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教案要求語言準確、簡明扼要,結構合理,重點突出,便于教師的教學操作和學生的學習理解。小編為大家收集了一些經典的高中教案范文,教師們可以從中發掘教學設計的靈感和創意。
1、把握詩歌的內容和藝術手法。
2、初步培養學生品味意境和情理的能力。
3、對作品進行比較性閱讀。
【教學重點】。
理解《錯誤》中蘊含的豐富而又深刻的哲理。
【教學難點】。
1、體會詩歌物中含情,情景交融等特色。
2、準確把握《錯誤》的情感和主題。
【教學方法】。
1、誦讀感悟法:通過反復的誦讀,感悟詩歌情感意蘊。
2、比較性閱讀:通過同一主體詩歌的比較性閱讀,深刻理解《錯誤》的藝術特色。
【教具準備】。
cai課件,錄像,錄音機,多媒體投影。
【課時安排】。
1課時。
【預習提示】。
1、學生課前搜集資料:作者簡介,寫作背景等相關資料。
2、學生利用所學的分析和鑒賞知識,反復誦讀,并討論體味詩歌的內涵。
【教學步驟】。
【教學要點】。
學習《錯誤》這首詩歌,體會其優美深婉的意境,掌握比喻修辭手法刻畫人物的寫作特色。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思婦閨怨,是中國傳統詩詞中歷詠不衰的一個主題,而做得最多的又往往是須眉之士。他們或是以己度人描摹體恤女子情懷;或托物言志,抒發自己的失意與惆悵。思婦入詩,最早是從《詩經》中開始,《詩經·召南·殷其雷》中有“殷其雷,在南山之陽,何斯違斯,莫感或惶?振振君子,歸哉歸哉?!倍朐~則有被稱為“百代詞曲之祖”的《菩薩蠻》“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币磺旰?,臺灣詩人鄭愁予作了一首膾炙人口的短詩《錯誤》,今天我們就從內容、意象、結構等幾個方面來解讀這首詩。
二、教師范背《錯誤》,聽錄音,學生朗讀。
三、分析。
1、內容分析。
思考:通過閱讀,這首詩主要寫了些什么內容?
明確:描寫的是癡情的女子在漫長的等待中一次次的希望又一次次的失望乃至絕望的故事。
這個故事又是通過什么來表現的哪?這就是我們曾學過的.意象。
2、意象分析。
明確:(多媒體展示)。
蓮花(的開落)女子芳潔、封閉而又寂寞的心靈。
東風(不來)。
柳絮(不飛)。
跫音(不響)。
春帷(不揭)。
小小的寂寞的城。
小小的窗扉緊掩感情執著、專一。
青石的街道向晚。
3、結構分析。
既然短短90多字就有如此多的意象,如果不精心安排,只是隨意的堆砌在一起,也不會有美的意境;也不會將女子執著專一的感情封閉而又寂寞的心靈描摹得如此的酣暢淋漓。所以我們來分析一下詩歌的結構,找一找詩歌的線索,試著將本詩的各個鏡頭按照正常的順序來拼接一下,看一看鄭愁予的時空轉換藝術。
明確:本詩歌由縱橫兩條線索,是整個故事呈現環式結構。
橫線——第一節兩句是故事的結局,中間五句是對女子的漫長等待的想象,最后兩句是寫實。
縱線——從大景(廣闊的江南)到小景(小城、街道、帷幕、窗扉和馬蹄聲)像從一條幽僻的小巷,從大的背景伸向寂寞的向晚的青石街道。
全詩按照:“實—虛—實”的思路來倒裝的。
4、“錯誤”分析。
(1)我們先看一下“錯誤”產生的過程:(多媒體展示)。
制造者:女子制造者“我”
失之交臂漫長等待。
緊掩心扉、令有所盼可能是“歸人”
無視“我”回眸難以停留,是“過客”
少婦眼中“我”是過客傷心、失望、絕望。
美麗的邂逅情節“達達的馬蹄”帶來美麗的期盼。
“美麗的錯誤”
(2)產生的原因:(學生回答,教師總結)。
明確:因為“我”這“達達的馬蹄”打開了“你”“小小的寂寞的”心,打開了“你”“緊掩”的心扉,“你”一定誤以為“我”回家了,于是,一陣驚喜,一片歡心,然而,“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當“你”一旦意識到這一點時,“你”也許更惆悵,更痛楚吧!“驚喜”是美麗的,但卻是虛無的。馬蹄本身是美好的,它能帶給那位女子以希望。所以這個錯誤的美麗,是種痛苦的美麗。但這種錯誤畢竟能給女子帶來希望,總比什么也等不到要好,所以也可以說是美麗的。
四、課堂小結。
面對這樣一位含蓄雋永、情深義重的女子,詩人抱愧和解釋是“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讀完全詩,它表面看是由于一場誤會而引起女子心中的波動和失落。但實際上,這首詩在無形之中對千古吟唱的思婦主題做了一個男人最隱衷而又最誠實的回答。為什么千年以來女子“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從而“腸斷白蘋洲”?只因為她們所等待的男人在她們的生命流程中,多半是“過客”,而不是“歸人”。
五、比較性閱讀(多媒體投影)。
思考:下面都是“倚樓望歸”的三首詩,鄭詩與白、溫、柳都沿用了“倚樓望歸”的主題和意象,但給人的感覺又是迥異的,試著做以說明。
白居易《長相思》。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頭。吳山點點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歸時方始休。月明人倚樓。
最后借“月明人倚樓”一句?,F,令人悵然長嘆,低回久之。
溫庭筠《夢江南》。
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洲。
柳永《八聲甘州》。
想佳人、妝樓颙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闌干處,正恁凝愁。
明確:在女主人公的處理上:白、溫、柳詞中,女主人公都以明確的倚樓姿態出現的,無論是“思”“恨”還是“腸斷”,都是直抒胸臆,敞開心扉,但《錯誤》中的女子,鄭愁予將其處理得十分的含蓄矜持,心理活動也十分的曲折微妙,層次跌宕,從而為全詩平添了富于古典氣息的哀婉和惆悵。
六、課后作業。
1、課外閱讀推薦。
《鄭愁予詩選集》臺灣志文出版社1988年版。
《新詩鑒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1年版。
2、根據白詞、溫詞、柳詞及鄭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寫一篇《不朽的失眠》的抒情散文,不少于800字。
設計思路:
針對教學的重點、難點,抓住提示論點的關鍵語句和用以論述的比喻,明確本文論點和論證方法,揭示作品的思想性和寫作特點。同時,落實重、難點與分析段落層次相結合,以利于學生理解論述的角度和設喻的幾種形式。
要求學生重點掌握的文言虛實詞,先指導學生借助注釋、工具書,結合課文語境,理解其意義和用法,然后通過課堂點撥、完成課后“思考和練習”以及熟讀、背誦,切實掌握。
引導學生有意識地注意文言實詞的古字通假、古今異義、單音詞和雙音詞等現象。
二、教學分析:
1.教學內容分析:
本課屬于策略性知識。從必修教材整體模塊安排線索看,第一冊第二單元是古代敘事散文,第二冊第三單元是古代寫景散文,第三冊第三單元是古代議論散文,第四冊第四單元是古代傳記,第五冊第二單元是古代抒情散文。
《勸學》位于必修三第三單元,要求學生通過學習,感受古人的襟抱與睿智,體會傳統文化思想精華的寶貴。同時要有質疑問難的精神,要大膽提出問題,探究問題,提高思考能力和議論能力。
2.知識結構體系分析:
本節內容是在朗讀課文和梳理翻譯課文的基礎上對文章的論證方法和思想內容進行探討,正如單元教學目標所要求的,閱讀時要多琢磨文章立論的方法,注意其嚴密周詳的論證邏輯,以及由此產生的說服力量。本節課就是要引導學生思考本文論證的特點。
3.課程標準分析: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關于文言文教學內容標準清晰的指出:閱讀淺易文言文,養成初步的文言語感。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詞句含義,讀懂文章內容。了解并梳理常見的文言實詞、文言虛詞、文言句式的意義或用法,注重在閱讀實踐中舉一反三。
誦讀古典詩詞和文言文,背誦一定數量的名篇。本課就是通過對文言實詞、虛詞、文言句式的意義和用法進行梳理的基礎上對文本進一步解讀,從而學會舉一反三,由課內到課外,培養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4.學情分析:
本課教學所面對的學生已步入高中學段一個學期,盡管他們基本具備了利用工具書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但對于文言文閱讀,他們大多有畏難情緒,不感興趣。他們思維活躍,表現意識和合作意識都比較強,對高中學段的語文學習充滿了期待。他們不喜歡靜態的知識講授,更喜歡將知識的學習、能力的訓練置于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之中。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展示自己的思維狀態,敢表達,愛表達,從而讓學生熱愛上語文。
1、知識與技能:
了解荀子及其思想核心;。
掌握文言基礎知識,包括掌握勸、見等實詞的意義,積累通假字和三個文言虛詞。
提高學生誦讀和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理解荀子有關學習的意義、作用、方法和應持態度的論述。
學習比喻、對比論證方法,提高圍繞中心論點合理論證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通過教師講析與指導歸類,學生可以了解有關荀子的基本常識和掌握文言基礎知識。
通過誦讀學生可以糾正不良發音并培養語感,并養成誦讀文言文的好習慣。
通過討論學生明確并深刻理解學習的意義、作用、方法和應持的態度。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及學習必須要做到積累、堅持和專一的道理。
引導學生端正對學習意義的認識,即要善于從學習中尋找快樂,要樂學、好學。
四、教學重點與難點:
1、教學重點。
誦讀并背誦全文,積累文言詞語。
議論文的基本結構以及學習本文比喻論證的方法,并學以致用。
2、教學難點:
在誦讀中落實本文的文言語法知識教學。在誦讀中滲透正字正音、辨詞析句、層次疏理、文意理解、語言鑒賞等多項文言基礎知識的學習。
掌握全文比喻和對比論證的特點。
五、教學策略與教學手段。
(一)教學媒體的選擇。
本課教學過程中利用幻燈片,錄音機為課堂教學創設情境,簡約實用。
