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工作計劃是教師提前規劃和安排學校教學工作的必要手段。教學工作計劃是對教師在一段時間內進行教學活動的安排和規劃,是保證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在制定教學工作計劃之前,教師需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教學要求。以下是一些優秀教師的教學工作計劃分享,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2、掌握本課出現的詞類活用、一詞多義、通假字、古今異義字、特殊句式等。
3、掌握翻譯文言句子的一些方法。
4、能準確概括文章的故事情節。
5、了解作者運用個性化的語言和行動描寫的方法刻畫人物的特點。
一、學習古漢語的常用詞語和特殊句式。
二、正確分析認識項羽、劉邦兩個集團各個人物的性格特點。
辨析疑難語句、準確翻譯文中的句子。
三課時。
導入:下面四副對聯哪一幅是寫司馬遷的?
1)志潔行廉,愛國忠君真氣節;
辭微旨遠,經天緯地大詩篇。
2)翁去八百載,醉鄉猶在;
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3)世上瘡痍,詩中圣哲;
人間疾苦,筆底波瀾。
4)剛直不阿,留得正氣沖霄漢;
幽愁發憤,著成信史照塵寰。
屈原、歐陽修、杜甫、司馬遷。
作者簡介。
魯迅贊譽它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意即它既是史學巨著,又是文學巨著。
明確重點。
時代背景。
秦末,“天下苦秦久矣”,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起義,劉邦、項羽也起兵江東項梁擁立老楚懷王之孫為“楚懷王”,召集諸將結成反秦聯盟,命主力軍劉、項分南北兩部,合力西擊秦軍,并約定“先入關中者王之”
課文疏通。
1、通讀全文(讀準字音,找出通假字,找出成語,通其大意)。
2、串講與翻譯(把握重要的詞語、句式與重點句、難句,同時,要讓學生了解一些古文化常識比如座次、禮節等調動學生積極性,必要時讓他們翻譯句子并找到句中的知識點,)。
知識點歸納。
(可作練習用)。
1.距—拒:距關,毋內諸侯,秦地可盡王也。
2.內—納:距關,毋內諸侯,秦地可盡王也。
3.要—邀:張良出,要項伯。
4.倍—背: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5.蚤—早: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
6.郤—隙: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將軍與臣有郤……。
7.坐—座:置之坐上。
8、不——否。
秋毫不敢有所近(秋毫無犯)。
今者項莊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勞苦而功高如此(勞苦功高)。
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
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1.山東古:指崤山以東地區。
今:指太行山東邊的一個省。
2.非常古:意外的變故。
今:程度副詞,很不一般。
3.河北古:黃河以北地區。
今:黃河北部的一個省。
4.河南古:黃河以南地區。
今:黃河南部的一個省。
5.壽古:敬酒。
今:長壽。
6.細說古:小人的讒言。
今:詳細地講述。
婚姻古:兒女親家。
今:結婚的事或者說因結婚而主生的夫妻親眷關系。
2.交流,29《太陽》第二課時。
板書:離地球遠大得很溫度高
1.作者是如何將這三個特點寫具體的呢?四人小組討論(討論前個人先獨立思考)。
2.交流。
(1)讀句子。
(2)找規律。
這三句話有什么共同點?也就是作者用了什么方法把這三個特點寫具體的呢?(用具體數字)
(3)再讀句子,在數字下面加點。
3.練習說話
(1)看著板書,用上具體數字來說明太陽的三個特點。
(2)交流。
4.小結
5.質疑、解疑。
1.學習總起句(出示)
(1)下面的句子有幾層意思?它們之間是什么關系?再選擇適當的關聯詞語填在在括號里。
太陽( )離我們這么遠,( )它和我們的關系非常密切。
(2)交流
(3)齊讀體會
過渡:那么太陽究竟和我們有什么密切的關系呢
2.讀課文,理清思路
(2)交流并板書:
動植物、人類生活
雨、雪的形成
風的形成
防病治病
1.學習5、6自然段
(1)雨、雪和風的形成與太陽有什么密切的關系呢?
(2)復述第5、6自然段,小學四年級語文教案《29《太陽》第二課時》。
(3)小結
2.學習第7自然段
(1)齊讀
(2)太陽光有殺菌的作用,人們可以利用它防病、治病,但長時間在陽光下暴曬對皮膚會有傷害。所以,我們要合理利用。
1.自由讀。
2.師引讀,理清層次
3.學習正反兩方面說明事物的方法
(1)同桌對讀第2、3句話
思考:作者用什么方法說明太陽與動植物關系的?
(2)交流
(3)仿說練習
a.你還知道太陽與人類有什么關系?
b.出示:按下面句式練習說話
有了太陽……
如果沒有太陽……
c.加個開頭“太陽和我們的關系非常密切”說一段話
1.指名讀
思考:哪句話概括寫了太陽與人類的關系?
