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范文可以幫助我們提高對于寫作規范的掌握和理解,培養我們的寫作能力。在這里為大家挑選了一些優秀的范文范本,希望能夠給大家提供一些參考和啟示。
采用傳統教學方式無法真正做到發揮學生的優勢,更對學生的知識掌握不利,往往會出現“一言堂”的結果,這個過程中教師只是憑借一張嘴與一支筆就完成了全部的教學活動?,F代教學理念已經不允許這種模式的存在,現代教學環境需要教師采用更加具有激勵性、啟發性的教學模式。教師應當更加注重學生主體性,打開課堂的大門。課堂中學生主體性應當被充分發揮出來,政治課上教師應當構建一種和諧學習氛圍,真正做好政治課堂教學工作,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是十分必要的。形成具有民主、自由以及公平的環境,令課堂活躍起來,真正令學生參與到課堂中,并在課堂中始終具有創新、探索以及自我學習的能力,才能夠為未來培養創造性人才提供保障。充分發揮教師主導作用,作為初中政治教師,應當努力引導學生做好學習的各項準備工作。令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步掌握對理論知識的認知與推理能力,通過分析、解決問題,加強對政治教材的開發,這對政治課堂教學教材形成與情境創設都具有現實意義。
二、教學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理論思想誕生于社會實踐當中,更是對社會實踐的深思熟慮和抽象性總結?;谶@種認知,在初中政治課堂上,教學應當充分尊重實踐,將政治教學內容與社會實踐兩者結合起來。初中階段的課堂教學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創設具體情境,有針對性地提問,不斷引導學生,激發學生參與意識。政治課堂當中的主題應當具有多樣化特征,這樣教師就能更好地利用教材,通過聯系社會熱點問題與重大事件。通過提問的方式能夠讓學生結合身邊實際發生事件產生聯想,豐富了學習的趣味性。情境教學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更能令學生能夠關注社會現實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進行思考,形成觀察與分析問題的能力。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需要具有更加開放的空間,教師應當倡導學生自主發問。因為提出問題要比解決問題具有更大的意義。政治課堂中教師應當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形成觀察問題的能力,這項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對社會實踐的洞察角度上的。社會見識開闊程度與觀察角度都至關重要。同時注重激發發散思維,從多個角度看待問題,并能深入分析身邊的小事小問題。在不斷的動態觀察與比較中,培養學生觀世間風云、察萬物瞬變的能力,可以增強學生的創新和實踐意識。思想政治教學緊密聯系學生生活和社會實踐,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就能夠得到培養與鍛煉。在生活和實踐中,他們將不斷獲得促進思考和領會理論知識、觀點的外部信息,獲取觀察生活、觀察社會的能力,增強了辨別是非的能力。他們將從僅僅依靠課堂、課本和教師中獲得知識和理論的束縛中解脫出來,使分析能力、解決能力不斷得到提高。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政治課堂中鼓勵培養學生創新與實踐能力,能夠更好地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傳統教育環境下,“灌輸式”教育對學生受教育以及學習習慣的養成十分不利,造成學生學習相對被動。不能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更不能激勵學生形成對知識的探究興趣,也不利于創新意識能力的培養。因此,在初中政治課堂中引導學生,將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這樣才能達到教學目的。
內容簡介:
在我國90后出生一代主要是指獨生子女一代。他們可能也是幸運的一代,特別是生活沿海發達地區城市里的一族,處于很好的物質生活環境中,成長于商品文化蓬勃發展、互聯網和電子商務異軍突起之機,對現代高科技化的生活適應性強。
關鍵詞:物質追求蓬勃發展文化差異。
90后一代從小就習慣于影視語言和網絡語言,對時尚廣告反應迅速。他們不像上一輩人有太多傳統文化的記憶和歷史負累。造成上述現象的原因是這一代人受到了其長輩無微不至的呵護,物質生活相對比較優越,社會與文化的開放。從消費心理學的角度上講,過多的呵護反倒會形成一種逆反心理,他們想要保有更多自己的空間,而不需要其他人過多地干預他們的生活。他們也不愿意去關心別人,因為在他們的意識當中,每個人都應該是自立的??梢娫谶@一代人身上,東西方的文化差異會變得越來越小。
90后成長于當今的消費文化環境下,在物質追求上更加注重感性化、愛電腦與上網甚于愛書、易迷戀或沉迷某種事物而不惜花錢,越前買車、買房的享樂消費觀念早已深入其心中。有錢就花、沒錢先貸,圖的就是通快。他們中也有相反的一類,如只飲用包裝水,只租房不買房,只打的不買車,整夜上網而不會為了自己的健康犧牲嗜好,總是改不了丟三落四的毛病,不少人曾經戀愛很多次,但從不會愛得死去活來,也正是因為這些生活觀念的引領,他們在消費行為上表現出大膽與叛逆,在他們眼里很少有禁區,沒有不能做的事。有調查表明:中國的獨生子女一代既是中國的一個特色產物,又是一個與世界各國同齡人幾乎有著相同觀念的群體。因為他們成長在冷戰結束以后,全球消費新潮與消費文化基本趨向大同的年代。20xx年奧美廣告公司對中國沿海部分大城市的獨生子女一代的調查表明:中國獨生子女的消費觀念具有明顯的全球化傾向就證明了這一點。調查還發現,他們喜歡上網聊天、打電子游戲、手機換個不停、吃洋快餐和穿新潮服飾。難怪你們可以在美國的紐約、法國的巴黎、日本的東京、韓國的漢城,還是中國的上海,看到幾乎同樣裝束的年輕的女孩子:她們的頭發漂過幾綹,上衣一定是露肚臍裝或幾乎裸露的吊帶裝,牛仔褲上面總有幾個破洞,當然身上還有很多其他的飾物。她們更加追求自我,更喜歡標新立異地扮酷等等。
孟子云:生于憂患,死于安樂。這是我們的祖訓。中華民族勤儉節約,艱苦奮斗的傳統精神要在我們年輕一代中繼續發揚。
對于如何進行創新教育,很多的初中政治教師也是對此相當的模糊,他們自己也不能正確的認識政治課中的思想政治,沒有領會到其中的精髓。有些初中政治教師往往只習慣于同一樣的教學方法、教學計劃、教學要求、教學大綱、教學模式,沒有根據現實而考慮到現有的發展需要,而是一味陳舊的模式,學生已經感到枯燥,從而沒有學習政治的興趣熱情。自然而然,在教學中教師不能正確準確有效的去教授學生政治知識。新課標下初中政治教學存在以下兩個弊端:
1.傳統教學方法影響教學。
初中的政治課教學,過于片面的重視政治概念和理論,單方面的傳授知識,只注重初中生對知識的記憶,而不是去重視他們對知識的理解;只重視灌輸馬克思的主義理論和書面的一些知識教學,而不是重視學生價值觀和學習態度的培養。這個現象嚴重的限制了學生的思維發展,同時也制約了政治教學的發展。更為嚴重的是不僅僅影響學生對于政治學習的思維擴展,也影響他們其它學習中的思維,若在整個學習中思維得不到發展,對以后人生的思考也是有一定影響的。
2.中學教育對政治教育的重視不夠。
政治課在初中階段中往往沒有英語、數學和語文重要,因為中考英語、語文、數學是占絕大重要部分的。很多的初中學校沒有根據現實來確定素質的教育目標,只重視中學的標準和培養目標,只重視升學率,將此當做教學的唯一標準。
二、新課標下初中政治教學的創新政策。
1.初中政治教師的教學素質、質量需要提升。
教師首先應該對自己的專業知識體系應該不斷地改進完善,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夠在接下來的教學模式、教學水平等的改革中有更好的創新。首先,老師有必要把教學觀念更新,具有創新意識,不能再一味地用傳統的教學觀念灌輸給學生。再者,教師應當改變舊的教學目標,突破傳統的教學模式,改變學生“知識型”的人才,真正把學生培養成能為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為社會服務的“實踐型”人才。與此同時,學生的主體作用是很有必要得到體現的,這不僅僅能夠提高學生在課堂中的積極性,還培養了他們在問題中的不斷思考和探索,還會主動對自己的時間進行安排,對待事物的新態度等,這樣的方式更能讓學生學習到新的知識。
2.初中政治教材需要完善。
新課程改革中,完善初中政治教材是必不可少的。適當地重組和調整教材,使內容滿足學生對于發展和認知的需求。對教材的內容需要更加精辟,可以走進學生的內心和社會,給學生帶來深刻影響與觸動。在編教材時,家長的社會資源和社會的民俗民風都可以進入初中政治教材中。也需要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教材的難度,這樣更能方便學生的理解學習,讓他們輕松地學習知識。還要全面地對教材進行辯證,大膽地對教材進行改編或者是調整教學設定的順序,甚至可以對教材進行補、增、減、刪,明確教材的詳略,實現“現代化”教學目標。
3.教學方法的改進、教學模式的改革。
在傳統教學中,學生跟著老師走,對于老師傳授的知識以及課本知識不會去認真思考,更不會去質疑這其中的內容,只是一味的認同,只覺得自己的義務便是記住它,然后運用這些知識去參加考試那個高分即可。正是如此,傳統的教學方法更需要改進,教學模式更需要改革。(1)教學方法應當改進的更加多元化、促進性、引導性。多元化指的是使用多種形式的教學,不僅有課堂教學,還可以開展形式競賽,還有開展第二課堂。競賽可以讓同學們互相學習,合作學習,共同進步。第二課堂可以讓在課堂中存在短處的學生運用自己另外的長處進行彌補,可以催發他們各個方面的興趣,有利于同學的全面發展,對他們的自信心也是有重要影響的。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下,促進性、引導性就顯而易見了。(2)教學模式則應更加合理化、創新化。教師是應當營造一個與學生和諧民主的課堂氛圍,還應該是課堂更加有趣化,使師生距離更加近,這不僅有利于師生情,更有利于促進學生加入課堂的熱情興趣,會更主動活潑的融入課堂教學。
4.教學機構的制度的完善。
素質教育的貫徹與落實,與相關教學評價機構的完善也是有關的。對學生的考核不僅僅要看卷面的考試成績,還要對學生的綜合水平進行評價。這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教育機構應該擺正政治的位置,培養一位有擔當有文化的社會人才,學好政治是必要的,而不是去為了考試,為了升學率而學。學校應該強調政治的重要性,讓學生更加深刻正確的認識政治這一門學科,也可以認識到政治學習的重要性。
三、結束語。
總之,在新課程改革下,初中政治教學的創新是非常必要的。為此,應該改變傳統應試教育的教學觀念,使用新科技手段來提高教學效率,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注重與學生之間的雙向互動,鼓勵學生多提問題,引導學生主動解決問題。通過這樣的創新教學模式,在提高初中政治教學質量的同時,促進初中生自主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提高。
八十年代以來,我國人民的收入不斷提高,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改進,但是人民之間的收入差距不斷拉大,貧富逐漸懸殊,收入分配存在不合理的現象。
改革開放以后,由于人們對生產力和生產關系調整和認識上的偏差,造成改革在生產關系的規律上出現了錯位或不到位,逐漸形成了人民收入分配混亂、收入差距不斷擴大的局面。
我國的收入差距現狀。
首先,壟斷性的生產和服務行業制約了經濟的公平競爭,導致了人民收入分配的不合理性市場經濟要求一些經濟要素在公平競爭中參與分配,實現合理的分配關系。而現階段的市場經濟,一些壟斷性的生產和服務行業,憑借對資源壟斷的優勢,形成了不合理的壟斷收入,體現為這些行業的職工收入奇高。
作為居民收入主要渠道的工資,在生產要素中的分配比例偏低,僅占企業運營成本的不到10%,遠低于發達國家的50%。因為報酬引發的勞動爭議案件,僅在2008年就增長了一倍多。壟斷行業收入比全國平均水平高10倍。一方面是普通工人工資收入偏低,另一方面是壟斷行業職工“肥得流油”。
其次,城鄉收入差距不斷擴大由于我國歷史發展的原因導致的工農業剪刀差的問題,沒有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而改變。農產品生產價格漲幅不大,農業生產資料價格卻翻倍上漲,導致農民來自農業中的經營收入增幅不斷下降。另外二元制的體制制約著農村市場化程度的提高,導致市場結構功能不健全,市場信息閉塞,農民參與市場發展的成本費用較高。沒有市場意識,沒有市場信息,產品的質量較低,農民收入得不到提高。