(二)教學策略的選擇。
本節課以單元回歸為導入前奏,創設豐富多彩的學習情境,綜合運用“問題探究”、“有意義的接受式學習”、“學案導學”“課堂教學的指導性策略”等教學方式方法組織教學。讓師生在探究學習中增進與文本的默契感,從而使課堂呈現和諧的師生和生生關系。
【教時安排】。
用兩課時教完。課前要求學生對照注釋初讀課文。第一課時,重點弄通文字,初步理解內容。第二課時,理清層次,加深對內容的理解,并研究寫作特點。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1.介紹作者,解題;。
2.正音正字;。
3.理解本文的重點文言虛實詞的意義和用法;。
4.翻譯課文。
教學步驟。
導人新課。
用儒家學派的先賢孔子、莊子的學習理論引出荀子的學習理論。
一、知人論世、解題。
1.簡介作者:(見導學案)。
2.解題:
《勸學》的“勸”起著統領全篇的作用。
勸:“勸勉”的意思。
繁體字“勸”字,凡是用“力”作形旁的字,多數有給人們勉勵的意思,如“勵”、“努”等。這是“勸”的本義,而在現代漢語中,“勸”,解釋為“勸阻”,詞義已經轉移了。作者在這篇以《勸學》為題目的文章中,勉勵人們要不停止地堅持學習,只有這樣才能增長知識,發展才能,培養高尚的品德。
二、整體感知。
1.聽錄音范讀課文,學生正音正字。
指導學生處理文字詞句中的疑難問題。
給6個通假字、12個重點文言常用實詞圈點加注,理解它們的意義和用法,并理解文言常用虛詞“于”、“者”、“而”的用法。學生對照注解,自讀課文。教師巡回指導,發現學生不懂的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講解。
2.翻譯課文。
第1段,提出中心論點。
1.本單元課文一篇選自《左傳》、一篇選自《國語》、兩篇選自《戰國策》,它們都屬于先秦歷史散文,記事全面翔實,寫人生動形象,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2.本單元這些歷史散文對當時的政治狀況和社會生活作了廣泛而又具體的記載,從不同角度反映了春秋戰國時期社會制度上的重大變革。但由于時代的隔閡,文中所記載的文化習俗、典章制度,現在的人們大都不熟悉,特別是有些文言詞語音義變化很大,學習時會有一些困難。
3.本單元課文可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素材,如:在國難當頭的時候不計個人得失與安危,顧全大局、無私無畏的精神;要善于聽取別人的意見,勇于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等。
二、單元教學目標。
1.了解《左傳》、《國語》、《戰國策》的作者(編者)情況、寫作背景、文體特點以及“十三經”、“二十四史”等有關常識。
2。了解先秦時期各諸侯國的地理形勢以及當時的風俗習慣、禮儀、典章制度、官職稱謂、人物身份等有關知識。
3.借助工具書與課文注釋準確地掌握本單元中常見文言實詞虛詞的音形義,能結合上下文揣摩某些詞語的含義,能聯系學過的課文,歸納多義詞的義項。
4.了解并掌握本單元出現的四種文言句式的特點,掌握判斷句、疑問句及賓語前置句的某種規律。
5.區別疑問句中設問與反問兩種修辭方式的不同特點;了解比喻和委婉語的用法。
6.通過反復朗讀,加強理解,背誦其中重點段落。
7.能夠根據課文中的情節與對話,分析主要人物形象并歸納其性格特征。
8.能夠較準確地分析文章結構層次并能簡要歸納各層大意,理解各層之間內在聯系。
9.能夠較正確地將某些文言句譯成現代漢語。
10.能夠學習古人,聯系現實,古為今用,寫出作文。
三、單元教學重難點。
1.在初中學習的基礎上,培養借助工具書獨立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要注意積累文言文字詞句的知識。語言材料方面古今變化較大,有些文詞隨著舊事物、舊概念的消失而不再使用了,比如古代一些典章制度及官職人稱等,這些比較冷僻的詞語學習對參照課文注釋明白其意思即可,不必花費很大精力去記憶,有些詞語意義雖未消失,但在現代漢語中已經很少使用或者已經換成另一個詞語來表述,如《鄒忌諷齊王納諫》中的.“修(長)”、“服(穿、戴)”“謂(說、對……說)”以及“公”、“君”等尊稱。這類文言常用詞是學習積累的重點。還有些詞語古今意義沒有多大變化,而現代漢語常作復音詞語或成語中的一個成分,如“形”――形體、“容”――容顏、“衣”――衣服、“妻”――妻子、“朝”――朝三暮四等。要注意積累時應舉一反三。
2.隨時注意積累總結特殊文言現象:通假字、一詞多義,要善于總結一般語法規律,從而掌握一些特殊文言句式。比如,文言文中的判斷句、疑問句與現代漢語有何不同?在什么情況下文言句中的賓語常置于謂語動詞前邊?要摸索出一般規律,上升到理性認識。
四、單元教學設計。
1.本單元選人的課文,語言比較淺顯,內容生動有趣,篇幅也不長,可以要求學生借助工具書與課文注釋,自己串講課文,教師只做重點、難點的點撥。
2.《燭之武退秦師》、《勾踐滅吳》是教讀課文,要求在掌握字詞句的基礎上熟讀成誦,以培養閱讀能力?!多u忌諷齊王納諫》、《觸龍說趙太后》是白讀課文,要求學生在熟讀的基礎上,背誦個別段落。
3.比較閱讀本單元的幾篇課文,體會這幾部歷史著作在結構層次安排、人物形象刻畫等方面的相同點與不同點。
4.如條件允許,可嘗試把現代化教學手段引進課堂。如利用計算機網絡發送對課文學習中重點難點內容的總結知識,發送要求進行比較閱讀的典型文章,這樣可大大提高課堂容量;利用計算機網絡,進行閱讀后的網上作文,教師可進行單獨指導,也可與其他同學進行網上交流,使課堂教學更具有針對性;也可把板書設計成幻燈片、實物投影,增強課堂教學的生動性和形象性。
三維目標1、知識與技能1.掌握相關文言實詞、虛詞、句式,培養閱讀文言文的語感。
2.學習本文的論證結構和比喻的論證方法。
與資源整合整合學測相關文言文考點。主要學法。
與教法講授法、討論法、競賽法、小組展示課前準備ppt音頻教學實施過程(含評價)導入:
以《三字經》中所提到的“性本善”衍生到荀子所提出的“性本惡”,從而引出《勸學》這篇文章。
二、課堂檢測(小組比拼):
1.通假字:輮、有、知、暴、生。
2.其他易寫錯讀錯字:中、礪、參、省、跂、臾、楫、跬、螯等。
3古今異義:博學、爪牙、跪等。
4本文的中心論點:學不可以已。
三、學習本文的論證結構和比喻論證的方法。
采用教師引導,學生模仿老師進行講解的方法。
結構:分別論述學習的意義、作用、方法和態度。
主要論證方法:比喻論證、正反對比論證。
四、拓展訓練。
1、掌握《史記》一書的體例、別名、作者。
2、掌握本課出現的詞類活用、一詞多義、通假字、古今異義字、特殊句式等。
3、掌握翻譯文言句子的一些方法,能準確概括文章的故事情節。
4、了解作者運用個性化的語言和行動描寫的方法刻畫人物的特點。
【教學重點】。
1.學習古漢語的常用詞語和特殊句式。
2.正確分析認識項羽、劉邦兩人物的性格特點。
【課時安排】四課時。
鴻門宴。
一、導入:
下面四副對聯哪一幅是寫司馬遷的?
1)志潔行廉,愛國忠君真氣節;。
辭微旨遠,經天緯地大詩篇。
2)翁去八百載,醉鄉猶在;。
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3)世上瘡痍,詩中圣哲;。
人間疾苦,筆底波瀾。
4)剛直不阿,留得正氣沖霄漢;。
幽愁發憤,著成信史照塵寰。
屈原、歐陽修、杜甫、司馬遷。
二、作者及背景。
司馬遷(約前145-前80或前135-前93)字子長,西漢夏陽(今陜西韓城南)人思想家、史學家、文學家元封三年任太史令,?后因替李陵?辯解,得罪下獄,受腐刑。出獄后任中書令,發憤繼續完成所著史籍。人稱其書為《太史公書》,后稱《史記》,對后代史學有深遠的影響。對許多歷史人物的敘述,?語言生動,形象鮮明。也是優秀的傳記文學作品。
《史記》全書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紀、三十世家、七十列傳、十表、八書共五十二萬六千五百字,敘述了上起黃帝,下到漢武帝太初四年約30的歷史;是我國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妒酚洝肥亲鳛檎返亩氖分械牡谝徊?,本紀:敘述歷代帝王的歷史;世家:敘述貴族王侯的歷史;列傳:歷代諸侯之外名官名人的事跡;表:各個歷史時期的簡單大事記;書:記載典章制度,天文地理。作者基本上站在同情被壓迫者的立場,在一定程度上嘲笑了封建社會的最高權威,鞭撻了貪官酷吏和土豪劣紳,同情并歌頌了農民起義的領袖和當時被社會所賤視的小人物;他寫的一些人物傳紀,不僅表現了高度的思想性,而且大部份有很動人的藝術力量。人物塑造形象鮮明,文筆簡練樸素。其中也有許多思想性和藝術性高度結合的作品。
魯迅贊譽它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意即它既是史學巨著,又是文學巨著。
時代背景。
秦末,“天下苦秦久矣”,公元前2陳勝吳廣起義,劉邦、項羽也起兵江東。項梁擁立老楚懷王之孫為“楚懷王”,召集諸將結成反秦聯盟,命主力軍劉、項分南北兩部,合力西擊秦軍,并約定“先入關中者王之”。
劉邦率先入關破咸陽,退駐霸上。后項羽率軍西來屯軍新豐鴻門,揚言同劉邦交戰。公元前212月,在新豐鴻門舉行宴會,課文以項羽是否發動進攻、劉邦是否安然逃席為主要矛盾展開。
那么“鴻門宴”到底是怎樣的一次宴會?項羽和劉邦又在宴會上顯示了怎樣的英雄本色?
請看《史記?項羽本紀》之《鴻門宴》。
聽完了課文錄音,大家說,這是一場真正意義上的宴會么?
這絕對不是一次愉快的宴會,項羽和劉邦在宴會上劍拔弩張,勾心斗角,進行了一次驚心動魄的沒有硝煙的戰爭,戰爭以劉邦勝出為結局。后來“鴻門宴”也成為了一個特定的詞語,用來比喻那些“不懷好意,設計陷害別人的宴會”。
第一段。
課文第一段記敘了哪幾件事?這些事件對情節展開起了什么作用?
[點撥]:第一件事“曹無傷告密:欲王關中”。曹無傷是沛公的左司馬,他的告密當然不同于一般流言蜚語,于是,項羽決定“旦日饗士卒,為擊破沛公軍”。矛盾挑開,故事“開端”。第二件事“范增進言”,范增是項羽的主要謀土,他對形勢的判斷十分正確,對劉邦的用心了如指掌,“急擊勿失”的主張非常英明。矛盾進一步激化,推波助瀾,情節迅速發展。
[點撥]:就矛盾的焦點而言,天下雖大,“王”只有一個,就力量對比而言,項羽占有絕對優勢,何況秦軍主力是項羽消滅的,又是楚王后裔,一個“市井小人”居然“欲王關中”,項羽豈能容忍?再說個性特征,此時此刻,項羽如若不“怒”,他也就不是歷史上的那個項羽了,他本來就是一個率真、火爆的漢子!
第二段。
1、課文第二段寫了哪幾件事?對故事的發展有什么作用?
