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寫教案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材的要求,保證教學過程的科學性和有效性。接下來將呈現一些在實際教學中取得良好效果的二年級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學目標:1、使學生知道有關角的一些知識。能正確辨別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能用尺子正確畫角。
2、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3、使學生經歷學會知識、用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解決策略的多樣性和探索性。注重分層教學,發揮分層教學的重要作用。
4、讓學生感受解決問題的不同方法,體驗成功的喜悅,樹立學好數學的的信心。
教學重點: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
教學難點:能用尺子正確的畫角。
教學準備:課件、三角板。
教學過程一、欣賞圖片引出角。
二、探究新知。
1、看一看。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能看到很多的角,三角板有三個角,(指兩條邊夾一個角,畫?。┘糇拥膬善犊谛纬梢粋€角(指)凳子的每兩根木條形成一個角(指)。指一指,在下面這些圖形中哪部分是角。(出示吸管、水龍頭)。
在生活中只要你留意,可以看到很多的角。請你想想,說說,你看到過哪些是角。
2、摸一摸。
同學們請你們摸一摸三角板上的一個角,說說你有什么發現。
同學們你們說的很對,每個角都有一個尖尖的點,這個點叫頂點;還有兩條直直的邊。板書:
邊
頂點。
邊
3、做一做。
在你們的手里都有兩根硬紙條,下面請同學們用這兩根硬紙做出一個角,做好后摸一摸它的邊和頂點。
你自己來做一做。
你們的小手真靈巧,做出了那么多的角。下面老師還要考考大家:
在你們每個人的桌子上都有一張紙(各種形狀),請大家動動腦筋,用你們靈巧的手來折出一個角。
學生展示自己折出的角,貼到黑板上,并指出這些角的頂點和邊。
生和老師一起說角的各部分名稱。
我們認識了角,也做出了各種各樣的角,下面我們一起來把這些角畫到紙上好嗎?比一比看誰畫的最好。
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畫角。(描、印、畫)。
回顧畫角的方法。
誰來說說我們剛才是怎么畫角的?
強調:先點一個點,再從這一點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畫兩條線就畫成一個角。
生用老師的方法再畫角。(畫大小不同的幾個角)。
三、鞏固練習。
1、1、完成p40頁的1、2、題。
2、下面的兩個角,哪個角大?哪個角???
3、在下面的圖形中各有幾個角?
4、創作畫。教師出示用角創作的畫,問:這些圖畫美嗎?美在哪兒?你們能用角創作出這樣美麗的圖案嗎?試試看。
5、學生創作畫。
修改意見:
備注。
科目:數學第課執教時間:20月日。
課題連加、連減編寫者:李鋒。
教學目標:1、在實際生活情境中使學生掌握用豎式計算連加連減式題的方法,計算時能用口算的要用口算。
2、培養學生計算能力,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并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在具體的問題情境中激發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意識,同時鼓。
勵學生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體驗學習的快樂。
教學重點:用豎式計算連加連減式題的方法,計算時能用口算的要用口算。
教學難點:用豎式計算連加連減式題的方法,計算時能用口算的要用口算。
教學準備:算術卡片、課件。
教學過程一、創設情境激發質疑。
金色的秋天來到了,秋姑娘想給森林里的小動物們發電報,催它們快點收集食物,準備過冬。
(出示口算卡片)。
誰能把電報發得又快又準?
生讀題說結果:
13-5=18+7=。
(說出計算方法)。
9+4+3=14-5-4=。
8+7+3=7+4+6=。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小松鼠一家首先接到電報,就立即行動起來了,忙著收集松果(出示圖文并茂的情境圖)。
1)你發現了什么數學信息?
師板書:
松鼠爸爸收集34個松果。
松鼠媽媽收集28個松果。
小松鼠收集23個松果。
2)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師結合學生的問題進行隨機指導。
當學生提出“松鼠一家一共收集了多少個松果?”時貼出問題卡片。
2.探究交流:
1)三個數相加該怎樣計算呢?先自己想一想,把方法寫在練習本上。
2)小組合作交流。
3)指生匯報交流:
(到黑板板演,并講解計算過程)。
2862。
+34+23。
6285。
2828。
+3434。
62+23。
+2385。
85。
爸爸運走29個,
媽媽運走27個。
剩下的要小松鼠來運,這可愁壞了小松鼠,我們快幫它算一算吧!
1)生獨立解決問題。
2)獨立計算,如果有困難請身邊的伙伴幫助。
3)指生板演計算方法并講解計算過程。
4)你喜歡哪種方法?
4.師生小結。
比較不同,小結方法新課標第一網。
三、實際應用。
現在,小松鼠可高興了,坐在家里吃起松果來,它的松果上還藏著有趣的知識呢!
48+25+17=。
同桌合作完成題目。
再出示一些松果。你能又對又快地計算。
7+59+20=72-6-40=37+10-5=81-7-70=。
課堂小結:今天學習的知識,我們能解決生活中的哪些問題?修改意見:
備注。
現在的奧數,其難度和深度遠遠超過了同級的義務教育教學大綱。而相對于這門課程,一般學校的數學課應該稱為“普通基礎數學”。特此為大家準備了二年級奧數試題---剪角。
1、一張長方形紙片,用剪刀沿直線剪下一個角,想一下還剩幾個角?
點撥:按常規很容易想到4-1=3(個),還剩3個角。如果只這樣想,就不全面了。題中只要求剪去一個角,并沒有限制怎樣剪,由于剪法不同,結果也會不同??梢杂H手操作一下,答案就很容易得出了。
解:有三種可能,可能剩下3個角、4個角,也可能剩下5個角。
說明:像這樣的題,可以按照題中要求實際做一做,動手剪一剪。因為沒有限制怎樣剪,就要把剪得可能考慮周全,不要以為找一種答案就完了,要把各種情況都想到。另外,要嚴格遵守題中規定,只許剪去一個角,剪去多個角不行。規定沿直線剪,剪成曲線或折線也不行。
教學內容:
課本p38、39、例1、例2及練習八中相應的練習。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動,學生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初步學會用尺畫角。
2、結合生活情景能辨認角。
教學重點:
學生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初步學會用尺畫角。
教學難點:
初步學會用尺畫角。
教學準備:
情景圖,剪刀、吸管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1、出示主題圖:小朋友請你觀察這幅圖,你了解到哪些信息?說給同桌聽。
學生觀察圖,交流信息。
2、教師用線標出球場的角。再仔細觀察,你發現了什么?學生觀察后全班交流。
3、這些都是角,今天我們就來認識角。板書:角的初步認識。
二、觀察實踐,探究新知。
1、認識角。
(1)、出示剪刀、拉罐、水龍頭等物品。請小朋友找找這些物品上的角,說說這些角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學生觀察物品尋找角。
(2)、同桌交流。
(3)、全班匯報。教師畫出角。問:你能給角的各部分取個名稱嗎?
