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學活動的設計藍圖,需要教師精心設計和準備,以提高教學效果。小編為大家選取了一些優秀的高中教案范例,希望能夠對大家的教學設計和教學實施起到一定的指導作用。
1、初步了解婉約派詞人柳永的藝術風格。2、具體體會這首詞情景交融的藝術表現手法。3、認清詞作情調過于傷感低沉的負面影響。
二、教學重、難點。
1、重點:感受、體味這首詞是怎樣做到情景交融的。2、難點:對詞中名句“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钡蔫b賞。
三、教學方法。
以學生活動為主,點撥啟發,引導討論,朗讀背誦,檢查落實。
四、教學課時:1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宋詞作為我國古代文苑中的一朵奇葩,在文學史上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提及宋詞,不能不提到婉約詞的代表人物柳永;而提及柳永,又不能不提到他的代表作《雨霖鈴》。多年來,它常誦不衰。今天,我們就來一起學習這首膾炙人口的佳作。
(二)簡介作者。
2、明確三點,簡要介紹寫作背景(略)(1)名字:柳永、柳三變、柳七、柳屯田。(2)特點:精通音律,擅長詞曲,創制慢詞,貼近市民,“變一代詞風”。(3)影響:“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
(四)重點分析(邊朗讀邊進行)第1句:寫景。通過寒蟬凄切痛楚的叫聲、令人傷感的時間和地點以及驟雨初歇后的蕭條冷落的景物,映襯出離人此時內心深沉的痛楚。景中有情,字字含情。第2句:寫人。京城門外,情人臨時搭起帳篷,設宴餞行,然而離人心情不好,食之無味。正當二人難分難舍之時,船公卻催促登船。兩個轉折句,足見其留戀之情深。不管是寫景,還是寫人,都是為了勾勒出離別前的環境:凄清、蕭瑟(板書:凄清、蕭瑟)第3句:寫景。用白描手法,神情逼真地寫出了二人分手時的情況,刻畫出“別亦難”時的悲痛心情?!皥淌窒嗫礈I眼,竟無語凝噎”與蘇軾的《江城子》中的“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有異曲同工之妙,(可提問),簡直使人柔腸寸斷,悲痛欲絕,“語雖不奇,而意致綿密”。第4句:過渡。一個“念”字,說明下面所寫的景物是想象的,是虛寫。雖無語凝噎,但思緒萬千:浩渺的煙波、沉沉的暮靄、遼闊的天空。
【提問】此處的景物描寫應如何理解?是否給人以寬廣雄偉的氣勢之感?
【解說】不是。結合寫作背景,不難看出此處是借此景襯托離愁的無邊無際、離人前途的渺茫及情人相見之無期;也反襯離人孤舟行駛的飄零渺小、孤苦伶仃。由此可以想象出離人在離別時雖無無語凝噎,但望空凝思、情意綿綿之態,自然引出了下文對別后漂泊孤寂的聯想,承上啟下。(板書:留戀、難舍)第5句:點題。用“傷別離”點題(板書),并用對比手法,襯托出自己的離愁比古人更深更重。第6句:名句。是作者的想象。(鑒賞見后)第7句:高潮。兩個讓步假設句,把離別之情推向高潮??v有“良晨美景”,誰與共歡?縱有“千種風情”,誰與共話?設想細膩,語出辛酸,痛切地道出相期之愿,重聚之難。多么傷感!多么苦澀!(板書:傷感、苦澀)。
【小結歸納】寫離愁別緒是我國古代詩歌的傳統題材。顯然,本詞膾炙人口不是以題材取勝,而在于它能夠“狀難狀之景,達難達之情”,把“自古傷別離”和“冷落清秋”的景巧妙地結合,把“千種風情”和“良辰美景”巧妙結合,相互穿插,情景交融。(板書:情景交融)。
(六)朗讀、背誦要求:正確流利、感情充沛、熟讀成誦、瑯瑯上口。(盡量當堂完成)方式:檢查學生、教師示范。
(七)課外作業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把這首詞擴展成一篇情景交融的短文。(300字左右)。
1.在朗讀中體味《雨霖鈴》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借助對意象的分析,體會詞中情景交融、虛實結合的藝術特色。
2.通過反復誦讀,合作探究,品味語言,整體把握意境,掌握賞析詩詞的方法。
3.體味《雨霖鈴》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培養對古典詩詞的熱愛及純正的文學興趣。
二、教學重點:體會婉約派詞的特點,抓住關鍵詞句理解景之精妙和情之真切,感受《雨霖鈴》中的意境和情感,體會情景交融、虛實結合的藝術特色。
三、教學難點:體會詞中情景交融、虛實結合的藝術特色。
四、課時安排:一課時。
五、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六、教學環節:
(一)情感激趣,導入新課。
1.課前利用多媒體播放歌曲《送別》,讓同學一起跟唱。營造哀傷凄美的離別氛圍。
提問:聽完這首歌曲,你的感受是什么?同學們知道哪些抒寫離愁別緒的詩詞名句?
分享后總結:看來同學們知道的不少,很好!今天我們再次輕輕叩開古典詩詞的門扉,來欣賞一首別離詞,感受別離詞的千種風情,它就是柳永的《雨霖鈴》。
2.請同學簡單介紹對詞人的了解及這首詞的寫作背景。老師以ppt為工具對學生的回答做補充,并簡單介紹《雨霖鈴》詞牌知識。
(二)反復朗讀,整體感知。
1.試讀。學生小聲誦讀,注意語調、語速、停頓及情感基調。根據自己的預習理解,將疑難之處標出。同位可討論。
3.指讀。請學生代表配樂朗讀。教師指導。
4.齊讀。學生根據ppt課文字幕、意境圖,邊讀邊想象,理解詞意。
(三)賞析意象,品味情感(小組合作探究)。
1.詞中描寫了離別的哪些情景?直接表現作者情感的詞句是什么?
點撥:情景——餞別時暗淡、低落的心情,船要出發時難舍難分的痛苦,設想中“今宵酒醒”后的凄涼、悵惘,日后“良辰好景”不再的極度孤獨、無聊。
這首詞的主題句是“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2.學習上闋,重點學習融情入景的寫法。
(1)“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點撥:時當秋季,景已蕭瑟;且值天晚,暮色陰沉,而驟雨滂沱之后,繼之以寒蟬凄切:詞人所見所聞,無處不——凄涼。起筆用融情入景、以景襯情的手法不僅捕捉了晚秋景物特點,寫出所見、所聞、所感,而且醞釀出足以觸動離愁別恨的氣氛和情調。
(2)“都門暢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边@寫什么?
點撥:極寫餞別時的心情,委婉曲折,欲飲無緒,欲留不能,依依不舍,難舍難分。
(3)“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笔茄矍爸斑€是想象之景呢?
點撥:由眼前的實景轉入到想象的情景,虛實結合的寫法,體會全詞纏綿悱惻、凄涼清麗的意境。
3.學習下闋,重點鑒賞典型詩詞意象。
(1)下闋中出現的典型詩詞意象有哪些?
點撥:意象——酒、柳、風、月。
點撥:。離人借酒消愁,但舉杯消愁愁更愁?!傲薄绷簟敝C音,折柳贈人有挽留之意。清秋的曉風是涼的,恰合別后心境的凄涼。殘月清冷的形象暗合凄清冷落之感。詞人寓情于景,借景傳情,以風之涼,月之殘透露離情別緒。
4.說說你最喜歡的句子是哪些?為什么?
點撥:提示從寫作技巧,意象意境,表達情感這些方面入手。
(四)梳理小結,拓展賞析。
1.請同學們看看詞人是從哪些方面來表現“傷離別”這一主題的?分別有什么特點?
點撥:圍繞“傷別離”主題,描寫了別前、別時、別后三個部分。上片離別情景,以實寫為主;下片想象別后情景,以虛寫為主。體會情景交融、虛實結合的手法及情感的深沉與婉約。
2.賞析柳永的《蝶戀花》。學生討論后派代表講解,師生共評。
點撥:進一步體會柳永詞的婉約特點及纏綿悱惻的情感。
(五)對比體會,布置作業。
1.對比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體會豪放派與婉約派的風格特點。
2.課后利用網絡小環境,以“我眼中的柳永”或“我所熟知的柳詞”為題,寫一篇小論文。
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里。無言誰會憑闌意。(闌通欄)。
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閱讀柳永的《蝶戀花》,該詞的詞眼是什么?是怎么表現的?
詞眼是“愁”。
第一,通過動作寫“愁”。(登樓。因愁登樓,登樓更愁)。
第二,通過意象、環境寫愁,借景抒情。(風,草色,煙光,殘照。)第三,通過生活行為寫愁。(疏狂,對酒,強樂)。
第四,通過人的形象寫愁。(衣帶漸寬)。
1、柳永和愛人的離別時的情景是怎樣的呢?我們來看看詞的上片,請同學們自由誦讀,邊讀邊標示出詞中的意象。
寒蟬、長亭、驟雨、蘭舟、煙波、暮靄、楚天(板書)。
2、這些意象具有怎樣的特點呢?
渲染了送別時凄涼氛圍,詞人此刻到了長亭,正值“驟雨初歇”,眼前的景物變得更加凄清,他聽著凄切的蟬聲,看到河兩岸的柳樹和河邊的小舟,離情自然更濃,作者將離別的傷感寓于景中,寓情于景。
不全是實寫,“煙波、暮靄、楚天”是作者的想象語。
作者把眼前的實景和想象中的虛景——路途中的蒼茫,結合起來,用虛實結合的寫法更能表達內心“傷離別”的心情。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p>
5、文學的魅力在于細節的真實,這是一處經典的細節,值得我們用心品味。我們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品味。
(1)一個“竟”字,突出強調了作者什么樣的心態?
(2)把“執手”換成“牽手”“握手”好嗎?為什么?
(3)此時無聲勝有聲,說是“無語”,實際上有千言萬語。此時柳永和戀人“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悲痛得說不出話來。你能否試著代他說兩句?展開想象寫一寫,和大家分享。(幻燈6:【重點探究】“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三個問題)。
(就上述問題分組展開討論,然后和大家交流。)(請大家不要笑,如果你笑著說,說明你沒有換位思考,未將自己當做柳永,自然也體會不到他說此話時的傷心。一個和自己心愛的人即將分別,山高水遠,不知何時再聚,此種情景,怎會有笑聲?)。
6、文學是想象的藝術,大家豐富的想象填充了柳永留下的藝術空白。那么,與戀人離別后,作者的痛苦有沒有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淡忘呢?請位同學為大家朗誦詞的下片。
7、好,讀得很有感情。思念是一種說不出口的痛,而柳永又是如何表達的呢?你認為哪句最能代表柳永的心聲呢?為什么?說說你的看法,與大家分享。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作者直抒胸臆,把離別后的痛苦酣暢淋漓地說出來了!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保ɑ脽?:【重點探究】“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作者想象,借景抒情,“酒”“楊柳”“風月”這些意象集中烘托出了作者借酒澆愁、苦悶難捱的愁苦心情。
這一句被詞評家賀裳稱為“千古俊句”,經你一分析,當之無愧??!“人生自是有情癡,此恨不關風與月。(歐陽修《玉樓春》)”“酒”無味,“柳”留人,“曉風”清涼,“殘月”凄迷,作者的心自是悲苦的。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比跛?,我只取一瓢飲;紅塵萬丈,我非你不愛。戀人離開,百無聊賴,連“良辰美景”也不能為他排遣痛苦。正可謂“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有一種“知音少,弦斷有誰聽?(岳飛《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鳴》)”的無奈與孤寂在里面。以問句作結,引人思考,余味無窮。
8、能用所學知識相印證,并有自己的感悟。很好!我們無論選哪一句,都能體味到柳永那種“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李商隱《無題》)”的離別情和相思苦。帶著柳永的離情別緒,我們再一次來齊讀這首詞吧。
1、理解融情入景,虛實相濟的特點。
2、理清思路,熟讀成誦。
鑒賞詞,體味融情入景,虛實相濟的藝術特點。
品位詩詞意像,體會作者感情。
教學步驟。
導入新課。
我們在講宋詞簡介的時候說過,宋詞可以分為幾個流派?(生:兩派。豪放派和婉約派。)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是?(蘇軾、辛棄疾)婉約派的代表人物是?(柳永、李清照)。
傳說蘇軾曾問一個善于唱歌的幕士:“我詞何如柳七(柳永)?”這個人回答:“柳郎中詞,只合十七八女郎,執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詞,須關西大漢,銅琵琶鐵綽板,唱‘大江東去’?!庇纱舜蠹铱芍@兩個流派的不同特點。。
能讓蘇軾與之一爭高下的“楊柳岸曉風殘月”出自哪首詞?(生:《雨霖鈴》)。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首《雨霖鈴》(板書)。
柳永,原名三變,排行第七,世稱柳七。他少年時到汴京應試,由于擅長詞曲,熟悉了許多歌妓,并替她們填詞作曲,表現了一種浪子作風。當時有人在仁宗面前舉薦他,仁宗批了四個字說:“且去填詞”。柳永在受了這種打擊之后,別無出路,就只好以開玩笑的態度,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在汴京(即開封),蘇州,杭州等都市過著一種流浪的生活。大約在少年時的“怪膽狂情”逐漸消退時,才改名柳永,考取進士,在浙江的桐廬、定海等處做過幾任小官。晚年死于潤州(江蘇鎮江縣)。死時家無余財,群伎和金葬之于南門。
他精通音律,變舊聲為新聲,在唐五代小令的基礎上創制了大量適合于歌唱的慢詞,這首詞調名《雨霖鈴》,就是取唐時舊曲翻制。據《明皇雜錄》云,安史之亂時,唐玄宗避地蜀中,于棧道雨中聞鈴音,起悼念楊貴妃之思,“采其聲為《雨霖鈴》曲”。所以這支曲本來就是寄托相思的,詞調極盡哀怨?!绷莱浞掷眠@一詞調聲情哀怨、篇幅較長的特點,寫委婉凄側的離情。此詞當為詞人從汴京南下時與一位戀人的惜別之作。
(讓學生感受詞的感情基調)。
師:能感受到這首詩的感情基調嗎?
生:能。哀婉、悲傷、凄清。(板書)。
2指導誦讀。
我們講過詩詞誦讀要把握的幾個要點,首先要讀準字音;
其次要讀出節奏,宋詞不比唐詩那樣整齊劃一,每句是不同的。再注意韻腳的讀法,要短促而清晰;帶領學生試讀一遍,劃分節奏。
最重要的要讀出感情,剛才大家已經感受到了,現在就試讀一遍,自己體會體會。
學生自由朗讀——指明學生朗讀——學生齊讀。
3疏通詞句:(注釋中有的不在講解之列。)。
寒蟬:初秋乍寒時的蟬,偶尚自鳴,但短促無力,至深秋則噤。
煙波:煙霧彌漫水波動蕩的水面。
無緒:古,沒有心思。今,沒有頭緒。
念去去:想到將來……(“行行重行行”)。
應是:即便是。
學生自讀,思考:從時間角度看,這首詞的層次應如何劃分?
明確:別前、別時、別后。(板書)。
上片。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p>
師:起首三句寫什么?是情?是景?
