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工作計劃的編寫需要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和經驗,同時也需要與其他教學活動相互配合。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學工作計劃范文,希望能給教師們帶來一些啟發和幫助。
讓學生了解岑參及其《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的原文及譯文。背誦這首詩。
一、經典回放。
1、讀原文,學生初步感知。
2、學生了解邊塞詩人岑參。
二、出示譯文。
學生與原文對照,進行自學。
三、溫馨點擊。
讀讀,增長知識并從中受到教育。
四、活動廣角。
1、背誦古詩。
2、找另外描寫邊塞軍事生活的詩歌來讀一讀。
王昌齡《從軍行》。
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出塞》。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李頎《古從軍行》。
白日登山望烽火,黃昏飲馬傍交河。
行人刁斗風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云萬里無城郭,雨雪紛紛連大漠。
胡雁哀鳴夜夜飛,胡兒眼淚雙雙落。
聞道玉門猶被遮,應將性命逐輕車。
年年戰骨埋荒外,空見蒲桃入漢家。
王之渙《涼州詞》。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五、成長階梯。
認真填寫。
宋詞。
1、知識和技能:
(1)了解作者李商隱及其代表作品。
(2)理解“相見時難別亦難”中兩個“難”的含義以及“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這句詩的本意和今天人們常用它來表達的感情。
2、過程和方法:
在朗讀、自由讀的基礎上,要求學生結合注釋看課文,初步理解詩歌的內容及含義。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理解古代女子在悲傷與痛苦的愛情之中仍然富有灼熱的渴望和堅忍的執著精神以及感受到作者李商隱的詩歌常以清詞麗句構造優美的形象,寄情深微,意蘊幽隱具有朦朧婉曲之美。
1、導入:
2、作家、作品簡介:
3、具體講解:
學生自由朗讀。讀完課文后,獨立思考理解。試用詩歌鑒賞方法。
4、檢查初步感知和獨立思考效果
準備課堂練習本,思考問題:
(1)“無題”有幾種情況,你以為何種在鑒賞中更重要?
(2)從“絲”的注釋看,該句用了什么修辭?
(3)三、四句一起表達了什么情感?
(4)解釋“曉”的意義,注意“鬢”的音、義。
(5)“蓬山”是目的地,還是出發點?(注意句式倒裝)
(6)“殷勤”意義(古今異義)
5、學生討論、核對,檢查自讀習慣,反思學習方法。
6、選生講,教師補充。
(雙關: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無題:《詩經》、樂府詩很多;說無題,真正的“題”是什么?文章寫的角度,前四句是……,5、6句是……,用了什么手法?與杜甫的什么句子最相似?)
7、請大家分組討論:
(1)詩中“相見時難別亦難”這句詩中的兩個“難”的含義。
(3)學過這首詩后,你對詩中的愛情是怎樣看的?也可以談談你心目中的愛情是什么樣子的。請每組的學生代表到講臺前發言。
8、賞析參考資料:
9、欣賞歌曲《相見時難別亦難》,感受意境。背誦全詩并要求會默寫。
第3課《中庸》(二則)一、經典回放:默讀課本11―13頁原文和文意二、要求:1、學生看教材認真傾聽,標記出生字、新詞、難點。游客發表于-12-2200:43:49引用1樓2、結合文意注釋初步感知誦讀內容。3、體會教師誦讀的節奏和韻律。三、結合注釋幫助學生理解句子的意思。1、學生結合文意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師小結。四、學生練讀1、學生認真跟讀。2、學生自讀。(1...話題頁中間左側廣告2、結合文意注釋初步感知誦讀內容。3、體會教師誦讀的節奏和韻律。三、結合注釋幫助學生理解句子的.意思。1、學生結合文意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師小結。四、學生練讀1、學生認真跟讀。2、學生自讀。(1)學生自讀,教師巡視指導,幫助朗讀有困難的學生,及時發現學生朗讀中出現的共性問題并隨時加以指導。(2)同桌互讀。相互評價優點與不足,通過練習加以糾正。(3)同桌合作讀,一人一句。3、小組交流。4、指名讀,師生針對誦讀時是否正確、流利、有感情進行評價。5、師生共同放聲齊讀。五、溫馨點擊:第14頁六、活動廣角:第15頁七、成長階梯:第16頁八、課外延伸1、與父母一起多形式誦讀。2、與父母交流誦讀心得。3、課外搜集資料,先講給父母聽,到校后與老師、同學交流。
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為根本的指導思想,以新課程理念為行動指南,以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為根本目的,立足現實,著眼未來,遵循規律開發和利用好校本課程,引領廣大學生閱讀經典、閱讀思想、閱讀文化、閱讀精神,無限相信書籍的力量,為學生的幸福人生奠定堅實的發展基礎。