在學生給角取的名稱中歸納得出角的名稱。一個頂點和兩條邊。
(4)、你能從我們的生活中的哪些地方找到角?并指出這些角的頂點與邊。
學生尋找生活中的角,并指出角的頂點與邊。
2、制作角。
(1)、教師:剛才我們認識了角,你們想不想自己動手制作一個角?
思考一下,你可以通過哪些方法制作出一個角?
學生獨立思考制作角。
(2)、把你制作的角在小組內展示,并說說你是怎樣做的。教師巡視、指導。
學生小組內展示角,交流制作過程。
(3)、全班交流。誰來向全班小朋友展示你制作的角,并指出角的頂點和邊。
(4)、教師演示將角的兩條邊叉開、收攏。問:你發現了什么?說給小組的同學聽一聽。
教師引導學生思考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與什么無關?
3、畫角。
(1)、我們已經認識了角也制作了角,現在我們來畫角。你認為角該怎么畫?
(2)、教師示范畫角,并說明:先畫一個頂點,再從這個頂點向不同的2畫兩條線,就畫成了一個角。
(3)、學生練習畫角。
請小朋友在練習本上畫角,畫好后與同桌說說你是怎么畫的,畫角的時候要注意什么?
總結畫角的方法。
三、鞏固練習,拓展延伸。
1、完成p40頁的1、2、題。
2、創作畫。教師出示用角創作的畫,問:這些圖畫美嗎?美在哪兒?你們能用角創作出這樣美麗的圖案嗎?試試看。
3、學生創作畫。
四、回顧全課,總結提高。
今天的這堂課你知道了什么?學會了什么?
以后我們要仔細觀察,生活中有許多的數學知識。
教學內容:
課本p38、39、例1、例2及練習八中相應的練習。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動,學生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初步學會用尺畫角。
2、結合生活情景能辨認角。
教學重點:
學生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初步學會用尺畫角。
教學難點:
初步學會用尺畫角。
教學準備:
情景圖,剪刀、吸管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1、出示主題圖:小朋友請你觀察這幅圖,你了解到哪些信息?說給同桌聽。
學生觀察圖,交流信息。
2、教師用線標出球場的角。再仔細觀察,你發現了什么?學生觀察后全班交流。
3、這些都是角,今天我們就來認識角。板書:角的初步認識。
二、觀察實踐,探究新知。
1、認識角。
(1)、出示剪刀、拉罐、水龍頭等物品。請小朋友找找這些物品上的角,說說這些角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學生觀察物品尋找角。
(2)、同桌交流。
(3)、全班匯報。教師畫出角。問:你能給角的各部分取個名稱嗎?
在學生給角取的名稱中歸納得出角的名稱。一個頂點和兩條邊。
(4)、你能從我們的生活中的哪些地方找到角?并指出這些角的頂點與邊。
學生尋找生活中的角,并指出角的頂點與邊。
2、制作角。
(1)、教師:剛才我們認識了角,你們想不想自己動手制作一個角?
思考一下,你可以通過哪些方法制作出一個角?
學生獨立思考制作角。
(2)、把你制作的角在小組內展示,并說說你是怎樣做的。教師巡視、指導。
學生小組內展示角,交流制作過程。
(3)、全班交流。誰來向全班小朋友展示你制作的角,并指出角的頂點和邊。
(4)、教師演示將角的兩條邊叉開、收攏。問:你發現了什么?說給小組的同學聽一聽。
教師引導學生思考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與什么無關?
3、畫角。
(1)、我們已經認識了角也制作了角,現在我們來畫角。你認為角該怎么畫?
(2)、教師示范畫角,并說明:先畫一個頂點,再從這個頂點向不同的2畫兩條線,就畫成了一個角。
(3)、學生練習畫角。
請小朋友在練習本上畫角,畫好后與同桌說說你是怎么畫的,畫角的時候要注意什么?
總結畫角的方法。
三、鞏固練習,拓展延伸。
1、完成p40頁的1、2、題。
2、創作畫。教師出示用角創作的畫,問:這些圖畫美嗎?美在哪兒?你們能用角創作出這樣美麗的圖案嗎?試試看。
3、學生創作畫。
四、回顧全課,總結提高。
今天的這堂課你知道了什么?學會了什么?
以后我們要仔細觀察,生活中有許多的數學知識。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情境認識直角,通過折折、拼拼、比比等活動加深學生對直角的認識。
2.使學生學會辨認直角、銳角和鈍角,會用已知的直角比一比的方法判斷直角。
3.使學生在認識角的過程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增強數學學習的興趣,發展數學思考。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出示:
老師這里有這樣一些圖形,你們認識嗎?叫什么?
2.角有什么特點?
3.今天我們就來繼續研究角。
二、觀察思考,探究新知。
(一)初步認識直角。
1.出示一張正方形紙。
這是一個特殊的角叫做直角。(板:直角)。
今天我們就來研究一下直角。
通常我們會在直角上標上一個這樣的符號“”,這就是直角符號。
請大家在找到的這個直角上標上直角符號。
2.出示紙工袋。
紙工袋是什么形狀的?上面有幾個角?
請你找到這個角?將這個角與正方形紙上的這個直角重疊,比一比,你發現了什么?
兩個角一樣大,說明紙工袋上的這個角是什么角?請你也標上直角符號。
3.請你拿出這樣的三角尺。
看看三角尺上的角,你能找到直角嗎?
誰能上臺指一指。
這三個角都是直角。
4.猜猜看,這三個直角的大小會怎樣?可以怎樣來驗證呢?學生動手試一試。
6.我這兒有一個大的三角尺,你們尺上的直角和它一樣大嗎?點名上臺比一比。
7.剛才我們比較了那么多的直角,你有何發現?把你的發現在小組里說說。
指出:所有的直角都是一樣大的。
(二)折一折。
出示一張不規則的紙。
每人按要求折紙,并在折出的直角上標上直角符號。
小組4人比一比折出直角的大小怎樣?
指出:所有的直角都是一樣大的。
(三)找一找,比一比。
1.判斷是否是直角。
請各組組長將自己的數學書放在小組中間。
用什么方法能找出數學書封面上的直角?你準備借助怎樣的工具呢?
