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學習者,我們應該多讀一些范文范本,以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在下面的范文范本中,我們可以看到不同風格和主題的范文范本,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摘要: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馬克思主義哲學在新時期的特征開始發生轉變,主要表現為馬克思哲學作為一種價值運動過程轉變為一種對象化的知識,價值的追求開始退隱。把馬克思主義哲學從傳統上的本體論、知識論、邏輯學進行解讀,使馬克思主義哲學走向了生存論、實踐論的“馬克思學”。馬克思主義哲學特質就在于它是一種追求自身價值的學說,它有著鮮明的階級立場與任務,放棄這種基本的價值而追求一種所謂的科學意義上的學術,這正是資本主義意識形態所希望和要求的。
作為在現實基礎上追求未來美好社會理想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旨在追求人類自身的自由與解放。它最鮮明的特點是“實踐”。這種“實踐”的基本特征就是改造世界。在這個過程中它需要條分縷析的理論基礎、悲天憫人的大眾情懷、鐵肩擔道的責任意識以及舍我其誰的踐行精神。馬克思之所以把為大多數人謀幸福作為自己的職業,并為此進行身體力行的革命實踐活動。是由于他一生具有的普羅米修斯情結。形成了他為了大多數人的幸福而犧牲的精神。所以馬克思又被稱為“人間的普羅米修斯”。馬克思的一生都是為了這種情結而生活與實踐。馬克思在《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中寫道:
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而工作的職業,那么,重擔就不能把我們壓倒,因為這是為大家作出的犧牲:那時我們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憐的、有限的、自私的樂趣,我們的幸福將屬于千百萬人,我們的事業將悄然無聲地存在下去,但是它會永遠發揮作用,而面對我們的骨灰,高尚的人們將灑下熱淚。馬克思在青年時代就立志選擇為大多數人謀幸福的職業。為了幸福的大多數,他把深刻的哲學理論與現實社會制度緊緊地結合在一起,從而實現了對傳統哲學與社會制度的深刻批判。
馬克思主義理論不同于其他社會或哲學理論,在于它是一種運動,是一種改造世界的活動:它不是一種知識分子的職業,或只是一種理論研究活動。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是為了改變不合理社會制度的理論,目的就是“改造”世界,而不是“解釋”世界。
哲學開始被認為是關于智慧追求和關于倫理道德思考的學問即“物理學之后”。從古希臘哲學經過近代的法國哲學一直到德國古典哲學,哲學的特點從探求世界本源的“本體論”到關于外在世界的“知識論”再到人類認識能力的“主體論”,其最大的特點就是書齋里的學問。是人類對于自身與外在世界及其統一性的認識與思考。從蘇格拉底的“認識你自己”就開始了對人自身即主體的認識。近代法國哲學家笛卡爾的“我思故我在”把人類主體與外在的世界奠基在人類的理性之“思”上。德國古典哲學經過康德在認識論上的“哥白尼式革命”。把人的認識從對象的客觀性轉變為人的認識本身即主體性。從而試圖解決哲學長期以來在認識上的矛盾問題??档掳讶祟惖氖澜鐓^分為可以認識的“現象界”和無法認識的“物自體”?,F象界是科學產生的基礎,是可以認識的;物自體是人類信仰產生的基礎,但是無法認識??档略跒榭茖W的發展奠定基礎的同時也為信仰留下了地盤。黑格爾反對把外在世界劃分為現象界和物自體。認為這樣非但沒有解決人類認識的分裂性。反而加劇了認識的矛盾,因此提出“實體就是主體”的觀點。把人類的認識統一在“絕對精神”之中。馬克思在《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中指出“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問題在于改變世界”。因此。哲學要想成為人類認識與改造世界的理論武器就要改變傳統上哲學的形而上學性質。
對于馬克思主義的認識,馬克思和恩格斯在認識上有一個變化的過程。馬克思并不認為自己是一個馬克思主義者。而恩格斯則把馬克思主義作為指導工人階級斗爭的理論武器。馬克思之所以說自己不是一個馬克思主義者。從當時的情況來看。他反對的恰恰是自稱馬克思主義者而實際上違背馬克思理論的“機會主義者”,他并不反對作為工人階級斗爭理論的馬克思主義。作為無產階級斗爭的理論武器與意識形態。馬克思主義始終是一種指導廣大工人階級以及被壓迫民族反抗斗爭的理論。正是在這一點上,恩格斯把馬克思主義作為全世界工人階級進行斗爭的思想武器,并發展了馬克思主義。
馬克思認為傳統哲學最大特點就是以“思”的方式解釋世界。而馬克思主義哲學是一種改造世界的活動過程。不再只是客觀化、對象化的知識,而這正是馬克思不同于傳統哲學家的地方。以改造世界為目的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并不是反對知識,而是反對以知識為目的的哲學。馬克思哲學與傳統哲學一樣首先都是一種知識。是關于思維和外在世界的知識。但是在價值上,馬克思哲學走出了傳統哲學的內在意識性,走向了改造外在世界的活動。而對世界的改變必須在現實中把哲學轉化為物質力量。
馬克思主義哲學在現實基礎上改變了傳統哲學的性質。把認識論意義上的哲學改造為改變現實世界的行動即實踐哲學,使哲學玄思成為改造現實世界的思想武器。使之成為批判不合理的社會現實與制度的理論。馬克思哲學既非本體論亦非認識論或主體論。而是一種對不合理社會現實進行批判和改造的哲學?!澳鞘菍θ粘5?、現實的意識的批判。而且是在歷史性地、社會性地相對的這種意識的地平內,作為對‘體系知識’的既成的諸學科的‘批判’。應該是作為這樣的體系的批判一批判的體系而存在的東西?!边@種批判既是對哲學理論、宗教與文化等資產階級意識形態的批判。還是對現實的資本主義社會的批判即政治經濟學。這種經濟哲學是馬克思哲學內容的具體表現,實質上是一種關于理想社會的革命與運動,即實踐哲學。它不是由現成的知識構成的,而是關于未來社會的理論運動。所以把馬克思哲學理解為關于世界觀的學說在本質上是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片面理解。這種理解只是對于馬克思哲學在知識論上的理解。作為一種知識上的哲學,它只是作為馬克思哲學的前提而非目的。換言之,它是馬克思哲學的基礎而非本質特征。以傳統上理解哲學的方式無法把握馬克思哲學的本質。在知識論的路徑上無法跨越玄思的門檻。在傳統的框架下根本無法通達革命的社會運動。因此。馬克思哲學特質就在于它作為一種運動是以無產階級為其價值主體基礎。以人類的自由和共產主義理想為其價值目的而進行的改造世界的運動?!白鳛闊o產階級世界觀和共產主義運動的理論表現。馬克思主義哲學自始就是把實際地改造外部世界作為自己的真實目的?!?/p>
中,使哲學成為一種批判的思想武器。在現實的社會經濟批判中彰顯哲學的力量。因此,馬克思經濟學并不是一種實體意義上的經濟學即發家致富術。而是一種在現實的經濟發展變化之中的社會與政治學說。所以又被稱為政治經濟學。這種政治經濟學說與馬克思的哲學內在的目的都是為了對現實社會的批判和改造以及人類的自由與解放。因此,青年盧卡奇認為:“馬克思主義不是第二國際那種消極觀望的科學的唯物主義,而是一種號召民眾起來革命、走向解放的批判性號角?!薄顿Y本論》作為工人階級的一部“圣經”。它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價值的具體體現。它既是一部經濟學著作。同時還是一部政治學、哲學、社會學等方面的著作。作為一部經濟學著作,它分析了資本主義的產生、發展、滅亡過程及其規律,資本主義經濟構成的要素工資、利潤、地租,資本的有機構成,商品的價值規律及其構成要素。作為一部政治學著作,它闡明了資本主義社會發展中無產階級的產生與資產階級剝削的實質以及無產階級的斗爭。揭示了勞動力價值的秘密和剩余價值的來源。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中形式的平等掩蓋著事實的不平等,在商品經濟發展中分析了資本主義社會的自由、平等與民主的虛偽性。并揭示了無產階級被壓迫與被剝削的事實,強調了無產階級斗爭與革命的歷史必然性。作為一部哲學著作,《資本論》從現象到本質、從抽象到具體分析了資本主義社會的歷史發展過程,從歷史的角度肯定了資本主義社會發展的歷史進步性及其發展的歷史局限性。所以說《資本論》作為馬克思主義學說價值的體現,是經濟學、政治學、哲學的統一。因此,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是一種社會批判的學說?!芭械奈淦鳌币蔀椤拔淦鞯呐小本鸵粡V大群眾所掌握。因此,面向大眾,使哲學擺脫對象性知識化傾向與精英化的傾向,也就是要改變哲學存在的方式與性質。馬克思主義哲學作為批判資本主義社會的理論武器。它經過勞動群眾即無產階級的掌握就會成為改造社會的強大力量,從而指導人們從必然走向自由、從奴役走向解放。
哲學與群眾能否結合、哲學能否被群眾所掌握,這是從古希臘時期就已經開始思考的問題。柏拉圖把“哲學王”作為統治者的標準。蘇格拉底認為“美德即知識”。然而這種“美德”知識只能為少數人掌握,哲學走向大眾的結果就是蘇格拉底走向死亡。馬克思面對著被剝削與被壓迫的廣大群眾。為了使人類從壓抑與束縛中解放出來。擺脫“物化”和“異化”狀態,他把哲學作為群眾解放自己的武器?!芭械奈淦鳟斎徊荒艽嫖淦鞯呐?,物質力量只能用物質力量來摧毀:但是理論一經掌握群眾,也會變成物質力量。理論只要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闭軐W要與群眾結合就需要改變哲學自身存在的方式。因此,在社會現實中實現對哲學的改造,使哲學不再是形而上學的沉思。也不再是關于客觀世界的知識。馬克思哲學本身就是大眾的哲學,是在現實的經濟生活中存在的哲學。所以。馬克思哲學不再是本體論也不是知識論和主體論,而在現實的生產活動中找到了自身存在的方式,在實踐中成為一種改造世界的活動。
馬克思把哲學作為批判的武器展開對資本主義社會的批判并積極從事改造現實社會的活動。為了農民的利益,馬克思對林木盜竊法進行批判,他參加了1848年歐洲革命。參與1871年的法國巴黎公社運動?!肮伯a主義對我們說來不是應當確立的狀況,不是現實應當與之相適應的理想。我們所稱為共產主義的是那種消滅現存狀況的現實的運動?!瘪R克思主義學說作為一種價值與信念。它改變了世界。同時也改變了人們對世界的認識。在資本主義發展過程中,馬克思主義的理論顯示了強大的力量,它喚醒了工人階級及廣大群眾的斗爭意識,有力地推動了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壓迫民族的解放斗爭。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世界各地人民掀起了反抗殖民統治的斗爭。并開始擺脫殖民體系而成立了獨立的國家。
20世紀,世界的發展由無產階級的革命轉為各國經濟建設。資本主義國家在經歷了長期的發展以及工人階級不斷斗爭和殖民地人民的持續反抗。資產階級在國內外政治和政策上發生了重大變化。這一時期的馬克思主義哲學也發生了重大變化,主要表現為作為一種價值運動的馬克思主義走向了知識化的“馬克思學”。從最初堅持馬克思主義批判立場的“西方馬克思主義”到走向客觀化“馬克思學”,尤其是馬克思著作mega2的出版,把馬克思哲學作為一種知識加以研究開始成為一種趨向。初期“西方馬克思主義”具有一種精英化傾向,但他們還堅持在馬克思主義價值立場上對資本主義社會進行批判。而“馬克思學”則背離了馬克思主義價值立場。放棄了對資本主義的批判以及對人類的自由與解放的追求?!榜R克思學”也就成為了與社會問題以及大眾生活沒有任何關系的本體論、認識論或主體論的理論體系,使馬克思主義哲學價值在現實中物化。在物化中碎片化,在碎片化中退隱。
語和獲取學術地位與資本的手段。離現實生活越來越遠,偏離了其世俗關懷的初衷?!彼赋龅淖笠砦幕碚摮霈F的問題其實也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中所出現的問題。作為一種無產階級及人類解放事業的馬克思主義開始變成了自身生存所需要的一種“職業”,我們失去了關注社會問題的興趣。面對群眾生活以及社會問題我們已經沒有了當初的那種痛苦與焦慮感。職業化的生存成為馬克思主義者的常態,并且使我們安然如此。知識化的“馬克思主義”力圖擺脫“意識形態”的控制而轉向中立化的、客觀化的“馬克思學”研究。有利于去除馬克思主義中非馬克思主義成分,有利于準確地定位馬克思哲學在西方哲學歷史中的地位以及梳理馬克思主義發展歷史的脈絡,以恢復被肢解了的馬克思主義的原貌。但是,“我們有些學者試圖在學術研究的幌子下,隱性地道說著西方馬克思學的變種理論,缺乏了一名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者應有的立場意識”。馬克思主義哲學就在于它是一種追求自身價值的學說,它有著鮮明的階級立場與任務,那就是批判現實社會的不合理性。通過斗爭與革命擺脫被剝削和被奴役的狀態,完成人類的解放。因此,如果放棄這種基本的價值而追求一種所謂的科學意義上的客觀學術。實質上就是取消作為一種價值的運動過程。就是取消馬克思主義哲學,而這正是資本主義意識形態所希望和所要求的。
隨著資本的全球化,資本主義在世界范圍內霸權得到了進一步的鞏固。這既是馬克思主義發展的機遇,同時也是巨大的挑戰。因為“資本批判是馬克思現代性批判的最本質內容。它是歷史唯物主義對現代社會批判的最高表現。離開了它我們就不能理解和超越現代社會”。20世紀90年代以來。由于時代的發展和國際環境改變。特別是隨著蘇聯和東歐的解體,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在歐美國家受到了沖擊。但是在我國思想界和學術界出現了“重讀馬克思”熱潮,人們開始重新審視馬克思主義理論。于是“回到馬克思”、“走近馬克思”和“走進馬克思”,從文本學解讀方法、從生存論解讀馬克思,從實踐論等各方面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特質展開了探索。這些討論是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對馬克思主義的繼承與發展。大大推進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研究。擴大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在當代的影響。但是,從根本上來看,這些討論明顯都是在知識的范圍內進行的。過分注重馬克思主義理論特質,甚至有些理論與我們的現實生活尤其是群眾的生存問題基本上沒有關系。馬克思主義哲學表現為研究內容上的專業化,語言上的西方化。價值上的學院化。話語上的他者化。具有普羅米修斯情結并且為大眾謀幸福的馬克思主義在普通民眾眼里越來越像是孤苦無助且不斷重復著向山上推動巨石的西緒弗斯。因此,“回到馬克思文本與回到馬克思主義真精神并不是一回事,不能停留于只做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文本解釋者。必須把握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真精神即強烈的時代問題意識、徹底的批評精神(理論批判與實踐批判)、服務于無產階級的自我解放;強調敏銳地抓住當今人類生存活動中面臨的時代的問題,創造性解決現實生活出現的一系列新問題,把握新事物變化規律。實現理論超越與現實超越,真正發展馬克思主義哲學”。走向了生存論、實踐論、知識論的馬克思哲學在實質上和傳統哲學、西方哲學一樣都成為了一種“講壇哲學”。實質上,知識化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的“繁榮”恰恰是馬克思主義哲學自身存在危機的反映,“世界的哲學化就是哲學的世界化”。所以馬克思主義哲學就是一個走向現實生活的運動過程。但是,我們“不少人還沉迷在由政府的行政投入和‘技術化’的‘成果’統計所營造的學科繁榮的氛圍里,還沒有意識到學科危機已經來臨”。
