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24年把握新質生產力深刻內涵心得體會3篇,希望大家閱讀之后有所收獲。
新質生產力是擺脫傳統經濟增長方式、生產力發展路徑,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征,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先進生產力質態。邁步新征程,各地有關部門和廣大黨員干部要在創新驅動、綠色發展、體制改革上持續發力,推動新質生產力蓬勃成勢,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做強“創新驅動”關鍵點,激活新質生產力“動力源”,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從“哈爾濱自貿區”到“廣汽研究院”,從“宜賓極米科技”到“蘇州工業園區”,習近平總書記的足跡遍布南北,對于加強科技創新,推動創新驅動發展始終念茲在茲。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加速重塑世界經濟結構,推動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必須要緊緊扭住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我們要始終貫徹“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的工作理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敢于創新、勇于創新,積極發揚釘釘子精神,瞄準科技前沿新賽道,在拼搏創新中練就新本領、破解新難題,為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源源不竭的動力源泉。
做優“綠色發展”基礎點,點燃新質生產力“強引擎”,為高質量發展提供重要極?!熬G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科學指引下,神州大地,山清水秀,綠色低碳發展邁出堅實步伐。當前,我國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生態環境的支撐作用越來越明顯。實踐充分證明,新質生產力是實現“兩山”轉化的新途徑,只有把綠色發展的底色鋪好,才會有今后發展的高歌猛進。新時代,我們要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讓生態優勢不斷轉化為發展優勢,讓“綠寶盆”變為“聚寶盆”,更好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讓生態紅利惠及更多人民群眾,奮力譜寫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新篇章。
做實“體制改革”著力點,激發新質生產力“新活力”,為高質量發展筑牢硬支撐。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發展新質生產力,必須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與之相適應的新型生產關系?!卑l展新質生產力是一項重要的系統工程,各地有關部門要在深化體制改革上下硬功夫、細功夫。一方面,要深化人才體制改革,完善人才“引育用留”工作機制,構建人才集聚強磁場、人才培育孵化器、人才成長大舞臺,創新人才發展制度和激勵制度,摒棄和破除束縛人才創新創造活力的體制機制障礙,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培養人才。另一方面,要加快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創新生產要素配置方式,激發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和數據等生產要素活力,讓各類先進優質生產要素向發展新質生產力方向順暢流動。同時,要進一步健全規則、完善制度、加強監管,讓一切生產要素創新活力競相奔涌,匯聚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磅礴力量。
作為世界經濟增長重要引擎,中國經濟發展形勢持續吸引全球關注。多家外媒關注到,中國更加重視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著力推動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2024年中國經濟規劃展現“新風貌”,科技創新為產業注入“新力量”。
科技創新成為推動中國經濟發展重要力量
國際金融論壇報告顯示,2023年,中國經濟對世界貢獻率達32%,是世界經濟增長重要引擎。國際輿論認為,中國經濟治理客觀務實、理性自信,中國經濟從經濟發展的長短周期看都有強力支撐。
德國《青年世界報》網站關注到,剛剛過去的中國全國兩會廣泛討論了中國經濟的形勢和發展方向。政府工作報告顯示,中國對2024年再次實現5%左右的經濟增長充滿信心。
科技創新成為推動中國經濟發展重要力量。西班牙《起義報》網站近日刊文談道,中國過去40年的經濟增長是世界歷史上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增長,中國經濟在實現總規模擴大的同時,質量獲得顯著提升。文章認為,中國企業在5G通信設備、新能源汽車、數字支付、人工智能等眾多領域發展勢頭迅猛。
“新質生產力”成為2024年中國全國兩會的熱詞。巴西《論壇》雜志網站文章稱,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被認為是中國實現高質量增長的關鍵。中國希望通過科技創新改造傳統產業,完成經濟增長向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方向的全面轉型。
《俄羅斯報》網站報道稱,2024年中國政府工作報告將“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列為首要任務。中國正在以迅猛速度實現各領域技術自主,以創新力量重塑未來產業體系。
