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固定的時間段內,總結可以幫助我們梳理和整理心中的思緒和感受。當面對一些較為復雜或矛盾的情況時,我們需要運用批判性思維進行分類。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范文,希望對大家寫作總結有所幫助。
操作法是指幼兒按一定的要求和規則操作、擺弄提供的材料,并在與材料相互作用中獲得數學知識和技能的一種方法。操作法是幼兒學習數學的基本方法。
游戲法是指通過游戲的形式幫助幼兒學習數學知識、發展思維的一種方法。運。
演示法是教師把實物、教具和學具展示給幼兒看,或者通過示范的動作或選擇的范例來說明所要介紹的知識、技能和規則,使幼兒明確需要做什么以及怎樣做的一種方法。講解法是教師用口語說明或解釋向幼兒展示教具、范例、學具的一種方法。
觀察法是指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有目的的感知物體的數、量、形的特征的一種方法。比較法是指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對兩個(或兩組)以上的物體進行比較,感知和找出它們在數、量、形等方面異同的一種方法。
啟發探索法的目的是依靠幼兒已掌握的數學知識和經驗,啟發其去探索并獲得新的知識,這是幼兒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習數學的一個重要方法,它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幼兒學習熱情,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啟發探索法的運用過程中必須注意:(1)啟發探索法要貫穿整個數學教學過程,以及教師指導下幼兒進行積極思考探索的學習過程;(2)啟發探索法應與操作法結合進行;(3)教師的提問要能起到引導幼兒思路、引導探索方向的作用;(4)在教師的啟發下,鼓勵幼兒獨立思考問題,充分調動幼兒的學習積極性;(5)當幼兒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時,教師要及時予以開導、鼓勵,并給予幫助。
2、游戲法。
游戲法的目的是通過游戲引發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游戲是幼兒學習數學的一種十分重要的途徑和方法,也是幼兒獲得數學知識和思維發展的有效手段。主要的游戲方法有:(1)有情節的游戲,如看電影按票號坐座位;(2)運用感官進行的游戲,如聽鼓聲說數;(3)口頭游戲,如數數歌;(4)競賽游戲,如倒數比賽等。
3、歸納演繹法。
歸納法是借助已掌握的知識,概括出簡單本質特征和規律,以獲得新的數學知識的方法。演繹法是運用帶有規律性的知識進行推理以獲得新的數學知識的方法。通過這兩種方法幼兒可以獲得初步的推理能力,并能運用之來學習新的數學知識。如幼兒在認識了三角形之后,知道凡是有三角三邊的圖形都是三角形;在學過1、2,3,4,5的排列規律后可以推理出6-10的排列形式。
其他方法(欣賞法、觀察法、談話法、歸納法、演繹法、情景法)。
4、比較法。
比較法的目的是通過兩組或兩組以上物體的比較,找出相同和不同之處。按照比較的形式來分,可分為對應比較(如重疊等)和非對應比較(如單雙排的不對應等)。比較法的運用過程中必須注意:(1)比較過程中要引導幼兒進行認真觀察比較;(2)教師要以啟發性的提問(問題要圍繞重點要求進行),指導幼兒進行比較;(3)觀察的過程中要引導幼兒積極思考,努力發現,并學會總結和歸納。
啟發式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依據學習過程的客觀規律,最大限度地調動幼兒的思維和學習積極性的教學方式。
啟發式教學法具有以下特點:
注重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和參與活動的主動性、積極性,使幼兒愉快地參與到活動之中。
注重調動幼兒的心智活動,提供給幼兒一種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表現的機會。
注重建立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師生雙方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配合、相互促進。
情境教學法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幼兒創設一個具體、生動、形象的學習情景,并通過合適的方式把幼兒完全帶入這個情境之中,讓幼兒在具體情境的連續不斷的啟發下有效地進行學習。
運用情境教學法應注意以下問題。
要讓幼兒身臨其境,在情境中觀察、感知、操作、體驗,在具體情境的感染下產生歡樂或苦惱、愛或恨、喜悅或憤怒等情感。
創設的模擬情境在形式上要新穎,新奇的刺激容易引起幼兒的注意,容易喚起幼兒的求知欲;在內容上要有實用性,創設的情境要能有效地達到目標,不搞花架子。
在運用情境教學法時,教師要根據需要作啟發講解、點撥總結,以幫助幼兒將獲得的感性經驗進行概括、提取。要在情境中給予幼兒充分表達、表現的機會和交往的機會,使他們成為活動的主體。
3.活動操作法。
活動操作法指教師根據教學目標提供物質材料,引導幼兒在操作物質材料的活動中充分動手、動腦、動口,從而獲得經驗的方法。
暗示教學法是運用心理學、生理學、精神病治療學有關知識和規律,精心設計教學環境,通過暗示、聯想與想象、智力活動、體力活動、練習、音樂等方式的綜合運用,巧妙地利用無意識的心理活動,激發個人的心理潛力,使兒童在輕松愉快的情況下學習的方法。
1、正確施加壓力的方式,讓孩子成功。
我們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我們擔心孩子落后別人,于是我們給孩子施加壓力,讓孩子學這學那,然而我們不知道我們這樣的方式給孩子帶來了什么。
2、吃飯時不要指責孩子好的行為習慣有利于孩子成長。
一位教育學家曾經說過:好習慣受益終身,在對孩子進行良好行為習慣培養的時候,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幫助孩子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是非常重要的。
3、鼓勵和賞識孩子,培養幼兒的自信心。
擁有自信心就等于擁有了成功的一半,自信心是一個人對自身力量的認識和充分估計,是一種良好的心里品質,也是一個人克服困難、自強不息、取得勝利的內在動力。
4、幼兒喜歡效仿成人。
注意你的一言一行幼兒的模仿能力非常的強,他們是天生的模仿專家。教師、家長的一言一行都是幼兒的模仿對象,他們愛好新事物,喜歡效仿成人的行為習慣。
啟發式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依據學習過程的客觀規律,最大限度地調動幼兒的思維和學習積極性的教學方式。
啟發式教學法具有以下特點:
注重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和參與活動的主動性、積極性,使幼兒愉快地參與到活動之中。
注重調動幼兒的心智活動,提供給幼兒一種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表現的機會。
注重建立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師生雙方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配合、相互促進。
情境教學法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幼兒創設一個具體、生動、形象的學習情景,并通過合適的方式把幼兒完全帶入這個情境之中,讓幼兒在具體情境的連續不斷的啟發下有效地進行學習。
運用情境教學法應注意以下問題。
要讓幼兒身臨其境,在情境中觀察、感知、操作、體驗,在具體情境的感染下產生歡樂或苦惱、愛或恨、喜悅或憤怒等情感。
創設的模擬情境在形式上要新穎,新奇的刺激容易引起幼兒的注意,容易喚起幼兒的求知欲;在內容上要有實用性,創設的情境要能有效地達到目標,不搞花架子。
在運用情境教學法時,教師要根據需要作啟發講解、點撥總結,以幫助幼兒將獲得的感性經驗進行概括、提取。要在情境中給予幼兒充分表達、表現的機會和交往的機會,使他們成為活動的主體。
3.活動操作法。
活動操作法指教師根據教學目標提供物質材料,引導幼兒在操作物質材料的活動中充分動手、動腦、動口,從而獲得經驗的方法。
暗示教學法是運用心理學、生理學、精神病治療學有關知識和規律,精心設計教學環境,通過暗示、聯想與想象、智力活動、體力活動、練習、音樂等方式的綜合運用,巧妙地利用無意識的心理活動,激發個人的心理潛力,使兒童在輕松愉快的情況下學習的方法。
暗示必須要有明確的目的,要根據教學目標和內容選擇恰當的暗示手段。
創設好暗示的環境,使幼兒在愉快、輕松的氛圍中展開無需強記的無意識活動。
暗示的內容必須具體,使幼兒的無意識心理活動能產生教師預期的效果。
把握好暗示的時機,使幼兒的無意識心理活動有利于向有意識心理活動轉化。
重視教學中教師行為、觀念、態度、教學方法和教學環境對幼兒可能發生的潛移默化的暗示作用,發揮其積極影響,消除不利影響。
5.發現法。
發現法指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概念和原理時,只給他們一些事實和問題,讓學生積極思考,獨立探究,自行發現并掌握相應的原理和結論的一種方法。
在幼兒園運用發現法的一般步驟,幼兒主要的學習方式,從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劃分方法:
1.根據學習活動中主要感官的運用可分為:觀察學習、操作學習和傾聽學習;貫徹學習是幼兒學習的主要方式,幼兒善于觀察事物的變化,幼兒通過感官直接接觸學習,貫徹學習對其以后獲取知識、認識世界、發展智力及良好的心理品質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2.根據學習的內容可分為:兩維學習和三維學習;兩維學習是指以符號或圖畫為內容的學習。如幼兒專心的看圖書或畫畫;三維學習是指通過利用一定的工具和材料形成或改變物體的空間、形狀和狀態的學習。比如,幼兒的建構活動。
3.根據學習的空間可分為:室內學習和戶外學習;戶外學習包括鍛煉活動、養殖、種植活動、散步活動等。
4.根據學習過程中兒童對學習材料的運用與安排可分為:同時學習和繼時學習;同時學習在操作材料是時邊拿邊用,繼時學習是準備好材料,幼兒就用這些準備好的材料來做東西。
5.根據學習過程兒童與他人的關系可分為:交往學習、模仿學習、合作學習、沖突學習和同伴游戲中的學習。
合作學習時兩個或兩個以上玩同一的游戲而且有分工;。
沖突學習:幼兒在對同一件事有不同的立場、看法不同,引起矛盾,在這個過程中,幼兒伴隨著憤怒、忍讓等情緒,作為專業的教師發現幼兒沖突時,應該想到發生沖突的幼兒原來是怎樣的,我如何做才能支持幼兒,這件事對其他幼兒有什么教育意義等。
“三維立體幼兒教育法”是中國著名教育專家徐西周教授在豐富的理論研究和實踐經驗中,用全新的教育理念和現代技術打造的一套全新的幼兒教育法?!叭S立體幼兒教育法”通過行為調節課使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建立有序的邏輯思維、傳授符合成長規律的學習方法、擁有超常知識;側重培養孩子的立體思維能力、獨立思考的能力,可以讓孩子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下,擁有超出一般孩子的學習能力,健全孩子的人格品行!