[點撥]:第一件事,項伯夜訪,“毋從俱死”。項伯給張良通風報信,目的在于報答當年救命之恩,卻被張良利用,使一觸即發的矛盾出現了轉機。第二件事,張良獻策,“不敢倍德”。張良要劉邦“往見項伯,言沛公不敢背項王也”,劉邦則一點就通。第三件事,會見項伯,巧于逢迎,不但“兄事之”,“更奉酒為壽,約為婚姻”,竭力奉承,拼命拉攏,由“聯絡感情”進而自我辯解,終于使項伯受其蒙蔽,夜歸說服項羽。第四件事,導致項羽上當?!皬埩极I策”是情節變化的關鍵,劉邦逐步由被動轉為主動,項羽終于“放虎歸山”,以致范增之謀難以實施等等,莫不由此而生。
[點撥]:“戰”必敗,“逃”必潰,兵力懸殊,土氣不同。張良過人之處在于確信項伯可以利用。他從項伯的通風報信中看出這個人十分重“義”,有恩必報;他也了解項伯與項羽的關系,通過由項伯必能獲得理想的效果;尤其是他看準了項羽的致命弱點,深信“言沛公不敢背項王”一句話就能解決雙方矛盾。此處輕描淡寫更顯出張良的沉穩機警,處變不驚。(也與劉邦大驚失色束手無策形成對照。)。
三四段。
1、學習課文三、四兩段:指名用自己的語言講述“鴻門宴”上的斗爭,說說記敘了幾件事。
[點撥]:第一件事“劉邦謝罪,項王留飲”;第二件事范增舉玦,“默然不應”;第三件事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第四件事樊噲闖帳,“死且不避”。
板書:
劉邦謝罪,項王留飲,
范增舉玦,“默然不應”
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樊噲闖帳,“死且不避”
2、劉邦謝罪是否誠心,何以見得?
[點撥]:并不誠心。迫于形勢不得不如此。而且,言辭雖恭,以“將軍”稱項羽而以“臣”自稱,更強調自己“先入關破秦”,“得復見將軍”都出于“不自愿”,僥幸而已,但卻絕不認錯,更把責任推給“小人”!(這“小人”分明指曹無傷卻故意不予道破,裝出一副全然無知的樣子。)。
[點撥]:不能認為這是精心策劃的陰謀。項羽在劉邦來之前以“許諾”項伯“因善遇之”。因而在范增一再暗示他下令除掉劉邦時,項羽卻總是“默然不應”,可見并未經過策劃。這一變故是范增一手導演的,雖然陰狠,卻并不示明,由于沒有得到項羽的支持,而項伯又出面援救,終于不了了之。
4、“項莊舞劍”在情節展開上有什么作用?這一事件給后人留下了哪一個成語?
[點撥]:“項王留沛公與飲”,情節已趨緩和,“舞劍”事件發生,形勢再度緊張起來,從而引出了“樊噲闖帳”,故事推向高潮。
成語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意思是人們表面上做某事心中卻另有所圖。
5、司馬遷為什么要詳寫鴻門宴上的座次?
[點撥]:
按古代禮儀,帝王與臣下相對時,帝王面南,臣下面北;賓主之間相對,則為賓東向,主西向;長幼之間相對,則長者東向,幼者西向。宴席的四面座位,以東向最尊,次為南向,再次為北向,西向侍坐。鴻門宴中“項王、項伯東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劉邦,張良則為侍坐。從座位可看出雙方力量懸殊與項羽的自高自大。
6、“樊噲闖帳”是故事的高潮。課文從哪幾方面刻畫樊噲這一人物?寫“樊噲闖帳”的目的是什么?(是不是“喧賓奪主”?)。
[點撥]:課文對樊噲這一形象的刻畫可謂濃墨重彩,形神兼備。
語言描寫:“此迫矣!臣請入,與之同命”。語句短促急迫,緊張的形勢,急迫的心態,忠勇的性格躍然紙上。
行動描寫:“帶劍擁盾入軍門”,“側其盾以撞,衛士仆地”,“立而飲之”,“拔劍切而啖之”,無所顧忌,無所畏懼,何等英武。
1、知識與技能:學習積累一些文言實詞;學習說理的一些方法,提高思維能力。
2、過程與方法:了解文章結構嚴謹、主次分明的說理方法;學會用正面描寫與。
側面描寫相結合刻畫人物的方法;抓住“諸葛亮對策要點是什么、
提出了哪些戰略方針、根據是什么”三個問題,揣摩文意。
恥下問的人。
教學重點:
1、
2、理解隆中對策的主要內容,把握其要旨及戰略方針。學習本文刻畫人物的方法,體味精練的語言。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諸葛亮在三國歷史中的作用。
課時:2課時。
教法:朗讀法、探究討論法。
第一課時。
要點;背景簡介;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譯讀課文,把握文。
意,劃分段落,理清諸葛亮隆中對策的思路,把握對策的核。
心內容和戰略方針。
一、導入新課:
《三國演義》開篇有一首詞《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鼻嗌揭琅f夕陽依舊,英雄生。
命已逝,但卻活在后世人的記憶里,諸葛亮就是這樣一個英雄。今天我們要通過。
《隆中對》這篇文章來了解他。
二、多媒體顯示課文背景資料。
1、《三國志》及陳壽簡介。
2、背景介紹。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聽錄音,正音。
2、學生自由讀課文,結合注釋,利用工具書,疏通文句,翻譯課文。
3、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交流疑難詞句。
吳會殆民殷國富存恤帝室之胄諸戎簞食壺漿。
2)、古今異義。
例句例字古義今義。
將軍宜枉駕顧之顧。
凡三往凡。
此殆天所以資將軍殆。
遂用猖獗用、猖獗。
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可以。
抑亦人謀也抑。
3)、一詞多義。
謂為信然()謂為信然()..
欲信大義于天下()然志猶未已()..
信義著于四海().
好為《梁父吟》()因屏人曰()..
謂為信然().
賢能為之用()高祖因之以成帝業()..
此可以為援().
4)、難句翻譯。
(一)諸葛孔明者,臥龍也。
(二)因屏人也。
(三)君與俱來。
(四)時人莫之許也。
(五)欲信大義于天下。
(六)賢能為之用。
(七)孤不度德量力。
(八)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
第二課時。
一、思讀課文,探究交流。
1、理清全文思路。學生劃分文章段落結構,并交流看法。只要言之成理,都要肯定學生的看法。教師適時點撥:先設懸念,再加強化,既而引出二人對答,通過諸葛亮提出的策略顯示他的高瞻遠矚和雄才大略,完成對諸葛亮的形象塑造;最后以關、張二人嫉妒,劉備解釋作結。文章在起伏中推進,在矛盾中展開,諸葛亮對策是全文中心,也是集中刻畫諸葛亮這一形象的重點。
2、理清諸葛亮隆中對策的思路。多媒體顯示。
顯示討論結果:
曹:不可爭。
明察天下形勢孫:不可圖。
隆中劉荊益二州:可爭、可圖。
三步走戰略:
(主攻荊州――奪取益州――聯吳滅曹統一全國)。
二、分析人物,探究表現手法。
1、諸葛亮是一個怎樣的人?從哪些方面可以看出來?
(1)從諸葛亮的“對”,也就是諸葛亮的一番答話,即諸葛亮為劉備。
對天下大勢的精彩分析和對戰略戰策的精心謀劃可以看出,諸葛。
亮胸懷大志,高瞻遠矚,雄才大略,富有智慧,頭腦清醒,目光。
長遠。是一個有高瞻遠矚的戰略思想的軍事家和有注重實際的政。
治才能的政治家。
(2)還能從其他哪些地方看出諸葛亮的非凡之處?
a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身長八尺,自比管仲,
樂毅。――胸懷大志,有自信有抱負。
b諸葛孔明者,臥龍也。――避世待時而飛.
c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
矜持自重。
d先主曰:“善!”于是與亮情好日密。――見解高明,
令人折服。
e關張不悅,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
也……”-----治國之棟梁。
2、對人物的刻劃可以正面描寫與側面烘托相結合,看看以上對諸葛亮的性格刻。
劃,哪些是正面描寫,哪些是側面烘托?
諸葛亮的答話和a屬正面描寫,而bcde屬側面烘托。
3、文中的劉備是怎樣一個人?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
劉備是一個有雄心有抱負有號召力有威望,能虛心求賢,禮賢下士的人。
a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
b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
c因屏人曰:“漢室傾頹……君謂計將安出?”
d先主曰:“善!”于是與亮情好日密。
e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
五、學生齊讀課文第四段。
六、作業:研討與練習一、三。
——一節公開課后的思考。
學校為了提高教師業務水平,每學期都組織“周研究課”活動。2014年10月,我作為高二年級的語文備課組組長,在這次活動中講《滕王閣序》這篇課文。這是一次引發我很多思考的一次開課。
對這篇課文,我確定的教學目標是:1.通讀全文,疏通文意,掌握重點詞語。2.了解駢文的文體特點,領悟其音樂美。3.體會作者復雜的感情,理解作者情感。
教學重點和難點是:賞析名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在設計難點突破時,我考慮到學生獨立賞析難度較大,給學生提示了景物描寫賞析的角度:形、色、聲、動。我的目的是通過這一課的學習讓學生體會詩文的美,自己能夠從不同角度揣摩、品味詩文的藝術性。
因為教兩個班級,又是面對全校語文教師的一節課,所以我先在不開課的班級上了一課,在那個班,學生反映很好,我對教材進一步熟悉,自我感覺不會有什么問題了。
開課了,開始的時候很順利,誦讀,理解重點詞語,把握詩人情感。一切按我原來的設計進行。然而到賞析名句這一還節,雖然我已經提示了角度,但一大部分學生仍然露出茫然的神情,感覺無從入手,有些冷場。這時,我只好另辟蹊徑,用杜甫詩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作為范例,來引導學生分析景物描寫語句,至此,學生才有所領悟。順利回答。最后歸納:
點面結合:
作者首先為大家描繪出一個曠遠的背景,水天相連,浩淼無邊。在這水天一色的一片青碧之中,點綴以紅霞、野鴨,一派寧靜祥和。色彩絢麗:
水天相連,一片青碧而紅霞在天上飄動,野鴨在紅霞中翱翔,造成藍天上一紅一白的色彩對照,構成的畫面更為明麗鮮活動靜結合:
比擬修辭:無生命的晚霞與有生命的飛鳥并舉,賦予畫面以動感。聲韻和諧:運用對偶句,韻律優美。
學生們終于領悟了千古名句,所言不虛。我又在學生嘖嘖稱嘆時布置學生將這兩句擴寫為一段散文,學生們熱情很高,甚至下課時還大聲背誦,有點意猶未盡之感。
第1頁。
課后,和幾位同學同事一起吃飯、聊天。大家對我上課時注重文本,側重語言品味的教學持肯定意見,但我總覺若有所失。我總覺得,我在上這節課時,還是準備不充分。
作為教師,上課之前首先要做的是備課。備什么?備教材,備學生。其實備學生太難了。一個班級五十多位學生的學習狀況、語文素養是不同的;同一個學生的昨天和今天也是不同的,思想、心態、情緒等一切的心理和身體的狀況都可能對學生造成影響;第二,所學內容的不同也可能導致教師對學生的了解不充分。不同文體、不同語言風格或不同思想傾向的文本都會因學生心理期待等原因有著不同的閱讀效果。而任何一點的不同都可能影響一節課的教學環節,影響一節課的精致甚至常態。這樣,我們可以說,備學生是需要的,但只能在一個大略的層次上做一個大概的估計。所以,剩下的只能是備教材,因為只有教師對教材備充分了,才能任憑它“八方風來,我自巍然不動”。怎樣算是備好了教材?我覺得一是對教材爛熟于胸,從字詞句到文章結構主題手法等等都了然,二是要對所講知識理解充分,能夠聯系舊有知識,讓學生從淺出入手,習得新知。
所以,我想,所謂的教學藝術,絕對不是用已經備好的教案按部就班的進行教材的解剖,而是在充分掌握教材的前提下,根據學生課堂上的表現,根據教學目的隨時調整教學方法和重組教學環節。這是我想到的第一點。
語文教學可以看成是一項工程,甚至可能比工程還要復雜。每一篇課文、每一個知識點都需要精心安排,課文和知識點的網絡更要精心構建。大師之所以成為大師,是因為他們有積累更有思想,而最重要的是把從教學實踐中來的教學思想再運用到實際中去,形成自己的教學王國。
所以我想,所謂教學藝術,它首先是對教材通盤熟悉的前提下,明確每一冊課文每一個單元每一篇課文的教學內容和教學重點,其次是在課堂教學中能隨時根據學生的情況采用適當的教學方法和合理的教學結構,完成教學目標。
第2頁。
教學重點、難點:
朗讀課文,體會本文的寫作順序。?
