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1、通過觀察、操作、抽象、概括、合作和交流等活動中,感知解決問題的多樣性,掌握兩類事物一共有多少種不同的搭配方法的規律。
2、通過有序搭配培養學生的'有序思考和全面思考問題的習慣。
3、學生在探索規律的過程中,增強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識,獲得一些成功的體驗,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
:學會有序地思考,掌握求兩類事物搭配方法數的規律。
:學會探究規律的方法。
:圖片(教具和學具)、課件。
。
誰先來和我握手?(一邊握手)我想要和每一位同學都握一次手,我一共要握多少次手?要想正好握滿54次手,在握手的時候我們應該注意什么呢?(不要重復!不要漏掉?。┰鯓硬拍艽_保既不重復又不遺漏呢?(板書:按順序,有條理)
你覺得我們按什么樣的順序握比較好?除了讓我找同學握手,還可以怎么握?(可以是老師按順序找學生握,也可以學生按順序找老師握。)
2、在數學上,我們把握手這一類的問題叫做搭配問題(板書:搭配)。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搭配的規律。(板書:的規律)
1、(出示動畫)下面先請同學們看屏幕,誰能說說圖中的小明想要做什么?(小明要買一個木偶再配一頂帽子)
老師也準備了木偶和帽子,(教師在黑板上出示五張圖片)看到這些,你想提出什么問題?學生的問題可能有:
a、小明為什么要買木偶娃娃呢?(讓學生各抒己見)
b、小明最喜歡哪一種搭配呢?(你最喜歡哪一種搭配?)
c、一共有多少種搭配的方法?
誰能給大家想個好辦法來幫助大家解決這個問題?(讓學生各抒己見。配一配、連一連、算一算)
(1)我們可以先動手配一配。(板書:配一配)
我們在搭配的時候,應該注意什么問題?下面就請同座位同學合作,用學具配一配,看看哪兩個同學搭配得最有條理。
請一位同學上黑板給大家說一說,你是按什么順序來搭配的?(請學生演示:可以先選定一個木偶,再用它和兩頂帽子分別搭配。每個木偶都有兩種配法,三個木偶一共就有23=6種配法。)
還可以按什么順序搭配?(請學生演示:還可以先選定一頂帽子,再用它和三個木偶分別搭配。每頂帽子都有三種配法,兩頂帽子一共就有32=6種配法。)
(2)除了動手配一配,還有什么好辦法能幫助我們解答這個問題?(板書:連一連)(出示圖形)請同學看屏幕,如果用我們圖形表示帽子和木偶,你會連嗎?請同學們打開課本第51頁,用尺在書上連一連。
誰能告訴大家你是按什么順序連的?有沒有連得不相同的?(請學生在黑板上指出來,然后教師出示投影。)
(3)剛才我們用配一配和連一連的方法解答了這道題,你們從中有沒有發現什么規律?(木偶的個數和帽子頂數的乘積就是搭配的種數。)這道題應該怎樣列式計算呢?(板書:32=6(種))
您現在正在閱讀的《搭配的規律》教學設計章內容由收集!本站將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學資源!《搭配的規律》教學設計這說明,我們在研究兩種事物一共有多少種搭配方法時,還可以用算一算的方法。(板書:算一算)誰能說一說,我們在算之前,應該先弄清楚什么?再怎樣計算?(應該先了解兩種事物各有多少個,再將這兩種事物的個數相乘就求出一共有多少種搭配方法了。)
(4)這道題我可以用這三種方法來解答。你最喜歡哪一種?為什么?
2、再請同學們看屏幕,你是怎么想的?還有別的想法嗎?
3、再請同學們看屏幕,你是怎么想的?
4、老師還有一道思考題,大家想不想試一試?(出示思考題)同學們可以寫一寫,看誰想出答案最多,排得最有序。
今天這節課同學不僅僅學會了搭配的規律,更重要的是掌握了探究數學問題的方法和應該注意的問題,希望同學今后能運用這些方法掌握更多的數學知識。
1、讓學生探索并掌握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乘(或除以)幾,積也乘(或除以)幾的變化規律;能將這規律恰當地運用于實際計算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使學生經歷積的變化規律的發現過程,初步獲得探索和發現數學規律的基本方法和經驗。
3、通過學習活動的參與,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歸納總結能力,使學生獲得成功的樂趣,增強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
4、培養學生從正反兩個方面觀察事物的辨證思想。
發現并運用積的變化規律。
積的變化規律的探究策略。
一、創設情景,提出問題
屏幕顯示:為九九重陽節開展的“走進敬老院,濃濃敬老請”活動我們全校學生都捐出自己的零花錢,為老人們購買一些物品。請你們幫忙算一算,一千克橙子6元,買2千克花多少錢?40千克呢?200千克呢?(學生回答)
6╳2=12(元)
6╳40=240(元)
6╳200=1200(元)
師:仔細觀察、比較這組算式,你能發現什么?
生1:有一個因數都是6。
生2:對,一個因數相同,另一個因數不同,積也不同。
師:觀察得真仔細!一個因數相同可以說一個因數不變,那另一個因數呢?
生3:另一個因數變了,積也變了。
生4:我看到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越變越大,積也越變越大。
師:你是從上往下觀察的,還可以怎樣看?
生5:倒過來,從下往上看,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越變越大,積也越變越大。
師:當一個因數不變時,另一個因數和積是怎樣變化的?積的變化有沒有規律呢?是什么規律呢?這節課我們來研究這個問題。
二.自主探究,發現規律
1、研究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變大,積的變化情況。
6×2=12(元)
6×20=120(元)
6×200=1200(元)
(1)師:在研究問題的過程過程中,為了方便我們研究和表達,可以把這組算式分別說成(1)式,(2)式,(3)式。
(2)引導學生分別用(2)式、(3)式與(1)式比,觀察因數和積分別有怎樣的變化?在小組內互相說一說。
(3)出示18×2=36和30×2=60,還是與(1)式比較,觀察因數和積分別又有怎樣的變化?在小組內互相說一說。
師:誰來說說通過剛才的`兩次比較,你們又發現了什么?
