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是在不斷探索和實踐中提煉出來的寶貴知識。好的總結應該突出重點,將主要問題和解決方案清晰明了地呈現出來??偨Y范文中的案例和觀點,可以給我們提供總結的寫作思路。
《黃繼光》記敘了抗美援朝時期的戰斗英雄黃繼光,在上甘嶺戰役中為了消滅敵人的一個火力點,為了戰斗的勝利,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敵人的槍口,最后壯烈犧牲的事跡,贊揚了黃繼光為人民利益英勇獻身的偉大的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精神。課文以“上級命令——請求任務——英勇獻身——占領高地”為線索,字里行間流露出黃繼光為革命利益,英勇頑強、奮不顧身的偉大精神,具有很強的文字感染力,同時對學生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有著重要的教育意義。
理解課文內容,通過朗讀感悟描寫黃繼光語言、動作的詞句,體會黃繼光英勇頑強的品質。
抓重點詞句,體會黃繼光英勇頑強、不怕犧牲的精神。
一、教學效果。
(一)情境導入,激發情感。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我在本節課的導入環節進行了精心的設計。開課伊始,我利用多媒體播放了老電影《黃繼光》片段。這不僅觸發了學生心底深處的感情,也為下文的學習奠定了情感基礎。
(二)問題引領,引導學生自主探究。
在《黃繼光》的電影片段結束之后,我問:“黃繼光為什么要用自己的胸膛去堵住敵人的槍眼?”請同學們認真閱讀課文,從課文中找一找。
(三)抓住關鍵詞句,小組合作進行探究。
在同學們找到了問題的答案之后,讓他們在小組內交流。因為小組合作學習,他們都非常地投入,交流時也妙語連珠。這樣做,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們學會學習的能力。
(四)在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并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
例如:黃繼光在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槍眼的時候,他會想些什么?如果你遇到了這種情況,你會怎樣做?請同學們練習課文中描寫黃繼光此時所處的情況來想一想,然后同桌交流一下。我們看哪一位同學說得最好。
(五)立足文本,在學生理解文本內容的基礎上對教材的合理拓展。
在當年那場偉大的抗美援朝的戰爭中,涌現出了無數的革命英雄人物。他們崇高的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精神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人。他們用自己的鮮血維護了祖國的安寧,維護了朝鮮人民的幸福生活。黃繼光和楊根思是中國人民志愿軍軍徽“特級英雄”。
二、成功之處。
(一)體現了以學生為學習主體的課程新理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地自主探究、小組合作,老師在上課過程中只是起到了引導的作用。
(二)運用課文對學生進行了愛國主義教育,讓學生明白了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是老一輩革命烈士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
三、不足之處。
本節課的朗讀指導較少,教師講解過多,占用了學生的閱讀時間。
四、改進措施。
在以后的教學中,我要加強對學生的朗讀指導。因為只有真正理解了課文的內容才會把自己的情感融入朗讀課文的過程中,用語言把文本中蘊含的情感或道理讀出來。
如釋重負,終于把這節課講完。
昨晚失眠到很晚,不知什么時候才可以輕松對待這種公開課。
真正講這一節課時,我想到了賈志敏老師的“目中無人(聽課老師)和目中有人(學生)”,做幾個深呼吸。讓自己真真正正的走進文本。
這節課,很流利的上了下來,對于學生出現的問題我也能應付自如。自己感覺良好,開了這么多節課,覺得這是一節最成功的課。因為我真正感動了,學生感動了,有些聽課的老師也感動了。這是我沒想到的,現在才真正明白課堂設計的再完美,如果你沒有激情,你沒有對文本的理解,是講不出“味”來的。我們班鄭菲那個孩子,下了課,還在掉眼淚,在我上第二節自習課時,她還在哭。我不敢去安慰她,讓她盡情的宣泄自己的情感——想念自己的媽媽。(可憐的孩子沒有了媽媽)
我想這節課會留給孩子很深的印象,一定會留下抹不去的東西。
但是,還是要真正的反思這節課,給蕪湖來的史老師討論,還是發現了不少瑕疵。我太注重學生體會情感了,忽略了真正的語文的東西——體會作者的寫作特點。為了時間的完整性,設計的問題太瑣碎了,太簡單了。應該放給學生更多的時間,思考的問題要有一定的深度。
具體反思如下:
上完《“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這一文,感慨這一課不僅有“精彩”之處,還有“糟糕”之處。
“精彩”一、教學過程緊扣教學目標,整體感知課文。我主要通過,抓住重點語句,重點段落來理解;采用多種方式去領悟父母不同的愛,如:小組合作交流,聯系生活實際,一首父母愛的小詩,緊扣重點的板書。在學生不自覺中突破難點,微風細雨中感受父母的愛。
學生真正的走進文本,聯系生活實際時,孩子們情到深處,留下了感動的淚水,這就是自動生成的亮點。
“精彩”二、教學環節比較清晰,過渡自然。抓住“精彩極了”與“糟糕透了”的對比,讓學生在不經意間理解了父母不同方式的愛。
“精彩”三、同學們朗讀能力得到充分的發揮,學生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
不足之處:
“糟糕”一、教學重點有忽略的地方,如人物動作,語言和心理活動描寫的語句,要進行強調。而我只是在多媒體上標注出來,讓學生以讀來體會。沒有做到先分析寫作特點,再體會文中情感。
“糟糕”二、問題有點瑣碎,過于簡單。如:幾年后,巴迪認為自己的第一首詩怎樣?父母又是怎么評價的?少年時候的巴迪是怎么做的?這個地方應該提得有點深度,讓學生有思考的空間。
總之,這堂課留給我太多的感受,一句話,不管是“精彩極了”也好,還是“糟糕透了”也好,我會繼續前行。
后記:根據史老師的意見,還會對自己的教案進行修改。如果老師們對這節課有自己的想法,可以給番茄提示,謝謝大家了!
傾聽學生的發言,引導有效生成。
師生互動過程描述。
《丑菊》是一篇略讀課文,也是一篇寓理于物的文章。在組織教學時,我主要采取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引導學生探究感悟課文。然而在讓學生畫出自己喜歡的句子匯報朗讀時,出現了一個小插曲。
生1:我喜歡的句子是“我又耐心地……美麗?!?/p>
生2:我喜歡的句子是“最讓我欣賞……太陽轉?!?/p>
學生能提出這么好的問題,我感到很意外。停頓了片刻,我說:“這個問題我們待會在課文中解決?!碑斘疑系揭话霑r,猛然間覺得自己放棄了一個促進有效生成的契機。
課后,我和聽課的寇老師交流了這個問題,她和我一樣,也覺得失掉了一個很好的契機。
的確,教師、學生本身也是珍貴的教學資源,在互動時生成著教學資源:一次精彩的即興發言,一個異于常規的舉動,甚至一次看似干擾教學的突發事件,都是很好的資源。如果當時我能放棄了原有的問題設計,而以學生提出的問題“課文中的丑菊是美麗的,但是題目為什么說是丑菊呢?”作為小組學習的焦點,讓學生結合文本找出依據進行分析、闡述理由。我想學生會深入到文本,進而尋找答案,從而促進學生與文本的對話,可是我卻讓這良好的生成契機在之間擄走了。
語文課堂在學生的體驗和感悟,在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過程中,呈現出多變性和靈活性。我想教師如果能傾聽學生的發言捕捉住契機,就能促進有效的生成資源。
《水鄉歌》這首詩歌的形式鮮明,采用一問一答的句式,讀起來朗朗上口,非常適合進行模仿,遷移。教學中,我主要是讓學生反復誦讀,在誦讀中感受詩歌明快的節奏和水鄉的美景。在反復誦讀過后,我讓學生說說從哪些詞感受到了水鄉水多、船多、歌多的特點,學生找到了“千條、萬條、一個連一個、處處”等詞語,在此基礎上,我啟發學生思考:水鄉還有什么多?學生的思維非常踴躍,一下想到了水鄉的樹多、花多、魚多、橋多等等。接著,我指導學生聯系句式,模仿詩歌的句式進行寫詩訓練,并舉行了全班詩歌創作大賽。學生興趣盎然。這樣不僅結合文本作了適當的拓展,讓學生的思維得到了一定的培養,同時在一種美的意境中適當地進行了語言文字的訓練。
附學生仿寫小詩:
水鄉什么多?
