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計劃包括整體計劃和詳細計劃兩個層面,確保教學活動的全面性和針對性。在這里,我們將為您介紹一些優秀教師編寫的教學計劃,希望能夠給您帶來一些靈感和思路。
本冊教材根據《義務教育品德與法治課程標準》(實驗稿)新編,編排了四個單元,共16課主題活動,約16課時,每周一課時。
1、在介紹家庭成員,回憶甜蜜往事的活動中,引導學生體驗家庭生活的歡樂與幸福,激發學生愛生敬長、熱愛家庭生活的積極情感和態度。
2、通過開展生活小故事的講述活動,引導學生學會關心,初步養成文明禮貌的行為,逐步培養良好的家庭生活習慣。
3、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會做的學著做,不依賴父母,并掌握正確的保健常識,逐步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4、使學生懂得自己是家庭的一員,熱愛勞動也是愛父母的表現,學會一些勞動的知識和技能,初步培養自己獨立生活的能力。
5、引導兒童去觀察、探究、體驗愛的真諦,幫助兒童學會愛、樂于愛,不僅愛人,還要去愛人類賴以生存的大自然中的花草樹木。在愛心的培養中,快樂地成長。
6、通過日常生活經驗的積累,了解夏天常見的自然現象和生活中的自然常識、生活常識,了解昆蟲的一些基本知識。指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隨時地和有組織、有針對性地觀察,在觀察活動中增強實驗能力和應用能力。
7、通過暑假生活中安全、健康、歡樂、有意義活動內容的安排和選擇,豐富學生的日常生活知識、增強分辨是非好壞的能力和自我管理自我調控的能力,知道自我保護的方法,掌握初步的適應社會的常識的技能。
1、認真備課,注意教學方法,加強課堂教學,切實上好每一節課。
2、爭取每個學生都有鍛煉的機會。
3、正確估計學生的能力,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注意因材施教。
4、注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第一單元第1—4課我的好習慣
1、我們愛整潔
1課時
2、我們有精神
1課時
3、我不拖拉
1課時
4、不做“小馬虎”
1課時第二單元第5—8課我和大自然
5、風兒輕輕吹
1課時
6、花兒草兒真美麗
1課時
7、可愛的動物
1課時
8、大自然,謝謝您
1課時第三單元第9—12課我愛我家
9、我和我的家
1課時
10、家人的愛
1課時
11、讓我自己來整理
1課時
12、干點家務活
1課時
第四單元第13—16課我們在一起
13、我想和你們一起玩
1課時
14、請幫我一下吧
1課時
15、分享真快樂
1課時
16、大家一起來
1課時
增強對于大自然及生活的熱愛,善于觀察。
【行為與習慣目標】。
養成愛護環境,細心觀察生活的好習慣。
【知識與技能目標】。
知道春天的特征,用自己感興趣的方式贊美春天。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觀察對比,認識春天的景物,了解春天的特征,提高觀察自然的能力。
【重點】。
通過觀察,感受,發現春天的主要特征,體會親近大自然的美好。
【難點】。
培養對于大自然的喜愛之情,對大自然現象的觀察力、感受力和欣賞力。
環節一:新課導入。
運用歌曲的方式導入,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師生同唱。
學生思考:從這首歌里面,聽懂了什么?
學生回答后,教師總結:這是哪個季節才會出現的美景呢?對啦,就是春天。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春天,看看春天都有什么。
環節二:新課講授。
1.看視頻,找春天。
學生回答后,教師總結。
2.課前搜集,課上分享。
學生后,教師總結:春天真是太美了,那下面了大家動動小手,一起來填一填,發動你們的小腦筋,看看誰最快填完整。
白天漸漸變(),夜晚漸漸變();。
天氣漸漸變();。
小草漸漸變(),()花兒開了;。
小燕子()。
學生填完后,由學生分享所填內容,教師進行糾錯并總結:春天來了,白天越來越長,天氣越來越暖,萬物復蘇,春天真是充滿了希望的季節啊!
3.贊美春天,畫一畫。
過渡:春天帶來了這么多的變化,大家喜不喜歡這樣的春天呢?我們有很多詩人就是因為太喜歡春天了,所以寫下了很多優美的詩歌,現在的歌曲創作人也進行了譜曲,我們一起來聽一聽《春曉》吧。
看來大家聽得都非常得陶醉,那大家動手來畫一畫你最喜歡的一個景物,并且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夸一夸吧。
環節三:鞏固提高。
學生回答后,教師總結:春天的花草如此美麗,我們應該愛護花草樹木!
環節四:小結作業。
小結:今天我們看到了春天這么得美麗漂亮,我們應該要珍惜,如果出現不文明的行為要立刻制止。
作業:課后同學們去設計一個警示牌!
略
本學期學生進入了三年級第二學期,我仍然擔任三年級一班本門課程。在所有任課老師的共同努力下,本班學生總體來說學習積極性高,集體榮譽感強,自主學習能力在逐步提高中。通過上期四個單元的探索學習,關于學習、學校、家庭、安全的認識在前階段學習的基礎上,隨著知識的增加、理解力的增強呈現螺旋上升提高。因此,本學期將繼續遵循沙區“‘學本式’卓越課堂”教學模式,結合我班學生特點,指導學生學會小組合作學習,培養自主探索學習精神和方法,提高實踐、創新能力。
漆同學因為多動癥越來越嚴重,常常不能自控,有些影響自己和同學們的學習;代同學是單親家庭孩子,而且主要是父親、婆婆在教育,也很不到位,所以行為習慣還有很多問題。我將一如既往地對家庭問題產生的特殊兒童更多一份關愛。
本冊教材同上冊一樣重點關注了學生自我與周圍環境、人群的關系(上冊關注了校園、家,關注了自我學習和安全成長),本冊在低年級認識自我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從認識自己與同學的不一樣之處入手,認識到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個體,我們要學會尊重、理解他人的不同,與他人和諧相處,做一個誠實守信的學生。第二單元再次引導學生深入到自己生活的居住地,了解家庭、社區、家鄉的聯系,感受家人、鄰居、家鄉建設者為家庭和家鄉和諧、美好的付出,增強幸福感和自豪感。第三個單元又涉及規則和規范的教育、基本文明素養的培養。最后一個單元“多樣的交通和通信”是一個全新的學習內容,但是又和學生的生活結合得相當緊密,幫助學生了解現代生活、安全出行。
1.學會了解自己、了解他人,知道取長補短;能用理解、尊重的眼光看待他人,學會和他人誠實合作、交流,樹立集體觀念、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
2.了解自己生活的地方,感受自己家的溫暖、家鄉的美麗,學會和左鄰右舍和諧相處、互助互愛,知道家鄉的建設靠大家,培養熱愛家鄉的情感。
3.知道生活中處處有規則,體會規則的重要性,養成愛護公共設施的良好習慣,爭做文明小公民。
4.引導學生深刻體會四通八達法人交通和飛速發展的現代通訊給我們生活帶來的便利,懂得現代交通和通信在我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學會合理選擇出行的方式和正確運用現代通信手段。
1.第一單元我和我的同伴。
第一課我是獨特的2課時。
第二課不一樣的你我他1課時。
第三課我很誠實2課時。
第四課同學相伴1課時。
2.我在這里長大。
第五課我的家在這里1課時。
第六課我家的好鄰居2課時。
第七課請到我的家鄉來2課時。
3.第三單元我們的公共生活。
第八課大家的“朋友”2課時。
第九課生活離不開規則1課時。
第十課愛心的傳遞者2課時。
4.第四單元多樣的交通和通信。
第十一課四通八達的交通2課時。
第十二課慧眼看交通2課時。
第十三課萬里一線牽2課時。
機動2課時。
三年級下冊教材以單元編排的方式,每個單元反映生活的一個側面,突出一個鮮明的教育主題,這一教育主題表達了編者明確的設計意圖和課程標準中要求完成的教育內容。單元主題下設課文主題,每個課文題均來一個引導學生學習、研討的話題,下面又生成多個小話題。每課的內容力求打破學科界限,將各學科的內容綜合起來,體現綜合課程的特點。每個單元所涵蓋的課文內容表現為一組完整的經驗和一組有意義的學習活動。單元中的每一課又力求從不同的角度來表現單元主題所要達到的教育目標。三年級下冊共安排了三個單元主題,即:“說說我們共同生活的地方”“畫畫我們成長的地方”“看看我們周圍的商店”。這三個主題將來源于不同生活領域的素材整合為建立在兒童生活基礎上的主題與活動,這些主題與內容將品德教育與學生的社會性發展有機地融為一體。