在新的時代條件下以開放的心態吸取世界各國文化。注重經濟的發展。在政治上保障群眾的民主與權利。在全球化時代條件下保持發展的自主性。這些為馬克思主義的發展帶來新的機遇。資本主義雖然經過了長期的發展和完善,取得了巨大的進步,但是資本主義制度的本質是霸權主義與強權政治。世界范圍的戰爭與貧困并不是資本主義要解決的問題。而恰恰是它存在和發展的前提。當今世界中的生態問題、能源問題、貧困問題就是資本主義自身發展的后果,因此保持自身發展的自主性與獨立性就是在全球范圍內的一種去資本化的力量。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價值,既是歷史發展的必然,也是時代發展的要求。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為大眾服務的哲學。那就是首先讓更多的人了解和掌握。把知識作為一種前提而不是目的本身。這是它作為一種價值運動過程的前提條件。馬克思哲學要走向大眾,走向生活。要在現實的大地之中汲取存在和發展的力量,因此要擺脫學術化、精英化傾向。不然,“越來越從權利批判走向大眾化批判及與此相連的世俗化批判。這與馬克思主張的民眾性方向也有迥然之別。這種過強的主體性話語勢必帶來對普通大眾的蔑視”。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既是馬克思主義哲學本身的內在特質。又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發展的必然要求。馬克思主義哲學大眾化的實質并不是在語言內容與理解形式上的大眾化,而首先是價值立場與意識上的大眾化即樹立大眾的立場和意識。一個語言被群眾所理解的理論也有可能是為少數人服務的理論。其次,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必然是與本國民族文化相結合。從這一角度來說,在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就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也就是具有民族的形式和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內容。再次,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最終目的就是使群眾作為馬克思主義理論的主體基礎。群眾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生命力與活力最根本的源泉,應實現馬克思主義理論與群眾生活相結合,從而使群眾成為實現馬克思主義理論大眾化的主體。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大眾本質決定了它是把知識作為一種前提而不是目的本身,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價值追求就是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精神與價值的繼承,就是把它作為一種改造世界的活動,也是對現實問題的關注和改造社會現實責任的承擔,從而在群眾中汲取發展的力量。這不僅是大眾化在方法上的探求。更是在價值立場上的確立,因為立場決定價值,價值決定方法。作為馬克思主義者。應在歷史的發展中把握馬克思主義不變的精神與本質,即批判性、實踐性和大眾性,失去與大眾的血肉聯系就是對大眾生存問題的一種“痛覺”的消失。也就是從馬克思主義走向“馬克思學”。
摘要:中國共產黨是以馬克思主義作為指導思想的工人階級政黨。在黨的領導下,我國各族人民正在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建設偉大的社會主義國家。
我們立黨立國始終重視思想政治建設,重視用科學理論武裝黨和人民。我們提倡解放思想,不搞教條主義,但是不能丟掉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不能在學習借鑒的名義下否定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搞指導思想多元化。不搞多元化并不是我們的發明,一向標榜信仰自由的美國,在思想文化上就是反對多元化的,他們的主流文化、他們崇尚的美國精神是不容置疑的。美國國會曾多次討論雙語教學的問題,但時至今日始終沒有通過把西班牙語作為第二種全國通用語言的議案。
最近,德國、法國、英國、荷蘭等國的領導人宣布,在他們的國家“多元化已經結束”,甚至說“多元化已經死亡”。德國政府要求加入本國的移民要講德語,融入德國的主流文化,接受他們的價值觀。英國、法國、荷蘭等國,也提出了差不多同樣的要求。這個現象反映出西方發達國家反對多元化的立場及其政策。
我國在思想文化領域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特別是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指導,同時主張尊重差異、包容多樣。這種尊重和包容的內涵和外延有沒有邊際?哪些是必須堅持的,哪些是可以包容的,哪些是必須反對的,應當有明確的界限,有所界定。包容多樣是為了促進和實現社會主義文化事業的大發展、大繁榮?!鞍荨钡暮x一個是“包涵”,一個是“容納”。包容的精義是發揚民主,博采眾長,但不能允許挑戰黨和國家的基本理論和根本制度?!鞍荨辈荒茏兂杀弧暗舭?,如果馬克思主義被掉了包,偷換成“民主社會主義”、“新自由主義”等資產階級思想體系,我們黨和國家的性質就會改變。因此,“包容”無論如何不能變成掉包,不能在不知不覺中丟掉自己的靈魂。我們常用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這個語言,這主要是指國際政治和社會制度而言。其實美國與西方的其他國家特別是與法、德等歐洲大陸國家并非是渾然一體的,美國文化也并不等同于西方文化。我們提防西化的侵蝕,著眼點并不是西方自古希臘以來的文化傳承,而是圖謀重建世界秩序的當代美國的政治文化。用馬克思主義占領思想陣地,是抵御西化圖謀的根本保障,是關系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關鍵所在。如何對待馬克思主義始終是思想理論戰線的首要問題。
我認為這是毫無疑義的!我們信仰馬克思主義,是因為相信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真理。馬克思主義是探索資本主義制度發生、發展、滅亡基本規律的科學,是研究在資本主義制度下工人階級如何實現自身解放,進而解放全人類規律的科學。只要還存在資本主義制度,只要還存在資本和勞動的關系,馬克思主義的剩余價值理論就不會過時。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不僅是認識當代資本主義世界內在矛盾的思想武器和工具,也是認識當前中國經濟社會矛盾的理論指南和方法。剩余價值理論、唯物史觀以及馬克思主義其他基本原理,并沒有過時,它仍然是工人階級和其他先進分子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學真理。
馬克思主義又叫科學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只要社會主義還沒有完成歷史使命,還沒有實現真正公平合理的共產主義社會,馬克思主義的歷史使命就沒有完結。目前,在世界上資本主義制度和社會主義制度俱在,馬克思主義是認識這兩種社會制度本質的理論指南。中國實行社會主義制度,社會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社會主義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之間的矛盾、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之間的矛盾。如何認識社會主義國家基本矛盾,如何解決基本矛盾中的對立方面既互相適應又互相矛盾的問題,如何不斷發展完善我國的社會主義制度,需要正確的理論指導,需要正確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如果放棄唯物史觀的指導,就不能清楚地認識我國當前的社會矛盾,也解決不好反映基本矛盾的各種經濟問題、社會問題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問題。對于基本矛盾的認識和把握,應當注意矛盾的運動和變化,防止認識的停頓和偏于一隅。
例如:關于發展生產力是第一要務、是硬道理,這個觀點在新的歷史時期貢獻極大,但不能認為發展生產力是唯一需要關心和致力的事業。發展生產力與建立、完善生產關系是不能分割的。發展生產力與關懷生產者、勞動者的利益都是須臾不可松懈、不可脫節的要務。
又如,關于上層建筑和經濟基礎的關系,有一種意見認為,中國只要管好上層建筑,只要保持黨的領導地位和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經濟方面無論發生何種變化,出現什么偏差,只要下個決心就可以糾正。實踐證明這是辦不到的??啃姓钪荒芙鉀Q有限的問題,不可能改變市場經濟某些固有的規則、關系及其后果,經濟基礎歸根結底是起決定性作用的。我國的經濟基礎三十多年來發生了巨變,從所有制、勞動和資本的關系到分配關系,都發生了甚大的變化。辯證法告訴我們,事物的發展,量的積累達到一定的界限就會發生質的變化??床磺暹@種變化,就難以了解和堅持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
第二種說法:上層建筑要順其自然、被動地隨著經濟基礎的變化而變化。唯物史觀認為,上層建筑和經濟基礎是矛盾的統一體,既相互適應又有不適應。一般地說,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的性質,同時上層建筑具有相對獨立的反作用,它不但在與經濟基礎相一致的時候具有鞏固和保護經濟基礎的屬性,還有對經濟基礎中不相適應的部分、不相適應的狀況進行修正和改善的功能。這就是國家政權、政府通過制定和實行適當的經濟制度和政策,保護和擴展自己的經濟基礎的職能。在發生社會革命的時期,上層建筑還有掃除舊的經濟基礎、確立新經濟基礎主導地位的使命和作用。我們必須客觀地看待中國的經濟基礎發生了什么變化,面對經濟基礎發生的變化,上層建筑應當如何與經濟基礎相適應,如何維護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是命運攸關的重大問題。如果只講隨著基礎的變化而變化,漠視上層建筑的能動作用,甚至于轉彎抹角地削弱它,社會主義的事業只能落敗而不可能成功。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要站在憂黨憂國的立場上,認真研究上述問題。
一個重要的歷史原因是,冷戰結束后,一些人覺得世界趨同的時代已經到來,資本主義特別是美國式的資本主義已經成了“歷史的終點”,即人類最后一個社會形態,這種思想回到了黑格爾、杜林、歐洲啟蒙思想家曾經宣揚的“歷史終點”、“終極社會”、“理性王國”的窠臼,說來說去都是歷史唯心主義的產物。歷史車輪沒有在20世紀停止轉動,美蘇冷戰結束不過10年的時間,美國便從單邊霸權的高峰跌落。曾經發表“歷史終結論”的美國學者弗朗西斯·福山幡然省悟,聲明歷史并沒有走到終點,美國制度并不是世界上最好的制度。
前不久,福山發表文章指出,美國沒有什么可以教中國的。中國的馬克思主義者應當堅信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真理,社會主義是前程無量的事業,沒有哪一種資產階級理論和資產階級學派能像馬克思主義這樣歷經一百五六十年仍然有旺盛的生命力。馬克思主義之所以能在哲學、政治經濟學、社會主義和歷史理論等各個領域都站在時代的高峰,就在于它的科學性。當初,馬克思主義的兩位創始人沒有任何權力強制別人信仰自己的思想,就是靠真理的力量,他們的聲音才傳播到全世界,極大地影響了人類世界一個多世紀的歷史進程。
我們信奉馬克思主義,首先是相信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馬克思主義站在了社會科學的制高點上,雖然這個制高點并非不可逾越,但是迄今為止它依然是社會科學的高峰。同時,馬克思主義也站在道義的制高點上。資產階級的學者在科學上扳不倒馬克思主義,就在道義上做文章,詆毀馬克思主義只講斗爭不講人道主義,而他們自詡是不加區別地愛天下所有的人。馬克思主義是為勞動人民謀解放的道理,馬克思主義關于階級斗爭的學說是光明正大的理論,是啟迪工人階級認識自己歷史地位,尋求社會公平的思想武器,它反對用空洞的“博愛”、“人道”掩飾一個階級對另一個階級的剝削與壓迫,追求最終實現全人類的共同解放。這種理論與那些粉飾剝削制度、麻痹勞動人民自覺意識的理論究竟孰善孰惡是一目了然的。
馬克思主義不講抽象的人權,主張建立實現人人權利平等的現實基礎。沒有這個基礎,所謂“人權”就不可能是公正、平等的權利。我們黨進行革命斗爭就是為在三座大山壓迫之下的中國勞動人民爭人權,在全世界為中國人民爭人權。正因為我們黨的理想和信仰站在道義的制高點上,成千上萬的革命先烈才能心甘情愿地為革命事業奉獻出自己的一切,包括生命和家庭。許多人知道自己沒有機會看到共產主義實現的那一天。但是,他們相信人類最終會實現共產主義,甘愿犧牲自己的生命為之奮斗。共產黨的執政地位是他們用鮮血和生命換取的,今天的共產黨員要繼承他們未競的事業,全心全意為人民謀利益,就必須堅定地信仰馬克思主義。
馬克思主義是系統的科學理論,是先進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只有下功夫學習才能理解它的真諦,才能應用它的原理解決實際問題。
19世紀歐洲工人階級進行反對資產階級的斗爭,是馬克思主義產生的階級基礎,也是馬克思主義理論誕生的實踐基礎。但是,工人階級不能自發地產生馬克思主義,也不能自發地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克敵制勝,只有在工人階級的先進分子掌握了馬克思主義理論之后,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才能成為實踐。我國是以馬克思主義作為指導思想的國家,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國的廣大黨員、知識分子和人民群眾不用學習就能夠自發地掌握馬克思主義。只有真正學好馬克思主義著作,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才能成為一個自覺的馬克思主義者。
毛澤東同志在抗日戰爭時期領導全黨開展學習運動,提出如果我們黨有一百個至二百個系統地而不是零碎地、實際地而不是空洞地學會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同志,就會大大提高我們黨的戰斗力。
現在我們黨執政了幾十年,光是研究馬克思主義的專業人員就有成千上萬人。按常理來說,馬克思主義在思想、理論領域應當具有崇高的地位和強大的影響力,但在事實上,并不能這樣樂觀,在世紀之交,當社會主義在全世界陷入低潮之時,馬克思主義在我國被淡化、邊緣化的情景是不容否認的客觀事實?,F在突出的問題是許多黨員、干部和理論工作者不下工夫讀馬克思主義的書。
我們的黨是執政六十多年的黨,大量的黨員既沒有經過革命斗爭的考驗,又不讀馬列著作,說對馬克思主義有堅定的信仰,就沒有根據。自己不知道馬克思主義講些什么道理,聽到否定馬克思主義的聲音,心里沒有底,就可能隨聲附和;當別人說馬克思主義過時的時候,你不知道它有沒有過時;當有人搬用西方當代的某些理論觀點,說是發展馬克思主義的時候,你也分不清楚它是篡改馬克思主義,還是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這些問題怎樣解決?只有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才能分清真假馬克思主義。我們有時聽到一些干部、學者作關于馬克思主義的發言或報告,感覺似是而非,追根溯源就在于講話者自身底氣不足。要做一個馬克思主義者,必須下工夫學習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打下扎實的理論根基。只有這樣,才能同非馬克思主義思想劃清界限,才能打退反馬克思主義思潮的進攻,展示出馬克思主義的精髓和魅力,讓真理的力量戰勝謬誤。
中國人接受馬克思主義比歐洲晚了半個多世紀,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馬克思列寧主義。從《共產黨宣言》發表到中國共產黨建立,間隔73年時間。中國共產黨建黨的時候,全國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觀點并立志為之奮斗的人,不過幾十人,正是在那幾十個先知先覺的革命家帶領下,中國共產黨掌握了先進的思想武器,從中國的實際出發,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革命隊伍,在短短幾十年中領導中國人民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并且在取得全國政權以后立即轉入社會主義革命,接著又轉入社會主義建設。中國革命和新中國發展的歷史說明:不學習、不運用馬克思主義指導中國的革命和建設,就沒有新中國,也沒有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吳邦國同志前不久在十一屆人大四次會議上作人大會工作報告時強調,“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最重要的是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在涉及國家根本制度等重大原則問題上不動搖。動搖了,不僅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無從談起,已經取得的發展成果也會失去,甚至國家可能陷入內亂的深淵?!彼€鄭重表明,“中國不搞多黨輪流執政,不搞指導思想多元化,不搞三權鼎立和兩院制,不搞聯邦制,不搞私有化?!彼€講了“六個確?!?。吳邦國同志的講話,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本質要求,體現了堅持黨的基本路線的鮮明立場,大家應當認真學習研究。