中國“新質生產力”概念受到外媒高度關注,國際社會認為創新力量將為中國產業轉型注入動力。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道稱,中國預算報告提出中國中央本級科技支出安排3708億元,中央財政產業基礎再造和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專項資金安排104億元。中國正從資金、機制等方面鼓勵科技創新,培育新興產業發展。
從創新鏈的好技術到產業鏈的新應用
中國加強科技創新力量,受到國際社會廣泛關注。
近年來,中國重大創新成果競相涌現,在載人航天、量子信息、核電技術、大飛機制造等領域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科技實力躍上新的臺階。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2023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顯示,中國排名第12位,是前30名中唯一的中等收入經濟體。
日本《日經亞洲》網站評論說,中國大力培育創新能力,持續增加對產品和技術創新的投入,有助于提高生產率,實現長期、可持續的經濟增長。
從創新鏈的好技術到產業鏈的新應用,中國著力推進科技成果轉化,搭建連接研究和生產的重要橋梁,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中國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制定未來產業發展規劃,開辟量子技術、生命科學等新賽道,創建一批未來產業先導區。政府還將深化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研發應用,開展“人工智能+”行動,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
德國《青年世界報》報道稱,中國希望立足創新、數字化和脫碳,依托新能源或新材料等新興行業,以人工智能為基礎,以年輕創業者為驅動,進一步促進產業升級。
西班牙中國政策觀察網站刊文稱,科技創新需為中國產業深度轉型提供有力支撐。中國產業發展正在發生“范式轉變”,科技創新在助力傳統產業完成現代化的同時,也為新興產業崛起、勞動力再培訓以及智能化基礎設施的建設注入動力。
在中國日本商會會長、松下控股集團全球副總裁本間哲朗眼中,中國如今不僅是制造大國,還已成為創新大國。他相信,中國發展新質生產力利好經濟長期穩定增長,將促進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
實現經濟發展轉型
美國商業內幕網站報道稱,中國經濟發展挑戰與機遇并存。美國聯博資產管理公司中國證券首席投資官約翰·林說:“許多中國企業在消費領域和在工業制造領域表現出色?!?/p>
報道提到,中國政府正在著力推進中國經濟發展轉型,提高中國制造業在國際價值鏈中的地位。為達成這一目標,新能源產業成為中國重點關注領域,中國大力推進“新三樣”即電動汽車、鋰電池和光伏產品的產業發展,以此作為重要經濟增長點。2023年,“新三樣”產業及其相關上游產業對中國GDP的貢獻率為11%。
中國經濟發展新力量正在引領中國經濟實現轉型,同時也為全球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芬蘭《赫爾辛基時報》網站報道說,中國把戰略重點放在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上。未來產業項目不斷落地,標志著中國正在加快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的現代化體系轉型。這一轉型在改善中國國內經濟結構的同時,也正在為全球科技進步樹立新的標桿。通過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著力建設綠色經濟和數字經濟,中國方案正在推動全球的經濟模式轉變。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到廣西考察時強調:“把科技創新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化教育科技人才綜合改革,加強科教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大技術改造和產品升級力度?!?我們要準確把握科技創新的內在邏輯關系,積極探索方法路徑,不斷優化創新環境,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核心動力。
深化科技改革,從“化繁為簡”中尋求突破??萍脊ぷ鞅举|上是人的創造性活動,深化科技改革,本質上也是科技人才的改革,這就意味著在科技改革中不能只做“加法”,要善于做“減法”。尤其是我國科技隊伍蘊藏著巨大創新潛能,要通過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把這種潛能有效釋放出來,做好“減法”尤為必要。只有讓奮戰在一線的科研人員真正擁有科研自主權,消除他們的不合理負擔,科研生產力才能得到進一步解放。因此,一方面要及時清理修改相關規定,確保新舊政策無縫銜接、順暢運行,為科研人員創造良好環境,全身心投入到科研創新工作中;另一方面,要進一步完善監督檢查機制,管好用好科研經費,更好激發科研人員創新活力,提高科研項目資金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強化創新融合,從“相得益彰”中助推發展。世界各國之間的競爭,說到底是生產力的競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增強發展新動能,對實現高質量發展具有重大意義,而科技創新是新質生產力的重要依托,更是新質生產力培育和形成的重要方向。在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過程中,要牢牢依靠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促進科技自立自強和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協調同步。因此,要不斷整合科技創新資源、產業要素資源,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二者相互促進、互為支撐、相得益彰,在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融合、科技人才與產業人才復合、創新政策與產業政策協調、創新生態與產業生態交融上持續發力。
