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提高溝通能力。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些精選范文,希望能給大家帶來一些靈感和寫作技巧。
教學目標:
1、通過自學識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指尖的世界”的含義。
3、理解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了解盲人教育工作者的奉獻精神,喚起對生活的自信與樂觀。
教學準備:
布置學生自主預習,自學生字新詞,讀順課文;教師準備一些身殘志堅的典型人物圖片。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揭示課題,帶著“我”的世界走向“他們”的世界。
同學們,美麗的春天已經到來了,你們看到了嗎?你看到了什么?從早上睜開眼睛到現在,還有哪些美好的事物進入了你的眼簾?小結揭題:是啊,這一切是多么美好,可是,同學們,你們知道嗎?這美好的一切,他們看不見!他們看不到美麗的鮮花,他們看不到媽媽的臉龐,他們也看不到鏡子里自己的模樣,他們的世界是由指尖開始的。(板書:指尖的世界)因為他們是一群盲孩子。
二、初入文本,整體感知,把握課文內容和情感。
1、由“盲孩子”聯想到什么?
2、預習了課文,從中了解了盲孩子學校生活的哪些方面?
3、讀了課文,你又有怎樣的感受呢?(能感受到孩子們在盲人學校里生活得很快樂、幸福)。
三、深入文本,精讀感悟,在品味中碰撞心靈,交流情感。
理解課題,再讀重點,擴展想象,豐富文本內容,感知“指尖的世界”。
1、瀏覽課文,思考:為什么說“他們的世界由指尖開始”?理解“觸摸”。
2、文中講了孩子們指尖世界的哪些片段?
3、啟發想象:在指尖的世界里,他們還可能做些什么?
小結:是的,在學校里,他們用觸摸來讀書,寫字,彈琴,畫畫,擺弄玩具,用觸摸來指導自己行走,感受友誼:在家里,他們可能用觸摸來做更多的事情。所以,對于常人來說,世界在我們的眼睛里,而對于他們來說,世界在他們的指尖上。
個性品讀,賞詞析句,體驗盲童生活,引發情感共鳴,走進“心靈的世界”。
1、引讀:每一個場景都是一幅生命躍動的畫卷,文中的哪一個場景最打動你?讀一讀,試著把自己的理解讀出來。
2、組織讀書交流。
交流中品讀詞句(教師根據學生的交流情況相機有選擇地指導理解)。
詞語理解:凹凸陶醉完美色彩斑斕等“厚厚的盲文課本,由許許多多凹凸的小點組成。孩子們靜靜地讀著,指尖靈巧地移動,仿佛走在通向光明世界的長廊里?!弊R記“凹凸”,重點指導寫法;體驗“觸摸”,想象神態、動作、心理?!皩W校里有琴房,琴聲悅耳,一個孩子正陶醉在音樂里。他的指尖輕快地在黑白琴鍵上移動,演奏心中已十分熟悉的曲譜。對喜歡音樂的盲孩子而言,音樂是另一個世界,一個自己創造的完美世界?!?/p>
讀出“陶醉”,感受“完美”。
3、小結談話:世界對于每一個孩子來說,都是新奇的,盲孩子除了學會用指尖去觸摸,還會用耳朵去傾聽,用鼻子去聞,更多的是用心去感受著周圍的一切。所以,作者說,“雖然看不見,但他們的心能感知;盡管無光,這依然是一個美好可愛的世界?!?/p>
聯系上下文,全面了解學校生活,品味文字背后的意蘊,解讀“愛的世界”。
1、承上:是誰給了他們這個美好可愛的世界?(建學校的人,學校的老師,工作人員——“善良的人們”)。
2、從課文的哪些描述中感受到他們的付出與奉獻?從課文的哪些描述中感受到他們的付出與奉獻?(學校美設施好想得細致周到老師好)是啊,“這個偏僻的世界不斷地溫暖著一個又一個失去光明的心靈”,也正因為如此,“這里,成了許多孩子世界中最鮮亮的部分”。
3、你覺得善良的人們除了給盲孩子提供好的環境,給予他們生活上幫助,還給了他們什么更寶貴的東西?(信心,樂觀堅強的生活態度——培育“美好的心靈”)讀解:?!八业氖?,總有善良的人們愿意給他們營造一個美好的。環境;他們相信,無法驅走黑暗的時候,美好的心靈更是可貴的明燈?!?/p>
4、師生小結:所以,作者說,“雖然看不見,但他們的心能感知;盡管無光,這依然是一個美好可愛的世界?!币驗檫@是一個充滿愛的世界——他人的愛心,盲孩子對生活的熱愛,對生命的珍愛,同樣讓他們擁有了快樂幸福的生活。
四、走出文本,拓展升華,在閱讀中收獲成長。
教材分析:第一單元是圍繞“樂趣”安排了一下五篇課文:《養花》《古詩二首》《山中雜記》《爸爸帶我去爬樹》《美猴王》。這五篇課文,其中《養花》《古詩二首》和《山中雜記》要求精讀,《爸爸帶我去爬樹》、《美猴王》要求略讀,這五篇課文涵蓋勞動之趣、田園之趣、動物之趣、游戲之趣,同時蘊含著辛苦之樂、農家之樂、和諧之樂、學習之樂、群居之樂。本單元突出的特點就是圍繞“樂趣”展開學習,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生活中有許多趣事。只有熱愛生活,才能享受生活之趣,熱愛自然,就能體會自然之樂。單元學習目標:
1.學習生字詞,把握課文大意。了解作者不同經歷和不同的心理感受對抒發自己情感的作用。并通過作家繪聲繪色地描寫理解“樂趣”的含義。
2.能用簡練的語言準確說明文章所寫的事例;學習選擇小事例“以小見大”以突出人物情感。
3.引導學生了解什么是真正的快樂,使自己擁有積極健康的心理狀態和情緒。學習重難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從養花中得到的樂趣。
2.寫自讀筆記,學習圍繞中心從不同角度選材的方法。學習本文語言自然樸素的方法。3.獨立自主學字詞。認字3個,寫字2個。
4.理解“計較、奇花異草、置之不理、秉燭夜游”等詞語在課文中的意思。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從養花中得到的樂趣。2.寫自讀筆記,學習圍繞中心從不同角度選材的方法。3.學習本文語言自然樸素的方法。
學生:課前認真預習課文。(了解作者,了解作品,了解文章內容,自學生字詞。)教師:制作課件,搜集資料。
柏合學校教學案設計。
1.學習本課3個生字;2.背誦并默寫兩首古詩;
3.能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想象詩句所描寫的景象,激發學習古詩的興趣;4.感受鄉村生活,陶冶愛美的情趣,養成積累的習慣。
1.背誦并默寫兩首古詩;
2.能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想象詩句。
所描寫的景象,激發學習古詩的興趣;
教師:課文的相關寫作背景,課堂練習題。學生:預習,搜集相關資料。
1.基礎知識目標:掌握本科生詞生字,在語言環境中理解詞語的意思。2.能力目標:
學習用詳略結合的手法敘事。
繼續學習用平淡、自然、流暢、親切的語言敘事。
理解作者平和心態以及從大自然得到的樂趣。
白云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
霜葉紅于二月花。
贈劉景文。
【宋】蘇軾。
荷盡已無擎雨蓋,
菊殘猶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須記,
正是橙黃橘綠時。
夜書所見。
【宋】葉紹翁。
蕭蕭梧葉送寒聲,
江上秋風動客情。
知有兒童挑促織,
夜深籬落一燈明。
這個學期我們學習的第一篇小說是海明威的《橋邊的老人》,從這篇小說中我們看到了戰爭的殘酷,也體會到了戰爭給人類帶來的災難和痛苦。無數像“橋邊的老人”一樣的無辜的人在戰爭中失去了精神的寄托和生存的信念,甚至失去了寶貴的生命。而那些經歷了戰爭又有幸能活下來的人,特別是那些在戰火中九死一生的戰士,在戰后他們的生存現狀如何?他們的精神狀態是否有人關注呢?讓我們走近伯爾,走進《在橋邊》。
二、作者簡介。
他早期的作品是以這段經歷為主要題材,著重反映戰爭帶給人類的災難。他的作品充滿灰暗、抑郁的基調,彌漫著下層人民同命運抗爭的痛苦,也滲透著歡樂的精神。
一、整體感知。
1、根據第一段文字,你能猜出故事發生的背景嗎?
明確:他們替我縫補了腿——戰爭之后(二戰之后)。
2、“我”是誰?“我”為什么坐在橋邊?
明確:猜測——“我”是負傷的戰士或百姓。
他們給我一個“可以坐著的差使”,“要我數在一座新橋上走過的人”。
三、重點研讀[ks5u]。
1、對于自己的生活現狀,“我”滿意嗎?為什么?請說出理由。
明確:不滿意。
這份工作單調、枯燥、乏味。(找出原文)。
“我”雖然對現狀不滿,但為了生存,又無力抗爭,“我”唯一能做的反抗就是故意數錯,“亂數”,使得數字不準確。第三段“我以此暗自高興……我就用五位數來表示我的慷慨?!背錆M反諷和揶揄的筆調表露了“我”對這種生活的不滿和反抗。
明確:對“他們”的不滿。
3、“他們”是誰?“我”為什么對他們感到不滿?
明確:這是一群只知道盲目陶醉和滿足于“我”送上的數字的官員,這是一個只關心數字而完全忽略人的精神存在的社會,第一段“他們以用數字來表明他們的精明能干為樂事,一些毫無意義的空洞的數目字使他們陶醉”;“他們喜歡這個未來完成式”他們醉心于數字上的增多,即便這些是虛假的數字,他們努力做些面子工程,企圖作出些“政績”,并不真正關心人的生存狀況。
4、“我”對自己的生存現狀不滿意,那么,“我”想要怎樣的生活?找出相關語段。
明確:想要愛情。(心愛的姑娘)。
5、當心愛的姑娘在橋上經過的時候,我有怎樣的心理感受?
明確:課文第三、四段:
“我那不知疲倦的心跳簡直就停止了突突的聲音”
“所有在這個時間走過的人,我一個也沒數。這兩分鐘是屬于我的,完全屬于我一個人的,我不讓他們侵占去?!?/p>
“我的心又停止了跳動”“所有一切有幸在這幾分鐘內在我朦朧的眼睛前面一列列走過的人,都不會進入到統計中去而永垂不朽了”
“這很清楚,我愛她。但是她什么也不知道,我也不愿意讓她知道”
“我在愛她。這是很清楚的,我在愛她?!?/p>
6、師:作者一改前面的反諷語調,寫得如散文詩般,調子也比較歡快。
齊讀,感受"我"的歡樂。
7、小結:“我”是真的在愛著她了!在姑娘過橋的那個瞬間,如此美好而激動人心的幾分鐘成了主人公的全部幸福所在了。
四、齊讀課文,感受情節的“搖擺”。
1、在小說中,即使故事的開端和結局都很簡單,作家也不愿意讓人物選擇捷徑一口氣跑到底的,而是要讓他千折百回,每一個地方都可能遇到難以逾越的困難,“疙疙瘩瘩”“吞吞吐吐”,最后才抵達勝利的彼岸,越是曲折,越是跌宕,小說越是精彩,這就是小說情節搖擺所產生的魅力。這篇小說也是如此,情節在短短的篇幅中幾經搖擺,“我”的內心情緒也隨之起起落落。
2、請同學們說說故事的發生、發展部分主人公的情緒有著怎樣的起伏?