再次,“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理論在實際生活中的扭曲效率是一個國家生存和發展的前提,體現了生產力發展的要求;公平是一個社會穩定和諧的基礎,體現了生產關系發展的要求。效率優先、兼顧公平意味著追求效率的同時把公平也要放在重點的位置上,而不是忽略或者不重視它?,F實生活中注重了效率、讓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極少部分的人和地區擁有了絕大多數的收入和財富,顯然是失去了公平的原則。據有關資料顯示,我國的奢侈品消費近兩年卻增長22%,上升至世界第二。這種現象導致收入差距過大,貧富差距懸殊,引發了社會的不穩定因素。
從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收入差距拉大的問題日益凸顯。而對于這一問題的解決,溫家寶總理強調,中國不僅要通過發展經濟,把社會財富這個“蛋糕”做大,也要通過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把“蛋糕”分好。要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兼顧效率與公平,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從整體大氛圍來看,縮小收入差距的方式是多元的。
比如說,改進壟斷性生產和服務行業的收入分配格局完善壟斷行業工資調控制度和政策,規范國有企業、金融機構等管理人員的工資收入。充分發揮稅收的調節功能,加大稅收“提低、控高”的調節力度,根據現實情況改進個稅起征點、超額累進稅率和層級。提高消費征稅稅率并擴大征稅范圍,加快試點推廣物業稅,開征遺產稅和贈與稅等。在稅法稅制不斷完善的條件下,個人收入的不合理差距就可能得到有效控制。
以及加快東西部區域協調政策,緩解地區間人民收入差距擴大的趨勢目前我國東西部經濟發展差距較大,政府應該運用相應的政策措施和經濟杠桿來均衡東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隨著東部地區經濟的迅速發展,國家應該在產業政策、財政政策、地區協調發展政策方面給予中西部以適當傾斜,使東西部地區之間經濟互補,協調發展。國家應給西部落后地區基礎建設以重點資金投入,為這些地區對外開放創造條件。
還有,也可以應用統籌兼顧的方法,建立合理的收入分配機制人民收入的初次分配要兼顧效率和公平,加大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再次分配更要注重公平,加大對低收入者的保障制度,加快各種社會保障基金的統籌建設,提高城鄉居民貧困線,切實保障低收人群的基本生活需求。
同時,要積極推進社會三次分配,發揮慈善機構的作用,加快統籌城鄉改革,實現在城市就業農民工的穩定轉移,推動地方經濟快速發展。
收入差距的不斷擴大已經嚴重影響了我國和諧社會的構建,究其原因是非常復雜的,還需要國家和政府不斷采取積極措施,制定有效政策,遏制和逐步縮小收入差距。
[內容提要]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的大國,在新的世紀必須把握住生存和發展的機遇,必須尋找自己發展的獨特之路,同時也應為自己的生存和發展營造優良的社會環境。除了要集中精力進行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外,還必須在政治制度的改革上制定出合理的策略。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為了保持自身政治制度的活力,為探索出一條漸進的政治改革之路而不斷努力,首先應為政治制度合理定位。這些定位具體表現為:必須有堅定而明確的立場;必須清楚自己變革的動力;必須掌握不變與可變的邊界;必須具有居安思危的防范意識。
[關鍵詞]政治制度政治制度層次改革開放。
人類的腳步已經步入二十一世紀,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的大國,必然面臨著機遇和挑戰。她除了一如既往地全面推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外,必須考慮政治制度與之協調發展的問題。因此,中國共產黨與中國政府為了保持和發揮政治制度的活力,必須不斷地尋求一條適宜的漸進變革之路。但是,在風云變幻的時勢制約之下,應首先為政治制度進行合理定位,從而明白自己發展的起點及其空間。在我們看來,這些定位主要體現為:
一、必須堅持自主的生存和發展的邏輯。
追溯歷史,晚清政府之所以陷于一條被動的、曲折的、代價高昂的生存和發展道路,就在于沒能夠掌握生存和發展的主動權,沒有堅守自主的生存和發展的邏輯。在我們看來,這首先集中表現在處理中西之關系上。晚清政府以奕訢、李鴻章、張之洞等為代表,提出了自己的變革哲學,這就是著名的"中體西用"。在此哲學的指導下,晚清政府先后進行了諸多改革。但不幸的是,甲午戰爭后使清政府遭受前所未有的重創,它的信譽與權威也近乎掃地。于是,將改革的重心轉移到政治制度領域。隨著戊戌變法的失利和新政運動的受挫,這種不成熟的改革又草草收場。原本想借新政運動來粉飾衰敗的王朝氣象,但是苦難深重的人民再也無法忍受舊制度的折磨,辛亥革命便將之送入歷史的垃圾堆。這說明拿西方文明為富強工具的急功近利作法,并不一定能贏得民眾的認同。再者,即使它找到了自己腐敗的政治痼疾之因,由于它的變革始終停留在維護君權獨尊的一元化思維模式中,沒有給民眾提供應有的政治參與空間,也只能接受夕陽西下的命運。其次,表現在處理古今之關系上。晚清政府堅持"中體西用",不過是認為自己的歷史傳統具有至上的優勢。而今天所承繼的歷史傳統是來源于先人的,這又啟發了清朝的統治者們,必須堅持崇古貶今的主張。而所謂的"今",主要是指從國外傳入的東西。即使不完全排斥"今",他們也會拿一些托辭來抬高自己,比如"西學中源說"。不論是"中體西用",還是崇古貶今,都是想堅持以自己的發展為本位。以自己的發展為本位自然是對的,但是不能走教條主義的路子,必須堅持變革的邏輯和合乎時代潮流的正確的政治方向。
中華人民共和國自建國后,也面臨如何處理中西古今關系的問題??梢哉f,我們之所以今天能走上一條適合自己的自主的生存和發展道路,也是在探索處理這些關系的恰當方式的長期過程中取得的。
中國共產黨第一代領導集體的核心毛澤東同志曾提出"洋為中用,古為今用"、"取其精華、棄其糟粕"的原則來處理中西古今關系。這些原則,總的來看不失為解決此問題的正確的指導思想。但是具體執行起來,也不免出了一些差錯。例如,在意識形態處于論爭和對峙的時代,我們對西方文化尤其是政治思想與政治制度持敵視和批判的態度,因此對所謂的自由主義知識分子或民主黨派進行改造,導致我們對西方政治文明的精華知之不多也知之不深;由于對西方市場經濟的無知,在發展國民經濟時一味地排斥或者取消市場,不要商品經濟;由于憎恨封建主義,對中國傳統文化采取全盤改造與打倒的態度,具體表現為"“”"期間的"破四舊"。以上種種,可以說給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帶來了不同程度的損失。
中國共產黨第二代領導集體的核心鄧小平同志提出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解決該問題的指導方針。不過,在實行的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波折。比如,由于對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區別的認識不清,直接影響了如何處理計劃與市場的關系,延誤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的步伐;由于提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在具體實踐時把經濟作用過分夸大,導致對教育的忽視,對中國公民思想文化道德建設的重視不夠。
中國共產黨第三代領導集體的核心江澤民同志以創新精神來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以"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為新時期改革開放的指針,無疑為我們解決中西古今關系,提供了正確的方向和目標。這就是,我們一方面要積極吸收中國傳統文化的優秀成分;另一方面,在結合中國改革開放的實際的過程中,必須有選擇地吸納世界上所有國家的一切先進的文明成果。只有這樣,我們才可能實現技術創新、體制創新、文化創新和思想創新,中國共產黨也才能真正成為先進的社會文化、先進的社會生產力和最大多數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中國才能早日建設為完善的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國家。
綜觀上述,我們必須在變動不居的世界形勢下,探索出一條適合自己的道路來不斷地發展和壯大自己。特別是我們加入世貿組織以后,更要解決中國的生存和發展問題。我們認為,生存和發展的問題始終是當代中國本位性的主題。
二、必須義無反顧地繼續進行改革開放。
我們認為,改革開放的限度是指改革開放必須在一定的框架和一定的社會背景之下來進行。所謂的"一定框架",是指由根本的制度、基本的原則和思想指導下形成的政治社會總格局;所謂的"一定的社會背景",是指不能脫離現實中國所處的社會主義社會初級階段這個大背景。中國的改革開放要打開局面和順利推行,必須首先認識到中國政治社會的總格局和中國社會的大背景。一般而言,在當代中國,我們所說的根本的制度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和民主集中制;基本的原則和思想是指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核心原則)、社會主義道路(方向性原則)、人民民主專政(政權原則)和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即鄧小平理論以及"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指導思想,也即最高意識形態)。這些根本的制度與基本的原則和思想,是改革開放邁向正確的軌道和方向的保障,是中華民族生存與發展的法寶,是中華民族真正實現偉大復興的根本支撐。在清楚了改革開放的限度后,我們還應知道,改革開放的范圍是受制于改革開放的限度,也就是說,改革開放的限度規定了改革開放的可能空間。改革開放的可能空間,既不可以隨意擴展,也不能任意突破。它是指對基本的制度和具體的工作制度的改革開放。這些基本的制度和具體的工作制度是中國的根本制度與基本原則和思想的體現,它是根本制度與基本原則和思想的合法性證明以及強有力的系統支持,而不是超越與背叛。
明確了改革開放的限度與范圍及其關系,這對于我們樹立改革意識、開放意識、發展意識、競爭意識、大局意識以及世界意識,是大有裨益的。此外,我們必須對改革開放有更深入的認識。首先必須明確認識到愚昧、落后與改革開放的關系。一般而言,越落后、愚昧的國家越怕改革開放;越不改革開放的國家就越落后、愚昧。同時,越不改革開放的國家,它就越難適應改革開放后帶來的沖擊。這既是一種社會心理上的惡性循環,又是一種社會發展的惡性循環。其次,改革開放必須是真改革、真開放。改革不能走過場,不能大搞形式主義;開放不能流于表面,必須全面深入地學習借鑒西方的優秀文明成果。再次,必須警惕盲目的排外主義和盲目的拿來主義。盲目的排外主義,導致的是閉關鎖國,是愚昧落后;盲目的拿來主義,導致的是民族虛無主義,是集體信仰與記憶的喪失。最后,改革一定要成為開放的前提,并且保持二者的統一性,開放必須有效地推進改革。也就是說,改革與開放一定要成為未來中國發展的不可或缺的兩翼。
總而言之,當代中國政治制度的生存和發展必須與改革開放緊密聯系在一起,必須在改革開放的限度與范圍的雙重制約之下,探尋正確的發展方向和持續的發展動力。在我們看來,正確的發展方向決定著當代中國政治制度的前途;可持續的發展動力,決定著當代中國政治制度的生命力。
三、必須明確自己不變與可變的邊界。
當代中國政治制度既然離不開改革開放這一大環境,它的不變與可變的邊界,也必須在此環境下來確定。換言之,當代中國政治制度的命運必須與中國的改革開放的前途聯系與協調起來。那么,什么是當代中國政治制度的不變與可變的邊界呢?要分清中國政治制度的不變與可變范疇,必須對政治制度系統有一個層次劃分。在我們看來,政治制度可以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根本制度,第二個層次是基本制度,第三個層次是具體工作制度。[1]在這三個層次中,第一個層次是居于第一位的,第二、三層次是居于第二位的,它是從第一個層次派生出來的,是受制于第一個層次的。
根據我們對政治制度系統的層次劃分,當代中國政治制度的不變,就是指堅持根本政治制度的不動搖。這里關鍵要搞清楚什么是根本政治制度。在當代中國,所謂根本政治制度,指的是人民民主專政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這些根本政治制度決定著當代中國政治制度正確的發展方向,只有堅持正確的發展方向,它才能為自己的生存與革新提供根本的保障。