花多。
千朵花,萬朵花,
開滿河岸開滿莊,
處處花香飄四方。
水鄉什么多?
魚多。
千條魚,萬條魚,
裝滿一籮又一籮,
樂得漁民笑開懷。
水鄉什么多?
橋多。
千座橋,萬座橋,
座座小橋像彩虹,
架起水鄉新生活。
unit3 school sports day是第三單元的第一課時(故事教學),講的是三場比賽的過程及其結果。該板塊由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故事情景及人物對話,以故事情景圖配上人物對話的形式呈現了比賽的主要情景及結果;第二部分是故事陳述,以短文形式呈現了整個比賽的詳細過程及結果。為了讓學生能深刻完整地理解整個故事,并從中鞏固舊知、獲取新知,并提高閱讀興趣,我將聽、說、讀、寫及小組活動靈活地融入到以下三個緊密相連的教學環節中并隨時進行相應的評價,從而促進學生從不同的途徑來思考,來獲取新知。
本節課能夠按大綱要求、按計劃順利完成教學任務,而且課堂效果和學生掌握效果都比較好。由于是第一課時,不宜過多的偏重生詞和新句型,務必要讓學生充分感知、理解新故事,進而達到完整轉述的目的,教學中應注意英語聽、說、讀的能力和習慣的培養。
1. 本節課通過學生熟悉的剛剛進行過的學校運動會導入,并以學生認識了race win first second third等詞匯,為學生理解課文做了鋪墊,略顯巧妙,既符合學生實際生活又貼近本課新故事的話題,利于激發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2.本節課結構安排較為合理。力爭在15 分鐘之內講完、理解好新故事,在學新故事中教師充分利用了課件的直觀性,讓學生通過觀察圖片用英語進行交流,充分挖掘了有限的教材,充分的訓練了學生聽,說能力,同時培養了認真觀察,傾心聽的習慣。
3.本節課在設計的活動中充分考慮了學生的認知規律,注意由淺到深,由易到難的學習過程,克服了學生對新知識接受難的問題。學生對新故事的充分理解和成功轉述,為第二課時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5. 本課為第一課時,避免了側重生詞和新句型的情況,充分體現了感知、理解新課文的新理念和原則。
6.通過與組內老師的研討,設計了板書,板書中的關鍵信息、重難點都一目了然,文字環境和人物圖都能很好地向學生輸入相關信息。它是學生掌握教材的憑借,鞏固知識的依據,能引導學生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能引導學生產生聯想、便于記憶內容,對課文結構進行提煉。
在本課的教學中,每一個環節我都是按照比賽場次及參賽人員名次和心情為線索來呈現板書的,這樣,在一節課即將結束的時候,整個課文的內容已清晰地呈現在了黑板上,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教師的整體駕馭課堂的能力應進一步提高,尤其專業知識和技能方面,課堂效果會更好。
2.應該更多的關注學困生,比如在讀故事的環節,可以讓好的幫助較差的,教師在巡視時應多幫助學習比較困難的。
3.情感教育應該進一步提煉、明確。在看到劉翔獲勝的圖片時,應讓學生有種自豪感。
4.在評價方面還應該認真研究,真正做到有效的評價,對學生起到積極的激勵的作用。
5.在課堂上給與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不夠,后面的練習有些倉促,應該把更多時間留給學生,體現學習的自主性。
《海上日出》是北師大版四年級下冊的一篇寫景抒情的優美散文。課文按日出前、日出時、日出后的順序重點描繪了晴朗天氣和有云時海上日出壯麗景色,將日出這一“偉大奇觀”展示在我們眼前。結合時代背景,不難讀出文章字里行間,作者對的大自然熱愛,以及年少的他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
在第一次看這本教材選課的時候,我就選擇了《海上日出》,因為就我而言,我非常喜歡寫景的文章,講這樣的文章,自己也會陶醉其中,有一種美的感受。我選擇了第一課時的教學,是因為以前我一直教低年,這是第一次教高年,所以在第一課時的教學上有時會存在一些疑惑,比如第一課時高年的生詞怎樣講解,課文講到什么程度等。這回上《海上日出》第一課時就是想和有經驗的老師一起探討,看看我這回安排的第一課時的教學怎么樣。
我的這節課安排主要以讀為主,因為現在學文,主要是以讀促思,學生連課文都沒讀通,沒讀懂,我認為就沒有再繼續教學的必要,再教也只是硬灌而已。所以這節課基本上沒有什么太多的內容,都是以各種形式的讀來貫穿全課的,為下節課詳講做鋪墊。但我也了解四年教科書上的文章有很多篇幅很長,在課上像我今天這么練讀可練不完,練不好,我認為像《海上日出》這種篇幅較小而且比較重要的文章可以像我這樣拿出第一課時的時間來練讀。
這回上課的形式有點特殊,是把老師當成學生來上課,我也是第一次遇到這種情況,原先很擔心,但反過來想,我還年輕,這也是我積累經驗的一個機會,所以硬著頭皮上的。我很了解我自己,認識我的人也知道,我有時就缺少那么一些自信和勇氣,但是今天,我能站在講桌前處事不驚,我對自己是非常滿意的。對于課來講,當然還有很多欠缺。比如課堂氣氛的調動還應加強。我想如果是真實的學生在場,效果會好點。但是在這里我要非常非常感謝在場的老師,是你們的配合給了我勇氣,和一定要把課上好的信心。謝謝大家!
