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是一種反思性的學習方式,能夠幫助我們理清知識結構和思路。接下來,小編為大家選取了一些范文范本,希望能夠給大家帶來一些寫作的啟示和幫助。
1.備好課是教學成功的基礎。
備好課是搞好教學的基礎。教師只有深入鉆研教材,精心設計課堂教學,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上課時才能得心應手,左右逢源。備課時,教師既要深入鉆研教材,又要深入研究學生,并深入鉆研教材應把握的新知識生長點、教材的重點、難點以及教材的深度、廣度,對所教授內容的三維目標、教材編寫特點等都要認真研讀,并結合學生的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課堂教學目標。在備課的過程中,教師要深入研究學生,洞察每一個學生的實際知識水平、個性特點、心理特點等,對學生進行分層,使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與不同層次的學生相互協調,促進全體學生在各自原有的基礎上不斷發展。
2.選好模式是教學成功的根本。
知識是教學過程的一個載體,是學生學習活動的副產品,是水到渠成的結果。我們提出了小學數學課堂的一般模式:目標導學——自主探究——點撥升華——變式訓練——應用創新。
2.1目標導學。
目標導學的目的就是激起學生求知的欲望,讓學生明白本節課學習的目標。首先是抓住事物的本質,去全偽存真。有的教師的目標導學設計得華麗,情景創設很生動,但過于追求形式的完美,反而使真正的問題不突出,學生被導向了其他的方向,不明白這節課是要做什么。其次是簡明扼要,直奔主題,一節課的時間是有限的,有的教師導入新課就用去了10分鐘,顯然這節課的效率不會高。最重要的是目標導學的問題要設計得精妙,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好奇感和求知欲望,使學生產生矛盾和沖突,急于解決這一問題,又正好是這節課探究的問題。
2.2自主探究。
2.2.1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探究欲望。
數學教學中要創設恰當的問題情境,從而刺激學生的學習欲望,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探求知識。
2.2.2開放教學過程,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究的空間。
在課堂教學中要放手讓學生參與學習活動,力求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留給學生一片自主探究的空間,讓他們經歷知識的發現、問題的思考、規律的尋找、結論的概括、疑難的質問乃至知識結構的建構的過程。在豐富多彩的自主探究活動中,學生的生命潛能和創造精神才能獲得充分的釋放。
2.2.3群體互動,提倡合作探究。
學會合作與交流是現代社會所必須的,也是數學學習過程中應當提倡的組織形式。心理學研究表明,小學生具有愛與人交往,好表現自己的心理特征。因此,教學中教師要提供探索材料,在鼓勵學生獨立思考的基礎上,有計劃地組織他們進行合作探究,以形成集體探究的氛圍,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
2.3點撥升華。
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教師引領學習進一步地討論,形成共識,形成結論。這一環節十分重要,尤其要注意糾正學生自主學習過程中的偏差,找到更優化的方法。比如在教學進位加法時,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可能會得到6種以上的方法,教學要引導學生進行比較,篩選出最合理的方法,避免學生今后走彎路。
2.4變式訓練。
如果說“點撥升華”是抓住了概念的內涵,那么變式訓練可以通過概念的外延,鞏固對概念的理解。變式練習可以體現知識結構的層次性,由簡及難,設置一定的坡度,我們可以從這幾方面去設計變式練習:
第一,把握概念內涵,擴展外延,進行概念變式。第二,把握規則的產生式,適當改變情境性變量,進行規則變式。第三,設置多樣化情景,進行認知策略變式??傊?,不同的知識需要不同的變式方法訓練,但要點只有一個,那就是本質不變,變化非本質特征,使知識在不同情景下應用,以促進遷移。
2.5應用創新。
應用創新的特征是開放性,結合學生生活實際,解決生活中的具體的富有挑戰性的問題,能極大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樂趣和成就感。教師在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布置一些具有開放性的練習,培養學生的多向思維、創新思維來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如小小設計師,當二年級同學學習找規律時教師設計了一個練習,讓學習來設計一個手帕的圖案;比如看誰的方法最獨特;怎樣做最簡便;誰的方法多。這些問題的提出,有待我們教師用心去設計。
3.注意策略教是學成功的關鍵。
新課標要求教師幫助學生去發現新問題、解決新問題、學習新知識、掌握新知識,因此,教師要扮好引導者和配合者的角色,注意策略,師生互動,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使其真正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
學生知識的積累和學習能力、學習方法總是存在明顯的個體差異,教師在課堂上要重視這種差異,多設小臺階,設置有層次性的問題,要求學生先觀察,自己發現問題,運用已有的知識解決新出現的問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培養學生敢想、敢說、敢問的精神。
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留有讓學生獨立思考的余地,然后再組織他們討論。如果學生一提出問題或教師出示思考題后,就立即組織學生討論,有些思維敏捷的學生很快便舉手回答,而絕大部分反應慢的學生還未來得及深思,腦中就灌滿了別人的意見。久而久之,再遇難題時,他們便會附和于人,只聽別人分析講解或干脆不思索,養成懶惰的習慣。
古人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苯處熞⒁鈱W法指導讓學生掌握學習方法。比如小學數學教材中,很多例題的教學不是一步到位,而是分層逐步呈現解題過程,且留有不少需由學生填寫內容的空格,要讓學生根據解題思路自己去思考填寫,讓學生知道什么是思考過程,清楚哪里是重點內容,更要讓學生懂得根據提示順序去分析、推想,掌握數學學習的思考過程。
4.結語。
總之,在素質教育的今天,要想實現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不僅要有科學的教學模式,更要根據不同的學生講究教學策略,只有幾者相結合,遵循學生的發展規律,才能實現預期的目標,甚至比其更高,更有效。
參考文獻:
[1]柳國輝.腦學習理論及其對有效教學的啟示[j].中國教育學,(08).
[2]陳積澤,夏祥川.運用有效教學思想,促進教學增效[j].金堂教育2011(04).