教學準備:
ppt。?
教學過程:
一、學習“雨”,積累好詞語。
(板書:雨)。
師:哪位小朋友可以說說你看過什么樣的雨?
生:大雨。
師:什么樣的大雨,能描述一下嗎?
生:……(師適時小結:狂風暴雨,并板書)。
師:還有什么樣的雨,請你說。
生:……(板書四字詞語)。
師:小朋友們知道真不少呢,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記一記。
二、揭示課題,明確自學要求。
師:原來雨有這么多種,今天我們還要去見識一種邊打雷邊下的雨,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課文《雷雨》。(展示課件)。
(板書:18、雷雨)。
生:齊讀課題。
師:首先,老師要檢查一下大家的預習情況,請三位同學來讀課文,其余同學認真聽,聽他讀的對不對,尤其是我們的生字寶寶。(相機講四個生字)。
三、初讀課文,解決生字“壓、亂、垂”。
師:你們可真厲害,課文讀得很流利。文中有三個句子比較難讀,讓我們來把它讀好。
(課件出示三句話:1、滿天的烏云,黑沉沉地壓下來。
2、忽然一陣大風,吹得樹枝亂擺。
3、一只蜘蛛從網上垂下來,逃走了。)。
注:壓下來中的“來”讀輕聲;垂下來中的“來”讀輕聲。
四、分清文章結構。
師:為什么老師要這樣安排他們讀課文呢?快速地默讀課文,看誰能發現這個秘密。
(學生讀課文,思考問題)。
師:發現了什么?
生:第1-3自然段是雷雨開始的時候。
師:那時雷雨還沒有下,就是雷雨前的景色。
(板書:雷雨前)。
生:4-6自然段是雷雨中的景色。(板書:雷雨時)。
生:7-8自然段是雷雨后的景色。(板書:雷雨后)。
師:你看多會說啊!真會動腦筋。
五、學習“雷雨中”
師:請同學們看看這幅掛圖,這是什么時候的景象?(出示圖片)。
生:雷雨中。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聽到了下雨的聲音。
師:雨聲是什么樣子的?你能把它讀出來嗎?
生:……。
師:這里為什么用了3個“嘩”?該怎么讀這三個“嘩”?
生:“嘩”是表示雨的聲音,用3個“嘩”字讓我體會到雨下得又急又大。
師:說得真好!這里的3個“嘩”字應由輕到重地讀,讀出當時雨下得大而且急。讓我們一起讀讀這句話。(齊讀)。
師:這是聽到的,看到了什么?
生:“往窗外看去,樹哇,房子啊,都看不清了”。
師:為什么會看不清了呢?
生:因為雨越下越大,所以外面的風景都很難看清楚了。
師:那我們該怎么讀好這句話?(男同學讀)。
生:……。
生:不能減去,因為寫出了雨是慢慢慢慢變小的過程,而不是突然就停下來的。
師:所以我們在讀的時候,聲音也會(生:慢慢變小)。
師:我們請女同學來讀一讀。
師:雷雨下得是有變化的,你能不能把它的變化讀出來?先自己試一試,再來讀給大家聽聽。
(板書:下起來——越下越大——漸漸地小了)。
六、學習“雷雨前”
(1)壓下來:
生:“滿天的烏云,黑沉沉地壓下來?!?/p>
師:哪位小朋友把小手借給老師來壓壓?仔細地看老師的動作,你要頂住哦。
師:說說你的感覺?
生:……。
生:很重。
師:讀出來(學生個讀)。
師:這讀得怎么輕飄飄的啊!再嘗試下。比原來重一些。(再讀)。
師:你是天空中的第一片烏云,再來一片烏云吧。(學生個讀)。
師:壓得多低啊,都快碰到頭頂了。再來一片烏云吧。誰再來?
(舉手人多)舉手的小朋友站起來,我們一起讀。
《雷雨》(節選)是高中語文教材中的經典篇目,因為其中包含著太過復雜的人性,也是中國現代戲劇史上一部頗多爭議的作品。而課文僅僅節選了第二幕,不利于學生完整的了解、感受其中的豐富內涵。而只是由老師來介紹前后關聯、人物關系,似乎又缺少一些直觀的感受。在上選修課時我發現通過播放影視片段的方法,能在很大程度上調動學生學習、討論的積極性。因此我決定在教學《雷雨》時也嘗試著采用播放《雷雨》影片這種教學手段。在備課時我設計了四個課時。第一課時主要介紹作者和作品的相關信息。第二、三課時播放《雷雨》影片,第四課時請學生就第一節課所布置的問題,結合自己看電影的感受,來展開討論。并將自己的看法寫成作文,作為課后作業。
在備課組會議上,我介紹了自己初步的構思,大家一致認為這種學習方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引發他們自主的思考和學習,但也存在一定的危險性,一旦沒有設計好課堂,缺少問題的引導,就無法促使學生在欣賞的基礎上更深的思考作品背后所蘊含的深刻含義。帶著這樣的思考,我再一次通讀了《雷雨》全劇,設計了教學思路:
首先,把對作者和作品的介紹融入到當時的現實背景中,側重于環境對作者的影響,引導學生理解文學作品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特點。同時盡量減少對劇中人物的性格、結局等的介紹,以免產生先入為主的印象,影響了學生的自主思考。
其次,圍繞周樸園在課文中的表現設計問題。
采用這種教學方式的關鍵是確定這篇課文討論的主題。一個好的問題可以最大限度的開拓學生的思路,引出最廣泛的討論,并在這討論中挖掘文章的豐富內涵,加深對人性的理解。設計什么樣的問題可以達到比較好的效果呢?我考慮了很久。最先進入我的視線的是對《雷雨》主題的探討,但很快又被自己否決了,因為作為作為現代文學史上的名篇,《雷雨》本身想表現什么主題,歷來眾說紛紜,在高中語文課堂上,不可能也沒有必要探討或解決“《雷雨》的主題”這個問題。接著我把目光轉向了對人物行為、性格的分析?!独子辍匪茉炝艘幌盗袀€性鮮明,充滿了矛盾、掙扎的人物形象,他們的遭遇和命運激動著人們的心弦,他們的言行、心理充分暴露了人性的復雜多變。那么誰能夠在有限的條件下引出最廣泛的討論呢?考慮再三,我把注意力集中在教材所節選的這一幕;而在這一幕中,最可圈可點的莫過于周樸園這個人物形象,所以我決定了把這篇課文討論的焦點鎖定在周樸園身上,我定下的話題是:“說不盡的周樸園”。
最后,本專題的中心是“人性”,通過文學作品讓學生初步了解人性的`豐富內涵,同時我試圖聯系現實生活,喚起他們的生活體驗,使他們真正思考一些問題,特別是人性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現。為此我搜集了相關的一些新聞和學生的周記,準備在最后一課時拋磚引玉。
為了保證這堂試驗課達到預期的效果,我還安排了一項調查報告作為預習作業,即閱讀《雷雨》節選部分,寫出最能引起你思考的問題。有近三分之二的同學選擇了“周樸園對魯侍萍究竟有沒有感情?”“周樸園對魯侍萍的愧疚是否是真實的”等問題。這說明我對課文把握的方向是正確的。接下來最關鍵的就是對周樸園這個人物的分析了。
把周樸園看作是一個“虛偽、殘酷的資本家形象”的解讀,在今天應該不是主流了,如教材的練習中就已經把“周樸園對魯侍萍是否有感情?”作為一個可以辯論的話題,但這樣的討論仍然不夠。如果不是或不僅僅是“虛偽、殘酷的資本家形象”,那又怎么樣呢?我們從中又可以讀到什么?在這個問題上我引入了福勒的《小說面面觀》中“圓形人物”和“扁平人物”的概念,即人物性格是豐富的甚至多面的,鑒賞作品不能滿足于區別“好人”和“壞人”。
另外,周樸園明明三十年中對侍萍滿懷思念與愧疚,但為什么一認出侍萍,就表現出那樣一副嘴臉呢?僅僅用“虛偽”一言蔽之是不夠的,那他這樣做的原因什么呢?他是在努力維護著什么。周樸園在劇中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我的家庭,我自認是最圓滿的,最有秩序的;我所教育出來的子女,我也自認是些健全的子弟?!边@其實就告訴了我們,他一向以建立一個“最圓滿、最有秩序的家庭”為已任,在家人面前保持著高大正直威嚴的形象。了解這點,我們不難想象到,一旦當年的侍萍今天又進入他的生活,對他的家庭、事業、名譽、地位等來說,將會造成怎樣致命的影響。所以他一旦認出侍萍后,就只能做出我們所看到的那些事。
這里又出現了另一個問題,周樸園的家庭生活是不幸福的,他與年輕的妻子繁漪連貎合神離都談不上,與自己的兩個兒子,也建立不起正常的父子感情。獨自一人時,他經常深陷孤獨寂寞,只能靠端詳當年侍萍的照片排遣內心的空虛。這樣一個不幸的家庭,周樸園為什么還要苦苦維系呢?我認為:周樸園維護的實際上是他所從屬的那個階層。三十年前他的確愛過侍萍,但為了所屬于的那個封建家庭的利益,他拋棄了她;三十年中他對侍萍抱著的愧疚的感情,是真誠的,但不止是為著生死不明的侍萍,更多的是借此懷念少年時代,就像希臘神話中顧影自憐的水仙,透過回憶他憐惜的是現在空虛寂寞中的自己。少年情懷不過象一面鏡子,照出了現實中更多的不如意,引出了他對不幸生活的自我哀悼。而相認后對侍萍冷酷無情,則是因為作為一名“成功人士”,他不能被他生長的階層所拋棄,不能被原屬于他的名譽、地位、財產等等拋開。它們已經象烙印一樣,深深的刻到周樸園的骨髓里去了,他和他的階級已經化為了一體,他就是這個所謂名門豪族的上流階層,而這個藏污納詬的上流階層也就是他的全部。走到了這一步,周樸園對侍萍種種反復的舉動也就不難解釋了。
