曲》。
師:你說得真有道理,大概就是情由心造、境緣曲生呢?
(課件出示:境緣曲生)大家來細細品品這個詞語?
師:誰來讀一讀描寫哥哥產生聯想的句子?(課件出示)。
師:哥哥的頭腦中一共聯想到了幾個畫面:(月亮初升微波粼粼)(月亮升高)(風卷巨浪)。
師:為學患無疑,疑則進也。
師:既然提到了境緣曲生這個詞語,那你們來讀一讀,看看你聽出了月光曲是怎樣的旋律?
生:接著貝多芬的旋律是有力的,輕快的,兄妹倆的聯想中是月亮升高,風卷巨浪,最后。(課件樂曲的旋律是------的,所以兄妹倆產生的聯想是-----)。
生:貝多芬的旋律是高昂激蕩的,兄妹倆的聯想中是月光照耀,波濤洶涌。(板書)。
師:這是咱們猜想的。師:讀出來。
生:“他好象面對……”
師:你聽出了怎樣的變化?
生:越來越高。
師:再后來你聽出了怎樣的月光曲。
生:激越的……高亢的月光曲,……。
師:板書:旋律舒緩起伏激越。
你來讀出高亢的月光曲。一起讀,讀出這種高昂的旋律。這是我們從文字中聽出的旋律的變化。再來讀讀這段文字。
生:個別讀。
(這位同學為什么能讀得這樣好呢?是因為她進入了故事中去,如臨其境,舒緩處就來它個舒緩,激昂處就還它個激昂)。
師:請同學們深情地朗讀描寫月光曲意境的段落,可以把自己喜歡的句子讀給同桌聽,也可以讀給在座的老師們聽!
師:貝多芬的《月光曲》真是這樣的嗎?想不想聽一聽?
師:讓我們靜靜地聽一聽月光曲(師介紹第一第二第三樂章)問:為什么笑,猜對了嗎?看來我們都有一雙發現音樂的眼睛。這首能讓我們的思想蹁躚起舞,靈魂自由飛翔的《月光曲》,它的作者就是----貝多芬。(課件介紹貝多芬以及名言)。
二、融入文本體會經過。
(一)師:讓我們牽著文字的手,一起去聆聽月光曲背后的傳說!(瀏覽課文1---3段)。
教學目標:
2、在教師的引導下,能聯系上下文體會“幽靜、清幽、恬靜”等詞語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9自然段,并能背誦。
4、能運用“幽靜、陶醉”寫一段內容具體的話。
教學理念: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因此,語文課應設計適合學生的語文實踐活動板塊,讓學生在聽說讀寫等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中感悟語言、積累語言、運用語言、發展語言,從而提高語文整體素養。
設計特色:
在復述、誦讀、運用等板塊化的語文實踐活動中達到理解課文、感悟語言、運用內化語言的目標。
教學流程:
一、自學課文。
1、通過查字典的方法自學生字。
2、練習朗讀課文,讀后練習說說《月光曲》的傳說。
3、查閱有關課外書,了解貝多芬及其《月光曲》,并做好資料卡。
題目______________類別______________。
作者___________。
二、簡要復述。
1、教師與學生一起聽《月光曲》,而后讓學生介紹自己對貝多芬及《月光曲》的了解。
2、教師出示課文中的生字詞,讓學生自己認讀。
萊茵河皮鞋匠入場券陌生盲姑娘恬靜。
3、引導學生簡要復述《月光曲》的傳說,可以用上下列詞語:
幽靜茅屋斷斷續續對話激動清幽陶醉記錄。
每個學生復述后,教師都要組織學生進行評價:是否完整;是否簡要;是否能恰當地運用上述詞語。
三、朗讀感悟。
1、引導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體會字里行間流動著的情感。
(1)“斷斷續續”:假如你是貝多芬,會從“斷斷續續的鋼琴聲”中聽出些什么?
(2)“隨便說說”:假如你是貝多芬,你會覺得姑娘是在“隨便說說”嗎?
2、結合學生的自讀體會,指導學生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8自然段。
聯系上下文,體會“清幽”的意思,并引導學生通過朗讀表達出來。
引導學生將“清幽”與“幽靜”作比較,體會兩個詞語的異同。
四、誦讀想象。
1、認真讀課文,找出暗示《月光曲》曲調的句子。
2、教師出示課文第9自然段。讓學生自由朗讀,并根據自己對音樂的理解,體會《月光曲》的曲調變化。
3、教師出示“輕柔舒緩、高昂激蕩、剛健明快”三個詞語,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體會排序,并結合課文的描述說說理由。
4、教師組織學生欣賞《月光曲》,引導學生印證自己的理解。
5、指導學生將自己的理解通過有感情的朗讀表達出來。
6、有感情地背誦第9自然段,鼓勵學生配上樂曲背誦。
五、遷移運用。
1、作者是通過什么方法將《月光曲》的曲調生動、形象地用語言文字表現出來的?
