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一門外語對于我們來說非常重要,它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和融入不同的文化??偨Y的內容要有條理,邏輯清晰,讓人一目了然。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些總結范文,希望能給大家提供一些寫作上的靈感和參考。
操作法是指幼兒按一定的要求和規則操作、擺弄提供的材料,并在與材料相互作用中獲得數學知識和技能的一種方法。操作法是幼兒學習數學的基本方法。
游戲法是指通過游戲的形式幫助幼兒學習數學知識、發展思維的一種方法。運。
演示法是教師把實物、教具和學具展示給幼兒看,或者通過示范的動作或選擇的范例來說明所要介紹的知識、技能和規則,使幼兒明確需要做什么以及怎樣做的一種方法。講解法是教師用口語說明或解釋向幼兒展示教具、范例、學具的一種方法。
觀察法是指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有目的的感知物體的數、量、形的特征的一種方法。比較法是指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對兩個(或兩組)以上的物體進行比較,感知和找出它們在數、量、形等方面異同的一種方法。
啟發式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依據學習過程的客觀規律,最大限度地調動幼兒的思維和學習積極性的教學方式。
啟發式教學法具有以下特點:
來自 fANwEN.cHAZidIan.cOm
注重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和參與活動的主動性、積極性,使幼兒愉快地參與到活動之中。
注重調動幼兒的心智活動,提供給幼兒一種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表現的機會。
注重建立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師生雙方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配合、相互促進。
情境教學法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幼兒創設一個具體、生動、形象的學習情景,并通過合適的方式把幼兒完全帶入這個情境之中,讓幼兒在具體情境的連續不斷的啟發下有效地進行學習。
運用情境教學法應注意以下問題。
要讓幼兒身臨其境,在情境中觀察、感知、操作、體驗,在具體情境的感染下產生歡樂或苦惱、愛或恨、喜悅或憤怒等情感。
創設的模擬情境在形式上要新穎,新奇的刺激容易引起幼兒的注意,容易喚起幼兒的求知欲;在內容上要有實用性,創設的情境要能有效地達到目標,不搞花架子。
在運用情境教學法時,教師要根據需要作啟發講解、點撥總結,以幫助幼兒將獲得的感性經驗進行概括、提取。要在情境中給予幼兒充分表達、表現的機會和交往的機會,使他們成為活動的主體。
3.活動操作法。
活動操作法指教師根據教學目標提供物質材料,引導幼兒在操作物質材料的活動中充分動手、動腦、動口,從而獲得經驗的方法。
暗示教學法是運用心理學、生理學、精神病治療學有關知識和規律,精心設計教學環境,通過暗示、聯想與想象、智力活動、體力活動、練習、音樂等方式的綜合運用,巧妙地利用無意識的心理活動,激發個人的心理潛力,使兒童在輕松愉快的情況下學習的方法。
1、正確施加壓力的方式,讓孩子成功。
我們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我們擔心孩子落后別人,于是我們給孩子施加壓力,讓孩子學這學那,然而我們不知道我們這樣的方式給孩子帶來了什么。
2、吃飯時不要指責孩子好的行為習慣有利于孩子成長。
一位教育學家曾經說過:好習慣受益終身,在對孩子進行良好行為習慣培養的時候,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幫助孩子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是非常重要的。
3、鼓勵和賞識孩子,培養幼兒的自信心。
擁有自信心就等于擁有了成功的一半,自信心是一個人對自身力量的認識和充分估計,是一種良好的心里品質,也是一個人克服困難、自強不息、取得勝利的內在動力。
4、幼兒喜歡效仿成人。
注意你的一言一行幼兒的模仿能力非常的強,他們是天生的模仿專家。教師、家長的一言一行都是幼兒的模仿對象,他們愛好新事物,喜歡效仿成人的行為習慣。
這類教學方法是指通過都師和學生口頭語言活動及學生獨立閱讀書面語言為主的教學方法。
它主要包括: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和讀書指導法。
1、講授法。
講授法是教師運用口頭語言向學生描繪情境、敘述事實、解釋概念、論證原理和闡明規律的一中教學方法。
2、談話法。
談話法,又稱回答法。
它是通過師生的交談來傳播和學習知識的一種方法。
其特點是教師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經驗和知識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借以獲得新知識或鞏固、檢查已學的知識。
3、討論法。
討論法是在教師指導下,由全班或小組圍繞某一種中心問題通過發表各自意見和看法,共同研討,相互啟發,集思廣益地進行學習的一種方法。
4、讀書指導法。
讀書指導法是教師目的、有計劃地指導學生通過獨立閱讀教材和參考資料獲得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
這類教學方法是指教師組織學生直接接觸實際事物并通過感知覺獲得感性認識,領會所學的知識的方法。
它主要包括演示法和參觀法。
1、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師把實物或實物的模象展示給學生觀察,或通過示范性的實驗,通過現代教學手段,使學生獲得知識更新的一種教學方法。
它是輔助的教學方法,經常與講授、談話、討論等方法配合一起使用。
2、參觀法。
參觀法是根據教學目的要求,組織學生到一定的校外場所——自然界、生產現場和其他社會生活場所,使學生通過對實際事物和現象的觀察、研究獲得新知識的方法。
這類教學方法是以形成學生的技能、行為習慣、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為主要任務的一種教學方法。
它主要包括練習、實驗和實習作業等方法。
1、練習法。
練習法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鞏固知識和培養各種學習技能垢基本方法,也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一種主要的實踐活動。
2、實驗法。
實驗法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使用一定的設備和材料,通過控制條伯的操作,引起實驗對象的某些變化,并從觀察這些變化中獲得新知識或驗證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它也是自然科學學科常用的一種方法。
3、實習法(或稱實習作業法)。
比較法的目的是通過兩組或兩組以上物體的比較,找出相同和不同之處。按照比較的形式來分,可分為對應比較(如重疊等)和非對應比較(如單雙排的不對應等)。比較法的運用過程中必須注意:(1)比較過程中要引導幼兒進行認真觀察比較;(2)教師要以啟發性的提問(問題要圍繞重點要求進行),指導幼兒進行比較;(3)觀察的過程中要引導幼兒積極思考,努力發現,并學會總結和歸納。
2、操作法。
幼兒的思維是具體形象的,他們通過借助于事物在頭腦中的形象來思維。單純地向幼兒傳授講解,既不能獲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又不利于發展幼兒的思維能力。如何優化數學教育活動,促進幼兒更有效主動地學習、增強幼兒的自信心呢?實踐中,我發現操作法是幼兒學習數學的基本方法。由于幼兒時期的各種心理過程帶有明顯的具體形象性和不隨意性的特點,所以一些新穎的、有情節的、變化的、讓他們動手的活動,能夠引起他們的注意和興趣。幼兒通過操作活動,通過操作具體的材料(這種材料多數是幼兒身邊常見的自然物品、玩具等),并且每個幼兒都有足夠的材料,使他們都有操作的機會,獨立進行學習活動,這種活動能夠充分地調動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和學習興趣。
操作法的運用過程中必須注意:
(1)為幼兒操作活動創造必要的條件;。
(2)在幼兒動手操作之前要對幼兒講清楚操作的目的和具體操作方法;。
(3)給幼兒充分的時間操作、觀察、思考和探索;。
(4)操作過程中要觀察幼兒的操作情況并以提問的方式引導幼兒進行思索;。
(5)進行結果討論,幫助幼兒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整理歸納,明確概念,向內部思維活動轉化。
3、講解演示法。
講解演示法目的是通過教師展現直觀教具并結合口頭講解把抽象的數、量、形等知識呈現出來。
講解演示法運用過程中要注意:
(1)演示的教具要直觀,易于幼兒理解接受;。
(2)教師講解語言要簡練,生動形象,通俗易懂。
做人做事,快樂是最重要的。怎樣使我們的閱讀教學快樂起來呢?實踐證明,如果實施“以讀為本”的閱讀訓練方法,是可以實現快樂教學的。
“以讀為本,由讀生疑,由讀求悟,由讀生情”是這一訓練方法的指導思想。這一訓練方法強調的以讀為本,是對傳統的講讀式教學方法的更新。講讀式教學方法包括講解和朗讀兩方面。徐世英先生在《談談朗讀教學》中,將朗讀與講解做過精辟的比較,他說:“講解是分析,朗讀是綜合;講解是鉆進文中,朗讀是躍出紙外;講解是攤平、擺開,朗讀是融貫、呈現;講解是死的,如同進行解剖,朗讀是活的,如同賦作品以生命;講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讀更能使人感受?!毙焓烙⑾壬囊幌?,將以學生為主體的朗讀的優勢充分體現了出來。在講讀式閱讀教學基礎上創立的“以讀為本”的閱讀訓練方法,發揚了講讀教學法中的“讀”之長,避去了“講”之短,是一種更合理、更有效的閱讀教學訓練方法。
為什么實施“以讀為本”的閱讀訓練方法,就可以實現快樂教學呢?
