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的編寫需要根據幼兒園教學大綱和課程標準,確保教學內容與要求的對接。為了幫助教師更好地理解大班教案的要點和編寫方法,以下是一些教學專家的經驗分享和建議。
1、了解外灘、外白渡橋古建筑的歷史由來,設施特點及作用。
2、探索觀察、了解中的城市面貌,能連貫地用語言表達出來。
3、體驗繁榮的城市,離不開秀麗的風景線。嘗試作畫、建構橋。
1、家長協作幼兒收集一些外灘、外白渡橋的風景照片或圖片。
2、課前,請家長在雙休日帶孩子外出觀光,領略一下外灘、外白渡風情、古建筑的文化。
3、畫紙、蠟筆等。
1、猜謎游戲。
——以猜謎的形式,引起幼兒學習的興趣:駝背公公,力大無窮,愛馱什么?(車水馬龍)。
2、分享外灘、外白渡橋的外貌、景色的秀麗美。
——外灘有一條什么江?外灘旁有一條什么河。
——連接南、北蘇州河上的是一座什么橋?
——老師歸納小結。
3、回顧外灘、外白渡橋的昨天。
——老師介紹:“外白渡橋”這座橋是上海最早的橋,原先是座木橋也是第一代橋,是走人、騎馬用的、也是蘇州河南來北往的人們過橋的,是要收費的,那時也叫“外擺渡橋”。到現在已有百年的歷史了。
——后來為什么叫“外白渡橋”?
——老師介紹:第一代木橋不牢固,改為第二代鋼橋了,那時過橋不收費了。南蘇州河過橋直接通往北蘇州河,人們南來北往可以白白渡過橋了,所以叫“外白渡橋”。后來又發展為第三代橋。是用質地更好的鋼材制造的。一直使用到今天?!巴獍锥蓸颉彼哂袣v史文化的底蘊。
4、展望明天的外白渡橋。
——xx年“世博會”將在上海舉行。為了迎接“世博會”,緩解南、北蘇州河的交通,要關閉整修“外白渡橋”。
——小朋友,你想象一下你心中明天的“外白渡橋”是什么樣子的?把它設計出來好嗎?
5、活動延伸:鼓勵幼兒大膽設計、創作“外白渡橋”的圖紙。用木積木構建新穎的“外白渡橋”。
1、初步理解昨天、今天、明天的含義,學會正確運用這些時間詞語。
2、知道時間過去了就不會回來,學習珍惜時間。
一、導入。
二、幼兒自由交談。
1、請幼兒自己談談昨天、今天都做了哪些事情?明天想做什么事?可請個別幼兒交流。
3、請幼兒展示氣象記錄本,做小小氣象播報員,談談昨天、今天的天氣情況。
三、游戲:看誰說的對。
教師說一句話,請幼兒填上表示時間的詞語。如:教師說:我哪一天講了一個故事?幼兒說:您昨天講了一個故事。教師說:我準備哪一天帶一本圖書到幼兒園?幼兒說:您明天準備帶一本圖書到幼兒園。教師說:我們哪一天正在幼兒園里做游戲?幼兒說:我們今天正在幼兒園里做游戲。
時間對我們很重要,過去了就不會再來,我們要珍惜時間,要讓我們的每一天都過得充實而有意義。
1.幫助幼兒了解家庭開支情況,初步樹立健康消費的觀念,懂得花錢要合理、有計劃、有節制。
2.在活動過程中學習互助、合作、分享,并能積極參與討論、交流,大膽表述自己的見解。
3.培養幼兒愛惜物品的良好習慣。
1.幼兒通過調查表了解一些家庭的開支情況。
2.布置小超市,準備購物籃,購物單。
3.將椅子擺放為七個家庭,每個家庭準備一個信封。
4.磁帶。
一.組合小家庭。
1.由孩子自愿組合成小家庭,介紹家中成員。
2.發“工資”。介紹家中成員:(教師發給每個家庭一個信封,內有錢幣20元。)師:今天我們每個小家都領到了20元工資。我們的爸爸媽媽每個月也會有工資,他們是怎么花錢的呢?(幼兒根據自己調查的經驗講述。)。
師:今天我們來當家,我們的工資該怎么花呢?
