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寫作時我們可能會遇到寫作靈感不足的困擾,這時候范文可以給我們很好的啟發。在下面的范文范本中,你可以找到各類文章范例,從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寫作的技巧。
教學內容:
教材有關折扣的內容。
教學目標:
1、經歷了解信息,解決折扣問題的過程。
2、理解打折的含義,以及折扣與分數、百分數之間的關系,會解答有關打折的問題。
3、體驗百分數在現實生活中的廣泛應用,獲得用數學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
教學重點:
理解折扣和分數與百分數的`含義。
教學難點:
解決有關折扣的實際問題。
教學活動:
一、導入。
同學們,在剛剛過去的寒假生活中,你注意到了沒有,好多商家為了促銷商品,舉行了促銷活動,把你知道的情況說一說。
同學們對折扣看來并不陌生,今天我們就來深入研究折扣的相關問題。
二、探究體驗,經歷過程。
1、商店有時降價出售商品,叫做打折銷售,俗稱“打折”。幾折就表示十分之幾,也就是百分之幾十。例如,打九折出售,就是按原價的90%出售。你知道什么叫“八五”折嗎?(學生自己給答案)。
2、教材第8頁例1(1)題,你知道了什么?
(已知自行車的原價是180元,現在商店打八五折出售)。
買這輛自行車用了多少錢?該怎么解答呢?說說你的想法。
(學生交流——我們已知八五折是按原價的85%出售,所以這輛自行車需要的錢數就是原價的85%,“求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用乘法計算”。)。
學生自己列式計算解決問題,教師巡視了解情況。
3、教材第8頁例1(2)題。
學生嘗試獨立解答,老師巡視了解情況,指導個別有困難的學生。
交流:誰來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應該怎樣列式?
對于解答正確的學生要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提倡算法多樣化,不強求統一。
三、課堂練習。
教材第8頁“做一做”
四、課末總結。
(折扣=現價/原價現價=原價*折扣現價=原價/折扣)。
五、課后作業。
根據本班實際情況自行設計。
板書設計:
折扣。
打幾折,就是按原價的百分之幾出售。
折扣=現價/原價。
現價=原價*折扣。
現價=原價/折扣。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教學。
工作計劃(2020——2021學年度第二學期)。
提高優生的自主和自覺學習能力,進一步鞏固并提高中等生的學習成績,幫助差生取得適當進步,讓差生在教師的輔導和優生的幫助下,逐步提高學習成績,并培養較好的學習習慣,形成基本能力。培化計劃要落到實處,發掘并培養一批尖子,挖掘他們的潛能,從培養能力入手,訓練良好學習習慣,從而形成較扎實基礎,并能協助老師進行輔差活動,提高整個班級的素養和成績。
二、學生情況分析:
本學期本班共有學生19人,從上學期的學習情況及知識技能掌握情況、期末檢測情況看,大部分學生學習積極性高,學習目的明確,上課認真,作業能按時按量完成,且質量較好,但也有部分學生基礎知識掌握還不夠扎實,分析問題的能力還比較弱,學生的學習習慣(比如審題習慣、書寫習慣、檢查習慣和作業是否及時完成等)還有待培養。
在學習態度方面,本班大約有20%的學生學習被動,大約有8%的學生作業存在欠交或遲交的現象,作業有錯不自覺訂正的情況更為普遍。
本學期是小學階段的最后一個學期,學生既要學習新的知識“圓柱和圓錐”、“正比例和反比例”,又要系統復習小學階段所有的知識,可見學習的壓力比較大。特別是學困生,存在更大的壓力與挑戰。因此,本學期除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外,在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知識的復習與鞏固、學困生的幫扶上都是本學期工作的重點。通過培優輔潛的方式使優秀學生得到更好的發展,潛能生得到較大進步。
三、
教材簡析:
本冊教材內容分為“圓柱和圓錐”、“正比例和反比例”和“總復習”三部分?!翱倧土暋卑?個單元。
(一)圓柱和圓錐:包括“面的旋轉”“圓柱的表面積”“圓柱的體積”“圓錐的體積”4個課題。
(二)正比例和反比例:包括“變化的量”“正比例”“畫一畫”“反比例”“觀察與探究”“圖形的放縮”“比例尺”7個課題。
(三)總復習:包括“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解決問題的策略”。
四、教學目標:
1、認識圓柱和圓錐,掌握它們的特征,認識圓柱的底面、側面和高,認識圓錐的底面和高,會求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掌握圓柱圓錐的體積計算方法。
2、理解、掌握正比例、反比例的意義,能正確判斷兩種量是否成正比例、反比例。學會使用數對確定點的位置,懂得將圖形按一定比例進行放大和縮小。理解比例尺的意義,能正確計算平面圖的比例尺。提高學生利用已有知識、技能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周密思考問題的良好習慣。
3、通過對生活中與體育相關問題的解決,學會綜合運用包括算式與方程在內的相關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發展抽象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一步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
4、通過對生活中與科技相關問題的解決,擴展學生數學視野,培養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和態度,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
會解簡易方程;
養成檢查和驗算的習慣。
6、鞏固已獲得的一些計量單位大小的表象,進一步明確各種計量單位的應用范圍,牢固地掌握所學的單位間的進率,能夠比較熟練地進行名數的簡單換算。
7、牢固地掌握所學的幾何形體的特征,進一步掌握一些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和相互之間的聯系,能夠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些幾何形體的周長、面積和體積,鞏固所學的簡單畫圖、測量等技能,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8、掌握所學的統計初步知識,能夠看懂和繪制簡單的統計圖表,能對統計數據作簡單的分析,并且能夠計算求平均數問題。
9、牢固地掌握所學的一些常見的數量關系和應用題的解答方法,能夠比較靈活地運用所學知識獨立地解答所學的應用題和生活中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五、本冊教材的重點、難點:
1.認識圓柱和圓錐,理解特征;
學會計算圓柱的側面積、表面積;
了解體積的推導過程。
2、培養學生看懂復式折線統計圖和根據統計圖中的數據分析問題,加強學生對統計思想和方法的認識。
3、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會運用比例知識接應用題。能運用不同的知識解答應用題,加強整數、分數運算和比例之間的聯系。
4、系統的整理和復習,使學生對所學的數學知識得到鞏固和加深,計算能力和解答應用題的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高,更好達到小學數學教學的預定目標。
六、教學措施:
1、進一步培養合理、靈活地演練計算能力2、提高學生的分析、比較和綜合能力。
3、培養抽象思維和概括、判斷、推理能力,以及以此類推、舉一反三的能力。
4、培養思維的靈活性和敏捷性。
5、培養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6、加強學生的空間立體感。
7、加強口算練習,學會解答比較簡單的整數、分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逐步提高學生四則計算的能力。
8、能掌握一些常見的數量關系和應用題的解答方法,逐步提高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9、增加動手操作的機會,使學生獲得正確的圖形表象,正確計算一些幾何形體的周長、面積和體積。
10、能掌握單位間的進率,能夠正確進行名數的換算。
七、輔差措施:
1、思想教育,轉化觀念端正學習態度。
2、根據學生的知識缺漏,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補缺補漏。
3、多一份關心、幫助,努力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多鼓勵、表揚他們,使其體驗成功、努力學習。
4、因材施教,重視基礎知識的掌握。
5、課堂上多設計一些力所能及的問題,讓他們回答,并逐步提高要求。
6、加強作業指導、抓質量。
7、開展一幫一活動,讓優秀學生帶動后進生,促使他們的轉化。
8、加強家校聯系,共同教育。
八、教學進度表:
周次教學內容備注一單元一圓柱和圓錐1、教學準備;
2、面的旋轉二1、圓柱的表面積;
2、圓柱的體積三1、圓柱的體積;
2、實踐與活動;
3、練習一四單元二正比例和反比例1、變化的量;
2、正比例五1、畫一畫;
2、反比例六1、觀察與探究;
2、圖形的放縮;
3、比例尺七1、練習二;
2、整理與復習總復習數與代數1、數的認識:整數;
八2、小數、分數、百分數和比九數與代數1、常見的量;
2、數的運算:運算的意義十數與代數1、估算;
2、計算與應用;
3、運算律;
期中檢測十一數與代數1、運算律;
2、用字母表示數;
3、方程十二數與代數1、正比例、反比例;
2、探索規律;
十三空間與圖形1、圖形的認識:線與角;
2、平面圖形;
十四空間與圖形1、立體圖形;
圖形與測量;
2、圖形與變換;
3、圖形與位置十五統計與概率1、統計與概率;
2、可能性;
本班共有學生33人,其中男生18人,女生15人,學生的聽課習慣已初步養成,班上同學思想比較要求上進,有部分學生學習態度端正學習水平強,學習有方法,學習興趣濃厚;另一部分學生表現為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態度不端正,作業經常拖拉甚至不做。從去年的學習表現看,學生的計算的方法與質量有待進一步訓練與提升。優等生與后進生的差別明顯。故在新學期里,我們在此方面要多下苦功,充分利用小組合作學習學習方式,面向全體學生,增強培養他們的各種學習數學的水平,全面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二、教材簡析:
本冊教材內分為“圓柱和圓錐”、“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圖形的運動”和“總復習”5部分?!翱倧土暋卑?個單元。
(一)圓柱和圓錐:包括“面的旋轉”“圓柱的表面積”“圓柱的體積”“圓錐的體積”4個課題。
(二)比例:包括“比例的理解”“比例的應用”“比例尺”“圖形的放縮”4個課題。(三)圖形的運動:圖形的旋轉、圖形的運動、欣賞與設計、數學好玩4個課題(四)正比例和反比例:變化的量、正比例、畫一畫、反比例。
