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劃可以幫助我們做出明智的決策,避免盲目行動。在制定計劃時,應該將目標細化為具體的任務和行動步驟,以提高執行力。1制定計劃的過程中,可以借助工具和技術來提高效率和準確性。
教師在上課之前要充分作好課前準備,設計好每堂課的導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三年級音樂教師教學計劃,希望可以提供給大家進行參考和借鑒。
一、教材分析:。
教材從教育理念上,強調了“以學生發展為本”,音樂教育面對全體學生,也應注意學生的個性發展。教材編寫以審美為中心,以音樂文化為主線,以(音樂)學科為基點,加強實踐與創造,加強綜合與滲透,把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貫穿于始終。
三年級下冊總共9課,分別是《春天的歌》、《我們的朋友》、《童趣》、《音樂會》、《牧童之歌》、《愛祖國》、《老師的歌》、《愛和平》、《家鄉美》,其中表演歌曲有18首,讓學生了解幾首中國優秀的兒童歌曲和幾首優秀的外國歌曲,并配以群體的音樂活動,如:齊唱、獨唱等,這是一種以音樂為紐進行的人際交流,它有助與學生養成共同參與的群體意識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欣賞有22首,以審美為核心,以音樂的美感來感染學生,以音樂中豐富的情感來陶冶學生,使學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樂審美觀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音樂必要的審美能力。
新教材的曲目選擇,在考慮作品的思想性、藝術性、民族性基礎上,尤其注重歌曲的可唱性與欣賞曲的可聽性,各年級的歌曲還兼顧時代性。朗朗上口,易聽易記,讓學生愛唱愛聽。在樂譜使用上,從我國的國情出發兼顧世界上使用的各部分主要譜種。刪除了過難的和弦等知識,和聲(音程)主要通過口風琴的目定低音伴奏的形式去操作實踐,另外,還有自制樂器,編創小品、游戲、舞蹈等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教材的最后,還有活動性的測試與評估,鼓勵學生自測、自評、互評、他評,形式豐富多彩。
二、學生分析:
本學期我繼續擔任三年級二班的音樂課。從整體的水平看,班級的整體水平相差不是特別明顯。學生在音準、對歌曲的接受能力和音樂表現能力方面學生相對可以,大部分學生對音樂的學習積極性非常高,上課紀律也不錯,舉手發言的學生較多。從整體水平來看,這學期學生音樂水平明顯好轉,在教學常規方面大有進步。在視唱練耳、音樂知識等方面有所提高,三年級學生已經系統地掌握了一些最基本的音樂基礎知識,例如:他們已經基本認識了音的高低、長短、強弱,學習了很多內容健康、優美、動聽的兒童歌曲,感受了音樂的美,具備了一定的編創能力。但還有一部分同學音樂基礎知識欠佳,需要進一步系統地學習,來獲得更多的音樂知識,加深對音樂的了解,在教學中滲透德育、美育,在課上進行多媒體教學,加強教育科研,加快教育現代化,促進教育改革,努力使學生在上課過程中逐步實現全面發展??偟膩碚f,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我還要注重音樂基礎知識訓練,進一步鞏固、完善教學,還要充分注意這一學段學生是以形象思維為主,好奇、好動、模仿力強的身心特點,要善于利用兒童自然的嗓音和靈巧的形體,采用歌、舞、圖片、游戲相結合的綜合手段,進行音樂教學,為學生打下扎實的基礎,并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三、教學目標:
(一)感受與鑒賞。
1.音樂表現要素。
(1)對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種音響感到好奇和有趣,能夠用自己的聲音或樂器進行模仿。能隨著熟悉的歌曲或樂曲哼唱,或在體態上作出反應。
(2)能聽辨不同類型的女聲和男聲。知道常見的中國民族樂器和西洋樂器,并能聽辨其音色。
(3)在感知音樂節奏和旋律的過程中,能夠初步辨別節拍的不同,能夠聽辨旋律的高低、快慢、強弱。
(4)能夠感知音樂主題、樂句和段落的變化,并能夠運用體態或線條、色彩作出相應的反應。
2.音樂情緒與情感。
(1)聽辨不同情緒的音樂,能用語言作簡單描述。
(2)夠體驗并簡述音樂情緒的變化。
3.音樂體裁與形式。
(1)聆聽少年兒童歌曲、頌歌、抒情歌曲、敘事歌曲、藝術歌曲、通俗歌曲等各種體裁和類別的歌曲,能夠隨著歌曲輕聲哼唱或默唱。
(2)聆聽不同體裁和類別的器樂曲,能夠通過律動或打擊樂對所聽音樂作出反應。
(3)能夠區別齊唱與合唱、齊奏與合奏。
(4)能夠初步分辨小型的音樂體裁與形式,能夠聆聽音樂主題說出曲名,每學年2~4首。
4.音樂風格與流派。
(1)聆聽中國民族民間音樂,知道一些有代表性的地區和民族的民歌、民間歌舞、民間器樂曲和戲曲、曲藝音樂等,了解其不同的風格。
(2)聆聽世界各國民族民間音樂,感受一些國家和民族音樂的不同風格。
(二)表現。
1.演唱。
(1)樂于參與各種演唱活動。
(2)知道演唱的正確姿勢及呼吸方法,并能在唱歌實踐中逐步掌握和運用。能夠對指揮動作及前奏作出恰當的反應。
(3)能夠用自然的聲音、準確的節奏和音調有表情地獨唱或參與齊唱、合唱。
(4)能夠對自己和他人的演唱作簡單評價。
(5)每學年能夠背唱歌曲4~6首。
2.演奏。
(1)樂于參與各種演奏活動。
(2)學習課堂樂器的演奏方法,參與歌曲、樂曲的表現。
(3)能夠選擇適當的演奏方法表現樂曲的情緒,并對自己和他人的演奏進行簡單評論。
(4)每學年能夠演奏樂曲2~3首。
3.綜合性藝術表演。
(1)能夠主動地參與綜合性藝術表演活動,并從中享有樂趣。
(2)在有情節的音樂表演活動中擔當一個角色。
(3)能夠對自己、他人的表演進行簡單的評論。
4.識讀樂譜。
(1)用已經學會的歌曲學唱樂譜。
(2)結合所學歌曲認識音名、音符、休止符及一些常用記號。
(3)能夠識讀簡單樂譜。
(三)創造。
1.探索音響與音樂。
(1)能夠自制簡易樂器。
(2)能夠運用人聲、樂器聲及其他音源材料表現自然界或生活中的聲音。
2.即興創造。
(1)能夠即興創編同歌曲情緒一致的律動或舞蹈,并參與表演。
(2)能夠以各種音源及不同的音樂表現形式,即興創編音樂故事、音樂游戲并參與表演。
3.創作實踐。
(1)能夠創作2~4小節的節奏短句。
(2)能夠創作2~4小節旋律。
(3)嘗試用電腦創編音樂。
(四)音樂與相關文化。
1.音樂與社會生活。
(1)關注日常生活中的音樂。
(2)喜歡從廣播、電視、磁帶、cd等傳播媒體中收集音樂材料,并經常聆聽。
(3)主動參加社區或鄉村音樂活動,并能同他人進行音樂交流。
(4)聽音樂會或觀看當地民俗活動中的音樂表演。
2.音樂與姊妹藝術。
(1)接觸與了解戲劇、舞蹈等藝術表演形式,認識音樂在其中的作用。
(2)能夠結合所熟悉的影視片,簡單描述音樂在其中的作用。
3.音樂與藝術之外的其他學科。
(1)能夠選用合適的背景音樂,為兒歌、童話故事或詩朗誦配樂。
(2)知道一些不同歷史時期、不同地域和國家的代表性兒童歌曲。
四、教學重點難點。
1.能夠完整地背唱所學過的歌曲,參與各種演唱活動。
2.能夠隨著音樂自由發揮想象力,用簡單的形體動作配合音樂節奏表演。
3.感受生活中的音樂,能夠運用人聲、樂器模仿自然界或生活中的聲音。
4.樂于與他人共同參與音樂活動。
五、教學措施:
1、認真鉆研大綱和教材,在此基礎上按課時,認真寫好教案。
3、充分作好課前準備,設計好每堂課的導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4、認真上課,在課上多給學生自我表現和發問的機會。因材施教,對不同的學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學手法,使學生能夠充分發展。
5、指導學生學習正確的坐姿、唱姿,以及合理的發聲練習曲。
6、注重學生的音樂綜合技能、技巧、知識訓練,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歌唱。
7、在教學中指導學生了解歌曲的情緒,并能用正確的情緒來演唱不同的歌曲。
8、每節唱歌課給學生三分之一的時間練習,教師正確處理、引導。
9、合理安排時間進行音樂欣賞,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愛好,開拓學生的視野,并了解一些音樂知識。
出處 fAnweN.cHAziDiaN.cOM
10、通過律動以及集體舞的訓練,培養學生的節奏感和樂感,加強學生的全面素質。
11、在綜合課、唱歌課、欣賞課、器樂課、歌舞唱游課中滲透德育,深化教育改革。
12、根據本校條件設備,充分利用錄音機等教具,努力激發學生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13、課堂形式設計多樣,充滿知識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戰性以及表演性。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并使他們最大限度地學到知識,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課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及創新能力,用輕松的課堂形式讓學生喜愛音樂課。
14、豐富課外音樂活動,以學生的愛好為主開展課外音樂活動,使學生在平時生活中學習音樂。
總之,在音樂教學中實施自主學習,要堅持從培養學生興趣出發,精選一些妙趣橫生、有趣味的教法,讓學生多聽多唱,放手讓學生在音樂的環境中學習音樂、理解音樂、感悟音樂、表現音樂。真正給學生一個展示的舞臺,一個鍛煉的機會,一個成功的體驗。讓學生由教育教學的“被動角色”躍為“主動角色”,成為學習活動的主體。
六、教學安排:
按進度表執行。
一、學生情況分析:
這個階段是非常重要的,經過兩年的音樂學習,學生對學習音樂有了一定的認識并有自己的見解。這時對今后學習有很大的作用,我們必須要抓住這個階段的學習,為今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在這個學期的學習中,我要鞏固學生上學期學習的知識,并做好本學期的學習,培養學生喜愛音樂的感情。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的編寫以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音樂于相關文化相結合,強調學生參與實踐活動,正確理解民族文化于多元文化相結合的關系。本教材的設計特色是以單元式的教學結構,豐富多彩的音樂活動,傳統于現代相結合的教材內容,獨特的評價方式,活潑大方的版面設計。三、本學期教學任務:
一、發聲訓練部分:
1、學會連音唱法,逐步做到聲音自然而連貫、圓潤而流暢。2、運用非連音及斷音唱法時,聲音要有彈性。3、初步運用氣息控制,做力度變化的練習。
4、在韻母變換時,逐步做到聲音位置不變,注意咬字、吐字的正確。
5、二聲部發聲逐漸做到聲部和諧。二、視唱、知識、練耳部分:
習附點音符,知道它們的名稱和時值。學習各種拍子的指揮圖式。學習頓音記號及其唱法。
2、視唱部分:視唱c調號上的自然大、小調音階及五聲徽、商等調式音階。在教師幫助下視唱c調號上的單聲部歌曲(包含所學過的音程及節奏)。練唱有大小二度、大小三度、純四、純五度、大小六度、純八度旋律音程的練習(不出現名稱)。劃拍視唱各拍子歌曲。
3、練耳部分:練習聽記兩個音——四個音連續進行的旋律音程,增加大小六度音程。(不說出名稱)。練習聽記2——4小節的節奏。聽辯二拍子、三拍子歌曲,標出小節或節拍。
三、欣賞部分:
結合音樂作品的欣賞,了解一些旋律的初步知識(如旋律進行的方式、特點和一般的表現意義),以進一步加強情感體驗的能力,加深對音樂形象的感受,進入比較深入的欣賞。
四、教學措施:
1、認真備課,做好前備、復備工作,為能使學生上好課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備課時注意與新課標結合,并注意備學生。
2、因材施教,對不同的學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學手法,使學生能夠充分發展。
3、設計好每堂課的導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4、課堂形式設計多樣,充滿知識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戰性以及表演性。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并使他們最大限度地學到知識,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課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及創新能力。
5、積極和其他學科溝通,積極研究學科整合。響應新課標要求。6、多看多聽其他學校的課程,在本校多實施,使學生開闊眼界。
教師從中總結經驗。
一、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三年級共有40個學生,他們大都活潑可愛,并且喜愛音樂,特別是唱歌,大部分學生能掌握正確的唱歌姿勢,自然的發聲方法,有百分之三十的學生能獨立、自信、有表情的進行律動和即興動作。本年級對識譜與欣賞是弱項,只有及少數學生有一定的識譜能力??傊?,三年級的孩子就像是一張雪白的紙,等著師生共同去描繪五彩繽紛的畫卷,相信,經過師生的共同的努力,孩子們的音樂素養將會不斷提高!