生: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變化,積也變化。
師:怎樣變化的?能說得具體些嗎?
生1: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乘一個數,積也乘相同的數。
生2: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乘幾,積也乘幾。
2、研究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變小,積的變化情況。
學生獨立思考后把想法在小組內交流一下。
(2)全班匯報交流:你發現了什么?是怎樣發現的?
3、驗證規律。
每位學生寫3個算式,同桌互相檢查和交流因數和積是怎樣變化的。(匯報情況略)
師:既然許許多多的乘法算式中都有這樣的積的變化特點,它就是今天我們探究的積的變化規律。誰來把這個規律再說一說。
生: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乘幾,積也乘幾;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除以幾,積也除以幾。
師:數學講究簡潔美,能把它說得再簡單點嗎?
生: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乘(或除以)幾,積也乘(或除以)幾。
師:說得太棒了!同學們,祝賀你們發現了積的變化規律,愿意用它解決實際問題嗎?
三、運用規律,解決問題
1、根據8×50=400,直接寫出下面各題的積。
16×50=32×50=8×25=
2、全社會各界朋友發起了向西藏教育捐贈和教師自愿者等活動,他們考慮著何種運輸方式進入西藏。咱們也幫忙分析一下,一輛汽車在青藏公路上以60千米/時的速度行使,4小時可以行()千米。一列火車在青藏鐵路上行駛的速度是汽車的2倍,這列火車用同樣的時間可行千米。
生:一輛汽車4小時可以行駛240千米,用60乘4等于240千米。
師:根據什么數量關系來列式計算?
生:速度乘時間等于路程。
師:第二個問題呢?
生:60×2×4=480千米,先算出火車速度,乘時間4小時等于路程。
師:還有其它解法嗎?
生:240×2=480(千米),因為速度乘2就是一個因數乘2,時間不變就是一個因數不變,那么積也就是路程也要乘2等于480千米。
師:能運用積的變化規律解決問題,你的數學意識很強。同學們喜歡那種方法?
生:喜歡第2種,只需一步計算。
師:多關注已有信息,靈活運用規律能使解題思路更開闊。
……
四、全課總結,拓展延伸
師:在這節數學課上,你們還有什么收獲嗎?
生1:我們找到了積的變化規律: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乘(或除以)幾,積也乘(或除以)幾。
生2:我會用積的變化規律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很方便。
師:大家用自己智慧的雙眼,聰明的大腦發現并運用了乘法規律,老師真為你們高興。學以致用,其樂無窮。先選擇下面計算題中的一道算出積,然后直接寫出其他各題的積。
18×30=18×15=18×5=54×5=
師:比較18×15=270和54×5=270,你們還有什么新的問題、新的想法嗎?
生:為什么兩個因數都變了,積卻不變呢?是不是有什么規律?
師:多么有價值的問題!下課后你們用今天研究問題的方法去探究新的規律,老師祝你們成功!
人教課標版四年級上冊第58頁例4,59頁練習九的內容。
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情景導入新課,讓學生自主的去探索積的變化規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探索的過程中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的內在聯系的邏輯美。
1、使學生掌握積的變化規律,并能熟練地應用到計算中。
2、在小組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
3、建立知識結構,學會歸納、總結、比較、分析的邏輯思維能力。
4、培養學生從正反兩個方面觀察事物的辯證思想。
5、感悟數學知識的內在聯系的邏輯美。
《積的變化規律》是人教課標版四年級上冊第58頁例4,59頁練習九的內容。本課重點讓學生掌握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乘上幾(或除以幾)積也乘上幾(或除以幾)的規律,并能熟練地應用到計算中。
掌握并能運用積的變化規律。
探究積的變化規律。
直觀教學法、自主探究法
多媒體課件。
一、情境導入:
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6×2=12(元)
6×40=240(元)
6×200=1200(元) ……
師:誰來說一說算式中的6和2是什么?12又是什么?
觀察算式你發現了什么?學生自由說,引出課題。
二、自主探究,發現規律:
為了方便把上面的.算式分別為(1)式、(2)式和(3)式。
分組討論,并把討論的結果記錄下來。
匯報討論結果。各小組選代表來說一說。
(在匯報過程中,及時鼓勵學生。)
最后得出結論: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乘幾,積也乘幾。
具體應該怎樣比?你的發現是什么?
學生自由來說,然后把學生的回答進行總結。
得出的結論是: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除以幾,積也除以幾。
誰能把剛才大家的研究總結一下?積的變化與誰有關系?是怎樣的關系?
學生作最后的總結: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乘幾或除以幾,積也乘幾或除以幾。
三、質疑、鞏固新知。
剛才我們找到的變化特點,是不是所有的乘法算式都具有這個特點哪?要想解決這個問題該怎么辦哪?(我們可以找一些乘法算式的例子用剛才的比較方法研究,看看積的變化是不是具有這個特點。)
同桌相互出題,共同驗證。(數大時可以用計算器幫忙。)
匯報驗證結果。
四、課堂小結:通過今天的研究,你們知道了什么?