整個教學過程是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究,生動活潑地發展。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得到了尊重,群體性主體參與率高,學生真正體驗了探究成功的樂趣。整個教學過程的突出特點是尊重學生的知識基礎和探究情感,精心創設探究環節,促進學生主動發展。
科學探究不是機械的模式化活動,而是有人參與的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參與者的情感體驗直接影響探究的結果。教師應選擇教學內容,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本課設計了“china與中國”的談話內容(如上),激發了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在后續的學習中,他們始終保持著一種興奮的探究情緒,充滿激情的投入,學習完全成了他們的內在需求。在探究中,我十分注意學生的情感體驗,適時評價、及時表揚,讓他們感到學習的成功不是太難的事,只要用心去做,我也行。在語言上,兒童化、幽默的語言可以拉近與學生的距離,讓他們感到教師的親和力,可以使他們更放松的參與科學探究。
學生是科學學習的主人,教學環節的設計要給學生提供開放的、主動思維的空間,給他們的活動留下充分的余地,讓他們有機會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探究問題。
課堂教學不是教師演繹腳本,而是師生互動的,生成性的學習過程。教師決不能一味追求探究的完整性和程式化,應尊重學生的知識基礎和探究需求,讓探究不留痕跡,返璞歸真。本課有關猜測的環節,我做了精心安排,把簡單的、學生已經掌握的知識剔除出來,不再重復探究,留下更多的時間去探究新知。從教學效果來看,這樣的設計使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更加真實,同時也使探究活動更貼近兒童的生活經驗,更具親和力。
本課在設計上最大的特點是探究過程的開放性、框架式,在確定了諸多研究主題以后,放手讓學生自己選擇他們想要研究的問題,這時,學生的興趣調動起來了,他們樂于“自己當家做主”,愉快地投入到探究中去。從學生的課堂表現來看,他們都投身到自己喜歡的科學探究之中了。這樣,探究活動具有了個性化特征,變得興趣盎然了。即使在探究中,也沒有教師刻意的、生硬的指導。學生成為了科學學習的主人。
成功在于細節。具體而言,就是要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科學學習的習慣。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時時刻刻抓住教育的契機,適時地對學生進行教育。如在學生匯報實驗方法時,通過其他同學的評價和建議,方案更加完善了,而學生建議實際上都是瑣碎的細節??茖W課程標準雖然沒有一處提到細節問題,但是從字里行間我們還是能體會出對此的重視,探究本身就是一項事無巨細的事情,只有細節問題掌握好了,才能保證實驗、觀察的順利進行。本課在執教中,力求完善每一處細節問題的同時通過學生提建議,教師“典型暗示”等方法有成功的避免了細節問題的瑣碎性,使教學過程更加流暢。
這是一篇很有意思的科普知識短文,主要講科學家通過反復試驗,揭開了蝙蝠能在夜間飛行的原因,并從中受到啟發,給飛機裝上雷達,解決了飛機在夜間安全飛行的問題。反思我的教學過程,有以下幾點感受:
一、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
語文學習方法指導的方式是影響學習方法掌握的重要外部因素,教師在教學過種中,應有較強的指導學習方法的意識,有堅實的語文知識基礎,能憑借學習內容,把指導學生學習語文內容與如何學習統一在同一過程中,寓學法于教學之中,久而久之,學生領悟各種學習方法。
二、注重自主學習,強化合作探究。
這一課的教學要點是讓學生弄清蝙蝠的嘴和耳朵的作用,初步了解蝙蝠探路的方法,以及飛機夜間飛行與蝙蝠探路之間的關系。這既是這節課的重點,又是難點。因此,我抓住本課課后的主線問題“科學家是怎樣從蝙蝠身上得到啟示,發明雷達的?”學生都知道是通過試驗。在學習科學家是怎樣做試驗的這一環節時,我所運用的是填表法,以小組合作方式,自主學習。在匯報的同時,注重引導學生的語言訓練,尤其是那幾個動詞:“蒙”、“塞”、“封”,體會用詞的巧妙,不應該是機械的重復,培養學生有思維的想問題,表達自己的想法。
三、抓住訓練點,注重人文教育。
對于這種科普性很強的文章,其實也可以抓住某一細節對學生進行人文教育。這一課我主要抓住了“反復”一詞,對學生進行人文熏陶??茖W家通過三次試驗證明:蝙蝠夜里飛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那是不是科學家馬上就發明了雷達了呢?學生馬上就找到了不是,是通過“反復”和“終于”兩個詞看出來的?!胺磸汀本褪恰芏啻?。也就是說做了很多次試驗,可見每一項科研成果都不是一帆風順的,一定都會經歷很的困難和挫折,可能是一代人,也可能是幾代人才完成的。但這些都沒有難倒科學家們,他們“終于揭開了蝙蝠能在夜里飛行的秘密?!薄澳敲茨銖摹磸汀辉~懂得了什么?”“要想取得一定的成功,必須要有堅持不懈的精神,勇于克服困難的品質?!?/p>
《三角形分類》是本單元教學的重點內容之一,新教材在本單元的設計意圖是希望通過學生對圖形的分類來加強對各圖形特征的理解。為了增強學生借助現代化的學習的平臺來學習數學知識,我設計了本課的教學思路。
分解,把組成的各三角形分類。此處在預設的時候是希望學生能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去分類,所以并沒有一開始就限定學生一定要按角的大小去分類。學生很可能根據自己的理解把形狀比較接近的分成一類,我設想在生成的時候,能根據學生分類中不同的分法引導到按角分類。
但實際情況是在這個地方我的引導很不到位,有點生拉硬拽,最終是硬生生地把學生拉到我設定的按角分類的思路上去的,失去了引導生成的意義。第二個環節是猜一猜,這個環節的目的既是為鞏固剛才按角分類而準備的又是為下面按邊分類而作準備的。
所以我在猜一猜這個環節中準備的大部分三角形都是比較特殊的等腰三角形或等邊三角形。我先藏住兩個角只露出一個角讓學生猜,當露出的角是直角和鈍角的時候學生能夠很快猜出是直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在猜銳角三角形的時候,我先露出一個銳角,學生不能立即猜出是什么三角形,再露出一個銳角,大部分同學不用看第三個角就知道是銳角三角形,于是有的學生就想當然地認為只要兩個角是銳角就可以判定為銳角三角形。
最后我又故意露出一個鈍角三角形的兩個銳角讓他們猜猜看還是不是銳角三角形?學生從猜一猜中認識到僅憑兩個銳角不能判定就是銳角三角形而要三個角都是銳角才行。在完成了對按角分類的認識之后,我再讓學生仔細觀察剛才猜出來的幾個三角形,要求他們不按角而是按其他的方式再分一次類。