當代中國政治制度的可變必須在其不變的前提下來進行,也就是這種可變必須在根本政治制度的指導下確定自己合理的發展空間。具體來說,當代中國政治制度的可變指的是執行根本政治制度的基本制度和具體工作制度(包括規則、程序、方式)的可變。在今天的中國,貫徹這些根本政治制度的基本制度和具體工作制度,主要指的是哪些呢?一般來說,基本制度和具體工作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制度:政治協商制度、行政制度、司法制度、選舉制度、監督制度、自治制度等及其相應制度的實現規則、決策程序和運行方式。這些基本制度和具體工作制度具有發展性和開放性,它是由中國自身建設和發展的本位性決定的,更是中華民族積極進取精神的現實反映。但是這種發展性與開放性決不能不顧中國的國情,也不能擺脫根本政治制度的限制。
另外,對于一個根本政治制度本身而言,它還可以做出三個層次的劃分。我們說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是我們國家的根本政治制度,這是就中國整個政治制度系統而言的。僅從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來看,處于第一層次的根本制度就是民主集中制,它對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具有決定性作用。為此,鄧小平曾指出過:"如果搞得不好,特別是民主集中制執行得不好,黨是可以變質的,國家也是可以變質的,社會主義也是可以變質的。"[2]處于第二層次的基本制度包括黨的代表大會制度、黨的選舉制度、黨的干部制度、黨內生活制度。這些制度是規范機構運作與黨員行為的法定程序和有效規則,它們必須貫徹民主集中制。處于第三層次的具體工作制度包括黨委會及其會的議事規則、決策方式及程序等。這些制度是維持各級黨組織日常生活工作正常運行的必要保障。
[3]明確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的三個層次,我們就自然清楚了這一制度哪些是不能變的,哪些是可以變的,即使是可以變的,也必須分出輕重緩急。比如,現下我們說改革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一個重要的方向就是要加強黨內民主化,這首先是針對執政黨即中國共產黨來說的,其次也包括其他參政黨。如何加強黨內民主化?我們如果清楚了我們政黨制度的三個層次,就自然會把改革的重心放在第三個層次,第三個層次的改革做好了,我們才逐漸改革第二個層次,不管是改革第三個層次還是第二個層次,都必須堅持民主集中制,其實質就是必須保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不動搖,不斷地提供中國共產黨執政和治理中國社會的合法資源。
總而言之,當代中國政治制度的改革是要不斷改良中國的政治生活,是要建設更加完美的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為此,它就必須在不變與可變的雙重約束下,不斷地尋求自己持續生存和發展的動力及其合法空間。
四、必須具有居安思危的防范意識。
當代中國政治制度在堅定的立場上,確立自己發展的起點,而且在改革開放的大局中,探索自己發展的動力,在不變與可變的制約下尋找自己發展的空間。除此之外,她還必須隨時保持一種高度的防范意識。當代中國政治制度在復雜的現實生活中,不可能不受到來自國內外的方方面面的挑戰與威脅。這些挑戰與威脅既有正面的和積極的,也有負面的和消極的。筆者在這里主要考慮負面的和消極的一面。它又歸結為兩類:一類是利用中國在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失誤,大做文章,進行有意的非難;另一類是利用國內思潮變化的動向,拿一己之政治價值觀與政治制度來任意評判當代中國政治制度,故意抬高自己貶低別人。
就第一類來看,典型的做法是許多別有用心的人拿官員腐敗問題來非議當代中國政治制度。對于這個問題,必須有一個清醒的認識。我們認為,官員的腐敗并非中國今天獨有的現象,它是一個世界性的頑疾。我們決不回避這個難題,必須竭盡所能地解決它。但是我們決不抱持一勞永逸的姿態,更不能存有徹底解決此問題的天真想法。中國官員的腐敗問題,必須放在一個動態的社會環境下來應對,它要求我們去改革我們的政治制度,而不是要全盤否定我們的政治制度。對政治制度的改革,關鍵在于基本制度和具體工作制度的改革。這些改革是一個穩妥展開的過程,我們決不能草率行事。它要求中國必須有一個具有高度智慧和高度責任感的政治家領導集團,必須有一大批學識淵博和見解獨特的政治學家群體,必須有龐大的具有高度敬業精神和真誠愛國心的中國公民群體。
就第二類來說,典型的做法是拿西方民主政治價值觀和民主政治制度來剪裁當代中國政治制度。對于這個問題,我們應有一個理智的認識:世界文明的多樣性和開放性,決定了各個國家政治價值觀與政治制度的特殊性。在我們看來,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發達,有其歷史與現實的原因。它不能離開自己的文化傳統與具體國情,也就是說,它有自己的適用邊界。同樣,當代中國政治制度也是特有的歷史和現實之產物,它自然也有自己的優勢和適用范圍。因此我們不能任意用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來剪裁、批判、取舍中國的政治制度。那些企圖使西方的民主政治價值觀普世化的人,不僅是對其他國家政治制度與政治價值的褻瀆,也是對自己政治理念的濫用和不尊重。對于西方國家里那些別有用心的人,他們時常用上述辦法來攻擊中國,我們必須有自己的理性判斷,不要成為別人思想的跑馬場,更不能成了滿足別人的野心和陰謀的工具。
對于上述兩種做法,我們必須有清醒的態度,即那些借著詆毀中國官員腐敗之名,根本否定當代中國政治制度的行為,是極其錯誤的;那些借著頌揚西方民主政治價值觀之名,徹底拋棄當代中國政治制度的行徑,是十分危險的。我們必須具有高度的防范意識,在未來的意識形態較量中,站穩自己的立場,看準自己的方向,走好自己的道路。
由此可見,當代中國政治制度為了新世紀繼續保持與發揮自己的活力,就必須進行合理的定位:在堅定的立場上,確立自己發展的起點;在改革開放的大局中,探索自己發展的動力;在不變與可變的約束下,尋找自己發展的空間;在復雜的國際環境下,隨時保持一種高度的防范意識。我們知道,作為一個中國公民已無法去先天地選擇何種政治制度,但是改革這種制度卻是我們自己可以選擇的。而上述合理定位,就為我們改革政治制度支撐起了穩固的平臺。
注釋:
[1]如何對一個國家的政治制度系統進行層次劃分,學者們并沒有一致的意見。筆者采取的劃分,主要借鑒了國內學者郭定平先生對中國共產黨的制度要素所作的三個層次劃分。見郭定平著:《政黨與政府》,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58-59頁。也就是說,筆者認為對政治制度要進行層次劃分,必須從制度外和制度內兩個方面考慮。
[2]《鄧小平文選》第一卷,第303頁。
[3]中國共產黨的制度要素的三個層次的內容具體指什么,學者們也沒有一致意見。筆者采用了王邦佐先生的觀點,見王邦佐等編著:《中國政黨制度的社會生態分析》,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20-122頁。
來源:《湖北社會科學》2005年第2期。
[3]明確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的三個層次,我們就自然清楚了這一制度哪些是不能變的,哪些是可以變的,即使是可以變的,也必須分出輕重緩急。比如,現下我們說改革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一個重要的方向就是要加強黨內民主化,這首先是針對執政黨即中國共產黨來說的,其次也包括其他參政黨。如何加強黨內民主化?我們如果清楚了我們政黨制度的三個層次,就自然會把改革的重心放在第三個層次,第三個層次的改革做好了,我們才逐漸改革第二個層次,不管是改革第三個層次還是第二個層次,都必須堅持民主集中制,其實質就是必須保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不動搖,不斷地提供中國共產黨執政和治理中國社會的合法資源。
總而言之,當代中國政治制度的改革是要不斷改良中國的政治生活,是要建設更加完美的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為此,它就必須在不變與可變的雙重約束下,不斷地尋求自己持續生存和發展的動力及其合法空間。
四、必須具有居安思危的防范意識。
當代中國政治制度在堅定的立場上,確立自己發展的起點,而且在改革開放的大局中,探索自己發展的動力,在不變與可變的制約下尋找自己發展的空間。除此之外,她還必須隨時保持一種高度的防范意識。當代中國政治制度在復雜的現實生活中,不可能不受到來自國內外的方方面面的挑戰與威脅。這些挑戰與威脅既有正面的和積極的,也有負面的和消極的。筆者在這里主要考慮負面的和消極的一面。它又歸結為兩類:一類是利用中國在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失誤,大做文章,進行有意的非難;另一類是利用國內思潮變化的動向,拿一己之政治價值觀與政治制度來任意評判當代中國政治制度,故意抬高自己貶低別人。
就第一類來看,典型的做法是許多別有用心的人拿官員腐敗問題來非議當代中國政治制度。對于這個問題,必須有一個清醒的認識。我們認為,官員的腐敗并非中國今天獨有的現象,它是一個世界性的頑疾。我們決不回避這個難題,必須竭盡所能地解決它。但是我們決不抱持一勞永逸的姿態,更不能存有徹底解決此問題的天真想法。中國官員的腐敗問題,必須放在一個動態的社會環境下來應對,它要求我們去改革我們的政治制度,而不是要全盤否定我們的政治制度。對政治制度的改革,關鍵在于基本制度和具體工作制度的改革。這些改革是一個穩妥展開的過程,我們決不能草率行事。它要求中國必須有一個具有高度智慧和高度責任感的政治家領導集團,必須有一大批學識淵博和見解獨特的政治學家群體,必須有龐大的具有高度敬業精神和真誠愛國心的中國公民群體。
就第二類來說,典型的做法是拿西方民主政治價值觀和民主政治制度來剪裁當代中國政治制度。對于這個問題,我們應有一個理智的認識:世界文明的多樣性和開放性,決定了各個國家政治價值觀與政治制度的特殊性。在我們看來,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發達,有其歷史與現實的原因。它不能離開自己的文化傳統與具體國情,也就是說,它有自己的適用邊界。同樣,當代中國政治制度也是特有的歷史和現實之產物,它自然也有自己的優勢和適用范圍。因此我們不能任意用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來剪裁、批判、取舍中國的政治制度。那些企圖使西方的民主政治價值觀普世化的人,不僅是對其他國家政治制度與政治價值的褻瀆,也是對自己政治理念的濫用和不尊重。對于西方國家里那些別有用心的人,他們時常用上述辦法來攻擊中國,我們必須有自己的理性判斷,不要成為別人思想的跑馬場,更不能成了滿足別人的野心和陰謀的工具。
對于上述兩種做法,我們必須有清醒的態度,即那些借著詆毀中國官員腐敗之名,根本否定當代中國政治制度的行為,是極其錯誤的;那些借著頌揚西方民主政治價值觀之名,徹底拋棄當代中國政治制度的行徑,是十分危險的。我們必須具有高度的防范意識,在未來的意識形態較量中,站穩自己的立場,看準自己的方向,走好自己的道路。
由此可見,當代中國政治制度為了新世紀繼續保持與發揮自己的活力,就必須進行合理的定位:在堅定的立場上,確立自己發展的起點;在改革開放的大局中,探索自己發展的動力;在不變與可變的約束下,尋找自己發展的空間;在復雜的國際環境下,隨時保持一種高度的防范意識。我們知道,作為一個中國公民已無法去先天地選擇何種政治制度,但是改革這種制度卻是我們自己可以選擇的。而上述合理定位,就為我們改革政治制度支撐起了穩固的平臺。
注釋:
[1]如何對一個國家的政治制度系統進行層次劃分,學者們并沒有一致的意見。筆者采取的劃分,主要借鑒了國內學者郭定平先生對中國共產黨的制度要素所作的三個層次劃分。見郭定平著:《政黨與政府》,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58-59頁。也就是說,筆者認為對政治制度要進行層次劃分,必須從制度外和制度內兩個方面考慮。
[2]《鄧小平文選》第一卷,第303頁。
[3]中國共產黨的制度要素的三個層次的內容具體指什么,學者們也沒有一致意見。筆者采用了王邦佐先生的觀點,見王邦佐等編著:《中國政黨制度的社會生態分析》,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20-122頁。
來源:《湖北社會科學》2005年第2期。
作者:顏德如王連偉。
學習沒有界限,只有努力了,拼搏了,奮斗了,人生才不會那么枯燥無味。政治網為了幫助各位高中學生,整理了高一年級政治小論文:共筑中國夢,共享家鄉美:
作為一名賽岐人,倘若你要問我最引以為傲的是什么?我會很肯定的告訴你,是賽江,是我們的母親河。我熱愛自己的家鄉,我熱愛家鄉的母親河。曾經,山峰樹木圍繞著她,小魚小蝦在她的呵護下成長,漁民在這兒泛舟捕魚過著悠閑自在的生活,她是賽岐的標志,是家鄉之美,我們在賽江之濱享受江景之美,這個小鎮在這里繁榮發展。