明確:開端是主人公灰暗而毫無意義的生活現狀,隨著情節的發展,“我”愛上了過橋的姑娘,因了姑娘的出現,空洞的生活忽然有了亮色而心情愉悅,這是主人公第一次的情緒起伏。
明確:作者安排了主任統計員的出現。主任統計員要來檢查了,“我”的內心由之前的“愉悅和歡快”重又跌回了谷底,“我”內心充滿了緊張和矛盾。
4、情節迅速過渡到了高潮部分。在高潮部分,“我”做出了怎樣的抉擇?
明確:表面上看,“我”為了生計,壓抑住了自己對姑娘的感情,“因為我必須數,不能目送她過去”,而在內心深處,仍然是真摯的愛情和精神世界的真正寄托壓倒了空洞無意義的職業——“我一輩子也不會把這樣漂亮的姑娘轉換到未來完成式中去”。
5、情節運行到這里,似乎要滑向悲劇的結局了??善寤芈忿D,情節再次出現了搖擺。請同學們閱讀故事的結局部分,說說情節的第三次搖擺。
明確:“我”居然被主任統計員認為是“好人、很可靠”,幸運地逃過了檢查,將被調去數馬車,反而獲得了與姑娘進一步接觸的機會。
6、小結:正是因為有了情節的一次次搖擺,有了主人公內心情緒的起起落落,才使得小說簡單又豐厚,搖曳而生姿。以上是我們通過情節這一元素走進了伯爾的《在橋邊》,感受了飽受戰爭創傷的小人物的那一點微不足道的悲歡。
五、主題探究。
接下來請同學們談談你的閱讀感受:你覺得伯爾通過這個故事到底想告訴我們什么?是愛情么?是表現愛情的巨大力量么?并請談談你的判斷理由。
明確:小說表面上,是在表現愛情對于一個無力掌握自己命運的小人物具有的強大的精神力量,深層的更在于表達對德國戰后,飽受戰爭創傷的小人物的精神狀態的關注,揭示了德國戰后重建中,偏重物質而缺乏精神關懷的社會現實。因為主人公的愛情,僅僅只是暗戀,他甚至并不打算告訴那姑娘,“她什么也不知道,我也不愿意讓她知道?!?插入問:主人公是把這次愛情作為可以實現的現實追求來看待么?)與其說是愛情,還不如說是主人公的一種精神寄托,是他在這樣的社會氛圍、這樣的個人境遇中,依然堅持的對美好希望、美好事物的一種守望吧。
小結1:這就是伯爾的小說,在極短的篇幅里,在看似平靜的敘述里,既有小人物同命運抗爭的痛苦,也滲透著理想主義的歡樂精神。通過情節的一次次搖擺,闡釋了深刻而復雜的主題,帶給人們無盡的思考。
或小結2:不僅在伯爾的小說中會出現這種重物質輕精神的現象,在現實生活中也有很多類似情況的發生。在紛繁復雜、追求利益的現代社會,人們太重視物質上的追求和滿足,而忽視了精神的充實和探索。很多人舍得給自己的父母花錢買很多高檔物品,卻舍不得每天陪父母聊聊天;很多父母整天忙于掙錢,卻沒時間陪自己的孩子好好談談心。在這個社會,很多人認為物質上的滿足就是最大的幸福,給人物質上的幫助就是最大的幫助。孰不知,真正的幸福與物質無關,真正的幸福也絕不僅僅是物質上的滿足。相反有時失意時的一句鼓勵,痛苦時一個擁抱,沮喪時的一個眼神,落魄時及時伸出的一只手,那才是真正的幫助,真正的關愛,那才能讓別人感受到真正的幸福!
小說的結局極富戲劇性,多少有點出人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么?為什么?
明確:既出乎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因為故事的發生部分,已作足了鋪墊。
b)要來檢查的和認為“我”是一個可靠的人的并給予我數馬車這一美差的都是“他們”。那么“我”眼中的“他們”到底是怎樣一群人呢?請同學們回顧相關的語句。
c)“他們”看到“我”送上的數字時的神態、心理的細節描寫有哪些?
明確:他們看到數字時的“臉上放出光彩、容光煥發、心滿意足、眼睛閃閃發亮、喜歡這個未來完成時…….”等細節。
d)從中我們發現“他們”真正關心的是什么?
明確:這些細節的充實,讓我們對主人公生存的空間有了深切的了解。這是一個只關心數字而完全忽略人的精神存在的社會,這更是一群只知道盲目陶醉和滿足于“我”送上的數字的官員,其實這些數字根本都是“不準確的”,隨“我”的心情故意亂數的,“我”也“是一個不可靠的人”,這樣的一個社會氛圍,這樣的一種官僚主義作風,注定會有如此荒謬的結局。所以,這樣的結局又完全在情理之中。
e)作者通過這個結局諷刺了怎樣的一個社會現實?
教學目標:
1.能夠認真審題,恰當選題,運用典型、新穎的材料把題目補充完整,進行習作。
2.能運用本單元學習的習作方法,將一件事情寫具體、寫生動,能表達出自己的真情實感。
3.能中心明確,行文流暢,巧用描寫、巧用修辭、巧用標點符號,為文章增添色彩,吸引讀者。
教學重難點:
重點:能夠認真審題,恰當選題,運用典型、新穎的材料把題目補充完整,進行習作。
難點:能中心明確,行文流暢,巧用描寫、巧用修辭、巧用標點符號,將一件事情寫具體、寫生動,表達出自己的真情實感。
教學準備:
1.布置學生觀察搜集哪些事情讓生活更美好的圖片或文字資料。
2.教師準備《明天會更好》音頻、微課《美好生活》。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課件播放《明天會更好》音頻)師伴隨著音樂導入新課:同學們,生活是美好的,在你的生活中,有沒有想過什么讓你的生活更美好?(學生自由回答)是啊,生活中,聽聽音樂會讓心情放松,愉快;種種花,把種子種下去,等待發芽、長大,會有成就感;旅旅游看看美景,會增長見識。如何用筆鐫刻它,化為筆下靈動的文字,記錄這美好生活呢?今天這節課我們來學習半命題作文:________讓生活更美好。
二、小組合作,審題指導。
1.回憶你生活中的美好畫面,想一想,是什么讓你的生活更美好?
學生組內自由交流:(展示交流課前搜集的資料)。
師引導學生總結出:美食、旅行、夢想、創意、集郵、閱讀、種花、誠信……。
2.它是怎樣影響你的生活的?可以通過寫哪件事來體現這樣的影響?
組內自由交流:
師引導點撥:本次習作,其實就是把我們生活中的經歷、感悟,用生動優美的語言、新穎活潑的形式寫下來,能表現生活的內涵,同時,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
三、寫法引領,明確思路。
師引導點撥:
1.立意選材,新穎、典型。
半命題作文立意選材范圍廣,要從自己熟悉的事物中選擇新穎、典型的,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創造性,吸引讀者??梢詮摹凹彝?、學校、社會、自然和自身”這個思維體系去拓展思維,從而選擇自己熟悉的素材。如:從家庭考慮,可選擇美食、親情、母愛等;從學??紤],可選擇友誼、師愛等;從社會考慮,可選擇謙讓、誠信、愛心、寬容等;從自身考慮,可選擇閱讀、集郵、夢想、創意等。
2.開篇點題,結尾扣題。
開篇點出文章主題,讓讀者一看就明白,你要寫什么。結尾要扣到主題上,首尾呼應,使中心更明確。
3.行文過程,切入點要小。
習作時切入點越小越好,這樣能小中見大。從自我生活實際中選擇擬題,采用多種表達方式,生動形象地展現自己的體驗與感悟。
4.描寫事例,生動具體。
習作時圍繞中心,巧用描寫、巧用修辭、巧用標點符號,將一件事情寫具體、寫生動,為文章增添色彩,吸引讀者。達到中心明確、行文流暢地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
四、回顧課文,學以致用。
1.回顧課文《竹節人》第一部分“有一段時間,我們全迷上了斗竹節人?!秉c出主題“斗竹節人”讓生活更美好。接著寫出“我們”制作竹節人的過程,“斗竹節人”的樂趣,表現了“我們”對“斗竹節人”游戲的入迷。
2.仿照《竹節人》的寫法,小組合作交流你選擇的事例。
五、明確要求,例文導航。
1.欣賞微課《美好生活》開闊學生的習作思路,拓寬學生的選材范圍。
2習作要求:
(1)先把題目補充完整,可以是美食、旅行、夢想、創意、集郵、閱讀、種花、誠信……寫作視角要與眾不同,突出一個“更”字。
(2)能結合具體事例,巧用描寫、巧用修辭、巧用標點符號,將一件事情寫具體、寫生動,表達出自己的真情實感。
(3)用心想好后再寫,要認真書寫,卷面規范、整潔,大方。
(4)字數要求600字左右。
3.例文賞析:
謙讓讓生活更美好。
傍晚,一抹黑色出現,靜靜蠶食著天空,路燈逐漸亮了,像是家人對孩子的呼喚,柔和的亮著,指引回家的路。
我和妍騎車穿過一輛又一輛自行車,以極快的速度向家駛去。
到了回家的路口,我向妍道別,然后回過頭無奈的看著連續不斷的汽車,像竄流不息的小溪一樣流過。我粗略地數了一下,竟有三十多輛。
終于看見一條大一點的車縫,我眼睛一亮,正要沖過去,一輛汽車在我鼻前呼嘯而過。我目瞪口呆,輕撫著胸口,在那里,我的心臟正急促的跳著……我苦笑不得,繼續等待。
突然,一輛車的速度慢了下來,無視后邊拼命鳴笛的車龍停了下來。窗玻璃被旋開,一位阿姨扭過頭對我說:“小妹妹,你等很久了,你先過吧!”從沒想過這種事真的會發生在我身邊,我原以為,這座城市,已經被冷漠吞噬了。我驚訝地問她:“為什么?”那位阿姨卻笑著說:“曾經,我也像你一樣,常常被前面的車堵得不行,直到有一天,一輛車很謙讓地讓我先過?!?/p>
我突然感覺,城市的空氣里多了些溫度。我向她道過謝,繼續向家前行。很快,我坐在了沙發上?;叵肫鹉蔷湓?,心口暖暖地充滿著一種叫感動的東西。
第二天,我騎車去上學。我和另一輛自行車被堵在一條小路上。小徑很窄只容得下,一個人通過。于是,我偏過頭,輕聲地對我旁邊的人說:“你先過吧?!彼屑さ乜戳宋乙谎劬脱杆俚仳T了過去。原來我也可以讓人感動啊,想著想著不禁輕笑了出來。我開始覺得,這座城市很溫暖,很可愛,很美好。
謙讓,讓生活更美好!
