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編寫的指導教學活動的具體安排。高質量的四年級教案范文可以激發教師的創造力和教學熱情,提高教學效果。
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六年級下冊第98~99頁例2及相關練習。
1.了解三種統計圖的不同特點,使學生知道對于同樣的數據可以有多種分析方法,能根據需要選擇合適的統計圖,直觀、有效地描述數據,培養進一步發展數據分析觀念。
2.通過對三種統計圖的認識、制作和選擇,進一步培養學生對數據處理的能力及統計觀念,使學生深刻體會到數學和我們的社會、生活密切聯系。
了解不同統計圖的特點;能根據實際問題選擇合適的統計圖,培養統計觀念。
根據實際問題選擇合適的統計圖。
課件。
一、復習引入
1.復習扇形統計圖。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扇形統計圖,你對它了解了多少?
課件出示扇形統計圖:我國居民平均月膳食各類食物的攝入量占總攝入量的百分比就可以用扇形統計圖來表示。它能清楚地反映出各部分與總數之間的關系。
2.你還學過了哪些統計圖?它們各有什么特點?
根據學生回答,課件隨機點擊出現相關內容。
(1)條形統計圖,能清楚地看出各個數量的多少。
(2)折線統計圖,不僅可以反映數量的多少,還能反映出數量增減變化趨勢。
通過剛才的復習,我們發現,生活中有時用扇形統計圖,有時用條形統計圖,還有用到折線統計圖的情況。那么人們在選擇統計圖時,是以什么為依據的呢?這三種統計圖各有什么特點和用途呢?這就是我們本節課要研究的問題。
3.揭題:選擇合適的統計圖。(板書)
【設計意圖】通過對三類統計圖特點的復習,喚醒學生對已有知識基礎的回憶,為接下來統計圖的選擇做好準備。
二、探究新知
1.學習教材第98頁例2第(1)組數據。
課件出示
(1)綠蔭小學20xx-2011年校園內樹木總量變化情況統計表。
學生:可以用折線統計圖。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統計圖的橫軸表示什么?豎軸表示什么?怎樣確定豎軸上的數據每一格表示多少?(課件演示繪制過程)
教師:還可以用其他統計圖嗎?
學生:還可以用條形統計圖來表示。(如果學生沒有說到條形統計圖,教師課件展示。)
教師:我們來看一看,條形統計圖能不能把統計表中的信息完整地表示出來呢?
學生:可以把每年的樹木總量表示出來;還可以通過條形的起伏看出大致的變化趨勢。
引導比較:這張統計表中的信息可以用條形統計圖來表示,也可以用折線統計圖來表示,你覺得用哪一種更合適,為什么?可以同桌討論。
小結:折線統計圖能更加直觀地表示出數量隨著時間的變化趨勢。相對來說,這里用折線統計圖更合適一些。
【設計意圖】通過對第(1)組數據的分析,讓學生明確如何根據統計表所提供的數據特點來制作統計圖,不局限于選擇某一種統計圖,以拓寬學生的思路,最后通過觀察比較,選擇更為合適的統計圖種類。
2.學習教材第98頁例2第(2)(3)組數據。
我們還對綠蔭小學的樹木進行了其他方面的統計,請看下方表格(課件出示統計表)。
請仔細閱讀統計表信息,它們可以用什么統計圖來表示?試著在練習紙上畫一畫。
比一比:你認為哪種統計圖能更加直觀地表達統計表中的信息?
交流反饋
第(2)張表格:可以用條形統計圖來表示,也可以用扇形統計圖來表示(課件演示)。
比較:都能表示出各種樹木占樹木總量的百分比,但扇形統計圖能更加直觀地反映出各種樹木的數量和樹木總量之間的關系。是的,當需要了解部分與整體之間的關系時,選擇扇形統計圖更合適。
第(3)張表格:給出了各種樹木的數量,只能用條形統計圖來表示。
為什么不用其他的統計圖?
各種樹種處于平等、獨立的地位,用折線統計圖表示是不合適的。
因為缺乏相應的百分比數據,所以也無法用扇形統計圖表示。
3.課堂小結:通過剛才的學習,你知道了什么?