二.超市購物。
1.師:每個家庭商量一下需要到超市去購買些什么。
2.幼兒在超市購物,并將所購物品記錄下來。
3.購物后討論:各家買了什么?還剩下多少錢?
三.體驗家庭開支繳水電費。
1.請一名教師扮演收水電費的工作人員,報出每家需繳的水電費費用。
2.每個家庭繳納水電費。
1、教幼兒理解昨天、今天、明天的含義,并能在日常生活中正確運用這些詞匯。
2、使幼兒初步建立時間概念,并知道要珍惜時間。
教幼兒理解昨天、今天、明天的含義,并能在日常生活中正確運用這些詞匯。
使幼兒初步建立時間概念,并知道要珍惜時間。
1、活動前,在活動室為幼兒準備1-2本大掛歷,平時引導幼兒觀察。
2、實行值日生輪流制,讓每個幼兒當值日生。
一、認識“今天”。
教師:今天是誰做值日生?請做值日生的幼兒說說今天為班上做了哪些事情,并讓全班幼兒回憶自己今天都做了些什么事情。
二、認識“昨天”。
教師:昨天是誰做值日生?昨天你們做了什么有趣的事情?通過交談讓幼兒感知昨天的概念。
教師告訴幼兒:昨天是今天的前一天,是剛過去的一天,請幼兒依據今天的日期,推出昨天是幾月幾日,星期幾。
三、認識“明天”。
教師:明天應該是誰做值日生?明天到了嗎?明天你們打算做什么事情?
教師告訴幼兒:明天是將要過的一天,今天晚上睡一覺,就到了明天,請幼兒依據今天的日期,推出明天是幾月幾號,星期幾。
四、:昨天和明天是今天的好朋友,是離今天最近的日子,昨天已經過去,今天正在進行,明天還未到來,所以我們小朋友要珍惜今天,今天的事情今天做,不要推到明天。
1、引導幼兒嘗試將數字進行不同的組合,排列不同的號碼。
2、引導幼兒感受數字在生活中的應用。
3、激發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
教具準備:故事掛圖《大森林里裝電話》數字圖片。
1、教師引導幼兒說一說家中的電話號碼,通過比較各自家中的電話號碼,發現號碼與數字的關系。
教師:“請小朋友們看一看這些號碼有什么特點呢?”
“這些號碼都是由哪些數字組成的'?”
“每家的電話號碼有什么不一樣呢?”
2、教師出示故事掛圖《大森林里裝電話》,講故事并引導幼兒回答問題。教師:“每個小動物的電話號碼你都認識嗎?”
“小動物們該如何整理電話號碼呢?”
1、教師引導幼兒讀出故事掛圖中小動物們的電話號碼。
2、教師引導幼兒重新為小動物們編電話號碼,每一個號碼都不能重復并進行區域劃分。
教師:“是的大王讓小動物們怎么整理電話號碼呢?請你幫幫他們吧!”
(1)教師引導幼兒說出每種動物住的區域。教師:“小動物們都住在哪里?”