二十多年的教育教學實踐,使我深切了解體會到課堂提問的重要性和提問的技巧性,在教學教育中教師要從學生的角度示范提問題,久而久之,也就讓學生有了提問題的意識。下面就“課堂提問”談談我的一些看法。
一、課堂提問現狀反思。
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提問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教學中使用頻率最高的教學方法之一。經過教師精心設計、恰到好處的課堂提問,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燃起學生對知識的探究熱情,從而極大地提升課堂教學質量。但在日常教學中,教師的課堂提問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
1.提問“只顧數量,不求質量”。課堂中過多的一問一答,常常使學生缺少思維的空間和思考時間,表面上很熱鬧,但是實際上學生處于較低的認知和思維水平。
2.答案被老師完全控制。有時候,我們在不知不覺中,即使給了學生回答問題的機會,但是仍然會很不放心地打斷學生的回答,或者草率地加入個人的評價,左右學生個人想法的表達。
3.候答時間過短。學生回答問題需要醞釀和思考的時間,教師在極短的時間就叫停,學生的思維無法進入真正的思考狀態。
4.不注重利用課堂生成資源。教師不僅要會問,而且要會聽,會傾聽學生的回答,才能捕捉可利用的生成性資源,否則,問題就失去了它應有的意義。
上述問題的存在,嚴重制約著課堂提問的有效性,使其低效甚至無效。
有效提問是相對“低效提問”和“無效提問”而提出來的。所謂“有效”,《現代漢語詞典》對其解釋是:“能實現預期目的;有效果?!薄坝行釂枴?,意味著教師提出的問題能夠引起學生的回應或回答,且這種回應或回答讓學生更積極地參與學習,由此獲得具體的進步和發展。
有效提問包含兩個層面的含義:一是有效的問題;二是有效的提問策略。為了達到“教學過程最優化”,充分體現課堂提問的科學性與有效性,我們在實踐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1.備教材要“懂、透、化”
這一點是絕大多數老師都知道的,但是,能否真正做到“深入”,卻是我們每個老師需要反思的。筆者認為,對教材的研究,要達到“懂、透、化”的目標。
“懂”,就是要理解教材,只有理解了教材,我們才能分清哪些問題是基礎性的問題,我們就可以用“是什么”“怎么樣”來提問;哪些問題是拓展性問題,我們就可以用“你是怎么想的”來提問;哪些問題是探究性問題,有必要讓學生討論、探究。
“透”,就是要掌握教材的系統性、重點和難點,做到透徹掌握,融會貫通。
“化”,就是要使自己不僅能夠站在教師的角度,而且能夠站在學生的角度去體會、感受學生的學。只有做到這樣,教師才能游刃有余地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才能更大限度地提高教學質量。
2.備學生要“實”
我們常說,“我們教師備課,不僅要備教材、備教法,而且要備學生、備學法”。
所謂“實”,是指教師必須深入實際,了解自己所教學生的基礎知識、接受能力、思維習慣,以及學習中的困難和問題等。只有真正了解了學生,才能有針對性地提問,恰當地把握問題的難易度,使得提問更加有效。
比如,筆者在執教二年級數學第三冊“可能性”一課時,針對可能性有大有小這一知識點,想在課堂教學中加入一些生活中常用的成語,這些成語能夠巧妙地體現可能性的大小。第一次試講,本以為很簡單的成語,很多學生竟然沒有聽說過,更別說聯系數學內容了。下課后,我及時反思自己,找來一部分學生,和他們聊天,了解他們對成語的認識和掌握情況。最后,我根據學生的情況,調整了要提問的成語內容。再上課時,學生很順利地解釋了成語的內容,同時緊密聯系到了課上所學的內容。課下,不少學生都對這一環節印象深刻,追著老師想要再說說。
3.提問過程要突出學生主體。
思維來自疑問。一般教師只看到讓學生解答疑難是對學生的一種訓練,其實,應答還是被動的。要求學生自己提出疑問,自己發掘問題,是一種更高要求的訓練。教師在設疑時應設法讓學生在疑的基礎上再生疑,然后鼓勵、引導他們去質疑、解疑。從而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實際教學中,我們經常會很自然地問一問學生:“還有什么問題嗎?”學生也往往很配合地回答:“沒問題?!比绻偸恰皼]問題”,那這一現象就極不正常了,恐怕就真的“有問題”了。對任何一個數學問題的認識,都永遠不可能所有的人始終保持在同一個水平上,必然有高有低,有學得輕松的,也有學得困難的。也就是說,應該“有問題”。
“沒問題”的問題,反映了教師的一種教育觀念,似乎只有順順利利的一節課才是好課。其實不然,課上的這種“順利”,只會培養出唯書唯上的人,不利于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課上的這種“順利”也會使學生缺少一種精神,一種實事求是、刨根問底的精神。
那么,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呢?
(1)改變觀念,樹立“問題”意識。教師要清楚地認識到:數學修養很重要的一條就是問題意識。因此,培養學生敢于提問題、善于提問題的習慣和能力,是數學教師肩負的責任之一,也是評價數學教學質量的標準之一。
(2)為學生創造機會,使學生去思、去想、去問。教師不僅要在每節課堂上創造質疑機會,還要使學生真正開動腦筋想問題,能提出有價值的問題或自己不懂的問題。把這一時間真正利用起來,而不是走走過場而已。為了使學生會提問題,教師可以有意識地進行一些訓練,可以站在學生的立場上,以學生的身份去示范提問題。比如,二年級教材學習了“角的認識”,對于什么叫角,角各部分名稱,“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這些內容,學生已經知道了?!斑€有什么問題嗎?”學生答道“沒問題”。真的沒問題了嗎?“那我來問個問題”我提出了一個問題:“角的大小為什么與邊的長短無關呢?”經過討論,大家明白了,角的邊是射線,射線是沒有長短的,所以,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角的大小決定于兩條邊張開的程度。教師從學生的角度示范提問題,久而久之,也就讓學生有了提問題的意識,在引導學生提問題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積極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善待”學生的提問和回答。無論學生提什么樣的問題,無論學生提的問題是否有價值,只要是學生真實的想法,教師都應該首先對孩子敢于提問題給予充分的肯定,然后對問題本身采取有效的方法予以解決,或請其他學生解答。對于頗有新意的問題或有獨到的見解,不僅表揚他勇于提出問題,還要表揚他善于提出問題,更要表揚他提出問題的價值所在,進而引導大家學會如何去深層次地思考問題。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從提問題中感受到更大的收獲,才會對提問題有安全感,才會越來越愛提問題,越來越會提問題。對于學生的回答,我們要慎用諸如“很好”、“非常好”、“不是,不對”等習慣性的評價。這樣的評價過于強化對與錯,天長日久,學生的注意力會集中于教師想要的東西上。我們可以適當地多使用一些中性的、接納性的或者探究性的評價。比如:“噢,這是一種有道理的思路,還有其他思路嗎?”“這個想法不錯,我們還能補充點什么?”“很好的主意,但是我們怎么知道……”有針對性地鼓勵學生,滿足學生的需要,鼓勵學生繼續學習。
總之,在實踐中,教師要聯系實際,優化提問內容,把握提問時機,講究提問技巧,不斷提高自己提問的能力,同時也要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和發現問題的能力,真正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摘要:傳統教學中,師生間缺少對話交流,課堂氣氛沉悶。小學數學課堂應通過創設平等、民主、和諧的氛圍,構建科學的提問策略,以及加強反思等提高教學成效,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
傳統的小學數學課堂中,教師重于知識的單向傳輸,自編、自導、自演,師生間缺少對話交流,學生被動接受知識,沒有想象的空間,感受不到學習的快樂。巴西教育學家費萊雷認為:“沒有了對話,就沒有了交流;沒有了交流,也就沒有真正的教育?!苯處熞獓@教學內容創設教學情境,提出富有趣味性、生活性、知識性的問題,能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激發他們求知的欲望。
一、要創設平等、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
傳統教學中,教師將自己置身于課堂教學的中心,放不下“師威”,按成績給學生貼上標簽,學生在揣摩老師的“標準答案”,不敢提出自己獨到的觀點。教師要創設平等、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對學生一視同仁,不能將學生簡單地劃分為優、中、差三類,對后進生妄下結論,認為他們智力有問題。而是要提升自身的數學修養,提高教學技能,從生活中發掘學生感興趣的素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在課堂中毫無戒備地提出疑惑。
二、構建科學的'提問策略。
1.設問階段的策略。首先,教師要在分析教材、學情的基礎上精選問題內容,要避免簡單的是非判斷題讓學生回答對錯、“狂轟濫炸”式的提問讓學生無力招架,要有助于學生獨立探究,要做到少而精,能引發學生思考。如在“數一數”教學中,教者在“兒童樂園”中隱藏著10個數,讓學生在自己看圖、同桌交流的基礎上把他們找出來。想一想,怎樣數得又對又快?教師鼓勵他們說出自己的做法,有學生說是用鉛筆指著數的,也有說用手指指著數的……其次,教師要合理把握問題的難度,將系數控制在0.3~0.8之間,既不可過難,讓學生百思而不能求解,會抑制學生的探索熱情,也不可過易,形同雞肋,學生可以脫口而出,不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問題的設計要具有一定的層次性,要為優秀生拓展思路,也要幫助后進生樹立自信,讓他們都能獲得相應的發展。最后,教師要將問題置于具體的情境之中,讓學生不再感到突兀,要能引發他們的情感共鳴,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如在“千克的認識”教學中,教者呈現蹺蹺板圖片,引出輕與重的概念,讓學生觀察教師帶來的紅棗、花生兩袋食品,猜一猜哪一袋重一些,思考:有什么辦法能知道哪袋重?哪袋輕?教師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出發,創設有趣的情境,讓學生體會到物品有輕有重,讓他們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自然而然地進入數學情境。
