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范本是對某一類文章或作品的一種典型示范,通過學習范文范本可以提高我們的寫作水平和表達能力。隨后小編為大家提供了一些精選的范文范本,供大家參考學習。
長期以來由于受傳統的教育思想及教育模式的影響,學校管理心理學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仍然局限于灌輸知識、講解理論,雖然學術味道十足,卻忽略了本學科自身的性質、特點。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僅影響了知識傳授的效果也忽視了學生創新意識與創造能力的培養,限制了學生個性的健全發展。為了培養出具有現代化教育觀念和教育能力的,能適應現代教育發展的、具有創新精神的管理人才,必須對學校管理心理學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進行改革與發展。
學校管理心理學作為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專業必修課,是研究學校管理活動中的心理現象及其規律的科學。本學科具有邊緣性和應用性的學科性質,通過本學科的教學旨在使學生掌握學校管理中的心理要素與心理制約機制,為學生將來在教育管理工作中充分調動教職工的工作積極性,提高學校的管理效能提供心理科學的依據。然而,長期以來由于受傳統的教育思想及教育模式的影響,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仍然局限于灌輸知識、講解理論,雖然學術味道十足,卻忽略了本學科自身的性質、特點。
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僅影響了知識傳授的效果也忽視了學生創新意識與創造能力的培養,限制了學生個性的健全發展。更不可能培養出具有現代化教育觀念和教育能力的,能適應現代教育發展的、具有創新精神的管理人才。因此,本文擬就學校管理心理學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進行改革與發展,提出自己的粗淺的見解。
1傳統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弊端。
1、1忽視學生的主體性和能動性,影響了創新與創造能力的培養長期以來由于受傳統的教育思想及教育觀念的影響,教師在實施教育的過程中,把學生視作被動接受的對象,放在被動和從屬的地位。我們的教學模式一直是“填鴨式”的“一言堂”。教師把向學生灌輸知識視為教學的基本任務,把考試作為衡量人才的標準,主要采用講授的方法教學,通過講解完成教學任務。
學生是通過聽、記、抄、背的形式被動的完成學習過程的。用學生們夸張的語言來描繪這樣的教學是“上課記筆記,下課抄筆記,考試背筆記,畢業扔筆記?!彼麄兙拖笫菑陀C、打字機,把教師所講的統統記下來,就算完成任務了。
學習是為了考試,對于講的什么內容、有什么意義、能不能領會理解并不重視,因為有了筆記就能通過死記硬背去應付考試。不可否認這種方法在短時間里能幫助學生理清教材知識體系,掌握大量的書本知識,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學生的應試需要。但是,這種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忽視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和能力性,無視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未給學生參與的機會,使其長期處于被動之中,必然導致學生自覺意識淡漠,順從依附心態明顯,他們習慣于接受書本已有的結論或定論的東西,缺乏質疑、批判和創新精神。這樣的教學形式單調、呆板、死氣沉沉,毫無科學性與藝術性可言,只會造成學生單向、刻板、片面的知識結構,根本談不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創造能力。
1、2理論與實踐相脫離,不能“學以致用”學校管理心理學以往的教學大致有兩種講授方式:一是每個章節進行逐字、逐句、逐段的分析解釋,撒胡椒面式的詳細講授,一是“照本宣科”式的教學;是把一個章節分成幾大塊,抽出幾個問題“抓大棄小”式的教學。一般在時間充分、問題較難理解時用第一種教學方式,而在時間較緊張、內容又不太難懂的情況下用第二種方式。
但不論哪一種方式,教學內容都是局限于理論的闡述和概念的解釋,不能用理論來分析學校管理的具體問題,表現出重理論、輕實踐、重學術、輕實用的傾向,嚴重脫離學校管理的具體實際。而理論是灰色的,只有生活之樹才會常青。
由于學生缺乏必要的實踐經驗作為理解學科的知識背景,學與用又不能結合起來,學生的積極性難以發揮,必使教學陷入枯燥乏味之中缺乏生機和活力,直接影響教學效果,而理論與實踐嚴重脫節,也必然導致培養的學生雖然滿腹經綸,卻只能紙上談兵,缺少動手實踐的能力。有調查表明,我國目前大學生中95%以上人的創新力資源并沒有得到很好的開發,他們在畢業后的較長一段時期難以進行各種創造發明活動。而這種只會死讀書本、不能學以致用的學生,是無法適應現代社會的需要的。因此,高校深化教育改革,積極推行創新教育已是勢在必行。
1、3教學手段落后,缺乏現代化教學工具的運用由于教學觀念相對滯后,沒有充分認識到利用現代化教學工具對提高教學效果的作用,也由于缺乏適應教學需要的各種資料、課件,再加上有部分教師還不能很好的掌握使用現代科學技術發展提供的各種先進教學手段的技術,如:電視教學、多媒體教學等。所以,教學中仍然是采用黑板+粉筆的古老的教學方式,手段比較落后。這樣的教育手段是不可能培養出適應現代教育的管理人才的。
2學校管理心理學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的改革為了使學校管理心理學走出困境,我們做了大膽的嘗試,對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了改革。
2.1變被動教育為主動教育,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積極性教育的根本目標是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教是為學服務的,學生才是教育的主體。為了調動學生的主體積極性,我們在教學中采用了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把講授法、提問法、討論法等多種方法結合起來,讓學生廣泛地參與到教學中,變過去的“一言堂”為現在的“群言堂”,使學生由被動的接受變為主動的吸取知識、探索知識。徹底改變以考分和掌握知識的多少作為衡量教育質量和學習成果的標準的觀念。
把教育的重點放在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上。
首先,我們根據學校管理心理學是一門多基礎的學科,學生在學習本學科之前已經積累了大量心理方面的知識,這些知識對本學科同樣適用的實際情況,進行了提問式教學。每次上課前都要求學生,預習下一節的內容并根據自己的知識經驗去理解,然后在課堂上用教師和學生互相提問的方式完成這部分內容的教學。既可以采用自己提問自己回答方式來引起學生注意;也可以通過老師問,請同學來回答,給學生提供創造性思維活動的機會;還可以鼓勵學生提問,由老師或同學回答。這樣的教學既可以互相取長補短,也可以培養學生敢于提出問題、善于提出問題、勇于獨立解決問題的良好習慣,使他們在不斷試圖提出問題、努力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形成科學的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
其次,對一些有爭議、重要的、或者學生難以理解的問題,在運用講授法講清基本的理論觀點之后,往往采用討論的方式讓大家各抒己見,積極參與,達到互相教育,共同提高的效果。這就改變了過去灌輸式教學中,學生往往被教師牽著鼻子走,教師講什么,學生就記什么,教師說怎么做,學生就怎么做的。被動的學習方式。在這里,教師的任務就是誘導學生思考問題、分析問題、闡述問題;激發學生去主動學習、主動探索、主動創新。所以教師只給學生提供思路,提供指導思想,具體學什么,學多少,怎么學都交給學生,由學生自己做主,所以學生自始至終必須以主人翁的姿態投入到學習中。
而學生一旦從心理上被動學習的定位上解放出來,他們的求知欲望和參與精神就大大增強,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就激發起來,許多學生也就逐漸養成了平時多積累、多觀察、多思考,帶著問題聽課的習慣,他們學習的主體積極性大大提高,由原來的“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
第三,在講授中注重啟發,變過去只注重傳授知識不注重培養能力的傾向,為注重教會學生學習,全面的培養學生的能力。我們正處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的更新周期越來越短,信息傳遞的速度越來越快。在這樣的時代里,企圖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里去接受無限的知識既不可能,也無必要。俗話說“授人一魚只供一餐之需,授人以漁則終身享用不盡”。
過去那種僅限于傳授已有知識的“再現型”教育,已經難以應付知識經濟時代瞬息萬變的知識和增長的局面,學校教育不可能、也沒有必要把全部知識教給學生,重要的是把最基本的最先進的知識教給他們,教給他們思維的方法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他們能夠一反三,善于探索新知識。所以,為了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我們把學重點放在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上,變傳授知識為培養能力,讓學生在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掌握獲得知識和創新知識的方法,即讓學生學會學習。
我們不僅培養學生敢于質疑的問題意識,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拘泥于教材上或老師所講的結論能提出獨到新穎的觀點和方法;還注重啟發學生富于想象,進行創新學習,使其在分析問題時,能通過自己獨立思考和探索,另辟蹊徑,有自己的獨到之處;也注意教給學生分析問題、思考問題方法。如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閱讀有關資料、查閱相關文獻、進行深入的思考,然后形成自己的觀點進行理論的創新,寫出小論文。再經過交流、討論、辯論,就可以使認識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最后,教師針對同學們的觀點進行總結,幫助大家進一步提高認識,使其把知識真正融會貫通,進入“自奮其力、自至其知”的境界,這就完全實現了由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的過渡。學生從只會順著老師和書本的思路學習,發展為能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觀點,甚至能發現老師講課、書本和文獻中的不妥之處,并提出自己的看法,這不僅激發了學生的主體積極性,也培養了開拓進取的創新精神。
正如《學會生存》中所指出“教師的職責現在已經越來越少的傳遞知識,而越來越多的激勵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職能以外,他將越來越成為一位顧問一位交換意見的參加者,一位幫助發現矛盾論點而不是拿出現在真理的人?!蔽覀兊慕虒W正向此目標努力,力求讓學生“學會學習知識,學會做人,學會做事”,歸根到底是使學生處于主體地位,培養其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以便將來在競爭日益加劇的社會中處于主導地位和有利地位。
2、2把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提高教學的實用性、操作性。學校管理心理學是應用性很強的學科,在教學中如何將理論觀點和實際應用結合起來是必須重視的一個問題。
為此,我們注重了對學生早期科學研究和實踐能力的訓練。我們主要采取了三種方式來解決理論與實踐相脫離的問題。其一,在教學中進行案例分析,通過具體事例引導學生把握理論,掌握方法;其二,讓學生走出校門到學校管理中去調查訪問進行社會考察,了解學校管理的實際問題,在獲得感性知識的基礎上,探索規律,檢驗理論;其三,請專家、學者及學校管理者圍繞學校管理中的熱點問題報告講學,展理論指導實踐的成功經驗,使學生加深對現實問題的思考,提高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這些活動不僅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也進一步提高了學生應用學校管理心理學的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優化了學生的素質結構。
另外,為了改變落后的教學手段,我們在教學中嘗試采用現代化的教學儀器和教學設備,利用計算機等各種先進的技術進行教學手段改革。
總之,我們經過了幾年的教學探索,在進行了一系列改革活動后,學校管理心理學的教學已經取得了明顯效果,從畢業生反饋回來的信息可以看出,新的教學模式對他們在實際的教育教學管理實踐十分有效,并可操作。這說明了學校管理心理學教學改革的成功。
參考文獻:。
[1]王磊,實施創新教育培養創新人才[j]。教育研究,1999(7)。
[2][美]吉爾福特jp著,唐小杰等譯。創造力與創造性思維新論[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科版),1990,(4)。
[3]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教育發展委員會編著:學會生存一一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1996:188.