1.以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區生活為基礎,讓學生通過對生活的感受,獲得對家庭、學校、社區的初步認識,樹立最基本的社會公德意識。
2.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基礎,促進學生對社會的關注和對人的關注。
3.教材中沒有理性的說教,而是對兒童生活的真實呈現。都是從兒童生活中一些平常的現象切入,引起兒童對生活的思考和關注。
4.培養對學生道德判斷能力,面對生活中的`各種現象,該學什么,不該學什么。
教材在選擇切入點時,力求從兒童的生活經驗和兒童感興趣的問題入手,采用第一人稱的表現方式,來增強教材與學生的親近感。教學中應將學習內容和學習活動融為一體。教師要利用和開發地方教育資源,教師要聯系當地和學生的實際,及時地把社會中新的信息、科學技術新的成果、學生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等吸收到課程內容中去,不斷提高教育教學的針對性。實效性和主動性,提高整個教育的質量。
1.初步了解兒童的基本義務,初步理解個體與群體的互動關系。了解一些社會組織機構的社會規則,初步懂得規則、法律對于社會公共生活的重要意義。
2.初步了解生產、消費活動與人們生活的關系。知道科學技術對人類生存與發展的重要影響。
1.利用直觀教具,引起學生的注意力。
2.通過各種有趣的機械操練、意義操練形式,激發學生參與的熱情。
3.充分發揮現代化教育手段的作用。
4.力體現“用中學、學中用”的原則。
教學進度:
第一周:《這是我們共同生活的地方》
第二周:《為了大家共同的需要》
第三周:《社區需要我們共同參與》
第四周:第一單元的總結與提高
第五周:《移動的畫板》
第六周:《合作的樂趣》
第七周:《地圖是一幅畫》
第八周:第二單元的總結與提高
第九周:復習
第十周:《我家的日常購物》
第十一周:《各種各樣的購物場所》
第十二周:《購物的學問》
第十三周:第三單元的總結與提高
第十四周:綜合活動
第十五周:學生社會生活考察活動
第十六周:復習
1. 本班學生共52人,其中男生20人,女生30人。
2.多數學生勤學好問,但品德落后。
3.少數學生思想渙散,懶惰、學習不主動。
4.學生年齡小,生性活潑。學生的品德整體情況預計不均衡,情況參差不齊。
2.本教材游戲較多,通過游戲和和各種兒童喜歡的主體活動,對學生進行深入淺出的、道德的、科學的、生活的啟蒙教育。為學生形成積極地生活態度、良好的道德品質和實際的生存能力打下初步的基礎。
3.本教材面向兒童的整個生活世界,以兒童的現實生活為主要題材。課程將從課堂擴展到家庭、社區及其兒童生活的所有空間。
1.通過教學,培養學生從小熱愛自己的家庭,尊重家庭中的每一位成員,能使用文明語言稱呼家里的每一位成員,能為家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能遵守學校里的校規、校紀。
2.通過教學,培養學生從小養成熱愛學習的良好習慣,能獨立自主學習能向好的同學學習,能向好的一面學。做學習的主人。
3.培養學生不論是日常生活、學習還是做游戲,都要講究規則,培養學生把規則與我們的生活密切地聯系起來,有序地生活和學習 。
4.培養學生在不同的角色中擔當不同的責任。
5.法制滲透:《中小學幼兒園安全管理辦法》、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煙花爆竹安全管理條例》 四、提高教學質量的主要措施: 1.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 學 進 度 計 劃 表
我任教一(1)班的《道德與法治》,該班共有學生40人,男生24人,女生16人。一年級的小朋友入學已經有一學期,在情感態度、行為習慣方面都很有了很大的提高,但集體的觀念并未完全建立,對他們來說,集體就是很多人在一起學習。至于個人與集體的關系、集體生活中應共同遵守的規則等問題,他們很難理解,一般是在教師的要求下被動遵守。由于他們的自控能力較差,不愛護班級物品、不遵守班級紀律、與同學游戲時時有摩擦、不考慮他人感受等現象時有發生。因此,在這學期,教師要逐漸幫助學生建立集體觀念,使學生體會到集體的意義,感受到集體生活的溫暖。但是由于有一部分學生因年齡偏小,自控能力較差,求知欲較強,需要教師的正確指導,不斷啟發,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希望通過本冊教學,努力把他們培養成品德良好,樂于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讓他們能對學習和生活懷有美好的向往。這就要從各個方面加以訓練和引導。
道德與法治課程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于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的活動性課程。
1、生活性
本課程遵循兒童的生活的邏輯。以兒童的現實生活為課程內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聯系兒童的生活的主題活動和游戲為載體,以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兒童在生活中發展,在發展中生活。
2、開放性
本課程面向兒童的整個世界,重視地方、學校、教師與兒童的創造性。課程內容從教科書擴展到所有對兒童有意義、有興趣的題材;課堂從教室擴展到家庭、社區以及兒童的其他生活空間,時間可以在與學校其他活動或學科的配合和連接中單性的延展;評價關注兒童豐富多彩的體驗和個性化的創意與表現。
3、活動性
本課程的呈現形式主要是兒童直接參與的主題活動、游戲和其它實踐活動。課程目標主要是通過教師指導下的各種教學活動來實現的?;顒邮墙毯蛯W的共同的中介。教師的主要作用是指導兒童的活動,而非單純的只講教材,兒童更多地通過實際參與活動,動手動腦,而非僅僅依靠聽講來學習。
本冊教材根據《義務教育品德與法治課程標準》(實驗稿)新編,編排了四個單元,共16課主題活動。
第一單元第1—4課我的好習慣
第二單元第5—8課我和大自然
第三單元第9—12課我愛我家
第四單元第13—16課我們在一起
教材力求體現思想性原則、科學性原則、現實性原則、綜合性原則和活動性原則。根據《道德與法治》教材的編寫指導思想,教材將以主題單元形式展開,并重點突出以下特征:
1、從兒童真實生活出發實現學科內容的整合
教材不是從傳統德育的規范體系或德目體系展開學習內容,而是著眼于兒童現實生活的整體性,從學生生活原型出發,重新融入兒童生活之中,有機整合為學習主題。
2、強化教材的生活指導職能教材試圖“以適應兒童現實生活為起點,幫助兒童實現高質量的幸福生活”
作為一以貫之的編寫線索和基調,圍繞“如何發展兒童判斷、選擇、適應、超越的能力,以爭取個人幸福、社會有用性和更廣泛的人類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題,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導意識,發展兒童對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創造能力。一方面通過現實情景的捕捉和再創造,讓兒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樂,激發熱愛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過引入兒童生活中的典型問題,鼓勵兒童自己在探尋問題解決方案過程中,參與生活、創造生活,展示兒童多樣化的個性和豐富的智慧,培養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
3、以活動型教學為主要特征的過程導向設計
為切實地引導活動型教學的開展,教材設計將改變傳統教材編寫中以教師的“教”組織教學過程的設計思路,消解以“預成的學習結果”為核心的教材組織模式下課文加練習的刻板結構,將活動型教學中學生的活動過程作為設計的主要依據。因此,教材試圖從學生的學習行為出發組織主題單元,促進自主活動,在學習活動的漸次展開中,引導教師重點關注學生學習過程里呈未分化狀態的整體學習狀態和學習需要,使學生能在活動的不斷演進過程中實現原來被課程目標割裂的“情感態度、行為習慣、知識技能、過程方法”目標的自然統整。
4、讓教師和學生走進教材,保持教材的彈性和廣泛適用性
各主題單元均選擇具有通用性的、可供師生具體真實地參與的活動題材,使教材成為師生開展活動的指導,從而將各地具體而微的自然、人文資源和經濟、文化背景以及師生的經驗和興趣等等都納入課程資源體系,為師生在活動中進行二次開發留有空間。
1、在介紹家庭成員,回憶甜蜜往事的活動中,引導學生體驗家庭生活的歡樂與幸福,激發學生愛生敬長、熱愛家庭生活的積極情感和態度。