六、實戰演習,作業設計。
完成習作:_______讓生活更美好。
溫馨提示:
(1)把題目補充完整。
(2)能運用本節課所學的寫作方法,給語言增添色彩。
(3)記敘一件具體的事情,表達出真情實感。
(4)書寫認真,卷面規范、整潔、大方。
(5)字數要求600字左右。
1、能按要求觀察一次實驗的過程和結果,或者自己做一個實驗,并做好實驗記錄,養成勤于觀察,多動手,多動腦的良好習慣。
2、能將自己的實驗觀察情況說說,并在中寫清實驗的目的、過程和結果。
親身經歷實驗過程,做好實驗記錄,在中寫清實驗的目的、過程和結果。
2課時。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我們在科學課上已經做了不少有趣的實驗,前幾天,老師也請大家注意觀察科學課上的實驗,并記錄下實驗的經過和結果,或者自己設計一個實驗,動手操作,并做好記錄。下面我們就來交流交流實驗記錄。
二、交流實驗記錄。
1、拿出記錄,回憶實驗情景,和同桌說一說實驗的經過和結果。
2、推薦部分學生在班級交流。
三、明確要求,完成初稿。
1、明確習作要求:邊實驗觀察邊做記錄,然后將實驗的經過、結果寫下來。
2、確定材料。完成習作初稿。
四、交流初稿,師生點評。
1、小組推選代表在班上交流,師生評析。
2、同桌互評。
3、學生修改習作。
習作4記一次實驗。
實驗步驟清晰。
實驗結果清楚。
1、學會9個生字,理解課文內容,領悟文章首尾呼應的表達方法。
2、能結合重點詞句,深刻感悟“沒有什么比自由的生活更為可貴”的道理。
一、引入揭題。
1、故事引入:
上課之前,我們先來聽一個故事:一個夏天的晚上,有一家人坐在院子的大樹下邊乘涼邊談話,忽然談到房子的風水問題,大兒子說:“哎呀,我們這個房子結構太不好了,四面都是高墻,中間一棵樹,樹就是木,這加起來不就是困難的困嗎?難怪我找工作呀、做生意呀處處碰壁,不行,明天我要把這棵樹砍掉,不能讓咱們天天生活在困難之中?!奔胰艘宦?,覺得有理,就都同意了。第二天,他們就把這棵樹給砍掉了,個個都很高興,以為從此就可以擺脫困境,這家的老二看著院中砍掉的大樹,越看越別扭,想了一會兒,忽然大聲說道:“哎呀,不好,這下更糟了?!?/p>
我想問問大家,怎么更遭了呢?(板書:囚)原來是困難的困,遇到困難還可以克服,可現在變成囚?!扒簟笔且粋€很有意思的會意字,就像一個人被關在四面密封的高墻之中,目之所及都是那狹窄的四角的天空。
3、下面,就讓我們走進文本,走進作家趙麗宏純真的童年時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請大家打開書69頁,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懂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1、文中的這些詞你會讀嗎?
出示:飼養寧可驚惶不安餅干屑窸窸窣窣威風凜凜。
2、誰來說說“我”和妹妹為什么想養螞蟻?
出示:童年時認為所有的動物都可以由人來飼養,而且可以從小養大。
3、兄妹倆幾次養螞蟻?每次養螞蟻的結果如何?
4、根據剛才的回答,完成這樣一個練習,
出示:“我”和妹妹想養螞蟻是因為()第一次(),結果()。第二次(),結果()。
5、哪幾自然段是寫兄妹倆第一次囚蟻?第二次呢?
6、不知不覺,我們已經理清了課文的條理,弄清了課文的主要內容。下面,我們先來學習兄妹倆的第一次囚蟻。
三、精讀課文,深入感悟。
(一)學習第一次囚蟻。
1、默讀2、3、4自然段,我們是怎樣養螞蟻的?邊讀邊勾畫,并寫下自己的感受。
出示:找一個有蓋子的玻璃藥瓶,然后將螞蟻捉到瓶子里,我們一共捉了15只螞蟻,再旋緊瓶蓋。
大家都來讀讀這句話,哪個詞讓你強烈的感受到這是在“囚”蟻?(點紅旋緊瓶蓋)。
“旋緊瓶蓋”,這個看似普通的小動作,對15只螞蟻意味著什么?
2、除了這個詞,還有一個詞也讓我們為螞蟻感到擔心,誰找到了?(點紅藥瓶)。
3、哪些句子可以看出螞蟻受不了?(指名說)。
出示:我和妹妹興致勃勃的觀察螞蟻們在瓶子里的動靜,只見它們不停地搖動著頭頂的兩根觸須,急急忙忙地在瓶子里上下來回的走動,似乎在尋找什么。
哪些詞語觸動了你?
引導學生抓住“不停地”、“急急忙忙地”、“上下來回地”,體會螞蟻的難受和焦急。
相機引導1、你們知道螞蟻的觸須有什么作用嗎?它們可能在相互說些什么?
相機引導2、螞蟻在瓶子里急急忙忙地、上下來回地干什么?
4、指導學生讀好這句話,讀出當時難受、焦急的心情。
師述:時間在一分一秒的過去,藥味還是那么濃烈,它們現在不僅僅是難受了,而是十分痛苦。哪句話可以看出來?(指名說)。
5、哪些詞語讓你感受到螞蟻的痛苦?
引導學生抓住“驚惶不安”“奔跑”“大聲喊叫”體會螞蟻害怕、恐懼的心情。
相機引導1、什么叫“驚惶不安”?它們為什么“驚惶不安”?
相機引導2、螞蟻們此時為什么喊叫?在喊叫什么?
6、我們來看看這句話中的三個詞與上句話中的三個詞有什么聯系:剛開始螞蟻們急急忙忙地在尋找出口,發現找不到,所以現在變得(),剛開始螞蟻在藥瓶中不舒服很難受,來回地走動,而現在是十分痛苦,所以在(),剛開始它們用觸角傳遞信息,說著、交流著、詢問著,而現在發現生命受到了威脅,所以在()。
讀著這些詞,讀著這句話,你感受到螞蟻此時怎么樣的心里?
7、指導學生讀出螞蟻驚慌害怕的心情。
師述:可惜螞蟻的吶喊呼救,螞蟻的害怕恐懼,對于當時年僅五歲的我來說,聽不見也不明白,這是在養螞蟻嗎?這分明是在囚蟻。
(二)學習第二次囚蟻。
請大家默讀課文5——7自然段,看看第二次兄妹倆又是怎么養螞蟻的?邊勾畫句子邊寫下自己的感受。
1、學生默讀5——7自然段。
2、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扎洞眼、剪稻草、放餅干屑、貼著耳朵聽。
3、從兄妹倆為螞蟻做的這一件件事中你感受到什么?(指名說)。
4、這次,兄妹倆為螞蟻付出了真心與努力,算不算囚蟻呢?(指名說)。
5、誰用一句話告訴我螞蟻后來的結果?出示句子:不到兩天時間,火柴盒里的螞蟻全都逃得無影無蹤。
這句話中的“全都”和“無影無蹤”給你怎樣的感受?
比較句子:不到兩天時間,火柴盒里的螞蟻逃走了。
7、假如你就是其中的一只小螞蟻,你會怎么選擇?對你來說,你覺得最重要的是什么?
8、我們來看看螞蟻們的真實想法。出示:我也終于明白,螞蟻們是不愿意被關起來的,它們寧可在墻角、路邊和野地里辛辛苦苦的忙碌搏斗,也不愿意在人們為它們設置的安樂窩里享福。請大家讀讀這句話。
1.培養學生根據不同的任務,選擇合適的材料閱讀。
2.培養學生根據不同的閱讀目的,選用恰當的閱讀方法。
3.通過閱讀“詞句段運用”,學會巧用動作描寫、語言描寫、神態描寫等描寫方法和巧用修辭使語言生動具體,學會巧用“……”、“——”等標點符號,為文章添色彩。
4.通過閱讀“例句”,學會介紹事物時,運用“一是……二是……三是……四是……”這樣的表達方式來說明理由,表達觀點。
5.理解并背誦《春日》,感受春天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體會朱熹對春天的贊美和熱愛之情。
教學重難點。
重點:
1.培養學生根據不同的任務,選擇合適的材料閱讀。
2.培養學生根據不同的閱讀目的,選擇恰當的閱讀方法。
3.能理解背誦《春日》。
難點:
1.學會運用各種描寫方法和修辭使語言生動具體,學會巧用標點符號,為文章添色彩。
2.學會運用“一是……二是……”這樣的表達方式來說明理由,表達觀點。
教學準備:
1.布置學生主動預習,查閱詩人朱熹的相關資料,了解《春日》的寫作背景。
2.教師準備《春光美》音頻,微課《春日》。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二、交流平臺,學習方法。
學生自由交流。
師引導學生交流:根據學習任務,選擇合適的材料閱讀?;仡櫿n文,如:帶著“要為家人計劃故宮一日游,畫一張故宮參觀路線圖”,應該重點閱讀材料一、材料三、材料四。
2.誰來說說這樣做的好處是什么呢?
學生自由回答。
3.學習《竹節人》,你學會了哪些閱讀方法?