從《2012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大綱》中可以看出,基礎寫作題要求考生根據提示進行書面語言表達,要求只能用5個句子清楚、連貫地傳遞信息,表達全部內容。
落實到具體評分標準上有三點寫作要求:句子結構準確,信息內容完整,篇章連貫。
因此,基礎寫作題與往年的書面表達既有很多相似點,也呈現出一些新的特點。
1.寫作內容既被限定又略有開放。
基礎寫作題不同于一般的命題作文,內容已被限定,考生不可以隨意發揮,也不是簡單的句子翻譯、拼湊和堆積,必須使用規定的5個句子來表達題目所給的全部內容,做到句子結構準確,信息內容完整,篇章連貫。但基礎寫作又略有開放,考試在語言表達方式,如對于句子結構的使用,是用倒裝句,名詞性從句等復合句中的高級句型還是簡單句,學生還是可以根據自己平時的積累和具體運用來實踐的。對于信息組織的先后順序考生也都有一定的自主權和決定權。
2.寫作內容具有現實性、生活性。
貼近考生的學習和生活,并集中在考生所熟悉的社會熱點上,如校園生活方面,與學生生活相關的話題---你的偶像,教育體育方面和熱點話題—奧運項目射擊和虎媽戰歌,與學生生活緊密相關的---中小學生近視問題,環境保護方面--政府禁煙,人物介紹。當然,一些熱點的社會問題如健康旅游、自然災害、環境保護、新科技發明興趣愛好等等課本涉及到的話題,都有可能成為重點考查的內容。
二、學生問題分析與總結。
1.眼高手低,基礎不扎實。
雖然筆者是在重點高中任教,可是筆者發現大部分學生的基礎扎實性還有待加強,比如基礎詞的拼寫記憶不牢固,如explanation,beneficial,repetition,changeable,expansion,出生的過去式born等基礎詞在寫作中還是會經常寫錯,寫成borned等一些常見的要求掌握的詞的表達總是會造出很多不同的'詞,或者漏掉等,再如花了多少時間做某事這個表達,從初中就開始學起,可是很多學生還會表達成很中式的英語如usemytimedoing這種chinglish的低級錯誤,甚至無法正確運用spend,take,cost等相關的基礎表達,導致造出很多好笑的句子,歸根結底,還是說明學生掌握的基礎知識不牢的緣故。
主謂一致問題不明確。
2.時態運用不恰當或者誤用、混用。
ingredientsinside.這些倒裝句的運用,固定的好句式的運用,對學生無形中都有很好的輸入。
4.建立學生作文的成長和評價檔案。
將學生每次寫的作文和范文都歸類整理好,等積累到一定量,并批閱到一定量的時候,幫助學生一起分析作文中普遍出現的問題,點撥難點,徹底解決學生反復出現的問題。
四、結束語。
學生的高分作文,非一日之功。一定是學生長期的語言積累下來的結果。學生的問題具有反復性,那我們作為學生的引路人,要讓學生變被動為主動,讓學生在反復性犯錯中,反復積累,反復糾正,將背誦與語言積累看作一體,長期堅持不懈,成為一種學習習慣,讓學生在語言環境中學會字、詞、短語和句子的充分運用,在夯實基礎的前提,學會靈活變通,以不變應萬變。
從《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大綱》中可以看出,基礎寫作題要求考生根據提示進行書面語言表達,要求只能用5個句子清楚、連貫地傳遞信息,表達全部內容。
落實到具體評分標準上有三點寫作要求:句子結構準確,信息內容完整,篇章連貫。
因此,基礎寫作題與往年的書面表達既有很多相似點,也呈現出一些新的特點。
1.寫作內容既被限定又略有開放。
基礎寫作題不同于一般的命題作文,內容已被限定,考生不可以隨意發揮,也不是簡單的句子翻譯、拼湊和堆積,必須使用規定的5個句子來表達題目所給的全部內容,做到句子結構準確,信息內容完整,篇章連貫。但基礎寫作又略有開放,考試在語言表達方式,如對于句子結構的使用,是用倒裝句,名詞性從句等復合句中的高級句型還是簡單句,學生還是可以根據自己平時的積累和具體運用來實踐的。對于信息組織的先后順序考生也都有一定的自主權和決定權。
2.寫作內容具有現實性、生活性。
貼近考生的學習和生活,并集中在考生所熟悉的社會熱點上,如校園生活方面,與學生生活相關的話題---你的偶像,教育體育方面和熱點話題—奧運項目射擊和虎媽戰歌,與學生生活緊密相關的---中小學生近視問題,環境保護方面--政府禁煙,人物介紹。當然,一些熱點的社會問題如健康旅游、自然災害、環境保護、新科技發明興趣愛好等等課本涉及到的話題,都有可能成為重點考查的內容。
二、學生問題分析與總結。
1.眼高手低,基礎不扎實。
雖然筆者是在重點高中任教,可是筆者發現大部分學生的基礎扎實性還有待加強,比如基礎詞的拼寫記憶不牢固,如explanation,beneficial,repetition,changeable,expansion,出生的過去式born等基礎詞在寫作中還是會經常寫錯,寫成borned等一些常見的要求掌握的詞的表達總是會造出很多不同的'詞,或者漏掉等,再如花了多少時間做某事這個表達,從初中就開始學起,可是很多學生還會表達成很中式的英語如usemytimedoing這種chinglish的低級錯誤,甚至無法正確運用spend,take,cost等相關的基礎表達,導致造出很多好笑的句子,歸根結底,還是說明學生掌握的基礎知識不牢的緣故。
主謂一致問題不明確。
2.時態運用不恰當或者誤用、混用。
ingredientsinside.這些倒裝句的運用,固定的好句式的運用,對學生無形中都有很好的輸入。
4.建立學生作文的成長和評價檔案。
將學生每次寫的作文和范文都歸類整理好,等積累到一定量,并批閱到一定量的時候,幫助學生一起分析作文中普遍出現的問題,點撥難點,徹底解決學生反復出現的問題。
四、結束語。
學生的高分作文,非一日之功。一定是學生長期的語言積累下來的結果。學生的問題具有反復性,那我們作為學生的引路人,要讓學生變被動為主動,讓學生在反復性犯錯中,反復積累,反復糾正,將背誦與語言積累看作一體,長期堅持不懈,成為一種學習習慣,讓學生在語言環境中學會字、詞、短語和句子的充分運用,在夯實基礎的前提,學會靈活變通,以不變應萬變。
英語寫作能力的培養和考查是語言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吨袑W英語教學大綱》指出:“寫是書面表達和傳遞信息的交際能力。培養初步寫的能力,是英語教學日的之一?!彪S著高考制度的改革,寫作考查分值也在逐年上升,但是事實是,寫作是考生的薄弱環節,也是區分度最大的題目。
一、高中英語學生寫作能力現狀分析。
進入高中階段后,在高考的壓力下,課業日益繁重。學生面臨學習方面的轉變,對高中英語教學來說,從整體來看,大部分學生對寫作有畏難情緒,訓練習作的質量也較低,甚至有一部分學生提筆無話可說或一寫就錯。
從大量高考試卷和學生習作中不難發現,高中英語在書面表達題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語法基本功不牢,對簡單句的五種基本句型沒把握好,句子結構五花八門。
(2)漢語式英語嚴重,對英語表達方法不熟悉,作文句式不正確,
一、導入:
同學們,今天早晨我一走進咱們云陽中學,滿眼都是綠色,這種郁郁蔥蔥的顏色讓我感到心曠神怡,我不禁想起了賀知章的《詠柳》,同學們能背嗎:“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焙美?,非常好,咱們中國古詩詞中描寫綠的句子還有很多,哪位同學能為我們背幾句啊?(備注)。
1、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憶江南(白居易)。
2、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泊船瓜洲(王安石)。
3、兩只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唐.杜甫.絕句。
4、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宋.李清照.如夢令。
綠色,不僅在視覺上讓人覺得清新,而且在心理上也給人帶來希望和生機。今天就讓我們學習一篇關于綠的散文——《囚綠記》。
二、品囚綠之味。
(一)解題。
1、本文題為“囚綠記”,這里的“綠”是指什么?“囚綠”是怎么回事?
明確:綠是窗前的一株常春藤;“囚綠”是作者把常春藤的兩條柔枝從窗子的破洞中牽進房間,叫它垂在自己的書桌上,以便時時欣賞。(“囚綠”意思就是把綠色囚禁起來);“囚綠記”告訴我們這篇文章的文體屬于——記敘性的散文。
2、用一句話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明確:作者敘述自己在北京寓所將窗前的常春藤“囚禁”起來的事。
3、小結:從這里可以看出,標題是一篇文章的眼睛,它是文體、文章的大概內容。比如我們以前學過的——……題目是一篇文章的靈魂,由題入文是很有用的讀書方法。但是,要想對文章理解得深刻,光憑題目行嗎?還是要回到文章中,借助語言文字的信息進行分析和思考。
(二)思路。
1、文中哪幾段寫囚綠的?囚綠之前,之后寫了什么?