從教學實際來看,直接叫學生這樣再分一次類很多學生還是有困難的,仍然有相當的學生按剛才的角進行了分類。真正能自己想到按邊去分類的并不多,而且在電腦上操作的一個大問題是學生沒辦法去量各條邊的長度,雖然mp-lab上帶有測量工具但要求每個學生能靈活操作還是不太現實。
在學生最終分出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之后,我及時設置了若干判斷題鞏固對以上分類的認識。最后的兩個環節是分別要求學生自己動手的環節,一個是畫一畫,要求學生運用mp-lab工具在電腦上畫出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
1、在長方形中剪出兩個三角形
2、在長方形中剪出一個等腰三角形
3、在一個正方形中剪出四個等腰三角形。這幾個問題逐層深入,對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以及對三角形各特征的理解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但通過實際的教學效果來看,這堂課上出來的效果很糟糕。仔細總結至少存在以下方面的不足:
一、對于在電腦室上數學課缺乏足夠的心理準備。教師在電腦操作過程中,因為對于機器的使用不熟練,導致在課堂中有相當長時間因為機器操作不當而導致課堂幾乎失控。
二、教師的引導不到位,預設的情況沒有出現的時候,教師欠缺足夠的機智去引導生成,而是機械地照搬教案,使課堂失去了本來的活力。
三、本班的學生表現力不是很強,大部分學生不敢大膽而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學生中從眾心理突出,不能真正發揮自己的思考力。
以上教學中暴露出的種種問題,使我清醒地看到自己在各方面所存在的不足之處,尤其是在教學基本功方面的欠缺更是亟待解決。在電腦室上數學課本身是一個有益的嘗試,能積累這方面的第一手教學經驗未嘗不是一個可喜的收獲。
一、激發思考,質疑景觀奇特的天堂《鳥的天堂》教學反思教學反思。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在教學時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體驗,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還要求教師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教學中,一方面靈活地利用教材,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另一方面要引導學生將純凈的目光投向美麗的大自然,投向美好的生活。
二、以讀代講,感悟枝繁葉茂的天堂。
我的整個教學過程由淺入深,注重學生的朗讀感悟:朗讀、品讀、美讀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力求讓學生在充分閱讀的基礎上抓住關鍵詞句,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
三、以“看不清”與“看清”為教學線條。
教學設計的過程是一個由簡單到復雜,又復雜再到簡單的艱難推進的過程,教學分為(玩具柜臺前的孩子教學反思)“榕樹”和“小鳥”兩部分。我緊緊扣住“看不清”與“看清”這兩個抓手,讓學生在閱讀的基礎上理解看不清“榕樹”的原因是因為距離遠、榕樹太大,“看清”的是茂盛、碧綠、美麗的榕樹;看不清鳥兒的原因是鳥兒的顏色多、數量多、種類多,看清的是畫眉鳥和一只大鳥,讓孩子們從文字中體會“鳥的天堂”里鳥兒的幸??鞓?。
教學中滲透寫作方法的指導,作者按照時間的順序,由遠及近,詳細描寫了傍晚的大榕樹,接著又詳細地描寫了早晨鳥的天堂,作者又運用了靜態描寫和動態描寫,采用對比的寫法,細膩地表達了作者兩次經過鳥的`天堂的感受。
四、拓展延伸,欣賞如詩如畫的天堂。
1、課文結束時,我安排了一個“我是小小導游”的活動:假如你是“鳥的天堂”的一位小導游,你會怎么向游客介紹“鳥的天堂”呢?導游詞的要求:向游客介紹時要有禮貌,盡量口語化,可以加上自己查閱的有關資料。
2、鳥的天堂就像一首詩,出示田漢的詩歌《鳥的天堂》,這首詩是著名劇作家田漢1962年到廣東天馬河,游覽鳥的天堂時即興而作《鳥的天堂》教學反思《鳥的天堂》教學反思?!叭倌陙黹乓徽?,濃蔭十畝鳥千雙。并肩只許木棉樹,立腳長依天馬江。新枝還比舊枝壯,白鶴能眠灰鶴床。歷難經災從不犯,人間畢竟有天堂?!?/p>
3、鳥的天堂就是一幅畫。出示茂密的大榕樹圖片,讓學生看著大榕樹說一句話。(這美麗的南國的樹)。
在教學中應如何突出重點,特別是突破學生學習的難點,尤其是環形追及問題,一直以來是我們數學教師不斷研究和探討的問題。
反思本節課的教學,有以下幾處優點:
1.本節課研究的是行程問題,是學生最難解決的一類應用題,教材上只安排了一道例題(環形跑道中的追及問題),我根據教學的需要對教材進行了適當的加工和處理,搭了一些臺階,增加了幾道例題,由直線上的相遇問題、追及問題,到環形跑道上的相遇問題、追及問題,由淺入深,層層遞進。
2.分析尋找行程問題中的等量關系是本節課的難點,為此在教學過程中我設計了兩種不同的分析方法,一種是畫圖分析,另一種是列表分析,這樣可以幫助學生尋找等量關系,從而列出方程,學生在這樣的思路的引導下,逐漸掌握解決行程問題的方法。
3.運用多媒體教學,讓問題情景再現,充分的調動了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給教學的進一步開展奠定了基礎。
4.讓學生自己設計追及問題,分組討論解決方案。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曾為環形追及問題進行了激烈的討論,我此時記憶猶新,我引導學生把問題分成幾類:
1,同時同地同向追及慢者在前(快追慢)
解決方法:快者路程-慢者路程=一圈路程;
2。同時異地同向追及慢者在前(快追慢)
解決方法:快者路程-慢者路程=兩者相距路程(較短);
3.同時異地同向追及快者在前(慢追快)
解決方法:快者路程-慢者路程=一圈路程-兩者相距路程(較長)
在解決第三種問題時,我們還總結了一句話幫助記憶:要想快追慢,路程換一換。更有優秀學生提出用相對速度來解決追及問題,在他回答后我給予肯定和表揚。
反思本節課的教學,有些地方需要改進:
1。課題氣氛太活躍了,感覺有點控制不住,最氣人的有兩位學生因為爭執竟然當堂吵價??磥碇圃旎钴S的學習氛圍很重要,控制活躍的程度也是我以后要注意的問題,為自己定個目標:爭取做到收放自如。
2.由于討論占用了很多時間,對練習有點淺嘗輒止的味道,故時間的安排也是要注意的問題,不然會影響了下一學科的教學。
希望我的學生和我自己,在課程改革的過程中,也能化被動為主動,不斷地提出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一路思索,一路前進!