教學目的:
1、喜歡經典文章,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為熟讀成誦奠定基礎。
2、初步掌握經典誦讀的方法,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誦讀。
3、基本了解誦讀內容,提高語文素養。
4、訓練兒童應對、掌握聲韻格律,從中得到語音、詞匯、修辭的訓練。,
第1課《論語》(八則)。
一、經典回放:
看課本第1―3頁原文和文意。
教學過程:
二、簡介《論語》。
三、教師有感情、有節奏、有韻味地范讀。
要求:
1、學生看教材認真傾聽,標記出生字、新詞、難點。
2、結合注釋初步感知誦讀內容。
3、體會教師誦讀的節奏和韻律。
四、結合注釋幫助學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學生結合注釋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師小結。
五、學生練讀。
1、學生認真跟讀。
2、學生自讀。
(1)學生自讀,教師巡視指導,幫助朗讀有困難的學生,及時發現學生朗讀中出現的共性問題并隨時加以指導。
(2)同桌互讀。相互評價優點與不足,通過練習加以糾正。
(3)同桌合作讀,一人一句。
3、小組交流。
4、指名讀,師生針對誦讀時是否正確、流利、有感情進行評價。
5、師生共同放聲齊讀。
六、溫馨點擊:第3頁。
七、活動廣角:第4頁。
八、成長階梯:第4頁。
九、課外延伸:
1、與父母一起多形式誦讀。
2、與父母交流誦讀心得。
3、課外搜集資料,先講給父母聽,到校后與老師、同學交流。
教學目標:讓學生了解岑參及其《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的原文及譯文。背誦這首詩。
一、經典回放。
1、讀原文,學生初步感知。
2、學生了解邊塞詩人岑參。
二、出示譯文。
學生與原文對照,進行自學。
三、溫馨點擊。
讀讀,增長知識并從中受到教育。
四、活動廣角。
1、背誦古詩。
2、找另外描寫邊塞軍事生活的詩歌來讀一讀。
王昌齡《從軍行》。
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出塞》。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李頎《古從軍行》。
白日登山望烽火,黃昏飲馬傍交河。
行人刁斗風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云萬里無城郭,雨雪紛紛連大漠。
胡雁哀鳴夜夜飛,胡兒眼淚雙雙落。
聞道玉門猶被遮,應將性命逐輕車。
年年戰骨埋荒外,空見蒲桃入漢家。
王之渙《涼州詞》。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五、成長階梯。
認真填寫。
宋詞。
一、經典回放:二、要求:1、學生看教材認真傾聽,標記出生字、新詞、難點。2、結合文意注釋初步感知誦讀內容。3、體會教師誦讀的節奏和韻律。三、結合注釋幫助學生理解句子的意思。1、學生結合文意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師小結。四、學生練讀1、學生認真跟讀。2、學生自讀。(1)學生自讀,教師巡視指導,幫助朗讀有困難的學生,及時發現學生朗讀中出現的共性問題并隨時加以指導。(2)同桌互讀。相互評價優點與不足,通過練習加以糾正。(3)同桌合作讀,一人一句。3、小組交流。4、指名讀,師生針對誦讀時是否正確、流利、有感情進行評價。5、師生共同放聲齊讀。五課外延伸1、與父母一起多形式誦讀。2、與父母交流誦讀心得。3、課外搜集資料,先講給父母聽,到校后與老師、同學交流。
3、和朋友們介紹和分享自己做的餃子,體驗冬至節日的歡樂氣氛。
經驗準備:幼兒對冬至及餃子有一定的了解和認知。
課件準備:《冬至》動畫視頻、包餃子視頻、包餃子步驟圖。
材料準備:各色粘土、塑料刀(或食用面團、餡料)。
教師播放視頻動畫《冬至》,引導幼兒了解冬至的習俗,引出餃子主題。
——熊貓奇奇他們在做什么事情?冬至都吃什么?
——你喜歡吃餃子嗎?
——你知道冬至為什么要吃餃子呢?
小結:冬至那天,一家人一起包餃子或湯圓,邊吃邊聊天,很是幸福。所以,餃子、湯圓就代表團圓,代表著對家人和客人的祝福。
出示小伙伴做餃子的圖片,引起幼兒做餃子的興趣。
出示一個制作好的餃子的圖片,引導幼兒觀察并論。
——餃子是什么樣的?
——你們在家里包過餃子嗎?餃子要怎么包呢?
播放視頻《包餃子》,引導幼兒初步了解包餃子的方法和步驟。
出示包餃子分步驟圖,鼓勵幼兒用黏土嘗試包餃子。
1.制作餃子皮:選擇喜歡顏色的橡皮泥,兩只小手搓一搓,搓成圓球;再用手掌把圓球壓薄,壓成圓圓片。
2.制作餃子餡:選擇喜歡顏色的橡皮泥,切碎或團圓。
3.包餃子:用皮包住餡,用大拇指和食指把兩邊捏在一起,一個餃子就做好啦。
鼓勵幼兒獨立制作餃子,教師巡回觀察,給予指導。
鼓勵幼兒分享和展示自己的作品。
——你的餃子是什么形狀的?它有什么特別的地方?
——你的餃子是什么餡的?