生:寫景。
明確:對。寫別時景。點明了季節、時間、地點和事件。勾勒了一個情人離別的典型環境。
師:地點呢?(長亭)時間呢?(晚上)季節(秋季)。
提到秋季會有怎樣的感覺?(蕭瑟)。
時當秋季,景已蕭瑟;且值天晚,暮色陰沉,而驟雨滂沱之后,繼之以寒蟬凄切:詞人所見所聞,無處不——凄涼。加之當中“對長亭晚”一句,句法結構是一、二、一,極頓挫吞咽之致,更準確地傳達了這種凄涼況味。
起首句已給全詩定下了基調:“凄切”。
“都門暢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p>
師:這寫什么?(寫情)極寫餞別時的心情,委婉曲折,欲飲無緒,欲留不能,依依不舍,難舍難分。
戀人在都門外長亭擺下酒筵給他送別,然而面對美酒佳肴,詞人毫無心思。(問:為什么?他的思緒正在想什么?)正專注于戀人,所以詞中接下去說“留戀處、蘭舟催發”。這七個字以精煉之筆刻畫了典型環境與典型心理:一邊是留戀情濃,一邊是蘭舟催發,這樣的矛盾沖突何其尖銳。
關于這樣的環境和心理描寫古人有很多。
林逋《相思令》云:“君淚盈,妾淚盈,羅帶同心結未成,江頭潮欲平?!边@僅是暗示船將啟碇,情人難舍。劉克莊《長相思》云:“煙迢迢,水迢迢,準擬江邊駐畫橈,舟人頻報潮?!彪m較明顯,但仍屬含蓄之作??墒橇赖摹疤m舟催發”,卻以直筆寫離別之緊迫,雖沒有他們含蘊纏綿,但卻直而能迂,更能促使感情的深化,可見留戀之情濃。
于是后面便迸出。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p>
師:這句寫情態。語言通俗而感情深摯,形象逼真,如在目前。
啟發學生想象這副畫面,把語言形象化進而圖象化,以體會詩的意境。(提示:兩人相對而立,手握手,眼對眼,淚眼婆娑。是“舉手長勞勞,二情同依依?!笔恰按藭r無聲勝有聲”,是“相對無言,惟有淚千行?!币布热贿@么不舍得,那詞人為什么要離開呢?也許是統治者不欣賞,也許是迫與生計??傊遣坏貌浑x開。古往今來戀人離別都是一樣的。所以江淹在《別賦》中說:“黯然消魂者,唯別而已矣!”)。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p>
“念去去”二句便是他的內心獨白。
師:這句寫什么?
生:寫景。
這里的“念”字用得特別好?!澳睢弊质巧下曔€是去聲?(是去聲。)“名詞轉折跌蕩處,多用去聲,何也?非去則激不起?!贝嗽~以去聲“念”字作為領格,承上啟下,表明是設想別后的道路遙遠。
“念”字后“去去”二字連用,則愈益顯示出激越的聲情,讀時一字一頓,遂覺去路茫茫,道路修遠?!扒Ю铩币韵?,聲調和諧,景色如繪。既曰“煙波”,又曰“暮靄”,更曰“沉沉”,著色可謂濃矣;既日“千里”,又曰“闊”,空間可謂廣矣。
(提示學生想象這副畫面:作者站在河邊,放目遠眺,面前所見:一望無際的海面,遠處山色朦朧,海面上層層灰蒙蒙的霧氣升騰,整副畫面是灰色調。好象一副山水畫。)這樣的畫面給人怎樣的感覺?(生:壓抑、苦悶)詩人想到前路茫茫,自己將越走越遠,離心愛的人越來越遠,心越來越苦,愁思也越來越深。全句寫景,又全句寫情。
下片。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師:下片換頭寫情,嘆息古往今來離情之可悲?!皞麆e離”點名這首詞的主旨?!案强袄渎淝迩锕潯币痪?,又推進一層,更何況我正在這冷落凄涼的秋季,多么難以忍受!江淹在《別賦》中說:“黯然消魂者惟別而已矣?!绷腊堰@種感受融化在自己的詩中,又擴大了這種感受,以“更那堪”襯托自己的離情比古人更深。
師:“清秋節”一詞,照應前面哪句?
生:起首一句“寒蟬凄切”
師:前后照應再次點明離別時的凄清氛圍。比起首三句的以景寓情更為明顯、深刻。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p>
“今宵”三句蟬聯上句而來,后來竟成為蘇軾相與爭勝的對象。那么它究竟好在什么地方?————詞中有畫,景中含情。(提示學生想象畫面:一舟臨岸,詞人酒醒夢回,只見習習曉風吹拂蕭蕭疏柳,—彎殘月高掛楊柳梢頭。)。
聯系特定情境。畫面出現在“酒醒”之后,離人借酒消愁,但舉杯消愁愁更愁,帳飲時已然無緒,更何況酒醒之后?詩人此時,前晚“執手相看淚眼”的圖景依然鮮明的留在心上,而前路是“千里煙波”,繼續前行離愛人越來越遠,可以想見他的心情。
感受畫面色調。古人有折柳送行的習慣?!拔粑彝?,楊柳依依”,折柳送行,取其依依之態。另外,“柳””留”諧音,折柳贈人有挽留之意。所以古代文人寫離別之情,往往要寫到楊柳。清秋的曉風是涼的,恰合別后心境的凄涼。殘月清冷的形象暗合凄清冷落之感。詞人寓情于景,借景傳情,以風之涼,月之殘透露離情別緒。
結合全詩旨趣。這首詞的主題句是“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這兩句敘述全篇本意,是詞的主文,“今宵酒醒何處”兩句烘染本意,將詩人的立意渲染為—幅深秋羈旅圖?!皸盍丁?、“曉風”、“殘月”三個典型意象“列錦”式的組合在一起,引起讀者無盡的想象和遐思。這兩句詩暗含旨趣,畫面生動。
師:整個畫面的基調如何?
生:整個畫面充滿了凄清的氣氛。
師:客情之冷落,風景之清幽,離愁之綿邈,完全凝聚在這畫面之中。比之上片結尾二句,雖同樣是寫景,寫離愁,但前者仿佛是潑墨山水,一片蒼茫;這里卻似工筆小幀,無比清麗。詞人采用了畫家所常用的點染筆法?!岸嗲樽怨艂x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倍潼c出離別冷落;“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痹谏蟽删涞幕A上進一步渲染這種離別時的凄清。這四句密不可分,相互烘托,相互陪襯,中間若插上另外一句,就破壞了意境的完整性,形象的統一性。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此去經年”四句,構成另一種情境。因為上面是用景浯,此處則改用情語。他們相聚之日,每逢良辰好景,總感到歡娛;可是別后非止一日,年復一年,縱有良辰好景,也引不起欣賞的興致,只能徒增棖觸而已。
師:“此去”二字,遙應上片“念去去”?!敖浤辍倍?,近應“今宵”。在時間與思緒上均是環環相扣,步步推進。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益見鐘情之殷,離愁之深。
其以問句做結,更留有無窮意味。
如此歸納全詞,猶如奔馬收韁,有住而不住之勢;又如眾流歸海,有盡而未盡之致。
師:我們再回頭看整首詞,情語在寫情,景語也并非只寫景,每句中都包含無限情思。正所謂——“一切景語皆情語”。誦讀時注意體會詞融情入景的特點。
再就是虛實相濟。哪些寫虛?別后想象。寫實?別時情景。
再想想詞中的三副畫,給人的感覺都是:哀婉、無奈、凄清。這是這首詞的特點,也是婉約詞共同的特點。
今天我們學了婉約詞的代表作《雨霖鈴》,重點讓大家把握詞融情入景,虛實相濟的特點。另外還讓大家品位詞中意象,體會作者感情。在此基礎上了解婉約詞的風格。
1誦讀。
2自己任選一句詩,做副畫,再現詩中意境,體味作者感情。
1、理解融情入景,虛實相濟的特點。
2、理清思路,熟讀成誦。
鑒賞詞,體味融情入景,虛實相濟的藝術特點。
品位詩詞意象,體會作者感情。
[教學課時]: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這是王維與友人送別時的情景;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這是蘇軾在悼念亡妻王弗時所作;
………。
人們常嘆:“人生苦短,歲月蹉跎”,我們常說“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是啊,人生無常,聚散不定!我們的生活總是充滿了別離的苦痛??蛇@苦痛倒觸發了詩人的詩情,他們用詩詞歌賦來傾訴詠嘆他們的離愁別緒。透過這些詩詞,我們可以想見朋友分別時的悲楚,夫妻天各一方的哀怨,母親呆望游子歸家的淚眼愁眉,我們可以體悟到“黯然消魂者,唯別而已矣”的至理。
今天我們再次輕輕叩開古典詩詞的門扉,不經意間就會發現生命在演繹著悲歡與離合,一個個淚眼婆娑的麗姿和一個個凄婉纏綿的動人故事。長亭送別,執手相看,西口走送,揮手回眸,柴門扶杖,汽笛聲催。.。.。.
我們學習過那么多宋詞,應該明白宋詞可以分為幾個流派?(答:兩派。豪放派和婉約派。)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是?(蘇軾、辛棄疾)婉約派的代表人物是?(柳永、李清照)。
今天我們就來欣賞一首別離詩,感受別離詩的千種風情,它就是柳永的《雨霖鈴》(板書)。
二、作者簡介。
柳永,北宋詞人,原名三變。熟悉民間樂曲。但為(人)放蕩不羈,屢試不中。直到中年之后,改名為永,中過進士,只做過屯田員外郎一類的小官,世稱“柳屯田”、“柳郎中”。
他的詞,內容多體現市民階層的思想意識,抒發離情別緒,表現婦女不幸的遭遇和自身沉淪的哀怨,曲折流露出對現實的不滿。
但他一生窮困潦倒,以至最后寄食寺廟,在貧困交加中逝去僧舍。死后,一群紅塵知己為他安葬。成為當時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他精通音律,變舊聲為新聲,創制了大量適合于歌唱的慢詞,這首詞調名《雨霖鈴》,就是取唐時舊曲翻制。據《明皇雜錄》云,安史之亂時,唐玄宗避地蜀中,于棧道雨中聞鈴音,起悼念楊貴妃之思,“采其聲為《雨霖鈴》曲”。所以這支曲本來就是寄托相思的,詞調極盡哀怨?!绷莱浞掷眠@一詞調聲情哀怨、篇幅較長的特點,寫委婉凄側的離情。此詞當為詞人從汴京南下時與一位戀人的惜別之作。
三、寫作背景。
作者當時由于仕途失意,心情十分壓抑,決定離開京城到外地去,但一想到從此將不能跟心愛的人生活在一起,失去愛的慰藉,便覺得痛苦萬狀。這首詞就集中反映了他這種復雜的心情。
四、整體感知。
1、聽范讀《雨霖鈴》(讓學生感受詞的感情基調)。
問:能感受到這首詩的感情基調嗎?
感情基調:哀婉、悲傷、凄清。(板書)。
2、指導誦讀。
(讀準字音;讀出節奏;讀出感情)。
請同學先自由朗讀,再集體誦讀。
3、疏通詞句:(注釋中有的不在講解之列。)。
寒蟬:初秋乍寒時的蟬,偶尚自鳴,但短促無力,至深秋則噤。
煙波:煙霧彌漫水波動蕩的水面。
無緒:古,沒有心思。今,沒有頭緒。
念去去:想到將來……應是:即便是。
五、文本研習。
1、讓學生自讀,思考:從時間角度看,這首詞的層次應如何劃分?
明確:別前、別后。(板書)。
上闋。
3、“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p>
問:起首三句寫什么?是情?是景?