(2)教師引導幼兒為住在水里的小動物們編電話號碼、
(3)教師引導幼兒為住在樹上的小動物們編電話號碼。
3、教師出示不同種類的數字圖片,引導幼兒說一說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有數字。
(1)教師引導幼兒說一說代表價格的數字和單位。
(2)教師引導幼兒說一說代表重量的數字和單位。
(3)教師引導幼兒說一說代表時間的數字和單位。
(4)教師引導幼兒說一說代表身高的數字和單位。
(5)教師引導幼兒說一說代表車牌號的數字。
教師引導幼兒為住在山里的小動物們編電話號碼,并讓幼兒大聲說出來。
1、園內延伸:
(1)教師引導幼兒編手機號碼。
(2)教師引導幼兒編車牌號。
(3)園內完成《操作冊》第17、18頁。
2、家庭延伸:
(1)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引導幼兒發現身邊的數字,并讀出這些數字。
(2)家庭完成《親子冊》第17、18頁。
。
活動目的:
1.初步感知生活中數學的有用和有趣。
2.嘗試運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跳繩計數,學習正確計數。
3.能與同伴分享合作,協商解決遇到的問題。
活動準備:
1.材料準備:來自幼兒真實生活的錄像片段--"跳繩比賽爭執瞬間",記錄紙和筆。
2.經驗準備:活動前請幼兒和家長一起搜集有關體育比賽的資料,觀察了解各種比賽的過程和名次確定的方法;幼兒已有跳繩和跳繩計數的經驗。
重、難點分析:
1.重點:通過實踐,嘗試運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跳繩計數,在不斷增強計數興趣的過程中學習正確計數。準備運用實踐體驗法、討論法與游戲法突破這一重點。
2.難點:能夠發現生活中有許多問題都可以用數學的方法來解決。準備運用啟發提問法、活動延伸法突破。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觀看錄像,進行討論。
師:小朋友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一段錄像,請你們看一看,錄像中發生了什么事情?
看完錄像后提問:
(1)錄像中的小朋友因為什么事情發生了爭執?
(2)為什么會出現跳繩計數不清的問題?
2.第二遍錄像(慢速播放),便于幼兒觀察跳繩速度與計數速度的對應關系,分析現場計數時出現的問題。
提問:
(1)為什么會出現跳繩計數不清?問題出在哪兒?
(2)如果是你,會怎樣為跳繩計數?
3.小組實踐,集體分享:如何使跳繩計數更準確。
(1)幼兒分組活動,每組取一根跳繩。幼兒可以邊實踐,邊商討計數方法,并通過圖畫標記等形式記錄跳繩計數的方法。
(2)集體分享。
a.分享探索過程,如:
開始計數時你們遇到了哪些困難?
你們是怎樣想出解決辦法的?
b.分享計數方法,如:
看跳繩小朋友跳動的腳計數;
看跳繩小朋友起伏的頭計數;
看跳繩小朋友掄繩的雙臂計數。
這幾種方法中你最喜歡哪一種?為什么?
c.討論計數注意事項,如:
跳與數要對應上;
踩繩或一腳跳過另一腳沒跳過,不能計數;
記清楚小朋友跳過的數,再往下接著數,并說出最后計數結果。
4.分組學習跳繩計數,請小朋友根據自己的意愿嘗試跳繩記錄方法,還可以探索和發現新的方法。
5.討論:還有哪些運動項目是通過當場計數來統計結果的?
如:幼兒的拍球、投球、捉尾巴游戲;體育項目中的足球、排球比賽等。
活動延伸:
鼓勵幼兒繼續運用計數方法解決體育比賽及生活中的問題,如值日生發碗筷、取午點等,并用繪畫、拍照等方式把自己的做法記錄下來,張貼到主題墻上,和同伴分享、交流。
活動反思:
首先,本次活動將幼兒的學習與他們真實的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突出科學領域學習"情景化、過程化、活動化、經驗化"的特點。通過探索"跳繩計數方法"的活動,密切數學與現實世界的聯系,使幼兒從研究現實問題的實踐活動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從而體會數學的真正價值及數學學習的無窮樂趣。
其次,活動過程符合《綱要》和《指南》的要求,即幼兒通過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不斷積累經驗,并運用于新的學習活動中,有利于形成受益終身的學習品質。
第三,活動過程體現了《綱要》和《指南》倡導的以幼兒自主合作、探究為主的學習方式,而教師也更多地成為幼兒學習情境的創設者,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教師的作用由"教授"轉變為"支持"和"引導"。
3、教育幼兒懂得珍惜時間。
4、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5、提高幼兒思維的敏捷性。
活動過程:
一、引題:“今天和老師學習本領,高興嗎?”(同時出示今天的字卡)。
1、今天的天氣怎樣?(要求幼兒使用“今天”的詞語)。
2、今天誰送你上幼兒園的?