區域活動:在美工區投放做餃子的材料,讓幼兒制作不同樣式的餃子并展示。
家園共育:幼兒回家嘗試和家人一起包一頓餃子,體會冬至的溫馨氣氛。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2、解釋下列詞語:
攻訐:揭發別人的過失或陰私而加以攻擊。
媲美:美好的程度不相上下;比美。
應運而生:原指順應天命而降生,后泛指隨著某種形式而產生。
明日黃花:比喻過時或無意義的事物。
斑駁陸離:形容色彩錯雜紛繁。
抱殘守缺:形容保守不知改進。
余風遺響:遺留下來的風氣影響等。
一蹴而就:踏一步就成功。形容事情輕而易舉的完成。
曇花一現:曇花開放后很快就凋謝。比喻突然顯赫起來的人或流行一時的事物很快消失。
孤芳自賞:比喻自命清高、自我欣賞。
刮垢磨光:比喻教育人、培養人才。本文指破壞傳統文物的本來面目。
課中:
一、整體感知:
閱讀課文、篩選信息、歸納概括:
b)什么是文化傳統,它有什么特征?
1)作者認為,傳統文化的落腳點在“文化”,是相對于當代文化和外來文化而言的,包括歷代存在過的種種物質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實體和文化意識,如民族服飾、生活習俗等等,簡言之就是文化遺產。有形的。(4節)。
2)文化傳統的落腳點在“傳統”,它不可捉摸卻無所不在,產生于民族的歷代生活,成長于民族的反復實踐,形成為民族的集體意識和集體無意識的民族精神。
二、具體研習:
1.為了使文章的議論顯得直觀起來,作者運用了舉例論證的方法。請找出兩處。
(1)66頁:例如民族服飾、生活習性、古典文化、忠孝觀念之類,也就是通常說的民族文化。
(2)68頁:比如說,一種人以為傳統像服裝,服裝以入時為美,而去追求時髦。這時,具有惰性的傳統,只會被斥為阻礙趨時的包袱。另一種人以為傳統象文物,文物唯古是尚,應該保護其班剝陸離,切忌來刮垢磨光。這時,傳統所不幸具有的惰性,倒又成了他們心目中的財富。
2.根據你的理解,你也來說說什么是傳統文化。比如——。
它是龍,是周莊,是茶壺……。
它是中國畫。
它是出土的兵馬俑。
它是故宮,是長城。
它是春節,是端午。
3.除了舉例論證之外,為了使說理形象,作者還采用類比和比喻等論證,請找出:
例如:
(1)65頁:弄清這兩個概念,很有必要,因為文化傳統與傳統文化并不一樣,兩者差別之大,幾乎可以跟沒i蜂和蜜蜂的差別想媲美。
(2)68頁:一種人以為傳統像服裝,服裝以入時為美,而去追求時髦。這時,具有惰性的傳統,只會被斥為阻礙趨時的包袱。另一種人以為傳統象文物,文物唯古是尚,應該保護其班剝陸離,切忌來刮垢磨光。這時,傳統所不幸具有的惰性,倒又成了他們心目中的財富。
三、合作探討:
閱讀“財富和傳統”部分,思考:
1、你是如何理解傳統“既是財富,又是包袱”這兩重屬性的。
去其糟粕,取其精華。
辯證地了解和掌握傳統的這兩重屬性,運用它而不被其吞沒,防止它而不拒之千里之外,是一種藝術,是人類發揮其主觀能動作用的重要表現和廣闊場所。
四、課堂鞏固練習:
看看p69的幾組圖畫,結合課文的有關論述,談談你對傳統和創新關系的理解。
1.第一組畫。
北京傳統四合院——20世紀90年代,蘇州建造的住宅小區。
教師解說:作為文化實體,四合院與現代化的住宅,確實有很大差異,但也有作為傳統一脈相承的地方,如封閉觀念-----用墻隔開,色調的使用-----灰淡的冷色調,朝向-----坐北朝南等從中我們可以看出民族的集體無意識的作用。
2.第二組畫。
古代待字閨中的少女——賽場上的中國女排姑娘。
教師解說:這兩幅圖片放在一起,反差很大,一靜一動,一個嫻靜地坐于自家閨房內,另一個則在大庭廣眾之中。從這種對比中可以看出傳統的可變性,賢淑的少女變成了富有活力的勇于拼搏的奧運健將。
3.第三組畫。
昔日的兒童游戲——今天的兒童網上沖浪。
游戲是兒童的本能,捉迷藏的游戲體現了自我保護的意識,也是一種有意思的活動,不過對于兒童智力的發展作用不是很大。電腦世界給孩子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學習、游戲、休閑融為一體,顯示了文明的交流。電腦作為現代科技的成果,也體現了現代外來文明的沖擊力。
五.小結:
本文既是學術性議論文(文體角度),又是關系型議論文(表達方式)。作者在保持學術研究嚴肅性的前提之下追求文采,表述通俗,使文章具有議論文的辨證性的同時又饒有風趣。
課后:完成下發學案。
1、學生感悟民族語言的魅力,聆聽到古代圣賢關于做人、處世的語重心長的'教誨。
2、學生通過誦讀、記背,讀熟品味出道理,變成自己的東西。
3、學生深刻了解中國文化長廊,為自己身為一名中國人而驕傲。
背誦這首描寫松樹的詩是重點,難點是能夠理解詩的意思,并翻譯出譯文。
突破措施:通過配樂的經典回放,激發學生的興趣。
1、啟發導入音樂播放:小松(唐王建)。
小松初數尺,未有直生枝。閑即傍邊立,看多長卻遲。讓學生反復聽幾遍后,開始朗讀,可以分角色朗讀。
2、出示譯文。
小松樹剛剛幾尺高,還沒有長出挺直的樹枝??臻e時站在樹旁邊,天天看著它,只覺得它長得很慢。讓學生理解后開始背誦。
3、作者簡介。
《小松》的作者是唐朝人王建,他以簡練的語言寫出了觀察松樹生長時的情景。
略。
通過圣賢的教誨,啟發培養孩子的孝心,讓他們知道怎么具體去做!