社會主義中國經常面臨西方敵對勢力西化、分化的威脅,必須常懷憂患意識。2008年7月31日,美國國防部發表的《國防戰略》中講到,“美國將繼續對中國施壓”,“制定一項全面的戰略來影響中國的選擇”。美國針對中國的全面戰略從來沒有間斷。我國改革、發展、安全各個領域遇到的坎坷和麻煩,背后常常都有美國的影子。中國要走幾代人選擇的社會主義發展道路,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理論、黨的基本路線,必須堅持國家的根本制度,只有這樣才能保持社會主義國家的穩定與繁榮,才能確保中華民族的復興和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
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理論,是工人階級維護自身權利的思想武器,同時又是社會主義國家在意識形態領域保護自己、抵制敵對勢力“西化”、“分化”的理論武器。在冷戰后期和冷戰結束后的一段時間內,馬克思主義差一點被擠出了世界舞臺。在我國的思想理論界,馬克思主義也受到前所未有的貶低與排斥。在各種講壇、媒介和出版、刊物中,頌揚西方理論體系、排斥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暗流非常強勁。中央適時地決定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對于鞏固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理論陣地,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是一項英明的決策,扭轉了馬克思主義在一定程度上被邊緣化的趨勢。為什么馬克思主義在20世紀末21世紀初遭受嚴重的挫折與厄運,關鍵在于原來集合在馬克思主義旗幟下的隊伍發生了極大的分化。蘇聯是第一個社會主義大國,蘇共中央帶頭宣揚非馬克思主義的“新思維”,喪失了共產主義的理想和信念,導致蘇共在組織上瓦解,在思想上放下武器,喪失了凝聚黨心、人心的精神力量,最終失去執政的基礎和能力,走到任人宰割的地步。
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但我們黨的隊伍已經不是經過革命戰爭洗禮的原班人馬。我們黨有近8000萬黨員,他們中的大多數都是各行各業的優秀分子,但是真正受到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教育,牢固地樹立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價值觀的黨員,并不占很大的比例。很長時期內,各級基層黨組織對黨員或者要求入黨的積極分子沒有下工夫進行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教育。許多共產黨員,包括思想理論戰線的工作者,沒有認真研究什么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觀點?什么是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什么是資本主義?資本主義什么地方不好?什么是社會主義?社會主義的本質特點是什么?中央提出建設學習型政黨,有些同志將著眼點放在與業務相關的知識上。我認為,對于共產黨的領導干部,著重點應當是學習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馬克思主義理論工作者。要在宣傳、普及、推廣馬克思主義理論上下工夫。在新的歷史環境中,我們這樣龐大的執政黨,如果不用先進的理論統一思想,確立共同的信仰,很難經得起西方文化、宗教和價值觀的沖擊。
現在西方文化、宗教在我國城鄉廣泛地傳播,對我們的沖擊極大。前不久在全國政協分組討論會上,一些文藝界委員的發言觀點鮮明,體現出很強的政治敏銳性和社會責任感,他們對中國文化被西方庸俗文化沖擊,傳統文化遭到敗壞,非常擔憂。利用西方主流文化沖擊我國的意識形態和傳統文化,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大威脅,我們要用馬克思主義觀點來抵制它、批判它。中央領導同志要求全黨學習、學習、再學習,我認為,這抓住了黨自身建設的關鍵。
我們信仰馬克思主義,首先要學習馬克思主義,學好馬克思主義。中央編譯局新近翻譯出版了《馬克思恩格斯文集》和《列寧專題文集》,兩套文集是精心選編、精心翻譯的最優版本,翻譯的水平很高,書也很好看,希望大家認真地讀。
堅持馬克思主義 發展馬克思主義。
黨章和憲法都明確規定,馬克思主義理論是我們黨和國家指導思想的理論基礎。我們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要同學習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結合起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與馬克思主義一脈相承,是建立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基礎之上的,而不是改弦更張,另起爐灶,這一點一定要搞清楚。新中國建立以來以及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取得的成就,都是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取得的。我們的不足或者失誤,都是因為沒有按照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來認識和解決實際問題,沒有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我國的實踐有機結合起來所造成的。
我國在發展中出現了較多的社會矛盾,這并不奇怪,也不可怕,重要的是,要有正確的思路和有力的措施去及時解決。當前一個涉及全局的矛盾是分配不公,居民收入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偏低、勞動收入在各種要素中的回報率過低,窮人和富人收入和生活水平的差距超過發達資本主義國家。這個問題歸根到底是對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社會公平的理論,對在社會主義時期實行按勞分配制度沒有足夠的重視。在向市場經濟轉軌的過程中,較長時期強調效率優先,將公平放在次要的位置上,發展經濟和改善人民生活沒有同步,貧富差距不斷拉大,這是當前產生諸多矛盾的主要根源。有一部分勞動人民在改革發展中獲益較少,被稱之為弱勢群體,在思想上有失落感,再加上時而發生侵害群眾利益的行為,人民群眾中易于滋生不滿情緒。在國內外有人質疑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和國家的性質是否發生了改變,決不能認為這樣的問題是無須關注的議論。
我們常說要有憂患意識,憂患在哪里?除了來自外國政治、文化、經濟、軍事上的威脅,社會主義中國自身的危險在哪里?用什么思想、理論、政策去應對社會主義的經濟、政治、社會、文化、道德等各個領域所面臨的挑戰?黨中央適時地強調縮小收入分配差距、提高普通人民群眾的生活和保障水平,把努力解決社會公平問題放在首要的位置,這個著重點至關重要,如果忽視這個問題,就會發生吳邦國同志報告中指出的情況:已有的成果會喪失,而且國家也可能陷入混亂的泥潭。
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不能脫離黨和國家正在進行的偉大事業。要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和大政方針,堅決貫徹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在思想領域,要毫不動搖地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只有堅持馬克思主義,才能發展馬克思主義。有的理論工作者沒有掌握好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聽到社會上對馬克思主義有一些非議,想用一點附加的東西、時髦的語言給馬克思主義掙面子,這是不可取的。應該首先還馬克思主義的本來面目,并在實踐中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程,這才是真正捍衛馬克思主義。只有學好馬克思主義,才能堅持馬克思主義、發展馬克思主義。在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實踐中發展馬克思主義,才是對馬克思主義最有力的堅持。
當前,世界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資本主義世界深陷嚴重的經濟危機,美國的帝國霸權衰落,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去年12月18日,亨利·基辛格發表一篇文章,題目是《美國的衰落》,他在文中寫道,“最后一個剩余的超級大國——不久前歐洲政治家還這樣形容美國,今天已經不能這樣說了。美國已經不再占據統治地位,它不能再單獨進行政治領導,它只是一個復雜世界的一部分。世界引力的中心已經轉移到太平洋和印度洋地區?!泵绹F在還是世界第一強國,并且會繼續在全世界推行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但是它已經從冷戰時期的高峰跌落,不可逆轉地失去了獨領世界潮流的能力。世界多極化不會一帆風順,但是由多極化取代單極世界的潮流不可阻擋。
當前的經濟危機和美國霸權的衰落,世界格局的變動和調整非常明顯、非常深刻。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學者要抓住機會,展示馬克思主義真理的光輝?,F在是對馬克思主義加深認識、加強傳播的一個非常有利的時機,也是被世界人民矚目的時期。希望中國的廣大馬克思主義學者,敢為人先,敢為天下先,為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作出更大的貢獻。
(摘自6月13日《光明日報》本文為作者3月16日在中國社科院的演講)。
近年來,我國加大對勞動價值論的深入研究,對社會主義發展十分有必要。但是對馬克思哲學中的財富問題卻沒有引起注意。筆者認為,在當前社會主義制度下,加強對馬克思財富論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
一、全面闡述人在生產力中的地位。
根據馬克思哲學觀點,所有生產力都是“一種既得的力量”,并具備客觀“實體”特征。但是,前人留下的生產力會在新一代中將它作為既定力量,并為“過去”注入“現在”的活力,轉變成現實生產力??梢?,生產力的歷史就是“個人力量發展”的歷史。根據馬克思哲學中“真正的財富是所有個人的發達生產力”這一論述,是對財富問題本質的追問,這種生產力顯然就是“個人獨特主體的生產力”,因此具備“主體”特征。正是在此基礎上,馬克思認為人的全面發展實際上是“自然力”與“人本身力量”的雙重享用和占有??梢钥吹?,“生產力”這一概念正是人的發展與生產財富的統一,并從中獲得“實體即主體”的本體規定,可見,生產力不是自然永恒的,而是歷史性地生成、發展、變化。
在馬克思看來,人作為生產力中的首要因素,可以讓生產力的發展呈現循環型或者維持型,并實現生產力發展質的飛躍。人作為社會勞動的主體及社會財富的主要創造者,在前者還不屬于“發達生產力”,只有后者才是真正的“發達的生產力”。
人作為生產力發達與否的衡量根據,在于個人能否在自由時間中獲得“勞動能力”與“真正自由”,能否在充分得以發揮的基礎上,作為最大的生產動力而反作用于勞動生產力中。因此,在當前社會自由時間越來越多的情況下,如何讓人成為最大生產力,并真正在生產力中發揮重要作用,是不容忽視的問題。近年來,學術界已經將對人力資本的研究,上升到國家與黨提升自身創新能力、建設國家發展的核心戰略地位。
二、人學意蘊中的重要意義。
西方經濟學家多用“物質”來界定財富,馬克思哲學中,卻認為:“人們為了創造歷史,必須保證生活、為了生活,又需要衣、食、住、行等各種東西,因此,人類的第一個歷史活動就是為了滿足這些需要的新材料,而并非物質生活自身”實際上就是生產財富的過程。因此,人們為了滿足自身需要,應該在歷史進程中不斷創造并使用財富。
在人學語境中,財富是對人們具有一定作用性,并滿足人的需要的對象或者使用價值。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提出:無論財富是什么樣的社會形式,使用的價值最終構成財富的物質內容。因此,在物質生產活動中,物質產品是財富載體,因此物質產品的使用價值實際上就是財富的內容。馬克思已經對財富分為物質財富與精神財富兩大類。同時又將精神財富又分為兩大類:物質產品形式的精神產品、活動形式的精神產品??梢?,財富問題在馬克思哲學中的發展是沿著人的維度進行的。
三、“以人為本”的財富發展觀念。
當初馬克思設想的社會主義革命,主要以西歐資本主義國家的“高度發達生產力”作為物質的邏輯起點與基礎。由于當時馬克思研究的主要是社會主義革命問題,因此更多關注于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之間的沖突,而并不是生產力自身發展問題。但是現在,社會主義國家在跨越資本主義“卡夫丁峽谷”的同時,進入社會主義建設與發展時期,面臨了生產力嚴重不足問題,并需要加大發展生產力。因此,從財富對人的發展主體角度出發,再加上財富對于社會發展的動力,在生產力發展的作用機制中已成為現實問題。
馬克思哲學從財富出發,體會人的發展;又從人的發展反過來理解生產力,最終從生產力的發展狀況來理解社會發展邏輯,這對大力發展生產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隨著生產概念的提出,雖然促進社會發展的歷史邏輯不再以個人發展為主,而是依賴于生產力的發展主線。但是生產力自身的快速發展也要依賴于財富源泉,并真正開辟社會財富。正因如此,馬克思已經在《馬達綱領批判》中,將“集體財富的一切源泉充分涌流”與“他們的生產力增長”和“個人的全面發展”相結合,并作為發展共產主義社會的基本條件。從現實角度出發,當前“放手讓一切勞動、技術、知識、管理及資本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的思想,充分體現了大力發展生產力,落實馬克思財富思想的實踐。
以我國發展情況來看,我國社會主義通過大量生產并創造財富,實現社會生產力的全面發展,還應充分考慮到發揮社會主義制度優勢,避免在生產資本主義財富過程中產生的“以物為本”的發展觀,以及由此產生的生活悖論、生產悖論及生態悖論,最終確立“以人為本”的財富發展觀。只有這樣,才能在確保我國社會生產已創造大量財富的同時,進一步推動社會主義生產發展、生態良好、生活富裕等,促進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并更好實現“解放與發展生產力”這一歷史任務,實現我國提出的“通過發展來提升社會物質財富,不斷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并通過發展保障社會的公平正義,促進建立和諧社會”的客觀要求,奠定財富理論的基本地位與作用。
高中新課改語文教學論文:讓語文學習煥發生命活力。
自新課改實施以來,廣大語文教師作了大量有益的探索,但也普遍存在著重教不重學,灌輸有余、啟發不足,課堂教學模式化等弊端,不利于創新精神的培養,甚至在某種程度上窒息了學生的創造性,影響語文課教學任務的完成。筆者在多年的語文教學實踐中深切地體會到,為讓語文學習煥發出生命的活力,必須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精神狀態上要充滿激情。
