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感是指通過完成任務或實現目標后所產生的滿足和自豪感。完美的總結應該有具體的數據和案例支撐,增加說服力和可信度。歡迎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總結經驗和心得,共同提升寫作水平。
美術教學方法是隨著美術教學活動的出現而逐漸發展起來的。遠在中國春秋末期和古希臘時期,美術教學主要采取個別教學形式,基本上是師傅帶徒弟式的,主要采用講授、模仿法。以下是小編為您帶來的美術教學方法,歡迎欣賞與借鑒。
對于剛剛學繪畫的兒童來說,美術教學的方法是讓他們認識簡單的繪畫工具、掌握繪畫的基礎和簡單的畫面組織能力,然后挖掘他們的想象力和思維能力,只有先學習思考,才能畫出美的畫面。
在美術教學中,上海少兒美術培訓班會根據兒童的年齡和心理特點,讓他們進行自由的'想象和創造,通過生活中的親身體驗將自己喜歡的東西大膽的畫出來,不管他們畫出來的東西是否和實物相似,老師都會積極地鼓勵他們,贊美他們的想象力,滿足孩子小小的虛榮心。
很多兒童對于畫畫的興趣都是暫時的,所以為了延續這種興趣,上海少兒美術培訓班的老師會開展各種有趣的美術活動,讓他們在享受快樂的同時自己學習畫畫,真正實現“玩中學“。
專業老師說:成人和孩子眼中的世界是完全不同的,如果想公正的評價孩子的作品,可以讓其他孩子作為指導老師指出他們所認為的不足之處;在這種集思廣益的行動會在無形中增加孩子的自信心,讓他們更有動力去畫畫。
本課是節手工課,在研究降落傘原理的過程中,學生會遇到空氣阻力、重力等物理問題。為了更好地了解降落傘的工作原理,我為學生們提供多種途徑的研究方式例如:簡單的自由落體、空氣阻力等實踐項目,使學生在實驗的'過程中,能逐步感悟到降落傘傘面的大小、材質,所懸掛重物的質量與降落傘下落速度之間的關系。這一環節強調學生的思考和探究,激發學生好奇心及觀察力可以在實驗的過程中主動探索和發現問題,并積極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
在制作降落傘的過程中,我讓學生將自己老面對材料的選擇、工具的使用、制作與調試等各種問題,這正是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綜合運用、獨立思考與創新能力的好時機。當然,在制作過程中學生們既會有許多獨特的創新,也會有一些問題與失誤。在制作完成后,學生進行展示比賽。在這個環節中,我讓他們明確分工,記錄、放傘、計時、裁判。在活動過程中,學生需要手腦并用、群策群力鍛煉了學生規劃、組織的能力,而且學生需要團結合作方能完成任務,這對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合作意識是尤為重要的??偟膩碚f整堂課效果還不錯。
以直接感知為主的美術教學方法的特點是:生動形象、具體真實、直接感受,充分體現了美術學科教學以視覺教育為中心的特點。
1.演示法。美術教學的一些技法要借助演示,使學生一目了然。學生通過直觀感受,對教師的制作、繪畫過程在大腦中形成一系列的表象活動,加深印象,深刻理解。演示的種類,按教學媒體分為:實物、模型的展示;范畫、范例的繪制;幻燈、電影、錄像的演示等。按教學內容分為:繪畫、藝術設計的繪制步驟演示和工具性能及技法特點演示等。按教學時間分為:有計劃演示與隨意性演示。前者是事先科學安排工具材料,按順序進行演示;后者是教師臨時發現問題,予以示范表演予以解決問題。
在美術教學中運用演示法要做到以下幾點:一是課前應充分準備,周密組織,備齊演示工具,安排好演示順序。二是范畫、范例應精選,不但圖像要清晰、色彩鮮明、造型美觀,放置的位置、大小和角度也應適宜。三是教師的示范應注意身體的位置與角度的變化,如演示中應不斷變換身體與范畫、范例的角度,使教室內的全部學生均可看到演示過程。四是不管演示繪制的全過程,還是繪制的局部技法提示,都要突出重點,難點,有利于學生理解與學習。
2.參觀法。通過對美術作品、藝術遺跡、自然美景的觀賞,拓寬學生的審美視野,使其獲得生動、具體的美術觀念和知識,使美術教學與現實生活結合。運用參觀法應注意的問題:一是教師應到現場考察,作好安排,對學生作動員,應講明參觀目的,交代觀賞重點。二是在參觀過程中,教師應進行指導和講解,回答學生提出的問題,組織現場討論;學生要收集相關資料和作記錄。使他們在參觀過程中,擴大藝術眼界,提高審美修養。三是學生回校后要總結參觀內容,并進行討論;還應讓學生借助資料,憑記憶完成件(幅)美術作業。
3.比較法。采用此方法要注意教學內容具有可比性,對象應具體、明確,在比較過程中使學生獲得知識與提高技能。運用比較法應注意的問題:一是明確比較的目的,使學生按比較要求達到預期的學習目標。如比較中國畫、版畫、油畫、水彩畫等,能使學生直觀、快捷獲得這些畫種的藝術特點與特色。二是明確比較方法。主要有整體與局部的比較,形象特征的比較,藝術表現及美術創作方法與風格、再現與表現等的比較等。三是教師應充分利用比較的方法和手段,提高學生形象化或理解性的比較能力。
實踐訓練為主的教學方法就是要在教師引導下,學生通過繪制實踐活動,形成、鞏固、完善相應技能知識的教學方法。它的特點是學生在美術活動中能使眼、腦、手的協調,提高與發展美術的創造能力與審美素養。輔導練習是一種以實踐訓練為主的教學方法。
輔導練習法是學生在美術教師的指導下,把學過的美術知識運用于實際繪制的過程中,以鞏固和完善技能技巧的方法。技能是靠大量的練習而成的行為方式,是相應行為概念化的結果。因此,學生的美術技能只有通過多次實踐練習形成。
運用輔導練習法應注意的問題:一是教師應向學生提出明確的練習目的和作業要求,交代作畫或制作的方法和步驟,使學生能進行練習與創造。通過精心的活動程序設計與指導,調動學生實踐的自覺性和積極性。二是美術教師必須把握學生的學習特點,調動他們實踐積極性,培養動眼、動腦、動手的實際繪制能力。通過從簡到難、從靜到動的觀察訓練,培養學生正確的觀察方法、敏銳的感知力及形象記憶力,感受美的能力;應通過繪制訓練,開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實踐能力。三是應通過作業訓練效果的及時總結、反饋,培養學生自我檢查、評價的自學能力與良好習慣。通過及時比較,提高技能知識,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興趣。如速寫的訓練,描繪對象輪廓的線條可反復試畫,在與對象的反復比較、檢查中獲得造型能力的提高,培養學生不畏困難的意志力。
以情境陶冶為主的教學方法是教師按教學的內容創設藝術氛圍,讓學生體驗其藝術美的魅力,達到陶冶學生的情感,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態度、審美趣味和一定審美能力的方法。
1.欣賞法。欣賞法的主要特點是通過教學中的欣賞活動,使學生在認識作品的美術價值后產生的積極反應和審美愉悅感。欣賞法是欣賞作品的審美特質。美術作品區別于其他藝術門類所擁有的獨特審美特質,主要表現在造型、色彩和線條的美感上;欣賞作品因不同的美術種類而各具的特殊美。因使用不同材料和工具的多種因素,使不同美術作品有不同的藝術表現力和美感。運用欣賞法應注意以下問題:一是激發學生欣賞的興趣。教師應先向學生介紹相關的背景材料或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進行啟發,喚起學生的欣賞興趣。二是引起學生情感的共鳴。通過作品的展示營造濃厚的美術氛圍,采用多種形式調動學生的學習情趣,使其更好的體會美術作品中表達的情感。三是樹立正確欣賞態度和多角度欣賞方法。通過大量欣賞,可強化學生的藝術眼光,使他們在感受、體驗、領悟藝術形象和境界,獲得健康的藝術享受。應使學生學會從社會、文化等多種角度立體考察作品,防止簡單化的理解,提高學生的審美素養。
2.情境法。情境法多種多樣,如播放音樂、布置室內環境、登臺表演等,一切能激發情感的手段均能靈活運用。
運用情境法應注意以下問題:一是教學媒體或手段要與教學內容的情感特征相連、相一致。二是要按學校條件進行情感教學。因學校的教學環境、設備、教師的狀況、學生的認識能力等各自不同,教師要從實際出發,因材施教,取得實效。
教學內容直接決定了學生的學習欲望和制約著語言教師對教學方法的選用。學生用書主體部分為經典的英美英語童話故事。在英語課堂上,當孩子們遨游在光怪陸離的童話故事中,他們學習的英語積極性被充分地調動了起來,當他們和一個個栩栩如生的童話人物交上好朋友的時候,他們的英語也會取得長足的進步。
freshenglish新鮮美語是我們英語日常用語專題部分。在英語課堂上,老師們為學生們模擬各種各樣生活中的真實場景,以生動活潑的方式來呈現學生們感興趣的單元主體,組織學生們在情景中不斷地反復地操練新知,達到學以致用的學習效果。
happymelody和motionchant是我們課本里的英語歌曲和小詩歌。英語教學蘊含在“說,唱”英語中。以韻律式的“說,唱”形式,配合科學編排的韻律動作,全方位地調動視覺、聽覺、言語能力和肢體動作,讓孩子真正“懂得”英語,真正“脫口而出”純正的英語,真正“學”會英語。國際私塾幼,少兒的學生用書中的英文歌曲和兒歌是一套真正為孩子設計的“看了就想學,一學就能跳”的英語韻律操。它充分考慮到孩子的動作特點,有機地與英語發音和節奏配合起來,易學易跳,協調的動作使孩子深深的感受到英語的優美和學英語的樂趣。
funnyphonics是一套根據英文字母本身的音源,總結出的一套,學生不學就能“看單詞能讀,聽單詞能寫”的英語詞匯教學方法。國際私塾用最簡單、最實用、最直接的字母以及字母組合的基本發音,讓學生們能很快地掌握陌生單詞的認讀技巧,并能迅速記憶單詞和朗讀文章。我們還給每一個音素配上了形象生動,簡單易記的小手勢,幫助學生們正確發音。
magicstructure是重點巨型擴充練習,但是它根據每個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充分調動學生的聯想能力,通過引申、擴展、推理、想象等方式,引導學生用正確高效的方式來完成大腦中知識網絡的建立,達到迅速把新知從短時記憶轉化為永久記憶。
如果我們把英語學習的基礎建筑在學生自己的經歷和興趣之上,學習效果就會更好。教材中的storydiy的環節,就是調動學生回憶自己的生活經歷和興趣愛好,然后編成故事說出來,寫下來。語言經驗教學法可以幫助學生在一個很自然的過程中由口頭語言進步到書面語言。