學生自由說出這節課的收獲。
(師:你們說的太棒了!祝賀大家發現了積的變化規律。愿意用它解決實際問題嗎?那就跟我走吧?。?/p>
五、運用規律,解決問題。(多媒體課件出示)
1、根據8×50=400,直接寫出下面各題的積。
16×50=
32×50=
8×25=
8×150=
4×50=
2、根據12345679×9=111111111,直接
寫出下面各題的積。
12345679×18=
12345679×27=
81×12345679=
12345679×( )=444444444
12345679×( )=666666666
3、59頁2題
4、59頁5題
板書設計: 積的變化規律
乘幾 乘幾
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 積
除以幾 除以幾
《積的變化規律》是人教版教材數學四年級上冊第3單元的內容。它是在學生掌握了三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節課主要引導學生探索當一個因數不變時,另一個因數與積的變化情況,從中歸納出積的變化規律。
“探索規律”是數與代數領域要教學的主要內容之一。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探索因數變化引起積的變化規律,感受發現數學中的規律。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口算、計算、交流等活動,歸納出積的變化規律。學生在探索活動過程中興趣很高,交流得也很積極,但是讓學生總結出積的變化規律還是有些困難的。因而,我想到我們平時的課堂在學生的總結能力上還有待于教師進一步關注。讓學習成為學生一種愉悅的情緒體驗和積極的情感體驗過程。這樣,學生自然就敢于自信地說出自己的想法了。
另外,對于積的變化規律的運用,學生對于基礎的練習能夠運用自如,但是靈活度較高的練習卻有些困難。因此,教師在選擇練習時應該關注練習的廣度和新鮮度,讓學生見多識廣、靈活運用。
新世紀小學數學教材(北師大版)五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四課時。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的圖形,明確什么是“點陣”。
2、能在具體的觀察活動中,發現點陣中隱含的規律,體會到圖形與數的聯系。
3、發展歸納與概括的能力。
4、了解數學發展的歷史,感受數學文化的魅力。
教學重點
直觀感知“點陣”的有序排列。
教學難點
發現“點陣”中隱含的規律,體會圖形與數的聯系。
教材分析
教材結合2000多年前希臘數學家們利用圖形研究數的情境,先引導學生直觀感知有序排列的點陣,再要求學生嘗試用算式的方法研究給出的四個點陣,從而歸納出這四個點陣所隱含的規律。然后利用知識的遷移特點,依次往后類推第五個點陣的圖形畫法及劃分方法,讓學生體會通過點陣研究數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
教學思想
教材設計本活動的目的旨在通過學生對生活中常見現象的觀察與思考,發現在點陣中前后圖形中點的變化規律,類推出后續圖形中點的數量和排列規律,學會推理、歸納和概括的學習方法,體會數學學習中舉一反三的教學思想。
教具準備
點陣圖片、多媒體課件等。
1、對于數字的發明和發展過程,你都有哪些了解?
如:我們現在使用的數字是哪個國家的人發明的?
最初人們是怎樣計數的?
數字在使用過程中又增加了哪些功能?
你都了解數字的哪些特征?
……
2、阿拉伯數字的發明,是我們的記錄和計算更加方便,然而在表現一些數字的特征方面,圖形更加直觀。早在2000多年前,古希臘的數學家們就已經利用一些有序排列的點子圖形來研究數,發現和總結數的一些特征,因此人們又叫它“點陣”。
1、認識“點陣”。
(1)出示有序排列的三個點陣,引導學生觀察并思考:
下面三個點子圖中各有幾個點?在排列上有什么特點?
( 三個點陣按 1、4、9的順序排列)
(2)你能不能嘗試畫出第四個圖形、第五個圖形?
學生獨立思考并在小組內交流畫法。(16個點、25個點)
(3)像這樣有序排列的點子圖在數學上又叫它“點陣”。點陣可以分為方形點陣、三角形點陣、螺旋點陣等幾種形式。
2、探究規律。
(1)大家都能用數字來表示各個點陣中點的個數,能不能嘗試用算式來表示點陣中點的個數,從中發現一些隱藏的規律?(小組內交流)
(2)展示:第一個——1×1=1
第二個——2×2=4
第三個——3×3=9
第四個——4×4=9
第五個——5×5=25
小結:每個點陣的點子數可以看作是相同的數字相乘。
(出示第五個點陣圖,多媒體課件分別按照1個點、3個點、5個點……的遞加規律演示)
(4)交流總結:
1 =1
1+3 =4
1+3+5 =9
1+3+5+7 =16
1+3+5+7+9 =25
小結:按照劃分方法這個點陣的點子數可以看作是連續奇數的和。
(5)你還有哪些劃分的方法?嘗試說明理由。
(學生自由討論交流)
教材第83頁“試一試”中的1、2兩題。
學生自主探索,討論交流。
1、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2、除了以上方形點陣、三角形點陣以外,你還見過其他形式的點陣嗎?課后繼續調查、搜集并研究其規律。
1、按下面的方法劃分點陣中的點,并填寫算式。(圖略)
2、觀察已有的幾個圖形,按規律畫出下一個圖形。(圖略)
第一個——1×1=1
第二個——2×2=4
第三個——3×3=9
第四個——4×4=9
第五個——5×5=25
修改意見
1、讓學生探索并掌握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乘(或除以)幾,積也乘(或除以)幾的`變化規律;能將這規律恰當地運用于實際計算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使學生經歷積的變化規律的發現過程,初步獲得探索和發現數學規律的基本方法和經驗。
3、通過學習活動的參與,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歸納總結能力,使學生獲得成功的樂趣,增強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
4、培養學生從正反兩個方面觀察事物的辨證思想。
發現并運用積的變化規律。
積的變化規律的探究策略。
一、創設情景,提出問題
屏幕顯示:為九九重陽節開展的“走進敬老院,濃濃敬老請”活動我們全校學生都捐出自己的零花錢,為老人們購買一些物品。請你們幫忙算一算,一千克橙子6元,買2千克花多少錢?40千克呢?200千克呢?(學生回答)
6╳2=12(元)
6╳40=240(元)
6╳200=1200(元)
師:仔細觀察、比較這組算式,你能發現什么?
生1:有一個因數都是6。
生2:對,一個因數相同,另一個因數不同,積也不同。
師:觀察得真仔細!一個因數相同可以說一個因數不變,那另一個因數呢?
生3:另一個因數變了,積也變了。
生4:我看到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越變越大,積也越變越大。
師:你是從上往下觀察的,還可以怎樣看?
生5:倒過來,從下往上看,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越變越大,積也越變越大。
師:當一個因數不變時,另一個因數和積是怎樣變化的?積的變化有沒有規律呢?是什么規律呢?這節課我們來研究這個問題。
二.自主探究,發現規律
1、研究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變大,積的變化情況。
6×2=12(元)
6×20=120(元)
6×200=1200(元)
(1)師:在研究問題的過程過程中,為了方便我們研究和表達,可以把這組算式分別說成(1)式,(2)式,(3)式。
(2)引導學生分別用(2)式、(3)式與(1)式比,觀察因數和積分別有怎樣的變化?在小組內互相說一說。
(3)出示18×2=36和30×2=60,還是與(1)式比較,觀察因數和積分別又有怎樣的變化?在小組內互相說一說。
師:誰來說說通過剛才的兩次比較,你們又發現了什么?
