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計劃是教師教學工作的藍圖,能夠為教學提供清晰的方向和目標。以下是一些教學計劃的范文,希望能夠給大家提供一些創新的思路和方法。
冀教版二年級數學上冊第56~58頁《角的初步認識》。
1、在實際操作活動中,經歷直觀認識角的過程,知道角的大小與邊叉開的大小有關。
2、知道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學會畫大小不同的角。
3、能在長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圖形或生活物品中找到角,激發學生對角的好奇心。
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用直尺畫角。
理解角的大小與兩條邊叉開的大小有關,與邊的'長短無關。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大三角板、圓形紙、活動角。
學生準備:學具袋(內有小棒若干根、吸管、圓形紙、20厘米長的線繩一條)。
一、師生談話,激趣導入。
(課的引入抓住了學生好奇的心理特點,利用學生熟悉的場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下面的探索學習創設了良好的學習情境。)。
二、引導探究,合作交流。
活動一:猜圖形,揭示角。
1、課件出示四個圖形,每個圖形都被遮住一部分,只露出他們的角,猜猜他們是什么圖形。
2、根據學生的回答,揭示角,課件演示將角剪下來。
活動二:觀察角,認識角。
1、引導學生觀察每個角的樣子,概括出角都是由一個頂點和兩條邊組成。
2、出示幾個典型的圖形,讓學生判斷是不是角。
(從學生熟悉的四個圖形中引入角,通過三次“指角”,使學生逐步建立了正確的“角”的表象,逐漸滲透了“角是由一點出發,引出的兩條線”這一知識,從知識的廣度和深度上注意了知識的滲透,為學生繼續學習角的有關知識做好了鋪墊。)。
活動三:聯系實際,找角。
1、在生活中找角。
2、在圖形中找角。
課件出示。
(讓學生從身邊找角,使學生經歷了從現實生活中發現角、認識角的過程。使學生體會到數學并不神秘,數學就在日常生活中,就在自己身邊,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應用意識。在圖形中找角,使學生經歷從直觀到抽象的過程。)。
活動四:動手操作,做角。
學生每四人為一組,組長拿出學具袋,小組內每人任選一樣物品做角。
活動五:玩活動角。
1、學生操作:讓其中一條邊不變,轉動另一條邊,有什么發現?
2、師拿出兩個一樣大的角,但邊一長一短,讓學生比較角的大小。從而體會到教的大小與邊叉開的大小有關,與邊的長短無關。
(通過做角,玩角,讓學生在實踐操作過程中體會、理解角的組成和角的大小與兩條邊叉開的大小有關這些知識點。注重了學生的觀察、操作與體驗,培養了學生的探索意識和創新意識。)。
活動六:體驗感悟,畫角。
課件演示畫角過程,學生在本上畫角。
三、總結提升,自我建構。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共同編一首兒歌做總結。
執教教師:
新課標指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要“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并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本課例我讓學生自己動手來折圓紙片、同學之間合作交流,共同探究圓的一些特征。這樣的組織教學,使整節課充滿了“做數學”的過程,學生的主體性得到充分展現。
現代信息技術是為教學服務的,其主要功能就是“提供學生學習背景,致力于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樂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北菊n例的教學設計還著力利用信息技術讓學生經歷體驗的過程,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形象化。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學習過程,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和數學能力。
教學內容。
(所用教材電子掃描圖附后)。
學情與教材分析。
《圓的認識》一課是在學生認識直線圖形和面積計算,對圓有了初步的感性認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是學生學習曲線圖形的開始。學習這部分內容不僅加深學生對周圍事物的理解,提高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也為后面學習圓的周長、面積的計算,打好基礎,是很重要的一節幾何知識的起始課。
小學生的思維多傾向于具體形象的特點,而小學六年級的學生,只具有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空間觀念也正在形成之中,對幾何形體的特征感到抽象,雖然在一年級時他們已初步感知過圓,但還沒有建立圓的概念,也沒有掌握圓的特征。學生對于建立正確的圓的概念以及掌握圓的特征還是比較困難的,因為學生從學習直線圖形的知識,到學習曲線圖形的知識,不論是內容本身,還是研究問題的方法,都有所變化。怎樣才能把這些抽象內容變得具體形象呢?我以教材為依據,針對教材特點,聯系我班學生動手操作能力較強、自學能力較強、學生具有討論認真、善于合作學習的好習慣。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圓,知道圓各部分的名稱;掌握圓的特征,理解直徑和半徑的相互關系。初步學會用圓規畫圓。
2.通過分組學習,動手操作,主動探索等活動,初步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創新意識,以及抽象、概括等能力,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準備。
紙圓、剪刀、線繩、課件。
(預設做圓材料有:瓶蓋、硬幣、繩子、圓規)。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初步感知圓。
1、引入課題。
(1)提問:對于圓,同學們一定不會感到陌生吧?生活中,你們在哪兒見到過圓形?
(2)欣賞圓。
2、揭示課題。
師:有人說,因為有了圓,我們的世界才變得如此美妙而神奇。今天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圓的世界,去探尋其中的奧秘,好嗎?(板書課題)。
二、自主合作,初步認識圓。
1.做圓。
(1)展示學生做出的圓。
(2)讓學生匯報做圓的方法。
2.畫圓。
師:現代人們都是用什么工具畫圓?你會使用圓規畫圓嗎?
請大家用圓規隨意在紙上畫出一個圓,并說說用圓規畫圓的方法。
(組織學生交流用圓規畫圓的方法:定長、定點、旋轉一周)。
3、認識圓各部分名稱。
師:請同學們把剛才畫的圓剪下來,跟老師一樣把圓片對折后,打開,換過一個方向再對折,再打開。將折痕用筆描下來。
(1)認識圓心。
(學生折圓、匯報發現)師:我們把折痕相交的圓中心這一點叫做“圓心”,用字母o表示。(教師在黑板上貼出圓,畫出圓心并標出字母o)請大家在你們的圓形紙上標出圓心,并用字母表示出來。
(2)認識直徑。
師:如果我們把其中的一條折痕用筆描出來,就可以得到一條線段,這樣的線段就是圓的“直徑”,用字母d表示。(教師在黑板上畫出直徑,并標出字母d)請同學們也在你們的圓形紙上畫出一條直徑,并用字母表示出來。
師:在畫直徑時應該注意什么,誰能說一說什么樣的線段叫做圓的直徑?(引導學生概括“直徑”概念,強調“圓上、圓內、圓外”的區別)。
(3)認識半徑。
(教師在剛才的基礎上畫出一條“半徑”)師:這樣的線段就是圓的半徑,用字母r表示。(學生畫半徑,用字母表示,概括半徑概念,課件出示,強調“任意一點”。)。
(4)(課件出示)練習:判斷下面的線段哪些是直徑,哪些是半徑?為什么?
$2$2$2$2$2$2$2$2$2$2。
4、探究圓的特征。
(1)猜想。
師:請你仔細觀察手中的圓猜想一下:圓可能會有哪些特征呢?
(2)驗證。
$2$2$2$2$2$2$2$2$2$2$2$2$2$2$2(3)結論:在同一圓內(或等圓)有無數條半徑,無數條直徑,所有的直徑都相等,所有的半徑都相等,直徑是半徑2倍,也就是“d=2r或r=”。
(4)(半徑、直徑關系)練習:課本p60第2題。(課件出示口頭練習)。
三、聯系實際,初步應用圓。
1、下面的說法對嗎?為什么?
(1)所有半徑都相等,所有的直徑也相等。()。
(2)半徑3厘米的圓比直徑5厘米的圓小。()。
(3)圓的直徑是半徑的2倍。()。
(4)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就是圓的直徑。()。
2、車輪為什么要設計成圓的?車軸為什么要裝在圓心?