蒙臺梭利教學法是意大利第一位女醫學博士瑪麗亞·蒙臺梭利女士所提倡的教學方法。著重于孩子秩序感、專心度、手眼協調和獨立能力的培養;利用兒童自身的成長要求,在不損害兒童自由與快樂的前提下實現教育的目的。蒙臺梭利教學法擁有一套蘊含無限教育價值的學具,利用幼兒感覺的敏感性,透過這些教具,讓孩子們輕松愉快地在操作中探索,在探索中吸收許多抽象的概念;尊重幼兒重復練習的特性,所有學具幼兒可以反復操作,滿足幼兒生理心理上的需要。
這種教學方法起源于意大利北方的小鎮瑞吉歐。它主要是依照孩子的興趣來發展一系列的活動或方案。老師的工作是透過和孩子以及孩子和孩子之間的對話來發現其興趣,并進一步引導孩子去做資料的研究、查詢和相關材料的收集。方案教學強調孩子自主性的學習,重視孩子內在的學習動機,并以兒童為本位的理念來進行活動。它也是一個“教”與“學”互動的過程,教師與孩子都在彼此互相學習。
幼兒園是小孩子培養興趣的地方,散文詩是國學的重要內容。下面小編整理了一些教好散文詩的方法,希望對你有用。
意境是詩歌的靈魂,而散文詩作為詩歌中的一個重要類別,在美學上尤其講究意境美。意境是客觀之景與主觀之情的水乳交融,兩者虛實相生,情因景而生,景因情而活,故而意境極具感染力。雖說“意境”并不是“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玄妙之物,但對幼兒來說,如何感受散文詩中的優美意境,確實需要教師借助手段巧妙創設。如散文詩《綠色的夢》:這是一個特別的晚上,大家都做了一個特別的夢。小兔子夢到了綠茵茵的草地,草地上五顏六色的花兒,是她美麗的發夾;青蛙夢到了綠綠的荷葉,田田的荷葉下,是他的好朋友小金魚;瓢蟲夢到了綠綠的葉子,晶瑩的露珠里,有一個好聽的故事……幼兒夢到了綠色的小島,綠色的清香沁到了他們的心里。整首詩里描繪了優美溫馨的意境,教師是這樣創設的:首先把活動室布置成了一個綠色的世界,有綠色的窗簾和許多綠色的物品,多媒體里播放的是詩歌中描繪的綠色場景,幼兒們在這樣的場景里,傾聽著舒緩的搖籃曲,感受到輕松浪漫的氛圍。這時,教師不失時機地引導幼兒思考和想象:在這綠色的世界里,小動物們會做一個什么樣的綠色的夢?如此巧妙地為幼兒營造出優美的夢幻般的意境,為幼兒的散文詩賞析搭起一座想象的橋梁。
鑒于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他們對散文詩的欣賞與創造不可能像成人那樣直接通過閱讀文字而獲得,更多地需要依靠教師的朗誦來感受。
者尊重以及崇敬的感情朗誦了詩歌,幼兒們聽得熱淚盈眶,甚至有幼兒表達:“老師,我長大了也想做一名這樣的人!”觀摩的老師聽了都大為動容。
散文詩欣賞教學中主要存在兩大難點:一是對想象、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運用的理解;二是對詩歌結構的把握,尤其是前者成為幼兒散文詩欣賞的障礙。所以,有效化解難點是幼兒散文詩欣賞教學中的重要環節。通過多年實踐,筆者總結出以下有效方法:
1.豐富感知。
在活動開展前,教師如能帶幼兒對詩歌中的內容進行感知,有助于幼兒對散文詩的欣賞學習;如果教師能注意分析作品中的難點,在豐富感知時有意識地給予引導,則更能提高幼兒欣賞學習的效果。如散文詩《春天》中有這樣一句話:小池塘笑了,酒窩圓又大;小朋友笑了,咧開小嘴巴。很顯然,后一句屬于白描,容易理解,前面一句把小池塘比作小朋友,把漣漪比作小朋友的酒窩,生動形象地描繪出小池塘的活潑可愛。但這個比擬手法對缺乏生活經驗的城市幼兒來講很難領會,因此,活動前教師可帶幼兒去觀察小池塘,和幼兒想辦法制造出一些漣漪,既增加了幼兒們的感性經驗,又進一步激發了他們對小池塘的喜愛之情,更有助于他們對作品的理解。
2.巧妙設問。
提問對于幼兒語言學習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散文詩欣賞教學中,以下兩種設問最為行之有效。一是在作品奇特想象處設問,引發幼兒對文學手法運用的理解和感悟。如散文詩《我家小池塘》里這樣描寫小池塘的夜景美:晚上太陽去睡覺,池塘搖著月亮,小魚和星星悄悄捉迷藏。這時老師設問:“為什么天上的星星會和池塘里的小魚捉迷藏呢?”這個問題很好地促發幼兒思考,從而明白小魚是在和星星的閃閃倒影捉迷藏,這是多么大膽而奇妙的想象。這樣的設問,就能啟發幼兒更好地領悟這生動奇特優美的詩歌意境,起到點題的作用。二是在作品情感升華處設問,幫助幼兒理解作品情感。如散文詩《夜里什么人不睡覺》中有如下描寫:在黑夜的星空下,火車在大地上奔馳?!嚿系穆每退糜窒阌痔?,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樣。在火車上,夜里不睡覺的,還有他們……教師提問:為什么旅客睡在火車上會又香又甜,像在自己家里一樣?啟發孩子思考,原來是火車司機開車平穩、工作人員照顧細心周到,從而很好地領悟了作品表達的對晚班工作者尊重和愛戴的情感。
3.多媒體技術輔助。
恰到好處的多媒體技術手段,對化解賞析難點很有幫助。一方面,恰當的動畫能再現散文詩中的形象,特別是動態形象,從而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作品。
另一方面,適宜的音樂能激起幼兒情感上的共鳴。選擇與幼兒文學作品相通的樂曲,把音樂與文學結合起來,以優美的旋律創設美妙的情境,渲染氣氛,使幼兒耳聽心動,更容易進入文學作品所描繪的情境。
4.運用小圖標。
小圖標的運用能幫助幼兒理解詩歌的句式和結構。如散文詩《春天》是這樣描寫的:春天是一本彩色的書,黃的迎春花,紅的桃花……春天是一本會笑的書,小池塘笑了,酒窩圓又大;小朋友笑了,咧開小嘴巴……春天是一本會唱的書,春雷轟隆隆,春雨滴滴嗒……我們利用小圖標,按詩歌結構把圖標擺成三段,每段的第一句分別擺上表示顏色、笑容和歌唱的圖標,詩歌中出現的一個個物象在下面分行擺放。這樣的圖標設計,不僅有助于幼兒對詩歌整體結構的理解,也有助于幼兒對詩歌內容的認知記憶和創編表達。
在散文詩欣賞教學中,教師還可創設環境,引導幼兒用多種形式進行自主表達,從而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
1.語言表達。
教師通過提問引導幼兒表達,如問孩子“喜歡作品中的哪句?”“覺得哪一句特別好聽?”說說“為什么”?鼓勵幼兒大膽表達對詩歌的感受,也可以請幼兒一起有感情地朗誦美的詩句。教師還可以通過提問引導幼兒拓展表達,讓幼兒通過這樣的表達進一步領悟詩歌意境。
2.繪畫表達。
欣賞詩歌后。引導幼兒用喜歡的繪畫方式做進一步的表達。如欣賞了詩歌《春天》,幼兒們和同伴合作,按照詩歌意境.把“春天”做成一本本大圖書,用畫或撕紙粘貼的方式,進行創作表達。
3.肢體動作表達。
如散文詩《落葉跳舞》中,教師讓幼兒把自己裝扮成落葉,按照詩歌中的動態描繪,用身體動作表現。在幼兒們肢體表達的過程中,教師啟發引導幼兒如何表達出“歡快”“自在”“熱烈”等情緒,從而進一步理解作品的意境。
總之,在組織和實施幼兒園散文詩欣賞活動時,教師要細細品味散文詩詩意語言所賦予的關鍵經驗,深層次地把握詩中蘊涵的核心價值,重視幼兒的生活經驗和審美情趣,選擇適宜的教育策略和指導方法,幫助幼兒充分地理解、體驗和感受作品的內涵與意境。
做人做事,快樂是最重要的。怎樣使我們的閱讀教學快樂起來呢?實踐證明,如果實施“以讀為本”的閱讀訓練方法,是可以實現快樂教學的。
“以讀為本,由讀生疑,由讀求悟,由讀生情”是這一訓練方法的指導思想。這一訓練方法強調的以讀為本,是對傳統的講讀式教學方法的更新。講讀式教學方法包括講解和朗讀兩方面。徐世英先生在《談談朗讀教學》中,將朗讀與講解做過精辟的比較,他說:“講解是分析,朗讀是綜合;講解是鉆進文中,朗讀是躍出紙外;講解是攤平、擺開,朗讀是融貫、呈現;講解是死的,如同進行解剖,朗讀是活的,如同賦作品以生命;講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讀更能使人感受?!毙焓烙⑾壬囊幌?,將以學生為主體的朗讀的優勢充分體現了出來。在講讀式閱讀教學基礎上創立的“以讀為本”的閱讀訓練方法,發揚了講讀教學法中的“讀”之長,避去了“講”之短,是一種更合理、更有效的閱讀教學訓練方法。
為什么實施“以讀為本”的閱讀訓練方法,就可以實現快樂教學呢?