學生自由交流:
師引導學生交流:根據不同的閱讀目的,選擇恰當的閱讀方法?;仡櫿n文,如帶著“寫玩具制作指南,教別人玩這種玩具”這一任務讀《竹節人》,相關聯的段落應該仔細閱讀,反復閱讀,而關聯性不強的段落,不需要逐字逐句地讀。如:玩竹節人的有趣經歷這部分內容,可以采用瀏覽閱讀的方法。這樣可以提高閱讀速度,提高學習效率。
師總結:讀書時,同學們應該想想閱讀的目的,再有針對性地選擇適合的閱讀方法和閱讀材料。
三、詞句段運用,學習習作。
生活中總有美好的瞬間,帶給我們無盡的感動。怎樣留住這些瞬間,定格這份精彩呢?請閱讀“詞句段運用”的第一題。
思考:
1.你喜歡哪個情景?有感情的朗讀自己喜歡的情景,并說說你喜歡的理由。
學生自由交流:
(1)第一個片段,作者抓住“一圈黑腦袋、攢著觀戰、跺腳拍手、咋咋呼呼”4個關鍵詞語,運用動作描寫和語言描寫,寫出了當時場面的熱鬧氣氛。
(2)第二個片段,作者抓住“看得入了迷、伸長脖子、恨不能、探過來”4個關鍵詞語,運用神態描寫和動作描寫,寫出觀戰人入迷的情景。
(3)第三個片段,作者通過“上前、后退、嘰里咕嚕、閃著異樣的光、踩得吱吱響、手不停地揮動、癡癡地微笑、輕輕地吁了口氣”等關鍵詞,運用動作描寫、語言描寫、神態描寫和比喻修辭,巧用“……”“——”,寫出羅丹塑像時的認真態度和入迷的的情景。
師引導,學生總結:在描寫場面時,可以采用動作描寫、語言描寫、神態描寫等描寫方法,這樣可以使內容生動具體,吸引讀者。還可以巧用標點符號,來增添文章的色彩。
2.小組合作:選擇一個類似的情景,運用所學方法,來寫一寫吧!推薦優秀的片段,投影儀展示,欣賞佳作。
學生自由交流:
師引導,學生總結:介紹說明事物時,采用“一是……二是……三是……”的表達方式,說明理由,表達觀點,可以使語言條理清楚,觀點明確。
四、小試牛刀,舉一反三。
學生自由交流:
學生自由交流:
五、日積月累,理解背誦。
1.播放微課《春日》在欣賞春光美的同時,理解背誦古詩。感受春天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體會朱熹對春天的贊美和熱愛之情。
2.了解《春日》的寫作背景。
課件出示:(這首詩從字面意思上來看,是作者春天郊游時所寫的游春觀感。而根據作者生活的年代推算出這首詩創作之時泗水之地早已被金人侵占,泗水游春不是實事,而是一種虛擬。作者也從未到過泗水之地,詩中的“泗水”是暗指孔門,因為春秋時,孔子曾在洙、泗之間弦歌講學,教授弟子。因此所謂“尋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叭f紫千紅”喻孔學的豐富多彩。這其實是一首哲理詩。
3.小組競賽,背誦古詩《春日》。
六、課堂小結,布置作業。
1.課堂小結:通過這節課,我們回顧了本單元的課文內容,學習了更多的寫作方法,還背誦了《春日》,希望同學們在以后的習作中,能大膽運用本節課所學——巧用描寫、巧用修辭、巧用標點符號、巧用表達方式,這些方法技巧。同時,也能引用古詩《春日》,來給我們的文章增添色彩。
2.布置作業:把本節課自己喜歡的片段,整理到閱讀筆記本上,多讀幾遍,學會多積累、巧運用。
導入新課:音樂是一種無形的東西,看不見,摸不著。它不像藍天白云,飛禽走獸、山峰河流那樣可視可感。如何才能把這難以捉摸的音樂用文字表現出來?一千多年前,一個天涯歌女為白居易彈奏了一曲琵琶,成為了千古不衰的知音絕唱。白居易因此而作的《琵琶行》更是成為了描寫音樂的典范。在那個不朽的夜晚,潯陽江的悠悠江水,瑟瑟秋風,清冷的月光,飄飛的荻花,永遠記住了這個美麗而憂傷的故事。所以今天我們一起來走進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來了解這個美麗而憂傷的故事。
第1課時。
課文內容預習:
設計意圖:讓學生結合《與名師對話》自主閱讀,了解作者白居易,學習琵琶行的課文內容。
預習檢查:
白居易,()時期的()()。
簡介白居易生平。
2、關于“行”“序”
3、基礎梳理:(字音檢查)。
錚錚然,商賈,恬然,貶謫,霓裳,六幺,荻花,乍破,慢捻,幽咽,迸裂,嘈嘈,
間關,蝦蟆,名屬,教坊,紅綃,鈿頭,銀篦,嘔啞嘲哳。
第2課時。
問題一:《琵琶行》這首敘事抒情詩敘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設計意圖:這首詩是一首長篇敘事詩,通過復述故事來理清本詩的思路。
明確:詩人謫居江州,月夜送客江邊,巧遇琵琶女之事。
師生活動:讓學生閱讀小序,理解故事的梗概。
1、本詩開篇有一段小序,小序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明確:詩前小序扼要地交代了時間、地點、人物和故事的主要內容,概括了琵琶女的身世,說明了本詩的寫作動機。為全詩定下凄切傷懷的感情基調。
2、學生默讀序文和全詩,請找出序文和詩正文兩相對應的地方。
明確:“明年秋……錚錚然有京都聲”)跟詩的第一段對應;。
“問其人……轉徙于江湖間”)跟詩的第二、三段對應。
“予出官二年……命曰《琵琶行》”跟詩的第四段對應。
3、思考:請學生以詩歌的語言分別用一句話概括各段內容:
潯陽江頭夜送客。
江上聆聽琵琶曲。
歌女傾訴身世苦。
同病相憐傷遷謫。
重聞琵琶青衫濕。
小結:這首詩說的是元和十年,詩人被貶到九江郡,第二年送客湓浦口,聽到琵琶女彈琵琶,勾起了心中沒落的情感,他聽了琵琶女的彈奏,并為她作了一首詩。
設計意圖:本詩音樂描寫是全詩最精彩的,讓學生理解詩中音樂的特點及彈湊者的心境。
師生活動:從詩中找出琵琶女的三次演奏,重點賞析詩人描寫的第二次演奏。
1、詩人是在什么樣的情景中聽到琵琶女的演奏的?這樣的情景描寫有何作用?
明確:在一個秋天的夜晚在江邊送別友人時寫的。第一段開頭,“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秉c明了時令,地點,時間和事件,“楓葉”“荻花”“瑟瑟”更妙,紅紅的楓葉,白白的荻花,微微的秋風,一紅一白,冷暖相間,無需太多秋景,卻秋意濃濃,內蘊豐富。閉目而思:微風過處,楓葉飄落,荻花紛飛,和著暮色蒼茫,美不勝收。然詩人美不起來,樂不起來,今天詩人要送別一位摯友,此景雖美,而離別在即,更添詩人悲涼、憂傷之情。寥寥幾筆勾畫就將這如畫的美麗秋景渲染得蕭瑟凄涼,從而奠定了詩歌感傷的基調。
2、詩人在詩中一共寫了琵琶女的幾次彈奏?分別是那幾次?詩人有何感受?
明確:共三次演奏:第一次:聞聲不見人,情相觸;。
第二次:見人聞聲,情相通。
第三次:知人重聞聲,情相融。
3、詩人是從什么角度來寫琵琶女的第一次和第三次演奏的,運用了什么手法?
明確:從音樂效果的角度來寫,詩人通過寫聽者的感受,來寫音樂的美妙。側面描寫的手法,通過寫聽到琵琶聲,主人忘了回去,客人忘了出發,滿座客人都掩面而泣來側面烘托琵琶女技藝之高超。
4、詩人是怎樣描寫琵琶女的第二次演奏的?
明確:“轉軸撥弦、信手續續彈,輕攏慢捻抹復挑”從正面描摹琵琶女彈奏的動作來寫琵琶女技藝的嫻熟和詩人良好的音樂修養;運用比喻的手法將抽象無形的音樂化為具體可感的形象;“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通過寫聽眾的沉醉和環境的寂靜來從側面烘托樂曲的藝術魅力,突出琵琶女技藝高超。
明確:如急雨——粗重急促;如私語——輕微細柔;如大珠小珠落玉盤——錯落有致、清脆圓潤;間關鶯語花底滑——悠揚婉轉、悅耳動聽;如泉流冰下難——低沉凝澀;如銀瓶乍破——激越雄壯;如鐵騎突出——高亢激昂;如裂帛——短促急迫。
特點:以聲喻聲,使用大家熟悉的,類似的聲音作比喻,寫出了音樂的五彩繽紛和疾徐抑揚的變化,形象的比喻,使人有親耳聆聽之感,或輕或重,或快或慢,或高亢激越,或低回婉轉,同時也體會出各種不同音色中包含的思想感情。
補充:除比喻手法外;還有摹聲手法;通感,以及直接描寫。
(這首詩歌中的音樂描寫之所以成為千古絕唱,跟白居易精通音樂有著密切的關系。歷史上曾流傳一個故事:有人將一副樂隊演奏《霓裳羽衣曲》拿給白居易看,白居易說這是演奏曲中某個樂句的情形,那人不信,就找一個樂隊來試驗,當演奏到那個樂句時,白居易叫停,再拿圖來對照,所有演奏者的姿態及指法都跟圖上一樣??梢娝诒驹娭兴枥L的音樂形象是完全可信的。)。
明確:低沉抑郁——輕快舒緩——低沉暫?!ぴ礁呖骸┤欢?。
第一樂章是“前奏曲”:“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睗£柦?,風寒月冷,琵琶女獨守空船,孤單凄涼。所以其出場彈奏時旋律低沉抑郁。
強烈的生活反差又自然勾起她對往昔生活的深情回憶,于是音樂進入。
第二樂章“歡樂曲”:“輕攏慢捻抹復挑,初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薄伴g關鶯語花底滑”這時歡快明朗、清脆悅耳的琵琶聲,忽高忽低,交織起伏生動的樂章,唱出了琵琶女火紅的青年時代。青年時代的她,可謂色藝超群,名噪京華,“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成功的榮譽與醉酒歡歌構成她生活的全部。這一切怎不令她留念,故而旋律一轉為清脆圓潤、輕快舒徐。而“大珠小珠落玉盤”更如往日盈盈笑語,讓人過耳不忘。
最后一樂章是。
“悲憤曲”:“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边@段音樂情緒高漲起來,絕非柳暗花明,重見天日,而是以剛勁急促、震撼人心的節奏,表達琵琶女對命運的不平之感與憤懣之情。琵琶女受傷的心靈本渴望愛情的撫慰,但薄情的丈夫“重利輕離別”,讓她時??沾毷?。這現實更使她痛不欲生,悔恨交加,故而音樂之聲如“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
高亢激越的旋律正是她對世人重色輕才和丈夫重利寡情的憤怒控訴。收撥一劃,“四弦一聲如裂帛”(帛裂也是心碎),是憤激的哀號,更是對不公平社會現實和命運的抗爭!也和詩人無辜遭貶的憤懣不平相合。
總之,詩人不但寫出了琵琶女音樂技藝的高超,而且通過樂曲的變化,表達出演奏者內心情感的起伏變化(也和詩人的遭遇有相通之處,作者深深領悟其中的感情),讓人如聞其聲,如感其情。正如詩人所云:“我聞琵琶已嘆息?!北瘧嵉那{,令普天下傷心人聞聲一哭!
問題三:音樂能將素不相識、萍水相逢的詩人和琵琶女聯系在一起,他們之間有何關系?
