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淀下來的智慧和經驗,值得寫成一篇總結。在寫總結時要注意語法和用詞的準確性,避免出現拼寫錯誤和語句不通順的問題。以下是一些成功人士的心得體會,相信會對大家有所啟發。
醫學謙語必須發揮其功能,才能在臨床醫學的實踐中發揮作用,達到治病救人的目的,交談的愉快進行也有助于減輕患者心理上的負擔,從而減少疾病給患者帶來的痛苦,提高生命的質量;進而改善醫患關系,使之更加和諧。
古語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這深刻地說明了醫學謙語在治療疾病中的重要性——語言可治病也可致病。
因此,醫務人員還應加強自身修養,注意語言藝術,加強醫患交流,多用謙語或者委婉的表達方式,從中了解病人的病情變化和心理狀態,幫助病人消除疑慮、焦慮、緊張情緒,達到整體最佳的治療效果。
謙語是人類語言中的一種普遍現象,是語言使用過程中人們協調人際關系的一個重要手段。
在古漢語中,謙語詞被稱作“曲語“,指在說話時采用迂回、含蓄、隱晦的方式,不直說某人、某事、某物,卻能產生較好的語言交際效果。
禁忌語之所以成為禁忌語是因為它所指的對象是被禁忌的,在社會交往,語言交際中,又不可能不談及它們,于是就必須尋找到另外的表達策略來替代禁忌語。
這種用來替代禁忌語的語言表達式。
離開謙語,無法達到交際的目的,禁忌語就難以成為禁忌。
同樣,假如不是需要禁忌,許多謙語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正是禁忌語的存在刺激了謙語的產生,推動了其數量的擴大。
兩者有著互為依存的關系。
只是后來它們從不同的側面發展成為不同的語言形式,具體功能自然也就各不相同:禁忌語主要是為了滿足人們對某種敬畏心理的回避;謙語則出于協調人際關系,滿足交際需要。
希臘名醫希波克拉底曾說:“醫生有兩件東西能用于治療,一是藥物,二是語言”,說明醫生語言的重要性。
醫患之間的交流是一種技術,同時又是一門藝術。
交談是否成功會直接影響醫患關系的建立,影響到病情資料的收集,影響到診斷治療能否順利和圓滿成功。
而交流的成敗很大程度上又往往取決于交流方式是否恰當和措辭是否得體。
所以說交流信息不但是醫患交流的關鍵和核心,而且也是維持醫患關系的過程。
由此可見,醫患交流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它也是直接影響治療效果的因素之一。
如:
病例一:
a1:你不會失明的,你的眼睛沒理由。
a2:我很高興地告訴你,你的眼睛不會出現明顯的視力障礙。
這兩句話的基本意思一樣,區別就在al沒用謙語,而a2中用了謙語,兩者都傳達了病人不會失明的信息內容,均有利于病人,也是病人希望得到的答復。
此時,因為病人更注重言語內容是個好消息的一面,一般并不計較醫生在al中沒有用謙語,相比較,a2中用了明顯的視力障礙,拐彎抹角地傳達出了同樣的信息內容。
病例二:患者約20歲,大學生,女,突然四肢痙攣。
醫生:好像好點了哦?前兩天是差不多每天都發的啊?
患者:嗯。
上個星期三開始的。
醫生:那我問你,你自己覺得你的性格怎么樣?內向還是外向?
患者:比較內向吧。
醫生:比較內向,有事情喜歡憋著還是和朋友說說?
患者:在宿舍說得比較多一點,在外面和家里說得比較少一點。
醫生:因為你這種情況好像是焦慮發作,但是從你的性格,你現在的狀況,沒有心理因素影響,所以不太成立,知道嗎?省略也是一種避開使用不愉快和忌諱的策略。
在此對話中,醫生除使用問句的形式外,還用了省略的策略。
比如:“好象好點了哦?內向還是外向?知道嗎?一等等。
他為什么會使用這種方式呢?因為他遵循了利奇的禮貌原則中的同情準則:減少自己與他人在感情上的對立。
因為對于患者來說,在醫院中不是一件令人高興的事,所以對于患者有必要給予其同情。
醫生的問話聽起來讓人感到真切,因為醫生遵守了同情原則。
盡管言語交際雙方都希望給對方留面子,但某些言語行為本身存在潛在的威脅。
出自 FanwEN.cHAzIDian.COm
在醫院經常會面對死亡,無論對醫護人員還是對病人及其家屬。
在中國醫院里,經常會看到醫生從手術室里出來,對病人家屬說“對不起,我們已經盡力了。
”或者說“對不起,病人已經不行了呢。
言外之意,病人已經不能活下來了。
前文提到的英語中關于死亡的委婉表達,都是出于對病人的尊重。
在漢語中,人們常說“去世“、“仙逝’’、“駕鶴西游”。
人人都希望擁有健康的體魄,然而患病是難以避開的。
在談及疾病時,需要很多模糊的表達,謙語就充當了這一恰當的角色。
疾病方面的謙語主要分為三種:(1)為避開對患者造成巨大的心理恐懼,醫護人員查房交流時常常把“癌癥”婉稱為“腫瘤”;“心臟病”婉稱為“心臟不好“,這符合禮貌原則中的同情準則。
(2)為緩和人們對某些疾病的忌諱心理,醫護人員恰當地使用謙語可起到安慰患者,輔助治療的作用,并符合禮貌原則中的得體準則。
比如“精神崩潰”、“精神健康理由”婉指“精神病”、“耳疾”婉指“耳聾”;“眼睛不好”婉指“色盲”。
(3)為避開不雅的稱謂,醫患交流中對某些器官或病情的謙語,也符合禮貌原則中的得體準則。
在談及疾病時,為避開不雅、不適和飾諱含蓄的需要而有很多委婉的說法,這時婉語就充當了掩飾的角色,起到掩飾安慰作用,特點是故意縮小事態,輕描淡寫,以減少人們對某些疾病名詞聯想引起的不快。
“意外事件一,實指“中風”,因中風為意外發生,難以預料。
對疾病的淡化如“社會病一,婉稱“艾滋病”“發燒”,婉指“猩紅熱,白喉”;“漢森氏“病,婉指“麻風病”:“精神崩潰’’,婉指“精神病”;“中斷妊娠期”,婉指“自然流產”;“行動不便的”,婉指“殘疾的(人)”;“特殊的”,婉指“癡呆、弱智”;“聽力有缺陷的”,婉指“耳聾”;“被剝奪視力的`”,婉指“雙目失明一;“色覺缺陷一,婉指“色盲”“美人痣一,婉指“疣、麻點一等等都體現了謙語掩飾安慰的功用。
詼諧幽默的談吐是有修養、有學問的標志,特別在交際場合,適度的幽默可以調和緊張的人際關系,特別對那些郁抑憂傷的患者,這樣間接的謙語無異于一劑良藥。
例如,“快步舞”婉指“腹瀉”,形容腹瀉患者快步如廁的生動情景,“富貴病”婉指“高血脂”等等是人們在社會交際中為謀求理想的社交目的而創設的一種適當的語言表達形式。
謙語反映出了各個民族的社會心理和文化習俗,醫學中的謙語同樣具有各種語用功能。
在時代和科技發展的今天,在醫療水平提高的今天,謙語的合理使用會起到潤滑劑的作用。
同樣,了解了醫學中的謙語的使用,醫護人員盡量在醫院內外創造一種和諧的醫患關系環境,既可以尊重病人,又可以營造一種和諧的醫患關系。
【參考文獻】。
[1]曾孔生.語言學:醫者的利器[j].醫學與哲學(人文社會醫學版),(04).
[2]梁峰霞.淺析臨床醫學語言的語境[j].醫院管理論壇,(04).