(寫景)明確:對。寫別時景。點明了季節、時間、地點和事件。勾勒了一個情人離別的典型環境。
4、問:地點呢?(長亭);時間呢?(晚上);季節(秋季);事件(離別)。
提到秋季會有怎樣的感覺?(蕭瑟)。
時當秋季,景已蕭瑟;且值天晚,暮色陰沉,而驟雨滂沱之后,繼之以寒蟬凄切:詞人所見所聞,無處不——凄涼。加之當中“對——長亭——晚”一句,句法結構是一二一,極頓挫吞咽之致,更準確地傳達了這種凄涼況味。
起首句的詞已給全詩定下了基調:“凄切”。
5、“都門暢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p>
6、“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p>
問:這句(寫情態)。語言通俗而感情深摯,形象逼真,如在目前。
啟發學生想象這副畫面,把語言形象化進而圖象化,以體會詩的意境。(提示:兩人相對而立,手握手,眼對眼,淚眼婆娑。是“舉手長勞勞,二情同依依?!笔恰皠e有離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是“相對無言,惟有淚千行”;是“流淚眼對流淚眼,斷腸人送斷腸人”??!既然這么不舍得,那詞人為什么要離開呢?(也許是統治者不欣賞,也許是迫與生計??傊遣坏貌浑x開。古往今來戀人離別都是一樣的。)“黯然消魂者,唯別而已矣!”)。
問:詞人“竟無語凝噎?!蹦敲丛~人凝噎在喉的是什么話呢?是“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p>
7、“念去去”二句便是他的內心獨白。
問:這句寫什么?(寫景)。
這里的“念”字用得特別好。承上啟下,表明是設想別后的道路遙遠。
“念”字后“去去”二字連用愈益顯示出激越的聲情,讀時一字一頓,遂覺去路茫茫,道路修遠?!扒Ю铩币韵?,聲調和諧,景色如繪。既曰“煙波”,又曰“暮靄”,更曰“沉沉”,著色可謂濃矣;既曰“千里”,又曰“闊”,空間可謂廣矣。
(提示學生想象這副畫面:作者站在河邊,放目遠眺,面前所見:一望無際的海面,遠處山色朦朧,海面上層層灰蒙蒙的霧氣升騰,整副畫面是灰色調。好象一副山水畫。)這樣的畫面給人怎樣的感覺?(壓抑、苦悶、茫然)詩人想到前路茫茫,自己將越走越遠,離心愛的人越來越遠,心越來越苦,愁思也越來越深。(全句寫景,又全句寫情)。
8、“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問:下闋換頭寫情,嘆息古往今來離情之可悲?!皞麆e離”點名這首詞的主旨?!案强袄渎淝迩锕潯币痪?,又推進一層,更何況我正在這冷落凄涼的秋季,多么難以忍受!“黯然消魂者惟別而已矣?!绷腊堰@種感受融化在自己的詩中,又擴大了這種感受,以“更那堪”襯托自己的離情比古人更深。
9、問:“清秋節”一詞,照應前面哪句?(起首一句“寒蟬凄切”)前后照應再次點明離別時的凄清氛圍。比起首三句的以景寓情更為明顯、深刻。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p>
“今宵”三句蟬聯上句而來,后來竟成為蘇軾相與爭勝的對象。那么它究竟好在什么地方?————詞中有畫,景中含情。(提示學生想象畫面:一舟臨岸,詞人酒醒夢回,只見習習曉風吹拂蕭蕭疏柳,—彎殘月高掛楊柳梢頭。)。
聯系特定情境。畫面出現在“酒醒”之后,離人借酒消愁,但舉杯消愁愁更愁,帳飲時已然無緒,更何況酒醒之后?詩人此時,前晚“執手相看淚眼”的圖景依然鮮明的留在心上,而前路是“千里煙波”,繼續前行離愛人越來越遠,可以想見他的心情。
結合全詩旨趣。這首詞的主旨句是“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這兩句敘述全篇本意,是詞的主要文句,“今宵酒醒何處”兩句烘染本意,將詩人的立意渲染為—幅深秋羈旅圖?!皸盍丁?、“曉風”、“殘月”三個典型意象組合在一起,引起讀者無盡的想象和遐思。這兩句詩暗含旨趣,畫面生動。
問:整個畫面的基調如何?(整個畫面充滿了凄清的氣氛。)。
客情之冷落,風景之清幽,離愁之纏綿,完全凝聚在這畫面之中。比之上片結尾二句,雖同樣是寫景,寫離愁,但前者仿佛是潑墨山水,一片蒼茫;這里卻似工筆小幀,無比清麗。詞人采用了畫家所常用的點染筆法?!岸嗲樽怨艂x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倍潼c出離別冷落;“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痹谏蟽删涞幕A上進一步渲染這種離別時的凄清。這四句密不可分,相互烘托,相互陪襯,意境完整,形象統一。
10、“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此去經年”四句,構成另一種情境。因為上面是用景浯,此處則改用情語。他們相聚之日,每逢良辰好景,總感到歡娛;可是別后非止一日,年復一年,縱有良辰好景,也引不起欣賞的興致,只能徒增惆悵而已。
“此去”二字,遙應上片“念去去”?!敖浤辍倍?,近應“今宵”。在時間與思緒上均是環環相扣,步步推進。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益見鐘情之殷,離愁之深。其以問句做結,更留有無窮意味。傷感如歌曰:“長離別,離別就會在眼前;說再見,再見可是太遙遠……”、“相見時難別亦難”。這些句子猶如奔馬收韁,有住而不住之勢;又如眾流歸海,有盡而未盡之致。
歸納全詞:
我們再回頭看整首詞,情語在寫情,景語也并非只寫景,每句中都包含無限情思。正所謂——“一切景語皆情語”。
六、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了婉約詞的代表作《雨霖鈴》,重點讓大家把握詞融情入景,虛實相濟的特點。另外還讓大家品位詞中意象,體會作者感情。在此基礎上了解婉約詞的風格。
七、課后作業。
板書設計:
感情基調:哀婉、悲傷、凄清。
別前——依依不舍別后——想象相思。
知識與能力目標:理解詞所蘊含的思想感情,并分析詞的意境美。
過程與方法目標:掌握詩歌的誦讀技巧,積累詩歌鑒賞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感受詞的魅力,體會詞人別離時凄涼、哀傷的感情。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感受詞人在詞中所流露出的濃濃別離之愁;領會情景交融的藝術特色。
難點:理解虛實結合的藝術表現手法。
教學方法創設情境法、美讀法、合作探究法。
教學過程。
一、痛痛快快的說。
1.大千世界,悲歡離合仿佛是一個永恒的主題,離愁別緒也似乎是一種永恒的情懷,古往今來,眾多的文人墨客給我們留下了無數膾炙人口和感人肺腑的文學作品,透過“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我們可以想見朋友分別時的悲楚,通過“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我們仿佛看到荊軻離開時的悲壯,“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那又是怎樣的凄苦之別。我們輕輕叩開古典詩詞的門扉,不經意間就會發現生命在演繹著悲歡與離合,嗅著淺淺的墨香眼前也仿佛浮現那一個個淚眼婆娑的麗姿和那一個個凄婉纏綿的動人故事。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雨霖鈴》,去感受一下柳永筆下那纏綿悱惻的離別深情。
2.柳永(約984年—約1053年),原名三變,字景莊,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稱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詞人,婉約派代表人物。
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少時學習詩詞,有功名用世之志。咸平五年(10),柳永離開家鄉,流寓杭州、蘇州,沉醉于聽歌買笑的浪漫生活之中。大中祥符元年(10),柳永進京參加科舉,屢試不中,遂一心填詞。景祐元年(1034年),柳永暮年及第,歷任睦州團練推官、余杭縣令、曉峰鹽堿、泗州判官等職,以屯田員外郎致仕,故世稱柳屯田。
柳永是第一位對宋詞進行全面革新的詞人,也是兩宋詞壇上創用詞調最多的詞人。柳永大力創作慢詞,將敷陳其事的賦法移植于詞,同時充分運用俚詞俗語,以適俗的意象、淋漓盡致的鋪敘、平淡無華的白描等獨特的藝術個性,對宋詞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當時就有“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的說法。
3.《雨霖鈴》詞牌名,也寫作《雨淋鈴》。相傳,唐玄宗入蜀時因在雨中聞鈴聲而思念楊貴妃,故作此曲。曲調自身就具有哀傷的成分。
柳永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坎坷,更多的時日跟歌伎們一起,過著依紅偎翠,淺斟低唱的生活。他深深了解歌伎們的生活,深切同情她們的不幸遭遇。在他的作品中,很多是反映同她們在一起的悲歡離合?!队炅剽彙繁闶瞧渲械囊皇?,這首詞寫的是他離開都城汴京時與一位紅顏知已纏綿悱惻、哀婉動人的別離情景。
1、本課是本單元唐詩后的第二篇宋詞,在整個宋詞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
2、學習這首詞,可以培養學生鑒賞宋詞的能力,陶冶學生情操,提升學生的文學品味。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a、理解作品“景中見情,情景交融”的藝術特色。
b、了解柳永詞的風格。
c、理解善于鋪敘、融情于景、虛實相濟的藝術特點。
2、過程方法。
通過感受形象,分析意象意境,把握感情,品味語言,學習藝術特色,掌握鑒賞詩詞的基本技巧。
3、情感態度價值。
培養對古典詩詞的熱愛及純正的文學趣味,使學生感受詞的魅力,感受古人離別時幽怨傷感之情,傷離別,重真情。
4、重點和難點:。
感受詞人在詞中流露出的濃濃離別之愁;。
領會全詞情景交融、虛實相生的手法。
一、導入。
他“自負風流才調”,自信“藝足才高”,“多才多藝善詞賦”(《擊梧桐》),沒把考試當回事,以為考中進士、做個狀元是唾手可得的事。他曾經向可以的心上人夸口說,即使是皇帝臨軒親試,也“定然魁甲登高第”(《長壽樂》)。不料事與愿違,放榜時名落孫山。他沮喪憤激之余,寫下了傳誦一時的名作《鶴沖天》(黃金榜上),宣稱“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你皇帝老兒不讓我進士及第去做官,我不做官,又奈我何!在詞壇上叱咤風云,難道不是一樣的輝煌?正是“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這人是誰呢?他就是柳永。
二、作家及作品介紹:
柳永(約987~1053),原名三變字耆卿,崇安(今福建崇安縣)人,原名三變(不是七十二變)。因為他排行第七,所以人稱柳七。仁宗景祐元年(1034)進士,官至屯田員外郎,世稱柳屯田。出身儒宦家庭,卻擁有著一身與之不兼容的浪漫氣息和音樂才華的柳永,一生就在這二者之間奔波忙碌。他迷戀情場,卻又念念不忘仕途。一部《樂章集》就是他周旋于二者間的不懈追求、失志之悲與兒女柔情的結合。他想做一個文人雅士,卻永遠擺脫不掉對俗世生活和情愛的眷戀和依賴;而醉里眠花柳的時候,他卻又在時時掛念自己的功名。早年屢試不第,一生仕途很不得意,為人放蕩不羈,生活窮困潦倒,處世方面抱著一種玩世不恭的態度。他在城市生活的時間很長,經常出入倡館酒樓間,與教坊樂工和歌伎們交往,因而熟悉市民、歌伎的生活,并通曉樂,創作了大量適合于歌唱的新樂府(慢詞),受到廣大市民的歡迎,其詞多描繪淪落不遇、離愁別恨、城市風光和歌妓生活。他是北宋第一個專力寫詞的作家,婉約的代表詞人。柳永對北宋詞的發展有著重要的貢獻與影響。第一他制作了大量慢詞長調,使詞從小令為主過渡到慢詞占優勢地位,從而為詞容納更多的內容提供了相應的表現方式。第二,他發展了詞的與表現手法,善于鋪敘,善于運用白描,寫景抒情密切結合,語言通俗易懂,音律和諧優美。柳永對秦觀等人都有影響,對后來的說唱文學和戲曲作家在曲辭創作上也有影響。柳詞在宋元時期流傳最廣,著名學者葉夢得在《避暑錄話》中說:“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p>
他的詞集是《樂章集》。在他的《樂章集》中,有一首千古名作,這首千古名作是北宋婉約詞中的一件精品,是描寫愛情,描寫離別的最優秀的作品之一,它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千百年來使一代又一代的人為之感嘆。這首千古名作就是——《雨霖鈴》。這節課我們就來欣賞這首作品。
三、朗讀:
1、范讀,注意朗讀的節奏。
2、齊讀:讀出作品的節奏、韻律,并且注意體會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
《雨霖鈴》是高中語文必修四第二單元第一篇課文。本單元的單元提示強調,詞具有很強的節奏感和音樂性,欣賞時要反復吟詠,體會其聲律美;也要在理解作品內容的同時,運用聯想和想象,領悟其中情與景渾然交融的意境。
二、說目標。
1、知識與能力:感知《雨霖鈴》作品內容,體會詞中凄涼清麗的意境和濃重的離愁;
2、過程與方法:通過朗讀,分析意象特點,把握情景交融、虛實結合的寫作手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學生健康積極的審美情趣。
三、說重難點。
重點:感受作者濃濃的離別之愁,掌握情景交融、虛實結合的手法;
難點:理解、掌握情景交融、虛實結合的藝術手法。
四、說教法:
1、誦讀法;2、點撥法;3、探究法。
五、說學法。
1、預習法;2、質疑法;合作探究法。
六、說教學過程。
1、導入。
南朝江淹曰: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自古以來,人們往往“傷離別”,柳永作為宋朝大才子,整日混跡于煙花柳巷,與紅顏知己把酒言歡、吟詩誦賦。這首《雨霖鈴》就是作者離開都城汴京時寫給曾經的紅顏知己的用心之作。
2、文本學習。
初讀:學生自由朗讀吟誦,注意字音、節奏、輕重、緩急、感知韻律美。
讀音:噎、
韻腳:切、歇,波、闊,別、節、年。
節奏舒緩,讀出有情人離別時凝重氛圍。
語調:“更與何人說”一句讀出相聚后的獨處之苦,余音繞梁。
范朗讀:聽老師示范朗讀,學生找出詞中意象,說出這些意象的特點。
意象:上闋有寒蟬、長亭、帳、蘭舟,下闋有煙波、暮靄、楊柳岸等。特點,都是引人傷感之物。
三讀:展開想象,感悟由眾多意向組成的意境美。
四讀:品評詩句領悟表達美,具體方法是煉句。上闋選擇尾句“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下闋選擇“今宵酒醒何處,煙柳岸,曉風殘月”,體會情景交融和虛實結合的藝術手法。
上句:浩渺無涯的水波比喻長時間難以排解的惆悵,傍晚濃重的云霧暗示心情沉重壓抑,空闊遼源的楚地天空說明愁緒的無邊無際。一切景語皆情語,情景交融,相得益彰。
下句:虛寫別后境況,醉酒之后,看到的是美好的景象――“楊柳岸”,楊柳婆娑,岸堤青翠,卻偏偏在乍暖還寒的小風中吹佛,在如勾的殘月下映照,這是怎樣的不和諧的美景!惟其如此,才能寫出主人公的相期之愿和重聚之難。因上闋主要是實寫,下闋,尤其是這一句屬虛寫,虛實結合,詩意飽滿。
一、解釋句中的詞語。
(1)都門帳飲無緒無緒:
(2)更那堪冷落清秋節堪:
(3)此去經年經年:
三、默寫課文。
1、遙想公瑾當年,,。
2、《雨霖鈴》中表現主題的詩句是。
3、《雨霖鈴》中描寫月色的著名詩句是。
四、判斷題。
1、詞有詞牌,如“念奴嬌”、“雨霖鈴”便是。()。
2、詞根據風格可以劃分為豪放派和婉約派,根據字數的多少可以劃分為小令、中調、長調。()。
3、詞中句子“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交待了離別的時間、地點、和環境氣氛。()。
原文: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譯文:
秋后的知了叫得是那樣地凄涼悲切,面對著和亭,正是傍晚時候,一陣急雨剛住。在汴京城門外餞行的帳蓬里喝著酒,沒有好心緒,正在依依不舍的時候,船上人已催著出發。握著手互相瞧著,滿眼淚花,直到最后也無言相對,千言萬語都噎在喉間說不出來。想到這回去南方,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煙波,那夜霧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無邊。
課時安排:1課時。
趙薇的《離別》。
1.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2.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3.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贈汪倫》)。
4.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李白《黃鶴樓送盂浩然之廣陵》)。
5.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這首詞的基調格外低沉。作者當時由于仕途失意,心情十分壓抑,決定離開京城到外地去,但一想到從此將不能跟心愛的人生活在一起,失去愛的慰藉,更覺得痛苦萬分。這首詞就集中地反映了他這種復雜的心情。
“雨霖鈴”原為唐教坊曲名。相傳唐玄宗因安史之亂入蜀,路上發生兵變,楊貴妃死。當時陰雨連日,棧道中聞鈴聲,無比凄切,作《雨霖鈴》曲以寄托離恨。宋代人依舊聲填詞,遂為詞牌。
(一)整體感知。
1.問生:同學們,你們聽了錄音且自己讀了一遍,本詞的基調是什么?(感受是什么)。
凄涼、傷感、悲涼、憂傷、痛苦。
2.本詞寫的是什么內容?————離別。
3.本詞按什么順序來寫的?————時間順序。
4.那么離別可以分為幾個階段?————離別時、離別后。
5.在腦中想象別時、別后的情景,并還原成語言描述出來。
(二)老師簡單串講詞。
使學生理解詞的`大意。
上片:離別時的情景。
下片:離別后的情景。
(三)拓展。
問生:本詞好在哪里?哪幾句話能引起你的共鳴?
1.“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這二句寫:當登舟分袂之際,兩個人手拉著手兒,含淚相視著,大約是想把心上人的面容身影再最后一次深深地印進記憶之中去吧。此時此地,他們心里該有多少話啊,然而卻只是默然相對,誰也再說不出一個字來,而他們相互真摯深沉的愛和內心極度的痛苦卻正是通過這彼此極力抑制著的無言的哽噎而得到了最大限度的體現。一個“竟”字,突出地強調了這種極為矛盾復雜的感情表達方式。蘇軾在悼亡詞《江城子》里,這樣寫他夢見了死去十年的妻子:“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碑惽?,也具有特別能打動人心的藝術力量?!按藭r無聲勝有聲”“一切盡在無言中”
2.“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薄岸嗲椤笔侵付嗲榈娜?。自古以來,多情的人都是感傷離別的,更何況是在凄清冷落的秋天時節。江淹《別賦》:“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崩钌屉[《無題》詩云:“相見時難別亦難”
3.“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边@三句是膾炙人口的名句。承上面“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一層所開拓出的意境,進一步設想分別后的凄涼處境。今夜喝了別酒以后乘船而行,朦朦朧朧的,酒醒后,將到了什么地方呢?大概已是拂曉,到了枯楊岸邊,冷風吹面,殘缺的月亮掛在天邊。岸柳,容易使人想起霸陵折柳贈別,且是枯柳,曉風(寒),殘月(冷),景物是孤單單、清冷冷的。景物的清冷,又使人想起昨晚“都門帳飲”、“執手相看”的眷戀之情,更覺得自己形單影孤,前途渺茫,所以這里雖不言愁,但景物已經打上了詞人濃重的哀傷、悲愁之情,就連詞人的精神狀態都寫出來了。
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鋪敘。
虛實結合。
1.什么是虛,什么是實?