3、今天早餐你都吃了那些?
二、出示掛歷,找出今天的位置,并用紅筆圈出來。
三、找昨天:“你們知道昨天在日歷上的哪個位置嗎?”(同時出示今天的字卡)。
小結:昨天就是今天的前一天,已經過去的那一天。
提問:1、昨天的天氣怎樣?
2、昨天下午是誰接你回家的?
3、昨天在幼兒園你和小朋友都學了什么本領?
四、引導幼兒找到掛歷上的明天。(并告訴幼兒今天后面的一天是明天,并出示“明天”的字卡找到后用紅筆圈出來。)。
教師小結:今天、昨天、明天是三個好朋友,今天的前一天是昨天,已經過去;今天的后面一天是明天,它還沒有到來。
五、幼兒操作活動:《找朋友》。
1、利用圖片以今天為基準,找到昨天和明天發生的事情的圖片并粘貼起來。
2、幼兒根據自己的操作圖片自由講述。
六、講述故事:《等明天》。
結束:時間一天天的過的很快,我們可不能象小猴一樣把昨天的事情留到今天做,把今天的事情留到明天做,這樣事情是永遠做不好。
向幼兒展示了昨天、今天和明天的密切關系,也向幼兒揭示了合作的重要性。在語言的學習與運用上,重點訓練幼兒的語言流楊性和表現力,正確運用時間概念進行表達也有助于幼兒日??谡Z的發展和思維的訓練。
4、中班社會活動你快樂、我快樂教案反思。
1、感受集體游戲、合作學習的快樂。
2、通過故事學習,知道為大家做事受別人歡迎,自己也會快樂的道理。
3、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4、主動參與活動,體驗活動的快樂及成功的喜悅。
5、體驗同伴間友好的情感。
太陽媽媽、太陽寶寶胸飾各一個;小鳥、蜜蜂、青蛙胸飾若干;。
課件;大樹模型;彩色樹葉、小禮品;音樂等。
一、創設情境,師生一起玩“捉迷藏”游戲,營造和諧、愉快的活動氛圍。
2、太陽媽媽帶寶寶玩“捉迷藏”游戲,媽媽把眼睛捂住,寶寶們聽著音樂躲起來。提問:“我的寶寶怎么都不見了呀?小鳥寶寶在哪里呀?蜜蜂寶寶在哪里呀?青蛙寶寶在哪里呀?(寶寶們依次圍到媽媽身邊)。
二、聽故事,初步理解什么是快樂。
2、那么,到底什么是快樂?怎樣才能得到快樂呢?(第一次觀看多媒體演示)。
3、太陽寶寶出去尋找快樂,它遇到了誰?(小鳥、蜜蜂、青蛙)它們快樂嗎?為什么?(鼓勵幼兒把自己的觀點大膽地表達出來)。
4、小鳥、蜜蜂、青蛙為什么很快樂呢?請大家再仔細地聽一聽。(第二次觀看多媒體演示)。
5、小鳥是怎樣回答的?蜜蜂呢?青蛙呢?(請一位幼兒扮演太陽寶寶,其他幼兒扮演相應的小動物,一起學說故事中的對話)。
6、太陽寶寶終于明白了什么是快樂。小朋友,你明白了嗎?
三、幫助大樹媽媽尋找快樂。
1、出示“大樹媽媽”,“小朋友,你們都很快樂,可是我卻一點兒也不快樂,因為我沒有寶寶、沒有朋友、沒有漂亮的衣服,唉!”