(五)總復習:包括“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解決問題的策略”。三、教學目的和要求:
1、理解圓柱和圓錐,掌握它們的特征,會求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掌握圓柱、圓錐的體積計算方法。
2、理解、掌握正比例、反比例的意義,能準確判斷兩種量是否成正比例、反比例。學會使用數對確定點的位置,懂得將圖形按一定比例實行放大和縮小。理解比例尺的意義,能準確計算平面圖形的比例尺。
3、比較系統地牢固地掌握相關整數和小數、分數和百分數、簡易方程、比和比例等基礎知識;具有實行整數、小數、分數四則運算的水平,會使用學過的簡便算法,合理、靈活地實行計算,進一步提升計算水平;會解簡易方程;養成檢查和驗算的習慣。4、牢固地掌握所學的幾何形體的特征,進一步掌握一些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和相互之間的聯系,能夠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些幾何形體表面積和體積。
5、掌握所學的統計初步知識,能夠看懂和繪制簡單的統計圖。
1、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會使用比例知識接應用題。能使用不同的知識解答應用題,增強整數、分數運算和比例之間的聯系。
2、理解圓柱和圓錐,理解特征;學會計算圓柱的側面積、表面積;了解體積的推導過程。
3、培養學生看懂復式折線統計圖和根據統計圖中的數據分析問題,增強學生對統計思想和方法的理解。
4、系統的整理和復習,使學生對所學的數學知識得到鞏固和加深,計算水平和解答應用題的水平得到進一步的提升,更好達到小學數學教學的預定目標。五、水平目標:
1、培養學生抽象、概括水平和判斷、遷移類推的水平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水平。
2、增強口算練習,進一步培養合理、靈活地實行計算的水平。
3、能掌握一些常見的數量關系和應用題的解答方法,逐步提升解答應用題的水平。
1、在教學中,盡量創設數學活動的情景,讓學生把數學知識演繹到生活中來,從中感受成功的喜悅與失敗的酸楚,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同時繼續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方式,讓學生之間多交流、合作,能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認真聽取別人的意見,發現問題即時糾正,逐步養成實事求是、認真嚴謹的學習態度。
2、在教學中,要因材施教,用科學的方法教學,逐步提升教學效果,平時要多學習、多積累,認真編寫和使用符合班情、學情的導學案,讓好的教學手段走進課堂,讓新的教學理念貫穿整個教學過程,提升課堂教學效率。教學進度表:
(一)圓柱和圓錐。
第1-2周(二)比例。
第3-4周(三)圖形的運動。
第5周(四)正比例和反比例。
第6-7周(五)總復習。
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解決問題的策略綜合訓練調整提升。
第8-10周第11-12周第13周第14-15周第16-18周第19周。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數一數,初步接觸1-10各數,初步學會數出個數在10以內的物或人,初步學會用1-10各數和同學交流物體的個數。
2、使學生在數數的過程中,了解分類數數的方法,感受從“數”的角度觀察事物的獨特價值,初步體會符號化思想。
3、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初步數學與生活的聯系,產生喜歡數學的積極情感。
教學重點。
會按順序數出10以內的數。
教學難點。
從兒童樂園的場景圖中抽象出數再用點子圖表示數。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談話:小朋友,從今天起,老師將和大家一起學習和研究很多有趣、有用的數學問題,小朋友們將在數學課上學到很多有用的本領。今天這節課,老師就和小朋友們一起到兒童樂園去玩一玩,好嗎?不過,今天到兒童樂園玩,跟平時的玩可不一樣,我們要用數學的方法去玩、去觀察、去思考。(光盤出示兒童樂園主題圖)。
二、自主探索,體驗領悟初步感知。
(1)提問:圖上畫的是什么地方,都畫了些什么?
(2)小組交流后集體交流。
2.看主題圖數數。
(2)學生先自己數一數,再數給同桌聽。
(3)集體交流,教師引導學生按順序數,并指出在數較多的物體時,可以數一個輕輕地劃掉一個,防止遺漏。
如果有學生數的角度與書上不同,只要合理教師也應該加以肯定。如有學生說:“有2個小朋友在蕩秋千”,“有2個小朋友在騎木馬”等等。
3.總結方法。
(1)開展討論:怎樣數數又對又快?
小組討論后再集體交流。
(2)小結:數數時,要一個一個按順序數,可以從左往右或從右往左數,也可以從上往下或從下往上數,這樣就不會多數或少數了;如果數的是畫在書上的圖,可以用筆點著數,或者數一個用筆作一個記號,這樣數就又對又快了!最后數到幾,就說明一共有幾個物體。
三、鞏固深化,寓教于樂。
1.按順序數數。
談話:你能看著圓點圖,按順序從1數到10嗎?同桌的小朋友先互相數一數。反饋:指名數一數。
組織交流。
3.用點子圖表示個數。
(1)提問:我們可以用一些簡單的符號表示物體個數,你想用哪些符號表示?
(2)討論:我們就先用點子來表示。有1個滑梯就用1個點子表示。(出示點子圖)怎樣表示秋千的個數?為什么?(出示點子圖)怎樣表示木馬、小飛機、蝴蝶、小鳥、氣球的個數?(出示點子圖)。
四、總結提升,激發學習責任感。
談話: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數數,你們學得開心嗎?
數學與我們的生活緊緊相連,它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希望我們每一個小朋友都能從現在起認真學習數學,與數學交朋友,長大后為祖國作貢獻。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第92頁。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在看一看、想一想、折一折、說一說、估一估一系列活動中,理解分數的意義,初步認識幾分之一,會讀寫分數。
2、能力目標:通過小組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情感目標:在動手操作,觀察比較中,培養學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學習的精神,使之獲得成功的體驗。
【教學重點】理解分數的意義,初步認識幾分之一,會讀寫分數。
【教學難點】理解分數的實際意義。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和學生用具。
【教學過程】。
(一)情境談話,導入新課。
小朋友們,你們知道農歷八月十五是什么節日嗎?(中秋節)中秋節有什么習俗呢?(賞月、吃月餅)(課件)同學們愛吃月餅嗎?(愛)。
師:這里有4塊月餅,怎樣分給兩個小朋友才公平呢?(課件)。
生:一人分2塊,這樣才公平。
師:數學上把“公平、一樣多”叫做“平均分”(板書:平均分)。
師:如果有兩塊月餅,又該怎么分呢?(課件)。
生:每人分一塊。
師:現在月餅只有一塊(課件),還能平均分給兩個小朋友嗎?
生:能。(師板書:把一塊月餅平均分成兩份,)(課件演示分的過程)。
生:分數。
師:對!今天我們就來初步認識這個新朋友——分數。(板書:分數的初步認識)。
(二)動手操作,探索交流。
1、認識1/2:
師:誰能結合剛才分月餅的過程說一說1/2表示什么意思?
(引導學生說出:表示把一個月餅平均分成兩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板書: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
師:指名學生再次說說1/2的意思。
師:(師指另一份月餅)那這一份呢?(讓學生明白另一份也是這個月餅的1/2)。
師:現在同桌相互說說1/2的意思。
師:1/2怎么寫呢?(伸出手指和老師一起寫:先寫一短橫—,表示平均分;再寫下面的2,表示平均分成了兩份;最后寫上面的1,表示其中的一份)。
師:1/2怎么讀呢?(生讀一遍,再書空寫一遍。)。
2、理解1/2:
(1)體會分數的實際意義。
師:大家想想,半塊月餅可以是1/2,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可以是這樣分的?
生:一個蘋果、一個蛋糕……(用生活實例完整地說一說1/2所表示的具體含義)。
【設計意圖:使學生進一步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
(2)、動手折一折。
師:其實,我們的長方形、正方形、圓形紙片上也都藏著1/2,想不想把它找出來?
請看要求(課件出示:先折一折,再把它的1/2涂上顏色)。
生:動手操作,動口說含義。
師:(巡視指導),做完的同學同桌互相小聲說說,你是怎樣得到這張紙的1/2的?(學生把自己的作品貼在黑板上)。
生1:我把這張正方形紙片平均分成兩份,每份是它的1/2。
生2:我把這張長方形紙片平均分成兩份,每份是它的1/2。
生3:我把這張圓形紙片平均分成兩份,每份是它的1/2。
師:追問,這些圖形各不相同,為什么都可以表示出1/2?
生:都是把這些圖形平均分成兩份,所以每份都是它的1/2。
師:對!只要把一個圖形平均分成兩份,每份就是它的1/2。
3、判斷1/2,引出1/4。
師:老師也折了幾種圖形,涂色部分是不是它們的1/2呢?請大家用手勢判斷“對”或“錯”,看誰反應快?。ㄕn件出示:)。
生1:第一個對,因為它是把一個正方形平均分成兩份,每份就是它的1/2。
生2:第二個錯,因為它不是平均分。
生3:第三個不是1/2,應該是1/4。
【設計意圖:通過判斷練習,進一步明白1/2的含義,同時巧妙的引出了】。
4、探索1/4。
(1)、認識1/4。
師:誰來說說1/4表示什么意思?
生:表示把一個三角形平均分成了四份,每份是它的1/4。
師:誰會寫1/4?
生:一生上臺板演,全班書空。
(2)、探索1/4。
小組活動:折出一張正方形紙的1/4并涂一涂。
師:小組先討論一下不同的折法,然后再動手,比一比哪一組的方法又多又好。
小組合作,小組交流,小組自愿將作品展示在黑板上和全班交流。
同桌互相說說1/4表示什么意思?
師:追問:這些圖形都相同,折法不同,為什么每份都能用1/4來表示?
生:都是把正方形平均分成了四份,每份都是它的1/4。
師:很正確!只要把一個圖形平均分成四份,每份都是它的1/4。
(三)、鞏固練習、拓展應用。
來!睜大雙眼到生活中看一看。
1、看:下面的畫面讓你聯想到幾分之一?(課件)。
2、播放:多美滋1+1奶粉廣告。
東東把一塊蛋糕平均分成四份,一看來了八人,剛解決這個問題,又來了第九個人。
看廣告讓你能聯想到幾分之一?
生:能想到1/4。
從哪個畫面中聯想到1/8?
生:第一幅畫面,蛋糕平均分成四份,每人吃到一份。
生:能想到1/8。
從哪個面畫中聯想到的1/8?
生:第三、四畫面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8份,每人吃到一份。
生:能想到1/2。
這里的1/2是整個蛋糕的1/2嗎?
生:不是,是小男孩手上蛋糕的1/2。
生:1/9。
如果開始就有9個人,平均分成9份,每人就得到這塊蛋糕的?