三種說法:(1)現在是實,將來是虛。
(2)眼見為實,想象為虛。
(3)正面描寫為實,側面描寫為虛。
2.分析本詞的虛實結合。
上片的別時為實,下片的別后為虛。
3.虛實結合的好處————設置情景,留下想象的空間,有回味余地。
(一)情感目標:借助多媒體和教師對作品的體驗,帶領學生以真摯的感情品讀作品,培養詩歌興趣和文學素養。
(二)知識目標:
(1)通過反復朗讀,感知作品內容和思想感情;
(2)掌握寫景抒情、情景交融和虛實結合的寫法;
(3)鑒賞意象,掌握婉約派的特點;
(三)能力目標。
引導學生學會合理、充分使用網絡資源,進行自主式、探究式學習,開拓知識面,豐富教學內容。
教學重、難點。
1、理解古典詩歌傳統意象在作品中傳情達意的效果。
2、體會理解的基礎上背誦《雨霖鈴》。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
詩話故事:《歷代詩余》卷一百十五引俞文豹《吹劍錄》:“東坡在玉堂,有幕士善歌,因問:‘我詞何如柳七?’對曰:“柳郎中詞,只合十七八女郎,執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詞,須關西大漢,銅琵琶,鐵綽板,唱‘大江東去’。東坡為之絕倒。
1、柳七所指何人?
2、從答話中說明了詩歌鑒賞的那方面問題?
一作者簡介。
北宋詞人柳永,字耆卿,原名三變。在家中排行第七,所以后世也有人稱他為“柳七”。后來他官至屯田員外郎,故也被稱作“柳屯田”。柳永年輕時到卞京應試,常常和歌妓們一起生活,為人狂放不羈。當時的皇帝宋仁宗聽到柳永這個人之后,說:“此人任從風前月下淺斟低唱,豈可令士宦!”所以柳永落地了。到了景佑元年,也就是柳永在47歲左右的時候,他才進士及第。柳永終生潦倒,據說在他死后,家中沒有多余的錢來安葬他,只能由幾個歌妓一起出錢葬在了南門外。柳永的詞作音律諧婉,詞意妥帖;多描繪城市風光和歌妓生活,尤其擅長抒寫羈旅行役之情。詞作中鋪敘刻畫,情景交融,語言通俗,在當時流傳很廣,對宋詞的發展也有一定的影響。后人對柳詞的評價也較高。
二、題目和背景解說。
n《雨霖鈴》這一詞調,又名“雨霖鈴慢”,唐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相傳,唐安史之亂中,玄宗西逃入蜀。楊貴妃在馬嵬坡被賜死后,玄宗日夜思念。入斜谷后,遇上連日霖雨,在棧道中,又聽見鈴聲陣陣,倍感凄涼哀婉,于是作《雨霖鈴曲》,寄托思念之情,調極哀怨。前人稱“一曲霖鈴淚數行”,可見一斑。宋代成為詞牌名。在詞史上,雙調慢詞《雨霖鈴》最早的作品,便是柳永的這首詞。而當時的柳永由于仕途失意,心情十分壓抑,決定離開汴京(河南開封)到外地去。但一想到從此將不能與心愛的人生活在一起,失去愛的慰藉,更是覺得痛苦萬狀。這首詞就反映了柳永當時的這種復雜心情。下面請大家聽一聽課文的朗讀。
三、指導朗讀。
1、教師范讀或播放錄音,學生感受詞的感情基調。
2、聽完了詞大之后,同學們感覺這首詞的感情基調,應該是怎樣的?
明確:凄切低沉(從文章中找依據:凄切、傷離別)。
3、明確了詞的感情基調之后,我們來齊讀一遍,看看同學們對這首詞的感情基調把握的怎么樣。
(過渡:我覺得大家可以問自己這樣一個問題:在讀文學作品的時候,我的心是不是和作者的心以同一個頻率在跳動,我是否被感動了。
如果你感動了,你又不妨用聲音把它表達出來。
實際上,在很多時候我們不防用我們的聲音來表達文學作品所包含的情思,那個時候,你將會驚喜地發現,你獲得了一種另辟蹊徑的愉悅和享受。)。
5、下面我們先把上闋一起來讀一下。
(我們還可以把這首詞處理得更細膩一些。要想用聲音更細膩地處理這首詞,有個前提,那就是得深刻地理解這首詞。讓我們一起進入到這首詞的血肉和肌理中去。)。
四、詞的鑒賞。
明確:
上闋:離別時難分難舍的情景。
(離別難)。
下闋:離別后孤寂凄清的情景。
(思念苦)。
節令:寒蟬。
地點:長亭。
時間:晚。
天氣:驟雨初歇。
渲染氣氛:蕭瑟凄涼。
表達感情:詞人與戀人將別未別時的痛苦心情。
3、“都門”三句展現了什么場景?
明確:京城門外,情人設宴餞行,離別的.愁苦使這對情人對佳肴美酒也興味索然。正在難舍難分之際,船家催促出發,此時此刻,離別的痛苦達到頂點。
4、怎樣理解“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明確:兩手緊緊拉在一起,兩眼被酸楚的淚水模糊,便縱有千言萬語,也難以一一傾吐,只好無言以對,淚眼相看。這兩句用白描的手法,把彼此的眷戀之情、又無可奈何之心寫的非常深刻.
明確:不對。作者選用三種景物來表達心情。用“千里”形容“煙波”,表明煙波的浩淼,去程的遙遠;用“沉沉”形容“暮靄”,表明暮靄的濃厚,天地的蒼茫;用“闊”形容“楚天”表明楚天的遼遠無邊。作者正是用如此廣闊遼遠的空間,以及如此濃密深重的霧靄,來表現離情之深之痛和自己前途的渺茫。
5、自由討論。
同學們自己鑒賞下闋,你喜歡下闋中的哪一句,為什么?
(由學生自己討論)。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p>
明確:在此句中詞人寫到了一些中國古典詩歌中常見的典型意象,如酒、柳、風、月,這些意象給你什么樣的聯想呢?請同學們給合之前所學,討論3分鐘,談談看法。
教師明確:關于酒:常言借酒消愁,酩酊大醉后,把一切苦惱拋諸腦后,依依惜別時,“飛蓬各自遠,且盡手中杯”,就痛快地一醉而別。自欺欺人也好,逃避現實也罷,“醉翁之意”已不在酒了。喜時——杜甫說:“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保ā堵劰俦蘸幽虾颖薄罚┌r——曹操為功業人才而愁,發出“對酒當歌,人生幾何?!钡母锌??!抖谈栊小罚┏顣r——李白失意官場,說:“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保ā缎葜x眺樓餞別校書叔云》)蘇軾也說:“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保ā端{歌頭明月幾時有》)。李清照思念丈夫時,說:“三杯兩盞淡酒,怎敵它晚來風急?”(《聲聲慢》)王維送別元二,說:“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保ā端驮拱参鳌罚?。
關于月: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月是離合的象征,何況是殘缺不全的月,最易引起詞人的愁思。
關于風:古語有云:自古逢秋悲寂寥。秋天是特別讓人傷感的季節。曉風輕拂,帶來的并不是快意,而是涼意,凄涼的感覺。杜甫《登高》“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p>
總結:柳有“留”意,殘月西掛,伊人不再,曉風侵人,徒添冷意,借酒消愁愁更愁?!敖裣菩押翁??楊柳岸曉風殘月?!弊髡呓M合了最能觸動離愁的景物入詞,釀造意境,增添了抒情色彩,渲染了濃烈的氣氛,更能展現出微妙的心理活動,挑動讀者的心弦。
小結:“一切景語皆情語”,柳永以清秋之蕭瑟,寫離別之凄惻,即景抒情,融情入景,達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課后作業。
1.比較鑒賞:將柳詞與蘇詞作比較。
體會其風格的差異。
2.熟讀并背誦詩篇。
附:上闋朗讀指導。
解讀第一句話“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p>
師問:為什么?
學生發言指出此句話雖明寫景,卻暗含情,環境氛圍多悲戚之意。
教師明確:這句話作者以凄涼的環境來暗寓他凄涼的離愁。所以,此句起調應起得低沉傷郁,句與句之間應做稍長的停頓,要讀出“悲”、“涼”的味道來。
解讀“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零噎?!?/p>
隨便抽一個同學。
(讓他想象)現在,你馬上要和你的一個最要好的朋友分別,你到機場或車站去送他,兩個人彼此握著對方的手,眼淚無聲地落下,想開口安慰一下對方,可這一開口,到化成了一片哽咽唏噓之聲。
讓學生深入到這種情景中去,并試著用此種感情來讀:“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零噎?!?/p>
(進一步引導學生得出)此處寫離別之情,當屬離別之情的高潮。所以讀這一句,語調應該來得更凄切一些。
我想,這一句話由感情細膩的女生來讀會取得很好的效果。
女生朗讀。
解讀“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p>
我想這樣來讀這句話,大家看行不行。
師以一種極有氣勢的,昂揚爽朗的語調朗讀。
(學生對此反映極強烈,議論紛紛,均表示這樣來讀這句話不妥。)。
在你們陳述你們的意見之前,我先來說一說我這樣來處理的原因。此句景象闊大。大凡闊大之象,即有氣勢。我這樣來處理就是為了表現一種氣勢。
我讀出這種氣勢沒有?
生答:讀出來了。
那么這樣處理好不好呢?
生答:不好。
我讀出這句話的味道沒有?
生答:沒有。
那我們這里該讀出什么味道來?
學生舉手發言,他們認為老師的朗讀處理方式違背了本詞的基調,且這句話所寫之景象仍是飽含愁緒的。
繼續問:這里僅僅只有因與心愛的人分別而造成的離愁嗎?還有沒有可能由其他什么原因引起其他什么愁緒?(提示結合前面看到的提示信息來解決這個問題)。
學生討論,并舉手作答,得出結論:還有此去前途未卜,前途渺茫的身世之嘆,失意之愁。
教師總結,并提示讀這一句的時候在凄切的基調上應加上蒼茫厚重之感。
這句話由男生來讀比較合適。
全體男生讀此句。
好了,上闋我們分析得比較熟透了?,F在,我們醞釀一下情緒,然后帶著剛才大家一起分析品味出來的微妙細膩的情緒把上闋來一次完美的表現。
生齊讀。
分組討論,每組選派兩個同學代表發言。一個同學負責朗讀,一個同學負責解說他們這樣來朗讀的原因,他們要表達什么樣的情緒。
學生討論。
結束語:送大家一句話:學會聲情并茂地品讀文學作品,學會聲情并茂地品讀生活,你定會收益匪淺。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秋后的知了叫得是那樣地凄涼悲切,面對著和亭,正是傍晚時候,一陣急雨剛住。在汴京城門外餞行的帳蓬里喝著酒,沒有好心緒,正在依依不舍的時候,船上人已催著出發。握著手互相瞧著,滿眼淚花,直到最后也無言相對,千言萬語都噎在喉間說不出來。想到這回去南方,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煙波,那夜霧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無邊。
柳永是一個浪漫詞人,一個江湖詞人,也是一個與詞共著生命的專業詞人。他一生混跡于樂工歌妓間,這些人都跟當時主要供歌唱的詞有著血緣關系,這種生活決定了他以畢生精力來寫詞。鄭振鐸先生生說他“除詞外沒有著作,除詞外沒有愛好,除詞外沒有學問”(《中國插圖本文學史》)。這雖然說得有些絕對,但確能概括初他作為一個專注于詞的創作的詞人的基本特點。
柳永的詞大都是在“偎紅倚翠”生活中“淺斟低唱”的產物。前人說他“工于羈旅行役”(《直齋書錄解題》卷二十一),這是他的詞在題材內容上不同于前人的一個重要方面。他離鄉背井,長期浪跡江湖,體嘗到了生活中的種種苦況;又因此常常不得不與所戀的人離別,故所作多怨苦凄悲之辭?!队炅剽彙?寒蟬凄切)便是他這方面的代表作。
這是一首送別詞。在柳永以前,抒寫離愁別緒的詞非常多。但因為柳永是一個長期浪跡江湖的游子,對生活有著獨特的體驗,因而他寫一對戀人的離別,就不同于傳統的送別詞那種紅樓深院、春花秋月的狹小境界,而表現出一種煙波浩蕩、楚天開闊的氣象。
上片寫臨別時戀戀不舍的情緒?!昂s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边@三句說,在深秋時節的一個黃昏,陣雨剛停,一對戀人到長亭告別。這里不僅交代了時間、地點,而且就所聞所見烘托出一種濃重的凄涼氣氛。耳邊是秋蟬凄切的鳴叫,眼前是令人黯然傷神的暮雨黃昏。這里所寫的景象中已暗含了詞人的感情,而又同時為下片“冷落清秋節”的概括先伏一筆?!绑E雨初歇”四個字意味著馬上就要起行,自然地引出下面對臨別時矛盾復雜心情的描寫:“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薄岸奸T帳飲”,是指在京都的城門外設帳置酒送別。從這句看,這首詞很可能是作者離開汴京南去,跟戀人話別時所寫。依戀不舍卻又不得不分離,因而也沒有了心緒;可這時候,蘭舟無’情,正在催人出發?!皥淌窒嗫礈I眼,竟無語凝噎?!边@兩句描寫握手告別時的情狀,感情深摯,出語凄苦。臨別之際,一對戀人該有千言萬語要傾訴、叮囑,可是手拉著手,淚眼朦朧,你看著我,我看著你,卻連一句話也說不出來。無言勝過有言,正因為氣結聲阻,就更能見出內心的悲傷?!澳钋Ю餆煵?,暮靄沉沉楚天闊?!边@三句以景寫情,寓情于景。一個“念”字領起,說明下面所寫的景象只是一種想象,而不是眼前的實景。但虛中見實,由推想的情景中更能表現出一對離人此刻的思緒和心境。重復“去”字,表明行程很遠?!澳睢弊值闹髡Z是誰?詞里沒有交代。從感情來看,應該包括行者和送行者兩個方面。分別以后,前去便是楚天遼闊,煙波無際,行人就要消失在煙籠霧罩、廣漠空曠的盡處了。上片寫離別時的情景,經歷了一個時間發展過程,景象是由小到大,由近及遠,而離人的思想感情則越來越強烈,到最后三句發展到高潮,因而既收束上片,又引出下片。
下片寫離別之后的孤寂傷感?!岸嗲樽怨艂x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边@三句,由個人的離別之苦而推及于一般離人的思想感情,俯仰古今,在難言的凄哀中去深沉地思索人們普遍的感情體驗??墒歉K軾在著名的中秋詞中“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的超曠態度不同,詞人越是把個人悲苦的離情放到歷史發展的廣闊時空中來咀嚼,就越加陷入深沉的感傷之中,并讓讀者越發感受到那沉重感情的分量?!袄渎淝迩锕潯?,照應到上頭三句,使得情景交融,增強了藝術感染力?!敖裣菩押翁?楊柳岸曉風殘月?!边@兩句是為人傳誦的名句,被稱為“古今俊語”?!熬菩选倍趾蜕掀岸奸T帳飲無緒”遙相呼應,使人將酒醒后的情景同前面送別時的情景自然地聯系起來。妙在詞人不寫情而寫景,寓情于景中。他不直接說自己酒醒之后如何寂寞孤凄,只是拈出在飄流的孤舟中所見所感的三種物象:岸邊的楊柳,黎明時的冷風,空中的殘月,心中那種凄哀悲苦的感情便充分地表現出來了?!按巳ソ浤?,應是良辰好景虛設?!边@兩句更推開去,愈想愈遠,愈遠愈悲。.和心愛的人長期分離,再好的時光,再美的景色,也沒有心思去欣賞領受了?!氨憧v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這兩句照應到上片“執手相看”兩句,離別時是千言萬語說不出,離別后是千種風無處說,這就在眼前與將來、現實與推想的對比中,把真摯深沉的情愛和凄苦難言的相思,表現得更加充分,在感情發展的高潮中收束全詞。
這首詞以秋景寫離情,情景交融;在表現上,以時間發展為序,虛實相生,層層遞進,一氣呵成;語言自然明暢,不尚雕琢,以白描取勝,確實表現了一種“清和朗暢”,“意致綿密”(黃蓼園語)和“秀淡幽絕”(周濟語)的風格特色。
2.通過情節的分析理解最后的長春藤葉的意義,理解文章的深刻的主題思想。
4.體會并學習文章的語言藝術及精巧的結構安排。
二.教學重點難點。
1.怎樣理解長春藤葉的意義及文章的主題的把握。
2.貝爾曼人物形象的理解。
3.最后結尾情節的出人意料體現了作者巧妙的構思。
三.教學設想。
四.教學方法。
文本研習法。
五課時安排。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作者簡介。
歐·亨利,美國短篇小說家。他一生窮困潦倒,接觸了多種多樣的人物,掌握了豐富的創作素材。在十余年創作生涯中,寫下300多篇小說,著名的作品有《白菜與皇帝》、《四百萬》、《西部人心》、《市聲》、《滾石》等。
他的小說完全以情節取勝,故事頗多偶然巧合,結局往往出人意料。他也因此被譽為美國現代短篇小說的創始人。他同情普通的小市民,憎恨壓迫者,他創作的藝術特色是常以使人發笑的幽默,啟發人們深思。他的佳作常能在鞭撻資本主義社會的腐朽之余,引出人們“含淚的微笑”,撫慰受創傷的小人物的心靈,所以受到讀者的歡迎。
二.字詞整理。
烘鍋矮墩墩磚砌躡手躡腳一籌莫展嘮嘮叨叨繃著窗檻瞥著怒號冥冥中。
三理清文章脈絡(由學生歸納,教師補充)。
開端瓊珊不幸感染肺炎,生命垂危,只有十分之一的希望。
2(12—36)蘇艾鼓勵瓊珊要有信心戰勝病魔,但是瓊珊已放棄主觀上的努力,只等著最后一片葉子掉下來,自己也該離開人世了。
3(37—50)最后一片葉子始終貼在墻上,這使瓊珊覺悟到自己的錯誤,重又燃起了生的欲望。
4(51—55)結局瓊珊病愈貝爾曼去世。
線索明線:瓊珊病重——瓊珊病?!偵恨D好——瓊珊脫離危險。
暗線:貝爾曼畫長春藤葉——貝爾曼生病——貝爾曼病危送進醫院——貝爾曼去世。
四思考下列問題。
1.最后一片葉子與瓊珊有怎樣的關系?