論文摘要:教師在課堂巾正確恰當地答問評價,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本文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實際出發,重點闡述如何對學生的答問進行評價及采用的評價形式。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的“評價建議”中提出“應以鼓勵、表揚等積極的評價為主,采用激勵性的評語,盡量從正面加以引導”?!罢n堂設置問題是課堂上師生交流最普遍的方式”,它對啟發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起著重要作用。
一、適時評價答問于動態生成中。
新課程的課堂不再是完全預設“計劃”的課堂,而是動態生成的課堂。教師要根據學生心理的、情感的、知識的需要,以及課堂學習的實際情況,隨時做出富有創意的調整,這就需要教師對學生答問進行適時評價。對于那些容易得出結論或答案較單一的問題,可以運用即時評價,另外兩種情況則應運用延遲評價。
第一,對于有多種答案的問題要延遲評價。例如,在閱讀課《老師領進門》中,教師提出這樣一個問題:“無心插柳柳成蔭,真是l尢心的嗎?”有的說是“無心”,有的說是“有心”。這時,教師并不急于下結論,而是讓學生小組討論。在匯報的過程中,教師就要把握好評價的度。記得,一位學生說:“用老師對每個學生傾注了愛,他能是無心的嗎?這樣說,只是表現了他的謙虛,更能說明他是位了不起的老師?!狈治龅枚嗝从猩疃?,教師上接他的話評價:“你能體會到這點,你也是一位了不起的學生!”這既是對答問的肯定,也是對學生學習的肯定,更是對學生的肯定。
運用延時評價,能讓更多的同學有更廣闊的思維空間,產生更多的創新靈感,使個性思維和個性品質得到充分發揮。
第二,當學生有能力自我完善答案時要延遲評價。學生更準確、更完整的答案可能在經過一定時間的思考之后產生。也可能在聽老帥的繼續講解或聽其他學生的發言時產生,適當延遲評價可以促進學生思維的條理陛和深刻性。學生住學習目標的指引下,通過討論交流的方式,自主探究學習。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作為一種活生生的力量,帶著自己的知識、經驗、思考、靈感、興致參與課堂活動,從而使課堂教學呈現出豐富性、多變性和復雜性。
二、客觀評價答問于體驗提升中。
在課堂設置問題中,教師考慮教材的內容和知識點不同,學生的接受能力不同,學生所做出的應答也就有差異。有的回答可能比較正確,有的嘲答不夠準確甚至是錯誤的。不論是哪種情況,只要學生運用了語言,體驗了語言,教師首先都應該作出肯定性的評價。對于學生反饋的信息,教師要善于扮演“公正法官”的角色,及時給予精辟恰當的“判決”,從而使學生能對自己的學習效果和能力有一個科學正確的估計,進而明確不足,找出努力的方向。對于前者,我們除了在學術上做出肯定外,還要給與一定的贊賞,如“回答得非常棒”、“你真的很聰明”等等;對于后者,應更多地贊賞學生付出的勞動,贊賞他們良好的學習方式,并客觀地指出其回答中存在的問題,并啟發誘導,幫助其朝正確的方向思考問題。在得出正確的答案后,我們仍要表揚學生能進行積極的思考。對于學生在課堂中的各種表現應給客觀的評價,既要肯定其優點,也要指出其錯誤,尤其是表述的規范性以及文法方面的錯誤。如果害怕指出學生的錯誤會打擊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其實這是一種因噎廢食的做法。只要教帥的評價是客觀合理的,而且評價時體現了一種師愛、一種民主、一種和諧,即使是指出學生缺點的評價,學生也是會樂意接受的,這樣就能培養、保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大膽探索,不怕挫折的學習精神,創設一種輕松愉快的.學習氣氛,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信心。但在評價過程中,教師必須探究語言機智,“教師的評價應根據教學進程隨機引發,并以親切的語調、溫和的表情、寬容的態度來調控評價過程,使學生從中受到鼓舞,并且更能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探索的興趣。
三、多元評價答問于互動共進中。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在課程評價豐體上,要注意將教師的評價與學生的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相結合,加強學生的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泵鎸ν粋€問題,學生看問題的方向不同,對問題認識層次不同,同答也是多方向的。教師不能把自己的看法強加給學生,要真正發揮教學民主,鼓勵學生自我評價或者相互評價。只有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罔,學生才會放下思想包袱,消除心理壓力,才會積極主動地、生動活潑地觀察和思考,才會精神振奮、情緒激昂,從而使其創造得到淋漓盡斂地發揮。
課堂答問評價通過教師評價或學生自評、互評,達到評價主體的客體化和評價客體的主體化的統一,評價和反饋的統一。它既重視智力因素的評價,又重視非智力因素的評價,既用分數、等級評判,又用有聲語言評價。在課堂巾,帥生應有充分地交流,學生應有自由表述的權利和機會。學生通過充分地讀、冷靜地思考、熱烈地討論,形成了自己對所學知識的整體感知和把握,深層的認識和珂解,也會產生各種各樣的質疑。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采取民主、寬容、解的態度,支持學生發表不同意見,鼓勵學生積極探索。教師不應該是課堂的管理者,而只是一個組織者,也不應該是知識的傳授者而和學生一樣只是整個教學過程的一個參與者。師生不但在人格地位上是平等的,而且在心理、情感等方面也是平等的。學生的主體地位才能得以確保,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必然能得以激發,學生的創造潛能才會得到最大限度的開發。
總之,新課程背景下的答問評價,能針對學生發展中的需求,激發學生多方面的潛能,幫助學生真實的認識自我,使每一個學生都能能看到自己在發展中的長處,增強不斷學習發展的信心,同時它成為改進課堂教學工作,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果,促進學生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充分挖掘學習潛力的重要手段,使教學更加適合教育對象的需要,加快學生在已有水平上的全面發展。
摘要:語文課程不僅是知識教育的重要載體,也是德育教育的可靠力量。筆者立足于此,首先從三個角度探討了小學語文課堂德育教育的必要性,然后就如何滲透德育教育提出了幾點建議,包括做好教學導入、完善教學活動、優化教學評價。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德育教育。
語文課程是基礎教育的核心課程之一,它不僅承擔著學生智力開發的重任,同時也是加強學生人文修養,提升學生道德品質的重要資源。換句話說,語文教學要兼顧智育教育與德育教育,而學生也只有在知文(智)、知禮(德)的基礎上,才算真正實現了語文教學的目標。然而,在實際的語文課程教育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并未得到有效凸顯,教師也沒有從課堂教學的實際進程出發進行德育滲透工作,這極大地制約了課程教學的效果。筆者立足于此,就如何在小學語文課堂中進行德育教育的滲透做了相應的探究。
護理管理中實施的全面質量管理堅持以患者為中心的指導思想,護理管理者要保證護理人員為患者提供全面、優質、高效的護理服務,幫助患者治療和康復,以體現護理服務的優勢和特點。堅持以“質量第一”為基本原則,根本上保證護理服務的質量,并通過回訪等形式不斷對護理工作進行改進和創新,以滿足更多患者的需求,真正實現為患者提供高質量的護理服務,從而也提高醫院的競爭力。在護理管理工作中,管理者能夠調動護理人員工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全面質量管理要求的是全員參與,所以要提高護理人員集體意識,并讓他們明確自己的工作責任,護理管理者還需要采取一定的手段激發護理人員的工作熱情,只有這樣才能為患者提供高效的護理服務。
德育教育在小學語文課堂的滲透,既是語文學科教學的本質要求,也是德育教育的主動追求,它對于課程優化以及學生成長都具有突出的作用,因此,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要通過教學策略的完善來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
2.1做好教學導入,實施課前滲透:教學導入是有效教學的.前提,它指教師在教學活動之前,根據課程內容設計相應的引導環節,它能減少學生的學習障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僅如此,教學導入也是德育教育滲透的重要手段,主題明確、形式新穎的導入方式對學生的德育教育有著良好的效果[2]。就小學語文而言,常見的導入方式有情景導入法、背景介紹法等,這也是都是德育教育滲透的重要手段。首先,就情景導入法而言,它指教師將課文內容以圖片或視頻等更為直觀的形式呈現出來,從而讓學生在視覺的刺激下,加深對文章的閱讀興趣,不僅如此,情景導入還能為學生理解文章的主題提供幫助。比如在人教版五年級上冊《圓明園的毀滅》的教學中,筆者就將圓明園的復原圖與當前的實物圖展示給了學生,讓學生在今夕對比中感知其昔時的繁華與當前的沒落,從而牢記歷史,增強民族使命感;其次,就背景介紹法而言,它指教師在教學中,根據教學內容的實際需求,做一些背景介紹的工作。背景介紹不僅可以減小學生閱讀文章的阻力,也能深化學生對文章主題思想的認知。比如在《開國大典》的教學中,筆者就將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的一百年屈辱歷史做了一個簡單的梳理,讓學生更深刻地感知到建國對我中華民族的偉大意義,激發其愛國情感。
2.2完善教學活動,創新課中滲透:德育教育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滲透,主要是教學活動中的滲透,它對于最終的德育教育效果有著關鍵性的影響。筆者從教學實踐出發,就何如在課程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內容總結出了以下幾點方式:
(3)情感分析法。小學語文教材中的不少選篇感情真摯,如《慈母情懷》等,教師可以采用情感分析的方法來滲透德育教育。