【設計意圖】例題反映了根據不同的情況選擇不同的統計圖。第(2)張表格可以用不同的統計圖,第(3)表格只能用一種統計圖,選擇什么樣的統計圖能更適當、清晰反映數據,通過讓學生在自主分析數據以及制作、選擇、比較統計圖的過程中,進一步加深對三種統計圖的特點的理解。
三、鞏固練習
1.教材第99頁“做一做”。
課件出示題目:在林業科學里,通常根據喬木生長期的長短將喬木分成不同的類型。下面是我國喬木林各齡組的面積構成情況。
以上信息可以用什么統計圖描述?哪種更直觀?
(1)學生獨立思考完成。
(2)交流反饋,根據學生回答出示統計圖(可以用條形統計圖完成,也可以用扇形統計圖來完成)。
引導比較:用扇形統計圖能更加直觀地反映出它們之間的關系。
2.考考你:選擇最合適的統計圖。
3.教材第103頁第7題。
(1)學生獨立完成。
(2)集體交流訂正。
【設計意圖】利用練習讓學生在選擇統計圖的多樣化選取和優化選擇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每種統計圖的特點,對三種統計圖產生整體的認識。
四、回顧總結,布置作業
1.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現在你知道如何正確選擇統計圖了嗎?
2.課外作業:教材第104頁第8題。
在這節課里我給予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與空間,讓學生在認識扇形統計圖后,自己去解決問題,領悟知識的內涵,放飛自己的思想,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體現其主體地位;而我只是學生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傾聽者,通過參與學生活動中以啟發、調整、激勵體現主導地位。數學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本課從課前準備、引例到生活拓展,注重選取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事件進行分析研究,真正做到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發展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使學生進一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享受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帶來的樂趣,學生的學習效果較好,只是在語言邏輯敘述上個別同學較欠缺,有待于進一步有意識訓練。
“圓環的面積”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級數學第11冊《圓》這一章中的內容,它是在學生初步認識了圓,學習了圓的周長,以及學過幾種常見直線幾何圖形面積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生從學習直線圖形的面積,到學習曲線圖形的面積,不論是內容本身還是研究方法,都是一次質的飛躍。學生掌握了圓面積的計算,不僅能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也為以后學習圓柱、圓錐的知識打下基礎。
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有了平面幾何圖形的經驗,知道運用轉化的思想研究新的圖形的面積,在學習中要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勇于實踐。學生的探究能力和應用能力較弱,因此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根據具體條件,比較靈活地計算圓的面積。
2、使學生能認識環形,掌握計算環形面積的方法。
3、能根據條件計算圓環的面積,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
教學重點和難點
能根據條件計算圓環的面積,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指名回顧:什么是圓的面積?如何計算圓的面積?
2、求圓的面積。
(1)r=5厘米(2)d=10厘米
二、探究新知。
1、教學圓環的意義及計算方法。
(1)出示例2(課件)
(2)指名讀題,獲取信息。(教師解釋圓環的概念)
(3)你見過圓環嗎?你能畫一個(或剪一個)環形嗎?學生動手操作。
(4)提出問題:環形面積怎樣計算?
(5)獨立或小組探究
(6)全班交流。
環形面積=大圓面積—小圓面積
2、完成例2
(1)指兩名學生板演。
(2)集體訂正,交流解題思路。
3、思考:環形面積還有更簡便的方法嗎?(學生討論)
三、鞏固提高。
完成第69頁做一做2。
1、自主完成。指名學生板演。
2、集體訂正。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你有哪些收獲?還想到什么問題?(隨著學生對本節課所學知識的回憶,教師重點強化兩個問題:一是如何計算圓的面積;二是如何計算環形的面積。)
五、作業。
1、一個圓環,大圓的直徑是6米,小圓的直徑是4米,這個圓環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1.做整理和復習第1題。
請一名學生讀題。另請兩名學生加以回答,教師補充完整。
提問:同學們準備用自己的存款做些什么事情呢?讓學生自由討論,教師及時表揚那些準備用自己存款做些有意義的事情的學生,適時進行勤儉節約的教育。
2.做整理和復習第2題。
請一名學生讀題。
提問:什么叫本金、利息、利率?利息的意義是什么?