早在幾十年前,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提出:解放孩子的頭腦,使他們能想;解放眼睛,使他們能看;解放雙手,使他們能干;解放嘴,使他們能談;給以空間,使他們能接觸大社會、大自然;給孩子以時間,使他們能學自己想學的東西。這就要求老師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語文論文去讀課本、自己去提問、自己去感悟、自己去說、自己去評價。而教師則是對學生進行適當的點撥、引導、激勵,起一個引導者的作用。
學生在學習中,通過自己讀、分組讀、齊讀、個別讀等多種形式,能做到認真讀文、大膽提問、勤于思考、用心感悟,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從而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和理解能力。學生自主感悟到的一些知識,是講讀式閱讀教學法無法做到的。說明學生對課文的分析、理解能力得到了提高,真正讀懂了課文。自主的學習使學生悟出了學習規律和學習方法,變得愛讀、愛問、愛答、愛動腦了,由“怕學”變得“愛學”了。
在讀的過程中,一方面是課文的豐富的內涵對學生的熏陶感染,一方面是學生以自己的全部經驗對課文作出的多元反應,培養了語言的想象力,形成了良好的語感。
學生在讀、疑、思、悟的基礎上,動手查一查(資料)、畫一畫(場景)、演一演(故事內容);動腦編一編(課文后續),談一談(讀后感想)、評一評(同學作品)等多種形式的練習,在輕松有趣的游戲中潛移默化地積累了知識,鍛煉了語言能力,拓寬了思維能力。
在教學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相信他們的智慧、潛力和創造力。學生在回答相互提出的疑問時,要采取開放式的補充回答方式,不要拘泥于單一的答案。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作出了不同的回答,這些回答個個都與問題有聯系,都是學生感悟的結果。如果學生的回語文論文答不夠完整,可請其它同學進行補充,只要沾邊,都應視其正確,予以肯定。即使學生的回答毫不沾邊,也不要指責學生不對,反過來要肯定他敢于發言的一面,并表示老師相信他下次能答好。
教師對學生的評價非常重要。如果教師對學生足夠尊重,認為他行,他的表現就會很棒。正如一副對聯中寫的:“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說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睓M批是“不服不行”??梢娊處熓欠裥湃?、尊重學生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信心。受到尊重的學生必然會信心實足地投入到學習中去,愉快地學習。
使教師從刻板、僵化的教學模式中掙脫出來,接觸到更多、更新的教學觀念,能創造性地組織、策劃教學,有了更多發揮能力的機會,順應了時代的要求。
“以讀為本”的閱讀訓練方法,對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他們的認識水平,發揮他們的個性,形成開放性思維、積累語言知識等都有很大作用;對飽受講讀式教學之“苦”的教師,也是一個值得推廣和探討的好教法。它使教變得寬松,使學變得愉快,是一種快樂教學法。
這類教學方法是指通過都師和學生口頭語言活動及學生獨立閱讀書面語言為主的教學方法。
它主要包括: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和讀書指導法。
1、講授法。
講授法是教師運用口頭語言向學生描繪情境、敘述事實、解釋概念、論證原理和闡明規律的一中教學方法。
2、談話法。
談話法,又稱回答法。
它是通過師生的交談來傳播和學習知識的一種方法。
其特點是教師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經驗和知識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借以獲得新知識或鞏固、檢查已學的知識。
3、討論法。
討論法是在教師指導下,由全班或小組圍繞某一種中心問題通過發表各自意見和看法,共同研討,相互啟發,集思廣益地進行學習的一種方法。
4、讀書指導法。
讀書指導法是教師目的、有計劃地指導學生通過獨立閱讀教材和參考資料獲得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
這類教學方法是指教師組織學生直接接觸實際事物并通過感知覺獲得感性認識,領會所學的知識的方法。
它主要包括演示法和參觀法。
1、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師把實物或實物的模象展示給學生觀察,或通過示范性的實驗,通過現代教學手段,使學生獲得知識更新的一種教學方法。
它是輔助的教學方法,經常與講授、談話、討論等方法配合一起使用。
2、參觀法。
參觀法是根據教學目的要求,組織學生到一定的校外場所——自然界、生產現場和其他社會生活場所,使學生通過對實際事物和現象的觀察、研究獲得新知識的方法。
這類教學方法是以形成學生的技能、行為習慣、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為主要任務的一種教學方法。
它主要包括練習、實驗和實習作業等方法。
1、練習法。
練習法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鞏固知識和培養各種學習技能垢基本方法,也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一種主要的實踐活動。
2、實驗法。
實驗法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使用一定的設備和材料,通過控制條伯的操作,引起實驗對象的某些變化,并從觀察這些變化中獲得新知識或驗證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它也是自然科學學科常用的一種方法。
3、實習法(或稱實習作業法)。
家長可以讓孩子習慣數學的存在。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何培養教學齡前孩子學好數學,并且對學數學感興趣,是每位家長必須好好規劃的。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家長從生活中可以找到很多與數學相關的事情。比如看時間,小孩晚上不想睡覺,總愛說時間還早,家長要引導小孩子學會看簡單的鐘表,現在是晚上9點了,必須洗臉、洗手和刷牙,洗腳了,現在是晚上10點了必須睡覺了,這樣孩子既養成了按時睡覺的好習慣,又學會了看時間,一舉兩得。
父母可以讓孩子在生活實踐中學習數學。孩子有了學數學的興趣,家長就要調動這興趣,不時的拿生活常見的問題來詢問小孩子,讓孩子自己發揮主見,表達自己的意見。比如家長帶著孩子在超市購物,孩子看見很好的玩的玩具,家長可問他想買幾個,或是想喝酸奶則問他想買幾盒。與數量有關的都可以問小孩子,讓他對數有個概念。
在生活中孩子對數學基礎有了廣泛的應用,數學就不要再老是背加法表、減法表、乘法表,而是學習一些可以實際應用的。家長可以培養小孩子有數學的思維能力。孩子從中可以理解數學的概念,比如量的概有念多少、大小、長短、高矮、輕重、厚薄等。
速就是快速,學生能算出來不是就完結了,必須要注重培養孩子快速計算的能力,平時教學在孩子理解數的概念之上,相應的讓孩子們背一背乘法口訣,當然乘法口訣的層次也要對應孩子對數的理解程度。
心不僅僅指我們平時所說的心算,更是一種數學思維,也就是說注重培養孩子理解數學,比如什么是數學,數是一個什么概念,數于數之間是怎么運算的,為什么這樣運算,運算機理是怎么樣的,總之不能讓學生學個不明不白。
算當然就是我們知道的計算了,不過這里主要強調的筆算,筆算很重要,中國的考試是要用筆寫的,試卷中有大量的筆算部分,所以這一環節是教學中的主要部分。尤其是對于一些復雜信息的筆算,平時必須要多多加以訓練,其既能發散學生的思維,并是學生逆向思維得以發展,又能培養學生筆算的能力,以及處理問題的細心程度。
來自 FANWen.chAZiDiAN.cOM
朗誦是詩歌學習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方法,對于中學生來說,朗誦也適合他們的口味,容易引起他們的興趣。新教材在每一首現代詩的課后練習中,都有這方面的要求。由此可以看出編者的意圖,教師更應該明白詩歌教學中朗誦是非常重要的,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所謂“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吟”都點明了朗誦教學的重要性??梢愿鶕姼璧牟煌L格選擇不同的朗讀方式:如教師范讀、個別朗讀、齊聲朗讀、配樂朗讀、分角色朗讀等,讓學生邊讀邊聽,邊讀邊學,邊讀邊思,得到科學而有效的訓練。營造朗讀的氣氛,引導學生漸入佳境。朗誦應講究方法,教師應加強這方面的指導。如初讀,讀準字音(查字典及結合課文注釋),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再讀,整體感悟,把握其節奏及感情,能夠用語音語調的變化來表達不同的感情;能夠用不同的停頓的方式和重讀方式來表現作品的內容與情感。一般情況下,對于詩歌,應多指導學生大聲朗讀,讀出感情色彩,讀得瑯瑯上口,熟讀成誦;需要強調課文中的重點詞、重點句、重點段時,應指導學生齊讀;讓學生領略某篇文章的優美文辭;欣賞其藝術特色時,應指導學生自由讀。當然對詩歌更高要求的朗誦,能夠根據作品的思想內容進行個性化的朗讀,必定是在對內容有了更深的理解與把握之后,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品味詩歌語言而把握誦讀的感情,洋溢著朗讀的渴望。同時還應注意朗誦不應只是教學的開始,而應貫穿于整個詩歌教學過程中,可以說詩歌教學的每一個環節都離不了朗誦,應根據每一步的教學任務提出不同的朗誦要求。