《四季童話》這篇文章以擬人的手法,用童話般的意境、語言,抓住四季的特點,把美麗多姿、豐富多彩的四季展現在讀者面前。為了培養學生迅速、敏銳、準確地感受語言的魅力、文章的內涵、作者的情感,我在教學中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訓練學生的語感。
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現?!边@實質上說明了朗讀的重要。朗讀就是把書面的文字語言轉換為聲情并茂的有聲語言,是眼、口、耳、心并用,多種感官參與的以聲釋義的活動。但讀得講究形式與方法,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1.默讀——初讀。
引導學生在預習《四季童話》的時候,初讀課文,掃除不會讀、不理解的字詞,整體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
2.自由讀——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
當學生把文章不會讀的字掃除之后,再讓他們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大聲讀課文,做到讀通、讀順。
轉載自 fAnWeN.chazidIan.Com
3、指名讀——做到大聲、正確、流利、有感情。
指名學生讀文章時,其他學生邊聽邊用筆劃記,標出學生讀得好的地方和讀錯了,或讀得不滿意的地方,為點評做準備。
4、范讀——老師讀或聽錄音。
讓學生進行比較,發現差距,進行朗讀提升。
6、齊讀——當文章基本理解,重點、難點已經把握了,齊讀是對全文的回顧和總結。
7、賽讀——通過比賽,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提高朗讀水平。
8、分角色朗讀——讀出人物的個性,加深對人物的理解。
9、引讀——老師用經典的語言,引導學生讀下文,起到小結鞏固的作用。
總之,不同形式的“讀”要因情況而定,靈活運用,讓學生真正讀到位,讀出自己的理解和情感,這樣學生的語感能力自然就提高了。
《種子》一課是北京版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改革實驗教材《語文》第二冊的一篇精讀課文。這個單元課文內容圍繞著校內外生活、春天來了,從幾個方面安排了四篇課文。本課是一篇以擬人手法寫的帶有常識性的課文。課文用淺顯易懂、生動形象的語言講了春天種子在土壤里發芽、生長的過程。
我在教學設計時主要從以下幾方面考慮:
(1)通過幻燈片給學生制造一個情境。因為這篇課文是一篇常識性的文章,為了避免枯燥性,老師盡可能的給學生創造這個環境和氛圍。在這種環境下,學生就像一粒粒小種子自然的生長,接受起來也比較容易。
(2)通過聯系生活實際的方法幫助學生讀好媽媽說的話,通過做動作的方法幫助學生理解種子生長的`過程。適時指導學生朗讀,初步培養學生的語感。通過對“一片”的擴詞練習,加深學生對詞語的理解和運用。
(3)借助多媒體輔助教學,幫助學生了解種子在土壤里發芽的過程及條件,使學生獲得感性的認識,突破了教學難點。
1.課堂設計得太滿,各環節沒能充分展開,時效性有待加強。例如,讀課文時應增加初讀的遍數,更有利于學生對字音的掌握。在指導寫“身”字時,應給學生更充裕的觀察字形的時間,幫助學生寫好這個字。
2.多使用豐富的評價語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這堂課中,我使用的評價性語言太單一了。在學生回答種子鉆出地面后看到了什么這個問題后,我應及時夸獎學生想象真豐富,這樣及時的給予評價,既可以肯定同學的答案,又能激發他們的積極性,能更好的完成學習任務。
3.學生在讀書時總是齊讀,盡管我要求的是自由讀。我深深地感到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是很重要的。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注意學生讀書習慣的培養。
美麗神奇的大自然是人類的朋友,是我們生存的環境,我們僅有愛護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大自然才能更好地為我們服務,才能帶給我們更舒適的環境。
今日我在一年級上了《走進大自然》一課,雖然學生對顏色并不陌生,但對色彩的具體名稱卻不了解,于是我在教學中充分讓學生去自主實踐,探索發現。我首先引導學生尋尋找找,觀察學校里都有哪些顏色說說你喜歡哪些顏色同學們驚喜地發現,原先我們的學校里竟然有這么多美麗的顏色,學生經過觀察,發現了我們生活的世界真是五彩繽紛,也激發了學習色彩的興趣。我又適時提出問題:你能不能把剛剛說到的這些美麗的顏色從你的水彩筆中找出來呢學生齊聲回答:能。我逐個說出色彩的名稱,讓學生自我動手找找相應的顏色,學生的積極性異常高,部分不認識的顏色很快便記住了。
傳統美術教學只重視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傳授,把學習僅僅局限在書本上,脫離學生的日常生活實際,在這種學習觀念下,不僅僅很難培養出學生的創造精神,并且會泯滅學生學習的興趣,最終影響學生的發展。
新課改倡導的美術教學,既要重視學生對藝術的感受、表現和創造力的培養,還要注重美術更多地與生活相聯系,創立多維互動的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組織形式,讓學生在寬松的氛圍中感受美,讓學生在活動中學、在玩中學,讓學生圍繞目標自主選擇資料、材料和方法,讓學生在知識探索的過程中發現規律。我在教學中,以教材為依托,拓展教學空間,開闊學生的眼界。讓學生走進大自然,耳聞目睹領略了大自然的美麗,口頭表達自我的觀察所得,表達自我的真實情感,努力用新的理念來組織教學,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美術課程標準》指出:“綜合性學習”是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觀察感受本事、綜合表達本事、搜集信息本事、互相合作本事等。此次“綜合性學習”活動,創造了一種氛圍,讓學生始終處于一種美術是人類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載體之一,運用美術形式傳遞情感和思想史整個人類歷史中的一種文化行為美術是一種分享人類經驗的特殊方式,是一種特殊語言。在美術教學過程中我是這樣做的。
美術是視覺藝術,在教育體系中,唯有美術課程是訓練人的視知覺方面效果效果最明顯。英國文學家、政治家愛迪生熱情的謳歌視覺:“我們一切感覺里,最完美、最愉悅的是視覺。它用最多樣的觀念來充實心靈;它隔著最大的距離來接觸外界的東西;它能經久地連續運動而不感到疲勞,對本身的感受不感到厭倦。它能分布到無盡數的物體上,能包攬最龐大的形象,能觸摸到宇宙間最遙遠的部分。達芬奇也認為視覺是人的心靈與外界溝通的要道,是最準確的感官。它能使學生對視覺現象產生廣泛而強烈的興趣,使學生的視覺激活靈敏、快捷、有效注意的'時間延長,分辨層次變得豐富,從形式中獲取對應感情的本事。在教學中我們多給他們看圖片,視頻,激發學生的視知覺本事。如《我們愛卡通》一課,根據不一樣國家教師整理好圖片,讓學生跟著教師的思路觀看圖片,從而到達學生在享受中學習。
形象思維是憑借形象進行思維的,是一個人的形象思維本事與其形象的存儲,是美術活動中的基本思維方式。形象思維用表象來展示自我的基本特征,經過多層次和立體化的視知,在頭腦里留下具體的形象。學生的形象思維本事是建立在視知覺上的,經過欣賞再到動手,如《我們愛卡通》動手操作過程,引導學生多方面多角度觀察事物,經過動手操作在頭腦里立起形象,豐富表象。這樣學生在操作過程中得到鍛煉,在頭腦里就容易留下清晰的表象,容易使思維具體展開,時間長了形象思維本事就會逐步提高。
開展有效地學習方式,培養學生自主參與學習活動,在活動中獲得親身體驗,逐步構成一種喜愛質疑、樂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傾向,激發探索和創新的積極欲望。鼓勵學生大膽想象,任何富有創新的思維必定經過不斷的探索、實踐,才能得以成功。如《我們愛卡通》我們以游戲方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參與性,點燃學生的設計欲望教學過程中,播放幻燈片引導學生對卡通形象、色彩并對人物面部表情夸張處理的方法改善以到達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從而根據自我需要與要求設計自我喜愛的卡通形象,能夠讓學生的想象和思維集中在夸張設計上,鼓勵學生勇于想象,敢于下筆,逐步提高實踐本事。
視知覺本事、形象思維本事和實踐本事是相輔相成的,視知覺本事貫徹始終,形象思維本事為實踐本事打下基礎,僅有實踐才能提高形象的塑造本事,才能逐步改善、提高視知覺本事、形象思維本事。在教學過程中努力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不斷提高學生的視知覺本事、形象思維本事和實踐本事。
《生命的藥方》這篇課文以樸素的語言,描寫了兩個孩子在人人畏懼的艾滋病面前,用他們友情的力量揚起了生命的風帆。雖然德諾最后沒有活下來,但是友情給了他無盡的安慰。這個故事不僅呼吁人們對艾滋病病人抱有正確的態度,而且揭示了一個道理:生命有時很脆弱,但友誼可以讓他堅強;疾病有時沒有藥方,但對于生命本身而言精神上的慰藉又是一個特別的藥方。本課重點是讓學生從兩人之間發生的一件件小事中去感受他們友情的深厚以及艾迪對德諾的關愛,從中了解生命的藥方的`意義。
教學本課時,我首先讓孩子們質疑課題,小組討論出問題,小組內解決,然后總結。再聯系上下文,德諾染病后的孤獨、絕望的心境在課文哪些詞句中表現出來?請同學們拿起筆勾畫出相關的句子。你從那些詞語體會到的?教學中要求學生細讀課文,抓住重點詞句理解德諾染病后孤獨絕望的心境,此環節通過找一找,體會朗讀激起了對德諾的同情。在此基礎上,再次細讀課文,小組討論找出艾迪用自己的行動為德諾所做的讓他快樂事。利用教材利用課堂時間對學生進行的訓練比較落實。最后讓孩子們理解為什么課題叫生命的藥方。
這次講課我努力做到以生為本,小組討論問題并解決,效果比較理想。這次講課讓我成長很多,我意識到自己存在的問題也是顯而易見的,首先是對孩子的朗讀上,沒有下夠功夫,孩子們沒有朗讀到位,所以對感情把握還不夠,另外孩子們的回答還不夠充分,只點了個別小孩便匆匆結束問題。我也一定會更多地鍛煉自己,上出更精彩的課!