板書:沒有太陽就沒有美麗可愛的世界
2.學習假設句的不同寫法,練習說假設句:
如果沒有太陽,地球上就不會有植物,也不會有動物。
如果沒有太陽,地球上將到處是黑暗,到處是寒冷。
沒有太陽,就沒有我們這個美麗可愛的世界。
(三句雖然都是假設句,但寫法不同)
3.練習說話。
4.齊讀第8自然段。
板書設計:
離地球遠
特點:大得很
溫度高
動植物、人類生活
與人類的關系:雨、雪的形成
風的形成
防病治病
《葡萄溝》教案設計教學目標:1:通過虛擬的情境,讓孩子在葡萄溝游覽一番,在情感的世界里深深感到:葡萄溝真是個好地方。2:運用多種方法感悟“梯田”、“山坡”、“茂密”、“五光十色”、“熱情好客”等詞語及句子。3:運用角色朗讀、節目表演、品嘗等形式,在整體感悟課文中進行口語交際訓練。一、激勵1、聽說新疆的吐魯番有個好地方(板書:好地方),想去嗎?要想去,事先要對葡萄溝有些了解,課文會告訴你。下面同學們借助拼音自由讀課文,做到正確流利,特別遇到難讀的句子要多讀幾遍,生字更要多讀幾遍。2、檢查朗讀情況。(板書生字帶出來的詞語:最喜愛、山坡、梯田修在、留著、味道、茂密。這樣,為下一步借助詞語定位聯想生字做鋪墊,注意指導第二段中描寫葡萄的長句子。3、用引讀的方法讓學生知道葡萄溝出產水果;五月有杏子,七八月有沙果、蜜桃,到九十月份有人們最喜愛吃的`葡萄。(以上環節從興趣入手,總體上把握全文,認識生字。)二、體驗1、通過剛才的了解,我們知道葡萄溝出產水果,五月有杏子,七八月有香梨、沙果、蜜桃,十月份還有人們最喜愛吃的葡萄,既然人們最喜愛吃葡萄,那么老師就帶你們去葡萄園玩一玩好不好?說去就去,快把書打開。2、葡萄溝到了??炜纯雌咸逊N在哪兒?(學生讀文后,畫圖理解“山坡、梯田”。)3、趕快登上山坡,用你們的慧眼仔細瞧瞧這里的葡萄生長的怎樣?(學生可能會說枝葉,也可能會說葡萄可以按順序學習)(1)讓大家一起畫圖理解“茂密”。(2)這山坡上茂密的葡萄架就像什么?教師用手勢表演讓大家感悟出是“涼棚”)老師只畫了一個涼棚,難道只有這一個棚嗎?(讓學生發現句中的“一個個”,并說說自己的理解)趕快鉆進去感覺如何?(引導學生創造“涼快”、“涼爽”、“舒服”等詞語或句子引導學生帶著感受反復朗讀。)4、快抬頭看,透過茂密的枝葉你發現了什么?(引導讀書上的句子,看看葡萄溝的葡萄有什么特點)(1)用圖片,讓孩子到前面認紅的、白的、紫的、暗紅的、淡綠的葡萄,悟出葡萄顏色的不同。并讓孩子“掛”在葡萄架下(教師已經畫出茂密的葡萄架)(2)出示“五光十色”和“五顏六色”,在比較中悟有什么不同。(教師引導學生在詞語中的“光”中發現)(3)實物演示“一大串”,同時悟出“一大串一大串”之意。小結:這葡萄串兒這么大,數量這么多,顏色這么多,種類這么多,而且水靈靈的,像一個個瑪瑙,晶瑩剔透,真是美麗極了!讓我們美美的讀一讀。(板書:五光十色,讓學生帶著感受反復朗讀)5、(1)葡萄溝的葡萄好,葡萄溝的人怎么樣?有什么優點?讀書畫一畫。(2)摘下最甜、最美的葡萄讓你們“吃個夠”是怎么吃?(鼓勵學生聯系生活中的體會悟這個詞)6、是呀,我們新疆人就是熱情好客,你們就要離開葡萄園,還想不想親眼看看葡萄溝的葡萄?想齊讀課文第二自然段。7、多么熱情的老鄉呀,非要帶咱們去陰房看看,想想陰房是什么樣。(發散思維,讓學生異想天開)不過。他還有個問題要考者你:“葡萄干是怎么制成的?”(讀課文,看錄象悟,再講一講,可以創造語言,只要意思對即可。)8、觀察、品嘗葡萄干。(讓學生觀察、品嘗后發表意見,把感受到的講講。根據學生的感悟書:色鮮味甜)三、升華1、看出來,同學們參觀游覽的真心。大飽眼福,大飽口福。就要離開葡萄溝了,難道你就沒有什么話要說?新疆老鄉要咱們留言,哪怕寫一句話也好呀,現在請同學們簽名留言。(動動筆,把對葡萄溝之行的感受寫下來,此環節既是對課文的總體認識,又是感悟、交際的訓練)小結:千言萬語化做一句話:葡萄溝真是個好地方?。ò鍟喊选昂玫胤健鼻懊婕由稀罢媸莻€”句號改成嘆號)沒有發言的同學一起讀一讀。2、旅游到此結束,回家把見聞講給爸爸媽媽聽。。
1.積極想象,大膽用畫筆表現自己喜歡的太陽。
2.學會用多種顏色的涂畫法,感受色彩美,提高大膽運用色彩的能力。
3.能根據需要自由地選擇繪畫材料進行作畫,體驗快樂的情感。
4.訓練幼兒的繪畫太陽的能力。
1.經驗準備:了解關于太陽的粗淺知識,欣賞過有關太陽的美術作品。
2.物質準備:油畫棒、幼兒操作材料。
1.講故事,導入課題。
師:今天我給你們帶來了一個好聽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太陽的顏色》。
附故事:小白兔每次看見太陽它都很想知道:“太陽是什么顏色?”小白兔去問小鳥。小鳥說:“太陽是綠色的。您瞧,太陽照在樹葉上,樹葉綠油油的?!毙“淄门苋栃∶鄯?,小蜜蜂說:“太陽是紅色的。您瞧,太陽照在花朵上,花朵紅艷艷的?!毙“淄门苋栃∏嗤?,小青蛙說:“太陽是黃色的。您瞧,太陽照在稻穗上,稻穗黃燦燦的。"小白兔想:小鳥說太陽是綠色的,小蜜蜂說太陽是紅色的,小青蛙說太陽是黃色的。(提問:剛才小動物們都怎么說太陽的顏色的?)那太陽到底是什么顏色的呢?小白兔想啊想,這時天上下起雨來了,不一會雨停了,太陽又出來了,天邊出現了一道彩虹。小白兔想彩虹阿姨住在天上,一定知道太陽的顏色,就跑去問彩虹阿姨。彩虹阿姨先讓小白兔數數她身上的顏色“紅、橙、黃、綠、青、藍、紫。啊!共七種顏色?!毙“淄谜f。于是,彩虹阿姨就說:“對啦!我身上的七種顏色全是太陽公公給的?!毙“淄每旎畹卣f:“我明白了!我明白了!”。
2.討論:讓幼兒談談對太陽的認識和感受。
師:提問,小白兔明白了,孩子們你們明白了嗎?那你們想一想太陽到底是什么顏色的呢?(幼兒自由回答。)
幼:沒有太陽,花、草、樹木,它們會都死掉。沒有太陽我們也會生病。
3.教師講解,請幼兒示范太陽的畫法。
師:請個別幼兒上來畫太陽,讓其他幼兒觀察討論畫法。
師:引導幼兒用多種顏色涂畫太陽,增加幼兒對色彩表現力的認識。
師:這兩個小朋友畫的都漂亮,那你們心中最美的太陽是什么樣子的呢?