掌握核心技術,從“釜底抽薪”中實現超越。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我國發展面臨的國內外環境發生深刻復雜變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迫切需要加快科技創新,我們比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都更加需要切實提升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能力,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保障國家安全。要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就必須把科技的命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要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強化黨和國家對重大科技創新的領導,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圍繞國家戰略需求,優化配置創新資源,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大幅提升科技攻關體系化能力,在若干重要領域形成競爭優勢、贏得戰略主動,努力實現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把創新主動權、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只爭朝夕,不負韶華”。我們要增強責任感和危機感,丟掉幻想,正視現實,以“越是艱險越向前”的勇氣,敢于走前人沒走過的路,在科技創新的新征程上披荊斬棘,一路向前、自立自強、奮勇爭先,定能不斷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拓展發展新空間,培育發展新動能,讓科技創新這個“關鍵變量”轉化為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增量”。在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把握主動、贏得未來。
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將“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列為今年政府工作任務之一。
新質生產力是創新起主導作用,擺脫傳統經濟增長方式、生產力發展路徑,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征,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先進生產力質態。
從產業互聯網發展和實踐角度看,數字科技是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重要引擎。數字科技平臺企業既有積累多年的技術優勢,又有貼近產業、服務用戶的豐富經驗。因此,這些企業要擔當創新“排頭兵”,持續攻堅核心技術,推動技術成果轉化,助力產業高質量發展,促進新質生產力形成。
推動數字科技不斷創新
發展新質生產力,科技創新是核心驅動力。為此,數字科技平臺企業要推動數字科技不斷突破、創新,更好地為新質生產力形成助力。近年來,中國的數字科技在很多關鍵領域實現了自主創新,甚至達到世界領先水平。這為行業變革提供了強勁動力。
過去,我國企業對海外數據庫廠商的依賴度很高。但隨著國內互聯網行業發展,一些企業也開始自研數據庫系統。
以騰訊為例。最初,公司研發數據庫只是為了支持內部的核心應用,以分布式技術支撐海量的并發請求。后來,騰訊逐漸開放能力,服務企業客戶的更多場景。多年的持續深耕,讓騰訊云數據庫(TDSQL)的性能和穩定性,達到了全球領先水平。在去年的TPC-C基準測試中,騰訊云數據庫創下每分鐘8.14億筆交易的世界紀錄。它已經穩定支撐了30多家金融機構的核心系統替換,服務了中國十大銀行中的7家,以及4000多家中國企業,未來還有望進一步進軍全球市場。
國產自研數據庫對于金融、公共服務、電信等很多行業的高質量發展,都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它不僅幫助這些行業打造了更加安全可控的業務,也實現了更低成本、更快速的服務響應。同時,它還通過分布式基礎架構,為這些行業的靈活創新奠定了數字基座。
在數字科技新興領域,中國企業也在全力搶占制高點。比如AI大模型,它是未來產業競爭的關鍵領域。當前,眾多中國頭部互聯網公司都在積極發力自研大模型。這些國產大模型擁有更強的中文處理能力,可進一步推動中國人工智能行業高質量發展。
助力新興產業發展壯大
發展新質生產力,培育新產業是重點任務。數字科技要以數實融合為導向,在培育新產業、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的過程中發揮積極作用,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
近年來,在一些數字科技平臺企業的助力下,很多傳統產業舊貌換新顏,轉型升級之路步穩蹄疾。
比如與騰訊云合作的廣汽集團,借助高精地圖、數字孿生、游戲引擎等技術,研發了自動駕駛虛擬仿真平臺。平臺可支持數千輛“自動駕駛車輛”和數十萬輛“交通流車輛”,在虛擬城市空間同時運行,每天完成百萬公里的模擬測試。平臺的上線,不僅有助于推動自動駕駛技術研發的降本增效,也避免了實際道路測試可能引發的安全隱患,還促進了智能汽車產業的發展。
不僅是廣汽集團。通過與數字科技平臺企業合作,抓住智能網聯轉型機遇,很多智能電動汽車企業乘勢崛起,開始在世界舞臺嶄露頭角。在全球,每有十輛智能電動汽車售出,就有一輛是中國造。
當前,我國正站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關鍵節點。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搶占未來競爭制高點的關鍵。數字科技平臺企業應積極發揮創新引領作用,向上突破關鍵技術的“天花板”,向下扎根產業場景的“試驗田”,在實踐中不斷提升能力,為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探索新路徑。