(四)回歸生活、全課總結。
其實,生活中還有許許多多的分數,只要同學們善于觀察就能發現它們。下面就讓我們在歌聲中結束今天的內容吧?。úシ拧缎腋E氖指琛罚?。
【板書設計】。
分數的初步認識。
把一塊月餅平均分成兩份,每份是這塊月餅的二分之一。
1/2?1/4。
(學生作品展示)(學生作品展示)。
1.利用正比例解決一些簡單的生活問題,感受正比例關系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2.能根據正比例的意義,判斷兩個相關聯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3.結合豐富的事例,認識正比例。
教學重點。
1.結合豐富的事例,認識正比例。
2.能根據正比例的意義,判斷兩個相關聯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教學難點。
能根據正比例的意義,判斷兩個相關聯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教學用具。
課件。
教學過程。
活動一:在情境中感受兩種相關聯的量之間的變化規律。
(一)情境一。
1.觀察圖,分別把正方形的周長與邊長,面積與邊長的變化情況填入表格中。請根據你的觀察,把數據填在表中。
說說從數據中發現了什么?
3.小結:正方形的周長和面積都隨邊長的增加而增加,在變化過程中,正方形的.周長與邊長的比值一定都是4。正方形的面積一邊長的比是邊長,是一個不確定的值。
說說你發現的規律。
(二)情境二。
1.一種汽車行駛的速度為90千米/小時。汽車行駛的時間和路程如下:
2.請把下表填寫完整。
3.從表中你發現了什么規律?
說說你發現的規律:路程與時間的比值(速度)相同。
(三)情境三。
1.一些人買一種蘋果,購買蘋果的質量和應付的錢數如下。
2.把表填寫完整。
3.從表中發現了什么規律?
應付的錢數與質量的比值(也就是單價)相同。
4.說說以上兩個例子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小結:路程隨時間的變化而變化,在變化過程中路程與時間的比值相同;應付的錢數隨購買蘋果的質量的變化而變化,在變化過程中應付的錢數與質量的比值相同。
5.正比例關系:
(1)時間增加,所走的路程也相應增加,而且路程與時間的比值(速度)相同。那么我們說路程和時間成正比例。
(2)購買蘋果應付的錢數與質量有什么關系?
6.觀察思考成正比例的量有什么特征?
一個量隨另一個量的變化而變化,在變化過程中這兩個量的比值相同。
(四)想一想。
1.正方形的周長與邊長成正比例嗎?面積與邊長呢?為什么?
師小結:
(1)正方形的周長隨邊長的變化而變化,并且周長與邊長的比值都是4,所以正方形的周長與邊長成正比例。
請你也試著說一說。
(2)正方形的面積雖然也隨邊長的變化而變化,但面積與邊長的比值是一個變化的值,所以正方形的面積和邊長不成正比例。
請生用自己的語言說一說。
2.小明和爸爸的年齡變化情況如下:
小明的年齡/歲67891011。
爸爸的年齡/歲3233。
(1)把表填寫完整。
(2)父子的年齡成正比例嗎?為什么?
(3)爸爸的年齡=小明的年齡+26。雖然小明歲數增加,爸爸歲數也增加,但是小明歲數與爸爸歲數的比值隨著時間發生變化,不是一個確定的值,所以父子的年齡不成正比例。
與同桌交流,再集體匯報。
在老師的小結中感受并總結正比例關系的特征。
活動二:練一練。
1.判斷下面各題中的兩個量,是否成正比例,并說明理由。
(1)每袋大米的質量一定,大米的總質量和袋數。
(2)一個人的身高和年齡。
(3)寬不變,長方形的周長與長。
2.根據下表中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與高相對應的數值,判斷當底是6厘米的時候,它們是是成正比例,并說明理由。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隨高的變化而變化,即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與高的比值不變,所以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與高成正比例。(也可以用公式進行說明)。
3.買郵票的枚數與應付的錢數成正比例嗎?填寫表格。先填寫表格,再說明理由。
應付的錢數隨購買的枚數的變化而變化,而且比值不便。所以應付的錢數與買郵票的枚數成正比例。
4.找一找生活中成正比例的例子。
5.先自己獨立完成,然后集體訂正,說理由。
本班有學生40人,從總體上看,大多數學生學習態度比較端正,能積極投入到學習中,上課能專心聽講,認真思考問題,能按時完成作業。但是自覺學習習慣不是很好,依賴性太強,有的學生計算能力比較差,有的學生動手能力比較差,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很差,存在很明顯的兩極分化,后進生的面還是大,針對這些情況,本學期在重點抓好基礎知識輔導的同時,加強后進生的輔導和優等生的指導工作,全面提高及格率和優秀率。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內容分為圓柱和圓錐、比例、圖形的運動、正比例和反比例、數學好玩和總復習六部分??倧土暟?個單元。
(一)圓柱和圓錐:包括面的旋轉圓柱的表面積圓柱的體積圓錐的體積4個課題。
(二)比例:包括比例的認識、比例的應用、比例尺、圖形的放大和縮小4個課題。
(三)圖形的運動:包括圖形的旋轉(一)、圖形的旋轉(二)圖形的運動欣賞與設計4個課題。
(四)正比例和反比例:包括變化的量、正比例、畫一畫、反比例4個課題。
(五)數學好玩:包括繪制校園平面圖、神奇的帶子、可愛的小貓3個課題。
(六)總復習:包括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解決問題的策略。
三、教學目標。
1、認識圓柱和圓錐,掌握它們的特征,會求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掌握圓柱、圓錐的體積計算方法。
2、理解、掌握比例、正反比例的意義,能正確判斷兩種量是否成正比例、反比例。學會使用數對確定點的位置,懂得將圖形按一定比例進行放大和縮小。理解比例尺的意義,能正確計算平面圖形的比例尺。
3、學生在圖形的運動學習中,通過觀察、操作、想象,經歷一個簡單圖形經過平移或旋轉制作復雜圖形的過程,能有條理地表達圖形的平移或旋轉的變換過程,發展空間觀念;經歷運用平移、旋轉或作軸對稱圖形進行圖案設計的過程,能靈活運用平移、旋轉和軸對稱在方格紙上設計圖案;結合欣賞和設計美麗的圖案,感受圖形世界的神奇。
4、比較系統地牢固地掌握有關整數和小數、分數和百分數、簡易方程、比和比例等基礎知識;具有進行整數、小數、分數四則運算的能力,會使用學過的簡便算法,合理、靈活地進行計算,進一步提高計算能力;會解簡易方程;養成檢查和驗算的習慣。
5、牢固地掌握所學的幾何形體的特征,進一步掌握一些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和相互之間的聯系,能夠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些幾何形體表面積和體積。
6、使學生鞏固已獲得的一些計量單位大小的表象,進一步明確各種計量單位的應用范圍,牢固地掌握所學的單位間的進率,能夠比較熟練地進行名數的簡單換算。
7、牢固地掌握所學的一些常見的數量關系和應用題的解答方法,能夠比較靈活地運用所學知識獨立地解答所學的應用題和生活中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會運用比例知識解決問題。能運用不同的知識解答問題,加強整數、分數運算和比例之間的聯系。
2、認識圓柱和圓錐,理解特征;學會計算圓柱的側面積、表面積;了解體積的推導過程。
3、系統的整理和復習,使學生對所學的數學知識得到鞏固和加深,計算能力和解答應用題的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高,更好達到小學數學教學的預定目標。
五、教學措施。
1、加強計算訓練,進一步培養合理、靈活地進行計算的能力;加強口算練習,學會解答比較簡單的整數、分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逐步提高學生四則計算的能力。
2、在教學中以學生為學習的主人,培養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分析、比較和綜合能力;培養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判斷、推理能力,以及遷移類推的能力;培養思維的靈活性和敏捷性。
3、加強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培養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讓學生掌握一些常見的數量關系和應用題的解答方法,逐步提高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4、重視學法指導提倡學法的多樣性,關注學生的個人體驗,使學生從學會向會學轉變,達到教是為不教的目的。
5、改變觀念,增強學生實踐機會,使學生獲得正確的圖形表象,正確計算一些幾何形體的周長、面積和體積,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六、課時安排。
1、圓柱和圓錐…………………………………………………………………7課時。
2、比例…………………………………………………………………………7課時。
3、圖形的運動…………………………………………………………………7課時。
4、正比例和反比例……………………………………………………………7課時。
數學好玩……………………………………………………………………3課時。
整理與復習…………………………………………………………………3課時。
總復習數與代數……………………………………………………………15課時。
總復習圖形與幾何…………………………………………………………9課時。
總復習統計與概率…………………………………………………………5課時。
總復習解決問題的策略…………………………………………………15課時。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信息技術已經進入到數學課堂教學中,使人們對數學本身及其數學教學方法的認識有了根本的轉變。多媒體輔助教學,以其龐大而精確的信息儲存能力越來越顯示出它無可比擬的優勢。多媒體教學可以利用音頻、動畫、特效、音樂等豐富多彩的媒體使原本單調的數學教學變的更生動、更有趣、更迅速,突破、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使學生更直接、更全面地了解數學,從聽、視、觸等多感官相結合對學生觀察、想象、分析、推理能力的培養產生極大的作用,精心設計的課件,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下面我就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制作課件的幾點體會:
一、根據學生思維特點設計課件。