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突出了培養學生的愛好音樂的情趣,重視學生對音樂實踐的主動參與,發展音樂感受與鑒賞能力、表現能力與創造能力,提高音樂文化素養,豐富情感體驗,陶冶高尚情操。除對原有教學內容進行整和外,新擴展了音樂創造和音樂與相關文化的內容,重視通過音樂教學活動,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及提高學生人文素養。本教材采用的是“單元”的形式。各單元都有目的明確的主題,各主題之間具有有機的聯系。各單元內容貼近兒童生活,為他們熟悉和理解。教材將評價機制滲透在各個單元之中,既注重終結性評價,又注重過程性評價。在評價的形式上,自評、互評、他評相結合,增進學生對音樂課的情感體驗,激勵他們更有興趣學音樂。教材所選的歌曲,樂曲,大多貼近學生的生活,使學生易于學習,樂于學習。
三、全冊教學要求:
1、學唱歌曲。背唱4-6首。學習用正確的口型唱歌,注意咬字,吐字。
2、學習用正確的呼吸及連音、斷音的唱法。學習用強弱,快慢的手段表現歌曲情感。
3、培養獨立、自信的唱歌的能力。
4、欣賞優秀的歌曲,簡介人聲分類和演唱形式。欣賞優秀器樂曲,簡介常見樂器和演奏形式。欣賞優秀民歌、民間歌舞。
5、初步了解速度、力度、節拍、音色、音區等在音樂中的表現的作用。
6、學習并感受音的高低、音階排列的順序。感受并認識2/4、3/4、4/4及其強弱規律。學習連線、換氣、延長、反復、頓音、力度、速度等常用記號。進行節奏和旋律短句的練習。
7、隨著音樂進行有表情的律動、模仿動作和即興動作。學做音樂游戲,學習歌表演、集體舞等,注意音樂與動作的配合。
四、改進教學方法,提高質量措施:
1、以新課程理念為先導,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形成師生互動、共同發展、共同感受、共同創造、表現和享受音樂美的過程。
2、自己的教育、教學活動及時總結和認真反思,使自己的.思想觀念與教育教學行為得到不斷的修正,形成“學習——實踐——反思”良性循環的路子。
3、教學研究,特別是適合課程改革的課堂教學新模式的構建以及教法與學法的研究。
4、加強自身的基本功的訓練,根據本年級的實際情況加以靈活運用。
五、全冊教學進度略。
音樂讓人賞心悅目,并為大家帶來聽覺的享受。音樂能提高人的審美能力,凈化人們的心靈,樹立崇高的理想。我們通過音樂來抒發我們的情感,使我們的很多情緒得到釋放。
一、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三年級共有29個學生,他們大都活潑可愛,并且喜愛音樂,特別是唱歌,大部分學生能掌握正確的唱歌姿勢,自然的發聲方法,有百分之三十的學生能獨立、自信、有表情的進行律動和即興動作。本年級對識譜與欣賞是弱項,只有及少數學生有一定的識譜能力??傊?,三年級的孩子就像是一張雪白的紙,等著師生共同去描繪五彩繽紛的畫卷,相信,經過師生的共同的努力,孩子們的音樂素養將會不斷提高!
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突出了培養學生的愛好音樂的情趣,重視學生對音樂實踐的主動參與,發展音樂感受與鑒賞能力、表現能力與創造能力,提高音樂文化素養,豐富情感體驗,陶冶高尚情操。除對原有教學內容進行整和外,新擴展了音樂創造和音樂與相關文化的內容,重視通過音樂教學活動,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及提高學生人文素養。本教材采用的是“單元”的形式。各單元都有目的明確的主題,各主題之間具有有機的聯系。各單元內容貼近兒童生活,為他們熟悉和理解。教材將評價機制滲透在各個單元之中,既注重終結性評價,又注重過程性評價人音版三年級下冊音樂教學計劃人音版三年級下冊音樂教學計劃。在評價的形式上,自評、互評、他評相結合,增進學生對音樂課的情感體驗,激勵他們更有興趣學音樂。教材所選的歌曲,樂曲,大多貼近學生的生活,使學生易于學習,樂于學習。
三、
全冊教學要求:
1、學唱歌曲。背唱4-6首。學習用正確的口型唱歌,注意咬字,吐字。
2、學習用正確的呼吸及連音、斷音的唱法人音版三年級下冊音樂教學計劃文章人音版三年級下冊音樂教學計劃出自。學習用強弱,快慢的手段表現歌曲情感。
3、培養獨立、自信的唱歌的能力。
4、欣賞優秀的歌曲,簡介人聲分類和演唱形式。欣賞優秀器樂曲,簡介常見樂器和演奏形式。欣賞優秀民歌、民間歌舞。
5、初步了解速度、力度、節拍、音色、音區等在音樂中的表現的作用。
6、學習并感受音的高低、音階排列的順序。感受并認識2/4、3/4、4/4及其強弱規律。學習連線、換氣、延長、反復、頓音、力度、速度等常用記號。進行節奏和旋律短句的練習。
學做音樂游戲,學習歌表演、集體舞等,注意音樂與動作的配合。
四、改進教學方法,提高質量措施:
1、以新課程理念為先導,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形成師生互動、共同發展、共同感受、共同創造、表現和享受音樂美的過程。
2、自己的教育、教學活動及時。
總結。
和認真反思,使自己的思想觀念與教育教學行為得到不斷的修正,形成“學習——實踐——反思”良性循環的路子。
3、教學研究,特別是適合課程改革的課堂教學新模式的構建以及教法與學法的研究。
4、加強自身的基本功的訓練,根據本年級的實際情況加以靈活運用。
貫徹、落實《音樂課程標準》的精神和各項要求,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形成良好的人文素養,為學生終生喜愛音樂、學習音樂、享受音樂奠定基礎。
二、基本情況分析:
1、學情分析。
這個學期我擔任四年級的音樂課。由于剛剛接手四年級的音樂教學,我對學生還不是很了解,因此上課紀律還不是很好,但是相信經過一段時間應該會有所進步。
2、教材分析。
本冊音樂教材的內容強調了音樂與人、音樂與社會、音樂與民族、音樂與大自然的聯系,把音樂置身于大文化背景之中,以文化主題組織教材。共有八課,分別是《水鄉》、《國歌》、《月夜》、《快樂的課間》、《媽媽的歌》、《少年的歌》、《回聲》、《童心》。其中歌曲有《采菱》、《柳樹姑娘》、《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愉快的夢》、《哦,十分鐘》、《大家來唱》、《搖籃曲》、《搖籃曲》、《我是少年阿凡提》、《小小少年》、《友誼的回聲》、《山谷靜悄悄》、《蕩秋千》、《小孩世界》讓學生接觸并了解中國的幾首優秀的兒童節歌曲和外國出色的歌曲,并配以群體的音樂活動,如齊唱、合唱等。它有助與學生養成共同參與的群體意識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
欣賞有《采茶舞曲》、《漁光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歌唱祖國》、《小夜曲》、《月亮月光光》、《夢幻曲》、《乒乓變奏曲》。以審美為核心,以音樂的美感來感染學生,以音樂中豐富的情感來陶冶學生,使學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樂審美觀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音樂必要的審美能力。另外本教材的編創與活動中,編有大量的實踐要求,讓學生在編創與活動中去體驗音樂的美感,提高他們的音樂感受、表現、創造的能力。
3、個人研究分析:
總體來說,女生對音樂中的音準與節奏及動作的模仿能力普遍比男生要好。學生們的唱歌習慣不是很好,喊唱的現象還比較多。他們的識譜能力很差,一首比較簡單的曲譜對他們來說也比較困難。而且我發現學生的節奏感不是很好,唱歌時還不是很明顯,特別是跟音樂做動作時就算經過老師的反復提醒、強調、練習還是會有很多的學生跟不上節奏。
三、教學教研目標。
1、教學目標:
(一)感受與鑒賞。
1、音樂表現要素。
(1)對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種音響感到好奇和有趣,能夠用自己的聲音或樂器進行模仿。能隨著熟悉的歌曲或樂曲哼唱,或在體態上作出反應。
(2)能聽辨不同的女聲和男聲。知道常見的中華民族樂器和西洋樂器,并能聽辨不同類型其音色。
(3)在感知音樂節奏和旋律的過程中,能夠初步辨別節拍的不同,
能夠聽辨旋律的高低、快慢、強弱。
(4)能夠感知音樂主題、樂句和段落的變化,并能夠運用體態或線條、色彩作出相應的反應。
2、音樂情緒與情感。
(1)聽辨不同情緒的音樂,能用語言作簡單描述。
(2)能夠體驗并簡述音樂情緒的變化。
3、音樂體裁與形式。
(1)聆聽少年兒童歌曲、頌歌、抒情歌曲、敘事歌曲、藝術歌曲、通俗歌曲等各種體裁和類別的歌曲,能夠隨著歌曲輕聲哼唱或默唱。
(2)聆聽不同體裁和類別的器樂曲,能夠通過律動或打擊樂對所聽音樂作出反應。
(3)能夠區別齊唱和合唱、齊奏和合奏。
(4)能夠初步分辨小型的音樂體裁與形式,能夠聆聽音樂主題說出曲名,每學年2—4首。
4、音樂風格與流派。
(1)聆聽中華民族民間音樂,知道一些有代表性的地區和民族的民歌、民間歌舞、民間器樂曲和戲曲、曲藝音樂等,了解其不同的風格。
(2)聆聽世界各國民族民間音樂,感受一些國家和民族音樂的不同風格。
(二)表現。
1、演唱。
(1)樂于參與各種演唱活動。
(2)知道演唱的正確姿勢及呼吸方法,并能在唱歌實踐中逐步掌握和運用。能夠對指揮動作及前奏作出恰當的反應。
(3)能夠用自然的聲音、準確的節奏和音調有表情地獨唱或參與齊唱、合唱。
(4)能夠對自己和他人的演唱作簡單評價。
(5)每學年能夠被唱歌曲4—6首。
2、演奏。
(1)樂于參與各種演奏活動。
(2)學習課堂樂器的演奏方法,參與歌曲、樂曲的表現。
(3)能夠選擇適當的演奏方法表現樂曲的情緒,并對自己和他人的演奏進行簡單評論。
(4)每學年能夠演奏樂曲2—3首。
3、綜合性藝術表演。
(1)能夠主動地參與綜合性藝術表演活動,并從中享有樂趣。
(2)在有情節的音樂表演活動中擔當一個角色。
(3)能夠對自己、他人的表演進行簡單的評論。
4、識讀樂譜。
(1)用已經學會的歌曲學唱樂譜。
(2)結合所學歌曲認識音名、音符、休止符及一些常用記號。
(3)能夠識讀簡單樂譜。
(三)創造。
1、探索音響與音樂。
(1)能夠自制簡易樂器。
(2)能夠運用人聲、樂器聲及其他音源材料表現自然界或生活中的.聲音。
2、即興創造。
(1)能夠即興創編同歌曲情緒一致的律動`或舞蹈,并參與表演。
(2)能夠以各種音源及不同的音樂表現形式,即興創編音樂故事、音樂游戲并參與表演。
3、創作實踐。
(1)能夠創作2—4小節的節奏短奏。
(2)能夠創作2——4小節的旋律。
2、教研目標:
音樂與相關文化。
1、音樂與社會生活。
(1)關注日常生活中的音樂。
(2)喜歡從廣播、電視、磁帶、等傳媒體中收集音樂材料,并經常聆聽。主動參加社區或鄉村的音樂活動,并能與他人進行音樂交流。
(3)樂于聽音樂會或觀看當地民俗活動中的音樂表演。
2、音樂與姊妹藝術。
(1)接觸與了解戲劇、舞蹈等表演形式,認識音樂在其中的作用。
(2)能夠用色彩或線條表現音樂的相同與不同。
3、音樂與藝術之外的其他學科。
(1)能夠選用合適的背景音樂,為兒歌、童話故事或詩朗誦配樂。
(2)知道一些不同歷史時期、不同地域和國家的代表性兒童歌曲。
四、學習重難點:
1、教學目標:
1、在學生原有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他們的音樂欣賞水平。
2、進一步加強基礎樂理知識的學習,特別是對音符的認識能力。
2、教研目標:
1、在原有的基礎上進一步改善學生的歌唱習慣,減少喊唱現象。
2、能參與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創編活動。
五、具體措施。
本學期我將針對四年級各班級學生學習的情況,采取靈活多樣的方法進行教學,強調以音樂為本、注重情感體驗,在注重審美體驗的同時加強學生的基礎樂理知識的學習。教師是教學的組織者和指導者,是溝通學生與音樂的橋梁。教學中要正確處理自己和學生的關系,提倡民主教學,使學生的心情愉快、想象力豐富,使學生以充滿自信的態度迎接每一次的學習。
六、教學進度。
周
次
內
容
1--2。
表演《采菱》,聆聽《采茶舞曲》,編創與活動。
3--4。
表演《柳樹姑娘》,聆聽《漁光曲》,《洪湖水,浪打浪》,編創與活動。
5--6。
聆聽、表演《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編創與活動。
7--8。
編創與活動,聆聽《歌唱祖國》,編創與活動。
9--10。
聆聽《月亮月光光》,表演《愉快的夢》,編創與活動。
11--12。
聆聽《小夜曲》,聆聽《夢幻曲》,編創與活動。
13--14。
表演《哦,十分鐘》,編創與活動,聆聽《乒乓變奏曲》,編創與活動。
15--16。
聆聽《陀螺》,《旋轉木馬》編創與活動。
17--18。
聆聽《只要媽媽露笑臉》,表演《搖籃曲》。
19--20。
聆聽《搖籃曲》,編創與活動。
21--22。
表演《搖籃曲》,編創與活動。
23--24。
表演《我是少年阿凡提》,編創與活動,
25--26。
表演《小小少年》,編創與活動。
27--28。
聆聽《牧羊姑娘》,《小機靈的歌》,編創與活動。
29--30。
聆聽《回聲》,編創與活動,表演《友誼的回聲》。
31--32。
表演《山谷靜悄悄》,編創與活動。
33--34。
聆聽《羊腸小道》,編創與活動。
35--36。
聆聽《山童》,《真善美的小世界》,表演《蕩秋千》。
37--38。
復習、考試。
39。
期末考試。
教學目標:通過一組多層次的節奏練習,啟發學生對風、雨的感受,提示學生注意觀察生活,觀察大自然,積累自己的生活常識。
教學重點:編創與活動。
教學難點:編創與活動。
教學準備:電子琴、錄音機。
教學內容及過程:一、開始部分:
1、聽音樂問好!
2、復習上節課內容。
3、復習《小雨沙沙》。
二、基本部分:
1、編創與活動:
(1)這是一組多層次的節奏練習,是配合歌曲《小雨沙沙》及教材主題《春天》安排的。
(2)啟發學生對風雨的感受,提示學生注意觀察生活,觀察大自然,積累自己的生活常識。
(3)允許學生根據自己的體驗,編創其他聲音,表現給大家聽,使學生積極動腦,主動參與。
(4)在分組設計更多的象聲詞,使這組多層次節奏練習更加生動、形象,千萬避免聲硬地讀,要有感情地朗讀。比一比,哪個小組設計的風雨聲更形象、生動、有趣。
三、結束部分:
教師小結。
音樂讓人賞心悅目,并為大家帶來聽覺的享受。音樂能提高人的審美能力,凈化人們的心靈,樹立崇高的理想。我們通過音樂來抒發我們的情感,使我們的很多情緒得到釋放。
三年級共有29個學生,他們大都活潑可愛,并且喜愛音樂,特別是唱歌,大部分學生能掌握正確的唱歌姿勢,自然的發聲方法,有百分之三十的學生能獨立、自信、有表情的進行律動和即興動作。本年級對識譜與欣賞是弱項,只有及少數學生有一定的識譜能力??傊?,三年級的孩子就像是一張雪白的紙,等著師生共同去描繪五彩繽紛的畫卷,相信,經過師生的共同的努力,孩子們的音樂素養將會不斷提高!