2、是呀,我們怎樣幫助大樹媽媽,讓她也快樂起來呢?(啟發幼兒討論、想辦法)。
3、提供彩色紙、膠水、小禮品等,幼兒一起打扮樹媽媽。
4、樹媽媽:(放錄音)“我找到了這么多寶寶、這么多朋友,還換上了新衣服,心里太快樂了,我請大家到我家里去玩!”(幼兒在音樂聲中愉快地離開活動室)。
本活動堅持以幼兒為主體,教師通過為幼兒創設寬松自由的探索空間、真實的情景體境,充分發揮幼兒的自主性,使幼兒在自由、開放的環境中建構新的知識經驗。而教師堅持做一個“熱情而積極的鼓勵者、支持者,有效而審慎的引導者”,根據幼兒的需要在精神上、策略上因勢利導給予啟發幫助,使幼兒在自由的環境中沿著正確的方向不斷前進。整個活動以情激趣,以情激學,激發了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充分發揮了師生互動作用,使幼兒在真實的情感體驗中學習,變被動為主動,真正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
1、初步理解昨天、今天、明天的含義,學會正確運用這些時間詞語。
2、知道時間過去了就不會回來,學習珍惜時間。
3、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4、主動參與實驗探索。
教師在活動的同一天提前講述故事《等明天》,提前一天玩《荷花荷花幾時開》的游戲。
(二)幼兒自由交談。
1、請幼兒自己談談昨天、今天都做了哪些事情?明天想做什么事?可請個別幼兒交流。
3、請幼兒展示氣象記錄本,做小小氣象播報員,談談昨天、今天的天氣情況。
(三)游戲:看誰說的對。
教師說一句話,請幼兒回答活動發生的時間。如:教師說:我哪一天講了一個故事?幼兒說:您昨天講了一個故事。教師說:我準備哪一天帶一本圖書到幼兒園?幼兒說:您明天準備帶一本圖書到幼兒園。教師說:我們哪一天正在幼兒園里做游戲?幼兒說:我們今天正在幼兒園里做游戲。
(四)活動延伸。
時間對我們很重要,過去了就不會再來,所以我們要珍惜時間。
幼兒對事物的認識具有形象性、具體性的特點,喜歡直接參與嘗試,對操作體驗型的活動尤為感興趣。本次科學活動正符合了孩子們好動手、喜探究的心理特點?;顒拥哪康氖桥囵B幼兒動手操作、主動活動的興趣和創造意識。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層次性、開放性,幼兒可以嘗試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動探索,體驗成功的快樂。
1、在游戲中體會一分鐘長短的相對性,了解一分鐘有60秒。
2、初步發現時間與生活的關系,知道要珍惜時間。
ppt課件(大鐘面、配上聲效、幼兒生活場景上廁所、午睡的圖片)、漢字(長、短)、幼兒選擇情況記錄用表、拼板玩具活動流程:
小結:時鐘能告訴我們時間,讓我們遵守時間。
二、感受一分鐘(在此環節進行兩個小游戲,感受一分鐘時間的長和短,了解一分鐘是60秒)討論:那么一分鐘我們能夠干些什么?一分鐘到底是長還是短?第一次幼兒根據自己的體會分別站立在"長、短"兩個漢字邊,根據幼兒選擇情況進行數據的記錄。
1、游戲:木頭人(感覺一分鐘時間很長,忍也忍不?。┑诙斡變焊鶕约旱捏w會分別站立在"長、短"兩個漢字邊,根據記錄的數據,簡單地進行比較。
2、游戲:拼圖(體會有時一分鐘會感覺變得很短,時間不夠用)第三次幼兒根據自己的感受進行選擇,并分別站立。
討論:一分鐘時間到底是長還是短呢?(出示兩組圖片)小結:同樣的一分鐘,從事不同事情,有著不同的心情,都會產生,長短不同的感覺。
跟著時鐘數一數。
小結:一分鐘還是一分鐘,一分鐘就是60秒,專注于一分鐘能夠完成一些重要的事,但有時一分鐘很快就會從身邊悄悄溜走。
三、珍惜一分鐘(在此環節,播放一分鐘短片,讓孩子們發現一分鐘世界上發生著許多奇妙的事情,同時發現專注于觀看短片的一分鐘能夠有所收獲,稍稍分神,一分鐘就溜走了。)小結語:可別小看了這一分鐘,有時短短的幾秒鐘都能夠做好一件事情呢!