[4]林崇德。創造性人才。創造性教育。創造性學習[j]。中國教育學刊,20xx,(1)。
摘要:為更好地深入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普及教育,開展各項心理教育活動便成了目前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當務之急。
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是時代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對培養高素質創新人才的必然要求。但是,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亟須認真加以解決,以推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健康發展。
目前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不容樂觀。一方面,大學生正處于身心全面發展的關鍵時期,容易引發較多的心理沖突。另一方面,雖然高校日益認識到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往往是雷聲大、雨點小,在大學生中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宣傳力度不夠、方法不當,心理健康教育方案不合理、難操作、措施難到位。各種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會因素交織在一起,極易造成大學生心理發展中的失衡狀態。心理素質差的人自然不能適應高速度、高科技、高競爭的環境,心理負荷沉重便容易導致各種心理疾病。由此可見,在當代大學生中,心理疾病正在蔓延,其增長速度之快,負面危害之大,已經引起了全社會的廣泛關注。
(一)心理健康可以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健康的心理品質是大學生全面發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將來走向社會,在工作崗位上發揮智力水平、積極從事社會活動和不斷向更高層次發展的重要條件。
(二)心理健康可以使大學生克服依賴心理,增強獨立性。大學生經過努力的拼搏和激烈的競爭,告別了中學時代、跨入了大學,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生活天地。上大學后,生活的環境改變使他們難以適應。因此,大學生必須注重心理健康,盡快克服依賴性,增強獨立性,積極主動適應大學生活,度過充實而有意義的大學生活。
(三)心理健康是大學生取得事業成功的堅實心理基礎。面對新形勢大學生要注意保持心理健康,培養自強、自立、自律的良好心理素質,鍛煉自己的社交能力、使自己在變幻復雜的社會環境中,作出適宜自己角色的正確抉擇,敢于面對困難、挫折與挑戰,追求更加完美的人格,為事業成功奠定堅實的心理基礎。
(四)心理健康利于大學生培養健康的個性心理。大學生的個性心理特征,是指他們在心理上和行為上經常、穩定地表現出來的各種特征,通常表現為氣質和性格兩個主要方面。氣質主要是指情緒反映的特征,性格除了氣質所包含的特征外,還包括意志反映的特征。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特征普遍表現為思想活躍、善于獨立思考、參與意識較強、朝氣蓬勃的精神狀態等等,這些有利于大學生的健康成長。
(一)創造良好的校園壞境。環境具有潛移默化的教育功能。優雅文明的校園環境,健康向上的文化氣息,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團結和諧的人際關系,濃厚活躍的學習氛圍,奮發向上的精神風貌,生機昂然的校園景象等無疑對大學生起著感化和陶冶作用。
(二)開設系統心理健康教育課。高校應正確認識思想政治理論課和心理健康教育課的重要地位,充分發揮課程的主渠道作用。要大力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教學質量,課堂教學要注重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參與其中,分析自身和同學中普遍存在的心理問題,探尋解決問題的正確途徑。
(三)注重專業師資培養工作。心理健康教育的質量,取決于教師的素質。心理教師要加強思想政治理論學習,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系統地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相關理論知識。只有這樣,才能在課堂教學中做到得心應手,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同時,學生管理工作者尤其是學生輔導員,更要加強思想政治理論學習和心理健康教育學習,要從思想和心理方面,了解學生,克服工作方式的單一性、教育過程的簡單化等問題,特別是對“問題學生”,不能簡單粗暴地加以批評。
(四)豐富和健全多樣的心理疏導方式,靈活運用多種教育方法。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深入到大學生中去,通過班會、走訪學生宿舍、和學生談心等形式,引導學生自省,讓學生客觀清醒地認識自己所處的環境以及自己的優勢與劣勢,明確需要努力的方向。另一方面,要改進過去心理咨詢坐等大學生上門的方法,主動、公開、廣泛地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理論聯系實際,防患于未然。
(五)加強大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學校也應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課外實踐活動,使課堂教育與課外教育有機結合,達到增強大學生心理健康素質的目的。大學生通過社會實踐,可以學到書本中、課堂上體驗不到的知識。社會實踐有利于培養大學生的責任心和實踐動手能力,有助于走上社會后人生價值的實現。因此,要創造各種機會讓大學生走出書本,走向社會,學會生存,懂得生活,了解別人,融洽人際關系,強化心理受挫的能力和戰勝困難的能力,以飽滿的精神去迎接時代的挑戰。
綜上所述,心理因素是影響大學生成才的重要因素,只有心病心治,師生共同努力,讓大學生身心健康,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才能使有心理問題、心理障礙、心理疾病的學生走出陰霾,擺脫困境,以積極的心態、健康的情緒去面對各種挑戰。因此,高校德育教師和思想政治工作者都要研究掌握大學生的心理特點,在教育過程中,注意大學生的心理導向,培養他們的心理品質,完善他們的人格,促進他們綜合素質的提高,適應社會多元化發展。
參考文獻。
[2]陳素紅,胡小紅,張西.加強獨立學院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和諧校園建設[j].中國論文中心,2009(11)。
早在1994年,中共中央就以下發文件的形式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表現出了重視,并在文件中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具體的要求。而1999年召開的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中,又明確指出了要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此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作為教育工作的一項重要的內容被延續下來,并不斷獲得黨和政府的支持。
心理健康教育從國外傳入我國之后,逐漸取得了一些發展。而隨著社會的發展變化,大學生所面臨著的壓力也越來越大、越來越多,由此,一些心理問題不斷產生。在這種情況下,我國高校逐漸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表現出了重視,并通過開展一系列的教育專題活動來推動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目前,許多高校已經設立了心理健康咨詢中心,設立了心理健康教育專業,這些都表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中正陸續開展。
很多高校在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認識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認為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得到進一步的研究。對此,一些高校在總結工作經驗的、利用當前工作方法的前提下,做出了探索性的舉動,深入探討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徑與新方法。
雖然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在經歷了十幾年的發展歷史之后逐漸被高校教師及領導認可,但是一些認識上的誤區仍然存在。一些教師和領導認為心理健康教育是學生管理人員和學生心理輔導人員的責任,與自己的關系不大,而另一些教師和領導則對學生的自我調節能力估計過高。在這些錯誤的認識的影響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實際工作沒有得到落實。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門對心理學專業知識和實踐技能要求比較高的學科,然而,目前的情況是許多高校雖然開設了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但是擔任教師的人并沒有受過專業的訓練,教職往往是由其他學科的教師兼職。而這種師資力量上的不足則導致心理健康教育教學質量沒有保障。
家庭成員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將直接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產生影響,而社會的動態變化則間接影響到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由此可見家庭和社會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性。然而,當前的情況是,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高校對家庭及社會的關注比較少,并且也不注意將二者聯系起來利用二者的影響力,導致家庭與社會力量的功能沒有得到發揮。
3.1轉變觀念。
針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化的問題,高校應當轉變觀念,破除思想誤區。一方面,有必要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進行強調,讓師生都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在提高學生心理素質、增強學生的抗壓能力方面的作用,并糾正只有精神出現異常的人才需要進行心理輔導的觀念。另一方面,在心理教育工作中,要樹立教育為主、心理治療為輔的教育理念,重視絕大多數學生的而非個別有心理問題的學生的心理健康情況。
針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師資力量比較薄弱的問題,高校應當做出以下幾點改進:其一,組建專業的師資隊伍,選聘和培養專兼職心理輔導人員,從而使心理輔導專兼職教師能夠獲得資格證書,并擁有扎實的心理輔導技能;其二,選拔并培養與大學生輩分相同的心理輔導員,使學生能夠更容易接受心理輔導員的安慰、鼓勵、勸導與支持。
針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忽視了家庭與社會的配合的問題,高校應當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解決。一方面,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要重視學生家庭環境的影響力。如果家庭環境比較壓抑或者過于輕松,心理輔導員要及時與家長進行溝通,并做心理健康教育知識的普及工作,從而幫助家長改變一些不合適的教育方式,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另一方面,在心理教育工作中,要營造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的社會環境,無論是教育部門、文化部門還是新聞媒體部門、廣播影視部門,都要關注與支持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為他們提供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以及豐富的精神食糧。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國高校教育體系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學校及相關教育部門要對此加以重視,并做出實質性的努力,從而使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落到實處,發揮作用。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和廣泛運用,在當下“互聯網+”的時代,人們的生活、學習和工作的方式正在被互聯網影響并改變著。網絡心理咨詢作為現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種新手段,是對以往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咨詢的挑戰。探討這一新的手段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的運用進行,從而發現問題并提出對策及發展方向,以期豐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提高其針對性和有效性。
網絡心理咨詢;大學生群體;思想政治教育。
作為現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種輔助手段,網絡心理咨詢是對以往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咨詢的挑戰和機遇,它豐富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提高其針對性和有效性。
1.什么叫網絡心理咨詢。高校網絡心理咨詢就是指從事高校學生心理咨詢的人員借助網絡資源,運用心理咨詢知識對在心理適應方面出現問題并企求解決問題的在校大學生給予心理層面的指導和幫助的過程,通過線上即時或非即時的互動達到疏導學生心理問題的目的的一種咨詢方式。
2.網絡心理咨詢在幫助來詢者中的作用。大學生群體在高校的生活學習狀態是相對封閉的開放狀態。很多高校為了安全穩定的校園環境,一般對大學生的管理實行外嚴內松政策,即在校園內是寬松自由的,但出入校園還是有規章制度的約束,例如門徑登記制度、宿舍晚歸制度等,這使得大部分學生有一定的約束感。剛入學校的新生,因為遠離家鄉和父母,適應性問題的煩惱是必然會有的,這個時候就需要高校開展相關的心理輔導和幫助。但是,現在的高校里專職從事心理輔導的教師很少,條件和設備限制了小范圍的一對一或者一對多的心理輔導的可能,網絡心理咨詢的運用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一困局,在網絡上發布相關的自我緩解知識和方法,可以達到有效的心理疏導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幫助受困學生緩解負面情緒;
(2)幫助受困學生正確認識自我并接納現實環境;
(3)幫助受困學生恢復對生活的希望;
(4)幫助受困學生用建設性方式走出困境。
3.網絡心理咨詢服務對象的特點。網絡心理咨詢的服務對象一般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正?;壕W絡咨詢所服務的對象是沒有器質性變化的正常人,但在生活學習中有各種煩惱,情緒低落有明顯的心理矛盾和沖突的學生。對于高校大學生來說,大部分新生都有類似的狀態階段,他們雖沒有明顯的神經方面的器質性病變,但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擾和苦惱,已經影響了他們正常的生活學習,甚至人際關系等。據調查,90%左右的大學生都有過心理困擾的經歷。
(2)多樣性:咨詢的對象他們的目的各不相同,有的是為了做心理咨詢,有的也許只是為了了解一些心理學知識或信息,他們并沒有出現心理困擾和不適應,這與傳統的面對面咨詢———來訪者有心理困擾并出現一定程度的心理沖突———的服務對象不同。
(3)隱匿化:網絡心理咨詢的對象是虛擬世界的,他們提出的咨詢問題存在真實和非真實性,需要咨詢人員辨別,并針對個別差異進行分析,針對咨詢對象個人心理現實給予幫助。
有研究者認為,網絡心理咨詢的優勢是:
(1)匿名性;
(2)開放便捷,信息豐富;
(3)靈活自由和高效率;
(4)有利于自我反省和認真思考;
(5)有助于咨詢案例整理、存儲和資料查詢。網絡心理咨詢打破了傳統媒介傳播的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具有匿名性、虛擬性、即時性、開放性、平等性等特點。
網絡心理咨詢服務主體的隊伍構成應由網絡技術團體、“朋輩輔導”學生團體、專業心理咨詢師團體三部分組成,而且這三個團體的功能層層遞進。但在實際操作中,高校很難保證三個團體同時配備,往往帶來咨詢效果不理想、咨詢隊伍不穩定的現狀。存在以下一些困境:
1.網絡心理咨詢在我國高校尚處于初步發展階段,自身缺乏系統的理論支持和豐富的實踐運用,它的可行性、有效性、倫理性等問題都有待進一步論證。
2.大學生對網絡心理咨詢的認知存在偏差。目前,我國高校中心理咨詢還是處于弱勢,對于網絡心理咨詢方式更是支持使用者不多。一方面,大學生們缺乏意識,不相信心理問題靠談談話就能解決,更何況網絡是虛擬的,網絡心理咨詢更無法給予自己必要的幫助;另一方面,大學生對它期望過高,希望通過幾次交談就能達到解決心理問題目的。如果沒有達到自己預期的目標,將馬上否認其效果;再則是過分依賴互聯網,長期將網絡心理咨詢作為唯一的宣泄與求得心理幫助的途徑,甚至還會演變為網絡依賴癥。
3.高校網絡心理咨詢服務的廣度和深度有待進一步提高。高校的網絡心理咨詢是為了解決存在于大學生中的各種心理適應問題,并且輔助與高校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另一新途徑。在廣度上是指網絡心理咨詢服務的群體數量,而在深度上是指網絡心理咨詢的有效性。
在現實的運用中,網絡心理咨詢常受到一些客觀因素影響,如網絡技術、咨詢師不夠、電腦數量等,從而使其服務遠不能滿足廣大受困學生的需要。同樣,因為咨詢師資源的缺乏,一個咨詢師可能要同時服務于多個受困學生,咨詢師的服務質量和有效性就大打折扣了。
網絡心理咨詢是互聯網時代新型的一種咨詢方法,其發展尚在探索期,技術和方法均不成熟,但它是符合現代大學生的信息交流習慣的,且能夠有效消除時空限制。所以說,網絡心理咨詢發展空間較大,是未來心理咨詢發展的趨勢。網絡時代下高校大學生心理問題多元化,心理咨詢需要這一新咨詢方法的介入,與傳統面對面的咨詢方法并駕齊驅,為高校網絡心理咨詢的提升做出更大貢獻。
[1]邱芬,王翔。我國高校網絡心理咨詢的現狀調查及分析[j].科技廣場,2009,(10).
[2]盧愛新。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發展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07.
在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浪潮下,社會各界對高校人才培養的'需求逐年提高,這無形中給高校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和政治素質的教育帶來很大的壓力,但由于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現在各大高校多采用《形勢與政策課》的形式,向高校大學生講授我國現階段的所處的經濟水平以及國家近期所實行的方針、政策,只在乎于“教師講授、學生聽課”的形式,從而導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脫離實踐,脫離生活,脫離學生,更脫離了大學生心境的培養,阻礙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與提高。
現代高校大學生大多都是家里的獨生子女,處于家庭的核心位置,備受家庭長輩與父母的疼愛,這也衍生了許多專屬于他們90后大學生的性格特點,如任性、敏感、自我為中心、情緒化等,抗挫折能力較弱,心理素質較差,且現代高校大學生身心尚未全面發展,分辨能力較弱,當面對外界無益誘惑時,多數大學生往往會選擇錯誤或者極端的方式解決問題,此時,就凸顯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由于我國現階段教育發展的不平衡性,只有少部分高校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作為重點在大學生日常教育中展開,其余多數高校僅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作為輔助教育,以社團以及大學生主動參與的形式展開,且專職教師較少。由此可見,現代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與完善有待提高,兩者必須有機契合,才能更好的培養出優秀的現代大學生。
首先,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補充思想政治教育之不足。眾所周知,現在各大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多流于形式化,教育形式較為枯燥,這使得培養出來的大學生越發的走向書呆子的道路,政治立場堅定,道德也很良好,但是在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與交流上卻存在許多問題,面對突如其來的挑戰或者變故,抗打擊能力較低,情緒失控等,諸如此類的心理的“疾病”就會纏繞過來且短時間內不能自行消失。因此,為了扭轉如今高校大學生的這種現狀,我們必須明白,在對大學生進行正常的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必須要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機契合,使他們能夠在健康的心理狀態下學習思想政治,更好的融入大學生活。其次,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之實效性?,F代社會中各大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多為采用《形勢與政策》的授課形式展開,多為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講解,較為呆板,而隨著社會潮流的不斷變遷,如此教育模式已無法適應眼前飛速發展的社會了,所以,現在開始有必要改變這種教育模式,充分了解現代大學生們的思想動態、心理狀況,豐富教育內容與形式,擺脫“教師在上,學生在下”的心態,以平常心與大學生進行溝通交流,解放思想包袱,敞開心扉,從而提升大學生的思想政治覺悟。
(一)改變單一的教育模式。
在新時代背景下,高校大學生的培養必須重視全面發展教育,以提升大學生的整體素質水平。對于高校教師而言,必須完全了解與認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之間的契合,良好的政治素養、思想品德,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前提,同時,良好的心理狀態,也是政治立場堅定、道德品質極為重要的心理前提。將兩者有機契合,在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注入心理健康教育,改變單一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豐富心理健康教育形式,更好的為大學生服務。
(二)建立雙重角色教師隊伍。
在現代高校教育的基礎上,將兩者的有機契合,首先必須加強高校教師隊伍建設,逐漸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覺悟,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指引大學生如何解決其所面對的思想問題,提高心理承受能力,改善心理狀態。而如今高校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之間的契合效果不佳,主要原因在于高校教育中,雙重角色教師隊伍缺乏,因此,建議在高等院校的教師培訓過程中,有必要開設一門集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為一體的課程,將兩者有機契合,培養一支具有高素質、高水平的雙重角色的高校教師隊伍,進而培養出身心和諧、健康向上、具有優良思想道德品質與政治素養的當代大學生。
摘要:為更好地深入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普及教育,開展各項心理教育活動便成了目前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當務之急。
關鍵詞: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是時代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對培養高素質創新人才的必然要求。但是,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亟須認真加以解決,以推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健康發展。
目前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不容樂觀。一方面,大學生正處于身心全面發展的關鍵時期,容易引發較多的心理沖突。另一方面,雖然高校日益認識到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往往是雷聲大、雨點小,在大學生中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宣傳力度不夠、方法不當,心理健康教育方案不合理、難操作、措施難到位。各種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會因素交織在一起,極易造成大學生心理發展中的失衡狀態。心理素質差的人自然不能適應高速度、高科技、高競爭的環境,心理負荷沉重便容易導致各種心理疾病。由此可見,在當代大學生中,心理疾病正在蔓延,其增長速度之快,負面危害之大,已經引起了全社會的廣泛關注。
二、加強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
(一)心理健康可以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健康的心理品質是大學生全面發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將來走向社會,在工作崗位上發揮智力水平、積極從事社會活動和不斷向更高層次發展的重要條件。
(二)心理健康可以使大學生克服依賴心理,增強獨立性。大學生經過努力的拼搏和激烈的競爭,告別了中學時代、跨入了大學,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生活天地。上大學后,生活的環境改變使他們難以適應。因此,大學生必須注重心理健康,盡快克服依賴性,增強獨立性,積極主動適應大學生活,度過充實而有意義的大學生活。
(三)心理健康是大學生取得事業成功的堅實心理基礎。面對新形勢大學生要注意保持心理健康,培養自強、自立、自律的良好心理素質,鍛煉自己的社交能力、使自己在變幻復雜的社會環境中,作出適宜自己角色的正確抉擇,敢于面對困難、挫折與挑戰,追求更加完美的人格,為事業成功奠定堅實的心理基礎。
(四)心理健康利于大學生培養健康的個性心理。大學生的個性心理特征,是指他們在心理上和行為上經常、穩定地表現出來的各種特征,通常表現為氣質和性格兩個主要方面。氣質主要是指情緒反映的特征,性格除了氣質所包含的特征外,還包括意志反映的特征。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特征普遍表現為思想活躍、善于獨立思考、參與意識較強、朝氣蓬勃的精神狀態等等,這些有利于大學生的健康成長。
三、對如何處理好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思考。
(一)創造良好的校園壞境。環境具有潛移默化的教育功能。優雅文明的校園環境,健康向上的文化氣息,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團結和諧的人際關系,濃厚活躍的學習氛圍,奮發向上的精神風貌,生機昂然的校園景象等無疑對大學生起著感化和陶冶作用。
(二)開設系統心理健康教育課。高校應正確認識思想政治理論課和心理健康教育課的重要地位,充分發揮課程的主渠道作用。要大力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教學質量,課堂教學要注重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參與其中,分析自身和同學中普遍存在的心理問題,探尋解決問題的正確途徑。
(三)注重專業師資培養工作。心理健康教育的質量,取決于教師的素質。心理教師要加強思想政治理論學習,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系統地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相關理論知識。只有這樣,才能在課堂教學中做到得心應手,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同時,學生管理工作者尤其是學生輔導員,更要加強思想政治理論學習和心理健康教育學習,要從思想和心理方面,了解學生,克服工作方式的單一性、教育過程的簡單化等問題,特別是對“問題學生”,不能簡單粗暴地加以批評。
(四)豐富和健全多樣的心理疏導方式,靈活運用多種教育方法。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深入到大學生中去,通過班會、走訪學生宿舍、和學生談心等形式,引導學生自省,讓學生客觀清醒地認識自己所處的環境以及自己的優勢與劣勢,明確需要努力的方向。另一方面,要改進過去心理咨詢坐等大學生上門的方法,主動、公開、廣泛地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理論聯系實際,防患于未然。
(五)加強大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學校也應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課外實踐活動,使課堂教育與課外教育有機結合,達到增強大學生心理健康素質的目的。大學生通過社會實踐,可以學到書本中、課堂上體驗不到的知識。社會實踐有利于培養大學生的責任心和實踐動手能力,有助于走上社會后人生價值的實現。因此,要創造各種機會讓大學生走出書本,走向社會,學會生存,懂得生活,了解別人,融洽人際關系,強化心理受挫的能力和戰勝困難的能力,以飽滿的精神去迎接時代的挑戰。
綜上所述,心理因素是影響大學生成才的重要因素,只有心病心治,師生共同努力,讓大學生身心健康,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才能使有心理問題、心理障礙、心理疾病的學生走出陰霾,擺脫困境,以積極的心態、健康的情緒去面對各種挑戰。因此,高校德育教師和思想政治工作者都要研究掌握大學生的心理特點,在教育過程中,注意大學生的心理導向,培養他們的心理品質,完善他們的人格,促進他們綜合素質的提高,適應社會多元化發展。
參考文獻。
[2]陳素紅,胡小紅,張西。加強獨立學院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和諧校園建設[j]。中國論文中心,20xx(11)。
受升學指揮棒的影響,應試教育過多關注學生的考試成績,考試成績主要反映學生智力因素的發展變化情況,對非智力因素卻較少涉及,這使得學生的全面素質發展成了能力素質“一枝獨秀”的狀況。誠實、善良、助人、守約、踐諾等對學生成人影響很大的良好素質,因不能被數量化、標準化而沒能納入考試評價系統,處于社會、家庭、學校關注焦點的邊緣,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觀體驗和感受得不到應有的關注和關心,學生好的表現,被視為應該的正常行為,教師較少給予及時的褒獎。沒有正面積極的強化,學生既缺少快樂的成就體驗,也沒有總結和鞏固正確行為范式的積極性。
學生的嘗試錯誤因為教師的急于求成而被放大,犯錯招來的尖銳批評等消極刺激象一塊重石壓得學生失去自信甚至自尊,這些消極情緒憋在學生心里不能及時有效的排解,使得大多數學生體驗不到學習的樂趣。特別是在高中階段,學生的習慣養成主要是在高考強大壓力下形成的。進入大學后原有的外在壓力消失了,在強大壓力下“養成”的習慣發生蛻變,自由散漫的現象大量出現,諸如遲到、逃課、上網游戲、吸煙喝酒。大學中,利益驅動的誘導方式仍然明顯,考證、考級、考研和考公務員等應試性培訓,多有急功近利性質;大學生習慣養成教育往往不在教學規劃之列。有關調查顯示,“90后”大學生對自己的發展目標有初步計劃的占83.2%,但認為自己不能夠堅持的則占50.3%,課余時間選擇上網的學生占60.8%。這說明大學生習慣養成教育效果仍然不夠理想。
1.2、教學過程“心育”不足使大學生習慣養成缺乏快樂。
教學目標是通過師生有效的交往達成的。師生的有效交往建立在教師對學生的尊重、信任基礎上,通過心靈相通、情感共鳴實現知識、技能的傳承。受應試教育影響,教師習慣于糾正學生的錯誤、以學習成績評價人。教師對學生的正確行為“視而不見”,以成績評價人“只見樹木不見森林”,這樣做使得學生心靈得到的“挫折”多,而自豪、驕傲少。有助于學生主動、自覺發展的積極體驗被頻繁的消極體驗“淹沒”,這種痛苦多快樂少的情感體驗消解了學生發展自己的夢想和激情,教師灌輸的正確理念成為無根之木,不能進入學生的心理世界內化為自律的指南。
1.3、片面約束使大學生習慣養成動力不足。
教育的管理功能被認為是教師對學生行為的約束。
一是“懲罰式”教育。為了使學生“吃一塹長一智”,教師習慣以懲罰代替教育。
二是“看管式”教育。為了“不出事”,給學生規定了諸多“不許做的行為”,對學生的心理需要往往缺乏應有的關照。這樣的限制并不能促進學生積極行為的產生。
1.4、不良氛圍使大學生習慣養成缺乏支持。
積極心理學重視社會組織系統對個人積極心理品質形成的作用,社會法律法規、道德風尚、家庭、學校、社區等局部環境都是社會組織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社會組織系統育人功能的弱化主要表現在:
二是高校沒有形成習慣養成教育的環境氛圍。相關部門一般沒有針對學生習慣養成教育的系統規劃,教師沒有發揮應有的育人作用。調查顯示,75.6%的高校只是要求教師教好書,傳授專業知識和培養學生科研能力,并不規定或者不強調老師的育人任務。