數學是抽象性、邏輯性很強的一門學科,小學生的思維正處于由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向抽象邏輯思維為主的過渡階段,小學數學課堂中多媒體課件在數學知識的抽象性和學生思維的形象性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梁,它不僅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求知欲,活躍思維,拓展想象力,而且在提高課堂效果,優化課堂結構等方面都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因此,小學數學課堂中,課件設計要考慮到學生思維的這一特點。一般來說,小學生思維是從具體形象思維逐步過渡到抽象邏輯思維,即使過渡到抽象邏輯思維階段,在很大程度上仍然要與他們的感性經驗相聯系,借助于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根據這樣的認識,在設計課件時,就要加強多媒體直觀性和交互性,使小學生掌握知識的形成過程,引導他們從具體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
二、多種形式結合設計課件。
在有關概念教學的課件設計中,宜采用多種形式,讓小學生通過觀察、分析、比較、綜合抽象、概括、記憶、應用等一系列活動,形成和掌握概念,而不是生吞活剝地灌輸給他們。教材中有些概念,往往以定義、公式等形式直接呈現在小學生面前,他們看到的是思維的結果,而沒有思維活動的過程。在這種情況下,需要設計者重新處理教材,針對概念的形成過程,讓小學生在參與中理解,并從中受到恰當的思維訓練。
三、根據學生年齡,在激發學生興趣上巧妙設計課件。
低年級學生年齡小、注意力不持久,形象思維占優勢,可設計一些生動的故事情境或是小朋友喜愛的動物、卡通人物形象以動畫的形式貫穿其中,吸引他們注意;高年級學生抽象思維能力有所提高,則可通過豐富的畫面場景,逼真的表現效果,奇妙的自然景觀感染他們,激發他們的情感,引發他們的思維。
例如,設計“分數的基本認識——幾分之一”這一內容的課件時,首先出現動畫片“唐僧師徒西天取經路遇桃園”的故事情境,饞嘴的八戒想吃桃子,師傅想考考他,依次拿出4個、2個、1個桃子讓他和悟空平均分吃??學生根據畫面講述故事情節,并提出相應的問題“半個怎么寫?”,引出新課內容。在鞏固練習中,又設計出“中秋時節分吃月餅”,“套圈游戲”等動畫,引導學生列式。這樣設計把抽象枯燥的教學知識變得形象直觀、生動有趣,使學習過程變得輕松活潑,學生樂此不疲。
四、利用課件營造教學情景。
對小學生來說,生活經驗并不豐富,觀察事物不容易全面。在教學中,往往遇到重難點不易解決,必須讓學生親自動手、動腦。在教學中如果采用兒童喜歡的活動方式,讓他們通過接觸、試驗,把聽覺、視覺、觸覺、嗅覺、運動覺等多種感覺協同起來,刺激感官,強化記憶,鞏固認識,就能促進學生對重難點的理解,更好地掌握所學知識的特征。所以在教學中要注意創造從形象到概念,從感性到理性的感知過程,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達到其它教學手段達不到的效果。如在教學《圓的周長》時,為了讓學生很好地理解周長這一概念,教學開始,屏幕上出現一個綠草茵茵的環形操場,在操場環行跑道上插了一面小紅旗,屏幕出現一只小兔從紅旗處出發繞著操場跑一周。小朋友的注意力都被集中到動態的畫面上,觀察得特別仔細。緊接著老師問:“小兔繞著什么跑?”“怎樣跑才算是一周?”“繞操場一周就是操場的什么?你能給它取個名字嗎?”通過此過程,使學生對操場的周長有了初步感知。這樣,色彩明快、生動有趣的畫面強有力地吸引住了學生的注意力,并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寓抽象的數學概念于富有情趣的生活情景中,這樣的教學讓學生在充分感知后建立“周長”的表象,為學生的思維方式由具體感知到抽象思維的飛躍架設了橋梁,從而突破了教學上的難點,為學生理解這一概念減少了原有的教學過程,提高了教學質量。
總之,隨著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的發展,我們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不但要合理有效的利用多媒體輔助設備,更重要的是在教學實踐中認真地去研究、探討多媒體課件的制作方法和技巧,能根據學生的年齡、年級、教材特點,制作出高質量的課件,巧借現代信息技術的優勢,達到優化小學數學的學習過程和學習資源的目的,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教學目標:
1.認識“左、右”的位置關系,體會其相對性。
2.能夠初步運用左右描述物體的位置,解決實際問題。
3.通過生動有趣的數學活動,使學生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樂趣。
教材分析:
我所執教的內容是第五單元中繼“前后”“上下”之后的第三課。本課時的教學內容是根據學生已有的經驗和興趣特點,從學生最熟悉的左手和右手引入教學,讓學生在具體的操作和探索中觀察、感知“左、右”的含義及其相對性。在體驗左右的位置關系和變換的過程之后,引導學生把左右的知識應用于生活,激發學生探索數學的興趣。教學時要注意結合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組織學生親身經歷各種生動有趣的活動,充分感知左右,從而體會左右的意義。
《標準》在基本理念中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知識經驗基礎上?!睂W生早已具有“眼前、背后、頭上、腳下”的空間經驗,對于前、后、上、下,學生一般不會搞錯。但是,人體是左右對稱的,如:左手、右手;左腳、右腳;左耳、右耳;……在人體的這些外部器官中,左邊和右邊沒有什么區別,所以識別“左右”比較困難,即使成人有時也不能對“左”和“右”做出快速反應。備課前經過了解,我發現這些一年級的孩子已經能區分自己的左手和右手,但由于沒有經過刻意的培養和訓練,所以對左、右的反應比較遲緩,大部分學生區分左右的方法是:先想想哪只手會寫字,再判斷哪邊是右邊,然后想另外一邊是左邊。并且,據了解他們以前學做操時,體育老師為了方便教學,與學生面對面站,但所講解的左右位置與順序卻與學生是一致的,這給學生現在學習左右造成一種誤導,左右的相對性在他們的思維上還是一片空白,所以,“理解左右的相對性”是這節課的難點。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我所執教的班級是縣城附近一所普通農村小學的一年級班,學生共46人,其中男生30人,女生16人,有40名學生曾受過一年以上學前教育。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一般,合作交流能力尚在培養之中。由于條件限制,執教時本節課在普通教室進行,學生分成兩大組,每大組中4人一排作為一個學習小組。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在上課前的休息時間里,教師用錄音機隨意地播放節奏輕快活潑的兒歌。上課鈴響,錄音機關,師生問好。
師:剛才播放的兒歌,同學們喜歡聽嗎?
生:(愉快地)喜歡。
師:喜歡聽的同學請舉手。舉好,別放下,能不能說說你舉的是哪只手?
生1:我舉的是右手。
生2:我舉的是右手。
師:另一只手是哪只呢?
生:左手。
師:每個同學對你的同桌說一說,哪只是右手,哪只是左手。
(生爭先恐后地說給同桌聽。)。
師:今天,我們要來認識“左右”。(板書課題:左右)。
“左”字和“右”字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
根據學生回答,師用紅粉筆描出不一樣的地方。
(評析開講設計生動活潑,從學生課堂上經常發生的動作――舉手出發,直奔主題,有效組織課堂,符合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使這節課開始就洋溢著輕松愉快的氣氛。)。
(二)聯系自身,體驗左右。
1.摸一摸。
生1:腳。
師:哪只是左腳?哪只是右腳?
生1:這只是左腳,這只是右腳。(邊摸邊說。)。
生2:還有左耳和右耳。
生3:還有左眼和右眼。
生4:還有左肩和右肩。
……。
(生每說一種,教師都引導全體學生用手摸一摸。)。
2.動作游戲。
師:下面我們來活動活動自己的雙手。老師喊口令,你們做動作。
(生十分高興。)。
起立!
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
用你的左手摸左耳,用你的右手摸右耳,
用你的左手摸右耳,用你的右手摸左耳。
用你的左手拍左肩,用你的右手拍右肩,
用你的左手拍右肩,用你的右手拍左肩。
用你的左手拍左腿,用你的右手拍右腿,
用你的左手拍右腿,用你的右手拍左腿。
(評析教師在這里沒有花費唇舌去解釋“左”和“右”,而是從學生最容易感受到的自己的身體展開活動。這樣的活動,讓學生充分體驗自身的左右,從而理解左右的位置關系,同時也讓學生親自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樂趣,感受到人的身體上也有數學。)。
(三)實際操作,探索新知。
1.擺一擺。
師:游戲做完了,現在我們要開始擺文具了。同桌的同學互相合作,聽清楚老師說的話。
請你在桌上放一塊橡皮;
在橡皮的左邊擺一枝鉛筆;
在橡皮的右邊擺一個鉛筆盒;
在鉛筆盒的左邊,橡皮的右邊擺一把尺子;
在鉛筆盒的右邊擺一把小刀。
生擺好后,師用小黑板出示正確的排列順序,生檢查自己的排列。
2.數一數。
師:從左數橡皮是第幾個?從右數橡皮是第幾個?
生:從左數橡皮是第二個,從右數橡皮是第四個。
師:為什么橡皮一會兒排第二?一會兒又排第四?
生:因為反了一下。
師:什么東西反了?能講得更清楚一些嗎?
生:數的順序反了,開始是從左數,后來是從右數。
師小結:也就是說,同樣一個物體,從左數和從右數,結果就可能不一樣。
3.說一說。
師:現在我們來玩一個對口令的游戲,哪個同學愿意和老師對口令?其他同學當裁判。
(學生紛紛舉手。)。
師:陳立,陳立,我問你,
尺子的左邊是什么?
尺子的右邊是什么?
陳立:尺子的左邊是橡皮,
尺子的右邊是筆盒。
(這時學生都把手舉得高高的,都想和老師對口令。)。
師:同學們都很想對口令是不是?那么學老師的樣子,同桌的同學互相對口令好不好?
生:(興奮地)好!
(同桌的同學互對口令。)。
(提問兩個同學,然后每個人說給自己的同桌聽。)。
4.找一找。
(出示教材第60頁“找一找”掛圖。)。
(評析通過“擺一擺”“數一數”“說一說”“找一找”引導學生親身經歷知識形成的全過程,鍛煉學生的操作能力、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體現“讓學生動手實踐”這種重要的數學學習方式。)。
(四)體驗左右的相對性。
1.想一想。
師:剛才同學們幫東東解決了困難,現在愿不愿幫老師一個忙。
生:愿意。
師:老師舉的是哪只手?(師舉右手。)。
生1:是右手。
生2:不對,老師舉的是左手。
師:有的同學說左手,有的同學說右手,老師舉的到底是哪一只手?
(學生七嘴八舌,還是有的說左手,有的說右手。)。
師:同組的同學討論一下,交流一下意見。
(小組討論交流。)。
匯報結果。
生1:我們組認為老師舉的是右手,因為剛才老師用這只手寫粉筆字。
師:不錯,你們觀察得真仔細,老師確實是用這只手寫字。
生2:老師,你舉的是右手,因為你轉過身去,就和我們一樣了。
師:你真了不起!發現了這個大秘密。
(師轉身驗證。)。
體驗:同桌左邊的同學向右轉,右邊的同學向左轉,同時舉右手。
師小結:如果面對著面,你的左手就會對著同桌的右手,你的右手就會對著同桌的左手。
(評析教師巧妙地用設疑的`方法讓學生判斷教師舉的是左手還是右手,很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求知欲,使他們積極主動地思考,親身經歷“猜測――驗證――數學解釋”的過程,從而發現:方向不同,左右不同。)。
2.小游戲。
師:老師和你面對面站著,老師舉右手,你也舉右手,老師舉左手,你也舉左手,看誰舉得又對又快。
(生十分投入地做游戲。)。
3.爬樓梯。
師:上樓梯時我們要靠哪邊走?