四、談古論今,感受圓文化。
1、古人眼中的圓。
【預設一:一中就是指一個圓心。
預設二:同長指半徑一樣長,也可能指直徑一樣長?!?。
師:其實我國古代這一發現要比西方整整早一千多年。聽到這里。同學們感受如何?
2、現代社會的圓。
總結:從古到今,正因為有了圓而使生活變得格外多姿多彩,我們無法想象生活中如果沒有了圓,將會是什么樣子,這些不正是圓的魅力所在嗎?從今天起,讓我們一起走進圓的世界吧!
五、全課總結,反思圓知識。
1、這節課你都學會了什么?
角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本課通過讓學生看、找、畫、折、擺等形式,知道角的組成和畫法。
教學過程中,用情景引入,創設漂亮的小房子,讓孩子們找找這座漂亮的小房子是由哪些圖形組成的?學生一下子就覺得感興趣,仔細觀察,回答,學生的注意力一下就吸引過來,學習情緒被調動起來。
1、找角。讓學生以小組的方式找身邊的角與自己身體上的角,找到以后讓學生用手摸,感覺角的特點。
2、認識圖形。抽象圖形從直觀到抽象,學生更容易接受掌握,認識角的各個部分的名稱,正確辨別角。從而引出直角,認識直角。
3、折角。讓學生動手操作,手、腦并用,體驗數學知識,摸摸自己的角,對角的形狀有直觀的感知,并獲得成功的體驗。
4、制作活動角。
這是一個難點,要讓學生明白角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關,靠教師抽象的講是行不通的。學生通過動手操作,深深明白角的大小是與邊的長短無關的,只是兩條邊叉開的大小有關。
5、拓展練習。一個長方形經過剪裁后,這時還剩幾個角?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整節課充分體現了新的教學思路,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在實踐中探索,寓教于樂。
教學目標。
1、經歷從現實生活中發現角,使學生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
2、通過觀察、操作、發展學生的空間概念。
3、加強小組合作意識,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幫助學生形成角的正確表象,認識角的各部分名稱和畫角。
多媒體課件、三角尺等。
兩根硬紙條、圖釘、圓形白紙等。
課件:出示小房子。
師:同學們,看這座小房子漂亮嗎?那誰知道這座漂亮的小房子是哪些圖形拼成的?(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圓形)大家看在這些圖形中還藏著另一種新的圖形。(課件抽象出角)你們知道這是一種什么圖形嗎?(學生發揮想象)。
師:大家的想象力真豐富,非常棒。這個同學所說的名稱很接近數學家給它起的名稱。這樣的圖形我們把它叫做角。
導出課題:這節課我們就來認識角。(板書課題:角的初步認識)。
(一)導出角的特點。
師:同學們,在這座小房子里藏了這么多的角,那你們能不能從我們身邊找到角藏在哪里呢?找到角時并用手摸摸,有什么感覺。(組長帶領,在教室里找角。指生匯報找角,摸角的感受)。
生1:角很尖,有些扎人。
生2∶角兩邊直直的。
課件:畫角。
師:你們能給這個部分起個名字嗎?(指頂點)這個同學起的名字跟數學家起的名字很接近,我們把這部分叫做角的頂點。這個部分你們能給它起個什么名字(指兩條邊)這個同學起的名字跟數學家的一樣,這部分我們就叫角的邊。
師:同學們給角的這幾部分起了名字,真了不起。那你們觀察這個角有什么特點?
課件:(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
師:象這樣有一個頂點,兩條邊的圖形叫做角。
(二)引出直角。
生:老師指的這個角邊是直直的。
(三)折角。
找一個銳角:你為什么認為你折的這個是角?(因為它有個頂點兩條邊)大家同意嗎?誰折的角跟他的一樣?生舉起手中的角。
找一個鈍角:誰折的角跟他的一樣?生舉起手中的角。你們為什么認為這個是角嗎?(因為它有一個頂點兩條邊)你說說你折的這個角跟前一個一樣嗎?比一比。
找出三種角,貼黑板,
師:大家看,這幾種不同的角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生答)。
(四)、鞏固練習。
1、課件:判斷是不是角。
2、找出下面的直角,并用直角符號表示出來。
3、思考題:一個長方形經過剪裁后,這時還剩幾個角。
回家與家長用兩根硬紙條和圖釘做一個活動角,下節課要用到。
這節課,我們通過找角,折角,做活動的角,發現我們身邊藏著各種各樣的角。只要同學們認真觀察,就會發現我們身邊處處有數學。
邊
頂點。
邊
銳角。
直角鈍角。
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
教學目標:
結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動,使學生初步認識角,會用三角板判斷直角和畫直角。
重點:
直角的認識及角的大小的比較。
難點:
直角的認識及角的大小的比較。
教學過程:
3、讓學生用這個方法比一比自己折出的角是不是直角。
4、以小組為單位動手比一比自己周圍的一些角是不是直角。
5、用三角板畫直角。
師:你們能不能用三角板畫一個直角?下面自己動手試一試。學生畫時,教師巡視并指正畫的方法。
三、練習。
1、練習八的4—6題。
2、第7、8題。
3、生活中的數學。
4、回家以后找一些角,并用三角板量一量是不是直角。
3、讓學生用這個方法比一比自己折出的角是不是直角。
4、以小組為單位動手比一比自己周圍的一些角是不是直角。
5、用三角板畫直角。
師:你們能不能用三角板畫一個直角?下面自己動手試一試。學生畫時,教師巡視并指正畫的方法。
三、練習。
1、練習八的4—6題。2、第7、8題。
3、生活中的數學。
4、(布置作業)回家以后找一些角,并用三角板量一量是不是直角。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下冊)第68~71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結合生活情境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用不同的方法做出角。
2.使學生知道角有大小,會用重疊的方法比較角的大小。
3.使學生在認識角的過程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增強數學學習的興趣;在探索角的大小比較方法的過程中,發展數學思考。
教學準備。
課件,釘子板、小棒等。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抽象出角的圖形。
1.創設情境,直觀認識角。
談話:小朋友,你們喜歡做手工嗎?星期天,小明和小紅也約好在家做手工,快到3點了,我們來看看他們做了些什么?(出示情景圖)。
讓學生觀察情景圖,口答。(小明剪了一個五角星、小紅折了一個三角形)。
為什么叫五角星和三角形呢?(有5個角和3個角)。
桌上還有哪些東西呢?(正方形紙、剪刀等)。
在小組中相互指一指、說一說它們的角在哪里。(學生拿著實物在小組中合作學習,教師巡視指導)。
誰愿意來指出剪刀上的角?(教師注意指導正確的指角方法)這圓溜溜的鐘面上有角嗎?(讓學生找出兩根針組成的角)依次指出其他物體上的角。
2.電腦演示,由實物抽象出角。
談話:像剛才小朋友說的剪刀叉開的地方,鐘面上時針和分針組成的圖形,三角尺上的這些圖形都是角。(課件演示角的抽象過程)。
這節課我們就來認識角。(出示課題)。
3.揭示角各部分的名稱。提問:請小朋友觀察一下,這些圖形有相同的地方嗎?(有兩條直直的線,而且兩條線有一頭是接在一起的)。
介紹:這兩條直直的線就叫角的邊。(電腦出示名稱)。
兩條邊接在一起的點就是角的頂點。(電腦出示名稱)。
讓學生找出剩下兩個圖形的頂點和邊。
小結:角有()個頂點和()條邊。
4.組織練習。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
是角的指出它的頂點和邊,不是角的說出原因。
(2)找生活中的角。
學生觀察,找角,全班交流。
二、觀察比較,感悟角的大小。
1.做角,體會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
談話:小朋友說得多好啊!這么多物體上部有角,那想不想自己來做個角呢?老師給你們準備了一些材料,請你們根據自己的需要,自由選擇,想出好辦法做一個角。(學生小組內動手做角,教師巡視指導)。
各組匯報交流。(可能有用紙折、用小棒搭、在釘子板上拉,還有用塑料條做等方法)。
談話:仔細觀察一下剛才做的角,你發現了什么?(有的角大,有的角小。)。
教師拿出一個活動角,你有辦法把這個角變大一點嗎?變小一點呢?(重疊比一比)。
那么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呢?