密切聯系幼兒和生活,利用幼兒平常接觸到的、熟悉的事物來設計數學活動,是解決數學知識的抽象性與幼兒思維具體形象性這一矛盾的方法?,F在正值秋收季節,“種子”對于我們農村孩子來說,是熟悉的。根據孩子的這一特點,我就設計了本次活動:種子排隊。
活動目標:
1、鞏固數量,能將收集的種子進行分類、排列,并做記錄。
2、積極探索,感知物體的大小、數量與排列長短的關系。
活動準備:
幼兒人手一份種子(蠶豆、黃豆、赤豆若干)記錄表。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引起幼兒興趣。
1、看看口袋里有什么?(蠶豆、黃豆、赤豆)。
2、它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什么?(種子)。
二、第一次探索活動:感知數量相同,大小不一的種子,排列長短不一樣。
1、現在老師想請我們小朋友幫個忙,給這些種子分分家。(出示記錄紙)。
3、幼兒操作,用種子在紙板上排隊。
4、交流:請幼兒講述排列結果。
7、小結:相同數量的種子,顆粒越小,排列越短,顆粒越大,排列越長。
三、第二次探索活動:感知大小不一的種子,排列長短相同時,數量不同。
1、觀察紙板。
看看紙板上有什么?(種子標記、線)這三條線怎么樣?(一樣長)。
2、設疑、思考。
3、交待探索要求,幼兒操作。
4、交流:講述操作結果。
(不一樣多,紅豆用得最多,蠶豆最少)。
5、討論:為什么排一樣長的隊伍時,紅豆用得最多,蠶豆用得最少呢?”
6、小結:隊伍一樣長時,小種子用得多,大種子用得少。
四、結合生活實際進一步感知大小、數量與排列長短的關系。
2、想一想,我們到后面墻邊,老師用的步子多,還是你們小朋友用的步子多?是嗎?呆會我們一起去試一試。
活動目標:
1、利用學具“加法、減法板”的操作,嘗試進行20以內簡單的減法運算。
2、能積極思考、細致觀察,體驗數學活動的趣味性。
活動準備:
1、教具準備:“加法、減法板”;20以內的減法算式;2個圓形的蒙氏線場地;數字卡1-20;戒指樣的小圓圈若干。
2、學具準備::“加法、減法板”;20以內的減法算式;作業單若干。
1、預備活動。
師幼互相問候。
走線,線上游戲:青蛙跳水。幼兒分成兩組,分別站在兩個蒙氏線的圓圈上,每組小朋友記住自己組的人數,邊聽音樂邊走線。當音樂停止時,教師任意出示一張數卡。如“8”,每組8個小朋友跳進圈里,再數數線上每組還剩下幾個小朋友。游戲可反復進行。
2、集體活動(1)復習10以內的減法。
教師出示答案在10以內的減法算式,請幼兒口算得出結果。
(2)學習20以內的減法。
創設情景:神奇工具又現身。小朋友,誰又來到我們班上作客啦?
教師出示工具“加法、減法板”,按順序擺放好。
教師:看,他又說話了:小朋友們好,又和你們見面了。我是加法、減法板,做起減法也有招。先把大數固定好,根據小數取藍條。數數看看剩多少,減法計算完成了。
教師從題卡中任意取出一個減法算式如16-4=,教師先讀算式,然后再找出加法減法板中的數字16,用小圓圈圈住,再從藍色定規中取出4擺放在右端靠著數字16下面的格子中,最后數出前面還剩下幾格,剩下的格數就是答案。即16-4=12。
(3)用加法減法板學習20以內的退位減法。
教師從題卡中取出一個減法算式如16—9=,用相同的方法操作加法減法板,得出正確答案。
3、分組活動教師:加法減法板想檢測一下小朋友學的怎么樣,我們每個人都來露一手,比試比試吧。
第一組:利用學具加法減法板做減法練習。教師事先準備好減法算式,請幼兒看算式,操作加法減法板計算出結果。
第二組:利用劃點子的方法進行減法練習。每張作業紙上都有一道減法算式題和被減數的點子,減去幾,就劃去幾個點子,最后數出剩下的點子數量,記錄在作業單上。
第三組:做花環。操作加法減法板完成《操作冊》32頁的活動“美麗的花環”
4、交流小結,收拾學具。
2、發展幼兒邏輯分析判斷能力。
3、感受在游戲中學數學的快樂。
二、準備。
教具:冰柜樣式的表格若干、大小顏色形狀標記若干、獎品。
三、過程。
1、導入,激發興趣。初步感知魚的三種特征。
今天天氣不錯,我們去釣魚吧!