(1)獨立思考。
(2)小組交流(先說方法,再動手試試。)。
比一比哪組想的方法多?匯報,展示。
2.剛上課時,我們在正方形紙上找到一個直角,那其他三個角是怎樣的呢?
請組長將你的正方形紙放在中間,每個人比比*你最近的角,然后把結果告訴組長。
誰來說說正方形的四個角都是怎樣的?
那長方形呢?紙工袋放中間,再進行比較,組員把結果告訴組長。
3.那你能在教室里用“比一比”的方法找找哪些物體的表面上有直角嗎?學生活動,匯報。
(四)做直角。
1.你能用兩個同樣的三角尺拼出一個直角嗎?
學生拼,看看哪組想的方法多?要求用“比一比”的方法驗證拼出的是否是直角。
3.同桌撥完,互相驗證,匯報。
(五)畫直角。
1.我們可以用三角尺上的直角來畫。
要求:在點子圖上任選一點作為直角的頂點,把三角尺上的直角頂點對準這一點,然后沿著三角尺直角的兩邊畫去,這就是一個直角。
2.請組長拿出點子圖,大家動手畫。展示各組圖。
指出:直角的位置不同,但都是直角。
三、認識銳角、鈍角。
指出:第2個角比直角小,叫銳角。第3個比直角大,叫鈍角。
2.出示活動角,轉一個直角,這是什么角?請你用活動角也轉一個直角。
用活動角轉一個銳角,銳角比直角怎樣?
回到直角,轉一個鈍角,鈍角比直角怎樣?
說說怎樣的角是銳角,怎樣的角是鈍角?
3.想想做做4。
先看看,看不出來,就用三角尺上的角去比一比。
四、鞏固練習,深化理解。
1.想想做做5。
你能看出第一副圖中哪個是直角嗎?標上直角符號,你能照樣標出其他各圖形中的直角嗎?
你能看出圖形中哪些角是銳角,哪些是鈍角嗎?
2.想想做做6。
下面的四邊形中,哪幾個圖形的四個角都是直角?給四個角都是直角的圖形打勾。
3.想想做做7。
在右邊的圖形中,你能找到幾個直角,幾個銳角,幾個鈍角?
各組1號找直角,2號找銳角,3號找鈍角,4號當裁判。全班匯報。
五、總結回顧。
通過今天一節課的學習活動,你有哪些收獲?
知識與技能目標:讓學生經歷從現實中發現角、認識角的過程,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發展創新思維。
過程與方法:通過找一找、做一做、比一比等活動讓學生直觀地認識角,感受角有大小。
情感態度價值觀:結合生活情境,感受生活中處處有角,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讓學生形成角的正確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初步學會用尺畫角。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掌握畫角的方法,使學生通過直觀演示,初步感知角有大有小。
教具學具準備:課件圓形紙片長方形紙板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二引導發現活動探究。
(一)找角:(出示紅領巾)這是什么?是什么形狀的?紅領巾是我們少先隊員的標志,在紅領巾上你能找到角嗎?試試看。
師:紅領巾是紅旗的一角,我們要愛護國旗,愛護紅領巾。
師:其實在我們身邊的許多身上都有角,你能找到嗎?試試看。
生:分小組找角。說一說、指一指。
師:(打開一把折扇,指扇柄與紙扇上沿的連接處)這是不是角呢?(多數學生會回答是角)。
師:這不是角。為什么呢?待我們知道了角的基本知識后,大家就會明白了。(教師補充完整課題,“角的初步認識”到板書)。
(二)折角:
師:剛才,同學們從實物中找到許許多多的角,看一看,你們桌子上的圓形紙片上有角嗎?你能想法折出一個角嗎?請同桌間相互幫忙完成。
生:折角活動。
師:巡視指導。
師:(手拿銳角)有這樣的嗎?舉起來讓同學們看看。(另手拿直角)為這樣的嗎?舉起來。
師:(教師將兩個角重疊)你們知道哪個大哪個小嗎?將“銳角”貼在黑板上,手中留下“直角”。
師:(拿一個鈍角)有這樣的嗎?舉起來。(將“直角”和“鈍角”重疊)這兩個誰更大些?(把“直角”和“鈍角”貼在黑板上)。
教師引導學生描畫出角的邊和頂點并說明角的各部分名稱。
釋疑:扇子的扇柄與紙扇上沿的連接處不是角的原因.
判斷角的練習。
(三)做活動角。
跟老師做角變大變小的游戲,你們知道角的大小和誰有關嗎?
學生實踐比較歸納出角的大小和邊張開的大小有關與邊的長短無關。
(四)畫角。
電腦小博士教我們畫角,觀察一下:先畫什么?然后又畫什么?
你自己能畫一個角嗎?說一說怎樣畫角?出示兒歌:小小角真簡單,一個頂點兩條邊;畫角時,要記牢,先畫頂點再畫邊。
三.闖關游戲鞏固新知。
生:愿意。
師:你們認為可能剩下幾個角呢?我們分小組剪剪看。
生:小組分工合作完成。展示作品、匯報。
四總結評價引發反思。
說的可真精彩,下課時間到了,我們快和機器貓說再見吧!
教學內容:課本第85~87.
課型:新授。
教學目標:1.、在生活情境中使學生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在建立質量單位的基礎上,能選擇合適的單位表示物品的質量,培養學生估量物品的質量。
3、使學生知道簡單的用秤稱物品的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1、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估量物品的質量。
設計特色:注重突出學生的活動過程,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讓學生去體驗、感知,在生活中感悟數學知識的含義。教學立足于現實自己動手實踐操作活動,使學生不僅參與了知識的發生、發展和形成過程,同時也感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還可以運用于生活。
教具準備:天平、盤秤、鹽每組2袋用黑袋包裝、每組1袋重1千克的沙子、每生自準備1個蘋果、1個2分硬幣。
教學過程:
課前活動:做手指操。
師:上課之前,我們先來活動活動小手,老師教你們做做手指操好嗎?真不錯一下就學會了,相信你們呆會兒會把最棒的一面展示出來的,現在我們開始上課。
一、生活引入,感知輕重。
1、談話:
師:剛才老師發現大家的手特靈巧,現在再來考考大家的反應,一起來判斷老師說的話是對還是錯。注意了:
教鞭長,粉筆短;
男同學多,同學少;
老師高,這位同學矮;
老師輕,這位同學重;
師:果然聰明!看來生活中的物體有長有短,有多有少,有高有矮,還有輕有重。
2、匯報老師課前收集的資料。
師:課前老師在超市收集了一些物品的輕重(出示掛圖)。
師:仔細觀察這些物品輕重的數量,你發現了什么?