近年來,大學生群體中由于心理問題造成的個體行為偏差不斷增多,從事心理輔導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在接受校報記者采訪時指出:目前我院大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呈增多趨勢,眾多誘因導致大學生中出現了心理弱勢群體,如何幫助“天之驕子”們遠離“郁悶”,保持健康心態,應該受到學校各部門的關注和重視。
1946年第三屆國際心理衛生大會提出的心理健康標準有以下四個方面:(1)身體、智力、情緒十分協調。(2)適應環境,人際關系彼此謙讓。(3)有幸福感。(4)在職業工作中,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過著有效率的生活[4]。另外,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馬斯洛和麥特曼提出了心理健康的10個標準:有充分的安全感;充分了解自己,并能對自己的能力作恰當的估計;生活目標,理想的確定要切合實際;與現實環境保持接觸;能保持個性的完整和諧;具有從經驗中學習的能力;能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適度的情緒控制和表達;在不違背集體利益的前提下,有限度的發展個性;在不違背道德規范的情況下,適度滿足個人的基本需要。部分國內心理健康教育專家認為心理健康應該包含以下幾點:
保持對學習較濃厚的興趣和求知欲望;保持正確的自我意識,恰當的接納自我;協調和控制情緒,保持良好的心境;保持和諧的人際關系,樂于交往;保持完整統一的人格品質,培養健全人格;保持良好的環境適應能力,正確認識環境,并處理個人與環境的關系;心理行為符合年齡特征。
有研究表明心理問題的產生是與眾多因素相關的。如個人因素、家庭因素、社會因素等。就大學生而言,其主要誘因有以下幾點:
學習與生活的壓力。大部分大學生都曾感到學習的壓力,但長期處于高度學習緊張的狀態下,極可能導致強迫、焦慮甚至是精神分裂等心理疾病。目前,我校在校生中約15%是貧困生,其中4%—6%是特困生。調查表明,45%以上的貧困生認為自己承受著巨大的學習、生活壓力,造成較大的心理困擾,而且不懂得如何緩解。
情感困惑和危機。情感問題能否正確認識與處理,已直接影響到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眾多個案表明,因戀愛所造成的情感危機,是誘發大學生心理問題的重要因素,有人因此走向極端。
對獨生子女教育不當造成的后遺癥。獨生子女群體已成為當前大學生的主體,長期以來對他們教育不當是導致大學生心理問題頻發的又一誘因。專家指出,任性、自私、不善交際、缺乏集體合作精神等不良習性,不但易使大學生誘發心理疾病,甚至使人產生暴力傾向和行為。
角色轉換與適應障礙。該情況頻頻出現在大一新生中,這種不適應如果得不到及時調整,便會產生失落、自卑、焦慮、抑郁等心理問題,有的學生還會因長期不適應而退學。
交際困難造成心理壓力?!帮L聲雨聲讀書聲,我不吱聲;家事國事天下事,關我何事?”“宿舍里面不吭氣,互聯網上訴衷腸?!边@些順口溜反映了相當一部分大學生的交際現狀?,F代大學生的交際困難主要表現為不會獨立生活,不懂如何與人溝通,缺乏交往的技巧。有的同學有自閉傾向,不愿與人交往;有的同學為交際而交際,隨波逐流。
家庭及外界環境的不利影響。比如不當的教育方式、單親家庭及學校環境的負面影響、消費上的浪費攀比、對貧困生的歧視、學習節奏過于緊張等。
教育部調查顯示,因各種心理障礙或心理疾病而休學、退學的大學生已經占休學、退學總人數的50%左右,我校也存在此種情況。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不但與大學生自身缺乏心理健康常識有關,也與整個社會的發展變化、急速轉型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
大學新生最易受“心理斷乳期”困擾。據中國青年報報道,一位心理學家近期在上海、北京、廣州完成的大規模心理癥狀自評查測結果顯示,大學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普遍低于全國成人正常水平,著重體現在人際關系敏感、強迫癥、焦慮、恐懼等癥狀。研究人員還發現,來自外地的新生心理健康狀況普遍比內地生差。調查報告認為,大學新生離開自己所在地區或學校,到另一個陌生的環境求學,地域文化和生活環境的差異,使他們極易處于心理應急狀態,存在的心理適應問題相對較多,反應出來的心理和情緒問題也比較突出。這些心理問題突出表現在三個方面:
3.1自我意識的模糊與困惑。我校在新生心理狀況調查中發現,23%的學生對如何發揮自己的優點和克服缺點感到迷茫,有一部分進入大學后感覺自己一無是處,事事不如人,產生自卑心理;有些學生認識自己不足,但又不知道如何突破自我。心理輔導中心的老師指出,在大學階段,新生的個體自我意識逐步增強,但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他們并沒有形成關于自己的穩固形象,看問題往往片面主觀,加上心理的易損性,一旦遇上暫時的挫折和失敗,往往灰心喪氣,怯懦自卑。調查還發現45%的新生特別關注周圍人給予的評價,以致對自我評價發生動搖。
3.2環境改變與心理適應障礙。調查中有42%的學生反映,由于環境的改變,自己出現了矛盾、困惑心理。其中一部分學生表現出對現實的失落感。中學教師總是把大學描繪成一個“人間天堂”,學生也將考大學作為唯一和最終的目標來激勵自己。但跨入大學校園后,發現事實并非如此,一部分學生還發覺身處高手如云的新集體內,昔日那種“鶴立雞群”的優越感蕩然無存,失落感由然而生;另有一部分學生表現出對專業學習的困惑。與中學相比,大學學習更具有自主性,靈活性和探索性。有些學生感覺突然從中學的嚴格管教中“松綁”,但又不知如何安排學習,以致心中憂郁、焦慮;還有一部分學生表現出對生活環境的不適應。進入大學后,由原來依賴父母的小家庭過渡到相對自立的大學集體生活,心理上產生一種孤獨、空洞感。
3.3人際交往困難。調查中35%的學生有人際交往方面的心理困惑,有些學生表現為人際敏感,在與他人交往過程中,經常發生摩擦、沖突和情感損傷,引起孤獨感、壓抑和焦慮;有些學生缺乏人際交往技巧,譬如語言表達能力較差,所以害怕與人溝通,把自己的內心情感世界封閉起來。這些學生經常處于要求交往而又害怕交往的矛盾之中,很容易導致孤獨、抑郁或自卑。還有些學生因為性格上的不合群,在新同學中不被理解而遭排斥,其中一部分人便獨來獨往,不與他人接觸,久而久之就產生一種受冷落或性格孤僻、粗暴等心理傾向。
4.1建立一個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環境。
大學生的心理健康離不開良好的教育環境,離不開學校和老師的關懷和教育。學校應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給予高度重視,為新生營造一個樂觀、積極向上、尊重、友善、寬容、朝氣蓬勃的心理健康教育環境,這對于一個新生的心理健康有著很大幫助。新生入學后,可以通過報告、座談會等活動,向學生講述大學與中學的不同之處,可能遇到的問題和困難,提高心理預測力。帶領學生盡快熟悉校園生活,組織有意義的集體活動,促進同學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對思想出現波動的同學,對癥下藥,幫助他們解決問題,給予集體的溫暖。
4.2開展多種形式的新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做好心理咨詢的宣傳工作,讓廣大學生掌握咨詢的途徑和方式。如果新生了解了心理咨詢的作用,他們可以主動去心理咨詢,在輔導老師的引導和幫助下,可以較快地緩解心理壓力。建立新生心理檔案,進行跟蹤調查,進行心理危機干預,并開設心理選修課,舉辦心理講座、心理沙龍,出版心理健康讀物等。
4.3拓寬思路、發揮橫向渠道的育人功能。
過去的教育渠道主要是由學校到學院再到班級。由于學分制的推廣和公寓制的實行以及不及格率的產生,大學生的班集體觀念淡化,責任心不強,只關心自己的事情。加強新生的心理,必須拓寬思路,開辟新的渠道,充分發揮中立渠道、平行渠道、科研渠道等橫向渠道的育人功能,使新生能夠多參與有益的課外活動、社團活動中,促進學生之間的溝通,增進他們之間的友誼。通過“思想道德修養”課的學習,讓新生了解大學集體生活、學習和人際交往的特點,以及心理適應不良的表現、原因和對策,引導他們盡快完成從中學到大學的角色轉換,培養他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務的能力。
4.4加強學生的自我保健教育。
“心病還得心藥醫”。最好的心理醫生就是運用心理學技巧幫助病人發掘心理潛能,解決心理沖突、矛盾,達到心理健康。心理問題的解決是一個積極的自我錘煉的過程,從這一意義來說,每個人都應該成為自己的心理醫生。因此我們要引導學生加強自我保健,讓他們成為自已的心理保健醫生,有意識地進行自我心理調適,培養良好的個性,保持自信、樂觀、坦誠、堅忍不拔的心理品格。
總之,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高校改革的步伐加快,高校學費的增加與就業體制的改革等問題,對大學生的影響逐年加大,尤其對大學新生,經濟壓力和心理壓力日益增大,昂貴的學費、環境的改變、人際關系、學習興趣等很多問題困擾著這些脆弱的心靈。如果不及時調節,會出現心理適應障礙,甚至導致心理疾病,嚴重地阻礙他們順利完成學業。全院師生員工都應充分認識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積極采取有效措施使大學生擺脫心理困境,恢復心理平衡,增強他們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及對挫折的承受能力,全面提高我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文章集中討論了人格與品德、心理咨詢與德育、心理咨詢與德育工作者得角色沖突與統一等問題。心理咨詢與德育從不同的角度促進個體人格的完善和品德的發展,具有促進個體素質全面發展的共同目的。心理咨詢有著不容忽視的德育功能,但心理咨詢與德育依據的理論、運用的方法、涵蓋的內容及運行的機制等存在差異。心理咨詢與德育工作者之間往往存在角色沖突而使兩者不能有機地結合。為此,必須加強心理咨詢與德育之間的朕系,以豐富德育的內涵,提高德育的效率。
近幾年來,我們逐步體會到,德育要與心理咨詢有機地結合起來,豐富其內涵,擴展其功能,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為此,我們建立了心理測試咨詢中心,研究了心理測試咨詢在德育中的作用,并取得了一定成果。然而,正像“心理學”不同于“德育學”一樣。心理咨詢畢竟不是德育,能否在認識上明晰兩者之間的聯系與區別,對于能否成功地完成教育任務,特別是德育工作者能否提高德育的科學性和有效性是十分必要的。但目前在德育與心理咨詢的關系上至少存在著兩個誤區,既心理問題德育化和德育問題心理化。
長期以來,很多人是把心理與思想品德問題混為一談的,沒有弄清兩者之間的區別與聯系。因此在德育中,容易把心理問題當成思想品德問題來處理,導致了心理問題的德育化。其主要原因是:
(1)長期以來,人們的生活水平不高,把主要注意力放在溫飽問題上。心理問題沒有受到關注。甚至有人認為心理咨詢是現代社會的奢侈品,就像“休閑文化”是發達地區的奢侈品一樣。
(2)過分強調政治,往往把人們的一切心理問題都看作是思想覺悟和政治觀念問題,不能科學和客觀地認識和對待心理問題。
(3)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容易把個體的動機和需要簡單地看出對物質利益的追來,而忽視社會變革給人們內心世界帶來的振蕩和不安。
(4)對人的素質要來上只重視思里覺悟、知識水平,而忽視了人們心理素質的提高,往往把心理問題歸結為品德問題,甚至把心理疾病同思想認識上的錯誤混為一談。這就導致教育工作者面對學生心理問題時往往束手無策或事倍功半。
但近年來隨著心理咨詢工作的開展,有些人又過分夸大了心理咨詢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認為心理咨詢應該完全代替德育,導致德育問題心理化。隨著心理咨詢熱的不斷升溫,一些人認為傳統的德育工作已經過時,提出心理咨詢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條嶄新道路”,是“思想政治工作科學化的一種新形式”,并由此片面地把學生的思想品德問題與心理問題等同起來,主張用心理咨詢代替德育,用心理咨詢取代傳統的思想教育方式。這就導致德育工作矯枉過正。偏離了正確的方向。
以上有關心理咨詢與德育關系的兩種認識偏向。對于促進學生健康成長與全面發展是不利的,必須在理論上加以糾正。而這首先涉及到的是對人格與品德這兩個基本概念的界定及其關系的認識問題。
1、人格與品德。習慣上,我們認為心理咨詢是解決人格問題,而德育是解決思想品德問題。在心理學與教育學中,人格一詞雖然廣泛使用,但卻很難為之下一個確切的定義。本文傾向于將人格定義為“個體在適應客現環境時所顯示的獨特個性”,此個性是在環境、遺傳、教育等因素相互作用下形成的個體的心理傾向和各方面的特征。一個人的人格只有一種,但組成人格的心理傾向和特征卻有很多??晒┟枋龅娜缛说呐d趣、動切、需要、幻想、信仰、世界觀、性格和能力等。而思想品德通常指個體的內在政治、社會信仰、世界觀、道德觀及法律意識等等。人格與品德是既有聯系但又有區別的兩個范疇。
(1)它們都指個體內在素質因素,都是客觀世界在人腦中的主觀能動的反映,二者均屬于心理現象的范疇。雖然這種反映包括一些共同的要素,如信仰、理想、信念、世界觀等,而且這些要素所包含的主要意義相同,但反映的包彩卻是有差別的。反映思想品德的客觀事物偏重于一定社會或階級意識。如社會主義的學校要求學生必須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具備辯證唯物主義思想、社會主義道德規范和法律意識等,而我們在研究人格結構時,卻并未強調個體所處一定社會的階級利益、政治背景多與社會意識相聯系的杜會傾向因素。如《卡待爾十六種個性因素》測試。對于“樂群性”個性特征的測試,某些學生表現的緘默、孤獨、落落寡合、處事謹慎等;也有些學生外向、熱情、合作隨和、適應能力強等。從這些特征中我們無法知道個體的政治立場、思想和道德狀況如何,一個緘默孤獨和一個外向熱情的孩子都可能是熱愛祖國的。
(2)它們雖然都有優劣或好壞之分,但二者的具體標準存在差別,同時又具有統一性。如我們在講人格健康的標準時,一般強調個體了解自我,接納自我,能體驗自我存在的價值;能正視現實,接納他人,能協調控制情緒,心境良好;對社會有責任心;具有積極向上的,現實的人生目標;心地善良,對他人有愛心;有獨立、自主的意識等等。我們講品德(道德品質)的標準時,一般指個體的政治素質、思想素質和道德素質。政治素質包括鮮明正確的政治立場、政治觀點、政治態度和政治行為;思想素質包括社會主義的思想覺悟和共產主義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道德素質包括社會主義職業道德和生活道德等等。因此,思想品德著眼于社會、國家和時代的任務,而人格內容強調人與自身、人與他人等。因此。思想品德著眼于社會、國家和時代的任務,而人格內容強調人與自身、人與他人的關系等。相對來說,品德更強調個體的社會屬性,而人格更強調個體的自然屬性。但二者又有統一性,是表現在同一個體身上的不同素質待點。所以有人從兩者的統一性出發,把它們歸結為人的心理素質的10個要素:強烈的愛國心、進取心、獻身精神;正直、誠實、守紀律,遵守社會公共行為準則。法制觀念;集體責任感和社會責任感,關心他人。善于合作。正確評價自己,善于理解別人;適應社會環境。懂得適時、適度地調整自己的心態和行為;具有廣闊的視野和靈活的頭腦,樂于接受新事物、新觀點,以積極心態對待變革和變化;具有強烈的創新意識,有不斷吸收新知的自覺要求,善于自學并靈活運用知識。樹立攻克難題的心理優勢;自信心、意志力、勤奮刻苦槽神,敢于面對挑戰。正確對待挫折,鍛煉受挫的恢復力;具有自立意識和自理能力。通過自己的努力。積極投入生活;腳踏實地,樂于從基礎實踐做起,從“基層”起步;樹立效率觀念。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學會以最少投入獲最大效益等等。從上述要項可以看出。它們是個體的人格與品德因素的高度綜合,因此人格和品德是統一的。
(3)兩者的聯系還表現為形成過程的統一性。個體思想品德形成發展過程,在某種程度上也可以說是個體人格的完善過程。因為思想品德形成發展過程的實質是個體知情意行的發展過程,而知情意行的活動過程是許多人格因素,如動機、理想、情感、意志等的參與及協同作用的結果,井且思想品德要求最終要落實到個體的動機、信念、理想、能力水平等一些人格要素上。因此。無論人格的發展還是思想品德的發展。都是諸種心理要素相互制約、相互作用的結果。
2、心理咨詢與德育。德育是教育者根據一定社會或階級的要求對受教育者施加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影響。以把受教育者培養成一定社會或階級所需要的人的活動。德育旨在使個體具有一定的政治觀點和立場。具有一定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及一定社會要求的道德規范等等,而心理咨詢是運用心理學理論、知識和方法。通過語言文字或其他信息傳遞方式。給咨詢對象以幫助、啟發和教育的過程,是一種促進自我認識。自我完善和自我發展的過程。因此,它是一種技術性的服務·也是一種教育影響。心理咨詢與德育有著共同的目的,即培養人格完善的全面發展的人。但它們的內容、實施方法及其理論依據是有區別的。
(1)依據的理論基礎不同,心理咨詢主要是以心理學理論,如精神分析、行為分析及認知分析的理論和方法為基礎。德育主要是以辯證唯物主義、教育學的基本原理為理論基礎。
(2)雖然有共同的目的,但具體任務不同。德育主要是解決政治觀念。世界觀、人生觀、道德規范及法律意識等問題。心理咨詢則強調個性和諧,使對象擺脫消極情緒,確認內在價值,了解自身需求,洞悉自身心理特點,提高自我適應能力。幫助學生明確生活目標,建立“社會--個人”協調的生活模式。
(3)兩者的內容不同。德育的內容主要包括: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道德規范、勞動觀念及社會主義和法制等,而心理咨詢的內容主要包括:心理衛生、學習生活、智力發展、戀愛婚姻、人際關系、職業選擇、人格評定、心理障礙、行為障礙、變態心理等。
(4)兩者采用價方法不同。德育主要采用說服、集體教育、環境熏陶、實踐鍛煉等方法。具有公開性、群眾性等特點。心理咨詢則注重渲世、暗示、自由聯想、角色轉換等方法。具有個別性、保密性、教育者傾聽等特點。