語文課如何體現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其基本點就在于“情感”。一個沒有激情的教師又怎能調動學生的情感,讓學生對學習充滿熱情?語文教學雖然不同于演戲,教師也不是演員,但要象演員那樣,富有感情,善于把自己的情感傳遞給學生,用自己的良好情緒感染學生。
教師無論在個人生活中遇到多么不愉快的事情,課堂上,都要調整好自己的情緒和狀態,深挖課文文本、教學重點難點、教學過程環節當中的每一個情感因素,把自己對課文內容、生活以及人生的每一份感悟、每一種感情,用的語言、眼神、動作等傳遞給學生,在學生面前展現一個“充滿激情的我”,陪伴學生度過每一段“激情燃燒的歲月”。
二、教學方法上要利于激趣。
興趣是人的一種個性心理特征,它是在一定的情感體驗影響下產生的一種探究某種事物或從事某種活動的意識傾向。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當一個學習者對某一學科產生了興趣,他總是積極主動而且心情愉快地去學習,不會覺得學習是一種負擔。教育家魏書生也說過:“學生學語文的興趣越濃,學習的積極性就越高,語文成績就越好。所以應該激發興趣,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币虼?,我們要重視學生的興趣培養,讓學生懷著極大的興趣參加知識的獲取過程。在教學中,有兩個環節值得注意:
一是導人環節,要講究藝術。如果將一堂課比作一部電影,那么課前導語則是這部電影的序幕,好的序幕可以一下子吸引觀眾,產生先聲奪人的藝術效果。導語的內容和形式豐富多樣,不拘一格,但總原則是要切合課文內容,符合文體特點,富有啟發性,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撥動思維之弦,讓學生以最佳狀態進入新課。因此,每節新授課的導入,尤其要講究藝術,可運用故事導人、歌曲導入、媒體導入等多種方式,這樣的導語既能引起學生的共鳴,又能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為整堂課的順利進行奠定基礎。
二是如何設疑,要講究技巧。巧妙的導語,使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了興趣,但并不意味著這種興趣能持久,要想讓學生的學習興趣濃厚并持久,必須讓他們通過自己的活動不斷擴展新知識,獲得新的體驗。精心地設計提問,能刺激學生的學習情緒,活躍思維,使之產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例如在學完《報任安書》之后設計這樣一個問題:屈原遭受奸佞小人陷害,不愿茍活終至投江而死,司馬遷遭受腐刑,卻要“隱忍茍活,幽于糞土之中而不辭”,最終著成《史記》,請以二人的不同選擇為話題展開討論。學生熱烈討論后明確了死可以明志,生卻可以踐志,對司馬遷的選擇有了更深一層的了解。學習完《鴻門宴》設計這樣一個問題:有人說成者王侯敗者寇,也有人說不以成敗論英雄,你怎么看待項羽?你認為他是不是英雄?學生討論的積極性很高。這樣思維發散的設問都是在原有知識基礎上刺激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想得深,想得廣,有效拓展學生的思維。
三、教學目標上要突出思維訓練。
常規教學一般是在問題被解答以后,就意味著完成了教學任務。但實際上,人的'思維是無休止的,為體現教學的開放性,可以在初步解決問題之后,再留下富有啟發性和開放性的思考問題,積極引導升華,給學生以極大的思考余地和廣闊的探索空間,讓學生對這些開放性問題繼續予以探索,對自身認知活動進行反思,不斷培養創造精神。
例如,在課堂上講解完《沁園春?長沙》后,可以將毛澤東的詞《沁園春?雪》和唐朝詩人柳宗元的詩《江雪》介紹給學生,引導學生在課堂討論的基礎上進行比較,在知識的遷移中使學生深刻地理解作為政治家、革命家的毛澤東與中國傳統文人的胸襟境界是迥然不同的。毛澤東有經天緯地之才,再造乾坤之志;他有博大的胸襟,崇高的風范,奮發向上永不消沉的樂觀精神,而柳宗元顯然是另一種風格。這樣的比較能讓學生認識到不同氣質的詩人所表現出來的詩風有天壤之別,從而提高了理解力和鑒賞力。
四、學習方式上要突出合作學習。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合作學習已逐漸被教師接納,被學生所喜愛,并被廣泛運用到語文課堂教學中。合作學習具有交往性、互動性、分享性的特點,有利于培養學生學會交往,學會正確認識自己和評價別人,學會對人的尊重、理解和包容,克服過去在傳統意識下被扭曲的競爭意識,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在課堂教學中,一旦分成幾個小組進行合作學習,學生都情緒高漲,課堂氣氛異?;钴S。因為小組合作后的比賽刺激著每位組員的自尊心和集體榮譽感,面對挑戰,誰都不甘心落后,他們積極動腦思考,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把個人的才智和能力充分地展現出來。合作學習促生了競爭精神、團隊精神,撞出了思維的火花,培養了學生的集體榮譽感。每次合作后,勝利的小組成員都會自動為他們的勝利鼓掌、歡呼,生命的活力在合作學習中迸發,一些優秀的品質在合作學習中自然養成。
五、教學空間上要拓展第二課堂。
語文學習本身具有很強的社會性和廣泛性。古人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睆娬{的就是語文學習不只是在書本上,特別是在信息社會逐漸成熟的今天,文理滲透日趨綜合,影視書報大普及,學生幾乎處處都在進行聽、說、讀、寫的語文學習,語文學習早已超出了課堂教學的范圍。第二課堂活動是學校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以語文知識為內容的第二課堂活動的開展,是變“應試教育”為“素質教育”的重要一環,并把開闊眼界,增長知識,發展能力做為教育目標,以豐富的活動內容,多樣的形式吸引廣大學生,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和個性的健康發展。
在實施素質教育中,能力的培養,個性的發展,可以通過開展形式靈活多樣的第二課堂活動來實現,如組織興趣小組活動、舉辦語文知識講座、組織野外活動、知識競賽等。因為單一的課程模式顯然不能很好地適應人才培養的需要,學生的興趣愛好與個性特長的發展,需要通過各種渠道得以施展。我們要引導學生善于在課外積極主動地去發展,學會學習,提高語文能力。
總之,要讓語文教學充滿生命的活力,絕非一日之功,我們只能在摸索中不斷前進,在前進中不斷摸索?!奥仿湫捱h兮,吾將上下而求索?!?/p>
作者單位:江蘇省海門實驗學校(226100)。
摘要:馬克思哲學是以人為主題的,由人、實踐、社會、歷史四個基本范疇相互聯系構成的關系之網,它是作為“一整塊鋼鐵”的哲學理論,只有掌握了正確的學習方法,才能真正理解這樣的馬克思哲學。
哲學是一門的反思的學問,哲學的學習最重要的就是不斷地反思,既要有理論內容的反思,又要有思維方式的反思。
一、從理論內容上反思馬克思哲學,它是一張關系之網。
馬克思哲學的主題是“人”,這個“人”是現實的人,具體的人,歷史的人,不是某一個人,而是每個個人,是全人類。馬克思要研究的不僅僅是人這個存在物,更重要的是研究人的存在,人現實的存在,具體的存在,歷史的存在。這樣,“人”就成為了馬克思哲學最重要的核心概念。馬克思研究人不是抽象的泛泛的去談全人類,也不是去研究個別的張三或者李四,而是選擇了一個最有代表性的一個階層,即工人階級。馬克思以在資本主義條件下生活的工人為切入點,研究工人的生存狀況,發現工人要生存,首先就要勞動,他說“勞動是每個人的本分”。對于什么是勞動,馬克思說道:“實踐的人的活動即勞動”。也就是說勞動是人的活動,他把這種活動稱為實踐活動。這樣就引申出“實踐”這個概念——馬克思的重要核心概念范疇之一。實踐活動是馬克思用來區別人和動物的本質規定。實踐活動是有意識的人的自由自覺的活動,是一種目的性活動,是人按照自己的尺度去改造世界的目的性活動。
然而,在資本主義條件下,工人的這種自由自覺的實踐活動變成了一種不自由不自覺的活動,成為工人為了維持生存不得不去做的活動,并且,這種活動不但沒有讓工人感到幸福反而感到痛苦,成為了奴役人壓迫人的活動。馬克思稱這種現象為“異化”。在資本主義條件下,工人的勞動發生了異化,從而人的本質也發生了異化,人的自由自覺的類本質成為了僅僅維持人自身生存的一種手段。
通過對資本主義社會現實的描述,馬克思發現了異化勞動,接下來,馬克思開始探討如何使人揚棄異化,恢復實踐活動的自由自覺的特性,為此他提出了作為目標和手段的共產主義。講共產主義是人向社會的復歸,就引出了馬克思哲學的又一個核心概念范疇——社會。社會是人的一種存在方式,是人通過實踐活動的一種存在方式,實踐活動彰顯著人的自由自覺的類本質,那么社會也就成為人的一種本質存在方式。接著,馬克思由社會的概念引出了另一個重要范疇——歷史。人的發展、社會的發展形成了歷史,歷史是人的發展史,是人的本質的發展史,是人的實踐活動的發展史,更是社會的發展史。至此,馬克思由他的哲學的核心和主題——人——引申出了他全部哲學的三個重要核心概念,即實踐、社會和歷史,并說明了人與實踐、社會、歷史彼此之間是密不可分的,是統一的。人、實踐、社會、歷史構成了馬克思哲學的基本核心范疇,他的全部哲學理論都是在這個范疇的基礎上展開的,發現這個范疇以及這四個概念相互間的密切聯系,是我們研究馬克思哲學的基本出發點。所以說,馬克思哲學是以人為中心,以實踐社會歷史為基本范疇的一張關系之網。
二、從思維方式上反思馬克思哲學,它是“一整塊鋼鐵”
人們研究馬克思哲學,通常是從某一個部分入手,有的是研究馬克思的人學思想,有的研究馬克思的共產主義思想,還有的研究馬克思的社會思想,也有的研究馬克思的歷史思想等等,這樣的研究會讓人誤以為,馬克思哲學是可以分成這樣那樣的若干部分。而事實上,馬克思哲學是“一整塊鋼鐵”,是不能被分成若干部分的,正像上面所論述的那樣,它是從人出發,到實踐、社會、歷史的一個關系的網,在這個關系的網上,每兩個概念之間都有若干跟線連著,代表著多種不同的聯系,而在這四個主要的概念范疇之下還能分出很多更細小的分支,這些分支間也都有著各種不同的聯系,構成了一張完整的網,缺少了哪一根都會變得殘缺?;蛘哒f馬克思哲學像一件針織的毛衣,少了任何一根毛線都最終把整件毛衣破壞掉。那么,我們應該從哪里下手去研究學習馬克思哲學呢?這就需要首先有一個整體意識,認識到馬克思哲學是“一整塊鋼鐵”,然后找到它的主題和線索即人,由人出發引申出實踐、社會、歷史,再由這幾個概念引申出世界、國家、勞動、生產、生產力生產關系等概念,再由這些概念向外擴大到每個部分的相關理論,只有建立了這個整體的體系,才能全面的了解馬克思哲學。
其次,在建立了整體意識之后,就要回到馬克思,回到馬克思的文本,用原著的內容來充實我們建立的框架。讀原著首先要建立在堅實的哲學史基礎上,弄清馬克思哲學思想的來龍去脈,尤其是馬克思與黑格爾和費爾巴哈之間的關系。其次,在縱向上注重各部著作之間的聯系,特別是馬克思早期著作與晚期著作之間的關系。最后,在橫向上注重每部著作中各個哲學概念范疇相互間的聯系和區別。按照這種讀書的方法,將馬克思哲學的基本概念范疇還原到各個時期的著作中,進一步了解馬克思史如何闡述每一個概念的,從內容和方法上進行雙向度的掌握。在內容上找到馬克思賦予每個核心概念的內涵和以往哲學家所賦予其的內涵有何種區別和聯系,在方法上找到馬克思對傳統哲學所實現的哲學思維方式變革的具體應體現,進而全面理解馬克思對西方傳統哲學所實現的哲學革命。
最后,在讀書的過程中,重點不在于找到多少固定的答案,更重要的是發現多少問題。問題是一切哲學理論的出發點,問題意識的培養是我們哲學系研究生學習的首要目標。哲學學習者必須具備的能力之一就是發現問題的能力,而不是解決問題的能力,經過一些列實驗推理論證最終解決問題的能力是科學研究者必須具備的能力,當然,不是說哲學學習者就不解決問題,而是對于哲學學習者來說,發現問題的能力遠遠重要于解決問題的能力。哲學是一門反思的學問,反思的對象和內容就是問題。所以我們讀馬克思的著作時要不斷的思考,刻意地培養自己的問題意識。
摘要:毋庸置疑,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生命活力源自于它對實踐的尊重。然而,對于“實踐”應如何理解和把握,倒是一個值得人們深入思考和探究的問題。這一問題理應包含著相互關聯的兩個方面:一是馬克思、恩格斯把實踐作為自己創立新哲學的理論基礎,通過對舊哲學的積極揚棄,從而完成了哲學發展史上的一場深刻變革;二是他們的后繼者勇于反思實踐,把實踐與理論面臨的困境關照起來,從而在實踐中不斷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哲學。
一
馬克思主義哲學區別于其他一切舊哲學的本質特征就在于,它把哲學牢牢地奠定在實踐基礎上,并把實踐提升到一個嶄新的思維角度,以此作為人們理解和把握世界的根本出發點,從而在實踐的基礎上第一次實現了科學性和革命性的統一,完成了人類思想發展史上一次深刻的哲學變革。哲學,一向被人們視為是關于“最高智慧”的學問。何為最高智慧?馬克思主義以前的哲學理論,由于程度不同地輕視或脫離實踐,對世界的哲學思維,要么采取從脫離主體、人的自然出發,從本原去把握世界的“本體論的思維方式”;要么采取從脫離客體、物的人出發,從純粹思辨的角度去把握世界的“意識論的思維方式”。這兩種思維方式的著眼點雖有不同,但卻存在一個共同的特征,即都是以追求世界的始初本原和終極本性的真理知識為目的,并認為這就是哲學的最高智慧。然而實踐和科學的發展日益證明,這種對最高智慧的理解,不僅違背事物的固有本性,而且也是與人類的認識本性相悖的。因為事物處于無限發展的過程中,人的認識也處于無限發展的過程中。這就從根本上決定了一切舊哲學的非科學性,使它們必然會“用觀念的、幻想的聯系來代替尚未知道的現實的聯系,用想想來補充缺少的事實,用純粹的臆想來填補現實的空白”訛譹。同時,又必然要把它們自身的體系看成終極真理的最后發現和完成。馬克思主義哲學從根本上突破了這一性質,結束了這一非科學的妄想,用實踐的觀點看待哲學的產生和發展,在馬克思、恩格斯看來,實踐不僅是把人類從自然界分化和提升出來的根本途徑和條件,而且由實踐活動分化出來的人與世界、主體與客體的矛盾關系,就是人們所要認識和說明的基本內容;而體現這種關系之本質的主觀與客觀的關系,就是哲學所要解決的基本問題。在舊哲學中,人與世界、主體與客體彼此對立,主觀與客觀始終處于分裂的狀態之中。究其原因,正如馬克思所說“:從前的一切唯物主義(包括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的主要缺點是:對對象、現實、感性,只是從客體的或者直觀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們當作感性的人的活動,當作實踐去理解,不是從主體方面去理解”訛譺。而“能動的方面卻被唯心主義抽象地發展了,當然,唯心主義是不知道現實的、感性的活動本身的”訛譻。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偉大貢獻,就在于從造成這種對立世界的根源中,發現了把人與世界、主觀與客觀統一起來的現實基礎,這就是人作為主體的實踐活動。只有在實踐中,人們才能真正把握到貫穿于人和世界、主體和客體關系中的主觀和客觀的矛盾,是如何從對立走向統一,并經過主客觀的統一最后實現主體與客體的統一,人與世界的統一。當然,人與世界的關系,主觀與客觀的矛盾,時代不同,其內容及表現形式也不盡相同,并非像舊哲學家所想象的那樣,是哪一個時代,哪一個人所能一下子解決的。哲學作為人與世界之總體性關系的最高層次和最自覺的觀念和理論表現,要保持自己的生命力和存在的價值,就必須像馬克思本人所說的那樣:“不僅從內部即就其內容來說,而且從外部即就其表現來說,都要和自己時代的現實世界接觸并相互作用”訛譼。從現實方面看,哲學是根據現時代的社會實踐和科學認識的發展,把“人民最精致、最珍貴和看不見的精髓都集中在哲學思想里”訛譽。從歷史方面看,哲學不外乎是貫穿于歷史的人與世界的關系在現實中的進一步邏輯展開。堅持用實踐這一嶄新的思維方式去理解和把握人與世界、主體與客體的規定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探尋二者相互聯系的規律,使得馬克思主義哲學從根本上克服了舊哲學的非科學的局限性。它不再是提供什么世界的初始本原和終極本性的理論,而只是幫助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獲得真理性知識的一種科學方法。馬克思和恩格斯歷來反對那些按照傳統哲學理解、運用他們理論的人,再三重申:“馬克思的整個世界觀不是教義,而是方法”訛譾。把所謂知識總匯的哲學變成認識方法的哲學,表明了馬克思主義對哲學作為最高智慧的真諦的深刻把握。因為,一種哲學理論,如果是關于某一確定對象的認識,那它就是十分有限的,甚至要把自己封閉起來。只有那種關于怎樣才能獲得真理認識的認識,才可在某種意義上稱之為“最高智慧”。馬克思主義哲學就是這樣。它并沒有給人們提供關于世界事物的現成答案,而只是為人們解開“宇宙之謎”提供了一把金鑰匙。有了它,只要我們遵循人類認識的規律去合理地加以運用,就能獲得任何真理。這就是馬克思曾經一再申明過的,他的哲學并沒有結束真理,而只是為真理的發展開辟了道路。
二