詩中的世界已不同于實際生活中的'客觀世界,他們總是經過詩人有意無意的“改造”,投上了詩人在特定情境中的感情色彩,要理解詩人的感情,首先得進入詩中的世界。每一篇詩作都是客觀世界在詩人心中的再現,或多或少地打上了詩人自身思想感情的烙印,讀詩必要經歷這樣一個過程:詩人心中之詩——紙上之詩——讀者心中之詩。所以鑒賞詩歌首先應進入作者的內心世界,再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感悟詩歌的內涵,品味詩情畫意。這中間有一個關鍵環節,就是聯想和想像。教師在教學中可以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進行聯想和想像,如“請同學們團上眼睛,仔細聆聽詩人的深情絮語,看看在自己的頭腦中形成了哪些畫面?”并讓同學們描述出自己頭腦中的畫面,經過這一環節的教學,同學們大多能結合詩歌內容有所想,有所說,當然學生此時所說的已不完全是詩之內容了,而總是帶有自己對生活的認識和感悟了?,F代詩歌教學中,通過這樣的訓練,既活躍了學生的形象思維,使他們更好地品味了詩情畫意,又培養了他們口頭描述的能力。學生在聯想和想象中,加進了自己的感悟,又不同程度地激發了他們的創造力。
教學現代詩歌時應注重引導學生注意語文與生活的聯系,當然這里的生活包括社會、自然和人生三方面。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注意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學習詩歌,充分調動學生的生活積累,讓他們自己說出對生活的獨特感受,從而更深刻地領悟詩歌的內涵。由于每個學生的生活經驗不同,故而對文章內容的理解也不盡相同,“詩人以一致之思,讀者各以其情而自得”。詩歌教學中,要特別重視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對詩歌內涵的與眾不同的獨特體驗,也許創造性的火花就此而迸發。教師在教學中可以有意識地設置這種機會。如問:請把你喜歡的詩句向同學大聲朗讀出來,并說明喜歡的理由;請找出你認為寫得較好的詩句或詞語,并簡要說明原因。經過我的多次實踐,這種情況下學生皆能有所發現并不時有精彩而獨到的見解,特別是對詞句的理解,往往具體而深刻。通過這樣的學習,學生的個性皆能得到張揚。我們有時可以在找準整首詩歌的關鍵之后,再找一個小的,貼近學生生活、情感的切入點,作為進入一首詩的楔子。要尊重學生對作品獨特的個性化解讀,甚至要引導學生有獨特閱讀體驗。新課標指出“文學作品得閱讀鑒賞,往往帶有更多的主觀性和個人色彩,應鼓勵學生積極的,富有創意地構建文本意義”,詩歌尤其如此。
要聯系學生的實際并不是要處處都落到學生的生活實際、認知實際和情感體驗,要防止將詩歌庸俗化處理的傾向。
詩歌語言不同于日??谡Z,也不同于普通的散文化的語言,而表現出新穎、凝練,不拘泥于通用的語法規范、邏輯結構,寫景抒情能直入人心的特點。詩的語言精煉、濃縮、字少意多,有極強的表現力。我們引導學生讀詩,通過對詩的用詞的研究、鑒賞,不僅可以使學生更好地領略詩歌的價值,還可以為學生寫文章時在遣詞造句方面提供經驗。好的詩常在煉意、煉字、雕詞琢句上獨見功夫,因一詞一字而盡傳精神。所以我在“一詞”上精當講解;在“一字”上進行“點撥”啟發,學生認真地思考和體味,就能獲得獨有的感悟。上課時,我們在詩歌中的某一句或幾句話中抽掉一個關鍵性的詞語。學生把抽后的單薄的詩歌和原詩相對比,把缺失的詞語反復體會,融入自己的想象和感受,很容易就能感受到品析詩歌語言對于入景、入情地感知詩歌非常重要。
詩人鄭敏有過十分精當的比喻,她說:“詩如果是用預制板建成的建筑物,意象就是一塊塊的預制板?!彼终f:意象“象一個集成線路的組件…它對詩的作用好象一個集成線路的組件對電子儀器的作用?!边@話也指出了意象即是詩歌的基本成分這一事實,一首詩也就是一個有機組合的意象系統??梢赃@樣說,意象既是構建詩歌的基本元素,又是區別詩與非詩的基本特征。沒有了意象,詩就成了直白與說明,換言之也就不能稱之為詩了。從某種意識上講,意象就是詩歌看得見的靈魂,抓住一首詩的意象就等于獲得解讀該詩的一把金鑰匙。作家要表現的思想,抒發的感情,在詩中往往通過一些具體的事物來表現,這些具體事物也就是意象。抓住這一點有助于我們快速了解詩人要表達的情感。
教師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注意詩來源于生活,是詩人對生活的感悟,那么我們也同樣可以把對生活的感悟用詩化的語言表述出來,當然這種寫作是帶有模仿借鑒性質的。仿寫的形式可以是多種多樣,可就例句進行延續性仿寫,可就例詩進行整段仿寫。仿寫時要注意借助聯想、想象、比喻、排比等手法來表達自己獨特的情感和生活體驗。
詩歌畢竟是詩人對生活的藝術再現,是最精粹的文學形式之一。詩歌教學也是一項富有創造性的工作。講好一篇詩是一種藝術創造,這就要求我們要不斷提高思想水平和業務能力,發揮獨創精神,不斷在教學上進行探索、改革,讓現代詩歌教學逐步走向科學化、藝術化的軌道。
啟發探索法的目的是依靠幼兒已掌握的數學知識和經驗,啟發其去探索并獲得新的知識,這是幼兒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習數學的一個重要方法,它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幼兒學習熱情,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啟發探索法的運用過程中必須注意:(1)啟發探索法要貫穿整個數學教學過程,以及教師指導下幼兒進行積極思考探索的學習過程;(2)啟發探索法應與操作法結合進行;(3)教師的提問要能起到引導幼兒思路、引導探索方向的作用;(4)在教師的啟發下,鼓勵幼兒獨立思考問題,充分調動幼兒的學習積極性;(5)當幼兒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時,教師要及時予以開導、鼓勵,并給予幫助。
2、游戲法。
游戲法的目的是通過游戲引發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游戲是幼兒學習數學的一種十分重要的途徑和方法,也是幼兒獲得數學知識和思維發展的有效手段。主要的游戲方法有:(1)有情節的游戲,如看電影按票號坐座位;(2)運用感官進行的游戲,如聽鼓聲說數;(3)口頭游戲,如數數歌;(4)競賽游戲,如倒數比賽等。
3、歸納演繹法。
歸納法是借助已掌握的知識,概括出簡單本質特征和規律,以獲得新的數學知識的方法。演繹法是運用帶有規律性的知識進行推理以獲得新的數學知識的方法。通過這兩種方法幼兒可以獲得初步的推理能力,并能運用之來學習新的數學知識。如幼兒在認識了三角形之后,知道凡是有三角三邊的圖形都是三角形;在學過1、2,3,4,5的排列規律后可以推理出6-10的排列形式。
其他方法(欣賞法、觀察法、談話法、歸納法、演繹法、情景法)。
4、比較法。
比較法的目的是通過兩組或兩組以上物體的比較,找出相同和不同之處。按照比較的形式來分,可分為對應比較(如重疊等)和非對應比較(如單雙排的不對應等)。比較法的運用過程中必須注意:(1)比較過程中要引導幼兒進行認真觀察比較;(2)教師要以啟發性的提問(問題要圍繞重點要求進行),指導幼兒進行比較;(3)觀察的過程中要引導幼兒積極思考,努力發現,并學會總結和歸納。
5、操作法。
幼兒的思維是具體形象的,他們通過借助于事物在頭腦中的形象來思維。單純地向幼兒傳授講解,既不能獲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又不利于發展幼兒的思維能力。如何優化數學教育活動,促進幼兒更有效主動地學習、增強幼兒的自信心呢?實踐中,我發現操作法是幼兒學習數學的基本方法。由于幼兒時期的各種心理過程帶有明顯的具體形象性和不隨意性的特點,所以一些新穎的、有情節的、變化的、讓他們動手的活動,能夠引起他們的注意和興趣。幼兒通過操作活動,通過操作具體的材料(這種材料多數是幼兒身邊常見的自然物品、玩具等),并且每個幼兒都有足夠的材料,使他們都有操作的機會,獨立進行學習活動,這種活動能夠充分地調動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和學習興趣。操作法的運用過程中必須注意:(1)為幼兒操作活動創造必要的條件;(2)在幼兒動手操作之前要對幼兒講清楚操作的目的和具體操作方法;(3)給幼兒充分的時間操作、觀察、思考和探索;(4)操作過程中要觀察幼兒的操作情況并以提問的方式引導幼兒進行思索;(5)進行結果討論,幫助幼兒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整理歸納,明確概念,向內部思維活動轉化。
6、講解演示法。
講解演示法目的是通過教師展現直觀教具并結合口頭講解把抽象的數、量、形等知識呈現出來。講解演示法運用過程中要注意:(1)演示的教具要直觀,易于幼兒理解接受;(2)教師講解語言要簡練,生動形象,通俗易懂。
一、名稱:聽指令做動作。
目標:能判斷自己的位置,并根據指令做出動作。
玩法:
1、幼兒排成5x6的方陣隊形。
2、引導幼兒觀察自己所在的是第幾行第幾列。
3、開始游戲時,老師指出某一行或某一列的幼兒做動作,如請第三行的小朋友學小貓走路等等。
4、反復游戲,游戲熟練后,可請個別幼兒發出指令。
5、加大游戲難度,可以指出隊列中的具體一位小朋友,指定其做動作,如請第二行第四個小朋友跳一跳。
二、名稱:找樹。
目標:會比較3棵大樹的粗細。
玩法:
1、老師和幼兒到戶外,指定3棵不同粗細的大樹。
2、幼兒一起邊拍手邊說兒歌:眼睛看看看看,請到樹下站站,快找快找快快找。老師說:請你跑到最粗的樹下摸摸它。
3、變換指令,如:請跳到最細的樹下錘錘它,請爬到不粗不細的樹下指指它等。
4、游戲熟悉后,可以請一位幼兒發出指令引導。
三、名稱:跳的高。
目標:體驗厚薄不同,練習跳躍能力。
材料:地墊若干。
玩法:
1、老師將不同數量的地墊撂在一起,分別變成最厚的、最薄的、不厚也不薄的。
2、幼兒輪流跳過每一撂地墊,并說一說跳不同厚薄的地墊時的感受。
四、名稱:找圖形。
目標:鞏固認識的圖形。
材料:在戶外地面上畫出若干圖形(圓形、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梯形等),圖形可畫成不同大小、不同樣式:大的直角三角形,小的等邊三角形等。
玩法:
1、請小朋友圍成1個大圓圈,邊拍手邊繞著大圈走。
2、老師隨時發出指令“跳著到大三角形中”幼兒立刻跳著到指定圖形中。
3、依此反復游戲。游戲熟悉后,可請幼兒作為發布指令者。
五、名稱:圖形賽跑。
目標:理解圖形守恒。