早在幾十年前,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提出:解放孩子的頭腦,使他們能想;解放眼睛,使他們能看;解放雙手,使他們能干;解放嘴,使他們能談;給以空間,使他們能接觸大社會、大自然;給孩子以時間,使他們能學自己想學的東西。這就要求老師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語文論文去讀課本、自己去提問、自己去感悟、自己去說、自己去評價。而教師則是對學生進行適當的點撥、引導、激勵,起一個引導者的作用。
學生在學習中,通過自己讀、分組讀、齊讀、個別讀等多種形式,能做到認真讀文、大膽提問、勤于思考、用心感悟,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從而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和理解能力。學生自主感悟到的一些知識,是講讀式閱讀教學法無法做到的。說明學生對課文的分析、理解能力得到了提高,真正讀懂了課文。自主的學習使學生悟出了學習規律和學習方法,變得愛讀、愛問、愛答、愛動腦了,由“怕學”變得“愛學”了。
在讀的過程中,一方面是課文的豐富的內涵對學生的熏陶感染,一方面是學生以自己的全部經驗對課文作出的多元反應,培養了語言的想象力,形成了良好的語感。
學生在讀、疑、思、悟的基礎上,動手查一查(資料)、畫一畫(場景)、演一演(故事內容);動腦編一編(課文后續),談一談(讀后感想)、評一評(同學作品)等多種形式的練習,在輕松有趣的游戲中潛移默化地積累了知識,鍛煉了語言能力,拓寬了思維能力。
在教學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相信他們的智慧、潛力和創造力。學生在回答相互提出的疑問時,要采取開放式的補充回答方式,不要拘泥于單一的答案。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作出了不同的回答,這些回答個個都與問題有聯系,都是學生感悟的結果。如果學生的回語文論文答不夠完整,可請其它同學進行補充,只要沾邊,都應視其正確,予以肯定。即使學生的回答毫不沾邊,也不要指責學生不對,反過來要肯定他敢于發言的一面,并表示老師相信他下次能答好。
教師對學生的評價非常重要。如果教師對學生足夠尊重,認為他行,他的表現就會很棒。正如一副對聯中寫的:“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說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睓M批是“不服不行”??梢娊處熓欠裥湃?、尊重學生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信心。受到尊重的學生必然會信心實足地投入到學習中去,愉快地學習。
使教師從刻板、僵化的教學模式中掙脫出來,接觸到更多、更新的教學觀念,能創造性地組織、策劃教學,有了更多發揮能力的機會,順應了時代的要求。
“以讀為本”的閱讀訓練方法,對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他們的認識水平,發揮他們的個性,形成開放性思維、積累語言知識等都有很大作用;對飽受講讀式教學之“苦”的教師,也是一個值得推廣和探討的好教法。它使教變得寬松,使學變得愉快,是一種快樂教學法。
家長可以讓孩子習慣數學的存在。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何培養教學齡前孩子學好數學,并且對學數學感興趣,是每位家長必須好好規劃的。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家長從生活中可以找到很多與數學相關的事情。比如看時間,小孩晚上不想睡覺,總愛說時間還早,家長要引導小孩子學會看簡單的鐘表,現在是晚上9點了,必須洗臉、洗手和刷牙,洗腳了,現在是晚上10點了必須睡覺了,這樣孩子既養成了按時睡覺的好習慣,又學會了看時間,一舉兩得。
父母可以讓孩子在生活實踐中學習數學。孩子有了學數學的興趣,家長就要調動這興趣,不時的拿生活常見的問題來詢問小孩子,讓孩子自己發揮主見,表達自己的意見。比如家長帶著孩子在超市購物,孩子看見很好的玩的玩具,家長可問他想買幾個,或是想喝酸奶則問他想買幾盒。與數量有關的都可以問小孩子,讓他對數有個概念。
在生活中孩子對數學基礎有了廣泛的應用,數學就不要再老是背加法表、減法表、乘法表,而是學習一些可以實際應用的。家長可以培養小孩子有數學的思維能力。孩子從中可以理解數學的概念,比如量的概有念多少、大小、長短、高矮、輕重、厚薄等。
速就是快速,學生能算出來不是就完結了,必須要注重培養孩子快速計算的能力,平時教學在孩子理解數的概念之上,相應的讓孩子們背一背乘法口訣,當然乘法口訣的層次也要對應孩子對數的理解程度。
心不僅僅指我們平時所說的心算,更是一種數學思維,也就是說注重培養孩子理解數學,比如什么是數學,數是一個什么概念,數于數之間是怎么運算的,為什么這樣運算,運算機理是怎么樣的,總之不能讓學生學個不明不白。
算當然就是我們知道的計算了,不過這里主要強調的筆算,筆算很重要,中國的考試是要用筆寫的,試卷中有大量的筆算部分,所以這一環節是教學中的主要部分。尤其是對于一些復雜信息的筆算,平時必須要多多加以訓練,其既能發散學生的思維,并是學生逆向思維得以發展,又能培養學生筆算的能力,以及處理問題的細心程度。
啟發式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依據學習過程的客觀規律,最大限度地調動幼兒的思維和學習積極性的教學方式。
啟發式教學法具有以下特點:
來自 fANwEN.cHAZidIan.cOm
注重調動幼兒的心智活動,提供給幼兒一種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表現的機會。
注重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和參與活動的主動性、積極性,使幼兒愉快地參與到活動之中。
注重建立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師生雙方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配合、相互促進。
情境教學法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幼兒創設一個具體、生動、形象的學習情景,并通過合適的方式把幼兒完全帶入這個情境之中,讓幼兒在具體情境的連續不斷的啟發下有效地進行學習。
運用情境教學法應注意以下問題:
要讓幼兒身臨其境,在情境中觀察、感知、操作、體驗,在具體情境的感染下產生歡樂或苦惱、愛或恨、喜悅或憤怒等情感。
創設的模擬情境在形式上要新穎,新奇的刺激容易引起幼兒的注意,容易喚起幼兒的求知欲;在內容上要有實用性,創設的情境要能有效地達到目標,不搞花架子。
在運用情境教學法時,教師要根據需要作啟發講解、點撥總結,以幫助幼兒將獲得的感性經驗進行概括、提取。要在情境中給予幼兒充分表達、表現的機會和交往的機會,使他們成為活動的主體。
暗示教學法是運用心理學、生理學、精神病治療學有關知識和規律,精心設計教學環境,通過暗示、聯想與想象、智力活動、體力活動、練習、音樂等方式的綜合運用,巧妙地利用無意識的心理活動,激發個人的心理潛力,使兒童在輕松愉快的情況下學習的方法。
運用暗示教學法應注意以下問題:
運用暗示教學法要根據教學目標和內容選擇恰當的暗示手段。
把握好暗示的時機,使幼兒的無意識心理活動有利于向有意識心理活動轉化。
創設好暗示的環境,使幼兒在愉快、輕松的氛圍中展開無需強記的無意識活動。
重視教學中教師行為、觀念、態度、教學方法和教學環境對幼兒可能發生的潛移默化的作用,發揮積極影響。
發現法是指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概念和原理時,只給他們一些事實和問題,讓學生積極思考,獨立探究,自行發現并掌握相應的原理和結論的一種方法。
活動操作法指教師根據教學目標提供物質材料,引導幼兒在操作物質材料的活動中充分動手、動腦、動口,從而獲得經驗的方法。
幼兒園是小孩子培養興趣的地方,散文詩是國學的重要內容。下面小編整理了一些教好散文詩的方法,希望對你有用。
意境是詩歌的靈魂,而散文詩作為詩歌中的一個重要類別,在美學上尤其講究意境美。意境是客觀之景與主觀之情的水乳交融,兩者虛實相生,情因景而生,景因情而活,故而意境極具感染力。雖說“意境”并不是“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玄妙之物,但對幼兒來說,如何感受散文詩中的優美意境,確實需要教師借助手段巧妙創設。如散文詩《綠色的夢》:這是一個特別的晚上,大家都做了一個特別的夢。小兔子夢到了綠茵茵的草地,草地上五顏六色的花兒,是她美麗的發夾;青蛙夢到了綠綠的荷葉,田田的荷葉下,是他的好朋友小金魚;瓢蟲夢到了綠綠的葉子,晶瑩的露珠里,有一個好聽的故事……幼兒夢到了綠色的小島,綠色的清香沁到了他們的心里。整首詩里描繪了優美溫馨的意境,教師是這樣創設的:首先把活動室布置成了一個綠色的世界,有綠色的窗簾和許多綠色的物品,多媒體里播放的是詩歌中描繪的綠色場景,幼兒們在這樣的場景里,傾聽著舒緩的搖籃曲,感受到輕松浪漫的氛圍。這時,教師不失時機地引導幼兒思考和想象:在這綠色的世界里,小動物們會做一個什么樣的綠色的夢?如此巧妙地為幼兒營造出優美的夢幻般的意境,為幼兒的散文詩賞析搭起一座想象的橋梁。