利息是怎樣計算的?
3.做整理和復習第4題。
請一名學生讀題:另請兩名學生分別對兩個問題加以回答。
4.做練習三的第3、4題。
把全體學生分或兩組.一組做第3題,另一組做第4題,答案直接寫在課堂練習
本上:教師巡視.及時糾正學生中間出現的錯誤。最后進行集體訂正。
1.做整理和復習第3題:
請一名學生讀題。
提問:要求利息,必須知道哪些數據?(引導學生在題中找出本金、利率、時間各是多少。)
計算利息的公式是什么?(引導學生看黑板上的公式。)。
讓一名學生到黑板前做,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教師一邊巡視,一邊及時糾正學生中出現的錯誤。最后集體訂正。
2.做練習三的第1題。
請一名學生讀題。教師無需用任何提示,直接讓學生計算利息。教師行間巡視,然后集體訂正:
小結:我們國家還有許多貧困地區的兒童因為家庭困難而失學,許多小朋友都像小英一樣把零用錢節省下來存入銀行,既支援了國家建設,又可以把利息捐獻給希望工程。我們也應該向他們學習,平時勤儉節約,不亂花錢,為貧困地區的兒童獻一份愛心。
3.做練習三的第2題。
請一名學生讀題。
教師說明:購買建設債券是支援國家建設的另一種方式,和儲蓄在實質上是一樣的。只是債券的利率一般高于定期儲蓄。
抽取兩名學生到黑板前做,其余學生做在課堂練習本上。教師巡視,等全體學生做完以后,集體訂正。尤其要提醒學生注意題目要求的是到期時一共能取出多少元?所以在求出利息以后,不要忘記把本金加上。
4.做整理和復習第5題。
請一名學生讀題。
提問:一成五是多少?
這道題里單位1是誰?
可以用什么方法計算?哪種方法更簡便?(方程解法和算術解法)
分別請兩名學生回答這兩個問題。
請兩名學生到黑板前做,分別用方程解法和算術解法進行解答,其余學生做在課堂練習本上。教師邊巡視,邊糾正學生出現的錯誤。最后進行集體訂正。
5.做練習三的第5題。
請一名學生到黑板前做,其余學生做在課堂練習本上。教師巡視,集體訂正.
1、在活動中將已學的“比的認識”進行梳理、分類、整合,從而體會知識間的內在聯系。
2、進一步理解比的意義,能夠正確熟練化簡比、求比值,并能合理地應用比的意義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3、向學生滲透對各類知識點的整合、梳理意識,培養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
1、串聯信息,整合單元復習內容。
2、溝通聯系,自主搭建知識網絡。
3、聚焦對比,分析說理易混知識。
4、數形結合,提煉方法優化思路。
廈門市群惠小學六(4)班學生善于思考,思維活躍,勇于表達自己的觀點。為了更好地以學定教,我通過前測,對學生平時學習中的薄弱知識進行查缺:求比值和化簡比混淆了;比的應用中,沒有掌握解答的關鍵與訣竅。針對學生學情和復習目標,本課設計融入四元素:激趣+梳理+補缺+挑戰,并利用電子白板的優勢,引導學生自主復習,掌握知識,培養能力。
教學重點:對本單元的知識進行梳理,使之系統化、條理化,學生能夠熟練的運用比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經歷知識的整理過程,建構知識網絡圖;能夠熟練比的化簡以及應用比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第1課時分數乘法的意義(1)
【教學內容】教材第2頁例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在學生已有的分數加法及分數基本意義的基礎上,結合生活實例,通過對分數連加算式的研究,使學生理解分數乘整數的意義,掌握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能夠應用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法則,比較熟練地進行計算。
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比較,指導學生通過體驗,歸納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法則,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引導學生探求知識的內在聯系,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通過演示,使學生初步感悟算理,并在這過程中感悟到數學知識的魅力,領略到美。
【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分數乘整數的意義,掌握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
難點:總結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法則。
【導學過程】
【情景導入】
(一)探索分數乘整數的意義
1.教學例1(課件出示情景圖)師:仔細觀察,從圖中能得到哪些數學信息?這里的“個”表示什么?你能利用已學知識解決這個問題嗎?(學生獨立思考)
師:想一想,你還能找出不一樣的方法驗證你的計算結果嗎?