生:有些物品的單位是克,有些是千克。
師:真能干!生活中說物品的輕重就是物品的質量。孩子們發現的克與千克就是質量單位,今天,我們就來認識克與千克。(揭示課題)克和千克是全世界統一使用的質量單位??丝梢杂⑽淖帜竒來表示,千克用kg來表示。
師:有關克與千克你還知道些什么?大多數小朋友的表情告訴我,你們對克和千克比較陌生是嗎?不過我相信通過呆會兒的學習,你會與克和千克交上好朋友的。
二、感知經歷,加深認識。
1、掂一掂。
小結:通過掂一掂質量是1千克和1克的物品,我們都覺得1克很輕,1千克比較重。
2、找一找。
師:好,把1克和1千克的感覺記在心里,下面我們就用感覺來找一找大約重1克和1千克的物品。請聽要求:在你們的桌上找出重大約1克的物品放一堆,大約重1千克的物品也放一堆。比一比那個小組最快。
師:(指一小組)告訴大家,大約重1克的物品有哪些?大約重1千克的物品有哪些?這些物品你們是怎樣找的?(通過掂一掂,憑感覺找出來的)其他小組同意嗎?究竟它們的重是不是1克和1千克呢?我們可以怎樣驗證?(用秤來稱)。
3、稱一稱。
(2)師:現在我們就用秤來稱一稱找出的這些物品。這是一?;ㄉ?,應選用什么秤來稱?(天平)這是一架調好的天平,在使用天平時,把物品放在天平的左盤,右盤放入砝碼,當天平平衡時,物品的質量和砝碼的質量相等?;ㄉ滋p了,我們不需要使用砝碼,只要移動標尺就行了,(師演示)看,平衡了,說明花生米的質量就就1克。
(3)師:我們再來驗證這袋物品(黑色包裹的兩包鹽),放在天平上合適嗎?為什么?那選用什么秤?(盤秤)(出示盤秤并介紹如何認秤)。
師:來,看看這包物品到底有多重?演示(板書:1千克)。
師:一包鹽500克,那兩包同樣的鹽合在一起是多少克?(板書:1000克)你是怎樣算出來的?看來1千克和1000都是這袋鹽的重量,它們中間可以用什么符合表示?(=)1千克=1000克(范讀)。
4、估一估。
師:孩子們,你們見過“一刀砍”的本領嗎?(沒有)就是有一個賣肉的屠夫,他賣肉時不需使用秤。如果你需要1斤肉,他眼瞅一下,一刀砍下去就是一斤;需要2斤,一刀砍下去就是2斤,不多也不少。厲害吧?你想不想練就這樣的本領?那我們也來練練吧。
1)、請拿出你們準備的蘋果,請估一估它有多重?你是怎樣估的?(鼓勵學生用不同的方法估)。
2)估一估你的鉛筆有多重?(生估匯報)怎樣估的?其實在課前老師稱了一下這樣的一支沒卷的鉛筆,它的質量大約是10克,請你再次估一估你的鉛筆有多重,你是通過什么方法估的?(通過對比長短)。
3)估一估書包有多重?(把學生分為男女兩大組,各選一名代表競賽,最后驗證。)。
小結:生活中這么多的物品,輕的我們可以用什么做單位?較重的可以用什么做單位?
6、猜一猜。
小結:看起來大的物品不一定重,有時不能光用眼估,還需用手掂一掂或稱一稱。
三、應用提高。
師:孩子們,你與克和千克交上好朋友了嗎?老師要考驗考驗你們。請看第一題。
(一)填空我最棒。(填上合適的單位)。
一只公雞重2()一瓶牛奶重250()一個西瓜重4()一個梨重200()。
(二)搶答我最快。
2千克=()克5千克=()克。
3000克=()千克70000克=()千克。
(三)、認秤我最準。(課本88頁第1、2題)。
四、全課總結。
看來你們與克和千克成了鐵桿好朋友了,孩子們,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還聽說過斤和兩、公斤,它們也是質量單位,只不過在我們國家使用,1斤就是500克,1公斤就是1千克。當我們稱非常重的物體,還可以使用更大的質量單位,我們以后會學習,今天我們就學習到這。
附:板書設計。
克和千克(質量單位)。
gkg。
(輕)(比較重)。
1000克=1千克。
(一)使學生掌握不連續退位減法的計算法則,并能正確計算萬以內數不連續退位的減法。
(二)培養學生的遷移能力。
(三)培養學生遇到困難積極動腦筋想辦法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教學不連續退位減法的計算法則。
難點:理解計算法則第三條的含義。
教學過程設計。
(一)復習準備。
1.板演。
2.同時口答。
(1)10個一是多少?(2)10個十是多少?
(3)10個百是多少?(4)100里面有幾個十?