本教材突出了培養學生的愛好音樂的情趣,重視學生對音樂實踐的主動參與,發展音樂感受與鑒賞能力、表現能力與創造能力,提高音樂文化素養,豐富情感體驗,陶冶高尚情操。除對原有教學內容進行整和外,新擴展了音樂創造和音樂與相關文化的內容,重視通過音樂教學活動,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及提高學生人文素養。本教材采用的是“單元”的形式。各單元都有目的明確的主題,各主題之間具有有機的聯系。各單元內容貼近兒童生活,為他們熟悉和理解。教材將評價機制滲透在各個單元之中,既注重終結性評價,又注重過程性評價人音版三年級下冊音樂教學計劃人音版三年級下冊音樂教學計劃。在評價的形式上,自評、互評、他評相結合,增進學生對音樂課的情感體驗,激勵他們更有興趣學音樂。教材所選的歌曲,樂曲,大多貼近學生的生活,使學生易于學習,樂于學習。
1、學唱歌曲。背唱4-6首。學習用正確的口型唱歌,注意咬字,吐字。
2、學習用正確的`呼吸及連音、斷音的唱法人音版三年級下冊音樂教學計劃文章人音版三年級下冊音樂教學計劃出自。學習用強弱,快慢的手段表現歌曲情感。
3、培養獨立、自信的唱歌的能力。
4、欣賞優秀的歌曲,簡介人聲分類和演唱形式。欣賞優秀器樂曲,簡介常見樂器和演奏形式。欣賞優秀民歌、民間歌舞。
5、初步了解速度、力度、節拍、音色、音區等在音樂中的表現的作用。
6、學習并感受音的高低、音階排列的順序。感受并認識2/4、3/4、4/4及其強弱規律。學習連線、換氣、延長、反復、頓音、力度、速度等常用記號。進行節奏和旋律短句的練習。
7、隨著音樂進行有表情的律動、模仿動作和即興動作人音版三年級下冊音樂教學計劃國際中小學。
學做音樂游戲,學習歌表演、集體舞等,注意音樂與動作的配合。
1、以新課程理念為先導,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形成師生互動、共同發展、共同感受、共同創造、表現和享受音樂美的過程。
2、自己的教育、教學活動及時總結和認真反思,使自己的思想觀念與教育教學行為得到不斷的修正,形成“學習、實踐、反思”良性循環的路子。
3、教學研究,特別是適合課程改革的課堂教學新模式的構建以及教法與學法的研究。
4、加強自身的基本功的訓練,根據本年級的實際情況加以靈活運用。
第1課愛滿天。
《我們走進十月的陽光》教學設計。
《紅旗頌》教學設計。
《盧溝謠》教學設計。
《祖國祖國我們愛你》教學設計。
《只怕不抵抗》教學設計。
第2課美妙童音。
《猜調》教學設計。
《木偶的步態舞》教學設計。
《搖船調》教學設計。
《一只鳥仔》教學設計。
第3課我們的朋友。
《空山鳥語》教學設計。
《蔭中鳥》教學設計。
《頑皮的杜鵑》教學設計。
《柳樹姑娘》教學設計。
第4課春天的歌。
《楊柳青》教學設計。
《嘀哩嘀哩》教學設計。
《春》教學設計。
第5課音樂會。
《船歌》教學設計。
《嘹亮歌聲》教學設計。
第6課牧童之歌。
《小放?!方虒W設計。
《孤獨的牧羊人》教學設計。
《剪羊毛》教學設計。
《小小羊兒要回家》教學設計。
第7課老師您好。
《我愛米蘭》教學設計。
《飛來的花瓣》教學設計。
《每當我走過老師窗前》教學設計。
《甜甜的秘密》教學設計。
第8課家鄉贊歌。
《帕米爾,我的家鄉多么美》教學設計。
《山里的孩子心愛山》教學設計。
第1課愛滿天。
《我們走進十月的陽光》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合唱《我們走進十月的陽光》這是一首抒發愛國情懷的少年兒童合唱歌曲。歌曲的音調、節奏乃至詞曲的結合,具有現代通俗歌曲的特點,體現了濃郁的時代氣息。
第一部分是一個復樂段。第一、三樂句(各4小節)相同。句中運用八分休止和切分的節奏,旋律作分解和弦進行,輕盈活躍,富有生氣。第二、四樂句除句末終止不同外,其余也均相同。由于旋律作級進,節奏連貫,顯得親切柔和。這一部分刻畫了少年兒童活潑天真的形象,并表達了他們對祖國的真切感情。
第二部分句幅擴展(每樂句為8小節),節奏驟然展開,旋律跌宕起伏,氣息寬廣,大、小調式的對比(第一樂句的后4小節屬于小調性質),使音樂的色彩更為豐富。歌曲這一部分感情激蕩歡暢,這是在祖國和平的土地上、溫暖的陽光下,少年兒童為友誼、為祖國而縱情放歌。末尾的'4小節采用了第一部分中連貫的上行旋律的音調并加擴充,攀升至歌曲的最高音,將歌曲推向高潮。
第三部分。這里節奏明快有力,具有進行曲風格,揭示了歌曲的主題——“我們走進十月的陽光”,在歌聲中我們仿佛聽到了億萬人民在十月的陽光下堅定豪邁、勝利前進的步伐。
歌曲的尾聲采用三個聲部的和弦連接,和諧、明凈,預示了祖國美好的前景。
教學重、難點:
通過聆聽和演唱歌曲,激發學生的愛國激情。
教具準備:
鋼琴、錄音機、教學光盤。
聆聽《我們走進十月的陽光》。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課前做好歌片(小黑板上抄歌曲、電子琴、錄音機、光盤、電視機等,把單旋律歌片向學生展示)。
1.設問:為什么人們把十月稱為金秋?(氣候、季節、節日??)。
2.欣賞《我們走進十月的陽光》。
回答問題:歌曲的內容是什么?表達了什么主題思想?演唱的形式?
3.出示歌詞,再次欣賞:邊看譜邊欣賞。研究的問題:歌曲由幾部分組成?為什么?
4.分段深入欣賞:
(1)邊看教材的圖形譜[1],邊聽第一部分音樂,談談你對這部分音樂的感受。
(3)聽第三部分并按曲調由自己畫圖形譜。談談這一部分的形象并與第一、二部分比較。
5.細致地聆聽全歌曲。研究的問題:
(1)歌曲給你什么感受與啟示?
(2)對“我們走進明天的洪流”這句詞你怎樣理解?
6.各人根據三段音樂,設計三種動作,邊聆聽音樂邊表演,以表示對歌曲的理解。
二、教學小結。
教學反思:
有的畫上腳丫,有的畫豐收的蘋果,有的畫太陽等,孩子的優點真的需要我們慢慢發現。
教學內容:
1.聽賞《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2.學唱歌曲《國旗國旗真美麗》。
教學目標:
1.能安靜地聆聽音樂,并知道在什么場合下要唱、奏國歌。
2.熟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感受人聲和器樂不同的音色。
3.學唱歌曲《國旗國旗真美麗》,能用正確的演唱姿勢唱歌。
教學重難點:
學唱歌曲《國旗國旗真美麗》。
教學準備:cd。
教學過程:
(一)聽賞《國歌》。
1.引入新課。
教師簡單介紹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國歌。國歌代表著一個國家的尊嚴,反映該國家人民的精神風貌。因此,在唱、奏國歌時一定要起立。面部表情要莊重、肅穆,身體不能亂動。介紹完后,請學生起立,播放《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錄音,讓學生完整地聽賞一遍。
2.可向學生提問:在什么場合、情景下唱、奏國歌?然后播放有關唱、奏國歌的vcd、錄像帶或幻燈片及有關圖片,再請一至兩位學生補充。
3.介紹國歌的來歷,并聽齊唱和銅管樂演奏的國歌,使學生感受人聲與樂器的不同音色。
4.教師啟發學生簡單談談,用樂器演奏和人聲演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給他們的不同感受。
5.播放奏國歌、升國旗的畫面,讓學生知道奏國歌、升國旗的聯系。
(二)學唱《國旗國旗真美麗》。
1.教師可讓學生自己談一談,國旗的形狀、顏色、五星的排列、象征意義等國旗知識。
2.教師播放歌曲錄音或范唱一遍,以引起學生學唱歌曲的興趣。
3.教師帶領學生將歌詞按語言節奏朗讀一遍。
4.學生跟著教師分句模唱歌曲數遍。
5.教師引導學生,以接唱方式熟唱歌曲,如教師唱“國旗國旗”,學生接唱“真美麗”
一、教材分析:。
教材從教育理念上,強調了,音樂教育面對全體學生,也應注意學生的個性發展。教材編寫以審美為中心,以音樂文化為主線,以(音樂)學科為基點,加強實踐與創造,加強綜合與滲透,把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貫穿于始終。
三年級下冊總共9課,分別是《春天的歌》、《我們的朋友》、《童趣》、《音樂會》、《牧童之歌》、《愛祖國》、《老師的歌》、《愛和平》、《家鄉美》,其中表演歌曲有18首,讓學生了解幾首中國優秀的兒童歌曲和幾首優秀的外國歌曲,并配以群體的音樂活動,如:齊唱、獨唱等,這是一種以音樂為紐進行的人際交流,它有助與學生養成共同參與的群體意識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欣賞有22首,以審美為核心,以音樂的美感來感染學生,以音樂中豐富的情感來陶冶學生,使學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樂審美觀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音樂必要的審美能力。
新教材的曲目選擇,在考慮作品的思想性、藝術性、民族性基礎上,尤其注重歌曲的可唱性與欣賞曲的可聽性,各年級的歌曲還兼顧時代性。朗朗上口,易聽易記,讓學生愛唱愛聽。在樂譜使用上,從我國的國情出發兼顧世界上使用的各部分主要譜種。刪除了過難的和弦等知識,和聲(音程)主要通過口風琴的目定低音伴奏的形式去操作實踐,另外,還有自制樂器,編創小品、游戲、舞蹈等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教材的最后,還有活動性的測試與評估,鼓勵學生自測、自評、互評、他評,形式豐富多彩。
二、學生分析:
本學期我繼續擔任三年級二班的音樂課。從整體的水平看,班級的整體水平相差不是特別明顯。學生在音準、對歌曲的接受能力和音樂表現能力方面學生相對可以,大部分學生對音樂的學習積極性非常高,上課紀律也不錯,舉手發言的學生較多。從整體水平看,這學期學生音樂水平明顯好轉,在教學常規方面大有進步。在視唱練耳、音樂知識等方面有所提高,三年級學生已經系統地掌握了一些最基本的音樂基礎知識,例如:他們已經基本認識了音的高低、長短、強弱,學習了很多內容健康、優美、動聽的兒童歌曲,感受了音樂的美,具備了一定的編創能力。但還有一部分同學音樂基礎知識欠佳,需要進一步系統地學習,來獲得更多的音樂知識,加深對音樂的了解,在教學中滲透德育、美育,在課上進行多媒體教學,加強教育科研,加快教育現代化,促進教育改革,努力使學生在上課過程中逐步實現全面發展??偟膩碚f,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我還要注重音樂基礎知識訓練,進一步鞏固、完善教學,還要充分注意這一學段學生是以形象思維為主,好奇、好動、模仿力強的身心特點,要善于利用兒童自然的嗓音和靈巧的形體,采用歌、舞、圖片、游戲相結合的綜合手段,進行音樂教學,為學生打下扎實的基礎,并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三、教學目標:
(一)感受與鑒賞。
1.音樂表現要素。
(1)對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種音響感到好奇和有趣,能夠用自己的聲音或樂器進行模仿。能隨著熟悉的歌曲或樂曲哼唱,或在體態上作出反應。
(2)能聽辨不同類型的女聲和男聲。知道常見的中華民族樂器和西洋樂器,并能聽辨其音色。
(3)在感知音樂節奏和旋律的過程中,能夠初步辨別節拍的不同,能夠聽辨旋律的高低、快慢、強弱。
(4)能夠感知音樂主題、樂句和段落的變化,并能夠運用體態或線條、色彩作出相應的反應。
2.音樂情緒與情感。
(1)聽辨不同情緒的音樂,能用語言作簡單描述。
(2)夠體驗并簡述音樂情緒的.變化。
3.音樂體裁與形式。
(1)聆聽少年兒童歌曲、頌歌、抒情歌曲、敘事歌曲、藝術歌曲、通俗歌曲等各種體裁和類別的歌曲,能夠隨著歌曲輕聲哼唱或默唱。
(2)聆聽不同體裁和類別的器樂曲,能夠通過律動或打擊樂對所聽音樂作出反應。
(3)能夠區別齊唱與合唱、齊奏與合奏。
(4)能夠初步分辨小型的音樂體裁與形式,能夠聆聽音樂主題說出曲名,每學年2~4首。
4.音樂風格與流派。
(1)聆聽中華民族民間音樂,知道一些有代表性的地區和民族的民歌、民間歌舞、民間器樂曲和戲曲、曲藝音樂等,了解其不同的風格。
(2)聆聽世界各國民族民間音樂,感受一些國家和民族音樂的不同風格。
(二)表現。
1.演唱。
(1)樂于參與各種演唱活動。
(2)知道演唱的正確姿勢及呼吸方法,并能在唱歌實踐中逐步掌握和運用。能夠對指揮動作及前奏作出恰當的反應。
(3)能夠用自然的聲音、準確的節奏和音調有表情地獨唱或參與齊唱、合唱。
(4)能夠對自己和他人的演唱作簡單評價。
(5)每學年能夠背唱歌曲4~6首。
2.演奏。
(1)樂于參與各種演奏活動。
(2)學習課堂樂器的演奏方法,參與歌曲、樂曲的表現。
(3)能夠選擇適當的演奏方法表現樂曲的情緒,并對自己和他人的演奏進行簡單評論。
(4)每學年能夠演奏樂曲2~3首。
3.綜合性藝術表演。
(1)能夠主動地參與綜合性藝術表演活動,并從中享有樂趣。
(2)在有情節的音樂表演活動中擔當一個角色。
(3)能夠對自己、他人的表演進行簡單的評論。
4.識讀樂譜。
(1)用已經學會的歌曲學唱樂譜。
(2)結合所學歌曲認識音名、音符、休止符及一些常用記號。
(3)能夠識讀簡單樂譜。
(三)創造。
1.探索音響與音樂。
(1)能夠自制簡易樂器。
(2)能夠運用人聲、樂器聲及其他音源材料表現自然界或生活中的聲音。
2.即興創造。
(1)能夠即興創編同歌曲情緒一致的律動或舞蹈,并參與表演。
(2)能夠以各種音源及不同的音樂表現形式,即興創編音樂故事、音樂游戲并參與表演。
3.創作實踐。
(1)能夠創作2~4小節的節奏短句。
(2)能夠創作2~4小節旋律。
(3)嘗試用電腦創編音樂。
(四)音樂與相關文化。
1.音樂與社會生活。
(1)關注日常生活中的音樂。
(2)喜歡從廣播、電視、磁帶、cd等傳播媒體中收集音樂材料,并經常聆聽。
(3)主動參加社區或鄉村音樂活動,并能同他人進行音樂交流。
(4)聽音樂會或觀看當地民俗活動中的音樂表演。
2.音樂與姊妹藝術。
(1)接觸與了解戲劇、舞蹈等藝術表演形式,認識音樂在其中的作用。
(2)能夠結合所熟悉的影視片,簡單描述音樂在其中的作用。
3.音樂與藝術之外的其他學科。
(1)能夠選用合適的背景音樂,為兒歌、童話故事或詩朗誦配樂。
(2)知道一些不同歷史時期、不同地域和國家的代表性兒童歌曲。
四、教學重點難點。
1.能夠完整地背唱所學過的歌曲,參與各種演唱活動。
2.能夠隨著音樂自由發揮想象力,用簡單的形體動作配合音樂節奏表演。
3.感受生活中的音樂,能夠運用人聲、樂器模仿自然界或生活中的聲音。
4.樂于與他人共同參與音樂活動。
五、教學措施:
1、認真鉆研大綱和教材,在此基礎上按課時,認真寫好教案。
3、充分作好課前準備,設計好每堂課的導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4、認真上課,在課上多給學生自我表現和發問的機會。因材施教,對不同的學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學手法,使學生能夠充分發展。
5、指導學生學習正確的坐姿、唱姿,以及合理的發聲練習曲。
6、注重學生的音樂綜合技能、技巧、知識訓練,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歌唱。
7、在教學中指導學生了解歌曲的情緒,并能用正確的情緒來演唱不同的歌曲。
8、每節唱歌課給學生三分之一的時間練習,教師正確處理、引導。
9、合理安排時間進行音樂欣賞,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愛好,開拓學生的視野,并了解一些音樂知識。
出處 fAnweN.cHAziDiaN.cOM
10、通過律動以及集體舞的訓練,培養學生的節奏感和樂感,加強學生的全面素質。
11、在綜合課、唱歌課、欣賞課、器樂課、歌舞唱游課中滲透德育,深化教育改革。
12、根據本校條件設備,充分利用錄音機等教具,努力激發學生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13、課堂形式設計多樣,充滿知識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戰性以及表演性。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并使他們最大限度地學到知識,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課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及創新能力,用輕松的課堂形式讓學生喜愛音樂課。
14、豐富課外音樂活動,以學生的愛好為主開展課外音樂活動,使學生在平時生活中學習音樂。
總之,在音樂教學中實施自主學習,要堅持從培養學生興趣出發,精選一些妙趣橫生、有趣味的教法,讓學生多聽多唱,放手讓學生在音樂的環境中學習音樂、理解音樂、感悟音樂、表現音樂。真正給學生一個展示的舞臺,一個鍛煉的機會,一個成功的體驗。讓學生由教育教學的躍為,成為學習活動的主體。
六、教學安排:
按進度表執行。
教學目標:
合唱《我們走進十月的陽光》這是一首抒發愛國情懷的少年兒童合唱歌曲。歌曲的音調、節奏乃至詞曲的結合,具有現代通俗歌曲的特點,體現了濃郁的時代氣息。
第一部分是一個復樂段。第一、三樂句(各4小節)相同。句中運用八分休止和切分的節奏,旋律作分解和弦進行,輕盈活躍,富有生氣。第二、四樂句除句末終止不同外,其余也均相同。由于旋律作級進,節奏連貫,顯得親切柔和。這一部分刻畫了少年兒童活潑天真的形象,并表達了他們對祖國的真切感情。
第二部分句幅擴展(每樂句為8小節),節奏驟然展開,旋律跌宕起伏,氣息寬廣,大、小調式的對比(第一樂句的后4小節屬于小調性質),使音樂的色彩更為豐富。歌曲這一部分感情激蕩歡暢,這是在祖國和平的土地上、溫暖的陽光下,少年兒童為友誼、為祖國而縱情放歌。末尾的4小節采用了第一部分中連貫的上行旋律的音調并加擴充,攀升至歌曲的最高音,將歌曲推向高潮。
第三部分。這里節奏明快有力,具有進行曲風格,揭示了歌曲的主題――“我們走進十月的陽光”,在歌聲中我們仿佛聽到了億萬人民在十月的陽光下堅定豪邁、勝利前進的步伐。
歌曲的尾聲采用三個聲部的和弦連接,和諧、明凈,預示了祖國美好的前景。
教學重、難點:
通過聆聽和演唱歌曲,激發學生的愛國激情。
教具準備:
鋼琴、錄音機、教學光盤。
聆聽《我們走進十月的陽光》。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課前做好歌片(小黑板上抄歌曲、電子琴、錄音機、光盤、電視機等,把單旋律歌片向學生展示)。
1.設問:為什么人們把十月稱為金秋?(氣候、季節、節日??)。
2.欣賞《我們走進十月的陽光》。
回答問題:歌曲的內容是什么?表達了什么主題思想?演唱的形式?
3.出示歌詞,再次欣賞:邊看譜邊欣賞。研究的問題:歌曲由幾部分組成?為什么?
4.分段深入欣賞:
(1)邊看教材的圖形譜[1],邊聽第一部分音樂,談談你對這部分音樂的感受。
(3)聽第三部分并按曲調由自己畫圖形譜。談談這一部分的形象并與第一、二部分比較。
5.細致地聆聽全歌曲。研究的問題:
(1)歌曲給你什么感受與啟示?
(2)對“我們走進明天的洪流”這句詞你怎樣理解?
6.各人根據三段音樂,設計三種動作,邊聆聽音樂邊表演,以表示對歌曲的理解。
二、教學小結。
教學反思:
有的畫上腳丫,有的畫豐收的蘋果,有的畫太陽等,孩子的優點真的需要我們慢慢發現。
音樂是一門情感的藝術,在音樂的教學過程中要以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讓學生與音樂保持密切聯系、享受音樂、用音樂美化人生的前提。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審美心理特征,以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和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內容應重視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結合,加強音樂課與社會生活的聯系。音樂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重視學生的音樂實踐和音樂創造能力的培養。
二、學情分析。
本學期我擔任一年級五個班的音樂課。大多數小朋友接受過學前教育,其中一部分受過較好的學前教育,會唱好多歌曲。多半為獨生子女,家長較寵溺,穩定性差,很好動,以直觀形象思維為主。比較喜歡唱歌,能夠感受音樂律動美。學習習慣、心理特點:學生入學不久,活潑好動、天真爛漫,每個人的思想,品德都不成熟,處于形成的初步時期。對于學校班級的各項紀律、規定都不了解,心中集體主義觀念還未形成,學習目的還未明確,學習習慣正處于逐步形成的階段。本學期學生開始正式系統化的學習音樂,應注意引導學生正確對待,使學生愛學、愿學。對不同學生應用不同教法,要培養學生專長,即“普遍培養,重點發展”。使學生各方面均有提高。學生年齡小,生性活潑,重點放在舞蹈、律動上。不但能增強學生身體的協調能力,還可以增強身體的協調性、節奏感。
三、教材分析。