提問內容:上節課留的家庭作業,在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讓小朋友舉手自己來說做了哪些?反復強調,直到養成習慣為止。
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
互動請小朋友自己來講家長喜歡自己做什么?同時老師也要了解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如何?如不正確的老師要幫助指正。如;某個小朋友就說:“我爸爸說:‘在外邊,誰要是打你,你就打他。不要怕’!”以免不好的家教會給孩子帶來負面的影響。時代不同,人的素質不同,結合今天的.社會,進行正面的教育。
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
即使是手臂上劃一個口,父母都會擔心的,何況大病父母會難過傷心的?,F在社會有很多人,一遇到不順心的麻煩事,就要自殺,跳樓。沒有替父母雙親想一想,含辛茹苦把我們培養大,還沒有報答父母,就要去死。父母會怎么樣呢?身體有傷,只是讓親人為你擔憂??墒悄阕龀隽瞬坏赖碌氖虑?,你的父母會跟著你蒙受恥辱。
朗讀課文:請小朋友打開書,進行指讀訓練。從總序復習到這堂課的內容,每天爭取邊讀邊認,天長日久不但會背誦,而且也會認字。個別的字老師也可以寫一寫,加深印象。
傳統不等于陳腐、老朽。傳統文化包含著很多有價值的,也一直被人們繼承的東西,比如語言、文字。
沒有傳統就沒有任何一種文明。任何一種文明都是經過長期的積淀、傳承才形成的。任何文明、文化都是傳統的。
沒有繼承就沒有發展。發展總是在繼承的基礎上的,如生物的發展進化有遺傳,有變異。如果每一代人都從頭開始,現在就還是原始社會。
人類文明中存在著具有永恒價值、值得人們長久珍視的東西。
事實上,沒有一個民族、國家不珍視其傳統文化。
二、中華文明的源遠流長。
中華文明的同化力:從黃河流域擴展到黑龍江流域、珠江流域。
延續力:源遠流長,歷經幾千年不曾中斷,這在世界上是絕無僅有的。
凝聚力:自古以來,中華兒女對祖國的熱愛;海外華人對中華文明的認同、執著。
影響力:中華文明對周圍地區,對世界的影響?!叭寮椅拿魅Α?;歐洲的哲學家、科學家、政治家等對中華文明的高度評價。
準確而深刻地認識我們民族自身;以理性的態度和務實的精神繼承優良傳統、摒棄陋習。
思考題。
1、傳統具有什么價值?
廣義文化的涵義:人類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蛘吆唵蔚卣f,人類的一切創造。
廣義文化的分類:物質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精神文化。
狹義文化的涵義:僅指精神文化。毛澤東的解釋: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政治、經濟在觀念形態上的表現。當人們將文化與政治、經濟等相提并論時,這個文化是狹義文化。
世代相傳的、具有民族或地方特色的文化樣式和觀念。民族或地方的文化一定是傳統的,傳統文化一定是民族的或地方的。
舉例中國傳統文化:語言、文字、文具(毛筆)、餐具(筷子)、樂器、兵器、建筑、國畫、民樂、象棋、書法、武術、節日、農歷、京劇和各地戲劇、曲藝、中醫中藥、中餐、各種風俗習慣等。
傳統文化和古代文化的區別。古代的和仿古的。
思考題。
一、倫理道德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和最大特色。
倫理道德的含義:人們在社會生活中的行為規范。
中西文化的對比:“德性文化”與“智性文化”。舉例:中國古代神話、希臘神話和羅馬神話。
二、倫理道德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普遍表現。
哲學:“天命有德”“天命無常,唯德是輔”
史學:“寓褒貶、別善惡”
文學:“文以載道”
教育:“教之道,德為先”“首孝悌,次見聞”
政治:政治倫理化,倫理政治化。將君臣關系等同于父子關系。
三、中外學者的論述。
歐洲學者的評論。黑格爾等。
近代中國學者的評論?!皣松械?,西人尚力”“國人崇義,西人重利”
思考題。
2、比較中西文化。
一、非神學的理性色彩。
其它國家、民族的宗教傳統。歐、美的基督教、阿拉伯世界的伊si蘭教、亞洲各地的佛教。宗教組織是倫理道德的主要宣傳者和倫理道德的宗教外衣。
作為中國傳統觀念的'主流的儒家思想的理性色彩。儒家的入世精神和人文傳統。
二、有博大精深的理論表述。
歷代儒家的經典:孔子——“六經”,漢代——“七經”,唐代——“九經”、“十二經”,宋代——“十三經”。