材料:各種不同樣式的三角形、梯形、圓形、正方形、長方形等(如紅色的直角三角形、黃色的等腰梯形等)。
玩法:
1、幼兒圍成大圓圈,身上任意貼一個圖形。
2、邊拍手邊說兒歌:各種圖形來賽跑,看看現在讓誰跑。老師說:請三角形跑。凡貼有三角形的幼兒立即繞著人圈外面跑,跑一圈后回到原位。
3、游戲反復進行,可變換指令、變換發指令的人。
六、名稱:你追我趕。
目標:復習8以內數的實際意義。
材料:8以內數的實物卡、點卡、數字卡等。
玩法:
1、幼兒身上貼上卡片,拉手圍成大圓圈,1、2報數。報1的小朋友站到2的后面,分成里外圈。
2、請出兩位外圈的小朋友,分別是跑的人和追的人,這兩位小朋友都要從大圓圈外面繞著跑。
3、開始游戲時,跑的小朋友要跑到里圈其中一位小朋友的前面貼著他,要求是兩位小朋友身上的卡片數量是一樣的。若跑的小朋友被抓住了,則要反過來去追剛才追他的小朋友。若跑的小朋友沒被抓,貼人成功了,則這三個人最外圈的那個小朋友要當跑的人繼續被人追。
4、游戲反復進行。
七、名稱:夾包比賽。
目標:會根據距離遠近決定用什么方式。
材料:沙包若干。
玩法:
1、起點處擺放沙包的筐,10米外畫一條紅線。在紅線和起點中間的位置畫一條白線,作為終點。游戲路線是從起點處到紅線處再返回到白線處。
2、游戲前,老師為幼兒介紹規則:路線分為兩段,一段要手拿著沙包跑、一段要沙包放在兩膝蓋間雙腳往前跳。
3、幼兒分成四組。幼兒可以商量討論本組的兩個動作分別放在哪段路線進行,討論好后開始游戲,最先按要求完成比賽的隊即為勝。
4、游戲結束時,引導幼兒討論:怎樣安排動作能更快的完成比賽。
八、名稱:趕小豬。
目標:能用小棒推動小球跑動,感知球體的特征。
材料:報紙做出的彩色小球、彩色小棒。
玩法:
1、起點畫白線,終點畫紅線。
2、每位幼兒一根小棒、一個小球,用小棒敲打小球往前滾,滾到終點為止。
九、名稱:小青蛙跳荷葉。
目標:運用跳遠步伐游戲感知自然測量。
材料:荷葉若干。
玩法:
1、起點畫白線,終點畫紅線。
2、將幼兒分成兩組,兩兩合作,一位小朋友跳荷葉,一位小朋友根據跳的遠近擺荷葉,最后一位小朋友數一共跳了多少次。哪隊跳的速度快,最先跳完就獲勝。
3、討論跳的次數和跳的步伐大小的關系。
十、名稱:拋球。
目標:復習5以內的相鄰數。
材料:紙球。
玩法:
1、幼兒圍成圓圈。由一位幼兒站在中間,其它幼兒邊拍手邊說兒歌:小球小球到這兒來,我來說出相鄰數。
3、游戲反復進行。
歌唱是由氣息振動聲帶發出聲音的,呼吸是發聲和歌唱的動力,所以根據幼兒發聲器官的生理特征,就要讓幼兒在歌唱時身心放松,始終做到氣息通暢,使嗓音保持柔和圓潤。要想達到目的,就必須做一些基礎練習,如:先讓幼兒做聞花香的練習,體會深呼吸的感覺;再讓幼兒做吹紙片的練習,從紙片振動的頻率來辨別氣息是否均勻、集中、有力,從而使幼兒感覺呼氣時腹部的對抗作用,這對增強氣息的控制有很大的幫助。在學習的過程中,還可以指導幼兒找生活中“嘆氣”的感覺,放松喉頭,使聲音自然圓潤。利用象聲詞進行發聲練習,也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如學火車、汽車的鳴笛聲。這種閉口音的練習可以使幼兒的聲音集中、收攏,從而統一他們的音色,使他們的聲音自然好聽,和諧圓潤,同時,也可以使幼兒體會和正確使用呼吸的方法。
由于幼兒的聲帶短而薄,聲部窄而短,聲調較成人高而尖,而且肺活量小,呼吸也淺,再加上幼兒年齡小,注意力不集中,所以練聲曲對他們來說是很枯燥乏味的。針對這種情況,在練聲時,我就采用了小動物的叫聲和汽車的喇叭聲來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和引起他們的興趣。在唱跳音時,音要短促、跳躍、靈活、有彈性,音色還要明亮、結實。通過教師正確的示范,幼兒獲得更好的聲音表情、體態表情及面部表情。在此基礎上,我還教幼兒做連跳結合的練習。在指導幼兒唱連音時,我讓幼兒找嘆氣的感覺來練習發音,使氣息流動起來。在唱跳音時,我讓幼兒找咳嗽的感覺來進行發音練習。因為咳嗽時,腹部需要用力,它可以使氣息靈活、敏捷,聲音明亮、結實,幼兒在練習時,如果能把握住這些要點,就會收到良好的歌唱效果。
幼兒園啟蒙英語教育是為下世紀人才打下良好語言基礎的重要教育手段。為了讓幼兒更好地學習英語,教師在英語教學中需要掌握有效的教學方法,因材施教,提高其質量,保證收到理想的效果。幼兒園的英語教學與其他教學截然不同,如果教師在教學中只按一般教學規律進行生硬的灌輸,讓幼兒處于被動學習的地位,忽視幼兒的年齡特征,那這樣的教學不會取得成功,幼兒也會產生抵觸的情緒,對英語感到厭煩,甚至于影響到其他學科的學習。因此,我們教師在英語教學活動中應當根據幼兒的年齡特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教學方法,讓幼兒在學中玩,玩中學,在愉快和諧的氣氛中學習,接受外來語,滿足其求知欲。
1、引起興趣,激發幼兒學習英語的熱情。
興趣是學習的源泉。在英語教學中,由于兒童年齡特征的影響,幼兒的學習是憑興趣的,他們對喜歡的東西非常感興趣,而對不喜歡的東西常常置之不理。我們在教學中則要針對這一點。從培養幼兒學習興趣入手,使之對所學內容產生內容興趣。在日常生活中,我常常發現我班幼兒把一些廣告詞背得津津有味,這是因為幼兒對電視廣告的形式感興趣,使他們產生學的愿望,這樣就容易記住了。所以,在教學中,我常常把要學習的內容制成卡通圖片,形象生動,顏色鮮艷,以放電視的形式讓幼兒學習英語,這樣,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增強了,掌握得非???。復習時,讓幼兒配音的形式練習記單詞,或者教師說出單詞,幼兒模仿其動作,讓幼兒在學中玩,玩中學。其次,觀看大哥哥姐姐的英語節目,激發他們的表演欲望,更好地學習英語。興趣能激發幼兒學習英語,借此挖掘幼兒的巨大潛力。
2、創設情景,促進幼兒積極參與英語學習活動。
興趣與實踐相結合,是幼兒學習英語的基石。在英語教學中,創設一定情景,增強趣味性,讓幼兒參與活動,是為了更好地學習英語。因此,我要求幼兒根據所學內容,自由創設情景,使之在情景中積極主動學習。如在學習動詞“dance、sing、go”時,幼兒根據詞義,自己做動作,創設舞臺表演的情景,讓幼兒理解這幾個動詞的意思,這樣掌握起來就非常容易。
3、寓教于樂,多進行游戲,讓幼兒在游戲中學習英語。
4、隨機教育,拓展知識,滿足幼兒好奇心。
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他們的好奇心是沒有止境的,隨機教育往往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對于幼兒的提問,我總是盡量給他們一個圓滿的答復。他們常常會指著一些書本上沒有的東西問是什么?用英語怎么說?這時,老師告訴他后,他會自覺、主動地聽,并牢牢記住。用非正規教育,可使幼兒在自然狀態和自我求知的趨動下,獲得更多的英語知識。
5、家園配合,提高效果。
英語教學僅憑教師在幼兒園固定教學時間里學習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同家長做好聯系工作,讓幼兒在家中進行復習鞏固。針對這種情況,我為每個幼兒準備了一本英語聯系本,把每周所學英語內容一一寫在本子上,重難點記清告知家長,這樣,家長就根據本子上的內容,在家幫助幼兒復習鞏固、加深記憶,把幼兒的掌握情況反饋給教師,促進教師改進方法,提高教學水平。這樣,有利于教師更深入全面地了解幼兒,對幼兒的情況掌握更好,使英語教學活動完成得更加出色。
為了能夠落實好新課標,教師首先要轉變教育觀念,改變落后的教學方法。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要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深化對知識的理解。讓學生從實際生活中收集數學信息,體驗生活離不開數學。要注重知識的形成過程,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讓學生形成“猜想—歸納—證明”的嚴謹的思維習慣。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大膽實踐,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作為數學教師,我們不僅要認識到數學在社會生活的重要作用,更要在課堂教學中使學生體會數學與自然及人類社會的密切聯系,了解數學的價值,增進對數學的理解,堅定應用數學的信心。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形成用于探索、勇于創新的科學精神;獲得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需的重要數學事實以及基本的思維方式和必要的應用技能。其最終目的是為學生的終身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新課標在“教學建議”中指出:“在數學教學中,應注重發展學生的應用意識;通過豐富的實例引入數學知識,引導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經歷探索、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幫助學生認識到:數學與我有關,與實際生活有關,數學是有用的,我要學數學,我能學數學”。因此,教師要多創設數學情境,從現實生活中引入數學知識,使數學知識生活化,讓學生帶著生活問題進入課堂,使他們覺得所學習的內容是和實際生活息息相關的,是生活中急待解決的問題,給學生找到生活的原型。
新課標中指出:“有效的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靠模仿與記憶,教師應引導學生主動地從事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從而使學生形成自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有效的學習策略”。因此,教師不能再作為知識的權威,將預先組織好的知識體系傳授給學生,而應充當指導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與學生共同經歷知識探究的過程。