一位哲人曾說過,每個人都是他那時代的產兒。哲學也是這樣,它是被把握在思想中的它的時代。這位哲人并未實踐自己的格言,但卻給后人以深刻的啟迪。這就是:哲學作為“時代精神的精華”并不是凝固不變的,而是有其特定的歷史蘊涵。一方面,一定哲學之所以能稱得上是時代精神的精華,是說它能正確地把握時代的脈搏,反映社會發展的要求,能夠把“人民最精致、最珍貴和看不見的精髓都集中在哲學思想里”,從而以哲學的方式向人們提供哲學意義上的人與世界關系的總體格局,基本性質和現實途徑,為人們自覺有效地從事實踐活動從哲學層次上提供理論框架、邏輯前提和方法論原則。另一方面,哲學的“時代性”又表明它是有局限性的。一定時代的哲學總是以一定理論形式映現著自己時代的人們處理人與世界關系的具體形式和基本特征,集中著自己時代精神的精華。但是在時代發生變動和更替之后,反映原時代的哲學能否繼續成為新時代的旗幟,就要看該理論是否具有繼續前進的內在機制。在這一點上,對任何哲學來說一視同仁,概莫能外。歷史地看,有的哲學隨著自己所代表的時代基本上走完該時代的全程就停滯了,有的隨著自己所代表的時代走上一兩個階段就落伍了。這是為什么?主要原因不外乎兩點:
(1)以往哲學家企求建立一個窮盡一切的絕對真理的體系;
(2)輕視或脫離人類的社會實踐,并且是后者決定前者,馬克思主義哲學之所以保持著強大的生命力,原因就在于它強調理論來源于實踐,又必須為實踐服務,通過實踐檢驗真理,通過實踐發展真理。當然,舊哲學家并非閉口不談實踐,只是同馬克思主義的實踐觀有著本質的區別。黑格爾在他的哲學中就十分重視實踐的意義。他曾強調說,實踐的理念比“認識的理念更高,因為它不僅具有普遍的資格,而且具有絕對現實的資格”訛譿。列寧肯定黑格爾的實踐觀念中“包括有益的東西”訛讀,但是,黑格爾的實踐只是絕對精神邏輯發展中的一個環節,并且,“黑格爾是一個德國人而且和他的同時代人歌德一樣拖著一條庸人的辮子”訛讁。這使得他沒有變革現實的革命氣魄、決心和行動,而只是把理性和自由的理想表述在概念的思辨體系中,以此為工具去干預生活,塑造自己的時代。舊唯物主義哲學家費爾巴哈也重視實踐的作用,他聲言“:理論所不能解決的那些疑難,實踐會給你解決”輮訛輥。但是費爾巴哈對于實踐“只是從它的卑污的猶太人的表現形式去理解和確定。所以,他不了解‘革命的’‘實踐批判的’活動的意義”輯訛輥。亦正是由于舊哲學家脫離實踐或者缺乏實踐的思維,因而也就不了解實踐的“批判的”、“革命的”意義。馬克思說,以往的哲學家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問題在于改變世界。當然,馬克思的話并不意味著哲學家不應該去解釋世界。哲學是要解釋世界的。馬克思主義哲學世界觀,即對整個世界所闡述的根本觀點和看法,本身就是一種解釋。但對世界的解釋有不同的落腳點。舊哲學是為了解釋世界而解釋世界(不否認其中有改變世界的言論),就實質而言,它的落腳點是面向過去或者既定現實。馬克思主義哲學解釋世界,目的在于改變世界,使整個世界革命化,其落腳點是面向未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這種“批判的”和“革命的”本性,決定著馬克思主義創始人歷來不把自己的學說看成是永恒不變的真理,而是與時俱進,需要接受實踐檢驗的“一般原則”。亦正是因為如此,馬克思主義奠基人才把自己的學說稱之為“實踐的唯物主義”。
三
毋庸置疑,馬克思主義哲學十分強調和尊重實踐,實踐是馬克思實現對舊哲學的'超越,完成哲學史上劃時代變革的重要契機和力量。但是,我們不能不意識到,實踐既是具體的歷史的,也是動態發展的。馬克思主義哲學作為一種時代和實踐條件下的產物,如果不回到變化了的時代和實踐之中變更自己、完善自身,那么它的生命力亦會喪失或走向枯竭。為此我們必須把握好以下兩個“結合”。
1.堅持與發展相結合。
馬克思主義哲學既是在實踐中產生的理論,又是需要在實踐中發展的理論。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科學性質和實踐本性,決定了堅持與發展的辯證統一,不僅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內在要求和題中應有之義,而且也是我們對待馬克思主義哲學應有的科學態度。對此,我們要著重反對當前流行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教條化”的傾向。所謂“教條化”,就是把馬克思主義哲學當作包醫百病的靈丹妙藥和解決現實中大大小小問題的現成答案。這種觀點從認識根源上看,是由于不理解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固有本性所致。從現實的原因上來分析,這與多年來我們宣傳工作中的失誤有關。理直氣壯地宣傳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偉大意義,是我們黨制定路線、方針和政策的理論基礎,是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這并沒有錯。問題出在一些人過去采取“理解要執行、不理解也要執行”的簡單做法,使宣傳教育工作流于形式,忽視在幫助人們領會和掌握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精神實質上下功夫。久而久之,人們頭腦中便形成一種固定的模式:似乎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說的每一句話,下的每一個結論,都是絕對真理,都是不可變更的,都要堅持。這樣一來,人們不是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去分析問題,找出問題的癥結,尋求解決問題的答案,而是把它當作預先就有的萬能公式到處亂套。這種做法在過去的戰爭年代給我們黨和中國革命帶來過極大的危害;在今天的和平時期,我們建設的一些重大失誤也往往是與此有關的。其后果是極大地破壞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聲譽。如今黨中央鑒于黨的干部理論素養不高,工作中唯心主義、形而上學甚多的情況,號召全黨全民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這是完全必要和非常及時的。但要防止簡單化、庸俗化的傾向重蹈覆轍,要強調全面、系統、完整、準確地理解和掌握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科學體系、基本觀點和分析、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并且說明馬克思主義哲學具有的普遍意義主要體現在“方法”和“指南”上。
2.反思與建構相結合。
要在實踐中發展馬克思主義哲學,我們不得不冷靜下來,重新反思馬克思主義哲學在實踐中面臨的雙重關系:一是哲學與現實的關系,二是哲學與自身的關系。從哲學與現實的關系來說,長期以來的“教條化”的傾向窒息了哲學的生機。前面說過,馬克思主義哲學既是在實踐中產生的理論,又是需要在實踐中發展的理論。這里的“產生”和“發展”的實踐從實踐角度看具有不同的意義,前者是“歷史的”,后者則是“現實或未來的”。因此,我們所言之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對舊哲學的超越,實際上主要是指它對“歷史”的超越和相對于理論的“產生”而言,面對“現實”的超越和相對于理論的“發展”而論,正是需要我們后繼者應該做也必須做的工作。過去我們在不同程度上忽視了這一方面,沒有按照馬克思對待哲學的方式實踐地對待馬克思主義哲學。以為馬克思主義哲學從實踐的產生到實踐的發展,從對歷史的超越到對現實的超越完全是“自動的”而不是“自覺的”。這樣一來,哲學不可避免地在內容到形式上均呈現出相對于實踐的滯后性,尤其是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和確立的過程中,哲學既引不出現實對自己的足夠需要,也還不能完全滿足社會的需要。在這種情況下,哲學面臨來自多方面的責難、冷落和挑戰不僅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它從“生存”的高度提出了哲學的變革與發展問題。再從哲學與自身的關系而論,主要存在著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首先,過去我們的哲學中自覺不自覺地存在著嚴重的“自我中心化”傾向。一些人以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正宗自居,缺乏一個中國化、民族化的具體環節。具體地說,既缺乏一個與中國傳統哲學相融合、相對接以及互滲互補的過程,這就使它失去了在中國真正為人們所信服和接受的深厚根基;又缺乏與西方非馬克思主義哲學,特別是現代西方哲學的各流各派之間的吸收與融匯,這就脫離了當代哲學研究應當具有的人類文化背景和實踐科學基礎。其次,我們當前的哲學研究還自覺不自覺地沿襲著近代以來西方分門別類的形而上學的思維方式,造成內部的板塊分割和機械分類。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哲學、西方哲學研究之間缺乏實質性的溝通與合作。本體論、認識論、辯證法、價值論、歷史觀、方法論等分支哲學研究,未能在哲學研究的總體體系中恰當定位。哲學史、哲學原著、哲學原理之間彼此脫節或相互重復的情況均有發生,研究者們各自限于狹小的領域而缺乏哲學研究應有的宏大視野和胸懷。再次,從總體上看,我們的哲學研究既缺乏深度分化,也缺乏高度綜合;既缺乏分支哲學、部門哲學中的發掘與建設,相應地也缺乏在哲學層面上的提升;既缺乏足夠的分析,也缺乏足夠的思辨,等等。由此看來,建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新形態,強化它對社會的解釋、規范等功能,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已成為目前我們的哲學變革的重點和煥發馬克思主義哲學青春活力的當務之急。
特定哲學之內容和形式的有機統一,構成了特定的哲學形態。馬克思主義哲學亦不例外。在人類哲學思維發展的歷史進程中,作為哲學形態演化更迭過程中的一種歷史形式,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由時代所塑造從而具有時代特點,體現時代精神的特定內容和具體形式的有機整體。對于它的未來形態的預測和探索,同樣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不過在我看來,從探索的可能思路來看,不外乎以下三種基本取向:
一是解釋性思路。
從歷史淵源上看,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在西方文化背景下孕育和發展起來的。我們后人尤其是東方國家對他的理解和業已形成的哲學體系,實質上是對馬克思主義哲學思想的解釋性理論。這種解釋是否符合早先馬克思的原意或“文本”,并未蓋棺定論,因而對它的重新解釋可以不斷進行下去,具有歷史的開放性。
二是重構性思路。
這一思路并未離開馬克思主義哲學這一文本或對象本身,而是在此基礎上,針對現有哲學體系存在的問題和缺憾,根據社會實踐和時代發展的需要,按照歷史與邏輯統一的原則,對其予以分解和重新整合。這既是一種繼承前提下批判性分析和考察工作,又帶有一定的開拓性和創造性。
三是解構性思路。
沿著這條思路去構建哲學的可能形態,大致有兩種不同的結果:或者是與原有哲學形態沒有繼承關系和歷史聯系的面目全非的一種新的哲學體系;或者建構起來的哲學形態在更高的層次上深刻地體現出這種哲學的內在精神,更能發揮它在當代的積極作用和功能。應該說,上述三種基本思路不能說誰優誰劣,誰好誰壞,或許可以說各有自己的合理性和片面性,但有一點是共同的,即無論采取哪種思路,其指導思想必須是明確的,那就是:我們探索的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發展的當代形態,因而不能用這個“說”或那個“論”去消解或取代馬克思主義哲學,而應是在堅持的基礎上發展馬克思主義哲學。與此同時,無論采取哪一種研究思路來構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當代形態,必須在其過程和結果中體現以下幾個方面的要求。第一,符合社會實踐的內在邏輯。哲學不是世界之外的遐想,反而總是根源于社會實踐。馬克思主義哲學作為一種體現著“實踐精神”的哲學理論,它的內在結構理應是按照實踐邏輯所展開的。當代社會實踐結構的哲學抽象。任何游離于實踐之外去奢談和建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當代形態,都從根本上違背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精神。第二,符合哲學自身發展的邏輯。哲學的發展不僅遵循著社會實踐發展的客觀邏輯,而且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形態有著自身發展的相對獨立性,遵循著“自己構成自己的特殊道路”。不論哲學的各種形態區別如何明顯,繼起的形態總是蘊含于先在的形態之中,在先的形態總是包含著發展為新的形態的可能性。這種更迭和演化是哲學自身邏輯的歷史性展開。循著哲學歷史的發展,可以使我們站在前人的肩上進行哲學思維,去探尋新的哲學世界。第三,能夠吸收和融匯人類實踐和科學的最新成果。真正的哲學應當是時代精神的精華,力求把人民最精致、最珍貴和看不見的精髓集中在哲學思想之中。第四,能夠解答當代人們面臨的困惑和疑難。這種解答絕不意味著能夠為現實中的大大小小的問題提供現實答案,而是通過哲學形態的轉換,能夠為人們提供一種全新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能夠為人們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提供一種新的思維視角和方式。
馬克思主義哲學歷來高度重視生態環境保護和人類的可持續發展問題?;仡櫄v史,如果從1949年新中國成立起算,在馬克思主義生態哲學思想的指導下,中國共產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偉大實踐已經走過了60多年的光輝歷程,積累了豐富經驗,取得了重要成就。2012年,黨的吹響了建設生態文明的時代號角,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深入研究闡釋馬克思主義生態哲學思想,意義重大。
馬克思的生態哲學思想萌芽于其學生時代和青年時期,并且受到了當時社會經濟環境和哲學研究思潮的影響。在早年時期,由于加入黑格爾派,馬克思的生態哲學思想具有唯心主義的傾向,認為人類與自然界的動物不同,人類能夠主動地去面對自然、改造自然,改變自身命運。當時的馬克思特別強調人類的自由,認為人類不能被自然所束縛。不久,馬克思的生態哲學思想轉向唯物主義,反對人與自然背道而馳,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與馬克思不同,青年時期的恩格斯主要是通過揭露無產階級的悲慘生活,抨擊資本主義經濟制度,來表達其初步的生態環境保護思想。
馬克思主義生態哲學思想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而不斷深化。在這一時期,馬克思在其《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1844年經濟哲學手稿》等著作中辯證分析了生態保護等問題,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生態哲學的正式形成。在上述著作中,馬克思著重分析了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以及人與人的重要關系,強烈批判了資本主義異化人與自然的生產生活方式,自然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強調要時刻注重調和人與自然的關系。恩格斯的生態哲學主要體現在與馬克思合著的《德意志意識形態》一書中,認為人與自然是辯證統一的整體,主張人與自然要和諧相處。
在晚年時期,隨著對人類社會等各方面研究的不斷深入,馬克思的生態哲學思想也逐漸走向了成熟定型。這一時期的馬克思主義生態哲學思想堅持辯證唯物主義的分析方法,內容全面、意蘊豐富、邏輯縝密、系統科學,具體涵蓋了人與自然的定位、人與自然的關系、、生態環境與人類文明的關系、資本主義社會生態危機的根源以及人類的可持續發展等各方面內容。這一思想為我們重新認識生態環境保護問題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為社會主義國家的生態文明建設實踐指明了正確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
(一)對人與自然定位的反思。