設計意圖:通過這樣一個問題,能夠使學生了解“淚”的深沉含義,從而進一步把握本詩思想感情的另一側面。
師生活動:分析琵琶女與詩人的遭遇,找出遭遇的共同點,解讀詩人之淚。
明確:琵琶女:
當年:艷蓋群芳,藝壓京城,人妒人捧,青春年少;。
而今:年老色衰,門前冷落,委身商人,獨守空船。
心境:飽受冷落的孤寂。
詩人:
課前準備:
1.生詞卡片、課文歌曲、與課文內容一致的雪景動畫、課文圖畫(“小畫家”的“圖案”空出,以便同學粘貼小動物的腳印圖、多媒體課件)。(教師)。
2.預習課文;了解哪些動物也來雪地“畫畫”,哪些動物也冬眠。(學生)。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激趣入題。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下雪嗎?下雪的時候,你們喜歡玩什么?(堆雪人、打雪仗、看自己在雪地里的腳印。)那你們有什么樣的心情?(非??鞓?、開心、高興等。)有四個調皮的小家伙,一看見下雪了,也跑出來玩了,你們看看,認識他們嗎?(貼圖:小雞,小鴨,小狗,小馬。)。
師:小鴨還悄悄地告訴我,它們可不是普通的小動物,它們是雪地里的小畫家,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學習第12課。(板書課文題目。)。
設計意圖:運用談話的方式,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入手,關注兒童的經驗世界,尊重學生主體,使學生在課堂開始就有濃厚的興趣,產生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初讀課文,初識字詞。
1.教師范讀課文,學生聽讀。
2.學生自由讀文,邊讀邊圈出生字,多讀幾遍。
3.學生分組讀文,互相幫助,讀準字音。
設計意圖:在讀文中識字。讓學生通過各種形式讀,掌握字音,把課文讀通順、流利,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為識字和理解課文內容做準備。
三、合作交流,趣味識字。
1.出示帶拼音的生字。
(1)學生自由讀生字。
(2)教師指名讀生字。
(3)教師指導學生認識筆畫“橫折彎鉤”。
(4)學生齊讀生字。
2.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
師:同學們,這些生字寶寶摘掉拼音帽子,你們還能認識它們嗎?我相信,大家肯定有很多記住這些生字的好辦法。那么,就請你把自己的好辦法說給你的小組同學聽吧!看誰記的字最多!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識字、記字,再互相考一考。)。
3.教師檢查學生的識字情況。
(1)誰愿意把你記字的辦法說給大家聽?(應注重培養學生在生活中識字。)。
(2)教師指名讀字卡。
(3)開火車讀字卡。
(4)男女生賽讀字卡。
(5)“猜字”游戲。(一人指字,大家做口形或動作,一人猜字。)。
(6)“找字”游戲。(一人讀字,大家舉起相應的字卡。)。
設計意圖:通過多種形式的識字,激發學生識字的興趣,使學生掌握字音,記住字形。教學過程中體現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發揮學生的創造力,體現學生之間的互動與交流,相互啟發、相互促進。注意識字與生活的聯系。這樣不僅使學生記住了字形而且也了解了字義,增長了知識。
四、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指名讀課文,大家評價。
2.同桌互聽互讀。
3.齊讀課文。
設計意圖:使學生流利地朗讀課文,為理解課文內容做準備。
五、指導寫字,養成習慣。
出示要寫的字“竹”“牙”“馬”“用”“幾”。
1.教師指導筆順,學生書空。
2.學生觀察每一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教師范寫“竹”“馬”“幾”,指導筆順“橫折彎鉤”。
4.學生描紅,練寫生字。
設計意圖:使學生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能按筆順規則寫字,注意間架結構。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書寫要規范、端正、整潔。
第二課時。
一、聽歌導入,復習檢查。
1.播放歌曲《雪地里的小畫家》。
2.出示課件、依次檢查生字,認讀詞語。
3.指名朗讀課文,齊讀課文。
設計意圖:通過聽課文歌曲再次激起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同時用學唱歌曲激勵學生認真聽講、積極發言,是吸引學生注意力的一個教學策略。
二、逐句學習,理解課文。
齊讀課文,找找這篇課文共幾句話。
(一)學習第1、2句。
1.出示多媒體課件。學生自己讀第1句,體會感嘆號的讀法。引導學生讀出喜悅、驚喜的心情。指名讀。
2.第2句聯系課文和實際情況重點理解“一群”。(小雞來了是不是“一群”?小狗來了是不是“一群”?小雞、小狗、小鴨、小馬都來了是不是“一群”?)。
(二)學習第3句。
1.播放課件:白雪紛紛揚揚落下,伴隨著美妙的輕音樂,小雞、小狗、小鴨和小馬分別在雪地留下清晰的“腳印”,學生看后再讀文。
2.啟發學生:你們讀懂了什么?(學生暢所欲言)。
3.教師出示圖片,讓學生觀察動物踩出的腳印形狀,指四名同學在準備好的課文圖畫貼上合適的腳印圖案。
4.指導學生讀課文第3句。
5.為什么他們畫出的腳印不一樣呢?
學生分組討論,匯報結果,教師適時點撥。(他們腳的形狀不同所以踩出的腳印也不同,小雞是爪子,所以踩出的腳印像竹葉;小狗的爪有厚厚的肉墊,所以踩出的腳印像梅花;小鴨的腳中間有腳蹼,所以踩出的腳印像楓葉;小馬的蹄子踩出的腳印像月牙。)。
6.拓展教學:你知道還有哪些小動物還能畫竹葉、楓葉、梅花和月牙?請你當小詩人來編一編、寫一寫。
(三)學習第4句。
1.孩子們,如果我們想畫畫要用筆和顏料畫很長時間對不對?小動物們卻不用,現在讓我們齊讀第4句,看看他們是怎樣畫得又快又好的。
2.你們從哪些地方讀出小動物們畫畫非常簡單,而且畫得又快又好。(學生自由回答:不用顏料、不用筆、幾步等。)。
3.朗讀這句話,你仿佛看見了什么,感覺到了什么?
4.指導讀法:在輕快活潑的語調中,讀出“小畫家”們興奮的心情及幾步就能畫成一幅畫的自豪感。
(指名讀、齊讀、比讀、表演讀)。
(四)學習第5句。
1.這些小動物們的畫畫得這么好,讓人看著真喜歡??墒怯幸恢恍游飬s沒有來參加,你們知道是誰嗎?(青蛙)。
2.出示多媒體課件,學習齊讀第5句。
3.教師指導學生讀出疑問的語氣。
(五)學習第6句。
1.青蛙為什么沒來參加呢?他去串門了?還是在吃飯?(他在洞里睡著啦。)。
2.青蛙真懶,大家都在畫畫兒,他居然睡覺,我們快去叫醒他,好嗎?(不行,他正在冬眠。)。
3.教師指名回答,適時點撥:什么是冬眠?還有哪些動物需要冬眠?(蛇、刺猬等動物也冬眠,借此檢查學生課前預習情況。)。
設計意圖:朗讀訓練是語文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項語言基本訓練。一年級學生處在閱讀的起始階段,所以借助多媒體課件把學生帶入課文情境,讓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中產生好奇心、求知欲,在躍躍欲試的狀態下進行逐句閱讀。在整個閱讀過程中,學生始終保持童真童趣,從而產生真切的情感體驗,讀好課文并理解課文。
三、回顧全文,熟讀成誦。
1.齊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播放課件,學生根據情境背誦課文。
3.學生自編動作背誦課文。
設計意圖:在活動中學習、在表演中學習,學生用動作呈現課文,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課文,使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既能鞏固知識,又能發展語言。
四、總結全文,學唱歌曲。
1.說一說:學生談談通過今天的學習有哪些收獲。
2.畫一畫:動手畫,感知本課或學生知道的其他“小畫家”的作品。
3.寫一寫:找到其他冬眠的小動物,按課文最后兩句仿寫詩句。
4.想一想:(1)雪地里還會來哪些新的“小畫家”,他們會畫出怎樣的作品?
(2)還有哪些小動物沒參加?為什么?
5.唱一唱:學唱《雪地里的小畫家》。
設計意圖:兒童好奇、好勝、好動,動手操作是兒童歡迎的教學形式,為此,在學生領悟教學重難點的基礎上,讓學生根據課文內容畫“小畫家”們的作品,重溫課文內容;通過拓展仿寫兒歌,培養說話寫話能力;啟發思考,突破課文難點;學唱歌曲,兌現課前諾言,養成良好的習慣。
1、認識“斟、酌、怔、敝、宗”5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了解課文講了怎樣一個故事。
2.從三個人爭畫中,你覺得他們有哪些共同的特點?
體會三個人之間的情感。
一、揭題。
1.板書課題,讀了題目之后你有什么問題?(誰和誰爭畫?他們為什么爭畫?爭的是什么畫?爭畫的結果如何?)。
2.簡單交流上述問題。
二、學前準備。
根據自己了解的材料,講一講對毛澤東、齊白石和郭沫若的了解。為讀懂課文做一個鋪墊。
三、初讀課文。
1.默讀課文,看看誰和誰爭畫?課文講的是一個怎樣的故事?
2.把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盡量通過查字典、聯系上下文感悟。
3.解決不了的問題,留待討論時與同學、老師研究。
四、再讀課文。
1.思考:三人爭畫的原因是什么?結果如何?
2.組織學生討論,解疑。達到基本理解課文內容。
五、小結。
1.談談自己讀了課文后的感受。
老師小結:從毛澤東、郭沫若、齊白石爭畫這篇文章中我們深深體會到了三位大家的知識淵博,才思敏捷,不愧當代的偉大人物。同時也感受到了他們之間的默契,對中國歷史文化的獨到理解。
2.選擇自己喜歡的部分誦讀。
六、作業。
摘抄自己最喜歡的語句。
知識與技能:
1、認識12個生字和1個偏旁,寫好7個生字。
2、借助拼音正確地朗讀課文,讀好長句的停頓,讀懂句子的意思。
過程與方法:結合圖文想象感悟。培養學生獨立識字、合作識字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童年的純真和無知,體會成長的快樂。培養學生勇敢的品質,做一個勇敢的孩子。
認識12個生字,寫好7個生字。讀好長句的停頓,讀懂句子的'意思。
讀好長句的停頓,讀懂句子的意思。
語言建構與運用:把握詩歌節與節之間環環相扣的特點,分析詩歌新奇的比喻和鮮明的意象,理解浪漫主義詩作想像瑰麗的特點。
思維發展與提升:把握詩歌的內在線索,體會詩歌鏗鏘激昂、節奏鮮明的特點。
審美鑒賞與創造:分析云雀的象征意義,理解詩歌的意象美和情感美。
文化傳承與理解體會:體會詩人情感,理解作者表達的對理想和幸??鞓返淖杂勺栽诘淖非?。
教學重點:理解云雀意象的含義;誦讀、傳情達意。
教學難點:理解詩歌的意象美和情感美。
教學時數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解題。
1.“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這句話出自哪里?意思是什么?
出自浪漫主義詩人雪萊的《西風頌》。表面上說,冬天來了,那春天馬上就會到來,實質上指熬過了痛苦與艱難,就將迎來美好的春天,光明的前途。這句話告訴了人們:無論遇到什么困難都要積極向上,永不放棄。
今天,我們共同領略詩人另一名篇《致云雀》。
2.作者簡介:雪萊(1792—1822),19世紀英國浪漫主義詩人,才華橫溢,詩藝精湛,與拜倫、濟慈并稱于世。在狂熱的革命思潮中長大的雪萊深受自由與激進派思想的影響,信奉革命方式*腐朽的政府,堅信只有不斷進行社會改革,才能真正根除罪惡的社會根源,所以他把自己對自由的渴望和對暴政的憎惡都深深地融匯于詩作當中。詩人一生創作了大量優秀的抒情詩及政治詩,《致云雀》《西風頌》《自由頌》《解放了的普羅米修斯》《暴政的假面游行》等詩都一直為人們傳唱不衰。1822年7月8日,詩人出海航行遭遇暴風雨,溺水而亡。
3.寫作背景:據雪萊夫人回憶,《致云雀》是1820年夏季一個黃昏,雪萊在萊杭郊野散步時聽到云雀鳴叫有感而作。兩年后,詩人便不幸辭世,這首詩被人們公認為雪萊的“好詩”。
二、誦讀感知。
1.播放朗誦視頻,感知內容。
2.你覺得這首詩歌的感情基調是什么?