引導學生意識到角的大小與角的.兩條邊叉開的大小有關。
2.比較角的大小。
(1)課件出示4個鐘面。
(2)隱去第1個和第3個鐘面,剩下第2個和第4個鐘面。提問:這兩個角誰大誰小呢?你還能一眼看出來嗎?請在小組內討論一下,該怎樣來比較。
交流各組的方法,可能有下面兩種。
第一種:數格子。
第二種:用活動角做比較的工具,將活動角拉成與第一個鐘面上的角一樣大,再把它放到第二個鐘面上,得出第二個鐘面上的角大。
(教師用多媒體課件演示比較過程,讓學生知道可用重疊的方法比較角的大?。?。
(3)你知道還有什么辦法可以比較角的大小嗎?請想一想,試一試。(學生探索討論后組織展示交流)。
三、組織練習,應用拓展。
1.完成“想想做做”第2題。
指名回答。
2.完成“想想做做”第3題。
各自在書上填寫。
提問:觀察每個圖形中邊與角的個數,你發現了什么?你知道三角形有幾條邊、幾個角嗎?
3.完成“想想做做”第4題。
指名口答。
4.完成“想想做做”第5題。
在小組內交流。
提問:你能說說哪個角最大、哪個角最小嗎?你是怎么知道的?
四、總結。
總評。
1.注重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讓學生經歷探究過程。
在本課的教學中,教師注意聯系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活動經驗,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經歷知識的形成和探究過程。注重為學生創設自主探索的空間,學生通過找一找、指一指、做一做、比一比,在各種感官協調參與下初步認識角。倡導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學生通過分組合作討論,全班展示交流,體會到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既發展了求異思維,又在交流中深化了各自的認識。
2.巧妙運用多媒體,變抽象為直觀,發展了學生的空間觀念。
在初步認識角時,教師巧妙地運用多媒體,先在實物上閃動角,再去除實物中非本質的屬性,抽取出角的本質屬性,引出角的圖形,幫助學生清晰地建立了角的表象。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動,使學生初步認識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稱。
2、初步學會用尺畫角。
3、在豐富多樣的活動中,豐富學生對角的直觀認識,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難點:
在直觀認識角的活動中,形成關于角的正確表象。
教學內容:
一、情境導入。
1、同學們你們喜歡自己的校園嗎?誰來夸夸自己的校園?
2、今天,老師要帶同學們走進一個美麗的校園(呈現教材主題圖)。
仔細觀察,你在校園里看到了什么?
你能在校園里找到我們在數學課本上學過的圖形嗎?
其實校園里還藏著一種圖形,你們瞧(在主題圖上的鐘面上、剪刀上、紅旗上呈現紅色線,標示出角)。
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些圖形,有人知道這樣的圖形叫什么名字嗎?
這些圖形叫作角,今天我們一起來認識它?。ò鍟航堑某醪秸J識)。
一起來看今天的學習目標:
1、結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動,初步認識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稱。
2、初步學會用尺畫角。
二、目標1的教學。
1、老師這里有一些物品(剪刀、三角尺、鐘表)仔細觀察,這些物品上有角嗎?誰來指一指。(在學生指角的過程中,注意告訴學生正確的指角方法。)。
2、大家手里都有三角尺,請拿出來,然后給你的同桌指一指角。
4、你們真棒!我們每一個同學都有自己的名字,那么角娃娃各部分也有自己的名字,兩條直直的線叫做邊,丙條邊相交的地方叫做頂點。
5、課件演示:認角各部分的名稱。
6、指認角各部分的名稱。
7、同學們學得這么帶勁,為了獎勵大家,老師為大家變個魔術。(兩根硬紙條變成角,并讓這個角隨意變大變小,讓學生自己用兩支鉛筆來模仿老師變魔術,在變魔術的過程中讓學生感受角的大小與角的兩條邊張開的大小有關系)。
8、你能判斷下面兩個角的大小嗎?
(首先讓學生自己判斷然后通過課件演示讓學生看出兩個角一樣大,并知道角的大小和兩條邊的長短沒有關系。)。
9、同學們拿出小圓片,這個小圓片有角嗎?你能用手中的小圓片折一個角嗎?
10、同學們對目標1的學習效果怎么樣呢?下面都來檢測一下。
(1)、判斷:下面這些圖形是不是角?
(2)、請寫出下面角各部分的名稱。
三、目標2的教學。
1、同學們我們已經認識了角,你們想不想把它畫出來?
2、邊示范畫角邊說明:先點一個點火,再從這個點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畫兩條筆直的線,就畫成一個角。
3、課件出示:畫角時,要牢記,先畫頂點再畫邊。
4、自己試著畫一個角,然后全班交流展示。
5、檢測目標2的學習:自己畫一個角并標出各部分的名稱。
四、課堂檢測。
1、請標出下面角各部分的名稱。
2、自己畫一個角。
文檔為doc格式。
。
1.使學生經理“找一找,比一比”等活動,直觀地認識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稱。
2.結合生活情景,認識到生活中處處有角,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3.通過做角、比角等活動,知道比較角的大小的方法,明確角的兩邊張口越大角就越大。
能直觀地認識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稱。
明確角的兩邊張口越大角就越大,角的大小與邊長無關。
教師準備:活動角、三角板、紅領巾。
學生準備:
做角材料、彩筆、三角板、正方形紙片、剪刀。
一、引入課題。
師:小朋友們,首先,老師給大家變一個魔術,想看嗎?
生:想?。ǘ嗝襟w動畫演示由四根小棒擺一個平行四邊形。)。
師:這是什么圖形?
生:平行四邊形。
師:現在我讓它變(邊說邊用動畫演示拿掉一根小棒變成三角形。)變成什么了?
生:三角形。
師:再變一次(動畫演示再拿走一根小棒),又變成了什么?
生:角。
師:對,說得沒錯,像這樣的圖形就是角。今天我們一起來走進角的世界認識這位新朋友。(板書:認識角)。
二、探究新知。
1、找一找。
師:(課件創設情景:路標指示牌)在生活中,我們經??吹礁鞣N角,小朋友們請看大屏幕,這些物體的表面有沒有角嗎?角在哪里?趕快找出來。
生:七嘴八舌的指角。
師:巡回查看,正確指導學生指角??吹酱蠹疫@么有興趣,老師也找到了一個角,看我是怎么指給你們看的(師示范指角)。
2、摸一摸。
師:看完這些角,你們愿不愿意用手去摸一摸,去感受一下呢?
生:拿出三角板摸。
師:拿出三角板領學生摸角。讓學生說感受。
生:尖尖的、扎手。
師:(在多媒體里出示角的頂點)對,尖尖的地方我們叫它“頂點”。
師:(再讓學生摸一摸角的兩條邊)有什么感覺?
生:平平的、直直的。
師:(在多媒體里出示角的邊)直直的,我們叫它“邊”。那么角有幾個頂點?幾條邊呢?(板書:角有一個頂點和兩條邊)。
3、畫一畫。
師:我們畫角的時候要先畫一個點,在沿著這個點畫一條線,這條線是怎樣的?