馬克思主義生態哲學思想的內容之一就是對人與自然定位的深刻反思。恩格斯在其所著《反社林論》一書中認為,人本身是自然界的產物,是在他們的環境中并且和這個環境一起發展起來的。也就是說,人類是自然的一部分,人類離不開自然,人類只有依靠自然才能生存發展下去。此外還要認識到,人類與自然不是毫不相關的獨立體,二者有著共生共榮的聯系。人類要發揮主動能動性去改造自然,這樣才能改造自己。但是,這種改造的過程是以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為前提和基礎的,人類無權支配自然界、掠奪自然界。
(二)對人與自然關系的重塑。
在馬克思主義生態哲學產生以前,西方資本主義社會高度推崇“人類中心主義”的發展理念,把人類與自然對立起來,認為人類才是宇宙的主宰。長期以來,在這種錯誤理念的影響下,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對自然界進行了瘋狂的掠奪和破壞,最終導致了人類的生存危機。馬克思主義生態哲學強烈批判西方資本主義社會竭澤而漁式的發展方式,開創性地提出了“人類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發展理念,主張人類要節制自己的生產生活方式,在滿足自我需要的基礎上積極主動地保護自然、保護環境,最終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永續發展。
(一)為我國的生態文明建設提供理論基礎。
理論指導實踐,偉大的實踐需要科學的理論來指導。當前,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正在黨的指明的全面建設生態文明道路上闊步前行。站在這新的歷史起點上,面對新的機遇和挑戰,需要我們深入研究、廣泛宣傳馬克思主義的生態哲學思想,在全社會樹立保護自然、保護環境的價值理念,從而為我國的生態文明建設提供理論基礎。為此,要按照馬克思主義生態哲學的要求,在全社會樹立綠色消費觀,倡導文明健康的生產生活方式。同時要建立健全環境保護領域的法律法規,加大對破壞環境和浪費資源等行為的懲罰力度,把保護環境的各項舉措納入到法治軌道上來。
(二)為人類的永恒持續發展提供哲學基礎。
人類共用一個地球,共有一個家園。顯而易見,沒有哪個人喜歡自然災害,沒有哪個人不畏懼恐怖和死亡,人類追求的是永恒持續發展。為此,人類就要達成共識、統一行動,徹底拋棄原初的“人類中心主義”落后理念,牢固樹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發展理念,馬克思主義生態哲學就是我們唯一的選擇。從根本上講,馬克思主義生態哲學要求我們重新審視人與自然的關系,樹立科學發展觀念,主動維護生態平衡,構建新型的人與自然關系,這是人類實現永恒持續發展的哲學基礎。
參考文獻。
[1]韓哲。馬克思主義生態哲學與中國環境問題研究[j].科技創新導報,2014(34).
[2]李小倩。馬克思主義生態哲學思想與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探討[j].金田,2014(6).
[3]朱康有。馬克思主義哲學前沿理論研究[m].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2013.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1分,共3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否認思維和存在有同一性的觀點屬于()。
a.主觀唯心主義b.形而上學。
c.客觀唯心主義d.不可知論。
2.“天不變,道亦不變”的觀點屬于()。
a.唯物主義的觀點b.唯心主義的觀點。
c.辯證法的觀點d.形而上學的觀點。
3.歷史唯物主義的創立,使馬克思主義哲學在內容上實現了()。
a.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的統一b.唯物辯證的自然觀和歷史觀的統一。
c.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d.理論和實踐的統一。
a.普遍性b.物質性。
c.規律性d.連續性。
5.“機不可失,時不再來”說的是()。
a.時間的有限性b.時間的客觀性。
c.時間的不可逆性d.時間的相對性。
6.下列選項中,屬于客觀唯心主義觀點的是()。
a.世界是由兩個本原構成的b.世界是由人的意識創造的。
c.世界是由某種客觀精神創造的d.世界是本來就有的。
7.《壇經》中記載:“時有風吹幡動,一僧曰風動,一僧曰幡動,議論不已?;勰苓M曰: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被勰艿倪@種觀點屬于()。
a.主觀唯心主義運動觀b.客觀唯心主義運動觀。
c.形而上學運動觀d.庸俗唯物主義運動觀。
8.唯物辯證法有兩個總特征,其中一個是普遍聯系的觀點,另—個是()。
a.對立統一的觀點b.永恒發展的觀點。
c.質量互變的觀點d.辯證否定的觀點。
9.“任何事物的存在和發展都是有條件的,一切以時間、地點、條件為轉移?!边@是一種。
()。
a.唯條件論觀點b.外因論觀點。
c.形而上學不變論觀點d.唯物辯證法觀點。
10.矛盾具有兩個基本屬性,其中一個是斗爭性,另一個是()。
a.同一性b.絕對性。
c.特殊性d.客觀性。
11.古語說:“長堤潰蟻穴,君子慎其微?!泵鎸ο麡O腐敗的東西,我們一定要提高警。
惕,防微杜漸,避免出現類似蟻穴潰堤的現象。從哲學上看,這是因為()。
a.量變積累到一定程度會引起質變b.原因的作用會引起結果。
c.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d.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
12.在唯物辯證法的科學體系中,揭示事物發展的趨勢和道路的規律是()。
a.對立統一規律b.質量互變規律。
c.否定之否定規律d.內容與形式相互作用規律。
13.兩條根本對立的認識路線是()。
a.可知論和不可知論。
b.經驗論和唯理論。
c.能動革命的反映論和直觀被動的反映論。
d.唯物主義反映論和唯心主義先驗論。
14.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首要的和基本的觀點是()。
a.可知論的觀點b.實踐的觀點。
c.辯證法的觀點d.反映論的觀點。
15.真理和謬誤的區別在于()。
a.真理是對事物的正確反映,謬誤是對事物的歪曲反映。
b.真理是對事物本質的反映,謬誤是對事物現象的反映。
c.真理是對客觀事物的反映,謬誤是主觀自生的。
d.真理具有絕對性、不變性,謬誤具有相對性、可變性。
16.一種理論是不是真理,根本之點是看它()。
a.是否被大多數人承認b.是否與已有的理論相一致。
c.是否與客觀實際相一致d.是否說得清楚明白。
17.在社會發展中起決定作用的因素是()。
a.思想文化b.人口因素。
c.政治制度d.生產方式。
18.地理環境對社會發展的作用主要是通過()。
a.對人的生活方式的影響實現的b.對生產過程的影響實現的。
c.對民族氣質的影響實現的d.對人的生理結構的影響實現的。
19.在下列勞動資料中,最能標志生產力發展水平的因素是()。
a.倉儲設備b.運輸設備。
c.生產工具d.通訊設備。
20.從職能上看,國家區別于無階級社會的社會管理機關的特點是()。
a.保衛社會秩序的安定b.保障社會生活的正常進行。
c.維護統治階級的根本利益d.保障公民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
21.下列各項中揭示社會意識本質的是()。
a.它是人類特有的一種心理現象b.它是人類區別于動物的重要標志。
c.它是人類大腦的一種活動過程d.它是對社會存在的反映。
22.社會基本矛盾有兩對,一對是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之間的矛盾,另一對是()。
a.先進生產關系和落后生產關系之間的矛盾。
b.剝削階級和被剝削階級之間的矛盾。
c.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之間的矛盾。
d.先進思想和落后思想之間的矛盾。
23.改革在人類歷史上具有普遍性,它是()。
a.實現社會形態更替的一種形式b.對社會體制進行改善和革新。
c.統治階級向被統治階級讓步d.自下而上的社會變革形式。
24.根據人的發展狀況,把人類歷史劃分為人的依賴性社會、物的依賴性社會、個人全面發展的社會依次更替的三大形態的觀點,是()。
a.歷史唯物主義觀點b.資產階級人性論觀點。
c.歷史宿命論觀點d.唯意志論觀點。
25.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是()。
a.以國有經濟為主導,其他經濟成分為補充。
b.優先發展公有制經濟,兼顧其他經濟成分的發展。
c.以公有制經濟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d.以市場為配置資源的基礎,加強宏觀調控。
26.唯物史觀和唯心史觀在歷史創造者問題上的根本對立在于是否承認()。
a.杰出個人在歷史發展中的作用。
b.剝削階級代表人物在歷史發展中的作用。
c.人們的思想動機在歷史發展中的作用。
d.人民群眾是推動歷史發展的決定力量。
27.就其本質來說,科學既是知識的理論體系,又是()。
a.獲得知識的社會認識活動b.科學家獲取知識的方法。
c.產業結構中的一個部門d.社會意識形態的一種形式。
28.社會進步的內在根據是()。
a.社會基本矛盾運動b.人們思想的不斷解放。
c.精神文明的不斷發展d.社會制度的不斷完善。
29.馬克思主義認為,人性決定于()。
a.人的先天稟賦b.人的心理素質。
c.人的后天社會實踐d.人所處的地理環境。
30.在歷史觀上,必然王國與自由王國是社會發展的()。
a.兩種不同的道路b.兩種不同的體制。
c.兩種不同的趨勢d.兩種不同的狀態。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五個備選項中至少有兩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錯選、多選、少選或未選均無分。
31.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是哲學基本問題,其內容有思維和存在()。
a.誰是第一性誰是第二性的問題b.誰是本質誰是現象的問題。
c.誰是必然的誰是偶然的問題d.誰是真實的誰是虛假的問題。
e.有無同一性的問題。
32.承認事物的相對靜止()。
a.才能正確理解事物的多樣性b.才能理解事物分化的根本條件。
c.才能理解事物的穩定性d.才能理解物質的絕對運動。
e.才能區分開不同的事物。
33.下列選項中,表述矛盾同一性思想的有()。
a.高下相傾,長短相形b.物極必反,相反相成。
c.禍福相因,難易相成d.繩鋸木斷,水滴石穿。
e.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34.下列選項中,說明要堅持適度原則的有()。
a.對癥下藥b.掌握火候。
c.適可而止d.注意分寸。
e.因材施教。
35.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表現在實踐不斷()。
a.給人們提出新的認識課題b.為人們認識的發展提供經驗材料。
c.提高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d.提高人們的認識能力。
e.為人們提供新的認識工具。
36.在社會物質生活條件中,除去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外,還有()。
a.生活方式b.人口因素。
c.民族構成d.地理環境。
e.政治制度。
37.下列各項正確表述社會意識相對獨立性的表現的有()。
a.社會意識的發展具有歷史繼承性。
b.社會意識的各種形式之間相互影響。
c.社會意識與經濟發展水平具有不平衡性。
d.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能動的反作用。
e.社會意識與社會存在的發展具有非完全同步性。
38.以生產力和技術發展水平以及與此相適應的產業結構為標準劃分的社會形態叫作技術社會形態。下列各項屬于技術社會形態系列的有()。
a.古代社會b.農業社會。
c.工業社會d.信息社會。
e.現代社會。
39.下列各項屬于交往的社會作用的有()。
a.交往可以促進生產力的發展。
b.交往可以推動生產關系的變革和完善。
c.交往是科學文化繼承和發展的重要途徑。
d.交往有利于人自身的發展。
e.交往可以使某—個地方的發明向其他地區擴展。
40.社會進步的復雜性和曲折性的原因是()。
a.人們認識的片面性和行動的失誤。
b.舊的社會關系的制約。
c.社會發展的循環往復、周而復始。
d.落后的習慣和傳統的消極影響。
e.反動階級的頑強抵抗。
三、簡答題(本大題共4小題,其中41、42小題各7分,43、44小題各6分,共26分)。
41.簡述本質和現象的辯證關系。(7分)。
42.簡述生產方式的含義及其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7分)。
43.簡述主觀能動性和客觀規律性的含義及二者之間的關系。(6分)。
44.簡述社會革命的根源和作用。(6分)。
四、論述題(本大題共3小題,請任選2小題作答,全部作答只按前2小題評分。每小題12分,共24分)。
45.試述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辯證關系的原理,并說明這一原理對實際工作的指導意義。(12分)。
46.試述社會進步標準的原理及其現實意義。(12分)。
47.說明社會形態的發展是一種自然歷史過程。(12分)。
文檔為doc格式。
。
曾經我一度以為馬克思主義是一種距離我很遙遠的東西,后來我發現我“太年輕”了。馬克思主義涉及到的東西太多,而我從中感觸最深的是它給我們引導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世界觀。用馬克思主義原理中的方法理論去思考和解決問題,往往能使我們將問題看的更加深刻、全面。
馬克思主義是時代的產物,吸收了幾千年來人類思想和文化發展中的優秀的成果,并在實踐中不斷地豐富和發展,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是馬克思主義最根本的世界觀和方法理論,其一切理論和奮斗都致力于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實事求是,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以實現共產主義社會為崇高理想。馬克思主義具有三個顯著的特征:一是科學性,二是革命性,三是實踐性。馬克思主義的誕生,是人類思想的不朽豐碑,但它并沒有結束真理的發展,而是為真理的發展開辟了更加廣闊的道路。十月革命的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的實際相結合,先后產生了毛澤東思想和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在內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極大地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帶領全國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卓越成就。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理論基礎。此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為凝聚全黨全國人民提供了強大的精神支柱,開拓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境界。
了解了關于馬克思一些東西,我似乎發現在現實生活中的各個角落我們總是可以找到馬哲的一些投影。比如說近幾年來我國物價的持續上漲,出現了諸如“豆你玩”、“蒜你狠”、“姜你軍”的情況,嚴重超出普通民眾的承受能力。房價就是一個最明顯的例子:現代社會中越來越多的人找不到自己的安身之所,沒有一個屬于自己的家,而就算勉強有了,大部分人也注定要做大半輩子的房奴,這不禁使我們這些身在校園里面的大學生感覺到現實的苦惱與未來的迷茫。