道家、墨家、法家等的著作。
三、以宗法制為淵源,以親情為根基。
宗法制的含義。家庭倫理及其延伸,家國一體。親情的延伸和社會倫理。舉例:孝順父母——尊老敬長。
思考題。
1、中國傳統倫理道德的特征。
2、社會倫理與家庭倫理的關系。
一、天命觀。
關于天的觀念。天命觀的普遍表現?!疤觳蛔?,道亦不變”,“聽天由命”,“奉天承運”,“替天行道”,“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積極的天命觀:“制天命而用之”,“盡人事,待天命”。
二、天人合一思想。
人性天賦:性善說、性惡說。
人倫與天道的合一:“人倫者,天理也”。
天人感應。
對比:歐洲人強調人與天的對立和斗爭。中國人強調人與天的和諧相處。
三、通變思想。
窮變通達觀念?!案F則變,變則通,通則久”。一切事物都要變化,不變化就不能繼續存在。
歷史上的變法改革。
四、人本主義。
人本主義的含義。以人為本,“人為萬物之靈”,人與天地的并列。
歐洲歷史上的神學統治。儒家的入世精神和人文傳統。
中國傳統人本主義與歐洲文藝復興時產生的人文主義的區別:前者強調。
的是整體的人,人類。后者強調的是個體的人。思考題。
1、天命觀的積極面與消極面。
2、天人合一思想的內容和積極意義。
3、通變思想的含義。
一、尊君。
尊君的思想理論基礎:宗法觀念;“自然法則”觀;天命觀;國家統一的需要。
“湯武革命,順天應人”,“伐無道,誅暴秦”。具體的皇帝并非不可以反對。
尊君觀念在歷史上曾有過的積極作用,如維護統一。
二、重民(民本主義)。
“敬天保民”;“民為貴”;“君舟民水”。
統治階級宣揚重民的根本目的是為了維護其統治。
重民和尊君的關系:國以民為本,民以君為主。
民本主義與民主主義的區別。
三、大一統思想。
中國早已是幅度很遼闊的國家,廣大的華夏族早已形成。
天下一統的觀念。國家統一的普遍愿望。
四、華夷之別觀念。
“夷”的概念和各種稱謂。從“尊王攘夷”到“驅除韃虜”。華夷之別觀念產生的原因。
思考題。
1、古代統治階級宣揚重民的根本原因。
2、評價民本主義觀念。
3、華夷之別的含義及其產生的原因。
一、奮發有為,建功立業。
古圣賢的言論、事跡:孔子“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史記》中關于古圣賢在困頓中的奮斗業績的敘述;岳飛的《滿江紅》;儒家一向提倡的“修、齊、治、平”。許多關于奮發有為的成語。
二、修身養性,自我完善。
修身的含義:自省、自律、自勵?!拔崛杖∥嵘怼?,“為仁由己”,“人皆可以為舜堯”。
修身的意義。自我完善;建功立業的前提和基礎。
三、士大夫推崇超脫。
士大夫的含義。道家的思想影響。士大夫超脫的表現。
超脫的消極表現和意義。
超脫的積極表現和意義?!暗疵?。
思考題。
1、修身的含義。
2、修身的意義。
3、如何看待超脫。
一、“唯有讀書高”“學而優則仕”
士農工商的社會排序??婆e制度和讀書做官?!霸姇思摇?、“書香門第”。
二、輕視體力勞動者。
“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關于“白領”和“藍領”的當代思潮。
三、鄙視商人。
歷代王朝的重農抑商政策?!盁o商不奸”的普遍意識和倫理道德觀念。士農工商的社會排序。
四、“父為子綱”,“夫為妻綱”
家長和丈夫的絕對權威?;橐霭k。男尊女卑和各種婦道。
五、均富思想。
“不患寡而患不均”。一些王朝實行的均田制?!熬毟弧钡钠鹆x口號。
思考題。
1、如何看待“唯有讀書高”?
2、傳統觀念中為什么鄙視商人?
3、如何看待均富思想?
一、傳統價值觀的一些范疇。
孔子“三達德”;孟子“四端”“四德”“五倫”;管仲“四維八德”;董仲舒“三綱五?!?。墨子“尚賢”、“非攻”、“節用”等。
二、主要的傳統價值觀。
仁義:仁和義的含義。一切德行的總稱。道義、俠義?!吧嵘×x”。傳統的義利觀,古代的義利之辯。
孝悌:孝和悌的含義。孝在傳統倫理道德中的突出地位:“孝為仁之本”。
忠誠:忠誠的幾種對象——國家民族、君主、主人、朋友等。忠君有時是忠于國家的表現。忠孝不能兩全時的取舍。
重禮:1、待人謙恭,2、遵守規矩。
守信:君子與小人的一個重要區別。
知恩圖報:“投桃報李”,“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孝敬父母也是一種知恩圖報。
保持節操:恪守固有的道德信念?!巴洳荒芮?、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等。
節儉。
男尊女卑,“三從四德”。
思考題。
1、如何看待義和利的關系?