4.幼兒作畫,教師指導。
師:提示幼兒大膽的表現心中想象的太陽,越夸張、越擬人化越好。
5.引導評價、互相欣賞。
(1)展示作品互相欣賞。
師:可請畫好的小朋友把畫展示給其他的幼兒看,互相說一說自己心中最美的太陽是什么樣子的。
(2)教師把幼兒畫好的作品拿到教室布置主題墻。
活動以“故事”為線索,引導幼兒大膽暢想,用已有經驗,大膽說出不同形態的太陽形象。在活動中首先通過故事導人,讓幼兒在聽聽、說說、講講的過程中了解太陽的顏色。緊接著讓幼兒帶著問題去思考、了解太陽到底是什么顏色的?這個過程充分展示幼兒想象、用語言大膽地表述為下一環節打下伏筆。接下來,結合了課件太陽的圖片讓幼兒觀看,讓幼兒感受色彩美,通過太陽的七種顏色的美和色彩帶來的心里感覺,有效的將心理健康滲透到美術活動中,激發了孩子們的想象力和學習美術的興趣。在美術活動中感受色彩美;為下文的繪畫作鋪墊。整節活動給幼兒創設一個自由寬松的環境,放手讓幼兒去畫。從而幫助幼兒感受到藝術活動的夸張性,體驗藝術活動中大膽想象、創作的快樂、有趣,萌發對藝術創作的興趣。
1、學會本課13個生字。認識3個生字。
能夠正確讀寫下列詞語:碧綠鄭重允許仿佛廚房刺猬胯下。
2、用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感知閏土的形象。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一自然段。
4、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在用比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了解主要內容的基礎上深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能夠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學用具: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數: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對閏土喜愛地感情。
1、(多媒體出示圖片)教師描述畫面后,要求學生找出閏土講的四件事。
2、教師范讀課文。
3、學生快速閱讀課文,概括這四件事。
二、引導學生自主選擇最感興趣的部分學習,理解課文,讀出感情,感知人物形象。
1、分小組討論,自主選擇學習的方式、方法,以組為單位談理解,說感受,練習把選出的段落讀出感情。
2、學生匯報學習成果,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通過有感情的朗讀,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幫助學生積累語言。
(下面是文中重要內容的學習,實際順序以課堂上學生的選擇為主)。
捕鳥:
1、引導學生想象閏土捕鳥時的情景,不僅把這件事情讀出趣味來,還要能演示出來。
2、了解作者的寫作特點。
3、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
撿貝殼、看跳魚兒:
指導朗讀。
2、重點理解“紅的綠的都有,鬼見怕也有,觀音手也有”這句話,想象“鬼見怕、觀音手”的樣子,指導朗讀。
3、出示圖片感受貝殼色彩的'鮮艷豐富。
看瓜刺猹:
重點指導朗讀“月亮地下,你聽,啦啦地響了,猹在咬瓜了。你便捏了胡叉,輕輕地走去……”和“看見猹了,你便刺,這牲畜很伶俐,倒向你奔來,反從胯下竄了。它的皮毛是油一般的滑……”感受緊張、驚險、刺激的情境,體會閏土的感想。
三、運用多媒體手段,理解重點句子,體會我對閏土的羨慕贊美之情。
四、小結。
五、運用多媒體手段,指導學生朗讀課文第一自然段,想象畫面,體會文中描繪的意境。
板書設計:
捕鳥。
20.少年閏土拾貝。
刺猹。
看跳魚兒。
文章中有一幅插圖,月下刺猹。
1、(出示:出示看瓜刺猹圖片)觀察圖片誰能用一個詞,說說對這個少年的印象?(勇敢、機靈、聰明……)。
2、用自己的話介紹這張圖片。
3、閏土又是怎樣介紹月下刺猹呢?出示第一段。
4、將2.3環節對比,閏土介紹的好,好在哪?(金黃的圓月一望無際碧綠掛捏……感受重點詞語)。
6、師:我陶醉了,多想與閏土一起,望著深藍的天空中……(生接背)。
第一課結束,預設的教學目標完成,孩子們基本上會背誦第一段。
分析文中人物言行,體會人物性格形象
學會用現代的眼光、自己的眼光,評價人物
結合時代,結合人物,結合文本(三結合)
其中文本閱讀最重要,也最理性,最具有說服力
1、項羽大怒曰
2、項王默然不應
3、項王未有以應
1、項羽為何大怒
1)沛公欲王關中(欲和項羽爭奪天下)
2)使子嬰為相(秦項不兩立—收買人心)
3).(占有財物
2、項王的怒,說明了什么。結合史記項羽本紀,一生最多的表情就是大怒
不理智,因個人好惡而做決策
3、項王默然不應,為什么?
項王已經不想殺劉邦,為什么不想殺?
劉邦:
1、戮力攻秦——敘舊(事實:早就想爭奪天下)
2、不自意先入關——奉承(蓄謀已久)
3、今有小人之言——討好(回避劉項不兩立的重點)
——劉邦以情動人,以退為進
而項羽反應如何——此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
——項羽內心慚愧,拋出曹無傷,掩飾自身的理虧(缺乏政治眼光,局限于個人情感)
4、項王未有以應,為什么?
1)秦末之亂
2)懷王之約
3)劉邦之功
——樊噲以理服人,直言進諫,殺劉則將走秦朝滅亡之路
歸納:1、不理智、重感情、重道義
對比項羽和劉邦的兩首詩歌,分析形象
項羽
勇武過人,但至死都迷信武力,有情有義,但不懂政治;
劉邦
人品低劣,但精于政治,渴望人才,善于用人,終成帝業。
教學目標:
1、從人物的動作、語言入手了解人物的性格、品質特點。
2、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
3、背誦第一自然段。
教學過程:
一、教師簡短談話后,導入新課。
二、教師引導學習“看瓜刺猹”
1、課文中哪幾件事重點描寫了閏土的動作?
(捕鳥,撿貝殼,看瓜刺猹??刺~兒沒有寫出閏土的動作,所以這件事不算。)。
2、在這幾件事里,哪件事給你印象最深?為什么?
3、學生暢談。
適時板書:聰明、能干勇敢。
5、引導同學們想象第一自然段描述的畫面。
同學們,你們想一想:看瓜刺猹這件事發生在什么時間,(晚上);當時是什么樣的天空,(深藍的天空);什么樣的圓月,(金黃的圓月);什么樣的西瓜地,(碧綠的西瓜地);什么樣的銀項圈,(明晃晃的銀項圈)。作者就是抓住了這幾種不同色彩的景物特征,把我們帶入了一個神奇般的美妙世界,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6、自由輕聲讀第一自然段、指名讀、輕聲齊讀……讓大家一次又一次地體會感情。
7、在這樣一幅色彩鮮明的畫面中,“其中有一個少年”“其”怎樣講?(那中間,課文中指西瓜地。)。
8、同學們,作者對三十年前的朋友如此記憶猶新,可見看瓜刺猹這件事給他的印象是很深的?,F在請同學們把描寫少年閏土勇敢刺猹主要動作的詞語找出來。
(1)學生找后回答。
(2)教師板書:聽、捏、走、看、刺。
9、“看瓜刺猹”動畫演示。
(1)再次體會感情。
(2)引導背誦(可以演示動畫進行提示)。
三、學生自學“捕鳥、撿貝殼”兩件事。
1、說說“看瓜刺猹”這件事我們是如何學習的?