生: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變化,積也變化。
師:怎樣變化的?能說得具體些嗎?
生1: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乘一個數,積也乘相同的數。
生2: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乘幾,積也乘幾。
2、研究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變小,積的變化情況。
學生獨立思考后把想法在小組內交流一下。
(2)全班匯報交流:你發現了什么?是怎樣發現的?
3、驗證規律。
每位學生寫3個算式,同桌互相檢查和交流因數和積是怎樣變化的。(匯報情況略)
師:既然許許多多的乘法算式中都有這樣的積的變化特點,它就是今天我們探究的積的變化規律。誰來把這個規律再說一說。
生: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乘幾,積也乘幾;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除以幾,積也除以幾。
師:數學講究簡潔美,能把它說得再簡單點嗎?
生: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乘(或除以)幾,積也乘(或除以)幾。
師:說得太棒了!同學們,祝賀你們發現了積的變化規律,愿意用它解決實際問題嗎?
三、運用規律,解決問題
1、根據8×50=400,直接寫出下面各題的積。
16×50=32×50=8×25=
2、全社會各界朋友發起了向西藏教育捐贈和教師自愿者等活動,他們考慮著何種運輸方式進入西藏。咱們也幫忙分析一下,一輛汽車在青藏公路上以60千米/時的速度行使,4小時可以行()千米。一列火車在青藏鐵路上行駛的速度是汽車的2倍,這列火車用同樣的時間可行千米。
生:一輛汽車4小時可以行駛240千米,用60乘4等于240千米。
師:根據什么數量關系來列式計算?
生:速度乘時間等于路程。
師:第二個問題呢?
生:60×2×4=480千米,先算出火車速度,乘時間4小時等于路程。
師:還有其它解法嗎?
生:240×2=480(千米),因為速度乘2就是一個因數乘2,時間不變就是一個因數不變,那么積也就是路程也要乘2等于480千米。
師:能運用積的變化規律解決問題,你的數學意識很強。同學們喜歡那種方法?
生:喜歡第2種,只需一步計算。
師:多關注已有信息,靈活運用規律能使解題思路更開闊。
……
四、全課總結,拓展延伸
師:在這節數學課上,你們還有什么收獲嗎?
生1:我們找到了積的變化規律: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乘(或除以)幾,積也乘(或除以)幾。
生2:我會用積的變化規律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很方便。
師:大家用自己智慧的雙眼,聰明的大腦發現并運用了乘法規律,老師真為你們高興。學以致用,其樂無窮。先選擇下面計算題中的一道算出積,然后直接寫出其他各題的積。
18×30=18×15=18×5=54×5=
師:比較18×15=270和54×5=270,你們還有什么新的問題、新的想法嗎?
生:為什么兩個因數都變了,積卻不變呢?是不是有什么規律?
師:多么有價值的問題!下課后你們用今天研究問題的方法去探究新的規律,老師祝你們成功!
教科書第85頁的例1及做一做。
1.使學生通過觀察、實驗、猜測、推理等活動發現事物中簡單的排列規律。
2.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
3.培養學生探索數學問題的興趣,以及發現和欣賞數學規律美的意識。
教具:例1情境圖的課件。
學具:正方形、長方形、圓、三角形等。
理解規律的含義,掌握找規律的基本方法。
能夠表述發現的規律,并會運用規律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
1.引導學生觀察情境圖。先讓學生觀察一會兒并進行小組合作探究,匯報交流。
2.引導學生描述圖中的各種規律,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對規律的理解。
預設1:彩旗是按照一面黃旗、一面紅旗、一面黃旗、一面紅旗、一面黃旗、一面紅旗這樣的順序重復排列的。
預設2:彩花是按照一朵紅花、一朵紫花、一朵紅花、一朵紫花、一朵紅花、一朵紫花這樣的順序依次重復出現的。
預設3:彩燈籠是按照一盞紅燈籠、兩盞藍燈籠、一盞紅燈籠、兩盞藍燈籠、一盞紅燈籠、兩盞藍燈籠這樣的順序重復排列的。
預設4:跳舞的同學是按照一名男生、一名女生、一名男生、一名女生、一名男生、一名女生這樣的順序依次重復出現的。
教師歸納總結:我們剛才找到的彩花、彩旗、彩燈籠,還有圍成跳舞的同學們,都是按照順序依次重復出現的,像這樣按照順序地重復排列就是有規律地排列。(板書:找,依次、重復出現)
3.按發現的規律在圖上圈一圈。
教師:同學們發現的規律可真不少!在我們上面找到的每一組規律中都有重復的部分。每組規律重復的部分一樣嗎?我們一起來圈一圈、找一找吧。
學生邊在圖上圈邊說,找出圖中重復的部分。之后,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樣圈的。
教師總結:像這樣按照順序一組一組地不斷重復出現的排列就是有規律的排列。準確地發現規律中重復的部分是找規律的關鍵,它能夠幫助我們很好地理解和把握規律。
4.想一想:這些小朋友為什么要有規律地掛彩旗、彩花、彩燈籠的呢?