2、如何對待孝道?
3、禮的不同含義。如何看待各種禮。
4、保持節操的含義,如何看待各種節操?
1、貴和,追求和諧。
(1)各方面的和諧:人與自然;
人際關系;治國之道等。
一方面,在封建社會里社會、政治關系是不平等的,另一方面,在思想觀念上又希望形成君惠臣忠、父慈子孝、夫義婦順的和諧關系。在人與自然的關系上則強調、追求天人合一。在治國之道上講求剛柔相濟、恩威并施。
(2)和而不同:“和為美”,“和實生物,同則不繼”
自然方面。五彩、五聲、五味。各種生物相生相滅,形成生態平衡。社會方面。各個階層、各種行業的互相配合。各地特產的交易,各種文化的交流。
同則是同一、單一。這不僅是不美好的,也使世界、社會不能持續存在和發展。
我國正在構建和諧社會,追求和諧世界。而霸權國家則企圖以自己的模式、文化來塑造整個世界。
2、尚中,不走極端。
中庸之道的涵義。中庸的積極意義和消極意義。
“過猶不及”,向真理的方向多跨出一步就是謬誤。
對社會上的許多矛盾、糾紛,尤其是人民內部的矛盾應該采取調和、妥協的方法予以處理、解決。
事物的發展會有質的變化、飛躍,導致新生事物的產生。改革、革命可以推動社會進步。所以,不能對所有矛盾都采取調和、妥協的方法予以處理、解決。
思考題。
1、和與同的區別。
2、追求和諧的意義。
3、中庸的積極意義和消極意義。
一、指導思想:
了解民族的風俗,傳承民族的文化,弘揚民族的精神。
二、活動目標:
1、讓學生了解中秋節,明白它的傳說、習俗。
2、經過中秋這個傳統節日,激發學生的愛國之情,來弘揚民族精神。
3、讓學生懂得親情的可貴,能融入團體中,促進學生之間的友情。
三、活動準備:
1、歌曲:《但愿人長久》。
2、學生事先收集有關中秋節的資料。
3、學生進行才藝準備。
4、學生帶好月餅。
四、活動過程:
1、中秋習俗交流。
2、故事交流:《嫦娥奔月》《吳剛伐桂》《月中玉兔》。
3、表演節目。
4、朗誦詩詞《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5、同學分享自我帶來的月餅。
五、活動小結。
流利地朗讀背誦古詩,了解龍潭瀑的景觀。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搜集、處理資料的能力。
該詩對學生有一定的吸引力,該瀑布也很美誘引學生一睹為快,利于學生細細學習。
使學生體會到中華民族的文化精髓。
欣賞學習法、讀書指導法。
光盤、資料卡、投影儀。
1、教學“詩畫覽勝”部分,師生共同學習《八水河玉龍瀑》古詩的詩意,領略古詩語言的魅力。重點講解“已、練、違、通銀河”等詞語。
2、學生自學“溫馨點擊”部分,。
(1)學生自讀,借助工具書學習。
(2)教師幫助學生對景色特點產生一些理性的認識。
3、學習“活動廣角”部分。
(1)教流學生對景點的認識,激發他們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2)搜集有關龍潭瀑的資料,比一比,誰搜集的最多最豐富。
4、階段。
(1)生自我,談自己的真實感受。
(2)師表揚積極發言的優秀學生。
八水河玉龍瀑。
百尺峭崖高無已,左右青山近相比。
一練高掛懸崖巔,玉龍側噴西江水。
余波流沫隨風飄,如拋珍珠墜還起。
只應泉源直上通銀河,不然何以仰視去天不違咫。
我們學校傳統文化教育的主要內容就是禮、仁、孝三個方面。
“禮”也就是說在平時的教育中,我們要按常規的要求中要培養學生良好的文明禮儀習慣,并引導學生自覺思考自己應如何改進不規范行為后面的心理動機是什么?從內心深處觸發悔過革新的想法,促其走向成熟,帶著紀律意識步入社會。
“仁”就是指愛仁,講仁義,講友愛,講愛國。
“孝”就是指對父母有“孝心”,對長輩有尊崇之心,對社會有責任心,對國家有忠心。
引導學生在活動中領悟做人之道,以形成正確的行為習慣,在習慣中升華個人品質。
1、物色好主持人。
2、準備材料。
3、節目排練。
(一)舉文言名句。
甲:1、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沒有規矩不能成方圓”是句俗語,常強調做任何事都要有一定的規矩、規則、做法,否則無法成功。出自孟軻《孟子離婁上》:“離婁之明,公輸子之巧,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保?。
乙:2、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岳陽樓記》)。
甲:3、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孟郊《游子吟》)。
乙:4、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二)引入活動。