生:右邊。
師:下樓梯時我們又要靠哪邊走?
生1:左邊。
生2:不對,應該靠右邊走。
師:請你們兩位示范一下,把教室中間過道當樓梯,一個從前往后走是下樓梯,另一個從后往前走是上樓梯。
(生觀察時師提醒:下樓梯的同學是靠哪邊走?)。
(生還是有的說左邊,有的說右邊。)。
師:教學樓中間有一個樓梯,同學們想不想去走一走?
(全體學生進行室外活動:走上樓梯,又走下樓梯。下樓梯時,師又提醒:下樓梯時你靠哪邊走?)。
回到教室。
師:現在同學們明白下樓梯時靠哪邊走嗎?
生:(齊聲)右邊!
師:為什么上、下樓梯都靠右邊走?
生:如果不這樣走,上、下樓梯的人就會相撞。
師:對!特別是要做課間操時樓梯比較擁擠,如果相撞就會發生危險。
(評析當觀察別人判斷左右時,學生容易以自己為標準來確定,錯誤率較高。教師在此及時地讓學生到室外實地進行活動,以學生表演的方式讓學生更清楚地經歷了方向的變化,再次體驗“方向不同,左右不同”,從而使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得到充分的體現。)。
4.練一練。
(出示課本第61頁第3題圖)他們都是靠右走的嗎?
(五)運用新知,解決問題。
1.轉彎判斷。
師:同學們想不想去公園玩?
那我們就坐這輛大客車去吧?。◣熌贸鐾婢呖蛙?。)。
準備好,要出發了,請同學們判斷客車是往左轉還是往右轉?
(師在“十字路口圖”上演示轉彎。)。
生1:客車是往右轉。
生2:我認為客車是往左轉。
師:現在我們在哪里?
生1:……在教室里。
生2:不對,我們坐在客車上。
師:小組討論一下,客車到底是往哪邊轉。
(生組內討論交流意見。)。
師生共同小結:站的方向不同,左右也不同。在日常生活中,汽車轉彎的方向常常以司機為準。
2.小游戲:我是小司機。
師:同桌的同學互相配合,左邊的同學說命令,右邊的同學用玩具小汽車在“十字路口圖”上轉彎,然后交換角色。
(評析教師適時有效地組織學生進行討論、表演、驗證,去感悟、去體驗、去認知,較好地突破了本節課的難點。最后的小游戲,訓練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拓展學生的思維,進一步明確“方向不同,左右不同”,同時這個小游戲的安排,使這節課自始至終都讓學生保持著濃厚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真正地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就在我們的生活中。)。
(下課鈴響)。
師:休息的時間到了,請左邊一大組的同學起立,再請右邊一大組的同學起立,揮揮你們的右手向來聽課的老師說聲“老師再見!”
教學反思:
反思整個教學實踐過程,既有成功的喜悅,又有失誤的遺憾。具體分析如下。
1.整節課洋溢著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
《標準》中特別提出了“情感與態度”的發展目標,我在這一方面作了積極的嘗試。本節課的宗旨是通過有趣的具體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活動中領會左右。上課前播放節奏輕快活潑的兒歌,一方面,有效地消除了學生因許多陌生的聽課老師帶來的緊張情緒,能全身心地投入學習活動;另一方面,通過“喜歡聽的請舉手!”“你舉的是哪一只手?”兩句話很隨意地使學生在愉快的心情下進入教學情境,從而營造愉快的學習氛圍,為提高教學效果做了很好的鋪墊。此后每個環節都設計富有情趣的數學活動和學生喜聞樂見的小游戲,如:摸一摸、動作游戲、對口令等,各個教學環節緊密聯系,環環相扣,過度自然。這些生動有趣的活動使學生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樂趣,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2.留給學生廣闊的思考與交流的空間。
在學習過程中,學生難免遇到困難或出錯,如果教師直接給出答案,學生一聽就懂,一過就忘。本節課關注學生的自主探索、合作學習,努力使學生自己發現解決問題的方法。如:我舉起右手,讓學生說一說我舉的是哪只手,有的學生說左手,有的說右手,這時我并沒有立刻下結論,而是讓學生自己去討論,交流自己的想法?!袄蠋焺偛庞眠@只手寫粉筆字?!薄袄蠋熮D過身去,就和我們一樣了?!痹谒伎寂c交流中,學生體驗到了左右的相對性,同時也體驗到學習成功的快樂。又如:判斷客車轉彎時到底是向哪邊轉,由于與客車面對面,有些同學會判斷錯,我也沒有馬上下結論,而是提醒學生我們現在坐在哪里?(坐在客車上)再讓他們討論交流,在討論中他們都想說服對方。最終統一了意見:判斷客車往哪邊轉,要把自己想像成乘車的人。
3.為學生提供了在實踐中探索的機會。
“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碑攲W生對“下樓梯時是靠左走還是靠右走”發生爭議時,我組織學生進行室外活動――爬樓梯。在備課時,我只準備在教室中間的過道上模仿上下樓梯,但在教學過程中,我感到學生對“左右相對性”的理解程度沒有到位,突然想到學生的教室在一樓,平時上下樓梯的機會不是很多,感覺有必要讓學生親自到真實的環境去體驗一下,并且進行這項活動并不是一件難事,所以臨時增加了這一個教學環節,結果表明這一環節的設置是對的,起到了突破教學難點的作用。又如,我讓學生用橡皮、尺子、小刀等學習用具“擺一擺”,然后我問“從左(右)數橡皮是第幾個?”(數一數),“尺子的左(右)邊是什么?”(說一說),這些數學活動使學生獲得直接的體驗,讓學生在實踐中探索左右的意義,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左右的位置關系。
比例的意義。
教學目標:
使學生理解比例的意義,能應用比例的意判斷兩個比能否成比例。
教學重點:
比例的意義。
教學難點:
找出相等的比組成比例。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比例的意義。
1.請同學們回憶一下上學期我們學過的比的知識,誰能說說什么叫做比?并舉例說明什么是比的前項、后項和比值。
教師把學生舉的例子板書出來,并注明比的各部分的名稱。
2.出示情境圖,(課件演示)。
(1)說一說各幅圖的情景。
(2)圖中有什么相同之處?
(3)“你們知道下面這些國旗的長和寬是多少嗎?”
(4)寫出它們的長和寬的比,求出比的比值,你有什么發現?
出示教室里的國旗:(提問通過剛才的計算,你有什么發現?組織學生討論。學生各抒己見)教師說明:我們看到這兩個的`長寬比的比值相等,所以這兩個比也是相等的,我們把它們用等號連起來。
也可以這樣表示:出示比例的分數寫法。
像這樣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在上面圖中的四面國旗的尺寸中,你還能找出哪些比可以組成比例?學生說出能夠組成的比例。
3.在此基礎上讓學生總結歸納發現的規律。
我們知道了比例是由兩個相等的比組成的。在判斷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時,關鍵是看這兩個比是不是相等。如果不能一眼看出兩個比是不是相等,可以先分別把兩個比化簡以后再看。
4.比較“比”和“比例”兩個概念。(出示表格來比較。)比是兩個數相除的式子;而比例是兩個比相等的式子,是四個數。
教師。
引導學生從意義上、項數上進行對比,最后教師歸納。
比是表示兩個數相除,有兩項;比例是一個等式,表示兩個比相等,有四項。
5.做一做。
完成課文“做一做”。
第1題。
(1)什么樣的比可以組成比例?
(2)把組成的比例寫出來。
(3)說一說你是怎么找的。說一說。
(4)同學之間互相交流,檢驗各自所寫的比例。
(強調:本課主要利用求比值的方法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
第2題。
(5)學生獨立寫比例,看誰寫得多。
(6)同學之間互相交流,說一說你是怎么寫的,一共可以寫多少個不同的比例。
6.課堂小結。
(1)什么叫做比例?
(2)一個比例式可以改寫成幾個不同的比例式?
(用1、2、5、10四個數寫出所有的比例式。8個,并且找出寫的規律。)。
二、鞏固練習。
完成課文練習六第1~3題。
三、作業。
教學反思:
在教學中,我遵循由易到難,步步深化的教學規律,按照復習舊知--創設情境--學生思考--學生計算--教師總結--學生自主探究(反饋)的模式進行教學。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究,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教學目標:
1、利用正比例解決一些簡單的生活問題,感受正比例關系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2、能根據正比例的意義,判斷兩個相關聯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3、結合豐富的事例,認識正比例。
教學重點:
1、結合豐富的事例,認識正比例。
2、能根據正比例的意義,判斷兩個相關聯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教學難點:
能根據正比例的意義,判斷兩個相關聯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教學過程:
一、課前預習。
預習書19---21頁內容。
1、填好書中所有的表格。
2、理解粉色框中話的意義,體會正比例的兩個量有怎樣的關系?
3、把不理解的內容用筆作重點記號,待課上質疑解答。
二、展示與交流。
活動一:在情境中感受兩種相關聯的量之間的變化規律。
(一)情境一:
1、觀察圖,分別把正方形的周長與邊長,面積與邊長的變化情況填入表格中。請根據你的觀察,把數據填在表中。
說說從數據中發現了什么?
3、小結:正方形的周長和面積都隨邊長的增加而增加,在變化過程中,正方形的周長與邊長的比值一定都是4。正方形的面積一邊長的比是邊長,是一個不確定的值。
說說你發現的規律。
(二)情境二:
1、一種汽車行駛的速度為90千米/小時。汽車行駛的時間和路程如下:
2、請把下表填寫完整。
3、從表中你發現了什么規律?
說說你發現的規律:路程與時間的比值(速度)相同。
(三)情境三:
1、一些人買一種蘋果,購買蘋果的質量和應付的錢數如下。
2、把表填寫完整。
3、從表中發現了什么規律?