2.3優化教學評價,完善課后滲透:教學評價是教學活動的終端,對教學效果有著深刻的影響,除此以外,教學評價也是教師在語文課堂中進行德育教育滲透的重要手段,恰如其分且富有針對性的教學評價對于學生的德育工作而言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教師還需要從優化教學評價的角度出發來完善課后德育教育滲透。首先,教師要做好課堂評價的工作,針對學生的課堂表現展開實時評價,評價的重點不僅需要包括知識學習的內容,還要包括行為習慣、性格特征等多方面的內容,使課堂評價更趨于綜合化,提升其評價效用;其次,教師要做好作業評價的工作。練習作業是小學語文學習的重要方式,作業評價是教師針對學生作業效果所作出的具體評價,教師要突破那種單一性的作業評價模式,在評價環節中納入德育教育的因素。就以寫作教學為例,筆者給學生布置過《記生活中的一件小事》這樣的命題論文,筆者在評價時,并未僅僅著眼于文章的文筆或敘事結構,同時加入了文章中的思想內涵的評價,對那些有著正確價值取向的文章,筆者給予必要的贊揚與肯定。
3結語。
德育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對學生的成長發展意義深遠。小學語文是德育教育的重要資源,因此,教師在語文課程的教學中,需要從教學導入、教學活動以及教學評價三個角度做好課前、課中、課后的德育教育滲透工作。
參考文獻。
德育教育是基礎教育中的重要內容,對學生的健康成長與全面發展有著十分深刻的意義,在語文課堂中滲透德育教育有著多重的必要性。首先,就語文課程自身而言,相比于其他學科,語文更具德育教育的優勢,因為它的教學內容主要為文學作品,而這些文學作品中凝聚著大量的美好品德,如團結、友愛、愛國、敬業等,正是德育教育的主要內容,不僅如此,德育教育也是語文課程的重要任務之一,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教師要在教學活動中來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社會主義道德品質”;其次,就基礎教育而言,素質教育是當前基礎教育的主流話語,在語文課程的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可以有效轉變傳統教學“以知識為綱”的弊端,有效提升學生的道德品質,從而為素質教育的推行與深化盡一份力[1];最后,就學生的全面發展而言。司馬光在《資治通鑒》中曾言“才者德之師,德者才之帥”,才與德對小學生的成長與發展,缺一不可。在語文課程中滲透德育教育可以優化學生的課程結構,為其全面發展打下基礎。
(山西省長治市平順中學)。
新課程改革很多年以來,講授教學一直被作為批評的對象,讓教師都談“講”色變。傳統的講授式教學之所以被否定,是因為老師們沒有把握好講授的內容,把學生可以自主探究的內容作為講授內容。在海量信息的社會,教師作出“高”于學生的講解,“賢于弟子”才能真正擔負“傳道、授業、解惑”的職責。所謂“高”水平的講解,簡單地說,就是“高”于學生的講解,關鍵是要把握好哪些內容是需要講授的內容。
一、語文課高效的講解關鍵是要把握好哪些內容是需要講授的內容。
“文以載道”,情感目標是語文教學的重點,而有些情感是學生憑自己的知識積累和生活閱歷無法理解的。在教學《記承天寺夜游》一文時,我用了將近20分鐘的時間講解蘇軾樂觀、豁達的胸懷。蘇軾二十一歲剛過弱冠,便踏入京都,金榜題名,讓當時的文壇領袖歐陽修驚嘆,讓宋仁宗驚喜:“大宋何幸,得此奇才!”一個人如果能夠在其中的任何一個方面達到蘇軾的高度就足以讓人仰視了,然而蘇軾卻“詩、詞、文、書、畫”五絕天下,是大宋文壇翹首等待了千年的日月精華?!澳拘阌诹?,風必摧之”,同樣是面對風雨,多少文人一蹶不振,蘇東坡卻能正視現實。面對苦難和逼害,他開始了對人生的.深入思考,尋找立身處世的方法。儒家的治世、佛家的修心、道家的養身,被蘇軾信手拈來,卻讓他更加樂觀豁達。走近真實的蘇軾,在與偉人的時空對話中,讓學生先成人后成才!用20分鐘的時間講解蘇軾樂觀、豁達的胸懷,學生聽得津津有味。
二、語文課高效的講授體現在啟發學生研讀課文的過程中。
閱讀理解是很重要的一種語文能力,語文課標對閱讀理解的能力要求是:“欣賞文學作品,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現力的語言?!睂W生閱讀理解能力差,主要是沒有進行深層研讀的習慣和能力,在閱讀中只能淺嘗輒止,所以常常會出現理解上的偏差,甚至是一些古怪的回答。例如,教學《桃花源記》一文,我問學生:“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有什么用?”學生不假思索地回答:“種地、養魚、采桑杏、喂熊貓……”學生的回答無可厚非,可是,他們真的是沒有經過深層次的思考,只是信中開河。研讀課文,提出獨特理解,是體現老師高水平講解的主陣地,也是學生研讀習慣養成的重要過程。研讀之后學生就會明白:良田能產糧,美池能吃水,桑能養蠶吐絲織布穿衣,竹子能蓋房子、做家具、做農具,總之是能解決吃、穿、住、行的生存問題,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世外仙境。陶淵明雖棲身田園,仍無法逃避現實,自然災害和社會**仍困擾著他?,F實的黑暗、丑惡,自身的經歷的痛苦和艱辛以及農村的凋蔽、荒蕪,便引起詩人深沉的思考,連政治家們都解決不了的問題,陶淵明作為一介書生是很難在現實世界中找到出路的,只能幻想一個沒有壓迫、人人平等、自食其力的桃花源理想社會來自我安慰。從文中所描寫的發現訪問桃花源的離奇經過可以看出,陶淵明自己是否定了這種理想社會的存在的。
三、語文課高水平的講解體現在引導學生解決易爭論而難定論的問題。
在新課程開放而有活力的課堂中,課堂爭論,甚至爭吵是常有的事。當學生相持不下的時候,老師應該抓住教學“契機”,作權威的裁判者,及時提出一種高于學生感性認識的理性見解,既顯示出為師者高水平的講解,也培養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不能以“大家說得都有道理”這樣的話草草了事,更不能盲目地把所有的問題都留到課下去解決。
如,在教學《愚公移山》一文時,針對“愚公移山的行為是不是愚蠢的?”這一問題學生有了激烈的爭論。一組學生認為愚公不愚,他鍥而不舍、持之以恒、不畏艱難的精神值得后人學習;一組學生認為愚公確實很愚蠢,兩組學生理由充分,爭論激烈。老師只要抓住“山”的本義和象征意義這一關鍵點一點撥,學生就理解了。
其實我們都知道,講授在教學活動中占據重要地位,它是教學活動中的最基本方法,它能夠讓學生在短時間內就能獲得大量系統的科學知識。在現代課堂中,講授教學仍然是教學的有效形式之一,只要用正確的策略和方法,講授教學也能夠發揮很好的教學作用。我們只要把握好大方向,用好它,用對它,講授教學同樣能夠大放異彩。
參考文獻:
高永潔。講授在語文新課改實驗中的實施[d]。首都師范大學,.
朗讀是學生閱讀的主要形式之一,也是閱讀教學中最經常最重要的基本訓練。它是指書面語言轉化為出聲的口頭語言的閱讀,是發聲閱讀。教學法理論中對朗讀有過這樣的論述:文章的講解是分析、朗讀是綜合;講解是鉆研進文中,朗讀是躍出紙外;講解如同進行解剖,朗讀卻如同給作品以生命;講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讀卻能使人感受。
朗讀作用要求技巧訓練形式。
現代語文教學中有個比較流行的詞“語文味”,然而這種“味兒”具體指什么,未見有個專家定論。但有一點卻是眾口一致的,那就是——朗讀是語文細酌入“味”的佳法。由此可見,朗讀教學在語文教學中特別是語感訓練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朗讀是學生閱讀的主要形式之一,也是閱讀教學中最經常最重要的基本訓練。它是指書面語言轉化為出聲的口頭語言的閱讀,是發聲閱讀。教學法理論中對朗讀有過這樣的論述:文章的講解是分析、朗讀是綜合;講解是鉆進文中,朗讀是躍出紙外;講解如同進行解剖,朗讀卻如同給作品以生命;講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讀能使人感受。
新課程標準中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墒?,從作品的聲律氣韻入手,體會其豐富的內涵和情感,培養語感,體驗品味,實謂語文教學之佳法?!白x書百遍,,其義自見”能成為千古名言,理也就在此吧。
那么,作為語文教師,教學中該如何指導學生練好朗讀呢?
1、讀得正確,即要用普通話讀,發音清楚響亮,不讀錯字,不添字,不唱讀,不頓讀。
2、讀得流利,即不復讀,不斷讀,不讀破,停頓間歇分明,語氣連貫流暢,速度適中。
3、讀得有感情,即要繪聲繪色,有輕重緩急,抑揚頓挫,語調能準確地傳達出文章的思想感情,感情的表露要樸實、自然。
1、創設氛圍,進入情境。
首先可以利用電教手段創設情景交融的氛圍。這樣,孩子們朗讀時才能感情投入,真正感悟到語言美、意境美。如教《大?!芬晃?,在一陣海鷗哨叫和波浪聲過后,我放出了一首有關大海的鋼琴曲。學生跟著悠揚起伏的琴聲開始朗讀。大海的寬闊、美麗、富饒都在他們動情的朗讀中體現了出來。
2、評讀,促進發展。
在多種讀的形式中,評讀是不可缺少的。課堂中,教師們常用“賽”的方式組織朗讀教學,如小組比,男女生比等。既然有賽,就有評。評議時,教師應特別注意評價的理念和方法,充分地尊重學生,使每一個學生在評價過程中領略成功的喜悅。學生的主體意志是在具有真正主體地位之后而漸漸形成的,有了主體意志,才有了自我探索,自我發現,自我發展,也才有了自己的思想。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經驗世界,加上閱讀材料本身內涵的開放性,不同的學生對文本會作出不同的“解讀”。所以,教師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逐步養成欣賞學生看問題的不同立場、方式、方法的習慣?!耙磺€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敝灰菍W生讀出真情實感的,能準確理解和表達朗讀內容的,都應該給予肯定。教師不要只是強調某個字詞該讀大聲或是讀小聲,以免造成形式化、表面化的指導。這就是新理念的最好體現。
3、創設情境,進行比賽。
針對孩子好勝的心理,引入競爭機制,能收到較好的效果。不管是個人讀、小組讀、全班讀,都給打分,在評分的過程中逐步養成了學生認真讀書的好習慣。其次,經常利用早讀課、讀書課開展朗讀比賽,每次評選出一名“朗讀天使”,讓得獎的同學嘗到成功的喜悅,讓失敗者繼續努力,爭取奪魁。
4、提供示范,讓學生模仿。
學生的朗讀水平與教師的示范朗讀密切相關。因此,必須重視示范朗讀的積極作用。示范朗讀即通常說的范讀。教學中,如果教師只是講應該怎樣讀,而不應該怎樣讀,學生是很難學好朗讀的。他們的認識還是很模糊的,并不知道怎樣讀才算表情達意了。但孩子們的模仿能力很強,如果他們親耳聽聽老師是怎樣讀的,學起來就容易得多,讀起來也就有情有意得多。因此,教師的范讀及錄音示范能讓學生較快地掌握朗讀的語氣,并進行模仿。在朗讀課文的同時,再配上與課文內容相關的背景音樂,更能吸引住學生,給學生一種美的感受。教師在范讀之前應認真“備讀”,反復研究朗讀的語氣、語調,發揮出最佳的水平,讓學生聽了以后,產生強烈的想讀好的欲望,達到以讀促讀的目的。
5、表演讀。