艾賓浩斯遺忘曲線表明人們在學習中的遺忘是有規律的,遺忘的進程不是均衡的:在記憶的最初階段遺忘的速度很快,后來就逐漸減慢了,到了相當長的時候后,幾乎就不再遺忘了。昂立教材的編寫,針對“遺忘規律”,把重要的知識點在課與課、單元與單元、書與書之間重復且不單調的多次出現,使學生能學多少,就能記多少;能記多少,就能用多少。
在我們的課堂上,不論學生年齡大小,教師都很注重自身地位,強調教師與學生的身份關系。我稱此類教師為“控制型教師”,他們不論是在講授課程還是隨堂個別輔導時,都在把控學生,比如常出現這類語匯:“你能這么(畫)”、“不能讓(顏色涂太滿)”等等控制性較強的指導詞匯。
還有一類教師,我將他們稱為“朋友型教師”,教學以朋友形式與孩子交流、互動。學前兒童處在一個對事物充滿好奇心的階段,對待繪畫本就是熱情滿滿,所以此時,如果教師尊重其年齡特征,注重幼兒的感受,蹲下來與其對話,以朋友形式進行交流,恐怕幼兒對美術課堂的體驗會更加不一樣。
在上課時,教師都會用教鞭來指畫,或是敲打教鞭提醒學生注意看黑板,但美國幼兒園用的卻是一片顏色鮮艷,質地輕柔的羽毛。想象教師在引導孩子們看畫時,舉著的是一片彩色的羽毛,讓孩子們體會到的是柔和與美感,而不是木棍的冰冷僵硬。從這些細節也可以體會到教師是以“朋友”的角色在引導兒童,而不是以“控制”的形式去教授。
2、注重家教合作的落實,讓家長當學生。
我們經常說到家教合作,但美國課堂的家教合作也使我眼前一亮。入學前,家長根據自身的興趣愛好選擇擔任哪門課程的助教,之后每學期會安排一次為其兩周的培訓,共十天。時間安排在晚上六點半至九點。你的小孩在哪個年級,你就參加這個年級的培訓。培訓的內容就是本學期要給孩子們上課的內容,家長們先提前上一遍,同時也包括一些上課時的小技巧,比如名畫欣賞時怎么掛畫、用羽毛指點作品、調色如何師范、多與兒童交流、提問后讓孩子們多發表意見等等,最后一次培訓課,會讓家長們練習畫一幅素描,說是練習素描基本功。
但我覺得這個環節的培訓,如果家長不經常聯系,單靠一次課程可能也解決不了基本功的問題,所以猜想此環節的安排可能是校方想掌握家長中專業美術能力如何。
這種家教合作的形式給了我很大的啟示,我們經常說家教合作,但合作的最普遍形式是兒童在家時家長教育,在學校時交由老師教育,這種家長先進入學校培訓,再與兒童一起參與教學的形式鮮少。
陳鶴琴先生說過:“幼稚教育是一種很復雜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單獨勝任的,也不是幼稚園一方面能單獨勝任的,必定要兩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蓖瑫r顧菁女士也提到,通過她本人的觀察,越是熱心參與學?;顒拥募议L,孩子各方面的表現就比其他孩子優秀許多。確實,家長參與到學?;顒又衼?,不僅可以有更多的機會了解孩子的成長,同時也更新了自己的教育觀念,這樣在家庭教育中才能更好地與孩子交流溝通,幫助其健康成長。
3、在綜合課程中,體現美術的獨特性。
我國藝術課程標準中提出了藝術教育綜合化的問題,強調既要保持藝術各學科的特點,又要防止生硬、盲目地結合。確實,藝術綜合有利于促進學生整體藝術審美修養的提升和多種能力的發展。
本書中也給我們舉出了實例——繪畫與音樂的綜合,稱為“音樂畫”。我們所常見的音樂繪畫綜合課程基本形式一般是聽音樂并用抽象形式畫出感受。另一種是在小朋友畫畫或做手工時,老師播放背景音樂來襯托氛圍。讓孩子們在愉悅的環境下,體驗繪畫的樂趣,讓課堂輕松而充滿活力,也打破了課堂的單一沉悶。
最值得一提的是,美式課堂特別注重美術專業詞匯的使用,突出美術的特有性。我注意到在他們的課堂中,從四歲左右開始,教師會告訴孩子們一些專業的繪畫詞匯,如空間(近景、中景、背景、重疊、透視)、節奏(線條、色彩、質地、重復)等等。但教授這些詞匯時教師會注重年齡變化來強化詞匯和元素的了解,從無意識到潛意識再到有意識地教授。
4、審美培養從欣賞開始。
美式課堂由于時間較為充沛,每次課為兩小時,前半部分多數是用來欣賞名家名畫。據本人統計,二十節課中有十三節課有名畫欣賞環節。而且在欣賞時老師撇開深奧難懂的哲學思想,用淺顯易懂的語言,巧妙地帶領孩子了解美術作品的題材、主題、形式、風格與流派,知道一些重要的美術家和作品,同時也讓其了解美術與生活、歷史、文化的關系。
一開始我充滿疑惑,認為幼兒年齡較小,要了解這么多知識性內容恐怕有難度,但通過之后越來越多的課例發現美式課堂對于欣賞名畫作品有幾個特點:
1對于畫作的選擇會根據年齡的不同加深欣賞范圍。3歲至5歲左右,選擇的名畫一般都是主題突出,造型簡潔、幾何形的點線面符號,這樣便于引起幼兒的聯想。6歲到7歲左右兒童的欣賞范圍會逐步擴大,增加不同類型的欣賞內容。
2對于作品的選擇,只會選擇有代表性的、經典的、已經得到美術史認可的。對于當代藝術作品教師一般不會選擇,認為只有經過歷史沉淀后的作品才值得學習和鑒賞。
3教師一般會選擇四至五幅名畫,所選畫作都會超越孩子的理解水平,且都是會與本節美術課主題相適應的世界名畫。教師引導時以提問為主,以此來激發兒童的興趣,教師的每一句話、每個動作都有教育意圖在其中。
孩子的創造力是從模仿開始的,孩子的模仿能力越強,將來創造性的潛力就越大。欣賞不同主題,不同表現形式的名畫作品,讓兒童從小接觸經典,培養審美水平,我想這應該是審美能力的第一步。
5、注重兒童體驗的過程,享受兒童分享的樂趣。
我認為兩全其美的方式是課后請家長進入課堂聽孩子分享畫面故事。首先,在兒童年幼時,將自己的畫面故事與他人分享是一個重要過程,同時通過孩子的分享也能讓家長更好的了解課堂內容。當然這個過程也離不開教師與家長的積極溝通,嘗試向家長講解課程理念讓其改變原有錯誤的觀念。在美式課堂中很注重幼兒體驗過程,同時還強調其愉悅性,例如在《小小抽象畫大師》一課中,講解馬蒂斯圖形時,教師給每人發了一個不一樣圖案的白色剪紙,要求小朋友們在畫冊上找出和自己剪紙一樣的圖形。小朋友們找得很認真,用游戲的形式潛移默化地對抽象圖形有了感覺認識和視覺敏感度。
6、注重文化多元與材料、表現技巧的多元。
對于課程內容的選擇,美式課堂涉及的面很廣泛,以學習西方經典名畫為主,同時又涉及到了東方的水墨、非洲的粗麻布編織、埃及的小雕塑、印第安的圖騰等等;在藝術形式上抽象、立體、古典等風格都各有接觸;材料的選擇上,除常見的蠟筆、水彩外,泥土、糖紙、玉米衣等各種生活周邊材料都利用到藝術創作中來。對于材料的多樣性學習不僅能使作品更加豐富,同時兒童在觀看和體驗材料中也能提高他們的認知能力。
你們知道有哪些美術的教學方法嗎?下面跟著小編來一起認識一下吧。
1、講授法,教師通過語言的描述、說明,向學生傳授美術技能知識的方法,它是使用范圍較廣、頻率較高的教學方法。但是單純的講授并不能更多的引起學生的注意,而對教師的藝術表達語言、知識面等有著非常嚴格的要求。
2、談話法(問答法)是教師與學生以口頭語言相互交流進行教學的一種方法。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開拓學生的思維。但是問答法中由于學生的思維能力不同,提出的問題也就會千奇百怪,就要求教師要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語言、問題難度也要相當的考究,否則容易引起課堂的混亂。
3、討論法,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以班或組為單位、圍繞某一個問題,組織學生討論、各抒己見、相互啟發或辯論,獲得或鞏固美術知識的教學方法。
4、讀書指導法,教師指導學生通過獨立閱讀美術教科書和課外美術資料獲取知識;擴大美術視野的教學方法。
1、演示法2、參觀法3比較法。
直接感知的教學方法,能擴大學生的審美視野,但是在期間容易發生突發性的問題,這就要求教師要有相當機靈的反應能力,能積極應對各種突發性的問題。
實踐訓練為主的教學方法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提高繪制實踐活動,形成、鞏固、完善相應技能知識的教學方法,輔導練習法是以實踐為主的最重要的教學方法。它能促進學生在美術活動中能眼、手協調并用,從而提高與發展美術的創造能力與審美素質。
觀察比較法是教師根據教學任務、組織學生通過觀察、比較、研究而直接獲得知識、感受、教育的方法。這種方法打破課堂和書本的約束,使教學與生活聯系緊密,擴大學生視野,從現實社會生活中接受教育。美術教育離不開觀察,觀察又總是伴隨著比較。沒有觀察,便沒有視覺和感知。觀察獲得感性的認識。沒有比較,不可能有正確的感知和準確的判斷。比較是進行思維地去認識事物。美術教學的觀察比較對象,一是對客觀景物、物象世界的觀察比較,一是對畫面及其表現形象的觀察比較。
引導學生明確比較的標準。比較是相互對比中進行的思維判斷。無論是寫生還是臨摹,都是在其對象與自己畫畫之間,不停頓的互相對照比較之中進行觀察的。其標準就是寫生或臨摹的對象。寫生畫的形象比例的觀察,則以物體的自身的長與寬為標準,得出長、寬的比例關系。物體間的比例,則以其中一物(一般多以大物體)為標準得出其間的比例關系。物體的傾斜角度則是以垂直、水平線為標準進行比較、觀察……包括品評作業的好差亦應以優秀作業作為比較標準。
教師本身除了不斷提高美術素質以外,最重要的是要改進教學方法,通過引導觀察、鼓勵創造、傾聽交流、自主學習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豐富的想象力與創造力,使他們在積極愉快的美術課堂上去欣賞、體驗、創造美,感受繪畫創作的成功和快樂,從而提高他們的藝術能力和美術素質,以下是我在教學實踐中運用上述教學方法的一些嘗試和心得體會。
“眼睛”被譽為“心靈的窗戶”,可見它的重要性,觀察也是人類認識世界的重要途徑。孩子們對世界的認識大部分依靠眼睛的觀察。低年級的孩子對世界充滿了好奇,眼睛永遠是東看看西望望,對喜歡的東西盯住不放。針對孩子們的這一特點,我在教學中注意引導孩子們用雙眼認真仔細觀察生活中的事物,感受大自然的一切,不斷地積累感性經驗,以便以后成為創作的好素材。而孩子眼中的觀察和成人的觀察是不同的,教師應試著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孩子的世界,感受他們的感受,這樣才能讀懂他們的創造,與他們產生共鳴。如《這是我呀!》是一堂一年級的美術課,對于一年級的孩子我不要求他們畫準五官和比例,而是引導他們仔細觀察自己,通過鏡子、照片、哈哈鏡等方式,找出臉上最有特點的地方,也可以把他們的特點進行夸張,看看老師和同學們能不能認出來。這堂課下來,在孩子稚嫩的筆下,一個個可愛的甚至有些夸張的臉蛋呈現在我的眼前。千篇一律的人物不見了,這是多么生動可愛的人物!學生的個性在色彩與形象中飛揚!通過觀察比較,在孩子涌動的筆尖飛躍著一張張生動的臉龐,教會學生觀察的方式對學生是受益無窮的,因為它是打開繪畫之門的鑰匙。