2、誰能給大家說說其它兩件事,又表現了少年閏土的什么特點?
3、學生暢談(先讀原文,再談體會)。
4、適時演示“捕鳥”動畫,加深理解和體會。
適時板書:見識廣掃、支、撒、拉。
3、師小結:同學們都談得很好。大家通過對少年閏土看瓜刺猹、撿貝殼、捕鳥等事情的學習討論,對少年閏土動作上的特點領會得不錯,一個海邊農村的少年形象給我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四、學習“父親允許閏土來管祭器”部分。
1、現在同學們想一想,作者和閏土是怎樣認識的?
2、作者為什么又盼望閏土早點來呢?
3、“仿佛”在這里當什么講?(類似、差不多、相仿、接近)。
4、誰能結合句子再給大家說說作者為什么又盼望閏土早點來呢?(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作者的父親答應讓閏土來管祭器,作者非常高興,因為他早聽說閏土這個名字,而且知道閏土年齡和他差不多,還會裝弶捉小鳥雀,所以盼望他早點來。)。
板書:“我”盼望。
五、引導學生學習體會人物的語言。
1、現在同學們想一想,課文中講了少年閏土的幾件事?是采用什么形式講的?(四件事,對話形式。)。
2、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把閏土的語言,“我”的語言及作者的插說部分用不同的符號在書中劃出來。
3、學生默讀勾劃。
4、誰把閏土的話給大家讀讀。
5、在閏土講的這幾段話中,你對哪一段話最感興趣。請在小組內給同學們講講。
6、小組講。
7、小組討論結束,請把你最感興趣的話給大家說說。
8、剛才從同學們的發言中,我們確實感到閏土所講的這幾件事,都是生長在海濱的農村孩子最熟悉的事,也是少年兒童生活中的樂趣。這幾件事,生動地顯示出少年閏土確實是一個聰明能干、活潑可愛的農村少年,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從小就熱愛農村生活和熱愛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
六、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1、現在集體朗讀插敘部分,體會這幾段話的意思。
2、“那時候……只是無端地……”這一段話插在了“我”與閏土的對話中間有什么作用?“無端”如何講?兩個破折號有什么用?(說明“我‘知識貧乏,什么也不知道。黑暗的封建教育制度脫離實際,脫離生活,并非”我“念書不用功。兩個破折號的用法一樣,表示注釋作用。)。
七、學習“分別“部分。
1、自由讀最后一個自然段,加以體會(急、躲、托、送)。
2、課件演示第二幅插圖,想象“我”和閏土是得怎樣告別的,再說一說。
板書:難舍難分。
八、小結學習情況。
1、反饋重難點的質疑。
2、讓學生自己談談在寫人文章的學法上及快速閱讀方法上的體會、收獲。
教學目的: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培養學生對詩的感悟及想象詩中所描繪畫面的能力,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我們學習了唐代的三首古詩,誰來給大家讀一讀或背一背呀?
2、誰還記得我們是怎樣學習《楓橋夜泊》的嗎?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讀詩理解詩意;邊讀邊想象,體會情感;有感情的朗讀,再現畫面。
二、這節課我們就按照這種方法,自己學習《別董大》和《暮江吟》這兩首詩。
1、給一定時間學生自學,教師巡視,發現問題。
2、在組內討論。
3、全班交流。
(1)《別董大》是高適漫游時寫的送別詩,原題有兩首,本詩是其中的第二首。作者送別的朋友董大名叫董庭蘭。一二兩句寫景。千里黃云蔽空,日落時天色昏黃,這暗示了董大的失意境遇。北風吹刮著大雁,大雪紛飛,寫雪中的景致,同時也是隱喻董大即將分手遠行。日暮黃昏,且又大雪紛飛,于北風狂吹中,唯見遙空斷雁,出沒寒云,在此情此景中送別友人,作者難免有凄涼悲苦之感。三四句是作者的勸勉,作者勸故人不要憂愁前面沒有知己,天下哪個人不賞識你呢?要相信天下有知己,前路有光明的遠景。作者沒有承接前兩句抒發悲苦的情調,而是表現昂揚的精神,豪壯的氣概。表達了詩人對朋友真摯而深厚的思想感情。寫景是為了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提問:詩中描寫的景物與表達的情感有什么關系?
(2)《暮江吟》是白居易“雜律詩”中的一首。大約是長慶二年(公元822年)白居易赴杭州任刺史途中寫的。通過一時一物的吟詠,在一笑一吟中能夠真率自然地表現內心深處的情思,從側面反映出詩人離開朝廷后的輕松愉快的心情。前兩句寫夕陽照耀下的江水。夕陽從地平線上平鋪水中,江面上形成了一半碧綠一半紅的景觀?!颁仭弊钟玫梅浅G‘??!皻堦枴币呀浗咏仄骄€,幾乎是貼著地面照過來的,確像“鋪”在江上,很形象。這個“鋪”字也顯得平緩,寫出了秋天夕陽的柔和,給人以親切安閑的感覺?!鞍虢虢t”,天氣晴朗無風,江水緩緩流動,江面皺起細小的波紋。受光多的'部分,呈現一片“紅色”;受光少的地方呈現出深深的碧色。后兩句寫新月初升的夜景。詩人流連忘返,直到新月升起,涼露下降的時候,眼前呈現出一片更為美好的境界。江邊的草地上掛滿了晶瑩的露珠,多么像鑲嵌在上面的粒?!罢嬷椤?。一彎新月初升,如同在碧藍的天幕上,懸掛了一張精巧的弓。由此詩人在第三句對這種景象進行了贊美:可愛的九月初三的夜啊!詩人通過“露”、“月”視覺形象的描寫,創造出多么和諧、寧靜的意境,蘊含著詩人對大自然的喜悅、熱愛之情。
4、有感情地朗讀這兩首詩,然后指名讀,評讀,教師指導讀。
5、背誦這三首古詩。
三、.總結。
這三首詩通過寫景抒發了個人感情。每首詩不僅描繪了豐富多彩的畫面,而且表達了作者當時的思想感情。我們要通過對詩句的閱讀、感悟,想象詩中的景物畫面,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課下,我們可以選其中一首古詩默寫下來,并根據自己的想象畫一幅畫。
附:板書設計:
學習方法:讀詩理解詩意;邊讀邊想象,體會情感;有感情地朗讀,再現畫面。
《別董大》。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暮江吟》。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四、課外延伸。
在班級舉行“古詩朗誦會”活動。教師可從朗讀技巧上做些指導。
課時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觀書有感》,并背誦。
2.能解釋詩中帶點的詞語,并說說詩句的意思。
3.感受古詩文字和意境美,領悟從讀書中不斷吸取新知識的重要性。
(一)導入:
常常說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那讀書有那些所得呢?