2.小組交流,匯報結果預設:(1)(個);(2)(個);(3)(個);(4)3個就是6個就是,再約分得到(個)。(根據學生發言依次板書)
3.比較分析
預設:乘法是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簡便計算,只是這里的相同加數是一個分數。
引導說出:分數乘整數的意義與整數乘法的意義相同。(板書)
師:我們再來比較第(2)和第(3)兩種方法,這樣算可以嗎?為什么?引導說出:這兩個式子都可以表示“求3個相加是多少”。
師:再來看這里的第(4)種方法,你能理解它表示的意思嗎?結合圖形把你的想法跟同桌進行交流。
4.歸納小結
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知道了這三個算式解決的是同一個問題。并且知道了分數乘整數的意義與整數乘法的意義相同。接下來我們再看看它們的計算方法有什么聯系和區別。
(二)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
1.不同方法呈現和比較
師:剛才的第(4)種方法用語言描述得出計算結果的過程,結合自己的解題方法回顧一下,的計算過程用式子該如何表示?預設:生1:按照加法計算=(個)。生2:(個)。師:比較一這兩種方法計算結果相同嗎?它們的相同點在哪里?(分母都是9)不同之處又是什么?(根據學生回答分別打上方框)這里的2+2+2和2×3都是在求什么?預設:有多少個。
2.歸納算法
師:你覺得哪一種方法更簡單?那么這種方法是怎樣計算的呢?
引導說出:用分子與整數相乘的積作分子,分母不變。(板書)
3.先約分再計算的教學
師:剛才我看到有一位同學是這樣計算的。與這里的第二種算法又有什么不同呢?預設:一種算法是先計算再約分,另一種是先約分再計算。
師:比較一下,你認為哪一種方法更簡單?為什么?
小結:“先約分再計算”的方法,使參與計算的數字比原來小,便于計算。但是要注意格式,約得的數與原數上下對齊。
二、鞏固練習,強化新知
1.例1“做一做”第1題
師:說出你的思考過程。
2.例1“做一做”第2題
師:在計算時要注意什么?(強化算法,突出能約分的要先約分,再計算。)
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理解并掌握分數乘法的意義以及分數乘法的計算方法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是分數應用題中最基本的,不僅分數除法應用題以它為基礎,很多復合的分數應用題也是在它的基礎上擴展的。因此,使學生掌握這咎應用題的解答方法對他們今后進一步學習較復雜的分數應用題具有重要的意義。例1只涉一個數量,要求一個數量的幾分之幾是多少。要求的是已知數量的一部分,屬于部分與整體的問題。在這里用線段圖幫助學生題意,明確求我國人均耕地面積,就是求2500的是多少。從而掌握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實際問題的解答方法。
學生對單位1已經有了一定的理解和認識。已經掌握分數乘法的意義以及分數乘法的計算方法。本課讓學生分清把誰看作單位1。借助線段圖分析題意,學生在畫線段圖時會遇到一定的困難,教師要適時指導。
1、經歷對實際問題的探究的過程,掌握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的問題的解答方法。并能正確地解答。
2、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與表達能力。
掌握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的問題的數量關系,并能正確地解答。
正確地確定單位1
教學過程備注
分析題意,理解數量關系。
教師引導學生理解我國人均耕地面積僅占世界人均耕地面積的是什么意思?(是把占世界人均耕地面積五光平均分成5份,我國人均耕地面積占其中的2份。)
教師然后讓學生試著畫一畫線段圖,分析題意。
全班與教師一起畫線段圖,借助于線段圖理解題意,要求我國人均耕地面積就是求2500的是多少。
列式為:2500=
學生獨立完成。
集體訂正。
鞏固練習。
1、教師出示做一做。
這是一道關于兩個量之間的,一個量是另一個量的幾分之幾的問題。在解答時,教師也先讓學生畫線段圖分析。
然后再獨立解答。
2、完成練習四中的部分練習。
課堂小結。
板書:
1.知識目標:了解儲蓄的意義,理解本金、利率、利息的含義。
2.能力目標:注重學生觀察、對比、總結能力的培養,并讓學生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提高應用意識和實踐的能力。
3.情感目標:懂得存款利國利民,并從教育儲蓄中感悟國家對少年兒童的殷切希望,樹立努力學習的志向。
重點難點:
理解本金、利率、利息的含義,會正確計算利息。理解稅后利息的含義,會根據實際情況使用公式。
教學流程:
一、知識擴充
(師出示中國五大銀行行標。生根據生活經驗,理解銀行的業務范圍及銀行的分類。)
師:(出示一組信息)12月,中國銀行給工業發放貸款18636億元,給商業發放貸款8563億元,給建筑業發放貸款2099億元,給農業發放貸款5711億元。
(讓生思考,從信息中想到了什么?)