(5)運作機制不同,德育工作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是一個“規范”過程。個體被動適應它提供的價值體系、行為模式?!胺稀本陀枰怨_性肯定、獎勵?!安环稀本陀枰怨_性否定、批評、懲處。而心理咨詢雖然也會提供心理健康的標準及健康心理的模式讓學生參照,但首先是讓學生學會在自己接受的基礎上改造、建構其心理世界。
在心理咨詢中教師一般沒有對學生的否定權。教師永遠理解、尊重、信任、接納學生,即便對有嚴重心理障礙者也一樣。這與在德育工作中對待犯了嚴重政治、思想錯誤的學生的態度是不同的。
一是補償功能。
(1)觀念補償。心理咨詢使德育工作者進一步豐富了德育觀的內涵,它明確了德育工作者的地位不僅是主導者、權威者和塑造者。而且更應是協助者和治療者。一方面。德育工作者在德育過程中不僅是組織者和設計者,更應該是學生的合作伙伴和知心朋友;另一方面,德育工作者不僅是道德知識的傳授者。更應是學生內在信息的接受者。因此,德育過程不僅是以掌握道德知識、訓練行為習慣為基礎的過程,更是一個注重學生潛能開發、元認知能力培養及其他人格因素發展的過程。
(2)方法補償:傳統的德育主要運用說服、榜樣、評價、鍛煉等方法來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思想品德。雖然這些不失為重要的方法,但在具體運用時往往過分強調外在強化、強調社會要求等外在影響。而在心理咨詢中。教育者的地位由主導者、權威者變為協助者和治療者,因此,教育者往往根據精神分析、行為分析和認知分析等理論中的具體方法,如疏泄、自由聯想、暗示、系統脫敏、厭惡療法、催眠療法等來發掘學生心理中的潛意識能量,注重依靠學生自己的力量解決他們的心理障礙、病態行為等人格問題,以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
(3)內容補償:傳統的德育,主要使學生在政治觀念、辯證唯物主義思想及社會道德規范和法律意識等較高層次上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它主要解決學生的政治立場、哲學思想及杜會道德規范和法律意識問題,而往往忽視了學生的一些最起碼、最基本和最一般的人格內容,如學生的社會適應、職業選擇、應付挫折、情緒調適及人際交往等。而心理咨詢本身是完善人格、發展人格的重要手段。它所實施的內容為德育內容提供了補償。
二是指導功能。
(1)在對象的研究上,心理咨詢為德育提供了客觀基礎。如通過心理咨詢中常見的測試、疏泄、自由聯想等手段和方法。掌握學生的“內在沖突”、“心理危機”、‘行為障礙”及人格特點,有利于分析學生人格中的積極因素與消極因素,使德育工炸更具有針對性。
(2)在方法上提供了理論基礎。傳統的德育把學生當作社會關系中的一個社會角色來要求,在心理咨詢中,我們把學生當作人際關系中一個具體的人來要求,它強調尊重學生人格、理解學生人格缺陷。教育者一般不急于對學生暴露的思想和行為問題作出判斷,而是與學生共同探討解決問題的合適方式,幫助學生克服心理障礙,樹立生活的勇氣和信心。
三是調節功能。
(1)克服意義障礙。影響教育效果的內在因素是學生受教育時的心理狀態。所謂學生的意義障礙是指由于學生的某些思想或心理因素的存在,使其對道德要求和意義的理解受到阻礙,從而對教育目的要求、措施手段等表現出不同程度的消極態度和消極行為‘學生產生意義障礙是不可避免的。教育者如果采取不恰當的方法,如壓制、懲罰等,一般不會收到好的效果。甚至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如果采取心理咨詢中的一些方法。如疏泄、暗示、角色變換等方法,效果肯定會好些。
(2)建立良好的心境。心境具有彌散性特點。如心情愉快時會感到周圍的一切充滿生機。富有一種喜悅的情緒色彩:抑郁不快時,就可能“見花落淚”、“對月傷心”。因此,良好的心境有利于調動人的主動性,提高活動效率。心理咨詢則能改善學生的不良心境。指導他們采用自我暗示、適當發泄、轉移注意等方法來調節自己的心境,以達到人格發展與環境和諧統一。
(3)矯治心理疾病。目前,許多學生由于不能適應復雜的社會環境而產生了各種生理、心理反應,如恐怖癥、焦慮癥、強迫癥、抑郁癥等。一般的醫藥措施只能緩和癥狀,采取德育手段也不可能根本解決問題。但如果采用咨詢中的某些行為治療方法,則能幫助他們克服某些行為障礙,從而進一步改善情緒和消除不良生理、心理癥狀。
計算機技術作為現代科學技術的基礎和核心已經對當代社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計算機數量的多少,質量如何,技術水平的高低以及應用的深度和廣度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科學技術和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甚至涉及到一個國家的命運前途和國家的安危。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及其在教育中的應用,為教育現代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是我國的科學技術和經濟發展的重要保障。因此,計算機教育普及和水平的提高對我國的發展具有深遠的意義。高校計算機教育是我國計算機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環節,對國家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和應用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計算機作為新世紀的必備工具,在科學計算;信息處理;自動控制;計算機輔助系統;人工智能;網絡通信等各個領域起重大作用。計算機已經深入我們的生活,與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計算機技術也成為了當今社會上競爭的重要手段。隨著高校招生規模的擴大,計算機基礎教育也做課因材施教,改革教育方法等大量工作,使得大學計算機教育有了很的提升。
教學內容混雜。隨著信息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各個大學加大了對計算機基礎課教學和基本技能訓練的重視程度。然而,在諸多計算機基礎教學教改課題的研究中,很少有專門針對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教師這一群體本身的研究內容,也很少有針對大學生計算機基礎課與大學生自身專業的相關性問題以及大學計算機基礎課教師本身知識結構、專業背景和在高校的工作狀況的研究?,F在的計算機教育不分難以程度,所教授的課程知識混雜。大學計算機基礎和大學計算機網絡基礎的冗余度太大;計算機高級語言多雜,沒有一個國標來作為參考標準。同時也沒有中國各地均有計算機培訓,很多的所教知識不系統,沒有一個總體的模式。在很多的大學教育教學內容太淺或太深,活著乎淺乎深,沒有遞變的過程。學生教育也是混雜不堪,所有學生都是同一進度,同一評判標準,扼殺很多學生的思維方式。沒有充分考慮到不同學生的專業基礎。
其次,教育模式單一。高等教育就是放幻燈片,看看視屏,簡單的上級操作。師生討論的時間基本沒有,這個重要的環節被忽略。采取單一的老師演示,學生模仿的模式。種種原因,課后實踐不能更好的完成,課上也沒有什么大的大的突破,學生的很多學習受到了限制。教育模式急需改變。
最后是教學評價傳統。教學評價只是期末考試,簡單的課程考核。學生把很多精力投入到與考試相關的學習中,如考試技巧、大量試題練習等,這樣,致使好多學生畢業了都不知道如何使用已學的計算機知識來輔助完成一些簡單的工作。學生缺乏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實踐動手能力差,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嚴重不足。課外學習意識低,所考核的教學規定的范圍在教學的狹小范圍內,在這方面已經扼殺了學生課外學習意識。
總而言之,現在大學計算機基礎教育存在著教學內容層次不分,教學模式單一,評價方法傳統等問題。
二改革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
針對以上問題存在的問題,我提出以下幾種探究方法:
1.因材施教,教學分高低層次,分高中低教學班,適用不同基礎的學生學習。在教學過程中結合計算機基礎教學的特點,把非計算機專業的計算機基礎教學分為三個層次,即計算機文化基礎、計算機技術基礎、計算機應用基礎,共同形成一個完整、獨立的計算機基礎教學課程體系。針對不同非計算機專業的學生教學內容也有所不同,比如:文科生注重學習microsoft的辦公軟件,以便今后的運用;理科的學習復雜,應該根據專業的需要學習重要的軟件應用,像學習機械制圖的專業可以學習cad、cam、solidwork、prog等二維,三維制圖的應用。讓學習分層次,分階段的有序學習,提高學習效率。
2.教學結合實際情況,盡量避免理論學習和實際脫節。理論教學必不可少,操作過程也是必須的階段。理論的教學模式應該趨向多元化,而不是單純的幻燈片,視頻語音多元話教學。操作過程是重要的實習過程,練習內容應該給予發展的空間,開啟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創新能力。鼓勵創新意識,把創新意思作為一個學習評價的標準。把“要學”變成“學會”,轉變思維方式,從根本生改變學生的學習動力。重視師生交流討論,在操作過程中老師可以及時的幫助學生及時的解決疑難。課程體系建設應充分考慮計算機基礎教育面臨的新形勢,從人才培養目標出發,更新教學內容、優化課程體系,把體現計算機發展、具有時代特征的內容反映到課程體系中來,培養學生利用計算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不是單純課本知識,保證學習與實際不脫節。
3.改革評價方法。
評價方法是很重要的,平時的評價總拿考試分數來取代一切,導致產生了很多的作弊方法和單純課本復習。計算機是科技發展的產物,最重要的是應用能力??己藢W生的應用情況才是完成對有一個學生學的好壞的真正考核。比如:在計算機基礎中計算機的組裝,主頻和外頻的選擇,以及組裝計算機可以作為實際的考核點;而網絡基礎上可以考察學生設置路由器,連接網線(正接、反接),網絡ip的設定,怎樣設置網絡映射,聯機共享等實際操作。所以在考核過程之中平時成績必須作為重要的考核內容之一。學生對課程的反饋也是可以考核內容的參考文獻之一,同時也給學生一個自主評價的空間。最終的成績要結合平時分數,考試成績,操作成績來綜合打分。
結束語。
針對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的教改研究,教學方法、教學模式、課程體系等內容的理論和實踐探討是當前我國大學計算機基礎教育的熱門課題,產生的研究成果對推進大學計算機基礎課教學,提高大學生應用計算機的能力起到了很大作用。計算機在大學教育中是一門必修課程,在當今這個這個時代,計算機飛速發展,我們應該合理的選擇教學內容和制定能力標準,采用有效的數字話學習手段,因材施教,把教學重點轉移到學生的應用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上,是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全面提升計算機基礎教學,確保計算機基礎教學與時俱進。
運用積極心理學改進大學生習慣養成教育,必須改變簡單機械的教育管理模式,通過調動大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潛在的積極品質,形成以人為本、富有活力的習慣養成教育機制。
3.1、引導積極的認知,建立自信的習慣養成。
積極的行為方式來自于積極的自我認知,一種被強制和缺乏自信的行為難以內化為受教者的理性認知和持久的行為習慣。因此,建立積極而自信的自我認知對健康的習慣養成有著重要作用。正確的認知包括對主體意志品質、思想動機和行為方式的評價以及目標選擇。
因此,要善于引導學生認識自己的長處和優勢,學會積極的自我肯定、自我更新和自我發展;善于采用目標激勵、榜樣激勵和成功激勵等方法幫助學生建立自信和調整自身行為;要有效組織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階段性目標教育和職業生涯規劃活動,在活動中使學生建立理性認知、產生積極愿望和激發前進動力,進而推動大學生積極的行為習慣養成。
3.2、創設積極的情緒體驗,用快樂筑牢習慣養成的根基。
體驗是將道理、知識、理論內化為人格和習慣的重要方式。創設積極的情緒體驗,
三是善于積累。要引導大學生進行積極的自我建構,從“現實自我”到“理想自我”的過程中積累信心、勇氣等正向心理資本;組織挫折性的歸因訓練,引導積極的歸因方法和情緒體驗,養成把努力、方法、注意等不穩定和可控的內部因素進行歸因的習慣,保持習慣養成過程前后一致的行為向度和心理歸因。
四是自我提升。通過調動大學生主體認識、主體體驗和主體調控,使之逐漸從“自發”變成“自為”的主體,實現自我完善和自我提升。這種提升反過來激發大學生的成就感,為新的情緒體驗提供有利條件,進而促進人生價值觀的提升和自覺而快樂的習慣養成。
3.3、優化組織環境,創建自覺的習慣養成。
二是教學、管理、服務等各部門堅持以人為本,尊重學生,服務學生,體現人文關照。要特別重視課堂的育人功能,發揮教師的示范作用,培養大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學習習慣、行為習慣以及對美的追求和享受。
三是通過實施積極的社會教育、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更好地實現教育對人的尊重、信任和鼓勵,為大學生習慣養成提供更多支持;高校要把積極心理學納入教學體系,開展積極的心理干預、心理測量和學生自主評價,營造積極健康的素質養成氛圍。
四是引導大學生的學習觀念、生活觀念和自立意識,樹立有所追求的人生價值觀;引導大學生朋輩群體健康發展,形成積極的“共生效應”。
3.4、注重個體的心理關照,形成特色的習慣養成。
習慣養成教育應該考慮學生個性特征和心理傾向的差異。
一是增強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針對性。在學生德育和習慣養成教育中采取因人而異的方法,使他們在一種“心理自由”和幸??鞓返臓顟B下培養將來長期受用的做人做事的習慣。
二是改變千篇一律的人才培養模式。深化“學分制”和“分層次教學”,根據學生的個性發展需求設置課程種類、教學內容和考核方式,鼓勵特長發展、特色發展。
三是教給學生積極自信的評價方法。引導學生自己設定評價標準,自我評價努力效果,形成內在而優化的習慣養成自我生成和激勵機制。
榴蓮,號稱水果之王,是我的最愛。
榴蓮原產馬來西亞,泰國最多,海南、中國、廣東也有種植。
榴蓮樹高約40米,結約80個果實,花朵三三兩兩地散落在樹干上。大約40天后,樹木會像棕色的金針菇和新生長的蕨菜一樣生長。它慢慢變大,像一個小枇杷,一個小橄欖??煳逶铝?,花出來了,潔白美麗,像梔子花一樣,花瓣和雄蕊很多,真的是“千花低”!推推搡搡,競相開放,太美了!
大約75天后,花早早枯萎,結出栗子般的果實。大約86天后,他們的小榴蓮被穿上盔甲,刺也變得更大更粗。等它們成熟了,就可以吃了!
如果你想吃,你必須有正確的方法打開它。拿把剪刀,插進榴蓮的屁股里,然后慢慢打開剪刀,就能聽到榴蓮的噼啪聲!
它的味道好軟,滑得像奶酪,從喉嚨滑到了肚子里。吃起來像剛煮好的獼猴桃。咽下后牙間有一股余香,真的是意猶未盡!
這是榴蓮,我喜歡吃!
本文以心理健康臨床癥狀自評量表(scl-90)為調查工具,對長春大學大一學生進行調查研究,結果發現男生的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敵對、偏執、精神病性和睡眠、飲食癥狀較女生表現明顯,恐怖癥狀低于女生;不同民族新生scl-90因子分均無顯著差異;理工專業學生的軀體化、人際敏感、敵對和偏執癥狀較文科專業學生明顯,其中敵對癥狀差異顯著,藝術專業學生敵對癥狀較文科專業學生明顯。
大學階段是人生中一個特殊階段,此階段的個體心理發展尚未成熟,自我認識還不夠深刻,情緒豐富且不穩定,意志力較為薄弱,他們從父母包辦代替的生活走向獨立自主的大學生活,由于生活環境、學習方式、人際關系等因素發生變化,導致他們難免會出現各種各樣不適應的情況。同時,大學階段也是個體建立自我意識,塑造獨立人格,形成人生觀、世界觀的重要階段,如果當個體遇到內心困惑時,沒有及時得到老師、家人或者朋友的關心、支持和幫助,難免會導致各種心理問題的產生。所以對大學新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進行調查研究,分析不同群體的心理問題特點,深入細致地了解和掌握大學新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從而對存在心理問題的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干預,將對預防和緩解大學生心理問題的產生和發展有重要作用。
一、調查對象。
本研究以長春大學3,681名大一學生為調查對象進行研究,施測3,681人,有效測試3,644人,有效率為98.99%;其中男生1,791人,女生1,853人;漢族3,342人,其他民族302人;理工專業學生1,318人,文科專業學生465人,藝術專業學生339人,綜合專業學生1,522人。
二、調查工具。
本研究采用心理健康臨床癥狀自評量表(scl-90)進行調查,該量表共90個題目,包括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精神病性和其他(睡眠、飲食等方面)十個因子,每個項目采用五級評分(即無=1,輕度=2,中度=3,重度=4,嚴重=5),得分越高,表示心理健康狀況越差。
三、調查程序及數據處理。
本研究采用團體施測的方式,由各學院心理輔導員擔任主試,通過心理測試軟件對學生進行調查。最后,采用spss19.0進行數據分析和處理。
四、調查結果。
(一)不同性別新生scl-90因子分差異比較。
男生的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敵對、偏執、精神病性和其他六個因子得分顯著高于女生,恐怖因子得分顯著低于女生。
(二)不同民族新生scl-90因子分差異比較。
不同民族新生scl-90因子分均無顯著差異。
(三)不同專業新生scl-90因子分差異比較。
軀體化、人際敏感、敵對和偏執在不同專業之間存在差異,其中敵對因子在不同專業之間差異顯著,以下進一步進行多重比較分析。進行多重比較分析發現,理工專業學生在軀體化、人際敏感、敵對和偏執四個因子得分中高于文科專業學生,其中敵對因子分差異顯著;藝術專業學生敵對因子得分高于文科專業學生。