2、通過開展生活小故事的講述活動,引導學生學會關心,初步養成文明禮貌的行為,逐步培養良好的家庭生活習慣。
3、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會做的學著做,不依賴父母,并掌握正確的保健常識,逐步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4、使學生懂得自己是家庭的一員,熱愛勞動也是愛父母的表現,學會一些勞動的知識和技能,初步培養自己獨立生活的能力。
5、引導兒童去觀察、探究、體驗愛的真諦,幫助兒童學會愛、樂于愛,不僅愛人,還要去愛人類賴以生存的大自然中的.花草樹木。在愛心的培養中,快樂地成長。
6、通過日常生活經驗的積累,了解夏天常見的自然現象和生活中的自然常識、生活常識,了解昆蟲的一些基本知識。指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隨時地和有組織、有針對性地觀察,在觀察活動中增強實驗能力和應用能力。
7、通過暑假生活中安全、健康、歡樂、有意義活動內容的安排和選擇,豐富學生的日常生活知識、增強分辨是非好壞的能力和自我管理自我調控的能力,知道自我保護的方法,掌握初步的適應社會的常識的技能。
1、進一步確立學生道德與法治學習發展的核心地位,明晰學生道德與法制學習發展的線索,進一步凸顯學生的道德與法治在全部生活中的價值和意義,加強對學生以學習生活為主體的全部生活的價值和引導,在學會生活中學會做人。在教學活動的每一個環節注意把握兒童的實際情況,根據課程標準的各項規定制定教學計劃和教案,幫助兒童展開活動。讓學生在輕松和諧的環境中學習。
2、開展兒童喜歡的活動,使他們在主動積極的參與中生活得到充實,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發展,價值判斷得到初步的培養。
3、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聯系當地和兒童的實際,及時的把社會中新的相信、科學技術新的成果、兒童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等吸收到課程內容中去,不斷提高品德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和生動性,提高整個教育的質量。認真備課,注意教學方法,加強課堂教學,切實上好每一節課。聯系生活實際,創設生活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4、爭取每個學生都有鍛煉的機會。教學生多說多藝,培養他們對生活的積極態度和社會的能力。
5、正確估計學生的能力,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注意因材施教。注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6、采取跟蹤調查,聯系家長等措施,促進學生良好意識、習慣的形成。
本學期根據學校工作安排,本人承擔七年級的思想品德課教學工作,為完成新學期的教學任務,現將本學期思想品德教育課的教育教學工作安排如下:
課程標準明確規定:“道德與法治課是一門綜合課程,教材體現了綜合性、過程性、實踐性特點?!睋?,以初中學生生活經驗為依據,以青春生命在與他人、與集體、與社會、與國家以及全球關系中的自我發展為線索,以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公民為中心,遵循生活邏輯,整合道德、心理、法律及國情方面的知識領域,凝練三年六冊教材各個單元的學習主題,統籌安排各年級教育。
第一單元:第一單元作為對初中生活開端的理性闡述,具有統領全套教材的意義,既是學生整個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學習起點,也是全套教材建構的邏輯起點。
對于剛剛步入中學校門的學生而言,中學時代是一個全新的人生階段的開始。面對生活和學習的變化,學生會有各種感受,也可能有各種困惑和問題。教材不是讓學生被動去適應這些變化,而是把變化看成是生命成長饋贈給自己的禮物,認識到新的階段意味著新的機會和可能,接納變化,在積極面對中學學習、自我探索等課題中中成長。
本單元以“成長的節拍”為主題,體現了學生初中生活的基調,映射出全套教材的青春文化底色。
第二單元:學會交往,處理交友中的問題既是學生道德和心理發展在本階段的核心任務,也是初中生活逐步展開后學生實際的需要,在學生生命成長中具在重要的意義。20xx年2月,《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征求意見稿)》出臺,“積極交往,有效互動,建立和維持良好的人際關系”被作為中國學生發展應具備的核心素養提出。
青少年期的同伴關系,不僅活動范圍進一步擴大,朋友之間親密感也進一步增加。這一方面提高了中學生友誼的質量,另一方面,也對學生的交友態度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三單元:過富有情趣的生活。承接上一單元學會與同伴交往,本單元則是幫助學生正確處理師生關系、親子關系和家庭關系,是人際交往的繼續與延伸。
師長是中學生成長中的“重要他人”,學生和師長的關系如何,直接影響到學習和生活質量。到了青春期以后,隨著青少年自我意識的凸顯,他們要求擺脫依賴、走向獨立的愿望和行動增強,有時會和師長產生沖突。教材不回避青少年成長可能帶來的各種沖突與矛盾,在尊重學生的獨立愿望、成長需要的基礎上,引導他們走近師長,看到沖突背后“愛”的流動,通過主動對話和交流達成相互理解。
第四單元:過健康、安全的生活。本單元內容在七上教材體系中居于核心地位,既是本冊書前三個單元的價值升華,也為學生一生的健康成長打好生命的底色。雖然課程設置上只是作為一個單元內容來呈現,但對生命教育的關切貫穿整套教材始終。
1、不斷學習,提升自我,超越自我,豐富自身知識,與時俱進,以適應思想品德的教學。
2、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創設與之適應的教學方案,備好每一節課。
3、多樣化教學,強調學生的主動積極參與,更多地進行討論、分析、探究活動和主題班會等形式的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一定的效果。
4、教學中多舉與學生生活貼近的實例,鼓勵和引導學生從自身學習生活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
5、上課過程中通過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導學生更好地掌握該課內容。鼓勵學生大膽發言,結合自身實際發表觀點。
6、結合課文內容布置相應的練習、作業并要求學生按時完成,獨立完成。
時間
內容
第一周
第一課第一框題、第二框
第二周
第二課第
一、二框題
第三周
第四周
第五周
第六周
第七周
第八周
第九周
第十周
第十一周
第十二周
第十三周
第十四周
第十五周
第十六周
第十七周
第十八周第十九周第二十周
第二十一周第二十二周第三課第
一、二框題
第四課第
一、二框
復習第一單元(月考)評卷、第五課第一框第五課第二框題第六課第一框、第二框
第二單元小測試第七課第
一、二框題復習一二單元期中考試
評卷、第八課一框題
復習第四單元
期末考試
學生熱愛學校,熱愛班級,熱愛學習,有強烈的集體榮譽感。學生普遍都能尊師守紀,團結友愛,有較強的上進心和求知欲,課堂氣氛活躍。但有時有點過于活躍,需要老師適時調控。
1、熱愛大自然,能主動到大自然中觀察春天的特征,對自然現象有探究欲。知道春天動植物的變化,人們衣著的.變化,學習有關兒歌,知道種子發芽生長的條件,了解植樹節的相關知識,能在活動中初步認識春天的花及野菜,練習綜合的觀察、繪畫、朗誦能力,培養對生活的感悟和體驗。
2、樂于參與班級的各項集體活動,能感受集體活動的美好,積極參與班級的衛生值日和保結工作,能為班級慶?!傲弧被顒硬贾媒淌?。懂得要愛護公共財物、尊重他人勞動成果的道理。
3、能發現學習生活中的快樂,從而激發對學習生活的愛與樂趣。
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在本單元的學習中通過尋找校園內、生活中的有趣豐富的學習活動,體驗學習的快樂。了解多渠道的學習方法,了解豐富的學習途徑。
1、加強課前預習,培養學生收集資料的習慣和能力。
2、提高學生的有效性。
3、加強課堂評價,提倡多元化評價。
38課。
《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性質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于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的生活型綜合課程。