可是,在旁就有人說:賽江?你看我們這條母親河都變成什么樣了?她遍體鱗傷,江水渾濁不清,又黑又臭,河底泥沙淤積,河床抬高這些種種現象都讓我們的母親河面目全非,不再是以前幽美的賽江了。
于是,我進行了一次社會調查,希望看看人們是如何對待我們偉大的母親河的??烧l知調查的結果會是如此不堪:
根據居民的描述和我的一番觀察,我總結得出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
一是,根據外貌調查所知,在福安上游和穆陽上游有部分的金屬鑄造場和農藥制造場,由于所排的工業廢水和廢棄物不經過專業的處理,就直接排入賽江,造成水污染的現象。而部分沿岸居民大量使用化肥和農藥種植蔬菜和瓜果,也嚴重污染了水源。受污染的水如果不經過處理,是不能作為飲用水的。
二是,人們往往為了圖省事,在賽江大橋上游玩時把垃圾隨手扔進賽江里,使江水變臟、變臭,形成又黑又臭的江水。嚴重污染了周圍的環境,帶來許多損失。甚至有人還隨意把一次性飯盒、一次性塑料杯和塑料袋,往江里隨手一扔,一走了之。只要有風刮起,這些塑料制品就四處亂飛,刮到水里或樹枝上,往往就動不了,造成了白色污染,日積月累,里面的污染物就會滲透到深水里,水質受到污染。
三是,賽江的上游有許多樹木,許多人沒有環保和法律意識,私自亂砍亂伐,造成了上游的水土流失嚴重。而在賽江的下游,則有許多船只進入賽江,那些船只上的人們會經常在江里挖取河底的泥沙,造成了河床下陷,水土流失,加劇了母親河的創傷。
面對這些種種破壞母親河的行為,我感到無比痛惜。如果還不制止這些行為,不去保護我們的母親河,后果將不堪設想。這不僅會給我們賽岐這個小城鎮的文明形象減分,更會給我們當代賽岐人的道德素養減分。我們不能讓這些不可取的行為阻擋文明的步伐,讓廉恥被出賣,使我們城鎮文明程度提升受阻,對外文明形象打折,成為城鎮環境的硬傷,這是多么不好的啊!
時下正趕上賽岐被列為福建省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的重要發展期,要讓我們的家鄉更美,發展得更好,我們不能再怠慢了,我們應該要有危機意識。作為賽岐人民的一分子,我們更應該提高環保意識,積極保護環境。
所幸的是我們的地方政府已切實把保護環境列入政府的主要議事日程,結合賽岐鎮的實際情況,制定出相應的污染物控制實施方案,認真落實環境保護任期目標責任制。賽岐鎮環境保護工作也以建設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建設鎮為契機,以改善環境質量為工作目標,推進六大舉措,即堅持環境綜合整治和污染防治,積極改善人居環境,加強生態環境建設和保護,增強環境管理能力,發展循環經濟,保障環境安全。這些舉措無疑能為我們賽岐鎮的居民帶來福音。
而作為中學生的我們,也應努力學習環境保護方面的知識,提高自己的環保意識。應向他人、社會宣傳環保知識,讓人人都參與到保護賽江活動中來。當我們面對污染環境的行為時,可以向有關部門進行舉報,和破壞環境的行為作堅決斗爭。
此時此刻的我,真希望賽江我們的母親河,能夠盡早地恢復到原來多姿的美貌。讓我們的賽岐的文明形象加分,讓我們的子子孫孫共享美好的家園。
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共同來保護我們的母親河賽江吧!創造出屬于我們的舒適生活環境。這不僅是為了我們的家鄉夢,為了我們的家鄉美,更是為了共筑我們的中國夢!
愛賽江,愛賽岐,愛我們的家鄉夢,愛我們的中國夢!我們愛的,遠遠不止這些,我們要保護的也不止這些。
為了我們的家鄉夢、中國夢,我們需要去做的還有很多。
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既能夠增加學生的知識儲備量,又能夠為學生的創新思維與想象提供豐富的素材,因此初中政治教師應當要多多組織一些形式各樣的課堂活動,例如布置學生寫一篇時事報告或社會熱點講評、組織學生對某一政治事件進行演講或辯論、安排學生在課下搜集時政資料等,通過這些活動,學生的思維能夠得到大大解放,而這正是創新的基礎。
二、巧妙地創設課堂情境。
有趣的課堂情境能夠充分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觀察世界并展開創造性思維。因此,初中政治教師必須要學會在教學過程中巧妙地創設課堂情境,并且在創設情境時既要考慮到學生的興趣愛好,又要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這樣才能夠活躍課堂氣氛,令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到身心放松愉悅,擁有一個良好的思維和想象空間,進而有效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結語。
綜上所述,創新意識是學生所必備的素質之一,初中政治教師若想在教學過程中有效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就必須要學會積極運用現代信息化教學工具、組織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巧妙地創設課堂情境。
最近幾年,隨居民生活水平。初中的學生的伙食費也慢慢的上升,甚至多到人都無法想象的地步。
遠的不說,就拿我班來講,我們班絕大多數同學伙食費都是在150~300左右。但是3/2都不是在吃一日三餐上消費的。絕大多數是消耗在飲料、零食。什么“椰島”、“可樂”、“七喜”……零食便是去外面的攤子買“肉串”、“奶茶”等……這些東西威脅著孩子們的身心健康,但在孩子來看,這些東西仿佛是“美味”,讓孩子們抵擋不了。隨著網絡的發展,也有些少年沉迷于網絡游戲中,利用父母給的伙食費,去打游戲、買點卡、買“裝備。這不但使得孩子無心學習,更讓孩子的身體健康受到了影響。這些例子已經不少了。
為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我認為,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事情有以下幾點:1.父母對于孩子過于溺愛,導致孩子會出現這樣的情況。2.社會經濟大大提高,導致了孩子花錢大手大腳的,不注重父母的心血。3.家庭一直都給孩子過多的給予,導致現在的.情況。目前這種超標耗費對于中學生來說是有非常大的影響。
如果這樣下去,會導致孩子身體發育不好,會嚴重影響孩子的身心發育,還會使孩子養成大手花錢的習慣,會對食物有反感,列;吃一口飯菜發先不符合自個的口味就丟掉,不懂的珍惜地球上的資源和對父母辛辛苦苦賺的錢的理解。更加會影響孩子產生攀比之心,看著別人有啥好的也要買,導致心里不平衡。而有的孩子可能萌生或多或少的拜金主義,以金錢或能換取金錢的一切作為自己的鐘愛。有些則會給父母造成很大的壓力。最嚴重的一點就是會影響孩子的金錢觀念,以為“錢是萬能的”,“有了錢就有了權”,不珍惜父母親的勞動。西安報道過,某一中學有一個初2學生3天沒來寢室睡覺,最后在一家網吧看到,當時發現他的桌上全是咖啡罐、煙頭、口袋還剩下了父親給他的300元的20元。所以要節制孩子伙食費。
一句話:伙食費要合理搭配。
9月18日,《京華時報》報道了一則題為《借“喜羊羊”講經濟學》的新聞,內容是:一個平時習慣給大學生和高管講經濟學的教授,走進了小學一年級的課堂,用“喜羊羊”的游戲給孩子們普及最基礎的經濟學知識。清華大學教授李宏彬應一年級女兒的邀請走進了小學課堂,他的“喜羊羊”課件走紅網絡,這一堂的經濟學課還被孩子們評為了該學期最受歡迎的課程。這則新聞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也給我帶來了很大的觸動,更讓我陷入了對高中經濟課堂教學的思考:《經濟生活》課堂如何成為高一學生受歡迎的課程。下面,筆者就談談一些自己的粗淺想法。
一、抓住一個主題:生活。
通過對女兒的了解,李宏彬教授選取了孩子們感興趣的“喜羊羊與灰太狼”這個生活主題貫穿課堂教學。一開始上課就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課堂中孩子們積極參與,踴躍發言,很多孩子從開始到結尾一直高高舉手,原定45分鐘的上課過程一直延長到90分鐘。為什么會有這么好的效果?訣竅在于李宏彬教授選對了生活主題,“喜羊羊與灰太狼”是小學生生活中感興趣的話題。
生活,是新課程改革的關鍵字眼。換句話說,新課程的一“新”,就是生活,就是要在課堂教學中聯系生活。那么,聯系誰的生活呢?主要是學生的生活,要讓學生感受到學習不是無用無味的,而是有用有味的,還要讓學生感受到學習不是任務,而是生活。這樣,學生自然會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課堂參與率會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也會提高。因此,在《經濟生活》課堂教學中,如果選對了生活主題,同樣也會顯得精彩。
例如,在“揭開貨幣的神秘面紗”教學時,我選擇了“牛奶”這一生活主題,設計一條主線:課堂早餐調查――辨別身邊的牛奶――穿越的牛奶――超市里的牛奶――拿啥買牛奶。由于牛奶來自于學生的生活,課堂上學生有想法、有表達,參與熱情挺高,教學效果也不錯。
二、選擇一種方式:體驗。
在李宏彬教授的課堂上,他專門為孩子們設計了4個小游戲。通過這4個小游戲,小朋友們親身體驗了協調、儲蓄、競爭和通貨膨脹的關系,了解了簡單的經濟學原理。(政治教學論文)甚至用于日常生活中,使家長感覺驚訝。驚訝來自于體驗。
新課程強調學生對教學活動的參與和融合,關注學生對學習活動的體驗。有位哲人也說過:我聽,我忘記;我看,我記得;我做,我學到。其中,做就是強調體驗,體驗是以親身經歷、實踐活動為基礎,通過對經歷、實踐的感受、反思而實現人格的升華。通過體驗,可以讓學生獲得效果持久的知識,可以讓學生改變錯誤的觀念,樹立正確的觀念,還可以讓學生體會到學習是一種莫大的樂趣。所以,要想讓學生真正理解經濟學知識,《經濟生活》課堂不能紙上談兵,而應讓學生參與課堂、積極體驗、行動起來。
例如,在講“影響價格的因素”時,我讓學生走進菜市場購買雞蛋,感受一下“火箭蛋”,并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在講“價格變動的影響”時,我設計了一個“小馬逛超市有困惑,有哀嘆,有驚訝,有高興”的系列情境,然后讓學生給小馬畫頭像,用形象的頭像展現價格給人們生活帶來的影響。在講“消費及其類型”時,我讓學生當一次“管家婆”,設計家庭開支的具體分配方案。這樣,放手讓學生“做”,讓學生嘗試、體驗,其帶來的效果是教師的語言表達所難以達到的。
三、明確一個目標:興趣。
課后,李宏彬說,他給自己設定的上課目標并不是讓孩子們懂得經濟,而是讓他們對經濟學有興趣。李宏彬教授就是因為明確了興趣目標,他的課堂才會令孩子們喜歡、熱愛,也才能被評為最受歡迎的課程。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于剛剛進入高中階段的高一學生來說,興趣第一。因為,初中的中考又是開卷考試的,有的學生就認為學不學無所謂,反正可以看書的。但是,到了高中,政治學科是閉卷考試的,這一改變讓學生對政治的學習有了一定壓力,知道要學習了。這時候,如果不讓學生感興趣,學生一開始就覺得政治無趣乏味,那么這種先人為主的想法就會影響到后面的學習了。所以,對于高一學生剛開始接觸的《經濟生活》課程,就應該以培養學生的.興趣為主。
例如,在開學第一課時,我就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暑假見聞,讓學生暢所欲言,有學生對這節課的評價是“前所未有”,讓我很欣慰。在講信用卡時,我播放視頻“中國銀行信用卡形象宣傳片”,因為我們學校學生學費是交到中國銀行的,學生有感觸,感興趣。在講“影響價格的因素”時,我播放視頻“漲價歌”,讓學生在歌曲旋律中感受身邊商品的價格變化。在講“發展生產滿足消費”時,我選擇了“手機”這個話題,學生有手機但學校不準帶手機,這個讓學生愛恨交加的“手機”,使學生興趣很濃。在講“非公有制經濟”內容時,我選擇了我們衢州市的“不老神雞”話題,學生也很感興趣。
四、做好一種準備:投入。
決定上課后,李宏彬教授就開始備課。平時,他為大學生備課駕輕就熟,可給小朋友備課卻讓他犯了難?!按髮W里的教學有同定的模式,很多人都在講這些課程,只要加入一些自己的想法就好。但是,還沒有人給小學生講過經濟學,沒有現成的課件可以利用?!??既然沒有現成的,那就只有原創,做第一人。于是,李宏彬教授花了平時兩倍的時間來準備這一節課。
根據社會經濟學的普遍原理,正常情況下,有成本的投入,就有利潤的產出;投入越多,產出越大。同樣的道理,在課堂教學上,要想有效果的產出,就應該有教學成本的投入。而教學成本的投入,重要的一點是教師的備課投入?;蛟S你會說,李宏彬教授花了兩倍的時間來備課,但他備的是一節公開課啊。的確,在很多教師的眼中,如果要上公開課,就要多投入備課的精力。對于平時的常態課,就我行我素,甚至不備課,憑經驗上課。這有違教師的神圣職責。因此,對于《經濟生活》的教學,要讓高一學生受歡迎,就應該認真對待常態課,要花時間、花精力對待每一節課,讓常態課變得非常態,讓學生對政治課有期待感,讓教師對課堂教學有成就感。