2.最后的長春藤葉為什么能挽救瓊珊的生命?
第二課時。
一.文本研習。
1.怎樣理解貝爾曼的杰作?
明確:他的杰作就是他用畫出來的那一片最后的長春藤葉,這副杰作喚醒了瓊珊對生的渴望。反映了普通人之間無私情誼,閃爍著人性的光輝。
2.小說最震撼人心的情節是哪一個情節?作者是怎樣寫的,這樣寫會有遺憾么?
明確:是貝爾曼冒雨畫常春藤葉的那個情節,可是這個情節作者并沒有寫出來,這就形成了情節的空白,給讀者留下想象的空間。體現了作者的巧妙的構思技巧。
二.人物分析。
1.文中對貝爾曼的描寫可以看出他是個怎樣的人?
(外貌描寫、語言描寫等)。
明確特點:藝術界失意、酗酒、嘮叨、暴躁、瞧不起別人的溫情,平凡的甚至有點讓人感到討厭。
善良具有同情心、自我犧牲精神。
內在和外在形成對比。
三.環境描寫。
第18自然段,第44自然段。
陰沉灰暗的色調,悲涼的情調,烘托出作者悲涼、孤獨、絕望的心情。
四.主題。
文章通過寫貝爾曼畫最后的常春藤葉而挽救了把生命寄托在落葉上的瓊珊這樣一個故事,歌頌了窮苦朋友之間相濡以沫的珍貴友情和普通人的美好心靈。同時,也告訴我們,在生與死、抗爭和屈服之間,需要自己樹立信心,作出努力,才能得勝,堅強的信念是生命賴以延續的精神支柱。
五.作業。
板書設計。
線索明線:瓊珊病重——瓊珊病?!偵恨D好——瓊珊脫離危險。
暗線:貝爾曼畫長春藤葉——貝爾曼生病——貝爾曼病危送進醫院——貝爾曼去世。
1理解融情入景,虛實相濟的特點。
2理清思路,熟讀成誦。
教學重點。
鑒賞詞,體味融情入景,虛實相濟的藝術特點。
教學難點。
品位詩詞意像,體會作者感情。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步驟。
導入新課。
我們在講宋詞簡介的時候說過,宋詞可以分為幾個流派?(生:兩派。豪放派和婉約派。)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是?(蘇軾、辛棄疾)婉約派的代表人物是?(柳永、李清照)。
傳說蘇軾曾問一個善于唱歌的幕士:“我詞何如柳七(柳永)?”這個人回答:“柳郎中詞,只合十七八女郎,執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詞,須關西大漢,銅琵琶鐵綽板,唱‘大江東去’?!庇纱舜蠹铱芍@兩個流派的不同特點。。
能讓蘇軾與之一爭高下的“楊柳岸曉風殘月”出自哪首詞?(生:《雨霖鈴》)。
一關于柳永。
柳永,原名三變,排行第七,世稱柳七。他少年時到汴京應試,由于擅長詞曲,熟悉了許多歌妓,并替她們填詞作曲,表現了一種浪子作風。當時有人在仁宗面前舉薦他,仁宗批了四個字說:“且去填詞”。柳永在受了這種打擊之后,別無出路,就只好以開玩笑的態度,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在汴京(即開封),蘇州,杭州等都市過著一種流浪的生活。大約在少年時的“怪膽狂情”逐漸消退時,才改名柳永,考取進士,在浙江的桐廬、定海等處做過幾任小官。晚年死于潤州(江蘇鎮江縣)。死時家無余財,群伎和金葬之于南門。
他精通音律,變舊聲為新聲,在唐五代小令的基礎上創制了大量適合于歌唱的慢詞,這首詞調名《雨霖鈴》,就是取唐時舊曲翻制。據《明皇雜錄》云,安史之亂時,唐玄宗避地蜀中,于棧道雨中聞鈴音,起悼念楊貴妃之思,“采其聲為《雨霖鈴》曲”。所以這支曲本來就是寄托相思的,詞調極盡哀怨?!绷莱浞掷眠@一詞調聲情哀怨、篇幅較長的特點,寫委婉凄側的離情。此詞當為詞人從汴京南下時與一位戀人的惜別之作。
二整體感知。
(讓學生感受詞的感情基調)。
師:能感受到這首詩的感情基調嗎?
生:能。哀婉、悲傷、凄清。(板書)。
2指導誦讀。
我們講過詩詞誦讀要把握的幾個要點,首先要讀準字音;。
其次要讀出節奏,宋詞不比唐詩那樣整齊劃一,每句是不同的。再注意韻腳的讀法,要短促而清晰;帶領學生試讀一遍,劃分節奏。
最重要的要讀出感情,剛才大家已經感受到了,現在就試讀一遍,自己體會體會。
學生自由朗讀——指明學生朗讀——學生齊讀。
3疏通詞句:(注釋中有的不在講解之列。)。
寒蟬:初秋乍寒時的蟬,偶尚自鳴,但短促無力,至深秋則噤。
煙波:煙霧彌漫水波動蕩的水面。
無緒:古,沒有心思。今,沒有頭緒。
念去去:想到將來……(“行行重行行”)。
應是:即便是。
三鑒賞。
學生自讀,思考:從時間角度看,這首詞的層次應如何劃分?
明確:別前、別時、別后。(板書)。
上片。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p>
師:起首三句寫什么?是情?是景?
生:寫景。
明確:對。寫別時景。點明了季節、時間、地點和事件。勾勒了一個情人離別的典型環境。
師:地點呢?(長亭)時間呢?(晚上)季節(秋季)。
提到秋季會有怎樣的感覺?(蕭瑟)。
時當秋季,景已蕭瑟;且值天晚,暮色陰沉,而驟雨滂沱之后,繼之以寒蟬凄切:詞人所見所聞,無處不——凄涼。加之當中“對長亭晚”一句,句法結構是一、二、一,極頓挫吞咽之致,更準確地傳達了這種凄涼況味。
起首句已給全詩定下了基調:“凄切”。
“都門暢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p>
師:這寫什么?(寫情)極寫餞別時的心情,委婉曲折,欲飲無緒,欲留不能,依依不舍,難舍難分。
戀人在都門外長亭擺下酒筵給他送別,然而面對美酒佳肴,詞人毫無心思。(問:為什么?他的思緒正在想什么?)正專注于戀人,所以詞中接下去說“留戀處、蘭舟催發”。這七個字以精煉之筆刻畫了典型環境與典型心理:一邊是留戀情濃,一邊是蘭舟催發,這樣的矛盾沖突何其尖銳。
關于這樣的環境和心理描寫古人有很多。
林逋《相思令》云:“君淚盈,妾淚盈,羅帶同心結未成,江頭潮欲平?!边@僅是暗示船將啟碇,情人難舍。劉克莊《長相思》云:“煙迢迢,水迢迢,準擬江邊駐畫橈,舟人頻報潮?!彪m較明顯,但仍屬含蓄之作??墒橇赖摹疤m舟催發”,卻以直筆寫離別之緊迫,雖沒有他們含蘊纏綿,但卻直而能迂,更能促使感情的深化,可見留戀之情濃。
于是后面便迸出。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p>
師:這句寫情態。語言通俗而感情深摯,形象逼真,如在目前。
啟發學生想象這副畫面,把語言形象化進而圖象化,以體會詩的意境。(提示:兩人相對而立,手握手,眼對眼,淚眼婆娑。是“舉手長勞勞,二情同依依?!笔恰按藭r無聲勝有聲”,是“相對無言,惟有淚千行?!币布热贿@么不舍得,那詞人為什么要離開呢?也許是統治者不欣賞,也許是迫與生計??傊遣坏貌浑x開。古往今來戀人離別都是一樣的。所以江淹在《別賦》中說:“黯然消魂者,唯別而已矣!”)。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p>
“念去去”二句便是他的內心獨白。
師:這句寫什么?
生:寫景。
這里的“念”字用得特別好?!澳睢弊质巧下曔€是去聲?(是去聲。)“名詞轉折跌蕩處,多用去聲,何也?非去則激不起?!贝嗽~以去聲“念”字作為領格,承上啟下,表明是設想別后的道路遙遠。
“念”字后“去去”二字連用,則愈益顯示出激越的聲情,讀時一字一頓,遂覺去路茫茫,道路修遠?!扒Ю铩币韵?,聲調和諧,景色如繪。既曰“煙波”,又曰“暮靄”,更曰“沉沉”,著色可謂濃矣;既日“千里”,又曰“闊”,空間可謂廣矣。
(提示學生想象這副畫面:作者站在河邊,放目遠眺,面前所見:一望無際的海面,遠處山色朦朧,海面上層層灰蒙蒙的霧氣升騰,整副畫面是灰色調。好象一副山水畫。)這樣的畫面給人怎樣的感覺?(生:壓抑、苦悶)詩人想到前路茫茫,自己將越走越遠,離心愛的人越來越遠,心越來越苦,愁思也越來越深。全句寫景,又全句寫情。
下片。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師:下片換頭寫情,嘆息古往今來離情之可悲?!皞麆e離”點名這首詞的主旨?!案强袄渎淝迩锕潯币痪?,又推進一層,更何況我正在這冷落凄涼的秋季,多么難以忍受!江淹在《別賦》中說:“黯然消魂者惟別而已矣?!绷腊堰@種感受融化在自己的詩中,又擴大了這種感受,以“更那堪”襯托自己的離情比古人更深。
師:“清秋節”一詞,照應前面哪句?
生:起首一句“寒蟬凄切”
師:前后照應再次點明離別時的凄清氛圍。比起首三句的以景寓情更為明顯、深刻。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p>
“今宵”三句蟬聯上句而來,后來竟成為蘇軾相與爭勝的對象。那么它究竟好在什么地方?————詞中有畫,景中含情。(提示學生想象畫面:一舟臨岸,詞人酒醒夢回,只見習習曉風吹拂蕭蕭疏柳,—彎殘月高掛楊柳梢頭。)。
聯系特定情境。畫面出現在“酒醒”之后,離人借酒消愁,但舉杯消愁愁更愁,帳飲時已然無緒,更何況酒醒之后?詩人此時,前晚“執手相看淚眼”的圖景依然鮮明的留在心上,而前路是“千里煙波”,繼續前行離愛人越來越遠,可以想見他的心情。
感受畫面色調。古人有折柳送行的習慣?!拔粑彝?,楊柳依依”,折柳送行,取其依依之態。另外,“柳””留”諧音,折柳贈人有挽留之意。所以古代文人寫離別之情,往往要寫到楊柳。清秋的曉風是涼的,恰合別后心境的凄涼。殘月清冷的形象暗合凄清冷落之感。詞人寓情于景,借景傳情,以風之涼,月之殘透露離情別緒。
結合全詩旨趣。這首詞的主題句是“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這兩句敘述全篇本意,是詞的主文,“今宵酒醒何處”兩句烘染本意,將詩人的立意渲染為—幅深秋羈旅圖?!皸盍丁?、“曉風”、“殘月”三個典型意象“列錦”式的組合在一起,引起讀者無盡的想象和遐思。這兩句詩暗含旨趣,畫面生動。
師:整個畫面的基調如何?