鑒于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他們對散文詩的欣賞與創造不可能像成人那樣直接通過閱讀文字而獲得,更多地需要依靠教師的朗誦來感受。
者尊重以及崇敬的感情朗誦了詩歌,幼兒們聽得熱淚盈眶,甚至有幼兒表達:“老師,我長大了也想做一名這樣的人!”觀摩的老師聽了都大為動容。
散文詩欣賞教學中主要存在兩大難點:一是對想象、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運用的理解;二是對詩歌結構的把握,尤其是前者成為幼兒散文詩欣賞的障礙。所以,有效化解難點是幼兒散文詩欣賞教學中的重要環節。通過多年實踐,筆者總結出以下有效方法:
1.豐富感知。
在活動開展前,教師如能帶幼兒對詩歌中的內容進行感知,有助于幼兒對散文詩的欣賞學習;如果教師能注意分析作品中的難點,在豐富感知時有意識地給予引導,則更能提高幼兒欣賞學習的效果。如散文詩《春天》中有這樣一句話:小池塘笑了,酒窩圓又大;小朋友笑了,咧開小嘴巴。很顯然,后一句屬于白描,容易理解,前面一句把小池塘比作小朋友,把漣漪比作小朋友的酒窩,生動形象地描繪出小池塘的活潑可愛。但這個比擬手法對缺乏生活經驗的城市幼兒來講很難領會,因此,活動前教師可帶幼兒去觀察小池塘,和幼兒想辦法制造出一些漣漪,既增加了幼兒們的感性經驗,又進一步激發了他們對小池塘的喜愛之情,更有助于他們對作品的理解。
2.巧妙設問。
提問對于幼兒語言學習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散文詩欣賞教學中,以下兩種設問最為行之有效。一是在作品奇特想象處設問,引發幼兒對文學手法運用的理解和感悟。如散文詩《我家小池塘》里這樣描寫小池塘的夜景美:晚上太陽去睡覺,池塘搖著月亮,小魚和星星悄悄捉迷藏。這時老師設問:“為什么天上的星星會和池塘里的小魚捉迷藏呢?”這個問題很好地促發幼兒思考,從而明白小魚是在和星星的閃閃倒影捉迷藏,這是多么大膽而奇妙的想象。這樣的設問,就能啟發幼兒更好地領悟這生動奇特優美的詩歌意境,起到點題的作用。二是在作品情感升華處設問,幫助幼兒理解作品情感。如散文詩《夜里什么人不睡覺》中有如下描寫:在黑夜的星空下,火車在大地上奔馳?!嚿系穆每退糜窒阌痔?,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樣。在火車上,夜里不睡覺的,還有他們……教師提問:為什么旅客睡在火車上會又香又甜,像在自己家里一樣?啟發孩子思考,原來是火車司機開車平穩、工作人員照顧細心周到,從而很好地領悟了作品表達的對晚班工作者尊重和愛戴的情感。
3.多媒體技術輔助。
恰到好處的多媒體技術手段,對化解賞析難點很有幫助。一方面,恰當的動畫能再現散文詩中的形象,特別是動態形象,從而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作品。
另一方面,適宜的音樂能激起幼兒情感上的共鳴。選擇與幼兒文學作品相通的樂曲,把音樂與文學結合起來,以優美的旋律創設美妙的情境,渲染氣氛,使幼兒耳聽心動,更容易進入文學作品所描繪的情境。
4.運用小圖標。
小圖標的運用能幫助幼兒理解詩歌的句式和結構。如散文詩《春天》是這樣描寫的:春天是一本彩色的書,黃的迎春花,紅的桃花……春天是一本會笑的書,小池塘笑了,酒窩圓又大;小朋友笑了,咧開小嘴巴……春天是一本會唱的書,春雷轟隆隆,春雨滴滴嗒……我們利用小圖標,按詩歌結構把圖標擺成三段,每段的第一句分別擺上表示顏色、笑容和歌唱的圖標,詩歌中出現的一個個物象在下面分行擺放。這樣的圖標設計,不僅有助于幼兒對詩歌整體結構的理解,也有助于幼兒對詩歌內容的認知記憶和創編表達。
在散文詩欣賞教學中,教師還可創設環境,引導幼兒用多種形式進行自主表達,從而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
1.語言表達。
教師通過提問引導幼兒表達,如問孩子“喜歡作品中的哪句?”“覺得哪一句特別好聽?”說說“為什么”?鼓勵幼兒大膽表達對詩歌的感受,也可以請幼兒一起有感情地朗誦美的詩句。教師還可以通過提問引導幼兒拓展表達,讓幼兒通過這樣的表達進一步領悟詩歌意境。
2.繪畫表達。
欣賞詩歌后。引導幼兒用喜歡的繪畫方式做進一步的表達。如欣賞了詩歌《春天》,幼兒們和同伴合作,按照詩歌意境.把“春天”做成一本本大圖書,用畫或撕紙粘貼的方式,進行創作表達。
3.肢體動作表達。
如散文詩《落葉跳舞》中,教師讓幼兒把自己裝扮成落葉,按照詩歌中的動態描繪,用身體動作表現。在幼兒們肢體表達的過程中,教師啟發引導幼兒如何表達出“歡快”“自在”“熱烈”等情緒,從而進一步理解作品的意境。
總之,在組織和實施幼兒園散文詩欣賞活動時,教師要細細品味散文詩詩意語言所賦予的關鍵經驗,深層次地把握詩中蘊涵的核心價值,重視幼兒的生活經驗和審美情趣,選擇適宜的教育策略和指導方法,幫助幼兒充分地理解、體驗和感受作品的內涵與意境。
朗誦是詩歌學習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方法,對于中學生來說,朗誦也適合他們的口味,容易引起他們的興趣。新教材在每一首現代詩的課后練習中,都有這方面的要求。由此可以看出編者的意圖,教師更應該明白詩歌教學中朗誦是非常重要的,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所謂“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吟”都點明了朗誦教學的重要性??梢愿鶕姼璧牟煌L格選擇不同的朗讀方式:如教師范讀、個別朗讀、齊聲朗讀、配樂朗讀、分角色朗讀等,讓學生邊讀邊聽,邊讀邊學,邊讀邊思,得到科學而有效的訓練。營造朗讀的氣氛,引導學生漸入佳境。朗誦應講究方法,教師應加強這方面的指導。如初讀,讀準字音(查字典及結合課文注釋),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再讀,整體感悟,把握其節奏及感情,能夠用語音語調的變化來表達不同的感情;能夠用不同的停頓的方式和重讀方式來表現作品的內容與情感。一般情況下,對于詩歌,應多指導學生大聲朗讀,讀出感情色彩,讀得瑯瑯上口,熟讀成誦;需要強調課文中的重點詞、重點句、重點段時,應指導學生齊讀;讓學生領略某篇文章的優美文辭;欣賞其藝術特色時,應指導學生自由讀。當然對詩歌更高要求的朗誦,能夠根據作品的思想內容進行個性化的朗讀,必定是在對內容有了更深的理解與把握之后,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品味詩歌語言而把握誦讀的感情,洋溢著朗讀的渴望。同時還應注意朗誦不應只是教學的開始,而應貫穿于整個詩歌教學過程中,可以說詩歌教學的每一個環節都離不了朗誦,應根據每一步的教學任務提出不同的朗誦要求。
詩中的世界已不同于實際生活中的'客觀世界,他們總是經過詩人有意無意的“改造”,投上了詩人在特定情境中的感情色彩,要理解詩人的感情,首先得進入詩中的世界。每一篇詩作都是客觀世界在詩人心中的再現,或多或少地打上了詩人自身思想感情的烙印,讀詩必要經歷這樣一個過程:詩人心中之詩——紙上之詩——讀者心中之詩。所以鑒賞詩歌首先應進入作者的內心世界,再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感悟詩歌的內涵,品味詩情畫意。這中間有一個關鍵環節,就是聯想和想像。教師在教學中可以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進行聯想和想像,如“請同學們團上眼睛,仔細聆聽詩人的深情絮語,看看在自己的頭腦中形成了哪些畫面?”并讓同學們描述出自己頭腦中的畫面,經過這一環節的教學,同學們大多能結合詩歌內容有所想,有所說,當然學生此時所說的已不完全是詩之內容了,而總是帶有自己對生活的認識和感悟了?,F代詩歌教學中,通過這樣的訓練,既活躍了學生的形象思維,使他們更好地品味了詩情畫意,又培養了他們口頭描述的能力。學生在聯想和想象中,加進了自己的感悟,又不同程度地激發了他們的創造力。
教學現代詩歌時應注重引導學生注意語文與生活的聯系,當然這里的生活包括社會、自然和人生三方面。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注意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學習詩歌,充分調動學生的生活積累,讓他們自己說出對生活的獨特感受,從而更深刻地領悟詩歌的內涵。由于每個學生的生活經驗不同,故而對文章內容的理解也不盡相同,“詩人以一致之思,讀者各以其情而自得”。詩歌教學中,要特別重視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對詩歌內涵的與眾不同的獨特體驗,也許創造性的火花就此而迸發。教師在教學中可以有意識地設置這種機會。如問:請把你喜歡的詩句向同學大聲朗讀出來,并說明喜歡的理由;請找出你認為寫得較好的詩句或詞語,并簡要說明原因。經過我的多次實踐,這種情況下學生皆能有所發現并不時有精彩而獨到的見解,特別是對詞句的理解,往往具體而深刻。通過這樣的學習,學生的個性皆能得到張揚。我們有時可以在找準整首詩歌的關鍵之后,再找一個小的,貼近學生生活、情感的切入點,作為進入一首詩的楔子。要尊重學生對作品獨特的個性化解讀,甚至要引導學生有獨特閱讀體驗。新課標指出“文學作品得閱讀鑒賞,往往帶有更多的主觀性和個人色彩,應鼓勵學生積極的,富有創意地構建文本意義”,詩歌尤其如此。