喲,這里有一個大池塘。哇,里面有許多魚,有些什么樣的魚呢?(請幼兒自由說說顏色、形狀、大?。?。
2、整體感知魚的三種特征,并嘗試用語言完整表達。
我們來個釣魚比賽吧!比一比,誰釣得又多又快?。ㄓ變横烎~,釣完后坐下休息)。
小朋友,你釣到的魚是什么顏色、什么形狀的?和別人比一比,是大的還是小的?誰能用一句話來介紹一下。(自由交流、個別介紹,引導幼兒將三種特征完整表達)。
3、將魚按三種整體特征分類。
小朋友,真能干。這么多魚來不及吃完,如果壞了怎么辦呢?(放進冰柜里)。
(同樣的方法:請幼兒個別或集體完整說說三種特征,根據三種特征送相應的魚到冰柜、檢驗操作結果)。
4、按三種整體特征釣魚。
明白就開始?。ㄓ變旱叫〕靥玲烎~,釣到后送到冰柜)。
我們看看,全釣對了嗎?(檢驗)。
(同樣方法,操作三次)。
5、幼兒出題,分男女比賽釣魚。
(a請一位幼兒從大小、顏色、形狀標記中各選出一個特征組成釣魚要求)。
(b男女對比賽,將魚貼到冰柜表格內,表格分為男女兩塊)。
(c檢驗結果,評出勝方發獎)。
6、小結。
小朋友釣魚的本領真棒!釣得開心嗎?我們下次再來釣,好嗎?
1、習將數量是5的水果分成2份,探索分合的不同答案,分水果。
2、按每次取5個蘋果放成一排,分成2份的程序進行操作。
教具一塊大磁性黑板,上面貼有爺爺、奶奶頭像。
學具人手一份(磁性板,25個蘋果,人物頭像2個),幼兒操作材料若干。
1、小組活動。
(1)引導幼兒觀察材料,激發;活動興趣。
“每位小朋友面前都放著什么?”“今天我們就來玩一個給爺爺奶奶分蘋果的游戲?!?/p>
(2)交代活動規則要求。
a每次取5個蘋果拍成一排,燃后把5個蘋果分成兩份,一份給爺爺,一份給奶奶。
b每次分給爺爺、奶奶的蘋果數量都不能相同。
c分好后,說一說:第一次分給爺爺幾個、奶奶幾個,第二次分給爺爺幾個、奶奶幾個等。
(3)幼兒操作活動,探索雪洗的組成。
a先請幼兒每人從框子里拔個蘋果在磁板上拍成一排,然后分成兩份,做好一次后再接著往下做。
b幼兒操作,教師迅速瀏覽全班幼兒活動的情況,雖沒有按要求操作的幼兒及時提示,教師重點觀察拿取得十否是個蘋果,分成兩份有無重復現象,又沒有遺漏。
2、集體活動。
(1)學習按指示監查的分合結果。
a請幾位幼兒展示并將數自己分合蘋果的結果,師生共同檢查他的每排是否拜訪了5個蘋果,每次視否把5個蘋果分成了不同的兩份。
b小朋友看一看分合的'蘋果數量又沒有重復,想一想還可以怎么分。
(2)讓幼兒在此操作,探索不同的分法。
1、通過送禮物等的方式,認識大小標記及其特征。
2、學習用目測的方法比較物體大小。
3、有興趣參加數學活動。
1、大、小標記圖片、大小娃娃各一
2、各類大小不同的物品:幼兒人手一份、教師處若干
3、一把大椅子和一把小椅子、大小娃娃家
1、導入?!敖裉?,老師和小朋友玩個。我說‘請起立’,你就說‘我起立’;我說‘請坐下’,你就說‘我坐下’,試試看好嗎?”