設計意圖:讓學生了解儲蓄的意義,感受存款不但利國而且利民。
效果預測:學生可以從信息中感悟到國家用集資上來的存款繁榮經濟、建設國家、援助農業,加強儲蓄的意識。
二、創設情境
師:老師積攢了1000元錢,把它放在什么地方最安全合理呢?
生:放在銀行里,不但安全還可以使自己的用錢更有計劃。
師:聽從大家的意見,現在老師就想去銀行存款,誰想和我一起去?
(生走入老師創設的情境,感受存款的'樂趣。)
(生獨立完成填存單的任務,遇到問題隨時提出,師生共同解決。)
設計意圖:給予學生一個想像的空間,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悟生活中的數學,把知識、能力、人格有機地融合,讓學生的各種因素碰撞后的靈感在實踐中得以體現。
效果預測:經過師生互動、生生互補,學生可以掌握存款單的填寫方法,并在老師的點撥中,掌握存款的種類、本金等數學概念。
三、合作學習
師:(出示信息)小麗學會存款后,把100元存入銀行,整存整取1年,年利率2.25%,到期時可取出人民幣102.5元。
(生找出本金、存款種類后,再談一談自己有什么新發現。)
出示表格
(生合作學習從表格中發現利息的多少與本金、利率、時間有關,并總結出公式:利息=本金×時間×利率。)
生:1000×3.6%×5=180元。
師:取款時的情況和我們預想的一樣嗎?和老師一起跳躍時間,來到。(出示利息清單。)
利息清單
生總結:稅后利息=本金×利率×時間×(1-20%)。
設計意圖:為學生營造自我發現、自我總結的空間,讓學生從實踐中概括公式,在合作中分享自己與他人思考的成果,體會成功的快樂。
效果預測:學生在興趣的驅使下,主動參與小組合作,在合作中積極思考,得出利息及稅后利息的公式,并因為經歷了概念的形成過程,為知識的應用做了良好的鋪墊。
四、深化練習
1.奉獻。
2.理財。
3.幫助。
4.介紹小知識。(教育儲蓄)
設計意圖:數學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為學生設計的三組生活習題,其目的在于讓學生感悟數學在生活中的價值,增強應用意識,同時培養了學生樂于助人、勤儉節約的優良品質。
效果預測:學生喜歡智慧的挑戰,對學以致用有很強的能動性,所以他們一定會用智慧的眼光解決習題中的生活問題,同時在教育儲蓄的感召下,進一步感悟黨和人民的期望,樹立終身學習的愿望。
六年級數學4
掌握各部分量占總數量的幾分之幾,能熟練地按已知一個數求它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用乘法求各部分量的新方法。
教學難點:
能根據實際情況,判斷各部分量之間應該按怎樣的比例來分配。
教學重點:
掌握按比例分配應用題的特征及解題方法.教學難點:按比例分配應用題的實際應用
教學目標:
2、培養學生應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通過實例使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離不開數學。
教學策略:
引導學生將比轉化成分數、份數,指導學生試算
教學準備:
學生課前作調查;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看題目:“比的應用”,你想知道什么?