學生是積極地參與表演和模仿活動的,給他們營造一個情境,他們就會在情境中繪聲繪色地進行表演,伴隨著的朗讀訓練就會簡潔高效。小學語文新教材中有許多故事性很強的文章適合于學生的表演。對于這類文章,可以讓學生擔當課本劇中的角色,進行繪聲繪色的表演。學生通過對文中人物說話的語氣和表情進行模仿,可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有了理解,那么再回過頭去朗讀課文的時候,他們就能很好的把文中的感情表達出來。一開始,學生有可能顧此失彼,注重了演的形式,又忘了詞。這時,教師應讓學生自由地練習,充分地交流討論,反復地比較和揣摩,不斷地提高認識、加深理解。而學生一旦達到充分理解且又經過反復練習形成了技能技巧,確信自己有能力達到熟練自如的朗讀時,自然會躍躍欲試。此時激發學生創造性地朗讀,如表演讀、誦讀就能取得較好的效果。
6、自由讀。
就是放手讓學生根據自己對課文的理解與感悟,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形式,盡情誦讀??瑟氉宰x,也可約伴讀,還可邀老師一起讀。
7、變換形式,常讀常新。
小學生的朗讀水平是其語文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語文教師我們都深刻地體會到朗讀在語文教學中舉足輕重的作用。朗讀不但要重量,重質,同樣也要注重讀的形式和方法;讀要讀出情,機械的重復只會使學生“食”之無味,“言”之無語;充滿情感的課堂朗讀訓練,是學生、教師、作者激情碰撞的世界,是讓學生情藏于心間,而溢于言表的深刻體驗,是永遠具有生命力的永恒不變的語文課堂教學的主流。
《小學語文教學心理》,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年6月第1版。
《語文創新教學》,延邊教育出版社2001年1月第1版。
《小學語文教學心理學》,北京教育出版社,2001年1月第1版。
小學的語文課程除了對孩子知識與能力的培養外,還要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培養愛美的情趣,發展健康的個性?!芭囵B愛美的情趣”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在小學語文課堂中貫穿美育是培育新時代人才的需要。
一、美育有利于促進學生身心和諧發展。
美育需要通過各學科的教學來進行,語文學科也是美育的一個途徑,擔負著美育的任務。而語文學科中的美育任務需要通過課堂教學過程來實現。由此可見,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美育是促進學生身心和諧發展的需要。小學語文課本中的課文,有凝煉生動的優美詞句,豐富多彩的藝術形象,引人入勝的深邃意境,強烈感人的抒情色彩。而且大多是名家名作,涉及到古今中外,這些,都是美育的極好內容,能很好地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發展學生的審美能力,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
二、美育有利于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觀。
語文學科的教學,是學生掌握語言文字的工具,還可以讓學生了解人類文化歷史,認識美的起源、美的本質、美的規律、美的價值,可以為提高學生的文化藝術修養和審美意識打下基礎。語文課本中的一篇篇優秀作品,傳遞著人類社會的各種信息和美。有起源于自然的漢字美,如“月”字,會使人聯想到藍藍的夜空中或像鐮刀或像玉盤的月亮,使人產生不盡的遐想之美;有詩句名篇美,如“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詩句,使人感受到雄偉氣勢之美;還有桂林山水的清、靜、奇的美等等,這些美的教學內容都是對學生進行審美觀教育和審美能力培養的極好材料。又如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言談的語言美、形體教學的形式美、潤物細無聲的情感美、課堂設計的結構美,以及板書設計的簡潔美、對稱美、和諧美等都能對學生潛移默化,使學生在無形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再如,我們祖國的語言文字和優秀文化是民族的根系,凝聚了民族的全部智慧和精神財富,如會意字“采”的勞動美,“龜”的意象美,“眾”、“森”等字中的凝聚力。在指導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去感受、領悟、體驗,能使學生受到心靈的凈化和思想的感染,智慧的啟迪和情感的震撼,從而使學生進入美的境界,形成美的思想。
三、美育有利于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要使小學生學好語文,培養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最為重要。課堂教學中的美育,能把美感直覺的形象性、經驗的理論性以及耳濡目染的愉悅性等引進課堂教學,使教師的課堂教學藝術產生更多的吸引力,更強烈的感召力,更濃烈的誘導力,將學生帶進引人入勝、欲罷不能的情景,從而使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極大的興趣,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提高。
教師在上課時表現出來的志趣、情趣和諧趣,能使學生產生各種審美趣味:授課知識的豐富多彩作用于學生的審美感官,能激發學生對自然美、社會美、生活美的喜愛和向往;教學形式的多樣性、巧妙性、和諧性能時時吸引學生,使學生感受形式美;精心設計的技巧能使學生學得輕松,學得愉快,從而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掌握知識,得到收獲,能取得同學和家長的認可,感受到成就的樂趣;教學過程中思想內容的深刻性,能使學生產生感悟,受到真、善、美的陶冶,產生對真、善、美的喜愛,增強對文學藝術作品的興趣;教學中的情感彌漫于學生的心靈,能使學生在接受知識的同時,濡染學生的內心;教師高尚的情操,新奇的思想,獨到的見解等,能使學生從心里佩服,不自覺地接受教師的思想觀念,模仿教師的風度,親其師,信其道,從而更加喜歡語文。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貫穿美育,不僅是培養時代人才的需要,而且是促進學生身心和諧發展的需要;既是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觀和初步的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又能很好地激發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從而有效地提高語文教學質量,促進學生語文素質的提高。
參考文獻:。
1.黃愛華.課堂教學藝術.河北教育出版社,.
2.鄭慧琦.學校教育科研指導.上海教育出版社,.
3.張華.課程與教學論,上海教育出版社,。
在學生朗讀時,教師要讓學生把握好文本的情感。因為在學生朗讀時,教師指導學生把握好課文的情感,就能讓學生做到有感情地朗讀。每篇課文所要表達的情感都是不同的,因此教師在指導朗讀時,要選擇好訓練的“點”,要細讀文本,尋求朗讀的最佳方法,要因文而異、因情而異且因人而異。在朗讀教學中,教師也要講求一個“精”字,指導學生進行朗讀時,要抓住課文的重難點詞句或者一些重要的段落精心地進行指導,使學生做到舉一反三。這樣可以讓學生在朗讀的時候目標更加明確,品悟起來也會更加充分,在朗讀中切實提高自己品悟語言的能力。
朗讀如果僅停留在學生的自悟自得上是遠不夠的,需要教師精心引導,讓學生細心品味課文中的語言,讓學生在朗讀中養成好習慣,領悟作者的情感和文章的大意。學生的悟在于教師的巧妙、適時的引導。因為小學生的認知水平是有限的,教師要根據學生的掌握情況,有重點、有目的地加以點撥和引導。比如,在組織學生學習《小鹿的玫瑰花》這篇文章時,在讓學生初步了解課文的基礎上,教師問學生小鹿的玫瑰是不是白栽了?為什么沒有白栽呢?很多學生的回答卻是因為玫瑰花很美。這顯然是學生對文章的理解不夠準確造成的。對此,教師不要急于讓學生馬上對課文內容進行分析,可以先讓學生去讀,以讀為主,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找一些描寫玫瑰花很美的句子,然后再讓他們有感情地去朗讀微風、黃鶯的話,并展開自己的合理想象,想象一下微風、黃鶯當時還會說些什么話,還有一些其他的動物,它們又會說些什么話。然后再引導學生根據課文的內容分角色進行朗讀,讓學生快速地進入到各自的角色當中,從小動物的角度去感受玫瑰花給自己帶來的快樂,讓學生深刻地體會到“為別人創造幸福,自己也能從中得到樂趣”的大道理,這種感受是需要學生通過自己領悟得到的,不是靠教師的分析和講解得到的。
學習語文知識時,想象是領悟人物情感的前提,而領悟情感能夠深化學生對情境的感知。因此,在朗讀教學中,對于能揭示情境的一些詞句,如描寫神態、動作的詞句,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想象進行再現,讓學生迅速進入情境中體悟情感。比如,在教學《草船借箭》的時候,教師可以有意地讓學生反復地進行朗讀,讓學生從語言中去揣摩、判斷當時人物的內心動機和想法,然后再讓學生在每一句話的提示語中添加一些自己內心活動的詞語來輔助自己去理解課文內容。
一是小學語文朗讀教學中,教師除了訓練“學生讀到位”“邊讀邊想”外,還要善于發現并且及時糾正學生的一些不良的讀書習慣,如唱讀、語速過緩、平淡乏味等。二是要培養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指導學生在讀書的過程中適當地進行圈點勾畫,這樣能夠有效把握閱讀內容的重點,還能夠找出理解方面的疑難之處。三是要讓學生了解并且學會運用速讀、跳讀、精讀、略讀、賞讀等多種有效的閱讀方法,讓學生逐漸學會根據自己的閱讀需求來選擇不同的讀法,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指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也會讓他們終身受益。朗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有效的朗讀能夠讓學生在品讀中去感受文章中的思想情感,揣摩作者的寫作意圖。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精心指導學生朗讀,使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我們堅信,當學生喜歡上了朗讀,并且學會朗讀的時候,語文課堂一定會成為學生向往的樂園。
如何在語文課堂中真正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之能夠自覺的對語文知識展開思考呢?本篇文章將根據此教學做出相應的論述,探討更多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來優化語文課堂教學發展。