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生活性。
2、開放性。
3、活動性。
教材力求體現思想性原則、現實性原則、綜合性原則和活動性原則。教材以主題單元形式展開,并重點突出以下特征:
1、從兒童真實生活出發,實現學科內容的整合。
2、強化教材的生活指導職能。一方面通過現實情境的捕捉和再創造,讓兒童感到生活的美好和快樂,激發熱愛生活的情感;一方面通過引入兒童生活中的典型問題,鼓勵兒童在探尋問題解決方案過程中,參與生活、創造生活,展示兒童多樣化得個性和豐富的智慧,培養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
學情分析。
本班學生20名,一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大多數學生尊敬師長,對人有禮貌,熱愛關心集體。但大多數同學都是獨生子女,或多或少的有一些小毛病,部分學生對他人的尊敬、對集體榮譽的珍惜趨于表面化,為了做給別人看,行動上缺乏自主性,在處理人際關系中意識狹隘。在新的學期應理論聯系實際,讓學生思想不斷提高,自覺行動,形成良好的習慣。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健康、安全的生活。
2、培養學生愉快、積極的生活。
3、培養學生負責任、有愛心的生活。
4、培養學生動手動腦、有創意的生活。
5、初步建立規則意識,初步理解遵守規則、公平競爭的意義與要求。
6、了解消防安全知識、基本交通規則,知曉常用公共服務電話。初步了解自然,愛護動植物,為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教學措施。
1、把每個學生的發展擺在第一位,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他們多唱、多聽、多動、多想、多說,在實踐中獲得學習的愉悅和能力。
2、要善于發現學生的長處,用欣賞的眼光看待瀉,讓他們在鼓勵和贊揚聲中享受成功,不斷增強學習的興趣。
3、創造性的使用教材,聯系本地區兒童的實際,及時地把社會中新的信息,科學技術新的成果,兒童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等收到課程中去,不斷提高品德教育的針對性。
附:教學進度安排。
周次、日期、教學內容、課時
第一周、2.12—2.17、我是中國人、2。
第二周、2.20—2.24、瞧我這一家、2。
第三周、2.27—3.3、家庭歡樂多、2。
第四周、3.6—3.10、學做小主人、2。
第五周、3.13—3.17、我有一雙明亮的眼睛、2。
第六周、3.20—3.24、牙齒怎么啦、2。
第七周、3.27—4.1(6天)、坐立走的正確姿勢、2。
第八周、4.5—4.7(3天)、預防疾病有學問、2。
第九周、4.10—4.14、用品人人離不開、2。
第十周、4.17—4.21、學校設施用處大、2。
第十一周、4.24—4.28、我是節約小能手、2。
第十二周、5.2—5.5、愛護公物人人夸、2。
第十三周、5.8—5.12、夏天到了、2。
第十四周、5.15—5.19、我和星星打電話、3。
第十五周、5.22—5.27(6天)、平安度過夏天、2。
第十六周、5.31—6.2(3天)、開開心心過暑假、2。
第十七周、6.5—6.9、復習、2。
第十八周、6.12—6.16、復習、2。
第十九周、6.19—6.23、期末考試、2。
學生情況分析 一年級的小朋友入學已經有一學期,在情感態度、行為習慣方面都很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由于有一部分學生因年齡偏小,自控能力較差,求知欲較強,需要教師的正確指導,不斷啟發,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希望通過本冊教學,努力把他們培養成品德良好,樂于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讓他們能對學習和生活懷有美好的向往。這就要從各個方面加以訓練和引導。
道德與法治課程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于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的活動性課程。
1、生活性
本課程遵循兒童的生活的邏輯。以兒童的現實生活為課程內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聯系兒童的生活的主題活動和游戲為載體,以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兒童在生活中發展,在發展中生活。
2、開放性
本課程面向兒童的整個世界,重視地方、學校、教師與兒童的創造性。課程內容從教科書擴展到所有對兒童有意義、有興趣的題材;課堂從教室擴展到家庭、社區以及兒童的其他生活空間 ,時間可以在與學校其他活動或學科的配合和連接中單性的延展;評價關注兒童豐富多彩的體驗和個性化的創意與表現 。
3、活動性
本課程的呈現形式主要是兒童直接參與的主題活動 、游戲和其它實踐活動。課程目標主要是通過教師指導下的各種教學活動來實現的?;顒邮墙毯蛯W的共同的中介。教師的主要作用是指導兒童的活動,而非單純的只講教材,兒童更多地通過實際參與活動,動手動腦,而非僅僅依靠聽講來學習。
教材力求體現思想性原則、科學性原則、現實性原則、綜合性原則和活動性原則。根據《道德與法治》教材的編寫指導思想,教材將以主題單元形式展開,并重點突出以下特征:
1、 從兒童真實生活出發實現學科內容的整合
教材不是從傳統德育的規范體系或德目體系展開學習內容,而是著眼于兒童現實生活的整體性,從學生生活原型出發,重新融入兒童生活之中,有機整合為學習主題。
2、 強化教材的生活指導職能
教材試圖“以適應兒童現實生活為起點,幫助兒童實現高質量的幸福生活”作為一以貫之的編寫線索和基調,圍繞“如何發展兒童判斷、選擇、適應、超越的能力,以爭取個人幸福、社會有用性和更廣泛的人類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題,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導意識,發展兒童對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創造能力。一方面通過現實情景的捕捉和再創造,讓兒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樂,激發熱愛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過引入兒童生活中的典型問題,鼓勵兒童自己在探尋問題解決方案過程中,參與生活、創造生活,展示兒童多樣化的個性和豐富的智慧,培養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
3、 以活動型教學為主要特征的過程導向設計
為切實地引導活動型教學的開展,教材設計將改變傳統教材編寫中以教師的“教”組織教學過程的設計思路,消解以“預成的學習結果”為核心的教材組織模式下課文加練習的刻板結構,將活動型教學中學生的活動過程作為設計的主要依據。因此,教材試圖從學生的學習行為出發組織主題單元,促進自主活動,在學習活動的漸次展開中,引導教師重點關注學生學習過程里呈未分化狀態的整體學習狀態和學習需要,使學生能在活動的不斷演進過程中實現原來被課程目標割裂的“情感態度、行為習慣、知識技能、過程方法”目標的自然統整。
4、 讓教師和學生走進教材,保持教材的彈性和廣泛適用性
各主題單元均選擇具有通用性的、可供師生具體真實地參與的活動題材,使教材成為師生開展活動的指導,從而將各地具體而微的自然、人文資源和經濟、文化背景以及師生的經驗和興趣等等都納入課程資源體系,為師生在活動中進行二次開發留有空間。
1、道德存于兒童生活之中 道德寓于兒童生活的方方面面。兒童品德的形成源于與他們對生活的體驗、認識、感悟,只有源于兒童生活的教育活動才能引發他們內心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實而非虛假的道德體認識和道德體驗。因此,良好的品德的形成必須在兒童的生活過程之中,而非在生活之外。
2、引導學生熱愛生活、學會做人是課程的核心,低年級的課程應該是通過由淺入深 的道德的、科學的 、生活的啟蒙教育。為兒童形成良好的生活態度和實際生存能力打好基礎。
3、珍視兒童生活的價值、尊重兒童的權利。
總目標: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和行為習慣、樂于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 分目標:
情感與態度:愛親敬長、愛集體、愛家長、愛祖國。珍愛生命、熱愛自然、熱愛科學。自信、誠實、求上進。
行為與習慣:初步養成良好的生活、勞動習慣。養成基本的文明行為、遵守紀律,樂于參與有意義的活動。
知識與技能:掌握自己的生活需要的基本生活知識和勞動技能。初步了解生活中的自然、社會、常識。了解有關祖國的初步知識。
過程與方法:體驗提出問題、探究問題的過程。嘗試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探究。 教學措施:
1、聯系生活實際,創設生活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教學生多說多藝,培養他們對生活的積極態度和社會的能力。
3、重教學活動與實際活動相結合。
一、學生情況分析:
我任教一(1)班的《道德與法治》,該班共有學生40人,男生24人,女生16人。一年級的小朋友入學已經有一學期,在情感態度、行為習慣方面都很有了很大的提高,但集體的觀念并未完全建立,對他們來說,集體就是很多人在一起學習。至于個人與集體的關系、集體生活中應共同遵守的規則等問題,他們很難理解,一般是在教師的要求下被動遵守。由于他們的自控能力較差,不愛護班級物品、不遵守班級紀律、與同學游戲時時有摩擦、不考慮他人感受等現象時有發生。因此,在這學期,教師要逐漸幫助學生建立集體觀念,使學生體會到集體的意義,感受到集體生活的溫暖。但是由于有一部分學生因年齡偏小,自控能力較差,求知欲較強,需要教師的正確指導,不斷啟發,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希望通過本冊教學,努力把他們培養成品德良好,樂于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讓他們能對學習和生活懷有美好的向往。這就要從各個方面加以訓練和引導。
二、教材分析:
道德與法治課程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于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的活動性課程。
1、生活性。
本課程遵循兒童的生活的邏輯。以兒童的現實生活為課程內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聯系兒童的生活的主題活動和游戲為載體,以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兒童在生活中發展,在發展中生活。
2、開放性。
本課程面向兒童的整個世界,重視地方、學校、教師與兒童的創造性。課程內容從教科書擴展到所有對兒童有意義、有興趣的題材;課堂從教室擴展到家庭、社區以及兒童的其他生活空間,時間可以在與學校其他活動或學科的配合和連接中單性的延展;評價關注兒童豐富多彩的體驗和個性化的創意與表現。
3、活動性。
本課程的呈現形式主要是兒童直接參與的主題活動、游戲和其它實踐活動。課程目標主要是通過教師指導下的各種教學活動來實現的?;顒邮墙毯蛯W的共同的中介。教師的主要作用是指導兒童的活動,而非單純的只講教材,兒童更多地通過實際參與活動,動手動腦,而非僅僅依靠聽講來學習。
本冊教材根據《義務教育品德與法治課程標準》(實驗稿)新編,編排了四個單元,共16課主題活動。
第一單元第1―4課我的好習慣。
第二單元第5―8課我和大自然。
第三單元第9―12課我愛我家。
第四單元第13―16課我們在一起。
教材力求體現思想性原則、科學性原則、現實性原則、綜合性原則和活動性原則。根據《道德與法治》教材的編寫指導思想,教材將以主題單元形式展開,并重點突出以下特征:
1、從兒童真實生活出發實現學科內容的整合。
教材不是從傳統德育的規范體系或德目體系展開學習內容,而是著眼于兒童現實生活的整體性,從學生生活原型出發,重新融入兒童生活之中,有機整合為學習主題。
2、強化教材的生活指導職能教材試圖“以適應兒童現實生活為起點,幫助兒童實現高質量的幸福生活”
作為一以貫之的編寫線索和基調,圍繞“如何發展兒童判斷、選擇、適應、超越的能力,以爭取個人幸福、社會有用性和更廣泛的人類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題,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導意識,發展兒童對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創造能力。一方面通過現實情景的捕捉和再創造,讓兒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樂,激發熱愛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過引入兒童生活中的典型問題,鼓勵兒童自己在探尋問題解決方案過程中,參與生活、創造生活,展示兒童多樣化的個性和豐富的智慧,培養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
3、以活動型教學為主要特征的過程導向設計。
為切實地引導活動型教學的開展,教材設計將改變傳統教材編寫中以教師的“教”組織教學過程的設計思路,消解以“預成的學習結果”為核心的教材組織模式下課文加練習的刻板結構,將活動型教學中學生的活動過程作為設計的主要依據。因此,教材試圖從學生的學習行為出發組織主題單元,促進自主活動,在學習活動的漸次展開中,引導教師重點關注學生學習過程里呈未分化狀態的整體學習狀態和學習需要,使學生能在活動的不斷演進過程中實現原來被課程目標割裂的“情感態度、行為習慣、知識技能、過程方法”目標的自然統整。
4、讓教師和學生走進教材,保持教材的彈性和廣泛適用性。
各主題單元均選擇具有通用性的、可供師生具體真實地參與的活動題材,使教材成為師生開展活動的指導,從而將各地具體而微的自然、人文資源和經濟、文化背景以及師生的經驗和興趣等等都納入課程資源體系,為師生在活動中進行二次開發留有空間。
三、教學目標。
1、在介紹家庭成員,回憶甜蜜往事的活動中,引導學生體驗家庭生活的歡樂與幸福,激發學生愛生敬長、熱愛家庭生活的積極情感和態度。
2、通過開展生活小故事的講述活動,引導學生學會關心,初步養成文明禮貌的行為,逐步培養良好的家庭生活習慣。
3、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會做的學著做,不依賴父母,并掌握正確的保健常識,逐步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4、使學生懂得自己是家庭的一員,熱愛勞動也是愛父母的表現,學會一些勞動的知識和技能,初步培養自己獨立生活的能力。
5、引導兒童去觀察、探究、體驗愛的真諦,幫助兒童學會愛、樂于愛,不僅愛人,還要去愛人類賴以生存的大自然中的花草樹木。在愛心的培養中,快樂地成長。
6、通過日常生活經驗的積累,了解夏天常見的自然現象和生活中的自然常識、生活常識,了解昆蟲的一些基本知識。指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隨時地和有組織、有針對性地觀察,在觀察活動中增強實驗能力和應用能力。
7、通過暑假生活中安全、健康、歡樂、有意義活動內容的安排和選擇,豐富學生的日常生活知識、增強分辨是非好壞的能力和自我管理自我調控的能力,知道自我保護的方法,掌握初步的'適應社會的常識的技能。
四、教學措施。
1、進一步確立學生道德與法治學習發展的核心地位,明晰學生道德與法制學習發展的線索,進一步凸顯學生的道德與法治在全部生活中的價值和意義,加強對學生以學習生活為主體的全部生活的價值和引導,在學會生活中學會做人。在教學活動的每一個環節注意把握兒童的實際情況,根據課程標準的各項規定制定教學計劃和教案,幫助兒童展開活動。讓學生在輕松和諧的環境中學習。
2、開展兒童喜歡的活動,使他們在主動積極的參與中生活得到充實,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發展,價值判斷得到初步的培養。
3、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聯系當地和兒童的實際,及時的把社會中新的相信、科學技術新的成果、兒童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等吸收到課程內容中去,不斷提高品德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和生動性,提高整個教育的質量。認真備課,注意教學方法,加強課堂教學,切實上好每一節課。聯系生活實際,創設生活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4、爭取每個學生都有鍛煉的機會。教學生多說多藝,培養他們對生活的積極態度和社會的能力。