生:整個畫面充滿了凄清的氣氛。
師:客情之冷落,風景之清幽,離愁之綿邈,完全凝聚在這畫面之中。比之上片結尾二句,雖同樣是寫景,寫離愁,但前者仿佛是潑墨山水,一片蒼茫;這里卻似工筆小幀,無比清麗。詞人采用了畫家所常用的點染筆法?!岸嗲樽怨艂x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倍潼c出離別冷落;“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痹谏蟽删涞幕A上進一步渲染這種離別時的凄清。這四句密不可分,相互烘托,相互陪襯,中間若插上另外一句,就破壞了意境的完整性,形象的統一性。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此去經年”四句,構成另一種情境。因為上面是用景浯,此處則改用情語。他們相聚之日,每逢良辰好景,總感到歡娛;可是別后非止一日,年復一年,縱有良辰好景,也引不起欣賞的興致,只能徒增棖觸而已。
師:“此去”二字,遙應上片“念去去”?!敖浤辍倍?,近應“今宵”。在時間與思緒上均是環環相扣,步步推進。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益見鐘情之殷,離愁之深。
其以問句做結,更留有無窮意味。
如此歸納全詞,猶如奔馬收韁,有住而不住之勢;又如眾流歸海,有盡而未盡之致。
師:我們再回頭看整首詞,情語在寫情,景語也并非只寫景,每句中都包含無限情思。正所謂——“一切景語皆情語”。誦讀時注意體會詞融情入景的特點。
再就是虛實相濟。哪些寫虛?別后想象。寫實?別時情景。
再想想詞中的三副畫,給人的感覺都是:哀婉、無奈、凄清。這是這首詞的特點,也是婉約詞共同的特點。
四小結。
今天我們學了婉約詞的代表作《雨霖鈴》,重點讓大家把握詞融情入景,虛實相濟的特點。另外還讓大家品位詞中意象,體會作者感情。在此基礎上了解婉約詞的風格。
五作業。
1誦讀。
2自己任選一句詩,做幅畫,再現詩中意境,體味作者感情。
一教材:
知識與能力。
1了解詞的相關知識。了解柳永詞的相關風格。
2積累字詞及名句,流暢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過程方法。
通過感受形象,分析意象意境,把握感情,品味語言,學習藝術特色,掌握鑒賞詩詞的基本技巧。
情感態度價值。
培養對古典詩詞的熱愛及純正的文學趣味,使學生感受詞的魅力,感受古人離別時幽怨傷感之情,傷離別,重真情。
教學重點:
1、理解理解虛實結合,情景交融的藝術表現手法。
2讓學生掌握鑒賞詩歌的技巧,做到“舉一反三”。
二教法:
詩詞有的基本鑒賞方法已有所掌握,學習本課之前必修一第一單元的詩歌教學已經比較系統的講述了詩歌,并初步培養了學生分析詩歌意象和品味詩歌意象和情感的能力但很少能有獨立運用這些方法來分析作品,所以要引導學生進入特定的審美意境,培養學生的鑒賞能力。重點在于,抓住關鍵詞理解景之妙處,情之真切,感受詩中意境和感情,情景交融,虛實結合的藝術特色。
三學法:
研讀討論法,合作探究法。讓學生利用網絡或參考書,了解作者、作品等相關知識和背景。
四教學過程:
以“導---讀--聽--賞--背--練”為核心,展開教學。
1、導入:學生列舉幾句離別主體的詩句,教師補充:離別是一種常事,文人筆下的離情或深沉,或豁達或婉約,當然將離別寫得最纏綿的當推婉約派代表此人柳永的《雨霖鈴》。
2、介紹詞的相關知識(按段落,風格,長短)。
3、作者及其寫作背景介紹:學生回答自己所了解的柳永,教師補充。介紹寫作背景明確三點(1)名字:柳永、柳三變、柳七、柳屯田。(2)特點:精通音律,擅長詞曲,創制慢詞,貼近市民,“變一代詞風”。(3)影響:“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
4、解題:明確《雨霖鈴》是傷感的詞牌名,奠定文章基調。
5、整體感知: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詞的內容和感情。
(1)學生自由誦讀一遍,體會感情基調。
(2)學生聽范讀,要求正字音,把握節奏。
(3)指名學生誦讀,教師根據出現的問題指導誦讀:韻腳的音要稍長,以體現凄涼、傷感之情:切、歇、噎、節、月;需要重讀的字如:念字等。
(4)學生進行齊讀:這樣學生有目的的進行了四遍誦讀之后,對內容也就有了大致的了解,也體現詩詞誦讀的重要性。
(5)質疑討論,合作探究:(剛才是通過誦讀來意會全詞,那么下面我就要求學生以討論的形式來言傳自己獨到的理解和真切的體悟了)。
6精讀(體會意象,意境,把握作者感情,學習藝術特色及鑒賞詩歌的方法)。
組織學生分組討論詞的上片和下片分別寫了哪些景物(意象),它們在表現詞的內容和詞人的情感上有什么作用?(通過對這一問題的探究討論,學生不但明確了詞的內容,更對作者的濃濃的離愁別緒有較深刻的體會。從而突破了教學難點。)。
7拓展思維:鑒賞詩歌的技巧?
1總思路:意象--意境--表現手法--情感(通過哪些景物?景物有何特點?描繪怎樣的畫面?表達什么感情?)。
措施:看題目,典型景物,關鍵字詞。
2你最喜歡那句話?原因是什么?
8板書設計。
雨霖鈴。
景情。
別前寒蟬驟雨長亭悲戚。
(實)。
別時蘭舟煙波暮靄楚天不舍愁苦。
(實)。
別后楊柳曉風殘月孤寂落寞。
(虛)。
9歸納:通篇“傷離別”三字構思;先寫離別之前,重在勾勒環境;次寫離別之時,重在描摹情態;再寫別后想象,重在刻畫心里。一切景語皆情語”,柳永以清秋之蕭瑟,寫離別之凄惻,即景抒情,融情入景,虛實相生,達到了情景交融天衣無縫的境界。
10總結:從整體上看,這首千古名詞,全詞情景交融,虛實結合,情深意摯,凄楚動人,具有極強的婉約美,在步步的推進中顯出情感的深沉與婉約。
12反思。
1、通過誦讀感受詞的感情,提高審美能力。(重點)。
2、仔細品味詞的語言。(重點)。
3、學習分析詞的表現手法。(難點)。
二、教學時數:一課時。
三、教學過程及內容。
(一)導入:曾經有一段美好的愛情擺在我面前,我沒有好好地珍惜,世上最痛苦的事莫過于此.如果,上天再給我一次機會的話,我會對她說:“我愛你”如果非要加一個期限的話,我希望是,一萬年。周星馳的對白一時被奉為經典,不知有多少癡男怨女為之報不平,為之流淚難過,覺得這便是最大的痛苦??墒墙裉煳乙f的是假如有一段美好的愛情擺一對戀人面前,這對相愛的人好好地珍惜可又不得不放棄,這,對戀人來說又是何等的痛苦呢?這對戀人中的男主人公便是那位“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钡囊淮槭?,風流才子柳永。他在仕途的失意之際為了生計不得不離開汴京,到處宦游,以期謀得一官半職,于是又不得不與佳人分離面對著佳人迷離的淚眼柳永肝腸寸斷寫就了這篇纏綿悱惻、哀婉凄美的《雨霖鈴》。
(二)詞牌來源。
馬嵬兵變后,楊貴妃縊死,在平定叛亂之后,玄宗北還,一路凄風苦雨,風雨吹打皇鑾的金鈴上,玄宗因悼念楊貴妃而作此曲。
本單元選取的是四位著名詞人的作品。四人中蘇軾和辛棄疾是北宋和南宋的豪放派代表,而柳永和李清照是婉約派的代表人物,其中柳永是北宋第一個專力寫詞的文人,李清照是宋代最杰出的女詞人,四人在詞壇上都占有一席之地。教材編者可謂用心良苦,編選四人各富代表性的詞來學習,通過比較,使學生了解完全不同的兩種詞風,進一步體會四位詞人不同的創作風格。
本單元教學課上努力做到學生、教師、編者和文本之間的平等對話與交流,在學生理解詞的內容后,教給鑒賞詞的方法。通過鑒賞,體味詞中表達的情感,分析作者是如何傳情達意的,進一步了解詞的特點和寫法(情景交融、點染、白描、疊字等),讓學生在學習后對詞的鑒賞建立一個初步的感性的理解。
因為必修五模塊已沒有古典詩詞的學習內容,所以本單元的學習還應引導學生對鑒賞古典詩詞的一般方法進行總結,為以后進行詩歌與散文系列模塊的選修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課文特點。
這首詞是宋代婉約派的代表作。這首詞寫的是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坎坷不濟的柳永離開都城汴京(現在河南開封)時與一位紅顏知己纏綿悱惻的別離情景。以“離情”為線索,用白描、鋪敘、點染的手法,細致地描寫了情人話別時留戀難舍的情景,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的郁悶心情,景中見情,以情帶景,是柳永的代表作。其中的“楊柳岸曉風殘月”被譽為千古名句。
《教學大綱》要求“培養學生初步鑒賞文學作品的能力,能感受形象,品味語言,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啟迪”。根據教材特點及《大綱》要求,確立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目標:1、了解婉約派的主要特征;2、了解柳永及“雨霖鈴”詞牌。
能力目標:1、初步掌握鑒賞詞的基本步驟和方法;2、理解“景中見情、緣情設景”的藝術特色;3、理解虛實結合的藝術表現手法。
情感目標:培養對古典詩詞的熱愛及純正的文學趣味。
教學重點為:1、“景中見情、緣情設景”的藝術特色;2、理解虛實結合的藝術表現手法。
教學難點為:名句的鑒賞方法。
本課的教學對象是高一年級的學生,對詞這種體裁并不算陌生。在初中時已有接觸,必修一學過毛澤東的《沁園春?長沙》,感受了詞的語言美、意境美,但只停留在較淺的層面上,他們的思維能力和審美能力還有待提高,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進入特定的審美意境,培養學生的鑒賞能力。
孔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苯處煈朴趩l,相機誘導,教學才能獲得成功?,F代教育理論認為“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苯虒W本身就是教師與學生的雙邊活動。據此采取以下教學方法:。
啟發誘導式教學法;2、學生討論與教師點撥相結合的方法。
葉圣陶說:“‘講’都是為了達到用不著‘講’,‘教’都是為了達到用不著‘教’?!苯虒W活動中,教師既要“授之于魚”,更要“授之于漁”。據此,學習這篇課文,教會學生1種學習方法:學習名句鑒賞法——易詞造意法。
此外還靈活運用提問法、討論法、練習法和板書圖示法。
整體把握察內容,再現意境體詩情,易詞造意賞名句,熟讀背誦多識記。
(一)、導入語。
(二)、介紹柳永及寫作背景。
作者柳永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坎坷不濟,早年屢試不第,生活窮困潦倒,處世抱著一種玩世不恭的態度。更多的時日跟歌伎們一起,過著浪蕩自由、淺斟低唱的生活。他深深了解這些歌伎們的生活,深切同情他們的不幸遭遇。在他的作品中,很多是反映同他們在一起的悲歡離合?!队炅剽彙繁闶瞧渲袨槭廊藗髡b的一首。這首詞寫的是他離開都城汴京城(現在河南開封)時與一位紅顏知己纏綿悱惻、哀婉動人的別離情景。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詞的內容和感情。
1.播放配樂朗讀磁帶。
2.誦讀點評。
3.學生放聲朗讀,自行品味。要求:讀準字音,熟悉內容,把握感情,注意語調、節奏,熟讀成誦。
4.指名誦讀,感受本詞的情感氛圍。
(四)、探究賞析。
教師點撥名句,深化學生理解:(視學生掌握情況決定詳略分析)。
例一:“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寒蟬凄涼急促第叫著,面對著長亭,正是傍晚的時候,急雨剛剛停歇。
例二:“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p>
問1、情人的離別,照我們當下的情形,一般采取怎樣的方式?為什么作者在這里用“執手”?為什么不用“吻別”“擁別”“話別”或是“揮手告別”甚至是“揮著手絹”等方式。
學生可能只會注意到作者當時沒有現在開放,不可能“吻別”“擁別”。但這種理解是淺層次的,教師要誘導從中華民族的文化心理角度去理解,“執子之手,與君偕老”相當于現代漢語中的“牽手”,此處“執手”一方面寫出其“不舍”,另一方面,“執手”這一動作大膽直接,充分體現了柳詞“俗”與“直”的一面。
此處用人物的動作表情來揭示內心活動,大膽率直,語言通俗而感情深摯,形象逼真,如在目前。
例三:“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p>
問1、將“去去”改為“此去”如何?
問2、“千里煙波”改為“千里波濤”如何?
問3、既然是“沉沉的.暮靄”為什么“楚天”卻會“闊”呢?這不矛盾嗎?
采用討論的方式,可由學生先提出可供置換的意象或詞語,再進行比較,品評。
此詞不是簡單的寫離情別意,而更多的滲透了作者的“前途黯淡,歸期渺茫,命運難測”的身世之感。這一點是學生最容易忽視的。
學習下闋,重點鑒賞典型詩歌意象。
典型意象:酒、柳、風、月“今霄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問1:明代詞評家賀裳稱,柳永此詞中有一“千古俊句”,是哪一句呢?
問3:改為“楊柳岸,凄風冷月”如何?
問4:改為“今霄夢醒何處”如何?
如學生有困難可稍作解釋“名句”的特征,可用流行歌曲中的名句類比。
此環節需要相機點拔,學生很有可能出現“有所感卻說不出”的情況。要通過誘導讓其品出名句的魅力所在。
(五)、再次誦讀本文,爭取背誦。
總結上下片各寫了什么內容?各用了哪些意象?
