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總結可以幫助我們發現在考試中的不足,為下一次的復習提供有益的經驗教訓。如果你正在寫學習總結,可以參考以下的范文,希望能為你提供一些啟發。
1、高級動物的運動系統構成一般是骨、骨骼肌和骨連結。若將運動系統比作作杠桿,則骨相當于杠桿,關節相當于支點,骨骼肌提供動力。
2、關節的構成有關節面、關節囊和關節腔三部分。關節的特點有牢固性和靈活性。
3、人在完成曲肘運動時,肱二頭肌收縮,同時肱三頭肌舒張,共同完成了這個運動。
4、運動的完成是在神經系統的支配下,骨骼肌收縮,牽動所附著的骨圍繞著關節產生運動。
1、動物的行為按表現可分為攻擊行為、防御行為、繁殖行為、貯食行為等。
2、動物的行為按來源可分為可分為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
3、先天性行為指動物生來就有的,由遺傳因素控制的。
4、學習行為是在遺傳因素的基礎上,通過環境的作用,由生活經驗和學習而獲得的行為。舉例,如蚯蚓走迷宮、大山雀喝牛奶、大猩猩摘香蕉、黑猩猩釣白蟻。
5、具有社會行為的動物往往有三個特征:有組織、有分工、有的有等級。
6、白蟻的群體中有四種蟻,即工蟻、雄蟻、后蟻和兵蟻。四種蟻是喂養其它三種蟻的是工蟻。
7、具有社會行為的動物,傳遞信息的方式有聲音、氣味和動作三種。
1、生態平衡:在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種類總是維持在相對穩定的狀態,這種現象叫做生態平衡。
2、動物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是促進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
3、目前,人們認為動物中最為理想的生物反應器是“_生物反應器”。它的優點是少成本,少環節,少污染。
4、人們模仿生物的某些結構和功能創造各種儀器,這就是仿生。如據蝙蝠發明雷達,據長頸鹿發明宇航服,據烏龜的背甲發明薄殼。
1、區別細菌菌落和真菌菌落應該看大小、形態和顏色三方面。(具體見p55)
2、培養菌落的方法有四步:配制培養養基、高溫滅菌、接種、恒溫培養。
3、細菌和真菌的生活也需要一定的條件,如水分、適宜的溫度和有機物。
4、顯微鏡的發明人列文?;⒖?荷),微生物學之父是法國的巴斯德,青霉的發現是弗萊明(英)。
5、細菌的'形態有三種:球形、桿形和螺旋形,故細菌也有球菌、桿菌和螺旋菌三種。如痢疾桿菌、肺炎雙球菌、霍亂弧菌。
6、細菌的結構類似于植物細胞,即有細胞壁、細胞膜和細胞質,但沒有成形的細胞核,此外還有運動的鞭毛,起保護作用的莢膜,有的還有為抵抗不良環境的芽孢。
7、真菌的形態各異,原因是有的是單細胞的,如酵毒菌,有的是多細胞的,如青霉和蘑菇。但結構都相似,即都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和成形的細胞核。故真菌也稱真核生物(已有了真正的細胞核)。
8、用蘑菇制作孢子印時,要用玻璃杯扣住的目的是防孢子被風吹散。
9、細菌有的對人類有利,少數對人類有害。有利的如制作酸奶和泡菜要用乳酸菌,制醋要用醋酸菌,制作味精要用棒狀桿菌,根瘤菌能為豆類作物提供含氮的無機鹽,大腸桿菌能為人和動物提供vb12和vk。有害的方面,有的能使為和動物患病,如痢疾、霍亂、破傷風、鼠疫都是由細菌引起的,軟腐病菌能使蔬菜變壞。
10、真菌同樣如此,有的真菌對人類有利,如制作面包要用酵毒菌,釀酒、制作醬油、腐乳都要用到真菌,也有的對人類有害,如腳癬、甲癬是由寄生的真菌引起的,小麥葉銹病、棉花枯萎病等也是真菌引起的。
11、細菌的繁殖方式是分裂生殖,真菌是孢子生殖。
12、細菌和真菌是生態系統中的分解者,主要是因為它們的營養方式主要是異養。此種營養方式又分三種類型,即寄生、腐生和共生。