數學應用意識的培養、提高和發展,并非一朝一夕的事,不要期望講幾節數學應用專題課,一兩次的解決問題就能奏效,它需要經歷滲透、交*、反復、螺旋上升、逐級遞增、不斷深化的過程,使學生的應用意識逐步由不自覺、無目的的狀態,進而發展成為有意識、有目的的應用。所以,教師不僅要提供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材料,創設接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情境,還要培養學生從生活中收集數學信息,整理數學知識的能力。讓學生主動地將現實生活的大背景與數學知識密切聯系起來。使學生在生活中發現數學,在生活中學習數學,在生活中應用數學。要讓學生們認識到現實生活中蘊涵著大量的數學信息,數學在現實世界中有著廣泛的應用。面對實際問題時,能主動嘗試著從數學的角度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面對新的數學知識時,能主動地尋找實際背景,并探索其應用價值。其實,我們實際生活中有很多問題都可以發動學生,讓他們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
新課標中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數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數學教學應從學生實際出發,創設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通過實踐、思考、探究、交流,獲得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思維,學會學習,促使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的生動活潑地、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應將數學知識形成的基本過程和基本方法貫穿始終,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結合教學內容,設計有利于學生參與的教學環節,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概念的建立過程,定理、公式的發現和證明過程。
數學是一門抽象和邏輯嚴密的學科,正由于這一點令相當一部分學生望而卻步,對其缺乏學習熱情。情境教學當然不能將所有的數學知識都用生活真實形象再現出來,事實上情境教學的形象真切,并不是實體的復現或忠實的復制,而是以簡化的形體,暗示的手法,獲得與實體在結構上對應的形象,從而給學生以真切之感,在已有的知識上進一步深入發展,以獲得新的知識。
學生的個體差異表現為認知方式與思維策略的不同,以及認知水平和學習能力的差異。教師要及時了解并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要。尊重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不同水平。每一堂課,要讓每一個學生有學習的感情,知道自己要學什么,學到什么程度。而教師要用易于每個學生理解和掌握的方式教學。否則,即使教師教得十分辛苦,學生學得也很辛苦,也不能稱之為真正的教學。
新課標所倡導的新的學習方式是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學習方式。所謂自主學習是指教學條件下的`高品質的學習,而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探究學習是指從現實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主題,通過學生自主、獨立的發現問題,搜集和處理信息、表達與交流等探索活動,活泛的知識、技能、感感與態度的發展。當然并不是所有的學習主題都需要用合作學習的組織形式,也不是所有的學習主題都需要用用探究學習的方式來進行。對一些學習內容來說,不僅個體學生的組織形式是必不可少的,接受學習也是必要的。
傳統的數學教學方法,就是指在長期的數學教學實踐活動中形成的、在以傳授知識為主的課堂教學中至今仍行之有效的各種教學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講解法
講解法是由教師對所授教材作重點、系統的講述與分析,學生集中注意力傾聽的一種教學方法。常在新單元的開始,概念的引入,命題的得出,知識的總結時使用這種方法。一般是教師首先引入新課題,然后突出解決問題的重點,明確解決問題的途徑,繼而解決問題。最后予以總結來完成新課題的講授。
運用講解法,教師的語言必須富有啟發性,層次清楚,重點突出,語言清晰、準確;還要善于運用分析、綜合、歸納、演繹和類比等科學方法,啟發學生獨立思考;要針對學生情況,因材施教。
講解法是系統傳授數學基礎知識和技能的有效方法,能夠保持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地位,保證授課的主動性,有利于控制課堂教學的進程,使教學過程連貫、流暢,能較有把握達到預定的教學目的,也比較節省時間。
講解法不利于培養學生獨立探索數學問題的能力和習慣,這是它最主要的不足之處。因此,講解法只有和其他數學教學方法配合起來,才能使學生們的數學能力得到充分的發展。
2.談話法
談話法是通過師生的“對話”形式來進行教學的一種方法,即教師將教學內容編成若干有內在聯系的一系列小題目,在課堂上逐個提出來,指令不同水平的學生回答,或糾正回答中的錯誤,使認識逐步深入,根據反饋信息及時調整教學過程和改善教學活動的一種教學方法。
運用談話法,教師應在課前周密計劃,使所提出的問題彼此銜接,有邏輯性,使全班學生都處于積極思維的狀態:要愛護回答問題的學生的積極性,防止形式主義的談話。談話法有利于促進學生積極思考,但教師備課時間多,執教費時較多,并且要求教師有較高的教學藝術,有善于組織課堂教學的能力。
3.讀書指導法
讀書指導法就是教師指導學生直接閱讀教材,從而獲得知識和技能的教學方法。這是一種指導學生學會數學、會學數學,提高閱讀能力和自學能力的基本方法。采用讀書指導法時,教師要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選擇對于他們來說是中等難度的教材。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經過自己的努力,可以準確掌握這段教材。太易的教材,學生可以預習或復習時自己讀得懂,太難的教材,學生通過閱讀也難以準確地理解。
采用讀書指導法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但讀書指導法不易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對全班學生有的放矢的指導難于周全,也較費時間。
4.指導作業法
指導作業法就是在教師指導下,通過讓學生獨立作業達到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一種教學方法。這種方法的突出特點是充分體現了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積極進取精神,也是使學生自覺地掌握知識、應用知識的有效途徑,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獨立探究能力。在實際教學中,常常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解答一系列數學題,來鞏固新知識或熟練技能技巧,而用于獲取新知識的情況較少。
指導作業法對熟練學生的技能技巧,鞏固新學知識都有積極作用,常在新知識學習結束或單元、章節結束時采用。但更多的是與講解法配合使用,形成講練結合的教學法。
5.講練結合法
講練結合法是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講與練的結合,引導學生學習新知識,復習鞏固舊知識,培養技能、技巧和基本能力的教學法。運用這種方法,可從實際出發,采用以講為主,適當地練;也可采取以練為主,適當地講;還可采取邊講邊練、講講練練的靈活方式。但不管采取什么方式,講與練是互相聯系又互相制約的。講是練的基礎和前提,練是講的深入發展。二者應該有機結合,努力做到以講帶練,以練促講,推動教與學雙邊活動的開展,使學生學得生動、主動、扎實。
講練結合法能夠充分發揮教師與學生兩個方面的積極性,使學生既能集中注意力聽講,又能通過練習對剛學過的知識予以消化鞏固;而且雙方都能從對方及時獲得反饋信息,以便對教學作出必要的調整,彌補不足或加強薄弱環節。但是難以預料在練習中出現的各種各樣情況,對教師的應變能力和駕馭課堂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6.教具演示法
教具演示法是指教師通過實物、模型、影像等直觀教具的演示,使學生更好地獲取新知識和熟練新技能的教學方法。這種方法的主要特點是直觀、生動、形象、具體,有助于學生形成和接受新的數學概念和結論。
教具演示有利于抽象與具體相結合,促進學生對抽象問題的理解,發展學生的觀察力。采用這種方法進行教學時,要注意根據教學中數學對象的特征,設計制作適當大小的教具,恰當適時地演示教具,揭示形成概念及其關系的特征,并用準確的數學語言敘述出來;可以將抽象的數學概念及關系與實物或模型結合起來,幫助學生透徹理解空間形式及其數量關系,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以上介紹了六種常用的傳統數學教學法。這些教學方法各有其優點和不足之處。教學中應根據教學目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水平,合理地將多種教學方法結合起來靈活應用,才能使教學更生動、更有效。事實上,一堂數學課中,常常是既有講解,又有談話,還有作業指導和教具演示。幾種方法的相輔相成、綜合運用,才能取得預期效果,達到教學目的。
當前的數學課程和數學教學改革要使課堂教學轉向如何培養學生“會學數學”,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上來,這就向傳統的數學教學方法提出了挑戰。如何吸取傳統的數學教學方法的精華,將課堂教學由以傳授知識為主轉變到以培養能力為主,這是十分緊迫的問題,需要我們深入地進行研究。