2、小小調查員:前幾天,我已經請同學們去作了課外調查,看看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比的`知識。下面,請匯報一下你調查到的信息。
二、新課
1、配置奶茶
星期天的上午,小明家來了一位客人。剛巧爸爸媽媽有事出去了。于是小明就做起了小主人,親自招待這位王叔叔。
師:請客人坐下后,一般要干什么?(泡茶)對,這是待客的基本禮儀。小明打算親手配制一杯又香又濃的奶茶,招待王叔叔。
(1)奶茶中,奶和茶的比是2:9??戳诉@句話,你知道了些什么?
(2)小明想要配制220毫升的奶茶,
(a)先要解決什么問題?(奶和茶各取多少毫升?)
(b)請你先獨立計算一下,奶和茶各取多少毫升?
(4)評價
(a)請你談談你對這些不同解法的看法?你比較喜歡哪一種解法,為什么?
(b)其實,這些方法都很好。不過,第(b)種解法是我們今天所學到的一種新方法。它是“把一個數量按照一定的比例分配”的問題,我們把它叫做“按比例分配”。(顯示課題,齊讀)
2、計算電費
(1)剛才小明就按大家計算的結果給王叔叔配制了一份奶茶。王叔叔在小明家坐了一會兒,剛巧看到桌子上放著一張電費的清單。原來,“小明家和另外兩戶居民合用一個總電表。九月份共應付電費60元?!?顯示)王叔叔想看小明這個小主人合不合格,就問小明:“你們家上個月交了多少元電費?”
(a)你覺得小明家應付多少元電費?你是怎么想的?
(b)你為什么不同意他的想法?(不公平)
三、課堂小結
今天這堂課我們學習了“按比例分配”,你有什么收獲?
教學內容:冀教版《數學》六年級上冊第92、93頁。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經歷運用圓的面積公式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
2、能靈活運用圓的面積公式解決已知周長求面積的簡單問題。
3、感受數學在解決問題中的價值,培養數學應用意識。
課前準備:一個蒙古包圖片
教學過程:
1、師生討論引出蒙古包,教師貼出圖片讓學生觀察。提出:你能想到哪些和數學有關的問題,給學生充分的發表不同問題的機會。
師:同學們,在草原上有一種非常特別的房子,你們知道叫什么嗎?
生:蒙古包。
師:對,蒙古包???,老師帶來了一張蒙古包的圖片。
圖片貼在黑板上。
師:觀察這個蒙古包,你都想到了哪些和數學有關的問題?
2、提出:要計算蒙古包的占地面積,怎么辦?師生討論,得出:測量直徑不好測,可以測量出周長,再計算占地面積。教師給出周長數據。
師:如果要計算蒙古包的占地面積,怎么辦?
生:測量出蒙古包的直徑,就能計算出它的占地面積。
生:不好測量。
生:測量出周長。
師:對,周長容易測。草原上的人們也想到了這個辦法,他們測量出蒙古包的周長是18.84米。
板書:周長18.84米。
1、提出:已知周長,怎樣求蒙古包的占地面積?學生討論,理清思路后,自主計算。
師:現在知道了蒙古包的周長,怎樣求蒙古包的占地面積呢?同學們討論一下。
學生討論。
師:誰來說說已知圓的周長是多少,怎樣求圓的面積?
生:先利用圓的周長公式求出半徑,再利用圓的面積公式計算出面積。
學生說不完整,教師參與交流。
師:解題思路大家都清楚了,請同學們在本上算一算這個蒙古包的占地面積。
學生獨立計算,教師巡視并指導。
生:我先計算出蒙古包的半徑,列式2×3.14×r=25.12求出r=4,再計算蒙古包的占地面積3.14×42=50.24(平方米)
學生說的同時,教師板書:
蒙古包的半徑:
2×3.14×r=25.12
r=25.12÷6.28
r=4
蒙古包的占地面積:
3.14×42=50.24(平方米)
如果出現先算出直徑再求面積的方法,教師首先予以肯定,然后提示。已知周長求面積,先直接求出半徑,計算比較方便。
1、“練一練”第1、2題,蒙古包占地類似的問題,讓學生自己讀題,并解答。
師:我們解決了蒙古包的占地問題,下面,請看練一練第1題,自己讀題,并解答。
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個別指導。
師:誰來說一說你的做法,這個蓄水池的占地面積是多少?