目前的教材,在編寫中體現了以下基本理念:(1)強調“以學生發展為本,注重學生個性發展”;(2)以審美為中心;(3)以文化為主線(單元主題);(4)加強實踐與創造。
新教材的曲目選擇,考慮作品的思想性、藝術性、民族性,注重歌曲的可唱性與欣賞曲的可聽性。降低過難的識語要求和過高的技能技巧,一年級采用圖譜為主。在創造與活動中,開展多種形式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評估多方位、多角度,形式豐富多彩了。
教材以單元的形式進行教學單元內的教學內容是可以靈活組合的,這樣就可以用相對長的時間來完成一個教學內容的學習;在教材內容上,盡量貼近學生的生活,學生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常遇到的內容;在學習方法上,是把音樂的學習滲透在音樂活動之中,設計了豐富的音樂活動。在評價方式上,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評價,而不是僅限于音樂學科本身。
四、教學目標。
1、用音樂陶冶孩子們的情操,啟迪兒童心靈,讓孩子們熱愛音樂,感受音樂的美,用音樂的節奏、旋律打動孩子們的心通過音樂教學,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與愛好。
2、在音樂學習中養成仔細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激發學生對創造的興趣,并從中獲得成功的喜悅。
3、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
4、陶冶情操,進行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教育。
5、培養學生養成觀察生活小事物的習慣,并將它帶到音樂中適當進行歌詞、節奏、舞蹈的創編。
五、教學重點難點。
1、引發學生對各種事物的興趣和關愛,使學生感受人與動物、動物與自然之間等各密切關系。
2、如何吸引剛入學的一年級小學生集中注意力聽音樂,幫助學生從愿意聽、喜歡聽逐漸過渡到想聽音樂。
六、教學措施。
1、建立必要的課堂常規。
2、運用多媒體,視聽結合激發學生興趣,使學生在歡樂活潑的氣氛中愉快而積極地獲取知識,趣味盎然。
3、啟發學生表現美,激發唱歌興趣唱歌的最大目的是給人美的享受。要把音樂同學生的生活、玩耍融為一體,結合他們生活中熟悉的事情和詞語,作形象的比喻和講解,把歌曲中的藝術內涵挖掘出來,激發起學生深厚學習興趣。引導他們將整個身心投入唱歌中去,正確的、創造性的表達出歌曲的感情和藝術美。
4、引導學生歌表演,增強學習興趣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動,每學一首歌曲,我都根據歌詞內容啟發學生進行律動或表演,以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歌曲,記憶歌詞。
5、充分提供開放式和趣味性的音樂學習情境,激發學生對音樂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引導學生進行以即興式自由發揮為主要特點的探究與創造活動,重視發展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探究過程。
七、教學進度安排。
第一周。
課堂常規訓練。
第一課好朋友。
聆聽《玩具兵進行曲》表演《你的名字叫什么》、認識幾種音樂學習標志。
第二周。
課堂常規訓練。
表演《拉勾勾》、聆聽《口哨與小狗》。
第三周。
課堂常規訓練。
第四周。
第五周。
美麗》。
第六周。
第七周。
第八周。
第九周。
第十周。
容
第十一周。
與活動。
第十二周。
第十六周。
第十七周。
第十八周。
三年級學生經過兩年的音樂學習和實踐,已經掌握了一些最基本的音樂基礎知識,例如:他們已經認識了音的高低、長短、強弱,學習了很多內容健康、優美、動聽的兒童歌曲,感受了音樂的美,具備了一定的編創能力。本學期中,還要進一步系統的學習,來獲得更多的音樂知識,加深對音樂的理解。
本教材力求將的基本理念貫穿于音樂教學的全過程,努力發揮音樂教育在提高人的整體素質正所特有的審美功能,做到將的學習有機地滲透到音樂藝術的審美與情感體驗之中,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美好的情操,提高學生的餓審美能力。
音樂是沒有標準答案的藝術。它的美學特征給人留出的想象、思考、體驗、判斷的空間非常寬闊,因此利用音樂課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是最有效的途徑之一。教材從教育理念上,強調了,音樂教育面對全體學生,也應注意學生的個性發展。
1、在音樂教學中體現以人為本,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教學理念。
2、在唱、動、認、聽的學習過程中,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合作與共處,創新精神的培養。
1、會用優美、歡快的情緒演唱歌曲《愛我老師、愛我學?!?、《風鈴》、《孔雀輕輕跳》。
2、初步了解少數民族歌(樂)曲的特點,能通過欣賞,編故事,編舞蹈,發展想象力。唱準音高及音的長短。
3、通過演唱體現好伙伴之間的合作意識和集體主義精神,學畫圖形譜,會編新歌詞。
4、了解豐富多彩的民族音樂音調,激發對祖國民族音樂的熱愛。
5、愛祖國、愛人民、愛長輩,從演唱作品中體現。了解女聲、童聲的演唱形式。學習休止符,會做音樂情境表演。
6、感受并體驗不同歌(樂)曲的不同表現風格,嘗試自己制作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
7、初步學習二聲部合唱。
一、教材分析:。
教材從教育理念上,強調了“以學生發展為本”,音樂教育面對全體學生,也應注意學生的個性發展。教材編寫以審美為中心,以音樂文化為主線,以(音樂)學科為基點,加強實踐與創造,加強綜合與滲透,把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貫穿于始終。
三年級下冊總共9課,分別是《春天的歌》、《我們的朋友》、《童趣》、《音樂會》、《牧童之歌》、《愛祖國》、《老師的歌》、《愛和平》、《家鄉美》,其中表演歌曲有《嘀哩嘀哩》、《春天舉行的音樂會》、《頑皮的杜鵑》、《花喜鵲和小烏鴉》、《一支短笛輕輕吹》、《搖船調》、《我是小音樂家》、《嘹亮的歌聲》、《剪羊毛》、《小小羊兒要回家》、《一個媽媽的女兒》、《只怕不抵抗》、《每當我走過老師窗前》、《甜甜的秘密》、《每人身出一只手》、《友誼花開萬里香》、《山里的孩子心愛山》、《全都認識我》讓學生了解幾首中國優秀的兒童歌曲和幾首優秀的外國歌曲,并配以群體的音樂活動,如:齊唱、獨唱等,這是一種以音樂為紐進行的人際交流,它有助與學生養成共同參與的群體意識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欣賞有《春到沂河》、《春》、《森林深處的杜鵑》、《賽馬》、《猜調》、《木偶的步態舞》、《游擊隊歌》、《苗嶺的早晨》、《匈牙利舞曲》《那不勒斯舞曲》、《牧童短笛》、《孤獨的牧羊人》、《我們走進十月的陽光》、《紅旗頌》、《救國軍歌》、《我愛米蘭》、《飛來的花瓣》、《小小白鴿》、《歡樂頌》、《黃土高坡》、《洞庭魚米鄉》、《鄉下的陽光》等,以審美為核心,以音樂的美感來感染學生,以音樂中豐富的情感來陶冶學生,使學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樂審美觀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音樂必要的審美能力。
新教材的曲目選擇,在考慮作品的思想性、藝術性、民族性基礎上,尤其注重歌曲的可唱性與欣賞曲的可聽性,各年級的歌曲還兼顧時代性。朗朗上口,易聽易記,讓學生愛唱愛聽。在樂譜使用上,從我國的國情出發兼顧世界上使用的各部分主要譜種。刪除了過難的和弦等知識,和聲(音程)主要通過口風琴的目定低音伴奏的形式去操作實踐,另外,還有自制樂器,編創小品、游戲、舞蹈等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教材的最后,還有活動性的測試與評估,鼓勵學生自測、自評、互評、他評,形式豐富多彩。
二、學生分析:
本學期我繼續擔任三年級的音樂課。從整體的水平看,班級的整體水平相差不是特別明顯。學生在音準、對歌曲的接受能力和音樂表現能力方面學生相對可以,大部分學生對音樂的學習積極性非常高,上課紀律也不錯,舉手發言的學生較多。從整體水平來看,這學期學生音樂水平明顯好轉,在教學常規方面大有進步。在視唱練耳、音樂知識等方面有所提高,三年級學生已經系統地掌握了一些最基本的音樂基礎知識,例如:他們已經基本認識了音的高低、長短、強弱,學習了很多內容健康、優美、動聽的兒童歌曲,感受了音樂的美,具備了一定的編創能力。但還有一部分同學音樂基礎知識欠佳,需要進一步系統地學習,來獲得更多的音樂知識,加深對音樂的了解,在教學中滲透德育、美育,在課上進行多媒體教學,加強教育科研,加快教育現代化,促進教育改革,努力使學生在上課過程中逐步實現全面發展??偟膩碚f,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我還要注重音樂基礎知識訓練,進一步鞏固、完善教學,還要充分注意這一學段學生是以形象思維為主,好奇、好動、模仿力強的身心特點,要善于利用兒童自然的嗓音和靈巧的形體,采用歌、舞、圖片、游戲相結合的綜合手段,進行音樂教學,為學生打下扎實的基礎,并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一)感受與鑒賞。
1.音樂表現要素。
(1)對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種音響感到好奇和有趣,能夠用自己的聲音或樂器進行模仿。能隨著熟悉的歌曲或樂曲哼唱,或在體態上作出反應。
(2)能聽辨不同類型的女聲和男聲。知道常見的中華民族樂器和西洋樂器,并能聽辨其音色。
(3)在感知音樂節奏和旋律的過程中,能夠初步辨別節拍的不同,能夠聽辨旋律的高低、快慢、強弱。
(4)能夠感知音樂主題、樂句和段落的變化,并能夠運用體態或線條、色彩作出相應的反應。
2.音樂情緒與情感。
(1)聽辨不同情緒的音樂,能用語言作簡單描述。
(2)夠體驗并簡述音樂情緒的變化。
3.音樂體裁與形式。
(1)聆聽少年兒童歌曲、頌歌、抒情歌曲、敘事歌曲、藝術歌曲、通俗歌曲等各種體裁和類別的歌曲,能夠隨著歌曲輕聲哼唱或默唱。