今天我們將通過《觀書有感》來學會如何賞析這些名句佳作。
1.《觀書有感》是南宋時期理學家,教育家朱熹的作品,這是較為著名的一首。全詩在寫法上運用了比喻的手法,把抽象的思想用具體的事物表現了出來,很有特色。
如:用:半畝方塘比喻書本,用池塘的水比喻書中的知識、學問、思想;用源頭活水比喻讀書得來的新知識;用天光云影共徘徊來比喻讀書的感受。
三、四句詩人在寫法上采取了自問自答的方式,給我們揭示水如此清澈的原因:這水為什么如此清澈呢?因為源頭有活水一直不停地流下來。在一問一答中,詩人用池塘中的水比喻書本中的知識、學問、思想,用源頭活水比喻讀書得來的`新知識。這兩句詩看似說明水清的原因,實際上是借此現象告訴讀者這樣一個道理:一個人,哪怕已經學到了不少知識,但如果就此不再讀書了,原有的知識就會慢慢枯竭、老化、思想就會僵化,只有不斷學習,/article/知識學問、思想觀念才能不斷地得到充實更新。
2.學生分組進行研讀,交流。
3.集體交流,教師指導。
4.教師小結:
(三)朗讀訓練。
1.在你們的學習中相信也有這樣的體會?請把你的體會融入到你的朗讀之中。自由大聲朗讀這首詩。
2.指明學生讀,大家評議。
3.齊讀。試著背一背。
4.采用多種形式進行朗誦,體會古詩吟誦的樂趣。
(四)小結。
(五)輔導學生誦讀陸游的《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和朱熹的《春日》。
誦讀。
交流讀后的體會。
教師指導。
再讀,背誦。
(六)作業。
1.背誦古詩。
2.摘抄古詩并配畫。
3.成立陸游古詩研究小組,對陸游人物和他的詩進行研讀。
教學內容:
課本p42、43頁及練習八中相應的練習。
教學目標:
緊密結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動,學生充分感受到角和直角在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重點:
充分感受到角和直角在生活中的應用,進一步加深對角和直角的把握。
教學難點:
充分感受到角和直角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準備:
相關圖片、方格紙、正方體和長方體盒子、直尺、三角板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完成第42頁練習八的第2題。
出示三角形和四邊形。
觀察這兩個圖形,你發現了什么?指名匯報。
學生觀察圖形并思考。
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來認識角和直角。
[設計意圖]:情境學習,進入新課。
二、合作探究。
1、完成第42頁練習八第3。
要求觀察區分出題中的圖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為什么?說說理由。
學生觀察題中的圖形然后判斷,匯報說明理由。
如第2個圖可以引導學生說兩條線相接的地方不是一個頂點,而是一段彎曲的線,所以不是角。
2、完成第42練習八第3題。
教師讓學生用三角板上的角比一比,或把這兩個角做成投影片,把他們重疊起來驗證。
學生用三角板上的角比一比,從而驗證角的大小。
指名匯報并說明你發現了什么?
3、完成第42練習八第4題。
教師先讓學生直觀判斷,再用三角板來檢查題里的角是不是直角。
學生先獨立直觀判斷,再用三角板檢驗。
指名匯報,并說明理由。
4、完成第42練習八第5題。
教師用釘子板或讓學生在點子圖上照樣子畫出兩個圖形,然后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去檢驗一下是否是直角。
學生活動。
5、完成第43練習八第6題。
讓學生在方格紙上照教科書上的樣子畫。
觀察這兩個圖形,說說你發現了什么?
學生在方格紙上畫兩個三角形,觀察圖形、思考、匯報。
指名匯報。
[設計意圖]:通過多種形式的練習使學生了解到:角是由一個頂點和兩條邊組成的;角的'大小與畫出的邊的長短無關;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都有直角。學生充分感受到角和直角在生活中的應用。
三、學習效果測評。
1、完成第43練習八第7題。
左圖中有3個角,中圖中有7個角,右圖中有8個角。做題時教師要先讓學生找,教師作必要的指點。
2、完成第43練習八第8題。
正方形或長方形的盒子上各面共有24個角。教師指導學生數數看一共有多少個角。
學生活動。
指名匯報并演示數法。
[設計意圖]:變式練習加強學生對角和直角的認識。
四、課堂總結。
教學反思:
1、在朗讀的基礎上感悟和品味作品形象及其深刻內涵。
2、體會、揣摩和學習抒情性語言和多種手法。
3、體驗和培養樂觀精神。
教學重點:
1、賞析海燕形象,領會作品的象征內涵。
2、在反復誦讀中,揣摩作品的語言和手法。
課時安排:兩課時
1、預習課文,疏通文意,通過誦讀初步感知課文。
2、搜集高爾基的有關資料。
3.教師準備錄音帶,錄音機,投影儀或多媒體課件。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整體感悟,賞析海燕形象。
一、導入美文。
介紹《海燕》的深遠影響,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
它是俄國無產階級革命文學導師高爾基所寫的一首散文詩。它是無產階級文學的開山之作,有如春天的旋律,時代的前奏曲,革命的宣言書。自問世以來,它便以深刻的思想銳利的鋒芒和激越的詩情贏得眾多讀者的喜愛。它的讀者,超越國界、超越時代,超越年齡、性別、種族。它屬于過去、屬于未來、屬于全世界。它是美的典范之作。
二、整體感悟。
1、 教師配樂范讀課文,或者播放課文錄音。
要求:學生聽讀時不看書,凝神細聽。
2、學生交流聽后感受,談自己在聽讀時候的所感所想。
討論明確:(投影片或多媒體課件出示三幅場景畫面以及相關文字)
課文以暴風雨漸次逼近為線索,按海面景象的發展變化可分為三個大的場景畫面:暴風雨將來逼近即臨。
暴風雨將要來臨,海燕高傲地飛翔,渴望著暴風雨的'到來。
暴風雨逼近之時,海燕搏風擊浪,迎接暴風雨。
暴風雨即臨之時,海燕以勝利的預言家姿態呼喚暴風雨的到來。
三、品味探究,賞析海燕形象。
1、 自主品味,進行個性化解讀。
教師引導學生探究:讀了此文后,你心目中的海燕形象是什么樣的形象?你是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讓學生深入接觸文本,與文本進行對話)