提示:圈劃關鍵句(即那些寫行動的句子),理清全篇的思路,如能像“囚綠”那樣用動賓結構的兩個字概括更好。
【我們的方法】閱讀記敘性散文,首先要了解文章對事件前因后果的敘述過程,抓住文章的關鍵句子,在此基礎之上理清文章的結構,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所謂關鍵句,即文中表達作者思想情感、哲理思考的句子或體現行文脈絡的句子。
(1)尋(遇、得)綠(1—4段)。
從窗戶寫起,交代綠的由來,其實是在綠枝條出現之前交代一下背景。這背景是很寒傖的,但有了綠枝條,就頓然有了生氣和活力。
(2)觀(賞)綠(5—7段)。
開始對綠枝條直接描寫?!拔姨焯焱翱诔4禾俚纳L”:伸須、攀緣、舒葉、凋謝。這一部分是以寫心理活動為主,所謂“觀”的對象和“觀”的行為倒成為其次,成為抒情的依托。
(“我懷念著綠色把我的心等焦了?!薄敖埂弊掷斫?。)。
(3)囚綠(8—12段)。
這是文章的主體,與文章標題呼應,寫出了綠枝條生命變化的五個階段:引綠入室——發現生的歡喜——綠條執意向外——綠條漸瘦漸弱——打算放綠出“牢”。囚綠至此結束,情感回到原來的喜綠狀態。
(4)放(釋)綠(13段)。
“盧溝橋事件發生了”是文章背景,既是作者活動的背景,也是綠枝生存的背景。對綠枝條的關心和照看突然暫停,變成求生的謀劃。最后“珍重地開釋了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綠枝條獲得新生。
(5)懷(念、憶)綠(14段)。
一年后仍舊懷念“圓窗和綠友”,設想再度見面時的情景。
板書:文章思路:尋綠——觀綠——囚綠——放綠——懷綠。
2、小結:文章自始至終緊扣一個“綠”字,尋綠——觀綠——囚綠——放綠——懷綠,每一個意念與行動都體現著作者對綠的愛,每一步都有感情的深化。一浪又一浪地把愛綠色生命的心潮向前推進。
三、賞囚綠之韻。
1、我們在朗讀時,都被作者對綠的摯愛感動了,作者為什么對綠——一株常春藤這么愛呢?在作者眼中,所囚之綠有著怎樣的特點呢?請同學們再默讀課文,思考這個問題,圈劃有關詞、短語、句子,作些批注。
(1)美。
“伸開柔軟的卷須”“舒開折疊著的嫩葉”,下雨時帶著“淅瀝的聲音,婆娑的擺舞”;。
(2)它是青春、愛和幸福的象征。
(3)它是柔弱的。
(4)它是倔強的、堅貞的。
“它的尖端總是朝著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細葉,一莖卷須,都朝原來的方向。植物是多固執啊!”它是“永不屈服黑暗的囚人”。
2、小結:
從作者的體驗思考中,我們感悟了作者為什么那么愛綠,那就是——它是美的,柔弱的,倔強的、堅貞的,它是青春、愛和幸福的象征。因為綠蓬勃向上,充滿生機;因為綠永遠向著陽光,固執,堅持已見;因為綠使處于孤獨、寂寞、苦悶中的作者以精神的激勵,所以,他深深地愛綠——一株常春藤。
四、悟囚綠之魂:
1、提示:請你找出文中能體現本文時代背景的語句,聯系作者生平,談談你的理解。
明確:寫作時代背景——“盧溝橋事件發生了……”
作者簡介:陸蠡(1908~1942)現代散文家、翻譯家,抗日烈士。散文集有《海星》《竹刀》《囚綠記》等,其特點是從瑣細的生活情節中,挖掘耐人尋味的人生哲理,文筆凝練、質樸、蘊藉而秀美。譯著有《羅亭》《魯賓遜漂流記》等。他也曾寫過許多短篇小說,給人感覺總是“渴望著,更有生命,更有力量,更有希望和鼓舞”。
陸蠡是一位對生活極為嚴肅認真的老實人。1942年4月,陸蠡工作的上海文化生活社被抄,為了追回書刊,他親自去巡捕房交涉,結果被引渡到日本憲兵部,屢遭酷刑,年僅34歲的他吐血而亡。據說日敵問他贊不贊成偽府,他回答不贊成。問他對于大東亞的看法,他認為一定失敗。正是這種民族的骨氣,堅定的信念,使他的散文貯滿著一種積極樂觀的情緒。李健吾在《陸蠡的散文》一文中說:“生命真純,節奏美好。陸蠡的成就得力于他的璞石一般的心?!?/p>
主題一:個人境遇的隱喻,民族命運的象征。
“囚綠”既是作者個人境遇的隱喻,更是民族命運的象征。盧溝橋事變發生后,使讀者聯想到祖國山河的淪落,體味到被囚系的而枯萎、卻固執的朝著窗外陽光的常春藤,便是我們堅忍不拔的民族象征,包含著作者對民族的光明前景的信仰。同時,這常春藤也象征作者本人向往光明、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和高尚品格。這種寫作方法就是我們常說的托物言志。
2、提示:難道這僅僅是文章的主旨嗎?作者說:“魔念在我心中生長了?!边@是怎樣一種魔念?你有過嗎?談談你的經歷和感受。
1、學習《浣溪沙》。
2、引導學生理解詩詞的思想內容及主旨,能準確流暢地背誦。
教學過程。
一、導入,學習古詩。
二、學習《浣溪沙》。
1、簡介作者并解題。
——杜牧(803-852)唐代詩人。字牧之,京兆萬年人。太和進士,和李商隱并稱“小李杜”。赤壁是東漢末年周瑜大敗曹操的地方,但杜牧所詠赤壁并非此處,而是湖北黃岡的赤鼻磯,所以說此詩雖為詠史詩,其實也是借題發揮。
2、《赤壁》開頭為什么從一把不起眼的折戟寫起,這樣寫有何作用?
——與古代戰爭聯系起來,很自然的引起后文對歷史的詠嘆。但是,這兩句的作用主要不在于作為詩的引導,它本身也蘊涵著強烈的意念活動。沙里沉埋著鐵戟,點出此地曾有過歷史風云。折戟沉沙而仍未銷蝕,又暗寓歲月流逝而物存人非之慨。凡是在歷史上留下蹤跡地人物、事件,常會被無情地時光銷蝕掉,也易從人們的記憶中消逝,就像這鐵戟一樣沉淪埋沒,但又常因偶然的機會被人記起,或引起懷念,或勾起深思。正由于發現了這片折戟,使詩人心緒無法平靜,因此他要磨洗并辨認一番,發現原來是“前朝”——三國赤壁之戰時的遺物。因此,“認前朝”又進一步勃發了作者浮想聯翩的思緒,為后二句論史抒懷做了鋪墊。
教學方法。
誦讀法。反復吟誦,讓優美的詞句引導學生進入詞的意境,細細品味詞中蘊含的思想感情。
問答法。在梳理詞作時,教師相機提出問題讓學生解答,在問答中品析詞作內容。
討論法。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對詞蘊含的思想感情,讓師生共同討論得出結論。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
“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時”。江水的東流不返,正如人的青春年華只有一次一樣,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曾使古今無數人為之悲嘆。那么,蘇軾又是以怎樣的精神狀態來面對生活中的變故呢?讓我們隨著蘇軾的筆觸一起走進《浣溪沙》去尋找答案。
二、走進作者,感受其創作沖動。
1、作者。
詳見《記承天寺夜游》。
2、感受創作沖動。
元豐五年(1082)三月,詞人謫居黃州期間作的一首游記詞?!盀跖_詩案”后,蘇軾被貶黃州,在城東一個叫東坡的地方墾荒耕種,自號東坡居士,物質生活也比較艱苦。但他能抱著“但令人飽我愁無”的態度,不計較個人的得失,這首《浣溪沙》就表現出了他對人生抱著樂觀的態度,沒有因為仕途受挫而消極沉淪。
3、解題。
“浣溪沙”,詞牌名,唐教坊曲名,后用為詞調?!吧场被蜃鳌凹啞?。相傳是由西施浣紗的故事而得名,此調有平仄兩體,分上下兩闋。
三、難解詞句。
參見課本注釋。
補充:
浸溪:浸在溪水中。子規:布谷鳥,又稱“杜鵑”。
四、鑒賞。
游蘄水清泉寺,寺臨蘭溪,溪水西流。
詞前小序,點明寫作詞的緣由。
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蕭蕭暮雨子規啼。
上闋:
“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边@兩句既點出游清泉寺的時令,也點明了蘭溪之名的由來?!笆捠捘河曜右幪洹奔日諔饲懊鎸ο?、沙路的描寫,又烘托了一種凄冷的環境。
提問:上闋寫景,描繪了哪三幅畫面?這些畫面渲染出一派怎樣的春景?
明確:描繪了溪邊蘭草、松間沙路、雨中杜鵑三幅畫面。蘭花發出了短短的嫩芽,浸在漲滿了水的小溪里,松林間一塵不染的沙路,黃昏時瀟瀟細雨聲中杜鵑在啼叫,渲染出一派爽人耳目、沁人心脾、優美潔凈的春景,又帶有作者當時絲絲落寞之情。
上闋寫暮春三月游清泉寺所見之幽雅的風光和環境。
1、感受不同階段的愛。
2、父愛與母愛的比較。
3、區分“我愛你,因為我需要你”和“我需要你,因為我愛你”。
過程與方法。
1、比較法,通過對父愛與母愛的比較,重新審視愛。
2、問題探究法,以時間和邏輯順序分析“愛是一種能力?!?/p>
3、討論法,聯系自身,感悟生活,獲得愛的真諦。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引導學生把對“愛”的認識由感性層面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并且形成健康而成熟的心靈。
2、享受愛的同時,試著學會付出和努力,更好地熱愛生活。
教學重點及難點:
(1)引導學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品味關鍵語句,并進而深入理解文章的內涵。
(2)引導學生對“愛”的認識由感性的上升到理性的高度。
教學方法。
1.勾畫圈點法:在瀏覽課文的過程中,學會尋找關鍵句子。
2.討論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合作學習,探究交流。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一):
冰心的小詩里說:“母親啊!天上的風雨來了,鳥兒躲在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風雨來了,我只躲到你的懷里?!备桧灹四笎鄣膫ゴ?。有人說:父愛如山.而好父母除了提供給孩子一個遮風避雨的溫暖巢穴,同時也給他們一雙能夠展翅高飛的羽翼??梢?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父母之愛,溫暖而執著。當然,這是我們對父母之愛的感性認識,那么,又如何理性的看待父母之愛在我們成長之路上的作用呢?請看美國心理學家弗羅姆的《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一文。
導入課文(二):
北京師范大學教授于丹曾說過這樣一句話:“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愛都是以聚合為目的,只有一種愛是以分離為目的,那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父母真正成功的愛,就是讓孩子作為一個獨立的生命個體從你的生命中分離出去。這種分離越早,你就越成功?!蹦敲?,如何來理解這句話的真正含義呢?今天我們就通過對《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這篇選文的解析來體會其中的涵義。
二、整體閱讀,感知課文,明確文章的思路。
(小組討論后代表發言,教師歸納)。
明確:概括地講,這篇文章談了“愛”。具體如下:
(一)一個人的愛的能力發展。(1—3)。
(二)愛的對象的發展及原因。(4—8)。
(三)探討了人的靈魂健康和達到成熟的基礎就是父愛與母愛的綜合的問題。(9—10)。
三、細節探究。
教師提出一系列問題,讓學生小組討論并解決問題。
1.人在生長過程中各個階段的情感變化特征表。
2.母愛父愛的優點與缺點。
3、母愛父愛有何本質的區別?
4、母愛與父愛的作用是什么?
5、一個成熟的人需要怎樣的愛?
師生互動解決問題。
1、生活中常常見到這樣的場景:父母一旦不能滿足孩子的要求,孩子的愉悅感就馬上消失,大哭大鬧,完全將自己的滿足快樂建立在別人是否能滿足自己需要的基礎上。我想大家小時候肯定都遇到過,叔叔阿姨總會問你在爸爸媽媽和爺爺奶奶之間你更喜歡誰。這時候你的判斷標準是什么呢?就是誰在那一段時間里經常滿足你的要求,誰更寵著你,你就更喜歡誰。
這就是費羅姆所說的不成熟,幼稚的愛—“我愛,因為我被人愛”“我愛你,因為我需要你”。
那么,在人的成長過程中,各個階段的情感變化是怎么樣的呢?5分鐘時間,迅速閱讀全文,找出相關信息補充下列表格。
年齡段特征。
剛出生階段。
8歲以下。
8~10歲。
少年時期。
成熟時期。
(小組代表發言后,教師歸納)。
明確:
年齡段特征。
剛出生無被愛的意識。
8歲以下有被愛的意識。
8-10歲用努力去喚起愛。
少年期感受到愛喚起愛的力量。
成熟期我需要你,因為我愛你。
2、我們來看,文題是《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也就包括了“父愛母愛、孩子的愛”,那么,父母的愛是怎樣的呢?在作者看來,父母的愛有何優點又有何缺點?(小組代表發言后,教師歸納)。
明確:
優點:世界上最偉大的,是每個人內心深處最渴求的。
母愛。
缺點:不能用努力去換取,而且根本無法用努力贏得。
優點:可以通過努力獲得,可受自己的控制和支配。
父愛。
缺點:必須靠努力才能得到,在辜負其期望的情況下,可能會失去。
3、“我愛,因為我被人愛”“我被人愛,因為我愛人”這兩種感情有何本質的區別?(小組代表發言后,教師歸納)。
明確:前一種是不成熟的愛,只懂得接受,并且因此使自己看起來弱小、孤立無援,處于被動的狀態。比如哭鬧。
后一種則是通過努力去贏得愛、創造愛,變得有力量而且成熟,處于主動地位。
由此可知,愛不是一種與生俱來的,有一個逐步發展的過程:無愛——被愛——有愛——創造愛。
4、母愛與父愛的作用是什么?
