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活動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文化交流,更是一次深入了解中國歷史文化、社會發展和現代面貌的絕佳機會。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24讀懂中國活動心得體會(精選10篇),希望大家閱讀之后有所收獲。
《2023年“讀懂中國”活動優秀作品展播征文類第七期》是一期非常有意義的節目,它匯集了許多來自全國各地的優秀征文作品,展示了老一輩同志在各個方面的努力和成就。潛心深耕、科技報國的盧瑞華;研桑助殘,篤行不懈的向仲懷;啟智潤心,桃李天下的吳泳川;育菌推新,助力脫貧的王德芝;還有耕耘甜蜜,助學圓夢的王鳴。他們讓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了人民群眾的偉大力量和智慧,也讓我更加珍惜和感恩自己的生活。通過這次的節目,我更加堅定了自己的信念和追求。我相信,在全體中國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們一定能夠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
通過本期節目的學習,我收獲頗多。姚禮慶是第一個獲得意大利米蘭國際消化內鏡大會終生榮譽獎的中國人,他帶領著團隊從無到有,不斷探索前進,制定出中國內鏡的“中山標準”,為中國內鏡事業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他的“一切為了病人”的中山精神,深刻地影響著醫學事業的同行們?!叭嘶钪畲髢r值是為社會發光發熱”,徐晨光的“晨光精神”也影響并激勵著無數人:他捐助鄉村小學,助力山里孩子的求學夢想;退休后他送黨課下鄉,傳播著中共精神,讓黨的春風沐浴著更多人。藏族教師鄧曉琳長期工作在民族教育一線,沒有驚天動地的偉業,卻有著數不清的感人肺腑。她是無數平凡教師的縮影,她在平凡的工作中放出不平凡的光彩。最“土”教授謝德體和土疙瘩打了一輩子的交道,將研究與實踐緊緊結合,為腳下的這片土壤奉獻了他的青春與汗水。他們每個人在自己的行業中精益求精,將有限的小我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我們也應該向前輩學習,對自己提高要求,為實現人生價值打下堅實基礎?!? 」
在看完第二期節目后,我深受啟發。這一期聚焦于姚禮慶、徐晨光等五位優秀老同志的光輝偉績,通過眾多青年學子對“五老”生平事跡的講述,再次展現老一輩同志的奮斗精神與家國情懷。
在幾位青年代表的深情演講下,我認識到了醫者仁心的姚禮慶前輩;始終保持著對馬克思主義熱情的徐晨光前輩;一寸丹心鑄魂育人的鄧曉琳前輩;精益求精的謝德體前輩;以及攻堅克難敢為先的趙聚英前輩……每一位革命老同志懷著深厚的家國情懷,在黨的領導下,不懈奮斗,為人民事業譜寫壯麗詩篇,不禁使人肅然起敬,贊嘆連連。
此外,五老們還就當代青年的未來發展,提出了自己的見解。青年一代應提高自己的覺悟,將自己與國家的命運緊密聯系在一起,努力學習科學知識,扎實奮斗,精益求精,為祖國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總的來說,這一期給我帶來了很多思考和啟示。作為新一代大學生,我們不僅要講好入黨故事,更應該傳承紅色基因,不忘前輩的諄諄教誨,接力永逐中國夢!