2.發問階段的策略。教師在課堂上每時每刻都可以提問,但唯有將學生的思維逼入困境才能讓學生們擺脫困惑,將思維引向深入。教師在發問時,表述要清晰,語氣要委婉,要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發問要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放緩思維提升的坡度,由易到難,逐層深入,如在探索多邊形的內角和規律時,教材要求學生任意畫出一些多邊形,求出這些多邊形的內角和。教者先讓學生畫出任意一個四邊形,探索其內角和,有學生提出可以將四邊形切割成2個三角形來求內角和為360°,也有學生在四邊形中取一點,再依次將之與四頂點連起來,共得到4個三角形內角和為720°,再減去中間周角360°,從而知道四邊形的內角和為360°。教師繼而提出問題:“五邊形的內角和為多少度?猜想六邊形、七邊形的內角和的度數?!?/p>
3.候問階段的策略。由于小學生的認知能力有限,當教師發問后,需要留有讓學生思考、分析、梳理的時間,教師要面帶微笑,傾聽學生的表達,切不可立即換學生回答。當學生提出看法后,教師要適當地評價,也可以予以追問,讓他們及時補充完整,形成完整的、獨到的見解。在提問后,教師還要學會觀察學生的反應,當學生面帶難色時教師要給予適當的提示,或降低難度,或轉換角度,或設置腳手架,引領學生走向成功。
4.叫答階段的策略。在叫答時,教師要面向全體學生,不僅要叫答優等生,還要叫答中等生、后進生,讓每一位同學都能獲得機會。在叫答階段,教師可先讓中等生回答問題,其他同學認真傾聽,當該生回答后由其他同學進行補充或反駁,如回答正確則由后進生回答類似的問題,若回答錯誤,則由優等生來回答。教師叫答的涉及面大,能抓住所有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開啟思考、拓展思路,逐步完善自己的見解。
5.導答階段的策略。在課堂提問中,學生積極性不高、答案不夠完整、答非所問的情況普遍存在,教師要發揮教育智慧,利用導答技巧,引導學生分析,得出問題的答案。在學生回答時,教師要靈活地采取相應策略,在學生回答錯誤時或指點迷津,或化整為零,逐個突破,幫助學生找準切入點,逐步走出困惑。在學生回答過于膚淺時,調整聚焦,通過追問讓學生的思考更加深入。
三、教師要勤于反思。
教師要加強教學反思,不斷地修正自己的提問方式和策略,要走近學生,通過走訪、觀察了解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序,為把握提問的難度尋找依據。通過反思,強化提問的科學性、合理性,更能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傊?,我們小學數學教師切忌生硬地將知識灌輸給學生,在分析學情的基礎上提出貼近學生實際的問題,留有讓學生思考的時間,要發揮教育智慧,通過追問等方式將學生的思維引向深入,為學生的發展奠定基礎。
1.備好課是教學成功的基礎。
備好課是搞好教學的基礎。教師只有深入鉆研教材,精心設計課堂教學,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上課時才能得心應手,左右逢源。備課時,教師既要深入鉆研教材,又要深入研究學生,并深入鉆研教材應把握的新知識生長點、教材的重點、難點以及教材的深度、廣度,對所教授內容的三維目標、教材編寫特點等都要認真研讀,并結合學生的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課堂教學目標。在備課的過程中,教師要深入研究學生,洞察每一個學生的實際知識水平、個性特點、心理特點等,對學生進行分層,使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與不同層次的學生相互協調,促進全體學生在各自原有的基礎上不斷發展。
2.選好模式是教學成功的根本。
知識是教學過程的一個載體,是學生學習活動的副產品,是水到渠成的結果。我們提出了小學數學課堂的一般模式:目標導學——自主探究——點撥升華——變式訓練——應用創新。
2.1目標導學。
目標導學的目的就是激起學生求知的欲望,讓學生明白本節課學習的目標。首先是抓住事物的本質,去全偽存真。有的教師的目標導學設計得華麗,情景創設很生動,但過于追求形式的完美,反而使真正的問題不突出,學生被導向了其他的方向,不明白這節課是要做什么。其次是簡明扼要,直奔主題,一節課的時間是有限的,有的教師導入新課就用去了10分鐘,顯然這節課的效率不會高。最重要的是目標導學的問題要設計得精妙,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好奇感和求知欲望,使學生產生矛盾和沖突,急于解決這一問題,又正好是這節課探究的問題。
2.2自主探究。
2.2.1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探究欲望。
數學教學中要創設恰當的問題情境,從而刺激學生的學習欲望,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探求知識。
2.2.2開放教學過程,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究的空間。
在課堂教學中要放手讓學生參與學習活動,力求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留給學生一片自主探究的空間,讓他們經歷知識的發現、問題的思考、規律的尋找、結論的概括、疑難的質問乃至知識結構的建構的過程。在豐富多彩的自主探究活動中,學生的生命潛能和創造精神才能獲得充分的釋放。
2.2.3群體互動,提倡合作探究。
學會合作與交流是現代社會所必須的,也是數學學習過程中應當提倡的組織形式。心理學研究表明,小學生具有愛與人交往,好表現自己的心理特征。因此,教學中教師要提供探索材料,在鼓勵學生獨立思考的基礎上,有計劃地組織他們進行合作探究,以形成集體探究的氛圍,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
2.3點撥升華。
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教師引領學習進一步地討論,形成共識,形成結論。這一環節十分重要,尤其要注意糾正學生自主學習過程中的偏差,找到更優化的方法。比如在教學進位加法時,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可能會得到6種以上的方法,教學要引導學生進行比較,篩選出最合理的方法,避免學生今后走彎路。
摘要:文章結合小學體育課實踐觀察,思考小學體育課堂難以管理的問題。認為小學生心理和行為特征以及體育課程屬性特征等因素影響小學體育課堂管理。通過分析提出“興趣型課堂管理”方法,并提出具體實施策略。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教育理念,明確我國學校教育培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重擔。小學體育課程不但兼顧學生“德育、智育、美育”發展,其最重要的是讓孩子讀書的同時進行良好體育鍛煉以促進身心健康發展。鑒于我國“喜靜勿動”的傳統文化;特殊的升學考試分值分配,長久以來學校體育課程不被重視成為素質教育改革一大頑疾。相對于其他科目采用“行政班”在教室上課方式,小學體育課程在空曠、開闊的操場進行;同時處于小學階段的孩子在思維上不集中易擴散,在行為上易嬉鬧打耍無視紀律,造成小學體育課堂難于管理。課堂是“教師教,學生學”教育活動發生的載體;也是學校教育達成的表現形式。課堂管理作為教師為保證課堂教學秩序和效益,協調課堂中人與事、時間與空間等各種因素及其相互關系的過程”[1]。換言之,課堂管理是保障“教師教學順利完成,學生充分學習”的基礎,實施有效課堂管理對于學校教育活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實施有效的小學體育課堂管理,是每一個基層小學體育教師所面臨的難題。
文檔為doc格式。
。
傳統的教學模式是老師在課堂上傳道、授業、解惑,然后布置家庭作業,最后學生回家練習鞏固。在互聯網的普及和計算機的運用下,“翻轉式”課堂的教學模式讓學生足不出戶也能學到知識變得可行和現實,學生可以不再單純地依賴教師學習新知識,他們提前在家完成知識的學習,而課堂變成了老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互動的場所,老師在課堂中的'角色是引導和幫助學生學習,以此模式而達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翻轉課堂對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學生根據教師提前安排好的數學學習任務,自己獨立研究學習。也就是學生可以通過電子白板或小視頻在任何時間任何地方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自主安排自己的數學學習。學生不必像以前那樣,大家坐在教室里集體上課,緊繃神經,精神高度集中,目不轉睛地盯著黑板。既擔心稍不留神老師的哪句話而遺漏個知識點,又擔心自己思考的速度慢而跟不上老師的節奏。使用翻轉課堂學生就像看電影一樣,自己掌握視頻的節奏,沒聽懂得地方可以多放幾遍聽,實在不懂了也可以通過視頻聊天向教師同學們請教。對于非常簡單的知識也可以快進以節約時間。另一方面,翻轉課堂的學習方式不僅提高了課堂的學習氛圍,還加強了同學之間的交流合作。由于學生要根據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以分小組的形式共同探究,所以各小組的成員為了完成任務就會齊心協力,積極探討。完成任務后學生會和老師及同學們分享小組之間探討出的成果。
二、翻轉后教師演繹課堂的方法。