生:直的。
師:然后再沿著這個點畫一條直直的線,這兩條線都是怎樣的?
生:直直的。
師:下面請學生自己動手畫角,并將自己所畫角的頂點和兩條邊指給同桌看一看。師巡回查看,有錯及時糾正。
師:我們對角有了較為深刻的了解,但只知道角的頂點和邊是不夠的,還需要知道如何表示角。其實呀,兩條邊所夾的部分就是角。(課件用圓弧表示角)請同學們用剛才學習的標記角的方法標出你所畫的角,用水彩筆標出。
4、做一做。
師:師出示活動角,誰上來玩一玩,看看角有什么變化?
生:可以變大,也可以變小。
師:這說明角是有大小的,那么怎樣可以把角變大變小呢?引導學生說出把兩邊往外拉就會變大,往里合就會變小,也就是兩邊開口大角就大,開口小角就小。
5、比一比。
師:你們做一個比老師的角大的角嗎?再做一個比它小的角,可以嗎?
師:你們能做出一個和它一樣大的角嗎?教師取一名學生做的角來比較大小。
師:怎樣才能知道我們的角是不是一樣大呢?
生:自由回答。在探究的過程中找到比較角的大小的方法。
師:小結:把頂點和一條邊對齊來比較。
師:我們玩得這么高興,有兩個小伙伴卻不知什么原因爭吵了起來,瞧,是誰呀?小黃和小藍各自畫出了一個角。(課件出示:兩個大小一樣,但是邊長不一樣的角)。在比的過程中都認為自己的角大,現在請你們試著判斷一下這兩個角的大小,并說明理由,產生分歧,組內研究交流。(動畫演示比較大?。?。
師:小朋友們,你們太棒了。幫助他們解決了問題,非常感謝你們!
師:剛才我們比一比角的大小,有的角可以用眼睛就可以看出哪個角大,哪個角小,但是有的時候不能一眼看出,我們就用重疊法來比較了。
6、小結:角的大小,與角的兩邊長短沒有關系,只與角的兩邊張口的大小有關。
三、兒歌滲透。
我是一個小小角。
一個頂點兩條邊。
想要知道我大小。
只看張口不看邊。
四、評價反思。
五、拓展新知。
1、用身體的某些部位比劃出一個角。
2、找一找我們身邊的角。
六、總結回顧。
師:小朋友們,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如果你是角,你打算如何介紹自己?
七、作業。
寫一段話:說說你所知道的角。
在實踐中充分感知角,讓學生盡量放開手腳,思維真正“展翅高飛”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自主性。
孩子的智慧來自于指尖。孩子們動手實踐,操作參與這一教學設計適應了兒童好動的年齡和心理特征,符合著兒童認識事物的規律。讓學生充分感知角的內涵,并利用語言描述出角的特點: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從中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以疑激趣,以趣解疑”用有疑問的嘗試題可以鼓勵他們找出規律和辦法,使學生在嘗試學習中感覺到知識的力量,擁有學習的快樂。
這一組嘗試題目既是對前面學習知識的總結,同時也是對有關角的表象知識的鞏固。嘗試教學中“學生討論”這一步,動員大家積極發言,說出他們的解題思路和方法,使學生在討論中“悟”出道理,發現獲取知識的手段和方法,從爭論中篩選信息,辨別真偽,分析對錯。既培養了學生數學的表達能力,也培養了他們積極參與的意識;既發展了學生思維,也發揮了學生間的相互作用。
學生利用自己學到的知識,解決了嘗試題,同時對“什么是角”在頭腦中形成了清晰的表象,加深對教材內容的理解。
由具體到抽象,又由抽象回到具體,在這樣周而復始的過程中,學生在獲得了從感性材料向理性知識的飛躍過程。在各抒己見的發言中,知識得到更深的理解。
(二)第三次嘗試練習:
1.數數每個圖形中有幾個角:
2.動手利用小棒(2根)擺圖形,數數你擺的圖形中角的個數:
3.發展題:一張正方形的紙,用剪刀剪去一個角,還剩幾個角?小組討論,每個人試著剪一剪:
動手實踐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主渠道。第一題是一個鋪墊,第二題讓學生利用擺一擺,數一數的實踐活動,既掌握了本節課的內容,又在動手操作中,創新精神得到了展現。
發展題的設計,體現了教學的全部內容,同時也增加了內容梯度,呈現了階梯性,是一道很好的延伸題。使學生的發散性思維的到了提高。在剪一剪,拼一拼,數一數中,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學生在交流、切磋中迸發出了思維的火花。
課堂小結:這節課開始時,你提出的問題都解決了嗎?還有其他的問題嗎?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學生答,教師總結)。
(三)教學效果評價。
1.在動手操作中感知直角的特點,并能從生活中找到直角。
2.會用三角板判斷直角和畫直角。
(二)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難點:掌握判斷直角和畫直角的方法。
(三)教學活動。
活動內容活動的組織與實施。
(含教師活動和學生活動)設計意圖時間分配。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出示活動角)這是什么圖形?
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系?
教師演示轉動成直角,問:你們見過這樣的角嗎?
這種角就是直角。通過舊知的復習引發學生認識直角的興趣。
二、合作探索,學習新知1、探索新知。
(1)、你還在哪些地方見過這種角?把你發現的這種角說給小組的同學聽聽。
學生小組交流發現。
匯報發現。
(2)、教師板書畫一個直角。學生觀察教師畫的角。
(3)、你能制作一個直角嗎?想一想你準備怎樣制作,做好后在小組內交流認識你制作的直角。
學生思考制作直角的方法并制作,在小組內交流認識直角。
(4)、教師指名匯報制作直角的方法。并根據學生的匯報決定是否介紹用一張紙折出一個直角:先將這張紙上下對折,再沿著折痕對折就可以得到一個直角。
(1)、你有什么方法可以驗證一個角是不是直角的方法呢?把你的方法說給小組的同學聽一聽。
小組討論交流驗證一個角是不是直角的方法。
(2)、學生匯報,并驗證方法:在我們的三角板上有一個是直角。要知道一個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F在請你指出三角板上的直角。
學生觀察三角板并指出三角板上的直角。
(3)、請你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看看哪些角是直角?
學生分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周圍的角中哪些是直角。并匯報。
3、畫直角。
(1)、你還能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干什么?
回憶一下上節課我們是如何畫角的,然后請你用三角板上的直角畫一個直角。畫好后給小組的同學說說你是怎樣畫的。
學生回憶畫角的方法,思考直角的畫法再畫出直角,交流畫直角的方法。
(2)、指名板演畫直角并說說畫法。
畫直角的時候要注意什么問題?引導學生歸納總結直角的畫法。
通過對學生生活中的物品的觀察,以及制作直角等活動,使學生充分認識直角的特點,加深學生對直角的理解。讓學生判斷直角、畫直角等小組活動,學生進一步認識直角,會正確判斷直角。并通過復習角的畫法引發學生思考直角的畫法及得出畫法、正確畫直角。
三、學習效果測評1、完成第41頁的做一做第1題。
你能找出我們身邊的直角嗎?找到并驗證后說給小組的同學聽一聽。
學生分小組尋找直角并交流。
2、完成第41頁的做一做第2題。
教師指導學生獨立完成。
指名匯報并要求說出是怎樣畫的。
學生獨立畫直角并思考是如何畫的。并匯報說明畫法。
通過尋找生活中的直角以及畫直角等練習,讓學生體會到直角就在我們的身邊。
四、課堂總結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
教師引導學生梳理知識。
你有什么收獲?