發現法就是在課堂教學中,依據教師或教材所提供的材料和問題,通過學生自己積極主動的思維活動,親自去探索和發現數學的概念、定理、公式和解題方法等的教學方法。這種方法的特點是主動性、開放性和創造性,就是說這一方法要求學生主動去發現事先不知道的結果,運用創造性思維去參與學習過程,從中獲取知識技能、訓練思維和提高能力。
發現法是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于20世紀50年代末根據他的認知學習理論提出的。他認為教學方法要認真考慮的一個事實是一門課程不但要反映知識本身的性質,而且要反映求知者獲得知識的過程。他提倡學生應當象數學家那樣思考數學。
運用發現法進行教學具有很大的靈活性,沒有固定不變的模式可以套用。但通??梢园聪率鲆话悴襟E進行:
1.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這是明確發現的目標或中心,喚起學生注意、激起學生探求知識的愿望和學習興趣的過程。通常是由教師提出問題、介紹有關資料和現象,或由學生進行觀察實驗、演算、閱讀教材等方式進行。
2.推測問題結論,探討問題解法。這是在盡可能占有發現依據的基礎上,調控思維方向,發現、推測結論的過程。通常是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學生積極思考,對照材料、回憶有關知識和方法,進行分析、綜合,并展開不同觀點的討論,直到發現結論、探索到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
3.完善問題的解答,總結思路方法。這是整理、完善和評價發現成果,強化學習動機的過程。通??梢杂山處熁蛟诮處煹膯l、點撥和幫助下,由學生對整個發現、解決問題的過程進行整理小結,評價不同方法、途徑,總結思路方法。這樣可以使學生即鞏固知識,又得到發現后的滿足,從而既獲得了知識技能,又強化了內在的學習動機。
4.必要時,進行知識綜合、充實和改善學生的認知結構。這是在解決問題后,引導學生再與已有的知識綜合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使原有的認知結構更加充實、得到改善。
發現法教學的實質是學生活動為主,親自參與發現學習。而教師的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創設問題情境、組織引導、激發動機的過程中。因此運用發現法進行教學的基本要求應該是:
4.發現中要引導學生注意掌握知識的系統和學科的基本結構,突出強調數學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
發現法的優點是能不斷提高學生的智慧,并發揮其潛力,有利于學生智力和創造性思維能力的發展;由于學習中有所發現,因而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產生自覺學習的內在動機;能使學生學會試探法,有利于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索精神和能力;能夠鞏固對知識的記憶。發現法的不足之處是費時較多;不利于學生掌握系統的知識、形成熟練的技能技巧;備課比較困難,缺乏經驗的教師難于隨機應變解決意想不到的問題,難于駕馭課堂教學的進度。
發現法一般適用于下定義、找結論和想方法三個環節上。它是否能順利進行還要決定于學生原有認知結構的質量。因此,并不能也不應該要求每一堂課都去使用它。
程序教學法是讓學生按照一定的邏輯程序獨立地獲取知識技能、提高能力的教學方法,是按預先編好的程序進行教學的方法。這是美國心理學家和教育學家斯金納于20世紀50年代根據控制論原理首創的,是用教學機器發展起來的一種教學方法。
這種方法是建立在“教法算法化”的思想上的一種個體化教學方法,首先由程序設計者(教育研究者或教師)編制程序教材(教學機器或課本),并附有答案。學生通過邊看程序教材邊作解答,邊對照答案,由淺入深、循序漸近地自學。遇到困難或錯誤時,由教師個別輔導或機器發出警告。
程序教學的名目繁多,從形式上分,一般可分為以下三種:通過教學機器來呈現的,稱為“機器教學”;通過課本來呈現的,稱為“課本式程序教學”;通過電子計算機來呈現的,稱為“計算機輔助教學”。從程序的特點上來分,程序教學的主要模式基本上分為兩大類:直線式的程序和分支式的程序。
直線式程序化方法的特征,是讓學生著眼于目前獲得的教學內容,而不考慮他對前一段問題的反映和答案。在這種情況下,教學的個別化表現為每一個學生都是按照最適合于自己速度的步調來閱讀教材。但是,知識素養水平不同以及理解和掌握能力不同的學生仍要學習相同的教材,并且按照相同的順序學習。
分支式程序化方法的特征,是分配給學生的各段內容在某種程度上依賴于學生對以前各段問題回答的情況。如果回答正確,學生就可以按照最直截了當的直線式方法的大綱向前繼續學習。如果學生回答出現錯誤,就指引他去找出錯誤答案的原因,并用補充的、輔助的教學片斷內容加以說明。教學內容分支式程序化,能更好地適應學生的個性特點。
程序教學法的優點是學生直接和程序化的教材接觸,要求自己動手、動腦子去獨立完成學習任務。有利于培養自學能力和養成自學習慣;學生可以采用適合于自己的能力、水平的速度,安排學習進程,掌握學習的主動權,有利于照顧學生的個別差異,發揮不同程度學生的積極性,做到因材施教;可以根據學生學習中的錯誤提供補充教材,及時幫助學生糾錯補漏,提高教學效益;可以排除師資條件對教學的影響,保證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程序教學法的不足之處是教學過程呆板,缺乏靈活性,容易束縛學生思維的發展,不利于完全實現教育教養兩方面的目的;同時,由于過分強調和夸張“程序”的作用,導致削弱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班級學習中的交流促進作用,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
自學輔導法就是在教師的指導和輔導下,學生進行自學獲得知識技能,發展能力的教學方法。這種方法的主導思想是突出教學過程中的師生的雙邊活動,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自學輔導教學法是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盧仲衡教授首先提出的,它是在程序教學法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廣泛運用的教學方法。
自學輔導教學法的運用,需要有專門編寫的一套適合于自學的教材、練習冊和測驗本,因此,也稱為“三本”教學法。
自學輔導教學法應遵循以下原則:
1.寓有效學習心理原則于教材之中的原則。
2.教師指導下學生自學為主的原則。
3.強化動機原則。就是必須采用種種方法激發學生潛在的學習積極性,強化動機,提高自學的自覺性。
4.班集體與個別化相結合的原則。就是要協調集體與個別化的矛盾,達到因材施教,促進學生良好的個性和習慣的形成。
5.啟、讀、練、知、結相結合的原則。就是啟發引導、閱讀課文、做練習、知道結果及時反饋和強化、進行小結相結合。
6.自檢和他檢相結合的原則。就是要在檢查學習效果時,師生結合,特別要培養學生自檢的能力。
7.變式復習的原則。就是為了達到鞏固知識的目的,復習要變式復習,不要機械的單調復習。
自學輔導法的課堂教學基本形式是:教師只作精辟簡短的指導性講授或布置閱讀課題及提綱;學生獨立閱讀教材、做練習、回答問題;教師巡廻答疑或重點講解有關問題;學生訂正錯誤、摘要筆記、并作出小結。
自學輔導教學法,一般可分為四個階段進行:
1.領讀階段。目的在于指導學生初步學會自學閱讀的方法,培養學生獨立做題、認真進行自我檢查的習慣。這一階段的主要教學途徑是,教師引導學生進行“三讀”:初讀掃除字詞障礙,細讀概括段落大意,精讀鉆研關鍵字句;學生獨立做出相應的練習題,并核對答案;教師檢查,重點按提綱檢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
2.啟發自學階段。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獨立自學能力,養成自學的習慣。在這一階段的教學中,教師應適當放手,只要備好“啟發自學提綱”和“小結檢查提綱”發給學生,由學生獨立地自學、做題、對答案、自檢、最后糾正錯誤,進行小結。
3.自學輔導階段。目的在于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強化自學習慣,達到教學要求。這一階段教學中,教師在課上只交待學習任務和注意事項,學生獨立閱讀、練習、自檢、小結,做出必要筆記。教師進行必要輔導、答疑、檢查了解情況、小結并落實教學要求。
4.教學研究階段。目的在于進行階段評價,為進一步教學提供策略依據。當一個單元教學結束后(期中或期末),學生的自學能力已有較大提高,也完全適應了自學輔導的方法,因此,教師應通過教育評價、研究教與學兩方面的情況,總結經驗教訓,為下一步教學提供策略依據。
應該指出,自學輔導教學法強調學生自學為主,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這并不意味著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相反,對教師的主導作用應該是有更高的要求、具體表現在:
1.教師必須在正確評價學生的自學能力的前提下,從實際出發,對學生的自學方法作具體的組織和指導。
2.教師必須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全面進行教與學的評價。這就要善于啟導要領,輔佐學生自學入門;要善于點撥關鍵,糾正學生的毛??;要善于釋疑導向,幫助學生理解概念、掌握方法、活躍思路;在進行全面評價的基礎上,要善于因材施教,確保大多數學生都有收獲、得到發展等等。
單元教學法就是根據知識整體的結構,把教學內容組織和劃分為若干教學單元,并按教學單元分段進行教學的方法。這種方法打破了傳統教學中按課時劃分教學內容的辦法,目的是為了避免人為地割裂知識結構系統對培養能力產生的不利影響。單元的劃分一般要根據具體教學內容的難易、聯系以及學生的認知水平進行,單元可大可小,但都要反映出知識的形成和發展過程,不允許割裂知識的整體結構。