生:我先求出這個蓄水池的半徑3.14×2×r=31.4求出r=5,再計算蓄水池的占地面積:3.14×52=78.5(平方米)
師:看第2題,求花池的面積。自己解答。
交流時,請學習稍差的學生回答。
答案:3.14×2×r=18.84
r=3
3.14×32=28.26(平方米)
2、練一練第3題,提示學生思考木桶鐵箍長是底面的什么,再計算。 師:請同學們讀第3題,想一想,這個木桶鐵箍的長是這個木桶底面的什么?再解答。.
學生完成后,指名匯報。答案:
3.14×2×r=100.5
r=16
3.14×162=803.84(平方厘米)
生:就是把樹鋸斷后的圓面。
師:樹木的周長相當于這個橫截面的什么?
生:周長。
師:這個問題同學們課下解決??梢詭讉€人一起測量,也可以自己完成測量,然后計算出那棵樹的橫截面面積。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類似的數學問題,可以用我們學到的知識來解決。只要你多觀察,多動腦,就一定會越來越聰明。下面看問題討論中的問題。自己讀一讀。
學生讀題。
學生可能出現不同意見,都不做評價。
1、讓學生閱讀“問題討論”的內容,啟發學生按照聰聰的思路進行小組討論和試算。
師:怎么研究這個問題呢,聰聰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思路:假設鐵絲的長度。比如,鐵絲長1米,2米或3米,4米等,實際算一算,再看看結果是什么。好,現在同學們小組合作,按聰聰的辦法算一算。
學生合作研究,教師參與指導。
學生可能出現不同的假設。如:(1)假設鐵絲長1米。
正方形的邊長:1÷4=0.25=25(厘米)
正方形面積:25×25=625(平方厘米)
圓半徑:100÷2÷3.14≈16(厘米)
圓面積:3.14×162≈803(平方厘米)
結論:圓的面積大
(2)假設鐵絲長2米。
正方形的邊長:2÷4=0.5=50(厘米)
正方形面積:50×50=2500(平方厘米)
圓半徑:200÷2÷3.14≈32(厘米)
圓面積:3.14×322≈3215(平方厘米)
結論:圓的面積大
(3)假設鐵絲長4米。
正方形的邊長:4÷4=1(米)
正方形面積:1×1=1(平方米)
圓半徑:4÷2÷3.14≈0.64(米)
圓面積:3.14×0.642≈1.29(平方米)
結論:圓的面積大
3、提出:長方形和圓周長相等時,哪一個圖形面積大?師生討論,使學生了解,圓的面積大。
師:我們以前研究過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相等時,正方形的面積大,今天我們又知道了正方形和圓周長相等時,圓的面積大,現在,老師有一個問題,長方形和圓的周長相等時,哪一個圖形的面積大?說出判斷理由。
生:肯定圓的面積大。假設長方形、正方形、圓周長都相等。圓面積大于正方形,正方形面積大于長方形,那圓肯定大于長方形。學生說不完整,教師說明。
教學目的:
1、使學生理解倒數的意義。掌握求一個數的倒數的方法。
2、滲透事物都是普遍聯系觀點的啟蒙教育。
教學重點:理解倒數的意義和怎樣求倒數。
教學難點:求倒數方法的敘述。
教學過程:
開車、步行有前進倒退之分,那么,倒數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今天的內容老師想請同學們自己先來學學。
自學書本p19。并思考以下問題:
1、什么叫倒數?
2、怎么求一個數的倒數?
3、是不是任何數都有倒數?小數有嗎?帶分數有嗎?
1、什么叫倒數?
2、看下面四道題,你能說一些什么有關“倒數”的話。
3、存在倒數有那些條件
(1)兩個數。
(2)這兩個數的乘積是1。
4、能不能說80是倒數,1/80也是倒數?一個數能叫做倒數嗎?
5、概括:倒數是對兩個數來說的,它們是相互依存的,必須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倒數,不能孤立地說某一個數是倒數。
6、總結求一個數的倒數的方法。
0.2的倒數是多少?