盡管翻轉后的課堂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但小學數學教師在演繹課堂中的角色也是不可缺少的,必須注重以下幾個方面:1.善于傾聽建構主義的學生觀告訴我們,學生不是空著腦袋走進教室的,每一個學生在自己的生活和交往中已經形成了自己個性的、獨立的經驗,有了自己的興趣和認知風格,積累了一定的知識和技巧。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對于一些比較簡單的概念,老師沒有必要為學生一一講解,比如,在學習《梯形的面積》時,對于梯形的概念,梯形各個組成部分,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梯形等這些簡單的問題可以讓學生通過ppt或微小的視頻獨立自學,然后老師通過設置相關問題,讓學生回答他們自學所得的新發現,這樣既節約了課堂上大量的寶貴時間,又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2.適時點撥小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還不是太強,而有些數學知識的邏輯性比較強,面對新的知識點,部分學生一時難以理解。這時,老師就可以采取一些方法幫理解困難的學生解決問題。如老師可以采取合作互動的方法加以解決。在《梯形的面積》這節課中,推導出梯形的面積公式,既是本節課的重點,又是難點,老師可以讓學生們分成多個小組,通過每小組的團結合作,小組成員一起探討梯形的面積公式。這樣同學們不僅找出了問題的答案,而且會把所得的結論掌握的更加牢固。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構建“少教多學”的高效閱讀課堂,有利于真正實現“以生為本”,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掌握高效的學習方法,讓學生感受到語文學習的快樂。應用“少教多學”教學模式,重在轉變理念,讓學生自由學習、自覺學習,在互動中提高教學效率。
伴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小學語文教學也面臨著新的挑戰。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難以滿足小學語文教學的要求。因為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模式采用的是“填鴨式”“滿堂灌”的教學方法,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目標難以實現。因此,我們應該創新小學語文教學模式,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促進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發展。
(一)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語文作為一門基礎學科,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即聽、說、讀、寫能力,而學生的讀的能力又是各種能力的基礎,因此,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吧俳潭鄬W”模式的應用,可以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吧俳潭鄬W”模式還可以使教與學結合起來,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探究學習,也能夠發展語文綜合能力。
(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應用“少教多學”模式,可以提升學生的閱讀效果,進而使其更好地從閱讀內容中汲取知識養料,滋養心靈,升華人格。這是因為,在“少教多學”模式下,教師可以從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角度,結合學生的認知特點、生活體驗、心理特點、已有知識、閱讀技能等實施教學,讓學生從閱讀內容中受到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熏陶,進而健康成長。
(三)給學生自由學習時間。
在傳統教學模式下,閱讀教學是“多教少學”,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導者,學生自由學習、思考的時間很少,如果遇到教學內容難度較大的情況,學生的學習效果可想而知。而在“少教多學”模式下,教師能夠結合學情設置教學環節,讓學生擁有更多的時間自主學習、深入思考,從而提升教學效果。
(一)教師創新教學理念,提升學生閱讀能力。
現在咱們一起去看看吧!”設計這一環節的目的是讓學生自主閱讀課文并感悟,從而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吧俳潭鄬W”模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讓學生學會了應用正確的方式來解決閱讀中的問題,閱讀質量大大提升。此外,教師還要給學生多提供思考和發言的機會,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談談對閱讀內容的看法和個性化的感悟,提出自己的疑問,這樣教師才能更準確地把握學情,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有的放矢、智慧引導、因材施教,充分發揮出“少教多學”的作用。
(二)創建互動教學環境,引導學生主動學習。
應用“少教多學”模式開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是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基本路徑。因此,教師要通過有效的教學策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教師要以簡約的方式開展教學,留給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時間,要注意與學生開展有效互動,引導學生多思考、多發言,把自己的見解說出來,與大家一起交流探討。比如,在執教《去年的樹》這篇課文時,筆者首先給學生們播放多媒體課件:一只羽毛非常漂亮的小鳥落在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樹上歡快地唱著歌兒,歌聲婉轉悅耳。接著筆者提問:“同學們,請認真看一看,靜靜聽一聽,并和大家一起交流一下,你從中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學生交流之后,筆者又以飽含情感的語調講述道:“一只美麗的小鳥落在一棵大樹上,為她的好朋友唱起了動情的歌謠,大樹茂密的枝葉輕輕地搖曳著……這是一幅多么動人的圖畫。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個感人的童話故事……”這一環節的設計,通過課件和飽含情感的講解,為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創造了良好的氛圍。在給學生出示了課文題目后,筆者再次提問:“看了這個課題,你們有什么疑問嗎?”古人說“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通過不斷提問,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被充分調動了起來。在接下來的教學中,筆者要求學生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并設置問題讓學生思考:“小鳥為什么唱起了去年唱過的歌?課文為什么以‘去年的樹’為題?”最后,筆者根據學生們的答案作了總結歸納。這樣的互動式教學,讓學生擁有了更多的學習時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與教師、文本、同學都有積極的交流,老師講得少,學生學得多,促進了教學效率的提高。
(三)創新課堂教學模式,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少教多學”模式下,教師要打破傳統教學模式的限制,在教學過程中多觀察、多反思,及時捕捉學生的興趣點,為學生構建一個新穎的、吸引他們學習的環境,在促使學生主動學習的同時,有意識地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比如,在《地震中的父與子》的教學中,筆者從如下幾方面開展了創新性教學:
1、激疑———發現,在學生讀完課文后,筆者引導學生提出自己的疑問,有學生提出這樣一個問題:“父親挖了那么長時間,嘴里一直在重復說三句話,他是不是受刺激后精神不正常了?”對此,筆者沒有立刻給出答案,而是讓學生自己去反復誦讀、品味這三句話,從中品出父愛的偉大。
2、設疑———引思,就是結合課文的內容設置懸念,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從而達到發展學生創新思維的目的。筆者讓學生展開想象去思考:阿曼達在廢墟下苦苦等待了38個小時,這時的阿曼達在想什么?他又想說些什么呢?這一問題的提出,激發了學生思考的興趣,他們的回答各有亮點,學生也在思考過程中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3、想象———聯想,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課文中描寫父親的雙眼“直直地”一詞看著好心人,筆者借此提問:“你能從‘直直地’這個詞中猜出父親在想什么嗎?”引領學生更深入地揣摩父親的心理活動,感受父愛之真切。在“少教多學”模式下,教師只有積極引導學生開展創造性的學習活動,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才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四)結合學生個體差異,應用正確的學習方法。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真正體現出“少教多學”模式的意義,就要準確把握學生學情。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的認知方式、思維能力、知識基礎、心理狀態等都存在很多差異,因此,教師要了解學生的優點和不足,結合小學生喜歡表現自己、自尊心強的特點,多應用鼓勵、啟發的方式開展教學。其實,小學生只要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后,就會進入積極的學習狀態,就能學有所得,學有所樂。比如,在《桂林山水》這篇課文第二自然段的教學中,筆者首先讓學生閱讀并思考:“課文描述了漓江的水的哪些特點?”有學生很快回答:“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惫P者在表揚這名學生后又提出:“這樣回答還是有點繁瑣,誰能根據這一段的描寫,把漓江的水的特點用幾個字概括出來呢?”