要聯系學生的實際并不是要處處都落到學生的生活實際、認知實際和情感體驗,要防止將詩歌庸俗化處理的傾向。
詩歌語言不同于日??谡Z,也不同于普通的散文化的語言,而表現出新穎、凝練,不拘泥于通用的語法規范、邏輯結構,寫景抒情能直入人心的特點。詩的語言精煉、濃縮、字少意多,有極強的表現力。我們引導學生讀詩,通過對詩的用詞的研究、鑒賞,不僅可以使學生更好地領略詩歌的價值,還可以為學生寫文章時在遣詞造句方面提供經驗。好的詩常在煉意、煉字、雕詞琢句上獨見功夫,因一詞一字而盡傳精神。所以我在“一詞”上精當講解;在“一字”上進行“點撥”啟發,學生認真地思考和體味,就能獲得獨有的感悟。上課時,我們在詩歌中的某一句或幾句話中抽掉一個關鍵性的詞語。學生把抽后的單薄的詩歌和原詩相對比,把缺失的詞語反復體會,融入自己的想象和感受,很容易就能感受到品析詩歌語言對于入景、入情地感知詩歌非常重要。
詩人鄭敏有過十分精當的比喻,她說:“詩如果是用預制板建成的建筑物,意象就是一塊塊的預制板?!彼终f:意象“象一個集成線路的組件…它對詩的作用好象一個集成線路的組件對電子儀器的作用?!边@話也指出了意象即是詩歌的基本成分這一事實,一首詩也就是一個有機組合的意象系統??梢赃@樣說,意象既是構建詩歌的基本元素,又是區別詩與非詩的基本特征。沒有了意象,詩就成了直白與說明,換言之也就不能稱之為詩了。從某種意識上講,意象就是詩歌看得見的靈魂,抓住一首詩的意象就等于獲得解讀該詩的一把金鑰匙。作家要表現的思想,抒發的感情,在詩中往往通過一些具體的事物來表現,這些具體事物也就是意象。抓住這一點有助于我們快速了解詩人要表達的情感。
教師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注意詩來源于生活,是詩人對生活的感悟,那么我們也同樣可以把對生活的感悟用詩化的語言表述出來,當然這種寫作是帶有模仿借鑒性質的。仿寫的形式可以是多種多樣,可就例句進行延續性仿寫,可就例詩進行整段仿寫。仿寫時要注意借助聯想、想象、比喻、排比等手法來表達自己獨特的情感和生活體驗。
詩歌畢竟是詩人對生活的藝術再現,是最精粹的文學形式之一。詩歌教學也是一項富有創造性的工作。講好一篇詩是一種藝術創造,這就要求我們要不斷提高思想水平和業務能力,發揮獨創精神,不斷在教學上進行探索、改革,讓現代詩歌教學逐步走向科學化、藝術化的軌道。
寓教于樂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的教學模式。多媒體教學已不足以引發學生興趣的今天,要提高學生的興趣就必須有游戲的韻味,讓學生感覺是在玩兒而不是在學,是在玩兒中構建學習體系,讓學生在玩兒中,完成學的目的。在進行《分數的認識》這堂課教學時,我與信息技術教師聯合教學,把這堂課設在了微機室,這一變化引發了學生無比的興趣。上課時我與信息技術教師一起設計了一款游戲叫做削木頭,是操作者用一把大刀,將垛的木頭削成要求的長度,按照尺寸削。首先要求把木頭削成相等兩段,然后是三段、四段、五段,木頭的長是15厘米。布置學生都說出削成兩段、三段、四段、五段的木頭都分別是多長,同學們興趣高漲,不久就都給出了答案,接著,我又讓學生說出分成三段的兩段有多長,分成四段的三段有多長,分成無段的四段有多長。學生很快又得出了答案。我就開始講解分數的概念和意義,講解分數是怎么形成的,并由信息技術教師進行演示。這樣的教學方式,一樣是多媒體教學,卻沒有簡單的知識演示,而是在游戲中讓學生掌握了對分數的認識,在游戲中學到了知識,寓教于樂,在于樂中教的融入,要自然不感覺刻意,其實是教師潛心的刻意。
多媒體教學是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方式,但必須不斷推出新的模式,才能引發學生長久的興趣。當今是一個競爭異常激烈的時代,競爭意識已深入人心。對小學生來講,競爭也會引發他們的極大興趣。在進行加減混合應用題的教學中,我設計了這樣的多媒體教學方式,設計多組圖畫,將學生分成多個小組,每個小組根據畫面編出應用題,并解答給出答案。同一組畫面,能夠編出的應用題多且計算正確的為勝利者,失敗的小組要表演節目,勝利的小組得到站起來齊聲說,我們是最棒的的獎勵。這樣的課堂生動有趣,學生積極參加,開動腦筋,最后同一組畫面有一個小組編出了五道應用題并且計算完全正確而獲得優勝,有一個小組只編出了三道,雖然計算完全正確,還是依然被罰唱歌。課堂氛圍十分活躍。加減混合應用題,學生掌握得非常令人滿意,在以后看測試中證明,應用題這堂課的教學得到了預想的效果。競爭機制,激發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激起了學生探索的欲望,并在探索中提高是自己對應用題的認知能力和解題能力。
小學時期是由兒童進入少年的時期,是教育的啟蒙時期,在這個時期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發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對一個人的一生都是受益無窮的。因此,小學教師肩負的任務是艱巨的,人們說教師是素質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而小學教師是構建人類靈魂的地基,只有地基牢固了,人類的靈魂才能夠得以塑造,而不至于坍塌。作為小學教師,要千方百計地探索新的途徑,發展新的思路,達到真正的寓教于樂,給孩子一個美好的童年,一個充滿快樂與認知的童年。在玩兒中學,在學中玩兒,伴著快樂成長,帶著知識壯大。
不同的課程標準培養出來的學生能力會有不同,素質教育培養出來的學生比應試教育培養出來的學生思維會更靈活,創新能力會更強。所以課程標準的編寫很重要,它決定著教師的教學方法、學生的學習方法、家長和教師的教育理念等等。我國現代的課程標準已經進步不少,它符合我國科技發展的要求,它的制定體現了基礎性、應用性、創造性和發展性等特點,它要求要針對全體學生,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發展。課程新標準體現了素質教育的內涵,學生在新課程標準的實施下,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發展。我們把數學當做一種工具,有了數學知識,我們可以進行計算、推理、運用、證明等等,還可以把數學作為學好其他學科的前提,為其他學科提供有效的學習方法和技巧,還可以把數學看作培養學生創造能力、思維能力、判斷能力、想象能力的一種手段,為素質教育奠定基礎,拓寬視野??偠灾?,有了適合學生發展的新課程標準,就有了相應的教材和相應的教學方法、相應的教學評價等等,同時也會對中學生數學教學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教材為學生和教師的學與教提出了具體的要求,它是實現教育標準和提高學生能力的重要工具。教材和課程標準一樣重要,在教學活動設計上,可以說什么樣的教材便培養什么樣的學生,因此,在符合課程標準前提下編寫的教材內容是豐富多彩的,這類教材為學生和教師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教師學生根據學生情況和班級情況自由選擇,合理運用。新教材的編寫都來自于生活和自然以及社會中的現象,和我們的生活實踐是密不可分的,表現為數學知識生活化,使學生能利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得到更合理、更廣泛的運用。因此,教師設計的問題要貼近學生的生活,不能脫離實際。但是這些問題還要把數學的魅力體現出來,實現數學學科的價值。在新教材編寫內容來看,它體現了知識的應用,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而不是學習的結果,層層遞進,由淺入深,符合學生的學習特點,引導了學生對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的理解和掌握,這比原來的教材要進步不少。新教材重視對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作為數學教師要引導學生了解更多的數學背景,了解作者的編寫意圖,轉變教學觀念,運用新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綜合能力,使教材的教育和教學功能得到充分的體現。