2、不同的人聽了同樣的樂曲會產生不同的聯想。請學生聽《百鳥朝鳳》的樂曲,然后將自己聯想到的情景寫成一段話,用上“幽靜、陶醉”等課文中的詞語。
3、組織學生交流評點,學生可以自己修改練習。
六、課外練習。
1、有感情地朗讀全文,背誦第9自然段。
2、聯系上下體會“恬靜”的意思。
3、積累詞語。
入場券陌生盲姑娘恬靜鋼琴純熟清幽照耀陶醉蘇醒。
微波粼粼波濤洶涌。
4、選做題:圍繞音樂、音樂家,作一個專題研究,題目自擬,將收集到的資料匯編成書。
板書參考:
貝多芬。
斷斷續續聽到琴聲一分觸動。
隨便說說看到兄妹十分感動。
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吧?遇到知音萬分激動。
即興彈奏。
記錄成曲。
有感于知音寄情于月光。
月亮升起------微波粼粼輕柔舒緩。
月亮升高------微云縷縷剛健明快。
月亮照耀------波濤洶涌高昂激蕩。
教學后記:
一、關注學生的個性化體驗。
課文中描述的皮鞋匠和他妹妹所產生的聯想——月光下的大海,是作者的一種獨特的體驗。是否所有的學生也會產生同樣的感受和聯想呢?教學中如果忽視了學生個體的體驗,就會在無意中束縛了學生的想象和個性化的體驗,語文學習就會走向統一、陷入僵化。有教師提議:是否可以先讓學生聽《月光曲》,根據自己對曲子的理解、想象,將自己所聯想到的景象描述下來;而后在讀課文中的描述,以此印證自己想象的合理性,加深對課文語言的理解和感悟。我以為,這樣的設計可以一試,鼓勵學生擁有自己獨特的理解。誠然,聽音樂寫作文的能力,需要長時間的鍛煉。否則,學生一時難以解讀樂曲,也就難以產生美妙的、合理的聯想,自然也就寫不好。
二、注重學生的概括性復述。
盡管課前學生的自學時間比較充分,課文也讀得比較熟練。然而,課文預習中要求簡要復述傳說一項練習,絕大部分學生都沒有認真地準備。課堂上,一連有三個學生復述,但都語句不連貫,注意了細節,而不會概括??磥?,概括能力的訓練顯得十分緊迫。如果要讓學生復述得語句連貫、有條理,可以提供一組詞語,暗示課文的敘述順序,如:散步、走近茅屋、走進茅屋、彈一首曲子、再彈一首曲子、記錄。如果學生過于注重細節,可以在學生復述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運用詞語進行概括。如:貝多芬在茅屋外聽到窮兄妹倆的對話,許多學生停留于復述盲姑娘的話,教師可以及時提示學生,用“對話”一詞就可以概括。如果要讓學生在復述的過程中,積極地運用課文的詞語,以提高學生的語言表現力,也可以出示一組詞語,要求學生盡量運用,并引導學生進行評價??傊?,概括那里的培養需要一個扎扎實實的訓練過程。
三、增加學生獨立練習的時間。
課堂上,我安排了三分鐘左右的時間讓學生有選擇地抄寫詞語,在學生抄寫的過程中,我進行巡視,發現學生抄寫時出現的問題,并及時加以指導,效果明顯。同時,學生作業的速度明顯快了、更加專注了。這表明,必要的書面練習要盡可能地安排在課堂上,而且要給學生比較充分的時間。如果課堂作業還是讓學生在課外完成,既增加學生的學習負擔,又難以達到預期的學習效果,實在得不償失。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8個生字,正確讀寫“譜寫、幽靜、蠟燭、失明、純熟、陌生、清幽、琴鍵、陶醉、蘇醒、飛奔、記錄、萊茵河、霎時間、微波粼粼”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九自然段。
3、了解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經過,體會音樂的魅力,體會貝多芬對勞苦人民的同情和愛,從而培養學生熱愛人民的思想感情,并對學生進行美的教育。
4、體會寫實和聯想相結合的寫法,初步學習在寫實的過程中,展開適當的聯想,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和邏輯思維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使學生了解貝多芬是怎樣創作出《月光曲》的,以及在創作過程中思想感情的變化。
難點:貝多芬的感情變化的原因。
教學方法:
誦讀品味,采訪探究,音樂怡情。
教學準備: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板書課題。
二、出示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8個生字,正確讀寫”譜寫、幽靜、蠟燭、失明、純熟、陌生、清幽、琴鍵、陶醉、蘇醒、飛奔、記錄、萊茵河、霎時間、微波粼粼“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九自然段。
3、了解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經過,體會音樂的魅力,體會貝多芬對勞苦人民的同情和愛,從而培養學生熱愛人民的思想感情,并對學生進行美的教育。
三、出示自學提示。
1、自讀課文,學習生字詞語。不懂的詞語聯系上下文多讀幾遍,還可以和同桌交流交流。
2、這篇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3、默讀課文一自然段,說說你知道了什么?