這時,有學生立刻回答說:“靜、清、綠?!惫P者繼續引導:“很好!能不能用一句話把這三個字表達出來呢?”學生們爭先恐后地搶答:“漓江的水那么靜,那么清,那么綠!”“漓江的水很靜、很清、很綠!”在學生們說完后,筆者這樣引導:“要描述同一個事物的幾個特點,方式很多,這就是語文的魅力。大家能不能試著舉出幾個例子呢?”學生們的思維再次被激活,答案層出不窮:“我家的掃地機器人掃地又快又干凈?!薄拔业膖恤衫又漂亮又耐穿!”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痹谛W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在了解學生學情的基礎上,幫助學生摸索有效的學習方法,讓學生能夠舉一反三,變學會為會學,這樣才能達到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
(五)留給學生充足時間,引導學生歸納總結。
“少教多學”模式下,教師要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歸納總結,這樣才能使學生更好地吸收課堂知識。在具體操作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使學生能夠針對同一問題提出不同的見解,并在與同伴的交流中進行歸納總結,從中發現自己的不足,并找到解決辦法,從而有效提升自己的閱讀能力。比如,在《花的勇氣》一文的教學中,筆者提問學生:作者在“尋花”時的情感變化是怎樣的?請找出文中表達體驗和情感的詞。學生很快就說出了“失望”“遺憾”“怦然一震”等詞語。接下來,筆者引導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要求找出一個表達心情的詞語,并找出文中具體的句子,思考作者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心情變化,學生們帶著問題認真地投入學習。在展示合作學習成果的過程中,筆者通過分析和引導,讓學生對照自己的思考結果,發現自己答案中的問題,讓思考一步步靠近課文的中心思想……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幫助學生掌握一些歸納總結的方法,這將對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有很好的幫助。
為了真正使“少教多學”教學模式發揮作用,廣大小學語文教師要打破傳統教學理念的束縛,平等地對待學生,讓學生感受到來自教師的鼓勵、信任和啟發,使學生積極地投入到語文學習中。教師要在尊重學生、了解學情的基礎上,構建“以生為本”、互動性強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環境,幫助學生掌握正確高效的學習方法,讓學生感受到語文學習的快樂,且學有所獲、學以致用、健康發展。
[1]張戀、小學語文“少教多學”高效課堂的構建[j]、亞太教育,2016(33)。
[2]史巖、實現“少教多學”,構建高效課堂———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少教多學”方法[j]、新課程(小學),2015(1)。
語言學習作為一門人文課程,充滿著人文氣息和人文關懷,教師可根據這一特點,立足于課程,結合適當的方法,在師生平等、合作的對話中,創設情境,積極鼓勵開展評價,讓學生去感受、體驗和領悟,從而喚醒學生的人文意識,以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
1.教材與方法的密切結合。
英語教學中所選用的內容均按照一定的方式進行分類排列,包含著特定的價值取向,如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教科書的閱讀單元,以兼顧文體和人文內涵為依據,有通過語言和意象來陶冶性情的詩歌小說,有借助描寫和敘事來領悟時代精神和人生意義的描寫敘事單元,也有介紹異域風情,自然之美的游記單元等。
這種分類意在為學生人文內涵的形成提供載體,為實現英語教學人文性的實現提供依據與指引。
如何選擇方法呢?正如杜威曾指出:“方法就是安排教材,使教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方法從來不是教材以外的東西?!币虼?,只有以文本為依據,方法與教材相結合,深入挖掘文章人文內涵,同時,結合學生經驗確定英語教學的人文性目標,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體驗和理解內化、生成教學內容,使個人的情感、態度與民族的、人類的情感和態度在對話中走向和諧,才是實現英語教學人文性的正確路徑與方向。
當前英語教學中,仍存在側重記憶,如過分關注語法結構,過分強調逐字逐句翻譯,“滿堂灌”等問題,而不能深入挖掘文本的深層次內涵,對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勢必流于形式。
2.形成平等、民主、合作的師生關系。
在教學過程中,師生雙方是作為完整的個體,相互影響,共享著知識和經驗,共同體驗著人際關系。
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把思考活動的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營造寬松、民主、平等的學習氛圍,使學生的學習過程真正成為在教師指導下主動的、富有個性的、并能不斷收獲成功喜悅的知識構建,通過學習,讓學生的學習能力有所提高,學習興趣得到激發,知識面得以拓展,逐步形成新舊知識整合的能力,養成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習慣。
同時,在師生交往的過程中,教師自身也體驗到了生命的活力與價值,工作的愉悅,豐富了個體的實踐性知識,為教學工作的展開獲得更多的動力和能量。
在英語實踐教學中,針對學生普遍存在的口語能力低下,自我效能感不強等弊病,教師多為學生創作條件,讓學生自由表達,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3.構建真實的教學情境。
杜威曾指出:“教師在教育事業中的任務在于提供刺激學生的反應和指導學生學習工程的環境?!标P注教學中的人文性不只是提供現成結論,讓學生認真聽講、快速記住已有的標準答案,而是為學生提供民主、和諧、理解、尊重的教學環境,讓學生自己去大膽質疑、主動選擇、獨立判斷、去經歷嘗試,經歷學習過程中情感的變化,從而產生的獨特感受和發自內心深處的真切體驗,獲得生命品質的彰顯和升華。
結合教材,密切聯系學生的實際情況,構建真實的教學情境意在“喚醒”,喚醒學生的情感,喚醒學生的智慧,喚醒學生的自我意識和生命活力,使教學不只停留在認知層面,而是深達人的存在的本性和無意識的深處。
這種喚醒是知、情、意的整體喚醒,處于喚醒狀態的學生,其智慧和心靈都閃爍著不同尋常的光亮。
如在學習“地震”一單元時,可以結合唐山大地震的影像資料,讓學生感受地震的無情和可怕;同時結合汶川地震中,發生的感人故事,引導學生學會珍惜,學會善待生命,地震無情,而人間有愛,只要我們眾志成城,一定可以戰勝災難,構建更加美好的家園。
在英語教學中,創設合適的情境,不僅有助于提高教學質量,而且有助于學生的情感教育。
4.積極的教學評價激勵學生發展。
評價是教學中的重要環節,在教學中運用積極的評價,從關注個體的生命發展的角度來激勵學生充滿生機地、持續不斷地生長。
杜威曾指出:“教育即生長”,“因為生長是生活的特征,所以教育就是不斷生長;在它自身以外,沒有別的目的。
學校教育的價值,它的標準,就看它創作繼續生長的愿望到什么程度,看它為實現這種愿望提供方法到什么程度”。
評價的方面不僅限于知識的能力,還應關注學生態度的生發、情感的滋養、信念的形成、人格的完整,關注學生整體素質的提升;不僅評價最后的學習結果,而且看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付出的種種努力以及處在生成、變化中的生命的點滴進步。
同時,教學的評價要尊重和體現個體生命的差異,不是用一個標準、一把尺子去剪裁原本就不一樣的生命,而是促進每個獨特的生命最大的可能實現其價值。
在英語教學中,因為學生個體的學習經歷、方法、態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鼓勵每個學生在已有的基礎上得到最大程度的進步,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均有所進步。
四結束語。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是文化的傳播使者。
在英語教學的過程中,在關注英語的工具性效用的同時,深入挖掘語言的人文內涵,促進英語工具性和人文性的交融,實現兩者的有機結合,使英語教學中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諧統一,是以人為本的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素質教育的題中之義。