(2)聆聽不同體裁和類別的器樂曲,能夠通過律動或打擊樂對所聽音樂作出反應。
(3)能夠區別齊唱與合唱、齊奏與合奏。
(4)能夠初步分辨小型的音樂體裁與形式,能夠聆聽音樂主題說出曲名,每學年2~4首。
4.音樂風格與流派。
(1)聆聽中華民族民間音樂,知道一些有代表性的地區和民族的民歌、民間歌舞、民間器樂曲和戲曲、曲藝音樂等,了解其不同的風格。
(2)聆聽世界各國民族民間音樂,感受一些國家和民族音樂的不同風格。
(二)表現。
1.演唱。
(1)樂于參與各種演唱活動。
(2)知道演唱的正確姿勢及呼吸方法,并能在唱歌實踐中逐步掌握和運用。能夠對指揮動作及前奏作出恰當的反應。
(3)能夠用自然的聲音、準確的節奏和音調有表情地獨唱或參與齊唱、合唱。
(4)能夠對自己和他人的演唱作簡單評價。
(5)每學年能夠背唱歌曲4~6首。
2.演奏。
(1)樂于參與各種演奏活動。
(2)學習課堂樂器的演奏方法,參與歌曲、樂曲的表現。
(3)能夠選擇適當的演奏方法表現樂曲的情緒,并對自己和他人的演奏進行簡單評論。
(4)每學年能夠演奏樂曲2~3首。
3.綜合性藝術表演。
(1)能夠主動地參與綜合性藝術表演活動,并從中享有樂趣。
(2)在有情節的音樂表演活動中擔當一個角色。
(3)能夠對自己、他人的表演進行簡單的評論。
4.識讀樂譜。
(1)用已經學會的歌曲學唱樂譜。
(2)結合所學歌曲認識音名、音符、休止符及一些常用記號。
(3)能夠識讀簡單樂譜。
(三)創造。
1.探索音響與音樂。
(1)能夠自制簡易樂器。
(2)能夠運用人聲、樂器聲及其他音源材料表現自然界或生活中的聲音。
2.即興創造。
(1)能夠即興創編同歌曲情緒一致的律動或舞蹈,并參與表演。
(2)能夠以各種音源及不同的音樂表現形式,即興創編音樂故事、音樂游戲并參與表演。
3.創作實踐。
(1)能夠創作2~4小節的節奏短句。
(2)能夠創作2~4小節旋律。
(3)嘗試用電腦創編音樂。
(四)音樂與相關文化。
1.音樂與社會生活。
(1)關注日常生活中的音樂。
(2)喜歡從廣播、電視、磁帶、cd等傳播媒體中收集音樂材料,并經常聆聽。
(3)主動參加社區或鄉村音樂活動,并能同他人進行音樂交流。
(4)聽音樂會或觀看當地民俗活動中的音樂表演。
2.音樂與姊妹藝術。
(1)接觸與了解戲劇、舞蹈等藝術表演形式,認識音樂在其中的作用。
(2)能夠結合所熟悉的影視片,簡單描述音樂在其中的作用。
3.音樂與藝術之外的其他學科。
(1)能夠選用合適的背景音樂,為兒歌、童話故事或詩朗誦配樂。
(2)知道一些不同歷史時期、不同地域和國家的代表性兒童歌曲。
四、教學重點難點。
1.能夠完整地背唱所學過的歌曲,參與各種演唱活動。
2.能夠隨著音樂自由發揮想象力,用簡單的形體動作配合音樂節奏表演。
3.感受生活中的音樂,能夠運用人聲、樂器模仿自然界或生活中的聲音。
4.樂于與他人共同參與音樂活動。
五、教學措施:
1、認真鉆研大綱和教材,在此基礎上按課時,認真寫好教案。
3、充分作好課前準備,設計好每堂課的導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4、認真上課,在課上多給學生自我表現和發問的機會。因材施教,對不同的學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學手法,使學生能夠充分發展。
5、指導學生學習正確的坐姿、唱姿,以及合理的發聲練習曲。
6、注重學生的音樂綜合技能、技巧、知識訓練,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歌唱。
7、在教學中指導學生了解歌曲的情緒,并能用正確的情緒來演唱不同的歌曲。
8、每節唱歌課給學生三分之一的時間練習,教師正確處理、引導。
9、合理安排時間進行音樂欣賞,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愛好,開拓學生的視野,并了解一些音樂知識。
出處 fAnweN.cHAziDiaN.cOM
10、通過律動以及集體舞的訓練,培養學生的節奏感和樂感,加強學生的全面素質。
11、在綜合課、唱歌課、欣賞課、器樂課、歌舞唱游課中滲透德育,深化教育改革。
12、根據本校條件設備,充分利用錄音機等教具,努力激發學生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13、課堂形式設計多樣,充滿知識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戰性以及表演性。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并使他們最大限度地學到知識,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課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及創新能力,用輕松的課堂形式讓學生喜愛音樂課。
14、豐富課外音樂活動,以學生的愛好為主開展課外音樂活動,使學生在平時生活中學習音樂。
總之,在音樂教學中實施自主學習,要堅持從培養學生興趣出發,精選一些妙趣橫生、有趣味的教法,讓學生多聽多唱,放手讓學生在音樂的環境中學習音樂、理解音樂、感悟音樂、表現音樂。真正給學生一個展示的舞臺,一個鍛煉的機會,一個成功的體驗。讓學生由教育教學的“被動角色”躍為“主動角色”,成為學習活動的主體。
六、教學安排:
周次。
內????容。
教??時。
課時。
2
1、課堂常規。
1.聆聽《春》。
2.聆聽《春到沂河》。
1
2
1.表演《嘀哩嘀哩》。
1
3
1.表演《春天舉行音樂會》。
1
2
1.表演《花喜鵲和小烏鴉》。
1
4
1.聆聽《森林深處的杜鵑》。
2.表演《頑皮的杜鵑》。
1
2
1.聆聽《賽馬》。
1
5
1.表演《一支短笛輕輕吹》。
1
2
1.聆聽《猜調》。
2.表演《木偶的步態舞》。
1
6
1.表演《搖船調》。
1
2
1.聆聽《游擊隊歌》。
2.聆聽《苗嶺的早晨》。
1
7
1.聆聽《匈牙利舞曲》。
2.聆聽《那不勒斯舞曲》。
1
2
1.表演《我是小音樂家》。
1
8
2.表演《嘹亮歌聲》。
1
2
1.聆聽《孤獨的牧羊人》。
2.表演《剪羊毛》。
1
9
1.聆聽《牧童短笛》。
1
2
1.表演《小小羊兒要回家》。
1
10。
1.聆聽《我們走進十月的陽光》。
2.聆聽《紅旗頌》。
3.聆聽《救國軍歌》。
1
2
1.表演《一個媽媽的女兒》。
1
11。
1.表演《只怕不抵抗》。
1
2
1.聆聽《我愛米蘭》。
2.表演《每當我走過老師窗前》。
1
12。
1.表演《甜甜的秘密》。
1
2
1.聆聽《飛來的花瓣》。
1
13。
1.聆聽《小小白歌》。
2.表演《每人伸出一只手》。
1
2
1.聆聽《歡樂頌》。
2.表演《友誼花開萬里香》。
1
14。
1.表演《山里的孩子心愛山》。
1
2
1.聆聽《洞庭魚米鄉》。
2.聆聽《鄉下的陽光》。
3.聆聽《黃土高坡》。
1
15。
1.表演《全都認識我》。
2
2
復習1-2課。
16。
復習3-6課。
2
2
17。
復習7-9課。
2
2
18。
期末考試。
2
2
一、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三年級的學生大都活潑可愛,并且喜愛音樂,特別是唱歌與唱游,大部分學生能掌握正確的唱歌姿勢,自然的發聲方法,有百分之三十的學生能獨立、自信、有表情的進行律動和即興動作。本年級對識譜與欣賞是弱項,只有及少數學生有一定的識譜能力??傊?,三年級的孩子就像是一張雪白的紙,等著師生共同去描繪五彩繽紛的畫卷,相信,經過師生的共同的努力,孩子們的音樂素養將會不斷提高!
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突出了培養學生的愛好音樂的情趣,重視學生對音樂實踐的主動參與,發展音樂感受與鑒賞能力、表現能力與創造能力,提高音樂文化素養,豐富情感體驗,陶冶高尚情操。除對原有教學內容進行整和外,新擴展了音樂創造和音樂與相關文化的內容,重視通過音樂教學活動,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及提高學生人文素養。本教材采用的是“單元”的形式。各單元都有目的明確的主題,各主題之間具有有機的聯系。各單元內容貼近兒童生活,為他們熟悉和理解。教材將評價機制滲透在各個單元之中,既注重終結性評價,又注重過程性評價。在評價的形式上,自評、互評、他評相結合,增進學生對音樂課的情感體驗,激勵他們更有興趣學音樂。教材所選的歌曲,樂曲,大多貼近學生的生活,使學生易于學習,樂于學習。
三、教材的三維目標:
1、知識與技能。
進一步激發和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在演唱、朗讀、歌表演、游戲等各項音樂活動中,為學生提供多方面的音樂感受,培養學生安靜聆聽音樂的習慣,逐步發展學生的內心聽覺,并從中幫助學生了解和熟悉小學生行為規范,自覺遵守社會公共道德。
2、過程與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激發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知力,體驗不同音樂帶給人們的不同情緒。通過歌表演、音樂活動、唱歌等多種藝術形式展開教學活動,理解并感受人與動物之間的密切關系,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
四、教材的重難點:
學習并感受音的高低、音階排列的順序。感受并認識2/4、3/4、4/4及其強弱規律。學習連線、換氣、延長、反復、頓音、力度、速度等常用記號。進行節奏和旋律短句的練習。
五、教學措施:
1、以新課程理念為先導,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形成師生互動、共同發展、共同感受、共同創造、表現和享受音樂美的過程。
2、自己的教育、教學活動及時總結和認真反思,使自己的思想觀念與教育教學行為得到不斷的修正,形成“學習――實踐――反思”良性循環的路子。
3、教學研究,特別是適合課程改革的課堂教學新模式的構建以及教法與學法的研究。
一、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三年級共有40個學生,他們大都活潑可愛,并且喜愛音樂,特別是唱歌,大部分學生能掌握正確的唱歌姿勢,自然的發聲方法,有百分之三十的學生能獨立、自信、有表情的進行律動和即興動作。本年級對識譜與欣賞是弱項,只有及少數學生有一定的識譜能力??傊?,三年級的孩子就像是一張雪白的紙,等著師生共同去描繪五彩繽紛的畫卷,相信,經過師生的共同的努力,孩子們的音樂素養將會不斷提高!