孩童時代的`想象力是人一生中最豐富的階段。如何在教學中充分挖掘學生的想象力而不被各類條條框框所束縛,這就需要教師為學生提供充分自由的活動空間,幫助學生大膽嘗試,充分展開自由的想象并勇敢地進行表現,進而享受其中所帶來的樂趣。每個學生的領悟能力和情感雖不同,但都有自我表達和自我表現的要求,而想象意識就是在學生的自我表現過程中發展起來的。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注重“想象”的訓練和發展,為學生提供一個非常平等、自由、極具想象氛圍的學習空間,主動了解學生需要什么和不需要什么,結合教學內容,選擇相應的教學手段,引領學生開闊思維、展開想象,讓學生們在積極、主動、自由、開放的課堂氛圍中各抒己見,鍛煉和豐富想象力。
二、自由表現,大膽創作。
孩子喜愛畫是其天性,他們有其獨特的觀察方式,有其超常的表現手法,憑自己的感受表達內心世界,往往能畫出使人倍感親切并且天真、純樸的好畫。教師的作用是啟發、引導和鼓勵。在課堂教學法中,教師是以平等的心態參與到學生的自主學習活動中去,協同合作,讓學生大膽地表現,大膽地異想天開,大膽去創新。加上正確的引導和鼓勵,孩子們把繪畫變成一種快樂的游戲,從中體驗到繪畫的快樂,提高了創作的興趣。
三、學會傾聽,互動交流。
曾有教育理論家批評:利用權威強迫性地將知識噴向學生,這只能濺到學生的外表,而不能滲透到他們的靈魂深處。因此說單純的“傳道、授業、解惑”的教學方法遠遠不能滿足新課程標準下的美術教學。嘗試把主角的位置讓給學生,走進學生中間,傾聽學生的心聲,這樣更容易從不用角度理解他們的創作,了解其中蘊涵的思想;同時學生也會在這種平等和諧的課堂環境中大膽的表達自己的內心想法,更好地與老師交流,從而達到教學相長。
教師以朋友的身份,真誠的態度與學生交流,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使學生們感到師生之間是平等的“朋友”。這樣寬松的氛圍形成以后,會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創作思維。隨著時間的推移,在彼此的交流中,不僅增進了師生間的感情,更活躍了學生們的表現興趣與欲望,使他們的學習興趣不斷的螺旋上升,從而收到一種良好的效果。
1、講授法,教師通過語言的描述、說明,向學生傳授美術技能知識的方法,它是使用范圍較廣、頻率較高的教學方法。但是單純的講授并不能更多的引起學生的注意,而對教師的藝術表達語言、知識面等有著非常嚴格的要求。
2、談話法(問答法)是教師與學生以口頭語言相互交流進行教學的一種方法。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開拓學生的思維。但是問答法中由于學生的思維能力不同,提出的問題也就會千奇百怪,就要求教師要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語言、問題難度也要相當的考究,否則容易引起課堂的混亂。
3、討論法,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以班或組為單位、圍繞某一個問題,組織學生討論、各抒己見、相互啟發或辯論,獲得或鞏固美術知識的教學方法。
4、讀書指導法,教師指導學生通過獨立閱讀美術教科書和課外美術資料獲取知識;擴大美術視野的教學方法。
1、演示法2、參觀法3比較法。
直接感知的教學方法,能擴大學生的審美視野,但是在期間容易發生突發性的問題,這就要求教師要有相當機靈的反應能力,能積極應對各種突發性的問題。
實踐訓練為主的教學方法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提高繪制實踐活動,形成、鞏固、完善相應技能知識的教學方法,輔導練習法是以實踐為主的最重要的教學方法。它能促進學生在美術活動中能眼、手協調并用,從而提高與發展美術的創造能力與審美素質。
(四)以陶冶情操為主的教學方法——欣賞法、情境法。
觀察比較法是教師根據教學任務、組織學生通過觀察、比較、研究而直接獲得知識、感受、教育的方法。這種方法打破課堂和書本的約束,使教學與生活聯系緊密,擴大學生視野,從現實社會生活中接受教育。美術教育離不開觀察,觀察又總是伴隨著比較。沒有觀察,便沒有視覺和感知。觀察獲得感性的認識。沒有比較,不可能有正確的感知和準確的判斷。比較是進行思維地去認識事物。美術教學的觀察比較對象,一是對客觀景物、物象世界的觀察比較,一是對畫面及其表現形象的觀察比較。
(五)以指導探究為主的教學方法——觀察法、發現法。
引導學生明確比較的標準。比較是相互對比中進行的思維判斷。無論是寫生還是臨摹,都是在其對象與自己畫畫之間,不停頓的互相對照比較之中進行觀察的。其標準就是寫生或臨摹的對象。寫生畫的形象比例的觀察,則以物體的自身的長與寬為標準,得出長、寬的比例關系。物體間的比例,則以其中一物(一般多以大物體)為標準得出其間的比例關系。物體的傾斜角度則是以垂直、水平線為標準進行比較、觀察……包括品評作業的好差亦應以優秀作業作為比較標準。
教育觀念與教學行為要鮮活。
教師應該在理解現代教育觀念的基礎上,從學生的實際需要出發,多考慮學生的需要,靈活地設置一些教學目標,多給學生創造一些機會,使他們在鮮活的教學活動中掌握更多的美術知識與技能。
(一)多給學生一些提升學習興趣的機會。
學習興趣是持久學習的基礎。初中美術學習需要保持一定的興趣。因此,教師應從學生立場出發,與生活實際、自身經驗、科技發展相結合,設置趣味性課程主題及其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美術學習活動參與欲。另外,教師要因地制宜開發課程資源,充分利用自然景物、石膏靜物等實物,實現趣味性教學。
(二)多給學生一些欣賞感悟評述的機會。
書籍、網絡、美術館、社區等資源也是我們初中美術學習的課程資源,可以讓學生最直觀地去了解民間藝術以及美術不同流派的藝術風格和表現形式。在初中美術教學中,如果通過角色扮演、創意臨摹等方式學習美術知識,不僅能提高學生對作品的感悟能力,還能在觀察、體驗、鑒別中開展探究、討論和交流,提高審美品位和審美判斷能力。
(三)多給學生一些探究技能創新的機會。
美術的生命在于創新。構建輕松愉悅的學習環境,不僅能使初中生思維超越定勢的羈絆,還能呈現靈活、主動、發散的狀態,刺激他們對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初中生喜歡走進自然,觀察蘊含審美法則的物象并展開豐富聯想,這樣容易催生各種奇思妙想。所以我們需要開展創造性的活動,讓他們的觀察、想象、創新和表達能力得到培養與發展,最終促進其心理成長、美感成長和創造性成長。
(四)多給學生一些升華精神人格的機會。
樹人立德,是教育的最高法則。初中美術教學只有將有效教學、高效課堂與審美教育有機融合,通過美術學習活動,幫助學生養成觀察生活的習慣和能力,在觀察生活中去體驗和創造性地表現生活中的美,通過豐富的視覺藝術形象幫助學生逐漸形成自覺地認識美、熱心地追求美的學習習慣,才能獲得高潔的精神享受、平和的心態延續、博大的胸懷追求,成長為具有文化意識、責任擔當和合作意識的新時代公民。
眾所周知,隨著新課改的進一步推進,我國的美術教育更加強調了中國特色、時代特征以及國際視野。而在美術教育中,素描作為藝術造型的基礎,越來越受到重視。一線教師都知道要學好素描,就要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造型能力和表現能力。在素描教學中,每一位教師應該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和藝術,激勵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中來,使他們在各自的基礎上獲得不同程度的發展。偉大的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說:“我以教學為藝術,不在于傳授知識的要領,而在于激勵、喚醒?!痹诮虒W中,教師要把學生放在課堂的正中央,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喚醒孩子們的藝術靈感,激勵他們在素描的藝術長河中徜徉,促使每一個孩子的奔跑都更有顏色。多年來,我致力于中小學的素描教學,通過不斷的研究和探索,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驗,關于中小學素描教學的方法和藝術,取得些許收獲,以供參考:
一、激發學生的興趣,情境導入是關鍵。
中小學生初學素描,大多會感受到枯燥、難學,短時間沒有效果,漸漸失去耐心和堅持的決心,往往容易半途而廢。愛因斯坦曾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中小學素描教學中至關重要的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導入語就要緊緊抓住學生的心,要用具有趣味性和新穎的方法直擊他們的心靈,碰撞他們藝術的火花和靈性。比如在教學《會變的線條》這課的時候,上課伊始,我直接用多媒體融入到導入中,通過多媒體中的動畫小烏龜的爬行路徑,引導學生觀察:首先設置小烏龜直線爬行路徑;然后讓它以多變的曲線路徑慢慢爬行;第三次又讓小烏龜折騰出折線;第四次我讓可愛的小烏龜以螺旋形爬行。多媒體下烏龜的憨態可掬,靈活多變的爬行路徑呈現出來的多變的線條,一下子吸引了所有的學生,我激勵他們試試畫一畫自己喜歡的和能畫出來的線條,和小烏龜的比一比,通過親自體驗畫多變的線條,初步感知素描。然后激發他們尋找生活中見到的能夠體現線條的物體有哪些?學生們一下子想到了北京的鳥巢,錯綜復雜的線條靈活多變;有的學生說到了有眾多線條的立交橋;還有的想到了道路上的斑馬線......這個時候激趣的火候恰到好處,我話鋒一轉,告訴他們美術中的素描,就可以畫出生活中這些多變而又充滿魅力的線條,大家學習的興趣自然高漲,整節課都陶醉在藝術的美感中。