培養學生們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才是提高他們學習能力的關鍵,因此轉變教學模式、優化小學語文課堂,給學生們制造更多思考和探究的空間是目前小學教師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只有教師為學生們營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用豐富的教學經驗和能夠吸引學生眼球的教學模式才能真正的將學生的心思帶到課堂中,從而不斷提高課堂教學的學習效率。在這基礎上我發現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是激發小學生語文學習興趣、調動他們學習積極性最關鍵的場所,要如何在語文課堂中真正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之能夠自覺的對語文知識展開思考呢?本篇文章將根據此教學做出相應的論述,探討更多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來優化語文課堂教學發展。
在我國傳統的教育中,課堂教學是教師組織學生進行教學、展開學習活動最基本的方式,它是學生們在校學習知識、提高學習能力最主要且最重要的途徑。因此課堂教學的效率會深深的影響著學生們的學習效率,課堂教學的質量更是直接影響了整個班級學生的整體學習效果,做好教學工作,引導學生們展開高效的課堂學習是每一位教師的職責。
教師在教學前最重要的準備工作便是備課,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需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的而制定相應的教學課件,而且還需要根據不同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授課的方式和難度進行相關調整,這樣才能保證所有學生在自己能力接受的范圍內展開有效的學習,進而不斷的提升自身的學習效率。而問題式教學模式亦是如此,要想問題式教學模式得以在語文課堂中最大化的發揮出它的作用,那么做好第一步的備課工作是十分關鍵的,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首先應該要熟悉所講內容的全部細節和大意,接著再根據教材中的教學問題和學生們的種種學習情況選出幾條最適合學生的問題以供他們進行討論和交流。在選取問題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問題的設計應該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探究性,能夠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問題的設計一定要保證給學生們提供了足夠的討論空間;問題的設計是符合教學情境以及不同學習層次學生的;怎樣才能引導學生們把這些問題的重點、難點解答出來等;只有遵循了這些問題設計規律教師才能更好的將學生們帶入課堂情境中,以此提高學生們的語文學習效率。
例如在學習《烏鴉喝水》這篇課文的時候,教師可以問學生們“如果你是一只烏鴉,你現在口很渴但是瓶子很深你會怎么喝水呢?”通過這個提問便能牢牢的抓住學生們的注意力,學生們一下子就被這個問題吸引了,進而爭先恐后的說出自己的想法;在該課文講解結束之后教師又可以提問“大家覺得小烏鴉這么做算是明智之舉嗎?”“如果你們是這只小烏鴉,你們碰到的水瓶比這個要長很多很多,怎么也填不滿,那么你們該怎么辦呢?”這樣的問題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而且答案也十分開放,學生們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想法來展開解答,這便有效的激發了學生們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們得以順著問題的梯子一步一步的深入語文學習,逐漸的他們解決的問題越來越多,動腦思考的習慣也會隨之深入到學生們的學習活動中,進而變成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
問題式教學是一種能夠良好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模式,通過問題的創設和解答的過程可以很好的調動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們積極的參與到語文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進而有效的提高語文課堂的學習效率。
在科學技術發展十分迅速的情況下,多媒體教學設備成功的在我國的教育領域得到了良好的普及,多媒體設備是集聲音、圖片、視頻、文字等功能為一體的教學輔助設備,它可以把抽象的、枯燥的學習知識變得趣味化、生動化,素來有提起學生們學習興趣、調動他們學習積極性的功效,當然在問題式教學模式中合理運用多媒體教學設備相當于是錦上添花。例如,在剛剛說的《烏鴉喝水》這篇課文中,教師可以在講解結束之后再利用多媒體給學生們播放與該文章的相關的視頻,接著讓學生們根據視頻中烏鴉的化而猜測烏鴉的心理,這樣不但可以加深學生們對該課文的印象,而且還能更加深刻、直觀的掌握烏鴉的實際心理,進而更好的理解并吃透該文章。
問題式的教學模式除了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提高語文課堂學習效率、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以外,還有最重要的一點便是可以幫助教師摸清學生們對課文的實際掌握情況。就拿《烏鴉喝水》這篇課文來說,教師在課文講解結束之后便可以向學生們提出問題,讓學生們用自己的語言簡述這個故事,并說明故事主要想告訴我們什么道理。根據不同學生的回答教師便可以通過他們的理解直接的看清他們對該文章的消化程度,進而根據現階段學生們的實際掌握情況再做出進一步的教學安排,以此不斷的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課堂的質量。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最重要的便是保持課堂的學習氣氛,小學生比較愛玩、注意力總是難以長久的集中,所以只有在課堂中抓住他們的眼球才能真正的從根本上調動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
[1]李兆陽.問題式小學語文的理性思考[j].現代教育科學(中學教師),2010,(02).
[2]章玉龍.問題式小學語文――提升學生學力的有效途徑[j].數理化學習,2009,(02).
(江蘇省沭陽縣南關小學)。
摘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占有至關重要的地位,在日常的語文學習中,很多學生讀到一篇新文章不知道如何鑒賞和理解。從賞讀教學法的實施步驟和實施“賞讀”教學法的幾個注意點來闡述在小學語文閱讀課中如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各方面能力。
問題是思維產生火花的根源,是創新的基石,一切的學習都是從問題開始的,如蘋果為什么會掉地上而不是掉天上?于是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因此,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提問策略的有效應用,能夠不斷的開啟學生的心靈,激發學生的潛力,提高學生語文學習的效率。那么,如何進行有效的藝術性提問,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呢?以下,筆者就此話題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發表一些粗淺的見解。
課堂教學離不開課堂提問,它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課堂提問是指教師根據學生已有知識經驗,通過口頭問答的形式,引導學生運用判斷推理鞏固舊知識,獲取新知識,發展智力。培養能力的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教師提問的藝術水平越高,學生對問題的理解和課文的掌握就越深,教學質量也就越高。
如果所設計的問題過于簡單,僅停留在簡單的是非選擇上,學生的思維能力便難以得到提高。因此,精心設計具有思維價值的問題,有助于激發學生的思考興趣,培養良好的思維品質,提高思維能力。那些精于設問之道的名師常常能獨具眼力,在易被常人忽視之處,捕捉到具有較大思維價值的問點。
例如在執教《凡卡》一文時,以凡卡的信爺爺能否收到這個中心,我設計了這樣一組問題:凡卡的信爺爺能不能收到?為什么?聯系爺爺的處境想一想,如果爺爺收到了凡卡的信,能不能改變凡卡的處境?為什么?這又說明了什么?這些問題顯然具有較大的思維價值,能幫助學生深刻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有道是“臺上十分鐘,臺下十年功”,教學亦是如此。筆者認為,要做好語文課堂的提問,任課教師不能遇到問題再思考如何發問,而應當提前設置好本課的問題。例如,在教《回鄉偶書》教學過程中,筆者首先圍繞教學目標設置了一個主問題——“什么是鄉情”,并圍繞這一主要問題設計了其他幾大分問題,首先,從詩文本身來講,作者是如何寫“自己老了”?作者的鄉音沒有改變是為什么、又說明了什么?兒童為什么會“笑問”?其次,從全詩的主題思想出發,向學生提問“中國人有怎樣的故鄉情結?”怎樣看待中國人“葉落歸根”的情懷?在這整組問題的設計過程中,主問題是經過提煉和概括之后著眼于全詩,整體的帶動學生對課文進行理解的,而分問題則是著眼于細節和課后的深入思考,引導學生進行長時間、深層次的自主學習。通過著設計這種以主問題聯動分問題,以系統的提問框架建構語文課堂教學,從而在實際教學應用中大大減少了那些一般性的、膚淺的提問,既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又加深了學生對于課文主旨的認識。
提問是為了引導學生積極思維,因此提的問題只有明確具體,才能為學生指明思維的方向。如在執教《窮人》一文時,我先問學生:“對課文用‘窮人’作題目,你們有什么想法?”學生回答:“因為桑娜是窮人,所以用‘窮人’作題目?!薄耙驗樯D仁震B的是窮人的孩子,所以課文題目叫《窮人》?!憋@然,學生在回答這個問題時存在困惑。于是,我接著提出這樣的問題:“這篇課文著重寫的是桑娜,為什么不用‘桑娜’為題,而是用‘窮人’呢?誰能從課文描寫的人物和事件中去仔細想一想,找到答案呢?”這樣的問點明確具體,學生經過思考后有所悟:“課文描寫了三個人物,他們都是窮人?!薄罢n文敘述的事情都發生在窮人之間?!痹诖嘶A上,我進一步追問:“作者描寫這些窮人,敘述窮人之間發生的事,為的是什么?”學生恍然大悟:“為了歌頌窮人的高尚品質”。