2、 聯系時代背景,了解作者的創作意圖,初步把握海燕形象的特定內涵。師生共同明確:海燕在暴風雨來臨之前,常在海面上飛翔,這本是自然現象。因此海燕一詞在俄文中含有 暴風雨的預言者之意。高爾基在俄國1905年革命前夕,塑造了海燕這個高傲的、黑色的暴風雨精靈般的藝術形象,旨在呼喚即將到來的革命風暴,為登高一呼的無產階級革命先驅者高唱贊歌。
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這是《數學課程標準》對數學教學活動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
基于以上理念,我們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提出了“培養預習習慣,提高自學能力”的教學改革思路,并且構建了參與式學習的課堂教學的縱向結構,即“導學――展交――訓練”的基本教學模式。
二、設計思路。
(一)關于教材。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蘇教版)二年級上冊第56―57頁《確定位置》的第一課時。
(二)關于教學目標。
根據本課的設計理念和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實際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在具體情境中學會用“第幾排第幾個”“第幾層第幾號”“第幾層第幾本”等方式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能初步根據平面位置確定物體。
(三)關于教學流程。
在活動中培養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和推理能力。
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產生對數學的親切感。
為體現本課的設計理念,我構建了參與式學習的課堂教學的基本教學模式,即“導學――展交――訓練――評價”。
1、導學:
生活化、活動化的問題情境容易引發學生的興趣和問題意識,使學生產生自主探索和解決問題的積極心態。在導入新課中讓學生手拿教師準備的座位票自己找座位,一方面激發學習數學的樂趣,另一方面直接是對預習成果的一個展示過程。從游戲中體會確定位置的方法。
2、展交:
當學生產生探索欲望和興趣之后,教師所要考慮的應是如何提供適當的條件,留給學生學習數學的生動場景,再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思考、交流去探索知識。在第一個展示環節中,肯定有一部分學生不能準確的找到自己的座位,這時教師馬上請小老師幫忙給這些迷路的同學找到座位,并要求告訴對方找位置的方法。等大家都對號入座后,教師再次提供輕松愉快的活動場景,讓學生在具體的情景中用“第幾排第幾個”來描述位置。
3、訓練:
學習數學知識不是目的,重要的是運用這些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踐問題,從中體會到數學在生活中的價值,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獲得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知道遇到問題試著運用數學方法去探索問題和解決的途徑,以逐步形成獨立探索的習慣和大膽探索的精神。在這一環節中我讓學生初步應用“第幾層第幾號”,“第幾層第幾本”這些詞語描述與生活密切相關的情境位置。
4、評價:
學生通過自主探索性學習,獲得了新知識、新經驗,無論是認知,還是情感,都全方位地得到發展,再通過交流評價引導學生愉快地交流活動中的感受和經驗,交換意見與看法,一方面可將每一個成功的經驗收獲轉化成為大家共同的財富,成為影響其他同學的關鍵因素,另一方面學生在評價過程中,要不時對照目標要求,形成自我反饋機制。在小組交流中認識自我,也學會評價他人的學習。如教學最后,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各小組交流一下你有什么收獲、感想,你的表現如何,并且把你的收獲和感想告訴大家。
三、教學過程(相關圖形參見課件)。
(一)、談話引入。
(二)、活動展示。
師:下面我們來做個“憑票入座”的游戲。老師想給大家重新排座位,請大家根據拿到的座位號找座位。
1、明確要求。師:在找座位之前,大家有什么問題嗎?(結合學生的提問生生互動介紹哪是第一排,哪是第一個。)。
2、找座位。提出:先觀察自己座位的大概位置,再輕輕地走到自己的座位上坐下來。
3、小老師指點:對找不到座位的同學請小老師幫助找到座位,并要求告訴對方找位置的方法。
4、描述位置。
(學生都找到座位后,)提問:
坐在第1排第1個的是誰?
請第2排所有同學站一下,請每排第2個同學舉手。
坐在第3排第5個的是誰?
坐在第5排第3個的是誰?
班長坐在第幾排第幾個?
學習委員坐在第幾排第幾個?
提問:請每個同學找到自己最好的朋友,看坐在第幾排第幾個?
5、歸納小結。
講述:剛才我們是用“第幾排第幾個”來確定同學的位置。(板書課題)用這種方法確定位置時,先要確定哪是第1排,哪是第1個。
6、“試一試”。(出示小動物做操圖。)。
提問:站在第1排第1個的是誰?你為什么這樣認為?
誰站在第2排第3個?紅色的小兔站在第幾排第幾個?
請每個同學選兩個自己最喜歡的小動物,告訴同桌它們站在第幾排第幾個。
(三)、綜合訓練。
(同桌學生互相說一說每個小動物住在第幾層第幾號。)。
2、找“第幾層第幾本”。幫忙找書:請幫我拿《新華字典》,說出它的位置。分別說出《成語詞典》《數學家的故事》放在第幾層第幾本。找自己喜歡的書。
3、“找地雷”游戲。
4、到電影院找座位。
5、聯系生活:在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確定位置?
(四)、應用拓展。
涂色游戲:學生在紙上按照指定的位置涂色,涂完了看看像什么。
(五)、交流評價:
各小組交流一下你有什么收獲、感想,你的表現如何,并且把你的收獲和感想告訴大家。
一、復習檢查。
1.指名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提問:奶奶為什么說小梅和京京是好孩子?