明確:上片:離別情景,以實寫為主;下片:想象別后情景,以虛寫為主。
建議由學生討論,找意象。學生對意象的分析只要扣住主旨,言之有理即可。對學生未分析的意象,教師可適當提示補充。
(六)、小結。
人生無常,聚散不定,我們的生活總是充滿了別離的苦痛。長亭送別,執手相看,柴門扶杖,汽笛聲催,生命總在演繹著悲歡離合的故事,而當我們輕輕敲開古典詩詞的門扉,不經意間就會發現一個個凄婉纏綿的動人故事,今天我們一起走進了柳永的詞《雨霖鈴》,感受作者了筆下哀婉動人的感情,想必也會有某種特別的感受,寫下來吧。
(七)、作業(任選一題)。
1、將此詞改寫成現代詩。
2、比較《雨霖鈴》與《念奴嬌?赤壁懷古》,體會兩首詞的不同風格。
3、描寫“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眻鼍?不少于100字。
一.導入:
人生無常,聚散不定,我們的生活總是充滿了別離的苦痛??蛇@苦痛倒觸發了詩人的詩情,他們用詩詞歌賦來傾訴詠嘆他們的離愁別緒。我們透過這些詩行,可以想見朋友分別時的悲楚,夫妻天各一涯的哀怨,母親呆望游子歸家的淚眼愁眉,我們可以體悟到“黯然消魂者,唯別而已矣”的至理。
今天,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另外一篇抒寫離別之情的名作,來自北宋柳永的《雨霖鈴》。
二.學習詩歌,很講究誦讀。況且《雨霖鈴》又是一首詞作。我們知道,詞是一種極具音樂性的詩體。
那么好,首先,讓我們一起來朗讀一下這首詞。
學生齊讀(第一次朗讀,感情投入不夠,學生大多讀得直白,缺少感染力,這將和后面學生能比較有感情地朗誦本詞形成鮮明的對照)。
三.大家不要以為我們只能通過逐字逐句的推敲分析才能深刻地體會得到一篇文學作品的精妙之處。我一直在考慮,我們該用什么樣的標準來評判我們是否真正地把握了一篇文學作品。我覺得大家可以問自己這樣一個問題:在讀文學作品的時候,我的心是不是和作者的心以同一個頻率在跳動,我是否被感動了。
如果你感動了,你又不妨用聲音把它表達出來。
實際上,在很多時候我們不防用我們的聲音來表達文學作品所包含的情思,那個時候,你將會驚喜地發現,你獲得了一種另辟蹊徑的愉悅和享受。
基于這種考慮,我想這樣來確定我們這堂課的主題:聲請并茂地品讀《雨霖鈴》。
下面,我就想來試一下,我想用我的聲音來詮釋我所理解的《雨霖鈴》。
可是我又不知道應該選用什么樣的背景音樂。今天,我帶來了三段音樂,請同學們幫我選擇一個和《雨霖鈴》的意境相匹配的配樂。
教師范讀。
(在教師范讀的感染下,學生初步體味到本詞的意境,教師見學生聽得頗有感觸,趁機提出讓他們利用他們此時此刻對本詞的感悟來朗誦本詞)。
你們想不想試一試?
學生個讀。
四、誦讀不是比誰的肺壯氣長,不是看誰更適合練獅吼功。誦讀有一定的藝術性要求。我們應當以一種和文學作品所包含的情緒相協調的感情來掌控和潤飾好我們的聲音。正如我們不能把《滿江紅》唱得欣喜若狂,不能把《健康歌》唱得悲悲切切。所以,確定我們所誦讀的作品的感情基調就很重要了。
那么,《雨霖鈴》這首詞的感情基調是什么呢?請同學們根據大屏幕上的提示信息來解決這個問題(提示學生抓住有效信息,為后面的教學任務埋下伏筆)。
學生發言討論,互相補充印證。教師提示學生結合本詞的具體內容解說為什么要這樣來定基調的原因,防止學生架空泛泛而談。
綜合大家的意見,我們可以這樣來確定《雨霖鈴》的感情基調:悲戚低沉。
好,請同學們醞釀一下情緒,讓我們帶著這樣的情感來朗誦一下這首詞。
學生齊誦。
五、我們還可以把這首詞處理得更細膩一些。要想用聲音更細膩地處理這首詞,有個前提,那就是得深刻地理解這首詞。
讓我們一起進入到這首詞的血肉和肌理中去。
我們先把上闋一起來讀一下。
學生齊讀。
解讀第一句話“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p>
生答:不好。
師問:為什么?
學生發言指出此句話雖明寫景,卻暗含情,環境氛圍多悲戚之意。
教師明確:這句話作者以凄涼的環境來暗寓他凄涼的離愁。所以,此句起調應起得低沉傷郁,句與句之間應做稍長的停頓,要讀出“悲”、“涼”的味道來。
解讀“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零噎?!?/p>
隨便抽一個同學。
(讓他想象)現在,你馬上要和你的一個最要好的朋友分別,你到機場或車站去送他,兩個人彼此握著對方的手,眼淚無聲地落下,想開口安慰一下對方,可這一開口,到化成了一片哽咽唏噓之聲。
讓學生深入到這種情景中去,并試著用此種感情來讀:“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零噎?!?/p>
(進一步引導學生得出)此處寫離別之情,當屬離別之情的高潮。所以讀這一句,語調應該來得更凄切一些。
我想,這一句話由感情細膩的女生來讀會取得很好的效果。
女生朗讀。
解讀“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p>
我想這樣來讀這句話,大家看行不行。
師以一種極有氣勢的,昂揚爽朗的語調朗讀。
(學生對此反映極強烈,議論紛紛,均表示這樣來讀這句話不妥。)。
在你們陳述你們的意見之前,我先來說一說我這樣來處理的原因。此句景象闊大。大凡闊大之象,即有氣勢。我這樣來處理就是為了表現一種氣勢。
我讀出這種氣勢沒有?
生答:讀出來了。
那么這樣處理好不好呢?
生答:不好。
我讀出這句話的味道沒有?
生答:沒有。
那我們這里該讀出什么味道來?
學生舉手發言,他們認為老師的朗讀處理方式違背了本詞的基調,且這句話所寫之景象仍是飽含愁緒的。
繼續問:這里僅僅只有因與心愛的人分別而造成的離愁嗎?還有沒有可能由其他什么原因引起其他什么愁緒?(提示結合前面看到的提示信息來解決這個問題)。
學生討論,并舉手作答,得出結論:還有此去前途未卜,前途渺茫的身世之嘆,失意之愁。
教師總結,并提示讀這一句的時候在凄切的基調上應加上蒼茫厚重之感。
這句話由男生來讀比較合適。
全體男生讀此句。
好了,上闋我們分析得比較熟透了?,F在,我們醞釀一下情緒,然后帶著剛才大家一起分析品味出來的微妙細膩的情緒把上闋來一次完美的表現。
生齊讀。
分組討論,每組選派兩個同學代表發言。一個同學負責朗讀,一個同學負責解說他們這樣來朗讀的原因,他們要表達什么樣的情緒。
學生討論。
學生發言,教師相機點撥。學生皆動情朗誦,課堂氣氛熱烈。
尾聲:學生此時對本詞的情感體驗和理性認知都已入佳境,趁此熟機,教師放背景音樂,提示學生全體誦讀。在幽怨的配樂聲中,學生忘我投入,齊聲誦唱。
結束語:送大家一句話:學會聲情并茂地品讀文學作品,學會聲情并茂地品讀生活,你定會收益匪淺。
知識與能力目標:理解詞所蘊含的思想感情,并分析詞的意境美。
過程與方法目標:掌握詩歌的誦讀技巧,積累詩歌鑒賞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感受詞的魅力,體會詞人別離時凄涼、哀傷的感情。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感受詞人在詞中所流露出的濃濃別離之愁;領會情景交融的藝術特色。
難點:理解虛實結合的藝術表現手法。
教學方法創設情境法、美讀法、合作探究法。
教學過程。
一、痛痛快快的說。
1.大千世界,悲歡離合仿佛是一個永恒的主題,離愁別緒也似乎是一種永恒的情懷,古往今來,眾多的文人墨客給我們留下了無數膾炙人口和感人肺腑的文學作品,透過“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我們可以想見朋友分別時的悲楚,通過“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我們仿佛看到荊軻離開時的悲壯,“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那又是怎樣的凄苦之別。我們輕輕叩開古典詩詞的門扉,不經意間就會發現生命在演繹著悲歡與離合,嗅著淺淺的墨香眼前也仿佛浮現那一個個淚眼婆娑的麗姿和那一個個凄婉纏綿的動人故事。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雨霖鈴》,去感受一下柳永筆下那纏綿悱惻的離別深情。
2.柳永(約984年—約1053年),原名三變,字景莊,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稱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詞人,婉約派代表人物。
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少時學習詩詞,有功名用世之志。咸平五年(1002年),柳永離開家鄉,流寓杭州、蘇州,沉醉于聽歌買笑的浪漫生活之中。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柳永進京參加科舉,屢試不中,遂一心填詞。景祐元年(1034年),柳永暮年及第,歷任睦州團練推官、余杭縣令、曉峰鹽堿、泗州判官等職,以屯田員外郎致仕,故世稱柳屯田。
柳永是第一位對宋詞進行全面革新的詞人,也是兩宋詞壇上創用詞調最多的詞人。柳永大力創作慢詞,將敷陳其事的賦法移植于詞,同時充分運用俚詞俗語,以適俗的意象、淋漓盡致的鋪敘、平淡無華的白描等獨特的藝術個性,對宋詞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當時就有“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的說法。
3.《雨霖鈴》詞牌名,也寫作《雨淋鈴》。相傳,唐玄宗入蜀時因在雨中聞鈴聲而思念楊貴妃,故作此曲。曲調自身就具有哀傷的成分。
柳永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坎坷,更多的時日跟歌伎們一起,過著依紅偎翠,淺斟低唱的生活。他深深了解歌伎們的生活,深切同情她們的不幸遭遇。在他的作品中,很多是反映同她們在一起的悲歡離合?!队炅剽彙繁闶瞧渲械囊皇?,這首詞寫的是他離開都城汴京時與一位紅顏知已纏綿悱惻、哀婉動人的別離情景。
二、認認真真的聽。
1、播放《雨霖鈴》的視頻朗誦,學生聽了后談初步感受。
2、這首詞抒發的是怎樣的情感?離別時依依惜別之情,濃濃的離愁別緒。
本詞的感情基調。明確:哀婉、悲傷、凄清。
三、反反復復的讀。
1.指名朗讀,讀準字音。
2.結合課下注釋理解詞作大意。補充:
(1)對長亭晚:面對著長亭,正是傍晚的時候。
(2)去去:往前走了又走,意思是“去了去了”。
(3)楚天:楚地的天空,這里泛指南方天空。
3.用通俗的語言翻譯這首詞。
秋后的知了叫得是那樣地凄涼悲切,面對著長亭,正是傍晚時候,一陣急雨剛剛停歇。在汴京城門外餞行的帳蓬里喝著酒,沒有好心緒,正在依依不舍的時候,船夫已催著出發。握著手互相凝望,滿眼淚花,直到最后也無言相對,千言萬語都噎在喉間說不出來。想到這回去南方,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煙波,那夜霧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無邊。
4.學生展示朗讀,師生點評。(語調、節奏、情感表達)。
5.討論:總結上下片各寫了什么內容?是按照什么順序來寫的?
明確:上片:離別情景,以實寫為主;。
下片:想象別后情景,以虛寫為主。
離別前:勾勒環境;。
離別時:描寫情態;。
離別后:刻畫心理。
四、仔仔細細的賞。
(一)體悟直接抒情。
1.自由朗讀,找出詞中表現作者離別心情、神態、動作的句子并細細體味。
上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下片: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
以上詞句都屬于直接抒情。
2、示范鑒賞“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
無緒:飽含別離的苦澀;催發:浸透留戀的深情。
關鍵詞:寫實筆法、矛盾之處、情感。
詞人以寫實筆法刻畫了典型環境與典型心理:一邊是留戀情濃,一邊是蘭舟催發,這樣的矛盾沖突何其尖銳!無緒:飽含別離的苦澀;催發:浸透留戀的深情?!岸奸T帳飲”,是指在京都的城門外設帳置酒送別。從這句看,這首詞很可能是作者離開汴京南去,跟戀人話別時所寫。依戀不舍卻又不得不分離,因而也沒有了心緒;可這時候,蘭舟無情,正在催人出發。
3、小組合作探究,鑒賞其他幾句。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執手相看,無語凝噎——白描,柔情蜜意。
關鍵詞:表現手法、表現情感(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既然欲飲無緒,欲留不能,這時,縱有千言萬語也說不出口,只有淚眼相對,執手告別罷了,滿腹哀傷情,盡在不言中。這是柔情蜜意的流露,是情感集中的表現。
這兩句通過白描的手法,讓我們看到了哀婉纏綿、無比依戀、難舍難分的離別場景。臨別之際,一對戀人該有千言萬語要傾訴、叮囑,可是手拉著手,淚眼朦朧,你看著我,我看著你,卻連一句話也說不出來。無言勝過有言,正因為氣結聲阻,就更能見出內心的悲傷。
此時無聲勝有聲,說是“無語”,其實有千言萬語。柳永和戀人“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悲痛得說不出話來。你能試著代他說兩句嗎?請展開想象替永哥說出心里話,和大家分享。
參考:“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娘子,我這一去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得還再見到娘子,望你我各自保重!”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主題:傷離別、詞眼。
關鍵詞:主題、感情。
這三句,由個人的離別之苦而推及于一般離人的思想感情,俯仰古今,在難言的凄哀中去深沉地思索人們普遍的感情體驗??墒歉K軾在著名的中秋詞中“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的超曠態度不同,詞人越是把個人悲苦的離情放到歷史發展的廣闊時空中來咀嚼,就越加陷入深沉的感傷之中,并讓讀者越發感受到那沉重感情的分量?!袄渎淝迩锕潯?,照應到上頭三句,使得情景交融,增強了藝術感染力。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
關鍵詞:表現手法、虛寫。
這兩句更推開去,愈想愈遠,愈遠愈悲。和心愛的人長期分離,再好的時光,再美的景色,也沒有心思去欣賞領受了。失去你,再美的風景也是暗淡無光!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關鍵詞:收束全詞、情感。
這兩句照應到上片“執手相看”兩句,離別時是千言萬語說不出,離別后是千種風無處說,這就在眼前與將來、現實與推想的對比中,把真摯深沉的情愛和凄苦難言的相思,表現得更加充分,在感情發展的高潮中收束全詞。
(二)體會“一切景語皆情語”
1、找出詞中寫景的句子,分析這些景物有何特定含義。
2、分析“寒蟬、長亭、晚、驟雨、煙波、暮靄、楚天、楊柳、曉風、殘月”等意象傳達出的作者情感。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寒蟬-悲涼,長亭,離別,驟雨,凄冷,烘托濃重的凄涼氣氛,奠定全詞傷感的基調。
關鍵詞:意象、特點、作用。
寒蟬:秋后的蟬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蟬兒便剩下幾聲若斷若續的哀鳴了。因此,寒蟬就成了悲涼的代名詞。
長亭:休息和告別之所。
驟雨:凄冷(身心)。
在深秋時節的一個黃昏,陣雨剛停,一對戀人到長亭告別。這里不僅交代了時間、地點,而且就所聞所見烘托出一種濃重的凄涼氣氛。耳邊是秋蟬凄切的鳴叫,眼前是令人黯然傷神的暮雨黃昏。這里所寫的景象中已暗含了詞人的感情,而又同時為下片“冷落清秋節”的概括埋下伏筆?!绑E雨初歇”四個字意味著馬上就要起行,自然地引出下面對臨別時矛盾復雜心情的描寫:“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p>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煙波暮靄楚天—迷蒙遼闊,反襯孤寂。
關鍵詞:意象、特點、表現手法、情感。
“念去去”道出了凝噎在喉的內心獨白。采用了借景抒情,以虛景寫實情的手法。借用想象之景,浩渺的煙波,沉重的暮靄,望不到邊際的楚天,營造了一種迷蒙遼闊的意境。含蓄深沉地表現了詞人分別后抑郁難舍、孤獨寂寞的感情。
這三句以景寫情,寓情于景。一個“念”字領起,說明下面所寫的景象只是一種虛寫,而不是眼前的實景。但虛中見實,由推想的情景中更能表現出一對離人此刻的思緒和心境。重復“去”字,表明行程很遠?!澳睢弊值闹髡Z是誰?詞里沒有交代。從感情來看,應該包括行者和送行者兩個方面。分別以后,前去便是楚天遼闊,煙波無際,行人就要消失在煙籠霧罩、廣漠空曠的盡處了。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酒,愁苦,柳,寂寥,風,清冷,月,破碎——虛寫,烘托孤寂惆悵的心境。
關鍵詞:意象、象征含義、表現手法、情感。
想象畫面:一舟臨岸,詞人酒醒夢回,只見習習曉風吹拂蕭蕭疏柳,一彎殘月高掛梢頭。
有人盛贊“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是千古名句,你同意嗎?為什么?