林占熺,在幾十年的科研扶貧生涯中,他為解決“種植食用菌就必須砍樹”的世界級難題,經歷無數次試驗,發明出以草代木培養食藥用菌的方法,幫助17500多個農戶擺脫貧困。在“一帶一路”政策的號召下,他還把菌草技術和減貧經驗傳播到106個國家,為世界扶貧事業做出了突出貢獻。從林占熺身上,我看到了共產黨人堅貞忠誠、信念崇高、不辭辛苦、勤勉奉獻的品質。奮進新時代,走好新的趕考路,我們新時代青年必須以林占熺先生為標桿,腳踏實地、擔當作為、踔厲奮發,砥礪奮進新征程。
觀看完“讀懂中國”活動優秀作品展播相關視頻后,我深刻地感受到了無私奉獻的精神具象化:是一片丹心育桃李,大漠唱響“銀齡”歌的曾樂元教授;是但愿世人無疾苦,百歲看診又何妨的張磊老師;是教書育人路,九十三歲不停步的鄭光華老師;是艱難歲月里一心求學,火紅年代里潛心科研,三尺講臺上精心育人的楊奇斌教授;是用生命書寫教育贊歌的楊隆騫老師。從黑發滿頭到銀發如雪,無論世界百轉千回,他們始終肩扛使命和責任,為人民與國家披肝瀝膽,一往無前,踔厲奮發,砥礪前行。我們理應致敬他們,學習他們并汲取他們的精神營養,化為前行的動力。
中國夢是歷史的,是現實的,是未來的,更是青年一代的。韓濟生前輩說“困難使懦者卻步,使勇敢者奮進,奮進的精神讓我們一定能克服困難?!弊鳛樾聲r代的大學生,我們不僅僅要“講好入黨故事”,更應該“傳承紅色基因”。吾輩青年當以鼓舞昂揚的拼搏意志,緊跟時代的鏗鏘步伐,創造不凡的奮斗業績,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讀懂中國,傳承奮斗力量,踔厲奮發,踐行初心使命。今日我觀看《讀懂中國》,從各位講述人的慷慨激昂中感受祖國風雨兼程,感受祖國滄桑巨變,如此種種離不開一位又一位偉人跨越激流,勇往直前。
我知盧瑞華先生五十余載嚴守秘密,不計功名;我知向仲懷先生奔走中國蠶業,艱苦求尋;我知吳泳川老師不忘初心,無私奉獻,以青春之心建功新時代!清澈的愛,只為中國,他們心懷信仰,勢必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讀懂中國故事,將愛融入生活的點滴,有責任,有擔當,去像王德芝女士一樣助力脫貧攻堅,推動祖國振興;去像王鳴教授一般心懷慈善,滿懷希望,這是我們青年的使命,亦是中國富強的希望!
日月其邁,時盛歲新。觀看《讀懂中國》我看到了新一輩青年的責任與擔當,以青春之我,助力社會和諧,以國家繁榮,賦能祖國振興。少年強,則國強,吾輩當愛國奉獻,刻苦奮斗,砥礪奮進新時代,櫛風沐雨譜新篇!
讀五位優秀黨員科學家的事跡后我深受感動,回望這一路的科研發展,我看到了老師們兢兢業業幾十年的堅守,把自己的一生交給國家,培育出一代又一代的國家棟梁。在他們眼里,只有把手頭上的工作與社會需求、國家需要相結合,才能真正做到不負人民、不負國家。作為當代青年大學生,我們應秉承老一輩科學家的科研精神,踔厲奮發,勇毅前行,在黨和國家的領導下,努力將成果鋪灑在祖國大地上,在建設現代化強國的新征程上奮勇拼搏,迸發出屬于我們這一代人的青春力量!
為積極響應教育部關工委推出的思想政治工作,在記述和傳播老同志的故事中切實體悟生動鮮活的“四史”教育。我觀看了以“老少共話二十大,踔厲奮發新征程”為主題的“讀懂中國”活動優秀作品展播。在了解曾樂元、張磊、鄭光華、楊奇斌、楊隆騫幾位老師的生平經歷后,我被深深地觸動了,這次活動既豐富了我的課余文化生活,又增進了我和黨之間的情感交流,讓精神傳承成為一種健康的習慣。我相信,只有不斷努力學習知識、培養良好品德的時代新人,才能成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中堅力量。
顏德岳教授不斷克服早期科研的探索困難,揭開超分子組裝的奧秘,發揚了以基礎研究為樹根的大樹式科研理念;鄒先定教授造訪多地手工查詢、記錄歷史素材,宣講農學院的傳統與精神,為農業強國奮斗;常曉明教授創建“曉明研究室”為本科生進行指導,幾十年如一日為學生無私付出;盧耀如教授七十年投身地質研究,不斷探索、開拓創新、言傳身教;林占熺教授以菌草技術應用于諸多領域,將理想與國家時代需要結合,服務于鄉村振興——通過“讀懂中國”活動,我對于“四史”教育有了更加鮮活的認知,更加感受到理想與榜樣的力量。
百年坎坷復興路,世紀滄桑強國夢,為了實現民族的偉大夢想,黨領導人民一路風雨兼程,一路慷慨壯歌,終于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強國之路、富民之路、復興之路。國家好,民族好,大家才會好。作為國家新一代的生力軍,圓夢之旅要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唯有把每個人的小夢想轉化成現實,才能離“中國夢”更進一步,“中國號”巨輪才能揚帆遠航,成功到達夢想的彼岸。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qitafanwen/9240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