二、表演課本劇。
每小組先出五人,四人分別扮演奶奶、小梅、小玲和京京,一人說課文敘述部分。表演后評選優勝小組和最佳小演員。
三、認記字形,指導寫字。
1.出示要求學會的生字,指名讀一讀,說說是怎樣的記字形的。
2.重點分析以下幾個字。
外:左右結構,第3筆是點。熟字“處”是半包圍結構,第3筆是捺。
她:聯系課文和生活實際,告訴學生、奶奶、小玲、小梅、媽媽、阿姨都是女的,用“她”;爺爺、爸爸、伯伯、叔叔都是男的用“他”。
京:跟熟字“就”的左邊相同。
服:左邊是月字旁。
怪:左邊是豎心旁,右上邊是“又”,右下邊是“土”和“輕”的`右邊不同。
3.指導寫課后練習第2題中的字,先讀生字。用筆描1個,臨寫1個,對照范字再寫1個。
本課生字中有4個左右結構的字,“外”左短右長,“她”、“拉”、“服”、“怪”都是左窄右寬。
“奇”上面的“大”第三筆是點。
四、課堂練習。
1.課后練習第3題。學生自己拼讀,指名在黑板上寫,其他學生在書上寫。寫后訂正。
2.課后練習第4題。通過讀例句,使學生體會到每組的兩句話主要意思相同,但第二句比第一句表達的意思更具體。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教學內容:
p.4的部分練習和p.5。
教材簡析:
這部分主要是鞏固前面兩段學習的內容,幫助學生逐步形成相關的計算技能。
教學目的:
1、通過一些對比練習,進一步理清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計算算理;繼續加強估算教學,提高計算能力。
2、在解決一些具體的實際問題中,注意滲透一些簡單的數學思想(如p.4第4題)。
3、通過計算,滲透連除和除乘之間的關系,為后面的相關學習做準備。
教學過程:
1、先估計商是幾百多還是幾十多,再計算。
228÷3712÷6231÷5。
944÷8543÷2197÷4。
具體操作:先指名一道一道地說說自己的'估算方法和估算結果。再指名學生板演,其他學生自己做題,時間到后,在檢查是否正確的前提下,比比誰做得更多。
在講評板演題的時候,注意發現并糾正學生的一些錯誤。
指出:三位數除以一位數,商有2種可能,或是三位數或是二位數。
2、練習:800÷2÷2900÷3÷3600÷3÷2。
800÷4900÷9600÷6。
先請學生觀察這組題目,你覺得上下兩題有什么特點?你猜它們的結果會有什么特點?
猜得是否正確呢?請大家算一算。
學生計算。
交流:猜對了嗎?誰能用自己的話來描述一下這上下兩題的規律?
(這個語言要求不必太高,主要還是在于要摸清學生的知識水平,老師適當引導,使他們初步感知一個數連續除以兩個數,等于除以這兩個除數的積。)。
3、(p.4第4題)下面三個圖形的周長都是396毫米,每個圖形中各條邊的長度都相等。說出各圖形的名稱,并分別求出它們的邊長。
讀題后問:每個圖形中各條邊的長度都相等。這句話是什么意思?
學生分別列式計算出每條邊的長度。
問:看來你算出的結果,你有什么發現?
(讓學生初步感知:同樣長的周長,平均分的份數越多,每份就越短?;蛘哒f:同樣的數,除的除數大,商就??;除的除數小,商就大。)。
要求學生對照圖理解文字內容,并正確解答。
5、布置作業:p.5第1題,p.4第5、6。
1。教育學生從小樹立“哪兒需要就在哪兒扎根”的志向。
2。學習本課生字新詞;能用“哪兒……哪兒……”、“不管……不管……總是……”造句。
3。理解課文內容。領會文章的中心思想;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白楊本質特性和爸爸的心愿。難點:領悟爸爸的心愿。
【課前準備】。
1。向學生介紹沙漠和白楊樹的有關知識。
2。準備一幅能夠分步拼貼的教學掛圖和幻燈片。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審題:
1。課文寫了白楊的哪些特點呢?
2。課題是《白楊》,全文僅僅就是寫白楊嗎?
(二)老師范讀課文。
(三)學生自學課文。
1。出示自學思考題。學生自學:
(1)或根據上下文理解下列詞語:
戈壁茫茫清晰渾黃一體高大挺秀。
分辨介紹撫摸表白沉思。
(2)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3)大戈壁是什么樣的?白楊樹是什么樣的?
(4)爸爸是怎樣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的?
(5)試著給課文分段,歸納段意。
2。老師檢查自學效果。
(四)學生質疑問難。
(五)課內練習:
1。寫近義詞:介紹撫摸()分辨()高大挺秀()。
2。寫反義詞:清晰()動搖()軟弱()消失()。
3。朗讀課文,找出文章中的三個問句。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找出三個問句。
上節課我們初步學習了課文,了解到課文講的是一位旅客帶自己的兩個孩子到新疆去。在火車上向孩子們介紹了白楊樹,并借白楊表白了自己的心愿。那么這位旅客的心愿是什么呢?他是怎樣借白楊來表白自己的心愿的呢?這是這節課學習重點。
先請同學們找出課文中的三個問句。
這節課我們就順著這三個問句來學習課文。
(二)學習第一部分。
1。列車在哪兒前進呢?齊讀第一小節,讀后回答:大戈壁是什么樣的情景?
2。出示大戈壁的掛圖。教師描述。
茫茫的大戈壁上,沒有山,沒有水,也沒有人煙,有的只是滿地的黃沙。大風一起,飛沙走石,遮天蔽日,一片渾黃,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地,大戈壁是多么荒涼呀!
(高大挺秀:又高大又挺拔又秀麗。最高的白楊有35米高,相當于十層樓房那么高。)。
4。老師在大戈壁的背景圖上貼上一行高大挺秀的白楊樹。
5??吹竭@白楊樹,爸爸的神情是怎樣的?兄妹倆又是怎樣的呢?分角色朗讀4—13小節。
(三)學習第三部分。
1。指名朗讀14小節。讀后小黑板上出示爸爸介紹白楊的三句話,然后逐句講讀。
第一句:“這白楊從來就這么直,這么高大?!?/p>
(1)“從來”是什么意思?這句話講了白楊的什么特點?
(2)朗讀比較,體會感情。
第二句:“哪兒需要它,它很快就在哪兒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干”。
(1)這句話講出了白楊的什么特點?
(2)指導有感情朗讀。
第三句:“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么直,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1)這句話贊揚了白楊什么特點?
(2)幻燈再現白楊與風沙、雨雪、干旱、洪水抗爭的情景。
(3)老師描述:
在風沙面前,白楊像城墻一樣巍然屹立;在雨雪面前,白楊像青松一樣挺拔高潔;在干旱面前,白楊像駱駝一樣耐旱耐渴;在洪水面前,白楊像中流砥柱一樣牢固堅定。這就是白楊的品格!