3.口算。
(1)20以內的退位減。
14-7=11-3=13-5=15-6=12-4=。
18-9=10-4=16-8=12-5=11-7=。
13-8=14-5=16-9=17-8=10-5=。
(2)4-1-2=7-1-6=8-1-6=5-1-2=。
2+10-4=3+10-7=5+10-6=1+10-9=。
3.訂正板演。
師說:怎樣筆算兩位數減兩位數?(學生說過程,教師貼出筆算法則)。
(1)相同數位對齊。(2)從個位減起。(3)個位不夠減,從十位退1,個位加10再減。師說:今天我們就利用這些知識,學習更大的數的筆算減法,你們有信心學會嗎?(板書課題:不連續退位減)。
(二)學習新課。
1.學習例1。
(1)出示皮筋圖。
師問:圖131畫了幾捆100根的皮筋?幾捆10根的?幾捆1根的?一共是多少根皮筋?(376根)376里面有幾個百幾個十幾個一?板書:
師問:用虛線圈起幾個100根?幾個10根?幾個1根?一共用虛線圈起多少根?(132根)虛線圈起表示什么?(減去)132里面有幾個百幾個十幾個一?繼續板書:
讓學生在練習本上獨立完成,然后請同學說一說計算過程。教師在復習準備過程中貼出的計算法則前兩條上用紅線畫出。
師說:不退位的筆算減法前兩條法則和以前我們學的百以內筆算減法是一樣的。
(2)練一練。
2.學習例2。
(1)出示方塊圖。
師問:圖上畫了幾個100的方塊?幾個10個的方塊?幾個1個的方塊?一共有多少個方塊?老師要從319個方塊里面拿走176個方塊,怎么拿?板書:
學生動手操作,敘述拿的過程:先從9個一中拿出6個一;從1個十里拿7個十沒法拿從百位退1個百作10個十,把10個十加上1個10是11個十,再從11個十中拿走7個十;3個百退1個百剩2個百,從2個百中拿走1個百還剩1個百。學生邊說,教師邊在圖上演示。
(2)看豎式學法則。
師說:誰能看著豎式說說計算過程?重點讓學生說十位上是怎么算的,老師在復習準備過程中貼出的第三條法則上用紅筆修改。((3)。
(3)練一練。
3.學習例3。
出示例3:求1230與425的差。
讓學生在本上獨立完成,重點讓學生說說十位和百位是怎么算的。用紅筆在第三條法則上繼續修改。
師問:千位、十位上相減都得0,為什么十位上要寫0,而千位上就不必寫了呢?(十位上的0起占位作用,而千位上的0寫了沒意義)。
4.小結。
師說:今天我們學習的是萬以內數的筆算減法,計算方法前二條與百以內數的筆算減法法則一樣,大家看第三條,比較亂,老師改一改大家看著就很清楚了。(哪一位上的數不夠減,從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10再減)。
讓學生一起讀一遍法則。
(三)鞏固反饋。
1.做一做。
2.筆算下面各題。
247-181=740-570=3472-3380=。
3.被減數是1368,減數是295,差是多少?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這節課是在一年級已經學過兩位數減兩位數的筆算基礎上,學習萬以內數的不退位及不連續退位的筆算減法。
在復習準備中,先安排了三道百以內筆算減法,以復習百以內筆算減法法則,然后安排了四道口答,以復習數位之間的十進關系,最后是口算練習。
在學習新課中,例1是通過皮筋圖引出的,由于沒有退位,比較簡單。例2是有退位的減法,通過學生動手操作,體會減法法則第三條,在此基礎上,學習例3學生就不會感到太困難了。
在鞏固反饋中,安排了大量練習,使學生熟練掌握知識,了解學生哪些地方還不清楚,及時給予幫助。
板書設計。
2、培養目測與估計的能力,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探索長度單位的換算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長度單位的換算的算理。
教學準備:直尺、米尺、課后延伸的表格、7厘米或20厘米長的紙條。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1、我們已經認識了哪些長度單位?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并讓學生比畫單位的長度。
米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2、你知道這些長度單位間的關系嗎,填空:
1米=()分米。
10厘米=()分米。
1厘米=()毫米。
二、探索方法。
1、教學例題。
(每個學生準備一根紙條:長7厘米或2分米)。
學生用直尺量一量紙條的長度并匯報,教師板書:
7厘米70毫米。
20厘米2分米。
7厘米2分米。
(1)7厘米與70毫米的紙條,哪個長,為什么?
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重點講解方法之一:因為1厘米=10毫米,7厘米有7個10毫米,也就是70毫米,所以7厘米=70毫米。(將兩個紙條比較,驗證。)。
(2)20厘米和2分米,哪個長,為什么?
學生討論,并小結:因為10厘米=1分米,20厘米有2個1分米,也就是2分米,所以20厘米=2分米。(將兩個紙條比較,驗證。)。
(3)7厘米和2分米,哪個長?
能不能直接比,怎么辦?
引導學生討論,2分米=20厘米,7厘米小于20厘米,所以7厘米小于2分米。(將兩個紙條比較,驗證。)。
并小結:兩個數量的單位不同,不能直接比時,通常把他們統一成相同的單位再進行比較。
2、揭題。
今天我們學習的就是單位間的換算。(出示課題)。
3、鞏固練習,完成p30兩個例題。
問題出示后,學生直接匯報答案,并說說是怎樣想的。
三、課堂練習。
1、想想做做1。
學生按要求先用厘米作單位測量圖形中各條邊的長度,并用毫米作單位,說出圖形中各邊的長度。匯報時,引導學生說說長方形和正方形邊的特點。
2、填空:
50毫米=()厘米。
9分米=()厘米。
()分米=3米。
40分米=()米。
3、完成想想做做3。
學生匯報時,要讓學生說說是怎樣想的。并小結:當單位不同時,我們通常怎樣比較兩個數量的大???(單位不同時,通??梢园阉鼈兓梢恢碌膯挝?,再進行比較。)。
4、完成想想做做2。
學生獨立完成,并匯報。
再讓學生合作測量自己的手掌寬度以及步長,匯報時鼓勵學生用不同的單位進行描述。
教師小結:手掌的寬度、步長都是我們的身體尺,了解了自己的身體尺,有利于我們進行估計和測量。
5、想想做做4。
按要求完成練習。
6、綜合運用。
(每個合作小組課前準備了一只盒子、一份表格)。
能裝得下嗎?第小組。
能裝下裝不下。
目測。
通過測量。
進行判斷。
實際裝一裝。
教師出示一只乒乓球:請同學們觀察一下,你估計你們這組的盒子能裝得下老師手中的乒乓球嗎?小組討論,將目測的結果填寫在表格中。
教師給出數據:這只乒乓球的直徑是37毫米。讓學生合作通過測量進行判斷。
每組發一個乒乓球,實際裝一裝,對前兩次的判斷進行驗證。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
五、課后延伸。
從同一個蒜頭中,選兩個差不多大的蒜瓣,分別放在兩個盤子里,放同樣多的水,放在不同個兩個地方,你認定一盤,每天都去關心它,而另一盤則不去管它。每天記錄它們發芽的情況:
蒜葉生長情況對比記錄。
天數a蒜葉長度b蒜葉長度。
4
5
6
7
8
9
10。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使學生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初步了解統計的意義,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
2.智能目標:使學生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l格表示2個單位)和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并解決簡單的問題。
3.情感目標:通過對學生身邊有趣事例的調查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實踐能力。
教學重點:認識用l格表示2個單位的條形統計圖。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動物卡片。
學具準備:動物卡片、統計圖表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了一位新朋友,想不想見見它?