利潤,掩蓋了實際成本,宣傳虛擬成本,讓民眾以為物價漲價合理,無泡沫,從而接受物價虛高的價格,商人們則從中漁利,而那些掌握著大量社會財富的人也利用了市場的炒作性進一步哄抬了物價。購房團就是一個例子??赡苡腥藭f消費者的收入增加了,但目前市場中的情況是工資永遠沒有物價漲得快。而有些不法商販更是逾越道德與法律的底線,這就像馬克思所說的為了利潤那些商人什么都敢做、什么都會做。雖然近年來政府已經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試圖穩定物價,但很多地方的物價仍然居高不下,究其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便是在降價中出現的眾多矛盾,商人追求利益與民眾渴求物價下降的矛盾;地方政府稅收需求、某些官員官本位需求與市場經濟規律的矛盾;地方政府利益與民眾利益的矛盾等等。
另外,在學習實踐的過程中,發揮主觀能動性并不是要求我們好高騖遠,不切實際,而是要實事求是,遵循客觀規律。學習講求的是循序漸進,不能急于求成,要把旺盛的求知欲同科學的學習方法結合起來,根據自身的實際制定適合合理的目標和計劃??傊?,遵循客觀規律,實事求是和發揮主觀能動性這兩者是辯證統一的。
學習紛繁復雜的知識的過程中,我們應當充分地發揮主觀能動性,打破客體方面的限定和制約,掌握好學習方法,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同時我作為二十一世紀的大學生,一定要認真學習和掌握馬克思主義要義精髓,自覺地樹立馬克思主義的科學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不斷地充實和完善自己,做一名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做出自己的貢獻。
馬克思主義室友馬克思與恩格斯創立并為后繼者不斷發展的科學理論體系,馬克思主義是一個博大精深的理論體系,我國社會主義思想深刻結合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并不斷進步發展的。
近年來,隨著社會主義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正不斷提升著,許多往年不能實現的幻想也漸漸成為人們眼中平常事,人們手里的財富在日益豐滿,加之互聯網的普及,人民幸福指數直線上升,與此同時,各類令人心痛的社會現象也映入大眾眼簾。
物質決定意識,物質對意識的決定作用表現在意識的起源、本質和作用上。從意識的起源看,意識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當人們的見識廣泛了,生活富足程度日益擴大之后,人們對各類社會現象的看法變得豐富起來。意識不僅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而且還是社會歷史發展的產物。
然而,意識對物質具有反作用,這種反作用就是意識的能動作用,當代各種社會現象不斷呈現于世,網友軍成為一種強大的輿論生源力量,推進者社會許多事態發展。
前不久網上瘋傳一起空接滴滴遇害事件,關于這次事件,網上各種各樣的評論都有,比如說滴滴作惡的,呼喚監管的,對網約車司機全盤否定的,情緒很激烈,內容冗雜,有的觀點合理,有的則十分偏激。針對此事件,首先要譴責的必是犯罪司機本人,滴滴順風車平臺也難逃其咎。與此同時,政府的監管也該是重中之重,這樣的社會現象一出,經歷各類網友輿論抨擊,政府也承受不住壓力,故此,《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法》便孕育而生,正式頒行,上層建筑適應經濟基礎,意識對于物質社會發展的作用亦突顯而出,讓人不僅呼吁“網約車終于合法了”。
伴隨著意識的永恒不斷發展,社會意識與社會存在的關系問題,也同樣漸漸成為哲學家們討論的熱點話題。馬克思發現了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科學地解決了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關系問題,明確指出“人們在自己生活的社會生產中發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人意識為轉移的關系,即同他們物質生產力的一定發展階段相適應的生產關系?!庇诖?,人們各種意識的產生與社會生產力發展有著根本性的聯系。
習近平總書記在第十九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報告中指出,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金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自然地理環境是人類社會生存和發展永恒的、必要的條件,是人們生活和生產的自然基礎。自然地理環境提供了社會生活和生產資料的來源。自然地理環境的優劣對勞動生產率的提高產生了積極或消極的影響,并對社會發展起促進或延緩的作用。習近平總書記準確的看到了自然地理環境對國家未來發展起到關鍵作用這一點,并且適時地明確指出這一點,呼吁全國人民保護資源和環境,合理地利用自然資源,保護生態平衡,是社會得以發展的必要條件。綠水青山政策便是適應社會存在應有的理論依據。
當今世界出現的生態、環境、人口、資源等全球危機問題,實際上也并不單純只是自然環境系統的失調,環境的破壞也只是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實際上人與自熱關系的嚴重失衡也是當今社會一個突出問題,馬克思在此方面也有所理解,他認為應該合理地調節人與自然之間的物質轉換,在最無愧于和最適合人類本性的條件下進行這種物質轉換。與國家來說,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更是社會主義共和國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基礎;與我們自身而言,我們應該從自身做起,像愛護眼睛一樣愛護生態環境,形成綠色、低碳、環保的生活方式,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共同建造美麗中國!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種概念,亦是社會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會存在的反映。也是人們心中的一種道德規范,道德是調整人們之間以及個人與社會之間關系的行為規范的總和,它依靠著多方面精神與物質因素,依靠社會輿論以及人們的信念、習慣、傳統和教育來起作用的精神力量。是一定生產方式的產物,是對經濟基礎比較直觀的反映,當我們的社會生產力發展到一定的水平,人們生活水平提高到對于幸福美好生活的無限追求時,新的社會問題便由此而生,環境問題因此成為我們關心最為廣泛的社會問題。我國的社會主義制度為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活動提供了極為有利的經濟、政治和精神文化等方面的條件,但是社會不斷進步,各種生產條件與水平的不斷變化,現階段的社會主義也存在有待完善和改進的方面?,F如今,我國正處于并且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仍然存在著發展不平和不充分的問題。這就要求我們不許堅持社會主義改革,加強經濟建設、政治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進一步加深發展社會主義制度,進一步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創造性的運用和發展了唯物史觀關于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基本原理。集聚人民群眾的偉大力量,共創綠水青山,為中國夢助力前行。
許多人認為個人力量在國家面前只是渺小微無,可有可無,便把自己所做之事認為“無所謂,反正有別人去做”,這類的想法,對于習總書記所說的綠水青山政策不重視,忽視了個人在社會歷史中的作用,馬克思主義在唯物史觀中也曾指出,唯物史觀從人民群眾創造歷史這一基本前提出發,既明確了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也不否認個人在歷史中的作用。所以作為中國社會主義國家的一員,我們不能忽視自己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的主體,也是歷史的創造者。這同樣是馬克思主義最基本的觀點之一,在當代中國,凡是擁護、參加和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人都屬于人民群眾的范疇。
在如今的社會中,人人都掙扎于生活與財富之間,忙碌于各類賺取金錢的事業中,忽視了他人的感受,無視了對于環境的各種污染,對地球帶來的重負,至此,我們應該重新認識現實生活,一切以實際出發,按照社會主義可持續發展價值觀創新經濟發展。
不僅僅只是意識上的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可持續發展理念,更要堅持實事求是,不僅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還必須堅持解放思想。深刻認識到解放思想與實事求是是辯證統一的,解放思想、開拓進取,是堅持實是的內在要求。在實事求是的基礎上,實現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的良性互動也是人類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一個創新發展過程,實踐創新為理論創新提供不竭的動力源泉。習近平提出“要根據時代變化和實踐發展,不斷深化認識,不斷總和經驗,不斷進行理論創新,堅持理論指導和實踐探索辯證統一,實現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良性互動,在這種統一和互動中發展二十一世紀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本痛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同樣需要廣大人們群眾同領導人員們的不斷理論創新,和大家共同踐行實踐活動,只有理念與實踐共同踐行,加之不斷創新,改進理論思想,深刻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并且實事求是,方能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方針,方能實現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論的踐行。
我們要把一切事物看成是不斷變化發展的過程,其次,要以對未來負責的態度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并且要認清事物發展的總趨勢是前進的、上升的,同時要防止和克服形而上學靜止的觀點,所有的事物都不是一成不變的,就比如前面所說的網約車遇害事件,不能說空姐沒有任何錯誤,如果她可以多加防范不在行程中只顧及玩手機,而是去注意車的行程也不會給犯人可乘之機。事物都是辯證統一的,對立統一規律是事物發展的根本規律。它提供了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即矛盾分析法,任何事情都有其兩面性,我們看問題紀要全面地看,又要看主流看大體。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概念同樣揭示了生產力與生產關系之間的關系。人類要生存繁衍、追求美好生活、獲得自身的解放和發展,首先必須解決衣食住行等物質生活資料的問題。在此基礎上,馬克思認為,人類第一個歷史活動就是生產滿足這些需要的物質資料,生產力是人類社會生活的全部歷史基礎。為了進行生產,人們互相之間便發生一定的聯系與關系,因此生產力的不斷發展更是因人們之間的各種聯系加深,另一方面科學技術也是生產力中的重要因素??衫m技術能夠應用于生產過程中與生產力相結合而轉化為實際生產能力??茖W技術為勞動者所掌握,可以極大的提高勞動生產率。因此科學技術在當今時代亦顯得尤為重要,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科學技術是先進生產力的集中體現和主要標志,是第一生產力。只有當一個國家的科技水平達到一定的水平,生產力才能滿足社會需要,國家才能進步,進而去發展,才能保障國家人們的生活需求,生產力的提高,也代表著經濟建設的發展,社會主義想要發展必須先從經濟建設方面發展。而且生參觀寫實社會關系中最基本的關系,政治關系、家庭關系、宗教關系等其他社會關系都受生產關系的支配和制約。生產關系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狀況的規律,中國馬克思主義政黨從一開始就認識到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我把堅持發展作為解決我國所有問題的關鍵,推動我國生產力不斷向前發展,進而推動社會的全面進步和人民的全面發展。
在社會不斷變化發展的現在,我們都應該響應黨的號召,堅決聽從黨的指揮,以人為本,堅持馬克思主義哲學,共創綠水青山,共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一同為實現中國夢努力前行。
。
通過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這個神圣而抽象的名詞在我的腦海里逐漸清晰起來,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有了更全面的理解和更深一層的體會。
縱觀歷史,橫看世界,馬克思主義理論是最科學最嚴謹最完整最具有生命力理論體系。
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引導時代前進又隨著時代發展,馬克思主義的.發展史就是以科學的態度對待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歷史,馬克思主義哲學必定隨時代實踐和科學發展而不斷發展。
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具有較強的實踐性,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產生的源泉是實踐,發展的根據是實踐,檢驗的標準還是實踐。正因為深深植根于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實踐中,才得以根深葉茂,大樹參天。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理論必須與實踐相結合,它的巨大威力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原理和具體結論既有區別又有聯系。馬克思主義是個發展著的理論,是開放著的體系。它總是把掌握客觀情況的變化,總結人民群眾的新鮮經驗,吸取當代科學文化的最新成果,不斷豐富自己,發展自己,在發展中堅持,在堅持中發展,這就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真正內涵。一句話,全面發展自己與時俱進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理論品質。
要用馬克思主義對待馬克思主義態度,核心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引導社會前進的強大動力,是馬克思主義的精髓。當前,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就是要在黨的基本理論的指導下,一切從實際出發,把自己的思想認識自覺的從那些不合適宜的觀念做法和體制中解放出來。堅持實踐第一的觀點,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科學原理,科學精神和創新精神,在實踐中不斷創新。
馬克思主義哲學把改變社會和把人民的解放做為自己的任務和目的。忘掉人民和人民的利益就會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精髓抽掉,就是拋棄馬克思主義。人民的利益不是一個標簽,不是一個抽象的東西,而是一個具體的深動的最感性的東西。只有真正的真實的代表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才能發展和創新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理論。