參考文獻。
[1]〔美〕約翰?杜威.民主主義與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辛繼湘.教學價值的生命視界[m].長沙: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3]向晶.人文精神在英語教學中的展現[j].教育實踐與研究,2002(10)。
[4]李學.也論語文教學的人文性及其實現[j].中國教育學刊,2012(12)。
[5]楊忠.培養技能發展智能――外語教育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j].外語學刊,2007(6)。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摘要:文章結合小學體育課實踐觀察,思考小學體育課堂難以管理的問題。認為小學生心理和行為特征以及體育課程屬性特征等因素影響小學體育課堂管理。通過分析提出“興趣型課堂管理”方法,并提出具體實施策略。
關鍵字:小學;體育課程;課堂管理。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教育理念,明確我國學校教育培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重擔。小學體育課程不但兼顧學生“德育、智育、美育”發展,其最重要的是讓孩子讀書的同時進行良好體育鍛煉以促進身心健康發展。鑒于我國“喜靜勿動”的傳統文化;特殊的升學考試分值分配,長久以來學校體育課程不被重視成為素質教育改革一大頑疾。相對于其他科目采用“行政班”在教室上課方式,小學體育課程在空曠、開闊的操場進行;同時處于小學階段的孩子在思維上不集中易擴散,在行為上易嬉鬧打耍無視紀律,造成小學體育課堂難于管理。課堂是“教師教,學生學”教育活動發生的載體;也是學校教育達成的表現形式。課堂管理作為教師為保證課堂教學秩序和效益,協調課堂中人與事、時間與空間等各種因素及其相互關系的過程”[1]。換言之,課堂管理是保障“教師教學順利完成,學生充分學習”的基礎,實施有效課堂管理對于學校教育活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實施有效的小學體育課堂管理,是每一個基層小學體育教師所面臨的難題。
摘要:
語文一直以來被認為是人文氣息最濃的學科,隨著新課標將語文課程性質定義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關于初中語文教學人文性的研究也愈加深入。但是針對新疆少數民族學生學習實際,如何在教學中滲透人文精神,研究甚少。本論文圍繞語文課程內容和方法兩個方面,結合新疆地域特色整合語文課程資源,同時就培養新型教師觀來落實語文人文性。
關鍵詞:
一、引言。
近年來,新疆地區對中小學雙語教學實驗力度逐漸加大,新疆地區的少數民族學生開始大量使用人教版的各學科教材,漢語文開始走進孩子的學習生活,并且成為文科課程的授課語言。但是大多數少數民族學生小學階段只接觸母語文,漢語聽說讀寫能力基礎較差,師生在教學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很多。
二、少數民族地區漢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關于語文課程的人文性,要回歸到語文課程的本質,就是在以人為本的視野下閃耀人文精神的光芒,具體到語文教學中應包好以下內容:觀念層面培養學生對人、自然、社會的正確認識;能力層面使學生具備獨立思維能力,培養創新意識;素質層面學生能夠形成健康的人格品質,收獲健康人格。語文課程人文性開發應該緊緊圍繞人文精神這一核心理念,旨在為學生的健康成長著染人文底色,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肯定學生的個體價值。少數民族地區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將語文課上成“填鴨式”,完全忽視學生自主意識培養和能力生成,更體會不到語文的人文美。人文性課程開發離不開以下教育理論。首先生命化教育理論,強調將學校教育與社會生活建立起一種內在聯系,使學生受教育過程也是獲得生活經驗的過程。在開發過程中,考慮學生的內在體驗和個性體驗,使教學不在是簡單的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同樣尊重個體人的生命價值,培養內外兼備的美好人格。其次人本主義理論,羅杰斯等人文主義心理學家主張發掘人潛在的人性,利用好每個人積極向上的發展特點,來規劃人的教育。語文課程在開發過程中,應充分順應學生的自我發展需要,使得學生內在潛能獲得最大的開發。最后終極關懷理論,終極關懷強調著眼當下,但又面向未來的教育理論。它充分體現了對人生命價值的終極思考,當下初中學生正處在心理成熟的關鍵時期,語文課程的開發應該樹立對學生未來發展的關懷意識,將學生培養成具有健全人格,全面可持續發展的人。
四、加強漢語文教師隊伍建設,培養少數民族教師人文素養。
加強少數民族學生雙語教學質量最關鍵的是教師隊伍,開展人文性教育最核心的部分是加強教師隊伍的人文素質。第一,教師自身人文知識培養。蘇霍姆林斯基談到教師素養,指出“只有當教師的知識視野比教學大綱寬廣得無可比擬的時候,教師才能成為教育過程中的真正的能手、藝術家和詩人”這就要求教師多閱讀,增加自己知識量,語文教師只有具備充足的知識和豐富的心靈世界,才能將語文課文演繹為感染學生心靈的詩。第二,教師具備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愛的品格。教師的`自身道德水平會影響學生的健康人格養成。加里寧曾指出“教師的世界觀,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對每一現象的態度,都這樣或那樣地影響著學生”。教師不僅是詩意課堂的組織者,同時也是向學生播撒真善美的人師。陶行知先生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語文學科是承載人文精神的最重要學科,語文教師與學生相處時,要理解和包容學生的不足,積極發現每個人的閃光點。第三,樹立新型的教師觀念。傳統的語文課堂中,教師將實現課堂教學任務作為自己工作的目標,新型的教師觀需要教師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著名教育家于漪老師指出“語文教育要有更高的起點、更新的觀念、更寬的視野,語文教育是對后代的精神的哺育?!蓖瑫r,語文教師能夠在現有的教材中發掘出更多人文精神內涵,尤其少數民族語文教師要能夠結合民族地域特色,讓學生體會到漢語文的魅力,產生強烈的民族文化認同感。
五、結合地域特色整合課程資源,對語文課本進行重組,建立起人文視域下的校本課程。
第一,完成課本內的整合。要結合少數民族學生實際情況,對語文教材進行適當刪減,教材中課文篇幅較長,生字量較大的文章從教材中刪除,可以利用集中識字的辦法學習被刪減部分的生字。另外,在不影響整體教學目標的前提下,對個別語段進行適當刪減,爭取做到教材適應新疆少數民族學生心理發展。第二,各學科間的整合。新疆少數民族學生從小生活在少數民族語言環境中,為了讓學生可以盡快適應漢語學習,可以通過口語訓練的方式,編寫與《語文》配套的口語教材,使口語教材成為理解語文教材的助手,口語教材的內容應滿足各學科之間同步教學的要求,以此加強學生對漢語運用能力。第三,語文課之外整合。將新疆地區民族節日、風俗、文化等加入語文教材,激發學生對漢語的學習興趣。
參考文獻:
[1]理群.語文教育門外談[m].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2]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孩子的回答很多,如:“小貓在摘花,花是給大家看的不能摘”“小狗在橋上是想過去呢?還是想過來?“”小狗不能趴在橋上,不小心會掉下去的”……回答雖然很多,但都不是老師想要的,這是因為對于一年級同學來說,老師的問題太大,如果把問題畫上范圍,你才能收得住,出現生成的偏差才會越小。
二、給一種“明確”的問。
有的說我家的小貓是白色的……而教師想要的答案是小貓釣了8條魚,這就是教師的問題不明確,沒有圍繞問題的主題來問,因此,課堂提問的內容應當緊扣教學內容,有明確的目的、有助于啟發學生思維。
三、給一個“支點”的問。
提問是引發思考的起點,是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保證。
那么數學課堂上如果提問脫離學生思維支點的問題,便無法撬起最精彩的思維。
例如“,圓的認識”一課的課尾向學生提出“:為什么自行車的車輪是圓形的?車軸應安裝在哪?你能用今天學習的圓的知識去解釋一些生活現象嗎?”