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分量最重要的內容之一。如何讓學生在閱讀教學中發揮最大的積極性,最大程度地獲取知識,直接關系到課堂的成敗,乃至全面影響本學科學習及終生發展。對今天上的《貓》一課,我有以下思考:
1、創設了優美的情境。
“情境教育”之“情境”實質上是認為優化了的環境,是促使兒童能動的活動于其中的環境。這種人為優化的情境,可以做到主體的能動活動與現實環境優化的統一,激發兒童潛能與培養塑造的統一,最終達到素質的全面提高與個性充分發展的統一。我們教材的每一篇課文,本身就是一個個情境。學生對語言文字的學習、理解和運用,就是在一個個的情境中進行的。因此,語文課堂教學離不開情境。課堂伊始,課前談話充分,老師把學生引入了討論的'情境中,學生求知的欲望很強。
2、注重在朗讀教學中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
《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夏老師注重利用通過朗讀句子認識生字詞語,使學生在情境中理解句子,并能很好的掌握生字詞語。
3、以讀為主,以讀促思。
朗讀是培養和提高學生語感的重要手段,也是領會課文潛在內涵的重要途徑。夏老師在這堂課中創設了多種途徑地讀,有練讀、同桌互讀、男女生對比讀、指名讀等,達到了以讀增智、以讀悟情、以讀代講的效果。同時又通過學生動人的朗讀,教師感人的導語,以情動情,以聲傳情,營造了濃厚的情感氛圍,整堂課的教學,學生始終沉浸在葡萄園中小動物的討論中,通過朗讀使學生領悟課文的寓意,使學生的思想得到教育、情感得到熏陶。
4、教師的教態自然大方。
老師在整堂課中始終用微笑和學生親密接觸,使學生在很融洽的學習氛圍中上完這節課。而且感情豐富,激情飽滿。
1、教師的評價語不夠豐富。
2、教師與學生的互動不夠。雖然教師激情飽滿,但沒有走到學生中去。
核心提示:《貓》是老舍先生寫的一篇狀物抒情散文。文章結構嚴謹,條理清晰,以風趣親切,通俗曉暢的語言,表現了貓的性情,字里行間流露出老舍對貓的喜愛之情。...
《貓》是老舍先生寫的一篇狀物抒情散文。文章結構嚴謹,條理清晰,以風趣親切,通俗曉暢的語言,表現了貓的性情,字里行間流露出老舍對貓的喜愛之情。
在教學這篇文章時,我力求突出課文中所蘊涵的人文精神——作者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以個性化閱讀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學生享有個性化的、自由的發展空間,使課堂充滿生命活力;同時也不忽視語文基礎知識、基本能力的訓練,力求兩者的和諧統一。
《新課標》中強調: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因此,結合本次校本研究主題:提倡學生個性化閱讀,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朗讀成了體會情感的最直接與最重要的手段,通過個別讀、自由讀、齊讀、加動作讀、分角色讀等多種朗讀方法,層層遞進地加強情感的培養,體味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學生享有充分的'自由,他們可以挑自己最有感觸的地方談理解,然后讀出自己的感受,而且我采用激勵性的評價,比如:通過你的朗讀我感受到了老舍先生對貓的喜愛之情;你這位老舍先生太喜歡這只貓了,等等。這樣也就激發了他們的積極性和自豪感,發揮了他們的獨立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另外我還結合了這篇課文滲透了學生在寫作文和日記時所應注意的寫作手法,比如:寫作時要發揮想象,善用擬人、比喻等修辭方法,通過準確用詞來表達自己的感情等等。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遵循這個原則,這節課我在課上以學生談理解、談感受為主,教師參與,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合作來完成學習任務。教完《貓》這一課后,我的最大感受是感動,我為課堂上學生的那份熱情而感動。除感動之外,還反思了一下這節課的得與失。
得1.我在教學中力求體現民主性,平等性,創設了輕松愉快,民主平等的氛圍,我以引導者、組織者的身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
2.在教學過程中,我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學會用多種方法理解字、詞、句,最終達到理解文章的目的。比如:抓重點詞語乖;抓關聯詞語任憑……也;聯系課文理解古怪等等。
3、挖掘了文章的人文性,對學生進行情感的熏陶。
不過由于自身經驗的不足,在教學過程中還是存在著不少缺陷:
首先,我的語言不夠精煉:課上我的激情,情緒不夠到位。如果多注意用兒童語言巧妙過渡,學生興趣被調動起來,課堂氣氛也會更活躍。而且,我今后要繼續加強在課堂上的應變能力,善于捕捉學生思維的火花,因勢利導,使其燃燒發光,并且,應多思考如何在教學中增強學生主動探求的興趣,增強學生探究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在今后的教學中,我一定會吸取經驗和教訓,讓自己迅速地成熟起來。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1、對課內的生字及四字詞掌握得比較牢固,主要主要容易出現以下錯別字:“武”“彩”寫成“采”。
2、對部分詞語的理解不透切,例如“耀武揚威”造句不當。
3、3個同學位能區分個別近義詞的用法。
二、閱讀感悟。
1能聯系生活實際舉例子,但沒能把意思表達清楚,語句不通順。
2大部分學生能細心讀文章內容,能從文中找到正確的答案,但是仍然有5個同學未能理解題意。
三、作文。
1、有5個同學審錯題,讀題欠缺細心。在習作過程中,能發揮自己的想象力,但是有些想象不太符合實際,過于夸張。
四、改進措施:
1增加造句練習,加深對詞語的理解。
2課前進行三分鐘口語交際練習,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從而提高寫作水平。
3、在閱讀過程中要引導學生理解文本內涵,感受人物,事物的特點,學會評價人物及作品,品詞析句,積累詞語,運用。
[黃繼光]記敘了抗美援朝時期的戰斗英雄黃繼光,在上甘嶺戰役中為了消滅敵人的一個火力點,為了戰斗的勝利,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敵人的槍口,最后壯烈犧牲的事跡,贊揚了黃繼光為人民利益英勇獻身的偉大的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精神。課文以“上級命令——請求任務——英勇獻身——占領高地”為線索,字里行間流露出黃繼光為革命利益,英勇堅韌奮不顧身的偉大精神,具有很強的文字感染力,同時對學生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有著重要的教育意義。
教學重點:理解課文內容,通過朗讀感悟描寫黃繼光語言動作的詞句,體會黃繼光英勇堅韌的品質。
教學難點:抓重點詞句,體會黃繼光英勇堅韌不怕犧牲的精神。
(一)情境導入,激發情感。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我在本節課的導入環節進行了精心的設計。開課伊始,我利用多媒體播放了老電影[黃繼光]片段。這不僅觸發了學生心底深處的感情,也為下文的學習奠定了情感基礎。
(二)問題引領,引導學生自主探究。