初中數學教學活動是教師和學生共同完成的教學過程,數學教學是學生思維發展的教學,是學生提高能力的教學。教師要根據數學教學內容,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設計適合學生的問題情境,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挖掘學生的潛力,與學生建立民主和諧的的師生關系,鼓勵學生大膽創新和想象,適時地引導學生探究新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有效有序地組織教學活動,和學生共同合作交流探究,引導學生通過實踐和談論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使學生學會數學技能和方法,發展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能力,使學生學會自主學習,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但是就目前教學情況來看,有的教師還達不到這種要求,不能轉變教學思想,所以今后還需要教師不斷努力和學習。在教學中,教材是學生學習的根本,但是教材不可能適應每一位學生,因此,教師要能夠發揮自己的創造性和主動性,對教材進行創新,找到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有效地利用好教材,發揮它的作用。在課堂上,教師要關心每一位學生,關注他們的學習方法、學習任務,同時還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使每一個學生的能力都能在數學課堂上得到提高。作為新時代的教師,要跟上時代的步伐,能夠利用現代教學手段輔助教學,能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多媒體鮮亮的圖畫、生動形象的動畫,自然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增加了數學教學的魅力,從而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都需要評價,通過評價可以考察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情況,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促進學生能力的發展,所以,評價是提高教師教學水平和學生學習效果的有力手段。在傳統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只停留于表面,比較單一,主要是通過考試來評價學生的好與壞,教師只關注學生的成績,這樣的評價對學生的發展沒有多大的意義。其實,教師應該對學生各方面進行合適的評價,不但要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還要評價學生的情感和態度,不能只重視學生學習的結果,還要關心學生學習的過程,評價的形式要多樣化,要對學生的表現進行描述,不能只用好、不錯等詞語來概括,對學生的評價要多鼓勵,充分發揮評價的激勵作用。教師通過對教學的評價,根據掌握的信息和學生的反饋情況,及時對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進行調整,可以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和課堂教學效果。
意境是詩歌的靈魂,而散文詩作為詩歌中的一個重要類別,在美學上尤其講究意境美。意境是客觀之景與主觀之情的水乳交融,兩者虛實相生,情因景而生,景因情而活,故而意境極具感染力。雖說“意境”并不是“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玄妙之物,但對幼兒來說,如何感受散文詩中的優美意境,確實需要教師借助手段巧妙創設。如散文詩《綠色的夢》:這是一個特別的晚上,大家都做了一個特別的夢。小兔子夢到了綠茵茵的草地,草地上五顏六色的花兒,是她美麗的發夾;青蛙夢到了綠綠的荷葉,田田的荷葉下,是他的好朋友小金魚;瓢蟲夢到了綠綠的葉子,晶瑩的露珠里,有一個好聽的故事……幼兒夢到了綠色的小島,綠色的清香沁到了他們的心里。整首詩里描繪了優美溫馨的意境,教師是這樣創設的:首先把活動室布置成了一個綠色的世界,有綠色的窗簾和許多綠色的物品,多媒體里播放的是詩歌中描繪的綠色場景,幼兒們在這樣的場景里,傾聽著舒緩的搖籃曲,感受到輕松浪漫的氛圍。這時,教師不失時機地引導幼兒思考和想象:在這綠色的世界里,小動物們會做一個什么樣的綠色的夢?如此巧妙地為幼兒營造出優美的夢幻般的意境,為幼兒的散文詩賞析搭起一座想象的橋梁。
講——教師聲情并茂講述意境內涵。
鑒于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他們對散文詩的欣賞與創造不可能像成人那樣直接通過閱讀文字而獲得,更多地需要依靠教師的朗誦來感受。
者尊重以及崇敬的感情朗誦了詩歌,幼兒們聽得熱淚盈眶,甚至有幼兒表達:“老師,我長大了也想做一名這樣的人!”觀摩的老師聽了都大為動容。
解——尋求多種方法化解賞析難點。
散文詩欣賞教學中主要存在兩大難點:一是對想象、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運用的理解;二是對詩歌結構的把握,尤其是前者成為幼兒散文詩欣賞的障礙。所以,有效化解難點是幼兒散文詩欣賞教學中的重要環節。通過多年實踐,筆者總結出以下有效方法:
1.豐富感知。
在活動開展前,教師如能帶幼兒對詩歌中的內容進行感知,有助于幼兒對散文詩的欣賞學習;如果教師能注意分析作品中的難點,在豐富感知時有意識地給予引導,則更能提高幼兒欣賞學習的效果。如散文詩《春天》中有這樣一句話:小池塘笑了,酒窩圓又大;小朋友笑了,咧開小嘴巴。很顯然,后一句屬于白描,容易理解,前面一句把小池塘比作小朋友,把漣漪比作小朋友的酒窩,生動形象地描繪出小池塘的活潑可愛。但這個比擬手法對缺乏生活經驗的城市幼兒來講很難領會,因此,活動前教師可帶幼兒去觀察小池塘,和幼兒想辦法制造出一些漣漪,既增加了幼兒們的感性經驗,又進一步激發了他們對小池塘的喜愛之情,更有助于他們對作品的理解。
2.巧妙設問。
提問對于幼兒語言學習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散文詩欣賞教學中,以下兩種設問最為行之有效。一是在作品奇特想象處設問,引發幼兒對文學手法運用的理解和感悟。如散文詩《我家小池塘》里這樣描寫小池塘的夜景美:晚上太陽去睡覺,池塘搖著月亮,小魚和星星悄悄捉迷藏。這時老師設問:“為什么天上的星星會和池塘里的小魚捉迷藏呢?”這個問題很好地促發幼兒思考,從而明白小魚是在和星星的閃閃倒影捉迷藏,這是多么大膽而奇妙的想象。這樣的設問,就能啟發幼兒更好地領悟這生動奇特優美的詩歌意境,起到點題的作用。二是在作品情感升華處設問,幫助幼兒理解作品情感。如散文詩《夜里什么人不睡覺》中有如下描寫:在黑夜的星空下,火車在大地上奔馳?!嚿系穆每退糜窒阌痔?,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樣。在火車上,夜里不睡覺的,還有他們……教師提問:為什么旅客睡在火車上會又香又甜,像在自己家里一樣?啟發孩子思考,原來是火車司機開車平穩、工作人員照顧細心周到,從而很好地領悟了作品表達的對晚班工作者尊重和愛戴的情感。
3.多媒體技術輔助。
恰到好處的多媒體技術手段,對化解賞析難點很有幫助。一方面,恰當的動畫能再現散文詩中的形象,特別是動態形象,從而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作品。
另一方面,適宜的音樂能激起幼兒情感上的共鳴。選擇與幼兒文學作品相通的樂曲,把音樂與文學結合起來,以優美的旋律創設美妙的情境,渲染氣氛,使幼兒耳聽心動,更容易進入文學作品所描繪的情境。
4.運用小圖標。
小圖標的運用能幫助幼兒理解詩歌的句式和結構。如散文詩《春天》是這樣描寫的:春天是一本彩色的書,黃的迎春花,紅的桃花……春天是一本會笑的書,小池塘笑了,酒窩圓又大;小朋友笑了,咧開小嘴巴……春天是一本會唱的書,春雷轟隆隆,春雨滴滴嗒……我們利用小圖標,按詩歌結構把圖標擺成三段,每段的第一句分別擺上表示顏色、笑容和歌唱的圖標,詩歌中出現的一個個物象在下面分行擺放。這樣的圖標設計,不僅有助于幼兒對詩歌整體結構的理解,也有助于幼兒對詩歌內容的認知記憶和創編表達。
導——引導幼兒。
在散文詩欣賞教學中,教師還可創設環境,引導幼兒用多種形式進行自主表達,從而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
1.語言表達。
教師通過提問引導幼兒表達,如問孩子“喜歡作品中的哪句?”“覺得哪一句特別好聽?”說說“為什么”?鼓勵幼兒大膽表達對詩歌的感受,也可以請幼兒一起有感情地朗誦美的詩句。教師還可以通過提問引導幼兒拓展表達,讓幼兒通過這樣的表達進一步領悟詩歌意境。
2.繪畫表達。
欣賞詩歌后。引導幼兒用喜歡的繪畫方式做進一步的表達。如欣賞了詩歌《春天》,幼兒們和同伴合作,按照詩歌意境.把“春天”做成一本本大圖書,用畫或撕紙粘貼的方式,進行創作表達。
3.肢體動作表達。
如散文詩《落葉跳舞》中,教師讓幼兒把自己裝扮成落葉,按照詩歌中的動態描繪,用身體動作表現。在幼兒們肢體表達的過程中,教師啟發引導幼兒如何表達出“歡快”“自在”“熱烈”等情緒,從而進一步理解作品的意境。
總之,在組織和實施幼兒園散文詩欣賞活動時,教師要細細品味散文詩詩意語言所賦予的關鍵經驗,深層次地把握詩中蘊涵的核心價值,重視幼兒的生活經驗和審美情趣,選擇適宜的教育策略和指導方法,幫助幼兒充分地理解、體驗和感受作品的內涵與意境。
孩子都是祖國的花朵,因此教師們要注重對孩子的培養。常用的教學方法一般有啟發探索法、游戲法、歸納演繹法、比較法、操作法講解演示法,幼兒園的教學方法是否運用得好,關系到幼兒園的教學質量。下面有幾種方法給大家介紹一下。
1、啟發探索法。
啟發探索法的目的是依靠幼兒已掌握的數學知識和經驗,啟發其去探索并獲得新的知識,這是幼兒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習數學的一個重要方法,它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幼兒學習熱情,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啟發探索法的運用過程中必須注意:(1)啟發探索法要貫穿整個數學教學過程,以及教師指導下幼兒進行積極思考探索的學習過程;(2)啟發探索法應與操作法結合進行;(3)教師的提問要能起到引導幼兒思路、引導探索方向的作用;(4)在教師的啟發下,鼓勵幼兒獨立思考問題,充分調動幼兒的學習積極性;(5)當幼兒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時,教師要及時予以開導、鼓勵,并給予幫助。