(小組代表發言后,教師歸納)。
明確:母愛給孩子生活上的安全感溫和獨立。
父愛給孩子信心指導孩子生活理智自信。
因此,父母不僅給了孩子愛,他們還使孩子在愛中成長,又學會去愛別人,這是一個理性的、圓形的過程。
5、一個成熟的人需要怎樣的愛?
聯系全文,深入思考,圈點勾畫,概括要求全面、具體。明確一個健康成熟的靈魂要達到的高度。
明確:
一個成熟的人最終能達到他既是自己的母親(獨立溫和),又是自己的父親(理智自信)的高度。成熟的人使自己同母親和父親的外部形象脫離,卻在內心建立起這兩個形象。一個成熟的人需要母愛與父愛的結合,既要發展母親的良知,又要發展父親的良知。也就是有母親的愛的祝福,又要有父親的愛的原則。
故母愛與父愛這兩種不同類型的愛在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是互補的,缺一不可的。人從同母親的緊密關系發展到同父親的緊密關系,最后達到綜合,這就是人的靈魂健康和達到成熟的基礎。
四、延伸拓展:
請同學們圍繞這些問題,課后寫一篇反思作文。
——關于《邊城(節選)》教學的思考。
德興銅礦中學唐寶元。
案例背景:本文是對一節語文課的教學藝術的思考,認為教學藝術不是孤立的教授一節課,而應著眼語文教學的系統,把每一節課都放到語文教學的大系統中,根據課文的內在和外在的聯系去思考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環節。
關鍵詞:教學藝術教學方法教學系統。
案例描述:在進行《邊城(節選)》的教學講授時,我又像以往那樣在大事渲染了邊城中的人物美、人性美、環境美和風俗美之后,正認為將大功告成時,一個學生突然發問:“老師,為什么這么美的桃花源竟然會以悲劇結尾???”我也一時猝不及防,被問倒了。于是,只好老老實實地對學生們說:“這個問題還有待老師進一步思考?!?/p>
這個問題,一直處在糾結之中,沒有得到非常合理的解釋。
案例分析:直到講授《祝?!窌r,我眼前一亮,把這兩篇課文進行比較閱讀就可以發現它們盡管各自代表了兩類不同的文化的不同思考與選擇,并寄寓了不同的審美理想,但最終走到了一起,真可謂殊途同歸,它們都是悲劇。
在翻閱對比比較他們的背景資料中,我進一步肯定了自己的推測:魯迅對社會的觀察與思考,對人性靈魂的拷問,全是從醫生的角度來看的。所以,他的作品多是病態的社會,病態的人物。而沈從文雖然從小歷盡苦難,可是他的故鄉,他的童年,他在湘西鳳凰度過的童年在丑陋的大都市中越發顯得清純和美麗。因此,他的作品多是淳樸的小鎮,清新的形象,看不出丑惡和殘忍。
在這番比較之后,我對《邊城(節選)》的教學有了新的教學思路。于是,我對我原有的教案作了如下調整。
教學目標除了走進作者構筑的善與美的理想世界,體會人性之美,最主要是讓學生了解沈從文所要傳達的美的背后那深沉的悲。
教學過程除了介紹沈從文還加入簡介魯迅,讓同時代的他們放在一起進行了對比,得出了他們不同的美學風格,不同的思考與選擇。在復述了邊城情節之后,翠翠心中的凄涼——翠翠的父親、母親——翠翠的夢——爺爺上城——爺孫談“唱歌”——翠翠愛聽“歌”的小說結構之后,加入一些比較探究的問題:
1、《邊城(節選)》與《祝?!啡宋镏容^:翠翠、爺爺都是作者人性美的理想化身。祥林嫂是被生活折磨而麻木空虛的被吃者,魯鎮中的各色吃人者。
2、《邊城(節選)》與《祝?!翻h境之比較:邊城所展示出的鄉村風俗自然美。一個充滿了新年祝福氣息實則卻冷漠無比的魯鎮。
3、《邊城(節選)》與《祝?!方Y局之比較:美麗清純的翠翠永遠地守候著那個未知的未來,結局凄清悲惋。勤勞善良的祥林嫂孤寂地在新年的祝福中死去。哪怕是在牧歌式的化外之境中也終難逃離現實的網羅。
最后引出,化外之境的夢幻與遙遠和現實的無奈與悲涼的主旨。
通過比較教學可以將有可比性的課文內容進行相互比照,以突顯各自或其一的特質,比較是把一些事物的個性屬性加以分析整理,然后在頭腦中確定事物的異同的思維過程。通過比較,可以更清晰地了解事物的本質。同樣,課堂上教會學生運用比較的方法去掌握知識,不公可以幫助學生消除知識的混淆和斷層現象,幫助他們了解知識間的層次性和聯系性,而且對訓練學生思維的發展、智力的發展也有著重要的作用。
結構合理的整體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的相加總和。如果,我們把有某種聯系的課文內容合理有機地放到一起進行比較教學,定然能完成新課程向我們提出的要求。
我想身為傳道授業解惑的語文教師不應該滿足于孤立地教授一節節語文課,而應把這些課放在整個語文的教學系統中,進行一些比較對照的教學模式,一定會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米洛斯的維納斯》一文,是日本作家清岡卓行用散文的筆法寫就的一篇藝術評論,談的是米洛斯的維納斯因偶然缺損雙臂而意外獲得了非凡的美學價值,觀點建筑在哲學,文藝美學的基礎上,表述又極具概括性,因而內涵深蘊。
教學目標:
1、整體把握文意,理解作者對殘缺與完美的感悟。
2、深入探討重要語句,體會句子含義。
3、虛實相生無中生有的藝術辯證法。
教學課時:1課時。
一、導入。
在巴黎的中部,有一座著名的宮殿,它的名字叫盧浮宮。有這里薈萃著無數人類文化瑰寶。其中以盧浮宮三寶最為引人注目。蒙娜麗莎以其神秘的微笑而有了永遠的魅力,還有張開翅膀奏響海戰凱歌的勝利女神,只是她的頭顱已經失去,還有就是米洛斯的維納斯。
不知道是歲月的流失或者是一次意外使她殘缺了雙臂。而事實上米洛斯的維納斯共有兩尊,可是耐人尋味的卻是,雙臂完好的維納斯默默無聞,可是斷了雙臂的維納斯卻漂洋過海,穿越了久遠久遠的時代而大放異彩。
二、引導學生發現問題。
1.教師引導:日本作家清岡卓行認為:對維納斯而言,無情的歷史,偶然的毀壞,恰恰成全了維納斯,使她成為了人類藝術寶庫中不可或得的珍品。這是一個很大膽、很特別的觀點。作者這個看法的建立基礎是什么?作者在文中對這個觀點的完整表述是怎樣的?請同學們閱讀課文思考。
2.學生默讀全文,思考上述問題。
3.學生默讀完畢,找到答案,回答:作者是以藝術的名義反對對維納斯所進行的任何復原工作的,他認為維納斯她為了如此的秀麗迷人,必須失去雙臂。
4.教師引導:她為了如此的秀麗迷人,必須失去雙臂。這是作者的根本思想,也是本文的中心。不知大家讀著這句話時,心中有沒有產生疑問。
三、引導學生研究探討問題。
1.教師引導:課文其實就是緊緊圍繞著這兩個問題展開的,除了我們已經看過的一、二、五段外,三、四段是在談論第一個問題的,六、七段則是談論第二個問題。下面請同學們默讀這四個段落快速找出你認為與這些問題有關的語句。
2.學生快速瀏覽,劃出語句。然后回答。
3.根據學生的疑難語句,組織學生分組討論:
4.學生討論完畢,每組派代表發言。
四、教師小結。
聽了同學們對斷臂維納斯藝術的分析,我倒突然有了許多感悟,說出來給大家聽聽,一是對于藝術創作而言,形體的殘缺不等于藝術的殘缺,有時恰恰相反,形體的殘缺會鑄就藝術的完整二是藝術創作貴在給人留下想象的空間,在藝術創作中舍去一些東西,但能讓欣賞者得到更廣闊的想象空間,讓一件藝術品獲得更久遠的生命力。這也就是藝術上以無勝有、以少勝多的原則。
五、擴展訓練:
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哪些人或事物(可具體也可抽象),他們正是為了因為殘缺而完美,因不完整、不圓滿而更有價值。
例1:作為一部偉大的作品,《紅樓夢》有兩度殘缺,一是后四十回的失落。二是結局,寶玉披著大紅氅子,在茫茫的雪地里踽踽獨行,不知去向何處,只能看到走向一片蒼茫。這個結局是殘缺的,它打破了花好月圓,有情人終成眷屬的大團圓結局,但正是這種殘缺才使它具有了震撼人心的藝術魅力。
例2:詩歌是殘缺的,它正是因為空白而帶給了讀者多種解讀的可能性,而正因如此,才讓它成了文學殿堂的一朵奇葩。如:《陌上?!分袑α_敷的刻畫。
六、小結。
人生是殘缺的,總有一些無法彌補的缺憾。但正是因為有了痛苦的加入,人生才更加豐富多彩。真正經歷傷痛的人,才算出真正活過。黛玉的美在于她沒沒能實現的刻骨銘心的愛情,三毛的美在于她歷盡滄桑后即一剎那的明徹與超脫,梵高的美在于用金黃的刀子讓他在光明中不停感到巨痛,貝多芬的美則是在失聰后用黑白鍵撞擊出生命的悲壯文章。如果說生活中的殘缺讓平凡者泄漏出生命的光點,那么這些優秀的靈魄則如銀色的禮花,開滿了我們頭頂的天空,讓人雀躍與敬仰。人間沒有完美,完美是一個方向而不是一個地方。但也許正因為如此,才點燃了人們探索追求的激情。所以面對人生中的不如意,我們應有一顆平常心去面對,蘇軾詞云: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其實當我們學會正確對待殘缺時,我們就會發現,月圓是畫,月缺是詩。
板書設計:
殘缺+聯想=完美。
虛實相生。
參考資料:
米洛斯的維納斯的發現。
《米洛斯的阿芙洛蒂忒》俗稱《米洛斯的維納斯》、《斷臂的維納斯》、《維納斯像》等,大理石雕像,高204厘米。
在希臘化時期,表現女性人體美的雕塑日漸增多,對愛與美之神阿芙洛蒂忒,也就是維納斯的歌頌更是層出不窮,其中最為著名雕像的就是這尊《米洛斯的阿芙洛蒂忒》,并已經成為贊頌女性人體美的代名詞。