1.課件出示練習題
2.剛才我們都是在找規律,現在我們來擺規律。學生用學具擺出有規律的圖形。
3.老師用教具擺出有規律的圖形(先擺3個,讓學生觀察這3個圖形有什么不同?接著擺,最后的3個讓學生上黑板擺)
4.涂一涂85頁做一做,請你先想一想自己打算按怎樣的規律涂色,再動筆涂一涂。
同學們不但會找規律,還學會了擺規律,其實在我們的生活當中,規律無處不在,請同學們找找自己身邊有規律的事物。教師圖片展示。
和父母一起尋找生活中的規律。
本課時讓學生找的都是一些直觀圖形和事物的變化規律,還未抽象到數,所以我在課堂中結合了多媒體來輔助教學,讓學生能在直觀、生動的學習環境中找出事物的變化規律。這節課不僅是要讓學生掌握所學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創造一種和諧愉悅的氣氛,讓學生能夠從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并主動地去探求知識,發展思維。因此,在教學過程的設中,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反映和體現《數學課程標準》的理念。
1、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在教學中結合學生已有的認識水平和思維特點,關注知識的形成過程,積極倡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的學習方式。
2、在教學中就要努力挖掘學生身邊的學習資源,為他們創建一個發現、探究的思維空間,使學生能更好地去發現,去創造。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我以學生喜歡的“猜魔術”為引子,通過“找簡單的規律——畫規律——找生活中的規律——動手創造規律”等活動。使學生在自己喜歡的實踐活動中探究、發現事物的規律,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概括、推理能力,以及提高學生間相互合作的意識。
3、進行數學活動的教學。建構主義學者認為,學習是主體在對現實的特定操作過程中對自己的活動過程的性質作反省抽象而產生,學習數學是一個“做數學”的過程。根據這一理念,我設計了找一找、涂一涂、拼一拼、說一說等活動,讓學生親身經歷發現規律。
5、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在教學中,我把知識進行拓展,讓學生都紛紛舉出生活中有規律的事物。通過找生活中的規律,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親切感。
這節課,我和同學融為一體,順利地完成教學任務。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愉快時刻蕩漾在課堂上,創新,自主探究,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成為課堂的主旋律。
一、教學內容:
新世紀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嘗試與猜測》中的第二課時。(教科書第82、83頁。)
二、教材分析:
1、這是一段“探索規律、策略多樣”的發現之旅。
教材開頭有這樣兩句話:阿拉伯數字的發明,使我們記錄和計算更加方便,然而在表現一些數的特征方面,點陣更加直觀;2000多年前,希臘數學家利用圖形研究數。短短兩句話,數學帶著其精練、思辨、冷靜的迷人魅力從厚重、光輝的歷史中走來,一種研究數學的使命感油然而生,在這濃濃的數學味道里,學生開始了對點陣規律的發現之旅。教材首先給出了最為典型的正方形點陣,通過對其規律的探究,建立起點陣與數、與算式之間的聯系。并且從不同角度,不同的劃分方法中發現不同的規律,從而讓學生體會到點陣研究數的形式是多樣的,滲透解決問題的策略多樣化。在此基礎上再研究長方形、三角形、以及特殊形狀的點陣。通過這些數學素材,引導學生探索規律,歸納概括,建立模式。
2、這是一次“嘗試猜測,歸納概括”的方法會師。
教材將“點陣中的規律”和“雞兔同籠”兩個內容都劃分在嘗試和猜測這個章節中,在教學“雞兔同籠”的問題時,教材運用表格、計算,讓學生不斷地進行嘗試,猜測,驗證,不斷地調整自己的猜測,直至得到正確的結果,并在經歷了曲折的嘗試和猜測之路后,學會選擇最優的策略。在探索點陣中的規律時,也是一樣的,要求學生大膽猜測點陣的變化規律,并加以驗證。從一組點陣的變化中,抽象概括出規律的本質,并加以歸納推理。因此“點陣中的規律”這個內容是培養學生抽象概括、歸納推理的能力的最好素材。
3、這是一場“數形結合,數形轉化”的思想盛宴。
數形結合是數學解題中常用的思想方法?!包c陣中的規律”這一課特別適宜于學生充分感受“數形結合”的思想魅力。教材一開始就呈現古代希臘數學家們用圖形來研究數的情境。在正方形點陣的研究中,教材從三種不同的角度引導學生觀察點陣,列出不同的算式,發現不同的規律,從得出像1、4、9、16……這樣一組數所具備的三種不同特點。這組數既可以看作為一組連續的完全平方數,也可以看作是幾個連續奇數相加,還可以看作是從1連續加到幾,再加回到1。這是一個從形到數的過程。教材在學生概括規律,歸納推理出下一個點陣的點數后,又讓學生畫出這個點陣圖,這是一個從數到形的過程。充分體現了“數形結合,數形轉化”的思想方法。
三、學生分析:
1、學生的知識基礎
五年級學生在數的方面,已經認識了自然數和整數,倍數因數,奇數偶數,質數合數,小數、分數等。在形的方面,對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特征也有了深刻的認識。但是學生對利用圖形研究數,尋找數和圖形之間的聯系,還有困難。學生對線圍成的基本圖形有深刻的認識,但是點陣中的幾何圖形,只有點,沒有線,學生要利用自己的想象加以補充和延伸,這對學生來說會感覺比較陌生。
2、學生的能力基礎
學生在一年級學過找規律填數,二年級學過按規律接著畫,四年級學過探索圖形的規律。因此五年級學生具備一定的觀察能力、抽象概括能力、邏輯推理能力等。北師大版的數學教材中許多抽象概念的教學都是通過數形結合的思想方法來引導學生學習的,比如通過畫線段圖、韋恩圖、示意圖以及表格等將抽象的數量關系轉化為形象的數量關系,所以五年級的學生具備用數形結合的方法分析問題的基礎的。
但是小學生的思維特點是從具體形象思維逐步向抽象思維過渡,這種抽象邏輯思維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依靠感性經驗的支持。而這節課完全是數學思想、數學方法的教學,極為抽象,因此對部分學生來說還是會感覺有點困難。
3、學生的情感態度基礎
小學生好奇心強,對新奇的事物感興趣,點陣對于學生是完全新鮮的,因此學生研究的興趣比較濃厚,課堂的注意力會比較集中。但這一課的抽象性也會使學生的興趣停留在短暫的直接興趣,很難轉化為對數學研究的間接興趣。因此我們在教學中根據小學生的心理年齡特點,將這些單調靜止的點陣圖加以生活化、童趣化、動態化。
四、教學目標:
1、能觀察發現點陣中的規律,體會“圖形與數”的聯系。
2、發展歸納和概括的能力。
3、感受“數形結合”的神奇之美,并獲得“我能發現”之成功體驗。
五、教學重、難點:
探究發現點陣中的規律是教學的重點。難點是獨立發現同一點陣中不同的規律。
六、教法上的突出特點:
1、用兒童喜聞樂見的情境演化出各種點陣,從而激發學生研究的興趣。
2、盡量減少教師的介入,讓學生或獨立或合作探究規律。
3、鼓勵學生有自己的發現、有不同的發現。
七、學法上的突出特點:
1、讓學生多角度探究規律,充分感受美圖美思。
2、大膽讓學生畫一畫、擺一擺、算一算,大膽說出自己的發現。
3、本節課以獨立研究為主,輔以合作交流。
八、教學過程
(一)激qing導入,拋磚引玉
同學們,見過閱兵式嗎?(出示閱兵式錄象)。 這些解放軍戰士的隊伍排得多么整齊??!如果我們用一個點表示一個士兵,那么由戰士組成的兵陣就變成了我們今天要學習的點陣。(板書課題:點陣中的規律)
(課一開始,先用雄壯的閱兵式導入新課。這樣一下子就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接著又出人意料地把兵陣變成點陣,不僅自然地引出了新課,還讓學生感到點陣并不神秘,點陣就在我們生活中。這種先聲奪人的開篇,為學生下面的學習作好了情感上的準備。)
(二)多方觀察,探求規律
出示第一幅點陣圖。
1、一探
“圖中有幾個點陣,每個點陣各有幾個點?”