此句最妙就在于詞人能寓情于景,借景抒情。詞人把古代意象中最能觸動離愁的四件事物:酒、楊柳、曉風、月影集中渲染成一幅凄清孤寂的畫面,用酒的愁苦、柳的寂寥、曉風的清冷、殘月的破碎來烘托離人形只影單、孤寂惆悵的心境。詞人以風之涼,月之殘透露離情別緒,抒情含蓄,的確應為千古名句。
這兩句被稱為“古今俊語”?!熬菩选倍趾蜕掀岸奸T帳飲無緒”遙相呼應,使人將酒醒后的情景同前面送別時的情景自然地聯系起來。妙在詞人不寫情而寫景,寓情于景中。他不直接說自己酒醒之后如何寂寞孤凄,只是拈出在飄流的孤舟中所見所感的三種物象:岸邊的楊柳,黎明時的冷風,空中的殘月,心中那種凄哀悲苦的感情便充分地表現出來了。
柳——古人有折柳送行的風俗。折柳贈人是希望對方留下來。離別的人一見楊柳,就會想起離別時依依不舍的場面,心中就會涌起一縷縷離愁。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首開了詠柳寄情借柳傷別的先河。
“一絲柳,一寸柔情”。年年柳色,灞陵傷別。樂游原上清秋節,咸陽古道音塵絕。
閑愁最苦,休去倚危闌,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垂柳萬條絲,春來織別離”。
這些都是大家所熟知的以柳襯情的名句。
柳——留。
月——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月是離合的象征,何況是殘缺不全的月,最易引起詞人的愁思。
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
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
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
酒——。
高興時杜甫說:“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p>
感慨時曹操說:“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惜別時王維說:“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p>
愁時李白說:“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p>
孤獨時李白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p>
思念時蘇軾說:“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p>
哀傷時李清照說:“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
酒——愁,酒醒——愁來。離人借酒消愁,但舉杯消愁愁更愁,帳飲時已然無緒,更何況酒醒之后?此時,前晚“執手相看淚眼”的景象依然鮮明在心,而如今卻是形影相吊,前路“千里煙波”不知所終,只能離愛人越行越遠,可想而知詞人的心情。
3、小結:一切景語皆情語,作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五、開開心心的寫。
1、概括本詞藝術特色。
借景抒情:寒蟬、長亭、驟雨、蘭舟、楊柳、曉風、殘月、煙波、暮靄、楚天。
虛實結合:“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泵鑼懥穗x別時凄清的環境和兩人難舍難分的情景,寫的是現實之景,是實寫。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沈沈楚天闊?!薄敖裣菩押翁?楊柳岸曉風殘月”是想象中的別后所見景象和凄清孤寂的生活情景,是想象之景,是虛寫。
本詩虛實結合,豐富了詩歌離別的內容,拓展了詩歌凄清的意境,渲染和強化了詩歌詞人與戀人離別時的傷感,孤獨,無奈的感情。
2.延伸拓展:人生無常,聚散不定,我們的生活總是充滿了別離的苦痛。長亭送別,執手相看,柴門扶杖,生命總在演繹著悲歡離合的故事,而當我們輕輕敲開古典詩詞的門扉,不經意間就會發現一個個凄婉纏綿的動人故事,今天我們一起走進了柳永的詞《雨霖鈴》,感受作者筆下哀婉動人的感情,請引用名言佳句回答下列問題。
(1)這對有情人分別時的心境是怎樣的?
參考: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年年柳色,霸陵傷別。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復愁。
(2)能不能說一兩句勸慰他們的話?
參考: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此事古難全。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暗線:貝爾曼畫長春藤葉——貝爾曼生病——貝爾曼病危送進醫院——貝爾曼去世。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1了解宋詞相關知識,及柳永詞作的特點和創作風格。
2積累字詞及名句,流暢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過程方法。
1通過感受形象,領會情景交融虛實結合的寫法和所表現出來的意境美,體會作者低沉傷感之情。
2品味語言,學習藝術特色,掌握鑒賞詩詞的基本技巧。
情感態度價值。
培養對古典詩詞的熱愛及純正的文學趣味,使學生感受詞的魅力,感受古人離別時幽怨傷感之情,傷離別,重真情。
教學重難點:
1、掌握虛實結合,情景交融的藝術表現手法。
2掌握鑒賞詩歌的技巧,做到“舉一反三”。
教學方法:
誦讀法提問法點撥法討論法自主探究法。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離別是永恒話題,穿越時空,永駐于歲月長河。
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汀秳e賦》。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铎稀断嘁姎g》。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地來?!熘灸Α对賱e康橋》。
二、詞的相關知識。
詞的起源:興起于隋唐,盛行于宋,并在宋代發展到高峰。詞即歌詞,指可以和樂歌唱的詩體,即詞是詩的一種,所以又稱“長短句”、“詩余”、“曲子詞”、“歌詞”等。
慢詞是宋詞主要體式之一,“慢”是延長引伸的意思,歌聲延長,就唱鍀遲緩了。
按長短規模分,詞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內)、中調(59一90字)和長調(91字以上,最長的詞達240字)。
有的只一段,稱為單調;有的分兩段,稱雙調;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稱三疊或四疊。
按創作風格分,大致可以分成婉約派和豪放派。
三作家作品簡介。
(1)(約980--約1053年),福建崇安人,原名三變,排行第七,世稱柳七??穹挪涣b,擅長詞曲,熟悉許多歌妓,經常流連于秦樓楚館,為她們填詞作曲,表現了一種浪子作風。還說“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當時有人向仁宗舉薦他,但仁宗聞其名說:“此人任從風前月下淺斟低唱,豈可令仕宦!”“何用浮名,且填詞去!”遂落第。柳永在受了這種打擊后,別無出路,只好以玩笑的態度,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在汴京、蘇州、杭州一帶過著流浪的生活。大約在少年時的“怪膽狂情”逐漸消退時,才改名柳永,54歲方考取進士,做過幾任小官。晚年客死襄陽,家無余財,群妓合金葬之南外。
(2)柳永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坎坷,在北宋著名詞人中,他的官位最低,但在詞史上卻占有重要地位。他是北宋第一個專力寫詞的作者,也是第一個大量寫作慢詞的詞人。他的詞在當時便為人傳唱,據說“凡有井水處,即能歌柳詞”,他精通音律,能自制新曲,變舊聲為新聲,在唐五代小令的基礎上創制了大量適合于歌唱的慢詞。柳永在與歌妓一起生活中得到了感情上的慰藉,同時他深深了解歌伎們的生活,同情她們的不幸遭遇。所以他的作品,很多是反映同她們在一起的悲歡離合,感情真摯?!队炅剽彙繁闶瞧渲械囊皇?,這首詞寫的是他離開都城汴京時與一位紅顏知已纏綿悱惻、哀婉動人的別離情景。
四解題。
《雨霖鈴》詞牌名,也寫作《雨淋鈴》。此曲就是柳永取唐時舊曲翻制而成。相傳,唐玄宗入蜀時因在雨中聞鈴聲而思念楊貴妃,故作此曲。曲調自身就具有哀傷的成分。
五整體感知。
1齊讀《雨霖鈴》(讓學生感受詞的感情基調)明確:哀婉、悲傷、凄清,指導誦讀,糾正字音。
2播放音頻,讓學生把握感情基調。
3說說作者是如何通過寫景(選擇什么意象)來準確傳情的。
意象:
蟬、長亭、雨、蘭舟、煙波、暮靄。
作用:
渲染凄清意境,烘托人物感情。
六精讀課文。
1、上闕分析: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p>
1)起首三句寫什么?是情?是景?(寫景)。
點明季節、時間、地點和事件。勾勒了一個情人離別的典型環境。
2)地點(長亭)時間(晚上)季節(秋季)提到秋季會有怎樣的感覺?(蕭瑟)。
明確:時當秋季,景已蕭瑟;且值天晚,暮色陰沉,而驟雨滂沱之后,繼之以寒蟬凄切:詞人所見所聞,無處不——凄涼。景物特點:“蟬”是“寒”的,特指是秋后的蟬,秋有蕭索感受,而蟬在凄涼急促地鳴叫,傍晚時分讓人有落寞之感,更兼雨后帶涼意。再看詞人,一個“對”讓我們聯想到他的動作可能是“呆”對著長亭。所以,起首句已給全詩定下了基調:“凄切”。
“都門暢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p>
1)這寫什么?(寫情)明確:極寫餞別時的心情,委婉曲折,欲飲無緒,欲留不能,依依不舍,難舍難分。
2)戀人在都門外長亭擺下酒筵給他送別,然而面對美酒佳肴,詞人毫無心思。為什么?
明確:正專注于戀人,所以詞中接下去說“留戀處處、蘭舟催發”。這七個字以精煉之筆刻畫了典型環境與典型心理:一邊是留戀情濃,一邊是蘭舟催發,這樣的矛盾沖突何其尖銳。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p>
你怎么來看待這句的意境美(引導學生發言)明確:這句寫情態。語言通俗而感情深摯,形象逼真,如在目前。
2)那么詞人凝噎在喉的是什么話呢?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念去去”二句便是他的內心獨白。)。
明確:這句寫什么?(寫景)“念”字后“去去”二字連用,則愈益顯示出激越的聲情,讀時一字一頓,遂覺去路茫茫,道路修遠?!扒Ю铩币韵?,聲調和諧,景色如繪。既曰“煙波”,又曰“暮靄”,更曰“沉沉”,著色可謂濃矣;既日“千里”,又曰“闊”,空間可謂廣矣。這樣的畫面給人怎樣的感覺——壓抑、苦悶。詩人想到前路茫茫,自己將越走越遠,離心愛的人越來越遠,心越來越苦,愁思也越來越深。全句寫景,又全句寫情。
2、下闕賞析: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1)下片換頭寫情,嘆息古往今來離情之可悲?!皞麆e離”點名這首詞的主旨?!案强袄渎淝迩锕潯币痪?,又推進一層,更何況我正在這冷落凄涼的秋季,多么難以忍受!江淹在《別賦》中說:“黯然消魂者惟別而已矣?!绷腊堰@種感受融化在自己的詩中,又擴大了這種感受,以“更那堪”襯托自己的離情比古人更深。
2)“清秋節”一詞,照應前面哪句?(寒蟬凄切)。
明確:前后照應再次點明離別時的凄清氛圍。比起首三句的以景寓情更為明顯、深刻。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p>
明確:詞中有畫,景中含情。聯系特定情境。畫面出現在“酒醒”之后,離人借酒消愁,但舉杯消愁愁更愁,帳飲時已然無緒,更何況酒醒之后?詩人此時,前晚“執手相看淚眼”的圖景依然鮮明的留在心上,而前路是“千里煙波”,繼續前行離愛人越來越遠,可以想見他的心情。
2)在此句中詞人寫到了一些中國古典詩歌中常見的典型意象,如酒、柳、風、月,這些意象給你什么樣的聯想呢?請同學們給合之前所學,討論3分鐘,談談看法。
明確:關于酒:常言借酒消愁,酩酊大醉后,把一切苦惱拋諸腦后,依依惜別時,“飛蓬各自遠,且盡手中杯”,就痛快地一醉而別。自欺欺人也好,逃避現實也罷,“醉翁之意”已不在酒了。(學生自主討論)。
總結:柳有“留”意,殘月西掛,伊人不再,曉風侵人,徒添冷意,借酒消愁愁更愁?!敖裣菩押翁?楊柳岸曉風殘月?!弊髡呓M合了最能觸動離愁的景物入詞,釀造意境,增添了抒情色彩,渲染了濃烈的.氣氛,更能展現出微妙的心理活動,挑動讀者的心弦。這兩句敘述全篇本意,是詞的主文,“今宵酒醒何處”兩句烘染本意,將詩人的立意渲染為—幅深秋羈旅圖?!皸盍丁?、“曉風”、“殘月”三個典型意象“列錦”式的組合在一起,引起讀者無盡的想象和遐思。
3)詞人采用了畫家所常用的點染筆法?!岸嗲樽怨艂x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倍潼c出離別冷落;“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痹谏蟽删涞幕A上進一步渲染這種離別時的凄清。這四句密不可分,相互烘托,相互陪襯,中間若插上另外一句,就破壞了意境的完整性,形象的統一性。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1)“此去經年”四句,構成另一種情境。因為上面是用景浯,此處則改用情語。他們相聚之日,每逢良辰好景,總感到歡娛;可是別后非止一日,年復一年,縱有良辰好景,也引不起欣賞的興致,只能徒增悵觸而已。
2)“此去”二字,遙應上片“念去去”?!敖浤辍倍?,近應“今宵”。在時間與思緒上均是環環相扣,步步推進?!氨憧v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益見鐘情之殷,離愁之深。其以問句做結,更留有無窮意味。如此歸納全詞,猶如奔馬收韁,有住而不住之勢;又如眾流歸海,有盡而未盡之致。
七整體歸納:
我們再回頭看整首詞,情語在寫情,景語也并非只寫景,每句中都包含無限情思。正所謂“一切景語皆情語”。誦讀時注意體會詞融情入景的特點。詞中采用了虛實相濟的寫法,別時場景實寫,別后情景虛寫,虛實相結合,營造出一種哀婉、無奈、凄清的別離氛圍。
八拓展思維:
鑒賞詩歌的技巧?
1總思路:意象——意境——表現手法——情感(通過哪些景物?景物有何特點?描繪怎樣的畫面?表達什么感情?)。
措施:看題目,典型景物,關鍵字詞。
2你最喜歡那句話?原因是什么?
九板書設計:
雨霖鈴。
景情。
別前寒蟬驟雨長亭悲戚。
(實)。
別時蘭舟煙波暮靄楚天不舍愁苦。
(實)。
別后楊柳曉風殘月孤寂落寞。
(虛)。
十總結:
今天我們學了婉約詞的代表作《雨霖鈴》,重點讓大家把握詞的融情入景,虛實相濟特點。另外還讓大家品味詞中意象,體會作者感情。在此基礎上了解婉約詞的風格。全詞以“離情”為線索來貫穿全篇。以時間而論,先點出“秋天”,后點出“傍晚”,再想到“今宵”,又遙想到“經年”,不管時間怎樣變化,處處都是只寫“離情”。以空間而論,從送別都門的“長亭”,到暮靄沉沉的“江上”,到“曉風殘月”的遠方,空間轉換,仍然不離寫“別情”。全篇如行云流水,自然流暢,主題突出,不愧是婉約詞派的代表作品之一。
十一作業:
背誦,把詞描寫成片段。
十二教學反思。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qitafanwen/8086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