4、默讀2——6自然段,弄清彈奏第一首樂曲的經過。
學生自學,全班交流。
師:《月光曲》是首什么曲子?
結合學生回答,課件出示貝多芬資料,以激起學生學習情緒。
貝多芬是世界上著名的音樂家。他對貧苦的人民非常同情,他曾經寫下過這樣的句子:我們的藝術應當只為貧苦的人造福?!龅竭@一點,我將是多么的幸福!
全班交流遇到容易出錯的生字,多分析一下字型結構,
給本課的生字組詞語辨析。(點擊字形結構,會顯示例詞。)能說說幽靜純熟陶醉這三個詞語的意思。會用這些詞語造句。(點擊課件出示解釋和例句。)。
學生在練習本上寫生字詞。
辨析部分詞語的近義詞和反義詞。
交流第一自然段。
1、齊讀。
課文講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傳說。什么是“傳說”?(民間流傳的說法。)既然是傳說,也就說有可能是真的,也有可能不是真的。
2、理解”譜寫“:
“歌譜”同學們是知道的,根據歌詞寫譜,叫”“譜寫”。如果沒有歌詞,單純作曲子,也叫“譜寫”,簡單的說法叫”譜曲子”。曲子寫好了,就叫什么?(”譜成”)。
寫曲子叫“譜寫”,寫出非常壯麗的詩,也可以說“譜寫了一首壯麗的詩篇”"譜寫了一首扣人心弦的詩篇。
交流課文2—6自然段。
一天夜晚,貝多芬在幽靜的小路上散步聽到什么?(斷斷續續的彈琴聲)。
這琴聲為什么會引起他的特別注意?(彈的正是他的曲子。)貝多芬是人民喜愛的音樂家,他到各地旅行演出,甚至來到一個小鎮上,盲姑娘也在彈他的曲子。
啟發學生聯想:“同學們想一想,這幅畫上除了一輪明月、萊茵河、小路,還有在小路上散步的貝多芬外,根據故事的發展,畫面上還應該有什么?”(一間小茅屋,茅屋的墻壁上最好畫上窗口,而且從窗口里透出微弱的亮光,甚至有兩個人影。)。
師:為什么那琴聲是斷斷續續?(她看不見樂譜,只是聽別人彈過幾遍,就能彈貝多芬的曲子,盡管斷斷續續,不大熟練,但是很不容易。)。
指名分角色讀第五、六兩自然段的對話。教師示范;學生練習朗讀。
1、了解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經過,體會他所具有的卓越才華和善良的心。
2、在理解課文內容的過程中,初步學習分辨事物和聯想。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會用“幽靜”造句。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最后三個自然段。
二、教學重點。
1、領會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心情。
2、分辨課文中哪些是實在的事物,哪些是由實在的事物引起的聯想。
三、教具準備:。
電子課件。
一、檢查預習、簡介貝多芬、進入新課。
1、這篇課文講的是誰的事情?