“怎么數得這樣快?有竅門嗎?”
這時學生會說:“我是用算式算出來的?!苯處煾鶕W生的回答,板書第一組算式
第1個 1×1=1
第2個 2×2=4
第3個 3×3=9
第4個 4×4=16
(一個“算”字,使學生的思維順利的實現了由形—— 數的第一次轉換。)
師:“這種數法真是又快又方便!照這樣下去,第五個點陣有多少個點呢?第六個呢?第七個?八個?……第100個呢?”
師: “好像很有規律哦?誰發現了?”
(有了前面的鋪墊,學生很容易就總結出“第幾個點陣就用幾乘幾”,也有的學生會說,“第幾個點陣就是幾的平方?!保ń處煱鍟? )
師:那第n個點陣呢?你們能畫出第五個點陣嗎?
(這個畫點陣的過程雖然簡單,但體現了由數——形的轉換。培養了學生主動進行數形轉換的意識。)
師:“能不能換個角度觀察?”
2、二探
(電腦演示) “斜著看又可以得到什么新的算式呢?請同學們獨立思考,寫出算式,然后匯報?!保ń處煱鍟?/p>
第1個: 1=1
第2個: 1+2+1=4
第3個: 1+2+3+2+1=9
第4個: 1+2+3+4+3+2+1=16)
“誰發現什么規律呢?”
“如第2個點陣就從1加到2再加回來,第3個點陣就從1加到3再加回來,第4個點陣就從1加到4再加回來”。 “第幾個點陣就從1連續加到幾,再反過來加回到1”這個規律。
3、三探
師:剛才同學們發現了點陣中的兩個規律,這些點陣中還有其它的規律嗎?還能換個角度去思考嗎?(課件演示)
小組討論,列出算是,全班匯報。
有的學生可能說:“這次都是奇數相加?!?/p>
教師問:“從奇數幾加起?加幾個?是隨意的幾個奇數相加嗎?”
通過這樣的提問,引導學生說出“第幾個點陣就從1開始加幾個連續奇數”。
4、四回味
師:同學們,黑板上的三組算式的得數分別相等。我們可以用等于號將它們連接起來。這樣,一個數的平方可以寫出三種不同的算法。我出兩題考考大家。
出示: 1+2+3+4+5+6+7+6+5+4+3+2+1=( )
1+3+5+7+9+11+13=( )
(在這里,教師不是讓學生發現規律就結束了,而是讓學生活學活用這些規律。讓學生體會到我們剛才發現的正方形點陣中的規律,其實就是一個完全平方數的規律,它可以應用到所有的完全平方數。)
最后教師小結,剛才我們從三個不同角度觀察同一組正方形點陣,得到了三條不同的規律,也許再換一個角度觀察,還可以得到新的規律,今天暫不作研究。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研究其它形式的點陣。自然地過渡到下一教學環節。
(在剛才的新課教學的環節中,學生經歷了觀察、思考、合作、交流、表達等過程,培養了觀察能力、想象能力、概括能力。并深刻體驗到數與形,數與式,式與式之間的聯系,培養學生利用數形結合的思想來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三)、融練于趣,陶情審美
練習共分五關
第一關:探密武僧陣
第二關:解讀荷塘圖
第三關:智走梅花樁
第四關:自創點陣圖
第一關即書中試一試第一題,全班說算式,點答說規律。
第二關即書中試一試第二題,學生獨立列算式,互相說規律,全班交流。
第三關即書中練一練第二題,這道題難度較大,我結合創設的情境具體指導:“
指第一個,走了幾個梅花樁?指第二個,增加幾個樁,增加了一個什么形狀?指第三個,又增加了幾個樁,又增加了一個什么形狀?如果再往下走,再多走幾個樁,又增加了一個什么形狀?你能寫出算式嗎?寫完算式,學生自己獨立畫出點陣。小組合作,討論點陣中蘊涵的規律,然后匯報交流。
(這一題與前幾個題區別很大,前幾題的點陣可以看作規則的幾何圖形,這一題點陣圖不規則,要畫出下一個圖形,既要抓住數量的變化,又要抓住形狀的變化。進一步體會到數形結合的重要。)
(我們以學生最熟悉的烏龍院師兄弟為主角,以幫助烏龍師兄弟闖關為線索,以練習的題目為闖關內容,將所有的練習串連起來。這種形式使學生眼前一亮,把枯燥的練習,變成了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激發學生的研究興趣。)
第四關:自創點陣圖
師:同學們今天學習了這么多的點陣,有正方形的、長方形的、三角形的,多邊形的等等。能不能自創新的點陣呢?這里有三個不同層次的自創點陣的活動。
第一層次是提供一組圖形讓大家在上面布點。
第二層次是提供一組數字讓大家設計出點陣。
4、8、12、16
第三層次是完全自創點陣。同學們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來做。
最后,展示學生作品,結束全課。
(這樣的教學體現了讓不同的學生學習不同的數學,讓不同的學生都有所收獲)。
全課總結:同學們,我們今天研究了點陣中的規律,用點陣圖發現了一些數的特征。其實在兩千多年前,希臘數學家們已經利用圖形來研究數。由于圖形具有直觀形象的特點,會使抽象的數學問題便得生動具體,是我們學習數學的一大法寶,我們以后在研究數學問題時,要學會利用圖形來幫助解決。
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情景導入新課,讓學生自主的去探索積的變化規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探索的過程中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的內在聯系的邏輯美。
1、使學生掌握積的變化規律,并能熟練地應用到計算中。
2、在小組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
3、建立知識結構,學會歸納、總結、比較、分析的邏輯思維能力。
4、培養學生從正反兩個方面觀察事物的辯證思想。
5、感悟數學知識的內在聯系的邏輯美。
《積的變化規律》是人教課標版四年級上冊第58頁例4,59頁練習九的內容。本課重點讓學生掌握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乘上幾(或除以幾)積也乘上幾(或除以幾)的規律,并能熟練地應用到計算中。
掌握并能運用積的變化規律。
探究積的變化規律。
直觀教學法、自主探究法
多媒體課件。
一、情境導入:
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6×2=12(元)
6×40=240(元)
6×200=1200(元) ……
師:誰來說一說算式中的6和2是什么?12又是什么?