在解決這個問題的過程中,有假設、有分析、有正向思維、有逆向思維,但都要以學生知識經驗的范圍為支點,這樣的提問,學生不能用現成的知識直接回答,而必須將學到的知識重新組合后,才能回答出來。
有這個支點,這個問題便能促使學生把知識轉化為能力。
四、給一個“適度”的問。
例如:有教師在教學乘法分配律時,運用算式對比后,該總結提煉運算定律時,教師一邊總結一邊問學生:大家看是不是兩個數的和與一個數相乘,學生回答:是,教師又問:那么它是不是就等于把這兩個數分別與這個數相乘,然后把它們的和加起來?學生回答:是。
這樣的問題和沒問沒什么區別,貌似是學生探索出來的,其實學生只是對老師的總結進行了“肯定性的評價”,沒有主動地進行思考,這樣的問題沒有任何價值。
當問題太深時,課堂要么出現“休克”狀態,卡住了,要么回答完全跑題,成了一窩蜂。
因此問題一定要適度,要符合學生的認識水平與思維發展規律。
五、給一次“適時”的問。
適時,即掌握提問時機,就是教師要善于利用或創設一個最佳時間。
例如:教學一年級《分類》時,課件出示笑笑和淘氣房間情境圖的畫面,讓學生作比較后,及時提問:看到淘氣的房間你想說點什么?因為有笑笑整齊的房間做比較,學生很容易得出:淘氣的房間太亂了。
再適時地追問:那你們現在最想做什么呢?學生一定會順著老師的預設回答:“幫他整理房間”。
然后很自然地引到整理房間的話題上……。
六、給一個“有趣”的問。
有人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興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小學生的特點是好奇心強、好動、愛玩,課堂上要尊重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利用貼近學生生活的語言,提出有趣的問題,把抽象的數學知識與生活聯系起來,富有擬人化,具有趣味性,富有情趣和吸引力,加深了印象,使學生感到有趣而愉快,在愉快中接受學習。
總之,課堂提問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
需要教師認真思考、把握時機,講求藝術。
課堂教學離不開提問,提問服務于課堂教學,教師要通過科學的問題來打開學生思維的大門,遵循小學數學課堂提問的“六個給”,這樣,便會提高課堂效果,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地發展。
作者:白淑玲單位:宜君縣太安鎮馬坊完全小學。
自從新課程改革后,對學生的素質教育的要求是越來越高,這樣就牽扯了學生不少的精力??墒歉呖歼@個大指揮棒沒有太大的變化,對于很多學生來說,他們最想走的一條路還是通過高考這座獨木橋,于是總想多花點時間在學習上。對于很多老師來說,他們的觀念還沒有完全轉變,總是以勤奮認真為美德,于是總想多抓些時間,多講些題目??墒菚r間是有限的,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提高課堂效率。反觀現在的課堂教學,存在不少的低效性和無效性行為。具體如下:
一、“課件”弱化“解讀”
因此,使用課件要慎之又慎,課件只有利于解決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實實在在為學生服務,才能體現它的價值。
二、“朗讀”沖淡“理解”
新課程改革強調學生的主體性,強調要使學生動起來,于是走進課堂,瑯瑯讀書聲猶如春風乍起。曾聽過一堂課,教師采用了自由讀、點名讀、分組讀、輪流讀、全班齊讀、男女生對讀、師生配合讀、若師范讀等等多種形式的讀,生怕課堂安靜下來,好像安靜就代表著冷場。因此,“書聲瑯瑯”成了該類課堂最值得炫耀的亮點。發出聲音的讀在閱讀教學中找到了本位,得到了回歸,但是,不發出聲音的讀卻在不知不覺中淡化了,隱去了。
其實,學生沉浸于文本中,不是一般性地接觸文本,而是作為個體生命進入作品,是情與意的交融,言與思的匯合。因而,給足學生閱讀的時間,讓學生充分地與文本零距離接觸,與作者的心靈相碰撞,這樣學生的思維才能自由發散,想象才能自由飛翔。
三、課堂指導顧此失彼。
我們常??梢钥吹?,當一個老師拋出一個問題的時候,舉手回答者只占少數,當老師引導學生對該問題進行深入地探討的時候,參與的學生就更少了,甚至出現個別學生或者某一個能說會道的學生獨霸課堂,演獨角戲的現象。此時,其他學生在干什么?當聽眾,當觀眾,或者已經被老師忽略。其思維已經游離于課堂之外,有時那些性格內向,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參與課堂活動就非常少,而成為課堂的局外人。正是我們在課堂教學中忽視這些學生,使得課堂成了優生的演練場所,課后成了差生的補課時間。沒有全體學生真正意義上的量和質的參與,是造成課堂教學低效或無效的重要原因。45分鐘里,面對幾十個學生,要真正讓優生有所發展,讓差生有所長進,的確不是那么簡單。但它確實是一個問題,需要我們運用教學策略,因材施教。
四、教學節奏張馳無度。
教師能否充分發揮自己在課堂教學中調控作用,依據學生學習狀況調控教學節奏,使教學節奏張馳有度,是實現課堂有效性的重要依據之一。無視學情的快節奏或者慢節奏會使課堂教學落不到實處,或者費時太多,收效甚微。
我們主張,課堂教學節奏張馳有度,何度之有?依學情而定。教學內容要主次分明,不可單調與瑣碎,松緊適度,難易交替,使課堂形成張馳的'生動整體。一句話,少花時間多做事,做得緊湊些,做得實在些,效果更好些!
五、“無效”討論。
組織學生課堂上展開討論,是體現新課程“合作探究”一個重要的方面。
再看看我們現在課堂上的討論,教師問題拋出后,常出現兩種情況:一是冷場,學生不知怎么辦;一是表面很熱鬧,但有不少學生游離于問題之外。
本文提出的加強中小學教學思想管理,應該是學校教育思想管理的核心內容,教學思想管理的責任人和實施者是校長,這里所說的教學思想管理更多地表現為校長通過各項措施與手段,不斷加強對全校師生的思想引領、理念塑造、文化與意識的建構,凝煉出為全校師生所認同的價值取向、精神追求和文化導向。具體可表現在:一是要牢固樹立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大力實施素質教育,為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的綜合育人觀;二是要不斷踐行以人為本,合作共生,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教師隊伍建設理念;三是要具備構建以校為本、自主反思、合作共享、整體提升、凸現特色的校本教研文化的文化建構意識。
3.2加強教學質量監控管理——提升中小學教學管理的關鍵。
一是要構建立體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在組織制度上實現對教學質量的全面管理。明確責任目標。校長是學校教學質量的第一責任人,教學校長是教學質量的直接責任人。學校應成立由校長室、教導處、政教處、學科骨干教師及家長代表組成的教學質量監控小組。通過聽課、檢查教案、作業批改、查閱學科檢測評價結果、考查部分學生等方式進行質量監控。構建學生信息反饋網。通過召開學生座談會、學生問卷調查、學校校園網平臺等方式收集學生對學科教學工作的意見和建議,及時反饋給教師,并督促整改落實。二是引入全面質量管理理念,實現對教學過程與效果的全面監測管理。為實現對教學全程、全面監控,把教學工作分解為教學過程監控及教學效果測評二個方面,注重教師教學過程的規范管理。教學過程性評價,是教學質量監控小組依據教師教學工作規范,對教師備、教、改、考、輔、評等教學過程進行評估,主要依據教師教學常規檢測記載及學生評價反饋結果,關鍵測評點為課堂教學過程中師生表現出來的精、氣、神,重點測評要素包括教師教學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方法與手段的創新性、實效性,學生學習興趣的保有度,教師對學習習慣、方法與能力的培養等。
3.3構建校本教研文化——提升中小學教學管理的內驅力。
“校本教研”即是“以校為本的教學研究”?!靶1窘萄小笔且环N融學習、工作和科研工作于一體的集體性教師活動,是基于學校教師為主體進行的教學研究活動。當前,更多的教育人士開始認識到,校本教研工作開始由技術取向到文化取向的轉變,實現教研文化的重建,是校本教研制度建設的重要使命,也是加速教師專業發展,進而實現學校和學生發展的關鍵?!毙1窘萄形幕ㄔO可以定為位一句話制度保障,校際互動、平等對話、有效研討。校本教研文化可以簡單概況為,制度文化、學習文化、研究文化、反思文化等。
參考文獻:
[1]陳勝兵,劉鸝.主體解放追求對我國課程改革的一種文化詮釋[j].教育實踐與研究,(08):56~58.
[2]阮成武.走向共生教師教育與基礎教育關系的重構[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02):93~97.
[3]魏進香.新課程標準下中小學課堂教學管理策略[j].現代教育科學,(10).