甲:這些文言名句大家耳熟能詳,它們在禮、仁、孝三個方面蘊涵著豐富的意義,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瑰寶。
乙:“禮”也就是說在平時的教育中,我們要從小養成良好的文明禮儀習慣,帶著紀律意識步入社會。
甲:“仁”就是指愛仁,講仁義,講友愛,講愛國。
乙:“孝”就是指對父母有“孝心”,對長輩有尊崇之心,對社會有責任心,對國家有忠心。
甲:是啊,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它們經歷了歲月的考驗和提煉,留下來很多精華,閃耀著民族智慧與民族精神的燦爛光芒。
乙:這也是它們吸引我們的主要原因,我想我們都愿意為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盡一份力。
甲:我們愿意多多地與朋友們分享中華文化的精華,愿意奮力探索已經被淡忘的遠古文明,愿意接近每一個樸素的古老民族。
合:我們的視野縱貫千古,橫及八荒,遨游馳騁,此樂何及?《傳統文化伴我行》主題班會現在開始。
(三)活動過程:
甲:記得西方的經典名言中有這么一句:“播種一種思想,收獲一種行為;播種一種行為,收獲一種習慣;播種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種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蔽矣X得這一句話非常好,適于思考,更適于身體力行。
乙:對,記得在初一的時候班主任趙老師就在班中強調過“靜、凈、敬、競”的原則,幫助咱們養成守紀律、愛干凈、知尊敬、敢競爭的'良好的行為習慣。
甲:下面請幾個同學談談對這幾個字的理解。(節目1)。
乙:是啊,在“班榮我榮,班恥我恥”、“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良好氛圍中,現在我們初二(1)班整個班級呈現出一派團結協作,積極向上,努力進取的生機勃勃的氣象,得到了眾多領導、老師以及同學的贊揚與肯定。
甲:正所謂人心齊,泰山移,團結就是力量。只有我們這個大家庭中的所有成員都團結互助,我們班的凝聚力才會強,集體力量才會大,面貌才會蒸蒸日上。請聽合唱《團結就是力量》(節目2)。
乙:我們如果能從學生時代就養成小養成良好的文明禮儀習慣,帶著紀律意識步入社會,那我們就會取得很優異的成績的!
甲:下面,請同學講班中團結互助的感人故事。(節目3)。
乙:這就是傳統文化教育的主要內容就是禮的重要性??!我們在這個溫暖的集體中,就要用班規校紀約束自己,爭當品國學、懂文明、講誠信、知責任,能上進的文明中學生??!
甲:是啊,記得初一時我們就學過“惻隱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禮也;是非之心,智也?!?/p>
乙:愿我們講仁義,講友愛,都能成為朋友!我們要常懷感恩之心感謝所有給過我們幫助的人,我們也要常懷惻隱之心,去積極幫助別人!
甲:請聽男生小合唱《朋友》(節目4)。
乙:今天,我們除了要感謝在座的老師和同學對我們的幫助,我們還要感謝父母父母對我們的養育之恩。
甲:“孝”就是指對父母有“孝心”,對長輩有尊崇之心。烏鴉尚知反哺,小羊尚知跪乳,更何況我們人呢!
乙:請同學講一講父母做的讓你感動的事和你做的讓父母感動的事。
(節目5)。
甲:看,我們的家長多理解我們,多支持我們,給了我們這么多的鼓勵。
乙:讓我們也去理解他們,不辜負他們對我們的殷切希望。力爭取得讓他們滿意的成績。
甲:請聽女生小合唱《感恩的心》。(節目6)。
乙:我們在這次班會開始時就說了,我們學校傳統文化教育的主要內容就是禮、仁、孝三個方面。
甲:我們做到有“禮”,才會從遵從小事成長為遵從大事從而為國作貢獻;做到有“仁”也會從愛個人、愛小家成長為愛祖國愛大家;做到有“孝”還會從對父母有孝心、對長輩有尊崇之心成長為對社會有責任心,對國家有忠心。
乙:我們就先從對祖國知識的了解表明我們的愛國心吧!請幾個同學談談他們眼中的祖國。(節目7)。
甲:看今朝,頌祖國,聽完他們的介紹,我們加強了對祖國的了解。今天的中國,在洗刷了百年的恥辱之后,正朝著復興中華民族的宏偉大業闊步前進,要實現巨龍的騰飛,需要我們從現在開始就學好本領,掌握先進的科技文化知識,將來好投身到建設祖國的行列中去。
乙:我們學一學這些愛國的英雄吧,請聽幾個小故事。(節目8)。
甲:是啊,這么多的先輩英雄們給我們樹立了榜樣,我們真應該為他們而驕傲,為我們的祖國而驕傲。
乙:請聽詩朗誦《我為你而驕傲》。(節目9)。
甲:剛才,我們欣賞了精彩的朗誦,讓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想起了祖國母親對我們的一切,一股濃濃的愛國情懷就產生了?,F在,我們何不為祖國獻上我們的祝福呢?(節目10)。
甲:你覺得同學們的祝福怎么樣?