13、區別寄生、共生和腐生
若寄居對象是死的,如枯枝敗葉,即為腐生;是活是,即為后兩種。后兩種中,若對寄居對象有害,就是寄生,如痢疾桿菌、使患甲癬的真菌;若雙方互利互惠,即為共生。
14、熟記幾種共生的例子:
(1)豆類作物和根瘤菌:豆類作物為其提供有機物,根瘤菌則提供含氮肥的無機鹽。
(2)動物和大腸桿菌:動物為其提供有機物,大腸桿菌則提供維生素b12和維生素k。
(3)地衣:藻類植物為真菌提供有機物,真菌則提供水和無機鹽。
15、區別青霉和曲霉:一看孢子形態,掃帚狀的為青霉,放射狀狀的為曲霉;二看顏色,青綠色的為青霉,其它顏色的為曲霉。
16、酵母菌能夠分解葡萄糖,產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17、食物的腐敗主要是由細菌和真菌引起的。故防腐的主要原理就是殺死細菌或控制細菌的生長和繁殖。據此有許多防腐的具體辦法,如高溫滅菌、腌制、滲透保存等。
18、污水處理時,一些細菌在有氧的條件下能將有機物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在無氧的條件下能分解為甲烷。
1、利用基因多樣性改良作物品種典型實例:袁隆平培育雜交水稻。
2、生物多樣性面臨威脅的原因:濫砍亂伐,濫捕亂殺,環境污染,外來物種入侵。很多野生動物瀕臨滅絕的主要原因是:棲息地遭到破壞。
4、保護生物多樣性最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護區。
5、我國已建立保護生態系統類型的自然保護區,保護珍稀動植物自然保護區。
細菌沒有核膜包圍形成的細胞核,屬于原核生物;真菌有核膜包圍形成的細胞核,屬于真核生物。
細菌全部是由單個細胞構成,為單細胞型生物;
真菌既有由單個細胞構成的單細胞型生物(如酵母菌),也有由多個細胞構成的多細胞型生物(如食用菌、霉菌等)。
細菌和真菌都具有細胞結構,屬于細胞型生物,在它們的細胞結構中都具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但卻存在諸多不同,具體表現在:
2.是細胞質中的細胞器組成不同:細菌只有核糖體一種細胞器;而真菌除具有核糖體外,還有內質網、高爾基體、線粒體、中心體等多種細胞器。
3.是細菌沒有染色體,其dna分子單獨存在;真菌細胞核中的dna與蛋白質結合在一起形成染色體(染色質)。
因真菌種類的不同其個體增殖方式主要有出芽生殖(如酵母菌)和孢子生殖(食用菌)等方式。
原核細胞一般較小,直徑一般為1μm~10μm;真核細胞較大,直徑一般為10μm~100μm。
盡管在細菌和真菌的名稱中都有一個菌字,但細菌的名稱中一般含有:球、桿、弧、螺旋等描述細菌形態的字眼,只有乳酸菌例外(實為乳酸桿菌);而真菌名稱中則不含有。
2、蚯蚓生活在富含腐殖質的濕潤土壤中,:一般晝伏夜出,以植物的枯葉、朽根和其他有機物為食。通過肌肉和剛毛的配合使身體蠕動,靠能分泌粘液、始終保持濕潤的體壁呼吸??筛鶕h帶著生在身體前端來判斷首尾(環帶也叫生殖帶)。
3、蚯蚓身體分節的意義:可使蚯蚓的軀體運動靈活自如、轉向方便。
4、用手指觸摸蚯蚓體節近腹面處,有粗糙不平的感覺,用放大鏡觀察,看到腹面有許多小突起就是剛毛,剛毛的作用是與肌肉配合完成運動。
5、蚯蚓在潮濕土壤的。深層穴居的原因:因為潮濕土壤能為蚯蚓提供適宜的生存、生活的環境及繁衍的條件,一般包括適宜的溫度、濕度、食物和便于避敵的棲息場所等。蚯蚓不能保持恒定的體溫,因此只能生活在溫度變化不太大的土壤深層。
6、在觀察蚯蚓的實驗中,經常用浸水的濕棉球輕擦蚯蚓體表,目的是使體表保持濕潤:蚯蚓沒有呼吸系統,要靠能分泌粘液、始終保持濕潤的體壁呼吸。
7、大雨過后蚯蚓會紛紛爬到地面上來原因:大雨過后,過多的雨水會將土壤中的空氣排擠出去,于是穴居的蚯蚓被迫爬到地表上來呼吸。