近日,xx公司舉行的一場充滿科技感的救援搶險設備新品發布會上,吸引了30多家國內外客商出席。xx公司是黃山xx縣經開區一家高新技術企業,該公司已榮獲28項技術層面的發明專利,生產出的智能化救援搶險機器人處于行業領先水平。像xx公司這樣擁有核心技術的智能制造企業在xx縣不在少數,目前經開區內已有科創板企業46家,專精特新板企業9家,高新技術企業106戶,戰新企業65戶。
今年以來,xx縣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圍繞機械電子、汽車零部件、新材料三大主導產業,緊盯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產業新賽道,聚焦能級高、含金量足的重磅項目,大力開展產業招商,推動產業鏈建強建密建長,著力招引一批科技含量高、投資規模大、產出效益好的龍頭企業和產業鏈項目,投資1.1億元的年產1000套智能配電設備、2000套智能電容器、200套有源濾波裝置生產制造項目、投資2億元的年產1000萬件汽車軸輪鍛件鍛造及機加工項目、投資1.9億元的年產40萬平方米節能門窗及8萬平方米薄膜太陽能幕墻組件項目先后簽約落地,為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蓄積新動能。
新質生產力之“新”,在于科技創新。在xx華邦古樓新材料有限公司技術車間內,一項國家標準號為“GB/T35594-2023”的《醫用包裝用紙和紙板》新國標體系正在打磨即將出爐,將在今年7月正式實施。xx華邦古樓新材料有限公司作為一家中德合資企業,是國內特種紙生產的龍頭企業,也是xx縣經開區打造特種紙產業園的堅實“地基”,此次遴選為國家標準制定起草單位之一,彰顯了華邦古樓在國內特種紙行業的頂尖技術實力。
發展新質生產力還需要培育創新人才,打造新型勞動者隊伍。今年2月,xx縣經開區組織開展xx數控(CNC)技能大賽,設2千到2萬不等的獎金,吸引了業內38名數控技術精英踴躍參與,通過筆試、面試和現場交流,一大批數控行業精英“新鮮出爐”。近年來,xx縣圍繞“產業鏈”精準布局“人才鏈”,依托“人才鏈”貫通“產業鏈”“創新鏈”,實施“十大工匠”評選和“青年工匠說”等人才項目,有效激發企業創新活力。截至目前,建立國家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家,省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家,企業技術中心12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家,省級技能大師工作室1家。
xx縣發展新質生產力之“新”,既鞏固已有產業優勢,又前瞻布局構筑未來發展新優勢。
當前,xx縣正聚焦產業轉型升級,推進產業集群打造,提升產業發展首位度,加強國家級高端機械零部件產業集群建設,確保2024年xx電子xx電子建成投產,xx科技達產達效;支持xx科技、xx等企業做大,加快xx產業園項目建成運營,確保機械電子產業年產值超20億元。全面融入xx省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建設,加速推進汽車零部件“近地化配套”,支持xx工業等龍頭企業做強,助推汽車零部件企業轉型升級;加快xx車業、xx等建設投產,確保汽車零部件產業年產值超50億元。支持xx、xx等龍頭企業擴能增效,確保精細化工產業年產值超100億元;支持xx鋁業、xx科技等龍頭企業做優,提升市場占有率,打造行業標桿,確保鋁基金屬材料產業年產值超30億元;全力推進xx裝飾項目落地建設,推動運佳三期開工建設,確保PVC新型裝飾材料產業年產值超35億元,力爭在“十四五”末打造年產值15億元企業(集團)和2個“百億”產業集群。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三次參加團組活動,都強調發展新質生產力。新質生產力正在成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著力點,各地區、各部門以及各行各業都在研究如何開拓思路,發展新質生產力,向“新”而動。
發展新質生產力需要不斷深化認識,共同努力,推動實踐。新質生產力不僅是生產力理論的重大創新,更是生產力領域的重要變革,涉及重組要素資源、重塑經濟結構,是激發新的動能、改變競爭格局的關鍵力量。集中精力推動科技創新、集聚資源推動科技創新,就能夠促進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促進高質量發展不斷取得新的突破,就能夠在保持經濟長期向好基本趨勢的同時,打開高質量發展的新空間。
無論是理論上還是實踐中,新質生產力都有明確的內涵和外延,不能把什么想法、什么舉措都披上新質生產力的外衣,甚至不顧實際條件,硬往新質生產力上面靠。套概念、講空話、喊口號……對新質生產力的泛化和濫用,不僅容易迷失發展方向,更會錯失發展機遇。
新質生產力是創新起主導作用,擺脫傳統經濟增長方式、生產力發展路徑,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征,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先進生產力質態。需要我們牽住創新的“牛鼻子”,挖掘和發展符合高效、智能、綠色、可持續等特征的新業態新模式,進行生產方式、組織管理的全面革新,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如果忽略新質生產力的邊界和特征,把七七八八的工作都納入進來,就很難抓住主要矛盾帶動全局工作。
各地各行業搶抓機遇,對發展新質生產力有迫切感和行動力,這是值得肯定的。但同時,我們對發展新質生產力,既要有足夠的熱情與敏銳,也要保持必須的清醒和冷靜,明確本地發展定位,因地制宜,找準著力點,謀定而動。有些地方在發展新質生產力方面已經有成熟的條件,并取得一定成果,可以出大力、挑大梁,而有些地方則需要進一步培育和壯大產業基礎,優化調整要素配置,發展新質生產力將是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要根據各地差異、發展實際,充分挖掘地方的發展潛能和優勢,客觀看待區域發展落差,把本地特色傳統產業改造好,穩扎穩打夯實現代化產業體系基底,真正實現發展動能的轉變,有力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qitafanwen/9243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