五、分析與討論。
(一)不同性別新生scl-90因子分差異比較與分析。
男生的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敵對、偏執、精神病性和睡眠、飲食癥狀較女生表現明顯,恐怖癥狀低于女生,總體來看,男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不如女生。而已有相關研究的結果存在較大差異,較多研究結果顯示男生心理健康狀況好于女生,但還有部分研究結果顯示男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差異極其微弱,或者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好于男生。這個結果可能與樣本選擇和被試測試的認真程度有關,需進一步研究。但本研究結果表現出了男性的社會角色特點,長久以來男性的社會角色特點就是堅強、勇敢、有責任感,使得男生在面對困難時,較多采用忍受和自我封閉等消極的應對方式,從而容易導致心理問題的產生。
(二)不同民族新生scl-90因子分差異比較與分析。
不同民族新生scl-90因子分均無顯著差異。這與我國多數學者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這個結果可能是因為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民族的融合,不同民族學生的成長環境和學習環境趨于一致,所以其心理健康狀況也無顯著差異。另外,被調查的大學生一般都受過良好的教育與文化熏陶,所以樣本的選擇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研究結果。如果對至今仍較好地保留少數民族文化和傳統的被試進行心理健康狀況調查研究,其研究結果有待進一步驗證。
(三)不同專業新生scl-90因子分差異比較與分析。
由表3可知,理工專業學生的軀體化、人際敏感、敵對和偏執癥狀較文科專業學生明顯,其中敵對癥狀差異顯著,藝術專業學生敵對癥狀較文科專業學生明顯。本研究結果與已有研究結果存在一定差異,已有研究多認為文科專業學生的心理癥狀較多,且嚴重程度明顯高于理科學生,藝術專業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最好。而本研究結果顯示理科生的心理癥狀較文科生多且明顯,可能因為理科生與文科生相比,較不善于表達,性格多偏于內向,當遇到心理困惑時,一般不愿意向他人傾訴,發泄自己內心的情緒,所以較易形成軀體化、人際關系敏感、敵對和偏執等心理癥狀。另外,本研究中藝術專業學生敵對癥狀較文科生明顯,可能是因為多數藝術專業學生多因為學習成績不好,而通過學習藝術考上大學,此類學生中不乏有很多高中時的叛逆青年,所以導致藝術生整體測試結果的敵對癥狀較高。
【參考文獻】。
[1]崔愛善。大學新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研究[j]。商丘師范學院學報,2011。
[4]張玥。大學新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j]。保健醫學研究與實踐,2012。
摘要:近年來,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受到社會各界越來越多的關注,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深深地困擾著廣大學子,旨在分析大學生擇業心理誤區及其調試策略。
隨著高校畢業生就業制度的改革以及大學生數量的日益增多,使得當代大學生就業越發困難。雖然傳統的包分配制度的取消為大學生自主選擇職業提供了很好的機會,但是由于不能提供足夠多的崗位,且用人單位對人才素質要求的苛刻,以及大學生本身所經歷的挫折與磨難比較少,對壓力的承擔能力不夠。許多面臨畢業的大學生都會產生一些心理問題。這不僅影響大學生的正常擇業,嚴重者還會影響日常生活與學習。因此,關于大學生擇業心理問題及其誤區的研究可以幫助大學生調整心態,正確有效的面對社會壓力。
1.1怯懦心理。
單純的校園生活,使得很多大學生不愿意進入社會參加工作。害怕面度社會上一些不公平不合理的現象,害怕自己做事不妥當受到別人輕視或者處罰,有些甚至因為他人不經意的一句話而產生各種消極想法。因為這些種種的害怕與怯懦,使得他們前怕狼后怕虎,做事時總是想著別做錯了,而顯得畏首畏尾,不僅不能表現自己的真實風采,長期以往還會造成心理上的壓抑。而這樣的表現在求職的過程中更會加劇用人單位對自己的不滿。
1.2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表現為覺得自己不如人,對自己的能力評價較低。常表現為不能勇敢的表現自己,缺乏自信,喜歡聽從別人,不敢發表自己的言論。一些來自農村或小城鎮的大學生由于家庭地理條件的限制感覺不如他人見多識廣,且擇業時可能會受到大城市對內保護策略的限制,常常產生自卑心理;有的學生認為自己相貌平平,學業平平,沒有任何優勢,因而對自己不自信;還有一些學生受到挫折后就貶低自己,認為別人瞧不起自己而產生自卑心理,變得萎靡不振。對于自我意識發展還不健全的大學生來說,不能客觀地評價自己,遇到挫折給自己消極的心理暗示,因為這些原因產生的強烈的自卑心理會嚴重影響他們的擇業和正常生活。
1.3自負心理。
自負心理表現為對自己評價和期望值過高,脫離實際。這些現象主要表現在名牌大學就讀的以及學習熱門專業的大學生身上,認為自己擁有社會所急切需要的一技之長恃才傲物在擇業時擺架子,挑職位,對薪水,工作條件一挑再挑,對稍有不滿的單位就加以拒絕,卻不曾想十全十美的職位少之又少,就這樣一次次的錯失良機,結果是高不成低不就,就業單位遲遲不能落實。
1.4焦慮心理。
面臨畢業時很多大學生都會出現不等程度的焦慮心理,不同的學生也有不同的焦慮,有的同學為市場經濟的變化莫測與競爭的風險而擔憂;有的為就業城市的選擇而焦慮;還有很多大學生在畢業時他的同時面臨著感情上的危機,不僅為自己的就業焦慮還擔心倆人工作能否在一起。適當的焦慮不會對他們的生活和擇業帶來阻礙,還能夠促進大學生擇業的積極性,然而,許多大學生在家受到父母的呵護,在學校有老師協助,心理承受能力相當有限,畢業時受到一些挫折的沖擊就可能出現過度焦慮的情況,如不能及時緩解,則可能出現失眠,身心疲憊等癥狀。
1.5求穩心理。
就業制度的改革給廣大學生提供了自由選擇職業的權利,同時也加劇了各行業之間的競爭。當今的大學生非常清楚現代社會市場經濟下競爭的殘酷性,很多畢業生就是害怕面對這種激烈的市場競爭,而在找工作時只求穩定安逸鐵飯碗,貪圖眼前利益,不愿意為未來奮斗,不去想以后的發展道路,長此以往,必然造成意志的消沉,不利于自己終身的發展。
1.6依賴心理。
當今的大學生很多都是家里的獨身子女,從小就受到父母長輩的保護,在學校里老師又成了理所當然的被求助者和依賴者。從小就形成的依賴心理同樣會帶到求職擇業的過程中,缺乏主動積極的競爭意識,猶猶豫豫,缺乏信心去選擇自己喜歡的行業,依賴父母,依賴各種社會關系去尋求工作?,F在的大學生就業已經被人們形象的形容成是父母實力的比拼,而不再是大學生依靠自己的能力去拼搏,這種就業途徑現在已經為很多大學生和家長們所默認,這樣下去大學生何時才能獨立于社會,依賴心理往往也會成為擇業路上的絆腳石。
1.7功利心理。
功利心理,指人們對名利追求的心理。就業制度改革新制度的大學生普遍存在這種心理,過分注重經濟效益,重視實惠的物質條件,向往中心和沿海發達城市,忽視個人長遠發展。他們在擇業時也有為國家社會奉獻的強烈愿望,但是由于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以及社會風氣的影響和家長的阻撓,他們選擇的往往是個人利益,把有助于個人才能發展,經濟收入好等作為擇業的首要標準。偏遠貧困地區這些極度缺乏渴求人才的地方,廣大畢業生卻常常避而遠之。
1.8從眾心理。
從眾:指個人的觀念和行為由于群體的引導或壓力,而向與大多數人相一致的方向變化的現象。從眾心理在大學生擇業時也常常遇到,這種心理在擇業時表現為不知道何去何從,盲目跟隨別的同學,向大城市涌進,甚至在選擇職位是也是先看哪個職位報考的人數多,這些現象在那些沒有正確意識到自己特長和興趣愛好的同學身上表現得尤其顯著,因為這種心理畢業生擇業的選擇減少,道路越加狹窄,是擇業時的又一阻礙。
2當代大學生擇業的矛盾心理。
矛盾心理又稱心理沖突,是個體在有目的的活動中,由于兩種以上相互排斥的動機所產生的緊張心理狀態。是心里不平衡的主要原因。其實大學生畢業之時懷有矛盾心理并不奇怪,但過分而長久的矛盾心理則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帶來消極的影響。大學生擇業心理矛盾主要有以下幾種表現。
2.1理想與現實的矛盾。
大學生涉世不深,閱歷淺薄,對理想的追求遠大且充滿激情,而現實中擇業道路卻是布滿荊棘,沒有理想的那么好的就業機會。由于對社會的了解不夠深,擇業時理性與現實的差距沒有充分考慮,所以在擇業時這種矛盾心理表現得更為突出,往往產生對社會不滿的情緒。
摘要:近年來,隨著學習壓力、就業壓力及一些社會壓力的增加,大學生心理健康受到更多的關注。文章從新時代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創新途徑與方法入手,探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點,并試著提出一些對策,從而對保障大學生心理健康提供參考和借鑒。
中圖分類號:g441。
1.以人為本。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徑創新的前提就是以人為本。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包括思想覺悟、道德素質及“三觀”等方面。隨著新的教育理念不斷完善,從以客觀書本知識為中心的教學方式,逐漸轉變成“人的教育”。通過教師與學生之間面對面的交流,為學生提供一個相對寬松、平等的交流環境和人際環境,讓大學生在平等的交流中潛移默化地形成自我認知。
2.循序漸進。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徑創新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需要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學校、家長與社會形成合力。學校要發掘和塑造優良的校園文化,積極為學生創建良好的校園環境。同時,還要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管理,通過社團、協會等組織,為大學生搭建人際交往、文化交流的平臺,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實踐機會,為保障大學生心理健康營造良好氛圍;還要積極與學生家庭溝通,促進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有機結合,共同致力于學生心理健康養成。
大學教師要提升相應的素質能力,靈活教學機制,改變和完善課堂教學方式,建立完善的支撐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學體系??梢猿浞掷矛F代信息技術和多媒體教學技術,積極與新時代、新思想相適應,精心進行課程設計,優化教學教案,采取多樣化教學,豐富心理健康教學內容,積極關注學生平日生活情況以及課堂狀態,不斷加快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教化進程。
2.要做到“因材授德”
心理健康教育要“因材授德”。大學生個體都是有差別的,不同于其他教學,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要保證讓每個學生都能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新時代教師要樹立一種“功夫應在教材之外”的教學精神,開放式教育能夠貼近學生生活,充分了解班級內每個學生的特點與專長,應根據不同類型的學生制訂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案,讓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得以生根。
1.創新“互聯網+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積極構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信息體統,依托豐富的互聯網知識,通過線上教育和線下實踐相結合的方式,為大學生提供心理溝通與咨詢。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的大數據分析,適時并全面掌握大學生近期的心理健康狀況。還要規范大學生的網絡在線時間,合理引導大學生建立正確的互聯網觀,避免學生沉迷網絡。
2.創新“體育活動+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3.創新“師德傳遞+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教師要努力挖掘自身的課堂教學優勢,重塑自身形象,提升人格魅力,繼而感染學生。用自身魅力影響學生的行為,幫助學生端正學習行為,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以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
當代教師要轉變觀念,積極適應新形勢下教學思路與教學要求,啟發性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構建完善的教學體系,尋求好的工作途徑和方法,讓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提高政治素養,從而為國家培養更多新一代德才兼備的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牛臨虹.新形勢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創新路徑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8(30).
[2]韓春霞.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創新路徑[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8(1).
在全球化的今天,各國之間的競爭表現形式多種多樣,包含經濟貿易、教育科技、國防軍事、宗教等等,但更深層次的競爭是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的競爭,則國家安全很大程度體現在制度安全上。
對于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簡單來說,國家政治制度和政策方針便是國家治理體系,能否做到政策的自上而下的貫徹執行則是治理能力的強弱主要表現。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高度重視制度建設問題,視制度建設為最大的政治。我們在鄧小平的領導下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實施改革開放政策,使中國人民解決了溫飽問題,那么我們進一步面臨的問題就是如何使人民更加富裕,生活更加幸福?這就有賴于中國政治制度和政策的進一步的細微調整使得其指導原則和方針政策符合當今現代化的整體大環境,事實求是的推進和加強中國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我們現在國家所面臨的問題主要是如何保證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問題。因為由于中國的人治背景,導致很多非常好的正確的政策不能貫徹實施,領導者本身因為缺乏法律和人民的監督貪污腐敗等,這些因素都導致我們的治理能力落后于國際治理體系,遠遠沒有達到現代化的標準。所以要想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就必須提高人民群眾依法管理國家事務,經濟社會文化事務,自身事務的能力。
那么如何提高人民群眾依法管理國家事務,經濟社會文化事務,自身事務的能力呢?我的看法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在管理國家事務的層面上,人民群眾不能進行直接管理,國家治理畢竟是少數。
人管理多數人的體制。中國是中國共產黨代表人民管理國家。人民群眾對黨和。
政府進行監督。在這一過程中,人民群眾雖然弱小,但是一定要注意到自己所。
起的作用。要關心國家大事,參政議政。主要途徑有,第一向地方或者中央人。
要即使向上級反映,爭取把錯誤扼殺在搖籃之中。第三,有能力的人民群眾,可以通過知識改變自己的身份,進入政治圈,代表國家管理國家和地方事務。
第二,中國社會由于文化和制度原因,雖然根據西方的模式創造了法律,但是整體來。
說,中國還是人治社會,但是人治社會有一定的弊端,人難免會因私情做出不。
公正的判決和判斷。所以為了避免這個問題,就要真正的從人治社會轉變為法。
經濟社會文化生活相關的法律武裝自己,以備不時之需。
第三,對于依法處理自身事務,就需要我們在提高法律意識的基礎上,知法,守法。
一個人只有在管理好自身事務的時候,才能夠有時間去管理除自身以外的事務。
古語講,修身,治國,齊天下。修身是要放在第一位的,只有基礎打好了,才。
能夠繼續下一步的宏圖偉業。但是在這里的修身,適應當代現代化的大背景就。
需要我們依照法律來處理管好自己的事務。明知犯法的事情堅決不做,嚴格依。
照法律程序辦理自己的事務,絕不能循私情。要心中有法,以法為準則。
社會主義建設正在一步一步的走向光明,走向共產主義的美好時代,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的政策制定和執行就是這一印證典型之體現。相信以后也會隨著中國不斷發展變化的國情進行微調,一步一步的引領我們走向共產主義。但是在實現這一宏偉藍圖除了黨正確的帶領之外,還需要民眾積極的擁護,緊跟黨的步調大步向前邁。相信共產主義的美好時代一定在不久的將來等著我們!