人教實驗版第七冊課本第41頁例2例3及相應的練習。
使學生認識平角、周角;掌握銳角、鈍角、直角、平角、周角之間的關系。
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觀察比較、抽象概括的能力。
體會到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認識銳角、鈍角、直角、平角、周角之間的關系。
課件、三角板、量角器等。
一、創設情境導入課題。
課件展示:
(1)什么叫做角?說出角的各部分名稱?
(2)分辨不同類型的的角,研究平角和周角的形成過程。
二、探究新知。
(一)認識平角和周角。
師:我們已經知道一條射線繞著它的端點旋轉,就能形成不同的角。(同時演示),同學們用活動角代替扇子也把活動角旋轉,看看形成的角。(1)認識平角(學生分組討論)。
電腦展示,全班同學觀察討論:這種情況是角嗎?為什么?它有多少度?這樣的角叫什么角?(平角)它的邊有什么特點?找一找身邊的'平角。
(2)認識周角(教法同上)引導學生分別說出平角等于180°,等于兩個直角,周角等于360°等于兩個平角。
(設計意圖:有意識的讓學生在旋轉活動角的過程中出現的兩個特殊角自己提出問題,為學生創造了質疑的空間,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
(二)引導學生把這幾種角進行分類課件展示:
問:看著這么多的角,你能給它們分分類嗎?
(三)認識五種角的內在聯系。
你有什么想說的嗎?根據度數,按從大到小或從小到大的順序將這五類角排列順序。
三、應用拓展,發展思維。
1、隨堂練習(略)。
2、鞏固練習(略)。
四、課堂小結:今天你學到了什么知識?有什么新的收獲?
五、板書設計(略)。
本節課是人教版第七冊第二單元的內容,《角的分類》是學生已經學習了有關角的知識,有了度量角的簡單基礎。直角、銳角、鈍角是學生經常見到的角,關于它們的定義應通過學生在分類后進行比較、想象、推理后正確的敘述出來。在學生對角已經認識的基礎上,呈現直角、銳角、鈍角、平角、周角等圖形。在分類思想的指導下,三個特殊角同時出現,形成一個問題的模塊,為學生的思維提供時間和空間。在教學過程中我始終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導學生善于從日常生活中發現教學問題,激活生活經驗。
讓學生充分體驗數學來源于生活,我們的日常生活就是學習數學的大課堂,是探索問題的廣闊天地,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生活實踐中,是數學學習的最終目的。很多數學規律、數學思想方法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它們的原型,學生善于捕捉生活素材,教師盡量提供學習空間,使學生能從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背景出發,獲得主動探究數學的快樂!通過“在生活中常見的物體身上找角”,使學生覺得數學與生活密切聯系,增進了學生對數學價值和作用的認識,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
第二、引導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促進數學思考。
注重引導學生動手實踐,在操作中理解知識,發展思維。一改教師主宰課堂的局面,大膽放手,變過去的單純看教師演示為學生自己動手,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本節課設計“找”、“說”的環節,幫助學生在數學活動中認識角、感悟角的大小,使得學習興趣較為濃厚,也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操作能力、表達能力及分析、概括能力。
第三、適時組織小組討論。
不足之處,在教學周角時,沒有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描述周角的形成過程,及這個360度怎么得出的,沒有和學生好好探討。
文檔為doc格式。
。
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上冊第38、39頁、做一做及練習八第1~3題。
1.初步認識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稱;會初步比較角的大??;會用尺子畫角。
2.通過讓學生觀察、操作分析、比較,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發展學生獨立學習能力和創造意識。并對學生進行事物的運動發展變化的辨證唯物主義觀點的啟蒙教育。
3.創設平等和諧、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培養學生互相協作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
重點是讓學生形成角的正確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初步學會用直尺畫角。
難點是引導學生畫角的方法,使學生通過直觀感知理解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
從復習導入新課。
生:可以擺一個正方形。
【請學生上臺演示】。
師:做的很好,如果去掉一根小棒,又可以擺成一個什么圖形?
生:可以擺一個三角行。
【學生繼續演示】。
師:如果從三角形中拿走一根小棒,又是一個什么圖形呢?
【師邊說邊拿走一根小棒】。
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認識的新圖形———角。
從實物中抽象出角。
課件出示實物。
鐘面紅領巾剪刀吸管。
【課件演示從實物抽象出角來,聲光提示】。
師:你能在自己身邊找出角嗎?找到角后摸一摸,角是什么樣的?
生1:角尖尖的。
生2:角兩邊直直的。
師:同學們,我們要做一個角的模型,要選擇哪些學具,試著做一下。
生1:我覺得有兩部分組成,兩根小棒就行了。
生2:我也覺得是兩部分。
師:如果沒有帶孔的點連接,會是一個什么樣子呢?
生1:不能把兩根小棒連起來。
生2:不能組成一個角。
生3:組成一個角,這個孔不能少。
師:同學們,你們能讓自己做的角變大嗎?怎么變?
生1:我把兩根小棒往外一拉,角就變大了。
生2:我拿住一邊,把另一邊一拉就變大了。
師:你們能讓角變小嗎?
生1:把兩條邊合攏一下,就變小了。
生2:剛才,我們既能把角變大,又能把角變小,那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
生:與角的邊有關。
師追問:與邊的什么有關,長短嗎?
生1:不是剛才邊沒有變長。
生2:不是兩條邊張開的大,角就變大,張開的小,角就變。
師小結。
師:我們認識了角,現在在自己的練習本上任意畫一個角。
【學生畫師巡視】說一說,你是怎樣畫的。
生1:我是照著三角板畫的。
生2:我是先畫兩條邊,再畫頂點。
生3:我是先畫頂點,再畫的邊。
師:很好,通常我們常用生3的方法畫角,請同學們看看【課件畫角】,請同學們在自己的本子上按這樣的方法再畫一個角,看誰畫的好。
【指名學生黑板上演示?!?。
這一教學內容,是學生在已經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由于學生在學習角的有關知識前,通過對許多物體的感知,已經積累了有關角的感性經驗,所以教材從引導學生觀察實物開始逐步抽象出所學幾何圖形,再通過學生實際操作活動,如折一折、摸一摸、做活動角等加深對角的認識和掌握角的基本特征。
教材中不要求掌握角的定義,只要求學生認識角的形狀,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能辨認角,會畫角就可以了。這部分內容,教材在編排上還有兩個顯著特點:一是強調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如主題圖“美麗的校園”和例1的內容都是學生熟悉的;二是強調在實際活動中掌握知識,如安排了“做角”“畫角”等若干活動,都是想讓學生在親自的動手操作中完成學習任務。
學生熟練掌握這部分內容就為以后進一步學習三角形、長方形和正方形以及平行四邊形的角等幾何圖形奠定了基礎,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
1.結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動,使學生初步認識角,會判斷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
2.初步學會用直尺畫角。
3.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團結合作的精神。
難點:感知角,會判斷角,并會畫角。
師放多媒體,生猜圖形,揭示課題。
1.第38頁主題圖。
生觀看主題圖從圖中說出物體上的角,初步感知角。
2.生從自帶的三角板上找角。
生生相互找角,指角。
3.生從生活中找角。
生舉手匯報。
1.生折角。
生從自己折的角中探索出角的頂點和邊。
2.電腦抽象出折紙的角,生認識角的組成部分。
3.出示活動角讓生感知角是有大小的,且角的大小與兩邊的長短無關。
(1)師變魔術引出活動角。
(2)生動手操作活動角。
(3)生說發現。
1.生探索畫角的過程。
2.生說畫角過程。
3.觀看多媒體畫角過程。
4.生再次畫角。
1.判斷。
2.數角。
3.比角的大小。
用角畫自己喜歡的圖形。
蘇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小學數學第十冊第3~4頁。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立體圖形,認識長方體的特征。
2、通過觀察、想像、動手操作等活動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3、繼續培養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進一步形成勇于探索、善于合作交流的學習品質。
教學過程。
一、認識立體圖形和長方體。
小結: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都是平面圖形。
談話:請同學們看老師辦公桌上的一些物體,注意觀察它們的形狀。它們的形狀和平面圖形一樣嗎?(媒體顯示)。
3、引導:下面這兩個圖形是長方體嗎?什么物體大致是這種形狀?從桌面上找出長方體形狀的物體。
二、探究長方體特征。
1、討論長方體的面。
提問:長方體是由什么圍成的?