明快、清麗、誠摯、熱切。詩歌文字洗練,節奏感強,風格清麗明快,而且文章有種雄渾磅礴、大開大闔而又圓融內斂的氣勢;詩歌充滿活力和朝氣,有一種前進的力量;全詩以一聲喜悅的問候開篇,歡聲贊美云雀這快樂的精靈不事雕琢的天籟之音,為全詩定下誠摯熱切的抒情基調。
3.你覺得這首詩主要寫了什么?用自己的話概括。
《致云雀》為人們刻畫了一個浪漫主義時代的美好的理想形象:那沖霄而上的大自然的精靈,在天空上向人間唱著優美的歌曲。詩歌歌詠了一種小鳥——云雀,它構巢于地卻狂喜,高飛,狂喜歌唱,直沖云霄,擺脫所有的來自于大地的約束,人們只能聽它的歌聲。正是這種小鳥觸動了詩人的詩情。開篇呼告:“你好??!快樂的精靈!”將詩人的喜悅和激情盡情揮灑而出,奠定了詩歌明快的基調。此后,作者以優美流暢的語言,新奇的比喻來贊美心中可愛的精靈。最后,詩人以感嘆的口吻表達了他的愿望和抱負。全詩雖未曾直白或詳盡地記述云雀的形態和行動,但句句緊扣云雀的特點,以美而不俗的文筆寫盡云雀的神韻和作者傾注它身上的感情。
4.詩歌分哪幾個層次來寫的?請畫出全詩的結構圖(思維導圖)。
詩歌從贊美開始,以感嘆告終,層次分明,結構嚴謹,大體可分為以下幾個層次:
1-2節:以一聲喜悅的問候開篇,歡聲贊美云雀這快樂的精靈不事雕琢的天籟之音,為全詩定下誠摯熱切的抒情基調。
3-6節:極力贊美云雀豐沛四溢的歌聲。
7節:過渡,以問句“什么和你最為相似”轉換抒情語調。
8-12節:揭示云雀的本質,字里行間寄予詩人的美學理想和藝術抱負。
13——16節::以設問、反問句式,強調贊婚的合唱、凱旋的歡歌都是空洞浮華的貧乏,都比不上云雀的歌聲,探討云雀歌聲美的根源。
20——21節:對云雀歌聲的美妙進一步概括,以感嘆的口吻表達了他的愿望和抱負,渴望學會云雀的歡欣,向全世界潑灑歡樂、希望與愛!
5.學生合作配樂朗誦,音樂背景《清晨》。
三、合作探究。
1.分小組合作探究:全班分為兩個大組,每個大組分為若干小組,合作探究下面的問題:
第一大組:云雀的形象特征及其象征意義。
第二大組:表現云雀形象采用的寫作手法。
2.云雀的形象特征及其象征意義。
在詩人的筆下,云雀是歡樂、光明、美麗的象征。詩人運用比喻、類比、設問的方式,對云雀加以描繪。他把云雀比作詩人,比作深閨中的少女,比作螢火蟲,使云雀美麗的形象生動地展現在讀者的面前。詩人把云雀的歌聲同春雨、婚禮上的合唱、勝利的歌聲相比,突出云雀歌聲所具有的巨大力量。
云雀又并不純然是自然界中的云雀,而是詩人的理想自我形象或詩人理想的形象載體。云雀的振翅高飛體現著詩人的執著奮進、憤世嫉俗的態度。云雀的隱形不露,播灑歌聲體現著詩人不求名利,只為喚起人間的愛與同情。云雀的歌聲自然清新,雪萊的作品也是簡單不做作,掙脫技巧的束縛,自然而然地放歌。詩人和云雀在許多方面都很相似:都追求光明,蔑視地面,都向往理想的世界。所不同的只是詩人痛苦地感到了理想與現實間的巨大差距,而這個差距對云雀是不存在的。從詩的整個調子中可以看出,雪萊雖感到理想遙遠的痛苦,仍以不斷飛升的積極情調去超越感傷。雪萊表達了他對自由的贊美和對幸福生活的強烈追求,以及他為偉大理想犧牲的決心。
《致云雀》全詩無一處不寫云雀,同時,無一處不有雪萊的自我,是詩人理想化的自我寫照。
3.表現云雀形象采用的寫作手法。
比喻:把云雀比作詩人,比作深閨中的少女,比作螢火蟲,使云雀美麗的形象生動地展現在讀者的面前。
對比:詩人把云雀的歌聲同春雨、婚禮上的合唱、勝利的歌聲相比,突出云雀歌聲所具有的巨大力量。
總結:《致云雀》以壯美的激情、遼闊的境界和浪漫主義直抒胸臆的手法為詩人贏得極高聲譽,詩中的云雀傾注了詩人雪萊高貴的靈魂,人格化的云雀,成為詩人自我形象的化身。
四、總結延伸。
1.課文總結:雪萊以獨特的藝術構思生動地描繪云雀的同時,也以飽滿的激情寫出了他自己的精神境界、美學理想和藝術抱負。雪萊十分重視藝術的社會意義,認為藝術的創造是根據正義和美的原則來促進生活的改造。詩人渲染高尚的情操,是為了引起讀者普遍的激動,抒寫對于美德的渴望,是為了喚醒人們對于卑劣欲念不能相容的強烈感情。他說:“一首偉大的詩,是永遠泛溢著智慧與快感之流的不竭源泉?!薄吨略迫浮穾缀躞w現和容納了雪萊詩論的全部要點。全詩節奏短促、輕快、流暢、激昂,節與節之間,環環相扣,層層推進,極具藝術感染力。
2.延伸拓展:《致云雀》作為內容與形式完美統一的典范,稱得上清新俊逸,不同凡響,以至比雪萊年長22歲,同樣寫過云雀的前輩大詩人威廉·華茲華斯讀后也不能不自嘆弗如。閱讀華茲華斯《致云雀》,說說華茲華斯為什么自嘆弗如。
致云雀(華茲華斯)。
一
帶我上,云雀!帶我上云霄!
因為,你的歌聲充滿了力量;
帶我上,云雀!帶我上云霄!
唱呀唱,唱呀唱,
唱得你周圍的云天一片回響;
你呀,把我激勵,把我引導,
幫我找到那你我神往的地方。
我曾走過一個個凄涼的荒原,
今天,我的心兒已感到疲倦;
要是我能有一副仙女的翅膀,
那我現在就要飛到你的身旁。
你周身都是如癡如狂的歡樂,
超凡的喜悅充滿了你唱的歌;
請激勵我,引導我上了再上,
帶我到你天上設盛宴的地方!
你呀,歡樂得就象清晨,
笑個不停,嘲弄個不停;
你有個可供休息的情愛之窩,
所以,盡管你根本不算懶惰,
醉酒似的云雀,你也決不想。
使自己像我這樣地東游西蕩。
快樂的生靈啊,快樂的生靈!
你的性靈象一股湍急的山泉——。
傾瀉出對那至高主宰的頌贊,
但愿高興和歡樂追隨著我們!
啊,我的旅途,它畸嶇不平,
穿過荊棘叢生的灰蒙蒙荒野,
但是聽見你或你同類的聲音——。
一派天上的無憂無慮和喜悅,
我就安天樂命地撐著往前走,
并把生命結束后的狂喜等候。
二
天上游客,云間歌手,
你因它充滿憂愁而鄙棄人間?
抑或你奮翼凌云的時候,
地上露巢仍牽系你的心和眼?
你現在能自由進入的窩,安頓過。
你勵舉的雙翼,還孕育了你的歌!
讓夜鶯安于她的陰陰林木,
風日流麗之地才適于你飛舉,
從那里你的音樂之濤瀉向人間;
憑天鄉靈浪,發智者心泉,
你清醒高翔,不是迷惘流浪,
忠于有緣之鄉,不管人間天上。
提示:華茲華斯詩中的云雀在地面有個為愛和安憩筑下的巢,而雪萊的云雀鄙棄地面、向上復向上,這正顯示了兩位詩人境界的不同。華茲華斯在法國*初期曾強烈同情革命,但后來變得極為保守,成為領取英國宮廷津貼的桂冠詩人。雪萊曾致詩華茲華斯“但愿你改弦易轍”。
聽,聽,云雀在天堂的大門上唱歌。
生平:
作品:
著有長篇小說《前塵》《探求宇宙之謎》《經營之神》《探索自然》《終極診斷》《生存方式》等。
二、創作背景。
插上科技的翅膀。
聯合國糧農組織曾經公布的一份報告稱,世界上36個國家和地區由于內戰或氣候惡劣等原因,面臨糧食嚴重短缺問題。在發展中國家,有1/5的人無法獲得足夠的糧食,全世界每年有600萬學齡前兒童因饑餓而夭折。在解決糧食緊缺問題的過程中,科技進步無疑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而我國率先培育成功的增產20%的超級水稻必將造福世界。發明“雜交水稻”的袁隆平也因此得到了世界的認可和尊敬。本文就是在袁隆平獲得國家科技獎后,記者為介紹他的先進事跡所做的人物報道。
三、常識。
1.雜交水稻。
雜交水稻指選用兩個在遺傳上有一定差異,同時它們的優良性狀又能互補的水稻品種,進行雜交,生產具有雜種優勢的第一代雜交種,用于生產,這就是雜交水稻。
2.袁隆平。
袁隆平1953年畢業于西南農學院,分配到湖南安江農校任教。1964年開始雜交水稻研究,1971年調入湖南省農業科學院,1978年晉升為研究員,被評為全國勞動模范。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現任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袁隆平的秈型雜交水稻研究獲我國迄今特等發明獎;他先后榮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科學獎”和聯合國糧農組織“糧食安全保障榮譽獎”等8項國際獎勵。2001年獲得首屆國家科技獎。
語言建構與運用:把握詩歌節與節之間環環相扣的特點,分析詩歌新奇的比喻和鮮明的意象,理解浪漫主義詩作想像瑰麗的特點。
思維發展與提升:把握詩歌的內在線索,體會詩歌鏗鏘激昂、節奏鮮明的特點。
審美鑒賞與創造:分析云雀的象征意義,理解詩歌的意象美和情感美。
文化傳承與理解體會:體會詩人情感,理解作者表達的對理想和幸??鞓返淖杂勺栽诘淖非?。
教學重點:理解云雀意象的含義;誦讀、傳情達意。
教學難點:理解詩歌的意象美和情感美。
教學時數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解題。
1、“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這句話出自哪里?意思是什么?
出自浪漫主義詩人雪萊的《西風頌》。表面上說,冬天來了,那春天馬上就會到來,實質上指熬過了痛苦與艱難,就將迎來美好的春天,光明的前途。這句話告訴了人們:無論遇到什么困難都要積極向上,永不放棄。
今天,我們共同領略詩人另一名篇《致云雀》。
2、作者簡介:雪萊(1792—1822),19世紀英國浪漫主義詩人,才華橫溢,詩藝精湛,與拜倫、濟慈并稱于世。在狂熱的革命思潮中長大的雪萊深受自由與激進派思想的影響,信奉革命方式*腐朽的政府,堅信只有不斷進行社會改革,才能真正根除罪惡的社會根源,所以他把自己對自由的渴望和對暴政的憎惡都深深地融匯于詩作當中。詩人一生創作了大量優秀的抒情詩及政治詩,《致云雀》《西風頌》《自由頌》《解放了的普羅米修斯》《暴政的假面游行》等詩都一直為人們傳唱不衰。1822年7月8日,詩人出海航行遭遇暴風雨,溺水而亡。
3、寫作背景:據雪萊夫人回憶,《致云雀》是1820年夏季一個黃昏,雪萊在萊杭郊野散步時聽到云雀鳴叫有感而作。兩年后,詩人便不幸辭世,這首詩被人們公()認為雪萊的“好詩”。
二、誦讀感知。
1、播放朗誦視頻,感知內容。
2、你覺得這首詩歌的感情基調是什么?