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突出了培養學生的愛好音樂的情趣,重視學生對音樂實踐的主動參與,發展音樂感受與鑒賞能力、表現能力與創造能力,提高音樂文化素養,豐富情感體驗,陶冶高尚情操。除對原有教學內容進行整和外,新擴展了音樂創造和音樂與相關文化的內容,重視通過音樂教學活動,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及提高學生人文素養。本教材采用的是“單元”的形式。各單元都有目的明確的主題,各主題之間具有有機的聯系。各單元內容貼近兒童生活,為他們熟悉和理解。教材將評價機制滲透在各個單元之中,既注重終結性評價,又注重過程性評價。在評價的形式上,自評、互評、他評相結合,增進學生對音樂課的情感體驗,激勵他們更有興趣學音樂。教材所選的歌曲,樂曲,大多貼近學生的生活,使學生易于學習,樂于學習。
三、全冊教學要求:
1、學唱歌曲。背唱4—6首。學習用正確的口型唱歌,注意咬字,吐字。
2、學習用正確的呼吸及連音、斷音的唱法。學習用強弱,快慢的手段表現歌曲情感。
3、培養獨立、自信的唱歌的能力。
4、欣賞優秀的歌曲,簡介人聲分類和演唱形式。欣賞優秀器樂曲,簡介常見樂器和演奏形式。欣賞優秀民歌、民間歌舞。
5、初步了解速度、力度、節拍、音色、音區等在音樂中的表現的作用。
6、學習并感受音的高低、音階排列的順序。感受并認識2/4、3/4、4/4及其強弱規律。學習連線、換氣、延長、反復、頓音、力度、速度等常用記號。進行節奏和旋律短句的練習。
7、隨著音樂進行有表情的律動、模仿動作和即興動作。學做音樂游戲,學習歌表演、集體舞等,注意音樂與動作的配合。
四、改進教學方法,提高質量措施:
1、以新課程理念為先導,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形成師生互動、共同發展、共同感受、共同創造、表現和享受音樂美的過程。
2、自己的教育、教學活動及時總結和認真反思,使自己的思想觀念與教育教學行為得到不斷的修正,形成“學習——實踐——反思”良性循環的路子。
3、教學研究,特別是適合課程改革的課堂教學新模式的構建以及教法與學法的研究。
4、加強自身的基本功的訓練,根據本年級的實際情況加以靈活運用。
一、教材分析:
教材從教育理念上,強調了“以學生發展為本”,音樂教育面對全體學生,也應注意學生的個性發展。教材編寫以審美為中心,以音樂文化為主線,以(音樂)學科為基點,加強實踐與創造,加強綜合與滲透,把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貫穿于始終。
二、教學目的要求:
1、會用優美、歡快的情緒演唱歌曲,能準確地表現歌曲中的情緒。感受速度在音樂表現中的作用,聽辨音的高低并會模唱。
2、初步了解民族歌(樂)曲的特點,能通過欣賞,演唱,發揮想象力表演。
3、通過演唱體現好伙伴之間的合作意識和集體主義精神,學習創編歌詞。
4、了解豐富多彩的民族音樂音調,激發對祖國民族音樂的熱愛。
5、愛祖國、愛人民、愛長輩,從演唱作品中體現。了解女聲、童聲的演唱形式。學習休止符,并學會區別。
6、感受并體驗不同歌(樂)曲的不同表現風格,嘗試自己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
7、基本認識西洋樂器、民族樂器中的部分樂器。
8、通過演唱,增強環保意識,增進自然常識,提高審美情趣,發展聯想。
三、改進教學的措施。
1、認真鉆研大綱和教材,在此基礎上按課時,并按教導處統一備課格式,認真寫好教學詳案。
3、充分作好課前準備。
4、認真按照教案上課,在課上多給學生自我表現和發問的機會。
5、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打好基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6、根據本校條件設備,充分利用投影儀、錄象、錄音機等教具,努力激發學生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7、方法:示范:教師示范、學生模仿。
鼓勵、表揚法:通過鼓勵表揚大體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因材施教法:針對不同學生采取不同的方法,揚長避短,使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長。
教材從教育理念上,強調了“以學生發展為本”,音樂教育面對全體學生,也應注意學生的個性發展。教材編寫以審美為中心,以音樂文化為主線,以(音樂)學科為基點,加強實踐與創造,加強綜合與滲透,把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貫穿于始終。
三年級下冊總共9課,分別是《春天的歌》、《我們的朋友》、《童趣》、《音樂會》、《牧童之歌》、《愛祖國》、《老師的歌》、《愛和平》、《家鄉美》,其中表演歌曲有18首,讓學生了解幾首中國優秀的兒童歌曲和幾首優秀的外國歌曲,并配以群體的音樂活動,如:齊唱、獨唱等,這是一種以音樂為紐進行的人際交流,它有助與學生養成共同參與的群體意識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欣賞有22首,以審美為核心,以音樂的美感來感染學生,以音樂中豐富的情感來陶冶學生,使學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樂審美觀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音樂必要的審美能力。
新教材的曲目選擇,在考慮作品的思想性、藝術性、民族性基礎上,尤其注重歌曲的可唱性與欣賞曲的可聽性,各年級的歌曲還兼顧時代性。朗朗上口,易聽易記,讓學生愛唱愛聽。在樂譜使用上,從我國的國情出發兼顧世界上使用的各部分主要譜種。刪除了過難的和弦等知識,和聲(音程)主要通過口風琴的目定低音伴奏的形式去操作實踐,另外,還有自制樂器,編創小品、游戲、舞蹈等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教材的最后,還有活動性的測試與評估,鼓勵學生自測、自評、互評、他評,形式豐富多彩。
本學期我繼續擔任三年級二班的音樂課。從整體的水平看,班級的整體水平相差不是特別明顯。學生在音準、對歌曲的接受能力和音樂表現能力方面學生相對可以,大部分學生對音樂的學習積極性非常高,上課紀律也不錯,舉手發言的學生較多。從整體水平來看,這學期學生音樂水平明顯好轉,在教學常規方面大有進步。在視唱練耳、音樂知識等方面有所提高,三年級學生已經系統地掌握了一些最基本的音樂基礎知識,例如:他們已經基本認識了音的高低、長短、強弱,學習了很多內容健康、優美、動聽的兒童歌曲,感受了音樂的美,具備了一定的編創能力。但還有一部分同學音樂基礎知識欠佳,需要進一步系統地學習,來獲得更多的音樂知識,加深對音樂的了解,在教學中滲透德育、美育,在課上進行多媒體教學,加強教育科研,加快教育現代化,促進教育改革,努力使學生在上課過程中逐步實現全面發展??偟膩碚f,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我還要注重音樂基礎知識訓練,進一步鞏固、完善教學,還要充分注意這一學段學生是以形象思維為主,好奇、好動、模仿力強的身心特點,要善于利用兒童自然的嗓音和靈巧的形體,采用歌、舞、圖片、游戲相結合的綜合手段,進行音樂教學,為學生打下扎實的基礎,并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一)感受與鑒賞。
1.音樂表現要素。
(1)對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種音響感到好奇和有趣,能夠用自己的聲音或樂器進行模仿。能隨著熟悉的歌曲或樂曲哼唱,或在體態上作出反應。
(2)能聽辨不同類型的女聲和男聲。知道常見的中國民族樂器和西洋樂器,并能聽辨其音色。
(3)在感知音樂節奏和旋律的過程中,能夠初步辨別節拍的不同,能夠聽辨旋律的高低、快慢、強弱。
(4)能夠感知音樂主題、樂句和段落的變化,并能夠運用體態或線條、色彩作出相應的反應。
2.音樂情緒與情感。
(1)聽辨不同情緒的音樂,能用語言作簡單描述。
(2)夠體驗并簡述音樂情緒的變化。
3.音樂體裁與形式。
(1)聆聽少年兒童歌曲、頌歌、抒情歌曲、敘事歌曲、藝術歌曲、通俗歌曲等各種體裁和類別的歌曲,能夠隨著歌曲輕聲哼唱或默唱。
(2)聆聽不同體裁和類別的器樂曲,能夠通過律動或打擊樂對所聽音樂作出反應。
(3)能夠區別齊唱與合唱、齊奏與合奏。
(4)能夠初步分辨小型的音樂體裁與形式,能夠聆聽音樂主題說出曲名,每學年2~4首。
4.音樂風格與流派。
(1)聆聽中國民族民間音樂,知道一些有代表性的地區和民族的民歌、民間歌舞、民間器樂曲和戲曲、曲藝音樂等,了解其不同的風格。
(2)聆聽世界各國民族民間音樂,感受一些國家和民族音樂的不同風格。
(二)表現。
1.演唱。
(1)樂于參與各種演唱活動。
(2)知道演唱的.正確姿勢及呼吸方法,并能在唱歌實踐中逐步掌握和運用。能夠對指揮動作及前奏作出恰當的反應。
(3)能夠用自然的聲音、準確的節奏和音調有表情地獨唱或參與齊唱、合唱。
(4)能夠對自己和他人的演唱作簡單評價。
(5)每學年能夠背唱歌曲4~6首。
2.演奏。
(1)樂于參與各種演奏活動。
(2)學習課堂樂器的演奏方法,參與歌曲、樂曲的表現。
(3)能夠選擇適當的演奏方法表現樂曲的情緒,并對自己和他人的演奏進行簡單評論。
(4)每學年能夠演奏樂曲2~3首。
3.綜合性藝術表演。
(1)能夠主動地參與綜合性藝術表演活動,并從中享有樂趣。
(2)在有情節的音樂表演活動中擔當一個角色。
(3)能夠對自己、他人的表演進行簡單的評論。
4.識讀樂譜。
(1)用已經學會的歌曲學唱樂譜。
(2)結合所學歌曲認識音名、音符、休止符及一些常用記號。
(3)能夠識讀簡單樂譜。
(三)創造。
1.探索音響與音樂。
(1)能夠自制簡易樂器。
(2)能夠運用人聲、樂器聲及其他音源材料表現自然界或生活中的聲音。
2.即興創造。
(1)能夠即興創編同歌曲情緒一致的律動或舞蹈,并參與表演。
(2)能夠以各種音源及不同的音樂表現形式,即興創編音樂故事、音樂游戲并參與表演。
3.創作實踐。
(1)能夠創作2~4小節的節奏短句。
(2)能夠創作2~4小節旋律。
(3)嘗試用電腦創編音樂。
(四)音樂與相關文化。
1.音樂與社會生活。
(1)關注日常生活中的音樂。
(2)喜歡從廣播、電視、磁帶、cd等傳播媒體中收集音樂材料,并經常聆聽。
(3)主動參加社區或鄉村音樂活動,并能同他人進行音樂交流。
(4)聽音樂會或觀看當地民俗活動中的音樂表演。
2.音樂與姊妹藝術。
(1)接觸與了解戲劇、舞蹈等藝術表演形式,認識音樂在其中的作用。
(2)能夠結合所熟悉的影視片,簡單描述音樂在其中的作用。
3.音樂與藝術之外的其他學科。
(1)能夠選用合適的背景音樂,為兒歌、童話故事或詩朗誦配樂。
(2)知道一些不同歷史時期、不同地域和國家的代表性兒童歌曲。
1.能夠完整地背唱所學過的歌曲,參與各種演唱活動。
2.能夠隨著音樂自由發揮想象力,用簡單的形體動作配合音樂節奏表演。
3.感受生活中的音樂,能夠運用人聲、樂器模仿自然界或生活中的聲音。
4.樂于與他人共同參與音樂活動。
1、認真鉆研大綱和教材,在此基礎上按課時,認真寫好教案。
3、充分作好課前準備,設計好每堂課的導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4、認真上課,在課上多給學生自我表現和發問的機會。因材施教,對不同的學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學手法,使學生能夠充分發展。
5、指導學生學習正確的坐姿、唱姿,以及合理的發聲練習曲。
6、注重學生的音樂綜合技能、技巧、知識訓練,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歌唱。
7、在教學中指導學生了解歌曲的情緒,并能用正確的情緒來演唱不同的歌曲。
8、每節唱歌課給學生三分之一的時間練習,教師正確處理、引導。
9、合理安排時間進行音樂欣賞,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愛好,開拓學生的視野,并了解一些音樂知識。
出處 fAnweN.cHAziDiaN.cOM
10、通過律動以及集體舞的訓練,培養學生的節奏感和樂感,加強學生的全面素質。
11、在綜合課、唱歌課、欣賞課、器樂課、歌舞唱游課中滲透德育,深化教育改革。
12、根據本校條件設備,充分利用錄音機等教具,努力激發學生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13、課堂形式設計多樣,充滿知識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戰性以及表演性。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并使他們最大限度地學到知識,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課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及創新能力,用輕松的課堂形式讓學生喜愛音樂課。
14、豐富課外音樂活動,以學生的愛好為主開展課外音樂活動,使學生在平時生活中學習音樂。
總之,在音樂教學中實施自主學習,要堅持從培養學生興趣出發,精選一些妙趣橫生、有趣味的教法,讓學生多聽多唱,放手讓學生在音樂的環境中學習音樂、理解音樂、感悟音樂、表現音樂。真正給學生一個展示的舞臺,一個鍛煉的機會,一個成功的體驗。讓學生由教育教學的“被動角色”躍為“主動角色”,成為學習活動的主體。
按進度表執行。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qitafanwen/9240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