摘要:在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進行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了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則,探討了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徑和應注意的問題。
當今世界科學技術迅速發展,國際競爭日趨激烈。世界范圍內的經濟競爭,綜合國力的競爭,實際上是科學技術和人才素質的競爭。面對嚴峻挑戰,人們對大學生這一特殊群體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要求他們不僅要有扎實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開拓進取的創新精神,強健的體魄,更要有健全的心理狀態和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然而,近年來國內的許多研究表明,大學生心理障礙的發生率呈上升趨勢,已經明顯地影響到他們的智能素質、人格成長和身體健康。因此,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態進行有效地分析和研究,依據大學生的心理特點,有針對性地講授心理健康知識,開展輔導或咨詢活動,幫助大學生樹立心理健康意識,優化心理素質,增強心理調適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預防和緩解心理問題。從而使他們能夠處理好環境適應、自我管理、學習成才、人際交往、交友戀愛、求職擇業、人格發展和情緒調節等方面的困惑。因而,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是十分必要的。
大學生作為一個特定的社會群體,處在青春期這個特定的年齡階段,心理承受力脆弱,容易出現心理障礙,主要是因為:第一,大學生都懷有遠大的理想和抱負,有極強的進取心,對社會上出現的一些不正常的現象和現實生活中的陰暗面看不慣,想不通,從而產生困惑和煩惱,加重了精神負擔,出現失落、無聊、發泄心理。第二,大學生是同齡人中的姣姣者,具有強烈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是父母心中的“小太陽”,而且絕大部分是獨生子女,從小到大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沒有經受過逆境與困難的磨煉,只要生活中遇到不順心的事,就會陷入苦惱、失望、憤怒,從而產生消極情緒,出現心理障礙。第三,大學生經過努力的拼搏和激烈的競爭,告別了中學時代、跨入了大學,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生活天地。上大學前,在他們想象中的大學猶如“天堂”一般,浪漫奇特,美妙無比。上大學后,激烈的競爭,繁重、緊張的學習,離開父母后的不同生活環境以及不習慣的生活方式使他們難以適應,從在家凡事靠父母必須轉向靠自己。不同的價值觀念,又從各個側面沖擊著他們的心靈和思想,給他們造成壓力。越是敏感、進取心強的學生,壓力感、緊迫感就越明顯,越容易產生心理障礙,這已嚴重影響到他們的行為和人格。第四,大學生雖具有一定的辯證思維能力,但他們的自我調節、自我控制能力較差,近幾年大學生來自于學業和前途、健康和安全方面的心理壓力越來越突出,大學生自殺、犯罪等事件時有發生。因此,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其心理素質,健全其人格,增強其承受、適應環境的能力勢在必行。健康的心理是大學生取得事業成功的堅實心理基礎。目前我國大學畢業生的分配工作已發生了很大變化,大學生都實行供需見面、雙向選擇、擇優錄用等方式,擇業的競爭必然會使大學生心理上產生困惑和不安定感,驚嘆“皇帝女兒亦愁嫁”。因而,面對新形勢大學生要注意保持心理健康,培養自立、自強、自律的良好心理素質,鍛煉自己的社會交往能力、使自己在變幻復雜的社會環境中,作出選擇適宜自己角色的正確抉擇,敢于面對困難、挫折與挑戰,追求更加完美的人格,為事業成功奠定堅實的心理基礎。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科學性、實踐性很強的教育工作,應遵循以下基本原則:
1、根據大學生心理發展特點和身心發展規律,有針對性地對他們實施教育。
2、面向全體大學生,通過普遍開展教育活動,使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有足夠的、積極的認識,主動接受心理健康教育,逐步提高心理素質。
3、重視個體差異,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需要開展多種形式的教育和輔導,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針對性。
4、心理健康教育要以學生為主體,充分啟發和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使他們主動參與進來,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對大學生進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復雜而細致的工作,它需要多方面的支持和協作。筆者以為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第一,心理健康教育要全面滲透在高校教育的全過程中。在學科專業教學和各項教育活動中都應注重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的教育,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徑。
第二,要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對大學生進行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教育,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理想,確立遠大的目標、正確的價值取向,使其學會在生活中不斷積累經驗,充實和完善自己;學會駕馭自己的生活,控制自己的行為。
第三,開展大學生心理咨詢和心理輔導工作。在高校成立專門的心理咨詢機構,抽調心理學專業人員以及經過培訓的專門人才從學習、生活、品德修養等方面對學生進行心理咨詢和幫助;也可以專門設置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供學生選修;還可以定期舉辦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有關大學生心理健康知識的講座和活動,吸引大學生們主動參與進來,使他們在有限的時間里獲得更多的心理健康知識。在學習上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潛力,改進學習方法,提高學習的自覺性,分析學習成敗的原因,減輕學習的壓力;在生活上幫助學生盡快適應新的環境,以積極的態度面對現實,正確處理戀愛、婚姻以及同學關系,合理安排豐富多彩的業余生活;在品德修養方面,幫助學生正確、理智地對待挫折,提高其承受力,增強自信心和意志力,學會關心集體和他人,幫助學生改掉不良的習慣。
第四,積極開展對從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的專業培訓。通過培訓,使教師提高對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認識,掌握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所必備的知識和能力。同時對全體教師提出重視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使廣大教師樹立關心學生心理健康的意識,掌握一些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識,以便能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及時對學生進行指導和幫助,從而構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環境。
第五,重視廣大教師自身的心理健康狀況,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解決教師的心理壓力和心理障礙。這是因為,教師是一種特殊的職業,為人師表,不僅要用自己的智慧去啟迪學生,還要用自己的人格去塑造學生的人格,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心理狀態。教師只有具備了良好的心理素質才能有效地優化教學的心理環境,才能使學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產生積極的態度。這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更有助于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從而提高教育教學的整體效益。
第六,營造濃郁的校園人文氛圍,開展多姿多彩的學術和文化活動。高尚的風氣,良好的秩序,優美的校園環境,不僅能美化大學生的心靈,陶冶其情操,啟迪其心靈,激發其上進心,培養其愉快情緒,而且有助于大學生緩解在學習、生活中的壓力,保持其身心健康。
四、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目前就全國而言,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雖已有一定規模,但許多高校從思想認識、師資水平到必要的條件都還難以適應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因此,各高校既要積極創造條件,又要從實際出發,有計劃、有步驟地逐步開展此項工作,不能一哄而上。
2、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教育雖有密切聯系,但卻不能簡單地用德育教育來代替心理健康教育,不能把學生的心理問題歸結為品德問題。同時還要防止心理健康教育醫學化和學科化,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搞成心理學理論和知識的簡單傳授。
3、在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不能強迫學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要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特點有針對性地、科學地引導其主動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才能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效性。
高等學校擔負著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高素質全面發展人才的重任,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式下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舉措,是高等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大力加強和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成為高校必須面對的一項急待解決且要常抓不懈的重要課題。
參考文獻:
[1]唐惠君。提高教師心理素質優化教育心理環境。大眾心理學,2000,(3)。
[2]教育部。關于加強普通高等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見。2010.
xxx溫州醫學院委員會黨校仁濟學院分黨校第四期培訓班,為期一個月時間的黨校學習,終于要結束了。雖然中間斷斷續續,但是經過這次的黨校學習培訓,我深刻的認識到自己在政治思想方面的提升。它使我懂的進入該組織的光榮性與使命性,在之前我對黨性的認識是模糊的,對黨的工作可謂是一無所知,然而就在黨校這一個月的時間里,對于我來說可謂是發生了質的飛躍,也使我懂的了許多做人與為人處世的道理,以及如何做一個合格的xxx員的需求。使我對黨的知識和組織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使我更加熱愛我們偉大的中國xxx!
這次培訓著重的介紹了20xx年“兩會”精神的學習和精神的學習?!皟蓵币粋€我聽著很熟的名詞,實者一點也不了解的東西。它原來是全國xxx和中國人民xxx的簡稱。每年3月份“兩會”先后召開全體會議一次,每5年稱為一屆,每年會議稱某屆某次會議。今年剛剛結束的兩會是十一屆xxx二次會議和全國政協十一屆二次會議。
^v^兩會”召開的意義在于:將”兩會”代表從人民中得來的信息和要求進行收集及整理,傳達給xxx,“兩會”代表是代表著廣大選民的一種利益的,代表著選民在召開兩會期間,向政府有關部門提出選民們自己的意見和要求。地方每年召開的人大和政協也稱為兩會,通常召開的時間比全國“兩會”時間要早。
而兩會上核心議題可以理解成是兩會的精神,兩會精神是一個籠統的概念,我們無法用準確的語言去定義它,但我覺的得兩會的核心議題應該算是兩會精神的最好體現。而這也是政府工作報告和人大工作報告的主要內容,或許我們可以把它理解成兩會精神。
20xx年,在經歷了雪災、騷亂、地震、食品安全等危機,又成功舉辦了北京奧運以及神七發射成功的喜悅,進行了改革開放30年的總結回顧之后,面對著世界性金融危機的困惑,進入20xx年的中國還將面臨著許多實際困惑。面對著民生、經濟發展、和諧文明建設等難題,兩會對上一年度的建設成就和經驗教訓進行了認真總結,集中討論了20xx年面臨的形勢任務和熱點問題,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關注社會民生,科學決策并審議通過了一系列深化改革,保持經濟增長,拉動內需,促進就業,保障民生的決議法案,從而促進社會和諧,為實現黨的確定的各項目標和任務創造良好的社會經濟環境。
黨的是在我國改革發展關鍵階段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大會號召,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更加緊密地團結在xxx周圍,認真學習貫徹黨的精神,萬眾一心,開拓奮進,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譜寫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而努力奮斗??茖W發展觀,是對黨的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關于發展的重要思想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關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是同馬克思列寧主義、xxx思想、xxx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大會一致同意將科學發展觀寫入黨章。
學習宣傳貫徹黨的精神,要深刻領會黨的的主題,深刻領會黨的xx大以來所取得的成績,深刻領會改革開放的偉大歷史進程和寶貴經驗,深刻領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深刻領會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精神實質、根本要求,深刻領會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新要求,深刻領會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等方面的重大部署,深刻領會以改革創新精神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重大任務。
黨的強調,必須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更加注重社會建設,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我們黨領導人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行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根本目的,就是要通過發展社會生產力,不斷提高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我們要堅持以人為本,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堅持把改善人民生活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目的和歸宿,切實保障人民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權益,下大氣力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努力使全體人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不斷實現社會公平正義、促進社會和諧。
同時必須堅持不懈地加強領導干部黨性修養,使各級領導干部始終保持xxx人的政治本色,發揚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樹立和堅持正確的事業觀、工作觀、政績觀,以優良作風帶領廣大黨員、群眾迎難而上、銳意改革、共克時艱。
通過黨校培訓,我認識了黨史、黨章、馬克思列寧主義、xxx思想、xxx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及懂得了入黨程序及注意問題及如何成為一名合格的xxx員。要求我時刻馬克思列寧主義、xxx思想、xxx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行動指南,以一個xxx員的標準來要求自己,完善自己。
同時我也認識到要進入共產主義思想的大門,成為一個合格的xxx員,并不那么簡單.這不但要從理論上弄懂什么是共產主義,而且要堅信和實行,接受血與火的洗禮,經得住成功與失敗、順利與挫折等種種嚴峻的考驗.對于這一點,革命老前輩、教育家徐特立曾經講過一段意味深長的話.他說,參加xxx意味著無條件無保留地獻身革命,而^v^不是為達到什么個人的目的,不是為個人地位、報酬和享樂.如果是勝利則來,困難則去,有利則來,不利則去,只能同享樂,不能共患難,這還叫什么革命者,更談不到加入xxx.這種人離共產主義思想的大門遠得很,說得確切些,他們連共產主義思想的大門都還沒有看到哩.^v^徐老在這里,提出了進入共產主義思想大門的標準,就是看能否^v^無條件無保留地獻身革命^v^.這一點,也正是黨的十二大通過的xxx章所要求的:^v^中國xxx黨員必須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不惜犧牲個人的一切,為實現共產主義奮斗終身.^v^這一要求在xx大修改后的黨章中仍然強調著.
同時我個人認為要達到這個要求,就不僅僅是組織上入黨,更重要的是從思想上入黨,也就是要加強思想意識的修養,牢固地樹立起共產主義世界觀.只有這樣,才能對共產主義有堅定的信仰,信之彌堅,才能把黨和人民的利益擺在高于一切的位置,不計較個人的地位和報酬,做到^v^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v^,始終保持共產主義的堅定性和純潔性.
不覺學習《形勢與政策》課已有兩年了,通過這兩年的學習使我對國內外的形勢與政策有了更深刻、更全面、更真實的了解。雖然每學期的課程不多,但卻使我受益匪淺,感觸良多。
《形勢與政策》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是對我們大學生進行形勢與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和重要陣地,是我們每個大學生的必修課程,在我們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肩負著重要的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更好地貫徹落實了中央的有關精神,是我們當代大學生關注的熱點問題,幫助我們掌握正確分析形勢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下面,我將從本學期的班團活動及個人實踐兩個方面進行展開敘述。
十九大期間,我們班團支部書記組織同學們學習了“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倳浀钠吣曛鄽q月展現了他堅定的理想信念、刻苦的學習態度、頑強的奮斗精神、深厚的為民情懷?!盁o數人生成功的事實表明,青年時代,選擇吃苦也就選擇收獲,選擇奉獻也就選擇高尚?!边@是總書記用心、用情告訴青年人該如何選擇青春道路,該怎樣度過大好韶光?!爸挥羞M行了激情奮斗的青春,只有進行了頑強拼搏的青春,只有為人民作出了奉獻的青春,才會留下充實、溫暖、持久、無悔的青春回憶?!边@是總書記用理想、用信念指引青年人該在人生的何處用力,該對哪些人付諸真情。我們要學習總書記甘向群眾拜師的誠懇態度、愿為群眾辦實事的務實作風,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重要的位置,始終堅持以青年為本,真正深入青年,與青年打成一片。
本學期,我的《形勢與政策》個人實踐分為參加學院組織的十九大精神學習會以及觀看《輝煌中國》紀錄片兩部分。
2017年10月18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隆重開幕??倳洿硎藢弥醒胛瘑T會向大會作出報告。作為青年,理學院應化班級及時學習并領會十九大精神,從黨支部、團支部、全年級等三個不同層面,層層深入、步步推進,讓十九大精神入腦入心。為深入貫徹十九大精神,輔導員馬駿組織應化1507班、1508班、1509班,優培1501班、1502班于18日下午1點半在校圖書館學術報告廳召開。
會上,輔導員馬駿以清晰的邏輯、幽默的語言,帶領全體同學共同學習十九大的最新精神,特別是重點解讀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緊緊圍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核心要義,深刻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緊緊圍繞“8個明確”主要內容和“14個堅持”基本方略,深刻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目標、總任務、總體布局、戰略布局和發展方向、發展方式、發展動力、戰略步驟、外部條件、政治保證等基本問題和一系列路線方針政策,是一個系統完備、邏輯嚴密、內在統一的科學體系;緊緊圍繞黨的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這個新起點,開辟了馬克思主義新境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境界、治國理政新境界、管黨治黨新境界,具有重大政治意義、理論意義、實踐意義,使21世紀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展現出強大的真理力量。同學們認真聆聽,對共產黨和祖國的未來更是滿懷憧憬。
《輝煌中國》講述了十八大以來的五年中切實發生在我們身邊的“故事”,每個故事都會給人一種無與倫比的自豪和感動?!遁x煌中國》的執行總導演說:“你可能知道中國的高鐵里程世界第一,但你可能不知道這個第一超過了第二到第十名里程的總和,而且近六成是這五年建成的??”從超級工程到創新科技,從精準扶貧到全運惠民,我們見證著五年來中國在經濟社會取得的歷史性成就,見證著全民健康、全民小康的逐步實現,感受著五年來中國人民越來越多的獲得感、自豪感、幸福感。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在十九大即將召開之際,我們要堅定兩個一百年目標不動搖,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不懈努力!
最后,我想說,學校開設的《形勢與政策》課非常有必要。因為,高校的形勢與政策教育是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是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開闊胸懷視野、增強責任感和大局觀十分重要的方面。
1、課上我們講到了適應與發展、構建和諧的人際關系、愛情花開、情緒與壓力管理和自我探索培養自信等方面的內容,哪一部分內容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請描述其中的知識點,并講述為什么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課上我們講到了心理健康的相關知識,以及心理咨詢與治療和團體咨詢與治療,請描述個體咨詢與團體咨詢兩者的不同,并描述團體咨詢中凝聚力建立的過程。
大學生心理學結課了,各科考試也陸續結課,我們馬上要對這個學期說聲再見。時光如梭飛逝,往事歷歷在目,恍如昨昔。想到了那些經歷過的跟沒經歷過的事,那些你想念的人和想念你的人,那些經常見卻始終見不夠的,那些偶然可見卻只是相識一笑的,那些無法見卻在懷念著的,那些極度想見見了卻無言的,那些不想見便真的沒見的,原來我們互相構成了色彩斑斕的大學生活。貫穿三年的始終,我們大學生始終用屬于自己的方式追求自己的目標,定位自己的位置,探索生活的真諦。這個過程有過幸福跟快樂,也有痛苦跟彷徨,我想說所有這些都不重要,在不斷的經歷中磨礪自己的品性,沉淀自己的氣質,才是關鍵。言歸正傳!