2、游戲法。
游戲法的目的是通過游戲引發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游戲是幼兒學習數學的一種十分重要的途徑和方法,也是幼兒獲得數學知識和思維發展的有效手段。主要的游戲方法有:(1)有情節的游戲,如看電影按票號坐座位;(2)運用感官進行的游戲,如聽鼓聲說數;(3)口頭游戲,如數數歌;(4)競賽游戲,如倒數比賽等。
3、歸納演繹法。
歸納法是借助已掌握的知識,概括出簡單本質特征和規律,以獲得新的數學知識的方法。演繹法是運用帶有規律性的知識進行推理以獲得新的數學知識的方法。通過這兩種方法幼兒可以獲得初步的推理能力,并能運用之來學習新的數學知識。如幼兒在認識了三角形之后,知道凡是有三角三邊的圖形都是三角形;在學過1、2,3,4,5的排列規律后可以推理出6-10的排列形式。
其他方法(欣賞法、觀察法、談話法、歸納法、演繹法、情景法)。
4、比較法。
比較法的目的是通過兩組或兩組以上物體的比較,找出相同和不同之處。按照比較的形式來分,可分為對應比較(如重疊等)和非對應比較(如單雙排的不對應等)。比較法的運用過程中必須注意:(1)比較過程中要引導幼兒進行認真觀察比較;(2)教師要以啟發性的提問(問題要圍繞重點要求進行),指導幼兒進行比較;(3)觀察的過程中要引導幼兒積極思考,努力發現,并學會總結和歸納。
5、操作法。
幼兒的思維是具體形象的,他們通過借助于事物在頭腦中的形象來思維。單純地向幼兒傳授講解,既不能獲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又不利于發展幼兒的思維能力。如何優化數學教育活動,促進幼兒更有效主動地學習、增強幼兒的自信心呢?實踐中,我發現操作法是幼兒學習數學的基本方法。由于幼兒時期的各種心理過程帶有明顯的具體形象性和不隨意性的特點,所以一些新穎的、有情節的、變化的、讓他們動手的活動,能夠引起他們的注意和興趣。幼兒通過操作活動,通過操作具體的材料(這種材料多數是幼兒身邊常見的自然物品、玩具等),并且每個幼兒都有足夠的材料,使他們都有操作的機會,獨立進行學習活動,這種活動能夠充分地調動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和學習興趣。操作法的運用過程中必須注意:(1)為幼兒操作活動創造必要的條件;(2)在幼兒動手操作之前要對幼兒講清楚操作的目的和具體操作方法;(3)給幼兒充分的時間操作、觀察、思考和探索;(4)操作過程中要觀察幼兒的操作情況并以提問的方式引導幼兒進行思索;(5)進行結果討論,幫助幼兒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整理歸納,明確概念,向內部思維活動轉化。
6、講解演示法。
講解演示法目的是通過教師展現直觀教具并結合口頭講解把抽象的數、量、形等知識呈現出來。講解演示法運用過程中要注意:(1)演示的教具要直觀,易于幼兒理解接受;(2)教師講解語言要簡練,生動形象,通俗易懂。
啟發式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依據學習過程的客觀規律,最大限度地調動幼兒的思維和學習積極性的教學方式。
啟發式教學法具有以下特點:
來自 fANwEN.cHAZidIan.cOm
注重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和參與活動的主動性、積極性,使幼兒愉快地參與到活動之中。
注重調動幼兒的心智活動,提供給幼兒一種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表現的機會。
注重建立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師生雙方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配合、相互促進。
情境教學法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幼兒創設一個具體、生動、形象的學習情景,并通過合適的方式把幼兒完全帶入這個情境之中,讓幼兒在具體情境的連續不斷的啟發下有效地進行學習。
運用情境教學法應注意以下問題。
要讓幼兒身臨其境,在情境中觀察、感知、操作、體驗,在具體情境的感染下產生歡樂或苦惱、愛或恨、喜悅或憤怒等情感。
創設的模擬情境在形式上要新穎,新奇的刺激容易引起幼兒的注意,容易喚起幼兒的求知欲;在內容上要有實用性,創設的情境要能有效地達到目標,不搞花架子。
在運用情境教學法時,教師要根據需要作啟發講解、點撥總結,以幫助幼兒將獲得的感性經驗進行概括、提取。要在情境中給予幼兒充分表達、表現的機會和交往的機會,使他們成為活動的主體。
3.活動操作法。
活動操作法指教師根據教學目標提供物質材料,引導幼兒在操作物質材料的活動中充分動手、動腦、動口,從而獲得經驗的方法。
暗示教學法是運用心理學、生理學、精神病治療學有關知識和規律,精心設計教學環境,通過暗示、聯想與想象、智力活動、體力活動、練習、音樂等方式的綜合運用,巧妙地利用無意識的心理活動,激發個人的心理潛力,使兒童在輕松愉快的情況下學習的方法。
運用暗示教學法要注意。
暗示必須要有明確的目的,要根據教學目標和內容選擇恰當的暗示手段。
創設好暗示的環境,使幼兒在愉快、輕松的氛圍中展開無需強記的無意識活動。
暗示的內容必須具體,使幼兒的無意識心理活動能產生教師預期的效果。
把握好暗示的時機,使幼兒的無意識心理活動有利于向有意識心理活動轉化。
重視教學中教師行為、觀念、態度、教學方法和教學環境對幼兒可能發生的潛移默化的暗示作用,發揮其積極影響,消除不利影響。
5.發現法。
發現法指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概念和原理時,只給他們一些事實和問題,讓學生積極思考,獨立探究,自行發現并掌握相應的原理和結論的一種方法。
由于兒童的個別差異性較大,歌曲中的歌詞、旋律、節奏上的難點在短時間內不能讓所有孩子都得到掌握,幼兒對于歌曲細節的處理也會顯得粗糙。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采用分句教唱的方法,即教師范唱一句,幼兒模仿一句,把歌曲中難唱的句子單獨抽出來重點教唱。在這一環節中,應避免單調的重復練習。教師應想辦法吸引幼兒,讓幼兒在愉快、有興趣的情境下進行練唱,以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梢圆捎玫木毘姆椒ㄓ校河變哼叧叡硌?,邊唱邊用手拍歌曲的節奏,邊唱邊畫出歌曲的節奏,邊唱邊用樂器為歌曲伴奏,用游戲的方法練唱,用接唱的方法練唱等。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建設各項事業的不斷發展,幼兒園教育教學水平有了明顯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幼兒教師傾向于運用自身教學能力的建設,不斷提高自身對創新教學方法的駕馭能力,從而促進幼兒園教學水平的提高。本文首先針對幼兒園教學特點進行簡要闡述,進而進一步討論提高幼兒園教學水平的方法策略。
1.實踐練習法。
這是一種通過真實的生活事件和生活情境,培養幼兒的基本社會生活能力和技能,并增進幼兒的相關知識,激發幼兒的社會情感的方法。這種方法的特點是充分利用現實生活,在生活事件、生活活動中,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讓幼兒練習、實踐,以形成和鞏固或改變幼兒基本的社會行為。實踐練習法是典型的做中學的方法。如值日生、自我服務、力所能及的園內公益勞動、待人接物、解決矛盾和沖突等。
幼兒園社會教育中的實踐練習法不同于一般意義上的生活活動本身。它蘊涵了教育的目的和要求,有時它需要教師的引導和幫助。不同的生活事件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幼兒有不同的價值。選擇對幼兒具有興趣和挑戰性的生活活動與事件是實踐練習法取得成效的重要前提。社會行為的實踐練習是一個從熟悉到熟練的連續不斷的過程,對某些社會行為的練習將延續人的終身。
2.調查法。
教師引導和啟發幼兒針對社會環境、社會事物及社會現象的相關問題,通過多種途徑和手段收集相關材料,并對材料進行思考、分析,從而發現社會現象存在的狀態,或是社會問題的原因,或是社會現象之間的聯系。幼兒社會教育中的調查法,主要是解決“是怎樣的”和“為什么是這樣的”等問題。因此,調查法是以問題為先導的。幼兒通過調查,對社會生活有了感性的和較為具體的認識。因此,調查法是幼兒社會教育的重要方法。幼兒參與的調查不同于成人的調查。一方面在于調查的內容是淺顯的、易于發現的、與生活直接相關的,蘊涵的關系應該是較為明了的。另一方面是調查手段以視覺感性的手段為主,看、問、聽等是調查的重要方式。
3.參觀法。