說明:長方體是由6個面圍成的,這是長方體區別于其他立體圖形的最明顯的特征。我們可以根據這個特征很快從立體圖形中分辨出長方體。
說明:在長方體中,兩個面相交的邊叫做棱;三條棱相交的點叫做頂點。用手摸一摸長方體的棱和頂點。
3、研究面、棱、頂點的特征。
提問:大家己經認識了長方體的面、棱、頂點。一個長方體,它的面、棱、頂點還有哪些特點呢?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想辦法繼續展開研究,并把發現的特點整理成一份材料,準備交流。
組織學生交流。重點交流研究的成果和研究的方法。
面:相對的面完全相同。(觀察、比較、測量)。
棱:12條,相對的棱長度相等。(數、觀察、比較、測量、推理)。
頂點:8個。(數)。
5、再次抽象長方體。
說明:我們畫長方體通常畫出三個面,把看不見的幾條棱用虛線表示出來。(媒體顯示)。
6、應用特征判斷哪幾個圖形是長方體。
三、認識長、寬、高。
提問:(媒體出示一個長方體)你能說一說這個長方體長、寬、高各是多少嗎?
2、揭示長、寬、高的概念。(媒體顯示)說出下面每個長方體的長、寬、高各是多少。
3、提問:(媒體顯示)你能依據長、寬、高分辨這兩幢大樓嗎?
4、引導:動手量一量你手中的長方體紙盒,說一說它的長、寬、高各是多少?
5、拓展:知道了長方體的長、寬、高,你還能知道長方體的什么?(媒體顯示)。
四、全課總結。
1、總結:回憶一下我們通過研究知道了什么,你是怎樣研究的?
2、談話:談一談你的學習體會。
教學設想。
1、現實生活是數學學習的源泉。
數學學習內容的組織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現實生活。本課中,我設計了蘊含學習內容的生活場景,使學生感受到現實生活中數學的普遍存在,初步體會了數學學習的意義;通過引導學生列舉長方體形狀的物體,加深了學生的感性認識,進一步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再通過組織學生利用實物展開研究,使學生充分體會到研究的價值。學習內容的現實性有助于學生明確學習的意義,也能激發學習的興趣。
2、觀察、操作、想像是形成空間觀念的重要途徑。
學生的空間觀念是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步形成,而不是靠接受獲得。在空間觀念的形成過程中,視覺、觸覺為大腦思維提供了直接的、豐富的素材,因此要讓學生的手、眼、腦協同發揮作用。在本課中,我讓學生通過看、摸、比較、描述等活動,引導學生對長方體的面、棱、頂點的位置關系有正確把握,對相對的面和相對的棱的關系有正確的理解,從而對長方體有一個比較全面的認識。學生的學習方式得到有效改善。
3、教學內容的呈現要有根基。
教學內容一般來說具有生成性,不過有的可以預測,有的是在學習過程中隨機生成。教學內容一旦失去生成的基礎,學生的學習則有可能變為被動接受式的學習。在本課中,我仔細分析“立體圖形”和“長方體的長、寬、高”這幾個概念的生成基礎?!傲Ⅲw圖形”與以前學過的“平面圖形”的不同之處是“立體圖形”這一概念生成的基礎,讓學生體會不同正是幫助學生找準了新知構建的基點。長方體長、寬、高的概念教學如果沒有“為什么要有長、寬、高?”或“知道長方體的長、寬、高對我們有什么用?”這些問題作為生成基礎的話,學生則只能被動接受這一概念。
文檔為doc格式。
。
1.初步認識立體圖形,認識長方體的特征。
2、通過觀察、想像、動手操作等活動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3、繼續培養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進一步形成勇于探索、善于合作交流的學習品質。
教學過程。
一、認識立體圖形和長方體。
小結: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都是平面圖形。
談話:請同學們看老師辦公桌上的一些物體,注意觀察它們的形狀。它們的形狀和平面圖形一樣嗎?(媒體顯示)。
3、引導:下面這兩個圖形是長方體嗎?什么物體大致是這種形狀?從桌面上找出長方體形狀的物體。
二、探究長方體特征。
1、討論長方體的面。
提問:長方體是由什么圍成的?
說明:長方體是由6個面圍成的,這是長方體區別于其他立體圖形的最明顯的特征。我們可以根據這個特征很快從立體圖形中分辨出長方體。
說明:在長方體中,兩個面相交的邊叫做棱;三條棱相交的點叫做頂點。用手摸一摸長方體的棱和頂點。
3、研究面、棱、頂點的特征。
提問:大家己經認識了長方體的面、棱、頂點。一個長方體,它的面、棱、頂點還有哪些特點呢?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想辦法繼續展開研究,并把發現的特點整理成一份材料,準備交流。
組織學生交流。重點交流研究的成果和研究的方法。
面:相對的面完全相同。(觀察、比較、測量)。
棱:12條,相對的棱長度相等。(數、觀察、比較、測量、推理)。
頂點:8個。(數)。
5、再次抽象長方體。
說明:我們畫長方體通常畫出三個面,把看不見的幾條棱用虛線表示出來。(媒體顯示)。
6、應用特征判斷哪幾個圖形是長方體。
三、認識長、寬、高。
提問:(媒體出示一個長方體)你能說一說這個長方體長、寬、高各是多少嗎?
2、揭示長、寬、高的概念。(媒體顯示)說出下面每個長方體的長、寬、高各是多少。
3、提問:(媒體顯示)你能依據長、寬、高分辨這兩幢大樓嗎?
4、引導:動手量一量你手中的長方體紙盒,說一說它的長、寬、高各是多少?
5、拓展:知道了長方體的長、寬、高,你還能知道長方體的什么?(媒體顯示)。
四、全課總結。
1、總結:回憶一下我們通過研究知道了什么,你是怎樣研究的?