觀察算式你發現了什么?學生自由說,引出課題。
二、自主探究,發現規律:
為了方便把上面的算式分別為(1)式、(2)式和(3)式。
分組討論,并把討論的結果記錄下來。
匯報討論結果。各小組選代表來說一說。
(在匯報過程中,及時鼓勵學生。)
最后得出結論: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乘幾,積也乘幾。
具體應該怎樣比?你的發現是什么?
學生自由來說,然后把學生的回答進行總結。
得出的結論是: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除以幾,積也除以幾。
誰能把剛才大家的研究總結一下?積的變化與誰有關系?是怎樣的關系?
學生作最后的總結: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乘幾或除以幾,積也乘幾或除以幾。
三、質疑、鞏固新知。
剛才我們找到的變化特點,是不是所有的乘法算式都具有這個特點哪?要想解決這個問題該怎么辦哪?(我們可以找一些乘法算式的例子用剛才的比較方法研究,看看積的變化是不是具有這個特點。)
同桌相互出題,共同驗證。(數大時可以用計算器幫忙。)
匯報驗證結果。
四、課堂小結:通過今天的研究,你們知道了什么?
學生自由說出這節課的收獲。
(師:你們說的太棒了!祝賀大家發現了積的變化規律。愿意用它解決實際問題嗎?那就跟我走吧?。?/p>
五、運用規律,解決問題。(多媒體課件出示)
1、根據8×50=400,直接寫出下面各題的積。
16×50=
32×50=
8×25=
8×150=
4×50=
2、根據12345679×9=111111111,直接
寫出下面各題的積。
12345679×18=
12345679×27=
81×12345679=
12345679×( )=444444444
12345679×( )=666666666
3、59頁2題
4、59頁5題
板書設計: 積的變化規律
乘幾 乘幾
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 積
除以幾 除以幾
《積的變化規律》是人教版教材數學四年級上冊第3單元的內容。它是在學生掌握了三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節課主要引導學生探索當一個因數不變時,另一個因數與積的變化情況,從中歸納出積的變化規律。
“探索規律”是數與代數領域要教學的主要內容之一。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探索因數變化引起積的變化規律,感受發現數學中的規律。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口算、計算、交流等活動,歸納出積的變化規律。學生在探索活動過程中興趣很高,交流得也很積極,但是讓學生總結出積的變化規律還是有些困難的。因而,我想到我們平時的課堂在學生的總結能力上還有待于教師進一步關注。讓學習成為學生一種愉悅的情緒體驗和積極的情感體驗過程。這樣,學生自然就敢于自信地說出自己的想法了。
另外,對于積的變化規律的運用,學生對于基礎的練習能夠運用自如,但是靈活度較高的練習卻有些困難。因此,教師在選擇練習時應該關注練習的廣度和新鮮度,讓學生見多識廣、靈活運用。
《積的變化規律》是小學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內容,它是學生在掌握乘法運算的基本技能的基礎上利用乘法運算,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特別是合情的推理能力,是本單元教學的重要任務。教材以兩組乘法算式為載體,引導學生探索當一個因數不變時,另一個因數與積的變化情況,歸納出積的變化規律。通過這個過程的探索,讓學生理解兩數相乘時,積的變化隨其中一個因數的變化而變化。
例題的設計分為三個層次:研究問題——歸納規律——驗證規律,通過學習,學生不但發現了積的變化規律,而且學會研究問題的一般方法?!斗e的變化規律》是引導學生學會從一般現象中尋找規律,為學生今后學習相關內容提供必要的思維模式。
新課程標準提出要讓學生“經歷、體驗、探索”。因此在教學《積的變化規律》這節課中,我注重開發利用身邊的生活資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將教材中的兩組算式調整為一組乘法算式,但是,這一組算式是以能夠體現我們課本所要傳達的信息與知識,引導學生通過這一組算式去發現問題從而去經歷發現規律——總結規律——驗證規律——運用規律這四個層次的學習。在這四個層次的學習中,學生將會通過觀察、探索、交流、歸納等方式經歷積的變化規律的探索過程,初步獲得探索規律的一般方法和經驗,體驗發現規律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從而增強學習數學的自信心。教學目標:
1.學生經歷積的變化規律的發現過程,感受發現數學中的規律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
2.嘗試用簡潔的語言表達積的變化規律,培養初步的概括和表達能力。
3.初步獲得探索規律的一般方法和經驗,發展學生的推理能力。
引導學生自己發現規律,概括規律,進而運用規律。
自主思考探究,歸納出積的變化規律
先學后教(先讓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再歸納總結)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師:今天,我們教室來了許多聽課的老師,我們應該怎樣表示歡迎???