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必須在課程上靈活安排,更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
素描教學中最多的學具就應該是石膏幾何體,圍繞石膏幾何體開展學習素描確實是教學的基礎,但是沒有生命,靜態的石膏幾何體太過于單調,漸漸會泯滅學生的藝術靈性和激情,所以教師要整合教學內容,把教材中必學的和生活中他們感興趣的東西靈活安排,這樣有利于促進學生個性發展,保持對素描的興趣和激情。比如,我在教學中就激勵學生用眼睛發現生活中的素描素材,他們憑借自己的興趣愛好,會發現諸多素描素材:有的學生喜歡媽媽的手機、有的愛上了媽媽的化妝品、有的畫家里的寵物狗、自己的玩具、同伴的可愛臉龐......教室里面棱角分明的石膏幾何體和生活中鮮活的物體恰當結合,都可以成為他們筆下的作品,但是生活中的物品在素描過程中,教師要引領學生透徹分析如何用線條描繪出來,怎么表現才能使得物體鮮活、生動。在課上,教師要在學生初稿的基礎上教會學生如何修改,在理論知識的支撐下教給學生不斷調整、優化的方法和藝術,使得他們的作品線條更加細膩、流暢、優美。我在教學中非常注重引導學生對于輪廓的準確性和整體構圖能力的培養,尤其注重引導學生對于點、線、面、影調與黑、白、灰的處理與協調。教學中,理論和實踐相結合下,素描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由簡到繁、循序漸進的穩扎穩打的進行訓練,不斷培養學生對物象的認識能力、觀察能力、表現能力以及審美能力。
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必須給學生設計寫生任務,不斷激勵他們的創作欲望。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需要循序漸進的給予他們新的任務,激勵他們不斷體驗,享受成功。在學生初步掌握了素描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后,教師就要逐步引學生脫離臨摹,帶領他們到戶外去采風,通過寫生提高素描技能,不斷激勵他們的創作欲望。在培養學生素描能力的同時,要兼顧激發學生積極、大膽的表現。在寫生的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用作品表現出藝術性、思想性,體現出作者的想象力,這樣的作品才有生命力,有靈性,有創新性。在帶領學生進行《四季的色彩》學習的時候,我讓學生以春為題,到戶外寫生,用眼睛捕捉春的氣息,用筆下的線條表現出春的豐滿。這次的寫生,學生敢于大膽創作,通過遠、近、中景物的描繪,用素描的線條美把他們眼中不同的春表現得淋漓盡致。
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要有多樣化的評價機制保駕護航。
美術課堂上,多聽到老師評價學生作品的時候用得最多的詞匯是“像”或者“不像”,這樣的評價語會使學生喪失素描興趣。課程改革不斷深化下的素描課堂應該用豐富多樣化的評價保持課堂的鮮活,激勵學生享受成果。比如在《四季的色彩》一課,我采取的評價態勢不是像不像,而是看學生捕捉到的是否有春的氣息,春的生機;評價他們的線條處理是否流暢,構圖是否合理;評價他們的技法是否更加成熟,作品是否更加完美等等。整堂課我的評價是在激勵的基調上多角度,多層次的,這樣的評價語言鮮活,激勵為主,指出不足,助其修改,以此激發學習興趣??傊?,隨著新課改的推進,教師要重視美術中的素描教學。為了增強素描教學效果,教師要從學生興趣入手,優化素描教學方法,融入一定的教學藝術,使學生感受到素描的魅力,激發他們愛上素描,從而更快的學好素描。
教學方法是教育研究的一個重要問題。那么,我們要學習好正確的教學方法。下面是本站,為大家準備的教學方法學習心得,希望大家喜歡!
通過對臨川四中施淑華老師組織的案例教學法的學習,讓我受益匪淺。思想政治課的教學現狀卻令人擔憂,目前,在思想政治課堂教學中使用最多的方法是講授法。教師在教學中,往往以“知識”為中心,忽視智力、能力、情感、態度等因素;往往重說理、輕情感;重結論、輕過程;這是一種以教師為主的灌輸式或稱為"填鴨式"的教學方法。采用講解式的教學方法固然有其合理之處,但是,這種方法的缺陷也是明顯的,首先表現在,這種靠教師講授,缺乏師生之間必要交流的教學方法,使學生不易掌握所學的內容,從而導致教學效果低下;其次還表現在,這種講解式的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由于以講解理論為主,缺乏與實踐的銜接,只重視理論的掌握,學生雖然有了較扎實的理論功底,能應付各種條條框框,但卻不知如何在實踐中使用這些理論知識,在解決實際問題時顯得束手無策。
教育部頒布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在其課程改革目標中明確規定:教學要使學生“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創作的能力?!?/p>
隨著素質教育的進一步推進,人們越來越清醒地認識到要切實提高素質教育的成效,在轉變教學觀念,改革教學評價體系的同時,還必須緊緊抓住課堂這一主陣地,通過優化課堂教學方法,一方面必須給傳統教學方法以新的內涵,另一方面必須引進一些發現、探索、歸納、推理的現代教學方法,從而建立科學、合理的教學模式,真正將素質教育落到實處。而從思想政治課理論性強的特點出發,科學地應用案例教學法,則不失為一個有效途徑。
在當前形勢下,科學地選用案例教學法,以改變傳統的、單一的教學模式是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的,但我們也必須看到案例教學法只是現代教學方法中的一種,要優化課堂教學,并不是簡單地以一種教法替代另一種教法,而應是多種教法的綜合運用,它必須隨著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學生情況的不同而有所側重,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因此,進一步認識了解案例教學法,充分發揮其優勢,運用案例教學法,優化課堂教學模式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更有其現實意義。
通過學習洋思中學以學生為主體,“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課堂教學結構,對我影響很大。再結合自己平時的教學情況,下面我談談自己的看法。
1、“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教學模式不能學形式。如果不看自己所教班級的實際情況,把整個教學模式的形式的一切照搬過來,可以說,收獲一定大不了,甚至會出現退步,可能要出現。
成語。
中“雞飛蛋打”的效果。要把“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教學模式的實質和所教班級、學情聯系起來,取其精華,這樣才會取得較大的成績。
2、“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教學模式,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更有利于分層推進。平時教學中總認為自已不講,學生不會,不自己講,學生總結不全面,這是錯的。如果學生總結的深度不夠或者各方面不全,那是老師“引導”這個工作沒有做好。就需要我們在“引導”的內容上下功夫。
3、“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教學模式。無論是備課還是上課、無論是自習還是作業批改,要真正按照“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教學模式去教好學,工作量是特別繁重的。課前預習你一定要分析清課程的知識點、重點、難點,還要把引導的內容和過程設計一下,即使在上課時的設計和實際不一定相吻合也要認真設計好,因為這是有的放矢的第一步。
改進措施:
1、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教學模式要求:對于我所教班級現階段來說,學生沒有養成很好的自學能力,在開始的一段時間里,同學自學時還會有一部分同學看不出應該掌握什么、什么內容是重點、自己什么地方還是薄弱環節。這就要求我在學生自學前為同學們寫出引路提綱,只讓學生根據提綱在書中找答案,逐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2、對于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
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教學模式要求:無論是什么學科,幾乎都要討論,因為通過看書,還有許多總是沒有解決。通過問題討論先要讓同學們幾個一組進行討論,比較后,再提問或到黑板上演練,會使許多同學的思路比老師還寬。所以教師根據課本內容、班級或個人實際情況,應該有意識地設計或組織學生盡可能多的對實際的問題討論解決,而不是老師直接說了答案。
3、對練習和當堂達標題的操作。
“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教學模式要求:練習有講前板演練習,講后書面作業或者小考。這是同學們形成能力,把知識和應用聯系起來的過程。盡量避免出現以講帶練,以練代測。
洋思教學模式,讓學生聽課更有針對性,以學生思考為主,讓他們積極的成為課堂的主人。只要老師和同學們共同努力,便逐漸會發現思考中的學生最美,思考中的學生最可愛!在不久的將來,我們也能夠說:沒有教不會的學生,每一個學生在我們這里都可以成才。