2、“今天,有兩位客人和我們一塊兒做?!?/p>
1出示大娃娃?!斑@是大大,我們拍拍大大,對它說句話好嗎?”(大大你好!大大我喜歡你!大大歡迎你?。罢埰鹆ⅰ薄拔覀円黄鹫f‘大大力氣大、大大是個大胖子、大大要吃大蛋糕’…”(加上動作)
3、出示小娃娃?!斑@是小小,我們也和小小打個招呼好嗎?”(小小你好!小小我請你喝水!小小我跟你玩?。罢埰鹆ⅰ薄拔覀円黄鹫f‘小小力氣小、小小不鍛煉、小小吃小面包’…”
4、給大大、小小坐椅子?!斑@兒有兩把椅子,看看它們一樣嗎?”(不一樣。一把大、一把?。拔艺埓蟠蠛托⌒∽巫?,誰來幫助它們?”
小結:大大坐大椅子,小小坐小椅子。
5、幼兒送禮物
要求:幼兒能在目測比較出禮物的大小后,將對應的送給客人,并能講一句話。
(1)教師提供,個別幼兒進行。
1、相同的兩件東西,比較后大的送給大大,小的送給小小。
2、相同的三件東西,比較后大的送給大大,小的送給小小。
3、從許多同類的東西中(每類3———4個)找出大小不同兩件東西,比較后,大的送給大大,小的送給小小。
(2)每個幼兒將自己小籃里的禮物送給大大和小小。
(3)將大大小小送回相應的家,幼兒在娃娃家。
。
活動目標:
1、學習不同的排序方法,能發現物體的排序規律。
2、在情境中感知數學的規律美,增強觀察、分析、比較能力。
活動準備:
課件;人手一份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一)、觀看ppt,尋找“abab”“aabb”的規律。
1、進入活動室。
(1)老師:今天老師想邀請你們到我家去做客,你們愿意嗎?
(2)出示ppt(1)(一男一女站立)那你們看應按什么規律排隊出發呢?”
(3)幼兒觀察并進行講述,按規律排隊出發(開火車)。
2.幼兒入坐。
出示ppt(2)“家”
(1)小朋友們,我家門口到了,請你們按這個規律來坐下來吧!”(出示ppt(3))(兩男兩女)(兩個半圓座位)。
(2)幼兒觀察并進行講述,并按規律坐在椅子上。
(二)觀看ppt(4—8),
2、出示(ppt4第一扇門)(門上一把大鎖,鎖上畫有顏色規律排序表,如紅、黃、藍、),你們看這把鎖上都有些什么顏色?它們是怎么排隊的?那接下去應該是怎么排呢?(請幼兒講述并示范操作)。
3、出示(ppt5第二扇門)(門上一把大鎖,鎖上畫有實物規律排序表,如花、樹、草、云),你們看這把鎖上都有些?它們是怎么排隊的?那接下去應該是怎么排呢?(請幼兒講述并示范操作)。
4、出示(ppt6、ppt7第三、第四扇門)(門上一把大鎖,鎖上畫有實物規律排序表,但是難度要逐步提高,如形狀的變化可用彎彎曲曲、“z”或“t”的,規律的變化等),它們是怎么排隊的?那接下去應該是怎么排呢?(請幼兒講述并示范操作)。
(三)制作通行證,再現物體的序列。
2、幼兒制作一張規律排序的通行證。(每人一把鎖型操作紙)。
3、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4、幼兒作業評價。
教師檢察幼兒作業,制作正確的幼兒通行證貼在門上。
(四)孩子們真棒!都可到我家了,請進!和幼兒一起跳個舞!結束活動。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qitafanwen/5878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