在[黃繼光]的電影片段結束之后,我問:“黃繼光為什么要用自己的胸膛去堵住敵人的槍眼?”請同學們認真閱讀課文,從課文中找一找。
(三)抓住要害詞句,小組合作進行探究。
在同學們找到了問題的答案之后,讓他們在小組內交流。因為小組合作學習,他們都非常地投入,交流時也妙語連珠。這樣做,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們學會學習的能力。
(四)在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并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
例如:黃繼光在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槍眼的時候,他會想些什么?假如你遇到了這種情況,你會怎樣做?請同學們練習課文中描寫黃繼光此時所處的情況來想一想,然后同桌交流一下。我們看哪一位同學說得最好。
(五)立足文本,在學生理解文本內容的基礎上對教材的合理拓展。
在當年那場偉大的抗美援朝的戰爭中,涌現出了無數的革命英雄人物。他們崇高的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精神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人。他們用自己的鮮血維護了祖國的安寧,維護了朝鮮人民的幸福生活。黃繼光和楊根思是中國人民志愿軍軍徽“特級英雄”。
(一)體現了以學生為學習主體的課程新理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地自主探究小組合作,老師在上課過程中只是起到了引導的作用。
(二)運用課文對學生進行了愛國主義教育,讓學生明白了我們此刻的幸福生活是老一輩革命烈士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
本節課的朗讀指導較少,教師講解過多,占用了學生的閱讀時間。
在以后的教學中,我要加強對學生的朗讀指導。因為惟獨真正理解了課文的內容才會把自己的情感融入朗讀課文的過程中,用語言把文本中蘊含的情感或道理讀出來。
《貓》是老舍先生寫的一篇狀物抒情散文。文章結構嚴謹,條理清晰,以風趣親切,通俗曉暢的語言,表現了貓的性情,字里行間流露出作家對貓的喜愛之情。
這篇文章有兩個非常突出的特點。首先是表達了作者真摯的感情。老舍先生對家里的貓愛同兒女,因此,無論是古怪還是淘氣,在他眼里都是十足的可愛。而且人與貓之間的互相信任,和諧相處,創造出一個非常美好的境界。其次是老舍先生平實無雕琢的語言風格。在介紹貓的性格特點時,只是將事實具體地寫出,使貓的形象越來越豐滿,性格越來越鮮明,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本課教學中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通過親自體驗,自讀自悟,想象感悟等方法突破本課的重難點,為學生創造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在語言實踐中學習語言,在品味語言中積累語言,在內容體會中掌握方法。
(1)能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運用聯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本課的詞語。
(2)學習作者用具體事例表現動物特點的寫作方法。
(3)通過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人愛貓,貓愛人”的情感。
3、教學重點和難點。
(1)學習作者是如何把貓的特點寫具體的。
(2)在閱讀中體會大貓的古怪,小貓的淘氣。
1、學生的學習準備:預習課文生字,搜集有關老舍的資料。
2、教師的教學準備:分析文本,進行適合班情學情的教學設計,制作簡單適用的課件。
一、游戲導入,激發興趣。
1、同學們,你們喜歡動物嗎?那你們對喜歡的動物了解嗎?好,上課前我們來玩一個做動作猜常見動物的游戲,愿意挑戰嗎?(幻燈出示游戲規則:一個同學上臺做動作,其他同學猜動物名)真不錯,看來咱們班同學真是動物的好朋友。有一位著名的作家,也非常喜歡動物,他還特地為他的動物朋友寫了一篇文章呢!對,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就是老舍先生的《貓》。
2、師生一起寫課題并齊讀課題。
3、師:老舍爺爺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作家,首先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他吧。(幻燈出示:認識老舍爺爺)。
4、師:老舍爺爺一生除了寫作之外,還有兩大愛好:養花和養貓。那么他是如何把自家的貓介紹給我們的呢?下面請同學們打開課本結合自學要求自由朗讀課文,在相關的句段旁邊做上標注。(幻燈出示自學要求:a、課文一共寫了幾種貓?b、他們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你能不能用文中的詞或句子來概括。)。
二、初讀——感知貓的特點。
師:看到同學們胸有成竹的樣子,收獲一定挺大的,現在來匯報一下吧。
預設:生:課文一共寫了2種貓,大貓和小貓。(板書)。
師:同學們第一遍沒有白讀,找的很準。接下來,請你們迅速瀏覽課文,能不能分分層次,哪幾段寫大貓,哪幾段寫小貓。
生:指名學生答。
師:看來這個問題你們都讀懂了,都迫不及待地搶著回答了。(板書:1-34)。
師:現在交流第二個問題。
生:學生交流。
師:教師相機(板書:古怪可愛)。
(幻燈出示兩個句子:)。
師:這兩個句子在文中叫什么句?(中心句)。
生:學生齊讀句子。
三、品讀——體會“古怪”和“可愛”
1、了解大貓的古怪。
師:課文第一句就說:“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薄肮殴帧笔鞘裁匆馑??
預設生:古怪指跟一般情況很不相同,讓人覺得詫異,感到生疏罕見。
師:本課指貓的性格特別,讓人難以捉摸。
師:那么,貓的性格古怪在哪里呢?請同學們小組合作學習課文1-3自然段,找一找相關的句子并說說你的體會。
師:我看大家已經學完了,我們來交流一下吧。
預設。
生1:我從哪句話讀懂了貓很老實,有時候又很貪玩。(幻燈出示句子)。
師:貓既老實又貪玩,的確古怪。(板書:老實貪玩)。
生2:我從哪句讀懂了貓捉老鼠時很盡職。(幻燈出示句子)。
師:是呀,多古怪的貓,說它貪玩吧,可是抓起老鼠來又毫不含乎,盡職盡責。(板書:盡職)。
生3:我從哪句讀懂了貓高興時溫柔可親,不高興時一聲不出。(幻燈出示句子)。
師:你很會讀書,對比著體會貓古怪的性格。(板書:溫柔可親一聲不出)。
生4:我從哪句讀懂了貓很膽小又很勇猛。(幻燈出示句子)。
師:膽小而又勇猛,多么矛盾的性格,多么古怪的性格?。。ò鍟耗懶∮旅停?。
師:同不們可真了不起,一下子把貓的性格全找出來了。下面請你們選擇最喜歡的一個貓的性格讀一讀,注意讀出自己的感受。生:指名學生讀。
2、體味小貓的可愛。
師:剛才,同學們通過讀書交流,發現大貓把這么多古怪的性格集于一身,真可謂是與眾不同!其實,老舍爺爺筆下的小貓更可愛。下面,請xx同學朗讀課文第4自然段,其他同學邊聽邊思考:小貓可愛在哪里?(幻燈出示句子)。
生:學生讀。
師:我們來交流一下吧。
生:學生交流匯報。
師:相機總結板書(玩個沒完沒了撞疼了也不哭摔跤打秋千)。
四、悟情——人愛貓,貓親人。
生:你見了他,絕不會責打它,它是那么生氣勃勃,天真可愛。
生:如果學生沒找到,就(幻燈出示句子:它要是高興給自己解悶)。
師:稿紙上的梅花指什么?