5、正確估計學生的能力,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注意因材施教。注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6、采取跟蹤調查,聯系家長等措施,促進學生良好意識、習慣的形成。
一年級整體看學生還是很活潑。一年級的小朋友剛剛入學,在情感態度、行為習慣方面都很幼稚,希望通過教學,努力把他們培養成品德良好,樂于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
本課程遵循兒童生活的邏輯,以兒童的現實生活為課程內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聯系兒童生活的主題活動或游戲為載體,以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兒童在生活中發展,在發展中生活。
本課程面向兒童的整個生活世界,重視地方、學校、教師與兒童的創造性。課程內容從教科書擴展到所有對兒童有意義、有興趣的題材,其課堂從教室擴展到家庭、社區及兒童的其他生活空間,其時間可以在與學校其他活動或學科的配合和聯結中彈性地嚴展,其評價關注兒童豐富多彩的體驗和個性化的創意與表現。
本課程的呈現形態主要是兒童直接參與的主題活動、游戲和其他實踐活動。課程目標主要通過教師指導下的各種教學活動來實現?;顒邮墙毯蛯W共同的中介。教師的主要作用是指導兒童的活動,而非單純地只講教科書,兒童更多的是通過實際參與活動,動手動腦,構建知識和能力,形成內化的道德品質,而非僅僅依靠聽講來學習。
1、初步知道家庭的基本構成以及家庭成員間的關系。
2、能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表達對家人的感謝。
3、親近自然,喜歡在大自然中活動,感受冬天的美。
4、通過各種活動了解生活中常見的自然現象。
5、初步了解一些健康常識,學會自我保健的方法,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
6、通過觀察感受寒冷的冬天,體會他給人們的生活、工作帶來的.利與弊。
7、學文明理,培養學生正確做人的意識及能力。
8、培養學生關心、愛護同學的品質,形成正確的行為習慣。
1、充分利用電教手段,以直觀的形象激發學生情感。
2、按照激情---明理---導行---反饋的思路教學。
3、適當補充教材,豐富教學內容,強化觀點形成。
4、采取跟蹤調查,聯系家長等措施,促進學生良好意識、習慣的形成。
第一單元我是小學生啦
1 我上學了 第一周
2 認識新朋友 第二周
3 走,看校園去 第三周
4 參加升旗儀式 第四周
第二單元學校的一天
5 早早起,上學去 第六周
6 課堂上 第七周
7 課間十分鐘 第八周
8 放學啦 第九周
第三單元我愛我家
9 說說我的家 第十周
10 愛心伴我長大 第十一周
11 把我的愛傳給大家 第十二周
第四單元銀色的冬天
12 北風吹,冬天到 第十三周
13 冰雪世界樂趣多 第十五周
14 慶元旦,迎春節 第十六周
整理與考查(機動)第十七十八周
1.以《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為指導,使道德存在于兒童的內心,使法治原則為更多兒童所了解和遵守,引導兒童熱愛生活、學習做人,懂法守法,自覺遵守各項規章制度和社會規則,培養具有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樂于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
2.依據xx區工作布置,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本學期將一如既往地扎實落實思品學科的各項常規工作,提高教學效率,同時加大學科科研力度,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學科建設。
1.端正思想,加強認識,樹立新型的教育理念,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創新教學過程,優化課堂結構,提高教學的質量。
2.各位教師以《課程標準》為準繩,以現行的教材為依據,完成各年級的教學任務及教學內容。
3.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由教材中的事例、道理來規范學生。能聯系周圍,提高學生的道德認識。
4.配合學校教導處及其他教研工作,搞好本教研組的工作。
5.加強教師的業務素質及能力的提高培訓。做好本學期課題研究的深入開展。
(一)練隊伍
1.抓好骨干力量
抓好骨干力量,創造研究氛圍。在繼續組織課題研究小組的基礎上,讓更多的教師在課題研討中、在現場教學展示中,既能充分體現自我的存在價值,又能在認真研究的過程中,成為教育教學改革的帶頭人。通過發揮骨干教師的引領作用,由點帶線,由線及面,從而帶動全校的思品教研氛圍。
2.形成教研氛圍
(1)積極開展聽課、評課活動,鼓勵教師在教學中注重信息技術的運用,結合我校實際,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內向課外延伸活動,提高教育教學的實效。
(2)鼓勵教師積極參與校園網建設,主動提供思品、社會、品德與社會信息,并充分運用現代技術進行網上學習、交流等。
(3)重視聽課學習,打破了學科的界限,不能像傳統的思想品德課一樣把新課程作為學科課程來上,教師要學習美術課上的色彩形象、數學課上的統計方法、常識課上的試驗對照法、英語課上的任務驅動模式等等,使品德教學更具有生命力。
(二)抓管理
1.備課
力求改變教師的備課方式,提高教師的備課質量和教學效益。
每個年級可針對年級特點結合學校德育工作選定幾篇重點課文開展集體備課。備課力求體現學生的主體性,教案中重在突出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青年教師還應重視教學過程的反思,能及時地寫出教學中有質量的反思,向成為反思型的教師方向邁進。課堂教學是素質教育的主陣地,也是落實新課標的主渠道。教師要立足課堂,圍繞課題深入研究,主動探索不同課型的不同教學模式,讓教學獲得更好的實效。
在備課方面,倡導“高效、共享、反思”的聯合備課方式,特別要注重教后反思,及時捕捉教學中的成功與失敗,逐步提高反思能力,形成反思習慣。要求每位老師按學校要求上交每月教學反思(重點結合自己的教學案例反思,歸納至少一種教學模式),并在組內交流以、學習。
2.上課
(1)提出專課專用的要求,并以組內互查,教學處抽查的形式進行檢查反饋。
(2)要求教師改變傳統單一和機械的接受性學習方式,運用多媒體和網絡等先進手段進行教學, 加強教研組內的課堂教學研究,進行行動研究,有一套說課、備課、研究實錄、及案例資料,并積極參加各類教學展示。
3.評價
評價的根本目的在于獲得反饋信息,以幫助教師改進教學,也是學生自我提高的一個過程,保證目標的實現。鼓勵教師在評價時從學生的原有基礎出發,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強調以鼓勵為主的發展性評價,從多方面進行評價,比較全面客觀地評價學生,利于學生發展。
(三)促教研
1.常規教研
每一次的教研活動做到定人、定時間、定內容。
2.教研展示
堅持“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教研工作方向,貫徹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思想精神,重點開展義務教育新課程教學過程方法探索、新教材教法研究、教師專業培訓、教學評價研究、教學調研指導等教研工作,強調“教研”、“科研”、“培訓”三位一體,促進學科教學發展。圍繞教育主題,開展教學研究,立足課堂,實踐反思,探索合課程教學若干模式,真正實現“以科研指導教學,促進新課程教學實效”的目的。
知識結構的建構依賴于不斷地學習、汲取,要主動了解國內外前瞻性的教育教學改革信息,在實踐中探索課程改革背景下的教育教學規律,做到在理論學習中增長知識,在教學實踐中提高能力,在交流反思中促進發展,提高教師的教育理念和積累教學實踐經驗。
(四)顯特色
1.做好課題研究的安排工作。
2.合理利用各種資源,為思品課注入新的生機。
(1)現代媒體資源
充分利用了學校和家中的現代化設施,收集了思品課堂相關數據等資料,對教材進行了補充.教師可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真正的走入課堂。
(2)圖書資源
利用學校圖書資源,讓學生通過收集,來補充課堂的知識。
(3)家長資源
家長中蘊含著豐富的教育資源,我們將充分發揮家長委員會的作用,使家長成為共同的教育者,形成了教育合力.