社會領域中的參觀法是指幼兒進入一定的現實社會場景,通過多種感官,感知社會現象的狀況。社會領域的觀察法主要是針對一個或兩個社會事物或現象進行深入的觀察,以視覺為主要感知渠道。即根據社會領域教育的目的與任務,組織幼兒在園內或園外的場所,讓幼兒通過對實際事物和現象的觀察、思考而獲得新的社會知識與社會規范的教育方法。它能使幼兒教育活動與幼兒實際生活緊密地聯系起來,通過身臨其境,耳聞目睹,接觸社會,接受教育。參觀法的運用必須服從教育目的,根據教育的要求進行。參觀前教師的準備工作是根據教育目的和要求確定參觀的地點、對象和進行的步驟,制訂好參觀的計劃。參觀時要指導幼兒圍繞參觀目的進行觀察感知。參觀結束后,教師要幫助幼兒對參觀內容作小結,使幼兒對參觀內容有個概括性的了解。
4.表演法。
教師有計劃、有目的引導幼兒通過身態動作、語言及表情去體驗、感受一定角色的情感和行為,從而達到社會性—情感發展的目的。一般應有明確的主題。主題可以是幼兒商定的,也可以是教師和幼兒共同確定的。幼兒可根據這個主題自行確定或在教師的幫助下確定相應的角色。幼兒園社會教育中的表演總是指向特定的發展目標。教師可以根據幼兒發展的需要和幼兒行為、情感發展的實際狀況,確定表演的主題和相應的角色,并為幼兒表演創設或引導幼兒共同創設特定的情景,為幼兒的表演提供相關的材料。一般幼兒表演的主題來自現實生活事件或藝術作品(文學作品、電視等)。對幼兒現實生活的關注,有助于表演主題的豐富和生動,也有助于激發幼兒的表演欲望。
5.講解法。
講解法是向幼兒說明一些簡單的、基本的知識和道理,讓幼兒了解規則及其意義,使幼兒知道一些基本的事實,知道判斷事物的基本標準,即什么是對的,什么是不對的,應該怎樣做和為什么要這樣做。講解法不是幼兒社會學習唯一的方法,但是一種重要的方法。教師對幼兒的講解不一定是全班的講解,還應該包括小組的和個別的講解。講解法的使用有一個基本的前提,那就是依靠幼兒自己的探索和思考很難把握事實、道理或規則的本質,或幼兒自己的探索和思考達成目的的時間代價過高。教師的講解有助于降低幼兒理解的難度,或使幼兒真正掌握相關的內容。教師無視幼兒能力的過于深奧的講解以及不顧幼兒興趣的過于重復的講解不利于幼兒的社會學習。講解不是從道理到道理,而是經常需要例證。幼兒園社會教育中的講解應該是感性的、生動的、具體的,關注幼兒興趣和已有經驗的。
6.談話法。
談話法是教師與幼兒及幼兒和幼兒之間圍繞某個問題進行的思想和情感交流。語言交流是其核心的表現形式。它經常表現為教師和幼兒之間及幼兒和幼兒之間的相互提問、對答。談話法在幼兒社會領域教育的使用,有助于幼兒表達對社會事物和現象的經驗,有助于幼兒和教師之間分享思想和情感,也有助于幼兒形成一些正確的觀念。教師的引導在談話過程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教師引導幼兒進入談話的話題,并表達自己的想法,提出自己的疑問,使談話圍繞教育活動的目標進行。話題可以是教師引起的,也可以是幼兒提出的,但任何話題一定要蘊涵社會教育的目標,并具有可談性,即談話能夠深入下去。一般說來,話題與幼兒生活的關系越密切,就越具有可談性。談話可以在全班進行,也可以在小組中進行??筛鶕枰`活組織。
7.討論法。
討論法是指教師和幼兒圍繞某個論題進行的思想碰撞或思想發散。幼兒園社會教育中的討論有兩種性質,一是價值沖突型的討論,如誰對誰錯等;二是多種求解可能型的,如我們如何幫助班上有聽力障礙的小朋友。這兩種討論的相同之處是都有一個討論過程。討論法的前提是有一個可討論的論題,這個論題要么是存在價值沖突,要么是有潛在的眾多可能性。不然討論難以展開和維持。有時,討論變成了一般的談話,主要原因就是論題不適宜于討論,不具有討論的特性,因此,它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論題,而只是談話的話題。在討論過程中,教師的首要作用是引導,而不是指導。教師參與幼兒的討論,應少問,多說,即表達個人見解,以此引發幼兒表達個人見解,應在平等討論中潛移默化地影響幼兒。
8.價值澄清法。
它是由l.e拉塞斯等人合著的《價值與教學》一書系統闡述的。價值澄清理論的基本內容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觀,而且每個人都依照自己的價值觀行事。盡管價值是相對的,個人的,是不能被他人灌輸的,但是有理智的人類應該有能力學會運用“評價過程”進行此法的運用。
幼兒在日常生活中通過與周圍人和事的接觸,逐漸形成較為穩定的待人接物的態度?!皟r值澄清”就是通過幼兒內部心理活動進行價值選擇、價值確定,然后付諸于外部行動的過程。價值澄清有七個步驟:
(1)讓幼兒自由選擇價值。
(2)讓幼兒從盡可能多的選擇內容中選擇價值。
(3)讓幼兒對各種選擇過程及其后果進行思考再做選擇。
(4)讓幼兒珍惜和重視自己的選擇。
(5)讓幼兒會公開表示自己的選擇,并求得大家認可。
(6)讓幼兒根據自己的選擇去行動。
(7)讓幼兒重復自己的行動并使之成為個人的生活方式。
使用價值澄清法,應強調幼兒價值建立通過幼兒自身的內部心理活動、內心情感體驗,繼而進行意志行動這么一個過程,一個由內到外,思想言行一致的幼兒主動建構價值的過程。它重視幼兒價值行為表現在公眾場合與個人獨處時都能保持一致。但理論中最主要的不足在于它忽視了個體價值觀的確立必須在外部的教育條件下進行才能取得效果。對幼兒來講,他們很難靠自己建立價值觀,而是依賴于外部教育或外部環境的刺激,通過自己的認識才能內化為自己的價值觀。因此確定價值的過程應該是在教育的影響下引起幼兒內部心理活動矛盾沖突的過程。價值澄清法有澄清應答法、價值表決法及價值排隊法等具體方法。
9.移情訓練法。
移情是設身處地地站在別人的位置上,從別人的角度去體驗別人的情感。移情訓練就是通過故事、情景表演及日常交談等形式,使幼兒理解、分享別人的情緒情感體驗,使幼兒在日后生活中,對他人類似的情緒、情感會產生習慣性的理解和分享。培養幼兒的移情能力,可形成幼兒早期社會性行為的動機基礎。體察他人情緒,理解他人情感,分享他人的情緒情感并表現進一步的關愛行為,需要有目的的教育過程。移情訓練的主要途徑有講故事、編故事、情境表演等。使用移情訓練法首先要依據幼兒社會性情感發展需要,選擇能夠符合幼兒年齡與認識發展需要的情緒、情感。其次,移情發生建立在情緒識別與命名上。老師要從情緒辨別與情緒命名入手進行教育。第三,移情發生還得利用幼兒的自我中心,通過情感換位,讓幼兒以自己的情緒去理解他人情緒,以自己的情感體驗去理解他人的情感需要。第四,移情訓練中選擇移情對象應變換身份、性別,以利于訓練幼兒對各種不同的人物移情,擴大移情對象,使幼兒形成泛化的不受移情對象與自己關系影響的移情。第五,移情訓練法應與情境演示法、行為練習法等有機地結合起來??梢宰尭鞣N形式、方法相輔相成而使移情訓練達到最佳效果。第六,移情訓練不能只停留在對情緒的理解和分享上,還應對幼兒進行良好行為的教育,引導幼兒用自己良好的社會行為去關心他人。值得一提的是,教師的移情能力和對待移情訓練的態度能影響幼兒的移情效果。因此,教師使用移情訓練法時自己也得投入真情。
10.觀察學習法。
觀察學習由社會學習心理學家提出。其代表人物班圖拉的核心思想就是觀察學習。通過模式模仿或觀察學習,個體直接學會新的行為模式。幼兒通過觀察學習而獲得相應的社會認識與行為的方法,就是觀察學習法。這種方法強調幼兒的主體作用,觀察學習法有三大優越性:一是通過觀察、模仿、學習,幼兒可以立即學習新的行為模式。二是通過觀察學習,可以激勵隱藏在內心的行為傾向變為外部的實際行動。三是對行為模式的模仿可以改變、消除或強化個體原有的行為模式。社會心理學家對觀察學習的過程具體分析為四個步驟,針對四個步驟對教師也有一些基本指導要求:
a注意。幼兒注意被模仿的行為模式。教師應當設計提供容易引起幼兒關注的行為模式。這種行為模式應該有鮮明的特點或具有權威感等引人注目的特點。
b記憶。在幼兒注意和觀察之后,腦中存入刺激留有表象記憶。教師要給幼兒記憶的機會,模式出現停留時間長一些,行為展示慢一些,清楚一些。
c行為復出。觀察并記住了新的行為模式,在動機作用下再現有關模式行為。要使觀察到的模式表現為幼兒自己的行為需要驅動力,因此教師應該提供環境,提供條件讓幼兒實踐觀察到的行為模式,盡管最初只是粗略的近似的行為。
d強化或調節。模式行為經常再現,需要受到強化刺激因素的影響。如果學習者看到模式行為受到他人獎勵和贊賞或自己的模仿行為出現受到獎勵,這是正強化出現,會增強幼兒產生模式行為的欲望,反之就會減少產生模式行為?!皬娀蛘{節”這一步發揮作用依賴于個體對獎、罰的態度。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對良好的模式行為給予積極的態度與評價,產生積極的強化。如果對于不良行為模式教師就應設法抑制,就應把這種行為模式消除在內部表象轉向外部行為的中介過程中。
11.角色扮演法。
角色是指社會中有相應職位,承擔一定責任且遵守特定社會規范的個體。角色扮演就是幼兒遵循角色要求和期望所表現出來的一系列行為。角色扮演法就是:創設現實社會中的某些情境,讓幼兒扮演一定的社會角色,使幼兒表現與這一角色一致的且符合這一角色規范的社會行為,并在此過程中感受角色間的關系,感知和理解他人的感受、行為經驗,從而掌握自己承擔的角色所應遵循的社會行為規范和道德要求。斯托帕曾用實驗的方法檢驗兒童扮演角色的活動對兒童道德行為發展的影響。實驗證明,通過角色扮演法訓練的幼兒可以通過承擔某種角色,了解角色行為特點,設身處地理解角色心情,有利于利他行為的產生。
“教育有法,而無定法”,這是教育方法的一個重要特點。教育方法的確定和選擇,是依據教育過程本身所具有的規律性,不是任意的,需要老師發揮教育機智,根據條件和需要,對教育方法進行藝術性的再創造,再加工,靈活地藝術地運用于教育實踐。
聲明:學前谷-中國嬰幼兒教育網,請注明出處,文章來源:
(一)問題的提出。