請學生說一說這節課學習了哪些內容。
練習五3—8。
教學目標:
1、經歷自主回顧和整理“數的認識”的過程。
2、能對學過的數進行較系統的整理,進一步掌握數的知識,發展數感。
3、積極參加自主整理的活動,獲得成功的學習體驗。
課前預習:
小組合作,交流整理:
回顧以前學過那些數,各舉五例。分析不同類數之間有何關系。
教學過程:
一、結合實例,引導學生回憶數的認識
1、回顧數的意義。
師:你學過那些數?
(生回答)
師出示卡片,生齊讀。師:舉例說明這些數可表示什么?
(生回答)
2、數的分類。
完成問題(1)。
師:把上面的數填到合適的位置
(生回答)
師:每種類型的數,除了上面幾種類型,你還能舉出其它的嗎?
(生回答)
3、數的互化
呈現表格,完成數的互化,交流做法。
4、數的大小比較。
學生自主完成。
5、適時小結。
師:通過剛才的練習,我們復習到數的哪些知識?
(生回答)
二、整理回顧有關倍數和因數的知識
1、引出問題。
(生回答)
以上問題,我們運用了哪些數學知識呢?(倍數和因數)
明確:我們一起回顧和整理倍數和因數。
2、小組合作,梳理知識。
師:以小組為單位,將學過的“倍數和因數”知識整理下來。同學們認真討論,由組長記錄,一會兒我們要比一比,看一看哪一個小組整理的`更加完整、科學合理。全班交流。
整理完善知識結構。
師:在這一部分中我們為什么先學因數和倍數?
組織學生討論和交流
師:倍數和因數是基礎,他們是相互依存的關系,今天整理出來的倍數和因數脈絡圖使這部分知識更加條理化和系統化。
三、復習正數和負數
師出示亮亮家4月份收支情況記錄。
學生閱讀題目內容。
出示問題(1)。
提醒學生估算時要注意的問題。(生回答)師:(生回答)師:(生回答)
出示問題(2)。
讓學生舉例說明什么是正數和負數。
學生自主完成問題(2)。
全班交流。
交流時重點關注怎樣用正負號表示收支情況,以及怎樣基數按每次結余。
四、人民幣上的號碼
1、讓學生拿出自己身上的人民幣。
2、提出兔博士的問題,鼓勵學生根據自己你的經驗大膽回答。
五、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復習了哪些內容?,你想提醒大家注意哪些問題?
六、課堂作業
教學目標
1、經歷自主回顧和整理整數、小數、分數四則運算的過程。
2、能對四則運算及它們之間的關系和運算定律進行歸納和整理,能選擇合適的估算方法。
3、體驗自主整理數學知識的樂趣,提高計算能力。
課前回顧:
我們學過那些計算?分別寫出整數、小數、分數的加、減、乘、除的算式各一道,并計算出結果。小組內交流計算的結果。
教學過程:
一、引導學生回顧和整理四則運算
1、師:回想一下我們學過哪些計算?
生回答。
小組長匯報本組在課前練習中出現的問題。
2、議一議
出示問題(1)生歸納整理。
出示問題(2)生舉例說明0和1在四則運算中的一些特殊情況。
生整理匯報。(注意提示0不能做除數)
3、各部分間的關系。
師:加法各部分間有什么關系?
生回答。
引導學生自己總結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師歸納出加減法互為逆運算。
同樣的方法總結乘除法的關系。
說一說
師:上述關系在計算中有哪些應用?
啟發學生回答,(進行驗算、解方程等)
二、復習四則運算和運算律
1、師:我們學過的運算律有哪些?
小組討論,自主總結,并寫出字母表達式。
先說出運算順序再計算。計算后交流做法,注意能簡算的要簡算。
3、估算。
先讓生獨立思考并判斷,再回答是如何判斷的。
師生共同討論怎樣想,需要幾個步驟。
計算問題(2)時可用競賽的方式,看誰算得又對又快。
三、課堂總結
師:這節課我們整理和回顧了什么內容?需要注意什么?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qitafanwen/7384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