[4]陳孝斌,程鳳春主編.《學校管理專題》[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筆者實地調研了我省城市、鄉村8所中小學,通過調查問卷、訪談、聽課等形式,大致歸納了中小學在教學管理上尚需加強、提高的方面。一是教師“失趣”與學生“失序”現象并存當我們走進中小學課堂,我們仍然會看到,總是有一部分學生游離于課堂和老師之外,表現出明顯的無趣和厭學情緒,甚至有學生對老師的管理產生直接抵觸和對抗。通過走訪和調查問卷,也總是會聽到許多老師的抱怨現在的學生真的是越來越難教了,為他們付出了這么多,可為什么還是有這么多的學生不愿學習,教學效果仍然好不起來。從與基層教師、管理人員的`探討來看。大家普遍認為,教師要的是教學“序”,而學生要的是“趣”,課堂教學的“失序”是教師教學秩序與學生學習秩序之間錯位所致,而教師所要求的“序”主要依賴于學生的“趣”,學生的“趣”卻又來源于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教學方法、教學智慧與教學藝術.追究其“病根”應該在于學校教學管理工作,有效的教學管理必然要有效地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和素質提升,教學管理有效性的核心體現也應該在于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二是中小學教師自主發展、專業成長的意識和能力仍有待加強隨著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一些中小學教師在課改的大潮中勇于試水,努力學習、積極探索、不斷實踐,提升了個人教育教學能力,實現了個人的專業發展。然而,我們也發現,社會對中小學教師職業的過高期望,較低的福利待遇及長期過重的身心負擔也導致教師職業能效感明顯降低,較為普遍地產生了職業倦怠。再加上目前事業單位用人體制改革及教師聘用制并未全面鋪開,教師職業相對而言仍具有一定的穩定性,雖然教育主管行政部門及各中小學校越來越重視教師繼續培訓工作,越來越重視教師的專業化發展,但仍然有相當數量的老師一直處于“被推著走”的狀態,缺乏自主發展、專業成長的意識和能力。
一是教學管理的有效性與推進素質教育提升教學管理的有效性,目標指向學校教學質量,這兒所提的教學質量在相當程度上指向的是學生考試成績、中高考升學率。然而這并不代表中小學校要提升教學管理的有效性,就是狠抓應試教育,唯分數、唯升學率,與素質教育背道而弛。相反,通過提升教學管理的有效性來提升教學質量,其管理的著力點應該在于規范管理、科學管理、精細化管理與智慧管理,其中含有應試的要素及目標,但更多體現出的是遵循教育教學規律、科學而理性的應試,是基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教會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與技巧基礎之上的應試,是以學生獲得綜合素質與能力的提升為手段、途徑和最終目標的應試,這個最終目標在相當程度上能夠外顯為學生優異的考試成績及學校較高的升學率。因此,我們要深刻認識教學管理有效性與素質教育之間的關系,避免把教學管理的有效性與素質教育隔裂開來。二是教學管理的有效性與教師專業化發展教學管理的有效性能夠體現并作用于教師的專業化發展。然而在這里,我們有必要對教師的專業化進行再次闡述,那就是教師的專業化絕非只指教師的專業學科知識和能力水平,教師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教學智慧、人格魅力、價值取向、人生態度包括對學生的態度和采取的教學方式都是學校最重要和最寶貴的教育素材和資源,這才是教師專業化發展之于學校、之于學生最大的意義和價值所在。如果學校領導缺乏對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正確認識,就可能導致學校教學管理工作僅僅停留在對老師教學業務的要求上,而忽略了對其專業信念、履職能力、高尚道德情操的引導、培養、評價、反饋,從而使教師的專業化發展被異化為單純地以學生考試成績或單純地以教師業務素質水平論。那么教學管理的有效性就會大打折扣,學校教師的專業化發展也只是殘缺和不完整的,其對學生、對學校發揮的影響也是不完整和不深刻的。
信息技術的普及為教學中的生生互動,師生互動提供了便利的條件。學生和教師可以在交互式新媒體新技術電子白板上動手操作、演練,很好地發揮了教師在教學中的指導作用,也充分發揮了學生的在學習中的主體性,將數學課堂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利用信息技術現代化教學設備的各種綜合的功能,還能夠突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凸顯數學知識的特點。利用動畫效果和顯著的視覺效果,能夠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使學生積極參與到數學課堂的學習中來。交互式新媒體新技術電子白板教學能使枯燥泛味的數學學習變得生動有趣,使課堂教學的雙邊活動尤為突出。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交流互動,小組與小組之間交流互動,要使這種互動達到最佳效果,就缺少不了交互式新媒體新技術電子白板的熟練使用。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根據這門學科的特點和學生的具體學情,利用新技術新設備的綜合功能,能夠讓學生的興趣大增,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這些新設備能將枯燥的數學知識變得生動有趣,可以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數學課堂學習中來,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數學課堂的趣味性。
二、創設趣味性的課堂教學環境。
教師要創設趣味性的課堂環境。數學老師要改變傳統的橫排豎排相互對齊的老農種田式的課堂布局,可以根據數學教學內容將一個小組學生的桌子擺放在一起,讓小組的成員圍著擺放的課桌就坐,也可以讓全班的學生將桌子擺成馬蹄形,學生圍坐,教師在這樣的課堂環境中教學,就會與學生打成一片,從形式上擴大教學活動的參與面。這樣,教師能夠及時掌握學生學習的情況,及時調整教學內容。此外,現在的數學課堂注重互動,在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過程中,學生合作學習,體驗獲取知識的探究經歷。數學教學中的互動活動,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還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凸顯了教師在數學教學中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地位。將數學課堂的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在合作、探究、交流的過程中構建自己的數學知識體系。
三、進行分層教學,提升小學數學課堂的趣味性。
教師可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智力水平和學習態度等,將學生分為三個層次,高層次學生:基礎扎實,接受能力強,學習自覺,方法正確,成績優秀;中層次學生:知識基礎和智力水平一般,學習比較自覺,有一定的上進心,成績中等;低層次學生:知識基礎和智力水平較差,接受能力不強,成績較差。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開展有差異的教學活動,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每一節課中都能有所收獲。在課堂教學中,對優秀生以“放”為主,“放”中有“扶”,重在指導學生自學;對中等生和后進生以“扶”為主,“扶”中有“放”,重在帶領學生學習。這樣引導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各不相同的“最近發展區”前進,盡量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要,能夠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調動全體學生非智力心理因素的積極作用。教師還要對學生進行分層評價,對高層次學生進行高標準嚴格要求,促使他們更加嚴謹、謙虛,不斷超越自己;對中層次學生進行激勵評價,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的方向,促使他們積極向上;對低層次學生,應該尋找其閃光點,采用表揚評價,及時肯定他們的點滴進步。同時讓進步快的學生升層,讓他們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進一步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實施分層教學,有效解決了學生知識水平兩極分化的問題,適應了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
四、提高小學數學課堂的趣味性是轉化學困生的良藥。
隨著農村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變化,城鎮化建設不斷加快,一些農村的剩余勞動力都進城務工,并且人數越來越多,這樣就導致很多未成年孩子留在家里成了留守兒童,留守兒童的監護人是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等祖輩,也可能是親朋好友,也有可能是哥哥姐姐,這些監護人對孩子的教育是缺失的,管理疏松,要求不嚴格,導致其學習成績低下,成了學困生。農村數學學困生的形成原因是方方面面,我們作為教育工作者就要不斷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技能,用自己的慧眼去發現學困生身上的不足之處,并結合各方面的力量,轉化每一位學困生,只要他們有進步,我們就不要吝嗇自己的表揚,關注每一位學困生的點點滴滴的微小進步和變化,發現學困生身上的閃光點,并且放大這個閃光點,引導學困生,讓他們從心靈深處感受到教師在挖掘他們的閃光點,教師希望每一個學生都能成人成才。只有我們教育工作者把對學困生的教育工作做細致、做深入,用新舉措、新方法轉化學困生,提升數學課堂的趣味性,才能使他們健康成長、快樂學習。
五、為學生創造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
傳統數學教學是教師向學生傳授知識,教師在講臺上講,學生在下面聽,實際上就是教師機械地向學生灌輸知識,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由于被動接受知識,學生身隨而心違,學生就像被無形的枷鎖約束著。在這樣的環境、這樣的學習氛圍中,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就無從談起了??傊?,興趣是教學成功的秘訣。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變被動為主動,樂于學習,學會學習。讓學生在輕松愉快中獲取知識,使教學課堂精彩紛呈,這應該成為我們每一個教師追求的目標。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qitafanwen/4368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