律動,是指幼兒在音樂伴隨下,有規律地做出富有韻律感、節奏感的身體動作。律動教學在幼兒園的音樂教育中,是不可缺少的內容之一。因為它不僅能培養和提高幼兒的音樂能力,增強幼兒對音樂美的敏感性,而且能使幼兒得以和諧發展、健康成長。
長期以來,幼兒園的律動教學通常是把現成的作品教給幼兒,很少發揮幼兒的主動性、創造性。教師所重視的是幼兒技能技巧的訓練。所采用的方法是“示范—模仿—練習”這樣一種機械模仿的固定模式。這種模式既忽視了幼兒對音樂的感受,又忽視了幼兒的創造性表現,還違背了音樂教育要盡音樂藝術之所能,發揮音樂之優勢來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教育目的。
面向未來,培養跨世紀創造性人才是時代發展的需要,為“創造而教”已成為教育的目標和口號。幼兒期是幼兒園創造力的萌芽期,這已被許多測試研究所證明。音樂活動本身也需要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谝陨险J識,我們以“幼兒園創造性律動研究”為課題,在如何讓幼兒創編律動方面進行了研究。
(二)創造性律動的教育價值。
“創造性律動”是指讓幼兒在音樂的感染下,身體隨著旋律的起伏自由地富于個性和創造性地做出符合音樂性質、結構與節奏的身體動作。這樣的身體動作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幼兒通過積極探索而創編出來的。其中包括為歌曲創編動作、創編模仿動作、舞蹈動作及欣賞成品音樂創編動作等。創造性律動不僅有利于幼兒音樂能力的發展,也能對他們身心的發展產生良好的影響。
1.促進幼兒想象力、創造力和思維能力的發展。
音樂活動往往離不開想象,而想象又是幼兒從音樂活動中獲取快樂的重要途徑之一。創造性律動則更是一項需要豐富的想象力和獨創性的活動。在這樣的活動中,經過教師的積極引導和與幼兒一起共同設計動作的過程,幼兒的想象力和獨創性會有較大提高。如:請幼兒跟隨《玩具兵進行曲》創編律動,我們的眼前就會出現姿態各異的玩具形象,有優美的洋娃娃跳舞、活潑可愛的小動物玩具、堅強有力的變形金剛玩具、有趣的小木偶玩具等。單是一種木偶玩具,孩子們又能創編出千姿百態的木偶動作。孩子們會隨著音樂打開記憶的閘門,展開想象的翅膀,創造出常常讓教師始料不及、為之驚喜的新穎獨特的動作。經常進行這樣的活動,對促進幼兒想象力、創造力的發展是顯而易見的。
2.促進幼兒情感的發展。
幼兒期正是一個從情感由低級向高級逐步發展的重要階段之一,在這時期中,富有情感性的音樂活動對幼兒的情感發展具有明顯的促進潛力,幼兒越是能夠有機會接觸各種音樂作品,參加各種音樂活動,就越會逐步懂得愛、溫柔、同情、自豪、集體精神、憎恨丑惡和追求美善。在創造性律動活動中,幼兒首先需要欣賞音樂作品,了解音樂性質,引起共鳴,激發情感,在此基礎上創編動作。當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欣賞了表現解放軍的進行曲后便會產生熱愛解放軍的積極情感,從而創編出各種解放軍的動作。有時候一首好的音樂作品,一次好的音樂活動對幼兒所產生的強烈情感的影響,甚至會成為其終生的精神生活的寶貴財富。
3.促進幼兒自我意識的發展。
首先,幼兒在創造性韻律活動中感受和表現音樂時,需要有意識地認識自己身體的活動狀況,并需要有意識、有目的地控制和調節自己的身體活動,使自己的身體活動與音樂相一致,使身體各部分的活動相互協調一致。其次,幼兒在理解和感受音樂時也需要不斷地想象和情感體驗。第三,幼兒在創造性律動的活動中可以獲得來自教師、同伴的各種評價,這些評價都會在個人的自信心、自尊心、自我評價能力、自我態度的形成方面起到至關重要的影響作用。
4.促進幼兒交往合作能力的發展。
音樂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提供人際交往的機會,滿足人的交往需要,人們可以通過音樂彼此溝通并進而建立感情上的和諧關系。在創造性律動活動中,一個完善的律動往往是在多名幼兒的共同創造的基礎上形成的,他不但使幼兒用更加優美的動作表現音樂,而且使幼兒體驗合作的快樂。在欣賞成品音樂進行創造性律動活動中,有時需要根據音樂的性質與結構,引導幼兒想象不同的角色創編動作,同時由教師與幼兒或幼兒與幼兒分別擔任不同的角色,在相互交往的過程中完成律動。這種成人與幼兒,幼兒與幼兒之間的音樂交往,可以給幼兒提供大量人際交往的機會和經驗。在這些結構的音樂交往活動中,幼兒與人交往的需要和信心也得到不斷加強。
綜上所述,創造性律動的教育價值主要體現在:發展身體運動的能力,發展借助身體動作感受和表現音樂的能力,提高幼兒身心協調活動的能力。與此同時,創造性律動還能滿足幼兒對身體活動的需要,參與音樂過程中對音樂進行探索的需要,想象聯想思維的需要和創造性表現的需要以及交流合作的需要等,為幼兒身心健康發展提供必要的外部條件。
在創造性律動研究的過程中,我們經過反復實踐論證,總結出如下教學方法,以供廣大教師參考。
1.替換法。
替換是指用一種新的動作替換掉原有律動中部分或全部動作,這一方法適合于初步學習創編動作的小、中班幼兒。它能調動幼兒創編動作的積極性,增加幼兒學習的新鮮感,使幼兒在整個創編活動中輕松自如。此方法一般用兩課時進行較好。第一課時,教師可教給幼兒一些簡單的動作讓幼兒模仿。第二課時,教師引導幼兒創編不同的動作替換某一樂段(樂句)原有動作。如我園設計的小班創造性律動《大貓小貓》,音樂為aba三段體結構,a段表現大貓,b段表現小貓。第一課時,教師做大貓,幼兒做小貓,并在教師帶領下按音樂節奏拍手。第二課時,教師引導幼兒想象小貓除了拍手還可以做什么,啟發幼兒創編出新的動作替換原有拍手動作。
2.聯想法。
聯想是指由一種動作想到另一種動作的心理過程。在使用這一方法時,可先用教師示范一種動作,再啟發幼兒根據這種動作所表達的內容、方法等進行聯想、創編相關的動作,也可以由個別幼兒示范。如創編《彩帶舞》律動時,一位幼兒想出了向前甩彩帶的方法,教師就抓住時機讓幼兒根據動作方位變化進行聯想,啟發幼兒想出上、下、左、右等不同方位甩彩帶的方法。再如創編《兒童樂園》律動時,一位幼兒想出了蕩秋千的動作,教師啟發幼兒根據律動的主題想出其他兒童樂園游玩的動作,如“翹翹板”、“轉椅”等。這種方法的運用,可使幼兒的創造思路更加清晰,創編的動作更加豐富。
3.類比法。
類比法是指把陌生的對象與熟悉的對象比較,為幼兒提供創編線索。教師可引導幼兒將性質相同的音樂進行比較。如在創編《花環舞》的動作時,可啟發幼兒回憶以前學過的舞蹈中哪一首音樂和現在聽到的音樂比較相似。教師也可引導幼兒將性質不同的音樂進行比較。如將《進行曲》與《搖籃曲》進行比較,從而啟發幼兒創編出節奏感強、有精神的動作。
4.匹配法。
匹配法是指幼兒在熟悉音樂性質及結構的基礎上,教師將律動內容以故事的形式出現,幫助幼兒理清動作順序并根據情節線索創編系列相關動作,將動作與音樂恰當匹配。此法適合于具有創編經驗和一定舞蹈動作詞匯的中、大班幼兒。如我園設計的大班創造性律動《過年》就采用了此法。第一步,教師將根據音樂性質與結構設計出的動作情節提供給幼兒:“過年了,一群小朋友一路小跑來到了夫子廟看花燈。他們左看看、右看看、前面看看、后面看看,看到了許多非常漂亮、有趣的燈,高興地跳起舞來?!钡诙?,引導幼兒根據情節創編動作。第三步,將完整動作與音樂匹配,使幼兒在主動學習過程中愉快地掌握動作。
5.遷移法。
遷移是指先行掌握的基本動作經驗和學習結果對后繼的其他學習產生影響。一些研究與事實都說明幼兒的前學習不僅有可能而且有必要進行遷移。模仿遷移就是由此及彼、觸類旁通的過程。如當幼兒學習了新疆舞基本動作后,教師有意識地選擇一些不同的新疆舞風格的樂曲,讓幼兒創編動作,啟發幼兒將學會的新疆舞基本動作加以組合遷移到新的音樂中去。
6.變化法。
變化是指用一種動作變化出幾種動作,有意識地在幼兒活動中注入“變化”的因素,才能使幼兒的思維富有彈性,具有靈活性、變通性。變化的關鍵是幫助幼兒掌握變化的規律,幼兒掌握一種動作后,可讓幼兒根據這種動作變化出許多相似的動作。如幼兒學會原地走“三步”后,可啟發幼兒將“三步”作些變化,向前走、向后退,轉圈走,加入手的動作走等。隨著創編經驗的積累,幼兒逐步體會到:可以通過改變動作的姿態、節奏、幅度、力度、方向創編出許多新的動作。
7.借鑒法。
借鑒法是指在別人創編動作的基礎上進行發展,使動作更加優美完善。如我園設計的韻律活動《生日樹》,教師在引導幼兒創編生日禮物動作時就采用了此法。這種方法不僅使幼兒的創造性得到發展,而且使幼兒體會到與同伴合作取得成功所帶來的快樂。
8.組合法。
組合是指將兩個以上的動作組合在一起,形成一組新的動作。在組合動作時,教師首先要幫助幼兒掌握順序規律,如在創編律動《哆唻咪》中,我們先讓幼兒熟悉音樂,再讓幼兒自下而上按樂句創編動作,最后將動作組合與音樂匹配。這樣創編的動作,不僅便于記憶,而且顯得連貫協調。在組合動作時,還可啟發幼兒根據角色形象、情節內容進行創編,如大班韻律活動《愛麗斯夢游玩具王國》,教師根據樂曲回旋多的結構,設計出與之相呼應的“愛麗斯—木偶—愛麗斯—小喇叭—愛麗斯—公雞”等角色,將主題動作與變化動作用交替的方式進行組合,這樣的組合既有整體感,又有利于幼兒創編和掌握。
經過一段時間對幼兒創造性律動的研究,我們體會到,讓幼兒自己創編動作,不僅使幼兒對音樂的感受、理解、表現和動作技能得到提高,而且大大地調動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使幼兒的素質得到了全面的提高。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qitafanwen/9235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