生:鼓掌。
師:我們一分鐘最多能鼓掌多少次呢?
通過學生猜測和實際嘗試,得出學生一分鐘鼓掌的次數,接著設問:2分鐘、4分鐘、8分鐘、10分鐘呢?引導學生列出算式并進行計算。
『設計理念』這樣的設計是想讓學生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數感及提出數學問題的能力。
二、設疑自探:
1、出示自探提示:(課件出示)【找學生讀自探提示】
利用導學提綱自學課本51頁內容,思考下面問題:
(1)從上往下觀察第一組題:第?題與第?題比較,第?題與第?題比較,第一個因數有什么特點?第二個因數乘了幾?積怎么變化?你發現了什么規律?把你的發現寫出來。
(2)從上往下觀察第二組題:第?題與第?題比較,第?題與第?題比較,第二個因數有什么特點?第一個因數除了幾?積怎么變化?你發現了什么規律?把你的發現寫出來。
(3)你能用一句話將兩組題中已經發現的規律概括起來嗎?
2、在學生自探時師板書課本例題:
例3觀察下面兩組題,說一說你發現了什么?
第一組:
6×2=12
6×20=120
6×200=1200
第二組:
20×4=80
10×4=40
5×4=20
3、根據自探提示,學生獨立解決,教師巡視。
三、解疑合探
32×50=?的得數,進一步歸納總結發現的規律,然后分小組討論,自己當小老師出題驗證發現的規律,最后和大家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得出結論。
(課件出示第一組口算題目,演示對比這一組因數與積的變化情況,得出結論:兩個數相乘,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乘幾,積也要乘幾。)
2×50=?的得數,進一步歸納總結發現的規律,然后分小組討論,自己當小老師出題驗證發現的規律,最后和大家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得出結論。
(課件出示第二組口算題目,演示對比這一組因數與積的變化情況,得出結論:兩個數相乘,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除以幾(0除外),積也要除以幾。)
3、通過觀察、思考用一句話概括已經發現的規律。學生總結不完整時,討論這個問題得出結論:(課件出示)兩個數相乘,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乘(或除以)幾(0除外),積也要乘(或除以)幾。這就是積的變化規律。(指導學生抓住關鍵詞來記憶)
四、運用拓展
1、先找出規律再填空:
12×8=96 40×21=840
12×16=192 40×7=210
12×32=384 20×21=420
12×64=768
2、判斷:
(1)兩數相乘,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乘5,積應該乘5。()
(2)兩數相乘,一個因數除以10,另一個因數不變,積也除以10。()
(3)一個因數擴大4倍,積也一定擴大4倍。()
24÷8=3 560×3=1680(平方米)
答:擴大后的綠地面積是1680平方米。
五、質疑再探:
探究:
1、兩個因數相乘,兩個因數同時乘幾,積怎樣變化?
2、兩個因數相乘,兩個因數同時除以幾,積怎樣變化?
3、兩個因數相乘,當一個因數擴大另一個因數縮小時積怎么變化?)學生提出問題,找學生來回答,老師補充總結。
六、板書設計:
第一組:第二組:
6×2=1220×4=80
6×20=120 10×4=40
6×200=12005×4=20
積的變化規律:兩個數相乘,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乘幾(或除以)幾(0除外),積也乘(或除以)幾。
《積的變化規律》教學反思
《積的變化規律》是人教版教材數學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內容。它是在學生掌握了三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探索因數變化引起積的變化規律,感受發現數學中的規律。在教學中我先創設情境,讓學生列出相應的乘法算式,通過對算式的觀察,讓學生討論自己的發現,然后引出新知,再讓學生根據自探提示自主的去探索規律、驗證規律,并使用規律.,本課主要是學生自主地去學習,我鼓勵學生積極發言,大膽猜想,小心求證,積極主動地探索新知,讓學生體會成功的喜悅,激發了學習興趣,增強了自信心。這節課上下來還是存在許多問題:
1、由于本課例題比較簡單,大部分學生通過口算就能直接算出答案,無需通過積的變化規律進行計算,這就給部分思維發散性較差的學生形成了一個假象,以至無法真正懂得該規律的應用。這在后面拓展應用知識時表現的尤為明顯,部分學生還是用以前的老方法進行計算,而不是找到規律直接寫得數。在以后的教學中,要特別關注思維慢一些的學生,加強對他們的引導,使他們能更積極更有目標的去思考,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能積極主動地去獲取知識。
2、要用好評價語言,鼓勵學生參與到課堂學習中。這節課的主要特點是讓學生在一個愉悅的學習環境中進行思考、探索、討論、發言,但是大部分學生還是不敢舉手大膽的交流。這部分學生主要是害怕自己說錯了,讓別的同學取笑。針對學生不敢發言,在以后的課堂教學中要注意多給學生鼓勵,多給學生信心,以使學生暢所欲言。
3、對于積的變化規律的運用,學生對于基本的練習能夠運用自如,但是靈活度較高的練習就有些困難。因此,在選擇練習時應關注練習的廣度,讓學生見多識廣、靈活運用。
4、學生參與探索活動,經歷發現規律的過程是新課標教材編排的意圖,面對新的數學問題,教師鼓勵學生在主動觀察、猜測、討論、交流和驗證等數學活動中,感受到數學問題的探究性和挑戰性,通過看、想、說、動手做、練的過程,順利的完成本課的教學任務,并能充分體現了數學學習的“親歷性”,努力使學生在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等多方面也得到一定的進步和發展。特別是在初步感知規律后,引導學生猜想:是不是所有的乘法算式都具有這樣相同的特點呢,再自己想辦法加以驗證。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qitafanwen/7372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