學期,我在繁忙的教學工作之余,每天都抽出一部分時間堅持閱讀第二輪繼續再教育課程叢書,以學習新的教學理念和先進的教學方法來指導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其中讀得最多的是《新課程教學法》這本書。這本書涵蓋了“新課程標準概”、“語文課程的目標及分析”、“教材編寫建議和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語文課程教學與評價建議”、“語文教材常見類型的教學策略與教學設計舉例”以及“新世紀語文教師的素養”這些內容??梢哉f這本書既在理論上給了我指引,又在具體操作層面上給了我很大的指導和啟發。尤其是第五章第三節里對閱讀的教學策略的闡述,使我對閱讀教學的目標觀、價值觀、方式觀有了全新的認識和理解,下面就閱讀教學的價值觀這一論述談談我讀后的。
心得體會。
p131頁寫道:長期以來,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干擾,片面追求“唯一答案”的“一元解讀”已成為中小學閱讀教學的主要價值取向。教師按照“教參”上提供的“唯一答案”解讀課文,并設計相關的問題,學生順著教師預設的問題理解課文,這種異化了的閱讀教學,不僅不能促進學生閱讀素養的提高,而且泯滅了學生的個性,針對這個問題,《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映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該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薄伴喿x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边@就要求我們對傳統的閱讀教學的價值觀進行重新的審視,確定新的閱讀教學的價值觀,也就是要變“一元解讀”為“多元解讀”,讓學生在多元解讀的過程中,張揚個性,完善人格,提高閱讀的綜合素養。
那么,我們在閱讀教學中如何運用新的閱讀教學價值觀,改進當前的閱讀教學呢?書中說到:“第一,要樹立“以人為本”的閱讀教學理念,為學生個性的彰顯和思想的解放營造良好的心理環境?!岸嘣庾x”是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對文本內涵進行不同的情感體驗的方式及結果,在多元解讀的過程中,由于學生個體在生活經驗、知識儲備、感悟能力、思維方式等方面存在有客觀差異,因而他們在對同一文本的解讀過程中,必然會出現豐富多彩的答案。第二,在教學中,要正確處理好“多元解讀”與堅持正確的價值觀與標準導向的辯證關系?!墩Z文課程標準》在“總目標”中的第一條明確指出,“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培養愛國主義情感、社會主義道德的品質,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文化的品位和審美情趣.”但在語文課程改革的實踐中,有些教師把“多元解讀”誤解為“多元價值觀”或者是“多元標準”。例如,在《狐貍和烏鴉》一課的教學中,授課教師在進行拓展思維的訓練時問道:你們認為狐貍是個什么樣的動物?當有學生說狐貍是“聰明的,很會動腦筋”的小動物時,教師不但沒有進行正確的引導,反而對這種解讀大為贊賞,給學生造成了思想上的混亂。試想,如果社會上真的涌現出這么一批“聰明機智”的狐貍,我們的社會將會出現怎樣的局面。尊重個性差異,提倡多元解讀,是建立在一定的標準或共識的基礎上的。由于小學生正處于成長期,他們只是的積累還比較膚淺,認知能力還比較薄弱,因而他們對文本意義的理解難免會出現膚淺、誤解,甚至曲解,這就要求我們教師積極的引導,否則,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將會成為一句空話?!?/p>
看完這本書,的確受到了很大的啟發,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在課堂教學中鼓勵學生標新立異,大膽發表不同的見解,如:在教學《2030年的一天》這篇以想象。
日記。
為題材的閱讀課文時,學生在了解了課文所描寫的環境惡化的種種現象(空氣污染、臭氧層破壞、水污染、溫室效應、酸雨等)后,一個學生憂心忡忡地問:“老師,20xx年以后地球真的會像作者描寫的那樣糟糕嗎?”對于學生的提問,我在充分肯定他憂天下之憂的思想后,并沒有立即給予回答,而是順水推舟地將問題又拋回給學生了。頓時,教室里像開了鍋一樣,學生紛紛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積極調動已有的知識儲備有理有據地進行推測,發表各自不同的見解。有的說會,有的說不會,說會的理由是現在的人們嚴重缺乏環保意識,肆意破壞自然生態環境的行為隨處可見,要不了多久,作者的預言就會成為可怕的現實;說不會的理由是許多人已經意識到了環保的重要性,并為之奔走呼告,有的地區已經實行了“退耕還林”的政策,黃河中下游地區的人們攜手并肩,植樹造林,為保護母親和共同努力,相信不久的將來,地球村會恢復藍天碧水的美麗容顏。直到下課鈴響,爭論的雙方還沒有形成一致的見解,但我想答案的本身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在這次閱讀教學的過程中,通過“師生對話”“生生對話”的多向對話,學生的知識得到了豐富,思維得到了拓展,個性得到了張楊,真正體現了“以生為本”的教學策略,真正實現了“學生成為主動學習的主人”的教學理念。
又如在教學《2030年的一天》這篇以想象日記為題材的閱讀課文時,學生在了解了課文所描寫的環境惡化的種種現象(空氣污染、臭氧層破壞、水污染、溫室效應、酸雨等)后,一個學生憂心忡忡地問:“老師,20xx年以后地球真的會像作者描寫的那樣糟糕嗎?”對于學生的提問,我在充分肯定他憂天下之憂的思想后,并沒有立即給予回答,而是順水推舟地將問題又拋回給學生了。頓時,教室里像開了鍋一樣,學生紛紛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積極調動已有的知識儲備有理有據地進行推測,發表各自不同的見解。有的說會,有的說不會,說會的理由是現在的人們嚴重缺乏環保意識,肆意破壞自然生態環境的行為隨處可見,要不了多久,作者的預言就會成為可怕的現實;說不會的理由是許多人已經意識到了環保的重要性,并為之奔走呼告,有的地區已經實行了“退耕還林”的政策,黃河中下游地區的人們攜手并肩,植樹造林,為保護母親和共同努力,相信不久的將來,地球村會恢復藍天碧水的美麗容顏。直到下課鈴響,爭論的雙方還沒有形成一致的見解,但我想答案的本身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在這次閱讀教學的過程中,通過“師生對話”“生生對話”的多向對話,學生的知識得到了豐富,思維得到了拓展,個性得到了張楊,真正體現了“以生為本”的教學策略,真正實現了“學生成為主動學習的主人”的教學理念。
通過對《新課程教學法》的學習,我的教學觀念得到了全新的轉變,這些新的理念也必將指引我,推動我去創設更富有活力、更體現人文關懷的新課堂,我也必將沐浴著新理念的春風,在新課改的路上越走越穩健。
摘要:針對初中美術教學現狀,筆者對課堂進行一些教學方法的實效探索,將課堂的一些環節變通。本著讓每個學生都能夠讓好美術課、完成完整、優秀的美術作業為目標,進行探索改革。
關鍵詞:探索有效美術課堂課堂作業。
美
術教學有其自身的特點、規律和理論體系。對于初中的教學現狀來說,美術課堂是“小課堂”,即沒有中考的壓力,也在某種程度上不受到學生的重視,只是部分美術愛好者的施展天地。如何將“小課堂”做到精彩,我想是應該更好的將教學對象的范圍最大化,讓所有學生都參與到課堂中,通過課堂設計的一些小環節,從最小最基礎的點來實踐與體驗,讓課堂變得實效。我想這也是所有初中美術老師的共同愿望。起初這個想法的出現,與我個人對教學的要求有關,我希望在我的課堂上,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很好的完成我的教學目標,交上較為理想的美術作業,讓美術學科成為學生成長道路的一絲亮麗的風景線。這個目標,也是我教學的終極目標,正在艱難地探索之中。下面我從幾個方面來說一說我在課堂上的一些頗為有效的做法。
一、課堂中的小練習。
這個案例是《揚起想象的風帆》。這節課我將作業練習設定為科幻繪畫。一般我不會在長篇講完之后再讓學生進行繪畫,而是在中間部分穿插一個練習。這個練習是很有目的性的。在本節課,這個練習安排的時間是在提到想象力的時候,先以激發的語言暗示學生自己充滿想象力,然后提到開啟學生的想象力之門,這個時候一定不要提到“看看你有沒有想象力之類的話語“,因為在課堂上,教師的語言藝術起著很大的作用。教師要肯定的告訴學生,你是有想象力的,是要通過我來把它引出來,給學生以強大的暗示。就一棵樹來說,你可以把它變成一棵不一樣的樹,你想象中的樹,無論是卡通樹、變異樹、樹人都可以。這個練習時間是五到八分鐘。學生果然創作了許多不同種類的樹(圖1)。在練習過程中,時間設定也是很重要的:因為畫得越完整,這棵樹即將得到的發揮就就越受局限。做完這個練習后,我再對一些作品進行講解,從多方面啟發你所畫的樹可以聯想一些實際的功能。最后讓學生通過剛才想象的樹或完善或拓展。例如這個《自由旅行樹》的作業(圖2),學生通過他的樹根、樹干與樹枝像管道一樣的特征,構思了一個時間地點的管道,最后又聯系了多拉a夢的任意門,完成了這個科幻繪畫的設計草稿。其實,在我們學生接到老師指令后去完成作業時,由于作業范圍太大,大都會感到很茫然,無處下手。我們在布置作業時圈定一定的范圍,學生反而覺得比較容易去實施了。很明顯,畫一只想象的鞋子比畫未來宇宙對學生來說更容易下手。
圖1:樹的練習圖2:《自由旅行樹》。
課程中間的練習,我認為有幾點好處:第一可以將一些走神的學生拉回來,讓他們及時的跟進教師的目標。第二,作業一步步的遞進,可以讓學生在心理覺得由淺入深難度降低。第三,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更好的找到切入點,創作的范圍具體化,而不是茫然的創作。第四,老師可以根據這個班完成的作業情況及時調整自己最終的教學目標。在課堂中間穿插小練習的方法,我在很多課程中都運用過,例如畫漫畫卡通畫是穿插人物的表情,在《新伙伴》中穿插衣褶的描繪等等。