生:貓的腳印。
師:明明就是貓的腳印弄臟了稿紙,卻說成是“小梅花”;明明就是貓的叫聲而已,在老舍爺爺聽來卻是那么——(豐富多腔美妙長短不同等)。
(幻燈出示)。
如果貓生氣了,想要打架,它也許會粗聲地吼一聲——。
如果主人正在給貓抓癢,它也許非常舒服地細叫一聲——。
如果貓不想叫了,它就會——。
師:真有意思,怪不得老舍爺爺這么喜歡貓了,貓也喜歡爺爺。同學們喜歡貓嗎?只要你們是真心對待貓,老師相信貓見了你們肯定也喜歡同學們,這真是“人愛貓,貓親人”??!
五、作業超市。
1、請同學們閱讀語文書上《貓》的拓展閱讀——學習從不同角度描寫事物的方法。
2、老師希望大家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把自己心愛的小動物可愛的一面展示給讀者。
板書設計:貓。
大貓——古怪:老實、貪玩、盡職。
貓
小貓——可愛、淘氣、生機勃勃。
《貓》這篇文章有兩個非常突出的特點。首先是表達了作者真摯的感情。老舍先生對家里的貓愛同兒女,因此,無論是古怪還是淘氣,在他眼里都是十足的'可愛。而且人與貓之間的互相信任,和諧相處,創造出一個非常美好的境界。其次是老舍先生平實無雕琢的語言風格。在介紹貓的性格特點時,只是將事實具體地寫出,使貓的形象越來越豐滿,性格越來越鮮明,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教學本文時我抓住兩個要點:一是激發學生熱愛生活,愛護動物的情趣,二是培養學生認真觀察,抓住事物主要特點的能力。因此,我設計了這樣的幾個教學步驟:
一、游戲導入,提示課題。
上課伊始,我設計了一個做動作猜常見動物的游戲,進而導入本課的學習。旨在激發學生的興趣,讓他們盡快進入主動學習的狀態。
二、初讀——感知貓的特點。
讀通讀懂課文是體會文章表達中心的基礎,因此我先讓學生結合自學要求自由朗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接著理清課文層次;最后復習中心句。
三、品讀——體會“古怪”和“可愛”
釋疑的過程是學生深入學習的過程,本環節主要通過合作探究、自讀自悟的方式,讓學生學習課文的寫作方法,體會大貓的古怪和小貓的可愛。
四、悟情——人愛貓,貓親人。
此環節主要是讓學生體會擬人、比喻的手法能讓文章生動起來,字里行間洋溢著老舍爺爺對貓的喜愛之情,同時喚起學生的愛護動物的情感。
五、作業超市。
我們常說“學以致用”,學是為用服務。因此我設計了這樣兩個作業:一是讀語文書上的拓展閱讀《貓》,旨在讓學生學習從不同角度描寫事物的方法;二是小練筆:介紹自己心愛小動物可愛的一面。
反思這節課,我覺得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是較濃的,課上通過品讀感悟重點語句,如“在稿紙上踩印幾朵小梅花”、“它的頭撞在門上,桌腿上,撞疼了也不哭”等,貓的古怪與可愛確實讓學生深刻印象。但是,我覺得在今后的教學中,如何增強學生主動探求的興趣,增強學生探究的能力,因勢利導,真正發揮學生的主導作用,是我在備課中要多下功夫與探索的。
《貓》是老舍先生的一篇十分精彩的敘事散文,是人教版四年級的一篇講讀課文。本單元要求學生通過四篇名篇的,以此,來感受作者細膩的文法,從中使學生同作者一樣,內心產生親近小動物,熱愛小動物的情感。在本學期的我組教研課上,我講了《貓》的第一課時??v觀本課的教學,我覺得在以下幾個方面做得比較成功。
在教學中,我首先提出了“貓的特點是什么?”這個提綱挈領而貫穿全文的問題有了這個總的提問,學生就能夠在整個學習的進程中,做到抓住穩重的重點詞語并理解句子進而理解課文內容。在學習大貓性格古怪一段時,我抓住了“屏息凝視”這個詞,先讓學生說說這個詞是什么意思,“凝視”是專注的盯著一個地方看,讓學生把這兩個詞連起來理解就是“有意識的抑制呼吸,眼睛專注的盯著一個地方看”,讓學生明白,貓為了等老鼠的出現,怕自己的呼吸聲嚇跑了老鼠,所以有意識的抑住自己的呼吸,眼睛專注的看著老鼠洞,生怕老鼠跑了,讓學生說,從這個詞里你看出了什么?學生說,在這個詞里看出了貓的盡職。理解了詞語意思后,我讓學生也屏息凝視盯著一個地方看幾分鐘,問學生有什么感覺,學生說,眼睛很累,覺得心里憋得慌,我繼而啟發道:“你們看幾分鐘就覺得很累了,那貓盯著老鼠洞一連就是幾個小時,它累不累?它累了也不休息,還是依然閉息凝視盯著老鼠洞,從中你看出了什么?”經過理解和自身體驗,學生明白了從“屏息凝視一連就是幾個鐘頭”這句話里看出,貓真的是非常盡職,難怪老舍那么喜愛它。
只有能夠指導學生正確體會出體會擬人句的作用,才會使學生體會作者愛貓的感情。作者在寫貓時,采用了擬人的寫法,把貓當作人來寫,突出了作者的喜愛之情。在理解“在稿紙上踩印幾朵小梅花”時,我是這樣處理的,先介紹老舍的生平:“老舍是個熱愛生活的人,他酷愛寫作,視寫作為自己的生命;他也酷愛養花,他家里有幾百盆花,每天除了寫作就是擺弄花草,家里的花死了,他要難過好幾天?!比缓笞寣W生看書理解,他這么愛寫作,當貓把他的稿紙踩臟后,他不但不生氣,反而當作梅花來欣賞;他那么愛花,當小貓在花盆里摔跤,抱著花枝打秋千,所過之處枝折花落時,他也不生氣,反而覺得它們生機勃勃十分可愛。從這些語句里,看出作者把貓當作自己的孩子似的,看它干什么都覺得可愛。都舍不得責備,由此可以看出作者特別喜愛它們。
讀寫結合,永遠是語文閱讀教學的起始點和終結點。在學習小貓一段時時,先讓學生找出作者從幾方面來寫小貓的淘氣可愛的,然后說出作者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最后說說你喜歡哪句話。在此基礎上,讓學生以共識并喜歡的“小白兔”為例,仿照老舍先生的文法,寫一寫它的特點,并流露出你對它的喜愛之情。教師提示學生,既然是仿寫就可以借鑒書中的語言。由于滲透了寫法,學生很順利的寫好“小白兔”片斷,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總之,本課的教學完成了教學目標,是比較成功。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qitafanwen/9234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