二月份:制訂教學進度計劃,教研組工作計劃。
三月份:上好常規課,備課、聽課。準備、提交“xx區示范學科組評選”申報資料;第二屆小課題結題。
四月份:上好常規課,備課、聽課。申報第三屆小課題。準備第一屆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基本功大賽。
五月份:上好常規課,備課、聽課。新教材培訓。
六月份:上好常規課,備課、聽課。
七月份:制訂期末復習計劃;上交各類總結和論文。
一、學生基本情況:
1、本班學生共52人,其中男生20人,女生30人。
2、多數學生勤學好問,但品德落后。
3、少數學生思想渙散,懶惰、學習不主動。
4、學生年齡小,生性活潑。學生的品德整體情況預計不均衡,情況參差不齊。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編排注重圖文結合,內涵豐富,形式多樣,堅持以學生品行教育為主線,切實抓好學生品行教育和養成良好習慣教育兩個環節,為學生的學習和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
2、本教材游戲較多,通過游戲和和各種兒童喜歡的主體活動,對學生進行深入淺出的、道德的、科學的、生活的啟蒙教育。為學生形成積極地生活態度、良好的`道德品質和實際的生存能力打下初步的基礎。
3、本教材面向兒童的整個生活世界,以兒童的現實生活為主要題材。課程將從課堂擴展到家庭、社區及其兒童生活的所有空間。
1、通過教學,培養學生從小熱愛自己的家庭,尊重家庭中的每一位成員,能使用文明語言稱呼家里的每一位成員,能為家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能遵守學校里的校規、校紀。
2、通過教學,培養學生從小養成熱愛學習的良好習慣,能獨立自主學習能向好的同學學習,能向好的一面學。做學習的主人。
3、培養學生不論是日常生活、學習還是做游戲,都要講究規則,培養學生把規則與我們的生活密切地聯系起來,有序地生活和學習。
4、培養學生在不同的角色中擔當不同的責任。
5、法制滲透:《中小學幼兒園安全管理辦法》、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煙花爆竹安全管理條例》。
四、提高教學質量的主要措施:
1、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多開展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知識。
3、抓好學生輔導,做到品德后進生吃飽,品德優秀生吃好。
4、建立幫扶小組,品德生幫扶后進生。
5、及時發現,分析成在的問題,改進方法。
《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性質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于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的生活型綜合課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生活性;(2)開放性;(3)活動性。教材力求體現思想性原則、科學性原則、現實性原則、綜合性原則和活動性原則。根據《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要求和本套《道德與法治》教材的編寫指導思想,教材將以主題單元形式展開,并重點突出以下特征:
1、從兒童真實生活出發實現學科內容的整合。
教材不是從傳統德育的規范體系或德目體系展開學習內容,而是著眼于兒童現實生活的整體性,從學生生活原型出發,重新融入兒童生活之中,有機整合為學習主題。
2、強化教材的生活指導職能。
教材試圖“以適應兒童現實生活為起點,幫助兒童實現高質量的幸福生活”作為一以貫之的編寫線索和基調,圍繞“如何發展兒童判斷、選擇、適應、超越的能力,以爭取個人幸福、社會有用性和更廣泛的人類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題,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導意識,發展兒童對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創造能力。一方面通過現實情景的捕捉和再創造,讓兒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樂,激發熱愛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過引入兒童生活中的典型問題,鼓勵兒童自己在探尋問題解決方案過程中,參與生活、創造生活,展示兒童多樣化的個性和豐富的智慧,培養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
3、以活動型教學為主要特征的過程導向設計。
為切實地引導活動型教學的開展,教材設計將改變傳統教材編寫中以教師的“教”組織教學過程的設計思路,消解以“預成的學習結果”為核心的教材組織模式下課文加練習的刻板結構,將活動型教學中學生的活動過程作為設計的主要依據。因此,教材試圖從學生的學習行為出發組織主題單元,促進自主活動,在學習活動的漸次展開中,引導教師重點關注學生學習過程里呈未分化狀態的整體學習狀態和學習需要,使學生能在活動的不斷演進過程中實現原來被課程目標割裂的“情感態度、行為習慣、知識技能、過程方法”目標的自然統整。
一年級的小朋友,在情感態度、行為習慣方面都很幼稚,希望通過本冊教學,努力把他們培養成品德良好,樂于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
《品德與社會》課程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因此本冊教材是培養兒童能夠健康、安全地生活(兒童生活的前提和基礎)愉快積極地生活(兒童生活的主調)負責任,有愛心地生活(兒童應當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動腦筋,有創意地生活(時代的進步對兒童提出的要求)。
第一單元:我的好習慣。
1、讓學生意識到自己是小學生了,要講禮貌、守秩序,遵守學校生活常規。
2、幫助學生熟悉和適應學校生活,讓學生學會利用學校中的設施解決自己的問題。
3、讓學生體驗學校生活帶來的樂趣,喜歡上學。
第二單元:我和大自然。
1、引導學生在親近大自然的過程中找到春天,感受大自然的美,體驗大自然的奇妙,培養孩子們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感受、發現和表達春天的美好。
3、體驗、感受春天的美好,在與春天一起玩的過程中盡情享受春天、找到快樂。
第三單元:我愛我家。
1、讓學生初步認識到自己作為家庭一員的責任,要學會自理,還應該承擔力所能及的家務活。
2、培養學生的`自理能力,養成堅持做力所能及的家務活的行為習慣。通過學習做不會做的事情,培養學生做事用心、不怕困難、持之以恒的品質。
3、讓學生體會到父母長輩對自己的關愛,體會家庭生活的幸福;能用自己的方式孝親敬長,向長輩表達自己的愛、自己的心意,從而學會感謝他人、關愛他人。
第四單元:我們在一起。
1、讓學生認識到在學校在家一個樣,誠實、有禮貌,能為學校帶來歡樂。
2、培養學生的社會交往能力,通過向學生求助做不會做的事情,培養學生與人交往、不怕困難、持之以恒的品質。
3、讓學生體會到同伴和自己分享的快樂,體會學校生活的幸福;能用自己的方式融入集體,從而學會感謝同學、關愛同學。
1、幫助學生熟悉和適應學校生活,讓學生學會利用學校中的設施解決自己的問題。
2、引導學生在親近大自然的過程中找到春天,感受大自然的美,體驗大自然的奇妙,培養孩子們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3、讓學生體會到父母長輩對自己的關愛,體會家庭生活的幸福;能用自己的方式孝親敬長,向長輩表達自己的愛、自己的心意,從而學會感謝他人、關愛他人。
4、讓學生體會到同伴和自己分享的快樂,體會學校生活的幸福;能用自己的方式融入集體,從而學會感謝同學、關愛同學。