全面發展小康社會應當把社會全面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結合起來。馬克思主義認為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是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發展有著內在的必然聯系,馬克思主義的社會發展觀包含人的全面發展。不斷推進人的全面發展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客觀要求,只有人的全面發展,才能確保小康社會的全面建設。因此,人的全面發展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價值目標。
我作為一個新時代的新人,全面發展小康社會責無旁貸。
為此,要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過程中全面的發展自己。一旦選擇,便風雨無阻風雨兼程的去實現自己的理想和目標。
首先,把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理論與現代實踐理論相結合,要認真學習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把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全面發展自己,讓自己與時俱進。
第二,要堅持要認真刻苦學習科學知識,用科學知識武裝頭腦,培養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在實踐中不斷的提高自己的科學文化素質。
第三,要加強自身道德修養,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質,努力把自己培養成四有新人,只有這樣才能適應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發展。
第四,加強體育鍛煉,讓自己有個健壯的體魄。因為健壯的身體和敏捷的思維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保障。
文檔為doc格式。
。
馬克思主義即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基本理論、基本觀點和學說的體系。當作為中國共產黨和社會主義事業指導思想的馬克思主義,是從廣義上理解馬克思主義。它既包括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基本方法,也包括經列寧對基繼承和發展中國家,推進到新的階段,并由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等為主要代表和中國共產黨將其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中國家了的馬克思主義,即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任何一種科學理論都是時代的產物。同樣馬克思主義的產生和發展中國家也有其深刻的經濟社會根源,思想淵源和實踐基礎。
在進入21世紀的時候,面對國內外形勢的深刻變化,為了勝利完成繼續推進現代化建設、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這三大歷史任務,江澤民同志提出了“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實踐“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我們黨保持先進性、始終成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強領導核心的根本保證?!叭齻€代表”的重要思想與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是一脈相承的,是對馬克思主義的重大發展?;仡檱H共產主義運動150多年的歷史,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既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又隨著時代的變化而不斷發展自己,這是馬克思主義永遠保持旺盛生機和充滿活力的源泉。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哲學發展史上的偉大變革,是以實踐為基礎的徹底的唯物主義哲學。學習這門課程對于學習其他課程是一個從宏觀角度理解的基礎,如果這門課程學習好了,其他課程也就可以融會貫通,舉一反三,理解起來就容易多了。我覺得學習這門課程對我最大的益處,不僅在于學習到了理論知識,更多的是讓我自己的思想覺悟提高許多,分析和解決生活學習問題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而另一方面,這一群體也正處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時期,人生道路的選擇上呈現出多種取向,在自身成長過程伴隨著多重矛盾的出現,也存在著很多普遍性的問題。首先,進入大學迅速迷茫。大學已然成為很多同學的游樂場,令自身墮落頹廢的溫床,諸如此類。同學之間的合作意識不強,溝通交流的效果不佳,以自我為中心,所以處理各種關系的能力的缺失直接影響大學的正常發展。最后,也是最關鍵的,終身學習的意識沒有確立起來,我們要建設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個學習型的社會,大學生自然是社會中具有高個人修養、高文化素質的人群,所以,這個人群的學習意識至關重要,也是亟待加強的。作為大學生,我們要深刻理解馬克思主義的精髓,只有真正理解,才能將其運用到實際中,才能顯示器無窮的力量,馬克思主義以科學的實踐觀為基礎,正確的解決了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和人與世界的關系,馬克思主義哲學是關于自然社會和思維發展一般規律科學,是唯物論和辯證法的統一,唯物論自然觀和歷史觀的統一,他是一個相對真理,馬克思主義不是脫離實際的學說,他是運動的。使用實際手段追求實際目的的最實際的運功,理論聯系實際,實事求是,在實踐中追求真理,有些大學生在理解馬克思時,誤認為馬克思是一成不變的,這就大錯特錯了,它主張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他是徹底的科學性與理論與時俱進的理論,偉大的馬克思倒是從來沒有說過馬克思主義是不變的,而是隨時隨地都要以當時的歷史條件為轉移的.,拘泥于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在特定歷史條件下,針對具體情況作出的某些個別論斷和具體行動綱領,就會因為思想脫離實際而不能順利前行,甚至發生錯誤,尊重和遵循客觀規律,此外要,與時俱進。作為大學生,需要堅持馬克思崇高信仰,樹立馬克思主義發展觀,有遠大抱負,在心里徹底摒棄有神論,對于當代大學生信仰眾多的現象,其社會家庭的影響因素居多,將馬克思主義信仰作為人生指導,完成個人思想成熟,這個問題需要解決,也是必須解決的,這樣才能避免大學生走很多彎路,實現人生價值。將馬克思思想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強調學習理論,武裝頭腦,掌握理論的科學體系上下功夫,掌握基本原理及其精神實質上下功夫,掌握馬克思的立場觀點,并用以指導實踐上下功夫。特別是從理論體系上來把握馬克思精神實質,堅持和弘揚理論聯系實際的學風,學以致用。從馬克思角度考慮政治體制應該由哪些改進,及其發展方向。此外,大學生不應該將馬克思當做單純的理論,應該用科學的態度對待他,那些需要堅持,那些需要隨時代而改變。在實踐中看到理論,就是面對任何具體問題要自覺運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和方法。只要堅定地用馬克思主義世界觀指明實踐的方向,就能夠在實踐中看到理論,實踐越深入,理論越明晰。這種實踐包括實踐和理論兩個層面,因為理論本身也是實踐活動,只要不把理論看做是僵硬的教條。從根本上說,全部哲學史就是人類精神圍繞真正的哲學方法,圍繞辯證法而展開的斗爭。大學生應該從思想自覺堅持馬克思為指導,真正將馬克思與自己切身生活聯系起來。有部分大學生喪失了遠大抱負,自己認為自己不行,前途茫然,是顯而易見的錯誤,大學生應該始終堅信知識創造巨大力量,始終樹立遠大理想,偉大的導師從小樹立遠大理想,做一個貢獻全人類的人,為實現共產主義奮斗終身,只有擁有遠大抱負才有發展前進的動力,自覺投入中國特色主義社會建設中。心懷天下。
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方面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義
基
本
原
理
走出過去,積極面對。
——觀《我們到底知道什么》有感。
生活在一個我們一度認為真實的世界里,習慣了那種種所謂的客觀與真實,要接受影片中這樣一個觀點是很“恐怖”的一件事。影片通過距離一個這樣的例子來說明,哥倫布的船來到美洲大陸,印第安人竟完全看不到,因為他們的意識中并不存在帆船這個概念,沒有了意識的對比與肯定,就沒有了“真實”的存在,于是印第安巫師天天站在岸邊看,一段時間后他看到了船······我們無法想象真理對于我們到底是什么,什么才是真實,是否存在客觀這個概念?另外,影片通過一個打籃球的小孩子的眼睛結合科學理論、或者尚未證實的科學猜想,大膽假設,揭露分配量的不確定世界常態,叫醒真實。量子物理的引入,可能會讓我們費解,但是給我們更多的是一種根本意義上的質疑與思考。
不是那樣客觀的存在著的。電子云只是一定概率下的分布,在電子云的范圍內,電子沒有一定的位置,也沒有任何因果的軌跡可尋。當我們沒有觀察它的時候,它不存在于任何地方,只是一個“可能性”,在我們觀察的時候,它突然就出現在某個位置上。這就是“薛定鄂的貓”想說明的問題。是我們,我們用我們的觀察,選擇了它的存在方式。那么原子核呢?一樣的,也是一個忽而出現忽而消失的東西。消失的時候,電子和原子核去了哪里?不知道。這就是量子物理,一門研究可能性的科學。量子物理告訴我們的是,這個世界本質上就是空無的,有無限可能,但又什么都沒有,是我們的選擇,使它按現在的這種方式存在著。這是唯心主義嗎?如果是,那就是量子物理證明了唯心主義的正確。
影片中說,現實世界本質上是空無的,而我們也根本接觸不到我們自以為能接觸的任何東西。為什么?因為當兩個物體接觸前,電子形成的電荷就把彼此推開了,這是件很奇妙的事情。
如果說,現實不是客觀存在,也不是上帝創造,而是我們自己選擇的。那么為什么我們總感到自己那么渺小,那么無力,不能改變現實?難道不是不能改變,而是我們被習慣所迷惑,我們一直在自我催眠,根本不相信自己可以。為什么很多宗教講究心誠則靈,“信則有,不信則無”?因為那樣,我們才能集中意志改變現實。
來,這就是性格。我們腦的一部分——下丘腦的功能是制造各種肽,我們的情緒感受就是這種種肽被全身細胞的感知器捕獲而感覺到的。從這點上看,情緒的作用和藥品(比方說毒品)的作用完全一樣,都是細胞感知器捕獲肽的生物化學過程。如果細胞總是捕獲相同的肽,那么它就會收縮,它的感受能力會減弱,再要想達到相同的刺激,就需要更大量的肽。這種過程就是上癮,毒品的上癮和沉浸于某種消極情緒不能自拔,都是一樣的。那么不得而知,人體怎樣衰老的?是因為細胞完全失去了感知能力。
我們進入了大腦里一個全新的領域,正因為我們在一個全新的領域里,我們重新組織大腦,準確的說,是重新聯系新的概念,最終,這從內到外改變了我們。
如果我改變了我的思想,就會改變我的選擇嗎?
如果我改變了我的選擇,就會改變我的人生嗎?
為什么我不能改變?我寵溺于什么?我會損失什么?從化學意義上講,我喜歡的人,地方,事物,時間或事件。
我們的生活。因為現實就等于生活,那么,在我創造我的生活時我有一個小小的約定:
我說:“我花時間開創生活,我影響到了量子領域,現在,如果我在做這些事情時,事實上一直有個觀察者在觀察我,有超自然的力量注意著我,那就是給我一個信號,說明你在注意著由我引起的這些人或事,把這些事都帶到我不希望的方面去,那么我會很驚訝于我的能力,我能夠體驗這些事,而且我不會懷疑這一切來自于你?!?/p>
人類不僅僅原有頭腦中這些不可思議的東西,這些東西可以幫助我們學習,改變些事物,能幫我們把事情變得更好,能幫我們超越自己,它可以通過某種途徑,使我們達到存在的更高層次。從而使我們更深入的理解這個世界,使我們更深入的理解我們人與物的關系,最終讓我們在自己的世界里生活得更有意義。
當他們開動腦筋,考慮他們究竟需要什么時,量子物理開始發揮作用,那是完全真實的,那完全是觀察者在起作用,你的意識影響了你周圍的人,影響了物質屬性,影響了你的未來。
你曾經停下來一會,用最終觀察者的眼睛來觀察你自己嗎?走出過去的不快,走出消極情緒,未來是美好的,我們可以創造!
。
上了將近半個學期的馬克思主義哲學課,在老師深入淺出、繪聲繪色的講解下,馬克思主義這個既神圣又有些抽象的名詞漸漸在我的腦海里清晰起來,對馬克思主義也有了更深一層的體會。
縱觀歷史,橫看世界,不論有多少紛紜繁雜的學說理論,馬克思主義無疑是迄今為止最科學、最嚴整、最有生命力的理論體系。馬克思主義使人類真正從蒙昧中睜開眼睛,推動人類意識實現了大覺醒,引導人類社會發生了大變革。馬克思的名字始終和工人階級的事業緊緊相連,馬克思主義始終是共產黨人的偉大旗幟。
人的認識是從實踐產生,為實踐服務,隨實踐發展,并受實踐檢驗的。認識依賴于實踐,離開實踐的認識是根本不可能的。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認為,認識是主體對客體的能動反映。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人類創造歷史的兩種基本活動。堅持認識與實踐的統一,歸根結底是要將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結合起來。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是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的,是辨證統一的。馬克思主義認識論所揭示的人類認識的本質和發展規律的學說,為人類正確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指明了現實的道路,為工人階級及其政黨奠定了思想路線的理論基礎。
馬克思主義引導時代前進又隨著時代發展。馬克思主義的發展史,在一定意義上說,就是以科學的態度對待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從這部歷史中,我們可以獲得這樣的認識:馬克思主義是科學,它始終嚴格的以客觀事實為依據。而社會生活總是在不斷的變動中,這種變動的劇烈程度近一百多年來,達到了前人難以想象的程度。因此,馬克思主義必定隨著時代、實踐和科學的發展而不斷發展,不可能一成不變。孤立地、靜止地研究馬克思主義,把馬克思主義同生動的現實生活割裂開來、對立起來,就沒有出路。馬克思主義是客觀真理,它為認識和發展真理開辟了正確的道路,提供了科學的方法。它不是教條,而是行動的指南。它是一座思想高峰,同時又是我們向新的高峰攀登的階梯。
馬克思主義具有較強的實踐性。馬克思主義產生的源泉是實踐,發展的根據是實踐,檢驗的標準也是實踐。正因為深深植根于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實踐,馬克思主義才枝繁葉茂、大樹參天。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是“放之四海而皆準”,但必須與各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只有結合,馬克思主義真理的巨大威力才能得以發揮;只有結合,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才能真正堅持和鞏固。
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與具體結論,既有聯系又有區別。我們著重學習的是基本原理和方法,不是終極結論;掌握的是完整體系,不是只言片語;運用的是立場、觀點、方法,不是個別觀點。馬克思主義是發展著的理論,是一個開放的體系。它總是把握客觀情況的變化,總結人民群眾的新鮮經驗,吸取當代科學文化的最新成果,不斷豐富自己,發展自己。在堅持中發展,在發展中堅持,這是高舉馬克思主義旗幟的真正內涵。一句話,與時俱進是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品質。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qitafanwen/426798.html