總之,要讓《經濟生活》受到高一學生的歡迎,就要做到抓住生活主題、選擇體驗方式、明確興趣目標、做好投入準備。這就要考驗教師的教學水平和責任,只要教師有信心、耐心和責任心,我相信《經濟生活》課也會被學生評為最受歡迎的課程。
(作者單位:浙江省衢州第一中學)。
我們知道,自律就是要求自己、約束自己。有的人卻據此認為,講自律,就是約束了自己。,也就限制了自由;講自由,就不應該有自律,它們二者是相互排斥的。他們不懂得自律和自由相輔相成的關系,自由離不開自律,自律保障著人的行動自由。
在社會生活中,任何自由都要受到一定的約束和限制,沒有任何限制、約束的自由是不存在的。
我們的生活、學習和工作也都由一根線索來約束著,這根線就是紀律。紀律是社會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能夠有效地保障人們正常地活動和生活的約束力量和條件。
自律是獲得行動自由的必要條件,你的自由如果不以自律來約束,肯定會妨礙和侵犯別人的自由和權利。反過來也一樣,你的自由和權利也會受到別人的妨礙和侵犯。
比如,對學生吸煙,有不少同學認為這只不過是一件小事,是個人的自由,與他人無關。確實,是否吸煙是你的自由,但作為中學生,卻違反了《中學生守則》、《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等紀律,妨礙了別人享受清鮮空氣的自由。誠然,吸煙是個小問題,但許多青少年當初就是在類似的小問題上放縱穩步自己,目無原則,最終在犯罪的路上越走越遠,抱恨終生的。
俗話說的好,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如果沒有一定的力量維護共同的生活秩序,社會就會混亂不堪,人們就無法有條不紊地進行學習、工作和生活。
我們自覺地遵守了紀律,也就做到了自律。那么對于紀律的約束力,我們就是否會感到不方便呢?就像游泳好手在水里感到自由自在一樣,不會感到水對自己的約束和限制,一個養成了自律習慣的人,不會感到紀律是對自己的一種束縛。他對紀律就會自覺自愿、樂意去遵守;對違反紀律的現象則不能容忍。這也叫“習慣成自然”。
綜上所述,自律和自由有密切的關系。我們要想獲得真正的自由,就必須自覺遵守紀律,增強自己的自律意識和自律能力,養成自律習慣。
[摘要]本文利用概率知識對經濟生活中常見一些隨機事件:博彩、商品買賣、資金投資等進行了概率分析與總結,為我們經濟生活提供正確指導與有益啟示。
[關鍵詞]隨機事件概率分析博彩商品買賣資金投資。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概率論在工農業生產、國民經濟、現代科學技術等方面具有廣泛的應用,其實,在我們經濟生活中經常碰到概率問題,人們憑經驗和直覺也能做出判斷,但在某些情況下,如果不利用概率理論經過縝密的分析和精確的計算,人們的結論可能會與事實大相徑庭,錯得離譜。因此,概率論不僅是現代科學中每一學科的指南,而且象約瑟夫?巴特勒所說,它也是“生活的真正指南”。概率論能給我們帶來種種生活的指導及啟示。今從中采擷幾點,與讀者共商。
在我國各省各市都會發行各種福利彩票、體育彩票,各地充滿誘惑的廣告滿天飛,而報紙、電視上關于中大獎的幸運兒的報道也熱鬧非凡。因此吸引了不計其數的人踴躍購買。很簡單,只要花2元的人民幣,就可以擁有這么一次嘗試的機會,試一下自己的運氣。但一張彩票的中獎機會有多少?通過下例我們利用概率知識來分析。
例1根據以下材料,分析中獎情況,下表是2000年某省第二十五期體育彩票的中獎情況,請算出每個獎的中獎概率。
說明:購買某體育彩票時,需選取一個六位數作為彩票號碼,第一位可以是0,數字也允許重復,如666666等,可以購買指定號碼,也可以由電腦隨機選號,購買數量不限(一個號碼2元)。另外,選定六位數的號碼后,還要在0、1、2、3、4、5這五個數中挑選一個所謂的“特別號”,以兌特等獎之用(每張彩票都不能重復得獎)。
解:用p表示特等獎的概率,pi表示獲i等獎的概率(i=1,2,3,4,5)。因為六位數共有106個,特別號有5種選擇,故p=10-6×1/5=2×10-7,即特等獎的中獎率為五百萬分之一。
p1=10-6×4/5=8×10-7。
p2=10-6×(9+9)=1.8×10-5。
p3=10-6×(9×10+9×9+10×9)=2.61×10-4。
從以上計算可知,中特等獎、一等獎和二等獎的概率極低,要想一夜之間成為“巨富”簡直比登天還難。因此,買彩票要有一顆平常心。
如今的社會可以說是一個商品經濟社會,有的商家為了牟取暴利競大作虛假廣告,這需要消費者有一雙雪亮的眼睛,通過實地抽樣調查,利用概率知識來科學判斷商品的質量。
類似可求得壞蘋果數為4、5的概率分別為故抽取10個中壞蘋果數大于2的概率p(x2)=p(x=3)+p(x=4)+p(x=5)≈0.006633。
這表明,一次抽取10個,發現多于2個壞的概率很小,幾乎是不可能的,現在居然發生了,這說明李老師的指責是有道理的。
說明:本例反映了“先嘗后買”中的數學道理,即抽樣調查的方法。先嘗后買決定買不買比不嘗就買的風險要小,但風險依然存在。
生活中有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很小,我們稱之為小概率事件,一般認為概率值小于0.05的事件為小概率事件。對小概率事件,人們往往不太重視。關于小概率事件,有兩個結論可用于指導我們的生活。第一個稱為實際推斷原理,即小概率事件在一次試驗中實際上是幾乎不發生的。如果出現概率很小的事件在只進行一次試驗時竟然發生了,那我們有理由懷疑假設前提的正確性。
解:由貝努利(bernoulli)概型計算出在任意抽出200件產品時恰好含有5件次品的概率為。
概率如此之小,應該說在一次抽查中幾乎不可能發生,現在竟然發生了,因此根據實際推斷原理,該廠自稱次品率不超過0.5%是不可信的,很可能大于0.5%。
關于小概率事件的另一個結論是若不斷獨立重復某一個試驗,則某個小概率事件遲早會發生。這說明實際工作中不能忽視小概率事件。一件看起來可能性很小的事情,在大量重復之下發生的可能性會很大,這也說明加強防范有危害的小概率事件的重要性與迫切性。如長期從事某種具有危險性工作的人,無論其技能多么熟練,時間長了都有可能出事故?!疤煊胁粶y風云,人有旦夕禍?!?、“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天網恢恢,疏而不漏”等諺語說明的就是這個道理。
世界上沒有無風險的投資,任何投資行為總與風險相伴。金融投資活動也一樣,總是機會與挑戰并存,期望與風險同在。投資活動似乎是無從下手、無律可循、無理可度的隨機現象,實際上其背后數學分析的威力卻在發揮著作用。投資方案的可行性只有通過數學分析方法進行定量分析和論證評價,才能得出最佳方案,才能使投資風險降到最低限度。下面通過實例來分析如何應用數學上的概率分析方法來指導人們的投資決策行為。
分析:購買股票的收益與經濟形勢有關,存入銀行的收益與經濟形勢無關。因此,要確定選擇哪一種方案,就必須通過計算這兩種投資方案對應的收益期望值e來進行判斷。
從上表可以初步看出,如果購買股票在經濟形勢良好和經濟形勢中等的情況下是合算的,但如果經濟形勢不好,則采取存人銀行的方案比較好,下面應用概率分析方法中的“期望值分析法”(expectationvalueanalysis)對這一投資實例的可行性進行定量分析。
如果存人銀行,其收益的期望值e(a2)=6000×0.25+6000×0.45+6000×0.3=6000(元)。
因此,購買股票的收益比存入銀行的收益大,按期望收益最大原則,應選擇購買股票。
說明:該題是按風險決策中的期望收益最大準則選擇方案,這種作法有風險存在。
總之,經濟生活中會隨時隨地出現一些概率問題,通過以上經濟生活中常見一些隨機事件的概率分析,讓我們知道對概率問題自以為是的直覺是多么靠不住,要用科學的方法與態度去對待概率問題,即要利用概率知識來指導我們做出科學推斷與決策,在理性的基礎上進行綜合分析,為我們經濟生活提供正確指導與科學決策。
一般來說,一提到思想政治教育總會給人以“高高在上講大道理”的印象。這是因為,過去思想政治的教育者占有信息優勢的地位,而被教育者則相應地處于信息劣勢的地位。處于信息優勢地位的教育者自然常常采用“居高臨下”的方式來展開教育。然而,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在當前信息“爆炸”的時代里,教育者的信息優勢地位早已不再,而受教育者也基本上處于同教育者構成信息“均勢”的地位。在這種形勢下,以往那種“居高臨下”式的教育方式非但起不到相應的作用,而且容易招致受教育者的逆反心理。因而,廣電媒體的思想政治教育要進一步發展,就必須創新工作方法。鑒于教育者與被教育者處于信息均勢的狀態,新時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更應該以座談會、交流研討會等形式展開。在民主、平等的氛圍中,教育者同受教育者拋開“大道理”促膝談心,主要就當前社會尤其是媒體行業的熱點問題及媒體工作者工作及生活當中切身、常見的問題展開交流,各抒己見,直陳無隱。這樣一來,一個媒體單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就很容易掌握本單位職工的思想政治狀況以及他們迫切關心的問題。而后,根據這些問題,再創新思想政治教育的細節方法,針對不同的個體,采用案例導入式、懇談式、譬喻式、邏輯歸納式等不同的工作方法,力求做到因材施教,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我們知道,思想政治教育易流于抽象、枯燥的境地,導致受教育者對其喪失興趣。而廣播電視媒體行業的工作者則多半具有各種文藝才能,適合展開各種各樣的業余文藝活動。因而,筆者認為,廣電系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應依托工會、青聯、婦聯等基層組織,引導本系統職工創編各種各樣反映當前社會及媒體行業熱點問題的文娛節目。同時,教育者也作為其中的一員親身參與到文娛活動中,在創編節目的過程中把握火候,相機引導,力圖使文娛節目反映一定的主流價值觀念和思想意識。這樣一來,既充分利用了受教育者的文藝才能,激發了他們的參與熱情。又可以在不知不覺當中使他們收到思想政治的教育。因而也就容易收到“寓教于樂”的生動效果。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只要我們廣播電視媒體系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夠注意在創新工作方法的基礎上狠下功夫,“苦練內功”,推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獲得“與時俱進”的發展,就有望在新時期將廣播電視媒體系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質量及效率提升到一個全新的水平。
3.民主監督:(1)民主監督的意義有哪些?
(2)公民怎樣進行民主監督?
第二單元為人民服務的政府。
1.政府的職能有哪些?
2.政府的總旨、原則是什么?(原則的內容)。
3.為什么依法行政?(準備選擇題)怎樣依法行政?
4.為什么對政府行使權力進行監督?(準備選擇題)怎樣進行監督?
第三單元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
1.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1)人大:職權,人大與其他國家機關的關系。
(2)人大制度:特點,內容,意義(準備選擇題)。
2.中國共產黨:
(1)為什么堅持黨的領導?
(2)怎樣堅持黨的領導?
3.政黨制度:是什么?內容有哪些?
第四單元:當代國際社會。
1.主權國家的權利和義務有哪些?
2.國際關系的決定因素是什么?
3.當代國際競爭的實質是什么?各個國家怎樣應對?
4.我國的對外政策是什么?內容有哪些?
高中思想政治教學改革從高度理論化逐步向生活化轉變,因此,教育教學過程中也更為重視文化與生活內容的傳遞,結合這種教育改革方向,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也要更為重視文化素養的全面傳遞。新教材已經過三版的修改,應該說已經相當完善,內容的選取也更加科學,更加適應學生的身心特點,也更加便于自學,時代性鮮明。
高中文化政治論文范文一:試論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
【論文關鍵詞】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師。
【論文摘要】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思想政治》(必修)內容更加生活化,更加便于自學,材料選取也更加具有時代性和科學性。
而這套教材的最重要特點是:強調思想政治的生活化,把思想政治教育看作是生活的必然追求。
但是由于考核和評價體系,以及教師的知識素養和觀念的原因,這套教材的特點不能很好地得以發揮。
本文對教材的內容和特點,考核和評價的局限與對策,對教師的要求等三方面進行了探討,旨在為高中思想政治教學尋找突破點。
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思想政治》(必修)與舊政治教材“經濟常識”、“政治常識”及“哲學常識”相比,內容更加生活化,更加便于自學,資料選取也更加具有時代性和科學性。