明快、清麗、誠摯、熱切。詩歌文字洗練,節奏感強,風格清麗明快,而且文章有種雄渾磅礴、大開大闔而又圓融內斂的氣勢;詩歌充滿活力和朝氣,有一種前進的力量;全詩以一聲喜悅的問候開篇,歡聲贊美云雀這快樂的精靈不事雕琢的天籟之音,為全詩定下誠摯熱切的抒情基調。
3、你覺得這首詩主要寫了什么?用自己的話概括。
《致云雀》為人們刻畫了一個浪漫主義時代的美好的理想形象:那沖霄而上的大自然的精靈,在天空上向人間唱著優美的歌曲。詩歌歌詠了一種小鳥——云雀,它構巢于地卻狂喜,高飛,狂喜歌唱,直沖云霄,擺脫所有的來自于大地的約束,人們只能聽它的歌聲。正是這種小鳥觸動了詩人的詩情。開篇呼告:“你好??!快樂的精靈!”將詩人的喜悅和激情盡情揮灑而出,奠定了詩歌明快的基調。此后,作者以優美流暢的語言,新奇的比喻來贊美心中可愛的精靈。最后,詩人以感嘆的口吻表達了他的愿望和抱負。全詩雖未曾直白或詳盡地記述云雀的形態和行動,但句句緊扣云雀的特點,以美而不俗的文筆寫盡云雀的神韻和作者傾注它身上的感情。
4、詩歌分哪幾個層次來寫的?請畫出全詩的結構圖(思維導圖)。
詩歌從贊美開始,以感嘆告終,層次分明,結構嚴謹,大體可分為以下幾個層次:
1-2節:以一聲喜悅的問候開篇,歡聲贊美云雀這快樂的精靈不事雕琢的天籟之音,為全詩定下誠摯熱切的抒情基調。
3-6節:極力贊美云雀豐沛四溢的歌聲。
7節:過渡,以問句“什么和你最為相似”轉換抒情語調。
8-12節:揭示云雀的本質,字里行間寄予詩人的美學理想和藝術抱負。
13——16節::以設問、反問句式,強調贊婚的合唱、凱旋的歡歌都是空洞浮華的貧乏,都比不上云雀的歌聲,探討云雀歌聲美的根源。
20——21節:對云雀歌聲的美妙進一步概括,以感嘆的口吻表達了他的愿望和抱負,渴望學會云雀的歡欣,向全世界潑灑歡樂、希望與愛!
5、學生合作配樂朗誦,音樂背景《清晨》。
三、合作探究。
1、分小組合作探究:全班分為兩個大組,每個大組分為若干小組,合作探究下面的問題:
第一大組:云雀的形象特征及其象征意義。
第二大組:表現云雀形象采用的寫作手法。
2、云雀的形象特征及其象征意義。
在詩人的筆下,云雀是歡樂、光明、美麗的象征。詩人運用比喻、類比、設問的方式,對云雀加以描繪。他把云雀比作詩人,比作深閨中的少女,比作螢火蟲,使云雀美麗的形象生動地展現在讀者的面前。詩人把云雀的歌聲同春雨、婚禮上的合唱、勝利的歌聲相比,突出云雀歌聲所具有的巨大力量。
云雀又并不純然是自然界中的云雀,而是詩人的理想自我形象或詩人理想的形象載體。云雀的振翅高飛體現著詩人的執著奮進、憤世嫉俗的態度。云雀的隱形不露,播灑歌聲體現著詩人不求名利,只為喚起人間的愛與同情。云雀的歌聲自然清新,雪萊的作品也是簡單不做作,掙脫技巧的束縛,自然而然地放歌。詩人和云雀在許多方面都很相似:都追求光明,蔑視地面,都向往理想的世界。所不同的只是詩人痛苦地感到了理想與現實間的巨大差距,而這個差距對云雀是不存在的。從詩的整個調子中可以看出,雪萊雖感到理想遙遠的痛苦,仍以不斷飛升的積極情調去超越感傷。雪萊表達了他對自由的贊美和對幸福生活的強烈追求,以及他為偉大理想犧牲的決心。
《致云雀》全詩無一處不寫云雀,同時,無一處不有雪萊的自我,是詩人理想化的自我寫照。
3、表現云雀形象采用的寫作手法。
比喻:把云雀比作詩人,比作深閨中的少女,比作螢火蟲,使云雀美麗的形象生動地展現在讀者的面前。
對比:詩人把云雀的歌聲同春雨、婚禮上的合唱、勝利的歌聲相比,突出云雀歌聲所具有的巨大力量。
總結:《致云雀》以壯美的激情、遼闊的境界和浪漫主義直抒胸臆的手法為詩人贏得極高聲譽,詩中的云雀傾注了詩人雪萊高貴的靈魂,人格化的云雀,成為詩人自我形象的化身。
四、總結延伸。
1、課文總結:雪萊以獨特的藝術構思生動地描繪云雀的同時,也以飽滿的激情寫出了他自己的精神境界、美學理想和藝術抱負。雪萊十分重視藝術的社會意義,認為藝術的創造是根據正義和美的原則來促進生活的改造。詩人渲染高尚的情操,是為了引起讀者普遍的激動,抒寫對于美德的渴望,是為了喚醒人們對于卑劣欲念不能相容的強烈感情。他說:“一首偉大的詩,是永遠泛溢著智慧與快感之流的不竭源泉?!薄吨略迫浮穾缀躞w現和容納了雪萊詩論的全部要點。全詩節奏短促、輕快、流暢、激昂,節與節之間,環環相扣,層層推進,極具藝術感染力。
2、延伸拓展:《致云雀》作為內容與形式完美統一的典范,稱得上清新俊逸,不同凡響,以至比雪萊年長22歲,同樣寫過云雀的前輩大詩人威廉·華茲華斯讀后也不能不自嘆弗如。閱讀華茲華斯《致云雀》,說說華茲華斯為什么自嘆弗如。
致云雀(華茲華斯)。
一
帶我上,云雀!帶我上云霄!
因為,你的歌聲充滿了力量;
帶我上,云雀!帶我上云霄!
唱呀唱,唱呀唱,
唱得你周圍的云天一片回響;
你呀,把我激勵,把我引導,
幫我找到那你我神往的地方。
我曾走過一個個凄涼的荒原,
今天,我的心兒已感到疲倦;
要是我能有一副仙女的翅膀,
那我現在就要飛到你的身旁。
你周身都是如癡如狂的歡樂,
超凡的喜悅充滿了你唱的歌;
請激勵我,引導我上了再上,
帶我到你天上設盛宴的地方!
你呀,歡樂得就象清晨,
笑個不停,嘲弄個不停;
你有個可供休息的情愛之窩,
所以,盡管你根本不算懶惰,
醉酒似的云雀,你也決不想。
使自己像我這樣地東游西蕩。
快樂的生靈啊,快樂的生靈!
你的性靈象一股湍急的山泉——。
傾瀉出對那至高主宰的頌贊,
但愿高興和歡樂追隨著我們!
啊,我的旅途,它畸嶇不平,
穿過荊棘叢生的灰蒙蒙荒野,
但是聽見你或你同類的聲音——。
一派天上的無憂無慮和喜悅,
我就安天樂命地撐著往前走,
并把生命結束后的狂喜等候。
二
天上游客,云間歌手,
你因它充滿憂愁而鄙棄人間?
抑或你奮翼凌云的時候,
地上露巢仍牽系你的心和眼?
你現在能自由進入的窩,安頓過。
你勵舉的雙翼,還孕育了你的歌!
讓夜鶯安于她的陰陰林木,
風日流麗之地才適于你飛舉,
從那里你的音樂之濤瀉向人間;
憑天鄉靈浪,發智者心泉,
你清醒高翔,不是迷惘流浪,
忠于有緣之鄉,不管人間天上。
提示:華茲華斯詩中的云雀在地面有個為愛和安憩筑下的巢,而雪萊的云雀鄙棄地面、向上復向上,這正顯示了兩位詩人境界的不同。華茲華斯在法國*初期曾強烈同情革命,但后來變得極為保守,成為領取英國宮廷津貼的桂冠詩人。雪萊曾致詩華茲華斯“但愿你改弦易轍”。
聽,聽,云雀在天堂的大門上唱歌。
此詩作于公元767年(唐代宗大歷二年)秋天,杜甫時在夔州。這是他在五十六歲時寫下的。一天他獨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臺,登高臨眺,蕭瑟的秋江景色,引發了他身世飄零的感慨,滲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于是,就有了這首被譽為“七律之冠”的《登高》。
二、作者介紹。
1.杜甫(7—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代表作《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新安吏》《潼關吏》《石壕吏》)、“三別”(《新婚別》《無家別》《垂老別》)等名作。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并不顯赫,但后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后人稱為“詩圣”,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后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
2.祖父。
杜甫的祖父為唐初詩人杜審言。杜審言很有才華,但恃才傲世。少與李嶠、崔融、蘇味道合稱“文章四友”。
3.杜甫詩名句。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洞和?。
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秹衾畎住?。
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顿浕ㄇ洹?。
丹青不知老將至,富貴于我如浮云?!督^句四首》。
但見新人笑,那聞舊人哭?!都讶恕?。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洞和?。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堵劰佘娛蘸幽虾颖薄?。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蹲跃└胺钕仍亼盐灏僮帧?。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睹┪轂榍镲L所破歌》。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锻馈?。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妒裣唷?。
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稇驗榱^句》。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对乱箲浬岬堋?。
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端畽懬残亩住?。
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督现邓绾萘亩淌觥?。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督戏昀铨斈辍?。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斗钯涰f左丞丈二十二韻》。
一、教學目標:
1、會寫本課的生字新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3、揣摩重點語句,感受作者對親生母親崇高的敬意和真摯的愛慕之情。
二、教學重難點:
揣摩重點語句,感受作者對親生母親崇高的敬意和真摯的愛慕之情。
三、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談話導入。
同學們,課前我們來做一個交流,你們知道“國寶”指什么嗎?(是什么?生:熊貓)對,是我們國家的大熊貓被稱為國寶,然而在北京大學曾經有一位九十多歲的老人也被稱為“國寶”,你們知道他是誰嗎?(生:季羨林)回答得非常正確,正是季羨林老先生。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的一篇散文,題目是《懷念母親》。(師板書課題,生齊讀課題)。
2、走進季羨林。
在了解作者這一個環節中,學生都做了預習,手頭有有關季羨林的相關資料。在做匯報時,師應引導學生放下手頭資料,口頭表述自己所知道的季羨林,可以簡短,可以只說一點,忌學生照著資料讀。
師:同學們都說出了自己所了解的季羨林,那么退去我們剛才所聽到的那些耀眼的光環,今天他是以一個兒子的身份出現的,我們要品味的是他平凡而真摯的情懷。
3、生字新詞。
相信同學們已經預習了這篇課文中的生字詞,文中的生字詞會讀了嗎?好,那老師就要考一考你們了,同學們來看小黑板。請生讀:
真摯朦朧凄涼可見一斑。
篇目薄暗棄養頻來入夢。
沮喪奔喪寢不安席。
心潮騰涌思潮起伏終天之恨。
小結:多音字有奔;薄。
(在講解多音字的時候要給學生解釋清楚,什么時候讀什么音)。
奔:奔走;急跑;趕忙或趕急事;逃跑--讀一聲。
直向目的地走去;年紀接近--讀四聲。
?。号c厚相對應,薄板、薄紙--讀bao,二聲。
合成詞,單薄,淺薄,紅顏薄命--讀bo,二聲。
薄荷、薄荷糖--讀bo,四聲。
師:大家讀的都非常準確,老師希望大家在讀的時候聲音可以放開,再響亮一點,好,我們來一起讀一遍。
2)形。
小結:斑(班);朦朧(月字旁,指景象、事物模模糊糊,這是一個形聲字,用形聲字的方法識記漢字,這是一個好方法);篇(下面一橫);頻(不是少)。
師:同學們現在打開語文書,翻到25頁生字表部分,就我們剛才說的這幾個字,容易寫錯的,你在生字表旁邊的空白的地方一個字寫一個,要求清楚嗎?好,開始。(寫字的時候要注意坐姿,對)。
寫完的同學抬頭,好,我們現在已經會讀會寫了,那文中的詞語的意思你都理解了嗎?(小黑板加小三角號標注)。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小結:查字典是我們學習的好方法。我們對這些詞語的理解都是借助了字典這個工具書來理解的,那么接下來我們還要將這些詞語放在文章里聯系上下文做一個深入的理解。
這個環節的增加是為了讓學生對相關詞語有一個初步的了解,為課文探究環節的抓重點字詞理解字詞及情感打基礎、做準備。
4、課文探究。
1)朗讀課文,梳理脈絡;
師:請同學們在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的基礎上,自由朗讀課文,思考在這篇課文里,作者提到了幾位母親?并試著理清課文的層次,劃分段落。
2)梳理課文脈絡,理清層次。
生:提到了兩位,一位是親生母親,一位是祖國母親。
師:說得非常好,那么他對這兩位母親懷著怎樣的感情呢?