二、縮小的課堂作業。
在前幾年的教學過程中,我對學生完成作業的水平一直處于理想狀態。但是一學期下來,我發現我錯了。翻開學生的圖畫本,雖然該教的課程教完了,但是作業基本一片狼藉,慘不忍睹。我認為美術課的教學應該重視美術作業的呈現,我想我是否該換個思路呢?即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作業,又讓學生在保持興趣的狀態下完成作業,于是我想到了縮小課堂作業的方法。在《海風?海潮?漁歌》這節課,我將課堂練習目標定得很?。寒嫹N:紙版畫。這是因為我校學生數量太多,木刻、膠版這些方法都不太適合。內容:海洋魚類。工具:美工刀(學校配備),彩色卡紙(學生自備)。作業尺寸是:10*10厘米。課堂中講解簡單要領,將步驟事先拍好照片做成課件(圖3),我的教學課件非常詳細,包括卡紙裁的多大、怎樣起稿、如何用刀、用刀時的手勢。并在練習時分小組示范指導。作業效果很明顯(圖4),下課時收刀子,很多學生都說老師,我馬上就刻完了,不想交刀子。學生在馬上見到曙光的時候,那種堅持做完的態度是很難拒絕的。
圖3:演示步驟課件。
圖4:《海風?海潮?漁歌》課堂作業。
三、課堂中的“小資料”
兩年前我承擔了學校的對外公開課任務。在課程選擇時,我嘗試上一節欣賞課。上好一節美。
生主動探究,運用導學資料,生成發展性的課堂,完成教學目標。我仿照其他的學科,例如語數英等學科,設計了這個導學資料(圖5)。我的導學資料分為這樣幾個內容:雕塑的功能:紀念性雕塑、主題性雕塑、裝飾性雕塑、功能性雕塑、陳列性雕塑,他們各自的分類特點,幾件雕塑作品的簡介、形容雕塑作品的詞匯、材料說明。這里面得到最大爭議的是形容雕塑作品的詞匯,很多聽過我的課的老師對這個做法有不同意見,因為這樣會讓學生的知識受到限制。我的這個做法是學來的,不是我的原創。在我大學時有一位教中國美術史的老師,在他的課堂上,經常會讓我們賞析一些國畫精品。作為大學生,知識積累已經超過十年,按理說應該是非常豐富的。但是面對一幅畫作是,我們還是覺得自己的語言那么蒼白無力。于是這名老師就將一些變現中國畫的詞匯寫在黑板上,供我們參考?,F在我還能記起一些詞匯,是我們在課本和生活中不常見到的,我想這就是學科中的專項詞匯吧。這么多年過去了,我依然覺得這名老師的做法可圈可點,因為,他讓我實實在在學到了有用的東西。如今,我也延續了他的教學方法。我不否認學生自己有一些詞匯積累,但是我想利用這種方法來充實他們固有的知識,使他們在欣賞美術作品時有一定的基底。
圖5:《千姿百態的圓雕》導學參考。
除了為學生準備詞匯以外,導學資料中沒有直接體現問題答案,而是通過知識的概括,引導讓學生進行思考,作出判斷,從而達到較深的記憶,解決課堂所涉及到的問題。我覺得導學資料有這樣的好處。理論上講,它實現了課堂的三個“轉變”:由課堂的被動性轉變為課堂的主動性;由課堂的靜態性轉變為課堂的動態性;由課堂的接受性轉變為課堂的體驗性。實踐上來說,學生面對問題可以有所依據,積極主動的尋找答案,學生之間比速度,比準確性,增強了其學習的積極性,將教學環節縮小化,不需要太多的準備時間,只需一問一答,就輕松解決了很多煩惱。當然他也有一定的弊端:例如老師設置的導學案知識是否精準,是否會因為導學參考而限定了學生的思考范圍,會讓學生變得很懶等等。這就需要我們進一步去考證和提升了。
(四)教學的“小”目標。
在初中第十五冊教材上,《奇妙的水墨世界》占據了一個單元的內容。中國國畫藝術博大精深,想通過幾節課教學生畫好國畫應該不太可能。所以,我將自己的教學目標定的“小一點”,讓學生站在基礎的層面上,扎實學習。這節我是通過四個課時來完成的(圖6)。對于學生來說,四個課時上同一個內容真的很煩。但是對于老師來說,讓學生準備一大堆畫具,只畫一節半節課,又似乎不忍。所以這部分內容我堅持上4節課。通過以往的教學經驗,我覺得我的癥結是:為了教而教,忽略了學生的學。教學目標定的太大,學生畫不出來,最基礎的東西把握不到,以致漸漸失去畫畫的信心。于是,我在課堂中省去了很多的環節,改小目標。第一節課,認識中國畫,中國畫的分類、工具材料,以講解為主。第二節課,筆墨練習:用筆、用墨的方法。每一個知識點講解完,我都給學生練習的時間,三個練習結束,本節課的任務就完成了。第三課,畫荷花。荷花的作品只進行少量的欣賞幾張,重點放在講解繪畫過程與方法,學生在本節課完成一張荷花作業。到了第四節課,大多數的學生開始產生厭倦。我將這節課稱為:玩水墨。講解簡單的幾個水墨制作技巧,讓學生大膽的體驗水墨的特性。在這節課中,才感覺到學習的內容到了高潮部分,學生一直都便顯得很興奮。這節課除去講解與示范和最后清理的時間,學生真正的練習時間只有十幾分鐘,但這十幾分鐘是最鍛煉學生創造力的時間。而且在這節課我有一個自己的課外延伸,叫作業小展示。我利用廢棄的書法紙和卡紙等材料,將學生一些比較好的水墨探索作業裝裱一下,做成書簽,很吸引學生的眼球。
圖6:《奇妙的水墨世界》課堂掠影。
(五)突出的“小”元素。
在美術課堂的訓練中,線條練習始終貫穿我的課堂。我認為線條是繪畫的基礎。在畫線時,我強調粗邊緣線增加清晰度和空間感,這樣能更明確地定義出一幅作品中的各種形狀。好的線條使物體更突出,更增強了他們的修飾中心。因此,我專門的進行了線條的訓練,讓學生的繪畫表達能力從基礎抓起。在初一年級,我安排了適合初中生特點的線描練習作業《線描花瓶》(圖7)。在這練習中我綜合了一些動漫繪畫的先天訓練方法,對一些基礎好的學生要求會更高一些,例如:線條的徒手訓練。開始可以先在作業本上,用鉛筆勾畫各種線條。如:直線、弧線、圓線等等,反復練習鉛筆線條的粗細勻稱、挺直、流暢、逐步做到揮筆自如。還有線條的銜接訓練。在一根直線、弧線或圓線的末端,再銜接一根延續的線條,盡量使線條與線條的銜接處的不露痕跡。前后線條要用筆一致,有一氣呵成之感。在初二年級上學期,一部分學生的線條使用已經不錯了。在《圖形聯想創意》這一課中,學生的作業能做到準、挺、勻、活。我對這樣的優秀作業有一個小獎勵。我會給每一個在創意和用線表現突出的學生發一張彩色的紙,讓他們將自己的作業畫下來,作為期末考試的作業(圖8),給予高分。對此學生的積極性還是很高的。到了初二下學期,大多數學生已經對線條能夠自如的控制并表現出來,畫面感得到很大的提升(圖9)。
圖7:《線描花瓶》學生作業。
圖8:《鞋子的聯想》學生課堂作業。
圖9:《點與線的魅力》學生課堂作業。
美術課堂教學目標的實現取決于對于對課堂相關要素的解讀和調整,以此提升教學行為的有效性,促進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水平的提高。作為美術教師我們有必要對我們學科本體和美術教育及內涵進行整體認識,以探究人的素養培養路徑為出發點,改善我們的課堂,探索多種方法,體現我們小課堂上的精彩,使學生和老師都能在教學中體驗到樂趣,充分的成長。
參考書目:《中國美術教育》2011年第五期。
造型和形象是藝術設計的第一大特征,而中國民間豐富的藝術造型是非常值得現代藝術設計借鑒的,由于民間美術造型講求視覺獨立性,其獨特性體現在其取材和造型體系不僅僅來源于單純的自然取法,而是在其基礎上,充分發揮主觀想象力和創造力,是一種自由而又隨意的創作過程,作者通過作品將其觀念暗寓其中?,F代藝術在造型上可以充分借鑒民間美術的造型。首先,在設計思想上,應充分借鑒民間美術“不拘一格“的造型風格,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可能是創作靈感的源泉,再通過主觀的審美進行二次創造,使民間美術融入現代藝術設計中,形成獨特的風格。其次,在造型的取材上,可以借鑒民間美術的造型意象,為冷硬的現代藝術設計增添些許生活氣息和人文情懷。
2.2色彩運用啟示:配色鮮艷。
色彩是藝術設計的精髓所在,現代藝術設計在色彩上也要借鑒民間美術色彩的精髓之處。民間美術源于民間生活,民間生活隨著時間的變遷形成了具有民族特征的色彩,例如我國的年畫、剪紙、皮影、木偶、臉譜刺繡等都呈現出色彩豐富的文化底蘊。中國的五色觀源于傳統的五行觀念,將“東、西、南、北、中“的空間觀念搭配五種色彩,形成東方主青色,西方主白色,南方主赤色,北方主黑色,中央主黃色的獨特五行色彩組合。其次,中國傳統的文化觀念將“吉祥如意”也延伸到了色彩中,以“紅紅綠綠”來體現吉祥如意,譬如節假日的年畫,對聯等,都以紅色作為主色調,突出節日的紅火熱鬧。這種將風俗愿景與藝術形式相結合的方式,不僅能感受到節日的喜慶吉祥,更能體味濃郁的藝術氣息。
2.3創作觀念啟示:保留民族性。
在創作觀念上,現代藝術設計可以充分利用民間美術精神的理念,民間美術的審美性、民俗性和實用性都能體現民間美術的民族性,俗話說,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藝術也是如此。民間美術用各種意象的方式來展現濃郁的民族情結,同時展現了中國歷史豐富的文化內涵。同時,民間美術又以獨特的審美性和民俗性形成了獨特的藝術性,并且深刻影響著現代藝術設計,無論是在造型設計、色彩運用還是在創作理念上,都為現代藝術設計找到了創作的靈感源泉,推動者中國現代藝術設計的發展。
通過學習洋思中學以學生為主體,“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課堂教學結構,對我影響很大。再結合自己平時的教學情況,下面我談談自己的看法。
1、“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教學模式不能學形式。如果不看自己所教班級的實際情況,把整個教學模式的形式的一切照搬過來,可以說,收獲一定大不了,甚至會出現退步,可能要出現成語中“雞飛蛋打”的效果。要把“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教學模式的實質和所教班級、學情聯系起來,取其精華,這樣才會取得較大的成績。
2、“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教學模式,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更有利于分層推進。平時教學中總認為自已不講,學生不會,不自己講,學生總結不全面,這是錯的。如果學生總結的深度不夠或者各方面不全,那是老師“引導”這個工作沒有做好。就需要我們在“引導”的內容上下功夫。