而這套教材的最重要特點是:強調思想政治的生活化,把思想政治教育看作是生活的必然追求。
這點我們從這套教材的內容即可看出,必修1-4分別是經濟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與哲學。
人生觀、價值觀,為終身發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質基礎。
”正是基于此,我認為高中思想政治教學應該在以下幾方面多下點功夫。
一、把握教材的內容和特點。
新教材已經過三版的修改,應該說已經相當完善,內容的選取也更加科學,更加適應學生的身心特點,也更加便于自學,時代性鮮明。
就教材內容來說,《思想政治》(必修)課程教材共設四個課程模塊:思想政治1(經濟生活);思想政治2(政治生活);思想政治3(文化生活);思想政治4(生活與哲學)。
其中,“思想政治1,2,3”分別講述經濟、政治、文化三大生活領域的常識,以對應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協調發展的要求。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民主政治、先進文化的意義,是整合這三個課程模塊的核心概念。
“思想政治4”的哲學知識則是上述三個模塊內容目標的支撐,即認識經濟、政治、文化三大生活領域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求真務實,集中體現了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的科學精神,是整合這個課程模塊的核心概念。
拋棄了以往舊教材過時的內容,突出了政治與社會的關系,尤其強調了文化的重要作用。
這些內容涉及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涉及到哲學、政治學、經濟學、倫理學、法律等多學科知識。
例如,思想政治1(經濟生活)和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相比,更偏重于經濟和人們的生活方面,它的四個單元分別是“生活與消費”,“生產、勞動與經營”,“收人與分配”,“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拋棄原有的觀念,更多地掌握經濟學的知識,并把握社會主義經濟制度,了解國家的經濟政策。
以便準確地把握教材,更好地引導學生學習。
同時,便于自學。
新教材在課程之前已告訴同學們如何使用這套教材。
課程之前的“致同學們”,相當于以前的“說明”,有兩方面的內容:一、怎樣看待這門課,主要是介紹這門課的內容,與我們日常生活的的關系,學習這門課的意義,生動形象,通俗易懂;二、如何閱讀這本教材,介紹了教材的編寫結構和學習方法,具體、細致。
這篇“致同學們”是同學們學習的鑰匙,也是教師如何在理解教材的特點,更好引導學生的前提條件。
每單元前,有本單元的知識框架,重點概念、重點知識點一一列出,一目了然。
《思想政治》新教材較之以往的教材,突出特點是適應中學生的認知特點,增強了教材的可讀性,引人大量學生熟悉的、有代表性的、注重思想教育的事實材料,從感性和理性的結合上讓學生去掌握教材的基本結論。
同時插圖也是這套教材的一大特色,大量的具有時代性和代表性擂圖,使課文看起來更加形象,更加直觀,也更加便于理解,例如思想政治《思想政治》(必修)3的插圖多達150幅,使抽象的文化現象更加直觀。
針對教材的這種變化,我們也應該相應地改變原來的教學方法。
二、關于考核與評價。
考核和評價是衡量教育效果的最有效的手段,思想政治教育的考核和評價依然如此。
由于現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衡量標準仍是考試,難免造成教師在教學中的顧慮,教學方法目的性和針對性無非是圍繞高考轉,說到底:分數是硬道理。
因此,我們要真正達到教材設計的效果,仍有一段漫長的路要走。
為了達到新教材的目標,我們必須徹底拋棄“唯分”觀念,確立素質教育觀。
觀念是行為的向導。
道德素質的公民。
政治課教學的任務是要提高學生的素質,而不是要制造“考試機器”;第二,在明確高中政治課教學任務之后,就應當擺正政治課考試的地位。
為了保證競爭的相對公平,為了評估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進行考試是必要的。
但是,倘若把考試異化為教育的目的、任務,考試就淪為阻礙教育發展的障礙,我們應當正確對待政治課考試,改變當前把學生的成績當作教師教學績效評估標準的不合理制度,改變圍繞高考轉的應試教育狀況,改變當前的“唯分”觀念;最后還應明確的是:我們強調改變“唯分”觀念、“應試觀念”,是因為當前政治課考試所考的不是“素質”,其分數不能反映學生的能力水平、發展潛力。
一旦考試可以考察“素質”,那么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也就得到了統一,所以,我們改變“唯分”觀念,發展素質教育觀念,并不是要否認考試制度本身,相反,應當通過改革當前政治考試制度存在的問題,使之更好地促進政治課教學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
同時對學生的評價觀念也必須改變,因為評價的目的是為了激勵和促進學生的發展。
基于此我認為高中思想政治課學習評價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一)、以人為本是評價的基拙。
高中政治新課標指出:“對學生的能力發展給予肯定性評價。
如學生的溝通、合作、表達能力,搜集與篩選多種社會信息能力等,都要注重從積極的方面、用發展的眼光給予評價。
”“把對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評價放在突出位置。
評價要全面、客觀地記錄和描述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發展狀況,注重考查學生的行為,特別關注其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方面的表現。
”以人為本是今天最時髦的詞語,同時它也道出了“人”在社會發展中的重要性,學生是明天的未來和希望,如何讓他們成為社會的有用之才.是我們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目標,而這些建議無不體現了這樣的思想這就要求我們思想政治課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評價的時候應該具備正確的評價取向,即必須以學生的終身的、全面的發展為根本。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兩個百年的奮斗目標,一個是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是在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這也就是建設美麗中國的初步要求。
建設美麗中國,是一個巨大的系統工程,也是一個充滿希望與艱辛的發展過程,其內涵豐富多彩,并將隨著社會實踐的發展而發展,就我國當前社會發展的實際狀況來說,建設美麗中國,我認為以下幾點值得注意。
一、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創造雄厚的物質基礎。
美離不開物質基礎。一定的美麗,總是建立在一定的物質基礎之上的。美是一種感人的形象,是真與善的升華,內容與形式的有機統一,我們要建設美麗中國,必須大力發展生產力,正如十八大報告所指出的:“只有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才能筑牢國家繁榮富強、人民幸福安康、社會和諧穩定的物質基礎?!痹S多事實告訴人們,一個國家即便自然環境很好,如果社會經濟建設搞不好,國家長期處于貧困落后狀態,廣大人民群眾吃不飽穿不暖,要啥沒啥,人們成天為生存而發愁,社會也不得安寧,這樣的國家就談不上美麗。
當然,這樣講也并非是說,一個國家只要經濟上去了,國家就一定美麗了,事情也不是那樣簡單。國家是一個整體,其美麗與否,是由多方面的條件和因素綜合而成的。只有各方面相互協調,相互合作,形成有效的整體,社會才會富有活力,才能給人以美感。
二、大力加強社會主義思想文化建設,不斷提高人的精神素質,塑造美的人格。
世界上一切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歸根到底,都是人創造的,所以,人才是最可寶貴的??茖W發展觀的實質,就是以人為本。這也就是說,人是關鍵。而人的價值又決定于其自身素質。中國古代哲學家孟子說過:“充實之謂美”?!俺鋵崱敝阅芙o人以美,就在于它成為做人的基礎,并且通過基礎與精神情感的融合,轉化為一種理性與德性,成為人的行動的指針,這就更為可貴。所以,建設美麗中國,一定要把塑造美的人格密切結合起來,才能相得益彰。人格是構成人的本質的比較穩定因素的綜合體現。一個具有美的人格的人,無論在什么地方、什么場合,都會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光明磊落、積極向上、愛憎分明、不卑不亢,自覺按照自己的人格要求做人行事。
美麗是事物本質的一種標志,有人把“美麗”與“漂亮”說成是一回事,這是不對的。一般說來,“漂亮”側重于事物的外在形象,而“美麗”則是事物的內在氣質;而且,從時間上來說,“漂亮”容易短暫,花開能有幾日紅?而美麗則可長久得多。例如以一個人來說,處于青年時期,長相又不錯,當然會給人一種漂亮感,但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漂亮”就會漸漸失去;而如果這個人在青年時代就好學上進,不斷充實自己,則會誠于內而形于外,腹有詩書氣自華,到了中年甚至老年,都會給人一種美感??梢?,從時間上說,漂亮容易短暫,而美麗則比較長久。做人不僅要注意漂亮,更要追求美麗。
我們是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美麗中國,當然離不開法治的作用。只有把法治與德治結合起來,才能更好發揮法制與制度建設的作用,推動社會更好前進。
三、堅持和諧發展。和諧是美的一種重要形態。
和諧體現事物發展的平衡、協調、容納,和而不同,是矛盾的對立統一。我們所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好、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黨的十八大報告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列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總體布局之中,這將為實現當代人利益永續發展的同時,也給自然留下更好的發展空間。人與自然是一個統一體。人只有懂得尊重自然,保護自然,把自然看成親密的伙伴,友好相處,人與自然才會有更好的發展,才會有國強民富、天藍地綠、山清水秀的美麗家園。如此美麗的中國,當然更可愛!
第六課:我國的政黨制度。
框題一中國共產黨執政:歷史和人民的選擇。
(1)中國共產黨領導和執政地位是如何確立的:是歷史的選擇,是由黨的性質和宗旨決定的。
(2)黨的性質是工人階級政黨,是工人階級的先鋒隊,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3)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4)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堅持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不斷完善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
(5)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的含義。
科學執政:就是遵循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以科學的思想、制度和方法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
民主執政:就是堅持為人民執政、靠人民執政,支持和保證人民當家做主,堅持和完善人民民主專政,堅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以發展黨內民主帶動人民民主,壯大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
依法執政:就是堅持依法治國,領導立法,帶頭守法,保證執法,不斷推進國家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活的法制化、規范化。