生:“我對這兩個母親懷著同樣崇高的敬意和同樣真摯的愛慕?!?/p>
師:很好,你能告訴大家你從哪找到的嗎?
生:第一自然段的最后一句。
師:生齊讀“我對這兩位母親……”,再讀:要讀得整齊,更要讀得有感情。
3)今天這節課我們就著重研究研究,季老對他的親生母親這種崇高的敬意和真摯的愛慕。下面請同學們看學習要求3。
(1)請同學們自由朗讀第2自然段,邊讀邊思考:從哪些句子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對親生母親的崇高的敬意和真摯的愛慕?正所謂不動筆墨不讀書,朗讀課文的時候記得拿起筆來在書上做適當的批注、勾畫,還可以寫上自己的感受。要求清楚了嗎?好,開始。
師:如果你自學好了,就可以進行小組討論了。
師:好了,同學們,可以了嗎?誰來說一下。
【生讀課文相關語句。體會感情。答題思路:通過什么(關鍵詞)體會到了什么(感情)】。
分析:
a“我痛哭了幾天,食不下咽,寢不安席”:
母親的去世,讓作者感到無比的傷心,一連痛哭了好幾天,而且吃不下飯,睡不著覺,可見作者多么愛自己的母親。
b“一個缺少母愛的孩子,是靈魂不全的人。我懷著不全的靈魂,抱終天之恨”;“恨”,終天之恨。作者當時是什么心理?非?;诤?。他悔恨什么呢?六歲離開,大二棄養,20歲,離開了母親多少年?十四年,相處時間很短,整整十四年幾乎沒有見過,當他想見母親的時候,他的母親卻走了,還沒有等到孩子報答恩情母親就棄養了。他悔,悔自己為什么要離開故鄉離開母親,他恨,恨自己為什么沒有為母親承擔更多的家務,為什么沒有替母親分擔更多的憂愁。
靈魂不全:母愛是我們自身靈魂的一部分,如果失去了母愛將會使靈魂殘缺。作者將失去的母愛看成是靈魂缺失的一部分,可見失去母親對作者的打擊是非常大的,以至于讓作者抱憾終身。同樣,一個沒有了母親關心。嘮叨的人生活就也就變的毫無意義,一切都變的空虛和寂寞了。
在帶學生領會“終天之恨”時,讓學生出示自己課前預習搜集到的有關季羨林寫母親的文章,師簡單點評,有學生出示了《賦得永久的悔》,師重點范讀第一和第四自然段及第五自然段的重點語句,讓學生進一步體會作者對母親去世的終身遺恨。
c“一想到母親,就淚流不止,數十年如一日?!?/p>
師總結:母親為孩子付出了全部??墒窃谀赣H臨終的時候有沒有見到作者?沒有見上作者一面就永遠的離開了自己的孩子,離開了這個世界,所以作者的內心充滿了悔恨,充滿了痛苦。
(2)朗讀:
a,個別生讀(悔恨)。
b,生齊讀“我痛哭了幾天……數十年如一日”。
師:孩子們讀的太好了,這里我們深刻地體會到了作者失去母親之后的傷心、痛苦和悔恨。
5、小結:這節課我們學習了課文中的生字詞,了解了作者,主要學習了作者對親生母親的那份情,那么作者對祖國母親又是怎樣的情?我們下一節課再來學習。
6、作業:繼續預習課文,有感情朗讀課文。
1、(播放鄭成功收復臺灣的戰爭場面。)教師描述:1662年2月,民族英雄鄭成功率領軍隊打敗了荷蘭侵略者,收復了臺灣,為中華民族立下了不朽的功勛。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題目就是鄭成功。
通過課前的預習,你有什么問題嗎?
大家提了這么多問題,真愛動腦筋。下面你就確定一個或幾個感興趣的問題上網學習。在學習過程中,根據需要你可以獨立研究,也可以和別人合作學習。
(在學生上網學習的過程中)大家在網上學習的過程中,如果有了感受和體會,可以打開“自由論壇”這一窗口,把它寫下來,與同學一起分享。
1、下面我們來交流一下學習的收獲。
a、寶島臺灣。
引導學生自由發言,感受臺灣的美麗富饒。
(利用網絡教學的功能顯示學生打開的網頁)。
過渡:是??!寶島臺灣多么美麗、多么富饒,它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稍诿鞒陂g被荷蘭殖民者強占了38年之久。此時,你們有什么想法?在1662年,鄭成功駐軍廈門時,就下定決心收復臺灣。聽,他在說(網絡出示句子)教師范讀。
誰也想讀一讀?指名讀;多么慷慨激昂的話語??!一起讀。(齊讀)。
b、收復臺灣。
過渡:那鄭成功是怎樣收復臺灣、建設臺灣的呢?
(引導學生暢所欲言,感受體會鄭軍官兵的`神勇。)。
讓我們回到1662年硝煙彌漫的臺灣戰場,感受一下鄭軍官兵的神勇。(播放鄭成功收復臺灣的戰爭場面,并配以文字錄音。)。
看了剛才的畫面,你想說什么?
引讀課文第6自然段:多開心,多痛快呀!曾經殘酷奴役臺灣同胞的荷蘭侵略者們得到了應有的下場,臺灣同胞個個,他們,高山族的酋長也送來,鄭成功為了表示感謝,也回贈給他們。
這一天,是臺灣的不眠之夜,街頭巷尾。
“載歌載舞”什么意思?人們在什么情況下,會載歌載舞?(自由暢談)。
(如果學生沒能就具體事情說,教師引導:你能具體地說一說嗎?)。
說得真好,大家都能留心生活,都有一雙會發現的眼睛。
c、建設臺灣。
過渡:除了這些內容,你從網上還了解到了什么?
引導:鄭成功是怎樣建設臺灣的呢?
(利用網絡教學的功能顯示學生打開的網頁)。
d、除了收復臺灣、建設臺灣以外,你還了解到其它關于鄭成功的資料嗎?(引導學生全面感知鄭成功的情況,從而對鄭成功其人有正確全面地評價。)。
1、學到這兒,你知道為什么稱鄭成功為民族英雄了嗎?
3、課文的最后一段話表達了我們共同的心聲,誰來讀一讀。(網絡出示句子)。
4、是啊,這位令世人景仰的民族英雄將永遠銘刻在我們的心中。來,我們一起讀。
1、今天,我們運用網絡學習了鄭成功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想法?
2、在這個網站上可以查找到你需要的內容,大家課后可以帶著自己感興趣的問題繼續登陸網站學習研究。
“在兒童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保ㄌK霍姆林斯基)作為六年級的學生來說,已初步具備了學習語文的能力,但他們仍處于以形象思維為主的年齡階段,這就需要以各種方式來激發、維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中,如果只有老師空洞的講解,不僅信息少,效果差,還會嚴重影響學生對本課知識探究的興趣。所以我在教學中中不僅提供了大量的文字資料,還收集了大量的圖片資料,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氛圍中主動建構知識結構?!百|疑問難,確定任務——上網瀏覽,自主學習,交流討論,合作學習,發情感,延伸學習”的教學模式,讓我的教學如虎添翼,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西風頌(節錄)。
剽悍的西風啊,你是暮秋的呼吸,
因你無形的存在,枯葉四處逃竄,
如同魔鬼見到了巫師,紛紛躲避:
那些枯葉,有黑有白,有紅有黃,
像遭受了瘟疫的群體,哦,你呀,
西風,你讓種子展開翱翔的翅膀,
飛落到黑暗的冬床,冰冷地躺下,
像一具具尸體深葬于墳墓,直到。
你那蔚藍色的陽春姐妹凱旋歸家,
向睡夢中的大地吹響了她的號角,
催促蓓蕾,有如驅使吃草的群羊,
讓漫山遍野注滿生命的芳香色調;
剽悍的精靈,你的身影遍及四方,
哦,聽吧,你既在毀壞,又在保藏!
【思考】聯系上下文,理解“你既在毀壞,又在保藏!”這句詩,說說西風在毀壞著什么,又在保藏著什么。
明確毀壞著:使枯葉四處逃竄,紛紛躲避。保藏著:讓種子展開翱翔的翅膀,向睡夢中的大地吹響了她的號角,讓漫山遍野注滿生命的芳香色調,給人類帶來生機和希望。
2、過去屬于死神,未來屬于你自己。
3、辛勤的蜜蜂永沒有時間悲哀。
4、希望會使你年輕,因為希望和青春是同胞兄弟。
5、我們愈是學習,愈覺得自己的貧乏。
6、微笑,實在是仁愛的象征,快樂的源泉,親近別人的媒介。有了笑,人類的感情就溝通了。
7、一個人如果不是真正有道德,就不可能真正有智慧。
8、吻是靈魂與靈魂相遇在愛人的嘴唇上。嘴唇是一對愛人兩個靈魂交會的地方。
九、作業。
選一種自己喜歡的物象做中心,寫一首詩歌。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qitafanwen/4276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