(演示)小朋友們好!我是小西。咦!劉老師,您不是還請來了四位雜技高手嗎?聽說他們的表演非常精彩,我和同學們都快等不及了!不要著急,不要著急,你們瞧,他們不是來了嗎?(演示)。
小動物們的表演精彩嗎?請同學們從自己手中的四張動物卡片中選出你最喜歡的一個高高的舉起來。誰來說說,你最喜歡四種動物中的哪一個?(學生匯報,教師板貼卡片。)看來同學們都有自己喜歡的小動物。那么,你覺得喜歡哪個小動物的人數最多?(學生匯報。)有的說喜歡小猴的最多,有的說喜歡小狗的最多,到底喜歡哪種小動物的人最多呢?用什么方法就能知道?(板書:統計)。
二、探索新知。
1.搜集、整理數據。
統計時,你準備用什么符號來記錄?(學生匯報。)。
請同學們先把你最喜歡的動物卡片交到小組長手里,小組長再把你們組的動物卡片交到老師的手里。(學生活動。)。
用不同的方法整理數據。
2.制作統計圖表。
填寫統計表(注意統計人數是否和實有人數一致)。
(小西)除了統計表以外,還有沒有其他的統計方法能讓我一眼就看明白?(學生匯報。)。
請同學們把喜歡各種小動物的人數在統計圖上畫出來。(學生用“l格表示1個人”的方法畫圖。)。
一格表示一個人,格子確實不夠用。還是這么多格子,請每組的幾個同學研究研究,怎樣表示就能畫下來。(小組討論匯報。)。
我們用“一格表示兩個人”的方法再來畫一畫。(學生活動。)。
展示學生作品。(注意單數的畫法。)。
(小西)這下,我一眼就看明白了。
猜一猜,通過統計圖,小西一眼看出了什么?(學生匯報。)。
根據這幅統計圖,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學生匯報。)。
三、鞏固深化。
1.統計喜歡各種體育活動的人數。
2.統計喜歡各個旅游景點的人數。
四、課后延伸。
全班同學旅游時,我們還需要統計什么?(天氣、交通工具、男女生人數、喜歡吃的食品等)。
小朋友們想的可真周到,那就請你們在課下把我們班男女生的人數情況,還有喜歡交通工具的情況統計一下,并按屏幕上的地址寄給我,劉老師在河南焦作歡迎你們的到來!
課題乘法的初步認識課型任課教師黃傳鋼。
教學內容課本p44~46頁,例1。
教學目標過動手操作等實踐活動,使學生能夠正確理解乘法的含義。
2、認識乘號、因數、會讀寫乘法算式。
難點。
教具學具及多媒體應用小棒、練習本、題卡課時1第幾課時第1課時。
教學環節教師教學設計學生活動備注。
一、激趣引入。
二、認識乘法建立概念。
三、嘗試練習。
1、出示插圖數一數:摩天輪上共有幾人。
2、分小組討論一下:怎樣數?怎樣算?
3、請分組匯報說說你們是怎樣算的?
20個1相加。
3)2+2+2+2+2+2+2+2+2+2=20。
10個2相加。
4)6+6+6+6+6+6=36。
6個6相加。
4、師小結:像上面算法來算,你覺得怎樣?
板書:“乘法”
5、同學來觀察一下黑板上面的加法算式有什么特別的地方?
1)1+1+……+1+1=20×1或1×20。
2)4+4+4+4+4+4=5×4或4×5。
3)2+2+2+2+2+2+2+2+2+2=2×10或10×2。
4)6+6+6+6+6+6=6×6。
即:幾個幾相加寫作:幾×幾。
讀作:幾乘幾。
6、小組活動,集體評價乘法算式和乘號的寫、讀。
剛才學習了寫、讀乘法算式,學到這里,你還想知道什么?
1、看游樂園過山車上共有幾人?
加法算式:
算式中有()個()相加。
乘法算式:或。
小火車上共有幾人?
加法算式:
算式中有()個()相加。
乘法算式:或。
蕩秋千共有幾人?
加法算式:
算式中有()個()相加。
乘法算式:或。
學生板演:
剛才拼圖游戲中的4號同學擺的房子和樹用了幾根小棒?14+6這與其他算式有什不同?是呀,像這樣只有出現相同數連加的時候,可以把加法算式簡寫成乘法算式,但加數不相同時就只能用加法算,不能用乘法算。
3、歸納總結:今天我們學習了乘法,具體學了些什么?創設情景,激發學生的興趣。
充分利用教科書的教學資源,讓學生在這些情景中感受生活中大量相同加數求和的事例,從而感受乘法意義。
利用正、反例子增強對概念的辨析,加深對概念的理解。
對每個環節有針對性的小結,加深了對乘法的認識。
作業布置隨堂練習:
板書設計。
課后反思。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第20頁~第21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1、借助辨認方向的活動,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2、結合具體情境給定一個方向(東、南、西、北),能辨認其余的七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位置,體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難點:結合具體情境給定一個方向,能辨認其余的七個方向。
教具準備:多媒體,掛圖。
學具準備:正方形紙。
教學過程:
活動一:
1、上學期我們一起認識了四個描述方向的詞語,哪位同學能來說一說是哪四個詞語?
生:東、南、西、北。
2、在生活中我們可以怎樣來辨認方向呢?
生1:可以看太陽升起的地方就是東方。
生2:可以看北斗星所在的方向就是北方。
生3:可以利用指南針,指針指向的方向就是南方。
----------。
3、同學們知道的還真不少,那你們知道怎樣在圖紙上標識方向嗎?
生:可以在旁邊畫一個箭頭,如果指向上而且寫上“北”字,就表示的是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4、現在我面朝北方,我的后面是什么方向?(南方)我的左邊是什么方向?(西方)右邊是什么方向?(東方)。
誰能來象我這樣說一說你們的前、后、左、右各是什么方向?(生描述)。
5、那么你知道位于你的東、南、西、北這四個方向的同學分別有誰嗎?請你們同桌兩人相。
互說一說。(生活動)。
誰來說給大家聽一聽。(生描述)。
活動二:
1、你們已經會用東、南、西、北這四個方向詞來描述物體所在的位置了,那么你們在生活。
中除了這四個方向詞外,還聽說過哪些方向詞呢?
生:東南、東北、西南、西北。
現在,我們就一起來辨認這幾個方向。(板書:辨認方向)。
2、(出示書p20掛圖)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在圖中你都獲得了哪些信息?
生1:我看到有圖書館、體育館、動物園、醫院、學校、郵局、少年宮、商店、電影院這幾個建筑物。
生2:我看到了一個指向北方的圖標,表示這幅圖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方向繪制的。
3、你能用已經學過的方向知識,來說一說體育館、商店、醫院、郵局分別在學校的什么方。
向嗎?
學生口答后在書上填寫認一認(1),并同桌互換,批改。
4、圖中還有4個建筑物,它們對于學校所在的位置與以前所認識的方向有什么不同的地。
方?
生1:在學校的斜方向的位置上。
生2:在兩個方向的中間的位置上。
生3:分別在學校的左上角、左下角、右上角、右下角的位置上。
生4:圖書館在學校的西北角,動物園在學校的東北角,少年宮在學校的西南角,電影院在學校的東南角。
---------。
5、你們認為哪種描述的比較準確?