(6)三種執政方式的關系:依法執政是中國共產黨執政的基本方式,科學執政,民主執政要通過依法執政體現出來,又要依靠依法執政來保證實現。依法執政有利于保證黨始終發揮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
(7)為什么要堅持中國共產黨作為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
只有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才能始終保持現代化建設的社會主義方向;才能維護國家的統一、民族的團結,并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創造穩定的社會環境;才能最廣泛、最充分地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搞好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框題二中國共產黨:以人為本執政為民。
(2)”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歷史成就:兩個”回答了“。
回答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創造性的回答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問題,集中起來就是深化了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識。始終做到“三個代表”是中國共產黨的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
(3)確立”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的根據: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
(4)如何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關鍵是堅持與時俱進;核心是堅持黨的先進性。本質是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必須堅持把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5)指導思想: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后三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
(6)執政理念:以人為本執政為民。
框題三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中國特色的政黨制度。
(1)中國特色的政黨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
(2)通力合作的友黨關系:中國共產黨是執政黨,各民主黨派是參政黨。
(3)多黨合作的政治基礎: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四項基本原則。
(4)多黨合作的基本方針: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
(5)多黨合作的根本活動準則:遵守憲法和法律。
(6)多黨合作的重要機構:人民政協。
(7)以上六點回答了我國政黨制度的內容。
(8)人民政協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和參政議政的職能。
(9)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優越性:有利于推進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有利于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有利于推動祖國和平統一大業的實現。
第七課: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框題一處理民族關系的原則:平等、團結、共同繁榮。
(1)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平等、團結、互助、和諧。
(2)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各民族共同繁榮。
(3)處理民族關系的首要原則民族平等(民族平等的含義、依據、地位。
(4)處理民族關系的重要原則,民族團結。(民族團結的含義、意義、地位)。
(5)處理民族關系的根本原則,堅持民族共同繁榮的(民族共同繁榮的含義、原因、地位)。
(6)處理民族關系三項基本原則的關系:民族平等是民族團結的政治基礎,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是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前提條件,共同繁榮又是民族平等、民族團結的物質保證。
框題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適合國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1)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含義:是在國家統一領導下,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的制度。
(2)三級民族自治地方: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
(3)民族自治機關: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政府。
(4)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內容:自治權。
(5)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優越性:有利于維護國家統一和安全;有利于保障少數民族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有利于發展平等、團結、互助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有利于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蓬勃發展。
(2)宗教信仰自由的準確內涵:公民有信不信、有信哪種、信哪派、什么時候信的自由。
探究: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
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黨的領導是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和核心;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
第八課:走進國際社會。
框題一國際社會的主要成員:主權國家和國際組織。
(1)當代國際社會最基本的成員:主權國家。
(2)三種重要類型的主權國家:社會主義國家、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廣大發展中國家。
(3)構成主權國家的基本要素:人口、領土、政權、主權,其中主權是最重要的要素。
(4)主權國家享有的基本權利獨立權、平等權、自衛權、管轄權及其各自的內涵。p89。
(5)主權國家必須履行的主要義務:不侵犯別國,不干涉他國內政,以和平方式解決國際爭端。
(6)當代國際社會的主要成員:國際組織。
(7)國際社會的成員:主權國家和國際組織。
(7)國際組織的不同類型:政府與非政府間;世界性與區域性。
(8)政府間國際組織發揮的作用:促進國家之間的政治、經濟、文化、科學技術的交流和合作;協調國際政治、經濟關系;調節國際爭端,緩解國家間的矛盾,維護世界和平;等等。
(9)當代國際社會最具代表性的國際組織:聯合國的宗旨: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促進國際合作與發展。
(10)聯合國及其會員國應遵循的各項原則。
(11)聯合國發揮的積極作用。聯合國在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促進經濟發展、社會的發展,以及實行人道主義援助等方面發揮的積極的作用。但是,聯合國也有其局限性。
(12)中國在聯合國發揮的作用。
框題二:國際關系的決定性因素:國家利益。
(1)國際關系的含義及內容。國家之間、國際組織之間以及國家與國際組織之間的關系,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國際關系。其中最重要的是國家與國家之間的關系。
內容:政治關系,經濟關系,文化關系,軍事關系,(2)國際關系的基本形式:競爭、合作、沖突、(3)影響國際關系的決定性因素:國家利益。
(4)國家合作與摩擦的原因。國家間的共同利益是國家合作的基礎,而利益對立可能使國家間發生分歧或引起摩擦乃至沖突。
(5)如何協調國家間的利益:任何國家都不應以維護國家利益為理由,侵犯別國的主權和安全,干涉別國內政,這是非正義的、錯誤的。
(6)影響國際關系的重要因素:國家力量。
(7)我國國家利益的主要內容:安全利益、政治利益、經濟利益。
(8)如何維護我國的國家利益。
國家:
1.發展、增強綜合國力,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實施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不。
斷提高綜合國力。
2.堅定地維護我國的國家利益,尊重他國合理的國家利益,并維護各國人民的共同利益。
3.任何國家都不能以維護本國國家利益為理由,侵犯別國的主權和安全,干涉別國的內政。
公民:
1.樹立國家觀念、民族意識,增強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
2.努力學習,學好文化知識,提高自身素質。
3.努力維護國家安定、社會穩定的政治局面。
4.必須同一切損害國家利益的現象作斗爭。
第九課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
框題一和平與發展:時代的主題。
(1)當今時代的主題:和平與發展。
(2)和平問題:是指維護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戰爭的問題。
(3)要和平成為時代的主流:因為二戰后,和平因素的增長超過了戰爭因素的增長。
(4)當今世界影響和平的主要不安寧因素:霸權主義、強權政治;民族、宗教矛盾;邊界、領土爭端。
(5)當今國際局勢發展的基本態勢:總體和平、局部戰亂;總體緩和、局部緊張;總體穩定、局部動蕩。
(6)發展問題:是指世界經濟的發展,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經濟的發展問題。(南北發展不平衡)。
(7)當今世界的發展趨勢:經濟全球化,注重提高質量、知識經濟方興未艾、關注經濟可持續發展。
(9)解決世界和平與發展問題的主要障礙: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
(10)建立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為基礎的國際新秩序:
1)保障各國享有主權平等和內政不受干涉的權利。
2)保障各國享有平等參與國際事務的權利。
3)保障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享有平等發展的權利。
4)保障各個民族和各種文明共同發展的權利。
框題二世界多極化:不可逆轉。
(1)當今國際形勢的突出特點:世界多極化在曲折中發展。
(2)國際格局向多極化發展的因素:舊的兩極格局被打破;世界各種力量出現新的分化、組合;大國關系經歷重大而深刻的調整。
(3)如何認識世界各種力量:美國極力維護其惟一超級大國地位;日本、德國努力躋身政治大國行列;中國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廣大發展中國家是推動建立國際新秩序的主力軍。
(4)21世紀相當長時期內國際斗爭的焦點:單極與多極的矛盾、稱霸與反霸的斗爭。
(5)當今國際競爭的實質是以經濟和科技實力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的較量。
(6)中國為什么要增強綜合國力?如何增強綜合國力?