應付的錢數與質量的比值(也就是單價)相同。
4、說說以上兩個例子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小結:路程隨時間的變化而變化,在變化過程中路程與時間的比值相同;應付的錢數隨購買蘋果的質量的變化而變化,在變化過程中應付的錢數與質量的比值相同。
5、正比例關系:
(1)時間增加,所走的路程也相應增加,而且路程與時間的比值(速度)相同。那么我們說路程和時間成正比例。
(2)購買蘋果應付的錢數與質量有什么關系?
6、觀察思考成正比例的量有什么特征?
一個量隨另一個量的變化而變化,在變化過程中這兩個量的比值相同。
(四)想一想:
1、正方形的周長與邊長成正比例嗎?面積與邊長呢?為什么?
師小結:
(1)正方形的周長隨邊長的變化而變化,并且周長與邊長的比值都是4,所以正方形的周長與邊長成正比例。
請你也試著說一說。
(2)正方形的面積雖然也隨邊長的變化而變化,但面積與邊長的比值是一個變化的值,所以正方形的面積和邊長不成正比例。
請生用自己的語言說一說。
2、小明和爸爸的年齡變化情況如下:
小明的年齡/歲67891011。
爸爸的年齡/歲3233。
(1)把表填寫完整。
(2)父子的年齡成正比例嗎?為什么?
(3)爸爸的年齡=小明的年齡+26。雖然小明歲數增加,爸爸歲數也增加,但是小明歲數與爸爸歲數的比值隨著時間發生變化,不是一個確定的值,所以父子的年齡不成正比例。
與同桌交流,再集體匯報。
在老師的小結中感受并總結正比例關系的特征。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以上就是為大家帶來的6篇《小學六年級數學優秀課件》,您可以復制其中的精彩段落、語句,也可以下載doc格式的文檔以便編輯使用。
使學生理解分數乘以整數的意義,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掌握分數乘以整數的計算法則,并能正確運用“先約分再相乘”的方法進行計算。
1、5個12是多少?
用加法算:12+12+12+12+12。
用乘法算:12×5。
問:12×5算式的意義是什么?被乘數和乘數各表示什么?
2、計算:
問:有什么特點?應該怎樣計算?
3、小結:
(1)整數乘法的意義,就是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簡便運算。被乘數表示相同的加數,乘數表示相同的加數的個數。
(2)同分母分數加法計算法則是分子相加作分子,分母不變。
教學例1。
出示例1:小新爸爸、媽媽一起吃一塊蛋糕,每人吃塊,3人一共吃多少塊?
用加法算:(塊)。
用乘法算:(塊)。
問:這里為什么用乘法?乘數表示什么意思?
得出:分數乘以整數的意義與整數乘法的意義相同,
都是求幾個相同的和的簡便運算。學生齊讀一遍。
練習:說一說下面式子各表示什么意思?(做一做第3題。)。
問:那么分數乘以整數方法應該是怎樣算?(通過觀察例1,得出分數乘以整數的計算法則)。
1.第2頁做一做。
2.練習一。
1、通過操作活動,推導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
2、能運用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計算相關圖形的面積并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1。理解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2。能運用公式正確計算,解決實際問題。
多媒體課件、平行四邊形紙片、長方形紙片。
一、提出問題。
1。公園有一塊平行四邊形的草地,如何計算面積?
2。實際操作:以小組為單位,相互看一看,怎樣才能比較出這兩個圖形的面。
積大小。
(1)方法一:用數方格的方法。
(2)方法二:平移轉化。
3.出示課件。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長方形的長等于平行四邊形的底,長方形的寬等于平行四邊形的高。
二、合作探索。
1、小組活動探索計算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方法。
2、交流方法。
3、歸納計算公式。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
s=a*h。
4.練一練。
第2題:通過計算每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讓學生發現當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相等時,其面積也相等。
三.總結。
等底等高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相等。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倒數的意義,掌握求倒數的方法,并能正確熟練的求出倒數。
2、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生觀察、比較、概括以及合作學習的能力。
3、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發展學生質疑的習慣。
教學重點:概括倒數的意義與求法。
教學難點:理解“互為”、“倒數”的含義。
教學方法:創設情境、激趣質疑、自主探究、合作學習。
教學過程:
一、比賽引入。
8/11×11/81/10×10。
7/9×9/77×1/7。
(師巡視學生的情況,并對分數的格式加以指導)。
學生思考后,匯報結果:
生1:兩個乘數的分子、分母位置顛倒。
生2:每個算式乘積是1。
師:現在老師有點疑問,2不是分數,它的分子和分母是什么呢?生:
2可以寫成2/1,分子分母顛倒后,2/1×1/2=1。
二、理解倒數的意義。
師:觀察的真仔細,我們能不能給這樣的數取個名字呀?
生:倒數。
師:對,這就是我們今天要研究的課題:倒數(板書)。
師:再看這幾個算式,2×1/2=1,我們說:2是1/2的倒數,1/2是2的倒數。
師:看這幾個算式,倒數是對幾個數來說的?
生:兩個數(師板書)。
師:這兩個數的乘積有什么特點?
生:乘積是1(師板書)。
師:再舉一個例子:2/3×3/2=1,我們說:2/3是3/2的倒數,3/2是2/3的倒數,2/3和3/2互為倒數(師板書:互為倒數)。
師:怎么理解“互為”呢?
生:相互的意思。
生:就是對兩個數而言的`。
師:“互為”是對兩個數而說的,不能孤立地說誰是倒數,應該說誰是誰的倒數。
生:。。。。。。
師:大家表現真好,老師也來說一個,3/5是倒數,對嗎?
生:不對。
師:你幫老師改正吧。
生1:應該說3/5是5/3的倒數。
生2:。。。。。。
三、觀察比較,抽象概念。
1、以小組為單位,學生主動探究這四組數的特點。
生:分子分母倒過來了。
師:那么我們就給這樣的數取個名字吧?。ò鍟n題―。
―倒數)師:繼續觀察這幾組數,看看還有什么特點?
生:每組中兩個數的乘積都為1。
(如學生不能找出這個特點,則可以引導學生做計算比賽。)。
2、請學生再舉一些這樣的例子進行觀察。
3、概括“倒數”的意義,板書。(強調“兩個數”――“互為”;“乘積為1”――“倒數”。)。
四、引導探究,掌握方法。
1、舉例觀察,討論。(2/5的倒數)。
師:怎樣求一個數的倒數呢?
生:分子分母交換位置。
(師生共同總結:一個分數的倒數就是把這個分數的分子分母交換位置。)。
2、小組討論,探究求整數的倒數的方法。
師:2的倒數怎么求呢?
生:把2看成分母為1的分數,即2=2/1,所以2的倒數是1/2。(師生共同總結:整數的倒數是用1做分子,用這個整數做分母。)。
五、鞏固練習,拓展外延。
1、出示“1/5,3/4,5/9,1,3/7,9/5,4/3,7/3”八個數,請學生移動數的位置,找出幾組互為倒數的數。
2、剩下“1/5和1”,分別求出1/5的倒數和1的倒數。
3、1的倒數是幾?(1的倒數是1。)你是怎樣計算的?
(1)整數的倒數是用1做分子,用這個整數做分母。所以1的倒數為1。
(2)因為1×1=1,所以1的倒數為1。
4、0也是整數,0的倒數是幾呢?
(1)出示0×()=1。誰上來填一填?(沒人舉手)。
師:0乘任何數都不得1,這說明了什么?
生:0沒有倒數。
(2)如果把0看成分母為1的分數,即為0/1,那么它的倒數應是1/0。
師:這樣說可以嗎?
生:不可以,因為0不以做分母。
5、真分數的倒數是假分數,假分數的倒數是真分數。那么帶分數呢?(先把帶分數化成假分數,再求它的倒數。)。
6、小數有倒數嗎?
(1)把小數化成分數,再求它的倒數。
(2)舉例說明:因0.25×4=1,所以說0.25和4互為倒數。
六、深化練習,鞏固提高。
1、填空。
(1)乘積是()的兩個數互為倒數。
(2)()的倒數是它本身,()沒有倒數。
(3)27/100的倒數是(),25/16的倒數是()。
(4)0.7的倒數是()。
2、判斷。
(1)2/9是倒數。()。
(2)一個數的倒數一定比原來小。()。
(3)所有的數都有倒數。()。
(4)a是整數,所以a的倒數是1/a。()。
(5)因為0.2×5=1,所以0.2和5互為倒數。()。
七、全課小結。
包裝問題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教材創設了“包裝糖果”的情景,使學生綜合應用表面積等知識來討論如何節約包裝紙的問題,它體現了數學的優化思想。同時有助于學生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
【學情分析】。
1、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
在本課學習之前,學生已熟練掌握了長方體的特征,能準確、迅速的計算出長方體的表面積;初步認識了由兩個相同的正方體拼成一個長方體后表面積發生的變化。
2、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
學生大都接觸過物品的包裝,清楚地意識到用包裝紙包裝物品就是求物體的表面積,但實際所需的包裝紙又比物體的表面積大,因而教師要和學生理清本課研究的是“接口處不計”的包裝方式,這樣的活動才能和生活進行有效溝通。
3、學生學習本課內容可能遇到的困難及學習方式的研究。
學生在探究由四個或者多個相同的長方體組合成新的長方體時,對于方法的多樣化與策略的最優化可能存在問題,因此以小組合作的活動方式可以說是本課的較佳路徑,讓同伴之間相互協作,共同探討。
【教法學法】。
讓學生通過小組活動,在合作探究中探索出不同的包裝方法,再引導學生觀察、比較、交流、總結,領會最節約包裝紙的包裝策略。使學生積累數學活動經驗,感悟優化的數學思想。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利用表面積等有關知識,探索多個相同長方體疊放后使其表面積最小的最優策略。
過程與方法目標:1、體驗解決問題的基本過程和方法,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2、通過解決包裝問題,體驗策略的多樣化,發展優化思想。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滲透節約的意識,體會包裝的學問在生活中的應用,感悟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是:利用表面積等有關知識,探究多個相同長方體最節省包裝紙的疊放方法。
難點是:理解最節省包裝紙的包裝策略。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師生共同準備若干個長方體紙盒。
【教學過程】。
一、課前交流。
師:請同學們看一看今天的課堂有什么不同?(有很多聽課的老師)。
師:這么多的老師來聽課,來一睹同學們的風采,你想對自己說些什么?讓我們一起說“加油!我是最棒的!”。(生齊說)。
師:謝謝同學們,我們可以開始上課了嗎?(生:可以)上課!