1、在內容的關鍵處提問。
在教材重要的地方即學生不易理解的詞、句、段進行提問,可以加強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從而更深刻地體會作者的感情。如學習《詹天佑》一文,教師可以圍繞中心句設計一系列的問題:全文的中心句是什么?“杰出”是什么意思?課文圍繞中心句寫了哪些內容?重點寫了什么?從哪些詞句可以看出詹天佑是杰出的工程師?詹天佑的愛國思想表現在哪里?弄清了這些問題,就能使學生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課文的中心。
2、在內容的變化處提問。
內容的變化處往往是作者匠心獨運之處,是讀者發掘其內涵的關鍵之處,也是學生由于受知識、閱歷的局限容易忽略之處。教師應抓住這一特點設疑激思,引導學生的理解向縱深拓展。如《豐碑》一文,作者抓住將軍錯怪軍需處長的一系列細節,從側面雕塑。教師可以設計這樣的提問:將軍兩次發愣有什么不同之處?將軍的動作神態為什么會發生這樣的變化?學生帶著這些問題深讀課文,就能體會到軍需處長的那種忠于革命、舍己為人的高貴品質。
3、在內容的空白處提問。
作者寫作時為了行文簡潔,會將文章的某一部分寫得比較簡略,給讀者留下了思考的空間。文章的這些空白之處,正是訓練和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有利空間,更重要的是讓學生的思維以此為源點,輻射式展開,深層次發揮,在充分理解課文的同時,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維的創新能力。
課堂教學中,提出的問題太膚淺,學生不用思考就能脫口而出,不易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對學生沒有挑戰性,諸如什么“對不對?”“好不好?”“行不行?”這樣的問題提出來就是廢話。反之,問題過難,學牛顰而卻步,沒有思考的興趣,反而挫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問題的設計要由易到難,層層深入,要使學生“跳一跳才能夠得著”。高頻率提問不等于高效率提問,因為提問的數量不等于質量。一節課下來,教師提問的時間多,學牛思考的機會少。教師在吃透文章全部內容的基礎上,經過深思熟慮,找出文章前后之間的關系并提問。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課堂提問尤其重要。所以要認真地對待,領悟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提問藝術性設計,充分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在學習中體會到樂趣。使小學語文課堂提問發揮真正的功效,達到教育學生、培養學生的最佳效果。
在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浪潮中,作為改革的主渠道、主陣地的課堂教學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如教學的形式更加豐富多彩,師生的交流更加暢通,學生學習的興趣更加濃厚……然而在欣喜之余的同時,我們感到不少的課堂在熱鬧的背后,也透射出放任與浮躁,造成課堂教學的效率并不理想,如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寫減少了,學生瑯瑯的讀書聲越來越少了,語文味也越來越了……因此,作為小學語文教師的我們有必要靜下心來思考一下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讓小學語文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
有效課堂教學,是指教師在遵循教學活動的客觀規律下,運用科學的教學策略,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以盡可能少的時間、精力、物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多的教學效果,以滿足社會和個人的教育價值需求而組織實施的活動。而落實到語文課堂教學中,我認為應該是為每一位學生創造最佳發展空間,讓學生的潛能得到最大限度的開發,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都能得到培養。而這樣的語文課堂教學所表現出來的應該是生動的、博大的、寬容的、充滿人性關懷的。給孩子留下的應該是鮮明的形象、鮮活的語言、真摯的情感、獨特的感悟、真誠的交流。
1、創設生動而和諧的學習情境。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情境創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容易調動學生的感情、點燃激情。同時,它又能培養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性思維。那么怎樣創設情境才更具有實效性呢?首先,情境創設要有針對性。情境的創設都應以學生感興趣的故事和事件為背景創設問題情境,來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的欲望。其次,情境的創設要有趣味性。創設的情境要讓學生獲得探究的樂趣、知識的樂趣、創造的樂趣。最后,創設情境應注意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出發,既要讓學生感覺到所面臨的問題與已有知識有一定的聯系,又能感覺到新知識具有挑戰性。例如,我們的一個教師在教學《長相思》時,就是在他那充滿激情、如詩如畫的導語描述中開始的......
師:同學們,在王安石的眼中,鄉愁是那一片吹綠了家鄉的徐徐春風。而到了張籍的筆下,鄉愁又成了那一封寫了又拆、拆了又寫的家書。那么,在納蘭性德的眼中,鄉愁又是什么呢?請大家打開書本,自由朗讀《長相思》。注意,仔仔細細讀上四遍,讀前兩遍的時候,注意文中的生字和多音字,要把詞念得字正腔圓;讀后兩遍的時候,要注意把它念通順,注意詞句內部的停頓。
學生在充滿詩意的語言和音樂中,開始了與文本的對話,興趣盎然。
自主學習是“新課標”倡導的一種學習方式。讓學生自主地選擇學習方法、尋找學習伙伴、選擇學習內容等,是我們在課堂上經常所見的。這種學習方式的提倡和形式,確實有助于張揚學生的個性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但是,我們也看到,有些課堂上的自主學習,似乎有點“放任”,老師的引導似乎也有點“隨意”、“蒼白”,時效性并不高。
[案例]小學語文第六冊(人教版)《松鼠》教學片段:——。
師:請同學們分小組學習第一自然段,看看松鼠有什么特點?待會我們進行交流。
于是學生圍在一起討論松鼠長得怎么樣,尾巴的形狀是什么樣的,羽毛又是怎樣的……討論得甚是熱鬧。
師:同學們,松鼠的羽毛是怎樣的?
生:毛茸茸的。
師:尾巴是怎樣的?
生:大大的。
……。
這樣的自主學習和老師的引導又有什么功效呢?同樣的教學內容,有的老師是這樣設計的:“同學們,你們讀了第一自然段后,先閉上眼睛想一想,看看眼前出現了怎樣的畫面?然后小組內說說?!睂W生暢所欲言,其樂融融。
因此,我們追求課堂的生動活潑,不僅是外在的、形式上的,更重要的是追求一種內在的、深層次的靈動。要達到這種效果,這就需要在課堂教學中,既要有學生的自主學生,又要有老師慎密的引導。例如在讀文時,以前我喜歡要求學生想怎么讀就怎么讀、或喜歡讀哪段就讀哪段、或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去讀等,結果學生的讀書水平始終不見提高,這大概就是缺乏教師的指導和點撥造成的。教學過程中,適當的點撥、適當的引導、和適當的范讀也都是有必要的。所以現在我就非常注重情感的激發與感染,反復引導學生要用心靈去進行誦讀。學生在富有激情的朗讀中,感悟到了讀書的方法,感受到了閱讀的魅力,同時受到了情感的熏陶。所以,課堂上教師的引導也非常重要,自主和引導必須有機結合在一起,只有這樣自主學習才能真正產生實效。
課堂因生命而美麗,教學因生成而精彩。新課程改革非常關注和提倡課中的動態生成,因為教學過程本身是一個動態建構的過程,教學過程中存在著很多不確定性因素,從而構成了師生共同參與、共同創造的空間,構成了課堂教學中的動態生成的美。因而動態生成的課堂,必定是一個真實的課堂,是學生思維開放的課堂,更是閃動著學生靈性的“活”的課堂。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要集中精力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和反應,著眼于學生真實的學情,不拘泥于預案,憑借自己豐富的教育積淀和智慧,順應學生發展的需求去創造性地實施,靈活調整教學思路和教學方法,將教師教的思路與學生學的思路動態地融合在一起,在對話中生成,在生成中引導,在引導中感悟。
因此,課堂生成的教學不僅是教師教學機智的體現,更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的體現。但是,動態生成也并不否定預設的重要性,他們之間也并不是互相排斥的。相反,課堂精心預設是有效課堂教學的重要前提。因為教學首先是一個有目標、有計劃、有組織的活動,教師必須在課前對自己的教學內容、教學策略有一個清晰、理性地思考和安排。同時,課堂又具有不確定性和可變性,其間許多教學細節是教師無法預測的。在備課時,教師就需要預設操縱性強、有“彈性”的教案,為教學中師生的互動共振、精彩生成留出充分的余地。因此,我們在強調和追求生成的同時,絕對不能忽視預設的價值,應讓預設和生成都熠熠生輝。
總之,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時代的要求,是語文課堂教學自身發展的要求,愿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成為真正的、有效的語文課堂教學。
摘要:以朗讀訓練為主組織閱讀教學,引導質疑問難,培養自學能力,重點精講,挖掘補充,分類教學。
新大綱明確指出:小學語文教學必須實事求是,從實際出發,明確培養目標,改進教法,提高教學質量。這就要求我們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以改革教法來提高教學質量,達到教學目的。怎樣改革語文教學方法呢?我在教學中做了以下幾個的嘗試,供諸位同仁參考。
一、以朗讀訓練為主組織閱讀教學。