2、出示貝多芬畫像,簡介貝多芬。[電子幻燈片]。
出示貝多芬的名言。
3、課文講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傳說。什么是“傳說”?(民間流傳的說法。)既然是傳說,也就說有可能是真的,也有可能不是真的。
4、課文從哪兒是講關于《月光曲》的傳說的?(從第二自然段到課文結束。)把課文分成兩部分,應該怎么分?(第一自然段是第一部分,介紹貝多芬,引出故事。第二自然段到最后是第二部分,講關于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傳說)。
二、深入理解貝多芬第一次為盲姑娘彈曲子的內容。
1、弄清彈奏第一首樂曲的經過。
(1)、一天夜晚,貝多芬在幽靜的小路上散步聽到了什么?(斷斷續續的彈琴聲)。
這琴聲為什么會引起他的特別注意?(彈的正是他的曲子。)貝多芬是人民喜愛的音樂家,他到各地旅行演出,甚至來到一個小鎮上,盲姑娘也在彈他的曲子。
(2)、貝多芬走近茅屋,又聽到了什么?(兄妹的談話)因不能直接聽到貝多芬自己的彈奏面感到深深的遺憾。
(3)、請同學們讀讀這段話,弄清這段話中的重點詞,體會本段話的含義。
姑娘為什么說“哥哥,你別難過,我不過隨便說證券交易罷了”?(姑娘很懂事,她聽出哥哥話中有不安的意思,能體諒哥哥的難處,所以反過來安慰哥哥,把自己想聽音樂會的強烈愿望淡淡地稱作“隨便說說”從這里可以看出兄妹倆的相互體貼,這種感情非??少F,十分感人。)請兩位同學分角色朗讀兄妹倆的對話,教師引導學生體會讀出感情。
(4)、貝多芬聽到兄妹倆的談話會怎么想?(其實她非常想聽到我的演奏。只是因為窮。買入場券。我何不為他們彈奏一曲?)他怎么做?(要走進茅屋彈琴。)。
(5)、貝多芬走進茅屋,他看到什么?聽到什么?會想到什么?
看到:茅屋中微弱的燭光,有架舊鋼琴,一位盲姑娘。
聽到:皮鞋匠的問話。想到:這兄妹倆很窮,但愛好音樂。)。
(6)、找找書上的語句,貝多芬怎樣做的?(懷著這種感情,他彈了一首曲子給盲姑娘聽。)。
(7)、找找盲姑娘的反應,讀一讀。
重點理解“純熟”的含義。(很熟練,本文指彈琴的技術熟練,功夫過硬。)盲姑娘不但愛音樂,而且懂音樂,從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來?(她看不見樂譜,只是聽別人彈過幾遍,就能彈貝多芬的曲子,盡管斷斷續續,不大熟練,但是很不容易。當貝多芬自己彈起來,她立刻就聽得入了神,一曲完了,她激動地說:“彈得多純熟??!”是發白內心的贊美;“感情多深哪!”,表現她對曲子有了共鳴;“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吧?”表現她內心的激動。
練讀盲姑娘的話。注意兩個“!”。
(8)、貝多芬聽了盲姑娘的話后會怎么想?(這盲姑娘不但喜歡音樂,而且懂音樂,她能從琴聲里判斷出彈琴的人是誰。我找到了知音。我要為她再彈一首。)貝多芬也深深地為自己能在窮人中有這樣的“知音”而感動,正是這種激情促使他創作了《月光曲》。
(9)、貝多芬用什么來回答盲姑娘的問話的?(琴聲。)。
(10)、指名學生朗讀第二至第七自然段。
三、深入學習貝多芬即興創作《月光曲》的部分。
1、我們來欣賞貝多芬彈第二首曲子的部分。[播放錄像]。
2、出示[語段閱讀1]“一陣風……按起琴鍵?!?/p>
貝多芬彈奏《月光曲》時的環境怎樣?[電子幻燈片]“一陣風……格外清幽?!弊钅芡怀鲞@個環境的―個詞是什么?(清幽)。
(1)、“清幽”是什么意思?指(風景)秀麗而幽靜。清幽的月光使人感覺沉靜、安閑。
課文里還有一個帶有“幽”字的詞,是什么?(幽靜――地方僻靜,光線暗。)。
查字典:“幽”?!坝撵o”的“幽”應選擇“深遠;僻靜;昏暗?!薄扒逵摹钡摹坝摹睉x擇“沉靜”。
(2)、“格外”什么意思?(超過尋常)??蓳Q什么詞?
(3)、自由讀,體會當時的環境,讀出“清幽”的感覺。指名讀、齊讀。
3、恢復幻燈片:“一陣風……按起琴鍵?!?/p>
師:蠟燭被風吹滅了,月光從窗戶照進黑暗的屋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銀紗,屋里屋外一片銀白的世界,仿佛進入仙境般。在這種環境中,貝多芬看到了什么?(清幽的月光、茅屋里的一切、窮兄妹倆)。
5、(結束音樂)這么動聽一曲《月光曲》,課文是通過什么來寫它的內容的?
(通過窮兄妹倆聽琴聲產生的聯想來寫的。)。
6、在這清幽的月光下,皮鞋匠聽著美妙的琴聲,好像看到什么?
(1)指名答。
(2)出示[語段閱讀2]“皮鞋匠靜靜地聽著……涌過來……”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qitafanwen/9278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