2、談話:談一談你的學習體會。
教學設想。
1、現實生活是數學學習的源泉。
數學學習內容的組織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現實生活。本課中,我設計了蘊含學習內容的生活場景,使學生感受到現實生活中數學的普遍存在,初步體會了數學學習的意義;通過引導學生列舉長方體形狀的物體,加深了學生的感性認識,進一步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再通過組織學生利用實物展開研究,使學生充分體會到研究的價值。學習內容的現實性有助于學生明確學習的意義,也能激發學習的興趣。
2、觀察、操作、想像是形成空間觀念的重要途徑。
學生的空間觀念是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步形成,而不是靠接受獲得。在空間觀念的形成過程中,視覺、觸覺為大腦思維提供了直接的、豐富的素材,因此要讓學生的手、眼、腦協同發揮作用。在本課中,我讓學生通過看、摸、比較、描述等活動,引導學生對長方體的面、棱、頂點的位置關系有正確把握,對相對的面和相對的棱的關系有正確的理解,從而對長方體有一個比較全面的認識。學生的學習方式得到有效改善。
3、教學內容的呈現要有根基。
教學內容一般來說具有生成性,不過有的可以預測,有的是在學習過程中隨機生成。教學內容一旦失去生成的基礎,學生的學習則有可能變為被動接受式的學習。在本課中,我仔細分析“立體圖形”和“長方體的長、寬、高”這幾個概念的生成基礎?!傲Ⅲw圖形”與以前學過的“平面圖形”的不同之處是“立體圖形”這一概念生成的基礎,讓學生體會不同正是幫助學生找準了新知構建的基點。長方體長、寬、高的概念教學如果沒有“為什么要有長、寬、高?”或“知道長方體的長、寬、高對我們有什么用?”這些問題作為生成基礎的話,學生則只能被動接受這一概念。
1、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讓學生知道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面、棱、頂點以及長、寬、高(或棱)的含義,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基本特征,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
2、讓學生在操作活動中經歷探究的全過程,通過合作學習進一步積累探究經驗,增強空間觀念,發展數學思考能力。
3、讓學生體會立體圖形學習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感受其價值,增強數學學習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掌握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征,以及長方體和正方體之間的關系。
難點: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概括出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征。
三、課型:新授課(幾何圖形教學)。
四、教學課時數:1課時。
五、教學準備:課件、長方體或正方體的紙盒。
六、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師:除了平面圖形外,我們還認識了一些立體圖形,有哪些?(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
師:那你能很快找出下面圖形中,哪些物體是長方體、正方體嗎?(課件出示第一個情景圖)。
師: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或正方體?
師:剛才同學們能準確找出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物體,但是你們是根據什么判斷出來的呢,它們到底各有哪些特點?這節課,我們來學習“長方體的認識”(板書課題)。
(二)動手實踐,探索新知。
1、初步感知面、棱、頂點的含義。
師:下面,請同學們先認真觀察一下你手中的長方體紙盒,說說你有什么發現?(學生匯報)。
師:下面請同學們跟著老師先來認識一下長方體中幾個重要的名稱。
師:(手模長方體的面)在長方體中,圍成它的這幾個部分叫做什么?
生:叫做“面”。(師板書:面)。
師:用六個面能隨便圍成一個長方體嗎?為什么不能,長方體的面有什么特點呢,一會兒請同學們自主探討這個問題。
師:(手模一條棱)兩個面相交的地方形成了一條直線,這又叫長方體的什么?(板書:棱)。
師:你還能找出長方體中的其他條棱嗎?
師:長方體中,這些尖尖的又叫什么?(板書:頂點)。
師:它是怎么形成的?(由3條棱相交于一點而形成的)。
師:哪個小組來匯報一下你們的發現?
小結:長方體有6個面,12條棱,8個頂點,每個面都是長方形(也可能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相對面完全相同,相對的棱長度相等。
3、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
小結:相對的棱長度相等,底面上的兩條棱分別叫做長和寬,豎直方向上的棱叫做高。
4、探究正方體的特征。
師:當長方體的三組棱都相等的時候,你認為這將會變成什么物體?出示一個正方體(正方體)。
師:下面,你能總結出正方體的特征嗎?
小結:正方體的6個面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正方體12條棱長度相等。
5、討論比較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
師:根據我們剛才的發現,下面請同學們獨立完成課本第20頁的表格。
討論:正方體是在具有長方體這些特征的前提下,它的獨特之處是什么?
歸納小結: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
(三)實踐運用,鞏固新知。
師:請在小組中,用你手中的長方體完成課本第20“練一練”第一題。
師:接著完成課本21頁第3題,說說你是怎么思考的?
師:完成課本第20頁的第2題,計算的過程中,你有什么更簡便的方法嗎?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主要學習了哪些內容?你有什么收獲或感受?你覺得還需要提醒大家些什么?
七、作業布置。
學困生:完成《同步伴讀》第11頁的“基礎訓練”。
優生:完成《同步伴讀》第11頁。
八、板書設計。
頂點面棱。
個數個數形狀大小關系條數長度關系。
86正方形6個面面積相等。12所有的棱長度相等。
九、教學反思。
部分學生對長方體(或正方體)的特點不清楚,他們的空間想像能力較差,找不到各個面所對應的長與寬,部分學生對長方體(或正方體)的棱長總和不會求,特別是應用題中講到做一個長方體框架,至少需要多少厘米長的木條時,學生不理解就是求棱長總和。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使學生初步體會小數的含義,能認、讀、寫小數部分是一位的小數,知道小數各部分的名稱。
2.過觀察思考、比較分析、綜合概括,經歷小數含義的探索過程,讓學生主動參與,學會討論交流,與人合作。
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愛國情感。
教學重點:掌握小數的讀法和寫法。
教學難點:理解小數的意義。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示例題圖)。他需要的書桌是怎樣的?學生觀察圖片,說說書桌面的長和寬。
2.根據學生的回答提問:5分米是幾分之幾米?為什么是 米?
4分米是幾分之幾米?為什么?
二、交流共享
1.教學例1。
認識整數部分是0的一位小數。
生說出1分米,師板書)所以5分米就是這樣的5份,也就是 米;4分米就是這樣的4份,也就是 米。
介紹:(邊板書) 還可以寫成這樣的形式:0.5
你以前見過這樣的數嗎?這樣的數叫――(板書:小數。)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認識小數,看誰先和小數交上朋友。
0.5讀作:零點五,0.5米就表示5/10米。
0.4米呢?它表示什么?
出示教材第88頁“想想做做”第1題。
學生各自在教材上填寫后,出示答案,全班訂正,指導做錯的學生糾正錯誤。
2.教學例2。
認識整數部分不是0的小數
創設情境:小明和小紅選完書桌后又選了三樣學習用品(出示:教材第87頁例2的商品圖)
營業員正好在為這些新上架的商品以元作單位標價。你能和營業員一起來正確標價嗎?(四人一組討論)
6角用元作單位是多少元?
為什么1元2角是1.2元?你是怎么想的?3元5角呢?
板書:1元2角 1.2元 1.2讀作一點二
3元5角 3.5元 3.5讀作三點五
誰來讀一讀這幾個小數?
小結:幾元幾角分成兩部分,幾元和幾角,先把幾角表示成“零點幾元”,再和幾元合起來就是幾點幾元。
完成教材第88頁“想想做做”第2題。
出示商品圖,讓學生將價格寫成小數,并讀一讀。
3.認識整數和小數。
(1)課件出示教材第88頁上面的一段話,讓學生自主閱讀。
引導學生說一說:0.5、0.4、1.2、3.5的整數部分是什么,小數部分是什么?
的寫法)
(2)出示:說一說下面各數中哪些是整數,哪些是小數?
7 0.6 1.8 38 0 1 45.2
三、反饋完善
1.完成教材第88頁“想想做做”第3題。
讓學生先用分數和小數表示出涂色部分,再讓學生匯報答案,并說說是怎么想的。
2.完成教材第88頁“想想做做”第4題。
出示數軸,引導學生觀察。
學生獨立思考,回答教師提問后,完成填空,教師巡視,注意收集錯誤的答案,以便全班交流時進行有針對性的辨析。
3.完成教材第89頁“想想做做”第5題。
讓學生先試著用小數表示課前到商店了解到的商品價格,再在小組內交流。
四、反思總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還有哪些疑問?