3、“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教學模式。無論是備課還是上課、無論是自習還是作業批改,要真正按照“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教學模式去教好學,工作量是特別繁重的。課前預習你一定要分析清課程的知識點、重點、難點,還要把引導的內容和過程設計一下,即使在上課時的設計和實際不一定相吻合也要認真設計好,因為這是有的放矢的第一步。
改進措施:
1、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教學模式要求:對于我所教班級現階段來說,學生沒有養成很好的自學能力,在開始的一段時間里,同學自學時還會有一部分同學看不出應該掌握什么、什么內容是重點、自己什么地方還是薄弱環節。這就要求我在學生自學前為同學們寫出引路提綱,只讓學生根據提綱在書中找答案,逐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2、對于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
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教學模式要求:無論是什么學科,幾乎都要討論,因為通過看書,還有許多總是沒有解決。通過問題討論先要讓同學們幾個一組進行討論,比較后,再提問或到黑板上演練,會使許多同學的思路比老師還寬。所以教師根據課本內容、班級或個人實際情況,應該有意識地設計或組織學生盡可能多的對實際的問題討論解決,而不是老師直接說了答案。
3、對練習和當堂達標題的操作。
“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教學模式要求:練習有講前板演練習,講后書面作業或者小考。這是同學們形成能力,把知識和應用聯系起來的過程。盡量避免出現以講帶練,以練代測。
洋思教學模式,讓學生聽課更有針對性,以學生思考為主,讓他們積極的成為課堂的主人。只要老師和同學們共同努力,便逐漸會發現思考中的學生最美,思考中的學生最可愛!在不久的將來,我們也能夠說:沒有教不會的學生,每一個學生在我們這里都可以成才。
良好的文化藝術素質是中小學美術教師進行美術教育教學和實踐活動的必要條件,是促進美術教育教學發展的基石。在一個完整的知識結構體系中,教師文化藝術素質的提升,關鍵在于發展自我思想意識與情感意識,不斷通過自我學習,以多種學習方式完善自己,培養自我發展的能力。所以,粵東中小學美術教師可以通過美協活動、美術基本功的學習交流、繼續教育、進修學習等多種方式提升自己的文化藝術素質?;洊|中小學美術教師認為需要提升的文化藝術素質見表2。從表2中可以看出,粵東中小學美術教師能認識到各方面素質完善的重要性,并意識到通過完善知識結構和提升業務能力可以提高自身的文化藝術素質,但他們還是偏重于專業學科技能方面的素質完善,而對其他學科知識認識和了解較少。其實,粵東中小學美術教師應該在一個更廣闊的文化情境中認識美術的本質要義,而不僅僅在教學中進行片面的知識傳授和簡單的技能說教?;洊|中小學美術教師的文化藝術素養決定美術教學質量,影響學生的身心發展?;洊|中小學美術教師需要提升的文化素養有:潮汕傳統民間藝術素養、學科教學技能、教學設計能力、組織交流能力等?;洊|中小學美術教師具備合理的潮汕傳統民間藝術素質結構,是粵東中小學美術教師追求自我完善與自我奮斗的基礎,是粵東中小學美術教師順利開展美術課程教學的保障,能為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和思維認知能力提供更多的維度和可能性?;洊|中小學美術教師應注重引導學生參與文化的傳承和交流,注重全面發展學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注重學生個性的形成和整體素質的完善,造就適應新時代的創新型人才。為此,在美術教學過程中,粵東中小學美術教師必須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采用啟發和探究的方式引導學生學習美術知識。新時代美術課程的設置對美術教師文化藝術素質的要求更高,要求美術教師不斷關注美術學科的發展動向,掌握美術教育改革動向?;洊|中小學美術教師潮汕傳統民間文化藝術素質的提升是一個循序漸進的自我完善過程,不可急功近利?;洊|中小學美術教師一方面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細節來自好的習慣,日積月累的文化知識學習可以增長智慧,豐富內涵修養。學習傳統文化知識,有利于形成一種高效的認知結構和思維方式?;洊|中小學美術教師另一方面需要深入民間生活,多接受傳統美術方面及其他學科方面的新信息,多參加學術性的交流活動,如美術教學活動、美術采風活動、民間藝人交流活動等,形成一種善于反思、批判和研究的思想行為方式,在交流學習活動中拓展藝術視野,激發創造意識,健全自我人格魅力,展現出緊跟時代的優秀美術教師風采。
二、提高粵東中小學美術教師的組織能力和教學能力。
古語有云:“師者,傳道授業解惑者也?!蔽阌怪靡?,教師的職責在于育人,教學是教師實現育人的組織和策劃手段,教師如何更好地運用有效的教學活動,對于培養人才質量起著關鍵性的作用。正所謂“名師出高徒”“教師應該思考任何一種教學活動給學生所能帶來的效益,如果不考慮效益,教學就會變得盲目而無意義”。美術學科的教學是一種注重激發學生審美情感與創造精神的教學活動,目的是培養學生的人文修養和高尚的審美情操。發展美術教育事業,歸根到底還是要依靠具有較強組織能力和教學能力的美術教師隊伍。因此,重視提高粵東中小學美術教師的組織能力和教學能力是美術教育前進的動力?;洊|中小學美術教師必須具備的組織能力包括:美術競賽組織能力、課堂教學組織能力、業余培訓組織能力等,而粵東中小學美術教師需要提高的教學能力包括:多媒體教學與制作能力、教學語言表達能力、運用教材教法的能力、制訂教學計劃能力、組織教學能力、教學示范能力、教學應變能力等?;洊|中小學美術教師只有掌握這些能力,才能更好地提高潮汕傳統民間文化藝術素質,引領美術學科的發展動向,整合教學資源,發揮網絡資源優勢,選擇、調整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建立學科領域的資源數據庫,創造更大的美術教學空間。
三、結語。
粵東中小學美術教師提高潮汕傳統民間文化藝術素質需要有恒心和信心,以主動和積極的學習態度提高自己的潮汕傳統民間文化藝術素質,讓自己的教育觀念和思維理念與時俱進,建立完善的素質結構,逐步培養出獨特的人格魅力和思辨能力,追求高品格、高層次的美術教育平臺。此外,學校從廣度上既要注重對粵東中小學美術教師的培育,為其創造多樣化的深造學習方式,又要有效地激勵中小學美術教師對美術教育有滿腔的熱情,對學生有深情的愛心?;洊|中小學美術教師只有擁有完善的文化素質結構,才能培養出更多具有較高文化素養的學生,為美術教育做出獨特的貢獻。
情境教學是一種結合教材內容,通過圖片、音樂、語言描述和動作掩飾等多種手段,今天,小編為您介紹的是美術教學方法的重要性,歡迎欣賞與借鑒。
想象可促進孩子更好地進行藝術創造。教學中教師通過和孩子談話,創設與美術活動有關的情境,讓每名孩子都展開想象的翅膀,在藝術的天空自由翱翔。
轉載自 fanWen.cHAzIDIAN.Com
在幼兒美術活動中,很多環節都讓幼兒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比如觀察欣賞畫面的時候,就讓孩子暢談自己的感受,這時孩子就有充分的主動性。通過語言的描述來表現情境,這對孩子的認知有著一定的指向性,并且帶著感情色彩作用于孩子的感官,激發孩子的情感,幫助孩子的思維想象,從而使孩子進入特定的情境中。
生活情境是最好的范畫。大自然中的感受……這些都是創造的起點,是靈感的源頭。自然是那樣的美麗多姿,生活是那樣的絢麗多彩:有形、有情、有境。大自然這個神奇的造物主,它創造出的許多自然紋理、天然形態都是令世人嘆為觀止的。自然生活情境中引導孩子去體驗藝術的語匯豐富創作的靈感是最恰當的。繪畫作為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最崇尚的就是創作。而每一次繪畫活動都是以孩子的`生活經驗為出發點的。情境藝術教育,起源在童心,涌動在自然,鼓動每個孩子奔向創作想象的海洋。所以只要用自己的心去感受,用心去描繪,不用和大師去比,孩子們人人都是小畫家。
在孩子們心中,彩筆和玩具對他們來說是一個概念,能畫出線條,能畫出色彩,是這種“玩具”的特殊功能。在國外幼教界,不少理論都十分支持繪畫游戲化心理,認為藝術過程的體驗比結果更為重要。特別是在低年齡階段,繪畫內容也很注重體現其游戲與生活,從而引發孩子們內在情感的自然流露。作為教師應充分考慮孩于的年齡特點,采用游戲化的手段,使教育語言成為孩子能聽懂的游戲化語言,使他們在豐富多彩的游戲中得到發展,讓他們感到美術活動本身就是輕松愉快的游戲。在這里研究者所提到的游戲的本質特征是兒童在某一固定時空中,遵從一定規則,伴有愉悅情緒,自發、自愿進行的有序活動。而非流于形式的游戲。
美術是一種造型藝術,視覺藝術,是靜態的再現藝術。如何從小培養孩子的審美以及激發孩子的藝術細胞,是至關重要的。下面分享小學的美術老師的教學做法,了解一下孩子是怎樣被激發藝術細胞的。
一、讓“想象”插上翅膀。
美術教育是一種智力活動的教育,將美術視為一種認知活動。重視在經驗的層次中,訓練學生的感知能力,訓練學生在現象世界中發現異同現象的能力,并依次對現象世界進行分類,從而上升到一般化的概括。同時,通過美術教育訓練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空間思維能力,以助益一般智力發展。
二、造就“巧手”美化生活。