(1)外交政策的含義:指主權國家對外活動的目的及采取的策略、方式和手段。它是國家對外職能的具體表現,是國家總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
(2)我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原因:國家性質、國家利益。
(3)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標:維護我國的獨立的主權,促進世界的和平與發展。
(4)我國外交政策的宗旨: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
(5)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場:獨立自主及其含義。獨立自主就是在國際事務中堅決捍衛國家的獨立、主權和領土的完整,對國際問題自主地決定自己的態度和對策,(6)我過對外關系的基本準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它包括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
探究:面對“中國威脅論”,中國該如何面對?
1.中國始終不渝地走和平發展道路。
2.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積極參與國際事務,努力為中國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爭取有利的國際環境。
5.堅決反對各種形式的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永遠不稱霸,永遠不搞擴張。
小議“低碳經濟”
哲學上講,事物之間總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和相互作用的。人類社會的生產生活與周圍其他事物有著這樣或那樣的的聯系。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人類對大自然的開發也更加頻繁、深入。以煤炭為例,煤炭是每個國家不可缺少的能源物質,而使用煤炭產生的污染直接或間接的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再則,煤炭是不可再生資源,如果我們只為追求眼前的利益,將其消耗殆盡,我們的子孫萬代將怎么辦?正因如此,低碳經濟引領經濟發展正成為世界的潮流。
發展低碳經濟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從環保方面來說,發展低碳經濟是積極承擔環境保護責任,完成國家節能降耗指標的要求?!暗吞冀洕碧岢龅拇蟊尘?,是全球氣候變暖對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嚴峻挑戰。隨著全球人口和經濟規模的不斷增長,能源使用帶來的環境問題及其誘因不斷地為人們所認識,不止是煙霧、光化學煙霧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氣中二氧化碳(co)濃度升高帶來的全球氣候變化也已被確認為不爭的事實。在此背景下,“碳足跡”、“低碳經濟”、“低碳技術”、“低碳發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會”、“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應運而生。低碳經濟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基礎的經濟模式是人類社會繼農業文明、工業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進步。從國家經濟可持續發展方面來說,低碳經濟是調整經濟結構,提高能源利用效益,發展新興工業,建設生態文明。低碳經濟摒棄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約的發展模式的現實途徑,是實現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保護雙贏的必然選擇。低碳經濟實質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潔能源開發、追求綠色gdp的問題,核心是能源技術和減排技術。
創新。
產業結構和制度。
創新。
以及人類生存發展觀念的根本性轉變。而能源與經濟以至價值觀實行大變革的結果,可能將為逐步邁向生態文明走出一條新路,即:摒棄20世紀的傳統增長模式,直接應用新世紀的創新技術與創新機制,通過低碳經濟模式與低碳生活方式,實現社會可持續發展。
中國的能源結構以煤為主,減少碳污染量,必然會影響經濟的發展,長期以來,中國的能源結構一直呈高碳結構。中國在煤、石油等石化能源方面的技術系統落后,要發展低碳經濟模式,政府必須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科學發展觀作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從而實現可持續發展。
首先,實施低碳經濟發展戰略,結合中國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和節能減排的工作需求,建立低碳型社會。盡快開始研究、制定國家低碳經濟發展戰略的近、中、長期規劃。其次,加強低碳技術創新與產品創新。低碳技術的創新,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中國是否能順利實現低碳經濟的發展。需要研究低碳技術包括節能和清潔能源,煤的清潔高效利用等涉及溫室氣體排放的新技術。最后,推進低碳制度創新與法律體系建設,加快定制和修改有利于減排的相關法規,以及低碳能源開發和利用的鼓勵政策。加強能源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
辯證唯物主義認為世界的本原是物質,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作用,這要求我們想問題、辦事情一切必須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自覺遵守物質運動的客觀規律,從客觀存在的實際出發。我們只有從自己本國國情出發,實事求是,才能實現科學發展,才能實現國富民強的目標。
作為中學生的我們來說,在低碳經濟面前,我們提倡“低碳社會”、“低碳城市”、“低碳超市”、“低碳校園”、“低碳交通”、“低碳環?!?、“低碳網絡”、“低碳社區”,從自己身邊小事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因為量變必然引起質變,以我們小小的力量,大大的責任為低碳經濟做點貢獻。
。
最近一段時間,出現了一個社會現象,或者說是執法部門在執法過程中的一個現象——“釣魚”執法。
“釣魚”執法,英美叫執法圈套,這是英美法系的專門概念。
從法理上分析,這種行為指的是當事人原本沒有違法意圖,在執法人員的引誘之下,才從事了違法活動。
而在近期,在我國部分城市,卻主要體現在交通方面。
具體表現為:一位由執法部門派出的“鉤子”,“發生了緊急狀況”,向私家車主“求助”。
車主動了惻隱之心將其搭載。
孰不知落入了一個圈套,因為不遠處的執法人員,按照所謂的證據,將其定為“非法營運”。
然后“依法處置”,罰款。
這位車主自然是百口莫辯,除了“乖乖受罰”,哪有半點回手之力?這樣的執法方式固然荒謬。
然而在我國的部分城市,卻有許多這樣的案例。
如在上海,一位私家車主在上班途中,因路人“胃疼”,動了惻隱之心搭其上路。
結果,搭客拔了他的車鑰匙,車外七八個身著制服的人將他拖出,還把他雙手反扣,卡住脖子,搜去駕駛證和行駛證。
對方告訴這位車主,他們市城市交通執法大隊的執法人員,要他交錢才能拿回車。
在各種壓力下,最后這位車主交了一萬元才取回車。
同樣是在上海,另一位車主也是動了惻隱之心,卻引來“非法運營”的橫禍。
盡管他采用了“斷指”的方式想要證明自己的清白,卻也只是徒勞。
慶幸的是,最后他們一個采取訴訟的方式,一個采取向政府求助的方式,讓法律還給了他們一個公道。
盡管在這個過程中,執法者找出了諸多的.理由以示執法的正當性,但卻掩蓋不了實質上程序上的違法性,以及背后的利益驅動。
回顧類似行為造成的結果,發現在魚鉤上晃蕩著的除了當事人,還有更大的魚——那就是法律,道德和人們的善良之心。
我國是一個法制國家,生活在法治國家里,人人都要和政府部門打交道。
政府能否自覺的依法行政,嚴格依法辦事,直接影響到憲法和法律的尊嚴,權威。
直接關系到依法治國能否順利實施,建設社會主義國家的宏偉目標能否順利實現。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國的重要環節。
政府及其工作人員要依法行政,是國家的公共管理活動依法進行,符合法律的規定。
然而在“釣魚”執法過程中,執法者卻變成了違法者,引誘守法者違法。
這讓社會對法律產生強烈的質疑。
而執法者的做法所影響的也不僅是這一部門的形象,更影響了法律的形象。
動搖了人們心中的法制觀念和信心。
行政執法中的“釣魚”行為,不但會讓公眾在守法與違法的困惑之中,模糊守法與違法之間的界限,更是對道德釜底抽薪般的打擊。
但是為何會有“釣魚”執法的產生,其主要原因或許就是因為執法經濟。
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雖然有這樣的規定,“任何行政部門都沒有權利私自處理罰沒款,都要上交國庫”,但各地財政一般會按40%到50%的比例將罰沒款返還給行政執法部門,有關部門再按照四六或五五的比例返還給各分支機構,此辦法被俗稱為“兩次五五分成”。
這就等于是政府及其職能部門與個人聯手設套盤剝司機。
從這個利益鏈條中,我們看到,利益的始端和源頭是地方政府,地方政府不給交通執法部門經費或所給經費很少,不足以維持部門生存,而是寄望于其創收;中端是執法部門,執法單位創收多少與單位和領導的績效考核掛鉤,創收得越多,單位提成和政府財政返回得就越多,領導和員工的獎金、福利等也就越多;末端是執法人員,單位又將創收任務分解給每一個執法人員,并與個人獎金、福利、考核、提職加薪等掛鉤。
這樣就在地方政府、執法部門和執法人員之間結成了一個公權力與私利錯位糾纏的利益共同體,共同體及其成員的目標是各自利益的最大化,一損俱損,一榮俱榮。
而且現在執法部門法治意淡薄,特權思想嚴重,想怎么干就怎么干。
由于利益的驅動,更不把法律當回事,以致以罰代法屢禁不止。
“釣魚”執法則成了執法經濟作用下的必然產物。
在執法經濟的利益驅動下,“釣魚執法”呈不斷向社會擴充“執法力量”之勢,提成機制讓有關部門公然在社會上“招聘”大量“鉤子”,也就是所謂的“協查員”乃至“有正義感的社會人士”。
他們敗壞了“正義”和“正義感”的名聲,使社會誕生出大量不從事生產性、創造性勞動的寄生蟲,也使法律、公權力的公信陷于崩潰的危險邊緣。
當“釣魚”成為常態,社會的信任危機也自然會加重,互助友愛的美德將在“釣魚”中失去生存的土壤。
執法者的“釣魚”,守法者固然是那條魚,法律、道德也同樣是那條魚。
“本車拒絕一切搭載求助,臨盆產婦、車禍、中風、觸電、溺水都不關我事,尤其是胃疼的!”這句話是最近在網上流傳的一句“最牛私家車標語”。
當然這無疑是網民們針對“釣魚”執法的黑色幽默。
但是這或許成為了私家車主面對“釣魚”執法的無奈之舉。
不過,如果這樣的標語出現在每一臺私家車上,是否就表示,社會公德每況愈下,人們的善良,同情,友愛之心被迫穿上了重重自我保護的外衣,使那些社會上的弱者再也得不到人們的同情和幫助。
那么我國的民族精神中的“團結互助”,又該如后得到弘揚,得到發展。
而這種情況還有可能隨時隨地陷公民于危險與不安,甚至生命都得不到保障的境地!
“釣魚”執法對這個社會的影響,對人們法制觀念的影響,實在太大。
我們每一位公民,都應該思索,面對這一切,我們應該做些什么,如何把“釣魚”斬草除根。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qitafanwen/508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