二、激發興趣,導入課題。
上課之前先請同學們欣賞幾幅關于包裝的圖片(課件出示圖片)。師:你們看了這幾幅圖片后有什么感受,請說一說。
物品經過包裝,顯得更精美,可包裝的目的不僅如此,在包裝中還有許多其它的學問,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包裝的學問》。(板書課題)。
再過幾天就是李老師的4歲小侄子的生日,我買了盒蛋卷,(課件出示一盒長方體形狀的蛋卷盒(10cm×8cm×5cm))老師也打算把這盒蛋卷包裝后送給他,(課件演示用包裝紙包裝蛋卷盒)在包裝時我遇到了個問題,請看。(課件出示問題:如果接頭處不計,最少需要多大面積的包裝紙呢?)。
師:誰能幫老師想一想怎樣解決這個問題?(生:就是計算它的表面積。)怎么計算你可以說說嗎?(生回答)。
師:下面我們就一起動手計算一下這個長方體蛋卷盒的表面積好嗎?(生完成后交流反饋,課件展示老師的計算。)。
【設計意圖:既復習了舊知識,又為下面組合長方體表面積計算打。
下了知識基礎和情感基礎?!?。
三、動手操作,初步感知。
1、小組活動,自主探究。
師:老師的愛人也買了一盒同樣的蛋卷,包裝時一共需要多大面積的包裝紙呢?(一個需要340cm,兩個就是需要680cm。)。
師:有沒有不同的意見?說一說。(可以合起來包裝,就不是680cm了。)。
問:合起來包裝為什么就不需要680cm包裝紙呢?(有的面重合起來了。)。
師:重合的面在包裝時需要用包裝紙包裝嗎?(不需要)。
師:可以怎樣包裝呢?請同學們同桌合作,拿出兩個長方體紙盒擺一擺。(學生同桌合作,探索組合包裝的方法。)。
請一名學生展示擺放的方法。(教師在黑板上用實物展示。)。
問:還有沒有其他的包裝方法?再指名展示,老師在黑板上用實物展示。(展示結束,課件出示三種組合包裝的方法圖。)。
2、展開猜想,交流討論。
師:大家觀察一下,這三種包裝方法有什么不同?(重合的面不同。)師:同學們觀察得很仔細。請看第一種方法重合的是哪些面?(生:兩個最大的面。)。
師:我們可以說“重合了兩個大面”。第二種方法和第三種方法呢?(生:第二種方法重合的是兩個中面,第三種方法重合的是兩個小面。)。
師:請同學們猜想一下,這三種方法中哪種方法最節約包裝紙?(生:第一種)。
問:第一種方法最節約,你能說一說你是怎樣猜想的嗎?(指名交流。)。
3、驗證猜想,得出結論。
師:這個猜想是不是正確呢?我們可以通過什么方式來驗證呢?(可以分別計算出三種組合后的長方體的表面積,再比較一下就知道了。)。
問:怎樣計算大長方體的表面積?(預設學生回答:可以根據組合后的大長方體的長寬高直接計算出表面積;也可以把兩個小長方體的表面積之和減去重合面的面積。)。
先讓學生計算出第一種方法包裝后的大長方體表面積。(指名板書)師:有不同的計算方法嗎?(再指名板書)。
師:我們來比較一下哪種方法簡單一些?(指名回答)(把兩個小長方體的表面積之和減去重合面的面積。)。
師: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另兩種的表面積。(指名板書)師:從計算的結果看,是不是和我們剛才的猜想一致呢?(一致)師:誰能說一說在包裝時究竟怎樣包裝才能節約包裝紙嗎?(指名回答)。
四、組合三個,再次體驗。
教學分析:
按比例分配的練習。
學情分析:
已初步了解了按比例分配的應用,將通過練習進一步鞏固此類問題的解決方法。
教學目標:
能運用比的意__決按照一定的比進行分配的實際問題,進一步體會比的意義,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策略:
練習、反思、總結。
教學準備:
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基本練習。
(一)六1班男生和女生的比是3:2。
1.男生人數是女生人數的()。
2.女生人數是男生人數的(),女生人數和男生人數的比是().
3.男生人數占全班人數的(),男生人數和全班人數的比是().
4.全班人數是男生人數的(),全班人數和男生人數的比是().
5.女生人數占全班人數的(),女生人數和全班人數的比是().
6.全班人數是女生人數的(),全班人數和女生人數的比是().
把250按2比3分配,部分數各是多少。
二、變式練習。
1、被減數是36,減數與差的比是4比5,減數是多少?差是多少?
教學反思:
提高練習的靈活度,以及練習的形式。
閱讀是學習,摘抄是整理,寫作時創造。為大家整理的10篇北師大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教案到這里就結束了,希望可以幫助您更好的寫作北師大版六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1、第三單元“生活中的數”。在這個單元的學習中,學生將結合生活中的具體情境,通過“數花生”等活動,經歷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數的模型的過程:會數、會讀、會寫100以內的數;在具體情境中把握數的相對大小關系;能夠運用數進行表達和交流,體會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2、第一單元“加與減(一)”、第五單元“加與減(二)”、第六單元“加與減(三)”。在這些單元的學習中,結合生活情境,學生將經歷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加減法算式的過程,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意義;探索并掌握20以內退位減法、100以內加減法(包括不進位、不退位與進位、退位)和連加、連減、加減混合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能根據具體問題,估計運算的結果;初步學會應用加減法解決生活中簡單問題,感受加減法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3、第六單元“購物”。在這個單元的學習中,學生將通過購物活動,結合生活經驗,認識元、角、分及其相互關系,認識各種面額的人民幣;結合購物情境進行簡單計算,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二、空間與圖形。
1、第二單元“觀察物體”。在這個單元的學習中,學生將通過觀察身邊的簡單物體,初步體會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發展空間觀念。
2、第四單元“有趣的圖形”。在這個單元的學習中,學生將經歷從立體圖形到平面圖形的過程,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等平面圖形,初步體會面在體上;通過大量“動手做”的活動,進一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等平面圖形,積累數學活動經驗,發展空間觀念;經歷從生活情境中抽象出圖形的過程,感受圖形世界的豐富多彩,并能設計有趣的圖案。
三、實踐活動。
本冊教材安排了數學好玩(分扣子和填數游戲)的實踐活動,旨在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同時,在其他具體內容的學習中,安排了動手做,小調查等活動,旨在對某一知識進行實際應用。在從事這些活動中,學生將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解決問題,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獲得一些初步的數學活動經驗,發展解決問題和運用數學進行思考的能力;在與同伴合作和交流的過程中,發展數學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
1、學會100以內數的順序,比較大小,學會20以內退位減法、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并能解決相關的應用題。
2、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
1、20以內退位減法。
2、100以內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
一、培養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和良好習慣。
數學學習的興趣對于數學學習非常重要。教師要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組織學生開展多種多樣的學習活動。教學時,教師首先應關注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熱情,學生回答得對與錯或語文是否完整,老師可以延緩評價,要多鼓勵學生的積極參與。老師要注意傾聽學生的發言,特別注意的是不宜用統一的、程式化的語言來訓練學生,允許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想法。老師要讓每個學生首先喜歡上課、喜歡教師,進而喜歡學數學。
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老師不要急于求成,對學生過早提出統一的、硬性的要求,而應采取循序漸進的方式。良好的學習習慣不能簡單地理解為只是要求學生上課坐好、舉手發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導學生學會獨立思考、敢于提問、認真傾聽他人的意見、樂于表達自己的想法等內在品質。
二、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
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數學活動,如運用講故事、做游戲、直觀演示、模擬表演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認識數學知識,鼓勵每一位學生動手、動口、動腦,參與數學的學習過程。例如,在實踐活動“小小運動會”的教學中,老師可以將教材中的內容設計成一個童話故事,在講故事的進程中自然引入需要討論的問題;也可以引導學生自己扮演不同的角色,進行模擬表演;還可以結合學校的運動會,鼓勵學生從中發現數學問題,并嘗試解答。
三、引導學生自己思考,并與同伴進行合作交流。
獨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教學中,老師要鼓勵學生在具體活動中進行思考,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意見,并與同伴進行交流。在思考與交流的過程中,老師應提供適當的幫助和指導,善于選擇學生中有價值的問題或意見,引導學生開展討論,以尋找問題的答案。老師可以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與人交流的愿望和習慣,使學生逐步學會運用適當的方式描述自己的想法,學會注意傾聽他人的意見。
四、培養學生初步的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材特別注重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設立了“問題銀行”等欄目,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即使有的問題當時不能解決,可以放在“問題銀行”以后解決。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隨時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并嘗試從日常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了解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體會學習數學的重要性。
五、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只是提供了學生數學活動的基本線索。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本班同學的特點和實際情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設計教學過程。教師還應適時記錄下自己的教學設計和教學反思,以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觀念與教學方法。
1.重視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知識和生活經驗為基礎,提供學生熟悉的具體情景,以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
2、增加聯系實際的內容,為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3、注意選取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愉悅的數學學習體驗。
4、重視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索的氣氛中學習。
5、把握教學要求,促進學生發展適當改進評價學生的方法,
6、布置一些比較有趣的作業,比如動手的作業,少一些呆板的練習。
7、繼續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聯系,適當教給家長一些正確的指導孩子學習的方法。
一、加與減(一)……………………………………9課時。
二、觀察物體…………………………………………2課時。
三、生活中的數………………………………………7課時。
四、有趣的圖形………………………………………4課時。
整理與復習……………………………………3課時。
五、加與減(二)…………………………………8課時。
數學好玩………………………………………2課時。
六、加與減(三)…………………………………11課時。
總復習…………………………………………5課時。
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用分數(或百分數)表示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方法。
2、使學生會根據事件發生可能性的大小要求設計相應的活動方案。
一、提問:
問:我們在學習可能性的知識時,怎樣用分數來表示可能性的大小呢?你們能舉例說說嗎?
我們還會根據事件發生可能性大小的要求設計活動方案,對此,你有什么體會?