每一堂大學生心理學課都是一場視聽盛宴,讓我們了解了大學生心理學的奧秘,了解其中的樂趣。鋼鋼老師的課透著心理學的神秘,也充滿了人文關懷,每一個活生生的案例都讓我們認識了心理干預在個人的內心和諧跟社會整體的和諧發揮的巨大的作用。從親情到愛情,從戀愛到職場,每一個專題都跟我們大學生有緊密的關系。同學們仁者見仁,講述了自己的故事跟觀點,但我想,所有這些都遵循了這個理念:感情要珍惜,奮斗是常態。
珍惜感情,要學著有一顆感恩的心,寬厚的心,不要把同學對你的關心與呵護當成是理所當然,關心你并不是別人的義務。都奔三的人了,本該自立的年紀卻大手大腳花父母的錢時你是否心里有過愧疚?生活中,你是否以自我為中心?一旦自己的微小利益受到了觸犯,是不是就吵吵鬧鬧,甚至反目?宿舍里,多打掃一次衛生,多搬幾桶水,原本很小的事,非要算計的那么清,同學情緒不對,你要做的不是要跟他針鋒相向,更不是在背后非議別人,既然都是大學生,陪著一起打球,喝酒有何不可。否者,這宿舍生活也就索然乏味了,其實經營感情常常需要從這些微小的事中入手,友情這樣,愛情這樣,親情也是這樣。不是自己心里舒坦就稱得上幸福,當你的快樂跟別人的幸福形成一個交叉點的時候,這才是真正的幸福,和諧的快樂。
奮斗是常態。在大學里,你學好自己的專業課,獲得了很高的績點跟很靠前的年紀排名是一種奮斗,可是,如果我們的目標含混不清,在這樣的學習中,我們是否會感覺到愈發的迷茫,要知道,目標不只是保研或考研這么簡單,那只是一個途徑,它是在自己對自己有一個清晰了解的基礎上,基于自己目前自身的能力及能力提升的空間還有周圍的社會環境為基準作出了綜合的判斷?;诖?,我覺得,真正的奮斗是自發的,而不是完全由家長,學?;颦h境逼迫你做出的努力。但是目前大學教育的缺位,讓我們囿于大學的小圈子里,小生活中,無法對社會生活的變化作出及時的反饋,也就是說,我們無從同社會接軌,社會需要什么樣的你,需要你的什么,我們都無法做出正確的結論,找不到自己與社會的契合點,這是悲哀。心理學課堂上,感覺我們通過測試的手段只能說是一種輔助的方法。還得靠自己!
終于飄來了入冬的第一場雪,盼了好久,又是一個輪回。從小被耳提面命,要好好學習考上一所好大學,如此持續了十八個春秋。而等到自己真正進入了大學的學堂,方才明了,過去所有的教導都成了浮云耳,想起了充滿激情與夢想的大一,那是掙脫勒中學教育桎梏的釋放。時至如今,卻也明白了,所謂的:夢想是用世俗的思想高尚的活著,現實卻是用高尚的思想現實的活著。要活在現實中,做個有質量的人,在一次次的經歷中淬煉自己,沉淀自己,不求讓自己發光,但求使自己更加厚重,思維敏銳,判斷清晰,氣定神閑,寵辱不驚……。.或許這才是真諦。但是,目前網絡媒體上經常報道有大學生自殺的新聞,讓外界對我們大學生的心理狀態的判斷產生了偏差,大學生的心理問題真的很嚴重么,大學生心理問題的癥結又在哪里?一想到大學生就會把我們同墮落,網游,蝸居,蟻族相聯系,生存之上,生活之下??墒腔钤诖髮W里的我們對自己的認識很清晰,那只是個別現象,我們的大學生沒有外界想象的那么的墮落,我們積極的參加學校組織的社會實踐活動,我們學生中間蘊藏了蓬勃的朝氣和巨大的尋求改變現實的能量,我們勇敢的去談女朋友,勇敢的去就業工作,蝸居只是現狀,無法阻擋我們對美好未來的向往,對社會公平的期望,而蟻族則是我們在底層蓄勢待發的前奏,凱旋前的高歌。
大學生自當有“會當即水三千里,自信人生二百年”的豪言壯語。要有“當今之世,舍我其誰”的霸氣與朝氣,又要有虛懷若谷的胸襟與氣度,更要有“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的使命感與責任感。
最后謝謝鋼鋼老師的怡口蓮,很美味!
摘要:大學生心理健康服務體系的建設是一個系統工作,本文對維護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前提、土壤、保障和關鍵四個因素進行了分析,提出了維護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四個方面內容,并對做好四個方面內容進行了一些初步的探索。
既不自傲又不自卑。對自己的生活目標和理想的確定切合實際不會提出苛刻的期望與要求因而對自己總是滿意的能夠做到自尊、自強和自愛。二是要積極悅納自我。悅納是一種自我接受的表現悅納自我就是對自己的本來面目持肯定、認可的態度。自我悅納可以給予一個人前進的動力給予生活的信心和希望。高職大學生在生活中要坦然的接受現實自我保持樂觀、開朗的性格。三是要善于發現和挖掘自己的潛力。每個人都有巨大的潛力只要發揮自己的潛能并勤奮地去追求就會取得一定的成績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但潛能的實現不會是一個自動的過程需要人們不斷的認識自己并悅納自己不斷的進行挖掘發揮主觀能動性才會發揮出巨大的能量做出一定成績對自我產生肯定并保持健康的心理。。
心理學研究表明,環境對個人的影響是巨大的,個人在集體之中,可以相互依靠互相幫助,從而增強戰勝困難的力量、勇氣和信心;在集體中,個人可以更加清楚的認識自己,了解自己和改變自己。因此,必須營造良好的校園生活環境和工作氛圍來維護大學生的心理健康。一是要樹立良好的校園風氣。良好的校園氛圍對高職大學生的心理影響十分重要,友好、民主和積極向上的校園氛圍就能有效減少或避免大學生成長進步中不良心理的產生。二是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良好的人際關系能使大學生獲得安全感和歸屬感,獲得友誼、支持、理解,得到內心的慰藉,給人以精神上的愉悅和滿足,增強自我價值感和力量感,降低挫折,緩解內心的沖突與苦悶,減少孤獨感和失落感,維持和促進心理健康;不良人際關系使人感到壓抑、緊張、孤獨和寂寞,引發內心的矛盾和沖突。
人生觀和價值觀是人們對生命的意義和人生目的的認知,是指我們對周圍事物的看法或觀點。一個人是否有正確、健康的認知方式,直接關系他的心理狀況。人生觀和價值觀決定著人們的行為,影響著人們看問題和辦事情的視角與態度。維護和保證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培養大學生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人生觀起著關鍵作用,只要大學生有了正確的人生追求和生活目標,有了積極向上和樂觀豁達的生活態度,有了遠大的理想和認識到生活的真正意義時,就會最大限度的減少和遠離一些不健康心理,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一是要教育大學生樹立崇高的理想,用高尚的精神追求引領心理健康。精神追求可以統領所有的心智,使人們關注未來的事情,忽略微小的心理波動,以良好的心態投入生活和工作之中。二是擴大大學生的視野和提高大學生的科學文化知識。無知往往使人不能正確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人生觀和價值觀出現偏差,在工作和生活中產生偏見、淺薄和魯莽,導致不良心理心態的出現。提高大學生的科學文化素養和擴大大學生的知識面,就會使大學生能夠更全面的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分清事情的是非曲直,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維護是一個系統工程,必須建立在完善的社會支持體系下,一個完備的社會支持網絡成分包括家庭、學校、都是、朋友、以及個體與社團或學校各組織機構成員的聯系。其本質就是大學生在學習、生活和人際交往中所能獲得的外界資源情況,尤其是在面臨重大困難和挫折時,其所能得到的外界物質上、精神上幫助和支持的社會關系網絡。良好的社會支持系統對大學生心理的健康起著支撐和保駕護護航的作用,是大學生的情感所系、心理所依,是形成和維系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保障。因此,必須建立高職大學生全面的社會支持系統,保障大學生心理健康。一是完善學校內部的社會支持體系。大學校園是大學生主要的工作、生活、學習和娛樂的地方,校園內部的社會支持系統對高職大學生的作用是最直接的,良好的內部支持系統是保證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保障。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維持和發展就必須在校園內部營造一個良好的心理氛圍,形成互幫互助、互相關心和共同進步的內部關系,使大學生在遠離親朋好友的情況下,仍然能在心理上得到有力的支持和滿足,從而保障大學生的心理健康。二是完善社會支持系統。社會心理學研究表明,家庭對青年高職大學生的心理影響是最直接、最具體、最深刻和最持久的,是造成青年高職大學生心理問題的重要因素。這就要求家庭對大學生各方面工作的支持和理解,積極構建高職大學生家庭社會支持網絡機制,加強拓展高職大學生和家庭成員之間的聯系和溝通渠道。
參考文獻:
[1]陳少華.《人格與認知》[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3.11。
[2]彭聃齡.《普通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3。
[摘要]我國大學生就業難已成為當今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激烈的就業競爭壓力,使大學生在求職擇業過程中產生了焦慮心理、挫折心理、自卑心理等不良心理狀態。研究大學生擇業的心理問題,幫助其消除心理障礙,以良好、健康的身心求職擇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大學生;求職擇業;心理障礙;調適。
一、大學生擇業的心理障礙及其表現。
心理障礙指心理不健康的現象或傾向。它是由心理壓力和心理承受力相互作用,使人失去了應有的心理平衡的結果。大學生擇業過程中的心理障礙主要有:
(一)自我認知失調。
1、自負心理。有些畢業生自認很有才華,應該有個好歸宿,因而傲氣十足。一旦產生自負心理,很容易脫離實際。使自己擇業目標和現實產生很大反差,如果未能如愿,他們的情緒就會一落千丈,從而產生孤獨、失落、煩躁、抑郁的心理。
2自卑心理。有些畢業生因自己不是名牌學校畢業、專業不熱門、長相平常,沒有關系可利用,沒有金錢支持,自己沒有任何先天優勢,自卑感油然而生。在擇業中,他們往往缺乏自信和勇氣。過度自卑,從而產生精神不振以及沮喪、失望等心理。
3、攀比心理。有這種心理的大學生,在求職活動中往往缺乏主見,極易受別人干擾。他們把注意力過多地集中到別人的就業取向中。即使有的單位非常適合自身發展,但因為某個方面比不上同學選擇的就業單位,就放棄了。而且這種心理往往會延續到就業后。帶著失敗者的心態進入社會。
(二)情緒困擾。
1、焦慮心理。由于種種原因,有部分畢業生臨近畢業還沒有就業單位。心理普遍有焦慮感。特別是一些基礎學科專業、學歷層次不高的大學生以及女大學生,表現得更為焦慮。他們往往會表現為心神不寧,意志消沉,萎靡不振,嚴重影響正常的學習和生活,影響順利就業。
2、急躁心理。大學生擇業中常常出現憂心忡忡、煩躁不安、心理緊張、無所適從等現象。有的恨時間過得太慢,有的怨用人單位選人條件太苛刻。一旦發現職業選擇未能如愿,又后悔莫及。
3、挫折心理。在就業問題上大學生受到挫折,是因為他們的去向和抱負不能為社會和親友所理解和接受,從而產生了懷才不遇的感覺,感到苦悶、失望、無奈和悲觀。如果在挫折中不認真反思。失去理智,盲目地一意孤行,就有可能形成人格障礙。
(三)人際交往障礙。
1、依賴心理。有的大學生不能自主選擇就業單位,總想依賴社會關系,依賴學校和老師、父母和親屬為自己找工作,或當要做出選擇時自己又不能決斷。把希望寄托在別人身上,從而失去了職業選擇的機會。
2、羞怯心理。羞怯是指有的大學生在求職面試中常常出現面紅耳赤、張口結舌、語無倫次,把面試前辛辛苦苦準備的“臺詞”、腹稿忘得一干二凈。有的謹小慎微,生怕一句話說錯、一個問題回答不好影響自己的形象。
二、大學生擇業心理障礙形成的原因。
(一)客觀因素。
社會價值導向對大學生擇業觀的影響。市場經濟的等價交換和競爭,促使人們最大限度地追求個人的物質利益,實現人生價值。使大學生在擇業過程中出現了個人主義和功利主義的傾向。
西方資本主義價值觀和我國傳統封建主義糟粕也影響著大學生的擇業觀。在大學生中存在著拜金主義、實用主義、享樂主義等錯誤價值觀。
(二)主觀因素。
大學生們是社會的一個特殊群體。大學生主體意識較強,在探尋人生價值過程中崇尚“自我”,主張“自我選擇”,表現在擇業上便形成了追求個人價值實現、才能的發揮和較高的物質待遇,尋找良好的工作環境。
(一)客觀地認識自我。
自我評價是個體對自己的生理、心理和社會特征及行為的某一方面或整體的評價過程。正確的自我評價是大學生擇業的基礎。應該全面恰當地認識和了解自己的理想、價值觀、性格、興趣愛好、能力、知識等,不以己之長比他人之短而自大,也不能以己之短比他人之長而自卑,要實事求是地肯定自己的長處,正視自己的不足,通過努力逐步克服缺點。以社會需求標準來衡量自己,把個人客觀性與社會客觀性統一起來。
(二)樹立正確的擇業觀。
大學生的擇業觀,即大學生由畢業走向社會時選擇職業的觀點和態度,實質上是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反映。價值觀不同,擇業態度和行為會有所不同。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社會價值觀趨于多元化、功利化,影響部分學生過分注重物質待遇,出現不顧國家和社會需求的傾向。
(三)調整擇業期望。
擇業期望是指大學生對職業在多大程度上能滿足個人愿望的評估。適中的期望值是大學生正確擇業的一個關鍵因素。因此,大學生的擇業期望值必須選擇恰當的定位點,突出重點,揚長避短,選擇適合發揮自己才能和施展抱負的職業。
(四)增強自身就業力。
大學生就業力的高低直接影響著他們就業的質量。所謂就業力,簡單概括就是就業競爭力,它包括工作能力、適應能力和求職能力。其中,工作能力實際上就是對專業能力的要求。同時,大學生應具備適應環境和適應社會的能力。大學校園與社會畢竟有差距,甘于從基層做起,吸取經驗,關鍵就是依靠適應力。
(五)提高抗挫折能力。
當前“雙向選擇、自主擇業”的就業制度為畢業生提供了難得的契機,同時也給畢業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大學生們紛紛加入到競爭的行列中去,在競爭中尋找自己的位置,在競爭中實現自己的抱負。參與競爭就難免遇到挫折,畢業生應當對擇業中的挫折有充分的思想準備,敢于面對現實,減輕思想負擔,消除急躁情緒。要積極總結經驗教訓,分析擇業挫折產生的原因,找出不足之處。加以改進,將消極因素轉化為積極因系。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qitafanwen/7268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