9、蚯蚓的呼吸過程:蚯蚓的體壁密布毛細血管,空氣中的氧氣先溶解在體表粘液里,然后進入體壁的毛細血管中。體內的二氧化碳也經體壁的毛細血管由體表排出。
10、身體由許多相似的環狀體節構成的動物叫環節動物,如蚯蚓、沙蠶、水蛭。
11、哺乳動物:具胎生、哺乳(后代成活率高),體表被毛,體溫恒定等特征。如兔、大熊貓。
分子并不是構成物質的最小顆粒,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原子是構成物質的最小單位,而細胞是構成生物體的結構和功能單位。
有機物(一般含碳,可燒):糖類、脂類、蛋白質、核酸,這些都是大分子
無機物(一般不含碳):水、無機物、氧等,這些都是小分子
葉綠體:進行光合作用,是細胞內的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糖,并產生氧。
線粒體:進行呼吸作用,是細胞內的“動力工廠”“發動機”。
多莉羊的例子p55
1、dna的結構像一個螺旋形的梯子
2、基因是dna上的一個具有特定遺傳信息的片斷
1、不同的生物個體,染色體的形態、數量完全不同
2、同種生物個體,染色體在形態、數量保持一定
3、染色體容易被堿性染料染成深色
4、染色體數量要保持恒定,否則會有嚴重的遺傳病
1、染色體進行復制
2、細胞核分成等同的兩個細胞核
3、細胞質分成兩份
4、植物細胞:在原細胞中間形成新的細胞膜和細胞壁
動物細胞:細胞膜逐漸內陷,便形成兩個新細胞
1、哺乳動物的運動系統由骨骼和肌肉組成。
2、骨骼肌包括中間較粗的肌腹和兩端較細的肌腱(乳白色結締組織),一組肌肉的兩端分別附著在兩塊相鄰的骨上.骨骼肌受神經刺激后有收縮的特性。
3、骨骼肌只能收縮牽拉骨而不能推開骨,所以與骨相連的肌肉至少有兩組,相互配合完成各種活動?!咎貏e是伸、曲肘動作:屈肘時,肱二頭肌收縮,肱三頭肌舒張,伸肘時則相反】肱二頭肌是兩塊肌肉組成一組,肱三頭肌是三塊肌肉組成一組。雙臂自然下垂,肱二頭肌舒張,肱三頭肌舒張;直臂豎直向上提起重物或雙手抓住單杠身體自然下垂,肱二頭肌收縮,肱三頭肌收縮。
4、運動系統的功能:運動、支持、保護。在運動中,神經系統起調節、控制作用,骨起杠桿的作用,關節起支點作用,骨骼肌起動力作用。骨骼肌收縮,牽動著它所附著的骨,繞著關節活動,于是軀體就產生了運動。
5、運動系統在神經系統控制和調節下,以及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的配合下(提供能量,能量來自有機物的分解)共同完成運動。運動能力發達,利于捕食和避敵,以適應復雜多變的環境。
6、關節是由關節面、關節囊和關節腔三部分組成。關節面包括關節頭和關節窩。使關節牢固的結構特點是:關節囊及囊里面、外面的韌帶。使關節運動靈活的結構特點是:關節面上覆蓋一層表面光滑的關節軟骨,和關節囊的內表面還能分泌滑液,可減少運動時兩骨間關節面的摩擦和緩沖運動時的震動。
7、脫臼:關節頭從關節窩滑脫出來。(由于進行體育運動或從事體力勞動,因用力過猛或不慎摔倒所致。)
1、引起變異的原因:首先決定于遺傳物質基礎的不同,其次與環境也有關系。
2、變異的類型:
(1)可遺傳的變異:由遺傳物質基礎改變而引起的變異。
(2)不遺傳的變異:單純由環境而引起的變異,遺傳物質沒有改變。
(3)有利變異:對自身有利。
(4)不利變異:對自身不利。
3、生物變異的意義:為生物進化提供原始的材料,培育動、植物的新品種。
4、袁隆平:超級雜交水稻
5、”南橘北枳”是南方的橘子移到北方之后,味道、色澤等發生變化,不能稱為橘,只能稱為枳的現象,原因是二者的基因型雖然相同,但環境條件的改變使性狀發生了改變。
6、變異的應用
(1)太空椒:基因突變。
(2)高產抗倒伏小麥:基因重組。
(3)高產奶牛:人工選擇。
7、把大花生的種子種下去所收獲的種子一定都大嗎?