1.通過“猜猜他是誰”的游戲,回憶、認識任課老師,激發對老師的親近感。
2.通過觀看圖片、微課等,認識其他教職工,了解他們的工作與自己學習生活的關系,產生親近感,形成積極愉快的校園生活情緒。
學會與師長交往是一年級學生入學交往適應的重要內容。本課教學要打破學生認為小學老師是很嚴厲的初始印象,指導學生樂于與師長交往,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以便更好地適應小學生活。教學時,引導學生發現老師、校工的工作與自己的校園生活的關系,培養對師長的親近感。通過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幫助學生獲得安定、愉悅的學校生活情緒,盡快入學適應。
進入小學,學生離開了父母、幼兒園老師形影不離的呵護,面對新環境產生膽怯、慌張心理,對新環境未知困難的擔憂,需要幫助他們盡快熟悉校園,獲得安定、愉快的校園生活情緒。教學本課時,學生已經學習兩周,由于活動范圍有限,接觸到的師長多為任課老師。學生對自己的任課老師比較熟悉,但對其他教職工缺少了解。
重點:通過認識任課老師、其他教職工,了解他們的工作與自己學習生活的關系,激發對老師的親近感。
難點:主動去認識校園里更多的教職員工,并形成積極愉快的校園生活情緒。
任課教師以及部分其他老師的照片,體育老師顛球視頻,音樂老師的彈琴視頻,認識校工的.微課,簽名活動視頻。
兒歌欣賞《老師老師》。
設計意圖:課前,用歌唱老師的音樂快速地帶領孩子進入課堂。
一、認識任課老師。
設計意圖:通過“猜猜他是誰”的游戲,引導學生留心觀察老師,喚起他們生活的已有經驗,回憶進入小學以來自己接觸過的老師,激發對老師的親近感。
(一)老師描述某一任課老師的特點,讓學生猜是哪一位老師。
1.猜音樂老師。
師:這是一位女老師,她留著長長的頭發,在你的腦海里出現的是哪位老師呢?
預設:停頓,讓學生猜想。
師:到底是誰呢?我們接著往下聽。這位老師還戴眼鏡呢!她是誰???
師:誰來跟音樂老師打個招呼。向老師問好時,說“您好!”(板貼)。
喜歡任老師嗎?你們跟著任老師學會唱哪首歌了?我們一起唱唱。
2.猜體育老師。
師:這是一位男老師,經常帶著小朋友們在操場上運動。
出示體育老師顛球視頻。
出示體育老師教孩子排隊、做操的照片。
師:鄭老師教會同學們學會這么多本領,你想對鄭老師說聲什么?(板貼:謝謝您)。
(二)學生描述某一任課老師的特點,讓其他學生猜是哪一位老師。
預設:美術老師、語文老師……。
師:美術老師為了給小朋友們上課,在認真地準備教具呢!準備教具會花費沈老師很多時間,她經常忙到下班都沒休息呢,真是辛苦??!你想對沈老師說什么?(板貼:您辛苦了)。
回憶班主任老師與孩子共度的美好時光。
(三)反饋和小結。
白板課件,拖動老師照片到相應學科上的小游戲。
師:通過剛才的游戲,大家應該都認識了我們的任課老師,對著課程表我們一起再來大聲地和老師打招呼吧!
設計意圖:通過拖動小游戲,再次讓學生認識相應學科的老師。
小結:不論在哪里見到他們,大家一定要親切地與老師打招呼哦!
二、認識其他老師。
設計意圖:通過圖片,引導學生發現自己周圍還有很多師長,由于不教孩子,平時接觸得少,孩子們比較陌生,利用圖片、談話帶領他們認識。
(一)交流:除任課老師外,你還認識哪些老師?
(二)出示學校教師集體照。
師:學校里還有很多很多老師,你們看,我們學校一共有六十五位老師呢!
(三)認識校長,出示圖片。
師:你在哪里見過她?
(四)認識大隊輔導員,出示圖片。
三、認識校工。
設計意圖:通過微課視頻播放,引導學生走近工作人員,了解校工的工作與自己學校生活的關系,感受美好的校園生活離不開他們的辛勤付出,增加對校工的親近感,培養積極愉悅的校園生活情緒。
(一)交流:學校里除了老師以外還有哪些工作人員?
(二)觀看微課《校工的工作》。
微課內容:門衛、清潔工、食堂工作人員的工作情景。
四、課外拓展活動:我請老師簽個名。
設計意圖:通過視頻播放,指導學生有正確地、文明禮貌地參加“我請老師簽個名”的活動。
(一)討論:學校里還有那么多老師和工作人員,可以怎么去認識他們?
(二)學習微課:我請老師簽個名。
(三)交流:視頻中的小朋友在活動中怎么做呀?
(四)出示活動卡,布置課外任務。
設計意圖:通過活動卡,采取任務驅動的方式,幫助孩子們去認識校園里更多的老師。
請
您好。
謝謝您。
您辛苦了。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分類、操作、討論等活動,進一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了解長方體、正方體的各部分名稱。
2、經歷觀察、操作和歸納的過程,發現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點,能運用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點解決一些簡單問題。
3、通過具體的操作活動,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具準備:每桌準備一些長方體和正方體形狀的盒子,四面體、六面體形狀的盒子,白紙,吸管,剪刀等。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初步感知。
1.出示一組實物圖片。(教學樓、卷柜、長方體形狀的盒子、裝墨水瓶的盒子等)。
師:它們有什么共同的特點呢?
生:它們的形狀都是長方體。
師:板書“長方體”
2.找出長方體形狀的物品。
師:老師在每張課桌上都放了長方體形狀的物品,你能把它找出來嗎?
生:找出長方體形狀的物品。
3、說長方體形狀的物體。
師:你能說一說生活中哪些物體的形狀可以近似的看作長方體呢?
生:說一說。
4.抽象長方體形狀。
師:如果我們只考慮墨水瓶或盒子的形狀,是什么樣的呢?
課件演示:墨水瓶上的圖案和顏色飛走,只剩下長方體的透視圖。
師:為什么這么多物體的形狀都可以叫做長方體呢?長方體有什么特點呢?接下來我們就進一步認識長方體。板書:“的認識”
二、探索發現,歸納特點。
師:相信同學們對長方體已經有了進一步的了解。請同學們以小盒子為例,說一說關于長方體你已經知道了什么?可以一邊比畫一邊說。
生:(可能說出:長方體有6個面,有12條邊,8個角。長方體的面都是長方形。長方體對面相等。等等。)。
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把內容依次寫在黑板上。此時不做任何評價。
2.了解長方體的面、棱、頂點。
師:你們說的面,指的是盒子的哪部分?摸一摸,指一指。
生:一名學生摸,其他學生看是不是和自己想的一樣。
師:板書“面”
師:你們說的邊指的是盒子的哪一部分?摸一摸,指一指。
生:一名學生摸,其他學生看是不是和自己想的一樣。
師:你們說的邊在數學里叫做棱。板書:“棱”
師:你們說的角,指的是盒子的哪部分?摸一摸,指一指。
生:一名學生摸,其他學生看是不是和自己想的一樣。
師:你們說的角在數學里叫做頂點。板書:“頂點”
師:課件演示長方體透視圖上的面、棱、頂點。然后指出,我們認識長方體的特點,就可以從面、棱、頂點這三個方面來研究。
3.進一步探究長方體面、棱、頂點的特點。
(1)從面、棱、頂點的數量的角度來認識長方體的特點。
師:這位同學說“長方體有六個面”,這是不是長方體的特點呢?那就要看一看我們的盒子上是不是都有六個面。
生:先獨立數,再由一名學生數給大家看。
師:(學生數前強調)大家看看他是怎樣數的,一會我們來點評他的數法。
生:點評那名學生的數法。
師:評價學生的點評。注意數法的有序性,特別是按面的相對關系數的方法。板書“6個”
(用如上方法引領學生認識“長方體有8個頂點、12條棱”的特點)。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qitafanwen/5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