1、通過深入淺出的、道德的、科學的、生活的啟蒙教育,引導兒童熱愛生活,學習做人。
2、努力創設適宜的活動環境與條件,靈活多樣地運用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結合實際地培養兒童的品德兒童的好奇心,引導兒童探索的欲望。
3、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聯系本地區和兒童的實際,及時地把社會中新的信息,科學技術新的成果,兒童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等收到課程中去,不斷提高品德教育的針對性,突破性。
16課時。
本冊教材根據《義務教育品德與法治課程標準》(實驗稿)新編,編排了四個單元,共16課主題活動,約16課時,每周一課時。
二、教學目標。
1、在介紹家庭成員,回憶甜蜜往事的活動中,引導學生體驗家庭生活的歡樂與幸福,激發學生愛生敬長、熱愛家庭生活的積極情感和態度。
2、通過開展生活小故事的講述活動,引導學生學會關心,初步養成文明禮貌的行為,逐步培養良好的家庭生活習慣。
3、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會做的學著做,不依賴父母,并掌握正確的保健常識,逐步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4、使學生懂得自己是家庭的一員,熱愛勞動也是愛父母的表現,學會一些勞動的知識和技能,初步培養自己獨立生活的能力。
5、引導兒童去觀察、探究、體驗愛的真諦,幫助兒童學會愛、樂于愛,不僅愛人,還要去愛人類賴以生存的大自然中的花草樹木。在愛心的培養中,快樂地成長。
6、通過日常生活經驗的積累,了解夏天常見的自然現象和生活中的自然常識、生活常識,了解昆蟲的一些基本知識。指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隨時地和有組織、有針對性地觀察,在觀察活動中增強實驗能力和應用能力。
7、通過暑假生活中安全、健康、歡樂、有意義活動內容的安排和選擇,豐富學生的日常生活知識、增強分辨是非好壞的能力和自我管理自我調控的能力,知道自我保護的方法,掌握初步的適應社會的常識的技能。
三、教學措施。
1、認真備課,注意教學方法,加強課堂教學,切實上好每一節課。
2、爭取每個學生都有鍛煉的機會。
3、正確估計學生的能力,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注意因材施教。
4、注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本冊教材根據《義務教育品德與法治課程標準》(實驗稿)新編,編排了四個單元,共16課主題活動,約16課時,每周一課時。
1、在介紹家庭成員,回憶甜蜜往事的活動中,引導學生體驗家庭生活的歡樂與幸福,激發學生愛生敬長、熱愛家庭生活的積極情感和態度。
2、通過開展生活小故事的講述活動,引導學生學會關心,初步養成文明禮貌的行為,逐步培養良好的家庭生活習慣。
3、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會做的學著做,不依賴父母,并掌握正確的保健常識,逐步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4、使學生懂得自己是家庭的一員,熱愛勞動也是愛父母的表現,學會一些勞動的知識和技能,初步培養自己獨立生活的能力。
5、引導兒童去觀察、探究、體驗愛的真諦,幫助兒童學會愛、樂于愛,不僅愛人,還要去愛人類賴以生存的大自然中的花草樹木。在愛心的培養中,快樂地成長。
6、通過日常生活經驗的積累,了解夏天常見的自然現象和生活中的自然常識、生活常識,了解昆蟲的一些基本知識。指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隨時地和有組織、有針對性地觀察,在觀察活動中增強實驗能力和應用能力。
7、通過暑假生活中安全、健康、歡樂、有意義活動內容的安排和選擇,豐富學生的日常生活知識、增強分辨是非好壞的能力和自我管理自我調控的能力,知道自我保護的方法,掌握初步的適應社會的常識的技能。
1、認真備課,注意教學方法,加強課堂教學,切實上好每一節課。
2、爭取每個學生都有鍛煉的機會。
3、正確估計學生的能力,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注意因材施教。
4、注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生活性。
2、開放性。
3、活動性。
教材力求體現思想性原則、現實性原則、綜合性原則和活動性原則。教材以主題單元形式展開,并重點突出以下特征:
1、從兒童真實生活出發,實現學科內容的整合。
2、強化教材的生活指導職能。一方面通過現實情境的捕捉和再創造,讓兒童感到生活的美好和快樂,激發熱愛生活的情感;一方面通過引入兒童生活中的典型問題,鼓勵兒童在探尋問題解決方案過程中,參與生活、創造生活,展示兒童多樣化得個性和豐富的智慧,培養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
學情分析。
本班學生20名,一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大多數學生尊敬師長,對人有禮貌,熱愛關心集體。但大多數同學都是獨生子女,或多或少的有一些小毛病,部分學生對他人的尊敬、對集體榮譽的珍惜趨于表面化,為了做給別人看,行動上缺乏自主性,在處理人際關系中意識狹隘。在新的學期應理論聯系實際,讓學生思想不斷提高,自覺行動,形成良好的習慣。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健康、安全的生活。
2、培養學生愉快、積極的生活。
3、培養學生負責任、有愛心的生活。
4、培養學生動手動腦、有創意的生活。
5、初步建立規則意識,初步理解遵守規則、公平競爭的意義與要求。
6、了解消防安全知識、基本交通規則,知曉常用公共服務電話。初步了解自然,愛護動植物,為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教學措施。
1、把每個學生的發展擺在第一位,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他們多唱、多聽、多動、多想、多說,在實踐中獲得學習的愉悅和能力。
2、要善于發現學生的長處,用欣賞的眼光看待瀉,讓他們在鼓勵和贊揚聲中享受成功,不斷增強學習的興趣。
3、創造性的使用教材,聯系本地區兒童的實際,及時地把社會中新的信息,科學技術新的成果,兒童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等收到課程中去,不斷提高品德教育的針對性。
教學進度安排。
周次、日期、教學內容、課時
第一周.12~2.17、我是中國人。
第二周.20~2.24、瞧我這一家。
第三周.27~3.3、家庭歡樂多。
第四周、3.6~3.10、學做小主人。
第五周、3.13~3.17、我有一雙明亮的眼睛。
第六周、3.20~3.24、牙齒怎么啦。
第七周、3.27~4.1(6天)、坐立走的正確姿勢。
第八周、4.5~4.7(3天)、預防疾病有學問。
第九周、4.10~4.14、用品人人離不開。
第十周、4.17~4.21、學校設施用處大。
第十一周、4.24~4.28、我是節約小能手。
第十二周、5.2~5.5、愛護公物人人夸。
第十三周、5.8~5.12、夏天到了。
第十四周、5.15~5.19、我和星星打電話。
第十五周、5.22~5.27(6天)、平安度過夏天。
第十六周、5.31~6.2(3天)、開開心心過暑假。
第十七周、6.5~6.9、復習。
第十八周、6.12~6.16、復習。
第十九周、6.19~6.23、期末考試。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qitafanwen/789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