二、完成第25題。
讀題,理解題意。
可演示主持人兩次抽獎的過程,使學生明白:
第(1)題用4種不同顏色的彩紙表示4種不同顏色的座位票,演示從中抽出一種顏色的座位票,啟發學生思考每個同學獲得開心獎的可能性。
第(2)題用10張紅色彩紙表示10張紅色座位票,按1~10編號后,演示從中抽出一個編號的'座位票,啟發學生思考拿紅色票的同學獲得幸運獎的可能性。
三、完成第26題。
出示題目,讀題。
問:要使落下后紅色面朝上的可能性是1/3,必須有幾個面涂上紅色?有幾種涂的方法?
要使落下后數字2朝上的可能性是5/6,必須有幾個面寫上2字?有幾種寫法?
在交流中使學生認識到:
符合要求的涂色或寫數方法不是唯一的,但第(1)題必須有2個面涂成紅色,第(2)題必須有5個面寫2。
了解了按比例分配的應用,將通過練習進一步鞏固此類問題的解決方法。
能運用比的意義解決按照一定的比進行分配的實際問題,進一步體會比的意義,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練習、反思、總結。
小黑板。
男女職工人數比是5∶4根據這句話你想到了什么?
1.還是按比例分配問題嗎?
2.如果是四個數的連比你還會解答嗎?
一個長方形周長是20厘米,長與寬的比是7∶3,求長與寬各是多少厘米?
7+3=1020=14(厘米)20=6(厘米)【錯,要分的不是20厘米】。
《伴你成長》。
“搭一搭”這課是北師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第六單元《觀察物體》中的一個內容,它重在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引導學生逐漸發現實物與他們觀察到的圖形之間的聯系。
我所教的是六年級的學生,他們的接受能力較強,但基礎深淺不一,思維程度不一,面對這樣的學生,我設計出由淺入深的教學層次,使全體學生都能參與學習,全面發展。
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及本課特點,我特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1、能正確辨認從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觀察到立體圖形(5個小正方體組合)的形狀,并畫出草圖。
2、能根據正面、左面、上面觀察到的平面圖形還原(5個正方體組合),進一步體會從三個方向觀察就可以確定立體圖形的形狀。
3、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和實際操作的方式,增強學生的體驗。
4、通過觀察和操作活動,體驗“空間與圖形”和日常生活的聯系;能克服操作中遇到的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不斷形成積極的學習情感。
能正確辨認從不同方向(正面、上面、左面)觀察到的立體圖形(5個小正方體組合)的形狀,并畫出草圖。難點:能根據正面、上面、左面觀察到的平面圖形還原立體圖形。
老師準備5個大立方體,每個學生準備5個小立方體。
說教法和教學手段:我采用情景教學法、啟發式、討論法等多種教學法,為了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教學過程中,運用了教具、學具、課件等。
為了充分發揮課堂教學中學生主體作用,我引導學生先觀察、想一想、畫一畫、擺一擺,再想一想、討論、操練、演示學具等方式學習知識,通過層層設疑,分析歸納問題,把握重、難點學習新知。
活動:觀察老師手中的物體,說一說它是什么形狀的。
通過觀察老師準備的物體(一個不完整的長方體),讓學生初步體會到要了解一個物體的整體形狀,需要從不同的方位經行觀察。
(一)從不同方向觀察由5個小正方體組成的立體圖形。
1、創設情境(設計的導言要引人入勝,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出今天要認識的由5個小正方體搭成的立體圖形。
2、引導學生:搭一搭,觀察,想一想,畫一畫。
3、同桌之間交流對比,討論修改后畫在方格紙上;
4、引導學生說一說是怎么想的;
(生:被遮擋住了。)。
6、老師小結。
(二)根據不同方向看到的平面圖形還原立體圖形。
1、給出從正面、上面、左面看到的平面圖形,讓學生搭一搭有幾個這樣的立方體?(確定唯一性)。
2、給出兩個方位看到的平面圖形,讓學生搭一搭符合兩個方向的立體圖形有幾個?
3、師:你們有什么發現?
(生:回答)。
4、老師小結。
1、由5個小正方體搭成的立體圖形,讓學生通過搭一撘畫出從不同方位看到的平面圖形。
2、給出三個方位看到的平面圖形,讓學生還原立體圖形。
學生談體會或收獲。
第一課時:直方圖(1)。
學習目標:了解頻數分布表的制作步驟。
重點、難點:頻數分布表的制作。
學習過程:
問題一:下面數據是截止2002年費爾茲獎得主獲獎時的年齡:。
293935333928333531313732。
383631393238373429343832。
353633293235363739384038。
373938343340363637403138。
請根據下面的不同分組方法,你覺得比較哪一種分組能更好地說明費爾茲獎得主獲獎的年齡分布,并列出頻數分布表,畫出頻數分布直方圖.
解:1.計算極差(最大值與最小值的差):。
2.決定組距與組數:。
3.列頻數分布表:。
年齡分組劃記頻數。
合計。
4.畫出頻數分布直方圖。
課堂練習:
1、光明中學為了解本校學生的身體發育情況,對八年級同齡的名女生的身高進行了測量,結果如下(數據均為整數,單位:):。
將數據適當分組,繪制頻數分布直方圖。
2、體育委員統計了全班同學60秒跳繩的次數,并列出下列頻數分布表:。
(1)全班有名同學;。
(2)組距是,組數是;。
(3)跳繩次數在范圍的同學有人,占全班同學%;(精確到0.01%)。
(4)畫出適當的統計圖表示上面的信息;。
(5)你怎樣評價這個班的跳繩成績?
3、為了進一步了解七年級學生的身體素質情況,體育老師對七年級(1)班50名學生進行1分鐘跳繩次數測試,以測試數據為樣本,繪制出部分頻數分布表和部分頻數分布直方圖,如下圖所示.
組別次數x頻數(人數)。
第1組801006。
第2組1001208。
第3組120140a。
第4組140。
第5組160。
請結合圖表完成下列問題.
(1)表中的a=______.
(2)請把頻數直方圖補充完整.
(3)若八年級學生1min跳繩次數(x)達標要求是:x120為不合格,120140為合格,140160為良,x160為優,根據以上信息,請你給學?;蚱吣昙壨瑢W提一條合理化建議.
第二課時:直方圖(二)。
學習目標:能正確畫出頻數分布直方圖和畫頻數折線圖。
重點、難點:能正確地畫出頻數分布直方圖。
學習過程:
解:(1)計算極差:(4)畫頻數分布直方圖和頻數折線圖:
(2)決定組數和組距:
(3)列頻數分布表:
平行線及平行公理。
教學建議。
1、教材分析。
(1)知識結構。
本節從實例中概括出平行線的概念,給出了平行線的記法和它的畫法,并引出了平行公理及其推論.
(2)重點、難點分析。
本節的重點是:平行公理及其推論.承認經過直線外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與這條直線平行的幾何是歐氏幾何,否則是非歐幾何.由此可見,平行公理在幾何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在教學時,學生可以從用直尺和三角板畫平行線的畫圖過程中,理解平行公理.特別是真正地體會到公理中的有且只有的意義.
本節難點是:理解平行線的概念以及由平行公理導出其推論的過程定義中的在同一平面內的這個前提,是為了區別立體幾何中異面直線的情況.教學時只要學生能意識到,空間的直線還存在另一種不相交的情形的,即異面直線.
另外,從平行公理推導出其推論的過程,滲透了反證法的思想.初中學生難于理解,教材對反證法既不作要求,也不必提出反證法這個詞,只要把道理說明白即可.
2、教法建議。
(1)概念的引入:學生從教師創設的情景中,可以直觀地認識平行線.從實例中,體會平行線在現實中是存在的,并且有它固有的屬性,因此很有必要認真地研究它.當然,我們首先要能深刻地理解它的定義.
(3)掌握平行線的畫法:學生剛開始接觸幾何,為降低難度,適應學生的發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作圖時不要求學生寫出已知,求做,證明等步驟,只要保留作圖痕跡.通過作圖的教學使學生能準確而迅速地畫出幾何圖形,為今后的幾何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4)平行公理及其推論。
在學生畫圖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提出問題,過直線外一點有幾條直線可以與已知直線平行呢?學生在動手操作后,可以體驗到公理的客觀存在性.并且可以讓有數學素養的同學,嘗試說明平行公理推論的正確性,通過說理,體會數學的嚴謹性與邏輯性.
教學設計示例。
一、教學目標。
1.了解平行線的概念,理解學過的描述圖形形狀和位置關系的語句.
2.掌握平行公理及推論,會用三角尺和直尺過已知直線外一點畫這條直線的平行線;會用學過的幾何語句描述簡單的圖形和根據語句畫圖.
3.通過畫平行線和按幾何語句畫圖的題目練習,培養學生畫圖能力.
4.通過平行公理推論的推理,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進行推理的能力.
二、學法引導。
1.教師教法:嘗試法、引導法、發現法.
2.學生學法:在教師的引導下,嘗試發現新知,造就成就感.
三、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重點。
平行公理及推論.
(二)難點。
平行線概念的理解.
(三)解決辦法。
通過引導學生嘗試發現新知、練習鞏固的方法來解決.
四、教具學具準備。
投影儀、三角板、自制膠片.
五、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1.通過投影片和適當問題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2.通過教師引導,學生積極思維,進行反饋練習,完成新授.
3.學生自己完成本課小結.
六、教學步驟。
(-)明確目標。
掌握平行公理及其推論的應用,能畫出平行線,會用幾何語句描述圖形的畫法,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
(二)整體感知。
以情境引出課題,以生活知識和已有的知識為基礎,引導學生學習了平行公理及其推論,并以變式訓練強化和鞏固新知.
(三)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引出課題。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滑輪是一個周邊有槽,能夠繞軸轉動的小輪。由可繞中心軸轉動有溝槽的圓盤和跨過圓盤的柔索(繩、膠帶、鋼索、鏈條等)所組成的可以繞著中心軸旋轉的簡單機械叫做滑輪。定滑輪的.實質是等臂杠桿,而動滑輪的實質是省力杠桿。特點:定滑輪會改變用力方向但不省力,而動滑輪不能改變力的方向,只能省力。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qitafanwen/8183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