我們都知道,語文是一門基礎課,學好語文,才會讀書看報,寫文章。閱讀教學又是語文教學的基本環節,不管是閱讀能力,還是寫作能力,都離不開敏銳的語感,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文字語言的訓練,我們以為最要緊的是語感,就是對于語言敏銳的感覺?!痹谡Z文教學中,只要多讀,就能訓練學生敏銳的語感,這樣才能讀懂課文,才能通過語言文字正確理解課文內容,因此閱讀教學必須以訓練讀為主線。但讀的方法很多,教師可以指導分步讀:先指導初讀,要求讀得正確、流利、有感情,初步了解課文大意;再指導精讀,在初讀了解課文大意的基礎上精讀重點部分,邊讀邊想,進行想象再現,從而進入課文描述的境界,深化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如教《董存瑞舍身炸碉堡》一課,精讀重點部分,通過人物的神態、動作、語言來體會人物的精神品質,從而使學生被董存瑞崇高的精神深深打動。最后有些課文還可指導賞析,可師生互相配合扮演角色,讀時要求學生盡力把人物的心理活動通過表情或動作表現出來,以演助讀,提高學生理解語言的能力。
二、引導質疑問難,培養自學能力。
小學生好奇心強,對任何事物教喜歡問個為什么。因此,教學應提倡引導質疑問難,這樣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才能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使教師的教是為了不教,學會是為了會學。怎樣才能達到這樣的目的呢?教學中,教師要設計啟發性的問題,引導學生帶著問題讀書,同時還要鼓勵學生在讀的時候質疑問題,大膽提出問題,讓學生自己學會解答問題,激發他們思維的自覺性。還可采用課前預習,課堂質疑問難的形式。有些課文學生提不出問題,教師可巧設疑難,學生探究自學。教師還可教給方法,如課前預習時要求學生查(查工具書)、劃(劃出重點詞句),求(找文章的重點、難點、疑點),參(參閱有關資料),這樣,學生探究自學,就可以改變教師一味地滿堂灌的教課方法,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三、重點精講,一課一得每篇課文的教學目的不盡相同,在明確每篇課文的教學目的基礎上,改變課文教學的固有程序,采用景點分析主要段落,這樣學有重點,主次分明,長文短教,實有所得。
如教六年制小學語文第十冊《草船借箭》一課,教學第二課時時就可直奔重點段進行教學,具體過程如下:第一課時介紹時代背景,解題學習生字詞,給課文分段,過程略。
第二課時精講重點“借箭經過”。自學起因經過。具體過程如下:一、導入重點:導入性提問:課文按事情發展的順序分成幾段?諸葛亮為什么要借箭?哪段寫他借箭?(學生回答,教師板書:起因,經過,結果,妒忌并解釋“妒忌”)。
四、挖掘補充,培養多向思維教學中有一題多解的多向思維題,語文課中同樣也可啟發多向思維。
改變過去教學中死摳書本,單調乏味的現象,啟發學生多方面挖掘補充,展開合理的想象,培養多向思維。如教《黃河象》一課,第二段“科學家們假想黃河象的來歷”時,教師引導學生提出自己的假想,學生各抒己見,提出了自己的假想,一個問題多種回答,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性思維。
五、分類教學,多角度培養學生閱讀和寫作的能力由于受傳統教法的影響,現行的語文教學中還存在“一刀切”的做法,對不同的文體常采用一種固定的模式,忽視了從多角度培養學生閱讀和寫作的能力。
對不同的文體應采用不同的教法,多方面培養學生的能力,就是有些同體裁的課文也要找出異同,采取不同的方法,達到教學目的。如教“古詩二首”——《暮江吟》和《楓橋夜泊》,同是古詩,同是寫景,兩首詩的思想感情流露的方式不同,《暮江吟》抒發了作者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和無比愉快的情趣,而《楓橋夜泊》抒發了作者在旅途寂寞憂愁的情思。教學時體會詩情,就要區別對待,采取不同的方法,不能“一刀切”。
課堂教學中的語言,有時是教師說,學生聽,具有明顯的誘導和勸說、指點、教育功能;有時是學生說,教師聽,具有明顯的疑問、辨別、回答等功能;是語言知識交流使用的相互反映。就拿生活中的勸說作比較,在日常生活中,小學生可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爸爸煙癮很大,媽媽多次勸爸爸戒煙,可爸爸就是不聽;走在大街上,好朋友把果皮隨手亂丟,其實不遠處就有果皮箱;劇院里大家都在靜靜地看戲,可身旁的兩個人就是說個沒完沒了;鄰居的大哥哥一放學就玩電子游戲,顧不上吃飯,既影響學習,又傷身體……遇到這樣的事情,應該勸說。這就需要考慮怎么勸說,怎樣最有效果,課堂教學也是一樣,也要講究語言藝術,注重強化課堂教學效果。
小學語文教學過程的語言藝術性,主要是不僅要把話說明白,還要說的簡練得體,提高溝通的效率;教學中的語言運用要根據具體需要、具體情境而定;如,講知識點,要講清楚為什么這么學,每個人學習的基礎差別有多少,怎樣學最有效果。講倡導性的課文內容,則要熱情洋溢,表達出歡樂的心情和向上的情緒。有時候,教師在講解知識難點時,總擔心學生聽不懂,反復講述,因為說話太啰嗦,引發了學生的厭煩情緒,反而耽誤了教學效果。因此,教學過程一定要掌握運用巧妙的語言藝術,把課文中感動人的事情,通過語言的魅力,使感動人的形象栩栩如生,清晰地留在學生的記憶中,語言藝術能使學生入境入情,抓住課文人物感動人的地方,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領悟文章的表達方法,能夠夯實語文教學基礎,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二巧妙運用語言藝術能夠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在教學過程中,指導學生閱讀課文,聯系上下文,了解課文內容時,注重要求學生體會優美的語言和含義深刻的語句,仔細品味這樣說,這樣寫有什么好處,對語言的藝術性不理解,不熟悉的情況,師生要進行互動、組織討論。使學生通過課文感受生活的情趣,體會詞句表達的感情,并留心觀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感受,使教學和生活連為一體,教學質量也就發生質的飛躍,得到了全面提升。
(一)注重生動形象語言的運用,強化啟發效果。
許多巧妙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提高辦事效果的事例處處可見,對語文教學來說可以作為很好的借鑒。比如,在公共場所,人們經常會看到一些提示語和廣告詞。就那提示語來說吧,有的比較生硬,像,“嚴禁踐踏草坪”;有的則富有情趣,像,“別踩我,我怕疼”,通過比較語言的表達效果,就明白生動形象的語言表達的效果就委婉、動人、入情入理,使人容易接受。小學語文教學也是一樣,課堂上生動形象的語言要比生硬的語言的教學效果好的多。比如,講太陽。學生們每天都見到太陽,但太陽到底什么樣?離人們多遠?如果將太陽是恒星,是太陽系的中心,九大行星圍著太陽轉,等等,語言的抽象,增加了學生理解的難度;巧妙地運用生動的語言就會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啟發學生進一步的思考;如,講“太陽是個大火球,每天步行人們不停地要走35才能到達”這樣就會使學生容易理解太陽是什么,離人類多遠,還能啟發學生的多種思考。
(二)注重風趣幽默語言的運用,活躍課堂氣氛。
幽默風趣的語言,能夠愉悅學生的身心,活躍課堂教學氣氛,增加學習的情趣。在教學過程中,巧妙穿插風趣幽默的語言表達藝術,對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有積極的作用。著名的科學家法拉第,年輕的時候體弱多病,由于長時間的熬夜進行科學實驗和思考,體質消耗十分嚴重,多方求醫也不見效。后來,一位著名的醫生給他做了檢查,沒有讓他打針吃藥,而只是開玩笑的告訴他,“一個小丑進城,勝過一打名醫”,法拉第仔細品味這句言語,悟出了其中的奧妙。從此,他注重專時專用,定期去看馬戲和戲劇。精彩的表演,幽默的語言總是令他開懷大笑,從而使他經常保持愉快的情緒,久而久之,法拉第的身體逐漸的恢復了健康。語文教學也是一樣,教師在組織教學過程中,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課文教學的需要,適當運用幽默的語言,能夠改善課堂教學沉悶的環境,活躍氣氛,提高教學質量。
(三)注重機智靈活語言的運用,化解可能出現的尷尬局面。
在課堂教學中,機智巧妙地語言能夠幫助教師擺脫與學生交流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尷尬局面。比如,有些學生有吹大的毛病,回答問題或者解釋現象,總覺得高人一頭,經常與同學和老師頂牛、抬杠;教師針對課堂教學中的這種狀況,要是當場指出學生的'缺點,就會使學生的自尊心受到嚴重的傷害;如果不及時糾正學生的缺點,放任自流對學生今后的人格培養和身心的健康成長極為不利。因此,教師要采用機智的語言藝術,解決教學中的矛盾。面對學生的吹大行為,教師一方面安撫其他同學的爭執,一面不動聲色的講故事,就講古時候,有個人喜歡吹大,說他家種的高粱長勢很好,今年的高粱顆粒大的跟乒乓球一樣;別人都不信;只有族長說那是真的,別人都疑惑不解,族長說,那天去吹大者的家中串門子,不想他家的狗跑出來追著咬我,我無處躲藏,就蹦上他家的石磨臺,鉆進磨眼兒里,逃避了一劫。這是愛吹大的學生可能也露出不信的態度,說磨糧食的石磨眼兒盛不下一個人,教師就告訴大家說,族長說沒那么大的石磨眼兒就能磨那么大的高粱了嗎?在學生的哄堂大笑中,對愛吹大的毛病進行了糾正,又使學生不覺得難堪,下不了臺。
(四)注重動聽語言的運用,增強學生文學美的感受。
充分發揮漢語言優美動聽的長處,注重掌握節律和音韻的和諧,能夠提高課文的感染力,給學生以美的享受。山清水秀,鳥語花香;青松迎客,韓美報春等等,大自然有聲有色,有情有義。很多的小學語文課文會帶領學生投入大自然的懷抱,領略大自然的風姿,傾聽大自然的聲音,與大自然互訴心聲、交流感受。在學習這樣的課文中,要抓住作者運用語言的音韻和諧美,恰當的表達美的獨特感受,感受人與自然的親密無間,用心傾聽大自然的聲音,仿佛置身與自然之中,與大自然為友,跟大自然進行心靈的對話,盡情地享受語言帶來的大自然的美景。
三結語。
有一首歌唱道:“接受我的關懷,期待你的笑容,人字的結構就是相互支撐”小學語文課文如一首首心靈之歌,唱出了動聽的旋律,唱出了人間真情,教師在組織教學過程中,巧妙地運用語言藝術,讓學生共同感受真情的美好,體會作者是如何通過對環境、人物的描寫抒發美好感情的;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注意把握課文內容,聯系實際,深入思考,不斷開發學生的智力和能力,促進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
參考文獻。
[3]陳靖.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漢語言藝術[j].中國校外教育,2016,(13):147.
[4]陳靖.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漢語言藝術[j].中國校外教育,2016,(08):118.