生1:第三種和第四種。
生2:第三種說法有點模糊,還是第四種說法比較準確。
--------。
6、現在誰再來描述一下這4個建筑物分別在學校的什么方向?
(先指名生說,再同桌互說,同時師板書:東南、東北、西南、西北。)。
活動三:
1、我們已經認識了東、南、西、北、東南、東北、西南、西北這8個方向詞,下面我們就。
一起來制作一個方向板。
請拿出這張正方形紙,象我這樣折一折,并在折痕上標出8個箭頭(師在多媒體上演示操作方法,生仿效)。
根據我們作圖的習慣,上方一般確定為什么方向?(生:北方)請你標出北方。
剩下還有7個方向,你們能自己完成嗎?
(學生嘗試制作方向板,師巡視并給予有困難的學生相應的指導。)。
2、誰來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給大家?(匯報展示)。
你認為他制作的方向板怎么樣?(學生評價,完善)。
3、你們已經會自己制作方向板了,那么你們會根據我們教室的實際方向,把你的方向板按。
照正確的方向擺放在你的課桌上嗎?(生嘗試擺)。
同桌互相看一看,你們擺的一樣嗎?如果不一樣可以小聲地討論一下應該怎樣擺。(生互評擺放的方位對不對)。
誰來給大家說一說你是怎樣擺的?(生匯報)。
4、老師這里有8張分別寫有8個方向的卡片,誰能利用你所學的知識,為我們的教室制作。
一個大的方向板?
聽清老師的要求:以我們中間的這位同學為參照物,想一想教室的四面墻分別在他的什么方向,四個墻角的位置分別在他的什么方向,再把你所拿的那張方向卡片貼在相應的地方。
(組織學生活動,并把卡片貼在相應的墻壁上,學生的學習興趣高漲。)。
5、同學們已經在我們的教室里制作了一個大的方向板,誰能來說一說在教室里的這8個方。
向上分別有些什么物體。
(生依次描述)。
6、你們能運用今天所學的知識來說一說自己的東南、東北、西南、西北方向上分別有哪位。
同學嗎?(能)。
下面就請同桌兩人先相互說一說。(生同桌互動后,再指名說一說。)。
7、剛才我發現,有的同學在觀察的過程中聰明的利用了自己制作的方向板,那么你們知道。
在使用方向板來辨認方向時需要注意些什么嗎?
生:方向板擺放的位置應和生活中的方向相同。
活動四:
(生:象一只雄雞)。
你在這幅圖上都看到了什么?
生1:首都北京。
生2:我們新疆。
生3:還有指向北方的圖標。
---------。
2、我們中國幅員遼闊,地大物博,同學們在地圖上找到了我國的首都北京和我們所在的新。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數學》第三冊38--39頁例1、例2、練習八1、2、7題。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知道角的大小與兩邊叉開大小有關,與兩邊的長短無關。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使學生學會畫角、做角,能從實物或平面圖形中辨認角。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以及認真傾聽他人意見,虛心向他人學習的習慣。并讓學生體會到數學源于實踐的思想.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學會畫角和能從實物或平面圖形中辨認角。
教學難點:初步認識到角的大小與兩邊叉開大小有關,與邊的長短無關。
教具學具。
課件、手工紙、活動角。
教學流程。
一、情境導入,找找角。
(一)、師出示一個信封,里面裝著學生已經學過的平面圖形,露出一部分,讓學生猜一猜。
師:我們來玩一個猜圖形的游戲,猜一猜里面裝的是什么圖形?(先猜圓形,再猜長方形等)。
追問:你知道剛才從信封里露出的這部分圖形叫什么嗎?”
師:今天我們就來認識圖形朋友--角(板書課題:角的初步認識)。
(二)、聯系實際,整體感知角。
1、師:角無處不在,在我們的校園中就有很多,不信你就試著找找吧?。ǘ嗝襟w演示:美麗校園的主題圖。突出:門窗上的角、鐘面上的角、操場中場地的角、小朋友做操時上下肢組成的角……)。
2、師:同學們觀察得很仔細,找到了這么多角。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許多物品上也有角,我們一起來看看。(多媒體出示圖:剪刀、飲料吸管和水管實物圖片,指出在物品上顯出角)。
3、師:在我們的教室中也有角你能找一找,并試著把它找出來嗎。
(三)抽象圖形,形成表象。
1、指名指角。
生:不是,這是個點。
4、想看看老師是怎樣指得嗎?(師示范指角)。
5、師:請同學們從身邊選取一個角,像老師這樣來指一指。
二、自主探究,創造角。
1、師:剛才我們認識了角,你們想不想自己動手創造一個角。
2、學生用不規則的紙折角。
3、集體交流自己創造的角,完整的指出每個角。
4、摸摸你折的角有什么感覺和發現?
5、學生匯報。
6、師:尖尖的地方是角的頂點,兩條直直的線是角的邊。
三、動手操作,畫畫角。
2、教師示范畫角,邊畫邊講解怎么畫角。(課件演示)。
3、學生嘗試畫角,指幾名同學板畫。(學生看書,勾畫出畫角的方法,邊畫邊讀。)。
小結:角是由一個頂點和兩條邊組成的。
四、游戲活動,比比角。
師:想玩游戲嗎?我們就來玩一個超級變變變的游戲。
1、師:變變變,把角變大,變更大。變變變,把角變小,變更小。
2、小組內玩這個游戲,并說說發現了什么?
3、指名匯報:角的大小與角的兩條邊張開的大小有關,張開的越大,角就越大,張開的越小,角就越小。
4、同桌兩人把角張開同樣的角度,看看會發現什么?