美術在特質上是一種動手的實際操作活動,必須培養學生一定的描摹和制作能力,以適應未來廣泛的職業需要。美術的生命在于創造,美術活動既遵循邏輯思維,更重視反常的、逆向的和發散的思維。美術具有超時空的重組性表現特色,適合發揮想象和思維的自由性,容易突破人的思維定勢和對事物習以為常的觀念,產生新的認識和發現。因此,在手工制作、剪貼畫的教學中,重視訓練學生的能力,通過工藝學習培養學生自己動手美化生活和手工制作的能力。
三、多媒體教學培養興趣。
孩子的創造成果,都希望得到教師和同伴的肯定。過去,當學生完成了自己的作品時,教師一般都是拿著學生的作品點評,讓學生欣賞,如果這時能用上投影儀展示作品,對學生就會有更大的激勵。當孩子創作的作品通過投影儀出現在屏幕上時,孩子們都歡呼雀躍,興奮不己。這時學生獲得了極大的成就感和滿足感,課堂氣氛也達到,同時也激發了學生較為持久的創作。
四、重視作品的評價。
評價在現代教學中越來越受到重視,沒有評價的課堂是不完整的。只有通過評價,才能使孩子了解自己和別人的不同。評價能讓孩子感受成功的樂趣,同時以平靜的心態去認識自己和別人的不足之處,看到自己進步的足跡。但美術評價是多元的,要以鼓勵為主,最好讓孩子自己去發現作品的問題。而教師在評價對比中,要使學生認識自己的優、缺點,讓他們在相互評價中不斷提高。
(一)教學內容具有開放性和生活性。
(二)強化審美教育。
(三)側重于學生個性和素質培養。
(四)注重學生觀察能力培養。
(五)科學點評,調動學生積極性。
海報上呈現的主要形象是一個扎著馬尾辮的年輕女孩,她樸實無華的眼神將一種純樸天真的氣氛營造出來,背景虛化了一間農村小學的教室和一群快樂的孩童,幾個簡單的電影元素組合而出的效果很好地傳達了電影真摯感人的情調,而且提供了《一個都不能少》影片的核心線索。
戰馬三個元素很好地概括了電影的主題,并且能夠給觀眾提供思考,配合宣傳片人與馬之間感情碰撞的剪輯,觀眾能夠加深對硝煙、戰士和戰馬三個元素進行深入的思考,從而加深對《戰馬》的印象。
(二)蒙太奇剪切手法。
蒙太奇即使用剪輯和組合的方式來構成動態電影,這種手法經常被使用在電影拍攝過程中。
蒙太奇將多個鏡頭和畫面按照電影的主題來進行拼接,進而產生出一種意想不到的效果。
而在電影海報的設計中,蒙太奇中的一種平面藝術形式“平面蒙太奇”作為一種重要的美術藝術手法也廣泛使用在設計手法之中。
這種手法是運用文字和畫面兩種形式進行結合和組裝,將不同的畫面拆解然后進行重疊,畫面結構方面最常見的形式是運用兩個或三個畫面進行拼接組裝,選取的照片往往是電影鏡頭中最具代表性的場景或人物形象。
這種藝術表現方式具備后現代意味,從后現代的城市精神中脫胎而出,能夠營造捕捉人視線的效果。
例如《西風烈》一組海報中分別是由六組電影鏡頭剪輯組合而成,在組接和拼湊時不能隨意進行組合,要考慮能夠正確傳達電影主題并表現電影的內涵。
然后再根據觀眾視覺心理接受程度來考慮能夠吸引觀眾眼球,《西風烈》的一組海報中的六個畫面剪輯便是這樣的產物。
它將海報分成三個部分,分別以表情和動作為主要元素,每個部分各有兩張剪輯畫面,通過整體的面部表情和人物、動物動作的特寫來形成強烈的商業美感。
在同一個畫面上拼接了六張場景和人物圖,整體傳遞而出的是戰爭和熱血的氣氛,這樣使觀眾一眼就明白了這部電影的題材是戰爭,另外平面蒙太奇手法還可以將兩到三個小時的電影通過一張平面形象進行訴說,這樣不僅營造出畫面的故事感,而且觀眾也不能夠簡單地從幾個剪輯的畫面猜測出電影的完整情節,因此海報的宣傳和商業價值便得到實現了。
使用平面蒙太奇手法,從影片中選取出特寫的表情和動作,將代表性的人物和場景都集合在海報上,再使用特定的后期處理手法,將美術藝術手法形式淋漓盡致地發揮在現代電影海報設計藝術中。
通過不同時空的畫面和場景的拼接,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種故事的節奏感,使觀眾能夠以從上至下或從左至右的方式來體會電影故事情節,同時左右分開設計的對比排列方式可以使“西風烈”的主題從抽象走向具體,并且產生一種超越畫面的新生意境。
(三)視覺傳達心理學的運用。
將鮮艷的撞色和濃墨重彩的暖色調運用到海報中的手法是現代電影海報的常見設計手法之一。
色彩能夠形成象征性的表達,在海報上增加撞色的設計能夠增強海報給大眾帶來的視覺沖擊力,提升電影海報的視覺美感和設計美感。
色彩的恰當運用,可以很好地捕捉大眾的消費心理,滿足現代電影的商業宣傳需求。
色彩的和諧統一能夠更容易得把海報呈現的內容綜合起來,比如綠色的寧靜、紅色的熱情、白色的純潔、黑色的深沉等,這些色彩心理都體現了色彩的內在內涵。
因此在一張成功的海報設計作品中,色彩的合理應用是十分重要的。
恰當的色彩元素能夠幫助電影海報設計工作增加畫面的視覺上的吸引力,使觀眾的觀賞視線都集中在電影上。
電影海報色彩的語言要形成一個系統,將不同的色彩符號融入到一個畫面中,傳達出設計者心中對于電影的感受。
不同的冷暖色調所具有的不同的象征意義,能夠牽引出觀眾情感的聯想性,而在電影海報設計中如何合理地將色彩和情感心理二者結合起來就成為了一個關鍵的問題。
一張好看的電影海報,色彩濃艷,只能說成功了一半;并非色彩越是濃艷就代表電影海報的效果越好,因此要合理地運用色彩的沖擊力對電影情節和故事表達力的影響。
例如電影《沙漠之花》海報中的黃色就占據了版面的三分之二的位置,畫面中的黃色不僅僅象征了沙漠的環境,而且也象征著在沙漠中發生的事件的殘酷以及主角對于周圍的殘酷事件的反抗。
而實際上影片的主要內容就是講述了一個索馬里女孩與故鄉陋習的斗爭和反抗,最終女孩以自己的勇氣戰勝了陋習從而改變了自己的人生,皆大歡喜的結局通過海報的大片的明黃色也能夠體會得到。
海報中鮮亮的黃色調表露電影勵志的精神實質,同時也通過女主角左眼堅韌的剪接來傳達了電影人物內心的堅強和對未來的憧憬。
二、結語。
總結了故事與形象結合的手法、蒙太奇剪切手法、視覺傳達心理學的運用等現代電影海報中的美術藝術形式的表現手法。
電影海報是一種獨具藝術魅力的藝術表現形式,如何在豐富的商業文化環境中結合美術藝術還需要設計者根據消費群體和觀眾心理和審美的需求進行設計靈感挖掘,在一些常規的設計手法的基礎上巧妙搭配不同的美術元素來強化電影海報的宣傳效應。
摘要:在聲樂教學工作中,教師發揮著關鍵作用,探討如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全面、有效地接受教師的意圖。
關鍵詞:聲樂教學;主觀能動性;通俗語言。
在聲樂教學工作中,教師起著關鍵性的作用,學生會在教師的指導下努力學習。那么,是否能夠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上的主觀能動性,是否能夠讓學生全面、有效地接受教師的意圖,聲樂教師的教學方法尤為重要。
一、聲樂教師如何交給學生學唱的入門鑰匙。
在聲樂課堂上,聲樂教師對學生存在問題要及時指出并且點到為止,講話不要太多。給學生理解消化的空間,讓學生能夠靠自己去琢磨、去領悟。在課下,聲樂教師對存有疑惑并且刨根問底的學生,要細致地講解。這樣的學生,說明他動腦筋了,那么教師的解答要耐心、不厭其煩。節省出課堂練唱的時間,在課下多講,解決唱的問題,是為啟發學生的悟性,把聲樂大門的鑰匙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尋找到寶藏。
那么,聲樂大門的鑰匙究竟是什么呢?開啟聲樂大門的鑰匙有三個:分別是想、聽、看。
聲樂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生講述聲音的感覺,如,“貼著咽壁、吸著唱、從后背開始送氣直到頭頂、胸腔打開、喉嚨打開、深呼吸、聲音落下來”等都要讓學生主動地去想出來,也正是依靠著“想”去完成的。
聲樂教師的范唱以及欣賞大師范唱,會逐漸樹立學生正確的聲音概念。當學生樹立起正確的聲音概念時,在自我唱的過程中依靠著“聽覺”來調整聲音符不符合規范,檢查聲音對不對。
聲樂中的“看”指的是形象思維,在想象之中的用“看”來完成調整歌唱發生的各種運動,在“想”的指導下較容易得到聲音向后唱再向前反射的感覺。在心理活動的指令下,把注意力放在“想”上。如果學生能在“想”的指導下進行歌唱,并且在歌唱的同時把“聽”和“看”結合到一起,三者統一就可以獲得美好的聲音效果,學生掌握了這三者,也就掌握了聲樂入門的鑰匙。
二、聲樂教師教學中如何抓住重點,在矛盾中找到平衡。
初學聲樂的學生,普遍存在著嗓子緊、聲音不通的問題。這是由于歌唱發聲時,聲門和氣息閉合的矛盾結果。光喘氣不發聲,()嗓子就不緊,一唱,聲帶閉合得力量越大,氣和嗓子的矛盾越大,這種矛盾產生的阻力會給聲帶帶來壓力,歌唱發聲就很困難。如,擠卡、憋氣、干白的聲音,聲音不通。聲樂教師如能在此處指導學生“想”著胸口打開,“看”到胸口,“聽”到落在胸口的共鳴音響,便解除了學生嗓子周圍多余的力量,讓喉嚨得到了解放,獲得自由的歌聲。這樣簡明的教學法,抓住了聲門和氣息的主要矛盾,解決了這個矛盾,其他矛盾也就迎刃而解了。
音量的平衡是歌唱音區中一個重要的原則問題,動聽的歌聲一定是協調、平衡、統一的聲音。但是很多學生把聲音唱得太響,音量過大,結果毀掉了自己的嗓音。
沒有平衡的.音量和統一的音色,是構不成協調的聲音的。中聲區先要唱得自如、舒服,而后高聲區則在心理平穩的狀態下唱出來。要想得到音量的平衡,最重要的是無論在何種音高上都能唱出干凈、明亮的共鳴音色,音區之間有統一的音色。
三、聲樂教師教學中語言的突出性。
聲樂教師在教學中必須運用形象、通俗、準確的教學語言,針對每個學生在歌唱中存在的問題給予科學指導。
學生以小組的形式上課時,人數3――4人。每個學生在學習聲樂過程中都存在著相同卻又各自不同的問題。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歌唱的同時,更要對單個學生的問題進行科學的指導,進而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徹底解決每個學生在歌唱中存在的問題。
聲樂教師通俗易懂的語言,才能使學生聽得懂,理解聲樂教師上課時講話的意圖,才能準確地調整自己的聲音。教師通俗的語言,溝通著學生的思想,教授正確的歌唱方法,是達到教學目的的重要手段。用通俗的語言,深入淺出、簡明扼要地教唱,學生感到上課輕松,學起來也就充滿了前進的動力。
(作者單位遼寧省大連大學初等師范學院音樂教研室)。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qitafanwen/9262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