摘要:近年來,各地提出了多種改革語文教學的方法,經過實驗、分析、比較,可以看到“讀、思、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是一個完整的、有機的、系統的閱讀分析過程,它使學生在閱讀賞析中做到了有章可循,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思維和表述過程,既訓練了學生的閱讀、思考、寫作的能力,又完成了學生對一篇文章的整體學習。
關鍵詞:改革語文教學;“讀、思、寫”;閱讀分析。
隨著教育教學形勢的不斷發展,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能力越來越重要。采用“讀、思、寫”教學法教學語文,符合學生認識事物的規律和學習語文的規律,有利于開發智力、培養能力,全面提高語文的教學質量。下面,我就一篇課外閱讀《白楊禮贊》為例談談。
讀,教育家段力佩先生在他的語文教學法中,主張“讀讀議議,講講練練”,首先提到的就是“讀”。在教學中的“讀”,任何人都知道無非就是讀課文。然而,它在語文教學中卻顯得尤為重要。這是因為:首先,閱讀能借助語言文字符號對表述的事物、現象等形成一個完整的認識,達到對其文章內容的深入理解,從而把握文章的思想。其次,文字優于口語,有利于學生的語言表達。第三,閱讀是攝取知識的最基本地途徑之一,學生可以從不同的閱讀中獲取更多的知識,并在閱讀中陶冶情操增進和提高學生的語言表述能力。在閱讀《白楊禮贊》時,我讓學生在閱讀課文時,去尋找個段落層次之間的關系,去思考內在的聯系,去發現起連接作用的過渡段。如,第一段“白楊樹實在是不平凡,我贊美白楊樹?!碧岢鋈牡闹髦?,引起下文。第二段、第三段、第四段,寫作者在高原上的所見與心情。寫出了高原的雄偉氣魄,起到了為寫白楊樹作鋪襯的作用。第五段、第六段,寫出了白楊樹的外形,贊美白楊樹的形象和品質的美,為深化主旨、創造象征意義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第七段、第八段,以樹比作人,點出了象征的含義,深入本質,加深了主題,開辟出了新的境界。第九段,用楠木作對比,斥責賤視民眾的、頑固退縮的人們,再次贊美白楊樹,重申主題,回應開頭的作用。這樣利用閱讀,使學生對文章作了深刻地理解分析,達到了讀的效果。
思,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如果沒有“思”是無法想象的。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把搜集來的信息用大腦進行分析,將分析后的信息重新組合成一個完整的、系統的、科學的信息鏈將其儲存起來以備用。在閱讀《白楊禮贊》時,我讓學生理解“作者在開頭交代了本文的抒情線索后,接下去卻大寫高原雄偉的景色,讓人陶醉于它那遼闊和雄偉之中。這與寫白楊樹有什么關系?”這時學生調動大腦從“讀”搜集來的信息中,調出這方面的內容,去思考它們之間的關系。借助后文中提到的白楊樹的外形和氣質兩方面的內容來思考出了“白楊樹的不平凡”?!八肌闭珉娔X一樣將輸入的各種信息加以分析整理,輸出更精彩的產品。因而,在“思”這個過程中,是學生對文章內容全面辨析的過程,更是對學生思維創新的.培養的過程。
寫,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方面。在教學中,寫是學生將儲存在大腦的中分析整理好的信息用系統、詳細、精確的語言文字表達出來。正如電腦把輸入的信息加以分析整理后輸出一樣。在《白楊禮贊》中,讓學生概況段落大意時,學生毫不費力地準確地表達出來了。這正是因為,學生通過“讀”“思”儲備了大量的知識。通過“寫”,又一次讓學生得到了鍛煉的機會,訓練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總之,“讀、思、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是一個完整的、有機的、系統的閱讀分析過程:信息吸收―信息分析整理―知識釋放,它使學生在閱讀賞析中做到了有章可循。這樣,“讀、思、寫”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思維和表述過程,既訓練了學生的閱讀、思考、寫作的能力,又完成了學生對一篇文章的整體學習。
參考文獻:
[1]雷忠學。數學素質教育和建構主義教學[j]。鐵道師院學報,2000(01)。
[2]侯新杰??茖W教學的建構主義方法[j]。全球教育展望,2001(10)。
(作者單位山東省博興縣呂藝鎮中學)。
摘要: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不乏精妙的語言,關鍵是要善于發現并注重運用,發現、積累并注重學習運用有藝術性、有魅力的語言,能夠活躍課堂氣氛,創設教育情境,提高課堂教學效果。語文教材中有一些在表達上很有特點的熟語,如,歇后語、諺語;也有一些在表達上很有特色的短文,像幽默故事,古今笑話。選擇適合課堂教學學需要,而有興趣的,加以運用,能夠改變僵硬的說教和呆板的知識灌輸,使課堂教學顯得富有情趣,在表達效果上也比較強烈、深刻。語言魅力也來自相聲、評書或影視劇的精彩對白以及網絡流行語言,課堂教學中,注重這方面語言的巧妙穿插,也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每天都要用到語言進行交流,語言的精煉得當,能夠促進師生的有效溝通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語言的機智、巧妙、幽默、風趣,能夠化解課堂教學中嚴肅氛圍引起的學生心理的緊張,從而實現愉快的學習。本文主要探討學習小學語文教學中語言藝術。
關鍵詞:
摘要:近年來,各地提出了多種改革語文教學的方法,經過實驗、分析、比較,可以看到“讀、思、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是一個完整的、有機的、系統的閱讀分析過程,它使學生在閱讀賞析中做到了有章可循,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思維和表述過程,既訓練了學生的閱讀、思考、寫作的能力,又完成了學生對一篇文章的整體學習。
關鍵詞:改革語文教學;“讀、思、寫”;閱讀分析。
隨著教育教學形勢的不斷發展,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能力越來越重要。采用“讀、思、寫”教學法教學語文,符合學生認識事物的規律和學習語文的規律,有利于開發智力、培養能力,全面提高語文的教學質量。下面,我就一篇課外閱讀《白楊禮贊》為例談談。
讀,教育家段力佩先生在他的語文教學法中,主張“讀讀議議,講講練練”,首先提到的就是“讀”。在教學中的“讀”,任何人都知道無非就是讀課文。然而,它在語文教學中卻顯得尤為重要。這是因為:首先,閱讀能借助語言文字符號對表述的事物、現象等形成一個完整的認識,達到對其文章內容的深入理解,從而把握文章的思想。其次,文字優于口語,有利于學生的語言表達。第三,閱讀是攝取知識的最基本地途徑之一,學生可以從不同的閱讀中獲取更多的知識,并在閱讀中陶冶情操增進和提高學生的語言表述能力。在閱讀《白楊禮贊》時,我讓學生在閱讀課文時,去尋找個段落層次之間的關系,去思考內在的聯系,去發現起連接作用的過渡段。如,第一段“白楊樹實在是不平凡,我贊美白楊樹?!碧岢鋈牡闹髦?,引起下文。第二段、第三段、第四段,寫作者在高原上的所見與心情。寫出了高原的雄偉氣魄,起到了為寫白楊樹作鋪襯的作用。第五段、第六段,寫出了白楊樹的外形,贊美白楊樹的形象和品質的美,為深化主旨、創造象征意義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第七段、第八段,以樹比作人,點出了象征的含義,深入本質,加深了主題,開辟出了新的.境界。第九段,用楠木作對比,斥責賤視民眾的、頑固退縮的人們,再次贊美白楊樹,重申主題,回應開頭的作用。這樣利用閱讀,使學生對文章作了深刻地理解分析,達到了讀的效果。
思,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如果沒有“思”是無法想象的。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把搜集來的信息用大腦進行分析,將分析后的信息重新組合成一個完整的、系統的、科學的信息鏈將其儲存起來以備用。在閱讀《白楊禮贊》時,我讓學生理解“作者在開頭交代了本文的抒情線索后,接下去卻大寫高原雄偉的景色,讓人陶醉于它那遼闊和雄偉之中。這與寫白楊樹有什么關系?”這時學生調動大腦從“讀”搜集來的信息中,調出這方面的內容,去思考它們之間的關系。借助后文中提到的白楊樹的外形和氣質兩方面的內容來思考出了“白楊樹的不平凡”?!八肌闭珉娔X一樣將輸入的各種信息加以分析整理,輸出更精彩的產品。因而,在“思”這個過程中,是學生對文章內容全面辨析的過程,更是對學生思維創新的培養的過程。
寫,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方面。在教學中,寫是學生將儲存在大腦的中分析整理好的信息用系統、詳細、精確的語言文字表達出來。正如電腦把輸入的信息加以分析整理后輸出一樣。在《白楊禮贊》中,讓學生概況段落大意時,學生毫不費力地準確地表達出來了。這正是因為,學生通過“讀”“思”儲備了大量的知識。通過“寫”,又一次讓學生得到了鍛煉的機會,訓練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總之,“讀、思、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是一個完整的、有機的、系統的閱讀分析過程:信息吸收―信息分析整理―知識釋放,它使學生在閱讀賞析中做到了有章可循。這樣,“讀、思、寫”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思維和表述過程,既訓練了學生的閱讀、思考、寫作的能力,又完成了學生對一篇文章的整體學習。
參考文獻:
[1]雷忠學。數學素質教育和建構主義教學[j]。鐵道師院學報,(01)。
[2]侯新杰??茖W教學的建構主義方法[j]。全球教育展望,(10)。
(作者單位山東省博興縣呂藝鎮中學)。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qitafanwen/9238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