1820年2月,在愛琴海的米羅斯島上,一個農夫在一座古墓旁整地時挖掘到一尊女性雕像。她分成上、下兩截,并與刻著名字的臺座、拿著蘋果的手腕以及其它斷片等等一道,散落在附近的田地下。已懂得這是值錢的東西的農夫,立刻將它們埋原,并報告了在島上的法國領事。領事稍付定金,即通知當時設在君士坦丁堡的法國大使。幾乎與此同時,在愛琴海搞測量的一位法國海軍士官,名叫鳩爾丟孟都爾維爾對此表示了更大的關注。這是一位希臘藝術的愛好者,當他看過這些雕像的塊片以后,認為它們是一個整體,并第一個斷定這就是維納斯的雕像。于是立刻告訴農夫,法國決定把她買下,要他不必再到處聲張了。隨即趕到君士坦丁堡,向大使命陳詳情,促使大使下了決心并派專人前去交易。不料島上的長老出于本島的利益而中途插手,開會議決命農夫將雕像賣給在土耳其任職的一位希臘大官,當法國人趕到島上時已經是雕像裝船的關頭了。見此情景,他們幾乎要動武,命令法國船艦隨時準備行動。頓時,愛琴海上戰云密布。恰巧,一場暴風而解了圍。它推遲了土耳其船只的起航,為法國使者爭得了斡旋的時機,他們軟硬兼施,把雕像終于轉到了法國船上。后來又給島上贈送金錢,從而取得了島上放棄雕像的誓約書。雕像順利運抵巴黎,由于種種政治、人事方面的原因,一直推至1821年3月2日,國王路易十八才正式接受獻禮。從這一天開始,她便成為法國國家財產。當時的登記名稱是在希臘群島中的米羅所發現的維納斯像,并被陳列于羅浮宮特辟的專門展室中。
法國獲得這尊雕像時,全國一片沸騰,人們視之為國寶,并被尊稱為盧浮宮的鎮館之寶。她一直為世界上所有熱愛藝術和美的人們所景仰,他們都以能親眼目睹這尊古希臘最偉大的藝術奇跡為人生一大幸事。
2、關于維納斯的文化背景。
維納斯是羅馬神話中的愛與美神,也是象征豐饒多產的女神。古希臘神話中稱為阿佛洛狄忒。傳說她在大海的泡沫中誕生,在三位時光女神和三位美惠女神的陪伴下,來到奧林匹斯山,眾神被其美麗容貌所吸引,紛紛向她求愛。宙斯在遭其拒絕后,遂把她嫁給了丑陋而瘸腿的火神赫斐斯塔司,但她卻愛上了戰神阿瑞斯,并生下小愛神厄洛斯。后曾幫助特洛伊王子帕里斯拐走斯巴達國王墨涅拉俄的妻子、全希臘最美的女人海倫。引起希臘人遠征特洛伊的十年戰爭?!睹茁逅沟木S納斯》是舉世聞名的古希臘后期的雕塑杰作。
3、米洛斯的維納斯的藝術魅力。
從雕像被發現的第一天起,就被公認為是迄今為止希臘女性雕像中最美的一尊。多少年來,人們對她傾注了不計其數的贊美和歌頌。愛神的身材端莊秀麗,肌膚豐腴,美麗的橢圓型面龐,希臘式挺直的鼻梁,平坦的前額和豐滿的下巴,平靜的面容,流露出希臘雕塑藝術鼎盛時期沿襲下來的理想化傳統。她那微微扭轉的姿勢,使半裸的身體構成了一個十分和諧而優美的螺旋型上升體態,富有音樂的韻律感,充滿了巨大的魅力。作品中女神的腿被富有表現力的衣褶所覆蓋,僅露出腳趾,顯得厚重穩定,更襯托出了上身的秀美。她的表情和身姿是那樣的莊嚴崇高而端莊,象一座紀念碑;她又是那樣優美,流露出最抒情的女性柔美和嫵媚。人們似乎可以感到,女神的心情非常平靜,沒有半點的嬌艷和羞怯,只有純潔與典雅。她的嘴角上略帶笑容,卻含而不露,給人以矜持而富有智慧的感覺。尤其令人驚奇的是她的雙臂,雖然已經殘斷,但那雕刻得栩栩如生的身軀,仍然給人以渾然完美之感,以至于后世的雕刻家們在競相制作復原雙臂的復制品后,都為有一種畫蛇添足感覺而嘆息。正是這殘缺的斷臂似乎更能誘發出人們的美好想象,增強了人們的欣賞趣味。雕像沒有追求纖小細膩,而是采用了簡潔的藝術處理手法,體現了人體的青春、美和內心所蘊含的美德。整尊雕像無論從任何角度欣賞,都能發現某種統一而獨特的美。這種美不再是希臘大部分女性雕像中所表現的感官美,而是一種古典主義的理想美,充滿了無限的詩意,在她面前,幾乎一切人體的藝術作品都顯得黯然失色。
整個雕像的比例也是十分耐人尋味的。它接近于利西普斯所追求的那種人體美比例,而且,雕像的各部分比例幾乎都蘊含著黃金分割的美學秘密。這正是古人對于人體美的贊頌和肯定,為后世的藝術樹立了不朽的典范。
師:請同學們先欣賞一段視頻。(播放經過編輯的《江南煙雨琵琶行》視頻及解說詞)。
師:視頻中提到的詩人是誰?
生:白居易。
師:白居易是怎樣一位詩人?
生: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唐代現實主義大詩人。
師:不僅如此,白居易還是一位富有同情心、悲憫心的詩人。他在《長恨歌》一詩中既諷刺了唐玄宗重色誤國,又表達了對玄宗思念楊玉環的同情,他說“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他在《賣炭翁》一詩中講賣炭翁“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又表達了對下層勞動者的同情與悲憫。那么,白居易由長安被貶到江西九江的潯陽江頭,又對什么人發出了怎樣的慨嘆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白居易的《琵琶行》。(板書課題)。
師:琵琶行的“行”是什么?
生:詩歌的一種體裁。
師:古代詩歌的一種體裁,它是一種以鋪敘記事為主的歌詞。
二、誦讀小序,概括情節。
師:下面請同學們讀一下詩前的小序。
(生讀小序)。
師(糾正個別讀音):詩前小序主要寫了什么內容呢?誰能用簡單的話概括一下?
生:它主要寫了琵琶女的身世。
師:寫身世,也就是介紹了寫《琵琶行》的原因。
三、初讀文本,抓關鍵句。
師:著名的作家、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國文本是讀的學科”。我們首先走進文本,放聲地、自由地來讀一下這首詩,好不好?下面我們自由地放聲來讀。(播放《琵琶行》琵琶曲音樂,學生放聲自由讀。5分鐘左右)。
生:“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師:對,同學們,“淪落”是什么意思呀?
生:落魄失意。
師:對,落魄失意,遭遇坎坷。那么,“淪落人”又是誰呀?
生:指的就是琵琶女和詩人自己。
四、再讀文本,學生質疑。
師:好,那么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誰解淪落人”(板書)。琵琶女的淪落經歷是怎么樣的?咱們首先請一位同學感受一下琵琶女的感情,為我們讀一下琵琶女的身世遭遇,好嗎?你現在就是琵琶女,要把你的感情帶出來。
生(讀第三節):“沉吟放撥插弦中……夢啼妝淚紅闌干?!?/p>
師(請另外一生評價):你覺得她的感情把握怎么樣?
生:我覺得讀得挺好的。這一節主要講琵琶女的身世,詩人對琵琶女應該比較同情,讀的時候讀出了同情的感覺。
生:悲涼。
師:對,悲涼的感情。我們讀詩歌首先是讀準字音,讀清句讀,讀得抑揚頓挫,但更要注意把握詩歌中詩人所蘊涵的感情。剛才同學讀的這一節感情把握得比較到位。
師:就這一節,同學們有什么疑問沒有?把你最想提的問題提出來,我們大家共同討論。(生自由組合,小聲交流,討論質疑)。
師:同學們主要提了兩個問題:一是琵琶女的形象及悲慘命運的原因,一是運用了什么手法來寫她的身世。咱們周圍同學自由組合議一議,由一位同學記錄小組討論要點,兩個問題可以任意選。
(學生自由組合,討論)。
生:我代表我們小組想說第一個問題。前幾句寫她少年的時候,然后還被那個秋娘嫉妒……。
師:秋娘是什么人?
生:秋娘本身就是才華出眾的歌伎,然后還要嫉妒琵琶女,說明琵琶女比秋娘還要才華橫溢。后面寫她“弟走從軍阿姨死”,她的家人,離開的離開,死去的死去,后來她的容顏因為家庭變故和時光流逝變得非常憔悴。當時社會看重你,就是因為你的容貌好而不是有才華。琵琶女的淚既是感傷的淚又是不滿的淚。
生:我覺得琵琶女主要代表中國封建社會女子普遍的悲慘的命運。
生(眾):“門前冷落鞍馬稀?!?/p>
師:這說明什么問題?
生:那個時代就是重色輕才的。
師:重色輕才。那個時代不是看重她的技藝高超,而是看重她的美貌,后來她年老色衰,所以就被拋棄了。所以從這里看出,琵琶女僅僅是一個被侮辱被損害的對象。
師:還有一個問題,琵琶女描繪自己一生的遭遇,是用了什么手法?
生:對比。
師:如果說詳細些,有哪些?
師:過去是京城名伎,現在是——。
生(眾):淪落江湖。
師:過去是少年得意——。
生(眾):現在是老年失意。
師:過去是年輕貌美——。
生(眾):現在是年老色衰。
師:過去是門庭若市——。
生(眾):現在是門可羅雀。
師:過去歡笑——。
生(眾):今日辛酸。
師:除了琵琶女,剛才說,“誰解淪落人”,淪落人一個是指琵琶女,還有一個是指誰呀?
生(眾):白居易。
師:當詩人和琵琶女彼此穿過無數人群,走過無數條路,在這個蕭瑟的秋天,相逢在潯陽江頭船上的時候,他又寫了什么內容呢?我們請一位同學模仿詩人白居易的口吻讀第四節。
(生讀第四節)。
師:好,我們的白居易還得加把勁。我們在讀這一節詩時要讀出什么感情?
生:應該和琵琶女一樣感同身受吧。
師:感同身受,你是從什么地方看出來的?
生:“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師:這里面,詩人的遭遇還有什么詞可以體現出來?
生:“住近湓江地低濕,黃蘆苦竹繞宅生。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的“黃蘆、苦竹、杜鵑、哀猿”。
師:這些意象所傳達出來的正是感傷之情,進行詩歌的欣賞一定要注意意象的象征意義。
師:就這一節,大家最想提出的問題是什么?(生自由組合,討論質疑)。
生:琵琶女的遭遇為什么會引起詩人的強烈共鳴?
生:“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這句話怎么理解?那個“同”字,同在哪里?
生:從詩人的生活經歷上看,他一開始滿腹才華,想一展鴻鵠之志,卻在朝廷中受到排擠,而被貶謫到偏僻的地方;琵琶女本來也是很有才華,但她卻因為年老而無人問津,所以他們的經歷都是從曾經的輝煌到如今的平淡,所以此刻他們的心境都是悲傷的。
生:還有,他們倆都是京城人。
師:從哪里看出來的?
生:前面小序上講的,“問其人,本長安倡女”。
師:對,是來自京城?,F在呢,他們都來到了什么地方?
生:潯陽江頭。
師:這一點也相同。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qitafanwen/4358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