不一定,要由控制花生大小這一相對性狀的基因組成來確定的。假設“a為顯性基因控制性狀”大,“a為隱性基因控制性狀”小,大花生的基因組成可能是aa或aa;如果是aa期后代均表現為大,如果是aa,其后代就有大、小兩種可能(不考慮環境因素)。
1、病毒形態結構:比細菌小得多,形態多種多樣,病毒沒有細胞結構,只有由蛋白質的外殼和遺傳物質(核酸)組成。
2、病毒生命活動:不能獨立生活,必須寄生在其他生物的細胞里,一但離開寄主細胞,就不會再有任何生命活動了。它在宿主細胞中通過復制、利用宿主細胞的物質和結構來繁殖后代。
3、病毒種類:動物病毒(專門寄生在動物體內)、植物病毒(專門寄生在植物體內)、細菌病毒(又稱噬菌體,專門寄生在細菌體內)。
4、病毒的繁殖:細胞內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細胞里,靠自己的遺傳物質中的遺傳信息,利用細胞內的物質,制造出新的病毒,這就是它的繁殖。
(2)多利羊的實例:《指導書》p34:24
例如:a羊取細胞核,b羊取去核卵細胞,融合在一起,植入到c羊子宮里,產出多利羊,多利羊的。性狀與a羊一致,說明遺傳物質主要存在于細胞核中。產生多利羊的生殖方式叫克隆,屬于無性生殖。
(3)生物學家發現,染色體在生物的傳宗接代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每一種生物的體細胞中,染色體的數目是一定的,一般還成對的存在。例如人體細胞中有23對染色體。生殖細胞中(如精子和卵細胞),染色體是單條存在的。例如認得精子和卵細胞有23條染色體。染色體結構或數目的變化會影響生物正常的生長發育。
2、染色體、dna和基因三者之間的關系
(1)遺傳物質存在于細胞核中的染色體上,它有蛋白質和dna組成,其中最主要的遺傳物質是dna,是雙螺旋結構。有特定遺傳效應的dna的片段,叫做基因。
3、遺傳性狀的概念
(1)可以遺傳的生物體的形態特征和生理特征,叫做遺傳性狀。
4、生物相對性狀的實例
(1)一種生物的同一性狀的不同表現類型叫做相對性狀。如長頭發和短頭發是一對相對性狀,有耳垂和無耳垂是一對相對性狀,有豌豆的皺粒和圓粒是一對相對性狀等。
(2)在人的體細胞中,控制性狀的基因一般是成對存在的??刂骑@性性狀的基因叫做顯性基因,控制隱性性狀的基因叫隱性基因。如果體細胞內的這對基因,一個是顯性基因,另一個是隱性基因,則表現出基因所決定的遺傳性狀。
1.女性體細胞中的性染色體是,男性是。
2.2.就性染色體而言,男性形成的精子有含的和含的兩種。
1.生物的變異是普遍存在的。
2.探究花生果實大小的變異。
3.變異的原因遺傳和環境
4.變異的應用育種
1.生物的變異首先取決于,其次與也有關系。引起的變異不能遺傳給后代。
2.高產奶牛的培育應用了,高產抗倒伏小麥的培育應用了,太空椒的培育應用了。
生物的進化
1.科學的推測,
2.生命的起源
(1)原始的地球條件
(2)原始海洋
(3)米勒的實驗
1.科學推測需要有,還需要有,也需要。
2.原始大氣層是由等構成的。
3.原始生命形成的搖籃是。
1.研究生物進化的方法:比較
2.生物進化的證據:化石
3.生物進化的歷程
4.生物進化的趨勢
1.越古老的地層中,成為化石的生物越。
2.生物進化的總體趨勢是
。
3.地球上最早出現的植物是。
4.地球上最早出現的脊椎動物是。
1.模擬保護色的形成過程。
2.生物進化的原因自然選擇
1.保護色的形成是長期作用的結果。
2.自然選擇的基礎是,動力是,結果是,前提是。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qitafanwen/7370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