單元教學法的具體教學過程有兩種形式:
1.知識結構單元四步驟教學。這種方法是北京景山學校于20世紀60年代初系統提出來的一種教學方法,是將一個單元知識的教學過程分為四步完成:
一是自學探究。根據教材內容的特點,分兩種方式進行:有關概念和描述現象的內容,用自學讀書方式;有關觀察、實驗和推理論證的內容,用探究操作方法。單元教學開始,教師把內容概括地作出介紹,并給學生指出自學探究的路線圖,提出一些思考題、啟發學生積極思維,并鼓勵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然后引導學生去觀察、實驗、論證、獨立得出結論。教師要及時了解學生自學探究的進展情況,收集提出的問題和獨特新穎的思想方法等,為下一步重點講授做好準備。
二是重點講授。目的是使學生在自學探究的基礎上,將所獲得的知識提高一步,獲得規律性的認識。一般來說,重點講授的內容是單元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關鍵和內在聯系;獲得科學的數學結論和尋求解題途徑的思維方法以及知識的起源、發展和去向等。
三是綜合訓練。就是讓學生綜合運用已掌握的數學原理和數學方法,靈活地去解決一些具有一定綜合性的數學習題。在綜合訓練中,要選擇有明確目的性和典型性的題目,設計好訓練的程序,符合學生的發展水平,促進學生能力的提高。
四是總結鞏固。就是讓學生總結本單元的內容,整理基礎知識、基本方法,整理習題類型和解題思想方法,形成一個完整系統,充實學生的認知結構,從而達到鞏固提高的目的。同時,還可以讓學生寫出學習心得,或陳述自己的見解,或將所學內容引伸拓廣,或變更問題,尋求新的結論和方法,或撰寫研究性的小論文。
2.單元六課型教學法。這種方法是湖北大學黎世法教授于20世紀80年代中期提出來的,是將每個單元的內容依次通過以下六種不同的課型進行教學,即:
自學課:教師指點下,學生自學新教材;
啟發課:教師重點講解;
復習課:教師指導學生獨立復習;
作業課:教師指導學生獨立作業;
改錯課:師生結合,共同批改作業;
小結課:師生結合,將知識技能概念化、綜合化。
從以上兩種形式的單元教學法的概略介紹中,可以看出它的突出優點在于:學生獲得的知識較系統;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學探究能力。但運用這種教學方法需要教師經驗豐富,學生有一定的自學能力和習慣。
嘗試指導、效果回授教學法就是教師將教材組織成一定的嘗試層次,學生通過嘗試進行學習,同時,教師十分注意回授學習的效果,以強化學生所獲得的知識技能,達到傳授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及獲得和運用知識的能力的教學方法。
這一教學方法是上海青浦縣經過多年改革試驗形成的一套教學模式,也是國內高等師范院?!爸袑W數學教材教法”課程的教材中迄今為止所介紹的最新的教學方法,已受到廣泛好評,并正在推廣普及。它是充分應用嘗試指導和效果回授等心理效應的教學方法,對于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學科興趣有很大作用。
嘗試指導、效果回授教學方法的一般步驟大體是:
1.啟發誘導,創設問題情境。就是在運用這一方法時,首先把問題作為教學過程的出發點,啟發誘導學生,造成急于想解決而又無法解決問題的認知沖突,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2.探究知識的嘗試。就是當學生進入問題情境后,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組織學生閱讀、實驗、觀察、討論,嘗試著找出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教師當然要注意講究引導的方式方法,要允許出現偏、錯,鼓勵學生嘗試,敢于發表見解。
3.歸納結論,納入知識系統。就是在學生探究嘗試的基礎上,教師要組織學生根據嘗試結果歸納出一般結論,并通過必要的講解,使之納入教材的知識系統中去。
4.變式練習的嘗試。就是要以培養學生靈活轉換、獨立思考為目的、精心設計一組由簡到繁、由易到難的變式練習題,組織指導學生逐級深化認識,把學生思維逐步引向新的高度。
5.回授嘗試效果,組織質疑的講解。就是在課堂上教師要隨時收集與評定學生嘗試探究學習的效果,并及時調節教學的進度和方法;在課后教師要盡快、盡早批改作業,了解學生掌握知識技能的情況,并盡快通過補授,幫助學生克服學習障礙,以避免學生的學習問題累積和學生學習的分化。
6.階段教學結果的回授調節。就是在某一階段教學完畢后,要根據教學目標的分類細目,通過測試進行教學效果反饋,然后再采取必要的補授措施。特別要為學有困難的學生提供再次學習的機會,幫助他們克服障礙、通過難關,使他們的學習越來越順利,逐步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和信心。
在運用這一教學方法中,教師還要注意:六個步驟是統一的整體,嘗試學習是中心環節,它包括探究知識和變式練習兩方面;重視課內外教學的結合,課內要“面向多數、兼顧兩頭”,課外還應開展活動,進行必要的個別輔導;整個課堂教學不能把這六個步驟當成固定模式去套用,而要靈活掌握,有時可側重于某些方面。
嘗試指導、效果回授教學實驗研究的結果表明:使用這種方法后,學生的思維能力和閱讀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和發展,學生的學習成績提高很快;使用這種方法,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了學習興趣,而且能在不加重學生負擔的前提下完成教學任務,降低分化程度。當然,在使用這種方法時,嘗試指導和效果回授這兩個實驗因子應當相輔相成,不能偏廢,這樣才能既打好基礎,又發展智能,這樣也才能保證在不同水平的學校中,同樣取得較顯著的教學效果。
孩子都是祖國的花朵,因此教師們要注重對孩子的培養。常用的教學方法一般有啟發探索法、游戲法、歸納演繹法、比較法、操作法講解演示法,幼兒園的教學方法是否運用得好,關系到幼兒園的教學質量。下面有幾種方法給大家介紹一下。
1、啟發探索法。
啟發探索法的目的是依靠幼兒已掌握的數學知識和經驗,啟發其去探索并獲得新的知識,這是幼兒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習數學的一個重要方法,它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幼兒學習熱情,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啟發探索法的運用過程中必須注意:(1)啟發探索法要貫穿整個數學教學過程,以及教師指導下幼兒進行積極思考探索的學習過程;(2)啟發探索法應與操作法結合進行;(3)教師的提問要能起到引導幼兒思路、引導探索方向的作用;(4)在教師的啟發下,鼓勵幼兒獨立思考問題,充分調動幼兒的學習積極性;(5)當幼兒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時,教師要及時予以開導、鼓勵,并給予幫助。
2、游戲法。
游戲法的目的是通過游戲引發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游戲是幼兒學習數學的一種十分重要的途徑和方法,也是幼兒獲得數學知識和思維發展的有效手段。主要的游戲方法有:(1)有情節的游戲,如看電影按票號坐座位;(2)運用感官進行的游戲,如聽鼓聲說數;(3)口頭游戲,如數數歌;(4)競賽游戲,如倒數比賽等。
3、歸納演繹法。
歸納法是借助已掌握的知識,概括出簡單本質特征和規律,以獲得新的數學知識的方法。演繹法是運用帶有規律性的知識進行推理以獲得新的數學知識的方法。通過這兩種方法幼兒可以獲得初步的推理能力,并能運用之來學習新的數學知識。如幼兒在認識了三角形之后,知道凡是有三角三邊的圖形都是三角形;在學過1、2,3,4,5的排列規律后可以推理出6-10的排列形式。
其他方法(欣賞法、觀察法、談話法、歸納法、演繹法、情景法)。
4、比較法。
比較法的目的是通過兩組或兩組以上物體的比較,找出相同和不同之處。按照比較的形式來分,可分為對應比較(如重疊等)和非對應比較(如單雙排的不對應等)。比較法的運用過程中必須注意:(1)比較過程中要引導幼兒進行認真觀察比較;(2)教師要以啟發性的提問(問題要圍繞重點要求進行),指導幼兒進行比較;(3)觀察的過程中要引導幼兒積極思考,努力發現,并學會總結和歸納。
5、操作法。
幼兒的思維是具體形象的,他們通過借助于事物在頭腦中的形象來思維。單純地向幼兒傳授講解,既不能獲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又不利于發展幼兒的思維能力。如何優化數學教育活動,促進幼兒更有效主動地學習、增強幼兒的自信心呢?實踐中,我發現操作法是幼兒學習數學的基本方法。由于幼兒時期的各種心理過程帶有明顯的具體形象性和不隨意性的特點,所以一些新穎的、有情節的、變化的、讓他們動手的活動,能夠引起他們的注意和興趣。幼兒通過操作活動,通過操作具體的材料(這種材料多數是幼兒身邊常見的自然物品、玩具等),并且每個幼兒都有足夠的材料,使他們都有操作的機會,獨立進行學習活動,這種活動能夠充分地調動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和學習興趣。操作法的運用過程中必須注意:(1)為幼兒操作活動創造必要的條件;(2)在幼兒動手操作之前要對幼兒講清楚操作的目的和具體操作方法;(3)給幼兒充分的時間操作、觀察、思考和探索;(4)操作過程中要觀察幼兒的操作情況并以提問的方式引導幼兒進行思索;(5)進行結果討論,幫助幼兒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整理歸納,明確概念,向內部思維活動轉化。
6、講解演示法。
講解演示法目的是通過教師展現直觀教具并結合口頭講解把抽象的數、量、形等知識呈現出來。講解演示法運用過程中要注意:(1)演示的教具要直觀,易于幼兒理解接受;(2)教師講解語言要簡練,生動形象,通俗易懂。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qitafanwen/9241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