2。小結,指導有感情朗讀。
(四)學習第三部分。
3。引讀16小節。讀后討論爸爸的心愿。
(爸爸的心愿是:不僅自己要像白楊那樣扎根邊疆,還希望孩子們也能像白楊那樣扎根邊疆。所以爸爸上面的三句話既回答了兒子的問題,又是在借白楊勉勵自己,教育孩子。)。
6。老師在大白楊樹的旁邊貼上兩棵小白楊樹。
(五)總結課文。
1。中心思想:
這篇課文講的是一位在新疆工作的父親,在旅途中向子女介紹生長在戈壁灘上的白楊,借以表達自己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志向,同時希望自己的子女也能像白楊那樣。哪里需要就在哪里生根、發芽、成長。
2。抓住三個問句,總結文章的結構特點。
3。交流感受、升華中心。
(六)布置作業。
1。造句:(1)哪兒……哪兒……。
(2)不管……不管……總是……。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了解司馬遷與《史記》,了解鴻門宴會的時代背景。
2、積累課文中詞類活用、古今異義詞及其他重點文言字詞,能夠翻譯重點語句。
3、分析項羽,劉邦的人物性格,體會作者對項羽悲劇性格的揭示。
【學習重點】積累文言實詞、虛詞、文言句式和詞類活用。
【學習難點】分析人物的語言,動作,行為及細節描寫,分析項羽的人物性格。
【學法指導】誦讀法探究討論法。
【課前預習】。
1、作者介紹:司馬遷(約前145~約前90),字子長,西漢著名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字子長,夏陽(現在陜西韓城)人。繼父職任太史令。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辯護,入獄遭宮刑。出獄后任中書令(掌管皇帝機要文件),發憤著書,歷盡艱辛,在公元前91年前后完成《史記》。
《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從傳說中黃帝到漢武帝三千年間的歷史。全書共130篇,含本紀12篇、年表10篇,書8篇,世家30篇,列傳70篇。本紀記帝王,世家述諸侯,列傳敘人臣,書記禮、樂、音律、歷法、天文、封禪、水利、財用。劉向等人都認為此書“善序事理,辯而不華,質而不俚”?!妒酚洝凡坏哂泻芨叩氖穼W價值,而且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被魯迅譽之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2、背景介紹。
秦末,“天下苦秦久矣”,公元前2陳勝吳廣起義,劉邦、項羽也起兵江東。項梁擁立老楚懷王之孫為“楚懷王”,召集諸將結成反秦聯盟,命主力軍劉、項分南北兩部,合力西擊秦軍,并約定“先入關中者王之”。劉邦率先入關破咸陽,退駐霸上。后項羽率軍西來屯軍新豐鴻門,揚言同劉邦交戰。公元前212月,在新豐鴻門舉行宴會,課文以項羽是否發動進攻、劉邦是否安然逃席為主要矛盾展開。
【課堂學習】。
一、合作探究,完成下列問題。
1、指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
(1)私見張良,具告以事。
(2)距關,毋內諸侯。
(3)張良出,要項伯。
(4)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
也5)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
2、指出下面加橫線詞語的意義和用法。
(1)沛公軍霸上。
2)沛公欲王關中。
(3)此其。
3、劃出下面句中古今異義的詞,并在空白處加以解釋。
(1)、沛公奉卮酒為壽,約為婚。
(2)、所以遣將守關者。
(3)、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
(4)、今將軍戰河北,臣戰河南。
5、翻譯下面句子。
(1)項羽大怒,曰:“旦日饗士卒,為擊破沛公軍!
(2)距關,毋內諸侯,秦地可盡王也。
(3)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
(4)此亡秦之續耳,竊為大王不取也!
(5)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
6、結合注解翻譯全文。
二、整體把握全文。
全文共分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1―2)宴前,寫宴會前劉、項兩軍駐地、力量對比、事件的起因及雙方的幕后活動。
第二部分:(3―4)宴會上,寫鴻門宴上雙方的尖銳斗爭,情節的高潮。
第三部分:(5―7)宴后,劉邦脫身逃走,張良入謝,劉邦誅殺內奸。
三、合作探究,分析思考以下問題。
1、第一、二段各記敘了幾件事?這些事件對情節的展開和發展起什么作用?
3、三、四兩段是課文重點,情節的高潮所在,宴會上的情節可概括為“三起三落”,請指出。
4、張良獻禮,項羽、范增二人態度為何不同?
四、綜合分析:
1、項羽、劉邦的性格特點是什么?
3、如何評價項羽這個人物?
【課堂達標檢測】。
(一)、指出下面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
1、與樊噲、夏侯嬰、靳強、紀信等四人持劍盾步走。
2、道芷陽間行。
3、沛公已去,間至軍中。
4、拔劍撞而破之。
(二)、指出下列句子的類型。
1、大王來何操。
2、我持白璧一雙。
3、沛公安在。
4、如今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三)、解釋下面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思。
1、公為我獻之。
2、相去四十里。
3、沛公則置車騎。
4、度我至軍中,公乃入。
5、沛公不勝杯杓。
(四)下列句子中包含的成語分別是什么?
(1)吾入關,秋毫不敢有所近。
(2)莊拔劍起舞。項伯亦拔劍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莊不得擊。
(3)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
(4)勞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賞。
(五)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
2、沛公不勝杯杓,不能辭。謹使臣良奉白璧一雙,再拜獻大王足下。
1.學習古人端正學習態度,改進學習方法。
2.理解課文詞語句子的含義(后半部分)。
4.朗讀與背誦.
教學重點:目標2。
教學難點:辨別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的句子。
教學過程。
一、三分鐘演講。
二、檢查復習。
朗讀全文。
二、導入。
上一節課,我們已經學習理解、翻譯幾段文言句子。這一節課,請同學們自己來試翻譯余下的課文。
三、翻譯課文6-10則。
l.教師講解下列難句:。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p>
2.學生嘗試自己翻譯,遇到有不明白的提出來大家講座,由明白的學生或老師答.
3.抽查二個學生翻譯,其他同學進行評價糾正補充。
四、獨立思考:本課所選各則都是談學習的,有的談學習態度,有的談學習方法,請各舉例說明。
獨立思考后抽查發言,學生互相補充:
(1)學習方法: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默而識之。
(2)學習態度: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學而不厭;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五、片斷.寫作:
當堂完成學習本文的體會,要求結合自己的學習應該怎樣去做。100字左右。
寫完后班內交流。(有關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的問題)。
六、小結。
孔子是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的許多教育思想至今仍有積極意義。我們在學習中應進行借鑒、參考。
七、背誦指導:
抓關鍵詞的背誦法。
八、作業。
a1.課后練習三、四題。b默寫課文。
[說課精要]學以致用,本課注意引導學生注意這一點。
--#endeditable--。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qitafanwen/4344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