乙:我們同學的祝福都是發自真心的,也說出了我們年輕一代的心聲。在這里,我也想祝愿我們偉大祖國日新月異,更加繁榮昌盛。
甲:祖國,我們偉大的祖國,正如一輪鮮紅的太陽,在新世紀的曙光中噴薄而出。
乙:我們,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意氣風發,我們要用手中的筆去描繪祖國明天的藍圖。
甲::在奮斗的過程中我們遇到困難不怕,遇到挫折不怕,我們就像那勇敢的海燕一樣,去奮斗、去搏擊,用自己的青春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請聽詩朗誦海燕。(節目11)。
乙:我們想搏擊風浪。
甲::我們想展翅飛翔。
乙:請趙老師給我們鼓鼓勁(節目12)。
甲:我們感謝老師給我們的鼓勵。
(四)、結束語:
甲:1、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
(人在幼時養成的習慣,就像人天生自然固有的一樣,難以更改?!稘h書賈誼傳》作者班固)。
乙:2、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過零丁洋》)。
甲: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乙:4、上下同欲者勝。(孫武)。
甲:讓我們學好“禮、仁、孝”!
乙:為自己、為家庭、為班級、為社會、為國家,做出自己的貢獻!
合:《傳統文化伴我行》主題班會現在結束。
3、學習關系性議論文的寫法以及正反議論、比喻論證、類比論證等說理方法的運用。
如何運用正反議論、比喻論證、類比論證等說理方法寫作。
教學內容和過程。
學生談對“傳統文化”和“文化傳統”的理解,教師進行點撥。
二、作者簡介:
龐樸,生于1928年,江蘇淮安,漢族,現代學者。
《沉思集》。
《集——中國文化與哲學論集》。
三、總體結構:
總——分——總最典型的關系性。
(傳統)統化(兩重性)。
文傳。
化統。
四、學習課文第1—3自然段:
1、第1自然段——討論。
(1)“一個多世紀”從何時開始?
鴉片戰爭以來。
(2)“社會實驗”指什么?
救國圖存運動:洋務運動、變法維新、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仁人志士)新民主主義革命直至社會主義革命。
(3)“徹底決裂”“徹底砸爛”“在白紙上描繪未來”
(五四時期對于傳統否定過多,一直延續到60—70年代)。
強調不可利用“過去”(“傳統”),構筑“未來”
2、第2自然段——討論。
傳統是什么?(強調“形成”“作用”)。
3、第3自然段——討論。
提出“……”差別。(比喻)。
全文總起,闡述什么是傳統。
引出問題:由近及遠,由淺入深,由俚俗進入學術層面。
1、第4自然段——討論。
(什么是文化傳統?)。
全稱、落腳、對應(時空界定)、內容、成分(例如)。
2、第5自然段——討論。
時代性、民族性。
3、第6—7自然段——討論。
(1)“傳統文化”發展過程中出現哪幾種情況?
“或者……或者……”“有的……有的……”
(2)各人對傳統文化進行分析批判,可以做那些工作?
“明辨……遺響”
理解圖片(p65)。
六、學習“文化傳統”:
1、第8—9自然段——討論。
對“文化傳統”概念進行界定。
(什么是文化傳統?)。
全稱、落腳、特征(比較)、產生、成長、形成、實質。
2、第10自然段——討論。
(1)什么不能成為“民族的共同心理”?
“在這種生活里……思想”
(2)什么能成為“文化傳統”?
“為這一民族生活……物質力量”
3、第11自然段——討論。
“文化傳統”有什么作用?
為什么說它是“惰性力量”?
“制約看……關懷”“一種……象征”“沒有……鞏固”
4、第12—13自然段——討論。
(1)“文化傳統”變化的特點是:
緩慢的、漸進的、非一蹴而就的`。
“文化傳統”受外界影響是如何進行的?
接觸——交流——變化。
(3)外來文化中如何才能成為傳統中的一個部分?
“經過自己文化傳統……整合”
七、學習“財富和包袱”
1、作者稱“財富”“包袱”是如何而言的?
“從頭開始……生存本領”
“具有……層面”
2、我們說如何辨證地了解和掌握兩重屬性?
“運用它……千里之外”
3、現實中存在哪幾種簡單化的理解?
“一種人……財富”
八、小結。
本文既是學術性議論文(文體角度),又是關系性議論文(表達方式)。作者在保持學術研究嚴肅性的前提之下追求文采,表述通俗,使文章既具有議論文的辨證性的同時又饒有風趣。
授課時間:
教學目標:讓學生了解白居易及其《問劉十九》的原文及譯文。背誦這首詩。
教學過程:
一、經典回放。
1、讀原文,學生初步感知。
2、學生談感受。
二、出示譯文。
學生與原文對照,進行自學,教案《‘教案’四年級傳統文化備課教案》。
三、溫馨點擊。
讀讀,增長知識并從中受到教育。
四、活動廣角。
1、背過這首詩。
2、你還讀過白居易的哪些詩?
3、再讀古詩《過故人莊》。
五、成長階梯。
認真填寫。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qitafanwen/8333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