5、生匯報:角的大小和邊的長短無關。
6、師總結。
五、鞏固練習。
課件演示;練習八中第7題。
六、課堂總結。同學們,這節課我們一起認識了角,動手做了角,畫了角,還在生活中找到了很多的角,其實,只要你善于觀察,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學。
知識與技能目標:讓學生經歷從現實中發現角、認識角的過程,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發展創新思維。
過程與方法:通過找一找、做一做、比一比等活動讓學生直觀地認識角,感受角有大小。
情感態度價值觀:結合生活情境,感受生活中處處有角,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讓學生形成角的正確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初步學會用尺畫角。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掌握畫角的方法,使學生通過直觀演示,初步感知角有大有小。
教具學具準備:課件圓形紙片長方形紙板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二引導發現活動探究。
(一)找角:(出示紅領巾)這是什么?是什么形狀的?紅領巾是我們少先隊員的標志,在紅領巾上你能找到角嗎?試試看。
師:紅領巾是紅旗的一角,我們要愛護國旗,愛護紅領巾。
師:其實在我們身邊的許多身上都有角,你能找到嗎?試試看。
生:分小組找角。說一說、指一指。
師:(打開一把折扇,指扇柄與紙扇上沿的連接處)這是不是角呢?(多數學生會回答是角)。
師:這不是角。為什么呢?待我們知道了角的基本知識后,大家就會明白了。(教師補充完整課題,“角的初步認識”到板書)。
(二)折角:
師:剛才,同學們從實物中找到許許多多的角,看一看,你們桌子上的圓形紙片上有角嗎?你能想法折出一個角嗎?請同桌間相互幫忙完成。
生:折角活動。
師:巡視指導。
師:(手拿銳角)有這樣的嗎?舉起來讓同學們看看。(另手拿直角)為這樣的嗎?舉起來。
師:(教師將兩個角重疊)你們知道哪個大哪個小嗎?將“銳角”貼在黑板上,手中留下“直角”。
師:(拿一個鈍角)有這樣的嗎?舉起來。(將“直角”和“鈍角”重疊)這兩個誰更大些?(把“直角”和“鈍角”貼在黑板上)。
教師引導學生描畫出角的邊和頂點并說明角的各部分名稱。
釋疑:扇子的扇柄與紙扇上沿的連接處不是角的原因.
判斷角的練習。
(三)做活動角。
跟老師做角變大變小的游戲,你們知道角的大小和誰有關嗎?
學生實踐比較歸納出角的大小和邊張開的大小有關與邊的長短無關。
(四)畫角。
電腦小博士教我們畫角,觀察一下:先畫什么?然后又畫什么?
你自己能畫一個角嗎?說一說怎樣畫角?出示兒歌:小小角真簡單,一個頂點兩條邊;畫角時,要記牢,先畫頂點再畫邊。
三.闖關游戲鞏固新知。
生:愿意。
師:你們認為可能剩下幾個角呢?我們分小組剪剪看。
生:小組分工合作完成。展示作品、匯報。
四總結評價引發反思。
說的可真精彩,下課時間到了,我們快和機器貓說再見吧!
文檔為doc格式。
設計意圖:
《秋天的圖畫》是一幅色彩艷麗的圖畫,畫上有金黃的梨和紅紅的蘋果,有稻海翻起的波浪和高粱舉起的火把。它是人們用汗水繪出的山水畫,它是山野對人們辛勤勞動的報答?!扒锾靵砝?,秋天來啦!”這不正是人們懷著喜悅的心情,呼朋引伴地來欣賞秋天的圖畫嗎?所以在課堂上,我讓孩子們用自己的語言招呼人家,體驗這份喜悅。作者運用比擬的手法來描寫,在色彩的搭配上以金黃、火紅為主色調,簡單幾筆便把豐收的熱鬧情景與人們喜悅的心情描繪出來了。其中的“掛、露、翻、舉”使整個畫面洋溢著勃勃的生機,極富生命的動感。針對于二年級孩子的已有發展水平,我采用表演誦讀法,把靜態的語言文字,化成動態的行為表現,從而內化為一種情感的積淀,擴展了“最近發展區”。在體驗、感悟圖畫的美和語言的美時,我讓孩子們自己去發現、探究,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孩子。同時考慮到二年級孩子們自主學習的能力不夠強,所以利用學習伙伴“樂樂”來搭建自主探究的平臺,調動學習和積極性,讓孩子們在輕松的氛圍中學習語文。
預設目標。
1、會認讀8個生字,會寫4個生字;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背誦。
2、通過語言感悟,表演誦讀,體會對秋天的景象和勤勞的人們的喜愛、贊美之情,從而喜歡秋天。
教學重點:如何通過朗誦、感悟喚起學生的語言感悟和情感體驗。
教學難點:對“稻?!焙汀盎鸢选奔拔恼伦詈笠痪洹扒趧诘娜藗儺嫵銮锾斓膱D畫”的理解,是孩子們學習的難點。
課時安排:第一課時,整體感知,學習感悟第一、二句。書寫“波、浪、燈、作”。
第二課時,學習第三、四句,體會“勤勞”;各展所長,表現秋天;書寫“字、蘋、麗、勞?!?/p>
課前準備:課件。
教學預設:第一課時。
一、談話揭題,引發興趣。
1、孩子們,你們喜歡秋天嗎?你可以從哪兒找到秋天?
2、是呀,這是一幅多么美麗的--秋天的圖畫(板書課題),學習生字“圖”。
3、課件展示畫面(秋天的圖畫)。
4、仔細觀察,你看到了什么?
隨機出示詞語:梨子、蘋果、稻子、高粱、大雁。正音:“高粱”的“粱”讀輕聲。
二、初讀感知,學習生字。
1、師范讀。
2、出現學習伙伴“樂樂”,幫助自學,解決生字詞,讀通課文。
“樂樂”提出學習要求:
(1)自己讀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自己想辦法解決。
(2)讀給同桌聽,讓同桌給你記上成績。讀得好的打上三顆五角星;有進步的打上兩顆五角星;還要努力的打上一顆五角星。
(3)把自己喜歡的句子再多讀幾次。
3、檢查反饋。
樂樂:我得了兩顆五角星。你呢?
(1)、分別請各種水平的學生朗讀。注意正音。
(2)、指名讀自己喜歡的句子。
三、誦讀體驗,感悟語言。
1、讀著讀著,你覺得秋天的圖畫怎么樣?指導學習第1句。
3、出示句子:梨樹掛起金黃的燈籠,蘋果露出紅紅的臉頰,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舉起燃燒的火把。
說說你發現了什么?(或聽到了什么?)有什么疑問呢?
預設點撥:1學習“梨樹”一句時,可以引導學生招呼大家去果園看看。
2“蘋果”一句引導學生摸摸自己的臉頰笑瞇瞇地讀。
3后面兩句可以在質疑中學習語言。
4、指導朗讀、感悟語言.
四、積累內化、指導背誦(背誦第1、2句)。
五、啟發想象,練習表達。
秋天的圖畫,還有許多美麗的景色請小朋友畫上去,你想畫什么?
六、指導觀察、書寫生字。
樂樂:小朋友,沒有騙你吧?學習語文是不是很快樂?我有進步了,可以得三顆星了。你呢?我要寫生字了,寫得好還可以得一顆星呢!加油??!
1、出示生字“波、浪、燈、作”。你發現結構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指導書寫。
七、各展所長、準備節目。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qitafanwen/8941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